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王晓东

仪器信息网王晓东专题为您整合王晓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王晓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王晓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王晓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王晓东话题讨论。

王晓东相关的资讯

  • 听中美院士王晓东讲述“体制外”的科研
    以研究细胞凋亡著名的中国、美国科学院“双料”院士王晓东,似乎一直习惯将自己隐在媒体聚光灯之外。回国十三年来,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的他,让公众最 为“熟知”的形象应该是有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之称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下称“北生所”)创始人兼所长。这家后来被誉为中国最高效研 究所的特殊之处,在于打破了科研“铁饭碗”,采用全员聘用制,五年内不问成绩,充分给予研究人员科研自由和空间。低调王晓东的这点知名度,一定程度上还得 归功于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饶毅在2011年的一篇博文《一个成功的研究所为何被边缘化》引起的轩然大波。  另一次备受瞩目,是在2015年1月未来论坛创立大会上,出现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王晓东和饶毅三位优秀华人生物学家首次同台作主题讲演的盛况。  今年2月,王晓东和前保诺公司(Bioduro)创始人欧雷强(John Oyler)共同创建的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济神州”)逆势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2016年第一家赴美IPO的中国公司。  而这一次王晓东露面的直接原因,是他和饶毅正在为一个由民间多元化资本创立的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担任生物学家评委。  “我感觉这个事情确实是我们国家科学界的一件大事,如果做得好其实会产生很大的一个推动。”王晓东说,该奖项的评奖标准,是在大中华区内发生的对未来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发现。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  40岁的勇气  同样留美归来的施一公曾经形容王晓东“已经达到了从新中国走出去的华裔科学家能够在美国取得的最高地位”。  当时做出回国这个决定,对王晓东来说并不容易。  出国的时候王晓东没想到自己会在美国待那么久,从1985年赴美留学到成为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终身教授,在美国的20多年里,回国一直在王晓东的计划之中。和那些大多数在海外退休之后才回国的前辈相比,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只有40岁。  创建北生所的初衷,是在6位新加坡华裔科学家的倡议下产生的,意在以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IMCB)为模板而建立中国IMCB。2003年,北生所以全球招聘的方式,从20多位应聘人选中选拔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王晓东、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邓兴旺担任共同所长。  当王晓东决定回国接受北生所聘书的时候,他听到最大的质疑声是:这个决定能不能再推后点,40岁的你正处在科研高峰期,而且你所在的美国实验室科研条件也无可挑剔,可不可以等到60岁再回来?  当53岁的王晓东回过头看10多年前做出的决定时,只庆幸40岁的自己的确有勇气。  学会“妥协”  即使是竭力推掉很多公开亮相机会,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也常会感叹分身乏术。  对于不爱抛头露面的原因,王晓东此次面对《第一财经日报》时直言,是因为自己确实没有这方面兴趣,“你得总有一个平衡,到底是面向什么样的观众?如果总是面向大众,这一点其实我们真正做科学(的人)多少是有点‘不屑’的。”  王晓东所在的科学家圈子里,有一个玩笑说作为科学家每上一次报纸就会丢掉一个朋友 上一次电视就会丢掉所有朋友。依据是因为即使是科学家,面对媒体时说的话也不可能一直足够严谨,这些不够严谨的话通过媒体传播出去后,科学家同行们很容易给你打上“媚俗”的标签。  “看你这么说就觉得你‘媚俗’,你‘媚俗’就被人看不起,如果你还经常‘媚俗’,大家肯定就知道这个人已经从(科研)第一线下来了。”王晓东说。  为了保证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实验上,王晓东曾给自己立下规矩,每年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不超过两次,每周工作不少于6天。但如今,想要坚持这个规矩变得越来越难。“我现在也很难保证能在实验室待足够的时间,虽然对我来讲在实验室的时间是最享受的。”  几年前的一个大年初一,王晓东的一个朋友打电话过来问他在哪儿度假。王晓东的确是在度假,只不过他对度假的定义是有机会留在实验室。  事实上,回国这么多年后,王晓东已经学会释怀,逐步接受了出席一些公开活动是科研所必须的存在,但很多时候他还是会因此多少有点负罪感。  2004年4月,王晓东以41岁的“低龄”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当时中国内地二十多万赴美留学生中进入美国科学界最高殿堂的第一人,也是其中最年轻的学者。如今,已经迈过50岁门槛的王晓东最大的感受是时间越来越宝贵,如果能够把时间放在实验室里也许是他对时间最好的利用。  但“偏爱”实验室的王晓东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时也坦言,科学家到了一定年龄要学会放手,比如尝试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下一代。  如今,王晓东对于自己的要求是努力地让自己脑子不要懒,有时候不见得非得要本人待在实验室里面,但脑子不能停止对实验的思考。  坚持“体制外”  北生所经常被外界描述成一个相当特立独行的存在。  北生所的英文名称——Nation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Beijing(国家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与其中文名字并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它出身的复杂性。  曾经有媒体这样表述北生所的特殊性:在中国,几乎99.99%的科研机构都隶属于中科院、各大高校或科技部系统,目前独立于这个庞大体制的,只有一南一北两家机构:一是位于深圳的华大基因研究院,另一个就是北生所。  华大基因集团董事长汪建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国家给北生所在人才考核和待遇方面开了“口子”羡慕不已。  王晓东并不否认北生所的特殊性,并且强调这种特殊性才是北生所的立足之本。“没有这个特殊性就没有办法在一个小环境里面去种一块试验田,如果完全跟大环境是通着的,大环境又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你的小环境就很难独立生存。”  和很多海归学者一样,刚回国那几年,王晓东花了很长时间去适应国内的科研体制。“国内的科学群体比较小,真正能够理解你、欣赏你的‘内行’并不多。”  相比海外比较成熟的评价系统,王晓东在初期需要反复地向“上级”科普他们到底在做什么,有多重要。“你要做真正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它确实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也不应该是一个政绩工程,作为一个先驱,你总是要经历所有的冷暖。”  有很多人给中国的科学研究尽快发展开了很多药方,而王晓东的药方就是要办独立的研究所。“因为我们中国没有足够数量的真正的好科学家,科学家不够,底子不行,开再多药方也不管用,即使有的药方能一时把某个学科的水平推上去,但也不可持续。我们需要在人才、资源和体制上发力,打造创新体系。”  从科研到高科技企业,王晓东的药方是科学要高于商业,需要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但不可忽视的大背景是,现在中国的某些高科技领域极度缺乏合适的人才。因为很多领域以前没有做过,没有做过就不可能有现成合适的人才。  偏爱有野心的人  2012年,北生所年仅41岁的研究员李文辉在《eLife》杂志上发表了有关乙肝病毒受体的研究结果。这一发现,被国内同行认为是“真正在中国做出的生命科学重大突破”。  而李文辉自2007到北生所到2012年,在过去5年里只发过一篇小文章。一个科研机构竟然容许自己的工作人员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没有什么像样的“业绩”,这在国内科学界是难以想象的。  但这就是北生所打破科研“铁饭碗”,采用全员聘用制,五年内不问成绩,充分给予科研自由和空间的特殊性与成果。  经历十多年的特殊化发展之后,北生所交出的成绩单是:所内科研人员已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质量为行业翘楚 2012年,全球著名研究机构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授予来自17个国家的28位科研人员“国际优秀青年科学家”称号,入选的7名中国人中,北生所独占4席。  由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等组成的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曾如此评价北生所:“世界上还没有其他研究所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国际科研领域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北生所在挑选人才上,并不太看重过去有过怎么样的成绩,而是更关注引进人才计划做的项目其整体目标是否足够大胆。  “很多人考核关注提交的计划是不是足够严谨、是不是可行,我不关心可行性,我需要的是有野心的人。敢想敢干,这才是真正探索性的科研。你如果没有那样脑洞大开的能力,这些科研永远是低层次的。”按照王晓东的表述,他目前看过的所有计划,至今都没有能够完全按计划实现。因为一种真正看得很远的计划,很多细节是不可能在早期就能提前“填”进去的。  和很多科学家一样,王晓东喜欢未知带来的快感,直言“如果前方的路已能看得很清楚,那就没意思了”。  而这样一个发现性的科学成果,很多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工作必须得做到,做不到就没有发现,但是谁也不知道工作做到什么时候才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发现。  王晓东并不回避这么多年来,天天要面对失败是件很恐怖的事情,但他给自己开出的药方是内心要足够强大,能够有坚定的方向,不能完全别人喜欢听什么就去说什么做什么。  科学与技术的界限  在美国待了20多年,又回国10多年,在中美两地科研环境差异上,王晓东最直观的感受是成熟度不同。  相比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美国科学研究大环境,抛开经济水平差异和对于前沿科学的投入差别,王晓东不满意的是:中国是一个缺乏科学精神或者说科学传统的国家,没有真正的科学传统,所以很难把科学追求真理和经济、技术发展的关系搞得很清楚。  “真正在中国做科研,做真正原创性的科研,其实还是一个很新的事情。”按照王晓东的理解,科学和技术应该是两码事,科学最重要的功能是对人类未知的探索,而技术是怎么样把事情利用科学的原理做得更好,但中国至今还没有把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完全区分开。不过,利好因素是中国有很多聪明人,有足够的做科学的储备 此外,如今的中国正站在近现代史上最好的时间点,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投入科学研究。  “从生物学研究的角度来讲,现在的年轻人建立自己的独立实验室,留在中国还是留在美国,我觉得基本上差别不是很大了,这也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但王晓东还是坚持,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做科学,什么是好的科学,这个标准如果搞不清楚,也会把大家的路给带歪。
  • 王晓东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9月28日晚上,&ldquo 2013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rdquo 在清华大学举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博士被授予&ldquo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rdquo 。许晨阳、焦丽颖、周树云、张远波、沈晓骅、蔡亮、高浩、陈宇翱、王勇等9位青年学者被授予&ldquo 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rdquo 。   著名物理学家、诺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为王晓东颁奖。王晓东博士因在细胞凋亡方面研究的卓越成就,2004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于2006年获得邵逸夫&ldquo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rdquo 。本次获奖,除表彰其杰出的学术成就外,也奖励其在建设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贡献。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块试验田,经过10年的建设,该所已经跻身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   &ldquo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rdquo 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创设,这一基金会由查济民及其家族于1994年捐资2000万美元设立。
  • 访徐旭东、施一公、王晓东: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制图:蔡华伟   每当我国科学家在某个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相关论文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研究有啥实际用处?能治疗肿瘤还是能多打粮食?   类似的声音还有许多: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不能少搞点玄妙的基础研究、多搞些实用的技术研发?中国的基础研究搞了那么多年,为什么没有一项成果获得诺贝尔奖?&hellip &hellip   针对不少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从今天起,我们推出连续报道&ldquo 四问基础研究&rdquo ,诚请大家共同关注和探讨。   &mdash &mdash 编者   从普通科研人员到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高智商的精英们经常被一个简单的问题问倒: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那些玄妙深奥的新发现、新突破,既不创造经济效益,也不解决实际问题&mdash &mdash 除了发发文章,基础研究还能有什么用?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如果没有电磁理论,就不会有后来的电动机和无线通信   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大类科研活动中,基础研究既不像应用研究那样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产出的新知识、新原理、新定律也不像技术开发所产生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那样具有实用价值。   &ldquo 但技术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源头和根基,就是基础研究所产出的新知识、新原理、新定律。&rdquo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徐旭东告诉记者,&ldquo 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所有重大的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都是依赖于基础研究创造的重大发现。&rdquo   &ldquo 如果没有电磁理论,就没有今天的电和无线通信。&rdquo 徐旭东举例说:19世纪2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据此在1831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在法拉第电磁理论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把数学方法引入这一研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一预言得到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实验证实 1895年,意大利电气工程师马可尼据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无线电报系统,人类由此进入无线电通讯时代。   &ldquo 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没有今天的载人航天 没有巴斯德发现微生物,就不会有今天的疫苗。&rdquo 徐旭东说,&ldquo 基础研究对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包括科学家本人的想象。&rdquo   &ldquo 基础研究是科技之本,没有好的基础研究,一定不会有杰出的技术创新。&rdquo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说,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日本、以色列,世界上所有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都非常强 反过来看,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很好、技术创新很差。&ldquo 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事业来说,基础研究相当于地基 如果没有厚实的地基,是盖不出高楼大厦的 即使勉强盖起来了,也一定是海市蜃楼。&rdquo   基础研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捷径   如果没有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就不可能有震惊世界的&ldquo 两弹一星&rdquo   施一公有中科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等三个院士头衔,但他最看重的,还是&ldquo 清华大学教授&rdquo 这一个。&ldquo 我回到清华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从事研究、培养学生。&rdquo   &ldquo 说到人才的重要性,&lsquo 两弹一星&rsquo 是最好的例子。&rdquo 施一公说,如果当初没有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邓稼先、周光召等著名科学家回国效力,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仍然引以为豪的&ldquo 两弹一星&rdquo 。&ldquo 在&lsquo 两弹一星&rsquo 元勋中,大部分科学家在国外留学时都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回国后他们服从国家需求,转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他们研制&lsquo 两弹一星&rsquo 所凭借的,正是在国外跟从导师做研究时所接受的严格的科学训练、扎实的理论功底。&rdquo   施一公认为,基础研究是培养创新人才最好的方式。   不搞基础研究的教授不是照样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吗?   &ldquo 当然可以,但层次可能很不一样。&rdquo 施一公说,从事基础研究需要接触最前沿的科学进展、运用最新的科学仪器和科研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的学生创新能力,与只接受旧知识、旧方法的学生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ldquo 基础研究最能培养年轻人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rdquo   &ldquo 基础研究的第二个直接产出就是人才。