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特比萘芬的系统适应性标准

仪器信息网特比萘芬的系统适应性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特比萘芬的系统适应性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特比萘芬的系统适应性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特比萘芬的系统适应性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特比萘芬的系统适应性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特比萘芬的系统适应性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特比萘芬的系统适应性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特比萘芬的系统适应性标准相关的资讯

  • ​Science | 肿瘤抑制因子选择性失活驱动因素:适应性免疫系统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适应过程,涉及许多细胞功能的改变,包括细胞分化状态、端粒维持、细胞增殖控制、对营养状态改变的适应、血管生成能力的进化、细胞死亡的避免以及对蛋白质毒性和基因组胁迫的适应等等,这些改变被称为肿瘤的生长生存适应(Growth and survival adaptation,GSA)。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肿瘤会通过破坏参与抗原处理和呈递的基因或上调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基因来逃避免疫系统。目前已经通过多种方式鉴定发现了肿瘤中的驱动基因,但是这些肿瘤驱动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还不得而知。为了揭开这一问题的答案,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Stephen J. Elledge研究组在Science发文,题为The adaptive immune system is a major driver of selection for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activation,揭开了肿瘤中肿瘤抑制因子的选择性失活所依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适应性免疫系统这一机制。肿瘤驱动基因的鉴定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遗传和生化的方式分析病毒致癌基因或由病毒插入激活的基因【1,2】,其二是通过鉴定家族性癌症综合征以及其他零星发生的癌症鉴定反复出现的突变【3,4】,更为现代的技术对这些基因的分析会通过转座子、RNA干扰、CRISPR基因编辑技术、cDNA过表达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检定这些基因潜在的肿瘤发生驱动能力。一直以来,肿瘤的生长生存适应基因的系统功能分析一直是癌症研究的焦点,但是目前的一些遗传筛选主要是在体外培养系统之中,这些二维的体外培养系统能够揭示与肿瘤细胞增殖和生存相关的一些基因,但是对于更为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无法进行揭示的。除了与肿瘤生长和适应相关的基因促使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之外,肿瘤燎原之火想要进攻机体还需要克服另外一个障碍那就是免疫系统。肿瘤会想办法逃过免疫系统的威胁,造成免疫监视的适应(Immune surveillance adaptation,ISA)。为了对免疫调控基因进行检测,作者们构建了一个CRISPR文库,可以靶向7500个已知或者潜在的药物靶点基因。首先,作者们使用小鼠乳腺肿瘤模型进行文库转染,在选择细胞群体倍增后或者是皮下肿瘤移植到野生型或者是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型小鼠之中(图1)。通过该筛选,作者们筛到了一些生长调节相关的基因比如Pten,同时也鉴定发现了一些与抗原呈递以及免疫信号通路相关的因子比如B2m、Jak1等。除此之外,作者们还发现了一些熟悉的肿瘤抑制因子在适应性免疫系统存在的情况下出现富集,这引起了作者们的研究兴趣。图1 筛选免疫调控因子的工作流程图为了排除细胞种类特异性的效应,作者们又用相似的方式对结肠肿瘤细胞中进行了鉴定,随后作者们将目标集中在Gna13、Cul3以及Hdac2这三个因子之上,因为在CT26和4T1筛选中这些基因在野生型小鼠中观察到更强的表型以及它们在调节肿瘤细胞对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应答中可能存在一些未知的作用。进一步的,为了验证这些基因的作用,作者们对这些基因进行了敲除,这些基因敲除后对于肿瘤的体外增殖生长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会在适应性免疫系统存在的情况下出现肿瘤的生长优势(图2),因此Gna13、Hdac2和Cul3会对适应性免疫系统存在的情况下特异性肿瘤抑制,该结果说明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图2 Gna13基因敲除后只在适应性免疫系统存在的情况下出现肿瘤生长优势为了提高该结果对于药物靶点的指导性,作者们对一些人类肿瘤中已知突变的肿瘤抑制因子进行系统性CRISPR文库筛选。作者们对前500个预测的肿瘤抑制因子每个设计了10个sgRNAs,在三个不同的肿瘤细胞品系中进行转染,然后将肿瘤细胞移植到野生型或者适应免疫缺陷型小鼠中。当肿瘤长到目的大小时,作者们对其中的sgRNA丰度进行分析,筛选到的结果发现比如B2m或者Hdac2等肿瘤抑制因子会以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特异性的方式促进肿瘤的生长。另外,作者们还鉴定发现了一个编码粘多糖降解相关的酶Gusb【5】,在转入Gusb的sgRNAs后只在野生型小鼠中出现阳性选择性生长,说明Gusb在调节肿瘤对适应性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肿瘤抑制因子是如何在适应性免疫系统特异性中的发挥作用的呢?GNA13的突变先前被报道发现发生在散发性癌症中,既可以作为癌基因又可以作为抑癌基因发挥功能,最常发生在淋巴瘤、子宫内膜肿瘤、膀胱肿瘤和肝癌中【6】。在适应性免疫系统存在的情况下,作者们发现GNA13可以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并不清楚。为此,作者们在结肠肿瘤细胞系中的构建了GNA13敲除品系,然后将这些细胞作为皮下肿瘤植入WT小鼠或在体外培养,并使用RNA-seq进行转录组分析。通过该分析,作者们发现GNA13的缺失会导致Ccl2表达的提高,进而导致CCL2分泌的增加。先前的研究表明CCL2是髓系细胞的招募因子。在敲低CCL2的情况下对肿瘤的生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得在GNA13敲除的背景下敲低CCL2则会显著地削弱肿瘤的生长。另外,作者们发现过表达CCL2足以促进结肠癌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GNA13的肿瘤抑制功能是通过负调控CCL2的表达实现的。总的来说,该工作发现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相对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适应性免疫系统中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缺失的显著富集,并且这一机制是以癌症和组织特异性的方式实现的。该工作说明肿瘤中抑制因子的选择性失活所依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适应性免疫系统,为肿瘤的治疗以及肿瘤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原文链接:https://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g5784
  • 《高适应性智能化数字X射线3D在线检测关键部件及系统研制》项目启动会召开
    近日,由广州计量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高适应性智能化数字X射线3D在线检测关键部件及系统研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广州计量院首次牵头承担的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行业知名专家、项目承担单位代表等约40余人参加了会议。数字化X射线检测技术是《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的重点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方向之一。该项目围绕X射线检测设备的多层集成电路及芯片在线实时3D成像与检测等重大需求,研制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指定的智能检测装备和仪器,直接支撑着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该项目由广州计量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等共8家单位,重点解决了大剂量X射线照射下探测器中的宽禁带氧化物TFT阈值电压漂移过大问题、3D成像的雷登空间不完备锥束CT数据重建问题、数字化校准证书如何兼顾国际认可及国内可用问题等卡脖子问题。攻克3C制造工业等应用场景下的高质量数据获取、快速重建、智能化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构建数字校准证书的国际互认体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财务司徐成华一级调研员代表总局提要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财务司徐成华一级调研员对项目顺利立项启动表示祝贺,肯定了项目团队的实力,代表总局要求确保项目取得重大科研进展,为促进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科技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吴汝哲致辞支持本项目高质量完成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科技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吴汝哲表示,此项目是广州市场监管系统首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感谢上级部门对本项目的支持,将支持本项目高质量完成。项目负责人、国家特殊津贴专家胡良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介绍项目项目负责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胡良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介绍,该项目重点聚焦研究宽禁带氧化物平板探测器的制备、集成、计量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IGZTO平板探测器、高精度高速3D成像与检测、高效多轴协同控制、在线校准补偿、数字校准证书等研发。显著提升阵列式平板探测器在帧率、灵敏度、耐辐照等技术指标的综合性能。运用3D成像算法、装备及系统集成、数字化计量校准、核心零部件研发四项关键技术,克服氧化物探测器耐辐照寿命短、稳定性差等难题,开发高精度高速X射线成像及智能化检测新算法,研制适用于多场景的数字化高速3D检测集成系统。项目团队介绍项目情况该项目依托2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项目团队曾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24项,集成X射线探测器、3D数字化智能化成像与检测算法、多场景原位在线系统集成、数字化计量校准等领域的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及领军企业,发挥“产学研检用”融合、多学科多行业协同创新优势。项目启动会评审专家组听取项目介绍项目启动会评审专家组由科技部指定项目专家郑建明教授、清华大学刘以农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戴新华研究员、北京大学姜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魏存峰研究员共5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项目及各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认为项目具有研制基于IGZTO的耐辐照数字X射线探测器,研发“X射线源-被检样品-探测器)的多轴协同扫描技术,研发FAIR数字化校准证书DCC及国际互认体系,达到TraCIM银牌水平,一致同意项目及五个课题的实施方案通过论证。接下来,项目研究团队将继续围绕国家科技创新部署,采用“理论方法创建—关键技术突破—系统平台构建—示范应用”的技术路线开展研究,推动实现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智能化数字X射线3D在线检测,促进数字化X射线无损检测工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项目团队及项目启动会评审专家组合照X射线整机调试车间照片
  • 益莱储2023新年展望:高适应性是新时代的竞争力
    益莱储亚太区高级副总裁潘海梦也许你阳过了,或者正在辛苦经历中,或者还阴着,无论身处何种状态,我们是在欣喜中告别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旧年或抗疫的三年,迎来更自由奔放、更笃定和更值得庆贺的2023新兔年!我们终将摆脱病毒的困扰,重新拥抱曾经熟悉的一切。数字技术在润物细无声中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乃至文化习俗等。从居家远程办公、线上网课走进千家万户,到疫情防控大数据,到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高级辅助驾驶及出行相关的各种支付方式,再到购物、买菜、物流及日常通讯方式等等,数字化渗透到人们日常的每个角落。科技进步改善我们的生活、更新人们的认知,如今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AI正在无缝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家租赁合作伙伴和测试资产优化管理供应商,益莱储在自身业务基础上,通过与客户、测试测量品牌原厂及合作伙伴的沟通互动中,总结2023年行业热点和新年展望。2023行业热点:科技创新未来的五个重点领域重点领域一: 站在5G时代,布局6G未来全球5G部署正在加速进行中,主要推动力来自几个方面:一是美国C波段部署,同时亚洲、印度也在采取一些行动;二是毫米波仍在存在一些复杂的挑战,未来仍是一个长期的研发机会;此外随着5G部署,运营商正在寻求通过添加SA版本来进一步盈利,Open RAN等新应用将继续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充当牵引力。5G专用网络将不断优化,以满足如工业、医疗等对于低延迟和完整网络控制具备高度需求的应用领域,同时透过强化的个资保护、边缘计算和加密等功能提供关键的安全优势。而6G在多项关键指标上比5G应有数倍甚至于上百倍提升,6G将是下一个发展重点。重点领域二:新一代汽车革命重塑世界汽车OEM及其供应商关注战略性方向,汽车领域的半导体公司不断增加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应用的能力。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飞速发展,新一代汽车革命正在重塑世界。但在推进续航力和改进成本所需的大规模充电、基础充电桩设施及电池技术进步等方面,仍存在挑战。汽车电子雷达领域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雷达分辨率接近目前的激光雷达,早已成为安全和功能的重要传感器。重点领域三:数字孪生渗入各行各业Forrester最近的一项研究,如今89%的公司仍然采用手工流程,只有11%的公司完全自动化了他们的测试矩阵;75%的公司报告了一些自动化,近一半的公司希望在未来三年内实现自动化。是德科技开启数字孪生改变世界的变革性技术研究,此项技术可在虚拟世界建立出模拟体,与在真实世界中的对象状态、发展完全一致。近年来已大量被运用于工业、航空、汽车及医疗等产业中。它可协助人类从永续发展的角度,了解决策将如何影响世界:透过对计划中的变动因子进行建模,并从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依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重点领域四:高速计算给数字设计带来挑战每一代技术变革都会给数字系统设计带来挑战,在所有产品的开发阶段都需要对高速数字系统设计进行测试,以便预估测试挑战、优化性能,让高速计算接口、数据中心连接和消费电子产品更快推向市场。PCIe扩展总线从 PCIe 4.0 提升到了 PCIe 5.0甚至更高阶的PCIe 6.0,以便满足对更高速度的需求;内存从 DDR 4.0 演进到了 DDR 5.0;USB也演进到USB3.0/4.0。 随着串行数据通信速度的提升,每个层级都需要进行精确的高速测试。在更高的速度下进行测试时,需要面向所有的最新标准执行全方位一致性测试。重点领域五:飞速发展的半导体行业要早期引入测试在飞速发展的半导体行业,半导体制造商需要持续跟踪光刻技术和高速测量技术的新趋势、新发展,要引进新的高速、高精度探头和光扫描检测技术;在芯片投产前要进行网络测试,在芯片设计过程中越晚进行测试则犯错成本就越高,在完成设计、开始生产之前进行网络功能测试,可以节省数百万的开发成本和宝贵的上市时间。2023产业态势:高适应性是新时代的竞争力疫情的阴霾即将散去,然而产业的不确定并未随之消散。在严峻的成本和物流压力下,中小企业就需要制定符合其实际需求的测试设备采购策略,这时需要考虑更多的采购灵活性,而不是坚持有需求就购买新设备的传统方法。租赁则是另一个选择,帮助客户在应对特定项目需求的同时,关注潜在的测试能力波动,而避免因购买冗余测试设备而承担财务负担的风险。作为测试测量行业的租赁和测试资产管理优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益莱储将紧跟行业最新需求,与原厂密切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经验、完善的设备、灵活的方案以满足客户测试需求的租赁解决方案。2023年这一年,当客户遇到如下的紧迫时刻,益莱储一直在不远处守候:1)当全球物流面临挑战对运输和物流行业,2022年是面临诸多挑战和未知的一年。疫情带来的压力将物流推向了极限,新的供应链挑战和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加剧了物流效率的不可预期性。顾客都希望新订单的周转时间越短越好,但这是不现实的,尤其对于全球供应链来说,国际运输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对企业来说,更有效的需求预测和供应计划至关重要,供应链战略中采购的多元化变得非常必要。益莱储现成而充实的库存在关键时候可以雪中送炭。2)当预算持续缩减以火热发展的半导体行业为例,越来越多的Fabless中小企业跟规模更大的同行企业一样,需要能够测试和表征他们的器件产品。但由于可用预算持续缩减,在研发环节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限制。因而,避免大量前期投资的测试设备策略需求不仅是可取的,而且是绝对必要的。IC设计公司也一样,一般这类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工作也具有较大可变性,通常需要在项目之间进行转换,而且每个项目有自己独特的测试需求。这种情况下,设备租赁可以分散成本、提高适应性,是融资周期较佳的财务解决方案。3)当技术迭代不断提速在高速接口、无线通信领域,各类标准版本不断演进发展,对测试设备的需求也在加速更新迭代。针对最有可能早早过时的设备确定替代采购方案,可以大大减小购买过时设备的风险。“先租后买”方案,提供在协议结束时购买或在约定期结束时返还仪器的选择,可以帮助客户对其测试活动进行前瞻性验证,同时降低成本失控的风险。4)当需求突然增加遇到如下情况都需要额外的测试设备。一种可能是OEM生产厂商突然要求提高产量,但这种需求可能无法持续;或者另一种可能,在项目过程中测试需求发展变化,而在项目开始后,很难获得此类测试设备的额外预算。这两种可能性并不意外。短期内从专业供应商处获得设备,即可获得所需的最新测试技术,避免了可能阻碍项目进展的冗长资本支出审批,以及购买未来可能不再需要的设备的财务负担。5)第一时间享用最新科技是德科技联合租赁合作伙伴推出Keysight NOW服务项目,以实惠的价格租用最新的射频和微波测试仪器,确保项目能够正常运行。通过租赁合作伙伴益莱储能够找到最新的产品,客户可以租赁行业领先的射频、微波和数字测试设备,包括J-BERT误码仪、PCIe 5.0/6.0协议分析仪、PNA-X网络分析仪、VXG微波信号发生器、UXA信号分析仪和UXR Infiniium示波器,随时可用,开启新的研发和设计验证。疫情三年,物流受阻但企业的研发生产不能影响,对我们服务客户也提出更多要求和挑战。益莱储几十年来一直在测试测量租赁行业不断拓宽深入,为需要测试测量仪器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并让客户在第一时间获得,是我们的使命。益莱储近几年持续增大亚太区的投入力度,对客户支持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在中国内地,我们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支持团队;在台湾地区,益莱储也不断加强对于行业客户的支持力度,包括时下热门的5G、汽车、半导体、高速互联与计算等应用领域。通过开放实验室,我们为有短期、临时需要的客户提供免费测试服务和技术支持,用我们手头的库存资源帮客户解决短期的燃眉之急。在技术演变迅速、复杂性不断提升的时代,高适应性是企业在新时代的竞争力,帮助客户提升适应力、赢得未来是益莱储与客户的共同目标。
  • 安东帕固体表面Zeta电位仪提升血液透析膜适应性
    血液透析膜内表面的处理,对于血液透析膜的生物适应性至关重要。Zeta电势的测试在提高血液透析膜的生物适应性上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安东帕固体表面电位分析仪SurPASS已经在此领域取得成功应用,并给出了详实的实验证明。 就有一定病史或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来说,体外血液透析是维系生命的唯一方式。血液透析可以替代肾脏,起到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的功能。这个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是人造的、排放成捆的中空纤维聚砜超滤膜(PSU)。为了提高透析膜的生物适应性以及避免该膜与血液接触时发生并发症,需要对透析膜的内层表面进行改良处理。安东帕固体表面分析仪SurPASS的高灵敏度在此时显得尤其重要。 医学发展趋势显示PSU透析膜受到青睐。将具有活性的羧基(COOH)移植到聚砜表面上,这是一条能制备具有固定生物活性物质界面的有效途径。将未处理的和经改良处理的透析膜的zeta电势作对比,结果显示对透析膜进行改良处理是有效的。未处理的PSU膜的零电荷电势点(IEP,ζ = 0 mV 处的pH)为pH 5,而移植了羧基的处理膜为pH 3.5。 IEP的改变以及在高pH情况下流动电势的不同,这都说明了将羧基移植到血液透析膜内层表面是非常成功的一种处理方法。由于安东帕固体表面分析仪SurPASS采用全自动测量,集成式滴定单元可以全自动调整 pH 值和添加剂浓度,测量更方便,其结果也更为准确可靠。 在表面分析中,安东帕固体表面分析仪SurPASS 可测试基于流动电势和流动电流得到的宏观固体表面Zeta 电位。Zeta 电位与固体/液体界面的表面电荷有关,能够反映出表面化学(pH 滴定法)和液相吸附过程。SurPASS 有助于了解和改进表面性质,并开发出新的专业材料。 现代的固体表面分析仪 SurPASS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出表面性质的最微小变化可以轻易获得表面电荷和相关性质的信息从小颗粒到大晶片适用于测试各种样品的测量池圆柱形样品池用于粉末 (最小的颗粒尺寸 25 μm) 、颗粒、纤维和纺织用品夹片样品池适用于平板状样品的无损测试可调间隙样品池适用于规则形状如矩形 和圆形的平面小样品和中空纤维样品停机时间短,可节省时间测量池的快速更换测量参数每秒更新一次具有直观可视化多功能特性的全新软件全自动测量自动测量过程几乎无需手动操作集成式滴定单元可以全自动调整 pH 值和特性物质及蛋白质等添加剂的浓度 更多产品信息,请登录:www.anton-paar.com 关于安东帕(中国)奥地利安东帕有限公司(ANTON PAARGMBH)是工业及科研专用高品质测量和分析仪器的全球领导厂商。公司成立于1922年,总部设在奥地利格拉茨,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直接提供销售和售后服务,并在其它主要地区设有代理销售、服务机构。作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密度计的发明者,安东帕公司的产品占全球浓度、密度测量仪器仪表行业市场份额的70%。 安东帕公司的密度仪、黏度测量仪、流变仪、旋光仪、折光仪、固体表面Zeta电位分析仪、 SAXSess 小角X光散射仪、闪点与燃点测定仪、微波消解与合成设备等产品作为分析与质量检测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啤酒饮料,石油,化工,商检,质检,药检等诸多领域和研究机构,并且已作为许多国家行业标准及计量校正仪器。我们的用户包括了一级方程式赛车队,炼油厂,和几乎所有的世界知名饮料制造商。
  • LI-2100 | 大兴安岭南部白桦的水分利用规律及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
