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王国强

仪器信息网王国强专题为您整合王国强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王国强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王国强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王国强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王国强话题讨论。

王国强相关的资讯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中医药法即将出台
    11月23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 “《中医药法》即将出台”。《中医药法》也将成为我国起草的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王国强指出,中国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最近几个月来,中医药在政策层面所享受到的“待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则设立“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专门篇章,更明确中医药的重点任务,同时在全篇多处提及中医药,将其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各方面。  今年3月23日,王国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也公开表示,《中医药法》已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与此同时,坚持中西并重,促进中医药发展,以及广泛开展中医药等领域的合作,也已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2年,《中医药法》就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随后的几年屡次传出将出台的消息。  “扶持、促进、发展”,此前王国强用六个字概括了中医药立法的主要内容。据其透露,中医药立法中已考虑到名贵中药材的保护内容,同时还包括医疗、文化、民营医院等。目前,国家中医药法草案正在广泛征求各个省市的意见,顺利的话,将尽快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对于是否会在上半年出台时间表,王国强表示“尚不可预见”,“我们希望越快越好”。  2013年3月10日,王国强又称,国家中医药法草案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第一档项目。当时就有媒体分析指出,“按照立法程序,这意味着国务院有望今年通过草案,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  然而,《中医药法》草案在2015年才最终通过。2015年12月2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由国务院提请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议案。  草案提出,国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平等对待民营和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  同时,考虑到中医诊所主要是医师坐堂望闻问切,服务简便,不像西医医疗机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草案将中医诊所由现行的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另外,草案规定,对于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需求,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医疗机构炮制的中药饮片,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草案还规定,鼓励医疗机构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对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和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只需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即可配制,不需要取得制剂批准文号。  在评价《新医药法》的意义时,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司富春曾表示,这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并有利于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与贸易。  既然《中医药法》如此重要,那为何中医药立法迟迟未能落地?记者发现,有人大代表首次提出中医药立法,则是早在1983年的事情,按照媒体的说法,在当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首次提出中医药立法一事。  对此,著名中医学家米烈汉坦言,我国中医药立法30余年求解路之所以不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外部因素,也有学术发展的内部因素,更有政策落实不力的主观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人士对中医的价值认识不到位。目前不少卫生部门的人对中医的特色缺乏清晰的认识,他们思想上没有意识到立法对中医保护和发展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立法进程,虽然国家很重视中医,但卫生部门的一些人没有推动立法的积极性。  而中国卫生法学会秘书长吴崇其认为,主要在于中医没有诊断标准、中医没有死亡标准这两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医理论多为自然哲理,难以找出事实依据,很难进行标准界定,而没有标准,中医药立法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内容,也就无从保护中医药的合法权益。”
  • 围绕质谱核心技术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访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监王国强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10月23-26日,两年一届的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届BCEIA继续坚持“分析科学创造未来”的方向,围绕“生命 生活 生态——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组织学术报告会、专题论坛和仪器展,吸引了众多分析科学领域的厂商参展,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信仪器”)盛装亮相。借此机会,仪器信息网采访了禾信仪器营销副总监王国强先生,请他就禾信仪器的参展情况进行了分享。 /p p   2019年恰逢禾信仪器成立十五周年,在公司成立十五周年之际,禾信仪器向大家展示了十五年来精心研发制造的应用于环保、医疗领域内的多款核心产品及应用于环境管理、污染应急的综合解决方案。 /p p   展会期间,禾信仪器展位来宾络绎不绝,其新产品复杂体系VOCs检测系统吸引了大量的目光。据介绍,禾信仪器自主研发的复杂体系VOCs检测系统能够对复杂样品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并且可应用于食品、环境、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 /p p   近年来,禾信仪器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积极贡献力量,其PM2.5在线源解析仪器自从2012年装备在个首个国家大气超级站里,到目前为止,已经在众多城市投入使用,参与了重大污染事故溯源排查,并多次参与像南京亚青会、广州亚运会、青奥会、APEC会议等大型活动空气质量监测及保障工作。除环境监测领域外,禾信仪器在食品检测、精准医疗等行业也是积极拓展。 /p p   在成立十五周年的日子,对于禾信仪器大家庭来说,感悟最深的是“创业不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禾信仪器将坚持“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的理念继续前行! /p p   更多详情请观看视频: /p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5367F9406F31B83F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 中药大健康产业规模破万亿 下一个屠呦呦何时出现?
    中药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 公立中医类医院住院人均费用较公立医院低24%,中医药“保基本、强基层、控费用”作用逐渐体现 中医药专业在校生达75.2万,下一个屠呦呦何时出现?标准数量达649项,药材质量怎么样?“墙内开花墙外也香”的中医药近年来“国际范儿”十足,在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当下,中药所面临的质量和资源方面的困境,也亟待突破。  6日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记者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权威解读,特别梳理了N个看点。  公立中医类医院患者住院  患者人均费用低24%  2009年至2015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由14.3%上升到15.7%。2015年,公立中医类医院比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低11.5%,住院人均费用低24%。  “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快发展,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明显提升。”有专家指出,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疾病的康复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以较低的投入提供了与资源份额相比较高的服务份额,放大了深化医改的惠民效益。  中医药以其特色优势丰富了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内涵。王国强表示,我国正在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疗养院等开展“治未病”服务,通过治疗关口前移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  专业在校生超75万  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200余所高等西医药院校或非医药院校设置中医药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达75.2万人。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王国强认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全覆盖的特点,基本形成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得益于我国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的积极进展,近年来有45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独立中医药科研机构、中医药大学、省级以上中医医院为研究主体,综合性大学、综合医院、中药企业等参与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下一个屠呦呦的出现指日可待。  中医药“墙内开花墙外也香”  “国际范儿”十足  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 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  中医药传播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中医药事业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王国强还指出,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国际传统医药的发展,累计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的医疗队基本上都有中医药人员。我国已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先后派出中医技术人员400余名前往40多个国家援外,得到受援国政府和人民充分肯定。  白皮书说说中医——  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  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突出“治未病”  中医药注重“平”与“和”  国务院新闻办6日发表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具有重视整体、注重“平”与“和”、强调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使用简便等五大鲜明特点。  白皮书说,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  望闻问切,“辨证论治”  “看”中医  白皮书指出,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疾病的发生,其根本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维护健康就是维护人的整体功能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协调与和谐状态。  白皮书说,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着眼于调整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态。  针灸、推拿、拔罐、刮痧  “说”中医  白皮书指出,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据不同体质或状态给予适当干预,以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从而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  白皮书说,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中医干预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许多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
  • 2016:加速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推进中医药全面发展
    p   1月14日,201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卫计委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在工作报告中从十个方面总结了2015年中医药发展取得的成效,包括法制建设、继承创新、深化改革、服务能力建设、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民族医药、海外发展和系统党建。 /p p    strong 2015年中医药发展亮点多 /strong /p p   回顾2015年,中医药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比如法治建设方面,《中医药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进入最后立法程序。国家标准和政策方面,发布实施3项目国家标准和一批团体标准,建立了12个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民族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6"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8"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8"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span /span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22.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医药标准化 /strong /span /a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end_9"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end_7"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建设也同步推进,发布14项维吾尔医诊疗标准等。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文件,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育计划等。 /p p   王国强表示,2015年,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服务总量也大幅提升。并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深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建设方面,首次在全国开展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和中医药知识普及率调查。 /p p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也在相关沿线国家紧密布局,中捷中医中心可谓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的首个卫生合作项目。甘肃、四川、海南等多个省市都在积极布局“走出去”战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王国强.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230fcca1-9ce9-4d72-81c0-edd17d781c61.jpg" / /p p    strong 2016年中医药发展全面推进,精准发力 /strong /p p   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对于今年中医药发展的主要任务,王国强透露,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抓好规划制定与实施等。