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肉毒素

仪器信息网肉毒素专题为您整合肉毒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肉毒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肉毒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肉毒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肉毒素话题讨论。

肉毒素相关的论坛

  • 【女性健康】爱美的美眉们: 关于肉毒素美容,给大家长一下见识

    生物除皱之一……肉毒素美容美容手术 肉毒素除皱现在风糜全球,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倍受国家首脑和明星们追捧的美容产品。 肉毒素又名肉毒杆菌肉毒素A,是一种神经毒素。1970年首先用于治疗儿童斜视,后又用于睑痉挛及半侧面肌痉挛,都取得较高的成功率。A型肉毒素是美国FDA批准的可用于注射的第一种微生物复合蛋白,必须有严格的质量规范及严格控制剂量。近几年来肉毒素用于治疗面部皱纹,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的生物制剂。 肉毒素历史: 1 1897年,Van Ermengem分离成功。 2 1920年,Sommer得到天然型肉毒素。 3 1946年,Schantz获得晶体型肉毒素。 4 1949年,Burgen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并用于肌肉痉挛治疗。 5 1980年,Scott用于眼肌痉挛。 6 90年代以来用于除皱。 那么肉毒素是怎样起到除皱效果的呢? 首先,肉毒素注射入肌肉部位后,作用于神经肌肉运动终板(也就是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部位),作用外周胆碱能神经末梢,抑制周围运动神经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肌肉暂时性松弛性麻痹。肉毒素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引起松弛性麻痹,(1)抑制胆碱乙酰转移酶活动或封闭从突触间隙中吸收的胆碱,从而阻碍与辅酶A合成乙酰胆碱;(2)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这样,神经冲动不能有效传导到表情肌,导致肌肉收缩在一定程度上障碍,引起肌肉松弛,从而舒展皱纹。 我们知道,面部的皱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表情肌收缩引起的,比如皱纹是眉间的皱眉肌收缩引起,形成川字纹,鼻背的横形皱纹是降眉肌收缩引起的,鱼尾纹是由眼轮匝肌收缩引起的,抬头纹是由额肌收缩引起的,脖子上的皱纹是颈阔肌收缩引起的。如果这些肌肉不能有效收缩,则这些相对应的皱纹就不会出现。 目前在美容中的应用范围:适用于消除眉间纹,额纹,鱼尾纹,颈阔肌纹,鼻背纹,治疗咬肌肥大,小腿腓肠肌肥大等。腋臭,多汗症等。 使用注意事项: 1 禁用: (1)孕妇、哺乳期妇女 (2)重症肌无力症、多发性硬化症患者 (3)上睑下垂者 (4)有心肝、肺、肾等内脏疾病者 (5)身体过敏体质者。 2 低温保存,溶解后4小时内用完,用不完者必须丢弃。 3粉状肉毒素必须保存于-20——-5摄氏度情况下,保质期为两年 肉毒素除皱的优点确实非常明显:如操作容易,见效快,立竿见影。非常适合现代有一定经济实力,要求效果好,无明显恢复期的微创美容群体。 唯一的缺点就是半年就要注射一次,有些人可能会想:太麻烦了。不过也可想一想:好多人花大把的钱买高档的化妆品和频繁出入高档美容SPA会所,而肉毒素一针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半年注射一次,但比较起来,所需时间和费用远比平常生活美容要低得多。 在门诊,经常有年轻女孩要求除皱的,其实她们是肉毒素的最佳人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午间微创注射除皱。特别适合于小康的人群。 肉毒素的化学去神经支配作用已获得丰硕成果,并成功地应用于美容整形外科领域。治疗是安全、有效、可预测、微创和可重复。其在面颈部活动性肌肉上的暂时性作用,以及其后产生的消除表面皱纹的作用,使肉毒素成为美容外科面部年轻化中一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如果由有经验的医生对经过仔细挑选的患者进行操作,这一治疗方法可对衰老的面部年轻化提供一可行的非手术疗法的选择。

  • 肉毒梭状杆菌和肉毒素

    鉴于目前恒天然奶粉出肉毒杆菌一事,一起学习一下肉毒杆菌和肉毒素。肉毒杆菌的全名叫肉毒梭状杆菌(也叫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其生长繁殖及产毒的最适温度为18~30℃。肉毒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淤泥及动物粪便中,其中土壤是重要污染源,它可借助食品、农作物、水果、海产品、昆虫、禽类等传播到各处。肉毒杆菌家族一共兄弟7个,本身其实没有毒性,但其中有4个能在厌氧环境下(比如肠道、密闭发酵食品)产生肉毒毒素。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被肉毒杆菌污染,食前对带有毒素的食品又未加热或未充分加热,就易引起中毒。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自制发酵肉制品导致的肉毒中毒、甚至死亡。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X)是肉毒杆菌产生的含有高分子蛋白的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在天然毒素和合成毒剂中毒性最强烈的生物毒素,它主要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肌肉松弛麻痹,特别是呼吸肌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肉毒毒素真正被大众了解,是因为一些明星注射肉毒来除皱。虽然这个毒素的毒性比较大,一点点就能毒死人,但它本身对热不稳定,煮开几分钟就破坏掉了,真正难解决的是它的芽孢。肉毒杆菌在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就像作茧一样用一些蛋白和糖类物质把自己包起来,然后就能“刀枪不入”,一般的加工手段都杀不死它。等它重新进入合适的环境,比如人的肠道,它又能苏醒过来继续干坏事。成人由于肠道里面的菌群早已站稳了脚跟,少量的肉毒杆菌是斗不过这些“地头蛇”的,因此对成人的危险性相对较小。但婴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小宝宝,正常菌群还处于建设阶段,这个时候肉毒杆菌来捣乱的话,有可能对宝宝造成较大影响。  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乳粉中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因为肉毒杆菌在乳品中并不是常见的污染物,而标准的管理是要考虑成本的,正因如此,各国都不把它写入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根本不管,比如这次恒天然是在企业的质量控制中发现的问题。用标准管理有限的问题,用过程的控制实现更全面的安全保障,这才是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对于负责任的大企业,其质控项目数量和质控要求都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

  • 【转帖】微生物毒素

    (细菌毒素)属细菌的代谢产物,种类很多:①白喉毒素,分子量为60000的蛋白质。其毒性表现为抑制哺乳动物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该毒素是个酶原,经蛋白酶水解后,释放出分子量为21000具酶活力的片段A后,余下的片段B才发挥毒性。其作用方式类似蓖麻毒素。②霍乱毒素,与小肠粘膜上的受体结合,不可逆激活膜上腺苷酸环化酶而导致分泌性腹泻(见环化酶)。③肉毒素,是肉毒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阻遏神经冲动的传递。A型肉毒素包括一个毒性成分和一个血凝成分,前者的分子量约为150000,这种毒素对热不稳定。

  • 【原创大赛】七成玻尿酸肉毒素等医美产品是假货,使用或有生命危险!

    【原创大赛】七成玻尿酸肉毒素等医美产品是假货,使用或有生命危险!

