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四巨头

仪器信息网四巨头专题为您整合四巨头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四巨头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四巨头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四巨头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四巨头话题讨论。

四巨头相关的资讯

  • IVD四巨头并购史大比拼(含最新财报分析)
    2016下半年IVD市场相当热闹,先是8月赛默飞欲出价300亿美元收购测序巨头Illumina 9月丹纳赫收购Cepheid 后是10月罗氏诊断宣布完成对kapaNGS系列产品的全面整合 11月西门子收购Conworx,再到12月初,雅培宣布终止收购美艾利尔。体外诊断市场为何动作颇多?IVD四大巨头现状又如何?  根据Boston Biomedical Consultants,inc的预计,全球体外诊断(IVD)市场2019年将达到689亿美元 EvaluateMedTech在去年年底统计预测,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达4775亿美元,而IVD销售额有望达到美元673亿美元(占13%),2015-2020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6.1%,高于同期医械行业整体5%的增速。不管是哪一方的数据,IVD都无疑是资本撕咬相争的领地。  体外诊断分类浅析  体外诊断(IVD)业务主要分为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仪器和耗材。而在中国的IVD市场,试剂业务约占市场总份额的80%。  IVD细分领域众多,根据使用环境和操作者的不同可分为临床实验室诊断和即时诊断(POCT) 而根据检测指标、标本、原理的不同,IVD市场的“三国”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  生化诊断起步较早,为临床最常见的传统检查,主要有测定酶类、脂类、蛋白和非蛋白氮类等几大类检测项目,其技术壁垒较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检测结果不受操作影响,是生化检测发展的方向。  免疫诊断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实现检测,其试剂种类多,目前的主流技术为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技术。其中化学发光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正逐步取代酶联免疫,而化学发光技术壁垒较高,仪器和试剂须配套使用,因此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仍由外企占据。中低端市场和有仪器换新需求的医院或成为国内厂商的突破口。  分子诊断是IVD 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子行业(增速14%),主要包含的技术有核酸扩增技术(PCR)、原位杂交技术(ISH)、基因测序、基因芯片。  国内分子诊断起步较晚,由于其仪器研发难度高,主要核心技术受国外专利保护,因此国内市场基本由外企垄断。而试剂市场则因价格优势明显(比如PCR试剂)等因素,目前仍以国内企业为主。  POCT(point-of-care testing)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通常不一定是临床检验人员进行。与其他体外诊断产品相比,POCT产品缩短了从样本采集、检测到报告的检测周期,操作者没有特殊限定,甚至可以是被检测对象。目前POCT的相应技术已渗透到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细分领域。  IVD四巨头(ARDS)并购史及最新财报  罗氏:  罗氏在诊断领域最开始的布局即收购Cetus,而自收购Boehringer Mannheim Gmb H公司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已一跃成为体外诊断行业的老大。  罗氏体外诊断部分收购事件  2016年10月20号,罗氏集团宣布,诊断事业部在本年度前三个季度销售额增至83.7亿瑞士法郎,比去年同期增长7%,第三季度销售额为28亿瑞士法郎,固定汇率基础上同比增长8%。其中免疫诊断销售增长最多(14%),化学诊断增长6%,而分子诊断销售额同比增长8%。罗氏表示其分子诊断的主要增长来自测序和分子方面的业务。  雅培:  雅培在2016年2月曾宣布收购POCT领域的美艾利尔。不过因美艾利尔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雅培在12月初正式宣布终止收购程序。  雅培2016年度Q3营收53.3亿美元,销售额同比增长5.4%。其中,诊断产品业务的销售额同比增长6.1%,其中表现强劲的业务包括体外诊断的血糖管理(美国市场)、POCT(全球市场)等,而分子诊断(美国市场)则表现不佳。雅培体外诊断部分并购事件  丹纳赫:  丹纳赫2016年第三季度收入为41.3亿美元,同期增长18%。其诊断业务核心收入仅增长3%,主要得益于中国和印度市场。Beckman Coulter增长仅在个位数。丹纳赫也看到了市场对诊断耗材的强劲需求,其CEO托马斯乔伊斯预计诊断业务将在Q4回暖。丹纳赫体外诊断部分并购事件  西门子:  西门子2016年在分子诊断与POCT领域有新的布局,4月收购分子诊断公司NEO,11月收购POCT数据公司Conworx,同时宣布西门子医疗独立上市。日前,西门子公布了第四季度业绩,其Q4收入219.53亿欧元,年增长2.9%,在诊断业务方面有所增长。西门子体外诊断部分收购事件  分子诊断中的基因测序差点被“垄断”  除IVD四巨头外,同为跨国巨头的赛默飞热点也颇多。2016年初,赛默飞以13亿美元收购知名基因芯片公司Affymetrix 5月以42亿美元收购电子显微镜制造商FEI,成为其质谱技术补充 8月有传闻称赛默飞欲花300亿美元收购测序仪市场份额过半的illumina。  赛默飞三年前曾用136亿美元收购了Life Technologies,进军基因测序仪领域,而该领域最强的竞争者便是illumina,有人称若该收购达成可能会造成基因测序仪的“垄断”,姑且不论这一说法是否为危言耸听,此次收购传闻都已默默流产,一如illumina曾在2012年拒绝罗氏制药67亿美元的收购。  illumina作为俩巨头争相并购的目标,再次抵制巨头“收购”,也因自身实力的与日俱增。illumina部分收购事件  Illumina于2015年8月拆分出Helix,试图做成DNA应用商店,同月收购生命科学软件公司GenoLogics 2016年1月又拆分出Grail,欲开发早期癌症筛查技术,8月初,其宣布与FlowJo LLC合作,共同开发单细胞测序技术。  Illumina在2016年Q3的总收入为6亿零700万美元,与2015同比增长10%,低于预期。该公司在声明中称这个落差是“高通量测序仪收益同比降幅大于预期”造成的。测序消耗品(试剂等)收入高达3.3亿美元,占总营收的55%。
  • 私募巨头欲“团购” LifeTech受追捧
    据华尔街日报9日报道,全球私募股权巨头KKR、黑石和凯雷以及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正组成财团,对美国生物技术巨头生命科技公司(LIFE)发起竞购,报价总额可能达到110亿美元,合每股62美元。此外据路透社10日报道称,全球最大的实验室设备制造商赛默飞世尔科技(TMO)也在9日的竞购期限前给出报价,将以高于每股65美元的报价参与对生命科技公司的竞购。   截至9日收盘,生命科技公司股价上涨1.32%至每股66.19美元,创52周新高。受并购消息刺激,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到33%,市值接近113亿美元。   机构竞购热情高涨   生命科技公司是标普500成分股公司,是美国主要的基因测试设备制造商,由生物技术药物制造商Invitrogen和主要进行基因测序的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pplied Biosystems)合并而成,去年销售额达到38亿美元,雇员总数约1万人。该公司目前销售的产品超过5万种,拥有5千项以上的专利权和排他性特许权。   由于在高级诊断和基因测序方面拥有较强实力,生命科技公司受到医药和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的青睐。路透社1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已经对生命科技公司发起竞购,报价或高于每股65美元。此前有消息称,赛默飞世尔考虑的报价在每股65-70美元之间。   如果赛默飞世尔竞购成功,将成为基因测序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这将推动该公司在科学研究、基因诊疗和应用方面的业务增长,创造一个年收入约160亿美元的医疗保健科技巨头。   与此同时,生命科技公司还吸引了美国工业和医疗设备制造商丹纳赫集团(DHR)以及瑞士制药商罗氏控股两家行业巨头的目光。不过消息人士称,上述两家公司均未在竞购截止日期前进行必要的程序性工作。资料显示,罗氏控股拥有自己的诊疗业务,一年前曾以68亿美元的报价对高通量测序仪市场的领头羊Illumina公司(ILMN)发起敌意竞购,但最终因价格因素失败。   此外,私募股权机构也对竞购生命科技公司充满兴趣。华尔街日报称,全球最大的三家私募股权机构KKR、黑石和凯雷以及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正组成财团发起竞购。据消息人士透露,此前私募股权机构曾组成两大竞购阵营,其一由黑石、凯雷、淡马锡和德太资本组成的,另一家由KKR等机构组成,而KKR的潜在合作伙伴最终退出谈判,德太资本也离开了竞购阵营。   对于上述消息,相关机构均未予以置评。不过无论哪家机构胜出,都要承担生命科技公司24亿美元的债务。   基因诊疗业务潜力巨大   去年9月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深圳华大基因宣布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mplete基因(前纳斯达克交易代码:GNOM),交易总额达到1.18亿美元。受上述消息带动,美股生物科技类公司并购交易预期升温,股价表现都十分抢眼。塞尔基因 (CELG)今年以来股价上涨44%,目前市值488亿美元 生化基因(BIIB)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9%,目前市值457亿美元 美国安进公司(AMGN)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7%,目前市值780亿美元 吉利德科学公司(GILD)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9%,目前市值735亿美元。   分析师表示,投资者对生命科技公司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基因业务具备长期增长潜力,另一方面实验设备供应业务可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业内人士称,基因测序有助于对DNA进行颗粒层面的解码,允许医生针对患者个体需求进行特殊治疗。尽管一直以来基因测序在诊疗方面的应用都面临成本高和分析时间长等障碍,但随着更好的设备引入,这一情况正在改变。由于竞争加剧,基因测序设备的平均价格一直在下降,同时分析时间也从过去的数天缩短到数个小时,这将推动基因诊疗在差别性药物开发以及肿瘤诊疗等领域的发展。   据Complete基因公司首席执行官里德预计,到2020年之前消费者有望根据自己特有的基因构成接受治疗,令基因诊疗成为常规程序。
  • IVD四巨头:雅培、罗氏、丹纳赫和西门子大比拼(业内人士必读)
    核心提示:雅培收购美艾利尔后,体外诊断市场的竞争格局被改变,影响深远。世界变幻莫测,而IVD四巨头:ARDS,还依然稳如磐石。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企业,又将如何在体外诊断的世界里挥斥方遒呢?本文作者,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医疗船长,联合来自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SCHOLZ CONSULTING的合伙人Manfred为大家讲述四巨头们不为人知的故事,欢迎网友们拍砖,谢谢!  IVD四巨头ARDS,最新业绩大比拼  注:1)雅培和丹纳赫的收入单位为百万美金 罗氏收入单位为百万瑞士克朗 西门子收入单位为百万欧元。2015年的美金:瑞士克朗:欧元汇率约为1:1:0.9,汇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2)丹纳赫的IVD业务收入包含生命科学部分的收入。  看了这些数据对比以后,医疗船长只想说一句:越来越喜欢罗氏了!  罗氏:独孤求败  罗氏只有两块业务:制药和体外诊断。让我们回头看看20年前,也就是1996年,罗氏制药的排名也不过第10名 罗氏诊断的业务更是微不足道,在罗氏收购宝灵曼之前,只有区区5亿美金。而20年后的2015年,罗氏制药在医药行业的排名是第3,仅次于诺华和辉瑞 而在体外诊断,排名第一,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我们不禁要问:罗氏诊断今天的江湖地位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医疗船长和Manfred一致认为,罗氏诊断的成功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  1.清晰的“制药+体外诊断”战略  Manfred给医疗船长看了一份资料,是2004年时罗氏CEO Mr. ErichHunziker对外界描绘“罗氏如何面对21世纪的挑战”的主题演讲。Hunziker清晰地指出,罗氏将走“制药+诊断”的道路为公司增值,通过生物技术的创新(含诊断),使其从“传统药商”转变为“个性化用药”的引领者。他介绍说,公司在1990年的时候,业务收入是97亿瑞士法郎,包含了制药(50%),维他命和化学业务(25%),诊断(14%)及其它(11%)。采用这个战略以后的2003年,业务收入成长为290亿瑞士法郎,而此时更加聚焦在制药(74%)和诊断(26%)上。所有的分拆或并购都围绕这个战略进行。  2.清晰的“数一数二”并购及重组战略  在诊断领域,“数一数二”战略被用到极致。著名的案例是1997年收购宝灵曼——当时世界排名第2的诊断公司(具体请参见上篇文章) 在血球方面,曾经收购法国ABX公司,该细分市场第5的公司,很快发现是个错误,于1996年果断甩卖给日本Horiba,转而和当时排名第二的Sysmex希斯美康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间接帮助希斯美康打败库尔特成为血球市场的老大。  3.现任集团CEO来自体外诊断业务  从2008年起任集团CEO的Dr. Severin Schwan,在成为整个公司的CEO之前,曾长期负责诊断业务,还曾出任发展最快的亚太诊断业务的首脑。有这么一位在IVD浸淫多年的领导者,难怪罗氏诊断的业绩可以不断攀升。  雅培:精明商人  很多人说雅培不重视营业规模,更注重维持好的利润。是的,谁让雅培是个典型的美国精明商人呢?在雅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为行业第一”根本就不是他的目标,为股东创造利润才是不二之选。雅培的愿景中,“提高毛利率”和“利润持续增长”被列为最重要的5件事项之一,由此可见一斑。  有位雅培的老员工告诉我,在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肆虐的时候,雅培较早开展艾滋疫苗及艾滋检测的研究,这可能是雅培制药和雅培诊断能同时并存的真实原因了。据说当时为了拿到艾滋病人的血样做分析和检测,时任CEO不惜亲乘私人飞机到医院去抢,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利润啊!  为了更好的盈利,雅培曾经向GE出售诊断业务而未遂 为了更好地逐利,雅培把药物研究公司Abbvie独立上市 为了更好地赚钱,他收购了美艾利尔成为POCT霸主。雅培哪天会把诊断业务卖掉吗?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哦,让我们拭目以待。  丹纳赫:铁血宰相   丹纳赫是公认的并购整合之王。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产品,几乎所有业务都通过并购获得。印象中丹纳赫一直是仪器仪表界的霸主,却早在2004年通过并购丹麦雷度血气业务进入体外诊断行业。直到2011年花巨资68亿美金收购当时年销售额约37亿美金的贝克曼库尔特才被业内人士所熟悉。68亿美金的价格并不高,充分显示了丹纳赫超高的收购谈判水平。2012年,医疗船长有幸代表老东家参与针对IrisInternational的竞购,一家做尿液分析的公司,竞购方就是丹纳赫。我们在投行的帮助下开始接触这个案子,却在还没有怎么深入调查分析就传出被丹纳赫拿下的消息,代价是3.4亿美金,45%的溢价。其对标的的敏锐性就像饿狼一样,一旦对味,则手到擒来!  然而,比收购更厉害的还是他的整合。在品牌运作上,他对被收购的公司比较温和,维持品牌的独立性,这点和其余三巨头不一样。但在内部运营上的整合和管控方面,绝对是超一流的。据说当时拿下贝克曼后,贝克曼的高管层被一锅端,基本弃用,而轻松派出自己的高管团队全面接管运营。随后立即启用他们的精益管理“DBS(丹纳赫业务系统)流程”,重新改造以往的业务流程,精兵简政,节省大笔费用,大幅提升利润水平。贝克曼被拿下后,原来和老东家的合作项目也随之被终止。对方派来高管与我们谈判,和以往接触的贝克曼国企作风的高管完全不一样,雷厉风行,公事公办,不讲情面。  医疗船长认为,丹纳赫的个性就像一位铁血宰相,用铁腕手段推动着业务滚滚向前,未来必将是诊断领域可以和罗氏对抗的巨型企业。而且,他们在诊断的雄心远不止于此。最近他们宣布公司将进行重组,把不重要的和增长乏力的业务如仪器测量等,独立成为Fortive公司。核心资产如生命科学和诊断,将会连同2015年花费138亿美金收购的Pall,一家做医疗设备的公司,继续在丹纳赫的旗下发展。此举意在告诉我们,他们将更加重视医疗板块,尤其是有耗材的业务如IVD。  西门子:壮士暮年    2006-2007体外诊断领域的明星非西门子莫属,一度让业界震惊,惊呼行业巨变。西门子第一步收购了DPC,紧接着收购了拜耳诊断。在整合的过程中,拜耳比DPC团队强,负责人也来自拜耳,所以拜耳的人得到重用。戏剧性的是,不久又收购了德灵诊断(Dabe Behring),负责人变成德灵的人,自此拜耳的人被排挤,德灵的人上位。犹记得代表老东家在海外招聘做检验的老外,很多拜耳的人前来投诚。我问他们,你们西方人也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吗?他们说,那是肯定的,自己的人好用嘛。  收购以后的整合没有产生设想中的效果,实际结果是1+1+13了。西门子把三家公司统一在西门子品牌下,在重新注册方面耗时耗力,延误了很多新产品的上市。在渠道整合方面,强力选择一个渠道的做法也伤害了不少忠诚的老代理商,让不少竞争对手从中获益,收获了大量优质代理商。  西门子集团还是太大了,典型的欧洲公司,显得有些步履蹒跚了。2015年把医疗听力及IT业务卖掉,更传出西门子医疗业务独立,不免让人担心他的医疗业务的未来。毕竟,对西门子来讲,医疗板块只占不到20%(约17%)的比例,而体外诊断则更小(5.3%),并不是不可缺少的业务。  四巨头哪个共同点最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医疗船长和Manfred认为,四巨头各自有独门绝技,他们的成功也有很多共同特征,比如开放的对外合作,即使对方是竞争对手,只要有互补性和商业价值,就会毫不犹豫努力促成合作,这点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借鉴。  罗氏和日立联盟  比如罗氏诊断和日立在生化、免疫仪器的合作就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中的经典。据说这个合作始于1978年,双方奠定了共同开发诊断仪器和试剂系统,比如罗氏Modular检验流水线、业界最先进的电化学发光技术Elecsys等。据称他们的合作结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装机超过55,000台。在最近的2014年,他们又重新签署10年期的延长合作合同。他们的合作因为太经典,在业界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在2003-2004年间,当医疗船长还在老东家负责国际体外诊断业务的时候,有个德国做试剂的小公司(年销售额在2500万欧元左右,120人的规模)找上门来,给我们深入讲述罗氏和日立的合作故事,并希望我们双方也能按此合作模式进行战略合作。很可惜,最终没有谈成。原因有很多:这家德国公司的实力肯定不能和罗氏比,而中国企业的野心也不是日本公司能够匹及的。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习惯于签订短期如一年期的合作合同,对于签署长期合作协议没有信心。  雅培和东芝联盟  再比如雅培和日本东芝的合作开发生化和免疫平台,早在1997年就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在此之前,雅培和法国生化仪器公司Alcyon有合作,但不成功。(注:迈瑞的BS-300的原型机就是Alcyon300)。随之转向东芝,合作范围是除日本、韩国及台湾等区域,东芝的销售权全部交给雅培。日本公司对在东亚圈运作充满信心,对此圈以外的区域,乐意完全交给西方公司,这种心态也成全了雅培。  贝克曼和奥林巴斯  贝克曼的流水线的合作对象也是日本企业 甚至在2009年收购奥林巴斯检验业务的条件是关闭自身在加州的生化研发及生产:只要能获取更好的资源,自废武功都在所不惜。这种纯商业化运作的魄力中国企业估计暂时还不具备。  拜耳诊断和日本电子(JEOL)  西门子的前身拜耳诊断仪器的合作对象还是日本企业JEOL,总体还是很成功的,虽然和前几位比起来差一些。  最近九强生物与雅培及罗氏都达成合作,是个不错的中国公司与西方领先企业合作的典型案例。能够被雅培和罗氏选中,代表了九强生物的产品质量得到认可。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家看上的是低端产品的低成本制造,而不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体量相差很远的公司更不会因为这类合作而达到“大步迈向国际化”的目标。这类型的合作对雅培和罗氏来讲再普通不过了,在世界范围内,比如意大利的Sentinel公司,巴西的Hemogram等一众小试剂公司,都在给巨头们生产部分试剂项目。
  • 德国化工业巨头巴斯夫成功完成对科宁的并购
    德国化工业巨头巴斯夫(BASF)12月10日宣布,已经完成对科宁控股卢森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科宁控股有限公司的并购。   科宁控股卢森堡有限责任公司由博米拉、高盛和 SV生命科学共同控股。交易的股权收购价为7亿欧元,加上科宁的净债和养老金,实际交易价值为31亿欧元。巴斯夫计划将科宁完全整合到巴斯夫集团中。详细整合计划将于2011年一季度末出台,预计结构整合工作于2011年底前完成。   科宁是一家特殊化学品和营养原料供应企业。巴斯夫称完成此次并购之后将成为个人护理化学品行业的领先企业,并进一步巩固在药用赋形剂领域的地位,同时增强巴斯夫的可再生材产品组合。   新闻链接:巴斯夫将斥资30亿欧元收购特种化工品科宁
  • 多宁生物王猛:沿巨头的并购脚印,走出中国的"赛多利斯"
    王猛多宁生物董事长兼CEO近年来,越发频繁的地域间政治摩擦,不断强化着世界各国相互“脱钩”的张力。与此同时,我国生物制药上游产业链正加速向国产化演变。多宁生物董事长兼CEO王猛将这视作生命科学服务领域“国产替代”浪潮的开端。一方面,受疫情影响,进口品牌的供应链出现了交货周期长、断货等问题,促使生物制药企业更为重视供应链的稳定;另一方面,本土生物工艺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集合了大量资源,“国产化替代”之风席卷整个产业。“在此之前,大多数生物制药企业还对国产供应链产品带有疑虑。经过这几年的实际应用,行业已初步形成国内供应链产品高性价比的认识。”接受同写意的采访时,王猛如是回应。虽然加强内循环经济是国内生物产业未来发展的主基调,但前方仍面临一些挑战。中信建投的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生物制药仅上游耗材市场规模约127~135亿元,2025年将达到2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可观数据的背后,隐藏着上下游企业的“野蛮式生长”,产品同质化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那在“国产替代”大潮之下,如何抢占先机跑马圈地?多宁生物给出的答案,是对标国际巨头,走出差异化的并购之路。1生物工艺赛道“并购”是拓展规模的底层逻辑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曾说:考察一家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时,规模效应的作用至关重要。所谓规模效应,实际上是在做除法——上面是产出,下面是投入,成功就意味着增加回报,降低成本。这在生物工艺领域也不例外,有技术护城河固然重要,但能被下游市场接受的商业化成功也很关键。众所周知,生物耗材的细分领域较多,每个品类的规模有限,这促使企业规模的扩展需要依靠多品类,而覆盖多品类也正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基本条件。因此,建立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将增强生物工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回顾国际知名生物工艺企业的发展史,往往是一部并购史。赛多利斯、赛默飞、丹纳赫等,都通过不断地并购拓展版图,吸纳创新力量,在完善产业链的同时,提升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王猛提及,赛多利斯在早期只是一家精密仪器工作坊,起步于药物研发阶段的上游,而后通过膜过滤切入下游。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赛多利斯一边巩固自身技术,一边通过收购将业务延伸至生物反应器、耗材等领域,从而丰富产品组合,奠定其在生物工艺解决方案、实验室产品和服务领域的地位。这种正向循环、开疆拓土的模式,如今也正被多宁生物验证。2005年成立时,多宁生物还只专注于细胞培养基。2018年开始,多宁生物步入发展快车道,先后完成了多轮融资,支持其从国产化细胞培养基开始,不断增添新业务,顺利向生物制药上下游供应领域延伸。“我们围绕‘一站式生物工艺平台’这个核心,结合高效的并购战略,将多宁生物搭建为一个业内领先的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王猛总结说。生物制药行业的进步并不仅仅是科技驱动,还涉及产业规模与协同等许多因素。王猛坚信,“单一的产品布局在生物工艺领域难以持续地发展”,企业必须丰富产品线,完善供应链。然而,整个链条涉及众多产品,逐个自行开发耗时巨大。并购,则是快速建立全流程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的不二法门。2四年九家筑起生产工艺最全产业链王猛曾任职一家全球高科技过滤、分离和纯化领军企业的技术领导,他十分了解外企的并购战略及方向。掌舵多宁生物后,王猛带领团队,从2019年开始先后并购了九家优质的生物工艺相关的企业。现阶段,多宁生物的并购方向主要是供应链整合。王猛透露,“未来3-5年,都会沿着这个方向寻找标的”。回顾多宁生物的发展,不难发现,并购让多宁从培养基开始,不断长出新的“枝叶”:并购齐志生物、楚怡生物,“长出”生物反应器的业务单元;并购亮黑科技,纵深布局一次性产品业务单元;并购金科过滤,补充过滤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并购安拓思,增加纳米制剂制备系统;并购楚博生物,使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至层析填料及其解决方案;并购乐枫生物、Salus Bioscience,则是向上游实验室供应板块迈出重要一步,并建立了国际销售网络;并购熙迈检测,为客户提供GMP合规性检测验证服务,也为多宁生物其他产品的工艺验证保驾护航......在选择标的时候,王猛倾向于选择发展目标相同的质优股:“现阶段不是行业数一数二的企业也没关系,我们可以互相配合,取长补短,逐步建立行业领先的优势。”明确标的后,如何并购成为核心问题。与通过投资赚取“差价”的情况不同,多宁生物的并购是为了“补链”,“只要在这个产品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我们就可能考虑收购”王猛强调。在并购过程中,多宁生物还强调转化价值,保障子公司的利益长期化,比如设置长期激励机制等。除了资金的支持外,子公司还可以充分运用母公司的平台资源——多宁将直接为子公司的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同步带动产品销售。王猛介绍,多宁还可以给予应用支持,帮助子公司开发新产品。有了平台的指导,研发团队更容易把握市场与客户的痛点,更好地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也是在这种模式下,多宁生物陆续推出了许多新产品。3机会红利下“多宁文化”如何开花结果?2015年,我国启动《中国制造2025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本土关键产业不再依赖成品进口和全球供应链。今年1月,国家九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更是为未来五年医药工业的发展,设定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控的发展目标。这些顶层设计,无疑吹响了本土生物工艺行业创新发展的号角。“以一次性产品为例,之前市场过半是外资品牌。我认为近两年,整个市场可能会发生倒转——70%是国内品牌,30%左右是外资品牌。”王猛对此很有信心。在国产化的势头下,包括多宁生物在内的国内企业,都在不断强化原创技术的研发,以拉近和外资品牌的差距,让本土创新自力更生成为可能。而为了与并购资产更好地协同发展,多宁生物将很多准备工作做在了前头。“在我们决定通过并购构建生物工艺平台这个方向前,就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体系,所以执行起来非常快”,王猛表示。完整体系的建立,让多宁生物可以高效整合标的,快速将子公司纳入多宁生物的管理系统中。“因为一些并购企业的体量并不大,自身没有完善的系统,整合进来后,不仅可以统一管理,还能提高子公司的效率。”“一家企业如果将创新做好,就超过了60%-70%的公司;如果再将运营做好,就可以超过90%的公司。”王猛的理念,让他坚定了多宁生物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运营,所以产品、技术、服务、流程、系统,在他眼里都是“必须要做”的事。除了这些,多宁生物还会给子公司独立的空间、足够的权限。“我不会进行太多的派出人员管理,而是让原来的管理团队发挥更大的作用。”王猛表示,不调换并购公司中有能力的管理者,这在行业中并不常见。“我们的管理制度和很多外企类似,但会更注重提高效率和精简流程。”王猛说到,“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办公室就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来找我。”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文化传递的过程。着眼创新、注重品质、专业专注、合作共赢,多宁的价值观看似普遍,但却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了流程、制度中。尾声作为本土企业的自我修养多年后,王猛回想起在外企工作时的场景,看到团队用的都是来自跨国企业的产品,他就感叹道,国内生物制药设备和耗材生产商何以如此缺乏。也是从那时起,他将国际领先的同行设为目标,通过自主研发和并购整合,要将多宁生物打造成一个植根中国,产品丰富且品质卓越,并对行业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性公司。尽管整个行业还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还需要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在我看来,并购并不意味着沦为组装商。我们初心和目标,一直是集合优质资源推动生物工艺平台的发展,帮助国内生物制药产业降本增效,从而为中国医疗行业建起一条健康的产业链。”这种国产原创的情怀,会深深地刻在多宁生物的基因中。“打造生物工艺国产化平台是多宁生物长期以来的目标,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投资整合,我们都在朝这一方向努力。我们有信心,也有实力,让多宁成为国产替代的排头兵。”王猛表示。至于未来,王猛认为,国内的生物工艺行业也会遵循许多行业的发展规律,头部的几家企业占据最主要的市场份额。不过,王猛也希望在产业版图形成的过程中,更多同行可以一起努力,实现生物工艺产业链的国产化,多宁也将继续兼合自主研发与并购整合,大步朝一站式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
  • 巨头们的新战场!华为入局医疗器械,目的何在?
