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软科学

仪器信息网软科学专题为您整合软科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软科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软科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软科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软科学话题讨论。

软科学相关的论坛

  • 江苏省计量院获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

    [align=left] 日前,由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博士李新主持的《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系统校准装置的研制》项目获得了2018年度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仪表工业科学技术进步项目二等奖。[/align][align=left] 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由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设立的面向该省仪器仪表行业的综合性奖项,奖励范围包括仪器仪表工业先进科技工作者项目、仪器仪表工业科学技术发明项目、仪器仪表工业科学技术进步项目、仪器仪表工业工程化和新技术推广项目、仪器仪表工业软科学和标准项目等。[/align][align=left] 江苏省计量院收到2018年度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通知后,在内部办公网络OA上转发报奖通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积极申报,经项目负责人申报,该院科技发展部对照《江苏省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稿)》规定对院内申报材料进行了格式审查,并将总体情况上报院领导。最终,江苏省计量院推荐《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系统校准装置的研制》项目参加2018年度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align]

  • 【分享】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属于物理学或与物理学有关的,可以提出 力学、光学和声学等三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1)力学方面 ①《考工记》一书中的有关记载。这是一本现存的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 技术规范的书籍,可能是春秋时代(公元前700至400年)末年的作品。 它记述了许多手工业的工艺制作与设施,汇集了至公元前3、4世纪时的工 程技术知识。其中包含的力学知识,主要有:关于惯性的记载、滚动摩擦的 论述、论箭的飞行与保持稳定,还记述了有关力的测量、斜面受力分析以及 材料和施工中的一些软科学知识。②《墨经》中有关力学知识的记载。《墨经》战国时代以墨翟(公元前 490至403年)为首的墨家的代表作,分为“经”与“经说”两大部分。 经说是经的注解。前者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定义性质的条文,后者则带有定律 的性质的解释。 《墨经》中的软科学知识已不全是实际生产知识的总结和记述,而是对 力学现象进行了粗浅的概括,并进行了一些推理论证。诸如,关于时空观念、 运动学知识、力的概念、力系平衡的论述,以及斜面、滑轮及其应用,等等。 现举一条关于杠杆的理论探讨以兹说明: 经下第25条:“天(衡)而必正,说在得。” 经说:“(衡),加重于一旁,必捶(垂),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 短标长,两相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这一条说明了不等臂天平(秤)的平衡关系。可能是墨家探讨杠杆平衡 关系的实验总结,说明墨家发现杠杆定律较之古希腊的阿基米德要早二百多 年。但并没有阿基米德杠杆定理那样完整和定量化。③侯风地动仪。这是东汉张衡(公元78至139年)所制的世界上第 一台地震仪。《后汉书张衡列传》上有下面一段记载:“(顺帝)阳嘉元年 (即公元132年),复造侯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 形似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 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 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震,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 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甩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当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 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 地动所从方起”。 显然,这是一种测定震源方向的仪器。可惜,后来这架地动仪失传了。 我国考古博物学家王振铎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复制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书 上的记载和力学原理满意地复制成功了侯风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它主要是一 个利用了重心很高的“都柱”的不稳平衡。从这个仪器的制造来看,张衡已 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同时他对地震波传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了解。 这些在当时来说都是十分了不起的。④记里鼓和指南车。这是三国时魏人马钧根据以前的记载模仿制成的两 种利用各种齿轮的复合运动传动的自动机构。记里鼓是利用原动齿轮带动大 小不同的一套从轮,使车轮转动把车行的里数自动地表示出来的一种装置。 指南车是利用一套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的定向装置,使得立在车上的一个 木制人像的手永远指着固定的方向。关于这两种装置的结构,在刘仙洲教授 著的《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第五章中有较详细的介绍。 (2)光学方面关于光学知识的记载以《墨经》经下中的八条(16至高无23)最为 系统。其内容涉及影子生成的道理,本影和半影,由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 确定影子的大小,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光的反射性和平面镜成像,凹面镜成 像,凸面镜成像等。它已触及了几何光学很大一部分,从时间上看要比古希 腊欧几里德注《反射光学》早一百多年,所以,《墨经》中的光学条文,不 仅是我国最早的光学著作,也是世界古代科技史上难得的各较全面的光学著 作。经下第16条:“景不徙,说在改为。” 经说:“景:光至,景亡;若在,尽古息。”这一条是论述影的生成。 各家的解释在这一点上没有分歧。然而细致地推敲起来,又各有不同的见解。 主要是对于经说中的“若在”指的是“影在”,还是“物在”,有不同的理 解。经下第22条:“鉴(洼),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 经说:“鉴:分鉴;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 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起于中缘正而长其直也。中之外,鉴者近中,则 所鉴必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易,合于中而长其直也。” 这一条讲的是凹面镜成像的规律。钱临照先生对此有很好的解释。他特 别指出,当时不是用一个光源和纸屏进行观察,而是人脸本身为物,以眼为 屏,所以在“一小而易”和“一大而正”之间不能发现“一大而易”的情况。 他并从而推断,经文中所说的"中",是指从镜面的曲率中心到其焦点之间的 一段区域,而不是一个点。

  • 【资料】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期刊==科学、科学研究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核心期刊及相关期刊==科学、科学研究类:[table=700][tr=#eaeac8][td=1,1,50]序号[/td][td=1,1,350][img=14,14,absMiddle]http://61.164.36.250:8001/CSTJ/IMAGES/kanwu.gif[/img] 刊名[/td][td=1,1,100][align=center][b]I[color=#ff0000]S[/color][color=#009900]S[/color][color=#ff00ff]N[/color][/b][/align][/td][td=1,1,100][align=center][b]C[color=#ff0000]N[/color][/b][/align][/td][td=1,1,50][align=center]核心期刊[/align][/td][/tr][tr=#f3f3f3][td]1[/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3234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河海大学科技情报[/url][/td][td][/td][td][/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2[/td][td]科学技术哲学研究[/td][td][align=center]1674-7062[/align][/td][td][align=center]14-1354/G3[/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3[/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6469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科技通报[/url][/td][td][align=center]1001-7119[/align][/td][td][align=center]33-1079/N[/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4[/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5604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科研管理[/url][/td][td][align=center]1000-2995[/align][/td][td][align=center]11-1567/N[/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5[/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5119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url][/td][td][align=center]1002-0241[/align][/td][td][align=center]12-1117/G3[/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6[/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6013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科技管理研究[/url][/td][td][align=center]1000-7695[/align][/td][td][align=center]44-1223/G3[/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7[/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3202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科学学研究[/url][/td][td][align=center]1003-2053[/align][/td][td][align=center]11-1805/G3[/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8[/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5176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科学技术与辩证法[/url][/td][td][align=center]1003-5680[/align][/td][td][align=center]14-1061/G3[/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9[/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0051A/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情报科学[/url][/td][td][align=center]1007-7634[/align][/td][td][align=center]22-1264/G2[/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10[/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0226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情报杂志[/url][/td][td][align=center]1002-1965[/align][/td][td][align=center]61-1167/G3[/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11[/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5770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情报理论与实践[/url][/td][td][align=center]1000-7490[/align][/td][td][align=center]11-1762/G2[/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12[/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5888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情报学报[/url][/td][td][align=center]1000-0135[/align][/td][td][align=center]11-2257/G3[/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13[/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1678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软科学研究[/url][/td][td][/td][td][/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14[/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2359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软科学[/url][/td][td][align=center]1001-8409[/align][/td][td][align=center]51-1268/G3[/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15[/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5963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预测[/url][/td][td][align=center]1003-5192[/align][/td][td][align=center]34-1013/N[/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16[/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81062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研究与发展管理[/url][/td][td][align=center]1004-8308[/align][/td][td][align=center]31-1599/G3[/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17[/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7442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url][/td][td][align=center]1002-1175[/align][/td][td][align=center]11-2809/N[/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18[/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1762X/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中国科技论坛[/url][/td][td][align=center]1002-6711[/align][/td][td][align=center]11-1344/G3[/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19[/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0831A/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资源科学[/url][/td][td][align=center]1007-7588[/align][/td][td][align=center]11-3868/N[/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20[/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1678A/index.asp?CSID={0C166807-4887-48D7-86AA-CCC7B64121FD}]中国软科学[/url][/td][td][align=center]1002-9753[/align][/td][td][align=center]11-3036/G3[/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able]

  • 高校科研院所招聘联盟刚刚发布了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科技战略研究岗职位,坐标江西,敢不敢来试试?

