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沈家祥

仪器信息网沈家祥专题为您整合沈家祥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沈家祥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沈家祥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沈家祥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沈家祥话题讨论。

沈家祥相关的资讯

  • 药学家沈家祥逝世 93岁还坐轮椅去实验室
    2015年7月30日5时5分,新中国现代医药工业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沈家祥在天津走完了他94岁的人生。  “我对于我的私生活不保存有任何奢望,我的快乐和幸福绝大部分寄托在我的工作上,和全国人民的快乐和幸福是分不开的。为人民的建设事业,我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半个多世纪前,沈家祥在日记中写到的这句话,在他的人生画上句号的时候再看,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而在他离世后,也同样如此:遵照他的遗嘱,丧事从简,家中不设灵堂,不接受花圈、花篮和挽联。沈家祥院士。(图片由天津大学提供)  现代医药奠基人:工作便是他的一切  沈家祥院士的孙子沈赤兵和孙媳妇蔡巍至今还记得爷爷向他们“炫耀”自己满满一箱子工作日记时那自豪的表情。“爷爷很少和我们谈家常,我们一说,他就不怎么说话了。反而是他的同事和学生来和他谈工作,他就滔滔不绝地一直讲。”沈赤兵告诉记者,即便是被“下放”到湖南的那段时间,爷爷都在坚持工工整整地记工作日记。  而在沈家祥的子女沈坚和沈安的童年记忆里,父亲就是“一直在外面工作”的,反而是“文革”中母亲被带走,只有父亲一个人照顾他们那段岁月,才让他们感到父亲也可以是“温柔”的。  当时,孩子们或许并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沈家祥一直忙的“工作”,关乎全国人民的病痛疾苦,而做价格便宜的新药,让老百姓都能用得起,正是沈家祥不停工作的动力。  中国现代医药工业拉开序幕有三个重要产品:第一个是氯霉素,第二个是青霉素,第三个是磺胺。沈家祥院士领导了氯霉素,参与了磺胺。  新中国建立伊始,曾在战火中艰辛求学的沈家祥刚刚拿到伦敦大学博士学位便依然回到祖国。新中国百废待兴,沈家祥知道,国家对医药行业最需要的就是抗生素。回国后,他领导攻坚小组,仅经过4个多月的研究就在1952年底完成了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氯霉素的合成方法。后来,沈家祥对氯霉素生产工艺进行重大革新,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使氯霉素终于能够迅速投入生产,新工艺于1957年推广并用于生产,标志着中国现代医药工业的发展进入了大规模、成批量生产的阶段。  沈家祥研究的内容,始终围绕着国家和百姓需要而展开,努力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并降低成本。当时甾体激素的品种中,有一个号称“激素之王”的地塞米松,这个药在当时是“救命”的特效药,被称为王牌激素。但其价格昂贵,老百姓用不起。中国如果要合成这个药物,从原料的来源、工艺路线、生产技术等方面来说,存在很多困难。但很多地方都急需这种药品,沈家祥就瞄准这个目标,用8年时间领导完成了地塞米松的合成研究,这个过程被沈家祥等戏称为“八年抗战”。  建国后不久,我国很多有识之士提出了控制人口的理念。这一期间,由于许多生理学家、化学家和药理学家多年不懈的努力,甾体口服避孕药开始问世。上世纪50年代末期,沈家祥就开展了性激素化合物的研究,并在1972年完成中国在甾体避孕药方面自己做出来的第一个新药品种:三烯高诺酮。  沈家祥在药物研究的很多方面都作出了重要成绩。比如,他领导设计了从国产原料山苍子油出发的维生素A合成路线,并取得成功。  天大药学院的创办人:93岁生日前夕他坐着轮椅去了实验室  80岁高龄之际,沈家祥被礼聘为天津大学教授,并以名誉院长的身份参与到天大药学院的创建中。  “2006年,他已经85岁高龄了,但还坚持给本科新生讲授《中国现代药学发展》,通过讲课、以身示范告诉青年人做科研要不断创新。”药学院党委书记冯翠玲告诉记者,这门课他讲授了3年,而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每年新生开学的时候,他都要和新生聊聊药学,聊聊创新,而一直到88岁他还坚持几乎每天去实验室,去年在他93岁生日前他还坐着轮椅来到实验室。  “在实验室,他会手把手地教你怎么使用那些仪器,告诉我们要有信念比别人做的更好。”他在天大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郭翔海回忆说,尽管看起来平易近人,但事实上上沈先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甚至要求学生在刷洗玻璃器皿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刷五遍。”曾和他一起工作过的蔡巍说。  沈家祥的晚年有一桩心愿,就是在天津大学药学院设立一个基金用以支持天大药学发展,支持更多年轻人创新。2014年6月,93岁的沈家祥院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他将自己和老伴陈燕娜多年的积蓄一百万元捐赠给了天津大学成立“沈家祥教育基金”,当时已近已近期颐之年的沈家祥念念不忘的仍是创新:“我这么做是响应中央的号召,国家鼓励我们创新、再创新,而我们现在的药物研究与世界水平还有差距。”  尽管临终前的半年,沈家祥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睡觉”,但他仍然会关心时事,会看新闻,关注国家“正能量”的信息。沈赤兵告诉记者,在清醒的时候,也有可能随时冒出新的想法,比如,爷爷吃过一次日本纳豆,突然琢磨起纳豆里有助于缓解骨质疏松的维生素K,他便“发动”家里的两位保姆,在家里轮着做实验,研究怎样发酵纳豆,分析其中的维生素K。教育基金的设立,也让沈家祥把对创新的殷殷期望寄托在了年轻人身上。  附沈家祥院士简介:  沈家祥先生,药物化学家,1921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49年于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北制药总厂中心实验室主任,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国家医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名誉主任,兼任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评审委员会医药卫生组副组长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医药卫生组副组长,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85年当选为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通讯院士,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家祥先生长期从事氯霉素、地塞米松、阿奇霉素、维生素A、D等多种药物的研究,曾获得中国科学大会奖5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新产品奖2项。沈家祥先生的研究成果使我国的氯霉素生产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指导鹤草酚的全合成,并为我国甾族类药物的工业全合成打下了基础。他重视人才培养,五十年代初培养出我国第一批制药工程设计人员,2014年6月捐资100万元,在天津大学设立沈家祥教育基金用于支持药学学科的发展。(原标题:著名药学家沈家祥院士逝世:他走完了鞠躬尽瘁的一生)
  • 2013国家自然基金申请初审结果公布 受理153543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13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依托单位提交的各类项目申请157986项。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申报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项目申请进行了初审。   经初审,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受理项目申请153543项,不予受理项目申请4443项。初审结果通知将发函至各依托单位,同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不予受理项目的申请人。依托单位可登陆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简称ISIS系统)查询本单位项目申请受理情况。申请人如对不予受理决定有疑问,可向相关科学部咨询 如对不予受理决定有异议,可在2013年5月20日前向相关科学部提出复审申请。有关复审申请程序和要求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www.nsfc.gov.cn)中的“特别关注”栏目。
  •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三项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三项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9年4月8日,由沈阳市科技局主持,在沈阳仪表院召开了科技成果专家鉴定会议。该院“高压束阵式自动清洗系统”、“高压开关SF6气体微水含量传感器及在线监测系统”、“MEMS硅基压力敏感芯片批产工艺技术”三项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一致认为:三项目提供的鉴定资料齐全,内容完整、规范,符合科技成果鉴定的要求 三项目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压束阵式自动清洗系统”项目为国际首创 “MEMS硅基压力敏感芯片批产工艺技术”项目填补了我国自主批量生产硅基压力敏感芯片的空白。
  • 武汉物数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获批40项
    在科研人员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再获丰收。截至8月25日,该所共获得资助40项,包括面上项目2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2项,总经费达2622万元。   与去年相比,武汉物数所基金申请水平有明显提高。面上项目表现出了比较强的竞争力,共提交申请33份,获批21项,资助率64%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仍然保持强劲态势,共提交申请35份,获批15项,资助率43% 博士后作为该所一支重要的科研新生力量,在本年度基金申请中有3人获得资助,资助率为75%。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包括申请资格、限项规定、项目执行年限等。针对这些情况,武汉物数所所领导和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在全所范围内展开基金申请动员,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基金申请的积极性 通过组织各学科内部评审会议,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指导把关,确保了申报质量 管理部门协助广大科研人员,细致做好申请书的形式检查、审核报送工作。在所领导高度重视、科研人员认真准备和科研管理部门精心组织下,3月份集中受理期间,该所共提交基金申请书近100份,目前仍有一些项目正在申请和评审当中。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2011年项目申报
    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1]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办公厅: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重点领域。   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2011年将继续部署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现将2011年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1)予以公布。请你们根据申报要求(见附件2)及2011年申报指南组织项目,并按照编写提纲填报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973计划”专栏下载)。   2011年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流程和有关事项将于2011年3月上旬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上另行通知),受理日期为3月15日8:00至3月30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   咨询电话:010-58881073,58881072,58881076   受理部门: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传 真:010-58881077   电子邮件:jcc973@vip.sina.com   附件: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重要支持方向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项目申报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 1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立项建议进入项目申请环节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第一届专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2年10月17-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陈宜瑜主任、沈文庆副主任和孙家广副主任分别主持。何鸣鸿副主任、28位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位特邀专家出席会议。   2012年度,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工信部推荐,经我委相关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遴选及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第一届专家委员会综合遴选,共有1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立项建议进入项目申请环节。   会议前,各科学部组织了通讯评议和现场考察,计划局完成了项目的预算评审等工作。本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2012年度1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申请报告,听取了项目现场考察报告以及项目财务审核报告。经认真的审议和讨论,与会专家对11项项目申请进行了无记名投票,全部项目都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近期将提交委务会审批。评审会议结束后,陈宜瑜主任主持了专家研讨,与会专家就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立项、资助布局、项目评审、中后期管理、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 万深检测科技成功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p [导读] 2015年9月,万深检测科技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一项发明专利《一种稻米透明度检测方法》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相关专利证书。 /p p & nbsp & nbsp 2015年9月,万深检测科技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一项发明专利《一种稻米透明度检测方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审查,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相关专利证书(国家发明专利号ZL 2013 1 0172280.X)。 /p p & nbsp & nbsp 《一种稻米透明度检测方法》可在自动检测大米各项外观品质指标的同时,直接检测给出被检大米的透明度等级,并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技术为高品质大米的生产与销售,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p p & nbsp & nbsp 万深检测科技大力投入新产品研发,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了许多国际领先的分析仪器或系统,如:SC-G型自动考种分析及千粒重系统、AlgaeC型浮游生物(藻类、浮游动物)计数智能鉴定系统、SC-E型大米外观品质检测系统、LA-S系列植物图像分析仪系统,平板电脑随手拍精确计数的HiCC-B型全自动菌落计数仪,等,以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方式来取得全面的产品竞争优势。 /p
  • 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 含83项科研仪器项目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公布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 /strong /p p   2017年3月1日至3月20日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接收项目申请190840项,经初步审查和复审后共受理187135项。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管理办法,经专家评审和委务会议审批,决定资助面上项目18136项、重点项目667项、重大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752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99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4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017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民航联合研究基金和钢铁联合研究基金)151项、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3项 /span /strong ,合计40265项。其余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 /p p   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人员及申请人可于8月17日以后登录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 /strong /span 查询相关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向相关依托单位寄发纸质批准资助项目通知,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向申请人发送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及专家评审意见。 /p p   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有异议,可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相关注意事项详见附件。 /p p   欢迎各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8月16日 /p p   附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资助项目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复审工作注意事项 /strong /p p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复审管理办法》,详见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网站首页“政策法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章制度”-“监督保障规章”栏目)的规定,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不服,可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提出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的相关注意事项如下: /p p    strong 一、提出复审申请 /strong /p p   1.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接收工作自8月22日开始,9月8日16时截止。 /p p   2.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在线填写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表(以下简称复审申请表)并于9月8日16时前提交。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如有遗忘,可向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索取。 /p p   3.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人打印1份复审申请表,确认纸质与电子复审申请表内容一致,并在纸质复审申请表上签字。不予资助复审申请人应当将签字后的纸质复审申请表于9月8日16时前当面递交或以快递方式寄送(以邮戳日期为准)相关科学部综合处。 /p p    strong 二、受理复审申请 /strong /p p   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负责受理复审申请。具有《复审管理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复审申请将不予受理。 /p p   对不予受理的复审申请,由科学部告知复审申请人不予受理决定及不予受理的原因。 /p p    strong 三、审查复审申请 /strong /p p   1.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负责审查受理复审申请,审查依据是《复审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和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p p   2.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将在11月3日之前,将复审审查结果以公函形式书面通知申请人。 /p p   3.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系统随时查看本单位复审申请人复审申请的提交情况与处理结果。 /p p   非集中接收期受理项目的不予资助复审工作参照上述程序进行。 /p
  • 重磅!2023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请初审结果公布,1011项不予受理!