    大兴安岭地处中国东北,这里的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则短暂而凉爽,适宜白桦的生长。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春天,是大兴安岭的白桦树复苏的季节。雪融水润,大地回春,在这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上,白桦树以其独特的水分利用能力,展现出了大自然魅力。大兴安岭南部白桦的水分利用规律及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旨在考察大兴安岭南部天然次生林中主要植物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水分利用模式。该调查利用氧稳定同位素技术,时间跨度涵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东北地区研究区的位置及其森林分布(绿色)。“其他”是指林地(灰色)以外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两年的时间里,在纯白桦林内建立的 30 m × 30 m 的样地内进行了季节性田间试验。作者选择了五棵健康的白桦木,其高度和胸径接近研究区域的平均值。样地土壤剖面较浅(厚度约为 40-70 厘米)土壤采样在每月中旬无雨的日子或降雨后的几天进行。每月系统采集10 cm、20 cm、30 cm、40 cm、60 cm深度的树木木质部水和土壤水样本,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成熟植物体内水的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植物水分来源的同位素组成。2019年和2020年(5月至10月)在样树上取样,每棵样树取样3个重复。使用手动螺旋钻获取土壤水样,并用封口膜密封在玻璃容器中,用于随后的同位素分析。为了减轻蒸发对同位素含量的影响,所有土壤和植物样品均被立即冷冻并储存。在 2019 年和 2020 年的整个生长季节,总共收集了 100 个降水样品,并用封口膜牢固地密封在干净的聚乙烯瓶中。然后将这些沉淀样品储存在设定为-2°C的冰箱中,直到准备好进行同位素分析。样本树的特征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学院和水利部草原水利科学研究所实验中心采用全自动真空冷凝抽提系统(LI-2100,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对植物和土壤样品进行水分提取。雨水和提取的植物和土壤水经过过滤,使用0.22μm有机相针式过滤器去除杂质和有机污染物。根据土壤剖面,土壤水源分为浅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深层(40~60 cm)。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样地地势多为山地,地下水的可用性可能受限,因此将地下水排除作为树木的潜在水源。在生长季节,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土壤水、木质部水和降雨中δD和δ18O之间的关系2019年和2020年各月VWC垂直土壤剖面和土壤水δ18O值不同深度木质部水和土壤水中δ18O的分布特征通过 MixSIAR 分析确定白桦不同土层吸水比例的季节性波动基于稳定同位素(δ18O)的 MixSIAR 模型用于研究天然林中优势物种(特别是大兴安岭南部白桦)用水策略的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应性的水分利用策略和对降水的快速响应能够促进植物充分利用来自土壤各个深度的水分,从而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当降雨量较低时(2019年生长季为390.4毫米),白桦迅速吸收浅层土壤水(0~20 cm,整个根系深度的利用率为40.4%),但当降雨量增加时 (2020年生长季为501.5毫米),白桦逐渐过渡到从较深土层(40~60厘米)提取土壤水分并加深其根系系统(利用率为39.4%),表明其对半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因此,白桦在同一生境中灵活的用水策略可能使其在低降水时期具有竞争优势。该研究结果对于大兴安岭南部天然林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宁波材料所在Janus气凝胶实现季节适应性热管理温度调节方面获进展
    进入21世纪,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加速了能源的消耗,进而引发了不必要的能源危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极端天气。其中,基于空调的空间制冷和供暖等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年约占全球能源消耗的12%。在发达国家,建筑系统能耗的占比甚至提高到40%以上。尽管已经采用了传统的隔热材料和相关的加热-冷却设备,但是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开发具有非能耗或者低能耗的新型热调节材料和技术。   其中,辐射调节被认为是一种直接、高效、有前途的方式,通过吸收输入的阳光调节内部环境温度,进而实现节能。辐射调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化学改性和合成的材料、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有效的功能配合。然而,生物相容性和多功能性对材料要求非常高。同时,复杂的制备工艺和多层结构设计也限制了辐射调控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为此,合理设计和制造热调节材料至关重要,它可以通过可调节的物理或化学结构显著提高冷却或加热性能。   之前的工作中,已经通过反向聚合在织物表面设计了由聚吡咯和全氟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组成的超疏水仿生类黑素体分级纳米球织物,实现了人体热管理温度调节和光热蒸发应用(Nano Lett. 2022, 22, 9343-9350)。但是在材料稳定性和季节适应性温度调节方面仍有不足。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智能高分子材料团队陈涛研究员、肖鹏副研究员通过免冻干的方法,设计了由光热MXene-CNF层和CNF层组成的Janus结构气凝胶(JMNA),该气凝胶能够实现可切换的热调节,将被动辐射冷却和加热集成到一个材料系统中,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基于良好的机械性能,Janus气凝胶可用作季节适应性辐射热调节的智能屋顶。当CNF层暴露于外部环境时,外层高反射率和内层低红外发射率的结合使得夏季能够有效地进行被动辐射冷却。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季,MXene-CNF层可被用作外层,有效将阳光转化为可观的热能。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CNF层高红外发射率进一步传递到内部环境,从而产生显著的被动辐射加热。Janus结构气凝胶简单的制造方法和合理设计为开发可扩展的气候适应性热调节材料提供了一条替代途径。   该工作以“Engineering Structural Janus MXene-nanofibrils Aerogels for Season-Adaptive Radiative Thermal Regulation”为题发表在Small,2023,2302509(DOI:10.1002/smll.202302509)。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3295)、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No.2023133)、宁波市科技局项目(2021Z1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交流项目(M-0424)、宁波市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2021S150)及中科院王宽诚国际交叉团队(GJTD-2019-13)等项目的资助。
  • 中科院动物所等揭示大熊猫对竹子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规律及其肠道微生物适应性响应机制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PSMs)在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生态中起到重要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PSMs,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显著的促进健康的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以及心血管保护等功能。目前,对食源性黄酮类天然复合成分的整体代谢规律及其与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生态学功能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其对濒危野生动物的生理影响及动物对食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适应性演化机制鲜有研究。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具有食肉目动物的消化生理特征,但其食性特化为专性食竹。竹中具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因此,大熊猫-竹子为研究食源性黄酮类化合物在植食性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学功能提供了理想模型。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团队联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Microbiome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reveals the positive leverage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on the gut microbiota in a non-model mamm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运用代谢组学、宏基因组学和体外培养等方法,在完整的年周期内同步采集野外大熊猫的可获得样本(食物和粪便);采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圈养大熊猫的食物、粪便和血浆,剖析了大熊猫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代谢、利用偏好和生物转化,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对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大熊猫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利用规律: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在竹子中鉴定了97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与竹笋相比,竹叶中含有更多种类和更高丰度的黄酮类化合物。因此,随着食笋和食叶的季节性转化,黄酮类物质的摄入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血浆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发现,直接以原型化合物的形式进入血液的化合物仅有12种。食物与粪便代谢组的比较分析发现,大熊猫对食物源黄酮类化合物的利用在亚类和单体水平上均有不同的偏好性,对食物源中的38种单体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且粪便中有新的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生成。  大熊猫肠道微生物适应性响应机制:粪便代谢组和宏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PSMs-黄酮类化合物与肠道微生物的季节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外培养实验证明,黄酮类物质的季节性的差异摄入驱动了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如野外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关键物种的变化(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特别是对有益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如益生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食物中黄酮类摄入越高,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越低,微生物毒力因子的丰度也更低。宏基因组功能分析揭示了70%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转化由肠道微生物参与完成,且肠道微生物也促进大熊猫对黄酮类物质的转化和利用偏好。  以上结果证明,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大熊猫季节性食物转化行为是大熊猫对竹中有益元素最大化利用的适应。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维持大熊猫肠道微生态的动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拓展了关于大熊猫营养生态学的认识:有益的PSMs可以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正反馈调节宿主生理,从而影响大熊猫的觅食策略。此外,该研究也为圈养大熊猫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即食物源黄酮类化合物是大熊猫重要的天然益生元,对大熊猫的临床健康管理,特别是肠道疾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首次以非模式野生动物为模型,探索食源性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代谢规律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模式。从动物生态学的视角,应用多组学方法探讨有益的PSMs对植食性哺乳动物的生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与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为探究动物-肠道微生物共演化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动物源性产品中有害物全链条高适应性检测技术体系研发及应用示范课题 启动
    2023年4月1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适应性现场监测有害物实时原位确证检技术研发” 课题5 -“动物源性产品中有害物全链条高适应性检测技术体系研发及应用示范”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以线上线下联合的形式在谱育科技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化创新基地正式召开。 专家组及课题组成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张峰副院长、华南农业大学 雷红涛教授、宁波大学 燕飞副所长、浙江大学 吴坚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林建涵教授组成了专家组;中国计量大学、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课题、任务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参加本次会议。 课题开发意义课题旨在针对动物源性产品在生产、仓储、物流、交易、消费等场景下有害物检测速度慢、稳定性差、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基于研发的针对不同场景下的检测装置和技术,考察、评价并优化检测技术,构建全链条动物源性产品有害物高适应性原位、实时、无损检测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谱育科技主要承担课题中方法开发和创新应用任务。课题方案通过评审华南农业大学 雷红涛教授主持作为评审专家组长并主持本次会议;中国计量大学 俞晓平副校长对与会专家领导表达了欢迎致辞;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申屠旭萍教授对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任务分解等作了总体汇报;各任务负责人分别对研究任务和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张峰副院长对课题组汇报内容给予了肯定,并从课题定位、目标定位、行业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专家组通过讨论形成评估意见,一致认为课题论证材料完备,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可行,任务清晰合理,符合课题任务书要求,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基本明确,同意通过此课题的实施方案评审。 参观谱育科技 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基地与会专家参观考察了谱育科技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化创新基地,详细了解了谱育科技以ICP-MS、ICP-MS/MS、LC-MS/MS、GC-MS 、GC-MS/MS等质谱仪器为核心的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进程与产业化创新应用,以及以客户为基准的定制与创新开发能力,肯定了谱育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创新实力。 打好科技仪器设备国产化攻坚战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育科技专注于重大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应用,承担了国家发改委技术攻关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十余项,积累了二十余项新型技术平台,率先实现了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等系列产品的产业化。
  • 国产化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助力非道路国四标准实施
    非道路国四排放法规背景及要求HJ 1014-2020《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于2020年12月28日发布,要求从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KW(含560KW)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及装用的柴油机,必须符合本标准。标准的发布,为国内非道路机械主机厂设定了闹钟,国四产品的准备正式步入倒计时阶段。该标准是对2014年颁布的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第四阶段内容的补充。相较于原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增加了车载法检验的限值及检测规程,并对车载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的发展历程2015年9月18日,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大众汽车所售部分柴油车安装了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的软件,可以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被检测状态,继而在车检时秘密启动,从而使汽车能够在车检时以“高环保标准”过关,而在平时行驶时,这些汽车却大量排放污染物,最大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该事件导致大众汽车支付罚金以及和诉讼和解金达数百亿欧元之巨,被称之为“排放门”。“排放门”事件导致了各国政府和环保部门对汽车在道路中的实际排放水平高度重视,仅仅在实验室台架上的检测结果已经不被信任。因此专门用于对车辆在实际道路中的排放水平进行检测的设备——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的普及。这种设备可以装在车辆上,随着车辆的实际行驶,实时检测车辆的排放水平,并通过时间积分得到车辆的总排放水平。非道路国四排放法规关于车载法检测的逻辑和意义非道路机械排放及管理现状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非道路机械的保有量巨大,工况复杂,过载工况非常频繁,实际的排放水平相对于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的劣化程度高;二是非道路机械用户分散,移动性较差,现行的GB 36886标准虽然对非道路在用机械的排放进行限定,但是通过类似于汽车年检的监管方式进行I/M管理非常困难。因此,在产品生产准入阶段增加PEMS检测,从源头上对非道路机械的实际排放进行总体管控,同时逐步淘汰国二、国三老旧机型,将逐步扭转非道路机械污染严重的局面。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国产化解决方案湖北锐意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锐意")为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665)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于环境监测、过程气体监测、智慧计量等领域。基于四方光电核心气体传感技术平台的优势,湖北锐意开发了系列非分光红外(NDIR)、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激光拉曼(LRD)、超声波(Ultrasonic)、热导(TCD)、光散射探测(LSD)等技术原理的气体成分流量仪器仪表,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冶金、煤化工、生物质能源等各个行业,在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司从2005年开始从事汽车尾气及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的研发和制造,目前产品已经在发动机厂、高校及科研机构、汽车检测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2021年,针对国内急需的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需求,公司快速组织研发技术团队攻关,实现了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的国产化。其中,Gasboard-9805系列是湖北锐意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气体分析技术专门针对非道路国四标准开发的一款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图1:湖北锐意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产品特点• 自主研发的核心气体分析技术:红外NDIR技术测量CO、CO2;紫外UV-DOAS直测NO,NO2,精度高;• 模块化设计,使用灵活:GAS模块及PN模块均可单独使用,满足客户不同的测量需求。 • 操作简单,易于使用:操作简单、支持测试过程引导、测试结果的保存以及报告⽣成。• 续航能力强,满足随车测试要求:内置电池,续航4小时以上,无需外加电池,能完成⼀次完整的实际⾏驶污染物排放试验。• 性能优异,满足国标要求:满足《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 20891-2014)及《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HJ 1014-2020)标准要求。• 环境适应性好:系统环境适应性好,不受车辆震动、大气压力及环境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图2:湖北锐意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系统配置相较于进口品牌产品,湖北锐意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能够完全满足《HJ 1014—2020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的要求;其核心传感器模块均为自主研发生产,性价比高,极大减轻非道路机械行业用户经济负担;产品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易于上手;皮实耐用,适应非道路机械测量的恶劣工况。图3:湖北锐意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实测现场为推动我国非道路发动机和工程机械的高效低污染研究,实现我国高端尾气测试设备的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除销售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外,湖北锐意还向广大用户提供如下服务:1、为非道路主机厂提供法规及标准的讲解服务;2、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产品上门测试与展示服务;3、产品试用服务;4、提供上门检测服务,并出具检测报告。
  • 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助力微生物菌株分群
