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药

仪器信息网生物药专题为您整合生物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药话题讨论。

生物药相关的论坛

  • 生物制药拉动医药增长 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昨日获批,其中对于生物产业未来的发展要求是: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此前本报记者了解到,继战略新兴产业总规划通过后,生物产业分项“十二五”规划近期也将下发,“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产值预计将翻番。而根据此前科技部已印发的《生物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几大领域,其中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已逐渐成熟,而另外三大领域也正在快速兴起。   其中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提到的生物资源利用共性关键技术,主要是指:未来将主要支持研发非粮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燃气、生物制氢等生物能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和专用设备,以工业和城市生活废弃物为原料,建立生物能源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示范。   而在生物制药方面,包括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都将获重点支持。未来对于创新类疫苗、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药物等创新类制药领域的扶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上述领域未来将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府扶持基金和技术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随着生物科技水平提高和医疗支付能力提高,生物制药行业有望获得高速增长,“生物制药已成为医药工业的新增长点。”   在生物农业方面,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的重点则包括以种业为代表的生物育种等。据了解,此前国务院已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未来将鼓励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对其给予一定税收优惠,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大型种业公司兼并重组。华泰证券认为,随着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到期,未来将有大量种业公司因无法重新获得申请资格将被强制退出。到2015年,整个行业企业数量将缩减为现在的1/4~1/3,种子行业将迎来加速整合时期。

  • 生物制品,生物制剂与生物药品的区别

    根据《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诊断制品等。体现在批准文号上,为“国药准字S”开头,如乙肝疫苗、人血白蛋白等;医药行业所说的“生物制剂”其实是指“免疫生物制剂”,是指用微生物(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有效抗原成分、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而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相应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生物制品。从定义上看,它比生物制品的范畴要窄一些;生化药品系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中经分离提取、生物合成、生物-化学合成、DNA重组等生物技术获得的一类防病、治病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酸、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多肽、蛋白质、酶、辅酶、脂质及多糖类等生化物质。批准文号一般为“国药准字H”开头,如胰岛素、18种氨基酸。

  • 生物产业规划月底将出 生物医药将激活

    由发改委主导起草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有望在本月底出台。《规划》将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大领域。分析认为,《规划》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A股生物产业相关个股提供了上涨的契机。生物产业规划有望月底出台据悉,由发改委主导起草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于进入公布倒计时,有望在本月底出台。《规划》将重点关注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大领域,生物医药是产业链的重中之重。此消息也得到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青的证实,他近日透露,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在数月前已经送审国务院,基本上已经获批,“最近补充过一些名词解释的资料,其他没任何问题。如果没什么意外,11月就将公布。”此外,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和卫生部等多部门都制定了配套扶持政策。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的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必须加快开发新药、新医疗装备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健康需求,重点打造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一批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官方数据也显示,“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产值从6000亿元升至16000亿元,年均增速21.6%。预计到2015年,全国生物产业产值将超过4万亿元,2020年达到10万亿元以上。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给生物产业的定调是,在新兴行业发展目标上,生物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并列,明确提出规模年均增长要保持在20%以上。生物医药成七领域之首记者了解到,《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七大领域中,生物医药是重点领域。《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其中仅医药产业总产值就高达3.6万亿。据业内专家介绍,关于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未来5年将主要强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创新型药物品种。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俞雄介绍,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将有5家医药企业进入世界医药百强的行列。另外,在《规划》中,生物育种也将上升至重要位置。据发改委专家透露,未来5年,在生物制造方面,生物基因产品占石化产品的比重将达到10%以上;在生物农业方面,培育动植物新品种200个;在生物能源方面,非粮原料能源占比上升。而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发展生物医药。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三年,北京市每年将投入不低于5亿元支持生物医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到“十二五”末,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1800亿元。

  • 【转】写给想从化药转生物药的各位

    各位好,昨天我面试了一个人,有了些感悟,就此写给所有同仁,希望对和我一样人有些帮助。先来自我介绍一下背景。本人本科毕业,之后做了一两年的化药研发,因为是女生,觉得很伤身体,所以之后转作化药的QA。因为公司规模很大,所以期间既做原料药API的QA,也做化药胶囊制剂、针剂的QA。大概做了两年的现场QA,之后做了大QA也做了注册。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在几年以后,我到一家小公司做了生物药的QA。因为新公司比较小,是外资公司在上海的一个小分部,所以我还要兼职做很多QC的工作,去QC搭把手,这样的好处是我做了很多QC实验,对于基本的生物药的检测有了基础的概念。现在,我在一家比较大的公司做生物药的QA,算是终于稳定下来了。本公司现在的剂型是生物冻干针剂。换句话说,我也是从化药转生物药的,并且从研发转质量,从低风险剂型转高风险剂型。昨天来面试的人,资历很牛。某交大本科。在某合资企业做研发三年,之后在其公司做注册一年。回学校考研,硕士毕业后,到一家150人左右的公司做抗生素纯化。这里他写的职位是“项目经理兼质量经理”。该岗位工作时间为5年。他来应聘我们公司质量部主管。因为公司现在针对生物药这块没有质量经理,所以面试的事情就有我这个小QA代劳了。副总亲自出面旁听。副总有意让他成为未来的质量部经理。按理说,人事部觉得他的资历很牛,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简历的问题。于是我问了几个他几个问题:1、 项目经理兼质量经理,这样的架构对吗?他答:对。因为我懂质量,所以老板让我兼职管QC和QA。我同时是纯化的项目经理,很熟悉纯化的程序和工作内容。SOP都是我起草的。我很清楚知道,他没有GMP的基本概念。该公司一定也没通过GMP。生产不可能兼质量。不然就是失控状态,自己生产、自己监控、自己批准、自己放行……2、 你手下几个QC几个QA,几个QC分别做哪些项目?QA做什么?他答:四个QC,分别做HPLC、活性、pH值、滴定。两个QA,现场取样,原料进来建立台账。我又很清楚地知道,他并不熟悉QC和QA的工作。没有一个公司会单独有一个人做pH值的。他所谓的QA做的只是现场QA的一小部分工作。而且他并没有分配好手下的工作,领导能力欠缺,思路不明确。3、 你说你做过注册主管,那么是否注册过新药?还是再注册?他答:我做研发的时候,配合过注册,写过两份资料。做注册主管的时候,做过再注册,提交过文件。好吧,注册和再注册的难度差很多,我想各位蒲友很清楚。他并不知道注册要做些什么。4、 关于QA,除了起草生产类的SOP,你还起草过其他的SOP或者SMP吗?他答:……什么是SMP?5、 关于QC,你最擅长什么?他答:HPLC,方法验证、方法开发。6、 你知道生物药和化药检测方法的区别吗?他答:应该都差不多吧?都是用HPLC。而且只要有药典、有文献、有检测方法,我都能做。关于这个问题,和第五题相对应。一个号称能做检测方法开发的人,必须要对检测方法很熟悉才行。如果他对HPLC都不熟悉,是很难的。至少应该知道HPLC有反向柱和正向柱。他显然有些托大了,将别人的工作想得太简单,觉得自己也能完成。不了解仪器、不了解检测方法、不了解药物特性,不可能做得好方法验证、方法开发。7、 知道PCR吗?会做流式吗?有无菌操作的经验吗?他答:不会,但是应该和化药差不多,有文件跟着做就是了。再次显示出他对生物药工作的不了解,想象得太简单,并且事前没有经过了解。8、 你现在做的药有洁净度要求吗?有无菌或者微生物限度要求吗?他答:有一个房间有。做微生物限度。我问,房间怎么监控,怎么做微生物限度。他答:……大概三十万级的。就做培养。我问:浮游菌、沉降菌、尘埃粒子还是……他答:沉降菌。

