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旁皮肤

仪器信息网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旁皮肤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旁皮肤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旁皮肤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旁皮肤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旁皮肤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旁皮肤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旁皮肤相关的解决方案。

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旁皮肤相关的资讯

  • 【文献速递】厦门大学占艳艳副教授团队揭示浸润性黏液型肺腺癌治疗新靶点
    近日,国际权威肿瘤学杂志Cancer Research(IF=12.701)在线发表了厦门大学医学院抗癌研究中心占艳艳副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HNF4α-BC200-FMR1 positive feedback loop promotes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invasive mucinous lung adenocarcinoma”。该论文揭示了核受体HNF4α在浸润性黏液型肺腺癌(invasive mucinous lung adenocarcinoma,IMA)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并从FDA批准上市药物库筛选到能有效抑制IMA生长和转移的新型HNF4α拮抗剂,为IMA治疗提供新靶点和策略。△ 图1国际权威肿瘤学杂志Cancer Research(IF=12.701)IMA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肺腺癌亚型,因初期极易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等而耽误治疗,确诊时常处于中晚期。此时手术切除可能性低,常以放化疗为主要手段,毒副作用大,疗效差。近年来,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肺腺癌临床治疗中取得可喜的疗效,代表性药物如EGFR抑制剂易瑞沙和泰瑞沙等。这类药物具有特异性强、用药量低、毒副作用小、人体耐受性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但肺腺癌可细分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IMA、实体型腺癌等十余种分型,具有高度的组织学和遗传学异质性,必须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例如,IMA无EGFR突变却常具KRAS突变(非KRAS G12C);对其而言,EGFR抑制剂不适用,但以KRAS突变为靶标又难以成药。因此,更多新的IMA分子靶点及相应靶向药物亟需研发。核受体HNF4α在人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而在约90%IMA中出现异常表达,可作为IMA辅助诊断标志物。然而,HNF4α在IM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中,他们发现IMA细胞系及临床样本中表达的是由P2启动子驱动的HNF4α,并通过细胞水平和小鼠模型证实HNF4α依赖于其转录激活活性促进IMA的生长、侵袭和迁移。进一步研究发现,HNF4α转录激活lncRNA BC200的表达;而BC200作为HNF4α的下游分子,介导了HNF4α促IMA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在IMA细胞质中,BC200作为“桥梁”促进mRNA结合蛋白FMR1与肿瘤相关基因如EGFR和Twist等的mRNA的结合来调节这些mRNA的稳定性,从而促进IMA的生长、侵袭和迁移。反过来,BC200还能通过介导HNF4α mRNA与FMR1的结合来增强其稳定性,从而正反馈调控HNF4α的表达。基于上述发现,他们还从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出了HNF4α新型拮抗剂前药霉酚酸酯(MMF),并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证实MMF的活性代谢物霉酚酸(MPA)能通过拮抗HNF4α来抑制BC200的表达和IMA生长及转移,具备开发成IMA靶向药的潜力。△ 图2 文章提出的HNF4α-BC200-FMR1反馈环在IMA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模型△ 图3 M和N分别为每组裸鼠肺内荧光素酶表达的图像和定量结果。文章中,体内验证MMF在IMA中的抗生长和抗转移作用的活体成像实验,使用了AniView100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进行拍摄。论文链接https://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81/23/5904.abstract
  • Genomic: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检测试剂盒2015年实现盈利
    背景  2015年1月12日-15日,第33届JP摩根健康投融资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往年大会上,各家公司都派出重量级阵营,公布上年度经营业绩,发布最新产品,给市场打入强心剂,以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Genomic Health公司执行总裁Kim Popovits在大会上总结了公司的经营目标以及发展里程。 Genomic Health公司执行总裁Kim Popovits   目前,该公司的乳腺癌检测产品Oncotype DX,已经累积检测超过50万份案例。从2013年启动前列腺癌检测,至今已超过1300位医生在推广使用该公司的试剂盒,今年秋天将进行第二阶段的验证研究。虽然Popovits没有明确时间节点,但表明医疗保险报销将是下一个关键转折点。她同时强调,用于检测乳腺癌的Oncotype DX DCIS产品是公司主推产品。根据上个月报告中对1500名患者的案例分析结果显示,Oncotype DX DCIS试剂盒能够准确预测保乳手术后,未来十年内局部复发的风险性。在美国大约5万妇女进行了DCIS检测。   Genomic Health在全球大约有20亿美元的市场需求,仅在西欧地区就至少有4亿美元。该公司在某些地区直接进行销售推广,在2015年这种模式将增加公司产品的市场普及率。在德国大约有2万5千个患者选用了该公司的检测服务,占约20%的市场。在英国有2万个用户,将近10%的市场比例。   一年前,该公司推出液体活检的项目,到2016年将推出基于该技术的检测服务。目前,该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产品总共占据30亿美元市场。增加液体活检后,公司未来几年的市场将扩大到50亿美元。   Genomic Health公司研发部高级执行副总裁Steve Shak在分会讨论中表示,公司计划收集更多的数据来证明产品的有效性。首先公司会选择一个测试平台,然后与用户进行协商。   2015年,该公司希望:1.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检测试剂盒能在年底前实现盈利 2.占据美国乳腺浸润性癌症检测市场的90% 3.增加美国市场DCIS检测的采用率 4.在英国完成检测报销申请 5.实现前列腺癌检测的医疗保险 6.推进液体活检项目。
  • 咖啡因能降低患皮肤癌的风险
    此前有研究表明,咖啡因能够抑制名为ATR的蛋白酶。在新研究中,拉特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培育了ATR蛋白酶被抑制的基因改造小鼠。暴露于紫外线环境后,基因改造小鼠出现皮肤肿瘤的时间比普通小鼠晚3周;在紫外线环境中19周之后,出现肿瘤的基因改造小鼠比普通小鼠少69%,出现浸润性肿瘤的基因改造小鼠也仅为后者的四分之一。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研究人员表示,咖啡因具有防止紫外线破坏的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咖啡因抑制ATR蛋白酶后,进一步促进DNA因紫外线照射受损的细胞的凋亡,降低了受损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风险。研究人员表示,适度摄入咖啡因或许可以预防皮肤癌。此外,由于咖啡因还能直接吸收紫外线,它还可以作为防晒剂使用。 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ELISA 检测试剂盒 Huma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ELISA Kit 96T/48T 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ELISA 检测试剂盒Huma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or receptors alpha,PPAR-α ELISA Kit 96T/48T 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ELISA 检测试剂盒Human Visceral adipose-specific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vaspin ELISA Kit 96T/48T 人α1微球蛋白(α1-MG)ELISA 检测试剂盒Human α1-microglobulin,α1-MG ELISA Kit 96T/48T 人抗神经母细胞瘤抗体(NB-Ab)ELISA 检测试剂盒Human anti-neuroblastoma-antibody,NB-Ab ELISA Kit 96T/48T 人抗钙蛋白酶抑素抗体(ACAST-DⅣ)ELISA 检测试剂盒Human autoantibodies against the C-terminal domain Ⅳ,ACAST-DⅣ ELISA Kit 96T/48T 人抗细胞膜DNA抗体(cmDNA)ELISA 检测试剂盒Human anti-cell membrane DNA antibody,cmDNA ELISA Kit 96T/48T 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21(CR2/sCD21)ELISA 检测试剂盒 Human 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1,sCD21 ELISA Kit 96T/48T
  • 美喷气推进实验室探索用太空技术治疗乳腺癌
    p   数十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可谓是航天探索领域的“急先锋”,他们派遣了多种探测器进入太阳系,为人类了解宇宙乃至自身立下汗马功劳。 /p p   据《科学美国人》网站18日报道,目前JPL的科学家们正着力探索另外一个神秘的领域:人类的乳腺。他们希望,自己研制的太空探索技术能应用于乳腺癌分析检测,为人类再立新功。 /p p   行星探测技术也能“接地气” /p p   JPL的首要目标是设计并制造机器探测器,用于在火星寻找水源,或钻入木星厚厚的云层之中进行探测。但最近几年,这里的顶级科学家意识到,他们强大的探索技术,或许也能更“接地气”地帮助解决地球上令人望而生畏的医学难题,如对付乳腺癌等。 /p p   JPL资深科学家利昂· 阿尔卡莱说:“JPL拥有很多‘可上九天观星’的技术,这些技术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阿尔卡莱曾参与过数项太空探索研究,现在是JPL战略规划办公室的负责人。 /p p   首个医学突破来自乳腺癌 /p p   资深乳腺癌诊疗医生苏珊· 莱福目前正尝试理解乳腺导管内的微生物菌群。乳腺导管是位于皮肤下的管道,能将乳汁输送到乳头。由于几乎所有乳腺癌均肇始于导管内,因此,莱福一直希望为导管“画像”,弄清导管内是否隐藏着一些在诱发乳腺癌中起重要作用的病原体。 /p p   但她在导管内发现了多于预期的微生物,研究遇到了困难。莱福解释称,用来清洁参与实验志愿者皮肤的防腐剂上沾满了死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会给志愿者带来危险,但使分析变得很困难。莱福说:“很难弄清哪些是重要的细菌,哪些只是干扰和污染物。” /p p   机缘凑巧。专注于研究行星保护的科学家巴拉圭· 瓦夏帕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士后期间,一直研究母亲如何同婴儿分享微生物菌群。尽管很多生物学家们一直假定乳房和导管是无菌环境,但瓦夏帕彦认为,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p p   他说:“当我看到莱福的研究时,我觉得很有趣。乳房中有很多微生物,我们研制出了多种工具来分析微生物的浓度。这些工具极为灵敏,因为它们必须确保NASA的探测器尽可能少地携带地球上的细菌,以免污染遥远的天体,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莱福分析乳房导管中的微生物。” /p p   他们携手对23位健康女性和25位得过乳腺癌女性的乳房导管液进行了分析,并用高级测序技术来确定其中的微生物群。结果表明,乳腺导管液的确拥有与众不同的微生物菌群,而且这两种女性乳腺导管液内的微生物群落大相径庭。 /p p   科学家们估计,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在健康女性身上发现的一种微生物,或许是保护妇女不患乳腺癌的“保护神” 但也有可能是辐射和化疗清除了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这种微生物。 /p p   不管怎样,这种差异让莱福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德尔菲娜· 李打算进行深入的后续研究。梅奥诊所的微生物菌群研究人员尼克· 奇亚也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的确在乳腺癌发育和扩散方面起重要作用,改变微生物菌群甚至有望成为一种新疗法。 /p p   更多太空技术大显身手 /p p   莱福所在的莱福基金一直尝试用常规3D医疗超声波来绘制正在哺乳的健康女性乳腺导管图像,但做到这一点很难。于是,又到了JPL“大显身手”的时候,因为JPL的行星科学家们的第二大任务,正是获得其他天体复杂地形的详细雷达图像。莱福决定,利用JPL的研究来修改乳腺导管系统图谱,她希望,新图谱能使手术专家更精确地进行乳腺癌手术。 /p p   鉴于JPL科学家对医学领域的兴趣,阿尔卡莱创办了医疗工程学论坛,其主要宗旨是,汇聚愿意从事医学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为他们提供少量种子资金。 /p p   这一机构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但JPL的科学家已开展了多项合作,包括同神经外科医生联手,研制更智能的材料用于脊柱手术,以及开发更好的成像技术等。阿尔卡莱表示,JPL拥有“为星系拍照的超精细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当然也可以为人脑绘图和用于癌症手术。”& nbsp /p
