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刘维民

仪器信息网刘维民专题为您整合刘维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刘维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刘维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刘维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刘维民话题讨论。

刘维民相关的资讯

  • 刘维民院士领衔,我国首台空间摩擦学原位分析系统研制成功
    p   记者5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验原位系统的研制”,成功地实现了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验原位分析功能,为准确获取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样的物理与化学信息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可靠的分析测试手段。该项目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维民研究员主持。4月27日,该项目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结题验收评审并获得“优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1e721bfc-79e4-43a5-bdaa-c718fed21bf7.jpg" title=" 1.png" / /p p   据介绍,空间摩擦学是摩擦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空间环境下摩擦学性能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机制,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机械科学和空间环境工程学等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对于保障航天工程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六十年代空间摩擦学就已经引起了国际航天界的广泛关注,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均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空间摩擦学研究系统,而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相关实验条件仍然比较匮乏。 /p p    strong 该项目针对国内空间摩擦学研究对试验条件的迫切需求,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质谱(MS)和显微光学分析(MPA)等先进分析技术与超高真空、交变温度、辐照(原子氧、紫外、质子和电子)等多种空间环境模拟技术及球-盘摩擦试验技术优化集成,成功地实现了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验原位分析功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以往空间摩擦学研究中大气环境对摩擦表面的影响,为准确获取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样的物理与化学信息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可靠的分析测试手段。 /strong /p p   刘维民院士带领的空间摩擦学研究团队始终面向国家航天工程对空间润滑的重大需求,着眼国际空间摩擦学研究发展前沿。自从1998年以来,该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局)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0年持续不懈的努力,研制成功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摩擦学专用试验装置,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空间摩擦学研究平台,发展了系列化空间润滑材料与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我国航天工程中的润滑问题,为保障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p
  • RTK微量气体流量计在瘤胃发酵产甲烷研究中的应用
    反刍,是指在进食一段时间后将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再次返回嘴中咀嚼并返回胃中的现象,反刍对于一些食草动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是一个天然的降解纤维物质的发酵罐,对反刍现象的研究有利于深刻了解反刍动物的营养学特性。目前,一般有三种方法研究瘤胃发酵,第一种是活体研究,即在选定的动物胃部手术钻孔,将饲料放入其中,定期取样分析;第二种是将新鲜瘤胃取出并放入一个容器内,往瘤胃内放入饲料,研究饲料的消化特性;第三种是模拟实验,将人工唾液、各类微生物等和饲料混合,在一个发酵罐内模拟实验。其中,第一种方法最具真实性,研究数据也可靠,但是成本最高,且操作难度较大;第二种方法比较可靠,第三种方法操作相对简便,二者均适用于大批量模拟研究。采用体外瘤胃发酵实验研究反刍动物的产甲烷规律,产气量的测量是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压力法、注射器法、排水法等测量手段,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工量较大,主要表现在反应瓶多比如几十或几百个、采样间隔时间短比如2h采一次样;测量准确度较低,比如测试周期3天,总产气量只有几十或几百毫升,排水法或者压力换算法存在一定的误差。RTK自主研发生产的微量气体流量计(SGMC)非常适合于瘤胃发酵产生的甲烷测量,具有如下特点:(1) 测量精度0.03 mL或者0.1 mL可选,在常压下测试,无需启动压力;(2) 软件自动实时记录、存储数据,采样间隔低至每分钟,特别适合于细节研究;(3) 测量完后的气体可以无损收集,进一步测试气体组分;(4) 通道数可以串联拓展,特别适合多组平行试验,提高实验效率。洛克泰克仪器股份公司(RTK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生产了超微量气体流量计SGMC、非真空多通道光解水制氢系统RTK-Solar、化学催化产氢系统等产品,均已发表相关SCI论文,欢迎大家垂询!
  • 微波化学:点燃“新化学动力学”希望——访美国CEM公司亚太区总裁兼培安公司总裁刘伟先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CEM公司将微波技术成功应用于化学领域。历经30多年的发展壮大,当前的微波化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性前沿交叉学科。微波化学在广泛的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许多人称其点燃了“新化学动力学”的希望。而谈到微波化学,就不得不谈到被称为微波技术创始者和领导者的CEM公司。   CEM一直以创新的微波技术为导向,拥有世界微波化学研发领域近90%的专利技术(300余项),其新产品曾11次荣获R&D100技术创新大奖,如,1998年的Mars高通量密闭微波消解系统、2003年的环形聚焦单模技术等。 美国CEM公司亚太区总裁兼培安公司总裁刘伟先生   2010年3月20日,仪器信息网编辑针对微波化学的发展历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CEM公司与培安公司的合作模式等,采访了美国CEM公司亚太区总裁兼培安公司总裁刘伟先生。 刘伟先生谈微波化学发展历程与趋势   刘伟先生首先介绍,“众所周知,新产品、新技术被人们接受、认可以及市场的拓展等需要一定时间,而CEM为了微波化学仪器与技术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血;如80年代,CEM出资、提供仪器,与美国的EPA合作制定了U.S.EPA 3015、3051、3052、3546等标准,为今后更多厂家进入微波化学市场铺平了道路。”   “CEM公司通过近20年时间的努力,使微波化学仪器从‘无人问津’到今天的‘家喻户晓’。截止目前,CEM在全球已拥有近八万家用户,销售总额约占世界微波化学市场的80%。CEM公司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说是微波化学仪器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Mars高通量密闭微波消解系统   单模微波:“质”的转折点   “较早出现的多模微波技术与家用的微波炉发射技术属于同一类型,采用多模微波技术的微波消解,主要进行‘破坏性反应’,只要微波能量足够强大,‘打破’化学键即可,而重复性是通过充分‘破坏’来实现的,相对于合成反应,消解的要求要简单的多。”   “合成化学通俗的说是将两个分子用键连接起来的‘建设性’工作,因此,如何提高微波能量的精确性是解决为微波合成化学问题的关键。上世纪90年代,CEM公司与法国Prolab公司合作推出了‘驻波单模微波化学技术’,反应的精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合成化学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刘伟先生介绍。   “但驻波单模技术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反应腔体积只有30ml,限制了反应扩大、加气反应、机械搅拌、循环回流、连续流动等,不能满足合成反应多样性的要求。”   环形聚焦单模微波:“革命性”的飞跃   CEM公司在驻波单模微波的基础上推出了“Discover 环形聚焦单模微波微波合成系统”采用特殊11通道自动调节专利技术,环向进行聚焦辐射,改善了因为样品反应物形状和极性所引起的聚焦位移,不仅提高了10倍的微波能量耦合的精确性,而且使单模谐振腔体积从30mL扩展到300mL。2003年7月,该技术荣获R&D100技术创新大奖。 Discover SP 300ml环形聚焦单模微波合成平台   环形聚焦单模技术使微波化学从简单的破坏性反应进入到多样性的合成反应,缩短了合成反应时间,使反应效率提高了几百倍。例如,60年代,中国曾经以“举国之力”合成胰岛素,多个科学家历经2-3年的时间合成了38个肽。随着微波化学技术的迅猛发展,2008年,在CEM公司的Liberty全自动流动微波多肽合成平台基础上,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创造了一天时间内就合成出111个肽的世界新纪录。   谈及环形聚焦单模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时,刘伟先生认为,“未来,环形聚焦单模技术将在继续增大化学反应量和化学反应多样性方面不断改进 另外,在低温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环形聚焦单模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突破了传统热化学的温度范围,改变了分子动能分布研究方式,为未来微波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更广阔更好的发展前景。”   微波化学发展趋势:“微波合成技术是未来发展热点,将推动理论化学的突破”   谈到微波化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时,刘伟先生指出:   (1)微波消解,仍然会以多模微波技术为基础,未来将以更高通量、高效率为发展目标,同时更加关注安全问题。   (2)微波萃取,主要方向是目前非常热门的形态萃取和天然产物萃取,因为元素形态不同,其物化表现可能完全不同,而萃取不同形态元素的关键,是需要非常精确的微波能量辅助,如能量稍有误差就可能破坏元素形态,所以,微波萃取将在目前已起步的形态萃取技术基础上,继续深入研发、发挥作用。   (3)微波合成,如今,微波化学技术在合成化学、理论化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CEM公司希望,不久的将来,利用微波化学分子动力学研究平台,理论化学领域将有重大的突破。   如,人工手性合成反应的结果中经常是旋光性异构体左、右旋分子处于平衡状态,不同于自然界所形成的选择性的具有生命活性左旋或右旋分子的分布,这是手性合成化学目前所遇到的难题,如果微波能够提供有序、稳定的能量,从而有目的的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旋光性异构体,微波化学将为这个领域做出很大贡献。   刘伟先生发表了其对于微波化学市场前景的看法:   (1)微波消解、微波萃取,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需求量增长稳定,不会出现很大的突跃,由于技术发展已相对成熟,已成为一个“成熟市场”。   (2)微波合成,由于药物研发等领域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外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成化学研究迅猛发展,因此微波合成的市场潜力很大,但目前市场总量还不能与样品前处理相比。 一种全新代理合作:培安与CEM的“family”模式   大家一直都很好奇,培安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它的历史是怎样的?以及培安公司与CEM公司之间代理合作的具体模式如何?   培安与CEM历史渊源:起源于培安的兄弟公司——贝尔德公司   培安公司于1988年成立,与曾经著名的美国贝尔德公司属于同一董事管理层的兄弟公司。CEM公司的创始人Dr. Michael Collins在美国雷索公司工作时期,就与贝尔德公司的许多重要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当时CEM公司的许多董事同时也担任贝尔德公司和培安公司的董事。在1995年贝尔德公司被原热电公司收购后,其副总裁 Ken Collins加入CEM公司任国际部总裁,通过Ken的介绍,刘伟先生也开始了为CEM公司工作的历程。   培安公司已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其金融广告和机械设备的业务,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影响力;因此,CEM公司在以何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上,首先想到了培安公司,经过多次协商,CEM公司最终确定以培安公司为平台的模式在中国开展业务,而非自己在中国直接设立CEM办事处。   “family”模式:利益共享、分工合作   “与其他供应商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CEM和培安的关系,可简单的比喻为‘family’的代理关系,因为CEM公司拥有培安公司的部分股权,二者背后有着共同的资金和管理来源,彼此相互依赖。”   “CEM公司需要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文化的团队来帮助其开展中国业务,培安的出现使CEM公司不必花费精力管理代理公司,两者利益共享、分工合作,所以不会存在CEM公司越过培安公司而在中国直接开展业务的情况。”   “虽说培安公司熟悉CEM公司产品的市场、掌握了其核心技术资源、拥有了应用技术人才,但培安公司在开展CEM业务时,完全为CEM的发展考虑,卖CEM的产品就像在卖自己的产品一样。并且培安在选择其他合作伙伴时,会围绕着CEM产品的应用领域而做出计划。”   刘伟先生谈到下一步发展时,提及了其正在与CEM总部商讨,在中国成立微波化学研发中心、建立CEM的生产工厂的计划,这样可以与亚太区的用户更贴近、更充分进入细分市场,降低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并且进行合理的技术分工。   谁会是培安的下一个“CEM”?   CEM公司中国业务在其全球业务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在中国,90年代初年销售只有10套左右,现在年销售700-800套仪器,可以说CEM在中国市场是非常成功的。培安公司有能力在中国培养出一个成功的CEM,那么培安公司也完全有能力培养出第二个、第三个“CEM”,未来二、三年间,培安公司是否计划培养下一个“CEM”呢?   刘伟先生对此的看法是,“培安公司选择合作伙伴时非常谨慎,如果技术、产品,特别是管理理念等方面都合适,我们也会考虑‘培养’下一个CEM。”   “在和CEM的‘family’合作模式之外,培安与其他供应商还有其他形式的代理合作关系,如,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关系。培安与另一个重要合作伙伴Eralytics公司一起开发、生产、并在全球销售石油和石化产品的测试仪器,培安应用Eralytics的仪器,提供计算方法,建立数据库,培安公司在其中拥有知识产权。”   后记   目前,微波化学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分析工作者对微波化学技术的理解和需求也同样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人们对微波化学的潜力认识尚浅,由此产生的技术需求尚未成熟。   对此,刘伟先生强调,“需要大量的宣传工作来增加大家对微波化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欢迎更多的微波化学技术仪器厂商进入竞争,从而增加微波化学的市场影响力。”   “并且,希望更多的化学家参与到微波化学的研发工作中来,在量子级别进行微波化学基础理论工作的研究。借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激光分子动力学的研究经验和思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理论微波化学领域存在大量科学发现和突破的机会。”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1:培安公司   http://www.pynnco.com/   http://peian.instrument.com.cn   附录2:CEM公司微波化学仪器与技术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技术   1972年,推出第一台微波干燥系统;   1976年,推出第一台微波密闭消解系统(多模微波)使微波进入了元素分析化学领域;第一次提出非脉冲连续微波技术,到目前为止仍是CEM的独家专利,已成为市场上各种仿冒CEM产品的虚假宣传焦点;   1979年,与加拿大环保局合作推出第一台专利的微波快速溶剂萃取系统,使微波进入了化合物分析领域,它的使用效果远远好于高温高压的快速溶剂系统;   1988年,与惠普合作推出第一台微波蛋白水解系统;   1989年,首次发明了微波马弗炉,使升温和灰化速度显著提高,样品可不经炭化一次完成灰化,使分析时间缩短数十倍,目前其许多性能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1996年,推出第一台(双球哑铃电磁场驻波单模)大样品量250ml处理系统,解决了大样品痕量元素的检测;   2002年,推出了300ml的环形聚焦单模微波系统用于合成化学,是微波硬件技术重大突破,它几乎扩大了10倍的传统驻波形单模的腔体体积。不仅彻底解决了合成化学的单模能量精确性要求,又解决了反应多样性平台的要求,为微波化学彻底进入各多样性合成化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耶拿以低于六位数价格回购AJZ所有股份
    2013年10月8日,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回购了AJZ Engineering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股票,再次持有AJZ Engineering的100.0%股份。并且,耶拿公司将展开重组旗下子公司的措施,推进公司的重组计划,以期达到继续活跃在德国市场,特别增加在俄罗斯和阿拉伯市场的活跃度。   &ldquo 随着AJZ Engineering在俄罗斯和利比亚市场上重点工程项目业务的开展,我们计划到2016年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的目标是稳定AJZ Engineering的业务,更严格控制与项目相关的风险,&rdquo 耶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Klaus Berka说。   低于六位数的购买价格,将用于偿还之前多数股东的债务,从而流回到AJZ Engineering和耶拿公司。   耶拿公司计划在俄罗斯和德国专注于核心业务,将对AJZ Engineering进行重组,出售部分业务和资产给那些感兴趣的投资者。耶拿公司最初的讨论涉及剥离在阿拉伯市场的部分业务,以加强现有市场地位和接受新投资者。   2008年,耶拿公司出售了AJZ Engineering的51%股权给投资公司,从核心的仪器业务中完全剥离工程业务。由于2008/2009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对AJZ Engineering业务的剧烈的影响,尤其是在俄罗斯和其他目标市场,使得不可能按计划独立成功开发AJZ Engineering业务。因此,耶拿公司不得不继续为AJZ Engineering大多数业务的客户、银行、保险等提供担保,也必须提供些额外资金以确保流动性。   &ldquo 耶拿公司并不计划 将AJZ Engineering业务整合为公司另一个核心业务。相反,我们希望利用经验丰富员工现有的专业技术,加快已经开始的重组过程,完全重组AJZ Engineering的业务和架构。我们的措施获得了集团支持,&rdquo Klaus Berka继续说到。   耶拿公司正计划到2016年全面巩固AJZ Engineering,期待该子公司在接下来的两个财年拥有良好的现金流、具有良好的运营业绩。接下来的两个财年,AJZ Engineering预计销售额约为4000万欧元,目前的订单量约1亿欧元。 编译:刘丰秋
