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破壁垒

仪器信息网破壁垒专题为您整合破壁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破壁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破壁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破壁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破壁垒话题讨论。

破壁垒相关的资讯

  • 如何突破国外低碳贸易新壁垒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将越来越大,低碳贸易壁垒也将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愈演愈烈,低碳贸易壁垒将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我国只有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这一国际潮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抢先一步实现低碳化,努力改进产品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外低碳贸易壁垒,我国的对外贸易才能在低碳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碳标签不只是“标签”那么简单   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保护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本国制造业,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纷纷采取计算碳足迹、征收碳关税、制定碳标准、扩大企业碳信用交易范围等措施,迫使发展中国家采纳超出其资源偿付能力的环保标准,弱化其国际贸易的优势,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以“碳足迹”、“碳关税”为代表的隐性绿色壁垒正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壁垒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碳足迹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新生事物。碳足迹标签又称碳标签,是指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于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从而引导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最终达到减排的目的。碳标签虽名为“标签”,但实际却不只是“标签”那么简单,更是产品背后碳减排技术水平的体现。   英国率先推出了碳标签做法,英国在2007年专门成立了碳基金,鼓励向英国企业推广使用碳标签。英国最大超市特易购目前已在500多种产品上加贴了碳标签。日本从2009年4月也开始试行碳标签制度,截至2011年2月16日,日本碳标签制度的产品种类已扩大至94类,广泛涉及加工食品、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日本农林水产省日前还决定,从2011年4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碳标签制度执行范围将由现有的加工食品扩大至整个农产品类别。法国已颁布“新环保法”,宣布从2011年7月起,所有在法国销售的产品必须提供“碳足迹”标签。从2011年年初开始,欧盟及韩国等地的客户已要求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的相关数据。目前,全球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关于碳排放的法规,在其国内企业推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000多家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这意味着,发达国家消费者开始优先选择低碳产品。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关于“碳足迹”标签的国际标准ISO14067已完成草案的拟定,计划于2011年发布实施。一旦“碳足迹”认证国际标准出台,商品加注碳标签将不可避免。   在低碳经济时代,除了“碳标签”成了越来越多国际买家所要求的通行证外,一些发达国家还以环境为名义,在低碳技术领域设置“碳关税”、“碳中和”等贸易壁垒,且愈筑愈高,阻碍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贸易。   “碳关税”是指一国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目前,碳关税在许多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甚嚣尘上。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与此同时,欧盟也在紧锣密鼓地为推动碳关税作技术方面的准备。其他发达国家也在效仿美国“碳关税”政策,如法国和加拿大正酝酿出台类似于美国的“碳关税”政策,拟对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美国推行碳关税,其本质上是“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目的就是制衡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并寻找下一轮引领世界经济潮流的新增长点。“碳关税”未来在全球推广,将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   随着减排意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碳标签”、“碳关税”已为欧美、日本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推崇,并逐步涉入国际贸易活动,很有可能成为日后影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新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很多出口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低碳贸易壁垒造成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方面有很大优势,“碳标签”、“碳关税”等新的低碳贸易壁垒的实施,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其不但影响我国出口利益、恶化外部环境,而且已经触及到了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层面,甚至也在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出口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 与发达国家更成熟的减排技术发展相比,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生产商品的加工与生产方法很有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往往具有较高的碳足迹,若企业希望出口产品避免今后或因碳排放过高而被发达国家市场拒之门外,必须在生产中采用环保型的生产方法和技术,投入大量资金研发节能改进工艺,生产成本一般要高出20%~30%,一般的国内外贸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低碳技术的引进和采用。另外,我国的出口企业要想获得碳足迹的认定,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出口产品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增多,需负担一定的时间成本和不菲的申请价格,这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获得微薄利润的国内厂家难以承受的,作为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将因此受到影响。   出口量下降,国际市场占有率降低 “碳关税”主要针对高碳排放的产品,或称能源密集型产品。目前我国主要的产业结构是重化工业和大的制造业,我国的制造业中众多产业属高耗能型,出口最多的就是含碳量比较高、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届时,像钢铁、焦炭、金属冶炼加工制品等产品可能面临发达国家的高额进口关税。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所有中低收入国家出口额将削减8%,“中国制造”可能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出口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市场范围也将面临缩小的可能。   生产管理要求苛刻,危及中小企业生存 低碳绿色壁垒的实施必然会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非常苛刻。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和资金,企业通过粗放型、高耗能的生产方式将难以维持。因此,低碳和环保技术限于一些较大的规模企业进行生产,而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为之,甚至退出国际市场,危及企业生存。   面对层出不穷的国外低碳绿色贸易新壁垒,检验检疫部门和外贸企业要立足中国国情,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生产,打造低碳产品,树立“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低碳形象”,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   检验检疫部门的对策   大力扶持低碳产业发展 我国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产业易于遭遇低碳绿色贸易壁垒。因此,检验检疫部门应抓住低碳时代的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引导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引导企业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绿色低碳产业,优先扶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低碳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绿色预警能力,密切跟踪低碳贸易壁垒的发展,特别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新动向,深入调研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碳排放政策、法规等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等形式,及时为企业提供国际上低碳贸易的新标准、新法规、行动计划及实施措施等信息,指导企业制定有效的应对举措。   扶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 检验检疫部门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为企业提供低碳改造技术,扶持企业研发、引进低碳技术和设备,降低产品能耗,提高产品附加值,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帮助企业了解碳足迹评价程序,协助企业完成产品/企业碳足迹报告 将绿色低碳产品与企业纳入质量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行绿色低碳产品标准化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推动国内相关认证制度的建立,制定相关促进制度以及资助奖励管理办法推动低碳认证技术,利用“低碳订单”或“碳标签”倒逼机制作用,助企业实现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低碳化。   严防高碳排放产品进出国门 发达国家在设置低碳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产品和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检验检疫部门对此应提高警惕,一方面,应加强检验检疫把关工作,减少和限制高碳排放产品、耗能产品和影响环境产品出口,避免外贸出口受到国外低碳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进口商品的审查、检测和管理,坚决杜绝受污染商品和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质的进口,严禁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流入我国,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   抵制不正当的低碳贸易壁垒 检验检疫部门应积极参与国际上碳相关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争取主动权,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对于不正当的低碳贸易壁垒,应充分利用贸易救济措施,以WTO/TBT等协议为依据,建立低碳贸易壁垒调查机制,利用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机制和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遏制“环保例外权”被滥用,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实施不正当的低碳贸易壁垒,坚决反对借口应对气候变化,实施任何情况下的贸易保护。   企业层面的对策   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要求外贸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新兴战略性产业,降低能耗,改进技术,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手段来达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实现出口产品的低碳化,从根本上规避国外的低碳贸易壁垒。   培育和壮大自主低碳品牌 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核心技术,并制定新的低碳产业标准,这是跨越欧美低碳贸易壁垒的最好途径。外贸企业应主动出击,把低碳理念放在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把提高能效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来实施。企业应深入了解欧盟、美国能效等级新标准的要求,在技术上、设计上、原材料上进行针对性的应对,在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上下工夫,把开发生产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低碳产品作为主攻方向,把低碳经济和企业品牌营销相结合,积极引进、采用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培育和壮大自主低碳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建立强大的低碳产业链 企业应从产业链抓起,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整合企业自身的低碳战略,全方位调整和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优化整个生产流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量化考核,实现每类产品、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碳排放量的数据化管理,有计划进行企业或产品碳足迹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建立真正的“低碳蓝海”。此外,企业还应联合前端的供应商、后端的销售商等全产业链,一起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实现低碳技术改造工作的对接,使全产业链形成强大的“低碳竞争力”。   大力推行低碳认证制度 低碳认证制度的建立是落实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基础措施。目前,ISO14000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获得ISO14000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企业应及时跟踪研究国内外先进的低碳认证技术和标准,建立和完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低碳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节能认证、绿色环保认证,创建全国低碳环保认证示范社区,大力加强食品、农产品、节能环保、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认证工作,并建立认证认可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为突破国外低碳绿色贸易壁垒提供有效支撑。   开发多元化国际市场 企业应积极开发多元化国际市场,除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及周边市场外,还应积极开发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以市场多元化分散发达国家“碳标签”等低碳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   相关链接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转型被认为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垄断地位,以环境保护为由,开始应用“碳足迹”标签、征收“碳关税”等措施,对外构筑绿色堡垒,行贸易保护之实,使我国外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国外低碳贸易新壁垒,是检验检疫部门和外贸企业必须解决的一项全新课题。
  • 铿锵步伐再启程,海云舟力破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发展壁垒!
    致广大而尽精微。检测机构作为TIC行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也一直承担着维系行业健康发展的重任。但是传统的检测机构囿于各种原因发展受限 诸如地域分布不均,国内仅有几家大型检测机构可以支撑散射地域布局,但是根本无法满足分散的客户需求 而作为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如何确保自身检测结果的公信力值得思考 如何能够及时获取相关领域的检测标准变更,减少信息滞后带来的交易滞后性 甚至于如何联系靠谱的专家,让检测全流程链条透明化,更是企业的心病,也是局限传统TIC行业发展的重要交易壁垒。正式基于前述种种困境,海云舟第一次将检验检测机构平台全部数字化方式呈现,建设全球首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TIC行业综合服务交易平台,商城现已顺利入驻4万+检验检测机构设备耗材等供应商、100万+相关企业资源、50+检验检测园区资源 、30+检验检测高校资源,同时与中国检验检测学会、CNCA等政府机构达成友好合作关系,用硬实力打破目前局限行业发展的多种壁垒。中国TIC市场上目前有资质的总机构数量接近5万家,检测机构呈现逐步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各种数据标明,在贸易进程全面加快的当下,检测机构未来将大有可为。国际TIC 理事会研究标明,符合标准的产品中仍有17%存在关键故障,而相同类别中经由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认证的产品,故障率不到1%。初心如磐践使命,奋楫笃行启新程。借助数字化趋势的发展浪潮,海云舟将持续关注TIC行业,邀请更多检验检测机构的入驻,乘上数字化赋能的东风,助力TIC行业向纵深化发展,破除行业信息壁垒,开启又一新征程!
  • 华理再次突破技术壁垒!钙钛矿单晶制备进入“快车道”!
    据华东理工大学(简称华理)消息,华东理工大学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近期自主研发了一种钙钛矿单晶薄膜通用生长技术,将晶体生长周期由7天缩短至1.5天,实现了30余种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的低温、快速、可控制备,为新一代的高性能光电子器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华东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展示钙钛矿单晶晶片通用生长技术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是一类光电性质优异、可溶液制备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辐射探测领域显示出应用前景,被誉为新能源、环境等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成为学术界、工业界争相创新研发的目标。相对于碎钻般的多晶薄膜,钙钛矿单晶晶片具有极低的缺陷密度(约为多晶薄膜的十万分之一),同时兼具优异的光吸收、输运能力以及稳定性,是高性能光电子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国际上尚未有钙钛矿单晶晶片的通用制备方法,传统的空间限域方法仅能以高温、生长速率慢的方式制备几种毫米级单晶,极大地限制了单晶晶片的实际应用。钙钛矿单晶薄膜材料生长涉及到成核、溶解、传质、反应等多个过程,其生长过程的控制步骤仍不明确。研究团队结合多重实验论证和理论模拟,揭示了传质过程是决定晶体生长速率的关键因素,自主研发了以二甲氧基乙醇为代表的生长体系,通过多配位基团精细调控胶束的动力学过程,使得溶质的扩散系数提高了3倍。在高溶质通量系统中,研究人员将原有的晶体生长温度降低了60度,晶体的生长速率提高了4倍,生长周期由7天缩短至1.5天。该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华东理工大学侯宇教授介绍,“该单晶薄膜生长技术具有普适性,可以实现30余种厘米级单晶薄膜的低温、快速、高通量生长。”钙钛矿结构中常用的铅元素可以轻易替换成低毒性的锡、锗、铋、锑、铜,卤素离子(氯、溴、碘)全覆盖。此外,一些难以合成的具有双金属结构、多元素合金的单晶,也首次实现了单晶的可控制备。华理研究团队称,这一研究成果不但突破了传统生长体系中溶质扩散不足的技术壁垒,提供了一条普适性、低温、快速的单晶薄膜生长路线,构建了30余种高质量厘米级单晶薄膜材料库,团队还组装了高性能单晶薄膜辐射探测器件,实现大面积复杂物体的自供电成像,避免高工作电压的限制,拓展辐射探测的应用场景,为便携式、户外条件提供了新范式。该研究工作以华东理工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华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刘达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侯宇教授和杨双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并得到了杨化桂教授的悉心指导。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等项目的资助。
  •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成本和技术壁垒
