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茅以升

仪器信息网茅以升专题为您整合茅以升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茅以升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茅以升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茅以升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茅以升话题讨论。

茅以升相关的资讯

  • 第22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在宁颁奖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东南大学共同主办的“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二十二届颁奖大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举行。   大会向荣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10个奖项的100多名获奖者代表颁发了奖牌、证书和奖金。获奖者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了铁路、公路、桥梁、城市建设等领域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理工农医等科研院所的优秀科研人员 高等院校、重点中学的优秀学子。其中,我国土木工程界公认的最高个人荣誉奖之一——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分别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刘金砺研究员、天津大学顾晓鲁教授获得。   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设立于1991年,包括桥梁大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铁道工程师奖、北京青年科技奖、建造师奖、铁道教育希望之星奖等十余个奖项。设立22年来,先后有2300余名相关领域杰出科技教育人才获得了该奖的各项奖励。
  • 第21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颁奖
    “桥梁大奖”得主王伯惠(中)与获得“铁道教育青年之星奖”的兰州交通大学学子 来自企业的30余名一线技术人员荣获“建造师奖”   6月16日上午,我国桥梁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第21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在中南大学颁发。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覆盖铁路、公路、桥梁、城市建设界的157名优秀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科研人员和学子获奖。其中,备受瞩目的”桥梁大奖”被授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陈英俊、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伯惠、无锡路桥集团高级工程师苏松源三人。   “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是为纪念我国桥梁工程奠基人茅以升先生而设,创建于1991年,目前已发展为12个子奖项,奖励2000余人。其中的“桥梁大奖”和“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个人最高荣誉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迄今仅共授予31人。   全国政协副主席、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表示,希望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以本次颁奖大会为新的起点,继承和发扬茅以升先生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精神,为祖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   本届大会由中国工程院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南大学承办。大会期间还举行了“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论坛”,7位院士及众多专家出席,就“促进我国桥隧工程的创新、安全与节能”等工程技术问题及桥隧发展的未来与展望进行了探讨。 2011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各奖项获奖者名单 奖项名称 获奖者姓名 单位名称 桥梁大奖 王伯惠 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陈英俊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苏松源 无锡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桥梁青年奖 宋 晖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罗承斌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张振学 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青年科技奖 王云波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季向阳 清华大学 杨翠红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曹 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曾 嵘 清华大学 张国俊 北京工业大学 李云开 中国农业大学 张作衡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姜春岩 北京积水潭医院 赵尚传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桥梁技术研究中心 侯仰龙 北京大学 李文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青年科技奖王进廷 清华大学 叶 敏 北京大学 罗禹贡 清华大学 建造师奖 孙彦军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杨 志 北京六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段鹏俊 北京市政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李清富 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王卫东 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线登洲 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汤天鹏 沈阳天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王建胜 大连筑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孙建毅 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张 聪 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邬荒耘 上海市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吕国兵 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 葛汉明 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王先华 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傅 明 南通五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易兴中 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傅伟东 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孔祥仁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造师奖 王凌高 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陈钟苗 浙江中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赵学军 安徽华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王世杰 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赵顺廷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李 刚 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 力 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吴小平 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蓝建勋 广东省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肖玉明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王云波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刘 瑾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韩 伟 陕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任慧军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公司西部公司 杨天齐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王希河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万利民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沈良成 中交二工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王 俊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经营分公司 李一勇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吴维忠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建造师奖 江醒标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熊 强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潘中明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卢冠楠 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郑建民 中交一航院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 上官甦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王清明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朱小刚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邓汉权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公司工程管理部 高治双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韩 阁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许建付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汤世明 中铁十六局集团云南指挥部 栾显国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张民栓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段相生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谭国顺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职常应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程德勤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王玉生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张桂俊 中铁上海工程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石武铁路指挥部 木材科研奖 (二等奖) 杨 忠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刘贤淼 国际竹藤中心 木材科技教育 奖学金 张雄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宋坤霖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孙柏玲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吴世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庄明浩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吴海霞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所 刘姗姗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王汉坤 国际竹藤中心 工程教育学生奖 周 侃 清华大学 申 伟 西南交通大学 杨 浪 北京交通大学 江 汇 河海大学 徐世桥 东南大学 霍思逊 天津大学 熊 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艺鸽 同济大学 朱 希 浙江大学 铁道教育希望之星奖 (一等奖) 徐莹莹 北京交通大学 刘 亮 北京交通大学 铁道教育希望之星奖 (二等奖) 刘晓娟 北京交通大学 焦剑波 西南交通大学 田芳铭 西南交通大学 邱君捷 西南交通大学 周晓松 大连交通大学 沈 东 大连交通大学 杨牧野 同济大学 刘笑显 同济大学 张 玮 同济大学 陈 程 东南大学 黄 恺 东南大学 王康达 东南大学 刘佳琪 中南大学 胡可臻 中南大学 李晓庆 中南大学 田清燕 唐山学院 付 琳 唐山学院 柴效达 华东交通大学 徐春林华东交通大学 张 越 苏州科技学院 陈 萍 苏州科技学院 铁道教育希望之星奖 (三等奖) 孙捷萍 兰州交通大学 王晓阳 兰州交通大学 梁胜楠 石家庄铁道大学 张 莹 石家庄铁道大学 全国青少年 科技创新奖 胡嘉琛 王栾畈 郭子豪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宋博成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孙 韵 聂华萱 金 池 辽宁省试验中学 彭菁菁 田 园 冯卓立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李 鑫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恭 烨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 王丹娜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 张兆臣 王若愚 李思阳 东北育才学校 吕一诺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 李 由 晏敏宽 刘华典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马慧芯 马家诺 香港协恩中学 家乡土木工程奖 宁常高速公路镇江段工程 赵旭东 镇江市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处 卜 伟 镇江市交通规划设计院 李海军 镇江市交通运输局 镇江市西津渡老码头文化园改造保护工程 马士良 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纪 鹏 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陆 江 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张 兢 镇江市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 责任公司 廖 星 镇江市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 责任公司
  • 北京纳克公司副总经理陈吉文荣获2009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
    经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推荐、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审核批准,陈吉文同志荣获 2009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   陈吉文同志是冶金分析领域的青年学科带头人之一。在材料分析测试新方法的研究、材料大型科学测试仪器的研制、科学仪器产业化三个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对冶金分析技术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在材料分析测试新方法的研究方面,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创了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新方法。该方法以测试信息原位性、原始性、统计性为特征,解决了材料较大尺度范围内不同元素成分分布和状态定量分析的技术难题。该方法已成为现有宏观平均含量分析及微观结构分析之外的另一种金属材料性能表征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新一代钢铁材料”、“高效连铸连轧”、“新型海军舰船用钢”等一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中和大型钢铁企业的新品开发。为解决目前材料研究中的疑点难题提供新视角和新手段,为材料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该项成果已获2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和1项国外发明专利,并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主持修订了“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的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国家标准(GB/T 4336-2002)。修订后的国家标准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已发布实施。   在材料大型科学测试仪器的研制方面,自1999年起,他先后组织并承担了 “发射光谱改造为夹杂物分析仪”、“火花光谱改造为激光光谱仪”、“直流辉光光谱仪改造为射频辉光光谱仪”、“火花光谱仪改造为油液金属分析仪”等科技部科学仪器升级改造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迅速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此类项目的科学实践,缩短了我国材料大型科学测试仪器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开创了大型科学仪器的研制新思路。   在科学仪器产业化方面,他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课题“新型金属材料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化应用示范”。该项目以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为基础,将大型科学仪器的关键部件模块化、标准化、工程化,实现了金属原位分析仪、单火花光谱仪、气体分析仪、动态冲击试验机等新型科学仪器的产业化,累计实现产值超亿元,打破了国外厂商长期的技术垄断。
  • 15位青年才俊入选!又一青年科技奖名单公布!
    根据《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条例》《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和《关于开展第二十四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经评审委员会初评、终评,王晓等15人拟入选第二十四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现将拟入选人员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2年3月4日—18日。
  • 生物质材料甲醛释放量可随时精确检测
    中国绿色时报5月11日报道 我国科学家自主创立的一项甲醛释放量检测新技术,在检测精度、降低能耗、检测价格等方面全面优于世界各国主要沿用的表格控制法。目前,这一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在今年3月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造板、建筑材料、油漆和轻工产品生产都要用到甲醛,目前尚无其他替代原料,但超量的甲醛会污染环境并危及身体健康。在世界范围内,限定甲醛释放量是各国长期关注的焦点和技术难题。我国是世界人造板生产大国,加强对含甲醛产品的检测和限制甲醛挥发量,意义重大。   近15年来,世界各国主要沿用的检测技术是德国科学家发明的表格控制法,俗称露点法。此方法检测手段比较复杂,尚难达到人们希望的检测精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五”期间,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周玉成率领课题组,开展了甲醛释放量检测环境的动态精确控制技术研究。   目前,课题组已研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挥发物检测环境温湿度的动态精确控制,温湿度检测精度分别比表格控制法提高了40%和60%,并降低能耗50%,而检测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7左右。2009年3月,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并形成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木材科研专项奖。这一成果已通过了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认证,并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证书、北京市新产品证书。   据悉,该课题组研究建立的检测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提出的跟踪控制方法,从理论上解决了检测环境动态精确控制难题,使得甲醛释放量检测环境的控制系统不论在线性或复杂非线性状态,均可进行跟踪控制,理论上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任意理想精度。在精度控制方面,表格控制法无可比拟。   据周玉成研究员介绍,该研究成果已在20多个省(区、市)的近百家单位使用,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家具质检站、人造板检测机构、理化测试中心、疾病控制中心和大学都用这项技术来检测与监督生物质材料的甲醛释放量。这一成果还被用来对建材、纺织品、化工产品等的有害挥发物含量进行检测及出入境产品的质检。科研单位还依托这一技术开展科学试验,高等院校用它来进行教学演示。   2002年~2005年,我国人造板总产值中有75%以上的产品是用这项研究成果抽检的。依托这项技术成果,我国还颁布实施了林业行业标准——《甲醛释放量检测用1m3气候箱》。该标准为国家强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的贯彻落实提供了科学保障。   周玉成介绍说,生物质材料生产企业若及时采用本技术,可对含甲醛产品的生产源头进行检测控制,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避免巨大的资源浪费。按照以往的方法,若待到产品成品后再检测,发现产品甲醛释放量不合格,报废的动辄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立方米的产品。   目前,这项研究成果正逐步应用于国内生物质材料生产厂家,并已在相应厂家建立了检测甲醛的智能型监测网,对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甲醛含量超标产品的生产。
  • 挑西瓜还在靠“弹指神功”?这套设备或让瓜农选瓜无忧!