    关于公布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初审结果的通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2023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型项目申请304333项。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项目申请进行了初审。  经初审,共受理项目申请303322项,不予受理项目申请1011项。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向各依托单位发送纸质初审结果通知,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不予受理项目的申请人。依托单位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查询本单位项目申请受理情况。申请人如对不予受理决定有疑问,可向相关项目管理部门咨询;如对不予受理决定有异议,可在2023年5月18日16时前向相关项目管理部门提出复审申请。有关复审申请程序和要求详见附件。 附件: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受理项目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程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2023年4月28日   附件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受理项目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程序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人如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有异议,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复审申请。有关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如下:  一、复审申请程序  (一)复审申请人使用在线申请项目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如忘记个人用户名及密码,请与依托单位联系重新获取。  (二)复审申请人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复审申请表并于2023年5月18日16时前提交。  (三)复审申请人打印一份与在线提交的电子申请表内容一致的纸质申请表,本人签字后将纸质申请表以特快专递方式于5月18日前(以邮戳日期为准)寄送相关项目管理部门综合处。  (四)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复审申请不予受理:  1.非项目申请人提出复审申请的;  2.提交复审申请的时间超过规定截止日期的;  3.复审申请内容或者手续不全的。  二、复审申请审查工作程序  (一)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对受理的复审申请进行审查。审查复审申请的依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二)审查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符合相关规定的,维持原决定;审查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有误的,撤销原决定并进行评审。  (三)复审申请审查结果将由相关项目管理部门在6月9日前书面通知申请人。  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可在信息系统查看本单位人员复审申请的提交情况与审查结果。
  • 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 含85项科研仪器项目
    p   2016年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受理申请项目169832项,决定资助项目37409项,其中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5项。 /p p & nbsp strong & nbsp & nbsp 通知原文如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公布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2016年3月1日至3月20日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接收项目申请172843项,经初步审查受理169832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专家评审意见,决定资助面上项目16934项、重点项目612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1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72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5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5项、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5项 /strong /span 、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钢铁联合研究基金)116项,合计37409项。其余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 /p p   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人员及申请人可于8月17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s://isisn.nsfc.gov.c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https://isisn.nsfc.gov.cn /span /a )查询相关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向相关依托单位寄发纸质批准资助项目通知,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向申请人发送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及专家评审意见。 /p p   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有异议,可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相关注意事项详见附件。 /p p   欢迎各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p p   附件: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资助项目复审工作注意事项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8月17日 /p p    strong 附件内容如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资助项目复审工作注意事项 /strong /p p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复审管理办法》,详见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网站首页“政策法规”-“管理办法”栏目)的规定,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不服,可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的相关注意事项如下: /p p   一、提出复审申请 /p p   1.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接收工作自8月22日开始,9月8日16时截止。 /p p   2.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在线填写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表(以下简称复审申请表)并于9月8日16时前提交。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如有遗忘,可向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索取。 /p p   3.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人打印1份复审申请表,确认纸质与电子复审申请表内容一致,并在纸质复审申请表上签字。不予资助复审申请人应当将签字后的纸质复审申请表于9月8日16时前当面递交或以快递方式寄送(以邮戳日期为准)相关科学部综合处。 /p p   二、受理复审申请 /p p   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负责受理复审申请。具有《复审管理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复审申请将不予受理。 /p p   对不予受理的复审申请,由科学部告知复审申请人不予受理决定及不予受理的原因。 /p p   三、审查复审申请 /p p   1.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负责审查受理复审申请,审查依据是《复审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和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p p   2.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将在11月4日之前,将复审审查结果以公函形式书面通知申请人。 /p p   3.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系统随时查看本单位复审申请人复审申请的提交情况与处理结果。 /p p   非集中接收期受理项目的不予资助复审工作参照上述程序进行。 /p
  • 你被限了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限项申请规定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97e6af29-e07f-4292-8803-f37aa6593fdb.jpg" title=" 限项申请规定.png" alt=" 限项申请规定.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限项申请规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一、各类型项目限项申请规定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 1 项同类型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除外;联合基金项目中,同一名称联合基金为同一类型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上年度获得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申请人同年申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合计限 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 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或研究骨干)同年申请和参与申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合计限 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5. 正在承担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6. 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同一组织间协议框架下的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合计限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二、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后暂停面上项目申请 1 年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 年度和 2019 年度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的项目(包括初审不予受理的项目)申请人,2020 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三、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规定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除特别说明外,申请当年资助期满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 /strong ,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 2 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 200 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超过 1 年的应急管理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 1 年的专项项目[特别说明的除外;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 2019 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2020 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二)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 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三)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部分项目类型的特殊要求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在资助期满前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以外的其他类型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正在承担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主要参与者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但在资助期满当年可以申请或参与申请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同年申请和参与申请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数量合计限 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正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主要参与者,在准予结题前不得申请和参与申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在准予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外的其他类型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以及科技部主管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总数合计限 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 原创探索计划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从预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获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限项申请规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 项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含预申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正在资助期内的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外的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四、作为项目负责人限制获得资助次数的项目类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同类型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仅能获得 1 次资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自 2016 年起,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资助累计不超过 3 次,2015 年以前(含 2015 年)批准资助的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不计入累计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五、不受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限制的项目类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直接费用小于或等于 200 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外国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资助期限 1 年及以下的其他类型项目(不包括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项目指南中特别说明不受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限制的项目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注意事项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除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外,处于评审阶段(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的申请,计入本限项申请规定范围之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申请人即使受聘于多个依托单位,通过不同依托单位申请和承担项目,其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仍然适用于本限项申请规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现行项目管理办法中,有关申请项目数量的要求与本限项申请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p