  • 吉林省检验检测技术协会对《碳纤维复丝固化试验方法》《碳纤维复丝浸润性的测定》等三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根据吉林省检验检测技术协会2024年度第二批团体标准项目制定计划,标准起草组已完成《碳纤维复丝固化试验方法》、《碳纤维复丝浸润性的测定》两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根据吉林省检验检测技术协会2024年度第四批团体标准项目制定计划,标准起草组已完成《白酒质量要求 吉林烧酒》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根据《吉林省检验检测技术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程序》有关规定,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并请于2024年10月8日前将《吉林省检验检测技术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见附件1)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至我协会秘书处,逾期未回复将按无异议处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联系人:徐宝骥 电话:0431-85203352电子邮箱:3624830889@qq.com地址:长春市高新南区宜居路2699号 附件1:《碳纤维复丝固化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附件2:《碳纤维复丝浸润性的测定(征求意见稿)》附件3:《白酒质量要求 吉林烧酒(征求意见稿)》附件4:《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 吉林省检验检测技术协会2024年9月5日附件1:《碳纤维复丝固化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pdf附件2:《碳纤维复丝浸润性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附件3:《白酒质量要求 吉林烧酒(征求意见稿)》.pdf附件4: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docx
  • 新研究证实女性乳腺组织中存在菌群 可能与乳腺癌发生有关
    新研究证实女性乳腺组织中存在菌群 可能与乳腺癌发生有关最近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无菌状态下收集的乳腺组织中有细菌存在,并且健康女性和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的细菌存在显著差异。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我们发现即使是在没有任何感染迹象的情况下,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收集的乳腺组织样本中也包含细菌dna。我们进一步发现健康女性和乳腺癌病人的乳腺组织微生物组存在显著差异。”梅奥诊所的肿瘤学家tina hieken这样说道。“我们的工作证实了乳腺组织微生物组的存在,并且与乳房皮肤的微生物组不同。”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给出的定义,一个微生物组是指居住在人体特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有机体和病毒的总和。dr. hieken说,在全球乳腺癌占所有癌症病例的几乎四分之一,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头号杀手。虽然目前已经找到许多促进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因素,但是至少70%的乳腺癌病例发生在一般风险女性身上,而目前的预测模型在发现每个女性的乳腺癌风险因素方面仍不理想。“微生物组的差异与身体多个部位的癌症发生有关,其中包括胃,结肠,肝,肺和皮肤。”梅奥诊所另外一位研究人员amy degnim这样说道。“许多证据表明乳腺组织微生物组的变化可能与癌症发生和癌症的侵袭性有关,清除危险的微生物,重建正常的微生物群体可能会逆转这一过程。”梅奥诊所的一位微生物组研究人员补充道。dr. hieken表示她们目前仍然不清楚乳腺组织微生物组中发生的一些变化是否会促进癌症发展。但是这项研究将推动科学家们对促进乳腺癌发生的潜在病因的进一步探索,也将有助于开发基于微生物的预防措施。
  • 核酸质谱之漫话三:核酸质谱法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中的应用
    导读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而大多数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目前已分离出的HPV达100多型,其中至少14型可导致宫颈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的宫颈癌中可测出高危型HPVl6和18亚型,其中HPV16亚型诱发癌变的潜力最大。东西分析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平台成功开发出40多种HPV分型的应用方案,为临床提供早期宫颈癌的精准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建议。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乳头瘤空泡病毒,女性患病率通常高于男性。部分类型的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感染后主要累及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高危致癌型HPV分布于α属第5,6,7,9,11五个种。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口腔癌、直肠癌、食道癌等恶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在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大多数宫颈癌是由HPV感染所致。已分离出的HPV达100多型,其中至少14型可导致宫颈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的宫颈癌中可测出高危型HPVl6和18亚型,其中HPV16亚型诱发癌变的潜力最大。HPV基因分型检测的意义HPV的感染在治疗前后,可能存在型别的差异,这可以作为医生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连续两次HPV分型检测显示单一型别的高危亚型的感染,显示宫颈癌发生的可能性增大;HPV的感染在不同的地区,占主要地位的型别有所不同,分型检测有利对于各地研究、使用疫苗进行HPV感染的预防控制。因此,HPV基因分型检测能够:确认感染危险程度 极高危型HPV16型感染会在几年内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三级(CIN3)+至浸润性癌,而非致癌型HPV61的感染,持续很长时间也不会发展为癌。确认是否持续感染高危型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大多数HPV感染在1-2年内可清除,当间隔一年以上、连续两次以上检测出同一种或组HPV基因型时,被认为是持续性感染。若第一次HPV检测结果阳性,很难确定感染的时间。从感染HPV到发生宫颈癌最少需要8-10年的潜伏时间,连续检测可以有效避免错过治疗纠正的机会。识别传染源人所感染的HPV与感染源的基因型相同。可以使用安全措施及共同治疗和检测进行,有助于持续性感染纠正。疫苗接种指导 只要没有感染疫苗覆盖的类型,接种都是有益的。目前HPV 技术检测面临的问题L1靶标基因整合后脱落漏检现有的技术平台,几乎所有的HPV检测产品均以L1为靶点。无法避免病毒进入细胞后从游离态变为整合态,L1基因脱落,导致恶变样本漏检。动态范围窄,高危低载量出现漏检以目测法和荧光法定性的检测,动态范围窄。当多基因型混合感染时,无法检出高危低载量HPV病毒,导致高危致癌型漏检。致癌高中危型未全覆盖,造成漏检目前试剂盒无法同时检测IARC在2012年提出的2B类以上27个致癌HPV基因型,从而导致中危致癌型漏检。应用核酸质谱技术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的优势对高危型采用致癌基因E6,极高危HPV 16/18型采用E6/L1双基因,从而避免病毒基因整合造成的假阴性,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漏检;高灵敏度:可扫描超过40种HPV基因型。特异性PCR扩增+探针单碱基标记,以分子量分型,灵敏度达个位拷贝,超宽动态范围超过9个数量级。能够防交叉反应以及防扩增污染,从而有效避免假阳性。高通量:每天可检测上千个样本。东西分析经过多年的开发,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平台成功开发出40多种HPV分型的应用方案---能够同时快速检测出超过20种高危和低危致癌及常见致疣HPV型以及超过20种可能致癌和低危致疣HPV型。能够有效避免恶变样本漏检和假阳性,从而为临床提供早期宫颈癌的精准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建议。Ebio Reader 3700 Plus飞行时间质谱仪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性能稳定长寿命固体激光器;飞行管随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小,保证检测的稳定 ;高效网筛离子源,提高仪器的灵敏度 ;PIE高压脉冲电源控制,实现离子的延迟推斥,提高整体仪器的分辨能力。软件智能基于神经网络聚合分类法的人工智能软件;拥有强大数据库,实现对菌种的实时鉴定;具备聚类分析功能,可进行T-test等数据分析;具有自建库功能,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建立自有菌种库 ;可根据用户具体需求,进行相应升级,用于疾病蛋白标志物和核酸基因分型的检测。应用范围广广泛用于临床、疾控、食品安全、农业、工业、出入境检疫等领域。往期回顾BREAK AWAY核酸质谱之漫话一:什么是核酸质谱核酸质谱之漫话二: 核酸质谱法鉴定结核病及其耐药性
  • Nature Cancer背靠背 | 康毅滨团队为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提供新思路
    乳腺癌是目前在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1】。大约有3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会发展成为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有更强的耐药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如何提高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免疫治疗,特别是以anti-CTLA4, anti-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在黑色素瘤,肺癌和结直肠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但遗憾的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对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答率并不高。提高免疫疗法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答率也成为延长患者生存率的重要途径之一。2021年11月29日,普林斯顿大学康毅滨教授团队在 Nature Cancer 上以背靠背的形式发表 了题为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that Disrupt the MTDH-SND1 Complex Suppres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和题为Pharmacological Disruption of the MTDH-SND1 Complex Enhances Tumor Antigen Presentation and Synergizes with Anti-PD-1 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两项研究,康毅滨教授团队筛选得到了可以提高转移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效果的一类新的化合物,并阐释了其作用机制。在前期的研究中,康毅滨教授团队发现基因Matedherin (MTDH) 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息息相关。MTDH表达高的乳腺癌患者往往有较差的生存率。更糟糕的是这个基因在至少40%的乳腺癌患者中都具有扩增的现象【3】。基于小鼠的功能研究表明,MTDH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转移,以及耐药性【3,4】。有趣的是敲除MTDH基因并不会影响正常小鼠的各项功能【4】。这提示MTDH 或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并且副作用极其可控。为了验证MTDH 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有效靶点,康毅滨教授团队首先构建了诱导型MTDH基因敲除小鼠。研究人员模拟临床情况,当模型小鼠自发产生乳腺癌后再特异性的敲除MTDH基因,并检测其对乳腺癌发展和转移的影响。实验表明,MTDH对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是至关重要的。MTDH基因的敲除显著的减缓了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这也进一步证实MTDH确实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靶点。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MTDH是通过和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containing 1 (SND1) 的相互作用来促进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4-6】。在小鼠中抑制MTDH-SND1的相互结合可以有效的减缓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有趣的是MTDH和SND1的结合位点非常小。两者是通过MTDH中的两个氨基酸插入到SND1形成的两个疏水小袋中来发挥相互作用的【6】。这一结构信息提示,或许可以找到小分子化合物,通过竞争性地占有SND1中的小袋来阻碍MTDH和SND1的相互作用 (图1,左) 。如上所述,由于MTDH-SND1复合物在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中的关键作用,所得到的阻碍MTDH-SND1相互作用的化合物也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建立了基于荧光素酶的高通量筛选平台。经过筛选了五万多个小分子化合物后,非常幸运的获得了一类化合物C26-A6,可以非常高效的在体外阻碍MTDH-SND1复合物的形成。共结晶实验也证实,正如预期所料,C26-A6效的占据了SND1中对MTDH 结合所必须的其中一个位点,从而阻碍了图1:MTDH-SND1结合域结构(左),C26-A6与SND1共结晶结构(右)MTDH-SND1的相互作用(图1,右)。