    受限于芯片代工问题,华为调整了智能手机业务,除了继续保留Mate系列等重要产品线外,其它系列要么取消要么出售。反映到数据上,华为手机出货量暴跌,从原来的国内市场份额第一,一路下降到Other行列。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在2021第一季度期间华为手机出货量开始暴跌,全球市场份额仅是4%。在国内市场,据《中国手机通信产业数据观察报告》显示,OPPO成为了新的霸主,缺芯的华为只能看着自己的市场被快速蚕食,在去年的华为Mate 40系列发布会上,余承东就曾表示:“目前华为处于非常艰难的时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既然智能手机业务受困,那就尝试探索新领域。在汽车领域,华为或是向汽车基础设施方向发展,凭借此前的技术积累,华为虽然不造整车,但能为合作方提供较完整的智能解决方案,如北汽极狐和塞力斯SF5均搭载许多Hwawei Inside模块。那么问题来了,在众多行业之中,华为为何要选择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在医疗器械行业内又展开了哪些布局?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医疗器械属于高端制造行业,行业内的许多领域都有不同巨头把持,如监护类的飞利浦和通用电气、超声影像类的西门子和日立、CT类的东芝等,行业壁垒较高,需要大量的专利积累和长时间的市场培育。据了解,除了已获批的产品外,华为还有三款医疗器械处于审批程序中,分别是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MLY-B10、MLY-B11)、心电分析系统(ECG-1)、心率失常分析系统(PPG-1)。从名称上能够大致看出,华为当前已获批和审批中的医疗器械产品,并未踏足传统行业巨头的领域,而是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的。将时间线拉回今年五月,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仲裁何刚就在网上发文透露,“华为在腕上穿戴式血压测量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款可以测量血压的华为智能手表已通过医疗器械注册检验,下一步将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开启注册临床试验,预计在下半年将正式上市”。同理,苹果也在做类似的事情。2018年苹果发布的Apple Watch S4时就具备了EGC心电图检测功能,并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但在国内市场,该功能未通过国内监管认证而无法使用。直到今年6月25日,苹果EGC功能才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医疗器械审批。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各大厂商在持续加码可穿戴设备的智能检测能力,通过算法和传感器的结合,在腕上即可获得便捷的检测体验。华为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布局,可为可穿戴产品线提供更多独特的功能卖点,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在此前的智能心率检测上,华为就尝到了甜头。2018年发布的华为Watch GT,有别于市场上普通设备的心率检测,华为通过与301医院的合作,开发专业的心律失常筛查算法,提供心率失常筛查和跟踪等解决方案。华为Watch GT一上市就广受好评,助力华为可穿戴设备跻身全球前三。根据IDC的数据,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华为海外市场受阻,仅以6.7%的份额排名第四,但在国内市场,华为的市场份额为22.3%位居市场第一。华为现阶段在医疗器械上的布局,一方面是在为可穿戴设备提供软硬件技术,继续巩固国内市场份额,而另一方面,或是在积累行业经验和专利,为日后的业务布局做打算。巨头们的新战场医疗器械市场是块大蛋糕,谁都想向来分一杯羹。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684亿。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可没闲着,纷纷进入医疗器械领域,其中就包括腾讯、百度和京东。先看腾讯,腾讯医疗健康于2016年成立,提供智慧医疗云和脑瘤助手等多种解决方案,目前已与众多医疗机构和政府机构展开合作。与传统医疗器械企业不同的是,腾讯瞄准“互联网+医疗健康”,绕过行业老玩家的技术专利壁垒。在CHINC 2021大会上,腾讯智慧医疗总经理张国栋提出:“腾讯将全面开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服务,依托自身在消费端和企业级应用领域的连接能力,推动先进技术与医学的结合,做好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助手”。华为在医疗市场的布局并不晚,在2016年的医院数字化运营管理高峰论坛上,华为阐述了自己在智慧医疗4大场景下的解决方案,例如医疗云和区域医疗广域网。在抗疫期间,华为推出AI辅助诊疗方案,通过AI医学影像分析能力,提升辅助诊断的质量和效率。另一边,百度2019年战略投资医疗设备提供商东软医疗,而京东则有京东健康,在医药供应链业务中有医疗器械这一品类,就连国内家电巨头美的,通过库卡布局自动化医疗领域。不仅限于以上提到的企业,近年来医疗器械似乎成为了新的行业风口,行业企业在不断增加。从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可知,从2015年到2019年,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在连年增长,到2019年已达到1.8玩家。不知道在这股风潮褪去之后,还能有多少家企业能够存活,又能否有企业成长为新的行业巨头。以全球视角来看,当前全球医疗器械企业仍为欧美公司主导,国内企业还有相当长的路有走。伴随着智能医疗的发展趋势,其实现在正是国内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时候,在医疗云和AI技术等方面,是许多国内企业的优势之处。笔者认为,国内互联网企业与其它专业医疗器械公司的合作,并大力投资上游新材料、生物化学和机械制造领域,推动国内医疗器械技术的整体发展,或能逐步打破垄断、掌握部分行业话语权。敢投入敢突破一直都是华为的企业特色,参考之前的案例,华为每拓展一个新业务,往往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不知道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之外,华为是否还会入局其它医疗器械领域,又能否给行业带来更多改变。
  • 生命科学巨头养成术:不断并购
    行业有句俗语,“越往上游走,卖水人越安全。”继生物药、CXO相继"退烧"之后,他们背后的“卖水人”——上游生命科学行业,俨然成为下一轮行情的接力者,在“寒冬”之下备受关注。从2020年至今,A股已有16家生命科学上游企业上市,超过过去18年累计的2倍。2021年平均募资额为20.46亿元,是近年资本最活跃的时期。▲生命科学上游企业近年A股IPO数量和平均募资额截止2022年9月,来自招商证券全球化竞争,残酷又公平。在这个离科学最近、离下游最远的关键领域,国产化率目前仍是捉襟见肘,国际巨头如丹纳赫、赛默飞世尔雄踞市场多年,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落后就要学习。在拆解全球TOP企业发展路径后,我们发现,虽然起家的方式千种万种,但几乎每一家的成长都离不开并购整合,这一核心路径。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30多年里,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发生了上千起并购,有成功,也有失败,并购俨然成为生命科学行业的基础商业战略。未来,中国生命科学企业走向全球,除了打磨自身研发功底,并购一定也是必选项之一。那么,研究全球TOP企业的偏好,以及并购整合之道,就显得很有必要。持续活跃的生命科学并购生命科学行业较为特殊,细分赛道众多且每一项壁垒都不低。以生物药生产中的生物反应器为例:生物反应器是一个集机械、流体、控制、生物等多学科的高新技术产品,需要长年的技术积累才能研发出成品,而这样的产品,在生命科学领域数不胜数。因此,除了并购或疫情等重大事件影响,几乎引不起排名的太大波澜。▲全球生命科学业务TOP 5企业① 汇率:1欧元=1.0477美元。② 每个企业生命科学业务划分及定义各不相同,以上占比为根据各企业年报测算而来,仅做参考。在全球生命科学巨头之中,业务组成多样,如果只统计生命科学业务,2021年,从营收看:• 赛默飞世尔第一,生命科学业务营收约217亿美元,连续第九年位列榜首。• 丹纳赫第二,生命科学是其一大业务,2021年营收约149.6亿美元,增速高达41%。• 安捷伦第三,79%业务在生命科学领域,2021年营收约50.2亿美元,同比+17%。• 赛多利斯85%业务在生命科学领域,营收34.5亿美元,驱动了整体高增长。对于以上行业巨头来说,排名与并购能力息息相关。• 据Bloomberg中收录的M&A数据,赛默飞世尔进行收购的次数位于可比公司前列,近十年M&A支出占收入比重达到18%。创造了股价十年十倍的神话。• 丹纳赫更是业内知名的“并购之王”,成立30多年以来,累计进行了超400次并购重组。过去十年市值增长超7倍。• 安捷伦起初剥离于惠普,以半导体业务起家,通过超近30次并购,脱胎换骨为一家生命科学企业。在过去的十年中,股票上涨近500%。• 赛多利斯起源于1870年德国的一个精密仪器工作坊,150多年里,从小小的天平产品完成了生命科学龙头集团的转型,不同于同行的频繁出手,赛多利斯近20年的并购仅10起左右,但却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市值十年增长30倍不止。相比之下,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超200%,黄金价格则仅上涨了19%。可见,并购不仅是生命科学企业保持行业地位有效方式,还是撬动股价与市值增长的有力杠杆,因此,才能让生命科学巨头沉迷于此道,并乐此不疲。去年,赛默飞世尔174亿美元收购CRO巨头PPD,吹响疫情之后大额并购的号角。另一方面,随着生物制药领域“低垂的果实”基本已被采摘完毕,将越来越依赖上游提供的高价值解决方案,因此并购在未来的几年里,势必将继续活跃。▲近20年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公司的市销率与标准500市销率对比,来自兴业证券并购、整合、分拆,颠覆赛道步步为营生命科学企业的大力并购,不仅让资本市场认识到该领域的巨大潜力,且明显具有赛道颠覆能力和市场整合能力。虽企业并购动机多样,但无论出于怎样的考量,并购都是围绕“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来进行的,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 并购:抢占新市场高地,获取先进技术、延长自身业务线。• 整合:推动内部整合,依据市场需求,锁定发展方向。• 分拆:聚焦长板,保持适当规模,适时拆分以保持灵活性。并购:直击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作为头部企业,走在技术前沿是必要法则,而并购是抢占新市场高地的利器。全球巨头向来出手阔绰,从0到1迈向一个新领域,充满不确定,并购龙头公司显然会提高成功率。以赛默飞世尔为例,公司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热电公司(Thermo Electron),主要开发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的仪器,在成为生命科学全球TOP 1的路上,部分对细分龙头的并购包括:• 2006年,Thermo Electron与Fisher Scientific合并成为赛默飞世尔科技,成为试剂耗材头部供应商。• • 2011年,收购戴安,成为色谱行业领先者。• • 2021年,收购PPD,跻身全球CRO行业TOP 5...▲Thermo Fisher股价与重要并购事件,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从上图来看,这些并购充分体现了其资本运作的能力、进入新市场的野心,以及对全球生命科学市场的前瞻力,与赛默飞世尔走向领先的道路息息相关。“老大哥”作业基本是明牌摆在这里,尽管细分龙头“价格不菲”,还是引发众多行业后来者亦步亦趋的学习。• 2021年7月,珀金埃尔默以约52.5亿美元收购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抗体和试剂领导品牌BioLegend。这是珀金埃尔默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 今年8月,赛多利斯宣布收购重组人白蛋白产品和技术的全球领导者Albumedix100%的股份,价格约为4.15亿英镑。整合:完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拼图收购可以高效拓展产品组合,之后该如何在公司内部发挥良好协同效应?这往往跟随行业趋势、企业战略而定。生命科学领域SKU众多,仅作为一个产品提供商,很难拓展市场,因此整合并购所得,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是目前市场上的一种趋势。• 比如2013年,赛默飞世尔以136亿美元收购基因测序市占率第二的公司 Life Technologies ,后将生命科学业务作为独立业务重点发展,此后,又通过一系列并购优化产品组合、为疫苗、单抗、CGT 等多种疗法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提升迅速,2021年,其生命科学业务超越实验室产品及服务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占比40%),且在不断拉大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丹纳赫更是优秀的“赋能型”整合选手,其业内闻名的DBS方法论(Danaher Business System),致力于将收购标的培养成行业数一数二的王牌选手,实现业绩和估值的攀升。• 今年9月,丹纳赫将2020年收购的Cytiva(前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 和2015年收购的Pall整合为一家 85 亿美元的生物技术集团(The Biotechnology Group),致力于打造服务生物分子开发阶段、临床试验阶段,再到商业化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丹纳赫称之为“零头痛”的客户体验。▲丹纳赫DBS示意图,来自:公司公告近几十年,赛多利斯收购的企业也都为一次性工艺袋、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基、色谱、过滤系统等生命科学工具领域产业链相关的公司。比如在2020年4月,对丹纳赫部分生命科学部分业务的收购,同样是在补充“拼图”,向着全流程解决方案迈进。▲过去近20年,赛多利斯生物工程解决方案业务占比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第一大业务来自:招商证券分拆:聚焦长板,保持适当规模大量收购之后,企业需要明确业务版图,剥离非重点业务,为后续增长铺平道路。这一点,在丹纳赫身上最为明显,从一家信托公司发展到全球生命科学顶级提供商,离不开对无关业务的果断剥离。最近的剥离事件发生在9月15日,丹纳赫宣布将把环境和应用解决方案业务部门分拆成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丹纳赫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ainer Blair表示,“丹纳赫将成为一个更专注于科学和技术的领导者,致力于创新并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精细管理大师,丹纳赫似乎非常懂得“点到为止”——保持适当规模,将有潜力的业务分拆上市,不仅有利于稳固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也拓宽了融资渠道,去进行下一轮收购,这种故事几乎贯穿在丹纳赫的全部成长阶段。• 2016年,拆分多元化工业成长型企业Fortive,随后以4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分子诊断公司Cepheid。• 2019年,丹纳赫剥离了其牙科业务Envista,之后以214亿美元收购了Cytiva。▲丹纳赫集团目前保有的品牌,来自:丹纳赫官微中国企业:在正确的路上走向远方中国,正在全球生命科学舞台上展露头脚。根据Frost Sullivan测算,2020年中国生命科学支持产业总规模可达500亿元左右,2024年,可达到约8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从中国走向全球的路途中,毋庸置疑,并购同样是国产崛起的关键方式之一。2015年,国企万润股份亮相国际生命科学领域并购竞技场,以8.5亿人民币收购美国试剂公司MP Bioproducts。2021年,迈瑞医疗以5.32亿欧元收购全球知名的专业IVD原材料供应商HyTest(海肽生物),摇身握住行业“命脉”,成为专业原料厂家中数一数二的选手。今年7月,据外媒报道,国药集团考虑收购生命科学工具公司BBI Life Sciences,以增强其DNA合成能力,后者估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当前阶段,国内企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发展方式多样,采取产品代理、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拓展产品渠道的方式也屡见不鲜。例如:•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泰坦科技等选择代理之路,引入多个海外知名企业代理产品。• 通过灵活的投资并购策略打造生物制药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多宁生物等。越是起风时越要保持冷静。赛默飞世尔的案例告诉我们,并购的“初心”是为了巩固行业地位,切不可追求短期的资本增值,牺牲前途。毕竟只有走在正确的路上,才能到达想要去的远方。赛默飞世尔前身Thermo Electron是全球NO.1的科学仪器公司;2007年与Fisher Scientific合并后位居前三;2013年,收购Life Technologies后又重新回到了第一的位置,并且保持至今。▲赛默飞世尔近20年排名变化
  • 就是任性!制药巨头“辉瑞”可能要拆分?
    众所周知,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兼并收购盛行的时期。然而,在这个时期内,偏偏有有些生物医药巨头非要反其道而行之。远的不说,Baxter公司的一分为二就为业内津津乐道。而分离出的子公司Baxalta公司又在最近收获了巨大成功。引得另一家生物医药巨头Shire出价300亿,希望将其收入囊中。  无独有偶,最近有消息传出,生物医药界的“巨无霸”辉瑞公司也在考虑将公司一分为二。而公司CEO Ian Read也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公司将于2016年第四季度对是否拆分公司做出最终决定。而此时,辉瑞公司这个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资本大鳄正在等待有关部门对其170亿美元收购Hospira公司的审核批准。  Read在上周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一直在努力追求一个合适的契机来实现这一目的。而辉瑞的CFO Frank A. D’Amelio则更是直接指出公司已经为此花费了3亿美元,仅2015年就在这一计划上花费了1亿6千4百万美元之多。  为何辉瑞要“分家”?  首先,当然是生物医药产业分工高度专一化的趋势使然。事实上辉瑞公司目前的整个业务体系就分为“创新产品”和“已有产品”两个部分。通过公司业务剥离,可以使未来的新公司术业有专攻。  其次是出于财务方面的考虑。此前已经有分析指出,近两年辉瑞公司不断进行产业兼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降低本身高昂的税率。而一旦将辉瑞公司拆分为两个或数个注册地点不同的小公司,那么公司未来节省的税费将数以十亿计。  不过,这一条看似美好的道路注定是曲折不断的。作为一个成立于1849年的生物医药巨头,公司内部的各种复杂关系就是挡在Ian Read和其分离计划的一大难题,更别提近年来辉瑞公司通过不断兼并又购买了众多新的资产。同时,有分析人士认为,辉瑞公司在启动业务分离计划之前还需要准备好最近三年的审定财务报表(2014-2016)。因此辉瑞公司最早也只能在2017年开始这项计划。Read强调公司进行这一计划的前提是公司的财务状况足够支撑,同时Read也表示要考虑到公司股东的利益。  而在此之前,辉瑞公司对业务分离的态度就已经初见端倪。2012年时,公司就曾宣布将剥离一些非核心业务。  辉瑞仍是兼并市场重要买家  不过,如果你认为这项计划标志着辉瑞公司即将结束自己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兼并收购计划,那就是大错特错。Read同时还强调公司仍将把大量精力放在收购业务上。众所周知,此前辉瑞试图收购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在生物医药产业掀起了惊天巨浪。最近又有分析人士认为辉瑞公司或可将另一家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也列入收购目标之列,甚至将新公司命名为“PfizerKline”。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物医药市场上肯定仍将时常听到土豪辉瑞的传说。  英雄所见略同?Allergan Plc也有拆分计划  不久之前,Allergan Inc. (AGN) 和Actavis plc (ACT)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新的Allergan Plc公司。最近同样有消息传出,Allergan Plc高层或将考虑将公司一分为二,将通用药物业务单独剥离形成一个公司。
  • 寒冬之下,哪些科学仪器巨头裁员了?