  • 资助32486项!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
    p   今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决定资助面上项目14773项、重点项目737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77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港澳)625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7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260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180项,合计32486项。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人员和申请人可于9月18日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查询相关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向相关依托单位寄发纸质项目资助结果通知,并附资助项目清单和不予资助项目清单 还将以电子邮件形式向申请人发送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以及专家评审意见,发送使用的电子邮箱地址为report@pro.nsfc.gov.cn,发送时间为2020年9月18-25日。 /p p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接收项目申请269671项,经初审及复审后共受理267541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管理办法以及专家评审意见,由于面向因抗击疫情延误申请的一线科研人员定向开放申请,医学领域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及集中接收期间接收的其他类型项目正在评审或审批过程中。 /p p   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有异议,并有明确的理由,可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医学领域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不予资助项目的复审工作注意事项将另行通知。 /p p   /p
  •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初审情况公布,3821项申请不予受理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初审结果的通告日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科金计函〔2019〕55号 /p 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在2019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型项目240711项 /span /strong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关于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项目申请进行了初审。 /p p   经初审,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受理项目申请236890项,不予受理项目申请3821项 /span /strong 。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纸质初审结果通知发至各依托单位,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不予受理项目的申请人。依托单位可登陆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查询本单位项目申请受理情况。申请人如对不予受理决定有疑问,可向相关科学部咨询 如对不予受理决定有异议,可在2019年5月20日前向相关科学部提出复审申请。有关复审申请程序和要求详见附件。 /p p   附件: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受理项目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程序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年4月29日 /p p   附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受理项目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程序 /p p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人如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有异议,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复审申请。有关复审申请与审查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如下: /p p   一、复审申请程序 /p p   (一)复审申请人使用在线申请项目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 如忘记个人用户名及密码,请与依托单位联系重新获取。 /p p   (二)复审申请人登陆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复审申请表并于2019年5月20日16时前提交。 /p p   (三)复审申请人打印一份与在线提交的电子申请表内容一致的纸质申请表,本人签字后将纸质申请表以特快专递方式于5月20日前(以邮戳日期为准)寄送相关科学部综合处。 /p p   (四)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复审申请不予受理: /p p   1.非项目申请人提出复审申请的 /p p   2.提交复审申请的时间超过规定截止日期的 /p p   3.复审申请内容或者手续不全的。 /p p   二、复审申请审查工作程序 /p p   (一)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负责对受理的复审申请进行审查。审查复审申请的依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关于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p p   (二)经审查,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符合相关规定的,维持原决定 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有误的,撤销原决定并进行评审。 /p p   (三)复审申请审查结果将由相关科学部在6月14日前书面通知申请人。 /p p   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可在信息系统查看本单位人员复审申请的提交情况与审查结果。 /p
  • 17项国家监测标准计划项目征集承担单位!(附项目申请表)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关于征集2021年度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 /strong /span ,将通过公开征集、自愿申报、择优评审的方式,确定包括8项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2项生态环境监测仪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5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2项环境标准样品,共17项2021年度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具体项目见下表: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be8987f5-602e-40ce-ade9-6b5d3c0e8545.jpg" title=" A.png" alt=" A.png"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4bc23b2b-6a3c-4fe9-a6e3-06da22f3766d.jpg" title=" B.png" alt=" B.png" /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各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部各直属单位,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 /p p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环规科技〔2017〕1号)和中央财政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我部将通过公开征集、自愿申报、择优评审的方式,确定2021年度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申报条件 /strong /p p   (一)申报单位应具有与申报项目相关的工作背景和技术能力,熟悉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 /p p   (二)申报单位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独立银行账户和健全的财务制度。申报单位原则上不得与相关行业有直接利益关系。 /p p   (三)分析方法标准项目申报单位(包括协作单位)应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或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并在证书有效期内,具备开展标准研究工作的基础条件。 /p p   (四)项目申报单位须在申报前确定协作事宜,明确协作单位的名称、分工和协作经费比例等事项。协作单位数量不得超过5家,协作经费分配应符合相关经费管理规定。分析方法标准项目协作单位不能作为该方法的验证单位。 /p p   (五)同一法人单位不得有2个以上团队申报同一项目。同一单位(生态环境部所属正司级单位以其二级单位计)不得既作为项目申报单位,又作为其他单位的协作单位申报同一项目 也不能同时作为两家以上单位的协作单位申报同一项目。 /p p   (六)正在承担10项以上标准项目(凡未发布的项目均为正在承担的项目)的单位(生态环境部所属正司级单位以其二级单位计),及正在承担2项以上标准项目的个人,原则上不得申报新项目。行政审查有明确暂缓或暂停等工作要求的项目除外。 /p p   (七)拟任项目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过去3年没有标准信用管理不良记录。拟任项目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3个以上项目。 /p p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视为无效申请,不纳入评审。 /p p    strong 二、申报材料要求 /strong /p p   2020年10月9日前,请申报单位按要求填写《2021年度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项目申报表》(见附件),将其电子件和纸质文件(一式两份),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证书和能力附表的扫描件和复印件(一式两份)发送至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p p   电子件请发送到联系人邮箱,纸质文件请邮寄至联系人地址,不接受当面报送材料。电子邮件标题和邮寄材料信封请注明“2021年度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项目申报”,申报表电子件的文件名统一为“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 /p p    strong 三、承担单位评审 /strong /p p   我部委托环境标准研究所组织进行资格初审和专家会议评审,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会议评审时间初步定于2020年10月12日-13日,地点另行通知。请申报单位提前准备10-15分钟汇报演示材料,汇报材料须包括对申报项目的理解、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已开展的相关工作、标准制修订及相关研究工作经验、申报单位基础和人员能力、项目负责人情况、协作单位分工、经费安排等内容。 /p p   根据评审结果,若某项目所有申报单位均不能达到承担该项目的要求,该项目撤销。 /p p    strong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strong /p p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李旭华、段慧玲 /p p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北苑大羊坊8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p   邮编:100012 /p p   电话:(010)50911177,(010)84934069 /p p   邮箱:lixh@craes.org.cn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9/attachment/3bc70f27-ca2f-4f04-9379-962c934e6d34.doc" title=" 2021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项目申报表.doc" 2021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项目申报表.doc /a /p
  • 马健博士获香港特首李家超接见,与港深创科园签约合作备忘录