进一步研究表明,C26-A6在体内可以很好的被吸收,并且几乎没有显著毒性。这也使得小分子化合物C26-A6可以用于进一步的治疗性研究。该实验结果表明,C26-A6的治疗显著减缓了小鼠模型中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更有意思的是C26-A6使得小鼠对化疗更加的敏感(图2)。图2:C26-A6与化疗协同性抑制乳腺癌转移的进展并提高小鼠生存率为了进一步阐释该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对照组和C26-A6治疗组的肿瘤被收集并用于RNA测序。结果表明,C26-A6治疗组的肿瘤具有更强的Interferon 的信号。这也提示C26-A6治疗导致了更强的免疫反应。与之相应的是,在C26-A6 治疗组的肿瘤中也观察到了更多的以CD3, CD8为代表的T细胞的浸润。这些结果提示,C26-A6 可能是通过调控免疫反应来抑制乳腺癌发展和转移。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其分子机制,康毅滨教授团队的研究人员建立了基于Ovalbumin/OT-I的肿瘤细胞/免疫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人员发现C26-A6的处理显著的增强了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过程,从而使得肿瘤细胞更容易被T细胞识别并清除。更深入的机制研究表明,MTDH-SND1复合物可以结合抗原加工呈递的关键性元件TAP1/2的RNA,并促进其降解,从而降低TAP1/2的蛋白水平。与之相应的结果是,导致了肿瘤细胞抗原呈递的减弱,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可以成功逃脱免疫细胞的识别。然后,C26-A6的处理,有效的阻碍了MTDH-SND1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并逆转了该复合物导致的抗原呈递减弱的这一过程,最终抑制了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有意思的是,C26-A6治疗提高的肿瘤抗原呈递不仅增强了CD8+ T细胞的浸润和活化,作为负反馈信号,它也导致了更多的CD8+ T细胞的耗竭。之前的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T细胞耗竭。所观察到的这一现象也提示,C26-A6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许有协同作用。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对乳腺癌小鼠进行了C26-A6和anti-PD-1的单独处理或者联用。实验结果表明,C26-A6+anti-PD-1的联用比单独治疗有更显著的效果。联合治疗有效的抑制了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并在部分小鼠中导致了已形成的转移灶的减小(图3)。这一结果提示,C26-A6+anti-PD-1或许在转移性乳腺癌病人中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图3:C26-A6增强anti-PD-1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康毅滨教授团队研究发现MTDH通过与SND1形成复合物从而结合抗原呈递关键性元件TAP1/2并促进其降解,从而抑制肿瘤抗原呈递。这也使得乳腺癌细胞能够成功逃避免疫细胞的识别并最终促进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筛选并得到了MTDH-SND1复合物的有效小分子抑制剂。该抑制剂通过阻碍MTDH-SND1复合物的形成,成果恢复了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该抑制剂也显著增强了转移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效果。这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途径。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3018-021-00279-5https://doi.org/10.1038/s43018-021-00280-y
  • 放疗患者是否携带辐射,家人会受到影响吗?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首先明确的回答“乳腺癌放疗之后,家人会受到辐射么”:目前乳腺癌最常见的放射治疗方法为外照射,即通过机器将放射线从身体外部传递到乳房内,病人只有在接受治疗时才会有射线照射到身上,一旦结束治疗射线就会消失,不会在体内残存,所以,经过放疗的你不会带有放射性,对包括儿童在内的周围人是安全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8f10fb3-465b-4821-a6ca-495e2c767fb8.jpg" title=" timg.jpg" alt=" timg.jpg" / br/ strong 图片源于网络 /strong br/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0, 0) " strong 什么是放疗?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X射线、质子束或其他粒子束)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疗杀死癌细胞的原理是快速生长的细胞(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更易受到放射治疗的影响,从而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放疗在乳腺癌治疗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会起到作用:比如放疗是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放疗也常用于缓解由癌症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性乳腺癌)引起的疼痛及症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接下来咱们从不同治疗目的了解下乳腺癌的放疗。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0, 0) " strong 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保乳术是一种仅切除肿瘤和少量正常乳腺组织的手术,术后如果不接受放疗,其复发几率较高,放疗将有助于清除残留的癌细胞,大大降低复发风险。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通常被称为保乳治疗。国内外研究表明,加用放射治疗的保乳患者中乳腺癌复发率明显降低,并证明其与全乳切除术的复发风险相近。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复发的风险很低,医生也可能会不建议行术后放射治疗。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放射治疗方法举例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全乳房照射是保乳术后最常见的放射疗法之一,是整个乳房的外照射。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通过全乳放疗可以降低2/3的局部复发率。全乳照射常规分割方案为总剂量 45-50 Gy,1.8-2 Gy/次,5 次/周。目前,大分割放疗方案在国内外也很常见,例如2.66 Gy*16次,总剂量42.5 Gy,或其他等效的分割方案。这可以缩短整个疗程两周,使治疗在三到四周内完成。临床试验表明,大分割方案与常规分割方案相比较,在预防乳腺癌复发方面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并且可以降低发生一些副作用的风险。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0, 0) " strong 乳房切除术后的放射治疗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对于肿瘤较大或者侵犯范围较广的肿瘤,切除整个乳房(乳房切除术)并不能清除胸壁或淋巴结及其余组织中残存的癌细胞,存在乳腺癌复发的风险。如果复发风险较高,医生会建议在乳房切除术后进行放射治疗。这种类型的放射称为乳房切除术后放射治疗,通常给与50 Gy(5周,25次)的剂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具体哪些全乳切除患者需要放疗,请阅读:放疗—牵动我们的那些射线。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tyle=" font-size: 18px "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strong br/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放疗也可用于治疗: /strong /span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乳腺肿瘤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炎性乳腺癌,一种侵袭性癌症,会扩散到乳房表面皮肤的淋巴通道。患有此类乳腺癌的人通常在乳房切除术前接受化疗,然后接受术后放疗,以减少复发的机会。 /p p & nbsp strong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转移性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如果乳腺癌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转移)并且肿瘤导致疼痛或其他症状,可以使用放疗来缩小肿瘤并缓解症状。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 nbsp strong style=" font-size: 18px " 放疗的副反应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放疗在作用于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当正常细胞无法完全抵抗和代偿放疗的伤害时,就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在治疗结束后,可能需要几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缓解或消除。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治疗期间常见的副作用可能包括:轻度至中度乏力;皮肤刺激:如发痒,发红,脱皮或水疱;乳房肿胀;皮肤感觉的变化;接受腋窝淋巴结放疗的患者:手臂肿胀(淋巴水肿);接受乳房切除术并采用植入物进行乳房重建的患者:由于组织损伤或并发症导致植入物摘除。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0, 0) " strong 术后放疗时机的选择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是患者比较关心的话题,放疗并不是越早开始越好,如果在伤口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放疗,将会弊大于利。通常情况下,若患者不接受辅助化疗,放射治疗可以在手术三至八周以后开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放疗通常在化疗结束后二至四周开始;内分泌治疗一般在放疗结束后开展。通常的放疗计划为一天一次放疗,每周五天(通常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大约五到六周。具体的放疗计划及方案请遵照放疗科的建议。因为有些医院放疗资源紧张,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为了不影响治疗时机,选择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医院或其他有资质的医院接受放射治疗均可。 /p
  • 1.1类乳腺癌新药吡咯替尼获批,凭借2期研究获SDA优先审批上市
    p   今日,业内传来重磅新药上市消息,江苏恒瑞医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吡咯替尼(商品名:艾瑞妮& reg )凭借2期临床研究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SDA”)优先审批上市,目前状态为审批完成,待制证。吡咯替尼是一种泛-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凭借1期研究结果登上全球顶级期刊《JCO》,又凭借2期临床获得SDA的优先审评上市,回顾整个过程可谓是中国自主研发创新药物优先审批的典范之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76" height=" 184" title=" 2018.8.14 2-1.jpg" style=" width: 329px height: 15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e6cc6de8-0bf7-44f9-a99f-9a447161c25c.jpg" / /p p   吡咯替尼是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作为泛-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同时靶向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HER4),其疗效显著优于多个小分子抗HER2药物。 /p p   · 2017年5月,《JCO》杂志首次全文发表了吡咯替尼的1期研究结果,中国自主研发抗肿瘤药物仅凭1期研究就登上全球知名期刊十分难得。 /p p   · 2017年8月,吡咯替尼凭借2期研究结果中极为出色的疗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下称:CDE)列为优先审评创新药物。同年12月,2期临床研究结果在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上报道,并被列入2017年乳腺癌重大事件年度回顾。 /p p   · 2018年8月, SDA正式批准吡咯替尼用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吡咯替尼凭借2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即获得优先审批,且从递交临床数据报告及上市申请到正式获得上市批准仅历时10个月。 /p p   吡咯替尼是一款不可逆的泛-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点包括HER2、EGFR和HER4。吡咯替尼与EGFR、HER2和HER4的胞内激酶区ATP结合位点共价结合,阻止同/异源二聚体形成,不可逆的抑制自身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p p   据了解,吡咯替尼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1b期临床研究旨在确定最大耐受剂量,评估药代动力学和初步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出其极为出色的抗肿瘤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1b期研究结果全文发表在全球顶级期刊《JCO》,中国自主研发抗肿瘤药物仅仅凭借I期研究就登上全球知名期刊十分难得。