    疫情过后,全球多个行业传出裁员的消息,生命科学领域、新兴技术公司更是裁员的重灾区。有美国关注Biopharma的门户网站监测,截至2023年8月中旬已有119家公司发布裁员消息,相当于2022年全年的水平。下游买家增长乏力,重挫上游设备供应商的业绩表现,终于,裁员的风还是吹到了科学仪器行业,2023年多家跨国仪器巨头宣布裁员。  赛默飞  自2023年以来,巨头赛默飞一直在缩减公司的人员规模。  2月,赛默飞在圣地亚哥的三个生产基地裁员230人,主要涉及制造类员工,工程师和科学家。  4月,赛默飞关闭了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家工厂,裁员113人,这家工厂主要负责生物制品开发和细胞治疗服务。  5月,赛默飞以Covid-19产品需求减少为由,在圣地亚哥的三个工厂进行了第二轮裁员,共裁员218人。  8月,赛默飞宣布计划在佛罗里达州阿拉瓜的工厂裁员205人。第一轮裁员发生在10月份,第二轮裁员发生在明年3月份。当时,赛默飞称将把病毒载体生产网络搬到马萨诸塞州普莱恩维尔的一个地点,而科技工作将留在阿拉楚阿。  来年1月,赛默飞将关闭其在阿拉巴马州奥本的工厂,这已经是今年赛默飞第五次宣布裁员/关闭工厂。  除裁员之外,赛默飞CFO Stephen Williamson在第二季度电话会上表示,公司已经启动了4.5亿美元的成本节省计划,包括削减某些领域的自由支出和活动频次,以及优化制造业务。  Illumina  从2022年Q3财报公布后不久,Illumina就推开了裁员的大门。  2022年11月,Illumina向美国证券管理部门SEC提交的文件,裁员500人,约占全球雇员总数的5%。公司同时提出了1亿美元支出缩减计划,这些支出的缩减包括不同site的重新规划、精简组织等等。  2023年6月21日,Illumina进行裁员,这属于1亿元开支缩减的一部分,预计公司将此次裁员中损失约2500-3500万美元。  2023年8月,美国加州的WARN notice出现了Illumina的身影,这也就意味着这家测序仪领域的巨头又裁员了,此次裁员与关闭i3 campus和Foster City两个园区设施有关,有报道表示涉及的员工数量约160名。  沃特世  2023年中,沃特世CEO发布了一封致员工的信件,表示:“为了确保我们继续在高增长领域进行投资,我们必须做出一些非常困难但必要的决定。我们正在采取措施,使员工人数和外部服务支出与公司的增长战略更好地保持一致,这意味着我们将告别团队中的一些成员。”  NanoString  这家专注于生物信息产品与分析系统的科技公司于2023年10月宣布,为达成收入转正的目标,将进行公司架构调整,涉及研发和生产等部门,预计裁员数量将达到约110人。这项公司结构调整,预计将给公司带来约1500万美元的开支缩减。  编辑点评:  2023年宏观环境面临巨大挑战,许多科学仪器企业的盈利空间被挤压。除了上述企业,多家科学仪器巨头在中国也悄然开始了裁员举措,据业内人士透露,甚至连国产头部企业都开始裁员了,有人说这是过去30年都未曾见到的景象。  仪器信息网梳理这些,并非是唱衰行业发展,而是想如实记录科学仪器市场曾发生过的一幕。 古人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事情无法挽回,未来的机遇还可以追赶。行业遭遇“寒潮”,与其惶恐度日,不如“深挖洞、广积粮”做好过冬准备。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 2017IVD四巨头半年报最新出炉,丹纳赫仅排第四!
    p   截至7月27日,随着Roche上半年财报出炉,IVD Top4在2017年半年报全部公布。 /p p   2017年IVD领域四巨头风起云涌,并购不断,买买买的成功充分显示在财报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p p   2017年上半年,在集团总营收方面,Siemens 第一,Roche第二,Abbott第三(已计入圣犹达),Danaher排第四。 /p p   诊断业务上,Roche诊断第一,Danaher超越了Abbott排名第二,Abbott第三。Siemens 暂无临床诊断数据,不做排名 Roche在诊断上的营收远超Danaher 和 Abbott,达两倍多。 /p p   Abbott单独排名下滑,但收购Alere已经尘埃落定,2017年预计诊断营收达70亿美元,Abbott在诊断上的排名本质已上升至第二 届时全球第三到底花落西门子诊断还是丹纳赫贝克曼?值得期待 /p p   总之2017年下半年整个IVD江湖前五的座次排名将全部风云变化! /p p   雅培无论诊断还是整个医疗排名的大幅变化,因为全球不断买买买战略 但是中国和全球冰火两重天 Danaher诊断业务迎来爆发,同比增长15.5%,远超其他公司。也是因为去年到今年初的收购;西门子诊断最近在敏感的上市之际也忍不住进行的IVD的并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22e0ed7c-364e-424b-83b5-e654efec876c.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VD Top4 企业2017年上半年数据汇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Roche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f04850fe-938a-424b-9dc8-749f025b176b.jpg" title=" 2.jpg" / /p p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p p   Roche制药和诊断领域合计2017年上半年,销售额为263亿瑞士法郎,增长了5%(按美元算,增长4%)。净利润55.7亿瑞郎,同比增长2%。根据上半年业绩,Roche修订并提高了全年的销售增长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16649cf3-ee09-4182-b93a-fc9e8915afa6.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Roche 2017年上半年数据 /p p   诊断部门贡献了58.2亿瑞士法郎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占总营收的22% /p p   诊断各部门营收: /p p   中心实验室和POC诊断事业部:34.5亿瑞郎,占比59%,并在免疫诊断业务的带动下增长了8%。 /p p   糖尿病管理业务:暂比为17%,由于美国市场环境持续不断的挑战,糖尿病管理事业部销售额下降了4%。 /p p   分子诊断业务:占比16% 同比增长1% /p p   组织诊断业务:占比仅8%,但上半年发展很猛,增长达13%。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c9753147-9674-4d37-a1d6-27afe1d986fe.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Roche诊断四大业务 2017年上半年数据 /p p    strong 区域方面: /strong /p p   Roche 诊断在亚太地区增长最大,同比增长13%,亚太地区的营收额达13.4亿瑞郎,占整个诊断部门营收的23%。中国增长高达2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e362ea03-76ab-411d-9bc6-1e0467900939.jpg" title=" 5.jpg" / /p p    strong 下半年预测: /strong /p p   2017年7月8日,Roche透露将面向中国体检市场,主推针对女性卵巢的AMH(抗缪勒管激素)检测和维生素D检测。据悉,这两项检测都是在Roche的自动化电化学发光平台上操作,后者使得Roche长期站稳免疫诊断市场龙头地位。 /p p    strong CEO: /strong /p p   Severin Schwan(施万)在1993年博士毕业后加入Roche,此后一直在Roche任职。2008年成为罗氏集团CEO。在成为CEO之前,Schwan长期负责诊断业务,其在诊断业务领域打拼多年的经验教训,对Roche诊断的发展影响巨大。 /p p   黄柏兴2006年出任Roche诊断中国总经理。他的十年是Roche诊断在中国快速成长的十年,现在罗氏进入了后黄柏兴时代 未来波动将在所难免。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IEMENS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648eda4b-aa6c-4bd8-86b2-679cb1d03024.jpg" title=" 6_副本.jpg" / /p p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p p   Siemens2017年上半年总营收393亿欧元,营收增长4%。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b2e8e79c-77d3-455c-be8c-afa85b4cc02c.jpg"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iemens各业务部门数据,蓝色底纹为医疗部门数据 /p p   2017年上半年,Siemens Healthineers(西门子医疗)营收67.2亿,占总体营收的17% 。由于Siemens Healthineers尚未上市,诊断领域的数据不详,本次不做具体归类 但显然西门子诊断将不断加码布局诊断领域 /p p   2016年9月西门子体外诊断试剂工厂落户上海开拓中国IVD市场, /p p   7月21日,西门子宣布收购Alere旗下血气业务Epocal Inc(包括epoc血液分析系统,手持式无线测试解决方案),弥补了西门子在手持血气领域的不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6f7013d4-7852-441f-996d-2659bc0d1b6a.jpg"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iemens Healthineers 六大事业部 /p p   strong  CEO: /strong /p p   凯瑟1980年加盟西门子,曾担任多个管理职位。2004年曾出任首席战略官,2006年出任CFO,2013年至今任CEO。 /p p   2014年下半年,西门子医疗进行重组。同年 11 月,临床诊断CEO George曾繁忠正式出任西门子大中华区医疗总裁。诊断业务现任VP为郭奕明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ABBOTT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1e6e563f-0692-4d4e-b491-6d0baa07c82b.jpg" title=" 9_副本.jpg" / /p p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p p   Abbott 2017上半年财报显示,排除汇率影响,Abbott在上半年的全球销售额为129.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为此,雅培已将全年稀释每股收益区间调高至2.43美元到2.53美元。 /p p   Abbott 诊断部门表现抢眼,营收24.3亿美元,占总体营收近19%,同比增长5.1%,是Abbott四大部门中增长最大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086375d8-fdf5-4d43-afcd-29205aca3e61.jpg" title=" 10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bbott 2017年上半年数据 /p p    strong 诊断业务营收: /strong /p p   2017年上半年,Abbott诊断业务中, /p p   传统诊断:营收19.3亿美元,在诊断业务中占比79%,同比增长5.3%. 在美国地区增长强劲,达8.1%,其增长驱动来源于血液检测业务。 /p p   分子诊断业务和床旁诊断业务:在营收中占比基本相当。10%左右,分子诊断业务同比下滑0.3%,其分子诊断核心领域——传染病测试业务持续增长,但被其它业务的缩减抵消。 /p p   床旁护理业务增长8.2%,主要是由于美国继续采用了雅培公司的i-STAT?手持系统,且床旁护理业务在国际上实现了强劲增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7b2cf3f0-bf97-4c15-8192-cdd347368cd7.jpg" style=" " title=" 1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ff4ce358-84bd-4ad7-8667-322e12677752.jpg" style=" " title=" 1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bbott 诊断 2017年上半年数据 /p p    strong 区域方面: /strong /p p   诊断业务整体在美国市场上增长强劲,达8.1%, /p p   国际区域的增长为3.8%(包含中国,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其他几家) /p p   分子诊断业务在美国地区下滑11.7%,而国际区域增长8.3%。 /p p   雅培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在过去半年的增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中国市场的调整和重新增强将是未来雅培最大的挑战之一! /p p   收购Alere引发诊断界的排名动荡: /p p   Abbott的年中财报并未体现收购Alere对其的影响。从2016年2月首次宣布以58亿美元Alere开始,到2017年4月这场收购告一段落,双方修订收购条款,Abbott将以约53亿美元价格收购Alere,收购价格降低8.9%。 /p p   Alere是全球POCT(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霸主,Alere的2015年销售额24.6亿美元,占整个POCT市场份额约为20%。Abbott表示,收购完成后后,其诊断业务的年销售额将超过70亿美元。全球排名IVD第二 /p p   当然,由于Alere 的营收在近两年连续下滑(2015年下滑4.3%,2016年下滑3%),收购Alere对雅培而言需要全力整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b7e3d2d6-ef80-45b6-bb48-9f4616020b4f.jpg" title=" 1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lere 2016年年报数据(数据单位,千/美元) /p p    strong CEO: /strong /p p   Miles D. White (白千里)是Abbott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84年加入Abbott,1998年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并在1999年成为董事会主席。 /p p   雅培诊断在中国区总经理已离职,新的人选是谁将是未来半年其中国战略落地的核心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DANAHER /strong /span /p p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p p   Danaher 2017财年中报净利润为10.63亿美元,营业收入为87.16亿美元,同比增长6.5%。Danaher 股价自年初以来上涨了10%。 /p p   诊断部门上半年营收27.67亿美元,在总体营收中占比最高,达32%,同比增长15.5%。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330d1229-7287-425f-ad08-77f651811ce7.jpg" style=" " title=" 1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f22af628-0cc9-4d79-a7b0-951c1fcabf1c.jpg" style=" " title=" 1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Danaher 2017年上半年数据 /p p    strong 诊断业务营收: /strong /p p   Danaher 的诊断部门15.5%的增长中。由于血气消耗及相关设备的销售强劲,急性护理诊断业务的销售额有所增加。 /p p   病理诊断业务的销售额在Q1和Q2持续增长。增长驱动来源于对先进的染色仪器和消耗品的需求增加。 /p p   2016年11月收购的Cepheid贡献了一定的销售额及增长,扩大了产品线的多样性。但与此同时,收购企业使得部门利润率有所稀释,仅有11%,低于2016年同期的18%。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95b3e335-27a6-4b5d-9449-da00cc6c87fb.jpg" title=" 16_副本.jpg" / /p p   2016年7月,Danaher将不重要的和增长乏力的业务拆分出来,独立成为Fortive,并作为独立的上市公司开始运营。这表明,Danaher将更加重视医疗板块,尤其是有耗材的业务如诊断业务。 /p p    strong 区域方面: /strong /p p   诊断部门的临床业务需求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需求的增长,中国地区的增长部分抵消了西欧和日本需求下降的影响。北美市场的需求增长也促进了其销售额的增长。 /p p    strong CEO: /strong /p p   Thomas Joyce于1989年加入Danaher,担任市场项目经理,2005年被任命为Danaher执行副总裁,2015年成为公司首席执行官。 /p p   中国区总经理姜植铭博士,毕业后就加入了贝克曼,2011年,Danaher以68亿美元收购贝克曼库尔特 2016年,姜植铭博士正式被任命为贝克曼中国区总经理,负责整个中国的临床诊断业务。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备注:以上数据来自各公司的季报和年报等资料。 /span /p
  • IVD四巨头2018年Q3最新财报:差距拉大,“阶层”固化?
    p   截至今日,随着丹纳赫2018年Q3财报的出炉,IVD Top4在2018年Q3财报全部公布。 /p p   2018年Q3, /p p   诊断业务罗氏第一,雅培第二,丹纳赫第三,西门子医疗第四。 /p p   相比2017年巨头们对于IVD第二的你争我夺,目前诊断四巨头的营收差距开始拉开。 /p p   罗氏:行业第一,且仍保持着较高的业务增速,诊断营收是排名第二的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1.7倍 /span 。 /p p   雅培:收购Alere让雅培仍保持着高达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42.6%的增速 /span ,预计Alere整年贡献营收将超过20亿美元,让雅培牢牢占据IVD第二。但截至9月底,距离罗氏诊断的营收差额为38亿美元。 /p p   丹纳赫: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诊断业务增速放缓 /span ,上半年11%的增长到了Q3,仅保持在4%。或许需要一场新并购来拉动? /p p   西门子医疗:西门子医疗的诊断业务在排除汇率影响后,Q3增长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d3e0c3f-5f45-4395-a69f-57f141233423.jpg" title=" 11.jpg" alt=" 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VD Top4 企业2018年Q3数据总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a8065b6-cccd-4a7f-8bf3-31adb3f03e20.jpg" title=" 22.jpg" alt=" 2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VD Top4 企业2018年前9月数据总览 /p p   注: /p p   ①Abbott总营收增长率一栏,7.8%为同比增长率,排除了并购和外汇带来的影响 12.1%包含了并购和外汇带来的增长 诊断业务增长率数据同上。 /p p   ②按照实时汇率,1瑞郎=1.0032美元。 /p p   Q3,Roche总营收约14014百万美元,诊断业务营收约 3124百万美元 /p p   前9个月累计,Roche 总营收约42215百万美元,诊断业务营收约9408百万美元。 /p p   ③按照实时汇率,1欧元=1.1459美元。 /p p   Q3,SiemensHealthineeers的总营收约3781百万美元,诊断业务营收约1154百万美元。 /p p   前9个月累计, Siemens Healthineeers总营收约11144百万美元,诊断业务营收约 3330百万美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03034d1-bad8-44e5-b459-00b68e3ba02e.jpg" title=" 33.jpg" alt=" 33.jpg" width=" 174" height=" 104" style=" width: 174px height: 104px "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span /p p   罗氏集团2018年Q3营收139.69亿瑞郎,同比+7%。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d3c2d80-9967-45e7-a76b-c50aeaf8be56.jpg" title=" 44.jpg" alt=" 4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罗氏 2018年Q3财务数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诊断业务营收分析 /strong /span /p p   2018年Q3,诊断部门贡献了31.14亿瑞郎的营收,占总营收的22.3%,同比+6%。 /p p   由于罗氏未提供2018年Q3诊断业务细分领域的营收详情,因此,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下列罗氏诊断细分业务营收分析针对的是2018年1月-9月。 /span /p p   截至9月底,罗氏诊断业务营收93.78亿瑞郎,同比+9%。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3a15045-9f85-458b-ab01-278d562e8e04.jpg" title=" 55.jpg" alt=" 5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罗氏诊断四大业务2018年9M数据 /p p   2018年前9个月里, /p p    strong 中心实验室和POC诊断事业部: /strong 营收56.25亿瑞郎,同比+7%。主要由免疫诊断(+10%)、临床化学(+5%)驱动。 /p p    strong 糖尿病管理业务: /strong 营收14.84亿瑞郎,同比+1%。其中,血糖监测(BGM)同比+1%,侵入性检测系统(IDS)继续下滑(-4%)。 /p p    strong 分子诊断业务: /strong 营收14.68亿瑞郎,同比+5%。其中,cobas& reg Liat& reg 流感诊断增长高达250% 人乳头状瘤病毒诊断(HPV)同比+17% HIV诊断+6% 病毒学领域+4%。 /p p    strong 组织诊断业务: /strong 营收8.01亿瑞郎,同比+9%。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诊断业务区域营收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02d339a-a510-40e8-8820-6b25d5b1b7ed.jpg" title=" 66.jpg" alt=" 66.jpg" width=" 536" height=" 263" style=" width: 536px height: 263px "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罗氏诊断 2018年9M区域营收数据 /p p   截至9月底,罗氏诊断在区域上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主要由亚太地区(+13%)、拉丁美洲(+8%)、北美(+8%)驱动。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未来发展 /strong /span /p p   未来,罗氏诊断将继续强化在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集成的核心实验室(Integrated Core Lab)、综合解决方案、新学科的拓展 /span 等方面的发展。 /p p   同时,罗氏诊断也在加大对于中国市场的投入。2018年在中国新开设研发生产中心开业,到2021年将拥有400名员工,以确保亚太地区临床化学和免疫检测的持续供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3a71116-2074-4892-a1e0-80e9bf431a36.jpg" title=" 77.jpg" alt=" 7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罗氏中国新工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4152107-81af-4e13-862a-7f61aef40dd6.jpg" title=" 88.jpg" alt=" 88.jpg" width=" 165" height=" 145" style=" width: 165px height: 145px "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span /p p   雅培2018年Q3整体营收76.56亿美元,增长+12.1% 排除并购及汇率影响,同比+7.8%。 /p p   而2018年前9个月里,雅培集团营收228.13亿美元,增长15.2% 排除并购及汇率影响,同比+7.6%。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d24d11c-50c0-4911-b501-2b832f6a52d9.jpg" title=" 99.jpg" alt=" 9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雅培2018年Q3及9M整体营收数据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诊断业务营收分析 /span /strong /p p   2018年Q3,雅培全球诊断营收18.24亿美元。2017年10月收购美艾利尔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加持下,诊断业务增长高达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42.6% /span 。排除收购和汇率带来的影响,同比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7.5% /span 。 /p p   全球诊断业务营收占集团的23.8%。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1af41e9-ffdf-4b76-96eb-10e63fc9c2a1.jpg" title=" 1010.jpg" alt=" 10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雅培诊断2018年Q3及9M整体营收数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eeb5b68-2a98-49b7-b1f6-edd0b23e1132.jpg" title=" 1111.png" alt=" 111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雅培诊断细分业务在诊断营收中的占比 /p p   传统诊断:营收10.86亿美元,在诊断营收中占比高达60%,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排除收购和外汇影响后,同比+8.1%,涨幅最大。 /span /p p   分子诊断:营收1.21亿美元,在诊断营收中占比7%,同比+6.1%。雅培在分子诊断市场的核心领域——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传染病检测领域 /span ——的增长引领了全球销售。 /p p   Q3,分子诊断业务在美国市场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止跌回升(+2.3%) /span ,但由于2018年上半年美国市场大跌10.7%,所以截至9月底,美国市场整体同比-6.8%。 /p p   床旁诊断(雅培传统POC业务):营收1.36亿美元,在诊断营收中占比7%,增长加速,同比+4.0%。增长主要由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i-STAT& reg 手持系统驱动。 /span /p p   美国市场与分子诊断业务境遇相同,不过,如果Q4能继续保持增长,美国市场全年业绩有望呈正增长。 /p p   快速诊断(Alere的POC业务):营收4.81亿美元,在诊断营收中占比26%。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心脏代谢测试产品的销售增长尤为出色。 /span /p p   截至9月底,快速诊断业务营收达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15.24亿美元。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诊断业务区域营收 /strong /span /p p   美国市场:营收6.66亿美元,占诊断营收37%,受收购Alere的影响,增长高达80.2% 排除并购和外汇影响后,同比+6.1%。 /p p   国际市场:营收11.58亿美元,增长27.3%,排除并购和外汇影响后,同比+8.1%。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未来发展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雅培对于其Alinity家族系列诊断产品寄予厚望。 /span 在财报会议上指出,“Alinity 的全球推出,将使该业务在未来数年内保持高于市场的增速。” /p p   距离完成收购Alere已经过去整整一年,而到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2018年年底,这场大型收购有望给雅培带来超过20亿美元的营收,并让雅培牢牢占据IVD第二的位置。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005b79f-d18c-47ba-a5b9-be1aa54821e3.jpg" title=" 1212.jpg" alt=" 1212.jpg" width=" 202" height=" 121" style=" width: 202px height: 121px "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3058251c-b22c-4e89-a9ff-dc4e975b19f7.jpg" title=" 1313.jpg" alt=" 13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丹纳赫2018年Q3数据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Q3,丹纳赫营收48.53亿美元,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同比+7% /span 。生命科学业务贡献最高增长+15%、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诊断+4% /span /strong 、环境应用+8%,但即将在2019年上半年剥离的牙科业务下滑2%。 /p p   丹纳赫Q3净利润为6.637亿美元,同比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15.0%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诊断业务营收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e81e421-cfe3-43fe-b0f7-161bb6fdac19.jpg" title=" 1414.jpg" alt=" 141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5d7647d0-dcb1-4e59-96d5-36bb2dc20e11.jpg" title=" 1515.jpg" alt=" 151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丹纳赫2018年Q3诊断业务数据 /p p   2018年Q3,丹纳赫诊断业务营收15.025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1.0%,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同比+4%。受发达市场和高增长市场的强劲增长推动,分子诊断业务、临床实验室业务、急诊护理诊断业务、病理诊断业务 /span 四大细分诊断业务均出现增长。 /p p   临床实验室业务:增长主要由以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中国为首 /span 的高增长市场所驱动。市场需求来自免疫分析和自动化生产线。 /p p   急诊护理诊断业务:血气和免疫分析产品线销售持续强劲,尤其是高增长市场。 /p p   病理诊断业务:受高级染色和核心组织学产品线新产品需求所推动,以北美、西欧和中国为首。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区域营收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0fb1179d-82cb-413e-8616-1e9ac43472c3.jpg" title=" 1616.jpg" alt=" 1616.jpg" / /p p   ▲丹纳赫2018年Q3区域营收 /p p   北美: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丹纳赫诊断业务第一大市场 /span ,贡献5.740亿美元营收,占诊断业务的38.2% /p p   西欧:营收2.623亿美元,占比17.5% /p p   其他发展市场:营收0.918亿美元,占比6.1% /p p   高增长市场(东欧、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不含日本):营收5.744亿美元,占比38.2%。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中国市场持续走强。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未来发展 /strong /span /p p   丹纳赫财报中显示,“公司的增长战略考虑了未来的并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08a491c-009b-4c47-be45-b7d360a255ac.jpg" title=" 1717.jpg" alt=" 1717.jpg" width=" 397" height=" 102" style=" width: 397px height: 102px " / /p p   西门子医疗2018年Q3财年区间为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fedcd7e-73b8-41b4-9b55-ed6193bfab2c.jpg" title=" 1818.jpg" alt=" 181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西门子医疗2018Q3营收数据 /p p   西门子医疗在 2018年Q3营收33.00亿欧元,排除外汇影响,同比+5%,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增长主要由影像业务(+8%)驱动 /span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诊断业务营收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6e52ddd-6796-408c-95b4-e7697245efd9.jpg" title=" 1919.jpg" alt=" 1919.jpg" / /p p   ▲西门子医疗2018年Q3诊断业务营收数据 /p p   2018年Q3,西门子医疗诊断业务持续低迷,营收10.07亿欧元,同比+1%。 /p p   受EMEA、亚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增长推动,尤其是中国。 /p p   下一代免疫和生化解决方案Atellica& #8482 Solution商业化落地正在有序进行中,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6月底前交付560+分析仪后步入正轨。但整体的利润仍受到Atellica过渡成本的影响 /span 。 /p p   最近的两起并购带来的积极的影响——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Epocal 双位数增长 Fast-Track Diagnostic 高个位数增长。 /span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区域营收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85137df-41ca-48e0-bda1-40ca1fa2c5d9.jpg" title=" 2020.jpg" alt=" 2020.jpg" / /p p   ▲西门子医疗2018年Q3区域诊断业务营收数据 /p p   整体上,排除外汇影响后,西门子医疗在 /p p   EMEA市场:营收10.50亿欧元,同比+4% /p p   美洲市场:营收13.48亿欧元,同比+6% /p p   亚洲& amp 澳洲市场:营收9.03亿欧元,同比+4%。但是,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中国市场一反常态,在上半年增长16%后,在Q3竟然出现了下滑(-4%)。 /span /p p   *EMEA:Europe, C.I.S.,Middle East and Africa,欧洲、独立国家联合体、中东和非洲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未来发展 /strong /span /p p   “我们也对我们的实验室诊断系统Atellica解决方案的积极进展感到满意。尽管对实验室诊断业务的未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但我们确认了本财年的指导方针。”西门子医疗 全球CEO Bernd Montag如是说。 /p p   西门子医疗预计其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2018年全年整体营收同比增长3%-4% /span 。 /p p   今日,西门子医疗投资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30亿元 /span 的上海实验室诊断新工厂举行奠基典礼,IPO上市后的西门子医疗开始发力诊断业务。这是否能带动起诊断业务的新一波增长?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备注:以上数据来自各公司的季报和年报等资料。 /span /p
  • 泰灵佳起诉赛默飞事件续:巨头,还是包工头?