包括抓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制定与实施,编制好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建设2030纲要、深化医改等国家重大专项规划编制,体现中医药特点、发挥中医药作用。 /p p   同时,还将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持续推动深化医改等各项改革。王国强表示,各项改革任务要向中医药振兴发展这个目标聚焦、向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聚焦、向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 /p p   此外,还将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一是要加快中医医疗服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三级中医医院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能力。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创新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社会办中医,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办医格局。二要推动养生保健和特色康复服务发展,推进“治未病”能力建设,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合作试点,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康复疗养机构的转诊与合作。三要积极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新业态。四要壮大相关支撑产业,推动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产品开发和服务项目设计,丰富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培育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推广科学规范的养生保健知识,传播好中医声音。五要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督管理,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引入认证制度,引导行业自律。 /p p   中医药继承创新方面也将加快推进。王国强说,“我们要学习屠呦呦研究员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坚持继承创新、团结协作、辛勤耕耘、甘于奉献、勇攀医学高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中医药继承创新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措施。”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把握原则,加强自主创新。二要探索路径,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和整理,加紧编撰《中华医藏》,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整理研究,探索现代传承模式和解读方式。三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建立中医药疗效、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标准,研发中医诊疗仪器设备,开发中药新药和以中药为基源的新产品,发展中药产业和中药装备制造业,推进中药全产业链标准化和支撑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推进中医药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创新发展。 /p p   作为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以及继承创新的第一资源,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也将得到尽快发展。在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继续加快促进民族医药发展。 /p p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将成为2016年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重点。王国强表示,将全力推动中医药的海外发展,以服务“一带一路”为重点,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p p   具体包括加快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建设一批服务贸易示范机构,逐步建立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推动建立中医药标准国际化体系等。 /p p br/ /p
  • 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卫计委:这不是危言耸听
    12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布会上,有记者就“中医有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一说法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求证。王国强回答:“这句话确实不是危言耸听!”  有评论指出,在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之际,亟须破解中药面临的质量和资源困境,绝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强音。与此同时,关于“中医可能亡于中药”的警钟也不断敲响。近年来,野生变家种,道地药材异地无序种植,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都直接影响药材品质。  比如,中药材历来强调原产地,追求“道地”,异地种植必须三代药材疗效和原产地药材一致方可上市。但是一些地方只顾经济效益,中药材种植“随心所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既须统筹治理,又要只争朝夕。  药材质量关乎中医生死存亡,关乎民众用药安全。主管部门、种植和加工企业须严格遵循《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部署,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规范中药材产业发展。主管部门尤其应在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建设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网络,构建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强化中药材主要产区资源监测保护 二是力促优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 三是积极推进中药的标准化行动,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中药不分家,是中医传统特色优势。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用好药,是保障民众用药安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
  • 47亿专项资金投入 中医药迎发展战略机遇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中医药专项资金47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最多的一年。”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   医政惠民: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各地积极推动中医药发展   《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措施:一是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积极争取鼓励和引导使用中医药的政策。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版)中,含中成药987个,中药饮片也纳入其中,中药增加比例超过了西药。二是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中,落实中西药并重的原则。102种中成药和颁布了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三是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四是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方面,明确提出要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并首次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五是在关于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文件中提出,将对中药饮片加价率标准适当放宽,逐步提高中医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等项目价格。   2009年,全国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和体制机制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北京、广东、江西、山东、内蒙古、甘肃等地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对中医药实施优惠政策。甘肃规定新农合和城市医保的中医药报销标准提高10%,起付线降低20% 广东将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纳入门诊报销范围。江苏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基础上新增中成药113种。黑龙江实施“中医普惠基层三年规划工程”,计划到2011年全省所有综合医院全部设立中医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所(室)能够提供较为规范的中医药服务 北京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医医师到执业地点以外的社区、农村行医,引导中医药资源向城乡基层流动。据介绍,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将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调整为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大医精诚:国医大师激活人才机制   服务可及性进一步提高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王国强说,中医人才成长有其特殊规律,周期较长,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临床实践,因此必须将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同步推进。   为推动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与创新,我国首次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开展“国医大师”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了30名“国医大师”。王国强表示,这是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进行的有益探索。此外,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进展顺利。23所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及10所博士授予权的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录取了643名继承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得到落实,1054名学术继承人已经全部进岗。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项目去年招收了两万多名乡村医生,开展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对6460名中医全科医师进行了岗位培训。   目前全国已有76%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去年,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已经覆盖中西部所有的县。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已覆盖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之际,中医药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2/3的甲流患者接受了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北京市政府投资1000万元研制的“金花清感方”制剂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方面,截至去年6月,全国累计有9267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接受了免费中医治疗,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改善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临床症状、降低抗病毒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明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对中医养生保健内容更为关注。王国强介绍,2007年以来,我们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至2009年,“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达到103个,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悬壶济世: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09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同意成立中医药(暂定名)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这在ISO成立与传统医药有关的技术委员会还是首次,对我国掌握中医药以及传统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去年有9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74项标准项目纳入《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年-2013年发展规划》 中医、中药、针灸、中药材种子(种苗)4个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此外,中医药立法和监管工作稳步推进。新一轮《中(传统)医药法》草案的起草修订工作启动 湖南颁布实施了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族医药的地方性法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医药苗医药保护条例》。   由我国发起和促成的《传统医学决议》在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获得通过,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一个敦促会员国发展传统医学的专门决议,在世界传统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决议的通过也显示了我国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上通过的《南宁宣言》,构建了中国与东盟传统医药高层交流机制,提升了中医药在东盟的影响力。
  • 中医药标准化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近日,中医药标准化国际研讨会在沪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中医药研究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承办。共有来自奥地利、瑞典、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中国、越南、新加坡、泰国、突尼斯、加纳等19个国家60余名中医药专家和标准化官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石保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及上海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沈远东。   王国强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为世界传统医学领域的一件盛事,充分体现了当前世界传统医药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影响力日益扩大,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关注。TC249的成立说明了国际标准组织对传统医药标准化特别是中医药标准化的认同和期待,是国际传统医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王部长特别强调TCM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经验、理论和技术,在世界许多国家不同程度推广、应用和发展,具有国际广泛性的传统医学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将积极支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石保权在致辞中希望与会专家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了解,相互尊重,共谋合作发展,通过各国的努力,形成更多的共识,取得更大的成绩。   研讨会中各国代表简要介绍了本国传统医药历史及发展现状。中国、日本、韩国、德国及西班牙专家就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必要性、规划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专题报告。与会专家还就新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范畴交流意见,一致认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有助于中医药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交流,更好为各国人民健康服务。这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讨会为各国传统医学标准化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机会,也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机构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 我国GAP认证企业仅75家 质量成中药材瓶颈