    炎炎夏日,来上一块西瓜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如何选瓜却一直是个大问题,有人甚至开玩笑,开瓜就像开盲盒,没有经验的“吃瓜群众”如何才能选到好吃的西瓜呢?说到挑西瓜,相信大家会不自觉的弹起来手指头。不错,从瓜农、到市场上卖瓜从业者,甚至是每一个买瓜的消费者都有过弹瓜或者拍瓜的经历。当然,有经验的瓜农将“弹指神功”练得炉火纯青,不过当大批量西瓜上市的时候,农场在西瓜分选方面如果单靠瓜农的人工分选,手指头可能就不堪重负了。不仅如此,人力和速度也是让瓜农头疼的问题。而对没有经验的普通消费者来说,买瓜有时候也只能碰运气了。难道就没有一台机器能够代替瓜农完成西瓜挑选分级的工作?日前,CCTV《我爱发明》-巧分西瓜节目带大家见识了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岗位科学家黄文倩研究员的“选瓜神器”!这是一套用于西瓜品质检测的分级生产线,通过这一套设备,糖度、成熟度、是否空心等问题迎刃而解。(照片来源:CCTV《我爱发明》)西瓜具有体型大,糖度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空心等特性。为了能全面评估西瓜的品质,黄文倩团队自主研发了新的光谱检测系统,重点优化了光路结构,提高了光谱信号的信噪比,确保在低功率照明和短积分时间条件下能够获取到稳定的光谱信号。并且,该团队采用精密定位技术获得西瓜多点位的全透射光谱,可对整个西瓜进行综合性分析,也可以针对特定区域进行选择性分析。2023年6月16日上午,黄文倩研究员将在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期间现场分享报告:《基于全透射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西瓜糖度在线检测研究》,点击报名》》》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岗位科学家黄文倩研究员黄文倩博士,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岗位科学家,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检测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究与装备开发工作,“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等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个人、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第二十三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由仪器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将于6月13-16日举办。iCS2023将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及应用,特别设立了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等专场。同时会议也会选择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内外光谱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一个全新、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点击立即报名》》》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3/
  •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杨忠:她改变了我的生活和命运
    p   我从2002年第一次接触近红外光谱,至今已近15年,时间过得很快,虽然没有取得很大成果,但是我与近红外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近红外一直引领着我成长,从博士研究生到美国访问学者、国外知名大学博士后,从助理研究员到研究员,我的很多成绩都离不开近红外光谱的陪伴。近红外不仅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新领域,而且还帮助我创造了很多科研成果。我深深地感受到近红外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命运。 /p p strong   一、积极主动,有缘结识近红外 /strong /p p   我来自祖国的西南边疆,能来北京攻读博士学位,让我感觉到非常激动。因为我曾经中考落榜,高中都未考上,但几经砥砺,先后考上了大学、硕士和博士,还走出国门到多伦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我非常珍惜来北京上学的机会,因此,我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更能吃苦。也许正因如此,我在导师的众多课题中,有缘结识了“近红外”,并与之相伴近十五载。 /p p   我2002年考进上中国林科院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入学不久,我就开始积极查阅导师的科研项目。我发现导师有一个国家948引进项目“人工林木材的NIR材性预测及增值利用技术引进”,该项目是利用从美国引进的近红外分析技术预测人工林木材材质。我觉得非常新颖和神奇,带着好奇和疑惑的心情,我开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在我国木材科学领域,近红外光谱技术用得非常少,几乎没用中文文献。但是在石油化工、农业、食品等领域国内已有较多的研究,主要是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国内的图书馆有关近红外的资料非常少,经过多方了解,我欣喜获知在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图书馆有《Journal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杂志,于是我就到了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图书馆去查阅,并复印了许多宝贵资料,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学习与研究征程。 /p p strong   二、近红外为我创造了第一次出国机会 /strong /p p   由于近红外技术在国内木材科学领域的研究报道甚少,2003年我产生了写一篇综述的想法。于是,我开始认真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并根据每一篇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再检索,这样就整理出了一大篇文献目录。网络上下载不了或国内查不着的英文文献,我就想办法查找作者的电子邮箱,通过电子邮件直接联系国外作者。出乎我意料的是,许多国外作者通过电子邮件给发我了文献资料,而且还有人把自己发表的相关论文纸质版从国外寄给我,这让我非常感动和非常兴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我的第一篇文献综述《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被林业科学领域最权威学术期刊《林业科学》录用了,接到了录用通知的同时,该期刊的编辑问我有位审稿专家很好奇,想知道我引用的文献中怎么会有这么多很新的国外文献,我想这就是我用心下功夫的结果吧。 /p p   也许因为我的积极主动,以及对近红外光谱的痴迷、热爱和执着,感动了导师。令我惊喜的是,我的导师安排我参加这个项目,并且作为第一个博士生赴美开展课题合作研究。当时,通常只有工作人员或博士后才有机会安排出国合作交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p p   2004年,我第一走出国门,远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南方实验站进行合作研究。我的美国合作导师是Hse Chung-yun(许忠允)教授,他是来自台湾省的美籍华人,国际木材科学院资深院士,为表彰许忠允先生为中美林业国际合作交流做出点贡献,1994年中国林业部部长特授予他 “中国林业国际合作奖”,这也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Hse教授带领我见识了美国非常先进的ASD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他们团队已经利用近红外技术在林产品领域做了大量科研工作,已经发表了许多文章,并且在国外林产品领域的权威杂志《Forest Products Journal》上发表了封面论文。 /p p strong   三、勤能补拙,付出有回报 /strong /p p   Hse教授安排一位近红外专家(So博士)教我近红外分析技术,但是,当我去请教So博士的时候,他很忙,他就借给我近红外光谱仪操作说明书以及软件说明书,让我自己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国内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设备的时候,都习惯了由导师或者是安排工作人员或者师兄师姐教给我们,让我们快速入门,然后开始实验,没想到到了国外之后,这个技术还需要自学。所以,当我拿着厚厚的两本说明书是,感觉压力非常大,心里有点发憷。 /p p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始学习,由于说明书全是英文且有很多不熟悉的单词,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经过多个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的努力,我基本掌握了近红外基础技术。然后,我再去找这位美国专家,把我自己掌握和不懂的知识与他交流,他很惊讶我在如此较短的时间就基本掌握了这个技术,也很高兴地给我教授了许多经验,并进行了指导。随后,我们课题组成员也陆续到达美国,我又把我掌握的方法直接传授了大家,很快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都掌握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现在回想起来,真应该感谢那样的机会,不仅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还增强了我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p p   由于我们国内的实验室没有近红外仪器,我的论文试验必须在美国完成。因此,我心里想一定要利用好这次机会多做一些实验,多出一些成果来报答导师。当我掌握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之后,就开始不分昼夜地投入实验,有时为了完成任务,我经常凌晨几点才回住处,甚至就睡在试验室里,为此我还被我们团队的孙教授称为“拼命三郎”。赴美一个月后,我撰写完一篇英文论文初稿“Rapid prediction of wood crystallinity in Pinus elliotii plantation wood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为此,Hse教授非常高兴,还用这件事来激励他们团队的留学生。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日本的《Journal of Wood Science》期刊上,这也是我撰写的第一篇SCI论文。 /p p   在美国访学期间,我非常珍惜在美学习机会,时刻都想着多做试验,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就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试大量的试验数据,很少参加其他活动,甚至还多次直接拒绝了美国合作导师的聚餐邀请,这让美国导师感到非常的不理解和不愉快。后来在一位老师的提醒下才知道这样的拒绝很不礼貌,于是我赶紧找导师道歉,并解释道“我想利用在这里的这么好的条件多做一些试验,多出一些成果来报答导师??”,美国导师了解我的想法后,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很高兴,还经常送给我吃饺子和好吃的菜,让我节约了很多做饭的时间。由于我做试验是木材生物降解特性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而木材的生物降解实验周期很长,原计划6个月的留美时间显然太仓促,美国导师就特意主动帮我申请延长时间,还给我提供免费的住宿,并且还私人资助我每月一百多美元的生活补贴。这一切都令我非常感动,直到现在都无法忘怀,甚至影响着我像Hse教授一样去关心和帮助我现在培养的研究生。一转眼十年过去了,2014年我的美国合作导师Hse Chung-yun教授荣获“2013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是目前我们林业领域内唯一一位获得此殊荣外籍专家。 /p p strong   四、从学习到创新,近红外可以创造奇迹 /strong /p p   2005年,我完成赴美学习任务,回国后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毕业答辩,并被分配到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工作。不久,我们课题负责人就安排我建立与管理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近红外实验室”,这为我继续坚持做近红外研究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毕业工作后,我仍然认真、努力工作,经常加班,晚上十二点前从没有睡过觉,我无时不刻想着如何将近红外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木材科学领域,以报答恩师和培养我的单位。经过两年努力,我顺利评上副研究员(副教授)。2007年,我被选作为青年代表,在建所50周年的所庆大会上发言。而这一切,主要归功于近红外光谱,因为我就是通过研究木材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才取得很多成绩的。 /p p   木材树种的快速识别是当今国际木材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传统的木材识别方法,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锯样、软化、木材切片、与标本比对等大量试验工作,至少需要2~3天才能完成,难以实现现场的快速、无损识别。为了解决木材快速、无损识别等难题,我申请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项目(优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标准制定等一系列项目,开展了利用近红外光谱识别木材的大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科技部科研院所公益项目等课题,利用近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木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材料能源化利用过程中原料的快速分类与鉴别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p p   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这十多年来,不管有没有课题支持,不管有多少人疑惑地问我“怎么还在做近红外”,我都一直默默地坚持着,因为,我相信近红外一定可以在我们木材领域绽放光彩,我相信近红外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奇迹。十多年的坚持,让我也收获颇丰,例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8项相关项目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20篇SCI、5篇EI,SCI影响因子最高6.44) 已获得7项国家授权专利(红木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方法、木材生物败坏的早期检测方法等) 主持制定林业行业标准LY/T 2053—2012《木材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方法》 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木竹材性光谱速测及品质鉴别关键技术与应用”(2011年)、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研究”(2012年)等 2016年我评上了研究员(教授),成为所里最年轻的研究员。取得的这些成绩也许是微不足道,但对于来祖国边疆的少数民族来说,都是来自不易的,离不开很多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但我心里始终感谢着近红外。 /p p strong   五、近红外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strong /p p   我在近红外上投入的时间非常多,比我的任何业余爱好都要多,甚至在梦里都经常有近红外的身影。 /p p   从2002年,第一次认识近红外光谱,到获得2004—2005年赴美学习机会,再到2009—201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博士后,每一阶段的进步都离不开近红外的陪伴。 /p p   从2003年,撰写并发表第一篇近红外综述,到2007年在国外发表第一篇SCI论文,从发表的SCI论文影响因子0.270到最高6.444。 /p p   从2005年,申请获得中国林科院重点预研课题专项补助项目,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 /p p   从2006年,同时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到2012年主持制定并发布实施林业行业标准 LY/T 2053—2012《木材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方法》。 /p p   从2006年,参加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到2017年赴丹麦参加第十八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并参与和见证获得 “北京· 2021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举办权。 /p p   从经常被质疑到不断认可,从获得梁希青年论文奖到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林业新技术研究所优秀论文特等奖。 /p p   没有近红外,我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收获和成果。 /p p   近红外,引领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她改变了我的生活和命运,她将继续伴随我前进。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中国林科院 杨忠) /p
  • 农工党中央提议改良院士终身制 院士去官员化
    农工党中央在《关于我国院士制度改革的提案》中,提出两院院士去&ldquo 官员化&rdquo 、改进两院院士选举制度等建议,特别是提出要改良两院院士&ldquo 终身制&rdquo ,以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   历史告诉我们,我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共81人当选。1955年,我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233人,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著名学者成为学部委员。将学部委员直接转为院士而正式建立院士制度,始于1993年。那一年,我国还宣布成立中国工程院并开始选聘工程院士。   院士作为国家科技、工程领域的支柱,对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最近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下5188米的下潜记录等等,都有院士的贡献。但随着世界一些国家为了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推动经济复苏增长,克服全球共同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纷纷加大科技投入,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也对我国两院院士和科技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我国两院院士的增选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程度一届高过一届。从世界范围看,在其他主要国家,院士增选基本上被界定为科学界内部的事情。但在我国院士增选如今被放在聚光灯下,受到过多社会关注。因为,院士发挥的作用和具有的权力已经远远超出科学界,发挥着类似于历史上&ldquo 国师&rdquo 的作用。科学界在我国传统上享有极高的甚至是过高的名誉、地位,使得本来只对科学界重要的事情也进入公众话语。我国的院士增选又与很多科学以外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一些科学界领导人没有选上院士,比如大型国企和政府官员争当院士,比如国家重大项目的评审和申请等等。   农工党中央的提案指出,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但在我国却存在着把&ldquo 终身荣誉&rdquo 和&ldquo 终身能力&rdquo 、以及&ldquo 职业生涯终身制&rdquo 概念混淆的情况。终身荣誉是对科研工作者已经取得成绩的肯定,是对未来取得更多科技突破的精神鼓励,绝不是对科研工作者争取科技成果的&ldquo 封顶&rdquo ,也不能成为科技创新的&ldquo 绊脚石&rdquo 。因此,他们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为两院院士和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创造良好环境,逐步完善我国的院士制度,应该进一步改良院士&ldquo 终身制&rdquo 。   他们认为,&ldquo 创新&rdquo 是科学的灵魂,&ldquo 批判精神&rdquo 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即使今天达到最高水平,也并不意味着明天仍处于最高水平。同时也阻碍了其他科研工作者在科学创新方面与其公平竞争。建议将&ldquo 院士终身制&rdquo 改为任期制,一期5年,最多连任一期共10年,到任后转为名誉院士(或荣誉院士)而不是现在规定的院士80岁以后转为的资深院士。
  • iCEM 2017特邀报告: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方法的历史及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三届电镜网络会议(iCEM 2017)特邀报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方法的历史及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width=" 400" height=" 261" title=" 高宁-处理.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6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d13be5ac-046b-4a66-aef7-8bd8a7502aa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高宁 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摘要: /strong /p p   近年来,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掀起了一场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革命。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不断的被攻破,为生物学的基础问题的解答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这一轮的革命性突破主要是由新型的相机和新一代的图片处理算法所引领的。我的报告将简单的介绍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最新的软硬件发展。同时,我会用几个科研例子讲述这些新的软硬件突破对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巨大促进作用。 /p p   strong  报告人简介: /strong /p p   高宁博士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生物医学科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美国纽约州卫生部沃兹沃斯中心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2017年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教;2017年3月加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授。 /p p   高宁博士的课题组主要运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多种与重大生命过程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在核糖体的生物组装、蛋白翻译调控、真核生物DNA复制起始调控以及大型膜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等科研方向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Nature、Cell、PNAS、Molecular Cell、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Structural & amp Molecular Biology、eLife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2014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还获得了第十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第十九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和首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等多项奖励。 /p p    strong 报告时间:2017年6月23日下午 /strong /p p   strong  立即免费报名: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7/" target=" _blank"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7/ /a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7/" target=" _self" img title=" 点击免费报名参会.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c9793b9d-a3ec-4cb2-a453-330b3d0cbf03.jpg" / /a /p
  • 中国检科院张峰团队在食品安全检测方向取得多个新突破!
