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

仪器信息网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相关的解决方案。

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相关的论坛

  •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俊红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9) 摘 要:苯甲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其添加量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该文综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薄层层析法等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及其近几年在苯甲酸检测技术方面研究进展,最后展望这些检测方法在苯甲酸检测方面发展前景。 关键词:苯甲酸;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78(2010)12―0037―02 苯甲酸外观为白色结晶体,有安息香或苯甲气味,其蒸气具有很强刺激性,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剂,具有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或杀灭、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食品鲜度作用。但若过量添加,不仅能破坏维生素B1,还能使钙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过量食用可诱发癌症〔1〕,长期使用可诱发哮喘、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等变态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热点。苯甲酸作为食品添加剂,我国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其使用限量应<0.1g/kg,故有关苯甲酸含量检测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就苯甲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我国开展食品添加剂苯甲酸检测提供参考。 1·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具有填料颗粒小、且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特点,该法是目前应用最多一种色谱分析方法。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其优点是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样品量少、易回收和色谱柱可重复使用等〔2〕。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局发布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规定奶制品中苯甲酸检测制样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适于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测定。祝伟霞〔1〕、Pingqi〔3〕分别以醋酸锌和亚铁氰化钾溶液作为沉淀剂,对奶粉、酸奶和其它发酵乳制品进行处理,然后采用反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苯甲酸含量。证明该法具有前处理简单、方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液相色谱法除可检测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还能测定其在其它食品中含量。Tfouni等〔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西食品中苯甲酸含量。分别将饮料、果汁、黄油及奶酪等食品进行粉碎处理,然后与蒸馏水混合,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将pH值调为碱性,最后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进行反相色谱法测定,其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Liu等〔5〕采用液相色谱仪测定面粉和油炸食品中苯甲酸含量,样品经乙醇超声破碎后提取苯甲酸,然后用C18柱进行梯度洗脱。经实验测得苯甲酸线性检出范围为0.50~15.06mg/L,最低检出限为0.22 mg。 2·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简称CE),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6〕。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支流电场为驱动力,通常使用内径为25,000~100,000 nm弹性涂层熔融石英管。该毛细管特点是容积小、侧截比大,可用自由溶液或凝胶等为支持介质,在溶液介质下能产生平面状电流场〔7〕。该法具有高效、快速、样品量少、测定成本低等优点。 Han等〔8〕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采用毛细管电泳系统对食品中苯甲酸含量进行检测,经实验证实,检出限范围为10~20 ng/mL。胡美珍等〔9〕对样品进行超声、除二氧化碳处理,然后用乙醚进行抽提、净化,再将提取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进行检测。通过对实验条件优化选择,最终测得苯甲酸在浓度5 mg/L~5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样品回收率95%以上:实验过程快速、回收率高,在食品分析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李利军等〔10〕采用ACS2000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对苯甲酸进行测定,通过对缓冲体系、检测波长、分离电压等条件优化,测得苯甲酸缓冲体系为含有15 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积分数1%乙酸,检测波长285 nm,分离电压20 KV,线性范围为5~40μg/mL。该法具有良好重现性和准确度,可用于苯甲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检测。 3·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出现于1952年,已成为分离科学中较为成熟、使用最普遍、运行最容易一种分离分析方法〔11〕。该法以气体作为流动相,除应用于分析气体试样,还可分析易挥发或可转化为易挥发液体和固体;不仅可分析有机物,也可分析部分无机物。随着检测技术发展,还出现与气相色谱仪联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 刘敏红等通过样品酸化,用乙醚提取苯甲酸,然后用带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测定。通过对柱温箱、载气流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精密度试验、准确度实验、灵敏度实验,最终证明该检测方法可行性,为苯甲酸检测研究提供另一种思路。Farahani等〔12〕运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饮料和生活用水中苯甲酸含量。首先将样品进行前处理,然后采用GC/MS对样品进行分析,最终测得苯甲酸线性检出范围为0.5~500μg/mL,相关性≥0.99,重复性良好(RSID<10.3%,n=8),回收率为90%~113%,从而证明该法准确、有效。 4·紫外分光光度法 该法检测原理是苯甲酸为共轭型有机化合物,在近紫外光区具有较强吸收〔13〕,经实测证实,苯甲酸在23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苯甲酸在10°时溶解度为0.21 g/100 mL水,20°时为0.28 g/100 mL水〔14〕。因此可将标样和样品用水溶解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含量检测。 曾启华〔15〕运用752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酸性食品中苯甲酸含量,经试验证实,该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在操作和结果准确性上具有一定优势,与气相色谱法比较,其结果极为接近,不会影响到对结果判断。杜向东〔16〕用751G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面粉中添加苯甲酸,其检测原理是将苯甲酸与乙醚混合后,在260~280 nm之间有典型吸光特性,最终测得苯甲酸最低检出量为1 mg/kg,回收范围84.4%~95.3%,从而证明紫外分光光度法稳定性、抗干扰性及准确性。 5·薄层层析法 该法原理是将试样酸化后,用乙醚提取苯甲酸,将试样提取液浓缩,点于聚酰胺薄层板上展开,显色后,根据薄层板上苯甲酸比移值与标准比较定性,并可进行概略定量,〔GB/T2009.29–2003〕。张秀尧〔17〕采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检测食品中苯甲酸,经实验测得苯甲酸检出下限为1μg。 6·展望 随着苯甲酸在食品中添加量检测方法相继建立,理想分析方法应是简单、快速、准确、有效、灵敏、专一、经济等特点。薄层层析法对样品前处理繁琐、复杂、耗时,易受时间、杂质等因素干扰,准确性相对较低。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是近年发展起来检测方法,此类检测方法快速、准确、稳定;但所需仪器设备投资大,对操作技术要求高,尚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而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成本低等优点,适于批量检测。随着待测食品种类扩大和食品基质成分复杂化,来自食品中非测定成分干扰将日益增多。因此对检测样品纯化、检测手段要求将越来越高,发展廉价、灵敏、专一、快速净化手段和检测方法是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略

