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王春德

仪器信息网王春德专题为您整合王春德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王春德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王春德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王春德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王春德话题讨论。

王春德相关的资讯

  • 王春生教授:离子注入对高温合金蠕变/疲劳性能的影响及寿命预测
    仪器信息网讯 为提高广大试验机用户的应用水平,并促进用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相互交流,2012年5月16日,在CISILE 2012召开期间,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机分会与仪器信息网主办、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与我要测网协办的“第一届中国试验机技术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楼二楼204会议室成功举办。   如下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春生教授所作报告的精彩内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春生教授 报告题目:离子注入对高温合金蠕变/疲劳性能的影响及寿命预测   对于疲劳断裂与试验技术发展历程,王春生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回顾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火车轴在轴肩处常发生断裂,德国人Wohler通过车轴疲劳模拟试验提出了S-N曲线及疲劳极限概念;20世纪初,伴随着光学金相显微镜问世,科学家们对疲劳机理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920年,Griffich提出了著名的裂纹体脆断强度理论,为断裂力学新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英国两架喷气式客机“慧星”号坠毁事故使人们意识到,看上去静止的飞机结构一旦承受反复载荷作用就会发生疲劳破坏。   随之,各种用于疲劳断裂测试的试验机新产品不断推出,如1987年,美国英斯特朗推出32位数字控制的电流伺服试验系统;1938年,瑞士首次推出频率范围在35-300Hz的高频疲劳试验机;20世纪90年代美国MTS推出了试验频率为1000Hz的电液伺服系统等。发展到今天,疲劳试验机的种类已日益繁多,如轴向拉压、弯曲、扭转、拉扭、单轴、双轴、多轴、低循环机械疲劳、低循环热疲劳等。   此外,王春生教授还重点介绍了离子注入对高温合金蠕变/疲劳性能的影响及寿命预测,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叶片等热端转动部件,长期在高温、高应力及环境介质条件下服役,这使得零件材料承受着蠕变/疲劳或蠕变/疲劳/环境的交互作用,即时间相关疲劳。   对此,王春生教授采用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MEVVA )离子注入技术,将载能离子注入材料表面,引起材料表层成分和结构的改变,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最后经试验验证得出,在650℃条件下,GH4169合金的CP型蠕变/疲劳寿命比PP型寿命损伤严重,寿命下降约70-80%,而经离子注入后的CP型蠕变/疲劳寿命仅下降20-30%;此外,采用SEP法预测GH4169合金650℃的疲劳及蠕变/疲劳寿命,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其分散带B≤1.5,标准差S=0.08周。 会议现场
  • 探讨我国试验机行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春生教授
    金属、非金属、高温合金、高分子化合物等材料若要达到“物尽其用”,除了结构设计、加工工艺等影响因素外,其物理性能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试验机便是用于测量材料物理性能的首选仪器和必备工具。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生产要求的提高,曾经“冷僻”的试验机行业如今已走出“深闺”,日益向人们彰示这一行业的市场潜力与强劲的发展势头,有数据显示,中国试验机市场销售总额每年可高达40亿人民币。   试验机市场前景如此大好,但我国试验机制造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普遍不足,产品更新速度缓慢,且国内试验机高端市场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试问我国试验机企业应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打造国产化试验机品牌,再逐渐进入高端市场,并最终实现整个试验机行业的良性发展?相信国内众多的试验机专家、用户以及生产企业都在努力寻找这个突破口!   王春生教授,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年来,王春生教授一直从事新型飞机耐久性和发动机高温合金工艺的性能研究,在试验机的应用开发方面颇有心得,曾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力学材料试验机相关课题项目的起草制定;另外,王春生教授对试验机在控制器、常规夹头、高温蠕变等方面曾提出过卓有有效的改进建议,并多次参与我国试验机标准的制定等。   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王春生教授,就目前国内外试验机的应用开发、技术进展、国内外产品差距、国内市场现状、试验机行业未来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与王春生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春生教授 试验机技术与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试验机技术走向:“大、小、精”与“环境模拟”   20世纪,随着液压伺服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试验机测试技术可以实现过去人工操作不可能完成的试验,使材料性能研究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高科技飞速发展,对试验机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测试要求。   关于试验机技术的发展方向,王春生教授谈到,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材料的工作条件非常复杂,人们对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市场上也日渐出现了各种型号与功能的试验机产品。从目前各种新型的试验机来看,试验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大、小、精”以及“环境模拟”。   (1)“大”:近几年,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很快,诸如导弹、火箭这样的大型结构件越来越多。另外,我国将逐步开放3000米以下的低空领域,如此以来,小型飞机的市场需求将会大幅提升,这些都将大大促进试验机往“大”的方向不断拓展。   (2)“小、精”:精度是各种仪器设备永远不变的追求之一,试验机亦不例外。与航空航天领域不同的是,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人们需要对一些微小材料、微小部件进行性能评价,如人体骨骼、眼睛的巩膜等生物材料,其感应量在0.1N,而通常的试验机精度很难达到,这就要求厂家能够提供更为小巧、灵敏的试验机“精”品。   (3)“环境模拟”:目前,环境模拟技术已成为试验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工业的发展,材料测试不再局限于力的模拟,对于极端试验条件下的环境模拟要求也越来越多:超高压、超高温、超低温、超真空、超高强、超辐射、耐腐蚀等。例如,液氧、液氮、液氢的储存罐材料要模拟航空航天环境,以便能更为精准地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   试验机正往更“细”、更“新”的应用领域发展   材料性能的研究起始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主要是利用机械测试设备进行静态试验,用以评价材料在拉压和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征。近几年,合金材料、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超导材料等新材料的开发与使用,极大地拓展了试验机的应用领域。   目前,试验机主要针对材料的强度、刚度、硬度、弹性、塑性、韧性、延性、表面与内部缺陷等参数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分析研究,可以广泛地应用在矿企业、计量部门、科研院所的现场和实验室,具体领域涉及到航天航空、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包装、车辆制造、电线电缆、纺织纤维、塑料橡胶、建筑建材等各行各业。   王春生教授介绍到,若从力学实验角度来看,试验机的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结构力学,一是实验力学(包括材料研究与材料检验)。过去,试验机一般常用于汽车零部件、塑料、岩石力学、工程结构件等传统领域的常规材料测试。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需要更轻更强的材料用于制造飞机、火箭、汽车等,这使得试验机的应用领域逐渐往更细的领域、更新的方向发展。大至飞机、导弹、火箭、卫星等大型结构件,小至人体骨骼、眼睛巩膜、电子材料、玻璃、牛肉干、布料等,可谓是和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另外,随着试验机的广泛应用,我国从事材料性能测试的人员队伍也已变得相当庞大。单就专业会议而言,国内外每年都会召开规模很大的各种力学会议,如国际断裂力学会议、疲劳断裂会议、常规力学会议等。 当前国内外试验机产品市场格局   多方面分析国内外试验机产品的差距   试验机是一种集光、电、机、液和计算机技术与一体的高技术产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试验机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外试验机生产制造水平和测试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国试验机的发展却未跟上全球试验机前进的“步伐”。   王春生教授谈到,试验机按加荷方法可分为动态试验机和静态试验机。一般来说,用户对动态试验机稳定性的要求要比静态试验机高很多,但由于我国在动态测控、伺服阀等方面的技术尚未过关,因此,国产动态试验机的使用率很低;另外,虽然部分国产静态试验机的技术参数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但就产品整体的机械系统、测控技术、应用软件与配套器件等方面还存在很明显的差距。   (1)机械系统:设计一款试验机产品的机械系统,需要凭借经验,并考虑材料性能、工艺水平、加工能力、热处理效果等诸多因素。例如,德国的试验机夹头在造型、工艺等方面都做得非常“精致”;而国内的热处理工艺不到位,后期加工也比较粗糙,试验机夹头硬度不达标,很容易变形,使用寿命大为缩短。事实上,这两种工艺的投入相差并不大,可惜的是,国内企业一贯守旧,很少在工艺上有所改动。   (2)测控技术:我国试验机的测量控制技术一直都落后于国外,其中大部分试验机关键技术和部件,如力传感器、引伸计、控制器、伺服阀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就采样频率这一指标,我认为静态拉伸试验机的基本采样频率应该在200个点。目前,国产试验机的采样频率一般在40Hz左右,而国外较好的试验机采样频率可达1000Hz,动态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采样频率为5000-6000Hz,这就比国内试验机的性能质量高出许多。   (3)应用软件:总体来说,国内外软件各有千秋。国产软件功能简单但操作方便,国外软件功能强大但操作略显复杂。不过,与国外软件相比,国内试验机软件的人机联网功能不佳,这给试验机的操作与维护方面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国内试验机厂家需要在软件功能、操作性、稳定性等方面多下功夫。   (4)试验机配套器件:试验机配套器件可以大大增加试验机产品的技术功能与含金量,但这却是我国试验机行业中技术水平的“薄弱一环”。例如引伸计,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大多选用首都钢研院的橡皮筋捆绑式引伸计,且不说其测量误差、工作稳定性,单就其橡皮筋捆绑固定方式的工作效率就难以满足用户的测试需求。   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高端产品市场被国外企业占领   常言道:“技术决定产品,产品决定市场”。试验机技术的落后使得我国试验机行业发展进入了“瓶颈”状态。目前,我国试验机产品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较,绝大多数产品处于中低档水平,尤其技术含量高的高端产品,长期被国外生产企业占领。   谈到我国试验机的发展历史,王春生教授表示,我国试验机发源于吉林省的长春试验机厂、长春试验机研究所,从最初的硬度计逐渐扩展到试验机,我国试验机行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国产试验机微机伺服控制系统的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得我国试验机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大有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之势。   但是,市场的开放也使得众多国外知名试验机厂商纷纷登陆国内市场。国外试验机产品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产品性能又优于国产试验机同类产品,再加上90年代末企业改制后,国内试验机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产品技术更新缓慢,因此,国内高端产品市场几乎都被国外试验机制造企业占领,即便是国外试验机价格是国产同类产品的4-5倍,但国内市场需求依然很大。   对于国内试验机行业的现状,王春生教授不禁感叹道,近几年,国内对各类试验机存在着大量需求,这使得国内试验机制造企业的数量持续增多。目前国内试验机生产企业保守估计也有300家,其中,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定位低端,关键部件通过进口、外购等方式获得,采用低价策略“分抢”国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是,如此混乱的市场状态显然不利于我国整个试验机行业发展。 立足差距 突破试验机行业发展“瓶颈”   试验机一直是欧美国家对我国尖端科研课题限制出口的产品,因此,打造我国试验机民族品牌,增强国产试验机的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当前进口产品的竞争,我们期待国内试验机企业走自己的路,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试验机来。   关于如何突破我国试验机行业的发展瓶颈之问,王春生教授如是回答,目前,我国试验机行业发展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试验机是一个国家整体制造水平的“缩影”,政府应当给予试验机行业足够的重视与支持,适当加大试验机相关课题项目的研发投入,关注并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国内试验机制造企业,引导与规范我国试验机行业的有序发展。   (2)加快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试验机是一种集机械、电气、材料力学、实验标准与计算机为一体的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品,涉及学科范围非常广。但目前,我国没有这样的对口专业,国内从事力学研究的人员几乎都是从材料、机械设计、物理等相关专业转过来的,因此,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多方配合,加快培养综合型的专业人才。   (3)改进企业经营理念,增加研发投入   今天的市场格局,与其说是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不如说是企业经营理念的问题更为恰当。生产企业要卖出产品获得利润,不能说不对,但是不能以“打价格战”为前提,关键要考虑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与价格,随之再增大研发投入。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淘汰落后企业,形成几家有竞争能力的国内试验机制造企业,并最终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王春生教授表示,总的来说,我国试验机行业还是很有希望的。国内企业目光要放长远,立足国内外产品差距,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力投入研发新技术,提高产品性能,才能扩大产品市场。我们只有创造属于中国的试验机品牌,才能逐渐加大国产试验机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地位。   后记:   对于当前国内试验机制造企业规模小,拿不出高薪来聘用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生教授建议,企业可以走“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道路。“企业出资提供产品,学校负责开发应用,这样不仅丰富地利用了产品,找出其不足之处,进而提出解决方案,为企业节省了人力与财力,同时学校也完成了课题教学任务,转而又为企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另据了解,目前全球试验机的市场需求依然广阔,尤其是中国试验机的市场需求发展更是“不容小觑”,这对于有企业发展眼光、自主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的国内试验机制造企业而言,不啻为一个极其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挑战与机遇并存,瓶颈口也是突破口,正如王春生教授所言:“努力提高产品性能与质量,才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相信这将是突破我国试验机行业发展瓶颈的一条有效途径。   采访编辑:刘玉兰   附录:王春生教授个人简介   王春生,男,汉族,1936年2月出生,辽宁沈阳市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1960年毕业于原北京航空学院材料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工程材料力学和研究工作。退休后,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返聘至今。
  • 小芯片,大突破!艾玮得深度参与的太空器官芯片研究在中国空间站完成