    食品种类多、供应链条长、安全监管难度大。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但现有检测技术存在检测关键材料特异性差导致样品前处理时间长、富集效率低,质谱离子源等检测核心元件选择性低导致食品样品无法实时分析等食品安全检测难题。面对挑战,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张峰团队在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材料、核心元件和创新方法研究方向取得系列技术突破。在关键材料研发方面,团队探明了前处理材料对食品中有害物的特异性吸附作用机制,研制了系列高特异性吸附的微纳结构前处理材料。痕量/超痕量水平的目标物检测需要先进行富集净化前处理,但现有材料富集能力有限、特异性不足,导致检测灵敏度达不到检测要求。团队从分子结构入手,解析了前处理材料对食品中有害物的特异吸附作用机制,引入脲类等官能团,制备了系列化学键调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Fe3O4@ETTA-PPDI、Fe3O4@TAPB-BTT和Fe3O4@TAPM-PPDI等),并包覆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如图1所示)。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氟喹诺酮类兽药和苯脲类除草剂等有害物的富集净化,前处理时间由几小时缩短至几分钟,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检测灵敏度提高超百倍,突破了材料特异性差导致前处理过程繁琐、检测灵敏度低等难以满足检测要求的技术难题。图1 Fe3O4@ETTA-PPDI材料合成路线和检测流程图在核心元件研发方向,团队将分离新材料与质谱离子源相融合,研制了高选择性质谱离子源元件和实时质谱快检方法。目前现场快检常用的胶体金试纸条等小巧便携,但定性定量准确度较低。质谱具有准确度高的优势,但设备笨重且需要冗长的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离过程,难以用于现场快检。团队突破现有实时质谱离子源只具有电离功能的瓶颈,将系列分离材料修饰技术引入质谱离子源,使离子源具备了分离功能,可以对食品等复杂样品基质净化的同时进行目标物电离,摈弃了食品质谱分析前的繁冗色谱分离,研发了系列分离-电离一体化实时质谱离子源。如将研发的分子印迹材料与导电基板相偶联,研制出新型质谱离子源(如图2所示),建立的实时质谱快检方法用于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的检测,检测速度≤40秒,方法定量限可达0.5 μg/kg,与国标方法相比,检测速度由几十分钟缩短至几十秒,灵敏度提高近20倍,破解了食品安全现场检测技术准确度不足的技术难题。图2 新型高选择性质谱离子源提高灵敏度示意图2023年团队在食品安全创新检测技术方向取得系列突破,研制新型净化富集材料8种、新型质谱离子源元件3件;申请发明专利15件;授权发明专利14件;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研制食品安全标准9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21篇,其中SCI一区TOP文章8篇。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张峰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分析技术研究首席专家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质检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副会长,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秘书处秘书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WHO FCTC专家组专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组专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技创新委员会委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理化检验方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Future Foods》、《One Health Advances》等期刊编委。研究方向:食品中未知有害物的质谱侦测技术开发 分离电离一体化质谱离子源研制及食品实时检测技术开发 食品组学风险判定技术开发;食品安全质谱成像技术开发。“十三五”以来,所带领的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地平线2020”课题等项目2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33件,主编著作6部,在Anal. Chem.、J. Agric. Food Chem.等国际顶级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6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中组部“西部之光”专家共89名。组织应对了“臭脚盐”、“瘦肉精”等国家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中央政府相关部门肯定,社会效益显著。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1项等奖励十余项。
  • Science咖啡沙龙|北大医学部:肠道微生物菌群研究的突破和展望
    肠道菌群是一类生活在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的总称,也是近年来微生物学、医学、基因学等领域最引人关注的研究焦点之一。研究方向涵盖肠道菌群功能基础研究、肠道菌群与多种慢病的人群关联研究、肠道菌群的成像表征前沿技术研究、肠道菌群的临床治疗研究以及肠道菌群的产业转化等多个维度。2023年8月,两篇来自于中国的关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精彩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于Science杂志。科学家发现:疾病相关的菌源同工酶可作为新的药物靶点,为治疗糖尿病等疾病提供了新思路;肠道菌群可通过调控宿主lncRNA,来影响宿主脂代谢,从而为靶向菌群和lncRNA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线索。为促进肠道菌群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合作和交流,由Science/AAAS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协办的Science Café in China暨“第135期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将于2023年9月28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本期Café主题肠道微生物菌群研究的突破和展望Gut microbiota: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时间2023年9月28日 上午9:00-11:40本次沙龙的语言为汉语,将以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请感兴趣的读者扫码报名参加!长按并识别二维码进行报名特邀嘉宾乔杰,北京大学Bill Moran,Science系列期刊出版人王嘉东,北京大学医学部刘双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特约主持人钟超,北京大学医学部述评专家房中则,天津医科大学专家介绍及报告摘要姜长涛,北京大学长聘教授、博雅特聘教授,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学探索奖获得者。从事肠道共生菌与代谢性疾病研究。提出“代谢性疾病肠治”新理论,首次提出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新概念,发现降解尼古丁的肠道共生菌,揭示宿主反向调控肠道菌群代谢的新范式;近5年在Science (2023)、Nature (2022)、Nature Medicine (2019, 2018, 2017)、Cell Metabolism (2021a, 2021b, 2019)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树兰医学青年奖、北美华人糖尿病学会(CADA)青年科学家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奖励;主持国自然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基金,作为PI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报告题目: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在代谢性疾病精准治疗中的作用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Microbial-Host-Isozyme for Precision Treatment of Metabolic DiseasesScience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d5787 王宇浩,研究员。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双聘教授。课题组致力于探索肠道菌群和宿主间的共生关系和相互影响,重点考察肠道菌群调控宿主代谢和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Science (2017, 2019, 2023) 等国际权威期刊,数次获著名期刊点评和亮点报道,其中一项被美国胃肠病协会评为年度最佳肠道微生态研究之一。报告题目:肠道菌群与宿主脂代谢调控Gut microbiota regulation of host lipid metabolismScience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e0522 王娟,副教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北大孤独症研究中心秘书长;长期致力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发表多篇孤独症相关多组学研究论文。2020年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孤独症儿童肠道菌群存在解毒功能缺陷可能与发病机制有关。报告题目: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肠脑轴机制探索Gut- microbe- brain Axi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Science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a3760Science Café in China活动简介《科学》咖啡沙龙中国系列是由Science/AAAS主办的公益科学交流会。每期选定一个主题,由近期在Science系列期刊上发文的作者以线上报告的形式分享、介绍研究工作,以期待与同行的学术交流,思想碰撞。同时帮助更多其他领域研究者甚至产业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前沿进展,探讨学术与产业融合的机会。
  • 中科院过程所杨超/张庆华: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聚合产物粒度分布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乳液聚合反应的进行程度,对实验的关键现象、聚合机理以及最终产物的性能均有很大影响。本文综述了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度分布的测量方法,包括现有的离线(off-line)、半在线(on-line)和在线测量(in-line)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分辨率、性能、优缺点等。此外,还探讨了在线测量技术的困难和挑战,并给出了几种原理上可行的发展方向或解决方案。乳液聚合颗粒粒径一般小于500 nm,并且为了满足产品性能需求粒径分布可能会出现多峰,因此对测量方法的分辨率有较高要求;同时为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实时调控,对粒径分布的测量时间提出更严格要求。为了缩短测量粒度分布的时间,开发了半在线和在线测量方法。离线测量方法需要手动采样等准备工作,它们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光散射技术(例如,动态光散射,DLS)、显微镜技术(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分离技术(例如,毛细管流体动力学分级,CHDF)。在所有的粒径分布测量方法中,尽管离线测量技术需要诸如采样等耗时的分析准备工作,其仍是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但它不能实时反映乳胶的粒径分布。电子显微镜测量作为一种典型的离线测量方法,其测量结果是绝对且准确的,因此可以用作参考标准。目前,成熟的工业光学显微镜(例如共聚焦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达到亚微米级(100 nm),其可以在一定的测量范围内代替电子显微镜进行离线粒径分布测量。以DLS为代表的光散射技术是一种相对方便的技术,在离线测量方法中测量时间最短,但不适用于测量多分散性体系。分离技术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多分散体系,但是某些分离测量技术必须使用校准曲线。对于多分散体系,可以先使用分离技术将它们分为几个单分散组,然后再使用DLS技术进行精确测量。由于离线测量方法需要进行手动取样等准备工作,所以其非常耗时;为了缩短测量粒度分布的时间,开发了半在线和在线测量方法。与仅需要一个分析仪器的离线测量方法不同,半在线和在线测量方法通常需要一组设备来构成分析系统。半在线测量是将离线测量仪器连接到反应器以完成自动采样,稀释和其他准备工作。“自动连续在线监测聚合反应(ACOMP)”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半在线测量粒径分布系统。半在线测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测量时间,但仍然无法避免采样和其他准备步骤。在线测量技术不进行采样,其直接使用光学原理等技术来实时监测反应器中的乳液聚合过程以获取粒度分布。由于在线测量技术避免采样等耗时的准备工作,其测量时间进一步缩短;然而,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度分布的在线测量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测量技术。目前,仅有少数报道尝试探索这种方法用于特定的乳液聚合体系,并且现在还没有成熟的商业应用工具。主要原因是现有仪器缺乏测量精度,无法在高浓度的多相系统中处理来自不同粒子相的重叠信号,或无法捕获运动粒子的清晰图像。论文给出了乳液聚合颗粒粒径分布在线测量的几种可行的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案,如:(1)直接使用光学原理进行实时测量粒度分布,例如光散射技术。光源发出的激光直接与反应器中的聚合物颗粒相互作用,然后检测器接收光信号并完成光电转换,最后使用特定的算法对光电信号进行分析,以获得粒度分布。该方法的困难在于光散射技术的原理是基于单散射理论,因此对粒子浓度有特殊要求。如果使用此技术实时监控聚合物颗粒的粒度分布,则需修改反应配方以降低聚合物颗粒的浓度,以便消除来自不同颗粒的重叠信号。(2)使用光学显微镜对反应器中的胶乳直接成像并用高速相机拍摄,然后使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实时分析,从而实现在线监测粒度分布的演变。电子显微镜分析过程中样品不能含水,因此使用电子显微镜基本上不可能进行在线测量。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例如共聚焦显微镜)对样品的要求比电子显微镜要少,因此有可能实现在线测量粒度分布。该测量方案的难点在于高速相机是否可以快速捕获高速移动的纳米级聚合物颗粒。同时,该方案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实时监测焦平面中的聚合物颗粒,并且对反应器有很高的要求(例如高透光率)。(3)尽管一些学者认为在线测量应该避免经验模型,但是软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在线测量技术。然而,这种方法的困难在于缺乏精确的在线测量设备去验证模型。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全面且多方位研究特定乳液聚合反应体系以获得足够的粒度分布数据,然后与大数据或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以预测或计算在新的工作条件下的粒度分布。作者及团队介绍张庆华,男,1980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授课教师,中国化工学会过程强化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化工学会混合与搅拌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2009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19.2—2020.2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美国李氏基金资助),合作导师为国际著名多相流专家Rodney O Fox教授。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发表论文30多篇,申请专利10余项,撰写专著一章(多相反应器模拟、放大和过程强化,第三章)。长期从事聚合反应工程、多相流的在线测量和数值模拟等研究工作。 杨超,男,1971年8月生,江苏睢宁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绿色化学工程研究部主任。1993年南京化工学院化工系毕业后硕博连读,1998年获博士学位(导师为时钧院士和徐南平院士)。1998—2000年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后,在陈家镛院士和毛在砂研究员指导下,从事多相过程数值模拟和反应工程研究。2005—200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高访(美国李氏基金资助)。201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2013年获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2012年获日本化学工学会亚洲研究奖(SCEJ Asia Research Award),201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0年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获评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已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本,申请专利60余件,计算软件著作权29项。 研究团队多年以来一直应用多相流体力学、传递原理、反应工程等多学科方法,依据机理及验证实验、理论分析、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开展多相搅拌反应器、聚合反应器和结晶反应器等的流动、传递、反应和传热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相关研究,在计算流体力学和计算传递学新方法、多相传递和反应耦合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多相体系的测量方法以及搅拌釜反应器内新型桨和内构件设计等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积累。获得2009 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我国科技评奖酝酿“大瘦身”