  • 化妆品限用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

    对羟基苯甲酸酯,俗称尼泊金酯是一类安全高效的防腐剂, 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医药等许多方面。在化妆品行业中,由于其安全、高效和广谱的特点,长期以来被用于各类产品中。 在中国,对羟基苯甲酸酯是经过卫生部批准的化妆品组分中的限用防腐剂,中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规定,单一酯和混合酯的限量分别为0.4%和0.8%。在规定的范围内适量添加防腐剂对于保护化妆品的产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防腐剂的功能是使化妆品免受微生物的污染,确保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此外,对羟基苯甲酸酯也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酱油、醋、果酱、糕点馅、果汁和碳酸饮料等食品中,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中规定最高使用浓度可以达到0.5g/kg (相当于500ppm)。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各国及国际性官方组织的认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US FDA)批准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可以作为化妆品防腐剂使用,据统计截至到2006年,在美国仍有很高的使用频度。美国独立的化妆品原料安全性评价专家小组(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CIR)也对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化妆品中使用情况作了权威性结论,即按目前的使用惯例,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作为化妆品防腐剂成分是安全的。欧盟委员会也批准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作为化妆品防腐剂使用。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批准其作为允许添加的食品防腐剂。 消费者应该对于化妆品、食品等日常消费品中的防腐剂有正确的认识,防腐剂对于保护产品、防止有害微生物滋生和最终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只要防腐剂添加的含量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产品就是安全的,消费者尽可以放心使用。

  • 食品添加剂剔除33种产品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公告,从即日起,禁止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 根据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 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质检总局决定从即日起,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受理33种产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其中包括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食品防腐剂、二氧化氯等食品用消毒剂。已批准的生产许可证书,由监管部门撤回并注销,并于今年12月20日前完成。 据了解,33种产品涉及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盐、噻苯咪唑、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氯化磷酸三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1-丙醇、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单乙醇胺、二氯异腈氰尿酸钠、凡士林、硅酸钙铝、琥珀酸酐、己二酸、己二酸酐、甲醛、焦磷酸四钾、尿素、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尔灭)、铁粉、五碳双缩醛、亚硫酸铵、氧化铁、银、油酸、脂肪醇酰胺、脂肪醚硫酸钠。 与此同时,所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禁止生产上述33种产品,已生产的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出厂销售。食品生产企业也一律不得使用。

  • 所谓的“最脏”食品添加剂,有这么说法么?!

    所谓的“最脏”食品添加剂,有这么说法么?!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1/201501151601_532429_708_3.jpg近日,美国环境工作小组发布了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列表,公布了12种 “最脏”食品添加剂名单,分别包括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溴酸钾、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丁基化羟基苯甲醚(BHA)、丁基化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可可碱、香味物质、人工色素、双乙酰、磷酸盐、铝添加剂,还建议民众尽量避免以上12种最脏添加剂,称可能致癌。 真的存在“最脏”的食品添加剂吗?这12种物质对我们来说也不陌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很多植物性食物中都是天然存在的,我们吃的蔬菜中都有,它们还可作为发色剂和防腐剂用于肉制品中,这两种物质并不存在致癌性,而且,亚硝酸盐能抑制肉毒梭菌生长,防止产生致命的肉毒素,对于保障人们的安全有很重要的作用。溴酸钾以前可作为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用于面粉中,后来的科学评估发现没有必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禁止使用,中国于2005年取消了它的使用。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是常用的防腐剂,在果酱、酱油、饮料等多种食品中都允许使用。丁基化羟基苯甲醚(BHA)、丁基化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是常用的抗氧化剂,评估认为合理使用安全性也不用担心。磷酸盐是保水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抗结剂等使用,美国评估认为它属于一般安全(GRAS)的物质。含铝添加剂可当膨松剂使用,在油条、膨化食品中常用,今年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发现,某些人群,尤其是儿童,可能存在铝摄入过多的风险,现已修改了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双乙酰能产生黄油的香味,经常被用到爆米花中,是中国允许使用的增香剂;香味物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香精,大多是安全的。 人工色素在很多食品中都允许使用,并不会导致儿童多动症等问题。这12种物质大多是常用的添加剂,世界各国都有相关的使用规定,可以认为,只要合理使用并不会对人体有何影响,并不是什么“最脏的添加剂”。

  • 常见食品添加剂1

    1.防腐剂防腐剂可以说是最为常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食品添加剂了。防腐剂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防腐,也就是为了抑制食物腐败和变质,延长食物的贮存期和保鲜期。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主要有4类: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丙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各式的零食小吃,还有调味料和食材等等,其中就包括了碳酸饮料、果泥、果酱、糖渍水果、蜜饯、酱菜、酱油、食醋、果汁饮料、肉、鱼、蛋、禽类食品等。

  • 食品添加剂剔除33种产品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2011-11-14 9:12 北京日报网络版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公告,从即日起,禁止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  根据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质检总局决定从即日起,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受理33种产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其中包括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食品防腐剂、二氧化氯等食品用消毒剂。已批准的生产许可证书,由监管部门撤回并注销,并于今年12月20日前完成。  据了解,33种产品涉及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盐、噻苯咪唑、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氯化磷酸三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1-丙醇、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单乙醇胺、二氯异腈氰尿酸钠、凡士林、硅酸钙铝、琥珀酸酐、己二酸、己二酸酐、甲醛、焦磷酸四钾、尿素、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尔灭)、铁粉、五碳双缩醛、亚硫酸铵、氧化铁、银、油酸、脂肪醇酰胺、脂肪醚硫酸钠。  与此同时,所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禁止生产上述33种产品,已生产的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出厂销售。食品生产企业也一律不得使用。

  • 食品添加剂,我们管得比国外松吗?

