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用菌

仪器信息网食用菌专题为您整合食用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用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用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用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用菌话题讨论。

食用菌相关的资讯

  • 北京市3个食用菌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
    近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对北京市场销售的蘑菇荧光增白物质进行了专项监测。在东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等区县的13家超市、市场共抽取132个样本,其中,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检测合格率为97.73%。   从检出情况看,3个样本均为表面有荧光增白物质污染,菌体内部均未检出,并且在包裹蘑菇的包装上均检出荧光物质。据专家分析,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对本次监测检出不合格样本的经营者,已责成工商部门对同批次产品依据相关程序责令下架退市并立案查处。   抽样包括鲜食用菌46个样本,干制食用菌74个样本,食用菌罐头12个样本。种类有香菇、金针菇、茶树菇、鸡腿菇、平菇、冬菇、黑木耳、草菇、猴头菇、黄花菜等。   据介绍,检测方法为《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检测》(NY/T 1257―2006)。判定依据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四批)。   事件回放   近日,众多媒体报道了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在实验中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   张皓做这个调查的初衷是因为妈妈不让他吃烤蘑菇,说大多蘑菇都被荧光剂泡过。   在家长的帮助下,张皓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实验室里完成了实验。他选取了16种不同的样品,得出“鲜食用菌不同程度地使用过荧光增白剂浸泡”,以及“部分包装材料上残留的荧光增白剂较严重,沾染到食用菌上”等六条结论。
  • “武汉如意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8月12日,武汉市科技局在武汉如意食用菌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武汉如意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市委常委冯记春出席揭牌仪式,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年,副巡视员张昌昌,东西湖区区长汪祥旺及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活动。   杨新年局长对工程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武汉如意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必将加强食用菌行业整体的科技支撑,对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起到强大的推广示范作用。他希望工程中心按照“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强各方面的协作与交流,不断增强工程中心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应加强市场化运作,对具有市场前景的重要科技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和系统集成,从而增强食用菌全行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竞争力。   市委常委冯记春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武汉如意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武汉市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全面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集了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的优势资源,是提高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和重要阵地。他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协调联动,积极主动地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搞好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各种问题,鼓励其尽快做大做强,努力打造农业领域的“华为”。
  • 投资3000万元 国家级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落户承德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与承德市平泉县合作建设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这标志着承德市农业领域首家国家级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平台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是承德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投资3000万元,平泉县人民政府无偿提供建设用地40亩,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研发中心内将建设国家级食用菌种质圃、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国家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中心、食用菌新产品加工技术中心、菌渣利用生物技术中心、食用菌职业培训基地等项目,重点开展食用菌产业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示范与转化、技术培训、农村科技创业等工作,项目将于2011年开始建设,预计在2013年投入使用,项目实施后将对承德市食用菌产业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河北首个食用菌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落户平泉
    本网讯:近日,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平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承建省级食用菌及制品监督检验站,河北省首个食用菌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落户平泉。   几年来,这个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成为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商品集散地,年产食用菌总量达到10万吨,产值10亿元。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产品质量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产业发展,平泉县技术监督局积极筹建食用菌检验站。购置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荧光光谱仪、酶标仪等精密仪器设备,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选派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整体技术能力和检验水平。目前,该县已能够承担香菇、滑子菇、平菇、黑木耳、双孢菇、鸡腿菇等八大系列30多种产品及制品的质量检验工作,能够完成重金属、农药残留、防腐剂、着色剂等全部检验arg。
  • 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协会关于《灵芝及其相关产品中β-葡聚糖的测定》等三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公告
    各相关单位:根据《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协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审查通过,报经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协会秘书处办公会审核通过,现批准发布T/FJHX 0003-2023《灵芝及其相关产品中β-葡聚糖的测定》、T/FJHX 0004-2023《灵芝提取物中性三萜及麦角甾醇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T/FJHX 0005-2023《灵芝菌种繁育技术规程》三项团体标准。标准自2023年3月1日发布,2023年4月1日起实施,现予以公告。 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协会2023年3月1日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协会关于《灵芝及其相关产品中β-葡聚糖的测定》等三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公告.pdf
  • 《食用菌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2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
    各相关单位:按照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团体标准工作程序,标准起草组已完成《食用菌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矸石中主量元素》2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现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并将征求意见表(附件)于2023年4月8日前反馈给秘书处。联系人:张小飞 电 话:13995098931邮箱:1904691657@qq.com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2023年3月8日附件下载关于团标征求意见函 -3.8.pdf团标表格7-专家意见表.doc标准文本-食用菌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pdf《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矸石中主量元素》-团标.pdf
  • 农业农村部:《食用菌中粗多糖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等74项农业行业标准发布
    《畜禽品种(配套系) 澳洲白羊种羊》等74项标准业经专家审定通过,现批准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自2023年8月1日起实施。标准编号和名称见附件。该批标准文本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可于发布之日起2个月后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http://www.aqsc.org)查阅。特此公告。附件:《畜禽品种(配套系) 澳洲白羊种羊》等74项农业行业标准目录农业农村部2023年4月11日相关标准如下:序号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1NY/T 129-2023 饲料原料 棉籽饼NY/T 129-19892NY/T 1676-2023 食用菌中粗多糖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NY/T 1676-20083NY/T 2316-2023 苹果品质评价技术规范NY/T 2316-20134NY/T 4326-2023 畜禽品种(配套系)澳洲白羊种羊5NY/T 4327-2023 茭白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6NY/T 4328-2023 牛蛙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7NY/T 4329-2023 叶酸生物营养强化鸡蛋生产技术规程8NY/T 4330-2023 辣椒制品分类及术语9NY/T 4331-2023 加工用辣椒原料通用要求10NY/T 4332-2023 木薯粉加工技术规范11NY/T 4333-2023 脱水黄花菜加工技术规范12NY/T 4334-2023 速冻西兰花加工技术规程13NY/T 4335-2023 根茎类蔬菜加工预处理技术规范14NY/T 4336-2023 脱水双孢蘑菇产品分级与检验规程15NY/T 4337-2023 果蔬汁(浆)及其饮料超高压加工技术规范16NY/T 4338-2023 苜蓿干草调制技术规范17NY/T 4339-2023 铁生物营养强化小麦18NY/T 4340-2023 锌生物营养强化小麦19NY/T 4341-2023 叶酸生物营养强化玉米20NY/T 4342-2023 叶酸生物营养强化鸡蛋21NY/T 4343-2023 黑果枸杞等级规格22NY/T 4344-2023 羊肚菌等级规格23NY/T 4345-2023 猴头菇干品等级规格24NY/T 4346-2023 榆黄蘑等级规格25NY/T 4347-2023 饲料添加剂 丁酸梭菌26NY/T 4348-2023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 抗氧化剂通用要求27NY/T 4349-2023 耕地投入品安全性监测评价通则28NY/T 4350-2023 大米中2-乙酰基-1-吡咯啉的测定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9NY/T 4351-2023 大蒜及其制品中水溶性有机硫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0NY/T 4352-2023 浆果类水果中花青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31NY/T 4353-2023 蔬菜中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和硒代半胱氨酸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2NY/T 4354-2023 禽蛋中卵磷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33NY/T 4355-2023 农产品及其制品中嘌呤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34NY/T 4356-2023 植物源性食品中甜菜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35NY/T 4357-2023 植物源性食品中叶绿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36NY/T 4358-2023 植物源性食品中抗性淀粉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37NY/T 4359-2023 饲料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38NY/T 4360-2023 饲料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9NY/T 4361-2023 饲料添加剂 α-半乳糖苷酶活力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40NY/T 4362-2023 饲料添加剂 角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41NY/T 4363-2023 畜禽固体粪污中铜、锌、砷、铬、镉、铅汞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42NY/T 4364-2023 畜禽固体粪污中139种药物残留的测定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43NY/T 4365-2023 蓖麻收获机 作业质量44NY/T 4366-2023 撒肥机 作业质量45NY/T 4367-2023 自走式植保机械 