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师昌绪

仪器信息网师昌绪专题为您整合师昌绪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师昌绪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师昌绪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师昌绪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师昌绪话题讨论。

师昌绪相关的资讯

  • 91岁院士师昌绪:科研能否成功70%看情商
    日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91岁的师昌绪先生做客华南理工大学,与学生畅谈科研与人生。师昌绪认为,做科研能否成功,“70%看情商” 一旦有嫉妒之心,会误人误国。   师昌绪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归根结底是人生观问题。他特别强调“不要嫉妒”,“嫉妒是万恶之源”。有了嫉妒,会造成不团结,互相拆台,以至于可以完成的事情完不成。嫉妒的人总想办法压制对方,最终受损失的是国家。“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嫉妒心太强,容不下优秀人才,那只能使单位每况愈下 ‘武大郎开店,一代不如一代’。当前无论单位、部门还是个人之间,都有这种难以解决的情况。”   师昌绪指出,国内使用的新材料只有14%是自主研发制造的。我们虽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但是现在的情况仍然是跟在别人后面爬,很多所谓的“创新知识”,不过是对国外技术的“修修补补”。中国现在真正的自主创新很少 偶尔有,还难以产业化。   “创新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研究,但是当前环境不利于基础研究,因为主管部门要求科研单位有具体目标。基础研究是对自然界规律的研究,根本无法预先制定目标。他(主管部门)老在检查你有了什么结果,有了目标的基础研究就不是真正的基础研究。搞好基础研究需要国家体制的改变。”师昌绪说。   师昌绪的主要科研成果是飞机发动机的铸造高温涡轮空心叶片。当年中国研究设计歼8飞机时,设计研发至最后只缺发动机叶片,师昌绪接受任务后,带领100多名科研人员,用一年多的时间攻关成功。   对于“中国高温合金之父”这一称谓,师昌绪谦虚地说,自己并不是国内搞高温合金研究的第一人,只是经常与国外接触,又取得了一点成绩,“中国要强盛,就必须与国际接轨,不能闭门造车”。   师昌绪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8至1955年,赴美国留学。“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严禁中国留学生回国,扣留了他们的护照,不少同学还因为积极倡议回国而被美国当局逮捕。”师昌绪说。为了回国,他和同学们一方面利用美国媒体,让普通美国民众知道中国留学生被捕是因为渴望回国,另一方面则积极与中国政府联系。后来中美两方达成协议,1955年中国用俘虏的美国飞行员换回了包括钱学森、师昌绪等人在内的第一批76名留学生。师昌绪现在是我国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201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千人送别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
    仪器信息网讯 11月16日上午,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全国政协副主席及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等上千位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告别仪式。 师昌绪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师昌绪是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原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ldquo 拓基金 谋宏略 师老风范激扬民族魂,研材料 鼎工程 昌绪丹心熔铸强国梦&rdquo 的挽幛,概括了师昌绪辉煌的一生。   师昌绪在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的同时,也一直关注我国材料科学研究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发展。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方先生回忆道,材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测试是保障,这是师昌绪一贯坚持的理念。为更好地推动中国材料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发展,坚持促进国内厂商与各个应用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师院士在90多岁高龄,还努力推动了动态疲劳试验机专项的立项。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校友会特别制作了横幅&ldquo 深切缅怀师昌绪先生&rdquo 表达怀念之情,并表示将学习师老的奉献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作贡献。
  • 师昌绪、王振义获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
    师昌绪(资料图) 王振义(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孙秀艳)今天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延东宣读奖励决定。大会颁发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16位科学家荣膺这一奖项,他们是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孙家栋、谷超豪。   王振义简历   王振义(1924.11.30- )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   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自1954年起,从事研,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14篇,主编专著5本。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师昌绪简历   师昌绪,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国务院明令禁止回到“红色中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著名的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等,现为国家基金委特邀顾问、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名誉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院长。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
  • 师昌绪院士当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2月27日晚,&ldquo 感动中国&rdquo 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曾在沈阳工作、生活近30年的中科院金属所名誉所长、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当选&ldquo 感动中国&rdquo 2014年度人物,对他的颁奖词是&ldquo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hellip &hellip 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rdquo   师昌绪先生是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曾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ldquo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rdquo 这是师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这位学术大师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1955年,师昌绪放弃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挠返回祖国,分配到中科院金属所工作,在沈阳生活、工作近30年。沈阳金属所李依依院士回忆说:&ldquo 作为一个指挥者和领导者,师先生善于发挥和利用大家的长处。大家一起加班加点,一起下厂,彼此互相信任,齐心协力,共同攻关。&rdquo   沈阳金属所的关德慧,在师先生82&mdash 85岁期间担任他的秘书兼助手,在他眼里,师先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先生。他回忆说:&ldquo 先生给我的深刻印象之一是他有很多好习惯。先生非常勤奋,他每天鸡鸣即起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也不休息,总是精神饱满地工作,对自己分管或参与的每项工作都给予关注。&rdquo 师先生还非常关注青年人。他对国家基金委创新团体的考评中特别强调,考评一个团队不要只看重是不是有知名科学家,是不是有院士,更要看重这个&ldquo 大家&rdquo 下面是不是有一批成长起来了的年轻人。   90多岁的时候,师先生经常说,他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ldquo 只要材料不过关,就决不罢休。&rdquo   2014年11月10日,师先生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96岁。中科院金属所特设吊唁厅,辽沈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赶到沈阳吊唁。吊唁厅内,记者看到为师先生书写的挽联是:&ldquo 丹心报国,学富德高,煌煌业绩铸高峰 奖掖提携,宽厚至诚,芸芸后学仰先生&rdquo 。
  • 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和黄志方董事长深圳会面
    师昌绪先生和黄志方董事长亲切合影 2011年11月13日,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和黄志方董事长在深圳会面。此次前来深圳参加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的师昌绪先生,在广州、佛山等地分别进行了工作参观和讲演,在深期间,师老和黄志方董事长进行了会面,两人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亲切交谈,师老专门详细了解了三思纵横的发展状况,高度评价了三思纵横成立三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并表示对公司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师老向黄志方董事长赠送了他老人家刚刚出版发行的自传《在人生道路上》,师老在书中亲笔题词:书赠三思纵横黄志方董事长,力足自力更生,把试验机行业做大做强,师昌绪 2011年11月于深圳。 作为老朋友,师老特别关注公司的发展,每次来深圳,都会与黄董亲切会谈,关注三思纵横的发展。他在2010年3月为东山再起的黄志方董事长题词:&ldquo 三思依旧纵横天下&rdquo 。董事长黄志方也特别珍惜与师老的情谊,每次师老南下深圳或珠海,都会专程探望。 师昌绪先生自传及题词 打造民族品牌,把试验机产业做大做强。这是师老对三思纵横的寄语和希望,三思纵横将牢记师老的殷切希望,以振兴民族企业为己任,为中国的试验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产品与服务,为推动试验机产业的发展贡献中国品牌的力量! 人物简介: 师昌绪先生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金属学和材料科学家,我国材料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杰出战略科学家,我国高温合金和新型合金钢领域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8年至1955年在留学美国,获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他是留美学生争取回国的积极分子,为打开留美学者自由回国之门做出了贡献。回国后,师老长期从事高温合金及高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师老曾获国家级奖10余项、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等。曾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职务,现任基金委特邀顾问、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等多项荣誉职务,今天依然为我国的科技工作殚精竭虑,建言献策。 (完)
  • 悼念我的导师--师昌绪先生
    江晓平 惊悉师先生于2014年11月10日7时7分在北京仙世,非常难过。去年8月在北京,得知师先生住院,本想前往探望,但当时不允许探视。岂知今日已是天地之隔。只能留下无限的怀念。 我是1982年东北工学院高温合金专业毕业,考上师先生在东工的硕士研究生,当时的课题是高温合金的激光合金化。1984年又考上了师先生在金属所的博士研究生,1988年 11月毕业后,在师先生和胡壮麒老师的推荐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系做博士后。当时麻省理工能接受中国的土博士作为博士后,还是头一次。我知道,并不是因为我在学术上的贡献,而是师先生、胡老师他们早期在麻省理工为中国人创下的声誉。 师先生为人谦和,从来不批评学生,给学生充分的独创空间。在博士生期间,我先是研究高温合金的快速凝固,后来,我自作主张改为高温超导材料制备,师先生也是毫无怨言,大力支持。 1988年底,麻省理工接受我为博士后,但我的人事关系在东北工学院,不知为何,东工人事部无论如何不同意,我实在没办法,两手空空,跑到了北京师先生家求救,他很生气,说为何不给年轻人创造条件,而是百般刁难呢,于是他亲笔给东工校长写了一封信。第二天,东工就放人了。后来,我知道师先生对所有他的学生出国都是鼎力帮助,从不要任何回报。 1999年,我回国创业,生产晶体和材料研究的设备。师先生知道了很高兴, 2002年还为我的两个公司提了词。至今,这仍是鼓舞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2008年,我有幸在沈阳为师先生90大寿庆生,向他汇报了我的创业过程, 并告诉他,我还代表他及金属所的老师向麻省理工捐献了一个材料实验室。老人家很高兴。并说要把我的与众不同的经历写到他的回忆录里。他还告诉我,长寿的主要秘诀是与人为善。这个秘诀我牢牢的记在心里。 师先生光辉的一生,报纸上都已描述。作为他的一位学生,我从他老人家那里得到的更多是关怀、鼓励和热爱材料科学的传承。我庆幸今生能遇到师先生这样的恩师,把我引导到材料科学研究这条路上,更感恩材料研究能成为我赖以生存的支柱。对我来说,对师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把MTI和科晶集团建设好,使她成为世界材料研究设备生产的一支主力军。 2014年11月10日 所友江晓平董事长致恩师师先生悼词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之光》上刊登
  • 记师昌绪院士:从材料科学家到战略科学家
    师昌绪:   材料科学家,1920年生于河北徐水,我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研制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空心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曾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职。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月14日,人民大会堂铺着长长的红地毯,鲜花簇拥,喜气洋洋。一位九旬高龄的长者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就是著名的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   之前,这个奖的得主也是一串显赫的名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数学家吴文俊、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   战乱中成长:种下爱国种子   1920年11月15日,师昌绪出生在河北省徐水县大营村一个“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大家庭。这个地方紧挨保定城和京广铁路,进入民国后不是战场,就是大兵过境,以致家道艰难。师昌绪有一个近40口人的大家庭,19世纪他祖父辈出过进士,他的父亲是清末秀才,既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又有强烈的爱国意念 母亲出身于破落的官宦之家,知书达理,勤劳善良。在这个主要依靠土地且生活并不富裕的大家庭里,养成了师昌绪温良恭谦和对人宽容的性格。   因为地处保定一带,军阀混战,师老家又是大家庭,名声在外,经常要躲到地窖里面。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那时候他刚上高小一年级。日本侵占沈阳的消息传来,全班学生包括老师在内大哭,感觉到要亡国了。从那时起,师昌绪就意识到中国必须要强盛起来。   七七事变后,他亲眼见到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追踪中国老百姓扫射,乡亲父老惨遭屠戮的惨状。   师老说,他这一生的亮点之一是考上了河北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一个非常进步的学校。学校实行的是劳动生产教育,真正下地干活,每周四个半天,星期天都被占了,十分艰苦。所以他在中学时代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当时日本占了东北以后又想华北自治,宋哲元将军领导抗日,用大刀和日本人作战,在古北口和喜峰口打败了日本人,因而学校每天早晨都练大刀,打形意拳,准备抗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家人来到河南,入冀绥平津联合中学。1940年,师昌绪中学毕业,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开始了自己“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   留学美国:打牢科学救国基础   1945年大学毕业后,师昌绪在四川和鞍山工作了3年,因国内战乱不已,他便于1946年考取出国资格,1948年到美国留学7年。   异国求学的历程对于师昌绪来说还算顺利:不到一年时间拿到密苏里大学矿业学院(美国三大著名矿业学院之一)的硕士学位,两年半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他受聘麻省理工学院冶金系,师从著名金属学家M柯恩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的研究结果发展为300M超高强度钢,成为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最常用的飞机起落架用钢,解决了飞机起落架经常因为断裂韧性或冲击值不够而发生严重事故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师昌绪访问麻省理工学院,应邀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作报告时,导师柯恩教授这样介绍他:“师昌绪是中国著名研究所的著名科学家,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硅在超高强度钢中作用的研究,取得很有成效的结果,目前飞机常用的300M超高强度钢就是在他研究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师昌绪当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很是得心应手,可是争取回国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是现在清华大学任教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恒德点燃了他争取回国的旺火。   