    近日,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一起,共同研发制作的太空血管组织芯片(Taikonaut-Blood-Vessels-on-a-Chip, Taikonaut),在中国空间站完成了国内首例太空器官芯片在长期微重力条件下的培养实验,也是国际上首例人工血管组织芯片研究。这次研究主要针对航天员长期空间飞行后导致的身体反应,对于通过药物防护等方法帮助航天员保持身体机能,重新适应地球重力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研究员王春艳:这个芯片是咱们国家独立自主研制的,神舟十五号任务中是国家第一次在轨实施了器官芯片项目,也是国际首次在轨开展的人工血管芯片的研究。它也标志着咱们国家成为世界上第2个具备在轨开展器官芯片研究能力的国家。 太空血管组织芯片研究针对空间飞行导致的立位耐力不良的细胞学机制研究需求,聚焦微重力对血管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和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长期空间飞行导致的立位耐力下降的细胞学机制,以及在空间环境下某些化合物对抗航天员立位耐力不良防护机制,为发展有效的对抗防护措施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原代细胞构建具有功能性的人工血管,并将其安装至自主研发的太空血管芯片中,进行微流体培养以确保血管的稳定性。同时,结合影像学分析方法,对实时观察并采集到的血管形态变化进行分析。该实验基于失重导致的立位耐力不良、运动能力降低、血管结构及功能重塑等长期航天飞行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的问题。研究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细胞学机制,并测试保护性药物对避免预期问题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与神州十五号一起返回的太空血管组织芯片在内,艾玮得生物已在器官芯片研发与应用中取得多个“第一”的好成绩。 艾玮得生物深度参与器官芯片相关国家标准的撰写。目前国内第一个器官芯片技术标准已立项公示。国内第一个使用器官芯片数据获批IND的新药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VATARGET)是一家专注于人体器官芯片及生命科学设备研发与生产的创新科技公司,其核心技术转化于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科研团队,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在新药研发、精准医疗、疾病建模、美妆安全性评价等科研场景中。目前,艾玮得已与恒瑞、先声、齐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国内外知名药企,多所医院、研究机构及高校达成深度合作,持续推动器官芯片在更多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助力生命科学快速发展。
  • 这几位华裔科学家以一种“不愉快”方式为世人所知
    p   近日,有两名中国科学家接连在美国“出事”,且均发生在从美国辞职之后。2018年2月15日,前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著名机器人专家席宁在密歇根州立大学附近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以诈骗罪逮捕。2月22日,美国司法部网站消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隶属于美国商务部)大西洋海洋学与气象实验室(AOML)的海洋学家王春在因接受中国薪金而获刑。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5ae0c0a3-e119-4e0e-8de4-ab24937905e6.jpg" title=" 席宁.jpg" / /p p   席宁于1997年到密歇根州立大学工作,之后成为杰出教授及密歇根州立大学机器人及自动化实验室主任。2015年10月,席宁从密歇根州立大学正式离职,并获委任为香港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的首席教授,以及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据悉,席宁的研究重点包括机器人、生产自动化、微/纳米制造、纳米传感器和设备,以及智能控制和系统,他还被中国内地引进为“千人计划”专家,受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博导。 /p p   FBI自2013年开始调查席宁,起初的调查理由是怀疑席宁骗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项目资助,而最终的逮捕理由是席宁向密歇根州立大学及总部在纽约的非盈利机构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学会(IEEE)虚报旅费报销申请及其他费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768cfc8f-fc98-494e-b0f5-606619fb109f.jpg" title=" 王春在.jpg" width=" 350" height=" 482"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50px height: 482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王春在 /p p   王春在博士是世界上在海洋大气互相作用、气候变化及飓风课题上的最前沿专家之一,于1987年前往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攻读大气科学硕士学位,随后取得南佛罗里达大学物理海洋学的博士学位,并于2000年开始供职于AOML。 /p p   美国司法部网站消息称,从2010年开始,王春在在受雇于NOAA及AMOL期间签订了中国长江学者计划、千人计划的协议,还参与了中国的973计划。实际上,和席宁一样,王春在目前已不再受雇于NOAA。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官网显示,王春在现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p p   事实上,华裔学者在美国涉案的事件并不鲜见,甚至在近年来屡屡发生,而结果几乎都是不了了之。下面对近年来遭受美国FBI指控的华人科学家们进行了盘点,以飨读者。 /p p strong   李文和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02726ad1-425e-4927-92b5-9f5038d3ec63.jpg" title=" 李文和.jpg" / /p p   1996年,台湾出生的美籍科学家李文和因为在八十年代中期曾两次到北京参加学术会议,而被美国联邦调查局从1996年开始跟踪,他的电话被窃听、正常工作也被搅乱。然而经过各种各样的调查,美国相关部门对李文和“间谍活动”的指控却始终难以成立,被监禁了9个月的李文和最终在2000年9月获释。同年9月1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开承认,美政府在李文和案件上负有责任,他找不到正当的理由为他不公正的对待这位美籍华裔科学家的方式开脱。 /p p strong   麦大志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4597535b-adec-436a-a6ee-82f0c8d19e42.jpg" title=" 麦大志.jpg" / /strong /p p   2005年,出生于广州的美国华裔工程师麦大志因被指控“企图向中国输出包括潜艇静音技术在内的敏感海军技术资料,以及在未向美国政府登记的情况充当外国特工”而被逮捕。2008年,经过FBI长期非法的严密监控,麦大志被判入狱24年零5个月,此案最终查无实据 /p p strong   陈霞芬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412ad7f1-5d77-48f4-8ad1-523759f738c8.jpg" title=" 陈霞芬.jpg" width=" 500" height=" 355"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55px " / /strong /p p   2014年10月20日,身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雇员的华裔水文专家陈霞芬,在办公室内被联邦调查局逮捕,并被指涉嫌盗取政府财产和盗用政府电脑信息,为中国从事间谍行为。然而,2015年3月,在盘查了陈霞芬的所谓可疑电子邮件和对其进行长时间审问后,美国检方在开庭前撤诉,原因是找不到证据。 /p p strong   郗小星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6b11d1d9-35ee-437d-8426-0e57298796f9.jpg" title=" 西小型.jpg" / /strong /p p   2015年5月,美国天普大学物理系主任、世界级华裔超导专家郗小星在费城郊区的家中被捕。他被指控向中国输送敏感超导技术。同年9月11号,美国司法部撤销了对郗小星的指控,原因竟是FBI和检察官弄错了最核心的证据。 /p p strong   张浩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80e15d8d-8f8c-4bbe-9254-c1a761aecc6b.jpg" title=" 20300543048869143392769637231.jpg" / /strong /p p   2015年5月16日,曾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的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张浩在受邀前往美国凤凰城参加国际微波会议途中,于洛杉矶国际机场入境时遭到逮捕,被指控窃取美国高科技商业机密以帮助“中国的大学以及受政府控制的企业”,同时被起诉的五人中还有该校两名教师。同年7月初,圣荷西联邦法官高兴斯同意张浩以50万美元交保获释,但规定他必须戴上电子侦测器、留在家中、不得离开北加州。 /p
  • 青岛农业大学完成紫扇贝基因组测序
    p   记者从青岛农业大学了解到,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团队日前完成了紫扇贝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这是继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之后人类完成的第三个扇贝基因组测序。 /p p   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春德带领的科研团队结合第二代和第三代基因测序方法,对紫扇贝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共获得463.19G测序数据。科研团队通过测序并分析发现,紫扇贝共有26256个基因,并含有40.63%的重复序列。 /p p   科研团队通过基因组测序还发现,紫扇贝与虾夷扇贝先聚为一支,再与其他双壳类聚为一支,然后再与腹足纲物种聚类,同时紫扇贝与虾夷扇贝的分歧时间为113.6百万年前。 /p p   王春德介绍,对紫扇贝基因组的成功测序,为从分子水平解析紫扇贝及其杂交扇贝的生长、抗逆性、育性和寿命等重要性状的决定机制及分子育种打下了基础。 /p p   扇贝属于双壳贝类,作为5亿年前就已出现的古老动物类群,虽历经多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至今仍昌盛并繁衍不息,其非凡的环境适应能力使之成为研究动物适应性进化的良好模型。紫扇贝是原产于南美智利和秘鲁的中型扇贝,个体大,壳色优美艳丽,是当地重要的养殖扇贝品种。 /p p   2007年,青岛农业大学从秘鲁引进紫扇贝,并将其与我国大规模养殖的美国海湾扇贝成功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在生长、抗逆和寿命等方面优势显著的杂交一代扇贝。杂交一代扇贝体重比普通海湾扇贝提高约100%,最大个体达206克。 /p p   青岛农业大学从杂交一代扇贝入手,通过多代选育,历经十年时间,先后培育出“渤海红”和“青农2号”等杂交扇贝新品种,大幅提升了海湾扇贝养殖的良种覆盖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渤海红”在山东、河北和辽宁等传统海湾扇贝主产区的养殖面积已占据半壁江山。 /p p br/ /p
  • 网格化监测让治理心中有数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df2b928d-d476-4c41-b68f-32e26794121e.jpg" title=" 64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先河环保公司网格化监测系统安装的监测仪器,包括颗粒物微型监测仪、小型六参数(PM10、PM2.5、SO2、NO2、CO、O3)空气质量监测仪、小型颗粒物监测仪和微型五参数(PM10或PM2.5、SO2、NO2、CO、O3)空气质量监测仪。监测仪产品已形成系列化,可根据不同监测站的需要以及客户需求灵活选择、组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图为安装在石家庄市银湖城1标段1号~5号住宅工程项目建筑工地的小型颗粒物监测仪。 /span /p p   日益复杂的大气污染治理正在对传统的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2005-T000-1-1-1.html" strong 污染源监测 /strong /a 提出挑战。而对此,一些地方政府正在试点购买环保企业提供的网格化监测服务,为其环境监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p p   记者近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参观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以下简称“网格化监测系统”)的监测平台。随着操作人员点击鼠标,大屏幕上显示出,石家庄市内各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位各项污染物考核数据及其周边各微型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以及历史数据趋势评估等。 /p p   石家庄市市委书记孙瑞彬指出,网格化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治理大气污染由凭经验、凭感觉、粗放式向网格化、实时化、精准化转变,可以减少工作盲目性,有效提升治理雾霾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p p   他同时强调,监测企业要在完善系统硬件建设的同时,尽快研究建立一套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运行机制,做到精益求精,确保监测数据收集、传输和分析精准、可靠、科学。 /p p   strong  传统监测遇到啥挑战? /strong /p p   无组织排放没有进行在线监测,很难获得准确的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 国控点监测系统监测点位数量有限 人工网格化监管人力、物力有限 /p p   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的污染源在线监测仅局限于部分工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对于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部分工业生产和餐饮等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没有进行在线监测,再加上缺乏完整的动态污染源排放清单,很难获得准确的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 /p p   业内人士也指出,当前实施的空气质量国控点监测系统,监测定位数量有限,难以为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和治理依据。 /p p   国务院办公厅曾颁发《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要求各市、县政府将本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监管网格,明确监管责任人,落实监管方案。目前,使用人工监管方式对城市环境进行网格化管理,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人力、物力有限,并且时效性和对突发污染事件的反应、判别存在不足。 /p p   专家建议,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污染物来源进行全网络覆盖实时监测,以弥补人工监管不足,加强环境网格化监管。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网格化监测系统则更具针对性、系统性。整套系统由感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3部分组成。其中,感知层由大密度布设的微型监测站组成,监测站监测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平台层,进行数据处理和自动修正。 /p p   在应用层,可实时显示各监测点位和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以及污染物浓度水平,并提供异常报警、区域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等多种服务业务。 /p p   strong  监测点为何如此密集? /strong /p p   在国控点位周边分别布设8个微型监测站 对城区重点污染源企业、工业集聚区、建筑工地、城区环路等区域进行大密度布设监测站 /p p   据介绍,石家庄市网格化监测系统建设分两期进行,由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河环保公司”)承揽。目前,一期已建设完成,建设了200多个点位的监测站。 /p p   先河环保公司市场部副部长王春迎介绍说,与政府的合作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由政府负责系统设备投资,企业负责安装和运营。另一种方式是,企业负责系统设备投资和运营,设备所有权归先河环保公司,政府购买监测服务。关于服务费用,要根据监测站点位多少、服务范围,以及后续咨询服务来确定。 /p p   “为了准确查找污染源、实时掌握整个区域大气质量变化情况,网格化监测系统在市内各空气质量国控点、重点区域、重点工业企业、道路交通、建筑工地等点位周边进行大密度网格化布设微型监测站,争取将监控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污染源。”王春迎告诉记者。 /p p   记者近日实地考查了石家庄市银湖城1标段建筑工地、地铁1号线长城桥站建设工地、靶场小吃街和世纪公园空气质量国控点周边的微型监测站点。其中,银湖城1标段建筑工地、地铁1号线长城桥站建设工地分别在工地东西南北4个方向,各安放一个微型监测仪。 /p p   世纪公园空气质量国控点周边布设了8个微型监测站,用于监测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王春迎表示,对国控点位周边污染物来源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气象数据,判别影响国控点环境质量的原因。由于PM2.5及O3的形成机理复杂多变,需要结合多种参数分析判别污染物的来源方向和污染物类型。所以,对于国控点周边点位进行大密度布设监测站,以便获得更多监测数据。 /p p   王春迎介绍说,由于城区周边较大的排放源也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需要对整个城区的重点污染源企业、工业集聚区、建筑工地、城区环路和主干道、交通路口等区域进行大密度布设监测站,实时掌握污染物排放水平并进行有效控制。 /p p   同时,考虑到大气的污染传输,在各区、县之间的大气污染输入、输出通道上建立边界站,用于大气污染传输扩散研究,判断大气污染输送来源 并按照“城市1公里、乡镇2公里”的布点方式进行补充布点,实现整个区域的网格化布点监控。 /p p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网格化监测系统,可以帮助实现实时全网覆盖监测,由此有助于形成新的环境监管格局。 /p p    strong 大数据支持风险预测 /strong /p p   反映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动态变化 发现污染源异常排放行为,进行报警 实现更精准环境预报 为政府制定长期减排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p p   “网格化监测系统除了能够实时显示监测数据外,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各类环境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还可提供空气环境质量监管、风险预测、污染治理和环境治理评估等多项服务。”先河环保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尚永昌介绍说。 /p p   尚永昌表示,网格化监测系统,在微观上,可实时监测污染源(如工地、工厂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及其对周边区域的扩散影响 在宏观上,可反映出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根据动态变化,可快速找到区域中某一时刻的超标点位,及时发现偷排偷放等异常事件。”他说。 /p p   王春迎告诉记者,有一次系统显示,石家庄某建筑工地点位监测站的PM10数据异常偏高,经环保部门排查发现,工地正在进行局部拆迁,而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导致数据异常偏高。。 /p p   王春迎表示,网格化监测系统还可分析、甄别影响区域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如工地、工厂、锅炉等)进行靶向性治理,提高环境监管及治理的有效性。 /p p   “系统一旦发现污染源异常排放行为,会将异常报警信息自动通过电脑web端、手机APP端或微信平台,传送到相关责任单位,监管部门可快速锁定污染源并采取处理措施,并对处理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她说。 /p p   据了解,这套监测系统,还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政府可以据此对企业生产进行综合调控,错峰生产,以减少污染物集中排放对环境容量的影响和冲击。 /p p   尚永昌强调,由于小型颗粒物监测仪和小型五参数空气质量监测仪是使用国标方法进行监测,其监测数据可以作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依据。 /p p   王春迎介绍说,随着监测数据的逐步积累,专业技术人员可利用专业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实现更精准的环境预警预报,为政府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决策支持。并可对大气污染排放及治理效果进行评价,评估各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为政府制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长期减排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p
  • POPs论坛2015在桂林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5月17日,&ldquo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5暨第十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rdquo (简称&ldquo POPs论坛2015&rdquo )在桂林市开幕。本次会议的主题为&ldquo 更新国家实施计划,推动POPs国际履约进程&rdquo 。来自国内科研院所、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的代表,国际相关机构、以及美国、德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特邀专家共计四百余人参会。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亦参加了本次会议。 &ldquo POPs论坛2015&rdquo 现场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主任余刚主持。桂林理工大学校长解庆林教授代表大会承办方致欢迎辞,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余立风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易斌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化学学科主任王春霞研究员先后致辞。 参会嘉宾 其中王春霞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趁此十周年的机会,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梳理,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以前可能提污染特征、分布规律,以后可能就要考虑考虑POPs在环境中的转化、迁移和长距离传输,以前可能做毒性效益,现在要考虑毒理学机制。希望广大学者可以获得更多科学性的数据来帮助提高我国在履约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分量。同时,王春霞研究员还提到,根据基金委的统计数据,我国环境化学在论文数和引文数上位居世界第二,但与美国的差距很大,可是POPs同样位居第二,差距却小很多,希望未来我们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   本届论坛特别组织了&ldquo 履约在行动研讨会&rdquo ,这主要是为了配合我国履约的近期工作重点&mdash &mdash 完成履约国家实施计划更新。研讨会上,承担此项任务的各家单位分别就自己研究的持久性有机物介绍了在我国的生产、使用和替代技术,共同讨论其淘汰方案和可行性。   与往年一样,POPs论坛设置了研究生专场,共8个分会场,70个报告。对此,易斌副秘书长给予了高度评价。&ldquo 特别感动的就是咱们专门设立了研究生论坛,这些年轻人,特别是一些在校学生,是学术界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POPs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开始。&rdquo   本届论坛将历时两天,与会代表将重点围绕POPs分析方法、环境污染现状、迁移转化与环境归趋、替代消减与控制技术、危害效应与生态毒理、风险评价与模型模拟、决策支持与国际履约等主题进行深入沟通与广泛交流。论坛共设128个报告,包括大会报告10个、分会报告42个、履约在行动专题报告6个,研究生口头报告70个、研究生墙报展示23个 论坛共收录207篇论文。本次会议还设有企业产品展示与交流会场,包括安捷伦科技公司、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美国哈希公司及中持依迪亚(北京)环境检测分析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展示了POPs分析、处置相关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 "POPs论坛2015"参会代表合影
  • 首个内地与香港共建国家局重点实验室通过论证
    首个内地与香港联合共建国家局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可行性论证   近日,&ldquo 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rdquo 顺利通过建设可行性论证。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同志出席论证会并讲话,来自卫星导航定位、遥感、地理信息和海洋等领域的多位专家以及刘经南院士、潘德炉院士、龚健雅等院士参加了论证会。   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实验室将&ldquo 城市化压力下的海岸带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rdquo 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海岸带水陆一体测绘新技术新方法、地理环境监测与分析、地理环境数据建模与管理以及地理环境智能决策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对于满足国家海洋和地理国情监测的战略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春峰强调,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重要战略部署,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型发展。一是测绘技术由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转型,二是测绘产品由主要提供基准、地形图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向动态、实时、按需定制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服务转变。海岸带是连接海洋和陆地系统的特殊地理地带,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ldquo 黄金地带&rdquo ,是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的重要对象之一,急需以海岸带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国家重要需求为导向,围绕海岸带测绘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研究。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同时,该实验室还是我局第一个海岸带研究方向的重点实验室、我局第一个与香港地区跨区域合作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更是全国第一个由高校牵头的海岸带研究重点实验室,意义非凡,四家依托单位更是任务艰巨。   他要求,深圳大学、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四家依托单位要把实验室的建立作为新的起点和平台,高标准、高质量地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真正实现强强联合,通过跨区域、跨学科、跨部门的交叉融合和优势互补,集聚国际优势资源,发挥深港创新圈的区位优势,探索思路、协同创新,以开放的思路和不拘一格的方式,把实验室建成开放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为内地与香港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同时,通过实验室的建设运行,要多产出优秀的成果、多培养杰出的人才,把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辐射到更多的领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先导和人才保障。
  • POPs论坛2012召开 戴树桂荣膺杰出贡献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5月17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2暨第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POPs论坛2012)在天津隆重召开。   “POPs论坛2012”历时两天,围绕POPs分析方法、污染状况、迁移转化、控制技术、危害效应、环境风险及履约决策支持等主题展开,共设有大会报告、分会报告、研究生专场报告约90个,吸引了国内外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环境监测系统等单位的300余名业内人士参加。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亦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现场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办公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    (第一排:余刚教授、任官平先生、许京军教授   第二排:余立风副主任、Heidelore Fiedler博士、王春霞研究员) 开幕式主持人及部分参会嘉宾   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余刚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官平先生、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办公室余立风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化学学科主任王春霞研究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科学事务官员Heidelore Fiedler博士分别致辞。 颁奖现场   开幕式上,主办方还颁发2012年度“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杰出贡献奖”。南开大学戴树桂教授因其在POPs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获此殊荣。 墙报展览   会议同期设有墙报展,展出了10余名学者的POPs相关研究成果。此外,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美国哈希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中持依迪亚(北京)环境研究所有限公、默克密理博等10多家国内外企业展示了POPs分析相关的采样设备、分析仪器、标准试剂等产品,并与参会者进行了现场交流。 分会报告现场 现场提问、交流 欢迎晚宴   附录:POPs论坛2012官方网站   http://forum.china-pops.net/dct/page/1
  • 2012三思纵横奥斯卡材料试验机与试验技术高峰论坛——全程直播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先生,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晓维先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晓维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春生先生,中航工业621所首席专家陶春虎先生,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郑文龙先生,成飞工业集团胡成江先生,西安航空发动机杨健先生,广船国际试验室主任童惠荣先生,清华大学博导唐国翌先生等亲临会场,他们纷纷就试验机行业、试验机技术等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欢迎大家点击http://www.sunstest.com/News/Video/index.aspx进入观看现场视频。
  • 第六届全国生物气溶胶研讨会隆重举行
    全国生物气溶胶研讨会9月16日—18日,第六届全国生物气溶胶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隆重召开。本届大会旨在为国内外相关的学者和专家提供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推进生物气溶胶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等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对话和合作。部分参会者大会合影会议由北京大学和广州实验室共同主办,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会议设有生物气溶胶、耐药与传染病传播,生物气溶胶与大气污染,(生物)气溶胶采集检测与仪器研发,大气颗粒物的生物化学成分联合毒性四个会场。主要参会嘉宾大会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施小明教授、广州工业大学安太成教授、广州医科大学杨子峰教授为大会的共同主席。北京大学要茂盛教授主持开幕参会人员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赵进才院士、北京大学陶澍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侯立安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吴永宁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李向东教授、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王春霞处长、庄乾坤处长以及13名杰青、17名“四青”国家级人才等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会专家报告发言钟南山院士致辞钟南山院士作为主办方之一广州实验室主任,在致辞中指出:“现在流行的delta新变种更适应环境传播,比如耐高温、在空气中存活更长、感染力更强、载量也更大。气溶胶的传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光照、温度、湿度、臭氧、空气毒性等,可能对新冠病毒的蛋白影响不一样,因而不同城市的新冠肺炎传播的潜力应该是存在差别的。这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学科来研讨新冠肺炎的气溶胶传播,比如颗粒物对新冠病毒活性的影响,大气化学对新冠肺炎传播的影响等。"钟南山院士视频致辞钟南山院士还强调:“我们对这个病毒的了解还是偏少,还是希望大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推动这个病毒传播的理解。 参会的同事有的是从事大气化学的研究的,在气溶胶传播上与生物、医学学者肯定有合作攻关的空间。” 最后,钟南山院士还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在新冠病毒气溶胶监测、传播理解与阻断方面能有所突破,加强我国在疫情防控上的科技力量,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尽早结束疫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王春霞处长和庄乾坤处在致辞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钟南山院士视频致辞参会者发言及讨论本届大会行业大咖云集,与会者在参会期间也借此机会纷纷向专家们进行提问,并得到了专家们的细致回答,也带动了大家的热烈发言和讨论。参会嘉宾进行会议发言和讨论青岛众瑞董事长与报告嘉宾面对面交流参展厂商交流本次大会也吸引了众多微生物气溶胶相关厂商参展,为参会专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与国内相关仪器厂商接触和交流的机会。青岛众瑞独家承办
