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曙光明

仪器信息网曙光明专题为您整合曙光明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曙光明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曙光明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曙光明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曙光明话题讨论。

曙光明相关的资讯

  • 分析仪器产业调研万里行"第十八站"——走访北京曙光明电子光源仪器有限公司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2月6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共同发起、组织的&ldquo 分析仪器产业调研万里行&rdquo (以下简称:产业调研)&mdash &mdash 北京曙光明电子光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明)顺利成行。曙光明总经理郑国华接待了调研人员一行。   曙光明总经理郑国华与调研人员一行   曙光明创立于1976年,原主要业务为各种玻璃器件的生产 2000年,开始生产为仪器配套的空心阴极灯等部件 目前,已经成长为行业内一家重要的仪器零部件生产企业。   按行业中一般看法,类似曙光明这种仪器零部件生产企业,产值属于千万量级,一般划归到微小企业行列中,&ldquo 手工作坊式生产&rdquo 实属常见 但是,从实际走访中可以看到,曙光明已经走向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为主,实施严格的灯寿命测试项目,实施完善的零部件合格检验工程,为每一个灯建立编号,并进行合格证登记等,为每一个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曙光明玻壳生产车间一角   郑国华说到,仪器零部件尤其是各种灯,具有市场准入门槛低的特点 整机厂商压低零部件价格,同时从业者广泛采取低价竞争策略 但是,高质原材料、良好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熟练的工人等都是最终生产出高质量零部件的保障。近几年,曙光明在生产中从图纸化开始做起,逐渐实现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并尽力实现机械化生产对手工生产的替代。目前,曙光明的产品质量得到认可,收到大量国际著名仪器企业的订单,为其生产零部件及配件。   曙光明从2013年开始,着力开展新品研发工作,并已经取得两项专利,另两项专利正在申请中。郑国华介绍到,在2015年,新款空心阴极灯、ICP矩管、氢化物发生器等将陆续面世,其中某新型灯的逾千小时的长寿命测试进展非常顺利。调研人员看到,某新款产品的全新生产线已经准备就绪,生产线的现代化水平让人对曙光明的未来充满期待!   附录:&ldquo 分析仪器产业调研万里行&rdquo 活动介绍   &ldquo 分析仪器产业调研万里行&rdquo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共同组织,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给予多方指导。近年,国内外经济比较低迷,石油、化工、制药、钢铁等行业形势严峻,相关仪器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波及。本次调研活动旨在全面了解国产分析仪器企业发展状况,以撰写《2014年中国分析仪器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政府、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报告编写取材方式多样:企业走访、企业问卷调查、网络统计调查、用户调查、座谈会等,并承诺给予参与调研的企业单位一份企业版《报告》。产业调研相关企业走访活动计划于1月20日正式启动,按计划,将在2月2日前后完成北京、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南昌、杭州、上海等多地20家国产分析仪器企业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前半段集中调研北京地区的6家企业,调研组回京后还将对北京北分瑞利及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进行调研。
  • 曙光电镜后处理软件中标清华大学项目
    近日,在国内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医学部的高性能计算系统项目招标中,中国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曙光公司再传捷报,经过用户的测试比较,曙光解决方案在spider(扫描电镜后处理软件)上面运行的成绩明显优于竞争对手,届时曙光5000高性能计算系统平台将全面运用于清华大学医学部。   据了解,扫描电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获得重要科研进展的重要工具,这种实验设备往往科技含量,价格昂贵。扫描电镜系统则是通过用极细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获得原始数据(RAW DATA)然后通过软件进行提纯和分析,将产生的二次电子用特制的探测器收集,形成电信号运送到显像管,在荧光屏上显示物体,(细胞、组织)表面的立体构像,摄制成照片,获得人类认知范畴之内的信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生命科学和医学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活跃、最有希望取得关键性突破的学科之一,医学部充分利用清华的师资和实验室条件,完成相关理工学科基础教学任务,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先进的基础及临床医学的教学系统平台。   立足于清华大学医学部对计算的需求特点,曙光为清华大学选用了扫描电镜后处理软件spide,但是最重要的应用电镜后处理软件spider,占整个应用的70%以上 ,针对spider软件的计算量大,对内存容量和带宽要求高,曙光使用具有直连架构的AMD 六核处理器,将内存的容量扩展至32GB,从而有效消除前端总线的瓶颈,大幅提高内存的容量和内存访问带宽。   Spider软件的应用主要以openmp方式为主,普通刀片的计算能力和内存容量难以满足需求,在大部分的计算都能通过刀片集群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曙光配置了一台高性能的SMP胖节点,该计算节点的计算能力达到单台32核心,内存容量更是扩展到128GB。   管理软件方面,考虑到系统的易管理、易维护、易使用性,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曙光大型管理监控软件Gridview,提供统一的集中式监控平台,具备可扩展性、集成性、可靠性和易用性,提供对各种商用、自己研发的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从而满足同时对各不同厂家大型机的环境、硬件、软件等各方面进行监控的需求。中文的浏览器管理界面,高效的图形界面的作业调度系统,真正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运转。   而在服务方面,曙光将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承诺7*24小时,五年原厂工程师免费上门服务,在接到报修后,曙光的技术人员会在30分钟内进行电话反馈。如果确认需要现场服务,曙光工程师将在4小时内上门(或在途)。   此次清华大学医学部曙光5000高性能计算系统平台的建设不仅能有效的满足目前的计算需求,整个系统的架构还可以满足未来几年技术和应用发展的需要,能够达到保护用户投资的目的。同时,该系统平台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和先进性等优势必将为清华大学医学部研究水平的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将为清华大学走向世界的奋进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 张曙光受贿案:拷问院士评选机制
    日前,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因受贿案受审。据其本人供述有2300万的受贿款用于中科院院士的参评。消息一出,引发公众哗然。2300万的受贿款去哪里了?院士评选的背后真的存在&ldquo 黑幕&rdquo 吗?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中科院2007年和2009年院士增选中,张曙光都曾参选,两次参评专业都是&ldquo 铁道车辆&rdquo 。据知情人说,落选的原因是张曙光找人代笔出书,学术造假。可是造假第一次就被发现了,为何还能参加第二次评选呢?而且两次分别以7票、1票之差落选。这增加的6票是否背后有&ldquo 不能说的秘密呢&ldquo ?   面对众多质疑,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就张曙光&ldquo 花钱参评院士&rdquo 一事发布声明。声明中说,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张&ldquo 花钱参评&rdquo 的相关投诉。如若查实绝不姑息,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中科院绝不姑息,欢迎社会监督。   声明中还说,中科院一贯坚决反对院士增选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院士增选工作中各类人员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今年是院士增选年,将严格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把握增选标准,严格坚持院士评选的独立性和学术性,严格执行增选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增选程序,确保院士增选工作公平公正。   短短数语,让公众看到是,中科院对院士增选过程的规范与约束只来自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这几句冠冕堂皇的话能让私欲收手吗?更让人费解的是,出了问题只是依靠公众的投诉,难道堂堂中科院,部级单位,都没有监管机制吗?更可笑的是&ldquo 欢迎社会监督&ldquo ,怎么监督?院士提选名单是公开透明的吗?提选程序是公开透明的吗?而且,用钱&rdquo 跑&ldquo 院士的行为本身具有私密性,公众又怎么能知道呢?全国院士那么多公众又认识几个呢?   长久以来,中科院院士的评选就一直备受争议。从丘成桐抨击中国院士制度到袁隆平几次三番被拒之院士门外,再到&ldquo 烟草专家&rdquo 入选院士和饶毅、施一公双双落选院士评选,坊间不断惊爆评选院士存在的内幕甚而黑幕,有指责拉山头、立门户的,有直斥过度包装、请吃请喝的,有揭露学术造假、以次充好的,更有直指花钱打点、行贿受贿的,此番张曙光在庭审中的供述就坐实了这一点。   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沈建华研究员认为,近年来很多案例都说明,目前在我国的院士评选中, &ldquo 运作&rdquo 的情况大有存在,甚至由单位出面,组织强大的公关团队,有强大的财力支持,这在圈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当选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强、学术成就最突出的,而是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能够调动一定行政资源的人。   国际著名海洋科学家、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品先院士说,张曙光索贿参评院士一事,充分暴露了我国院士评选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的院士制度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今后如果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制度将受到更多争议。   看来,无论效仿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学会会员制度,还是打破院士终身制,不管是否在理,都反衬出院士制度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 张曙光2300万“角逐”院士 著作由顶级专家团代笔
    当高官不过瘾,还想当&ldquo 学霸&rdquo ,尽管两度参评中国科学院(下称&ldquo 中科院&rdquo )院士皆未遂愿,但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高达2300万元与参评院士&ldquo 需要花钱&rdquo 有关的受贿款究竟去往何处?   针对张曙光在10日的庭审中说参评院士需要花钱,中科院学部工作局日前发表声明称在张曙光参选过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其&ldquo 花钱参评&rdquo 的相关投诉。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中科院绝不姑息。   9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张曙光在庭审中。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张曙光&ldquo 花钱参评&rdquo 的过程来看,&ldquo 有院士受贿&rdquo 的可能性极大 而据熟知张曙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了解,在张曙光2009年参评院士期间,几乎每位评委面前都摆着一封举报信,举报其学术造假、学术不精,但他最终仅以微弱差距未能当选,&ldquo 这说明了什么&rdquo ?   根据本报记者梳理,在张曙光参评的2009年,他参评的是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专业为&ldquo 铁道车辆&rdquo 。技术科学部当时有院士110名,其中约有78人有投票权(投票与否出于自愿)。如果为了确保自己能够获得当选所需的参加投票的人中三分之二的选票,张曙光显然有许多需要&ldquo 打点&rdquo 之处。   &ldquo 有院士受贿可能性极大&rdquo   10日,张曙光受贿4755万元的案件,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审中,张曙光本人供述及其行贿人证明,张曙光于2007年和2009年两度参加中科院院士的评选,并为此多次受贿,总额高达2300万元(详见本报9月11日刊发的《庭审张曙光:觊觎院士头衔受贿2300万》一文)。   报道刊出当晚,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发表声明称,张曙光曾于2007年和2009年被铁道部推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两次均未当选。在其参选过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张&ldquo 花钱参评&rdquo 的相关投诉。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中科院绝不姑息,欢迎社会监督。   已经86岁高龄的何祚庥依然在关注着张曙光受贿参选院士的话题。他在福建出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花几百万、上千万去评选院士,表示十分震惊。   何祚庥根据自己对中科院院士评选程序的了解认为,从结果上看,张曙光最终未能当选院士,这说明中科院在院士评选上&ldquo 还是客观公正的&rdquo 。但是,从张曙光花钱参评院士的过程看,&ldquo 有院士受贿&rdquo 的可能性极大。   王梦恕则告诉记者,在张曙光参评院士之初,有两个选择:其一是中国工程院,其二是中科院。之所以放弃前者选择后者,是因为工程院的熟人太多,很多人都&ldquo 了解&rdquo 张曙光。于是,张曙光选择了对其相对陌生的中科院。   王梦恕说,圈里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所谓由张曙光编写的《铁路高速列车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其实是由人捉刀代笔。更进一步的消息显示,为编著上述专著,张曙光请来了原铁道部、南车集团四方股份公司、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等机构,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员、工程师等学者和研究者在内的诸多&ldquo 枪手&rdquo 。   一位曾在2009年采访中科院院士评选的记者表示,那个时候就有人对其采访格外敏感。一名候选人一再告诉他:&ldquo 最好别掺和到这里,尤其是我们这些候选人。掺和没什么好事。&rdquo 他表示,参评院士有四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很关键。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每个环节都可能发生贿赂行为,不过一般情况下不会赤裸裸地给钱,会以各种名义,如赞助课题经费和活动来给钱。   如何才能当上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为此,每两年都有约300位有效候选人角逐60个院士头衔,这条路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到底的,最终成功需闯四关。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想当院士首先需要他人推荐,并且需要3个或3个以上的院士推荐(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或者通过权威组织推荐。   &ldquo 被推荐之后,经过院士工作局对被推荐人的材料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上报学部主席团审议,由学部主席团确认后,方为院士有效候选人。&rdquo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以上为第一关,即成为有效候选人。接着还有三关要闯:先要成为初步候选人,再要成为正式候选人,最后才是院士的&ldquo 金榜题名&rdquo 。   &ldquo 成为有效候选人之后,院士工作局将有效候选人名单通告全体院士,并在学部网页和有关媒体公布,然后由每个学部组织本学部院士进行评审和选举。无论是选初步候选人还是正式候选人,以及院士,都是由每个学部的全体院士参加,进行无记名投票,除了80周岁以上的院士。&rdquo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据《细则》描述,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有效候选人进行通信评审和会议评审,分别产生初步候选人和正式候选人,最后选举出院士,且各学部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必须超过本学部应参加增选工作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评审和选举方才有效。   &ldquo 在选举院士时,需要获得的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然后再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票数的多少为序依次入选直至满额。&rdquo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而在张曙光参选的2009年,他&ldquo 荣登&rdquo 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初步候选人名单,在当年他竞选的技术科学部的院士有110名,除去32位已经满80周岁的资深院士,还有78位有选举权的院士。对于好歹闯过几关的张曙光来说,显然要做很多&ldquo 工作&rdquo 。   此前就有院士对记者表示,中国院士的评选存在拉票现象。而无论是作为有效候选人、初步候选人、正式候选人,还是最终成为院士,每一步都需要自己所竞选的学部院士(有投票权的)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张曙光自称2300多万投入到院士角逐上,也不难想象他的院士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闯关成功。   事实上,多次出现的院士争议,已经让院士的评选工作走向谨慎。&ldquo 从今年开始,院士的评选,只有两个环节是公开的,一个是有效候选人名单,一个是增补院士名单,初步候选人以及正式候选人名单将不再公布。院士评选工作原本是一个学术界的评选,不想让社会的舆论所左右。&rdquo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 2018年度上海“曙光计划”项目名单出炉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日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公布了2018年度“曙光计划”项目名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入选“曙光计划”的自然科学类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为15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为5万元,项目研究经费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经专家评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审定、网上公示无异议,确定57人入选2018年度“曙光计划”项目。现将名单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018年度“曙光计划”项目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7c2b18ef-92be-4484-affe-93404f67ac18.jpg" title=" 屏幕快照 2018-11-06 上午7.59.3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4349a3f-6afb-488b-8f39-7e9311cdd419.jpg" title=" 屏幕快照 2018-11-06 上午7.59.4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4ae715af-bbff-4119-8ece-1d1727f636e0.jpg" title=" 屏幕快照 2018-11-06 上午8.00.00.png" / /p