作为师昌绪的老朋友,李恒德回忆说,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到了1951年9月,美国司法部就明令禁止学习理工医学科的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回中国,师昌绪是明令禁止回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1954年5月6月间是争取回国最紧张的日子,留美学生除了和中国日内瓦会议代表团联系,写信转交给周恩来总理,还按计划给艾森豪威尔总统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他撤除禁令,让他们回到祖国。当时大家一起分工,把最烦琐的印刷任务交给了师昌绪,投出的给美国报界、议员、民众团体的2000封信无不经过他手。1955年春,在各种努力下,76位在美中国留学生终于得到美方的释放令,师昌绪也名列其中。同时达成中美两国大使在华沙会谈协议,为中国留学生自由回国打开了大门。   回忆那些岁月,师昌绪说:“我这个人比较胆大,对生死看得比较淡泊。”   1955年6月,骄阳似火的美国旧金山码头,克里夫兰号客轮从这里起航开往香港。船缓缓离岸,35岁的师昌绪站在甲板上,万分激动:“我终于可以回到祖国了。”   沈阳30年:从具体研究工作到研究所所长   1955年回国后,师昌绪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时任技术科学部的严济慈主任让他在上海和沈阳任意挑一处,两地都有研究合金钢的研究所。师的回答是“哪里需要我到哪里”。于是,1956年9月,师昌绪来到了金属研究所,开始他在沈阳工作的30年。   刚到所时,他被派驻鞍钢。两年后,中国科学院为了执行“十二年科技规划”,以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师昌绪任金属所高温合金研究组组长。高温合金是他从未接触的领域,他选定开发铁基高温合金代替最为流行的镍基合金,因为当时国内既缺镍又缺铬,而且受到国外封锁。他和抚顺钢厂合作,开发出我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后来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盘。他的这个倡议引发了全国开发铁基高温合金的热潮。他那时还兼任合金钢研究室主任,在他的思想指导下,1958年开发出无镍不锈钢,用于尿素生产,比国际常用的镍铬不锈钢还好。   在航空发动机中,涡轮叶片工作条件最为苛刻:耐高温、抗疲劳、高强度,是高温合金开发的热点,一般都采用锻造高温合金。1959年,师昌绪等考虑到铸造合金有诸多优点,采用真空冶炼、真空浇铸等先进手段,开发出可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合金。   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歼击机即将投产,却没有可用的发动机,在一场激烈的辩论中,确定了采用气冷空心涡轮叶片。当时,航空院负责材料工艺的负责人荣科总工程师来师昌绪家里说明情况,希望能做出提高100℃的空心气冷涡轮叶片。100℃看起来数目不大,但自从有喷气发动机以来,从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每年通过材料提高的工作温度只有7℃~8℃,100℃是个飞跃。   在接受任务后,师昌绪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试车、试飞和生产定型。这些工作本来定产于沈阳,10年后航空部要将此转产于大后方贵州。于是,师昌绪带队奔赴贵州工厂,从原材料准备到标准的制定攻关数月。这个厂已生产了40多万片,装备了4000台发动机,至今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事故,而且成品率大为提高。空心涡轮叶片获得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谈到空心叶片的研制成功,师昌绪总结说,一是接受这项任务靠胆识,因为风险很大 二是靠设计、材料工艺与制造工厂的三结合 三是靠参与工作人员的精诚团结,因为光金属所就有来自不同研究室的近百人参加。   这项工作开辟了我国铸造高温合金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先河,以后的柱晶叶片和单晶叶片都由此开始,空心冷却从100℃到今天的400℃~500℃。更大的影响是促进了全世界铸造高温合金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早在1963年师昌绪访问英国罗罗公司时,他们的总设计师还表示:“铸造合金性能不稳定,不能用作涡轮叶片 实际已有多年试验的结果才下此结论。”1980年该公司到沈阳航空发动机参观,胡克总设计师看到中国铸造叶片已投产,不无感慨地说:“单凭看到这一成果,就没白来中国一趟。”从此,英国和苏联都跟上来了。   和师老共事多年的“夫妻院士”柯伟和李依依曾撰文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和师老再去贵州时,工厂里所有的老总、工程师,甚至已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都赶来探望师先生,场面非常感人。”   为了高温合金的推广与生产,师昌绪走遍了全国几乎所有的特殊钢厂和航空发动机厂,每一种材料从研制到生产过关和得到应用都花了十几年。   师昌绪不只重视高温合金的开发与生产,也重视理论研究。在确定铸造高温合金为主攻方向后,他提出合金的凝固过程必须深入研究,从而发现某些杂质元素影响了合金元素的严重偏析,造成材料稳定性严重下降 控制这些杂质的含量,可以明显改善合金的很多性能。这一发现不但用于铸造高温合金,也用于高合金钢。因此他获得了1998年华盛顿“材料研究学会国际联盟”大会颁发的“实用材料创新奖”,全世界只有12项,师为其一。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金属所从隶属冶金部又回到中科院。隶属冶金部时,以任务为主,不愁没有研究课题,更不愁经费 而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以学科建设为主,这一巨大转变使研究所遇到很大的困难:人员老化、设备陈旧、缺乏国际联系、经费来源不足。师昌绪作为常务副所长,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于是,金属所开展了大学习:学习业务,学英语准备扩大学术交流,大量招收研究生以解决人员老化与断层,省吃俭用添置高级研究装备。此间,他确定了开发新材料与理论研究并重的办所方针。他勇于承担难度大的任务和开辟新的学科方向,使金属所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如今,金属所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所。   其间,师昌绪还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并兼任所长,他提出要加强环境腐蚀及工程腐蚀研究,而不只是开发耐腐蚀材料。而今36公里长的钱塘江大桥的100年寿命保证,就是由该所提出方案并实施的。   除此,师昌绪还经常参加失效分析工作,特别经常光顾同在沈阳地区的黎明机械厂(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下厂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该厂副厂长程华明总工程师称他为“材料医生”。   在京25年: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战略科学家   和做某个领域的科学家相比,要当好一位战略科学家似乎要难得多。当了8年金属所副所长、所长的领导职务,师昌绪笑称自己的头发就是在同时担任两个所的所长时被折腾光的。   1984年,他卸任来到北京,扮演起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成为推动我国材料科学发展乃至整个科学界发展的战略科学家。除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岗位上发挥了作用,他还提出很多有益于我国科技发展的建议和主张。   1984年,师昌绪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技术科学部主任,那时学部的任务之一是向国家科技发展提供咨询。他不等待国家交任务,而创立了“主动咨询”模式。如钢铁方面提出要进口部分铁矿石,通讯方面要市场化,科技人才实现全国招聘等咨询项目。   1985年,为了促进科研单位与大企业之间的联系,他联合20名专家建议国家经委召开有关研究所所长和大型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会,为他们牵线搭桥。   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化学家唐敖庆教授为主任,师昌绪是副主任之一。唐先生提出基金评审项目的16字方针——“依靠专家、同行评议、择优资助、公平合理”。   为保证这一方针的正确实施,师昌绪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如基金委应该是一个学术与行政双重性质的机构,其下属学部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不断提高,为此他推动编写了54本学科发展战略,让工作人员了解本学科全貌 二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用以了解全国从事科学研究的重点人物 三是承担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审工作,进而了解我国重点研究基地的情况。他甚至还提出学部干部采用流动编制的办法,以保证基金委不致变为一个官僚机构——当然因为难点太多而没有实现。   在师昌绪的建议下,把“863”计划中新概念、新构思部分划归基金委与“863”专家组共同管理,因为“863”主要针对国内实力最强的大学和研究单位,而新概念往往出自“小人物”,基金委的《项目指南》面向全国各个角落。   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程技术人员是主体,但这部分人不像科学家那样受到重视,于是一些科研人员提出成立中国工程院。1982年,师昌绪和其他3位科学家联名提出“实现四化必须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建议。1992年,师昌绪又与另外5位科学家上书党中央。经批准后,师昌绪作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和筹备组副组长投入筹建工作。1994年6月3日,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师昌绪被选为副院长之一,时年74岁。   1996年,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立“学部咨询工作委员会”,聘请师昌绪为第一届主席。他主持下最重要的一项成果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得出的结论是“因地制宜”,“东部以核能为主,西部以水能和新能源为主,华北地区要高效率利用化石能源”。此时,他已是80高龄,进入资深院士行列。   2000年,科技部聘师昌绪为中国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理事长,将北京各部门的图书馆的外文期刊统一采购、统一上网,实现“共建共享”和图书馆的数字化。他不是图书馆专家,但在他的领导下,实现了一个“和谐集体”,成为我国科技平台的典范。   出于他的责任感和广泛的接触,师昌绪对国家科技发展十分关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召开“环境材料”国际会议,师昌绪分析了金属材料的资源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就要枯竭,唯有镁取之不尽,因为海水中有大量镁盐,并可经济开采。1997年他与几位院士建议科技部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如今中国镁产量为世界第一,研发工作也居世界前列。   碳纤维是航空航天所必需,我国从1975年就开始研发,25年仍没拿到稳定合格产品。2000年,师昌绪主动召开了几个座谈会,最后上书党中央列为“863”重点项目之一。经过几年努力,高强度碳纤维的生产已立足国内,由过去的分散到现在采取统一领导,实现了碳纤维国产化。同时,师昌绪也一直介入碳纤维在飞机生产中的应用。   2000年,纳米技术在国际上受到高度重视,师昌绪倡导成立了“纳米科学中心”。同时,他意识到我国纳米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将进入无序竞争的状态,上书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   2004年,他主持召开我国军工材料发展研讨会,并制定了到2020年的发展规划。   其次,师昌绪对我国材料发展提出政策性的建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上刮起“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之风,我国也倡导“新技术革命”。一时间,传统材料研究人员感到困惑,师昌绪在多个场合提出“开发新材料的同时必须重视传统材料”,因为它是基建、制造业所必需。像我国这样的大国,传统材料的生产必须立足国内。1997年我国启动重大基础研究“973”的立项,开始只有农业、能源、资环、自动化与生命科学5个领域,1998年师昌绪写信给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才把材料领域加入。   我国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很多没有得到推广应用,是由于没有达到工程化程度。为此,师昌绪等科学家上书国务院有关领导。得到批复后,他还主持召开了我国应尽快工程化几类材料的会议。   第三,师昌绪非常重视中国科技界走向国际。“要想成为世界强国,科技必须先行,同时也要融于国际社会,其中学会和期刊是两个重要标志”。   生物材料是当前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由于国内8个学会都有生物材料学会,因而不能加入国际组织。师昌绪在中国科协的协助下,1997年成立了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并加入了国际组织。现在,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在国际上十分活跃,并成功争取2012年全世界生物材料大会在成都召开。   第四,师昌绪对我国科技设施建设作出很多贡献。1984年我国开始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为基础研究服务 1989年利用世行贷款又建了一批为应用科学服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师昌绪作为18人专家组组长,确定了不同领域的75个实验室。此后,在他主持下,为已建实验室的评估形成了一套成熟方案,做到了优胜劣汰,使实验室增加了活力。   此外,师昌绪还向国家提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建议,无论是对我国科学技术还是产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师昌绪是一位闲不住的学者,即使他已90岁,仍然工作不停。仅2010年,他就在京主持或参加会议数十次,京外出差10次,接待不计其数的来访者,同时,还写作几篇文章和大会特邀报告。   当《科学时报》记者问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工作中得出什么经验时,师昌绪深有体会地说:“第一,要有恒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第二,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每个人都有长处,作为一个指挥者或领导者,要善于发挥和利用他们的长处。第三,对科研水平的认识。在回国初期,曾把发表论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但在承担了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任务后,就改变了看法。衡量研究水平的一个更重要的标准是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确切地说,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水平,不要拿自己所长去衡量别人之短,这样大家才能做到相互尊重。”
  • 两院院士师昌绪会见三思纵横黄志方董事长
    师老与黄董亲切合影   七月十一日,两院院士、我国材料科学界的泰斗师昌绪先生在北京会见了黄志方董事长。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师昌绪先生的办公室里,师老和黄董事长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师老一如既往地关心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尤其关心国产材料试验机的发展形势,针对目前的国内外仪器仪表行业和材料试验机行业的形势,师老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要有事业心,要有长远的眼光。师老表示,将不遗余力的对三思纵横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三年——希望在他九十二岁的时候,能够看到三思纵横成为中国试验机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中国民族品牌的骄傲。   青山在,人未老,师老的每一句谆谆嘱托,都传递着拳拳爱国之心,传递着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殷切期望,也深深打动和影响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三年,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是何等宝贵 三年,对于一个急切的振兴民族试验机工业的企业家是何等漫长!   为了一份嘱托,为了再创一个奇迹…… 师昌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等,曾任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