  • 【转帖】生物制药:打开医药产业新天地

    2008年,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在生物制药方面追加投入5100万欧元以进一步确保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2009年,华北制药宣布,将从原料药为主业的公司结构向生物制药领域全面转型。2010年初,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官、研发总裁艾思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自2007年起,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开始致力于从一家大型的从事制药及医疗保健相关业务的全球性医药企业向新一代生物制药企业转变,目前这个转变已经基本完成。为何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生物医药产业?为何多位医药业内专家认为发展生物医药是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b]产业飞速发展市场风光无限[/b]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胡显文教授介绍说,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的,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最重要的产品,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已成为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举个例子,截至2008年12月31日,美国FDA共批准了99种生物技术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或基于单克隆抗体的药物)上市,而2007年共有29种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即有30%的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磅炸弹”,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比例,说明生物技术药物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非常高的集约度。而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在内,2007年全球只有110种药物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也就是说,虽然非生物技术药物有上万种,而年销售额大于10亿美元的非生物技术药物只有81种,重磅炸弹的比例不到1%。更出人意料的是,由于近年来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的飞速发展,2007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的“超级重磅炸弹”药物有16种是生物技术药物。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经历了两次跨越式发展阶段,第一发展阶段从1982年重组胰岛素问世至1997年G-CSF(治疗肿瘤放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成为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药物,这个阶段主要是细胞因子类产品“挑大梁”,但这些产品在1994~1997年从快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发展期,年销售额一直徘徊在100亿美元左右。1997年以后,随着多种治疗性抗体相继被批准上市,生物制药产业进入了第二个快速发展阶段,其增长速度已连续10多年保持在15%以上,成为发展最快的高科技产业之一。2007年生物制药市场销售额已达到840亿美元,2008年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生物制药市场销售额仍突破了900亿美元。[b]技术不断突破 跨国药企转型[/b]从产品结构来分析,肿瘤治疗药物是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的重点。2008年在研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254种用于肿瘤治疗,约占所有进入临床研究药物的一半。新药物以肿瘤细胞为目标,同时能将对健康组织产生的危害缩减到最小,这引发了治疗方法的示范性转变。现在,生物药物可以令医生在谈论癌症时把其当作一种可治愈的慢性病。以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为例,其目前在研的抗肿瘤生物药物,就涵盖了肝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等诸多领域。有专家分析指出,多年来,传统制药公司始终对生物技术退避三舍,因为它们不愿意在尚不确定的技术上下赌注。据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计,2007年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中有67%的来自生物技术公司,但制药行业数百亿美元的药品研发开支中,生物技术公司只占到了3%。但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突破和大量重磅生物技术药物的出现,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传统制药公司迫切希望加入到生物制药的“游戏”中来,有的制药公司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合作伙伴,有的干脆直接收购生物技术公司,还有的制药公司想方设法对自己的研发部门实行重组。艾思嘉告诉记者,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实施了一个独特的“珍珠链计划”,就是策略性地收购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借此不断扩充自己的产品线。至2009年底,通过“珍珠链计划”共收购了9家生物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获得的产品涵盖了肝炎、心血管、肿瘤、免疫、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领域。[b]机遇挑战并存本土企业奋起[/b]胡显文认为,我国较好地抓住了生物制药起步发展的机会,EPO(促红细胞生成素)、G-CSF等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都获准上市,稍微落后于美国,几乎与欧洲同步。但是,我国却没有抓住以治疗性抗体为代表的生物制药第二个黄金发展阶段,大部分生物制药企业陷入了严重亏损状态。将来我们唯有在“卡住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喉咙”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在治疗性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上有较大发展,才可能在“钻石铺满地”的生物制药产业中把握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政策扶持让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如沐春风。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除了政策大力扶持外,生物产业基地的规模效应也初步显现,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认定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目前基地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同时大力支持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增强基地集聚能力,推进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如上海已经形成以张江国家基地为核心,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创新创业氛围。此外,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也给本土企业带来了机遇,跨国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向低成本市场转移研发环节,这些环节包括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研究、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技术服务,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全过程。根据IMS的数据,目前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市场总值约200亿美元,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60亿美元的规模。虽然机遇当前,但本土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融资难。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普遍面对的困境是:产业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研究投入不够。生物技术企业的诞生即以小企业为主,在开发上都面临后续资金问题,国内高科技发展体系中风险投资缺乏,支持力度不够,资金融通不顺。百泰生物董事长白先宏认为,融资是个难题,其所在企业在这方面就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生物技术企业融资一定要有耐心。研发方向偏离主流则是本土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从市场看,治疗性抗体类药物是销售额最高的生物药。2008年该类药物的全球销售额超过了300亿美元,占整个生物制药市场的40%,有9种抗体产品成为“重磅炸弹”。全球销售额最高的5种生物技术药物都是治疗性抗体,各自的年销售额均超过40亿美元。而我国的治疗性抗体研发却比较滞后,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药物上市。专家指出,本土生物制药产业能否后来居上,除取决于自身准确定位和把握研发方向外,还取决于人才和专利保护方面的制度创新。[b]编后:[/b]科学家早已预言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在医药领域尤为突出。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没有生物技术,医药行业最终只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事业。在众多跨国企业开始向生物制药企业转型的时候,相信本土企业也不会错失这难得的机遇。链接:http://pharma.dxy.cn/news/66/18/21/18339.htm

  • 【转帖】生物制药 打开医药产业新天地

    [font=宋体]2008[/font][font=宋体]年,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在生物制药方面追加投入5100万欧元以进一步确保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font][font=宋体]2009[/font][font=宋体]年,华北制药宣布,将从原料药为主业的公司结构向生物制药领域全面转型。[/font][font=宋体]2010[/font][font=宋体]年初,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官、研发总裁艾思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自2007年起,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开始致力于从一家大型的从事制药及医疗保健相关业务的全球性医药企业向新一代生物制药企业转变,目前这个转变已经基本完成。[/font][font=宋体]为何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生物医药产业?为何多位医药业内专家认为发展生物医药是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font][b][font=宋体]产业飞速发展市场风光无限[/font][/b][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胡显文教授介绍说,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的,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最重要的产品,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已成为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font][b][font=宋体]技术不断突破 跨国药企转型[/font][/b][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从产品结构来分析,肿瘤治疗药物是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的重点。2008年在研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254种用于肿瘤治疗,约占所有进入临床研究药物的一半。新药物以肿瘤细胞为目标,同时能将对健康组织产生的危害缩减到最小,这引发了治疗方法的示范性转变。现在,生物药物可以令医生在谈论癌症时把其当作一种可治愈的慢性病。以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为例,其目前在研的抗肿瘤生物药物,就涵盖了肝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等诸多领域。[/font]