    [align=center][color=#5a5a5a]所有的美[/color][color=#5a5a5a]都是“蓄谋已久”,[/color][color=#5a5a5a]天生丽质这个词,[/color][color=#5a5a5a]不过是说给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听的。[/color][color=#5a5a5a]——无名氏[/color][/align][color=#5a5a5a]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审美的提升,现在年轻人对美的追求越发强烈 。[/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美容不再是明星们的特权,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img=,354,24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14151982_1731_3244451_3.gif!w354x241.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color=#5a5a5a]前阵子,国家药监局官网接连发布了关于医疗美容产品的科普,警示[/color][b][color=#ffae00]消费者医疗美容产品不是化妆品 应由医生操作使用[/color][/b][color=#5a5a5a],医疗美容产品的安全风险大于化妆品,消费者应理性选择。[/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img=,690,2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14393780_4938_3244451_3.jpg!w690x251.jpg[/img][img=,690,2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14391104_4837_3244451_3.jpg!w690x251.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b] [/b][align=center][b]1、医疗美容行业乱象[/b][/align][align=center][/align][color=#5a5a5a]确实,医疗美容行业兴盛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假药水货、无证医生、无证诊所等问题层出不穷。[/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color=#5a5a5a][img=,690,114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15041595_9945_3244451_3.jpg!w690x1143.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5a5a5a][/color][/align][color=#5a5a5a]前不久,河南省南阳就发生过一起悲剧,28 岁女子杨某在一家美容外科诊所整容后意外身亡,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color][align=center][img=,648,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15216177_7473_3244451_3.jpg!w648x400.jpg[/img][img=,652,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15219103_3638_3244451_3.jpg!w652x400.jpg[/img][/align][color=#5a5a5a]这样的悲剧不止一个。在一个月前,大连一女子隆胸时死亡。[/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img=,690,36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15394205_5246_3244451_3.jpg!w690x363.jpg[/img][/align][b][color=#5a5a5a] [/color][/b][color=#5a5a5a]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color][color=#5a5a5a] [/color][align=center][color=#5a5a5a][img=,690,36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0203133_4847_3244451_3.jpg!w690x363.jpg[/img] [/color][/align][color=#5a5a5a]可以说,“因整形致死”的案件不少,因整形毁容的案例就更加多了。[/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img=,690,86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0326643_1975_3244451_3.jpg!w690x860.jpg[/img][img=,690,62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0334063_3402_3244451_3.jpg!w690x626.jpg[/img][/align][color=#5a5a5a]之前有调查发现,很多所谓的医美师经过三五天的短暂培训就上岗,而且培训内容非常不规范,比如学员互相注射生理盐水、在鸡腿上练习割双眼皮等。[/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img=,300,17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0457652_3247_3244451_3.gif!w300x177.jpg[/img][/align][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另外,一些整形美容机构在黑市中购入肉毒素、玻尿酸,以及超声刀和热玛吉器械,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前来进行医疗美容。[/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color=#5a5a5a][/color][img=,690,2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0560913_7004_3244451_3.jpg!w690x220.jpg[/img][/align][color=#5a5a5a]但对于[/color][color=#5a5a5a]假药、水货和山寨设备,作为普通消费者缺乏辨认真伪的能力。同时,因为安全意识薄弱,很少人会去查看医疗美容机构以及医生的资质。[/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color=#5a5a5a][/color][img=,690,47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1063633_6973_3244451_3.jpg!w690x474.jpg[/img][/align][color=#5a5a5a]而出现医疗事故的一般就是非正规机构、非专业医生、非国家认证的产品进行整形美容而导致的。[/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最后受伤受苦受害的还是消费者自己。[/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color=#5a5a5a][/colo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b]2、医疗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应由有资质的医生操刀[/b][/align][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医疗美容,俗称医美,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常见的医美项目,包括肉毒素注射、软组织填充(包括透明质酸或自体脂肪填充等)、光子嫩肤、激光、热玛吉、超声刀、超皮秒、小气泡等等。[/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img=,690,3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1398192_4343_3244451_3.jpg!w690x348.jpg[/img][/align][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而在上述医疗美容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医疗器械均属于医疗美容产品。[/color][b][color=#ffae00]使用医疗美容产品进行美容,[/color][color=#ffae00]必须在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内,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的医生才能操作。[/color][color=#ffae00][/color]01、注射肉毒素(瘦脸针)[color=#ffae00][/color][/b][color=#5a5a5a]注射肉毒素可以消除皱纹,管理表情纹,瘦脸等,见效快,在整形美容治疗中比价常见。[/color][color=#5a5a5a]它可以使肌肉放松或者麻痹掉,使肌肉不收缩,从而去除皱纹。[/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img=,690,6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2091353_5676_3244451_3.jpg!w690x620.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color=#5a5a5a]但[/color][b][color=#ffae00]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正规肉毒素只有两种,分别为衡力(兰州所)和保妥适(艾儿健)。其它均为不合法。[/color][/b][color=#5a5a5a]在使用时要问清楚。[/color][color=#5a5a5a] [/color][align=center][color=#5a5a5a][/color][img=,624,38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2192853_2056_3244451_3.jpg!w624x383.jpg[/img][/align][color=#5a5a5a]如果使用了来源不合法的肉毒素产品,没有获得国家批准的但能在朋友圈经常见到的,比如粉毒、绿毒、白毒之类的, [color=#ffae00][b]可能会出现中毒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b][/color]。[/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img=,400,49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2314473_5346_3244451_3.jpg!w400x492.jpg[/img][img=,690,19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2316372_6202_3244451_3.jpg!w690x194.jpg[/img][/align][b]02、注射玻尿酸[/b][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注射玻尿酸可以达到除皱塑形,但也会有一些不良反应,比如疼痛、局部红肿、瘀斑等等。[/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img=,690,17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2414803_9349_3244451_3.jpg!w690x172.jpg[/img][color=#5a5a5a][/color][/align][color=#5a5a5a]现在市面上玻尿酸价格也比较混乱。正规机构几千,而一些美容院低至几百。实际上,是一些美容院为降低成本,把玻尿酸换成水,短时间内也可以起到饱满的作用,但效果很快会消失。美容院给出的回复是,“你自己吸收了,而不是药的问题。” [/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emmmm,对于消费者来说,真的是花钱买罪受了。[/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其实,玻尿酸是被当作医疗器械来管理的。要使用在国内获准上市的透明酸产品,可以去国家网站查询,[/color][color=#5a5a5a]没有批准的,都是不合法的。[/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color=#5a5a5a][/color][img=,690,48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2520642_1232_3244451_3.jpg!w690x489.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5a5a5a][/color][/align][b]03、激光治疗[/b][align=center][color=#5a5a5a][/color][/align][color=#5a5a5a]传统激光可以祛斑、祛痘,利用特定激光波长对皮肤进行照射,去除色斑,或者杀死导致痤疮的细菌。[/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当然,激光治疗也有可能引起皮肤红肿、创面,以及皮肤色素异常、皮肤敏感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引发感染、形成瘢痕。[/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img=,608,45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3054283_2738_3244451_3.jpg!w608x457.jpg[/img][/align][color=#5a5a5a]但是不管如何,以上这些全都是医疗行为,必须在有资质的[/color][b][color=#ffae00]医疗美容机构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才能操作。[/color][/b][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color][b][color=#ffae00]而医生需要持有国家卫计委颁发的《医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证》。[/color][/b][color=#5a5a5a][/color][b][color=#ffae00][/color][/b][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b]3、总结[/b][/align][b][color=#ffae00][/color][/b][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做整形美容,要找正规的医疗机构、有资质的整形医生,使用合法的产品,安全是一切的前提![/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毕竟,医疗美容一旦处理不当,不仅无法“变美”,甚至可能危害生命,让微整形变成“危”整形。捣鼓这么久,最后还不如纯天然的自己最美![/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img=,496,21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301823266273_9001_3244451_3.jpg!w496x215.jpg[/img][/align][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所以,要做美容整形的,一定要记住下面 4 点:[/color][color=#5a5a5a][/color][b][color=#ff7faa]★[/color][/b][color=#5a5a5a]医疗美容本质上是医疗行为,必须在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合法医疗美容机构开展。一般的美容院是不行的。[/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color][b][color=#ff7faa]★[/color][/b][color=#5a5a5a]医美项目不同于化妆品,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必须由有资质的医生在合法的医疗机构使用合法产品。[/color][color=#5a5a5a][/color][b][color=#ff7faa]★[/color][/b][color=#5a5a5a]建议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医疗美容产品,以免造成不良后果。[/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ff7faa][b]★[/b][/color][color=#5a5a5a]在做医美前,先与医生进行沟通,对美容效果和风险要进行评估,理性选择医疗美容。[/color][color=#5a5a5a][/color][align=center][color=#ff7faa][b]▼▼▼[/b][/color][/align][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 [/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爱美,是人的天性。[/color][color=#5a5a5a]为了自己变得更加楚楚动人,[/color][color=#5a5a5a]通过整容或隆胸的方式[/color][color=#5a5a5a]来达成心愿无可厚非。[/color][color=#5a5a5a]但[/color][color=#5a5a5a]再小的手术也是手术,[/color][color=#5a5a5a]也存在安全风险,[/color][color=#5a5a5a]即使是相对安全的医疗美容,[/color][color=#5a5a5a]也不是全然安全无风险。[/color][color=#5a5a5a]作为消费者一定要谨慎选择。[/color][color=#5a5a5a]如果真的要做,[/color][color=#5a5a5a]也必须去一些正规的美容医疗机构,[/color][color=#5a5a5a]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color][color=#5a5a5a][/color][color=#5a5a5a]另外,[/color][color=#5a5a5a]目前大大小小的整容机构多如牛毛,[/color][color=#5a5a5a]但鱼龙混杂,[/color][color=#5a5a5a]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color][color=#5a5a5a]今后能够加大[/color][color=#5a5a5a]对这些黑诊所和黑机构的监管力度![/color][color=#5a5a5a]让危整形的悲剧不再重演![/color]

  • 【讨论】国家将A型肉毒毒素列入毒性药品管理

    为加强对A型肉毒毒素的监督管理,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将A型肉毒毒素及其制剂列入毒性药品管理。  根据《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前形势,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进一步加强A型肉毒毒素及其制剂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事宜发出通知。  一、经批准生产A型肉毒毒素制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强对生产A型肉毒毒素制剂用菌种的保藏管理,未经批准,严禁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菌种。  二、药品生产企业应制定A型肉毒毒素制剂年度生产计划,严格按照年度生产计划和药品GMP要求进行生产,并指定具有生物制品经营资质的药品批发企业作为A型肉毒毒素制剂的经销商。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将A型肉毒毒素年度生产计划、生产情况及指定经销商的情况及时报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生产企业指定经销商的情况通报相关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三、药品批发企业只能将A型肉毒毒素制剂销售给医疗机构,未经指定的药品经营企业不得购销A型肉毒毒素制剂。药品零售企业不得零售A型肉毒毒素制剂。  四、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对A型肉毒毒素制剂的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向经药品生产企业指定的A型肉毒毒素经销商采购A型肉毒毒素制剂;对购进的A型肉毒毒素制剂登记造册、专人管理,按规定储存,做到账物相符;医师应当根据诊疗指南和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开具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两日用量,处方按规定保存。  五、进口A型肉毒毒素制剂的流通和使用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本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强化对A型肉毒毒素及其制剂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对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A型肉毒毒素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厉查处。