  •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两院” 院士师昌绪先生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消息,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1月10日7时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师昌绪,著名的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直隶(今河北)徐水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获美国欧丹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国务院明令禁止回到“红色中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等,现为国家基金委特邀顾问、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名誉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院长。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 师昌绪先生是我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他排除万难回到祖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师昌绪先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在高温合金、合金钢、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丰富和发展了凝固理论、相变理论、性能评价方法;引领和推动了我国纳米科学技术、碳纤维、金属腐蚀与防护、生物医用材料、镁合金等学科的快速发展;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材料与工程科学的杰出人才;就我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新材料研究等重点科技领域发展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多项重要建议,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师昌绪先生用生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格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赞誉和敬仰。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师昌绪先生! 感激师老给予三思纵横的殷切期望和巨大扶持。这位对祖国有着深厚情感的伟人,同样也以实际行动深切关怀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师老在2010年曾亲笔为三思纵横题词:三思依旧纵横天下。正是在师老的亲自关怀下,三思纵横于2013年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打造民族品牌,把试验机产业做大做强。”这是师老对黄志方先生的寄语,也正激励了三思纵横以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回馈这份嘱托。 中国试验机行业还走在蓬勃发展的路上,我们不会忘记,师老曾对一个民族试验机企业寄予如此深切的期望。我们将以振兴民族企业为己任,为中国的试验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产品与服务,为推动中国品牌试验机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志方董事长与三思纵横全体员工深切悼念师老,永远铭记师老对三思纵横的支持和鼓励,师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师昌绪先生永垂不朽!珍贵留影(黄志方董事长与师老亲切交谈)
  • 师昌绪:中国高温合金之父——2010年度获奖人
    人物小传:1920年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获美国欧丹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金属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部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这是一位九旬老人的退休生活:每天上午8点钟离开家,9点钟到办公室,来访的客人有时一天好几拨,请他提供咨询意见的、指导科研工作的、题词的、写序的……几乎有求必应。此外,去年一年,北到哈尔滨、南到广州,他出了10次差,还在北京主持、参与了几十个学术会议。   这位乐此不疲、退而不休的老人,就是2010年度荣获国家科技奖最高奖的两位得主之一,我国高温合金材料的奠基人、在材料腐蚀、镁合金、碳纤维等多个领域贡献卓著的战略科学家师昌绪先生。   “我这样的生活很没意思,也不希望别人都像我一样。”师先生自我解嘲说:“但我已经是这么个定型了,在家反而苦恼,所以天天工作,生活很充实,觉得能对得起国家、民族,也就是这个样子。   “美国人做出来了,我们怎么做不出来?”   1月7日上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下简称基金委)的一间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91岁的师先生。虽然发已掉光、牙已全无,但老先生却背不驼、眼不花,步伐稳健、思维敏捷。听着后辈和老同事讲述他的往事,师先生时而会心一笑,时而神色凝重 他对数十年前的事情记得一清二楚,时不时插话补充两句 说到激动处,忍不住用手指敲得桌子“笃笃“直响。   “北京、上海,这两个地方任你选。”1955年6月,时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的严济慈,对刚从美国回来的师昌绪说。   结果,这位35岁的洋博士选择了沈阳,因为中科院金属所在沈阳。到金属所后,他被指定为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由物理冶金理论研究,转向炼钢、轧钢工艺开发。两年之后,师昌绪又服从国家需要,转任金属所高温合金研究组的负责人,带领一支小分队常驻抚顺钢厂,研制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材料——高温合金。师昌绪带领科研人员奋力攻关,很快开发出代替镍基合金GH33的铁基高温合金GH135,用这种新材料制作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涡轮盘,装备了大量飞机。   更难啃的骨头在后面。1964年,中国的新型战斗机设计出来了,就差发动机用的耐高温高压涡轮叶片。此前,只有美国能研制这种空心叶片,国内的人都没见过。一天晚上八九点钟,航空材料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荣科找到师昌绪家里,问他能不能牵头搞空心叶片。“我也没见过空心叶片,也不知道怎么做。”师先生回忆说,“但我当时就想,美国人做出来了,我们怎么做不出来?中国人不比美国人笨,只要肯做,就一定能做出来。”   第二天,他与时任金属所所长的李薰先生研究决定接受这个任务。荣科听到这一消息自然高兴,但同时也“提醒”师昌绪:我可是立了军令状的,做不出来,我把脑袋割下来。师昌绪一笑:咱们就共同承担吧。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由师昌绪挂帅,从金属所的相关研究室挑选了“一百单八将”,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他们采纳了容科“设计——材料——制造一体化”的建议,与发动机设计和制造厂等合力攻关。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在100毫米的叶片上均匀做出粗细不等、最小直径只有0.8毫米的9个小孔,谈何容易!他们攻克了型芯定位、造型、浇注、脱芯,以及断芯无损检测等一道道难关,于1965年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空心叶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研制这种叶片的国家。   后来,国家决定把空心叶片的生产转移到远在贵州的一个工厂,航空部点名师昌绪带队到生产第一线,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当时从沈阳到贵阳要坐48个小时的闷罐火车,路上连喝的水都没有。工厂的条件极为艰苦,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发霉的大米和红薯干,以至于厂里的总工程师过意不去,利用星期天到集市上买来白面,给科研人员蒸馍改善生活。师昌绪他们日夜在车间里鏖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克服了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关,至今所生产的数十万个叶片没出过一起质量问题。   “当时当然有压力了,但关键看你敢不敢往前冲。”忆当年,师先生雄心不改,“只要努力,肯定能做出来,除非你不努力。”   “我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管闲事”   “师先生,这个事您可别管!”2000年春,年近80的师昌绪找到基金委材料科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李克健,说想和他一起抓一下碳纤维。李克健听后立马摇头,“这事太复杂!谁抓谁麻烦!”   李克健说的是大实话。质量轻、强度高的碳纤维是航天、航空用基础原材料,我国从1975年就开始攻关,大会战搞了不少,钱花了很多,但就是拿不出合格稳定的产品,以至于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   “我们的国防太需要碳纤维了,不能总是靠进口。”师先生说,“如果碳纤维搞上不去,拖了国防的后腿,我死不瞑目。”   李克健听后深受感动,接受了师先生的邀请。这年8月,师先生召集了由原国防科工委、科技部、总装备部、基金委等相关单位58人参加的座谈会,探讨怎样把碳纤维搞上去。大家的一致意见是,碳纤维能搞上去。会议纪要里,专门写了这样一句:请师昌绪院士作为技术顾问和监督。   师先生欣然从命,很快又召集了第二次座谈会,讨论具体方法。座谈会上,有人给师先生泼凉水:上亿的资金哪里去找?就是钱弄来了,谁去协调指挥?过去几个部委联合起来都没弄好,你师老能指挥得动么?   “只要国家需要,困难再大也要干!”不服输的师先生上书中央,陈说利害。很快,这封信批转到科技部,科技部在863计划中专门增设了1亿元的碳纤维专项。在实施过程中,师先生吸取以前的教训,定了一条规矩:统一领导,谁拿专项的钱,谁就归我们管,不管你是哪个单位的。然后,专项领导小组派人到申报单位,现场取样,让第三方单位统一测试。数据出来后,大家一起讨论,优胜劣汰,结果。志在必得的一所知名大学落选,产品过硬的民营企业威海拓展一举中标。师先生一抓到底,不仅多次到威海实地指导,还专门给航空总公司写信化缘3000万元,帮助相关单位开展应用试验。现在,无论是航天还是航空,我国所需的碳纤维已可立足国内,完全依赖进口成为历史。   “我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管闲事”。师先生笑称。   凡是对国家有益的,对别人有益的,他都不避利害,乐于去管。   “师老很有眼光,他所管的闲事,要么是刚刚起步、困难很多,要么是涉及面广、关系复杂。只要这些闲事关系到国家的重大需求,师先生就抓住不放,该呼吁的呼吁,能扶持的扶持。”李克健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多个部委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26个材料环境腐蚀试验查与监测网站,检测材料在大气、海洋、土壤等环境中的腐蚀数据,为今后的大工程建设提供选材和防腐设计的决策依据。据基金委原秘书长袁海波回忆,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进科技体制和拨款制度改革,期间出现盲区,许多腐蚀监测站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陷入人走站亡的困境。1986年,基金委会成立,出任副主任的师昌绪力排众议,说服有关部委的领导,把腐蚀监测站的的数据检测分析建设列为基金委的重大项目,常年给予支持。后来等三峡大坝和核电站等工程上马时,大家才发现:腐蚀监测站提供的数据资料太重要了!   上世纪90年代,生物医用材料在国际上方兴未艾。由于我国起步晚,跟国外的差距很大,搞生物医用材料的学者和企业地位不高,这方面的研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李克健回忆说,当时师先生敏锐地觉察到,生物医用材料将是事关13亿国人健康的大产业,应该加快发展。经过他多方奔走,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在1996年宣告成立。由于该委员会的人员涉及十几个学会,关系比较复杂,找不到合适的主席人选,75岁的师先生只好勉为其难,连续干了两届。去年,中国科协批准成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 明年,世界生物材料大会明年将在成都举行。   ……   数十年“管闲事”的结果,是“管”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战略科学家。 “与师先生相处20多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亲和力。不管到哪儿,在哪个地方工作,都有很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说到这里,袁海波很是感慨,“作为一个大科学家,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在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领域,尤其需要团队精神,需要德高望重的学术牵头人,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这一点,当前在我国科技界特别重要,也特别不容易!” 亲和力来自淡泊名利的品格。国际材料联合会是世界材料学界的权威学术机构,加入该组织对促进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非常重要。据曾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的袁海波回忆,1986年国际材料联在美国举行会议,师先生与清华大学的李恒德教授应约参加,期间做了大量工作,妥善处理了与台湾相关的议题,终于在1991年底说服国际材联修改章程,接纳中国材料联合会代表中国成为其会员,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与中国材料联合会并存。1991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在中国材料联合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许多人认为师先生是该研究会理所当然的理事长。结果,师先生主动让贤,自己只做顾问。 “师先生就是这样,以事业为重,以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重,从不考虑自己的位子、自己的利益。”袁海波说。 亲和力来自尊重他人的作风。“1964年我担任师先生研究室的学术秘书,刚开始挺拘谨的,后来发现他一点架子也没有。”说起40多年前的往事,中科院金属所前所长李依依院士至今仍很动感情,“师先生非常尊重别人,从不把自己摆得很高。他带领我们研究高温合金,不像有的老师,要求你一定要照着他说的去做,而是划一个大的范围,让你放手去干;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他也支持你做,哪怕做错了再重来都可以。跟师先生工作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在他的团结指导下,完全可以指到哪儿就能打到哪儿。” 让李依依特别钦佩的,是师先生对每一个人都平等相待,哪怕对方只是普通的工人。“在金属所工作时,从他家到科研大楼只有一两百米的距离,5分钟的路程他要走半个小时,因为一路上老有人找他聊天。前几年,我跟师先生重回贵州叶片生产厂,老工人们都围过来跟他握手:‘师老师,您好久没来了!’。” 亲和力来自严谨求实的学风。虽然年事已高,但师先生开会做演讲、报告,不管是学术的还是管理类的,极少让别人“代劳”;凡是让他办的事情,都一丝不苟,绝不马虎。袁海波刚担任基金委秘书长不久,把大家精心编辑的《科技成果汇编》送给师先生过目。“我原以为他大的方面看一看就完了,没想到每一篇他都认真修改,改了一半多,连每一项成果的英文标题都不放过!” 1998年,鉴于师先生在高温合金材料领域的卓越贡献,包括GE等大公司在内的11个国际跨国公司联合授予他“突出贡献奖”,并称他为“中国高温合金之父”。 “这不对!”师先生听说后立即纠正,“在国内搞高温合金有人比我早,我只是做了较大的贡献。” 师先生说:“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就在于能团结大家。”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逝世 享年96岁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ldquo 央视新闻&rdquo 消息,今晨7时7分,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ldquo 两院&rdquo 院士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师昌绪院士不仅是我国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蚀领域的开拓者,更是参与国家科技政策制订的战略家,为中国的材料科学作出巨大贡献。   师昌绪,著名的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直隶(今河北)徐水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获美国欧丹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国务院明令禁止回到&ldquo 红色中国&rdquo 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等,现为国家基金委特邀顾问、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名誉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院长。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   师昌绪院士是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发展了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可用作耐热、低温材料和无磁铁锰铝系奥氏体钢等,具有开创性。
  •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师昌绪:出身书香世家周恩来做媒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图为师昌绪资料照片。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1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大营村家乡的亲人们闻讯后围坐在一起,欣喜地翻看族谱,共忆师昌绪少时聪慧凸显、勤奋努力求学的往事。   据村支书李志民介绍,师姓是该村两大姓之一,全村700多户3000多人口,四分之一姓师。师昌绪一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   师昌绪侄子师兆仁说,据师家家谱记载,师家祖上曾出过进士,其父是清末秀才。师昌绪这一辈兄弟12人,他排行老七。小时候,师昌绪的父亲经常出题考他们兄弟。每逢此时,师昌绪总是在父亲出题后绕桌子转一圈,然后就能准确说出答案。   师兆仁说,七叔回国的时候,自己还小,后来听父亲讲,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像七叔这样的知识分子,七叔的婚姻还是时任总理的周恩来做媒。这些年,听闻七叔取得了诸多成就,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家里人都为他高兴和骄傲。   师昌绪的十弟师昌泉回忆说,七哥小时候有个外号叫“老院子”。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也非常用功,经常独自躲到家里一个僻静的小院子读书,一呆就是一天,吃饭的时候得有人去喊好几遍才回来。兄弟们玩耍的事他一概不参与,是个标准的“书呆子”。也许,这是他后来钻研学问并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14日上午,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师昌绪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袁隆平、吴文俊等16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
  • 三思纵横庆祝师昌绪先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今天,三思纵横公司全体员工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庆祝师昌绪先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师昌绪先生是三思纵横公司、也是黄志方董事长的老朋友,多年来,师昌绪先生多次亲临深圳三思纵横公司,他作为材料界的泰斗,特别关注公司的发展,经常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并在去年亲自为三思纵横题词:“三思依旧纵横天下。”   黄志方董事长作为师昌绪老先生的老朋友,每年都到北京专程探望师昌绪先生,在师昌绪先生冬季期间前来珠海过冬,黄志方董事长也会安排人员专门照顾师昌绪先生的生活起居。   师昌绪老先生对三思纵横寄予厚望。他多次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三思纵横成为中国试验机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中国民族品牌的骄傲。正是带着师昌绪老先生的厚爱和期望,三思纵横在2010取得了业绩翻番、全年5000万的佳绩。   三思纵横全体员工对师老获得国家的最高科学荣誉表示热烈的祝贺,衷心感谢师老对三思纵横的鼓励和支持,并衷心祝愿师老身体康健。三思纵横也将秉承师老的嘱托,在弘扬民族品牌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再创辉煌!