    导读反刍动物是指具有反刍习性的一类哺乳动物,如牛、羊、长颈鹿、兔子等。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这种行为称为反刍行为。反刍动物的食物种类比其他种类的动物更丰富,结构组成也更复杂,但草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导致其难以消化,反刍动物依赖于胃部微生物群的代谢能力来消化各种物质,但其转化效率低也是养殖业广泛关注的问题。虽然已有研究证明瘤胃中不同微生物的活性可以调节宿主利用植物生物能量的能力,但定植于宿主瘤胃中的微生物却很少受到关注。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的Cameron等人在Research Square在线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 partitioning of key carbon substrates at the rumen wall by recently diverged Campylobacteraceae populations》的研究论文。文章采用多重数字PCR(dPCR)量化同一菌科的两种菌群,分析反刍动物瘤胃上的定植菌群分布及生物进化动态,为今后畜牧业提高动物代谢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应用亮点:▶ 宏基因组测序发现瘤胃上皮细胞中弯曲杆菌科两个种群的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利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可以对两个种群进行精准量化。▶ 使用不同培养添加物后,可以利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进行微生物种群分布跟踪。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瘤胃上皮微生物组的16S rRNA扩增子分析发现了一个优势菌株(OTU)为弯曲杆菌科(Campylobacteraceae),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发现该OTU两个主要种群Ca. C. stinkeris与Ca. C. noahi的基因含量高度相似,但pgl(蛋白质糖基化)操纵子不同。为了探究Ca. C. stinkeris与Ca. C. noahi两个种群空间分布的差异,作者通过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比较了这两个种群在不同动物瘤胃乳突离上皮壁最近和最远两个位置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动物的两个种群在这两个位置的比例接近。▲图1 Ca. C. stinkeris 和Ca. C. noahi在动物瘤胃乳突顶端和隐窝的含量比例。A)从乳突切片两个位置提取DNA使用dPCR进行定量分析。B) Ca. C. stinkeris 和Ca. C. noahi在动物瘤胃乳突两个位置的含量比例。横坐标为取样动物的名字。然后作者使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两种菌群进行生长和适应性测定,数据显示Ca. C. stinkeris可以在以醋酸盐为主要碳源时积累的生物量,更好地生长,但被丙酸盐抑制,而Ca. C. noahiz在任何一种添加物存在的情况下在都没有检测到生长优势。因此,作者推断可能存在一些其他机制来最小化竞争,这种机制通过某些代谢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化,防止它们生长动力学的重叠来支持两个种群的共存。▲图2 醋酸盐利用和丙酸盐抗性检测。A)通过种群特异性dPCR,评估添加5 mM醋酸盐(acetate)或丙酸盐(propionate)对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分别用单个菌株(左,单一培养)和竞争菌株(右,共培养)进行了实验。通过数字PCR这种精准的定量技术,作者发现在瘤胃乳突的顶端和隐窝都分布有这两种优势菌群,且与上皮细胞分布数目无显著的相关性。另外,这两种菌群能够促进相关脂肪酸的代谢,进而发挥促进食物消化的功能。该文章为通过调节反刍动物体内某些盐离子浓度来调节优势菌群的分布比例进而提升消化能力提供了思路。
  • SCIS通用质量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项可靠性团体标准评审会议在京举行
    p   2019年11月15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SCIS)郭晓维秘书长主持召开通用质量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与首次会议,介绍了SCIS工作情况、团体标准的发展趋势和本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定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0894ecd8-dd20-48e9-9279-531c3516c97c.jpg" title=" 1_副本.png" alt=" 1_副本.png" / /p p   通用质量特性技术委员会归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SCIS)领导,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标准化改革政策,发展团体标准制定和学会标准化工作,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制定通用质量特性技术标准,促进国产科学仪器行业质量技术进步,提升国产科学仪器装备通用质量水平。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质量特性小常识:质量特性包括通用质量特性与专用质量特性。科学仪器的通用质量特性包括:科学仪器的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电磁兼容性、可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耐久寿命、软件质量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106abc04-466e-45af-810e-9b40eb3b3b8f.jpg" title=" 2_副本.png" alt=" 2_副本.png" / /p p   第一届CSIC通用质量特性技术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学秘字〖2019〗086号文件确认的许建华主任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第41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军秘书长(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和有关高校、研究院所、国内外仪器企业、国有和民营检测机构的17名成员参加了会议,并且在主任委员主持下,对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工作组的两个学会标准项目《T/CIS 03001.1- xxxx 科学仪器设备可靠性测试第1部分:整机可靠性指标(MTBF)验证方法》 、《T/CIS 03002.1- xxxx科学仪器设备电控系统可靠性测试第1部分-电控系统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的送审稿进行了审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dfd2d8ec-910a-4480-aa2a-c2677665001b.jpg" title=" 3_副本.png" alt=" 3_副本.png" / /p p   通过对标准送审稿逐个条款的讨论和评审,与会的专家委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建议。最后大会通过决议,两个标准的主要试验、验证情况合理、有效。确定的各项试验方法、参数和技术指标论据正确、可行。会议同意通过审查,尽快修改后形成报批稿。本次审查的两个标准,是科学仪器行业的重要标准,对科学仪器试验条件的规范化、故障判定方式、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等都做了规范化的要求,实施后对提升科学仪器可靠性质量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p
  • 39个地方入选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2023年8月,为贯彻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持续实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有效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生态环境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八大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通知》提到,2017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28个城市,启动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为进一步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奠定了基础。基于此,统筹考虑气候风险类型、自然地理特征、城市功能与规模等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和总结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水平。到2025年,优先遴选一批工作基础好、组织保障有力、预期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纳入试点城市重点工作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基本完善,重点领域适应行动有效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经验得到有益探索。到2030年,试点城市扩展到100个左右,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经验得到有效推广并进一步巩固深化,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广泛普及,城市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明显提升。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经验得到全面推广,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近日,按照《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环办气候〔2023〕13号)安排,在城市申报、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综合研究,确定北京市门头沟区等39个市(区)为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现予公布。附: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厅(局)、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水利(水务)厅(局)、气象局、疾控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持续实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有效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决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的意义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各类缓发不利影响不断加剧,已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巴黎协定》确立了提高适应能力、增强韧性、降低脆弱性的全球适应目标,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不断提高气候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必然选择。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与城市气候效应叠加,使城市遭受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更为严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以防范气候风险为目标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对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28个城市,启动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各试点城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普及适应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重点领域适应行动等方面都取得积极成效并积累了有益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奠定了基础。但总体来看,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仍任重道远,当前仍存在对气候风险认识不足、工作机制尚不完善、资源投入和行动力度亟待加强、适应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以进一步探索和总结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水平,并为积极推进全球适应气候变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实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以有效防范和降低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为目标,以完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强化城市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推进城市适应政策创新和能力建设为重点,选择典型城市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和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为推进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二)工作原则坚持风险导向,因地制宜。强化气候风险意识,立足全球和区域气候背景,以积极防范和化解城市面临的主要气候风险为导向,充分发挥试点城市主动性、积极性,结合城市实际,体现城市特色,突出“一城一策”,稳步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坚持统筹协调,重点突出。建立健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发力、协同推进,在深入分析评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的基础上,明确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任务,突出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点工程,推动试点城市气候韧性大幅提升。坚持分类指导,探索创新。根据不同地区、规模、城市功能定位、气候风险类型等,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进行分类指导,鼓励试点城市先行先试、锐意创新,大胆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机制和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树立标杆、打造样本。坚持广泛参与,全民共建。全面提升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广泛调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引导和整合优势资源,强化适应气候变化支撑保障和能力建设,营造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良好氛围。(三)试点目标统筹考虑气候风险类型、自然地理特征、城市功能与规模等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和总结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水平。到2025年,优先遴选一批工作基础好、组织保障有力、预期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纳入试点城市重点工作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基本完善,重点领域适应行动有效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经验得到有益探索。到2030年,试点城市扩展到100个左右,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经验得到有效推广并进一步巩固深化,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广泛普及,城市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明显提升。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经验得到全面推广,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三、重点任务(一)完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生态环境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指导试点城市开展以下工作)加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协调指导,建立健全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制定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各级各类相关规划和美丽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建立健全气候系统观测、影响风险评估、综合适应行动、效果评估反馈的工作体系。建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相关财政、金融、科技等支撑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开展年度工作成效评估,并纳入生态环境美丽城市评估体系。(二)强化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自然资源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指导试点城市开展以下工作)建设高精度城市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和预估基础数据集,开展城市细致气候特征以及热岛、雨岛、干岛、浑浊岛效应的综合分析。探索开展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精细化定量监测与评估、预估及归因分析。建立跨部门气候风险联合会商评估工作机制,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要开发项目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加强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区域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控,开展海平面上升耦合极端灾害过程的滨海城市安全综合风险评估。加强气候变化对沿海城市富营养化、海洋酸化和缺氧的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有效衔接常态化气象灾害隐患排查与周期性综合风险普查,开展动态风险评估,绘制城市气候风险地图。(三)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生态环境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指导试点城市开展以下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广泛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干部队伍业务能力。开展适应气候变化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多种方式推动适应气候变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提高公众气候风险防范与适应气候变化理念意识。在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建设中增加气候适应方面相关内容。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探索提升城市适应能力综合解决方案。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及公众等多元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积极性,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政策、技术、实践经验国际交流,推动建立气候适应型城市友城伙伴关系,提升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国际影响力。(四)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中国气象局牵头,其他部门参与,指导试点城市开展以下工作)建设地面自动气象站为主的立体精密、智能协同的城市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立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监测与预警预报体系,完善定量化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精细化网格预报预测。因地制宜建设早期预警平台和分灾种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立多源资料融合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情数据库。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防联控的常态化管理体系,制定完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和救灾响应机制。强化专业应急救援装备力量部署,优化完善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库布局,加强应急救援联合演练。(五)优化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空间布局(自然资源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指导试点城市开展以下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中加强气候风险及适应性评估。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在“三区三线”、蓝线绿线等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空间策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融合规划和土地政策,加大城市存量空间盘活力度,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划定海洋灾害防治区,强化沿海城镇海平面上升应对措施。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增强城市和区域调蓄空间管控。确定重要基础设施用地控制范围并预留发展空间,完善城镇安全韧性空间和基础设施。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构筑城市安全防御体系,优化公共卫生等应急空间网络。(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气候韧性(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指导试点城市开展以下工作)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档制度,以城市人民政府为实施主体,加快开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现状普查,摸清底数、排查风险、找准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韧性提升措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实施计划。鼓励探索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压力测试。对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进行源头管控、过程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下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抗灾、应急救灾能力和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快速恢复能力、关键部位综合防护能力。(七)提升城市水安全保障水平(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指导试点城市开展以下工作)统筹流域防洪与城市防洪排涝,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加快实施城市防洪提升工程,建设和完善源头减排、蓄排结合、排涝除险、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体系,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加强易涝积水点整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沿河沿海城市级别、人口规模等保护对象重要性提升或新增防洪防潮任务的城市河段,合理提高防洪安全保障标准和防洪工程标准,以应对极端洪涝、风暴潮灾害。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因地制宜构建城市多水源供水格局,加强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有效应对干旱缺水、水污染等供水风险。(八)保障城市交通安全运行(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指导试点城市开展以下工作)强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停运复运、运营调度和应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善城市应急通道网络,健全城市道路照明、标识、警示等指示系统,提高穿越城市的高速公路应急抢通和快速修复能力,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下防灾救灾能力。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管理,积极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切实落实港口码头、航道及航道设施防汛防台风措施。提高城市道路耐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变幅阈值,制定或修订相关建设、管理和养护标准。