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屠呦呦

仪器信息网屠呦呦专题为您整合屠呦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屠呦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屠呦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屠呦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屠呦呦话题讨论。

屠呦呦相关的论坛

  • 屠呦呦成为诺贝尔医学奖第一人,众多新闻你怎么看?

    屠呦呦成为诺贝尔医学奖第一人,众多新闻你怎么看?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等3人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此消息一出,成为了各大新闻的头条,相信也刷屏了你的朋友圈。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个发现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疟原虫的生活史特别复杂,大致的途径如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081053_569436_2984502_3.jpg 疟原虫造成红细胞破裂时,会释放出大量废物,引发类似炎症反应而造成发烧;在红细胞内繁殖时消耗大量营养,而造成寒冷发抖;这也就是「打摆子」现象的直接原因。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在于:从传统草药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分离有效成分、用现代医学方法分析病理药理、用有机化学方法修饰改进。不空谈玄学阴阳五行而是务实于临床试验、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这是传统医术现代化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关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也有非常多的新闻角度,对此,你怎么看呢?1、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又回到了中药研究的方法问题。这次诺贝尔奖带给我们最大振奋的是:搞基础研究的“草根”一定能成为国家的骄傲!2、屠呦呦在1970年代做出重要成就,条件很差、经费有限,今天我国的经费大增,用于支持什么工作,什么人?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会不会对你的研究课题有所影响?4、青蒿素的纯化提取、结构确定都用了哪些实验方法?在那个年代用了哪些仪器?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导师就在微信群里面发消息告诉我们,屠教授是分离提纯得到药用级的青蒿素,她的研究很大一部分也是我们传质分离(简单说就是提纯)的工作,目前化工的发展趋势是精细化工,石油大化工的时代将逐渐被淘汰~ 针对这件事情,你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和研究领域有什么思考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081033_569416_2984502_3.jpg

  • 屠呦呦落选诺奖——中国的诺奖,还需等待多久?

    屠呦呦落选诺奖——中国的诺奖,还需等待多久?

    2011年度诺贝尔奖首个奖项北京时间3日揭晓,美国人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人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以免疫系统研究赢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月获得“准诺奖”美国拉斯克医学奖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无缘得奖。以下的图片为获奖的三位优秀的科学家。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0/201110081650_322045_1609327_3.jpg中国的诺贝尔奖之路,仍有很长啊!

  • 屠呦呦获诺奖背后:中药审批现边缘化风险

    10月5日晚间,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此次获奖对中医药行业无疑是一大利好,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目前中药审批正处在被边缘化的边缘。广药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获批中药占新药数量的比重在下降,去年只占到2.19%。上到国家层面下至地方政府应打出组合拳,从顶层设计、审批流程到普及推广等方面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获批比重下降在成为首位荣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后,屠呦呦和她研究的青蒿素一时间备受瞩目。“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屠呦呦10月6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青蒿素的研究说明,中医药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和研究。”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由于在原料来源、药效机理、靶向原理等方面长期缺乏循证依据,中医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争议和质疑。反对者认为,一个药是否有效,应该用临床数据说话,而不是靠民间的口口相传和无法精准化的标准作业。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的中药审批正出现边缘化趋势。广药集团提供给记者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获批的药品生产批文为16.5万件,而中药只占其中的36%。2012~2013年,获批的中药数量只占到当年新药总数的6%。而在2014年获批的501个新药批文中,中药只有11个,仅占2.19%。“中药的地位正逐渐下降。”广药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现在很多外资药企十分重视中药,并已经展开研发。希望通过屠呦呦获奖,引起中央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对中医药的重视,从政策层面尤其是顶层设计上提高中药新药的上市比例。”研发到上市至少八年实际上,新药审批难长期困扰着中药企业。广东某医药上市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总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无论是化学药还是中药,一个新药研发从申请资料提交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再到药品审评中心工作人员打开文件进行审理,都在一年左右。从药品研发到推向市场,至少需要八年。“这不是一般的小企业能干的事,有时候几年下来可能什么结果也没有。”前述总经理称,目前国内进行中药研发的主要是两类,一是有国家经费支持的科研单位,二是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则更愿意生产仿制药。记者了解到,一个新药的研发必须考虑立项的可行性、审批通过率、临床利用率和市场前景等诸多方面因素,投入和风险皆高。前述总经理表示,如果把握不准,即使药企历经周折拿到新药批文,但市场环境可能已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了更有优势的药品。而在中药领域,地道的原料和标准化的有效成分是影响药品研发的另一关键因素。广州清平市场一家中药材经销商万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药材有效成分受产地、生长周期、采收季节、炮制加工、仓储等环节影响,现在不少大型企业已经着手原料基地建设,希望通过统一、标准化的管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 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再次震惊了世界!

    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再次震惊了世界!

    [b][color=#cc0000][size=14px]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再次震惊了世界,这是中医药又一次造福人类而大放异彩![/size][size=14px][/size][size=14px]现年90多岁的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近日她率领团队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新一代的青蒿素抗疟组合再次战胜了已经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同时,利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这种被称为不是“绝症的绝症”,困扰了很多人一辈子,让很多人生不如死。[/size][/color][color=#cc0000][size=14px][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6/202106120117071070_7212_1841897_3.jpg!w690x517.jpg[/img][/size][/color][/b]

  •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距诺贝尔奖一步之遥

    屠呦呦 女,生于1930年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科学网上发博客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和她的青蒿素。饶毅认为,尽管在青蒿素到底是谁先发现的,曾引起争议,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少学者认为,屠呦呦今年80岁高龄,其履历除了发现青蒿素之外,关于她的介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她的成就与袁隆平的水稻一样获得世界承认。“拉斯克奖”被看作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誉。1997年以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也是拉斯克奖得主。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9/14/9157208_0.shtml

  • 【求助】ASTM F963中呦呦球测试中提到弹性绳具体是指什么样子的绳?