    忽如一夜春风来,基因测序公司在中美两国资本市场均获得狂热的追捧,或许,基因测序是一个革命性技术,是一片未开发的蓝海领域,但监管、技术的进步决定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是曲折向前的。   所谓的基因药物是指两类:一种是利用基因技术生产的蛋白类药物,如利用水稻生产的人类血清蛋白 另一种是针对人体发病基因片段的靶向药物,即个性化药物。个性化药物是利用患者信息,通常是遗传或生物学特征,为单个患者&ldquo 量身打造&rdquo 的药物。早在2009年,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就指出该挂钩领域的市场价值达到了2320亿美元,到2015年更是预计将达到4520亿美元。   以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公司(LIFE)等公司为代表的新的快速和具有成本效益的DNA测序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个性化医疗的时代已然来临,但每次大的变革都会带来行业的大洗牌,许多公司将飞速前进,而另一些则会很快消亡,因为他们的技术不再是现代科技的先锋。   基因药物的美国生存土壤   由于美国的医疗保健预算迫使人们使用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药物,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医生可以采取血液样本,并很快找到与患者基因相匹配的药物,却能产生量最少的副作用,最终节省了宝贵的治疗时间,降低成本达到最大效益。   根据麦肯锡公司的数据,医疗保健费用在过去40年一直超越GDP的增长。而这一趋势很难继续下去&mdash 付款人(保险(放心保)公司和医疗保险/医疗补助)的越来越不愿意支付额外费用。未来的医疗体系将继续允许付款人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当然,是在成本控制与维持治疗的高品质的前提下。   黑斯廷斯中心的一份报告表明,慢性疾病患者的相关成本正在显著增加。该报告预测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的门诊费用将在2015年和2020年间达到4000亿美元,因此,就美国的医改趋势而言,预防用途的个性化药物将主导市场,以抵消医疗保健预算的负担。   在此背景下,个性化医疗和基因检测在美国迅速找到了发展的土壤。   过去的几年里,人类对蛋白质组和代谢途径的了解和认识已大大增加。医学已经认识到,所有的实体肿瘤都是不一样的,即使他们可能在如乳房一样的器官被发现。个性化药物的最终目标是利用一个人的遗传信息,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医疗效率。   事实上,医生已经使用个性化药物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例如,用乳腺肿瘤表达的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患者,可给予一种雌激素拮抗剂药物阻止雌激素与肿瘤结合的活性。相反,如果没有可以阻断的受体,则没有必要来使用该药物。可见个性化药物不仅加速了处理时间,也有可能减少副作用。当前医生开的药都是确定治疗的好处会大于副作用,然而副作用也是令人不安的。在更严重的疾病,如癌症的情况下,副作用可能是巨大的。一种药物可能是最有效和最适当的,但是,如果病人不能耐受副作用,治疗必须提前结束。很多时候,这些负面效应可能会潜伏很长时间才表现出来。   基因是DNA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多在药物代谢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了解了患者的基因片段的遗传突变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医生就可以筛选低或高于正常代谢情况下的药物效力,实现最佳的药物反应。临床上使用个性化药物方法需要很多许多方面的基础,包括基因和蛋白质、代谢物和基因突变等大型数据库的建立。进一步需要发现药物和食物与基因及其突变的互动。   个性化医疗主要依靠基因组学的研究来预测特定病人的药物反应,靶向治疗药物也可以属于这一类,因为很多时候药物的目的是针对一个特定的受体或病变组织的生理特性。然而,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如浩瀚江海,很难获得和运用信息的使用方法。   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成本   测序技术的突破(如LifeTech的离子质子基因测序技术),将允许快速识别不同的患者,肿瘤和其他疾病状态的基因序列。然而在未来几年,即使有这些突破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难点在于临床收集的数据,以及临床效果。中国人口众多,要搜集大样本中国的医院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目的地。   这方面的专家乔纳森· 劳拉博士认为:&ldquo 作为一名医生和前分子遗传学研究学者,我一直看到靶向治疗药物的潜力。这在我的研究领域&mdash 头部和颈部癌症的治疗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常是有针对性的同步化疗结合手术。实现mRNA和蛋白的预测矩阵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可以针对测序结果合成临床使用的蛋白质,现在的障碍是具体用药疗效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落实,中国也很好的样本来源。&rdquo   致力于这方面的国外领先的机构,都在大力扩大和中国各地的医院合作,以获得特性基因、蛋白序列和临床表现等的数据。不过,如果要个性化药物发挥除了全部潜力,真如人类探索宇宙一样是没有边际的,而且个人表现非常不一样,很难想象有人花大成本去实现它。所以更现实的情况是,通过大数据库的建立,筛选出人类最常见的病症和相应基因片段和蛋白质序列,这已经是个性化药物发展的最好前景了。   目前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测序技术的发展的应用仍主要在于新生儿的基因测序和图谱分析之上,很多留学人士都愿意回国来以此创业。   先&ldquo 吃螃蟹&rdquo 的不赚钱   现实中相关公司如何呢?人类基因组计划始于1990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圆满完成。个性化药物应用与医疗保健应该很快到来。但不幸的是,在投资早期仍然意味着错误。   Myriad(MYGN)是美国一家分子诊断公司,主要业务预测医学、个性化医学和临床药物检测。其中最知名的测试包括用于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BRACAnalysis,以及用于检测遗传性结肠癌和其他多种癌症 的COLARIS。但Myriad最近则被当地法院裁定,分离BRCA1和BRCA2基因的专有权不属于Myriad。于是两家竞争者Ambry和Gene-by-Gene也宣布他们将提供BRCA基因测试,包括BART基金分析。虽然Myriad对两家公司进行了专利侵权诉讼,但毫无疑问,行业的门槛在降低,其市场领导者的测试将继续受到竞争对手的挑战。此外,政府的举措将继续蚕食以DNA测序为基础的诊断业务的利润。   虽然这类基因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且应用广泛,但也逐渐显现出专业化和专业认证的趋势。比如近期基因检测买方公司信诺决定,他们不会支付任何BRACAnalysis测试的费用,除非由一个委员会认证的遗传学家亲自检测,必须是由经过独立专业训练的遗传学专业,如医学遗传学家或顾问且拥有美国遗传学委员会认证的检测实验室。   在美国,只有2700个认证的遗传学顾问,以及1400位被认证的遗传学家,其中有近四分之三在医院工作,有近一半工作在大型学术中心。信诺公司的举动意味着,患者的检测必须求助于学术机构。目前,一些学术中心已宣布计划开始BRCA基因的内部测试。另外,FDA归类分子诊断测试(MDX)为外诊断医疗器械。这些测试都需要经过FDA的复杂和高难度评估,评估过程中需要由专家了解测试的复杂性。   目前,妇女保健部门占Myriad销售额约40%。但不幸的是,这些销售皆非来自遗认证的传学家或顾问。第三方公司像信诺公司一旦停止向非认证遗传学家的BRCA测试购买服务。那么像Myriad公司就将受到来自这方面的业务压力。   真正的壁垒是&ldquo 大数据库&rdquo 和高端人才。   必须承认,这个行业仍然存在很高的技术壁垒。换句话说,基因检测手段很成熟,很多实验室都能实现,然而检测结果的解读却非常困难,因为这依赖于基于大数据上的数据库。   比如,Myriad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拥有专有数据库,它用来解释不确定的遗传检测结果。如果其他公司不被允许在BRCA基因测试中使用Myriad的私有数据库,这道屏障和战略优势将非常显著。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会慢慢减弱,但是无论如何,这从侧面说明了数据库在基因检测中的核心作用。   一些主做基因检测试剂盒的跨国公司的转型的事实非常有说服力,据悉它们已经开始把未来的业务重点放在了基因信息学之上,虽然短时期内还未能带来任何利润,但已经成为&ldquo 行业进化&rdquo 中的必须环节。临床验证是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而更广泛的验证才能构建真正的数据库,因为这些新设备和新技术变得更便宜和可用。但如何将转化为生物或临床结果还是很难。而且,很多国家的医院医生并没有更多的遗传性和信息学知识,对遗传密码更是一无所知。
  • 睿科集团接受《厦门日报》采访,构建自动化技术壁垒
    3月11日,《厦门日报》第164期“厦门火炬新闻”刊登了对睿科集团的采访内容《打造产学研一体,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采访中睿科集团董事长林志杰向记者介绍了睿科集团在自主研发自动化科学仪器设备方面的初心和经验,并表示,睿科集团下一步将持续发展大健康行业,走深走实,不断为相关用户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图为原文报道“打造产学研一体 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如果把理化实验比作做菜,那么样品前处理的环节就好比洗菜、配菜。作为分析检测至关重要的一环,样品前处理的过程往往繁琐、耗时费力。火炬高新区企业睿科集团瞄准这一痛点,自主研发自动化的样品前处理设备,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科学等领域。这是睿科集团以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十多年的深耕,睿科集团核心业务涵盖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命健康等领域,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分析检测产品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2020年,公司业绩增长超60%。自主创新 构建自动化技术壁垒2007年,在科学仪器行业打拼多年的林志杰创办睿科,从代理进口科学仪器起步。“尽管公司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一直想做进口替代。”林志杰说,代理品牌意味着在很多方案受制于人,尤其是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提供在地化服务方面存在天然的“短板”。但是,科学仪器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如果做自主品牌,我们该如何体现差异化?”这个问题萦绕在林志杰的心头。最终,他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尝试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的科学仪器产品?想法源自对客户需求的洞察:有数据显示,样品前处理的用时占整个分析过程的60%以上,且主要的误差也是来自这一环节。如果遇到大批量的样品前处理任务,实验室往往忙不过来。加之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工矛盾也日渐突出。在林志杰看来,痛点背后往往潜藏机遇,而自动化是破局的关键。自动化、智能化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它不仅能助力提升检测效率,还可节约人力,降低劳动力成本。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决定对睿科发展壮大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首款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产品打开销路后,睿科乘势而上,相继研发了多款自动化、智能化产品,逐步构建自身技术壁垒,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厚积薄发 抗击疫情中显身手创新的道路没有尽头。2018年,睿科成立集团技术研究院,从源头上夯实技术支撑。同样在这一年,睿科把握大健康发展机遇,启动生命科学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制造。林志杰说,睿科的技术研究院,集结了一批分析测试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些“最强大脑”不仅研究、储备与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先技术,还承担着研究公司发展战略、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等多种职能。譬如,多数分析检测从业者的“案头书”——《固相萃取技术与应用》(第二版)就是睿科集团技术研究院的成果之一。凭借着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积累,睿科集团在2020年疫情”大考“中快速响应,成功研发一体化、自动化、高通量的病原微生物核酸提取系统。”系统实现了病毒核酸提取的全自动化,满足了疫情期间大批量病毒核酸提取工作的需求。”林志杰说,这一系统已应用于疾控中心、医院、疫情检测单位等,“可帮助检测工作者减少人为提取的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并降低人员感染的风险。”“疫情加速了自动化的变革。”在林志杰看来,疫情使自动化的需求更为凸显,“我们将持续扎根大健康领域,打造自动化、智能化产品,希望把人力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科研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专注核心研发工作。””
  • 1月WTO成员新增248项“技术壁垒”
    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统计,1月份WTO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48项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其中由美、欧、加、日、韩等与我国贸易关系密切国家通报的有83项,占总数的33.5%。   所谓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动植物卫生及检验检疫措施,一直被认为是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贸易保护方式,也是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   在1月份WTO成员向WTO通报的248项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中,技术性贸易壁垒175项,动植物卫生及检验检疫措施73项。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竞相以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外国产品进入本国的门槛,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去年6月以来,WTO成员通报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数量持续大增,其中6月份和11月份增幅高达74.1%和45.1%。今年1月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环比增加38.5%,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环比增加63.6%。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贾金思表示,出于危机下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各国都会加快新标准的制定。“技术标准之争”将是2009年中国外贸主要面临的摩擦方式。   记者发现,新报技术性贸易措施以食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包括食品添加剂标准、轮胎检测标准、牛羊肉强制性原产地标准等。其中,出口美国的牛羊肉、贝类和山核桃等食品需强制性标明原产地,新标准将于今年3月17日生效。   记者致电山东青岛一家食品出口企业,该企业表示尚不知情,而在一个月内达到标准要求很难。以核桃为例,该企业出口核桃的产地包括四川、山西等地,在库房中混装。库存产品无法分开产地进行标识,如出口美国受阻,库存产品只能转而出口其他国家。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轮胎制造、汽车生产以及冰柜等电器生产行业。按欧盟要求,其进口轮胎应明示燃油效率等级等参数,但此项测试将增加生产成本。   贾金思表示,我国部分企业连国内标准都尚未弄清,面对纷繁复杂、不断加码的国际标准,急需相关部门及协会开展针对性行业培训,让企业早做准备,减少损失。
  • 贸易壁垒愈演愈烈严重制约我国陶瓷出口
    据海关统计,2012年1月广东出口各类陶瓷产品(税号:69章,以下简称:陶瓷)4.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下降5.9%,其中97.8%为一般贸易方式出口。   当前陶瓷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贸易壁垒愈演愈烈,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渐明显,制约陶瓷出口。从2009年开始,中国陶瓷砖相继遭到东南亚、韩国、欧盟、南美等国家(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并日趋频繁。特别是去年9月15日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最大反倾销调查”的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案公布终裁结果:6家企业获得26.3%至36.5%不等的单独税率,100多家参与调查的企业获得30.6%的加权平均税率,其他企业均被征收69.7%的惩罚性关税,有效期长达5年。由于广东出口至欧洲的瓷砖多为中低档产品,被强征惩罚性关税后,出口成本大幅提升。日前,印尼反倾销委员会发布对华陶瓷餐具反倾销调查终裁前披露,拟对我产品征收87%的反倾销税。此外,越南建筑陶瓷协会也上书越南财政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呼吁严格控制中国陶瓷进口以保护国内产品,侧面反映出中国陶瓷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导致贸易摩擦风险加大,将对广东陶瓷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绿色壁垒“碳足迹”已开始在发达国家悄然酝酿成型。欧盟及一些发达国家为应对低碳经济下对外贸易面临的新形势,正开始强制推行“碳足迹”标签。作为碳排放量相对较高的传统产业,一旦实施“碳足迹”认证,对广东陶瓷出口产生一定影响。   二是人民币持续升值,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2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显示美元/人民币中间价升破6.3,达6.2937,再创人民币汇改以来新高。同时,人民币对其他货币仍持续走强,陶瓷出口的价格优势进一步被削弱,利润被压缩。   三是出口商品附加值低,容易形成低价竞销。除少数大型企业外,广东出口许多陶瓷生产企业研发中心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较弱,导致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陶瓷产品相比科技含量较低,无法进入中高端市场。且许多企业品牌意识薄弱,部分企业甚至放弃走品牌路线贴牌生产。对国外市场的极度依赖,使国内的陶瓷行业除了降价没有任何对策,而降价抢占市场的同时也导致反倾销制裁风险愈发增大。   为此建议:一是陶瓷出口企业应多关注国外市场环境变化,积极应诉国外贸易救济案件,同时对部分市场把握出口节奏,谨防贸易摩擦造成的出口风险 二是树立自主品牌,用原创引领产业风向,创新工艺发展技术陶瓷外,更注重配套产业的原创性突破,进一步提升陶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思林杰:延伸检测领域打开空间 十三项核心技术构筑三大技术壁垒
    近年来,受益于5G商用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信息通信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快速发展。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理论上传统仪器仪表所覆盖的领域模块化检测仪器均可触及。随着软硬件及核心算法等各类技术的不断提升,模块化检测仪器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逐年增加,电子检测仪器模块化趋势日益明显。 广州思林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林杰”)专注于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等工业自动化检测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领域。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中亦未有以模块化检测仪器为主营业务的相关企业,其稀缺属性显露无疑。 深耕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十余载,思林杰凭借研发及技术优势成功推出了控制器模块搭配多种功能模块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在苹果产业链自动化检测领域中得到应用,获得下游检测设备厂商的一致肯定。相较于传统检测仪器,思林杰的产品具有诸多优势,其在国内该领域处于行业强势地位。目前,思林杰核心产品在模组检测环节取得突破,开始涉足更多检测环节和领域,发展空间逐步打开,未来发展值得期待。一、电子检测仪器模块化趋势日益明显,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思林杰主要从事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等工业自动化检测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终端应用领域主要为消费电子领域,归属于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中的模块化检测仪器。 近年来,受益于5G商用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信息通信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快速发展。 据观研天下数据,2017-2021年,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31.8亿美元、44.3亿美元、46.2亿美元、48.2亿美元、50.4亿美元,期间CAGR达到12.20%。随着计算机、总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增加仪器的功能和提升仪器的性能提供了可能,模块化集成仪器成为电子仪器测量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模块化检测仪器可以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理论上传统仪器仪表所覆盖的领域模块化检测仪器均可触及。相较于传统仪器仪表,模块化检测仪器具有三大优势。首先,大幅提高检测效率。基于模块化产品的结构设计,模块化检测仪器能够实现多功能、多通道的协同控制检测,由此大幅提升了检测效率。其次,大幅降低整体检测成本。模块化检测仪器大幅减少了仪器的整体体积和硬件成本,同时可对部分检测量程进行裁量以避免功能的浪费,亦会降低部分开发成本从而降低客户整体检测成本。最后,检测方案灵活。由于模块化检测仪器采取模块化设计且保持接口统一,可以通过单独替换对应功能模块的方式即可满足高频率变化的检测需求,大幅降低由于检测需求变化导致的更换成本。随着软硬件及核心算法等各类技术的不断提升,模块化检测仪器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除半导体和电子、通信、国防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外,模块化的检测仪器还可以作为核心检测模块嵌入到其它的行业专用仪器内,比如化学分析仪器、生物医疗仪器等。整体而言,现阶段模块化检测仪器的渗透率偏低,以苹果产业链为例,目前苹果产业链中检测仪器以传统仪器仪表为主。随着检测仪器仪表行业模块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模块化检测仪器行业市场空间广阔。目前,模块化检测仪器提供商主要以国外企业为主,其中美国国家仪器占据市场龙头地位。而国内从事模块化检测仪器行业的企业少,规模亦普遍偏小。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中亦未有以模块化检测仪器为主营业务的相关企业。