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欧楚勤

仪器信息网欧楚勤专题为您整合欧楚勤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欧楚勤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欧楚勤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欧楚勤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欧楚勤话题讨论。

欧楚勤相关的资讯

  • 欧盟修订禽畜产品中抗球虫药的最新残留限量
    欧盟修订禽畜产品中抗球虫药的最新残留限量   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7月9日把2009年2月10日实施的欧盟法规124/2009修订为法规610/2012。该项修正更新了食物中的拉沙里菌素钠、马杜霉素、地克珠利、和尼卡巴嗪的最高限量。   抗球虫药属于饲料添加剂,并被广泛用于防止由艾美球虫属和等孢子球虫属中几种原生动物引起的球虫病。球虫病的病征包括腹泻、发烧、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消瘦,有时会导致牛、绵羊、山羊、猪、家禽及兔子的死亡。抗球虫药中的活性物质被分为两组:(1)聚醚离子载体(拉沙里菌素、麦杜拉霉素、莫能菌素、那拉霉素、盐霉素及塞杜霉素)(2)化学抗球虫药(癸氧喹酯、地克珠利、常山酮、尼卡巴嗪及氯苯胍)在非目标饲料中,不可避免地含有抗球虫药饲料添加剂的残留物,会导致在动物制品中,如猪肉和鸡蛋中出现这些残留物,从而威胁到人类健康。对于在非目标动物的各种食物中添加十一种抗球虫药的最高限量最初是在2009年1制定的。   然而,当我们所掌握的一些新科学数据或技术知识证明消费者的健康受到威胁时,这些残留物限值也应该做进一步的改变。在法规610/2012中,食物中的拉沙里菌素钠、马杜霉素、地克珠利、和尼卡巴嗪的最高限量修正如下: 化合物 食品基质 最大残留限量(μg/kg)或PPB 拉沙里菌素钠 除了家禽和牛科动物,动物食品来自: 牛奶 1 肝脏 50 肾脏 20 其它食物 5 马杜霉素 除了育肥鸡以及火鸡外,动物食品来自: 鸡蛋 12 其它食物 2 尼卡巴嗪(残留物:4,4’-对称二硝苯脲(DNC) 除了育肥鸡,动物食品来自: 鸡蛋 300 牛奶 5 肝脏 300 肾脏 100 其它食物 50 地克珠利 除了育肥鸡、育肥火鸡、珍珠鸡、家兔的育肥及繁殖、反刍动物及像猪的动物外,动物食品来自: 鸡蛋 2 肝脏和肾脏 40 其它食物 5
  • 纽勤收购欧洲食品质量诊断公司Megazyme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1月4日消息——纽勤公司(NASDAQ: NEOG)宣布收购了总部位于爱尔兰的Megazyme, Ltd.,该公司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质量控制实验室使用的分析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Megazyme将继续作为独立业务运营,并将通过NEOGEN在苏格兰的欧洲业务进行管理。  Megazyme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专注于开发和提供用于饮料、谷物、乳制品、食品、饲料、发酵、生物燃料和葡萄酒产业用的分析试剂、酶和检测试剂盒。Megazyme的许多检测试剂盒产品已经为众多官方科学协会(包括AOAC, AACC , RACI, EBC和ICC等),经过严格的审核,批准认证为官方标准方法,确保以准确、可靠、定量和易于使用的测试方法,满足客户的质量诉求。  Megazyme被公认为欧洲最具活力和创新的生命科学企业之一。Megazyme获得了2016年爱尔兰时报生命科学和医疗类创新奖,在2017年和2018年代表爱尔兰参加欧洲商业奖,并在2020年爱尔兰实验室奖中被评为“年度食品实验室”。  纽勤公司(NEOGEN)成立于 1982,现销售,足迹遍及美国及世界各地。纽勤致力于研发、制造并销售食品安全和动物安全产品,产品种类繁多,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纽勤食品安全部位于密歇根州兰辛市,主要负责脱水培养基和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和销售。这些产品是用于检测食源性细菌、腐败菌、天然毒素、食品过敏原、转基因、药物残留、植物病毒以及环境卫生隐患。纽勤动物安全部位于肯塔基州列克星顿市,负责研发和销售一条完整的包括诊断法、兽仪器、兽药、营养增补剂、消毒剂和灭鼠剂的产品线。纽勤位于内布拉斯加州林肯郡 的 GeneSeek 子公司在动物农业综合企业和兽面是的DNA 检测供应商。  纽勤国际业务副总裁Jason Lilly博士表示:“NEOGEN与Megazyme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高度尊重McCleary博士开发和建立的业务和产品。Megazyme产品线与NEOGEN传统食品安全产品的整合将扩大我们与食品公司以及那些符合我们食品安全和质量使命公司的商业关系,不仅确保食品安全,而且确保最高质量和营养含量。”  Megazyme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Barry McCleary博士将担任NEOGEN食品质量诊断领域的战略顾问。他表示:“我很荣幸能成为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的一员,并期待着与NEOGEN合作开发和销售新型的创新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分析产品和解决方案。”
  • 欧洲工厂行:一切“亲力亲为”的瑞士万通
    仪器信息网讯 瑞士时间2012年6月22日,前一天我们就驱车来到了瑞士东北部小镇Herisau。Herisau小镇位于山脚之下,小镇环境优美而寂静,作为瑞士最主要的牛肉产区,牛群随处可见,而这正是瑞士万通的总部所在地,她已植根小镇近70年。上午十点,瑞士万通市场经理Markus Steinke先生前来接我们到瑞士万通总部参观,瑞士万通也是我们此次欧洲工厂行的最后一站。 瑞士万通新的总部大楼   关于瑞士万通的两段“轶事”   瑞士万通由Bertold Suhner先生于1943年创建,如今其已成为一家全面的离子分析技术及产品供应商,2011年公司销售额达3亿瑞士法郎,滴定仪和离子色谱是瑞士万通最为核心的产品。而Bertold Suhner先生最初创业做的却是收音机产品,Markus Steinke先生告诉我们,“在Herisau,瑞士万通是第二大公司,最大公司叫HUBER+SUHNER(以下简称为HUBER)。HUBER的创始人是Bertold Suhner先生的祖父,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Bertold Suhner先生并不能继承家业,于是Bertold Suhner先生远赴英国创业,设计并制造收音机、电阻计等产品。二战后,Bertold Suhner先生回到家乡Herisau。某天,Bertold Suhner先生在阿尔卑斯山漫步时碰到了化学家J. R. Geigy,受到启发,将电阻计技术应用于化学测量,于是两人联手开发了pH计,Bertold Suhner先生也由此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瑞士万通生产的最早的滴定仪   Markus Steinke先生给我们讲述的另一段故事则与瑞士万通科学基金有关。在创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瑞士万通一直是一家家族企业。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Bertold Suhner先生获悉同行业的一个公司总裁因为离婚而不得不出售股权,这引起了Bertold Suhner先生的担心。随后,Bertold Suhner先生与另两位创始人商量,为了保证瑞士万通不被出售,他们决定将股份免费捐给了瑞士万通科学基金。直到今天,瑞士万通还保持这一独特的模式,瑞士万通科学基金将公司每年的部分利润投入公司的再发展,而余下的部分则用于当地的科学教育。Markus Steinke先生还告诉我们,“十几年前,大家对于瑞士万通选择这种模式还不十分认可,然而今天,当经济危机发生时,这种模式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因为我们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客户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所以可以专注于更为长期的发展策略。”   瑞士万通相信“自己做才能掌控质量”   听完了两段故事,我们来到了瑞士万通2011年才投入使用的总部大楼。该总部大楼涵盖了培训、应用、研发、生产及行政等各个功能,总部共有员工约350人,其中研发人员100人,生产人员120人。Markus Steinke先生首先带我们参观了培训实验室、会议室和展示大厅。新建的培训实验室和会议室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并且空间也很大,世界各地的客户及科研工作者可以在这里熟悉瑞士万通的设备,参与技术交流会以及讲座 展示大厅特别将仪器的外壳用透明的材料制作,方便参观者看清内部核心部件及仪器的运作。瑞士万通培训实验室 瑞士万通会议室 瑞士万通仪器展厅展示的产品   穿过一条长长的通道,我们来到了瑞士万通的生产区域,也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瑞士万通的制造能力,第一次切身体会到瑞士万通在仪器制造上的“亲力亲为”。   生产区域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机加工中心,中心拥有十几台精密的数控机床,可以加工小到螺丝,大到模具的各类零部件。据Markus Steinke先生介绍,“瑞士万通现有250种仪器项目,涉及到的仪器附件达1500个,小的零部件有1万个,而这1万个零部件都由瑞士万通设计,并在此机加工中心生产制造。” 瑞士万通机加工车间 瑞士万通机加工车间生产的部分零部件展示   在生产车间,我们发现瑞士万通的员工都很年长。Markus Steinke先生自豪告诉我们,“瑞士万通的员工都非常有经验,员工的平均工作年限长达13.3年。”并且在人才培养方面,瑞士万通也有独特之处。Markus Steinke先生说,“在总部350名员工中,有10%的员工是学徒,而这是瑞士万通为培养生产制造新生力量所采用的一种方式。这些学徒在15岁中学毕业之后,进入瑞士万通学习专业的技术。三年半之后,瑞士万通会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测试,合格的学徒就会成为瑞士万通的正式员工。”   随后,我们来到了洁净车间。该车间主要是生产各类仪器所需的电路板,瑞士万通根据研发仪器的需求设计电路板并生产、检测,其中也有应用到机器人,通过机器人来组装小的电子零部件。   由机加工中心制造的零部件及由电路板印刷车间加工的电路板则在一个组装车间内完成模块组装和测试。据Markus Steinke先生介绍,同一仪器模块通常由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完成组装,小组中的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个组装步骤,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组装好的模块在仪器出厂前均要经过40小时的严格测试。   在组装车间角落的玻璃间内,我们看到适用于世界各地标准的电源线。Markus Steinke先生介绍说,“这是一个电源线及连接管路的生产车间,外购的电线及管路原材料在这里加工成所需的产品。”   最终,这些生产好的各类仪器模块储存在立体仓库中,等客户下了订单后,这些仪器模块则由统一包装流水线包装,运往世界各地。   此外,在瑞士万通生产区域,我们还看到一个非常专业,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印刷车间,这点颇让我们意外。谈及缘由,Markus Steinke先生说,“自己印刷,既可以保证对印刷内容的灵活调整,并且效率更高,价格更好。瑞士万通的宣传手册及仪器操作手册均由此印刷车间印刷出品,印刷车间每天的用纸量达1吨。” 采访合影   后记:此次欧洲工厂行,我们参观了四家不同风格、不同运营模式的公司,而瑞士万通因为她的一切“亲力亲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多数公司零配件的外部加工及采购不同,瑞士万通产品的绝大部分零配件均由自己设计,并加工制造,从小小的螺丝钉到大的模块,从零部件到操作手册,瑞士万通均自己“制造”。Markus Steinke先生告诉我们,“这是瑞士万通的传统及制造理念。”的确,正是由于瑞士万通的“亲力亲为”才造就了瑞士万通产品的经久耐用,据悉,瑞士万通中国举行的离子色谱25周年系列活动之晒照片,用户所晒的离子色谱产品照片有的居然是瑞士万通十年前制造生产的,由此我们可以品味到“自己做才能掌控质量”的深刻意义。(采访编辑:杨娟)
  • 安杰科技应邀参加“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暨“中欧畜禽养殖粪水‘厌氧发酵’高层研讨会”
    2017年10月21日-22日,“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暨“中欧畜禽养殖粪水‘厌氧发酵’高层研讨会”在中国烟台成功举办,100余名国内外业界优秀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安杰科技作为科技型环保高新技术企业的杰出代表,受邀参展此次大会。  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农业工程专家傅泽田出席了大会开幕仪式并发表致辞。本次大会汇集众多权威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研发机构,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和技术研讨网络。本届研讨会内容涵盖了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展示了创新高效、适应性强、成本可控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模式,将对推动环境、能源领域的革新有着深远意义。
  • 检测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ACCSI 2017视频采访之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楚勤
    p    strong 我要测网讯  /strong 2017年4月24-25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第十一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7)在南京国际青年会议酒店召开。会议期间,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电计量)副总经理欧楚勤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的视频采访。 /p p   广电计量始建于1964年,成立之初主要从事计量检定工作。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的业务逐渐向其他领域延伸,现在广电计量已经发展成为专业提供计量校准、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与安全测试、环保检测、食品农产品检测、消费品检测、技术培训与咨询、产品认证及检测装备研发等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在众多检测业务中,计量校准、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等的技术能力及市场份额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p p   广电计量2002年改制至今,构筑了覆盖全国的技术保障体系和服务网络,创造了营业收入增长191倍,利润总额增长360倍的亮眼佳绩 更于2016年成功登陆新三板,依托资本运作强化了公司在计量检测领域的核心能力。 /p p   如今正值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大发展、大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检验检测认证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监管部门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政策松绑,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迅猛,竞争也更加激烈。另外,目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和标准化改革也在大力推进。在这样的政策和市场作用下,将对我国的检验检测行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在这次整合改革大潮中,我国检验检测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主要有哪些?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根据披露的财报显示,广电计量在2016年营收达5.6亿,增幅达36.70%。并且据悉,广电计量有新三板转为主板的打算。广电计量新三板转主板在经营策略上有什么改变?以及如何实现增幅突破30%?对于以上问题的看法,在采访中欧楚勤向我们娓娓道来。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6CA1071CB05CA2E6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2BE2CA2D6C183770&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 新烟碱类物质“噻虫胺和噻虫嗪”在欧盟的最大残留限量降低
