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王光辉

仪器信息网王光辉专题为您整合王光辉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王光辉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王光辉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王光辉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王光辉话题讨论。

王光辉相关的资讯

  • 谱图解析难?王光辉、苏焕华、李重九现场来答疑!
    信立方培训中心(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科学仪器专业门户网站-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旗下专业培训机构)致力于分析科学仪器的应用技术培训工作。为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分析科学仪器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生产及研发工作,适应当前从事质谱应用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培训中心自2009年起,至今已开设近三十期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质谱培训班,涵盖气质、液质、谱图解析等领域,受到广大学员欢迎和好评。  有机质谱分析基于不同质荷比(m/z)的带电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不同运动行为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同时进行多组份分析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化学化工、制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成为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质谱的定性分析基于对质谱谱图的解析而实现,但由于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繁杂的裂解规律不易记忆,又缺乏解析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质谱分析人员在拿到谱图后常感觉到无从下手。为适应广大分析技术工作者的需求,信立方培训中心将于2016年05月24日-27日在北京举办第十四期有机质谱谱图解析专题培训班,欢迎有志提高有机质谱谱图解析水平的分析人员来参加。培训时间:2016年05月24-27日培训地点:外国专家大厦(华严北里8号院外国专家大厦(北四环))学习目标:  系统掌握有机质谱谱图解析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的裂解反应类型和基本裂解规律,结合实例讲解谱图解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有机质谱的定性分析打下坚实基础。授课专家:  1、王光辉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质谱中心研究员,中国最早从事质谱研究的专家之一,参与了国内多项质谱仪器的研发工作,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培训教学经验。代表著作:《有机质谱解析》;  2、苏焕华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70年代初开始有机质谱应用研究,参与了国内质谱仪器的研发工作,组织过多种质谱应用技术培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代表著作:《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应用》;  3、李重九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农残分析领域著名质谱专家,在大学主讲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课程。代表著作《有机质谱应用:在环境、农业和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授课大纲:培训费用:  每人3800元,2人以上组团报名可每人优惠100元(含报名费、培训费、资料费、培训期间每日午餐费用)。   报名咨询:  联系人:李女士  电话:010-51654077-8119  手机:15910410867  邮箱:liru@instrument.com.cn在线报名:http://form.mikecrm.com/f.php?t=iVCBG2
  • 南华仪器:李源离任 邓志溢任总经理 王光辉等任副总经理
    p   南华仪器第二届董事会及第二届监事会于12月任期届满。12月16日,南华仪器召开了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及监事会换届选举等相关议案,选举出新一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同时,于当天对外发布两份公告。 /p p & nbsp & nbsp & nbsp 因任期届满,李源先生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离任后在公司担任监事。邓志溢将担任公司总经理,王光辉、伍颂颖、梁伟明将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苏启源将担任公司总工程师,周柳珠将担任公司财务总监,伍颂颖将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 /p p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两份公告原文如下: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监高人员换届离任的公告 /strong /p p   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二届董事会及第二届监事会于2016年12月任期届满,公司于2016年12月16日召开了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及监事会换届选举等相关议案,选举出新一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公司于当日分别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公司董事长、聘任高级管理人员及选举监事会主席等相关议案,选举后的人员组成如下: /p p   一、 第三届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聘任情况 /p p   1、第三届董事会成员 /p p   非独立董事:杨耀光、邓志溢、杨伟光 /p p   独立董事:区永强、谭文晖 /p p   董事长:杨耀光 /p p   2、第三届监事会成员 /p p   股东代表监事:李源、肖泽民 /p p   职工代表监事:程国伟 /p p   监事会主席:李源 /p p   3、高级管理人员: /p p   总经理:邓志溢 /p p   副总经理:王光辉、伍颂颖、梁伟明 /p p   总工程师:苏启源 /p p   财务总监:周柳珠 /p p   董事会秘书:伍颂颖 /p p   二、 公司董监高人员离任情况 /p p   1、董事人员离任情况 /p p   因任期届满,公司独立董事田国华先生及李莎女士不再担任公司独立董事,离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截止本公告披露日,田国华先生及李莎女士未持有公司股份。 /p p   因任期届满,公司非独立董事李源先生不再担任公司董事,离任后在公司担任监事。截止本公告披露日,李源先生持有本公司125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5.32%,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其所持股票将继续依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15年修订)》、《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则的规定及其所作的相关承诺进行管理。 /p p   2、监事人员离任情况 /p p   因任期届满,公司职工监事李春早先生不再担任公司职工监事,离任后将继续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p p   截止本公告披露日,李春早先生未持有公司股份,李春早先生配偶李许娥女士直接持有公司股票17,000股。根据李许娥女士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中所作承诺:在其配偶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 在配偶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其配偶在公司本次发行的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之日起六个月内申报离职的,自配偶申报离职之日起十八个月内不转让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 配偶在公司本次发行的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交易之日起第七个月至第十二个月之间其配偶申报离职的,自配偶申报离职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转让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 因公司进行权益分派等导致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发生变化的,仍遵守上述承诺 不因其配偶职务变更、离职等原因,而放弃履行上述承诺。 /p p   3、高管人员离任情况 /p p   因任期届满,李源先生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离任后在公司担任监事。截止本公告披露日,李源先生持有本公司125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5.32%,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其所持股票将继续依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15年修订)》、《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则的规定及其所作的相关承诺进行管理。 /p p   上述离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任职期间勤勉尽责,公司董事会对其为公司所做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特此公告。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12月16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关于公司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独立意见 /strong /p p   我们作为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的独立董事,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运作文件及《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的规定,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独立判断的立场,我们就公司聘任高级管理人员事项发表如下独立意见: /p p   1、本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符合《公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程序合法有效,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况。 /p p   2、本次聘任是在充分了解被聘任人身份、学历职业、专业素养等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已征得被聘任人本人的同意。被聘任人具备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与能力。未发现有《公司法》规定不得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亦不存在如下情形。 /p p   (1)最近三年内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 /p p   (2)最近三年内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或三次以上通报批评 /p p   (3)被中国证监会宣布为市场禁入者且尚在禁入期 /p p   (4)被证券交易所公开认定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p p   (5)无法确保在任职期间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于公司事务,切实履行高级管 理人员应履行的各项职责。 /p p   我们一致同意公司聘任邓志溢担任公司总经理,同意聘任王光辉、伍颂颖、梁伟明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同意聘任苏启源担任公司总工程师 同意聘任周柳珠担任公司财务总监 同意聘任伍颂颖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独立董事: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区永强 谭文晖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 年12 月16 日 /p
  • 开课啦:谱图解析应用技术提高速成班(王光辉老师授课+技能证书+案例讲解)
    p   拿到谱图后无从下手? br/   种类太繁多记不住? br/   缺乏解析的思路? br/   ...... br/   谁能帮我一步到位??? br/ br/ strong   “第十七期有机质谱谱图解析应用技术培训班” 为您专属而来,全面授业解惑! br/ br/ /strong   近年来,质谱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化学化工、制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领域,成为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质谱的定性分析基于对质谱谱图的解析。但因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裂解规律繁杂不易掌握,在缺乏谱图解析思路和方法的情况下,许多分析人员在拿到谱图后常感到无从下手。应广大分析工作者需求,仪器信息网将于2017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北京举办第十七期有机质谱谱图解析应用技术培训班,欢迎有志提高有机质谱谱图解析水平的分析人员报名。 br/ br/ strong 一、授课内容: br/ img title=" 05.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ad39f1d-dc1b-4b2a-bd10-a42028eb5e7c.jpg" / br/ /strong br/ strong 二、授课专家: br/ /strong   □ 王光辉 br/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质谱中心研究员,中国最早从事质谱研究的专家之一, br/   参与了国内多项质谱仪器的研发工作,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培训教学 br/   经验。 br/   代表著作:《有机质谱解析》; br/   □苏焕华 br/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70年代初开始有机质谱应用研究,参与了 br/   国内质谱仪器的研发工作,组织过多种质谱应用技术培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br/   代表著作:《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应用》; br/   □ 李重九 br/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农残分析领域著名质谱专家,在大学主讲 br/   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课程。 br/   代表著作《有机质谱应用:在环境、农业和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br/ br/ strong 三、培训费用: br/ /strong   每人3880元,(含报名费、授课费、教材资料费、培训期间每日午餐费用等)。食宿可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br/   优惠政策:在校学生(全日制并持有学生证件)2880元/人, 3人以上3580元/人。 br/ strong br/ 四、报名咨询: br/ /strong   联系人:李老师 15910410867(微信同号) br/   电 话:010-51654077-8119 br/   传 真:010-82051730 br/   E_mail:liru@instrument.com.cn /p
  • 王光辉、苏焕华、李重九、张颖等质谱界知名专家邀你来听课