    从年初被禁用的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到频频惹事的亚硝酸盐,再到可口可乐原液中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如果评选今年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国人最关注的热词,食品添加剂肯定名列其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前在京举行的中国―欧盟食品添加剂监管研讨会备受业界关注,虽然只是一个小范围、专业性很强的内部会议,但慕名而来的官员、学者众多,主办方不得不临时增加坐椅。   据介绍,欧盟目前拥有全世界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其食品安全标准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高标杆。与欧盟相比,中国在食品添加剂监管方面有何不同?我们的标准真如国人担心的那样“过于宽松”吗?   审批程序中欧基本一致   来自丹麦技术大学国家食品研究院的MORTENSEN博士是欧洲顶级的食品毒理学家。她介绍了目前欧盟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规框架和评估体系。   欧洲食品安全局下设10个科学小组,其中之一是关于食品添加剂、香料、加工助剂和食品接触材料的小组。该小组又由两个专家组组成,一是关于添加到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源的专家组(ANS小组),另一个是关于食品接触材料、酶、香料和加工助剂的专家组。ANS小组由21名成员组成,有化学家、食品工艺师、暴露方面的专家和毒理学家等。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风险评估、审批到已有品种的再评审,这个21人小组掌握着欧盟范围内食品添加剂的“生杀大权”。小组每月召开1次~2次会议,对相关申请进行审议。MORTENSEN博士从2008年7月起成为ANS小组成员之一,2011年7月起担任该组副主席。   她介绍,在欧盟,同时满足3个条件才可能被批准为食品添加剂:因技术需求而使用,即无法通过技术方面更实用的其他解决方案代替;在拟用量上,对消费者无健康危害;不会误导消费者。   欧盟食品添加剂的审批过程为:收到申请文件后,由食品安全局秘书处预筛选并编制意见初稿。如果预筛选通过,由申请人将申请文件交ANS秘书处,然后由专家组讨论,并决定是否通过。期间,如申请数据不全或专家组对数据有异议,申、审双方可随时沟通。   来自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的官员刘明,介绍了中国食品添加剂的审批程序。与欧盟一样,中国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准入(或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也是依申请审批,由卫生部负责,审查重点有两个:技术上确有必要;风险评估证明安全有效。一般程序为申请―受理―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卫生部发布公告。目前的专家评审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负责组织。   从审批程序看,与欧盟相比,中国多了公开征求意见和现场审核两个环节。此外,除技术审评外,中国还有一道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程序,由质检部门负责。  “集中”和“分散”的差异   来自欧盟委员会消费者与健康总司的WIM先生介绍了欧盟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框架。2008年,欧盟委员会发布食品添加剂的通用授权程序和食品添加剂条例,简化有关审批制度,欧委会得到成员国同意,即可更新及增补可用食品添加剂清单。所有审批个案将会以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安全评估为依据。同时设立重新评估制度,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的风险评估,检视现时欧盟市面上的食品添加剂。   对于食品添加剂监管,欧盟主要依靠严谨的法律法规,由食品安全局统一负责。截至目前,欧盟有1300多个条例(指令)用于食品添加剂管理。其核心是:食品添加剂必须有清晰的使用条件,科学的根据、透明,容易获得,在所有成员国适用。以食品添加剂的标签为例,是否直接售予最终消费者,标签是不一样的。非直接售予消费者的食品添加剂,必须在标签上列明名称或电子号码,并说明属于哪类添加剂,以免和其他产品混淆。此外,欧盟规定,在食品标签上必须按成分、重量的顺序列出所有成分,包括食品添加剂,并且不得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属性产生误解。   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原则是依法按规定使用。不同的是,根据法律规定,中国的食品添加剂监管分布在卫生、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农业、商务、工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各管一段。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新版国家标准规定有23类2400种食品添加剂,其中加工助剂158种、食品用香料1853种、胶姆糖基础剂物质55种、其他类别的食品添加剂334种。此外,我国还制定《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约200种。目前,欧盟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分类标准与中国有所不同,各类添加剂总数约2600种,两者有较高的重合度。   公众质疑的是“潜”着的东西   仔细梳理中欧食品添加剂监管,专家认为,中国和欧盟有差距,但差距不大。但现实中为什么总有人质疑中国的标准落后或者监管宽松呢?   有专家表示,这涉及民众对食品添加剂标准、管理方式的认识问题。前不久,台湾公布一批可口可乐原液中检出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新闻,引起中国大陆公众广泛关注。可口可乐方面回应称该防腐剂在中国大陆地区是合法食品添加剂,可口可乐的使用符合中国大陆的法律。有评论为此质疑中国大陆食品添加剂“标准宽松”,相关食品公司执行“双重标准”。   据专家介绍,同一种物质,不同国家或地区采取不同标准的情况在食品领域极为常见。虽然物质是同一种,风险评估的数据也是世界共享,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主管部门根据自身实际以及安全性和必要性的平衡,可能会选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比如,羟基苯甲酸甲酯在中国大陆、美国、欧盟,都被当作一种安全高效的防腐剂使用。台湾地区则规定“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剂不得用于碳酸饮料”。另一个典型例子是面粉添加剂(俗称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美国认为其“风险可以忽略,而它带来的好处相当明显”,所以允许使用;而欧盟则认为,“带来的好处有限,也许有害”,所以禁用。   也有专家表示,对于法规、标准这些写在纸上的东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异同大家容易理解。当下国内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疑问,背后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研讨会上的一个小插曲似乎印证了这一点。一位中国学者向MORTENSEN博士提问,怎么保证ANS小组成员的遴选、审评科学公正?这位来自丹麦的女博士一度表示不能理解提问者的意思。   她表示,ANS小组的21名成员都是欧洲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其遴选和行为有明确的法律规定。ANS小组的遴选程序为:食品安全局公布条件,全欧盟范围内的专家自由报名,安全局遴选,结果在网站上公布,同时还公布专家们的简历、主要学术成果等。参加专家组活动时,这些专家必须发表利益声明,即以个人名义参加,不代表任何团体或企业的利益。她耸了耸肩膀反问:“人们为什么不信任他们呢?”