    近年来,随着“欣弗事件”“齐二药”和“毒胶囊”等事件的曝光,药品安全成为老百姓继食品安全之后不得不面对的又一重危机。   而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质量公告显示:近年来,中药饮片不合格率一直高于西药和中成药,成为老百姓用药的心头隐患。尤其是随着国家近年来对中药材行业的扶持不断加强,中药材产品的质量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成为阻碍中药材行业甚至是中成药行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中药材质量问题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近几年“两会”期间,中药材质量问题一直都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前,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伪品、替代品增多。中药材有数千种,且品种繁多。随着新的药用品种被开发和利用,代用品等用品层出不穷。一些中药材经营者通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使假、不同品种混用等,将假冒、伪劣药材销售到患者手中。   二是未按GAP要求进行种植,达不到用药质量要求。如一些药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或是未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采收等,形成劣品。   三是炮制不当。比如黄芩对于炮制的温度和时间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有效成分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但随温度的增加而递减,很多药材加工者经常忽略这一点。   四是运输储存不当。目前,国内市场对同一种中药材没有规定统一包装,经营药材的专业公司多数也未制定相关的包装标准。有的药材因包装物使用不当,造成药效减弱、变化 有的因包装物潮湿破裂,或粘有剧毒农药、高效化肥,或附有虫卵、霉菌,产生二次污染。   多部门监管   导致一个“媳妇”六个“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竟然只管医不管药”,面对记者的不解和疑惑,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每每谈及此,多少显得有些无奈。   按照目前的“行规”,中药种植领域的主管部门为农林部门,中药材市场监管属于工商部门,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生产由药监部门监管,而医院开方、抓药则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药对外贸易则由商务部主管。这种6个“婆婆妈”管1个“媳妇”的多部门监管方式看似各司其职,却直接导致了对中药产业链监管的缺失。   就目前这种多部门监管的格局,王国强认为,将会导致中药领域在基础科研方面很难做到相互协调和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上也难以统一,在监管上具体部门的具体职责可能出现重合交叉或者真空地带……   “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监管涉及到种植、采收加工、炮制、贮运保管、市场销售和使用等环节。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中药材既具有农副产品的属性,又具有药品的属性,这也决定了对它的监管非常复杂。” 王国强如是说。   GAP基地建设   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   在王承德看来,中药材的质量问题说到底是种植的问题,中药材治理最终要从源头做起。   为了推进规范化种植,2004年,有关部门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引入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涉及从种植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中药材GAP作为一项旨在推动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起开始推动至今,已有10个年头。但由于药材生产的特殊性、学术争议和成本较高等诸多原因,GAP并未获得像GMP那样的强制认证。据统计,我国目前通过中药材GAP认证的企业仅有75家。   今年6月,工信部发布了《2012年度国家拟扶持中药材生产建设项目》的公告。在公布的60个建设项目中,重点扶持的38个品种都是依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扶持的100个大宗和濒危中药材品种选定的,包括30万亩茯苓、20万亩连翘、5万亩山茱萸、3万亩滇龙胆等30个品种、共49个项目的常用大宗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中药材扶持资金规模再次增加1000万元,扶持规模达到了1.35亿元。   对此,专家表示,我国中药材GAP基地生产的药材无论是从种植面积、产量还是从种植品种等方面,均占份额较低,今后中药材GAP种植或基地建设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实施和推广中药材GAP种植或基地建设将会极大程度地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的质量。   王承德认为,除此之外,要确保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当加强中药品种的优选优育和中药的种源研究,加强中药材品牌培育和保护,解决品种源头混乱的问题 其次应当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 再次应当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 此外还应当加强中药材新品种的培育,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研究。   中药材标准化的制定   呼声渐高   新医改方案中,中药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这为中药行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业界认为,如何保障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已经成为当下中药材行业发展所必须面临的核心问题,对中药材行业来说,规范化种植是源头保障的一个方面,中药材标准化的制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先决条件。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指出,影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规范的缺失。比如中药饮片是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我国早在“九五”期间就开展了中药饮片标准化的研究,但到现在依然没有一套完整的中药饮片标准化的体系出台。他认为,目前中药饮片产业出现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套统一而规范的标准化体系。   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曾在2010年全国中成药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多年来,在中药标准体系的建设中,主要是在面向生产检验的质量标准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就,而在用药方面,结合临床的中药标准化问题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现代科学实验研究数据的支持,如临床中药用量、用法、功效、药性等研究。肖小河认为,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主要是基于指标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测定,与安全性和有效性关联不密切或不明确,因而对中医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和参考意义不是很突出。   他呼吁,亟须开展并加强结合临床的中药标准化研究,建立关联疗效、可控可评的中药标准体系,使质量标准更加贴近临床,使临床标准更有科学依据,中药标准能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中医临床,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肖小河认为,建立完善的中药标准体系,使质量控制标准化贯穿于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是中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 美国收紧液氦出口 中国科研项目受影响
    一旦美国收紧液氦的出口,中国现有许多使用氦气和液氦的科研项目和医疗项目将受到影响   张海刚忙着联系外面的液氦供应商,因为理化所的液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新送过来。实验是不能停的,现在的文章还不够明年毕业的要求。看着身边忙碌的同学,他心里很着急。   张海刚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读博士,他所进行的分子动力学性质的研究需要在超低温环境进行,这种低至4.2K的低温是通过液氦来实现的。   实验室“断粮”   物理所的液氦主要来源于兄弟院所——中科院理化所。   理化所研究员刘立强说:“所里的氦液化器每两天工作一次,每次工作8个小时,一个星期大概能出1000升液氦。”但是,近几天所里的氦液化器出现了故障。据刘立强介绍,上世纪80年代,该所氦液化器产出的液氦能够供应整个华北地区,但现在,80%的液氦都要先满足物理所的实验需要。   为了应对这个随时可能“罢工”的仪器,物理所在2008年耗资六七十万元人民币买了自己的氦液化器。物理所一位实验人员告诉《科学新闻》:“要等到明年(2010)初,液化器才能真正投入使用,即便是这样也只能够自给自足。”   在中科院,像物理所这样拥有国家超导重点实验室的液氦消耗“大户”并不唯一,经历过“断粮”之苦的电工所中科院应用超导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对此深有体会。为了研究带材的超导性能和维持超导磁体运行,液氦必不可少,而与物理所不同,电工所的液氦是直接从国内的液氦分销商手中购买,通常来说,这比从中科院其他研究所购买要便宜。   但就在2007年下半年,超导实验室的超导实验停了长达两个多月。彼时由于美国将氦资源列为战略储备资源而限制粗氦产量,美国国内液氦设备大规模停产,这不仅导致了美国自身在日本长岛军事基地的需氦设备被迫关闭,而且累及到中国的液氦进口,液氦的价格更是一度飙升到300元/升。   医院面临问题   回忆起2007年下半年的液氦断货情形,一家液氦供应商的负责人王国强记忆犹新:“不断有人打听什么时候能买到液氦。每天都要向顾客解释不是为了抬价,确实是美国那边没有液氦运过来了。”   更严重的是,液氦的最大消费群体还不在科研机构,而是在医院的核磁共振设备。中科院电工所的李晓航副研究员介绍说:“现在医院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核心大都是超导磁体,只有在液氦的低温下才能稳定运行从而产生稳定的磁场,这样才能保证高分辨率的成像。”   液氦供应商王国强也证实了这个观点。他表示,越是精密的低温超导成像设备往往消耗的液氦越多:“北京天坛医院的脑磁图仪每星期都要注两次液氦,用量达上百升。”核磁共振成像仪的诸多优点让其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然而在2007年,由于“伴侣商品”液氦的短缺,一些医院不得不让它们停止运行。   汽车加了汽油马上就可以重新上路,但“医院的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一旦停下来,再启动就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李晓航说,“首先要注入几十升的液氦预冷设备,而且很有可能需要重新匀场,超导磁体退磁后重新充磁也要10到15天。等到设备完全正常差不多要等一个月。”   而且对于仪器来说,超导磁体的反复退磁对仪器本身是有损害的。   随着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医院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也越来越多,据上海一家液氦供应公司透露:中国的液氦分销商已经达到260多家。   一种用途宽泛的稀缺资源   氦气是一种非常“懒惰”的气体,不易与别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氦气也是一种稀缺资源。   不过,美国是幸运的,地球上80%以上的氦资源分布于此,美国的天然气中氦气的含量高达7.5%。   由于氦气在飞船发射、导弹武器工业、低温超导研究、半导体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用途,中国近年来对氦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受制于氦气资源匮乏、提取氦气的成本较高,中国在需求上一直依赖进口。   “中国四川自贡倒是有一些氦气含量相对较高的天然气,从中提取出的氦基本就用于潜艇。”中科院理化所的刘立强研究员说。他解释道:“在水下的高压环境下,空气中的氮气会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中,在潜水员上浮的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变小,血液中的氮气便会逸出,形成气泡阻塞血管,而用到极难溶于水的氦气与氧气混合形成的人造空气,由于氦气本身的化学惰性,可以让潜水员较为舒适地在水面和水下之间往返。”   同时由于氦气非常“懒惰”,不易与别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它常常被用作电焊和单晶硅生产中的保护气,避免金属或者硅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形成讨厌的氧化物。像美国这样的氦资源富有国家,据统计在其2000年消耗的所有氦气中,18%用在了焊接上,而16%用作工业的保护气。   此外,氦气还被用于飞艇的载气,在火箭发射中也离不开它的身影。   未来氦气进口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一旦美国收紧液氦的出口,中国现有的许多使用氦气和液氦的科研项目和医疗项目将受到影响。   三种途径解除氦危机   对于美国这样的“富氦”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似乎不需要考虑“氦资源危机”的问题,但事实上不管是科研工作者还是医疗工作者都在考虑如何面对这一危机。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节流。王国强告诉《科学新闻》:“现在医院的核磁共振仪很多自身带有密闭性很好、防止蒸发的液氦装置,大大减少了液氦的需求量……先前的一些耗费液氦量大的仪器已经逐渐被淘汰。”   更多的科学家尝试用其他的制冷方式来代替液氦制冷。刘立强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希望用无液氦的制冷机来达到超导磁体的工作温度。“相对于液氦制冷,制冷机的氦需求量很低(用作制冷机的制冷气体),制冷机主要通过冷桥与磁体相连,采用的是热传导的制冷方式,而液氦主要是将磁体浸泡其中,对流制冷起很大作用。”刘立强说。   然而这种方法目前还没有真正用于医用核磁共振仪。有专家表示,液氦制冷的优势现在比较明显:制冷效果稳定,对于成像要求条件苛刻的医用设备,这点很重要。制冷机的稳定性不如液氦,容易受到扰动影响,这对精确成像是不利的。但他也表示,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制冷机代替液氦制冷也并非不可能。   发展高温超导材料也是另一个可能的途径。2009年10月18日在合肥举行的国际磁体技术会议上,高温超导成为与会专家的热议话题。寻找优质的高温超导材料,让超导磁体能够在液氮甚至更高的温度下稳定工作,是核磁共振成像仪摆脱液氦的又一希望所在。   氦的发现   1868年8月18日,法国天文学家彼埃尔让桑(Pierre Janssen)在印度南部观测日全食时,意外发现太阳光谱里面有一条陌生的明亮黄线,英国天文学家约瑟夫洛基尔(Joseph Lockyer)也独立地发现了这条黄线,并把这种元素命名为“氦”,它的英语为helium(来自希腊语“太阳”)一词首音节的音译。1895年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塞(William Ramsay)从一种含铀矿物中分离到氦的时候,让人们认识到地球上也有氦的分布。而且氦是一种惰性气体,几乎不能和其他任何元素化合,而且极难液化。
  • 上海将整合药材饮片产业链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药材公司成立55周年庆典大会上获悉:上海中药行业将整合6家饮片生产单位和一个经营公司,以“6+1”的经济联盟为载体,推进原料采购、质量检测、生产加工、储存养护、物流配送的“五统一”模式。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出席庆典。   市药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小而全、多而散的生产加工状况已成为制约本市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此次整合药材饮片产业链,将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提高饮片质量,提高技术工艺应用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并降低成本。   本市6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将分别打造成中药原料加工基地、精品饮片加工基地、出口饮片加工基地、名贵药材加工基地、配方饮片加工基地等,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从低水平重复竞争中走出来。