而思林杰在模块化检测仪器领域深耕多年,能够实现各种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产品的定制化量产,在国内企业中已经走在行业前沿,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发展前景良好。二、产品核心技术指标国内领先,延伸检测环节及领域打开发展空间深耕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十余载,思林杰为终端客户提供定制化检测服务,形成了以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为核心的检测方案。经过多年积累,思林杰现有产品具备了与美国国家仪器(NI)、是德科技(Keysight)等国外优势企业同档次产品相竞争的性能指标,具备不俗的性价比。据招股书,思林杰的数字万用表模块、电源模块、电子负载模块、音频测试模块、电池仿真模块等功能模块产品在核心技术指标方面已经达到国内竞争对手最高水平。同时,思林杰始终坚持将产品质量把控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了覆盖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全面质量控制体系。思林杰所生产的产品品质和可靠性达到国外优势企业水平。据招股书及2022年年报,思林杰主营业务由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产品、机器视觉产品及其他等业务构成,其中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产品是思林杰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控制器模块、功能模块、综合测试仪。2020-2021年,思林杰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9.01%、79.38%、85.48%。目前,思林杰主要通过控制器模块搭配各类功能模块销售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给客户,此方案设计相对灵活,被客户广泛接受。同时,近年来部分客户基于较为明确的检测需求,会直接采购思林杰的组合模块产品。历经多次产品迭代,思林杰现阶段第三代模块化架构已经相对成熟,统一的软硬件接口的功能模块型号已多达200多种并实现规模销售。同时,思林杰也在不断完善方案,并已经形成第四代和第五代产品的技术储备。随着思林杰对工业自动化检测产线的场景和需求的理解逐步加深,其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检测方案从原主要应用在PCBA功能检测环节拓展到模组检测环节。2022年,思林杰新产品综合测试仪(SG2336锂电池保护板测试仪)在模组检测环节实现规模销售,不仅为其业绩增长注入新动力,也标志着思林杰在模组检测、中高端检测方面取得突破。同时,思林杰也已经开始涉足整机产品功能检测、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检测等环节。针对PCBA在线检测(ICT)、分立电子元器件及PCB检测、射频检测等检测环节的应用需求,思林杰亦进行了相关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此外,思林杰也探索实践模块化仪器作为关键测量模组的新应用场景。近年来思林杰探索出与专业的高端仪器设备厂商进行项目合作,为客户提供数据采集等关键测量模组。在深耕消费电子领域的同时,思林杰积极拓展核心产品向汽车电子领域、5G通信领域、IC测试领域延伸,丰富业务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简言之,思林杰现有产品在核心技术指标方面已经达到国内竞争对手最高水平,产品品质和可靠性达到国外优势企业水平,性价比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同时,思林杰核心产品在模组检测环节取得突破,开始涉足更多检测环节和领域,发展空间逐步打开。三、背靠苹果产业链,取得国内外知名客户合格供应商资质从下游客户上来看,思林杰客户主要为苹果产业链企业,终端的检测需求来自苹果公司。2017年,在历经苹果公司对思林杰研发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供应链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全面考察和认证后,思林杰取得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代码,正式成为苹果公司模块化仪器检测方案的供应商。从产品类型上看,思林杰相继研发的控制器系列、数字采样系列、数字万用表系列、电源系列、电子负载系列、音频测试系列等多达数十种系列模块产品已经通过苹果公司认证;从检测终端产品类型来看,自思林杰与苹果公司建立直接业务关系开始,其与苹果公司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的产品线从电脑、平板扩展至苹果公司消费电子产品的全部类型。苹果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企业,对出厂产品的性能控制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相应对产品的检测指标要求亦处于很高水平。思林杰在苹果公司供应链中形成的技术优势和项目经验,成为了其核心竞争力。在思林杰产品得到苹果公司认证后,苹果产业链内的检测设备生产厂商会根据自身检测方案设计需求,自主选用具体的测试仪器模块并向思林杰采购具体产品。经过长期合作,思林杰的主要产品得到了下游检测设备厂商的一致肯定,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下游直接客户的良好反馈,又进一步促进了思林杰与苹果公司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直接合作。目前,思林杰已经完成了各种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产品的定制化量产,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TWS耳机、手表等多类型终端产品的检测,基本覆盖苹果公司消费电子产品的全部类型,得到客户的普遍认可。随着思林杰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方案在苹果产业链内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和采用,思林杰逐步开始拓展苹果产业链外的客户。近年来,思林杰也取得了诸如VIVO、脸书、东京电子、亚马逊等企业的合格供应商资质。思林杰能够为上述国内外知名客户供货,说明其在消费电子检测领域的行业地位。可见,思林杰与苹果公司及其产业链中的检测设备生产厂商保持着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是苹果产业链中重要的模块化检测仪器供应商。同时,思林杰也取得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格供应商资质,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四、研发投入占比超20%,十三项核心技术构筑三大技术壁垒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思林杰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创新,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研发团队建设持续加强。在研发投入方面,2020-2022年,思林杰研发投入分别为4,082.75万元、4,777.21万元、6,161.8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64%、21.50%、25.43%。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思林杰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截至2022年末,思林杰拥有研发人员207人,占员工总数的54.76%,核心技术团队稳定。在产学研方面,思林杰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如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保持长期的科研合作,思林杰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由此,思林杰掌握了软硬件结合、多学科交叉的13项核心技术,主要涉及工业自动化软硬件集成、高集成度多元信号测试测量、产品在线机器视觉检测等领域。围绕上述核心技术,思林杰形成专利,完善以专利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在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产品微型化、模块化及集成过程中均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截止2022年12月31日,思林杰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8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91项。其中,思林杰2022年新增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以及软件著作权14项。在微型化方面,思林杰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硬件设计领域。思林杰嵌入式仪器模块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密度远高于传统仪器,在高密度设计情形下又不降低产品的功能指标,是微型化技术方面的核心壁垒。同时,思林杰在PCB设计阶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微型化后散热、降噪等系列技术难点。在模块化方面,思林杰控制器模块的技术壁垒体现在利用有限的硬件逻辑资源,通过核心算法同时实现多功能检测并对大量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在部分检测量程方面思林杰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不俗的技术壁垒。在集成过程方面,思林杰自主研发了固件自动生成工具和测试代码开发调试工具两类功能软件。上述两套软件工具合计包含200余种嵌入式仪器模块驱动软件、100余种数据报表模板,可以支持80余种仪器设备的互联控制、30多个厂家不同系统的适配,同时在Windows、Mac OS、Linux和统信UOS跨平台运用。荣誉方面,思林杰以模块化检测技术为核心的“高集成度智能工业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等7项科技成果均被权威单位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鉴定为达到先进水平,并获得“广东省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奖”等荣誉。2022年,经过评选思林杰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的来说,思林杰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加强研发团队建设,掌握了13项核心技术。围绕上述核心技术,思林杰构建了微型化、模块化及集成过程三大技术壁垒。五、营业收入稳增资产负债率逐年走低,募投项目有序推进得益于高质量、高性能、高性价比的产品交付,以及优质的客户资源和先进的研发技术,思林杰已成为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优质的检测方案提供商。面对2022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缘局势紧张、行业周期等多方面不利因素,思林杰营业收入仍然保持增长趋势。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思林杰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89亿元、2.22亿元、2.42亿元。同期,思林杰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283.43万元、6,603.94万元、5,403.22万元。2022年,思林杰的净利润出现下滑主要系电子材料缺货、成本上涨影响。在业绩稳步增长的同时,思林杰重视对股东的回报。思林杰于2022年3月1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并于2022年6月8号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50元(含税),分红总额3,000.15万元。2023年3月31日,思林杰发布关于2022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拟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5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000.15万元,占2022年净利润的比例为55.53%。支撑思林杰持续现金分红的底气是其逐年下降的资产负债率。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思林杰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8.06%、11.60%、4.41%。其中,2021年,思林杰资产负债率下降主要系应收账款保理到期终止确认短期借款减少、解除对赌协议相应冲回应付股权回购款6,500万元所致。2022年,思林杰成功踏上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净额为9.75亿元,使得其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目前,思林杰的募投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据招股书,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扩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运营资金”。其中,“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扩产建设项目”募集资金2.67亿元通过对生产车间、软硬件条件进行升级和扩建,进一步提高思林杰的产能和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满足客户对思林杰自动化检测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需要指出的是,思林杰的嵌入式智能化仪器模块订单多为定制化产品,导致生产线需经常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思林杰仅有的一条生产线在调整产品时不仅占用大量生产时间,严重降低生产效率,也制约了其进一步拓展业务的可能。截至2022年12月31日,“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扩产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271.91万元,项目进度8.52%,预计完成日期为2024年12月。据测算,该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82亿元,净利润7,312.71万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募集资金1.61亿元,重点专注于针对自动化测试、高速数据总线测试、射频测试、IC测试四个领域,在提升研发及创新能力的同时,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能力。截至2022年12月31日,“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846.36万元,项目进度11.49%,预计完成日期为2024年12月。未来,思林杰将继续以研发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立足于工业自动化检测行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且兼具性价比的创新产品。思林杰将深耕下游消费电子领域,向更多的检测环节进行拓展,同时向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5G通信领域、IC检测领域延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 广西产品屡遭贸易壁垒,加大投入提高检测水平
    田阳天高玩具有限公司是东部产业转移落户百色的第一家出口玩具企业,年产值3000万元。一直以来,国外对出口玩具的检测要求十分严格,特别是去年出现美国“退货风波”后,玩具生产和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在广西检验检疫局的大力扶持下,今年4月该企业产品开始首次出口,至月底共出口美、英等国塑胶玩具6批、货物总值11.07万美元。   近年来,针对发达国家设置越来越严格的贸易技术壁垒,对进口产品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对农药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致病微生物等限量指标越来越苛刻等,广西检验检疫部门积极研究,打破和跨越贸易技术壁垒,努力促进广西产品出口。   广西产品屡遭贸易壁垒   去年,广西检验检疫局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调查,在回收的12份问卷中,11份回答遇到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机电、农食、化工、陶瓷、纺织服装5大类。   记者了解到,农食产品是本次调查反映遭遇到国外贸易技术性壁垒问题最多且比较严重的一类产品,品种主要有罐头、水产品等。与此同时,国外药残标准、微生物标准不易得到 输美蘑菇罐头自动扣留法规过于繁琐、复杂 检验试剂盒价格太贵等。   木筷是广西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由于其规定的检测合格限量标准难以掌握,广西输日卫生木竹筷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欧盟食品新法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07年6月26日对我养殖水产品采取自动扣留措施,水产品出口面临严峻的考验。   广西一些地方素有“八角之乡”、“玉桂之乡”的美称,香料药材出口是农民的一大经济支柱。但是国外不断提出针对农产品的技术壁垒,欧盟对第三国输入的八角增加了日本毒八角种类的检验项目,使我输欧盟八角曾一度不能通关并有被销毁的情况。   其他出口行业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技术壁垒。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准则及美国加州铅镉溶出量要求过高,日用瓷输美资格认证过于繁琐复杂,所需费用难以负担,让出口陶瓷企业倍感压力 输往欧盟的机电产品要符合欧盟的发动机指令以及CE认证,要求符合UL认证等,令机电产品出品企业难以适从 化工产品出口企业则对国外技术性法规和标准信息不易获得,变化更新快,难于跟踪,以及技术标准要求高,企业目前的生产技术难以达到等大倒苦水。   抓源头管理把好质量关   针对日本不断抬高我出口卫生木筷“门槛”,广西检验检疫局对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日本在木、竹筷安全卫生检测方面的新规定和对我出口木、竹筷影响的动态情况,准确把握出口检测标准 此外,加强出口木、竹筷生产全过程的监管,确保符合日方要求。   对出口农产品,该局严格检验检疫,主动帮助和监督企业按照进口国的要求进行除害处理,近年检验检疫出境的植物及植物产品有桂皮、八角、辣椒干、干姜、新鲜姜、盐渍姜、中药材、水稻蔬菜种子等,在检验中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及时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自欧盟对输欧八角采取严格控制措施以来,经检验检疫八角尚未检出含日本毒八角或其它毒八角,打破出口欧盟八角等农副产品的贸易技术壁垒,促进了广西特产出口,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强对备案水产养殖场的后续监管,帮助养殖场完善用药、饲料管理制度,规范用药记录,保证用药的规范、合法,确保原料来源的安全。实施药物残留监控计划,做到常规检验和重点监测相结合。通过对养殖场进行备案管理,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同时,积极促进企业完善质量管理,特别是新建企业,对厂区设计、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人员的培训及环境卫生进行指导。帮助企业按安全、卫生标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危害分析与预防控制体系(HACCP),保证其原料运输过程、生产流程及原辅材料、产品包装、入出库和检验处于严密监控中,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外注册要求。截至目前,广西获得欧盟、俄罗斯、韩国、美国等注册出口水产品企业已达36家(次)。   加大投入提高检测水平   针对实验动物面临的问题,广西检验检疫局组织技术力量到全区出口猴场,解决猴场在检验检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积极研究国外贸易技术壁垒,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出口猴隔离检疫场,制定有关管理制度,使广西有5家出口猴隔离场获得养殖注册备案,先后有6家猴场通过了日本、韩国考核注册,获得了出国“护照”。   同时,在每批猴子出口前,严格按照输入国要求,利用先进技术对出口猴进行全面的体检,检查是否携带或患有结核病、B病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体内体外寄生虫等,确保出口猴质量。如今,广西出口实验猴远销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欧美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加大检测设备投入,提高检测能力。面对国外新提出的硝基呋喃、氯霉素、沙星类药物、孔雀石绿、结晶紫等兽药残留的0.1ppb级的苛刻的限量标准,过去广西还不能开展这些检测,因此出口水产品均要送到北京、上海、珠海等外省市去检测,检测周期长,对水产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为扶持水产出口,2006年5月,广西检验检疫局专门筹资350万元购置了先进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二级串联质谱仪,对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等兽药残留进行检测,检测限达到了0.01ppb级,完全满足了欧盟、美国等国家的限量检验要求。
  • 汉威电子:气体传感仪器有壁垒
    在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企业中,汉威电子[40.61 0.27%](300007)是唯一一家主营气体传感器和仪器的企业,而这一领域是感知世界的基础,是信息网络的前沿之一,其技术先进性和行业壁垒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报记者专程探访了位于郑州高新区的汉威电子。   参观汉威电子产品展示厅里众多的气体传感器门类和各种检测仪器之后,记者被告知,汉威电子目前掌握的最先进的技术是电化学类、红外光学类等气体传感器全系列核心技术,并可以批量生产。由于目前市场上大量使用的电化学、红外气体传感器主要由国外公司生产控制,具有一定垄断性,产品价格高昂,因而汉威电子在这一系列传感器的竞争主要来自国外,国内能够形成产业化技术的企业并不多。据了解,国内红外光学气体检测技术主要用在体积较大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器生产,在电化学、红外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技术方面的实验研究也不少。   对于公司自有关键技术如何不被泄露,公司有关技术负责人介绍说,公司专有技术是多年技术创新、行业经验的凝练和总结,有些属于技术诀窍,核心是产品内在的设计思路及材料技术、生产工艺,被侵权时不易发觉和取证,为避免被模仿,公司以技术秘密的方式予以保护。对于易于使用专利方式保护的专有技术,公司均已申请或准备申请专利。   在公司众多的气体检测仪表产品中,哪些品种是汉威电子主要销售和利润来源?公司方面表示,气体检测仪表中,民用仪表产销量最大,但工业用仪表对营业的贡献最大,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都位居前列。公司一直非常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工艺的研究,产品不断升级换代,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销比例不断增加,为公司带来了较高的毛利率回报。   气体传感器及仪器仪表行业前景好,也吸引了新的市场进入者,但为何新进入者较难获得快速发展?公司解释主要原因是该行业具备独特的行业壁垒,气体传感器及气体检测仪器仪表涉及化学、物理、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学科交叉的边缘应用,企业所需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企业经营过程中传帮带、经验沉淀来进行,再加上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产品涉及消防、防爆、安全等行业认证,这也使部分准备进入者知难而退。   临行,记者注意到汉威展厅展示的城市管网安全检测系统和基于化工园区的危化品安全监控系统,已将众多的传感器连成了网络,在大屏幕上集中监视。问及公司未来如何针对物联网发展业务时,汉威董秘刘瑞玲介绍说,公司原来的业务就已经向传感器网络和系统集成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未来致力于提供完整的气体探测解决方案。