  • 小体积有大“热”量 林赛斯携新品亮相橡塑展——访林赛斯(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刘伟华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第三十三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于2019年5月21日在中国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开幕。& quot CHINAPLAS 国际橡塑展& quot 伴随着中国塑料及橡胶行业成长逾30年,至今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具规模之橡塑业展会,并对中国橡塑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 quot CHINAPLAS 国际橡塑展& quot 已是全球领先的塑料橡胶业展览会,业内人士更公认其影响力仅次于德国& quot K展& quot ,成为橡塑业的全球最顶尖的展会之一。 去年的展会盛况空前,展馆总面积超30万,展商数目近4000,参展国家及地区多达40个,参展人数超过18万,而今年展会预期更胜往昔。 /p p   林赛斯(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赛斯”)携新产品参加了本次展会。仪器信息网采访了林赛斯(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刘伟华。 /p p   采访视频如下: /p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4A384E89EEE44050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br/ /p p   林赛斯在热分析仪器研发方面已经有几十年悠久历史,产品线涵盖了热导、热扩散、DSC、和热重等。此次展会,林赛斯带来他们的DSC新产品。该产品不仅体积小、检测性能高、检测速度快、方便快速更换而且成本较低。产品采用的DSC支架达到芯片级,集成了参比、加热、传感器等。林赛斯希望通过产品推广,帮助更多用户提升检测合格率,并在高分子、医药、化学、有机、无机等领域有更好的应用。 /p p   刘伟华通过参加展会,发现了用户对高端产品的注重性和对产品性能可塑性的关注,感受到了用户希望通过林赛斯的产品拓宽用户产品的行业应用的渴求。林赛斯致力于给予用户更好的应用体验,未来将在全国举办用户会等活动,对用户问题进行整理和解答。最后,刘伟华欢迎全国的用户到林赛斯位于北京的实验室参观体验和进行产品检测,从而对林赛斯的产品有更好了解。 /p p & nbsp /p
  • 第六位国际知名教授受聘天威薄膜研发检测中心
    5月26日,天威薄膜公司聘请荷兰乌特勒支大学 Ruud E.I.Schropp 教授为该公司研发检测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兵装集团总经理助理、天威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丁强为其颁发聘书。   顾问委员会委员将参与研发课题方向的确定以及具体的技术指导,帮助天威薄膜公司实现技术的不断升级。目前该公司研发检测中心顾问委员会已经聘有六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这标志着该公司的科研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推动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据了解,Schropp教授投身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研究领域25年,在国际享有盛誉,致力于将新型CVD技术和新型材料应用到薄膜晶体管和太阳能电池上,开发出了HWCVD和VHF PECVD来制造高效低成本电池器件。1996年,他参与发明了柔性电池的卷对卷技术,这在世界领域内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十分光明的前景。同时,他在乌特勒支大学组建的半导体研发试验室和太阳能研究实验室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截至目前,Schropp教授已经在行业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拥有专利11项,培养博士生数十名。   据介绍,天威薄膜研发检测中心是中国技术最先进、涵盖工艺最全面的薄膜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之一,建有一条年产能为2兆瓦的薄膜硅太阳能电池中试线,以及高效率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研发实验室、新型薄膜电池及组件研发实验室、组件可靠性检测中心等实验室群,不仅可以进行大面积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试制生产,还可以进行新一代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对于带动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Sigma-Aldrich被收购后已有六位重要高管离职
    近日,Axalta CoatingSystems(艾仕得涂料系统)公司宣布任命Dan Key 担任营运与供应链资深副总裁。此前,Dan Key原为Sigma-Aldrich公司副总裁兼供应链总监。Dan Key  Dan Key自2013年8月加入Sigma-Aldrich,在去年11月份离开,于今年1月份加入了Axalta CoatingSystems。  同时,Sigma-Aldrich公司原执行副总裁Gilles Cottier兼SAFC(定制生产和服务业务)总裁,在今年1月份加入了制药企业Patheon担任全球药物开发服务总裁一职。Gilles Cottier  据悉,Gilles Cottier自1986年3月就加入了Sigma-Aldrich,在此工作了近30年,担任过销售管理等一系列职务。  加上此前仪器信息网已报道过的四位离职高管,目前已有六位重要高管离开了Sigma-Aldrich。
  • 致力创新环境废水处理系统——访湖南清水蓝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刘玮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9年10月23日-26日,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湖南清水蓝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刘玮,请其介绍公司2019年发展情况及新品特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详情点击视频查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br/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580E7CBAA3072789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br/ /p
  • 2021 RMS奖章获奖者揭晓:六位显微镜青年学者获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日,RMS(Royal Microscopical Society,英国皇家显微学会)公布了该学会2021年奖牌系列的六名获奖者。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奖项由涵盖了其显微学的不同科学部门颁发。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今年的获奖者从众多的提名者中脱颖而出,其中包括了国际显微镜研究领域的那些领先人物。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6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474b4f11-23c3-4085-87df-6c305cb3d5fc.jpg" title=" 1.png" alt=" 1.png" width=" 600" height=" 26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六位获奖者中的五位将被邀请参加mmc2021(Microscience Microscopy Congress 2021,2021显微科学会议)发表演讲,并接受奖牌。第六位奖牌得主(流式细胞技术)将受邀在2021年秋天的流式细胞技术会议上发表演讲。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RMS主席Grace Burke教授 /strong 表示:“热烈祝贺我们六个科学部门选出的每一位获奖者。我希望他们通过显微镜在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中的各种应用,在促进科学理解的工作中继续取得成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获奖名单如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光学显微镜奖章 /strong – Philipp Kukura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电子显微镜Alan Agar奖章 /strong -Alexandra Pacureanu博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生命科学奖章 /strong –Yanlan Mao博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工程与物理应用显微镜创新奖章 /strong -Wing Chung Tsoi博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原子力显微镜与扫描探针显微镜奖章 /strong – Laura Fumagalli博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流式细胞仪奖章 /strong – Gert Van Isterdael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7397020c-c1b3-4b4f-ba27-5f40f65ed2c8.jpg" title=" Prof-Philipp-Kukura.jpg" alt=" Prof-Philipp-Kukura.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Philipp Kukura教授–光学显微镜奖章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hilipp是牛津大学的化学教授。迄今为止,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生产力和突破生物物理学界普遍认为的光学技术极限的勇气。他的工作为我们在生命科学中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方式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在光谱学和纳米光学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之后,在担任现任组长之前,Philipp现在已经开发出一种使用光学显微镜测量单分子质量的全新方法-质量光度法(Mass photometr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hilipp团队于2014年首次展示iSCAT足够灵敏,可以检测和成像单个蛋白质,而无需任何标签或其他信号增强策略。同时,该团队意识到,所产生的信号强度与生物分子的质量大致成正比,原则上提供了一种进行质量测量的手段(尽管人们完全不清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达到足够的信噪比,或者,即使这些是可以实现的——所得到的测量结果是否足够定量未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尽管如此,到2018年,该团队设法将灵敏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最终促成了质量光度法的出现。质量光度法确实是开创性的, 这也是单分子光学方法的首次展示,这种方法既通用又特殊,因为不需要标记,所获得的信息提供了生物分子的身份和结构的直接信息。此外,测量单个分子去掉了整体平均,这样就可以直接评估异质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自2018年4月首次发表以来,该团队现已证明了质量光度法在评估结构生物学和体外科学的样品纯度方面的巨大适用性,并将其扩展到核酸和膜蛋白,并展示展示量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这些研究,再加上质量光度法背后的基本概念,很将可能使这一发现在光学显微镜领域成为一个真正杰出的发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hilipp在实现这些理论、概念性突破的同时,还通过将仪器商业化(Refeyn OneMP仪器)提供给更广泛的研究领域,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其发现的影响。最初出版仅两个月后,Philipp创立了Refeyn Ltd.,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已发展为拥有30多名员工,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实验室和制药实验室安装了30多台Refeyn OneMP仪器。这既表明了基础技术的价值,也达成了对确保其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承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MS光学显微镜组主席Gail McConnell教授说:“我们很高兴将这一奖章授予Philipp,他的许多成就使他特别适合该奖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他提出了光学显微镜的全新应用,远远超出了五年前我们所想象的范围,并且在未来的生命科学研究和诊断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f77a1153-68d3-43b7-8dcf-121b3380c5f0.jpg" title=" Wing-Chung-Tsoi.jpg" alt=" Wing-Chung-Tsoi.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nbsp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Wing Chung Tsoi博士–工程与物理科学应用显微镜创新奖章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Wing Chung Tsoi博士是英国斯旺西大学的高级讲师。他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独立研究,在短短几年内,他的团队目前在基于拉曼系统的新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开发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2019年发表的“通过高分辨率多重映射技术揭示的介观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渗透和电子接触的变化”,展示了如何以简单的方式修改商业拉曼系统,使其能够在同一采样位置同时执行多种类型的映射。这项新功能使人们对局部形貌(例如局部缺陷)与器件(例如可印刷太阳能电池)的局部特性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助于提高器件的性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技术已经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一种制图技术(光电流)已帮助Renishaw为其开发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现已商业化。这项技术也帮助吸引了来自Armor(一家领先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公司)的资助来支持EngD的学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Tsoi博士领导的另一项先进技术是原位拉曼光谱技术的演示,以研究材料/设备(例如可印刷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这项研究“通过拉曼光谱法研究光伏器件中嵌入的钙钛矿半导体层的降解和均匀性”已在Phys. Chem.上发表。在此,气体环境、温度和湿度可以原位控制,以促进对环境因素对薄膜/器件(尤其是“嵌入”层)稳定性的影响的理解。该论文被Linkam Scientific评选为“本月最佳论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工程与物理科学委员会主席RolandKrö ger教授说:“Tsoi博士因其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享誉国际,应得到这一殊荣。多种制图技术与原位测量的轻松集成可以为材料/器件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很大帮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ffb05a53-8cad-4b71-8d4d-7b4b029527a9.jpg" title=" Laura-Fumagalli.jpg" alt=" Laura-Fumagalli.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Laura Fumagalli博士–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探针显微镜奖章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aura Fumagalli博士于2015年被任命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讲师。她是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上定量测量材料物理性质的世界领先者之一,该技术可以定量测量纳米级材料的物理特性,特别是在AFM的开发方面,可以使用皮秒精度的静电力显微镜来测量材料的介电特性(L Fumagalli et at, Nature Materials, 2012, vol. 11, 808–816)。她的发表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并且自2018年以来一直是ERC合并者资助的 “二维液体细胞介电显微镜”获得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也许她最重要的工作是证明界面处的水层具有异常低的介电常数-该工作证明了原子力显微镜在理解纳米级复杂物理现象方面的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水在与其他材料的界面处的介电常数较低,但没人知道具体低多少。知道纳米级水的介电常数的正确值对于从电化学到新电池的开发,理解和建模蛋白质以及DNA的功能和结构等一系列广泛的问题都很重要。介电常数给出了分子的电偶极子在电场中定向的程度的量度。水是一种高度极性的物质,所以尽管分子可以很容易地在一个电场中调整方向,但它们在表面的排列可以被抑制,潜在地降低界面水的介电常数在接近表面的体积水中发现的值。为这些效应确定确切的值是实验所无法达到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aura指导了一项实验,以测量封闭在纳米通道中的水。通道是由Andre Geim开发的技术制造而成,将石墨和六方氮化硼的原子平面晶体结合在一起。这些通道的厚度只有1纳米,因此只能容纳几层水。在非常密闭的水中测得的介电常数值只有2,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异常低的值,这与散装水的异常高的介电常数(大约80)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小组主席Sonia Contera教授说:“我们很高兴将此奖章授予Laura。她确实是该领域的世界领先人物之一,并为推进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测量材料物理特性方面的应用做出了大量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c115b4c7-cc76-4198-a292-9fac94706944.jpg" title=" Gert-Van-Isterdael.jpg" alt=" Gert-Van-Isterdael.