    近年来,尽管我国科技投入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贡献率偏低的现实,使科技工作的“指挥棒”——科技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广受诟病。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目前,科技部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深化科学技术奖励改革的基本思路》,一场科技评奖“瘦身”改革箭在弦上、呼之欲出。   奖项过多成本过高,滋生“垃圾论文”、“评奖专业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科技主管部门为引导科技工作健康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付出了极大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原党组成员、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告诉半月谈记者:“2003年,科技部等5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进一步规范科学技术评价行为,使地方和部门科技评价工作有章可循。之后,科技主管部门又先后制定颁布了多项评价政策和相关规定,初步形成科技评价体系及奖励制度,对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因素侵入并扰乱了科技评价体系,呈现出来的弊端也十分明显。”   据了解,我国每年产生在册登记的科技成果约4万项,国家级奖项约400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授奖总数约6000多项(另有208项社会性奖项)。主管部门每年需分门别类地召开各种立项会、评审会、奖励表彰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朱星说:“各类奖项活动涉及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乃至数以百万计的基层科技人员,其消耗的显性和隐性成本非常之大。”   一位政协委员对全国11家科研院所的374位研究员进行问卷调查,超过60%的研究员表示,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只有一半时间从事直接的科研活动,其他时间大部分用在项目申请、评审考核、申报评奖等活动上。   评奖活动过多滋生了“跑奖”和“跑项目”专业户。“不跑白不跑,跑了不白跑,白跑也要跑”便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张景安表示,由于缺少时间潜心研究,不少科研人员只好仓促撰写论文,“垃圾论文”大量产生,伪造实验结果或者抄袭他人论文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最能体现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自2000年以来竟然7次空缺就是例证。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表示,我国的论文数量世界第二,但是引用率却排在第十位左右。反观瑞士、瑞典和以色列等国家,论文数量不多,但是引用率却排名在前几位。   导向偏离实际应用,评审不够公正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多达4万项的科技成果,但成果转化率仅为25%(发达国家达80%),产业化率则不足5%。也就是说,投入大量科技资源研发出来的多数成果被束之高阁。同时许多产业却面临核心技术缺乏、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的窘迫局面。专家分析,科技评价和奖励的导向偏离实际应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苏国萃告诉半月谈记者:“重论文轻实用、重数量轻质量、重经费轻成果、重奖励轻转化的结果,是引导科研人员关注论文专利数量、获奖和排名等科研的‘副产品’,而不是关注科研本身的创新性和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导致许多科研成果获了奖就到此为止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秦伯益表示,很多重大成果需要科研人员付出长期、甚至一生的代价。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花了27年,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花了29年,孟德尔发表遗传规律的论文后35年无人问津,后来被外国科学家证实时孟德尔已去世15年了。“现在,中国的科学家等得起吗?社会实践原本是最权威的科技评价依据,在我国却无法以此为依据,这是令人感到非常尴尬的事情。”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抑或是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科技工程,一些强势单位、强势人员往往排名在前,而真正解决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单位与一线科研人员却排名靠后,甚至得不到体现。这显然偏离了科技进步奖主要奖励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初衷,挫伤了科技人员潜心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谈起这些现象,苏国萃痛心疾首。   对个人而言,奖励与个人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待遇、院士评选、创新团队申报、下一步的科研项目获取等息息相关。对单位而言,则是与单位名望、科研项目经费竞争与分配、领导的政绩与升迁等紧密关联。这导致不少单位和个人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地包装项目,追逐奖项,这与设立科技奖励的初衷渐行渐远。   苏国萃告诉半月谈记者,目前的评审往往要求评审专家在一两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对几十、上百份的申请书或报奖材料进行审验,评审容易走过场或评错 个别专家利用草拟项目指南、立项评审的机会,使项目集中到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少数人及其下属单位或组织。   朱星表示,与科技先进、经济发达国家相反,我国科技评价缺少具有独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特别是缺乏严厉的监督、后评估和惩戒机制及相关法律,给造假者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60多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呼吁科技评奖“大瘦身”   2011年4月至7月,来自科技、科协、教育、医卫、经济等界别的6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科技评价体系及奖励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   他们认为,改革现行的科技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首先要减少奖项,逐步取消科技进步奖,暂停技术发明奖,“瘦身”自然科学奖。面向应用的科研成果,其价值应由产品、市场和社会来检验,并由此获得回报 技术和装置的发明应通过转让或专利使用来获得回报 保留自然科学奖,但设奖等级和项数不宜再增加,应增加社会公众评审环节,以监督有无作假之嫌 适当延长评奖周期,候选项目至少应有三到五年以上连续、稳定和有效的验证或引用后才能推荐,以确保科研成果的可靠性与成熟性。   其次,要淡化科技评价奖励与附加功能的关联。制定合理、规范的晋升和分配制度,割断“成果鉴定-成果评奖-职称(包括院士)评审”的利益链条 人事、财政和科技管理等部门加强协调,使科技奖励与领导政绩、职务升迁等不直接挂钩 规范科技人员的晋升和分配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待遇水平。同时,从项目中提取收入的做法一定要严格规范、监督和检查。   第三,要逐步弱化行政为主导的科技奖励制度,稳步推动行业奖和社会奖替代政府奖。目前,“何梁何利奖”、“陈嘉庚奖”、“周光召奖”、“卢嘉锡奖”、“茅以升奖”等是社会奖的优秀品牌代表,但要注意提高社会奖的门槛,防止变味。科技评价的立项和验收委托方应由不同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或机构承担,应由短期评价向中长期评价转化。   第四,应积极探索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审机构。培养一批与评价对象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社会公认的、有权威的、可以追究法律责任的科技评价中介机构 定期公示已列入或拟列入专家库的人员,了解社会对其人品、能力等各方面的反映 强化对重大项目的中期评估,如有项目执行不力或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应终止项目执行,并追究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建立申诉监督惩戒机制,对在评价活动中弄虚作假、送礼行贿等违反科学道德和法律的行为严肃查处。   据悉,政协委员们关于这一问题的调研报告,已经引起高层重视,要求充分听取科技界的意见建议,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科技评价体系奖励制度改革。目前,科技部经过反复认真的研究,提出《深化科学技术奖励改革的基本思路》,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制订相应的改革措施。
  • 长春星锐与吉林省申茂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日前长春星锐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与吉林省申茂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环保、农业等领域展开深层次合作,共同开发国内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市场。吉林省申茂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贸易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密切关注水、土壤及相关领域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及进展,追踪相关分析仪器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状况。公司在长春有一万平米的生产厂房和实力雄厚的研发、销售团队,长期以来与农业部、环保部有着密切合作。双方的强强联合,将打破全自动化学分析仪被进口设备垄断的局面,为我国的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 2022年服贸会盛大开幕!​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引人瞩目
    2022年备受瞩目的国际盛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京拉开序幕。服贸会秉持大会口号“全球服务 互惠共享”,围绕“服务合作促发展,绿色创新迎未来”主题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融合创新助推健康领域发展健康卫生服务专题作为本届服贸会九大专题板块之一,以“融创发展,共享健康”为主题,聚合国内外众多知名医疗机构、龙头医药企业,展现健康卫生领域的“融合”、“创新”新趋势,涵盖公共卫生防疫、生物医药创新、数智医疗、智慧康养、传统医药等五大领域。参与本次专题展的企业阵容强大,在7700平米的展馆内,吸引了包括迈瑞医疗、东软集团、默沙东、博尔诚、同仁堂、春风药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家在各自展位上纷纷亮出绝活,众多的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创新型生物医药、基于智慧物联打造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全新升级的自动核酸检测机器人,涉及肿瘤治疗领域的全新药物,国内首台原子磁力计心磁图仪,卒中后治疗数字医疗解决方案等具有突破性的医疗技术成果,让观众感叹科技创新带来的震撼。展会现场特设签约及成果发布区,为参展单位的合作与成果转化搭建桥梁。据了解,专题展举办期间,预计将发布近70项成果,并开展多场项目签约活动,通过跨领域的合作及成果转化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我国健康卫生领域创新医疗成果及临床应用的落地。创新成果云集公益展区走进专题展区中心,由北京市疾控中心和13家三级公立医院组成的公益展区吸引了众多观展者驻足,多种全球领先的健康解决方案在这里“组团”展示。其中,北京市疾控中心是第二次参加健康卫生服务专题,精彩呈现首都公共卫生融创发展的先进成果。最受关注的是展位中应急演示沙盘,模拟真实场景介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天坛医院将展示世界首台用于头、颈部磁共振(MRI)成像的移动式MRI设备,应用于神经系内外科、急诊科、卒中中心、ICU等临床科室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快速救治,可显著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性,降低患者转运延误和附加风险,对急性脑梗、头颈外伤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儿童医院聚焦儿科临床需求,将医疗与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等科技创新趋势相结合,重点展示了国际领先新技术、全球空白新品种的儿童抗肿瘤改良型新药巯嘌呤微片等14个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协和医院作为北京市首家互联网医院,建成了“基础、临床、转化”全链条科研平台体系,今年在展位上呈现了其代表性的创新技术成果,包括自主首创、全球领先的无创子宫内膜癌筛查技术,单孔微创手术机器人等多项科技成果及项目。在公益展区的中央智能应急急救车,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这是清华长庚医院依托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共同研发的,在车内整合了智能医疗检测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应急救治设备、应急监护系统、智能通讯设备,实现“上车即入院“,给民众提供智能化多学科协同的远程应急医疗服务。展区内儿研所、北医三院、安贞医院、安定医院、友谊医院、中国整形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佑安医院、妇产医院各家医疗机构也展示了多项尖端创新医疗成果,通过现场体验、多媒体展示等形式,使参展观众沉浸于智能化医疗场景,充分展现了首都医疗机构的创新活力和中国医疗卫生技术发展的新面貌。同时,公益展区内将开展健康科普特色活动,邀请14家医疗机构的知名专家,从9月1日起连续4天开展27场健康科普讲座,并通过线上的方式面向全网、面向大众宣传推广科学防护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真正的让健康走进百姓生活。高峰论坛展示国际合作新格局9月1日下午,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共同主办的2022年公共卫生高峰论坛在北京首钢园召开。本次论坛是2022年“北京国际医学论坛”的主论坛,是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的重点活动,主题为“共促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发表视频致辞,副市长卢彦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以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协和医院、荷兰驻华使馆、法国公共卫生署、新加坡卫生部等机构负责人和专家发表演讲。北京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媒体等约300人线下参与本次论坛。论坛在线上同步直播,京津冀医疗机构代表、相关产业代表、智库专家和媒体,以及我国驻外52支援外医疗队伍将在线收看。开幕式上,巴黎公立医院集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埃杜布拉培训集团及北京怡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四方,在北京卫生健康委和法国驻华使馆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下,签署了中法急救医学合作交流协议,继续推进急诊急救医学管理和专业骨干培训,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发布了“携手应对全球卫生挑战,合作促进绿色医院发展”北京倡议。该倡议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共同发起,联合11家医疗机构共同参与,旨在协同高效推动卫生健康委行业绿色转型,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应有贡献。自2020年以来,我市已连续3年在服贸会期间举办公共卫生高峰论坛,体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健康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坚定决心,以及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果。本次论坛深入解读新发展阶段卫生健康领域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和国际抗疫合作。展会同期将举办 “北京国际医学论坛”,实现以展带会、以会促展的目的。自9月1日起,包括“公共卫生高峰论坛”、“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暨第七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两场高峰论坛”等十七场专题论坛及会议将陆续举行,来自全球的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将聚焦政策解读、国际合作、科技前沿、市场趋势、创新成果转化等多个热点话题进行研讨,传递健康卫生领域新理念、新思路、新趋势。传统医药焕发新魅力历届服贸会上,中医药展区都备受关注,今年以“发展传统医药,推动人类健康共同体”为主题,从融合、创新、发展、共享入手,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的现代化互动体验手段,致力于沉浸式观展环境的打造,展区内使用2022年北京冬奥村的“望而知之”屏和“AI太极”屏,双屏呼应;特色各异的机构展区及省市展团,将引领观众以全新的视角置身于中医健康服务之中;更有多个少数民族医药机构将带大家品尝具有地域特色的药食同源之品。2022年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将继续助力“健康北京”建设,促进人民健康水平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全球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 浙江省羊毛衫质检中心通过验收
    日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派出专家评审组,对浙江省羊毛衫质检中心实验室进行为期两天的监督评审。   为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更好地服务毛衫产业转型升级,浙江省羊毛衫中心始终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硬件设施上,先后引进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等多台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使检测范围有效增加,检测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在人才储备上,先后引进大院名校纺织类专业技术人才18名,其中硕士研究生9名,并与东华大学联合成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充分招才引智。   浙江省羊毛衫中心此次共有139个产品、171个参数接受评审。专家组通过调阅资料、现场检查等形式,对省中心质量体系各要素和扩项项目进行了审核。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健全、设施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能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满足认可准则及其应用说明的要求。在反馈评审情况后,评审专家组宣布,浙江省羊毛衫质量检验中心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国家实验室定期监督评审现场考核。
  • 我国首例克隆猫诞生 宠物克隆已经商业化
    p    strong 我国首例克隆猫诞生 /strong br/ /p p   38万克隆一只狗狗,你们愿意吗? /p p   看到眼前有一只一模一样的狗子,是会勾起对狗子的无限眷念,还是可以填补思念代替陪伴? /p p   日前,北京希诺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我国首例自主培育的克隆猫诞生。经过4只代孕猫的孕育,成功生产1只克隆猫。这只猫取名“大蒜”,于今年7月21 日经代孕猫自然分娩出生,小猫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1bd44553-b4bb-4283-b5e6-fe11a51ab3fb.jpg" title=" 大蒜.jpg" alt=" 大蒜.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克隆猫“大蒜” /p p   基因科技改变生活。23年前,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开始,克隆技术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去年第一只灵长类动物猕猴的成功克隆,到现在资本开始进入宠物克隆市场,公众对于克隆的讨论趋于白热化,克隆到底是什么? /p p    strong 克隆到底是什么? /strong /p p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意义的克隆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52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fea68563-a87b-444c-8435-e27dcdc54fcc.jpg" title=" 多利.jpg" alt=" 多利.jpg" width=" 400" height=" 52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多利”克隆过程 /p p   “大蒜”的孕育过程跟多利类似,通俗来讲就是取到宠物身体样本的细胞核,放入到另一位“捐赠”者的去核卵细胞中,通过电脉冲刺激使之体外融合,并发育成胚胎。最后将此胚胎放入到另外一只代孕猫体内。经过两个月左右时间发育,代孕猫就可以生出一只遗传物质跟爱宠一模一样的小猫。这样一来,“大蒜”就有3个妈妈,而没有爸爸。 /p p    strong 宠物克隆已经不是新奇事 /strong /p p   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会长李健熙的宠物博美犬“本吉”就是经过克隆诞生的。据悉,李健熙的宠物狗“本吉”是纯种雄性博美犬。2009年,“本吉”以16岁的“高龄”去世后,李健熙把“本吉”的肌肉组织交给了韩国忠南大学动物资源生命科学学科金珉奎教授。金珉奎研究小组对“本吉”的体细胞进行培养,并于2010年第一次成功克隆出一对双胞胎宠物狗“本吉2号”和“本吉3号”。2017年,金珉奎小组和韩国生命科学企业“美迪克隆”再次成功克隆了李健熙的宠物狗“本吉4号”。 /p p    strong 38万克隆一只宠物狗 宠物克隆已经商业化! /strong /p p   小编从京东和淘宝上搜索,均能够搜到“克隆宠物”相关服务,页面标价500-15000不等。和客服沟通后了解到,克隆一只狗需要38万,页面标价仅为基因保存和上门取样费用。客服表示从启动到交付一共需要10个月,克隆期间如果失败,工作人员会马上启动第二轮克隆,每组克隆同时有两只代孕犬代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3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a587486c-6e72-43fb-93b9-08b3300c0c15.jpg" title=" 宠物服务.jpg" alt=" 宠物服务.jpg" width=" 600" height=" 23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京东上克隆宠物的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48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106abba-4bfc-4739-b001-5fd35e1f2d46.jpg" title=" 123.png" alt=" 123.png" width=" 400" height=" 48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某公司的宠物克隆宣传单 /p p   克隆“大蒜”的希诺古公司称,目前已经接到七八个克隆猫的商业订单。宠物克隆已经开始商业化。 /p p   主人想要找回爱宠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宠物克隆技术已经成熟了吗?在各种动物保护法规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就推崇克隆犬商业化,这样真的好吗? /p p   另一方面,38万克隆狗狗,这个过程平均需要5-6只代孕犬。得到一只成功的克隆犬背后,那些失败的克隆犬以及不断繁殖的代孕犬又会何去何从呢? /p