  • 抗超级细菌中药5年内或面世 研究经费5000万
    9月11日,广药集团联合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在广州共同启动了《广药集团抗“超级细菌”药物研发大课题》,将发挥中医药优势,针对近日令全球医学界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开展专项研究。课题包含白云山板蓝根等10大抗菌消炎中药改善耐药性研究、抗菌消炎中药与西药抗生素联合用药方案筛选、“中国中药抗之霸”新药研发三大项目。广药集团总经理李楚源宣布,广药集团将首批投入5000万元作为项目首期经费,同时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也将配套经费,用于联合项目研究。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等出席相关活动。活动得到刘昌孝、姚开泰、侯凡凡、钟南山、李连达、肖培根、陈可冀、李兰娟等8位院士的支持,并由刘昌孝等部分院士担纲课题研究。   抗生素无力应对“超级细菌”   近日,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超级细菌”NDM-1,目前已经蔓延到欧美、日本等多个国家并开始致人死亡,这一让绝大多数抗生素都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也使得全球医疗及医药研发机构都严阵以待。   据了解,“超级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或不动杆菌里含有一些酶的基因。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所谓“超级细菌”没有效果。而普遍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产生“超级细菌”的关键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中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较为严重,“大医院用抗生素的费用占用药费用近一半。目前,相当多的一般感冒、流感及病毒感染,医生常规开出抗生素的现象相当普遍。”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称,中国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数量仅约占20%;中国的抗生素原料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的10倍。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细菌整体耐药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中药防治有独特优势   据专家介绍,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大量的“天然耐药基因”,而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如同“筛选压力”,选择并进化这些整合有“耐药基因”的病菌,使得后者最终成为人类的噩梦———临床上的“耐药菌”。超级细菌的出现提示在抗生素研发过程中,不能仅仅凭新药对细菌、病毒的抑杀率高就认为是好药,更要关注其整体效果与长期效果。   中药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具有多靶点抗菌作用,诸如金银花、板蓝根、穿心莲等中药不但对细菌、病毒有抑杀作用,更包括对人体免疫的调节和保护。与西药抗生素滥用催生“超级细菌”不同,研究发现诸如金银花、板蓝根、穿心莲等中药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耐药性的神奇功效。   自“超级细菌”出现后,面对西药的苍白,无论是医药学家还是企业界都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医药。在此前的9月8日,卫生部表示,我国卫生部门正在严密防控“超级细菌”,全力避免中国成为重灾区。这也是我国官方首次对防范“超级细菌”表态。卫生部部长陈竺指示发挥中医药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加大对抗菌抗病毒的研究和支持力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药集团联合一些科研机构,提出包括中药及西药在内的一揽子重大研发计划。   力争5年内研发出“中药抗之霸   在中医药抗病毒产学研联盟模式和成果的基础上,广药集团筛选出抗微生物感染的中药产品群,联合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岭南地区的权威科研机构,并辐射到国际科研团队,进行共同攻关,并由刘昌孝等院士分别领衔三大研究项目:(1)白云山板蓝根等10大抗菌消炎中药改善耐药性研究;(2)抗菌消炎中药和西药抗生素联合用药方案筛选;(3)“中国中药抗之霸”新药研究课题。启动仪式上同时举行了三个项目的签约仪式。据悉,广药集团投入三项研究启动经费5000万元,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也将配套经费支持。未来还可向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申请资金支持。   王国强对广药集团快速反应和积极落实卫生部指示表示赞赏,并表示对抗菌消炎中药的研究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李楚源则透露,由于岭南气候和土壤特殊,有大量的清热解毒等抗菌消炎中药药材,并在历史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广药集团将努力打造为全球最大的“抗菌消炎中药”研发和生产基地,力争在5年内研发出针对不同超级细菌的“中国中药抗之霸”。
  • PerkinElmer红外光谱仪荣获科学仪器新品奖
    2008年3月11日,由仪器信息网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主办的"2008年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中, 珀金埃尔默公司的SpectrumTM 400系列全自动切换双波段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荣获主办单位颁发的科学仪器新产品奖, 珀金埃尔默公司是唯一获得此项奖项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供应厂商, 本次评选结果从148家国内外厂家251台中评选获得. PerkinElmer公司大中国区分子光谱产品线技术经理王国强博士,也专程到场领取了此奖项。 巧合的是,就在刚刚结束的Pittcon 2008盛会上,珀金埃尔默公司的SpectrumTM 400系列全自动切换双波段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Spectrum&trade 400 FT-IR & FT-NIR),荣获 SelectScience主办颁发的2007年度最佳光谱仪器新产品奖。这也是全球300多名来自 SelectScience Separations and Spectroscopy community members的科学家们网上投票选择。也是仪器行业第一次颁布的网上仪器大奖。 国内外这两次不约而同的评选结果,充分说明作为全球红外光谱仪的创始者, 珀金埃尔默公司在红外光谱仪行业的领先地位,获得了国内国际市场的一致认同! 也说明中国仪器信息网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的专家们有着与国际相同的专业水准。
  • 2005 PerkinElmer 公司新产品发布及应用技术交流会
    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自1937年创建以来的65年中,作为世界分析仪器工业的先驱和领导,在分析化学及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创造着辉煌的成就。一系列独创性的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和优异完善的品质,为珀金埃尔默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而广大用户对珀金埃尔默公司的信任和支持,也是珀金埃尔默公司不断发展的深厚基础。从珀金埃尔默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30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为用户和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值此BCEIA机会,我们特在北展宾馆举办2005年美国PerkinElmer公司新产品发布及应用技术交流回。 我们热忱欢迎各位化学分析界的同仁和相关人员前来参加我们的交流会,同时欢迎光临我公司在北展的展台,届时我公司将有全套仪器展出。进一步了解珀金埃尔默公司和熟悉这些新技术新仪器,与我们的专家共同探讨相关的应用技术。我们衷心祝愿这次技术研讨会能为我们之间的交流和贵单位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时间]: 2005年10月21日 [地点]: 北京展览馆宾馆主楼5层会议厅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研 讨 內 容] 时 间 内 容 8:00 ~ 8:30 报到 8:30 ~ 9:00 致词PerkinElmer Total Lab Solution 陈晴总经理 9:00 ~ 10:00 现代食品安全中的元素检测技术 Dr. CT Yong 10:00~10:45 现代分子光谱技术最新技术进展与 应用 王国强先生 10:45~11:00 休息 11:00~11:45 新型自动热脱附自动进样器及其特点 Dr.Alfred Chou 11:45~12:15 样品前处理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空气、水、固体废弃物) Dr.Alfred Chou 12:15~14:00 午餐 ***** 赠送小礼品 ***** 2005 PerkinElmer 技术交流会 回 执 单 位 地 址 邮政编码 参 加 者 部 门 职 称 联 系 电 话 传 真 E-MAIL 展台号: 北展2号馆 A081~083, A094~096 ((010)65668166 (010)65668155 沙 薇小姐 (珀金埃尔默公司)
  • 东深电子应邀参加第四届智能化河长制河湖治理与水污染防治高峰论坛
    12月27日--28日,由广东省水利学会联合珠江水利水电培训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举办的“第四届智能化河长制河湖治理与水污染防治高峰论坛”在广东珠海顺利召开,来自全国的流域机构、省、市河长制办、水利厅、水利局,部分高校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作为行业内的自动化、信息化专家企业,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深圳市东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深电子”)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现场  会议由广东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颜文耀主持,珠海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书记、局长林粤海致欢迎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李纪人、北京师范大学王国强等15位来自各个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作主旨报告。 专家学者作报告演讲  本次会议始终围绕智能化河长制河湖治理与水污染防治主题,以智能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为切入点,就大数据在智慧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遥感技术为河湖长提供的服务和模式、河湖大数据系统建设、无人机监测河流排污口、无人技术装备在河长制治河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各企事业单位在今后治理河湖问题提供了诸多良方。  东深电子结合多年信息化建设经验,秉承助力河湖治理,保护绿水青山的初心,推出了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采用一体化监测体系,构建一张物联感知大网,助河长管理“一臂之力”。
  • 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推进中药标准化行动
    据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近日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布会上表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药材的资源保护和中药材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联合工信部、食药总局、国家林业局等多部门共同推进规划的落实,解决好中药的质量和资源问题,保障民众用药安全。  第一,通过推动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的普查工作,着力摸清全国中药资源的家底,建设中药材资源的动态监测网络,构建中药种子资源的保护体系,切实加强对中药材主要产区资源的监测和保护,提升中药材资源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要促进优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坚持以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为导向,建设常用的、大宗的、优质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鼓励野生孵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沙漠来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生产基地,保证临床和产生的原料供应,坚持以道地药材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为支撑,加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的力度,从源头上保证优质中药材的生产。  第三,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中药的标准化行动。重点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的质量提升等生产全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或过时等问题,着力于中药生产各流程的技术规范优化、中药产品标准及中药产品可溯源的系统建设,完善并修订一批中药生产全流程标准,强化中药产品的监督、鉴别和鉴定的方法,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促进中药产业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使人民群众吃上好药。
  • 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四大亮点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016年12月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第一部《中医药法》诞生。  “有技无照”有望合法行医,药材质量将被全程监管,“片仔癀”等处方工艺将受“特殊保护”,“张悟本们”不得“忽悠”̷̷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25日审议通过的中医药法备受各界关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文化资源和重要生态资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内容全面丰富,在具体制度设计中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医药自身特点,符合行业和民众期盼。围绕这部法律,新华社记者采访权威专家独家梳理出四大亮点。  “有技无照”的民间中医有望获得医师资格  中医药法提出:“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应当体现中医药特点”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民间中医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和经验,为基层百姓提供了必要的中医药服务,但现有医师资格考试难以评价其真实水平。王国强说,中医药法在充分考虑医疗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对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开辟了通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即可获得中医医师资格的新途径。这对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壮大基层中医药服务队伍,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医药法,今后成为中医医师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医药院校培养的学生,二是规范师带徒的人员和确有医术专长的人员。”北京望京医院院长、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说,中医药法根据历史和现实实际,从法律层面肯定中医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其合法性,为保存民族医药国粹、解决我国卫生资源不足和基层中医缺乏的开辟可行途径。  