  • 蚌埠玻璃院荣获首届“师昌绪新材料技术奖” 树立中国玻璃行业创新典范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2月20日,第一届“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隆重召开,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蚌埠玻璃院”)荣获首届“师昌绪新材料技术奖”,成为全国首批获奖的3家单位之一。“师昌绪新材料技术奖”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先生诞辰100周年而首次设立的重大奖项。科技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等领导出席大会,魏炳波院士、周廉院士、李元元院士等为蚌埠玻璃院颁奖,师昌绪夫人郭蕴仪先生在场见证。 /p p   蚌埠玻璃院成立于1953年,是国家级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隶属于世界500强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玻璃硅基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领军企业。蚌埠玻璃院设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政府合建的中国玻璃发展中心等7个行业性机构,拥有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玻璃工业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14个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台。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课题10项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获授权国际专利165件,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2项。 /p p   为此,组委会在颁奖词中给予蚌埠玻璃院高度评价。“它是中国玻璃工业的一面旗帜,深耕玻璃行业65年,初心不改,厚积薄发,创造了民族玻璃发展史上的辉煌。它始终践行科技报国的情怀与使命担当,研发并量产0.12毫米超薄触控电子玻璃,研制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碲化镉弱光发电玻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它树立了中国玻璃行业创新转型的典范,从传统玻璃,逐步延伸到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上下游领域,16年间企业效益增长440倍。以担当的作为,让世界聚焦‘中国玻璃’ 以自信的步伐,挺起中华民族玻璃新材料的工业脊梁。” /p p /p
  • 祝贺师昌绪先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贺电
    敬爱的师老: 闻讯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我们欣喜万分!我和公司的全体员工在深圳一起向您表示我们最为热烈的祝贺! 当天,公司的员工都在互相转告这个重大的喜讯,公司的电子邮件上大家互相转发的也都是您获奖的喜讯,当晚,我和家人又在一起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现场访谈,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了您在中央电视台的专访风采,也看到了坐在台下的郭老师。 感谢您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感谢您对中国民族试验机工业的大力扶持,感谢您对三思纵横的各种勉励。正是带着您的厚爱与期望,三思纵横在2010取得了业绩再翻一番、全年销售5000万的佳绩。 我们将牢记您的嘱托,在弘扬民族品牌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再创辉煌。争取将三思纵横打造成国际知名的中国试验机民族品牌。 我和我们公司全体员工衷心祝福师老健康长寿! 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黄志方 2011年1月14日
  • 2015测序仪市场分析:长读长技术引领市场进步
    2015年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取得了长远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使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更长读长的序列,配合生物信息学,将获得更丰富的基因组信息。  根据最新的DeciBio市场报告显示,测序仪器市场规模已达24亿,预计到2019年将增长到45亿。临床客户是这一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科研市场则受单细胞测序、群体遗传学和NGS应用的驱动。本文回顾了几家主要的测序仪制造商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动向,并对2016年进行展望。  PacBio的逆转:Sequel测序仪  过去几年,PacBio公司对RSII测序系统读长、通量、生物信息分析和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然而,该仪器的价格高达69.5万美元,体积大也阻碍它的广泛采用。  Sequel测序仪的推出标志着PacBio的逆转,与RS II系统相比,它的测序通量提高了7倍,价格下降到35万美元,体积只有约1/3。  2015年PacBio预期售出10台Sequel测序仪,大部分卖给了罗氏公司,罗氏准备使用Sequel来开展临床测序。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伊坎基因组学及多尺度生物学研究所(Icahn Institute for Genomics and Multiscale Biology)和贝勒医学院也都订购了Sequel。  华盛顿大学基因组学教授Shendure说,如果Sequel性能继续提升,其低成本和长读长测序的优势,将有助于科研人员进行更全面的突变研究。Sequel将大有作为。该仪器甚至可提供“铂金品质的基因组”,他将此定义为接近人参考基因组的质量。  英国癌症研究所基因组组长James Hadfield说,如果PacBio继续改善装载效率并降低测序成本,它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竞争对手。“如果能用PacBio的仪器花费5000美元得到基因组,那真的很棒”,尽管这个价格仍然比Illumina公司基因组测序的价格贵,但它能提供更大的长度范围和结构信息。  罗斯林研究所ARK基因组中心主任Mick Watson预测,未来一年Illumina公司的测序仪结合PacBio公司Sequel测序仪的使用,将会产生更多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可深度了解结构变异和短读长技术测不到的基因组区域,例如,HLA区域、重复元件和着丝粒。另外,他补充说,由于长读长在观察结构变异上的优势,“人们将开始使用Sequel测序癌症基因组。”  然而,博德研究所的Chad Nussbaum说,Sequel的成功将取决于数据的质量,目前尚没有公开相关数据。  Oxford Nanopore公司:MinIon试用  Oxford Nanopore公司去年推出了MinIon纳米孔测序仪早期试用计划。自那时起,该计划已经扩大,几个团体发表了大量研究,证明了MinIon协助基因组装配,以及在标准实验室外快速测序微生物基因组和环境样本的潜力。  美国NASA约翰逊太空中心的研究人员计划在2016年把MinIon带到太空,测序国际空间站的样本。一些研究者认为,MinIon可用于即时检测(POCT),例如,快速检测以诊断一个未知感染,对疾病暴发如西非埃博拉暴发的实时分析。  Oxford公司能否超越PacBio公司仍然有待观察。Watson说,PacBio公司有客户群和成熟的技术。MinIon和即将推出的PromethIon仍处于发展阶段,但Oxford公司的技术有巨大的潜力。  华大基因的战略变化  6月,华大基因基于CompleteGenomics的技术推出了一款高通量测序仪Revolocity。当时,Complete Genomics公司的CEO Cliff Reid介绍,Revolocity每年可测序1万个人类基因组,等同于Illumina公司的HiSeq X Ten。尽管华大基因计划2016年上半年才交付Revolocity测序仪,但它已经提前有了三个客户:荷兰奈梅亨大学医学中心、澳大利亚健康服务公司Mater和英国癫痫协会。  但在11月,华大基因搁置了该测序系统的商业化。Reid将辞去Complete Genomics公司CEO的职务,华大基因把重心放在了桌面测序仪BGISEQ-500上,计划使其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这是继王俊离开后华大基因经历的另一次大变动。  Watson推测,Revolocity可能过于复杂,不利于商业化。  赛默飞:改善服务  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基于其Ion Torrent技术,推出了一款新的NGS系统——Ion S5,专注于“即插即用”的靶向测序。该公司还根据其AmpliSeq技术开发了靶向panels,特别是针对癌症领域。展望未来,靶向测序可能成为赛默飞有利可图的方向,它正努力实现扩大Proton测序仪规模的目标。  DeciBio的市场报告中写道,由于PII芯片面临的技术难关,赛默飞所占的市场份额有所滑落。随着公司将重心从增加通量转变为改善服务临床客户的工作流程,其发展将以每年约17%的速率增长。  对2016年的预测  展望2016年,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进展,10X Genomics公司的技术潜能,和大规模测序项目产生的基因组数据都让研究人员们兴奋。  Shendure说:“捕获、区室化和标记的技术进步非常快速,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序列来自同一个细胞”。这些技术包括10XGenomics的技术,可以快速分析上千个单细胞表达谱的Drop-Seq技术,Shendure实验室正在开发的可创造数千个标记的DNA池的CPT-seq技术。  Hadfield谈到了单细胞基因组学、基因组定向和自动化。他说:“这些技术使我们能构思更复杂的实验,是我期待的下一次技术革命”。  若干临床测序项目正在进行中。Shendure说:“监管方面的挑战已经越来越明显。最重要的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方法,2016年这方面一定会有所进展”。  另外,Illumina公司依然是NGS市场的主导者,但由于MiSeq和NextSeq测序仪的销售不佳,其第三季度的收益不如预期。专家预测2016年Illumina公司会有重大创新。
  • 月旭科技正式罢免赵岳星董事长、董事职务
    p   2017年7月14日,月旭科技召开2017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罢免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关于选举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两项议案,由赵岳星提出的《关于提请罢免屠炳芳董事职务的议案》则未审议通过。自此,赵岳星在月旭科技担任的董事长、首席技术官(CTO)、董事职务均被罢免。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一、罢免赵岳星董事、CTO职务 /strong /span /p p   6月29日,月旭科技发布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公告,审议《关于罢免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该议案以“3票同意,2票反对”的结果获得董事会决议审议通过 /p p    strong 议案内容: /strong 因公司现任董事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在任职期间,未能正常行使和履行董事职权,且无故干扰公司正常业务经营及监事会正常行使职权,给公司生产经营及公司股东利益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屠炳芳作为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现提请召开董事会,并将该议案提交股东大会,罢免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的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职务,同时免去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的公司首席技术管(CTO)职务。 /p p   议案在提交7月14号召开的2017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后,以“同意股数 10,294,208 股,占本次股东大会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72.79% 反对股数3,497,397股,占本次股东大会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 24.73% 弃权股数 350,000 股,占本次股东大会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2.47%。”的结果审议通过。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8ebc1b9f-31b8-4724-865b-2e152dafe580.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月旭科技_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公告.pdf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8ebc1b9f-31b8-4724-865b-2e152dafe580.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0ee0f5af-4a26-4ff8-95ba-b065e0bfc99a.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月旭科技_2017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pdf /span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二、罢免赵岳星董事长职务 /strong /span /p p   6月29日,在月旭科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公告中,以“3票同意,2票反对”结果审议通过了《关于罢免 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的议案》。 /p p    strong 议案内容: /strong 因公司现任董事长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在任职期间,未能正常行使和履行董事长职权,且无故干扰公司正常业务经营及监事会行使职权,给公司生产经营及公司股东利益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屠炳芳作为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现提请董事会罢免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的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职务。 /p p   该议案未提交2017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ff8c5745-6ecb-49bb-83e6-21c60c917b08.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月旭科技_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公告.pdf /span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三、赵岳星增加《关于提请罢免屠炳芳董事职务的议案》未予通过 /strong /span /p p   于2017年7月3日,赵岳星向月旭科技董秘办提交《关于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提案》,提请罢免屠炳芳董事职务。 /p p    strong 议案内容: /strong “鉴于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现任董事屠炳芳在其任职期间未能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履行其董事职责,赵岳星作为持有公司3%以上的股东,提议罢免屠炳芳先生公司董事职务,理由如下: /p p   1.有证据显示屠炳芳名下股份存在严重的股份代持问题,涉嫌股东身份不合法、虚假承诺、误导投资人和损害股东利益。 /p p   2、屠炳芳董事在2017年4月14日担任公司总经理以后利用手中掌握的管理权,逾越董事会,擅自违规终止和公司董事李煦博士、赵岳星博士的劳动关系,属于滥用职权。 /p p   综上,屠炳芳先生为了个人利益,基于个人恩怨,不遵守新三板挂牌公司规则和公司《章程》的约束,没有履行其作为董事应当尽到的责任和义务,不适合继续担任公司董事职务。作为公司的创始股东,我尊重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和付出,但基于全体股东利益考虑和挂牌公司规范治理的发展需要,现提议罢免屠炳芳先生董事职务,希望全体股东支持提案人提议,请予审议。” /p p   在7月14号召开的2017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赵岳星提出的《关于提请罢免屠炳芳董事职务的议案》以“同意股数 3,497,397 股,占本次股东大会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24.73% 反对股数 10,294,208 股,占本次股东大会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 72.79% 弃权股数 350,000 股,占本次股东大会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2.47%。”审议未通过。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747c60ab-edec-43d3-878c-df17decfeae7.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月旭科技_关于增加2017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临时提案的公告.pdf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747c60ab-edec-43d3-878c-df17decfeae7.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a4636888-a7fe-46fe-96f0-0896af8ced20.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赵岳星关于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17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提案.pdf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a5bcbc1c-0f97-44c5-8948-f8440a136095.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月旭科技_2017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pdf /span /a /p p   7月17日发布的决议公告中有一则股东声明:股东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反对罢免其董事的议案,并提出《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股东EugeneYuexing Zhao(赵岳星)的严重声明》。声明“公司创始人、股东赵岳星博士严正声明屠炳芳提案罢免我董事的提案没有事实根据,属于在董事届满之前无故罢免董事,违背《公司章程》第86条,本人将基于这个事实,也基于第20次董事会会议召集程序违反《公司章程》等事实,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撤销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第20次董事会、2017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的相关决议。” /p