    4 月 18 日,港深创科园合作伙伴启动礼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隆重举行,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马健与首批签约企业代表一起与港深创科园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香港特別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以及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等官员见证签约仪式,并在签约仪式后与晶泰科技等企业代表亲切会面交谈。港深创科园的首批签约合作伙伴由来自 9 个不同经济体的公司和机构组成,其中还包括阿斯利康、阿里巴巴集团、联想集团、招商局集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行政长官出席港深创科园合作伙伴启动礼。(图片来源: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启动礼致辞时表示,启动礼对港深创科园发展是重要里程碑,港深创科园在香港创科发展扮演重要角色,河套区将会成为港深创科的关键区域,超越与内地的地域限制。他指,港深创科园有助吸引人才和投资,香港有条件推行新质生产力,政府日后会持续与深圳合作,为创科园内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多跨境便利措施。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致辞时指出,港深创科园与数十间企业合作是重要里程碑,对初创企业来说只是开始,强调政府会继续支持港深创科园发展。“要实现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目标,政、产、学、研、投的合作至关重要。今天的仪式标志着我们为实现共同愿景而作出的努力。”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与晶泰科技 CEO 马健亲切会谈。(图片来源:深港科学园)仪式后,李家超特首与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马健博士会面,并听取了晶泰科技在以 AI+ 机器人的研发新基建服务全球科技创新,推动新药及新材料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升级中取得的成果与进展。晶泰科技扎根大湾区,充分利用国内的创新生态与产业化研发落地的效率优势,以及香港在科研资源与人才上的优越条件,积极推进深港在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多链融合。近年来,晶泰科技不断加深与香港科研院校及先进企业的创新合作,其中包括:与港大先进生物医学仪器中心建立合作,推进硬科技成果商业化;与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共同签署产学研及孵化创新合作;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与长江生命科技(CK Life Sciences)签订 AI 肿瘤疫苗研发平台及 AI 癌症预后风险预测分子诊断模型的研发合作等。未来,晶泰科技将继续发挥深港区域间的资源互补与创新协同,持续赋能大湾区、中国乃至全球的前沿研究与先进技术的产业转化,以开放的全球化合作加速业务拓展,为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河套合作区地处深港跨境接壤地带,拥有 “一区两园” 的独特协同发展优势,包括 87 公顷的香港园区(即港深创科园)及 300 公顷的深圳园区。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科园面积 87 公顷,是全港唯一与深圳相连的创科园区,主力聚焦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以及机械人六大支柱产业。此次约 60 家企业代表在启动仪式上签署备忘录,正式成为港深创科园的合作伙伴,标志着园区即将踏入营运阶段的重要里程碑。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项目经费概算开始申报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973计划2011年第一批新立项目的经费概算申报工作即将开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概算编报目的   973计划项目概算是国家财政科技基础研究投入的依据,也是973计划项目间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是973计划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各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和项目首席负责组织项目经费概算申报工作,要在概算申报过程中加强组织协调,精心部署,确保概算编制质量。   二、项目概算编报要求   1.项目概算编制准备。在编制项目概算书之前,各单位应认真阅读有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2.项目概算编制原则。概算编报应当结合项目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目标相关性是指项目概算应与项目研究任务密切相关,概算的提出应该围绕项目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测算 政策相符性是指项目概算应符合有关财政预算管理、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项目概算中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应严格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进行测算。经济合理性是指项目概算需求应当结合项目研究的现有基础、前期投入和支撑条件,本着实事求是、经济合理、提高效益的原则测算提出。   3.支出概算和来源概算必须同时编制。项目概算编制应满足平衡公式:项目经费支出概算合计=项目经费来源概算合计   4.项目概算说明书。概算说明书作为项目概算申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定项目概算的依据,申报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内容等要求进行编写。   三、概算申报范围、程序及要求   1.申报范围:2010年进入综合评审的2011年度973计划项目。   2.概算申报程序。进入国家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中心(http://finance.most.gov.cn),使用填报项目申请书的账号登录,并选择973计划进行填报。   3.涉密项目(课题)使用单机版软件报送。   4.概算申报书必须通过申报系统打印生成,保证与网上正式提交的数据一致。申报书按照规定要求签章和装订后,报送一式8份,其中1份原件,其他可以是复印件(原则上应双面复印)。   四、报送时间及地点   1.报送时间:网上预算申报期限为:2010年6月17日至6月30日,6月30日下午5点后将停止申报,纸质材料报送日期为:7月1日早9点~晚6点。   2.报送地址: 铁道大厦1322房间   北京海淀区北蜂窝路102号 100038   3.联系人:张倩、宋金珂   咨询电话:010-51879199-2204或51879109   4.申报系统技术咨询: 010-88659000-5   电子邮箱:finance@most.cn   详情请见:关于申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项目经费概算的通知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2019年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公开部分)和“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18年8月27日至2018年9月10日,修改意见请于9月10日24点之前发至电子邮箱(sfs_swyyc@most.cn)。 /p 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各专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相关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p p strong   1.“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公开部分)(征求意见稿) /strong /p p strong   2.“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 br/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公开部分)(征求意见稿) /span /strong /p p   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p p   按照全链条部署和一体化实施的原则,本专项设置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等三项任务。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以及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立项情况,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旨在加强生物安全“卡脖子”技术产品研发,部署5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0.95亿元,具体指南如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1.基础研究 /span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1 病媒生物反向病原学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威胁,改变传统的出现疫情后再确认病原体、寻找传染源、明确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被动防控策略,从潜在病媒生物着手,发现未知和新的病原微生物,研究其传染性和致病性,以及其媒介生物的传播效能,同时开展时空流行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研究,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卫。 /p p   考核指标:从至少50种、30万份样本的各类潜在病媒生物中,发现5种以上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病原体、15种以上国内首次发现的新病原体、至少20种新宿主和媒介 完成至少10000例高危人群的特定新病原体的感染调查,确定至少3种新病原体的致病性和传染性 建立病媒生物反向病原学监测示范基地2个以上,以及至少3种新传染病的时空传播风险预测模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strong 2.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 /strong /span /p p strong   2.1生物危害现场快速感知应对便携箱组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针对生物危害现场应急处置这一生物安全防御重大需求,研制新一代的生物危害现场快速感知应对便携箱组,高效遂行多样化复杂环境条件下生物威胁侦察预警、样本采集、快速检测、免疫接种、洗消处置、数据信息传输,具有模块化、制式化、信息化等特征。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基于无线数据传输、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分析、湿壁气旋、上转发光、微流控、三代高通量测序等关键技术,形成生物气溶胶侦察箱、流行病学侦察作业箱、微生物采样箱、空气微生物采样箱、媒介生物采样箱、生物样品转运箱、快速免疫检测箱、快速核酸检测箱、免疫接种箱、生物消杀箱等至少10大类20多种作业箱样机,外箱采用轻质材质且为拉杆箱结构,单个作业箱重量最大不超过25公斤,可机动搭载或人员携行,收拢和展开简便 完成不少于4种细菌或病毒的性能验证,至少应用于1次国家级生物安全保障任务。 /p p    strong 2.2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甄别及防控关键技术产品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针对直接威胁我国民众健康、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已传入和潜在重大外来入侵生物,开展基于多组学、生物传感、模型验算、智能分析、生态调控等的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甄别及防控研究,提升“防控并举、联防联控、阻止入侵、狙击扩散、降低危害”能力。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完善重大入侵生物传入和扩散风险分析预判和即时预警的动态可视化智能分析技术平台和用户终端网络,基于《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完成300种以上重要入侵生物的入侵风险定量评估 研发重大入侵生物实时监测、检测溯源、灭除根除、狙击拦截、调控修复等5种以上新技术、新产品 完成5种以上重大入侵生物的跨境/区域(包括我国生物入侵重点发生区域、重点生态脆弱或红线区域)综合治理的应用示范研究,制订不少于2项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项行业标准报批稿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3.典型应用示范 /span /strong /p p strong   3.1生物安全样本库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针对重要病原体及其媒介生物和宿主动物,以及人类遗传资源等主要类别的生物安全样本,开展检定技术标准、信息数据标准、管理体系标准研究,形成生物安全样品库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生物安全样本的检定、保藏、信息数据存储,以及样本库认可管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生物安全样品库相关标准体系 制订不少于2项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项行业标准报批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strong  申报要求 /strong /span /p p   1.针对指南支持的研究方向,要求相关单位跨部门、跨学科进行优势整合,以项目的形式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项目应根据考核指标提出细化、明确、可考核的预期目标。 /p p   2.每个研究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个项目,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年。 /p p   3.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承担单位不超过10个,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且每个项目至少有1个课题由35岁(含)以下青年科学家担任课题负责人。项目参加人员不超过50人,其中,主要学术骨干不超过20人。 /p p   4.开展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有关要求,并具备从事相关研究的经验和保障条件。 /p p   5.企业牵头申报产品、设备研制的课题,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strong /span /p p   本专项旨在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以早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治疗、精准治疗为方向,以多模态分子成像、大型放疗设备等十个重大战略性产品为重点,系统加强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引领性前沿技术,协同推进检测技术提升、标准体系建设、应用解决方案、示范应用评价研究等工作,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整合,促进我国数字诊疗装备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p p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设置了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重大装备研发、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4项任务,2016年已启动项目70个,2017年已启动项目71个,2018年预计启动项目29个。 /p p   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以及2016年、2017年和2018立项情况,2019年专项项目申请指南旨在以医学影像、放疗治疗、医用机器人等十个重大战略性产品中的核心部件、集成电路元器件和原材料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突破一批核心部件/集成电路/元器件/原材料产品研发,完善我国医疗器械领域供应链、产业链与创新链。2019年启动第四批任务:任务1——关键核心部件攻关,包括集成电路、元器件、原材料等问题攻关 任务2——前沿与共性技术创新,包括新型医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新型电刺激疾病调控前沿技术创新、无创精准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创新和医学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共性技术研发 任务3——重点产品研发,包括受制于人的产品和发展不足的创新产品研发 任务4——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任务5——应用示范,包括国家和区域创新诊疗装备产品示范应用,同时根据前期部署情况,对未部署完成的方向补充部署。实施周期为2019—2021年,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2.77亿元,具体指南如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1.关键核心部件/集成电路/元器件/原材料问题攻关 /span /p p strong   1.1 PET核心部件/元器件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1.1 PET探测器专用集成电路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包括CMOS硅光倍增管(SiPM)、全数字化专业集成电路(ASIC)等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研发。 /p p   考核指标:所研发部件具备中等规模量产水平并完成配套的生产等设施建设 形成符合CE、FCC、Rohs等认证标准的数字PET探测器产品,具备信号处理算法、校正方法在线升级等功能,在全数字PET专用集成电路和SiPM等关键器件均采用国产产品的前提下,同时达到符合时间分辨率优于300ps、能量分辨率优于15%@511keV、最大计数率优于3.0Mcps的性能指标要求 提供相关部件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 提供整机应用报告,成像空间分辨率/内禀空间分辨率& lt 1.1的临床PET整机产品 申请/获得不少于10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2 DR/CT探测器专用集成电路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2.1 DR/CT探测器专用集成电路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包括闪烁晶体、光电二极管阵列、模拟前端(AFE)、高性能快速模数转换(ADC)、CT信号处理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研发。 /p p   考核指标:(1)设计DR平板探测器专用信号处理芯片,通道数不低于128通道,集成多路积分器和高速ADC,AD采样精度不低于16 bit,采样速率不低于20 MSPS,总噪声不超过1000e (2)设计CT探测器专用PD芯片,可用于32排及以上螺旋CT,实现模块化设计,等像素可拼接,像素矩阵32× 16,量子效率不低于70%,光响应大于0.31A/W@500nm (3)设计CT探测器专用信号处理芯片,通道数不低于128通道,集成多路积分器和高精度ADC,AD采样精度不低于24bit,动态范围不低于100dB,数据采样率不低于15KSPS,不带PD噪声不超过900e,带PD噪声不超过2500e。