(九)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指导试点城市开展以下工作)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复合生态网络和连续完整、功能健全的城市生态安全屏障,打造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融合的城市空间和景观格局。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城市水土保持,严格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修复江河、湖泊、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生态系统防潮御浪、固堤护岸等减灾功能,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生态廊道、通风廊道、城市绿道、景观廊道及基础设施一体布局。鼓励利用街头、社区小微空间,修复、营建基于本土自然的生态环境,畅通城市微生态循环。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碳汇能力,促进城市化地区绿色发展。(十)推进城市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国家疾控局牵头,其他部门参与,指导试点城市开展以下工作)开展城市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监测评估,明确本市重点气候敏感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实施城市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建立气候敏感疾病、高温热浪等健康风险预警与干预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和健康提示。重点关注脆弱人群健康适应能力,厘清脆弱人群特征和时空分布,针对性发布健康保健和防护指南。四、组织实施(一)申报条件试点申报城市一般应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同时鼓励国家级新区申报。试点申报城市应高度重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有一定基础,城市面临的气候风险典型突出,试点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合理,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有力,能够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创造良好条件,优先遴选一批工作基础好、组织保障有力、预期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城市。(二)试点申报申报城市应按照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填写《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申报表》,并编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由试点申报城市人民政府提交省级生态环境部门。鼓励2017年公布的28个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继续申报深化试点,拟继续申报的应填写申报表,更新试点实施方案,并总结提交已开展的试点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试点申报城市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十项重点任务,合理选择确定本地试点建设重点任务及目标。其中,完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强化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优化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空间布局为必选任务,其他有关领域重点任务可根据城市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几项,要突出城市特点和试点效果,避免贪多求全。试点申报城市也可视情增加其他自定任务。(三)试点审核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牵头做好试点组织申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形成审核意见,确定推荐意向顺序,于2023年10月9日前报送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并抄送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同时通过生态环境公文系统报送电子版材料。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试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视情对试点申报城市开展实地调研,综合考评后确定试点城市名单并向全社会公布。(四)试点建设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协调机制及专家帮扶机制,统筹考虑试点城市的地域特点及气候风险情况等因素,编制出台相关技术标准、建设指南、评估办法等,探索建立完善促进试点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并支持试点城市通过美丽城市建设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适应气候变化国际伙伴关系等推动试点建设。鼓励试点城市协同推进低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等各类试点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试点城市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掌握试点情况,推动经验总结交流。试点城市要印发实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方案,认真抓好责任分工和任务落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取得试点实效。(五)评估验收试点城市应每年年底开展试点建设工作自评估,并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自评估报告。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评估验收办法,定期对试点城市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开展跟踪评估,并形成《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案例集》。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成效显著、引领作用突出、验收评估结果优秀的通报表扬,推介其先进经验做法;对工作推进不力、实施进度滞后、验收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取消其试点资格。五、工作要求(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要切实提高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认识,积极做好试点申报和组织推荐工作,以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为突破口,提高气候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试点申报城市要确保试点实施方案切实可行,符合本地实际。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审核把关和协调指导工作,确保试点城市申报材料真实准确、科学合理。(二)强化组织实施试点城市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支撑保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试点各项任务有序推进。试点城市可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统筹运用相关资金和气候投融资工具,加大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投入力度。鼓励试点城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各类政策创新。(三)加强宣传推广试点城市要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理念内涵及工作进展,提高公众认知度、扩大社会影响面,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及时梳理总结报送各类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生态环境部将搭建试点工作宣传平台,并利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国低碳日等各种契机节点推动经验交流和务实合作,讲好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故事。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水利部办公厅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   2023年8月18日
  • SCIS通用质量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项可靠性团体标准评审会议在京举行
    SCIS通用质量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项可靠性团体标准评审会议在京举行 2019年11月15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SCIS)郭晓维秘书长主持召开通用质量特性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与首次会议,介绍了SCIS工作情况、团体标准的发展趋势和本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定位。 通用质量特性技术委员会归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SCIS)领导,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标准化改革政策,发展团体标准制定和学会标准化工作,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制定通用质量特性技术标准,促进国产科学仪器行业质量技术进步,提升国产科学仪器装备通用质量水平。质量特性小常识:质量特性包括通用质量特性与专用质量特性。科学仪器的通用质量特性包括:科学仪器的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电磁兼容性、可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耐久寿命、软件质量等。 第一届CSIC通用质量特性技术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学秘字〖2019〗086号文件确认的许建华主任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第41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军秘书长(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和有关高校、研究院所、国内外仪器企业、国有和民营检测机构的17名成员参加了会议,并且在主任委员主持下,对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工作组的两个学会标准项目《T/CIS 03001.1- xxxx 科学仪器设备可靠性测试第1部分:整机可靠性指标(MTBF)验证方法》 、《T/CIS 03002.1- xxxx科学仪器设备电控系统可靠性测试第1部分-电控系统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的送审稿进行了审查。 通过对标准送审稿逐个条款的讨论和评审,与会的专家委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建议。最后大会通过决议,两个标准的主要试验、验证情况合理、有效。确定的各项试验方法、参数和技术指标论据正确、可行。会议同意通过审查,尽快修改后形成报批稿。本次审查的两个标准,是科学仪器行业的重要标准,对科学仪器试验条件的规范化、故障判定方式、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等都做了规范化的要求,实施后对提升科学仪器可靠性质量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 我国撰写“小麦印度腥黑穗病”国际标准
    2010年4月,深圳检验检疫局动植中心章桂明研究员参与制定的“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国际标准(草案)完成编写工作,在南京通过了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7位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简称IPPC)及国际知名专家的审议,出色地完成了标准起草阶段的工作。该标准草案现已提交IPPC诊断方法技术小组进一步审议。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危及小麦生产,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世界性检疫病害,迄今已有40余个国家将其列为检疫性病害。该病害对不同地理气候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通过种传、土传和气传等多种传播途径,且存活力很强,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甚至在经加工的面粉中冬孢子仍可保持活力,一旦传入将难以根除。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该病害的检疫工作,不遗余力地投入,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希望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力地位。   深圳检验检疫局章桂明研究员长期从事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研究工作。10年来,他先后完成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与近似种的形态学比较”、“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及其近似种分子系统发育”、“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常规PCR和双重PCR检测方法”等9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出版了《植物病原真菌检测方法平台的建立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检测方法研究》专著一部。   基于深厚的科研积淀和学术影响力,2007年章桂明研究员接受IPPC的邀请,参与“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检疫”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接受此项工作的还有英国中央实验室和澳大利亚农林业部的两位专家。在标准草案起草过程中,章桂明对标准的结构设计、内容编排、文字处理,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在该国际标准中应用了其研究成果中的两套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实时荧光检测引物和探针”和一个“单个孢子直接破壁方法”专利,首次将代表中国的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检测方法———未萌发冬孢子检测方法,写入了国际标准。
  • 热封试验仪是否存在针对不同行业(如食品、药品)的特定测试标准
    在包装行业中,热封试验仪作为评估包装材料热封性能的关键设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各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食品和药品行业对包装材料要求的日益提高,热封试验仪的测试标准也呈现出行业特异性和精细化的趋势。本文将从食品与药品两大行业出发,探讨热封试验仪是否存在并遵循的特定测试标准。一、食品行业中的热封试验仪测试标准在食品包装领域,热封试验仪的测试标准主要关注包装材料的密封性、耐温性、耐压性以及对食品的保护能力。这些标准旨在确保食品在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品质和安全性。1.1 耐用性与适应性食品包装材料种类繁多,从纸质到塑料,从单层到多层复合,每种材料对热封条件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热封试验仪需要具有广泛的温度范围、压力调节能力以及多种热封模式,以模拟实际生产中的各种条件。例如,QB/T 2358标准就详细规定了热封试验仪的基本要求、测试方法以及设备配置,为食品包装材料的热封性能测试提供了指导。1.2 精度与稳定性食品包装对热封性能的精度要求极高,因为即使是微小的热封缺陷也可能导致食品变质或污染。因此,热封试验仪必须具备高精度的温度控制系统和压力控制系统,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设备的稳定性也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稳定的设备能够减少测试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测试结果的重复性。1.3 行业标准与规范在食品包装行业,除了国家标准外,还有许多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这些标准往往针对特定类型的食品包装材料或特定的包装工艺制定,对热封试验仪的测试方法、测试条件以及测试报告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针对热封型茶叶包装机,QB/T 2358-1998标准就规定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性能指标。二、药品行业中的热封试验仪测试标准与食品行业相比,药品行业对包装材料的热封性能要求更为严格。药品包装的密封性直接关系到药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热封试验仪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也更为特殊和复杂。2.1 密封性与稳定性药品包装材料在热封过程中必须达到极高的密封性标准,以防止药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质。YBB 00122003标准是中国药品包装行业的标准之一,它专门用于药品包装材料的热封性能测试。该标准对热封强度、热封温度等性能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强调了药品包装的特殊需求如防止污染和保证药品稳定性。2.2 卫生与安全药品包装材料在热封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洁和无菌,以避免对药品造成污染。因此,药包材热封仪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必须符合医药行业的卫生和安全标准。这包括设备的材质选择、清洁和维护程序以及操作人员的卫生要求等方面。2.3 精度与可追溯性药品包装的热封性能测试结果需要具有高精度和可追溯性,以便对药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热封试验仪必须配备精确的温度和压力控制系统以及数据记录系统,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测试数据应能够追溯到具体的测试条件和操作人员,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复查和验证。三、结论综上所述,热封试验仪在不同行业中确实存在并遵循着特定的测试标准。这些标准根据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和特殊要求制定而成,旨在确保包装材料在热封过程中达到预定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在食品行业中,热封试验仪的测试标准主要关注包装材料的耐用性、适应性和精度要求;而在药品行业中,则更加注重包装材料的密封性、稳定性和卫生安全要求。因此,在选择和使用热封试验仪时,必须根据实际产品的特性和行业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测试标准和设备配置。
  • 百特携新品Bettersize3000Plus、BT-Online 1亮相上海粉体展
    2016年10月19-21日,一直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丹东百特,携带2015年新开发的激光+图像粒度粒形分析仪Bettersize3000Plus、在线激光粒度监测与控制系统BT-Online 1和智能粉体特性测试仪BT-1001等领军产品,亮相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粉体加工展览会。 百特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的激光+图像粒度粒形分析仪Bettersize3000Plus,延续了百特激光粒度仪快速、精准、稳定、耐用等各项优势,更将测试范围拓宽到0.01-3500微米,同时采用激光散射法测粒度+显微图像法测粒形,并应用了首创的折射率自测功能以及多项专利技术,是世界首创的复合型粒度测试新产品。 随着粉体加工生产线的发展,各个厂家都希望有在线、实时的粒度分布检测工具,帮助控制粉体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百特公司此次推出的在线干法粒度检测仪BT-Online 1,其强大的适应性和实时测量的功能使它成为百特公司展台上的一大亮点。 百特不仅是全国领先的粒度检测设备研发制造企业,近年来更利用粉体技术优势,研制出BT-1001智能粉体特性测试仪系列产品。测量项目包括流动性指数、喷流性指数、筛分粒度、均齐度、凝集度、松装密度、振实密度、分散度、压缩度、空隙率、休止角、崩溃角、差角和平板角等。BT-1001智能粉体特性测试仪的主要用途是精确评价粉体的流动性,为粉体输送、储存和容器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10月20日下午,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的3M3会议室,百特公司总经理董青云先生,以科学严谨的测试理论和丰富详实的应用案例为大会做了题为《从标准的变化看激光粒度测试技术的进步》的技术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广大用户的好评。 为了答谢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朋友,百特推出粒度测试百问百答口袋版,以图文并茂、简洁易懂的方式介绍粒度测试知识。现场互动环节,百特还推出了微信扫码送好礼活动,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用户与百特进行了友好的交流与互动,再次加深了对百特人和百特产品的印象与了解。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3项标准立项,涉及新能源汽车等
    2022年6月9日-1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部组织了本年度第二次标准集中审查系列会议。本次审查会按照专业方向分10个会场进行,对32项标准项目提案进行了立项论证,来自行业企业320名技术专家参与研讨。最终23项标准项目通过审查,列入2022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制计划。通过立项审查的标准项目清单序号标准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技术领域1  《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全链数据采集技术规范》金振华新能源汽车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堆耐久性试验方法》王晓兵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堆台架试验方法》冀雪峰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郭 婷王 丹5  《纯电动汽车热系统高低温能量消耗 台架试验方法》付 宇6  《车载时间敏感网络通讯芯片功能和性能要求》王小兴智能网联汽车7  《车载时间敏感网络中间件通用要求》朱海龙8  《车路协同路侧基础设施 总体技术要求》王井伟9  《车路协同路侧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王井伟王翔宇10  《智能网联汽车 城市道路场景无人化测试 场地试验方法及要求》王井伟孙宫昊11  《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移动通信性能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郭迪军邓文山12  《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李晓龙13  《车路协同 智能决策道路 第1部分:定义与分级标准》郝若辰14  《车路协同 智能决策道路 第2部分:系统总体架构及应用》郝若辰15  《重型车OBD和NOx控制系统整车检验方法》任烁今汽车整车试验16  《越野汽车高温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龙孝康17  《乘用车越野性能评测方法》郭 强18  《汽车用金属材料断裂应变测试方法》张钧萍汽车材料应用及轻量化19  《乘用车车身用铝合金挤压型材》韩志勇20  《汽车用2000MPa级热成形钢质量评价指南》季春红21  《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高 聪22  《乘用车典型零部件轻量化系数计算方法》刘 波23  《乘用车电动尾翼》车全武汽车零部件接下来,牵头单位将在CSAE标准信息平台正式组建标准起草工作组,欢迎大家加入!