  • 政策刺激生物热 百亿风投疯狂涌向生物医药

    在行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量的风险资本正在对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跃跃欲试。不过,受到行业特性的影响,再加上国内目前存在的诸多政策性难题,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仍然面临诸多风险。百亿风投涌入生物医药产业“现在医药圈内最热的话题就是生物医药了,很多基金经理都来咨询我是否应该投资这个领域,但我给他们的意见是不投。”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卓永清在日前举行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论坛上指出,因为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有太多需要配套的政策。比如,所谓的新方法、新产品得不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能投资是根本收不回。实际上,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近期内出现了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的投资建设冲动。众多医药企业、众多地方政府纷纷上生物医药项目,“好像现在谁不谈生物医药谁就落伍了。”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公司目前转向做生物医药领域,开展珍珠计划收购好的项目,在中国也在寻找好的项目。我们发现,寻找生物医药的热钱很多,好多项目并不让人满意。”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部高级经理凌蕴告诉记者。京天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孙乐指出,最近单克隆抗体太火了,很多企业都在投资。而来自清科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创投市场所发生的1071起投资分布于23个一级行业中。其中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获得的投资案例就达到了124起,投资金额则达到了7.26亿美元,在所有行业中位居前列。而在私募股权投资方面,2012年,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的投资案例也达到了64起,仅次于房地产投资,投资金额则达到了11.72亿美元,同样位居前列。这意味着,仅在2012年,投向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的PE/VC案例已经达到了188起,投入资金已经达到了18.98亿美元,合计约118亿元人民币。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陈之键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有三类。一是专门做CRO,他们是跟原研的厂家进行合作,帮他们做不同阶段医药研发所需要的来料加工步骤,比如化学的合成,生物的测试,动物的毒理,或者临床需要用的那些药物,还有的是帮助原研工厂进行临床试验。这类公司的性质是代人来料加工,他们一般不能有原研的工作。另一类是国内所谓的生物技术公司。由于他们技术力量不同、资金的不同,他们所做的原研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公司在实验室里做一些很简单很基础的试验,然后希望发现一些小的产品;有大一点公司通过合作、引进、消化的方式来找到能够进入临床早期的产品来进行开发。”他指出,这需要的技术含量和规模都不一样。还有一类是一些生物医药公司。早期阶段,他们先把仿制药做好,然后养他们的团队继续投入。“他们虽然是创新的生物医药,但做的东西是早期仿制药。”陈之键说。31个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型生物药全部源自欧美尽管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好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潜力,风险投资资本也对此格外青睐,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球当前31个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型生物药全源自欧美。据RDPAC与美国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共同发布、波士顿咨询公司协助撰写的《在中国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生物技术药物是全球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将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生物技术药物约占全球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7%,在全球销售额排名前三十的药物中占据1/3。生物药在各大治疗领域均已获得举足轻重的份额:2010年,生物技术药物约占全球免疫类药物销售总额的79%,肿瘤类药物销售总额的35%。预计从2011年到2016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将保持7%的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其他领域约3%的预期年均增长率。“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药物方面已取得领先优势,中国仍有望打造世界先进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中国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占全球市场总额的2%,而中国整体医药市场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比重则已达到7%。”《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重心正在逐步从小分子化学药转向生物药,后者在全球医药市场的比重从2006年的13%攀升至2010年的17%。然而,在中国,近五年来生物药的比重一直停留在5%左右。“生物医药是中国药企在世界的地位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一位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我国药企在化学药上与国外企业有巨大差距,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全球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兴起于三十年前,其历史比小分子化学制药产业短得多。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处于第一梯队中,只是中国的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已有的创新技术和能力,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 中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现状

    中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现状上周,一份名为《在中国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总额约为180亿元,占全球生物技术药市场的2%,中国整体医药市场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比重则已达到7%;生物技术药在全球医药市场的比重已攀升至17%,然而,在中国,这一比重则一直停留在5%左右。  该报告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与美国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共同发布。考虑到中国在该领域的勃勃雄心——在新近颁布的《生物产业规划》中,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到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报告中提示的现实令人尴尬。虽然报告明确称“中国仍有望打造世界级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但是它给出的条件也是非常苛刻的。  BIO高级副总裁约瑟夫·戴梦德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有利的政策环境,需要同时从推动产业能力的提升和拉动市场需求两方面着手,缺一不可。”他比较了日美在此领域的经验教训,认为美国胜出的原因是“通过明确以创新为动力的生物经济发展目标,同时采取‘拉推并重’的政策,在几十年中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药市场及生物技术药物创新领域最为领先的国家”。  显然,中国还有很多艰苦的工作需要努力。报告首先将矛头指向了现行的监管制度和审批流程,认为它们的不足和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及时获得安全有效的生物药造成障碍”。其中临床试验申请周期长、限制全球同步临床试验的政策等都拖慢了中国在生物医药上的脚步。  RDPAC执行总裁卓永清说,在中国生物技术药物平均需要19-22个月才能通过临床试验申请的审批,较之小分子化学药的10~18个月更漫长。而后者已经令人错愕不已了。  另外,他还指出,中国生物医药专利的保护范围较窄,致使对创新者的保护不足,令创新活动受到了损害,其长期影响将是重大的。在中国,生物医药分子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通常是某个特定的蛋白质序列或和这个特定序列高度相似的一系列序列。因此,其他企业可以通过对专利保护的蛋白质序列稍作改动(而非真正创新活动),即可创建新的分子,而避免侵权责任。这在现实中已经发生。  尽管由于RDPAC的背景——它的会员主要是国际药业巨头——这种说法有瓜田李下之嫌,但是它也得到了本土先进企业的支持。毕竟,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新中的地位无可置疑,不因利益不同而有所差异。事实上,当年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极具吸引力的经济奖励,中国小分子化学制药产业在研发投入尤其是创新性研发投入方面相当匮乏,导致中国虽有数千家企业化学仿制药厂在生产,利润却不及一个美国辉瑞。这是中国制药业惨痛的教训之一。 百济神州首席医学官陈之键指出:“政府应针对创新型生物药和生物类似物,分别建立严谨严格的、以大量科学数据为依据和基础的监管审批制度和严格有效的执行体系,覆盖全生产过程的监测系统,严格监管不良免疫反应,与国际接轨,遵循欧盟及WHO的全球准则,确保我国生物药品的高质量及安全性。”  报告还认为,中国需要革新的另一项内容是医保政策。目前,尚没有任何单克隆抗体药品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少数进入部分《省级医保药品目录》的单克隆抗体药品,主要针对住院治疗的病人,而且患者需要承担很高的自付比例。因此,中国患者实际使用创新型生物药的比例极低。以风湿性关节炎为例,只有约1%-2%的患者实际上接受了该类生物药的治疗。  之前3年,中国医保的覆盖面急速扩大,总人口的覆盖率达95%,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医保体系。这对于制药企业意味着几乎无限大的市场。然而,中国医保水平尚属“满足基本”型,高、精、尖医疗技术和药物势必被摒之门外。这让掌握这些技术和药物的国际药物巨头心焦难耐。使出浑身解数冲入这个围城是他们一致的梦想。这份报告正是这种心情的佐证。  固然,如果医保能够涵盖生物医药,自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进而刺激他们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可问题是,中国医保筹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容纳价格极其昂贵的生物医药?之前,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刚给出一个测算,在现行制度下,在2020年之前,中国大部分城市医保基金都会陆续“穿底”,出现收不抵支。研究者认为,若放入医疗高端消费,会令这个日子来得更早些。  在此种情况下,商业保险也许是值得推荐的渠道。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很多患者依靠商业保险得以使用创新型生物药。只是在中国这一潜力还有待充分挖掘。一个利好是,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在原则上承诺实行分级报销机制:政府着眼于基础医疗需求并拓展覆盖人群,而商业保险则作为重要补充手段,解决某些高成本的医疗支出。  一些药业巨头似乎正在接受这个事实。罗氏中国区总经理温陈佩茜指出:“对于很多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而言,生物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兼顾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可利用政府、企业、患者等多方承担的共付机制,提高患者对创新药物的支付能力,加强药物的可及性。”