  • 国产流式荧光突破技术壁垒,高通量多联检发展趋势可期——唯公科技创始人李为公博士
    “未来,科研用户依旧是在追求多光多色的光学流式,而临床用户则更注重解决临床检验的自动化设备(例如全自动流式细胞分析仪,全自动高通量流式荧光分析仪等),以及更多的配套试剂,覆盖更多的疾病检测。”——李为公博士 深圳唯公科技创始人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利用流式细胞仪完成的细胞分析新技术。目前已普遍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各领域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国产流式细胞仪最早研制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受到当时科技水平和国内生产力的限制,并没有商业化产品问世。直至2010年左右,国产流式细胞仪厂商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并随着技术的积累和发展,国产流式细胞仪不仅从性能上能够与进口仪器比肩,还契合国内市场需求,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此同时,国产流式配套试剂的发展也呈现一片火热的局面。为帮助广大实验室用户及时了解国产流式细胞仪前沿技术进展、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特邀唯公科技创始人李为公博士就国产流式、流式荧光技术的研发进展、应用与市场分析展开分享。 本期嘉宾:李为公博士 深圳唯公科技创始人李为公博士在创立唯公科技(唯公)之前,曾在贝克曼库尔特从事多年研发和研发管理,曾任迈瑞体外诊断事业部副总经理,迈瑞北京研究院总经理。曾参与和主持过多款贝克曼库尔特、迈瑞的高端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分析仪的研发;曾主持和参与过国家863、国家重大专项等课题、流式细胞仪行标(YY/T 0588-2017)的制定,对流式细胞分析仪的发展和未来趋势有着独到的见解。仪器信息网:基于您深耕流式多年的经验,请谈谈流式技术的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李为公:从流式分析的对象来分类,我把流式分为:(1)传统流式,主要分析样本中细胞或颗粒的相关信息;(2)流式荧光,主要分析样本中的可溶性物质,如蛋白、抗原、抗体,和细胞相比这类物质没有明显的颗粒特征。如果从原理上讲,又可以分为光学流式和非光学流式。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传统流式和流式荧光的发展,会更容易说明两个流式分支的技术特点。(A)传统流式细胞仪的发展[1]20世纪60年代初,很多科学家开始尝试利用细胞染色和显微镜图像扫描技术进行白细胞分类,不过研究过程异常复杂和艰难。在IBM工作的Louis Kamentsky突破了传统的显微镜方法,搭建了一台流式细胞仪原理样机用于白细胞分类研究,同时这台流式细胞仪采用显微分光光度技术代替了原始的图像扫描,采用样本液流动传送装置取代了传统的显微镜平台,使得过去费时、复杂的细胞分类工作变得简单、高效。1970年Kamentsky在其创建的Bio/Physics Systems推出了最早期的流式细胞仪Cytograf和Cytofluorograf。1972年在斯坦福大学工作的Herzenberg研发出另一台更接近现代流式的FACS后,又与碧迪(Becton-Dickinson,BD)合作,于1974年推出了BD的第一款商用流式细胞仪FACS-1。同期,Fulwyler在加盟Coulter公司后,与Robert Auer一起,带领Coulter公司团队(后来Coulter公司跟Beckman公司合并,成为Beckman Coulter,贝克曼-库尔特)也在1975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商用流式细胞仪TPS-1。流式细胞仪最初上市的一些年, 主要还是用于细胞内物质(胞内酶活性、胞内钙离子浓度、胞内DNA等)含量测定。随着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血细胞分化决定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被发现。在研究这些CD在细胞分化和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时, 流式细胞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而促成了相关科研成果向医学领域的快速转化。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在高端科研需求的驱动下,流式细胞仪经历了从单激光单色到多激光多色,从分析到分选,从相对比例到绝对计数的发展。为满足科研同时研究细胞更多指标的需求,光谱流式、质谱流式也应运而生。在2010年前,整个流式细胞仪的发展一直被高端科研“高大上”需求推动着,并没有重视临床检验用户的体验。对于临床检验项目,其需求和高端科研相比,较为固化,例如常见的淋巴亚群分型、精细化分型,HLA-B27,精子功能等检测都是一些较为确定的流式分析检测应用,大部分检测双光六色的仪器配置就能满足要求,而且不需要频繁调整仪器的设置。我在迈瑞时,针对临床客户的需求,带领团队,推出了第一台临床流式细胞分析仪。稍微复杂一些的白血病分型,三光十色左右的流式细胞仪就能满足。由于国内临床检验科室的人力不足,被高端科研机型忽视的样本制备自动化、分析自动化成了限制流式细胞仪临床应用的一个短板。总体来说,传统流式细胞仪是一种用于细胞或颗粒研究的仪器,而对于体积远远小于细胞的各种抗体、抗原、蛋白等的检测,特别是对体液免疫类相关的检测分析而言,传统流式分析技术似乎无能为力。(B)流式荧光(液相芯片)的发展在免疫诊断领域,ELISA及化学发光是免疫诊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原理是利用固体或微球为载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原理(例如双抗体夹心法),捕获待测物中的免疫类特征指标。化学发光因其原理的限制,每个反应仅能检测单一指标,对于同一样本的多指标检测,则需要进行多个反应,重复的测试。对于大规模的多指标检测,往往需要多台检测设备甚至需要流水线才能完成。1980年代,科学家们以微球为载体,实现了和ELISA及化学发光相同的双抗体夹心法的流式检测技术(流式荧光,液相芯片)。通过进一步对微球进行编码(例如,微球的大小、微球中包埋的荧光强度等),突破了在流式平台上仅能对细胞/颗粒分析的局限,实现了蛋白检测。特别是在结合了编码微球技术之后,展现了流式荧光多重联检的潜力。美国公司Luminex是全球最早拥有磁性荧光编码微球技术的公司。1990年代Luminex编码微球开始被许多的科学家关注,不少科研文章陆续发表在一些知名的杂志上,得到了科研领域的认可。2005年,全球科技产业行业研究的权威机构 Frost&Sullivan授予Luminex编码微球技术“2005年度国际临床诊断技术革新大奖 ”,标志着流式荧光技术在临床诊断技术领域应用得到了权威性认可。Luminex是最早提供商业化磁性荧光编码微球的公司。他们采用了一套特有的荧光素组合来编码微球,而这套荧光素无法完全被主流的流式分析仪上识别。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其封闭的编码微球组合和独特的检测平台垄断了流式荧光市场。由于其的商业策略,Luminex自己并不开发相关的检测试剂,而是通过收取合作伙伴的专利授权费,合作伙伴从其采购其磁性编码微球和检测仪器平台,进行试剂开发和应用推广。相对高昂的仪器成本和微球价格限制了流式荧光技术在国内外的推广及应用。从1990年代起,国内陆续有编码微球相关的专利和优秀文章发表,但一直未见国产编码微球商业化。直到近年唯公突破了Luminex技术壁垒,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了磁性荧光编码微球商业化的公司。在编码微球荧光素的选择上,唯公对自己提出了3个核心要求:(1)编码微球必须具有磁性,磁分离会大幅简化样本制备流程,也可以使得流式荧光检测自动化更容易实现;(2)荧光通道必须要兼容主流流式的荧光配置(例如碧迪、贝克曼库尔特等),现有的流式用户都可以成为流式荧光试剂的潜在用户,可以降低用户使用流式荧光试剂的门槛,无需额外采购其他专用设备;(3)编码微球要清晰可分,必须可以在唯公的设备上实现的自动分析,保证后续流式荧光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关于唯公的磁性编码微球特点,我会在唯公产品介绍中详细阐述。未来,科研用户依旧是在追求多光多色的光学流式,而临床用户则更注重解决临床检验的自动化设备(例如全自动流式细胞分析仪,全自动高通量流式荧光分析仪等),以及更多的配套试剂,覆盖更多的疾病检测。仪器信息网:请评价下光谱流式、质谱流式、成像流式、流式荧光技术等不同流式技术检测应用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势?李为公:质谱流式。由于受荧光素的限制,现有荧光素光谱间的“泄露”限制了多光多色流式中“色”的数量,而多光多色的“荧光补偿”一直是用户头痛和难以理解的流式应用门槛。质谱流式将质谱中对金属同位素检测的原理应用到了细胞检测领域,通过金属同位素来标记抗体,代替了抗体试剂上偶联的荧光素,完全避免了荧光染料间的“泄露”,可同时检测的金属同位素数量远超了光学流式的水平,是一款细胞研究的利器。质谱流式虽然仍以细胞研究为目标,但其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光学流式,因而它的局限性在于目前用于光学流式中的抗体试剂均不适合质谱流式体系,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还需要若干年的积累。另外,基于质谱原理对金属同位素进行检测的速度目前还远达不到光学流式每秒上万个细胞的检测能力,其检测速度较光学流式还有待于提升。光学流式荧光谱和质谱流式谱比对成像流式:仍然属于光学流式,除了光学流式的荧光信息外,还增加了细胞图像信息。由于原理的限制,成像流式获取到的高速流动的细胞图像像素相对较低,为用户提供的图像信息还无法和静态高倍显微镜下获得的细胞形态相比。而用户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对显微镜下细胞形态的认识都非常深刻。因此对于成像流式而言,一方面需要提升成像流式图像的清晰度,另一方面,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和认识过程,用户才能真正地用好成像流式中的细胞图像信息。成像流式原理和细胞成像图光谱流式:是一种光学流式,结合光谱仪的原理代替了传统光学流式中的二色镜、滤光片等光学器部件,经过棱镜/光栅分光,通过多个检测器对全光谱进行检测。结合已知荧光素的光谱特征,对检测到的全光谱进行反向解析。该方法突破了现有荧光素选择的限制,使多光多色流式中的“色”的数量大增。同时,光谱流式兼容现有传统流式试剂,让许多用户更自然地延续使用已经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建立的内部体系。从未来的发展来说,它的潜力取决于细胞分型所需要检测的抗原/抗体数量需求,因为目前常用较为复杂的白血病分型也只需要十几种抗原/抗体,并不能充分发挥光谱流式的潜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光谱流式在细胞科研中的前景要大于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理论上讲,不同厂家的荧光素光谱会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不同试剂厂家的荧光素组合时,需要通过仪器确认荧光光谱的差异。光谱流式原理图流式荧光:仍然是一种光学流式,是荧光编码微球和光学流式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技术,但其检测/分析的对象不再是细胞/颗粒。其核心技术是荧光编码微球,特别是磁性编码微球,是流式荧光自动化的优选方案。在临床检验的应用中,它以微球为载体,检测对象是体液中游离的蛋白、抗原、抗体,类似我们熟悉的化学发光。通过结合多重编码微球,流式荧光已经在检测通量上展现了独有的优势,可以在同一反应中不同的编码微球上包被/吸附不同的抗体/抗原,捕获液体样本中游离的抗原/抗体,在一次检测中分析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检测指标。流式荧光原理图(此处省略磁分离洗涤过程)流式荧光的原理和传统的化学发光法几乎相同,也都是液相反应,其灵敏度、准确性、线性范围、重复性都可以达到化学发光的水平(例如,唯公的细胞因子联检试剂已达到了pg/mL的水平),而通量则远远高于化学发光,联检的项目越多,其优势就越明显。一台流式荧光的单机可以达到多台化学发光通量,还可以节省临床检验科室的大量实验室空间,降低实验室的空间成本。流式荧光检测的挑战主要在于多联检试剂开发,解决多重待测物间的相互干扰。流式荧光、化学发光优劣势比对仪器信息网:唯公目前主推的流式产品是什么?请您谈谈该产品的技术特点,与同类型进口品牌相比核心竞争优势如何?李为公:唯公聚焦在自动化智能化流式细胞仪、流式配套抗体试剂、全自动流式荧光(液相芯片)分析仪、多重磁性编码微球(液相芯片)等。在流式细胞仪领域,唯公的重点在解决临床检验自动化的痛点,提高传统流式在临床应用的自动化,降低检验人员使用流式的门槛。在流式荧光分析技术领域,唯公研发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第一台全自动流式荧光分析仪,推动了国内多联检自动化检测的发展;在多重磁性荧光编码微球方面,突破了Luminex磁性编码微球的技术壁垒,实现了传统流式均可检测流式荧光联检试剂。唯公是在打造的开放平台,让合作伙伴不在受限于Luminex的封闭系统,势必掀起流式荧光新应用领域的热潮。2018年,唯公完成了羧基表面活性基团的磁性7和12荧光编码的微球的量产,基于其自己的12编码微球的12重细胞因子联检试剂也于2020年上市销售。2021年,将其羧基表面活性基团的磁性荧光编码的微球提升到了30重,并开始了多重自身免疫抗体及过敏原联检试剂的开发。2022年,唯公再次将编码微球的数量提升到了50重。2023年唯公将4套用于不同试剂研发的编码微球表面活性基团的种类从单一的羧基扩展到了羧基(亲水,疏水),环氧基、甲苯磺酰基,氨基、链霉亲和素等,并已在科研试剂平台“喀斯玛商城”开设了旗舰店,公开对科研客户销售,支持不同科研的需求。所有唯公的编码微球均可在唯公的设备上实现自动分析,不再需要用户去理解和掌握那些繁琐又深奥的“阈值”、“增益”、“圈门”、“荧光补偿”等流式术语和概念,让流式荧光检测变得和常规的生化、血球、化学发光检测一样简单,“样本进,结果出”!唯公EasyMagPlex 7/12/30/50编码图与同类型进口品牌相比,唯公有下列核心优势:第一:在传统流式领域,唯公有自主研发的流式细胞分析仪(EasyCell),在流式使用方面更贴近临床客户的使用习惯,通过配套的标准微球,自动校准仪器设置,简化了流式分析中繁琐的仪器设置步骤,让临床客户使用更简单,更有质量保证。第二:在传统流式领域,为满足国内临床客户的需求,唯公是国内第一家提供全自动流式样本制备仪(EasySampler)的公司,是全球第一家把全自动流式样本制备仪和流式分析仪结合,实现了流式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EasyCell Auto),从全血进样,自动血样混匀、穿刺取血、加抗孵育、自动检测、自动分析、自动LIS传输,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将操作人员从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唯公的流式分析仪 EasyCell、流式样本制备仪 EasySampler、全自动流式分析仪 EasyCellAuto第三:在流式荧光领域,唯公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编码微球,及配套试剂(例如唯公已经获证的多联检细胞因子试剂)不仅可用于唯公的流式设备,而且兼容其他主流公司的流式细胞仪,降低了流式荧光试剂的使用门槛和成本。第四:在流式荧光领域,为解决细胞因子检测样本制备时间长、操作流式复杂的痛点,唯公配套了全自动细胞因子样本制备仪(EasySampler C),大大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该设备还也可扩展至其他唯公的流式荧光试剂,例如自身免疫抗体检测试剂、过敏原检测试剂等。唯公细胞因子样本制备仪 EasySampler C、全自动流式荧光分析仪 EasyPlex2022年,基于唯公的编码微球和流式细胞仪,我们集成了唯公的全自动流式荧光分析仪(EasyPlex),并于2022年获得注册证。对于样本量较大的用户,唯公的流式荧光分析仪(EasyPlex)提供了全自动样本制备和检测,全程无需专人值守。唯公的设备对基于唯公微球的试剂,可以自动识别微球团族,自动建立标准曲线,自动分析,全程无需人工介入,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检测试剂在具有混匀和制冷功能的试剂盘中可以长期放置,试剂反应在温控的环境中进行,与人工样本制备相比,避免了环境和手法造成的检测结果误差。以22重细胞因子联检试剂为例,其检测通量可以达到2,200指标/小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仪器信息网:请介绍唯公流式产品研发历程中里程碑事件。李为公:唯公科技2016年成立之后便获得了天使轮投资,随后研发中心和生产中心分别落地北京昌平和深圳坪山;北京研发中心于2018年先后完成了流式细胞仪(EasyCell)的原理样机和流式细胞仪配套的抗体试剂研发,自主研发的12重磁性荧光编码微球(EasyMagPlex)也投入量产;2020年,自主研发的12重细胞因子联检试剂,流式细胞仪(EasyCell)获证;2021年全自动流式样本制备仪(EasySampler,EasySampler C)获证;2022年,全自动临床流式细胞仪(EasyCell Auto)和全自动流式荧光分析仪(EasyPlex)获证;2023年自主研发的50重磁性编码微球量产,并把常规的微球表面基团从羧基扩展到了多种其他基团,更利于不同试剂种类的开发。唯公从创立之初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壮大,成为国产流式的引领者,流式荧光的推动者。同时,唯公的技术也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可,获得了多项荣誉。唯公发展历程仪器信息网:唯公流式相关产品主要应用哪些领域的哪些实验环节?满足了哪些用户的痛点需求?李为公:传统流式细胞仪的应用非常广泛,从流式细胞仪问世以来到现在,几乎应用到了对各种组织来源的细胞及细胞亚结构的检测,包括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上各种抗原、细胞质及细胞核中各种蛋白分子的相对和绝对定量分析,细胞中染色体、DNA、RNA 的定量、倍体分析等,可完成从细胞的某一种到多种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同时分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医学研究(如,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药理学等),生物学研究(如,遗传学、植物学、生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毒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环境生态学研究(如,湖泊、海洋生态学等),制药工业学研究(如药物筛选,疫苗研究等),农业畜牧业研究(如,选种,育种等),以及食品安全等研究,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药物开发、临床检测和环境监测的必备仪器。随着流式细胞仪的进步和普及,已经深入走进了医学临床应用领域,对于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估以及各种血液病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其在艾滋病、白血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以及用药时机评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流式荧光的出现要晚于流式细胞仪,以编码微球为载体,扩大了传统流式检测的应用范围,把对细胞/颗粒的分析拓展到了蛋白、抗原、抗体和核酸等物质的检测,而且比传统的化学发光通量更高,特别是对同一样本的多指标检测,流式荧光更能体现出其高通量的优势,例如多联检细胞因子,自身免疫抗体,多联检过敏原等多指标联检领域。在客户应用端,唯公更注重流式细胞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致力于提升流式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的效率和普及。现代医学检验的常规检测(血常规、生化、免疫)均已达到了很高的自动化程度,建立了完整的信息系统(LIS)。唯公的流式细胞仪重点在解决临床用户操作的便利性,数据自动分析,信息录入、质控测试以及数据自动传输,特别是将繁琐细致的手工样本制备自动化,将常规的临床检测全流程自动化。同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配置了不同的设备,例如,EasyCell,EasySampler,EasyCell Auto。在流式荧光领域,唯公拥有自主研发且兼容主流流式的磁性编码微球(EasyMagPlex),所开发的试剂不仅适配唯公自己的仪器设备,也可在其他品牌流式细胞仪上使用,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和成本。对于其他品牌的流式细胞仪,我们还开发了国内唯一获得注册证的流式荧光产品分析软件(WellCKAS)。对于检测样本量不大的用户,唯公还配套了自动样本制备仪(EasySampler C),免除了人工无趣又繁琐的微球试剂样本制备过程。对于检测样本量较大的用户,我们可以提供全自动的流式荧光检测仪(EasyPlex),实现了和常规临床检验(生化、血球、化学发光)相似的“样本进,结果出”,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其一台仪器的检测通量大约为2,000~3,000指标/小时,完全超越了一条化学发光流水线的检测通量。目前,我们的多款多联检细胞因子试剂已经获证上市销售,多联检自身免疫抗体试剂也已在注册的过程中,预计今年可以获证上市。同时我们也正积极地和不同的试剂研发公司合作,尽快地推出更多的配套试剂。仪器信息网:国产流式企业在核心零部件、试剂耗材、自动化样本处理、技术人才等产业链上下游面临的市场机遇与挑战主要是哪些?李为公:传统流式细胞仪已于1970年代在国外开始商业化。中国流式是从2010年才开始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在技术积累上也还有很多不足。随着近年来,国内抗体原料的崛起,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主要的核心原料(流动室、阀泵、流式试剂抗体)已基本可以实现本土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近十家公司在研发流式细胞仪,数十家公司在开发流式细胞检测试剂。对于最近增速较快的自身免疫抗体、过敏原检测的上游原料(抗原/抗体),目前本土化程度还不高,基本上还是依赖进口。能自主研发流式荧光分析仪的团队并不多。很荣幸,唯公是这些公司中的佼佼者,聚集了中国最早一批流式细胞仪和抗体试剂的研发精英(主要来自迈瑞和博奥),拥有一支国内最为完整的流式细胞仪研发团队和流式试剂研发团队,以及编码微球研发团队。仪器信息网:请谈谈过去几年在相对垄断的市场中,国产流式企业是如何破局并发展壮大的?期间有哪些利于国产流式企业发展的政策等有利因素。李为公:从流式细胞仪问世以来,碧迪、贝克曼库尔特几乎垄断了流式细胞仪的市场, 我参与的一个2015年的市场调查显示,这两家美国公司市场占有份额大约在80%以上。虽然传统流式的市场只是整个IVD市场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从外国公司的年报数据上统计,他们的流式产品(仪器及试剂)在中国的综合增长接近30%,是中国IVD市场增长速度15%的2倍!从1990年代大型三甲医院开始引进流式细胞仪开始,ing:0px color:rgb(51, 51, 51) white-space:normal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text-align:center font-family:宋体 "点击参与主题征稿活动↓为帮助广大实验室用户及时了解国产流式细胞仪前沿技术进展、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特此约稿。欢迎投稿,投稿文章将在专栏展示并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渠道推广(公众号 3i生仪社 原创首发),word图文投稿邮箱:liuld@instrument.com.cn,关于征稿内容要求也可邮件咨询或电话联系:13683372576(同微信)点击下图进入专栏
  • 打破技术壁垒,两款国产CGM获批