  • 【转帖】不明来源肉毒毒素充斥市场 2008年09月10日05:33

    A型肉毒毒素曾被美容院宣称为“美容除皱神药”。7月底,这种肉毒毒素被医药监管部门列为毒性药品,加强了监控管理。但近日记者发现,大量不明来源的“肉毒毒素”正在悄然流入市场,并风靡于京城大大小小的整形美容机构。  整形机构依旧大力推广  被列入毒性药品管理的A型肉毒毒素,从生产到经营理应面临更为严格的控制。然而,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众多美容整形机构对于A型肉毒毒素的使用仍然极不规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9月1日至4日,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多家美容整形机构,注射肉毒毒素除皱仍是主推的项目之一。“除皱针”、“瘦脸针”这两个肉毒毒素的代名词也频频出现在很多美容整形机构的宣传册,依旧被大力推广着。  9月4日,北京伊美尔长岛医院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院依旧提供肉毒毒素注射除皱的服务。同日,伊美尔幸福医院的一位李姓工作人员也表示,该院可以进行注射除皱。据称,两院所用的肉毒毒素都是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衡力A型肉毒毒素。此外,北京伊美尚整形机构及一些生活美容机构也称,可以提供肉毒毒素进行除皱,产品依旧为“衡力A型肉毒毒素”。  “现在正规的综合性医院想要进肉毒毒素都很难,何况是普通的整形美容机构,更别提生活美容机构了”。9月5日,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综合性医院皮肤科医生透露,现在肉毒毒素市场混乱,很多假冒产品流入市场。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介绍,一些整形美容机构的肉毒毒素进货渠道与综合性医院的进货渠道完全不同,因此其货品的质量很值得怀疑。  9月4日,北京中关村整形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苏明山介绍,自7月底以来,A型肉毒毒素的管理就相当严格了,在医院“一人一次处方只能开一针,剂量在100单位,且不能在科室里储存,使用的情况需要每天登记”。  然而,9月4日,北京伊美尔长岛医院门诊部客服部一位朱姓咨询师表示,伊美尔给顾客注射肉毒毒素时没有什么限制,“任何时间都可以打”。  货源来历不明  尽管肉毒毒素的“除皱”功能一直未获国内认证,但是偷偷使用这种药物“去皱”,在国内美容整形界已是公开的秘密。被纳入毒性药品管理后,通过正规渠道供应的肉毒毒素因被严格限制而数量有限。然而,市场上美容整形机构的肉毒毒素供应量并未见少,那些市场上号称的肉毒毒素究竟来自何方?  9月3日,记者在网络上看到多家提供衡力A型肉毒毒素的卖家,且均称自己的货品为正品,并称向北京多家整形美容机构供货。一位卖家甚至表示,可以向记者提供来自法国的肉毒毒素。记者查询得知,目前经允许在国内上市的肉毒毒素,并无出身法国的。  此外,很多声称代理A型肉毒毒素产品的卖家也活跃在网络上。4日,记者联系了淘宝上一位名为“浪漫满屋0202”的北京卖家。该卖家表示,所提供的衡力A型肉毒毒素来自于国药控股。  然而,该卖家的说法并未得到国药控股的印证。9月4日,国药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A型肉毒毒素已经缺货很长一段时间了”,该工作人员还强调,在列入毒性药品管理后,任何单位要进A型肉毒毒素,都必须出示医疗机构经营许可证。而“浪漫满屋0202”却坦诚,自己只是开了一个针灸工作室,并非医疗机构。  事实上,A型肉毒毒素不仅在药品批发企业出现短缺,生产厂家也对其流入市场进行了严格把控。9月4日,国内唯一一家正规A型肉毒毒素生产单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A型肉毒毒素咨询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需要进货的单位,必须出示医疗机构经营许可证明。“主营科目仅为美容整形的,不会准予采购”。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卫生部于7月21日发布的《关于将A型肉毒毒素列入毒性药品管理的通知》,A型肉毒毒素生产企业须将A型肉毒毒素年度生产计划、生产情况及指定经销商及时报所在地省级药监部门备案,并将生产企业指定经销商的情况通报药监部门。此外,按照规定,药品批发企业只能将A型肉毒毒素制剂销售给医疗机构,未经指定的药品经营企业不得购销A型肉毒毒素制剂。  不可用于美容  即便使用正规渠道获得的A型肉毒毒素,不少美容整形机构却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利用肉毒毒素为顾客“除皱”、“瘦脸”。  9月4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监管司特殊药品监督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国内上市的肉毒毒素批准的适应证并无“除皱”一项。记者查询得知,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两个A型肉毒毒素保妥适和衡力,主要适用于眼脸痉挛、面肌痉挛等成人患者及某些斜视等,并无美容“除皱、瘦脸”项目。  根据《关于将A型肉毒毒素列入毒性药品管理的通知》,医疗机构医师应当根据A型肉毒毒素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证、药理作用等开具处方。  对此,伊美尔长岛医院的工作人员称,并未获得此通知,并表示医院作为正规的医疗机构,可以使用肉毒毒素进行除皱、瘦脸。至于处方的开具,则由医生来进行“操作”。不过,在伊美尔长岛医院,上述朱姓咨询师在看完记者的脸型,并让记者做出简单的几个动作之后,便作出了记者可以“注射A型肉毒毒素瘦脸”的判断,并称如记者愿意的话,可以安排医生开具处方并进行注射。  北京市卫生局12320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国家规定,医疗机构应在适应证范围之内使用A型肉毒毒素,如有违背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本报记者 朱瑞娟 实习生 洪丽 付丽红(责任编辑:盛卉)

  • 全世界都没有奶粉中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

    事件回放: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3日宣布,旗下部分婴儿奶粉和运动饮料等产品可能 “受到污染”,含有肉毒杆菌。之后,娃哈哈,可瑞康,多美滋,可口可乐均中招相继中招。据专家介绍,低的ph值不适宜细菌生长,高温也可以破坏毒素,但是这个温度未必可以杀死芽孢。肉毒杆菌芽孢抗热性很强,芽孢通常认为对人是无害的,但在儿童体内,由于肠道菌群的缺乏,肉毒杆菌的芽胞在儿童的肠道弱碱厌氧环境中是能够产毒的,也就是说即便将食物中的肉毒素破坏掉,但是对儿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对成人也是不能排除的。肉毒杆菌,全名肉毒梭状杆菌(也叫肉毒梭菌),是目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目前检测方法有:GB/T 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SN/T 2525-2010 食品中肉毒梭菌的PCR检测您是否做过有关肉毒杆菌的检测?有什么样的简便方法?而对于这样的一种细菌毒素,全世界都没有奶粉中肉毒杆菌的限量。于是,不仅是事件本身,限量标准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有专家表示:肉毒杆菌在乳品中并不是常见的污染物,而标准的管理是要考虑成本的,正因如此,各国都不把它列入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根本不管,比如这次恒天然是在企业的质量控制中发现的问题。你认为该不该制定相关的标准?为防止肉毒杆菌的污染,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该如何控制和监管?

  • 分享黄曲霉毒素经饲料迁移至肉乳产品中的过程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消息,2013年3月1日德国下萨克森州在乳制品企业自检过程中,发现原料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含量增加,部分地区农场中的玉米饲料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 针对本次事件,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对黄曲霉毒素经饲料迁移至牛奶、鸡蛋、肉和内脏中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向玉米中添加200μg/kg的黄曲霉毒素,并进一步估算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浓度。 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带入率为0.1%时,高产奶牛食用玉米含量为40%的饲料时,其牛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将超过欧盟规定的最大标准限量(50ng/kg);黄曲霉毒素带入率为0.5%时,低产奶牛食用玉米含量为40%的饲料,其牛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将超过欧盟标准。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可以从饲料转移到动物产品中,在乳制品中的迁移量高于其他食品中的迁移量。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表示,文献数据显示黄曲霉毒素通过饲料向鸡蛋、动物肉、肝脏和肾脏中转移率较低,此类产品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原文链接:

  • 【分享】神经毒素:鱼腥藻毒素

    1 神经毒素神经毒素主要包括:鱼腥藻毒素如鱼腥藻毒素-a (Anatoxin-a)、鱼腥藻毒素-a(s) (Anatoxin-a(s))、高类鱼腥藻毒素-a (Homoanatoxin-a);麻痹性或瘫痪性贝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如石房蛤毒素(Saxitoxin)、新石房蛤毒素(Neosaxitoxin)和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等;腹泻性贝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如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和鳍藻毒素1-3(Dinophysistoxin, DTX)等;记忆丧失性贝毒素(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 ASP);神经性贝毒素(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 NSP)及西加鱼毒素(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CFP)( 尹伊伟,2000)。鱼腥藻毒素-a是一种低分子质量的生物碱(图1-2),相对分子质量为165(Hitzfeld B C, 2000-II)。目前发现鱼腥藻、颤藻、束丝藻(Aphanizomenon)、柱孢藻(Cylindrospermum)和微囊藻可以产生鱼腥藻毒素-a。高类鱼腥藻毒素-a (图1-3)是从美丽颤藻(O. formosa)中分离到的一种鱼腥藻毒素-a的同系物,它用丙酰基替代了鱼腥藻毒素-a中C-2上的乙酰基。鱼腥藻毒素-a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类似物,它可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乙酰胆碱酯酶或真核生物中的任何酶均不能降解它。它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可使肌肉因过度兴奋而痉挛,如果动物的呼吸系统受到影响,动物会因窒息而死亡。鱼腥藻毒素-a(s)是N-羟基鸟嘌呤的单磷酸酯(图1-4),到目前为止仅从北美洲发现,由水华鱼腥藻(A.flos-aquae)和A.Lemmermannii产生。鱼腥藻毒素-a(s)可以阻止乙酰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降解,使肌肉因过度兴奋而痉挛(Henriksen P, 1997)。 图1-2 鱼腥藻毒素-a分子结构图Figure 1-2 Structure of anatoxin-a 图1-3 高类鱼腥藻毒素-a分子结构图Figure 1-3 Structure of homoanatoxin-a 图1-4 鱼腥藻毒素-a(s)分子结构图Figure 1-4 Structure of anatoxin-a(s)麻痹性贝毒素是一类烷基氢化嘌呤化合物,形似三环化合物,是一种非蛋白质毒素。分子结构如图1-5所示。类似于具有两个胍基(guanidyl)的嘌呤核,为非结晶、水溶性、高极性、不挥发的小分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毒性消失;毒素遇热稳定,并不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其中毒性最强的为STX、neoSTX、GTX1、GTX3和dcSTX(1300Mu• μmol-1),但其他几种毒素很容易水解成毒性成份。其来源生物均为甲藻,如有毒膝沟藻(Gonyaulax)、亚历山大藻(Alexandrum)和Pyrodinium等。麻痹性贝毒的强度是通过转换成STX的毒性来表达的。这些毒素主要是由海洋中的赤潮藻甲藻产生的,可在贝类中累积进而危害人类。由于这些毒素最早是从摄食有毒藻类的贝类体内发现,故被称作贝毒。在淡水中PSP主要存在于水华束丝藻(Aph. flos-aquae)、卷曲鱼腥藻(A.circinalis)、Lyngbyawollei和C. raciborskii中(Bialojan C, 1988)。麻痹性贝毒素也是到目前为止赤潮藻毒素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主要包括石房蛤毒素及其四氢呋喃衍生物,发现的有近三十种(表1-1),由分子结构中R4基团的不同,可分为四类:氨基甲酸酯类、N-磺酰氨甲酰基类、脱氨甲酰基类和脱氧脱氨甲酰基类。其中石房蛤毒素(STX)已被收入《化学武器公约》中禁止化学品的第二类清单。我国也将PSP毒素列为贝类产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图1-5 麻痹性贝毒素分子结构图Figure 1-5 Structures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s (PSPs)麻痹性贝毒是一类神经肌肉麻痹剂,可以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钠通道使之关闭,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使乙酰胆碱不能释放,从而导致神经麻痹。其毒理作用为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对人体的中毒量为600~5000Mu,致死量为3000~30000Mu,目前尚无对症解毒剂。PSP的毒性为LD50=3.4×10-9。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100g贝类可食部分的PSP毒力超过80ug(400Mu)时不得食用(丘建文,1991)。海洋生物中,由于贝类对麻痹性贝毒具有极强的抵抗性,因此这种毒素就在贝类体内储存积累,人类或动物食用这些有毒贝类会产生一系列神经麻痹症状,严重的可能致命。由于其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成为赤潮毒素中最受关注的一种,许多国家已在贝类生产、贸易过程中,对此毒素制订了严格的监测和管理条例。与贝类相比,鱼类对这种毒素却极为敏感。腹腔注射时,其对鱼类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4~12)×10-6,口服为(100~750)×10-6,给药后5~15min,鱼类即失去平衡,0~60min就出现死亡。因此,在此类赤潮发生时,常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现象,欧洲的北海及北美的东北海岸都曾发生因麻痹性贝毒中毒的大规模死鱼事件,死亡的鱼类有玉筋鱼和鲱鱼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来源于藻类的贝毒,许多是通过浮游动物的摄食而传递给鱼类,从而引起鱼类的死亡。因此,麻痹性贝毒对鱼类的危害,既可通过藻细胞本身的胞外分泌物也可通过摄食染毒的其他动物使鱼类中毒。不过由于麻痹性贝毒对鱼类的毒性很高,毒素不会在鱼体内大量残留,中毒死亡鱼体肌肉内的残留毒素含量很低。我国虽未有因麻痹性贝毒中毒而引起鱼类死亡的报道,但已有产生这类毒素的藻类赤潮发生,而且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藻类在我国海域普遍存在,因此,应高度警惕这类赤潮的发生(尹伊伟,王朝晖等,2000)。2 脂多糖内毒素脂多糖内毒素是蓝藻细胞壁的组成部分,由脂A、核心寡糖和O特异多糖组成,其中脂A分子结构式如图1-6所示。目前已从裂须藻(Schizothrix calcicola),颤藻,鱼腥藻,微囊藻和Anacystis中分离到。蓝藻脂多糖内毒素的脂A与格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不完全相同,种类更多,而且往往含有少量的磷酸。脂多糖内毒素包括细胞毒性生物碱(Alkaloid)、皮肤毒性生物碱和刺激性毒物——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 (Metcalf J S, 2004)。