    [b]职位名称:[/b]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科技战略研究岗[b]职位描述/要求:[/b]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是江西省科学院直属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主要承担科技决策咨询、科技战略研究以及科技信息服务等工作,拥有权威数据库和专业分析软件及专业培训的研究人员,是全省首个集科技战略研究、科技文献服务、科技信息检索与科技决策咨询为一体的科技战略研究所。拥有国家级平台1个:"国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示范机构";省级平台3个:"江西省科技发展战略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与南昌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建平台3个:"产业情报研究中心"、"文献信息共享服务站"、"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江西查新工作站"。二、招聘岗位、条件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生物学(0710)1人应用经济学(0202),金融学、金融工程或科技金融方向优先1人管理学(12),科技政策、公共政策、行政管理等方向优先1人1、全日制统招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第一学历为统招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海外留学人员需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及留学回国人员证明;2、年龄不超过35周岁(即1984年2月1日以后出生的),博士后及海外留学回国人才年龄不超过40周岁(即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3、其他条件(1)身体健康,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英语能力,能熟练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相关工作。(3)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整理、分析能力。(4)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b]公司介绍:[/b] 仪器信息网仪器直聘栏目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免费职位发布平台,汇集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信息。发布信息请联系010-5165407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55145]查看全部[/url]

  • 求助中文文献

    【序号】: 1【作者】:张煜【题名】: 浅谈影响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要素及对策 【期刊】: 纺织报告 2019年04期 【年、卷、期、起止页码】:【全文链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JSFA201904015&dbcode=CJFQ&dbname=CJFD2019&v=【序号】:2 【作者】:刘光东 等【题名】: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 【期刊】: 软科学 2011年03期 【年、卷、期、起止页码】:【全文链接】: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XUXI201103008&dbcode=CJFQ&dbname=CJFD2011&v=【序号】: 3【作者】:池仁勇 唐根年【题名】: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期刊】: 科研管理 2004年04期【年、卷、期、起止页码】:【全文链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KYGL200404004&dbcode=CJFQ&dbname=CJFD2004&v=【序号】: 4【作者】:董登珍 等【题名】:湖北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基于研发资本存量角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2018年16期【年、卷、期、起止页码】:【全文链接】: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KJGL201816012&dbcode=CJFQ&dbname=CJFD2018&v=【序号】: 5【作者】:乔彬 等【题名】: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区域收入差距 【期刊】: 软科学 2016年10期【年、卷、期、起止页码】:【全文链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XUXI201610004&dbcode=CJFQ&dbname=CJFD2016&v=

  • 总预算超2.9亿! 2024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安排部分汇总

    近期,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2024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拟安排资金的公示,拟安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广东)、特定高校支持计划、省软科学54项,[b]涉及省级财政资金29243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广东)1项8000万元,特定高校支持计划3项20750万元,省软科学50项493万元。[/b]以下为2024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拟安排资金的安排详情:[align=center][img=,700,47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6eba8fb0-256f-4a4f-b9c7-24706f9415dc.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448]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713346da-c887-4b0b-831f-88ff018c00e0.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516]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d04b6e0a-1c83-457e-8689-d8e6f364e33d.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445]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8218037e-a5dd-4a00-81ba-2046ffc6fd4b.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45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39d656ed-cf6b-4df9-8b48-660094e9cb1d.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508]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34b18ad5-6d4c-4562-8d4d-448e98192967.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45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fddf53e3-4f02-4045-9d11-1b301e201444.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700,321]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730d6a48-fdd5-4638-b83d-ab2bfda489df.jpg[/img][/align][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font=none][back=url(&][/back][/font][font=none][/font]

  •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在京通过验收和鉴定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在京通过验收和鉴定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2/201202082228_348410_1636164_3.jpg 2月7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承担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在京通过验收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对我国政府部门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不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课题组项目主持人、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出席课题验收暨鉴定会并致辞。 会议由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主持,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学会会长王澜明、科技部办公厅巡视员兼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出席会议。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为组长的专家验收组对该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课题通过鉴定和验收,不仅对我国政府部门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执行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对提高我国的软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支树平在致辞中首先对为开展课题研究付出辛勤努力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对课题成果通过验收表示祝贺。他说,“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是根据现实工作的实际需要搞起来的,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该课题研究首先有实践基础。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历来重视科技,重视管理,尤其重视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引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机关,是总局党组认真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央要求、管理趋势、现实需要、质检责任。课题研究从2009年6月8日正式启动至今,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全员参与、专家互动,做了许多非常复杂、浩繁的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在质检系统的广泛运行,为这个课题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支树平指出,该课题研究还有理论创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的一系列国际标准。质量管理方法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是一种趋势。我国在改革开放不久,即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党政机关借鉴质量管理的也不少,但在国家部委层面,国家质检总局是第一家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国家质检总局启动了这个软课题研究,把质量管理与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联系到一起,也是一个创新。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既参考了一些现成标准,也搞了一些自己的创新,如确定了政府部门执行力评价的定性和定量要素、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部门执行力评价的累加模型、提出了以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为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步骤和方法等。 支树平表示,科研探索永无止境,今天课题通过验收并获得专家高度评价,既是鼓励,更是一种责任。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推进实施,把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加强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效能,提升质检部门的执行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科研探索,特别是理论探索的力度,争取形成更加科学、更有价值、更富创新的理论成果。希望我们的研究团队不停歇地继续努力,希望全系统的同志更加重视质量管理体系,重视执行力的提升,在具体实践中认真探索。更重要的是希望在座的从事质量管理研究的顶尖专家学者,继续关注我们、指导我们,帮助我们完善这个理论成果,使它真正具有国际水平,在实践中形成一个可资借鉴的典型。 支树平认为,现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质量管理。国家质检总局作为我国质量管理部门,不仅要把中国的质量管理搞好,而且要为世界的质量管理作贡献,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经验。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我国质检部门和质检工作者要有这种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自2010年1月1日正式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成为我国部委中第一家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政府部门内部管理的单位。2010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的申请,并被科技部列为当年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指令性项目。 该课题研究是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政府部门执行力提升背景下的新应用,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执行力要求在理论和应用上进行拓展,具有创新意义。研究从执行力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政府部门执行力的构成要素,界定了政府部门执行力的定义及内涵;研究了质量管理体系对提高政府部门执行力的适用性及优势,并基于国家质检总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总结、归纳了以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为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方法,并不拘泥于标准条款的要求,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步骤和方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工作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课题还对政府部门执行力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政府部门执行力评价的定性要素和定量要素,具有创新性。 课题组在研究中形成研究报告3篇、调研报告1篇、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草案1份,并在《软科技要报》、《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文章4篇。 此次课题验收暨鉴定会是科技部委托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进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担任专家组组长。

  • 【讨论】(已应助)待评定论文A和B是否符合二等奖要求?(SOS,本周三下班前定)