  • 7月31日—生物制药用途的药用辅料(默克生物)

    http://img3.17img.cn/bbs/upfile/images/20100518/201005181701392921.gif生物制药用途的药用辅料讲座时间:2014年7月31日 14:30 主讲人:杨铸 在生物制药领域,拥有超过十年的药用辅料研究,过程工艺支持,行业分析,市场营销以及并购的经验。http://img3.17img.cn/bbs/upfile/images/20100518/201005181701392921.gif【简介】 介绍生物制药用途的药用辅料,在上游细胞培养,下游蛋白纯化,生物药制剂等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特性以及发挥的作用。介绍生物制药药用辅料的法规行业现况。-------------------------------------------------------------------------------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并参会用户有机会获得100元京东卡一张哦~3、报名截止时间:2014年7月31 日 14:00 4、报名参会:http://simg.instrument.com.cn/meeting/images/20100414/baoming.jpg

  • 生物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当前,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以及人们对疾病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疫苗、细胞因子、活性多肽、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等生物技术药物被研制出来用于疾病的防治;微生物研究的成果,使一些次级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发酵的方法而得到;应用细胞工程技术还培养成功了多种菌类中草药,使一些名贵的中草药可以用发酵的方法来生产。此外,生物技术的进展也给制药业创造了许多新工艺和新辅料,例如在生物研究中产生的各种层析技术已被用于制药生产;一些重要的提取法或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酶已被用于药物中间体的酶促转化;一些新的生物材料已被用作药物的辅料等。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药物新品种和药物生产的新方法,尤其在新药研发中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 丰富药物筛选途径 传统的新药筛选途径主要是寻找先导化合物—研究构效关系—设计新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学研究中蛋白质高级结构研究的成果可以为靶分子提供三维立体结构,为研究构效关系和设计新化合物提供基础。生物学研究中的动态结合、生物大分子与其他分子作用时的构象变化以及一整套的研究方法,可以为药物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和方法。此外,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也为新化合物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建立药物筛选新模型 建立药物筛选新模型是新药研究的关键。近20年来,许多药物作用的受体已被分离、纯化,一些基因的功能及相关调控物质被相继阐明,这就使得药物筛选模型从传统的整体动物、器官和组织水平发展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当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独特的筛选模型是发现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关键和焦点。随着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出现,筛选方法和技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数量庞大的化合物活性筛选,大大加速了新药发现的速率。此外,利用转基因等先进技术,可以建立基因缺乏或基因转入的动物或细胞系,将其作为药物研究的病理模型,也将进一步对新药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创建药理、毒理研究新方法 许多药理研究与疾病的分子机制密切相关,而对于人体生理过程的深入了解也为人们进行药物的药理、毒理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通过基因结构功能研究和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科学地评价药物的疗效和毒性,研究药物的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可以为药理、毒理研究创建新的模型和新的方法。而且,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的蛋白质类、核酸类药物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合成药物,因此对药理、毒理、药代等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有新的药理、毒理研究方法与它相适应。 完善药物研制和药物治疗 以往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是以群体为基础来设计和研制的,给药剂量也基本上是以年龄和体重为依据来确定的。然而,每一个病人却是一个有着独特基因特征的个体。由于基因变异,许多药物经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甚至相反的作用。所以,了解某些人的基因组成被认为是研制更加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药物的关键。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人类遗传密码将被解析,基因结构、功能研究将更深入,必然会找出一些与疾病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成为药物研究的新靶点;或以这些基因为基础建立药物筛选的新模型。目前,国外多家生物技术公司正在直接或间接地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以基因和疾病相关的蛋白质、酶和RNA分子为基础,依据患者个体状况及基因密码,量身设计定做的针对某些特殊疾病产生更显著疗效的药物,既可加快疾病的痊愈速度,也能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改进药物传输系统 随着药物扩展到肽、蛋白和DNA治疗领域,以往的药物传输方式已显得力不从心。肽、蛋白和DNA是大分子,容易在胃内发生变化,大部分没有进入正常的循环系统,所以,这些生物治疗方法在给药方式上需要创新。生物技术将使药物传输领域在采用聚合技术提高蛋白和肽等大分子的稳定性、增强药物对疾病的特殊治疗作用、提高药物摄取率、降低副作用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并使药物更易服用。 我国药学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和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有效地组织力量,抓住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重点,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指导新药设计,建立自己的药物筛选新模型,深化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代谢与动力学研究,完善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系,突出重点项目进行重点部署和重点资助,加快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国产化,力争在某些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求药企微生物QC或研发

    在帮millipore找微生物检测设备的市场和验证,各一个,地点上海。希望有意向的朋友与我联系。市场要求是微生物、药学等相关专业硕士,两三年的药企微生物QC或者研发经验。验证求微生物、药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药企或食品企业微生物实验室的QC,有IQOQ经验为佳。我的邮箱c605@topuc.com.详情邮件谈,在此不便透露。

  • 关于生物摇床

    现在市面上叠加式的生物摇床,除了INFORS还有没有其他牌子,想要国产的,预算没那么多。还有,我买3台单层的生物摇床和买1套3层叠加式生物摇床,有没有什么区别?