    ASTM F963中关于呦呦球的测试,他提出“Elastic”长度要求,这个“Elastic”具体指那类绳子?有那位高人可以给予指点迷津,本人万分感谢4.38 Yo Yo Elastic Tether Toys—These requirements areintended to address potential strangulation hazards associatedwith yo yo elastic tether toys intended for children 3 years ofage or older. Paddle balls are excluded from this requirement.4.38.1 Toys with an end mass greater than 0.02 kg (0.04 lb)shall have cord length less than 50 cm (20 in.) measured whenrotating at 80 r/min. Testing sha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with 8.24.

  • 从质谱的角度谈屠呦呦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转帖)

    从质谱的角度谈屠呦呦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转帖)

    2015年10月5日的傍晚,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青蒿素”得诺贝尔奖的新闻一下子刷满了微信朋友圈。  青蒿素?这又是什么鬼?  青蒿素是一种有机物,它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大家可以在这个结构式中看到3个六元环(这不是苯环,因为双键都打开了),还有3个CH3甲基( 在化学里面,甲基是没什么活性的,物质的性质一般不会由甲基决定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090959_569515_2984502_3.jpg 这么复杂的一个结构,化学家是怎么得到这个分子结构的呢?  一开始,这就好像是一个黑箱。  要知道这个结构,首先需要知道这个“青蒿素”分子里含有多少个碳原子,多少个氢原子,多少个氧原子,有没有氮原子。  当时从青蒿里提取出来“青蒿素”这个玩意的时候,只做了人体生物实验,认为它对治疗疟疾有效,但并不清楚这个玩意的化学结构式是什么。这会引起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进行人工合成——要知道从植物里去提取这个玩意程序很复杂,含量很少而且需要提纯(因为植物里各种有机物多得很,往往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因为这些原因,科学家更喜欢做有机合成,而不是纯天然提取的。  那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化学结构式呢?  因为这项工作是在1970年代完成的,当时的中国国情还比较复杂,而且仪器设备也比较简陋。我们可以换一种比较现代的语言来介绍一下这个过程。  最重要的是要测出这个分子的分子量,这就需要动用高端的分析化学仪器——有机质谱仪。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090959_569516_2984502_3.jpg 有机质谱仪是测量有机分子质量的一种有力武器。  这种仪器一般在前端有一个进样的设备,叫做液相色谱仪,然后通过电喷雾离子化或者化学电离或者激光解吸电离的方式把有机分子带上电变成离子(为什么有三种离子化的方式这决与我们要检测的分子有没有极性,换句话说就是分子结构对称不对称),然后再导入到质谱仪器中——质谱仪器内部是真空环境,所以离子可以在里面飞行,其运动过程基本只受到电场的控制,而不用考虑空气分子的碰撞。  质谱仪器是怎么知道分子的质量的呢?原来,质谱仪里面有一个或者多个“质量分析器”可以测量出离子的质量。质量分析器一般由四根带电的金属圆棒组成,叫做“四极杆”,两两相对,相对的一组电极带电相同,所以可以认为是一组,整个四极杆就好象是一个电容。它们带电以后,可以在空间产生一个电场分布——其电势满足拉普拉斯方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091000_569517_2984502_3.jpg 离子在这四极电场里运动,就好象是在狂风中的大海里的一个小船,只有特定质量的船才可以通过这片大海——船太大了容易招风被掀翻,船太小了容易被海浪吞没。(离子在四极场中的整个运动方程满足数学上描述摆长周期性变化的单摆的运动方程——马蒂尔方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091001_569518_2984502_3.jpg 因为整个“青蒿素”分子结构复杂,太大了,还可以通过“碰撞室”把它碰成碎片(碰撞室里有惰性气体,可以把“青蒿素”撞碎),这就好像要研究一辆汽车的内部结构,可以让汽车撞墙,撞破了就可以知道汽车内部的发动机什么的安放位置了。碰撞室可以告诉我们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信息。也就可以告诉我们青蒿素结构信息了。  最后可以通过光谱与核磁共振验证的方法,把青蒿素整个化学结构完全定下来。 很难想象在缺乏高精尖设备支持下的科研是怎样一种状况。不得不赞叹的是,产生于文化大革命时代的“青蒿素”凝聚了一批分析化学家的心血,他们在简陋的条件下测出了青蒿素的分子结构,这是了不起的贡献。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中国,随着大批高精尖仪器的引进与国产化,硬件障碍和技术壁垒会大大降低,我们也期待不远的将来会诞生更多本土的诺贝尔奖!(转帖) 原文作者:张轩中 原文出处:http://news.kedo.gov.cn/feature/idea/816367.shtml

  • 大家注意到了吗?:和屠呦呦同时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名科学家分别发现了阿维菌素、伊维菌素