  • 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的执行与满足标准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适用于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及其它产品、零部件及材料在高低温交变湿热环境下贮存、运输、使用时的适应性试验;是各类电子、电工、电器、塑胶等原材料和器件进行耐寒、耐热、耐湿、耐干性试验及品管工程的可靠性测试设备;特别适用于光纤、LCD、晶体、电感、PCB、电池、电脑、手机等产品的耐高温、耐低温、耐潮湿循环试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的结构特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设备主要由箱体、制冷系统、加热系统、加湿系统、空气循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组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箱体的外壳为采用冷轧钢板静电喷塑,内胆采用不锈钢板,箱门中间设大面积观察窗,并配有观察灯,使用户可以清晰地看到试样的试验情况。外型整体美观大方。保温层为硬质聚氨脂发泡加上少量的超细玻璃棉,具有强度高,保温性有好等特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设备主要温湿度控制仪采用智能数显温湿度控制仪,人性化设计的操作方法,易学易用,并且不同功能档次的仪表操作相互兼容。输入采用数字校正系统,内置常用热电偶和热电阻非线性校正表格,测量稳定。具备位式调节和AI人工智能调节功能,0.2级精度,多种报警模式。升温、降温、加湿、去湿独立,独特的BTHC平衡调温调湿方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制冷系统采用全封闭进口压缩机组,机械式单级制冷或复迭低温回路系统,全自动控制与安全保护协调系统。加热采用不锈钢翅片加热管,加湿采用不锈钢加湿管,加湿方式为蒸汽加湿,水位自动控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执行与满足标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 GB/T10589-1989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 GB/T10586-1989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 GB/T10592-1989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4. GB2423.1-89低温试验Aa,Ab;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5. GB2423.3-93(IEC68-2-3)恒定湿热试验C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6. MIL-STD810D方法502.2;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7. GB/T2423.4-93(MIL-STD810)方法507.2程序3;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8. GJB150.9-8湿热试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9. GB2423.34-86、MIL-STD883C方法1004.2温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0. IEC68-2-1试验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1. IEC68-2-2试验B高低温交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12. IEC68-2-14试验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br/ /p
  • 102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公开征求意见 涉及多项仪器及检测方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拟将《人工智能芯片应用 面向汉盲翻译系统的技术要求》等102项团体标准列入2022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截止到12月1日。其中,涉及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核酸检测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系列标准、高耗能实验室设备能效测试方法系列标准等。拟列入的102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汇总表:序号百项团体标准项目名称标准编号和名称所属领域发布单位1人工智能芯片应用 面向汉盲翻译系统的技术要求T/CESA 1150-2021 人工智能芯片应用 面向汉盲翻译系统的技术要求人工智能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2轿车轮胎耐刮擦试验方法系列标准T/CPCIF 0110-2021 轿车轮胎耐刮擦试验方法石化化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T/CPCIF 0111-2021 轿车轮胎和轻型载重汽车轮胎转向脱圈试验方法T/CPCIF 0112-2021 轿车轮胎和轻型载重汽车轮胎轮辋相对滑移试验方法3超高强度桥梁缆索钢丝用盘条T/CISA 158-2021 | T/CSM 25-2021 超高强度桥梁缆索钢丝用盘条钢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4双金属复合管系列标准T/SSEA 0118.1-2021 双金属复合管 第1部分:衬里复合无缝钢管钢材中国特钢企业协会T/SSEA 0118.2-2021 双金属复合管 第2部分:堆焊复合无缝钢管T/SSEA 0118.3-2021 双金属复合管 第3部分:复合板卷制焊接钢管5管线输送系统用抗H2S腐蚀无缝钢管系列标准T/SSEA 0148-2021 管线输送系统用抗H2S腐蚀无缝钢管钢材中国特钢企业协会T/SSEA 0149-2021 油套管用抗H2S腐蚀无缝钢管T/SSEA 0106-2021 高强度钻杆用无缝钢管6建筑用钢板系列标准T/SSEA 0085-2020 建筑结构用耐火钢板 T/SSEA 0157-2021 建筑用耐候钢板钢材中国特钢企业协会7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用高性能无取向电工钢带T/CISA160-2021 | T/CSM27-2021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用高性能无取向电工钢带钢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8高性能桥梁用钢板及焊材T/CISA 161-2021 | T/CSM 28-2021 高性能桥梁用钢板及焊材钢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9铬-锰-镍-氮系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和钢带系列标准T/CISA 045-2020 铬-锰-镍-氮系奥氏体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钢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T/CISA 046-2020 铬-锰-镍-氮系奥氏体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10屋面晶体硅光伏与压型钢板构件防火等级试验方法T/CSTM 00260-2021 屋面晶体硅光伏与压型钢板构件防火等级试验方法建筑材料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11玻璃、釉料及其原料的化学分析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T/CBMF 99-2021 玻璃、釉料及其原料的化学分析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12超高性能混凝土预混料T/CBMF 96-2020 | T/CCPA 20-2020 超高性能混凝土预混料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13建筑装饰用连续阳极氧化铝板T/CBMF 113-2021 建筑装饰用连续阳极氧化铝板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14水泥基材料裹覆保温板T/CBMF 88-2020 水泥基材料裹覆保温板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15陶瓷砖用膏状背胶T/CBMF 93-2020 陶瓷砖用膏状背胶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16预制桩桩顶机械连接件T/CBMF 110-2021 预制桩桩顶机械连接件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17水泥磨粉用耐磨氧化铝陶瓷研磨体T/CBMF 125-2021 水泥磨粉用耐磨氧化铝陶瓷研磨体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18硅烷改性聚醚防水涂料T/CBMF 105-2021 | T/CWA 203-2021 硅烷改性聚醚防水涂料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19方舱医院用装配式防辐射板T/CBMF 104-2021 方舱医院用装配式防辐射板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20连续氧化物陶瓷纤维单丝拉伸性能测试方法系列标准T/CBMF 97-2021 连续氧化物陶瓷纤维单丝拉伸性能测试方法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T/CBMF 98-2021 连续氧化物陶瓷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测试方法21轻型汽车道路行驶工况T/CSAE 180-2021轻型汽车道路行驶工况汽车整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2发动机胀断连杆毛坯技术条件 第1部分:乘用车发动机胀断连杆T/CCMI 13.1-2021 发动机胀断连杆毛坯技术条件 第1部分:乘用车发动机胀断连杆汽车零部件中国锻压协会23商用车发动机气缸盖铸件技术条件T/CFA 02010101.2-2020 商用车发动机气缸盖铸件技术条件汽车零部件中国铸造协会24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技术条件T/CSAE 178-2021 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技术条件汽车零部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5卧式车铣复合中心(精度检验和技术条件)系列标准T/WLJC 61-2021 卧式车铣复合中心 精度检验工业母机温岭市机床装备行业协会T/WLJC 62-2021 卧式车铣复合中心 技术条件26五轴数控成形磨床T/WLJC 88-2021 五轴数控成形磨床工业母机温岭市机床装备行业协会27桁架式柔性车削单元T/WLJC 60-2021 桁架式柔性车削单元工业母机温岭市机床装备行业协会28园林绿化机械 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便携式割灌机和割草机T/CNFMA B006-2019 园林绿化机械 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便携式割灌机和割草机农业机械中国林业机械协会29铁路集装箱门式起重机T/ CPARK 22-2021 铁路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起重机械长垣市起重装备制造行业协会30沥青冷再生厂拌设备T/CCMA 0120-2021 沥青冷再生厂拌设备环境保护装备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31全尾砂膏体充填关键设备技术要求T/CAEPI 32-2021 全尾砂膏体充填关键设备技术要求环境保护装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32核酸检测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系列标准T/CIQA 16-2021 方舱式核酸检测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医疗装备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T/CIQA 17-2021 移动式核酸检测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33石油天然气钻井和修井用吊环T/CPI 11006-2021 石油天然气钻井和修井用吊环石油钻采装备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34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T/CSNAME 009-2020 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海洋装备中国造船工程学会35数字化船坞建设与应用要求T/CANSI 37-2020 数字化船坞建设与应用要求智能船舶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36增材制造 金属粉末定向能量沉积设备加工模块 性能测试方法T/CMES 35008-2021 增材制造 金属粉末定向能量沉积设备加工模块 性能测试方法增材制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37等离子增材复合铣削减材装备与工艺质量控制T/GAMA 04-2020 等离子增材复合铣削减材装备与工艺质量控制增材制造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38模具零件选区激光熔融成形技术规范T/CDMIA B005-2021 模具零件选区激光熔融成形技术规范模具中国模具工业协会39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T/CFA 020101243-2021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铸造中国铸造协会40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T/WLBY 01-2019 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电工电器温岭市泵业协会41智能低压断路器T/CEEIA 509-2021 智能低压断路器电工电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42YE5系列、YBX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系列标准(机座号80-355)T/CEEIA 520-2021 YE5系列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80-355)电工电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T/CEEIA 518-2021 YBX5系列高效率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80-355)43额定电压1.8/3kV及以下风力发电塔筒用铝合金导体耐寒阻燃橡套电缆T/CEEIA 408-2019 额定电压1.8/3kV及以下风力发电塔筒用铝合金导体耐寒阻燃橡套电缆电线电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4466kV-220kV交联电力电缆用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和半导电屏蔽料T/CEEIA 514-2021 66kV-220kV交联电力电缆用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和半导电屏蔽料电线电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45新能源车充电设备现场检测仪器系列标准T/CIMA 0003-2018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现场检测仪仪器仪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T/CIMA 0004-2018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现场检测仪46具有持续制热功能的房间空气调节器T/CAS 552-2021 具有持续制热功能的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电器中国标准化协会47家用电器用小功率电动机环境适应性及寿命技术规范T/CAS 481-2021 家用电器用小功率电动机环境适应性及寿命技术规范家用电器中国标准化协会48健康家电评价系列标准T/CAS 496.1-2021 健康家电评价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则家用电器中国标准化协会T/CAS 496.2-2021 健康家电评价技术要求 第2部分:家用清洁机器人的特殊要求T/CAS 496.3-2021 健康家电评价技术要求 第3部分:真空吸尘器的特殊要求49织物外观平整度测定-图像分析法T/CHEAA 0010-2019 织物外观平整度测定-图像分析法家用电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50家用和类似用途洗地机T/CHEAA 0018-2021 家用和类似用途洗地机家用电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51家用制冷器具 间室控温技术评价规范T/CQAE 14002-2021 家用制冷器具 间室控温技术评价规范家用电器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52玩具 造型粘土和凝胶T/SDAQI 003-2021 玩具 造型粘土和凝胶玩具山东质量检验协会53水彩笔T/NBWJ 02-2019 水彩笔文教用品宁波文具行业协会54胶水羽绒评估方法T/CFDIA 003-2019 胶水羽绒评估方法羽绒中国羽绒工业协会55防静电袜T/CTES 1046-2021 防静电袜纺织服装中国纺织工程学会56无铬鞣皮革T/XJPGSH0001-2021 无铬鞣皮革皮革辛集市皮革企业商会57汽车方向盘用聚氨酯束状超细纤维合成革T/CNLIC 0027-2021 汽车方向盘用聚氨酯束状超细纤维合成革皮革中国轻工业联合会58智能家用电器的适老化技术系列标准T/CAS 500.1-5-2021 智能家用电器的适老化技术 第1部分:通用要求老年用品中国标准化协会T/CAS 500.1-5-2021 智能家用电器的适老化技术 第2部分:家用房间空气调节器的特殊要求T/CAS 500.1-5-2021 智能家用电器的适老化技术 第3部分:家用电冰箱的特殊要求T/CAS 500.1-5-2021 智能家用电器的适老化技术 第4部分:家用洗衣机的特殊要求T/CAS 500.1-5-2021 智能家用电器的适老化技术 第5部分:电视机的特殊要求59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T/CVIA 82-2021 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智慧健康养老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60智能家居系统 跨平台接入与身份验证技术要求T/CCSA 328-2021 | T/CHEAA 0019-2021 智能家居系统 跨平台接入与身份验证技术要求智能家居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61蓝牙Mesh智能家居照明互联规范T/SILA003-2021 蓝牙Mesh智能家居照明互联规范智能家居上海浦东智能照明联合会62超高清显示器件AM Mini-LED背光源通用技术要求T/SUCA 002-2021 超高清显示器件AM Mini-LED背光源通用技术要求超高清视频深圳市8K超高清视频产业协作联盟63高动态范围(HDR)视频技术系列标准T/UWA 005.1-2022 高动态范围(HDR)视频技术 第 1部分:元数据及适配超高清视频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T/UWA 005.2-1-2022 高动态范围(HDR)视频技术 第 2-1 部分:应用指南系统集成T/UWA 005.2-2-2022 高动态范围(HDR)视频技术 第 2-2 部分: 应用指南 后期制作T/UWA 005.3-1-2022 高动态范围(HDR)视频技术 第 3-1 部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显示设备T/UWA 005.3-2-2022 高动态范围(HDR)视频技术 第 3-2 部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便携式显示设备T/UWA 005.3-3-2022 高动态范围(HDR)视频技术 第 3-3 部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播放设备T/UWA 005.3-4-2022 高动态范围(HDR)视频技术 第 3-4 部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播放软件64Mini LED背光液晶电视系列标准T/CVIA 83-2021 Mini LED 背光液晶电视测试方法新型显示