  • 【讨论】中药材微生物限度

    大家有没有在中药材质量标准中制定过微生物限度指标呢?如果按照原料药来规定的话,好多药材达不到标准,而且药材还要进行前处理才能变成原料药,期间有可以杀灭大部分微生物。国家也没有相关的规定,该如何制定其限度指标呢?欢迎大家都来讨论讨论。。。

  • 【行业资讯】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华药

    来源:石家庄日报日前,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发公司承建的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验收。这标志着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落户华药。 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4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总投资约1.4亿元,是“十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2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是我国在微生物药物方面唯一由国家命名的工程研究中心。 按照国家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的定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代表我国相关领域内国家水平的专业性研究开发机构,具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形成从产品源头开发、中试到产业化的一整套技术体系。该中心依托于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公司, 采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发酵、提取分离等方面的工艺研究,为微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目前,该中心建成了27000株菌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54000种微生物产物的化合物库,微生物药物高通量筛选及活性评价技术平台、菌种选育技术平台、微生物药物工程化生产验证平台等,形成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微生物药物研发和工程化验证技术体系。建设期间,成功开发了9个微生物药物新产品,完成了柔性系统集成技术验证,初步具备了向行业转移相关技术的能力。 目前,华北制药已经成为河北省唯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863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个国家级重要称号的单位。

  • 生物摇床求助

    现在市面上叠加式的生物摇床,除了INFORS还有没有其他牌子,想要国产的,预算没那么多。还有,我买3台单层的生物摇床和买1套3层叠加式生物摇床,有没有什么区别?

  • 【转帖】发展生物仿制药应把握其特性

    世界领先的跨国制药企业——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创新治疗方案,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其糖尿病治疗药物来得时、抗凝药物克赛等,已成为全球生物药中的佼佼者。作为生物药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对于生物药的特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其对生物仿制药的市场、发展和管理也有着独到的分析和见解。 本文中,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有关专家在向记者阐述生物仿制药市场发展现状时指出,生物药品的特性决定了未来生物仿制药的市场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政府需求以及专利过期的生物制品数量,更要依赖于生物仿制药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政府的科学监管水平。同时强调,不同的生产厂家使用不同的生产工艺是不可能生产出真正完全一样的生物产品的,因此对于生物仿制药来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通过更多的试验来验证,不能简单地使用原研产品的试验资料来代替。文中专家对美国和欧洲生物仿制药管理办法的介绍,以及对生物仿制药管理的分析与建议,值得业内参考与借鉴。

  • 三大因素引爆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场

    现在的生物仿制药市场规模并不算大,2012年,全球市场规模只达到约16亿美元,但是业界普遍公认,未来的10~15年是生物仿制药的黄金发展期。生物医药领域世界著名咨询公司IMS预测,到2015年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场会达到19~37亿美元的规模,更有其他权威机构大胆预测,2017年的这一数字会达到179亿美元。这也促使国内外不少著名药企纷纷投资进军生物仿制药市场。为何生物仿制药在全球范围内变得异常火爆,背后的原因、驱动因素究竟是什么?http://www.ibioo.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309/22/095336emfm77zi8mflmlos.jpg高昂的医药成本压力持续已久且席卷全球尤其是欧美的经济危机,使本来就很昂贵、逐年上升的医药成本问题更加突出,尤其在只有3亿人口的美国,尽管人口不到全球的5%,但是其医药开销却高达全球的一半,占美国GDP总量的17.6%,位于全球发达国家之首。因此,本已债台高筑的美欧政府不得不想方设法通过降低药价来降低医疗开支。而价格昂贵的生物药(尤其是抗体药)随着一些原研药专利已经或者即将到期,在2015年后,生物仿制药有望为政府缩减医疗成本增加不少机会。而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印度和中国而言,生物仿制药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国家都有众多的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提高的医疗保险覆盖人口范围的扩大,对医药需求必然要高于发达国家的增幅。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有限的财政预算也迫使政府必须要对上述需要和对创新原研药的需求做一个平衡,在此情况下,生物仿制药胜出几乎是没有悬念的。对于韩国、印度、巴西等国而言,生物仿制药也被视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的增长引擎,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先进制造和研发中心吸引不少外商投资。对于我国而言,这一趋势也日益明显。其中一个例子和信号就是,去年,世界最大的独立生物公司安进高调进入中国,并在上海设立中国分公司,决定要和中国的合作企业一同开发生物仿制药。到期的生物药专利生物仿制药火爆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少全球销量最大的生物原研药的专利已经或者不久将到期。这从图一可以清楚看出,全球销售额最高的10种生物药(最高每年82亿美元,最低每年24亿美元),其专利到期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到2019年间。仅仅这10种生物药,其销售总额在2011年就高达575亿美元,因此,生物仿制药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不是空穴来风。值得一提的是,基因泰克(Genentech,现属罗氏)和安进(Amgen)两家公司就分别拥有Top10生物药中的4种和2种,这也充分显示了作为全球最大、最著名的两家生物公司的实力。如果按照生物药的治疗领域来划分,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领域:糖尿病(胰岛素)、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靶向肿瘤坏死因子TNF类抗体)以及肿瘤。上述三大治疗领域现在仍然是生物药的最主要的适应症范围,且在全球均有至少上百亿美元的市场。由于此类药物需要长期使用,因此市场前景较好,这也是生物仿制药以后的主要竞争领域。而据最新报道,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高达上亿人,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将成为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全球第一大市场。但是胰岛素仿制药属于所谓的第一波(或第一轮)生物仿制药,而上世纪末兴起的第一波生物仿制药中还包括图二中的分子量相对较小的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我国本土制药公司均有生产供应国内市场并出口境外。目前,第二波生物仿制药主要是仿制抗体类药物,尤其是图一中的10大抗体药物更是仿制热点目标。对生物药的巨大需求生物仿制药既反映了市场急于寻找昂贵药物的廉价替代品,更反映了市场对生物药这些特殊药的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自从1982年全球第一个生物药在美国诞生以来,生物药的市场规模以超过化学药的增速迅速扩大,2012年全球生物药已经超过1600亿美元的规模,大约相当于药物市场总规模的16%~17%。由于原研生物药的制造商还会不断发现生物药新的适应症和推出全新的生物药,上述比例预计还将不断增长。据预测,到2017年,全球生物药的规模将达到2520亿美元。在生物药30余年的历史中,标志性生物药包括全球第一个、1982年在美国获批的Humulin(即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重组胰岛素),阿替普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药,t-PA)以及EPO、G-CSF和单克隆抗体。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在全球销售额最大的10种药品中,生物药已经超过一半,其中销量冠军是雅培(即现在拆分后的艾伯伟AbbVie)的阿达木单抗(Humir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012年的销售额为92.6亿美元,今年有望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自从小分子化学药、著名的降脂药、辉瑞的立普妥(Lipitor)专利到期后,全球药品销售冠军甚至包括亚军就是生物药的天下了。当然,生物仿制药之所以火爆还有其他多种原因,比如近年来,新药研发成本不断攀升(尤其是对于大型药企而言),投资收益比不断下降,不少跨国大型制药公司也在缩减研发开支,在此形势下,开发风险更低的生物仿制药对于一些创新药企而言是无奈又必然的选择。