封闭驾驶室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46NY/T 4368-2023 设施种植园区 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设计规范47NY/T 4369-2023 水肥一体机性能测试方法48NY/T 4370-2023 农业遥感术语 种植业49NY/T 4371-2023 大豆供需平衡表编制规范50NY/T 4372-2023 食用油籽和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编制规范51NY/T 4373-2023 面向主粮作物农情遥感监测田间植株样品采集与测量52NY/T 4374-2023 农业机械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技术要求53NY/T 4375-2023 一体化土壤水分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54NY/T 4376-2023 农业农村遥感监测数据库规范55NY/T 4377-2023 农业遥感调查通用技术 农作物雹灾监测技术规范56NY/T 4378-2023 农业遥感调查通用技术 农作物干旱监测技术规范57NY/T 4379-2023 农业遥感调查通用技术 农作物倒伏监测技术规范58NY/T 4380.1-2023 农业遥感调查通用技术 农作物估产监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马铃薯59SC/T 1135.8-2023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8部分:稻鲤:(平原型)60SC/T 1168-2023 鳊61SC/T 1169-2023 西太公鱼62SC/T 1170-2023 梭鲈63SC/T 1171-2023 斑鳜64SC/T 1172-2023 黑脊倒刺鲃65SC/T 1174-2023 乌鳢人工繁育技术规范66SC/T 2001-2023 卤虫卵SC/T 2001-200667SC/T 3058-2023 金枪鱼冷藏、冻藏操作规程68SC/T 3059-2023 海捕虾船上冷藏、冻藏操作规程69SC/T 3060-2023 鳕鱼品种的鉴定 实时荧光PCR法70SC/T 3061-2023 冻虾加工技术规程71SC/T 4018-2023 海水养殖围栏术语、分类与标记72SC/T 6106-2023 鱼类养殖精准投饲系统通用技术要求73SC/T 9443-2023 放流鱼类物理标记技术规程74SC/T 9444-2023 水产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 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关于《食用菌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2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按照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团体标准工作程序,标准起草组已完成《食用菌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矸石中主量元素》2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现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并将征求意见表(附件)于2023年4月8日前反馈给秘书处。联系人:张小飞 电 话:13995098931邮箱:1904691657@qq.com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2023年3月8日关于团标征求意见函 -3.8.pdf团标表格7-专家意见表.doc标准文本-食用菌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pdf《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矸石中主量元素》-团标.pdf
  • 卫生部:纯乳等20余种食品禁止添加食用香料香精
    卫生部26日公布《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列出了20余种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   这些食品包括:纯乳(全脂、部分脱脂、脱脂)、原味发酵乳(全脂、部分脱脂、脱脂)、稀奶油、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猪油、牛油、鱼油和其他动物脂肪)、无水黄油、无水乳脂、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冷冻蔬菜、新鲜食用菌和藻类、冷冻食用菌和藻类、原粮、大米、自发粉、饺子粉、杂粮粉、食用淀粉、生鲜肉、鲜水产品、鲜蛋、食糖、蜂蜜、盐及代盐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法规有明确规定者除外)、包装饮用水。   征求意见稿指出,上述所列食品没有加香的必要,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法规另有明确规定者除外。另外,编制说明表示,列出不得加香的食品名单,是根据澳大利亚等国规定,结合中国实际有选择性地规定的。
  • 食用真空包装食品 小心肉毒杆菌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针对近日连发的肉毒杆菌中毒案件,台“卫生署”初步怀疑可能是真空即食豆制品惹祸。对此,台“卫生署”今日表示:根据调查,全台仅有3家厂商符合灭菌标准,可以在常温下贩售,提醒民众购买时要小心。   针对“真空包装即食豆干”可引发肉毒杆菌中毒的说法,“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食品组组长”蔡淑贞表示,经“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调查市售的真空包豆干发现,真正符合灭菌标准,且可以在常温下贩售的产品,只有3家:得意中华食品有限公司、福记冷冻食品公司、大房食品有限公司。对台湾市场上,不符合灭菌标准,也无法达到冷藏条件的生产者,建议暂时不要大规模生产真空包装的黄豆制品。同时,蔡淑贞还表示,为确保民众健康,“卫生署”将订定《真空包装即食食品良好卫生规范》,最快下个星期发布公告,若20天后,各界对该规范无异议表示,公告后3个月后,最快11月便可实施。   消息传来,网友不禁要问,在传统认知里,真空包装不就是无菌抑菌的代名词吗?对此,专家解释:一般消费大众认为的“真空”即代表“无菌”、开封后立即食用的“绝对安全”,并不完全正确。   有些真空包装的食品,入卤豆干、卤素肚等,因为具有低酸性(酸碱值高于4.6)、高水活性的特性,如果在不符合食品良好卫生规范环境下,生产制造过程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时,真空包装的无氧条件,便成为肉毒杆菌适合生长的“温床”。   据了解,肉毒杆菌的理想生长温度在摄氏35至40度或28至30度之间。因此,单凭冷藏这项措施不能有效消除容易腐坏的密封包装食物的肉毒杆菌风险。肉毒杆菌,作为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极小量便已足以引致肉毒中毒。食用者在进食毒素后约18至36小时内,产生疲倦、虚弱无力、眩晕、视力模糊、言语障碍和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令患者的呼吸肌肉瘫痪,引致死亡。作为美容中常见的“瘦脸针”便是以肉毒杆菌的医疗使用。但肉毒杆菌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当食物加热至摄氏80度并维持至少10分钟,就可破坏这种毒素。在治疗方面,应尽快注射肉毒中毒抗毒素,也可影响肉毒杆菌的发病。   对于食品中肉毒杆菌的卫生规定,国家标准中规定:为防止肉毒杆菌生长或毒素形成,真空包装食品,在包装前必须把食物加热至摄氏90度,并维持10分钟,或进行其他可同样有效杀死肉毒杆菌的加热程序 提高食品含盐量,并将食物的酸碱度保持在5或以下 降低食物的水活性至0.97或更低水平 使用适当分量的防腐剂,例如亚硝酸盐等。   在此,国家标准频道要提醒众位消费者,请谨慎食用真空包装的食品,一定要注意购买保质期内的真空包装食品。购买后,必须依标识采用冷藏或冷冻,且食用前必须煮沸(100℃加热10分钟以上)。为了家人的身体健康,请一定要在保存期限内食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
  •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果糖基转移酶获批 7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
    p   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发布公告称,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果糖基转移酶(又名β—果糖基转移酶)和食品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等7种扩大使用范围的品种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并通过。 /p p    strong 果糖基转移酶(又名β—果糖基转移酶) /strong /p p   米曲霉来源的果糖基转移酶(又名β-果糖基转移酶)申请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日本厚生劳动省允许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p p   该物质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用于生产低聚果糖。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4-2016)。 /p p    strong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strong /p p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3所列食品类别除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允许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不需要限定。 /p p   该物质用于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食品类别04.01.01.02)和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食品类别 04.02.01.02),发挥被膜剂作用。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GB 1886.65-2015)。 /p p    strong dl—酒石酸 /strong /p p   dl-酒石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面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面制品、固体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糖果(食品类别05.0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日本厚生劳动省等允许其作为酸度调节剂用于食品。 /p p   该物质作为酸度调节剂用于糖果(食品类别05.02),调节产品的口味。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dl-酒石酸》(GB 1886.42-2015)。 /p p    strong 可溶性大豆多糖 /strong /p p   可溶性大豆多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脂肪类甜品、冷冻饮品、大米制品、小麦粉制品、淀粉制品、方便米面制品、冷冻米面制品、焙烤食品、饮料类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配制酒(食品类别15.02)。日本厚生劳动省允许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 /p p   该物质作为增稠剂、乳化剂用于配制酒(食品类别15.02),调节产品的口感。其质量规格应执行《可溶性大豆多糖》(LS/T 3301-2005)。 /p p    strong 亮蓝 /strong /p p   亮蓝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果酱、凉果类、加工坚果与籽类、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调味糖浆、饮料类、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03)。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允许其作为着色剂用于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6mg/kg bw。 /p p   该物质作为着色剂用于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03),调节产品的色泽。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 亮蓝》(GB 1886.217-2016)。 /p p    strong 磷酸 /strong /p p   磷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乳及乳制品、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冷冻饮品、小麦粉及其制品、杂粮粉、食用淀粉、焙烤食品、预制肉制品、水产品罐头、调味糖浆、固体复合调味料、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饮料类、果冻、膨化食品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食品类别13.01.03)。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允许其作为酸度调节剂用于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最大容许摄入量为70 mg/kg bw。 /p p   该物质作为酸度调节剂用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食品类别13.01.03),调节产品的口味。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 磷酸》(GB 1886.15-2015)。 /p p    strong 柠檬黄 /strong /p p   柠檬黄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冷冻饮品、果酱、凉果类、加工坚果与籽类、饮料类、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03)。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允许其作为着色剂用于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0 mg/kg bw。 /p p   该物质作为着色剂用于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03),调节产品的色泽。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GB 4481.1-2010)。 /p p    strong 乳酸链球菌素 /strong /p p   乳酸链球菌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乳及乳制品、杂粮罐头、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熟制水产品、蛋制品、醋、酱油、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饮料类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腌渍的蔬菜(食品类别04.02.02.03)、加工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面包(食品类别07.01)、糕点(食品类别07.02)。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日本厚生劳动省等允许其作为防腐剂用于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2mg/kg bw。 /p p   该物质作为防腐剂用于腌渍的蔬菜(食品类别04.02.02.03)、加工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面包(食品类别07.01)、糕点(食品类别07.02),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 乳酸链球菌素》(GB 1886.231-2016)。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日期:2018-03-19 /p
  • 变异链球菌的菌落特征与使用范围及培养方法!