  • 被冒充!毕克发声维权
    Peak Scientific Instruments(以下简称“Peak”)近期责令关闭了一家盗用Peak商标和专利的网站。其声称是一家名为“Precis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Limited”的英国氮气发生器厂家,产品由英国进口,而据调查其产品均为国内生产。此外,该网站将Peak的产品图片和商标经过PS等技术处理做了细微修改、并标注了与Peak相同的产地,严重的迷惑了市场和消费者。针对此类投机产品,Peak的态度是坚决抵制和打击的。经协商该公司同意立即关闭相关网站并承诺此后不再侵犯Peak的知识产权。  Peak 一直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极其严谨地对待实验室安全。所有 Peak的产品都经过 CE 和 CSA 认证以满足压力的最高的安全标准和电气法规。Peak 在中国大陆注册商标和专利,以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和Peak的技术。我们不愿意看到消费者因为受到产品外形的迷惑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质量不达标的仿制产品。  如果你遇到这个问题,请立即联系Peak,我们将提供免费的现场检查和评估。  特此声明。  毕克气体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2016年8月
  •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学习班通知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继续举办&ldquo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rdquo 学习班的通知(第一轮) 各有关单位: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因所需样品量少、检测成本低、分离效率高、低碳环保、几乎可以分离(除挥发性和难溶物之外的)各种化合物及新方法开发的周期较短等优点,正逐渐成为卫生检验中不可缺少的分析技术。但由于该技术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较高(与液相色谱技术相比较),毛细管电泳仪的性能在许多单位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中心在保健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盲样考核、标物定值、食物中毒样品及乳品中蛋白分析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毛细管电泳分析经验。为搭建毛细管电泳技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各单位毛细管电泳仪的性能,我中心已于2011年5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ldquo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rdquo 第一期学习班,从毛细管电泳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毛细管电泳理论及应用技巧、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和核酸分析中的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品分析中的应用;CE-PCR-SSCP快速鉴定肺炎支原体耐药性;仪器结构、维护与保养、工作站的高级应用及如何获得准确可靠的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的授课内容中,学员普遍认为学习班实践性强,对日常和科研工作有很大指导作用。应学员要求,我中心拟定于2012年10月中旬在四川成都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ldquo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rdquo 第二期学习班【项目编号:2012-12-06-022 (国)】,参加培训并且考试合格者将获得Ⅰ类学分6分。 一、培训内容: 本次学习班继续邀请该领域的专家授课,具体内容根据学员的反馈有所调整。 二、培训对象: 学习班的招生对象是各省、市、区、县从事理化卫生检验专业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三、培训费用:参加学习班专业技术人员需交纳会务费和学习资料费1200元/位,普通在校学生800元/位(不含在职攻读学位人员),食宿费自理。 四、具体培训时间、地点及其它相关事宜见第二轮通知。 五、本次培训班由北京市疾控中心主办、成都疾控中心承办。为便于统计人数,请将回执同时发至北京及成都联系人邮箱。 六、联系方式: 地址及邮编: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6号,100013 电话及传真: 64407087或64407088,64407210(传真) E-mail: 北京:dingxiaojing@gmail.com;llp9312@yahoo.com.cn 成都:zhanglichun001@126.com 有意参加者请于2012年8月30日前将回执寄送、Email或传真至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人邮箱。 二&Omicron 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二&Omicron 一二年六月六日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敬爱的SCIEX毛细管电泳用户,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卫生防疫中心拟定于2016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16-12-06-003(国)],该项目由SCIEX毛细管电泳部门协助举办。学习班的招生对象是个省,市,区,县从事理化卫生检验专业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并且考试合格者将获得I类学分8分。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和消毒产品;盲样考核,标物定值,食物中毒样品及乳制品中蛋白分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搭建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交流平台,使其在各个应用领域得到更好的运用,充分发挥仪器性能,特邀请国内多年从事毛细管电泳研究的专家,讲授该技术的基本理论,前沿技术及应用。 欢迎各位毛细管电泳用户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踊跃参加。 具体讲座专家信息及培训安排请参见培训通知。联系人:tingting.Li@sciex.com
  •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学习班(第一轮通知)
    各有关单位: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因所需样品量少、检测成本低、分离效率高、低碳环保、几乎可以分离(除挥发性和难溶物之外的)各种化合物及新方法开发的周期较短等优点,正逐渐成为卫生检验中不可缺少的分析技术。但由于该技术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较高(与液相色谱技术相比较),毛细管电泳仪的性能在许多单位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中心在保健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盲样考核、标物定值、食物中毒样品及乳品中蛋白分析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毛细管电泳分析经验。为搭建毛细管电泳技术交流平台,使该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得到更好运用,充分发挥各单位毛细管电泳仪的性能,我们特邀请国内从事多年毛细管电泳技术研究的专家,讲授该技术的基本理论、前沿技术及应用进展,我中心拟定于2011年5月11-13日在北京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ldquo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rdquo 学习班【项目编号:2011-12-06-006 (国)】,参加培训并且考试合格者将获得Ⅰ类学分6分。具体事宜如下: 一、培训内容: 本次学习班邀请该领域的专家授课,具体内容如下: 内 容 主 讲 人 毛细管电泳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中科院化学所 陈义 研究员 毛细管电泳的手性分析及药物分析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 康经武 研究员 核酸及蛋白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 郭磊 副研究员 如何获得准确可靠的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丁晓静 博士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品分析中应用实例 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 陈泓序 博士 仪器结构、维护保养、工作站的高级应用 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 张鹏 高工 二、培训对象: 学习班的招生对象是各省、市、区、县从事理化卫生检验专业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三、培训费用:参加学习班人员需交纳会务费和学习资料费880元/位,食宿费自理。 四、具体培训时间、地点及其它相关事宜见第二轮通知。 五、联系方式: 地址及邮编: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6号,100013 电话及传真: 64407087或64407088,64407210(传真) E-mail: dingxiaojing@gmail.com;llp9312@yahoo.com.cn 有意参加者请于2011年4月30日前Email或传真至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2月23日
  • 凝聚态物理学家高鸿钧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日,据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院领导”栏目更新显示,凝聚态物理学家高鸿钧院士已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中科院官网简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074c066a-0cb2-49e0-be50-4b615ed70443.jpg" title=" 高鸿钧.jpg" alt=" 高鸿钧.jpg" /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高鸿钧,男,汉族,1963年生,安徽人。博士,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正局级)兼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联合会(IUVSTA)纳米科学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先后荣获德国洪堡研究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奖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简介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高鸿钧 研究员&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院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简历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63年8月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4年 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4年8月 任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副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5年10月 任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7.08-2000.04 美国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任客座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社会兼职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nbsp 杂志副主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联合会纳米科学委员会主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New Journal of Physics杂志编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获奖情况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3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0年, Humboldt Research Award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9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物理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8年,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ROBERT T. POE PRIZE)”&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3-2011年,国家基金委优秀群体学术带头人&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3年,中国真空学会成就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1年,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6年,第六届“茅以升”北京十大青年科技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1年,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凝聚态物理奖、“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佳”称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主要研究方向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低维功能材料的精准制备,新奇物性的高精度表征及多层次调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超导拓扑材料的拓扑物态及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基于新奇物性的功能器件的构筑及相关输运特性的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新型低维量子体系的理论设计与物性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高鸿钧与合作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系统研究了纳米量子系统的构造与物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前沿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工作。首次提出一种提高STM分辨率的新方法,增强了STM观察表面电子结构的能力,保持了STM发明三十年来对Si(111)7× 7表面原子结构的最高分辨。首次在Au(111)表面上构造了具有固定偏心轴的单个分子转子,实现了大面积有序阵列的组装并对其转动行为进行了有效的调控。首次实现了在单个分子层次单自旋量子态的可逆控制及其在超高密度量子信息存储中的原理性应用。首次构筑了硅烯、锗烯、铪烯、硒化铜、二硒化铂等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并研究了其新奇物性,为新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首次在单一铁基超导块体材料、相对较高温度中观察到高纯度的马约拉纳任意子,有望用于构建对环境干扰免疫的拓扑量子计算机。二十年来,其相关成果连续被Science News, Nature, Nature Materials,美国物理学会Phys. Rev. Focus和美国能源部Weekly Report等进行研究亮点报道,称“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单个分子极限水平上实现的电导转变”等等。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高鸿钧的相关研究成果三次获得了由两院院士推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引用1万8千余次。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80余名,其中有4名在美国和新加坡的著名大学做教授,10余名在国内著名研究机构或高校做学术带头人。在国际/国内重要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00余次。在国际上,他荣获了德国“洪堡研究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在国内,他获得了“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或奖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 快检、在线让光谱应用落到实处 ——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23)报告推荐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提升,“仪器小型化”、“从实验室到现场”、“快速检测”、“在线”等趋势一直引领着光谱仪器及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正是这些技术的发展将各类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拓展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真正落到了实处。一方面,微型光谱仪具有许多大型光谱仪所不具备的优点,如重量轻、体积小、探测速度快、使用方便、可集成化、可批量制造以及成本低廉等,像普通光谱仪一样微型光谱仪有着巨大的应用市场,可以应用在实验室化学分析、临床医学检验、工业监测、航空航天遥感等领域。另一方面,随着日益重视的质量源于设计(QbD)和制造工艺效率,过程分析技术逐渐深入生产过程中。其中,在线光谱分析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应用于多领域企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中,并已使得过程分析仪器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特别是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光谱等在相关应用中的优势凸显,市场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更深入理解,并探讨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2023年6月13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的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 将在6月16日特别开设“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专题报告,内容涵盖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多种光谱分析技术。立即报名 》》》 部分专家报告推荐: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教授级高工《微小型光谱仪器进展及其应用》(6月16日上午开讲,点击立即预约)褚小立,近红外分会秘书长、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一直从事以近红外光谱为主要手段的过程分析成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近20项基础研究、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技术推广等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三篇论文分别获“2008年国内最具影响百篇文章称号”、“2012年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和“2017年国内最具影响百篇文章称号”。申请发明专利70余项,现已有40余项获得授权。先后编写和翻译出版多本专业著作,其中包括《分子光谱与化学计量学及其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用手册》《现代过程分析技术新进展》等。【摘要】近些年,光谱分析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该技术可直接对气体、液体和固体等各种复杂混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分析速度快、效率高,可实现现场无损和工业在线分析等优势,在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谱分析仪的微小型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近期出现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商品化微小型光谱仪器。