    评定标准:二等奖:(达到以下标准之一者)(1)在自然科学理论研究或者应用技术研究上,有一定的新突破或创新。(2)研究成果对推进我市科技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及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3)对我市经济发展及科技体制改革等软科学研究,经论证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论文、专著。----------------------------------------------------------------待评定论文A:论文题目:A study on 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 Purification,Composition and Activity Analysis ;蛹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发表刊物:《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8.11SCI期刊,IF=0.456 (2007)------------------------------------------------------------------------待评定论文B:论文题目:Innovative method of determining glycogen content in the Pacific oyster(Crassostrea Gigsa)by ionchromatography;一种太平洋牡蛎糖原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测定创新方法的建立发表刊物: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SCI期刊,IF=3.754 ===========================================-------------------------------------------另求助上面两篇论文所引用的文献:1、李卞生,安家彦,马军香,等.人工虫草菌菌丝体的破壁溶菌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14,20(5):32-332、施英,吴娱明,廖森泰.微波辅助提取蚕蛹虫草多糖的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06,11,41-423、吴光昊,王旻.蛹虫草多糖的分离及活性免疫的研究.中国天然药物,2007,(5)1:73-76

  • 求CNKI文献5篇

    【序号】:1【作者】: 佟岩; 吴英良; 徐颖峰【题名】:从文献计量分析角度看我国循证药学研究【期刊】:中药药理与临床 【全文】:http://kns.chkd.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recid=&FileName=ZYYL201202068&DbName=CHKJTEMP&DbCode=CHKJ【序号】:2【作者】:张凌; 黄进; 陈玲; 【题名】:循证药学案例检索分析与探讨【期刊】: 中国病案【全文】:http://kns.chkd.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recid=&FileName=ZGBN201202045&DbName=CHKJLAST&DbCode=CHKJ【序号】:3【作者】:屈建; 【题名】:医院药学研究的选题方法与切入点(Ⅳ)——软科学方面的选题【期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全文】:http://kns.chkd.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recid=&FileName=ZGYZ201202002&DbName=CHKJLAST&DbCode=CHKJ【序号】:4【作者】:屈建; 【题名】:医院药学研究的选题方法与切入点(Ⅱ)——临床药学方面的选题【期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全文】:http://kns.chkd.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recid=&FileName=ZGYZ201122002&DbName=CHKJLAST&DbCode=CHKJ【序号】:5【作者】:[url=http://k

  • 【资源整理】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期刊汇总

    【资源整理】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期刊汇总

    [color=#7f007f][size=4][/size][size=5]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期刊汇总:[/size][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210914_268624_1978540_3.jpg[/img][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705/2647819/][size=4]环境科学、安全科学期刊==环境科学基础理论[/size][/url][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705/2647832/][size=4]环境科学、安全科学期刊==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类[/size][/url][/color]

  • 《科学》杂志:万人审稿,科学家唱主角

    美国的《科学》杂志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刊物之一,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能在《科学》上发表一篇论文,是每一位科学家的梦想。然而在它131年的发展历程中,《科学》遭遇了种种困难,曾两度停刊。但在编辑们和科学家们的努力下,这本杂志通过了时间的漫长考验1880年,来自美国纽约的新闻记者约翰·麦克尔创立了一本名叫《科学》的杂志,这份杂志创立伊始,就先后得到了两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和亚历山大·贝尔的资助。然而,名人的青睐并没有给杂志带来好运,《科学》经营得并不顺利。在此后的131年中,《科学》遭遇了其他困难,曾两度停刊。尽管如此,在那些编辑们和科学家们的心血努力下,这本杂志通过了时间的漫长考验。今天,《科学》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刊物之一,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能在《科学》上发表一篇论文,是每一位科学家的梦想。与爱迪生不欢而散1880年,在纽约记者圈小有名气的记者麦克尔决定和大发明家爱迪生联手合办一份科学杂志。作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重要成员,爱迪生欣然投资1万美元,让麦克尔担任主编,兼管发行。这一年的6月3日,第一期《科学》杂志出版了。一开始,《科学》杂志由于缺少可供稿的科学家,订阅者寥寥,根本无法和同类型的科学期刊竞争。爱迪生给麦克尔开的周薪也只有区区30美元。面对无法支撑的局面,麦克尔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比如增加副总编、设立编委会等等,但遭到了爱迪生的拒绝。在杂志出版18个月后,两人终于不欢而散。爱迪生撤出所有经济支持,把杂志推给了麦克尔一个人。麦克尔没有放弃,1881年底,他通过努力又获得了另外一名大发明家贝尔的支持。然而没过多久,两人的办刊理念再度发生冲突。1882年3月,苦苦支撑了3期的《科学》因为财政问题停刊,麦克尔被迫转让杂志。只值500美元一年后,昆虫学家塞缪尔·斯卡德接管杂志,并使《科学》一度取得不错成绩。但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他和资助人贝尔在管理上又出现矛盾,加上印刷公司不合作,斯卡德最终被迫辞职,助手霍奇斯担任主编。霍奇斯投入大量精力用于《科学》的发行和广告,却没有得到资助人贝尔等人的支持。加之当年的印刷质量糟糕,《科学》举步维艰。贝尔等人撤资以后,霍奇斯在没有工资的情况下单干,1894年,《科学》杂志再度停刊。同一年,《科学》以5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心理学家詹姆斯·卡特尔。卡特尔彻底改变了《科学》的命运。他接手后,将1894年1月4日重新出版的第一本杂志,重新编号为“新卷”第一期。卡特尔重新对《科学》进行了定位,他明确了这本杂志的读者群:应该是科学家、研究人员和有一定科技知识背景对科技进展感兴趣的人们。他的办刊方针、编辑思想至今对《科学》杂志影响至深。在卡特尔担任杂志总编的50余年间,在《科学》上发表重要论文的科学家们包括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托马斯·亨特·摩根,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以及大名鼎鼎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00年,卡特尔与美国科学促进会秘书利兰·霍华德达成协议,《科学》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1944年卡特尔辞世后,《科学》杂志被转让给美国科学促进会,但今天的《科学》杂志仍在延续卡特尔的编号,以表明原先的办刊原则不变。审稿人有万人之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整个美国科学界都面临重整旗鼓的局面,《科学》杂志在这期间先后匆匆经历了6位主编。1954年,美国科学促进会执行主席戴尔·沃尔夫担任《科学》总编,他在危难之际采取了避免刊物继续滑坡的措施。1956年,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格雷厄姆·杜沙恩任总编。《科学》逐步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1962~1984年间,錼的发现者之一、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菲利普·埃布尔森担任杂志主编。在他的任期内,《科学》的论文审核程序得以极大改进。埃布尔森首先建立了审稿人制度,他的审稿人人数一度达一万人之多。《科学》上刊登的论文由审稿人决定优劣,决定取用还是退稿。这一严格的审核方法,也是现在《科学》杂志审核制度的雏形。此后,担任《科学》杂志的主编均为在各科学领域具有专业背景的科学家们,其中包括生物学家唐纳德·肯尼迪和生化学家布鲁斯·阿尔伯特等人。PK《自然》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来自英国的老牌科学杂志《自然》一直被视为《科学》的最大竞争对手,两本杂志竞相刊登最新的科学成果与报道。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再度见证了这两本杂志的竞争与合作。“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继“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科学史上的又一伟大工程。有趣的是,2001年2月15日,《自然》率先发表HGP(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人类基因组的最初测序和分析”;第二天,《科学》杂志不甘示弱,发表了Celera(私人企业塞雷拉基因组公司)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其中,由HGP和Celera相互竞争而又各自独立完成的2001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发表,被认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里程碑。这两篇极其重要的论文成为当年最火的科学论文,《科学》与《自然》杂志也因为发表人类基因组草图,同时获得阿斯图里亚斯王子传播与人文奖。来稿审核严格《科学》杂志对来稿的审核平台非常严格,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们参与整个审核过程,来自中科院的卢柯也是编辑之一。2010年,《科学》收到了全世界大约1.25万篇科学论文,不过最后只有7%的论文可以发表。对于有指来自中国的论文在《科学》被拒率高达98%的说法,《科学》表示,它也刊登过许多来自中国大陆的优秀论文。作为全球性的科学平台,《科学》希望能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科学论文。事实上,其最近发表的论***是来自美国以外的作者。