  • 食品中天然含有的化合物——食品添加剂篇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人为添加的,有些是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防腐剂---苯甲酸在食品中的天然来源   苯甲酸作为防腐剂被广泛用于食品的保鲜,有显著的抑制微生物增长的作用,GB 2760-2014中对各类食品中苯甲酸的使用限量有明确的规定。   苯甲酸的天然来源较多,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本身也存在苯甲酸。研究表明:食品中苯甲酸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1)由苯甲醛直接氧化成苯甲酸;(2)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苯丙氨酸的代谢降解生成苯甲酸;(3)马尿酸在乳酸菌作用下水解生成苯甲酸。   苯甲酸可以自然产生于多种食品中,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大部分成熟的浆果(如李、红梅、肉桂、青梅等)约含0.05%的苯甲酸;此外,土豆、黄豆、谷物、坚果、蜂蜜、牛奶、酸奶、枣等食品中均有苯甲酸检出。研究发现:在非人为添加情况下,豆豉在发酵过程中也有不同含量的苯甲酸被检出,豆豉中苯甲酸的生成主要发生在前发酵阶段,主要生成途径是苯丙氨酸降解和苯甲醛氧化产生。天然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是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防治病虫害入侵、调节植物生长和代谢的作用。水分保持剂---磷酸盐在食品中的天然来源   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磷酸盐的保水、助渗透、杀菌等作用几乎不可替代。不过,某些食品中也天然含有磷酸盐。   动物性食品磷酸盐本底含量与养殖环境、饲料含磷量、种类等有关。肉中所含磷酸盐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即结合磷酸盐和游离磷酸盐,这两种磷酸盐的总和称为总磷。结合磷酸盐的含量与肉中蛋白质含量有关,因此变化较小;游离磷酸盐则影响肉中总磷的变化。有研究人员对1353个生肉样品及121个副产品的磷酸盐本底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原料肉中磷酸盐天然本底含量在1.49~16.5g/kg之间;副产品中生猪肝的磷酸盐含量最高(10.97g/kg),生猪肠、肺中磷酸盐含量最低(4.88g/kg)。  植物性食品磷酸盐本底含量与生长环境、肥料的施用有较大关系。研究人员对小麦粉的磷酸盐本底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小麦粉中磷酸盐本底值含量在2.55~3.59g/kg之间。   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消费者应正确认识食品中天然含有的食品添加剂,不必谈添加剂色变;另一方面,检测机构和监管部门也应建立完善的食品添加剂本底值数据库,杜绝“苯甲酸牛奶”等事件的发生。

  • Athena C18-wp 分离蜜饯中的16种食品添加剂

    Athena C18-wp 分离蜜饯中的16种食品添加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蜜饯中德16种食品添加剂Athena C18-wp 色谱柱( 250 mm × 4. 6 mm,5 μm) 柱温35 ℃; 流速1 mL /min 流动相:A :甲醇 B :0. 02 mol /L 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程序: 0 ~ 10 min,保持10% A; 10 ~ 22 min,10%~ 25% A;22 ~ 30 min,25%~ 75% A; 30 ~ 37 min,保持75% A; 37 ~ 40 min,75%~ 10% A; 40 ~ 42 min,保持10%A。DAD 紫外检测器: 0 ~ 18 min,230 nm; 18 ~ 29 min,254 nm; 29 ~ 30. 5 min,499 nm; 30. 5 ~32 min,629 nm; 32 ~ 34 min,258 nm; 34 ~ 35 min,531 nm; 35 ~ 42 min,258 nm; 进样量10 μL。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5/201205231401_368276_1835694_3.jpg标准溶液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5/201205231401_368278_1835694_3.jpg样品加标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5/201205231401_368280_1835694_3.jpg实际样品谱图1-16分别是: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 防腐剂( 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着色剂( 新红、诱惑红、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 共16 种食品添加剂

  • 【原创】食品添加剂资料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常见知识 http://food008.com/dispbbs.asp?boardid=23&Id=2337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http://food008.com/viewFile.asp?BoardID=23&ID=1142QBT 1803-199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 http://food008.com/viewFile.asp?BoardID=23&ID=1138QB 1806-1993 洗涤剂用碱性蛋白酶制剂 http://food008.com/viewFile.asp?BoardID=23&ID=1136QB 1502-1992 食品添加剂 果胶酶制剂 http://food008.com/viewFile.asp?BoardID=23&ID=1132GB 8851-2005 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http://food008.com/viewFile.asp?BoardID=23&ID=1129GB 8276-1987 食品添加剂 糖化酶制剂 http://food008.com/viewFile.asp?BoardID=23&ID=1128GB 8275-1987 食品添加剂 α-淀粉酶制剂 http://food008.com/viewFile.asp?BoardID=23&ID=1126GB 8274-1987 食品添加剂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制剂 http://food008.com/viewFile.asp?BoardID=23&ID=1124GB 1901-2005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 http://food008.com/viewFile.asp?BoardID=23&ID=1120常规理化检测项目要点提示http://food008.com/viewFile.asp?BoardID=23&ID=865我国的食品安全与食品防腐剂 http://food008.com/dispbbs.asp?boardid=23&Id=1391&page=2

  • 化妆品防腐剂之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又叫尼泊金甲酯,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色结晶,易溶于醇,醚和丙酮,极微溶于水,沸点270-280℃。主要用作有机合成、食品、化妆品、医药的杀菌防腐剂,也用作于饲料防腐剂。 由于它具有酚羟基结构,所以抗细菌性能比苯甲酸、山梨酸都强。其作用机制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并可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与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它属酚类防腐剂,对各种霉菌、酵母菌、细菌有效,但尼泊金酯的杀菌力低,通常与尼泊金乙酯混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加成性和协同性。添加量0.1%~1.0%。防腐活性与溶液ph值有关,当ph值为7时,其活性为原有活性的2/3;如ph值为8.5,则降低为原有活性的一半。会被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甲基纤维素、明胶蛋白质等束缚而使其失去防腐活性。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里面对其限制使用,要求不得高于0.4%,检测方法为用甲醇提取样品以后,用液相色谱法检测。

  • 未来输入食品能查可用多少添加剂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王竹天表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发出一种软件,能方便快速查询食品添加剂能在哪些食品中使用,近期将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网站开通启用。 例如,输进去“苯甲酸”这3个字, 马上就能查询出苯甲酸可以在哪些食品中使用、使用多大量;输入“酱油”这个词,立即就能查出在酱油里面能够使用多少食品添加剂。 这样是不是会让我们对吃进肚子的东西更了解?