&rdquo 徐旭东说,学生们在基础研究中接触了前沿的科学知识,掌握了先进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独立工作后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既可以继续从事基础研究,也可以转入下游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ldquo 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培养出的各类创新人才,创新驱动就很难实现。&rdquo   基础研究是孕育科学精神的摇篮   如果多数民众具备理性、求真、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可能就不会有&ldquo 大师&rdquo 闹剧和PX恐慌   在科学家看来,基础研究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培养了创新人才,还孕育了不容忽视的科学精神。   &ldquo 基础研究特别是实验科学,讲究的是证据和逻辑,靠的是独立思考,而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内核。&rdquo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认为,科学精神不仅对科学研究至关重要,也是现代公民成熟的重要标志。&ldquo 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不仅关乎科学自身,还关乎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rdquo   &ldquo 求真、理性、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是培养杰出科学家和产生重大科学发现的土壤,一个国家如果缺乏这种精神,就很难成为科学发现和科学思想的发源地。&rdquo 徐旭东说,&ldquo 当科学精神渗入民众的思想、内化成他们的行为,所带给整个国家的滋养将远远超出科学领域。&rdquo   近年来频繁上演的张悟本、李一、王林等&ldquo 大师&rdquo 闹剧,以及沸沸扬扬的PX困局和转基因口水战,让很多外国友人大跌眼镜。王晓东和徐旭东认为,如果多数公众具备理性、求真、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可能就不会发生这些现象。&ldquo 你不懂不要紧,可以去查寻、求证。什么事情都可以讨论,但要摆事实、讲道理,不能像小孩子吵架,不顾事实、不讲道理。&rdquo 王晓东说。   &ldquo 令人担心的不仅是科学精神缺乏,还有科学信仰危机。&rdquo 徐旭东说,在许多事关科学的事件中,许多人不相信科学家的解释,却对非专业人士的话信奉有加。&ldquo 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很弱、缺少科学大家,怎能让民众建立对科学的信仰?如果我国的基础研究非常强,科学家像明星大腕那样受人推崇,情形会完全不一样。&rdquo   在乘凉的同时也要种树   如果中国在科学上做不出像样的贡献,教科书中的定理、定律都是外国人发现的,怎么让别人尊重你?   &ldquo 评判基础研究的价值,必须要有整体观、大局观,不能只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尺子。&rdquo 王晓东说,&ldquo 科学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极大地拓宽了人类视野,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它不仅极大推动了科学自身的发展和技术的巨大进步,也对文学、艺术、哲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dquo   回顾科学发展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ldquo 地球是宇宙中心&rdquo 的错误认识,达尔文的进化论推翻了&ldquo 神创论&rdquo 和物种不变说,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使人类对物质世界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也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ldquo 基础研究所获得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发现,不仅可以直接拉动本国的技术研发,也让一个国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仅极大提高了本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也会显著提升这个国家在国际大家庭中的地位和影响。&rdquo 徐旭东说,&ldquo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必须对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教科书中的定理、定律都是外国人发现的,怎么让人家尊敬你?&rdquo   &ldquo 搞基础研究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远眼光,也应该有&lsquo 自己栽树、别人乘凉&rsquo 的广阔胸襟,不能只管乘凉、不愿栽树。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该在基础研究中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时候了。&rdquo 王晓东说。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在中国也能做世界一流科研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一直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下称“北生所”)所长王晓东的座右铭。记者翻看他的履历,发现其人生轨迹正如这一座右铭所言,无论做管理还是科研,都力求做到一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鉴于其对推动北京市生命科学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贡献,王晓东获得第三届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2003年起,王晓东负责筹建北生所。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北生所采取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旨在为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生命研究所,做出世界一流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多年来,王晓东一直在思考:中国的科学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怎样才能在中国做出影响世界的科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晓东给出的答案是:人才、机制和文化。“北生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文化和体制环境,并以此为载体,吸引有科学训练和科学追求的年轻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对此,北生所主要的科学家要求全球公开透明招聘;对人才评定打破学术背景、论文等限制,着重强调能力;打破科研“铁饭碗”,采用全员聘用制,五年内不问成绩,充分给予科研自由;建立有竞争力的年薪制及给予稳定科研经费支持;文化氛围追求卓越,讲求批判性思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经过十多年的特殊化发展,北生所内科研人员已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2012年,全球著名研究机构美国霍华德· 休斯医学研究所,授予来自17个国家的28位科研人员“国际优秀青年科学家”称号,入选的7名中国科学家中,北生所独占4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不仅管理工作,王晓东取得的科研成果同样可圈可点。他从事细胞凋亡研究,自1996年独立领导实验室至今,其团队发现了细胞凋亡的生化通路与其作用机理,研发出针对肿瘤细胞凋亡的新型实验性肿瘤治疗药物,获得多项国际生物研究奖,包括2006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社会效益,2011年初,王晓东和具有十多年制药公司管理经验的美国企业家欧雷强发起创办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济神州”),研发全球领先的抗癌新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要做就做全球最好的抗癌新药。”这是公司成立之初,王晓东和欧雷强达成的共识。“国外最新的药物专利发表后,我们很快就能进行解析,并跟自己正在开发的药物对比,如果发现我们研发的新药没有国外好,就坚决放弃,重新设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临床结果显示,他们研发的靶向型药物明显优于同类其他药物。德国老牌制药企业默克旗下生物制药公司默克雪兰诺出资5亿美元购买了两个药物的海外市场开发权,成为我国新药研发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路追求卓越,王晓东一直希望在中国做出影响世界的科学发现,“科学家以身作则,在中国也能做世界一流的科研”。 /p
  • 王晓东:干法刻蚀引领半导体微纳加工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0月15日-16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首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与应用”网络会议(i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Devices, iCSMD 2020),22位业内知名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产业热点方向,进行为期两日的学术交流。会议期间,中科院半导体所、集成电路工程研究中心的王晓东研究员做了题为《半导体微纳加工中的硅干法刻蚀技术》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硅干法刻蚀即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相对于湿法刻蚀,具有更好的各向异性,工艺重复性,且能降低晶圆污染几率,因此成为了亚微米下制备半导体器件最主要的刻蚀方法。在此次报告中,王晓东研究员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硅干法刻蚀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介绍,硅干法刻蚀的物理机制,主要包括物理溅射刻蚀、纯化学刻蚀、化学离子增强刻蚀和侧壁抑制刻蚀等。影响硅干法刻蚀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等离子体密度和能量,通过配备两套射频源,ICP和RF射频源来分别控制;二是腔室气压,由于鞘层的存在,一般需要气压小于100 mtorr使得离子平均自由程大于鞘层宽度;三是刻蚀气体选择,气体需要根据反应生成物是否容易去掉来选择,首选挥发性产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王晓东研究员重点介绍了三种硅干法刻蚀技术,即Bosch、Cryo、Mixed。Bosch通常刻蚀特征尺寸>1 μm,刻蚀深度>10 μm,刻蚀结果深且宽,即深硅刻蚀;Cryo即所谓的低温工艺,可以得到平滑侧壁以及纳米尺寸结果;Mixed刻蚀深度<10 μm,具有低的深宽比,也即浅硅刻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深硅刻蚀(Bosch)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发展最成熟的硅刻蚀工艺。Bosch最初的基本工艺过程(Basic Bosch Process)就是钝化和刻蚀交替进行。此后,在其中加入轰击过程,发展出先进工艺(Advanced Bosch Process),即钝化、轰击和刻蚀三个过程不断循环,以此达到深硅刻蚀目的。Bosch工艺的优势是高速率、高各向异性和高选择比。其劣势为工艺复杂,晶片状况影响工艺过程,存在侧壁scallop等。同时,深硅刻蚀也存在一些典型的刻蚀问题:一是刻蚀剖面控制,如Undercut、Bowing、Bottling、Trenching、Footing等问题;二是负载效应,随硅暴露面积的增加,刻蚀速率和刻蚀均匀性都会降低,通常减少腔体气压可解决此问题;三是ARDE问题,即随着刻蚀深宽比的增加,刻蚀速率会下降,一般可通过增加沉积保护气体气压,增宽离子的角分布和加入刻蚀截止层等解决;四是Notching问题,即由于电荷积累造成钻蚀,可采用低频脉冲模式LF Pulse Mode来解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除深硅刻蚀外,下电极温度在液氮-100 ℃下,可以进行比较精细的刻蚀—低温刻蚀(Cryo)。与深硅刻蚀相比,其工艺气体不同,一般为SF sub 6 /sub 和O sub 2 /sub ,生成物SiO sub x /sub F sub y /sub 在-85 ℃时很容易形成,在室温下即可挥发,腔室环境非常干净。因此低温刻蚀可以得到侧壁光滑,undercut很小,选择比高的结果。但此时光刻胶会受影响,所以胶的厚度不能太厚,通常小于1.2 μm,且需要进行合适的烘烤,防止胶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最后一种就是浅硅刻蚀(Mixed),即在相对较浅的刻蚀中(<10 μm),多采用同步刻蚀方法,钝化和刻蚀同步进行,所以也称同步工艺。与深硅刻蚀不同,浅硅刻蚀的刻蚀性气体与聚合物生成气体同时输入腔室,刻蚀和钝化同步进行,导致钝化和刻蚀的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一部分,所以实现了光滑的侧壁(<100 nm)。但这使得刻蚀环境十分复杂,工艺窗口相对较窄,工艺重复性控制难度较大。与多步刻蚀相比,采用同步刻蚀方法进行刻蚀时,为获得较高的刻蚀速率和各向异性,刻蚀中所用射频功率和偏压较高,导致刻蚀材料和掩模之间的选择比低,刻蚀结果对掩模质量依赖性较强,对掩模材料和质量要求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报告最后,王晓东研究员还介绍了半导体所在微纳器件制备中如MEMS、纳米波导、纳米线器件等方面的大量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随着亚微米下制备半导体器件需求的增加,硅干法刻蚀技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半导体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具备上述技术能力。同时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如果有相应的需求也可以进行合作参与。 /p
  • 中科院院士王晓东: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打通只是时间问题
    p   “我对中国生物医药的体会,就是需求实在太大、太严峻。”7月3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在出席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时如此感慨。 /p p   作为全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据Cortellis数据统计,截至到2016年底,全球处于临床到上市阶段的生物药共4747个,与化学药规模比例已缩小为1:1.34。但在王晓东看来,中国生物医药的现状基本上是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过程,一方面有庞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发展现状又表现为低端、混乱。 /p p    strong 业内齐聚广州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strong /p p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刺激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井喷之势。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7月3日在首届官洲生物论坛上表示,生物产业是当前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广州现有457家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和15家生物领域主板上市企业。 /p p   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生物与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431.19亿元,在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超过了20%。 /p p   然而,由于中国生物医药与欧美地区的研发起步时间相差不大,一些业内人士寄望生物医药能够实现“短道超车”,能够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但到目前为止,这种愿景还未成为现实。 /p p   王晓东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大致有三方面特点:一是高端、高价附加值的药品基本被国外的跨国公司拿走 二是终端的非专利药市场面临很多没有统一标准的“战国”时期 三是有很多特有的、无标准的“神药”。 /p p   对于中国生物医药的差距,美国FDA单克隆抗体生物药部审评专家和肿瘤生物药审评部审评专家张磊公开表示,中国生物药和国外的差距非常大,路还很长。在美国FDA一整套标准之下,中国的短板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 /p p    strong 行业春天已来临? /strong /p p   从所谓“东亚病夫”到“仿制药大国”,中国制药一直希望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有一席立足之地,但中国医药的全球贡献率不足5%。 尽管如此,王晓东仍相信,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春天已经来临。他指出,发展生物医药需要三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包括放开的政策、专业的人才和社会资本。 “原来学生物的、生命科学的还是一个冷门的事情,上个月我在我们研究所开了一个推介会,宣讲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居然有30多家研究机构听我们讲,说明这个社会对生物医药的投资热度起来了。”王晓东认为,生物医药的全产业链打通只是时间问题,随着基础科研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医药行业将成为继家电、互联网之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行业。 /p p   对此,国内一家专注生物药研发的上市公司副总经理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前20年的化学药在中国只是一个仿制的过程,如果中国企业做化学药想要超车,就要担斥巨资也可能研发不出成果的风险。而生物制药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但完全有可能做出创新的产品,尤其是在一些海归团队回国之后,也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p p   据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统计,2016年中国市场上生物药的销售额为1298亿元,占国内药品市场总量9.0%,而发达国家生物药占比达25%。该副总经理表示,现在国内有不少初创型的生物制药企业,在细分领域上已逐渐成为不可小觑的生力军,随着政策和资金的逐步放开、重视,未来生物制药的比重和地位也会随之提升。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本文转载自“每日经济新闻”。 /p
  • 杨振宁,饶毅,王晓东,施一公,鲁白等谈科研小环境建设