  • 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康为世纪组建前沿技术联合实验室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与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携手组建前沿技术联合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出任联合实验室主任,全面主持实验室日常运营工作;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姜长涛教授,北医三院科研处处长闫丽盈教授,康为世纪董事长王春香博士担任实验室副主任。  北大医学-康为世纪前沿技术联合实验室是依托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建设的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双方将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国际领先的科研转化平台,结合康为世纪在疾病诊断和检测技术方面的探索布局,开发基于消化道菌群的精准诊断前沿技术,前瞻探索面向未来遗传医学临床诊断技术。  乔杰院士表示,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证明,消化道微生物及微生态平衡对消化、生殖、代谢等诸多临床领域均有意义。她说:“我们把基于粪便样本的消化道微生物诊断检测技术作为联合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希望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研究,将基础科研与临床转化紧密结合,为临床提供更新、更快、更便捷、更精准的诊断技术,引领国际前沿,服务国民健康。”  姜长涛教授表示,随着消化道微生物与免疫相关代谢性疾病研究的深入开展,肠道共生菌有望在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癌症等临床疾病诊断与精准用药方面发挥巨大潜力。  王春香博士表示,希望能依托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北大医学部领先的研发技术平台资源加持下,充分发挥康为世纪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试剂性能优势和研发经验,在消化、遗传、代谢、肿瘤等多个领域探索利国利民的好技术,为面向未来的创新性临床解决方案提供配套支撑。  据悉,康为世纪自主研发的超700款试剂产品,已应用于多个生命科学细分领域的科研工作当中,成为研究者更精准、更快速、更便捷的关键工具。为临床分子检测、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高效能的国产试剂,为代谢组学、表观遗传组学等多组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该公司原研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技术,通过居家取粪便样本,即可实现“一管双检”,一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耐药。
  • 【守卫蓝天】系列报道一:真金火炼铸造生态环境监管“千里眼”
    编者按:为提高重点区域环境监管效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态环境部启动“千里眼计划”,利用热点网格进行重点监管,取得较好成效;下一步部里还将通过地面监测微站和移动式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理念,探索构建“热点网格+地面监测微站+移动式监测设备”的工作模式,不断深入实施“千里眼计划”。“千里眼计划”与先河网格化系统监管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监测微站结合小型站、移动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理念,推进精细化、科学化、精准化治污。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先河首创的生态网格化,不仅符合当前污染攻坚战的迫切需要,也被生态环境部监管措施所参考,成为落实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重要支撑。从本期开始,将陆续推出“守卫蓝天”系列报道,敬请关注。近两年,网格化监测市场迅速扩大后,先后涌现了十余种不同厂家的网格化监测系统,鱼龙混杂的情况也开始出现。经调查各地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地政府需要进一步了解使用效果、综合评比、甄别,选到真正能发挥作用的网格化系统,才能最终作为科学的技术手段,支撑环境质量改善。如何鉴别网格化的真正有效?需要严格配套及产品标准个别厂商的网格化设备数据漂移、不准确,甚至无法使用,还有的存在布点不科学、随意性等问题,因此区域内的污染源无法得到全面监控;还有的企业经营实力小,无力承担后续产品繁杂的运维工作。以上这些问题,是各地政府不愿看到的。河北省作为全国网格化发起并应用实践最广泛的省份,率先以地方标准的方式,规范和引导网格化市场良性发展。2017年9月,河北省正式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安装验收与运行技术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这是我国首批网格化监控系统地方标准。标准对配套产品、数据质控、布点规范、运营维护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严格标准,保证网格化数据有效性。这3项地方标准是由河北省环保厅发起,先河环保牵头主笔起草,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等相关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网格化监测系统需有效保障产品质量、数据准确性,其技术标准、布点规范、运营维护等都是关键因素。此外,采用大数据算法对设备进行智能校准,可以保证数据长期运行中的稳定、可靠。”担任标准主要起草人的先河环保大数据应用中心主任王春迎对记者介绍说,本次河北省发布的3项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标准对这些内容都进行了细化。如何保证数据质量?三级修正、四级校准的全生命周期质控体系王春迎介绍道:“随着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传感器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都有极大提高,但其存在的固有缺陷仍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监管需要。为此,先河创新提出了‘三级修正、四级校准’的全生命周期质控体系,来保证数据可靠性。”据介绍,传感器设备只有通过三级数据修正,即筛选、研判、数据基因变量修正,才能极大提升数据准确性,增强传感器设备数据与准确数据的相关性。同时,还需经过标物校准、组网驯化校准、组合性监督校准、传递校准等四级校准,保证传感器在出厂前后的数据稳定性和准确性。比如组合性监督校准,是在用户使用现场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先河环保网格化监控系统采用传感器方法微型化设备与国标方法小型化设备组合布点,构成监测网络全覆盖的感知体系,并监督传感器数据的准确性。当然,这四种校准方式是互相配合使用的。先河环保的运营人员还专门配备了“传感器综合管理平台手机端APP”,为售后人员的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数据查询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上运营人员定期的现场维护以及数据管理中心24小时数据远程管理、质控,保证了传感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准确可靠。先河环保还投资近200万建设了环境监测传感器质控实验舱,极大提高了“数据质控校准”的效率。如何说请污染来源?科学组合布点,全参数有效监控王春迎还表示:“在实际应用中,点位布设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则,需要将多种类型、多种参数的监测设备按照一定的布点规则,布设在城市主城区、道路、工地、涉气企业、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通过高时空分辨率、全参数的有效监测,快速锁定污染源头和异常排放行为。布点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污染源特征及空间布局,通过不同类型设备的组合应用,实现区域的科学布点、全面监控。”同时,“为了对城市主要涉气企业进行环境空气质量和特征污染物监控,先河在PM10、PM2.5、S02、NOX、CO、O3等常规监测参数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TVOC微站,与VOCs在线监测设备结合布设,实时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时发现偷排偷放行为。为了对工业园区进行监控,先河还有H2S、HCL、NH3、CL2等特征污染物监测微站,可对园区内部及边界进行环境空气质量和特征污染物监控对环境事件提前预警。”通过以上全参数、有针对性布点及监控,各地政府可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网格布设,实现“说清楚污染来源”的监控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和环保执法工作。如何满足用户不同需求?从溯源分析、趋势研判到应对建议、减排评估“在数据全面、准确、可靠的基础上,网格化系统的核心是满足用户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需求,提升环境监管的水平。”王春迎介绍,网格化系统可以提供溯源分析、污染物贡献率分析、污染趋势研判、实时预警、应对建议、减排评估等服务。借助网格化系统,政府部门可以充分挖掘环境监测数据价值,从而打通了环境监测、监管的通道,形成一套集监测、预警、指挥、执法、管理五位一体的环境监管模式,成为政府部门开展科学治污的有力抓手。“如果不能实现这些智能化功能,就失去了‘网格化系统’的真正意义”。河南省洛阳市某负责人介绍,洛阳市委托先河环保安装了网格化智能监测系统,系统运行几个月来,稳定发挥了各种功能,效果明显。先河环保一周提供一份周报告,一月提供一份月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分别分析本周、本月各污染物的超标情况,指出污染源所在区域和点位,并对下周、下月空气质量进行预警、预报。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洛阳市的空气质量已取得明显的改善。至2018年8月底,城市空气优良天数104天,PM10浓度均值114μg/m3,PM2.5浓度均值61μg/m3。2018年以来(截止8月27日)PM2.5、PM10同比下降为20.0%、16.1%,下降率排名分别为全省第1、第2。
  • 《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2017)》完成组稿,只等您来!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简称ACCSI2018)将于4月15~16日在江苏常州市召开,目前组委会的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其中,最为仪器人所期待的《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2017)》目前已经完成了组稿,蓄势待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d9709dba-0c54-41e3-a93e-044bb862e916.jpg" title=" 1.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803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803" border=" 0"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2016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 /strong /p p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儒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说道,他从《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2016)》中获得了翔实的数据。近年来,我国每年购买国外科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在400亿元以上。王春儒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p p   事实上,目前常用的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等大型分析仪器,以及大部分的生命科学仪器如磁共振成像仪、超分辨荧光成像仪、冷冻透射电镜等都大量依靠进口。同时,面对国内高速增长的科学研究和环境、食品安全监测需求,国产仪器技术水平以及市场影响力短期内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p p   对此,今年首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春儒在提案中指出:“当前,应加快推进仪器国产化,进而推动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保障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并助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746633dd-f73f-43d7-9fad-17806e3934fc.jpg" title=" 2.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816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816"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7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直接影响了两会代表提案,进而影响国家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方向的《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2017年度会有哪些权威的国家统计数据?有哪些行业的发展动态解读?仪器采购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又会有哪些分析仪器的技术最新进展?......2018我们“仪器”相约常州! /p p br/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年会介绍 /strong /span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8/" target=" _self" title=" "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8/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年会报名 /strong /span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8/Register.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8/Register.html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报名费用 /strong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2500元/人(含会议资料、会议用餐等),会务组推荐酒店,参会嘉宾自行预订,交通住宿费用自理。2018年3月31日前注册并缴费或者在报名截止至日期前同一单位两人以上同时注册并缴费的享受2000元/人。 /span /span br/ /p p br/ /p
  • YJL006金属韧性试验技术培训人员参观纳克基地
    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中心于2007年9月17—19日在首都体育馆宾馆举办了YJL006金属韧性试验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参观了纳克永丰生产基地,并现场观看了我公司仪器化冲击试验机、断口图象分析仪的应用演示。 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主席王海舟教授出席开课仪式并致辞。国家钢铁材料委员会委员、多项力学标准的起草人梁兴邦教授、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王春华教授以及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张庄教授担任授课教师。 此次培训包括:YJL006金属韧性试验技术测试基础、仪器设备与操作技术、标准方法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四部分内容。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上述四个模块的考核合格证书及YJL006金属韧性试验技术上岗资格证书。 参加培训班的包括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邢钢、济钢、新钢、太钢、首钢技术中心、马钢、天钢、天铁、武钢等20余家单位,30余人参加培训课程。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border=0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border=0
  • 【关注】先河受邀参加国家监测总站召开的“网格化监测技术规范研讨会”