  • 光明再陷“变质门” 被投诉952次
    高层早前抱怨“会被抽死”的光明乳业[8.92 -1.55% 股吧 研报]再曝质量事件。9月8日,上海多个区的光明乳业订户发现收到的220毫升装的光明小口瓶鲜牛奶味道怪异,疑为变质。光明承认投诉达952人次,称是车辆温度没达标导致其中部分产品酸败。受此影响,光明乳业股票10日开盘走低,当天股价跌2.37%。   自称事件已处理完毕   8日早间,多位上海牛奶订户发现,送到家中的牛奶出现酸腐异味,出现异味的牛奶均是220毫升装的光明小口瓶鲜牛奶。   光明乳业当天下午称,公司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小口瓶鲜奶(220毫升/瓶,批号:20120907)口感出现酸败情况。光明称,初步分析原因是该批次产品从工厂下线后集中存放于大冷库,为满足当天早上送奶上门服务,配送前进行移库的过程中,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部分产品发生酸败。   9日下午,光明乳业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共接到该产品投诉952人次,截至9日,事件已全部处理完毕,投诉人数并未上升,“我们对消费者表示深深的歉意”。   上海市质监局进厂调查   上海市质监局9月8日下午表示,在上午收到投诉后即进厂展开调查,责成企业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善后工作。   光明乳业近期屡次被曝食品质量问题,光明乳业在上海人心中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一向稳健的光明到底怎么了?对于上述疑问,光明乳业相关负责人未正面回复,仅对近期发生的这些事件“非常抱歉”,并称“已和公众解释了原因并表达歉意”。   记者注意到,7月份被曝出菌落总数超标时,光明就曾在发布的《几个大家关心的事件情况通报及致歉信》中向消费者致歉并称会认真吸取教训,彻底对全国工厂及流通系统等每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   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8月26日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如此表示   一家企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多次问题,说明这个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国家如此频繁的抽检都是问题不断,如果放松抽检,更会死人。   ——乳业专家王丁棉   今年以来光明乳业质量事件   9月8日 光明乳业再次卷入质量风波,上海952个光明牛奶订户发现,收到的220毫升装的光明小口瓶鲜牛奶味道怪异,疑为变质。   8月26日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抱怨“(对乳制品)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7月20日 广州市工商局抽查的部分光明奶油和50%减脂芝士片菌落总数超标。   6月27日 上海质监局获悉,6月25日乳品二厂生产的950ml光明“优倍”渗入清洗剂成分。   6月15日 安徽省颍上县部分学生食用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后不适甚至呕吐。
  • 中科院回应"张曙光向企业索贿2300万元参评院士"
    据新华社电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11日就媒体报道张曙光&ldquo 花钱参评院士&rdquo 一事发布声明。声明中说,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张&ldquo 花钱参评&rdquo 的相关投诉。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中科院绝不姑息,欢迎社会监督。   声明中说,我们从媒体报道中注意到,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在法庭上供称,其受贿的部分钱财用于参评院士。张曙光曾于2007年和2009年被铁道部推荐为我院院士候选人,两次均未当选。   中科院学部工作局表示,在张曙光参选过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张&ldquo 花钱参评&rdquo 的相关投诉。在此次有关方面的司法调查中,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除其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中科院将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和程序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欢迎社会监督。   声明中说,中科院一贯坚决反对院士增选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院士增选工作中各类人员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今年是院士增选年,将严格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把握增选标准,严格坚持院士评选的独立性和学术性,严格执行增选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增选程序,确保院士增选工作公平公正。   背景   张曙光为当院士索贿2300万   日前,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向企业巨额索贿,用于参评院士一消息引发公众哗然。   公开资料显示,在中科院2007年和2009年院士增选中,张曙光都曾参选,两次参评专业都是&ldquo 铁道车辆&rdquo 。   张曙光涉嫌受贿案10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审中,张曙光回忆:2006年他为参评院士做准备,戈建鸣得知后主动找到他,表示需要用钱、用多少就跟他说。张曙光回答&ldquo 200万元差不多&rdquo 。大约2006年底2007年初,戈建鸣第一次给张曙光拿来了200万元。   据张曙光供述,2007年参评因少了7票落选,他多次和戈建鸣电话沟通参评院士一事,主要商量&ldquo 如何花点钱&rdquo 促成此事。&ldquo 戈认为是钱花得不到位,不是想象得这么简单,下一次要早作准备。&rdquo 此后,戈两次从常州开车到北京京都信苑饭店,每次将300万的现金用纸箱装好后交给张,用于张曙光参评院士开销。   王建新则在接受调查时称,&ldquo 2008年7、8月,张曙光找我去他办公室,当时他正在准备第二次申请院士,需要组织科研成果,让院士们了解他的成果,还要打点评审,需要一些费用。&rdquo 王建新立即表示可以&ldquo 赞助一部分&rdquo ,第一次给张曙光送去500万。   2009年3、4月,张曙光的初评挺顺利,在他的办公室,王建新表示&ldquo 评上了还得感谢评审&rdquo ,自己可以再赞助。王建新说,2009年,张曙光第二次以1票之差落选,很沮丧。王建新则表示,即使落选了,也得感谢评审,当年11月份,他又给了张曙光500万。   对于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钱款人民币500万元,他同样表示&ldquo 当时正是第二次申请院士,需要花钱。&rdquo   追访   &ldquo 评院士需强大财力支持是公开秘密&rdquo   张曙光巨额索贿因参评院士&ldquo 需要花钱&rdquo 的消息引发公众诸多质疑。很多人在问,评院士也要花钱?这些钱都花在了哪儿?院士评选是否存在&ldquo 不能说的秘密&rdquo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告诉记者,院士必须是在国内、国际有原创性成果,并且在这个领域是学科带头人,有重大社会经济贡献的。&ldquo 这些成就是干出来,不是跑出来的。&rdquo   院士享受的&ldquo 最高学术称号&rdquo &ldquo 终身荣誉&rdquo 等桂冠,让很多人趋之若鹜。近年来,院士增选工作备受关注,有关质疑也层出不穷。   国际著名海洋科学家、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品先院士说,张曙光索贿参评院士一事,充分暴露了我国院士评选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的院士制度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今后如果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制度将受到更多争议。   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沈建华研究员认为,近年来很多案例都说明,目前在我国的院士评选中,出现越来越需要&ldquo 运作&rdquo 的情况,甚至由单位出面,组织强大的公关团队,有强大的财力支持,这在圈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当选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强、学术成就最突出的,而是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能够调动一定行政资源的人。   有的院士争着去当官,有的官员又花巨资&ldquo 跑&rdquo &ldquo 要&rdquo 院士,这种现象让公众担心,院士会不会成了&ldquo 官员俱乐部&rdquo ?   实际上,2009年,两院院士新增选名单中,就包含了很多高校或研究机构的领导,有行政职务的候选人居多,曾引发很大争议。   院士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增选工作的影响以及行政上的干预,不对任何个人和单位作承诺,不接受请托说情和各种名目的送礼,不参加可能影响院士增选公正性的各种会议和活动。   &mdash &mdash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   在此次张曙光案件中,需要&ldquo 打点&rdquo 的究竟为何人,必须追查。这反映出院士评选中&ldquo 跑要&rdquo 的不正常现象,虽然一直强调要拒绝拉关系跑票,但这种现象却没有完全杜绝。而这么巨大的金额更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mdash &mdash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 2018年度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拟入选名单公示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关于做好2018年度“曙光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沪教委科[2018] 32号),上海市2018年度“曙光计划”项目拟入选名单已在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18年9月5日至2018年9月18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以下是公示具体名单: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e0fbc6a-67e8-4e13-9f09-2861dd4a0c81.jpg" style=" " title=" 屏幕快照 2018-09-10 上午6.44.0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d2f5bf4-b46b-4961-98c0-d640010adcad.jpg" style=" " title=" 屏幕快照 2018-09-10 上午6.44.1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8dd8c64-2d72-4dab-bc6f-0b53d512b47b.jpg" style=" " title=" 屏幕快照 2018-09-10 上午6.45.1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p
  • 从光明“酸败门”看食品安全
    导语:从光明“酸败门”上可以看出,生产企业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主体,而这些年零售企业替供应商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 “抽检能抽死人”的抱怨国家对乳制品抽查过度的话音刚落不久,自家乳制品就被曝出质量丑恶。9月8日,上海部分地区220ml光明小口玻璃瓶装牛奶发生酸败口感现象,从而造成“酸败门”事件。上海质监部门已责令其开展质量安全调查。   在近期举行的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郭本恒“炮轰”了管理部门的抽检:去年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是抽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今年上半年已抽查2600多次,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正是有了这番牢骚,此次产品质量问题也被一些人误读为是上海质监部门对其的“报复”。但事实呢?从6月到9月的不到4个月的时间,光明乳业就被查出4次食品安全问题:6月15日,安徽颍上6名学生饮光明牛奶发生不适事件 6月26日上市的950ml优倍渗入清洗液体,经追溯系统调查,涉及产品为300盒左右,原因是设备维护操作失误。7月20日,广州公布的光明2月23日生产的50%减脂奶酪及4月23日生产的125g黄油个别产品菌落数超标。   如此频发的质量事故让人触目惊心。而且,从光明“酸败门”上可以看出,生产企业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主体,而这些年零售企业替供应商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   在“酸败门”发生后,按光明解释的原因是配送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发生酸败。不过,供应商请扪心自问,在配送生鲜食品的过程中有多少车辆做到了全程冷链?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寥寥无几,为了降低成本,供应商对此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会要求配送车辆在路途中少用冷链系统。而零售企业除了自身的配送车辆能即时监控,对供应商的配送过程往往无法辨别与追踪。   再以修改产品生产日期为例。零售企业极少会参与其中,几乎都是供应商(也有可能是经销商)的伎俩。临期商品一般由零售商退还给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贪利和减少损失,不惜违法修改生产日期。据一些零售企业反应,很多大型供应商也经常有这样的行为。8月被曝出的蒙牛驻浙江省义乌市的经理擅自将纯牛奶的生产日期篡改至出厂日期的6个月之后便是典型一例,这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为了修改方便,很多商品只有大的外包装上喷墨打印生产日期,小包装上根本没有,为其在过期后修改提供了方便。甚至为此还有很多高科技手段,让零售企业根本无法检测日期是否被修改过。   其实,食品安全问题大多并非零售商的责任。很多供应商敢之所以在食品质量上大做文章,是因为其受到的惩罚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但消费者往往只揪住零售商不放,使其无辜充当了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样的事件天天在上演,不仅大大增加了经营成本,甚至严重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品牌信誉。   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是有目共睹的,生产企业是罪魁祸首。一年遭抽查4000多次的光明乳业的产品质量尚且如此,中国乳品企业的问题究竟严重到何种地步可见一斑。或许,会让人联想到其他领域生产企业的安全问题。因此,就算抽检影响企业的经营,只要是产品质量不过关,就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这一点,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地支持上海质监局副局长沈伟民针对郭本恒的言论做出的表态――我不知道这位老总的抱怨是出于什么想法。我认为有这么多抽查,是对老百姓负责,是对民众负责。企业应有这样的认识。三聚氰胺事件出来后,我们采取这么严厉的措施,不为过。