    相关新闻:施一公、林毅夫等畅言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合作   回顾:9月28日,2013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rdquo 在清华大学举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博士被授予&ldquo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rdquo 。许晨阳、焦丽颖、周树云、张远波、沈晓骅、蔡亮、高浩、陈宇翱、王勇等 9 位青年学者被授予&ldquo 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rdquo 。   现场:求是基金会2013年颁奖典礼论坛:鲁白(主持人)、施一公、饶毅、贺福初、邓宏魁、杨振宁、韩启德、王晓东、曹雪涛等人谈科研小环境建设。   一、科研小环境的建设   科研小环境的建设脱离不了背后的国家大背景。大环境是否容得下小环境的改变甚至是突变?Panel 讨论的第一个课题便是:中国国情。什么是中国国情?如何适应中国国情?学界如何看待中国科研环境的变迁,如何推动其进步?   鲁白(以下简称&ldquo 鲁&rdquo ):第一个请各位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是:中国国情,或者中国特色的问题。在座有很多海外回来的。海外回来的人通常会遇到一个挑战:不懂中国国情。我自己到清华来之前,有人(我今天就不点名了)给了我三个忠告:第一,不要把美国那一套拿过来 第二,因为我在企业界待过一阵子,所以企业界那一套,在学术界行不通 第三,清华是清华,得按清华的规矩办事。我想请各位根据自己的情况,谈一谈怎么叫做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这样一个挑战面前,各位是怎样发挥自己的才能,对改革和培养人才有所推动。首先有请施一公教授   施一公(以下简称&ldquo 施&rdquo ):劝鲁白的那个人是我。我引用今天午餐时杨振宁先生讲的关于社会制度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适用于科学体制。杨先生说谈到:&ldquo 西方的民主政治,最后像美国那一套是行不通的。&rdquo 它是deadlock(僵局)。民主党共和党,办事效率很低,往前走很困难,这是我的理解。但是以前中国尝试过的一套极左的东西也走不通。什么可以走得通呢?杨先生谈到:&ldquo 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叫&lsquo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rsquo 。&rdquo 这个怎么理解呢?可以用以前邓小平的一句话,叫做&ldquo 摸着石头过河&rdquo 。要尝试,一定要适合中国的国情才能做。从我到清华工作至今已经整整六年了。我总结自己的感受,就忠告了鲁白那三句话,因为鲁白很快要来清华工作。一方面我希望适应清华的小环境,中国的大环境 另一方面我不希望完全改变自己,希望自己坚持原则。任何事情,只有大多数人支持的时候我才会去做,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推动一些实质性的改革。举个例子,生命科学学院的改革,一开始相当多的老师有疑虑,经过几个月的解释以及对改革方案的细节修改,最后得到80%的老师投票支持,我们的改革顺利进行了。尽管这其中我做了些妥协,但是人事制度的所有核心内容得到了保留,同时大家也心情愉快,所以我觉得做事情不需要twist everyone&rsquo s arm(强求别人)。我的lesson(总结出的经验)就是:既要融入,又要发展,同时要保持自己的core values(核心价值)。   鲁:接下来一位是饶毅。饶毅是说得多,做得少。人家对饶毅的挑战是说他&ldquo 根本不懂中国国情,你中庸之道就不应该这么大嘴。&rdquo 我想大家一定很想听听他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饶毅(以下简称&ldquo 饶&rdquo ):因为你重复地说一个事情,我要多说三分钟,我要讲两个问题。如果大嘴是一个褒义词,我比鲁迅和毛泽东先生做得差得很远 如果大嘴是一个贬义词,我说过的话基本上没有空洞无物,没有无意义的话。之所以有人经常讨论,是因为我说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所以,大嘴不论是褒义还是贬义,对我都正好不适用。我肯定是做的比说的多。因为我说的事情是要推动一些体制、文化、风气上的改变。我做的很多事情我根本就没有说,比如......(被打断)   贺福初(以下简称&ldquo 贺&rdquo ):我打断一下插句话:我们两所大学非常重要,一个是北大,一个是清华。清华就应该做的比说的多,北大就应该说的比做的多。这两所学校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鲁:我借用韩启德先生在4月份对饶毅的一个评价:&ldquo 饶毅的说就是做。&rdquo   饶:谢谢!有些做了的事情是没办法说的。现在我当大家是家人和朋友,如果大家一定要让我说,我可以说很多。比如说,我在过去六年里把北大生科院研究生的政治课全部改革掉了。全国没有一个老师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无法公开说,公开说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再一次被打断)   邓宏魁(以下简称&ldquo 邓&rdquo ):我补充一句。我比较有发言权,因为我是北大生科院的教授,饶毅是我们原来的院长。我说:他是说的多做的也多。   饶:如果说我不懂国情,这正好搞反了。因为我既不抽烟、也不喝酒、还不喜爱体育,所以我的业余时间用在看美国建国史、中共党史和科学史。我在全时回国以前,有十几年的时间每年来中国很多次,所以对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科学教育界的情况,我可能比一般人要懂很多。而实际上,从褒义来讲,我是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比如说,我在北大生科院推动的改革,每一样改革都是在国家、在学校,包括三任校长、两任书记和全体职能部门:组织部、人事部、设备部、科研部、研究生院等全都支持我的工作。这些人没有给我造成任何的矛盾,我也没和他们发生半次矛盾。所以我认为:对于应该适应的国情、确实要适应,为了把把事情做好,这一点我做到了。而一般人说的那些国情是贬义的。这些贬义的国情、校情、人情,我认为都应该不适应。如果全国这么多人都被迫适应,而从海外回来也积极去适应的话,我们的价值就没有了,我们的意义就没有了。如果这样的话,中国就不应该引进我们,让我们留在美国。我认为要考虑适应什么国情和什么国情不能适应的问题。为了中国的科学和教育往前走,有一部分不良的国情是坚决不能、也不应该适应的。   鲁:大家的掌声说明了一个问题。现在我请北大生科院的教授邓宏魁谈一谈,他作为小环境改变的受益人,请对北大小环境的改变以及饶毅的业绩做下评论。不能由他一个人说是吧?!   邓:好,我讲一下。我回国有十多年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大家都在问。包括从国外回来的,没回来的,以及外国的教授也会问:现在中国的国情和科研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我跟他们讲,看中国的国情不能像到博物馆看一幅画那样,而是要以动态的观点来看。中国的特点就是一直在变。现在的国情如果按一幅画静态地去看,肯定是不完美的,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以发展的眼光把它当成一部电影来看,那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很好看的。比起十年前我们的变化很快,进步了很多,所以吸引了像施一公、饶毅这么多优秀人才回来。   饶毅在任的几年,实际上我是一个受益者。当然很多人可能看不到。饶毅在任的时候,我没给他写过email,他卸任之后我给他写了一封,不知道他看了没有。我觉得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要想创造一个好的科研环境,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特别重要的一点是眼光一定要放得远一点。中国现在国情的重要特点是发展很快,这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是好事,但是科研领域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是一味求快就能一定做到卓越。我觉得作为好的科研环境的领导者,更要把眼光要放得远一点,让这个环境里的人能够潜下心来,有个宽松的环境来做事情。   晓东今天讲得很好。我一直想不出形容科研环境最好的一个词是什么,他说是&ldquo 追求卓越&rdquo 。这非常重要。卓越是一个很高的境界,需要潜心来做,慢慢来做。而饶毅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因为北大生科院没有用一个短期的目标来要求我们,比如要发表什么文章或者做出什么成果。我的压力来自我自己,而在饶毅那里我没有感受到任何压力。这方面饶毅做得非常好。   鲁:杨振宁先生要发言。   杨振宁:各位生物学家,我预备讨论一个问题,跟刚才讲的中国国情有密切的关系,可是跟刚才各位所讨论的不是同一个方向。我在美国很多年,认识很多物理学家,第一流的,第二流的,第三流的。对美国、欧洲还有中国血统的物理学家做人的态度上,我觉得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美国最成功的物理学家,绝大多数都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君子做人的态度。他们是非常的aggressive(具攻击性)而且practice(奉行)所谓one-upsmanship(个人逢战必赢的行事作风)。那么我想问在座的几位,在生物学领域是不是也有这个现象。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因为这涉及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不是太着重做人是君子,对科学的创新是不利的。在美国,尤其是在物理领域,犹太人非常多,做得非常杰出的犹太人也特别多,而犹太裔物理学家一般来说是最aggressive的。我的问题是:是不是太着重做人的君子之风,对科学的创新不利?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不知道你们觉得Watson(沃森),或者Crick(克里克)是aggressive 还是不aggressive?我当然不认识太多的生物学家,不过像沃森的《DoubleHelix》(双螺旋)那本书在美国出版时被人诟病,我想如果当时要是在中国出版一定更会被指责得一塌糊涂。不过,没有关系,他在科学上很成功。所以,这两个之间&mdash &mdash 做人跟科学的成就&mdash &mdash 有没有关系。   韩启德:何大一就在我们身边,他就非常的君子。   贺:最近在政界流传一句话,我觉得在我们生物学界也有所体现。这句话是对习主席的评价:&ldquo 锐气形于事,和气形于人。&rdquo 在我们生物学界有两位做到国家领导人,一位是在座的韩启德先生,还有一位是陈竺先生。他们两位跟习主席的风格如出一辙:&ldquo 锐气形于事,和气形于人。&rdquo 我觉得这就是两者的统一。   鲁:各位有没有补充。晓东,你来补充?   饶:我可以补充。我认为作为科学界和教育界的有领导职位的人,应该是君子。他要考虑到各个方面、要能包容。但是,其实在各个行业,包括科技界教育界,要有一些非君子,他们是专业化做得非常好,而不做管理类的领导,可以做智力的领导,要让他在专业上&ldquo 拼命往前跑&rdquo ,我们大家包容他个人性格的缺点,而不要求他力图面面俱到。有很多这样的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才能走得快。这是从杨先生的时代背景来回答这个问题。至于现在的中国,不存在中国成功的是君子、外国成功的多半不是君子的问题。现在中国所谓适应国情的,是争先恐后做小人,做太监,与君子完全无关,而是小人化、太监化。外国科学家是君子的倒比较多,特别是比较在中国成功、有权有势的小人和太监们。   贺:我对这个所谓&ldquo 国情&rdquo 表示保留。我本来是想等到鲁白问的时候再讲,那我就先讲这三分钟行吗?   鲁:没问题。   贺:中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同时人口世界最大,幅员世界第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国家,可以说最先进最发达的可以在中国看到 最落后最腐朽的也可以在中国看到。你说什么叫做中国国情?中国国情是一个包含两个极端的&ldquo 复合体&rdquo ,一个&ldquo 集合&rdquo 。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由于她极端的diversity(多样化),就导致任何一面都能在中国发现。如果我们仅从一面或者一点来看,就说这是中国国情,那么我想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够以偏概全。从我的角度讲,刚才那两句话我还要再重复一遍:&ldquo 锐气形于事,和气形于人。&rdquo 这就是东方哲学。然后我再用今天的highlight&mdash &mdash 王晓东,来阐释一下我看到的中国国情好的一面,那就是:东、晓、王。为什么?第一,我们的东方哲学东方文化,在世界文明转了一个大圈之后,必定会再次复兴。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新的大景&mdash 东西合璧,文明集大成。这就是目前我们国家和世界的特色之一:&ldquo 东&rdquo 。第二,晓。我们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与民族,但是我们现在的活力在世界范围和数千年人类历史看也是蓬勃如刚刚升起的朝阳。这就是&ldquo 晓&rdquo 。第三,王。王者,就是君子之风。王者和霸者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君子之风。中国史上和人类史上的文明集大成者,我相信都有这种&ldquo 锐气形于事,和气形于人&rdquo 。我觉得这就是王者。正复兴的中国,就是这样的王者。简言之,我借用王晓东的名字,叫做&ldquo 东方欲晓,王者归来&rdquo 。这就是从好的一面看到的中国国情。   鲁:晓东,他把你的名字都倒过来了,那就轮到你了。我想一个问题:北生所的普世意义。人家说你是在体制外做事情,所以做得这么好。那么北生所作为试验田也好,一种做法也好,是不是有普世意义,在什么层面上有普遍意义。请谈谈你的想法。   王晓东(以下简称&ldquo 王&rdquo ):我挺赞同刚才福初讲的中国国情。美国人也这么说:&ldquo If you thinkanything is true in China, the opposite must betrue as well。&rdquo (在中国,任何情况的反面也是同样存在的。)中国是非常大非常复杂的一个国家,而且她又在不断地变化。刚才宏魁也讲她是个moving target(活动的目标)。其实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也都是如此。比如说,我们是80年代进入大学的。也许从历史的长河来讲,80年代到现在是非常短的时间,国民性的变化没那么大。但是从我们自己身上看,从80年代进入大学至今,我们个人的思想可以说是完全完全的不同。所以很多事情是movingtarget, 包括我们自己。我们当初出国的时候,其实没想过要在国外待那么久,都是想着学成归国,那意味着博士毕业就回国。可是博士毕业之后发现,自己在科学的殿堂里可能刚刚跨进去一只脚,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学习。那个时候如果回国做博后,还要打报告、单位批准等等要走很多程序。因为这个事情对大家来说都是新的,就会觉得做博后有什么必要吗?做完博后又发现,这只不过是学习的过程刚刚结束,离真正的科学是怎么运作的,科学群体怎么运作、科学的趋势怎么发展,自己不过是两只脚进了门而已。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我们有机会能在那里不光是学习,后来还能在那里工作。工作又是一个全新的阶段。杨先生也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很多年,但是象这种改革开放后几万几十万的人去美国,这么大规模还是没有见过。我们在美国的工作从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associateprofessor(副教授)到full professor(正教授),象饶毅、一公还有我到最后是endowedchair professor (讲席教授),最后还接触到更多的科研管理方面的事情,我们对科学的看法又完全改变了。如果回过头来说&ldquo 什么是美国国情&rdquo ,以我们对此的认识它也是在不断不断地变化中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象福初、雪涛是始终在国内学习工作,还有很多人从外面回来,比如刚才福初说的韩主席和陈竺,他们回来的早一些,同时还不断地有人回来,包括今天获奖的几位年轻人。他们的看法跟我们的又不一样。如果我们用一种固化或者点化的方式看待国情的问题,一定会有错误。   刚才您问我在建设北生所的过程中到底用的是什么理念。以我个人的认识和观点,就是思考怎么样能在中国做最好的科学,最后我得出的结论就是&ldquo Empower young people&rdquo (扶持年轻人)。把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招进来,empower他们,给他们经费,给他们自由,给他们支持,让他们无忧无虑地探索,根据他们个人的兴趣去解决他们认为最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必须相信他们,他们认为最有意思最有意义的问题,一定会对我们所有人都有益。   鲁:晓东这些观点都已经总结在基金会网站《苹果树下》的题为《为年轻科学家赋能》的采访里,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拜读这篇文章。我借用刚才邓宏魁的一个比喻,我觉得实在是太恰当了:中国不是一幅still picture(画),而是一个movie(电影)。在这个movie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有少数人是从一开始坚持到今天,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雪涛。他一直在中国,从本科生,博士生,到现在医科院的领导。他对中国科研环境的变迁和改造,以及作为科学家本人怎么来推动这种变化,一定非常有体验。   王:最后再说一句,因为我突然想到刚才你问我的问题我还没有回答你,就是说北生所是否有普世的价值。其实我的回答已经在刚才的发言里,只是没有点出来。我想说的是:没有普世的价值。我觉得科学之所以能这样的dynamic(充满活力),这样的有发展,就是因为每个人对科学的理解都不同。一个健康的环境和科学群体,就是应该每个人都有机会去Pursue(追求)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   鲁:接下来我们还会有机会谈多样性的问题,现在我们先请雪涛谈一谈。   曹雪涛:我想接着晓东刚才提到的科学研究的文化来谈国情。我们今天谈的国情是大环境下的科学研究。如果说我们有不利的一方面,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中国这几年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主要是经济的发展。虽然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快速,但科学研究发展相对较慢,因为科学研究是需要底蕴和历史积淀的。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我们要扪心自问整个国家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环境、包括机制体制的保障,到底准备好了没有?我们现在谈到的自然科学,真正在中国开展只有百年历史,过去的学问主要是在人文与哲理方面。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它与国家目前的体制与发展重点,需要有一个融合与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世界的变迁,以及不同阶段国内工作重点的不一样,导致对科学研究的关注度和资助度是时强时弱。这几年,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第一生产力,从国家层面是越来越重视。从现有的体制来说,对于科学的导向,从国家层面来讲是积极的向上的。   刚才大家提到的,特别是饶毅先生和鲁白先生提到的&ldquo 国情&rdquo ,都打着引号。一说起国情,说起适应国情,感觉都不是特别好。但是我感觉到:一公和饶毅也有适应国情特别快的地方,也有充分利用国家体制来做一流科学的成功实践。所以,对于国情的认识,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我特别赞同一句话:&ldquo 要从历史的长河去看我们过去的发展。&rdquo 如果回过头从30年前看中国现在的科学研究体制,我们不知道有多大的进步。如果我们再展望30年以后中国科技体制的改革,包括又有一批有才华,特别是有国际理念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加盟到中国的科学体系中来,我相信对国情肯定是有巨大的正向导向和引领作用,也将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说到怎么样适应国情,我感觉不一定用&ldquo 适应&rdquo 这个词,应该是用&ldquo 融于变&rdquo 。就是融入到这个体系里面,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然后使情况慢慢地改变。既能保持我们传统的优势,又能够融入国际科学界的大家庭,立足于国际化的规则和具体的国情。刚才鲁白介绍我说一直是在体制内。我回忆了一下,从93年做教授至今也有20年的历程。一路走来的感觉是:国际科学界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国内科学家对国际科学界情况的了解都在逐步的加强。从一名科研工作者,到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再到一个机构的管理负责人,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有国际的视野,国家的高度,专业的特色,还要有自己的立场,在具体工作中去思考去适应去实践。   二、科研小环境改革实例   鲁:太精彩了,谢谢雪涛。看来他们几位真的都是能说会道,把自己的三分钟时间都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要谈的第二个问题是:多样化。就是说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里,应该允许各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研究机构,能够去探索适合本机构本单位特色的科研环境的改革之路。因为接下来还有韩先生的演讲,所以我们的时间就不够了。现在我给每个人一分钟的时间,讲讲你觉得最值得介绍的你在单位里面所推动的改革。或许可以讲一个实例,就是说你们在创造科研小环境方面做出的一些努力。还是先有请一公讲。   施:一分钟比较难。我想从清华生科院做的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来讲,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人事制度改革,也就是tenure track system(终身教授制度)。