    5月24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召开“环境空气网格化检测技术规范研讨会”,先河环保受邀出席进行主题发言。 集团副总裁范朝,技术与产品开发中心尚永昌主任,大数据应用中心王春迎副主任、马景金博士参加此次会议。会上,王春迎作了“先河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技术系统、质控系统、标准系统”的报告,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一直以来,先河环保结合国家环保部、总站及市场需求,在网格化监控系统校准体系开发上竭尽全力,超进度、超目标完成技术攻关、质控进度,经历了多层次、长时间的研发创新。王春迎介绍道,由于传感器易受温度、湿度、交叉气体干扰,仅采用实验室内标准气体校准,无法保证传感器在现场环境中的数据准确度,尤其是传感器数据,需考虑与标准站数据的可比性,传感器与传感器数据的一致性以及传感器输出数据质量的长期可控性;为保证网格化系统数据质量,先河环保在业内原创开发了“三级修正、四级校准”的全生命周期质控体系,确保了网格化系统数据的准确、可靠。三级修正包括厂内基础性修正、现场环境自适应修正、全生命周期漂移修正,通过三级数据修正之后的传感器设备,可以极大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及与真实数据的相关性。四级校准包括入厂标物校准、环境校准、组合监督性校准、周期性传递校准,结合智能监控平台,确保出厂前以及应用现场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在网格化应用上,王春迎指出,网格化监控系统需直面目前大气污染管理难题,先河的网格化监控系统通过全样本的有效性监测,并将监控范围分为道路交通尾气网格、工业污染网格、排污企业网格、建筑工地网格、城市居民区网格、区域传输网格等,针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全面设点,可精准锁定污染源头,为区域环境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撑。在标准编制上,王春迎系统介绍了现行规范的问题、技术指标如何提升、系统组成的新要求,以及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等方面内容。目前市场上部分公司监测系统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对监测设备数据准确性、长期运行稳定性、数据有效性等技术指标要求也不一致,部分监测系统技术指标设定不合理甚至缺乏某些指标的规定。王春迎重点对先河编制的河北省地方标准做了说明,这三项标准分别是:《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和《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安装验收与运行技术规范》。该项目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下达任务。先河环保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系统的开创者,有幸参与到河北省标准的起草工作,这不仅是对网格化产品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升华和提炼,还将有效规范河北省环境监测市场竞争,推动监测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环境空气网格化监测行业的健康发展。范总表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系统从设计、建设到应用的过程中,每个环节必须要有相应的规范措施,才能实现系统建设的最终目的。而这一系列的措施只有有相关标准的指导和规范,才能保证系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先河愿意将目前创新开发的校准体系全部拿出供环保部门参考,共同建立一套完善、严谨、规范的环境质量校准体系,这对先河公司来讲不仅是一项科研任务,更是一项使命。
  • 英国豪迈集团亚太区生产与研发一体化基地在中国开业
    2023年9月8日,致力于生命安全技术的全球性集团英国豪迈集团宣布其亚太区生产与研发一体化基地在中国正式开业。基地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工业园区,总面积11,000平方米,共有豪迈15家覆盖安全、环境与分析和医疗健康的子公司进驻。作为英国豪迈落实执行“创赢中国,加速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该基地将助力英国豪迈持续以中国为中心,在亚太区实现高效的有机和非有机增长。英国豪迈集团自2006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目前有接近40家子公司在华开展业务,员工人数超过800名。在2023 年,亚太区收入占比英国豪迈的15%,其中中国占比近一半。在基地的开业仪式上,英国豪迈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亚太区董事长兼总裁王春文先生表示:“中国及亚太区作为英国豪迈的重要战略市场和长期增长引擎,一直是我们发展的重点。亚太区生产与研发一体化基地在我们践行‘创赢中国,加速亚太’战略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专注于通过成长助推要素加速子公司业务的有机增长,在华及亚太区进行收购与拓展业务,以及落实英国豪迈的可持续发展增长模式。我们希望携手在华子公司一起实现助力‘绿色中国’、‘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愿景。”英国豪迈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亚太区董事长兼总裁王春文先生发表致辞亚太区生产与研发一体化基地聚集了15家英国豪迈在华子公司的生产、运营和研发部门,致力于成为英国豪迈在中国进行本土创新、加强子公司协作、拉近与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和实现本地化的加速器。英国豪迈集团医疗健康事业部全球首席执行官 Steve Brown表示:“我们的企业宗旨是致力于在每一天、为每个人,创造一个更安全、更清洁、更健康的未来。秉承这一宗旨,我们聚焦安全、环境与分析和医疗健康三大细分市场,致力于通过创新的方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在中国市场,我们的安全事业部利用包括火灾探测、灭火和工业安全管理在内的先进技术,为中国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全方位支持;环境与分析事业部通过提供监测和保护稀缺自然资源的技术助力中国实现绿色发展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医疗健康事业部提供健康评估、治疗解决方案和生命科学领域领先的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助力落实‘健康中国2030’计划。”英国豪迈集团医疗健康事业部全球首席执行官 Steve Brown发表演讲目前,闵行区已经形成了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聚的格局,为企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这与英国豪迈致力于为安全、环境与分析和医疗健康三大市场领域持续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支持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为了深化在上述领域的业务发展,英国豪迈专注于收购这一独特的商业运营模式。在2023财年,英国豪迈已完成七项收购,保持着三个事业部的稳健收购进度。在中国市场,英国豪迈可为收购的子公司提供长期高质量的创新支持,助力其发展业务并不断创造可持续价值,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以英国豪迈收购的中国本土子公司保定兰格蠕动泵为例,兰格自2013年被收购以来,销售额在十年间增长了数倍。同时,英国豪迈对兰格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和支持,使其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领域获得迅猛的增长,业务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高速和长期发展。兰格近期还被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授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亚太区生产与研发一体化基地的开业标志着英国豪迈集团在深耕中国的新起点。未来,作为长期主义的践行者,英国豪迈将通过不断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实现在中国及亚太区市场的长期承诺。英国豪迈将继续倡导以人为本、企业向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中国及亚太区聚焦安全、环境与分析和医疗健康三大细分市场,致力于在每一天、为每个人,创造一个更安全、更清洁、更健康的未来。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岛津“水质嗅味物质分析数据库”正式合作签约
    2020年8月3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环境中心)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合作交流暨水质嗅味物质分析数据库合作签约仪式在生态环境中心成功举办。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中科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强志民研究员、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承志研究员、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昱研究员、水质分析实验室主任李红岩研究员、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副部长张建军、营业部副部长马景辉等出席了此次活动。活动由生态环境中心院地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同亮主持。会谈现场 在签约仪式前,生态环境中心助理研究员王春苗博士对团队的嗅味识别表征技术,特别是此次合作的“水质嗅味物质分析数据库”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合作双方进行了简短的会谈。 王春苗博士 目前,饮用水嗅味问题遍布全球,在我国,超过80%水源及近40%水厂出水存在一定的异味问题。近年来,国内饮用水嗅味突发事件频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生态环境中心杨敏研究员团队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际样品监测,将GC-O与质谱/全二维色谱-质谱耦合,发展出基于感官闻测与质谱分析的复杂嗅味识别技术,并利用岛津GCMS-TQ8040气相色谱-串接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建立了特征嗅味物质的多组分同时定量分析方法,并构建了嗅味物质快速筛查数据库。 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发言 胡家祥在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岛津与生态环境中心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早在十多年前,杨敏团队就采购了第一台岛津的GC-MS和数据库,在当时承担的水专项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年来,随着公司向应用和用户转型,岛津已渐渐从一个单纯的硬件设备供应商,向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转变。 岛津也同许多机构和团队展开了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众多原来单纯的岛津用户已转变为岛津的合作者。岛津也非常希望这些合作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商品,实现真正的产学研用。本次与生态环境中心的合作,就是一个成果转化很好的范例,也是岛津身份的再一次转型。签约之后,我们将正式把生态环境中心开发的水质嗅味物质分析数据库加入岛津产品序列编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销售。期待这次合作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可以和生态环境中心以及更多的用户展开应用合作。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发言 杨敏研究员表示,长期以来,我们团队都在从事嗅味问题的研究,水质嗅味物质分析数据库就是其中的一个成果。很高兴能够通过这样的合作,将团队的科研成果做成对实际应用有价值的产品,相信能够在供水行业的实验室发挥一定的作用。 目前环境管理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常规物质的检测,而环境中还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物质,这就需要不断梳理,对未知的需要进行监管的物质进行筛查,充实我们的环境物质数据库。而现在,随着更多尖端分析技术的出现,那些非靶标或者基于生物效应的筛查会越来越普遍,相信这其中会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而如何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对实际有用的工具,在社会上广泛应用,既需要我们科研人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企业加入进来。希望我们合作是一个新的起点,为将来在更高层次上的合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与会交流发言 在交流座谈中,双方回顾了多年来的合作,同时也对未来展开更广泛和深入合作表示期待。生态环境中心的各位老师对岛津的仪器和多年来的服务也表示了肯定,岛津方面也对生态环境中心老师们长久以来的信任表示了感谢。 生态环境中心院地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同亮主持会议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签署合作协议 本次签约过后,这套水质嗅味物质分析数据库将正式进入岛津的产品序列面向全国发售。该数据库使用MRM的采集方式,可以进行110种水质嗅味物质的同时定量定性分析。无需购买所有110种标准物质,即可快速应对水质突发异味,对异味物质进行快速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GCMS经常被用于痕量物质的定性和定量,但是这项工作在复杂基质中变得非常困难。此时,由于GCMSMS具备更高的选择性,化学背景显著降低,岛津GCMS-TQ8040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将助您获得清晰、稳定的数据,解决复杂基质样品分析的难题。
  • 第31届中国质谱学会年会圆满落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8月8日,历时2天半的“2011年第31届中国质谱学会年会”在西安未央湖大酒店落下帷幕。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副理事长刘志强研究员致闭幕致辞。 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副理事长刘志强研究员   刘志强研究员在致辞中讲到,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了学术,沟通了感情,从精彩的大会报告到分会的学术交流,我们收获了质谱理论、质谱方法以及质谱基础应用的丰硕成果 从青年论坛的报告,我们看到了中国质谱学发展的美好未来。本次大会参会代表近300人,收到会议论文近200篇,其中大会报告12篇,分会报告37篇,青年论坛30篇,同时国内外仪器厂商也积极参加了本次会议。   最后,刘志强研究员对作报告的专家、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同时感谢赞助厂商和合作媒体的支持以及大会承办方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老师及同学付出的辛勤劳动。 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秘书长郭冬发研究员   闭幕式上还颁发了“优秀青年论文奖”,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优胜奖12名。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秘书长郭冬发研究员宣布优秀青年论文奖名单。 “优秀青年论文奖”一等奖获得者 “优秀青年论文奖”二等奖获得者 “优秀青年论文奖”一、二等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姓名 单位 王春艳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谢 岑 上海药物研究所 魏海珍 南京大学 二等奖 姓名 单位 刘 舒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陈艳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谭国斌 上海大学 韩玉苗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任 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钟其顶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 传承与发展,汇原子光谱新进展——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9月20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华侨大学协办的“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在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福建泉州召开。此次会议是我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300多名科技人员与会交流。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1c66429-7118-4b85-84c3-e38cb4dd5e50.jpg" title=" weixintupian_20180920224948.jpg" alt=" weixintupian_2018092022494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在大会开幕式上,大会主席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化学测量学负责人王春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刘长宽、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华侨大学副书记刘斌、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厦门大学教授王秋泉主持。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d8e4240-b95a-4947-875a-6df5aa1a7b89.jpg" title=" IMG_8233.jpg" alt=" IMG_823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 /p p   江桂斌院士致辞中表示,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的召开代表了“传承”与“发展”。自2010 年开始,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已连续举办四届,分别由四川大学(四川成都)、东北大学(辽宁沈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和武汉大学(湖北武汉)等单位承办,会议规模和涉及的研究领域逐年扩大。本次会议更是有来自88个单位316名代表参会,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香港等著名学者前来参会交流。 /p p   江桂斌院士也笑称,本次会议的代表有40后、50后、60后??,还有一位“90后”—黄本立院士参加,黄本立院士也是参加了5届会议的代表,始终在为原子光谱发展加油助威。