提供所研发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 提供三种以上型号整机应用报告和整机性能 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2.2 CT核心部件高速滑环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高速滑环及其数据传输系统。 /p p   考核指标:主要指标转速4转/s,数据传输速度10Gbps。平均故障间期大于10年。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3 MRI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3.1 无液氦低温超导磁体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研发包括无液氦低温超导磁体和大规模低温超导阵列线圈等新型磁共振成像磁体和线圈关键技术及其产品。 /p p   考核指标:主磁场大于1.5T, 50cm球形区域内的非均匀性≤2.5ppm VRMS 磁体室温孔径≥83cm 磁体长度≤140cm。发明专利不少于4个。发明专利不少于4个。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3.2 新型MRI梯度匀场系统研发 /strong /p p   研发内容:该项目包括研究和开发3阶匀场的梯度线圈和具有匀场功能的梯度功放等新型MRI梯度匀场系统等产品。 /p p   考核指标:系统病人孔径≥70cm,梯度开关速率≥200T/m/S,梯度场≥60mT/m,梯度场FOV≥500mm× 500mm× 40mm,FOV内非线性度≤6% ,梯度线圈采用主动屏蔽技术,线圈外径≤970mm 应用于至少一款MRI整机产品获得CFDA(或CE、FDA)证书。发明专利不少于4个。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3.3 新型MRI高温超导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 /strong /p p   研发内容:该项目包括研究和开发高温超导技术在射频和梯度线圈中的应用研究,开发高温超导磁体、射频线圈的产品。 /p p   考核指标:系统病人孔径≥70cm,梯度开关速率≥200T/m/S,梯度场≥60mT/m,梯度场FOV≥500mm× 500mm× 40mm,FOV内非线性度≤6% 线圈外径≤970mm 梯度功放效率提升50%以上。射频阵列线圈8通道由于快速成像,品质因子好于普通铜质线圈的5倍。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4 超声成像系统核心部件/元器件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4.1超声成像专用集成电路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包括电容换能器(CMUT)、模拟前端(AFE)、模数转换器(ADC)、超声专用信号处理电路(ASIC)等核心关键部件研发。 /p p   考核指标:模拟前端的接收信号带宽:0至125MHz,增益可变(模拟/数字控制),增益范围0至80dB,输入参考噪声≤10nV/√H 模数转换器的分辨率≥14bit,转换速度≥150MS/s,通道数≥16 超声专用信号处理电路能够实现模拟前端控制、增益控制、激励控制、开关控制、数字波束形成、数据处理、数据传送 激发通道数≥256,高压激励模块能够产生适用于CMUT阵列的相控高压激励信号,相控发射延时精度≥2ns 接收模块处理回波信号,通道数≥256。CMUT-IC系统,CMUT芯片与电路芯片通过先进封装技术互联 IC芯片中集成高压激励、激励电源收发开关(RX/TX)、模拟前端(AFE) 模数转换由ADC专用芯片实现。提供所研发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 提供整机应用报告和整机性能 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5 内窥镜核心部件/元器件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5.1 医用CMOS专用图像处理通用模块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包括研发高速并行医用CMOS专用图像处理通用模块,重点设计与实现随机噪声滤波、光照不均匀校正、主光线入射角校正、宽动态图像融合、血管及轮廓增强、特殊光谱增强、全自动智能化辅助诊断等关键技术。 /p p   考核指标:支持4-lane MIPI/LVDS图像输入,支持10/12bit RGB RAW图像处理 支持4K超清、1080p/720p高清、VGA/QVGA等图像规格,图像处理帧速率达到30fps,支持DVI、SDI等接口输出 解决专用图像处理主机板的国内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工艺,实现国产化 提供所研发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提供三种以上型号整机应用报告 申请/获得不少于1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6医用机器人核心部件/元器件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6.1医用机器人核心部件/元器件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包括术中协作型机械臂、医用光学定位跟踪系统、腔内手术执行臂、医用微创外科手术视觉系统、手术机器人力反馈主从操作控制器等四个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研发。 /p p   考核指标:研发产品均应符合国内外医疗器械相关标准。 /p p   术中协作型机械臂:具有6个以上自由度,负载大于5Kg 末端力检测灵敏度优于1N 支持受外力扰动安全停机功能 支持被动示教。医用光学定位跟踪系统:跟踪范围0.6m-2m,跟踪位置精度误差≤0.2mm,跟踪指向精度误差≤1° 可同时跟踪的工具数不少于6个,跟踪数据刷新频率不低于100Hz。多自由度腔内手术执行臂:具有6个以上自由度,负载大于5N 手术臂于入腹点位置漂移不大于± 1mm,器械末端重复定位误差不大于1.5mm,自转空间≥480° 。高清双目内窥视觉系统:含光源的整体封装外径不大于10mm 每一目的视场角均不小于80° ,绝对畸变均小于10%,分辨率均优于720 P 不少于两个末端弯转构节。手术机器人主从操作器:具有6个自由度,各轴转动范围均不小于120° ,设备工作空间大于200mm× 150mm× 150mm 姿态分辨率不低于0.1度,位置分辨率不低于0.05mm 反馈力不小于5N,反馈力矩不小于150mNm。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非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整机制造商可参与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2前沿与共性技术创新 /span /strong /p p   strong  2.1新型医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 /strong /p p strong   2.1.1 新型人工智能算法及其临床医学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探索先进前沿原创性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介入/外科手术规划、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分子病理影像诊断、超声成像诊断(不少于2项)的人工智能的原创性理论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医学信息系统。 /p p   考核指标:人工智能算法必须获得专利,核心算法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实现基于医学影像的介入/外科手术规划、基于视频与运动信息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辅助决策、基于组学数据和病理影像诊断、基于超声成像诊断的人工智能算法的重大突破。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p p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2.2新型电刺激疾病调控前沿技术创新 /strong /p p strong   2.2.1精神疾病和脏器功能电刺激调控方法及其植入式装置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探索先进前沿原创性精神疾病和脏器功能性疾病(非器质性疾病)植入式电刺激调控技术,实现精神疾病和脏器功能性疾病电刺激调控方法的重大突破,并应用于肠易激综合症、心脏神经官能症(不少于1项)、神经衰弱、抑郁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不少于1项)等疑难杂症的疾病控制。 /p p   考核指标:获得明确的刺激靶点(不少于2个)和申请相关专利 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动物实验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p p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2.3医学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共性技术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2.3.1 医学信息系统测试技术与数据库开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开展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生理信号信息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定量分析、智能处理、疾病诊断等软件性能、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等方法研究及其数据库建立,包含病理、磁共振、CT、DR、超声等影像模态。 /p p   考核指标:医学图像、信号和电子病历的可视化、定量分析、智能处理、疾病诊断等信息系统软件的创新测试方法不少于30种,实现数据库开源共享,影像模态不少于6种,信号模态不少于4种,电子病历数据类型不少于4种,每种30000以上的测试样本,并在30家产品中得到应用,形成相关通用检定规程等行业标准。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p p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2.4 新一代医学影像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strong /p p strong   2.4.1 新一代全数字PET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制定新一代全数字PET的技术标准、研究相关检测平台、校正方法和测量方法。实现在全数字PET框架下从部件、子系统和整机系统的功能性能标准化测试和应用验证。研究异质结构、变结构系统的空间分辨率、灵敏度和计数率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标准 研究数字PET的计数性能、系统灵敏度、等效灵敏度测量与计算方法 研究数字PET仪器性能与图像质量、定量性能的映射关系和影响因素,及应用适应行性的时间窗、能量窗、符合策略等参数组合优化方法 研究功能验证、数据验证标准化平台,对数字PET系统的数据链路和数据完整度、“软件符合”功能和效率、图像重建算法的效能进行评价。 /p p   考核指标:完成1套全数字PET的技术标准,包括功能、性能要求和测试测量方法 完成1套性能测试平台,包含标准工装、假体、测试工具、测试软硬件和测试方法流程,能对平板、环状以及非对称的数字PET的全性能进行测量,可同时支持100个模块化探测器、100路全局时钟、100路数据采集通读的并行测试 形成1套功能测试验证平台,对PET系统功能进行测定和效能评价,对脉冲数据、单事件数据、符合事件数据、投影数据、校正数据进行完整性测试,对重建方法的兼容性、扩展性、运行效能、准确性、系统定量性能进行量化评价 申报/获得相关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申请受理不少于5项国际PCT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2.5 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 /strong /p p strong   2.5.1 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数字诊疗装备的生物学效应评价难点问题,开展机械通气、辅助血液循环、力学治疗等装置相关生物学效应评估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建立新的生物学效应评价体系。 /p p   考核指标:建立新型数字诊疗装备相关的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发相关的测试评估装置,并提交测试规范和应用报告 申请/获得不少于1项核心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strong  3重大产品研发 /strong /span /p p    strong 3.1新型肿瘤物理治疗技术及装备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3.1.1新型高能低温等离子肿瘤治疗装置 /strong /p p   研发内容:研发在常温常压环境下同时具备高能量和低温度的新型等离子体肿瘤治疗系统,实现复合型等离子体发生器及治疗电极等核心部件国产化。 /p p   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 完成全部核心部件研发,等离子体生成的方式为高能电子复合场下的介质阻挡放电,高压电极驱动电场的电压范围是1kV-3kV,频率为5kHz-15kHz,复合场生成的辅助电离电子能量不低于105eV。生成等离子体有效覆盖面积为1cm2-2cm2,最大作用距离不小于3cm,治疗区域温度升高不超过2℃。提供核心部件、主机的可靠性设计文件和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3 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3.1.2 高压超短脉冲电场肿瘤治疗装置研发 /strong /p p   研发内容:研发新一代超高压超短脉冲电场肿瘤治疗技术及装置,突破复合高压超短脉冲电源、电场消融动态治疗计划、术中疗效实时评估及脉冲参数跟踪调节、电极阵列的适形优化布置等关键技术。 /p p   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高压超短脉冲治疗系统治疗脉冲峰值:± (500-5000)V 子脉冲宽度:2-100μs 脉冲前沿:小于50ns 脉冲后沿:小于1μs 内部重复频率:最高125kHz 外部重复频率:0.1-10Hz 治疗系统输出脉冲极性、峰值和脉宽可根据临床需要优化组合设置。治疗系统测量脉冲峰值:20-80V 脉冲宽度:10-100μs,脉冲前沿:小于50ns 脉冲后沿:小于100ns。实现基于测量脉冲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完成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术中疗效的实时评估,进而跟踪调节治疗脉冲参数。提供核心部件、主机的可靠性设计文件和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3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3.1.3 多模态肿瘤消融装置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发多模态肿瘤消融治疗关键技术及其装备,通过局部热物理治疗,实现肿瘤细胞及其循环系统原位破碎,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温热调控肿瘤抗原的有效递呈,重塑机体免疫环境,产生肿瘤特异性T细胞,激发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响应 实现复合热物理过程的一体化治疗探针、热剂量精准输送TPS、影像引导手术导航、术中全场实时温度显示、手术方案智能化校正、热场融合医学影像的新型疗效评估系统等核心部件国产化,实现肿瘤疾病治疗的重大突破。 /p p   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可同时实现单冷消融、单热消融、冷热交替消融、热物理免疫治疗等多模态治疗,温度控制精度在2℃以内,TPS具备热剂量精准计算功能 临床指标证实机体免疫环境重塑以及全身抗肿瘤免疫响应的激发,包括天然免疫、T细胞免疫,热休克蛋白HSP70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响应 整机产品中主要核心部件及控制软件系统实现国产化 提供核心部件、整机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 申请/获得不少于3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3.2数字诊疗装备前沿创新产品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3.2.1数字诊疗装备前沿创新产品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开展睡眠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耳鸣治疗仪、麻醉深度监测仪、血流动力学监测分析仪、无创颅脑监护仪等先进医疗电子设备,面向影像导航O型臂CT系统、非车载移动型高场专科MRI系统、立体内窥镜成像系统、新型全数字单光子断层成像系统、原创性非发射性物理治疗设备等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 /p p   考核指标:研发的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性能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2020年底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p p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30项。 /p p   有关说明: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鼓励地方、风险资本、金融资本等先期投入支持,拟采取后补助方式实施。