  • CFDA准备出台生物类似药研究指南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积极研究并准备出台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又译“生物类似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根据CFDA药化注册司的部署,药品审评中心承担了生物类似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起草撰写工作,日前已启动了生物类似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制定专项工作。“中国药监审评部门着手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的调研和起草等相关工作,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指导原则的制定要从一开始就参考国际水准,考虑战略定位,具体实施则需要有循序渐进和全球合作的心态。”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生物科学战略顾问、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岭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审批的挑战“在制定我国生物类似药的规范时,如何既可以让企业减少申报程序,节省研发、临床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又保证它与原研药的一致性,将是我国药监部门面临的一个挑战。”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在“生物类似药政策法规及技术指导原则高层研讨会”上指出。按照现行的审批机制,虽然生物类似药按照新药审批可以规避和原研制品在专利上的纠缠,但审批速度并未因此得到提升。目前,国内生物类似药没有明确的分类要求,没有公开的技术审评要求,申请人和审评机构对其技术要求没有统一的认识。信达生物制药质量部执行总监孙左宇博士说,生物类似药与创新药的审评在流程和时限上没有区别,没有时间优势、费用更贵的状态阻碍了我国生物类似药的发展。长春金赛药业药物研究院副院长王英武指出:“我国目前缺少专门针对生物类似药临床对比性试验的指导原则和申报途径,临床试验必须要与参比药品进行大规模的头对头比较,使得研发成本大幅提高,并延长了产品研发周期和申报速度。”标准如何制定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主席罗伯特·J·胡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生物类似药,各个国家应该遵循一些普遍的理念和原则,这些理念是科学性,是没有任何偏见的。”“首先要通过科学标准来确定生物类似药和原研产品能够达到一致,如果能够达到一致,那就按照生物类似药的一套程序去上市。如果达不到科学和医学严格的标准,和要仿制的生物制品不具有等同性,那就应该当成新药去审批上市。”罗伯特·J·胡金这样建议。目前,全球已有22个国家或组织陆续制定颁布了其生物类似药相关指南,遵循的原则都是WHO的建议和EMEA的规范。苏岭认为,如何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又不失时机地与先进国家的要求和国际共识接轨,是鼓励开发高水平高质量的生物类似药和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契机。而从另一个角度讲,生物类似药更是涉及巨大利益的商业问题。一边是本土药企希望提升审批速度,使得生物类似药凭借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另一边是原研厂家担忧生物类似药生产商绕开专利而实现“弯道超车”。“对于国内开发企业来说,急于求成、齐头并进是生物类似药开发的大忌。”苏岭说。

  • 生物制药:医疗革命的先锋

    [b]生物制药:医疗革命的先锋[/b] [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8/202408171103087761_2690_6642867_3.jpeg[/img] 生物制药,顾名思义,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品。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不同,生物制药通常来源于生物体,如细胞、基因、蛋白质等,它们在治疗特定疾病方面显示出了卓越的效果和较低的副作用。 [b]个性化医疗的实现者[/b]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生物制药在个性化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信息,生物制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b]创新药物的诞生地[/b] 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是源源不断的。例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为癌症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药物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癌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细胞,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b]应对全球健康挑战[/b] 面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如新冠疫情,生物制药展现了其快速响应的能力。mRNA疫苗的快速研发和应用,不仅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也为未来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b]环境友好型生产的倡导者[/b] 与传统化学制药相比,生物制药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许多生物制药企业正在采用绿色化学原理,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b]未来展望[/b] 展望未来,生物制药将继续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药物的诞生,以及生物制药在治疗罕见病、慢性疾病等方面的突破。同时,生物制药也将在药物递送系统、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高效的资源利用。 [b]结语[/b] 生物制药不仅是医药领域的一次技术革新,更是对人类健康理念的一次深刻变革。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拓展,生物制药无疑将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更好的治疗选择。让我们共同期待,在生物制药的助力下,一个更加健康、充满活力的未来正向我们走来。

  • 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作用取决于药剂浓度、作用时间和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1.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重金属离子尤其是Hg+、 Ag+和CU2+具有很强的杀菌力。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后主要与酶或蛋白质上的-SH基结合而使之失活或变性。微量的重金属离子还能在细胞内不断累积并最终对生物发生毒害作用,此即微动作用。2.卤化物 杀菌力高低顺序是:F>CL>Br>I,最常用的是碘和氯。碘 碘不可逆地与菌体蛋白质(或酶)的酪氨酸结合,生成二碘酪氨酸,使菌体失活。常用于皮肤消毒。氯 氯与水结合成次氯酸,后者易分解产生新生态氧,为强氧化剂。Cl2+H2O→HCl+HClO HClO→HCl+常用于饮水和游泳池水消毒。3.有机化合物 常用作杀菌剂的有机化合物是酚、醇、醛和有机酸等。酚及其衍生物 酚类化合物的作用主要是损伤微生物的细胞膜,钝化酶和使蛋白质变性。酚系数①被广泛用作比较化学药剂杀菌效力的标准。甲酚是酚的衍生物,杀菌力比酚强几倍。乳化的甲酚溶液即煤酚皂液(俗称来苏尔)。醇类 通过溶解细胞壁和膜中的类脂,破坏膜结构及使蛋白质脱水变性,而起杀菌作用。醇类的杀菌力,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强,但丙醇以上的醇不易与水相混,所以一般不作消毒剂。甲醇杀菌力较乙醇差,且对人尤其对眼有害,也不适于作消毒剂。70%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醛类 能与蛋白质氨基酸中的多种基团共价结合而使其变性,是常用的杀细菌与杀真菌剂。福尔马林溶液即37%~40%的甲醛水溶液。10%的甲醛溶液熏蒸厂房、无菌室以及传染病患者的住房等,消毒效果较好。酸类 有机酸能抑制微生物(尤其是霉菌)的酶和代谢活性,常加在食品、饮料或化妆品中以防止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新型气态有机化学杀菌剂 环氧乙烷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空气及器械表面消毒剂,通过用—CH2CH2OH基团取代氨基酸中的—SH、—COOH或—OH基团而使蛋白质变性。能在4h~18h内杀死微生物细胞包括芽孢,尤其适用于不能高温处理的物品的灭菌。其缺点是有毒性和纯品易爆,使用时常与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气体混合。4.表面活性剂 是能降低液体分子表面张力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可以影响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透性,使细胞的某些必要成分(如K+)流失而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滞和死亡。肥皂和洗衣粉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杀菌作用不强,但能机械性地移去微生物。杀菌作用较强的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它们均是季胺类化合物,如新洁尔灭,其有效成分为溴代十二烷基二甲苄基胺,常用于皮肤、器具和空气消毒等。现市场商品名为苯扎溴铵溶液。5.染料(染色剂) 一般碱性染料比酸性染料杀菌力强。碱性染料如结晶紫、亚甲蓝、孔雀石绿、吖啶黄等在低浓度下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并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因为碱性染料的阳离子基因(显色基团带正电)易与带负电的菌体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生长发育。G+细菌一般对碱性染料敏感,染料对它们的作用浓度(一般<10mg/L)比对G-细菌要低十至几十倍。6.化学治疗剂 化学治疗剂是一类能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人畜或家禽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并可用于临床治疗的特殊化学药剂。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抗代谢物和抗生素两大类。(1)抗代谢物 结构与生物体所必需的代谢物很相似,可与特定的酶结合,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这类化合物叫做抗代谢物。如磺胺类药物,其结构式为NH2— SO2NHR,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代谢物对氨基苯甲酸NH2 —COOH的结构很相似,能在细菌合成叶酸的过程中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阻止对氨基苯甲酸参与合成二氢叶酸,从而破坏细菌细胞活力。(2)抗生素 由某些生物合成或半合成的,在低浓度时就可抑制或杀死微生物、螨类和寄生虫等多种生物的化合物叫做抗生素。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随种类而异,或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等;或损伤细胞质膜,如多粘菌素等;或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如链霉素等;或阻碍核酸的合成,如丝裂霉素C等。