    近日,杭州微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泰医疗”)与深圳硅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硅基”)的两款“持续葡萄糖检测(CGM)系统”,获得药监局批准,是今年第3、4款国内获批的国产CGM系统。  此前,凯立特、九诺医疗的CGM产品分别首次获批。  CGM系统通过插入患者上臂或腹部皮下的传感器,测量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通常包含传感器、发射器、接收器三大部件,传感器是其中壁垒最高、最核心的部件,直接决定CGM系统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在售各家产品普遍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监测葡萄糖氧化酶催化下葡萄糖氧化反应产生的电信号来测量葡萄糖浓度,此外,还各自坐拥专有创新技术。 此次获批的两款产品以及九诺医疗的顾得康GN-I均为14天内无需指尖血校准的产品,打破了雅培的Freestyle Libre在这方面的技术壁垒。AiDX G7及其传感器构造,截图自:微泰医疗招股书 微泰医疗AiDX G7系统还采用了抗干扰电极设计和阻抗校正算法的电流/阻抗双模监测技术、高分子葡萄糖渗透膜材料合成技术等核心技术;深圳硅基的传感器首创性地采用了新型聚合物设计。  截至目前,根据微泰医疗招股书,包括雅培、美敦力的2款CGM系统在内,国内共有11款产品获得NMPA批准。  实际上,我国的CGM行业发展由来已久,但相关企业体量较小。  除了前述4家有产品于年内获批的企业外,还包括圣美迪诺与美奇医疗,国内最早一批从事CGM生产和销售的厂商;以及普林斯顿与上海移宇科技,二者于2019年接力拿到准产证书。  2016年,雅培的 Freestyle Libre持续血糖监测系统获得三类注册证,此后一直占据国内80%的主要市场;而全球市场同样由雅培领衔。  以2020年收入计,德康、雅培及美敦力三家公司分别达到34%、46%和20%的市占率。  从已有数据考量,雅培的高市占率得益于其12.1%的准确性(其他品牌产品约为9%)和相对较低的价格。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德康G6CGM及美敦力Guardian 3在美国全年使用成本约为5000美元;雅培 Freestyle Libre 2则约为1500美元。  国内,雅培及美敦力产品每月使用成本分别为约1000元及3100元,国产产品如美奇医疗的CGM月均成本约为900元。  但能够进入市场,还是得益于其相较于传统血糖检测方法的微创、无痛等特质。  传统的血糖检测方法指血检测,通常需要一天内进行多次采血,且检测结果只能部分反应患者血糖随饮食、药物及运动的变化趋势的分散数据,儿童及对疼痛敏感的患者依从性较低。  CGM能每1-5分钟测量一次血糖,为患者提供连续、更加全面的血糖信息,同时发现易被传统检测方法忽略的高血糖和低血糖。此外,实时的血糖数据能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活动情况,如锻炼、饮食带来的血糖水平变化,促使其选择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自身糖尿病管理的自主性。全球上市的主要CGM系统及性能,截图自:微泰医疗招股书 基于此,近年来,CGM得以迅速渗透糖尿病监测器械市场。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全球CGM的市场规模已由2015年的17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2%;国内市场则以73.2%的年复合增长率,由2015年的870万美元增至2020年的1亿美元。  但全球范围内,CGM的渗透率仍旧较低。  根据智研咨询,持续血糖监测可用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患者。2020年,CGM在美国这三类人群的渗透率分别为25.8%、9.0%和4.0%,欧盟五国的渗透率分别为18.2%、7.0%和2.8%。中国仅分别为6.9%、1.1%和0.3%。  在现有市场和增量市场仍有极大待开发空间的状况下,越来越多企业入局CGM研发领域。  瑞康医药于2020年参股美奇医疗45%的股权,鱼跃医疗则在今年5月收购了凯立特;另据星矿数据统计,乐普医疗、九安医疗、三诺生物、可孚医疗都公告称已在自研CGM。  即便如此,仍有投资者指出,CGM的量产非常不容易,预计后面几年内,市场总体会处于缺货状态。  因此,总体上,一方面实现标准化量产,另一方面提高产品检测精度,是国内厂商实现国产替代的首要考量。
  • 2007年我国出口企业遇技术性贸易壁垒
    12月30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根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情况调查结果推算,2007年有34.6%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比2006年增长3.2个百分点;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494.59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135.39 亿美元,占同期出口额的4.06 %,同比略有上升(2006年3.71%);企业新增成本264.31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72.76亿美元。 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排在前五位的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俄罗斯,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36.79%、34.54%、10.44%、4.41%和3.59%。抽样显示,主要贸易伙伴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六个方面;影响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要求、细菌等卫生指标要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加工厂和仓库注册要求,以及食品标签要求等五个方面。抽样显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受企业关注的程度明显提高,出口企业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 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橡塑皮革、农食产品、纺织鞋帽和化矿金属,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39.06%、17.04%、17.00%、10.66%、7.67%。 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省份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河南省,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44.97%、30.72%、5.61%、3.89%和2.82%。
  • "绿色壁垒"催生绿色认证 宁波崛起检验认证产业群
    11月17日上午,105位市民代表来到宁波高新区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的化学、纺织品实验室,参观产品化学安全性、纺织面料缩水性等指标检测。   “如何通过检测认证手段,避免出口时遭遇‘绿色壁垒’,我们对此十分关注。”从事外贸生产的企业代表谢超君告诉记者,以往为检测产品是否符合欧盟、美国标准,要将样品送到北京、上海检测,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些服务。   宁波今年进出口总额占全省一半以上。外贸总额持续增长,因多项检验指标争议产生的贸易摩擦相应增多,检测认证产业在宁波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总部位于瑞士的SGS公司入驻宁波高新区以来,业务量逐年递增,今年该公司产值将达1.8亿元。在已开放4个实验室的基础上,公司计划增设食品实验室。宁波华测检测技术股份公司负责人称,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才200多万元,短短两年翻了两番。公司今年服务的浙江企业超过1000家。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打造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检测认证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高端服务业新亮点。”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海国告诉记者,目前在高新区创业发展的检测认证机构已达到70多家,预计明年产业总产值将突破7亿元。   在“华测”的客户名单中,除了知名品牌雅戈尔、镇海炼化、台塑等,还包括众多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公司负责人透露,近年来,希望通过绿色认证提升产品品质和产业层次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除了对产品所含有毒有害物质加强检测外,这些中小企业对产品加工过程的环境检测和职业卫生状况认证也日趋重视。   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500亿欧元,全球检测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15%左右的快速增长。“绿色认证”产业群在宁波高新区的日趋壮大,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节能减排、提升竞争力,还有助整体环境和低碳经济同步提升,推动产业和区域“双转型”。
  • 中国出口遇技术壁垒 大米到日本需579项检测
    我国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 直接损失增速达年均15%   昨日,广东省质监局举行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座谈会,记者了解到,近年我国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直接损失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去年全国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直接损失达到582亿美元。   部分东盟国家也增设壁垒   广东省质监局副局长张燕飞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同时贸易摩擦也呈现快速增长之势,以设置贸易技术壁垒(TBT)为主的贸易保护日趋严重,近年来,我国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直接损失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   广东出口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也是受贸易技术壁垒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2008年广东省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直接损失达241.49亿美元,约占全国损失的一半。   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陈权透露,印尼、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技术壁垒也有增加趋势,这些国家过去是采取关税、限制配额等措施,而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技术措施通报不断上升。   伙伴连包装标签都“管”   “现在技术壁垒的技术要求更为复杂、苛刻”,陈权说,近年来我国三大贸易伙伴(欧美日)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从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能、质量、安全,发展到生产、包装、标签标志、加工运输等全过程,技术要求日趋复杂、严苛,例如在对日本的出口中,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要求、食品中细菌等卫生指标、食品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等,对中国企业的限制作用最为明显,“出口日本的大米面临579项检测”,陈权说,这么多项目的检测,已经构成一种技术壁垒。
  • 环境与安全检测:提高技术壁垒有利相关公司
    有利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国家环保相关政策的不断深化为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同时对新技术产品的鼓励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十二五”亦值得期待。   2006年10月,我国出台了《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深入开展生态监测工作,建立地面观测站点,逐步完善生态监测网络。次年11月,我国又出台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要求对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实行自动监控。重点发展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危险废物鉴别专用仪器、细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采样仪器、二恶英分析设备、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仪器、污染远距离遥测系统。   2010年4月,国家出台了《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明确鼓励发展的环境监测仪器有氨氮自动监测仪、化学需氧量水质在线监测仪、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紫外差分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激光过程气体分析系统。   与此同时,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行业的需求在高速拓展,而较高的进入壁垒也为行业内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准入有相关要求,需要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 (2)当前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因此对产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3)出于对仪器质量以及未来售后服务问题的考虑,环境监测设备的大部分货款回收一般需要3-6个月的时间,再加上10%质保金,导致应收账款快速增长、销售资金回笼较慢。   目前,有关环境与安全检测的上市公司不多,相关公司主要有:   先河环保,该公司是专业从事高端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核心产品中城市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是河北省唯一通过初审的国家自主创新产品 酸雨自动监测系统,是国内首家实现酸雨自动检测的系统,相关的2项国家标准均由公司起草。   万讯自控,电动执行器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可细分为轻载型和重载型电动执行器及楼宇执行器三类产品。目前公司已掌握了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只电动执行器这一产品公司就掌握了5项核心技术和5项专利。   汉威电子,公司从事气体传感器和检测仪器仪表十余年,凭借技术优势、质量优势、成本优势、快速响应优势逐步成为行业内领先企业。公司生产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也位于前三名。   威尔泰,公司生产的智能差压/压力变送器是上海市名牌产品,WT系列智能压力变送器是国内第一个经国际HART基金会认可的压力变送器,并已获得欧洲CE认证。   自仪股份,公司2010年2月以335.76万元受让轨道交通公司综合监控系统相关资产,对轨交综合监控自动化控制系统业务发展有积极意义。   理工监测,变压器在线监测龙头企业:公司核心产品为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MGA),该产品能够实现对电力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主要应用于电网公司、发电企业和大型电力用户的110kV以及以上电力变压器。
  • 检测成本高,攻陷贸易壁垒须政企联手
    谷历文:不管是欧盟、美国,还是中国国内,对于产品的环境友好、化学含量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苛 罗晓勤:发展质量强市,我们在推动玩具、纺织、造纸等一批检测平台的发展,一些大企业可以获得实验室资质认可的,也可以帮助其他中小企业开展服务 昨日(11.13)上午,科技周暨电博会组委会组织了东莞市质监局局长罗晓勤,质量检测中心主任谷历文等嘉宾,探讨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建设质量强市。今年7月20日实施的欧盟最严玩具指令,东莞我作为国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占全国出口玩具的五分之一强,东莞玩具质量被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给东莞制造带来哪些启示?南都采访业界人士、专家,与嘉宾进行隔空探讨。   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是个趋势   谷历文:东莞是玩具制造大市,我们对玩具质量安全高度关注。东莞玩具协会做内外销的玩具会员就有3000多家,欧盟最严指令的提出,要辩证地看。环保标准和质量要求更严格,体现企业对社会责任更大,对产品安全、可靠的要求更高。虽然可以将这个指令视为贸易技术壁垒,但可以预见,在未来,不管是欧盟、美国,还是中国国内,对于产品的环境友好、化学含量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苛,所以企业应该应对这样的挑战,主动把好质量关。   蒋平平:不仅是出口,国内塑料行业现在应用的G B 9685-2008标准,我也有参与修订。生产中对于不环保助剂,邻苯类的使用,此前会考虑到生产能力以及工艺技术的问题没那么高,以后也是越来越严。提高质量和环保要求,是企业必须直面的挑战。   贸易壁垒拦路,巨额罚单拖垮企业   蒋平平:说到严把质量关,其实很多中小企业并非说他不想把质量做好,而是缺少技术。我接触过的一个樟木头的玩具企业,并非有意添加某种盐,而是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导致出口欧洲的成品出现问题,遭到巨额罚单,最后企业被拖垮了。也有不少企业反映,为了满足欧盟需求,购置环保材料以及送样检验的成本都提高了。   廖正品:我到过厚街走访中小型玩具企业,这在东莞是活跃的群体,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这个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实现从原材料到生产、成品的把关。东莞不能放弃中小型玩具企业,反而应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扶持第三方机构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诊断。   罗晓勤:发展质量强市,我们在推动玩具、纺织、造纸等一批检测平台的发展,一些大企业可以获得实验室资质认可的,也可以帮助其他中小企业开展服务。这也属于现代科技服务业范畴。   公共平台和民营企业共享市场   李实:业内可以明显感受到,市场对于塑料检测的需求持爆发式增大。依我们公司的资质,可以给企业做玩具塑胶原料的把关,今年以来会员就增加了三分之一。我们看好这部分的市场,准备开始投入进行质量控制的研发,申报国家级实验室,以望获得更高资质抢夺检测行业市场。   谷历文:东莞官方扶持了玩具检测平台帮助企业,引导一些有检测能力的大企业将实验室资源分享,民营检测机构也在其中承担了一部分的职责。企业做的出口玩具成品检测,必须要有获得国家授权并带有CM A标志的检测报告。目前东莞一批质量联盟发起单位具有这个资质。在这里我也可以说一声,任何玩具企业有关于产品质量、生产控制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们。
  • ADC“百家争鸣”,如何打破壁垒、突出重围?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是近年来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已经分别在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中证实了其治疗价值,成为国内外抗体药物研发的新热门方向。自2000年辉瑞的ADC药物Mylotarg开始,一个接一个出现的成功案例,让众多药企眼热。目前,全球已有15款ADC药物获批上市,我国有7款上市,160多家企业参与数百个ADC药物研发。预计到2023年,ADC市场也许将会超过150亿美元。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企业财报等公开资料整理[1]ADC到底有什么魅力,让百家药企竞相追逐?抗体偶联药物:肿瘤治疗领域的“生物导弹”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种有效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由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具有强大细胞杀伤力的小分子细胞毒素和连接二者的连接物(linker)组成。以靶向性抗体为载体,将抗肿瘤活性极强的毒素带到肿瘤部位,提高抗体的活性的同时,扩大小分子毒素的治疗窗。ADC既保留了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又利用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高活性,是一类新型的靶向抗肿瘤药物,被称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生物导弹”。ADC的概念最早始于1913年Paul Erlich提出的“Magic Bullet”设想:即利用具有致病机体特异性靶向的化合物做载体,将毒素带入病灶,从而只在靶组织部位发挥作用。在技术不断进步,加上学者不断钻研的情况下,ADC药物已经经历了三代技术变革,技术日臻成熟。ADC药物主要优势1. 疗效优异ADC药物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或其他细胞,较传统疗法精度更高,选择性更好,较单独使用单抗更具疗效。可以按原本无法忍受的剂量水平使用有效的细胞毒素,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2. 安全性优传统化疗无法区分健康细胞和肿瘤细胞,因此通常治疗窗口狭窄。相比之下,ADC药物将细胞毒素靶向运输到肿瘤细胞,可*程度减少正常组织的暴露,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3. 联合疗法潜在协同作用将ADC药物与其他疗法(如化疗)联合已证明可以*化ADC药物在癌症治疗的效果。给药方案变更或新型生物标志物选择等方法具有更高灵活性,从而优化治疗效果或根据不同癌症适应症扩大患者人群;4. 大量潜在患者单抗药物对肿瘤的杀伤力有限,在大量患者中仍无法得到高缓解率。ADC药物或可将这些患者转为潜在的目标患者人群。此外,针对复发或难治癌症,部分ADC药物被证明较传统疗法具有更大潜力。[2]ADC研发壁垒为什么高? 图1:ADC药物的结构特征[3]抗体偶联药物包含三种组分:1. 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抗体:要求高特异性、内吞作用,是决定ADC疗效的关键因素;2. 高稳定性的连接子,是抗体和药物之间的桥梁,控制癌细胞内药物的释放:要求*切割、高均一性,是决定 ADC 安全性的关键因素;3. 高效的小分子细胞毒药物,摧毁癌细胞的弹头:要求高毒性、高稳定性,是决定 ADC 活性的关键因素。总之,ADC抗体偶联药物研发壁垒很高。但是,Genevac离心浓缩设备可以满足连接子和小分子工作流程中的浓缩需求。Genevac英国Genevac公司成立于1990年,隶属SP Scientific旗下,一直专注于研究和生产各种离心蒸发浓缩设备,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制药、化学、分析等领域。参考文献:[1] 药智数据、企业财报等公开资料[2] 《医药行业抗体偶联药物(ADC)行业专题:群雄纷争ADC药物领域快速发展-220117(59页).pdf 》[3] Fu Z,Li S,Han S,et al.Antibody drug conjugate: the "biological missile" fo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J].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2022.