中药材质量将被全程监管  为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中医药法规定:“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 “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  对违规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中医药法规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 情节严重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东直门中医院院长王耀献说,当前,中药材管理领域标准化种植养殖落实不到位,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造成有害物质残留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设备简陋,染色增重、掺杂使假现象时有发生 中药材专业市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制假售假、违法经营中药饮片和其他药品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严重危害公众健康,阻碍中药材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中医药法对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作出明确规定,是非常必要的,将促进中药产业“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  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是中医药法的一大亮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黄薇说,针对中医药行业中存在的服务不规范、中药材质量下滑等问题,中医药法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特别是对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明确了处罚措施,以加大对危害中药材质量安全行为的惩处力度,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片仔癀”等“国家秘密”将被特殊保护  中医药法提出:“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对其持有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享有传承使用的权利,对他人获取、利用其持有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享有知情同意和利益分享等权利。”“国家对经依法认定属于国家秘密的传统中药处方组成和生产工艺实行特殊保护。”  陈珞珈说,中医药传统知识产权有巨大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国内,许多资源被无序开发,中医药特有名称被滥用,中医药特有标志被商业性复制,中药道地药材被仿冒̷̷  专家认为,中医药法将有针对性地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产权,有利于保护那些宝贵遗产的延续和发展,促进医学界和科学界对中医药传统知识智力成果的承认、传播和利用,保障中医药传统知识资源商业化开发利益的公平分享。  “张悟本”等“伪大师”不得“忽悠”  近年来中国养生保健服务行业发展迅速,总体适应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同时也存在标准缺失、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中医药法规定:“国家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标准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随着中医药法出台,规范中医养生保健行为有法可依。黄薇说,我国将加大对中医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针对中医诊所和中医医师非法执业、医疗机构违法炮制中药饮片、违法配制中药制剂、违法发布中医医疗广告等违法行为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  王耀献指出,我国应加快制定相关中医养生保健类规范和标准,研发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类技术、产品、设备,加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丰富服务内容。  他说,政府应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 支持建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组织,推动负面清单制度和第三方认证作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管理的主要方式。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引导群众规范就医、理性养生。
  • 基金委工材学部公布2023年杰青、优青评审组名单
    6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与2023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暴宁钟,陈国颂,陈华兵,陈建勋,陈星秋,陈学思,陈友明,陈云飞,池汝安,崔 杰,笪良龙,戴 庆,邓龙江,邓意达,翟 薇,丁立健,丁 一,杜修力,杜 勇,范 玮,冯国瑞,付 强,傅正义,弓永军,公茂琼,谷国迎,郭洪波,郭少军,韩晓东,韩 旭,何 凤,何旭辉,贺 泓,侯 旭,胡承志,胡 春,胡春宏,胡文彬,华旭刚,黄传真,黄 辉,黄晓宇,霍守亮,嵇春艳,鞠 平,鞠 杨,李根生,李红霞,李 军,李 亮,李 亮,李秦川,李仁年,李润东,李铁山,李悦生,李 越,李志波,李忠明,梁淑华,林元华,刘 岗,刘 鸿,刘俊明,刘林华,刘林芽,刘相法,刘益春,刘云贺,龙建成,卢春房,卢 磊,罗旭彪,马国伟,马衍伟,毛新平,彭栋梁,齐 磊,钱国栋,秦高梧,阮新波,邵金友,邵 涛,沈 洋,帅 永,孙华东,田 明,田艳红,汪爱英,王成新,王 东,王发洲,王国强,王国庆,王健君,王健平,王 凯,王快社,王立忠,王 平,王 强,王育华,王志伟,吴 波,吴一弦,吴 云,席北斗,席晓丽,夏建新,夏延致,邢 锋,许 勇,鄢俊敏,杨海平,杨 强,杨绍普,杨勇平,杨志峰,姚仰平,叶继红,殷国栋,于中振,余 彦,俞建成,岳清瑞,詹 梅,张凤阁,张海军,张浩力,张怀金,张建华,张金星,张 军,张 鹏,张新宇,张义民,张哲峰,张作泰,章明秋,赵栋梁,赵国堂,赵 杰,郑金海,周怀春,周绍兵,周延春,朱俊武,朱廷钰,邹如强,左 强。2023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敖燕辉,蔡国军,蔡英凤,曹宏斌,查俊伟,车仁超,陈建勋,陈 璐,陈求稳,陈星秋,陈永平,成 立,程芳琴,池汝安,崔宏志,崔 杰,笪良龙,邓意达,狄增峰,丁晓峰,丁 轶,董超芳,董绍明,杜 雄,杜修力,段吉安,段 炼,樊健生,范同祥,方红卫,方攸同,冯国会,付 峰,付 强,付世晓,傅继阳,高 峰,高福平,耿 林,顾 辉,郭恩宇,韩松臣,韩志武,何春年,侯剑辉,胡 春,胡春宏,胡家兵,胡明华,胡绍林,胡亚安,花 为,华旭刚,黄荣进,霍军涛,霍明昕,霍守亮,嵇春艳,籍国东,季 杰,江 霞,姜学松,来兴平,李 健,李 斌,李典庆,李 东,李峰(北京),李峰(吉林),李宏伟,李 惠,李建国,李秦川,李清泉,李润东,李伟华,李文英,李晓光,李炎隆,李 营,李 越,李忠明,梁剑寒,廖春发,林嘉平,林元华,凌建明,刘 磊,刘 合,刘 辉,刘加平,刘廷玺,刘文广,刘 元,刘志峰,刘 庄,刘遵峰,罗文俊,罗旭彪,马国远,马立峰,马连湘,马林建,梅云辉,孟国文,孟 进,闵凡飞,穆 钢,倪明玖,牛军峰,潘 光,潘世烈,皮大伟,曲大辉,屈 展,任洪强,单忠德,商 澎,邵 涛,沈锦优,沈 炯,沈志豪,宋 波,宋 成,宋永臣,宋云涛,孙利民,孙卫玲,谭慧俊,谭 倩,唐永炳,田富强,田于逵,汪 成,汪的华,汪 宏,汪建文,汪双凤,王成新,王法承,王 峰,王 辉,王慧远,王金淑,王军锋,王开云,王立平,王 平,王启刚,王 强,王 庆,王 涛,王天友,王卫军,王亚培,王亚宜,王志峰,吴建营,吴水林,吴 翊,吴玉程,夏建新,邢 奕,徐卫林,徐西鹏,许 震,薛德胜,鄢社锋,严新平,燕立唐,杨楚罗,杨德仁,杨 鹏,杨全红,姚建曦,姚仰平,殷国栋,于浩海,余 彦,袁 伟,张楚虹,张建华,张 军,张军辉,张 鹏,张秋禹,张 茹,张伟军,张先正,张新宇,张幸红,张学洪,张艳锋,张 瑜,张 铮,张正彪,章新杰,赵丁选,赵国堂,赵 靖,赵祥模,曾祥君,曾小勤,郑金海,周创兵,周 辉,周建庭,周绍兵,周玉良,朱宏平,朱俊强,朱 敏,朱晓张,朱学斌,祝效华,左建平。
  • 卫生部:中药配方颗粒应尽快建立国家标准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7月30日在无锡召开,这是确立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企业18年以来的第一次阶段性总结工作会议,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目前是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时机,中药配方颗粒应加强临床实践应用,并做好质量标准的统一,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应尽快建立统一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以推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成熟快速发展。   日本、韩国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推出中药浓缩颗粒,这种服用方便的剂型在海外市场畅销,在新加坡等地甚至已经完全取代中药饮片。1992年,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率先开始自主研发,并确定走单味配方颗粒的研制道路。199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江阴天江药业列为全国首家中药饮片改革试点单位,确立传统饮片的现代化改革方向。其后,又有5家企业列为试点单位。   近些年来,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深入,产业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国中药配方颗粒年试制产量超10000吨,年销售额达十多亿元人民币,占中药饮片年销售额的6%,且每年正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产业化趋势已经形成。中药配方颗粒已为越来越多的医患所接受,在部分省市已经进入医保目录。   天江药业董事长周嘉琳表示,中药配方颗粒给中药临床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辨证统一,注重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工作,使中药配方颗粒在工艺和质量标准上,源于饮片、高于饮片,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贯穿到研制过程中。   业内人士表示,中药配方颗粒的开发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千年来中药以根、茎、叶、花、果实等直接入药的习惯,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用药方式的革命。中药配方颗粒适应了现代人临床用药的需求,适应了正在变化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特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中药宝库,提高了国际上对中药科学性的认识程度,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 沃特世公司积极参与“2012年中国药学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大会”
    2012年11月19-21日,由中国药学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科大学承办,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苏省药学会、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大会在南京成功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省长李学勇,卫生部部长陈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卫生部副部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尹力,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方国恩少将,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省市领导李全林、何权、季建业、刘以安、华静等出席开幕式或相关活动。大会期间,与会者围绕&ldquo 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临床合理用药&rdquo 的大会主题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沃特世(Waters® )公司长期致力于生物医药领域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创新,并认真倾听客户、专家、同行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借此次学术会议的机会,由沃特世应用专家陈曦博士及贾伟博士介绍了&ldquo 液质联用(LC/MS)技术在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结构表征上的应用&rdquo 及&ldquo HILIC UPLC/FLR/QTof MS分析重组及血浆来源的凝血IX因子N-糖链&rdquo 的解决方案,与众多的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学术交流, 也让我们了解到中国药物研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2届中国药师周大会现场 关于沃特世公司 (www.waters.com) 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NYSE:WAT)通过提供实用和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 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 2011年沃特世公司拥有18.5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 联系方式: 叶晓晨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 xiao_chen_ye@waters.com 周瑞琳(Grace Chow) 泰信策略(PMC) 020-83569288 13602845427 grace.chow@pmc.com.cn
  • 基金委工材部公布2022面上/青年/地区项目评审专家名单
    7月2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公布2022年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专业评审组名单,蔡伟华,蔡袁强,车仁超等270位专家在列。2022年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蔡伟华,蔡袁强,车仁超,陈昶乐,陈磊,陈树君,陈小龙,陈学思,程群峰,程水源,程翔,池汝安,崔洪芝,戴李宗,单智伟,翟俊宜,翟薇,丁晓峰,定明月,董焕丽,杜世萱,杜小泽,杜勇,段晨龙,段梦兰,樊健生,范峰,费庆国,傅正义,高波,高广军,高海波,高亮,高振海,郭少军,郭彤,韩旭,韩志武,何旭辉,何燕,洪军,侯新梅,侯仰龙,胡承志,胡春宏,胡军,胡明华,胡文彬,黄朝晖,黄辉,黄剑锋,黄陆军,黄明辉,黄庆学,黄小卫,贾宏杰,姜涛,蒋昌波,蒋金洋,蒋军成,蒋青,蒋锡群,焦宗夏,金一政,康绍忠,雷明凯,李军,李钢,李光耀,李贺军,李虹,李立强,李丽,李亮,李美成,李萌,李树刚,李水清,李天匀,李营,李悦生,李越,李忠献,梁冰,梁丙臣,梁淑华,梁永图,廖庆亮,林波荣,刘斌,刘冬,刘辉,刘俊,刘俊明,刘磊,刘绍琴,刘廷玺,刘婷婷,刘相法,刘小康,刘艳丽,刘益春,刘永长,刘元,刘志峰,刘志坚,卢磊,卢新根,卢义玉,陆俊,罗坤,罗小兵,罗尧治,马国伟,马静,马锴,马万经,马小飞,孟国文,穆杨,南策文,聂安民,牛军峰,牛志强,庞晓露,秦高梧,冉启华,任文才,沙爱民,沈宝龙,沈毅,施卫东,帅智康,宋士吉,宋文胜,宋晓艳,宋永臣,宋征宇,孙峙,孙柏涛,孙金声,孙卫玲,孙玉文,谭建荣,谭倩,汤朝晖,唐智勇,田华,田明,田煜,万灵书,汪芳,汪卫华,王华,王强,王爱杰,王成新,王春儒,王东升,王国强,王浩,王辉,王慧远,王家臣,王建浦,王金淑,王进廷,王军锋,王军强,王康丽,王快社,王鲁宁,王平,王时龙,王树声,王伟,王懿杰,王志东,吴爱祥,吴超仲,吴德烽,吴迪,吴峰,吴宇恩,吴玉程,武晓雷,夏建新,谢志鹏,邢锋,徐礼华,徐明,徐西鹏,徐长节,轩福贞,薛强,薛彦卓,鄢社锋,严新平,杨柏,杨家宽,杨俊宴,杨庆山,杨全红,杨绍普,杨小林,杨振忠,姚宏,姚仰平,尹周平,于滨,于中振,余其俊,余彦,宇波,禹习谦,岳清瑞,曾玉红,张强,张大玉,张怀金,张军辉,张立峰,张烈辉,张伶伶,张梦,张宁,张鹏,张尚弘,张铁锐,张卫冬,张先正,张宪民,张献,张晓宏,张欣,张新宇,张瑜,张卓然,章程,赵丁选,赵国堂,赵立东,赵乃勤,赵兴东,赵智胜,郑刚,郑金海,郑靖,钟海政,周丹丹,周德胜,周峰,周福宝,周欢萍,周济福,周建庭,周思柱,周天丰,周小元,朱荻,朱剑琴,朱锦涛,朱俊武,朱美芳,朱廷钰,朱向阳,朱学斌,邹冀,邹丽,邹如强
  • PerkinElmer公司赞助无机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技术培训班