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Gert Van Isterdael–流式细胞技术奖章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Gert在学术成果、专业背景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对流式细胞技术和成像细胞技术领域一直在做出巨大贡献。作为VIB的流式细胞仪经理,Gert运营着国际知名的先进研究机构,该机构开发并应用许多流式细胞仪应用来研究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并积极参与过敏、哮喘和癌症的研究项目。 Gert一直在与VIB合作,以开发Flow Manager的角色,并建立业务战略,以为VIB科学家的长期利益提供最先进的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Gert作为ISAC的积极成员,正在积极地为流式细胞术界做出贡献,目前是新兴领导者计划的成员 在各种会议上,他主持会议,参加论坛讨论,并积极参与讨论。Gert特别热衷于并积极地参与到发展细胞仪领域的自动化分析技术技能的活动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MS流式细胞技术组主席Derek Davies先生说:“ Gert已成为流式细胞术界的重要人物,他不仅管理着世界知名的流式细胞术设施,而且通过他的学术成果、教学活动和发展他人技能,在许多方面做出贡献。我们很高兴宣布他为该奖项的获得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39fec6a0-3c66-4e42-a637-589224f93eb3.jpg" title=" Dr-Yanlan-Mao.jpg" alt=" Dr-Yanlan-Mao.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Yanlan Mao博士–生命科学奖章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MS非常高兴地宣布,Yanlan Mao博士获得了学会2021年生命科学奖章的获得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奖项表彰了Mao博士对我们理解细胞和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如何形成和组织的重要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自五年前在伦敦大学学院(UCL)成立研究团队以来,Mao博士的工作已采用先进的显微镜和生物物理方法来阐明机械力在控制组织生长和再生中的作用,以及定义这些力如何影响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她对成像的开创性使用,以及对力学的分析,为细胞和组织的物理和机械特性以及这如何促进活生物体的器官形成和形态提供了新的见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MS生命科学组主席Theresa Ward博士说:“热烈祝贺Mao博士获得我们生命科学奖章。她的创新方法将优雅的显微镜与对生物物理环境的探测相结合,并获得了新的见解,这些见解已在一系列不同的研究领域产生了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62872383-655c-4a30-ba0f-06930a8730b4.jpg" title=" AlexandraPacureanu.jpg" alt=" AlexandraPacureanu.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Alexandra Pacureanu博士–电子显微镜Alan Agar奖章 /span (由Agar Scientific Ltd赞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lexandra Pacureanu博士的工作对生物医学研究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我们对利用同步加速器辐射对软生物组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可能性的看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她在欧洲同步辐射装置(ESRF)的ID16A纳米成像光束线上开发并应用了X射线全息纳米断层扫描。这种技术在使(相对)大的完整组织样本(毫米级)成像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它具有与电子显微镜(EM)相似的对比度和结构分辨率。样品可以在室温或低温下成像,通常用重金属染色,并用与EM相同的方法嵌入树脂中。实际上,Alexandra的大部分工作都将X射线成像技术整合到了相关的光镜和EM工作流程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ESRF最近长时间的关闭阶段, Alexandra在欧洲和美国一些最负盛名的研究机构迅速建立了自己在生物医学研究界的地位。她将自己的生物学问题集中在连接组学领域的大脑上,在这些领域,光镜和电子显微镜难以将跟随单个神经元所需的大视场与成像单个突触所需的分辨率相结合起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MS电子显微镜组主席Lucy Collinson博士和X射线聚焦兴趣小组主席Liz Duke博士说:“ Alexandra拥有在X射线同步加速器光学、束线和实验设计方面完全精通的罕见技能。还为生物学,尤其是神经科学领域的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做出贡献。她开创性的技术或将取代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用于这项关键的科学研究。我很荣幸也很高兴宣布她获得这个奖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关于皇家显微镜学会奖章系列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MS奖章系列旨在奖励在RMS每个科学部分的科学成就,以及奖励那些无名英雄和自愿为RMS贡献大量时间和精力、帮助下一代显微镜工作者的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如何提交奖章提名?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所有奖项均向全球的申请者开放,并将采用证书和奖章的形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申请人可自行提名或由同事或合作者提名。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申请和提名应该提交给Amanda Jarman,说明申请人被提名的奖章类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申请人应向Amanda Jarman提交履历并写一封信,说明希望获得特殊勋章,提名人应为提名候选人提交履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简历应包括一份陈述(最长不超过1页),概述候选人的优势和他们为何适合奖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奖项通常颁发给从事独立研究少于10年的被提名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被提名的候选人将在截止日期后联系,以确认他们接受他们的提名被考虑。 /p p br/ /p
  • 食品安全导刊:为食品安全 登高一呼 ——访美国培安公司总裁刘伟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能认为只有大肠杆菌、黄曲霉素这些常见微生物才是威胁身体的洪水猛兽,而对防腐剂司空见惯、不以为意。”谈起防腐剂、食品安全,美国培安公司(以下简称培安)总裁刘伟先生目光灼灼、语气坚定。有所思、有所为,思其根本、为之长远,这是刘总与培安的共同标志。采访下来,吸引记者的不仅是培安高端的仪器,那份为食品安全登高一呼的情怀与责任,弥足珍贵。检测水活度 控制微生物 避免防腐剂 水活度、微生物、防腐剂,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名词,有何关系?防腐剂,它凭借“杀死”食品中微生物的功力,在延长货架期上游刃有余。然而所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能消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当进入人体,特别是在长期累积摄入量过高时,自然也会破坏身体内菌群,人体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被攻破。而这,正是人体机制改变及许多疾病发生的潜在因素。对小白鼠研究表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这些防腐剂均可迅速破坏免疫系统,可以说,防腐剂是一个隐形、温柔而间接的杀手。再来谈谈“水活度”,这是与培安公司及刘总采访中了解到的一个新概念,它并非新名词,但目前在中国分析检测领域“受众”并不多。水活度是表示平衡状态下食品中的水与其他物质结合的自由和紧密程度,它与水分含量是两个概念,虽然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都能描述水分的存在状态,但只有水活度能真实反映食品的稳定性和微生物繁殖的可能性。可以说,微生物的生长正是受控于水活度。相对于温度、pH等因素,水分活度是控制食品腐败和确保质量安全最为关键的因素。 “我国是防腐剂使用大国,对其危害认识还不够全面。一方面各种饮品食品都以补充益生菌作为宣传噱头,另一方面,却对防腐剂对自身含有的菌群破坏不甚了了。完全杜绝防腐剂使用并不现实,但必须有个回到控制微生物生长本源的技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控制水活度、微生物与防腐剂之间存在平衡的因果关系,回到控制水活度这个关键控制点上,水活度越高,微生物越容易生长,有数据显示,当最低水活度在0.60时,所有微生物都能够生长。因此,我们希望从微生物生长的基础条件——水活度——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防腐剂问题。对于防腐剂,并非不让添加,而是控制滥用和竞相添加,防止和减少目前食品市场生产中通过最低成本延长货架期恶性循环。这也是我们‘治标必先治本’的理念。在这方面,培安公司采用冷凝露点技术,其测量时间很快,不到5分就可以得到结果。”通过检测水活度,控制微生物生长,进而避免防腐剂的使用,这是一条看似曲径通幽的道路,却实在是一个拔本塞源的方法。 早在70年代,美国日本就已经把水活度检测作为微生物控制的检测手段。FDA强制规定,库存食品水分活度超过0.85就不能上市销售;日本规定,库存食品水活度超过0.90就不能上市。只是在我国,还未建立以水活度为核心的微生物安全控制指标。因此,形成了防腐剂延长保质期的模式,间接造成防腐剂大量使用的困局。同时,也造成了出口产品是以防腐剂检测还是水活度检测为标准的矛盾。“没有国家标准的支持,再好的技术支持也只是手段。我们更希望看到,上至国家,下至百姓,真正从源头上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防腐剂整治体系。防腐剂真的不是小问题。”呼吁标准制定、期盼体系建立。这是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一个公民的拳拳赤子心。治标更治本 检测真蛋白 自2008年奶粉事件,三聚氰胺由一个大家不太会写会读的陌生名词变身为颇有名气的大众名词。只不过声名鹊起之时注定臭名昭著。几年过去,风波虽已平静,研究未曾终止。培安公司以生物标签法测定真蛋白含量,便是在这一领域的深入与发展。凯氏定氮法是国际上古老且通用的测试蛋白质的方法,其测定指标是包括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核酸、尿素等N3-化合物中的氮在内的总氮含量。在检测过程中,非蛋白氮同样会被消化成氨盐,所以这个方法不能反映真实的蛋白质含量,添加假蛋白氮也会使得检测结果虚高,这便是三聚氰胺可以鱼目混珠的原因。“这也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问题。如果有方法可以测定真蛋白含量,任何非蛋白的添加也就都没有意义了,不给假蛋白留可乘之机,问题自然迎刃而解。”iTAGTM生物标签技术正是这样的理念,它测定的并非总氮含量,而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因此不受非蛋白氮的干扰,锁定目标、开门见山、一针阵见血,2分钟就可以得到测定结果,真相唾手可得,快速准确。 在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原因时,刘总表示:“我国牛奶中蛋白含量本身就不高,这是事情的本因。问题的关键在于形成了一个默认添加假蛋白氮的一个犯罪链条,其普遍性之广,历时之长令人胆战心寒,而且更为特殊的是其中每一个链条都可能是无知和无辜的,‘无知者无畏’,既然‘蛋白精’能降低蛋白成本,提高氮的含量,那何乐而不为,岂不知这‘蛋白精’是披着羊皮的狼,是改名换姓的三聚氰胺。其实类似的事情还在发生。前一段时间出现的毒胶囊事件也是如此。在这之前,我国政府一直没有颁发相关的缺乏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的相关标准,所以也是国家标准的问题,如果国家有药用明胶必须使用食用明胶的标准和要求,就不会造成大量药厂因此趁虚而入,竞相采购相对便宜的原材料进行药物加工;更不用说加上监控体系也没有关于加入工业明教胶不良反应的证明,黑了良心的生产商觉得‘无据可依’,便能为所欲为。没有标准,就会无知无畏,当人人都使用工业明胶,控制生产成本,形成集体犯罪效应时,就容易法不责众,大家都有犯罪借口和可乘之机 。因此,问题的根本还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上,名明正则言顺。另外,就是全民素质与道德水平的提高。通过国家标准,抓住关键控制点,不让‘无知’成为借口,不让‘无德’横行霸道。”我思故此我在 正本还需清源 如果说水活度检测与生物标签技术是为食品安全过关斩将,那么核磁共振检测脂肪水分就是为食品健康保驾护航。“脂肪的含量在国外是很严格的,加之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庞大成熟,其脂肪、蛋白质的控制都是自发性的行为。而且有“rulers of the law”——法律原则,形成自发自觉的法律控制体系。两相比较,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核磁共振检测脂肪水分,也是培安公司的专利。采用核磁共振与微波水分结合的技术,用微波清除打断水分氢核,再用核磁信号/质量比直接得到脂肪氢核的脂肪数量,这是全世界最精确的方法,我们很看好它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举直错枉,有所思考,正本清源,谈起培安企业责任与国家食品安全时,刘总激动地说:“每当发现问题,发生问题,我们都会考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持续关注食品安全,提供与时俱进的产品,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企业一定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并有所作为,但企业毕竟没政府那么大权力,研发检测仪器是本职工作,但我们更希望能有所呼吁,从点滴做起,与国家政府、管理部门一起努力,在明确的标准、完备的体系的基础上,形成标本兼治的一个体系,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通过标准来鼓励大家做好事。” 无论是生物标签技术还是真假蛋白测定,不管是脂肪水分检测还是微波消解、萃取技术,在面对食品安全、解决食品问题、提供检测仪器方面,培安始终有着自己的思想与路线。其实,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前一年,培安已经对真假蛋白测定有所警觉,并推出了真蛋白检测仪,也正是这种前瞻性让培安在问题出现后快速响应,及时解决。而在防腐剂合理控制与水活度检测方面,培安也以领先的姿态坚持不懈的积极努力。以前瞻的眼光看待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以与时俱进的脚步开发检测仪器,以正本清源的技术解决食品问题,这正是培安的与众不同,也是培安的责任践行。——文章转自《食品安全导刊》五月刊更多详情,请联系培安公司: 电话:北京:010-65528800 上海:021-51086600 成都:028-85127107 广州:020-89609288 Email: sales@pynnco.com 网站:www.pynnco.com
  • RoHS利剑挑战中国制造 日本岛津协铸应对盾牌——访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大型分析仪器部刘伟副部长
    随着2006年7月1日的日益临近,一直悬在中国家电/电子制造业头顶的欧盟RoHS指令这把利剑马上就要当空劈下。在欧盟风暴即将来临之前,如何更好地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如何从严审核供应方,如何完善自身检测体系等一系列繁重的工作需要国内众多的家电制造商完成,但是,留给他们打造应对欧盟这把利剑的盾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分析仪器制造商之一,日本岛津公司在提供全面的RoHS指令解决方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不仅是因为日本岛津与索尼公司有着成功的合作先例(索尼公司是全球最早出口受阻于该指令的跨国公司),同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岛津公司就开始了与中国的友好贸易往来,这使得岛津公司对于中国分析仪器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2006年初,在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笔者(以下简称Instrument)应邀访问了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总部,并与岛津公司大型分析仪器部副部长刘伟先生(以下简称刘)就有关RoHS指令的话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Instrument:我们注意到,岛津公司大型仪器部在2005年连续推出多款新品,像EDX-720 X荧光光谱、ICPE-9000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这些产品似乎多多少少都和即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的欧盟RoHS指令有关,不知这是否只是个巧合?还是有一定的针对性?另外,岛津公司在新产品推广方面将会采取何种策略?  刘:岛津公司在2005年10月北京BCEIA展览会上,与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产品,EDX-720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简称EDX-720)、ICPE-9000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简称ICPE-9000)、SPM-9600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和其他仪器。这些新产品也将参展今年匹兹堡PITTCON国际展览会。新产品在中国发布,体现了岛津公司对中国分析仪器市场的高度重视。上述EDX-720和ICPE-9000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RoHS指令限制的有害物质的分析。EDX-720是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EDX-700和EDX-700HS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产品,具有更高的分析灵敏度。岛津EDX已有350多台在国内使用,占国内同类进口仪器数量的70%以上,对国内RoHS分析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ICPE-9000是岛津全新型的全谱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可对RoHS指令限制的某些有害物质进行精确的分析。结合岛津公司的UV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FT-IR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从而构成了全面对应RoHS指令限制的有害物质分析的解决方案。  岛津公司在新产品推广方面,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是与国内广大客户对岛津的支持和帮助密切相关。现在,新型EDX-720已有30余家国内用户订购,并已开始安装使用。ICPE-9000已有国内有影响力的客户在与岛津洽谈购买。SPM-9600也已经有客户订购。因此如果说到新产品推广策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岛津将一如既往地与广大客户精诚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和更强大的技术支持,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Instrument:欧盟RoHS指令即将生效,据岛津公司的观察,该指令究竟对当前中国分析仪器市场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岛津公司针对目前中国市场的情况,在产品、技术、宣传、售后、与中国用户单位合作等方面已经或将要采取哪些应对策略?