  • 【分享】生物制药研发现状分析

    [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目前生物技术药物是指应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及细胞工程技术制造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的药物,它主要包括治疗性多肽,蛋白质,激素,酶,抗体,细胞因子,疫苗,可溶性受体以及核酸类药物等。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制药产业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那么目前世界生物制药研发的现状如何?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在6月3日的2010 "中国与世界"医药论坛之生物医药发展篇上,生物谷记者找到了答案。[/fon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稳步向前中国药科大学的谭树华教授介绍说,“从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品种分布情况来看,美国占全球份额的63%,其次是欧洲25%,日本7%。此外,生物技术药物在制药产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以及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年销售额也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全球销售额最高的26种生物技术药物中,惠氏和强生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Enbrel和Remicade,美国Amgen公司的贫血治疗药物Aranesp,罗氏的胃癌药Herceptin,这四种药物的年增长率分别是22.50%,22.30%,25.90%和81%。在我国,获SFDA批准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中干扰素,疫苗,生长因子居多,而肿瘤药物相对较少,谭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技术药物有深圳赛百诺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烟台麦得津的抗血管生成类肿瘤药物恩度,以及上海三维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font]

  • 最值得关注的15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集群单位,为生物医药核心企业、核心技术、核心人才的集聚区,其发展代表区域产业经济实力和趋势。近年来随着生物产业发展,国内出现了众多有实力的园区,请大家看一下接下来几年来最值得关注的园区。1. 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张江药谷 2.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3.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开发区) 4. 武汉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 5. 天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 6. 中国国家生物医药城(泰州) 7. 苏州工业园·biobay 8.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医药生物园 9.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南山科技园 10. 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区 11. 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12. 中国健康科技城(芜湖) 13. 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14. 济南生物医药园 15. 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

  • 没有标准品的中药生物碱的鉴别

    本人正在做中药的生物碱提取,我之前看了资料,对样品进行了初步提取(最后一步是氯仿萃取),然后选择改良碘化铋钾、碘-碘化钾和磷钼酸进行定性,但是当我把这三种试剂分别滴到样品之后,问题来了:1、 理论说这三种试剂如果有阳性反应的话,是呈橘红色、棕黄色的,但我滴下去后,出现的是分层了,而没有沉淀出现。为什么大家都说加进去后会有沉淀呢?样品的溶剂是氯仿,而沉淀试剂的溶剂是稀冰醋酸,这两者是不相溶的,那何来的反应出现沉淀呢?2、我要提取的生物碱,目前还没有标准品可以购买,对于这种没有标准品的生物碱,要拿什么做对照品呢?请大家多多指教。我查了文献,也有其他人在做同样这种情况的实验(没有标准品的生物碱提取),但他们是用其他的生物碱作为对照品来鉴别的,可以这样的吗?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呢?好迷茫啊,希望大家多多回复啊!!!!谢谢了!

  •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行业未来的发展20年

    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几年,生物医药领域将是重点发展对象。毫无疑问,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焦点。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15%~18%。2010年,全球生物制药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4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生物制药产品有望占全球药品销售收入的1/3。据了解,目前全球已上市的生物制药产品达100多个,另有400多个品种可能完成临床研究投放市场。在全球最畅销的100个处方药中,生物技术药物所占比重将从2002年的15%提升到2010年的33%,预计到2016年将占到45%的比重。未来若干年之内,生物技术药物将在全球医药健康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药物中,生物仿制药已经成为人们眼中的明珠。生物仿制药是指与生物专利药"高度相似"的生物制品。其非活性成分与被仿药可能有微小差别,但在安全性、纯度和效力上并无实际差异。生物仿制药有望以专利药10%到30%的折扣出售,有利于更多患者在重大疾病方面获得治疗机会。未来几年,一系列重磅炸弹级别的生物药物如赫赛汀(Herceptin)、恩利(Enbrel)、类克(Remicade)等均将失去专利保护,无时无刻不触动着全世界各大制药企业的敏感神经,让各大机构热血沸腾。 在全球蓬勃发展的生物仿制药势头下,目前主要市场份额仍然被国外大型制药公司掌控,有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唱主角的多是国外厂商,山德士、梯瓦和Hospira三家厂商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市场规模最大的7个国家生物仿制药市场中,美国依然是最大的生物仿制药巨头。据统计预测,美国将成为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场的助理,并将推动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110亿~250亿美元,从而使其占全球生物制剂市场的比例达到4%~10%。因此,开发生物仿制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国家医疗水平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生物仿制药的蛋糕无时不刻不吸引着众人,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分享生物仿制药的盛宴需要具备相当高的门槛。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行业发展经历了20年,我国企业也已涉足这个巨大的市场,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显示,我国现已批准上市13类25只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有6类9只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的都属于仿制。 从技术层面上讲,生物仿制药的开发远难于化学药物,可以称为一个浩大的工程。生物仿制药通常研发需要8-10年,比化学药仿制药3-5年要长很多;研发经费通常需要1-2亿美元,远高于化学仿制药的100-500万美元;生物药物是特征复杂的大分子药物,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细胞培养的条件(温度和营养)、产品的加工、纯化、储存和包装都会影响产品的生产,整个过程中的微小差别会对最终产品的质量、纯度、生物特性以及临床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涉足生物仿制药的企业逐步增多,据统计,目前销售阶段有5家,临床阶段8家,临床前或拟投资的15家,集中在几个国外畅销品。但是,总体来看,企业普遍面临着几个技术问题:细胞表达量低-通常稳定细胞株的表达量为20-50pg/cell/day,细胞培养工艺不成熟-fed-batch 或者perfusion工艺的选择,蛋白纯化工艺成本高以及仿制药质量标准的不明确等,而且中国企业在生物仿制药开发中QbD和PAT理念的应用与欧美国家相比相距甚远,也是影响生物仿制药开发的一个障碍。 另一方面,生物仿制药的法律监管方面,由于生物药大分子的复杂性,目前国内仍然处于摸索阶段。相关部门已经在加紧制定生物仿制药的申报指南,法规的出台会给国内生物仿制药的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民努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对中国的生物仿制药开发来讲,如何把握住全球生物仿制药蓬勃发展的时机,早日突破技术和法律政策方面的障碍,上市更多重磅炸弹药物,降低药物成本,是中国政府和制药企业光荣的任务。可喜的是,目前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在齐心协力开发生物仿制药和新生物技术药物,国内制药企业通过和海外大公司联姻迅速切入生物药物领域,政府通过人才计划,吸引一大批具有海外工业界工作经验的人才回国,为提升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水平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诞生更多质优价廉的生物仿制药和创新药,为开拓中国医药品牌,建设中国医药强国做出良好的铺垫。