  • SGS: 碳标签将成为下一个隐形贸易壁垒
    2011年12月13日 上海 —— 刚刚闭幕的德班气候大会在“加时赛”中实现峰回路转,大会宣布从2013年起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也正式启动,这些将为进一步落实2020年后全球减排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气候变化日益影响全球经济活动的今天,各国政府势必将在监督并推动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引导公众环保消费方面,提出愈加明确且严格的要求。碳标签,作为衡量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累计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成为社会各界评估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应对低碳经济挑战最流行的方法之一。   众多国家已逐步建立法规来管理和规范产品碳足迹,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标准。英国于2007年3月推出全球第一批加贴碳标签的产品。法国“新环保法案”要求从2011年7月1日起,在法国制造、出售以及使用的消费品都必须标注其碳足迹。在中国,“十二五”规划要求在现有基础上减排17% 工信部也提出在2011年进行“两型”企业试点,即“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要求提高产品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排放,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SGS)能效与低碳服务部总监薛建博士表示:“随着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正考虑进一步提高进口产品的环保和碳排放标准,越来越多的市场将强制要求企业披露产品的环境信息,‘碳标签’或‘碳税’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高能耗、低附加值企业出口的隐形贸易壁垒。因此,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主动实现战略低碳升级,生产符合低碳消费模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   作为国内首家提供产品碳标识服务的第三方机构,SGS在企业对其产品完成温室气体计算和评估、实行碳减排整改、中和温室气体排放后,可为企业授予SGS产品“碳足迹”、“碳减排”以及“碳中和”三类标识,助力企业优化低碳运营,符合或超越法规要求,回应消费者的绿色环保需求。凭借强大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项目经验,SGS还提供包括产品碳足迹计算、产品碳足迹培训,以及机构和产品碳中和核查等“一站式”碳足迹服务。   “未来的竞争将是碳生产率的竞争。确定产品碳足迹是减少企业碳排放行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供应链中的碳排放,进而通过碳足迹分析让消费者对产品生产的环境影响有一个量化的认识,”SGS薛建博士补充道:“作为全球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行业的领先者,SGS前瞻性推出的‘碳足迹’、‘碳减排’和‘碳中和’标识能全面分析和评估温室气体的减排区域和空间,帮助企业降耗减排,节省运营成本,并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扩大产品海内外的认可度,中国渔业龙头——獐子岛渔业于2010年就向SGS提出针对虾夷扇贝这一产品的碳足迹计算申请。SGS依据ISO14040:2006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原则和框架,对虾夷扇贝在饲养和加工阶段的碳排放做了全面的核算,帮助獐子岛获得中国食品行业首个碳标识认证,为潜在的低碳贸易壁垒做好准备。同时,SGS也为獐子岛今后饲养和加工扇贝过程中的能源使用及成本的降低确定了可行性范围,从而降低产品的直接成本。   2009年底,国际济丰旗下的上海济丰包装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自愿减排机制(VER),欲抵消公司此前的碳排放量。作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指定的核证机构,SGS参照国际标准做法和惯例,又充分结合了国内企业的诸多特点和现实情况,确认了济丰从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6月30日的碳排放量,对此次交易的公正透明以及规范化操作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帮助济丰顺利完成谈交易,成为国内首个碳中和包装企业。   作为公正客观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服务的领导者和创新者,SGS始终以提升人类健康、安全及环保为己任,致力于为各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在能效和低碳领域,SGS是世界气候变化服务的领导者和开拓者,已经为中国市场提供了如综合节能服务计划、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化核查和认证等多种节能环保业务,而且是注册能源管理师(CEM® )培训在中国的独家授权机构。SGS提供的能效与低碳解决方案致力于为我国能源工业和用能单位提供优质综合服务,积极引进国际标准,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能源审计、节能量检测、能源管理体系服务以及培训等服务。在中国,为各级政府、企业及其供应链提供低碳发展规划、企业碳盘查及核证、产品碳足迹等多项服务,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自1991年在北京成立以来,SGS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每年保持超过两位数的业务增长速度,服务网络遍及全国,目前其50多个分支机构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省会城市,服务能力覆盖农产、矿产、石化、工业、消费品、汽车、生命科学等多个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扎根中国20年,作为政府必不可少的补充力量,SGS发挥了其公正、独立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切实帮助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优化管理流程,是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的重要推手。凭借全球网络以及优秀的本土团队,SGS将秉承“永续发展之道”,持续致力于以专业服务推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共赢。
  •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升级 是否会加快纺织检测仪器的出口进程
    国家质检总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 年全国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比率是 36.1%。宁波市第8 次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结果也显示2014 年,以技术法规、标准 和合格评定程序为核心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宁波出口造成直接损失 16.62 亿美元,造成新增 成本 9.18 亿美元。贸易壁垒成宁波出口最大“绊脚石”,包括了机电仪器、纺织服装、化矿金属、轻工玩具、橡胶塑料、纸木非金属和食品农产品等优势产业。 从产生影响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具体类别来看,各行业大致相近。其中,影响最频繁的技术性 贸易措施来自“认证程序要求”,其次是“有毒有害物质限制”、“一般技术标准”和“环保节能要求”。 不容质疑,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升级给部分企业的出口带来的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认为,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升级是否会增加行业检测仪器如纺织检测仪器的国内外市场? 一方面,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升级,行业内企业要发展就需应对该种升级积极加强对质量的控制及测试。虽然目前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上升,会挤压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难度。 但是,只要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测试仪器产品,企业就一定能在行 业洗牌中胜出。这对检测仪器行业是一个机遇。 另一方面,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升级在于新兴市场紧跟发达国家,对标准和认证方面有了重视。这样一种后来居上的态势,甚至不断发酵,将造成纺织检测仪器的巨大市场。是否能直接带动纺织检测仪器向海外转移,成为另一个机遇?
  • 多国出台绿色壁垒 明禁收寄中国月饼
    离中秋节不到一个月,月饼也已大规模上市。日前,广州商业总会发布2009年广州市中秋月饼市场行情预测报告,今年广式月饼出口情况严峻,不过出口部分的缺口将能从内销市场得到弥补,市场预期今年月饼总销售量将较去年增加10%左右。同时,专家提醒市民,多个国家禁止收寄中国月饼。   据了解,今年1月底,美国取消了所有的家禽类产品进口凭证。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要求含少量肉类、禽类或者蛋制品成分的食品必须在美国检验机构或者经认可的国外食品管理机构监督下生产,否则将不能进入美国。这一新法规在6月22日正式实施,刚好在月饼生产前夕,对国内的月饼出口影响大。   广州商业总会广式月饼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一法规下,所有含禽肉蛋成分的食品将无法向美国出口,包括含咸蛋黄的广式月饼。据业内人士估计,月饼出口在进入传统旺季后仍将受到新规定的冲击,预计广东全年月饼出口同比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此外,多个国家也已出台“绿色壁垒”。目前,除了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规定进口月饼馅料中不能含有蛋黄,澳大利亚还规定月饼馅料也不得含有肉类 欧盟对含有干果类的月饼中黄曲霉毒素B1的要求远高于中国标准要求 日本对甜味剂、漂白剂、防腐剂等比往年有了更高的要求 法国、德国、泰国、瑞典、哥伦比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等国家明确规定禁止收寄中国月饼。
  • 湖南拟建“工程机械检测重点实验室”应对技术壁垒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国外技术壁垒,湖南检验检疫部门拟依托自身科技优势,与长沙经开区企业筹备共建“国家级工程机械检测重点实验室”,抢占技术制高点。在29日启动的湖南省“质量提升服务进万企”活动上,湖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透露了这一信息。   据介绍,此次“质量提升”活动旨在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题责任,促进出口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持续至今年底的活动期间,湖南检验检疫局将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产品,为该省进出口企业开展服务,组织全系统专家解读进出口产品质量知识,指导出口企业加大优惠原产地政策的运用,   “后金融危机时代技术性贸易壁垒呈多发趋势。目前,国外的技术法规层出不穷,给我国出口产品带来很大压力。”湖南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应对这一趋势,中国企业应未雨绸缪,主动研究并应对国外技术法规,要针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焦点问题加大研发力度。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湖南出口来势良好,湖南检验检疫局共完成出入境货检9.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3%。尤其是得益于今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推动,湖南检验检疫局今年前三月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5300余份,签证金额3.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9.2%和48.5%。其中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为出口产品减免目标国关税885万美元。   根据现已达成的有关自由贸易协定,出口企业凭借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可使自己的客户在进口时享受进口国关税减让的优惠。湖南检验检疫局有关专家表示,虽然成绩喜人,但湖南出口企业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优惠政策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全省还有大量出口东盟的产品因为没有申领优惠原产地证书而未能享受到目标国零关税的待遇。“今后中国将参与更多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涉及的关税优惠政策将越来越多。”这位专家称,如何充分利用好自贸区的优惠政策,是湖南出口企业亟需补上的一课。
  • 中国出口美国儿童饰品再遇贸易壁垒
    广东省中山检验检疫局4月21日向辖区相关企业发出公告,称美国议会近日提出HR4428“儿童有毒金属法案”提案,禁止在儿童珠宝饰品中使用锑、钡以及镉。目前该提案已经过两次宣读并呈送商业、科学和运输委员会进行讨论。一旦法案获得通过,将从制定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此日期90天后制造的所有相关儿童首饰,势必会对中国内地出口儿童商品产生重大影响。   公告透露,继2009年因铅含量超标,美国召回多批次中国生产的儿童饰品后,今年1月和3月又连续召回了因镉含量超标的儿童金属项链和手链。而讨论中的HR4428“儿童有毒金属法案” 更明确规定:在任何儿童首饰中发现大量或部分的镉、钡、锑,都应该被视为违反了《联邦有害物质法》。任何人不遵守这项规定,被视为违反《联邦有害物质法》,并受到条文规定的处罚。   美国再次加严进口美国儿童饰品的要求,设置更高贸易壁垒,为此,中山检验检疫局提醒相关出口企业:   一、密切关注该提案的进展情况,并且在与外商签订合同时应明确产品安全质量要求及责任,并保存有关产品安全质量要求的书面文件,以避免因重金属超标发生退货和索赔。   二、出口前要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禁止在儿童饰品的表面涂层和底层中使用镉、钡、锑等重金属。   三、将终端检验向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成品检验等生产过程延伸,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提出要求和检测指标,建立完善从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产品检验、售后服务及国外跟踪反馈的全程监管链条。有条件的企业要及早改进原材料及生产工艺,要开发无铅无镍的新型环保材料用于儿童饰品生产。
  • 电镜核心部件专题|高永明谈正“跨越壁垒”的国产高压电源技术