    关于噻虫胺和噻虫嗪 噻虫胺和噻虫嗪属于新烟碱类农药活性物质。早在2005年,欧盟就以良好农业规范(GAPs)为基础,设定了噻虫胺和噻虫嗪的最大残留限量。后由于对蜜蜂等授粉昆虫的不利影响,自2018年起二者就被欧盟禁止在室外使用。因此,噻虫胺和噻虫嗪的批准已分别于2019年1月31日和2019年4月30日到期,现处于禁用状态。 降低最大残留限量 近几年,授粉昆虫的减少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该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力和粮食安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呼吁采取行动,解决授粉昆虫减少的现状,以实现全球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所有含有噻虫胺和/或噻虫嗪的植物保护产品在欧盟的授权已被撤销。 因此,根据欧盟法规Regulation (EC) No 396/2005附件II第17条和第14(1)(a)条的规定,可以合理删除相应的MRLs。在征求了实验室和欧盟贸易伙伴的意见下,欧盟做出决定,将噻虫胺和噻虫嗪的最大残留限量降低至检测限(LOD)。 部分常见食品的最大残留限量(mg/kg):食品类别噻虫胺噻虫嗪水果0.01*0.01*块根类蔬菜0.01*0.01*草本植物及食用花卉0.02*0.02*豆类蔬菜0.01*0.01*油籽0.01*0.01*茶叶及咖啡豆0.05*0.05*动物来源的大宗商品0.02*0.02* *表示检测能力的下限(LOD) 为了保证产品的正常销售和顺利进口,欧盟给予了两季的过渡期:该规定将于2026年3月适用于欧盟生产及进口的产品。
  • 欧盟拟修订农药吡嗪酮的最高残留限量
    依据欧盟委员会(EC)No 396/2005法规第6节,德国收到北莱茵州农业协会(Landwirtschaftskammer NRW)关于修订农药吡嗪酮(pymetrozine)在菠菜、马齿苋和甜菜叶(食用)中最高残留限量(MRL)的申请。德国依据No 396/2005法规第8节起草了一份评估报告草案,并于2010年6月7日提交欧盟委员会,同时转寄欧盟食品安全局。修订详情和欧盟食品安全局的评估意见如下: 商品 现行MRL值(mg/kg) 拟修订后的MRL值(mg/kg) 意见 菠菜 0.02* 0.4 对提议的MRL值的证据充分,不会对消费者构成风险。 马齿苋 0.02* 0.4 甜菜叶(食用) 0.02* 0.4 *指MRL值设定为检测限。
  • 中国熟制禽肉产品时隔6年重返欧盟 山东首批熟制鸡肉产品输往荷兰
    12月3日,首批由中国山东诸城外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共计60吨24万美元输欧熟制鸡肉产品,经检验检疫合格后,从青岛港装船运往荷兰鹿特丹。这是时隔6年后中国输欧熟制禽肉产品重新对欧出口,揭开了中国禽肉产品重返欧盟市场的序幕,对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提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应对目前金融风暴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食品农产品扩大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1月,欧盟以进口中国部分动物源性食品未达到其要求为由,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后经国家质检总局、山东省委省政府、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长达6年的努力,欧盟委员会终于在今年7月30日通过决议,批准欧盟成员国恢复进口中国山东9家企业生产的熟制禽肉制品。   为做好熟制禽肉产品重返欧盟市场的准备工作,山东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出口欧盟熟制禽肉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明确规范要求,提出具体落实措施。该局要求出口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自检自控体系,加强源头管理,加强加工过程控制 严格按照检验检疫相关要求组织生产,严格“三专”管理 出口前对输欧生产计划、出口计划逐级上报、备案,产品出口后将产品在欧盟通关情况及时反馈检验检疫机构。各分支检验检疫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严监管 检验检疫监管人员加强出口检测,认真做好各项监管记录。出口禽肉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身主导作用,规范药品的采购及使用管理,统一协调出口价格,避免相互压价、无序竞争,最大限度地保护出口企业的利益,保障对欧出口健康有序展开。   二是梳理相关法规,提供免费培训指导。组织系统内专家技术人员对近年来欧盟发布的一系列法规进行了翻译、分类整理并印刷成册,内容涉及动物福利、饲料卫生、饲养、动物卫生与公共卫生、屠宰加工、残留监控、检测、出证和标识要求等涉及熟制禽肉产品生产加工出口的所有环节,免费分发相关检验检疫部门和出口企业。同时,该局对相关分支检验检疫机构业务人员、出口企业负责人和品质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指导检验检疫系统及有关出口欧盟禽肉企业严格按照欧盟法规进行生产加工与检验检疫监管,确保整个生产、出口和监管过程符合欧盟要求。   三是精心准备,组织出口前的全面检查。该局根据欧盟相关指令和我国有关规定,组织专家组对输欧熟制禽肉企业从饲料、养殖、屠宰、热加工、企业实验室检测等整个生产环节的考核标准进行了细化,制定了《出口欧盟熟制禽肉企业考核表》,统一了对山东省输欧熟制禽肉企业的考核标准 指导企业在出口前认真进行自检并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借鉴被国外通报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依据有关分支检验检疫机构的考核情况,该局组织对企业的整个生产加工环节和安全控制体系逐个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才允许对欧出口。   欧盟是世界上主要的禽肉消费市场,每年进口量约在70万吨左右,目前主要进口国为巴西和泰国,但两国每年不到34万吨的出口量难以满足欧盟市场的需求。山东省是禽肉出口大省,2007年全省禽肉产品出口4.3亿美元,占全国的50%,其中熟制禽肉产品出口3.3亿美元,占全国的60%。此前,山东熟制禽肉主要出口日本,占96%以上,市场较为单一。出口日本的主要是鸡腿肉,而欧盟市场需要的是鸡胸肉,两个市场的产品互补,既拓展了多元化的市场,又扩大了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效益。据初步测算,此次欧盟对山东省开放禽肉市场后,正常情况下一年的出口量可达10万吨左右,按欧盟市场价格4000~6000美元/吨计算,每年出口货值约可达4亿~6亿美元。
  • 勤邦生物欲推出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新品——CFAS 2012食品、农产品检测新技术系列视频采访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6月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主办,北京雄鹰国际展览公司承办的2012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FAS 2012)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以“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动食品、农产品检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完善食品与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为主题,特别邀请到了多位食品、农产品监管部门的领导和食品质检领域的著名学者做主题报告,并同期举行展览会,汇聚了70余家国内外科学仪器相关厂商,吸引了600余位来自各界的专家、代表参会。   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制作了“食品、农产品检测新技术系列视频采访”,与会的部分参展仪器厂商分别针对目前食品、农产品检测当中面临的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介绍了各自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宇平先生讲到:“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主要分为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现场野外进行快速试剂的检测,这样的技术已经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在实验室里进行快速的检测,但是我们应该从自动化程度、检测的方便性和检测成本等方面来定位快速检测”。   勤邦生物为此也做了一些全自动化的设备,目前我们将推出高通量的化学发光仪。这个仪器预计在今年年底的时候可以顺利推出,它有几个很明显的优势,一是可以节约人力成本;二是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在以往的检测中,我们只可以一次检测一个或一类污染物,但是这个仪器经过集成处理以后,可以同时检测15种以上的污染物,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在批次检测中,很多检测往往效率比较低,而我们研制的这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每小时可以检测120个样品;三是,化学污染物涉及到许多违禁药物,检测限要求很高,现有的技术又完全依赖国外,而现在我们开发的这个化学发光全自动分析体系也可以达到这样的灵敏度,也就是说,在指标上跟LC-MS/MS质谱这种技术指标是很相当的;最后,该仪器可以应用在食品、动物疫病和临床诊断领域。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勤邦生物汇聚了全国最强大的食品安全专家团队,聘请国内外十余名权威专家为顾问,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权威专家交流合作。勤邦生物现有员工388名,包含博士3名,硕士34名,其中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2名,中级职称技术专家15名。   勤邦生物基于100多种化学物质的单克隆抗体库,研发中心组建了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平台、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平台、全自动免疫检测仪器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平台等,已向市场推广100多种快速检测酶免试剂盒和胶体金试纸卡。公司目前拥有国家发明专利76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外观专利1项,国际PCP专利1项。勤邦生物在上海、广州、武汉、大连等城市建立17个营销办事处,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均设立海外销售点。
  • 2023年我国出口欧美农食产品受阻情况汇总!
    (一)美国  202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共计通报拒绝进口15905批次,较上年减少1.5%。对中国输美产品(含农食产品、医疗产品、化妆品及烟草产品等)通报拒绝进口2156批次,较上年减少2.5%,占美国FDA通报数的13.6%,占比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在农食产品方面,美国FDA通报拒绝进口农食产品7185批次,较上年减少8.3%。中国输美农食产品被拒绝进口通报691批次,较上年减少8.5%,占美国FDA通报农食产品总数的9.6%,占比与上年持平。其中,被拒绝进口的农食产品以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居多。  从拒绝原因上看,有28.1%的农食产品(194批次)因涉及“含污秽的、腐臭的或腐烂的物质,或不适于食用”而被拒绝进口,主要是蔬菜水果(93批次)、烘焙产品(40批次)和水产品(25批次);有25.9%的农食产品(179批次)因涉及各种标签问题而被拒绝进口,如“标签缺少营养信息”(79批次)、“标签未标注每种配料的通用或常用名称,或/和饮料未显著标注果蔬汁的总体含量”(76批次)和“法律要求标注的英文信息未在标签上以显著且便于普通人阅读和理解的形式显示”(66批次);有14.6%的农食产品因涉及“含有毒有害物质”而被拒绝进口,还有13.0%的农食产品因“含三聚氰胺或其类似物”而被拒绝进口(注:同一批次产品可能涉及多个拒绝原因)。  从具体产品上看,被拒绝进口最多的农食产品是金针菇,有56批次,远高于其他产品,且有50.0%是因涉及“含李斯特菌”而被拒绝进口。  (二)欧盟  2023年,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共发布4681例食品安全风险通报,较上年增加7.6%。其中,来自中国的产品被通报323例,较上年增加0.3%,占欧盟RASFF通报总数的6.9%,占比较上年减少0.5个百分点。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192例,较上年增加17.8%,占中国产品通报数的59.4%。另外还有食品接触材料126例,饲料5例。  在食品方面,欧盟RASFF通报中国最多的类别是“水果和蔬菜”(38例),此类产品的通报数占中国产食品通报数的19.8%,违规原因主要是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一直是中国输欧食品被RASFF通报的主要原因,2023年RASFF公布的中国产食品通报中,约有28.6%涉及的违规原因是农药残留超标或检出未授权的农药,常见的违规农药包括氯酸盐、毒死蜱、唑虫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除水果、蔬菜和茶叶等植物产品外,2023年有18例中国产禽肉因氯酸盐残留问题而被荷兰通报,主要集中在11月。屠宰后经过含氯消毒剂(清洗液)清洗的鸡,被称为“氯洗鸡”。“氯洗鸡”时常会被检测出含氯消毒剂产生的副产品,即氯酸盐。虽然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都允许使用含次氯酸的水清洗屠宰后的鸡,但欧盟却禁止进口和销售“氯洗鸡”。欧盟法规(EC) No 853/2004明确规定,欧盟禁止食品经营者使用除饮用水以外的任何物质清洁去除动物源性食品的表面污染物。同时,欧盟法规(EU) 2020/749规定,禽肉产品中的氯酸盐最大残留量为0.05 mg/kg。食品出口企业应注意各国法规标准的差异。  糖果类食品的通报数明显增加,2023年有27例中国产糖果通报,比上一年多21例,通报数仅次于水果和蔬菜。通报原因主要是含有未授权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二氧化钛、苋菜红等着色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甜味剂,以及可能导致儿童窒息的卡拉胶、刺槐豆胶等增稠剂。  2023年通报中国产食品最多的国家是荷兰,其次为意大利和德国。三国的通报数均占中国产食品被通报数的10%以上(见表7、图8)。其中,意大利较为关注新型食品问题,其提交的中国产食品通报中,28%的通报涉及的违规原因是食品为(或含有)未授权的新型食品,如党参、当归和竹笋等。  在食品接触材料方面,2023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产食品接触材料制品(以下简称食接制品)126例,较上年减少14.3%。随着欧盟“Bamboo-zling”执法行动的结束,中国产食接制品的通报数也随之回落。初级芳香胺迁移是中国产食接制品被通报的首要原因,27.8%的中国产食接制品通报涉及该原因。除初级芳香胺迁移外,含有未授权的天然材料和重金属迁移也是中国产食接制品被通报的重要原因。此外,2023年有2例竹制食接制品(砧板和餐具)因铅迁移而被法国通报,这是输欧竹制品首次因铅迁移而被通报。此前因铅迁移而被通报的食接制品主要为玻璃制品和金属制品,而竹制品的违规原因主要为含有天然材料、甲醛或三聚氰胺迁移等。  2023年通报中国产食接制品最多的国家是法国,其次是爱尔兰和意大利。法国通报的23例中国产食接制品中,有22例的违规原因都是物质迁移问题,主要为初级芳香胺和邻苯二甲酸酯迁移。  注:本文所述“受阻”是指产品被当地海关拒绝进口、自动扣留以及进入对方市场后被召回等多种出口受阻情况。具体包括美国CPSC召回、FDA拒绝进口和欧盟Safety Gate通报、RASFF通报。2023年欧盟对我国进口食品等不合格的通报原因大多涉及危害物质如农药、微生物、污染物等限量超标,违规使用添加剂,标签标识不合规等,因此规范产品种、养殖环节农、兽药的使用和终产品中残留的检测,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升对微生物、污染物等的检测水平以及加大对欧盟授权物质的申报和使用流程的宣贯,提高标签标识合规水平,将提高输欧产品的通关率和市场占有率。——————————————————————————————————————食品相关网络会 点击/扫描二维码免费报名!