    201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卡洛琳学院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因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和青蒿素一夜之间成为国内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同时获奖的两名科学家所发现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虽在国内所受的关注度小很多,但其贡献也不容小觑。阿维菌素,是目前全球用量最大、使用技术最成熟的生物农药,其市场前景被农药行业普遍看好。自诞生以来,阿维菌素就备受生产企业关注,不断更新生产工艺,开发新剂型,其原药和制剂产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阿维菌素供应国。作为农药行业最成功的生物农药,阿维菌素(Avermectin)成名于防治寄生虫。它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早期主要是农用杀虫剂和兽用驱虫药。今天我们用于治疗线虫病的核心药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人兽两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衍生而来。上世纪70年代中期,默沙东公司的研究人员与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合作,收集了大量的土壤样品,从中培养、筛选和寻找新型的抗微生物活性物质。他们收集到4万多个土壤样品,在其中一个样品的培养和筛选过程中,一类全新的抗寄生虫的化合物被发现了。通过对该培养液里的菌种的分离和纯化,默沙东的研究人员找到了这些化学物质,将它们命名为阿维菌素(Avermectin)(发现者即威廉·C·坎贝尔,他于1957—1990年在默沙东工作,他的获奖工业也都在默沙东的实验室完成)。这个唯一的土壤样品由日本东京的北里研究所提供,来自东京郊外的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其发现者就是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大村智。阿维菌素是通过发酵放线菌后提取菌丝得到的混合物,有4大类主要结构,其中B1类的活性最好。在随后的深入研究中,研究人员把阿维菌素家族的一员,阿维菌素-B1(Avermectin-B1)的一个不饱和碳碳双键(C22=C23)通过氢化还原,做出了一个集中阿维菌素家族不同成员优点的新化合物,不但化学稳定性很好,而且生物利用度也有提高,它就是伊维菌素。   多年来只有默沙东制药拥有能产生艾维菌素的唯一菌种,最初的菌种经发酵后每立升培养液只能产生大约9微克阿维菌素,经过工艺部门的不断筛选和优化,新菌种发酵后阿维菌素的产量提高了5~6个数量级。直到1999年,意大利的一家实验室才又发现了第二个能产生阿维菌素的菌种,结束了默沙东制药对艾维菌素的垄断!使得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的生产更容易。其实,寄生虫病在欧美发达国家人群里已经很少见了,但在欧美的畜牧业和宠物业,每年因为牲畜得寄生虫病而造成的商业损失不下40亿美元。兽用的伊维菌素上市之后,很快成为家畜和宠物抗寄生虫病的理想用药,年销售额接近10亿美元。自1991年害极灭(Abamectin)进入我国农药市场后,阿维菌素农药在我国的害虫防治体系中开始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最初阿维菌素生产的问题是收率太低,且杂质太多。最早的时候,阿维菌素中B1含量≥92%,且主要有效成分B1a比例只要占到其中的80%就符合国标。经过中国企业不断的努力,国产阿维菌素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现在,阿维菌素产品的B1含量基本达到95%以上,B1a含量一般都在97%。高质量原药合成出来的伊维菌素副作用更小,疗效更好。按照业内估计,中国的阿维菌素产能已经占到全世界的80%以上,产量也接近全球供应量的70%。据统计,2015年1~7月,我国生产阿维菌素约2400吨,销售约2300吨,行业有100多吨库存。受部分违规生产企业无证非法生产阿维菌素影响,近期阿维菌素价格快速跌入低谷,当前国内大型生产企业主流报价在每吨66万元左右,预计受冬季淡储、气温降低、企业检修、国际采购商开始询价等因素影响,后期阿维菌素原药价格会有所上涨。截至2015年10月12日,国内阿维菌素制剂登记数为985个,其中单剂447个,复配制剂538个。从登记剂型来看,高含量、环保剂型登记数量增加,复配制剂登记数量超过单剂数量。这可以看出,农药企业为了延续阿维菌素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使用环节做出了巨大努力。

  • 溶剂问题不容忽视呦!

    溶剂问题不容忽视呦!

    关于氨甲环酸及其有关杂质的检测, 实验结果如下:图一: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312_581168_1987954_3.png图二: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312_581169_1987954_3.png很明显,图二分离效果更好些呢。两张谱图的区别在于样品溶剂不同。上图溶剂为纯水,下图溶剂为水溶解后,用磷酸调节PH=2-3,实验结果差别很大吧,溶剂问题不可小觑呦~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34.gif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34.gif现在把流动相条件呈上:0.23%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二氢钠18.3 g+800 ml水+8.3 ml三乙胺+十二烷基硫酸钠2.3 g,磷酸调节pH=2.5,最后定容到1000ml)-甲醇=60-40

  • 【原创】经验主义害死人呦

    今天乘动车前往河南出差,一般出远门我都要事先在网上查查当地的天气。可是这次却犯了经验主义的大忌。我想:河南比北京热,穿件T恤就可以了;没想到越走车厢越冷,车厢提示屏幕告知:室外温度18°,车厢24°,其实车厢比外面还冷。旅客纷纷抗议车厢温度太低,可是列车员微笑着告诉大家:这是最高温度了。好不容易到了新乡下车,没想到秋雨绵绵;于是乎,赶紧在车站附近服装批发市场花了25元钱买了一件工作服穿,照镜一看,倍儿傻!没办法,先暖和缓和再说。接着又花15元买了一把雨伞。还没怎么的那,40元出去了。真背!经验主义害死人呦

  • 青蒿素的成功,会让中药焕发青春吗?

    青蒿素的成功,会让中药焕发青春吗?

    青蒿素挽救数百万生命 屠呦呦领“准诺奖”拉斯克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271450_319646_1609327_3.jpg中广网北京2011年9月25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9月23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当日,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81岁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报道详情参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926/068259.shtml)中药,因为成分复杂,作用机理不明一直深受某些专家的诟病。继青蒿素的成功,中国的中药会否焕发新的青春活力呢?你是怎么看的?

  • 中医药的荣耀——中国科学家首获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

    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 当日,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 中医药看到希望了,高兴....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9/24/122081933_11n.jpg