同期,另一肿瘤领域顶级期刊《Lancet Oncology》杂志也对吡咯替尼的1b期研究发表点评,对该新药出色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做出了高度评价。 /p p   基于1b期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恒瑞迅速开展了2期临床研究,评估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对比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其临床获益,且较现有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这一结果首次在2017年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上报告。 /p p   由于研究结果与现有治疗相比存在重大突破,吡咯替尼仅凭2期临床研究结果即被CDE列入优先审评。由于其临床获益且较现有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国家对临床急需药品(指对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创新药)有条件批准上市的相关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16" title=" 2018.8.14 2-2.jpg" style=" width: 445px height: 2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074fb1a4-8553-4941-950d-0fd1e9f386a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恒瑞吡咯替尼获批状态 /span /p p   2018年8月,吡咯替尼已经进入审批完毕,待制证状态。这是自1998年抗HER2治疗开始以来,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HER2靶向药物。 /p p & nbsp /p
  • 线粒体DNA或是三阴性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曾有研究表明,线粒体缺陷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着一定关联,但科学家们依旧无法确定线粒体DNA改变与TNBC转移和化疗拮抗的关系。 /p p   近期,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将不同乳腺肿瘤亚型的代谢图谱进行比较,确定TNBCs的侵袭性亚群,并指出了更准确的风险评估方式,从而有助于为TNBC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该研究成果以“Aggressiv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s have unique molecular signature on the basis of mitochondrial genetic and functional defects”为题发表在《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5bcb73c5-7c32-4cb4-bf00-467e03bb5b72.jpg" / /p p   宾夕法尼亚州兽医学院的研究助理Manti Guha教授表示:“目前尚无有效手段来预测TNBC患者对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我们对缺陷的线粒体DNA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了新的分子标志物,从而确定了TNBCs的侵袭性亚群,指出了更准确的风险评估方式,有助于为TNBC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p p   费城儿童医院线粒体和子代医学中心主任、Guha的导师兼合作者Douglas Wallace表示:“现代医学常常忽略线粒体在疾病中的作用,此项研究通过对比三阴乳腺癌的线粒体能量系统与其他乳腺癌的线粒体能量系统,确定了危险性较低的TNBCs形式,并找出了治疗这类乳腺癌的新靶点。因此这项工作对于危险性较低的TNBCs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前瞻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38e0553f-c2e3-40f7-86cc-83a4b2f96b7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TNBC中线粒体代谢基因的变化 /p p   此前,Guha及其同事通过实验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情况下乳腺癌细胞会重新编程并且开始转移。Guha说:“众所周知,肿瘤会损害线粒体的功能并导致代谢重编程。我们研究了乳腺癌亚型之间的线粒体特征的差异性以及患者肿瘤细胞线粒体DNA和功能的差异,实现了对有转移风险的患者的早期发现。” /p p   研究人收集了825例不同乳腺癌亚型患者的基因组数据,分析了不同的线粒体DNA拷贝数,他们发现晚期乳腺癌患者体内mtDNA(线粒体DNA)拷贝数最低,并且TNBCs的拷贝数最少。不仅如此,他们还建立了不同乳腺癌亚型之间mtDNA拷贝数的完整模型。这项研究结果显示,TNBCs中某些特定的mtDNA序列十分不稳定,通过这种特殊的mtDNA序列失衡状况,研究人员将乳腺癌患者分成了不同的风险类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e16b9098-2751-42a4-b277-30728828a92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原发性乳腺癌中mtDNA的相对丰度 /p p   研究人员同时指出,TNBCs和其他亚型之间存在耗氧量的差异,表明TNBCs患者的线粒体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细胞呼吸链破坏。他们分析了代谢有关的84个基因,发现了这些基因对线粒体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因此,他们认为这些基因可以作为TNBCs潜在的治疗靶点,也有望成为鉴定TNBCs侵袭性的生物标志物,并可用于改善化疗疗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eac95047-2f4e-4540-ae03-3f294114c3d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乳腺癌细胞系中的线粒体功能缺陷 /p p   为了对这些发现进行验证,在FDA批准下,目前,Guha及其同事正对TNBCs的靶向代谢途径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希望我们可以看到这项研究的成果。 /p p   参考资料: /p p   1.Study uncovers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aggressiv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 /p p   2.Aggressiv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s have unique molecular signature on the basis of mitochondrial genetic and functional defect /p
  • DESI-MS在乳腺癌坏死区域界定方面的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坏死 /strong 是由细胞外部因素(如缺氧)引起的一种细胞死亡形式,它通常与乳腺、结肠、脑、肺、肾和胰腺中迅速生长的恶性肿瘤有关。有效并快速地鉴别肿瘤坏死区域能够提供早期复发或死亡的预后信息,从而帮助癌症的诊断与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质谱作为一种高灵敏分析技术可对分析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并提供样品组分的质谱轮廓图信息。 strong 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DESI-MS)技术 /strong 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质谱成像技术之一,其结合了质谱技术与成像技术的优势,可用于获取样本组分在空间的分布情况,有利于肿瘤坏死区域的准确识别。为缩短检测时长,本实验辅助使用旋光测定技术实现了DESI-MS对肿瘤切片的快速空间靶向检测分析,使分析时间缩短至2 mi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实验方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雌性小鼠的乳腺癌肿瘤组织,液氮冷冻后在冷冻切片机上以10 μm厚度切片,固定于载玻片,于-80 ℃贮存待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对10 μm肿瘤切片采用自制旋光成像系统进行旋光测定,根据旋光图像显示的极化异质性区域对组织切片进行靶向DESI-MS成像分析。 strong 采用DESI源与Waters Xevo G2-XS Q-Tof系统 /strong ,喷雾溶剂采用ACN/DMF(v/v 1:1)+150 pg/μL LE,流速1 μL/min,毛细管电压3.6 kV,雾化气压力100 psi,扫描速度100 μm/s,空间分辨率100 μm,负离子模式采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使用沃特世高清成像软件(HDI)处理质谱成像数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结果与讨论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图1所示为坏死性乳腺癌肿瘤的DESI-MS成像结果。根据离子成像图以及质谱图,可以看到,已知生物标记物油酸m/z 281.25以及花生四烯酸m/z 303.2主要存在于坏死组织,而肾上腺素酸m/z 331.26主要存在于非坏死组织,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匹配 此外,我们还发现m/z 574.48(暂定为[Cer(d34:1) + Cl]-)仅存在于坏死组织,m/z 391.25仅存在于非坏死组织,利用这两种物质的叠加图可以显示整个肿瘤切片的坏死与非坏死区域轮廓图。以上DESI-MS成像数据与H& amp E、Pan-CK染色图像所示的病理学分析数据一致,进一步证实了DESI-MS检测数据的可信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111111111.webp.jpg" alt=" 11111111111.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e607732f-f6fb-4dcb-b7e7-60a7c082c0e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乳腺癌肿瘤切片的DESI-MS成像。(a)肿瘤标记物的离子成像图以及H& amp E、Pan-CK染色图像 (b)非坏死肿瘤组织的DESI-MS平均质谱图 (c)坏死肿瘤组织的DESI-MS平均质谱图 (d)健康乳腺组织的DESI-MS平均质谱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然而,要得到整个肿瘤切片的DESI-MS成像图需耗费较长时间,本实验条件下所耗时长为5 h,因此该检测方法并不适用于术中肿瘤坏死区域的快速识别。这里,我们采用 strong 旋光测定技术 /strong ,根据坏死区域组织结构的改变,测定组织的光学去极化率,从而使DESI-MS分析靶向化,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图2a为肿瘤切片的H& amp E成像,可以看到图2b显示的极化异质性区域与病理学上的坏死区域有很大的关联性。根据偏振图像中的极化异质性区域进行靶向DESI-MS采集,可以得到包含生物标记物的质谱图(图2c),从而快速鉴别肿瘤坏死区域,如此可将整个分析时间缩短至2 min以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2222222222222.webp.jpg" alt=" 22222222222222.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9c5e7c66-ae6e-4a78-8d63-cc42c9c0e4f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2.组织极化法辅助的靶向DESI-MS分析。(a)肿瘤切片的H& amp E成像 (b)肿瘤切片的偏振成像 (c)图2b中标记位置的单次扫描质谱图,条形图所示为均匀分布在坏死与非坏死区域的150个采集数据中生物标记物m/z 572.48与m/z 391.25的平均峰强度 (d)m/z 572.48的放大质谱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总结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DESI-MS质谱成像技术可用于乳腺癌肿瘤坏死区域的准确识别,辅助使用旋光测定技术可以引导DESI-MS进行靶向性的检测分析,从而大大缩短术中的检测时长。 /p p /p
  • 英研发出便携式乳腺癌检测仪