  • 7月份 有330项仪器及检测相关标准将实施
    7月份有330项仪器及检测相关标准将实施——农林/机械/环境标准领衔我们通过国家标准信息平台查询到,在2022年7月份将有330项仪器及检测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将实施。7月份将要实施标准分布如下:7月份将要实施标准类别图农林牧渔食品将要实施的标准独具鳌头,占据了将要实施标准的18%,涉及农业、农产品产品质量等方面标准。机械类将要实施标准紧随其后,主要是机械的无损检测 等相关标准为主。环境也是分析检测人员重点关注的领域,有多达41个标准将实施,主要是关于大气监测 、水方面的监测 、不同企业排污情况要求等标准。其他的标准如下:需要相关标准的,点击链接即可下载收藏↓农林牧渔食品标准(58个)DB42/T 1864.2-2022家禽疫病诊断技术规程 第2部分:禽大肠杆菌致病群双重探针法检测 DB42/T 1864.4-2022 家禽疫病诊断技术规程 第4部分:禽白血病抗原ELISA检测方法 GB 34914-2021 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 GB/T 1600-2021 农药水分测定方法 GB/T 18691.1-2021 农业灌溉设备 灌溉阀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691.2-2021 农业灌溉设备 灌溉阀 第2部分:隔离阀 GB/T 18691.3-2021 农业灌溉设备 灌溉阀 第3部分:止回阀 GB/T 18691.4-2021 农业灌溉设备 灌溉阀 第4部分:进排气阀 GB/T 18691.5-2021 农业灌溉设备 灌溉阀 第5部分:控制阀 GB/T 19136-2021 农药热储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1927.10-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抗弯弹性模量测定 GB/T 1927.1-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1部分:试材采集GB/T 1927.12-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横纹抗压强度测定 GB/T 1927.17-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17部分:冲击韧性测定 GB/T 1927.18-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18部分:抗冲击压痕测定 GB/T 1927.19-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19部分:硬度测定 GB/T 1927.20-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20部分:抗劈力测定 GB/T 1927.2-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2部分:取样方法和一般要求 GB/T 1927.3-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3部分:生长轮宽度和晚材率测定 GB/T 1927.4-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4部分:含水率测定 GB/T 1927.5-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5部分:密度测定 GB/T 1927.6-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6部分:干缩性测定 GB/T 1927.7-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7部分:吸水性测定 GB/T 1927.8-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8部分:湿胀性测定 GB/T 1927.9-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9部分:抗弯强度测定 GB/T 20882.2-2021 淀粉糖质量要求 第2部分:葡萄糖浆(粉) GB/T 20882.3-2021 淀粉糖质量要求 第3部分:结晶果糖、固体果葡糖 GB/T 20882.4-2021 淀粉糖质量要求 第4部分:果葡糖浆 GB/T 20882.6-2021 淀粉糖质量要求 第6部分:麦芽糊精 GB/T 20886.1-2021 酵母产品质量要求 第1部分:食品加工用酵母 GB/T 20886.2-2021 酵母产品质量要求 第2部分: 酵母加工制品 GB/T 22173-2021 噁草酮原药 GB/T 22178-2021 噁草酮乳油 GB/T 22268-2021 香荚兰 词汇 GB/T 22301-2021 干迷迭香 GB/T 22304-2021 干甜罗勒 规范 GB/T 23528.2-2021 低聚糖质量要求 第2部分:低聚果糖 GB/T 23549-2021 丙环唑乳油 GB/T 24694-2021 玻璃容器 白酒瓶质量要求 GB/T 30359-2021 蜂花粉 GB/T 41184.1-2021 土壤水分蒸发测量仪器 第1部分:水力式蒸发器 GB/T 41185-2021 水生动物病原DNA检测参考物质制备和质量控制规范 质粒 GB/T 41186-2021 鲜、活鲍分级 GB/T 41187-2021 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 GB/T 41188-2021 鹿茸加工技术规程 GB/T 41189-2021 蛋鸭营养需要量 GB/T 41190-2021 鹿营养需要量 GB/T 41194-2021 肉用母牛体况评分技术规范 GB/T 41199-2021 木牙签 GB/T 41219-2021 酿酒酵母和乳酸克鲁维酵母的鉴定方法 GB/T 41220-2021 食品包装用复合塑料盖膜 GB/T 41222-2021 土壤质量 农田地表径流监测方法 GB/T 41223-2021 土壤质量 硝化潜势和硝化抑制作用的测定 氨氧化快速检测法 GB/T 41224-2021 土壤质量 土壤相关数据的数字交换 GB/T 41227-2021 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GB/T 41228-2021 棉花加工调湿通用技术要求 GB/T 8618-2021 制盐工业主要产品取样方法 GB/Z 40948-2021 农产品追溯要求 蜂蜜 冶金标准(18个)GB/T 22565.1-2021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回弹性能评估方法 第1部分:拉弯法 GB/T 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6016-2021 高纯镍 GB/T 10117-2021 高纯锑 GB/T 26018-2021 高纯钴 GB/T 26301-2021 屏蔽用锌白铜带箔材 GB/T 29502-2021 硫铁矿烧渣 GB/T 3670-2021 铜及铜合金焊条 GB/T 41079.1-2021 液态金属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1部分:密度的测定 GB/T 41080-2021 钼及钼合金金相检验方法 GB/T 41153-2021 碳化硅单晶中硼、铝、氮杂质含量的测定 二次离子质谱法 GB/T 41154-2021 金属材料 多轴疲劳试验 轴向-扭转应变控制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 GB/T 41155-2021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疲劳试样 GB/T 5121.28-2021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8部分:铬、铁、锰、钴、镍、锌、砷、硒、银、镉、锡、锑、碲、铅和铋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6730.25-2021 铁矿石 稀土总量的测定 草酸盐重量法 GB/T 6730.28-2021 铁矿石 氟含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6730.48-2021 铁矿石 铋含量的测定 二硫代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 GB/T 8643-2021 含润滑剂金属粉末中润滑剂含量的测定 索格利特(Soxhlet)萃取法 环境标准(41个)DB41/T 2252-2022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技术规范 DB32/ 4147-2021 表面涂装(工程机械和钢结构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 4148-2021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 4149-2021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1/T 2255-2022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验收技术规范 DB51/ 2864-2021 四川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51/ 2865-2021 四川省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3277.6-2021 压缩空气 第6部分:气态污染物含量测量方法 GB/T 13277.7-2021 压缩空气 第7部分:活性微生物含量测量方法 GB/T 18916.10-2021 取水定额 第10部分:化学制药产品 GB/T 18916.11-2021 取水定额 第11部分:选煤 GB/T 18916.57-2021 取水定额 第57部分:乳制品 GB/T 18916.58-2021 取水定额 第58部分:钛白粉 GB/T 18916.59-2021 取水定额 第59部分:醋酸乙烯 GB/T 18916.60-2021 取水定额 第60部分:有机硅 GB/T 21534-2021 节约用水 术语 GB/T 30887-2021 工业企业水系统集成优化技术指南 GB/T 41012-2021 含有色金属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GB/T 41015-2021 固体废物玻璃化处理产物技术要求 GB/T 41016-2021 水回用导则 再生水厂水质管理 GB/T 41017-2021 水回用导则 污水再生处理技术与工艺评价方法 GB/T 41018-2021 水回用导则 再生水分级 GB/T 41019-2021 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GB/T 41025-2021 煤层气废弃井处置指南 GB/T 41058-2021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及污染土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HJ 1237—2021 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 HJ 1244-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 HJ 1245-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聚氯乙烯工业 HJ 1246-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印刷工业 HJ 1247-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煤炭加工—合成气和液体燃料生产 HJ 1248-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 HJ 1249-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储油库、加油站 HJ 1250-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 HJ 1251-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金属铸造工业 HJ 1252-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畜禽养殖行业 HJ 1253-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电子工业 HJ 1254-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砖瓦工业 HJ 1255-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陶瓷工业 HJ 1256-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中药、生物药品制品、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 HJ 19-20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 2.4-20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医疗卫生生物标准(10个)GB/T 15981-2021 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价方法 GB/T 38479-2021 壳聚糖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38478-2021 虾青素旋光异构体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GB/T 38482-2021 动物源性I型胶原蛋白成分测定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GB/T 38485-2021 微生物痕量基因残留测定 微滴数字PCR法 GB/T 38488-2021 微生物快速测定方法 GB/T 38490-2021 微生物高通量适应性进化测定 微流控芯片法 GB/T 41144-2021 放射性气溶胶的通风防护衣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 41212-2021 纳米技术 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检测纳米颗粒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的活性氧 GB/T 41221-2021 中药材种子检验规程 化工橡胶塑料标准(37个)DB41/T 2251-2022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管理规范 DB41/T 2250-2022 化工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GB/T 15592-2021 聚氯乙烯糊用树脂 GB/T 17934.3-2021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 GB/T 17934.5-2021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5部分:网版印刷 GB/T 41197-2021 印刷技术 印刷纸张特性沟通交流规则 GB/T 20724-2021 微束分析 薄晶体厚度的会聚束电子衍射测定方法 GB/T 21636-2021 微束分析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 术语 GB/T 2384-2021 染料中间体 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 GB/T 24166-2021 染料产品中含氯苯酚的测定 GB/T 24282-2021 塑料 聚丙烯中二甲苯可溶物含量的测定 GB/T 24370-2021 纳米技术 镉硫族化物胶体量子点表征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GB/T 2449.1-2021 工业硫磺 第1部分:固体产品 GB/T 25808-2021 硫化黑2BR、3B 200% GB/T 29732-2021 表面化学分析 中等分辨俄歇电子能谱仪 元素分析用能量标校准 GB/T 3637-2021 液体二氧化硫 GB/T 3681.1-2021 塑料 太阳辐射暴露试验方法 第1部分:总则 GB/T 3681.2-2021 塑料 太阳辐射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直接自然气候老化和暴露在窗玻璃后气候老化 GB/T 41003.1-2021 塑料泡沫垫通用技术条件 第1部分: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儿童泡沫垫 GB/T 41003.2-2021 塑料泡沫垫通用技术条件 第2部分:室内聚氯乙烯泡沫垫 GB/T 41050-2021 纳米技术 光催化纳米材料降解苯性能测试方法 GB/T 41064-2021 表面化学分析 深度剖析 用单层和多层薄膜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和二次离子质谱中深度剖析溅射速率的方法 GB/T 41067-2021 纳米技术 石墨烯粉体中硫、氟、氯、溴含量的测定 燃烧离子色谱法 GB/T 41068-2021 纳米技术 石墨烯粉体中水溶性阴离子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质谱创新,精准识霾 | 基于ICP-MS的大气颗粒物无机元素在线监测系统 新品上市
    谱育科技成立5周年 诚意之作始终以客户为中心重磅打造一系列新品,敬请期待!谱育出品,必属精品SUPEC 7030 大气颗粒物无机元素在线监测系统基于ICP-MS技术在线实时捕集、在线微波消解达到实验室级数据质控水平根据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生态环境部《2019年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方案》对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的要求。谱育科技推出了基于ICP-MS技术的SUPEC 7030 大气颗粒物无机元素在线监测系统和相应的颗粒物源解析方案,通过快速、实时、精准地测定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组成,结合PMF(CPF)等模型开展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为国家颗粒物污染防控提供助力。系统核心特点01数据精准采用在线颗粒物全采集、在线微波消解和ICP-MS分析技术,实时质控使现场分析达到实验室级数据质量水平。02方法先进采用完全符合HJ 657-2013标准方法的ICP-MS在线监测技术,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动态范围宽、时间分辨率高,让在线监测数据更加可靠。03适应性强历经考验的ICP-MS技术具有超强可靠性、质量轴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满足复杂环境使用需求。04扩展性优系统全面覆盖《2019年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方案》规定的元素检测需求,还能够扩展至更多元素。系统核心组成01在线实时捕集 智能采样系统基于成熟的大气颗粒物蒸汽喷射采样(SIPS),可准确切割 PM2.5/PM10, 实现大气颗粒物无损失、在线、实时捕集,满足多种应用场合,采样周期可灵活设置,在重污染天气低至5min。02在线微波消解基于在线微波消解,可彻底消解大气颗粒物,消解体系采用HNO3、HF,能确保硅酸盐完全转化,准确测量所有元素。03确保分析稳健抗温湿度交变的质谱、自激式全固态ICP源和耐复杂基质的第二代分布式碰撞反应池相结合,可确保ICP-MS对复杂的颗粒物样品进行稳健分析。04确保数据质量系统能够在每次分析的同时进行自动校准,实现零点、量程漂移校正和质控样品分析,在线实时质控确保数据质量。数据深度应用(*点击查看大图)①可捕捉重污染过程,准确识别主要污染因子,实现无机元素污染画像;②通过Spearman、PMF、CPM等模型分析,精准溯源,提供靶向防治依据。