  • 【资料】食品中的毒素

    1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毒素①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1)动物肝脏中的毒素动物肝脏富含蛋白质、VA、叶酸,但同时也含有胆固醇及胆酸,肝脏是动物重要的电写废物和外源毒素的处理工厂,其中肝脏中主要的毒素物质为胆酸、内胆酸、脱氧胆酸和牛磺胆酸构成的混合物,毒性依次为牛磺胆酸脱氧胆酸胆酸,摄入量小不会中毒,脱氧胆酸对人肠道上皮细胞癌如结肠癌、直肠癌有促进作用。(2)海洋鱼类毒素:金枪鱼、蓝鱼,贮藏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组胺导致中毒;(3)河豚毒素:河豚味美而剧毒,多存在于河豚的卵巢、皮肤、肝脏甚至肌肉中,其LD50 为8.7μg/kg体重,人经口服的最大致死量为408.7μg/kg体重。(4)贝类毒素:主要为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②植物类食物中的天然毒素(1)致甲状腺肿大物质:甲状腺肿大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机体缺碘,食用某些十字花科甘蓝属的蔬菜如油菜、包心菜、花菜、芥菜等一会致病,其主要物质是以黑芥子硫苷为前体的物质和硫氰酸酯。(2)生氰糖苷:广泛存在于豆科、蔷薇科和稻科中的糖苷水解形成氢氰酸,如木薯、杏仁、枇杷、豆类等。(3)消化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α-淀粉酶抑制剂;(4)生物碱糖苷:含氮有机化合物,马铃薯变绿的地方有龙葵碱。2 生物污染主要是一些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大肠杆菌毒素等。3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的食品毒素主要有:重金属、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残留农药、食品添加剂等。4 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毒素有一些加工过程如烟熏、煎炸、烘烤、高温杀菌等中形成的毒素,常见的有:苯并[a]芘、Maillard 反应产物和一些杂环胺,腌肉中形成的亚硝基胺等。

  • 【分享】河豚素:天生我毒必有用

    河豚素:天生我毒必有用 出色的神经止痛作用,可改善癌症患者及戒毒者的生命质量,逐渐得到制药界的关注。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毒的毒素之一,每毫克的毒性相当于同量氰化钾的1万倍,仅次于肉毒素。如今,河豚毒素出色的全身性神经止痛作用正逐渐得到制药界的关注。  虽然目前尚未被任何一国卫生部批准为正式药品,但事实上,近几年来,不少国家均在使用河豚毒素作为晚期癌症病人的辅佐治疗剂。   毒物中的特殊样本  河豚毒素主要来自河豚鱼的内脏与血液。除河豚鱼之外,织纹螺、芋螺等一些海螺也含微量河豚毒素。虽然河豚毒素被发现的时间有80多年,但长期以来令药物学家感到迷惑不解的是:同为生物毒素,河豚毒素的化学结构与蛇毒、蝎毒等其它生物毒素截然不同。  研究发现,毒蛇、蝎子及毒蜘蛛等动物产生的生物毒素的化学结构均为蛋白质/多肽类物质,只要将其加热可使其失活。但奇怪的是,河豚毒素虽然来自河豚鱼体内,却绝非蛋白质/多肽类物质,而是一种由3个氨基和6个羟基所构成的奇特的笼状结构有机化合物,即使长时间高温加热亦不会破坏其化学结构或降低其毒性。这就是吃河豚鱼容易中毒的原因。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谜团,就是毒蛇、蝎子和毒蜘蛛等动物它们体内均有毒腺组织,能分泌出毒汁用于御敌和自卫,但河豚鱼体内却并无毒腺这一专门产生毒液的组织存在,那么令人生畏的河豚毒素又从何而来?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大卫• 克鲁克教授及其助手终于揭开了这一百年之谜的谜底。据克鲁克教授发表于2003年美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披露,河豚鱼的肠道里常年寄生着一种特殊的海洋微生物,专门以河豚鱼在摄食鱼虾并经消化后剩余的有机残渣为食,经该细菌分解后即产生剧毒的河豚毒素。经过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河豚鱼已与其体内的河豚毒素相适应,甚至利用这一“武器”来吓阻妄图侵犯它的敌人,从而,河豚鱼与其体内寄生的海洋微生物达到了完美的“共生状态”;而如果人为改变河豚鱼的“食谱”,就能使河豚鱼体内毒素减少甚至消失。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我国江苏省江阴市渔民即已大规模地用人工配制的鱼饲料喂养肉质鲜美的“东方鱼屯”。这种经饲养后长大的河豚鱼体内所含河豚毒素数量很低。迄今为止,江阴市已有数十万人次在当地餐馆品尝过人工饲养的河豚鱼,至今尚未有中毒死亡事例。这从另一角度证明了美国克鲁克教授的理论是正确的。  除了作为食品之外,河豚毒素也正进入制药界的视野。由于各国卫生主管部门均对晚期癌症的治疗网开一面,允许使用一些虽未经批准但确有临床效果的新药,以此减轻癌症病人的痛苦,改善其生命质量,因此河豚毒素得以在癌症止痛上崭露头角。  临床应用与新药开发前景  任何一种毒物,无论其毒性有多么强烈,都有可能被开发成药物使用。这在无数临床实践中早已得到证实,如:筒箭毒碱、马钱子碱、士的宁和东莨菪碱等均为著名药物;蝮蛇毒、眼镜王蛇毒均可作为抗栓剂用于治疗血栓病;蝎毒、蜂毒等亦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即使是最毒的肉毒素,几年前经美国FDA批准用于制作使面部皱纹消失的美容注射剂。  河豚毒素当然也不例外。早在二战期间,日本即已开展河豚毒素的临床研究,曾利用注射微量精制河豚毒素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取得了明显效果。20世纪80年代中,加拿大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了河豚毒素还有辅助戒毒作用。对正在戒毒的瘾君子来说,最难熬的日子是不让吸毒的最初一个月时间,因为突然停止吸食毒品会引起“戒断综合征”,这对瘾君子们来说比死还要难过,但只要注射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就能帮助他们有效消除“戒断综合征”。我国医学研究人员根据国外的相关报道,利用国产河豚毒素在广西省戒毒中心成功地为数千名海洛因吸毒者戒除了毒瘾。这一结果引起了西方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过去几年来,各国药理研究机构重新开始研究河豚毒素的药理作用,西方学者利用先进的分子医学研究手段终于搞清楚河豚毒素的具体药理作用。原来,河豚毒素是一种高选择性钠离子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滞神经的钠离子通道的方式来发挥其作用,所以食用野生河豚鱼中毒者会出现口唇发麻、流涎、肌肉无力等症状,最终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日本和中国医学研究人员利用河豚毒素分别治疗偏头痛和“戒断综合征”获得成功,这些症状均与神经的钠离子通道过度活跃有关。  既然阻滞钠离子通道即有上述临床效果,那么河豚毒素能否用于治疗其他一些棘手的临床症状如癌痛等常见症状?为此,西方医学研究者进行了多学科联合研究,发现河豚毒素的临床效果大大优于阿片类常用镇痛药。  自2001年以来,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的多个医疗中心,利用加拿大WEX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精制河豚毒素(商品名为Tetrodin),治疗了数以千计的晚期全身转移肿瘤病人的疼痛症状。这些病人曾经使用过包括吗啡、杜冷丁、曲马多之类的阿片类强镇痛剂,但已不再见效。在肌注微量(每天注射15~90mcg)精制河豚毒素之后,大约2/3的肿瘤患者彻底消除了疼痛,从而可以安然入眠。《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加拿大贝卡癌症中心的医学研究人员对31名因疼痛而彻夜难眠的晚期癌患者分别肌肉注射精制河豚毒素,尔后有7人疼痛明显减轻,17人疼痛消失。更令人欣慰的消息是,注射微量河豚毒素对病人无危险,即使多次使用河豚毒素也不会成瘾。绝大部分病人第一次注射精制河豚毒素后只需5~30分钟即能疼痛感减轻或消失;连续注射3天可保持几周时间的止痛效果。  美国医学会专家认为:癌痛现已成为晚期肿瘤并伴有全身转移的病人的一种常见临床现象,减轻癌痛可大大改善病人的生命质量。而阿片类镇痛剂在连续多次尤其是大剂量使用后,病人会产生明显药物耐受现象,使得对阿片类镇痛剂的使用将会更加谨慎,因此,精制河豚毒素在消除癌痛方面的出色表现将使其有望成为未来的癌症辅助治疗剂。  据了解,加拿大WEX生物技术公司的精制河豚毒素Tetrodin已在美国进行了Ⅱ期临床试验。一旦临床试验获得成功,河豚毒素将继肉毒素之后又一只新开发的剧毒神经毒素类强力镇痛新药。   最近国外又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美国脑与神经创伤研究中心的医生成功地应用精制河豚毒素,治疗了多名因车祸而导致脊柱神经轴损伤的病人,使其很快恢复呼吸与活动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河豚毒素有望作为一种全身性强力止痛新药以及高选择性钠离子通道阻滞剂被开发成新药上市。