  • 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光明科学城 光明照耀未来 “超充之城”建设再提速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光明科学城的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中心内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工作景象映入眼帘。300台套计量测试装备,可开展500余项计量参数测试,这里集中了最尖端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正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步入其中,一个大型的环境模拟实验室映入眼帘,这里的温度、湿度甚至气压都可以根据需要精准调控到极寒酷暑等各种极限环境条件。一旁,一辆崭新的电动汽车正在严苛环境下接受考验,技术人员密切监控着车辆电池在高低温循环中的充放电性能表现,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而在另一侧的精密计量区域,一组工程师正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一块块锂电池模块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测。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成立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该中心选址深圳光明,是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产业计量中心。中心是光明科学城入驻的科研平台之一,在建设期间,围绕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领域深入开展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27项,制定了国家及地方标准35项,制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范6项。在电动汽车充电桩远程计量、充电站能耗计量测试、充电桩安全敏感参数计量测试等领域产出一批首创成果,填补行业空白。  落户光明促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计量测试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与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息息相关,作为鼓励类产业被列入国家科技服务业。  为充分发挥计量测试在服务和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升电动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深圳市依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正式成立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  为何落户深圳光明?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院长刘铁东告诉记者,国家中心的成立恰逢光明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大好时机,光明科学城是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创新策源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布局建设了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其中包含了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光明已成为大湾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布局最集中、创新动能汇聚最迅速、综合创新投入力度最大的区域。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城是光明区最闪亮的名片,2023年光明科学城规划布局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在建和运营数达到2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1%,创新动能愈加澎湃。  刘铁东表示,国家中心的成立不仅为光明增添了又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也为光明区在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新型电池材料等领域提供国家级一站式的计量测试支撑,将有力促进光明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与光明区相关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充分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建设。  国家中心重点针对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的计量测试难点和需求,构建完备的计量测试体系,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技术服务,着力解决产业当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  标准引领打造“超充服务”新标杆  4月1日起,深圳市正式实施《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规范》和《电动汽车集中式公共充电站设计规范》(以下统称“深圳超充标准”),这两项标准是全国首个超充设备分级评价和超级充电站设计的地方标准。  “深圳超充标准”在行业内率先提出“超级充电设备”“全液冷超充设备”等术语定义,并明确超充设备单枪额定功率不低于480kW。光明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光明区抢抓这一标准带来的市场机遇,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建设世界一流 “超充之城”的工作部署,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超级快速充电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城市规划、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重点围绕商业综合体、市政公园、大型景区、公共机构、高铁站、公交场站、高速服务(停车)区合理布局超充站点,满足市民充电需求,同时谋划打造若干光储充检和车网互动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动充电设施接入深圳市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助力深圳市打造坚强电网。  步入光明区长圳南北停车区的全液冷超充站,一种未来科技气息扑面而来。这处占地广阔的充电站坐落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两侧,犹如一个新能源汽车的能量补给绿洲,镶嵌在快速流动的交通线之中。  这个超充站是全市首座高速服务区全液冷超充站,实现1秒1公里的超快速充电速率,创新的冷却方式确保了即便在高强度连续充电下,充电桩也能保持稳定高效的性能,大大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热损耗,为市民提供极速的充电服务,切实缓解市民旅程焦虑。  宽敞舒适的休息区内,司机们一边通过智能屏幕实时查看车辆充电进度,一边感受着这份便捷与科技带来的出行变革。司机陈先生告诉记者,光明科学城不仅追求硬件设施的卓越,更关注用户体验的极致,超充站配备先进的液冷快充技术,只需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让电动汽车“满血复活”。  打造“超充服务”新标杆,截至目前,光明区已建成超充站24座,在建及前期项目15个。2024年,光明区将继续围绕打造世界一流“超充之城”的工作目标,依托光明区停车场资源等,发动充电设施企业投资建设超充站,至2024年底累计达到73座超充站、新增8700个普通充电桩。  绿色发展 “超充之城”跑出加速度  在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光明科学城,一幅描绘未来智慧生活的“超充之城”蓝图正在细腻绘就。  光明区以其前瞻性视野和坚定决心,积极投身于绿色产业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超充之城”建设的重要角色,二者相互赋能,共同描绘出一幅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画卷。  光明区扎实推进超充设施建设,组织华为、星星充电、前海奥特迅、特来电等充电设施行业头部企业研究探讨超充站建设有关要点,形成《超级快速充电设施选址建设有关要求》,指导各街道、各部门完成两批次100余处超充初步选址;组织充电设施行业头部企业与各街道、各部门建立沟通联系渠道,政府部门会同充电设施企业开展选址踏勘、评估工作,促成一批项目合作;定期组织超充建设调度会,协调解决用地性质、租期、用电报装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光明区在推动“超充之城”建设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迭代升级和服务模式创新。目前已拥有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250余家,聚集了贝特瑞、欣旺达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越来越多的优质绿色企业、产业纷至沓来。  去年,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总部,正式落户光明科学城。未来,光明科学城将凭借威立雅在减污降碳、资源回收、数字化能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进一步推动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建设。  今年,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光明,集聚了电动汽车计量测试领域领先的技术、人才、装备与资质,致力搭建开放、共享的公共技术平台,通过政产学研联动,在智能网联汽车、新型电池、新能源、测量人工智能、高端仪器仪表研发等领域协同创新,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计量测试高地。  政策方面,光明区陆续出台“8+5”产业集群专项政策、 “1151”产业空间政策、行业发展和人才政策,光明区还将在深圳市出台的《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区级电化学储能、光伏储能充电等新能源领域专项扶持政策,驱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同时,在马田街道打造平方公里级的新能源新型产业社区,将光明科学城全域打造成为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示范场景。  光明照耀未来。光明区还将继续发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优势,重点围绕新型储能、光伏、氢能等领域强势布局,朝着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和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目标稳步迈进。
  • 光明乳业再曝乳品菌落超标
    7月23日晚,光明乳业公告承认了公司产品在官方抽检中指标异常。这已是近期光明乳业发生的第三起产品质量问题。光明乳业如此密集的乳制品安全事件,不能不令人对公司的产品质量管控心生忧虑,公司深陷信任危机,周一开盘光明乳业一度大跌4.62%。   公司称原因在环境   2012年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其中光明乳业2月23日生产的50%减脂奶酪抽检及4月23日生产的125g黄油抽检个别指标异常。本次抽查的是该批次840片50%减脂奶酪,其中有2片菌落数超标,10块黄油,其中1块菌落数超标。   光明乳业表示,接到抽查结果后,公司对市场上销售的同批次产品进行了下架回收。并对市场上的同批次产品进行第三方送检,结果均为合格。   对于产品被广州市工商局抽检不合格,光明乳业称公司进行了过程原因分析,认为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为长途运输过程中挤压受损、加上销售环境的温度不稳定所致。   光明乳业称,公司已经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加强运输过程中的监控管理,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质量管控令人心忧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已是近期光明乳业曝光的第三起质量问题。   先是6月20日有媒体报道安徽颖上县6名小学生饮光明牛奶发生不适。紧接着再被曝出光明乳业6月26日上市的950ML优倍牛奶渗入清洗液体。再到如今的奶酪、黄油菌落超标。光明乳业深陷产品质量漩涡。   在广州市工商局网站通报抽检结果后,光明乳业发布致歉信,就近一个月内发生的三起质量问题进行通报和道歉。光明乳业对消费者表示了歉意并称将彻底对全国工厂及流通系统等每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虽然公司希望借此将负面消息影响降到最低,但周一开盘光明乳业一度大跌4.62%。   光明乳业在针对碱水渗入光明牛奶的公告中将该事件定性为偶然事件。但接二连三的乳制品安全问题,恐怕不是“偶然”两个字所能解释的。   虽然,昨日晚间光明乳业公告了安徽颖上县6名小学生饮光明牛奶发生不适的最新进展,称目前经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学校封存产品进行检测,结果为合格产品。   但光明乳业如此密集的乳制品安全事件,不能不令人对公司的产品质量管控心生忧虑。而位列乳业三巨头的光明乳业频频曝出乳品安全问题,在令消费者大跌眼镜的同时,更令大众本就脆弱的乳品安全神经再度绷紧。   有分析认为,近年来光明乳业的很多竞争对手均陷入了质量安全漩涡。然而,近期连续出现的质量问题,不仅让光明乳业失去了扩大市场份额的大好机遇,而且其安全可靠的品牌形象也将受到影响。
  • 光明又出质量问题:检测不是太多是力度不够
    在8月底召开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光明乳业的“现声”备受关注,也引起了不小争议。   在会上,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说:“中国的原料奶奶价已经成为日韩以外世界上最高的!中国乳品工业水平应该说也是世界最高水平。我们唯一的差距就在于奶源。”新西兰等乳业发达国家乳企管理水平未必有中国的好,“他们为什么很少出事?因为他们的奶好”。同时他认为,中国乳企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不应妄自菲薄。   但是接着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将国内乳品质量问题频发的原因由“奶源”的问题转移到“检测”过于频繁上来。郭本恒说,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没有一个指标不合格。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光明对于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竟然归结到“检测过于频繁”这样的原因,消费者和网友表示很难接受,也不是一个乳品企业应该持有的质量态度。   消费者李女士对光明总裁上诉的雷人言论质疑称:“如果真如郭先生所说抽查4553次都合格了,那么受惠的还是我们这些消费者,我们要感谢光明乳业。但是,郭先生你看看光明乳业的质量信息,到处充斥着问题,危机,这像是都合格的产品吗?”   果然在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抛出这番雷人语录之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光明再爆质量门。   据悉,8日早间,多位上海的牛奶订户发现,送到家中的光明牛奶出现酸腐异味,出现异味的牛奶均是220毫升装的光明小口瓶鲜牛奶。”而和蒙牛出现活虫一样,有消费也在变质的光明牛奶中喝到了活虫。甚是恶心。   8日,光明乳业方面发表声明称,截至8日下午,该公司共接到关于小口瓶鲜奶的投诉952起,这批牛奶由上海乳品四厂生产。   针对220毫升小口瓶鲜奶发生异常的情况,公司表示目前初步分析产品发生酸败的原因是:该批次产品从工厂下线后集中存放于大冷库,为满足今早的送奶上门服务,在配送前进行移库的过程中,因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发生酸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光明集团官网在下午4点10分左右发布声明,但声明中的发布时间却先后两次穿越,先为上午8时08分发布 ,后又变化到下午3时。   而关于为什么公司的产品会出现变质的问题,光明旗下的送奶公司却又另一番解释,称“由于员工的失职,不慎将送奶的冷库车冷气关掉了,导致牛奶变质”。   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到底我们该听谁的?光明方面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版本的回应。   上海市质监局表示,已经组成调查组进厂展开调查。质监局介绍,将责成企业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善后工作。市质监局通过微博提醒市民,在食用生产批号为20120907的220毫升光明小口玻璃瓶装牛奶时,若发现牛奶有异味等异常现象,请停止食用。   而光明方面表示已经派出专业人员上门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并会根据消费者的意愿进行退货、补货或者退款。   半个月时间不到,光明总裁那句“这么检查,会抽死人的”雷人语录得到了验证,光明果然再次出现了问题,而事实上光明的问题很少是被检测出来的,而是被消费者在食用的过程中发现的,那光明总裁所谓的“检测频繁导致乳品问题频发”就是荒谬的,不负责任的论调。   不是检测太频繁,而是检测力度还不够,而且光明所谓的检测是第三方的检测,并不是自检,我们想想如果光明的自检能够有第三方检测的力度的一半,那怎么还会用如此多的质量问题?   在此我们不得不感叹一句:不是检测力度太大致问题,而是自检力度不够滋生问题。加大抽检的力度,可以发现问题,不然真的会死在看似“光明”的道路上。
  • 光明乳业5个月6次被曝质量问题
    光明乳业再次被曝出产品问题。近日有消费者反映,所购买的光明鲜奶中发现漂浮的蓝色固体颗粒物。对此,光明乳业昨日回应称,2位消费者投诉的1.5L纯鲜牛奶出现颗粒物的原因已查明,为加工时摩擦出的塑料瓶盖颗粒,目前已调整完毕。   这已经是光明乳业这家上海老牌乳企5个月内第6次被曝质量问题。   光明鲜奶现塑料颗粒   网友“toshta”10月19日表示,“今日买牛奶,作为一个上海消费者,照例还选光明。起初看到瓶子上有蓝色印迹,以为是外表污渍。仔细一看,竟是瓶内牛奶中漂浮着不少蓝色固体颗粒物,顿感恶心,大为震惊!”   在其上传的多张图片中可以看到,出问题的货品为1.5L桶装光明纯鲜牛奶,瓶口位置可见该桶装牛奶生产日期为“10月17日”,上市日期为“10月18日-10月23日” 图片中桶装纯白牛奶确有蓝色颗粒状漂浮物。   对此,光明乳业在其官方微博确认收到投诉。并称经调查,出现颗粒物产品的牛奶为上海乳品四厂生产,生产日期均为2012年10月17日,生产线均为乳品四厂A线。   “2位消费者投诉的塑桶鲜奶1.5L纯鲜牛奶出现颗粒物的原因已查明,为加工时摩擦出的塑料瓶盖颗粒,目前已调整完毕。”光明表示。   上月底曾向消费者致歉   光明乳业近期屡次被曝光出食品质量问题。   从今年6月份至今,光明乳业问题频发,5个月已经接连曝出6次问题。   距离此次塑料颗粒事件不足一个月前,9月28日,光明乳业在媒体刊登公开致歉信,就公司连续发生的多起产品质量事件,向全国消费者道歉。   光明乳业当时表示,公司已成立质量安全监督小组,正实施包括完善组织保障、排查管理流程、建立问责制、完善产品监察体系、加强冷链配送管理、强化全员责任意识等六项整改措施。   ■ 追问   光明乳业否认整改没有效果   对于为何整改后仍再次出现问题,光明乳业母公司光明食品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说整改没有效果,目前对于光明乳业的一系列整改工作正在进行,企业会对消费者负责。”   目前,光明乳业官方微博上,置顶消息仍然是9月28日发布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其中针对此前发生的多起质量问题,光明乳业表示“心情很沉重。”   公开信曾表示,将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整改。
  • 光明牛奶“碱水门”腐蚀食品安全神经