手持式或便携式现场快速分析是一种更经济、更高效、更灵活的方法,具有小体积、低功耗、低成本、便于二次开发等优点,在农业、食品、医药、石油化工和安全等众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智能工厂、智能医疗和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的兴起,成为推动光谱传感器向着微型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力量。本报告主要介绍近些年新型的商品化微小型光谱仪器(近红外、中红外、拉曼、LIBS和XRF等)及其应用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史烨弘 正高级工程师《战略性矿产选冶过程在线分析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6月16日上午开讲,点击立即预约) 史烨弘,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矿冶科技集团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科学试验技术综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在线分析仪器分委会委员,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标准评审组成员。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等 20 余项。主要从事工业在线分析技术装备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主持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选矿工艺在线激光光谱分析仪、冶炼工艺高温熔融产物在线激光光谱品位分析仪、多光栅高分辨光谱仪、全自动高温水解仪等仪器设备,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对于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采选冶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授权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各类科技论文40余篇。【摘要】 战略性矿产选冶工业关键工艺过程在线分析检测技术和装备国内外发展现状。矿冶科技集团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战略性矿产浮选工艺在线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系统,铜铅锌冶炼和烧结工艺高温产物在线激光光谱品位分析系统,高温烟气组分在线TDLAS分析技术和装备,以及便携式和金属合金原位快速高分辨光谱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国矿业大学 邹亮副教授《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煤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6月16日上午开讲,点击立即预约)邹亮,博士毕业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协青年托举人才项目等10余项,获批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在IEEE TIM、IEEETNNLS、IEEE TCSII、IEEE JSTAR、《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50篇,被引1300余次,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owd Science副主编,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工矿自动化青年编委,Mathematics等多个SCI期刊的客座编委,ICCBDAI2022、KDBD2020、ICCSE2018等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席。【摘要】 煤质的全元素分析是衡量煤炭品质和实用价值的重要标准。传统的煤质分析方法存在操作过程繁杂、人力物力成本较高、破坏样品结构、分析对象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国家对能源安全高效利用战略的新需求。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无损的检测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物质的定量定性分析中。课题组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煤质定量分析模型,以实现煤炭质量全元素的快速测量。 由于煤样光谱与指标的关系表述复杂,使得现有分析模型存在预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课题组对煤质常用的4种工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硬共享的多任务注意力U型网络(Multi Task Attention Unet, MTA-Unet)。该模型主要包括权重参数共享模块和多任务输出模块,其中权重共享模块结合了Unet网络、卷积块注意力模块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策略;多任务输出模块则由4个独立的全连接层组成。此外,对不同任务之间由于训练速度不同产生的梯度量级淹没问题,模型采用梯度归一化算法进行优化。为验证MTA-Unet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在同一测试集上对比了其与传统的定量分析算法的预测性能;然后,为探究多任务深度学习模型的有效性,对比单任务的深度学习网络与其对应的多输出网络的预测性能;最后,进行消融实验验证卷积块注意力模块、多尺度特征融合策略和梯度归一化算法的有效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 黄文倩研究员《基于全透射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西瓜糖度在线检测研究》(6月16日上午开讲,点击立即预约)黄文倩,博士,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岗位科学家,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检测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究与装备开发工作,“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等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个人、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第二十三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摘要】 西瓜具有体型大,糖度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空心等特性。为了能全面评估西瓜的品质,黄文倩团队自主研发了新的光谱检测系统,重点优化了光路结构,提高了光谱信号的信噪比,确保在低功率照明和短积分时间条件下能够获取到稳定的光谱信号;采用精密定位技术获得西瓜多点位的全透射光谱,可对整个西瓜进行综合性分析,也可以针对特定区域进行选择性分析。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吴梅高级工程师《XRF技术在油品快速分析中的应用》(6月16日上午开讲,点击立即预约)吴梅,石油产品及催化剂元素分析平台负责人、院专家。先后负责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析实验室、中试基地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期间制定行业标准、申请专利、专有技术多项,完成多个重大项目、“十条龙”攻关项目的研究,创建的多个分析方法在系统内广泛应用。近五年在核心期刊发表有关油品元素及组成的论文15篇。对石油化工领域的元素分析需求以及前沿技术应用现状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与研究。同时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8 WG/24元素分析工作组专家。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 委员。【摘要】 X射线荧光是石油产品杂质元素测定应用中重要的技术组成。快速、无损、直接测定的特点满足了油品快筛的迫切需求。本报告结合实际工作中石化产品性质的特点,就测试过程中存在的基质影响、制样方式、测试条件的优化以及其它影响因素进行案例讨论分析,介绍X射线荧光在石化领域中的应用进展。XRF有望成为石油化工产品中元素分析、质量监控领域中最具前景的普适性测试技术。更多详细日程如下:6月16日上午 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 我要报名 》》》 主持人褚小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08:00--08:30微小型光谱仪器进展及其应用褚小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08:30--09:00战略性矿产选冶过程在线分析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史烨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教授09:00--09:30基于大数据自动解析的在线光谱技术王红球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09:30--10:00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煤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邹亮中国矿业大学 副教授10:00--10:30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药品快速测试中的应用周学秋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近红外产品经理、应用专家10:30--11:00基于全透射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西瓜糖度在线检测研究黄文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 研究员11:00--11:30原位在线拉曼光谱在科研及工业生产过程的应用安志成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11:30--12:00XRF技术在油品快速分析中的应用吴梅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由仪器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 将于6月13-16日举办。iCS2023将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及应用,特别设立了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等专场。同时会议也会选择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内外光谱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一个全新、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点击立即报名 》》》 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3/
  • 专家带你科学认知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舆论风波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引发群众抵触心理。那么,食品添加剂是否对人体有害?在此,我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科学解读,帮助消费者科学认知食品添加剂。0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根据2024年2月8日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也包括在内”。02为什么要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迄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发展历史,已成为食品加工业不可缺少的基料,在食品加工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一是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为消费者提供品质稳定的食物;二是改善食品感官品质,增强食品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色泽、口感的要求;三是改进食品生产工艺,提高食品生产效率,使食品制造工艺更合理、卫生、健康;四是促进食品品种创新,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多元化的消费需求。03添加到食品的一定是食品添加剂吗?在我国,根据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GB 2760—2024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大类,详见表1。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凡是不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的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表 1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序号种类英文名称01酸度调节剂Acidity regulator02抗结剂Anticaking agent03消泡剂Antifoaming agent04抗氧剂Antioxidant05漂白剂Bleaching agent06膨松剂Bulking agent07胶姆糖基础剂Chewing gum base08着色剂Colour09护色剂Colour fixative10乳化剂Emulsifier11酶制剂Enzyme preparation12增味剂Flavour enhancer13面粉处理剂Flour treatment agent14被膜剂Coating agent15水分保持剂Humectant16营养强化剂Nutrition enhancer17防腐剂Preservative18稳定和凝固剂Stabilizer and coagulator19甜味剂Sweetener20增稠剂Thickener21食品香料Flavouring Agent22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Processing aids for the food industry23其他Others然而,在食品生产中,有些不法商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诸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吊白块等非食用物质的添加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非食用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是国家不允许添加在食品中的。为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保障消费者安全,我国陆续发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04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是否安全?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通过立法和制定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审批、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进行全流程监管。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管理措施基本一致,有一套基本完善的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和安全性评价制度。凡是列入我国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会审查,公开向社会及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确保其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严格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规定了糖果中蓝锭果红的最大使用量为2.0 g/kg,巴氏杀菌乳中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此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也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一般原则: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因此,食品添加剂在合理、合规、按“标准”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食品添加剂能够提升产品品质,丰富食品种类,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但使用不当则会危害消费者健康。一是“两超一非”的问题,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违规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问题。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禁止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例如,2022年,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麦趣尔纯牛奶过程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四)项之规定,构成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的行为,被罚款7315.1万元。二是“不当搭配”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一种食品中往往添加多种食品添加剂,多种食品添加剂同时使用产生的协同或者拮抗作用可能对健康有害。三是添加剂质量问题,不合格或劣质的食品添加剂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进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四是长期摄入含有特定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可能引发慢性疾病。例如甜味剂被认为可能与肥胖、糖尿病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联。总的来说,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食品加工业的灵魂。然而,食品添加剂一旦使用不当,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应该加强科学研究,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特定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的潜在风险,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行政监管的威慑作用,杜绝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现象,进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其负面影响。05消费者如何获取食品添加剂信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是食品标签的基础性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标签必须标示食品名称、配料清单、净含量、制造者和贮藏说明、产品标准号等[4]。且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对于食品添加剂,通则要求,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其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中的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可以标示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也可标示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并同时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INS号),或者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同时标示具体名称。例如,食品添加剂“丙二醇”可以选择标示为:a.丙二醇;b.增稠剂(1520);c.增稠剂(丙二醇)。若食品中添加了两种以上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可选择分别标示各自的具体名称;或者选择先标示功能类别名称,再在其后加标示各自的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INS号)。需注意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命名规则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6687-2011)的规定。总之,产品标识是普通消费者了解产品中食品添加剂含量和种类的重要依据,消费者可以从食品包装上获取食品添加剂信息。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是把双刃剑,在现代食品工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使用不当会有健康风险。