  • 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韩牛分子标记物的准确评估助力种质鉴定
    导读韩牛(Bos taurus coreanae)是一种驯化的哺乳动物,在韩国消费市场作为食物资源,其牛肉消费量远超其他品种,这种消费模式导致了区分韩牛和其他牛品种的分子研究的出现。不仅是牛,其他经济动物的不同品种在市场中的经济价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准确进行种质鉴定势在必行。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使用传统的PCR方法和Sanger测序验证确定了由TE关联缺失事件产生的韩牛特异性SV。它可以用作区分不同牛品种的分子标记(即韩牛与荷斯坦牛)。然而,PCR存在缺陷,每个样品都有各种最终拷贝定量。为了克服传统PCR的局限性,并准确评估先前研究中确定的韩牛特异性SV位点,檀国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系联合畜牧研究所和檀国大学医学院,使用naica️ ®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韩牛特异性SV位点进行了更为精确的检测,并将成果《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molecular marker using droplet digital PCR》发表在Genomics & Informatics杂志上。转座元件(TEs)约占牛基因组的一半。它们可以是一个强大的物种特异性标记,在基因组进化时没有结构变异(SV)的回归突变。因此,作者应用naica️ ®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韩牛特异性SV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虽然样品在韩牛群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较低,但naica️ ®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可以通过绝对定量进行高灵敏度检测,可以做到比PCR更准确的定量。所以naica️ ®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平台相比于传统PCR更适用于分子标志物的定量评价。应用亮点:▶ 使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韩牛特异性SV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 dPCR测定在计数单分子和分析特定群体的少量拷贝时可以高精度地定量,与qPCR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经过sanger测序,确定了naica️ ®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检测准确无误,且操作和成本均低于测序。▶ naica️ ®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适用于分子标志物的定量评价。实验方法:检测样本信息:共提取了五个棕色韩牛DNA和五个荷斯坦DNA作为实验样本。检测方法:为了更准确地检测韩牛特异性SV,将“Del_96”位点应用于naica️ ®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Stilla Technologies)。进行naica️ ®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前确认韩牛和荷斯坦牛的DNA的浓度定量。FAM引物组和FAM探针用于检测韩牛和荷斯坦牛基因组。VIC引物组和VIC探针设计在韩牛特异性缺失(图 1B)。因此,FAM引物组和FAM探针(阳性对照)设计在所有牛DNA中检测。VIC引物组和VIC探针设计用于仅检测韩牛的荧光。▲图 1B实验结果:FAM染料在所有牛基因组中均被检测到,VIC染料仅在韩牛样品中显示出显著的检测。这表明所有韩牛基因组都包含特定的缺失序列(Del_96区域)。在韩牛样品中检测到VIC染料的信号平均浓度为243(copies/ μL)。虽然在荷斯坦样品中也检测到平均浓度0.12(copies/μL)的VIC染料信号,但这些信号相比韩牛可忽略不计。▲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检测韩Del_96和荷斯坦样品之间区域的绝对拷贝数比较。浓度图在 X 轴上指示样品数,在 Y 轴上指示对数刻度条(拷贝/μL)。(A)在所有样品中检测到FAM荧光。韩牛样品的绝对拷贝数大约是荷斯坦样品的两倍。(B)仅在韩牛样品中强烈检测到VIC荧光。最后,文章Results and Discussion给出-数字PCR适合作为验证物种特异性标记的平台。综上,对于naica️ ® 微滴芯片数字PCR技术,准确定量绝对拷贝数是一个关键特征,相比qPCR准确性更高,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为本文的检测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也验证了这一特征。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将物种识别工具应用于naica️ ®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它作为大样本量物种鉴定平台具有巨大潜力。所以naica️ ®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适合作为验证物种特异性标记的平台。期刊介绍:Genomics & Informatics是由韩国基因组组织发行的涉及农业和生物科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健康信息学等领域的期刊。
  • Echo Revolve显微镜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获得性耐药的问题。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获得性耐药的驱动因素,但在治疗过程中导致肿瘤进化的潜在分子机制还不完全了解,治疗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促进突变过程积极推动肿瘤的发展尚不明确。因此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Hideko Isozaki和Ammal Abbasi等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名为《APOBEC3A drives acquired resistance to targeted therapi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文章,文中作者研究了在NSCLC靶向治疗期间,是否有特定的突变机制驱动肺癌的基因组进化。结果表明靶向治疗诱导胞苷脱氨酶APOBEC3A (A3A)突变可能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发展。作者在研究中发现,临床常用的肺癌靶向治疗诱导A3A的表达,导致耐药癌细胞持续发生突变。诱导A3A可以促进了药物治疗细胞中双链DNA断裂(DSBs) 的形成,从而导致耐药细胞进化过程中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如拷贝数改变和结构变异。通过基因缺失或RNAi介导的抑制来预防治疗诱导的A3A突变可以延缓耐药的出现。因此,靶向治疗诱导A3A突变可能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发展。抑制A3A的表达或酶活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以预防或延迟获得性耐药的肺癌靶向治疗。因此靶向治疗诱导A3A突变可能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发展。抑制A3A的表达或酶活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以预防或延迟获得性耐药的肺癌靶向治疗。在DNA双链损伤形成时,H2AX的Ser139 位点会被迅速磷酸化,从而形成γH2AX,γH2AX可以作为双链修复的标志物。文章中作者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利用ECHO Revolve正倒置一体荧光显微镜进行免疫荧光观察。在奥希替尼治疗2周后,我们观察到PC9细胞中组蛋白变体H2AX的Ser139磷酸化水平升高(图1),说明TKI诱导的A3A突变导致基因组不稳定,促进耐药克隆的进化。将γH2AX映射到TKI处理的PC9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上显示,γH2AX最显著地定位于一个恢复细胞分裂并处于G2期的细胞亚群(图2),因此,TKI治疗诱导增殖耐药细胞中A3A催化的基因组损伤。▲图1:用1 μM奥希替尼处理PC9细胞0或14天,用γH2AX染色以量化DNA损伤。NT,没有处理;比例尺= 70μm。▲图2:左图是用1 μM奥希替尼处理PC9细胞14天,用EdU/DAPI染色以分辨细胞周期,代表G1、S、G2细胞 比例尺= 10 μm。右图是EdU细胞周期试验的散点图,用γH2AX定量DNA损伤。NT:未处理。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TKI治疗后APOBEC突变信号的获取可能指示了耐药克隆的进化路径,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通过该机制,靶向治疗可能在治疗期间无意中增加了癌细胞的适应性突变。因此,阻止A3A的表达或酶活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以预防或延迟获得性耐药的肺癌靶向治疗。参考文献:H Isozaki, Abbasi A , Nikpour N , et al. APOBEC3A drives acquired resistance to targeted therapi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2021.DOI:10.1101/2021.01.20.426852Revolve Gen 2正倒置一体电动荧光显微镜新一代Revolve正倒置一体电动荧光显微镜,拥有流行的触屏操控方式,配备智能荧光成像系统,将Z-Stacking全景深成像和DHR数字处理功能有机联合,提升分辨率告别照片模糊,为您打造全新的成像体验。
  • 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p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我国能源和环境压力、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是我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推进,目前已发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现行有效标准100多项,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有力地支撑了产业的健康发展。2018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加快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出发,突出抓好重点标准领域和关键标准项目,着力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标准法规的参与和协调,支撑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 /p p strong   一、开展重点标准研究,优化体系建设 /strong /p p   1.基础通用领域:完成电动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技术审查和报批工作,完成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标准起草,开展碰撞后安全和电子电器环境适应性标准预研。 /p p   2.整车领域:完成电动客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技术审查和报批工作,完成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标准审查和报批,推进四轮低速电动车标准制定,推动纯电动汽车、轻型混合动力汽车和重型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测试标准修订。 /p p   3.关键系统部件领域:完成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审查和报批,完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卸要求、包装运输和材料回收标准审查和报批,完成电池管理系统和车载充电机标准起草,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燃料电池堆性能、轮毂电机、高压熔断器及高压接触器标准预研。 /p p   4.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现行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探索研究大功率传导充电技术方案,开展无线充电互操作性测试活动和标准预研,推进电动客车接触式充电系统标准制定,推动传导放电、充电信息安全、加氢通信协议及加氢口标准预研与立项。 /p p   5.标准体系优化完善: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和行业需求,组织开展《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修订,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子体系的建立,有序、协调、科学地推进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 /p p strong   二、加强国际交流协调,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strong /p p   1.进一步发挥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WP29)电动汽车安全(EVS)、电动汽车与环境(EVE)及燃料电池汽车(GTR13)技术法规制定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参与EVS第二阶段法规的研究和协调工作。 /p p   2.全面参与ISO/TC22/SC37和IEC/TC69电动汽车国际标准活动,在动力电池及充电等重点领域积极提出中国提案,积极担任国际标准的召集人与牵头方,发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效应优势。 /p p   3.密切跟踪研究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积极利用好中德、中欧、中美、中日、APEC汽车对话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兼容与开放。 /p p strong   三、强化组织保障,积极发挥行业力量 /strong /p p   1.进一步优化标准组织建设,完成新一届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7)的换届工作,强化与相关标准化委员会的沟通,促进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 /p p   2.充分调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依托行业组织、检测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行业力量,保障标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p p   3.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进一步提升企业标准水平,鼓励骨干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形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的新型标准体系。 /p p br/ /p
  • 我国纺织行业今年将制修订400多项标准
    “今年上半年我们协会已经完成92项国家标准的报批工作,全年将至少制修订414项国家标准。”7月7日,记者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获悉。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孙锡敏介绍,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完成的92项国家标准中,涵盖105项国家标准计划。加上2006年和2007年已完成并经国家标准委审批发布的40项标准,已累计完成145项计划。   根据国家标准委下达的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计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归口管理并应于2008年完成的国家标准项目共414项,其中应于5月中旬完成报批的152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年初向所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技术归口单位作了全面部署,根据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提出了“质量、时间和采标率”三方面的工作要求,力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标准报批工作。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完成报批的92项国家标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涉及领域广。在报批的92项标准中,涉及棉、毛、麻、丝、针织、化纤、服装、纺机、土工合成材料等多个专业领域和多个产品类别 二是标准类别多。上报的标准中,基础标准15项,试验方法标准50项,大类产品标准27项 三是新制定了一批重要标准。如纺织纤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抗菌性能的评价、静电性能的评定、婴幼儿服装用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以及专业运动服装和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规范等10项标准,均为新制定项目,解决了标准缺失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四是大批标龄较长的标准得到修订。如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纺织品维护标签规范、羊毛含酸碱量的测定、黄麻纱线等17项标准,是对上世纪80年代颁布的标准进行的修订,标龄最长的已超过20年。棉本色纱线、棉本色布、棉印染布、涤纶、粘胶短纤维、长丝及其配套检测方法、衬衫等54项标准是对上世纪90年代颁布的标准进行的修订。通过修订,解决了标准老化、标龄过长、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提高了标准的市场适应性 五是注重采用国标标准。纺织品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土工合成材料现场鉴别标识、纺织品织物及其制品的接缝拉伸性能测定等9项标准等同采用了ISO国际标准或欧盟标准,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等21项标准修改采用了ISO国际标准,其他均非等效采用或参考了BISFA、美国或欧盟标准,通过采标,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了我国国家标准的国际适应性。   今年下半年,纺织行业还将完成国家标准项目200多项,纺织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将取得重要进展。