  • 【资料】绿色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应用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这类食品的原料对种植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执行“环境友好”的生产条件,在加工中有食品配料的特定标准。例如,专门有绿色食品生产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准则,在食品从土地到餐桌的过程中,绿色食品能协调环境—资源—加工—健康的关系,是本世纪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绿色食品在国际上有以下称谓:1.有机食品,2.生态食品,3.自然食品。在我国因与环境、健康有关的事物常冠以绿色,所以在引进国际上的概念时,便定名为“绿色食品”,并—直沿用下来,目前这一称谓已深入人心。绿色食品的生产中执行两级标准:1是a级,2是aa级,这种产品、产业的结构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很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在种植、加工两方面,我国都规定了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范,对于取得标志的食品定期进行复审和检则,因此加工绿色食品是有严格要求的。下面阐述其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a级、aa级的产品视产品本身或生产中的需要,均可使用食品添加剂,在aa级绿色食品中只允许使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a级绿色食品中可以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但以下产品不得使用:1)亚铁氰化钾。(2)4—已基间苯二酚。(3)硫磺。(4)硫酸铝钾。(5)硫酸铝铵。(6)赤藓红。(7)赤藓红铝色锭。(8)新红。(9)新红铝色淀。(10)二氧化钛。(11)焦糖色(亚硫酸铵法。加氨生产)。(12)硫酸钠(钾)。(13)亚硝酸钠(钾)。(14)司盘80。(15)司盘40。(16)司盘20。(17)吐温80。(18)吐温20。(19)吐温40。(20)过氧化苯甲酰。(2)溴酸钾。(22)苯甲酸。(23)苯甲酸钠。(24)乙氧基喹。(25)仲丁胺。(26)桂醛。(27)噻苯咪唑。(28)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29)乙萘酚。(30)联苯醚。(31)2—苯基苯酚钠盐。(32)4—苯基苯酚。(33)戊二醛。(34)新洁而灭。(35)2、4—二氯苯氧乙酸。(36)糖精钠。(37)环乙基氨基磺酸钠。

  • 【转帖】您觉得苯甲酸是人为添加的吗??

    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制品又遭遇“苯甲酸”风波。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最新出版的国际期刊《食品管理》上,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戚平等发表论文称,研究发现,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内,中国奶制品中大多检出了苯甲酸,该物质对婴幼儿健康影响值得关注。  针对这一消息,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相关人士昨日表示,戚平的论文只是对市场上奶制品中的苯甲酸含量进行调查,并未就苯甲酸对人体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生产时可能带入苯甲酸  据报道,在最新出版的国际期刊《食品管理》上,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戚平等研究人员对中国乳制品的苯甲酸含量进行了分析。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期间,研究人员从广州商店和超市购买了142份乳制品,其中包括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142份乳制品样本中,有109份检出苯甲酸,含量从0.51毫克/千克到110毫克/千克不等。情况最好的是巴氏消毒奶,24份产品仅有11份检出苯甲酸。而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检出率,分别高达87.1%和85.7%。研究人员认为,这或许是因为巴氏消毒奶在低温下储存,且储存时间短,不利于苯甲酸的出现。  戚平说,检测的所有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都不高,“说明不是厂家人为添加的”。他推测,乳制品中苯甲酸的来源可能与环境因素、生产过程等有关。例如,汽油不完全燃烧等环境污染,最终也会在自然环境中形成苯甲酸。戚平强调,根据检测情况,中国乳制品的苯甲酸不会对公众健康产生影响。但他同时指出,苯甲酸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长期健康影响值得关注。  中国奶制品大部分都含苯甲酸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社会关注。记者昨日多次致电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均被告知戚平正好外出几天。一位张女士在电话中表示,这篇论文是戚平的个人见解,不代表单位立场。张女士称,“原文只是对目前市面上的奶制品抽查了一部分,对苯甲酸含量进行分析,并未对苯甲酸对人体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张女士表示,戚平将会对这一事件作出澄清。  企业应不会人为添加  记者查询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标准》发现,苯甲酸作为一种防腐剂,允许用于冰棍、果酱、蜜饯、糖果、醋、酱油、调味料、饮料、酒等二十多种食品生产中,添加的最大使用量从0.5克/千克到2.0克/千克不等。允许添加的食品名单中没有任何乳制品。  上海食品生产专家表示,苯甲酸可用于饮料等食品生产中,但是奶制品中不允许使用。一般企业在奶制品生产过程中,也不会人为添加苯甲酸来防腐。奶制品中之所以检测出苯甲酸,有可能是原料带进去的,标准范围内的微量苯甲酸对于人体也不会有什么危害。

  • GB集合--最新2016食品添加剂--1886系列

    从本网站资料中心选出并分类,如有遗漏或错误请指正。(点击文字直接下载,手机下载免积分)GB 1886.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pdfGB 1886.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钠.pdfGB 188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pdfGB 188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pdfGB 1886.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硝酸钠.pdfGB 188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pdfGB 1886.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pdfGB 1886.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硫酸钠.pdfGB 188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盐酸.pdfGB 1886.1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又名冰醋酸).pdfGB 1886.1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钠.pdfGB 1886.1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pdfGB 1886.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高锰酸钾.pdfGB 1886.1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pdfGB 1886.1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pdfGB 1886.1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兰素.pdfGB 1886.1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紫胶红(又名虫胶红).pdfGB 1886.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pdfGB 1886.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米.pdfGB 1886.2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pdfGB 1886.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钙.pdfGB 1886.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油.pdfGB 1886.2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小花茉莉浸膏.pdfGB 1886.2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桂花浸膏.pdfGB 1886.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pdfGB 1886.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石蜡.pdfGB 1886.2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pdfGB 1886.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pdfGB 1886.2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生姜油.pdfGB 1886.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pdfGB 1886.3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pdfGB 1886.3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pdfGB 1886.3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桉叶油(蓝桉油).pdfGB 1886.3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pdf