  • 1160万!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测序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0628-224111104626-03项目名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引进测序仪项目【国际招标】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1600000.00 元最高限价:11000000.00采购需求:采购条目编号采购条目名称数量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赣购2022B000740738测序仪1台116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定后3个月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实验分析仪器行业长坡厚雪,行情蓄势待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资源布局不足,导致关键核心技术出现短板,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除了近期大热的半导体领域,实验室分析仪器这个细分赛道也正迎来国产替代的关键时期。那何谓实验室分析仪器?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是否能带来长坡厚雪的大行情?本文将详细解析。短期订单无虑:科教兴国战略下的大赛道正冉冉升起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大类是仪器仪表制造,中类是通用仪器仪表制造,实验分析仪器是通用仪器仪表下的小类。实验分析仪器属于典型的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实验分析仪器国内起步较晚,对进口的依赖性较强。实验分析仪器和仪器设备基本同步进入到行业发展平稳期,近年来增速有所回升。实验分析仪器属于典型的“卡脖子”行业,国家有望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其中,高端仪器自主可控是大势所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推进。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国产科学仪器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国产科学仪器发展。2022 年 9 月,国务院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政策面向高校、职业院校、医院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总规模预估为 1.7 万亿。同月,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对 2022/12/31 前新增的 10 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 2.5 个百分点,期限 2 年,额度 2000 亿元以上。政策利好推动下,以光谱仪为例,相关国内的采购重回年内新高,其中学校采购力度明显。据化工仪器网统计,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9月份和10月份采购金额分别为6338万元和6608万元,其中学校光谱仪9、10月份采购金额分别达2294、3245万元,于10月创年内新高,发力明显。预计受利好政策持续推动,高校仪器设备更新速度加快,11、12月份光谱仪采购仍有望保持高景气度。长期长坡厚雪:全球分析仪器下一个巨头一定来自于中国实验分析仪器行业的行情不止是短期政策利好驱动,而是长期长坡厚雪的好赛道。长坡:全球科学分析仪器市场空间超 4000 亿元,其中欧美、中国占比约 64%、12%,市场空间巨大。根据 SDI 发布的《2015-2020 全球分析仪器市场》数据,2020 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约 637.5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 4000 亿),2015-2020CAGR 约为 4.4%。按地区进行划分,SDI 预计 2020 年北美及欧洲地区仍占据分析仪器市场销售主导地位,2020 年销售额约占比分析仪器总量的 64%,中国地区则只占比约 12%。从发展速度来看,中国市场增速最快, 预计 2015-2020CAGR约为 6.8%,其次是印度(5.6%)及亚太地区(5.5%)。中国市场增速分别高于美国及欧洲地区 1.6、3.7 个百分点。中国是质谱仪发展增速最快的区域。根据 SDI 数据分析报告,中国地区 2015-2020 质谱仪市场规模增速约 9.5%,超过行业预估的全球行业整体增速(7.6%)。伴随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亚洲地区或将会成为质谱仪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区域,中国、印度有望成为亚洲中质谱仪市场中的佼佼者。厚雪:全球分析仪器巨头——美国赛默飞世尔(市值 2000 亿美元)业绩表现较为出色,收入保持稳健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赛默飞 2020 年收入达到 3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14%。多年来赛默飞收入保持稳健增长,2010-2020 年赛默飞收入复合增速高达 12%,总营收由 2010 年的 108 亿美元,快速增长至 2020 年的 322 亿美元。受益于实验分析仪器行业高景气,以及公司竞争力较强,赛默飞多年以来的盈利能力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2020 年赛默飞 EBITDA 率为 31.36%,同比提升 3.9 个百分点,且多年以来盈利能力持续向上。赛默飞的成长路径总结如下:1)深度布局生命科学与诊断板块业务。生命科学(含诊断)业务分别占比总营收 76%(丹纳赫)与 64%(赛默飞世尔);2)寻找高附加值企业进行并购。巨头们善于挑选高附加值、行业壁垒较高的优质赛道,通过不断并购构筑深厚的护城河;3)重视并购后的管理与协同; 4)重视现金流质量,不断“创造价值”。中国优质分析仪器企业目前较为分散,持续研发投入,坚持技术突破才是破局之道。国内主要质谱仪厂商包括禾信仪器、天瑞仪器、聚光科技、钢研纳克、莱伯泰科、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等。以禾信仪器和谱育科技(聚光科技子公司)为代表的国内质谱仪领先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技术进步较快,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2022 年前三季度禾信仪器研发投入合计 5,248 万元,同比增长 60.73%,占营业收入比为 34.77%。公司注重自身技术研发与升级,为丰富产品线,持续加大新产品投入。公司的分布式多通道 VOCs 在线检测溯源系统荣获广东省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学技术一等奖;在食品领域,公司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合作开展基于全二维气质联用仪(GGT 0620)等国际领先的白酒分析技术,推出白酒风味组分分析检测解决方案;在环境监测领域,公司推出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ICP-MS1000 OW。公司研发投入成效显著,屡获认可。聚光科技旗下子公司谱育为公司研发精锐,产品多次获全国首创及国家重点奖项,目前公司已完成研发适用于多领域的高端质谱仪以及全门类的检测仪器,在技术上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已拥有与国际巨头掰手腕的能力。在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的支持下,钢研纳克成功研制了顺序式波长色散 X射线荧光光谱仪——CNX-808,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从 0-1 的突破。总之,在国家政策支持、行业需求扩大以及企业实力增强的背景下,中国实验分析仪器行业正迎来高光时刻,全球分析仪器下一个巨头一定来自于中国,该赛道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半导体以及工业母机等其它自主可控行业。
  • 长坡厚雪,后疫情时代红外热像仪行业蓄势待发
    随处可见,红外设备飞入寻常百姓家2020年以来,红外热像仪行业经历了一场蓬勃发展的浪潮,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无接触精准测温的红外热像仪设备遍布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在需求保持强劲增长趋势的背景下,高德红外、大华股份、海康威视等多家企业调整业务布局,快速进入红外热像仪测温设备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的红外热像仪测温设备,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视频详情:走在抗“疫”前线的红外测温仪制造企业企业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科)2020年2月13日,为应对疫情,中国电科研发推出的“全过程无接触测温安检”“疫情区应急作业无人机”“密切接触者测量仪”等多款科技产品投入战“疫”一线,服务疫情防控。为满足疫情防控“早发现”需求,中国电科博微太赫兹公司在其利用太赫兹技术自主研发的智能安检系统基础上,又紧急研发出应对大客流的安检测温设备--“全过程无接触测温安检”一体机。疫情期间在上海地铁2号线率先启用,通行效率从300人/小时提升至1500人/小时,有效缓解了地铁人流聚集压力。此后在其他城市地铁、大型活动场馆、医院、海关、机场等投入使用。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视于2008年开始热成像技术研发,并在2016年推出全系列热成像产品。2020年1月22日,在获悉湖北红外测温仪仍存在短缺情况后,海康威视又连夜调拨40台红外测温设备驰援武汉。该批产品已被安装在武汉市第七医院等地,协助进行高精度体温筛检。后续,海康威视陆续推出了适合多种场景的测温方案,并把价格控制在两三千到万元,做到即使小批量订单也做到随时发货。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华中数控在该领域长期耕耘,产品早在2003年非典就发挥重要作用,有近二十年历史,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左右,国内市占率一直排名靠前。据悉,华中数控也负责了武汉雷神山医院“红外热成像智能体温检测系统”的主调试维护,同时国家工信部给与华中数控900台红外体温监测仪的生产任务。在经历了一次原材料告急之后,目前产能已爬升至100台/天以上。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旗下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造的AI智能型红外热成像分析系统使用非接触红外测温原理,有效辨别温差,可避免其他高温物体的干扰,具备效率高、精度高,智能识别等优点,可进行大面积监测筛查工作,快速精确识别高温人员。疫情期间其近百套由谱育科技制造的AI智能型红外热成像分析系统先后在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等京津冀、长三角的机场、车站、医院等人员流动密集区域投入使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0年2月,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员工已达1500人,占全部员工数的70%。近 2000余台高德红外人体测温产品安装到了包括武汉天河机场、武汉高铁站、湖北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成都东站、广州白云机场等在内的人流密集公共场所。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技术立项横跨血压数据监测、血糖数据监测、体温数据监测、心血管系统监测等众多生理参数监测领域,以及脉冲、激光、红外、加热、生物电、物理、针灸等保健治疗领域。2020年1月28日,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全速投产。由于大量工人还在休假中,企业对在津管理人员和家属等200余人紧急进行了岗前培训,下线支援生产,红外测温仪日产量可达到5000个。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立科技是专业从事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红外热成像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惯性导航光电产品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少数技术自主可控、完全知识产权、独立研发;从生产热成像核心器件、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制造,并具有 完整产业链的专业制造商之一。2020年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组织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尽快向疫区供货,支援疫区前线。疫情期间支援了武汉中南医院、无锡机场、湖州火车站、温州机场火车站、上海中心大厦、深圳证交所、深圳医院、萧山机场等地。浙江大华股份有限公司大华热成像系统整体上采用高精度热成像摄像机+黑体方案,通过黑体的实时测温矫正保证相机测温精度。在热成像摄像机核心探测器上采用400*300分辨率探测器,实现更高图像质量、更大视场角与更广测温覆盖范围。在宜兴市政府,大华超高精度人体热成像测温系统经过现场测试实际温度,并与医用测温仪进行核验,误差仅在±0.1摄氏度。疫情期间大华超高精度人体热成像测温系统成功在杭州东站地铁站、上海火车站、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石家庄地铁、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公安局、湖北汉川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上海市胸腔科医院等落地应用。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科创板企业睿创微纳的子公司烟台艾睿光电生产的在线式精确测温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达±0.3℃,能在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快速筛查疫情发热人群。其生产的 AT300在线式精确测温红外热像仪和LT384网络型测温红外热像仪,疫情期间部署于机场、火车站、地铁、医院、学校等交通枢纽和公共场所。广州市倍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广州市倍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红外线传感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最大的“智能体温计”生产商之一。公司旗下有倍尔康(Berrcom)、裕港(Rycom)、心诺美迪(Snomd)三大品牌。在红外热像仪领域,高德红外以其卓越的竞争优势独领风骚。2020年,该公司的红外热像仪业务收入高达28.86亿元,展示了其在市场中的强大实力。此外,海康威视、睿创微纳和大立科技等民营企业也在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回顾过去,在八九十年代,瑞典AGEMA、美国BAE、日本NEC等国外巨头长期在我国红外热像仪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他们通过强大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获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疫情的爆发为国内红外热像仪厂商提供了重要的机遇。2020年,中国几大热成像实力厂商的市场占有率总和达到了44%,几乎占据了全球红外热像仪整机出货量的一半。这些中国厂商不仅满足了国内对红外热像仪的巨大需求,还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科技的持续创新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全球红外热像仪行业在近几年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红外热像仪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达到了640.18亿元,并且预计在未来将以12%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930亿元。这一趋势反映了红外热像仪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红外热像仪的制造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同时,中国市场对红外热像仪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成为全球红外热像仪市场的重要推动力。当前红外热像仪市场的价格波动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行业价格形成产生影响。然而,红外热像仪行业的发展受到更为深刻的变革所驱动,技术革新和市场拓展已经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动力。多点开花,场景应用升级未来可期由于仪器价格昂贵,且早先技术成熟度有限,最早的时候红外热像仪主要应用在军事领域,其最重要的应用是昼夜观察和热目标探测。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低成本非制冷探测器的发展与成熟,才逐步被应用到民用领域,民用红外热像仪总消费额市场,自2014年起复合年增长率约10.3%,增长速度要高于军用领域。具体来看,其民用领域包括:电力检测、半导体检测、工业控制、医学诊断、安防、无人驾驶等。在工业领域,红外热像仪不仅可以预警设备故障,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浪费。例如,在冶炼行业中利用红外热像仪对高炉表面进行分区块的检测,并通过红外分析软件,可对得到的热图像进行温度分布的分析;在电子工业领域红外热像仪可在电路板研发初期对整个电路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行掌控,方便工程师进行合理布局。在医疗领域,红外热像仪能够迅速测量人体体温,对于传染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如利用红外热像仪在海关出入境检疫口岸对大量出入境人群的体温进行非接触式快速测量,根据体温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患,在SARS和禽流感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在消防和安防领域,红外热像仪也在提高救援效率和保障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消防领域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红外热像仪最大的民用市场。由于红外成像的透烟雾及测温特性,红外热像仪可应用于消防的火场救生和检测设备,用于确定火焰中心位置、燃烧程度和蔓延情况。随着智慧消防的推进,消防车和消防人员配备红外热像仪将成为趋势,消防市场或将成为红外热像仪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红外探测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应用领域主要用途安防监控广泛应用于商场、社区、银行、仓库等安全敏感区域的视频安全监控,尤其是夜间防范。个人消费普遍应用于户外探险、野外科考等活动,目前有部分厂商开发出手机外插件式成像仪,可用于日常测温、个人娱乐等。辅助驾驶安装于车、船等交通工具上,通过显示红外热像,为驾驶员提供前方路况的辅助观测信息,进而规避雾霾、烟尘、暴雨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车载热成像仪未来将是非常巨大的民用市场。消防及警用在地震、火灾、交通事故、飞机事故、海难等各种事故中用于搜索救援,警务人员可在夜间或隐蔽的条件下实施搜索、观察或追踪等。