从分析测试角度而言,日本方面是否有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刘:2005年,欧盟WEEE指令已经执行,RoHS指令将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应对RoHS指令的分析测试,无疑是当前中国分析仪器市场的热点之一。RoHS指令中对某些有害物质的限制,除了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构建绿色电子电气产品生产外,同时也推动了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我国企业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客观上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岛津公司针对目前中国市场的情况,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对策。  首先,以基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简称EDX)的“快速定量筛选仪器”为中心的分析方法,已被广大的日资、台资、韩资、港资和国内的电子电气生产企业接受和认可。在技术方面,岛津公司新推出的EDX-720采用新型滤光片,配置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和高计数率数字电路,分析灵敏度比以往机型提高2倍。同时增加了分析时间自动缩短功能,和通过自动识别样品种类切换工作曲线的功能,操作更方便、进一步提高了筛选分析的效率。第二、通过与国内知名宣传媒体的合作,包括与贵方的合作,介绍岛津针对RoHS指令限制的有害物质分析的全面解决方案,以及有关分析技术方法。此外,2005年,岛津在广东、深圳、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等电子电气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举办了专门的技术交流会,博得了与会代表和专家的一致好评。第三、在售后服务体系上,历来是岛津公司的优势。目前岛津在国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四个直属维修中心,有工厂认证工程师18名;此外还有武钢、宝钢、广钢、贵铝、包钢等专业维修站,有工厂认证工程师20余名;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设有四个保税仓库,快速满足客户的零部件供应。通过两年来对几百台EDX的售后服务证明,岛津的售后服务体系是高效率、高水平的,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赞扬。随着岛津应对RoHS指令的分析仪器销售数量的增长,我们将继续加强售后服务。第四、在与中国用户单位合作方面,岛津也已取得了成效,包括与信息产业部相关单位就RoHS指令解决方案的多次研讨,与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合作,向广州电子电器产品检验所提供全套RoHS分析方案及相关设备,在顺德、东莞协作客户企业内部建立全面解决方案实验室等。  欧盟早在1996年就在制定电子电气设备的回收(WEEE)和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RoHS)的环保措施,岛津、NEC、理光、东芝四家公司组成日系驻欧协会(JBCE)向欧盟环境总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2003年2月13日欧盟环境总局在综合了各类报告和建议后正式公布了WEEE和RoHS指令。但是该指令当时并未引起电子电器生产企业的重视,直到2001年索尼公司首先关注欧盟的环保措施。为了让零部件生产供应商有效地控制产品中的有害物质,索尼公司致力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经过深入的考察和试验,索尼公司与岛津公司合作,采用岛津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700)作为零部件检验、生产过程监测和成品检验的有效手段,开始了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分析工作。同时要求其供应商配置仪器,建立绿色伙伴体系。随着索尼、松下、三洋、佳能、理光等日系企业的广泛使用,EDX已被绝大多数的电子电气生产企业接收和认可。欧盟和国际电工协会(IEC)均出台了相应的技术规范。  日系企业在应用EDX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EDX的特点、指令的规定并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系统的企业标准和管理程序。同时,开发成功并上市了对应的标准样品,有效地对应了电子电气产品的大部分材料的测试。所以,在对应WEEE/RoHS指令方面,国内企业可以很好地借鉴日系企业的有关经验。  RoHS指令等法规和检测方法目前仍在讨论和完善中,在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后,可能会考虑其他有害物质的限制。所以检测仪器不仅要具备应对当前RoHS指令限制的有害物质,还应有良好的拓展能力及技术储备。EDX-720即充分满足了这两个方面的需要。  Instrument: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特别是在产品技术方面大家互有优势的情况下,岛津公司是如何使自己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赢得客户的?  刘:我们认为主要是对WEEE/RoHS指令对应方面的深刻理解,同时有岛津公司作为X射线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世界唯一生产各种X射线分析装置的厂家)的多年高技术积累。岛津公司是最早开发EDX应对RoHS指令检测的专业厂商,目前在全球有1500多家用户,国内用户超过350余家。经过几年来与用户的交流合作,岛津公司在仪器性能、应用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建了完备的销售、服务、技术应用支持网络。广大用户都知道岛津的经营理念是“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岛津宗旨是“以科学技术贡献于社会”,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就是岛津RoHS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Instrument:岛津公司大型仪器部对于产品生产的本土化方面是如何考虑的,在这方面贵公司是否有长远的规划?  刘:岛津公司在苏州设有生产工厂,已经能够生产部分小型分析仪器、环保仪器和材料试验机。苏州工厂的规模在不断发展,岛津公司还将继续扩大在华的投资规模,今年将建立苏州第二工厂,是现有规模的2倍。岛津公司的方针是在有大的市场需求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  Instrument: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代,网络在分析仪器行业您认为将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对于仪器厂商业务的开展及公司运营方面有哪些益处?  刘:网络对分析仪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多种分析仪器的分析结果通过网络的综合解析,即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本身就构成现代仪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RoHS指令全面解决方案的多种仪器数据网络通讯和管理,就是很好的应用实例。近年来,网络化分析系统的重要性更加鲜明地显现出来,例如满足FDA最新法规的21 CRF Part 11就是基于电子签名、电子记录和专家审核的完备系统。  广义的互联网,对任何产品公司业务开展及公司运营都是积极有效的,分析仪器厂家也不例外。网络广告、技术论坛等方式,使厂家可以直接面向客户,更有效地对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  Instrument:过去几年,中国的分析仪器市场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增长率,您认为这一趋势将能持续多久?换句话说,岛津公司对中国分析仪器市场的未来发展有一个什么样的预期?  刘:中国为保持工业制造大国的地位,更快的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对分析仪器的需求量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中国“十一五”发展计划,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特别强调环保的绿色概念,这将会使得分析仪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例如,不久前发生在松花江的污染事件,岛津公司第一时间提供分析仪器,派出了多名工程师,在2个多月中不间断地提供应用服务,有效地支持了中俄双方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未来中国分析仪器市场的远景是非常广阔的,作为分析仪器制造商,机遇和责任共存,我们感到任重而道远,岛津公司愿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广大中国客户对岛津的长期支持和合作,同时也祝愿仪器信息网和《仪器快讯》越办越好。  采访后记:  本次专访后不久,2月22日,绿色和平组织国际总干事葛德访问中国,并再度提起环境保护的话题。这让我们突然感到,似乎还很遥远的欧盟环保指令——RoHS(《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实施其实已近在咫尺了。  2006年7月1日起,含有害物质的电动产品和电子设备将不能进口欧盟,并禁止在市场上出售,违例者须负上法律责任。同时,中国版的RoHS《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也即将出台。届时,中国电子企业将面临“双重RoHS”的严峻考验。
  • 盘点2019何梁何利“医学药学奖”篇 六位科学家获奖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1月18日,2019何梁何利奖名单出炉,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共56人获奖。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18/517155.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text-indent: 2em " 获奖名单请点击查看(56名科学家获2019年何梁何利奖) /span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text-indent: 2em " 。 /span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医学药学奖的6位得奖者分别是 strong 上海交通大学范先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上海市东方医院刘刘中民、首都医科大学王松灵、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效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庾石山 /strong ,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这几位科学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18825cd3-3518-46c9-9aac-3a81728b431d.jpg" title=" 范先群 2019何梁何利奖.jpg" alt=" 范先群 2019何梁何利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范先群,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教授1987年毕业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3年和1998年先后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和2005年分别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眼耳医院和梅奥医院作访问学者。2015年当选英国皇家眼科学院Fellow。先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范先群医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学科带头人, strong 长期致力于眼眶病和眼肿瘤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 /strong 。他带领团队 strong 率先构建数字化眼眶外科技术平台,创建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建立精准眼眶外科新策略,提高了眼眶病的疗效 /strong ;研发功能化眼眶修复材料,构建适应于眼眶微环境的生物材料,建立了个性化眼眶修复新技术;建立眼肿瘤多靶点基因治疗方法,领衔开展我国眼恶性肿瘤的多中心研究和规范化诊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卫生行业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 Stem Cell》、《Genome Biolog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Ophthalmolog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ea892b95-8759-431f-ba9a-f9a0923db739.jpg" title=" 耿美玉 2019何梁何利奖.jpg" alt=" 耿美玉 2019何梁何利奖.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耿美玉,药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研究员、课题组长。1986年耿美玉获得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系药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药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2006年任职于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至201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2013年至201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党委书记;201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耿美玉主要从事抗阿尔茨海默病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发和生物标志物研究。耿美玉主导 strong 研发了国际首个兼具病程改变与症状改善双重作用的寡糖抗AD新药GV-971,是16年来国际上首个3期临床研究成功的抗AD新药 /strong 。截至2019年11月,耿美玉作为主要发明者研发10个抗肿瘤新药,4个进入临床研究,并同步研发了疗效/毒性监控标志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b7033e64-eced-41e8-aa44-c26c666f00f4.jpg" title=" 刘中民 2019何梁何利奖.png" alt=" 刘中民 2019何梁何利奖.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刘中民,博士,教授,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留学德国,是萨马兰奇的保健医生。中国人工心脏应用心肺联合移植领域的先驱之一,同许多世界上著名医学先驱一样,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备受争议。2008年4月28日中央电视台CCTV-2频道法制专题《经济与法》栏目对他的医术提出质疑,之后他开博回应。2008年5.12地震后,带领东方医院医疗救援队奔赴四川,始终奋战在救援第一线。另外有同名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的信息。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刘中民教授长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胸外科常务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对复杂、疑难心胸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积累了独到的经验。 strong 刘中民教授擅长于各种复杂、疑难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病、肺癌、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strong strong 多项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strong ;如应用德国先进技术自制的异种无支架带瓣管道用于治疗复杂先心病,采用异种无支架主动脉瓣和生物二尖瓣治疗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人工心脏以及心肺移植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40186043-6e9b-491b-bf33-f878c4b930b2.jpg" title=" 王松灵 2019何梁何利奖.jpg" alt=" 王松灵 2019何梁何利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王松灵,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strong 主要研究方向唾液腺疾病的诊治及基础研究、牙发育和再生研究 /strong 。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3年入选北京市政府北京学者计划。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口腔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知名英文期刊Oral Diseases、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副主编, Am J Stem Cells、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等编委,《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6本期刊副主编。发表SCI论文128篇,其中通讯作者SCI论文98篇,包括PNAS, Blood, Stem Cells, J Dent Res等,英文review article 7篇,主编专著及教材8部。第一完成人获2003及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北京市及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2项,2017年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国际权威口腔医学奖IADR/AADR颁发的威廉盖茨(William J. Gies)奖、《JDR》最佳封面论文奖、国际再生医学及干细胞奖,为全国百篇优博论文及北京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863课题、国自然重点项目等课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8ec9e7db-fd61-4fe3-b7d0-1b49ad583300.jpg" title=" 吴效科 2019何梁何利奖.jpg" alt=" 吴效科 2019何梁何利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吴效科,教授,博士学位,芬兰博士后,黑龙江省第二届特聘教授、& quot 龙江& quot 学者。现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后备带头人,黑龙江中西医结合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计划生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53978947-f7d6-4898-9721-0aa8747e7748.jpg" title=" 庾石山 2019何梁何利奖.jpg" alt=" 庾石山 2019何梁何利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庾石山, strong 长期从事有毒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和中药药效物质的化学研究 /strong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天然药物活性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创新团队带头人。1993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1996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作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和“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任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SCI期刊《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副主编;《药学学报》等五种中文核心期刊的编委。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北京市政府第二届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奖。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20/517359.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敬请查看2019何梁何利“生命科学奖”获奖篇 /strong /span /a /p