  • 我国在天然气国际标准化领域斩获又一佳绩
    1月8日,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获悉,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牵头制定的国际技术报告ISO/TR 17910:2024《天然气-煤制合成天然气质量指标及ISO/TC 193标准的适应性》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在天然气国际标准化领域斩获的又一佳绩,为提升我国在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迈出了重要一步。ISO/TC 193/SC 1/WG 26“煤层气与煤制天然气”工作组于2019年正式成立,该工作组已于2022年1月顺利发布了国际技术报告ISO/TR 7262:2022《天然气-煤层气质量指标及ISO/TC193现行标准的适应性》,ISO/TR 17910:2024是该工作组继ISO/TR 7262:2022后又一项技术报告,该报告主要围绕以煤为生产原料的天然气质量指标,特别是氢气含量、氨含量、颗粒物以及互换性等,系统开展了煤制气与ISO/TC 193标准的适应性分析,旨在保障煤制气质量监控,促进其进入管道输送和使用。2017年以来,项目组在充分掌握煤制气产业现状及其在ISO/TC 193国际标准体系中定位的基础上,历经两次立项汇报后,于2022年5月4日在ISO/TC 193/SC 1顺利立项。报告制定过程中,先后组织召开国际工作组会议5次,通过ISO/TC 193两轮DTR稿投票,积极回复国际专家对煤制合成天然气清洁性的质疑等意见30余条,最终形成的技术报告长达22页,确保了技术内容的丰富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高质量的工作赢得了ISO和国际专家的充分认可,对推动煤制气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下步,西南油气田公司将继续依托ISO/TC 193及下属SC 1、SC 3国内技术对口单位、ISO/TC 193/SC 3主席和秘书处承担单位以及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标准化技术机构平台,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积极作为,实现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为世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 宁波材料所在盐适应海洋传感凝胶方面取得进展
    传感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支柱之一。由软材料构建的柔性传感器件可作为传统硬质传感器件的重要补充,在可穿戴传感、智慧医疗、软机器人、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得益于离子导电凝胶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匹配性和类生物导电机制,离子导电凝胶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柔性传感材料之一,在运动感知、健康监测、通讯交流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然而,由于凝胶网络本征的亲水特点,传统离子导电凝胶传感材料在水环境中缺乏稳定性,无法应用于包括海洋在内的各类水环境中。而海洋与陆地一样,是人类的重要活动空间,尤其是随着海洋开发战略的推进,发展海洋传感材料成为迫切的需求。因此,解决离子导电凝胶材料的海洋稳定性问题,发展适用于海洋环境的高性能凝胶传感器件对于海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智能高分子材料团队研究员陈涛和博士魏俊杰,致力于离子导电凝胶基智能传感材料的研究,并利用疏水界面对水分子和导电离子的扩散屏障功能实现了导电凝胶材料的水下多功能传感应用。然而,含盐海水的高导电性会对离子凝胶传感器的传感性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离子导电凝胶的海洋传感性能存在不足。对此,该团队近期在疏水界面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质子导电机制和盐诱导解离效应设计了在海水环境中具有盐适应能力的离子液体凝胶材料,实现了海洋传感应用。如图所示,该工作合成了一种同时含有亲水链段(接枝有磺酸基团-SO3-和季铵根基团-N(CH3)3+)和疏水链段的聚合物Proton Conductive Material(简称PCM),并将其引入到由疏水单体(MMA)和疏水离子液体([BMIm]PF6)构建的耐水性离子导电凝胶中。聚合物PCM中的疏水链段可以使其在疏水凝胶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亲水链段中的两性离子基团可促进离子液体发生解离,提高凝胶中的自由离子含量。此外,-SO3-与[BMIm]+的静电作用为质子提供了迁移通道,在离子导电凝胶中形成了特殊的质子导电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凝胶的导电性,为改善其在高导电性海水中的传感性能奠定了基础。[BMIm]+-Cl-的作用强度高于Na+-Cl-和[BMIm]+-PF6-的作用强度,因此海水中的盐能够对凝胶中的离子液体产生诱导解离作用,使凝胶的导电性随着盐含量的增大而提高,即导电能力的盐适应性增强。这种盐适应导电增强能力使得凝胶传感器的传感灵敏度不会因为高盐含量海水的高导电性而受到削弱,反而展现出远超空气环境和纯水环境的传感性能。基于这种特性,该盐适应离子导电凝胶被应用于潜水人员的呼吸监测、运动感知、海下信息通讯以及海洋机器人的动作识别等海洋传感领域,展现出良好的传感性能。这一盐适应凝胶传感材料初步满足了海洋应变传感需求,为未来进一步构建高灵敏、多模式海洋传感材料提供了设计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Salt-Adaptively Conductive Ionogel Sensor for Marine Sensing为题,发表在Small(DOI:10.1002/smll.202305848)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导电凝胶的盐适应结构与海洋传感应用
  • 解析我国牛奶新标准 基本解决以往不科学性
    这次通过科技检验、制定全面的新标准后,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遏制‘钻空子’的不法分子,同时也使得监管部门可以有法可依,让老百姓喝上‘放心奶’。   日前,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国家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生乳》(GB19301-2010)等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乳品产品标准15项、生产规范2项、检验方法标准49项。   《北京科技报》:据说此次标准相比以往减少了不少条款?   王丁棉:2008年,我曾对生乳、乳制品安全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做过统计,条款多达280余项。除了卫生部、农业部和工商等部门都有相关标准,所以,在出台的文件里就出现了重复、甚至矛盾的地方。此次出台的国家标准均由卫生部单独发布,结束了之前多头制定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局面。   南庆贤:卫生部的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次的清理和完善,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基本解决了现行乳品标准中矛盾、重复、交叉和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提高了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形成了统一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任何国家对于乳品标准的制定都非常的重视,一般时隔5年左右就要进行一次修订。随着科技进步、新问题的出现,标准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充实或者修改。同时,国家层面的标准是所有相关企业或部门对于乳品质量检查的依据,是作为法令法规必须执行的。当然,我还要强调,法规的制定还要考虑到各国自身的国情。   《北京科技报》:制定标准的要求是不是越严格越好?   南庆贤:是的,比如说任何食品的微生物含量越低就越安全,乳制品标准制定也要考虑这个因素。我国对于生鲜乳之前的微生物含量标准定为每毫升50万,只要低于这个数字,就算是合格了。   但各国、各地对于奶牛场的管理、卫生状况的要求都不同,对微生物含量的标准就会有区别。比如在欧美发达国家,他们对于生鲜乳的微生物含量标准要求在10到20万以下,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标准的话,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奶牛场一般都能符合这个标准,但很多小城市的生鲜乳就可能不合规范。   因为我国生鲜牛奶的生产,有60%的产量还在奶农手中,而企业规模化的生乳生产比例还不到一半。比如个体户奶农在奶牛的饲养条件、卫生条件上都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将微生物含量标准定位在50万以下,这样大多数奶农的生鲜乳就都能卖出去,同时,这个标准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和威胁,这也是经过了科学验证的。   所以我们的标准,既要向国际标准靠拢,也要考虑我国现阶段整体的科技水平和生产经营状态,毕竟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   《北京科技报》:新标准相比过去的旧标准有什么进步?   南庆贤:标准制定的过程是非常严格和复杂的。比如我们要征求众多企业、中央各部委及科研院所的意见。比如大型现代化企业,是未来乳制品生产的发展方向,去征求意见时,这些企业希望标准越严格越好,因为这样会提高他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但会打压中小企业。   比如生鲜乳中对所含的杂质度有一定的标准,大型企业大多进口国外的先进设备,他们进行净乳(净化奶)的能力很强,而中小企业就相对较差。仅仅听取企业的意见会很片面,所以我们还要听取中央各部门的要求,他们会从国家宏观层面提出意见。同时,科研院所的建议也不可忽视,我们要保证此次制定的这66项标准一定是公正的、符合市场、保证人体健康的标准。   王丁棉:新标准去掉了以前一些操作性不强的规定。比如在旧标准中,曾规定,“在生鲜乳当中不得查出致病菌”。从表面上看,这条规定是为消费者着想。事实上,要想检测出致病菌,就必须在生鲜乳加工之前进行。但检测致病菌通常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这样一来,取样的生鲜乳就可能早已腐败。由于其操作性不强,所以在这次新标准制定过程中被去除了。   再比如三聚氰胺,它本来就不是食品原料,更不是食品添加剂,以往的乳品标准中根本没有提到可以将三聚氰胺添加到乳品中,这是许多媒体的误读。由于三聚氰胺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但含量很低。国家之前也出台了相关检测办法,公布了三聚氰胺在乳品中的临时管理限量值,但这不是乳品标准的内容。所以不能说新标准取消了对三聚氰胺的限量管理规定,而是因为已有相关的现行规定了,在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没有必要重复设置。   《北京科技报》:发达国家在制定标准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南庆贤:国外的经验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在源头控制。因为靠后期的检查、化验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毕竟后续检查、化验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太大。这次通过科技检验、制定全面的新标准后,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法分子的“钻空子”行为,同时也使监管部门有法可依,真正让老百姓喝上“放心奶”。   王丁棉:在欧美发达国家中,他们对于生鲜乳的生产和乳制品加工标准,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比如美国制定的相关标准,相当于一本指导教程,甚至将饲养员应该戴什么样的帽子、穿哪种无菌衣服,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牛的生存环境不受到污染 牛生病之后,根据其具体的反应和症状,该打什么样的针以及产奶和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尽的介绍,以至于乳品生产商完全可以将这种规定当作养殖奶牛的教程来做,操作性非常强。
  • POPs物质检测新标准实施-多氯化萘
    电子电气设备在丰富、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各国环境法规的日益完善,电子电气产品中禁用限用的物质也越来越多。如欧盟RoHS指令、中国RoHS2.0、欧盟REACH、POPs法规等等,均对有毒有害物质做出限量要求。为了能更好地实现管控,方法标准需要同时跟进。本月《GB/T 40031-2021 电子电气产品中多氯化萘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开始实施。 多氯化萘(PCNs)是一类基于萘环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取代的化合物的总称,共有75种同类物,是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可用作电容器、变压器介质、绝缘剂、防腐剂等等。 原理本标准采用甲苯作为萃取剂进行索氏萃取,萃取液经过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多氯化萘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 检测物质多氯化萘包括75种同类物,标准选取1-氯化萘、1,5-二氯化萘、1,2,3-三氯化萘、1,2,3,4-四氯化萘、1,2,3,5,7-五氯化萘、1,2,3,4,6,7-六氯化萘、1,2,3,4,5,6,7-七氯化萘和八氯化萘,共八种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氯化萘物质的添加情况。岛津应对GCMS-QP2020 NX抗污染型高灵敏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可旋转的预四极及超高效大容量真空系统有效降低主四极及离子源污染问题。● 创新ClickTek技术,实现徒手维护。● 仪器自动检漏、自动判断调谐结果,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提升信号强度,降低噪音,实现高灵敏度分析。 拓展岛津GCMS在应对欧盟RoHS限量邻苯类物质的筛查及准确定量应用中也有优异表现。热裂解与液体自动进样器安装在同一台GCMS上,两根色谱柱同时接入质谱。无需泄真空,更换色谱柱,即可实现快速筛查与准确定量无缝衔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耐药性与甲基化|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助力霍乱弧菌耐药性机制分析
    导读自青霉素发现以来,抗生素已经成为人类对抗细菌的最有效武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随着抗生素使用上的无节制,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问题。因此了解微生物对抗生素适应的分子机制成为抗击抗生素耐药性(AMR)的一个重要途径。近日,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运用转录组测序、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等技术证实VchM(霍乱弧菌特有甲基转移酶)参与应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激反应,这表明,DNA甲基化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章刊载于《PLOS GENETICS》。应用亮点:▶ 运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分析霍乱弧菌操纵子表达情况。▶ VchM缺失会导致生长缺陷,但却可以使霍乱弧菌对氨基糖苷产生应激。▶ VchM直接调节groES-2(伴侣蛋白编码基因)的胞嘧啶甲基化,从而改变其表达情况,影响霍乱弧菌耐药性。氨基糖苷(AGs,如:妥布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是一类针对细菌核糖体小亚基的抗生素,其破坏翻译保真度,增加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质的水平。而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霍乱弧菌对其的耐药性机理。科学家们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特定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VchM)的霍乱弧菌相比WT具有更强的耐药性,这表明DNA甲基化可能在霍乱弧菌适应AGs中发挥作用。VchM编码一种Orphan m5C DNA甲基转移酶,导致5‘-RCCGGY-3’基序的胞嘧啶甲基化,虽然VchM的缺失会导致生长缺陷,但霍乱弧菌细胞可以在亚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的抗生素下对氨基糖苷应激。▲图1:霍乱弧菌ΔVchM对亚致死浓度氨基糖苷的敏感性较低。GAs类,TOB(妥布霉素),0.6 μg/ml、GEN(庆大霉素),0.5 μg/ml、NEO(新霉素),2.0 μg/ml;非Gas类,CAM(氯霉素),0.4 μg/ml和CARB(β -内酰胺类西林),2.5 μg/ml对于ΔVchM霍乱弧菌的转录组测序和遗传分析发现,ΔVchM菌株中有4个直接参与蛋白质折叠的基因被上调。包括groEL-1,groEL-2,groES-1,groES-2。通过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基因表达进行验证分析发现,ΔVchM霍乱弧菌中groES-2的表达在不同时期均有较大上调。进一步通过缺失验证表明了groESL-2对ΔVchM的抗生素高耐受性的作用。▲图2:ΔVchM菌株中groESL-2操纵子上调(对数生长期,Exp, OD600 ≈ 0.3;指数生长期,Stat, OD600 ≈ 1.8–2.0)在groESL-2区域观察存在四个VchM甲基化基序存在。进一步对基序分析发现,破坏这些基序会导致groESL-2基因表达增加(如图3)。且基序破环越多,则导致的表达上调更加明显。同时,ΔVchM中的groESL-2基因表达一直高于基序突变,表明还存在其他因素与甲基化协同控制groESL-2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在霍乱杆菌中,一组特定的伴侣蛋白编码基因受DNA胞嘧啶甲基化的控制,将DNA甲基化与伴侣蛋白表达的调节和对抗生素的耐受联系起来。▲图3:在WT中,groESL-2区域的VchM位点突变导致基因表达增加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研究所之一,成立130余年来一直走在世界科技前沿,是微生物学、免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的起源地,曾开发出狂犬病疫苗、天花疫苗、流感疫苗、黄热病疫苗等多个造福人类的疫苗产品,并培养了10名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实现研究、教育、健康、创新“四位一体”的研究机构。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