  • 大气科学相关资料

    大气科学定义: 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大气科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大气探测、气候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学等。大气科学简介:  大气科学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此外,还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大气圈,特别是地球表面的低层大气,以及和它相关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   大气的各种现象及其变化过程,既可带来雨泽和温暖,造福人类;也可造成酷暑严寒,以至旱涝风雹等灾害,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安全。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影响着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如何认识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如何及时而又正确地预报未来的天气、气候,并对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进行人工调节和防御,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大气科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其研究领域已经越出通常所称的气象学的范围。

  • 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scientific spirit,spirit of science)一词当今不仅频频出现在学人的论著中,而且也经常流露在社会公众的言谈中。但是,究竟什么是科学精神,并非人人耳熟能详。  在这里,我首先给科学精神一个界定。科学精神是伴随近代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先前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行为观念层次)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  要对科学精神有所把握,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涵或构成要素,以及它的整体结构。科学精神以追求真理作为它的发生学和逻辑的起点,这是一个历史的事实,而逻辑起点则是由无意识的心智本能和朴素的求知欲望发展而成的科学信念和科学预设。我们所谓的真理,当然是指相对真理而非绝对真理,是近似的、暂定的真理,而不是一劳永逸的、万古不变的真理。  在科学中,通向真理的惟一道路是实证的和理性的道路:实验的严格检验和理性的无情审查。因为真理是已经或即将被实验或经验证实或确认的命题——已经被证实或确认的就成为我们所谓的相对真理,即将被证实或确认的可以称之为潜在真理;还因为真理是理性可接受性的理想化,是合理性的命题——不仅合乎人的理性,而且与其他合理性的理论相容。于是,由追求真理的逻辑起点水到渠成地导致科学精神的两大支柱——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这两大支柱支撑着科学精神的整个规范结构,乃至支撑着科学的摩天大厦。  科学基于事实,科学实验是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的最终源泉和检验的最高标准。凡是不能通过实证这一关口的命题,都不能算做科学,都被暂时搁置或排除在科学的大门之外。因此,科学即是实证科学。科学的实证精神使科学有别于其他知识体系或观念形态。凡是科学家,无不坚持科学的经验原则,浸透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证本性或实证的方法、思维方式、心智框架等,构成科学的实证精神。  科学的理性精神与实证精神可谓“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像实证精神一样,理性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另一大支柱和根本要素。这是因为,科学具有两面性质:经验性质和理性性质。前者以可检验性和预言能力为表征,后者以抽象性和简单性为表征。这尤其是因为,科学是理性的代表或化身,理性方法的典范,理性精神的用武之地。科学生活是典型的理性生活,即按正确的理由和合理的根据而进行探究活动的生活形式。我们的科学知识前沿涉及的东西,像空间、时间、质量、相互作用、宇宙或自然的韵律和图式等等,都隐含在物质的深层结构中。这些对于感官来说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理性或理智却至少可以部分地把握它们。  理性在科学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不必说感官提供给我们的假象要用理性鉴别和矫正了,更不必说感觉资料要用理性整理和诠释了。因此,科学是而且必须是理性的或合理性的。理性精神促进科学的诞生和发展,科学的成长又反过来发扬光大理性精神,并进而造就理性生活,使理性精神深入人心,乃至成为现代社会的中心价值和道德信念。科学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理性精神,理性精神可以说是科学文化的标识。  科学的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各自代表了科学中的经验论和理性论的要素或倾向。它们虽然有所不同,乃至形成人的思维的两极,但是在科学中,二者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它们在科学中相互限定、彼此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彼此排斥——科学就是在二者必要的张力中不断进步的。由于科学的外部条件(尤其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的约束,二者在科学中均未以、也不可能以激进的或极端的形式出现,并在某种实在论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从而成为卓有成效的思维方式、时代精神乃至人的价值。  科学的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两大支柱并非孤立地耸立在那里,其上还支撑着其他次生精神或衍生精神,比如怀疑批判精神、平权多元精神、创新进取精神、纠错臻美精神、谦逊宽容精神等。怀疑批判精神使科学和人保持青春活力,平权多元精神使科学和人祛除惟我独尊,创新冒险精神使科学和人永远求索前进,纠错臻美精神使科学和人不断精益求精,谦逊宽容精神使科学和人永生虚怀若谷。这一切精神要素最终把科学和人导向最终归宿——自由。  至此,我们可以勾勒科学精神的整体规范结构了。科学精神以追求真理作为它的发生学和逻辑的起点,并以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构成它的两大支柱。在两大支柱之上,支撑着怀疑批判精神、平权多元精神、创新冒险精神、纠错臻美精神、谦逊宽容精神。这五种次生精神直接导源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它们紧密地依托于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从中汲取足够的力量,同时也反过来彰显和强化了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它们反映了科学的革故鼎新、公正平实、开放自律、精益求精的精神气质。科学精神的这一切要素,既是科学的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实际上也成为人的价值,因为它们提升了人的生活境界,升华了人的精神生命,把人直接导向自由。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生命,也是人的生命。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 【讨论】《上海环境科学》、《重庆环境科学》的变迁

    2003年11月,这两家环境行业比较知名的学术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列为停办期刊,原因是政府机构不能作为期刊的主办单位。本人在那时还向这两家杂志投过稿,可惜都没有得到回复。 其中《上海环境科学》还是EI检索的中文核心期刊,一下子就被停办了。在2004年至今,该杂志继续办下去了,不过已经是内部刊物了。双月刊,每期发表的文章比较少。 投稿网站是http://www.saes.sh.cn/cn/publicationses_zgjz.asp,在稿约里看到一条:本刊刊登的文章不影响该文章在公开出版物上的发表。不知该刊是否收取版面费,稿费是有的。 而与前者不同的是,《重庆环境科学》好像没有下文了,估计停刊了。 另外据可靠消息,《上海环境科学》在部分单位和高校仍然被认可,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刊物。 希望该杂志能早日恢复正刊出版。 以上是本人看到的一点信息汇总,供投稿的朋友参考。 该刊网站可以免费下载论文阅读,这个比较不错,赞一个!