    变异链球菌的菌落特征与使用范围及培养方法! 变异链球菌属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类,菌体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常成双或以短链状排列,革兰染色呈阳性。它在胰蛋白胨培养基中和含有95%氮气及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一、菌种简介平台编号:Bio-53150规格:冻干物拉丁属名:Streptococcus Mutans菌株名称:变异链球菌其他编号:ATCC700610培养基编号:116或114,5% CO2 or 厌氧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48 小时用途:对红霉素、利福平、利福霉素AMP、壮观霉素、链霉素敏感。血清型C。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保藏条件:斜面菌种和安瓿瓶冻干菌种应在 2-8°C 保存。西林瓶菌种请置于-20°C 保存。甘油请置于-80°C。 二、培养基TSA+5%脱纤维蛋白羊血(血琼脂平板) 三、菌落特征变异链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呈旺溶血,菌落较小,呈灰白色、圆形,表面突起,菌落质地较硬,有嵌入培养基内生长的趋势。 四、菌种的培养1、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工业发酵的有用菌种,其筛选步骤包括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2、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3、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 菌种制备。4、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5、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产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6、如果有些生产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作为发酵罐的种子应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接种量一般在10%~20%。 五、使用范围(1)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这种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Czapek)培养基等。 (2)天然培养基。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后者用于培养细菌。这类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很不恒定,也难以确定,但配制方便,营养丰富,培养效果好,所以常被采用。 (3)半合成培养基。在天然有机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类培养基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六、注意事项1)冻干首次活化,干粉要全部用完,不能预留,用无菌吸管吸取 0.3ml 的培养液(即以上建议的培养基配方,不加琼脂)或者无菌水,滴入冻干管中,轻轻振荡至其溶解。吸取全部菌悬液,接种在培养基上(建议不超过 2 支平板);2)经过冷冻干燥保藏,菌种处于休眠状态,复苏培养时可能会延迟生长,这时需较长的培养时间; 若您收到的是已复苏的培养物(非冻干菌),则可以直接用于您的实验,或根需要转接培养;如有不明白之处,请务必先咨询我单位技术人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次接种量要多,固体斜面培养基水分要少才能让菌体长得比较明显,液体培养要静止培养;3)微生物菌种应保藏于低温、清洁干燥的地方,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菌种衰退;4)菌种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转种完毕,应经灭菌再做丢弃处理;5)应根据菌种状况及时转接,冻干菌种保藏时间通常为2-25 年;6)菌种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杂菌污染或菌种生产性能下降,应及时和微生物菌种查询网联系;7)如若有菌种复苏不活或者污染等情况,请在收到菌钟后 2 个月内联系,逾期不予受理;8)打管操作需由专业微生物技术人员在相应的防护设备中进行,生物危害程度为三类的菌种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打管时冻干管应远离面部,保护眼睛;9)安瓿瓶开封:用浸过 75%酒精的脱脂棉擦净安瓿管,用火焰加热其顶端,滴少量(2-3滴)无菌水至加热顶端使之破裂,用锉刀或者镊子敲下已破裂的安瓿管顶端并将冻干管开口处在火焰上过一遍,并保持在火焰旁操作;10)甘油管使用:使用本甘油菌时可以不用完全融解,在甘油菌表面蘸取少量涂板或进行液体培养即可。也可以完全融解后使用,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细菌的活力会逐渐下降。 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欧盟对云南牛肝菌尼古丁实施限量新标准
    上月,云南省4部门赴欧盟磋商牛肝菌尼古丁标准,并展开贸易推介会的成效十分显着。“欧盟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理事会”已表示,本月,该会将专门开会听取中国食用菌尼古丁成因陈述,欧盟会依此决定食用菌尼古丁实施限量的新标准。   云南省是世界美味牛肝菌最大的产地,年销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5%、约两万吨,产值近6亿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达8000万美元。云南牛肝菌出口遇阻后,各相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半年的产季普查和化验分析,得出结论:少数牛肝菌含微量尼古丁,并非加工污染,而是自身内源代谢产生。为向欧盟相关行业协会阐明牛肝菌尼古丁成因,统一双边检测方法标准,打消欧盟疑虑,今年11月3日至14日,由云南省商务厅牵头,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云南省财政厅及云南牛肝菌出口协会组成的工作组一行9人专门出访德国、意大利。经与欧盟最具权威性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研讨,并在汉堡举办食用菌尼古丁成因研讨会后,各方初步达成以下成果:以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检测方法为确证方法,欧陆坊检测方法为筛选方法 各方代表签订了一份牛肝菌中尼古丁是内源性成因、与农残等人为污染无关的会议备忘录,并由欧洲调味品协会向欧盟委员会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出访活动不仅引起了“欧盟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理事会”的高度关注,现该协会通过欧盟调味品协会转告云南省相关部门,本月初将专门开会听取食用菌尼古丁成因陈述,欧盟将依此决定食用菌尼古丁实施限量的新标准。此事件为云南省各级职能部门与企业相互携手共同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积累了宝贵经验。
  • 迅数参加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
    2014年7月14日至2014年7月16日,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省微生物学会协办的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美丽的林城——贵阳召开。大会汇集了毒蘑菇、医用真菌、植物病原真菌、食用菌微生物等领域近400名业界知名专家和代表。中国菌物学会主席王成树,副主席戴玉成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演讲。 杭州迅数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赞助商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期间,迅数向与会者展示了新一代的“菌落计数/筛选/抑菌圈测量联用仪”,并结合真菌特征描述,菌落全自动智能计数等问题与参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及时沟通,赢得了众多参会人员的认可和高度好评。 杭州迅数科技拥有一批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海外留学归国博士、以及精通现代化生产制造与管理的专业人才,愿以始终如一的高品质产品和优良的服务,与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一起为中国菌物学事业和食用菌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益生菌活菌率检测方法标准制定正式启动 汤臣倍健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当下高速发展的新兴赛道,益生菌正被越来越多人知道和使用。而活菌率是衡量益生菌质量的重要标准,益生菌能否经过消化道胃酸及胆汁酸的考验保持高存活率到达肠道,成为大众购买益生菌产品时的关注重点,但目前业内尚无标准的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呈现益生菌产品在消化道的耐受性。近日,《食用菌剂体外模拟消化道的活菌率检验方法》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在珠海正式启动。该行业标准旨在通过建立益生菌对胃酸及胆汁酸耐受性的检验方法,考察益生菌经消化道后的存活情况,对产品质量评价提供更加丰富的方法与依据,大众选购将更有科学指引。此次《食用菌剂体外模拟消化道的活菌率检验方法》行业标准制定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汤臣倍健等主要发起,中国检科院、蒙牛、丹尼斯克(IFF)、微康、安琪酵母、新希望、SGS通标、美赞臣、完美、凯爱瑞、伊利等20余家机构和企业参加了启动会。标准的启动将通过建立益生菌剂(食品用菌剂)原料和益生菌类食品对胃酸及胆汁酸耐受性具体评价方法,明确其质量评价要求,推动行业对高质量益生菌菌株的筛选及研发工作,有助于益生菌类新产品开发和创新。汤臣倍健副董事长梁水生在启动会上表示,益生菌行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发展迅猛。加强益生菌相关标准建设、提供给大众更优质的产品、创建健康的益生菌市场环境是行业参与者在这个千亿赛道共同努力的方向。希望通过推动益生菌相关标准制定,助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郭新光表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广对于正确引导市场具有巨大作用,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大众对此类产品的认知也逐渐加深。建立科学的益生菌评价标准体系,对构建益生菌健康发展新生态、促进益生菌行业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作为标准制定发起单位,汤臣倍健坚持“科学营养”战略,依托现代营养科学,积极推动产业规范化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功能相关标准、原料质量标准等营养健康领域的标准化研究。2022年5月,汤臣倍健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艾地盟(ADM)、丹尼斯克、科汉森等权威机构与知名企业共同发布的《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
  • 安普诺油脂重金属定量快检仪--筑起食用油安全防线
    安普诺油脂重金属定量快检仪--筑起食用油安全防线产品亮点:本产品采用免疫层析胶体金法,利用重金属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油脂原料及成品中的重金属快速定量检测,极大地方便油脂生产、加工、储存、流通等领域的质检需求。产品介绍加主加加主 成都安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免疫层析胶体金定量检测技术平台采用特殊的工艺,多项专利技术使得胶体金产品稳定性和灵敏度得到了较大幅度改善,实现了胶体金产品从定性到定量质的改变。特别是胶体金重金属快速定量检测技术,使得食品中的重金属快速检测得到大大地提升与进步,在国内处于领先优势。安普诺重金属快检可广泛应用于粮食、粮食制品、油脂、乳品、调味品、水、茶叶、中药材、水产、肉类、水果蔬菜等食品原料中的重金属镉、铅、铜、铬的快速定量检测。 根据国家各级粮食管理部门与政策通告,油脂必须检测重金属铅。本公司将重金属专利技术应用于油脂检测,首次实现油脂成品与原料中的重金属铅快速定量检测。现隆重推出油脂重金属快检仪。产品具有以下特点:通用:定量检测各类油脂(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调和油等)中的重金属准确:检测结果定量化,重复性好,结果具有国家权威机构验证快捷:简单步骤即可完成检测,单个样品检测总耗时为10~30分钟便携:整个检测系统放入仪器箱内,携带方便,无需添加任何器具即可进行现场检测安全:预置曲线技术,检测人员无需接触标准品,保证了操作人员安全简单:无需专业实验人员,简单培训即可操作公司介绍成都安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专注于食品中有害残留物检测技术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秉承“坚守诚信,崇尚创新,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努力构建集研发、生产、技术支持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一流的产品与技术服务。公司着力于免疫重金属检测技术开发,在国内首次将免疫胶体金定量技术引入重金属快速检测,实现乳制品、粮食、饲料、油脂、饮料、水产、肉类、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调味品、食用菌、藻类、茶叶、酒类、中药材等食品原料中重金属镉、铅、铜、铬的快速定量检测。并参与制定中药材领域首次快检地方标准,实现了中药材重金属快速检测的技术突破。公司建立了纳米原材料、免疫原料制备、前处理技术及材料、免疫侧向层析定量检测、免疫亲和柱层析、检测设备等从核心原料到检测的完整研发和应用体系。开发出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残留、抗生素等定量检测设备以及检测试剂。产品具有样品适用性强、操作便捷、结果精准、方便便携、使用安全、性价比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粮食加工企业、政府机构、中药材加工企业、中储粮、中粮贸易、康师傅集团等以及埃及和俄罗斯等海外市场。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科园南路9-1号204房