    p   信立方培训中心(仪器信息网旗下培训中心)致力于质谱应用技术培训工作。为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使质谱更好地为科研、生产工作服务,适应当前从事质谱应用技术科技人员的迫切需求,自2009 年起,先后开设了近四十期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质谱技术培训班,受到广大学员欢迎和好评。 br/   为适应广大分析技术工作人员的需求,信立方培训中心将于2017年6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办2017年GC-MS气质联用应用技术培训班,诚邀有志提高气质联用应用技术水平的分析人员前来报名 br/ strong   授业解惑: br/ /strong   1、讲授气质联用仪(GC-MS)结构、性能评价及离子源,真空系统,质量分析器等核心部件功能,系统、深入掌握气质联用技术; br/   2、讲授气质联用定性& amp 定量分析方法,谱库检索及结果判断,为石化,农残等日常应用分析方法开发,定性定量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br/   3、讲授仪器离子源等关键部件日常维护要求,提高仪器的实际操作水平 br/ strong   课程内容: /strong br/   一、GC-MS仪器结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br/   1、仪器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GC系统(进样器、柱箱、色谱柱气路系统)、MS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真空系统(真空机组、真空测量、连接件)、数据系统(硬件、软件)。 br/   2、仪器主要性能指标:质量范围、分辨率、灵敏度、扫描速度。 br/   二、GC-MS离子化方法及质量分析器 br/   1、离子化方法: EI离子化方法、CI离子化方法。 br/   2、质量分析器:四极质量分析器、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br/   三、GC-MS联用技术的定性、定量方法及应用 br/   1、GC-MS联用定性分析:GC和MS定性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GC-MS联用技术定性重要依据及优势 br/   2、GC-MS联用定量分析:GC-MS联用技术定量方法的建立、GC-MS扫描技术及其应用 br/   3、定量分析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br/   四、GC-MS联用操作技术和常规维护 br/   1、真空的重要性和常见问题 br/   2、联用中GC需要注意的问题 br/   3、仪器调谐参数及调谐结果判断 br/   4、GC-MS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br/   5、谱库检索的前提和检索结果的判断 br/   6、维持仪器正常运行需要的常规维护培训 br/   strong  授课专家: /strong br/   1、王光辉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质谱中心研究员,中国最早从事质谱研究的专家之一,参与了国内多项质谱仪器的研发工作,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培训教学经验。代表著作:《有机质谱解析》; br/   2、苏焕华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70年代初开始有机质谱应用研究,参与了国内质谱仪器的研发工作,组织过多种质谱应用技术培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代表著作:《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应用》; br/   3、李重九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农残分析领域著名质谱专家,在大学主讲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课程。代表著作《有机质谱应用:在环境、农业和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br/   4、张颖& nbsp 所在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质谱、色谱分析;研究方向:聚烯烃催化剂等固体催化剂的表征及催化机理研究;聚合物及加工助剂、VOC的分析方法研究;化工产品中痕量杂质的分析方法研究等。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次,申请授权专利发明20余件,发表文章40余篇。 br/   strong  举办时间/地点 /strong : br/   2017年6月21日-6月23日 北京-外国专家大厦 br/ strong   颁发证书: /strong br/   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的学员,可以获得: br/   由信立方培训中心颁发并有授课老师签字的结业证书。该证书可作为有关单位专业 br/   技术人员能力评价、考核和任职的重要依据。 br/    strong 培训费用: /strong br/   每人3500元,2人以上组团报名可每人优惠100元(含报名费、培训费、教材资料费、培训期间每日午餐费)。晚餐、住宿可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br/   报名咨询 br/   联系人:李老师 15910410867 br/   电 话:010-51654077-8119 br/   传 真:010-82051730 br/   E_mail:liru@instrument.com.cn /p
  • 十五周年庆典:采访中科院化学所质谱中心研究员王光辉和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工苏焕华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2月19日,科学仪器行业门户仪器信息网在京隆重举办了&ldquo 感恩十五载,点亮新未来-仪器信息网十五周年庆典暨北京信立方成功登陆新三板庆祝活动&rdquo 。来自业界各位领导、专家、用户、仪器厂商及仪器信息网全体员工等300余人欢聚一堂,庆贺仪器信息网十五周岁生日的同时,共叙未来,共望发展。   活动期间,部分企业负责人、业内资深专家和热心网友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编辑的采访,畅谈了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对仪器行业年轻人的期望。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质谱中心研究员王光辉和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苏焕华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的采访。王光辉老师对科学仪器发展说出了自己的三点感受,近几年,国家采购了大量的进口仪器,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尤其的科研单位的配置的仪器与发达国家科研单位相当,人员也随仪器配置的增加而增多了很多,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员使用仪器的水平和仪器使用效率不尽人意,而最主要的问题是人员的技术素质,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苏焕华老师认为国家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向科研单位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入甚微,而对国产仪器厂商的支持力度不足。   王光辉老师和苏焕华老师认为国产仪器尤其是国产质谱仪器是能够满足国内低端市场的需求的,阻碍发展的最大难点在于国人对国产仪器的认可程度不高。
  • BCEIA 2023 ‖ 大会报告特邀专家——马光辉院士
    BCEIA 2023 ‖ 大会报告特邀专家——马光辉院士时间:2023年9月6日地点:学术会议区W201邀请全球知名科学家介绍DNA存储、纳米毒理学等前沿科学技术,分享球差电镜、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等高端仪器的研究进展,同时就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等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功能、新型分离介质制备及蛋白药物、疫苗纯化等最新应用进行探讨和展望。马光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fellow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报告题目:新型分离介质的制备和蛋白药/疫苗纯化应用Preparation of Novel Microspheres for Protein / Vaccine Separation ApplicationPolysaccharide particles such like agarose particl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protei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s chromatographic packing materials by biological scientists and in industry. However, the limitation of conventional agarose particles is that the separation resolution is limited due to their broad size distribution. Furthermore, the particles with large size are usually used for industri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o avoid the increase of back-pressure, which also limit the separation resolu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rticulate vaccine such like virus-like particle (VLP)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conventional agarose particles with small pore size not only limited the adsorption of VLP, but also enhanced the disassociation of VLP, resulting very low activity recovery of VLP.We have developed a novel membrane process to prepare uniform agarose particle. By this technique we can control the CV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value which representing the size distribution around 15%, and we can prepare small uniform particles with high agarose concentration. Therefore, we can use small particles instead of large particles, and increase the separation resolution and flow rate of chromatography. We have developed a new process to prepare giga-porous particle with pore size controllable between 100nm to 500 nm, and we found that it not only increased the loading amount of VLP, but also avoided the disassociation of VLP. This was because large pore size weakened the multi-site interaction between VLP and pore. This novel particle has been used for production of particulate vaccine instead of ultra-high speed centrifugation technique, much higher recovery was achieved.个人简介马光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fellow,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工程和医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用于生化分离、药物载体、免疫佐剂(疫苗递送系统)、细胞培养微载体、酶固定化载体等创新产品。在Nat. Mater., Sci. Transl. Med., Nat. Nanotechnol., Nat. Biomed. Eng., Sci. Adv., Nat. Commun., JACS, Adv. Mater.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2部,撰写学术书章节22篇。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1项,国际专利授权12项,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5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或PC端点击链接预登记:http://t2.eainfor.com/T/p/103_5 或手机端点击链接预登记:http://t2.eainfor.com/T/w/103_5 现在成功预登记,还将享有三重福利:1. 会前免费获取专属胸牌及会议资料2. 免费兑换午餐及饮用水3. 京城20个网点的BCEAIA班车免费乘坐赶快报名吧
  • 马光辉/陈学思/聂广军等7位中国学者当选2022年AIMBE Fellow
    近日,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简称“AIMBE”)公布了来自全球的153名新当选的会士(Fellow)名单,其中包括 6 名中国内地学者,1名中国香港学者。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成立于 1911 年,是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著名的非营利学术组织,旨在为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推动社会发展。AIMBE 由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最杰出(Top 2%)的学者组成,代表了最具创新和特色的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每年经过国际同行提名与严格评选产生(由现有会士提名,经两轮筛选,最后经全体会士投票选举产生),是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其对生物医学、医疗器械、疾病治疗以及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学者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名单如下:陈学思入选理由:在开发用于基因和药物递送、纳米医学、组织工程以及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方面做出贡献。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生物高分子研究组组长 。1988年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后在早稻田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陈学思回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博士生指导教师,从事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聚乳酸和聚-己内酯产业化等方向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16年,陈学思入选国际生物材料与工程联合会会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曾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中心项目等。同浙江海正集团合作实现了1.5万吨聚乳酸产业化,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马光辉入选理由:通过创新的膜乳化技术和生物医学配方的颗粒系统设计,在生物工程方面做出贡献。马光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主任,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1984年,马光辉公派留学日本群马大学,获得纤维高分子工学科学士学位;1990和1993年分别获东京工业大学高分子工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马光辉在东京农工大学生物系统应用科学研究科担任助理教授。2001年回国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回国后,马光辉主要从事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工程和医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蛋白质/疫苗分离介质、缓控释药物载体、免疫佐剂(疫苗递送系统)、细胞培养微载体、酶固定化载体等创新产品。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消息,马光辉共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8项,国际专利授权12项,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5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聂广军入选理由:为肿瘤微环境调节纳米药物和智能抗肿瘤纳米机器人的开发做出杰出贡献。聂广军,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科大特聘教授,科技部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年,聂广军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加拿大McGill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回国后,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立了“纳米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材料”实验室,组建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肿瘤纳米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生物效应等。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消息,聂广军共申请抗肿瘤应用等相关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中国专利20余项,美国授权专利3项,日本专利1项,专利转让2项)。高维强入选理由:对干细胞、组织再生和针对退行性疾病与肿瘤干细胞的转化医学做出贡献。高维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冠名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Med-X研究院副院长,Med-X-仁济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 。1982年,高维强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同年进入中科院就读研究生并入选CUSBEA项目,1983年赴美,198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及洛克菲勒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1993-2010年,历任美国Genentech公司科学家/实验室主任、资深科学家。期间于200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青”。2010年全职回国。担任仁济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现正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也是上海市教委肿瘤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和上海市卫计委重中之重临床肿瘤重点学科负责人。高维强长期致力于“干细胞与组织发育修复”和“肿瘤发生发展(包括肿瘤干细胞)”机制研究。近年来聚焦肿瘤干细胞、耐药性、诊断和靶向治疗的探索以及神经损伤修复和内耳毛细胞发育再生的研究。张灿入选理由:对细胞治疗和转化研究做出贡献。张灿,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端药物制剂与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副主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临床药物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和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张灿获得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合成材料专业学士;2000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硕士;2003年获得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和物理专业博士。