    仿佛是对“国内乳品行业历史最好”的回应,近期,国内乳制品接二连三地曝出问题:蒙牛冰激凌代工厂脏乱差、贝因美奶粉被舀出一条活虫以及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猪骨粉被消费者告上法庭……   而就在上述质量问题还未消停之际,国内乳品大牌光明又被曝出其部分“优倍”产品因操作不慎,渗入清洗用食品级碱水。   光明牛奶陷“碱水门”风波   据媒体报道,6月27日,有消费者在微博上爆料称其购买的光明乳业产品“优倍”出现质量问题,同样的紫薯置于不同生产日期的优倍乳品中,竟产生不同颜色。该消费者称,光明乳业客服向其证实,6月25日生产、26日上市的批号为I17:15(E)的光明优倍奶混入了烧碱成分。   在光明“优倍”奶混入烧碱成分后,上海质监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停食6月25日产的950毫升光明优倍牛奶。   据悉,这是6月以来,光明乳业第2次发生质量问题,距离“安徽学生奶”事件不过一星期:安徽省颍上县部分学生食用了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后,78名学生身体不适,6名学生出现呕吐。   记者发现,光明“优倍”奶事件后,有网友称,部分光明优倍牛奶中混入烧碱成分,误食可能导致消化道灼伤。此外,还有网友有诸多疑问,“我不明白,食品生产流水线上,为什么会一边正常生产,一边进行管道清洗,以致碱性溶液混入食品中。从混入发生到检修完成,难道生产没有停止?产品没有截留?问题没有上报?产品的各道检验和出厂检验关,还在吗?”   对于上述关键问题,光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未做回复。   不过,光明牛奶“优倍”质量问题,光明乳业董秘朱建毅表示,渗入食用级碱水的牛奶对人体不会产生严重危害,食用级碱水在每生产完同一批产品后用于流水线的清洗。因每条流水线每天要生产多种不同的产品,故要做多次清洁,用于下批产品的生产。朱建毅还指出,此次光明牛奶的质量问题属于偶发性事件,公司将严格督促产品的质量问题。   6月29日,《中国企业报》记者登陆光明乳业官网,看到光明乳业日前发布《关于6月26日上市的950ml优倍产品少量渗入液体的解释说明》,承认部分950ml“优倍”产品因操作不慎,渗入清洗用食品级碱水。   对于事发原因,光明乳业解释称:“6月25日傍晚17时10分,我公司乳品二厂进行常规的设备维护保养,在自动阀切换时发生几秒钟的延迟,导致管道内少量清洗用食品级碱水瞬间渗入当时流水线上的950ml优倍牛奶中。”根据公司的产品追溯系统,涉及产品为300盒左右。   光明乳业称,事件发生后,立即并已经把当天上市的950ml优倍全部下架召回。对于个别在召回期间已经购买了该时间段产品的消费者,公司均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并上门进行了道歉和赔偿服务,也得到了消费者的理解。工厂及时对设备的稳定性进行了严格的测试,确保此后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   生产环节管控是关键   因设备改造而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在国内光明牛奶并非是“首创”。   就在两个月前,世界食品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也因在设备改造过程中身陷“含氯门”而引发轩然大波。今年4月,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混入9个批次价值约500万元左右的12万箱可乐产品中,且部分产品被当做合格产品销往市场。   然而,与光明牛奶不同的是,消息曝出后,可口可乐立即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员工爆料严重失实信息,或将被追究法律责任”。此外,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以维修电脑为由删除了2月4日—8日期间部分相关生产记录和全部的电子工作邮件,关键证人也以带薪休假为由缺席调查。   随后,山西省质监部门经过调查确认了相关问题,并向该公司发出了停产整改的行政处罚。可口可乐只得一改此前回避、否认的态度,发表声明首次承认在实施节水项目相关管道改造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含微量余氯的生产辅助用水进入到饮料生产用水中。可口可乐还向消费者道歉并表示将彻底整改。   至此,可口可乐“含氯门”事件在历经了业内曝光、企业矢口否认、监管部门检查、可口可乐承认并被迫道歉等一系列拉锯战后才告一段落。   有业内专家表示,与之前所谓非法添加添加剂、原料不合格等问题不同的是,可口可乐和光明两大食品企业先后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乳品饮料安全事故,对知名食品企业而言实在不应该,这充分反映出企业对产品生产操作过程管控不严、产品出厂时质量检测中还存在漏洞。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表示,首先,光明乳业是在消费者爆料的情况下被动发布召回说明,这与主动召回性质完全不同 其次,光明在生产操作工艺和产品质量管理上都存在严重漏洞。此次事件看似虽小,但反映的问题却很严重,其他食品企业也应引以为戒。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国内某知名乳品企业生产部负责人表示,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尤其对乳品行业而言更是如此,在经历“三聚氰胺”后正处于恢复期的国内乳品行业一定要重视产品质量问题,无论是采购、生产还是销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警惕,“任何一个小的忽视,都可能带来大的问题”。   同时,在这位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提供的该企业生产、质量、检测方面的规章制度中,记者发现该企业对生产环节的配料、分道、套标等每一个工作人员以及操作流程都有非常详尽的工作内容安排和考核管理内容。
  • 光明乳业收回总裁中国奶业标准世界最差言论
    在乳业专家王丁棉关于“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的观点引起轩然大波后,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成为首个站出来公开支持该观点的企业家代表,然而郭言甫出,即被光明乳业代其收回 而王丁棉本人近日也向记者表示,自己最近备受各方压力和“公关”。   此前,郭本恒于7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经营论坛上就奶业标准问题发声,称:“我们的生奶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垃圾生产出来的就是垃圾。”对于“乳业标准低是为了照顾养殖散户”的说法,郭本恒称“国家标准太低也是在害农民”。他还意有所指地表示,很多乳企在忽悠消费者,“你看它做的广告是风吹草低现牛羊,实际上是沙尘暴的发源地”。正当外界对郭本恒这番自揭乳业伤疤的话表示赞赏时,近日有消息称,光明乳业上周末在其官网发出声明,收回郭本恒在上述论坛上的讲话。   记者近日在光明乳业、光明食品集团官网上并没有找到这一声明。不过,记者仍通过其他渠道得到了该声明,其内容如下:7月4日(实为7月3日,记者注)我公司总裁郭本恒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经营论坛发言时,客观地讲述了目前中国乳业加工水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谈及现行生鲜乳标准符合中国国情,也还需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相关言论随后被一些媒体夸大报道,称“炮轰”行业标准。此言本意为呼吁行业加强自身奶源建设,全面树立国际水准,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乳品。为避免引起对上述言论的误读误解,我公司对此特作以上说明。   记者近日试图就这一声明及其从光明官网上消失的原因采访光明乳业,但光明乳业公关部相关负责人龚女士未接听记者的电话。   “就算是发澄清声明,也应该由郭本恒本人来发布,公司代替他来发这个声明不伦不类,解释得也不清楚。”王丁棉近日对记者表示,估计是光明乳业受到了压力,“我本人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公关’和压力”。“就奶业标准问题,今后我将不再发表任何新观点了。”王丁棉称,“但这并不代表我向一些反对方妥协,我仍然坚持此前发表的观点,只不过我将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这些‘公关’。”
  • 光明集团与SGS签署培训合作协议
    近日,全国著名的食企航母——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下简称光明集团)宣布,将就集团内部食品安全培训与世界领先的三方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 SGS)展开全面合作。此次合作将提升光明集团全员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为其维护品牌声誉拓展海内外市场构筑坚实的基础。光明培训学院负责人龚葆青与SGS通标食品部培训业务经理梁艳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光明食品集团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总裁助理张崇建,集团党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公共关系部总经理潘建军,SGS通标农产食品部食品总监朱海俊,农产食品部集团业务经理王鹏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图为:光明培训学院负责人龚葆青(左一)与SGS通标食品部培训业务经理梁艳(右一)   集团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总裁助理张崇建在致辞中表示,光明食品集团长期坚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理念,以“为大众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美味的食品,为社会提供与食品产业相关的高品质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为使命,持续打造“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经营,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同时,为凸显大型国有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力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着力打造“诚信光明”,以“守信受益、失信惩戒、诚信自律”为导向,以树立诚信形象、防范诚信风险为目标,以防范食品安全、经营活动风险为重点,成立了集团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了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了《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诚信风险防范与奖惩机制的研究》课题研究,并与SGS通标公司合作形成了基于远程网络培训的“诚信管理体系”培训方案。他指出,本次签约只是光明食品集团与SGS通标公司开展系列合作的开始,希望尽快启动课程培训,持续发挥双方优势,深化全面合作关系,促进双方发展共赢。   “SGS在食品安全和质量领域拥有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服务本土客户经验 不仅拥有专业实力雄厚的讲师队伍以及丰富实用的课程储备,更具备先进的 E-training 平台,方便企业内不同层面的员工随时随地实现高质量的培训。相信通过引入我们的培训,可以大大增强光明集团在食品安全质量内训方面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贯彻光明集团推崇的安全健康理念,促使集团的的质量管理更高效,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国内外市场拓展能力。”朱博士也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了信心。   进入中国以来,SGS在食品安全和质量领域拥有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服务本土客户经验,在检测、认证等方面声名远播。在培训方面,不仅拥有全国专业实力最强的讲师队伍以及最为丰富实用的课程储备,更具备先进的E-training 平台,方便企业中不同层面的员工随时随地实现高质量的内训,众多国内企业和跨国集团都对此给予了高度肯定。   关于光明集团:   光明集团是由上海益民食品集团、上海农工商集团、上海烟糖酒集团和锦江国际组建而成的以食品产业链为核心的现代企业集团。产业形态涵盖农林牧、加工生产、物流贸易、零售等各环节,拥有光明牛奶、大白兔糖果、梅林罐头、冠生园蜂产品、海丰大米、爱森猪肉、金枫酒业等著名品牌。在全国有完善的营销网络,与全球160多个国家有着长期贸易关系。   关于SGS   SGS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是公认的质量和诚信的基准。SGS集团在世界各地共有75,000多名员工,分布在1,50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构成了全球性的服务网络。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SGS集团和隶属于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共同建成于1991年的合资公司,在中国设立了50多个分支机构和几十间实验室,拥有13,000多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   SGS的服务能力覆盖农产、矿产、石化、工业、消费品、汽车、生命科学等多个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近年来,我们在环境、新能源、能效和低碳领域不断创新、锐意进取,致力于以专业的检测和认证服务推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共赢,为国内外企业、政府及机构提供全方位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作为优秀的企业公民,SGS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经营企业、回馈社会。如在甘肃贾家屲地区援建校舍并长期派驻支教员工,切实改善当地教育条件 对办公场所进行能效评估和改造,减少碳排放 并在全国各分支机构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扶贫帮困、赈灾救危、保护环境等公益活动。   业务垂询,敬请联络:   +86-400-691-0488   China.agrifood@sgs.com   媒体垂询,敬请联络:   SGS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王慧丽   +86-21-6107-2917   Fanny.Wang@sgs.com 文章转载自: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光明乳业通过人民日报向消费者致歉
    光明乳业公开致歉信   光明乳业今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公开致歉信,就公司连续发生的多起产品质量事件,向全国消费者道歉。同时表示公司已成立质量安全监督小组,正实施包括完善组织保障、排查管理流程、建立问责制、完善产品监查体系、加强冷链配送管理、强化全员责任意识等六项整改措施。   公开信中说,光明乳业连续发生多起质量事件,我们的心情很沉重,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乳制品行业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此,光明乳业向广大消费者致以深深歉意。   据了解,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光明乳业确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落实措施。一是完善组织保障,成立食品安全办公室 二是逐一排查公司管理流程,确保各项流程在细节上执行到位 三是建立对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问责制,实行年度考核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 四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食品法规,自查产品配方、标签、标识,同时建立他查、督查体系 五是加大冷链物流配送系统监管,全面排查运输车辆、仓库安全隐患,建立日常运营长效监控机制 六是开展全员食品安全培训。
  • 光明乳业通过人民日报向消费者致歉
    光明乳业公开致歉信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常红)光明乳业今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公开致歉信,就公司连续发生的多起产品质量事件,向全国消费者道歉。同时表示公司已成立质量安全监督小组,正实施包括完善组织保障、排查管理流程、建立问责制、完善产品监查体系、加强冷链配送管理、强化全员责任意识等六项整改措施。   公开信中说,光明乳业连续发生多起质量事件,我们的心情很沉重,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乳制品行业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此,光明乳业向广大消费者致以深深歉意。   据了解,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光明乳业确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落实措施。一是完善组织保障,成立食品安全办公室 二是逐一排查公司管理流程,确保各项流程在细节上执行到位 三是建立对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问责制,实行年度考核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 四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食品法规,自查产品配方、标签、标识,同时建立他查、督查体系 五是加大冷链物流配送系统监管,全面排查运输车辆、仓库安全隐患,建立日常运营长效监控机制 六是开展全员食品安全培训。
  • 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坚持中迎来曙光——访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方群教授