从2010年夏季开始,我们实行了与国际接轨而又符合生命学院院情的这套以流动性为标志的人事制度,年轻的tenure-track助理教授只有在任职6年后通过严格的国际同行函审才有可能长期受聘清华,这一举措推动了清华生命科学人才引进的国际化和整体竞争性。这件事我们走在全校的前面。但是如果大环境不改,仅仅是小环境改革,在体制内也还是会有问题的,就是小环境会受到大环境的制约,甚至在某些方面会被penalize(惩罚)。   鲁:北大,饶毅。你觉得值得自豪的小环境改造的事情请谈一谈。   饶:我觉得我们小环境改造只要是院系坚决做,学校支持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做得很好。我现在担心的是,北大、清华、北生所的经验能不能向全国推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私人基金会可能可以起到作用。我希望我们中国有象美国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或者德国的马普学会这样的机制,它们是全国性的机制,在全国不同的单位支持部分人。在中国,可以由各个单位支持一部分的人,国家同时要求并推动这些单位进行体制改革,从保障这些人集中精力做科研教学工作。这可能会是个星火燎原的计划,对中国科学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因为我对中国科学是非常乐观的人,要不然我也不会回国。可是我感觉到有可能出现潜在的巨大危机。以前我们没有科学的文化,后来我们没有经济的支持。这些年我们有经济支持了,可是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对自然科学不那么感兴趣,热心金融甚至会计,科学方面可能出现人才危机。如果没有很多重大而急切的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措施,我们甚至有可能永远也超过不了日本的科学。这个危险性明显存在。   鲁:超过一分钟。那我只能给宏魁半分钟,因为饶毅占了北大的时间。   邓:我就顺着饶毅讲。如果有一天我们要超过美国和日本,我觉得我们的眼光要再放远些,格局要更大一点。还是回到晓东的话,科学小氛围的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ldquo 追求卓越&rdquo 的理念,要做人家做不到的,要有敢于挑战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杨先生说的美国那一类人:敢想敢做、特立独行。我希望我们的科研小环境里这种人越来越多。Empower年轻人,就是应该empower这样胆大包天的年轻人。这样我们就能更快的超过别人。   ear end to others。&rdquo (讨好一个人得罪了其他人。)你一下子让我成了众矢之的。所以我们北生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个&mdash &mdash 一不留神成了众矢之的。   鲁:That&rsquo s the point (正是此意)。   王:我从内心来讲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年我做完博士走的时候,我的导师送给我两句话。他们两人也都是犹太人,生物学家,也有人说他们应该算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我也知道他们有时候非常frustrated(充满挫败感)。因为这个science里面就是江湖嘛,各种正派人物邪派人物特别多,有时候邪派人物get their ways(得逞),也没有办法。当时他们送了我两句话,我还蛮珍惜的。他们知道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走向社会肯定会不断地受挫折。他说:&ldquo First, you have to remember: you cannot change the world.Second, dothe right thing.&rdquo (第一,你要记住,你无法改变世界 第二,做正确的事情。)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正确的事情。我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鲁:谢谢晓东。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do the rightthing (做正确的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天的panel discussion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王晓云董事长一行来公司考察
    7月7日上午,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王晓云董事长一行来我公司考察,公司董事长钱江、副总经理刘宏率相关人员就建立气象行业联盟、共建研发平台、战略合作等方面与王晓云董事长一行进行交流。市委常委、副市长罗云峰莅临现场。 王晓云董事长等一行先后参观了气象仪器事业部、环境仪器事业部、雷达器材厂、智能交通事业部,并听取了公司的相关情况介绍。王晓云董事长表示,蓝盾光电子产品突出,四大主导产品已占有很大市场,公司保障和服务体系标准,并高度重视吸引科技人才,是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双方可以进一步凝聚共识,通过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换,实现共赢。 罗云峰副市长强调,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培养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而华云集团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和市场,希望华云集团与蓝盾光电子公司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深层次合作,加强合作平台和机制建设,实现双方做大做强的目标。
  • 王晓路博士应邀参加拉曼技术专家论坛
    2012年8月21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ldquo 第23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MICONEX 2012)&rdquo 在上海世博主题馆隆重开幕。 &ldquo 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rdquo ,原名为&ldquo 多国仪器仪表展览会&rdquo ,被业内人们称为&ldquo 多国展&rdquo 。&ldquo 多国展&rdquo 是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美国仪表学会、英国测量控制学会、日本测量控制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发起,首届展会始于1983年,至今已经有29年的历史。&ldquo 多国展&rdquo 的展出规模和水平在仪器仪表领域众多展会中始终处于亚洲前列,成为国际仪器仪表界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活动,受到国内外业界的欢迎和好评。 2012年8月23日,&ldquo 第23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rdquo 的同期活动&mdash &mdash &ldquo 拉曼光谱技术在现场快速检测的应用和展望&rdquo 专题论坛在上海世博主题馆会议室成功召开。本次论坛围绕拉曼技术在现场快速检测的应用这个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作报告,吸引了百余名专业人士到会。 必达泰克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晓路博士应邀参加此次高峰论坛,并做了相关专题报告&mdash &mdash 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在药品生产过程原辅料监控中的应用。报告赢得业内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并针对报告内容,提出问题和见解,一时间将论坛气氛推向高潮。 必达泰克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晓路博士在做报告
  • 第十一届中科院杰出青年评选结果揭晓
    5月3日,从中国科学院纪念建团九十周年大会上获悉,第十一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结果今天揭晓,共有10人获得该荣誉称号。   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称号的是: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强;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晓东;   声学研究所朱敏;   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李德宝;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进辉;   行政管理局邹立民;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   生物物理研究所袁增强;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樊春海。   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何岩为获奖者颁奖。纪念大会上还宣布了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提名奖荣誉称号的9人名单。   另据记者了解,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同日举行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表彰会暨“根在基层、走进一线”调研实践活动启动仪式。表彰会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王秀杰获第二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波获第二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 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1月18日,由科学网主办的“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开所有谜底,根据广大网友的投票结果,两大奖项各归其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等10人当选“2011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袁隆平等11人当选“2011中国科学年度杰出创新人物”。   “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011年12月10日启动,旨在评选出公众心目中的2011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及2011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历经40天征集及评选过程,上万名科教界专家、科技新闻工作者及网友参与推荐、投票。   2011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当选者为王晓东、方舟子、朱清时、杜光东、杨宝峰、周其凤、赵跃宇、饶毅、屠呦呦、颜宁 2011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当选者为邓涛、史玉升、李传锋和黄运锋、刘泽金、安芷生、张俐娜、何芳良、袁隆平、董树文、韩家淮。(以上人物按姓氏笔画排序)   本次活动以“影响力”和“创新力”为评选标准,在关注国内科技界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人物的基础上新增了“杰出创新人物”的评选,侧重于那些在2011年度的重大科研进展成果中做出突出创新和贡献的人物。获奖人物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医学科学、工程材料等前沿科研领域,通过解读获奖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2011年中国科技界的热点和脉搏。   为鼓励用户推荐、投票,组委会特设优秀评论奖、最佳伯乐奖及参与奖,获奖者将获赠精美礼品一份。   活动同时得到了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腾讯网、新浪网、人民网、中国科学院网等媒体的支持。   全部当选者详情请见:http://2011people.sciencenet.cn/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这五年
    在国内科研领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一个独特也是孤独的存在。它的“诞生”有点儿石破天惊的意味,它被赋予的意义和承受的压力也同样具有先行者的分量。   不像一般的研究院所有所谓的行政级别和编制,它更多的是像学人治所的形式,以及科学研究上的极大自由尺度。它给予科学家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科学家们也回报以更有价值的智慧和眷恋。   它的崛起和发展的故事,值得我们关注。   5年前,2005年12月9日这一天,由科技部会同中编办、发改委、教育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七部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组建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正式挂牌成立。这个研究所的被重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   重视之后就是重担: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块试验田,北生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不仅要进行原创性基础研究、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所,更要探索出一种与国际接轨而又符合中国发展的科研运作机制。   5年过去,这块试验田长出了什么,“收成”如何?   被认为是“成功尝试”   “世界上没有任何其它研究所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国际科研领域占据如此重要的席位”   北生所,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的一座砖红色建筑楼里。北生所实力如何?2008年12月,由1名诺贝尔奖得主、6名美国科学院院士、2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和1名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0位顶尖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对北生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后得出了结论。   所有成员一致认为,研究所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个绝好成功尝试。世界上没有任何其它研究所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国际科研领域占据如此重要的席位。研究所的成功,是对研究所初建阶段财政拨款的超值回报……   这并非溢美之词。短短5年,北生所已在《科学》、《自然》、《细胞》杂志上发表16篇高水平论文。这在国内同等规模的生命科学类研究机构中,还找不到第二家。   学术成就不仅表现在论文数量上,更表现在学术影响力上。2010年4月,柴继杰博士在《自然》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被《自然—中国》选为研究亮点。当年6月,张宏博士在《细胞》上发表的文章,被《研究科学家1000》评论为“这篇文章具有里程碑意义……”   5年来,北生所建立的科学实验室,已由成立之初的12个增加到24个,涉及癌症细胞凋亡、病原细菌、干细胞、乙肝病毒等等,几乎涵盖了当今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所有热点。吸引海外高级科学家30名,平均年龄不到40岁。   美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美国医学最高奖Lasker奖得主Victor Ambros博士对张宏博士的评价是:他有着惊人的天赋、创造力和工作效率。我认为经过短短5年的独立研究,他已经成为所在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邵峰博士被美国科学院院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科研副所长评价为:无论以哪种标准,邵峰都是一颗学术明星。他发表的科研文章,在其科研领域内极少有人与之媲美……   5年来,北生所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以全新的招生、培养模式,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100 多名,许多人已在科学研究上崭露头角。   “所里每年邀请12位海外同行来作学术报告,但实际来作报告的超过百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北生所所长王晓东博士告诉记者。   回归科学研究本身   研究所里没有一个“官儿”,感觉不到行政力量的存在   公立科研机构甚至包括国企下属的研究院所,都有一大堆“官儿”:厅局级的所长、副所长,处、科级的办公室主任、人事处长、科研处长……   “我是什么级别?”听到这个问题,王晓东笑了,“我这个所长是‘假’的,没有任何行政级别。不光我,在北生所没有一个有级别的‘官儿’。”   北生所的所长、实验室主任,都只是学术头儿,不是什么官儿。唯一的一名行政副所长,也“名不副实”。   “我其实应该叫‘后勤副所长’,大到实验室和服务中心建设、设备采购、后勤保障,小到科研人员的孩子上学,都由我负责。”该所的行政副所长、科研出身的智刚博士说,所里人事、财务、研究生部、设备、后勤等8个行政部门,总共加起来不到20人。“在北生所,所有工作都是以科研为中心,无论地位还是收入,科研人员排在第一位。行政服务人员的绩效,都由科研人员打分。”   “行政人员靠他们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尊重。在北生所,科研人员能享受到高效的行政服务,却感觉不到行政力量的存在”。智刚博士说。   没有行政领导,北生所如何运转?   “我们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完全与国际接轨的。”王晓东告诉记者,在管理方式上,北生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由科技部等部门和北京市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聘任科学指导委员会和所长 由理事会聘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科学指导委员会,是北生所的学术咨询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所长进行聘任前的学术评估,提出推荐意见 对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做出评估,并提出建议。每届理事会和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任期,均为3年。   “我这个所长最主要的工作是招人,从海外科学家中招聘实验室主任 至于实验室搞什么课题、钱怎么个花法,我一概不管。”王晓东说,“在北生所你看不到行政主导的影子,一切‘唯学术是瞻’。我觉得北生所最重要的特点就在这里:让研究所回归科学研究本身,一切以原创的科学发现为最高追求,而不是其他异化的东西。”   一流人才一流待遇   不用为科研经费跑关系,科研人员过上体面生活   “2005年我决定要回国的时候,许多朋友说:你是不是疯了?”38岁的邵峰博士在美留学7年,取得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回国前已在《细胞》和《科学》上各发表1篇论文。如果他再继续干一两年,会在美国顶级高校找到教职。   “回来的最主要原因,是在这里可以全身心做科研。”邵峰说,“其实回国之前也很犹豫,因为我在国内时也知道,为了得到足够的经费支持,实验室主任不仅要年年写报告申请项目,还要跑各种各样的关系,请人吃饭什么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时间都耗在这上面了。当时王晓东告诉我:‘你回来不用为申请经费发愁,所里每年给你200万元的经费支持。5年后通过国际同行的评估,每年还会增加100万元,你可以安心做你的研究。’”   如今,邵峰的实验室已在权威杂志上独立刊发10篇研究论文,4年就通过了国际同行的评估。   在北生所,所有的实验室主任都像邵峰这样,每年有稳定的经费支持。王晓东说,北生所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大块:科技部每年拨发7000万元的科研经费 行政经费由北京市科委负责,去年从3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   “对于一个拥有24个实验室、9个科研辅助中心的研究所来说,这样的经费支持其实是不算多的。”王晓东说,最近几年国家的科技投入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加,许多国立研究所和大学院系的经费比他们多。   “一年200万元的科研经费,实事求是说不够。”