    前记:近五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之路上多点开花,电镜、电镜功能附件装置与设备、电镜制样等方面不断有新的产业化技术涌现。其中不仅包含扫描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显微镜、透射电镜原位研究系统等重要技术的商品化,也不乏场发射枪、高压电源、光阑等电镜关键部件的攻克。在中国电镜技术产业化呈现百花齐放、国家对电镜设备产业化问题高度重视背景下,仪器信息网也别策划电镜技术系列征稿活动,共同探讨中国电镜产业技术、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相关投稿将整理至对应专题展示,并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渠道推广,欢迎大家投稿,电镜技术、市场相关内容均可(投稿邮箱:yanglz@instrument.com.cn,关于征稿内容要求也可邮件咨询或电话联系:15311451191,同微信)。本期主题为“电镜核心部件技术”,对应专题如下(点击图片进入专题),相关约稿将陆续上线,欢迎关注。专注高压电源近二十年,西安威思曼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提供超低温漂、超低纹波和超高稳定性的生产厂家,当前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活跃,许多国内生产电镜企业在电镜电源方面已经与威思曼高压电源开展了合作。近日,仪器信息网对西安威思曼高压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永明进行了文字访谈。以下,高永明从企业发展、电镜核心部件产业两方面,分享了电镜高压电源技术与市场的发展与挑战。--------------------专注高压电源近二十年与正“跨越壁垒”的国产高压电源技术受访人:西安威思曼高压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永明企业发展篇仪器信息网:公司的创立、发展历程?选择电镜核心部件赛道的背景?2004年,高永明看到中国高压电源产品依然受制于国外,毅然从上市公司辞职,创办了咸阳威思曼高压电源有限公司。“当时因为我上班的上市公司也用高压电源,每次采购的价格都不一样,明摆着是中国做不了,你只能任人宰割。当时我就决定我们自己下大力气去开发高压电源。”高永明说道。由于2007年左右正是RoSH指令实施后采购XRF的高峰,所以,威思曼公司的第一个产品就是XRF高压电源,公司一直致力于耕耘分析仪器领域。“目前X射线类分析仪器的高压电源产品仍是威思曼主要生产的一类产品。”高永明表示,“但是,这类产品的利润已经非常薄了。”为此,近年来威思曼在不断拓展新的产品以及新的应用领域。公司实景图2012年底,威思曼公司拿到了咸阳市科技局一个5万元的资助项目。“我们自己光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就有1500万左右。历经六年的时间,2018年电子显微镜的高压电源产品才正式问世。”而当时,世界上只有三家厂商能够生产该类产品,国内能做的也只有威思曼高压电源一家。“这款电源的设计初衷是给台湾一家公司的场发射扫描电镜产品定制开发。”这家台湾公司的场发射扫描电镜主要用于半导体行业,客户只有三星和英特尔两家做晶圆的公司。虽然市场销量非常少,但每台仪器的价格高达一个多亿人民币。“我们的高压电源就是配套在这个电子显微镜里头的。目前,这个高压电源在世界上是属于电子显微镜电源中指标高的。”全球销售总监Tom自豪的说到。多年来,威思曼高压电源的高速发展依赖于专业的研发团队、强大的技术知识和创新人才,研发团队成员均具备多年科研和生产的实战经验。其中研发、工艺工程师4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超40%。怀揣一腔热血,经过数十年拼搏,如今的威思曼已是国内首屈一指的wisman系统全数字化、智能化控制专业开发、生产和销售高压电源和相关高压电源等领域有针对性技术的制造商,拥有国内完整的高压电源开发和制造环境、良好的自主加工和工艺开发环境,具备独立研发和生产商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高压电源系统的能力。“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威思曼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毅然投身到高难度的电镜核心部件赛道。扫描电子显微镜作为一种高端的电子光学仪器,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材料研究、半导体工业等领域。目前每年我国花费超过1亿美元采购的扫描电镜中,国产扫描电镜仅仅只占5%—10%。如何突破国产扫描电镜“卡脖子”的困境,一直是威思曼高压电源关注的重点和使命所在。威思曼高压电源总工Mark表示: “威思曼高压电源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战略核心,不断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步伐,坚持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不计成本,每年投入几千万元到研发生产中,全力突破国产扫描电镜市场占有率低的困境, 将公司的成长与国家的进步相结合,助力国产扫描电镜行业快速发展。”仪器信息网:公司目前发展现状?与电镜品牌或科研用户的合作进展?威思曼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国家重大专项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与数字化低纹波高稳定度高压电源的研发,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威思曼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设计开发的标准化和定制高压电源产品有几十个系列数千种规格,产品质量具有高稳定性、低纹波、低电磁干扰、体积小,损耗小,效率高,长寿命等特点,同时也可提供高压电源系统和成套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安全检查和工业、核医学和临床医学、核安全以及导弹安全等各种偏、冷门科研需求领域。威思曼拥有整套高压电源的生产工艺文件和标准,建设了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先后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设立和组建了医用电源公共实验等研发机构;获得了西咸新区科技小巨人企业等荣誉,搭建了国家重点支持新一代军民融合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平台,引入和孵化以军民融合、高端装备等制造业为代表的平台型共享经济创新创业主体,未来可形成集聚规模、繁荣新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威思曼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提供超低温漂、超低纹波和超高稳定性的生产厂家。同时由于公司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产品质量的高可靠性、生产技术在国内的独有性,决定了公司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高压电源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公司利用自身较强的工艺与设备研发能力,有广泛的合作伙伴,与国内外著名企业譬如“聚束”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可靠的设计、生产、采购、服务成套能力,使公司的研发能力有了坚实的后盾。“如今,中国国内生产电子显微镜的公司用到电源就会找到我们威思曼高压电源。”总经理高永明说道。仪器信息网:公司主营产品?围绕电镜核心部件的有哪些?威思曼自2007年开始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各类高压电源和相关高压电源模块等领域的产品,涉及军工、半导体装备、医疗及生命科学、高端分析仪器、工业领域、科研院所6个板块,迄今已设计开发和生产了几十个系列数千种规格的标准化和定制型高压电源产品,功率范围从100mW到200kW,电压范围从60V到500kV,可为用户提供多种高压电源,包括微型高压电源模块、双路高压电源模块、高压电源模块、X射线高压电源、便携式高压电源、机箱式高压电源、塔式高压电源、一体化射线源等,其中用于电镜核心部件的主要有三个系列:SEM、HEM、FEM。1.SEM:威思曼的SEM高压电源提供了加速器电源、偏压和灯丝电源,用于驱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束。与应用于SEM的其它电源相比,威思曼独有的高压装配和封装技术使电源在外形尺寸、成本和效率上有了巨大改变。SEM的加速器电源供应低噪声且稳定的0--30kV可调电压,最大电流为300uA,集成了参考地为加速电压的浮动偏压和灯丝电源,提供对地参考的加速电流检测。除了过压、过流保护,SEM还带有电弧和短路保护。此外,SEM系列产品还具有1)标准网口、RS-232控制,2)应用于电子显微镜、电子束、离子束电源系统,3)高精度、高稳定性、低纹波,4)过压、过流、短路、拉弧保护,5)无电晕专有特别方案,6)可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等优势特点。SEM产品图2.HEM威思曼的HEM高压电源是一种集成式多输出高压电源,数字化控制。典型应用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束,离子束,真空枪,半导体分析,离子束蚀刻,聚焦离子束光刻。该电源采用模块式设计。接口、逻辑和控制电路采用表贴技术,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并缩小外形尺寸。每个部件(加速极电源、灯丝电源、抑制极电源、提取极电源)均精心设计符合严格的应用特定要求,具有超低输出纹波,出色的调节性、稳定性、温度系数和精度。各个悬浮高压电源通过威思曼独有的高压隔离技术来隔离和测量控制。客户可通过网口、RS-232接口控制这个集成式电源。HEM系列产品具有1)标准网口、RS-232控制,2)电子显微镜、电子束、离子束电源系统,3)高精度、高稳定性、低纹波,4)集成式单机箱解决方案,5)无电晕专有特别方案,6)过压、过流、短路、拉弧保护,7)可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等优势特点。HEM产品图3.FEMFEM系列高压电源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质量图像和高分辨率提供了保障。这是一款集成的多输出的高压电源,专为驱动扫描电子显微镜而设计,所有输出均提供ppm级低输出纹波,ppm级稳定性,ppm级温度系数,高精度和少微放电。威思曼在该应用中研究15年,采用紧凑型解决方案,扩展支架可安装在19英寸机架中。所有输出均提供超低输出纹波,并通过威思曼自有的高压隔离技术提供相应悬浮电源的隔离和控制。该系列电源通过控制光纤接口完成,所有高压安全联锁均采用基于故障安全硬件的设计,通过CE认证,符合适用的IEC,UL和SEMI标准。FEM产品图仪器信息网:电镜核心部件企业较少,贵司的主要优势?当前,研发电镜核心部件的企业较少,而威思曼经过多年技术深耕,对此有着出众优势——威思曼先后承担了3个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即2021年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项目“数字化低纹波高稳定度高压电源”(国科议程办字【2021】26号);2018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国科高发计字【2018】42号);2017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课题(国科高发计字【2017】42号),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从中积累出相当深厚的经验。“以重大专项项目为例,该项目要求非常具体,要求实现的指标是:体积132*480*480mm、功率5000瓦、电压250千伏、逆变频率240K赫兹。这四个条件同时实现是很难的,当时全球范围内都没有该级别的产品。”高永明说到:“我们当时接下这个项目也是有点忐忑。在高压电源领域,没有太多可参考的东西,完全要我们自主研制。”好在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该项目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让当时的高总认为,虽然有难度,但是威思曼非常有信心完成。“完全按照重大专项这些指标制作的产品并没有多大的市场,但是,使用重大专项的某几项技术细分成不同的产品就很有用了,这也是重大专项的意义。” 高永明说到。凭借着“啃”下来的硬骨头,威思曼把这项技术扩展到后续开发研究的产品中去,对整个高压电源产品的性能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威思曼倾力投入到研发的心血没有被辜负,近年来,还支持了多个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产品均获EMC测试认证和CE认证,技术居于国际先进水平,拥有4件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1项核心技术以及12项获奖情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引进的自主SMT智能制造设备更是提升了工艺难度,为大批量生产、低缺陷率生产提供了条件。在高压电源性能方面,威思曼现已形成高压电源创新,加工及各大设备批量化产业化示范线,工程化、产业化水平性能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成为行业领域的“领头羊”,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产品受到多家企业青睐并远销海外,收获了一致好评。仪器信息网:未来几年,贵司在电镜高压电源方面的发展规划?威思曼拥有整套高压电源的生产工艺文件和标准,除常规标准产品外也可以提供非标的定制服务。通过分析不同行业用户的特点,从研发、生产、销售、客服等各个环节高效服务用户,并根据用户自身的情况,“一站式”为用户合身打造完整的解决方案。谈到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高永明表示,“我们一定要做中国高压电源领先公司,全球领先的高压电源制造商。”威思曼中长期的规划是拓展医疗、安检等应用领域,实现产值规模达到7000万。同时,将公司投入1个多亿计划建设的“西安威思曼科技园”建起来。长期的规划是通过十年左右时间,实现企业上市。未来几年,威思曼将继续沿着“自主创新”的企业规划前进,将强化自主研发、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迈向电镜核心部件行业高端;将加大科技驱动、市场引导、政策助推,有效壮大电镜核心部件产业规模,努力向社会各界提供高性能电镜核心部件,推动工业、医疗、科研院校技术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威思曼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研发,秉持“不仅是中国制造,更是要中国创造”的初心,用创新高压电源技术打造世界范围内更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显微镜高压电源产品,为民族企业在科学仪器领域的长足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电镜核心部件产业篇仪器信息网: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电镜产业化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国产电镜高压电源产业现状如何?曾经我国高端的电镜核心部件主要依赖于进口,但复杂的国际形势告诉我们这并非长久之计。如今我国经济与科技实力不断发展,用户需求自然也在不断变化,已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广阔市场。当前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百花齐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进口部件与技术的垄断局势,此时我国自主研发及工程化、产业化能力的提高,对广泛需要应用电镜的行业来说不亚于解了“燃眉之急”。但由于我国对高压电源的研究相对较晚,尽管在高压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己取得了很大进步,可同国外相比还处于技术追赶阶段。就高压电源而言,还存在输出纹波大、精确度低、可持续稳定输出时间短等不足,这正是我们需要跨越壁垒努力超越的。仪器信息网:开展电镜核心部件产业的重要意义?发展电镜核心部件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也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以场发射显微镜(FEM)为例,近年来,超高真空技术飞速进步,为场发射显微镜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条件,场发射显微镜已成为在表面现象的研究中最受重视的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不同晶面的不同吸附性质以及吸附原子或分子在表面上的活动情况,在科研活动中可谓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但曾经,至关重要的电镜核心部件高精尖技术却长期掌握在外国手中,国内产品良莠不齐,高端部件更是寥寥无几,根本无法满足科研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只能依赖进口,如同脖子上套着“无形的枷锁”。如今国际形势异常复杂,一方面,广阔的市场需求确实遭遇了“卡脖子”的局面,但另一方面,这何尝不是我国电镜核心部件产业发展的最好机会?在“进口转内需”的关键时期,若能紧紧把握住这次机遇,中国电镜核心部件产业必能扭转一直以来的落后劣势,就此摆脱随时被制裁的风险,与电镜相关的研究也能乘风而起,迈上新的台阶,大大增强我国的科研实力。仪器信息网:国产电镜核心部件企业在发展中可能面临哪些困境?哪些发展建议?回顾十数年来的发展历程,威思曼脚踏实地,上下求索,秉持着对创新研发的热忱,克服无数关卡,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一直在不断朝“中国优质品牌”目标迈进,目前公司已突破部分产业化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建立高压电源产业生产规范、标准及产业化示范线,实现各个行业等产业化技术成果转移。“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追赶超越”。面对卡脖子的领域难题,遇到困难是肯定的,但只要怀揣着攻关克难的勇气,树立公司发展与国家进步相结合的理想信念,沉下心踏实创新研发,努力钻研难关,就一定能摆脱困境,打破技术藩篱,取得理想的成果!仪器信息网:请谈谈中国电镜核心部件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站在时代的浪尖上,电镜核心部件产业已经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这不仅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际遇,也是一次与风险并行的挑战。在日益注重专业化、精细化生产的背景下,想要发展好电镜核心部件,不仅需要奋进与拼搏的勇气,还应立足实际,结合公司发展规划,选择适合的赛道,而非“一头热”地扎进所不擅长、不熟悉的领域;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具备深入钻研高精尖技术的耐心,唯有这样,方能在前进之路上稳扎稳打,于风雨中立于不败之地!