    微流控芯片分析是当前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对芯片微通道网络内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完成化学实验室中取样、预处理、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分析功能,实现分析装备的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最终实现芯片化,即所谓“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微流控芯片已被列入21世纪最为重要的前沿技术的行列。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是国内建立较早的专门从事微流控芯片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建所十年来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2010年8月21日,在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上,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就该研究所的情况与微流控芯片的研究现状、技术发展、产业化等问题采访了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方群教授。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 方群教授   Instrument:方教授,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下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的相关情况,以及贵所建立以来在微流控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方群教授: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是我国已故的著名分析化学家方肇伦院士于2000年1月创建,其目标是借助浙江大学学科比较齐全、综合交叉优势明显的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与系统。目前,研究所有教师11名,研究生40余名。   研究所的研究主要围绕微流控芯片展开,研究方向涉及:微纳流控芯片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工艺 微流体操控技术、方法和理论;微流控芯片取样、试样引入和前处理、反应技术;微流控芯片光谱、电化学、质谱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微流控原理的液滴分析、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分析、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研究,以及纳米技术和仿生技术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微流控系统在生物分析、单细胞分析、蛋白质组研究、临床检验、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   目前,研究所在微流控芯片简易加工技术、微流控试样引入技术、微流控单细胞分析的集成化、微流控荧光和光度检测系统的微型化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十年间,研究所发表了140余篇高水平的SCI论文,共承担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20余项已获授权。200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方肇伦院士主编,研究所全体老师参加撰写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微流控芯片的专著“微流控分析芯片”。研究所还研制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分析仪器装置或样机,为相关仪器的产业化创造了有利基础。   Instrument:您是973项目“微流控学在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高速及多通道阵列微流控分离检测新方法的研究”课题的负责人,请谈谈该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哪些成果?遇到了哪些困难?   方群教授: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由全国11家单位参加的973项目“微流控学在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分为6个课题,我所负责的是其中第三课题,参与单位有浙江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东北大学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要进行高速及多通道阵列微流控分离检测新方法的研究。目前,该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已取得一些出色的研究成果,预计能够完成既定目标。   我的研究组主要进行了微流控系统的试样引入技术研究,将微流控芯片与缺口管阵列结合,进样通量最快可以达到6000个样品/小时,这是目前文献报道中单通道通量最高的芯片进样方法。同时,我们通过将自发进样技术与基于短毛细管和缺口管阵列的毛细管电泳(CE)系统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微流控平移自发进样方法,将进样量减少至低于100pL的水平,并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高速毛细管电泳(HSCE)分析,建立了一种通用型的HSCE系统。该系统应用于氨基酸试样的电泳分离,其分离速度和效率等性能已经达到甚至优于芯片HSCE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还将皮升级平移自发进样方法及其HSCE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基于胶束电动色谱模式的氨基酸手性分离和基于凝胶电泳模式的DNA片段和蛋白质分离中。   近期,我们研究组还研制了一种用于纳升级试样测定的全集成微型化手持式光度计。该光度计所有部件包括双波长紫外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光电二极管检测器、长光程液芯波导检测池、微量试样驱动装置、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器和电池均集成于12cm×4.5cm×2.1cm 的仪器内。该仪器成功应用于微量DNA 试样的纯度和含量测定,以350nL的试样消耗获得了约15mm的有效光程。对比商品化的微消耗光度计,手持式光度计以其1/3的试样消耗量获得了其15倍的检测光程,且价格低廉,在现场分析和即时检验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我们还将该光度计与缺口管阵列结合,成功用于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的快速自动分析。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方群教授研究组研制的手持式光度计   在研究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寻找能产生原创性成果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是一个难点。其次,微流控芯片的研究是多学科综合性交叉的研究,需要生物、医学、光学、机械、电子等其他研究领域人员的参与,但我们现在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再有,微流控芯片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困难。实验室的研究出来的装置距离市场上出售的产品有相当大的距离,这里面还涉及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等诸多问题,所以比较困难。   Instrument:下一步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方群教授:研究所成立之初,当时的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院士对我们的期望是“顶天立地”。“顶天”即要做好原创性的基础研究,“立地”就是要把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做成商品化仪器,应用于各种实际应用领域。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目前,在某种意义上,其研究已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的阶段了。所以根据建所之初的规划,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我们研究所明确了下一个“十年”的工作方向:   (1)坚持进行原创性的研究。   研究所建立之时,方肇伦院士就一直强调要做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和要有“小米加步枪”的创业精神。近些年来,我们更是把工作的原创性和系统性放在首位。我们试图走通这样一条道路,即从新现象的发现,到新方法的提出,新系统的建立,一直到新仪器的产业化和实际应用的道路。微流控芯片因其结构微型化,因而具有许多宏观系统不具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研究中能够产生一些新现象,基于这些新现象建立的新方法新技术则具有较强的原创性,而基于此研制出的仪器装置和系统是全新的,研究者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然后可以将其产业化。所以,原创研究是后续应用和产业化的基础工作,一定要做好。   (2)研究所将在微流控芯片的应用和产业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让微流控芯片产业化,是我们研究所的更高目标。在原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将现有的微流控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构建出完整的仪器,然后将这些仪器推广到多个应用领域,尤其是化学、生物医学、药学、临床检验和现场分析等一些重要领域,希望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产生一些推动作用。这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我们将尽力而为。   Instrument:您前面所说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已处于‘十字路口’阶段”,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能否为我们解释下?   方群教授:这里我是用“十字路口”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前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在分析化学中的情况为例,微流控芯片出现之初,研究者众多,大家在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普遍地尝试。然而,十多年已过去,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内相对容易研究的领域已基本了解清楚,而剩下的领域和任务都是“硬骨头”。这些“硬骨头”研究难度大、耗费时间长、不易出成果且成果产业化难度大,这需要研究者具有极大的毅力、耐力以及坚持的信心。   在这样的情形下,研究者们面临着多种选择,也即处在“十字路口”。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不容易决定的。而我们研究所不会轻易改变研究方向,一定会坚持啃“硬骨头”。   Instrument:能否谈谈当前我国微流控芯片研究的情况以及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方群教授:我国科学家们对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大部分从2000年以后开始。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题目为“微流控生化分析系统的基础研究”的重大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对我国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到2006年,相关的研究几乎是“遍地开花”。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发表的以“微流控(microfluidic)”为主题词的SCI论文数目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说,我国的微流控技术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处于较先进的地位,在部分研究领域已具有一定的国际领先优势。   从已发表的论文来看,目前微流控芯片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纳流控或微-纳流控;(2)微流控芯片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3)液滴微流控系统。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五到十年,微流控芯片研究可能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微流控芯片研究将向极限发展:从微米到纳米,从多细胞到单细胞,从大量分子到单分子,从单一通道到多通道阵列,分析通量越来越高;   (2)微流控技术不断向其它相关学科渗透,相互间的结合将更为紧密;   (3)微流控液滴分析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在分析化学和高通量筛选领域;   (4)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将继续拓展,将有可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工具;   (5)微流控芯片将实现产业化,相关仪器将得到推广。   Instrument:微流控芯片目前的应用领域是哪些?将来可能向哪些领域拓展?目前科学家们是否已经找到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关键性应用)”?   方群教授:目前,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已超出了其创始人原先预料的那些领域。微流控芯片出现后,其应用领域很快从分析化学扩展到医学、药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环境分析、化工、材料科学,甚至物理光学、计算机学等领域,而且目前还在持续拓展中。   就目前的情况看,国际上对具体什么是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还未形成一致的看法。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微流控芯片可能没有“Killer Application”,而是有很多“Application”。通常我们认为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比较适用于药物筛选、疾病诊断,这主要是针对微流控芯片的快速、高通量和低消耗的特点来说的。因为在这两个领域,所要筛选的样品的数量非常之大,并且要求筛查速度快、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量低,而这正好是微流控芯片系统的特点,所以其在这方面将会大有可为。此外,微流控芯片系统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特点使得它很适合应用于现场和个体分析。我个人认为: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最有可能出现在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领域。   Instrument:至今为止,国内外仪器厂商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推出过微流控芯片的仪器,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进程发展比较缓慢。您认为当前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困难在哪里?以及应当如何推进其产业化?   方群教授:目前,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确实进行得较为缓慢,相关仪器的销售也不尽如人意。追溯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历程,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微流控芯片出现之初,大家都非常看好它,很多的风险投资蜂拥而至,所以在这个领域,一下子建立了许多的公司,并有相关产品推出。但随后不久,投资企业发现这个领域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就转向了,这就形成了微流控芯片这个领域产业化的低谷。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最开始大家都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广阔前景和光明前途,但却低估了该领域研究的难度和技术的复杂性。但是,伴随着产业化的低谷,微流控芯片的基础研究却蓬勃发展起来,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就说明当初人们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不够透彻,研究还不够深入,这直接影响了其产业化的进程。   而先前推出的产品在市场定位上并不明确,这些产品虽有一定的应用领域,但其介于通用与专用之间,难以打开广阔的市场。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困难就在于其相关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科学家们也还没有找到一致公认的“Killer Application”。而促进其产业化,就是要加强相关研究,在技术和应用上寻求突破。目前,微流控芯片历经十几年的基础研究积累,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出一些重要的产业化成果的阶段。最近,已经出现了一些好苗头,一些公司又推出一些新的产品,利用微流控芯片完成样品的前处理,然后与其他仪器联用。这些仪器可以手提,可以做现场检测,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说明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虽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已曙光初现。我们希望有远见和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加入到这一进程中,与科学家们一起合作努力,以早日实现微流控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和广泛的普及应用。   后记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之中,方群教授一直强调:“微流控芯片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基础研究为主,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之路才走得如此艰难。但即便如此,方群教授以及他所在的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一直“顶天立地”,从未放弃过在微流控芯片科研与产业化方面的努力,他们这种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精神让人着实敬佩。   采访编辑:杨丹丹   附录1:方群教授简历   方群,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辽宁大学分析化学学士(1985年-1989年),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分析学硕士(1989年-1992年)和博士(1994年-1998年)。目前主要从事微流控分析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和前处理技术、微流控液滴分析和毛细管电泳分析、微流控光谱和质谱检测技术、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以及微流控系统在生化分析、临床检验、药物筛选、蛋白质组和单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参加出版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其中9项获得授权。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2006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Analytica Chimica Acta”、“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色谱”、“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和“化学传感器”的编委。   