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39e5da50-670f-4ac8-be6c-dff4bd9a02d0.jpg" title=" IMG_8238.jpg" alt=" IMG_823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化学测量学负责人王春霞 /p p   王春霞在致辞中说到,光谱,尤其是原子光谱非常“小众”,比如原子光谱相关支持项目在青年基金项目占比只有1.2%,在面上项目支持中只占比0.8%。但是,她非常感谢各位从事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多年来的支持!原子光谱因其独特的特点而具有不可替代性,具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王春霞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坚持原子光谱,同时兼顾相关技术,但根本—原子光谱的方向不要变。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73c7616-2345-47bd-be02-59ddd96167f1.jpg" title=" IMG_8243.jpg" alt=" IMG_824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刘长宽 /p p   刘长宽首先祝愿本次会议顺利召开,并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以及会议主办方、协办方的辛勤组织工作。同时,刘长宽简单介绍了分析仪器分会的概况。分析仪器分会由14个专业委员会以及1个学术委员会、1个青年工作委员会组成,而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是其中表现优异的专业委员会。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b93c1ad-29e2-4b2d-afef-51983d4a3661.jpg" title=" IMG_8249.jpg" alt=" IMG_824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 /p p   致辞中,江云宝主要介绍了厦门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概况,并祝愿本次会议顺利召开。厦门大学化学学科与厦门大学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特色。尤其厦门大学是最早设立分析化学学科的大学之一,在光谱、质谱等分析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10007055-f0da-44b8-b4d7-6f406fb4bea2.jpg" title=" IMG_8258.jpg" alt=" IMG_825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华侨大学副书记刘斌 /p p   在祝愿本次会议顺利召开、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之后,刘斌在致辞中介绍到,华侨大学1960年创办于著名侨乡福建省泉州市,是中国第一所以“华侨”命名的高等学府。1983年华侨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大学”。 2003年学校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2017年学校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19c2d037-d051-4428-a1c2-de840a7ed783.jpg" title=" IMG_8265.jpg" alt=" IMG_826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 /p p   黄本立院士谈到,非常高兴能够见到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并祝愿会议持久的办下去。并指出,关于会议名称,会议发起人有先见之明地在原子光谱之外加入了“相关技术”,由此让原子光谱更加“活”了起来。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ecd1612-2529-4697-b300-518ad9fed6e3.jpg" title=" IMG_8229.jpg" alt=" IMG_822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厦门大学教授王秋泉主持开幕式 /p p   开幕式后的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加拿大温莎大学 K. W. Michael Siu、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乐晓春教授分别带来精彩报告。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c3559a7a-0d95-457a-a1d8-0a45fb9f2c4a.jpg" title=" IMG_8278.jpg" alt=" IMG_827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面向精准医学的蛋白质组分析新技术新方法 /p p   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5年初率先启动“精准医学计划”,首要强调在癌症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但其仅关注基因组学技术。基因组学仅能判断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而蛋白质组学更能直接地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016年3月,中国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国“精准医学计划”即启动,在基因组学等的基础上整合了蛋白质组学等信息。 /p p   传统基于质谱的临床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存在着样本需求量大、处理流程复杂、分析通量低等问题,急需发展针对临床蛋白质组样品的高通量、高覆盖度、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张玉奎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课题组针对这些需求开展的工作情况,主要集中在基于固相烷基化试剂的样品制备(SPA)、全自动样品处理装置(FAST)、全自动蛋白质组定量分析平台三个方面工作的最新进展。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86cfea06-0251-49e0-ab4c-45304774db34.jpg" title=" IMG_8312.jpg" alt=" IMG_83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加拿大温莎大学 K. W. Michael Siu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 From Structure and Energetics of Peptide Ions to Prognostic Cancer Biomarkers /p p   报告中,K. W. Michael Siu介绍了其课题组通过使用iTRAQ基于质谱的差异蛋白质组学鉴定了口腔癌生物标志物,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了验证。 iTRAQ分析能够识别一套生物标记物,包括14-3-3 zeta,14-3-3 sigma,S100A7,hnRNPK和前胸腺素α,并用于口腔癌和口腔癌前病变(OPL)鉴定。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a850ea24-9d61-4448-8976-efecdaf44bbf.jpg" title=" IMG_8320.jpg" alt=" IMG_832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乐晓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原子光谱和质谱应用于生命分析 /p p   原子光谱和质谱技术在生物学、化学、临床、环境和健康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乐晓春在报告中重点介绍将原子光谱和质谱技术应用于生物分析化学的最新进展。乐晓春团队在砷元素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通过对与砷结合的治癌蛋白的研究,将这些特殊蛋白作为癌症治疗的靶点,进而实现治疗急性白血病以及其他癌症。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光谱和质谱在鉴定砷与蛋白结合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p p   国内外仪器公司如岛津、珀金埃尔默、赛默飞、安捷伦、德国耶拿、海光仪器、北京吉天、安东帕和奥普乐等也积极参加本次会议展示最新的光谱技术与产品。仪器信息网作为会议的支持媒体将进行相关报道。 /p p br/ /p
  • 163人!2020年度重点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专家名单公布
    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期公布了2020年度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合作)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共163人,公示期为2020年8月28日至2020年9月4日。 /p p   2020年度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合作)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笔画排序)如下: /p p   丁华锋,王卫军,王天友,王 平,王齐华,王来贵,王时龙,王雨春, /p p   王春儒,王昭东,王笃金,王晓力,王海斗,王 悦,王 展,王 强, /p p   王福军,王慧远,尤世界,车仁超,毛新平,邓少芝,卢宏玮,史海滨, /p p   史聪灵,冉启华,付 峰,付 强,冯其波,冯 雅,朱孝勇,朱宏平, /p p   朱铁军,乔利杰,任忠鸣,刘天西,刘日平,刘 扬,刘志刚,刘 更, /p p   刘青泉,刘林华,刘相法,刘宣勇,刘 斌,刘福顺,刘德富,刘 攀 , /p p   江 莞,宇 波,许并社,阮新波,孙柏涛,孙德智,孙 澄,李小森, /p p   李红霞,李志富,李治平,李树刚,李 奎,李继清,李帼昌,李 越, /p p   李 强,杨全红,杨春和,杨 策,杨 斌,轩福贞,吴宇平,吴 峰, /p p   别朝红,何 强,余 彦,狄增峰,沈国震,沈宝龙,宋云涛,宋晓艳, /p p   张凤阁,张廷安,张怀金,张国庆,张欣欣,张 波,张学洪,张建华, /p p   张显库,张浩力,张福成,陈小龙,陈义旺,陈 正,陈华伟,陈江华, /p p   陈学思,陈树君,陈湘生,陈湘明,陈 强,陈 颖,武晓雷,范同祥, /p p   范 玮,范凌云,林 京,林嘉平,罗胜联,金立军,金红光,周 伟, /p p   周延春,周怀春,周建庭,周德胜,郑玉峰,郑 宏,单忠德,宛新华, /p p   孟庆林,赵栋梁,胡文兵,胡 征,胡章贵,茹红强,柳忠元,钟兢军, /p p   段 炼,姜 澜,洪 军,姚仰平,袁小明,袁巨龙,袁银男,夏海山, /p p   钱林茂,徐西鹏,徐 伟,徐华成,徐盛明,殷 涛,高 琛,郭 林, /p p   郭宝春,黄守道,黄 琦,黄 辉,盛国平,梁淑华,董旭柱,韩 旭, /p p   韩晓东,谢里阳,靳 健,訾 斌,路庆华,蔡开勇,廖 强,潘安练, /p p   潘鹏志,戴兰宏,戴 庆 /p p br/ /p
  • 2023相约大连 第23届全国色谱会圆满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10月25日,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23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深圳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色谱会历时3天,共安排各类学术报告200余个,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色谱专家学者、相关企业厂商代表等700余人参与。25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测量学主任王春霞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北京大学陈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汪海林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等6位专家带来精彩报告。闭幕式上,大会组委会现场颁发了“优秀青年口头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报告题目:化学测量学学科发展与NSFC的改革报告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测量学主任王春霞研究员化学测量学是发展化学相关的测量策略、原理、方法与技术,研制各类分析仪器、装置及相关软件,以精准获取物质组成、分布、结构和性质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学科。报告主要介绍了我国化学计量学的历史、现状、以及基金委近年来在化学计量学领域的项目的申请及资助情况,并对学科发展规律、总体态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相关思考。报告题目:蛋白质组学的使命与挑战报告人: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完成,蛋白质组学在后 HGP 时代曾被给予厚望。报告回顾了自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宣布启动以来,我国科学家在其中所做的突破性工作以及所取得的相关成果和重要意义,同时也阐述了蛋白组组学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报告指出,蛋白质组学已成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独立学科,其对于开启精准医学新时代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但蛋白质组学仍未成熟,在时空分辨率、灵敏度、通量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亟需交叉集成多学科力量,攻关关键性技术,共同推动其向前发展。报告题目:生物正交反应驱动的“时空”蛋白质组学报告人:北京大学 陈鹏教授 在活细胞等生理环境下,蛋白质存在“时-空”特异的组织分布,其对于生命的活动至关重要,开展蛋白质功能的“时-空”特异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报告主要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通过发展适用于活细胞的新型发展生物正交剪切反应及相应的化学脱笼等技术工具,为蛋白质加入人为调控的“开关”,从而实现“时-空”特异的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工作。报告题目:框架核酸:从分子创造到智能制造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DNA纳米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前沿交叉领域,旨在利用DNA分子卓越的自组装和识别能力,将其作为一种纳米材料实现精确的自下向上(bottom-up)的纳米构筑,从而设计各种功能纳米结构。相对于通常的无机纳米结构而言,这些框架核酸不仅制备简单、结构可控,而且易于实现精确的生物功能化。报告阐述了通过框架核酸实现构筑“分子机器”的可能及相关研究探索。报告题目:高灵敏核酸修饰分析与表观遗传研究报告人: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汪海林研究员人体内存在上千种不同功能的细胞,其拥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而不同表观遗传是组织、器官形成和细胞多样性的基础。表观遗传可调控基因表达,染色体的三维结构从而决定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精准的核酸表观修饰分析与测序,是化学测量学的新挑战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报告主要介绍了课题组在核酸表观修饰分析方法开发及相关研究的工作进展。报告题目: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用于代谢组和暴露组的研究报告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许国旺研究员人类健康或疾病状态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而暴露组学就关注的是个体一生中所有暴露的测量及这些暴露如何与疾病建立联系,探讨了污染暴露、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的内在本质。代谢组及暴露组包含约100万个分子,具有数目庞大、总数未知;浓度分布范围宽广、理化性质差异巨大等特点,对分析方法提出了巨大挑战。报告主要介绍了课题组针对在代谢组和暴露组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的代谢组全景分析方法。闭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许国旺研究员主持 在闭幕式环节,大会组委会颁发了“优秀青年口头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宣布“优秀青年口头报告奖”获得者颁发“优秀青年口头报告奖”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宣布“优秀墙报奖”获奖作品颁发“优秀墙报奖”大会执行主席、南方科技大学田瑞军教授致闭幕辞大会执行主席、南方科技大学田瑞军教授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辞。在致辞中,田瑞军回顾本届大会的组织情况,并对全体参会代表以及全体会务组成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等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本次全国色谱会,现场共有4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代表、200余位色谱相关厂商代表以及200余位深圳当地师生到场参会,同时,会议还首次采用了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超过6000人次在线参与了本次会议,在3天的时间里,就色谱及相关领域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在会议尾声,刘虎威教授和许国旺研究员还分别对明年的生物医药色谱会以及下一届全国色谱会的组织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明年的生物医药色谱会,将于4月份在云南普洱举办,请大家踊跃报名参加。而2023年第24届全国色谱会,将与国际HPLC大会合并于大连召开,欢迎大家相约美丽大连!组委会及会务组全体合影第23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就此圆满闭幕,2023大连见!