  • 平塘县掌布镇人民政府198.00万元采购高压灭菌器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平塘县掌布镇人民政府关于平塘县掌布镇新坪村2024年度食用菌基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竞争性磋商公告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8-13 招标文件: 附件1 附件2 项目概况 平塘县掌布镇新坪村2024年度食用菌基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交易大厅(https://ggzy.guizhou.gov.cn/hallweb/#/login)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08月28日 15:00(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GZHD-PTX-20240807 项目名称:平塘县掌布镇新坪村2024年度食用菌基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项目序列号:ZFCG20240812020 预算金额(元):1980000 最高限价(元):/ 采购需求: 标项名称:平塘县掌布镇新坪村2024年度食用菌基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数量: 不限 预算金额(元):1980000 单位:- 简要规格描述:1.新建:洞内道路硬化1927.01㎡、场地硬化3774.99㎡、给水设施1套(含蓄水池1座、抽水泵1套、小型自吸泵6个、DN32给水主管550m、DN25给水支管595m、DN25手持式喷头17个、水管收卷装置17个)、洞外接水管1项(含DN80热镀锌钢管1200m、DN32PE给水主管1700m、人工开挖管沟普土116m3、人工夯实104.4m3)、供电设施(开关接线箱2个、电线(BVV-2×2.5)1700m、40W节能灯544支)。 2.采购:保鲜设施1套、附属设施1套(钢架1660个、平菇菌包80000个、遮阳网418㎡、遮阳网收卷机3台、SNS主动防护网90㎡、洞口钢质前后门各一樘)、监控系统1套(监控设备1套、摄像头24处)、生产设备1套(蒸汽锅炉1台、平菇菌棒一体化生产线1条、蒸汽灭菌室1个、小型叉车1台、正铲装载机1台、泡沫菌框2000个)。 备注: 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签订合同时与采购人协商确定(具体以合同签订为准)。 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标项1:供应商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标项1】 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其中,投标人拟派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须具备建筑工程专业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且未担任其他在建建设工程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三、获取采购文件 时间:2024年08月14日至2024年08月22日,每天上午00:00至11:59,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交易大厅(https://ggzy.guizhou.gov.cn/hallweb/#/login) 方式:无 售价(元):0四、响应文件提交 截止时间:2024年08月28日 15:00(北京时间) 地点: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交易大厅(https://ggzy.guizhou.gov.cn/hallweb/#/login)五、响应文件开启 开启时间:2024年08月28日 15:00 (北京时间) 地点:黔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塘县分中心六、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八、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平塘县掌布镇人民政府 地 址:平塘县掌布镇掌布村 联系方式:0854-7380001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贵州宏达盈逸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珠海路海珠广场A栋12-01 联系方式:1878510869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石女士 电 话:18785108696 附件信息: 招标文件压缩包.zip 819.7KB 交易公告.pdf 231.9KB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高压灭菌器 开标时间:2024-08-28 15:00 预算金额:198.00万元 采购单位:平塘县掌布镇人民政府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贵州宏达盈逸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平塘县掌布镇人民政府关于平塘县掌布镇新坪村2024年度食用菌基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竞争性磋商公告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8-13 招标文件: 附件1 附件2 项目概况 平塘县掌布镇新坪村2024年度食用菌基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交易大厅(https://ggzy.guizhou.gov.cn/hallweb/#/login)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08月28日 15:00(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GZHD-PTX-20240807 项目名称:平塘县掌布镇新坪村2024年度食用菌基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项目序列号:ZFCG20240812020 预算金额(元):1980000 最高限价(元):/ 采购需求: 标项名称:平塘县掌布镇新坪村2024年度食用菌基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数量: 不限 预算金额(元):1980000 单位:- 简要规格描述:1.新建:洞内道路硬化1927.01㎡、场地硬化3774.99㎡、给水设施1套(含蓄水池1座、抽水泵1套、小型自吸泵6个、DN32给水主管550m、DN25给水支管595m、DN25手持式喷头17个、水管收卷装置17个)、洞外接水管1项(含DN80热镀锌钢管1200m、DN32PE给水主管1700m、人工开挖管沟普土116m3、人工夯实104.4m3)、供电设施(开关接线箱2个、电线(BVV-2×2.5)1700m、40W节能灯544支)。 2.采购:保鲜设施1套、附属设施1套(钢架1660个、平菇菌包80000个、遮阳网418㎡、遮阳网收卷机3台、SNS主动防护网90㎡、洞口钢质前后门各一樘)、监控系统1套(监控设备1套、摄像头24处)、生产设备1套(蒸汽锅炉1台、平菇菌棒一体化生产线1条、蒸汽灭菌室1个、小型叉车1台、正铲装载机1台、泡沫菌框2000个)。 备注: 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签订合同时与采购人协商确定(具体以合同签订为准)。 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标项1:供应商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标项1】 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其中,投标人拟派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须具备建筑工程专业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且未担任其他在建建设工程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三、获取采购文件 时间:2024年08月14日至2024年08月22日,每天上午00:00至11:59,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交易大厅(https://ggzy.guizhou.gov.cn/hallweb/#/login) 方式:无 售价(元):0四、响应文件提交 截止时间:2024年08月28日 15:00(北京时间) 地点: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交易大厅(https://ggzy.guizhou.gov.cn/hallweb/#/login)五、响应文件开启 开启时间:2024年08月28日 15:00 (北京时间) 地点:黔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塘县分中心六、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八、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平塘县掌布镇人民政府 地 址:平塘县掌布镇掌布村 联系方式:0854-7380001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贵州宏达盈逸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珠海路海珠广场A栋12-01 联系方式:1878510869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石女士 电 话:18785108696 附件信息: 招标文件压缩包.zip 819.7KB 交易公告.pdf 231.9KB
  • 食品致病菌限量国标7月1日实施
    近年,本市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同比不断下降。/晨报记者 何雯亚   春天的脚步日益临近,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物污染和变质导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开始发生。全方位阻截食品致病菌,将从国标开始。今年7月1日,卫生部首次制定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mdash &mdash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将开始实施。近日,卫生部门在官网上公布了相关问答。   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昨天透露,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最大威胁。去年,本市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为0.77例/10万人口,在已查明致病因素的6起食物中毒中,4起为细菌性。   去年二季度集体食物中毒多   2013年上海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8起,中毒人数184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77例/10万人口,继续保持低位,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同比2010年,分别下降 20%、38.3%和50.3%。上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2006年后控制在6例/10万人口以下,到2011年后已经控制在1例/10万人口以下。   从中毒发生时间分析,去年上海集体性食物中毒高峰发生在第二季度,达5起,三、四季度各发生1起和2起。从中毒肇事单位分析,食物中毒中涉及公共餐饮单位3起、集体食堂2起、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起、农村家庭自办酒席1起、无证餐饮单位1起。从中毒致病因素分析,已查明致病因素的6起食物中毒中,4起为细菌性,其中沙门氏菌2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1起,副溶血性弧菌1起 另外2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分别为亚硝酸盐和皂素。这些中毒事件均由食品从业人员不规范操作等原因造成,其中生熟交叉污染3起,从业人员带菌操作、熟食储存不当、食品未烧熟煮透、食品污染和亚硝酸盐误用分别各有1起。&ldquo 在去年的集体食物中毒中,三分之二是由食品致病菌引起的,与全国情况相当。&rdquo 顾振华指出,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当前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据悉,食源性疾病亦称食物中毒,即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比如呕吐、腹泻等,严重的甚至导致肝、脑、肾等脏器损伤以及死亡。   食品中可能造成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危害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如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葡菌等,它们主要导致胃肠道疾病,严重的会造成肝、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甚至死亡 第二类是产毒真菌和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等,它们或造成人的急性中毒,或因长期摄入造成消化道癌症等疾病 第三类是病毒和寄生虫。   即食生肉制品等列入标准   如何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专家坦言,以往涉及食品致病菌限量的现行食品标准共计500多项,标准中致病菌指标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而今年7月1日将实施的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弥补了这些缺陷,对肉制品、水产制品、粮食制品等共11大类预包装食品分别制定了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的限量规定。   记者发现,此次纳入规定的11大类食物绝大多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高的预包装即食食品,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等都被列入在内。   其中,肉制品包括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 水产制品包括熟制水产品、即食生制水产品和即食藻类制品,包括活、鲜、冷冻鱼(鱼片)、虾、头足类及活蟹、活贝等,也包括以活泥螺、活蟹、活贝、鱼籽等为原料,采用盐渍或糟、醉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腌制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指以藻类为原料,按照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藻类制品,包括经水煮、油炸或其他加工的藻类。粮食制品,包括方便面、米制品、糕点、蛋糕、片糕、饼干、面包等食品。冷冻饮品则包括冰淇淋类、雪糕(泥)类和食用冰、冰棍类。即食调味品包括酱油、沙拉酱、鱼露、蚝油、虾酱。   果冻等暂不设致病菌限量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涉及食品较多。新规中,全部11类食品都有沙门氏菌限量规定。   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后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此次仅在肉制品中有限量要求。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容易引发出血性腹泻和肠炎,副溶血性弧菌则主要感染水产制品,或交叉污染肉制品。   根据新规定,在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限量要求为,在同一批次采集的五份样品中,不允许任一件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限量要求与此相同。   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由于蜂蜜、脂肪和油及乳化脂肪制品、果冻、糖果、食用菌等食品或原料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很低,不设置致病菌限量。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适时修订增加相关食品类别。   另外,志贺氏菌污染通常是由于手被污染、食物被飞蝇污染、饮用水处理不当或者下水道污水渗漏所致。根据我国志贺氏菌食品安全事件情况,以及我国多年风险监测极少在加工食品中检出志贺氏菌,此次标准未设置志贺氏菌限量规定。   7月1日前,监管部门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本标准执行。在标准实施日期之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检验机构应按照本标准执行。在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顾振华表示,7月1日以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也将严格按照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这个标准,对食品中致病菌进行检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或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严格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 安普诺:快检技术护航食用油质量安全