    p   日前,“ a title=" 中国民企诉美国仪器巨头”"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420/462145.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中国民企诉美国仪器巨头” /span /a 新闻报道了科学仪器行业巨头赛默飞世尔科技被中国民企泰灵佳科技告上法庭一事,收到不少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近日,又有知情人提供了更确切的信息。 /p p   首先来看北京市财政网2015年的一个单一来源采购公示 /p p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北京市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中心)仪器设备搬迁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429101747.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28fbc8c6-b54d-45eb-ab44-48afc7ba53f8.jpg" / /p p   再来看看当时的新闻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赛默飞将承担北京药检所1422台精密仪器搬迁项目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a9664dd6-b5d8-4fbf-afdb-c09f367ad19a.jpg" / /p p   从原告泰灵佳科技的公司网站介绍可以看出,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分析仪器行业售后服务的公司,主要提供色谱和质谱方面的售后服务,包括仪器硬件维护、维修、搬迁、认证、应用、数据安全以及仪器翻新等等。 /p p   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药检所实验室搬迁项目是赛默飞进入实验室整体服务领域的第一个重要的项目,初期在与安捷伦等对手的竞争中本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后来赛默飞采用了激进的价格策略,同时取得了公司高层的大力支持,成功拿到下了该项目。但在具体项目实施的时候,由于赛默飞自身技术团队还不具备全面支持所有厂家和品牌仪器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出于成本的考虑,于是采取了外包的做法,即将合同中安捷伦和岛津的仪器搬迁工作委托给泰灵佳科技,由该公司来负责仪器的拆卸,重新安装以及调试等工作。 /p p   但是在搬迁工作结束后,由于项目支出超出预算,赛默飞跟参与搬迁工作的服务供应商提出来重新调整价格,重新签署合同的要求。在赛默飞的强势要求下,多数供应商只好大幅调低价格,与其重新签署合同,但是只有泰灵佳科技一直不同意价格调整,坚持要求赛默飞按照双方在搬迁前约定的价格支付其仪器搬家服务费用。于是就有了项目结束两年多以后的这次法律诉讼。 /p p   我们从网上的信息看到,在北京药检所实验室搬迁项目结束后,赛默飞又陆续承接了中检院4200台仪器等多个大型实验室搬迁项目。但据了解,在之后的这些项目中,赛默飞科技没有继续跟泰灵佳科技合作。 /p p   中检院4200台仪器搬家任务由赛默飞承接。 /p p   750万预算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生命科学学院搬迁运输服务项目等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66943424-1215-45dc-9642-ed5e062a66e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5ab24887-1886-4853-a7d2-575ac23d0225.jpg" / /p p   这次法律诉讼将择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继续开庭,对于结果,我们持续关注。 /p p br/ /p
  • 科学仪器巨头Q1收入猛增115%
    仪器信息网讯 本月,福布斯发布了2021年全球企业2000强排行榜(The Forbes Global 2000),其中丹纳赫集团位列榜单全球第156位,较去年相比排名上升了70位。不仅如此,该榜单中也包括了很多科学仪器企业,其中赛默飞排名第124、日立第133、安捷伦第995、珀金埃尔默第1500、Waters第1567。“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每年评选出的上市公司,基于其销售额、利润、资产、市值这四大衡量标准对全球上市公司进行综合排名。排名可以快速帮助读者初步了解各公司的业务体量,但不作为评判各公司的唯一标准。  据仪器信息网跟踪报道,作为科学仪器行业巨头的丹纳赫在2020年全球营收22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其中包括Cytiva在内的非GAAP核心业务增长9.5%。此外丹纳赫2020全年净利润达36亿美元,而2019年为24.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  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因疫情冲击将陷入短期衰退,但会在2021年迎来反弹。因此,在2021年第一季度结束之际,让我们来看看巨头企业的业绩表现情况。丹纳赫Q1的财报要点如下:  1. Q1营收68.5亿美元,同比+58%,其中包括Cytiva在内的非GAAP核心收入增长30%。  2. 三大业务均实现业绩增长,生命科学营收翻倍(+115%)、诊断业务(+34%)、环境应用营收11.34亿美元(+6.5%)。  3. 生命科学业务实现营收35亿美元,同比+115%。其中北美同比+103%,占全球生命科学业务的36%。  生命科学业务营收:丹纳赫生命科学业务实现营收35亿美元,同比+115%   北美:营收12.6亿美元,同比+103.4%,占全球生命科学业务的36%   西欧:营收9.7亿美元,同比106%,占比27%   高增长地区(东欧、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不包含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营收10.8亿美元,同比+168.6%   其他发达地区:营收2.2亿美元,同比+47%。  以北美与中国市场为首,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医药市场终端使用的仪器和相关消耗品需求的增加,使得分离纯化技术相关的产品销售额均有所增长。这些产品的需求以生物制药和微电子终端市场为主导,但航空航天市场的疲软对增长部分有所抵消。此外,显微镜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明显,主要由于生命科学研究和医疗市场对设备需求的上涨。此外,中国、北美和日本地区质谱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明显。  诊断业务营收:  2021年Q1,诊断业务所有地区均实现两位数的出色增长,其中,  北美:营收9.72亿美元,同比+29%,占丹纳赫全球诊断业务的45%   西欧:营收4.15亿美元,同比+34%,占比19%   高增长地区(东欧、中东、非洲、拉美和亚洲,不包含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营收6.73亿美元,占比31%,同比+45%,主要由中国市场增长驱动   其他发达地区:营收1.18亿美元,同比+20%,占比5%。
  • 国产流式赛道厂商现状:资本巨头披靡之下的极速前进
    上期,杨熙女士在文中就以下方面介绍了流式细胞仪的市场发展之迅速(点击查看:急速发展的流式市场: 在“仰望星空”中脚踏实地)基于此,本期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流式赛道的国产机遇与挑战:【03 密码】:流式抗体与原料之核【04 寡头】 国产流式的机会与挑战国产流式赛道厂商现状:资本巨头披靡之下的极速前行————杨熙 牛氪资本 创始人&CEO2018年(含)以来,包括红杉、斯道资本、北极光创投、弘晖、幂方、松禾、辰德、本草等在内的TOP VC先后涌入流式赛道纷纷布局,国产流式领域的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含)至今,国内流式细胞赛道上超十家企业先后共获得超20笔融资,超50家机构纷纷进场布局。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无疑加速了流式领域的发展,在流式细胞仪成为二级医院标配的大背景下,对于企业厂商而言,如何把握时下机会结合资本快速拓展业务,成为一个关键要点;对于资本而言,如何重新认识流式领域,把握项目价值,机会与挑战并存。目前,国内流式细胞仪厂商还集中在中低端进展,而“仰望星空”的后来者在资本的大力支持下,是否会能快速填补国内仪器厂商的空白,流式细胞仪的破局除了开发仪器本身技术沉淀的难题,还有流式抗体与原料之核。【03 密码】 流式抗体与原料之核不同于免疫分析仪器的封闭式系统,流式细胞仪和其他分子诊断系统开放性比较高,即绝大部分仪器和试剂不需要配套使用,一台仪器可以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流式的上游主要是抗体原料、荧光试剂、微球和芯片等,中游除了仪器设备还有检测试剂供应商。上游供应商技术壁垒较高,核心关键点在于单克隆细胞株的筛选、鉴定、纯化以及生产工艺的把控,这部分核心原料被BD、贝克曼等国际巨头牢牢掌握在手,国内具备自主上游供应能力的厂商相当之少,主要有旷博生物、四正柏等。时至今日,尽管细胞株可以交易,但代价高昂,而且需要成规模引进,此外,产生的抗体需要经过进一步纯化,并与荧光素标记,考虑流式越来越往多色方向发展,荧光素的开发也是一个方向,国内具备荧光素开发能力的厂商更少。此外,流式细胞术中常被用到的CD(也被称为分化群、分化簇)分子(基因和抗原)需要经过国际白细胞抗原分化工作组(HLDAworkshops)认定。综上,本土企业在研发技术和产品生产方面与海外企业不可同日而语。2017年前,国内流式的发展受制于多方掣肘。流式试剂虽然多达数千个抗体或产品,种类纷繁众多,但多数以三类进行注册管理,例如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白血病免疫分型试剂等。考虑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研发周期一般需要2-5年,研发成功后一般还需要约2年的申报时间才能获得国家药监部门颁发的产品注册证书,且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应用方能获得终端医院的信任。此外,当时的流式细胞仪普遍昂贵、操作困难、试剂品种少(产品众多但有证试剂少),涉及到流式操作的检验科室,几乎无法从流式细胞仪和相关检测上获得经济效益,故而当时国内流式行业在临床的推广使用上陷入了泥沼,发展步履蹒跚。2017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过敏原类、流式细胞仪配套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属性及类别调整的通告(2017年第226号)》(以下简称《226通告》),迅速为流式试剂供应商创造了先机。在《226通告》中,药监局将一大批临床及科研常用试剂进行下放,例如将CD3、CD4、CD8等常用白细胞分化抗原类产品直接从三类注册下放为一类备案管理。降类意味着拿证容易,国内部分流式抗体经销商借此机会,通过进口分装细胞因子CBA试剂盒完成国内一类备案报证,并得以迅速发展,比如瑞斯凯尔、赛基等。最终,国内检测试剂供应商大幅增长,至今不限于透景生命、旷博生物、瑞斯凯尔、四正柏、益善生物及协和洛克、迈克生物、赛基生物等。只是,从销售体量来看,国内流式市场目前依然被国外巨头垄断。事实上,无论是像唯公、指真、赛雷纳等厂商从仪器端切入,最后通过+“试剂”(封闭或开放)进入市场,还是像旷博生物、四正柏、瑞斯凯尔、赛基等这样的少数企业从试剂端切入市场,两者切入点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将在同一市场争抢存量与增量份额。最后,考核流式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仪器和试剂的配套能力,还有市场运营能力。只是,或者是因为抗体原料比仪器更难做,我们看到更多的厂商从仪器切入,资本似乎也更青睐仪器厂商,对于原本就稀缺的试剂厂商而言,更显的难能可贵。实际上,对于国产流式厂商而言,未来要想进入到临床应用端,除了比产品性能参数,价格必然也是重要的一环。只有能做原料了,成本才会降下来,流式技术才会推广,掌握原料意味着价格迅速下跌。然而,根据产业经验,从细胞株开发,抗体鉴定,标记,质控以及全链条成本控制,没有十年以上磨练,是不可能成功的。显然,这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路程。【04 寡头】 国产流式的机会与挑战政策刺激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流式赛道的迅猛增长再次吸引了资本的关注,考虑到2020年COVID-19的大流行进一步加速推动提升了临床检验市场对核酸检测和细胞因子检测重要性的认知,流式再次迎来高速发展,资本的进一步流入为流式行业注入了发展力量。2021年5月19日,国家药监局组织起草了《体外诊断模式分类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这是自2017年以来,国家药监局首次计划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属性及类别进行调整,其中更是对于流式细胞术配套试剂的分类规则做出了新的规定。《规则》明确说明:第一类产品是指具有较低的个人风险,没有公共健康风险,不能为完成临床诊断提供完整信息,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体外诊断试剂。而在具体临床应用过程中,除个别流式抗体并不涉及诊断领域外,许多临床流式试剂都与临床诊断或治疗息息相关。例如HLA-B27检测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或已成为金标准;CD4+T淋巴细胞数量可作为艾滋病患者免疫抑制剂停药的标准。此外,对比《226通告》和《规则》增加的有关流式细胞仪配套试剂的分类的特别说明:具有明确诊断价值的流式细胞仪用抗体试剂、免疫组化用抗体试剂和原位杂交用探针试剂,流式细胞仪用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试剂盒,参照其临床预期用途,根据本文件第六条规定分别按照第二类或第三类产品管理。显然,是否具有临床诊断价值是流式抗体试剂分类的重要标准。与此同时,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显示,在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炎症因子升高应进行细胞因子检测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新出台的《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急诊专家共识》更是把细胞因子谱检测作为鉴别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必查指标,直接影响后续药物的使用。白细胞分化抗原中的CD64抗体,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流式检测项目,是高敏感、高特异的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早期标志物,并可监测抗菌药物疗效和术后是否并发感染,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流式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诸如此类项目是否应该继续按照《226通告》中所规定一直按一类办法进行备案管理,值得思考。毫无疑问,《规则》的出台,意味着流式试剂市场从野蛮生长时代正式进入到可管可控、追求质量的新阶段,同时也对流式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虑到继《226通告》后的《规则》,无论从企业的商业逻辑还是资本的投资逻辑,背后都值得深思。新冠疫情无疑推动了流式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民间测算,2020年中国流式市场规模在40亿元左右,其中科研和临床应用分别6:4。目前,流式临床应用中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占约70%,细胞因子检测占约20%。中国流式市场的竞争格局中,临床应用市场约90%被国际巨头垄断。毫无疑问,国产流式无论在存量“国产替代”逻辑还是增量市场端,都有着无限的机会,但流式临床应用端的“爆点”市场到底有多大,未来还有多远,更令资本期待。2020年11月,常州必达科公告收购新三板企业旷博生物(835093),背后的逻辑除了“仪器+试剂”的业务协同,更重要的是常州必达科身后持股占比26.76%的AUT_XXV HK Holdings Limited,正是高瓴资本。此外,AUT_XXV HK Holdings Limited旗下全资控股的公司瓴健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注册资本3亿元,被高瓴作为3个产业项目之一于今年4月签约落地苏州。瓴健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定位,正是整合流式细胞平台上游核心原料、流式细胞仪、配套诊断试剂完整产业链条,未来将打造三大业务板块,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瘤、抗体原料研发生产部、流式设备研发生产部和临床试剂研发生产部。资本巨头披靡之下,国产流式赛道的厂商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还得继续脚踏实地地快速前行。全文完。感谢ABC…MN等产业前辈的指导。【整理编辑:刘立东】作者简介杨熙,西南财大硕士、CFA,曾任职多家券商投行部门,现任牛氪资本创始合伙人。牛氪资本简介 牛氪资本是由国内资深投行人士和成功创业家共同发起组建的新锐精品投行。牛氪资本以“重研究、重交易、重赋能”为核心三重驱动,致力于为中国硬核科技领域头部企业及优秀企业家,提供一级市场全生命周期的极致投行服务,以帮助他们拓展业务并在资本市场谋求更大利益。▨牛氪资本研究领域和交易范围重点覆盖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专家约稿招募】若您有生命科学相关研究、技术、应用、经验等愿意以约稿形式共享,欢迎邮件投稿邮箱:liuld @instrument.com.cn 扫码关注【3i生仪社】,解锁生命科学行业资讯!
  • 国际巨头占近90%市场份额,国产质谱仪如何“突围”?
    质谱仪,是一种分析仪器,可以将待测的物质电离成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并且利用电磁学原理使离子按照质荷比分离并测定离子流强度。包括飞行时间质谱仪、四级杆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和串联质谱仪四种类型。基于质谱技术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分析速度快等优势,质谱仪在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工业分析、国家安全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巨头占近90%市场份额目前质谱仪尚未完成国产替代化进程,国内专门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质谱仪公司也不多。禾信仪器虽然成立以来就牵头承担数项与质谱仪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但其产品结构相当单一,主要应用与环境监测,服务的客户也主要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环境监测站或者科研中心,市场拓展高度依赖环保政策和财政预算安排。据SDI的数据,目前全球质谱仪市场基本被国际巨头所占据,市场主要参与者为沃特世、丹纳赫、布鲁克、安捷伦、赛默飞、岛津等公司,这些公司占据了全球近90%的质谱仪市场份额。目前质谱仪的主要销售市场也不在亚洲,而是集中在欧美地区,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质谱仪销售市场。随着亚洲地区国家的发展,未来亚洲有可能成为全球质谱仪市场增速最快的地区,我国有望成为亚洲地区增速最快的质谱仪应用市场。但是,我国质谱仪市场基本被国际巨头占据。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18年,我国进口了12426台质谱仪,质谱仪的进口金额达到95.81亿元,其中4成左右的进口质谱仪来自美国。据智研咨询的数据,如果不算进口质谱仪的关税、流通渠道费用、技术服务费用等环节,2018 年中国质谱仪市场规模为111.93亿元,换言之,国外厂商在中国质谱仪市场的占有率为85.6%,留给国内厂商的市占率仅为15%左右。前景可期,国产质谱仪当奋力“突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质谱仪因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优势将会不断得到市场认可,应用领域涉及国民经济各个环节,其作为采集信息的重要源头,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在各大检测领域都将会有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根据中国海关进口数据统计,2018年国内质谱仪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在此基础上,如进一步考虑进口后相关税费、国内市场渠道流通、提供技术服务等环节,初步测算2018年国内质谱仪市场规模约为130亿元。如保守以国际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7.70%为基础进行测算,我国2026年质谱仪市场规模将会至少达到235亿元,未来市场前景可期。面对质谱仪进口数量不断攀升的现状,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对质谱技术的重视程度,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计划,加大研发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从而缩短国产质谱仪器与进口产品之间的差距,实现国产质谱仪的“突围”。
  • 别了,瓦里安!一代仪器巨头的消亡史
    仪器信息网讯 2020年8月2日重磅消息,西门子医疗集团(Siemens Healthineers)宣布同意以现金方式收购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Varian Medical Systems),该交易对这家医疗设备制造商的估值约为164亿美元,比其当前市值高出20%以上。  消息一出,迅速在医疗器械领域引发广泛关注。在全球疫情还未得到完全控制下,医疗领域诞生了如此重磅的并购交易,一个是诊断界的航母,另一个是癌症治疗界的头部企业,两个在癌症放射治疗诊断等领域已经合作了十多年的合作伙伴强强联合,未来将产生怎样的效应和发展,值得期待。  然而看到这则消息,估计许多分析仪器领域的人士都会感慨:“瓦里安终究还是卖光了啊!”  作为曾经的仪器界龙头,瓦里安(Varian Association)在上个世纪曾红极一时。这家总部设在加州市Pala Alto、创立于1948年的企业是全美最早进驻硅谷的三家公司之一,也曾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同类公司中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  1999年瓦里安拆分为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Varian Medical Systems Inc.)、瓦里安半导体设备协会公司(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ssociates Inc.)、瓦里安公司(Varian, Inc.)三个业务部门。  仅在分析仪器领域,瓦里安公司(Varian, Inc.)就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制造商之一,推出过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原子吸收光谱仪、世界上第一台FT-IR、世界上第一台900 Hz NMR、世界上第一台15T FT-MS及GC/LC-TQ-FTMS,是最具活力的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也是当之无愧的成分分析仪器技术先驱之一。  就是这样一家在分析仪器领域享有盛名的公司,瓦里安公司(Varian, Inc.)在2009年突然宣布被另一家仪器巨头安捷伦以15亿美元收购,这在当时无异于平地起惊雷,炸懵了许多圈内人士。  2010年1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安捷伦对瓦里安(Varian, Inc.)的收购,条件是两家公司需要各自出售一部分业务,出售业务包括:瓦里安(Varian, Inc.)实验室气相色谱业务(Lab GC),瓦里安(Varian, Inc.)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业务(GC-TQ-MS),瓦里安(Varian, In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业务(ICP-MS),安捷伦科技公司微型气相色谱业务(micro GC)。  2010年3月,布鲁克接手了瓦里安(Varian, Inc.)的三条产品线,分别是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位于荷兰米德尔堡的实验室气相色谱(Lab GC),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核桃溪市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GC-TQ-MS)。英福康则收购了安捷伦的微型气相色谱(micro GC)产品线。  但在2014年7月,布鲁克突然宣布,出售当年从瓦里安(Varian, Inc.)收购的ICP-MS、GC及GC-SQ-MS三条产品线,但保留三重四极杆气质(GC-TQ-MS)产品线。  2014年8月,耶拿宣布收购其ICP-MS业务。  2014年10月,天美控股欧洲子公司以1350万美元收购布鲁克气相(GC)及单四极杆气质(GC-SQ-MS)产品线。  至此,瓦里安(Varian, Inc.)在分析仪器领域的拆分进程终于划上句号。  随着2011年瓦里安半导体(Varian Semiconductor )以42亿美元被应用材料收购,如今瓦里安医疗(Varian Medical )再被西门子买下,一代仪器巨头最终被拆分殆尽,“瓦里安”这一传奇品牌也将流逝在时间的长河里。
  • IVD四巨头2018年财报出炉,罗氏稳居行业龙头
    p   2018年度: br/ /p p    strong 集团总营收 /strong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罗氏第一,雅培第二,丹纳赫第三 /strong /span 。 /p p   雅培增长率达11.6%,排第一。 /p p   西门子医疗因年初IPO上市,统计年度为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暂不做排名。 /p p    strong 诊断业务营收 /strong :同样是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罗氏第一,雅培第二,丹纳赫第三 /span /strong 。 /p p    strong 罗氏 /strong :继续以绝对优势稳居行业龙头,诊断业务营收几乎是第二和第三的总和。 /p p    strong 雅培 /strong :收购Alere之后,跃居全球IVD“二把手”。并受此影响,诊断业务高达33.5%的增长率。 /p p    strong 丹纳赫 /strong :诊断业务已是第二大业务,达31%。但是持续的高增速在2018年有所下滑,2019年,现金充沛的丹纳赫的并购会押注在诊断还是独立的牙科?将是一个巨大悬念。 /p p   西门子医疗IPO上市后,第一个财年就完成年度目标。尽管受不利汇率影响,调整后诊断业务营收增长1%。 /p table border=" 0" cellpadding=" 0" cellspacing=" 0" colgroup col width=" 162" style=" width:163px" / col width=" 124" style=" width:124px" / col width=" 72" span=" 2" style=" width:72px" / col width=" 84" style=" width:84px" / /colgroup tbody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8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ass=" firstRow" td rowspan=" 2" height=" 37" width=" 163" style=" border-bottom-width: 1px border-bottom-color: black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018年 /span /td td width=" 98"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罗氏 /span /td td width=" 105"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雅培 /span /td td width=" 109"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丹纳赫 /span /td td width=" 106"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西门子医疗 /span /td /tr tr height=" 19" style=" height:19px" td height=" 19" width=" 124"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亿瑞郎) /span /td td width=" 103" style="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亿美元) /span /td td width=" 135" style="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亿美元) /span /td td width=" 49" style="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亿欧元) /span /td /tr tr height=" 19" style=" height:19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d height=" 19" width=" 16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总营收 /span /td td width=" 98"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568 /span /td td width=" 110"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306 /span /td td width=" 109"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198.9 /span /td td width=" 106"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134 /span /td /tr tr height=" 19" style=" height:19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d height=" 19" width=" 16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增长率 /span /td td width=" 98"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7% /span /td td width=" 110"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11.60% /span /td td width=" 109"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8.50% /span /td td width=" 106"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4% /span /td /tr tr height=" 19" style=" height:19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d height=" 19" width=" 16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诊断业务排名变化 /span /td td width=" 98" style=" border-left-style: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td td width=" 110" style=" border-left-style: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td td width=" 109" style=" border-left-style: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td td width=" 106" style=" border-left-style: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td /tr tr height=" 19" style=" height:19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d height=" 19" width=" 16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诊断业务营收 /span /td td width=" 98"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129 /span /td td width=" 110"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74.95 /span /td td width=" 109"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62.6 /span /td td width=" 106"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39.62 /span /td /tr tr height=" 19" style=" height:19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d height=" 19" width=" 16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诊断业务增长率 /span /td td width=" 98"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7% /span /td td width=" 110"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33.50% /span /td td width=" 109"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7% /span /td td width=" 106"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1% /span /td /tr tr height=" 19" style=" height:19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d height=" 19" width=" 16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诊断业务占比 /span /td td width=" 98"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nbsp 23% /span /td td width=" 110"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5% /span /td td width=" 109"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31% /span /td td width=" 106"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9.50% /span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IVD四巨头2018财年数据总览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注:①西门子医疗诊断业务增长率一栏,1%为可比增长率。