  • 环境监测仪器市场渐广阔 企业入行面临三壁垒
    有利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国家环保相关政策的不断深化为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同时对新技术产品的鼓励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十二五”亦值得期待。   2006年10月,我国出台了《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深入开展生态监测工作,建立地面观测站点,逐步完善生态监测网络。次年11月,我国又出台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要求对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实行自动监控。重点发展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危险废物鉴别专用仪器、细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采样仪器、二恶英分析设备、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仪器、污染远距离遥测系统。   2010年4月,国家出台了《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明确鼓励发展的环境监测仪器有氨氮自动监测仪、化学需氧量水质在线监测仪、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紫外差分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激光过程气体分析系统。   与此同时,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行业的需求在高速拓展,而较高的进入壁垒也为行业内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准入有相关要求,需要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   (2)当前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因此对产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3)出于对仪器质量以及未来售后服务问题的考虑,环境监测设备的大部分货款回收一般需要3-6个月的时间,再加上10%质保金,导致应收账款快速增长、销售资金回笼较慢。 (备注:本文为节选)
  • 欧盟PFOS指令已实施 纺织企业出口再遇“绿色壁垒”
    就在国内企业为WEEE、RoHS指令挠头,对EUP指令茫然之际,今日起实施的一道新的“绿色壁垒”再次摆到了国内出口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面前。   欧盟限制使用PFOS(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的指令已于6月27日开始正式实施。近日,已有多个省市的相关职能部门对外贸出口企业发出了此项紧急风险预警:限令实施后,将在很大范围内对我国多个产品,特别是纺织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绿色壁垒”不断 何为PFOS?   PFOS指令是欧盟继WEEE和ROHS之后,设下的又一道涉及面较广的“绿色壁垒”。2006年10月24日,欧盟议会正式通过决议,规定欧盟市场上制成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的含量不能超过质量的0.005%,若等于或超过0.005%的将不得销售 等于或超过0.1%的,其成品、半成品及零件也将被列入禁售范围,这标志着欧盟正式全面禁止PFOS在商品中的使用。该禁令的过渡期为18个月,于今年6月27日正式实施。此外,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地区也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规,禁止该物质在某些领域的使用。   PFOS是“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的简称,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化学物,又称C8。因其同时具备疏油、疏水等特性,被广泛用于生产纺织品、皮革制品、家具和地毯等表面防污处理剂。还由于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被作为中间体用于生产涂料、泡沫灭火剂、地板上光剂、农药和灭白蚁药剂等。此外,还广泛地被使用在合成洗涤剂、义齿洗涤剂、洗发香波及其他表面活性剂产品等日用化学品中,以及大量用于纸张表面处理和器皿生产过程,包括与人们生活接触密切的纸制食品包装材料和不粘锅等近千种产品。   PFOS也是目前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可以通过呼吸和食用被生物体摄取,被普遍认为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持久累积性毒物。   PFOS指令的影响:出口成本再增 企业雪上加霜   禁令生效后,PFOS类产品的使用和市场投放将受到限制。据了解,直接受到PFOS指令影响的包括纺织品、皮革、造纸、包装、印染助剂、化妆品等制造领域,尤其在纺织业中存在范围最广。任何需要印染以及后整理的纺织品都需经过前处理洗涤,另外,如抗紫外线、抗菌等功能性后整理所使用的助剂也含有PFOS。   纺织品服装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欧盟是主要出口市场。禁令实施在即,由于我国还没有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对PFOS控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因此纺织等轻工行业将面临艰巨的挑战。为了满足PFOS禁令标准要求,纺织品生产企业须使用环保型纺织助剂,其生产成本必然有所增加。同时,纺织品生产企业还需支付必要的检测费用,这对疲于应对欧盟纺织品特保限制、欧盟有害偶氮染料等有害物质检测、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调整下降等不利因素的纺织品生产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曾于2007年年初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局和广大企业关注这一指令,各地检验检疫局也对此项指令进行了宣传。然而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对PFOS指令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甚至对自己产品中是否含有PFOS成分都不清楚,而限令一旦实施,这些企业必将在对外贸易中遭受损失。   近几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设定严格的环保指标等来提升进口商品的进入门槛,这已成为未来出口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大国际背景。国内企业虽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在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调整下降等不利因素下,层出不穷的WEEE、RoHS、欧盟纺织品特保限制、欧盟有害偶氮染料等有害物质检测等指令,实在令国内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业内人士分析,为了满足PFOS禁令标准要求,纺织品生产企业必须使用环保型纺织助剂,其生产成本必然有所增加,同时纺织品生产企业还需支付必要的检测费用。这对于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应对之策及其建议   质检部门加强宣传。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及相关部门应广作宣传,让相关企业了解限令要求,同时也应制定相适应的产品标准和快速检测方法,帮助广大企业把好源头检测关,较好地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广东检验检疫局提醒,各相关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强警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有实力的纺织大企业可加快PFOS替用品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的环保要求,以应对将来限用PFOS及其衍生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关企业积极应对。相关出口企业应尽快与欧洲进口商就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加紧替代产品的选择、试验和应用,以减少指令实施带来的损失。同时,出口企业应在信息收集、生产环节管理、相关标准制订等方面多下工夫,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企业自身还要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在生产过程中既要注重材料的选择,保证产品质量,更要增强环保和健康意识,更新观念,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变化。注意收集相关信息,根据最新信息调整生产模式。
  • 非贸易壁垒难题待解 野生菌检测云南渴盼标准
    6月24日开始,云南省迎来了新一季食用野生菌出口期,首批出口产品已经报关。但是来自云南省牛肝菌协会的消息称,2008年以来,云南主营牛肝菌企业仍积压干菌近400吨,今年欧盟市场牛肝菌出口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不单是牛肝菌面临出口难题,松茸的主要进口国日本仍继续对云南产松茸进行农残检测,国外市场压力今年继续存在。对此,云南省商务厅昨天联合农业、财政、检验检疫等多个省级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为云南野生菌出口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做了工作布置,要求主产区县级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人,从源头解决野生菌安全问题。云南省农业厅也建议加快制定野生菌检测指标,尽快出台野生菌行业标准,以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   云南出口贸易现在就看野生菌。   非贸易壁垒难题待解   松茸是云南野生菌中主要的出口产品,2009年,云南出口鲜松茸900多吨,创汇4700余万美元,较2008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是应该注意到,2009年出口日本的松茸两次检出农药残留。”云南省商会松茸分会会长汤希金说,多次检出农残之后,日本已经将所有云南产松茸纳入检疫范围,即使出口的松茸在中国境内经过一次检验检疫,在日本到岸时同样还要按日本标准再检测一次才能进入市场。   由于松茸保质期短,每次检测大约耗时3天,以至于在日本市场销售的云南产松茸已经没有了质量优势。“后果就是价格下跌,每千克下跌9美元左右。”汤希金说,云南有11家拥有松茸出口权的企业,但涉及松茸主产区60余万人口的经济收入,因此,云南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农残问题,因为农残标准对松茸出口的影响是致命的。另外,今年还要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所以出口市场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云南省商务厅已经更加重视农残问题的解决。“我去松茸产区看过,发现所谓的二次污染可能性很小。”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建伟分析称,由于中国外贸复苏引人注目,加上欧元贬值的压力,进口国很可能将限制转移到农药残留等非贸易壁垒上。“所以加强农民的采摘教育是关键,主产区政府要负主要责任,这也是《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王建伟说,“建议协会号召企业停止收购农残超标的野生菌,对出现农残超标的县给予警告并停止收购。”他不希望农残问题影响到云南依靠野生菌赚钱的农民群体,据估计,这个群体占全省人口的十分之一。   来自欧盟的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云南产野生菌农残超标等问题,野生菌各行业协会先后对松茸、牛肝菌等主要菌种经营企业做了限制,如商务厅要求出口企业必须加入行业协会、向协会缴纳安全保证金等,主要是防止个别现象影响到整个野生菌行业。   相比之下,主要菌种牛肝菌遇到的问题要特殊一些。云南省牛肝菌协会会长车玥泉称,云南产牛肝菌去年一度在欧盟遇到尼古丁超标的问题,欧盟甚至打算在2009年底停止对其进口。“牛肝菌的尼古丁超标问题并非外因所致,而是牛肝菌生长过程中自身散发的,是内源性成因。”车玥泉说,经过与欧盟的协调,最后同意将牛肝菌干片尼古丁标准定为2.3g/kg。“这个标准今年7月将开始执行,云南有70%的产品可达标,但是欧盟这个标准的有效期只有两年。”车玥泉称,云南省正与国家出口检验检疫总局合作,与欧盟就此交涉,争取2年内解决尼古丁标准争议。由于牛肝菌是调味品辅料,去年以来已经有欧洲调味品商将其替换。如意大利一家调味品商,此前每年从云南采购牛肝菌200吨左右,2009年已经降至30吨。   当务之急是制定标准   面对云南产野生菌出口困难,云南省农业厅一位处长给出建议——尽快制定野生菌行业标准。“国内出口农产品缺乏标准,所以面对贸易壁垒时往往陷入被动,没有与欧盟、日本平等的标准对话权。”这位处长呼吁,当务之急就是为野生菌制定标准,并且将标准细化。另外,加强有机、绿色食品认证,以及出具原产地证明,而云南省对这些做法都有相应的资金支持。   云南省财政厅也出台了一些扶持野生菌出口企业的办法,以促进野生菌尽量出口创汇,提高销售价格惠及农民。比如对出口企业,当年实现的出口增量即可给予每出口1美元对应0.15元人民币的奖励,对保险、贷款、担保等均有财政补贴。
  • 突破低温壁垒!科学家在单层WSe2中揭示量子新奇迹!
    【科学背景】随着二维半导体研究的深入,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因其独特的光电特性和材料纯净度而引起了广泛关注。TMDs作为一种重要的范德华半导体材料,具有在低温和低载流子密度下表现出丰富的量子多体基态的潜力。然而,实现这些潜力的关键在于制作在低温和低载流子密度下仍能保持透明的低电阻欧姆接触,这一直是一个重大挑战。制作单层TMDs电接触的主要问题在于肖特基势垒的形成和费米能级钉扎现象。工作函数调谐金属可以帮助降低肖特基势垒高度,而在接触区域掺杂半导体可以用于减少势垒宽度。然而,通常用于实现对厚半导体透明电接触的技术,如离子注入和扩散金属接触,不能应用于单层TMDs,因为它们的原子薄结构。尽管转移金属、范德华材料和半金属等接触材料已经被应用于TMDs,但这些技术在低温和低载流子密度下的高性能接触仍然难以实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Cory R. Dean教授的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新型接触方案,利用范德华电子受体α-RuCl3,实现对单层WSe2的高透明p型接触。作者将α-RuCl3与WSe2的一侧接口,以在接触区域引入大量空穴掺杂,而在另一侧使用几层石墨形成金属接触。通过机械组装将电荷转移和接触层引入二维半导体,使作者能够在一个全范德华异质结构中实现完全接触和封装的二维半导体。本研究解决了在低温和低载流子密度下实现高性能电接触的难题。通过电荷转移接触方案,作者测得了创纪录的空穴迁移率和极低的通道载流子密度,使得作者能够研究在低载流子密度和强磁场下的量子输运特性。在这些条件下,作者观察到了维格纳晶体预期形成的密度下的金属-绝缘体相变(MIT),以及单层WSe2中分数量子霍尔效应(FQHE)的电输运特征。此外,范德华组装的设计灵活性使得电荷转移结构可以应用于依赖二维半导体电输运的各种器件,包括那些设计在室温下运行的器件。通过改进器件组装和接触界面的掺杂剖面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接触性能。新型范德华电荷转移材料的识别可以为工程化的稳健n型和p型接触提供平台,其电阻有望接近或优于少层TMDs中报告的最低值。本研究为未来的器件在理解和利用TMD异质结构中的各种相关基态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科学亮点】1. 实验首次采用电荷转移层实现了单层WSe2的高度透明p型接触,成功测得了创纪录的80,000&thinsp cm² &thinsp V⁻ ¹ &thinsp s⁻ ¹ 的空穴迁移率,并在低至1.6&thinsp ×&thinsp 10¹ ¹ &thinsp cm⁻ ² 的通道载流子密度下进行了测量。2. 实验通过将α-RuCl3与WSe2接口,引入大量空穴掺杂,同时在另一侧使用几层石墨形成金属接触,实现了完全接触和封装的二维半导体,确保了高性能接触在低密度下的表现:&bull 在低温和高磁场条件下,首次观察到密度低至1.6&thinsp ×&thinsp 10¹ ¹ &thinsp cm⁻ ² 时的金属-绝缘体相变(MIT),该密度下预期维格纳晶体形成。&bull 在强磁场下,首次在单层WSe2中观察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FQHE)的电输运特征。&bull 通过范德华组装的设计灵活性,电荷转移结构能够应用于各种二维半导体器件,包括在室温下运行的器件。3. 该实验的成功展示了高纯度单层WSe2在低载流子密度和高磁场下的优异量子输运特性,指出了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器件组装和掺杂剖面设计进一步提升接触性能的方向:&bull 新型范德华电荷转移材料的识别,有望为稳健的n型和p型接触提供平台,电阻可能接近或优于目前报告的最低值。&bull 新接触方案的实现,为理解和操控TMD异质结构中出现的各种相关基态的输运特性提供了新的机会。【科学图文】图1:电荷转移接触结构。图2:低密度硒化钨WSe2的输运性质。图3: 低密度金属-绝缘体转变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MIT。图4:观察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科学启迪】本研究开创性地展示了通过电荷转移接触实现高性能电输运特性的可能性。这一创新方法为二维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引入α-RuCl3作为电子受体,作者成功在单层WSe2中实现了高透明p型接触,显著提高了空穴迁移率,并能在极低的载流子密度下进行测量。这一技术突破使得在低温和高磁场下研究二维半导体的量子现象成为可能,尤其是在观察低温金属-绝缘体相变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方面,提供了新的实验平台。范德华组装的设计灵活性也表明,这种电荷转移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依赖二维半导体电输运的器件中,包括那些在室温下运行的设备。未来,通过优化器件组装和接触界面的掺杂剖面设计,电接触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识别和引入新型范德华电荷转移材料,将有助于开发出更加稳健的n型和p型接触,可能接近或超越目前少层TMDs中最低电阻值。这些技术进展不仅推动了基础物理研究的发展,还为下一代高性能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制造奠定了基础,有望在未来的量子计算和高效电子器件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原文详情:Pack, J., Guo, Y., Liu, Z. et al. Charge-transfer contact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correlated states in high-mobility WSe2. Nat. Nanotechnol.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4-01702-5
  • ADC药物研发壁垒太高?给你的浓缩过程一种高效新选择
    一 抗体偶联药物:肿瘤治疗领域的“生物导弹”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种有效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由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具有强大细胞杀伤力的小分子细胞毒素和连接二者的连接物(linker)组成。以靶向性抗体为载体,将抗肿瘤活性极强的毒素带到肿瘤部位,提高抗体的活性的同时,扩大小分子毒素的治疗窗。ADC既保留了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又利用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高活性,是一类新型的靶向抗肿瘤药物,被称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生物导弹”。ADC的概念最早始于1913年Paul Erlich提出的“Magic Bullet”设想:即利用具有致病机体特异性靶向的化合物做载体,将毒素带入病灶,从而只在靶组织部位发挥作用。在技术不断进步,加上学者不断钻研的情况下,ADC药物已经经历了三代技术变革,技术日臻成熟。二 ADC药物主要优势1.疗效优异ADC药物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或其他细胞,较传统疗法精度更高,选择性更好,较单独使用单抗更具疗效。可以按原本无法忍受的剂量水平使用有效的细胞毒素,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2.安全性优传统化疗无法区分健康细胞和肿瘤细胞,因此通常治疗窗口狭窄。相比之下,ADC药物将细胞毒素靶向运输到肿瘤细胞,可*程度减少正常组织的暴露,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3.联合疗法潜在协同作用将ADC药物与其他疗法(如化疗)联合已证明可以*化ADC药物在癌症治疗的效果。给药方案变更或新型生物标志物选择等方法具有更高灵活性,从而优化治疗效果或根据不同癌症适应症扩大患者人群;4.大量潜在患者单抗药物对肿瘤的杀伤力有限,在大量患者中仍无法得到高缓解率。ADC药物或可将这些患者转为潜在的目标患者人群。此外,针对复发或难治癌症,部分ADC药物被证明较传统疗法具有更大潜力。[1]三 ADC研发壁垒高 图1:ADC药物的结构特征[2]抗体偶联药物包含三种组分:1. 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抗体:要求高特异性、内吞作用,是决定ADC疗效的关键因素;2. 高稳定性的连接子,是抗体和药物之间的桥梁,控制癌细胞内药物的释放:要求*切割、高均一性,是决定 ADC 安全性的关键因素;3. 高效的小分子细胞毒药物,摧毁癌细胞的弹头:要求高毒性、高稳定性,是决定 ADC 活性的关键因素。总之,ADC抗体偶联药物研发壁垒很高。但是,Genevac离心浓缩设备可以满足连接子和小分子工作流程中的浓缩需求。 参考文献:[1] 《医药行业抗体偶联药物(ADC)行业专题:群雄纷争ADC药物领域快速发展-220117(59页).pdf》[2] Fu Z,Li S,Han S,et al.Antibody drug conjugate: the "biological missile" fo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J].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2022.
  • 农业部称农药残留并不可怕 被用贸易壁垒
    对话人: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 周普国   编辑:“药你命”,成为很多老百姓的担忧。更有人调侃,我们的餐桌不求营养均衡,但求化学元素平衡,现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真如人们担忧的那样严重吗?农药残留是否真的会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   记者:农药残留不等于农药超标。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农药的残留量、毒性和食用的量。各国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时,增加了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因此,残留量低于标准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而超标农产品则存在安全风险,不应食用。   周普国:我国已先后禁止淘汰了33种高毒农药,包括甲胺磷等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仍在广泛使用的产品。目前我国高毒农药的比例已由原来的30%减少到了不足2%,72%以上的农药是低毒产品,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农药比以前的更加安全。   同时,从监测看,我国农药残留超标率已逐年下降,从10年前的超过50%降到目前的10%以下 残留检出值也明显降低,10年前检出超过1mg/kg农药残留量的蔬菜数量较多,但现已很少见。此外,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总体较高,如稻米和水果高达98%以上,蔬菜和茶叶也达95%以上。   发达国家农药使用普遍偏多   编辑:现在很多有机食品号称种植全程不使用农药,农业生产不使用农药行不行?能不能避免农药残留?   记者: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农药使用技术等限制,农药实际使用率只有30%,大部分农药流失到环境中,植物上的农药残留主要保留在作物表面,具有内吸性的农药会部分吸收到植物体内。植物上的农药经过风吹雨打、自然降解和生物降解,在收获时,农药残留量是很少的。   周普国:有研究指出,农作物病虫草害引起的损失最多可达70%,通过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挽回40%左右的损失。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国家,使用农药控制病虫草害从而遏制粮食减产是必要的技术措施!同时,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技术需要使用农药进行除草、控高、脱叶、坐果等措施,以利于机械化操作。事实上,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农药的使用量越大,因此,发达国家农药使用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的统计,发达国家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发展中国家的1.5—2.5倍。   而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就要制定农药残留标准,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安全的范围。没有残留是理想主义,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减少农药残留,一是全面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 二是正确规范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量 三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不断降低农药残留水平。   各国常将残留标准用作贸易壁垒   编辑:有许多人愿意买进口果蔬,认为更安全,农药少,我国农药残留标准是根据什么制定的?是不是比欧美的标准要低?   记者:我国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一样,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以考虑最大可能的风险为原则,制定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各国的农业生产、农药使用情况和食物结构等不同,因此,残留标准会存在一定差异。   周普国:尽管制定残留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安全,但现在各国越来越将农药残留作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农药残留标准不仅仅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也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等各方面因素。   通常来讲,会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一是对于本国不生产不使用的农药,往往制定最严格的标准,而本国使用的农药特别是在出口农产品上使用的农药,残留标准在安全范围内尽可能松。如美国、欧盟和日本对本国没有登记使用的农药按照一律限量标准(即0.01—0.05mg/kg)执行,而这个浓度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仪器都难以检测 但是在本国登记使用的农药,即使农药毒性高,其标准却松。如美国规定高毒农药甲胺磷在芹菜上的标准为1mg/kg,花椰菜上为0.5mg/kg,日本规定芹菜上为5mg/kg,花椰菜上为1mg/kg。   二是本国没有或主要依靠进口的作物标准严。如氯虫苯甲酰胺是新杀虫剂,欧盟在葡萄上的标准为1mg/kg,而在大米等粮谷上却为0.01mg/kg,茶叶上为0.02mg/kg,按理葡萄可鲜食,标准应该更高,但葡萄是欧洲的优势作物,因此制定的标准松。   就算同一作物,各国标准也不同,如安全性不很高的杀菌剂克菌丹在稻谷中的残留标准,日本是5mg/kg,欧盟为0.02mg/kg,相差几百倍。   为了协调和统一残留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负责制定农药残留国际标准,我国是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标准委员会的主席国,因此,我国的农药残留标准尽可能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而不是欧美日标准)接轨,有的标准比发达国家低,但有的标准比发达国家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