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新型药用高分子材料和创新药物的研究。曾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关键技术子课题,科技部国际交流重点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4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4项,主译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王梅云入选理由:对探索并拓展多模式成像技术在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价值做出贡献。王梅云,河南省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访问教授,国内首位国际磁共振学会认证讲师、美国放射学院首批中国影像讲师培训人员。王梅云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研究、磁共振新技术的应用,曾主编《医学影像专业英语教程》1部,参编专著8部。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汤启宇(Raymond Kai-yu Tong)入选理由:研发“希望之手”上肢康复仪用于中风康复,创办香港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系。汤启宇,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1999年,汤启宇获得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BCI)、神经工程、功能性电刺激(FES)和中风大鼠模型等。2013年,他获得十大杰出青年(香港)奖,研究成果获得了第4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6年应邀参加达沃斯论坛作技术报告。此外,全部入选华人名单如下:腾讯AI Lab姚建华雅培Qiaoqiao Ruan雅培Tao Xin特拉华大学Liyun Wang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Wenyi Wei美国西北大学Hao F. ZhangOncoC4公司Pan Zheng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Quing Zhu西门子医疗Rui Liao卡耐基梅隆大学Jian Ma休斯敦大学Ji Chen俄克拉荷马大学Wei R Chen特拉华大学Wilfred Chen宾夕法尼亚大学Youhai H. Chen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Jianlin Cheng南卫理公会大学Jung-Chih Chiao范德堡大学Zhaohua Ding俄亥俄州州立大学Yizhou Dong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Jean Gao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Gang Han波士顿大学Xue Han得克萨斯A&M大学Shuiwang Ji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Steve Jiang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Yuanpei Li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Chang Liu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Chunlei Liu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Wendy Liu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Xiaole S. Liu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Ting Lu雪城大学Dacheng Ren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Stephen T. Wong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Nianqiang Wu
  • 马光辉院士/魏炜研究员团队开发工程化细胞外囊泡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通过交叉科学研究,提出并发展生物医学前沿新技术,是提高重大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胶质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恶性的肿瘤,也被称为“癌中之王”。临床上治疗GBM以外科手术为主,同时辅助放化疗,但是效果非常有限;以手术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为例,5年生存率小于5%。因此,亟需开发新型高效的GBM治疗策略。 GMB治疗棘手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 血脑屏障(BBB) 的存在阻止了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需要发展更有效的药物递送策略;其次,单一化疗药物的使用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需要联合新的肿瘤杀伤手段;另外,GBM具有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对其快速生长和向周围组织的浸润起到重要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容忽视。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炜 研究员、 马光辉 院士、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李维平 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期刊发表了题为: Explor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M1-macrophage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effective accumulation in glioblastoma and strong synergistic therapeutic effec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基于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发展了“ 免疫调控-化学动力-乏氧激活 ”多级联动的治疗新策略,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针对胶质母细胞瘤治疗难题,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具有定向趋化能力的巨噬细胞的细胞外囊泡 (EVs) 和工程化的设计,提出了“免疫调控-化学动力-乏氧激活”多级联动的治疗新策略,并联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交叉合作,进行了个体化创新药物制剂的研发。 研究团队首先基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样本和小鼠模型进行了免疫组化的研究,发现胶质瘤恶性程度越高,肿瘤组织中浸润的M2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也相应更高,并且这些巨噬细胞大多来源于外周血。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提出了以M1巨噬细胞EVs作为载体,一方面可以利用M1巨噬细胞的趋化特性在GBM部位大量蓄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实现GBM微环境的免疫调控。图1 胶质瘤样本中巨噬细胞的表型及其来源分析:a. 胶质瘤患者临床样本中巨噬细胞表型分析示意图;b. 不同级别胶质瘤中M1、M2和Ki67(细胞增殖指标)的分析;c.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中M2/M1比例;d.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胶质瘤患者瘤内M2/M1比例与生存曲线的关系;e. GBM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和M1巨噬细胞的共定位分析;f. 免疫荧光染色分析GBM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和M2巨噬细胞的共定位;g. 小鼠胶质瘤样本中巨噬细胞表型分析示意图;h. 在不同胶质瘤细胞系(U87MG、G422和GL261)中M1、M2和Ki67的分析;i. 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不同鼠胶质瘤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和M1或M2巨噬细胞的共定位情况;图中标尺均为50 μm 研究团队进一步在M1EVs的细胞膜和内腔差异化装载了化学激发分子对 (CPPO和Ce6) 以及乏氧药物 (AQ4N) ,以此将肿瘤微环境调控、化学激发动力学及肿瘤乏氧治疗合理有序地集成于M1EVs递送系统中。上述仿生剂型 (CCA-M1EVs) 静脉注射后,M1EVs可以携带上述组分穿过BBB进入GBM病灶,进而实现多级联动治疗:M1EVs调控免疫微环境产生大量过氧化氢,从而激发CPPO和Ce6生成自由基 (ROS) ,同时该反应消耗氧气激活细胞毒性药物AQ4N。借助上述作用的协同,在小鼠原位胶质瘤模型和患者来源的 (PDX) 模型上显著抑制了疾病的进程,大幅延长了生存期。图2 基于M1EVs的仿生剂型构建方案、抗肿瘤机制及PDX疗效:a. 仿生剂型的构建示意图;b. 仿生剂型在GBM模型中的累积及免疫调节、化学激发动力学和乏氧触发化疗的协同作用示意图;c. 基于光声成像分析仿生剂型在PDX小鼠GBM病灶中的累积;d. 各组PDX小鼠的抑瘤效果(20天核磁成像);e. 各组PDX小鼠的生存期分析;f. 各组PDX小鼠的TUNEL分析(标尺50 μm) 十余年来,过程工程所生化室魏炜研究员和马光辉院士创制了一系列仿生递送新剂型,利用其体内的天然路径和属性,在动物模型上成功用于肿瘤、传染病、炎症性疾病的防治,并且部分剂型已通过医院伦理批准进入个体化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王晓君 博士和丁辉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魏炜研究员、马光辉院士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李维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2-00894-3
  • 徐光辉代表:“5个100”行动 推进江苏新质生产力发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抢抓“新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6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告诉记者,江苏全省将在第三代半导体、通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领域,实施“5个100”行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根据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5个100”包括:推进100项重大前沿技术攻关、培育100家未来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升级100家未来产业科创园区、开发100个前沿技术应用场景、研制100项未来产业标准规范。江苏发展未来产业具有良好基础,部分领域已形成比较优势,前沿新材料、未来网络等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跑”,人工智能、氢能与储能等初具规模。实施“5个100”行动后,江苏省将打造“技术策源—应用牵引—企业孵化—产业集聚”的未来产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为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新的产业支柱和科技源泉。
  • 最新!马光辉、杨培东、鲍哲南等科学家当选为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附完整名单)
    今日,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等规定,2021年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5人,其中中国女性科学家5人。在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2人,化学部1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人,地学部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0人,技术科学部13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7.4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8岁,60岁(含)以下的占76.9%。院士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通过特别推荐评审机制,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有5人当选,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有3人当选。完整名单点击查看: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公布化学部共新增11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研究员是本次当选的5位中国女性科学家之一。马光辉研究员马光辉研究员,女,1964年9月生。博士生导师,生物材料工程创新团队首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期刊J Microencapsulation、Front Chem Sci Engin编委。1984年公派去日本读大学本科,1988年获得日本群马大学纤维高分子工学学士学位,1990和1993年分别获东京工业大学高分子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2001年任东京农工大学生物系统应用科学研究科的Assistant Professor,任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研究员,2005-2013年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至令历任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主任。研究方向为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工程和医学工程中的成用,研究和开发用于生化分离、药物载体、 免疫佐剂(疫苗递送系统)、细胞培养微载体、酶固化载体等创新声品。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 发明了尺寸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方法,实现了0.1-100微米内的尺寸可控,并成功研制出制备设备,改变了传统方法无法制备尺寸均一微球微囊的难题,建立了完整的尺寸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制备开台。2)对微球的结构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制,制备出中空、单眼、超大孔等多种结构和不同材料的微球和微囊,并系统研究了结构与生物应用效果的关系,获得独特的应用效果。3)解決了高粘度多糖材料微米、纳米尺度的可控制备难题,制备出具有蛋白质吸附功能、细胞附着功能和环境敏感功能的多糖微球及凝胶材料。4)和国内外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成功将独创的微球和微囊技术应用于蛋白质分离、药物缓释、疫苗佐剂、細胞培养,获得了非均一微球无法获得的高效应用效果。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等规定,2021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杨培东、鲍哲南位列其中。杨培东(Peidong Yang,美国)杨培东,1971年8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纳米材料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S.K.和Angela Chan杰出能源教授和化学教授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1993年杨培东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2001年至2004年连续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2003年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大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200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沃特曼奖;2011年入选汤森路透集团遴选的最优秀的100名化学家榜单中第十位,同时入选了10年中最优秀的100名材料科学家中第一位;2012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4年出任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15年9月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2016年5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杨培东主要研究内容为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及其在纳米光学和能量转化中的应用,包括人工光合作用、纳米线电池、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纳米线热电学、碳纳米管纳米流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鲍哲南(Zhenan Bao,美国)鲍哲南,1970年出生于中国南京,化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1987年鲍哲南考取南京大学化学系;1995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后进入了贝尔实验室任职;2001年获得贝尔实验室杰出研究人员称号;2004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任教;2007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工程教学女教师优秀奖;2010年底作为创办人之一的C3Nano公司在美国硅谷成立;2011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5年被选为《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2016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7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2021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鲍哲南一直致力于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纳米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能源、有机和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传感材料和分子电子器件、纳米电子学 。