  • 藻类毒素——麻痹性贝毒中毒

    【关键词】标准物质 食品安全 标准样品 内容摘要:含有毒素的藻类通过食物链毒化海洋鱼、贝类,人类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食物中毒或死亡。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海洋贝类毒素中比较普遍的一种,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这种毒素原产于海洋有毒藻类中,但主要积累在海产贝类体内,人或动物摄食之后,毒素会对神经肌肉产生麻痹作用而使之中毒,故称之为麻痹性贝类毒素。 赤潮是海洋内浮游生物(主要是藻类)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洋水体变色、变味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海洋中众多的鱼、贝类动物以食藻为生,而某些种系的海藻为了生存会产生一些使食藻动物拒食或毒化的有毒次级代谢物——化学毒素。 含有毒素的藻类通过食物链毒化海洋鱼、贝类,人类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食物中毒或死亡。与有害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贝毒素)中毒主要有五大类:①麻痹性贝毒中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②腹泻性贝毒中毒(Diarrheic:Shellfish Poisoning,I)S1c’);③神经性贝毒中毒(Neurotoxic:Shell。fish Poisoning,NsP);④记忆丧失性贝毒中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AsP);⑤西加鱼毒中毒(("igtJatera)。世界各国及地区沿海赤潮的发生及人类食用海洋贝类中毒患病事件在次数、规模上呈现上升趋势食品安全标准为80ttg石房蛤毒素(或等价)/100g贝类鲜肉 土豆:欢迎分享资料,但是打广告是不允许的。

  • 恒天然产品所含生孢梭菌不致毒 弄错检测法

    转 自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8/281896.shtm作者:张忠霞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3-8-29 11:05:39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恒天然产品所含生孢梭菌不致毒 弄错检测法“恒天然毒奶粉”事件8月28日上演“神转折”:新西兰官方称,恒天然乳清蛋白粉里所含的细菌并不是可能致毒的肉毒杆菌,而是与之相似的梭状芽孢杆菌(又称生孢梭菌)。普通消费者不禁会问:这也能弄错?生孢梭菌又是一种什么菌?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当天宣布,多达195次的追加检测结果表明,恒天然产品中检出的微生物是生孢梭菌。它不会像肉毒杆菌那样产生出致命的肉毒素,迄今也未曾报告过与生孢梭菌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换言之,生孢梭菌的性质不像肉毒杆菌那么严重,只是如果含量过高,生孢梭菌也有可能导致食物腐坏。那么,检测机构怎会摆出这么离谱的“乌龙”?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微生物学专家苏西·怀尔斯对媒体介绍说,生孢梭菌实际上是不产生毒素的肉毒杆菌分离菌,“也就是说,这两种菌(肉毒杆菌和生孢梭菌)几乎是一样的,唯一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负责编码生成肉毒素的基因。”这位专家介绍说,检测微生物污染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离出菌株进行培养,然后进行相应的生物化学试验确定菌种;或者也可以通过寻找微生物中特定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来确定菌种。但对于肉毒杆菌和生孢梭菌来说,这两种检测法根本无法分辨。此前,肉毒杆菌一词曾引起消费者对恒天然产品的极大恐慌。实际上,真正有毒的不是肉毒杆菌本身,而是它在厌氧环境中产生的肉毒素(又称肉毒毒素)。肉毒素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物质,不到1微克就可以致人死亡。也正因如此,恒天然这起食品安全事件迅速引起全球关注。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 【资料】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

    国家标准: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许量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 19539-2004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GB 21693-2008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允许量GB/T 23212-2008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 23215-2008 贝类中多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 23217-2008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 23501-2009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502-2009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GB 2761-2005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T 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GB/T 5009.118-2008 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GB/T 5009.198-2003 贝类 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的测定GB/T 5009.206-2007 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B/T 5009.212-2008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B/T 5009.213-2008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GB 5009.24-2010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GB/T 5009.96-2003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GB 5413.37-2010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T 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半定量薄层色谱法GB/T 8381.4-2005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 薄层色谱法

  • 黄曲霉毒素之相关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 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 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 ,G1 ,G2 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 ,M2.其中M1 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 ,G1 ,G2 ,M1 和 M2 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人,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中的量较其他组织器官为高,说明肝脏可能受黄曲霉毒素的影响最大。肾脏、脾脏和肾上腺也可检出,肌肉中一般不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后约1周即经呼吸、尿、粪等将大部分排出。

  • 【分享】食品中的毒素

    1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毒素①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1)动物肝脏中的毒素动物肝脏富含蛋白质、VA、叶酸,但同时也含有胆固醇及胆酸,肝脏是动物重要的电写废物和外源毒素的处理工厂,其中肝脏中主要的毒素物质为胆酸、内胆酸、脱氧胆酸和牛磺胆酸构成的混合物,毒性依次为牛磺胆酸脱氧胆酸胆酸,摄入量小不会中毒,脱氧胆酸对人肠道上皮细胞癌如结肠癌、直肠癌有促进作用。(2)海洋鱼类毒素:金枪鱼、蓝鱼,贮藏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组胺导致中毒;(3)河豚毒素:河豚味美而剧毒,多存在于河豚的卵巢、皮肤、肝脏甚至肌肉中,其LD50 为8.7μg/kg体重,人经口服的最大致死量为408.7μg/kg体重。(4)贝类毒素:主要为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②植物类食物中的天然毒素(1)致甲状腺肿大物质:甲状腺肿大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机体缺碘,食用某些十字花科甘蓝属的蔬菜如油菜、包心菜、花菜、芥菜等一会致病,其主要物质是以黑芥子硫苷为前体的物质和硫氰酸酯。(2)生氰糖苷:广泛存在于豆科、蔷薇科和稻科中的糖苷水解形成氢氰酸,如木薯、杏仁、枇杷、豆类等。(3)消化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α-淀粉酶抑制剂;(4)生物碱糖苷:含氮有机化合物,马铃薯变绿的地方有龙葵碱。

  • 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工作原理介绍

    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也称为病害肉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肉类和其他食品中细菌毒素的专用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工作原理:  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主要利用光谱技术、化学分析方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肉类样本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它能够检测出肉类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毒素以及其他潜在的病理变化。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光谱信号,仪器能够识别并量化食品中的细菌毒素含量。  检测范围:  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广泛应用于肉类、乳制品、水产品等食品的检测。它可以检测多种细菌毒素,如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这些毒素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  技术特点:  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能够检测出极低浓度的细菌毒素,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操作简便、快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广泛的应用范围:不仅适用于肉类,还可用于检测乳制品、水产品等多种食品。  自动化程度高:一些先进的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具备自动化操作和数据处理功能,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  使用步骤:  准备工作: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认肉类是否符合检测的标准,如新鲜度、加工工艺、保存时间等。  样品处理: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对肉类样品进行前处理,如剪碎、捣匀、称取等。  检测操作: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仪器中,设定相关参数,如样品名称、编号、检测方法等。然后启动仪器进行检测。  结果分析:等待仪器完成检测后,查看和分析检测结果。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后续操作,如进行再次检测、病原体分离、处理等。  总之,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它能够帮助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中的细菌毒素污染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5/202405151128149732_9693_4214615_3.jpg!w690x690.jpg[/img]

  • 新版药典中必检黄曲霉毒素的药材有哪些?