  • 无知与科学

    乐享悦读〉〉〉 去年夏季的《环球科学》杂志上刊登过斯图亚特·费尔斯坦的一篇小文《知识是一种累赘》,笔者读过之后吁叹不已,后来见到费尔斯坦先生的这本著作《无知:无知如何驱动科学进展》,便有了阅读愿望。费尔斯坦先生身为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科学系主任,勇于打破科学界的固有迷思,种种所述,真给人振聋发聩之感。 费尔斯坦抛出的问题大概很多人都想到过:在科学知识这座大山越来越庞大的今天,即便是某个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又能掌握多少?牛顿在17世纪提出微积分时,他可以说是通晓了那个年代所能知道的所有科学知识,而费尔斯坦教授“拥有博士头衔,但是却无法理解免疫学方面的许多知识,而有趣的是大多数免疫学家也无法全都知道”。 那么,科学家应该怎么办?费尔斯坦提出的看法是:“真正能使你成为一名科学家的东西是无知。这种无知不是那种与缺乏好奇心或教育有关的无知,而是一种受过培养的、高素质的无知。”也就是面对科学这座高不可攀的信息大山,科学家不得不求助于另一种方法来尝试攀越:无视于它的存在。 费尔斯坦生于1949年,拥有着科学界里堪称奇葩的经历,年少时钟情于戏剧,在戏剧行业摸爬滚打将近二十年后,在而立之年重新回到大学校园,四十岁时拿到博士学位。起步虽晚,成就却不小,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教授。当他被问及为何要写作《无知》这本书时,费尔斯坦说:“好几年前,我逐渐领悟到,我的那些学生一定是真的以为我们了解神经科学存在的所有知识。事实可不一样。我们在实验室里想着的是,我们一无所知。于是,我想,我们应该谈谈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而非我们知道的知识。”基于这个出发点,费尔斯坦给学生们开了一门讲座,每周邀请一位其他学科的教授来作两个小时的演讲,讲那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这门编号为“SNC3429 无知”的讲座很受学生欢迎,卓有名望的教授与学生均能参与对话讨论。 于是,费尔斯坦基于这些年的思考,写出了这本不足两百页的《无知》。正如书名所指出的那样,科学受到无知的驱动。然而,费尔斯坦口中的“无知”,并不等于愚蠢,而是一种特别情况下的“知识”:科学家因为不知道某些真相,无法清晰地洞察某些事,才去探究发现,并开拓知识的新领域。萧伯纳就曾说过:“科学解决了一个问题,就又会产生十多个疑问。”当然,并非所有的“无知”都有价值。“它必须是真正好的无知,那种能导向更加深层次问题的无知,”费尔斯坦博士说道,“这也许会让科学界以外的人士对科学家从事的工作更感兴趣——我们大家其实都无知。” 费尔斯坦把科研比作是在黑漆漆的房间里寻找一只黑猫,而且不保证黑猫一定在房间内。他还说道:“科学,并非惯常使用的比拟中那样像个洋葱,一层层剥开,触及内核的某种基本而中心的真相。相反,科学像是一口魔法水井:无论取出多少桶水,总是还能再取出一桶。或者更进一步,科学就像池塘水面上扩散开来的涟漪,圆周不断扩大,接触到越来越多圈外的东西,也就是未知领域。这种扩大中的最前线就是科学出现的地方……” 美国社会有着一些与科学有关的激烈争论,例如气候变化、堕胎、进化学等命题,然而科学家的声音并没有很好地传递给普罗大众。而在中国,“专家”一词带上了一丝嘲讽的意味,也凸显出相似的困境。费尔斯坦便遗憾地指出,当今的科学常常“为大众无法理解,仿佛它是用古典拉丁文写成的”,他也提出要让科学更加容易明白的话,必须将对科学的解释聚焦于未知的事情上,以此作为切入点。在笔者的理解中,作者大概是主张在科学写作上,要运用提问手段,激发读者的兴趣与好奇心,以此激励他们主动探究下去吧。 那么,下回如果你有机会碰到一位科学家的话,你该怎么去交流呢?费尔斯坦博士给出了建议:不要让对方解释他们完成了什么研究,问问他们想要弄明白什么谜题。 (《Ignorance: How It Drives Science by Stuart Firestein》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科技日报》(2013-8-3 四版)

  • “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之“科学仪器篇”

    7月4日,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出台,规划中大幅文字提出了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期望及规划目标。创新能力仍是首要目标 “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科学仪器小型化研究 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作为“加强科学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专栏,被格外提出。 规划强调,要加强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和应用,尤其要加强科学仪器小型化、便携化和专用化研究。 原文如下:以新原理、新方法为突破口,研发若干前沿重大科研仪器设备。集中力量攻克若干科学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一批重要通用科学仪器,提升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科学仪器的小型化、专用化研究,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学仪器的应用示范和产业化。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专栏中,也格外强调了推动通用仪器的小型化、便携化和专业化。详情可见下一段。推动国产仪器的广泛应用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专栏,着重强调了国产优质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 原文如下:科学仪器设备,着力新原理、新方法开发,研发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重点科学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发展量大面广的科学仪器设备,推动光谱、色谱、质谱等通用仪器的小型化、便携化和专用化。强化现有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强力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和示范,实现国产优质科学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食品安全一直是民生问题的重点。随着塑化剂、镉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曝光,食品安全的监测被提上日程。 “民生科技示范重点”专栏尤其强调“食品安全”问题,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食品污染物高新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展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科技示范;推动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控与预警立体交叉网络信息系统。这对于科学仪器行业而言,是个利好消息。立足科学仪器,发展综合交叉科学 规划对“需求导向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领域和方向”作了明确说明。其中,综合交叉领域重点支持:航空航天中重大力学问题、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绿色化学工程等,而这些领域则基于大科学装置和新原理的科学实验方法、技术、仪器与设备等方向。 原文如下:重点支持航空航天中重大力学问题,空间探测与对地观测新原理与技术,灾害形成演变规律和防灾减灾理论与方法,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交通以及安全问题的调控与设计,科学、工程与社会问题的建模与计算,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绿色化学工程,生命科学与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基于大科学装置和新原理的科学实验方法、技术、仪器与设备等方向。

  • 【转贴】科学家的任务应该是研究科学技术而不是挣钱

    10月18日上午9时30分,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马军和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获得者黄海军作客新华网,就科技创新与和谐社会同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网友提问]现在一些科学家自己拥有公司,可以说身价上千万、上亿,科学家是不是理所当然就应该成为富翁? [马军]这个问题就看怎么看了,科学家的任务是什么呢?他是研究科学,研究一些新技术。就是他的角色是研究科学技术,他的主要任务应该和他的能力、兴趣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作为科学技术人员,他的重点应该是研究科学、研究技术,目标不一定是去挣多少钱。但是科学研究需要钱,没有钱不可能作出相应的成果,没有经费也不可能取得比较有价值的、原创的一些发现。从国家角度也好,从人类角度也好,做科学的人因为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专门训练,应该把它用在最应该用的地方就是研究技术、研究科学,而不应该让他为科研经费去奔跑,花很多时间去拉关系,生活上,保证他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就行了。而绝大部分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不是追求以挣多少钱为目标,而是把精力投在改善研究设施、改善研究条件方面,尽快的出成果,为人类或者说为行业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这是我的理解。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顾挣钱那头,那科学这方面可能就不会有什么成果。 [黄海军]我觉得这个问题一定要把科学和技术分开,做科学研究的人开公司挣钱是难以想象的。做技术还情有可原。但即便是做技术,当然科学和技术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在我的定义里还有很大差别,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看西方国家的一些教授,一个人在中青年的时候,尤其是研究机构和高校还是做创新型研究为主,当然比较成熟以后,系统以后,包括自己年龄大了以后,去做公司的会有一些。所以经常看到美国有些教授也有公司,但是我调研的结果,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可以开公司,那些年轻的教授,做科学研究都是玩命的干,根本没有精力在市场打拼。