  • Illumina在欧洲推出VeriSeq NIPT解决方案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a6411e2b-0e4f-4809-a973-09d3996497f6.jpg" title=" 1.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基于NGS的解决方案助力欧盟实验室实现快速经济且高度准确的非侵入性产前检测 /strong /span /p p   Illumin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近日宣布推出VeriSeq& #8482 NIPT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已通过CE-IVD认证、基于新一代测序(NGS)的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方法,包括通过CE-IVD认证的文库制备及分析软件,让欧盟的实验室能够在内部实现高效准确的NIPT。这个自动化的全面解决方案使得实验室能够在大约一天的时间内筛查胎儿的某些染色体异常。 /p p   只需要用从母体中抽出的单一管血,VeriSeq& #8482 NIPT解决方案在早至妊娠10周时即可提供胎儿染色体状态的准确信息。这种非侵入性筛查可提供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Edwards综合征)、13三体(Patau综合征)以及某些性染色体相关疾病的检查结果。由于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假阳性和假阴性低),基于NGS的NIPT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侵入性检测程序的需要。 /p p   CooperGenomics的业务发展副总裁Tony Gordon博士表示:“作为令人自豪的Illumina合作伙伴,我们很高兴不久后就能使用新的VeriSeq& #8482 NIPT程序来支持我们的NIPT检测。VeriSeq& #8482 NIPT带来的进步能够更快地为我们的临床合作伙伴提供结果,且灵敏度高,检测失败率极低。” /p p   VeriSeq& #8482 NIPT解决方案凭借Illumina边合成边测序的双端测序技术,并在流程、仪器和软件中融入创新,使得任何实验室都能接触到基于NGS的NIPT。这个自动化的可靠解决方案提供了试剂、仪器、安装和培训,以及前所未有的快速周转 实验室在大约一天的时间内可处理多达96个样本。为了证明其性能,Illumina对超过3100个母体样本开展了严格的临床准确性支持研究,它表明VeriSeq& #8482 NIPT解决方案不仅能提供高度灵敏且特异的21、13和18三体结果,而且能证明报告的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度一致。 /p p   Illumina生殖遗传健康的副总裁兼总经理Jeff Hawkins说:“VeriSeq& #8482 NIPT解决方案带来了快速的流程和空前的自动化,彻底改变了NIPT。有了这种通过CE-IVD认证并特有CE-IVD文库制备和分析软件的解决方案,客户如今可在他们自己的实验室中开展非常可靠的、基于NGS的NIPT。利用这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实验室有理由相信,他们正为准父母们提供一种高度可靠的技术,可获得准确的结果。” /p p   VeriSeq& #8482 NIPT解决方案现正接受订单,并开始发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关于Illumina /strong /span /p p   Illumina公司通过解码基因组而改善人类健康。我们注重创新,这使我们成为DNA测序和芯片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并为科研、临床和应用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的产品应用在生命科学、肿瘤学、生殖保健、农业及其他新兴市场上。 /p
  • 欧盟批准非反刍动物蛋白产品(PAP)用作鱼饲料
    2月14日欧盟理事会(EC)宣布,在英国食品安全局的建议下,欧盟理事会已批准猪、禽类蛋白可用作鱼饲料。官方解释,从2013年6月1日起,来自单胃动物(只有一个胃的各种动物)的蛋白粉,可以用作鱼及其他水生养殖动物饲料。上述措施将在2013年6月1日开始实施。该项措施还对记录追溯、检测等非反刍动物蛋白产品的使用条件作了规定。预计2014年前,欧盟理事会不会批准禽类蛋白产品用作猪饲料,以及猪蛋白产品用作禽类饲料。有关禁止动物蛋白用作牛饲料,和禁止同种动物的蛋白产品用作同种动物饲料的规定仍然维持不变。
  • 畜禽养殖,中国抗生素污染源爆点
    六十秒读懂专题:中国是抗生素滥用最为严重的国家。在医疗领域之外,畜禽养殖业中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以及养殖废水处理监管的缺失同样需要我们注意,因为正是其造成了中国严重的抗生素污染,进而导致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这一严峻形势。   中国环境遭受抗生素污染,河流污染情况尤其严重   &ldquo 近日,包括《纽约时报》《南华早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引用内地研究者在《中国科学》杂志社发布的科学通报,称中国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的抗生素污染。国际媒体所言非虚,近年来不断的报道也印证了这一结论。在2014年12月25日,《焦点访谈》报道称珠江广州段受抗生素污染非常严重,脱水红霉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含量分别为460纳克/升、209纳克/升和184纳克/升,远远高出了欧美发达国家河流中100纳克/升以下的含量。   类似的情况并不只存在于珠江流域,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对中国部分地表水取样检测后发现,全国主要河流,包括海河、长江入海口、黄浦江、珠江和辽河等河流都检出抗生素。2014年5月,另一项研究称中国的地表水被检测出含有68种抗生素,其中珠江、黄浦江等地检出的抗生素频率高达100%,除检出频率外,地表水抗生素浓度水平也大大高于西方国家。以黄浦江为例,磺胺甲嘧啶在所有的采样点中均被检出,枯水期检出频率为100%,浓度峰值达到每升623.3纳克(1纳克=1/1000微克),对比德国莱茵河2003年数据,其峰值也不足60纳克,而在美国和日本,该物质几乎没有检出。磺胺类药物属于广谱抗菌药,用于敏感细菌及其他敏感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水体与土壤的抗生素交叉污染,使得这一问题变得越发棘手。   畜禽养殖消耗大量抗生素,一为抗病,二为增肥   大部分抗生素都是通过人与动物的排泄物进入水体,这揭示了中国抗生素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mdash &mdash 畜禽养殖。前文提及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抗生素使用第一大国。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量近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其中人类消耗量为48%,52%为动物消耗,也就是养殖业消耗。养殖场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应用抗生素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降低畜禽患病率。相较于野外,养殖场的畜禽密度显然要高的多,所以一旦发生动物疫情,传染速度非常快,就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损失。在养殖过程中添加抗生素,可以预防与治疗疫病,避免遭受此类损失。   二,相当一部分抗生素可以通过杀灭有害菌,调节畜禽肠道内细菌总数促进畜禽消化,进而影响生长,增加畜禽个体重量。部分饲料企业会在其产品中预先添加入此类抗生素,养殖户则采用此种饲料刺激畜禽增重以提高收入。   中国养殖业抗生素滥用,无钱处理闷声大排污   在中国,由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再加上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养殖户在使用含抗生素饲料之外,还会采用注射、灌服等多种手段再次添加抗生素。对于畜禽养殖场,抗生素支出占用药总支出的70%到80%。   故此,抗生素在国内所占成本比重要大大高于国外。以肉用鸡为例,据报道,2012年中国抗生素约占总成本的10% 而2015年,麦当劳宣布在两年内其在全美提供的鸡肉将不含抗生素,供应商泰森食品公司声称这一计划将使公司养殖成本提升3%。鉴于抗生素一直是畜禽供应商基于经济考量作出的选择,我们可以推断出,在美国,肉用鸡抗生素所占成本比重是必然低于3%这一数值的。   相较于大部分人关注的食品安全&mdash &mdash 也就是抗生素在畜禽体内的残留而言,更严重的是养殖废水的问题。因为绝大多数的抗生素都会被代谢出体外,最终以养殖废水的形式进入环境,如不加以处理,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中国还没有如何处理养殖废水的强制规定,如何处理含有抗生素的废水完全取决于养殖场的环保意识。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编制完成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但由于废水处理成本较高(每万头猪场污水处理设备投资就需至少120万元),加上监管和专项补贴基金的双重空缺,所以小型养殖场更倾向于直接把废水排入河流。故而在中国各大河流甚至是地下水中检出高浓度抗生素也就不足为奇了。   抗生素环境污染,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旧疾病卷土重来   部分人对抗生素污染相当不以为意。如南京鼓楼自来水中检出阿莫西林等两种抗生素,官方部门首先声称南京水务集团供水完全达到国家标准&mdash &mdash 因为国家标准根本没有对抗生素的检测指标,继而又有专家声称每升水8纳克这样的浓度,对于正常人的身体健康不会有大的影响。实际情况是,抗生素不同于重金属等污染,虽然这样低的浓度短期内不会直接损害人类健康,但这样的抗生素环境就像是细菌的角斗场,那些通过环境考验的细菌抗药性会大大增强。面对这样的超级细菌,现有的抗生素逐渐会变得不再有效,就好像老奸巨猾的犯罪分子不再害怕警察一样。   时至今日,细菌耐药性发展的速度逐渐赶上了新抗生素的研发速度。以结核病为例,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1年全世界有50万耐多药结核病新发病例,而以往的特效药物对于这样的结核病不再起作用。这些病例中,有60%就发生在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联邦和南非(&ldquo 金砖五国&rdquo )。2015年,估计将需要20亿美元用于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美国:FDA政策收紧,买抗生素要找兽医开处方   美国曾经一度是畜禽养殖业抗生素泛滥的重灾区,据调查,美国抗生素有八成消耗在养殖业上(当然必须指出,这与美国严格限制抗生素在医疗中的使用是有关系的)。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有官员担心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耐药性传染病。据统计每年至少有2.3万美国人死于耐药性感染。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转变其之前相对宽松的政策,严格限制养殖业中抗生素的应用。FDA与各抗生素生产厂商联手,修改抗生素使用条件,规定食用动物生产商不得再使用抗生素加快动物生长。而如果农场主想要用抗生素为他们的动物治疗疫病,就需要有执照的兽医为其开出处方,凭处方才能购买抗生素。也正是因为FDA的强力政策,美国麦当劳才主动提出要&ldquo 在两年内停用抗生素鸡&rdquo ,当然,中国的麦当劳则不在此列。   虽然缺乏相关的政策与标准,但中国现也仍在对抗抗生素滥用的道路上,这又尤以寻找抗生素替代品为重点。目前,以&ldquo 中草药替代抗生素&rdquo 最为炙手可热。如搜索专利号CN 103168919 A,即可发现这是一种&ldquo 增强免疫和促进生长的饲料添加剂&rdquo ,具有&ldquo 扶正祛邪、益气固表、健脾开胃、消食化积、补血生津&rdquo 等功效,令人叹服。
  • 勤卓品牌高低温试验箱又考出高分
    勤卓品牌高低温试验箱又考出高分抽检11个极限温度点勤卓品牌高低温试验箱一直是勤卓的核心技术优势产品,在高低温试验箱行业中更是以升降温快速,恒温稳定快,温度均匀度偏差小,而成为行业的共识。本次勤卓品牌为用户供应一批250L的高低温试验箱,为进一步评测勤卓品牌高低温试验箱的技术参数,我们邀请了广州广电计量,来进行多项数据的计量。本次计量可谓是高低温试验箱参数计量的极限,我们从最低温-70℃、-65℃、-55℃、-40℃、-20℃、﹢20℃、﹢50℃、﹢85℃、﹢105℃、﹢125℃、﹢150℃,总共计量了11个温度点。尤其的高温和低温的极限温度范围,均纳入到了本次的计量范围。经过长达一天的计量,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本次的评测结果:1. 温度偏差国标要求的±2℃,勤卓品牌高低温试验箱这次的评测结果为﹢0.09、-0.63;2. 温度波动度国标要求的±0.5℃,勤卓品牌高低温试验箱这次的评测结果为±0.11;3. 温度均匀度国标要求的2℃,勤卓品牌高低温试验箱这次的评测结果为±0.55;所有指标均高于高标要求,并优于等级达到极限要求。我们从下图来实际了解: 经过十余年的技术沉淀,勤卓品牌高低温试验箱一直是用户值得信赖的环境可靠性测试设备,在未来,我们也将持续努力,为真正有测试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精密的高低温试验箱,为更多从事研发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提供高可靠性的测试设备。
  • 辛勤:注重基础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全国分子光谱会议是由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系列学术会议,自1979年第一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举办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今年,既是分子光谱四十年,同时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8年光谱年会也将于2018年10月19日-22日在青岛召开。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回首过去四十年,我国光谱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全国光谱学术会议作为光谱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为我国光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光谱事业的发展,既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的坚持和奉献,也有年轻一代的积极进取和努力。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分子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测定和鉴别分子结构的重要实验手段,也一直是研究催化作用的重要工具。在本次光谱会议前夕,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辛勤研究员,请他为我们回顾过去四十年中国分子光谱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未来中国分子光谱发展的建议。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3e4cccd-d49e-433b-8fae-2d51eab7c2a5.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辛勤研究员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投身科研半世纪——与分子光谱结下不解之缘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辛勤,著名催化化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学位委员会付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石油炼制学会催化剂分子筛学组副组长,并担任《光谱与光谱分析》、《分子催化》、《功能材料》、《工业催化》杂志编委,Applied Science,Electrochemistry Acta客座编辑。现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谘询委员会付主任、中国催化委员会顾问。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从1962年进入大连化物所工作开始,辛勤在张大煜院士的课题组从事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的研究,他建立了以光栅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仪器设备为主的一系列原位分子光谱分析方法,用于表征催化反应的反应物从吸附到催化剂表面、被活化再脱附出去的过程。他们发展的催化研究的原位方法已被国内外百余个实验室採用。数十年的科研工作,辛勤为催化剂原位分析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使得他与分子光谱结下来不解之缘。他见证了中国分子光谱在催化学的应用和发展,也见证了整个分子光谱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谈到如何与分子光谱“相识”时,辛勤表示,催化剂研究是催化学领域最重要的科研工作之一,由于催化反应研究往往是要在其工作状态下进行的,而分子光谱技术则是很好的选择。为此,辛勤开始了和分子光谱“打交道”,这一 “打”就是半个世纪之久。因为在催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中新方法、新材料、新反应是其主要方向。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辛勤也表示,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他有幸和很多分子光谱的名家有过交流,这些人中,有老一辈的科研大家,有现在各学科的中流砥柱,也有年轻一代的科研新力量,这些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积极推动了光谱在中国的发展。而分子光谱会议为这些优秀的光谱工作者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也让他与众多分子光谱的同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他回忆说,从他参加过的许多届分子光谱会议来看,一方面,会议的学术交流活动对国内分子光谱的发展很有帮助 另一方面,除了组织学术交流之外,依托分子光谱会议和分子光谱委员会,各大光谱相关的公司和组织举办了很多学习班,对普及光谱技术也有很大帮助。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分子光谱四十年——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中国的分子光谱事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辛勤表示,仅从他所接触的催化领域来看,使用水平、仪器研制等方面均有很大提升。他回忆道: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最初课题组用到的仪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之后,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开始在买来的仪器上进行改造,提升其性能和功能使其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后来,我们的本事进一步提高了,能够自己加工部分部件和进口关键部件组装仪器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是李灿、冯兆池等自行组装并不断提高性能的紫外拉曼光谱一、二、三代,这些仪器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进入现阶段,我们可以自行组装我们科研需要的仪器,其中有些技术国外也还没有成型的产品。例如李灿、冯兆池、范峰滔等研制的激光诱导荧光谱仪、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等,韩克利团队研制的激光闪光光谱仪、飞秒瞬态吸收和受激发射光谱仪、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磨练我们已经可以自行设计、加工、研制市场上没有的仪器设备,走出了自主研发之路—这是一条艰辛而必须走的路。明显提升了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但是,也要看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遗憾和不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厂商就已经开始自己组装红外光谱,但相关的市场一直没有做起来。而现在国产的分子光谱类仪器与国外厂商相比,性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所以,辛勤认为,加强与仪器厂商的合作,将科研与市场结合起来,将会对我国分子光谱的创新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size: 18px " strong 寄语青年 打牢基础才能更好的创新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科研投入不断提高,现在各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置越来越高端、越来越丰富。但是,辛勤指出,有一个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在很多年轻人光谱技术的理论基础不够,空有好的仪器设备却不会用或仪器性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辛勤曾同很多学生进行交流,发现他们光谱基本知识方面比较欠缺。现在有一些已经发表的文章,基本的图表坐标都有错误,这样的文章怎么算是好的科研成果。他认为,如果不懂基本原理,沒有进行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难以做到真正的创新。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为此,古稀之年的辛勤仍在积极推动分子光谱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他表示,年轻学者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多读分子光谱相关书籍,由浅入深多看多读。他将看过的书籍整理出来,扫描成电子版,随时供大家查找阅读,至今已经整理了近五千册电子书。此外,为了给进入分子光谱领域的年轻人创造一个学习机会,辛勤筹办了很多相关知识的学习班,请领域内知名教授来主讲。他希望那些已经在相关领域取得一些成就的专家能够多做一些教育、培训工作,为年轻人打牢基础,创造条件。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同时,辛勤也表示,希望分子光谱学术会议也能在这方面多做些工作,邀请专家在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的同时,也能给广大的年轻学者授课。毕竟,让更多青年人进入到这个领域,创新也会更多。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最后,祝愿中国的分子光谱业界走向国际并占有一席之地。 /p p br/ /p
  • 欧盟修订危险化学品进出口相关法规
    欧盟委员会近日在官方公报上发布了欧盟关于危险化学品进出口相关法规的修订,修订整合了植物保护法规近期的一些变更。   修订将杀虫剂物质氨腈、敌草腈、氯硝胺、乙氧喹、甲基溴、异丙草胺加到了鹿特丹公约事先知情同意程序(PIC)的化学物质清单中,同时将杀铃脲和咪唑嗪从清单中去除。   该修订从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欧盟官方公报发布,点击查看
  • 出口欧盟食品接触塑料材料及制品需高度关注新法规
    2011年12月10日,欧盟官方公报公布了(EU) No 1282/2011号法规,修订了关于食品接触塑料材料及制品的(EU)No 10/2011号法规。新法规指出,对于2012年1月之前符合现有法规获准上市销售的塑料材料及制品而言,如果不符合该项最新法规规定,仍可在2013年1月1日之前上市销售,相关库存产品可以售完为止。该法规自其在欧盟官方公报公布20天后生效。2012年1月25日,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又发表了食品接触塑料制品的新法规的细节说明,即塑料实施措施,对法规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须引起高度关注的是在新法规中,三聚氰胺的特定迁移限量(Specific migration limit, SML)由原来的30mg/kg减少到2.5mg/kg。此外,根据EFSA的意见,2,4-双(2,4-二甲基苯基)- 6-(2-羟基-4-正辛氧基苯基)- 1,3,5-三嗪的SML由0.05mg/kg修订为5mg/kg N-甲基吡咯烷酮的SML设定为60 mg/kg。此外,法规还修改了部分欧盟清单中已授权物质的限制和规范。   食品接触类塑料制品是宁波地区重要的出口消费产品。据统计,2011年宁波地区检验检疫出口食品用包装容器、食品用具已突破2.2万批,货值突破3.96亿美元,其中塑料制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欧盟地区为重要的出口市场。近年来,欧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不断提高进口食品接触材料的门槛,面对日趋严厉的贸易壁垒和管控要求,国内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在产品检测和原辅材料把关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   鉴于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食品接触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一是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法规的相关条款要求,对欧盟法规的限定项目和限量保持高度敏感,提高风险意识,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 二是要规范管理,建立可靠的原辅料供应渠道,尤其是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密胺塑料)为原辅料的生产企业,应高度重视新法规中对三聚氰胺可迁移限量从严要求的限制,警惕由此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 三是要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提早防范,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 第六届“欧波同杯”全国失效分析大奖赛复赛晋级名单新鲜出炉!