    2008年7月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沈阳举办无机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技术培训班,PerkinElmer公司赞助了本次培训班,向学员们介绍了PerkinElmer公司仪器的最新环境监测应用技术,进一步密切了与环保用户的合作。 培训内容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在环境无机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无机污染物样品采集﹑前处理和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要求以及&ldquo 5.12大地震&rdquo 环境应急监测中的重金属分析。培训班上,四川省监测站副站长杨坪介绍了"5.12大地震"环境应急监测中的重金属分析情况;江苏省监测站陈素兰介绍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技术;辽宁省监测站韩熔红介绍了无机样品的前处理和原子荧光的应用技术;PerkinElmer公司资深应用专员姚继军先生介绍了原子吸收(AA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等离子体质谱(ICP-MS)环境监测分析的现状和进展,PerkinElmer公司资深应用专员王国强介绍了远程红外废气监测系统;北大博士要茂盛介绍了生物气溶胶的监测技术。 来自全国80多家环保单位的约180名一线工作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学习。通过培训,仪器分析人员拓宽了视野,学习了知识,交流了技术,总结了经验,以后必将更好地为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PerkinElmer公司的技术专家做完报告后,多名参会代表上前进行咨询,结合自身的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PerkinElmer公司大项目部经理董文宾向本次培训班的主办方表示,今后我公司会加大对类似培训的支持力度。珀金埃尔默公司由珀金&bull 理查德和埃尔默&bull 查理斯于1937年4月创立,1944年成功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红外光光度计-12型,这项新技术就是现代化学分析基本手段的鼻祖。1955年5月,珀金埃尔默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气相色谱仪-154型。60年代珀金埃尔默公司以其研制的世界第一台原子吸收分析仪-AA303型占据了世界分析仪器行业领先地位。1983年珀金埃尔默公司研制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用于商业的ELAN 250型ICP-MS,珀金埃尔默公司的ICP-OES是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ICP-OES的工厂一直设在纽约近郊的Shelton,主要的技术研发人员在此工作了20余年,产品生产质量稳定,技术基础雄厚,代表了当今ICP-OES技术的最高成就。PerkinElmer公司是世界顶尖的环保分析仪器制造商,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为环保工作者提供最好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这是我公司当之无愧的责任。为此,我公司设立环境健康事业部和人类健康事业部,PerkinElmer公司充分突出了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 两岸专家呼吁统一中医药标准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 于 11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本次大会的海峡两岸中医药界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达1200余人,其中台湾同胞150余人。   “中华医药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加强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中医药繁荣发展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甘肃扶正药业、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等单位签订了6个合作意向书和一些实质性的合作协议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说,大会已由以往的单纯学术交流在向实质性合作转化。   据悉,台湾2008年底启动了“两岸搭桥专案”,预定进度为“一年交流、两年洽商、三年合作”。该专案以中草药等产业打头阵,旨在扩大两岸产业交流,推动两岸建立产业合作平台。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副校长李英雄教授说,本次会议就两岸中医药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及发展的方向等从横向与纵向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   两岸中药的检测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大陆对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控制高于台湾 而台湾则更加重视安全性指标的控制,对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量控制较为严格。“两岸药品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共同探讨两岸互认标准和相关技术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的认可,这对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有着重大意义。”厦门市药品检测所李玲玲表示。   王承德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需要海峡两岸业界同仁联合起来,探讨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建立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使中华传统医药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 2009年北京光谱学会年会通知
    为了更好的交流及促进光谱分析技术(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应用及其学科的发展,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学会定于2010年1月11日在北京天文馆举办“2009年北京光谱学会年会”。拟就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分析技术动态、光谱分析仪器方面的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并邀请光谱分析方面的专家作专题报告。   本次年会将做光谱新技术论文集,欢迎光谱技术人员踊跃投稿。投稿请将文章全文发到会务组,想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请注明期刊投稿。   一、部分大会报告 报告人单位 报告人 报告题目 中实国金实验室能力验证中心  郑国经 BCEIA’09展会原子光谱仪器及分析技术的概况 地质科学院力学所 计子华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发展动态及国产仪器的进展 矿冶研究总院 高介平 原子吸收光谱国内外仪器的发展动态 清华大学        孙素琴 分子光谱仪器进展及复杂体系的分子光谱分析 北京化工大学          袁洪福 便携式分子光谱仪器进展 北京大学化学院     李 娜 紫荧光光谱仪仪器进展 清华大学       周 群 拉曼图像系统与中阶梯光栅拉曼光谱仪器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李昌厚 紫外-可见光谱仪器进展 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  余 兴 辉光放电光谱仪的应用进展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罗立强 便携式XRF仪器在地质现场分析上的应用进展 国家钢铁研究总院测试所 王明海 原子荧光仪器的新进展 PE公司 王国强 红外光谱图像系统进展 岛津公司 安国昱 诱导光栅法测定纳米粒径   注:具体“报告题目及报告顺序”以会议当天通知为准。   二、时 间: 2010年1月11日 8:30-16:00 (8:30签到,会议免费提供午餐)   三、地 点: 北京天文馆B馆 二楼4D科普剧场(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38号,北京动物园斜对面)   四、乘车路线:公交7、15、808、19、65、102、103、332、334、360快、812、714、716、732、808、814、运通104、运通105、特4、特27路动物园站下 地铁动物园站下。   注:会议期间还将播放4D科普片,会场坐位有限,参会请于12月31日前回执。   五、会 务 组: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 北科大厦 (100089)   电 话:010-68731259 68436471/2/3 传 真:010-68471169   联 系 人:于靖琦 电子信箱:VIP001@21cn.com   咨询电话:章 燕:010-68454626 桂 三 刚:010-88417672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   北京光谱学会   2009年12月16日
  • 我国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酝酿30年终出台
    “国法”酝酿三十载,业内翘首共期盼。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5日诞生,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历经数千年不断丰富发展,中医药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形式体现出来,对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医药法分为“中医药服务”“中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9章,共63条,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针,提出“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黄薇说,中医药法在中医药管理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保障力度,同时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加大对中医药的监管力度,保障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质量安全,对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专家指出,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日益显示出独特优势,在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制定中医药法,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适应“走出去”战略需要。
  • 2022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公布
    7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2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蔡袁强、查俊伟、车仁超等221人在列。2022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蔡袁强、查俊伟、车仁超、陈龙、陈星秋、陈皓勇、陈建勋、陈立华、陈绍杰、陈树君、陈卫东、陈红征、陈延峰、陈义旺、陈轶杰、陈永平、成会明、成立、程水源、单智伟、翟启杰、翟薇、丁汉、丁静、丁立健、丁轶、董国海、杜世萱、杜修力、杜勇、段彬、范大鹏、方红卫、冯起、冯夏庭、付世晓、高广军、高亮、高振海、葛世荣、公茂琼、龚政、郭少军、郭照立、韩庆华、韩晓东、何方、何金良、洪春雁、侯晓、侯仰龙、胡章贵、花为、华旭刚、黄典贵、黄庆学、黄荣进、黄云辉、霍明昕、谭鸿、嵇春艳、江莞、蒋昌波、蒋金洋、金永兴、姜学松、李健、李爱群、李寒莹、李红、李立毅、李利平、李连生、李亮、李林、李润东、李武华、李小森、李晓光、李越、李志波、李忠华、梁淑华、梁卫国、廖瑞金、林波荣、林嘉平、刘辉、刘合、刘鸿、刘加平、刘林芽、刘润、刘绍琴、刘相法、刘日平、刘勇、卢小泉、罗宏杰、罗坤、罗尧治、吕慧、吕昭平、马建、马光同、马国伟、马衍伟、梅国雄、倪中华、聂超群、牛军峰、潘光、彭志科、钱国栋、秦安军、秦高梧、秦洪德、邱廷省、屈忠义、任洪强、阮新波、沈伯雄、沈永明、盛国平、宋进喜、宋少先、宋征宇、宋晓艳、孙金声、孙涛垒、孙卫玲、汤涌、唐洪武、田永君、万相见、汪双凤、王东、王敦球、王丹、王国强、王华、王进廷、王桥、王时龙、王涛、王悦、王云鹏、王钻开、王成新、王育华、王峰、尉海军、文成林、吴超仲、吴镝、吴建营、吴云、武伟、武晓雷、席北斗、席晓丽、谢华清、谢建新、谢里阳、邢锋、邢奕、熊继军、徐盛明、徐西鹏、徐长节、许小红、许唯临、宣益民、薛强、鄢社锋、闫铁、严锋、严新平、杨庆新、杨绍普、杨槐、杨伟、杨晓光、杨勇平、姚仰平、俞建成、袁慎芳、余彦、展思辉、张宁、张东晓、张宏伟、张建民、张军、张璐璐、张勤远、张文彬、张宪民、张亚雷、张跃、张政军、张先正、赵栋梁、赵乃勤、赵天寿、赵维谦、赵新、赵兴东、郑伟涛、周峰、周德胜、周济、周济福、周建庭、周永丰、朱大奇、朱俊武、朱敏、朱向阳、朱美芳、左良
  • 硕世生物与融智生物达成战略合作
    2020年10月20日,在融智生物于上海举办的“展现疾病本质,探索质谱无限可能——融智生物病源双维鉴定质谱”产品发布会上,硕世生物与融智生物宣告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基于“融智生物病源双维鉴定质谱系统”,打造智慧型解决方案,助力疫情防控以及感染性病原体的鉴别诊断。硕世生物副董事长、总经理王国强先生(左)与融智生物总经理李运涛博士(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关于硕世生物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10年,坐落于国家级医药高新科技园区--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硕世生物以分子诊断技术为核心,是集高端诊断试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分子诊断行业的标杆企业,并于2019年12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399。公司建有核酸及蛋白质两个车间符合国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洁净生产车间,并通过了ISO13485质量体系认证。拥有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选为2013年度“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产品方面,公司拥有多重荧光定量PCR、酶化学等多个现代生物学技术平台,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女性生殖道微生态检测及肿瘤筛查等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成功开发出传染病病原体检测、女性生殖道微生态检测、肿瘤筛查等近500个产品,多个产品已经获得药监局颁发的Ⅲ类或Ⅱ类产品注册证。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公司是疾控核酸类检测产品重要的供应商,在2013年的H7N9禽流感病毒、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病毒以及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中,均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在临床检验领域,公司是女性下生殖道微生态检测产品的重要供货商。未来,公司将持续秉承“硕世诊断,为健康”的使命,并以“品质、效率、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为指导,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关于融智生物融智生物由资深质谱研发专家创立,是专业致力于生命科学分析仪器设备、耗材及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6000万元。公司在美国波士顿、北京、青岛、深圳和杭州等地布局了研发、生产、应用开发、销售、服务等分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并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研发项目。作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型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000万元,目前已拥有“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新一代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及“微流控芯片核酸快速分析”两大技术平台,其中“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被两院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两大核心技术平台,融智生物开发了微生物质谱系统、核酸质谱系统、糖化血红蛋白定量质谱系统、成像质谱系统以及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系统、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系统等系列产品,应用涵盖临床医疗、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疾控等领域。公司已获CFDA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凭证15项,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项,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1项,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2项。扎根国内,放眼国际,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科技企业是融智生物的经营目标,融智生物将持之以恒地为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国产化、国人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 重磅!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九大学部)评审专家名单