  • 【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支志明:做科学是幸福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支志明:做科学是幸福的“如果每次都痛苦,怎么做科研?”如果你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人给你发薪水,这是什么感觉?“幸福!”香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支志明回答。对他来说,从事科学研究就是一件这样幸福的事情。从上个世纪70年代支志明进入香港大学学习化学并投入化学研究 开始,20多年来,总会有人对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做科学研究有没有感到痛苦的时候?“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也会有失落的时候。”支志明说,关键是,做科学就是这样一种状况:如果今天做不出来,就明天再做。这有什么痛苦?科学实验,经常都会遇到失败。“如果每次都痛苦,怎么做科研?”在支志明看来,有两种可能会给科研者带来痛苦:一是一定要设定一个目标,要赶上某人;二是一定要得奖。支志明说:“我喜欢科学,从来没有打算拿奖项。”但是,奖项一直与他有缘。今天,支志明以“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国家设立的最高的自然科学奖项,一等奖更是以严谨性著称,在2004年和2005两个年度的评审中连续出现空缺。他曾经以动手能力差而著称当年支志明的老师和同学,谁也没有想到他会有今天的成绩。毕竟,在大学阶段,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却是以动手能力差而著称。支志明记得很清楚:大一时,老师对他说,你还是选数学吧。每组化学实验你都是最后一个做完的;到了大二,又有老师游说他,你还是做理论吧,不要做实验了;最后到了做毕业论文的阶段,支志明两个月的时间什么东西也做不出来。老师很失望,再次印证了一件事情:支志明成绩很好,但是动手很差劲儿。支志明不愿意放弃。当年在上大学时,支志明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成绩都不错,尤其是数学。“我的数学背景很好。”最后他选择化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与化学有“缘分”。在这几个学科中,在中学求学期间,其他的老师教他很多的东西,但没有启发他在这些学科的思考与探索。“我喜欢化学,对化学有兴趣。”支志明说。他仔细研究了化学方法,最后发现他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除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有问题,化学方法还有问题。他修改了这些方法,结果实验便成功了。这坚定了支志明从事化学研究的决心。“对于搞实验化学的人来说,动手能力虽然重要,但如果你真的喜欢化学,可以改进自己的动手能力。别人做一遍,你可以做十遍。”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设计错了,怎样做都不会成功。“对做实验化学的人来说,设计化学反应是最重要的。从事实验化学,我要做一个好的设计者,自己可改进动手能力或找动手能力强的人去印证我的设计和思想。”生活没有因得大奖而改变1980年,支志明来到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控制原子反应是当时研究的热点,知道原子转移原理的人很少,支志明就决定以此作为他的研究方向。“这是原创性的科学。”支志明解释控制原子转移的重要性:通过化学反应是可以创造新物质的。每个化学家的梦想都是希望控制化学反应的过程,并不浪费任何资源,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新物质。而实际上,很多化学反应并不是这样干净。比如说,我们希望A+B=C,实际结果却可能会产生D、E、F,也有可能产生不完全的C。也有可能产生C,但是这个过程非常慢,可能用上一年。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有选择性和高效率地控制基团和原子的转移,从而创造新的化学技术。最近几年,一些科学家就因为研究金属催化原子转移获得诺贝尔奖。日本的一位科学家因为发现如何控制对映性氢原子的转移获得诺贝尔奖。20多年来,支志明的研究一直围绕金属怎样催发原子转移,希望找到其中的钥匙。“很感谢学校给我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我一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今天,他因此获得了国家大奖。他的研究结果开拓了一系列可应用于药物合成和精细化学品合成的仿生物化学反应,并解决了多个化学领域的重要难题,对有机催化、无机生物化学和光化学发展建立了重要的基石。如同1995年38岁的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时一样,支志明的生活并没有因为今天得到大奖而改变。支志明依然埋头做自己的学问,一天十几个小时要泡在实验室里。明年国际配位化学大会将在以色列召开。支志明再次被邀请做主题演讲,其他主题演讲的报告人包括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支志明有一个梦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控制空气中的氧原子,想把氧原子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想让它与谁结合,就与谁结合,这该有多好!“如果能做到这点,很多现有化学反应技术就会被改写。”

  • 【讨论】《科学家》推出专刊关注中国生命科学——作为生命科学人畅谈您的感想

    【讨论】《科学家》推出专刊关注中国生命科学——作为生命科学人畅谈您的感想

    [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1/201001071611_194887_2961690_3.jpg[/img][/center] 近日,《科学家》(The Scientist)杂志推出专刊——《中国的生命科学》(Life Science In China),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现状。 专刊中包括了Zhu Shen撰写的2篇长篇评论文章——《生命科学繁盛》(Life Science Blossoms)和《全民医保》(Healthcare For All)。 《生命科学繁盛》一文开篇指出,中国正在进行着巨大的生物学实验,回国的“海龟”能否将中国打造成世界生命科学强国甚至是世界强国,值得期待。在《全民医保》一文中,Zhu Shen从医改的益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多方面阐述了中国的医改政策。 [URL=http://www.the-scientist.com/supplements/china/toc.jsp]《科学家》专刊——《中国的生命科学》(英文)[/URL] [B][color=#DC143C]中国的生命科学越来越受到世界的注目,作为生命科学人,您又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畅谈感想!感情真挚,言之有物者给予5—10分积分奖励![/color][/B][em09505][em09505]

  • 【资料】天文学、地球科学类期刊==大气科学(气象学)

    序号http://61.164.36.250:8001/CSTJ/IMAGES/kanwu.gif 刊名ISSNCN核心期刊1大气科学1006-989511-1768/O4★2高原气象1000-053462-1061/P★3大气科学学报1674-709732-1803/P★4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000-202232-1164/P★5气候与环境研究1006-958511-3693/P★6气象1000-052611-2282/P★7气象科学1009-082732-1243/P★8气象科技1671-634511-2374/P★9热带气象1000-4068★10热带气象学报1004-496544-1326/P★11应用气象学报1001-731311-2690/P★

  • 这就是科学认识(科学理论)已经走火入魔的例证:

    这就是科学认识(科学理论)已经走火入魔的例证:俗话说的好,世上没有后悔药,时间一去不复返。这就告诉我们回到过去再重来是万万不可能的。可是有些科学家们硬是认为超越光速就可以回到过去,或者走向未来。这不是走火入魔是什么?

  • 十一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巨奖

    据《自然》网站消息,来自美国、荷兰和日本的11位科学家获得了首届生命科学大奖——“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他们分别获得该奖的五个奖项,每个得奖人将获奖金300万美元,该数目是诺贝尔奖单项奖金(2012年为120万美元)的2.5倍。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David Botstein和哈佛大学教授Eric S. Lander获得基因组学奖;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Lewis C. Cantley、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Hubrecht研究所教授Hans Clevers、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Napoleone Ferrara、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教授Charles L. Sawyers、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Bert Vogelstein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Robert A. Weinberg获得癌症奖;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Titia de Lange获得端粒奖;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得干细胞奖;神经生物学奖则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Cornelia I. Bargmann。 “生命科学突破奖”是由俄罗斯亿万富翁Yuri Milner等企业家共同设立。去年,Milner曾设立同样奖金的“基础物理学奖”,授予了霍金等九位理论物理学家。此次,他联合的企业家有美国遗传技术公司前CEO Art Levinson、谷歌创立者之一Sergey Brin、23andMe公司创立者Anne Wojcicki,以及Facebook创立者Mark Zuckerberg及其夫人Priscilla Chan。 据悉,该奖旨在奖励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给他们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每年的获得者将加入评选委员会,参与下一届获奖者的评选。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上提名获奖候选人。候选人没有年龄限制,而且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和个人获奖次数也没有限制。 “脸谱”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联合谷歌公司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及俄罗斯风险投资家尤里·米尔纳20日宣布共同设立“生命科学突破奖”,专门激励那些致力于治疗顽疾和延长人类寿命的科学家。由于每名获奖者将得到高达300万美元的奖金,该奖被称为豪华版“诺贝尔奖(127万美元)”。 每年选出5位获奖者除今年首批获奖的11位科学家,今后每年将有5位科研人员有机会获得这一大奖。奖金捐助来自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及其妻子安妮·武伊齐茨基、脸谱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及其妻子普丽西拉·陈,和硅谷著名风险投资人、来自俄罗斯的尤里·米尔纳。 科学界奖金最丰厚的奖项该基金会的设立旨在激励那些资金不足却仍默默无闻从事对抗癌症、糖尿病、帕金森和其他疾病研究的科学家,是科学界奖金最丰厚的奖项。 米尔纳表示,5位发起人决定将奖励研究5种特定疾病的科学家,布林的妻子武伊齐茨基已决定将其捐赠奖励帕金森氏症研究人员,其他4种疾病还未最终敲定。 然而这一奖项也招致一些批评。生物学者论坛node载文说,开创性的科学研究成果通常来自多位科研人员的合作,而不是在某个领域已有建树的著名科学家,奖励应当注重保持研究人员间的合作关系。 研究者可以多次获奖这一奖项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几乎没有任何参选规则,完全靠研究的质量。任何人都可以提名候选人,获奖者可以是单人,也可以是多人。另外,只要研究做得好,研究者可以多次获奖。“如果你是爱因斯坦,你可以连获三次。”米尔纳称。该奖项本着公开透明的选拔原则,任何人都可以在基金会官方网站提名候选人进行评审。组织者希望获奖者是仍在全盛时期的科学家。和诺贝尔奖不同的是,“生命科学突破奖”并不限制分享奖项的人数,此外,该奖每年的得奖者都将加入评审委员会,匿名投票选出下一年的获奖者。 获奖者不敢相信以为是骗局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和荷兰的获奖者们在获悉自己得奖时都感到震惊。 51岁的洛克菲勒大学神经学科学家科妮莉亚·巴格曼说:“我当时在地上坐了一会儿。我觉得这肯定是个恶作剧或骗局。”当被问到将如何使用300万美元的奖金时,她犹豫了一下说:“我还不知道怎么花,先把车修了?” 荷兰分子遗传学教授克莱弗斯上周就已经接到了列文森的通知,他将拿出一部分奖金请大约150名合作伙伴到阿姆斯特丹参加一场盛大的派对。 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癌症中心主任路易斯·坎特利得知该消息时差点摔一跤,“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奖的存在。”坎特利20日刚刚度过64岁生日,他因发现参与癌症代谢过程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而获得300万美元大奖。 据新华社“我的两个近亲都不幸患上了非常糟糕的疾病,其中一人得了癌症。所以我成立这个奖项也有一点私心。”“我认为,未来拥有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和有生命科学技能的人才将有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俄罗斯风险投资家米尔纳“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英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该奖项不仅是为了奖励一个领域最顶级的研究人员,也是为了激励新一代科学家的成长。”