  •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食品添加剂通常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具有营养功能,添加过量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必须对其添加量进行严格把关。食品添加剂通常包括甜味剂、防腐剂和色素,对于这几类分析我们建议使用Diamonsil C18(2)、Spursil等液相色谱柱进行分析。应用参考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分析--Spursil C1818种人工色素分析--Diamonsil C18(2)18种人工色素分析--Spursil C18

  • 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

    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酸奶   果胶(增稠剂)   副作用: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容易升高血糖,甚至可能导致更剧烈的血糖反应。   标准: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琼脂、明胶、卡拉胶等25种。   推荐:目前使用广泛的是卡拉胶、黄原胶以及改性淀粉、纤维素等自然界存在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f

  • 综述对羟基苯甲酸的用途

    对羟基苯甲酸是用途广泛的有机合成原料,特别是其酯类,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尼泊金甲)、乙酯(尼泊金乙)、丙酯、丁酯、异丙酯、异丁酯,可做食品添加剂,用于酱油、醋、清凉饮料(汽水除外)、果品调味剂、水果及蔬菜、腌制品等,还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的防腐、防霉剂和杀菌剂等方面。对羟基苯甲酸也用作染料、农药的中间体。在农药中用于合成有机磷杀虫剂GYAP、CYP;在染料工业中用于合成热敏染料的显色剂;还可用于彩色胶片及合成油溶性成色剂“538”及尼龙12中用作增塑剂的生产原料。另外,还用于液晶聚合物和塑料。  作防腐剂、杀菌剂。药理实验表明,对小鼠的眼镜蛇中毒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品可抑制霉菌的生长,与乙醇、丙醇、丁醇等醇类反应生成的各种酯类,是优良的防腐剂。本品还可用于染色、有机合成工业等领域作防腐剂、杀虫剂。

  • 【天研】食品添加剂检测仪能检测什么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能够检测多种类型的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用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口感、质地或保质期等。具体来说,食品添加剂检测仪可以检测以下几类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1. 防腐剂   苯甲酸钠:常用于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山梨酸:同样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2. 增味剂   糖精钠:一种常见的甜味剂,用于替代糖分,减少热量摄入。   甜蜜素、安赛蜜:也是常用的增味剂,用于增强食品的风味。   3. 抗氧化剂   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硝酸盐:这些抗氧化剂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保持食品的色泽和口感。   4. 着色剂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通常能够检测各种食用色素,如红色素(胭脂红、苋菜红等)、黄色素(柠檬黄、日落黄等)和蓝色素(亮蓝)等。这些色素用于改善食品的外观,吸引消费者。   5. 其他添加剂   甲醛、吊白块:这些添加剂对人体有害,被严格禁止使用在食品中。然而,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检测仪仍然具备检测这些违禁添加剂的能力。   硼砂、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这些物质在特定情况下也被限制或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检测仪同样能够对其进行检测。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检测各种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如方便面中的柠檬黄、焦糖色等色素含量,果汁中的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防腐剂含量等。使用食品添加剂检测仪可以大大提高食品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误差和时间成本。   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检测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够检测多种类型的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8/202408081431088971_4036_6238082_3.jpg!w690x690.jpg[/img]

  • 【转帖】你胃里有多少种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  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 主要食品添加剂简介

    [list][*]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护色剂—护色剂为可护色剂及肉类制品色泽的非色素物质,也叫发色剂,它与食品中某些成分作用,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中国规定的发色剂有硝酸钠(钾)、亚硝酸钠(钾)4种。[*]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酶制剂——酶制剂指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质。主要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产品质量。酶制剂来源于生物,一般地说较为安全 ,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增味剂——增味剂是指为补充、增强、改进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的物质。我国允许使用的氨基酸类型和核苷酸类型增味剂,有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辣椒油树脂等7种。[*]营养强化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强化剂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三类。[*]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它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的有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中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我国在2011年5月也禁止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增白剂。[*]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抗结剂——添加于颗粒、粉末状食品中,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亚铁氰化钾、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4种。[*]消泡剂——也称消沫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抑制泡沫产生或消除已产生泡沫的食品添加剂。我国许可使用的消泡剂有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和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等7种。[/list]

  • 【原创】有奖调查!找找您身边食品的食品添加剂

    【原创】有奖调查!找找您身边食品的食品添加剂

    参与方式:食品名称:食品类别(按QS细则或2760分类):配料表中所列食品添加剂:是否超范围(依据GB 2760-2007)使用:同时,请附件上传该食品照片,对于发现确认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给予更大奖励!欢迎参与!例如:食品名称:盐津葡萄食品类别:蜜饯配料表中所列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谷氨酸钠、甜菊糖苷、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糖精钠、甜蜜素、安塞蜜。是否超范围使用:否照片: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1/201101061941_272370_164470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1/201101061941_272371_1644700_3.jpg

  •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可以检测哪些食品成分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食品中各种添加剂成分的设备,其检测范围广泛且多样。具体来说,食品添加剂检测仪可以检测以下食品成分:  一、添加剂类别  防腐剂: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这些物质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中的油脂氧化变质,如BHA(丁基羟基茴香醚)、BHT(二丁基羟基甲苯)等。  着色剂: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如柠檬黄、焦糖色等。  增味剂:用于增强食品的口感和风味,如谷氨酸钠(味精)等。  漂白剂:如二氧化硫、过氧化氢等,用于漂白食品或保持其色泽。  二、其他有害物质  除了上述添加剂外,食品添加剂检测仪还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其他有害物质,如:  重金属:如铅、汞、镉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农药残留:食品在种植或养殖过程中可能使用的农药,其残留物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兽药残留: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兽药残留,同样需要关注。  三、营养成分及品质指标  此外,一些先进的食品添加剂检测仪还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及品质指标,如:  蛋白质: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脂肪:了解食品的脂肪含量,对于健康饮食有重要意义。  糖类:检测食品中的糖分含量,有助于控制糖分摄入。  维生素: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确保营养均衡。  新鲜度:评估食品的新鲜程度,防止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口感:虽然口感不是直接通过化学分析得出的,但检测仪可以通过分析食品中的某些成分来间接评估其口感特性。  四、具体应用实例  例如,在香肠中,食品添加剂检测仪可以快速检测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作为肉制品护色剂,可改善肉的色泽并延长货架期,但过量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通过食品添加剂检测仪对香肠中的亚硝酸盐进行快速检测,可以确保香肠的安全性。  五、总结  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检测仪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多种添加剂成分及其他有害物质,同时还能够评估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质指标。这些功能使得食品添加剂检测仪在食品安全检测、质量控制以及营养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7/202407111715594585_463_6238082_3.jpg!w690x690.jpg[/img]