  • ZooSCAN助力海洋二所专家深入研究东海渔场的生物承载力机制
    近期,海洋二所王春生研究员团队借助ZooSCAN浮游动物图像扫描分析系统对东海的浮游生物样品进行粒径多样性分析,获得的关键数据解释了东海西部浮游动植物生物量之间的时空不匹配现象,为进一步验证粒径多样性假说在实际生态系统或实验中的可靠性提供了方法。相关成果以“Seasonal variation in size diversity: Explaining the spatial mismatch between phytoplankton and mesozooplankton in fishing grounds of the East China Sea”为题发表于Ecological Indicators期刊(IF=4.96,中科院二区)。孙栋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刘镇盛研究员和王春生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背景东海(ECS)是中国最重要的渔场。在以往的实地研究中,一直发现东海中浮游植物的种群数量与浮游动物生物量之间没有正相关关系。这种现象称为“浮游植物和中型浮游动物之间的不匹配”或“Z/P的变异”。 在浮游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会受到群落粒径结构的强烈调节。标准化粒径谱(NBSS)的斜率和群落粒径多样性被认为是粒径结构框架中的两个关键参数。另外,有研究发现,水生群落中食肉动物的存在会阻碍初级生产者向植食性动物传递能量的效率,即当中型浮游动物处于较强的捕食压力下时,它们对浮游植物的控制较弱。此外,还有人认为大型的初级生产者是中型浮游动物的首选,初级生产者的粒径结构变化将影响沿海水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因此,浮游动物标准化粒径谱(NBSS)的斜率、浮游动物群落粒径多样性、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捕食压力及较大型初级生产者的存在都可能会造成东海出现浮游植物和中型浮游动物之间不匹配的现象。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东海西部的32个站点进行了采样(图1)。在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进行的4个航次中,总共收集了122个中型浮游动物样本用于数据分析。 图1. 中国东海西部两个重要渔场的海流和采样站点图。在每个站点进行浮游生物采样和环境调查。箭头表示台湾暖流(TWC)和东海沿岸流(ECSCC)。 收集到的样品使用法国HYDROPTIC公司的ZooSCAN浮游动物图像扫描分析系统(图2)进行测量。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将处理好的浮游动物样品倒入ZooSCAN 11cm×24cm的扫描区域中进行扫描, 每次扫描通常测量500-4000个个体,扫描精度为4800dpi,以得到浮游动物样品的图片;之后使用仪器配套的ZooProcess软件对样品图片进行处理,得到浮游动物数量、不同浮游动物的等效球体直径(ESD)等关键生态学数据,由此计算浮游动物个体的粒径、生物量;此外,利用仪器携带的软件上的数据库,可以对被检测对象自动进行浮游动物种类分类,以便对不同类群的浮游动物进行生物学统计。图2. 浮游动物图像扫描分析系统ZooSCAN 此外,采用标准方法测得单位面积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生物量(kg km-2),代表对中型浮游动物的捕食压力。测得20 μm Chl a/总Chl a的比值作为浮游植物粒径结构的代用指标,代表较大的初级生产者。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M)研究Z/P如何受到浮游动物群落粒径多样性、NBSS斜率、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捕食压力以及较大的初级生产者比率的影响。以此来验证造成浮游植物和中型浮游动物之间不匹配的四个假设:(a)中型浮游动物标准化粒径谱(NBSS)更平坦的斜率提高了Z/P;(b)较高的中型浮游动物粒径多样性增强了Z/P;(c)来自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更强的捕食压力降低了Z/P;(d)规模较大的初级生产者提高了Z/P。统计结果表明log2(Z/P)存在较强的季节性变化。春季中,粒径多样性是唯一重要的解释变量(p = 0.004)。夏季中,粒径多样性、NBSS斜率和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生物量都是重要的解释变量(p 在ZooSCAN浮游动物图像扫描分析系统的助力下,研究团队验证了东海西部浮游植物与中型浮游动物生物量之间空间不匹配(Z/P的变异)的假设,并得出结论:除冬季外,浮游动物的粒径多样性是东海中各季节Z/P空间变化的最佳解释。该研究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140630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6122, 41976091)的共同资助。
  • 拉曼光谱:生物医药领域的“新晋红人”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提升,拉曼光谱生物医学分析已经成为生命分析化学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作为一种无标记的单细胞分析技术,拉曼成像能够从分子水平获得细胞的结构和组成信息,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愈发凸显了其极具诱惑的发展前景。从制药领域的原料筛查、晶型识别、过程监控,到疾病的诊断、新冠病毒的检测,拉曼光谱一直在引领前沿,并向实用推进,已然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新晋红人”!即将召开的第四届拉曼光谱网络会议(iCRS2022 ) 特别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相关的分享,部分报告预告如下( 点击报名 ) :武汉大学 沈爱国教授《叁键拉曼散射:新一代光学标记技术》(点击报名)沈爱国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面向生命健康、环境和食品安全的生化传感、多光谱成像及仪器研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迄今已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在本次报告中,沈爱国教授将总结三键拉曼散射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其应用作系统的介绍。此外,还将讨论这些新型拉曼信号分子在生物标记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和主要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肖泽宇教授《药物递送中的活体时空拉曼光谱成像》(点击报名)肖泽宇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可视化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在Chem.Soc.Rev., Nature Comm. Angew.Chem., Nano Lett, ACS Nano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研发的1种可视化药物载体已进入人体临床研究。本次报告中,肖泽宇教授将着重给大家介绍药物递送中的活体时空拉曼光谱成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杨勇研究员《新冠病毒快速高灵敏SERS检测研究进展》(点击报名)杨勇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包括激光与物质表界面光学效应调控机制研究,采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方法检测癌症、病毒及其传染性等,迄今已在Matter等发表论文140多篇。日前,杨勇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政仁研究员、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超敏半导体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材料及新冠病毒传染性诊断新技术。本次报告中,杨勇研究员将给大家详细分享新冠病毒快速高灵敏SERS检测研究进展。南开大学 分析科学中心副主任 刘定斌教授《零背景拉曼光谱传感、成像与医学检测研究》(点击报名)刘定斌教授一直从事疾病诊断相关的研究,涉及利用先进的分离富集技术进行肿瘤标志物筛选;发展高灵敏、高特异性的肿瘤影像探针;建立面向临床转化的体外诊断新方法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已在生物医学检测和临床诊断领域发表论文80余篇(Chem. Rev.、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等期刊)。本次报告,刘定斌教授将给大家分享零背景拉曼光谱传感、成像与医学检测研究最新进展。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 拉曼应用工程师 王春阳《HORIBA 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点击报名)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陈敏璠《拉曼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点击报名)除了专家的精彩报告之外,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海洋光学亚洲公司、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中国等相关仪器公司也将分享最新的产品和应用。其中,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拉曼应用工程师王春阳将介绍HORIBA Scientific拉曼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解决方案,并分享拉曼光谱技术在API晶型研究,原辅料成分分布,颗粒分析,生产工艺分析等药物相关领域的应用案例;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陈敏璠将分享拉曼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内容围绕原辅料入库快筛、制药过程质量控制及中药质量快检三个方面展开。为了分享拉曼光谱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促进各相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仪器信息网与上海师范大学将于2022年9月22-23日联合举办第四届拉曼光谱网络会议(iCRS2022) 。以上仅是部分报告嘉宾的分享预告,更多精彩内容请参加会议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rs2022/
  • 两会代表:每年400亿元科学仪器进口!制造强国如何崛起
    p   “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这样的号召。 /p p   总理的号召深入人心。最近,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为中国自主制造科学仪器设备的能力感到揪心。“ strong 对于国产生命科学领域的仪器设备的制造,我们还很落后。 /strong ”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 /p p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认为,应不断提高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水平,并通过“中国造”科研仪器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强国崛起。 /p p    strong “不能老从国外买了” /strong /p p   “我们主要用的仪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距离谈品质和质量都还有很长的距离。”说到这里,李林轻轻叹了一口气。 /p p   很长时间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大多依靠进口仪器开展科学研究。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背景下,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使用“中国造”仪器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李林强调:“不能老从国外买了!” /p p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儒也注意到这个问题。 strong 他从《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2016)》中获得了翔实的数据。“近年来,我国每年购买国外科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在400亿元以上。”王春儒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strong /p p   事实上,目前常用的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等大型分析仪器,以及大部分的生命科学仪器如磁共振成像仪、超分辨荧光成像仪、冷冻透射电镜等都大量依靠进口。同时,面对国内高速增长的科学研究和环境、食品安全监测需求,国产仪器技术水平以及市场影响力短期内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p p   对此,今年首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春儒在提案中指出:“当前,应加快推进仪器国产化,进而推动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保障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并助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p p    strong 多管齐下全方位推动 /strong /p p   在科学仪器领域,国内企业产品高端供给不足,质量不过硬,可靠性、稳定性的矛盾长期存在,已是业界共识。 /p p   自2011年以来,为支持重大仪器设备的开发,提高我国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中央财政拨款成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其中,前者由科技部负责管理,更注重资助仪器企业推进“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后者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 /p p   不过从研发到推广应用全链条创新成果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设计、工艺、材料等一整套的产业,我们才刚刚起步。”李林说,“资助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强。” /p p   王春儒则指出,应通过引进和培养专项人才、重点资助、市场化推广试行、出台采购鼓励政策、扶持国产仪器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建立仪器行业技术标准等方式,树立国产仪器品牌形象,引领整个行业发展。 /p p    strong 保护知识产权 /strong /p p   对于高端产品靠进口,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涌天也深有感触。他所从事的软件行业也在大量进口国外的软件。“在绿色制造业,工业设计软件至关重要,但我们几乎都是靠进口。”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并不是没有能力开发软件,也不需要去‘山寨’别人的东西,主要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p p   研究人员花费大量成本和精力完成一套工业设计软件开发,往往刚投入使用,就被盗版。“一盗版,这个软件就毁了,研究人员也没有任何回报。”王涌天表示。工业设计软件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知识产权短板,才能鼓励“中国造”软件助力“中国造”设备研发。 /p p   春节前后,纪录片《大国重器2》陆续播出,中国柔性屏超级工厂——京东方成都B7厂首次亮相。这是世界上第二条实现柔性屏批量生产的生产线。纪录片中提到,这里将生产低功耗、高分辨率、仅有0.03毫米厚度的柔性屏,正在给终端显示领域带来全球性的革命,我国显示屏制造产业走向世界最先进行列。 /p p   这两天,王涌天也收看了这一集。据他了解,在显示屏生产行业,过去我国企业也是靠引进国外生产线开展生产。如今,“中国制造再也不是‘低端山寨’的代名词,我们也可以生产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王涌天心潮澎湃。 /p p br/ /p