但我们不能因为食品添加剂具有负面影响而抛弃它,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监管力度、规范生产流程、强化质量控制,减少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会越来越好。[1] 陶冶心.食品添加剂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及问题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4(04):17-19.[2] 张莲莲,李岩.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探析[J].现代食品,2023,29(07):143-145.[3] 焦锡涛,胡云,张二豪,等.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食品添加剂现状研究[J].食品工业,2023,44(11):334-337.[4] 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作者: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张峰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分析技术研究首席专家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质检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副会长,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秘书处秘书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WHO FCTC专家组专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组专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技创新委员会委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理化检验方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Future Foods》、《One Health Advances》等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食品中未知有害物的质谱侦测技术开发 分离电离一体化质谱离子源研制及食品实时检测技术开发 食品组学风险判定技术开发;食品安全质谱成像技术开发。  “十三五”以来,所带领的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地平线2020”课题等项目2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33件,主编著作6部,在Anal. Chem.、J. Agric. Food Chem.等国际顶级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6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中组部“西部之光”专家共89名。组织应对了“臭脚盐”、“瘦肉精”等国家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中央政府相关部门肯定,社会效益显著。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1项等奖励十余项。
  • 河北省首家省级毛皮检验站落户肃宁县
    11月12日,由沧州肃宁县质监局承担的省级检测项目“河北省毛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顺利通过了专家组验收,成为河北省首家省级毛皮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河北省毛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项目,总投资600余万元,占地6亩,拥有先进的检验设备39台(套),具备毛皮、皮革及制品等16项产品的检验能力,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甲醛、偶氮、六价铬等19项重要参数,检验能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 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110.00万元采购甲烷/非甲烷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 甲烷/非甲烷 开标时间: 2022-04-19 09:30 采购金额: 110.00万元 采购单位: 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采购联系人: 朱先生 采购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 广东建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 朱先生 代理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详细信息 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招标公告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2022-03-29 招标文件: 附件1 项目概况 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获取招标文件,并于 2022年04月19日 09时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GDJX-CG2022006 项目名称: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1,100,000.00元 采购需求: 合同包1(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 合同包预算金额:1,100,000.00元 品目号 品目名称 采购标的 数量(单位) 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 品目预算(元) 最高限价(元) 1-1 其他计量标准器具 汽车油罐车容量自动检定系统 1(套) 详见采购文件 850,000.00 - 1-2 其他分析仪器 便携式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测量仪 1(套) 详见采购文件250,000.00 - 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60日历天内完成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投标供应商应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提供下列材料: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投标(响应)时提交有效的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登记证或身份证等相关证明) 副本复印件。分支机构投标的,须提供总公司和分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总公司出具给分支机构的授权书。 2)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投标截止日前6个月内任意1个月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 如依法免税或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 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3)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供应商必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2020年度财务状况报告或基本开户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 4)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按投标(响应)文件格式填报设备及专业技术能力情况。 5)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参照投标(报价)函相关承诺格式内容。 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较大数额罚款按照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部门所在省级政府,或实行垂直领导的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较大数额罚款标准,或罚款决定之前需要举行听证会的金额标准来认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合同包1(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如下: 采购包整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合同包1(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特定资格要求如下: (1)供应商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记录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记录名单; 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 (以采购代理机构于投标(响应) 截止时间当天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 及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 查询结果为准, 如相关失信记录已失效, 供应商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 。 (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 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采购项目(或采购包) 投标(响应)。 为本项目提供整体设计、 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 监理、 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 不得再参与本项目投标(响应)。 投标(报价) 函相关承诺要求内容。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 2022年03月29日至 2022年04月06日,每天上午 00:00:00至 12:00:00,下午 12:00:00至 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 方式:在线获取 售价: 免费获取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2年04月19日 09时30分00秒(北京时间) 地点:茂名市高凉中路26号名富广场2栋801房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采用电子系统进行招投标,请在投标前详细阅读供应商操作手册,手册获取网址:https://gdgpo.czt.gd.gov.cn/help/transaction/download.html。投标供应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涉及系统使用的问题,可通过400-1832-999进行咨询或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运维服务说明中提供的其他服务方式获取帮助。 2.供应商参加本项目投标,需要提前办理CA和电子签章,办理方式和注意事项详见供应商操作手册与CA办理指南,指南获取地址:https://gdgpo.czt.gd.gov.cn/help/problem/。 3.如需缴纳保证金,供应商可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金融服务中心'(http://gdgpo.czt.gd.gov.cn/zcdservice/zcd/guangdong/),申请办理投标(响应)担保函、保险(保证)保函。 无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地 址:广东省茂名市茂名大道高新段698号 联系方式:0668-2796278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广东建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茂名市茂南区高凉中路26号名富广场二栋801房 联系方式:0668-2888765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朱先生 电 话:0668-2888765 广东建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2022年03月29日 相关附件: 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招标文件(2022032902).pdf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甲烷/非甲烷 开标时间:2022-04-19 09:30 预算金额:110.00万元 采购单位: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广东建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招标公告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3-29 招标文件: 附件1 项目概况 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获取招标文件,并于 2022年04月19日 09时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GDJX-CG2022006 项目名称: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1,100,000.00元 采购需求: 合同包1(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 合同包预算金额:1,100,000.00元 品目号 品目名称 采购标的 数量(单位) 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 品目预算(元) 最高限价(元) 1-1 其他计量标准器具 汽车油罐车容量自动检定系统 1(套) 详见采购文件 850,000.00 - 1-2 其他分析仪器 便携式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测量仪 1(套) 详见采购文件 250,000.00 - 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60日历天内完成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投标供应商应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提供下列材料: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投标(响应)时提交有效的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登记证或身份证等相关证明) 副本复印件。分支机构投标的,须提供总公司和分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总公司出具给分支机构的授权书。 2)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投标截止日前6个月内任意1个月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 如依法免税或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 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3)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供应商必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2020年度财务状况报告或基本开户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 4)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按投标(响应)文件格式填报设备及专业技术能力情况。 5)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参照投标(报价)函相关承诺格式内容。 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较大数额罚款按照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部门所在省级政府,或实行垂直领导的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较大数额罚款标准,或罚款决定之前需要举行听证会的金额标准来认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合同包1(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如下: 采购包整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合同包1(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特定资格要求如下: (1)供应商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记录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记录名单; 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 (以采购代理机构于投标(响应) 截止时间当天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 及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 查询结果为准, 如相关失信记录已失效, 供应商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 。 (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 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采购项目(或采购包) 投标(响应)。 为本项目提供整体设计、 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 监理、 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 不得再参与本项目投标(响应)。 投标(报价) 函相关承诺要求内容。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 2022年03月29日至 2022年04月06日,每天上午 00:00:00至 12:00:00,下午 12:00:00至 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 方式:在线获取 售价: 免费获取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2年04月19日 09时30分00秒(北京时间) 地点:茂名市高凉中路26号名富广场2栋801房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采用电子系统进行招投标,请在投标前详细阅读供应商操作手册,手册获取网址:https://gdgpo.czt.gd.gov.cn/help/transaction/download.html。投标供应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涉及系统使用的问题,可通过400-1832-999进行咨询或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运维服务说明中提供的其他服务方式获取帮助。 2.供应商参加本项目投标,需要提前办理CA和电子签章,办理方式和注意事项详见供应商操作手册与CA办理指南,指南获取地址:https://gdgpo.czt.gd.gov.cn/help/problem/。 3.如需缴纳保证金,供应商可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金融服务中心'(http://gdgpo.czt.gd.gov.cn/zcdservice/zcd/guangdong/),申请办理投标(响应)担保函、保险(保证)保函。 无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地 址:广东省茂名市茂名大道高新段698号 联系方式:0668-2796278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广东建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茂名市茂南区高凉中路26号名富广场二栋801房 联系方式:0668-2888765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朱先生 电 话:0668-2888765 广东建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2022年03月29日 相关附件: 2022年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招标文件(2022032902).pdf
  • 海南组建省检验检测研究院 助力自贸港重点产业发展