  • 转点新闻,生物学方面的

    屠呦呦与张亭栋获GSK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161-1.shtm因“落选院士”而“名震天下”的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最近在科学网上的博文篇篇点击量上万。其中一篇名为《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不仅给予两位对中国传统药物充分挖掘和认可的老一辈中国科学家以学术上的高度评价,甚至对他们寄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厚望。一位是因青蒿素而闻名天下的屠呦呦,另一位则是热衷于***研究的张亭栋。尽管这两位“能人”参与研发的药物已经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但在饶毅看来,两位科学家迄今未获海内外学术界和公众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正因为如此,今年9月,以研发实力著称的全球最大的制药集团之一——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将其设立的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颁给了二位,以表彰他们对生命科学及相关技术发展的突出贡献。尽管此奖目前还无法与诺贝尔奖相提并论,但GSK中国研发部副总裁鲁白博士的一席话已显示出GSK的远见卓识:“在中国本土做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原创性工作更为不易,更应受到鼓励和支持。今天中国科学的一个现状是,中国科学开始被世界承认,但中国科学家却很少被国际科学界承认,我们希望借助于GSK这个国际品牌,帮助中国科学家走上国际主流学术舞台,也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科学家们对生命科学及相关技术发展的突出贡献。”屠呦呦:成就与争议伴行青蒿素发现于半个世纪前的抗疟疾药物研发“523任务”,在这项以举国之力进行的大规模合作项目中,来自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可谓是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交战两军深受其害。美国政府曾公开承认,1967~1970年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万人。疟疾同样困扰着越军。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美国不惜大量投入人力物力,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则求助于中国。1967年时的中国正值“***”高潮,几乎所有的科研工作都处于瘫痪状态。但由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动员、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却全面启动,目的就是要集中全国的科研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项目启动之日正好是5月23日,考虑到战备需要,“523”就成了该项目的代号,遍布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从此踏上了研发抗疟新药的征程。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一位年轻实习研究员屠呦呦接受任务加入了“523”。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屠呦呦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在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通过乙醚提取,终于从中药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的中性提取部分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取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无论如何,是她(屠呦呦)证明了乙醚提取物这个是有效的,这个已经是很有意义了。乙醚提取物有价值,这是最重要的,对后面提取青蒿素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年参与“523”任务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告诉《科学新闻》。1970年3月8日,经“523”办公室安排,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抗疟药内部会议上首次公开报告全部内容,引起全体参会人员极大兴奋。屠呦呦在2007年出版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的前言中指出,1972年30例抗疟临床就全部取得成功,1972年11月8日,从中分离提取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小组青蒿粗提物有效的工作公布后,中国南北两地分别独立开展了对青蒿的提取工作,一个是山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的合作研究,一个是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当年也参与“523”任务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在撰写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发明的回忆与感想》一文中指出,屠呦呦的乙醚提取法确实再次激发了研究人员对青蒿的研究热情。1973年,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和山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利用当地植物资源,先后用溶剂汽油或乙酸乙酯提取到有效单体,一种白色的针状结晶,之后正式命名为青蒿素。但是至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医研究院用屠呦呦提取的结晶做临床实验结果不够理想并有毒副作用。而云南药物所罗泽渊等人提供的结晶通过李国桥等人的临床验证,证明确实对恶性疟尤其是脑型疟有效。那么,青蒿素到底是谁发现的?有关这一点,李国桥说,据说后来变得私底下都说是自己提取出的结晶,但是提取出结晶不见得就是青蒿素。因为青蒿里面有7种结晶,只有一种是青蒿素,只有肯定了临床效果的才是青蒿素。如果临床上拿不出效果来,这种结晶就不是青蒿素,问题就出在这里。不仅如此,李国桥告诉《科学新闻》记者,事实上云南方面并没有采用屠呦呦的乙醚提取方式,他们只是受到北京中药所的启示。因此双方的“提取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各有各的方法,云南当时选用的是溶剂汽油等有机溶剂,使用以后就有粗结晶出来了。”而且“后来更为重要的是云南拿到结晶后,临床是交给我去做的。同年(1974——记者注))也在山东做了验证效果,然后决定了这个药是非常了不起的,超过了现有的药。”李国桥回忆说,“所以这是一种接力赛似的,是一个突出的成果。因此这不是任何一个人、两个人或三个人能够做的出来的,各自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当年参与“523”任务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毓林2009年在《化学进展》发表的文章《青蒿素——历史和现实的启示》一文中强调“青蒿素的发现是团队协作的成果”。但是针对记者“青蒿素的发现,到底是谁?”的提问时,现今已80多岁的屠呦呦告诉《科学新闻》:“你看看我的那本书好吗,你要知道青蒿素的事乱了,大家都要说是自己弄的,实际上这可能吗?科学就应该讲究实事求是的,所以呢我就不想再谈这些问题了,你要是信任的,就相信我的那本书,那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这本书实事求是,是根据事实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的序言(三)中清楚地表述为屠呦呦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单位。虽然在青蒿素的发现历史仍存诸多争议,但是无可厚非的是屠呦呦提出了用乙醚提取,这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至关重要。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在长达50多年的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中,屠呦呦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带领课题组在发现青蒿素的道路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果先后斩获诸多大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1982年屠呦呦出席全国技术奖励大会,领取发明奖章和证书。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屠呦呦个人因工作出色,国家发明奖章、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的榜单屡屡有她。张亭栋:一生一追求***是家喻户晓、人人谈之色变的剧毒物,殊不知它还是一味古老的中药。西方医学界曾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承认和推广。然而,来自中国的科学家通过提取***化学成分三氧化二砷并制成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治疗白血病,成为中医药现代化里程碑式的杰出成果。张亭栋无疑是这一伟大成就中一位奠基式的人物。而他毕生追求的起点要源于一个民间秘方。早在1971年民间就相传一个由中药***、轻粉(氯化亚汞)和蟾蜍等配制而成的秘方,据说可以治疗淋巴结核。这一“药方”一度曾吸引众多的患者前往求治。随后,张亭栋把这个方子带回医院,领着哈尔滨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的同事开始了长期艰苦的研究。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原委,张亭栋开始其一生唯一的追求。1972年后,张亭栋将研究方向锁定了白血病研究,而不是不加选择地研究各类疾病。首先他从分析***、青粉、蟾酥的毒副作用入手,对这三种中药分别在临床上进行了对照。起初是动物实验,成功后之后张亭栋就开始在人体上进行试验,在使用中发生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副作用,虽然血像有所好转,但有人出现了蛋白尿、头疼、高血压等症状。1973年,张亭栋等用“癌灵注射液”(以后也称“癌灵1号)治疗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这时的张亭栋主要用了***的化学成分”亚砷酸(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轻粉(氯化低汞)”。经过治疗发现,6例病人症状都有改善,其中对一例为慢性白血病发生急性变的患者也有效。无数次试验之后,张亭栋开始意识到了实际上只有***在起主要作用,轻粉和蟾酥都有副作用,于是后来把这二者都剔除掉了。1973年《黑龙江医药》杂志上发表了“癌灵1号”的开创性论文,这是张亭栋及其团队的开创性研究。随后的一项研究成果成为日后同领域研究参考的“鼻祖”。1979年,张亭栋和荣福祥在《黑龙江医药》发表了题为《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辩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研究论文。总结了从1973~1978年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共55例,这5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可以说,直到