  • 天美公司参加第十九届国际发光会议
    2021年7月26日至30日,第十九届国际发光会议在长春召开。国际发光会议是全球发光学领域高水平的学术性会议。本届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承办,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协办。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教授,国际发光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Andries Meijerink教授,吉林省副省长安立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天美公司携旗下爱丁堡仪器作为本次会议的赞助方全程参与了此次会议, 众多专家学者等莅临展台,了解爱丁堡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在发光材料应用表征的测试解决方案。会议期间,天美科学仪器公司还受邀进行了会议报告。天美分子光谱工程师王晨晨进行了题为“爱丁堡光谱仪在先进发光材料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爱丁堡公司新推出FLS1000光谱仪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发光材料中的重要应用。本次报告,不但加深了新老用户对仪器的了解与应用,同时了也吸引了很多感兴趣的参会老师前来咨询讨论。
  • “王大珩先生学术思想与创新贡献研讨会”在京举办
    “王大珩先生学术思想与创新贡献研讨会暨祝贺王大珩先生从事科学事业七十三年及九十五华诞”在京举办   2010年2月28日是光学泰斗王大珩先生95周岁生日。为庆祝大珩先生寿诞及回顾大珩先生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会同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研究所、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空间科学与研究中心、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在翠宫饭店共同举办“王大珩先生学术思想与创新贡献研讨会暨祝贺王大珩先生从事科学事业七十三年及九十五华诞”活动。30余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及各界好友共10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院长相里斌研究员主持。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对王大珩先生的求学经历、主要成就及辉煌历程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里斌研究员主持会议 李静海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作了“863高技术的创始人——王大珩先生”的报告。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863”计划是向世界最高科技进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杜祥琬院士介绍道,“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对此,王大珩院士作为创始人之一,和其他专家一起,经过全面论证和多次修改,终于制定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目前,863计划在关系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世界高技术舞台占有了一席之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杜祥琬院士在作报告   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作了“大珩先生为仪器仪表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的报告。王大珩院士不仅是倡导国家“863计划”和提出一系列发展科学技术重大建议的战略科学家,也是我国仪器科学和现代计量技术的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金国藩院士系统介绍了王大珩院士在仪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思想、光辉的实践、杰出的贡献。金国藩院士表示,“长期以来,王大珩先生对仪器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对我国科学仪器学科与产业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和建议,特别是关于科学仪器的论述,对推动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金国藩院士在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顾逸东院士作了“心系天空——王大珩先生与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王大珩先生在航天航空方面的贡献,包括空间光学、激光技术、光学计量、空间遥感技术等方面。王大珩先生先后在红外微光夜视、核爆与靶场光测设备、高空与空间侦察摄影、空间光学测试等诸多领域为我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顾逸东院士在作报告   研讨会上还举办了“大珩小行星命名仪式”。该小行星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1997年2月15发现的,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命名为“王大珩星”,其目的是为了宣传并弘扬王大珩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   此外,为庆祝王大珩先生95岁华诞,很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纷纷发来贺电与贺辞表示祝贺。 部分贺辞、贺电   王大珩院士简介   王大珩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留学,专攻应用光子学,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2年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 1948年回国,后来到大连担任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工科大学——大连大学工学院(大连大学1949年4月建校,1950年7月撤销建制,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主任,后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担任了30多年所长。1958年作为主要创始人、第一任院长(1958.8-1965.2),创办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现任名誉校长。兼任中国计量学院名誉校长,还曾任哈尔滨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国防科委十五院副院长,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电机所所长,吉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国光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后曾任中科院科技部副主任、主任。1986年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三届副主席。1993年5 月当选为中国尖端技术与产业管理研究会名誉会长,第二届中国退(离)休科技工作者团体联合会副会长。   1994 年6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席团成员。1994 年12月任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基金会会长。此外,还曾任中国光子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市科协主席。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对中国技术光学、激光、光学计量、光学玻璃和光学工程等研究较深。指导研制成功多种光学观察设备。为中国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光学精密机械、空间光学、激光科学和计量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六十年代以来,制成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仪器。七十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领导了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1986 年3 月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等4 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批准,由此国务院发出了“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这一“纲要” 被称为“863 计划”。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5年1 月获得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科技体制改革:30年的光辉与困局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正式开启。30年后的今天,改革在向前推进,也面临着难愈的痼疾。   从1985年至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已迈过了30个年头。   30年前,《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开启 30年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一揽子改革计划,将科技体制改革推向深水区。   &ldquo 创新实力在快速提升,体制改革也亟待深化。&rdquo 1月31日,在&ldquo 科技体制改革:30年后的回望&rdquo 纪念座谈会暨学术报告会上,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表示,如今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科技创新实现从&ldquo 跟踪模仿&rdquo 向在开放环境中&ldquo 自主创新&rdquo 为主的转变,实现从&ldquo 跟着走&rdquo 向&ldquo 领着走&rdquo 的转变,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科技体制改革30年来的成果应当予以肯定,但当下仍存在很多未解之困。   栉风沐雨30年   对于老一辈科技体制改革推动者而言,上世纪80年代初,激动人心。   &ldquo 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确实是国家一次大的转折,也是一次新的解放。&rdquo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范岱年说。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ldquo 之后很快就成立了科技体制改革决定的起草小组,有20多个单位参与其中。&rdquo 改革参与者、已77岁高龄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明廷华回忆。   1985年3月13日,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ldquo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lsquo 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使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大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促进科技和社会的发展&rsquo 。&rdquo 方新说。   方新介绍,从1985年至今的30年里,科技体制改革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2年。在这个阶段,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政策走向是&ldquo 堵死一头,网开一面&rdquo ,政策措施包括改革拨款制度、开放技术市场、调整组织结构、改革人事制度、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到1998年。&ldquo 这时,改革的指导思想开始调整,不光是&lsquo 面向&rsquo &lsquo 依靠&rsquo ,还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政策走向是&lsquo 稳住一头,放开一片&rsquo ,各级政府增加了对科技活动的财政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的结构,推进研究所的制度改革,鼓励各科研机构变为企业,与企业结合,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等。&rdquo 方新说。   第三个阶段从1998年至今,以&ldquo 科教兴国&rdquo 为指导思想,政策走向包括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一阶段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进科研机构改革与转制、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大力推进成果转化、改革成果奖励制度。   成效值得肯定   30年的改革成效,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   &ldquo 科技体制改革,在国家的政策改革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决定应该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次里程碑。&rdquo 对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意义,明廷华如是评价。   他认为,科技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技与经济&ldquo 两张皮&rdquo 的问题,为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应该得到肯定。不仅如此,改革对科技人才的创造力、积极性的调动,相比过去有一定的成效,科研人员有了更高的流动性和自由度。   &ldquo 总体来讲,现在看科技体制改革成就很大。&rdquo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罗伟表示,改革中的很多指标是&ldquo 硬碰硬&rdquo 的,回过头来看,科技体制改革的深远影响首先体现在标准的统一上,第二在于对科技人员权利和价值的尊重。   &ldquo 从技术方面讲,2014年我们的发明专利是92.8万件,排在世界第一,超越了美国和日本。&rdquo 明廷华表示,尽管不能将这一指标评估得太高,但它还是可以反映出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而这些都得益于30年的改革历程。   痼疾依旧难愈   30年来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成绩,但&ldquo 还有很多问题依旧存在。&rdqu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惠国说。   最典型的是科技与经济&ldquo 两张皮&rdquo 的问题。&ldquo 最初,科技体制改革明确了要给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压力和活力,改变过去科研机构和企业相脱离的情况。但到现在为止,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rdquo 李惠国说。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表示,实际工作总把科学、技术、创新三者搅在一起。他建议,应当各归本位、各司其职,让科学的回归科学,以科学家为主体 让技术的回归技术,以发明家为主体 让创新的回归创新,以企业家为主体。   不仅如此,科研经费管理仍待完善,改革难以一蹴而就。&ldquo 我国科研投入排在世界第一,我们为什么少有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科技成果或科技人才?其中有一条就是统筹协调差,资源利用分散。&rdquo 明廷华说。   此外,科研氛围仍不尽如人意。李惠国表示,历经30年的改革,我国科技界还存在中青年人才发展空间不足,学术界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的问题。&ldquo 中青年压力太大,无法参与很多重要的工作,也不可能迅速地成长起来。&rdquo 李惠国说。   &ldquo 真理往往在一开始会被大多数人反对,反对就要斗争,斗争后才可以慢慢成为共识,但现在中国不能为新理论的提出创造土壤,也就谈不上创新。这个问题不解决,谈什么创新都是白搭。&rdquo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直言。
  • 中国仪器仪表学科奠基人——纪念王大珩先生诞辰100周年