2007年回国的李文辉博士告诉记者,“我的实验室有17个人,包括12名硕士、博士。第一年感觉经费还够,但随着实验的开展,就感觉不够用了。”   200万元,除了买仪器、买试剂,还要给实验室的其他人员发工资。李文辉说,实验室主任每月都会收到财务部发的经费明细单,每一笔钱干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   科研经费之所以能做到专款专用,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生所采用标准较高的年薪制:助理研究员、副研、正研每年的年薪,分别是30万、40万和50万 研究生是每月2500元。“当时定的所长年薪是100万,但因为我和另一位共同所长、耶鲁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家邓兴旺博士前几年都是半时制,所以都没拿这个钱。”2010年10月1日,王晓东辞去在美国的工作,带家人全职回国。   每年数十万元的年薪,是不是太高?王晓东认为“这就是个理念的问题”,一流的研究所得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就得有一流的待遇。现在人才都是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如果年薪定得过低,就招不来、留不住一流的人才。“我们的‘一流待遇’,既考虑了与国际接轨,也考虑了中国国情。”他说,北生所骨干科研人员每年的年薪,当时是按照美国同等职位最低标准的75%定的。“在美国一个博士后每年的年薪大约是三四万美元,此外还有一两万美元的社会福利,我们这都在年薪里了。”   “要让科研人员过有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拿‘阳光工资’。”王晓东说,如果科研人员拿的钱不能保障衣食住行,就会在科研经费上打主意。“这不仅有损科学家的尊严,也会使他们无法全心全意搞科研。”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路子是走对了。”王晓东说,随着国家“千人计划”的实施,现在全国各地竞相招聘海外一流人才,给的待遇更高。   绝对的研究自主权   课题由实验室主任自己定,但同行评议不过关就得走人  虽然北生所的各个实验室已经基本满员,但海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的申请加盟者还大有人在。他们所看重的,除了这里有一流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科研人员拥有绝对的研究自主权。   “在北生所,每个实验室的课题都由主任决定,我这个所长无权过问。”王晓东说,我们只划定“研究生命的本质机理”这一重点,但不具体设置题目。   基础研究尤其是科研前沿,做的是引领而不是跟踪的事,具体走哪条路都不清楚,更不用说5年以后的突破点了。“因此我们这里是自由探索,既不搞科研计划,也不预设具体的考核指标。”王晓东说。   但另一方面,北生所实行严格的国际同行评估,过不了关的一律走人。   到第五年的时候,王晓东会把实验室的研究进展,包括发表的论文、未来的研究计划等,以匿名的方式交给国际同行,问他们三个问题:   第一,依据过去5年的工作,实验室主任在你们的研究所、大学能不能得到提升?第二,这个人5年的研究成果,有没有对你们的科研产生影响?第三,他5年所做的工作和今后打算要做的事情,能不能成为该领域中的领军人物?   “国际同行评估的时间是两个月到半年,评估结果会直接反馈给我。”王晓东说,对实验室的第一次评估,前两个问题必须通过。第二次评估,三个都要通过。   “我们已有7个实验室完成国际同行评估,一个没有通过考评,就自动离职了。”他说。   “这样做是有点残忍,但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换了我自己,也会接受这个结果。”王晓东说,科学是人类智力的竞赛,这和体育竞赛是一样残酷的,必须尊重规则,优胜劣汰。“北生所不是养人的地方,不能讲私人感情。”   追求科学的价值取向   做科研“走火入魔”,发了高水平文章不借机求利   “虽然研究所远离繁华闹市,周围也没有娱乐的地方,但我很喜欢这里。这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地方,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单纯。”北生所的硕士研究生严欢说,“辛苦是辛苦,但是只要感兴趣就不觉得辛苦了。”   “辛苦而不觉苦”,是北生所科研人员的感受。李文辉说,“所里的实验室主任都是一周工作六天半,每天早上8点来,晚上8点以后走。我有时候回了家,脑子里还经常走神,不由自主地去想实验中碰到的问题。爱人经常批评我,你做研究都走火入魔了。”   北生所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科研人员的价值取向。在国内,当院士几乎成为许多科研人员心照不宣的共同追求,如果在《科学》、《自然》等杂志上发过一两篇论文,许多人就会考虑参评院士。“我们这边至少有8个实验室主任在《科学》、《自然》和《细胞》杂志上发表过论文,但是没有听到任何人说‘我要评院士’。”王晓东说,谁发了一篇高水平的文章,大家就是口头祝贺一下,更没有发奖金之类的事情。   “他们追求在科研上的原始发现,看这个发现对推动该领域的研究有无积极影响。”王晓东说。   让王晓东感到欣慰的,是北生所没有辜负各方期望。当年提议成立北生所的,是新加坡分子及细胞生物研究院的六位华人科学家。在2010年1月15日中组部组织的“千人计划”报告会上,王晓东介绍了北生所5年来的发展情况。提议成立北生所的六位科学家之一——入选“千人计划”的彭金荣教授当时站起来对他说,“谢谢你们,帮我们实现了当年的梦想!”   下一个5年,北生所将在进一步做好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同时,开展成果转化,实现科研的社会价值。“这项任务更难,所用的时间也更长。从此前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好的苗头。”王晓东说。
  • 中日友好医院主管医师王晓雪:朝着坚持的方向走,黎明总会到来
    科学究其本质就是一种磨练,得益于那些好奇心无限、智慧超然并愿意为世界和个体生活带来真正改变的人们。正因如此,科学界一直不乏杰出的女性智者和先驱,她们为其所在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质谱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女院士、女教授、女专家,还有“硬核”女高管,资深女工程师… 等女性工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  身影也许柔弱,但是她们刚柔并济 挑战也许更多,但是她们执著坚守 既是“排头兵”又是“后勤兵”,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她们有泪更有笑。值“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将目光聚焦在这样的一个群体,听听她们的心声。  中日友好医院主管药师 王晓雪  Instrument:您当初是如何确定研究方向的?  答:我在医院从事治疗药物监测常规工作,主要是监测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剂浓度。工作中发现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在移植患者体内会产生30-40余种代谢物,并且对免疫方法有交叉干扰。这不仅影响患者结果的准确度,还会给医生进行剂量调整带来麻烦。这个临床问题促使我利用博士所学的质谱技术对患者体内的环孢素A及代谢物开展了相关研究,也可以说是确定研究方向的一个契机。随后,我的研究方向就跟治疗药物监测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运用质谱技术及代谢组学方法对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差异进行研究。  Instrument:您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障碍或挑战有哪些?遇到困境时,又该怎么办呢?  答: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就聊下初期遇到的难题吧。由于该方向涉及免疫学、药物分析、药代动力学、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等多个学科交叉,需要学习大量的书籍、文献资料、并请教临床一线医生和临床药师们,以弥补自我的不足。所以,个人经验认为,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快速的学习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解决科研难题的法宝。  Instrument: 2021年“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您想给女性后浪提什么建议?  答:我是非常普通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只是在感兴趣的领域尽力做一点儿对医生和患者有益的研究和工作。同时,也非常感恩这份工作带来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平时也接触过很多女青年科研人员,她们都非常优秀,时常让我自叹不如、见贤思齐。其实没有什么建议,简单分享一句话“朝着坚持的方向走,黎明总会到来”。  附:  巾帼不让须眉,女性力量历来为社会所关注。在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行业,不仅有令人敬仰的女院士、女专家,还有“硬核”女高管,资深女工程师、女销售、女市场,以及从事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广大女性从业者… … 越来越多的女性工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  2021年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界的“她”力量活动,向业界广大女性工作者征集素材。详情戳:科学仪器行业“她”力量活动信息征集表-仪器信息网.docx
  • 科技部举办“生命科学”专题讲座
    10月22日上午,科技部基础司、人事司和直属机关党委邀请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博士作了题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这是今年三部门共同举办现代科学知识系列专题讲座之一。李学勇书记、曹健林副部长出席了讲座。来自部系统13个单位70余人参加了讲座。   王晓东博士围绕生命科学在基因组计划、RNA干扰、干细胞等三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介绍了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历程及对人类健康的贡献,阐述了学科交叉对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讲座过程中,大家踊跃提问,王博士一一给予解答。王博士严谨的治学作风、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及诙谐幽默的性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讲座结束后,李学勇书记会见了王晓东博士,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李书记对王晓东博士毅然全职回国、不计名利、潜心钻研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其领导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近年来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
  • 迎难而上,再创佳绩——访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潘伟先生、王晓宁先生
    迎难而上,再创佳绩 ——访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科学事业统括、产业营业二部部长潘伟先生及奥林巴斯产业营业二部副部长王晓宁先生在去年10月举办的“第25届中国国际质量控制与测试工业设备展览会(Q.C.China)”期间,《无损检测》杂志社对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科学事业统括、产业营业二部部长潘伟先生及奥林巴斯产业营业二部副部长王晓宁先生进行了采访。1.2.3.4.5.6.7.8.《无损检测》杂志社 黄彬彬 撰稿来源:《无损检测》2020年11期
  • 谈微纳光电子领域对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与售后需求—访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王晓杰
    近年来,中国分析表征仪器设备市场蓬勃发展。随着设备性能越来越完善,消费者在采购仪器时对于售后服务质量的考量比重也与日俱增。为提升仪器售后服务质量,促进中国分析表征仪器设备市场的健康发展,仪器信息网特邀请企业和用户代表为科学仪器行业售后服务现状与未来发声。近日,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的王晓杰老师。访谈中,王晓杰老师介绍了微纳光电子领域对相关研究设备售后服务的需求,并表示牛津仪器售后服务工程师的服务态度良好,专业水平高,为其科研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 王晓杰王晓杰,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铌酸锂微纳光电子学相关的研究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一等奖、南开大学教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此外,长期从事科普教育工作和科学教育研究,现为中国物理学会“蒲公英计划”科普宣讲团专家、Light科普坊科普作者、中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仪器信息网:请您简要介绍您所在行业领域?您的主要工作研究内容以及其意义?王晓杰老师:我主要从事微纳光电子学相关的研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铌酸锂铁电畴结构的制备及其表征。在工作中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很好的完成铁电畴结构的制备、PFM表征以及电学测试,特别是可以在纳米尺度实现图案化的铁电畴结构直写,并且对铁电畴结构进行实时表征。目前这一研究在数据存储、传感器、光电器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仪器信息网:您主要使用牛津仪器的哪些仪器设备?采购这一品类设备的过程中,您综合考量了哪些因素?王晓杰老师:我主要使用的仪器是MFP-3D系列的原子力显微镜,主要用于材料形貌、电学和铁电方面的表征和测试。在采购设备时,首先关注仪器的性能和功能,确保它能够提供稳定和高分辨率的表征数据。其次比较关注售后服务和支持,主要考虑售后服务团队的专业程度、响应速度以及是否提供定期培训服务等。牛津仪器MFP-3D系列原子力显微镜仪器信息网:您体验过牛津仪器哪些形式的售后服务?您如何评价牛津仪器的售后服务?王晓杰老师:体验过牛津仪器的在线支持、仪器培训以及现场技术支持等服务。感觉牛津仪器的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快、专业,微信几乎是全天在线,节假日无休。而且每年都会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可以使课题组和实验室的新生及时得到来自厂家的专业的培训。另外我们也会定期从牛津仪器在线商城上购买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目前商城里的探针已经足够满足我们的各种应用需求,商城中的探针选取指南使用起来也十分便捷。仪器信息网:对于牛津仪器提供的在线商城、仪器培训、应用支持、维护保养、升级服务、设备搬家、远程在线智能支持等售后服务,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案例分享?王晓杰老师:有两件事让我们印象深刻。第一个是疫情期间,我们实验室的原子力显微镜背板损坏,检修完发现需要送到总部维修,由于当时有一篇论文审稿回来需要补充数据,时间很紧张。和牛津仪器的工程师联系后,工程师紧急调用了一台备用仪器背板给我们使用。协调好仪器背板的相关事项后,突然被通知要封校,如果等到第二天就无法进校安装了。我们和工程师沟通后,工程师连夜打车将背板送到实验室并安装测试完毕,非常辛苦也非常敬业。第二件事是由于实验室调整,需要进行设备搬迁。牛津仪器工程师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很快和我们协调好搬迁时间,并告知我们提前需要准备的事项。搬家当天,牛津仪器派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进行了拆装和测试,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一天就完成了。并且在拆装过程中,工程师不断和我们讲解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安装后进行仪器测试,竟然发现机器性能比装机时的性能还要优秀。这完全得益于工程师专业的素养和极高的工作效率。在整个设备拆装过程中,工程师全程像朋友一样和我们沟通,感受非常好。仪器信息网:您对牛津仪器售后服务工程师有着怎样的印象?在与牛津仪器售后工程师的交流中有着怎样的收获?王晓杰老师:牛津仪器的售后服务工程师在与我们对接过程中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熟知设备内部结构和运行原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定位并诊断故障,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在与售后服务工程师的交流中,他们非常细心、耐心。无论是在现场支持、远程支持还是技术培训过程中,都能够详细解答我们的问题。仪器信息网:针对您当下或者潜在的需求,您希望未来牛津仪器能够提供或进一步改善哪些售后服务?王晓杰老师:听说牛津仪器目前正在国内建立本地备件库,希望可以进一步加强零配件需求的时效性。当设备需要更换零部件或者维修时,能够直接在本地进行替换和维修,减少因维修时间对于研究进度的影响。
  • 农残快速检测芯片将实现产业化
    芯片实验室是一项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技术,已被列入21世纪最为重要的前沿技术行列。最近,留学法国的王晓东博士就带着他的&ldquo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便携式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系统的开发与产业化&rdquo 项目来到杭州市萧山区,成功入选该区2014年第一批&ldquo 5213&rdquo 计划重点项目。   王晓东的项目将采用&ldquo 微流控芯片+便携式分析仪&rdquo 的组合形式,开发出新一代食品安全检测产品,适用于非专业人员对水果、蔬菜、土壤、水质等样品中农药残留开展快速精准的分析检测。   根据&ldquo 5213&rdquo 计划,对于王晓东的产业项目,萧山将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并且在银行贷款、办公用房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   去年,萧山以最高500万元扶持资金、1000万元贷款贴息等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全面启动&ldquo 5213&rdquo 计划,面向全球征集了74个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创业项目。   这74个项目处于研究领域的金字塔&ldquo 顶端&rdquo ,为萧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比如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入选者、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张博士带来的&ldquo 云筛&rdquo 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准确高速地查找到给定受体的有限配体,使其更高效研发出高端药物,帮助全球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今年初,萧山再次启动面向全球征集&ldquo 5213&rdquo 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这一次,萧山征集到51个项目,经过资格初审、部门联审和专家评审,最终有33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被列入萧山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其中9个重点类项目包括电子信息5个、生物医药3个、新材料1个。今年这一批次海归项目目前已有9个项目在萧山成功落户。   据了解,&ldquo 5213&rdquo 计划即&ldquo 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萧创业创新&lsquo 5213&rsquo 计划&rdquo 。根据该计划,到&ldquo 十二五&rdquo 末,萧山区将引进和培养国家、省&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和杭州市全球引才&ldquo 521&rdquo 计划的人选累计达50名,引进来萧创业创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累计达200名,建立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累计达10家,萧山区资智合作创办企业本报通讯员方亮累计达30家。
  • 鼎昊源TL2020高通量组织研磨仪登上Molecular Cell杂志了!