  • 生物研究领域年度事件——2011生物谷研究盘点

    一、实验室安全当警钟长鸣2010年12月19日,一次实验,改变了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的人生轨迹。这是一次羊活体动物实验,先解剖,再肢解,最后观察羊内脏。整堂解剖课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它的结果却是:5个班级28人被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27名学生、1名老师感染严重布鲁氏杆菌传染病。实验室安全当警钟长鸣。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112/2011121923195625.jpg二、2010年最新SCI影响因子发布2011年6月28日下午,汤森路透发布2010 年度《期刊引证报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这是全球最有影响力、关于高被引的同行评审出版物的信息来源,以及新的期刊影响因子的来源。2010 年 JCR 的内容更为广泛,共涵盖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领域 238 个学科的 10,196 种期刊,包括来自 84 个国家/地区的 2,494 个出版商,共有 1,075 种期刊在最新的 JCR 中首次获得影响因子。三、屠呦呦获2011年拉斯克奖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112/2011121922500185.jpg2011年拉斯克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其中的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68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尽管屠呦呦未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但是她的成就终获世界的肯定,不少学者认为诺贝尔奖终究会向屠呦呦招手。屠呦呦还接受了美国《临床研究杂志》(JCI)的专访。四、2011诺贝尔奖关注免疫学研究10月3日17点30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因在免疫学方面的发现获奖。其中一半奖金归Bruce A. Beutler和Jules A.Hoffmann,获奖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另一半归于Ralph M.Steinman,获奖理由是“发现树枝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 实验室前处理所遇问题征集,按要求回复5~10积分奖励呦

    你在前处理实验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意外呢?比如仪器发生故障,实验出现意外现象等,遇到问题你找到解决办法了吗?如何解决的呢?欢迎来分享下~按下述格式的结贴5~10个积分奖励呦帖子回复最好按下述格式:【仪器故障】:或者【实验意外现象】:或者【其他】:【分析原因】:【解决方案】:我先开个头,例如【仪器故障】:旋转蒸发时发生倒吸现象【分析原因】:实验室突然断电造成旋蒸内部压力突然减小产生倒吸【解决方案】:实验中要防备断电,旋蒸结束后要先与大气相通再关泵。【版友问题分享】1. 微波消解爆炸事故,几位版友分析原因主要有:(1)样品量过大 (2)没有及时补加酸 (3)根据样品属性选择合适的酸,适合的消解方法 (4)压力设置要适当,防止内部温度剧增2. 有机试剂着火 注意事项:禁止用电热炉加热有机溶剂3. 试剂误食 注意事项:实验室的试剂一定要有标签和日期,饮用水杯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不能用来装实验药品以防误吞。一些实验室已经发生过意外事故,一定要注意!!!

  • 【原创大赛】科研故事,感悟科学事业————俞汝勤院士的精彩报告

    2011年10月23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华天大酒店召开。在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中,俞汝勤院士做了精彩的报告,报告题目是《化学生物传感研究与探索浅议》。本报告从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的一些演化历程,从影响本领域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结合近期学术界某些动态,漫谈与本领域研究及创新相关的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很专业的学术报告,但又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报告,其内容之广、意义之大让在座的每一位代表切实感受到了一位七十六岁学者的渊博学识及学术激情,俞院士将中国古老的文化与现代学术融会贯通。整个会场在俞院士的感染下激情澎湃,掌声经久不息。笔者记录下俞院士报告的部分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在这里,我们撇开专业,和大家共享俞院士带来的学术及科研感悟。一、科研在于精而不在于多。30年前,被R.Buck教授誉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奠基之父”的J.Ross博士来华访问,国内学术界同行云集长沙。Ross在湖南大学的长篇演讲,对当年快速兴起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oss发表的论文数很少,但是质量很高,谈到此,俞院士说,学术成果能否“流芳百世”往往在于其“精度”,而不是数量。比如,2011年诺内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一年只写3首诗;高产作家唐·洛普·菲利克斯·德·维加·卡皮奥创作了2000多部文学作品和470部歌剧,但人们仍记只得他的名字,只因为他曾轻蔑地对待只创作了一部作品《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科研和文学作品的产出是一个道理,也许不需要太多,一件精品足以撼动世人。二、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法国人Dr Lehn J.M,曾与美国化学家Dr Cram D.J和Dr Peterson C.J.共同获得1987年的诺内尔化学奖。Dr Lehn在一次报告中曾引用中国古代哲学家韩愈的名言“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A man sittin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 is looking at the sky. He says ‘the sky is rather small, but the sky is not really so small”。Dr Lehn合成了具有特殊性能的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同时这种观点在超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方面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不仅要考虑分子本身的性质,还要考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其实科研如同世事百态,以“长远”的“大”眼光来看待问题才可以“看透”,进而提升,创造。三、原始创新铸就科技成果中国的青蒿比西方的金鸡纳早得多,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蒿所指之物即为青蒿。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植物青蒿有所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从青蒿到青蒿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在最初的实验中,青蒿的效果都不是最好的,她再次翻阅古代文献,《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低温下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屠呦呦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1973年,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五二三项目”办公室决定: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随后科学家又合成了一系列已作为正式抗疟药物的青蒿素的衍生物。2011年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项国家大奖的获得给了我们很深远的启示:我国长期以来以仿制为主的制药及学术研究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培育,长期跟踪外国文献包括抢先追风很难做出很好的成绩,源头创新才能核心创造。屠呦呦用的是我们祖先的原始创新,她还创造性德避开了重要煎煮对化合物的破坏,所以她的成绩让“世人瞩目”。四、中国错过拿奖,但未错过学术前沿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材料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以表彰他对准晶的发现。中国郭可信院士的研究生王大能1984年在某些合金的纳米畴中发现了五重旋转对称,张泽在1985年春发现了Ti-V-Ni二十面体准晶。Shechtman等与郭可信院士团队做的是同一类实验室,Shechtman用的是Al-Mn合金,郭院士用的是Ti-V-Ni合金,Shechtman发表在前,郭院士发表在后。郭院士团队的Ti-V-Ni二十面准晶体是独立的发现,并且是首次在Ti合金中的发现。“中国科学家镇的离这次诺贝尔奖很近,这是历史的遗憾吧.”曾师从郭可信先生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董闯表示,“不能说郭先生没有抓住机遇,而是整个历史造成的”。奇迹的创造绝非偶然,郭可信院士曾经用“四十年前播下的种子,四十年后才收成”来描述创造奇迹的艰难历程,这就是踏实的、不浮躁的科学精神。最后,俞院士还强调了学术环境及氛围的重要性,俞院士还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思想强调发展科学的3个条件:“闲暇”、学术“自由”、“惊异”。俞院士说科研成果并不是整天闷在实验室中就能做出来的,其实处处都能撞击出科研的灵感,所以大家要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多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你正在从事的或者你周围发生的事情,“苹果”也许就落在了你的头上!