    在纪念德高望重的王大珩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许多仪器界的朋友心中都充满着美好的回忆。王老先生光灿的一生,光辉的实践,爱国奉献的感人业绩,一直在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我们对王老充满着无限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王老在多个领域对我国科技事业、学术思想和创新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其贡献是全方位的、战略性的,影响深刻而久远。王老为国家培养了众多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和光学领域的学术接班人。王老还是国际上光学领域的战略型科学家,曾担任国际光学委员会、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并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太空会议等。   王老1948年回国,参加了大连大学建设。1950年负责创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先后创建中科院五个光学研究所(安光所、长光所、西光所、四川光电所、上光所)。王老率领研究团队研发了50年代仪器界有名的&ldquo 八大件&rdquo (一秒精度大地测量经纬仪、一微米精度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石英摄谱仪、中型电子显微镜、中子晶体谱仪、地形测量用多臂航摄投影仪、光电测距仪、高温金相显微镜等高水平的先进的光学仪器)和一批重大的国防测量仪器设备、&ldquo 两弹一星&rdquo 的测量设备等。1956年,王老参加了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仪器仪表规划的制定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王老领衔并联合其他院士向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咨询性、战略性建议多达20多项,例如863高技术、建立卫星地面站、建立中国工程院、国家信息网络、月球探测、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及微系统、开展激光核聚变研究、海洋高技术等等。特别是1995年以后,关于仪器仪表方面就有6次建议,对将科学仪器创新发展放在国家发展战略地位、优先发展领域,列入国家重点科技计划,进入国家各种计划,进入&ldquo 知识创新工程&rdquo 以及十三五国家设立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和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为了仪器仪表发展的需要,1996年王老倡议组织《现代仪表技术与设计》编写工作,并担任主编。王老在此书中提出将创新设计、现代设计科学理念和商品化设计融合的&ldquo 综合化设计&rdquo 理论,提出仪器仪表是工业信息化产业,是信息技术的源头,仪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源头技术等理念。王老还特意建议将此书免费赠送给相关大学的图书馆。   王老一生奋斗的历程中,对我国科学仪器创新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对科学仪器技术与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民众健康、精神文明建设、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精辟的创新思想,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赞同。王老在科学仪器技术与仪器设备发展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王老于80岁到92岁期间还先后担任了11次香山科学会议执行主席,对不同学术领域仪器学科与技术前沿和重大问题提出新的学术思想和发展建议。特别是2007年(当时王老已92岁高龄),由王老发起,联合另外两位院士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交&ldquo 加强创新方法工作&rdquo 的建议,提出了&ldquo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rdquo 的观点,同年国家成立了我国&ldquo 创新方法研究会科学工具专业委员会&rdquo 。   王老是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领航人,他的学术思想是仪器界同仁们的思想宝库,让我们发扬王老的爱国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仪器界万众创新、协同创新、开拓科学仪器发展新时代,早日实现仪器强国的中国梦。   美国火箭之父罗伯特· 戈达德曾说,&ldquo 一个人的净价值是他在同行中获得尊敬的总和&rdquo 。王老在仪器仪表界获得的净价值是最高的,最大的,最美的。王老开创的事业,我们后人将会不懈地继续下去,他的精神将与我们同在并不断鞭策我们前行! 王大珩(1915.2.26─2011.7.21) 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ldquo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dquo 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主持制成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仪器。七十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领导了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1986年3月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等4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ldquo 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rdquo 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批准,由此国务院发出了&ldquo 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rdquo 的通知,这一&ldquo 纲要&rdquo 被称为&ldquo 863计划&rdquo 。1992年与其他五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1999年荣获&ldquo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dquo 。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 纪念中国仪器仪表学科奠基人王大珩先生诞辰100周年
    在纪念德高望重的王大珩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许多仪器界的朋友心中都充满着美好的回忆。王老先生光灿的一生,光辉的实践,爱国奉献的感人业绩,一直在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我们对王老充满着无限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王老在多个领域对我国科技事业、学术思想和创新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其贡献是全方位的、战略性的,影响深刻而久远。王老为国家培养了众多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和光学领域的学术接班人。王老还是国际上光学领域的战略型科学家,曾担任国际光学委员会、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并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太空会议等。  王老1948年回国,参加了大连大学建设。1950年负责创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先后创建中科院五个光学研究所(安光所、长光所、西光所、四川光电所、上光所)。王老率领研究团队研发了50年代仪器界有名的“八大件”(一秒精度大地测量经纬仪、一微米精度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石英摄谱仪、中型电子显微镜、中子晶体谱仪、地形测量用多臂航摄投影仪、光电测距仪、高温金相显微镜等高水平的先进的光学仪器)和一批重大的国防测量仪器设备、“两弹一星”的测量设备等。1956年,王老参加了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仪器仪表规划的制定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王老领衔并联合其他院士向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咨询性、战略性建议多达20多项,例如863高技术、建立卫星地面站、建立中国工程院、国家信息网络、月球探测、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及微系统、开展激光核聚变研究、海洋高技术等等。特别是1995年以后,关于仪器仪表方面就有6次建议,对将科学仪器创新发展放在国家发展战略地位、优先发展领域,列入国家重点科技计划,进入国家各种计划,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及十三五国家设立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和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为了仪器仪表发展的需要,1996年王老倡议组织《现代仪表技术与设计》编写工作,并担任主编。王老在此书中提出将创新设计、现代设计科学理念和商品化设计融合的“综合化设计”理论,提出仪器仪表是工业信息化产业,是信息技术的源头,仪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源头技术等理念。王老还特意建议将此书免费赠送给相关大学的图书馆。  王老一生奋斗的历程中,对我国科学仪器创新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对科学仪器技术与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民众健康、精神文明建设、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精辟的创新思想,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赞同。王老在科学仪器技术与仪器设备发展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王老于80岁到92岁期间还先后担任了11次香山科学会议执行主席,对不同学术领域仪器学科与技术前沿和重大问题提出新的学术思想和发展建议。特别是2007年(当时王老已92岁高龄),由王老发起,联合另外两位院士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交“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建议,提出了“自主创新、方法先行”的观点,同年国家成立了我国“创新方法研究会科学工具专业委员会”。  王老是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领航人,他的学术思想是仪器界同仁们的思想宝库,让我们发扬王老的爱国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仪器界万众创新、协同创新、开拓科学仪器发展新时代,早日实现仪器强国的中国梦。  美国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曾说,“一个人的净价值是他在同行中获得尊敬的总和”。王老在仪器仪表界获得的净价值是最高的,最大的,最美的。王老开创的事业,我们后人将会不懈地继续下去,他的精神将与我们同在并不断鞭策我们前行!  王大珩(1915.2.26─2011.7.21)  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主持制成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仪器。七十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领导了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1986年3月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等4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批准,由此国务院发出了“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这一“纲要”被称为“863计划”。1992年与其他五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发布于2015年3月3日
  • 王大珩入围中科院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推荐人选
    p   日前,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发布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推荐人选的公示的通知。通知内容显示,值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根据中央关于推荐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人选的有关要求,经层层推荐、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院党组会议研究,日前中国科学院报送中央的推荐人选公示,中国仪器仪表学科奠基人——王大珩先生入围。 /p p   王大珩,男,汉族,中共党员,1915年2月出生,2011年7月去世,江苏吴县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的领导下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首台航天相机,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1986年3月,他会同其他3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外国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并获中央批准,定名为“863”计划,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促使发展高科技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1992年与其他5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建立中国工程院。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首届“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 /p p strong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522/464476.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珩”星绽放璀璨光芒 /strong /a /p p strong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227/240701.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 /strong /a /p p strong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225/154054.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中国仪器仪表学科奠基人——纪念王大珩先生诞辰100周年 /strong /a /p p    strong 其他入围人选如下: /strong /p p   陈景润,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3年5月出生,1996年3月去世,福建福州人,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原学部委员,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至今仍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等。 /p p   南仁东,男,满族,群众,1945年2月出生,2017年9月去世,吉林辽源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原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FAST建成启用致信祝贺。南仁东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堪称楷模,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p p   公示时间从2018年11月7日9时起,至11月13日17时止。 /p
  • 仪器信息网BCEIA 2009活动预告
    2009年11月25日,两年一度的仪器行业盛会BCEIA2009将在北京展览馆召开,仪器信息网的展位号为11145和11146,欢迎行业用户莅临参观,了解仪器信息网的最新产品和服务。   仪器信息网将在此次BCEIA2009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对展会进行详尽深入的现场报道,各项活动初步安排如下表所示,如因特殊情况有变动,请随时关注仪器信息网的最新通知。   活动一:BCEIA现场报道   为让业内用户及时、准确地了解BCEIA 2009最新动态,仪器信息网将开通专题网站(http://www.instrument.com.cn/bceia2009)对BCEIA2009举办期间的展览、技术交流会、学术报告会、BCEIA金奖评选活动、展商的现场活动等内容进行全方位采访和报道,请随时关注仪器信息网。   此次BCEIA网上报道是一次难得的免费宣传机会,欢迎各参展厂商积极为我们提供新闻稿件,内容可包括公司2009年推出的新品介绍、公司在BCEIA上拟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技术报告会、现场促销等各类活动,稿件内容不少于200字,图文并茂,文字部分以word的形式,图片为jpg格式。稿件请发送到:news@instrument.com.cn。   活动二:买家俱乐部采购讲座 讲座题目 主讲 时间 地点 高分辨质谱采购指南 王光辉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 11月25日 9:30-11:30 北展2号技术交流厅 液质联用仪LCMS采购指南 盛龙生 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 11月25日 13:30-16:30 北展2号技术交流厅 气质联用仪GCMS采购指南 苏焕华 高级工程师 石油科学研究院 11月26日 13:30-16:30 北展2号技术交流厅   注:采购讲座针对对象为仪器信息网买家俱乐部成员、有机质谱采购人员、实验室负责人,名额有限,需提前注册预订座位,请有意参加采购讲座的用户尽早联系我们:010-51299927   活动三:网络营销方法讲座 讲座题目 主讲 时间 地点 探寻高效网络营销之道 赵鑫 仪器信息网客服部经理 11月27日 9:30-10:15 北展2号技术交流厅 品牌的有效传播和产品的快速推广 张小师 仪器信息网项目经理 11月27日 10:15-11:00 北展2号技术交流厅 仪器公司如何开展网络社区营销 于潇雨 仪器信息网项目经理 11月27日 11:00-11:45 北展2号技术交流厅   活动四:VIP现场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积分抽奖 每个莅临仪器信息网展台的VIP用户都可在抽奖箱中抽取一张奖券,奖券上印有50-500不等的积分兑换密码,VIP用户可上网输入密码兑换相应的积分。奖券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积分商城礼品现场换购 仪器信息网展位在BCEIA期间每天都将提供部分积分商城的礼品供到访的VIP用户换购,平时没机会换购的VIP用户可利用此次机会现场用积分兑换自己心仪的礼品。 论坛版主专家聚会 仪器信息网将在BCEIA期间组织一次论坛在职的论坛版主专家聚会,促进网上用户的线下交流。欢迎有意参加聚会的版主专家提前联系我们。 人才频道绝版礼品赠送活动 注册个人完整简历,在BCEIA期间即可获得绝版礼品。   活动五:现场招聘活动   为了满足仪器信息网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吸引更多的业内优秀人才加盟本网,仪器信息网人力资源部特在BCEIA2009展会期间举办现场招聘活动,届时应聘者可直接在本网展台递交简历,本网HR负责人将于11月27日亲临展台现场与应聘者面对面交流。   招聘职位:(1)销售客服 (2)网站编辑 (3)社区编辑   参与办法:(1)应聘者可在11月25-26日将简历直接交给本网展台的工作人员        (2)应聘者也可把简历发送至邮箱:HR@instrument.com.cn        (3)11月27日本网人力资源总监将亲临展台现场与应聘者面对面交流   应聘要求请在本网展台现场索取。下载“应聘要求.doc”。