  • 【分享】《科学家》盘点09年影响生命科学五大人物

    2009年即将走到尽头,在这一年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一些人因其对生命科学的贡献、支持或领导而凸显出来。以下是《科学家》杂志评选的5位2009年对生命科学最具影响的人物。 Francis Collins Francis Collins于2009年8月被任命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其上任后,积极推行个性化医疗和干细胞研究。 相关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导者有望出任NIH新院长 丁盛(Sheng Ding)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副教授,成长于北京。他与同事仅利用重组蛋白诱导出小鼠胚胎细胞多能性,完全避免了基因操作。 相关报道:Sheng Ding: As Cell Fate Would Have It Bart Gordon 美国众议院科技委员会主席,是美国众议院内科研的最大支持者之一,对于美国科学能在奥巴马经济刺激资金中分得大笔资助起了关键性作用。他已经宣布于2010年引退。 相关报道:美国众议院科技委员会主席将引退 Henry Gustav Molaison 著名“失忆”人,被认为是脑科学历史上最重要的病人之一。在其逝世一周年后,科学家于12月初对其大脑进行了切片研究。 相关报道:科学家对“著名”失忆大脑进行切片研究 Erika Sasaki 日本川崎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研究小组成功培育出首批能够遗传植入基因的转基因猴。由于可以“复制”人类所患的部分最具破坏性的疾病,它们为研究相应的疾病成因和治疗手段提供了全新的模型。

  • 清华“基因组改造”入选《科学》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公布的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基因组改造”的技术革新榜上有名,这一项中引用了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的重要工作成果。位列今年十大之首的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此外,丹尼索瓦人基因组、让干细胞形成卵子、“好奇”号着陆系统、基因组的精密工程、大脑/机器界面等入选。 “基因组改造”的技术革新引用了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的重要工作成果。这已经是清华的科研成果在近三年内第二次上榜《科学》的年度十大。   对基因组特别是高等生物基因组的定点改造,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难题。相关技术近年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以TALE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核酸酶)为代表的技术突破,使得基因组改造便捷有效。科学家利用TALEN成功实现了对于斑马鱼、爪蟾、家畜猪,甚至人类细胞的定向改造。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颜宁教授和施一公教授合作解析了TALE蛋白与DNA结合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从而揭示了这些蛋白特异识别其靶标基因的分子基础。这一工作今年1月5日发表于《科学》杂志,12月21日入选该杂志的年度十大。2009年,颜宁教授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也曾入选当年的十大。

  • 生命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十位科学家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生命科学逐渐取代物理学而成为世界的主导科学,预计今后1-2个世纪多半还会是生命科学主导的世纪。由于物理学占据头把交椅的时间最长,在科学史中所占的份量最重,再加上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研究也多以物理学为案例基础,所以大物理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早已为人所熟知。但在生命科学领域,除了达尔文等极个别妇孺皆知的牛人外,大多数生物学家并不像物理学家那样出名。今夜无眠,顺便排一下生命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十位科学家。生命科学领域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很多,要列出十大科学家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要排出座次。本文不以诺贝尔奖为参照,主要依据候选者的学术贡献对生命科学的宏观影响与实际推动作用,如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关键节点性作用、或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等。(一)达尔文之所以将大家最为熟悉的达尔文排在第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名气最大。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大的统一理论,是“生命科学的最高理论”。仅此一点,其他任何生物学家都无法逾越老达的历史高度,达尔文在生命科学领域排第一应该没有悬念,即使在整个科学界,能与他争第一的也不多。事实上,除了进化论,达尔文在其他领域也有一系列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在他所处的时代也基本算得上最顶级的成果,但这些贡献往往不为专业外的人所熟知。达尔文曾提出多个超越时代的学术观点,比如他准确地预测了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等。将达尔文排第一,主要是根据他的学术贡献及其对人类思维变革的巨大影响作用。(二)孟德尔这个科学史上最悲摧、也最成功的“民科”赚得了无数人的同情和尊敬。将与达尔文同时代的孟德尔排在第二位,主要是根据现代遗传学在整个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以及孟德尔在现代遗传学中的鼻祖地位而综合评价的。在现代遗传学的三大基本理论中,孟德尔解决了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两个,您说他牛不牛?鼻祖的地位是其他生物学家难以撼动的,排第二,没问题,要说有问题,也是要不要排第一的问题!(三)沃森与克里克这两个算作半路出家的愣头青打败了若干诺贝尔奖得主级别的竞争者而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论模型。您可别小看两条“绳子”相互缠绕的螺旋,它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基础。分子生物学对于当代生命科学的意义怎么夸大也不为过,可以这么说,没有分子生物学,也就没有目前生命科学的一切。所以,将沃森与克里克这一组合排进前三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他们的学术贡献远不止DNA双螺旋结构,还包括DNA复制的原始模型、中心法则等,而这些都成了全世界教科书的经典内容。从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沃森被推举为首任牵头人可以看出,沃森与克里克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绝对是领袖级的!(四)摩尔根在摩尔根与沃森组合之间,谁排第三真的很难取舍,将摩尔根排第四并不意味着摩尔根的地位绝对要逊于沃森组合。在现代遗传学的三大遗传理论中,摩尔根完成了其中最难、最复杂的第三大遗传规律,他是现代遗传基本理论大厦的完成者。摩尔根在染色体遗传理论、伴性遗传、连锁定位等方面有诸多理论和发现,其中遗传距离的度量单位就以摩尔根命名。摩尔根不仅是最富盛名的遗传学家,他还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摩尔根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果蝇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使用最广的模式动物。事实上,虽然分子生物学的建立直接归功于沃森、克里克的双螺旋理论,但也同样离不开摩尔根在前面的学术贡献。摩尔根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十分巨大,除了他自己属于超一流的泰山北斗之外,他的弟子也是牛人成群,摩尔根学派先后多人获得诺贝尔奖。某些学者为了显示学术水平的高低和学术血缘的正统性,往往以摩尔根的第几代弟子的弟子为荣,甚至以在摩尔根第几代弟子的实验室工作过为炫耀资本。由此可见,摩尔根的学术影响力是多么的恐怖,稍微夸张一点,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几乎无第二人能及其左右!(五)巴斯德路易斯?巴斯德是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免疫学家,他的研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巴斯德是理论、实践并重的伟大科学家,被世人称颂为 “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不仅创立了一整套细菌理论,他建立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针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人体免疫法等方法至今仍在造福于人类。在科学方法论上,他创立了“实践―理论―实践”等一整套方法。巴斯德的科学贡献推动了整个医学的空前发展,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仅此一点,将巴斯德排进前五位一点也不为过。(六)施莱登与施旺非组合,他俩是细胞学说的独立创立者!但凡上过中学《生物》课的人,都能大致判断细胞学说的价值,细胞学说的学术影响或重要性不言而喻!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揭示了生命体的一般性构造,也是探索生命微观机理的重要窗口。在宏观影响上,细胞学说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为后面的染色体(遗传学)、生物分子(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奠定了基础,其重要性堪与化学上的原子理论相提并论。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发展的加速器,没有细胞学说,也就没有后面生物学一系列的高速发展。细胞首先由胡克提出,随后也有不少学者对动植物细胞进行过观察性描述,但这些人没有理论贡献,只能算作匠人,不能算作科学家,而将其一般化,首先建立规律性的概念和学说,作出理论上的贡献只有施莱登与施旺。(七)高尔顿与皮尔逊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挤掉林奈、巴甫洛夫等牛人而将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纳入前十位可能颇具争议。虽然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倚重于实验生物学,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统计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并不亚于实验生物学。从最早高尔顿开展的人类学研究开始,历经群体遗传学、生物进化、数量遗传学、生态学、统计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到最新的系统生物学,统计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生命科学发展至今,面对高通量数据,离开了统计学更是寸步难行!今后,统计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所以,从对生命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来看,既然统计的作用平行于实验生物学,那么将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纳入前十位还是可以的。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学的先驱如高斯、凯特勒等很多,但将生物学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最早的关键人物是高尔顿与皮尔逊。高尔顿是达尔文的表弟,他是最早开展生物统计研究的人,算作生物统计学派的奠基人。但作为一门显化的学科,对生物统计学的实际建立和发展作出系统贡献的人是皮尔逊,所以皮尔逊被誉为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皮尔逊后期主攻生物统计问题直接受到了高尔顿的影响。皮尔逊39岁就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长期兼任《生物统计学杂志》和《优生学年刊》的编辑,他于1900年创办的《生物计量学杂志》,对推动生物统计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皮尔逊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数理统计学的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数理统计学家,推动了生物统计学科的发展。国内了解皮尔逊的人不多,皮尔逊先后师从劳思、斯托克斯、麦克斯韦、凯利等名师,是世界科学史上少有的天才型传奇人物。他不仅是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同时还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学家、科学哲学家、民俗学和宗教问题的研究者、律师、社会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优生学家、弹性和工程问题专家、教育改革家、伦理学家、作家等。最后不得不提一下费歇尔,从具体的学术贡献来看,费歇尔在数理统计、统计遗传、进化等方面的实际贡献比皮尔逊还要大,但费歇尔比皮尔逊要出道晚,在学科发展的节点性作用上不及皮尔逊。