    近期,媒体曝光油罐车食用油煤制油混装乱象,涉及多家知名企业,引发大众关注,国务院食安办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该乱象问题。鉴于此,仪器信息网特此发起“油罐车混装事件:仪器检测如何护航食用油安全?”主题征稿活动。本文特别邀请到了安普诺分享油脂重金属定量快检仪应用和解决方案。重金属指的是密度较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等。这些元素在人体内难以被代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于植物油而言,它可能从种植、收获、加工到储存的每一个环节中接触到重金属,导致油品受到污染。因此,定期对植物油进行重金属含量的检测,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同时也是植物油生产企业维护品牌信誉的重要举措。为了准确检测植物油中的重金属含量,需要运用精密且敏感的检测技术。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重金属定量快检仪等。重金属定量快检仪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重金属,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其次,它具有快速的分析速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测定,提高工作效率。安普诺油脂重金属定量快检仪产品亮点:本产品采用免疫层析胶体金法,利用重金属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油脂原料及成品中的重金属快速定量检测,极大地方便油脂生产、加工、储存、流通等领域的质检需求。 成都安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免疫层析胶体金定量检测技术平台采用特殊的工艺,多项专利技术使得胶体金产品稳定性和灵敏度得到了较大幅度改善,实现了胶体金产品从定性到定量质的改变。特别是胶体金重金属快速定量检测技术,使得食品中的重金属快速检测得到大大地提升与进步,在国内处于领先优势。安普诺重金属快检可广泛应用于粮食、粮食制品、油脂、乳品、调味品、水、茶叶、中药材、水产、肉类、水果蔬菜等食品原料中的重金属镉、铅、铜、铬的快速定量检测。 根据国家各级粮食管理部门与政策通告,油脂必须检测重金属铅。本公司将重金属专利技术应用于油脂检测,首次实现油脂成品与原料中的重金属铅快速定量检测。现隆重推出油脂重金属快检仪。产品具有以下特点:通用:定量检测各类油脂(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调和油等)中的重金属准确:检测结果定量化,重复性好,结果具有国家权威机构验证快捷:简单步骤即可完成检测,单个样品检测总耗时为10~30分钟便携:整个检测系统放入仪器箱内,携带方便,无需添加任何器具即可进行现场检测安全:预置曲线技术,检测人员无需接触标准品,保证了操作人员安全简单:无需专业实验人员,简单培训即可操作公司介绍成都安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专注于食品中有害残留物检测技术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秉承“坚守诚信,崇尚创新,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努力构建集研发、生产、技术支持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一流的产品与技术服务。公司着力于免疫重金属检测技术开发,在国内首次将免疫胶体金定量技术引入重金属快速检测,实现乳制品、粮食、饲料、油脂、饮料、水产、肉类、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调味品、食用菌、藻类、茶叶、酒类、中药材等食品原料中重金属镉、铅、铜、铬的快速定量检测。并参与制定中药材领域首次快检地方标准,实现了中药材重金属快速检测的技术突破。公司建立了纳米原材料、免疫原料制备、前处理技术及材料、免疫侧向层析定量检测、免疫亲和柱层析、检测设备等从核心原料到检测的完整研发和应用体系。开发出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残留、抗生素等定量检测设备以及检测试剂。产品具有样品适用性强、操作便捷、结果精准、方便便携、使用安全、性价比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粮食加工企业、政府机构、中药材加工企业、中储粮、中粮贸易、康师傅集团等以及埃及和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 关于“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公告及解读
    5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一则《关于“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公告》,原文内容转载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我委组织汇总整理2009年至2021年公告的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简称“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现予公布。原公告内容与本公告不一致的,以本公告为准。对其中新食品原料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设置18个月过渡期。    特此公告。 附件:“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4月19日5月10日,后续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上述公告的详细解读,原文内容转载如下: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业技术机构梳理了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简称“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范围涵盖自原卫生部2009年第3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菌种除外)、自原卫生部2009年第11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自原卫生部2012年第11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共计98个新食品原料品种、215个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235个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该目录涉及的新食品原料食品安全指标包括过氧化值、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微生物限量;种属基原、食用量、食用和使用方法、生产工艺、发酵菌、副产物和溶剂残留限量等仍按照发布时公告执行;农药和兽药的使用应符合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规定。监管部门、行业企业等相关机构在“三新食品”的监管、生产和使用中应按照要求执行该公告的相关标准。对新食品原料目录的食品安全标准设置18个月过渡期,在公告前和过渡期内按照原标准和要求生产的新食品原料,可销售和使用至保质期结束。2022年以后公告的“三新食品”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发布时公告要求执行。本次“三新食品”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梳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新食品原料(一)归类处理原则。现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适用的食品类别可以覆盖的产品,对其进行归类处理。菌类按食用菌类、藻类按食用藻类标准执行;植物类中,水果类按有关水果标准执行;直接食用的植物按有关蔬菜标准执行;作为调味品使用的(显脉旋覆花(小黑药)),按照香辛料标准执行。此外,综合考虑产品的原料来源、加工工艺的相近性以及食品安全指标的实际检测数据,对于可以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中对某类食品要求的,参照该类食品执行。食用方式仅限冲泡的产品应归类为代用茶,目前直接列出相关指标,待代用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后,则按照代用茶的标准执行。(二)既定参照原则。对具有多重身份的产品,如具有新食品原料和营养强化剂双重身份的产品,其食品安全指标基本参照已有的营养强化剂相关标准执行。(三)个案处理原则。对于现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类别无法覆盖的产品,如新工艺合成的或纯度较高的提取物等,基于新食品原料评审会议专家审议通过的企业标准,列出具体指标,并与现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原则和要求相匹配:原企业标准中,致病菌限定为“不得检出”但未写单位的,统一单位为“/25 g”;大肠菌群指标的限量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规范;无需制定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以及农药残留等指标的产品,删除该类指标;无需制定微生物指标(如油脂类)和生物毒素指标(如以藻类或微生物为原料制得的油脂类)的产品,删除该类指标;重金属污染物指标统一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一)已制定发布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品种,其质量规格要求按照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共涉及156个品种。(二)尚未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品种,其质量规格要求仍按照发布公告时规定的要求执行,共涉及59个品种。 三、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一)考虑到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并未设置质量规格标准,因此主要根据品种的功能类别及所批准的使用范围确定其适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即新品种的使用原则及管理方式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二)对于公告批准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其适用标准统一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2016)。(三)对于公告批准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基础树脂或新材料,其适用标准为使用范围所对应的产品标准,如塑料材料及制品用基础树脂适用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4806.6-2016),其中对应多个使用范围的基础树脂分别列出相应类别的产品标准。“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公告.pdf
  • 商贩为保质用硫磺熏银耳 二氧化硫超标6倍
    近日,本报接到读者反映,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二堡子村25号院内,有人为防腐防霉用硫磺熏制银耳,并运至附近的大洋路市场出售。   经过多日暗访,这一情况得以证实。经朝阳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这种经硫磺熏制的银耳,其二氧化硫残留量是允许值的6倍。专家指出,用硫磺熏银耳能起到保质作用,但长期食用二氧化硫高残留的银耳,会对身体有危害。   昨天,记者已将此情况举报给12315。   暗访   硫磺熏制银耳   7月底,记者来到二堡子村25号。这处大院居住着上百户居民,多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在院落靠东侧的一处角落里,记者看到,墙根下堆放着大量袋装银耳。用硫磺熏制银耳的商贩就居住在旁边的屋内,其屋门上标有37号字样。   记者连续六次暗访,终于摸清了商贩用硫磺熏制银耳的全过程。住在37号房内的一男一女,一般在每天傍晚六七点钟熏制银耳,有时还有其他人帮忙。邻居们介绍,这一男一女是对夫妻。   商贩将银耳放在直径10余厘米、长度近半米的长条塑料袋内。每次熏制大约10余袋银耳。装银耳的塑料袋上会被扎一些小口。熏制前,商贩会在地上铺一块塑料布,然后将这10余袋银耳竖放在塑料布上,然后再用一块塑料布盖上。随后,商贩将一定量的硫磺放入一个炒锅加热,等带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从炒锅中冒出后,将炒锅放进塑料布内开始熏制。为防止塑料布被烫坏,炒锅下方会垫砖头。熏制的过程中,商贩会把塑料布封口。到次日凌晨,炒锅内的硫磺基本燃烧完毕,熏制好的银耳会被取出并运走。记者注意到,熏制后的银耳仍然是淡黄色的。   居民介绍,从事硫磺熏制银耳的这一户,已经在院内居住多年。   销路   既批发又零售   据知情人介绍,37号房屋内的这户人家,在附近的大洋路市场有自己的商铺,位于该市场的调料厅。他们用硫磺熏制过的银耳,被运到那里出售。   记者在暗访大洋路市场时发现,该市场调料厅135号商铺内的一男一女,正是住在大院37号房内、用硫磺熏制银耳的那一男一女。这个商铺除了出售银耳,还出售蘑菇等其他食用菌。   记者以每两3元的价格买3两多银耳。女老板说,这些银耳除了零售,也可以批发,如果需要的数量大,价格可以更优惠。   记者发现,这个商铺所出售的银耳,一种是零售,一种是饭店和其他银耳销售商批量购买。   检测   熏制银耳二氧化硫超标6倍   8月9日,朝阳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在对记者购买的银耳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后,得出检测结果,被硫磺熏制的银耳,其二氧化硫残留量达0.3g/kg。   根据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银耳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最高允许值为0.05g/kg。这些被硫磺熏制的银耳,二氧化硫残留量是允许值的6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银耳不合格。   危害   二氧化硫危害肝肾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银耳专家介绍,将食品用硫磺熏制,可以起到防腐、防霉的作用,但将有一定量的残留。   国家标准对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允许残留量做了强制性规定。银耳用硫磺熏蒸以后,二氧化硫会直接吸附在银耳当中,过高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很大危害性,它会使人产生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人的肝脏、肾脏。   分辨   银耳本身无味道建议购买前闻味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银耳专家介绍,质量好的银耳,耳花大而松散、耳肉肥厚。   从色泽上看,没有经过硫磺熏蒸的银耳颜色是很自然的淡黄色。好的银耳闻起来,应该是自然芳香,如果能闻到刺激的气味,就可能是经过硫磺熏制的,建议不要购买。   同时,银耳本身应无味道,选购时可取少许品尝,如对舌头有刺激或辣的感觉,很可能也是用硫磺熏制过的。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以多留意。   另外,建议大型超市在采购银耳货源时,可以考虑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以保证消费者安全食用。
  • 运动发酵单胞菌运动亚种的特点与优势及培养方法!