  •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增强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会使食物品质更好 也会使增强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食品添加剂在被应用之前首先要经过多期严格的检验过程,并结合膳食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才能确认食品添加剂在人体中的合理使用量,很多人都认为防腐剂有害 可是更多的人不知道没有防腐剂。食品微生物污染随时可能发生 ,食品微生物污染所产生的毒素才是致命的。比如黄曲霉素属于A1类致癌物,如果没有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你的食物很可能就遭到了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但你还浑然不知,包括食用油如果没有BHT BHA 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存在 你的花生油橄榄油...早不知道被氧化成什么样了 油脂氧化聚合产生的才是对人体非常有害的,甚至有一些是强致癌物! 食品添加剂在合理使用范围内是没有害处的,包括如果没有增稠剂,你就不可能喝到好口感的酸奶 ,某牌子出了没有添加剂的酸奶,结果无人问津!

  • 食品添加剂在面制品中的应用

    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食品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基料。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物质”。为增加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则称之为营养强化剂。能使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或材料(不包含仪器和用具,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称之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都归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面粉作为小麦的主要加工品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无论是口感、色泽还是加工中的不同需求都对面制品的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科学合理地加入食品添加剂是必要的。 感官改善类添加剂 面粉中的感官改善类添加剂主要指增白剂,即通过加入氧化剂,使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氧化,从而达到面粉色泽变白的目的。感观改善类添加剂的作用在于改进面粉或面制成品的外观色泽,使其色泽较为优异。对于该类别添加剂的成分及其使用量,国家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系属于强制控制的范畴。 我国允许在面粉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过氧化苯甲酰、过氯化钙、二氧化氯、氮的氧化物类等。企业中使用较多的是过氧化苯甲酰,其添加量为≤6g/100kg。它的增白机理是:在面粉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氧原子,通过氧化胡萝卜素等淡黄色素,使面粉增白。此外,过氧化苯甲酰的分解产物——苯甲酸,可以杀死面粉中的某些微生物,具有杀菌防虫的作用,有利于面粉的保存与储藏。 增白剂在面粉中的残留问题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增白剂的惰性载体是对人体无害的物质,通常人们对它并无疑虑,这是因为增白剂中的有效成分过氧化苯甲酰分解后会生成苯甲酸。在面粉中残留的苯甲酸随着制成的食品进入人体体内。大部分的苯甲酸会在9~15个小时之内后,大部分的苯甲酸会与甘氨酸化合生成马尿酸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而剩余的部分则会与葡萄糖辛酸化合而解毒。据实验证明:苯甲酸不会在肌体内积蓄。但专家提醒大家注意:苯甲酸的上述两种解毒作用都是在肝脏内进行的,因此对肝功能衰弱的人来说,苯甲酸可能是不适宜的。 国外对于面粉增白剂的使用,并没有达成共识。美国的面粉增白剂主要也是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其正常使用剂量为50mg/kg。日本则几乎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增白剂,而是将加工出的面粉与洁净空气强制混匀,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类胡萝素,从而达到增白的目的,而且在增白后的面粉还要贮存大约二周之后,待完成面粉熟化后,方可上市销售。而在欧洲国家,过氧化苯甲酰只在出口面粉中使用,且必须添加Vc以减轻过氧化苯甲酰对面筋结构的不利影响,其添加量为50~100mg/kg。从黄豆或蚕豆中制得的含活性酶的豆粉被广泛地当作增白剂使用,但因其令人不快的气味,添加量被控制在2.0%左右。 品质改善类添加剂 品质改善类添加剂的作用是使面制品保持一种理想的制作状态,即利于其制取相应的成品,并使制成品在形态及货架期方面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市场上该部分面粉添加剂品牌较多而且质量不一,企业的质保体系和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由于国家标准中对其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属于多个单体添加剂的复配配方。因此,面粉企业在选用上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我国品质改善类添加剂主要成分为盐、碱、多糖类,这与中西方差异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它改善类添加剂虽有规定,但实际使用较少,其作用主要是用于增筋、减筋以及发酵。 增筋剂 增筋剂实际上也是一种氧化剂,其种类繁多,目前最常用的有溴酸钾、抗坏血酸(Vc)、偶氮甲酰胺(ADA)、过氧化钙、硬脂酸钠(SSL)和硬脂酸钙(CSL)等,氧化剂对面粉强筋作用的机理是将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一S—H”基氧化成“一S—S一”基,(双硫基),可以使更多的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大分子海棉状网络结构骨架(面粉中的淀粉、脂肪、糖类等颗粒填在其中),从而增加了面粉团的弹性、韧性、持气性。在这些强筋剂中溴酸钾效果最好且已使用多年,但近年由于发现它有致癌毒性,所以已相继被一些国家和地区禁止使用;抗坏血酸(Vc)因其无毒,所以添加量并不受限制,但由于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只在少数食品中采用;偶氮甲酰胺(ADA)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目前都被认为是溴酸钾的最佳替代品;硬脂酸钠(SSL)和硬脂酸钙(CSL)是近几年才推出的一种乳化剂,它具有极性亲水基和非极性亲油基两个基团,其亲水基能与面粉中的麦胶蛋白结合,而亲油基则与面粉中的麦谷蛋白结合,通过这个两性基团形成一个大分子结构的面筋蛋白质网络骨架,从而提高了面团的筋力。现在,硬脂酸钠(SSL)和硬脂酸钙(CSL)已逐步在面条和面包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在美国,主要使用的氧化剂包括偶氮二酰胺、Vc和酶制剂。欧洲各国则普遍使用溴酸钾、偶氮二碳酰胺、胱氨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等氧化剂。其中溴酸钾只在出口面粉中使用,因其具有很长的持久力,且发酵能力强,对面团的膨发能力大,但鉴于健康的考虑,已逐渐被抗坏血酸取代。 减筋剂 减筋剂实质上是一种还原剂,它的作用机理与氧化剂相反,它将面粉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一S—S一”基还原成“一S—H—”基,使面筋蛋白质由大分子结构断裂成小分子结构,从而降低了面团的弹性、韧性,起到了减筋作用。 减筋剂常被用在生产饼干、蛋糕的软麦粉中,制成品口感松脆、柔软。目前国内较常用的减筋剂有L一半光氨酸、木瓜蛋白酶、亚硫酸钠等。在日本,常用的还原剂则为半胱氨酸、焦亚硫酸钠、二氧化硫等。 发酵剂 发酵剂分为生物发酵剂和化学发酵剂两类。生物发酵剂即为酵母,它是一种活的生物体,干燥后进入休眠状态,是面粉厂生产自发粉的主要添加剂之一。在适宜的水分、温度等条件下,面粉中的酵母就会开始分裂发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发酵膨胀;化学发酵剂多为碳酸盐一类的化合物,最常用的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以其无毒、松发性能良好、价格低廉、对食品风味影响小而被广泛使用。为了使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控制其外溢的速度,使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得以保持在面团中(持气性,一种用来衡量面团品质特性),面粉厂在使用碳酸氢钠的同时还添加一些发酵酸,诸如酒石酸钾、焦磷酸钠、葡萄糖酸内脂等。 另外,添加酶制剂也可以增强面粉的发酵能力。面粉厂通过添加大麦芽粉或淀粉酶以补充小麦自身的不足,添加量根据面团的特性及需要而定。其中,淀粉酶将淀粉分子的无支链部分分解成更小的单位,从而降低了面团的粘性,增大了面团体积,改善了加工特性和发酵能力,增加了特色风味,被人们广泛使用。目前,欧洲各国使用的酶制剂主要包括脂肪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等。日本主要使用真菌淀粉酶、淀粉葡萄糖甙酶和半纤维素酶。 营养改善类添加剂 通过长期的营养补充和改善,提高人体机能,达到人体营养均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食品改良,这是营养改善类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在美国以及世界上的许多其它国家,强化面粉营养对提高全民健康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美国销售的面包中,至少有95%经过了营养的强化。美国明文规定,制造商必须对其产品做有益健康的标示声明。目前在国内,该类添加剂市场品牌也逐渐丰富起来。 营养改善类添加剂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三大类。目前面粉厂添加的营养强化剂主要有VB1、VB2、烟酸、叶酸、铁、钙、锌等。这些添加剂既保持了面粉加工的高精度,使人们对面制食品的色、香、味口感乐于接受,又使得加工过程中损失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得以恢复和补充。除此之外,乳化剂、增稠剂、色素等在面制品中均有使用,但几乎均为天然产物,如:果胶,栀子黄等,一般按生产需要量加入。 关于面粉的营养强化,早在二战期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以立法的形式,将其作为强制执行的国家法规。在美国,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主要有矿质元素Fe和四种B族维生素(VB1、VB2,尼克酸和叶酸);日本也极为重视对面粉的营养强化,主要使用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三类,并不分合成和天然,但要根据需要严格依照国家执行标准添加。在这方面,目前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已有一些公司在试产各类营养强化面粉。 面粉中的添加剂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而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面粉添加剂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产品单一老化、年加工量多在万吨以下,并且经营分散、效益低下等因素影响。这也间接地导致了面粉添加剂市场相对处于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这也是成为导致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面粉添加剂企业如果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走规模化经营的产业、集约化道路是面粉添加剂企业的必然选择。