  • 科学之路——一本论述科学研究的实践与思维技巧的书

    这是一本论述科学研究的实践与思维技巧的书。作者威廉.伊恩.比德穆尔.贝弗里奇 (William Ian Beardmore Beveridge) 一九○八年出生于澳大利亚,于一九四七年起任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科学家。本书综合了本世纪和上世纪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见解,又结合了作者本人的经验、教训,立论鲜明,编排醒目,语言也饶有风趣。译者愿将这本书介绍给国内有志于科学的读者。关于本书的宗旨、内容和对象,原作序言已有说明,无需译者赘述。在此仅就本书作者的观点略谈一二。本书作者十分注重实验和观察,非常强调审慎推理与客观判断。就是对待『机遇』、『直觉』这些偶然性很大的因素,作者也一再强调只有有备而来的人才能认出机会,利用机会 ;『直觉』必须以对问题持续自觉的思考来作思想上的准备。作者这种贯穿始终的科学态度是自然科学工作者最可贵的品质。  同时,作者的治学态度也十分严谨。他反复强调在进行实验或观测时,要密切注意细节,作出详细的笔记,切不可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实验者本人对现象的解释二者混为一谈。他一再告诫人们,切勿让推理的进展超越事实,否则定会误入歧途。另一方面,他主张用批判的精神来阅读,力求保持独立思考能力,避免因循守旧。他还鼓励科学工作者彼此切磋,互相探讨,打开眼界,以免鼠目寸光,作井蛙之叹。这本书的最后两章着重论述了科学的组织工作、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条件和素质以及科学家生活的种种特点。因此本书不仅对那些攀登险峰的勇士是一根得力的柱杖,而且对那些选拔勇士、组织攀登的现代“伯乐”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7381]相关附件[/url]

  • 【社会人文】《科学》公布20家生命科学领域最佳雇主

    《科学》杂志自2002年开始每年都要进行生物科技领域“最佳雇主”网上调查,主要测评对象是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传统制药以及相关行业的公司。近期《科学》公布了2011年的生命科学行业最佳雇主,此次网上调查的受访者主要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该促进会网站的“科学职业”子网站的注册会员以及《科学》杂志网站的注册者等,受访者需要针对23项特征标准对目前行业内雇主进行评价,这些标准包括财政实力,对变化的适应性,以及科研环境。今年来自美国麻省的Vertex生物技术制药公司从去年的第三名攀升至榜首,这是这家公司第一次夺得最受尊敬的生物制药雇主桂冠,排在其后的分别是纽约的Regeneron制药公司,以及加州Genentech公司——Genentech公司曾在过去的10年评选中获得过8次最佳雇主的称号。Vertex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究口服小分子药剂新的开发方法、使用基于结构的合理药剂进行设计的先驱性的医药品研究开发企业,主要设计开发防止HIV感染、AIDS自免疫系统缺失、癌症、血红蛋白障碍、炎症等新药。近年来这家公司的一些新药频受关注,比如今年,其囊性纤维化治疗药物VX- 770的临床三期研究被分析师认为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种药物起效明显,在一秒钟内就能引发肺功能改善——即FEV1用力呼气量——在48周与安慰剂的对比试验中,所有关键的次要终点在参与VX- 770试验组的成员都得到改进。除此之外,其最新的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telaprevir)也通过FDA的审批。今年雇主调查共访问了3784人,包括来自北美(80%)、欧洲(12%)以及环太平洋圈(6%)的参与者。最终调查结果由一家独立调研公司进行分析,公布于9月16日的《科学》杂志上,以及10月7日的纸媒上。除此之外,5月份《科学家》(The Scientist)杂志也公布了一项企业最佳工作场所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小型公司是Epizyme公司,这家公司近年来倍受关注,Epizyme公司位于马萨诸塞州,主要生产针对攻克错误蛋白(errant proteins)的抗癌药物,吸引到了来自风险投资企业Astellas公司以及药品制造商Amgen公司的大笔投资。2010年也被《商业周刊》选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新兴公司之一。大型企业中,荣膺榜首的是杜邦公司,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在全球70个国家经营业务,共有员工8万多人,这家企业入选MIT Technology Review国际最具创新企业,近期新获得689个专利,以及1786个新产品。先锋良种(杜邦)公司排列第二,这家公司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不少于销售额的10%,因此在生物技术、分子标记与育种技术等尖端科技领域拥有全球领先优势。更多阅读《科学》网站相关报道(英文)2011生物医药领域博士后最佳雇主排名公布美《科学》杂志评出生物科技领域“最佳雇主” 0票 票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