附录2: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介绍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由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方肇伦院士创建于2000年初,目标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分析技术和系统。微流控芯片分析是当前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对芯片微通道网络内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完成化学实验室中取样、预处理、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分析功能,实现分析装备的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最终实现芯片化-即所谓“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使分析效率成百倍、千倍地提高。   研究所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实验技术人员1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余名。研究所每年在化学一级学科和分析化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余名,并接受博士后人员和访问学者,同时欢迎生物、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电子学、流体力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研究生。   研究所研究方向涉及微纳流控芯片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工艺,微流体操控技术、方法和理论,微流控芯片取样、试样引入和前处理、反应技术,微流控芯片光谱、电化学、质谱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微流控原理的液滴分析、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分析、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研究,以及纳米技术和仿生技术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微流控系统在生物分析、单细胞分析、蛋白质组研究、临床检验、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同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微流控分析仪器的产业化之路。   研究所成立近十年来,在全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微流控芯片分析的有效途径。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包括:微流控玻璃芯片的简易加工技术、微流控芯片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微流控单细胞分析的集成化、微流控吸收光度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微型化等在相关学术领域已具备一定国际领先优势。研究所成立以来,共承担和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项,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项目课题1项,973项目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21项已获授权。200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方肇伦院士主编,研究所全体老师参加撰写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微流控芯片的专著“微流控分析芯片”。此外,研究所还研制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分析仪器装置或样机,为相关仪器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利基础。
  • 光明乳业承建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前,光明乳业获得了首批国家创新示范企业的殊荣,也让光明乳业站在国内乳品企业 的前沿。由光明乳业承建的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浮出了水面。作为光明乳业高科技金字塔的塔尖,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可谓是关注中的焦点。   据资料显示,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于国际前沿和国内乳业发展需要。主要围绕四个待突破的方向展开科研工作,即科技部核准的“原料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新型乳品发酵剂理论与技术”、“功能性乳品理论与技术”及“新型干酪及其副产物理论与技术”。   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也可以更好的让光明开展科技的研究,让其在乳制品研发和制造领域得到更多的突破,为国人制造更多适合体质,营养价值高的乳制品。有分析人士指出,实验室的建立不仅推动了中国乳业自主创新的平台,也让光明乳业占据了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光明乳业的科技领先将是对手无法复制的一个成就。   据了解,就2011年,光明乳业突破性的获得了12项专利,相比于往年有一个很大的增长。近年来光明乳业自主研发的新产品科技贡献率超过70%,远远高于同行业的30%-40%。目前光明乳业在酸奶、鲜奶、奶酪等领域内有不可复制的优势。近十年来本土市场90%的液态奶也都有光明制造。光明将依托其已经建立起的乳品高端科技继续引领国内乳品市场。
  • 光明乳业总裁炮轰生乳国标
    对于近期讨论热烈的“中国生乳标准全世界最差”的话题,首次得到了乳企的回应。   7月3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经营论坛上,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表示,中国生乳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标准不可能生产出一个非常高级的产品,“垃圾生产出来的就是垃圾”。对此言论,其他乳业巨头称不予评价。   在回应新国标争论时,郭本恒还表示,光明乳业是“巴氏奶”的代表品牌之一,光明乳业在中国鲜奶市场占比约45%,占酸奶市场份额的28%,均为中国第一位。   对于光明炮轰生乳标准及我国产品现状问题,昨日记者分别采访其他几家大型乳企,相关负责人均表示,话题太敏感,对此事不想做任何评论。   上月,乳业专家王丁棉“炮轰”乳业新国标,被媒体解读为中国乳业“常温奶”与“巴氏奶”的市场之争。因此,郭本恒强调自己是“巴氏奶”的代表品牌,被业界理解为似在借势营销。   昨日,王丁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郭本恒是食品学博士,对乳业有着自己的研究和观点,“不像有些乳企负责人那样只注重产品的营销,这次郭本恒对于乳业标准及我国乳业的现状说的也都是大实话”。   日前,卫生部网站刊登文章表示,生乳标准其实并未降低。文章称,1986年,农业部门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将生乳中菌落总数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低于50万CFU(菌落形成单位)/毫升,Ⅱ级低于100万CFU/毫升,Ⅲ级低于200万CFU/毫升,Ⅳ级低于400万CFU/毫升。也就是说,达到Ⅳ级标准的生乳就符合收购要求。2010年新公布的标准将菌落总数指标从400万CFU/毫升调整为200万CFU/毫升,提高了生乳收购门槛,应该说要求更加严格了。农业部正在着手制定生乳分级标准,引导乳企使用不同等级的生乳生产差异化乳品。   链接   “奶站全部纳入监管”   在乳业新国标的争论中,原料奶的质量受到广泛的关注。对此,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13503个奶站全部纳入监管,比清理整顿前减少6890个,减幅达34%,7980辆生鲜乳运输车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奶站全部持证收购。现有奶站机械化挤奶率达到87%,比清理整顿前提高36个百分点,奶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 光明葡萄汁防腐剂超标 却标示无防腐剂(图)
    产品配料表中没标注山梨酸。   新闻背景   光明葡萄汁防腐剂太多   北京市质监局对食品生产企业抽查发现不合格食品12种。其中“光明”饮料也上了黑榜,质检人员从一批果诱100%葡萄汁中发现了防腐剂山梨酸超标。据介绍,山梨酸是防腐保鲜剂,消费者长期服用会危害健康。   南京超市有卖,醒目提示“没防腐剂”   昨天记者一路走访了四家超市,其中只在新模范马路附近的一家超市内发现了这款名为“光明”果诱100%葡萄汁,在其旁边,还有两个口味分别是橙汁和苹果汁的“光明果诱100%”。   从北京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在北京销售的此种“果诱100%葡萄汁” 中,被查出了违规添加的防腐剂山梨酸。在昨天的探访中,从外包装上看,在该超市销售的该品种果汁,应该就是被曝光的那种,至于是否是同一生产批号并不敢确 定。为了证明自身果汁的天然纯正,在产品正面包装的右下角,厂家还特意浓墨重彩的写着“不添加人工色素防腐剂”的醒目提醒。在这行字的上方明确告知消费者,该果汁是“甄选优质鲜果原浆”,而在这行圆形标志的最下方又是一个大大的“100%”数字。在这款“光明”果诱100%葡萄汁的配料表中,记者注意到,其配料中标注的只有两个成分,一是水、二是葡萄浓缩汁。但从成分表中,消费者可以看到,这个果汁似乎真的很纯正。   忠实消费者闻言“很伤心”   面对传出“光明果诱100%”葡萄汁被查出违规添加山梨酸的消息,市民王女士有些伤心,因为她可是纯果汁产品的忠实拥趸。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根本分不清添加剂的好与坏,加之家中的小孩又很小,因此在给家人选购饮料的时候,就会选没有加入任何添加剂的纯果汁,在她看来这种产品应该食用起来最安全。对于突然传出自己钟爱的品牌也被悄悄添加了防腐剂,这让她感到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因为本身纯果汁就要比一般的饮料要贵,而花了钱买到的却是不等价的品质,这显然需要“光明果诱100%”生产企业给个说法。采访中不少消费者都对纯果汁饮料被添加了防腐剂表达不满。一位陈姓消费者就指出,如果真的添加了,就不能叫做纯果汁了,这包装上面写着“100%”字样,难道厂家不脸红吗?   光明乳业尚未做回应   省质检院的相关专家介绍说,山梨酸其实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广泛使用在饮料、方便食品、调味品等各种食品中。根据食品标签的规定,任何食品在标签上必须要将所加入的食品添加剂一一标注清楚,不得出现隐瞒的情况。而从北京食安办提供的检测数据来看,这款“光明”牌果诱100%葡萄汁被检出每千克中含有0.14克山梨酸,显然对于一个短保质期的纯果汁类产品,是不应该出现如此含量的防腐剂山梨酸的。   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光明”牌果诱100%葡萄汁生产企业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尚未就此事作出官方正式回应。同时,南京市工商部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也正在关注该事件的发展,将进一步弄清问题产品的批次,并提醒消费者保留好相关票据以备维权之用。
  • "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光明乳业
    据来自光明乳业的最新消息,由光明乳业承建的"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评审认证。光明乳业还率先引入"AIB1000分"这一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的国际标准,其奉贤分厂已通过了相关的评审。   据介绍,与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样,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均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明乳业表示,要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4个研究方向获得突破。   这4个方向包括:乳品发酵技术与新型乳品发酵剂的研究开发、乳品安全技术及安全控制、功能性乳制品的研究与开发和新型干酪的研究开发与乳品深加工技术。科技部评审组专家认为,这些研究项目都是国内乳品行业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瓶颈问题,这些乳业的共性技术与核心技术的攻克,将有力推动行业的发展,提升中国乳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说,实验室的科研平台是"开放的",在建设过程中会吸收新的研究单位加入。像乳品产业链全程安全关键技术这样的"公共基础研究成果",都是向业内免费开放。   据悉,光明乳业还在业内率先引进并创新实施"AIB1000分"国际标准。AIB是发起于1919年的非盈利机构--美国烘烤技术研究所的简称。基于其严整细致的考核体系和评估标准,"AIB1000分"已经成为当前发达国家较为通行的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的国际标准之一。光明乳业奉贤分厂已通过了AIB食品安全标准的评审。
  • 光明年查4554次 上海质检:依然担忧严检不为过
    顾客在光明牛奶专柜选购牛奶   针对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对一年多达4000逾次抽检的抱怨,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沈伟民昨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上海质监部门今年已对光明乳业进行各类抽查共630次。公众对乳品质量安全依然担忧,监管部门如此从严检查并不为过。   老总抱怨:抽查过于频繁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郭本恒对过于频繁的产品抽检表达了不满,称“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他介绍,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是抽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而今年上半年也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   他还表示,中国乳企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不应妄自菲薄,唯一的差距就在于奶源。而自有奶源成本太高,企业根本投不起,很多情况下都是企业“做做样子,给媒体、给社会一个交代”。   郭本恒的这一“抱怨”激起的波澜不亚于“国产奶粉质量历史最好”。网友评论众说纷纭,不少网友认为,“质量过关何必怕抽查”、“不抽查才会死人”,也有网友感叹,“如此抽查依然质量问题不断。”   上海质监:从严检查不为过   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沈伟民在昨天进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光明“抱怨”作出回应。他介绍称,目前光明乳业集团在上海共有5家企业,光明总裁所说的抽查次数估计是包括光明集团本市和外地所有公司的产品。今年以来,上海质监部门对光明乳业旗下产品进行了203批次乳制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查、390批次生鲜乳原料监督抽检、15批次质量监督抽查、22批次各区县执法抽查,共计抽查产品630批次。   沈伟民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对我国乳制品产业形成的冲击不必累述。面对公众的担忧,监管部门采取严厉措施绝不为过。“国家主管部门高度关注,连续多年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了专项整治,从严推出了相关的举措,目前乳制品行业可算是监管最严的食品行业。”   他还认为,从严检查可以为群众对乳制品企业重树信心提供支持,企业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配合相关监管部门,认真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食品安全责任。   “企业是质量安全主体,再有怨气也该承担。”沈伟民表示,在重树行业信心,相关工作常态化后,抽检工作可能会逐步趋于平缓。
  • 光明牛奶获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认证
    光明牛奶关于“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请日前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办公厅的正式批准。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之一,光明牛奶一直坚持建设“高科技光明”,长期以来一直引领着我国乳制品的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此次光明获得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光明牛奶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也意味着公司的科研平台和实力将升至一个更高的水平。
  • 深圳先进院袁曙光团队等在冷冻电镜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心袁曙光课题组与德国马普生物物理所合作,利用真实细胞膜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血清素受体5-HT3离子通道的高分辨率三维精细结构,并通过生物计算系统阐述了其信号转导的分子原理。相关工作以Asymmetric opening of the homopentameric 5-HT3A serotonin receptor in lipid bilayer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袁曙光研究员和Mikhail Kudryashev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普生物物理所张盈怡博士和Patricia M. Dijkman 博士为共同一作。深圳先进院邹荣峰博士后和Horst Vogel教授也参与该工作。该工作首次突破性地证明传统的人造细胞膜环境下所解析的冷冻结构与真实细胞膜环境下的结构差异巨大(主链RMSD高达33埃),颠覆传统人们所认为的在人造细胞膜或者沉淀剂的环境下所解析的膜蛋白三维结构与其生理状态下的结构相同的观点。此外,通过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团队发现激动剂可以正常激活真实细胞膜环境下所解析的结构,而不能激活在人造细胞膜环境下所解析的结构。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人造细胞膜或沉淀剂环境下所解析的膜蛋白三维结构与真实生理状态差异巨大,不一定具有生理活性。 血清素受体(或称5-羟色胺受体)是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发现的一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和配体门控离子通道(LGIC),位于动物神经细胞和其它类型细胞的细胞膜,并介导血清素作为内源性配体和广泛范围的药物和致幻药物的作用。血清素受体可分为七个亚科5-HT1, 5-HT2, 5-HT3, 5-HT4, 5-HT5, 5-HT6, 5-HT7。其中5-HT3与抑郁症、呕吐、止疼等疾病密切相关,是新药研发的重要靶点。 本工作首次在真实细胞膜环境下解析出5-HT3受体的三维精细冷冻电镜结构(PDB:6Y5A)。其主链的RMSD与人造细胞膜环境下解析的结构差异高达33埃;离子通道半径差异高达5埃。通过生理状态环境下的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在人造细胞膜环境下解析的结构与激动剂结合后,不能激活5-HT3受体形成连续水分子通路,不能激活5-HT3受体行使生理功能和信号转导。而本团队在真实细胞膜环境下所解析的结构在相同条件下可以正常激活5-HT3离子通道并行使正常的信号转导。 目前,众多膜蛋白靶标的三维结构均在人造细胞膜和沉淀剂的环境下所解析。本工作突破性地在真实细胞膜环境下解析出重要膜蛋白靶标的三维结构,为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大大减少了新药研发的试错成本。论文链接