  •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概述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所谓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生产、加工或贮存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的物质,对食品的色、香、味或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本身不作为食用目的,也不一定具有营养价值,它并不包括残留的农药、污染物和营养强化剂。即食品在生产、加工或保存过程中,添加到食物中期望达到某种目的的物质称食品添加剂。2.分类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添加剂。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物与植物组织或分泌物及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原料,经过提取、加工所得到的物质。如辣椒红色素、番茄红色素等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而化学合成添加剂是通过一系列化学手段所得到的有机或无机物质或多或少都有毒性,在剂量上应该严格掌握。添加剂按不同用途可分成很多种类:(1)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饮料、果浆中用;(2)抗氧化剂(BHA、BHT、PG等);(3)发色剂(亚硝酸盐、硝酸盐NaNO3)腌肉用;(4)漂白剂(如,蘑菇罐头,一般加工时氧化褐变,所以用亚硫酸盐浸泡,还有生产粉条也如此,如,SO2等,制出产品白色);(5)增稠剂(如,淀粉、糖浆等);(6)甜味剂(如糖精钠、糖精等,不产生能量的木糖醇等);(7)着色剂(食用染料、色素)饮料及糖果里加入;(8)调味剂(味精谷氨酸钠,各种香精单体等);以上的添加剂大部分都是化学合成的。它们是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等合成反应制得,有的具有毒性,所以对于添加剂的含量多少与规格、剂量都要进行分析、标定。在目前推广使用天然添加剂有VC、淀粉、糖浆、红曲等天然色素。 二.测定意义1.合成添加剂具有毒性,有个别的在食品中起变态反应,对添加剂的剂量加以限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2.通过检测能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 三.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对于食品添加剂首先是无度无害和有营养价值,其次才是色、香、味、形态,另外对于添加剂的使用剂量,各国都有建议用量,可查一些手册。 四.食品添加剂测定的项目与方法添加剂品种繁多,所以它们的测定方法也很多,测定时和其它分析项目一样,首先需要将分析物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然后再测定。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