    6月8日,记者从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提出工作方案,拟在整合所属11家检验检测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据介绍,针对检验检测机构规模较小、设置分散、资源集约不够、检验资源共享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海南将建立集约高效的检验检测机构作为优化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海南省委编办就整合组建机构事宜进行了研究,向省委编委履行报批手续,于5月15日批准成立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遵循优化协同高效的改革原则,新组建的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不定机构规格,适度精简了编制数和领导职数,综合设置内设机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蓬勃展开,为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构建与国际检验检测标准相衔接的营商环境,亟需建设一个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的权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服务附加值高等特点,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也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海南自贸港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环节。立足公益、精简高效、资源共享,组建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的检验检测研究机构,将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促进海南自贸港重点产业发展,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钢硏纳克抓机遇“重新”布局金属材料检测业务——访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吉文博士
    2001年,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2011年,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国家冶金工业钢材无损检测中心、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培训中心、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业务并入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12年,业务合并后,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研纳克”)。   目前钢研纳克主体业务涉及第三方检测服务(含金属材料化学成份检测、力学性能检测、材料失效分析、无损检测、计量校准)、分析测试仪器、无损检测仪器与装备的研制和销售、腐蚀防护产品及相关工程、标准物质/样品、检测能力验证等领域。   那么钢研纳克的业务整合究竟是出于怎样的战略思考?在此战略下,钢研纳克的分析仪器业务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规划?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吉文博士,请他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市场部经理赵云更先生陪同接受采访。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吉文博士 依托自身优势 提供全方位的金属材料检测解决方案   陈吉文博士介绍说:“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它的历史,钢研纳克脱胎于钢铁研究总院(现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分析测试研究所,一直以来对黑色金属材料检测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技术积累。此次业务合并之后,和之前相比除了分析仪器、标准物质业务外,我们还纳入了第三方检测业务、防腐产品与工程、检测能力验证等几个业务单元。这些业务在国际上一般都由不同的公司来做,将所有的业务都组合起来的模式目前并没有可借鉴的例子,但我们根据自身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以及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打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目前,我们的第三方检测业务板块主要由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构成。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是科技部成立的为公众服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家认监委授权、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供服务的第三方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我们能提供的检测服务包含金属材料化学成份检测、力学性能检测、材料失效分析、无损检测、计量校准等领域。”   “钢硏纳克的全资子公司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海水腐蚀试验网站组长单位和国家大气腐蚀网站重点站、国际标准化组织金属腐蚀委员会(ISO/TC156)在国内的归口单位,主要负责防腐产品与工程业务。研究开发的阴极保护技术和产品、船舶及海洋平台电解防污技术和产品等在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钢硏纳克标准物质业务主要以冶金及金属材料为核心领域,目前我们已经研制各类标准物质/标准样品1000余种,涵盖了全部黑色、部分有色领域的光谱、化学、气体分析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力学标准样品、标准溶液及消耗品。经过60年的发展,钢研纳克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销售额多年来一直处于国内行业之首。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冶金及金属材料领域最大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出口基地。”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是按照应用行业进行横向的扩展,而我们的目标是依托自身的优势,围绕金属材料检测进行纵向的多元化,努力为金属材料的研究者、生产者、以及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果客户仅想委托检测,我们可以帮他们出具相应的检测数据 如果客户想自己筹建实验室,那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交钥匙工程,比如筹建不锈钢检测实验室,到底需要配置哪些仪器才能支撑不锈钢的检测,以及提供标准物质、进行人员培训、认证咨询、开发分析方法、进行比对实验等,这种类型的项目我们已经承接了好几家。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帮助用户解决分析测试当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这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开发新仪器 丰富金属材料分析仪器产品线   未来,钢研纳克的业务发展要围绕金属材料检测进行纵向的多元化,而分析仪器作为钢研纳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如何发展?采访中陈吉文博士就钢研纳克的仪器业务发展情况作了重点介绍。   陈吉文博士谈到:“钢研纳克分析仪器业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从最初代理国外产品,到逐步研发自己的产品,截至目前,钢研纳克公司自主生产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光谱仪器、气体分析仪器、材料试验机、无损探伤等多种金属材料分析仪器。目前我们的仪器业务发展规划:一方面是积极拓展新的产品类别,全面布局金属材料分析仪器产品线;另一方面是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技术改进,以及同用户及其他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应用方法等方式不断拓宽原有产品的应用领域和提升市场占有率。”   通过技术改进、开发分析方法 拓宽原有产品的应用领域   “火花直读光谱仪作为钢研纳克的主打产品,自2007年推出以来,销售量连年递增,近三年其业务量连续每年都在以100%-120%的速度增长。在仪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也积极收集用户在使用当中反馈的意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改进。2011年,我们推出了Lab Spark 1000新型火花直读光谱仪,2012年,钢研纳克又推出Labspark5000型CCD光谱新品。在形成全系列的产品后,这样用户的选择空间更大,针对用户不同的技术和应用需求,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的仪器。”   陈吉文博士介绍说:“2005年钢硏纳克通过技术攻关推出了世界首创的金属原位分析仪,近期,我们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激光诱导烧蚀光谱金属原位分析仪’。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仪器可应用于钢铁材料大尺度的成分、偏析、夹杂等统计分布信息的高分辨分析、高级汽车钢板表面缺陷的分析与质量控制、各种镀层和表面处理材料的深度分布分析等领域。”   “此外,2009年钢硏纳克推出了全新概念的气体分析仪——脉冲熔融飞行时间质谱,该仪器具有检测限低( 全谱ICP发射光谱仪   对于钢硏纳克ICP光谱仪的研发情况,陈吉文博士介绍说:“在2006年,公司有了研发ICP发射光谱仪的想法,我们首先从系统方法入手,解决了ICP发射光谱仪器应用于冶金材料分析的应用方法研究。这一阶段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应用人才,积累了对这一技术的了解,以及在这方面的应用经验。2009年,我们推出了单道扫描型ICP原子发射光谱仪Plasma1000,该类型仪器在某些行业的应用中,对于一定波段的分辨率要求非常高的时候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有一个缺点是分析速度比较慢,因此在完成了Plasma1000项目以后,我们紧接着就成立了相应的课题组,开始研发全谱的高分辨ICP光谱仪。”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的推出了两款全谱ICP发射光谱仪样机,技术方面的问题已经全部攻克了。这两款全谱ICP发射光谱仪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接近于商品化水平的产品样机将于年内完成,如果顺利预计明年上半年就会推向市场。”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邀请了国内冶金、环保、食品、矿产等领域顶尖的用户参与到我们ICP发射光谱仪的研制当中。我们推出的ICP和其他通用型的ICP不同,我们会更注重它在金属行业应用的特点,例如引入激光烧蚀技术、更加注重在短波段的响应、并对谱线的选择以及干扰校正等都做了特别的设计等。”   谈到对于国产ICP光谱仪的市场前景,陈吉文博士表示:“据我们统计,目前国内ICP光谱仪每年的更新台数在1200台,国产仪器的年销售量最多不过200台。这种状况和2005年时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市场情况一样,以前90%甚至95%都是进口仪器,但短短的几年,尤其在最近三、四年,进口的光电直读光谱仪市场占有率已经降到了百分之六七十。目前国内开发ICP光谱仪的厂商也不少,这说明国产仪器在用户当中是有市场的,并且大家投入的一点一滴最终都会促进国产仪器的发展,所以我们对于国产ICP光谱仪的市场前景还是充满信心的。”   (2)以用户金属材料分析需求为基础,研发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2012年6月,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钢研纳克展出了最新研制的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目前国内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钢研纳克为何还要选择进入这一市场呢?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陈吉文博士介绍说:“钢硏纳克选择研发某种仪器,主要有三个评判原则:一是从技术的前沿性方面进行判断,我们有一个技术委员会,由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组成,王海舟院士是我们技术委员会的首席科学家,由委员会集体决策是否立项,另外市场和销售人员也会搜集一些最新信息作为参考意见 第二就是基于钢研纳克的整体发展理念——紧跟用户需求,客户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这是从用户处判断 最后,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其实并不是我们主动去开发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而是我们的客户有需求,虽然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厂商都可以提供此类仪器,但是在金属材料检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提高,或者售后服务、仪器价格等离用户的期望值太远。目前我们的竞争优势是在仪器研发的后端,其实研发仪器到终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摸索最优的分析条件、建立方法、建立标准、以及最后的定义数学模型都需要对分析应用有深入的理解,而我们对于金属材料、尤其是钢铁材料应用的理解是其他企业所无法匹敌的。因此在许多用户提出要求后,我们就开始立项研发了。”   “在仪器研发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用户的很多意见。目前市场上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在175-185eV,我们要做到130-145eV。在检测器技术、谱图解析技术、以及定量化技术等方面也有所改进。此外,便携式仪器和实验室仪器不一样,不能做太多的校正,因此我们会根据过去在金属分析方面的经验做一些专家型的固判软件,帮助用户去判断如果出现了干扰性的元素和谱图该如何判别,同时我们还开发了一套专业的软件去解谱。”   最后,陈吉文博士表示:“如果想要更好的服务于一个行业,需要对于一个行业从标准到方法、以及客户的实际需求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实现,我们将依托钢铁研究总院强大的技术背景和多年累积下来的经验,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集中精力将金属材料检测这个行业相应的解决方案做的更丰富和全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采访现场   采访编辑:秦丽娟   附录1:陈吉文博士个人简历   1971年12月出生,博士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仪器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0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获茅以升青年科技奖,201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陈吉文同志是冶金分析领域的青年学科带头人之一。在材料分析测试新方法的研究、材料大型科学测试仪器的研制、科学仪器产业化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对冶金分析技术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近5年来,他先后承担和参与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和仪器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并培养了一批该专业的人才。   在材料分析测试新方法的研究方面,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创了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新方法和金属原位分析仪,解决了材料较大尺度范围内不同元素成分分布和状态定量分析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应用于“新一代钢铁材料”、“高效连铸连轧”、“新型海军舰船用钢”等一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获得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材料分析仪器研制方面,他组织并承担了“发射光谱改造为夹杂物分析仪”、“火花光谱改造为激光光谱仪”、“直流辉光光谱仪改造为射频辉光光谱仪”、“火花光谱仪改造为油液金属分析仪”等多项科技部科学仪器升级改造项目,并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在材料大型科学测试仪器的研制方面,他通过“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和国家发改委新型材料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化项目,实现了金属原位分析仪、火花光谱仪、氧氮分析仪、碳硫分析仪和动态冲击试验机等大型科学仪器的产业化。   附录2:钢硏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http://ncs.instrument.com.cn/
  •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学习班的通知(第二轮)
    各有关单位: 兹定于2012年10月29日~11月0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湾假日酒店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ldquo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rdquo 学习班【项目编号:2012-12-06-022(国)】。现将学习班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主要内容: 内 容 主 讲 人 毛细管电泳及问题解答 中科院化学所 陈义 研究员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应用及进展 北京大学 张新祥 教授 毛细管电泳在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和重组蛋白药物研发和质控中的应用 康弘制药分析部主任 张涛 高工 应用毛细管电泳鉴定常见乙肝基因型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林长樱 博士 如何获得准确可靠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丁晓静 博士 提高质量控制标准,加速生物制品研发&mdash 毛细管电泳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 陈泓序 博士 二、报到时间:2012年10月29日,8:00-21:00 三、报到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龙湾假日酒店大堂。 四、收费标准:参加学习班人员需交纳会务费及学习资料费,共计1200元/位,普通在校学生800元/位(不含在职攻读学位人员),食宿费自理。 五、联系方式: 地址及邮编: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6号,100013 电话及传真: 64407087或64407088,64407210(传真) E-mail: 北京:dingxiaojing@gmail.com;llp9312@yahoo.com.cn 成都:zhanglichun001@126.com 六、参加培训且考试合格者将获得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6分。因床位有限,有意参加者请务必于2012年10月15日前将回执Email至北京或成都联系人邮箱,或传真至010-64407210。 二&Omicron 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二&Omicron 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学习班(第二轮通知)
    各有关单位:   兹定于2011年5月9日~5月13日在北京和平里大酒店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卫生检验中应用”学习班【项目编号:2011-12-06-006 (国)】。现将学习班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内 容 主 讲 人   毛细管电泳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中科院化学所 陈义 研究员   毛细管电泳理论与应用技巧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 康经武 研究员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和核酸分析中的应用 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 郭磊 副研究员   CE-PCR-SSCP快速鉴定肺炎支原体耐药性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林长缨 博士   如何获得准确可靠的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丁晓静 博士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品分析中应用实例 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 陈泓序 博士   仪器结构、维护与保养、工作站的高级应用 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 张鹏 高工   二、报到时间:2011年5月9日,8:00-22:00   三、报到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6号和平里大酒店大堂。   四、收费标准:参加学习班人员需交纳会务费及学习资料费,共计880元/位,食宿费自理。   五、联系方式: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10-64407087,010-64407088,   六、因床位有限,有意参加者请务必于2011年4月30日前将回执Email至dingxiaojing@gmail.com llp9312@yahoo.com.cn,或传真至010-64407210。   七、请务必带身份证,本市学员请务必带学分卡。   二Ο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