  • 光明部分牛奶中混入碱水 企业已展开召回
    东方网6月28日消息:昨天下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舆情监测发现光明优倍乳混入烧碱成分的微博内容后,立即开展调查。   现查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二厂在6月25日进行常规的设备维护保养中,自动阀切换时发生故障导致管道内食品设备清洗用碱水渗入当时流水线上的950ml优倍牛奶中。混入的清洗剂为碱性清洁剂。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二厂已经开展对问题产品召回工作。   目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对该事件作进一步调查,同时要求光明乳业及时报告相关的处置情况,包括即时召回情况、消费者投诉、食品安全危害等,同时抽取25日生产的光明优倍牛奶送检,组织专家作危害性评估。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醒广大市民,停止食用6月25日生产的950ml优倍牛奶。
  • 分析仪器行业职业教育探索“无缝对接”——访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李曙光主任
    前言 职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发展程度及普及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一种标志、为推动国家经济腾飞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虽然很好,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植和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但尚未完全形成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尤其,在中国分析仪器行业领域中,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各个方面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需求日益猛增,优化分析仪器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顺应分析仪器行业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是极为值得关注、亟需解决的问题…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与生物技术系李曙光主任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历经三十四年的沉淀与积累,推进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目前,学院下属的“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在深化分析仪器行业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地尝试和探索。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就带着分析仪器行业职业教育问题拜访了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李曙光主任…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职业教育探索 李曙光主任所领导的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下设两个特色精品专业: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生物制药专业;设有18个实训室,配备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总价值2300余万元。 1、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职业教育概况 关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的发展历程,应该追溯到1974年建校初期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作为北京焦化厂的厂办学校而开设化工工艺专业;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学校自身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终于2001年,化工专业进行改革,成立环保专业,并被定位为北京市精品特色专业;2002年,随着北京市大力发展制药业,生物制药成为北京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学院加大投入而成立生物制药专业。 李曙光主任向笔者谈到:“2005年,将环保教研组分为环保教研组、生物制药教研组及试验中心三部分,由我担任环保教研组组长,学校将环保与生物制药专业定位为学院两大精品特色专业,并在环保专业开始培养高级工。2007年初,在环保教研组、生物制药教研组及试验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由我担任系主任。” 目前,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已经配备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电位滴定仪、水分滴定仪、电子天平等仪器设备。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实训室一角 李曙光主任说:“为了应对环保与生物制药行业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市场需求,为北京市分析仪器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我们能够保证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筹建理化测试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计量认证,使学生在学校即可完成专业实习、完成企业实际工作,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我们教师的能力水平已将大幅提高,又能实现节约教学成本、利用现有仪器有效地服务社会。” 2、坚持教育创新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为找到符合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化学检验专业实际情况的合作方式,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随着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北京大型化工企业日益减少,如果本专业与一家特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为该单位提供从业人员的可行性及可发展性均较小。而食品安全、用药安全、环境污染等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特别是北京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为相关的检验单位购置大批先进的理化检验仪器,其相关操作人员极度匮乏。” 依据市场调研的结果,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在其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生物制药专业下确定两类技工培养模式:高级工培养,定位为研究机构及测试机构的实验员、国内企业技术支持、维修工程师、仪器销售人员等;中级工培养,为中小企业的实验员、药厂的操作人员等。 “在确定培养方向后,决定中级工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化学仪器等仪器,利用化学分析测定物质的含量;高级工学习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等大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在教学实训中,我们特别注重把企业实际工作或具体项目任务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培养目标,进而实现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是一种‘无缝对接’。” 笔者进一步了解到,目前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已经具有测定各类水质、大气成分和噪声声级及频谱的能力,与戴安公司、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等企业或单位开展不同程度的合作;生物制药专业:能够进行药物分析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与双鹤药业、紫竹药业、利祥药业、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 分析仪器行业的职业教育模式创新实践 总结我国过去职业教育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分析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探索适应市场要求的职业教育模式等,都是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在职业教育工作中的主要研究议题;在教育实践中,色谱班、理化班、光谱班等系列极具特色的班级相继推出。 1、与戴安公司共建色谱班 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戴安公司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联合成立的色谱实验室 以合作培训为契机,在戴安公司刘静经理的大力支持下,著名离子色谱专家牟世芬研究员的关注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与“戴安公司”于2007年7月签订了共建色谱班的合作协议。 针对与戴安公司的合作,李曙光主任说:“学院负责提供教学场地和设备。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培养的人才适应的市场需求,按照戴安公司的要求设置专业,选拔学员,人数为30人/班,安排教学任务。” “在戴安公司的协作下,我们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承担教学任务以及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并为戴安公司的用户培训班提供方便。根据制定教学计划及学材的需要,举办各种活动开拓学生的眼界,戴安公司提供相应的培训资料及相关支持。戴安公司安排相关专家不定期开办讲座,择优选聘毕业生推荐就业等。” 戴安奖学金颁奖现场 戴安公司为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色谱班提供奖学金,奖学金分为三档:一等奖学金1人,金额3000元/年人,二等奖学金3人,金额1500元/年人,三等奖学金6人,金额1000元/年人。同时,戴安公司为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选拔的教师提供专项的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免费技术培训。 2、与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共建理化班 在刘国诠理事长、桂三刚秘书长的支持下,“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与“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于2007年8月签订了共建理化班的合作协议。 “通过了解,依据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会员单位的需求为建立定单式培训班,合作编写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并选定相关教材;建制为25-30人/每班,每年为毕业的15-20名高级工推荐到起学会会员单位的实验室进行实习和就业;安排学员开展仪器分析应用培训和仪器操作技能培训,为分析仪器培训提供场地、仪器、教员等方面的支持。” 关于此次共建理化班的意义,李曙光主任进一步表示:“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理事及会员单位不定期为我们进行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发展发展的咨询、实验室仪器应用技术指导;我们技术人员和教员参加学会主办的学术会和技术交流会,及时了解分析检验的最新发展。” “双方应创造条件,促使我们取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实施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使学生了解实验室的最新发展,促进实验室规范管理和测试数据的准确。双方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成立联合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对社会承揽测试任务,开展分析方法研究,促进教学研究。” 3、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共建光谱班 在闫成德理事长、刘长宽秘书长的支持下,“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于2008年7月签订了共建光谱班的合作协议。 李曙光主任说:“这个光谱班;主要是为北京市的光谱仪器制造厂家培养专门的技术支持人员及生产人员;通过国家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资金支持,以及戴安公司为部分优秀的学生提供较高的奖学金,可完全解决个别优秀学生继续学习的经费问题;我们一直利用多方资源、努力帮助学生通过实现低费或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同时还可以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戴安公司的全面合作,为学生创作了良好平台和机会;与学会合作,是我们为我们未来的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克服了‘订单培养’方式的不足;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一直认为,利用与国内外大型仪器生产厂家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学会进行合作是分析仪器行业职业教育新的突破口。”李曙光主任总结到。 深化校企合作 拓展合作领域 李曙光主任说:“我们在院系管理模式、师资培训体系、项目教学、课程设置、实习环节等方面,在积极学习和借鉴德国以企业培训为主‘双元制’职业教育等国际先进教育培养模式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走适合我们自己的路子。为了明确实习项目,保证实习项目的针对性和代表性,我们一直在积极拓展校企广泛合作的模式。” 1、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市场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具备何种素质?是职业院校办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这方面合作方可以为学校提供全面、直接的市场信息与咨询服务。完善和丰富现有校企合作办学方式,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曙光主任如此诠释“职业教育”概念。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观教育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求职择业辅导等工作,要走专业化、市场化的路子。可以利用其广泛的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网络和实践经验,弥补学校自身专业指导教师的不足,从更贴近市场需求和社会现实的角度,辅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就业观。 李曙光主任进一步向笔者谈到:“按照学校确定的各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选择符合要求的接收企业及岗位,可以确保学生培养质量。按照企业的要求,实行定向强化培养,使学生的实际能力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扎实做好实训安排、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2、发展和完善以“订单培养”为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目前,北京市需求化学检验高技能人才的用人单位数量在大幅度增加,但每家单位所用人的数量有限,针对这种情形,李曙光主任认为:“我院理化检验仪器较为先进,仪器种类及数量基本可以满足化学检验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利用与国内外大型仪器生产厂家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学会进行合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订单培养’为主的校企合作办学方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方位面向市场办学,是符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的一种校企合作新模式。” 李曙光主任最后表示:“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工作: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扩大合作的领域,进一步培养出分析仪器行业对口需求的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组建分析测试中心,通过实验室认证,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充分发挥我院在2007年取得的北京市唯一的化学检验工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拓宽培训的范围,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招聘引进企业人才,不断提升本系专业教师的能力,争取使青年教师成为技师及讲师的双师型人才,提升科研能力,提升专业内涵。” 