罗氏年报中,所有增长率均为固定汇率(CER:2017年平均值)。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②按照实时汇率,1瑞士法郎=1.0065美元,罗氏的总营收约572亿美元,诊断业务营收约130亿美元。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③按照实时汇率,1欧元=1.1487美元,西门子医疗的总营收约154亿美元,诊断业务营收约46亿美元。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b5667963-1ff7-4d0a-8ded-5ae581adf73a.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ROCHE /strong /span /p p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集团总营收568亿瑞士法郎,增长7% /strong /span 。核心营业利润增长9%,反映了强劲的基础业务表现。 /p p   核心每股收益增长19%,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净利润增长24%,其中包括美国税制改革和更高的财务净收入带来的好处。 /p p    strong 诊断业务营收 /strong /p p   两大部门中,制药部门营收444亿瑞士法郎,增长7%。诊断部门营收129亿瑞士法郎,增长7%。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5dcd23c6-e0c3-47b6-96bf-ebac204e5f1c.jpg" title=" 02.jpg" alt=" 02.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两大部门营收占比 /span /p p    strong 诊断各部门营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07480469-f18c-4ea6-aa17-7e5e107e0dd3.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罗氏诊断四大业务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59206560-408e-4620-a347-971519f640cf.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四大业务2018年营收数据 /span /p p    strong 中心实验室和POC诊断事业部 /strong :营收77.7亿瑞郎,是诊断业务营收的主要贡献者,占比60.3%,同比+8%。所有业务领域的营收都有所增长, strong 免疫诊断(+11%)和临床化学(+7%)业务是主要增长动力。 /strong /p p    strong 分子诊断业务 /strong :营收20.2亿瑞郎,占比15.7%,同比+5%。由于艾滋病毒监测方面增长强劲,病毒学营收增长4%。对cobas Liat测试的需求持续旺盛。 /p p    strong 糖尿病管理业务 /strong :营收19.8亿瑞郎,占比15.4%。新增Accu-Chek指南和Accu-Chek即时血糖监测系统,带动该业务增长2%。 /p p    strong 组织诊断业务 /strong :营收11.1亿瑞郎,占比8.6%,同比+10%。其中,高级染色业务持续强劲增长(+10%) 对主要染色组合的需求很高(+13%)。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区域方面 /strong /span /p p    strong 欧洲、中东、非洲 /strong :营收50亿瑞郎,贡献了38.7%的营收,同比+3%。 /p p    strong 亚太地区 /strong :营收33亿瑞郎,同比+13%。罗氏诊断的增长主要由亚太地区驱动。 /p p    strong 北美市场 /strong :营收32亿瑞郎,同比+7%。 /p p    strong 拉丁美洲 /strong :同比+9% /p p    strong 日本 /strong :同比+6%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推进个性化医疗 /strong /span /p p   2018年罗氏完成了几笔交易,以进一步推进其个性化医疗战略。其中包括: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其全面的基因组分析可以识别患者癌症的分子变化,并将其与相关的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和临床试验相匹配 Flatiron Health公司,在癌症研究现实证据的策划和开发方面的市场领导者。 /p p   2018年初,罗氏诊断与通用电气医疗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罗氏的体外诊断技术与通用电气医疗的体内诊断技术相结合。其目标是共同开发和共同市场决策支持软件解决方案,以一个共享的数字平台为基础,该平台还允许第三方潜在地放置与产品和公司无关的应用程序。最初的重点是肿瘤学和急性护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2019财年展望 /strong /span /p p   罗氏CEO Severin Schwan称:“2018年,罗氏制药和诊断两大业务都取得非常好的增长。此外,罗氏在推动数字化、利用真实医疗数据和分析技术支持产品开发和推进个性化医疗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基于成功的上市和我们强大的产品线,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罗氏处于继续增长的有利位置 /span /strong 。 /p p   预计2019年集团营收将以不变汇率在个位数上下区间增长。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在固定汇率下,每股核心收益的增长目标与营收大致一致。罗氏预计将进一步提高瑞士法郎股息 /strong /span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7ae339f6-b7ab-4733-9ab6-07a81f6c9ac3.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DANAHER /span /strong /p p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p p   2018全年,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丹纳赫营收198.9亿美元,相比2017年的183.3亿美元增长8.5% /span /strong 。其中净利润为26.5亿美元。稀释后每股收益为3.74美元,同比增长7.0%。研发支出上升9%,至12.3亿美元。从下图可以看出,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诊断的核心业务的增长在丹纳赫集团所有业务中,18年度的增长是有所下滑,仅次于牙科.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b0d8d6c8-b8dd-49f9-8bbd-b56a96a91d5d.jpg" title=" 6.jpg" alt=" 6.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丹纳赫近三年核心收入增长 /span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四大业务营收 /span /strong /p p   丹纳赫在2018年剥离了旗下的牙科业务,拆分成独立的上市公司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DentalCo /span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023a0372-4c0b-4309-b5eb-3155a61f9756.jpg" title=" 7.png" alt=" 7.png" width=" 600" height=" 203"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0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调整前业务框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0e08d711-cf2f-4525-a838-45c4886bd15c.jpg" title=" 8.jpg" alt=" 8.jpg" width=" 600" height=" 162"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62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调整后业务框架 /span /p p    strong 生命科学 /strong :增长13%,达64.7亿美元 /p p    strong 诊断 /strong :增长7%,至62.6亿美元 /p p    strong 环境与应用解决方案 /strong :增长9%,共43.2亿美元 /p p    strong 牙科 /strong :Dental全年营收增长1%,至28.4亿美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d40113ba-55cf-4063-8e07-6cb284cb13f2.jpg" title=" 9.jpg" alt=" 9.jpg" width=" 300" height=" 1001"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1001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各业务2018财年数据(单位:百万美元)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987a7659-91f4-4e58-bf8c-4311d9f2043e.jpg" title=" 10.jpg" alt=" 10.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营收占比 /span /p p    strong 诊断业务各子公司营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410917de-978d-4e98-a0a9-c2f505d1fc43.jpg" title=" 11.jpg" alt=" 11.jpg" width=" 600" height=" 404"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4px " / /p p    strong Beckman Coulter Diagnostics /strong :核心收入以中等个位数增长,以中国为首,北美业绩改善。第四季度免疫测定的增长尤为强劲,而在2018年,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免疫业务首次超过了临床化学业务 /span /strong 。血液学方面,DxH 900、DxH 520两款分析仪的市场反馈可喜。 /p p    strong Radiometer /strong :在北美、西欧和中国的强劲表现推动了高单位数核心收入增长。丹纳赫总裁兼CEO Joyce指出:“血气和AQT产品线产生了出色效果,我们相信Radiometer将继续在急症护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p p    strong 徕卡(Leica)生物系统 /strong :核心收入增长中位数,在大多数主要地区和产品线上具有广泛的实力,其中高级染色的增长率达到两位数。 /p p   strong  Cepheid /strong :在2018年第四季度取得重要里程碑——全球安装的仪器达到2万台,进一步扩大该品牌领先的市场。另外,通过推出CE-IVD标记Xpert HBV Viral Load测试,Cepheid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病毒学测试菜单,适用于任何实验室环境,使更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能够进行高质量的测试和疾病监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d84626f3-7d93-41d5-9435-22415971fdc4.jpg" title=" 12.jpg" alt=" 12.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rong 2019财年展望 /strong /p p   丹纳赫总裁兼CEO Thomas P. Joyce, Jr. 表示:“这一年,丹纳赫实现了强劲的收入增长和营业利润率增长,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达到两位数,自由现金流也出现增长。在新产品创新和强化商业执行的共同推动下,我们在许多业务中获得了份额。此外,还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完成了20多亿美元的战略收购。 /span /strong /p p   我们相信,丹纳赫已经做好准备,在有吸引力的终端市场进行大规模的资本配置。” /p p   预计2019年,丹纳赫全年稀释后每股净收益将在3.85美元~3.95美元之间。另,有消息称,其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正在部署150亿美元的收购 /strong /span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e880104a-1d89-4b63-8c9f-dffa8112bb44.jpg" title=" 13.jpg" alt=" 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ABBOTT /span /strong /p p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p p   2018年雅培全球营收3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6%,有机增长7.3%。全年持续经营业务的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为2.88 美元(不包括特定项目),较上年增长15.2%。 /p p   2018年,雅培产生了强劲的运营现金流,偿还了逾80亿美元的债务。同时,以股息的形式向股东返还了20亿美元,并在去年12月宣布将季度普通股股息增加14.3%。 /p p    strong 四大业务营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3c64b8a2-6e7d-4923-b87b-b16def4895f3.jpg" title=" 14.jpg" alt=" 14.jpg" width=" 600" height=" 33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3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雅培业务框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9db42982-77e4-478e-a910-a7450e22d15b.jpg" title=" 15.png" alt=" 15.png" width=" 600" height=" 22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2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雅培四大业务2018财年数据(单位:百万美元) /span /p p   在雅培四大业务板块中,医疗器械和诊断业务表现可圈可点: /p p    strong 诊断业务 /strong :营收74.95亿美元,同比增长33.5% /p p    strong 医疗器械业务 /strong :营收1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1% /p p   这两大板块增长势头如此强劲,与雅培2017年完成的两桩并购(圣犹达医疗和Alere公司)密切相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e22c0d7b-2c72-4e73-a10e-cfaa450cc058.jpg" title=" 16.jpg" alt=" 16.jpg" width=" 58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8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2018财年雅培各业务部门营收数据(单位:亿美元) /span /p p    strong 诊断各部门营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e9beb4a0-6e64-4aae-babc-55df0c5783a2.jpg" title=" 17.jpg" alt=" 17.jpg" width=" 600" height=" 228"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28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雅培诊断2018年营收数据(单位:百万美元) /span /p p    strong 传统诊断 /strong :营收43.86亿美元,在诊断业务中占比58.5%。得益于诊断解决方案Alinity系统的优异表现,该板块业绩尤为抢眼,实现了8.0%的增长。 /p p    strong 分子诊断业务 /strong :在传染病检测业务的推动下,营收增长4.7%。美国市场继续下滑(-4.8%,2017年为-12.8%),主要靠国际市场9.7%的增长驱动。 /p p    strong 床旁诊断业务 /strong :相比去年7.3%的增长率,由于美国市场-2%的下滑,仅增长0.4%。 /p p    strong 快速诊断业务 /strong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收购Alere后,营收20.72亿美元,成为诊断业务营收的第二大贡献者 /span /strong ,占比27.6%。 /p p    strong 2019财年展望 /strong /p p   雅培董事长兼CEO白千里(Miles D. White)说:“2018是雅培表现出色的又一年。我们完成并超越了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在多个业务板块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战略灵活性,为2019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p p   业绩表现稳健,雅培对2019年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预测2019年,公司全年营收增长有望达6.5%~7.5%。全年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预计在3.15~3.25美元之间,其中位数较去年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793bdaa3-f959-4641-8054-79a51eca0d55.jpg" title=" 18.jpg" alt=" 18.jpg" width=" 600"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IEMENS /span /strong /p p   以下报告所述年度为一个较短的会计年度,即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 /p p    strong 整体营收 /strong /p p   2018财年,西门子医疗业务的总营收为134亿欧元,调整后的利润额为23亿欧元。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完成全年目标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同比营收增长4% /strong /span /p p   尽管受不利汇率的影响,调整后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利润率为17.2% /span /strong /p p   西门子医疗拟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每股配送0.7欧元红利 /span /strong /p p    strong 三大业务营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76de58dd-2f92-4ebb-8580-162d84d5b78e.jpg" title=" 19.jpg" alt=" 19.jpg" width=" 600" height=" 314"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14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西门子医疗业务框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c6cc13f9-2627-4355-8b62-ddbcffbffb9b.jpg" title=" 20.jpg" alt=" 2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2018财年,三大业务营收数据(单位:百万欧元) /span /p p    strong 区域营收 /strong /p p   在可比的基础上,所有区域都有适度增长。美国和中国为主要贡献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0250c3e2-19e2-4880-9505-0dde4383d925.jpg" title=" 21.jpg" alt=" 21.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2018财年,各地区营收数据(单位:百万欧元) /span /p p    strong 诊断业务营收 /strong /p p   诊断业务营收为39.62亿欧元,相比2017财年的41.64亿欧元,下降了2.01亿欧元(-5%)。这一下降是由不利汇率造成的,在可比的基础上,诊断业务总营收增长1%。 /p p   诊断业务利润为4.55亿欧元,相比2017财年的5.61亿欧元,下降了1.06亿欧元(-19%)。排除2500万欧元的遣散费和IPO成本,调整后的利润率为12.1%,低于2017财年的14.0%。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渡到Atellica解决方案的成本。 /p p    strong 2019财年展望 /strong /p p   西门子医疗全球CEO孟天齐博士说:“我们完成了营收增长和利润率目标。2018财年,公司成功IPO,也是上市后第一个成功财年,巩固了西门子的市场竞争地位。鉴于在所有业务板块中拥有强劲的产品组合以及Atellica解决方案发货量的提升,我们对已经开始的2019财年充满信心。” /p p   展望2018年10月1日开始的2019财年,西门子医疗预期全年营收与2018财年相比,增长幅度为4%~5%,调整后的利润率为17.5%~18.5%。每股收益预期为20%~30%,高于2018财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小结 /strong /span /p p   相比2017年巨头们对于IVD第二的你争我夺,2018年诊断四巨头的营收差距开始拉开。 /p p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各家布局的下一代免疫重磅产品将在全球全面展开竞争,包括重要的中国市场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罗氏诊断 /span /strong :全新cobas 8000 e 80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雅培 /strong /span :新一代诊断产品Alinity ci也正式登陆中国。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西门子医疗 /strong /span :下一代免疫和生化解决方案Atellica。 /p p   2019年的业绩是否依靠这些重磅产品上市的超级收割机,号角已经吹响! /p p   随着雅培对于Alere的整合,雅培还将在罗氏背后步步紧追。未来竞争还会更加激烈。 /p
  • 2023 年多家仪器企业巨头并购投入超 200 亿美元!
    8 家知名生命科学仪器公司(丹纳赫、赛默飞、布鲁克、蔡司、沃特世、赛莱默、赛多利斯、安捷伦)在 2023 年并购了至少 14 家公司,整体并购金额超 过 200 亿美元,单笔最高并购达75亿美元。除了对蛋白质组学、光学等热门领域进军外,多家公司对自身欠缺的仪器类别或技术、数字化技术等领域进行了补全。其中蛋白质组学是 2023 年仪器巨头出手的重要领域,某报告显示,蛋白质组学市场合计约 350 亿美元,其中研究领域 190 亿美元、诊断领域 160 亿美元。2023 年主要外资仪器巨头频频参与并购事件,其中赛默飞、赛莱默、丹纳赫并购规模领先2023 年 12 月初丹纳赫也完成了对蛋白质组学研究耗材供应商 Abcam 的 收购,金额高达 57 亿美元,随着其对蛋白质及其在治疗和诊断中的重要性理解的不 断扩展,蛋白质组研究将在丹纳赫的业务布局中更加重要。2023年1月3日,赛默飞宣布已完成对诊断技术公司The Binding Site Group的收购,全现金交易的价值为23亿英镑,按当前汇率计算为28亿美元。The Binding Site为全球的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专业人员服务,提供专业的诊断测定和仪器,以改善血癌和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管理。6月,赛默飞宣布完成对MarqMetrix的收购。交易条款未披露。赛默飞化学分析部总裁Miguel Faustino表示:“收购MarqMetrix对赛默飞世尔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战略选择,它为赛默飞的产品组合增加了高度互补的基于拉曼的在线过程分析技术。MarqMetrix将为赛默飞世尔的分析解决方案组合增加扩展更多的差异化功能,以满足客户对影响质量的关键制造工艺参数进行实时测量和过程控制的要求。我们期待着欢迎MarqMetrix团队加入赛默飞世尔。”8月,赛默飞宣布收购CorEvitas事项已经完成。赛默飞的首席执行官Marc Casper明确表示:“CorEvitas为我们的临床研究业务带来了高度互补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同时也能降低药物开发的时间和成本。”赛默飞 2023 年花费 31 亿美元收购蛋白质组学标杆企业 Olink,这一事件契合了赛默飞在质谱与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布局。质谱技术是分析蛋白质的金标准,头部仪器厂商均有质谱业务布局,赛默飞 2023 年中推出的拳头产品Orbitrap Astral高分辨质谱仪就是为解决蛋白质组学分析瓶颈的创新产品。2023年1月5日,布鲁克宣布收购 ACQUIFER Imaging GmbH,该公司是生物成像和高内涵显微镜大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先驱。此次收购增加了高性能的本地处理、安全存储和网络技术,补充了布鲁克先进的荧光显微镜成像产品,如可生成高信息内容的光片和超分辨率显微镜产品。2023年5月8日,布鲁克宣布已完成收购ZONTAL,后者是分析实验室数字化转型和综合生物制药技术数据解决方案的创新平台供应商。此次收购进一步加强了布鲁克的综合数据解决方案(IDS)软件部门,该部门包括Mestrelab Research、Arxspan和Optimal。布鲁克宣布以1亿美元现金收购Phenomex,看好单细胞多组学的未来。PhenomeX是一家功能性细胞生物学公司,提供单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以深入了解细胞功能以及对表型组和基因型间联系。蔡司计划通过收购Lenso,以扩大其工业质量与研究部门在波兰的市场份额。Lenso 总部位于波兰波兹南,是波兰3D光学系统的合作伙伴,该公司将成为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交易完成后,Lenso将加入蔡司在波兰的销售和服务公司,并作为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的一部分。2023年12月,蔡司宣布将收购荷兰眼科研究中心(DORC)100%的股份。此次收购将增强和完善蔡司广泛的眼科产品组合和数字化连接的工作流解决方案,以解决包括视网膜疾病、白内障、青光眼和屈光不正等多种眼科问题。2023年2月,沃特世宣布计划以13.6亿美元现金收购光散射和场流分离公司Wyatt Technology。该收购预计将于第二季度完成,帮助沃特世建立生物分析表征业务。Wyatt是公认的在光散射领域的领军企业,由Philip.J.Wyatt博士创建于一九八二年,在40多年前推出了第一台商品化的使用激光作为光源的光散射仪器。2023 年各仪器巨头推进的较大规模收购案则为赛莱默对 Evoqua 的 75 亿美元并购。赛莱默是纯水技术领军者之一,Xylem Analytics(赛莱默分析仪器部门)旗下 YSI、SonTek、WTW、OI Analytical、Aanderaa、MJK、ebro、Bellingham+Stanley、 SI、Global Water 等品牌的产品线有效覆盖水环境的物理和化学、生物检测的各个细分环节,而 Evoqua 则是任务关键型水处理解决方案和服务的领导者。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纯水技术公司之一,在整个水循环中提供先进技术、综合服务和应用专业知识组合,预估年收入为 73 亿美元。赛多利斯通过其在法国上市的子公司Sartorius Stedim Biotech签署了一项协议,拟以大约24亿欧元的价格从ARCHIMED和华平投资关联公司WP GG Holdings IV B.V.等私募投资者手中收购Polyplus。Polyplus一直通过收购质粒构建、蛋白质和质粒生产等相邻技术,将其重点扩展到转染试剂以外,扩大了其用于基因治疗和基因修饰细胞治疗的上游产品组合。2023年3月10日,安捷伦宣布收购e-MSion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创新电子捕获解离( ECD) 技术(称为ExD Cell)的初创公司。此次收购使电子捕获解离(ECD) 技术可供全球更多的生物制药研究人员和实验室使用。
  • 半导体巨头接连加码投资 2022年“缺芯”是否可解?