  • 濮阳市副市长徐慧前莅临先河考察 为网格化叫好
    11月26日,濮阳市副市长徐慧前、市环保局局长孟福堂一行莅临先河,考察网格化系统的技术优势及应用情况。陈荣强总裁、付国印常务副总裁热情接待了徐市长一行,北京师范大学刘新罡副教授携固安县环保局冯局长、应急处李处长与濮阳市领导交流固安经验。徐市长一行在陈总的陪同下参观了公司展厅,听取了关于公司发展情况的汇报。徐市长对公司近年来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特别是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的推出,更是带动先河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该系统通过组合布点以及先进的质控理念和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可靠,借助大数据分析,为政府精准治污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和手段。在数据中心,市场部王春迎向徐市长一行汇报了网格化系统平台的各项功能及运行情况。徐市长表示,政府能想到的先河网格化系统都做到了,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体系设计上都考虑得非常全面。特别是对于通过手机APP和平台,极大提高了环境监管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了监管效率。此外,网格化在快速锁定监管对象方面,为政府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数据信息,尤其是对重点企业进行TVOC浓度均值的排名,可作为数据考核的依据,便于对污染程度较重的企业进行重点跟踪、靶向治理。随后,陈总向来宾介绍了网格化在新乡市的实施情况。围绕濮阳市大气治理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污染传输、风沙扬尘等具体情况,徐市长与陈总、刘新罡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下一步先河将为濮阳市政府提供大气治理的专业咨询服务,并协助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徐市长不时记录、不时点头,当听到关键之处时还兴致勃勃地用手机拍照留存。大气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徐市长希望专家团队能够择机进驻濮阳,现场指导濮阳市的环境科学治理工作。关注环保,心系民生。徐市长一行不辞辛劳,为解决濮阳大气污染,亲自带队莅临先河考察,洽谈会为双方下一步的紧密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先河环保也将不遗余力地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各地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新的力量。
  • 基金委工材部公布2022面上/青年/地区项目评审专家名单
    7月2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公布2022年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专业评审组名单,蔡伟华,蔡袁强,车仁超等270位专家在列。2022年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蔡伟华,蔡袁强,车仁超,陈昶乐,陈磊,陈树君,陈小龙,陈学思,程群峰,程水源,程翔,池汝安,崔洪芝,戴李宗,单智伟,翟俊宜,翟薇,丁晓峰,定明月,董焕丽,杜世萱,杜小泽,杜勇,段晨龙,段梦兰,樊健生,范峰,费庆国,傅正义,高波,高广军,高海波,高亮,高振海,郭少军,郭彤,韩旭,韩志武,何旭辉,何燕,洪军,侯新梅,侯仰龙,胡承志,胡春宏,胡军,胡明华,胡文彬,黄朝晖,黄辉,黄剑锋,黄陆军,黄明辉,黄庆学,黄小卫,贾宏杰,姜涛,蒋昌波,蒋金洋,蒋军成,蒋青,蒋锡群,焦宗夏,金一政,康绍忠,雷明凯,李军,李钢,李光耀,李贺军,李虹,李立强,李丽,李亮,李美成,李萌,李树刚,李水清,李天匀,李营,李悦生,李越,李忠献,梁冰,梁丙臣,梁淑华,梁永图,廖庆亮,林波荣,刘斌,刘冬,刘辉,刘俊,刘俊明,刘磊,刘绍琴,刘廷玺,刘婷婷,刘相法,刘小康,刘艳丽,刘益春,刘永长,刘元,刘志峰,刘志坚,卢磊,卢新根,卢义玉,陆俊,罗坤,罗小兵,罗尧治,马国伟,马静,马锴,马万经,马小飞,孟国文,穆杨,南策文,聂安民,牛军峰,牛志强,庞晓露,秦高梧,冉启华,任文才,沙爱民,沈宝龙,沈毅,施卫东,帅智康,宋士吉,宋文胜,宋晓艳,宋永臣,宋征宇,孙峙,孙柏涛,孙金声,孙卫玲,孙玉文,谭建荣,谭倩,汤朝晖,唐智勇,田华,田明,田煜,万灵书,汪芳,汪卫华,王华,王强,王爱杰,王成新,王春儒,王东升,王国强,王浩,王辉,王慧远,王家臣,王建浦,王金淑,王进廷,王军锋,王军强,王康丽,王快社,王鲁宁,王平,王时龙,王树声,王伟,王懿杰,王志东,吴爱祥,吴超仲,吴德烽,吴迪,吴峰,吴宇恩,吴玉程,武晓雷,夏建新,谢志鹏,邢锋,徐礼华,徐明,徐西鹏,徐长节,轩福贞,薛强,薛彦卓,鄢社锋,严新平,杨柏,杨家宽,杨俊宴,杨庆山,杨全红,杨绍普,杨小林,杨振忠,姚宏,姚仰平,尹周平,于滨,于中振,余其俊,余彦,宇波,禹习谦,岳清瑞,曾玉红,张强,张大玉,张怀金,张军辉,张立峰,张烈辉,张伶伶,张梦,张宁,张鹏,张尚弘,张铁锐,张卫冬,张先正,张宪民,张献,张晓宏,张欣,张新宇,张瑜,张卓然,章程,赵丁选,赵国堂,赵立东,赵乃勤,赵兴东,赵智胜,郑刚,郑金海,郑靖,钟海政,周丹丹,周德胜,周峰,周福宝,周欢萍,周济福,周建庭,周思柱,周天丰,周小元,朱荻,朱剑琴,朱锦涛,朱俊武,朱美芳,朱廷钰,朱向阳,朱学斌,邹冀,邹丽,邹如强
  • 10月23-25日 | 2023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大会
    为推动仪器仪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拟于10月23-24日在北京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2023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大会,大会设有主论坛及平行论坛,拟邀请相关部门领导、院士、专家、产业代表等重要嘉宾出席,解读国家政策、分享技术发展趋势及讨论产业发展问题;平行论坛将聚焦数字化、智能化、传感器、信息通信、创新融合等方向进行深度交流探讨。会议同期举办第31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原“多国仪器仪表展览会”,简称“MICONEX”)。10月23日 主论坛特邀演讲嘉宾待 定 工信部装备司一司领导钱 锋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武铁峰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经理裘 坤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红军 汉威科技集团董事长陈 鲁 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 健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0月23日 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发展论坛特邀演讲嘉宾唐本亭 中国移动研究院测试中心总经理 周 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总工程师 黄永刚 成都坤恒顺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 韬 天津德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CEO 李占有 北京信而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毛 俊 北京触点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10月24日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高峰论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邀演讲嘉宾马玉山 宁夏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蒋白桦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 委员杨 斌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副总裁朱明皓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 健 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伟岸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化工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助理魏 毅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电控室主任孙夫军 北京瑞拓江南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 超 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业务拓展总监10月24日 先进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论坛特邀演讲嘉宾王春喜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研究所标准与检测中心主任 李 建 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张春光 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总工 严 国 上海立格仪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金光淑 沈阳中科博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孙江涛 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 军 福州大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会议报名本次会议不收会务费,交通及住宿费自理。报名参会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张真 010-82800721 E-mail:zhangzhen@cis.org.cn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23年10月
  • 滨松与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7月19日,滨松中国及北京滨松与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订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在放射性测井用光电倍增管、闪烁体、一体化探测器技术等方面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致力共同推动中国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 签约仪式 滨松与中石油拥有长期的合作历史,在石油测井难度和测井深度都不断提高的行业背景下,双方开展了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了放射性测井技术的发展,以及北京滨松石油测井一体化探测器等新产品的研发。 北京滨松高温闪烁探测器 当日下午,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代表一行参观了北京滨松廊坊光产业基地,并召开座谈。会中,测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春利先生谈到了他对滨松的三个认知,即讲信誉、高科技,以及对测井事业的重视,并表示在产业基地的参观后,对与滨松的合作更加充满信心。座谈会议 滨松中国总经理章劲松(右)为代表一行介绍滨松公司展厅北京滨松廊坊光产业基地参观,中为中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春利先生本次战略合作的达成范围更加广泛,并深入到了技术研发层面。相信通过合作逐步的落实,将进一步为中国放射性测井的发展做出贡献。
  • 智能制造研究所成立暨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p   4月13日,由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共建的智能制造研究所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举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副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部长郭哲,学会学术部副部长魏军锋,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陈锐出席会议。工信部装备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副处长王影,学会联合体专家委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受邀出席成立大会。学会联合体成员学会、智能制造研究所研究团队及中国科协有关部门代表共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郭哲主持。 br/ /p p   智能制造研究所是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以及《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精神而发起成立的,是中国科协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期间,张彦敏、陈锐代表双方签署了共建协议,王春法与尤政共同为智能制造研究所揭牌。 /p p   王春法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学会智库建设符合中央要求和科协实际,是贯彻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智能制造研究所是依托学会联合体成立的第二个智库,也是中国科协重点培育的学会智库。智能制造研究所应该突出重点,立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 重点跟踪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热点领域,完成对新技术、新发现、新趋势的动态跟踪和预判 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对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进展进行持续跟踪和研究等。最后希望智能制造研究所能以此次揭牌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开创协同,坚持人才驱动,推动中国科协的智库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p p   尤政表示,依托学会联合体成立研究所,将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学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作战,打造智能制造领域高端智库,非常有意义。他希望研究所积极开展与智能制造领域相关的国家战略、科技发展、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前瞻性决策咨询研究、重大政策制定的评估评价工作,提供专家建议,使研究所逐渐成为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 /p p   会上,研究所专家代表、研究团队代表及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成员学会代表分别发言,重点围绕研究所的研究内容与方向、发展路径与机制等展开交流,并对研究所的发展充满期望。郭哲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智能社会即将到来,智能制造是主要的推动力,研究所承载了非常重要的使命,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机制,将专家的思想和智慧集成起来,将科协智库的小中心联合起来,服务于国家科技决策。 /p p   智能制造研究所将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学会联合体的组织,以及各成员单位和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成为大力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纽带。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