编者手记 采访之前,笔者曾经直接或间接听闻过“莱伯泰科总裁胡克博士、戴安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杜平先生、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张经华博士”等都对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素质给予充分肯定… 采访之中,笔者参观了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的价值2300余万元国际一流分析仪器、聆听了李曙光主任关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的曲折历程、亦深刻理解了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采访之后,笔者有感于分析仪器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与未来趋势,坚信随着行业内多方的支持与努力,中国分析仪器行业职业教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办学水平与模式将进一步完善、培养出越来越多市场急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备注: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 李曙光主任 lsgly@sina.com 13801274552, 有意于分析仪器行业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的联合培养或有招聘需求的仪器厂商,请与之联系 附录: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简介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于2002年1月在北京化工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基础上,升格建立起来的集职前教育、职后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职业需求预测、就业服务为一体,以培养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为主的综合教育培训基地;现占地130亩,固定资产2.16亿元。学院前身为1974年成立的北京市化工职业技术学校,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技工学校,199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00年被评为高级技工学校。 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执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下设教务处、学工处、市场部(招生、就业、培训、鉴定)、职教研究所和院办等机构,现有教职工近500人,在校生9000人,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年社会培训鉴定量9000人次。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网址:http://www.bitc.org.cn/bitc/default.htm 采访编辑: 王海
  • 光明鲜奶再爆不合格,大肠杆菌超标千万倍
    2月28日消息称,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2月26日公布的乳制品抽检结果显示,该市去年下半年抽检的201批次鲜奶有63批次不合格,涉及光明、宁波、涌优、一鸣、新希望双峰等5个品牌,其中光明鲜奶产品共被抽检71批次,有21批次经检不合格,合格率为70.42%。   抽检结果显示,光明旗下的200毫升和500毫升盒装优倍高品质鲜牛奶分别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菌群超标,而浙江杭江牛奶公司乳品厂生产的200毫升盒装和220毫升瓶装光明鲜牛奶也分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杆菌超标。此外,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生产的220毫升瓶装鲜牛奶,还同时存在β-内酰胺酶阳性及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   大肠杆菌超标千万倍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牛奶又闹安全问题了,昨天(27日),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公布了一份2012年下半年全市乳制品的抽检结果。报告显示:鲜奶合格率不到7成,只有68.66%,大肠杆菌最高超标1000万倍。   最令人震惊的不是检测结果,而是在结果发布之后,宁波市质监局和涉事的牛奶公司却称不存在质量问题。为何,身负监管责任的质监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唱了反调”?宁波的市民糊涂了,到底该相信谁?这奶到底还能不能喝?   昨天一整天,宁波市民蒋女士的心情只能用“特别气愤”四个字来形容。他们家喝宁波牛奶集团的鲜奶已经5年了。当时因为听说外地奶不放心,所以才特地定了本地产的牛奶,而且还是宁波牛奶集团特别推出的有机奶——涌优牛奶。谁知道,在这次食药局公布的检测中,涌优奶的问题最为突出。一想到自己平常喝的奶里含有那么多的大肠杆菌,蒋女士顿时觉得一阵恶心。   蒋女士:第一反应就是很恶心,因为我已经喝下去很多了呀。我就觉得那一灌就是一罐细菌一罐大肠杆菌,实在喝不下去,都扔了,两罐都扔了。然后退订了。我姐姐退订了,我妹妹也退订了。   引发牛奶退订潮的是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公布的一份全市乳制品评价抽检结果。在这份文号为甬食安办【2013】9号文件里,通报了去年的乳制品抽检结果。报告显示:鲜牛奶合格率普遍较低,为68.66%,其中玻璃瓶装鲜奶合格率仅为14.81%,不合格原因是部分样品被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和β-内酰胺酶阳性也就是俗称的抗生素残留。涉及品牌有涌优、宁波和光明。而涌优和宁波两个品牌均为宁波牛奶集团所有,宁波市有60万人次在饮用宁波牛奶。整份报告连续用了多个“问题很严重”这样的词语来下结论,并在”大肠菌群最高标值超过标准限量值1000万倍”这句话后面加了感叹号。   这份报告究竟是怎么出炉的?记者随后联系上了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处的负责人,不过对方告诉记者:这只是一份评价性检测结果,是用来做提醒用的。   负责人:抽样有两种,一种是监督性抽样,一种是评价性抽样。我们这是评价性抽样,本身就是不定期的对一些产品进行抽检,然后到年底的时候进行一个综合性分析,作为一个监管性消费提醒,不能作为一个执法依据的。我们不是监管部门,是质监局在管。   不过,对于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这份检测结果,宁波市质监局副局长朱学峰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肯定的说:宁波牛奶的质量没有问题:   朱学峰:从我们监管角度,宁波牛奶合格率还是很高的。我们也是按照国务院要求按照六天啊七天啊这样的周期在检的,检下来的情况都是比较好的。食药局它可能从一个评价性的角度,是从居民家里抽。这里面情况就比较多了。我们是在企业的冷库里抽检,也就是厂门这一块。   宁波市质监局认为,食品药品监督局是从居民家中取样,不少居民没有及时把牛奶进行冷藏从而导致了细菌超标。而宁波牛奶集团随后发布的一份声明里,也把责任推到了奶箱上,认为是居民没有按规定温度保存造成的。该集团副总经理廉立伟甚至对记者喊起了冤:   廉立伟:它说宁波奶都是不好的,都不要喝,那我们其他人也都在喝啊,你想想要是不合格率那么大,那宁波所有的医院是不是都住得满啊。   廉立伟不仅对产品质量喊冤,还坚持说检测结果不全是宁波牛奶一家的事,而是整个宁波乳制品市场的问题。他说他甚至之前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检测结果。   廉立伟:官方也没说全是我们,它说是我们了?它说它是对全年的整个市场的乳制品进行评价性抽查,鲜牛奶合格率普遍较低,为68.66%。这里没说我们。   记者:那食药局不是过来告诉你们结果了吗?   廉立伟:它过来告诉我们就是我们的结果啊?它没说啊。那都不是我们的结果,这里面要说清楚的。   不过,宁波牛奶集团冤不冤,看数字就知道了。报告显示:涌优、宁波、光明三个品牌鲜奶的合格率是68.66%,但同属宁波牛奶集团的涌优、宁波两个品牌的合格率却分别只有64.26%和67.17%,也就是说都低于平均合格率。   然而,面对这样的数字和事实,企业喊冤,药监和质监两个政府部门给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身为消费者,究竟应该相信谁呢?市民蒋女士表示,她有点晕:   蒋女士:你说那个小房子奶,它包装如果是合格的,中间到底怎么会出问题,又没破。它如果裸露的可能有问题,又没有裸露没有拆封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问题。   在公布检测结果后,除了宁波牛奶公司做出了一份把责任归于市民贮存不当的说明外,其他政府部门也没有举行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宁波的消费者这下真的有点懵了: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呢?
  • 光明乳业再陷质量危机 上下游控制风险浮现
    近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结果,光明减脂芝士片、奶油两批次产品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这是光明乳业6月以来第三次被曝光质量问题。   记者昨日(7月23日)走访了沪上多家超市发现,光明乳业生产的奶油和减脂芝士片仍在出售,但没有发现问题批次产品。   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龚研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检测出的问题只局限于广州市场,光明已将这一批次的产品全部进行下架处理,不影响全国其他地区该产品的正常销售。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为长途运输过程中挤压受损、加上销售环境的温度不稳定所致。 问题批次产品已经下架   据广州市工商局抽检结果显示,由上海光明奶酪黄油有限公司梵古易乳制品分公司生产的50%减脂芝士片   (200g/包,生产日期为2012年2月23日)及奥德华乳品(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光明牌奶油(125g/盒,生产日期为2012年4月23日)均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   记者昨日在上海中山公园家乐福超市看到了上述两种光明乳业生产的产品,其中芝士片的生产日期为5月26日,并且在进行买二赠一的促销活动 而奶油的生产日期为3月28日,与问题批次生产日期不同。   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龚研奇昨日(7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检测出的问题产品只局限于广州市场,并不影响全国其他地区该产品的正常销售。“接到抽查结果后我们非常重视,立刻对广州市场上销售的同批次产品进行了下架回收。并马上进行了过程原因分析,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为长途运输过程中挤压受损、加上销售环境的温度不稳定所致。我们已经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加强运输过程中的监控管理,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同时,对市场上的同批次产品进行第三方送检,结果均为合格。”   记者了解到,这是光明乳业今年6月以来第三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今年6月15日,安徽颍上县两所小学部分学生在食用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后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6月25日生产、26日上市的批号为I17:15(E)的光明优倍奶混入了烧碱成分,随后光明乳业对该批次牛奶进行下架召回处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乳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光明出的问题多多少少都与管理有关系,此次的问题出在了流通环节,在包装、长途运输当中出现泄漏等都可能产品变质,也不排除生产环节出现问题,比如管理上的疏忽,或者是质检员个人失误等,但是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乳业产品通过经销商进行分销,一旦企业将产品发给了经销商,企业对于产品的监管就出现了盲区。产品由经销商管理,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上述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该分析师指出,近几年,光明乳业快速增长,平均增幅在20%左右。年报显示,公司2011年营业总收入117.89亿元,同比增长23.16%,201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51%。   然而,近期连续出现的质量问题,让光明乳业安全可靠的品牌形象产生了影响。“但是具体究竟有多大,不太好说。”上述分析师表示。 乳产品的上下游控制   针对今年以来乳业频频曝出各种质量安全问题,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乳品行业产业链很长,每一个环节都相互依存,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现在企业整顿的重点可能在上游的奶源和中游的生产环节,可能下游的力度差一点。产品销售后的有些环节做得不到位,企业要改善加强管理,将漏洞补上。”陈连芳表示。   乳业分析师王丁棉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中国奶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奶源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奶产品是快速消费品,应该在短时间内快速加工快速消费,而要做到这点只能在当地生产,做到近距离运输,保证产品的营养、降低生产成本。”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正在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由乳制品行业协会牵头。工信部希望建立“覆盖原奶生产、流通、乳制品加工、市场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的乳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如若将上述体系应用到乳产品中去,可以强化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有助于加强对乳产品质量的监管和管理。”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   陈连芳认为,上述方案虽然动机很好,但可能落实起来有一定困难。“毕竟不是法律,但是约束企业的行为必须通过立法,只是倡议没有多大用处,很难落实。”   2012年6月15日   安徽颍上县两所小学部分学生在食用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后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光明乳业公告称,涉及产品目前正在送检过程中,出事产品的同批次产品均有出厂合格检验报告。   2012年6月27日   有消费者爆料称其购买的光明乳业产品“优倍”出现质量问题。光明乳业声明称,6月25日生产、26日上市的批号为I17:15(E)的光明优倍奶混入了烧碱成分。已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产品全部召回。   2012年7月20日   广州市工商局网站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光明乳业产品上了黑榜。光明方面称,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为长途运输过程中挤压受损、加上销售环境的温度不稳定所致。 国产乳品信任危机助推洋奶粉涨价 此次光明、南山乳产品的质量问题,又将国产乳业食品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国内乳产品市场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一方面国产乳产品频繁被曝产品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洋品牌产品纷纷涨价。   洋品牌涨价的底气来自哪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调查后发现,洋品牌产品频繁 “更新换代”是直接原因,更深层原因是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信心不足,转而购买洋品牌奶粉。   记者在上海市中山公园家乐福超市,达能旗下品牌多美滋适合1~3岁儿童配方奶粉400克价格,由之前的老包装68元变成了配方升级的75元,而其相对应的桶装900克奶粉价格由177元变成198元。照这样算来,升级的新一代产品比之前的价格上升了11%左右。   对此,多美滋中国区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7月中旬推出了新一代产品,因为相关成本的增加,新产品价格比原产品有一定增长,平均涨幅为10%,但配方进行了全面升级。   记者发现,从去年以来,洋奶粉频繁“更新换代”,产品的价格也随之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去年6月份,惠氏公司推出新的产品线,价格比老产品高10% 而在年底,其高端品牌进行配方调整,价格也随后上涨。今年3月份美赞臣以推出新品为由,部分产品价格提升10%。4月份,雀巢奶粉提价,涨幅在5%左右。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球原料奶普遍增产及国际需求下滑的双重作用下,国际牛奶价格开始下滑。公开数据显示,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的2008年1月,进口脱脂奶粉价格为4281美元/吨,而至2011年12月,进口脱脂奶粉的价格却降至3750美元/吨以下,相较2008年初的价格下降近10%。乳业分析师宋亮曾向记者表示,最近进口脱脂最近已将降至在3000~3500美元/吨。   一方面国际原料奶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洋奶粉价格却不降反涨,洋品牌涨价的底气何在?   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奶粉是刚性需求,价格弹性不足 另一方面多个国产品牌奶粉都曾出现问题,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降低,纷纷选购洋品牌奶粉。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龙头位置全被洋品牌揽去,高端奶粉市场几乎九成被外资占据,因此洋奶粉再怎么涨价也不愁销量。   陈连芳说:“这事对于有些国产品牌也不是坏事,因为国产品牌的价格可以跟着洋奶粉走。贝因美、伊利等高端品牌也有300元左右一桶。”   AC尼尔森数据显示, 2008年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产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是44%,而现在,中国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已下降到1/3,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到2/3的市场份额。   上海大学教授顾骏曾公开表示,中国的乳制品企业需要潜下心来重建信心体系,同时通过透明化生产过程等手段向国人证明自己的品质,增强高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加大对进口奶粉的替代力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