  • 诺贝尔奖就在你身边,谈谈液相色谱测青蒿素

    诺贝尔奖就在你身边,谈谈液相色谱测青蒿素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是不是让你很惊讶,他的成果现在来说,也许是很简单,可是在她那个年代,确实不容易。你知道青蒿是什么吗?你知道青蒿素的测定,我们药典上就有吗?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080913_569394_160871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080913_569395_160871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080913_569396_160871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080913_569397_160871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080913_569393_1608710_3.png是不是感觉就在你身边?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11.gif

  • 有机合成发展历史

    1828年F.维勒由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动物代谢产物尿素,数年之后H.科尔贝又合成了乙酸,从此有机合成化学获得迅速发展。有机合成大致分为两方面:①基本有机合成。包括从煤炭、石油、水和空气等原材料合成重要化学工业原料,如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的原料,溶剂,增塑剂,汽油等,其产量几乎接近于钢铁的数量级。②精细有机合成。包括从较简单的原料合成较复杂分子的化合物,如化学试剂、医药、农药、染料、香料和洗涤剂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机合成的新领域迅速发展,如一些有一定立体构象的天然复杂分子的合成,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如反应机理、构象分析、光化学,各种物理方法分析手段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尤其是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提出,对有机合成化学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有机合成不只是合成天然产物,它对催化、材料、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发展都有重大贡献。合成复杂天然产物的尝试,也可以成为新型合成方法诞生的重要试验场。事实上,许多化学家都认为,一种新型合成方法的发明,要比复杂天然产物的合成本身更有意义: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孤立的合成结果。 中国使用草药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天然产物合成领域也有长时间的探索。使用青蒿提取物治疗疟疾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340年,这一文献记载为屠呦呦等在20世纪70年代分离提取青蒿素带来了灵感。有人说,中国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在过去十年中进入了“黄金时期”(Zheng Q-Y and Li A. Sci China Chem 2016 59: 1059–60)。

  • 我国的科学界都拿到诺贝尔奖了,您还在为采购试剂耗材浪费时间吗?

    9月15日,《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感应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学术带头人(PI)张生家。被同行学术圈内质疑有“抢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谢灿成果的嫌疑。8月21日,清华大学大牛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题目分别为“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文章发表后,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行业内权威也评论该成果是“诺奖级别”,另外,还有今年评奖的热门:屠呦呦(蒿神之称)理由:屠呦呦,女,85岁,药学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于1974年,第一个在国际上得到青蒿素结晶。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薛其坤(清华副校长):薛其坤,男,52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者之一;有希望同翁希克、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拓扑绝缘体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袁隆平:男,85岁,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贡献很大,曾经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您还在为采购试剂、报账浪费时间吗?采购只是科研活动中的一小部分。要高效、快捷,省出来时间,看看文献、多出点idea更靠谱!赶紧用点更省力气、更快捷、规范、专业的手段吧……让一切变得简单些!最近还有一系列的活动,正好抓紧机会看看: 庆双节,我们不会轻易辜负!亲,这不只是一次团购……中秋,国庆节……这么重要的日子,我们不会轻易辜负!喀斯玛•科苑商城一大波优惠活动来袭!“金秋十月”,“闪·惠”——请注意,这不只是一次低价促销和团购!想要下手的速来!9月20日-10月25实验达人秀 都说实验太枯燥,真的么?各位达人们秀一下实验怎么玩吧! 10月1日至30日“携手共建”商城优质服务月10月10日京区监督员会议百名一线采购人员的峰会,这里有你吗?10月15日-17日 “规范管理 阳光采购”会议全国百家科研院所采购管理者齐聚北京,细数科研规范采购那些事儿……10月15日-30日“共建共享”手拉手,让供需双方面对面,一对一,共商诉求,约不约?10月15日-11月15日“闪·惠”年度大促

  • 有机合成发展历史

    1828年F.维勒由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动物代谢产物尿素,数年之后H.科尔贝又合成了乙酸,从此有机合成化学获得迅速发展。有机合成大致分为两方面:①基本有机合成。包括从煤炭、石油、水和空气等原材料合成重要化学工业原料,如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的原料,溶剂,增塑剂,汽油等,其产量几乎接近于钢铁的数量级。②精细有机合成。包括从较简单的原料合成较复杂分子的化合物,如化学试剂、医药、农药、染料、香料和洗涤剂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机合成的新领域迅速发展,如一些有一定立体构象的天然复杂分子的合成,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如反应机理、构象分析、光化学,各种物理方法分析手段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尤其是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提出,对有机合成化学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有机合成不只是合成天然产物,它对催化、材料、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发展都有重大贡献。合成复杂天然产物的尝试,也可以成为新型合成方法诞生的重要试验场。事实上,许多化学家都认为,一种新型合成方法的发明,要比复杂天然产物的合成本身更有意义: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孤立的合成结果。 中国使用草药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天然产物合成领域也有长时间的探索。使用青蒿提取物治疗疟疾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340年,这一文献记载为屠呦呦等在20世纪70年代分离提取青蒿素带来了灵感。有人说,中国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在过去十年中进入了“黄金时期”(Zheng Q-Y and Li A. Sci China Chem 2016 59: 1059–60)。