    运动发酵单胞菌运动亚种的特点与优势及培养方法! 运动发酵单胞菌运动亚种是Zymomonas属的微生物,原产地为美国。G-,细胞具有圆端的短杆状,丛生鞭毛运动,单个或成对排列。主要用途为研究,具体用途为用于细菌发酵酒精的研究。 一、菌种简介平台编号:Bio-66722提供形式:冻干物拉丁属名:Zymomonas Mobilis Subsp. Mobilis中文名称:运动发酵单胞菌运动亚种属名:Zymomonas种名加词:mobilis subsp. mobilis其它中心编号:ATCC 31821来源历史:←北京工商大学化工学院(31821)收藏时间:2008.10.31原始编号:WAY资源归类编码:15131139101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主要用途:研究具体用途:用于细菌发酵酒精的研究特征特性:G-,细胞具有圆端的短杆状,丛生鞭毛运动,单个或成对排列。利用葡萄糖、蔗糖或果糖产乙醇和CO2,利用山梨醇,不发酵麦芽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不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接触酶阳性。 生物危害程度:四类致病对象:无培养基:葡萄糖 100.0g,酵母膏 5.0g,(NH4)2SO4 1.0g,KH2PO4 1.0g,MgSO4?7H2O 0.5g,琼脂 20.0g,蒸馏水 1.0L, pH7.0。培养温度:30℃资源保藏类型:培养物保存方法:真空冷冻干燥法实物状态:有实物共享方式:公益性共享;资源纯交易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资源交换性共享用途:研究;用于细菌发酵酒精的研究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二、产品特点1、菌种功能明确、品种稳定、应用 2、产品仅限用于科研本品芽孢含量高,稳定性好、耐高温和挤压 3、繁殖能力快、定植能力强、易存活、耐受低pH值环境 4、复活迅速,可在短期内成为优势种群 5、本品安全高效、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 6、对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可与低浓度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同时使用。 三、产品优势1、产品质量稳定,是为科研和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服务的专业平台。2、国内首创封闭管包装,冻干后的菌株使用时添加配套的复苏培养基后迅速而完全溶解。针对不同的菌株提供八种不同的培养方法,保证菌种的复苏质量。3、严格的质检程序,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4、该类产品广泛使用到食品、药品、化妆品、水产品、化工等行业,疾控中心、质检局、出入境、药检局等等,得到广泛好评。 四、菌种的培养1、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工业发酵的有用菌种,其筛选步骤包括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2、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 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3、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菌种制备。4、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5、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 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6、如果有些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作为发酵罐的种子应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接种量一般在10%~20%。 五、保藏方法1、传代培养保藏法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3、载体保藏法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4、寄主保藏法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5、冷冻保藏法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6、冷冻干燥保藏法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 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多方博弈致食用调和油国标难产
    花生油调和油、橄榄油调和油,面对纷繁复杂的食用油品种,一些消费者为均衡营养而选择调和油,但你知道这些调和油的成分占比多少吗?日前,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京公布其食用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披露目前市场上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冠名混乱的行业潜规则,一时间踢爆食用调和油行业乱象。为何2004年前就酝酿的调和油标准,至今为何迟迟未能出台?   现象:地沟油勾兑食用调和油   日前,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推出其首款食用调和油,率先公布其食用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称目前市场上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冠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呼吁尽早出台相关国家标准。一时间关于食用油调和油的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也在会上表示,市场上的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其中橄榄油和花生油的占比还不到1%或者更低,厂家加入大量廉价的棕榈油、地沟油等,并以高品质油冠名,市场售价不菲。调和油成分配比不透明,企业随意命名,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甚至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调查:品牌调和油未标配方比   昨日,记者走访我市一些市场发现,尽管多个品牌调和油都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和最看重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配料,但所有品牌的调和油均未标出其油料的配方比,不同品牌的售价在67元到169元不等。记者在大坪某超市发现一款售价169元的橄榄油调和油,尽管在名称上突出了非转基因,也标注产品的配料,但是看不到该调和油所含的具体的成分和比例。   随后记者致电一些生产调和油的使用油企业寻求答复,不过对方均对记者表示,配比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吴晓静表示,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食用油里面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时对人体最有益。橄榄油、芝麻油、深海鱼油等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其比例不得少于整个油的三分之一。“比如橄榄油调和油,橄榄的成分必须占三分之一以上才能称为橄榄油。”吴晓静说,如果橄榄油其中的成分没有达到一定标准,其营养成分大打折扣,难以实现商家所称的营养均衡。   质疑:调和油国标为何8年难产   2011年我国调和油市场消费量已占小包装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终端市场上存在的调和油品种不下二十余种。在2004年10月,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尽管8种食用油新国标实施多年,但唯有调和油标准至今缺位。   为何调和油国标8年难产?   王瑞元说,食用调和油究竟是以占比三分之一还是50%的油料比例来命名,迄今未有定论,由于业界对调和油概念如何界定分歧较大,导致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   律师:国家无标准企业难规范   宣称是调和油但未标出其成分占比,是否涉嫌欺诈消费者?对此重庆康实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建明告诉商报记者,如果国家食用油标准中有规定食用油生产企业必须标注,而企业未标注便涉嫌欺诈消费者。“但据我了解,调和油并没有国家标准,企业即便不标注成分占比,并不涉嫌欺诈消费者。”他表示,国家标准的缺失让调和油的生产和监管都出现了问题,企业难规范。“如果声称是多种原料的调和油,但经检测只有一种原料油脂成分,那就涉嫌欺诈消费者。”   重庆市粮油行业协会油脂分会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表示,调和油一直没有标准约束,造成调和油的乱象丛生。例如当前100元的纯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在利益诱惑下,一些企业可能会对调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进行调节,从而出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种现象在散装油中尤为明显。一些商家甚至可能把地沟油放到食用调和油里面去,由于目前没有调和油国际和有效的检测方法,就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企业违规,也就难以进行处罚和整治行业乱象。
  • 中国转基因大米首次在境外获得食用许可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本文转载自“解放日报”,原标题:中国转基因大米“出国记”)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简单来说,“华恢1号”大米及其米制品今后可以出口美国,端上美国人的餐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是中国转基因粮食作物第一次接受外国的安全评估,也是第一次在境外获得食用许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早在20年前,“华恢1号”作为中国第一代转基因抗虫水稻就已培育成功。2009年,它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不过,由于我国尚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因此,即使其在美国获食用许可,中国也暂时无米可售。但不可否认,中国转基因作物离产业化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庆祝?不存在的。”面对纷至沓来的祝贺,华农教授、“华恢1号”研发团队成员林拥军说,除了开心,他更多的是感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uepic/459e7c06-af44-44f1-9f0a-6e574352611c.jpg"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林拥军在华农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殷梦昊 摄 /span /p p strong 历时5年的附加题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月11日,转基因水稻研发团队带头人张启发教授收到FDA食品安全中心食品添加剂安全办公室主管的通知邮件。一开始,团队所有成员都不可置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邮件里既没有Congratulations(恭喜),也没有 Approve(批准)的字眼,只是用了Complete(完成)的说法,语气非常平淡。我们无法判断背后的态度。”副教授陈浩全程参与了本次申请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到底过没过?大家先去FDA网站上对比其他通过咨询的公开文件,结论是:一样。华农文法学院教授刘旭霞研究欧美、日本等国转基因法律法规十多年,她看完邮件,说“没问题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一道历时5年的证明题,终于有了答案。而这本是科研任务之外的附加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9年11月,农业部科教司为“华恢1号”颁发安全证书时,建议团队也去欧美申请安全证书,一来再次把关安全性,二来规避出口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为今后的产业化打下基础。“美国是转基因技术强国,并且整个流程不用交钱。我们商量后,觉得做一做也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转基因产品入市主要受美国FDA、美国环保署(EPA)以及美国农业部三个部门监管,其中FDA负责上市前的自愿咨询程序。“美国并不特殊对待转基因,只要是农作物,不管是否转基因,都可以适用原来的法律。这就是‘实质等同’原则。”刘旭霞解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但中国的转基因“走出去”,没有先例可循。最初大家心里没底:在中国尚未批准产业化的情况下,让美国允许流通转基因大米,可能吗?团队开始了曲折又漫长的摸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EPA这一关走得很顺畅,因为“华恢1号”中所含有的Bt蛋白基因是非常成熟的抗虫基因,早在2007年就被EPA认定为“残留限量豁免”,即不设最大残留量,免于登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而FDA的咨询程序则复杂得多。从2013年递交申请开始,中美双方进行了4次视频会议,出席者不仅有FDA的技术官员和华农的科研人员,还有农业部曾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人。每次会议持续两三个小时,由中方回答问题:最早的材料是如何种植的?统计分析如何取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提交给农业部的安全性申报书将近400页,陈浩必须将全部内容整理成英文综述。和前期发表的关于“华恢1号”的论文相比,提交给FDA的资料有的地方做了更新,FDA一旦对比出来,即使是很细微的差别都要求解释;有的试验只给出平均数的结果,FDA要求查看原始数据。为此,他一个个去找当年实施者,不断提交补充材料,反复修订报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只要有一处无法说服FDA,咨询程序就会中断。”回顾5年申请之路,陈浩总结为“艰辛”二字,“他们不允许有丝毫差错,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会看。每开完一次会,会消化三五个月,再确定下一次会议时间。”最终,FDA认为“数据充足,讲解清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申请成功的消息一出,同行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不少农业科技公司邀请陈浩去传授经验,有的已跟进申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际上对转基因安全的评价模式主要有两种:美国模式只对产品评估;欧盟模式对转基因技术的过程评估。而中国将两者结合,是全球最严格的转基因安全评估体系。“获得FDA的认可,不仅有力证明了‘华恢1号’的安全性,也说明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体系是完备的。”