  • 行业透视 六位专家论中国近红外的“喜”与“忧”
    p   近红外光(NIR)是介于紫外-可见光(UV-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为700nm~2500nm。从第一台商品仪器开始,近红外光谱仪的技术发展经历了滤光片型、光栅型、声光调制型、二极管阵列型、偏振干涉型、傅立叶变换型等。由于测试方便,仪器成本低、非常适用于在线分析,分析速度快速,分析效率高等优势,近红外光谱仪已经成为工农业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析手段之一,且发展势头迅猛。 /p p   QY Research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近红外分析仪行业销量约为5638台,全球近红外分析仪市场约4.38亿美元。2018年,全球近红外光谱(近红外分析仪)市场价值4.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底,该市场将达5.6亿美元,2019-2025年之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7%。 /p p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和应用工作,90年代后期以产业链的方式逐渐应用于农业、石化、制药和食品等多个领域。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发展形势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又有哪些问题值得大家思考?日前,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6位近红外大咖,大家一起来分析中国近红外的“喜”与“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国近红外学科发展处在急剧上升阶段 成绩可喜 /strong /span /p p   对于当前我国近红外光谱的发展态势,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认为:“一个学科发展趋势通常呈S型,我个人认为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 袁洪福介绍说,中国的近红外走过了一个从了解、质疑,到认可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不断磨合,现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逐渐被各领域用户接受、认可,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用户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09/484927.s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7734c8f-7474-4cfb-b8fa-678301be7679.jpg" title=" 袁洪福.png" alt=" 袁洪福.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09/484927.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 /strong /a /p p   从整体需求来说,我国近红外设备这几年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据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李德勇介绍。近红外技术在粮油质检系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无论国家级的粮食科学研究院还是政府各县级单位,都有配备近红外设备。同时,近红外设备也为广大一线的粮油加工厂创造了很多效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6/485350.s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a510b804-351c-4c88-9f5f-13eb6ebdb37d.jpg" title=" 李德勇.png" alt=" 李德勇.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6/485350.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李德勇 /strong /a /p p   从仪器及技术发展的角度,我国近红外光谱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采访过程中,各位专家也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北京化工大学与西派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蚕蛹雌雄高速鉴别与分选设备,1秒钟可以分选10个蚕蛹,1套设备一天可以分选1.2吨,正确率在98%以上,为企业节省用工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效率;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提出的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比如根据血清的近红外光谱对疾病的诊断等;刘燕德课题组围绕水果的内部品质快速无损在线检测和水果的成熟度便携式仪器、水果表面质量安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仪器研发和基础应用研究工作工作。据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水果内外品质和内部缺陷检测的动态在线分选仪器,并在多个水果主产区推广应用,围绕水果成熟度、糖度分析的便携式仪器也已经开发到第四代。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近红外光谱“大有可为” 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strong /span /p p   无一例外,各位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的近红外光谱还依然“年轻”,未来大有可为。 /p p   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在采访中特别介绍说,制药领域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需求非常旺盛。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但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也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就像是生产过程中长了一双眼睛,可以准确的知道物料行为的变化,从而使物料行为显性化,给与准确的控制,就可以实现产品的质量预期。从仿制药的角度,能更好的忠实于产品的工艺过程,实现疗效和质量的一致性。从创新药物的研究以及药物的生产角度,可以忠实的按照工艺设计的预期达到最终的质量预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4/485143.s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d4796f82-568e-4a0a-a7ce-0ba77e7e5210.jpg" title=" 臧恒昌.png" alt=" 臧恒昌.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4/485143.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 /strong /a /p p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应用与研发经理/在线产品经理倪勇提到了在线近红外技术的应用前景,他特别用了用方兴未艾、需求广大、前景广阔几个词来形容。据其介绍,他在线近红外仪器未来一定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潜力比实验室近红外仪器更加广阔,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制造业,以及智能制造等的大背景下,在线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具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7/485440.s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24d00a5-0cc7-4dd3-8439-7a22f1b38184.jpg" title=" 倪勇.png" alt=" 倪勇.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7/485440.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应用与研发经理/在线产品经理倪勇 /strong /a /p p   虽然前景美好,但当前的应用现状也让不少专家有所担忧。“近红外光谱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仅仅是有些企业采用了或者试用了。可以说,近红外光谱仪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山东大学臧恒昌分析到,“目前有不少制约近红外光谱应用的因素,首先,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的人员还不是很多,许多单位想用近红外光谱仪,但是苦于没有或者缺少这样的人才;其次,与一般通用分析方法不同,近红外光谱是一种个性化的分析方法,不同样品、不同应用场景对其模型的建立都有不同的要求,这种个性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难度;再者,相对来说,近红外光谱仪的价格还比较高,尽管需要近红外解决的问题非常多,需求也非常旺盛,可是由于成本的问题很难普及使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产近红外仪器的“当务之急” /strong /span /p p   “在行业的广度方面,国外近红外技术发展历史比较久,覆盖的行业也比较广泛。而国产近红外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目前还是集中在与粮食加工相关的行业,其他行业有应用但并不完善。在专业化程度方面,近红外技术正朝着一个非常专业的设备方面走,国外的厂商都在努力淡化近红外的概念,而国内厂商目前则还是围绕近红外的技术做。”李德勇介绍说。 /p p   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的差距,是现阶段逃不开的一个讨论话题。面对现在的发展态势,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该如何破局? /p p   袁洪福在采访中表示: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在硬件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数据库的建设、模型的建立和维护等方面需要一定的突破;应用拓展和标准建设也亟待加强。 /p p   从仪器研发的角度上,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认为,“一方面,我希望中国在科研型近红外光谱仪方面能有突破,做出领先的、从原理上创新的分析仪器;另一方面,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在线分析需要大量的仪器,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价格便宜、小型的分析仪器上,特别是专用仪器。” 同时,邵学广还强调说,“这些小型、专用仪器在功能上不需要特别全面,但对仪器的稳定性以及台间的一致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希望生产厂家能在工艺上多下功夫;另外,为了配合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数据传输的灵活性上也要加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0/484996.s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6302b22b-73df-4b71-a7b6-791dd2507d45.jpg" title=" 邵学广.png" alt=" 邵学广.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0/484996.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 /strong /a /p p   基于多年在近红外光谱仪研发的经验,华东交通大学刘燕德教授说,目前中国的制造水平还不是特别高,如何解决重复性、稳定性和准确性是国产仪器走向实用性的关键;另外,当前国产仪器在核心光电部件方面做得还不是特别好,仪器的核心技术不少还依赖于进口,如何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突破是国产近红外光谱仪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5/485242.s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89e6147-8a8b-4f6a-ba1c-ce2d67aaca12.jpg" title=" 刘燕德.png" alt=" 刘燕德.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5/485242.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华东交通大学刘燕德教授 /strong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寄语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 /strong /span /p p   袁洪福:2021年中国召开国际近红外大会,标志着中国近红外走向世界的舞台。这是中国近红外的盛事,希望中国近红外人在科学研究、仪器制造、应用等方面扎扎实实工作,努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迎接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在中国顺利圆满地召开。 /p p   邵学广:China needs NIR , NIR needs China!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是我们经过很多次努力争取得来的,我希望大家利用好这次机会,重点展现中国近红外光谱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领先的技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领域等。 /p p   臧恒昌:我参与了本次会议的申办,非常期待会议的召开。我认为应该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掀起我国近红外研究和普及的热潮,大家要多投高质量的稿件,用学术文章、报告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研究应用进展,证明中国的近红外光谱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p p   刘燕德:现在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能够让我们了解前沿,增进友谊,合作共赢,最后实现国产近红外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 /p
  • 并入赛默飞后 Life Tech六位高管相继离职
    据外媒2014年5月9日消息,原赛默飞旗下Life Technologies(以下简称为:Life Tech)首席医学官(CMO)Paul Billings近日已加入Omicia,担任首席医学官,并将服务于该公司的科学顾问委员会。   在加入Life Tech之前,Paul Billings在El Camino医院创办了基因组医学研究所,并担任执行主任和首席执行官。此外,他还担任CELLective DX总裁、CEO和总监,以及在美国实验室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及高级遗传学家。他目前还是Trovagene和CollabRx的董事。   自赛默飞宣布收购Life Tech后,Life Tech公司先后有6位高管选择离开或者跳槽进入其他公司,除上述提到的Paul Billings外,还有Life Tech前董事长兼CEO Greg Lucier、基因测序业务Ion Torrent创始人兼CEO Jonathan Rothberg、遗传系统业务总裁John L. "Kip" Miller、食品安全与动物健康的副总裁兼总经理Nir Nimrodi,以及Life Tech公司生物产品业务总裁Tony J. Hunt。(编撰:杨娟)
  • 刘中民院士:把煤变成烯烃的“魔术师”