    文末公布进入复赛晋级名单2021年5月29日,第六届“欧波同杯”全国失效分析大奖赛在“云端”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比赛由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与湖南理工学院共同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协办;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赞助,《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支持。欧波同评审现场开幕式由中国体视学学会金相与显微分析分会副理事长、东北大学教授尹立新主持,欧波同(中国)集团董事长、中国体视学学会金相与显微分析分会理事皮晓宇、 湖南理工学院宁立伟校长致开幕词,中北大学叶云、中国矿业大学康学勤、华中科技大学胡树兵 、浙江工业大学周成双相继致辞,预祝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大赛圆满成功。欧波同云评审现场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比赛于5月29日、5月30日、6月5日、6月6日在线上分组角逐,选手宣讲时间为10分钟,答辩时间为5分钟。复赛、决赛采用线下比赛的方式进行比拼。进入复赛本科生和研究生组名单新鲜出炉,如下图:恭喜以上进入复赛的选手,复赛、决赛的报名通道将于9月开启,届时比赛会在湖南理工学院进行比拼,敬请期待,我们赛场见!
  • 勤邦生物参与制定的《畜、禽类产业产品追溯体系应用指南》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由勤邦生物参与制定的CSPSTC团体标准《畜类产业产品追溯体系应用指南》《禽类产业产品追溯体系应用指南》,经过评定审核,已正式发布。该标准根据畜、禽产业的特征,分别制定了标准文本,T/CSPSTC 13-2018《禽类产业产品追溯体系应用指南》和T/CSPSTC 14-2018《畜类产业产品追溯体系应用指南》(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下载标准文本)。标准规定了畜、禽类产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构建,以及畜、禽类养殖、屠宰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的追溯信息记录要求,适用于畜、禽类产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设计和实施。畜、禽类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将有助于证明畜、禽类产品的来历和在供应链中的位置,有助于查找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在必要时提高撤回或召回产品的能力,提高组织对信息的合理使用和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生产力。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江苏省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商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以及新希望六和、天禧牧业、金星鸭业、龙大等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食品加工企业参与了标准制定。近年来,勤邦生物在食品产业链安全管理研究和追溯体系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战积累,结合成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产业化经验,成为国内较早一家以食品安全技术为核心的追溯标准制定单位,为产品在产业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记录点和追溯评价提供专业支撑。
  • 茶叶出口面临新壁垒 欧盟农残标准又有新规定
    欧盟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EC 149/2008)于7月29日起正式执行。由于欧盟是我国茶叶重要的出口市场,这意味着茶叶出口又面临新的绿色壁垒。   此次欧盟在有关茶叶的农残最高限量标准(MRL)方面,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有关茶叶的MRL出现9个变化。在新标准附录II中,有关茶叶的5种MRL标准更加严格,分别为二溴乙烷、二嗪磷、滴丁酸、氟胺氰菊酯和敌敌畏 有关茶叶的4种MRL放宽,分别为虫螨腈、除虫脲、噻嗪酮和苄螨醚。二是新增一些与茶叶生产关系密切的MRL。新标准附录III新增170种农药,大多是新农药,其中有些农药和茶叶生产关系很大。如印楝素、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属于植物性农药,以往一般不予控制,甚至应用于有机茶园中,但也被列入名单 西玛津是一种三均氮类除草剂,在我国茶叶生产中应用很普遍。值得关注的是,新标准中硫元素和铜元素的MRL分别为5毫克/千克和40毫克/千克,将对我国广为应用的石硫合剂和铜杀菌剂产生一定影响。   这次欧盟颁布的新标准涉及范围很广,有些还是针对我国农药使用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总体而言,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水平从2000年开始明显下降,2004年起残留水平基本稳定,没能持续下降,农残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有关专家建议,鉴于我国茶园在封园时广泛使用石硫合剂,应对使用石硫合剂后硫元素的降解动态进行研究,明确其降解速度和残留情况 及时开展茶叶中硫素的普查,了解残留状况,从而指导石硫合剂的正确使用。对茶园中除草剂西玛津和植物性农药印楝素、鱼藤酮、除虫菊素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以便有效应对。同时,严格按照茶叶进口国现行的标准选用农药,尽量选用标准比较宽松的农药,不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品种。
  • 勤卓科技发布勤卓微机控制电子带高低温试验箱试验机400升新品
    高低温湿热试验箱设备特点:★造型设计完美:圆弧造型及表面喷涂处理,高质感外观,并采用平面无反作用把手,操作容易,安全可靠。★大型观察窗视野宽广明亮:采用三层真空镀膜视窗和飞利浦节能荧光灯,无须雨刷除雾,保持清晰的观测效果,可随时观察试品的状况。★水电分离确保安全:加湿系统管路与 电源、控制器、电路板分离,可避免因管路漏水而影响电路,提高安全性。★冷冻及控制系统先进可靠:原装进口欧美全封闭压缩机,进口环保冷媒,世界知名品牌的冷冻器件,原装进口LCD触摸屏控制器,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高低温湿热试验箱性能指标:1. 温度范围: 0℃~150℃2. 湿度范围: 20~98%R.H3. 波动/均匀度: ≤±0.5℃ /≤±2℃4. 湿度偏差: +2、-3%R.H5. 升温速率: 1.0℃ ~3.0℃ /min6. 降温速率: 0.7℃ ~1.0℃ /min7. 电源电压: AC380V±10% 50±0.5Hz 三相五线制8. 使用环境温湿度: RT:5℃ ~+30℃ ≤85%R.H本系列的高温老化试验箱,专业用于做电子,化工,数码,LED,电池等行业所执行的高温老化试验之用。创新点:优质钢板,造型美观,新颖 勤卓微机控制电子带高低温试验箱试验机400升
  • 湖北出台首个食用畜禽血标准
    1月11日,湖北省首条食用猪血加工生产线在武汉市福禧润春公司启动,这同时意味该省首个食用畜禽血标准———《盒装畜禽血》的正式实施。 记者从湖北省质监局了解到,对于食用畜禽血产品,长期以来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畜禽血产品多以手工作坊式加工为主,生产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 对此,湖北省及武汉市质监部门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制定了《盒装畜禽血》技术规程。这一标准规定了食用畜禽血原辅料、质量安全、检测方法、包装、标识、贮存、运输等各环节具体要求,为食用畜禽血产品的生产和检验提供了统一规范的质量安全指标。 据介绍,除了严格规范卫生指标外,该标准还严格限制添加剂的使用。曾几何时,滥用添加剂成了猪血产品的行业通病。武汉执法部门此前多次查获制作“化工猪血”的窝点———先用工业盐凝固猪血,再加入甲醛溶液,这样生产出来的“化工猪血”,既能长期保鲜,“看相”、口感也都很好,用筷子夹起时还不会破碎。但是,甲醛工业保鲜剂对人体有严重危害,而工业盐中通常含有致命的亚硝酸盐和铅、砷等有害物质。 “新标准只允许在食用猪血中添加食用盐、柠檬酸钠,严禁添加其他添加剂成分。”湖北省质监局标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食用盐可加快猪血凝固,柠檬酸钠起稳定性能作用。其中柠檬酸钠是淀粉类物质经发酵生成柠檬酸、再与钠盐中和生成,安全可靠,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联合国粮农与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体每日的柠檬酸钠摄入量未作任何限制。
  • “100家国产仪器厂商”专题:访上海勤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为推动中国国产仪器的发展,了解中国国产仪器厂商的实际情况,促进自主创新,向广大用户介绍一批有特点的优秀国产仪器生产厂商,仪器信息网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启动了“百家国产仪器厂商访问计划”。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专程走访参观了上海勤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勤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Clinx Science Instruments,以下简称:勤翔公司)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生物成像仪器研发生产企业之一,主营产品包括凝胶成像系统、化学发光成像系统、全自动菌落计数系统等一系列生物成像类仪器。公司旨在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提供一流的科学仪器和专业的售后服务。 上海勤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 储德保先生   勤翔公司研发部经理储德保先生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编辑,并介绍了勤翔公司的发展情况。   针对国内高端生物成像科研仪器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国产同类产品较低端的现状,储德保先生依靠深厚的专业背景与近二十年的从业经验,与合伙人一道成立了勤翔公司,以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影像技术与设备供应商为目标,致力于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专业的成像仪器。   “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软硬件设计”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获得市场认可的基石。勤翔公司从产品外观到内在结构,从硬件到软件,完全由自己研发团队独立设计。尤其是在系统软硬设计方面,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注重工艺设计的同时综合考虑仪器的安装、调试及维修,在产品上市之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测试与验证。从GenoSens 系列凝胶成像系统到ChemiScope系列荧光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每一个产品都蕴含着多个自有专利与软件知识产权。   “高质量标准,严格按ISO2000-9001质量体系执行”   作为一个专业成像设备生产,包括上百个主要零配件采购,数百道工序加工,几十道环节检验测试,勤翔公司注重对检验员、质量管理人员、计量管理员、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设计开发和生产加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不仅注重产品设计以顾客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且对采购产品的进货检验、合作供方的分级动态管理、组装件的过程检验、组装调试、最终产品的出厂检验测试、乃至售后服务等环节,严格按照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执行,并不断寻求持续改进的环节,在公司上下建立精品树立精品意识,每一个部件都按高质量标准挑选,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安装、调试、检验、测试,最后提供给用户的才能是高质量的产品。   “出口销售额占70%以上,勤翔致力于成为生物成像行业内国际知名品牌”   勤翔公司从成立一直到2009年,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出口销售额占公司全部销售额的70%以上。勤翔产品已批量出口到韩国、日本、台湾、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我们坚持走高质量品牌道路,Clinx品牌给用户的感受就是高品质,高稳定性,良好售后服务的一流中国生物成像品牌,事实证明中国制造产品性能完全可以超过国外品牌。 GenoSens 系列凝胶成像仪   “国内生物成像仪器市场需求益发强劲,勤翔积极拓展中国市场”   从2010年初,随着国内用户对Clinx品牌产品质量的逐渐了解,以及国家对生命科学领域投入的加大,勤翔公司凝胶成像及化学发光成像系统国内市场增长迅速。尤其是对灵敏度要求非常高的化学发光成像系统,ChemiScope系列产品在中科院系统多个实验室与主要进口品牌都有过同场比试,产品质量超过大部分进口品牌,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经过短短一年的时间,勤翔公司已经在国内科研院所安装了数十台高灵敏度化学发光成像系统,占据同期国产化学发光成像系统80%以上的市场份额。 ChemiScope系列荧光化学发光成像仪   储德保先生重点介绍了勤翔公司的核心产品——荧光及化学发光成像系统的特点,“ChemiScope系列荧光及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是一款同时适用于荧光成像分析及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的仪器,选用高分辨率数字冷却CCD相机结合高通透镜头系统,使其能够捕获到信号极其微弱的荧光及化学发光样品图像,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噪音,减少背景,多种激发光源及滤光片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扩大了荧光/化学发光成像的应用范围,是目前用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功能性最强、性价比最高的研究工具之一,为生物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生物成像仪器所用的软件也是勤翔公司自主开发的,功能强大,并具有多种图像优化处理功能,能分析捕获极微弱的荧光化学发光信号,有助于研究人员迅速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同时,勤翔也提供产品定制服务,与多个科研院所及企业有合作,在业界拥有良好口碑。 为用户定制的微型荧光成像仪   储德保先生还介绍了勤翔公司的发展战略,“2011年及未来几年内,勤翔公司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两个,一个重点是在欧美成立分公司,积极拓展欧美市场 另一个工作重点是拓展渠道,让国内更多的用户了解并购买高性价比国产高端成像设备。”   附录:上海勤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http://www.clinx.cn   http://clinx.instrument.com.cn/
  • 化学的哥白尼革命——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俞汝勤教授