  • 【分享】各种哭脸笑脸的符号

    └(^o^)┘ 偶头好状壮ㄋㄟ``` ﹌○﹋ 喔嗨呦^ˇ^≡ ~^o^~ 大家安安!! =^_^= 温馨的微笑!!! Y(^_^)Y 举双手胜利 \^o^/ 欢呼 ^o^y 胜利^o^y ↖(^?^)↗ 小猪为你打气! ~^o^~ 加油呦! *^? ^* 笑,打 *^?^* 哦~,呵呵傻笑 *^◎^* 呵呵大笑(嘴唇好厚) *^÷^* 得意的笑(有上下唇的哟) ~~~^_^~~~ 笑毙啰(笑得连眼泪都蹦出来了...) ~~~///(^v^)\\\~~~ 微笑表示友善!!!~哈~哈~ ~@^_^@~ 可爱呦! \\*^o^*// 可爱ㄋㄟ~ ~*.*~ 害羞又迷人的小女生 #^_^# 脸红了!! ∩__∩y 耶~~^^ (装可爱?!) (*^@^*) 乖~(还含个奶嘴哦) X﹏X糟糕.. 完蛋的意思呀~~ (° ?°)~@ 晕倒了.. [{(____﹏_﹏".____@()@ 鱼儿~鱼儿~水中游... 49 \(╯-╰)/ 很没劲/无耐的意思 50 =^.^= 猫咪~喵~~ 51 =_=凸 很邪恶的比出中指...:P 52 !@! 装死.....的猪仔!!~~^^~~ 53 凸^_^凸 shit!! 54 ^_^||| 好尴尬!! 55 (《⊙⊙》) 南方四贱客--阿尼 56 (_*_) 屁股 57 ╰_╯ 我发火了!! 就是生气的意思呀~~~你看看眉毛都翘起来哩~~ 58 }_} 粉无奈..粉悲情 59 凸\ _ / 凸 比中指...... 60 凸^_^凸 两只中指喔 61 ⊙﹏⊙‖∣° 真尴尬~~ 62 ^_^" 尴尬的笑啊.....好尴尬啊! 63 ( ^_^ ) 什麼意思 64 {~d(˙_˙)b---- 玫瑰花 @--'--'-- 玫瑰花 其它符号 - 眨眼 8-) 我有大眼睛哦 :-& 结巴 B-) 带眼镜 ] : O 惊吓 : @ 什麼(What ) : -C 无法相信(Unbelievable!) :(@@) 你在开玩笑 :) 大鼻子 @-^ 睁一只眼闭一无眼 (-_-) 神秘的笑容 :-)~~ 流口水

  • 道地药材不地道 专家称中药将亡于药

    道地药材不地道 专家称中药将亡于药核心提示: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了。骆老说:“我搞了50多年中药,现在的中药连我自己都不敢吃。不是危言耸听,很可能吃出问题。我吃中药,都得自己跑到药材市场亲手选药材,自己炮制。”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断言:“中医将亡于药!” 2006年,记者采访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他曾预言:“我们执行错误的‘中药现代化’路线与国际接轨三四年,已经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如果这种情况再让它继续5年,中药就无法挽救了。”2011年,记者拜访骆老,再度提及此事,他直言:“医药不分家。现在传统中药已经不复存在,医也完了!”中医将亡于药?和骆老的这番访谈,相约在一家咖啡馆。他步履蹒跚,比5年前略见消瘦。“前些日子得了结肠炎,一直拉肚子,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十几次。”骆老解释说。这位学徒出身的退休老人,有点头疼脑热从来都是自己开方、抓药。结肠炎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了根治,骆老从医书找到一方。该方需要的药材,有一味颇为独特:伏龙肝。伏龙肝就是灶心土,可治腹痛泄泻、便血。骆老托了朋友,终于在湖南农村寻找到了传统的老灶台。他特意交代:“要挖取灶底中心烧得最红的那一块,有多少要多少。”――这东西如今太金贵了,骆老保存了整整一大包,以备后用。为了保证这服药的品质,骆老亲自按古法炮制。果然几剂而愈。很多人都以为“中医是慢郎中”,有时候连骆老的女儿都不例外。一次孩子发烧,咳得很厉害,工作繁忙的她为了快速治愈,也是直接送医院挂水去了,没想到连着一星期都没见好。而北京中医院一位医生,是名老中医的孙子,仅用了5味药,3服下去,小朋友就活蹦乱跳了。这位医生姓周,夫人也是名门之后,是京城名医施今墨的第三代。周医生用药有何高明?骆老说,重点是他每一味药都经过自己精心炮制。而现在的医院大多不炮制、或者乱炮制。“山西有位老同志60多岁,善于医治一种罕见的病症‘骨血癌’,就是骨头会像棺材板一样一块块腐烂、流脓。西医认为,此乃骨髓感染流失成了空骨头,必须杀菌消炎,同时补钙。但用他的中药,不用补钙,也不需要西药杀菌,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骨头就能长得像新的一样好。还有位在政府任职的朋友出车祸,脑浆都看见了,抬到一位非常有名的中医那里碰运气。这位医生有规矩,配药的时候旁边不许有医务人员。我只看到她最后敷了一层草药在朋友头上,随着水分的蒸发,他的伤口不断愈合,非常神奇,他现在活得好好的。”类似医案,在骆老这里比比皆是。我国著名脊柱医学专家张吉林也告诉记者,1972年就被保送到山东医学院学西医的他,经过几年大学苦读,后来却对中医正骨着迷,一研究就是20年,起源是一个偶然事件。“1975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扭到了脚,到医院就医,服了消炎镇痛药、用了外用药水都不见效。没想到有一次理发,一位深谙推拿正骨的理发师几秒钟就手到病除。当时我就惊呆了:传统医学竟然这么奥妙!”2011年9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被认为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表彰的是她发现了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当初抗美援越,越南士兵疟疾流行,越南政府向我国寻求援助。但中国没有多少奎丁,据说后来是周总理指示从中医药药典里寻找特效药,最后查到了青蒿。屠呦呦获奖,本是一件让国人高兴的事情。然而此事却掀起了一场不小的论战风波。以方舟子为代表的一方认为青蒿素是地地道道的化学药,认为中国人应该努力进取,把精力集中在现代高科技产品上的创新上,而不是躺在先辈的摇篮里孤芳自赏。中医药拥护者反驳说:“假如没古方,我们能发现青蒿素吗?既然西方在西药上的技术远远领先我们,应该西方先发现这药才对。”