    据新华社伦敦电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前报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便携式乳腺癌检测仪,不仅携带使用方便,检测速度也比传统仪器快,有助于对乳腺癌进行大规模筛查或在家自查。   目前常用的乳腺癌检查设备是医院中的大型X射线成像仪,检查者往往要到医院排队,扫描结果也往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拿到。相比之下,这种新型扫描仪可以装在一个小箱子中,在小诊所或在家中就可以使用,只需将仪器置于乳房部位,就能在电脑屏幕上获得扫描图像。   研究人员介绍说,它的原理与X射线成像不同。X射线成像是根据不同组织部位的密度差异来获得图像,而这种扫描仪利用的是射频电波。如果乳房组织发生病变,那么病变部位的电容率等性质会发生变化,在射频电波扫描下会呈现不同图像,可以反映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研究人员说,这种射频电波扫描仪的另一个好处是不需要背景物。通常照X光时需要脱掉衣物并站在一块专门的背景板前,而使用这种仪器,即使穿着内衣也可以扫描。   癌细胞能藏身动物免疫系统   据新华社华盛顿电(记者任海军)美国研究人员10月28日公布的报告说,实验鼠研究显示,癌细胞可以在免疫系统内找到藏身之处。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何经过化疗后,肿瘤还能卷土重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患有伯基特淋巴瘤的实验鼠,该病是一种高度恶性B细胞肿瘤。在利用标准化疗药物阿霉素治疗后,实验鼠的肿瘤确实缩小了。研究者随后解剖实验鼠,切除其胸腺、脾脏和外周淋巴器官等所有重要淋巴器官,以分析化疗对肿瘤病灶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除胸腺外,其他淋巴器官内都未发现肿瘤细胞。但胸腺内的肿瘤细胞数量反而比化疗前增加了。胸腺是一个重要腺体,可以产生名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   研究人员又培育了胸腺较小且机能紊乱的实验鼠,它们在患上伯基特淋巴瘤并接受化疗后的生存率,要好于普通实验鼠。这也从侧面印证,胸腺可能对肿瘤细胞提供保护作用。   欧洲航天局卫星太空“搬家”   据新华社巴黎电(记者李学梅)欧洲航天局10月28日发表公报说,为了节省燃料、延长寿命,该机构的“ENVISAT”环境观测卫星日前在工作人员的指令下完成了一次太空“搬家”,从原来距地800千米的轨道搬到了距地783千米的轨道。   据欧航局介绍,“ENVISAT”卫星于2002年升空,它携有10台先进的观测仪器,专门收集地球大气、陆地、海洋和冰川的数据。按计划,该卫星应于升空5年后退役,但由于它的运行情况一切良好,欧航局先后两次延长其服役期,目前它的“退休”时间定于2013年。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要继续运行下去,“ENVISAT”卫星可能面临燃料不足的窘境。因此,欧航局下属的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想出了降低轨道、节省燃料的主意,并很快付诸实施。22日,重达8吨的卫星通过两次制动,总共下降10千米,26日又再降7千米,最终抵达距地783千米处的“新家”。   涂金纳米粒子有助乳腺癌治疗   据新华社华盛顿电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对小鼠进行的研究显示,将带有金涂层的硅纳米粒子注射到乳腺肿瘤中,可使肿瘤细胞对放疗更为敏感,这将有助于治疗乳腺癌。   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设计了带有金涂层的球状硅纳米粒子,可使肿瘤干细胞升温。黄金是纳米粒子的理想涂层,它在生物组织中要比其他金属的毒性小。实验中,研究人员向小鼠的乳腺肿瘤中直接注射一剂带金涂层的纳米粒子,它在热疗时可造成肿瘤局部升温。通常,肿瘤细胞对放疗导致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断裂会有一定的修复能力,而由这种纳米粒子所诱导的升温能阻止这种修复,因此增加了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在注射带金涂层的纳米粒子一天后,小鼠接受了单纯放疗或放疗及20分钟的热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接受放疗和热疗的小鼠,其肿瘤细胞的萌生速度较慢,形成的肿瘤较少。这表明热疗阻止了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并可能改变了其迅速生长的特性。   研究人员进一步对在小鼠体内增殖的人类乳腺肿瘤细胞重复了以上实验,结果显示,带有金涂层的纳米粒子诱导的升温效应,使得人的乳腺肿瘤干细胞对放疗也变得更为敏感。
  • 基因测序揭示乳腺癌患者是否复发
    p    strong 乳腺癌复发病例有不同的基因图谱 /strong /p p   虽然大多数乳腺癌可治愈,但有20%左右的病例会复发。日前,剑桥大学研究人员通过乳腺癌组织的基因检测,揭示了乳腺癌复发的遗传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复发病例有不同的基因图谱,并建议研制靶向乳腺癌复发驱动基因的药物。 /p p   该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Wellcome Trust Sanger 研究所临床肿瘤学家Lucy Yates博士引领,Yates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复发性肿瘤与非复发性肿瘤的驱动差异,该差异可能与乳腺癌复发有关。” /p p   本研究给存在乳腺癌复发风险的患者带来新希望。此外,根据新发现的乳腺癌复发驱动基因研制靶向药物,被诊断为高风险复发的患者可采用此类药物来预防疾病复发。该研究结果将在2015年的欧洲癌症大会(ECC)公布,但具体数据已在ECC新闻发布会上公布。 /p p   该研究比较了836个患者乳腺组织的基因组成,其中161名患者被确诊复发或转移。研究人员表示无论从复发乳腺癌样本数量角度还是从基因测序的广度,该研究是目前最大且最全面的研究,其关注与乳腺癌有关的365个基因。 /p p   研究人员进行了驱动突变大搜索,并根据已有的数据对每个突变进行变异注释。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法来比较每个复发病例的驱动基因,并使用Benjamini–Hochberg来校正多重检测。对66个样本进行了多重检测,这些样本包括所有的局部或远处复发性样本以及21例原发肿瘤样本。 /p p   Yates博士表示,与非复发性乳腺癌相比,复发性乳腺癌的驱动基因突变较少见。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发现的差异反应了导致乳腺癌复发的遗传差异。 /p p   来自纽约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癌症中心的Jorge Reis-Filho博士说,这项研究强调了原发性乳腺癌与复发性及转移性乳腺癌的遗传突变差异,为治疗决策提供新思路。然而,Reis-Filho博士提醒说,不同患者不同转移部位的突变差异程度还有待确定。我们仍需要探讨是否可以借此分析单个或多个转移部位。 /p p   瑞典哥德堡萨霍琳斯加大学附属医院(Sahlgrenska University Hospitalin Gothenburg Sweden),欧洲癌症组织科学执行官Peter Naredi博士说,该研究对精准医疗非常重要,同时也揭示了一个事实——我们应该将癌症复发当一种新事物来看待,并谨慎选择正确的方法治疗复发性肿瘤。 /p p    strong 乳腺癌中的JAK抑制剂 /strong /p p   研究人员发现在癌症复发晚期的复发性/转移性乳腺样本中,基因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在早期样本中并未发现。在后期突变中,研究人员发现了JAK2 和 STAT3两个基因抑制肿瘤活性的有力证据,这两个基因有相同的信号通路。 /p p   Yates博士说,在一些乳腺癌病例中,信号通路的中断有利于癌症患者的生存。有趣的是,在一些癌症中JAK2基因的过度表达驱动肿瘤的恶化而不是抑制其活性。JAK酶(JAK1与JAK2)参与血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这些酶的异常调节被认为是骨髓纤维变性的驱动者。第一个JAK抑制剂ruxolitinib(络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于2011年获批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 /p p   Yates博士及其同事注意到,增强JAK-STAT信号在乳腺癌干细胞的发展和癌细胞的存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临床证据似乎表明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对治疗有利。这些研究发现将JAK抑制剂带到临床试验并促进乳腺癌的临床发展。然而,Yates博士表示,在本次研究表明,在一个癌症团体中,抑制这个通路可能会有相反的结果,这需要进一步调查。 /p
  • Science | 张泽民课题组与合作者发表泛癌症T细胞单细胞图谱
    CD8+ T细胞是杀伤癌细胞的最主要细胞类群。肿瘤浸润T细胞中含有应答肿瘤抗原的T细胞。然而伴随着肿瘤发生过程,这些T细胞经常分化为功能失调状态,即T细胞耗竭。调节肿瘤浸润T细胞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但在不同癌症类型之间差异很大。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不同癌症类型的微环境对塑造T细胞的组成和状态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仍然缺少对不同癌症类型的T细胞的系统比较。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scRNA-seq) 已成功应用于精细的表征多种癌症的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浸润T细胞。2021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张泽民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步召德课题组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Pan-Cancer Single Cell Landscape of Tumor-Infiltrating T Cells的研究论文。结合单细胞基因表达谱和 T细胞受体序列,研究者系统刻画了肿瘤浸润性T细胞的异质性和动态性,并系统比较了癌症类型之间的异同。利用单细胞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研究者之前对三个癌种,即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完成了T细胞单细胞水平的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肿瘤浸润T细胞的全貌,了解癌种间的共性和特殊性,本研究收录了更多的癌症类型,包括骨髓瘤、淋巴瘤、肾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食道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和胰腺癌,并广泛收集国际上已发表的类似数据。本研究通过创新生物信息方法,校正混杂因素和批次效应后,有效整合了不同实验平台和实验室来源的数据,从而构建了系统的单细胞水平的泛癌症T细胞图谱,图谱最终涵盖了来自21种癌症类型的316名患者的397,810高质量T细胞数据。本研究一共识别出17个CD8+T细胞类群和24个CD4+T细胞类群。所有T细胞类群都能在至少80%的癌种中找到。比较癌、癌旁组织和外周血的T细胞组成,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外周血的CD8+T细胞由初始T细胞和终末分化效应T细胞主导。癌旁组织则出现较多的记忆T细胞,而癌组织中出现特有的耗竭T细胞。基于香农熵的多样性指数也定量地表明,从外周血到癌旁组织再到癌组织,T细胞组成的多样性逐渐升高。类似的,CD4+T细胞组分的多样性在癌组织中也最高。在癌组织中丰度最高的CD4+T细胞为TNFRSF9+Treg,且其显著高于在外周血和癌旁组织中。这些结果表明,肿瘤微环境明显地重塑了T细胞的状态。研究揭示了 T 细胞亚群的异质性、分化谱系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联。对于 CD8+ T 细胞,研究者分别通过效应记忆T细胞和组织驻留T揭示了T耗竭的两种常见主要途径,以及它们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偏好。研究者还提出了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的 T 细胞作为 T 细胞耗竭的中间状态。对于 CD4+ T 细胞,研究发现肿瘤中的两种T滤泡辅助细胞,并进一步发现其与肿瘤突变负荷相关,提示了肿瘤细胞如何塑造肿瘤微环境。根据肿瘤浸润T细胞的组成,癌症患者可以分为末期耗竭 CD8+ T 细胞占比高与组织驻留记忆 CD8+ T 细胞占比高的两个组群。基于T细胞的肿瘤免疫分型为理解肿瘤浸润T细胞的总体特性提供了一个参考,也将进一步指导开发新的癌症免疫疗法和病人分层。T细胞单细胞图谱的主要发现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毕业生郑良涛、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秦世尚、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后司雯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BIOPIC和生命科学学院张泽民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和步召德教授、百奥智汇胡学达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 安捷伦出版有关乳腺癌诊断最佳实践方案的概述
    安捷伦出版有关乳腺癌诊断最佳实践方案的概述 2016 年 3 月 14 日,北京 — 癌症诊断试剂的全球供应商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通过旗下病理学解决方案事业部 Dako 宣布出版《乳腺癌诊断:过去、现在和将来》白皮书,介绍如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并治疗乳腺癌。 这一白皮书将于本周在西雅图召开的美国加拿大病理学会上发布。 安捷伦伴随诊断和 IHC 试剂全球营销主管 Hans Christian Pedersen 谈道:“安捷伦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行业领先的教育资源,这篇文章将为病理学家提供丰富的乳腺癌诊断资源,这着实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 这篇最佳实践方案概述由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的 Ping Tang 博士和 David G. Hicks 博士以及布鲁塞尔朱尔斯博尔代研究所的 Christine Desmedt 共同撰写。 这篇 51 页的文章回顾了人类对乳腺癌发展历程的认识以及研究人员建立具有临床意义的生物标记物和辅助测试的方法,同时还讨论了这些生物标记物在乳腺癌诊断与治疗计划方面的应用潜力(与可能存在的缺陷)。 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共同作者 Ping Tang 博士认为:“通过将形态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分子方法相结合,病理学家可提供实现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综合诊断方法。这篇综合性文章集实用抗体和分子测试于一体,我们认为它将成为针对乳腺癌病理学家的宝贵教育资源。”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和Dako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安捷伦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在 2015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0.4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000 人。 安捷伦于 2012 年收购了全球知名试剂、仪器、软件和专业技术供应商 Dako。安捷伦 Dako 病理学解决方案旨在帮助癌症病人提供准确诊断并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agilent.com,也可点击此处了解 Dako 产品的相关信息。 编者注: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go/news。
  • 像安吉丽娜· 朱莉的乳腺癌基因检测在苏州将很快实现