    2015年就开始执行的新药典,要求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kg;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总量不得过10μg/kg。必检黄曲霉毒素的药材种类有:1. 根及根茎类:远志。2. 果实种子类:大枣、肉豆蔻、决明子、麦芽、陈皮、使君子、柏子仁、胖大海。莲子、桃仁、槟榔、酸枣仁、薏苡仁。3. 动物类:水蛭、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 【转帖】动物内脏最易积毒素 少吃为妙

    新华网广州4月15日电(林晓丽)广州人不仅喜欢鱼内脏,鸡鸭鹅、猪牛羊的动物内脏,向来为广州人大众喜爱,粤菜中不少名菜也以动物内脏为原料。但是,近日外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珊瑚鱼因吃了受污染的藻类而含雪卡毒素,为防雪卡毒应尽量不要吃鱼内脏。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宜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强调,  除了尽量不吃海鱼内脏外,在不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淡水鱼和其他动物的内脏都建议少吃。  专家建议不要吃鱼内脏  近日,外国科学家研究表示,温室效应让海洋的温度不断升高,同时人类排放到海洋中的有毒垃圾也越来越多,这两个因素使珊瑚礁遭到破坏,含有雪卡毒素的藻类植物则生长繁茂,小鱼吃下有毒海藻后,大鱼再吃下小鱼,毒素随之积聚在大鱼体内,因此珊瑚鱼虽然越大越名贵,但毒性也会越大。带有雪卡毒素的热带珊瑚鱼广泛存在于太平洋、印度洋等热带、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周围和近海岸,全世界约有400多种。  目前已知的雪卡毒素至少有4种,它们的毒性比河豚毒素强20倍。因此,专家提醒,为安全起见,不要吃鱼的内脏。雪卡毒素多会积聚在鱼类的肝脏、胆、卵等内脏,把内脏去掉是一个避免中毒的好方法。此外,加热、冷藏及晒干等办法皆不能把毒素清除。需要提醒的是,食用时还要避免同时喝酒及吃花生或豆类食物,以免加重中毒程度。  吃动物内脏“以形补形”?  据广州餐饮界资深人士张雪清介绍,在广州,家常菜或者名粤菜,很多都用到动物内脏为原料。如鱼肠蒸蛋、铁板鱼肠、鸡杂菜心等都是广州市民餐桌上的家常菜,猪肚煮发菜和冬菇是很出名很传统的一道汤,猪肚包鸡则是时下流行菜式;肚尖炒熟后和芫茜、花生捞在一起美其名曰“风生水起”,也是一道名菜;街头销售的牛杂、猪杂备受青睐,成了广州的一道风景;广州人注重医食同源,相信能“以形补形”。秋冬或者咳嗽都喜欢喝猪肺汤润肺,做法多样,如罗汉果西洋菜猪肺汤、茅根雪梨煲猪肺、南北杏菜干炖猪肺等;产后喜欢用鸡子、鸡生肠煮米酒补身子。“总而言之,广州人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动物的全部部位都物尽其用。”  吃动物内脏中毒频发生  但是,近几年,因为吃动物内脏而中毒的事件却频频发生。就在本月11日,江门市外海一户林姓居民一家六口吃了猪肺汤后出现手震、头晕等不适症状,其后全家入住外海人民医院求治。根据林先生一家人的病症,在场医生和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均怀疑是瘦肉精中毒。2006年6月,佛山市禅城区某旅店7人怀疑喝了“问题猪肺汤”,出现头晕乏力、四肢发抖、心跳加快等食物中毒症状。卫生监督部门对有关肉联厂采样检测后发现,猪肺中“瘦肉精”含量竟然超标98倍多,7人被证实是“瘦肉精”中毒。

  • 各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现已查明自然界存在的真菌毒素在200种以上,按真菌毒素的重要性及危害依次排列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A)、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真菌毒素具有两种毒性,一是致DNA损伤,有者可致癌;二是细胞毒性,有破坏质膜和细胞酶的作用。 1、黄曲霉毒素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代谢产生—类结构相似含多环不饱和香豆素的化合物,已分离出17种,其中4种(B1,B2,G1,G2)已完全弄清其特性并从毒物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以AFB1毒性最大(大于氰化钾)。 黄曲霉毒素可存在于多种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出产的食品内。最常发现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是花生。其他食品还有玉米、无花果、果仁及多类谷物中感染黄曲霉毒素都较常见。黄曲霉菌肉眼看来往往是绿色的,而黄曲霉毒素却无臭、无味、无色。 化学上而言,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呈稳定状态,能抵受一般的烹调过程,不易分解。黄曲霉毒素一旦出现,便难以消除。在现今社会里,人类因摄取到黄曲霉毒素而引起急性中毒的个案是很罕见。中毒病征可能包括发烧、呕吐及黄疸病,也可能引致急性肝脏受损,情况严重的会致命。长期摄取黄曲霉毒素与罹患肝癌有关。动物研究结果显示老鼠、仓鼠及猴子等动物经长期口服黄曲霉毒素后,可引致肝部长出肿瘤。

  • 芋螺毒素多肽|Conotoxin MVIIC|147794-23-8

    芋螺毒素多肽|Conotoxin MVIIC|147794-23-8

    芋螺毒素多肽英文名称:ω-Conotoxin MVIIC |omega-Conotoxin MVIIC 详情请咨询国肽生物CAS号:147794-23-8单字母:CKGKGAPCRKTMYDCCSGSCGRRGKC-NH2 (Disulfide bridge: Cys1-Cys16, Cys8-Cys20, and Cys15-Cys26)三字母:Cys-Lys-Gly-Lys-Gly-Ala-Pro-Cys-Arg-Lys-Thr-Met-Tyr-Asp-Cys-Cys-Ser-Gly-Ser-Cys-Gly-Arg-Arg-Gly-Lys-Cys-NH2(Disulfidebridge:Cys1-Cys16,Cys8-Cys20,andCys15-Cys26)分子式:C106H178N40O32S7平均分子量:2749.3纯度:95%、98%盐体系:可选TFA、HAc、HCl或其它生成周期:2-3周储存条件:-20±5 °C芋螺毒素肽芋螺毒素是生物模拟芋螺毒素胜肽,经过排序、人工合成提供非常强效的肌肉松弛作用,提供迅速即时的抗皱效果。芋螺毒素提供有效的肌肉放松但不完全僵硬瘫痪,保留肌肉5%神经肌肉电流传导,所以提供的是自然的回春效果。芋螺毒素是高度折叠的胜肽,强力穿透,高稳定性,目标性的针对肌肉达到放松的作用。INCI名称 精氨酸/赖氨酸多肽分子式 C92H139N35O28S分子量 2375.7Cas No. 936616-33-0机理芋螺毒素籍由阻断神经肌肉的电流传导进而瞬间淡化皱纹,使肌肤回春看起来更年轻。芋螺毒素目标性的阻断电压依赖型钠离子通道,特别是针对肌肉的通道-NAV1.4规格外观 白色粉末定性分析(HPLC+MS) 符合水份 ≤5%醋酸 ≤15%纯度 ≥90%安全性体内外试验测试均显示芋螺毒素未出现任何细胞毒性、皮肤刺激性、过敏性和眼睛刺激性配方提示特别适合添加于医美、毒素胜肽瞬间除皱等抗老化保养产品,水溶,pH5-7,配方最后阶段30低温加入 ;配伍性好;稳定不变色;应用及推荐用量芋螺毒素在各种抗衰老的个人护理品中均可应用1. 眼部护理:可明显去除眼部皱纹和眼角鱼尾纹。2. 面部护理:可明显去除前额由于肌肉收缩而产生的皱纹。在化妆品配方中,加入如凝胶、精华液、乳液、面贴膜等,从而达到祛除深的皱纹或在额头及眼睛周围皱纹的理想效果。包装:1g/ 瓶,5g/ 瓶, 10g/ 瓶,100g/ 瓶或定制贮藏:芋螺毒素粉末必须存放在阴凉,避光和清洁的地方,低温2-8℃,密封保存,保质期两年[img=,690,14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2/202012211512344543_1044_3531468_3.jpg!w690x143.jpg[/img]国肽生物主要提供:多肽合成、多肽定制、同位素标记肽、人工胰岛素、磷酸肽、生物素标记肽、荧光标记肽(Cy3、Cy5、Fitc、AMC等)、目录肽、偶联蛋白(KLH、BSA、OVA等)、美容肽、化妆品肽、多肽文库构建、抗体服务、糖肽、订书肽、药物肽、RGD环肽等。详情请咨询国肽生物

  • 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快速定量检测功能好用吗

    [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05073b][size=16px]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快速定量检测功能好用吗,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的快速定量检测功能在多个方面表现出其优势,使得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实用性。首先,与传统的细菌毒素检测方法相比,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对肉类等食品样品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其次,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的准确性也是其快速定量检测功能的重要优势。它能够准确判断肉类中是否存在细菌毒素,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细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种准确性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此外,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生肉、熟肉,还可以用于肉制品的检测。这种广泛的适用性使得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在肉类检测中成为得力的助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具有诸多优点,但其检测结果仍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样品的准备、仪器的校准等。因此,在使用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综上所述,食品细菌毒素检测仪的快速定量检测功能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使得其在肉类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4/202404221131366229_9134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color][/font]

  •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干什么的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干什么的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0/202310270939374387_6060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仪器。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非常重要。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免疫学方法对黄曲霉毒素进行特异性识别,从而实现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检测。该仪器可以检测多种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如粮食、油料、坚果、肉类等。此外,该仪器还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等优点,可以满足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对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需求。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首先,将需要检测的食品样品进行前处理,提取出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并将其与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将结合了抗体的样品放入检测仪中进行反应,测量光信号强度并计算出黄曲霉毒素的浓度。最后,根据仪器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在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黄曲霉毒素检测仪还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损失和风险。  总之,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仪器,可以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在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中,该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