  • 【转帖】是“奶”还是“茶”? 立顿多款奶茶未标营养含量

    和街边奶茶连锁店相比,超市内销售的品牌奶茶在用料上要“真实”得多。记者上周走访广州超市内的奶茶货架发现,奶茶均以饮料瓶或利乐装密封包装,同时外包装上也标明具体配料及有关成分。  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超市内销售的奶茶产品有不少像奶制品一样,在产品外包装上标示出了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奶茶产品,如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奶茶等却未将此标出。  麒麟、娃哈哈等标出营养成分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麒麟、娃哈哈及统一这些知名饮料生产企业,旗下均有多款瓶装奶茶产品正在销售。与街头的奶茶连锁店不同的是,这些奶茶产品售价多在2—3元,且产品皆以瓶装或利乐装等形式密封储存。在这些奶茶的外包装上,记者不但看到有配料表,同时也发现有多款产品外包装和奶制品一样,标示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  根据记者现场所见,麒麟旗下的午后红茶、娃哈哈旗下的启力呦呦奶茶、统一旗下的弗蕾奶味茶饮料以及四洲旗下的四洲奶味茶饮料,这些产品的外包装上均标明了详细的配料成分。记者从配料成分中也看到,这些奶茶系列产品中添加的是全脂或脱脂奶粉,而并非街头奶茶店所售奶茶生产使用的植脂末(俗称奶精)。  与其他类型的饮料不同的是,这些奶茶产品还在外包装上标明所添加的营养成分以及产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含量,且皆在外包装上表明其每100ml饮料中蛋白质含量高于0.5g或蛋白质含量≥0.5%。  立顿多款奶茶未标营养含量  不过,在一众奶茶产品中,也有部分产品与这些奶茶包装有些不同的品牌。如全球最大的茶饮料品牌立顿旗下有的多款奶茶产品,包括立顿香草之恋奶茶、立顿巧克力热吻奶茶、以及立顿香浓原味奶茶等。  与午后红茶和呦呦奶茶等品牌奶茶不同的是,记者在立顿旗下的各系列奶茶产品的外包装上,并没有看到有关营养含量的任何标示。记者看到,立顿的某款奶茶产品上的配料表中,标有植脂末(葡萄糖浆、氢化植物油、稳定剂、乳化剂、抗结剂),同时也有全脂奶粉等配料,但并未见其上标有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具体含量或含量百分比。  为何超市内包装奶茶标识如此参差不齐?记者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在2007年提出的茶饮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到奶茶蛋白质含量应≥0.5%,并应在标签上要标识蛋白质含量。

  • 【转帖】给大家转过来一首歌曲

    ā...á....ǎ...à..哦!ā...á....ǎ...à..哦诶!阿的弟,阿的刀,阿的大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ā...á....ǎ...à..哦!ā...á....ǎ...à..哦诶!阿的弟,阿的刀,阿的大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 啊~~~~~~~~~~~~~~~~~~~~~~~~~~~~~~~~~~~~~~~~~~~~~~~~~~ 啊伊呀伊呦,啊伊呀伊呦,阿弟可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啊伊呀伊呦。 ā...á....ǎ...à..哦!ā...á....ǎ...à..哦诶!阿的弟,阿的刀,阿的大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ā...á....ǎ...à..哦!ā...á....ǎ...à..哦诶!阿的弟,阿的刀,阿的大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 啊~~~~~~~~~~~~~~~~~~~~~~~~~~~~~~~~~~~~~~~~~~~~~~~~~~ 啊伊呀伊呦,啊伊呀伊呦,阿弟可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啊伊呀伊呦。 (音乐伴奏) 啊伊呀伊啊伊呀伊啊伊啊伊啊伊呀,阿弟可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啊伊哦呦。 (音乐伴奏) 大米要米大米要米大米咱们家里哪还一耳油,大米要米大米要米大米咱们家里哪里还会有。 大姨大姨大姨大姨大姨大姨大姨大姨大姨大姨大姨大姨大姨大姨大姨给了一刀。 啊~~~~~~~~~啊诶!啊伊呀伊呦。 啊~~~~~~~~~~~腰,啊~~~~~~~~~~啊伊呀伊呦,嘿呦! ā...á....ǎ...à..哦!ā...á....ǎ...à..哦诶!阿的弟,阿的刀,阿的大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ā...á....ǎ...à..哦!ā...á....ǎ...à..哦诶!阿的弟,阿的刀,阿的大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 啊~~~~~~~~~~~~~~~~~~~~~~~~~~~~~~~~~~~~~~~~~~~~~~~~~~ 啊伊呀伊呦,啊伊呀伊呦,阿弟可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阿弟可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刀,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刀。 啊伊呀伊啊伊呀伊啊伊啊伊啊伊啊伊,腰~~~~~~~~~~~~~~啊~~~~~~~~~~~~~~~~! 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他可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带一个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