工业监测几乎可用于所有工业制造过程控制,尤其是烟雾环节下生产过程的监控、温控,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电力监测用于观测机械及电气设备的运作状态,将设备故障以温度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在设备高温损毁前找到危险源,提前进行检修 从而提高设备生产能力、降低维修成本、缩短停工检修时间。医疗检疫通过观测受病体或病变组织的温度差异情况,在群体中区分病体进行检查,在2003年的SARS疫情及之后的禽流感、甲型HIN1流感疫情防治中,红外热成像仪的应用对及时发现病体、避免疫情蔓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热像仪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展,如在无人机、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多元化的应用领域为红外热像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与时俱进,人工智能引领产业变革红外热像仪的核心技术在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我国红外热成像技术起步极晚,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红外体温计的大面积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其性能不断提升,创新也在不断涌现,当前已经融入到工业测温、科学研究、石化产业、辅助驾驶及物联网等领域中,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波段、智能分析等技术也成为了行业的发展方向。高分辨率技术的突破,使得红外热像仪能够更准确地捕捉温度变化,提升了测温精度和图像质量;高灵敏度技术则使得红外热像仪在低温差环境下仍能高效工作,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多波段技术的引入使得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提供更多信息,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近年来,伴随着行业智能化普及推进,智能分析技术也开始在红外热像仪设备中全面渗透,它不仅让监控设备具备自主感知、图像识别、深度学习能力,将安防监控的事后取证延伸到事前预警、事中快速处置、事后海量数据的证据链的检索等,从而极大程度提升监控的效率。在红外摄像机上加入智能分析功能,最大限度的解放了人力,目前它不仅实现对事件结果的高效分析和融合应用,还可以形成对事件内在发展规律的结果输出,辅助科学决策,快速解决实际的问题。当前在国内,很多红外热成像摄像机都加入了智能分析的功能,前端智能化已成为整个行业的未来和趋势,尤其是2023年初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热度的不断狂飙,红外热像仪行业发展将持续高歌猛进。深耕技术,创新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源泉然而,快速的市场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技术标准的频繁更新、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售后服务的提升等。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同时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合作,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高德红外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展示了在红外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创新行业深耕细作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高德红外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2亿元、2.58亿元、4.55亿元、3.71亿元和4.13亿元。如果加上2023年一季度的数据,近六年来公司的研发投入总额已超过18亿元,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公司销售额的10%左右,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高额的研发投入为高德红外在红外领域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高德红外已经完全掌握了集光、机、电、图像处理于一体的红外热像仪全系统设计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高德红外拥有国内专利12项,国际专利5项,专利申请权6项,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这些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积累,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红外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另外,排名第二的海康威视在研发费用和研发费用率的持续上升方面也表现出色。2018年至2022年期间,海康威视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83亿元、54.84亿元、63.79亿元、82.52亿元和98.14亿元,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99%、9.51%、10.04%、10.13%和11.80%。在大额研发费用的投入下,海康威视的发明专利数量和研发人员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长。这一趋势表明,领先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于推动企业乃至全人类的技术进步产生了切切实实的影响。海康威视的成功展示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企业研发投入对于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人才积累,海康威视在安防监控领域取得了卓越的业绩,并持续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红外热像仪的渗透率仍然较低,然而我们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从技术角度来看,红外热像仪的发展目前还远未达到极限,这众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红外热像仪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 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业务成为增长主动力 同比增长51.29%
    日前,华大智造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前三季度基因测序仪业务成为公司增长主动力,整体收入同比增长51.29%。其中大型基因测序平台DNBSEQ-T10x4RS系列产品主要面向国家型项目,目前已进入交付阶段。新业务线中自动超声已完成前期产品开发,掌上超声也实现突破,补全了超声业务板块产品线。此外,公司已于2022年8月开始在美国销售其基于CoolMPS技术相关的测序产品,并将于2023年1月开始销售StandardMPS相关测序产品。华大智造也已完成关键专利诉讼的突破,并进一步完成全球业务的拓展。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9.29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4.63% 净利润约16.78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4717.83%,主要因为收到Illumina应向公司子公司CG US支付的3.25亿美元诉讼赔偿款。公司在应收账款管控上逐渐加强,周转天数持续下降至43天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自2020年由负转正以来持续增长。公司也已完成2020年股权激励计划第一期行权工作。产品端方面,自第三季度以来,公司三大业务线均有重磅创新产品推出。在基因测序仪业务线,公司已建立了自主可控的源头性核心技术体系,在基因测序领域已形成以“DNBSEQ测序技术”、“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测序仪光机电系统技术”等为代表的多项核心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准。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已取得217项境内专利与258项境外专利,其中境内专利包括102项发明专利、78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外观设计专利。前三季度基因测序仪业务成为公司增长主动力,基因测序整体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长51.29%。第三季度公司连续发布两款领先性的小型的中低通量测序仪设备,DNBSEQ-E25和DNBSEQ-G99。而对于大型基因测序平台DNBSEQ-T10x4RS,该系列属于定制化仪器设备,最大通量76.8Tb,平均运行时间96小时。该系列的产品发布于2020年10月,主要面向国家型项目,目前已进入交付阶段。公司指出,随着更高通量基因测序相关设备的陆续推出及各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持续推动,预计升级迭代及规模化效应将进一步降低测序成本,有助于基因测序更多地被应用于科学研究及临床医学中,新的应用场景将持续不断涌现,使得基因组学中下游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实验室自动化业务线,硬件方面,公司发布首款数字微流控的自动化平台DNBeLab-D4,可以实现在一张样本制备卡上完成DNA到DNB的全流程制备过程,同时,系统集成定量功能,可在DNB制备完成后进行自动定量,无需手工定量。试剂方面,发布多款提取试剂盒及磁珠。在新业务线,公司的远程超声正在积极拓展远程超声机器人及其移动车平台、超声云平台以及掌上超声。其中自动超声目前已完成前期产品开发,掌上超声实现突破,补全了超声业务板块产品线。由公司自主研发的远程超声机器人MGIUS-R3是全球首款实现专业医生直接远程操控超声探头,可对病人实施远程诊断。目前该产品已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及欧盟CE认证。
  • ​因美纳推出首创产品,可在同一台仪器上实现长读长和短读长测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2023年3月14日,全球基因测序和芯片技术的领导者因美纳(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宣布,其首款基于新型Illumina Complete Long Read技术的产品现已接受订购。Illumina Complete Long Read Prep, Human,这一高性能、长读长的人类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方法,兼容因美纳NovaSeqTM X Plus、NovaSeqTM X和NovaSeqTM 6000测序系统。该技术首次支持用户在同一台因美纳测序平台上获取长读长和短读长数据。相较其他长读长技术,Illumina Complete Long Reads提供了更简单的工作流程,并且降低了DNA起始量的要求。Macrogen NGS部门负责人HyungIl Lee表示:“Illumina Complete Long Reads相较其他长读长技术更简便。我们可以用低DNA起始量的样本进行长读长文库制备,并且不需要其他技术所需的许多材料和设备。”探索更多最具挑战性的基因组区域一小部分基因组区域受益于更长的读长,可实现针对这些区域的分辨率和定位的提升。通过探索这些难绘制的区域,因美纳长读长数据为推动遗传病检测发展提供了额外的工具。这使得科学界能够通过大规模检测全部基因组变异来推进研究,更好地促进遗传病研究和药物基因组学领域的发现。Illumina Complete Long Read Prep结合了因美纳边合成边测序(SBS)技术和DRAGEN二级分析,可生成高准确度的全基因组测序(WGS)数据。Illumina Complete Long Read Prep, Human测序分析方法的价格包含了短读长和长读长文库制备、测序和云分析。在使用NovaSeqTM X Plus测序平台和单个25B测序流动槽的条件下,这一产品的促销价格为每个全基因组1,350美元,并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因美纳首席技术官、研究与产品开发负责人Alex Aravanis表示:“许多长读长测序解决方案一直饱受DNA起始量要求高、工作流程复杂且通量低、结果高度差异化,以及需要专用长读长仪器的困扰。Illumina Complete Long Reads克服了这些痛点及相关成本,可帮助基因组实验室更易获得并简化长读长测序。”率先体验客户分享的数据证实了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在2022年9月的因美纳基因组学论坛上,因美纳首席技术官、研究与产品开发负责人Alex Aravanis展示了与PrecisionFDA Truth Challenge v2基准数据集比较获得的Illumina Complete Long Read初步性能数据。使用Illumina Complete Long Reads和DRAGEN分析获得的F1评分为99.87%(精确率和召回率的复合统计数据)。在2023年2月的基因组生物学技术进展大会(AGBT)上,率先体验客户分享的数据证实了Illumina Complete Long Reads具有高准确度和灵活的DNA起始量,并且能够降低成本,简化操作。维康桑格研究所测序研发首席科学经理Michael Quail博士表示:“这项技术的文库制备简便,起始量要求灵活。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以在因美纳测序仪上生成的读长和相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美纳计划将这项技术作为长读长应用开发的平台。2023年下半年,因美纳将推出富集检测,这是一种更具经济性、通量更高的靶向解决方案,将专注于已知可从长读长的额外洞察中受益的基因组区域。未来,因美纳将探索全基因组测序(WGS)和非人源样本以外的其他应用。关于因美纳因美纳公司致力于推动和激发基因组学的发展而不断改善人类健康。专注创新使我们成为全球基因测序和芯片技术的领导者,并为全球范围的科研、临床和应用市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肿瘤学、生殖保健、农业及其他新兴领域。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因美纳中国官网或关注因美纳微信公众号。
  • 中科院李昌厚教授莅临月旭科技参观授课
    2019年12月4日,月旭科技迎来了尊贵的客人——中科院李昌厚教授。在月旭科技常务副总任兴发和仪器部同事的陪同下,李教授参观了月旭科技在上海总部的研发实验室、应用实验室和培训中心等,李教授对月旭科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非常认可,对月旭自主研发生产的Wisys5000高效液相色谱仪产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李教授为月旭仪器和应用团队带来了一场题为《HPLC有关问题的探讨》的精彩报告,报告中李教授提到了HPLC研发者和使用者必须认识并重视的有关问题,注重仪器学“光机电算用”的理论和仪器系统研发的重要性,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参会者受益颇丰。同时,李教授鼓励月旭的年轻人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我国的科学仪器事业的发展而奋斗。李教授为月旭分享报告正如李教授在报告中所强调的,虽然国产高端仪器与进口高端仪器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常规仪器如HPLC、GC等仪器上,国产并不比进口的差,甚至比进口仪器要好。李教授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研发新的色谱仪器,赶超国际新先进水平。让我们一起共勉,创造性能卓越的民族仪器。月旭科技液相产品线会后合影附录:李昌厚教授简介李昌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仪器分析室主任、生化仪器研究组组长等职。著有《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及其应用》、《仪器学理论与实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书。1992年开始,任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被推选任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副理事长兼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速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仪器学会物理光学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ji评审员,《光学仪器》副主编、《生命科学仪器》副主编、《光谱仪器与分析》副主编等十多个著ming艺术团体的领导职务,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分析仪器、生命科学仪器及其应用研究,在光谱仪器、色谱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方面、在各类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性能技术指际检测等方面有精深研究。作为第yi完成者,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5项,其中13项达到国际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作为第yi获奖人,先后获得各类科技奖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上海市科技金点子奖1项。
  • iMeta | 齐碳纳米孔测序助力揭示桑黄多酚抗结肠炎肠道分子机制