    又到基金评审季,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学部陆续公布2022年度各类项目的评审专家名单。截至目前:  管理科学部公布了杰青、优青、创新研究群体、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公布了杰青、优青、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专家名单。  医学科学部公布了杰青、优青、创新研究群体、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  生命科学部公布了杰青、优青、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名单。  地球科学部公布了杰青、优青、创新研究群体、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  化学科学部公布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专项项目(科技活动项目)、杰青、优青、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暨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专家名单。  交叉科学部公布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杰青、优青会议评审专家组成员名单。  这里对今年已经公布的全部项目的评审专家进行整理,供大家参考。后续还会不断补充,欢迎继续关注。管理科学部  202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组成名单  唐立新 王帆 余玉刚 陈收 李一军 艾春荣 周鹏 周文慧 魏明海 马铁驹 杨翠红 郑少辉 荣鹰 王应明 寇纲 镇璐 张玉利  2022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组成名单  肖峰 王先甲 李想 刘炳胜 冯博 王红卫 黄敏 张跃军 曾大军 吴建军 梁吉业 杨洪明 叶强 段宏波 宋学锋 邓祥征 曾勇 王永贵 孙宁 马超群 吴卫星 吕炜 张博宇 张宗益 李仲飞 许开全 严鸣 贾明 刘智强 李勇建 洪永淼 靳庆鲁 杨立  2022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组成名单  朱桂龙 张宗益 陈收 华中生 程国强 杨晓光 魏一鸣 曾大军 张小宁 王红卫 唐加福 黄海军 余玉刚 陈诗一 方德斌 闫相斌  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组成名单  毕军 唐加福 曾勇 华中生 叶强 梁哲 朱桂龙 张宗益 陈收 程国强 贾建民 洪永淼 林平 田国强 王红卫 宋学锋 王帆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2022年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2022年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  毕天姝、曾祥君、柴立元、陈冠益、陈红征、陈建勋、陈立东、陈学思、陈义旺、戴彩丽、戴李宗、邓龙江、翟婉明、丁立健、丁希仑、段吉安、冯 起、付世晓、傅继阳、傅正义、甘志华、高 亮、公茂琼、顾忠泽、郭东明、郭 林、韩端锋、韩庆华、韩晓东、韩 旭、何 琳、胡春宏、胡文彬、胡亚安、胡章贵、花 为、黄朝晖、黄庆学、霍明昕、江 莞、姜 涛、解孝林、鞠 杨、李根生、李术才、李树刚、李 越、李志波、李忠献、梁淑华、刘 鸿、刘 辉、刘吉臻、刘俊明、刘日平、刘廷玺、刘云贺、刘正东、罗兴锜、马国伟、毛新平、孟国文、孟庆林、潘 光、钱国栋、沈 毅、沈永明、石晓辉、史才军、宋晓艳、孙华东、孙金声、孙 军、唐 炬、唐智勇、田永君、宛新华、汪卫华、王成山、王成新、王 丹、王殿海、王 东、王健平、王秋良、王献红、王自发、魏炳波、魏小林、温兆银、武晓雷、夏建新、邢 锋、徐明厚、徐西鹏、许小红、宣益民、薛 强、鄢社锋、严建华、杨春和、杨 敏、杨 强、杨庆新、杨绍普、殷敬伟、尹周平、俞汉青、宇 波、袁慎芳、岳清瑞、张 荻、张建华、张 锦、张进华、张立群、张卫华、张先正、赵丁选、赵国堂、赵宏伟、周创兵、周绍兵、朱美芳、朱向阳、朱祖超.  2022年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2022年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  白海洋、蔡伟平、曹炳阳、曹宏斌、查俊伟、陈阿莲、陈光浩、陈立华、陈龙、陈璐、陈卫东、陈小龙、陈星秋、陈雪峰、陈云飞、程水源、程义云、崔宏志、崔洪芝、崔杰、戴李宗、邓铭江、邓少芝、丁进良、丁静、丁立健、丁轶、杜勇、范大鹏、方攸同、冯国会、冯国瑞、冯夏庭、付峰、付世晓、傅正义、甘志华、高振海、郭宝春、郭东明、郭宏、郭洪波、韩晓东、韩艳春、何柏岩、何琳、何强、何旭辉、何远东、贺健康、胡春、胡文彬、胡文兵、黄传真、江莞、蒋昌波、蒋金洋、蒋青、金海波、靳文舟、鞠杨、康红普、孔杰、李爱群、李红霞、李华军、李军、李克强、李利平、李秦川、李盛涛、李世海、李天匀、李玩幽、李晓光、李彦、李引珍、李志波、李治平、李忠明、林昌健、林嘉平、林明耀、林莘、刘冰冰、刘成良、刘刚、刘岗、刘合、刘鸿、刘俊明、刘林华、刘日平、刘廷玺、刘相法、刘小康、刘志峰、卢春房、卢小泉、罗旭彪、吕金虎、马少健、麦立强、梅国雄、孟进、孟庆波、穆钢、南策文、牛军峰、庞晓露、庞彦伟、齐飞、钱国栋、任洪强、沙爱民、商澎、邵毅敏、沈俊、沈永明、沈政昌、施卫东、石晓辉、石旭东、史林启、宋进喜、宋士吉、宋永臣、宋云涛、孙柏涛、孙宝江、孙金声、孙世坤、孙晓峰、谈和平、唐智勇、陶飞、田永君、涂善东、宛新华、汪芳、王成新、王丹、王峰、王福军、王复明、王浩、王快社、王立平、王桥、王玉涛、王增平、王震坡、王中林、吴新振、吴玉程、武培怡、席晓丽、夏建新、谢续明、邢锋、邢奕、熊杰、熊瑞、徐波、徐桂芝、徐建、徐明厚、徐志康、徐祖信、许小红、薛德胜、薛强、严新平、杨斌、杨俊宴、杨强、杨绍普、杨勇平、杨越、易维明、易雨君、于建群、于中振、余其俊、余彦、俞汉青、俞建成、展思辉、张偲、张大玉、张顶立、张海霞、张宏伟、张进华、张立志、张勤远、张茹、张尚弘、张先正、张新波、张新宇、张义民、张拥军、张政军、赵国堂、郑健龙、郑金海、郑庆东、郑群、周创兵、周德胜、周济福、周建庭、周绍兵、朱大奇、朱宏平  2022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  蔡袁强、查俊伟、车仁超、陈龙、陈星秋、陈皓勇、陈建勋、陈立华、陈绍杰、陈树君、陈卫东、陈红征、陈延峰、陈义旺、陈轶杰、陈永平、成会明、成立、程水源、单智伟、翟启杰、翟薇、丁汉、丁静、丁立健、丁轶、董国海、杜世萱、杜修力、杜勇、段彬、范大鹏、方红卫、冯起、冯夏庭、付世晓、高广军、高亮、高振海、葛世荣、公茂琼、龚政、郭少军、郭照立、韩庆华、韩晓东、何方、何金良、洪春雁、侯晓、侯仰龙、胡章贵、花为、华旭刚、黄典贵、黄庆学、黄荣进、黄云辉、霍明昕、谭鸿、嵇春艳、江莞、蒋昌波、蒋金洋、金永兴、姜学松、李健、李爱群、李寒莹、李红、李立毅、李利平、李连生、李亮、李林、李润东、李武华、李小森、李晓光、李越、李志波、李忠华、梁淑华、梁卫国、廖瑞金、林波荣、林嘉平、刘辉、刘合、刘鸿、刘加平、刘林芽、刘润、刘绍琴、刘相法、刘日平、刘勇、卢小泉、罗宏杰、罗坤、罗尧治、吕慧、吕昭平、马建、马光同、马国伟、马衍伟、梅国雄、倪中华、聂超群、牛军峰、潘光、彭志科、钱国栋、秦安军、秦高梧、秦洪德、邱廷省、屈忠义、任洪强、阮新波、沈伯雄、沈永明、盛国平、宋进喜、宋少先、宋征宇、宋晓艳、孙金声、孙涛垒、孙卫玲、汤涌、唐洪武、田永君、万相见、汪双凤、王东、王敦球、王丹、王国强、王华、王进廷、王桥、王时龙、王涛、王悦、王云鹏、王钻开、王成新、王育华、王峰、尉海军、文成林、吴超仲、吴镝、吴建营、吴云、武伟、武晓雷、席北斗、席晓丽、谢华清、谢建新、谢里阳、邢锋、邢奕、熊继军、徐盛明、徐西鹏、徐长节、许小红、许唯临、宣益民、薛强、鄢社锋、闫铁、严锋、严新平、杨庆新、杨绍普、杨槐、杨伟、杨晓光、杨勇平、姚仰平、俞建成、袁慎芳、余彦、展思辉、张宁、张东晓、张宏伟、张建民、张军、张璐璐、张勤远、张文彬、张宪民、张亚雷、张跃、张政军、张先正、赵栋梁、赵乃勤、赵天寿、赵维谦、赵新、赵兴东、郑伟涛、周峰、周德胜、周济、周济福、周建庭、周永丰、朱大奇、朱俊武、朱敏、朱向阳、朱美芳、左良  2022年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  蔡伟华,蔡袁强,车仁超,陈昶乐,陈磊,陈树君,陈小龙,陈学思,程群峰,程水源,程翔,池汝安,崔洪芝,戴李宗,单智伟,翟俊宜,翟薇,丁晓峰,定明月,董焕丽,杜世萱,杜小泽,杜勇,段晨龙,段梦兰,樊健生,范峰,费庆国,傅正义,高波,高广军,高海波,高亮,高振海,郭少军,郭彤,韩旭,韩志武,何旭辉,何燕,洪军,侯新梅,侯仰龙,胡承志,胡春宏,胡军,胡明华,胡文彬,黄朝晖,黄辉,黄剑锋,黄陆军,黄明辉,黄庆学,黄小卫,贾宏杰,姜涛,蒋昌波,蒋金洋,蒋军成,蒋青,蒋锡群,焦宗夏,金一政,康绍忠,雷明凯,李军,李钢,李光耀,李贺军,李虹,李立强,李丽,李亮,李美成,李萌,李树刚,李水清,李天匀,李营,李悦生,李越,李忠献,梁冰,梁丙臣,梁淑华,梁永图,廖庆亮,林波荣,刘斌,刘冬,刘辉,刘俊,刘俊明,刘磊,刘绍琴,刘廷玺,刘婷婷,刘相法,刘小康,刘艳丽,刘益春,刘永长,刘元,刘志峰,刘志坚,卢磊,卢新根,卢义玉,陆俊,罗坤,罗小兵,罗尧治,马国伟,马静,马锴,马万经,马小飞,孟国文,穆杨,南策文,聂安民,牛军峰,牛志强,庞晓露,秦高梧,冉启华,任文才,沙爱民,沈宝龙,沈毅,施卫东,帅智康,宋士吉,宋文胜,宋晓艳,宋永臣,宋征宇,孙峙,孙柏涛,孙金声,孙卫玲,孙玉文,谭建荣,谭倩,汤朝晖,唐智勇,田华,田明,田煜,万灵书,汪芳,汪卫华,王华,王强,王爱杰,王成新,王春儒,王东升,王国强,王浩,王辉,王慧远,王家臣,王建浦,王金淑,王进廷,王军锋,王军强,王康丽,王快社,王鲁宁,王平,王时龙,王树声,王伟,王懿杰,王志东,吴爱祥,吴超仲,吴德烽,吴迪,吴峰,吴宇恩,吴玉程,武晓雷,夏建新,谢志鹏,邢锋,徐礼华,徐明,徐西鹏,徐长节,轩福贞,薛强,薛彦卓,鄢社锋,严新平,杨柏,杨家宽,杨俊宴,杨庆山,杨全红,杨绍普,杨小林,杨振忠,姚宏,姚仰平,尹周平,于滨,于中振,余其俊,余彦,宇波,禹习谦,岳清瑞,曾玉红,张强,张大玉,张怀金,张军辉,张立峰,张烈辉,张伶伶,张梦,张宁,张鹏,张尚弘,张铁锐,张卫冬,张先正,张宪民,张献,张晓宏,张欣,张新宇,张瑜,张卓然,章程,赵丁选,赵国堂,赵立东,赵乃勤,赵兴东,赵智胜,郑刚,郑金海,郑靖,钟海政,周丹丹,周德胜,周峰,周福宝,周欢萍,周济福,周建庭,周思柱,周天丰,周小元,朱荻,朱剑琴,朱锦涛,朱俊武,朱美芳,朱廷钰,朱向阳,朱学斌,邹冀,邹丽,邹如强医学科学部  2022年度医学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专业评审组组成名单  2022年度医学科学领域创新研究群体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专业评审组组成名单  陈丰原 陈国强 陈凯先 崔儒涛 丁克 董家鸿 高飞 高光侠 高绍荣 侯凡凡 胡清华 李佳 李满祥 林安宁 刘友华 祁海 阮雄中 帅克 松阳洲 宋伟宏 汤楠 陶娟 滕皋军 王福生 王前飞 王以政 魏海明 徐德祥 阎锡蕴 杨宝峰 叶玲 于洪涛 余鹰 袁钧瑛 袁正宏 张明杰 张旭 张玉峰 周欣生命科学部  2022年度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专家评审组名单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2022年度生命科学部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专家评审组名单(合计134人):  丁兆军、于洪涛、于海鹏、王红宁、王秀杰、王泽峰、王晓雪、王爱德、王硕、王跃进、元英进、尤涵、戈宝学、牛书丽、龙勉、卢欣、卢艳丽、田志喜、史岸冰、印遇龙、冯江、冯越、吕万革、刘少军、刘江、刘兴国、刘宝辉、刘剑峰、刘海鹏、刘琴、刘爵、齐广海、孙文献、孙金鹏、孙蒙祥、孙毅、苏海佳、李小英、李云河、李丕龙、李加纳、李亚宁、李武、李国梁、李保国、李宽意、李富花、李慧艳、李澄宇、杨力、杨光、杨崇林、杨瑞馥、杨增明、吴玉章、吴永宁、吴成铁、吴华、吴晓磊、何建国、应义斌、应汉杰、沈元月、沈锡辉、宋宝安、宋新章、张大兵、张文庆、张龙现、张全发、张辰宇、张灼华、张忠华、张欣、张学礼、张宜辉、张保龙、张亮然、张宪省、张颖、陈卫、陈兰芬、陈吉龙、陈光水、陈国强、陈建群、陈春英、陈萍、陈新华、范明、林海、林鑫华、罗劲、罗绪刚、季维智、周绍兵、周树堂、周洁、单安山、赵长明、赵方庆、赵玉政、柏连阳、施卫明、贺雄雷、聂少平、贾大、顾青、晏月明、高天明、高绍荣、高峰、唐中林、唐志尧、唐铁山、黄波、黄荣峰、曹晓风、梁文举、扈荣良、葛剑平、蒋庆华、蒋建东、韩为东、焦仁杰、童光志、曾长青、谢道昕、裴端卿、熊伟、颜光玗、戴玉成、戴俊彪、魏辅文  优青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专家名单  生命科学部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合计129人):  艾连中、白文明、彩万志、曹鹏、曹晓风、陈光水、陈国强、陈萍、陈琦、陈佺、陈帅飞、陈学伟、储诚进、崔凯、戴红旗、戴俊彪、单安山、董爱武、范明、冯琳、傅峰、傅静雁、高峰、高绍荣、葛剑平、谷晓峰、关荣霞、郭惠珊、胡理、胡炜、黄路生、黄勋、江鹏、焦建伟、黎家、李斐、李国红、李家堂、李宽意、李林、李珊珊、李巍、李永清、梁文举、刘光慧、刘海鹏、刘宏涛、刘巧泉、刘琴、刘伟、刘勇、龙勉、卢艳丽、罗振革、马力耕、毛相朝、欧光朔、祁克宗、瞿礼嘉、任仲海、邵峰、沈锡辉、沈元月、帅心涛、宋宝安、宋保亮、宋新章、孙宝国、孙蒙祥、孙书存、孙文献、谭保才、唐功利、唐志尧、涂长春、王国庆、王红宁、王红阳、王乐禹、王硕、王晓晨、王晓群、王晓月、王勇、王泽峰、王志勇、魏战勇、吴乔、吴永宁、徐成冉、许操、许勇、薛天、杨光、杨吉春、杨巍维、杨晓、杨宇民、杨玉盛、杨运桂、叶丽林、尹芝南、于海鹏、于黎、于舒洋、袁钧瑛、张爱兵、张磊、张明杰、张文庆、张欣、张学、张学礼、张友军、张毓、张志宏、章卫平、赵春江、赵方庆、赵华斌、赵建国、赵书红、赵同金、郑萍、周丛照、周宇、朱明昭、朱伟云、邹学校  杰青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专家名单  2022年度生命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专家评审组名单(合计86人):  卞修武、蔡时青、曹鹏、曹晓风、陈剑峰、陈松林、陈晔光、程功、程磊、储富祥、戴俊彪、单安山、邓子新、丁铲、方方、高绍荣、高天明、顾晓松、韩文瑜、何祖华、胡玉欣、扈荣良、黄路生、江连洲、蒋青、鞠振宇、赖锦盛、雷鸣、李富花、李奎、李亚宁、刘宝、刘陈立、刘江、刘少军、刘迎芳、刘勇、栾非时、罗凌飞、马兰、毛文华、聂广军、聂少平、裴端卿、戚益军、钱前、师咏勇、施苏华、宋新章、孙金鹏、谭保才、谭明乾、田大成、王爱德、王桂荣、王平、王书军、王晓群、王晓伟、王幼平、王泽峰、熊思东、宿兵、许执恒、杨光、杨晓、杨元合、杨运桂、姚斌、于贵瑞、于海鹏、于黎、余佳、张爱兵、张晨、张改平、张宏、张鹏、张全发、张宪省、张志宏、赵方庆、赵同金、郑利民、周大旺、邹学校地球科学部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地球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235人)白玲边少锋蔡锋蔡祖聪曹俊兴曹心德陈大可陈海山陈汉林陈华勇陈玖斌陈军陈利顶陈旻陈文陈晓非陈晓清程海丛志远单新建党志邓军邓涛邓晓华底青云丁林董发勤董云鹏董治宝窦贤康段安民范广洲范蔚茗封国林冯世进冯晓娟冯学尚冯兆忠符力耘付晓飞付永硕高锐高原葛茂发宫辉力顾朝林郭敬辉郭庆军郝芳郝青振何建森贺泓侯立军胡瑞忠胡祥云胡晓农黄邦钦黄春林黄方贾晓静贾永锋翦知湣金胜金章东金之钧康世昌康志忠赖远明雷建设李柏李芳柏李根生李海龙李家彪李建成李晶李俊李献华李小凡李小建李延河李彦李跃清李召良李振洪李志伟林君刘财刘鸿雁刘健刘黎明刘敏刘晓春刘永江刘勇勤卢乃锰卢占武罗静闾国年吕厚远马伟强马晓冬苗世光牟玉静穆穆潘保田庞雄奇裴军令彭林齐义泉祁生文乔方利郄秀书秦伯强秦礼萍邱楠生沈学顺沈云中石学法宋君强宋玉财苏奋振苏红军孙红文孙可孙伟伟孙卫东孙晓明孙颖孙占学汤井田唐辉明唐铭唐佑民田军田立德田文寿汪永进王德明王凤平王根绪王厚杰王会军王佳王剑王汝成王文科王先彦王绪本王艳芬王自发韦刚健吴春明吴福元吴怀春吴明红吴庆举肖伏良肖化云谢玉玲徐胜徐夕生徐锡伟徐义刚许继峰许强许小峰许云平严良俊杨顶辉杨惠根杨修群杨振宇姚槐应姚俊叶超易帆应光国于志强余晖余克服俞永强袁东亮袁洪林曾令森曾英翟盘茂张兵张昌民张恩楼张甘霖张干张景秋张立福张立强张强张人禾张绍晴张书文张拴宏张水昌张为俊张小曳张效信张颖张仲石赵春生赵美训赵艳赵志琦郑春苗郑建平郑景云郑君瑜郑循华郑一钟宏周翠英周美夫周猛周涛发周伟奇周文周忠和朱东强朱合华朱竑朱茂炎朱敏朱祥坤朱永官祝凌燕庄志猛邹才能邹建文  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自然科学基金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  蔡祖聪,曹晋滨,曾永平,程海,戴永久,丁林,董云鹏,冯新斌,冯学尚,傅伯杰,何宏平,翦知湣,李建成,李献华,李召良,廖宏,鹿化煜,穆穆,秦伯强,沈延安,孙卫东,谈哲敏,田文寿,王春在,吴忠良,肖湘,许天福,杨顶辉,杨崧,杨志明,姚檀栋,张兵,赵美训,周成虎,朱敏,朱祥坤,朱永官化学科学部  2022年度化学科学部项目评审会专家组名单(汇总)  化学科学部组织评审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专项项目(科技活动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暨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发布评审会专家名单。  黄应平,鲍红丽,邓贤明,范代娣,吴立新,杨光富,陈立桅,范青华,陈敏东,冯钰锜,席振峰,张登松,蒋尚达,张学记,黄汉民,张铁锐,王琛,刘文广,田威,马玉臣,覃勇,彭海琳,游劲松,朱超原,张忠平,张丽华,程芳琴,王兆翔,贺泓,洪文晶,席北斗,李国辉,郭孝东,王双飞,孙立成,高大明,李霄鹏,梁振兴,逯乐慧,张秋禹,罗军华,庄巍,陈耀峰,陈国华,赵建章,章福祥,狄重安,鲍晓军,丁宝全,杨延强,周翔,赵天寿,王帅,王鸿飞,徐文生,尹梅贞,马新宾,段雪,汪铭,吕龙,潘世烈,王琳,刘凯,唐卓,张凡,王永锋,邢卫红,李先锋,张红星,任劲松,谢海燕,龙亿涛,刘立明,宛新华,郝京诚,潘锋,吴宗铨,郑贤锋,刘智攀,刘世勇,崔孟超,万颖,于吉红,陈玲,邵学广,鞠建华,黄卫华,程鹏,肖海,魏进家,尹大强,谢奎,洪茂椿,江莉龙,叶海木,王定胜,毛兰群,黄柏标,李振,朱美芳,王德先,陈宝梁,陶占良,朱东强,唐智勇,魏子栋,夏安东,史薇,李剑,石伟群,杨柏,赵进才,徐冰君,李映伟,张晓兵,陈军,吕兴梅,韩宏伟,金国新,何耀,郑雨军,毛宗万,房大维,王建华,王要兵,陈骏,张淑芬,梁万珍,高超,黄伟新,张正彪,夏永姚,夏帆,黄云辉,史强,杨胜勇,陈萍,赵永席,姜忠义,龚学庆,吴宇平,陈建新,纪红兵,陈小明,朱军,严大东,黄富强,陈光文,卢兴,仲崇立,雷鸣,孟祥举,刘岗,李悦生,张国林,徐岩,杨靖,梁鑫淼,叶邦策,胡劲松,刘思金,白玉,任捷,吴忠帅,胡友财,刘明杰,闫寿科,刘志,陈坚,王健君,鲁统部,龙亚秋,赵震,张冰,王双印,董晋湘,曲景平,徐春明,朱世平,吴乔,谢代前,方维海,王远鹏,陆亚林,李和兴,杨黄浩,李朝升,邓鹤翔,门永锋,郑南峰,汪骋,卢小泉,程俊,祝艳,刘永忠,李泓,王江云,孙轶斐,黄延强,温珍海,郭维,赵华章,李辉,杨莹,李艳梅,张春峰,李昌治,齐湘兵,曲晓刚,刘堃,彭慧胜,张锁江,陈永华,张杰鹏,朱利中,郎建平,阳怀宇,张浩力,彭孝军,赵亮,涂善东,田文德,尉海军,苏宝连,周豪慎,王任小,桑楠,相艳,李微雪,樊春海,刘俊秋,葛茂发,付宏刚,曾明华,刘磊,陈佺,谢在库,何盛宝,邓伟侨,慕旭宏,吴彪,栾新军,王玉忠,杨为民,李晋平,杨洪,冯小明,潘建明,申文杰,张远航,孙頔,楚霞,田禾,吴一弦,庞思平,田长麟,陈吉平,元英进,安全福,张健,陈棋,江云宝,朱俊武,林金明,蔡杰,王树涛,余家国,游雨蒙,邓风,许辉,周欣,王金兰,翁小成,李清彪,江正强,张庆华,张林,侯军刚,赵永生,胡文兵,张秀辉,罗和安,任志勇,范峰滔,彭章泉,赵东元,李广社,胡海宇,王梅祥,李兰冬,翟天佑,吕中元,张增辉,施剑林,曲大辉,胡征,林璋,杨文胜,王新东,张新波,杨玉荣,李景虹,董甦伟,杨洋,罗三中,欧阳钢锋,赵凤玉,陈晨,刘买利,王树,陆明,李昊,王朝晖,张久俊,韩杰,左景林,金盛烨,刘亚军,张德清,柳红,贺强,童真,程建军,徐柏庆,马丁,张新荣,王文龙,阴彩霞,季恒星,徐维林,汪美贞,邓兆祥,陈春英,魏志祥,朱冰,刘涛,杨启华,葛子义,俞汉青,严锋,王尧宇,刘建军,邹勃,王为,邵元华,王殳凹,冯守华,雷爱文,华茜,陈学元,邹晓新,谭天伟,杨恒权,杨恺,熊仁根,石峰,王丹,梁高林,袁若,蔡文斌,黄飞鹤,汪乐余,王伟,孙晓明,毕锡和,曹睿,刘鸣华,闻利平,孙为银,夏春谷,刘建国,陈传峰,张晓宏,王野,王铁军,雷惊雷,李嫕,刘倩,李永旺,张礼知,邓旭,陆安慧,王娇炳,傅强,侯仰龙,王宝俊,安太成,刘宏伟,徐君,张强,苏东,王海辉,叶松,刘忠文,尹航,万谦,巩金龙,白光月,宋术岩,胡勇胜,翁羽翔,张越涛,杨勇,夏长荣,孙俊良,李箐,郑安民,刘猛,颜晓梅,刘欢,尤业字,艾新平,汪夏燕,白雪冬,徐超,许凤,罗毅,邓天龙,李小年,张加涛,陈金铸,秦安军,张瑜,王建国,王勇,于贵,付红兵,张跃钢,王文光,尹健,李俊华,李敬源,金山,韩英锋,高加力,路建美,郭少军,宋晨,陈达,王心晨,王秋泉,宋茂勇,朱新远,易院平,谢兆雄,黄维,杨成,杨超,梁长海,徐海超,黄辉,俞飚,苏红梅,唐勇,刘又年,方晓红,刘峰,马晓迅,吴骊珠,牛利,吴明铂,张前,郭子建,余彦,龙腊生,刘吉开,李有勇,张海军,杜宇国,尹文兵,燕红,王献红,席真,李峰,江凌,许国旺,展思辉,蓝宇,要茂盛,周志有,陈春城,王栋,尹国川,陶友华,郭林,苏彬,高学云,徐南平,邢华斌,郭凯,唐睿康,肖文精,张长生,王训,王新平,赵宇亮,姜秀娥,王熙,邢巍,王曙光,陈建峰,房喻,李子臣,项生昌,梁志武,李隽,韦悦周,杨晟,徐昕,石吉磊,温晓东,蒋凌翔,陈景文,陶军,刘剑,崔春明,孙宏斌,张彤,庄林,王铁,李芳柏,黄胜雄,周雄,刘文,马利建,邹德春,刘铮,徐铜文,唐颐,赵双良,李建荣,廖清,王浩,严秀平,张希,解孝林,周小顺,王昊,迟力峰,邢献然,蒋靖坤,朱广山,雷晓光,张先恩,吴宇恩,孙佳姝,张广照,赵新,张承东,谢涛,巢晖,裘晓辉,曹安民,吴王锁,燕立唐,黄承志,陈红征,李亚飞,闫学海,胡蓉蓉,陈建民,尹双凤,杨军,苏成勇,蔡开勇,刘志常,李春,俞初一,钱勇,曹余良,汪海林,姜建壮,金万勤,李丹,程寒松,申宝剑,何洪,李志波,赵峰,李正平,史全,张韫宏,方浩,王建国。交叉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组织评审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会议评审专家组成员名单(按姓名笔画排序)。
  • PerkinElmer红外光谱及拉曼分析技术及应用培训班改期通知