  • 【转帖】蔬菜也有天然毒素

    蔬菜也有天然毒素 出处: 中国食品产业网 作者:         春节后,各种新鲜的蔬果纷纷上市,但由此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也频频发生。有些蔬菜和水果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应小心食用。  1.豆类,如四季豆、红腰豆、白腰豆等  毒素:植物血球凝集素病发时间:进食后1—3小时内。  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红腰豆所含的植物血球凝集素会刺激消化道黏膜,并破坏消化道细胞,降低其吸收养分的能力。如果毒素进入血液,还会破坏红血球及其凝血作用,导致过敏反应。研究发现,煮至80℃未全熟的豆类毒素反而更高,因此必须煮熟煮透后再吃。  2.竹笋  毒素:生氰葡萄糖苷  病发时间:可在数分钟内出现。  症状:喉道收紧、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甚至死亡。食用时应将竹笋切成薄片,彻底煮熟。  3.苹果、杏、梨、樱桃、桃、梅子等水果的种子及果核  毒素:生氰葡萄糖苷 病发时间:可在数分钟内出现。  症状:与竹笋相同。此类水果的果肉都没有毒性,果核或种子却含有毒素,儿童最易受影响,吞下后可能中毒,给他们食用时最好去核。  4.鲜金针  毒素:秋水仙碱 病发时间:一小时内出现。  症状:肠胃不适、腹痛、呕吐、腹泻等。秋水仙碱可破坏细胞核及细胞分裂的能力,令细胞死亡。经过食品厂加工处理的金针或干金针都无毒,如以新鲜金针入菜,则要彻底煮熟。  5.青色、发芽、腐烂的马铃薯  毒素:茄碱 病发时间:一小时内出现。  症状:口腔有灼热感、胃痛、恶心、呕吐。  马铃薯发芽或腐烂时,茄碱含量会大大增加,带苦味,而大部分毒素正存在于青色的部分以及薯皮和薯皮下。茄碱进入体内,会干扰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并刺激肠胃道黏膜、引发肠胃出血。  另外还需注意:  鲜蚕豆:有的人体内缺少某种酶,食用鲜蚕豆后会引起过敏性溶血综合征,即全身乏力、贫血、黄疸、肝肿大、呕吐、发热等,若不及时抢救,会因极度贫血死亡;  鲜木耳:含有一种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于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  腐烂变质的白木耳:它会产生大量的酵米面黄杆菌,食用后胃部会感到不适,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未成熟的青西红柿:它含有生物碱,人食用后也会导致中毒。

  • 【资料】细菌内毒素的概念

    细菌内毒素的概念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dotoxin,是G-菌细胞壁个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中的类脂A 细菌内毒素这个概念在1890年的时候就已被提了出来,它是在研究发热物质过程所引成的,1933年Boivin最先由小鼠伤寒杆菌提取出来,进行化学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到1940年时候,Morgan使用志贺氏痢疾菌阐明了细菌内毒素是由多糖脂质及蛋白质三部分所组成的复合体,到了1950年以后,随着生物学,物理化学,免疫学以及遗传学等的进步发展,细菌内毒素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其化学结构组成及各种生物活性间的关系也更加明确起来。 细菌英文叫Bacteria:为原核生物中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由二分裂法繁殖。若按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两大类。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唯有肽聚糖为其共同成分,但其含量的多少和肽链的性质有所不同,见下表:细胞壁结构革蓝氏阳性菌革蓝氏阴性菌厚度厚,15—50薄,10—15肽聚糖含量多,占胞壁干重50—80%少,占胞壁干重10%左右脂类含量少,约1—4%多,约11—22%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脂蛋白无有脂多糖无有 细胞壁较薄,厚约10-15nm,结构也较复杂。肽聚糖含量低,仅占细胞干生10%左右,层薄又较疏松,因肽聚糖之间仅四肽侧链直接联结,缺乏五肽桥;肽聚糖居于细胞最内层,外面由内向外还有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的三层聚合物。 (1)脂蛋白(lipoprotein) 由类脂和蛋白质构成,联结在外膜与肽聚糖层之间,类脂一端经非共价键联结到外膜的磷脂上,另一端由共价键联结到肽聚糖肽链中的二氧基庚二酸 残基上,使外膜和肽聚糖层构成一个整体。 (2)外膜(outer membrane) 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重要结构,位于肽聚糖的外侧,其结构类似细胞膜,为液态的磷脂双层,其中镶嵌一些特异蛋白质,穿透外膜的内外双层,呈液态镶嵌体。外膜中间有微小孔道,容许水溶性的小分子通过,以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和交换。除此之外,外膜还能防止胰蛋白酶和溶菌酶等进入,起到保护性屏障作用。(3)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由多糖O抗原、核心多糖和类脂A(lipid A)组成(图1-8),位于最外层。多糖O抗原向外,由若干个低聚糖的重复单位组成的多糖链,即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有特异性。核心多糖由庚糖、半乳糖、2-酮基-3-脱氧辛酸(2-keto-3-deoxyoctonic acid, KDO)等组成,所有革兰氏阴性细菌都有此结构。类脂A是以脂化的葡萄胺二糖为单位,通过焦磷酸酯键组成的一种独特的糖脂化合物,具有致热作用,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毒性成分。 细菌内毒素即:许多病原性细菌所产生的毒素。 一般细菌毒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外毒素(Exotoxin);它是一种毒性蛋白质,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另一类为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壁层上的特有结构。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细菌死亡自溶或粘附在其它细胞时,才表现其毒性,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多糖中的类脂A成分。

  •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为什么奶粉中会含有黄曲霉毒素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可以摄入: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途径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副教授何计国(微博)介绍,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不像三聚氰胺属于恶意添加。黄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如果牛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牛肉中含量不会很高。但内脏特别是肝脏中含量会高。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加热到280°都不会被破坏,所以奶粉中只要含有,就不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下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检疫要求:  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1-81)规定,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中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检出,其他食品可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卫生标准(GB9676-88)规定,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测定黄曲霉毒素方法有哪些 目前,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微柱筛选法、金标试纸法等。我国现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 5009.22-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3-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方法,GB/T 5009.24-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方法。此外,卫生部于1990年11月发布了《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的防霉去毒措施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介绍,颗粒状的被污染粮食可通过晾晒、清洗消除部分黄曲霉,但如果是粉末状的食物或饲料,则很难通过以上方法清除。 (1) 防霉:控制粮食含水量在12~13%以下即可防霉。保持米粒及花生外壳的完整,使用化学熏蒸剂,对防止霉菌侵染也有一定作用。 (2) 去毒方法: 挑除霉粒:适用花生。因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发霉,变色,破损及皱缩的花生中,挑除后,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碾轧加工及加水搓洗:适应于大米,因毒素主要存在于米糠及大米表层。脱胚去毒:适用于玉米。脱胚法有两种:一是浮选,将玉米碾3MM左右的碎粒。加入清水,搅拌,轻搓,胚部碎片轻而上浮,捞出浮层;二是碾轧法,将玉米碾轧,去掉外皮及胚部.4)加碱破坏毒素:适用于食用油.5)其他:如紫外线照射,盐炒法等有一定去毒效果。 (3) 加强食品卫生监测。

  • 【原创大赛】赤潮下的贝类毒素

    【原创大赛】赤潮下的贝类毒素

    [align=center][b][img=,450,31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625047951_5298_3421623_3.jpg!w690x485.jpg[/img][/b][/align][b] [/b]鲜美的贝类产品一直是吃货们不能错过的美食佳肴,若说有什么可以挡住一个吃货对于贝类美食的热情,可能只有下面的“消费提示”了:[align=center][img=,500,41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817584255_6458_3421623_3.jpg!w530x43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500,34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817590195_5991_3421623_3.jpg!w690x477.jpg[/img][/align]也许有人会不死心的说:“那我不吃国产的,改吃进口的总可以吧?”NO!NO!NO!很遗憾的告知你,贝类毒素不是中国“特产”,全球各地都会发生:[align=center][img=,500,35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819153417_8534_3421623_3.jpg!w690x495.jpg[/img][/align][align=center]让吃货们谨慎对待的 “贝类毒素”是何方神圣?[/align][align=center]想知道什么是“贝类毒素”,[/align][align=center]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赤潮”?[/align][align=center][img=500,690,44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825184457_1758_3421623_3.png!w690x441.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500,32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826301592_4273_3421623_3.png!w690x455.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left]从上图我们了解了“赤潮”的由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引起海水变色的生物种类不同,故所造成的海水颜色不仅仅是红色的。也可能是褐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等。那么,这些五颜六色的水面又如何引发出“贝类毒素”呢,接下来小C给您细说:[/align][align=center][img=,500,38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827340172_5833_3421623_3.png!w690x526.jpg[/img][/align][align=left]贝类本身并不产生毒性物质,但它是滤食性生物,当它摄入一些含有[b]毒素的海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b]时,就会变成毒性的生物体(即产生“贝类毒素”),而这些毒素会聚积其体内,尤其是内脏部份。因此,一些常见的贝类生物,如青口、扇贝、带子等就是贝类毒素中毒的高风险食物。每当发生有毒赤潮时,有毒的藻类也随之增加,海产品受污染的风险就会更高。所以,“贝类毒素”也称为“藻毒素”。[/align][align=left]目前已发现的贝类毒素有几十种,根据人们中毒的症状及毒素传递媒介的类型,可归纳为四大类:[/align][align=center][img=,450,40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828411123_4098_3421623_3.png!w578x525.jpg[/img][/align][align=left][b]1、麻痹性贝类毒素(PSP)[/b][/align][align=left]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是已知贝类毒素中,分布最广、毒性最强、发生频率最高的贝毒素。[/align][align=center][img=,400,25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830397638_107_3421623_3.jpg!w460x291.jpg[/img][/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因人食用了含这种毒素的贝类后会引起以[u]外周神经肌肉系统麻痹[/u]为初始症状的中毒效应而得名。导致PSP中毒的主要是蛤和贻贝(淡菜)。[/align][align=center][img=,192,28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831136852_3844_3421623_3.jpg!w192x288.jpg[/img][/align][align=left][b]危害:[/b]PSP对人体的中毒剂量为600~5000MU,致死量为3000~30000MU。若误食污染PSP贝类,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据统计,全球每年因PSP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约为2000起,死忙率达到15%。[b][sup][/sup][/b][/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b]2、腹泻性贝类毒素(DSP)[/b][/align][align=left]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是海洋中藻类或微生物产生的一类脂溶性次生代谢产物,被贝类滤食后在其体内性质非常稳定,人类误食后以[b]腹泻为主要特征[/b]的中毒效应,因此而得名。导致DSP中毒的主要是双壳贝,其中紫贻贝(淡菜)最易被毒化。[/align][align=center][img=,183,31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832099702_2966_3421623_3.jpg!w183x318.jpg[/img][/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危害:若误食污染DSP贝类,会产生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急性萎缩性肝坏死,长期毒性效应可能导致癌症。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sup][/sup][/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b]3、神经性贝类毒素(NSP)[/b]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因人类一旦食用这些染毒贝类会出现感觉异常、冷热感交替、恶心、呕吐、腹泻和运动失调,或上呼吸道综合征[b][u],但未观察到麻痹[/u][/b],为与引起麻痹作用的有毒贝类毒素相区别,称其为神经性贝类毒素(NSP)。[b][sup][/sup]危害:[/b]毒性较低,未见有死亡报道。但是贝类毒素中唯一的可以通过吸入导致中毒的毒素。[b]4、失忆性贝类毒素(ASP)[/b]失忆性贝类毒素(ASP)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性物质,因可导致[b][u]记忆功能的长久性损害[/u][/b]而得名。[b]危害:[/b]能够导致头晕眼花,短时间内失去记忆力,但在人体内的降解速度也快。[/align][align=left][b][/b][/align][align=left][b]“贝类毒素”的限值标准[/b][/align][align=left]全球许多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都对贝类水产品进行了严格管理和控制,并制定了相应贝类水产品及其制品的贝类毒素限量标准。我国也同样制定了贝类水产品中贝类毒素的限量:1、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GB 2733-2015)规定:[b]麻痹性贝类毒素(PSP)≤4MU/g;腹泻性贝类毒素(DSP)≤4MU/g;[/b]2、根据《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规定:[b]麻痹性贝类毒素(PSP)≤400MU/100g(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要求为不得检出(贝类)。 如何预防贝类毒素中毒[/b]贝类毒素危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目前贝类毒素中毒无适宜的解毒剂,那如何预防贝类毒素中毒事件?1)每年赤潮发生时,渔政部门都会发出预警,在赤潮期间,消费者不要采捕和购买赤潮区域的贝类。2)消费者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水产品,建议尽量选择大型、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3)毒素主要富集在贝类的内脏,建议在食用贝类海鲜时去除内脏及生殖腺后食用。4)消费者一旦食用贝类等海产品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绞痛、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后,必须立即赶往医院接受救治。[/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参考资料:[/align][align=left][i]【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解读生物毒素系列(四)——关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科学解读【2】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贝类毒素及其贝类毒素检测的研究现状【3】刘宁,沈明浩 ——食品毒理学[/i][/align][align=left][i]图片来源:网络[/i][b][sup] [/sup][/b][/align]