    近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李有贵、天津中医药大学吴崇明和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刘永鑫等团队在iMeta在线联合发表了题为《The gut microbiota-aromatic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 axis mediates the anticolitic effect of polyphenol-rich extracts from Sanghuangporus》的研究成果。基于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及二代测序平台开展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评估SH处理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测序,确定与5-羟色胺-3-乙酸(5HIAA)生物合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序列;通过对微生物,尤其是Alistipes onderdonkii等关键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组装,进一步理解微生物如何影响宿主健康。最终,本研究证明了桑黄多酚(SH)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效减轻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的结肠炎病理症状,揭示了基于SH和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发结肠炎治疗策略的潜在途径。背景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全球约0.5%人口。IBD的典型症状包括急性腹泻、间歇性腹痛、直肠出血和体重减轻。除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外,IBD还增加了结肠癌的患病风险,从而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IBD缺乏明确的治疗药物,虽然常用临床药物具有较高的缓解率,但往往会出现继发性失败。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新的治疗干预措施。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肠道菌群失调与IBD 的发生发展内在联系。Machiels等人发现,UC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表现为产丁酸盐物种,如Roseburia hominis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的显著减少。丁酸钠治疗可减轻结肠炎的炎症状态和肠黏膜病变。吲哚衍生物是重要的微生物代谢物,已被证实是改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益药物。例如,吲哚-3-乙酸(IAA)、吲哚-3-甲醇(I3C)和吲哚-3-丙酮酸(IPA)可以作为芳基烃受体(AhR)的天然配体,通过提高血清和组织抗炎白细胞介素水平来减轻IBD。因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特别是吲哚衍生物,可能是开发新的抗IBD治疗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成果概述中药(TCM)在中国已成功治疗疾病数千年。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了天然药物资源的药理益处。食药用食物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疾病治疗方法。桑黄是一种可食用的药用真菌,可作为药物和膳食补充剂。研究证明,桑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此外,它还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能力。然而,桑黄对于IBD的治疗潜力尚未被探索。本研究旨在确定桑黄多酚(SH)的抗结肠炎作用,并探讨其有益作用是否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以及潜在的肠道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评估了SH抗结肠炎活性,并通过一种涉及体内功能验证和粪菌移植的综合方法证实了肠道菌群在其抗结肠炎作用中的重要贡献。此外,本研究还确定了关键的肠道细菌种类及其活性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3-乙酸(5HIAA),他们是SH改善结肠炎作用的关键介质,主要通过激活AhR信号通路发挥抗结肠炎作用。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SH的治疗潜力,而且也为今后探索SH和肠道菌群治疗结肠炎的治疗途径奠定了科学基础。成果亮点1.SH减轻DSS诱导的C57BL/6小鼠结肠炎桑黄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人工栽培(图S1A)。SH是桑黄多酚提取物(93.86% ± 2.78%)(图S1B;表S1)。本研究首先评价了SH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中的抗结肠炎作用(图1A)。与正常小鼠相比,结肠炎小鼠表现出体重减轻(图S2A)、疾病活动指数增加(DAI)(图1B)、结肠长度缩短(图1C;图S2B)、隐窝和结肠组织结构受损(图1D;图S2C),以及明显的炎症反应(TNF-α、IL-1β、IL-6、MCP-1和IL-17α增加,IL-4、IL-10和IL-22降低)(图S3)。低剂量和高剂量SH均可改善结肠炎病理症状,主要表现在增加体重,改善结肠长度和结构损伤(图1B-D;S2)。此外,SH给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逆转了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图S3),表明SH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氧化应激和肠黏膜屏障对于维持肠道通透性以抵御毒素、致病菌和其他有害物质至关重要。团队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评估了SH对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检测了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与DSS组相比,SH处理组紧密连接蛋白基因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图S4A),结肠组织中NF-kB、Nox4和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图S4B)。同时,SH也增强了紧密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图S4C-D),证实了SH对粘膜屏障的正向调控作用。此外,经过SH处理后,杯状细胞的数量也显著增加(图S4E)。以上结果表明,SH可显著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状。图1.SH缓解DSS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症状,并改变其肠道菌群(A)动物实验示意图;(B)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C)结肠组织图片;(D)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结肠病理图(比例尺= 50µ m);(E)基于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评价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F)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的肠道菌群主坐标分析(PCoA);(G)属水平上肠道微生物群的分类特征。(H)DSS相关细菌的核心微生物群。内环代表了在NC-DSS-SHL-SHH队列中可重复检测到的OTUs。不同微生物群落的相对丰度显示为蓝色(NC)、绿色(DSS)、红色(SHL)和青色(SHH)热图。alpha多样性分析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PCoA分析采用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数据显示为平均值±标准误(n = 8)。*p 0.05,**p 0.01,***p 0.001。NC,阴性对照;DSS,葡聚糖硫酸钠;SHL,低剂量桑黄多酚组(250 mg/kg/d);SHH,高剂量桑黄多酚(400 mg/kg/d);DAI,疾病活动指数。2.肠道菌群在SH抗结肠炎作用中起关键作用为了评估肠道菌群对SH抗结肠炎作用的贡献,团队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以评估SH治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明显低于正常小鼠(p 图2.粪菌移植(FMT)揭示SH调节肠道菌群的抗结肠炎作用(A)动物实验示意图;(B)小鼠体重(g);(C)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D)结肠长度(cm);(E)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结肠病理切片(上)(比例尺= 200µ m)和Claudin-4紧密连接蛋白免疫荧光图(下)(比例尺= 50µ m);(F)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10 水平;(G)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22 水平;(H)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7α)水平;(I)结肠组织中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的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显示为平均值±标准误(n = 8)。*p 3.SH富集Alistipes onderdonkii改善结肠炎接下来,团队在属水平上仔细研究了肠道菌群的分类组成,以确定SH抗结肠炎作用的核心细菌。结果显示,与DSS组相比,对照组、SHL组和SHH组中,共有12个菌属表达上调,25个菌属表达下调(图S7A)。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34个菌属增加,13个属菌降低。低剂量SH处理使得10个菌属上调,4个菌属下调。高剂量SH处理后,20个菌属上调,4个菌属下调(图S7B)。差异表达分析显示,只有Alistipes在DSS组显著减少,而在SH治疗后显著增加(图S7C)。进一步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3个菌属与DAI评分显著负相关、与结肠长度显著正相关,其中Alistipes相关性最为显著(图S7D)。这些结果表明,SH可以显著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异性富集Alistipes。进一步,团队通过物种特异性定量PCR(qPCR)对粪便Alistipes进行定量,发现Alistipes onderdonkii是SH富集的主要菌种(图S7D-E)。团队获得了3株A. onderdonkii,并评价了它们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影响。结果显示,三个菌株中,两个A. onderdonkii 菌株(#1:FDB8和#2:FDFM)可有效预防体重减轻,降低DAI评分,恢复结肠组织损伤,改善炎症状态(图3A-E)。此外, A. onderdonkii提高了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图3F-H)。因此,A. onderdonkii可能是介导SH抗结肠炎作用的关键有效物种。有趣的是, A. onderdonkii(#3)几乎没有改善结肠炎,甚至造成了有害的影响(图S8),表现出了菌株特异性的功能。图3.A. onderdonkii减轻DSS诱导的C57BL/6小鼠结肠炎(A)小鼠体重百分比(%)和体重变化(g);(B)DAI评分和DAI评分的AUC;(C)苏木精&伊红染色(H&E)的结肠病理切片(比例尺= 200µ m)。(D)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IL-22的水平;(E)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MCP-1的水平;(F)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2,Claudin-3,Claudin-4和ZO-1的mRNA表达水平;(G)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的蛋白表达;(H)Claudin-4紧密连接蛋白免疫荧光图(比例尺= 50µ m)。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显示为平均值±标准误(n = 8)。*p 4.5-羟基吲哚-3-乙酸(5HIAA)是一种关键活性代谢产物考虑到SH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团队对粪便样本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旨在识别功能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图S9A所示,与NC小鼠相比,DSS诱导结肠炎小鼠中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改变(图S9A),而SH处理组的代谢物谱与NC组接近,表明SH显著恢复了微生物代谢物的分布(图S9A)。随后,团队确定5HIAA在SH处理后显著升高(图S9B-C)。通过对3株A. onderdonkii功能基因序列的全面分析,发现2株A. onderdonkii(#1:FDB8和#2:FDFM)的基因组中含有一个与诱导吲哚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的tpl基因。相比之下,第三株菌株(#3:FDPA)的基因组缺乏这个特定的基因(图S9D)。为了证明A. onderdonkii确实具有产生5HIAA的能力,团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A. onderdonkii培养上清液中5HIAA含量进行检测,发现5HIAA浓度高达33.5 μg/mL。值得注意的是,5HIAA的产生与A. onderdonkii改善结肠炎的作用相关,主要表现为两个有效的A. onderdonkii菌株产生的5HIAA(33.5和16.83 μg/ml)多于无效菌株(0.83μg/ml)(图S9E)。代谢物与结肠炎指数的相关分析显示,有22种代谢物与结肠炎症状密切相关,其中5HIAA与结肠长度呈正相关,与DAI评分呈负相关(图S9F)。因此,SH可以促进5HIAA产生,这可能是与SH抗结肠炎作用相关的关键微生物代谢产物,尤其是A. onderdonkii。据报道,肠道微生物产生的IAA可以缓解结肠炎。因此,团队研究了与IAA密切相关的衍生物5HIAA对DSS诱导结肠炎的影响(图4A)。IAA治疗显著改善了结肠炎的症状(图4B-F),这与之前的报道结果一致,而5HIAA在缓解结肠炎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IAA(图4B-F)。此外,这两种吲哚衍生物都能有效地提高抗炎因子的水平,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图S10A-B)。在DSS诱导小鼠中,吲哚衍生物也降低了氧化应激相关基因(NF-kB、Nox4和Stat3)的相对表达(图S10C)。此外,IAA和5HIAA均上调了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s的表达,后者具有显著性(图S10D-E)。图4.5HIAA治疗可减轻DSS诱导的C57BL/6小鼠结肠炎(A)动物实验示意图;(B)体重百分比(%);(C)小鼠DAI评分;(D)小鼠结肠长度(cm);(E)苏木精&伊红染色(H&E)的结肠病理图(比例尺= 200µ m)和小鼠组织学评分;(F)Claudin-4紧密连接蛋白免疫荧光图(比例尺= 50µ m)。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显示为平均值±标准误(n = 8)。*p 5.结肠AhR激活对SH抗结肠炎具有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微生物来源的吲哚衍生物可以通过结合并激活AhR来保护结肠炎,提示SH可能通过富集Alistipes及其代谢物5HIAA来激活AhR,从而改善结肠炎。为了证实这一假说,团队首先检测了AhR下游基因(Cypa1、Cypa2和Cypb1)在结肠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5HIAA和SH两种处理均显著上调了Cypa1、Cypa2和Cypb1(图5A-B)基因水平,表明AhR在结肠组织中被激活。随后,团队用AhR抑制剂处理DSS小鼠,以验证AhR信号通路对SH抗结肠炎疗效的贡献。AhR拮抗剂StemRegenin 1基本上消除了5HIAA对结肠炎的改善作用,如体重、DAI、结肠长度、血清IL-22和IL-10水平,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学(图5C-H)。AhR拮抗剂消除了SH治疗对体重的有益作用(图5C-H),但对DAI、结肠长度等指标的消除作用明显减弱(图5C-H)。通过对Caco-2细胞的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了AhR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CCK-8检测结果显示,五种浓度的5HIAA对Caco-2细胞都没有细胞毒性作用(图S11A)。虽然5-HIAA处理后Caco-2细胞中AhR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但Cypa1、Cypa2和Cypb1的表达明显增加(图S11B),提示5HIAA部分激活了AhR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表明,SH至少大部分通过激活AhR信号通路来缓解结肠炎。图5.AhR抑制剂可削弱SH和5HIAA的抗结肠炎作用(A)5HIAA处理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Ahr、Cypa1、Cypa2和Cypb1的相对mRNA水平;(B)SH处理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Ahr、Cypa1、Cypa2和Cypb1的相对mRNA水平;(C-D)小鼠体重(C)及体重变化(D);(E)DAI分数;(F)小鼠结肠长度(cm);(G)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22和IL-10)水平;(H)结肠组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结肠病理图(比例尺= 200µ m)。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显示为平均值±标准误(n = 8)。*p 0.05, **p 0.01, ***p 0.001。AhR,芳香烃受体。
  • 2016 Analytica China 倒计时, 大昌华嘉蓄势待发!
    亚洲最大的分析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国际性博览会 -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16)即将于2016年10月1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启,为期三天的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将会吸引众多国家的分析、诊断、实验室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厂商和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展示行业的最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是科学技术和行业技术相互传递的理想平台。倚借analytica China的品牌影响力,大昌华嘉(DKSH)将携手众多产品集体亮相,阵容空前,更有新产品首秀奉上,希望通过这个理想平台传递最新应用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大昌华嘉展位号N2 2110,欢迎莅临大昌华嘉展位,期待您的到来!扫描上方二维码,大昌华嘉邀您畅游 Analytica China 2016主要展出仪器一览:专业粒度仪领航者 - 美国麦奇克(Microtrac)激光粒度仪物性测试专家 - 美国鲁道夫(Rudolph)密度计、折光、旋光仪台式 EDXRF 佼佼者 - 荷兰帕纳科(PANalytical)能谱仪新品首秀:集“黑科技”于一身的麦奇克拜尔(MicrotracBEL)高精度气体和蒸汽吸附仪实现进样、清洗、吹干自动化的美国鲁道夫(Rudolph)全自动高精度旋光仪现场活动:1. 扫描关注大昌华嘉仪器部官方微信,向工作人员展示关注界面,就可以获取自拍杆一个,快来参加吧`2. 莅临大昌华嘉展位,玩转微信打印机,扫描微信即可以获取心仪小照片一份!大昌华嘉展位定位图:2016年10月10-12日(周一至周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DKSH:N2 2110大昌华嘉仪器部专业提供分析仪器及设备,独家代理众多欧美先进仪器,产品范围包括:颗粒,物理,化学,生化,通用实验室的各类分析仪器以及流程仪表设备,在中国的石化,化工,制药,食品,饮料,农业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大量用户,具有良好的市场声誉。我们的业务逐年增加,市场不断扩大。大昌华嘉公司在中国设有多个销售,服务网点,旨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大昌华嘉商业(中国)有限公司服务电话:4008210778邮箱地址:ins.cn@dksh.com大昌华嘉网站:www.dksh-instrument.cn
  • PacBio推出长读长测序系统Revio|将基于HiFi的人全基因组测序推进至1000美元时代!