    前有2021年中芯国际豪掷千亿建厂,后有半导体巨头台积电在业绩会上公布400亿的投资计划。 半导体产业巨头的扩张预示着新的一年,芯片市场或将继续蓬勃。 有产业分析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2022年半导体供需市场将获得一定程度缓解,但5G/HPC/AIoT等市场对先进制程的需求依然强烈。该人士同时认为,颇受关注的3nm芯片虽然量产在即,但是对芯片市场格局短期影响有限。 台积电豪掷400亿 “缺芯”恐继续 2021年,“缺芯”一直是整个电子产业的主旋律,台积电作为全球芯片“代工之王”,营收也创新高。2021年,台积电税后净利润为5965.4亿新台币(2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创历史新高。对于2022年的开年业绩,公司更是表示乐观,认为预计今年一季度将实现收入166-172亿美元,中位数环比增长7.4%,超过了此前大多机构给出的预期。 从目前的各方预测来看,2022年芯片市场需求预计仍高。CINNO Research分析师告诉财联社记者,“电动车,5G,物联网等为芯片产业主要增量市场,其中PMIC,wifi、RF、MCU等市场需求有较明显提升”。集邦咨询预计,2022年12英寸的晶圆产线稼动率仍会维持95%以上的水准。 晶圆仍吃紧,台积电扩产在继续。台积电CEO魏哲家表示,公司预计在新的一年,将把全年资本开支400-440 亿美元中的70-80%用于研发2nm、3nm、5nm 和 7nm的先进工艺技术。 上述分析师进一步向记者表示:“与21年相比,整体芯片市场更加注重成熟制程,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仍将高企,同时,各芯片设计厂商对成熟制程产能的获取能力更加关键。” 目前,台积电的收入构成已经发生变化,16nm以下的先进制程产品贡献逐步增长。第四季度,台积电16nm以下的先进制程产品收入已经达到了63%,其中, 5nm 收入占比快速提升至 23%,7nm 占比为 27%。 内地企业产能释放 先进制程仍落后 转望内地市场,CINNO Research分析师告诉记者:“部分内地企业的2021年中国大陆晶圆厂商的投资将带动22年晶圆代工产能逐步释放,如华虹无锡2022年12英寸月产能预计达80K,同时,中芯深圳,天津,北京等产线产能均进一步提升”。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预测,2022年中芯国际与华虹集团产能预计突破130万片/月(等效8英寸),对整体半导体供需起到积极作用 部分已经公布业绩的国内芯片企业亦已大增。1月16日下午,北方华创(002371.SZ)公告预计2021年营业收入为84.78亿至109.01亿元,同比增长40%至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9亿至8.87亿元,同比增长250%至350%,公司表示这种成绩的原因系“该公司主营业务下游客户需求旺盛,半导体装备及电子元器件业务实现持续增长”。在此情况下,中芯国际(688981.SH)、华虹半导体(01347.HK)、盛美上海(688082.SH)等其他内地半导体企业业绩值得期待。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年的扩产扩能脚步从未停止,目前内地企业在最紧缺的先进制程芯片方面话语权仍弱。一位芯片专家曾向记者表示:“建一个晶圆厂,正常需要3-4年。6寸和8寸的低端芯片晶圆厂,时间短一点,但也的1-2年。”因此国产芯片的追赶之路仍需时间。IC Insight预测,直到2025年中国大陆厂商的自给率约在10%。 北方华创、芯源微等厂商均2021年曾在采访中表示,公司能够提供用于14nm及以上制程芯片生产的设备。而内地的芯片龙头中芯国际目前根本还无法量产7nm/5nm等先进制程的芯片。值得欣喜的是,中芯国际在科创板IPO最终超额募资523.2亿元。其中,40%的资金用于12 英寸芯片 SN1 项目 、20% 用于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或能改变国产芯片的格局。 此外,台积电的CEO魏哲家在其业绩会上表示,新一代的3nm工艺技术将会2022年下半年如期量产,且有消息称该产品研发是为了英特尔公司的“大单”。 对此,CINNO Research分析师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与成熟制程相比,3nm制程应用相对有限,主要用于高端智能机SoC,CPU,GPU。且台积电3nm在2H22仅为小量生产,大量则要等到2023年。三星虽然试产3nm较早,在1H22就将开始,但学习曲线较长,起量预计也在2023年。3nm使用价格相对昂贵,2022年投产规模小,对现在芯片整体市场格局影响有限。”
  • 174亿美元收购案后 科学仪器巨头赛默飞CRO营收居全球前三
    174亿美元与120亿美元。2021年发生的两次超百亿美元巨额并购,改变着全球CRO行业的市场格局。故事的主角,赛默飞与ICON,分别以79.20亿美元与74.62亿美元的CRO业务收入,坐稳了2021年全球CRO营收榜的第三名与第四名。纵观CRO行业的发展史,不论是如今营收超百亿美元,让人望尘莫及的LabCorp与IQVIA;还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5%再次稳居全球CRO TOP 10的本土CRO龙头药明康德,并购、重组、整合贯穿其发展始终。即使是仍处于发展相对早期阶段的本土CRO企业,也正经历着并购与整合。当头部效应开始显现,何时会出现可与药明康德比肩的下一个国际CRO巨头?注:1.仅统计全球范围内上市的CXO企业2.Thermo营收为CXO业务收入(PPD与Patheon);3.ICON收入包含PRA 2021H1收入;4.Catalent财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5.汇率按照1美元=6.45人民币、1瑞士法郎=1.09美元计算并购而来的巨头们过去一年发生的两起超百亿美元大并购,直接改变了全球CRO产业的市场格局。第一次变化发生在2021年2月,ICON以120亿美元并购PRA Health Science。曾经位居全球第五和第六的两家CRO企业,合并后一度成为了全球市场第三的CRO以及第二大临床CRO。从2021年业绩来看,ICON与PRA在2021年7月正式合并,合并收入达到74.62亿美元,位居2021年全球CRO营收排行榜第四名。 据ICON新闻稿,两家公司合并后将提供更广泛的服务产品和地理覆盖范围,更深的专业治疗知识,以及广泛的医疗技术创新。PRA的移动和连接式健康平台、真实世界的数据和信息解决方案,与ICON的Accellacare网络站点、家庭健康服务和可穿戴设备专业知识相结合,最终将提供差异化的分散式和混合式试验解决方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ICON并购的动作仅仅过去2个月,搅动全球CRO产业风云的主角变成了赛默飞与PPD。赛默飞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巨头,市值近2000亿美元,而PPD则是国际CRO巨头,市值超过150亿美元,常年位居全球CRO市占率TOP10,在非临床药理学/毒理学试验等方面具有优势,被收购前,其全球CRO市占率为3.51%。赛默飞早在2017年时,就花费72亿美元并购CRO公司Patheon进入CRO领域。资料显示,Patheon是一家CDMO企业,收购完成后,Patheon并入赛默飞的实验室产品和服务部门,并为赛默飞带来了位于北美和欧洲的先进的生产基地。当前,赛默飞在CRO领域的布局包括:从事临床研究的PPD、合同生产CDMO的Patheon,以及主营临床样品贴签、包装、仓储和物流的Clinical Trials Services。随着赛默飞在去年12月宣布完成对PPD的收购,也实现了赛默飞在CRO行业上下游领域的拓展,将自己推向全球CRO巨头的行列。赛默飞表示,完成对PDD的收购后,将进一步扩充公司在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的价值主张,在临床开发领域提供涵盖从药物发现,安全性、有效性和医疗效果的评估,到药物临床试验管理,以及药物开发和生产全流程的服务。赛默飞对PPD的收购与ICON 合并PRA Health Sciences,都是2021年内发生在全球CRO巨头间的交易,同时174亿美元也是2021年全球医药行业发生的最大金额的并购交易。合并后,2021年赛默飞的CRO业务营业收入达到79.2亿美元,跃升为全球第三大CRO企业。不论是ICON与PRA的合并,还是赛默飞收购PPD,都被业内看作全球CRO行业进一步整合之时已至。CRO企业间的并购整合为何会在2021年接连出现?新冠疫情对CRO行业的冲击或是并购的催化剂之一。全球金融咨询公司Moody's曾在2021年发布报告,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大部分药企都相继宣布暂缓或终止临床试验,研发项目的暂停,对CRO行业产生不小的冲击。 Evaluate旗下公司Vantage也曾在2020年初预测,疫情的爆发预计会影响或推迟315项临床试验研究,涉及的受试者超过17万名,涉及金额接近200亿美元。虽然到2020H2时,疫情对CRO的冲击已有所缓解,但临床试验受阻无疑增加了CRO企业的成本压力。这也直接反映在了业绩上。位于北美和欧洲的国外顶级CRO都迟迟无法开工,业绩极大受损。全球排名第二的IQVIA当年收入同比增长仅2%,ICON增长3.8%,被收购的PRA,业绩更是下降了2.96%。但如果从长远来看,其实国际CRO巨头之间整合、并购并不罕见。当前全球规模较大的CRO都经历过并购,甚至不止一次。CRO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一段并购重组史。2016年,IMS Health与Quintiles合并诞生了如今全球第二大的CRO公司IQVIA;2017年,INC Research与inVentiv Health合并成为为Syneos,成为了曾经的全球TOP3; LabCorp更是在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间,连续并购Convance、PAML与Chiltern,成为了产业布局最全面的CRO公司,多年来位居全球CRO第一的位置。国联证券分析认为,CRO行业发展至今,由于内发性的业务范围扩张时间成本高,企业纷纷寻求资本的支持,通过融资并购的手段,扩展自身业务范围。并购重组成为CRO发展的主旋律也就不难理解。 如何成为下一个药明?如果回看海外CRO行业的发展过程,经过了萌芽、发展、成熟、整合四个阶段。不同于全球CRO巨头们正经历着横向整合扩张,国内CRO行业因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相对早期阶段,CRO企业目前大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发生在国内CRO企业间的并购整合,更多的处于“补业务短板”的阶段。2000年成立的药明康德,是本土CRO公司开始发展的里程碑式标志。2003年我国颁布了《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对CRO做出了明确定义,并规定新药试验申办者可以委托外包部分工作给CRO,进一步激活了国内CRO市场。随着2015年后临床数据自查、加快药品审评审批、MAH制度等鼓励创新药上市的政策规范了药品研发、上市流程,以及2017年中国正式加入ICH等因素的利好,都为CRO行业发展带来了上升空间。近两年来,国内CRO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为代表的国内优秀的龙头CRO公司的带领下,进一步开启了国内CRO行业发展的新篇章。当前的国内CRO行业也正经历着并购整合,头部企业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国联证券分析,“国内CRO行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小、整体国际竞争力弱、行业集中度偏低,龙头企业体量不足。因此,龙头企业将通过横向兼并增强自身研发能力,拓展业务范围,发挥规模效应,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未来将形成多家规模较大、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综合性 CRO 公司。”就国内龙头企业来看,药明康德便是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了在全产业链中“做大做强”。作为国内最大的CRO公司,其业务范围覆盖整个CRO产业链。能够提供药物发现、临床前研发、临床试验及申报、原料药及制剂生产等全流程的研发、生产服务,覆盖领域既包括小分子药物、也包括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以及医疗器械研发测试等领域。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药明康德整体业绩强劲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29.02亿元,同比增长38.5%。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至2021年,药明康德完成了近10笔并购交易,几乎将业务覆盖到了从临床前CRO到CMO/CDMO的全产业链,并成功跻身全球TOP 10的CRO企业。泰格医药、康龙化成以及凯莱英等更专注于单一业务,仍通过并购加强在专精领域的强势地位。随着海外CRO龙头企业陆续进入国内市场,拥有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能力、雄厚资金实力与较高的研发水平的海外巨头们给本土CRO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海外CRO公司的发展对本土CRO公司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若回顾海外CRO巨头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并购整合是CRO公司开拓业务的重要手段和快速成长的助推器。有分析认为,业务过于单一的CRO在未来不能满足制药企业日渐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本土CRO企业通过在合适自身发展的领域布局,通过纵向、横向整合扩大产能和规模,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开发已经成为CRO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从“小破厂”到全球一哥,光刻机巨头ASML的周期逆袭史
    随着2022年疫情起伏,一些城市进入封闭和静态管理节奏,很多创业公司也进入经营的艰难时刻。穿越周期对任何公司来说都并不容易,此刻我们想梳理和研究一些公司,它们或是某个硬科技领域的隐形冠军,或是一些重要赛道的著名公司,来看看艰难时期它们是怎么成长的。  第一篇我们选择了阿斯麦ASML,“光刻机”作为一个赢者通吃的硬科技领域,在它身上显现了太多科技公司发展的要素——如何押注正确的技术路径?是选择渐进式创新还是颠覆式创新?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如何发挥出高效的执行力?……这些也都是当下硬科技公司所需要面对的难题。ASML从一个被抛弃的研发项目,屡次走在破产边缘,到如今成为全球光刻机霸主,它如何度过那些绝境时刻?如何小心翼翼地穿越周期?尽管很多公司的成功不可复制,但这样的故事依然是引发思考的绝佳养料。  “他们不来了?他们不来了?他们不能这样做!” ASML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马丁范登布林克差点把他的电话机砸烂。1991年因为海湾战争的爆发,出于安全考虑很多跨国公司禁止高管乘坐飞机。  “他们”指的是IBM,因为这样的禁令,IBM的高管无法来与ASML进行最后的合同谈判。但此时ASML的财务状况几乎进了ICU,如果拿不到IBM的订单,1991年的ASML就会破产。ASML压上了全部身家,为了IBM的订单疯狂努力了好几年,这些努力,都会因为这场跟他们毫无关系的战争而化为泡影。  1991年的ASML,还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ASML。今天ASML风光无限,光刻机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全世界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这样的技术。中国芯片产业最大的短板就是EUV光刻机,而这家荷兰公司占有45nm以下高端光刻机80%的市场,而在极紫外光(EUV)领域,ASML是全球独家生产者。  但曾经的ASML,无数次走在资金链断裂的边缘,小心翼翼地穿越经济周期。贯穿始终的,是ASML对技术路径的卓越把握和几乎无止境的研发投入。从推出PAS 2500在光刻机领域站稳脚跟,随后经过改进的PAS 5500进入头部行列,到与台积电合作成果研制浸没式光刻机系列,一举奠定霸主地位。  再到2010年推出第一台EUV光刻机原型,以及通过外延并购形成整体光刻产品组合,从ASML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要想做出一家战略级硬科技公司,是需要冒多么大的风险,有着多么大的决心,花费多么大的资金,才有可能成长起来。  我们通过书籍、券商研报、媒体报道等资料,研究了ASML的发展史,并结合对硬科技的投资逻辑总结了一些观点。以下,Enjoy:  经济危机救了ASML:我们看到ASML是怎么小心翼翼地穿越经济周期,回过头来看惊诧地发现,其实经济危机救了它   硬科技的艰难抉择——押注改进还是颠覆:ASML真正的崛起里程碑,是选对了技术路径,但有时候成功来自于渐进式创新,有时候又来自于颠覆式创新,选对了一飞冲天,选错了万丈深渊,我们来看看ASML的启示   关键转折点——贵人相助与敌人犯错:企业要想成功,离不开盟友助力与敌人犯错,台积电是ASML的贵人,两家力推的浸没式光刻技术,打败了当时流行的干式光刻技术,这也源自敌人尼康、佳能的错误。当运气来了,要怎么抓住它,看看ASML是怎么做的   合作才能走得更远:今天的ASML 90%的零件其实是外购的,它是一家集成商,背后是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台湾、韩国多家公司与研究所的技术支撑,最终才能量产出极度复杂的EUV光刻机,合作与形成利益共同体是长远之道。  1  经济危机救了ASML  “坐视我们这种高风险企业快速倒闭,是典型的荷兰人做法。如果我们办公室的灯连续13个晚上亮着,政府劳工检验员会要求查看我们的工作许可证。但我们要把一个关键的战略产业拱手让给美国和日本吗?那我只能说,你们以后就去快乐地挤牛奶、搅黄油和种郁金香吧。” 德尔普拉多曾愤愤不平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德尔普拉多是ASM的创始人,他在1984年接手了被飞利浦抛弃的光刻机研发团队,成立了合资公司ASML。ASM是制造芯片生产设备的,但无论从技术和规模上,飞利浦都看不上ASM,所以在寻找接手方时,连谈判的机会都没有给它。  德尔普拉多是个猛人,他几乎吃饭、睡觉和呼吸都在ASM,他的魅力、野心和无畏展露无遗。ASM有欣欣向荣的一面,但也有深陷泥沼的一面。欣欣向荣的是,ASM是荷兰经济惨淡景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正从一家设备分销公司转型为独立设备制造商,收入开始增长 但深陷泥沼的一面是连年的亏损、不大的规模、面临众多技术先进的竞争对手……普拉多一直在用“芯片是战略产业”这一点来吸引荷兰政府资金的投入,但政府耐心也有限。  直到1983年,飞利浦在其他人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在经历了和3家公司谈判失败后,所有人都士气低落。而ASM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令飞利浦看到也许ASM还是有钱的。在飞利浦高层再一次明确必须放弃像光刻机这样的非核心业务后,必须抓住最后一次机会来挽救光刻机团队,阻止裁员的发生。  飞利浦光刻机项目早期的产品SiRe1 图片来源:Lithography giant:ASML's rise  于是,ASM作为最后一根稻草,会谈开始了。这场会议只持续了1个小时15分钟。“对不起,失陪一小会儿。”普拉多与飞利浦光刻机团队负责人克鲁伊夫聊了15分钟后,他走出房间与团队商量。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他才回来,然后说:“让我们一起做吧。”  光刻机业务符合普拉多的雄心壮志,他制造了芯片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机器,但唯独缺乏最具战略性的光刻机。  但合并一个光刻机团队也是巨大的冒险。在这场谈判的一年前,ASM的收入才3700万美元,然而仅新一代步进光刻机的研发费用,就将远远超过5000万美元。并且与光刻机所需的先进技术相比,ASM以前掌握的技术简直不值一提。  一家小公司与巨头合作,话语权往往落在谁更需要谁。先进技术令飞利浦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ASML中享有很大话语权,为了获得飞利浦Natlab技术实验室的后续访问权限,ASM不得不答应在新公司中与飞利浦平分股权。  飞利浦在交易中还想尽可能节约资金,财务部门起草了一份详细的合资企业必须支付的费用清单,包括为制造20台步进光刻机所需订购的零件和材料费用,以至于“这家新公司买杯咖啡就会破产”。  这就是ASML艰难的成立史,它像一艘好不容易凑齐水手、仍在四处漏水的小船,一边修补一边扬帆起航。这个艰难的开始,与后面ASML所要面临的困难相比,也只是九牛一毛。  从ASML成立的1984年开始,后面连续3年遭遇了市场长时期衰退,行业增长陷入停滞。但研究ASML的学者们提出了一种观点,市场崩溃最终证明是对公司的天赐之物。  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救了ASML?  荷兰高科技学院(HTI)的董事总经理瑞尼雷吉梅克,以及诸多ASML的早期员工都认为,经济危机打击了当时的巨头,但奇迹般地给了ASML喘息的时间,让它有足够的时间来重塑其研发和生产部门,因为当时刚刚起步的ASML,走错了油压技术路线、装配厂也还根本无法生产真正的大订单。那时如果芯片设备市场特别好,而ASML却卖不出光刻机,那么ASML会立刻失败。  另一方面,由于ASML的定位是光刻机集成商,一些零部件还需要依靠上游生产商,比如镜头,就需要德国蔡司生产,但蔡司当时的产能情况也非常糟糕。如果市场在1984年高速增长,蔡司都无法满足当时光刻机老大GCA的需求,更不可能给ASML足够的供应。  当然,这些认知是用后视镜来看,由ASML早期管理层总结出来的。但在1987年秋天,当时没有人能够感受到这种奇迹。  在经济衰退的这三年,刚刚起步的ASML主要在修炼内功,从一个士气低落、被抛弃的团队,逐渐变成一个自力更生的开发团队,物流和大规模生产系统也趋于成熟,销售和营销也已成为一股重要力量。  这种艰难开局还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心理基础——要坚持熬过周期,在后来ASML多次濒临破产边缘时,都跟ASML在第一天就面临的困难一样。  工人正在超净室里组装 图片来源:Lithography giant:ASML's rise  2  硬科技的艰难抉择——押注改进还是颠覆  “等你卖了20台光刻机后,再回来找我谈。”  时任ASML CEO斯密特在加州一场世界一流的芯片设备展上备受打击,他到处宣扬飞利浦的光刻机项目起死回生了,但得到的反馈寥寥无几。当时的光刻机巨头是美国GCA和新崛起的日本尼康,装机量(在客户工厂中运行的机器数量)是所有人关心的关键指标,GCA和尼康已经达到数百台,而ASML还是零。  这个指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光刻机过于复杂,以至于光刻机供应商需要配备大量服务工程师,以应对突发情况。一些微小的因素就会导致光刻机出现问题,实践经验非常重要。  带着绝望的心情,斯密特回到了荷兰,他除了觉得芯片行业充满活力之外,其他都是沮丧的消息。绝境逼人思考,当他回顾在整个差旅中看的一切时,似乎在黑暗中有一丝光线若隐若现。  当时,整个芯片行业即将跨越一个难关,这为设备制造商创造了机会。在加州的展会上,每个人都在谈论摩尔定律,谈论下一代机器——从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显然在未来几年内,芯片线路将缩小到1/1000毫米以下,光刻机处理的将不再是4英寸的晶圆,而是6英寸的晶圆。  随着这个转变,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需要新一代光刻机,这种机器要能够将0.7微米的细节成像到晶圆上,并实现更紧密的微电子集成。在所有的坏消息中,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还没有人找到制造这种光刻机的方法。  大门虽关闭,但窗户已打开。斯密特与团队一起探讨,如果ASML成功开发出新一代光刻机,那么半导体行业就会被他拿下。  斯密特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新一代光刻机必须在光学、对准和定位等几乎每个方面都大幅改进。当时的行业巨头佳能、GCA、尼康和Perkin-Elmer公司制造的机器仍然使用导程螺丝杆来移动晶圆台,这意味着他们的图像细节达不到小于1微米的定位精度,而这正是ASML技术的优势所在。  斯密特也是一位有远见的人。他以前研究过航空业的整合行动,在他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世界上有50家飞机制造厂,当他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只剩下几家了。他还在上一份工作经历中见证过电信业的技术变革。他知道一家新公司,在成熟市场是没有机会的,除非这家新厂商选择对了技术路径。Lithography giant:ASML's rise  技术路径深刻影响了光刻机公司们的起起伏伏,我们总结了三个重要启示:  早期优势有可能会转化为阻碍  ASML由于承袭了飞利浦的光刻机技术,在一开始采用的是油压驱动,而非电动。  在1973年,当爱德鲍尔在飞利浦制造了第一台步进光刻机时,这个基于油压驱动的晶圆台遥遥领先于时代。当时油压是一项卓越的技术,如果没有受到挑战是很难被放弃的。  油压装置提供了稳定性和精度极高的定位系统,但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机油如果泄漏,则会对芯片制造过程造成严重破坏。在80巴的压力下,即使是最微量的泄漏也会将整个房间喷上油雾,污染将使芯片生产停滞数月,油在芯片生产过程中是“毒药”。  并且,机油系统还会产生很多噪声,需要定制外壳来减少噪声。这些问题导致了油压驱动的光刻机没有客户。  但由于技术依赖的惯性,飞利浦没有改进这个问题,直到剥离光刻机项目。而到了ASML,也没有在一开始就重视这个问题,斯密特仍希望将这种油压设备,硬卖给那些想要尝试其高级对准系统的客户。  当然,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虽然ASML有一张技术王牌——能够实现精准套刻的对准技术,但由于这项技术被应用于油压驱动的机器中,就是没有人买。最终斯密特决定放弃油压,改为电动晶圆台,这意味更多的研发经费、更短的研发时间、和一定的失败几率,但也不得不迎难而上。  渐进式创新的影响力可能超出想象  20世纪80年代,ASML在光刻机领域还算不上最头部的公司。当时的老大要属美国GCA。但GCA在80年代中期就迅速衰败了。  当时导致GCA失败的最终因素,主要是蔡司的g线镜头,一种光线漂移问题严重。在开始时一切都很好,但随着光刻机运行的时间变长,图像质量就会下降。因为急于向客户交付光刻机,所以GCA在把镜头安装在机器上之前不会对镜头进行检查,这导致GCA交付了数百台带有故障镜头的光刻机,而蔡司多年来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只有不到10%的镜头被送回进行维修。  更大的问题是GCA的光刻机无法自动纠正此类错误,工程师们也不知道问题出现的确切原因。  此时,一种渐进式创新出现了。GCA的日本竞争对手(尼康)设法改进了光刻机的聚焦系统。尼康依次开发出了具有较大数值孔径的g线目镜,这种组合令尼康的系统,能够更清晰地将微小图案成像到光刻胶的薄层上。  这项渐进式创新,令尼康斩获颇丰。当时有很多厂商正在大规模投入g线技术向i线技术革新。但客户们都很看好尼康的改进,因为他们只需要换掉GCA的光刻机,而不是是重新创建一个全新的基础设施。在制造更好芯片的同时,还节省了大量资金。  在技术转型期要格外小心这些因素,尼康对g线镜头的微小创新只是其中一个。当现有技术的寿命延长,对昂贵新技术的需求就会减弱,这意味着投入时机的重要性。  要探索技术路径的迷雾,赛马制可能是不错的手段  ASML也一样会面临抉择,到底是逐步改善现有技术,还是投入新的?ASML里程碑式的光刻机PAS 5500,就是在这样的抉择中诞生的。  工程师要做的不仅是机器的物理设计,他们还必须在初期选择技术路径,然后再扩展物理设计。如果机器架构从一开始就不可靠,那么以后各个环节都会遇到麻烦,问题还将持续多年。  例如晶圆台精度就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当时,ASML在其机器中使用带有直线电动机的H型晶圆台,但随着市场对“对准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很难说这种技术路径的产品能在市场上存活多久。  此时,摆在面前的问题是,ASML应该选择逐步改善,还是彻底革新?如果选择逐步改善,这种技术路径很可能最终无法满足市场的新需求 另一种选择是使用革命性的长冲程、短冲程发动机寻求突破,但研发会有风险。  ASML PAS 5500的首席架构师范登布林克没有直接做出决定,其实他也很难判断到底孰优孰劣。由于这个决策意义重大,他决定在这两条路上分别试验6-9个月,两个团队分别在自己的技术路径上赛马。  最后,技术竞赛证明旧H型晶圆台,有足够的潜力定位8英寸的晶圆,所以ASML选择了这条保险的路线。长短冲程发动机被暂时雪藏,但也可作为更新换代的备选方案。  PAS 5500对于ASML来说,是一款决定性的产品,ASML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它身上,PAS 5500也的确推动ASML走向光刻机世界的舞台中心。所以在这种重大的决策上,多花点研发经费是划算的,技术路径的赛马机制是值得的。  经历了多年的苦心经营,ASML在步进扫描光刻机时代走到了巨头行列,当时的市场形成了三家独大的局面:ASML、尼康、佳能。  但令ASML真正登上霸主宝座,弯道超车打败另外两家的契机,来自于颠覆式创新,来自于台积电的一个发明。  3  关键转折点——贵人相助与敌人犯错  技术赛马制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当颠覆式创新的机会来临时,提供支撑勇气的判断。  ASML最大的弯道超车,发生在193nm制程到157nm制程的升级过程。过去步进扫描光刻机采取的技术路线都是干式法,通过用更高级的曝光光源,来支撑技术进步到下一代。为了追求更高的分辨率,光源波长从最初的365nm,到248nm,再到193nm,但再往下走时,这条技术路径出现了困难。  当时业内又面临是押注改进还是颠覆的抉择。大部分企业选择了在原有技术路径上改进,比如两大巨头尼康、佳能,都选择进一步研发157nm波长的光源,但遇到了困难。  这时候,一种全新的技术理念出现在市场上——浸没式。这个思路由台积电的华裔越南科学家林本坚提出,他创造性的用水作为曝光介质,光源波长还是用原来的193nm,但通过水的折射,使进入光阻的波长缩小到134nm。  以前的干式法中,曝光介质用的是空气。它们的区别在于折射率,193 nm光源在空气中的折射率为1,在水中折射率为1.4,这也就意味着相同光源条件下,浸没式光刻机的分辨率可以提高1.4倍。  当时很多人认为浸没式技术难度太大,首先水可能会把镜头上的脏东西洗出来,影响工作效能 还有人担心水中的气泡、光线明暗等因素,会影响折射效果。林本坚也在着手攻克这些问题,比如用去离子水和其他手段,来保持水的洁净度和温度,使其不起气泡。  但理论归理论,能不能从实验室真正到工厂,还需要经验丰富的设备商一起开发。林本坚去美国、日本、德国、荷兰跑了一大圈,向光刻机厂商兜售浸没式光刻的想法。但是,绝大部分大厂都不买账。  不买账的原因除了这项技术走得太“鬼才”,还有不少想法需要验证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改变的沉没成本太高。当时主流的研发思路,都是在157nm的干式光刻技术路径上。诸多公司已经耗费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如果用这种“加水”的想法,各个研究团队就得全部重新开始,推翻原有的大部分设计。  所以巨头们对林本坚的态度,不仅仅是不理睬,而是封杀。尼康甚至向台积电施压,要求雪藏林本坚。在现实利益面前,这样的事情还发生过很多,比如柯达其实是最早研发出数码相机的公司,但缺乏自我颠覆的勇气,因为恐惧它威胁到自己的胶片业务,反而是雪藏了数码相机。  终于当林本坚跑到了荷兰时,ASML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虽然ASML也是从干式光刻机起家,但它想通过赛马制来赌一把,既然尼康、佳能都在死磕干式法157nm光源,且进展不顺利,那这支“奇兵”的意义就是巨大的。  最终浸润式成功了。2003年,ASML和台积电合作研发的首台浸没式光刻设备——TWINSCAN XT:1150i出炉,第二年又出了改进版。同年,研发进度拖慢的尼康,终于宣布了157nm的干式光刻机产品样机出炉。  但此时胜负已定,一面是用原来193nm光源但通过水进化到132nm波长的新技术,一面是157nm波长的样机,浸润式技术的优势不言而喻,这一技术成为此后65、45和32nm制程的主流,推动摩尔定律往前跃进了三代。  颠覆式创新的毁灭力也是巨大的。尼康、佳能由于对技术路径的判断失误,不仅意味着几百亿研发资金打了水漂,更是在与ASML的竞争中彻底落败。在2000年之前的16年里,ASML虽然跻身第一梯队,但是第一梯队里最小的玩家,占据的市场份额不足10%。  但自浸没式技术出现后,一路摧枯拉朽,全面碾压昔日巨头尼康、佳能,2008年市场占比超过60%。整个日本的半导体厂商,以及IBM等巨头,也都迅速衰落。  4  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ASML开始打造上下游利益共同体。  由于浸没式技术的独家性,ASML要求所有合作伙伴必须投资它,否则就不合作。Intel、三星、台积电等等都投资了ASML,大半个半导体行业成为了ASML一家的合作伙伴,形成了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大家都绑在了一条船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发浸没式光刻设备的同时,ASML还早期布局了EUV技术,可谓走一步看三步。中国现在买不到的EUV光刻机,就是这种最前沿的产物。  我们在前文提到,尼康开发干式157nm光源遭遇了困难,就是因为不停缩小光源波长越来越困难,浸没式光刻技术虽然通过水的折射率暂时领先,但在未来,也一样会面临需要不停缩小波长的问题。  极紫外光(EUV)就像曾经的浸没式技术一样,拥有另辟蹊径的潜力,因为它的光波长极小,可以创造出比传统光刻小得多的电路。从1990年代末开始,直到2017年推出第一台商用EUV机器,这个项目共耗资90亿美元。  EUV代表产生电路的极紫外光 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资金只是一方面,EUV的量产并不是一家公司的能力,而是多方合作的共同结果。美国政府之所以对ASML拥有影响力,就是因为美国政府和美国科研力量,是开发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早在1997年,英特尔认识到进一步缩小光源波长的困难,渴望通过EUV来另辟蹊径。英特尔说服了美国政府,组建了“EUV LLC”的组织,包含了商业力量和政府科研力量,例如摩托罗拉、AMD、英特尔等,还汇集了美国三大国家实验室,美国成员构成了主体。  在对外国成员的选择上,英特尔和白宫产生了分歧,英特尔想让在光刻机领域有实力的ASML和尼康入局,但白宫认为如此重要的先进技术研发不该有”外人”入局。  此时ASML展示出了惊人的技术前瞻性,一定要挤进EUV LLC,虽然这个组织的目标是为了论证EUV技术的可行性,而不是量产它。ASML强力游说,开出了很难拒绝的条件——由ASML出资在美国建工厂和研发中心,并保证55%的原材料都从美国采购。  几百名全球顶尖的研发人员,经过了6年时间,终于论证了EUV的可行性,于是EUV LLC的使命完成,于2003年解散,各个成员踏上独自研发之路。  此时的ASML刚在浸润式技术上奇兵致胜,然后就立即投入到EUV的研发中。ASML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5%用于研发,比如2017年的研发费用就高达97亿人民币。越投入技术越强,竞争对手都逐渐跟不上了。  EUV的技术难度非常高,在先进的EUV光刻机中,为了产生波长13.5nm超短波长的光,需要持续用20kw的激光轰击从空中掉落的金属锡液滴,液滴直径只有20微米,而且同一个液滴需要极端时间内连续轰击两次,第一次冲击是将它们压平,第二次冲击是将它们汽化,才能产生足够强度的极紫外光。为了保证光的持续性,每秒要轰击5万次。  EUV光刻机被誉为人类制造的最复杂机器之一,各个环节的高度专业性也汇集了全球的尖端产业,其中要用到来自德国的反射镜,以及在圣地亚哥开发的硬件,这种硬件通过用激光喷射锡滴来产生光,重要化学品和元件则来自日本。ASML还于2012年收购了顶级光源企业Cymer。  EUV光刻机绝对是人类制造的最精密复杂的设备之一  运输该机器需要40个集装箱、20辆卡车和三架波音747飞机 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ASML其实是一个集大成者(集成商),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ASML 90%的零部件来自于外购,再由最理解客户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ASML集成。ASML的背后是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台湾、韩国的技术支撑,最终才能量产出极度复杂的EUV光刻机。  这就是尖端供应链全球化的典型例子,如果中国想在芯片领域取得大幅进步,那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由多方构成、缺一不可的全球尖端供应链。  早在ASML成立最初的几个月里,就确定了它合作的基因。ASML只进行研发和组装,并不什么都由自己制造。这种理念在1984年是十分超前的,因为当时欧洲流行的信念是“你最好什么都自己做才能控制一切”,当时很多人都认为ASML疯了:“培养合作伙伴与把钥匙交给别人是同一种意思,这是在自找麻烦,你会完全失去控制权。”  但事实证明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 制药巨头研发重心纷纷向中国转移