林拥军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挨骂的日子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曾表态: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可控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不过,总有人犯嘀咕:即使美国允许上市,也不能代表安全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什么是安全?”林拥军反问。“安全是相对概念,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只有基于这个共识的讨论才有意义。世界上有8%的人对花生过敏,但人们还是大量食用,也有极少数人对大米本身过敏。和原来的品种‘明恢63’相比,‘华恢1号’就多了个Bt蛋白,而Bt蛋白已经做了很多试验,证明对人体无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积极研究、审慎应用、严格管理,推进转基因研究与发展,这是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对比中美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把关,“其实我们做的项目更多,比如三代繁殖试验,1999年就做了。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需要的。”林拥军说,“华恢1号”花了11年才获得农业部的安全证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9年“华恢1号”获得安全证书后,舆论喧嚣。2010年,张启发到中国农业大学演讲,甚至遭到反对者扔杯子。2013年,华农举办“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挺转”与“反转”之争白热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转基因水稻研究领域,张启发团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那几年收获掌声寥寥。科研成果一度被搁置,流言铺天盖地,张启发几乎每天都收到几百封电子邮件,充斥着质疑和谩骂。“很多话题都是人为炒作。后来我们屏蔽了,觉得浪费时间。”陈浩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有人给林拥军发过某位名人赴美国调查转基因的片子,让他“耐心看完”。“主要的立论点都站不住脚。除草剂是造成美国肿瘤发生率上升的原因之一?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耐着性子看完了,“很无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片子里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可能吗?美国是世界上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多,也是吃转基因食物最多的国家。他们的转基因食品很多都是不标识的。如果要标为非转基因,就要做一系列检测,价格得翻好几倍。”类似的话,林拥军澄清过无数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更多传言超出了科学本身。有人说他们推行转基因是受利益驱使。“我们能有什么利益呢?研究成果属于学校,不是私人的。张老师和我当时想发个声明:如果能够上市,将不要一分钱,无偿提供这项技术。后来觉得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根本没想过这些。我一直说,搞农业是非常辛苦的,研发周期长,更多是公益性质。赚老百姓的钱,于心不忍。”林拥军叹了口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最极端的是说我们卖国,背后有外国利益集团。卖国的话,我们还会让美国人吃转基因大米吗?这一次美国人可以吃了,但是我们没有东西给他们吃。”林拥军摊手,“至少现在,阴谋论的谣言可以不攻自破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73年,转基因技术最早出现于美国。中国的转基因植物研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5年,中国农科院开始Bt抗虫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工作。1999年,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启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6年,全球百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签署公开信,呼吁尊重有关转基因安全性方面的科学结论。我国农业部也表示:自1996年转基因批准商业化种植以来发展迅猛,全球转基因的种植面积约300亿亩,种植的国家有28个,另外还有37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使用转基因产品,没有发现一例被证实的安全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委员会等众多国际权威机构对转基因安全性进行了长期跟踪、评估、监测,结果表明,经过安全评价获得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是一样安全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迄今为止,没有发现科学界公认的、可以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的证据。”林拥军再次强调,“这是定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农民”的超级梦想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年前,第一批“华恢1号”从试验田收获。那年正值螟虫大爆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因为全程没打农药,非转基因那片被吃得精光,雪白一片,‘华恢1号’一点事都没有。我们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迫不及待想尝尝,当时就做了一大锅。老品种口感不好,但大家吃得很香。”林拥军挥舞双手忆当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实践证明,“华恢1号”的抗虫效果稳定在80%以上,一个生长周期的打药次数可从6次下降到1次。林拥军算过一笔账,假如全国50%的水稻换成转基因品种,每年可以减少20万吨农药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造福农民,是团队的初心。随着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目前的人口状况以老人、妇女以及孩子为主,而种地需要大量体力投入,抗虫水稻能减轻农民负担。“我也是农民,只不过是有知识的农民。”林拥军长期在一线种植,对农村状况非常了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9年到2010年,刘旭霞曾在湖北农村做过农民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意愿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成以上农户愿意种植具有抗虫、抗病、高产任一特性的转基因水稻。“他们以为我是来卖种子的,都问我:有种子卖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张启发曾在2005年提出“绿色超级稻”的理念。按照他的描绘,水稻种下去,几乎不用管,农民就能收成,且产量不低。“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为了16个字的目标,团队一直在努力。目前,抗虫、抗除草剂水稻已在申请安全证书。他们还开发了含有β-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含有叶黄素和花青素的“黑金大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然而,由于同样运用了转基因技术,黄金大米、黑金大米也无法在国内商业化种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至今,我国还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被批准商业化种植。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目前国内明确的发展线路图是“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也就是说,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最后才是食用作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对于转基因产业化的未来,林拥军充满希望,“这一点,我们从来没有灰心过。根深蒂固的观念改变需要过程,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是必然趋势”。“华恢1号”作为基因供体已培育出100多个优良组合,覆盖全国五大稻区,随时可以产业化,“一旦放开,就能够迅速占领市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旭霞认为,任何技术都需要在市场中竞争和检验,最终选择权应当交给消费者。“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遛遛才知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脑中有科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除了专业书籍,林拥军的书架上还放着一本《方舟子自选集》。“我喜欢他的风格。”林拥军十分欣赏这位打假名人,“对于不对的事情,他敢于说出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林拥军原本只是埋头于实验室的科学家,近年在舆论裹挟之下被推至话筒前。2013年,他被推选为华农的年度人物之一,颁奖词是:实验室里潜心屏气,舆论场上挥洒自如,把科研和科普担于一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他面向高校开了20多场讲座,还特意去了3所师范学院,“先科普生物老师,再让他们去传播给更多人”。他嘱咐未来的老师们,要“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实验室的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大家利用周末跑街道,去超市门口搭展台、拉横幅、发手册。从2010年起,华农每年为武汉市中小学生开设免费的科普夏令营,让教授担任班主任,让院士担任顾问。副教授周菲负责统筹工作,她笑着说,自己曾被称为“骗子”,但她发觉,只要诚恳耐心沟通,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并愿意接受。“你不能回避,必须正面回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目前转基因推广的障碍还在于广大公众对转基因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转基因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不够了解。”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对记者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两年,师生们感觉到网上关于转基因的讨论日益理智,公众科学素养正在提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过去发帖子,下面全是骂的。现在评论比较中性,不再是一味的人身攻击。”林拥军说。陈浩去年担任学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考官,惊讶发现,“我问了几名高中生关于转基因的问题,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科普的目的,更重要是传播不盲从的科学精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转基因’这个词把大家吓住了,其实这是非常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全球的科学家们每天在实验室里做转基因的操作超过数千次,转基因的种类远远超过农作物,还包括动物、微生物等。”中国科学院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姜韬告诉记者,业内得知FDA完成对“华恢1号”安全性评价的咨询后很振奋,认为这具有里程碑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一家美国公司宣布其培育的转基因三文鱼上市销售,这是第一种获准上人类餐桌的转基因动物产品。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就此表态:我国还需加强普及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科学知识,推动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鲤鱼尽快“游”向餐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朱作言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不管“反转”的态度怎么样,过20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是一场笑话。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经常有人问林拥军,美国人从1996年开始吃转基因食品,22年来没发现问题,但50年会怎样?100年会怎样?“在已知的科学水平来看,转基因是安全的。但科学是发展的,未来如何,没人知道。如果因此阻挠其发展,是不合理的。”林拥军今年55岁,身体状况良好,从1999年起吃转基因大米,至今快20年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面对食品安全的拷问,时间本身恐怕不能解决问题。在传言与真相之间,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段漫长的论证过程,更需要科学和理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一切以科学为标准,用数据说话。”这是陈浩参与FDA安全性咨询后最大的感触。 /p