    全新设计的 SMRT Cell、计算和新系统架构的重大进步将使 Revio 能够显著提高通量并降低测序成本,同时利用 HiFi 的强大功能实现卓越的准确性和直接甲基化检测。2022年10月25日PacBio宣布推出 Revio 长读长测序系统,这将使客户能够显著扩展他们对 PacBio 闻名于世的 HiFi 测序技术的使用。Revio 旨在为客户提供每年以30倍覆盖率对多达1300个人类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的能力,每个HiFi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不到1000美元。 凭借这种通量和定价,PacBio 相信 Revio 将使 HiFi 测序能够用于人类遗传学、癌症研究、农业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大型研究。PacBio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Henry:“我们的客户借助 HiFi 测序改变了基因组学的认知。Revio 将通过增加高通量和可负担性来进一步释放这种力量。我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 SMRT Cell,其密度是我们现有 SMRT Cell 8M 的三倍,它具有2500万个 ZMW。Revio 能够同时并行多达4个 SMRT Cell,它总共可以同时提供多达1亿个 ZMW 进行单分子实时测序。结合我们计算方面的重大进步,Revio 将提供更短的运行时间,并将 HiFi 数据通量增加15倍。我期待看到研究人员可以借助 Revio 的强大功能有新的发现。”科学家们已经在 PacBio 的 Sequel IIe 系统上通过 HiFi 测序实现了诸多“第一” :第一个完整的端粒到端粒人类基因组组装(Nurk 2022),罕见疾病队列中第一个单倍型解析的甲基化组(Cheung 2022), 首次对长读长结构变异的群体调查(All of Us Research Program)、第一个单细胞水平完整的转录本异构体目录(Al'Khafaji 2021)和第一次完整组装高度复杂的燕麦基因组(European Seed 2020)。Revio 系统使用了相同的开创性 HiFi 试剂 – 产生准确的原始长读长,均匀的测序覆盖,无与伦比的变异检测准确率和组装完整性,以及准确的 DNA 甲基化检测, 这一切都在更大的通量规模上实现。Revio 将是 PacBio 的第一个采用最先进的 NVIDIA GPU 的系统,与 Sequel IIe 相比,Revio 的计算能力提高了20倍。除了提供加速 basecalling来满足 Revio 更高的吞吐量之外,支持 AI 的计算还将集成深度学习算法以检测标准测序库中的 DNA 甲基化,以及 DeepConsensus,一种与 Google Health 开发的深度学习方法,达到提高 HiFi 的产量和测序准确性。与 Sequel IIe 系统相比,Revio 系统将耗材的使用量减少了一半,并在工作流程和便利性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Revio 可以在当下样本测序运行时同时设置后续样本的运行,这为操作员提供了更大的日程安排灵活性,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加载运行,而不会导致与耗材相关的仪器停机。堪萨斯城儿童慈善中心基因组医学中心主任Tomi Pastinen 医学博士:“在我们的儿童基因组答案 (GA4K) 计划中,HiFi 基因组测序在未解决的罕见疾病样本中显示出超越当代基因分析的真正进步。以更低的成本提高 Revio 系统的吞吐量将加快 GA4K 项目的样本解答速度。”Corteva Agriscience 基因组学技术经理Gina Zastrow-Hayes 博士:“来自 PacBio 的新 Revio 测序系统将成为 Corteva 基因组学工具箱的关键组成部分。长读长测序使鉴定复杂植物基因组的表征成为可能,现在 Revio 的高通量能力将使我们能够将 HiFi 技术更广泛应用到农业生物应用中。”Revio 的美国目录价格为77.9万美元。PacBio 现在正在接受订单,并预计在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交付使用。PacBio 还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份演示文稿,其中包含有关 Revio 的更多详细信息。有兴趣的人士可以阅读 PacBio 的投资者关系网站上的演示文稿,以及产品信息。
  • 徐卫栋出任上海三思纵横公司董事长
    近日,试验仪器行业的资深专家徐卫栋先生正式出任上海三思纵横公司董事长。 徐卫栋先生一九八二年大学毕业,历任浙江竞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车间主任、副总经理等职,曾为浙江竞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原金华试验机总厂)的振兴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总在液压试验机领域有着长达二十七年的丰富经验,对于液压试验机的各个系列产品了如指掌,对于液压试验机的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我们相信,上海三思纵横在徐总的领导下必将获得快速的成长与发展。 上海三思纵横公司董事会一致通过徐卫栋先生担任公司董事长。
  • 一文读懂基于长读长技术的单细胞全长转录本测序
    单细胞全长转录本测序的价值单细胞测序技术为基础科研、临床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带来了诸多全新发现视角。现阶段主流的单细胞测序,大多是通过单细胞捕获设备获得cDNA文库后进行打断、扩增、建库,并用二代建库测序分析基因的整体定量。然而,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细胞亚群中会使用mRNA的不同转录本,SNV、融合基因等结构变异也具有组织和细胞特异性,此外,科研界研究比较热门的lncRNA,在不同组织细胞亚群中也具有特异性的表达。这些基于全长序列方面的信息,是目前单细胞二代测序无法获取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基于二代测序的单细胞数据局限于3' 或5' 端的150-250bp,较难满足这类需求。而传统的Smart-seq虽然可以实现全长转录本覆盖,但需要经过拼接组装分析转录本结构,且通量较低,成本较高,研究单细胞可变剪切仍然较为困难。由于二代测序读长较短,三代测序如PacBio、Nanopore等技术以其长读长的优势解决了这一痛点,因此,如果能将二代测序与三代测序相结合,既能获得mRNA的全长序列,并通过Cell Barcode信息定位到细胞亚群,即可解决了这一单细胞研究领域的痛点。但是,在前期测试中发现,二代单细胞测序一般获得约3万个基因的表达矩阵,三代全长测序能获得超过10万个转录本的表达矩阵,两套数据的聚类图谱差异巨大,现有的分析流程并未很好地解决两套数据的一致性匹配问题。因此,如何能从庞大的二代+三代,也即基因+转录本的单细胞数据中,挖掘到有价值的特异性转录本,可以为单细胞临床转化、药物靶点发现带来更加细致的挖掘角度。及智医学团队出身单细胞科研服务行业,重点围绕单细胞富集与检测平台、单细胞测序技术平台和基于AI算法的单细胞数据分析算法平台,建立了单细胞转录组、空间转录组、单细胞联合Bulk多组学等多种独特的分析流程和方法,尤其擅长各类免疫细胞与基质细胞的分类、功能解析、细胞互作、药物靶点筛选等分析项目。最终通过积累的上百种单细胞分析方法与百万级别单细胞数据库,为单细胞临床转化类项目提供专业研发服务。及智医学团队生信专家通过高效的自动化分析脚本,并历时数月的二代+三代单细胞算法测试,目前已经解决了二代+三代单细胞聚类的诸多分析难点。伯豪生物基于十多年的单细胞组学服务经验,可提供从样品保存、运输、单细胞悬液制备,到单细胞分选、建库和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及智医学与伯豪生物强强联合,正式推出单细胞全长转录本测序服务,即单细胞cDNA水平的转录、遗传变异研究,通过一次捕获,两种建库,同时获得单细胞聚类与转录本信息:目前,该技术方向为如下科研问题,提供了潜在的解决办法:发现携带特定突变的细胞,并与非携带突变细胞相比,挖掘基因表达规律挖掘功能基因,如膜蛋白、分泌蛋白、转录因子等的转录本使用情况,并发现全新功能转录本发现融合基因所在细胞亚群,研究它们与其他肿瘤细胞的拟时序分化关系发现亚群特异性全新IncRNA获得亚群特异性表达的转录本,能够辅助小核酸类药物开发企业,针对该特异性转录本设计siRNA干扰片段,提升小核酸干扰靶点的有效性。案例解析2021年11月11日,来自澳大利亚 沃尔特-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的Tian等人开发了一种基于Nanopore测序和10x Genomics的全长转录组单细胞测序方法,分析单细胞中的全长异构体、可变剪接和突变检测。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Genome Biology(IF=13.6),论文题目为“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cell full-length isoforms in human and mouse with long-read sequencing”。文章中,使用10x Genomics技术分选得到单细胞的全长cDNA后,将cDNA一分为二,一份进行打断建库用于二代测序,另一份进行全长扩增建库用于Nanopore三代测序。此时Nanopore的文库上也包含了细胞Barcode,后续可以通过分析流程将三代测序和二代测序结果通过细胞Barcode一一对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即实现了获得全长转录本,分析亚群的特征性转录本使用,并同时拿到了突变所在细胞。文章数据分析显示其中40%-60%的Nanopore reads可以分配给预期的Barcode,并保留用于后续分析(图C)。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非全长且不能唯一分配给转录本的数据被丢弃。最终每个细胞的平均UMI为10,000至60,000个,并且与对应的短读数据情况相符(图D)。Nanopore和Illumina数据的基因水平的UMI计数也高度一致(图E)文章数据分析显示其中40%-60%的Nanopore reads可以分配给预期的Barcode,并保留用于后续分析(图C)。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非全长且不能唯一分配给转录本的数据被丢弃。最终每个细胞的平均UMI为10,000至60,000个,并且与对应的短读数据情况相符(图D)。Nanopore和Illumina数据的基因水平的UMI计数也高度一致(图E)通过聚类分析发现,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相比正常免疫细胞具有更高比例的新型转录本,特别是新型剪接的转录本。同样,相比激活的干细胞,静态肌肉干细胞也有更高比例的新型转录本(图 D)。分析发现,约80%的基因可以表达多种转录本(图E),但是大多数基因主要表达1到2种转录本类型(图F),约30%的基因含有多于一种的可变剪接事件,意味着2个最高表达的异构体可能涉及多个外显子的复杂剪接变化而产生不同。文章通过分析CLL数据,检测到CD45的多种亚型(图G),CD45的表达通过CITE-seq进行验证。CITE-seq可以同时检测RNA和细胞表面蛋白,这种方法结合三代测序,可以对细胞表面蛋白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对CLL数据集进行分析,寻找只存在于癌细胞中的,且在不同的CLL转录簇中具有不同等位基因频率的SNVs,通过经典的曼哈顿图最终发现四个变异在不同的CLL聚类呈现显著差异(图C,D)。其中发现的Gly101Val突变,此突变已被证实通过降低BCL2对venetoclax的亲和力而使患者对venetoclax治疗产生耐药性,通过分析发现患者CLL2携带约25%的Gly101Val突变,并发现该突变不仅属于亚克隆,而且与特定的转录簇相关(图E)。样品选择与实验细节由于单细胞全长测序需要对mRNA反转录后的cDNA全长进行测序,核心是需要将完整的全长cDNA扩增至2ug的 Nanopore建库起始量,而常规单细胞是将一链cDNA做基础扩增后全部打断用来做建库测序,因此,这一验细节就意味着单细胞全长测序需要额外质控。本文也从如下四个方面给出一些基础建议:样品选择悬液质控文库质控单细胞测序剩余样品用于新的科研发现一:样品选择常规单细胞测序样品来源分为新鲜采集与液氮速冻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样品需要两种处理方式,新鲜采集样品需要在48h内制备悬液并上机,液氮速冻样品需要将细胞膜破碎,丢弃细胞质,分离提取细胞核,用单个核来做单细胞测序。不过,由于细胞核里面的RNA大多为初始RNA,包含有较多内含子,而从初始RNA加工为成熟mRNA的过程大多发生在细胞质中,因此,抽核类的项目并不太适用于单细胞全长测序。虽然在2022年7月份一篇Nature Biotechnology的文章是对人脑抽核后的单细胞样品进行三代全长测序,不过由于拿不到成熟mRNA,文章是站在了特定基因在不同亚群的外显子保留这样的科研角度统计规律(如下图)。文章角度非常新颖,也是科研界首次用单细胞全长测序发现人脑中,某些基因在不同亚群中,使用不同的外显子组合,生成多种编码蛋白。不过,由于最终拿到的仍旧是细胞核内的RNA,后续还需要大量验证工作,因此抽核后做单细胞全长测序的临床转化价值较小。所以,单细胞全长测序的项目最适宜采集新鲜样品制备细胞悬液,捕获成熟mRNA开展后续验证工作。经三代单细胞全长测序发现CADM1基因在人脑神经元(兴奋性、抑制性)、星胶、小胶、少突细胞亚群中,会使用不同的外显子组合。原文也有用蛋白质谱技术对这些外显子的多肽产物进行验证的工作二:悬液质控在收集到新鲜样品之后,可以使用商品化的新鲜组织保护液将样品在24h-48h内从临床运输至实验室进行悬液解离,并通过显微镜、细胞计数仪检测悬液质量。由于全长单细胞对RNA质量要求较高,比较建议悬液活率在85%以上,同时用台盼蓝、AO/PI双染鉴定,并用显微镜仔细观察细胞真实活率、红细胞比例(红细胞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圆饼状的亮圈,中间有黑色小点,有经验的单细胞实验员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判断出来,而不少品牌的细胞计数仪有可能会把红细胞计算为碎片,甚至检测不到)。另外,现阶段二代单细胞测序,单个样品的数据量大多为100G,可以容纳5000-8000左右的细胞捕获量;而三代测序成本较高,站在节省经费的角度,建议一方面准确的对细胞悬液的浓度进行测定(不可单纯依靠细胞计数仪),来控制上机细胞总数(建议上机不超过1万个细胞);同时也要结合不同品牌单细胞捕获设备的真实捕获率(这点最好找成熟单细胞科研服务公司来完成)来进行综合判定(建议捕获不超5000个细胞,如果超过5000需要增加三代测序数据量)。三:文库质控单细胞全长转录本测序,只需要一次捕获,拿到一链cDNA之后要立刻进行全长扩增,如下图:因此,就需要将已扩增好的cDNA全长进行质控:如上图,cDNA条带主峰在1-1.5kb左右,下一步可以联系三代测序工厂寄送样品,由他们进行建库测序。但是,也要测序工厂及时反馈三代文库的质检图片,要求文库主峰与cDNA条带主峰一致,方可进行正式的Nanopore上机测序实验。四:单细胞测序剩余样品用于新的科研发现由于现阶段三代全长测序的准确性不够高,考虑到后续验证工作,比较建议在单细胞上机之后,将剩余的细胞样品进行冻存,从DNA、RNA、蛋白三个层面开展后续验证实验:01DNA水平:在我们前期测试中发现,三代原始数据中基因单核苷酸结构变异SNV(RNA层面的SNP、Indel)较多,为了拿到准确的,与DNA层面一致的突变信息,就需要结合DNA层面的检测来共同筛选核心突变。有两种做法:第一:同时将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和单细胞实验剩下的肿瘤细胞做全外显子测序(两个样品的市场价合计不超5000元),通过 肿瘤组织测出来 的突变 扣掉 自身PBMC 的胚系突变,可以得到体细胞突变,将这些突变 基因位点作为核心突变,利用自动化脚本,提取 三代数据中的原始 reads,这些reads都带有的 Cell barcode信息可以定位到突变所在的细胞与亚群!即可通过拟时序算法分析突变细胞vs非突变细胞的发育分化轨迹。第二:做全基因组重测序(可以根据具体课题决定是否还需收集PBMC),发现拷贝数变异CNV,以及融合基因信息,将这些信息与三代全长进行联合分析。后续分析内容也极为丰富,可以展开多个科研角度的解释。02RNA水平:在三代全长拿到特征性转录本之后,还需要做后续验证,如果序列较少,可以通过5' RACE、3' RACE实验拉全长获得准确序列;如果候选转录本序列较多,也可以通过Pacbio直接做 Bulk 测序(可以混样测一份即可,目的是拿到序列),再结合单细胞全长转录本的特异性表达规律,可以快速、低成本获得这些序列的完整信息,下一步即可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开展功能验证工作。03蛋白层面:现阶段的单细胞测序大多是以基因作为靶点,但是从已经发表的上万篇单细胞数据中,也经常发现基因的表达特异性并不强,这个是现阶段单细胞测序需要升级改进的核心关键点。而在真实组织中,基因在不同亚群中使用不同的转录本编码多种蛋白产物。有了单细胞全长转录本技术,也就意味着可以将靶点发现从基因细化为转录本,挖掘转录本的蛋白编码产物。因此,临床转化最核心的一步:膜蛋白层面,可以依靠全长转录本获得一些全新的发现。现有的蛋白质质谱技术无法做到 针对单个细胞进行广泛的蛋白质检测,但是蛋白质的编码序列都是从RNA层面的转录本翻译过来,转录本序列的检测比蛋白质的检测要容易很多。所以,这个里面就依托一套简单的逻辑:从DNA到RNA到蛋白的中心法则,即可做到通过单细胞全长转录本测序,发现亚群特异性转录本,再将转录本序列预测的多肽产物与蛋白质谱打出来的多肽产物进行匹配,发现一条潜在的转录本+编码产物,即为一条新型潜在靶点。其实,在肿瘤新抗原发现领域,这套序列预测+质谱检测的策略已经非常成熟并且较为实用,因此,可以基于中心法则将这套成熟策略转用到单细胞全长转录本发现新型蛋白编码产物领域。总结综上所述,单细胞全长转录本更适合做新鲜样品,整体实验过程并不复杂,基本上现阶段单细胞科技服务类公司都能实现,只需要在几个细节上稍加注意即可。总结下来,单细胞全长测序的本质只是对转录本加了 细胞亚群 的标签,方便从数万条转录本快速筛选到特异性表达的少数转录本。这个并不是一套全新开发的技术,只能算是从DNA到RNA到蛋白的一整套符合中心法则的单细胞多组学的技术方案。在我们前期拜访前沿课题组的过程中,有不少研究员曾想过这样的方法,只是行业内缺乏前人尝试。我们深入思考过这些细节后,发现这套方案从样品的选择、测序实验、数据呈现,均比现阶段的单细胞二代测序更加实用,更加贴近临床转化。从另外一个角度,转录本是基因功能实现的最小细分单位,针对转录本研究的单细胞全长测序,算得上是转录组研究领域的终点站。
  • 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回款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将有序开展各项医学检测服务
    一份《关于新冠核酸样本暂停接收的通知》在社交媒体传出。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称,该机构从2021年1月至今一直承担着许昌城区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试剂耗材及人工费用投入费用较高,目前各区县均未及时汇款,导致该机构运转压力太大,接总部通知,于2022年11月11日(本周五)零时起暂停接收各县、区所有新冠核酸样本。11月9日,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经与有关方面沟通,我机构核酸检测回款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下一步,我们将有序开展各项医学检测服务。”
  • 沃特世Q3收入增长8% 中国继续负增长
    2014年10月21日,沃特世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本季度公司收入4.93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沃特世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ouglas Berthiaume表示,沃特世仪器销售收入本季度实现了高个位数增长,主要驱动力是制药行业、学术和政府市场。   他指出,&ldquo 研究为基础的UPLC-MS系统需求增长,收入增长率在双位数。而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研究组学客户对UPLC-MS的需求特别强劲。&rdquo   本季度,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9%,主要得益于制药、政府和学术市场的强劲需求,而在印度,Berthiaume表示,该公司&ldquo 看到了持续性健康的两位数销售增长,源于仿制药企业继续增加新的仪器,以及取代旧仪器。&rdquo   在中国,&ldquo 沃特世本季度销售收入中个位数下滑,但订单量适度增加,&rdquo 他补充说,公司并不&ldquo 预期在第四季度能够看到戏剧性的变化。&rdquo   Berthiaume还指出医学研究对质谱的兴趣和投资在增长。   &ldquo 人们认识到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型组学将要对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和重要的信息,相关机构真的加大在质谱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在大型的学术医疗中心,我们在这些中心获得的订单有显著增长,&rdquo 他说。   &ldquo 我认为这块医疗市场需求是非常强劲的,而且这也体现在我们财务结果中和我们对未来的预期,&rdquo Berthiaume补充道。   本季度,沃特世研发支出同比增长了16%,达到2730万美元。本季度结束后,沃特世拥有19.5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编译:杨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