    过去,经典的分析化学是以手工的化学分析为主体 后来,慢慢地发展到仪器化 现在,仪器又走向计算机化。化学从过去化学分析为主体走到仪器分析为主体,正走在仪器化和信息化的大潮流中,化学计量学成为了分析化学的一个分支。日前,第十五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仪器信息网采访了中国化学计量学主要奠基人和发展者&mdash &mdash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汝勤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汝勤教授   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   总体来讲,分析化学在化学领域还不算是很强大的学科,常被视为仅提供一些服务性工作的学科,不是很被看重。俞汝勤先生说到,打个比方,就像病人去医院看病只知道医生,并不重视医院的各类检查化验室 分析化学就类似医院的化验室,你说地位会很高吗?不会很高!尽管化学家作出新的贡献,也离不开分析化学的帮助。比如,找到一个新的物质、材料,这也需要分析化学来检测。但是,人们只记住了发现新现象、新化合物的人,而忽视了其中的分析工作者。在化学界,分析化学家要取得一些成绩很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让人来重视这个学科。其实,化学界本身对分析化学还予以小视是没有道理的。   回顾历史,200多年前,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提出一个论点,化学在我看来,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因为化学家还不能用数学方法来处理化学问题,不能用数学演绎化学原理,化学只是经验的总结 而物理学是真正的科学,可以用数学来处理。康德这个观点对学术界影响非常大,所以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化学这门学科还是有欠缺的,比物理学有差距,差距在无法用数学来演绎化学理论。今天,化学可以正面地回答康德当年的问题了,已经没有人怀疑化学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用计算化学、量子化学等来演绎、阐述化学理论,应用数学来解决化学问题,这也包含了化学计量学。分析化学家和理论化学家走到一起,应用数学原理来演绎化学问题做的相当成功,尤其结合计算机技术后,效率很好。   今天重提康德的老话。当年,化学受到这样一个评价 现在,分析化学也面临一个窘境&mdash &mdash 化学界对分析化学的定位不太高,虽然觉得分析化学是必要的,但并不觉得是一个蛮有地位的分支,只是辅助的。   不要忽视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mdash &mdash 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是化学领域、特别是分析化学领域相关的比较新兴的东西,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可与计算化学、量子化学相比肩。化学计量学具有一个特点:运用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充分利用数学方法,代表着分析化学的科学化、信息化方向。   分析化学应用数学虽然不是最好的,但绝不是用的很差的。分析化学家发展化学计量学发展的很好,利用数学方法取得了很高的水平。当年,化学家不能很好地用数学来演绎化学科学,所以不承认化学是一门真正的科学 今天,化学家不应该忘记当年为什么被人家觉得化学科学水平不高、不是真正的科学 化学界对分析化学不要存在有偏见,忽视分析化学这一分支,这个很重要的分支,俞汝勤先生强调到。   同时,分析化学界也要重视化学计量学,把分析化学进一步提高。要记住,当年化学家的数学模型建立的不好,让康德不认为化学是一门科学,现在分析化学界还有一些人忽视化学计量学。其实,现在要把分析化学地位提高,把化学计量学搞好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这正好代表了分析化学家可以应用数学方法演绎分析化学理论、解决分析化学的问题,化学计量学将帮助分析化学真正确定学科地位&mdash &mdash 那就是康德意义上的科学。应该把化学计量学发展好,俞汝勤说到:&ldquo 倡导在化学研究当中,尽量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地利用数学模型,建立一个严谨的现代分析化学。康德给哲学带来了哥白尼式革命,重温康德对早期化学的评价,可以引起分析化学界重视化学计量学这一分支,认识到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结合的美好道路,在化学研究中掀起一场&lsquo 哥白尼式的革命&rsquo &rdquo 。   化学计量学在中国   国际上,化学计量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化学计量学基本与国际同步,只是由于历史原因稍有所耽搁,1976年开始起步。随着计算机时代来临,整个科学技术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在走信息化道路,分析化学也不例外。我国老一代科学家把化学学科、分析化学发展起来,在建国以后的资源勘探(找矿)、两弹一星特殊材料分析等方面,老一辈分析化学家做出很多贡献。现在,面临学科跟上仪器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新一代分析化学人也要跟上。   中国化学计量学在世界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据英国统计,2009年开始,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刊出文章数量已经名列前茅。化学计量学有两个重要杂志:一个是主编在欧洲的《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杂志》,另一个是主编在美国的《化学计量学杂志》。据了解,前者,中南大学教授梁逸曾参与编辑、审定工作,并负责亚洲地区的稿件 后者,俞汝勤先生出任编辑,承担亚洲地区的稿件组织、审定工作。   俞汝勤说到, &ldquo 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rdquo 放在亚洲、放在中国、放在长沙开,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作为化学计量学领域代表最高学术地位的会议,以前一直在欧、美两大洲轮流召开,这是第一次放在亚洲· 中国召开。第十五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能在中国成功举办,一方面,中南大学教授梁逸曾和湖南大学教授吴海龙做了很多工作:2012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他们两人提交了在中国主办的申请,经科学委员会审议,得到初步肯定的答复 在2014年美国召开的大会上,最终确定第十五届在亚洲· 中国召开。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中国化学计量学学术地位的肯定,主办地必须具有较好的基础,才能办好大会 这也就是说,国际上承认中国湖南是世界上做化学计量学的一个重要地点,他们至少承认这个事实。本届会议吸引近80位外国专家学者代表到会,国际化学计量学的许多核心代表人物到会,现场学术交流非常活跃。   说起在第十五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所授予的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俞汝勤先生表示:&ldquo 我感到很惭愧。因为这个奖代表比较高的荣誉 所以,我看成是这个奖是代表国际同行对中国化学计量学学界的鼓励,把这个奖授予一个中国的学者,说明国际同行认同我们的工作,我们做的工作还是很有限,这也是国际同行对中国化学计量学学者的一个鼓励吧!我们将继续努力。&rdquo (相关报道请见:俞汝勤院士荣获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   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化学计量学工作,俞汝勤先生介绍到,湖南大学一直比较重视这个方向,一直在坚持。在推动分析化学学科的信息化、现代化这个方向上,经过近40年的坚持,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出自湖南大学的梁逸曾就是中国化学计量学中相对活跃的一份子 湖南大学培养的其他20多位博士已经成为化学计量学各个小组的主要成员 还有一些到了美国一些有名的化学计量学研究组中担任重要工作,队伍已经根深叶茂。当然,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很好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小组。   化学计量学与中国分析仪器产业的升级   目前,我国科研经费不断上涨,可是,很痛心的是,这些科研工作者把很大一部分钱让外国公司挣走了!也就是高端科研仪器方面外国公司占到一个重要地位。这个不能怪罪科学家,你给他钱,他肯定买最好的仪器,这些都是外国公司生产,或者外国公司在中国生产并享有知识产权。我国处于仪器产业的低端,要培育更多的国产仪器企业,才能实现中国仪器产业升级。俞汝勤祝福到:&ldquo 希望有一天,中国仪器公司能占到更大的份额。&rdquo   化学计量学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讲究解决问题,尤其对于促进中国的分析仪器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可以、也需要努力的方向。现在仪器要具有核心竞争力,在于仪器的核心有智能化,比如各种分析仪器(色谱、光谱),可以变为智能色谱仪、智能光谱仪。这个&ldquo 智能&rdquo 是指全自动的、计算机控制的、处理数据全部自动化,只要打开开关,放入待测试样品,得到的就是&ldquo 你要的结果&rdquo 或者说&ldquo 有信息的答案&rdquo ,从获取的大量原始数据中得到所要的结果,而非原始的响应数据。这就好比,类似直接给病人结果:是否有病、得了哪个病,而不是给病人一堆数据、高级专家才能看懂的各种数据。俞汝勤先生说到,这里的核心技术就是&ldquo 化学计量学&rdquo 可以提供的。把化学计量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智能仪器,固化到仪器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来中国的仪器就会有竞争力。在探索把化学计量学产业化的道路,梁逸曾在这方面迈出了一步,发展势头不错。   现在,化学计量学研究成果,很多已经到了可以与产业界接轨的阶段,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例如:如何保障研究人员的权益?如何引导产业界重视基础研究?   像化学计量学这类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应该很好地去发展,以帮助企业取得原始创造成果,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再重复跟在别人后面的老路。需要强调坚持在基础研究中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否则,永远是别人做出来了,我们跟在后面学习,这样比别人落后将是注定的!例如,日本向中国大规模转让显像管电视技术,同时,日本企业依靠大量的基础研发投入,掌握并推出了液晶平板电视技术,导致了当时的中国电视行业只能苦苦追赶的困难局面。也许有些人会强调,我们多是从模仿做起,没办法 不走这条路,走不过来。这也许是有一些道理的,但是,你不能老是模仿,你总是有一天要有一点主动性,这样才能走向世界。   现在,有些问题,不是能一下解决,而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甚至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我们国家有一点钱可以去做一些科学研究,但是这其中能有多少原创性的研究,有多少能带动建立中国人能领头的产业,哪怕做到像中国高铁那样的水平?中国人能不能在一些领域取得比较领先的地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家荣誉的问题,这也是中国的发展道路的问题。化学计量学在将来是能够给一些产业做贡献的,现在的一些分析仪器设备和高精尖的设备,都免不了需要这样一些部件,这些部件具有通用性。俞汝勤先生说到:&ldquo 我相信我们会有&lsquo 我们最先想出来的东西&rsquo ,这一天会来的,只是早晚!&rdquo 采访编辑:傅晔
  • 金钦汉:未来MPT有望接替ICP——访浙江大学金钦汉教授
    MPT,微波等离子体炬(microwave plasma torch)。也许对很多人来讲,MPT还不是一个很熟悉的名词,但它却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我国金钦汉教授课题组于1985年首创的一种新型原子光谱用光源,并于1999年实现了百瓦级MPT光谱仪的商业化。   2013年9月4日,科技部公示 &ldquo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3年度拟立项项目&rdquo ,其中由浙江中控为承担单位的&ldquo 千瓦级MPT光谱仪的开发&rdquo 入选。此次千瓦级产品与之前的百瓦级产品相比难点在哪里?MPT与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等其它仪器相比具有什么样的优势?为此,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浙江大学教授金钦汉,请他为大家介绍MPT的优势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浙江大学教授 金钦汉   由百瓦级到千瓦级:&ldquo 我们的千瓦级MPT和安捷伦的MP完全不一样&rdquo   1985年,吉林大学金钦汉课题组首创了一种全新的微波等离子体激发光源&mdash MPT;   1996年,金钦汉课题组与北京海光仪器公司合作研制成功了世界上首台单通道顺序扫描MPT原子发射光谱仪;   1999年,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公司实现了MPT光谱仪的商品化;   2000年,金钦汉课题组承担国家支撑计划项目&ldquo MPT全谱仪的研制&rdquo ,并于2003年研制成功;   2011年,MPT全谱仪作为教学仪器在浙江中控实现了商品化;   2013年,由浙江中控为牵头单位承担的&ldquo 千瓦级MPT光谱仪的开发&rdquo 入选&ldquo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3年度拟立项项目&rdquo 。   金钦汉课题组之前已经将百瓦级的MPT光谱仪成功产业化,是什么原因让其决定开发千瓦级的仪器呢?对此金钦汉介绍到,&ldquo 之前产业化的百瓦级MPT光谱仪一直是在小功率下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样品溶液雾化后直接进样时等离子体的稳定性难以保证,由此就存在去溶的问题,而去溶需要加热、蒸发等步骤,做起来比较麻烦,所以目前只能用作教学仪器。不过,一旦将功率提高到千瓦级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至于一直以来为什么没有开发千瓦级的仪器,最大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大功率微波源。&rdquo 安捷伦公司于2011年推出千瓦级MP-AES对金钦汉的激励很大,他说,&ldquo 当时我就想,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MPT技术,我们为什么不做千瓦级的仪器呢?&rdquo   同时,金钦汉特别强调,&ldquo 我们要做的千瓦级MPT和安捷伦的仪器完全不一样,我们不是跟踪,而是创新。安捷伦采用的是石英管、磁耦合、矩形波导,用的是氮气;我们用的炬管是铜管、电耦合,氮气、氩气、氦气都可以用。&rdquo 接着其介绍到,&ldquo 氮和氩的等离子体可以在石英管里形成,但是氦难以获得有光谱分析应用价值的高密度等离子体,因为氦的分子量很小,一旦形成等离子体,扩散速度太快,瞬间就会充满整个石英管,等离子体的数目密度不高,粒子间碰撞的机率就会大大减小,此种稀薄等离子体并不是理想的激发光源,就像氦ICP始终未能取得成功应用是一个道理。&rdquo   &ldquo 还有一点不同,安捷伦MP-AES固定1200W,不可调。而我们从应用的角度考虑,认为某一固定功率并不会是适于所有元素的最佳条件,因此将设置更多可调节参数,功率将从100W到1500W连续可调。&rdquo   千瓦级MPT开发难点:微波源、炬管   让MPT由百瓦级升至千瓦级,这其中的困难有多少?金钦汉介绍到,&ldquo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以上提到的微波源问题。光谱分析仪器所用的微波源对稳定性要求很高,而现在市面上一千多瓦的微波源大都是工业用的,稳定性都不高。在此次重大专项中,专门有对微波源稳定性的指标要求,我们的目标是稳定度达到千分之一。在之前与美国Hieftje教授的合作研究中,磁控管微波源的稳定度已经达到了千分之六。前段时间四川有家公司说可以做到千分之五,我们将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至千分之一。&rdquo   &ldquo 此外,去年6月份,在加拿大召开的一个微波炉展览会中,我国某知名微波炉公司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固态微波炉。据了解,他们已经做到了600W。相对于磁控管微波源来说,全固态微波源的稳定性要好很多,而且可以在低压下工作。我们现在正在和该公司商谈合作,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功率,共同开发出高稳定度千瓦级别的全固态微波源。&rdquo   除了微波源之外,炬管也是一个难点。金钦汉介绍到,&ldquo 我们用的是铜质炬管,在一两百瓦时使用没有问题。但是功率增大到千瓦级之后,若炬管接头等位置处理不好容易形成微波反射,长期使用就会出现发热的问题。&rdquo 对于这个问题,金钦汉介绍到他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比如将电容耦合改为电导耦合等,未来还会继续改进以保证仪器可以长期稳定工作。   虽然有以上各方面的难点,金钦汉依然充满信心,他说,&ldquo MPT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我们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技术储备。现在浙江大学全力支持,浙江中控还准备专门为这个项目成立一个项目公司。我不敢说一定能做到最好,但是我相信我们整个项目组一起努力,项目目标是完全能实现的。&rdquo   展望:&ldquo 希望未来MPT可以接替ICP&rdquo   相对MPT来说,目前ICP更为业内人士所熟悉。据金钦汉介绍,&ldquo 当前进口ICP基本上都采用全固态高频电源,稳定度为千分之一&rdquo 。那么,MPT与ICP之间相比有什么优势呢?对此,金钦汉说,&ldquo 可以预期,ICP目前能够做的,MPT将来都可以做到;ICP无法直接引入空气样品,而MPT却可以实现空气直接进样分析;氦ICP迄今未能够实际应用,而氦MPT却在较小功率下即可实现。相信千瓦级MPT将为实现&ldquo 全元素&rdquo 分析创造条件,未来MPT可望接替ICP!&rdquo   接着金钦汉详细介绍了MPT的诸多优势,&ldquo 由于获得等离子体装置的结构和耦合方式有区别,ICP是通过开放的环形耦合线圈通过电感耦合获得等离子体,电磁波能并未全部被等离子体吸收,MPT是在一个谐振腔里进行工作,只要调谐得当,微波能就可差不多全部被等离子体利用,也即MPT的能量利用率远高于ICP,1200W的MPT就有望达到1600W ICP的效果。&rdquo   &ldquo ICP只能用氩气工作,而MPT可以用氩气、氮气、氦气三种气体工作。如果说用氩气工作的时候MPT与ICP的性能相当,那么用氦气工作时,MPT的性能显然就要超过ICP了。&rdquo   在灵敏度方面,金钦汉介绍到,&ldquo 带有去溶系统的100W的MPT对于不少元素的检测灵敏度就可以达到ppb数量级,千瓦级MPT的分析性能显然可与ICP相媲美。此外,MPT与AAS(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灵敏度也不差。而且,AAS一次只能测一种元素,MPT可以实现顺序扫描或者全谱直读,一次检测所有元素,只是在顺序扫描测量时所需要的样品量比较大一点而已。&rdquo   在应用方面,&ldquo MPT可以实现大气的直接连续实时监测,还可以将有机组分如油样直接雾化进样进行分析检测,这些都是ICP很难实现的。另外,在高温合金材料中非金属元素的检测方面,ICP遇到了困难(ICP检测卤素要在真空紫外的条件下),而用氦MPT则可在常压下在普通可见和紫外光谱区解决问题,包括卤素的检测。&rdquo 此外,金钦汉还介绍到,此次重大专项中也配备了强有力的应用开发单位,如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他们主要承担MPT光谱仪在相关行业内的应用开发和标准建设等工作。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价格问题,金钦汉肯定地说,&ldquo MPT的价格不会比ICP贵!&rdquo 此外,他还强调到,&ldquo MPT是我们中国人的创造,而且相比ICP又具有以上各种优势,我们没有理由不将它做好。&rdquo   编辑手记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观点:我国理论研究与世界差距并不大,但在产业化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们在走访一些专家学者时发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很多科研结果都停留在了论文和样机阶段,没有了下文;另一则是因为特定需求而开发了相关仪器,但该仪器仅仅应用于某个实验室,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开发。无论是原创研发人还是厂商,都不应得到指责,因为他们都尽了自己的责任。但很显然,双方的对接&ldquo 很艰难&rdquo 。   在我们已知道的信息中,金老师对科学仪器的研发,从MPT到全谱直读ICP光谱仪,再到集成流路(IFC)芯片-数字PCR,或者是世界首创,或者是国内相关技术力量薄弱、商品化产品稀缺的。通过对金老师的此次专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金老师对MPT光谱仪产业化的拳拳之心。   科学仪器从理论研究、样机研发到商业化产品上市,什么机制更合理,什么形式更有利于这么多环节的衔接?这是否预示着市场上存在着&ldquo 技术转化经济人&rdquo 的需求,能否以技术转化经济人为润滑剂,让这个流程走得顺利一些?   采访编辑:叶建