  • “仪器信息网2012质谱季”主题活动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仪器信息网主办的 “仪器信息网2012质谱季”主题活动近日落下帷幕。该活动历时2个月,活动内容包括10月17日举办的“仪器信息网上海质谱交流会”、11月12日-16日 召开的“ 2012质谱网络研讨会(iCMS2012)”、12月10日-14日举办的“有机质谱谱图解析专题培训班”三部分。   近十年来,质谱技术作为分析测试仪器行业内技术及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种类之一,一直受到各领域相关工作者的关注,质谱技术的应用也愈来愈热。仪器信息网主办的“仪器信息网2012质谱季”主题活动正是为了提高用户质谱应用技术、促进相互交流。   线下交流:借慕尼黑展会 与质谱新品零距离接触   2012年10月17日,第六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举办期间,由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及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上海质谱技术线下交流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会议旨在促进质谱仪器应用技术的提高和用户间相互交流,围绕质谱技术应用、分析技术经验分享等主题,特邀质谱行业专家、资深用户、厂商代表讲演精彩报告,130余位来自食品、制药、环境等领域的仪器信息网用户参会,现场座无虚席。 会议现场   会上,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郭寅龙研究员首先作了题为《质谱导向性衍生化策略的应用》的报告,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伊雄海高工在会上作了题为《质谱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的报告,天津博纳艾杰尔有限公司杨定忠先生作了题为《质谱检测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的报告,仪器信息网论坛活跃用户、资深质谱用户朱建设先生作了题为《香气香味样品分析技术》的报告。   会议结束之后,主办方还组织参会人员集体参观了本届慕尼黑分析生化展上的岛津、沃特世、安捷伦、赛默飞、布鲁克、AB Sciex、天瑞仪器及博纳艾杰尔等的展台,厂商资深专家现场讲解,使参会代表与质谱新品零距离接触。   iCMS 2012:历时5天 6大主题 35位专家,足不出户聆听精彩报告   2012年11月16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2012质谱网络研讨会(iCMS 2012)”圆满落下帷幕,共吸引了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质检机构、分析测试中心、仪器企业的近2500余名专业用户报名参加。   仪器信息网自2010年开始以全新的形式将线下的会议模式及精彩内容移植到网络上,广大用户可免费报名参与,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现场”聆听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同时可利用音频与文字与专家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消除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降低了用户参与技术交流的门槛。   iCMS 2012是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三届质谱技术网络会议,会议得到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和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安捷伦、赛默飞世尔科技、沃特世、东西分析、岛津五家仪器厂商的赞助。   iCMS 2012历时5天,开设了质谱技术、生物标记物与临床检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环境分析、能源与资源6个大会主题专场,共邀请了35位来自北美、台湾、大陆地区的著名质谱专家做精彩报告,从质谱技术及行业应用等多个角度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热点问题。除口头报告外,iCMS 2012还在会议期间安排了“食品安全检测中药”和“保健品检测及进展”2场WORKSHOP,为不同地区相关领域的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的交流平台。   iCMS 2012更多详情请点击: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2012icms/sche.aspx   有机谱图解析培训班:资深专家现场言传身教   近年来有机质谱在我国发展很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适应广大分析技术工作者的需求,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于2012年12月10-14日,与仪器信息网合作在北京举办有机质谱谱图解析专题培训班,深入了解质谱性能及参数设置,解析规则的应用和裂解机理,及NIST库的高级检索技巧。 培训学员与老师合影   此次培训培训历时5天,特邀请了中国最早从事质谱研究的专家之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质谱中心研究员王光辉,70年代初开始有机质谱应用研究、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苏焕华两位老师为讲课老师。34名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仪器厂商、企业的学员参加培训班。   活动赞助商:
  • 走进长江脉,供需双方体验“新玩法”——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系列活动
    2月24日, 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系列活动之走进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举办,也是2017仪器信息网买家服务体系成立首次线下活动。本次交流活动特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黄昆仑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质谱专家王光辉嘉宾出席,北京长江脉医药实验室两位负责人和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的企业代表双方60余人参加本次交流活动,就北京长江脉新建实验室,供需双方围绕“仪器需求、选型、采购”展开深入交流,且与会双方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品牌合作伙伴”系列活动走进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发展现代消毒科技实业,历经二十年的创业创新,对传统消毒技术与产品进行全面更新换代,现已成为中国消毒产业界最具拥有最多创新成果的专业化主导型企业。北京长江脉医药院长助理唐玉萍表示:公司正在筹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近期计划采购上千万的科学仪器,目前主要是用于检测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两方面。通过“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交流活动这个平台,可就采购计划集中了解各大品牌的仪器,进一步对比各品牌优劣势。有效为用户提升了采购效率,帮助用户更快的采购到优质适用的检测仪器设备,更好的完成采购任务。同时厂商也更深层了解用户采购要求,节省了销售时间和成本。  北京长江脉医药新实验室负责人唐玉萍致辞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鑫致辞中说到,“仪器信息网作为一个桥梁,集专家、用户、厂商等多方观点,将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仪器采购新思路。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均是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仪器厂商,同时,也是科学仪器行业的一批领航军队。在去年品牌合作伙伴走进南京质检院活动中,短短不到一天时间内,供需双方即刻达成采购协议,大大提高采购效率,并减少了双方的资源浪费。我们更设有多位买家专员,将针对供需双方的意向、疑问,主动了解并“点对点”协助解决,确保厂商将解决方案完整的传达到需求方,更确保采购过程中每一环节高效、有序的进行。”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鑫致辞本次交流活动上午为仪器企业展示环节,23家企业代表登台亮相。结合北京长江脉医药实验室建设规划和近期仪器设备采购需求,企业代表展示了公司优秀形象,突出介绍了产品的优势,秀出了各自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 各仪器企业代表在北京长江脉生命科学实验室负责人的指引下,参观了用户单位的各个实验室,进一步了解到用户目前在用仪器情况和以后实验室的发展规划。    仪器企业代表参观北京长江脉检测实验室  此次“品牌合作伙伴”交流活动下午特别组织讨论,首先采购负责人唐玉萍详细的介绍了此次采购对仪器设备需求和采购流程,以及在建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的着重点。质谱专家王光辉老师针对沃特世最新技术离子源等的主要用途进行了提问。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质谱专家王光辉(左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黄昆仑 (左二);北京长江脉医药新实验室负责人唐玉萍(左三)企业代表们针对仪器采购、成交、使用等各个环节,积极发言提问,如微波消解仪是想选择高通量还是超高压?是否考虑原子荧光和离子色谱联用以节省日后耗材使用等方面成本?具体某类仪器是倾向选择国产还是进口?用户如实进行了回答。近两个小时的提问讨论环节气氛非常热烈,买卖双方进行全面、坦率的深入交流,与会企业代表也结合各自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围绕用户具体采购需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思路和办法。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黄昆仑老师考虑到本次采购涉及到的仪器数量多,总金额高,建议各企业代表针对采购清单,做一份整体产品方案,列明主推产品、性能参数、产品优势和初步报价等方面,以便进一步审核,同时各企业也能进一步争取更多的销售机会。 供需双方讨论环节、各企业代表积极提问  “品牌合作伙伴”线下交流活动虽为期短短一天,但却是长江脉买家用户与优秀科学仪器企业代表的一次高效交流,双方获益匪浅。供需双方根据用户实际采购需求通过线下采购交流会方式进行深入交流合作。今后,更多的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交流系列活动将陆续举办,欢迎关注。出席本次活动的品牌合作伙伴(排名不分先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屹尧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SCIEX公司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迅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通用实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艾卡(IKA)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哈希公司(HACH)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桑翌实验仪器研究所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附录一: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ChangJiang Mai Medical Science Technology Co.Ltd )长期专注于发展现代消毒科技实业,历经十多年的创业创新,对传统消毒技术与产品进行全面更新换代,现已成为中国消毒产业界最具拥有最多创新成果的专业化主导型企业;“健之素系列消毒产品”已成为全国四千多家医院及其他数万家专业用户长期应用的专业消毒产品,“健之素” 已成为中国专业消毒产业第一品牌。附录二:仪器信息网买家服务简介为提高用户采购效率,节约采购成本,加强用户与仪器供应商的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为买家提供以下服务:1. 可提供供货商资质审核,确保仪器信息网推荐的供货商及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具备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2. 可协助举办线上采购交流会,根据买家具体采购需求组织采购交流会,通过在线会议方式使买家了解所需的不同品牌仪器。3. 可协助举办线下供需双方见面会,根据买家具体采购需求组织线下供需双方见面会。附录三: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点击图片查看李婷
  • 方阻测量仪R50 | 续写KLA产品创新的光辉历史
    薄膜方块电阻和厚度测量 —KLA45年电阻测量技术创新的桌面型解决方案 在半导体芯片等器件工艺中,后道制程中的金属连接是经过金属薄膜沉积,图形化和蚀刻工艺,最后在器件元件之间得到导电连接。对于半导体、PCB、平板显示器、太阳能应用和研发等不同行业,对各种金属层(包括导电薄膜、粘附层和其他导电层)都有各种各样的电阻和厚度的量测需求,KLA Instruments&trade Filmetrics® 事业部能够提供先进的薄膜电阻测量解决方案。金属薄膜的电阻测量主要包括两种技术:四探针法和涡流法。两种测量技术各有其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技术的测量原理。问什么是四探针测量技术? 四探针测量技术已经存在了 100 多年,由于其操作简单以及固有的准确性,一直备受青睐。如下图所示,四探针与导电表面接触,电流在两个引脚之间流过,同时测量另外两个引脚之间的电压。标准的(左)和备用的(右)四探针测量原理图。R50具有双配置测量方法,通常用于薄膜边缘出现电流集聚或引脚间距变化需要校正的情况。引脚的排列方式通常是线性排列或方形排列,此处主要讨论 R50 探针使用的线性排列。对于大多数应用而言,使用的是标准测量配置 (上图左)。而备用测量配置(上图右)可作为 R50 双配置测量方法的一部分,用于薄膜边缘电流集聚或需要校正引脚间距变化的情况。此处展示的测量结果仅使用了标准测量配置。问什么是涡流测量技术? 涡流 (EC) 技术是指线圈中的交变电流会在导电层中产生交变涡流。这些交变涡流反过来会产生一个磁场,从而改变驱动线圈的阻抗,这与该层的方块电阻成正比。涡流技术通过施加交变磁场,测量导电层中感应的涡流。线圈中的交变驱动电流会在线圈周围产生交变初级磁场。当探测线圈接近导电表面时,导电材料中会感应出交变电流 (涡流)。这些涡流会产生自己的交变次级磁场并和线圈耦合, 从而产生与样品的方块电阻成正比的信号变化。导电层越导电,涡流的感应越强,驱动线圈的阻抗变化就越大。 自1975年KLA的第一台电阻测试仪问世以来,我们的电阻测试产品已经革 命性地改变了导电薄膜电阻和厚度的测量方式。而R50方块电阻测试仪则是KLA超过45年电阻测量技术发展的创新之作。R50提供了10个数量级电阻跨度范围使用的4PP四探针测试技术,以及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EC涡流技术,续写了KLA在产品创新能力和行业先锋地位的历史。 R50 方块电阻测量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无论是四探针法还是涡流法,方块电阻 (Rs) 测量完成后, 用户根据自己需求,可以直接导出方块电阻值,也可以使用 RsMapper 软件中的转换功能,将数据直接转换为薄膜厚度:Rs = ρ/t其中 ρ 是电阻率,t 是薄膜厚度。上图显示了 2μm 标准厚度铝膜的方块电阻分布图和薄膜厚度分布图。根据方块电阻数据(左),利用标准电阻率(中),将数据转换为薄膜厚度分布图(右)。在某些应用中,将数据显示为薄膜厚度分布图可能更有助于观测样品的均匀性。RsMapper 软件还提供差异分布图,即利用两个特定晶圆的测绘数据绘制成单张分布图来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此功能可以用来评估蚀刻或抛光工艺前后的方块电阻变化。问如何选择适当的测量技术?R50 分成2个型号:R50-4PP 是接触式四探针测量系统 ;R50-EC是非接触式涡流测量系统。R50-4PP能测量的最大方块电阻为 200MΩ/sq.,因而非常适合比较薄的金属薄膜。对于非常厚的金属薄膜,电压差值变得非常小,这会限制四探针技术的测量。它只能测量厚度小于几个微米的金属膜,具体还要取决于金属的电阻率。由于非常薄的金属薄膜产生的涡流很小,加上R50-EC 的探头尺寸非常小,所以使用涡流方法测量方块电阻时,金属厚度最薄的极限大约在 100 nm (或约10 Ω/sq.,与金属材料性质有关)。对于非常厚的金属薄膜,涡流信号会增加,因此对可测量的金属薄膜的最大厚度实际上没有限制。在四探针和涡流技术都可使用的情况下,一个决定因素就是避免因引脚接触样品而造成损伤或污染。对于这类样品,建议使用涡流技术。对于可能会产生额外涡流信号的衬底样品,并且在底部有绝缘层的情况下,则建议使用四探针技术。简而言之,Filmetrics R50 系列可以测量大量金属层。对于较薄的薄膜,它们的电阻较大而四探针的测量范围较大,因而推荐使用 R50-4PP(四探针)。对于非常厚的薄膜,或者需要非接触式测量的柔软或易损伤薄膜,推荐使用 R50-EC(涡流技术)。
  • 继承王大珩教育思想 办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