    p   两年前,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 朱莉根据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癌症基因检测 /span /a 的结果,做了全乳腺切除和乳房再造的手术,一时之间关注无数。记者从苏大附二院获悉,年底前,相同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也将率先在该院开展。 /p p   据媒体报道,朱莉早前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发现母亲把突变的BRCA1基因遗传给了她,这使得她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都大大提升,为了降低风险,她做了相关手术。BRCA1基因究竟是啥?江苏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乳腺学组组长、苏大附二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蒋国勤告诉记者,这是乳腺癌易感基因1,除它以外,BRCA2即乳腺癌易感基因2也与乳腺癌发病有着密切关系。 /p p   “这两个基因都是抑癌基因,可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蒋国勤解释说,正常人体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更新,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癌细胞,但这些癌细胞很快就会被抑癌基因抑制,或是被免疫系统识别而杀死,不会形成肿瘤。BRCA1/2蛋白就是属于这个防线的一部分,如果它们突变,抑癌功能就可能丢失,乳腺癌等肿瘤发病率就会升高。 /p p   因此,如果BRCA1/2检测结果是阳性,市民就可以通过手术、药物预防等一些手段,帮助降低患乳腺癌风险。而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十分简单,通过唾液检测,就能得到结果。 /p p   如今,很多人都已经了解,家族遗传是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那么是否乳腺癌患者家属都应该做基因检查呢?蒋国勤表示,一般来说,一级亲属(姐妹或母女)中有两位发生单侧乳腺癌或卵巢癌,其中一位在50岁以下,或有一位患上双侧乳腺癌,就建议做BRCA1/2的基因检测,以了解体内有无基因突变。 /p p   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可以对乳房进行预防性切除。不过蒋国勤指出,即使切除乳房或乳腺,也不能保证绝对不会再患癌,只是降低了患癌风险。 /p p   据苏州市疾控中心统计,去年我市乳腺癌新发病例1421例,发病率为42.51/10万,乳腺癌成为我市发病率最高的女性肿瘤。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的开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我市乳腺癌发病率。 /p
  • 基因组检测让乳腺癌患者术后无需化疗
    p   美欧多国研究人员日前在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说,基因组测试可以识别出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低,术后无需化疗。这一方法可用来预测癌症患者的生存情况,为医生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br/ /p p   欧洲9国近6700名乳腺癌早期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研究人员采用一种名为MammaPrint的方法来检测被切除肿瘤样本的标志性基因,分析癌症复发风险。研究人员还用肿瘤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常规指标评估了患者的临床风险。临床风险较高的患者通常在手术后还需要接受化疗,但化疗有严重毒副作用。 /p p   研究人员筛查出1550名临床风险较高但基因组风险较低的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术后接受化疗,另一组术后放弃化疗。术后5年,研究人员发现,约95%没有接受化疗的患者依然活着,5年生存率仅比接受化疗的患者低1.5%,也没有发生距离原发肿瘤较远部位的转移。 /p p   研究人员认为,这意味着临床风险较高、基因组风险较低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放弃术后化疗是安全可行的。 /p p   报告主要作者、MammaPrint基因组检测方法发明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劳拉· 范· 特费勒说,这是第一次通过随机试验证明,基因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就是否化疗做出明智的选择,这项研究结果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p p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癌症。美国癌症学会估计,2012年全球范围有近170万新增乳腺癌病例,占女性所有新增癌症病例的四分之一。 /p p br/ /p
  • 抗卵巢癌和乳腺癌研究获进展
    圻明生物资讯:近日美国生物科技公司Tesaro在研制卵巢癌和乳腺癌药物方面取得最新进展。Tesaro公司抗癌新药niraparib在NOVA的三期临床试验里展现了极为良好的疗效。对有BRCA基因突变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经过服用niraparib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的中位数可长达21个月,比对照的5.5个月得到了显著延长。机构预计该药物未来上市可期,公司股价受此消息提振最近7个交易日涨幅超过150%。分析认为,此次抗癌新药的最新成果将加快药企对抗癌药物的研发进程,未来随着生物科技公司的纷纷涉入,PARP抑制剂有望获得市场广泛关注。
  • 乳腺癌8年数据 基因测序受患者青睐
    p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成本不断降低,活跃在市场上的乳腺癌基因测序产品也越来越多。然而,患者对乳腺癌BRCA测序持何态度?BRCA基因测序是否对患者的治疗决策有影响?2016年2月11日,《JAMA Oncology》杂志报道了年轻乳腺癌患者BRCA基因检测的调查报告,经调查发现,近年来乳腺癌年轻患者接受BRCA检测的概率在不断增加。 /p p   被诊断有乳腺癌的年轻女性通常被建议进行BRCA检测,但测试结果对医疗决定和患者的影响却有很大的未知。为了描述乳腺癌年轻患者的BRCA检测情况,评估遗传风险以及判断基因信息对治疗决定的影响,研究人员对11个学术社区医疗中心的897名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指标为BRCA检测的使用频率及趋势、如何利用基因信息对BRCA突变检测为阳性及阴性的女性进行治疗决策。 /p p   大约有87%(780名)的女性在乳腺癌诊断一年后接受了BRCA检测。从2006年至2013年,BRCA检测率持续上升,2006年,被诊断为乳腺癌的39名女性中有30名接受了BRCA检测(76.9%),2007年接受BRCA检测的比例略有降低,为70.2%,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里,BRCA检测的频率持续上升,2012年和2013年BRCA的检测率分别为96.6%和95.3%。在未接受BRCA检测的女性中,31.6%的患者病史中未涉及突变话题,然而有43%的患者考虑将来接受BRCA检测。 /p p   在831名女性中,其中248名(29.8%)担心遗传风险信息会对手术治疗决策有影响,在这些女性中,86.4%的突变携带者和51.2%的非突变携带者选择了双侧乳房切除术 很少有女性担心系统性治疗决策受遗传风险的影响。 /p p   作者最后得出结论:BRCA1和BRCA2突变检测在乳腺癌年轻患者中不断增加。鉴于对遗传风险影响手术决策的担忧,应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对所有乳腺癌患者进行指导并提供基因检测。 /p
  • 滨松红外荧光定位观察相机PDE助力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技术
    第十届全国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学习班于2018年5月11日至5月12日在天津肿瘤医院举办,围绕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技术,行业专家们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演示示教。 因可对皮瓣血运情况判断便捷易行、清晰准确,荧光定位显像技术作为会议的重要话题之一被提出。除了深入的学术探讨以外,还实施了现场手术演示。滨松红外荧光定位观察相机PDE作为本次会议中荧光定位显像技术的提供者,充分展示了该技术对皮瓣血运判断发挥的重要作用。滨松红外荧光定位仪(Photodynamic Eye,PDE)是一套医学荧光显像系统,主要用于医用荧光显像,通过观看示踪剂的流动状态,帮助临床医生实时观察血管、淋巴管的状况,从而判断血运状态。在皮瓣血运、穿支定位、穿支选择时起到直观判断、实时显示的作用,在整形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 我自主研发设备可至少提前半年诊断乳腺癌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8ceca4d8491cc1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721dc6a8-422d-4cdc-b8d7-afaa36c935a2.jpg" width=" 400" height=" 304" / /p p   “传统检测手段一般要等到乳腺组织结构改变才能发现,这时基本是乳腺癌的中后期,现在我们可以将这个诊断提前至少半年,甚至可以提前1至2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PET中心主任马云川介绍。“我们采用了符合东方女性特点的乳腺专用环形探测器的巧妙设计,灵敏度高,图像分辨率高,对乳腺癌早期微小病灶的检测能力大幅提高。设备拥有多项技术创新及突破,系统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长、项目首席科学家魏龙说。 /p p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技术可以在肿瘤的“代谢异常”阶段检测到其存在并以图像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比结构成像更早地发现肿瘤,达到早确诊、早治疗的目的。由于在癌变过程中乳腺组织代谢功能的改变往往要早于乳腺组织结构的改变,所以与钼靶、超声、CT、核磁等临床现有乳腺结构成像设备检查得到的结构信息相比,使用乳腺PET检查得到的功能信息更有利于实现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 /p p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院士表示,此次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乳腺PET的成功研发和产业化,不仅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推动我国乳腺癌早期诊疗技术的发展,还将提升我国高端核医学成像设备自主创新能力。 /p
  • 罗氏公司推出VENTANA PD-L1(SP142)检测,依托BenchMark IHC / ISH系列仪器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罗氏公司在CE市场推出VENTANA PD-L1(SP142)检测,作为确定有资格接受Tecentriq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首选伴随诊断。此次发布是罗氏个性化医疗保健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旨在为能够从特定药物中获益最多的患者提供治疗。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每年全世界有300,000名患者被诊断患有三阴性乳腺癌,这是一种治疗选择有限的侵袭性疾病。VENTANA PD-L1(SP142)检测有助于识别最有可能从Tecentriq化疗治疗中获益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罗氏近日宣布扩大使用VENTANA PD-L1(SP142)Assay3,4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用于生活在CE(Conformité Europé ene)市场的患者罗氏癌症免疫治疗药物Tecentriq& reg 获得批准。这是第一个帮助鉴定符合Tecentriq(atezolizumab)5加化疗(nab-paclitaxel)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诊断.6使用该检测评估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的PD-L1生物标志物状态对于确定最有可能从治疗中获益的患者至关重要。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近日的公告是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019年3月批准该试验之后发布的,作为鉴定符合Tecentriq组合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第一个伴随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意味着与乳腺癌生长相关的三种最常见的蛋白质 - 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和HER2 / neu & nbsp - 在肿瘤上不表达。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直到最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唯一治疗选择是化疗,”罗氏诊断公司负责人Thomas Schinecker说。 “凭借我们不断扩展的配套诊断和靶向癌症免疫疗法菜单,罗氏自豪地继续履行我们的使命,使个性化医疗成为全球现实,确保在适当的时间为正确的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开发了VENTANA PD-L1(SP142)测定法以增强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染色的视觉对比度。在三阴性乳腺癌中,PD-L1主要在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而非肿瘤细胞本身表达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VENTANA PD-L1(SP142)测定于2016年推出,是Tecentriq临床开发计划中的主要诊断测定,用于在Tecentriq临床试验中对患者进行登记和分层。这是IMpassion130试验中使用的登记试验,这是三阴性乳腺癌的第一个阳性III期免疫治疗方案研究。该试验首次使用免疫细胞染色和肿瘤微环境评分来评估患者PD-L1生物标志物状态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关于VENTANA PD-L1(SP142)分析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VENTANA PD-L1(SP142)检测可在全自动BenchMark IHC / ISH系列仪器上使用,并使用OptiView DAB IHC检测试剂盒和OptiView扩增试剂盒。 VENTANA PD-L1(SP142)分析对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进行特异性染色。该试验先前已被FDA批准并且CE标记用作尿路上皮癌(UC)5中的伴随诊断,并且用于具有Tecentriq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预测性测定。有关各种癌症适应症治疗指导中PD-L1表达水平的更多信息,请参阅Tecentriq产品标签。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关于Tecentriq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Tecentriq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设计用于与称为PD-L1的蛋白质结合,该蛋白质在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上表达,阻断其与PD-1和B7.1受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抑制PD-L1,Tecentriq可以激活T细胞。 Tecentriq是一种癌症免疫疗法,有可能被用作其他免疫疗法,靶向药物和各种癌症的各种化学疗法的基础组合伙伴。 Tecentriq及其临床计划的发展基于我们对免疫系统如何与肿瘤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对抗癌症的理解。 /span /p p /p