  • 勤邦生物闪耀第五届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于3月2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作为大会白金赞助商,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参展。公司董事长何方洋博士和公司研发实验室主任陶光灿博士分别在主题论坛和分论坛上作了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现勤邦生物总裁马寅生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展台 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现勤邦生物总裁 马寅生先生 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马寅生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到:&ldquo 去年10月份,受到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方洋博士的邀请,也正是勤邦生物公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吸引了我,是以何方洋博士为首的这支年轻团队的真诚感动了我,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激励了我,我毅然放弃了在高等教育继续工作发展的机会,加入到食品安全领域,工作将近5个多月,深感责任重大。&rdquo   马先生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说明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非常突出,但从事食品安全领域工作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相比是严重滞后的。我国在2003年,才开始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尽管目前我国已有70多所院校设立了该专业,但是专业人才的数量与社会的需求是不相匹配的。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上,也对各大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方洋博士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方洋博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报告。    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现状    何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现状,国际上1963年,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创建了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该委员会的宗旨在于保护消费者健康,保证开展公正的食品贸易和协调所有食品标准的制定工作。出口国现在监控的项目包括有欧盟食品法典、欧盟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等。    中国现在监控的项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省、地、县、乡镇各级政府检测机构;食材生产和食品加工品控制测实验室;第三方检验机构。 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   何博士谈到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1)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检测时间越短越好;(2)检测灵敏度更高,接近或达到分析仪器的水平;(3)检测仪器微 型化、自动化;(4)检测方法集成化,依稀检测可同时测定多种成分的技术;(5)检测产品国际化,加快开发我国自主生产的快检产品,并供应给其他食品贸易 大国;(6)检测方法标准化,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共同研究建立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进而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   食品安全控制   食品安全控制的两条线路:(1)终点控制,即终产品标准控制,思路是按标准验收而不论来源。例如终产品个营养成分和辅助成分的定制定量标准;有害物的限量或禁止标准。(2)路径控制,即溯源控制,对食材、加工各环节过程进行控制,例如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是按溯源来定义的。   还应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数据库,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重点危险物质,采取批批检测方式;对其它危险物质,进行抽样检测;普检抽检相结合,保障食品安全。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主任 陶光灿博士 陶博士从食品安全的背景出发,引出食品安全受到国家高度重视。针对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陶博士讲到以下几点:   1、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检测时间越短越好;   2、检测灵敏度更高,要求快检方法的灵敏度接近或达到分析仪器的水平,满足超痕量值指标检测的需求;   3、检测仪器微型化、自动化。   4、检测方法集成化,要求通过一次检测可同时测定多种成分的技术;   5、检测产品国际化,研究生产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安全快检产品,同时需加快我国开发快检产品供应其他食品贸易大国,目前主要趋向于东南亚及亚洲等;   6、检测方法标准化,组织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的专家共同研究建立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进而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   陶博士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用于食品检测的发光免疫分析。该技术是将灵敏的发光分析和特异的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新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该技术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激发中间体,使其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出等能级的光子,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光子的测定,可以精确定量被测物含量。   勤邦生物结合公司试剂研发平台,在国内率先将化学发光免疫(CLIA)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开发出&ldquo 高通量自动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rdquo 。接下来博士列举了沙丁胺醇检测实例,并同酶联免疫(ELISA)检测方法、LC-MS检测方法作了对比。证明化学发光免疫(CLIA)技术能有效弥补目前快检技术不能定量,仪器检测过程复杂,成本高等技术缺陷,预言其将成为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新兴领域。 关于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勤邦生物专注于食品安全事业,为农业系统、质检体系、工商抽检、企业自检等用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先进的技术支撑和高效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秉承&ldquo 至诚、至善、至勤、至精&rdquo 企业文化,着重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依靠自主创新和卓越品质,推进食品安全检测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百姓食品安全与健康全力以赴。
  • 俞汝勤院士荣获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6月23日,湖南长沙举办亚洲首次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mdash &mdash &ldquo 第十五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rdquo (CAC2015),国际、国内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大会。在大会上,国际化学计量学科学委员会常任委员会主席Lutgarde Buydens 教授隆重颁发本届&ldquo 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rdquo (Chemometric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湖南大学俞汝勤先生是唯一获奖者。Lutgarde Buydens 教授就俞汝勤先生的杰出贡献作详细介绍。   常任委员会主席Lutgarde Buydens为俞汝勤院士颁发&ldquo 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rdquo 奖章和证书   俞汝勤院士是中国化学计量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发展者。1959 年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化学系,上世纪60年代初来到湖南大学, 在70年代后期开始化学计量学方向研究。作为中国化学计量学的开创者之一,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在上世纪80-90 年代就研究开发了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包括系列稳健方法、系列多元校正方法以及基于形态学及混沌概念方法等 并出版了两本有关化学计量学专著:《现代分析化学的信息理论基础》(1987年)和《化学计量学导论》(1991年),作为国内早期的化学计量学书籍,在中国系统地介绍了化学计量学。1992年俞汝勤院士受国家教育部委托在湖南大学主办了高校青年教师化学计量学讲习班,主要培养化学计量学人才。他指导的逾80 位研究生中有四分之一从事化学计量学研究,一些优秀的学生已成为中国有关化学计量学方向学科带头人。由于他在化学传感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对化学计量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俞汝勤教授在 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1 年,俞汝勤院士领导共同创建了我国高校分析化学领域第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于在复杂分析系统化学计量学多元分辨、高维校正等方面的重大贡献,他领衔的小组荣获200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及波谱结构解析的化学计量学研究"),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获得的化学计量学方向最高奖项。   1997 年,俞汝勤院士领导,在湖南张家界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化学计量学国际会议,开创了中国化学计量学与国际同行广泛交流的新局面。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之初,他就开始了许多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机构包括:瑞士联邦工业大学(苏黎士,1985)、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鲍尔曼,1989)和爱达荷州立大学 (1989)、俄罗斯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莫斯科,1991)等。1991年,他应邀在挪威卑尔根召开的第二届斯堪的那维亚化学计量学研讨会上作大会邀请报告&ldquo 化学计量学在中国&rdquo 。在 1993-94 年期间,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国家标准机构主讲2期化学计量学讲习班。俞教授在新加坡组织了国际化学计量学研讨会。1997 年,在日本福冈召开的亚洲分析科学大会(Asianalysis)上,做"分析化学: 化学计量学最新发展趋势"大会邀请报告。   俞汝勤院士在国际化学计量学领域学术研究发展中做出了特别贡献,在促进中国与世界以及国际上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特授予其&ldquo 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rdquo !仪器信息网专题采访俞汝勤先生,畅谈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在中国、化学计量学与中国分析仪器产业升级等话题(详见:化学的哥白尼革命&mdash &mdash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俞汝勤)。 第十五届国际化学计量学会议报道,请点击!   俞汝勤院士简介   19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化学系   1959-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   1962年至今在湖南大学任教   以化学生物传感器与化学计量学为研究方向。1981年任教授,1983年任博士生指导教师。1991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99年任湖南大学校长。现任《化学传感器》主编。曾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及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ldquo Analyst&rdquo 地区顾问编委。现任国际化学计量学学会期刊《Journal of Chemometrics》编辑及国际分析化学期刊《Analytica Chimica Acta》顾问编委。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三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光召科技奖与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   &ldquo Chemometric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rdquo (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简介   第十二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CAC XII 2010)开始设立&ldquo Chemometric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rdquo ,该奖项由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科学委员会组织评选、颁发 ,以表彰为国际化学计量学做出特别贡献者。
  • 罗苏秦:意外的近红外应用纯粹之旅- 分享在欧美工业界20年的经历