    继承王大珩教育思想 办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写在王大珩院士诞辰100周年之际骆孟炎 于化东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长春理工大学57年的办学历史上,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学校创始人王大珩院士可谓是一位贡献卓著、博大精专、桃李芬芳的好老师,他一生对于高等教育的高瞻远瞩、满腔赤诚、真情奉献,是学校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值得我们铭记并传承。 王大珩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深厚基石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王大珩先生担任首任院长。此后50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成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历史根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勤奋向学,报效祖国。先进的办学思想。担任学院院长期间,王大珩先生主持制定了专业布局、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尤其十分鲜明地提出了“突出办学特色”和“两个三结合”的办学思想,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之中。“突出办学特色”指的是突出光学特色,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光学材料”“光学工艺”两个专业,如今学校仍是国内光学类专业设置最全的高校。“两个三结合”则是校内“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校外“学校、研究所、工厂”相结合,促进教学与科研二者的融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起点的办学实践。建校初期,王大珩先生在科研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坚持亲自为学生上课、指导毕业论文。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都到学院兼课,后来成为院士的就有14位,还有“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蒋筑英等许多国内著名的科学家。王大珩先生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锻炼,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厂是学院的实习基地,长春、成都、西安、上海、合肥5个光机所及上海技物所都是学院的毕业设计场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层次的实训基地,为学院奠定了一个较高的发展起点。在王大珩先生的带领下,全院师生因陋就简,勤俭办学,学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光明日报》《吉林日报》都曾予以长篇报道。不了的理工情缘。1965年以后,王大珩先生不再担任学院院长,但他始终支持、关注学校的进步与发展,正如他本人所说:“我和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它的建立、成长和壮大,我可以说是历史的见证人。”1988年,他在建校三十周年时题词:“三十而立,继往开来,发扬艰苦创业传统,培养现代科技人才”。1998年,他在建校四十周年时题词:“发扬专业特色优势,教研并举;面向现代建设需要,人才辈出”。2002年,他在学校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的贺信中写道,“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在拓宽学科领域的同时,保持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推进学校事业的发展,争取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取得更多的成果”。由此可以看出,王大珩先生“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多年从未改变,对国家光学人才培养的重视从未消减。王大珩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王大珩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强调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能够为国家科技事业奋斗终身的青年学生。这与当前国家的教学改革精神高度一致,既彰显了王大珩先生教育思想的远见卓识,又折射出一种耀眼的精神光辉。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那他就能创造奇迹”。我们追寻王大珩先生当年走过的脚步,思考他如何开创光学工程事业,可以发现:发展祖国光学事业是他崇高的信念。在英国留学期间,为了中国国防军工的未来,毅然放弃正在攻读的博士学位到昌司公司学习光学玻璃制作工艺。1948年,回国后亲手创办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从旧货摊上捡回一个物理实验室。50年代初,出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挑起了发展新中国光学事业的重任。在他的倡议下,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相继开设光学仪器专业。1958年,创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培养光学专门人才。在王大珩先生的一生中,他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使国内光学事业生根开花,在光学界乃至科学界树起了一面高扬的旗帜。高尚的道德情操。王大珩先生毕生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校师生,做到以德施教,以德化人。建校初期条件特别艰苦,冬天教室里没有暖气,他在给学生讲授普通物理、理论物理时,总是带领学生搓搓手、跺跺脚,暖和之后再上课,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探求科学,给学校留下了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光荣传统。后来,王大珩先生得知学校图书资源不足,主动捐赠图书3000余册。为了鼓励学生献身科技、勇于创新,2008年,王大珩先生从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中拿出部分奖金,在学校设立王大珩奖学基金。“一个崇高的灵魂是从所有的举动中透露出来的”,王大珩先生以自己高尚的言行,诠释了一位杰出教育家泽被理工、激励后学的师者情怀。严谨的治学态度。“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王大珩先生的确如此。1964年,王大珩先生指导我校一名本科生毕业论文,不仅要求材料性能指标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还带着他找到相关专家一起研究需求和总体方案,后来这篇论文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96年,学校召开视频红外转换成果鉴定会,王大珩先生在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认为我们的成果是实验室水平,而美国已经应用到装备上了,从实验室到装备还要走很长的路,所以在评语中坚持不能用“国际先进水平”字样,最后这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王大珩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仅成就了他开创中国光学事业新纪元的多项科研成果,也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长春理工人勤奋笃学、为国治教。王大珩教育思想引领办学实践 半个多世纪以来,王大珩先生与长春理工大学的点滴往事,处处体现出老科学家对科教兴国的热切期盼、对光学事业的无比热爱、对青年学子的深情期许,王大珩教育思想如一束熠熠闪烁的光芒,照亮学校前行的道路。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发展大光电学科专业体系。多年来,学校坚守使命、强化特色、发展内涵,以光学为核心,围绕光的本质、光的产生、光的传输、光的应用,在最初设立的应用光学、技术物理、光学机械仪器、无线电电子学、光学玻璃5个专业基础上,推进学科内涵和专业方向的分化、衍生、交叉、拓展,创立和发展了从基础理论、到光电子器件,再到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完备的光电特色学科体系。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7个主干学科均已建成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光学、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等核心学科成为国防特色学科,光学工程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如今,学校光电技术特色明显,拥有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光电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共建协同创新联盟,开启高校与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进一步弘扬王大珩先生的科学精神,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005年,学校成立了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倡个性、重创新”的原则,构建了“2+2”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夯实理论基础,后两年进行专业学习,采用“教学与科研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实行名师授课与全程学业导师制,设立王大珩专项奖学金、学生创新基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经过近10年的发展,学院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47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218项,获得各类大赛国家级奖216人次,学生的综合能力逐年提高。在2013届毕业生中,21人次荣获国家竞赛奖,158人考取全国重点大学研究生,85%的学生被光、机、电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录用。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熔铸新时期的理工精神。“师者,人之模范也”,王大珩先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了师者的榜样,是长春理工大学无上的光荣。在王大珩先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在长期为国防服务的办学实践中,“爱国、爱党、献身国防”“国家利益至上”的军工文化核心价值早已融入学校血脉,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体现和价值追求。近年来,学校在校园中竖立王大珩先生铜像,组织召开“王大珩院士教育与科学技术思想研讨会”,建设王大珩院士与长春理工大学展览馆,邀请院士、专家来校讲述王大珩先生的感人故事,而由王大珩先生题写的校名一直镌刻在校门上,书写的“实践求是、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的嘱托永远镌刻在长春理工师生的心中,汇聚成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继承王大珩先生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党和人民满意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永远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作者为长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 仪器信息网于2013年12月3-6日成功举办第九期有机质谱谱图解析培训班
    有机质谱分析基于不同质量数的带电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不同运动行为的原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可同时进行多组分分析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化学化工、制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为适应广大分析技术工作者的需求,仪器信息网于2013年12月3日-6日在北京举办有机质谱谱图解析专题培训班,共有22位分别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部队的学员报名。其中5名学员来自北京,其他学员分别来自沈阳、廊坊、山西、贵州、武汉和上海等省市。有些学员此前参加过信立方气质联用应用技术培训班及谱图解析培训班。参加学员基本为Agilent与Thermo的仪器用户,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操作经验。 本次培训班的老师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质谱中心的王光辉老师、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苏焕华老师。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表示均有较大的收获,过半数的学员对此培训班评价非常满意。 下图为培训班学员合影: 明年,信立方培训中心还将与明年继续举办各类质谱培训班,计划将于近期公布,请感兴趣的用户查看。 培训班发布地址: 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index.asp
  • 仪器信息网于2014年7月22-25日成功举办第十期谱图解析培训班
    有机质谱分析基于不同质量数的带电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不同运动行为的原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可同时进行多组分分析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化学化工、制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第十期谱图解析培训班于2014年7月22-25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办。共有30余位分别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仪器厂商的学员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注重教师与学员交流互动的环节,增强学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本次培训班的老师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质谱中心的王光辉老师、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苏焕华老师。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表示均有较大的收获,多数学员对此培训班评价非常满意。 下图为培训班学员合影: 信立方培训中心还将于2014年10月21-23日在北京举办液质联用(LC-MS)应用技术培训班(食品/环境),现已接受报名,报名从速。 联系方式: 电话:010-51654077-8123 15801554077 安老师 Email:job@instrument.com.cn
  • 仪器信息网于2013年10月15-17日成功举办第九期GCMS培训班
    具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以及定性的专一性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等特点,气质联用仪(GC-MS)可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已成为进行复杂化合物分离和鉴定的重要工具,在食品、环保、卫生、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气质联用仪在研究单位以及上述各领域逐渐成为常规的实验室分析仪器。 为适应广大分析工作者的需求,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举办的第九期气质联用应用技术培训班总结,于2013年10月15-16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办。共有24位分别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仪器厂商的学员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班的老师为中国林业大学的金幼菊老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质谱中心的王光辉老师、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苏焕华老师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李重九老师。在四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表示均有较大的收获。 培训内容介绍: 本次培训班顺利举行后,仪器信息网将继续组织本年度最后一个质谱培训班-有机质谱谱图解析培训班。培训时间为12月3日-6日,培训班期间将有资深质谱老师讲解谱图解析基础知识、离子碎裂的基本机理、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特征、由质谱图推测分子结构及NIST谱图库检索实用技术等内容。请感兴趣的用户报名参加。 具体培训内容: 报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training_info.asp?TRI_No=101009
  • ACCSI 2014买家供需见面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4月18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ldquo 达沃斯论坛&rdquo &mdash &mdash &ldquo 2014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4)&rdquo 在京召开。年会重要活动内容之一的&ldquo 仪器买家供需见面会&rdquo 于2014年4月18日下午在京顺利举行。50余位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的仪器买家代表、资深行业专家、供应商代表等参加了此次供需见面会。 会议现场 买家供需见面会旨在搭建仪器买家与供应商的沟通平台。为给买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预先对所有买家进行沟通,了解购买产品种类及采购倾向。据此,应邀有关技术专家现场进行选购讲解和咨询。并从本网的参展商中甄选出能提供此类产品的供应商参会。 此次用户的购买意向主要集中在气相色谱,气质联用,液相色谱,液质联用等仪器,特邀请苏焕华、李重九、王光辉和杨树民资深专家为买家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并针对选购困惑进行现场解答。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的李重九教授,给大家讲解了LC,LC-MS的仪器原理、检测器的种类以及对重要参数进行解读。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仪器的实用性方面指导买家根据其应用领域及被检测的样品选择适合的仪器。同时李老师强调,在选购时应尽量选购与实际应用相匹配的功能,理性对待仪器标称参数及功能,不要一味的追求所谓的仪器精度、准确度等。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李重九讲解如何选购LC,LC-MS 针对GC、GC-MS的用户,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苏焕华老师,有着40多年的质谱分析经验。为大家讲解了GC-MS联用技术特点、仪器类型、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对重要参数进行解读。苏老师也强调本着好用、够用的原则,不追求高端、顶级功能,采购满足实际分析的配置即可。同时提醒买家别忽略仪器的部分潜在参数信息,往往此类参数直接影响实际分析效果及仪器的性能。国产仪器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在性能方面已有了大幅的提升,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购。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苏焕华讲解如何选购GC,GC-MS 各位买家在听完专家的技术报告后,向专家咨询了困扰选购和使用仪器时的各种疑问,如分析未知物如何选择流动相、农残的检测选购哪种设备、检测天然气中的氦气选购哪类仪器等等。李重九、苏焕华老师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杨树民、王光辉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深受买家好评。 杨树民、王光辉老师解答买家提问 买家向专家咨询选购和使用仪器时的困惑 最后本次见面会特筹划了厂商与买家的互动环节,厂商根据其产品的特点与买家进行针对性的交流。经过专家的指导,买家能一次获得符合其要求的多款意向仪器从而进行全面的比较。厂商也能通过此次见面会得到近20家的采购需求自然也是难得的机会。经过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洽谈双方均有满意的收获。 厂商与买家的互动环节 参与此次供需见面会的买家均得到仪器信息网量身定制的《仪器采购指南手册--色谱篇》,其包含仪器导购专场提供的推荐仪器及参考价格区间;赛默飞世尔科技也提供了精美礼品,并有1位幸运儿获得了由买家俱乐部提供的IPADmini 一台。 买家获得大奖 仪器信息网--买家俱乐部,借助基于对科学仪器行业十余年的深入研究,优质品牌供应商数据库,及庞大的专家资源,结合从线上到线下的专业服务,帮助采购商拓宽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买家俱乐部热线:51654077转8058 关于2014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4):   2014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4)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联合主 办,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我要测网(www.woyaoce.cn)协办。ACCSI 2014设有8个分论坛,包括仪器及核心零部件研发论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论坛、核磁技术论坛、环境监测仪器技术论坛、食品检测标准与前沿技术论坛、化学 试剂在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应用论坛、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发展论坛、仪器买家供需见面会。300余位相关政府领导及业内专家、300余位仪器企业负责 人、40家媒体及200余位其他有关机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 仪器信息网十周年庆暨欢乐之旅活动记