    全球第二大医药巨头默沙东公司于上周宣布在中国成立亚洲研发总部,进行创新药物的研发,并且默沙东承诺未来五年内在中国投入15亿美元(约合96亿人民币)的研发资金,新的亚洲研发总部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   资料图片   据介绍,随着欧美受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等,以及越来越多的专利药到期、新药上市数量不足等,令跨国制药巨头销售收入增长减缓。越来越多的全球制药企业将研发重心转移到中国这片发展向好且稳定的市场。   新品将涉及糖尿病及女性健康产品   记者了解到,默沙东亚洲研发总部预计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完工,届时将有约600名工作人员在此进行药物研发、转化性研究、临床开发、注册事务及外部研发项目。据默克实验室总裁金彼得透露,其实默沙东在中国的研发团队远远不止600人,还有许多合作伙伴包括公司和大学的实验室等,建立了一个更广泛的研究网络,公司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环境和人才优势。   默沙东中国主席兼总裁冯纳玺表示,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新产品在中国上市,新产品将覆盖糖尿病以及女性健康领域。默沙东亚洲总部将依托中国强大的医学科研人才和创新的平台,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骨科、肿瘤、神经科,以及疫苗领域,以创造出更好、更新的药物和疫苗,服务中国乃至全球的患者,同时为中国的医改做出积极的贡献。默沙东的研发涉及广泛的治疗领域,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中国近年来发病率日益上升的疾病。   金彼得谈到亚洲研发中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希望把默沙东已有的(在欧美市场上已经上市的药品和疫苗)更快地带入到中国市场。除了亚洲研发总部,默沙东还将和一些中国企业进行药物疫苗的研发,比如已经在进行的与中国国药集团合作的HPV疫苗(宫颈癌疫苗)。   中国成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   默沙东将亚洲研发总部移师中国,并非孤立事件,其背后有着深远意义,就在今年初,世界最大制药公司美国辉瑞决定关闭它在英国已运作50多年的研发中心。一个开,一个关,预示着中国这样的市场地位正不断凸显。   据介绍,欧美受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加上越来越多的专利药到期、新药上市数量不足,令跨国药企销售收入增长减缓。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5年将有约77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到期。阿斯利康亦由于业务调整,其位于英国莱斯特郡查思伍德研发基地的项目亦将停止。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制药业快速发展,给欧美大型药企走出困境带来希望,药品研发和生产正越来越快地从发达国家向亚洲转移。 2010年3月,IMS发布《重塑世界医药市场新秩序:一个被重新划分的世界》研究报告提出,2011年中国药品销售额将超过法国和德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   自2001年勃林格殷格翰出资1亿欧元用于在华扩建生产工厂和设立化学品研发中心,2002年诺和诺德在中国成立跨国药企第一家致力于生物技术研究的研发中心,此后数年内,罗氏、阿斯利康、礼来、诺华、强生、GSK和辉瑞都陆续大手笔投入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上,甚至位于中国的研发中心已独立成为跨国企业辐射全球的研究基地。   而当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纷纷宣布“将药物研究开发的全程都在中国完成”之时,即已宣告其各自在华研发中心将以独立的研究方向和完整的研究过程出现,而非跨国药企研发群体中的附属品,它们将把相对成熟的制药研发过程引入中国,把转化科学等新兴药物开发理念带入中国。而且,跨国药企在华研发中心越来越将以中国市场的需求作为首要研究方向。默克实验室总裁金彼得就向记者提到,默沙东亚洲研发总部会针对中国或者是亚洲市场一些特色疾病领域,如肝炎这类比较常见的疾病,针对其迫切的需要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研发。
  • 一入丹门深似海,从此难见赛佳人-浅析分子诊断巨头Cepheid发展史
    p   2016年9月6号, 丹纳赫宣布计划以40亿美元收购领先的分子诊断企业Cepheid。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整合高手,丹纳赫向来出手不凡,Cepheid及其产品到底有何独到之处,能得到丹纳赫的青睐呢。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聊一聊Cepheid公司发展史及其产品。 /p p   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其拳头产品GeneXpert的英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b74dd67f-0ced-4bd4-b3af-827405fa09a2.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中的机器和蓝色盒子即是GeneXpert及测试盒 /p p    strong 学霸创业 /strong /p p   Cepheid, 中文叫赛沛, 是一家全球分子诊断(Moleculardiagnostics)行业的领导企业,致力于临床快速分子诊断产品的研究与生产。1996年3月Cepheid由Thomas L. Gutshall, Bill McMillan, Dr. Kurt Petersen, Dr. GregKovacs, Dr. Allen Northrup和Steven Young等联合创立于加利福尼亚州。六位创始人中有三位博士和一位微生物学家,可谓是一支学霸团队。 /p p   以PCR仪为仪器平台的分子诊断技术虽然应用广泛,技术成熟,但也存在局限:操作过程复杂,需要专业操作人员 易被污染,造成检测结果的“假阳性”。Cepheid成立的初衷就是解决PCR技术的这些痛点。公司在风投的支持下开始运营,其研发是基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快速PCR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 /p p    strong 三喜临门 /strong /p p   归功于学霸团队,Cepheid成立仅四年就在产品,融资和市场布局方面出现突破:2000年5月份发布Smart Cycler,公司第一台DNA扩增和检测系统 6月成功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发行 将Smart Cycler系统在北美的独家代理权授予Fisher diagnostics,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的与日本Takara Shuzo 公司合作,而Eurogentec公司获得Smart Cycler系统在西欧主要国家的独家代理, 自此Cepheid在发达国家基本布局完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767c0000-9ede-4d38-87da-17b669c174a0.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martCycler系统 /p p    strong 崭露头角 /strong /p p   2001年的炭疽恐怖袭击事件让Cepheid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契机。2001年9月18日开始,有人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美国新闻媒体办公室以及两名民主党参议员。该事件导至5人死亡,17人被感染。当时Smart Cycler是少数几种可以快速,准确检测生物体DNA的仪器。联邦政府机构利用Cepheid的设备检测炭疽的传播范围,确定可能的来源。Cepheid为此同**巨头诺斯洛普格拉曼公司合作,在全美的邮政系统安装炭疽检测设备。2001年,Cepheid共销售了370台Smart Cyclers和120万支测试管,其用户包括美国军队,疾控中心和FBI。Cepheid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bf08b9dc-c7b9-4686-8a19-7d625250fa2f.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炭疽杆菌 /p p   2002年,John Bishop 成为Cepheid的CEO,在此之前他担任Vysis的CEO和总裁,在遗传病和生物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后来的发展证明John Bishop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者。2003年炭疽检测的销售额达到5800万美元的峰值,Cepheid开始将重心重新转移到临床诊断市场。 /p p    strong 神器出关 /strong /p p   2005年Cepheid终于发布了GeneXpertPCR分析仪和Xpert GBS(B 族链球菌)测试盒。GeneXpert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样品制备、扩增与检测完全整合的定量PCR仪,使得即使不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也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复杂的分子检测。 /p p   GeneXpert的主要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p p   集成:将样品制备、扩增、定量检测统一 /p p   全面:可以检验多种环境和人体组织样品 /p p   快捷:可在120分钟内提供准确的实验结果 /p p   灵活:模块化设计,方便温控反应模块与检测系统的任意组合 /p p   安全:单独的测试盒增加了设备的安全性,减少污染及环境因素干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741664f5-7787-44dd-9258-99dd44e4c9e0.jpg" title=" 4_副本.png" / /p p   GeneXpert的不足之处在于机器和测试盒的价格昂贵,所以管理层在选择开发测试项目时颇费心思。经过慎重考虑,Cepheid认为在院内感染的快速诊断方面存在机会,据此开发的一系列测试项目获得了成功,随后又将测试项目拓展到传染病、女性健康以及病毒等领域。 /p p   目前Gene Xpert已经上市试剂盒产品有23项,可进行如下检测: /p p   B族链球菌(Group BStreptococcus)、肠病毒(Enterovirus)、白血病(leukemi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MTB/RIF)、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丙肝病毒(HCV)、乳腺癌、黑色素瘤、炭疽热、瘟疫、野兔病等项目。 /p p   strong  MTB大捷 /strong /p p   在众多检测项目中,GeneXpert最成功的产品是检测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Xpert MTB/RIF)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Xpert MRSA)的测试盒,而Xpert MTB/RIF的研发及营销过程尤为值得称道。 /p p   缺少快速、准确的诊断方式一直是全球结核病防治的瓶颈,也是导至全球耐药结核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过去100多年里,痰涂片镜检是诊断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传统检测方法,其局限在于敏感性差,漏检率高达40%,得到测试结果的时间比较长。等检测结果出来,患者需要进行治疗时,患者的结核可能已侵入身体其他器官,因此快速诊断非常重要。 /p p   Xpert MTB/RIF测试盒的研发由创新诊断技术基金会委托, Cepheid和新泽西医学与牙科大学共同合作进行,2009年研发完成,并于2010年上市。该测试盒可以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利福平耐药性,检测时间小于2 小时。 /p p   2009年开始,WHO(世界卫生组织)在南非、印度、阿塞拜疆、秘鲁等国家进行了历时18个月的严格评估。2010年底,WHO认为这种新型快速检测方法对全球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是一个重大突破,希望各国全面投入使用。 /p p   考虑到GeneXpert的仪器和Xpert MTB/RIF测试盒价格昂贵,创新诊断技术基金会投入了2590万美元,购买了220台GeneXpert仪器和140万个测试盒,分发到非洲、东欧和亚洲的21个国家。 /p p   2011年初,Cepheid发起HBDC(高负担发展中国家)计划,以推广Xpert MTB/RIF测试用于结核病的防治。 /p p   2012年与比尔梅琳达基金会,美国总统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美国国家发展署以及全球基金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旨在将Xpert MTB/RIF测试盒在高负担国家的单个测试价格降低到9.98美元,为此上述机构共投入1000万美元。 /p p   Xpert MTB/RIF测试盒产品可谓Cepheid的经典之作: /p p    产品的开发是由创新诊断技术基金会委托,并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研发经费来自比尔梅琳达基金会与美国国家实验室 /p p   WHO的强大助力。项目研发成功以后,通过WHO的严格评估,进而在全球范围推广。随后WHO对该项目进行了持续跟踪研究,包括对该项目主要针对那些人群,如何更好的推广该测试,如何让更多的公立和私营机构参与进来,得到测试结果如何用药治疗等诸多方面。WHO的支持为Xpert MTB/RIF测试盒建立起强大的竞争壁垒,连罗氏、雅培等行业巨头也难以逾越 /p p   Xpert MTB/RIF测试盒价格高昂,但是由于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有上述众多非盈利组织为仪器和测试盒买单,Cepheid真是名利双收。 /p p    strong 守正出奇 /strong /p p   除了专业的学术推广,Cepheid在市场营销方面也颇有创意,举两个例子: /p p   其一是Cepheid与Paul Jr. Designs合作开发的Cepheid 摩托车,将Cepheid的公司logo、GeneXpert及其测试盒的设计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以表现GeneXpert技术的先进和分子诊断的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ae19ff0b-ebf9-4539-99d6-14c1a04fa316.jpg" title=" 6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Cepheid摩托车 /p p   看到这辆摩托车,笔者都心动不已,想着有机会搞一辆试一试。 /p p   其二是2015年GeneXpert友情出演了美国科幻片天魔异种(Harbinger Down)。影片讲述一群毕业生搭载拖网渔船前往白令海峡追寻被GPS定位的白鲸,在行程中意外打捞起一件前苏联的坠毁于海底的太空残骸后,不料竟唤醒了神秘的未知生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9e247e76-041a-4bd1-bc84-079531ed35da.jpg" title=" 7_副本.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决定检测未知生物, GeneXpert测试盒亮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9c5aa36e-8af8-4abf-8d9e-73c9c3278346.jpg" title=" 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GeneXpert开始检测 /p p    strong 喜忧参半 /strong /p p   目前GeneXpert全球装机量已经超过11000台,在美国医院分子诊断同类型设备的装机量中,Cepheid占比最高,接近25%,超过Roche、BD和生物梅里埃等业界巨头。 /p p   过去10年的财务数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3ae7e115-9946-4bd8-b045-9eb931aed4ed.jpg" title=" 9.png" / /p p   从2006年到2015年,Cepheid的营收达到20%的年复合增长率,但是除了2001年盈利300万美元,其余年份全部亏损,并且近几年亏损呈扩大趋势。这主要是由于Cepheid在研发方面的大量持续的投入。截止2015年,Cepheid的累积财务赤字达到了3.42亿美元,并且2015年年报说的很清楚,2016年盈利没指望,以后几年能否盈利看情况?? /p p   成立至今20年持续亏损,让笔者不禁想起了被雅培收购的i STAT公司。难怪近两年Cepheid的股价一直上不去,也为后来被收购埋下伏笔。 /p p    strong 花落丹纳赫 /strong /p p   2016年9月6号,丹纳赫宣布计划以40亿美元收购Cepheid,交易预计将在2016年四季度完成。交易价格每股53美元,相比9月2号Cepheid的股价,溢价高达54%。笔者认为,以Cepheid的潜在价值来看,这个价格不算离谱。 /p p   丹纳赫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69年,以工业仪器及设备为主要业务的跨国公司,2015年销售额205.6亿美元,增长7.4%,在全球仪器公司排名中位列榜首。2004年丹纳赫通过并购丹麦雷度血气业务进入体外诊断行业。2011年斥资68亿美金收购当时年销售额约37亿美金的贝克曼库尔特,业内震惊。丹纳赫比美艾利尔更胜一筹,不但并购犀利,更是整合高手,通过并购整合了二十几家公司,包括Radiometer, Beckman, Gendex,Molecular Devices ,Hemocue和Iris等知名品牌。 /p p   通过此次收购,丹纳赫一举完善了在分子诊断和POCT方面的布局,能够与罗氏,雅培,西门子在临床诊断产品线全面竞争。Cepheid借此傍上大款,不必再忍受投资人的质疑,但是自主性会受到限制,并且被收购后,外人再想了解Cepheid的营销数据和运营情况可就难了,正所谓“一入丹门深似海,从此难见赛佳人”。 /p p   strong  成功之道 /strong /p p   分析Cepheid的GeneXpert的成功之道,和i STAT, Triage以及Piccolo非常相似: /p p   1. 鉴于微流控极高的研发门槛,学霸创业团队是其成功的基石 /p p   2. 以Thomas Gutshall和John Bishop为代表的管理层审时度势,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是Cepheid成功的保障 /p p   3. 经历了天使投资、风投、纳斯达克,以及最终被产业资本并购,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为之腾飞的助力 /p p   4. 二十年如一日在研发上持续大量投入,是其能持续领先业界的关键 /p p   5. 与WHO、NGO、科研机构和其他公司的广泛合作,是Cepheid在研发和营销上快人一步的重要因素。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p p   本想将本文作为POCT兵器谱的第四篇,因为GeneXpert从其设计到工作流都与POCT的理念契合,可惜其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POCT仪GeneXpert Omni预计2017年才上市。根据目前的公开资料, GeneXpert Omni和POCT兵器谱中的i STAT, Triage和Piccolo相比,似乎毫不逊色,让人期待。这四柄利器分别是POCT在血气、免疫、生化和分子诊断方面的标杆产品,并且刚好代表了微流控POCT已经成熟商业化的卡、条、碟、盒四种形式。 /p p   成功绝非偶然,冥冥中似有注定,谁会是POCT的下一把神器,让我们拭目以待。 /p p   谨以此文,向Cepheid的六位创始人Thomas L. Gutshall, Bill McMillan, Dr. Kurt Petersen, Dr. GregKovacs, Dr. Allen Northrup和Steven Young致敬!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作者:荆水寒 /span /p p br/ /p
  • CFIIS:互联网巨头聚焦食品工业创新
    p   中国式的电子商务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代表的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从电子商务创新中迅速发展壮大,如今纵横捭阖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开始聚焦食品产业。 作为关系民生“衣、食、住、行”四大领域最为基础的一环,在满足基本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吃的好、吃的健康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的主流理念。食品产业是关系每一位国民身体健康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经济板块,食品产业占据了国民经济十分之一的规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0a6ed116-ac77-4a2e-a20f-d6ef58f3e4a7.jpg" title=" 12.jpg" / /p p   当前,食品工业主要集中在2.0自动化阶段的提升和3.0数字化阶段的示范应用。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新的自动化技术大量应用,由此而带动的食品工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和产品品质的稳步提高。随着以电子商务、O2O应用、共享经济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创新商业模式应用为典型特征的新经济在中国获得巨大成功,新的互联网技术、新经济模式开始在食品工业领域迅速渗透。从即将召开的CFIIS2017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得到的消息,阿里巴巴、京东、联想等互联网巨头将有诸多分享呈现给食品工业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8e0516ed-af53-4cc8-9aaf-814f343a189b.jpg" title=" 13.jpg" / /p p strong   新思维促进食品工业跨界融合发展 /strong /p p   正在各领域稳步推进的“互联网+”战略在信息技术为典型特征的大时代背景下凸显顶层设计的大格局,食品工业领域的“互联网+”战略已经逐步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食品工业的互联网化已经开始在各细分领域渗透,休闲食品、餐饮、生鲜等领域的互联网+创新已经成为现象级的投资热点,食品工业的互联网化创新还体现在渠道模式的颠覆性革命和生产模式的个性化定制特征。 /p p   所有的这些创新都是基于互联网化的新思维与传统食品工业特征结合的产物。因此,新思维带来的行业变化是现象级、潮流式的跨界、融合的发展理念。新思维在食品工业的大量落地表明了新经济模式的旺盛生命力,加上资本和产业联合助推,食品工业诞生诸多独角兽将是大概率事件。 /p p strong   新经济助推食品工业模式创新 /strong /p p   以电子商务、O2O应用、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为代表的中国式创新成为当前全球的一大亮点,在自身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在快速的助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在食品领域,大量的外卖、订单式餐饮、订单生鲜等O2O应用雨后春笋,有力的推动了我国中央厨房领域的发展,一大批自建、第三方等中央厨房工厂投入使用,对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提高食品产品的稳定性,促进行业形成新的增长点起到了很大作用。 /p p   此外,新经济模式打破传统食品销售渠道的信息不对称环节,对传统的仓储、批发、零售等环节都是革命性的影响。以三只松鼠等为代表的大批互联网化食品企业应运而生,成为食品工业领域增长最快的新生力量,并且形成鲶鱼效应,加速助推食品工业的转型升级。当然,一大批跟不上发展节奏的食品行业从业者将被迫退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e1b5de07-9ad2-4c00-8a0f-488a431618cc.jpg" title=" 14.jpg" / /p p strong   新技术推动食品工业生产转型升级 /strong /p p   现在,在食品工厂内运行的食品装备绝大部分并为人为控制,而是软件系统在掌握生产节奏。食品机械的智能化为智能产线和智能工厂提供了可能,乐惠、中亚、普丽盛、碧海、新美星、达意隆、永创、百冠、中包公司等一大批可以实施整线的食品工业智能装备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我国食品工业整体迈向4.0时代提供了坚实的装备基础。在此基础上,诸多的信息系统和应用加速部署到食品工业的生产、仓储、物流、线上线下销售等环节,信息流的高效加快了产品流和资金流循环、快速的提升了整个生产到消费的效率。 /p p   工业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通用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在食品行业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柔性生产、定制生产、智能产线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依托,以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融合为前提,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条件,生产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对一数据信息传递所表现出的每一件产品的轨迹精准定位不仅实时反馈每一件产品的运行轨迹,而且可以将消费者地图描绘出来,成为产品决策的最直接的重要依据。 /p p   新并不代表一定取代旧,新思维、新经济、新技术归根结底是一种思维和工具的创新,代表着效率的提高。我们食品工业从业者应摒弃旧时代的零和思维,用新思维、新经济和新技术来武装自己,让食品工业借助新的工具技术,适应面向未来的消费理念, 以实时、交互、借力、多赢的战略思维来审视我们自身行业发展。将于9月12至14日在长沙召开的CFIIS2017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上,来自阿里、京东、联想等诸多互联网巨头和伊利、加多宝、燕京、汇源、达利、劲酒、双汇、金锣、泸州老窖、加加等200多位食品企业高层,以及乐惠、中亚、普丽盛、碧海、新美星、达意隆、永创、百冠、中包公司、晓进、库卡、西门子、欧姆龙、贝加莱等500多家装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一道,探讨互联网技术与食品工业融合创新发展之路,助推食品工业全面升级! /p p br/ /p
  • 盘点:跨国制药巨头中国研发中心哪家强