  • 免费基因检测乳腺癌风险 建立中国女性特有的基因图谱
    p    strong 我国正研究女性乳腺癌基因图谱 /strong /p p   唾液取样进行基因检测,可发现自己有无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并结合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评估乳腺癌风险。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女性肿瘤预防基金正与全国30多家三甲医院合作,为全国万名女性免费测试与乳腺癌发生最为相关的基因突变点,希望建立中国女性特有的乳腺癌基因图谱。 /p p    strong 易感基因突变更易患乳腺癌 /strong /p p   近年来中国乳腺癌发病愈演愈烈,数据显示,全球每18秒就有一位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癌。而在中国,近十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增长37%,乳腺癌事实上已经成为城市中死亡率最高、增长最快的癌症。 /p p   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两种直接与遗传性乳腺癌相关的易感基因,简称为BRCA1和BRCA2。BRCA1和BRCA2有害突变可以通过父亲或母亲遗传下来。父母一方携带突变,任一子女都有50%的可能性遗传突变。在整体人群中,女性一生患乳腺癌的风险为12%,而携带BRCA1突变的女性的患癌风险高出5~6倍以上,携带BRCA2比例为4倍以上。 /p p   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发生这些基因突变呢?吐口水就可检测出来。专家介绍,只需采集2毫升的唾液细胞,就可以对BRCA1、BRCA2这两个基因进行多达1.6万个位点的全长检测,获得准确度99.95%以上的检测结果。 /p p   而这样的基因检测和我们常见的乳腺癌体检又是什么关系呢? /p p   根据美国NCCN肿瘤临床指引,普通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进行一年一次的乳腺钼靶检查,而检测出基因突变的高危人群则完全不一样,从25岁开始就要进行乳腺核磁共振或者钼靶,到30岁开始每年进行钼靶+核磁共振联合检查。 /p p   近日成立的乳腺癌防治联盟提出了“精准预防”的四部曲:第一是基因检测,准确解析遗传风险;二是评估问卷,全面测评生活和环境风险包括家族因素、过往病史、药物因素、饮食因素等;三是体检建议,根据基因检测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给出个性化的影像检查和专科检查建议 四是健康指导,由专科医生给出日常生活健康指导。 /p p    strong 建立万名女性参与的基因图谱 /strong /p p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女性肿瘤预防基金主任沈天宇介绍,该基金正牵头开展中国女性特有的乳腺癌基因图谱科研项目。项目将在全国30多家三甲医院展开,这些医院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包括东北、西北、华南、华中、东南沿线,计划收集万名女性的基因检测样本,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样本研究,最后得到整个中国女性特有的基因图谱完善计划。项目预计两到三年完成,参与的女性都可免费进行基因检测。 /p
  • 新乳腺癌检测仪器可在30分钟内测出癌变程度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一种最新的乳腺癌检测仪器可在女性接受乳腺癌手术的过程中快速测出癌病程度,使医生在病人醒来之前得以快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手术,整个检测过程只需30分钟。   澳大利亚皇家布里斯班女子医院(RBWH)的教授欧文· 翁格表示,这台使用了一步核酸扩增(OSNA)技术的检测仪,提供了比之前方法更为快捷准确的诊断,可以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快速获知患者淋巴结中是否有癌细胞。这样有助于医生在患者麻醉失效前决定是否进一步手术,从而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   昆士兰州病理中心的解剖病理学主任苏尼尔· 拉哈尼表示,传统的监测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其只用淋巴结的一层薄切片进行检测,而未被检测出的癌细胞可能在其他位置。   据介绍,每年约有300名女性在RBWH接受乳腺癌手术,其中30%的患者癌细胞已扩散到腋下淋巴结,这些患者中的20%需要进一步手术。翁格称,OSNA检测仪在去年一年的试用中,准确率高达95%至99%,而此前的仪器仅为50%。
  • 液体活检:利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检测乳腺癌患者cfDNA中21种PIK3CA突变
    随着针对PI3K通路的新疗法的批准,PIK3CA突变的检测已成为HR+/HER2- 转移性乳腺癌 (MBC) 治疗管理的关键因素。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尤金马奎斯癌症中心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章采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开发了多重PIK3CA突变检测技术。该技术可同时检测21种PIK3CA突变,并进行绝对定量,解决了当前对乳腺癌患者的21种PIK3CA致病突变进行快速、高灵敏、有效检测的难题。亮点1.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平台,使用液体活检技术对21种PIK3CA突变进行定量检测。2. 通过对大量的肿瘤实体样本和cfDNA样本进行检测验证,获得了83.1%的一致性,确定了此方案的临床有效性。3.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检测方法的高灵敏度和稳定性,能够快速、经济、有效地对乳腺癌中最常见的PIK3CA致病突变进行绝对定量,覆盖率达90%。检测方式利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Stilla Technologies),结合Drop-off检测方法,设计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21个PIK3CA突变的方法。在阳性分析案例中可精确识别PIK3CA突变。通过分析来自213个 HR+/HER2- MBC样本的血浆循环游离DNA (cfDNA) 以及从89名患者的97个可用匹配肿瘤中提取的DNA,确定了此方案的临床有效性,并在cfDNA分析和相应肿瘤样本分析之间获得了83.1% 的一致性。该技术采用两种Assay配合三步诊断策略(图1,图2),首先进行PIK3CA突变初步筛选,如果没有PIK3CA突变,则认为标本为阴性。在阳性结果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步检测集中于四种最常见的PIK3CA突变,并进行WT-MUT Duplex联合分析确定阳性突变位点。图1左:PIK3CA突变检测的两种多重检测方法设计图。(a) PIK3CA Assay n°1设计图:使用四对引物(灰色箭头)同时扩增N345K、C420R、 H1047L和H1047R。使用Drop-off方法检测542-546突变。(b) Drop-Off 542-546检测原理: WT序列由HEX标记的Drop-off探针和cy5标记的reference探针检测,产生一簇HEX-Cy5双阳性微滴(2D点图上为黄色簇) 而542 - 546密码子上带有突变(MUT,红色叉)的序列则无法与Drop-off探针结合,只和reference探针结合,生成单阳性微滴(2D点图上的红色簇) (c)PIK3CA Assay n°2设计图:使用两对引物同时扩增两个序列,使用FAM探针标记野生型(WT)序列,使用HEX探针标记E542K和E545K突变,使用FAM和Cy5探针标记H1047L突变,使用Cy5探针标记H1047R突变;图一右:三步诊断策略。图2:使用PIK3CA检测在患者cfDNA样本上鉴定PIK3CA突变示例。(a)四种最常见的PIK3CA 突变(E542K、E545K、H1047L和H1047R)的2D图结果,首先使用PIK3CA Assay n°1检测,各自的MAF为16.86%、4.17%、17.13%和1.97%。并使用PIK3CA Assay n°2确认,各自的MAF分别为17.40%、5.25%、19.55%和1.97%。(b)其他突变(N345K、C420R、Q546K、Q546P和Q546R)的2D图结果,首先使用PIK3CA Assay n°1检测,各自的MAF为4.00%、3.83%、35.02%、1.16%和39.2%,并使用WT-MUT Duplex方法确认,各自的MAF分别为6.99%、6.50%、36.84%、0.71%和43.89%。结果分析结果显示,213份血浆中68名患者(32%)至少有一种突变,这与文献中普遍报道的结果一致。有6例患者每个样本有2个突变,共发现74个突变。在本文的检测方法可能检测到的21个突变中,有9个在血浆样本中检测到(图3a、b)。此外,本方法检测的相对频率与COSMIC数据库中列出的频率相当一致,该方法能够快速、经济、有效地对乳腺癌中最常见的PIK3CA致病突变进行绝对定量,覆盖率达90%图3:213例HR + /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浆中PIK3CA突变检测(a)在213例HR + /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PIK3CA检测发现9个PIK3CA突变阳性病例数。(b)确定的9个PIK3CA突变的相对频率。(c)突变在血浆中浓度(copies/ml)和MAF(%)分布 (5例以上的突变用箱线图表示,5例以下的突变用点表示,2例以上的突变用中位数线表示)。原文: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96644-6|欢迎试用|naica️® 六色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开放试用,大家可以拨打电话010-57256059或者官网官微申请,诚挚邀请您到Stilla数字PCR中国技术示范与服务中心参观,期待与您相见。naica® 六通道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naica® 六通道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源于Crystal微滴芯片式数字PCR技术,自动化微滴生成和扩增,每个样本孔可实现6荧光通道的检测,智能化识别微滴并进行质控,3小时内即可获得至少6个靶标基因的绝对拷贝数浓度。
  • 科学家绘制最大规模中国人群乳腺癌基因突变图谱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团队成功绘制最大规模的中国人群乳腺癌基因突变图谱,首次系统性揭示了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基因突变特征。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作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堪称“红颜杀手”。在上海等大城市中,乳腺癌已经连续20余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前列。邵志敏表示:“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人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有不小差距。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国人乳腺癌发病特征较为特殊。例如国人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有45至55岁、70至74岁两个高峰,且多数患者发生在绝经前。这些差异提示我们需要探索更适合国人乳腺癌的精准方案。”“基因突变图谱是乳腺癌精准治疗最基础‘参考索引’。” 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博士江一舟告诉《中国科学报》,为此我们提出设想,能否从基因层面分析,揭示国人乳腺癌的独有特征?为突破这一“瓶颈”,邵志敏团队筛选了484个与乳腺癌个性化治疗方案高度相关的基因,几乎覆盖所有国内外已经公布过的乳腺癌突变基因,形成了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目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研究人员根据多基因精准检测“目录”,收集了1,134例配对的乳腺癌标本和外周血标本,并统计所有乳腺癌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信息,全面分析乳腺癌队列的基因组数据,绘制出国内首个千人乳腺癌基因变异图谱。这也是目前最大规模的单中心中国人群乳腺癌基因突变图谱。研究进一步发现,中外乳腺癌突变谱之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HR阳性/HER2阴性型,而在HR阳性/HER2阳性型,HR阴性/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中,并无明显差异。专家表示,这项研究成果为国人乳腺癌精准治疗靶点并在临床上成功应用打下了基础。
  • GE医疗2020 “JoinPink 粉红行动”乳腺癌防治公益活动全面启动