    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确定为“创新争先、自立自强”。今天央视新闻的《大国科学家》系列报道,我们来认识一位把煤变成烯烃的“魔术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煤变成烯烃,是国际研究的前沿热点,也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经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几代科学家数十年的攻关,煤制烯烃这项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再从工厂走向市场。作为中科院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这项技术不仅创造了巨额的经济效益,还开创了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烯烃讲起来拗口,其实就是塑料的原料,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它随处可见,轮胎、牌匾、鞋子、衣服,一切有塑料的地方,大都有烯烃的存在。烯烃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合成烯烃最主要的原料是石油。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 刘中民:我们国家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所以能不能从煤这样的化石资源做出石油能做的产品,这是一个人们努力很多年的方向。这个研究是有战略意义的,这是涉及能源安全问题,我们要立足于自己的资源来做出我们需要的产品。1983年,年轻的刘中民进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从此开启了烯烃生产新技术的研究之路。煤制烯烃,是指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过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等烯烃的技术。项目最开始并不被看好,因为石油制烯烃的技术更加成熟,而且价格更低。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塑料的制造成本随之攀升,煤制烯烃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这项技术并不成熟,关键工序仍有无法解决的缺陷,包括刘中民在内的三代科研人员,一直在专注于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 刘中民:从煤做出烯烃,它中间要做成甲醇,这些都是成熟的工业过程,但是甲醇再做乙烯、丙烯,这个从来没有做成过,我的任务就是把它做成,把这个线连起来。所以这不是努力、短时间就能解决的事儿,所以需要长期坚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刘中民团队终于在甲醇制烯烃的技术上取得了突破,2004年陕西省政府看中了这项技术,很快与大连化物所签订了合作合同。然而,这仅仅才是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从实验室到工厂,从技术到产品,刘中民带领团队在工厂安营扎寨,开始了至关重要的万吨级大型试验。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 刘中民:旁边有一个小的是放火的火炬,我们平常观察就是看那个火亮不亮,火要不亮就赶快往那跑,说明出事了。用刘中民的话来说,那段时间,他都快神经质了,每天晚上都睡不踏实,都要爬起来看看装置上面的火炬是不是还亮着。因为如此大规模的试验,环节众多、复杂烦琐,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再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 刘中民:科学研究本身就是要面对未知、迎接挑战,这是它的最大的魅力所在。700多个日夜的提心吊胆,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试验宣告成功,刘中民团队与合作伙伴完成了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工业性试验,每天可以转化甲醇75吨,取得了设计建设大型装置的可靠数据。2010年,包头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成为世界上首套大型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标志着我国率先实现了甲醇制烯烃的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此后,刘中民又带领团队陆续完成了甲醇制烯烃第二代、第三代的技术研发,推动并形成上千亿产值的煤化工产业。几代科学家接续耕耘,通过几十年的创新攻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 刘中民:这件事对国家有战略意义,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来讲,就是把科技问题解决了,真正能实现产业化。实现产业化之后才能谈得上对国家有所贡献。想了解更多双碳内容:5月31日关注仪器信息网“第六届 石油化工分析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2022)点击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chemical2022/
  • 华人科学家吕志民获世界权威肿瘤机构科研成就奖
    近日,世界权威肿瘤机构——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肿瘤中心将2016年度科研成就奖授予华人肿瘤代谢专家吕志民教授,他也成为该机构本年度肿瘤基础研究领域的唯一获奖者。  吕志民现为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肿瘤中心终身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肿瘤代谢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其团队在肿瘤细胞糖酵解新机制、肿瘤代谢酶与肿瘤发生等领域的独创性研究被认为是国际肿瘤代谢领域的标志性事件,推动了对肿瘤代谢的重新认知,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被《Cell》《Nature》等世界权威杂志发表。同时,吕志民教授的创新成果也推动了一系列针对肿瘤代谢新关键靶标的检测以及治疗药物的应用研究。
  • 昆明一河流受污染变“牛奶”河 村民称水味辛辣
    2013年3月20日,云南昆明东川区拖布卡镇格勒村大田坝,村民刘得平来小江挑水。他明知道小江水已经受到污染不能使用,但断水半月的他家没有别的选择。 3月21日,一位村民拿着两瓶水,里面是小江水和普通矿泉水的对比。 3月21日,昆明东川汤丹镇洒海村。两股不同颜色的江水汇合,乳白色的水是小江的受污染水源。 3月20日,云南昆明东川区拖布卡镇格勒村小河边组,三个孩子在河滩上玩耍。 小江上游,一个正在往河水中排污的排污口。   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流经着这样一条河,沿岸的村民称其为“牛奶河”。当地工矿业排放的尾矿水,直接注入了这条河流中,使其变成了牛奶般的白色。沿岸村庄的灌溉和饮用水受到极大影响……   辛辣的河水   2013年3月20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格勒村大田坝。村民刘得平从离家2公里多的小江中,挑了10多担水倒入自家的水窖中。   他家住在山坡上,半个月的干旱,家里已经断水了,刘得平不得已挑了小江的水回去,准备用来喝。   刘得平告诉记者,这个水直接喝不得,需要沉淀3天以上才能将上面一层取出来用。但这水怎么弄都脱不了一股辛辣的味道。   面对同样情形的,还有72岁的魏大爷。他家住在拖布卡镇的格勒村。   魏大爷看着乳白色的江水灌入他的花生地里,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他说,用这样的水庄稼长不好,产量低,容易病虫害。浇完水的地面上,会起一层白色的不知名粉末。   魏大爷家中的水窖里还有些存水,但如果再有个把月不下雨,他也要开始喝小江水了。   一江两色的“奇观”   东川区开采铜矿的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东川成为云南重要的工矿区,小江里的尾矿水就来自沿岸大大小小数十家矿业企业。   村民说,2012年举办泥石流汽车拉力赛,当地政府让选矿、洗矿企业停产数日,那些天,小江河水都是清亮的。   污染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近两年,持续的干旱让雨水变得稀少,小江里的白色河水变成了岸边居民饮用水的无奈选择。   这些带着白色黏稠尾矿水的小江,流经70多公里,最终在昭通市巧家县蒙姑乡、四川省会东县野牛坪乡、东川拖布卡镇格勒村三地交界处,汇入金沙江。   两江交汇处,金沙江的一侧呈现自然的土黄色,而小江一侧是乳白色。一条河道里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色水”,最后再融为一起,流向远处。   亟待整治   按当地环保部门的说法,直接向小江排放尾矿水是不允许的,一经发现将“强制规范,高限处罚。”   岸边的农民们已经对这些尾矿水了如指掌,他们会选择浓度小些时取一些水回家。他们甚至能从江水颜色的变化,判断出这些受污染的河水刺鼻的程度。   不仅是东川人,邻县巧家县的部分乡镇也在被污染之列。   这里原来是比较适合种植的河谷地带,沙地产的西瓜在云南省小有名气。瓜农李先生说,由于污染,他的西瓜已经连续3年亏钱了,他不打算再种了,除非污染情况得到改善。   李先生说,自己亏点钱不算啥,对于这条河的污染和治理,他很担忧。
  • 六位院士被增补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据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消息:环境保护部日前增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赵进才院士、武汉大学李晓红院士、河海大学王超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段宁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院士、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傅伯杰院士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时不再保留王如松院士和傅伯杰院士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的身份。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聚焦“双碳”目标 寻找更绿色的能源
    “这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执行等层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刚刚参加完中科院“双碳”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刘中民近年来持续关注的重点课题。刘中民等5位委员提出的《关于跨领域建立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的提案》获评全国政协2021年度好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跨领域综合交叉的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发挥国家体制优势,超越领域限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全面支撑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体系,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及工业结构全面升级。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多年致力于洁净能源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他带领团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技术支撑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装置建设,为国家创造了数千亿元规模的战略新兴产业,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截至目前,他牵头研制的甲醇制烯烃技术已技术许可2050万吨/年烯烃产能。从2018年任政协委员至今,他每年的提案也都是跟能源有关:2019年,他建议以科技创新促进国家能源新体系构建,尽快推动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落地;2020年,他建议在典型区域集中开展多能融合示范,如以陕西省榆林市为试点,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能源富集地区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作用;他还在当年的另一份提案中建议,将能源革命的重要指标以约束性指标或者预期性指标的方式纳入国家及省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实质推进能源革命。刘中民说:“科研当报国,作为科技工作者,我做的工作是找到代替石油的生产方式,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的长远需求。作为政协委员,更多的是一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希望我的提案对推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有所帮助。”刘中民的提案也正在成为现实。2019年,大连化物所联合中科院内部能源领域优势力量,牵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洁净能源创新院),刘中民任院长。近年来,洁净能源创新院高度关注陕西、山东、河南等典型化工产业富集地区,在这些区域统筹部署多能融合相关技术先行先试,促进技术迭代,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新体系构建。过去一年,聚焦“双碳”目标,刘中民还积极推进本单位与中科院其他科研单位合作,希望基于中科院能源领域科技布局与进展,探讨各能源领域碳减排技术路径,以多能融合破除各类能源及各种行业间的技术壁垒、体制障碍,以区域示范形成低碳发展新格局。“‘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年两会,我继续聚焦‘双碳’目标建言献策,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革命作出贡献,助力绿色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好。”刘中民说。
  •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第一轮通知)
    2011年9月21~24日,上海   一、会议主题: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环境化学研究发展迅速,在化学污染物的检测、环境行为、演变趋势、生态效应、毒理与健康风险和控制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环境化学界群星璀璨、新人辈出,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为进一步交流环境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环境化学发展的战略方向,促进环境化学研究的创新,经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研究,定于2011年9月21~24日在上海隆重举行“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The 6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6th NCEC)。   本次大会是“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每两年一次的环境化学大会的延续。前五次大会分别于2002年在杭州(浙江大学承办)、2003年在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承办)、2005年在厦门(厦门大学承办)、2007年在南京(南京大学承办)和2009年在大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召开。这些会议得到了我国环境化学同仁的积极响应,在主办单位的精心组织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促进了环境化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了我国环境化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承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 2010年成功举办了世博会,是国际金融、航运和文化产业中心。这里气候宜人,交通方便,海陆空运便捷。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将根据环境化学学科的最新进展而设置多种议题,举办环保与分析仪器展览、学术论文报展、研究生专题报告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做大会和分会报告。会议主题是“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将充分体现“创新、参与、合作、前瞻”的会议宗旨,促进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推动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合作,加快环境化学的科学建设与人才培养。   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本届环境化学大会也是中国化学会组织的“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活动的一部分。化学的发展会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环境化学的发展与普及将使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热忱欢迎和期待各位同仁2011年9月相聚于上海“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二、学术委员会   名誉主任:徐晓白   主 任:江桂斌   秘 书 长:郑明辉   委 员(以姓氏音序排列):蔡宗苇,柴之芳,陈建民,贺 泓,冯新斌,贺克斌,葛茂发,郝吉明,郝郑平,贾金平,江桂斌,蒋新,李发生,李国刚,林群声,刘国光,刘维屏,彭平安,全燮,孙成,孙红文,陶澍,田洪海,王春霞,韦朝海,魏复盛,吴永宁,许宜铭,尹大强,余刚,俞汉青,袁东星,臧文超,张爱茜,赵进才,郑明辉,周炳升,周启星,朱利中,朱彤   三、组织委员会   主 席:李和兴、陈建民、贾金平   委员(以姓氏音序排列):仵彦卿、李辉、李贵生、刘国华、路勇、吴中标、杨新、杨仕平、尹大强、袁雯、张金龙、张春雷、郑明辉、周琪   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承办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协办单位:上海市环境学会   上海市化工园区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化学》杂志   赞助单位: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卓悦化工公司   五、会议主要议题   1.大气污染化学与控制技术   2.水污染化学与控制技术   3.土壤污染与修复、固体废物处理   4.生态毒理与健康效应   5.理论环境化学、环境模型   6. 环境分析方法与标准   7.污染控制化学、环境友好过程与绿色化学   8. 环境管理与政策   六、会议组织   1、会议时间:2011年9月21~24日,21日全天报到,24日下午可以离会。接收递交摘要时间:2010年11月1日~2011年7月15日   2、会议地点:上海市嘉定区唐朝大酒店。   3、摘要及论文提交:摘要限制在A4纸1页之内。请按照“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网站上的摘要模板准备,并通过网络提交摘要。大会将优选一些论文在“环境化学”期刊上以专辑的形式优先发表。希望在“环境化学”上发表的论文作者,请同时提交全文。所提交的论文,须是未曾发表的结果,并依据“环境化学”期刊的格式要求撰写。   4、学生奖励:会议设最佳研究生报告奖10人,最佳展板奖10人。   5、注册截止日期为2011年8月20日,请通过网上注册。欢迎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交注册费,正式代表注册费为900元,学生代表为600元(报到当天核对学生证),银行转交注册费的截止日期为2011年8月20日。   开户行及帐号: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农业银行徐汇支行桂林所033872-08017004511, 请在汇款备注里标明“2011年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字样,并将存根扫描后,务必以电子版形式发到jianzhu@shnu.edu.cn ,经会务组确认后方为汇款成功。   交 通:近地铁11号线上海赛车场站(3号口出)   如果现场交纳注册费,正式代表为1000元,学生代表为700元。   注册费包括租用会场和会务设施、印刷摘要等费用。参会代表的旅费和住宿费自理。   6、会后考察:两条路线1-苏州,2-杭州。参观费另付,提前报名,自愿参加。   七、会议秘书组   联系人:   朱 建 老师,13564705849 email: jianzhu@shnu.edu.cn   霍宇凝 老师,13601862218 email: huoyuning@shnu.edu.cn   通讯地址: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邮编:200234   电话:021-64322272 021-64322642, 传真:021-64322272   网址:www.EnvironChem.org
  • 基于3D打印的浓度梯度微流控芯片用于微生物的快速药敏检测