    p   strong  前言 /strong /p p   当我还在大学做最后一年的课题研究时, 除了对环境污染及临床化学的应用感兴趣外, 同时也对一篇出自于科学期刊的文章印象深刻, 那是有关过程分析和化学测量的介绍 (Science, p312, Vol 226, 1984) 。当时也没有特别留意到出国留学之后, 冥冥中的安排我一脚踏入光谱过程分析的世界里。 当然二十多年的近红外光谱应用生涯非几页纸可说完,加上最近工作实在繁忙,交稿在即,借助近红外平台分享我在美国各个工作期间的近红外应用琐事和心得,其实每份工作成功或失败经历都值得纪念,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分享本文之后在美国Barr Laboratories (现为Teva Pharma),美国先灵葆雅公司(Schering-Plough) (现为 Merck & amp Co 默克药厂),英国葛兰优素公司(GlaxoSmithKline- 新加坡分厂)工作时的经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595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2020d806-f1da-40e4-9fea-bc2d8f67caf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1ec9462f-3b01-4655-9eff-1855ac7de35b.jpg" / /p p   strong  美国的近红外研究生涯初開始 /strong /p p strong   “误入歧途”——选择专业和导师 /strong /p p   1985年赴美留学之前,我的研究所计划是分析化学,临床分析或是环境分析均是我考虑的目标。然而进入美国罗得岛大学的化学系之后,面临的分析化学抉择却影响我的一生科研方向。当时系上有两位叫布朗的教授,一个是色谱(HPLC)的Phyllis Brown, 我佩服她的原因主要是她结婚生子之后才开始念研究所,最后成为HPLC在药物生化分析的大师。现在药典中化学分析的标准仪器色谱技术,就是她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奠立起来的!可惜那时她的研究生太多,无法适时加入。系上另外一位教授是Chris W Brown, 是主攻分子光谱分析以及化学计量学应用,曾和红外光谱大师Peter Griffiths先后博士后研究,上世纪70年代申报政府研究经费时最为称道的是以红外光谱指纹辨识海岸石油污染方法,因为每艘货船的油料独特,因此可判断出港湾附近油料污染来源自于何处。研究进展到以迷你计算机计算取代肉眼判读,因此他的实验室有一台像电冰箱的Nova mini-computer,及卡片阅读机,而他的研究方法也成为美国海岸防卫队的海洋油污来源检测法。布朗教授也与工业界合作,曾经是那时期首屈一指的Bio-Rad Digilab FTIR公司和Beckman紫外-可见光仪器公司的技术顾问,因此教研室的各种光谱仪器比较齐全。我那时抱着光谱分析不就是看图说故事的心理,意外的进入分子光谱和计量学世界,在之后的三十年中,我参与杰出学者的百家争呜,评估各种技术的特性,发展现场光谱应用和观看仪器厂商起起落落的惊奇之旅! /p p    strong 比耳定律和化学计量学的初步较量 /strong /p p   第一次接触到近红外数据分析之际,我一直百思不解是在大学本科所接触到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比耳定律(Beer-Lambert Law)。为什么一旦涉及到部分光谱区域,就必须处理矩阵排列,诸如反矩阵,真的把我搞的晕头转向!所以初步学习中,实在是入门困难。尤其当时导师倡导所谓的P-Matrix(反最小平方差-就是现在常用的多变量线性回归)定量校正模型,虽自成一格,但也需要符合光谱波长数目小于或等于样品数目。因此我们釆用「优化选择波长数」和「傅立叶变换」来降低波长数目。记得在那一段日子中,导师常常和另一位提倡K-Matrix(最小平方差)研究学者David Haaland 互相辨证K或P-Matrix的方法优劣。这种争议出现在不同的科学论文或会议中,直到PCR/PLS普及之后才勉强终结战火。化学系的另一位教授,James Fasching也曾开过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课程,我也曾经有幸研究他的教材以及在迷你计算机上执行AUTHUR图型识别程序(那时和SIMCA分庭抗礼)。在研究所中,第一次所使用的近红外光谱仪是未完全商业化的Bio-Rad Digilab的FT-NIR。由于是初试仪器,所以教研室的每位研究生必须学习如果开机,进行双手微调干涉仪的性能。虽然歩骤有点繁琐,但是在我早期收集不同近红外光谱数据库中,高分辨率(4cm-1)的图谱的确给了我们对近红外光谱所代表官能机结构启发,例如CH2和CH3在芳香族和非芳香族的差别,以及水分中自由水和约束水的影响等!这些近红外光谱库也造就了我未来和另外一位近红外专家Louis Weyer(她最近发表解析近红外谱图的书,国内有中译版)的合作!直到1990年左右,我们得到另一台捐赠的Pacific Scientific NIRSystems 光栅型近红外分析仪,我的师弟妹们才开始增加近红外应用的范围。 /p p strong   纯物质在那里? 初探混合物数据库鉴别 /strong /p p   在研究所中第一次近红外应用是建立中红外及近红外的标准光谱库,然后进行混合物鉴别(Mixture library search)!当时的研究思路是在一般图谱搜寻时,如果未知物是混合物,传统的一对一比对方式无法有效检测出目标物。因此如何利用化学计量学来定性「分离」出混合成份是研究重点。初期时以C语言处理光谱数据,一个含有3300个气相光谱数据,仅仅是进行主成份分析,在IBM第一代计算器(8086/8088处理器)下的运作就需要至少7个小时,还得配上基于目标光谱重建的验证。所以对我早期不懂程序语言的我,又意外的为光谱分析而学习C语言!然而这项当初想法简单的研究以为到此为止,谁知道在我未来的工业职涯发展中,却总是出现「混合物分析」的实际体验! /p p    strong 搞点在线分析- 近红外技术测量天然气 /strong /p p   除此之外,我的第一个近红外实际化工应用则是和美国天然气研究中心合作,以近红外光谱仪计算天然气的热含量,目的是取代传统的气相色谱分析。其计算方式是基于近红外光谱,定量预测不同烷类含量,配合温度、压力、及相对压缩系数计算而成。我们先在100,250和500 psi压力下以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分别计算,由于各气体的压缩比例不同, 温度也不同, 后来进展再以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综合不同压力计算。那时候实验室有至少30个标准气体钢瓶,用来做建模之用,因此做实验时必须小心考虑高压气体(500psi)的爆炸性!不过从单独气体样品池到光纤在线分析,我们总算熬过去而没有意外!直到最近有朋友还在质疑近红外是否可以做气体分析,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们的研究并证明可以用较为便宜的二极阵列近红外取代高分辩率的FI-NIR。 /p p    strong 药物溶出度定量测定,第一次跟C语言说bye-bye /strong /p p   在毕业前最后的一篇论文是以当时Beckman的最新型二极阵别紫外可见光仪器,做为药片溶出度试验。当然药典中规定单成份分析可直接用紫外光谱仪定量,而多组份(如感冒头疼止咳药)药物则须以液相色谱分析。我们以化学计量学模型预测溶出度,并可呈现较高密度的溶出度曲缐。但是这篇研究的最挑战之处是我必须重写C语言,控制抽取循环样品,仪器测量,移动样品池,收集光谱,预测浓度,以达到自动化软件控制。这个实验及程序再开发,拖延了我半年,完成之后,布朗教授也体会出「宁为光谱分析专家,不为计量学程序开发」的决心,教研室也正式的向C程序语言正式说再见,学弟妹们也松了一口气。? /p p    strong 其他指导应用工作:水质分析,生物检体,生物发酵,纺织品等 /strong /p p   当我开始成为大师兄级别后(意谓着应该毕业滚蛋),我也和师弟师妹们讨论指导他们研究的方案,林杰博士来自于厦门大学海洋化学,所以他「致力」于以近红外技术测试水溶液的pH值,温度及离子度!当时我们就评估近红外的光谱变化是来自于氢键的「间接」影响水分子的OH结构,但是闲暇之余,我们常常调侃林师弟用5万美金的近红外去当温度计或pH meter! 师妹葛振方博士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她则致力于以近红外分析生物检体,包括子宫颈抹片和那时候非常具有潜力的无损血糖分析,她和德国一家生技公司合作测试眼球内溶液和血糖关系,实验室看着大大的牛眼球,却始终无法有一致性的结果。现在葛博士美国FDA工作,也算是我的GMP咨询好友。教研室另外一位师妹李悦博士,研究方向放在近红外非线性神经网络为主的生物发酵模型,并且曾经和美国AT& amp T合作以近红外在线监控清洁半导体晶圆的有机溶剂质量, 她的表现也令AT& amp T惊喜。另外一位来自台湾大学的陈淇旭博士,我曾经指导他利用近红外分析纺织品的组成和色素的研究,原本想法是我们的教研室缺乏HPLC或GC, 因此纺织品成份和色素鉴别不需标准方法,结果研究发表之后意外的成为得奖论文。而陈博士现在也如愿以偿的成为美国辉瑞药厂的过程分析经理。因此我在早期研究所的学习中,和师弟师妹们的互动良好,尤其在研究所及工业界的合作,受益良多(注:美国高校和工业界合作的转化成功率超过10%,尤其是光谱分析应用,但是往往由于机密性,不会发表公开科技论文,一般美国教授并不介意,因为合作有经过学校认可的经费支出,可以列入升等资格)。 /p p   strong  早期工业界阶段: 烟草制造研发, 开启职业生涯 /strong /p p strong   有钱好办事- 大手笔采购各种设备与烟叶烟丝在线水分分析 /strong /p p   在1991年完成博士论文之后,我就直接到美国中部田纳西州的「美国烟草制造公司 US Tobacco」上班。那段在研发部门的时间,相比我以前研究所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简直是天壤之别。除了购买几套昂贵的化学计量学软件外,也购买了两台福斯NIR Systems 近红外,主要分析烟叶中的烟碱及其相关成分,含水量及灰分等,目的是提供QC做为常规之用。因此在此项目中,着重在模型的长期稳健性以及模型可更新性(Living Update),远远超过了在研发过程中所谓的可行性评估。由于烟草化性必须呈报给美国农业部,所以在方法研究上也引进了一般在药厂中所规划的分析方法验证概念,以确认定量模型不仅在建模中必须注意校正集和验证集的误差,而且必须考虑其专一性、线性、准确性,重复性和稳健性等因素。当延申项目至工厂车间内,线上过程分析则多半集中在以滤光片为主的近红外烟草水含量快速检测。有时候发现仪器准确性并不十分稳定,经过研究,大部分的情况可以归属于采样点的位置不佳。由于近红外属于表面分析,如果烟叶/丝在输送带传送过久,表面水份流失太快,当然无法和标准方法一致。这是我第一次投入于在线近红外外技术,因而也造就成日后研究过程分析的基础经验。 /p p   strong  研究烟草来源分类,与专利擦肩而过 /strong /p p   利用近红外分辨烟草种类也是研究重点之一,由于烟草的化学成分依据品种、成长地区、气候变化和复烤方式而有所不同,我们也可以近红外技术判断其来源。当时另一比较实际的挑战工作是如何在混合不同烟叶种类的中间成品中,以快速近红外技术确认其过程正确性,我也开始发展混合物模式鉴别方案,自此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种的模式。当时使用的计算有PLS-DA,神经网络及主成份映对法。记得在1995年的烟草研究员年会中,我的报告也得到当时任职于美国农业部(USDA)的一位老先生的注意,建议我申报专利。可惜当初只喜欢科研而忽略了!不过我还是感谢这位名字像金庸武侠小说的「左天觉」老先生?想必国内从事烟草工作的资深研究员应该对他有印象。 /p p   strong  早期孤独的漫游会议, 结交志同道合挚友 /strong /p p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近红外技术配合的化学计量学澎勃成长,我记得每次参加分析会议时,总是寻找有无志同道合的老中可以交流,互相切磋学习!那时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CPAC(过程分析化学中心)/化学系的王永东博士给我极深的印象,高大英俊潇洒,他对我们现在近红外技术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和其研究生导师Bruce Kowalski 教授(chemometrics 的大师之一)开发出多变量仪器标准化的计算,那就是现在我们耳熟能详详的PDS(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模型传递方法。CPAC其他研究生例如葛志红博士是James Callis(1980年代以短波长近红外分析石油产品而著名)的学生,博士论文之一则是以近红外分析生物发酵过程。王子义博士也是Kowaski教授的学生,研究方向则在非线性校正模型上。可惜国内学者并不熟悉这些早期经典的近红外或化学计量学应用有国内杰出研究生的参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我经常参加不同的近红外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那些大师们以初生不畏虎的心情讨论相关议题,例如和有近红外之父Karl Norris讨论近红外分析石油性质而申请专利的合适性,和Phils William讨论他在80年代傅立叶信号处理的扩充性,和Peter Griffith(红外光谱大神级)讨论FT和光栅型的差异性(注: Griffiths 博士早期治学较为严谨,有他参加会议,我们会很紧张。但到了2000之后,比较随和)!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是参加好几届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GRC)统计在化学化工的应用,见到欧洲大师级如Svante Wold和其第一代学生或追随者(Sijmen de Jong Harald Martens),他们在学术界上杰出成果,无庸质疑。每位应邀讲者必须用一个小时报告,接者就是好几次轮回的二小时讨论。所以演讲者若是没有两把刷子,是很难应付接踵而来的专业讨论。记得那时讨论美国统计及实验设计大师George E. P. Box 的一段话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具体可解释为”每个model都建立在一定的假设之上,所以所有的model均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之下。只有在假设被满足时,也就是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对该特定情况的前因后果及其路径进行大致有用的描述”. 虽然有其他学者不完全同意, 但衍生至多变量定量建模上,我开始思索倘若一味的追求降低校正集的误差,是否真的适用于未来或未知样品?这对我日后在处理光谱模型的评估上有所启发。然而最令人吃惊的是在研讨会的晚会表现,这些学者们个个多才多艺,搞笑唱歌、古典钢琴、吉他摇滚,真可谓是群魔乱舞,但白天静如学究,夜晚动如疯子。当时的确颠覆我的传统思考,原来国外的教育方向浑然与亚洲不同,学习和才艺可以同时成长,研究和娱乐可以不相抵触,所以开导我未来教导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上的方式! /p p    strong 徜徉在自由自在的研发生涯, 开创不同应用领域 /strong /p p strong   手持近红外设想“胎死腹中” /strong /p p   在UST的职業生涯中,早期最大的困境就是作为近红外技术的推行者的角色实在很寂寞, 开始时无法完全得到共鸣。所幸身处于研发部门,公司主管给我相当大程度的自由,因此有时可以独立做我的研究实验。好奇心是促使我一直搜寻新技术应用的原动力。例如有一次参加烟草拍卖的场合(由美国农业部负责专卖),了解烟商只能凭借肉眼及触感经验决定烟叶的良劣。此次经历长了见识,因为我实在听不太懂拍卖官的超快速报价英文(注:如果完全听清楚,恭喜一声,你可能是标准的美国南方农民)。然而回去之后在餐厅吃饭时,突然灵机一动思索是否可以发展手提近红外仪器协助烟商在拍卖烟叶时有所客观凭借。刚好那时候我们的产品之一是釆用烟熏复烤烟叶,如果将注意力放在超高含量降烟碱以及其它相关芳香及糖含量,近红外定性鉴别筛检高质量烟叶也许可行。结果实验室近红外结合主成份-马氏距离为主的模型结果证明可行(注:各烟厂公司拥有自己的质量指标)。可惜这个计划虽然立意良好,却由于当时(1994年)软硬件的限制(尤其是计算器)和公司不愿现场分析而得罪烟农的态度,我的手持近红外研究只有胎死腹中了,但实验室的近红外快速筛检仍在收购烟叶时抽样执行检测。 /p p    strong 近红外标准化-模型传递 /strong /p p   在此同时,为了配合在线分析模型开发,经过王永东博士的模型传递启发下,我也尝试以PDS处理不同的光谱,包括指导以前研究所学弟研究在不同采样系统(散反射样品池模型传递至过程在线光纤探头),不同仪器设计(FT仪器传递至光栅仪器)等情况的模型转移。甚至我们也以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模型传递,虽然最后效果和PDS差不多,但是所需样品和计算较为复杂。 /p p strong   人类肿瘤细胞切片的图型识别 /strong /p p   另外还有一项“不务正业”的科研是探讨以近红外进行人类肿瘤细胞切片的图型识别。那时候好友王晓路博士(现美国B& amp W TEK董事长)自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得到不同的大肠癌及子宫肌瘤的未染色细胞切片以供我分析。我利用不同的化学计量学算法可以区分正常、转型期及癌症期细胞种类。害的我花了一段时间研究病理学,满足我的好奇,心想究竟分子光谱观察癌症细胞时究竟代表何种变化?那时认为可能与蛋白质中Amide 吸收或氢键改变有关系。无奈身为烟草化学研究人员,如果发表癌症检测文章,保证被人误解,因此隐而不发,数年之后才在会议中报告。 /p p strong   化学计量学与近红外分析的魔法 /strong /p p   为了寻求快速编程, 我开始以MATLAB软件处理光谱数据,并且也使用Barry Wise的公开发出的PLS_ToolBox(注:国内早期化学计量学的开发多半源于此工具箱,可谓之功德无量)。由于计算简单快速,我痛恨的C语言和GRAMS/AI 的Array Basic程序自然而然的放弃了。由于研发中心的分析项目多采多姿,因此每次在会议中谈论到近红外化学计量学的计算思路,同事们起初是「有听没有懂, 半信半疑」,最后他们每次开会时只有一句话形容我的数据分析:「Dr. Lo 又在变魔术了」。所幸我的研发老板Cliff Bennet博士一直支持我的近红外加计量学魔术。有时候回想起来,UST的同事还真说对了!当我们研究近红外分析技术时,通常伴随着数据处理或解析!对于初学者而言,何尝不感觉到复杂的计算如魔术般的玄机神秘感。但是入门一段时间后,我们慢慢知道魔法的来龙去脉,自己也逐渐进阶成为自成一格的魔术师。在此阶段中,每个人对魔术表演的铨示都不一样,观众也不一様,手法各凭经验,有时各凭感觉,最后当然是期望博得满堂彩。 /p p strong   工业界阶段之二: 脱离烟草研究,迈入专业应用 /strong /p p strong   “天上掉下来的工作”- 摇身一变化学计量学代码开发者 /strong /p p   老实说, 烟草行业的待遇和福利还真是不错, 职业压力也不大, 是可以终生干到老的行业。无奈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开始对烟商不满,因此前景暗淡。而离开UST是一件偶然意外的经验。当我去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度假时,我的好友希望我能去一家他应征过的公司(Thermo Gamma-Matrics)看看!因此我抱着好玩的心态带着我的三页履历表和他们聊聊,反正如果他们感兴趣,理论上会再安排一次正式面试行程,届时又可逛逛这个经常蓝天白云的海洋城市。然而在4个小时的非正式「面试」中,公司研发小组的5个人轮流依据我履历表上的研究方向、会议报告和发表文章一一询问,并且提出他们公司可能面临化学计量学的难题。我突然发觉这次面试比我博士论文的答辩还要辛苦!此次得到的意外经验就是「千万不要在履历表上作假」,否则有时候如果真的碰到一群研发疯子,按表操作,下场会很悲惨!无奈在当天六点结束之后他们也不讨论我下次再来面试的安排,因为我已经被莫名其妙的录取了。那时公司副总给我的录取信就是他的名片,反面写着相应的工资,奖励和预计工作时间 (可谓实时录取)! 这段面试经历一度被戏谑为“从天上掉下来的工作”。然而这项工作并不轻松,因为我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学习上,一直体验「软(件)硬(件)兼施」的双重需要,如今摇身一变,自软件使用者成为开发者。除了每天搅尽脑汁的思索如何克服瞬发伽马中子活化(PGNAA)元素谱图的非线性定量分析,还得编写以MATLAB为主的定性/定量的光谱数据处理程序。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在商业化运作前,我必须确认MATLAB的m scripts不致有著作财产权侵犯的可能性。因此那时候常用的PLS -Toolbox (Eigenvecror)必须舍弃重写,而且在转换成C++后,必须确认计算结果和MATLAB一致,那是我第一次和软件设计人员合作。除此之外,Thermo也支持发展手持拉曼光谱作为毒品鉴别的快速筛检方法(圣地亚哥市位于美国-墨西哥边界,毒品走私交易极为严重)。我的同事Scott Sunderland博士负责此一项目,由于市面上的毒品和非法违禁品均非纯成分,往往加入淀粉、糖粉、小苏打粉或是其他添加物,于是「混合物鉴别方法」又再度派上用场,协助基于拉曼技术的毒品确认。我们在美国FBI实验室分析证明混合物计算可行,他们只针对非法化学物质,而其他合法添加物并非重点。但是有2个因素造成手持拉曼计划停顿,其一是当时激光并不穏定,造成拉曼波长位移,会误导分析结果。