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strong  4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strong /span /p p   strong  4.1 互联网医疗区块链技术及其互联网就医平台解决方案 /strong /p p strong   4.1.1 互联网医疗区块链技术及其互联网就医平台解决方案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新型可信任、可追溯区块链的网络通信协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护互信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具有双向加密与授权机制和高性能机密和溯源算法,构建互联网医疗行为和过程可跟踪溯源的超级注册账本 构建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就医信息技术平台,建立新型互联网医学服务模式,形成互联网医疗医患互信机制,实现区块化的去中心的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交易、共享。 /p p   考核指标:建立面向医生集团执业医师、互联网就医患者的新型互联网医疗云服务模式,实现区块化管理、去中心互联互通、信任机制保障、患者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平台构建和示范应用 平台执业医师不少于5000人,网络就诊人数累计5万人/年。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第三方服务研发型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医合作 牵头单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相关临床医学带头人、不同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制造商、信息技术开发商共同参与研究。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自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strong  5国家医疗器械示范应用 /strong /span /p p   strong  5.1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示范应用体系构建和信息系统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5.1.1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示范应用体系构建和信息系统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开展构建全国范围内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国家示范应用体系的研究,重点解决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工程区域外协同联动能力不足问题,加强国产医疗器械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人才链等环节中数据采集、信息交互、协同创新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平台。 /p p   考核指标:该项目实现10个以上国产医疗器械区域协同应用示范中心的互联互通,建设一个国家级国产医疗器械示范应用推广和应用评价数据中心和开放信息化平台,实现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相关科技项目的大数据收集、集成、分析、关联、检索和推送 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系统配置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数据库 形成1份应用示范报告,1份应用示范综合报告 具备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支撑能力。 /p p   实施周期: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strong  5.2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 /strong /p p strong   5.2.1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围绕不同区域的重大临床需求,突出解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区域常见多发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以前期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为基础,重点加强临床应用广、智能化程度高、可推广性强的基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基层医疗机构新配置解决方案、新技术临床解决方案(包括诊疗、筛查等)、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示范,促进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示范应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可及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p p   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开展5个示范点的基层医疗机构系统配置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示范,每个省区建设不少于5个典型示范点 每个示范点覆盖人群不少于10万人 每个项目至少完成2个新技术临床解决方案的跨省区示范(不少于2个省)和不少于1种新型服务模式的规范化应用示范 示范地区的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增加20个百分点以上 通过项目实施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覆盖面达到1000家(包括联动的省)。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由各省级科技厅(委)组织推荐,各限推荐1个项目,2017、2018年已经立项的省市(北京、四川、浙江、辽宁、江苏、重庆、河南、湖北、山东)不能推荐,优先支持已开展“十百千万工程”的省份。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由1家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牵头,会同本省的基层医疗机构(县、乡镇、村、社区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组成示范网络 鼓励企业、评价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示范工程。地方财政投入和国拨经费投入比例不小于1:1,鼓励其他资金渠道投入,与本省/市示范工程的实施整合推进。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10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30家。鼓励项目牵头省与薄弱地区的省份联动实施,鼓励军民融合。申报单位需提交省/市认可的实施方案。项目申报单位上传的附件包括合作协议、自有资金证明和承诺书以及其他需要上传的材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有关说明 /span /strong /p p   1.本专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课题之间内容不交叉、技术不重复,“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类项目的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5家,其它每个项目的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p p   2.项目申报单位上传的附件包括合作协议、自有资金证明和承诺书以及其他需要上传的材料。 /p p   3.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立1个项目,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p p /p
  • 【详】近十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统计
    日前,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集中项目申请受理已经截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进入评审季,据官方时间表,4月12日前,将集中受理期项目申请初审,不予受理项目清单提交计划局。此背景下,仪器信息网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目前公开数据,整理近十年(2010-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据,统计近十年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项目的资助变化规律,以飨读者。本篇为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面上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统计。2010-2019年面上项目按申请与资助情况统计:总额上升,资助率略降从2010-2019年面上项目申请与资助整体情况来看,十年里共受理面上项目780330项,批准资助166165项;对应共受理申请金额1.72万亿元,批准资助1033亿元。十年来年均项数资助率为21.5%,年均金额资助率为11.06%。从上图2010-2019年面上项目申请与资助项数统计情况来看,每年面上项目受理申请项数有一定波动,2012年出现高峰,2014年后逐年增长;而比准资助项目数相对波动不大,平稳增长,2019年批准资助项目数为18995项;项数资助率来看,在20%上下波动,自2014年后,逐年略有下降趋势。从上图2010-2019年面上项目申请与资助金额统计情况来看,每年面上项目申请项数波动较大,2014年之前明显高于2015年后金额,如2012年受理金额达2015年受理金额的近9倍,2015年后受理申请金额大幅回落,随后递年稳步增长;批准金额相对稳定,每年在百亿级别,并逐步增长;金额资助率来看,由于2015年受理申请金额大幅回落,致使2015年金额资助率大幅抬高至19.13%,随后逐年略呈下降趋势。2010-2019年面上项目单项平均资助金额如下图,2014年前单项平均资助金额从约35万元递增至约80万元,2015年回落至约60万元,并在随后几年基本维持恒定。2010-2019年面上项目按单位性质统计:高等院校占比超八成2010-2019年面上项目按单位性质统计,分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其他三类。以下统计分析了近十年面上项目资助项数和金额三类性质单位的分布情况。从以上资助项目数和资助金额单位性质分布图来看,资助项目数和金额分布情况相近。高等院校为每年资助主要单位,资助项目数和资助金额都占据约八成,科研单位占约两成。2010-2019年面上项目按负责人专业技术职务统计:教授占比过半2010-2019年面上项目按负责人专业技术职务统计,负责人分为教授、副教授、高工、讲师、助教五类。以下统计了近十年面上项目资助项目五类负责人的分布情况。从以上面上项目资助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职务分布来看,批准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中,教授和副教授占比超过九成。教授占比最高,近十年占比均过半,但逐年有所下降,近六年维持在55%上下。副教授占比略有上升,近六年维持在37%上下。讲师近六年维持在6%上下,而高工和助教分别占比不足1%。2010-2019年面上项目按负责人年龄统计:36-40年龄段渐成主力2010-2019年面上项目按负责人年龄统计,各年龄段分为11各区间。以下统计了近十年面上项目资助项目负责人各年龄段分布情况。从以上面上项目资助项目负责人年龄分布来看,整体年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整体而言,31-55岁之间科研人员已经成为面上项目负责人的主力军,其中的各年龄段占比均在10%以上。其中36-40年龄段占比最为突出,在十年数据中有8年占比最高,且近八年占比稳步增加,2019年占比已达30%。46-50岁年龄段波动最大,曾在2011-2012两年占比最高,但近八年来占比逐渐下滑,目前占比约12%。41-45年龄段有所下滑,近年来维持在20%左右。31-35年龄段则逐年递增,近年来维持在约16%。2010-2019年面上项目各单位资助金额榜:上海交通大学十年榜首以下,对2010-2019年面上项目获得资助单位每年资助金额进行统计。十年来,57个高校院所单位曾进入近十年资助金额TOP40,而上海交通大学更是在这十年中稳居面上项目资助金额榜首,近十年已经有七年获得面上项目资助超3亿元。如上图,2010-2019年内,面上项目获得总资助超过10亿元单位达18家,上海交通大学以30.2亿元居首,浙江大学以26.7亿元紧随其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也均超过20亿元。近十年,曾十次上榜2010-2019年面上项目资助金额TOP40的单位名称如下表:十次入围2010-2019年面上项目资助金额TOP40榜单位名称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南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
  • 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开始申请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消息,本着科学、合理、经济和公平原则,根据受理项目的科学目标、海域特征以及航次需求,拟组织渤黄海航次、东海航次、长江口航次、台湾海峡航次、南海东北部春季综合航次、南海东北部夏秋季综合航次、南海西部综合航次、南海北部地球物理航次、西太平洋航次、东印度洋航次等10个航次,总船时约400天。共享航次申请的受理时间为10月10日至10月25日(报送日期以邮戳为准)。   详情请见:关于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申请的通知
  • 半导体化学家沈天慧院士逝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半导体化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沈天慧,因病于2011年1月2日凌晨2时5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沈天慧院士遗愿希望丧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   沈天慧1923年出生于浙江嘉善,1945年进入大同大学化工系就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新中国成立后,沈天慧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1954年,沈天慧被选派到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工作,参加对我国新发现的包头白云鄂博稀土铁矿的分析,在稀土铁矿全分析方法上做出了贡献。1957年,沈天慧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冶金研究所进修半导体硅和化合物半导体的研制。经过2年的学习后回国,在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三氯氢硅法制备高纯硅小组,研制出我国第一批用该法制成的半导体高纯硅,开创了中国人自己研制高纯硅的历史。   1966年,沈天慧调到中科院156工程处(北京),1970年迁至陕西临潼县航天工业部771研究所,在以后的近10年里,沈天慧一直从事硅材料器件的研制工作,开辟了磁叠片存储器和玻璃半导体记忆材料的研究领域,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艺研究做出了探索性和开创性的工作。   1974年,沈天慧开始负责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1975年,她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国产高档微机存储器1024,填补了国内空白,对发展我国微电子事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随后,她的小组相继研制成功多种大规模集成电路,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以及国防科工委、航天部等部委科技奖励。   沈天慧于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7年,沈天慧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从事磁盘基片表面化学镀NI-P层、钕铁硼材料表面保护、硬磁盘表面润滑层及微机电系统研究。在她的主持下,1996年我国第一台直径2mm的电磁型微马达诞生了。   在数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沈天慧服从国家需要,三改专业,具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她以一生的行动,实践着自己对党、对祖国诚挚的爱。