    近日传来消息,强生全球第四家创新中心落户上海,计划于本月底正式启用,在此之前,强生已经在英国伦敦、美国波士顿和门罗帕克分别建立了创新中心。据了解,强生的创新中心针对旗下所有产品,包括了医疗、制药、诊断学以及消费者营养等方向。   由此可见,强生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在此之前,强生的制药、医疗等中国研发中心已经成立多年,而且均为强生的亚太区研发中心。   其中,强生很早在上海建立强生制药中国研发中心,并于2009年升格为亚太区研发中心,特别关注亚洲地区一些特有的、亟待医治的疾病,包括肿瘤、传染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同时,通过与各高校、研究机构构建协作网络,实现开放式创新模式。   而强生医疗亚太区研发中心则是2011年在苏州成立,专门针对亚洲新兴市场(主要包括中国和印度)设计和开发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   除了强生,主要的跨国制药巨头都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些跨国巨头们的中国研发中心是什么情况。   辉瑞   辉瑞中国研发中心2005年就成立了,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辉瑞在亚太地区的研发枢纽,为辉瑞全球的生物及化学制药研究与开发项目提供支持服务。并于2010年,在武汉光谷生物产业中心成立分中心,除同步全球临床项目外,还将特别研究中国本土高发疾病,如肺癌、胃癌等治疗药物的临床开发。。   辉瑞中国研发中心还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及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等国内一流的学术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药物经济学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项目   拜耳   2009年,拜耳医药保健的全球第四个研发中心设在了北京,而中国则是拜耳在德国和美国之外的第三个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国家。研发领域涉及拜耳的四大核心部门&mdash &mdash 心血管病、影像诊断、肿瘤以及妇女医疗保健,也涉及整个研发链条上的各个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拜耳之所以把研发中心设在北京,与清华和北大的合作是很重要的原因。   诺华   2006年,诺华在苏州建立工厂和研发基地,研发基地致力于创新性药物工艺与分析方法的研究以及其生产技术的开发。   直到2009年,诺华才在上海建立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作为诺华公司全球药物研发网络的一部分。研究中心致力于研发创新药物,目前主要针对中国及亚洲地区高发的癌症(如胃癌和肝癌等)及肝病(如肝炎和肝纤维化等),以满足病患迫切的医药需求。   赛诺菲   2008年,赛诺菲在上海成立中国研发中心,中心涵盖药物研发的所有环节,具有从寻找目标药物到实现药物临床应用。   2014年9月,赛诺菲亚太研发总部在上海成立,整合了赛诺菲生物制药(赛诺菲制药)、罕见病(赛诺菲健赞)、疫苗(赛诺菲巴斯德)和动物保健(赛诺菲梅里亚)在亚太地区的研发力量   罗氏   2004年,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这是罗氏药品部全球第五个研发中心。   2007年,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在上海成立,是罗氏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在内)第一个全功能临床药品开发中心。并于2009年,随着罗氏制药亚太地区总部落户上海,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也升级为罗氏药品临床研发亚太中心。   默沙东   2011年,默沙东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为亚洲研发总部,进行创新药物的研发。默沙东的研发涉及广泛的治疗领域,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中国近年来发病率日益上升的疾病。   葛兰素史克   2003年,GSK在天津设立非处方药研发机构。2007年,在上海成立全球性中国研发中心,侧重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目标是为多发性硬化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严重疾病开发新药,将承担从新药开发、临床研究到产品注册整个医学领域的研发工作。   诺和诺德   2002年,诺和诺德在北京成立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生物技术基础研究。2006年,该中心独立注册为&ldquo 北京诺和诺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rdquo ,并在不断的扩大规模。研发目标是蛋白质药物开发,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蛋白质表达技术的创新和发明。   阿斯利康   阿斯利康中国创新研发中心于2007年在上海成立,致力于肿瘤领域的转化科学研究。自2011年开始,中心独立开始新药发现与开发,特别针对亚洲地区某些高发病率疾病的新药,包括开发一系列潜在产品以治疗肝癌、胃癌和肺癌等在亚洲患者中具有高发病率的疾病。2012年,新研发基地投入运营。   礼来   2010年,礼来制药在上海宣布将在中国设立糖尿病研发中心,专注于研发满足中国糖尿病患者需求的药物。2012年,礼来中国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该研发中心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专注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探索具有新的作用机制、可以延缓糖尿病进程的新型药物。   礼来中国研发中心是礼来合作网络的有益补充,也将是合作研发医药网络中新化合物发现和临床前研究的重要枢纽。   艾伯维   2009年,艾伯维(当时还是雅培)中国研发中心在上海张江落成,是艾伯维全球7个研发中心之一。作为临床前研究的一环,支持全球药品研发中心的药物研发,主要集中在免疫、疼痛、神经系统与肾病领域。
  • ​美妆寒冬?口红效应失灵,巨头财报齐“跳水”
    众所周知,在经济危机到来、大环境不景气或个人经济困难的时候,消费者没钱去度假或购买昂贵的名牌商品时,他们就会把钱花在“小确幸”的小奢侈品上,比如高档口红。消费者将口红视为一种“廉价的奢侈品”,其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这一趋势最早在2001年经济危机时期由时任雅诗兰黛公司董事长的伦纳德兰黛(Leonard Lauder)提出,也被称为“口红效应”。“口红效应”向来是美妆品牌衡量消费者对市场信心的一个既定经济指标,但彭博社于上周五(8月9日)的报道中却对化妆品行业敲响警钟:“口红效应”已经失去了魔力。“历史告诉我们,当通货膨胀加剧、收入受到压力时,消费者确实会购买更多的口红、香水和昂贵的护发精华。”彭博社作者Andrea Felsted写道,“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以及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重现,这次的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可能远不如品牌想象的那么明显。”01 各大巨头财报均下滑彭博社指出,夏洛特蒂铂里的所有者Puig集团的股票自5月份上市以来已经下跌了约5%,而包括知名美国女歌手赛琳娜戈麦斯的Rare Beauty在内的独立美妆品牌最近也在寻求出售;联合利华集团于7月25日公布2024上半年财报,高管们在对上半年业绩的评论中提到了美国美容市场的放缓,其中高档美容产品受到的影响最大。尽管丝芙兰的业绩增长强劲,但LVMH集团在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仍未达到分析师的预期,凸显了奢侈品行业的增长放缓。该集团净利润下降了14%,第二季度的有机收入增长仅为 1%。在财报电话会议上,LVMH首席财务官 Jean-Jacques Guiony承认,这一转变并不是集团预料之中的,并表示,上半年的业绩表现迫使集团下调了对2024年剩余时间的预期。欧莱雅集团7月底公布的财报中,其第二季度销售额增长5.3%,也没有达到预期。包括CeraVe和理肤泉在内的皮肤美容品牌的表现优于其他美容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0.8%,但仍低于预期的17.4%。今年5月,雅诗兰黛集团公布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39.4亿美元,同比增长5%。其2024财年九个月的销售额总计为111.4亿美元,同比下降5%。“综上所述,很难不认为我们的美容市场已经达到了‘过饱和’的程度。美容业多年来的大幅增长,也意味着消费者囤货的需求可能会减少。” Andrea Felsted在报道中称。彭博社援引杰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师观点指出,2021年至2023年,全球美容市场将增长6%至8%。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需求正在放缓。“市场研究公司LookLook定期对100名高消费中国女性进行调查。该公司表示,首先,中国消费者正在削减化妆品方面的开支,并开始转向本土品牌,因为在她们看来,国货品牌比国际品牌更物美价廉;其次,迄今为止,美国和欧洲一直在试图接过美容市场的接力棒,但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过去的三年里,化妆品品牌与巨头们在欧美市场强劲扩张,销售额最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回落。通货膨胀和高借贷成本给当地中低收入购物者带来压力,加剧了这种情况。”02 护肤彩妆市场双双疲软香水与轻医美成“中流砥柱”彭博情报(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师林赛&bull 达奇(Lindsay Dutch)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自今年1月以来,欧美化妆品市场需求已经疲软。在该公司6月份对欧盟与美国各650名化妆品消费者发起的调查中,受访者中40%以上的人表示,今年他们会先削减其他方面的支出,然后再削减美容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支出。但这一比例比1月份的调查结果低了10个百分点,也是该调查自两年前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大型美妆连锁零售商Ulta Beauty在4月初表示,它看到大众市场和高端市场的化妆品销售额都在放缓。6月,欧莱雅集团将其对今年全球美容市场销售增长的预测从之前的5%下调至4.5%-5%。就连它的新预测也可能过于乐观。市场咨询公司Circana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该公司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高端化妆品产品的销售额仍增长了8%,但这一数据与前两年每年高达两位数的增长额相比,增速已大大放缓。大众市场在上半年亦表现平平,唯一的特例是e.l,f,Beauty,Circana指出,这得益于该品牌其实惠的价格定位。Circana还在报告中表示,TikTok出现的一个显著趋势值得注意,那就是“消费不足”(Underconsumption),各个美妆网红都出现在这一标签下,鼓励粉丝少买化妆品。并非所有化妆品品类都走势低迷,价格昂贵的香水和美发用品依然坚挺,不过,即使在这两个领域,一些年轻消费者也开始购买迷你装的香水和身体喷雾,价格低于25 美元。另一亮点是“轻医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欧莱雅集团于本月收购了Galderma Group AG 公司 10% 的股份,该公司生产治疗各种皮肤病的产品以及医用注射填充剂。然而,据彭博情报称,全球注射美容市场的价值可达90亿至150亿美元,这只是整个美容市场的一小部分,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2023 年美容市场的销售额约为 5700 亿美元。但是,如果消费者将资金从传统的护肤品转向此类产品,那么欧莱雅就不能“坐视不理”。“这两家公司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不难看出,涂抹在皮肤上的产品(如外用面霜)和进入皮肤的产品(如注射填充剂)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欧莱雅可能会把医用美容疗法推向主流,就像它在抗衰老成分(如透明质酸和发油)方面所做的那样。”彭博社评论道,“此举也凸显出,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容集团,欧莱雅拥有向邻近品类转型的灵活性和敏锐嗅觉。目前,这使它领先于雅诗兰黛等其他竞争对手——尽管如此,如果美容产品的整体销售不能从经济低迷中复苏,即使是最强大的美妆集团也不得不承受损失。”编辑视角:针对美妆行业出现的增长放缓趋势这一现象,彭博社的报道指出,“口红效应”失灵,美妆巨头们的财报纷纷下滑,这引发了市场对美妆行业未来发展的担忧。报告中提到,通货膨胀和消费者收入压力是导致美妆行业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不足,开始削减非必需品的开支,包括化妆品。此外,美妆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选择更加多样化,本土品牌崛起也对国际品牌造成冲击。尽管如此,美妆行业并非全然没有亮点。香水和轻医美等细分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欧莱雅集团也通过收购 Galderma Group AG 公司股份,布局轻医美领域,展现出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和转型能力。总体而言,美妆行业面临着挑战,但也蕴藏着机遇。企业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进行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体外诊断十巨头,如何瓜分545亿美元市场?
    p   EvaluateMedTech在对行业内120家公司数据的统计基础上做出预测:到2018年,全球医疗技术(包括医疗器械、诊断产品)销售额将达到4400亿美元,增长率为4.4%。其中市场占比最大的细分行业为IVD,预计2018年占到整个市场的12.4%,达到545亿美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440482585_55dc0519dc9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67514534-b816-44cd-b0cb-64584e7b599b.jpg" / /p p   数据统计显示:到2018年,这十家巨头企业年总销售额将达到445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5%。销售总额合计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81.6%,占比相比2011年统计数据上升了4个百分点。 /p p    strong 1.数据解读 /strong /p p   市场潜力无限,发展势头迅猛的IVD行业目前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内是最具发展活力的子行业,但其所处的国际竞争却是异常激烈,从上述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p p strong   一是:全球十大IVD巨头企业中欧美占九席之多,而美国独占六席 /strong /p p   全球十大巨头企业中美国有六家 德国一家 法国一家 瑞士一家 日本一家。基本都是在经济和制造业强大的国家。而相比中国IVD企业,这十家巨头企业还都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与产品、市场积淀,在行业内属于技术领先型、产品全面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十分明显的先发优势。 /p p strong   二是:十大企业市场占比逐渐增大,市场垄断进一步加深 /strong /p p   依托其先进的技术和全面的产品以及品牌的传承,十大巨头企业在抢占市场先机方面占据先机,同时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不断扩大自身,独霸世界市场。2011年数据显示十家企业的总销售额占比为77.6%,而预计将以5%的平均增长率发展,到2018年期总销售额占比将进一步攀升到81.6%,十家企业占据整个市场的八成之多——整个IVD市场将进入垄断时代。 /p p strong   三是: “一超多强”局面 /strong /p p   排名首位的罗氏,凭借着近100亿美元的销售额占据着全球近两成的市场份额,显示出罗氏在IVD领域强大的统治力 丹纳赫(贝克曼库尔特)、西门子、雅培以占据市场份额10%左右成为继罗氏之后的三强,余下六家企业分场份额分别在一成以内。 /p p    strong 2.国产IVD产业分析 /strong /p p   目前国内IVD企业虽然在数量、规模以及技术上有着巨大的成长,市场占据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进口IVD试剂依然在国内市场,尤其是三甲医院等占据着较大市场。国产品牌依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p p   国产IVD企业众多,但在规模上没有形成可以和十大巨头相当的体量 虽然有的企业在技术上达到甚至领先国外巨头企业,但其在产品丰富度上相差甚远、在品牌树立及推广上也无法和其相比。 /p p   尽管国内IVD领域很热,技术、资本流入都很大,但企业大多依然处于“小打小闹”阶段,无法集聚成规模 在品牌树立方面,国内尚且知名度不高,在国际上更是没法和这些巨头企业相抗。 /p p   现实的差距就是国产IVD企业错过了黄金发展的先发优势,而如何最大化发挥后发优势就成了业内人最关心的问题。 /p p   在掌握有先进技术的前提下,如何组建其一家产品丰富体量较大的有竞争力的公司,这需要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多方位的资源配合,或许在影像界异军突起的联影会给IVD领域一些启发。总之,国产IVD产业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p
  • IVD产业并购加剧 市场垄断巨头已露“尖尖角”
    p   作为医疗器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外诊断由于其独有的属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在A股登录,借助资本的力量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在上市前,不同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产品、渠道、推广等等方面。上市后,除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的并购整合、战略方向的不同使得企业出现了分化,同时融资难度降低,并购则是上市后企业得以发展最主要的工具之一。根据并购的主体和标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海外巨头的并购和合并、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国内企业国内并购。 /p p    strong 海外巨头合并,行业哥斯拉还在成长 /strong /p p   纵观海外IVD巨头,经过一轮自由竞争,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在其细分领域发展到极致后,只靠内生增长发展速度有限,通过产业并购来注入竞争优势已经是习以为常的状态。企业的并购主要分为技术产品的并购和市场份额的并购。技术产品的并购,缩短了企业的研发周期和降低了研发风险,同时结合初创企业的创新优势和成熟企业的产业化能力而快速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而市场份额的并购主要是以竞争对手为主,通过提升市场份额,拉大和其他竞争对手的距离,使得市场有序化,避免了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企业之间的并购由小企业为主要标的的方式转变为跨国巨头之间的合并。2016年大型的上市企业并购持续成为产业的热点,马太效应的加剧,强者恒强的态势在持续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0a31df47-8b37-44d7-92f8-b456ec8514eb.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629165853_副本.jpg" / /p p   其中Abbott、Danaher和Thermo、Labcorp的并购都为上市公司的合并,由于其巨大的体量和影响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引起市场热议。从产业的角度,公司的并购,可以有效的资源配置协同,同时又避免了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上市公司的合并,技术产品的并购,产业集中度提升是欧美成熟市场的必然阶段。欧美市场成熟度早于中国,未来中国也必然会出现上市公司的合并。 /p p    strong 海外标的性价比超越国内,海外并购打开蓝海全球市场 /strong /p p   随着A股IPO加速,体外诊断上市公司不再稀缺,有了资本优势上市公司都在积极寻找优秀的产品并购,不断布局和丰富产品线。供小于求,一级市场标的价格水涨船高。同时IPO加速后,对于高毛利的体外诊断行业,越来越多的一级市场标的可以达到上市标准,多种因素导致国内一级市场标的具有一定的估值泡沫。海外优质的标的成为了中国企业聚焦的热点。同时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进入海外的大蓝海市场,中国企业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产品也许是撬动竞争格局的杠杆,因此海外并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116b4fb8-7c30-4716-a8ca-e4301667a25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629170049_副本.jpg" / /p p    strong 国内渠道加速整合,未来3年是重要窗口期,本质是客户资源的圈地 /strong /p p   国内体外诊断公司,在登录资本市场后,主要并购方向集中在国内销售渠道和产品的并购。由于近几年两票制和营改增等对于渠道的管控加强,2015-2016年并购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渠道的并购。国内体外诊断产品刚刚起步,短期内性能的差异化不显著,因此对于终端的把控决定了产品的销售。 /p p   因此在2015-2016年度,各大上市公司开始快速布局销售网络,通过并购渠道来瓜分市场份额。随着两票制政策的落地,渠道流通的大洗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推进。在药品两票制完善后,高值耗材和体外诊断将是下一个要整改的方向。未来体外诊断的配送将快速提高门槛,比如企业规模、销售品类、GSP资格认证等等都对企业的规范性有了新的要求。对于渠道自身来说,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渠道和代理商倾向于背靠上市公司,用于回避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823a7b3-c8c7-4b41-a788-65aa0ca66f91.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629170052_副本.jpg"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注:以上不包含新设立子公司 /span /p p   渠道的收购在短期可以通过客户资源的划分,而快速提高市场份额,预计在2019年完成布局,格局初定,后续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下几点: /p p    strong 1.产品地位: /strong 国内企业对于渠道的收购,无论进口代理还是国产代理都有布局,我们较为看好国产品牌的代理和进口一线品牌的代理。随着降价的压力和国产品牌性能提升,进口品牌竞争力逐渐下降,尤其是二线进口品牌,品牌效应不如一线外企,价格却依然高居不下,将是第一步被替代的产品。国产产品以传统优质品牌为主,利润空间大,产品性能满足临床要求,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产品线。在格局稳定后,最终需要回归到医疗产品。并购渠道的企业须有清晰的未来布局,才能在下一轮竞技中脱颖而出,因此渠道的收购只是手段,产品才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石。 /p p    strong 2.管理能力: /strong 并购渠道的厂家除了体外诊断行业内的公司,还有部分跨界企业,并购后的管理决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路径。由于体外诊断与药品、高值耗材的销售模式有较大差异,因此跨界并购将带来一系列管理问题。渠道间的整合,不同产品线之间的平衡,都将对是企业面对的巨大挑战。 /p p    strong 3.盈利能力: /strong 在圈地运动结束后,盈利能力是最后的胜利。在圈地早期,为了竞争更多的客户资源,以拓展份额为主要目的,必然牺牲产品的利润来达到竞争的目的,格局稳定后,如果依然无法盈利,或者薄利,在降价政策不确定的环境下,面临巨大的风险。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依然有空间面对下一轮调整而获得重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b339228-2aaa-402c-8785-9a2595c61cd3.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629170057_副本.jpg"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注:以上包含新设立子公司 /span /p p   2016年行业内出现较为明显的特征,是行业并购渠道的步伐加快,以并购或者新设渠道的方式,旨在集采趋势下划分客户资源范围。其中润达、迈克、迪安、万孚、美康、塞力斯表现积极。截止到2016年底,国内通过收购或者与渠道核心人员成立新设子公司几乎已经覆盖全国大部分区域,预计在2年内格局初定。 /p p   产业的并购,中国企业小试牛刀,相较海外的巨头企业之间的合并,我们认为还有很久的路要走。企业的同质产品的合并,对行业而言,良性竞争能创造出更理性的大环境,企业也能在安静的环境中,以更笃定的心态继续研发出更多优秀的、低价的产品。 /p p    strong 体外诊断行业高速增长,优质赛道筛选优质标的 /strong /p p   体外诊断作为中国医疗器械中重要的分支,保持高速的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区域,2016年中国区增速约为16%,而国产品牌增速已经超过进口品牌的增速以前国产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国产品牌,同质化的产品通过渠道和价格竞争,而今,越来越多的体外诊断国产品牌登录资本市场,资金、品牌、人才有了更强的竞争实力,产品性能的提升将以更高的加速度发展,欧美产品发展的长期历程,在中国会加速进展。同时由于政策偏好、医保控费等因素,进口品牌将逐步丢失守地。 /p p   随着分级诊疗的进程,诊断行业先行受益。在分级诊疗基层布局的阶段,行业的增长来源于下游的需求高速增长。优质的诊断上市公司将在这一轮行业洗牌中持续受益。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作者:郑薇 /span /p
  • 瑞典工业巨头在沪成立首个研发中心
    8月24日,国际重工业巨头瑞典山特维克集团宣布成立在华首个研发中心。这是继在全球最大的上海嘉定工业区装配工厂投入运营后的又一战略性部署。   该研发中心主要应用于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业务领域,将致力于结合当地技术的优势,开发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并且通过引进山特维克世界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计能力,作为其中国本地生产基地和组装工厂的支持和服务中心。“通过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服务我们亚洲的客户。这也将意味着当地市场将受益于我们全球的知识与经验。”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研发工程和质量全球副总裁沃克鲁斯说。
  • IVD三巨头最近业绩大比拼 丹纳赫仍在并购和拆分路上
    “ARDS”,即雅培、罗氏、丹纳赫和西门子四巨头的缩写。最近这四巨头也是按ARDS的顺序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的业绩:雅培率先于7月20日公布 紧接着是罗氏于7月22日公布 丹纳赫则选择了7月25日公布业绩。因为西门子要到8月4日才公布业绩,为网友们解读三巨头的业绩,让大家可以一睹为快,欢迎网友们拍砖。   一、三巨头上半年业绩大比拼  雅培的数据里还没有整合美艾利尔,之前有传言说雅培想反悔,不要美艾利尔了。丹纳赫的数据比较混乱,因为整合了Pall的数据。Pall2015年的营收在28亿美金左右,2016年半年差不多接近14亿美金。罗氏的数据相对比较稳定。  二、雅培诊断表现到底如何?  雅培诊断上半年的业务收入约为23.44亿美金,同比增长6.4%,扣除汇率的影响,增长率在3.2%左右。其中传统诊断业务增长稳健,与整个诊断业务的平均数6.4%持平。POCT的业务增长喜人,达10.4%,主要原因是i-STAT这款仪器在美国和美国以外市场的装机量快速增长。分子诊断业务在美国以外的增长为4.6%,还是不错的,但在美国却是负增长-0.5%。雅培的传统优势项目,传染病系列增长不错,而基因试剂按计划减少。  我们要注意的是,雅培血糖业务被划分在雅培医疗器械板块。血糖业务总收入为5.26亿美金,其中美国为1.42亿,美国以外为3.84亿。血糖业务总体为负增长-1.1%,主要受美国业务影响很大,负增长达-26.8%!虽然美国以外的增长超过两位数为13.2%,也无力阻止整体业绩下滑的趋势。  三、罗氏诊断业绩到底有多牛?  和罗氏制药相比,诊断业务还是小块头,占比只有22.2%。而且,制药的营业利润高达39.2%,秒杀诊断的区区11.9%。如果要说诊断业务的优势,恐怕只有增长率6%,比制药的4%来得高一些了。  值得注意的是,诊断业务收入增长率为6%,而利润增长率只有1%。主要是售后服务的费用增加及外部供应商的成本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增加,是因为花在测序和分子诊断业务的投入增加。和雅培分子诊断业务的不温不火比,罗氏在这方面的确投入要大得多。  让人吃惊的是,在过去的半年里,并购狂人罗氏竟然没有做哪怕是一个并购的案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预计下半年他的并购动作会来得很猛烈。  从区域市场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的增长很一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欧洲1%,北美和日本2%。亚太地区和拉美地区是增长的火车头,分别是17%和27%!拉美地区的增长可比性较差,主要受招投标和汇率变动的影响。亚太地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中国,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达7.33亿,同比去年的6亿,增长了24%!占其全球诊断业务销售额的11%,这么大的市场,这么高的增长率,罗氏能不重视吗?  和雅培血糖一样,罗氏血糖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负增长-4%,问题也在于美国市场。  四、丹纳赫仍在并购和分拆的路上  丹纳赫上半年实现了约110亿美金的销售额,数据包含了所收购的Pall公司的业务。2016年7月2日把除了生命科学和诊断业务及Pall业务以外的业务独立成为Fortive公司并分拆上市成功,所以半年数据还包含Fortive业务。  生命科学和诊断业务板块增长只有约2%左右,收购业务带来的增长超过40%。传统诊断业务在微生物和免疫发光等子领域增长显着,而其他的则表现平平。  结语:雅培、罗氏和丹纳赫新出炉的业绩,堪称IVD行业的风向标。数字背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因而这些数据对于IVD业内人士而言,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