  • 美“生物仿制药途径”为药品专利博弈设新规

    美“生物仿制药途径”为药品专利博弈设新规  □毛黎  美国药品市场极大。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最新统计,2009年全美药品总销售额达3003亿美元。在销售的药品中,大多高利润的药品受专利保护,价格低廉的仿制药必须在专利过期后才有机会进入美国市场。据报道,今后两年内,全球有20多个专利药的核心专利将过期,其销售额大约为690亿美元。这给全世界的仿制药生产商提供了机遇。  美国1984年通过的“药品价格竞争及专利补偿法案”(Drug Price and Patent Restoration Act,又称Hatch-Waxman法案),为由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ederal Food,Drug and Cosmetic Act)管辖的仿制药进入市场提供了简化申请程序,方便仿制药在专利过期后快速进入市场。  今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此法案中一些条款制定了生物仿制药进入市场的简化申请途径,又称“生物仿制药途径”(Biosimilars Pathway),这无疑给生物仿制药提供了新的机遇。  首先,该法案定义“生物仿制”产品为与参照产品(如新药)“高度相似”的生物制品。“(生物仿制产品和参照产品)即使在临床上非活性的组分上可能有微小差别”,但“安全性、产品的纯度和效力在临床上并无有意义的差异”。  根据此法案,生物仿制药的申请人在新药获准销售的4年内不得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交生物仿制药简化申请,而FDA不可在创新药品获准销售的12年内批准生物仿制药简化申请,从而保证新药的市场独占期最少为12年。  其次,“生物仿制药途径”制定了一个新药生产商与仿制药申请人之间相互交换有关专利信息的机制。根据Hatch-Waxman法案,新药的专利有效期和市场专营期都列在《经治疗等同性评价批准的药品》(橙皮书)上。与Hatch-Waxman法案不同,生物仿制药途径所适用的药品不列在橙皮书上,而是要求生物仿制药申请人在FDA接受申请之后20天内,向新药生产商提供一份申请的副本,并披露其生产流程。这些资料对外保密,但必须提供给新药生产商的律师。此外,如果新药生产商从第三方专利权人那里获取了生产新药的许可,而第三方专利权人保留了参与专利诉讼的权利,仿制药申请人则要向第三方专利权人提供同样的信息。  在收到这些信息60天内,新药生产商必须向仿制药申请人提供一份专利清单,列出所有被仿制药侵权的专利,并向对方指出愿意许可授权的专利。仿制药申请人在收到专利清单的60天内必须提供一份声明,根据“事实和法律”,详细说明为何专利清单所列专利无效,不可强制执行或将不会被仿制产品侵权,否则仿制药申请人必须声明在专利过期之前不会商业营销仿制药。针对仿制药申请人的声明,新药生产商必须在60天内,根据“事实和法律”,详细说明所列专利为何有效,可执行,且被仿制药侵权。法案要求双方进行有诚意的谈判,如果诉讼不可避免,法案则规定了对侵权诉讼和获取初步禁令的程序。  由此可见,新药生产商必须在60天时间里决定用哪些专利主张。仿制药申请人则必须在60天内决定是否挑战和如何挑战这些专利,其立场必须在随后的诉讼过程中经得起考验。由于新药生产商很可能会罗列许多专利,仿制药申请人若无准备,可能无法在规定的60天里完成所需的大量工作。所以,仿制药申请人需要在递交申请之前就预测对方会主张哪些专利,并准备好对策。  虽然新药生产商在接到申请书副本后有60天的时间来分析仿制药的生产工艺并选择专利主张,在接到仿制药申请人对其专利挑战后有60天作出回应,因而总计有120天制定主张策略,但如果事先对自身的专利不明了,也很可能措手不及。所以,新药生产商有必要针对其产品进行专利排查。  核心专利过期和“生物仿制药途径”为中国医药企业提供了打进美国市场的契机。但抓住这些机遇要求企业能很好地运用专利这一工具,这无疑再次凸显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 【资料】微生物农药发展概况

    [size=4][b]微生物农药发展概况[/b][/size]思彬彬 杨 卓摘 要:微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不易产生抗性、易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源广泛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机理,重点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分类,就几类微生物农药在国内的研究应用状况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微生物农药 研究应用 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是指应用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防治作物病害、虫害、杂草的制剂,也包括保护生物活体的助剂、保护剂和增效剂,以及模拟某些杀虫毒素和抗生素的人工合成制剂。微生物农药被认为是无公害农药,防治对象不易产生抗药性,不伤害天敌,繁殖快,能利用农副产品甚至是工农业废水、废弃物等广泛生产,是生产无公害食品的首选药剂 。目前,微生物农药逐渐作为农药产业的主体,与化学农药相比,有着诸多方面的优点: (1)研发的选择余地大,开发利用途径多 (2)无公害、无残留,安全环保 (3)特异性强,不杀伤害虫天敌及有益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4)不易产生抗药性 (5)环境相容性好 (6)生产工艺简单。以上为大多数微生物普遍具有的特点。另外,微生物还可依不同种类而具有一些特别的优点。但是,微生物农药也具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较化学农药见效慢,某些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稳定性相对较差等。能够用于生产微生物农药的微生物类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线虫等,以前三者为主。细菌杀虫剂是其中应用最多、效果最好的一类。按照用途,微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除草剂等。[b]1 微生物杀虫剂[/b][i]1.1 细菌杀虫剂[/i] 细菌杀虫剂( bacterial insecticide)是利用对某些昆虫有致病或致死作用的杀虫细菌,及其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制成,用于防治和杀死目标害虫的生物杀虫制剂。其作用机制是胃毒作用。昆虫摄入病原细菌制剂后,通过肠细胞吸收,进入体腔和血液,使之得败血症导致全身中毒死亡。如苏云金芽孢杆菌、青虫菌、杀螟杆菌、松毛虫杆菌、7216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的微生物杀虫剂,占微生物杀虫剂总量的95%以上,已有60多个国家登记了12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防治农业、林业和贮藏的害虫。[i]1.2 真菌杀虫剂[/i] 真菌杀虫剂以分生孢子附着于昆虫的皮肤,分生孢子吸水后萌发而长出芽管或形成附着孢,侵入昆虫体内,菌丝体在虫体内不断繁殖,造成病理变化和物理损害,最后导致昆虫死亡。真菌杀虫剂具有某些化学杀虫剂的触杀性能,并具有防治范围广、残效长、扩散力强等特点 缺点在于起效缓慢,侵染过程较长,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已发现的杀虫真菌约有100多属800多种,其中以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的应用最多。在防治松毛虫、蝗虫、线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u]1.2.1 白僵菌杀虫剂 [/u]我国应用白僵菌防治害虫种类达40 多种,年防治面积达670000hm2 ,防治种类和面积均居世界首位。主要用于防治松毛虫、玉米螟及地下害虫蛴螬、水稻叶蝉、桃蛀果蛾、茶小象鼻虫等。目前白僵菌生产用液固两相生产法,产品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孢子粉含水量偏高,一般在13% - 15% (国际标准5% - 7% ) ,常温下活力(发芽率)难以保持2个月以上,产品污染比较严重。[color=#dc143c][b]全文附件在2楼[/b][/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