    NIBS王晓东(美国院士)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 MLKL Breaks Down Myelin following Nerve Injury的文章。该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细胞坏死蛋白MLKL的另一种重要生理功能——神经损伤后的髓鞘降解。NIBS王晓东实验室在过去多年研究中一直致力于理解程序性细胞凋亡(apoptosis)和程序性细胞坏死(necroptosis)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了细胞坏死中重要的调控蛋白RIP3和MLKL。同时运用Rip3和Mlkl基因敲除小鼠研究细胞坏死在机体内的生理学意义,并于去年发现细胞坏死信号通路调控雄性小鼠生殖系统衰老机制,如果使用RIP1抑制剂(与NIBS张志远实验室合作开发)则可以阻止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衰老,该研究RIP1/RIP3/MLKL通路可算作王晓东课题组的一次意外发现。在此课题研究中,蛋白提取过程采用了鼎昊源(DHS)TL2020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对组织进行研磨,提高了目的蛋白的提取率。作为专业的前处理仪器TL2020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TL2020是名副其实的实验室样品制备的多面手,它可以对硬性、软性、弹性等样品进行快速的粉碎和均相化处理,符合生物实验室和理化分析实验室的要求。配置不同体积、不同材质的研磨罐,可以进行干磨、湿磨及冷冻研磨,也可以进行细胞破碎和DNA/RNA提取,在生物医药、农业、地质、化工、RoHS、玩具、环境、质检、高校等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图1:TL2020TL3000——新款研磨仪推出鼎昊源(DHS)作为专业的生命科学仪器专业制造商,研磨仪作为重点产品,目前共有TL、Q、V三个系列7款型号。研发部在TL2020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近期为研磨仪大家庭中添加了一名新成员——TL3000超静音高通量组织研磨仪!TL3000在进一步提高研磨效果的同时,噪音大大降低,为您打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实验室环境!图2:TL3000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97276518307822
  • 质检总局3594万元采购大单揭晓 含十余套质谱仪器
    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提升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专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提升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专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B0708-CMC14N7113   中标情况   第一包 青海局:离子色谱质谱联用仪   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颜岩、高连荣、焦丽宁、刘兆荣、戴达勇   中标商名称:北京华海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 1,780,000.00(人民币壹佰柒拾捌万元整)   第二包 上海局:液相串联质谱   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颜岩、高连荣、焦丽宁、刘兆荣、杨振宇   中标商名称:上海冠阳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 3,350,000.00(人民币叁佰叁拾伍万元整)   第三包 云南局: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仪(带离子淌度)   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颜岩、高连荣、焦丽宁、刘兆荣、李云飞   中标商名称:中国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中标金额:¥ 2,690,000.00(人民币贰佰陆拾玖万元整)   第四包 安徽局: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颜岩、高连荣、焦丽宁、刘兆荣、郑平   中标商名称:北京神州恒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 3,250,000.00(人民币叁佰贰拾伍万元整)   第五包 陕西局:四级杆串联超高分辨质谱仪   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颜岩、高连荣、焦丽宁、刘兆荣、吴双民   中标商名称:北京华海峻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RMB 4,017,000.00(人民币肆佰零壹万柒仟元整)   采购代理机构联系人:田嘉 /赵良胤 联系方式:010-68991564/1827   项目名称: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提升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专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招标编号:0773-1441GNOB00607   中标情况: 包号/品目 仪器设备名称 数量(台) 中标人名称 中标金额 中标人地址 最终 用户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7-1 GC-MS/MS 1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220,000.00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北路3号 宁波局 冯兆忠、刘锋、牛继华、芦春艳、陈树兵   采购项目名称: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提升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专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招标编号:OITC-G14026001-2   中标情况: 序号 包号-品目号 货物名称 中标供应商名称 中标金额 中标供应商地址 1 6-1 超高分辨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厦门亿辰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3,480,000.00 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112号阜康大厦15楼1506室 2 7-1 X射线荧光光谱仪 厦门外图进出口有限公司 人民币2,160,000.00 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809号   项目名称: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提升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专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招标编号:0716-1441QS270240   评标结果及评标委员会名单: 包号 包号-品目号 仪器设备名称 中标人名称 中标人地址 中标价格 (¥人民币元) 项目单位 评标委员会名单 11-1 等离子体质谱仪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北路3号 ¥1,197,000.00 黑龙江局 王晓东、黄雪祥、曹亚萍、张铭、王维   项目名称: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提升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专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招标编号:0733-146712213001   评标结果 包号 品目号 货物名称 中标人 中标金额 中标人地址/备注 用户单位 评标委员会名单 第2包 2-1 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质谱仪北京英利保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2,190,000.00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北街75号 天津局 李晓东、江懿、杜海燕、马辰、许泓 第3包 3-1 液质联用仪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1,600,000.00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北路3号 内蒙局 李晓东、江懿、杜海燕、马辰、刘振伟 第4包 4-1 四级杆-飞行时间液相质谱仪 中国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 2,790,000.00 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 中轻大厦19-20 西藏局 李晓东、江懿、杜海燕、马辰、李建民   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提升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专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招标编号:TC13CDD2   经过评标委员会的评审,拟由以下单位中标:   TC13CDD2-3-3高分辨率质谱(宁夏局)   中标供应商:中国科学器材公司   中标金额(人民币):叁佰柒拾叁万捌仟捌佰元整(3,738,800.00元)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陈艳、 彭澎 、阮存军、 宋亮、 陈林   中标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中路19号院1号楼   TC13CDD2-5-2 LC-QTRAP(宁波局)   中标供应商:中国科学器材公司   中标金额(人民币):贰佰肆拾捌万元整(2,480,000.00元)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陈艳、 彭澎 、阮存军、 宋亮、 陈树兵   中标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中路19号院1号楼
  • 东莞智乐堡建“儿童玩具国家实验室”
    ■智乐堡的儿童玩具车   东莞时间网讯 在石排镇大基工业园,与附近热火朝天的道路建设场面相比,智乐堡儿童玩具有限公司(下称智乐堡)厂区显得相对安静、舒适,独具一格的规划,一洗东莞民营制造企业“低端”的印象。   实现东莞玩具“省名牌”零突破的智乐堡,又在尝试一个新突破,近日称投资1000万元建设“儿童玩具国家实验室”,涉足玩具的研发和检测。目前已注入了500万元。   东莞玩具协会负责人表示,“国字号”实验室级别高,申报要求很严格,投资上千万元也不稀奇。   有可能又是零的突破   继去年成为东莞玩具业第一个“省名牌产品”后,智乐堡总经理王志光透露,今年开始一个新计划——投资1000万元左右,建设东莞第一家企业自筹资金建的“儿童玩具国家实验室”,跨向玩具的研发和检测环节。如果申请成功,可弥补东莞乃至全国儿童玩具电动车没有“国家实验室”的空白。   目前,智乐堡已经投入了近500万元的资金,购买设备和引进技术人才等。   王志光认为,“如果能够把这个实验室建成,就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端研发和设计、销售人员到东莞和智乐堡落户,进一步提升东莞的玩具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这个实验室计划对外开放营业。“可以为汕头、福建等地儿童玩具车提供相应的检测服务。东莞玩具企业也不需要把产品拿到外地去检测了。”   按智乐堡的计划,这个实验室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可建成。“现在,我们也请来专业的申报机构,帮助进行申报程序和相关工作的规划安排。”   需要检测业实力派加盟   “儿童玩具国家实验室”建成后,将可以为玩具企业提供“权威的物理和化学检验认证”。   目前,儿童电动玩具车的检测主要涉及近30项的物理和化学数据检测。   在智乐堡副经理王晓东看来,要建成这个“国字号”实验室,合适的人才是关键因素之一。   “一方面,需要那些在业界有一定实力的相关人士加盟,作为这个新建的儿童玩具国家实验室的带头人,保证实验室的健康发展。”王晓东说,对于一般工作人员,要求具有物理或者化学方面的大学教育背景,而且,还要在检测行业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对玩具的测试工作比较熟悉。
  • “薄膜沉积与外延技术与应用”网络会成功召开,回放视频上线!
    2021年9月23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薄膜沉积与外延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进行了了4个精彩报告,吸引领域内近400位听众报名参会。采用一定方法,使处于某种状态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基团以物理和化学方法附着于衬底材料表面形成一种新的物质,这层新物质就是薄膜。薄膜的制备主要技术包括薄膜沉积和外延技术。薄膜沉积和外延技术是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的非常重要的技术。基于此,仪器信息网于2021年9月23日举办了本次“薄膜沉积与外延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依托“网络讲堂”栏目,邀请业内专家以及技术人员参与本次网络研讨会,就薄膜沉积与外延技术与应用等话题共同探讨,为广大从事薄膜沉积与外延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本次会议,邀请到云南大学杨鹏教授、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应用科学家刘志文博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晓东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杨妍研究员做报告,受到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会议过程中,听众积极参与,直播间氛围热烈。会议的4个报告,经征求报告嘉宾意见,3个报告将设置视频回放(“薄膜沉积与外延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便于广大网友温故知新,详情见下表:2021年9月23日上午报告题目报告嘉宾链接几种二维及少层材料的生长与物性表征杨鹏云南大学 教授回放链接如何用原子力显微镜评价高质量薄膜刘志文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应用科学家回放链接离子束溅射镀膜技术及其应用王晓东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研究员不回放硅光芯片工艺流程及对薄膜工艺的需求杨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研究员回放链接
  •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成立
    12月21日,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BIOPIC是北大在985工程中重点建设的一个跨学科实体研究中心,也是推动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自校内外的一百多位嘉宾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多学科交叉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BIOPIC的成立适应了科学发展的潮流,可以充分利用北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的独特优势,在从细胞到组织等多个层次上开展分子成像关键技术与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为推动我国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改善医学诊断提供支持。BIOPIC 的成立也是北京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必将大大促进我校在前沿交叉领域的深入合作,并推动光学成像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志珍院士,教育部科技司陈盈晖副司长,科技部基础司张先恩司长等领导莅临会场并做了即兴发言。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主持了本次仪式,王志珍院士、周其凤院士、许智宏院士和谢晓亮教授共同为中心揭牌。   北大长江讲座教授谢晓亮在报告中展示了近年来位于国际前沿领域的单分子研究及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状况,强调其对于生命科学的重要影响。之后他详细介绍了BIOPIC的发展规划。他强调,BIOPIC的目标是发展和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成像和基因测序手段,在单分子和单细胞水平上进行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BIOPIC将利用和发展这些新兴手段从事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以及致力于解决干细胞、癌症、感染性疾病及代谢疾病的一些重大医学问题。BIOPIC希望通过跨学科、新手段的研究及校内外、国内外的合作来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据了解,BIOPIC已经组成了国际评审委员会,他们是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哈佛大学教授庄晓薇、斯坦福大学教授Stephen Quake,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教授David Bensimon,以及加州理工学院Beckman研究所所长Barbara Wold。   出席仪式的北大学校领导和专家还有许智宏、张彦、李岩松、王恩哥、李晓明,饶毅、吴凯、陈十一、肖瑞平、程和平、汤超等以及来自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来自校外的众多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如王晓东、施一公,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清华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张奇伟等也专程出席并做了精彩的发言。
  • 【动态】先河环保惊艳亮相2017中国廊坊环保展
    5月18日,由商务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518”经洽会),在河北省廊坊市盛大开幕。作为环保行业的领军企业,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河环保”)再次携多款实力产品强势出征,传递“以科技手段,提升环境管理效率、治理效益”的先进理念,惊艳亮相廊坊国际环保展。先河展台受关注先河展出的部分产品先河环保主题展示区位于环保产业展A区,重点展示了智慧环境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监测、环境服务、环境治理等综合产品平台。公司在整个环保展区颇有特色,是唯一一家携带全品类生态环境网格化监控系统的企业,成为全场的亮点,印证了先河环保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先河环保现场展示小型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车载式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小型化水质监测仪、微型水质监测仪、手持PM2.5监测仪、手持甲醛监测仪等系列产品以及卫家空气净化器等创新产品和技术,受到与会人员高度关注。其次,先河环保将展会现场环境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展示和呈现,让嘉宾关注的空气数据看得见。公司在业内首创推出、且已在多地有实际应用案例的网格化系统以及VOCs综合治理业务备受青睐,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王晓东、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邓沛然、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主任陈亮、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陈国鹰厅长、副厅长陈恩惠等领导莅临展台参观、指导并对企业创新发展给予高度评价。集团副总裁范朝热情接待。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廊坊市电视台、中国环保在线、网易直播等多家媒体对企业参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报道。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王晓东等一行莅临展台参观指导石家庄市长邓沛然等一行至莅临河展台考察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主任陈亮、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陈国鹰厅长、副厅长陈恩惠等一行至展台考察本届经洽会以“新战略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聚焦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支柱企业,举办“大智移云”、环保、协同发展、产能合作四大板块及专题对接、开发区发展专题、权威发布专题、主宾国活动、重点项目签约等活动。作为河北省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展会,吸引了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嘉宾参会。
  • 第九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中国光谷”国际生物健康产业博览会盛大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2016年7月5日,第九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中国光谷”国际生物健康产业博览会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此次大会以“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生物产业引领转型”为主题。展览会观众入场  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是在国家发改委和十余家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生物领域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十多家国家级学会、协会,联合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所在省政府共同主办的我国生物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品牌盛会。大会从2007 年起,已于河北石家庄、湖南长沙、吉林长春、山东济南、广东深圳、江苏泰州、云南昆明、天津滨海新区成功举办了八届,成为各界人士了解生物技术、产业和政策的重要窗口,以及政、产、学、研、资、企沟通交流、转化对接的主要平台。展览会现场  2016 年第九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中国光谷”国际生物健康产业博览会,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BIOLAKE)为纽带,结合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及湖北省、武汉市生物产业特色,以全新面貌呈现,为国内外从事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研发机构、企业、人才创业团队搭建政策研讨、学术交流、产品展示、项目合作、融投资对接的综合性平台,推动中国生物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湖北省领导李鸿忠、张昌尔、王晓东、阮成发、傅德辉、郭生练、王祥喜出席开幕式。张昌尔致辞,王晓东主持开幕式。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但长春等出席开幕式和高层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部门领导、湖北省各地市州生物产业园区代表以及全国各地企业家近700余名嘉宾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及高层论坛现场  7月5日下午大会组织了多个学术论坛,包括:第五届中国国际创新生物药论坛、体外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论坛、生物制药质量论坛和首届心血管医学转化论坛。第五届中国国际创新生物药论坛体外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论坛生物制药质量论坛首届心血管医学转化论坛  以下是展览会部分参展商展位(不分先后顺序)。