    内容简介本研究论文聚焦微生物的快速药敏检测研究。抗生素耐药是目前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病原菌的耐药性加速进化增加了临床治疗多重耐药感染的用药难度与病人死亡率。及时得到微生物的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结果对于临床多重耐药感染的精准诊断与用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中设计了基于流阻的微液滴芯片,结合应用刃天青生物指示剂可在5 h内指示微生物在不同浓度抗生素下的生长。该芯片有若干独立的截留腔室,可自动产生抗生素浓度梯度并形成独立的微液滴用于检测细菌药敏性。该芯片简化了控制操作和设备集成,相较于传统方法缩短了药敏检测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引用本文Zhang H, Yao Y, Hui Y, et al., 2022. A 3D-printed microfluidic gradient concentration chip for rapid antibiotic-susceptibility testing. Bio-des Manuf 5(1):210–219. 文章导读图1 用于细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检测的浓度梯度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应用示意图:(a)芯片的制造流程;(b)芯片内产生梯度浓度的过程。其中芯片模具是用摩方精密nanoArch S140制备。图2 不同浓度刃天青的显色荧光显色效果:(a)除去阴性对照后的相对荧光强度;(b)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荧光显色图图3 三种不同浓度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查看更多:PuSL高精密3D打印 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7
  • 新品发布——联合嘉利MINI EKV210II运动粘度测定仪
    联合嘉利新品发布 MINI EKV210II运动粘度测定仪本次新品创新点 一、仪器具有高低温报警,超过控温标准要求,会自动报警并禁止测试防止误操作。在超过安全温度有自动切断加热功能。二、 仪器采用计算机加ARM单片机的硬件系统,利用单片机实现恒温控制和粘度的测试,实时性高,使测试结果更精准,采用计算机作为总的人机交互界面,使仪器更可靠,不仅运行速度快,而且数据存储量大。三、运动粘度测量范围宽,每个粘度计均采用三个检测泡设计,具有100倍的粘度测量范围,仪器包括2支粘度计,每支粘度计在出厂前都利用美国凯能运动粘度标准油进行标定,仪器系统软件本身也有标定功能,用户也可以利用标准油进行标定,使检测范围更宽。 一、技术参数:执行标准:GB /T265、ISO3104、ASTM D445 适用范围:透明及不透明液体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 试样数:2X12个试样 工作电压:AC 220V,50HZ 整机功率:1500W 检测方式:光电管检测,时间检测精度0.01秒 或热敏电阻检测,时间检测精度0.01秒(可适合150℃)测度范围:0.3~10000mm2/s 冷却方式:以无水乙醇为冷媒介质 测温元件:PT100 工作温度:20℃~100℃(可扩展为150℃) 存储温度:-20℃~50℃ 重量:20kg 外形尺寸:500 ×360 ×800二、仪器功能:MINI EKV210II全自动运动粘度测定仪设计、制造、检验遵守GB/T265,ISO3104,ASTM D445等标准。适用于测量透明及不透明液体(包括原油轻重质燃料油润滑油添加剂等)的运动粘度。仪器不需人员随机操作,操作人员在放好油样后,设置油样编号和位置,启动测试,即可全自动完成自动进样、测试。操作界面简便,系统具有自检自诊,故障预报等优点。1、恒温浴缸能够保持恒温不变, 温度范围为20-100℃;温度稳定性±0.01℃;分辨率 0.01℃。采用10#甲基硅油为浴液介质,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使用,不用更换。2、仪器由测试主机、电脑部分组成;仪器主要部件均采用进口材料,关键部件均采用进口器件,使仪器更稳定可靠。3、仪器采用计算机Windows7操作系统,全中文操作界面(可换成英文或俄文界面),方便用户操作,提供多种通讯接口(RS-232、USB和RJ-45等),可连接LIMS系统,可连接局域网浏览Internet。4、 MINIEKV210II清洗过程将粘度管和试样杯全部清洗干净并吹干,完全不需要人工清洗或吹干。三、仪器主要特点1.单恒温浴,双粘度计设计,恒温范围:20℃~150℃,全范围内可调,毛细管常数有六位小数,如下图 2. 动粘度测量范围宽,每个粘度计均采用三个检测泡设计,具有100倍的粘度测量范围 3. 每支粘度计在出厂前都利用美国凯能运动粘度标准油进行标定,且有计量证书,系统具有自动标定功能。 4. 检测适用范围宽,一闪性可以循环检测24个样 5.每个托盘有预热功能,最高可以预热到70℃,全自动:自动寻样-自动抽样-自动恒温浸渍-自动粘度测试-自动清洗-自动吹干 如您对于 运动粘度仪 有更多想了解的仪器使用维护等内容,可通过仪器信息网 400-860-5168转3044 和我们取得联系
  • 科技创新 强国富民:中科院百余研究所开启“科学日”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5952250.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电磁感应现象。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9616.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观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87450.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学生了解碳排放序列知识。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88973.jpg" height=" 33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计算所的公众科学日上,小朋友们一起发挥聪明才智解决编程难题。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88432.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欢乐的天文舞台剧。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6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2885.jpg" height=" 6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自然史所副研究员黄兴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91197.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香港与内地姊妹学校签约。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731.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朋友参与折纸DNA活动。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89504.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朋友正体验展品。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6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955.jpg" height=" 6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植物水信玄饼制作。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87811.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文“男神”李菂给大家作科普报告。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57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420.jpg" height=" 257"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潜龙三号”AUV。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1272.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朋友正在体验物理小实验。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1813.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物理所的公众科学日上,可不只有“人类”。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2354.JPG" height=" 4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朋友正在摆弄人机对抗机器人。 /p p   5月19日至20日,中国科学院全国百余个研究所将自己装点一新,举办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活动,“科技创新 强国富民”是本届公众科学日的主题。在中科院的各个分院、研究所和实验室里,参观者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人群中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惊叹与欢笑声。观众们怀着对科学的极大兴趣,近距离触摸真实的“科学大院”。 /p p    strong 兰州分院 /strong /p p strong   科学日传播科学知识 /strong /p p   近距离感受重离子加速器的庞大、探寻青藏铁路铁轨下的冻土、坐在电子显微镜前观察微观影像、上一节院士“摩擦学公开课”……5月19日,中科院兰州分院举办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吸引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团体近万人走进科研院所,体验科学魅力。 /p p   “到2035年,中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座的你们就是创新的中坚力量。”当刘维民院士做《摩擦润滑中的科学与技术》报告时,下面座无虚席。从昨晚雷鸣闪电中的摩擦讲起,刘维民带大家进入神奇的摩擦世界,“希望通过科学日传播知识,因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刘维民说。 /p p   听完院士报告,兰州树人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吕卓忆跟爸爸走进了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虽然还未开始化学课,但这个小姑娘对化学尤其感兴趣。“希望她能多接触些书本以外的知识。”吕卓忆爸爸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p p   在一台刚刚购置的瑞士生产的划痕仪前,邓科峰很认真地观察着。他是兰州一方水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虽然工作十年了,但还是想随时给自己充电,了解最新的设备信息。”邓科峰对记者说,无论何时都要有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p p   在兰州分院的科研园区里,有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兰州大学核物理专业一行十个小伙子刚刚参观出来,“比我想象中更庞大” “耗电量这么大”“运行起来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这一队“准专业”参观者收获满满,研究生一年级的刘通对记者说:“或许可以通过研究改进,降低加速器的耗电量。” /p p   在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门外,一队小学生正在整理队形,前往下一个参观地点。他们是兰州市通渭路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们。语文老师赵小玲对记者说,上学期刚刚讲过的课文中,有一篇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从那篇课文中,学生们了解到,在青藏高原修铁路,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冻土。今天通过参观,我们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比如青藏铁路运行过程中会受温度的影响,需要监测冻土层的变化。火车在沙漠中运行会受到风沙的干扰等等,这些知识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 /p p   “问题来了:请问这根热管是夏天工作还是冬天呢?”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正在讲解青藏铁路热管路基结构冻胀融沉的原理。小听众们来自武汉外国语学校,他们有的认真记录,有的录音、拍照。小听众黄益轩告诉记者:“我们回去要写一篇一万字的报告论文。”接下来,他们还将去天山冰川站和沙坡头站参观。 /p p   “兰州分院将科研基地本部资源与异地资源相结合,同时开放兰州、西宁的科研院所以及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四川、云南等省区23个野外台站,覆盖区域广泛。”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表示。(刘晓倩) /p p    strong 昆明植物所 /strong /p p strong   畅享清新植物科普“大餐” /strong /p p   5月20日,主题为“美丽植物 健康生活”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举行。夏日炙热的晴空下,共计5000余人次穿梭于研究所和植物园的浓密绿荫之下,边纳凉边游乐边探秘,神奇奥妙的植物科学知识伴随大伙儿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周日。 /p p   最先迎来的,是公众开放日启动仪式上的沙画表演。在扶荔宫草木百兼馆内,飘逸挥洒的沙画,向公众展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增强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随即转入奇异植物馆游览,大家认识了猪笼草、捕蝇草、瓶儿草、茅膏菜。原来,植物可不是吃素的,个个身怀绝技专吃小昆虫。种子博物馆里的猪腰豆、猪屎豆、鹰嘴豆、山羊豆、木蝴蝶也等不及了,形态各异的果实和种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植物做不到的。 /p p   互动活动“药对· 我们约会吧!”是本届公众科学日的一大亮点。昆明植物园百草园里,挤满了成双成对的年轻人。主办方以风铃、展板的形式,准确地介绍了中药药对的概念,并展示中药两两配伍后药效发生的变化。科学日当天正值“520(我爱你)”之机,参观者在了解植物之功后,纷纷在药对明信片后留下对生活、亲人希望的寄语,悬挂在风铃之上,让风送去美好的祝福。 /p p   本届公众科学日还设置了两项更具专业意义的活动——探索植物中化学的奥秘和植物· 水信玄饼DIY两个互动体验科普活动。科普互动活动让体验者感受到了植物之美,了解了植物之功,品尝了植物之味。(郭爽) /p p    strong 沈阳分院 /strong /p p strong   让科学普及推动科技创新 /strong /p p   5月19日,2018年中国科学院在沈科研机构公众科学日启动仪式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举行。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中科院沈阳分院与系统各单位一起精心准备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科普大餐。 /p p   沈阳自动化所推出了建所60年主题展和机器人成果展,并举办了多场科普报告。在机器人展区,两款水下机器人以实物的方式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其中,今年4月成功完成海试和试验性应用潜次的“潜龙三号”自主水下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尼莫造型引来不少围观。 /p p   沈阳应用生态所研究员卢宗云为文化路小学的学生们作了题为《化肥—人类的功臣》的科普报告,并告诉同学们化肥的使用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应正确地认识化肥的贡献。随后,志愿者带领公众参观了植物、真菌、苔藓、肥料等科普展区,并动手学习了标本制作。 /p p   金属所的室外展区向公众介绍了材料科普知识,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了3D打印、新型净水材料、抗菌不锈钢材料、先进炭材料、磁性材料、陶瓷材料、热电材料、仿生材料、光催化材料、涂层材料、可溶解铝合金等科研成果。 /p p   化学微观察、生命万花筒、走近高精尖、能源伴我行,大连化物所的四个主题展区串联了8个楼宇的24个展点,展示内容包括研究所科技成果和前沿科学知识介绍、10余种科研仪器和大型设备,以及20余项趣味互动实验。大连化物所的研究员、青年博士和研究生还为公众精心准备了13场报告。 /p p   中科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马越红表示,没有科学普及,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科技创新。“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实验室开放、科学知识讲座、科普走进校园等活动,向社会公众和青少年集中展示中科院的科技创新成果与科普产品,希望让公众走近科学、了解中国科学院。”(沈春蕾 刘妍 刘万生) /p p    strong 物理所 /strong /p p strong   上演“奇迹时刻” /strong /p p   “物理所的公众科学日新奇、有趣,将科学知识穿插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十分具有吸引力,值得一来。” /p p   吃着棉花糖,与“轻松熊”握个手,跟“网红”井盖合个影……5月19日举办的中科院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把科普活动变成了一场科学“游园会”。 /p p   作为本次开放日的“重头戏”,科学魔术秀《奇迹时刻》由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与著名心灵魔术师木春联袂上演,科学与魔术的迷人魅力在表演中得以尽情展现。 /p p   曹则贤通过偏振光的原理为大家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穿墙术”,还教会了大家让小钢珠穿越硬币的科学小魔术,让现场的小朋友们兴奋不已。而木春进行的现场 “读心”则更加震撼,每位参与互动的观众都仿佛被木春看透,所有的微表情和小动作都没能逃开他的眼睛,将不可思议全都变成可能。科学与魔术的碰撞激发了不一样的火花,让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大呼过瘾。 /p p   物理所党委书记文亚表示:“希望通过科学日活动,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让更多孩子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将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p p   此外,“科研零距离”让观众拥有近距离接触科学家实验室的机会。今年,物理所开放了国家级实验室、院级重点实验室等近30个实验室,让大家可以近距离观看科学家平时所使用的高端科学仪器 “科学一起嗨”让来访的大小朋友一起体验各种科学实验,最受欢迎的是莫比乌斯磁悬浮,随着超导材料像悬浮小车一样在轨道上滑行,小朋友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p p   今年的物理所园区内添置了不少“新装”,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物理主题的井盖涂鸦。园区内近百个井盖都被装饰上了与物理相关的卡通图案,不少观众纷纷与井盖合影。其中一位家长感叹:“物理所的井盖涂鸦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发现物理中的乐趣,让孩子喜爱上学物理。” (丁佳) /p p    strong 天津工生所 /strong /p p strong   在实验中感受“有料的科学” /strong /p p   5月19日,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举行了以“工业生物技术· 创造绿色世界”为主题的公众科学日活动,约800名青少年学生、亲子家庭和社会公众接踵而至,享受了一场“有料”的科普盛宴。 /p p   活动期间,工业生物技术创新成果的“得意门生”们在公众面前一一亮相。向装有生物酶的电池模具中加入几滴糖水,原本没电的小电子钟瞬间就被点亮了, “原来糖也可以发电啊!”围观的公众不由啧啧称奇 其貌不扬的小瓶子散发出的香气沁人心脾,那是人工合成的香叶醇,不需要玫瑰花提取就能高效率、低成本地生产出更好更纯的玫瑰花精油,引起了公众的连声赞叹 生物基塑料餐盘、水杯、包装袋、地膜、排水管等等积极列队接受“检阅”,向公众进一步传递了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p p   孩子们也在充满创意的小实验、小游戏中尝到了科学的乐趣。