    更广泛合作促乳腺癌精准防治GE医疗2020 “JoinPink 粉红行动”乳腺癌防治公益活动全面启动 15年初心不改,今年的粉红行动以“JoinPink/粉红由你”口号焕新出发,更加强调“主动参与、汇集众力、持续行动”,将粉红理念和行动拓展至贯穿全年,让粉红365天深入人心 “乳腺癌精准诊断论坛”同期举办,汇聚行业专家探讨乳腺精准诊断路径发展;拓展合作,打造乳腺诊治的深度精准化解决方案,从早期发现、影像诊断、病理、分子分型、介入诊治等多维度探索乳腺癌的高质量、精准化诊疗方案 超过50家非公医疗机构参与、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60多个站点展开义诊筛查活动;10位乳腺专家参与线上筛查质控培训、计划覆盖5000+乳腺领域专业医生;2020年粉红行动将汇聚更多力量,开展更深度、更多频、更持续的人才培养、公众宣教,推动乳腺诊疗从早筛到精准诊治的一体化落地 2020年10月10日,上海——今天,GE医疗中国2020“JoinPink 粉红行动”乳腺癌防治公益活动正式启动。作为一项连续开展第15年的女性健康关爱行动,GE医疗今年在原有粉红行动的基础上,提出“JoinPink/粉红由你”新口号,更加强调“主动参与、汇集众力、持续行动”,并基于持续的技术创新成果,全面升级行业内外合作,协助行业建设精准诊治路径和定向人才培养,用持续的品质义诊筛查和公众宣教,推进大众将定期筛查的理念转化为常态化的行动,推广乳腺早健康理念,提升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和五年、十年生存率。 女性健康关乎每个家庭幸福和全民健康水平,而近年来,乳腺癌一直位居中国女性肿瘤发病率首位,长期面临筛查不普及、路径不标准和防治品质待提升的挑战。自2006年起,GE医疗每年10月都会开展乳腺癌防治公益活动“粉红行动”,致力于唤起全社会对乳腺健康的关注。在既往14年间,在GE医疗等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力推动下,女性对于乳腺癌的关注和认知持续提升,并开始付诸行动,对于高品质的乳腺筛查需求也与日剧增。接下来,如何将更多女性的认知积累转化为自发的常态化行动,并以更精准的筛查诊疗手段进一步提升早期发现率,成为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GE医疗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市场营销官阎华表示:“正是植根于这样的需求,今年起,GE医疗中国将每年一度的粉红十月,拓展深入至贯穿全年的粉红行动,更加强调持续性和延展性,强调乳腺健康由你主宰,粉红行动有你参与,号召一起JoinPink。基于既往的经验、技术和资源积累,GE医疗正在广泛汇集全社会的力量,希望每一个真正关注女性乳腺健康的群体和个人,能够加入到关爱自己、关爱女性的行列当中,在宣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和守护女性乳腺健康的道路上,实现更多可能,践行粉红初心,以共同提升全民健康意识,用行动守护每一个中国女性乳腺健康的重要时刻。” 技术+合作 探索深度精准化的乳腺诊治方案 在乳腺成像与精准诊治领域,GE医疗始终立足行业最前沿,其针对乳腺疾病诊治的创新技术包括早期筛查的自动乳腺超声诊断、乳腺x线摄影、超声引导的穿刺活检、磁共振乳腺成像的精准定性、PET/CT的原发病灶精准成像等,贯穿疾病的早期发现、影像诊断、穿刺病理检查、疗效评估、后期随访在内的疾病全周期。多年来,GE医疗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不断提升成像的精准度,为临床带来针对不同病情、满足不同检查需求的技术。比如采用全新cSound全息域成像平台的自动乳腺超声设备ABUS,带来高清均匀一致的乳腺图像,0.5毫米断层分析,更微小病灶也能精准掌控,提升筛查和诊断精准度;再如领先的三合一乳腺机产品,整合了乳腺断层摄影技术(ASiR DBT)、乳腺高清对比增强技术(CESM HD)、立体定位活检技术,三位一体,为更早期发现乳腺癌及精准诊治、术后监控全流程带来了更好的技术;Discovery PET-CT,采用领先的超级迭代算法,更早期、更精准呈现转移灶数量、大小,帮助临床精准分期。 除了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投入和努力,GE医疗也在通过不断拓展的行业合作来探索深度精准化的乳腺诊治路径,包括与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合作构建乳腺影像规范化流程,提升乳腺影像检查的精准度和均质化;联合更多行业伙伴,基于包含基因检测、实验室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测等多方整合的数据拓展更为全面、多维度的精准诊治方案,为乳腺疾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医疗。 论坛+“乳腺学院” 推动乳腺精准诊断路径和规范发展 2020年“JoinPink 粉红行动”启动的同时,“中国乳腺癌精准诊断论坛”也同期举办。论坛汇集了公立、非公立医院的专家和业内企业代表,分享乳腺精准诊断实例,探讨精准诊断在乳腺癌全程管理中的价值和对规范化诊断路径的探索,助推国内乳腺影像学科发展。 随后的100天内,GE医疗还将全面联合乳腺领域的专家和行业机构,包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等,在GE医疗e学e用线上学习平台开设“乳腺学院”,邀请全国乳腺领域专家围绕乳腺诊疗一体化和乳腺筛查质控等,持续开展线上学术讲座交流、乳腺专科人才定向培养和基层医师培训,预计覆盖全国影像、乳腺外科领域临床医生5,000名。 义诊+宣教 强化公众早健康意识和精准防治行动 在既往14年开展的“粉红行动/粉红十月”乳腺癌防治公益行动,乳腺筛查义诊和公众健康宣教始终是GE医疗每年“粉红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在筛查义诊端,GE医疗将联合复星集团、美年美兆、上海美中嘉和、平安好医、无锡凯宜、四川现代医院、河南宏力医院、东北国际医院、厦门如心妇婴、云南昊邦影像中心、博思医生等50余家非公医疗机构,在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的60多个非公医疗机构网点,为广大女性提供免费、高品质的乳腺超声筛查和义诊。 除了筛查义诊之外,GE医疗还将联合企鹅杏仁、滴滴出行、粉红志愿者等众多“JoinPink代言人”一起,通过活动直播、疾病科普等线上线下的多种形式,面向更广泛的人群,更持续、更深度、更多频地开展乳腺癌品质筛查手段、精准防治等知识宣教,共同推行早筛、早诊、精准防治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倡导定期、自发且常态化的乳腺健康行动。 ###关于GE医疗 GE医疗集团是GE公司(NYSE: GE)旗下的医疗健康业务部门,年营收超170亿美元。作为领先的医学成像、监护、数字医疗技术提供商,GE医疗通过提供智能设备、数据分析、软件应用和服务,实现从疾病诊断、治疗到监护全方位的精准医疗。GE医疗拥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全球拥有5万多名员工。公司致力于帮助全球各地的患者、医疗服务提供商和科研人员更为有效地改善医疗服务成果。如需了解GE医疗集团的最新信息,请关注GE医疗中国微信、微博,或登录官网http://www3.gehealthcare.cn/。
  • 过度X射线照射有害 美"裸检仪"或致皮肤癌
    一些美国科学家说,为加强机场安全引入的“裸体”扫描、即全身扫描设备或许会危害接受扫描者的身体健康。美国航空公司飞行员工会“联合飞行员协会”主席戴维贝茨呼吁,美航飞行员应礼貌拒绝“裸体”扫描,更换其他抽检方式。   过度X射线照射有害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学者洛夫说,全身扫描设备需要借助X射线完成扫描成像,而过度X射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法新社12日援引洛夫的话报道:“他们说风险小,但从统计学上说,人们可能因为这些X射线照射罹患皮肤癌。”“暴露在X射线下从不是有益的,”他说,“我们知道X射线有害,但在机场,人们都想快点上飞机,因而拿自己的生命冒险,接受扫描。”   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2007年开始在美国机场引入全身扫描设备。去年12月25日,尼日利亚青年奥马尔法鲁克阿卜杜勒穆塔拉布将爆炸物藏在内裤中,躲过机场安全检查,成功登上美国西北航空公司飞往美国底特律的班机,试图引爆爆炸物时遭同机乘客制伏。   美国国土安全部和运输安全管理局为加强安保,大力推广全身扫描设备。   这种全身扫描设备X射线安检仪俗称“裸检仪”,因其可以呈现被扫描者完全身体影像,包括隐私部位以及身上携带的任何物品。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2007年起在美国机场开始启用这种安检仪。根据运输安全管理局数字,美国65个机场现在设有大约315台“裸检仪”,可能还准备增设450台。   在美国机场,乘客、空乘人员甚至机长都有可能随机分配到“裸检仪”受检,他们有权拒绝接受,但结果是接受强化人工搜查。   老年人更易受到影响   本周早些时候,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发表声明,称全身扫描设备安全,理由是“(联邦机构)对这一话题已深入研究多年”。   不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生物化学教授约翰塞达特说,白宫所作辩护存在“许多误解”。他及其团队将针对这些误解认真作出答复,指出错误。   塞达特说,全身扫描设备X射线的全部能量集中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上。   “如果能量分散至全身各个部分,这种射线强度是安全的,”他说,“但这种强度对皮肤而言高得危险。”   塞达特认为,超过65岁的旅客最易受到全身扫描设备“X射线诱变因素”的影响。另外,癌症患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儿童、孕妇和成年男性都属于易受影响人群。   一些科学家认为,男性生殖器官周边皮肤较薄,暴露在X射线下有导致精子诱变的风险。   另外,X射线可以穿透角膜,过度照射会对眼睛造成危害。   宁可失身份不要裸检   按照美国相关规定,旅客和包括飞行员在内的空乘人员都会接到抽检要求。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种暴露自己隐私部位的“裸体”安检。作为替代,他们需要接受“深度拍身检查”。   “深度拍身检查”指安检人员用手指、而非手背接触被检查者的隐私部位,以确定后者没有携带违禁物品。   “联合飞行员协会”主席贝茨呼吁美航飞行员不要接受“裸体”扫描。   “美航飞行员接受由全身扫描设备造成的不必要隐私侵犯和健康风险不应存在,”贝茨说。   他认为,飞行员应礼貌拒绝“暴露”要求,转换其他检查方式,哪怕“‘深度拍身检查’是一次有损‘身份’的经历”。
  • 科学家发现乳腺癌对FGFR抑制剂耐药的表观遗传机制
    三阴性乳腺癌 (TNBC) 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最高的乳腺癌亚型,目前很少有特异性疗法能够对 TNBC 患者实现持久性缓解。即使是免疫疗法,患者的缓解率也只有10-20%左右。尤其是对于中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仍然以化疗为主要手段。大约有15%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存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 基因的拷贝扩增(amplification), 突变(mutation),以及融合(fusion),这意味着FGF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过度激活导致肿瘤生长,并且与肿瘤转移和生存率降低直接相关 。因此, FGFR也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乳腺癌治疗靶点 。除乳腺癌外,FGFR基因异常广泛存在于多种实体瘤中,FGFR抑制剂也成为了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小分子药物之一,并且先后被FDA授予临床治疗胆管癌,膀胱癌以及胃癌。如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也能够受益于FGFR抑制剂,患者的生存率将会极大的改善。然而,乳腺癌患者对FGFR抑制剂治疗产生的耐药性是目前影响临床获批的最大阻碍 。因此,系统的研究FGFR抑制剂的耐药性机制,发现有效的联合用药靶点,并设计更为精准有效的组合疗法无疑将会为携带FGFR基因异常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2021年11月4日,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李一豪和邱新涛博士(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刘小乐,Alex Toker 和Myles Brown 教授(通讯作者) 研究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文章FGFR-inhibitor-mediated dismissal of SWI/SNF complexes from YAP-dependent enhancers induces adaptive therapeutic resistance,发现了FGFR抑制剂治疗可导致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从染色质上解离,这一过程促进了YAP/TEAD转录因子依赖型增强子的激活,并上调氨基酸诱导的 mTORC1信号途径从而对靶向治疗产生适应性耐药性。Infigratinib 是一种目前正在临床开发和应用于乳腺癌和其他实体瘤的FGFR抑制剂。为了系统的鉴定infigratinib的潜在联合用药靶点,作者选用了对于infigratinib 适中敏感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进行全基因组 CRISPR 基因敲除筛选,鉴定了调控细胞生长的关键因子mTOR 和 YAP的敲除可增加药物敏感性,而参与染色质重塑的SWI/SNF 复合物成员 ARID1A 与BRG1 的失活会导致细胞出现耐药性。与CRISPR 基因敲除筛选结果一致的是,长时间infigratinib处理会同样导致肿瘤细胞中mTORC1复合体的激活。有趣的是,YAP信号的靶基因以及多种氨基酸转运蛋白如SLC1A5,SLC7A5,SLC3A2等是在耐药过程中最显著上调的转录物和蛋白质。TNBC细胞内几种氨基酸,包括谷氨酰胺、精氨酸和亮氨酸,均在FGFR 抑制过程中大量积累。这些发现说明对 FGFR 抑制剂的适应性耐药性是由增加的氨基酸转运介导的,并导致 mTORC1 复合体的激活。这些结果表明,氨基酸转运蛋白在耐药过程中的高度表达很有可能与表观遗传变化有关。作者接下来发现FGFR抑制剂的长期处理导致了增强子在染色质开放区域高度激活,并且这些染色质区域含有大量的YAP/TEAD DNA 结合基序(motif)。几种氨基酸转运蛋白的增强子均在耐药过程中被激活并且可与YAP转录因子结合。而且,SWI/SNF 复合体及其核心蛋白BRG1的染色质结合谱也与YAP/TEAD 结合位点高度重合,但是对FGFR的抑制导致了BRG1从染色质上解离。与耐药过程相似的是,在TNBC细胞中敲除BRG1极大的促进了YAP依赖性增强子的激活以及YAP靶基因的转录。为了开发了精准性组合疗法用于潜在的临床转化,作者在FGFR基因异常的TNBC病人来源肿瘤异种模型(PDX)中测试了infigratinib与 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或 YAP 抑制剂CA3联用的治疗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药物组合都可将肿瘤生长降低到基线以下,并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鉴于infigratinib 和依维莫司在一些国家已经用于临床肿瘤治疗,靶向FGFR和mTORC1的联合用药方案可以快速的转化为临床试验,在其它FGFR异常表达的肿瘤中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1-00781-z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