其二是简单的掌上型计算器(Palm Pilot)的浮点运算不给力,无法进行Single value decomposition的计算。其中针对第一项,公司希望我能够用计量学克服,不过那时我还没有聪明到用掌上计算器解决复杂的基线标准化计算。尽管如此,Sunderland博士还是努力改良硬件,至今虽然换了不少公司,还是始终着重于手持拉曼仪器,如今布鲁克公司的手持拉曼Bravo就有他的早期努力影响。然而在那段「软件运作」期间,顶着巨大的压力,用2台计算器工作,代价是意外的变成:视茫茫而髪疏疏的程序员。因此尽管爱死了美丽的圣地亚哥城市,但是内心深处必须有所决定,寻找可以令我再回到「软硬兼施」的职业生涯轨迹上。 /p p    strong 工业界阶段之三: 加入默沙东制药公司PA(Process Analytics)部门 /strong /p p   选择去位于美国东岸的默克大药厂(北美地区称默克 Merck,其他地区称默沙东)时,绝对不是意外,是我一直向往医药行业方向而努力发展的结果。因为我早在UST烟草分析项目中就已经效法制药GMP法规的分析方法验证和在Thermo公司负责计量学及在线分析。因此我时常鼓励年轻的同事或朋友在考虑切换不同领域的职场之前, 需要问「我是否准备好了」? 刚加入默克之时虽然知道需负责过程分析控制(Process Analytics), 但不知是承接默克研究实验室(MRL)的在线分析项目,然后由我们负责转移项目至工厂车间,同时还需确认合乎GMP的架构。我那时候的经理Joep Timmerman博士人缘与能力优秀,向单位申请到许多经费,记得那时候我们4人小组拥有6台实验室近红外光谱仪,4台近红外过程分析仪,2台过程质谱仪,一台过程拉曼光谱仪,一台拉曼光谱成像及FT近红外成像光谱仪, 在当时默克厂内,可真是光谱专业大户,财大气粗。 当时默克药厂只有不到10个人负责在线过程分析,但技术转移至车间的只有我们4个博士的小组,每个人主要负责两个计划,并支持其他同事的两个项目。由于是直接装置于最终生产线上,并不是所谓的小规模研发项目,因此挑战性极大,常常有不同的状况发生。 /p p    strong 监控原料药(API)的干燥终点- Please give me good spectra! /strong /p p   在过程分析中, 最关键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在动态测量时, 如何取到高质量的光谱。我的第一个制药在线(In-Line)近红外过程分析是监控原料药(API)的干燥终点。由于早期过程分析的近红外固体探头较为原始,我们必须自行设计高压清除附着在探头表面的自动化机制,而且法蓝(flange)也须自行焊接。默克在此干燥工艺上依赖近红外分析结果确认有机溶剂和水分含量,但是必须维持水含量到某一水平才能够避免晶型改变。每年9月至12月的生产我们都得在头一个月在分厂内值班,以确认在线系统运作无误。当然在试用时问题接踵而至,例如12吋长的光探头在第一年结束后被某位大爷弄弯曲,自动清除粉末装置性能不佳,劣质光谱充斥而造成预测值上下跳动,建模的釆样不均匀性和标准方法的不一致性都必须件件克服。而其中所令人头疼的是近红外控制软件(4-20 mA)和车间的DCS中控系统不完全匹配,偶尓发点脾气中断讯号, 造成我们小组必须时常24小时待命,提供解决方案。所幸在三年商业化生产中逐渐将项目交给分厂负责,而暂时松口气。 /p p    strong PAT(过程分析技术) 的诞生与定量在线分析理解工艺确认预期晶型 /strong /p p   当然身在被其他药厂朋友称为「奴隶」公司中,每个人必须吃苦耐劳的同时负责不同的过程分析项目,我的第二项在线分析项目是以近红外定量在线(On-Line)分析溶质,以确认API结晶的起始浓度,然后再加入晶种并开始降温,如此才能得到预期的晶型。自PAT角度而言, 我们必须了解工艺过程和所有关键的差异来源, 例如起始溶剂浓度和晶型的关系。自分析技术上而言,基于近红外分析而控制结晶过程则必须在严密控制的温度下,否则定量模型失效,严重时结晶沉淀会干扰流通池性能。我和研究组的同事George Zhou规划了许久,计划技术转移到新加坡分厂。当我们将分析仪和所有相关设备送到分厂后,在预计出发前的二周才发现新加坡分厂取消安装项目计划,理由是他们有能力控制结晶过程,不需在线仪器监测。所以计划被拦腰砍断,我的新加坡到此一游的梦想也随之破灭。最糟的是直到我离开默克前,我们还找不到我们留在新加坡的那台倍感寂寞的过程近红外仪。即使如此,2003年我又负责技术转移另一项近红外为主的过程分析项目, 此时我们正式采用过程分析技术的术语(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其实PAT一词约在2002年自美国FDA发展出来,直到2004年才有正式文件. FDA定义PAT是一个系统,即作为生产过程的分析和控制,是依据生产过程中的周期性检测、关键质量参数的控制、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确保最终产品质量达到认可标准的程序。大家也许会好奇第一个被美国FDA审批通过的PAT项目? 可惜答案并不是大家所期望的光谱方法, 而是英国葛兰素史克(GSK) 药厂在2004年5月批准的快速微生物检测(RMM,Rapid Microbiological Methods)。因为检测结果在24小时内就可知晓,而传统的技术检测方法却需要三到五天。可见FDA对PAT的工具思考角度并非仅包括一般的过程分析化学仪器。如果仔细体会PAT 中的术语, “分析”在学科面上必须包括化学、物理、微生物、数学、风险分析这些学科,并要将其整合的方式导入。简言之,“分析”一词在此就是指“分析性的思维”,而不仅仅是它在分析化学中的含义。 /p p strong   近红外在PAT项目中实施- 成功往往来自于态度 /strong /p p   我的第三项近红外应用放在新加坡制剂厂的流化床干燥监控,立项原因是传统的温度/湿度控制和停机取样分析无法明确决定水含量干燥终点。在此项目上,是第一次用单一近红外配合multiplexer监测两台流化床干燥器。在美国总厂测试时, 我们已经考虑了光纤探头自我清洁窗口的功能和优化采样位置,并且进行一系列的质量风险评估管理。因此在PAT技术转移上,软硬件的问题不常发生。只是在建模过程中如何取得较宽的水含量范围的特别方案比较琐碎。 在新加坡分厂和当地的工程人员配合及培训时,和他们相融甚欢,也体会了新加坡对执行GMP法规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工作了3个多星期,直到整个工艺验证结束后才返回美国。当然在默克PAT小组内我也必须支持或暂时负责其他同事的项目,例如过程近红外控制制剂包衣过程终点,混合均匀度终点和在线分析奈米磨碎过程终点等。其中属在线近红外测量液相中磨碎时的粒径大小最具挑战性, 我们必须考虑监控范围以降低非线性因素, 而且必须排除批次间残留液体的干扰。最后虽然成功的执行方法验证,但是由于临床实验结果不佳, 导致从原本2或3台近红外仪器/每年400批次量降到一台近红外4批次量, 近红外分析的时效优点也就不明显了, 令我们有种非战之罪的感觉。回想在默克经历繁重冗长的过程分析项目中, 除了必须仔细规划实用性外, 最大的收获是考虑如何成功的推广PAT(包括近红外实验室方法) 计划。我的个人经验是项目负责人的态度与格局。第一要求必须放下姿态, 作为技术「销售者」, 销售目的就是让车间或QC使用者可以心悦诚服的接受项目, 其次项目负责人也必须具有足够的情商, 扮演部门「协调者」, 协调重点是促使各相关单位共同配合合作。 通常傲慢、官僚与沟通不佳等因素会拖累项目的实现成功率, 往往令PAT工作组疲于奔命。 /p p   strong  基本功不可疏忽- 近红外QC常规分析项目 /strong /p p   通常过程分析技术的项目耗时耗力,必须是配合不同单位与分厂人员合作,所以在转移技术时必须靠点运气才能妥善完成。为了不令我在每年的绩效评估上太难看,我同时也积极负责近红外为主的QC常规分析项目, 例如原物料鉴别,药片含水量,药片含量和药粉润滑剂含量等。这些工作比较容易上手,也较易实践。当然最挑战的工作是除了自己做方法开发外,还得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以及支持其他分厂(例如荷兰,波多黎哥,新加坡,及美国其他分厂)。当然也得包括准备符合法规要求的申请新药CMC文件。除此之外,由于小组实验室位在研发中心内,我也好奇的思考如何利用光谱分析协助或加强制药配方研究。在这个前提上,我和研究中心的同事们合作评估尝试不同的项目,例如以近红外分析药片在实验稳定性的外观变化 拉曼成像技术评估药片均匀度 近红外评估早期开发配方时,API及辅料对于压片头的相对沾黏性以及生物发酵时原物料的质量问题。综合而言, 在药厂工作时, 不论是发展近红外实验室常规分析模型或是PAT过程监控模型, 我们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深怕模型不够稳定, 而无法执行质量放行, 后果是直接伤害近红外技术的信赖性。药厂工业的光谱模型必须经的起考验, 自验证批次到未来批次均可正确预测, 如果想要优化更新模型, 绝对无法像其他工业快速实行。必須在遵循严格GMP要求下, 模型更新所需的文件准备, 部门批准和评价时间, 经常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完成。 /p p strong   再跃升一步: 整体PAT软硬件规划设计 /strong /p p   由于有了过去实战经验,转战到新加坡的葛兰史克药厂则是另外一项将光谱分析和化学计量学结合实施的挑战。因此在里,我的任务升级到为GSK全球最新的R& amp D全规中试车间进行整体PAT系统设计与规划。化工车间中所有的管线和反应斧/器有额外预留接口,可以顺利安装光纤探头,不像我过去在老旧的反应器上于找不到多余的接口,而无法顺利实行在线分析项目。我那时规划以一台防爆式近红外光谱监控2台干燥器, 采样方式分别为气体池和自动推送式散反散固体探头。然后再以一台多通道近红外放在中控室透过80-120米光纤监控位于4楼及5楼的4个液体蒸馏和结晶器。在生产过程中, 我面临最大的操作挑战包括如何在不同单元操作运行时可以保持多通道近红外运行顺利 (例如蒸馏和结晶),过程软件不至于闹情绪罢工, 光纤探头防防漏胶片不会失灵。过程近红外分析仪上线6个月之后, 中试车间的领寻深具信心, 修改批次记录,将控制杈连接至车间主控平台,完全以近红外数据为终点判断。当然其他PAT工具还包括过程中红外分析仪, 紫外& amp shy 可见光分析仪,Lasertec(粒径分析仪) 等, 但是它们的实用价值没有近红外技术广泛。同样的经验也发生在GSK的新加坡车间,我和其他同事之间,甚至于和工厂PAT负责朋友彼此尊重,沟通与谦卑,令我在运行两年约20次不同新药制造研究中,只失败了一次。那一次并非技术或协调不佳,而是监控干燥用的气体池阻塞。 /p p    strong 你相信化学计量学的计算结果吗? 比较PLS回归分析在不同商业软件中的结果 /strong /p p   另外一项有趣却很费时的研究项目则是比较化学计量学PLS回归分析在不同商业软件中的结果。 从我在Gamma-Metrics工作时就开始评估PLS计算的相等性。在默克工作时候的基本想法是,当使用化学计量学的PLS定量分析时,常用的光谱仪器专用(例如Bruker OPUS,Thermo TQ Analyst, FOSS NIRSsytems VISION等)和第三方软件(例如Unscrambler, Pirouette, GRAMS/AI , SIMCA等)是否计算一致?如果美国FDA审批方法时, 应该如何回答? 我那时利用业界通用的数据组(著名的汽油辛烷值公开近红外光谱集)比较了10种商用软件,也需学习使用10种操作,再加上PLS_Toolbox做为验证,确认软件均釆用NIPAL的PLS演算(注:如果使用其它PLS变种演算,例如SimplePLS, 结果会不一样)。基本上,如果不涉及光谱预处理,软件测试结果均一致。但如果使用Savitzky-Golay导数,包括平滑时(釆奇数点),那么如何处理光谱起始和终结区间,均可能造成不同的PLS预测结果。此外我也发现某一著名计量学软件在用Savitzky-Golay导数时的归一化(normalization)可能有误,最后他们在2003年改正。当我在匹兹堡会议上报告后,同事听到其他研究人员的耳语:“大概只有默克的财力才能做这项研究吧!”。虽然在默克药厂可以「软硬兼施」的应用光谱分析技术,并寻思编写比较有效益的计算方法,但是第二年老板Joep Timmermans博士忍不住的告诉我?「把注意力放在硬件设计,因为可编辑式计量学软件(例如MATLAB)虽然预测结果极佳,但是保守的药厂文件还是执着于符合GMP要求的软件,容易被更改的程序是不被车间接受的」。因此在往后的数年制药项目上,我是过着“吃硬不吃软”的日子,必须搅进脑汁的专注于“如何改良取样设计以取得优质光谱”的实际方案。只有在应用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SPC) 技术分析批次生产时, 我又可以使用商业化软件进行分析评价。 /p p strong   光谱仪器世界多半以投资大钱来赚小钱, 厂商合并或买卖是时有所闻-仪器公司的“自我陶醉”与“破茧成蝶” /strong /p p   在我进入制药的世界中,光谱仪器公司在美国本土的占有率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在2000年前后,福斯NIRSystems的近红外是最先完成GMP要求的验证文件(IQ/OQ/OQ),默克早期使用福斯近红外主要是文件完整和支持及时,主要是那时主管销售的经理Paul Entrope热情负责,客户们有求必应。但是据我个人的观察, 福斯NIR在2000年初期如日中天时犯了一些错误。其一是对美国药典近红外 USP& lt 1119& gt 性能要求测试掉以轻心, 没有适时编入软件中(他们认为药典规划只是推荐而非要求) 其二是美国辉瑞药厂对其穿透药片式近红外设计有意见,但是当时可能没有得到适当反映,因此辉瑞进行新近红外仪器评估, 逐渐改用其他品牌。德国布鲁克光学设计的近红外MPA获得重视,他们引以为傲的验证文件则是得到辉瑞英国分厂的支持。当时默克也决定评估新一代近红外仪器时,Thermo的Antaris第一代表现普通,ABB Bomem的近红外软件并没有得到太多青睬 Brimose的AOTF仪器多用于在线, 不适于实验室中的多功能应用,而布鲁克的MPA居然没有在同事的评估名单上。因此那时在波士顿任近红外经理的王茜博士,专程为此到美国费城外围的默克厂测试而深獲好評。但是Thermo的改良版Antaris II也逐渐得到重视,加上雇用一位以客为尊的銷售经理, 最后打败美国东岸营销不力的布鲁克而成为默克全球首选近红外仪器。当然各家药企也都有着不同的喜好,例如当时在过程分析技术公布前后,辉瑞药厂的实验室近红外仪器釆用布鲁克的MPA, 过程用近用红光谱仪却使用ABB。GSK 原料药厂的过程分析则以布鲁克的Matrix为主,诺华釆用布鲁克或是Thermo, 而Sanofi-Aventis早期的过程分析则使用Brimrose的AOTF近红外。从商业竞事角度而言,仪器公司的高管们不可过于满足于现况,沈迷于占有率的优势, 如果技术设计一直原地踏步,市场销售人员消极懒散,或是服务支持疏忽怠作,有极大的可能被其他积极而为的仪器公司追赶而上,逐渐失去市场。 /p p   至于其他的高科技光谱技术,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美国Axsun,是一家生产MEMS为主的微型光谱仪器公司。本来觉得其系统的光谱分辨力可能和一般的二极数组仪器差不多,但是我的研究所导师布朗教授告诉我应该看看这套分辨力优于光散式仪器的新一代MEMS检测器。当Richard Crocombe博士(之前曾任职于Bio-Rad Digilab)到默克厂区介绍时,原来的想法是大量生产以压低售价到5000美金左右,因此企业在过程分析使用其微光谱仪可以「plug and play」。在当初推广时,低价和微型的确造成轰动,并成为每个会议及展览的重点。虽然立意甚佳,Axsun一直在「代工OEM」及「自有品牌系统」的商业模式上举棋不定,加上达不到量产,价格始终无法降低,自行系统设计的软件不佳,最终也只有采用OEM模式,但是公司也元气大伤。因此在近红外的仪器发展史上,创新技术公司如何平衡「代工OEM」及「品牌系统」上一直存在经济矛盾和持续改进的困扰。早期的德国Carl Zeiss 光谱仪部门和最近JDSU 公司 (已经改名为Viavi Solutions) 的MicroNIR也自初期的超低價位, 经历过一段「自我陶醉」的挣扎而重新改变商业模式的时段。 /p p strong   后语 /strong /p p   多年的近红外分析生涯中, 开发和实施时酸甜苦辣, 真可谓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感触良深。当然一旦成功的为使用者接受, 彷佛是自己的孩子诞生一般, 兴奋不已。我在实践过程分析时常将在线光谱分析系统理念比拟成傻瓜型相机, 消费者不会研究相机如何自动对焦或是消除红眼睛效应的原理, 他们只要按下快门就可得到清晰照片的结果。同理而言, 我放近红外分析的最终用户也是如此期望, 那就是给他一台分析仪, 具备简单的操作性, 准确的预测性, 和长期的稳定性。问题是谁会负责辛苦的设计规划, 采样建模, 而且偶尓遭到白眼对待或怀疑? 当然是你我这一群对近红外有的无比热情和希望, 有点怨又带点悔的默默耕耘者! /p p   最后, 改编星际大战的著名台词 - 愿NIR 原力与你同在 (May the NIR force be with you)! /p p & nbsp /p
  • 勤卓科技发布勤卓半导体恒温试验箱洁净恒温箱洁净烘箱HK-138EC新品
    半导体高温老化试验箱 半导体高温老化试验箱 恒温箱又名鼓风干燥箱是航空、汽车、家电、科研等领域必备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和确定电工、电子及其他产品及材料进行高温试验的温度环境变化后的参数及性能。产品名称:高温箱 容积138L型号:HK-138EC温控范围:室温+10~290℃; 内箱尺寸:550*500*500mm(W*H*D)外箱尺寸:1020*710*675mm(W*H*D)控制精度:±1℃温 控 器:LED 数显、智能温控器;箱体材质:内箱不锈钢板;加热部件:底部加热,两组加热器件分别控制。热 电 偶:PT100 铂电阻 ;定时功能:0~999 分钟;0~999小时热风循环:空气经风机从底部抽进风道,在左侧边吹出;标配层架:1块网架。其它可加保护装置:超温保护系统 温老化箱/台式高温箱/电子老化高温箱1.采用微电脑PID控制,具有PID自整定功能,确保设备在任何工作状态下都能达到zui佳控温精度;2.方便的温度补偿功能,较好地避免了显示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误差;3.独特的立式拼装设计,使箱体结构更合理,占地面积小,有效利用空间;4.配备玻璃内门或观察窗,方便观察试品的试验情况;5.产品具有测量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定时恒温功能。创新点:优质钢板,造型美观,新颖 勤卓半导体恒温试验箱洁净恒温箱洁净烘箱HK-138EC
  • 勤卓科技发布勤卓厂家促销高温老化箱300度现货恒温箱HK-136B新品
    厂家促销单独高温箱恒温箱300度现货干燥箱恒温箱又名鼓风干燥箱是航空、汽车、家电、科研等领域必备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和确定电工、电子及其他产品及材料进行高温试验的温度环境变化后的参数及性能。厂家促销单独高温箱恒温箱300度现货干燥箱一、产品名称 高温老化试验箱1.1产品型号 HK1.2产品功能 恒温箱又名鼓风干燥箱是航空、汽车、家电、科研等领域必备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和确定电工、电子及其他产品及材料进行高温试验的温度环境变化后的参数及性能。1.3工作原理 热风机,或是直接用电阻丝加热 二、产品属性 2.1温控范围 室温+10~290℃; 2.2控制精度 ±1℃ 2.3温 控 器 LED 数显、智能温控器; 2.4箱体材质 内部镀锌板、;外部铁板喷漆 2.5加热部件 底部发热丝加热,两组加热并可分别控制; 2.6热 电 偶 PT100 铂电阻 2.7定时功能 0~999 分钟 三、烤箱结构 3.1热风循环 空气经风机从底部抽进风道,在左侧边吹出,鼓风循环 3.2标配层架 2块网架四、安装场所 4.1 注意事项 易燃、易爆 有液体流下物品不能烘烤。(机器周围环境温度维持在+5~+30℃之间,贵厂自行负责配至机器设备旁边) 4.2 电 源 AC220V 50HZ 五、新机交贵厂随附资料◆操作说明书、维护手册◆ 品质保证书、保养记录卡 创新点:优质钢板,造型美观,新颖 勤卓厂家促销高温老化箱300度现货恒温箱HK-136B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