    笃志耕耘十余载 同心携手创未来 ——仪器信息网十周年庆暨欢乐之旅活动   十年的风雨兼程,十年的笃志耕耘,仪器信息网从懵懂萌芽,到蹒跚学步,到十年后的成熟壮大,一路走来在不断成长地过程中朝着中国仪器行业权威网站迈出了一步又一步坚实的步伐。终于,仪器信息网在2009年迎来了她十岁生日。2009仪器信息网十周年庆典暨欢乐之旅活动于8月14日在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正式拉开帷幕。期间举行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全体员工再一次体味了与“仪器信息网”共同成长的激情、梦想、奋斗与成功。   景色秀美的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安新县内,淀水之畔,芦苇盈盈,河道弯弯,水路逶迤。仪器信息网一行人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旅行第一站——孙犁先生笔下美不胜收的“荷花淀”。穿梭于荷花淀内蜿蜒曲折的水道中,诗情画意的风景尽收眼底,令全体人员流连忘返… 仪器信息网全家福   夜幕降临,仪器信息网举行了隆重的十周年庆典晚会。晚会上,唐海霞总经理致开幕词,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在总结网站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未来工作进行了规划与部署。仪器信息网是拥有“大雁”文化的高信任团队,网站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互动、创新、整合”的服务宗旨,以信息化带动整个仪器行业的发展。截至目前,仪器信息网全站注册VIP用户已超过80万,注册厂家超过1万家。十年来,仪器信息网始终专注于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精耕细作,不断创新,从一个只提供仪器展示的产品宣传平台,发展成为提供行业资讯、网上仪器展览、人才、资料、市场调查、培训、论坛、直邮刊物(《仪器快讯》)、直邮电子刊物《仪器新视界》等的科学仪器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回顾仪器信息网光辉历程,有艰辛也有成功;展望仪器信息网美好未来,有机遇也有挑战… 唐海霞总经理致辞   之后,公司领导为老员工颁发了特别服务奖,以感谢他们为公司做出的卓越贡献,并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再接再厉,勇创辉煌。同时,现场还进行了抽奖活动,揭晓了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公司领导并为获奖人员颁发了奖品。 老员工颁奖仪式   此外,晚会进行了精彩纷呈的集体游戏节目:时尚教父,数字达人…紧锣密鼓,扣人心弦的集体游戏活动中,大家共同策划,互相配合,在团队合作精神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游戏。最后,全体员工一起围绕在生日蛋糕前,沉浸在温馨的烛光中,大家共同为仪器信息网默默地祝福;祝愿仪器信息网明天会更好… 精彩瞬间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整装出发,开始了我们的“荷花淀”之旅。“百国荷花展奇艳,万种风情俏人间”,实乃名不虚传。一踏入荷花大世界,所有人就被这眼前的“淀上仙境”所深深吸引了;荷红苇绿天蓝水清,风随荷动,荷随风摆,花叶相依,情景怡人。漫步于曲径通幽的水上栈桥,寄情于如诗如画的荷花仙境。大家尽情地享受着人间天堂般的风景,体味着人荷合一、人水相亲的生态境界。 游览掠影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荷花大观园,大队人马乘船来到了王家寨民俗村,切身体验了当年芦苇丛中的“白洋淀游击战”。“参战”人员分为几组,经过缜密地战略部署,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完成了一场精彩叫绝的“水上战役”,体现出了仪器信息网这支年轻团队队员之间的共同协作精神,迸发出了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活力。 “水上战役”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抗战英雄小兵张嘎的故乡——嘎子村。这里苇田茫茫,荷香四溢,游船驶离码头沿着坦荡荡的水道畅游于郁葱的苇海,水鸟起落飞鸣…这一切既自然又神秘……到达嘎子村, 一切都是那样怀旧:茅草屋、小长工舟、日本鬼子的包运船…精彩的情景剧表演《嘎子印象》让仪器信息网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接受了革命精神的洗礼。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在洪亮的歌声中,大家尽兴而归。欢声笑语中,白洋淀欢乐之旅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此次仪器信息网十周庆暨白洋淀欢乐之旅活动,亲近自然的同时愉悦了身心,联络了新老同事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追溯既往,仪器信息网硕果累累,全体员工共同见证了十周年这一历史性时刻;展望未来,仪器信息网信心满满,全体员工将共同携手描绘明天更宏伟的蓝图。
  • “第一届质谱技术网络研讨会”即将举办
    质谱凭借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势及定性的专一性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等特点,在复杂化合物鉴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食品、环保、卫生、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给质谱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交流和学习方式,仪器信息网将于8月27日-29日在最新发布的“网络讲堂”(http://webinar.instrument.com.cn)在线直播平台上,隆重举办“第一届质谱技术网络研讨会”,足不出户,就可“现场”聆听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同时在网络上与专家互动交流。本届会议所有用户可免费参加,但名额有限,请尽快预定席位。 一、拟邀报告 本届质谱技术网络研讨会拟邀请的报告有: 高分辨质谱与准确质量测定(王光辉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MALDI在小分子样品分析中的应用改成激光电离在小分子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王光辉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杂交质谱仪的技术特点及发展概况 (赵晓光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ESI派生技术及应用(刘春胜 华质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LCMS色谱柱的使用及分析条件参数的优化(梁贵健 空军总医院) 气质联用仪故障排除及其常见问题的解答(苏焕华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NIST库检索的使用技巧(郭相坤 中国矿业大学) 气质联用仪对食品领域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刘更涛 东西电子) 二、网络研讨会举办形式 1、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http://webinar.instrument.com.cn)在线直播平台在开会当天将准备好一间虚拟会议室,会议室链接将用email或手机短信通知参会用户。 2、会议开始后,主讲专家会将PPT及相关资料传到虚拟会议室中,并同时进行讲解,所有参会者都可同步看到PPT播放并听到专家的讲解声音,如果开通了视频传输,参会者还可同步看到专家讲课时的影像。 3、讲解结束后,参会者可“通过用麦克风语音提问”或“在提问区输入文字提问”两种方式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三、如何报名 1、必须是仪器信息网VIP会员。如果您还没有成为VIP会员,可以马上免费注册。 2、用户需要对感兴趣的报告逐一报名的形式。用户可直接选择会议中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讲座进行报名。 3、报名时请认真填写报名表,否则可能无法通过审核或无法收到参会重要通知。 4、因名额有限,已通过审核的报名用户如因故无法参加,请提前一天通知,否则今后将无法再免费参加我们组织的其他的网络研讨会。 四、参会要求 1、有良好的网络环境(目前绝大多数用户的网络环境均可满足要求),如果是多人共用一条网线,在会议举办期间,请避免进行下载文件、观看视频等占用大量带宽的行为。 2、讲座是以音频和视频的方式进行,您需要准备好有耳机或音箱 3、最好准备一个麦克风,以便互动环节可以用语音直接提问。 4、提前准备,带着问题与专家交流更有收获。 5、一定要认真填写报名资料特别是email和手机,否则可能无法收到会议通知。 第一届质谱技术网络研讨会在线报名地址
  • 仪器信息网十五周年庆典颁发“金蜜蜂”等奖项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2月19日,仪器信息网在京隆重举办&ldquo 感恩十五载,点亮新未来-仪器信息网十五周年庆典暨北京信立方成功登陆新三板庆祝活动&rdquo 。   在仪器信息网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位老人,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他就是业界泰斗&mdash 朱良漪先生。在庆典中,大家首先缅怀了朱良漪先生。在2002年,他就为仪器信息网指明了方向,他提出:&ldquo 如何能深入到多源头、多形态中,获取多层次的信息,并善于使它们交互与集成,是新世纪网络技术上的一项挑战性的课题!&rdquo 。从2002年开始至去世,朱良漪先生一直是仪器信息网的首席顾问,并给予仪器信息网初创团队全面的指导和支持,仪器信息网第一个热点应用专题、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的前身&ldquo 年度新产品发布论坛&rdquo 等都是受他指点,并与他共同在行业内首次发起。 朱良漪先生   仪器信息网成立15年来,许许多多的行业专家以促进中国仪器行业的发展壮大为理念,为广泛传播新技术、新应用及行业最新动态,对仪器信息网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感谢各位专家、用户十五年来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厚爱,仪器信息网在本次庆典活动中特别安排了感恩环节,设立了&ldquo 金蜜蜂奖&rdquo 、&ldquo 蜜蜂奖&rdquo 及&ldquo 仪器社区类奖&rdquo 等奖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5年来,老一辈行业专家犹如&ldquo 采酿春忙小蜜蜂&rdquo ,不辞辛劳!把握行业发展脉络,高屋建瓴,指点迷津,参与重大项目决策和实施,帮助仪器信息网做好支持中国科学仪器事业发展的工作!为感谢老一辈行业专家的关爱和支持,特颁发70岁以上部分专家代表&ldquo 金蜜蜂奖&rdquo ! &ldquo 金蜜蜂奖&rdquo 颁奖现场   获奖者(排名不分先后):王顺昌、蒋士强、闫成德、汪正范、王光辉、盛龙生、苏焕华、傅若农、邓勃、李家熙、杨松成、郑国经、张德添、刘国诠、金钦汉   15年来,有专家为仪器信息网倡导、传扬!有专家亲力亲为,写文章、开专版、上讲堂!广大行业专家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仪器信息网和百万网友始终铭记在心!特颁发部分专家代表&ldquo 蜜蜂奖&rdquo ! &ldquo 蜜蜂奖&rdquo 颁奖现场   获奖者(排名不分先后):储晓刚、李重九、林崇熙、林金明、魏开华、杨啸涛、袁洪福、翟家骥、赵晓光、郭冬发   此外,仪器信息网还颁发了&ldquo 仪器社区-开路先锋&rdquo 、&ldquo 仪器社区最受喜爱专家奖&rdquo 。   仪器信息网凝聚了一批行业内的热心用户,他们不仅仅在仪器社区里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还用业余时间帮助网友解决问题。为了表彰仪器社区最早一批的用户,他们同时也是连续任职超过3年的版主。特此颁发汪雨、周玉虎、尹洧三位版友&ldquo 仪器社区&mdash 开路先锋&rdquo 称号。 &ldquo 仪器社区-开路先锋&rdquo 颁奖现场   在仪器社区的众多版面专家里,有一位虽已过花甲之年,但却有着一颗求知若渴的童心,虽然每天忙于工作之中,却坚持在论坛中帮助版友,他就是光谱版的版面专家安平老师,他曾经&mdash 连续7年获得仪器社区&mdash 优秀专家称号,是最受喜爱的版面专家。特此颁发安平老师&ldquo 仪器社区&mdash 最受喜爱专家&rdquo 称号。 &ldquo 仪器社区最受喜爱专家奖&rdquo 颁奖现场   15年来,仪器社区共产生了数万篇的精华帖子。在这些帖子的楼主,有一位版友共发布了135篇精华帖子,可以说是创造了精华帖子之最!特此颁发田志龙&ldquo 仪器社区&mdash 创作大师&rdquo 称号。 &ldquo 仪器社区&mdash 创作大师&rdquo 颁奖现场
  • 2014全国有机质谱会召开 五位专家获杰出贡献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0月29日,由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主办,北京化工研究院分析研究室承办的&ldquo 201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rdquo 在瓷都江西景德镇盛大开幕,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位质谱专家、学者参与此次盛会。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是历史悠久的质谱技术与应用交流平台,两年一届,上一届于201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一直以来,会议以其独特的办会方式得到业界专家和学者的欢迎与好评。 会议现场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主任徐坚研究员致辞 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明森致辞   在开幕式上,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主任徐坚研究员、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明森分别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致辞,感谢大家对全国有机质谱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此次会议特别向全国有机质谱会五位名誉主席王光辉研究员、康致泉研究员、杨松成研究员、苏焕华高工、盛龙生教授颁发&ldquo 杰出贡献奖&rdquo ,以感谢他们对中国有机质谱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会主席、北京化工研究院分析室主任张颖在颁奖词中说道,&ldquo 五位质谱界老前辈从事有机质谱研究及教学40多年,如今仍活跃在质谱领域一线,虽然已年过或年近80,但仍然进行&lsquo 传帮带&rsquo ,将他们宝贵的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他们的成就得到了有机质谱界的认可,获得了大家的钦佩。&rdquo 获奖者合影(从左至右:王光辉、康致泉、杨松成、苏焕华) 大会主席张颖致颁奖词   大会为期三天,主办方为与会者准备了10个精彩的大会报告,涉及生命科学、食品、环境、石油、药物等几个领域的应用研究 11个新技术研究报告,主要的质谱仪器供应商将介绍各个公司质谱新技术 2场口头报告,数十名青年学者将展示他们的质谱应用研究成果,大会最终将从中选出优秀报告,授予&ldquo 岛津论文奖&rdquo 。 展览现场   此外,会议同期还举行了展览,赛默飞世尔、AB Sciex、岛津、安捷伦、沃特世、天瑞、力可、布鲁克、珀金埃尔默、华质泰科、绿绵科技、北京八方世纪等公司参展。 合影
  • 朗诚实业党支部举行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座谈会
    朗诚实业党支部举行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座谈会 ——朗诚实业党支部纪念建党90周年座谈会侧记   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为了庆祝党的生日,追寻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朗诚实业党支部于6月30日在会议室隆重举行“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七一座谈会”。 与会者合影   深圳上林社区综合党委杨书记、宋副书记、张主任、朗诚支部书记吕伟红、朗诚实业总经理朱伟胜、公司顾问梁高兴同志、总经理助理李虹雯及公司其他党员和公司部门经理等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室墙壁上悬挂着鲜红的党旗,使会场显得格外庄严,又富节日的气氛。上林社区综合党委杨书记在座谈会上发言时说中国共产党的90年就是“共产党宣言”实践的90年,切身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还赞扬了朗诚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对党建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代表社区综合党委对朗诚实业表示感谢,同时希望朗诚公司继往开来继续支持党建工作。朗诚实业总经理朱伟胜强调,作为党员,大家要积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在工作岗位中真正做到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好先锋模范作用,以积极的工作状态带动、感染其他员工,推动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建设和发展。支部书记吕伟红对过去一年支部工作作了汇报,提出了适时发展新党员、做好党建工作等计划。   公司顾问梁高兴同志作为一名老战士、老党员,以自已的亲身体会畅谈了自己的感想,回顾了我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鼓励年轻党员们紧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扎实工作,为党争光,同时提出了向外界优秀党组织学习等建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