  • 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食用菌落总数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呕吐、腹泻等症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那么,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从六个方面角度来逐个分析。人员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员工的不正确行为都有可能导致菌落总数超标,而其中较为普遍的可能为:1、负责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员对清洗消毒的频率及要求执行不到位或不了解,可能出现生产环境卫生状况不良,生产设备连续使用未进行清洗消毒,对生产设备清洗不干净或消毒不严,产生微生物滞留和滋生等情况造成食品污染,进而导致菌落总数超标。2、生产操作人员不按生产要求进行操作。如负责杀菌工序的人员对杀菌的参数及要求执行不到位或不了解,可能导致杀菌不彻底。3、员工培训不到位,缺乏卫生意识。如加工过程中生熟不分发生交叉污染,进而导致菌落总数超标。设备设备设施的能力和状态也可能与菌落总数超标有关。此处我们以杀菌设备和包装机为例。包装后需进行杀菌的产品,若杀菌设备性能不足、温度计未校准导致杀菌不彻底都有可能引起菌落总数超标。针对杀菌设备,我们可以通过做热力分布和热穿透测试,验证杀菌釜的性能以及定期使用温度记录仪,跟踪杀菌过程产品温度的变化、做好温度计的校准等工作来避免菌落总数超标。同样的,包装机若密封性能不足,可能导致产品在杀菌和后期的贮存过程中出现被污染的情况。针对包装机,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包装机性能验证,确保密封性良好,同时做好内包车间和包装机的清洁卫生来减少菌落总数超标的可能。物料物料主要包括各种原辅料、内包材、生产用水和冰等,若各种料原始微生物含量较高,还是有增加后期产品菌落总数超标的风险;因此我们应有针对性的对原辅料包材进行评估,制定一定的验收要求并对原辅料包材进行对应的检测,并在贮存和加工过程中做好温湿度控制和环境管理。另外,内包材在使用前还可考虑采取紫外灯或臭氧进行消毒。对于生产用水和冰,可以采取每周一次的频率对其微生物状况进行验证。方法方法主要指的各种有关微生物措施制定的合理性。如,设备设施、环境、人员清洗消毒的频率及方法是否合理?杀菌公式的设定是否合理?生产过程中环境温湿度的控制是否合理?食品储存和运输中设定的条件(如冷链)是否合理等。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验证。通过对事前事后进行微生物实验,将得出的数据进行比对,确认方法是否可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一定的参数并采集实验数据来对方法进行优化,进而确定最合适的方法。环境从原辅料的运输、贮存、加工成成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场所的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产品菌落总数超标。如包装车间卫生不当、生产环境温湿度控制不当、废料间卫生间位置设施不当等等。针对环境,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合理考虑各个场所的布局、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温湿度以及持续保持各个场所的卫生等。流通若在流通环节检出多种食品存在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则问题极有可能是销售方未按照规定要求存储、摆放食品,比如个别超市不具备低温冷藏设施却销售需冷藏的食品,有的食品标签标注储存条件为避光,销售者却将食品置于阳光直射条件下等。
  • “可食用”化妆品的正确打开方式
    “橘子汽水妆”、“夏日甜心妆”、某明星防妆等噱头让化妆品行业火爆一时。李佳琪经典“OMG买它”让众多消费者抑制不住兴奋,转身投入到化妆品海洋中。当下美妆经济盛行,“女生的钱最好赚”让一批急切创业的人挤入美妆红海。想要在美妆圈占据一席之地,不少商家宣传时使用“可食用”的暗号,迎合消费者对于美妆的健康追求,以此获利。然而,可食用化妆品真的可以吃吗?多个法规、检测数据告诉你:“可食用”的概念并不靠谱。   “伪概念”层出不穷 理性逐渐丧失   如今“可食用”已不再专属于食品领域,多个电商平台均可搜到“可食用”化妆品的标签。然而细究号称“可食用”化妆品成分,其中多个成分均属于化学用品范畴,和食品毫无关系。据商家介绍,吃只是形容产品的安全系数较高,没有化学添加剂,虽可以放心购买,但推荐食用。   实际上,“可食用”化妆品是商家为了进行产品包装宣传、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营销概念。依据我国相关法规及标准,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概念。   检测数据爆表 损害健康得不偿失   然而,仍有大量消费者被“可食用”吸引,为“伪概念”买单。这些化妆品虽然“可食用”,但吃不得。   首先,解释“可食用”根本还要回到相关规定。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而食品则是经口摄入,并通过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协调完成食品的消化和吸收。纵观二者,食品和化妆品的概念、使用方法、作用机理等都不同。因此,食品和化妆品二者大相径庭。   其次,食品和化妆品成分全然不同,包括所用原料及指标、添加剂、禁用品、检验标准、执行规范等等。二者并不能通用。例如,直接将食物当作护肤品涂抹,皮肤很难吸收。皮肤的真皮层和表皮层之间还有一层基底膜,它隔开表皮和真皮层,具有护肤功效的物质鲜少发挥作用。此外,还要避免将食品直接作为护肤品使用。直接将食物敷在脸上护肤,微生物极大可能会刺激皮肤,导致油脂分泌过度、面部红肿等多个问题。况且,据专业研究人员检测后发现,化学成分并不是直接加到妆品里,而是以提取物形式加入,只用纯天然食物无法制成护肤品。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号称“可食用”化妆品在专业检测仪器下,多个成分指数超标,无处遁形。化妆品抽测中,一款可食用防晒乳的成分表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锌、二氧化钛、甘油、丁二醇等,然而在专业仪器检测到该成分中含有矿物油、色素、香精等物质,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可以明确的是,“可食用”名号下必须有食字准号,而化妆品只有妆字号。因此,可食用级别的化妆品并不存在,“可食用”化妆品吃不得。   政府监管任重道远 消费者还需理性看待   控制市场,还需政府来把关。当下,对于违法广告法、夸大效果的化妆品企业,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打击、处罚力度。从长远来看,市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将“食品级”“可食用”纳入化妆品广告禁用语,从而规范营销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   其次,化妆品企业自身要以身作则,遵守相关规定,明确食品和化妆品范围,避免陷入利益漩涡。   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应摆正心态,正确看待可食用化妆品。化妆品永远是化妆品,切不可将其作为食物看待。面对大肆宣传的广告,要保持理性态度,对夸大宣传的化妆品谨慎看待,切莫盲目跟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妆无错,但要保持理性,将完全不对付的二者混为一谈,不仅没有起到本来的额作用,还损害了个人健康。“种草”日记是时候该“拔草”了。
  • 食用调和油配比成谜国标讨论9年仍难产
    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标准,商家在调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边球已成为业内&ldquo 共识&rdquo 。而从2004年就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直到现在还在难产中。   目前,市场上充满着香芝麻炒菜油、橄榄调和油等旗号的食用植物调和油,但其主要成分却是大豆油。这其中芝麻油、橄榄油又有多少?消费者无从得知。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标准,商家在调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边球已成为业内&ldquo 共识&rdquo 。而从2004年就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直到现在还在难产中。   市场调和油大多不标配方比例   走访北京各大超市发现,各大食用油企业均有调和油产品出售。如某品牌食用调和油配料表中显示含有8种食用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米糠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该产品标签上有显著的&ldquo 1:1:1&rdquo 字样,但是对于这些食用油配料究竟在所购产品中的比例是多少,消费者并不知情。   其实,在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有相关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者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探因检测方法缺失无技术支撑   市场上调和油的种种乱象为何能够长期存在?&ldquo 这是因为我国8种食用油新国标实施已多年,唯有调和油国标一直缺位&rdquo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表示,目前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于2004年10月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但是,上述法规对调和油却无任何束缚。   而业内有说法称,目前的技术下,只有调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类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出来,但是很多调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9种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难在机器中测定出来了。由于技术的空白,使得调和油的检测方法无法普遍运用于目前的调和油产品。
  • 美国每年4800万人因食用遭污染食品而患病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5日公布报告显示,美国每年4800万人因食用遭污染食品而患病,大约3000人死亡。   根据这份报告,每6名美国人中就有1人因不洁食品患病。诺瓦克菌每年550万人患病,为最常见致病菌。沙门氏菌位居第二,每年致使100万人患病。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承认,大部分患病原因尚未查明。   美国国会预计本周通过食品安全改革法案,内容包括改革食品召回程序、增加对食物加工厂的检视次数。
  • “食用阿胶不含驴DNA成分”风波止于色谱检测
    今年3月份,有媒体报道,在深圳购买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胶产品,检出猪、牛的DNA成分,却未见驴的DNA成分,这一消息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为此,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对北京同仁堂通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食用阿胶产品开展调查抽样,并委托三家国内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昨日,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抽样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同仁堂食用阿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未掺杂猪、牛等杂皮。北京同仁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的检验方法并不适用于检测已经进行加热处理的食用阿胶产品。执法人员在现场出示重新检测结果报告  “食用阿胶不含驴DNA成分”风波  据报道,在2015年2月份,曾照兴(职业打假人)花了3604元,在深圳市宝安区海雅缤纷城内北京同仁堂专柜,购买了数盒产品成分中注明含有驴皮的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胶(纸盒版)。2016年,曾照兴花2000多元,自费向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送样检验该款食用阿胶。  数日之后,检验报告下来了。在这份检验报告上,该款名称被标注为“食用阿胶”的250克样品,蛋白质含量74.3%,检验结果显示:检出牛、猪DNA成分,并未检出驴、马DNA成分。  由于第一份检测报告是自行送检,没有法律效力,曾照兴再次送检了另外两个批次未拆封的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胶。两份报告仍然为未检出驴DNA成分、马DNA成分,但检出猪DNA成分、牛DNA成分。但相比起第一份检验报告,该两份检验报告备注显示:1、阿胶产品的驴DNA成分经长时间加热处理可能被破坏。阿胶样品未检出驴DNA成分,不能代表产品一定不含驴的其他成分 2、样品检出猪DNA成分、牛DNA成分,不排除产品辅料或工艺带入的可能性,不代表一定人为掺入了猪或牛的成分。  再次抽检未检出驴、猪、牛DNA成分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深圳市市场稽查局稽查处执法人员刘海华告诉记者,为了准确判断同仁堂食用阿胶是否为驴皮所制,以及是否掺入了猪或牛的成分,稽查局决定对同仁堂食用阿胶重新执法抽样,并送至国内3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据介绍,2016年4月,稽查局执法人员对涉事同仁堂专柜销售的2015年生产的食用阿胶进行执法抽样,产品批次为201501021、20150149。在该专柜,已经没有曾照兴投诉的2014年生产的食用阿胶,销售人员称该专柜2014年产的食用阿胶已经售完,被投诉产品只在生产厂的留样室内还有存放。为此,执法人员前往同仁堂食用阿胶生产厂——北京同仁堂同科药业有限公司,现场调查其食用阿胶的生产工艺及原材料情况,并在该公司的留样室内,对被投诉的批号为1401030、1401012的食用阿胶执法抽样。  执法人员将抽取样品送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鉴别食用阿胶是否同时呈现与阿胶对照药材色谱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并检查牛源性成分。这两个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4个样品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此外,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技术中心也出示检测结果,结果显示,驴、猪、牛的DNA成分均未检出。  同仁堂表示DNA成分检测方法不适用阿胶产品  刘海华说,在此次重新检测中,结论是在比对了三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后得出的,这三个结果是相互验证的,所以他们才做出了相关结论。  为何在阿胶产品中无法检测出驴源性成分?同仁堂总工程师告诉本报记者,这是同仁堂第一次接到消费者在成分上的投诉,投诉人提供的检测报告中所提及的检测方法《SN/T2051-2008》、《SN/T3730.4-2013》适用于生鲜样品,但并不适用于加热处理过的阿胶产品。在重检中,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检验,和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所采取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相同,但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检出牛、猪、驴源性成分,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SN/T2051-2008》、《SN/T3730.4-2013》标准并不适用于阿胶产品的检测。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所,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阿胶[鉴别]方法进行检验,该检测方法是一种肽链检测方法,这是目前较适合阿胶的检测方法。  在最初的检测中,阿胶产品为何会检出牛、猪源性成分?同仁堂相关负责人指出,在事件发生后,他们立即检查了生产线和辅料,但均未查出牛、猪源性成分。“换句话说,如果样品中含有牛、猪成分,那在进行加热处理后,《SN/T2051-2008》、《SN/T3730.4-2013》也无法检测出样品中的牛、猪成分。”负责人说,在最初的检测报告中,有备注提到“交叉污染”的因素,所以,他们也怀疑,这有可能是实验室内的交叉污染导致样品被测出含有猪、牛源性成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