  • 双业务齐头并进 助力生物分析行业发展——访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市场部产品组经理王晓影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nbsp /strong 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19)于2019年10月23-26日在北京· 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眼下全球生物分析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尤其在中国因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深入和推进,生物等效性(BE)实验等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另外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健康的重视,临床医学精准检测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2017年6月21日岛津集团宣布全资收购法国生产同位素内标企业AlsaChim。作为岛津集团售后服务团队的一员,岛津实验器材公司将重点发展试剂标准品及色谱柱双业务的策略,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不断开发和引进高品质的消耗品及相关产品,为广大中国客户提供服务支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本次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特别采访了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市场部产品组经理王晓影,请他谈谈岛津实验公司试剂标准品业务的发展情况及对医药及生物分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br/ & nbs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B89730761510FF04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 梅特勒托利多“趣味填充,轻松得奖”获奖名单揭晓
    经过两个月的激烈角逐,“趣味填充,轻松得奖”游戏已经圆满结束。用最短时间完成游戏的前5名,进入我们的“Top5”排行榜;截止到活动结束的前400名游戏成功者,也幸运地成为获奖选手。我们将尽快与获奖者取得联系,并将奖品邮寄到您的手中。 另外,我们还要感谢参与本次活动但遗憾没有获奖的网友们,希望大家继续将这份热情投入到以后的活动中,突出重围,获得大奖! 最后,再一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获奖名单如下 为了保证游戏的公平,我们已经筛选掉重复申请礼品的用户。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入围“TOP5”排行榜者,各获赠瑞士军刀一把。 地址 获奖者姓名 北京 唐祖超 河南 潘伟 江苏 龚连标 江苏 林涛 四川 罗小平 恭喜以上五位参与者!希望大家再接再励,继续参与以后的活动,争取获得更丰厚的奖品。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前400名游戏成功者,各获赠精美相架一套。 地址 获奖者姓名 北京 aa 浙江 aneh 江苏 chenyanwei 四川 fanxiaojun 江苏 GuHaven 浙江 huanghailong 北京 kangguanghua 上海 leiwang 山东 linlin 浙江 liuliu 上海 macoking 北京 mb 广东 qinza 福建 sghfnaps 江苏 shaohujun 浙江 shuyan 江苏 SongHao 北京 tianyuliang 北京 wangchao 江苏 wuhw 福建 XuWells 北京 yuzhiyong 江苏 zhangjingpin 河南 zxh 辽宁 傲菊 北京 蔡昆 浙江 蔡立培 辽宁 操则平 湖北 车超 江苏 陈东亮 河北 陈刚 吉林 陈海波 上海 陈灰根 浙江 陈洁 广东 陈敬阳 江苏 陈军 江西 陈磊 河南 陈磊 浙江 陈琳玲 四川 陈尚朴 江苏 陈淑军 内蒙古 陈艳书 浙江 陈燕飞 海南 陈涌盛 广东 陈远琪 浙江 谌荣春 上海 仇丽 江苏 仇平 江苏 崔斌 江苏 崔兆兵 北京 代立红 福建 戴展书 山东 单联旭 山西 邓超 北京 邓恭 云南 邓华 广东 邓世云 陕西 丁继英 北京 丁庆维 河南 董鑫 江苏 杜丽霞 上海 冯爱军 上海 冯度 山东 冯峻凯 河南 冯毅 上海 傅明君 山东 傅旺 广东 郜振军 上海 戈萌 黑龙江 耿汉斌 天津 古广明 江苏 顾旭 北京 郭镜园 山东 国新毅 陕西 韩娜 河南 杭卫华 江苏 贺宁 河北 贺彦磊 江苏 洪志忠 辽宁 侯金枝 湖南 侯静 四川 侯峡 浙江 胡斌妹 辽宁 胡广阳 广东 胡可哲 山东 胡鑫 黑龙江 胡永恒 上海 华文娟 广东 黄剑勇 河南 黄娈淇 广东 黄琳 广东 黄路兵 福建 黄顺清 江苏 黄松 北京 黄云奎 河南 黄治国 河南 黄治军 山东 姜成义 云南 蒋金和 江苏 蒋平伟 江苏 金一鸣 上海 金中一 河南 鞠坤 浙江 雷伟 上海 李兵 山东 李发明 山东 李锋 广东 李海燕 辽宁 李华润 山东 李景峰 辽宁 李俊莹 河南 李利娟 北京 李留祥 湖北 李农 广东 李蕊 北京 李世龙 四川 李雪 上海 李雪冬 四川 李英军 河北 李永彩 陕西 李子瑛 山东 梁斌 广东 梁浩 江苏 梁莎 福建 林爱兰 上海 林国仕 广东 林汉滨 江苏 林洁 陕西 林琳 江苏 林榴生 山东 刘安杰 北京 刘超 江苏 刘德凯 北京 刘东杰 河南 刘宏飞 重庆 刘晶 江苏 刘雷 四川 刘立鑫 安徽 刘鹏程 广东 刘乔 辽宁 刘时光 山东 刘文庆 湖北 刘熙 河南 刘宪章 河南 刘晓红 河南 刘晓丽 辽宁 刘欣欣 四川 刘元宪 江苏 刘智香 北京 陆俊 上海 陆丽娟 山东 路长水 北京 闾进 广东 罗明 四川 马发良 甘肃 马金刚 天津 马君 北京 马晓娜 陕西 马亚玲 陕西 毛凯 福建 宁庄满 河北 牛占斌 北京 逄洪波 福建 彭英前 湖北 彭勇 上海 齐炜 辽宁 綦宝朋 浙江 钱红明 江苏 秦飞 四川 卿盈盈 江苏 邱建国 安徽 邱文伟 北京 权万锋 吉林 任汉涛 河南 任利宾 广东 任培武 浙江 任育林 江苏 沙维 山东 邵红光 江西 邵伟松 江苏 沈建华 上海 沈晓明 江苏 盛积庆 湖北 石美 江苏 史红艳 北京 史建坤 山西 史鹏 江苏 史小虎 上海 司海立 河南 宋拥军 黑龙江 宋永搂 安徽 宋友保 上海 宋志国 黑龙江 孙雪松 宁夏 孙彦军 天津 孙燕军 浙江 孙元贵 陕西 谈琼 陕西 谭耀庭 福建 汤海港 广东 汤锡銮 上海 唐捷 北京 唐年令 上海 唐平 江苏 唐银洁 四川 陶兵 河南 田忠文 重庆 万里飞 安徽 汪胜忠 山西 王春 江苏 王东 山东 王芳 广东 王革非广东 王亘 四川 王华 江苏 王建 重庆 王军强 广东 王乐和 广东 王丽 云南 王黔明 山东 王善友 辽宁 王铄 山西 王晓东 山东 王永良 河南 王媛 安徽 王召前 山东 王志磊 江苏 卫建峰 北京 魏春艳 江苏 文丽 吉林 闻永强 浙江 吴光省 福建 吴火生 福建 吴培明 江苏 吴娉 北京 吴周亭 河北 武伟 江苏 武正飞 上海 夏海燕 辽宁 夏海舟 湖北 夏靖 辽宁 夏军 江西 鲜华 湖北 向良勇 江苏 谢锋 安徽 谢军 广东 谢君霞 重庆 谢勇 山东 辛显义 安徽 徐嘉 江苏 徐剑 江苏 徐黎珺 北京 徐鹏 湖北 徐清平 上海 徐文杰 辽宁 徐忠 安徽 许永钢 福建 许永禄 山东 许志鹏 山东 闫军 四川 羊以刚 吉林 杨波 湖北 杨电 北京 杨海江 四川 杨宏 云南 杨建钊 江苏 杨明珠 江苏 杨盛锋 河北 杨士冬 湖北 杨文兵 北京 杨阳 江苏 姚文华 浙江 叶瑞彬 安徽 叶文兵 广东 伊超 广东 易亚章 浙江 尹华军 辽宁 于斥非 安徽 于峰 浙江 余金娥 江苏 袁文胜 上海 曾梁平 四川 翟大庆 重庆 张兵 山东 张成德 黑龙江 张海波 四川 张华述 山东 张建波 重庆 张军 安徽 张凯 江苏 张珂 北京 张雷浙江 张磊 山东 张良银 四川 张明月 江苏 张楠 辽宁 张思源 河北 张卫鹏 广东 张文超 山东 张雪峰 山东 张赞成 山东 张泽宇 辽宁 章海波 湖北 章静 江西 赵峰 浙江 赵洪春 江苏 赵力平 江苏 赵炜 上海 赵颖莹 广东 赵宗利 河南 郑秋芬 湖南 周岸青 黑龙江 周宝国 福建 周道春 江苏 周峰 山东 周虹伯 湖北 周能 上海 朱炅旻 江苏 朱慧 湖北 朱继文 上海 朱万贵 北京 朱希龙 湖北 朱云 福建 庄云鹏 如您对本次活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您可发送邮件至:ad@mt.com,并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趣味填充,一键滴定游戏活动”; 或拨打客户互动中心热线:4008-878-788,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我们会尽快给您回复。 再次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
  • 疫区检测机构军令状:2天内消化检测存量!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王晓东在督办病例检测、医疗救治工作时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孙春兰副总理率中央指导组听取我省、武汉市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情况时的讲话要求,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分类推进集中收治和隔离工作,全力解决确诊慢、收治难等问题,筑牢基层防线,阻断传播途径,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针对疫情防控中病例检测能力不足、病人收治难等问题,王晓东听取省及武汉市疾控中心、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华大基因等单位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他强调,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要尽最大努力加快病例检测,增强医疗机构检测能力,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作用,简化填表流程,加强检测样本送检调配和检测质量控制,省防控指挥部要下达任务书,医疗检测机构要立下军令状,最大限度挖掘检测潜能,保障检测机构医疗物资供给,确保在两天内消化检测存量,对完不成任务的要追责问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要立足于“防”这个关键,尽快落实集中收治和隔离措施,对确诊患者必须集中收治,疑似患者必须集中隔离,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必须集中隔离观察,坚决防住源头。组建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团队,对重症与危重病例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落实重症病人安全转运措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防控,对县市城区及乡村道路实施交通管制,进社区进村组开展防疫宣传,做好人员普查实测,指导督促城乡居民不流动、不串门、不聚集,做好居家隔离、送诊送检等工作,关心帮扶特殊困难群体,严防死守阻断疫情传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更多疫情相关一线报道尽在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 /strong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xxgzbd"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抗击新冠疫情,仪器人在行动 /strong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 /strong /span 专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5cfd24cd-5a58-4e00-af78-175e5a3ef072.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 山东农科院实验室科研仪器采购大单揭晓
    12月22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山东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家禽研究所、高新技术研究中心、棉花研究中心)实验室科研仪器采购公告,具体如下:   一、采购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02号   二、采购代理机构:山东三木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五里山路17号 联系方式: 0531-83110177   三、 招标公告日期(竞争性谈判资格公告日期):2010年12月13日   四、 开标日期(谈判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五、谈判小组成员:李建平、王晓东、程爱华   六、采购项目联系人:张兆冉、田延磊 联系电话:0531-83110177   七、具体成交情况:   项目名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 A包(允许进口设备参与投标,CIP美元报价):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酶联免疫仪 1 B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纯水制备设备 1 2 静音无油空压机 1 3 酸度计 1 4 匀浆机刀头 2 5 固相萃取仪 1 6 冰柜 7 7 冰箱 1 8 超声波清洗器 2 中标情况 包号 供应商名称 价格 A 北京德泉兴业商贸有限公司 6000美元 B 济南九宏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49300元   项目名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仪器设备采购 A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移液器 1 2 移液器 1 3 移液器 1 4 数显糖度计 1 5 水分测定仪 1 6 纤维测定仪 1 7 可调式数字滴定仪 1 8 显微镜 1 B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分析天平 各1台 2 土壤粉碎机 1 3 控温式远红外消煮炉 1 4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 1台 5 超声波清洗仪 1台 6 超净工作台 1台 7 超净工作台 1台 8 旋转蒸发仪 1套 9 发酵系统 1套 中标情况 包号 供应商名称 价格 A 济南伟恩商贸有限公司 12410美元 B 济南伟恩商贸有限公司 146500元   项目名称: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仪器设备采购 A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电泳仪 1 2 电泳槽 1 3 电泳槽 1 4 液氮储存罐 1 5 电子精密天平 1 B包(允许进口产品参与投标,CIP美元报价)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单道移液器 1套5支 2 12道移液器 1支 3 8道移液器 1支 4 高通量组织研磨仪 1 中标情况 包号 供应商名称 价格 A 济南伟恩商贸有限公司 10440元 B 济南金安试验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13480美元   项目名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仪器设备采购 1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 1 2 荧光定量PCR仪 1 3 PCR仪 2 2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超速冷冻离心机 1 2 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 1 3 台式离心机 1 4 移液器【量程0.1~2.5μL】 2 5 移液器【量程0.5~10μL】 2 6 移液器【量程2~20μL】 2 7 移液器【量程10~100μL】 2 8 移液器【量程20~200μL】 2 9 移液器 【 量程100~1000μL】 2 10 移液器【 量程500~5000μL】 2 3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紫外分光光度计 1 2 紫外交联仪 1 3 凝胶成像系统 1 4 变性梯度电泳系统 1 5 电泳仪 1 6 便携式pH计 1 7 标准型pH计 1 8 磁力搅拌器 2 9 小型珠磨器 2 10 消毒灭活器 1 4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酶联免疫仪 1 2 分样仪 1 3 核酸蛋白测定仪 1 5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昆虫采样器 2 2 昆虫自动计数站 2 3 电刺吸系统 1 4 EAG昆虫触角电位测量系统 1 6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多功能数码生物成像系统 1 2 全景数码显微成像系统 1 3 体视显微镜 1 7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生物显微镜 1 2 正置显微镜 1 8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超低温冰箱 1 2 生物安全柜 1 3 水分测定仪 1 4 电子天平 1 5 组织研磨仪 2 6 电泳仪 1 7 低温冰柜 3 8 普通冰箱 4 9 生化培养箱 2 10 超净工作台 1 11 涡旋混合器 1 12 磁力搅拌器四工位 1 13 琼脂糖水平电泳槽 1 14 恒温金属浴 1 9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四轮农用车 1 2 耕整机械(旋耕机)1 3 播种机械(手提式播种机) 5 4 清选机(种子清选机) 2 5 脱粒机(小区脱粒机) 1 10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脱粒机(单株脱粒机) 1 中标情况 包号 供应商名称 价格 1 济南成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0285元 2 济南成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3500美元 3 北京德泉兴业商贸有限公司 $50000+¥60000 4 北京德泉兴业商贸有限公司 $26000 5 济南科诺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0000 6 济南科诺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6000 7 北京天地百年科技有限公司 $83000 8 济南伟恩商贸有限公司 250000元 9 废包 0 10 济南成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000   项目名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仪器设备采购 A包(允许进口设备参与投标,CIP美元报价)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蛋品质测定仪 1 B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电泳槽 1 2 电泳槽 2 3 鼓风干燥箱 1 4 通风橱 15 反应釜 1 中标情况 包号 供应商名称 价格 A 南京瑶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0500美元 B 山东爱博科技贸易有限公司 34500元   项目名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仪器设备采购 A包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冰箱(低温保存箱) 1 2 冰箱 1 3 人工气候箱 1 4 人工气候室 1 5 双人单面超净工作台 2 6 电泳仪 4 7 低温恒温槽 1 8 低温保存箱 2 B包(1—4项国产,第5项进口,人民币报价)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智能人工培养箱 1 2 智能种子低温低湿储存柜 1 3 照度计 1 4 模具水平电泳槽 4 5 电子分析天平 1 C包(允许进口设备参与投标,CIP美元报价)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核酸蛋白测定仪 1 2 小型高速离心机 2 3 自动高压灭菌锅 1 4 超低温冰箱 1 5 凝胶成像系统 1 D包(允许进口产品参与投标,CIP美元报价)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LED红光冷光源植物培养箱 1 中标情况 包号 供应商名称 价格 A 济南九宏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10500元 B 济南九宏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36100元 C 北京德泉兴业商贸有限公司 37500美元 D 北京金科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1800美元
  • 第四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防疫与感控消杀产品决赛开赛
    第四届(2021)中国医疗器械创业创新大赛防疫与感控消杀产品决赛于2021年10月18日-19日在山东淄博举办。本次大赛主题为“关注转化医学面向临床实际需求、强化技术创新与创新服务”。防疫和感控消杀产品决赛由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淄博市企业联合会、淄博市企业家协会、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淄博市科技局、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淄区经济开发区、医疗器械创新网支持。  据了解,在蓝帆医疗的积极推动下,将此次大赛落户淄博,这也是山东淄博首次举办全国性赛事。该赛事不仅能够拓展山东省和淄博市的医疗器械创新项目和思维方式,更能够丰富山东的医疗器械产业格局,构建全省领先医疗器械创新体系,为推动淄博乃至山东省医疗器械产业成为全国第一梯队贡献力量。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赵毅新;淄博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督查协调专员、二级巡视员于照春;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晓东;淄博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张旭东;淄博市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刘军;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刘观湘;临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孙守强;淄博市企业联合会副主席、秘书长邢华吉;蓝帆医疗董事长刘文静出席了本次决赛。  淄博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督查协调专员、二级巡视员于照春在致辞中讲到:“近年来,淄博市大力强化产业赋能,将新医药产业作为“四强”产业之一重点打造,将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持续完善“产、学、研、医、检”协同创新体系,立足高端医疗新产业平台,加快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助推产业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淄博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督查协调专员、二级巡视员于照春致辞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赵毅新在致辞中提到,这次抗疫实践证明了创新是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必然之路。只有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抓住新业态的战略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才能向高技术、高质量和规模化发展,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赵毅新致辞  淄博市企业联合会副主席、秘书长长邢华吉提到,在医疗器械领域,淄博立足高端医疗新产业平台,强力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完善产学研医检协同创新体系,加强医研企融合,加快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形成了新医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新兴医疗领域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蓝帆医疗董事长刘文静致辞  医疗器械产业是淄博的优势产业,产业规模长年位居山东省第一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研发实力强劲,发展势头良好。蓝帆医疗刘文静董事长在致辞中讲到:“大赛所专注的医疗器械方向和淄博市四强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吻合,因此积极向大会组委会推介淄博,最终将防疫和感控消杀产品决赛落户淄博。同时淄博医疗医药领域的发展历史悠久,注册的医药、医疗器械工业企业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50多家,医疗板块上市公司8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已形成制药及保健品产业、医疗器械和制药设备及耗材、药用包装材料及药用辅料三大优势细分产业,医药工业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全省第一。淄博市真真正正成为一片医疗器械发展的热土。今天的淄博也正以厚重的历史和工业底蕴,以开放、务实、包容的理念,以‘五好’城市的情怀,诚邀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融入这座魅力新城,彼此成就。此外作为淄博的一分子,蓝帆医疗在美国、德国、新加坡、上海等地搭建了创新研发平台,构建了全球24小时研发体系,拥有1,000多名研发人员、全球专利500余项,秉承‘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正奋进成长为一个家国情怀、世界担当的跨国医疗器械平台企业。”  此次大赛落户淄博,对于淄博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推动淄博完善“产、学、研、医、检”协同创新体系,为淄博的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还能够鼓励企业在淄博创新创业投资发展,为淄博经济贡献一份力量,更能够打开淄博本地医疗企业与从业人员的视野与格局,成为全国医疗创新领域的生力军。  据悉,第四届(2021)中国医疗器械创业创新大赛防疫与感控消杀产品决赛比赛共2天,聚集39个优秀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将现场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若干。