    尊敬的用户,原定于2009年8月24日~28日在黑河举办的PerkinElmer公司红外光谱及拉曼分析技术及应用高级培训班,现改至8月31日至9月4日在成都举办,敬请谅解! 以下是此次活动的详细信息: 关于举办 “红外光谱及拉曼分析技术及应用”高级培训班的 通 知 各有关单位: 近年来红外光谱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普遍应用技术水平不是很高,为提高红外光谱分析与应用技术水平,PerkinElmer公司举办红外光谱分析与应用技术培训班,特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本培训注重理论、应用和实验结合的方式,给培训学员真正带来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一、 授课专家 孙素琴 教授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分子光谱法与中药和食品的宏观质量控制。 兼任分子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和《现代仪器》编委。 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80篇,获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一部,曾分别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北京和上海的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周 群 博士 清华大学化学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分子光谱。多年来一直从事红外、拉曼光谱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重点为中药材的快速无损分析和中药材稳定性的研究,以及采用分子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技术对中药和食品进行宏观质量控制的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一本,申请发明专利3项。 王国强 博士 PerkinElmer中国区分子光谱产品线技术经理。在公司专注红外技术应用11年,研究方向为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表征。近年主要研究重点为高分子共混物的红外显微化学图像分析的相关技术研究。加入PerkinElmer前在化工部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先后担任分析室和制品室主任,从事橡胶及塑料剖析11年。先后剖析了近万个高分子样品。参与制订了国家红外橡胶标准,在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西北橡胶研究设计院、一汽大众、中华及宝马等均有应用。 二、 培训内容 (一)绪论 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历史和发展 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 (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1. 光的性质与分子光谱 2. 谐振子模型 3. 多原子分子振动 (三)红外吸收光谱仪器 1. 仪器的基本组成 2.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4. 多联机系统(重点:红外图像) 5. 仪器的各项指标 (四)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制样技术 1. 液体样品制样技术 2. 固体样品制样技术 3. 气体样品制样技术 4. 特殊样品制样技术-重点:各种反射附件技术 (五)红外光谱分析软件原理、技术与数据处理 1. 多种数据处理技术(背景与差谱、平滑、基线校正、导数光谱和归一化等) 2. 光谱比对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3. 光谱检索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4. 聚类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5. 多组分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6. 二维相关光谱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六)红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谱图解析) 1. 常见分子振动的特征吸收及其指认 2. 影响分子基团频率的各种因素 3. 混合物体系的叠加规律和整体结构解析 4. 混合物样本的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三级鉴定 (七)红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含量测定) 1. 单一组分(比尔定律-标准曲线法) 2. 多组分(化学计量法) (八)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 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珠宝鉴定中的应用 3.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5. 红外光谱在原材料、橡胶、高分子聚合物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 (八)实际操作 (九)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 (十)拉曼光谱分析的原理技术和应用(选授) 二、培训对象 各企事业单位负责化学分析及红外光谱仪器的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 三、培训时间、地点、收费 会议时间:2009年8月31日- 9月4日 (8月31日全天报到,9月4日早餐后返回) 报到地点:鼎欣酒店 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白果林小区文华路23号 电话:028-87750088 培训费:1900元。 四、培训考核与发证 培训结束后经过考试,将给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并成立PerkinElmer红外用户协会.同时进行首届PerkinElmer红外用户协会组织机构的选举。 五、报名事宜 报名者请尽早按要求填写《培训班报名回执》传真、E-mail或者网上报名。开班前一周,向您函发正式报到通知。如有具体问题请联系大会组委会会务组: 闫明 电话:024-22566158,传真:024-2256 6153 E-mail: Ming.Yan@perkinelmer.com PerkinElmer红外及拉曼光谱用户会会务组 2009年8月
  • 国家科技奖引领中国产业跃级 重大成果重塑世界产业格局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充分证明中国人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以及中医药的勃勃生机。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成为彰显中国创新创造以及产业投资前景的重要舞台。“无论是有关微观粒子世界,还是中医药生物世界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相关产业的促进和滋养‘润物无声’,必将在未来引领中国产业投资的‘跃级’。”一些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基础研究引领中国产业“跃级”  除引人瞩目的两个最高奖之外,2016年中国科技成果可圈可点。  其中,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为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这是继2013年铁基高温超导和2015年多光子纠缠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之后,又一项物理学领域的重大成果问鼎该奖。  “大亚湾实验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探测器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国际声誉,将我国的中微子研究带入国际前沿。”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说。  记者了解到,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是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原创性科学成果,也是中国本土首次测得的粒子物理学基本参数,在国际高能物理界产生重要影响。这项2012年取得的重大成果自诞生以来就广受关注,不仅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公布的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还获得了2016年度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材料显示,基于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巨大成功,一批中国高能物理学家提出建设新一代强子对撞机计划。据介绍,强子对撞机项目将带动超导磁铁技术发展,保守估计将形成数百亿美元的产业,撬动几百亿美元的核磁共振成像产业及超导电缆输电、超导风力发电等产业。  另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实施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涉及低温超导、高频微波、超高真空、精密机械、磁铁与地源、粒子探测器、海量数据获取等高新技术。该项目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在相关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该项目的建设,还带动了国内相关工业的提升。如参与项目建设的成飞公司方面表示,在三个重大领域实现了跨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和生院士告诉记者,此项目在医学领域应用中,使我国成功揭示了As203(砒霜)治疗某种白血病的分子机理,近日刚获得国际医学大奖。  自主核心技术重塑世界产业格局  打开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名册可以发现,以中医药、移动4G、北斗导航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扭转了我国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范例。  其中,“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4G)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首次实现了我国主导的移动技术标准走向世界。“北斗二号卫星工程”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使我国从根本上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掌握了时空基准控制权、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主动权、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另外,除屠呦呦获得最高奖外,由陈香美等人完成的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对诊治慢性肾病另辟蹊径,彰显出中医药的勃勃生机。  在上一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册中,中医药也是亮点纷呈。其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药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也是科学的组织管理、实验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中药源头创新的范例。  长江证券分析师赵浩然认为,2016年底我国发布了首部中医药法(该法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提出鼓励中医药发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利好整个产业。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2017年还将抓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并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这意味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多支持。”业内人士说。
  • 建立中药生物学标准 推动中药质量一致性
    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规划升级至国家战略。《纲要》指出,到2020年,中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而当前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细致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作为中药国际化研究的创新方向,生物效价分析方法用于复方植物药的质量控制已经获得了FDA、EMA等机构的重视并写入研发指南,鼓励各申办方在研究中予以广泛应用。  三届药典委委员,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郭殿武先生,针对中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以及生物学效价研究等热点话题进行了降解。  问:何谓生物学标准?  生物学标准(生物效价)是以药物的生物效应为基础,利用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器官、微生物和细胞以及相关生物因子建立相应药理模型,评价药物有效性或安全性,从而达到控制或评价药物质量的基本目的。  对于成分复杂及药理作用多样的中药以及制剂,目前仅仅能控制少数成分,尚不能完全控制质量或反映疗效。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生物学标准(评价方法与指标)方法,尤其对于多组分多靶点天然药物,要找出一个或几个主要作用靶点,针对主要靶点建立药理模型。同时,化学标准是不能排斥的,但不能用单一标准来控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质量一致性。  问:就目前来说什么样的中药品种或者适应症可适用生物效价分析手段来建立质量体系?  理论上讲,生物学标准(生物效价)可适用于所有的中药,特别是对那些结构复杂、药效物质不清或理化测定不能反映其临床生物活性的中药。 最早应用生物效价测定方法的是在抗生素领域,其以抗生素的杀菌力作为衡量效价的标准。小鼠血糖法测定胰岛素效价具有节省动物、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后被英国药典(1980版)所收载。在中国传统中药领域,板蓝根类、金银花类等抑菌制剂的生物效价测定,可建立其对敏感菌株的剂量效应曲线、并且根据其量效关系测定不同企业的中药皮重效价,从而建立其中药品种的质量标准。  对于“有毒”类中药则可以用生物学标准来对其进行安全性控制,以附子为代表,可建立基于最小致死量检测的毒价测定法,为乌头类中药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提供客观准确的技术支持。  近日在昆明举行的“全国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种植研讨会”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就直言不讳的表示,中医有可能会毁在中药上。“中医毁于中药”的说法给大家提出了一种警示,就是中药材的质量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问:针对日前由中药材质量下降引发行业内“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的担忧,生物效价检测方法是否可以对中药饮片建立效价标签?  道地药材及其商品规格等级,是历代中医评价药材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采用生物效价技术,研究发现,不同商品规格的大黄药材泻下生物效价差异显著。不过,有些药材的生物效价与现行的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无关。目前有很多的药材商品等级不能有效的反映药材质量的优劣,因此有专家就提出,生物效价等级概念,使药材质量标准直接关切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各国政府的关注。美国国会1997年通过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开始允许传统药物中的天然复方混合制剂作为药物进入美国市场。美国的植物药市场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其他发达国家的植物药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英国自1987年以来上升了约70% 法国上升了约50%。这些数据表明,植物药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承认和接受,并在全球医药行业内掀起植物药开发的浪潮。  问: 生物学标准的建立对中药品种开展国际申报能有什么好处与挑战?  目前在欧盟已有地奥心血康和天士力的丹参胶囊分别获得了欧盟传统药物注册批件 九个复方中药产品在美国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和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前咨询(Pre-IND Meeting, PIND)阶段,其中复方丹参滴丸已完成三期临床研究,连花清瘟胶囊已启动二期临床研究工作,杭州民生药物研究院的参芍降脂片也已完成其生物学标准的研究,已正向CFDA申请临床批件中。  与此同时,国际化研究的成功开展也存在着很多的挑战。作为中药国际化研究的创新方向,生物效价分析方法用于复方植物药的质量控制获得了FDA、EMA等机构的重视并写入研发指南,鼓励各申办方在研究中予以广泛应用。生物效价分析就是以药理为基础,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利用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比较供试品于相应的标准品或对照品所产生的特定反应(可测定、量化生理指标或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来测定药物生物活性(药效、活力或毒力)的一种定量的方法。  问:中药质量生物评价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误区?  中药质量生物评价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关联精密,但不是取代或减少化学和常规检验方法 实践中,往往会忽视中药生物学评价的分析属性,其并不等同于中药品种的药理药效分析 另外也会忽视生物评价自身的特点,以理化检定的方法学质量苛求中药生物学评价方法,不可否认,生物评价标准的方法学质量评价指标如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度以及耐用性等均不及理化检定。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