  •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2022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近日,科技部发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本专项按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三个层次,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围绕基础前沿和战略任务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及示范三大方向部署若干重点任务。2022年,本重点专项拟支持45个研究方向,除特殊说明外,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1. 国际单位制演进与计量新体系研究1.1 电学、辐射和光频量子计量器件研制1.2 特征生物分子多维数字化表征量值溯源与计量标准研究2.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NQI协同创新2.1 超高清大色域激光显示关键参数评价技术及标准研究2.2 5G通信终端计量与测评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2.3 异构设备智能计算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2.4 开放可控的计算互联标准与认证技术研究2.5 电磁兼容可视化自动检测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2.6 基于数据可信的质量信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7 车载环境感知传感器计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8 人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可信性评价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2.9 数字语音智能交互评价技术及标准研究2.10 高速智慧物流安检标准检测认证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3. 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领域NQI协同创新3.1 面向光刻机的高速超精密动态校准技术研究与应用3.2 测控装备智能化测评关键技术与装置研发3.3 片上纳米几何量与电学量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3.4 高温蠕变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3.5 高端装备智能组线与可靠性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3.6 工业模拟芯片设计与工艺协同可靠性质量技术及标准研究3.7 微机电系统关键射频参数计量标准研究与应用3.8 精密加工原级标准及核心部件极端参数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4. 生命健康与绿色环保领域NQI协同创新4.1 生命救治与监护设备智能计量及质控关键技术研究4.2 吸入性应激源辨识技术及儿童用品限量研究4.3 蛋白质免疫分析绝对定量方法及溯源技术研究4.4 胎儿智能超声标准参考图谱及实时评价关键技术研究4.5 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4.6 生物分解塑料检测与绿色认证关键技术研究4.7 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品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4.8 隐蔽管线智能化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4.9 社区适老化工效学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5. 安全与能源领域NQI协同创新5.1 典型智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5.2 入境重要商品风险防控和智慧监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5.3 核设施安全重要辐射参量计量检测和评价关键技术研究5.4 储层地质参数高精度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5.5 典型特种设备质控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5.6 水下探测网与目标感知量值溯源关键技术研究6. NQI核心仪器装置研发6.1 国际等效高精度计量仪器和标准器研制(一期)6.2 地外行星的自转角速度及行星时测量装置及关键技术研究6.3 高适应性智能化数字X射线3D在线检测关键部件及系统6.4 高适应性现场监测有害物实时原位确证检测技术研发7. NQI数字化共性技术协同创新7.1 标准数字化演进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一期)8. 重点领域NQI集成应用示范8.1 电热领域石墨烯材料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8.2 风电机群服役全周期质量评估与调控技术研究8.3 快递业绿色与智能标准化关键技术及检测认证应用研究8.4 水产品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监管示范应用8.5 重点产业和领域NQI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附件:“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 通过5项能力验证 武汉水生动物疫病检测跻身国家队
    在通过国家水生动物疫病5项检验能力验证后,武汉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近日获颁“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能力验证基层优秀单位证书”,标志着武汉水生动物疫病检测跻身国家队,获得2024年国家及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相应疫病检测实验室备选资格。这5项检验能力包括锦鲤疱疹病毒病、白斑综合征、虾肝肠胞虫病、十足目虹彩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等。2021年,武汉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落户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该中心是农业农村部水生动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22年,边建设边检测边完善,当年检测病害样品155批次。2023年6月,该中心通过项目验收,7月顺利完成国家下发的考核盲样检测并上报结果,近日收到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下发的检测能力基层优秀单位证书。2023年,全年共检测病害样品204批次,充分体现了武汉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的检测水平。据介绍,目前,武汉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能检测鲤春病毒血症、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鲤浮肿病、小瓜虫病、白斑综合征、虾肝肠胞虫病等9种水生动物病害项目。今后,该中心还将扩大检测项目,使实验室检测能力再上新台阶,努力提升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 沈阳仪表院:关键基础元器件研发的“国家队”
    6月5日,在沈阳仪表科学院有限公司(简称“沈阳仪表院”)光学薄膜芯片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超净车间里,伴随着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工作,一箱箱荧光滤光芯片组件源源不断地镀膜、检测、封装、打包、装箱,随即发送全国各地。  “这种生产节奏我们已经持续两年多时间。沈阳仪表院作为工信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单位,承担了核酸检测仪用荧光滤光芯片的生产任务,产品占市场份额超过60%,为国家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贡献,获得国资委的表彰。”沈阳仪表院一位负责人自豪地说。  生物医学光学薄膜元器件是沈阳仪表院研发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可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精准医学诊断领域的核酸检测、基因检测、生物酶标定仪器,技术水平属“国际一流”。这也仅是沈阳仪表院作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的“代表作”之一。  1961年5月5日,沈阳仪表院前身“第一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成立。时至今日,该院一直秉承着“仪表元件争创一流”的初心,以“引领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技术进步”为使命,以成为仪器仪表和高端装备细分领域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为发展目标。60余年踔厉奋发,成就了科技创新“国家队”的风采:完成科研项目1800多项,获得国家、省、市各项奖励400多项,获得国家级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获得授权专利450余项(发明专利101项),主持和参与制订、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近500项、其中国家类标准100项。产品应用领域覆盖国民经济重点领域。  这些“代表作”不仅包括助力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月球探测器、北斗导航卫星等国家重点项目的精密金属波纹管,还包括推动国家重点装备和能源管网检测国产化的高性能传感器和高端管道检测仪器,还有半导体装备、一键式清洗系统等。  2002年,国家唯一“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沈阳仪表院。20年后,也就是今年3月5日,由院士领衔的专家评审组对沈阳仪表院攻关项目“高端装备用硅基压力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评估,得出结论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硅基压力传感器及敏感芯片国产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正是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在进军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高速发展时代,沈阳仪表院实现了新的突破,抢占了仪器仪表及核心元器件、高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制高点,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近日,沈阳仪表院投资4亿元,占地3万平方米的新产业园破土动工,将新建传感器芯片、光学敏感元件、机械敏感元件、高端装备等实验室和生产线。  目前,沈阳仪表院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质量检验中心,有传感器、弹性元件、光学器件、专用设备、检测服务在内的五大产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沈阳仪表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以“四个面向”为战略引领,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沈阳仪表院坚守工艺元件争创一流的初心矢志不移。我们要在智能时代继续不断创新,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为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作出新贡献!”谈及未来,沈阳仪表院董事长曾艳丽自信地说。
  • 江苏常州质检所获三项国家专利申请受理
    从江苏省常州市质监局获悉,近日,常州质检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三项国家专利的申请,均获得受理。   2009年,常州质检所组织起草了国家标准《餐桌餐椅》和行业标准《办公家具 电脑桌》。在此基础上,常州质检所整理了三项专利技术,分别是《高度可调式电脑桌》、《一种餐桌》两个实用新型专利和《玻璃桌面耐热性试验方法》一项发明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在受理后数月即可生效,发明专利须在受理两年后生效。   该批专利填补了常州质检所专利领域的空白,为今后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 迎接英雄回家——海尔航天冰箱搭载神十一成功返航
    北京时间11月18日14时07分,搭乘2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以下简称神十一)在内蒙古中部草原顺利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圆满完成本次飞行任务,并带回在太空栽培的生菜、结茧的蚕以及太空搜集的保存在航天冰箱内的尿液、唾液等样本,为下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更丰富的素材资源。两位航天员在经历了33天的太空之旅后,顺利完成了从太空“搬家”回归地球的工作任务,确保天宫二号继续安全、稳定运行。神十一任务的顺利完成,意味着我国建成未来空间站的目标又迈向了一大步。从中国航天员中心得到的最新消息,整个在轨运行过程中,海尔航天冰箱各项技术指标正常,安全存储航天员的生理样本,圆满完成此次飞行任务,为航天医学研究提供天地全程冷链的技术保障!以四大核心技术铸就航天品质,用航天科技服务生命科学面对太空环境及飞船运行结构的特殊性,海尔航天冰箱自主研发四大航天技术,圆满完成航天任务,更将航天科技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创造更多“航天冰箱“式的领先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为专业用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解决方案:第一:轻强结构,强度高、重量轻,全方位安全保障“飞船发射成本高昂,应最大限度减轻航天冰箱重量,节约发射成本”,这是对航天冰箱技术的首要要求。航天冰箱具备高强度结构,可耐受发射过程强烈震动冲击,同时采用航天热电制冷系统紧凑设计,保温层厚度减半,节约外部空间25%,重量比设计限值降低25%。海尔生物医疗,基于航天高强度的安全保障,在实验、科研应用领域中我们创新研发、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速恒定的实验室安全呵护:l智净生物安全柜恒风速专利,全生命周期保证风速恒定,保障人和样本安全首创恒风速专利,终解行业内安全柜久用风速降低难题,实时显示风速和气流是否达标,自动调整风速,全生命周期保障安全柜风速恒定,有效防止因风速不均匀而造成人员感染、样本受污染的隐患。第二:高效节能,是航天需求,更是引领行业节能环保变革飞船运行中,能源来源于太阳能帆板,需要首先保证生命支持、飞船控制系统供应;最大化降低能耗,为飞行任务提供保障是对航天冰箱的第二大技术要求。航天冰箱通过高效控制、高效换热和高效隔热三大高效节能技术,最终实现能耗比设计要求节能25%,其制冷效率比普通冰箱提高50%,为飞行任务节约宝贵空间能源。能源的宝贵不止于空间飞行,地球的节能、环保更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l节能芯超低温冰箱全球首创HC碳氢制冷技术,完全无氟,制冷效率更优,节能环保海尔节能芯超低温冰箱,HC碳氢制冷,完全无氟、臭氧层破坏为零、温室气体排放为零,绿色环保;同时制冷效率提高30%,省电高达一半,创造节能环保绿色生物样本库和绿色实验室。目前,已成为国家基因库、UK-Biobank的首选!近日,更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颁发的001号节能环保认证。是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的节能超低温冰箱。第三:智能控制,30万米高度天地全程冷链安全通过物联网控制技术的应用,北京航天飞船控制中心可远程开启30万米高空的航天冰箱,天地全程温度监测和远程控制,减少航天员的在轨工作量、从事太空实验,创造便捷、舒适的空间生活。海尔生物医疗,完成超远程的天地物联的同时,实现低温环境全自动智能化存储与管理未来全世界样本存储数量,将在当前十亿的基础上呈几何倍数增长,而目前人工存取、样本信息可追溯性低、低温人身伤害等问题,使生命科学产业处于初级阶段。l全自动样本存储管理系统保证样本安全、人员安全,信息化管理更便捷方案包括自动化液氮罐、自动化冷库,通过机械臂自动存取冻存盒,不再需要打开冰箱或进入内部等繁琐工作,最大限度保障样本安全性及样本质量、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对人员安全保护更高。通过信息化智能管理,自动审核、盘点,实时监控样本出入库记录,多用户多权限管理,实现全程可记录、可追溯,智能便捷的管理海量样本。第四:恒温蓄冷,超长保温,保障样本无能源下的安全存储飞船在发射、对接及返回阶段都是断电状态,对航天冰箱在恒温蓄冷方面的技术有极高要求,全方位确保天地全程样本安全。航天冰箱通过恒温蓄冷模块的应用,在无电源情况下,实现最长20小时恒温蓄冷,保证航天冰箱从发射到返回全过程温度恒定,保证实验样本安全。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偏远地区,电力资源不足和短缺,通过有效利用太阳能,并结合恒温蓄冷技术,超长保温,保证疫苗等医疗用品的存储安全。l海尔太阳能疫苗冰箱纯太阳能不用电,一次使用,保温时间长达7天超越了通过电力和燃油驱动的传统冰箱,完全利用太阳能工作,无需额外电源,满足用电不稳、不方便地区疫苗的安全存储,保障安全、经济节能;一次供电,保温时间最长可达7天,成为全球冰箱应用领域跨时代的创新产品,已经相继为非洲、拉丁美洲千万儿童的疫苗接种提供恒温存储服务。通过十年创业创新,航天冰箱4大核心技术突破,并应用于低温冷链和生命科学领域,诞生中国最大低温冷链产品群。海尔生物医疗也实现由一个产品到一个方案,再到一个产业的升级跨越,开创中国低温制冷行业第一品牌,支持中国民族生物医疗产业发展、服务全球生命科学领域。
  • TOC 50周年丨专家访谈-沈明辉