  •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召开 百余院士齐聚
    摘要:由中国科协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5月25日开幕,2500多名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科技团体代表、专家学者莅临这一盛会的开幕式。本届年会主题是“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由开幕式暨大会特邀报告会、学术交流、科普活动、专题论坛和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卫星会议、专项活动等六大板块组成。来自海内外的7700多位科技工作者将参加年会的各项活动,其中包括146位院士、116位港澳台代表、52位外国专家,以及英国皇家学会、捷克科技联、日本科技振兴机构、保加利亚科技联、以色列大使馆等5个国外对口科技团体和机构的代表。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贵阳市召开   中国经济网贵阳5月26日讯 中国科协第十五届年会2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致开幕词,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致欢迎词。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等中央和国务院、解放军有关领导同志,和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一线科技工作者,国际知名科学家,以及国际知名科技组织的代表,共2500余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申维辰主持。   李源潮指出,中国发展到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新阶段,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奋力创新创造。   李源潮说,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汇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智慧,希望大家把自己的科技追求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结合起来,勇攀科技高峰。创新创造要更多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当今中国科技创业天地广阔,有志者要勇于走出高校和院所,创办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有知识优势,要积极履行科技服务的社会责任,为地方科学决策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各级科协组织要抓住政府职能转移的改革机遇,拓展职能、扩大影响。要强化服务科技工作者职能,把科协建成深受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韩启德在开幕词中指出,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基础是实现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科技强国梦”和“教育兴国梦”。这两个梦是根本,也是先导。如果不先实现这两个梦,“中国梦”就没有根,就没有魂,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来认识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从而真正把科技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信心、有勇气,不断增强创新自信,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党和人民寄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历史交给我们这一代人的重任。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的组织,中国科协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全心全意为国为民奉献,在新的历史阶段建功立业。   韩启德说,这次中国科协在贵州举办年会,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们要通过此次年会,把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带到贵州,把科学精神引入贵州,让贵州科技界和全国科技界建立更加密切、广泛的联系,帮助贵州尽快实现生态与产业的和谐发展。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致欢迎词。他说,本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贵州召开,必将对贵州科技创新、转型发展产生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贵州将坚定不移地抓好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依靠人才创业、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努力实现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路子走得更快、更宽、更好。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大会特邀报告会,邀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贵州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陈敏尔,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   本届年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为主题,立足于“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以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为服务对象,搭建学术交流、科普活动、决策咨询三大平台,推动举办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年会期间将举办6大板块共1263项活动,预计将有70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加各项活动。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特邀报告会观点集萃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   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陈敏尔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   【编者按】   5月25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举行大会特邀报告会。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做《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和创新药物发展战略》报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做《坚持创新驱动 助推同步小康》报告,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做《饮茶与健康》报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做《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十年:搭建中国科学原始创新的体制与文化载体》报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做《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管理》报告。   本报集纳特邀报告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桑国卫:中国从医药大国到医药强国   人物名片   桑国卫:临床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总师。   主持科技部“863”重大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为建立国家医药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创新药物研究能力及研发平台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桑国卫院士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和创新药物发展战略。他指出,通过努力,到2020年,中国有望从医药大国发展成为医药强国。   桑国卫院士指出,目前我国已经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2013年,市场规模大约将排在全球第二、三位。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民收入与消费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到来,城市化进程迅速,国家对民生、健康与新药研发投入明显增加,深化医改,都有利于中国创新药物研发及医药市场发展。   我国已在药物开发中使用超级计算机,开展网络药学和多项药理学研究,药物开发技术的进步使新药创制更加有效。同时,新药研发一定要做到早期评价、早期淘汰。复方创新也就成为国际、国内的新趋势。   国际新药越来越重视生物技术产品,比如,美国FDA去年批准的新药一半左右是生物技术产品。   新药研发还强调药物能够跟基因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实现个体化的给药。   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平台建设、能力建设、孵化基地、关键技术的研究等较好完成了“十一五”任务。最近五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增速是20.1%。   我国医药企业目前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些国际药厂正在把占领市场的触角从三甲医院一直延伸到县、乡、村医院。我们的企业要像国际大药厂一样,每年做强项弱项机遇危机分析。   桑国卫院士在报告中说,要解决用药的可及性,也要做跟踪性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创新药物市场化推进机制。包括早期研发的投入、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的投入,打造合作的产业化平台。同时,国际技术转移是实现我们国家能够跟上全球医药工业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   医药产业要优化产业结构,现有的4600家药厂要本着强强联合的原则、产业互补的原则、产品互补的原则、市场互补的原则,遴选我们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领域,明确我们的主攻方向。   桑国卫院士最后说,我们将共同承担的任务是,到2020年,使中国从医药大国发展成为医药强国,新药研发的综合能力达到世界前五位,产业能够进入世界前三位,保证人民健康,维护国家的战略安全与社会稳定。   陈敏尔:坚持创新驱动 助推同步小康   人物名片   陈敏尔: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   1960年9月出生,浙江诸暨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2013年1月,当选贵州省省长。   当前,贵州的最大任务是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的同步小康,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   完成好这双重任务,需要运用两种力量,实现双轮驱动。   一是体制创新的力量。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尤其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聚集发展要素,以开放引进先进生产力。二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跨越。   第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贵州欠发达,主要是基础设施、产业欠发达。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围绕新材料、先进制造、高端服务、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贵州资源优势出发,推进煤电钢、煤电铝、煤电磷、煤电化“四个一体化”发展,打造酒、烟、茶、药、特色食品等“五张名片”,引领山地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   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贵州,“贵”在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在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贵”在有后发优势。贵州的城镇化,不求大、不求洋,重在求特色。要积极探索贵州山区城镇化的建设规律,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功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努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山水、田园、乡村、都市有机统一,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三,以科技创新推动民生改善。在贵州,科技要服务发展,也要服务民生。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重要导向,加大科技惠民工作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关注民生,创新成果惠及民生。   与此同时,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公民科学素养。   创新经济学之父熊彼特教授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说道:“不断的创新就像是跳动的琴弦,演奏着经济成长的美妙乐章。”在今后的工作中,贵州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骨干作用,科创人员的引领作用,各类平台的聚集作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真正做到“坚持创新驱动、助推同步小康”。   本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贵州举办,为我省积聚了丰厚的科技资源,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合作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传递好此次年会发出的科技“好声音”和凝聚起来的科技“正能量”,促进年会成果在贵州生根、开花、结果。   陈宗懋:茶与健康的科学探寻绵延千年   人物名片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农药残留和植物保护专家。   提出20余项茶树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其茶叶中农药残留预测技术开创了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的新研究领域;2007年受聘为贵州省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首席顾问。   人类对茶叶与健康,已经有绵延数千年的探寻和研究,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的特邀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详解人类茶叶科研史。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的非常有名的医学家,他写道:茶可以降火。上火和很多疾病有关系,茶叶在降火方面有很大功效。   中国汉代将茶叶看做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药物。唐代茶叶种植扩大,由药用转为日常饮用;茶叶传到欧洲后,最先也在药房里购买。   1985年,日本学者发表文章指出茶多酚对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引起关注,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的茶与健康的研究,研究最多的是美国、日本、中国、英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茶叶研究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每年大约七百篇到八百篇。   许多论文指出,茶叶对心血管疾病和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综合症有作用。日本一项对4万多人持续11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根据大量的动物实验结果,茶和茶多酚类化合物对癌症具有抑制效应。但是,在人体发现和动物的结果来比有一定的差距。   上世纪末开始,科学家开始寻找为什么在动物上效果这么好,在人体上效果没有这么好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把茶多酚等当成抗癌的药物,但是饮茶可以降低癌症发生的观念已经被大众所接受,进一步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云南、贵州出产的茶叶茶多酚含量超过20%。   饮茶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不正确的饮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不要喝过浓的茶,不提倡喝隔夜茶;体虚的人,建议喝红茶。年轻人喝绿茶,妇女喝花茶;肥胖者喝黑茶、乌龙茶、沱茶,吃肉多的,喝红茶、黑茶;脑力劳动者喝绿茶。   王晓东:探索人才机制文化创新   人物名片   王晓东: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博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所长。   发现了细胞凋亡的生化通路与其作用机理,研发出针对肿瘤细胞凋亡的新型实验性肿瘤治疗药物,2004年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过去十年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就如何建立创新型的科学研究所做了一些尝试:探索如何建设保证科学家能够全心全意做大事的机制,很重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年薪制。   二是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科学家不能够被评审、奖励和各种各样的指挥棒指挥得团团转,如果要做有真正世界影响力的科研项目,一定要有一个环境,能让大家沉下心去,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三是技术、行政支持。用专业化的技术和行政支持,在制度上保证科学家能够不断地站在技术创新、技术革命的前沿。   四是科研一定要和教育相结合。我们和清华、北大、协和等高校建立了共同培养研究生的计划,促进科学家之间互相合作和促进科学的信息迅速交流。   五是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评价标准。做基础研究、原创研究的科学家,你的科学成就一定是要读你文章的人来评价,而不是数你文章的人来评价。   科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对真正的原始创新是一个最重要的载体。   第一,追求卓越的文化。卓越就是你想不到干不到的事情,我能干;你想不到的事情,我想得到;你觉得很难很难的事情,你不愿意干的事情,我可以干。   第二,一定要有批判思维。学术批判是对科学家最大的尊重。我们对你的想法、提法、论文表示了异议,就是我们对你的论文、你的想法给予了不光是一般的关注,而是深入思考的关注。   第三,交流合作。我们尝试让交流合作成为常态,让大家不要关注于一时一事的得失,不要关注于一个实验室一个研究所的得失。   傅伯杰: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紧密相关   人物名片   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优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贵州的生态系统给西江、长江提供了清洁的水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福祉紧密相关。   生态保护与恢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构建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战略需求,是实现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和谐发展的需求,是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的需求。生态的退化速度很快,但生态的修恢复需要很长的过程。   我们亟须准确的把握我国生态系统的状况及动态,建立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   中国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自然条件比较复杂,自然资源的种类比较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因此,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应该由拓展生态系统的面积向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质量转变。   第一,制定新的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全国一盘棋进行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系统的建设。   第二,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决策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政府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综合协调,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企业、社区和公众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推进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继续实施已有的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和农户补贴政策。在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实施新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   第五,提高生态系统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目前,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网络投入力度,生态系统类型和涵盖面还不够。   此外,要推动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适应性长期监测,试点与研究,开展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管理的试点示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