  • [申精]热原和细菌内毒素介绍

    热原和细菌内毒素 一、热原(progon) 医院临床在使用药品注射剂时,常有发生冷感、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肤色灰白、休克、严重时导致死亡,这种症状称为热原反应。 为提高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人们对热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直到1923年Seibert提出了用家兔检测热原的方法。在1942年美国药典首先将家兔热原检查项收入药典成为法定方法,中国药典1953年版开始收载该方法,随后的世界各国药典都以动物热原检查法作为药品质量监测的方法之一。 家兔热原检查法的优点,可在规定时间里观察到家兔的体温变化,相应反应了热原质引起哺乳类动物复杂的体温反应过程。所以,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热原检查法,为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临床用药的要求,该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种热原检查法,只局限于某种药物进入体内(血循环)是否能引起体温变化或热原反应作为判断药品是否污染热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医药工业发展的需要。其缺点: ①标准化程度低,无法判断检查样品中存在的热原质到底是什么或是哪一种物质。 ②由于试验动物家兔是处在被细菌污染的环境中,通过吸入或皮肤感染细菌内毒素而被免疫,导致动物的个体差异较大。 ③试验动物受到药品的药理活性干扰,而影响体温变化(如放射性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等),实验结果难以判断。 ④设备及实验费用昂贵(如建设动物房、水电、动物饲料等耗费),做一种药品需要几百元/次,而鲎试剂仅几十元/次。 综上情况分析,鲎试验法可避免以上动物热原检查法的不足,该技术的成功和应用真可谓是药品质量监控一场大革命。 什么是热原?目前国内外仍未有统一的认识,但从国内外文献报道中,一个共同的意见,都普遍认为:它是指细菌内毒素的脂多糖。 欧洲药典委员会副主席J.Van Noordwijk提出:“严格地讲,不是每一种热原都具有脂多糖的结构,但所有已知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都有热原活性”。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件下,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一般可以接受的观点是:不存在细菌内毒素意味着不存在热原。 二、细菌内毒素(Endotoxin)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Lipoply Saccharide)和微量蛋白(Protein)的复合物,它的特殊性不是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而是细菌死亡或解体后才释放出来的一种具有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广泛分布于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及其它微生物(如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的细胞壁层的脂多糖,其化学成份主要是由O-特异性链、核心多糖、类脂A三部分组成。(附图1) 、O—特异性链:位于脂多糖分子最外层的多糖链,是由3—5个单糖(一般不多于25个)连成为一个多糖链。其单糖包括戊糖、氨基戊糖、已糖、氨基已糖、脱氧已糖等,单糖的种类、位置和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因菌种不同而异。因此,它决定菌体热原的特异性。 核心多糖:核心多糖的变异性较小,位于类脂A和0—特异性链(内层)之间,在结构上分为内核心和外核心。外核心含有数种己糖,包括葡萄糖、半乳糖、乙酰氨基葡萄糖等组成。内核心含有庚糖及特殊的酮糖(3-脱氧-D-甘露糖-辛酮糖KDO)。这部分结构对不同菌株的LPS基本相似,而且KDO是以不耐酸的酮糖链与类脂A的氨基葡萄糖连接,是构成内毒素脂多糖的核心部分。 类脂A:位于LPS分子结构的外层,是由氨基葡萄糖、磷酸和脂肪酸(10—18C)组成,故称之为糖磷脂,也是细菌外膜的一种,形成单体聚合物。具有疏水性(强)和亲水性(弱)的双相性。但是,类脂A可从O-特异链及核心多糖分离出来,游离的类脂A可自身凝聚成大分子的复合体而难溶于水,并具有生物活性。所以,类脂A(Lipida)是内毒素多种生物活性或毒性反应的主要基团。该基团没有种属特异性,所以各属细菌的类脂A结构相似,其毒性反应相似。如发热、血液流动力学改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导致休克等。 由于类脂A有4条主链和2条支链的脂肪酸与内酰胺连接组成,所以提纯的内毒素LPS是极为不稳定的。这就要求内毒素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在工作中内毒素稀释应尽可能地缩短时间,并要现配现用。 三、内毒素的生物活性与疾病的相关性 据文献报道,在很早期(约19世纪末)的意大利学者Centanne通过菌属自溶的方法,从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提取出一种类似毒素的物质,因为这种物质对动物体产生致热活性的同时,亦产生出一种病理学病性反应,而被命名为致热毒素(Pyrotoxina)。同时由德国的Buchner也从多种细菌中提取到相似的致热毒素,并证实了这种毒素在导致白细胞数目的改变同时,具有增强机体对细菌感染时的免疫能力。因此建立了“发热疗法”。 在美国纽约的临床医师,William B• Coley用加热法杀死录杆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将上清滤液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特别是肉瘤)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他将这种细菌上清液命名为Coley氏毒素。此后murrayJ.Shear 证实Coley氏毒素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物质为内毒素。 直到1933年Boivin等学者在研究鼠伤寒杆菌的致病机理时,从鼠伤寒杆菌中提取出内毒素。在50年代以后,对内毒素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经过大量实验表明,内毒素具有极强的生物学活性,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和静脉注射提取的内毒素溶液时,可导致动物体发生内毒素休克和死亡。 内毒素的致病机理,主要是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伤寒杆菌,布氏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和其它微生物(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等)感染时,这类菌属随病灶渗液进入血液循环,并扩散到各种组织器官和体液细胞内繁殖,这类菌属在体内死亡和解体后,才稀放出大量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据初步实验表明,当机体内毒素浓度國值 0.005ng/ml时,可诱生内源性热原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β2—干扰素等。这些因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细菌内毒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肝脏和胰腺时,可使肝细胞损伤,使糖原异生酶(如葡萄糖—6—6磷酸酶、糖原合成酶)的活性降低,抑制糖原的异生和分解。同时内毒素作用于胰腺导致胰腺功能障碍,并形成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升高致使并发心肌炎和心肌肿大的系列高血糖症状。所以,革兰氏阴性菌属感染或在病灶中的细菌进入体液细胞繁殖,当其死亡或解体后产生的内毒素,可多次进入血液,引起反复发作,其病理变化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可被侵犯,而引起各器官的功能障碍。其中以网状内皮系统最常见,淋巴、脾、肝、肾、骨髓中均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肉芽肿,以肝脏有肉芽肿外,还可发生冲血、水肿和肝细胞坏死,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生。其它器官亦有相似的毒性反应。

  • 真菌毒素与黄曲霉毒素是那些?

    黄曲霉毒素是天然存在的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已经被证明对人体容易产生癌症,是一类致癌物质。美国联邦政府有关法律规定人类消费食品和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能超过20ppb,人类消费的牛奶中的含量不能超过0.5ppb。而其它动物饲料中的含量不能超过300ppb。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谢产物,它们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主要存在于谷物、坚果、棉籽以及一些与人类血液,动物饲料相关的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也是一种强致癌物质。牛乳及其制品是易受到黄曲霉毒素M1污染的食品之一。黄曲霉毒素 M1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层析法(TLC),酶联免疫法(ELISA)等。而使用黄曲霉毒素M1 免疫亲和柱则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提纯纯化并浓缩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组分,使得后面的分析更加轻松简单。PriboFast黄曲霉毒素总量亲和层析柱可选择性吸附样品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从而对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样品起到非常针对性的纯化作用,过柱净化后的样品液可直接用于液相进行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含量的检测。亲和层析柱与HPLC配合使用可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以改善信噪比,可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PriboFast黄曲霉毒素总量亲和柱用于定性、定量检测谷物、副食品、酒类等食品和饲料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时的样品前处理。柱容量:≥200ng 回收率:80-90%可用于快递纯化检测牛奶,奶粉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M1。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