    在一起的时间久了,随便哪个街角都有曾经。今天的嘉宾,与岛津一起在江苏的炎炎夏日拜访过客户、查看过现场;一起在苏州游船、谈古论今;一起走访日本,参会交流… … 时间沉淀,时间淘洗,本期请与岛津相识多年,岛津的代理商--苏州政和化工环保有限公司的沈明辉先生来聊聊他与TOC的故事。他说他对TOC印象最深的事和一条裤子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点击查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FDhC_nbg9_FQk0ow_VNRw 嘉宾介绍:沈明辉:中级工程师职称,现任苏州政和化工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自2007年开始从事环保领域工作,先后负责在线监测分析仪运维管理、企业环境咨询与环保业务托管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长期的一线工作经历,熟悉各个品牌的水质及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带领企业团队获得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高新企业、省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项殊荣,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OS45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授予实用新型专利12项。
  • 国家大气重点实验室在沈建成 专管“挥发性”物质
    2010年12月29日,记者从沈阳市环保局获悉,环保部第一家依托环境监测部门建设的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在沈建成。空气中的157种微粒状况将被沈阳人完全掌控。   从2008年开始,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就开始筹建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用于了解沈阳市环境空气中有机污染状况,为全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技术保障。目前,此重点实验室已经具备了157种大气有机污染物的分析能力,并在北陵公园建成具备77种污染物监测能力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能力居全国第一,该站还会对沈阳日常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   沈阳市环保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重点实验室的建成将为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提供高科技保障。今后,沈阳市民将受益于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过程跟踪和源解析技术,掌握沈阳市大气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为环保部门进行污染源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市民身体健康。   沈阳市环保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大气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强毒性,并且具有流动性和积累性,可通过呼吸、接触、食物链累积等途径,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目前已被列为全球八大环境问题之一。   李晶演示使用预浓缩仪-气相质谱联用仪检测苏玛罐内空气样本中大气有机污染物含量   记者探访 最牛实验室   昨日,本报记者独家走进全国最牛大气实验室,对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进行探访。   15时许,在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楼内,一处看似平常的大门后,藏着最尖端的气体实验设备和人才。在实验室内,负责人李晶和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抽取空气样本,对大气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   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总工程师曲健对记者说,空气中的挥发性物质由于稳定性差通常都是最难监测的,但其对人体和臭氧层的危害又是很强的,这家实验室最强的标志就是对可挥发性气体实现了监测。   注入氮气 用来当“洗涤剂”   由于挥发性物质检测的特点,取样的物品使用后需要让内壁保持真空,而“洗涤剂”就是“氮气”。就像打针抽气一样,将苏玛罐内所有的气体抽空,并注入氮气,由于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从而保障下次采样时,能够获得权威的科学数据。   与普通实验室监测的数据不同,这里监测的数据将成为全国标准。曲健介绍说,由于是国家重点大气实验室,这里获得的数据样本将成为全国气体环境数据的重要标准。   确定挥发性物质比例   李晶将苏玛罐挂在了预浓缩仪-气相质谱联用仪的端口上,对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加入溶剂等过程后,挥发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比例就被确定了下来。   李晶告诉记者,预浓缩仪-气相质谱联用仪价格在200万元,整个实验室的设备的价格至少在千万元以上。   对人体伤害较大的苯系物、有机硫等挥发性有机物气体都在监测范围之内。
  • 家乐福沈阳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启动
    5月22日,家乐福大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在沈阳家乐福塔湾店正式启动,这是家乐福继北京、上海和重庆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设立的第四个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该实验室为家乐福食品安全一级实验室,累计耗资近500万元。投入使用后,该实验室每日可对近65个类别的食品进行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近50个指标的检测,充分保障家乐福所售食品的健康与安全。   这一项目的启动,不仅表现出家乐福对沈城消费者“餐桌大事”的重视和关心,更体现出全球巨头连锁零售商为百姓把关的责任和义务。启动仪式现场,沈阳市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表达了对家乐福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肯定和赞许。家乐福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嘉年亲自到场,并在仪式结束后率先进入实验室参观视察。   自筹资金 只为消费者放心   家乐福自进入中国以来,始终对食品安全的管控极其重视。面对市场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作为全球连锁的零售商巨头,家乐福自认为有责任和义务,为老百姓把好零售渠道中食品安全这一关,以预防由于生产领域的疏漏或运输途径中的污染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   本次家乐福为食品安全一级实验室投资5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对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技能培训,旨在给百姓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   据家乐福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嘉年介绍,目前,家乐福每天要对28个样品的46种检测项目进行快速检测,样品覆盖生鲜所有部门和杂货部分部门,包括馒头、面条、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实验室的食品抽检合格率可达到99%以上。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家乐福会立刻要求撤架、拒收或销毁,并通知供应商。供应商需提供相应整改报告,实验室也会加强对该供应商的检测。如果供应商有异议,双方可提请第三方实验室再次检验,复检合格,家乐福则恢复上架 确有问题,则停止合作,以保障在家乐福所售的每一样食品都是放心合格的。   亲自体验 感受食品安全   在启动仪式当天,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唐嘉年先生还带领现场来宾,亲自深入家乐福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共同感受高标准的检测现场。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所有人员都必须穿好鞋套,以保持室内的整洁和卫生。步入实验室,可以看到技术人员们正在忙碌而有序地对食品进行取样和检验。据了解,目前家乐福食品安全一级实验室的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腌制品的亚硝酸盐 、兽药残留、肉的含水量、瘦肉精、蘑菇漂白剂、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双氧水、硼砂、油品质等11项,涉及蔬菜、水果、肉蛋禽、熟食制品、奶制品、蜜饯果脯、面点 、米面油、干制水产品、水发制品、腌制制品等生活中常见的食品。   另外,该实验室还将通过塔湾店卖场内的大屏幕,实时向消费者直播检测全过程。消费者在准备排队结账的时候,就能够通过屏幕看到实验员在实验室内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检验的情景,实况直播,保证检测透明化。   创新举措 引领行业风标   参观结束后,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唐嘉年接受了媒体采访。在访问中,唐嘉年表示,食品安全始终是家乐福重要的出发点,家乐福一直在努力开创新举措,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心的购物平台。“在全中国,除了这种大型的实验室之外,家乐福还设立了42个小型的快速检测室。我们真诚地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资金,去专门做好食品安全,这是在除中国外的任何一个国家,我们都做不到的。此次建立的家乐福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它的检测和控制范围完全可以覆盖到全市,在得到检测结果后,我们将积极与政府沟通,提供检测信息,服务于全社会,继而保证全市的食品安全。”   在采访中,唐嘉年先生还不断提到二维码在家乐福的应用,这也是家乐福对食品安全的另一项重大创新。消费者通过扫描家乐福所售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便可直接得到相关的产品信息,追溯产品的来源、生产日期、检测结果等具体信息,为购物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唐嘉年先生还特别感谢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农委、沈阳农业大学等相关单位,一直以来为家乐福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并表示日后家乐福将会继续开创更多的新“点子”,服务于沈城消费者。
  • 沈平平蒲慕明施一公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11月1日上午在福州开幕。开幕式上,2010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揭晓,能源专家沈平平、生物学家蒲慕明和施一公获得此项荣誉。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认为,沈平平领导的团队实现了产学研的密切结合,在第一期973项目的支持下,首先用分子试剂理念研制出了用表面全自动高温高压油层物理系统,形成了一整套化学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理论技术体系,在大庆油田开展了大规模的化学区实验,为大庆油田化学区年产原油1300多万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第二期的973项目支持下,在中国首次建立了适合中国油藏特点的二氧化碳、地质安全埋藏评价体系,发展了二氧化碳与原油埋藏理论,在吉林油田建立了世界第二个二氧化碳地质埋藏和提高采收率的示范区,二氧化碳埋藏率提高了10万吨。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剧增,石油和天然气对国外资源的依赖不断增长,提高我国原油天然气的勘探、生产、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沈平平领导的团队在这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评价。   蒲慕明在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中发明和发展了一系列新理论技术,创造了神经生长中对导向分子的反映,并阐明了神经生长进行方向决策时细胞类的信号传导机制。在过去20年发现了神经营养因子可以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也对神经信号的时间信息存储机制进行了定量的分析。这些工作对理解神经环路的发育机制,大脑如何储存长时间记忆以及如何修复脑神经损伤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施一公主要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其抗癌药物的专利在美国进入临床实验,从2007年以来,他领导的清华大学研究组在膜蛋白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大分子研究中连续取得重大进展,2009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解析了细胞凋亡小体的高分裂与空间三维结构,该结构挑战并打破了学术界的传统解释,对研究细胞凋亡发生的机理有重大影响。2009-2010年,该研究组首次在世界上成功解析了氨基酸反向专用蛋白的原子结构和复合物结构,这两项工作对破解一大类膜转运蛋白的转运机理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本年度,求是科技基金会还设有求是研究生奖学金,奖励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的优秀博士研究生 IAS Qiu Shi Foundation Members,捐设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两个华裔研究学者名额。   “求是科技基金会”由查济民先生及家族于1994年在香港创立。“求是”之名,是查先生根据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而取的。基金会之主要目的是通过奖助在科技领域上有成就的中国学者,推动国家的科技研究工作。
  • 沈阳已投资20余亿元建国家级质检基地
    “明年,沈阳将依托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基地、计量标准检测基地、特种设备检测基地、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包括百余个国家级实验室、年检验检测能力40万件、辐射东北、国内一流的国家级质检基地。”5月11日,在铁西区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公共研发促进中心的建立,标志着聚集区公共研发平台建成启动。   目前,铁西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全力推进聚集区公共研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公共制造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要求,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3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20余亿元,使五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公共研发平台全面提升。聚集区已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106个。通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科技型团队20余个、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16户、国内著名金融机构7家、国内外研发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20家,支持国内高校、研究机构与区内企业共同建设研发中心。   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引进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盛京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 积极推进中科招商基金、渤海基金及各类风险投资公司入区 探索企业融资新方式,以沈阳铸锻工业园项目为主体发行企业债券,现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批 推进企业上市,目前,聚集区上市企业已达6户。   现代物流服务平台初具规模。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已落户企业82户,今年还将有15户企业入区。园区物流产业年营业规模将达到20亿元,第三方物流业务量将超过50%。同时,引进了中外运、久凌、中床、普洛斯、香港招商局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提高了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开展校政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了聚集区的人才培养平台。   公共制造平台已形成能力。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铁西区对沈重、沈矿、沈鼓等热加工资源进行整合,完成了建设占地37万平方米的沈阳铸锻产业园,现已全部建成投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