一双双小手紧紧地捏着接种环,小心翼翼地将乳酸菌在平板上“播种”成各种图案,密封后爱不释手地握着,期待着菌落快快长大 一个个小面团逐渐被搓揉成型,“义无反顾”地投入水浴锅中,用不断膨胀上浮的身体向孩子们讲述着酵母菌的“威力” 一支支画笔在涂板上飞舞,孩子们用色彩斑斓、生态环保的贝壳粉涂料认真地描绘着他们心中的科学梦。 /p p   还有显微镜观察微生物、3D微打印、DNA折纸与组装、多姿多彩的世界、隐形矫正牙套展演……10余项创意科学实验、路演和小游戏,在公众的新奇目光和阵阵惊叹中轮番上演,充分展现了一个“有料”的工业生物技术领域,为公众打开了一扇迈向生物科学新世界的大门。(郭爽) /p p    strong 自然史所 /strong /p p strong   从司南看中国古代文明 /strong /p p   指南针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谓人人皆知,但“勺状”司南人们几乎只在教科书里见过。事实上,“勺状”司南最近的一次复原还是70多年前王振铎的复制方案,此后其他研究者一直未能重复实现。5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公众开放日活动中,该所副研究员黄兴带来了他制作的磁石勺。 /p p   该活动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是“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家讲座”系列活动之一(第六讲),讲座主题为“中国古代指南针实证研究——兼谈磁技术的历史与文化”。 /p p   近年来,黄兴通过查找文献、复原模拟和科学分析等方式,在实证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不仅复原了磁石勺,并得出唐以前发明磁石指向器是可能的、磁石勺是最佳方案的结论。 /p p   在讲座上,黄兴回顾了关于古代指南针研究的百余年历史,介绍了自己复原磁石勺的过程,并从磁性技术与历史文化关系的视角对磁石、方术、礼俗、指南针、航海等进行了解读。 /p p   讲座现场,观众对展示的磁石勺、天然磁石、传统罗盘、现代指南针和船用磁罗经以及各种现代磁铁等实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体验天然磁石,操作磁石勺指南,制作小指南针。 /p p   作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的重要内容,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小型展览,介绍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大量原创性科技成就。(李芸) /p p    strong 自动化所 /strong /p p strong   探秘“国重”实验室 /strong /p p   面孔,俗称脸,或许是一个人出生之后最早赋予视觉意义并加以重视的物体。两个半月大的婴儿就已经会对母亲的笑脸报以微笑,识别面孔对于人类这样一种高度社会性的动物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p p   那么,识别面孔的秘密究竟是什么?5月19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举办第十四届“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开放日活动,通过人工智能(AI)+、脑科学+、走进实验室和科普报告四大板块集中向公众展现了自动化所在类脑智能、自主进化、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发展成果,带领公众走进科学殿堂,上演了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AI大秀,吸引了众多各界群众和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 /p p   今年,自动化所举办了“走进实验室”特别板块,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公众揭开了神秘面纱。大家通过这一活动,零距离领略了走在国家甚至国际前沿的技术诞生的美妙过程。 /p p   此外,人工智能+板块也是公众日的明星项目。端端机器人、可爱灵巧的机器鼠、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实时测心跳的心率检测仪、无人售货亭、人机对抗机器人以及三维实感更是备受体验者欢迎,让参观者流连忘返,玩起来就不想走。 /p p   主办方表示,自动化所一直突出智能引领作用,通过本次开放日的项目展示和体验,希望公众能切身感受到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激发青年一代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丁佳) /p p    strong 上海分院 /strong /p p strong   “科技嘉年华”一起嗨 /strong /p p   5月19日,以“万众创新——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主题的2018年上海科技节在上海科技馆拉开帷幕,其中一大重头戏便是中国科学院的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等市领导参观了“时间故事”主题展览,仔细察看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制的氢原子钟和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提供的空间冷原子钟模型。 /p p   当天,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除了科普课堂、科普模型、科普参观等传统套餐外,还有科普舞台剧、科普微课堂、“光学欢乐城”等新口味科普大餐带给公众。 /p p   南洋模范中学的多名学生走进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王恩多研究组所在的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的科研仪器、满眼的瓶瓶罐罐,让同学们好奇地瞪大了眼睛。王恩多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活动让中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前沿探索,激发他们对科研的兴趣、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 /p p   5月20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子弹时间3D成像体验”“FaceCapture人脸三维成像”“红外写真馆”、无人机DIY、记忆金属“变形记”以及液氮冰激凌现场制作品尝等活动让大家意犹未尽。同时,参观者竞相利用“子弹时间”拍摄创意纪念照。(黄辛) /p p    strong 声学所 /strong /p p strong   声音也会变魔术 /strong /p p   “快看,水和油被变成牛奶了!”参观的学生们欢呼了起来。随着超声仪器的搅动,烧杯中原本分离开的水和油完全混合在了一起,变成了乳白色的液体。这是5月20日中科院声学所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超声乳化”互动体验活动的现场,声音在这里有着“变魔术”般的神奇。 /p p   现场的科研人员讲解说,谁都知道油和水不能混在一起,但是如果施加大功率的超声,油和水就混在一起,放置很久都分不开,这种方法叫超声乳化。在医药行业、化妆品行业中,现已广泛应用超声制造各种乳剂型产品。 /p p   除此之外,“汽油、煤油可以添加少量水经超声乳化后形成乳浆状液,在燃烧过程中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效果。”科研人员说,这是由于强超声产生空化气泡,气泡溃灭时把液体和固体分散为小的液滴和颗粒,这些液滴和颗粒会悬浮在其他液体中,形成乳状液体,从外表上看,仿佛溶解在一起。 /p p   声音的魔术还远不止超声乳化这一项技能。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声学手电筒”如同手电筒能够产生一个光束一样,它能产生一列有指向性的声束,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览馆、商业中心等公共场所,实现对特定方向的个性化广播,也可应用于ATM提款机、掌上电脑等个人电子产品实现个人化、私密性声场和虚拟声场重放。而便携式导盲仪能够提供前进路线上1米至5米范围内的障碍物识别预警服务,用音频声的频率和音色变化来提示盲人。该产品体积小巧,可放置于盲杖顶端,配备GPS定位系统,可将当前位置信息通过短信息发送到指定手机或服务终端上,以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及时救助。(潘希) /p p    strong 国家天文台 /strong /p p strong   “男神”给你讲银河 /strong /p p   5月20日,北京气温骤降,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天文爱好者们的热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一年一度的科普盛筵——公众科学日活动如约而至,上千名大小朋友会聚在天文台,探索宇宙之美,感受科学魅力。 /p p   9点半,随着一场由国家天文台小家属们表演的舞台剧节目,国家天文台2018年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国家天文台“科学大咖”——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FAST副总工程师李菂为公众带来一场题为《猎户的生与死》的科普报告,从恒星的形成,讲到神秘的暗分子气体,到最后如何利用“天眼”FAST研究银河系恒星的形成,李菂将高端的科学问题讲解得通俗有趣,让现场专注听讲的大小朋友们意犹未尽。 /p p   除了科普报告,开放日现场还有两台显微镜提供给公众进行各类陨石切片的观察。十余部精彩的天文科普微视频作品在户外广场全天播放,众多优秀科普图书的展售也全天开放。 /p p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科学日活动,国家天文台总部今年全部在户外举办活动,其间包括两场精彩的科普报告、舞台剧表演以及天文科普视频展播等系列活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和沙河科普基地也在5月19日部分向公众开放,参观2.16米望远镜、球幕天象厅体验及太阳黑子观测等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p p   多年来,公众科学日已经成为国家天文台的品牌活动,为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天文的兴趣、了解科研机构搭建了平台,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丁佳) /p p    strong 大气所 /strong /p p strong   让大气知识“活”起来 /strong /p p   广场上几只冰雕的企鹅,在北京夏日的阳光下,一点点消融,脚下留下一道长长的水迹……这是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中的项目之一 ——“融化中的世界”,意在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家长,形象地展示地球所遭受的温室效应折磨。 /p p   一旁科研楼一层大厅内,志愿者手中的卡片和平板电脑,同样吸引了很多孩子的注意。这是增强现实(AR)玩转气象游戏,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扫描,卡片上的图像能够鲜活地动起来,向孩子们展示螺旋雨带、云墙区、台风暴眼等气象知识…… /p p   此次科学日活动记者最大的感受是,一切都是“活”的:活动的卡片,活泼的场景设置,还有活动的孩子们。 /p p   记者看到,现场的参与者可以从志愿者手中领到一份任务卡,其中涉及有观测记录以来二氧化碳历史新高数据、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热年等看上去十分专业的六道题目。然而,现场的小学生却告诉记者,他们都知道答案。 /p p   原来,这些题目的答案,都被科研人员藏在了碳排放序列的海报,空气质量一体机,科氏力转移游戏等精心设计中,需要孩子们活动身体和大脑,一点点把知识搜罗起来。 /p p   有趣、直观、可参与,今年大气物理所在公众日活动中花了不少心思,还在室内外展馆中摆上了大气研究中所用到的无人机、探空气艇、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让孩子们和高大上的设备来了次“零距离接触”。 /p p   上午10点,大气物理所的科普达人魏科,站在消融的小企鹅面前,给孩子们作了“冰雕——融化的世界”科普讲座,边讲边同时做了一场手机在线视频直播。工作人员说,高峰时在线观众达到了9.5万人……(王佳雯) /p p    strong 计算所 /strong /p p strong   神“计”妙“算”游乐场 /strong /p p   公众科学日当天,中科院计算所变成了一个游乐场。在四层报告厅,一扇通往编程世界的游乐大门开启了。 /p p   在这个编程世界里,所有的物品都是通过编程控制的,有的程序让灯一被吹气就能亮起来,有的程序让长得像蜘蛛一样的智能车来回溜达……在小游戏造就的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走迷宫、开坦克、荒野逃生、拯救世界。在畅快的游戏里,体验者不经意间就成了编程小能手。 /p p   下午一点多,七岁的小学生田雨阳跟着妈妈和妹妹来到了这个编程世界。 /p p   “跑一步”“如果左边有路就往左走”“如果前方有路就往前走”……各种指令在田雨阳的手指下一一形成,虚拟机器人也跟着他的指令在迷宫里穿梭。时不时地,他还能得到计算所科学家叔叔的“外援”。 /p p   看到他的虚拟机器人穿过迷宫拿到宝箱,田雨阳高兴地扭过头去望向一直在背后鼓励他的妈妈。两岁的妹妹则紧紧依在他身边,抱着智能小汽车,安静而好奇地看着他过关斩将。 /p p   当今时代,编程语言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语言。通过科研人员开发的青少年编程教育游戏手机App,与田雨阳年纪相仿的青少年们可以参与编程游戏对抗赛,优胜者还能获得科研人员精心准备的小礼品。 /p p   今年,计算所提高了科学日活动的参与性,把每一个来参观的“观众”和听讲座的“听众”变成“大玩家”,将常规的科普活动穿插在“解密”游戏中进行,将各个单独的科普活动串联成三个主线游戏——科学护照之旅、解密开宝箱、编程游戏挑战赛。在这个神“计”妙“算”的游乐场里,科学和公众的距离更近了。(倪思洁) /p p    strong 空间应用中心 /strong /p p strong   体验酷炫空间科学实验 /strong /p p   宇宙,浩瀚而又神秘,载人航天是开启这个神秘空间的钥匙。5月1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公众开放日,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体机构,向社会公众开放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有关任务场所,同时开发了体验互动展品,制作了科普视频,举办了科普讲座等,普及空间科学与应用知识,展示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取得的成就,反映我国未来空间科学与应用发展新方向。 /p p   空间应用中心开发了多感官、高沉浸的虚拟实验场景和操作演示平台,让观众充分体验了空间科学实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交互式空间应用遥操作平台通过操作力觉交互设备,对机械臂进行控制,实现制备生物样品和更换实验样品操作。 /p p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遥科学实验平台,几近真实地复现出太空环境和空间科学实验场景,大大延伸了科学家的感知能力,支持让人们以地面实验室类似的交互方式,身临其境地对空间实验进行最有效干预。 /p p   此次活动,中心还设计了遥感图像九宫格科普教具,准备精彩有趣的科普图书,让空间科学知识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环境中,给公众的科学素质提供丰富的滋养。 /p p   家长与孩子参观后纷纷表示,体验了空间科学与应用的美妙与神奇,感受了空间科技带来的乐趣。家长希望此次活动的记忆能够深入孩子的心里,结成一颗颗“空间科技种子”在未来“生根发芽”,使孩子有志加入到中国载人航天的队伍、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来,在长大后真正实现自己的“航天梦”。(丁佳) /p p    strong 深圳先进院 /strong /p p strong   香港内地结成多对“姊妹校” /strong /p p   5月1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南、山西、内蒙古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500余位公众在此感受到浓厚的科普氛围和科学魅力。 /p p   今年,深圳先进院公众科学日以“科技教育与创新素养”为主题,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著名科教界专家学者、基础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创新科学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活动。 /p p   在活动现场,来自香港和内地的10余位校长签约结成姊妹校,约定在未来将共同开展基础教育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创课程以及学生之间的文化与学习交流。 /p p   签约后,香港与内地的姊妹校校长们继续开展深入的交流,探讨双方共同参加基地的多场大型赛会和研学活动,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创新科学教育。(沈春蕾 姜天海) /p p    strong 让孩子亲近科学需要“用心” /strong /p p   中科院公众开放日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传统科普项目,每年5月中下旬,中科院上百个研究所、多个实验室打开大门,向公众开放,向人们展示科学的妙趣。 /p p   今年是中科院第十四届开放日,各个研究所早早开门迎客。大楼里、园区内一如既往地热闹。放眼望去,现场多数是父母带着孩子来参加,以及各中小学的参观团队。让孩子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可以说是父母们的心愿。记者在现场的感受是,父母们让孩子们体验科学的愿望是很强烈的,他们非常乐意让孩子们从小能接触科学。 /p p   科学是门类繁多、博大精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看不见、摸不着。零距离触摸莫比乌斯磁悬浮 “轨道”,亲身感受虚拟世界的神奇……科学院的公众开放日,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让科普以轻松有趣活泼的方式进行,从讲课式的刻板灌输,变成一个个科学小游戏,充分体现了趣味性,让孩子们在欢乐学习中不知不觉接受科学精神熏陶。 /p p   科学院设立公众开放日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接触科学、了解科学,从而爱上科学。只有好的科普作品、用心的科普作品,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从中诞生未来的科学家,从而使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沈春蕾) /p
  • 飞利浦联合Illumina为肿瘤学提供整合基因组学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旨在结合Illumina世界级的DNA测序技术、BaseSpace Sequence Hub和飞利浦基于云端的创新基因组学平台,获取、分析并解释癌症研究中的基因组学数据荷兰阿姆斯特丹与美国圣地亚哥 —— 健康科技的全球领先企业皇家飞利浦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PHG, AEX: PHIA)与DNA测序和阵列式技术的全球领先企业Illumin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会整合Illumina用于大规模分析遗传变异与功能的测序系统和飞利浦的IntelliSpace Genomics临床信息学平台,并对由此开发的解决方案进行市场营销合作。飞利浦与Illumina同时也将寻求与美国境内希望在肿瘤学领域开展精准医疗项目的健康机构进行临床研究合作。在复杂癌症病例中使用基因组信息对肿瘤进行基因检测非常关键,而新一代DNA测序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在此方面得到应用,该测序是对基因组的许多部分进行快速平行基因检测的过程。然而,要快速并精确地解释从不同患者身上采集的基因组数据仍面临重大挑战。虽然癌症患者的肿瘤中会有数以百计的基因突变,不过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直接导致了个体所罹患的特定癌症或是对这一特定患者具有可发挥的治疗作用。如果要对基因数据作出有意义的解释,那么就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并确定其癌症类型。飞利浦将与Illumina合作开发全新的解决方案,旨在从肿瘤学病例中获得、分析、注释与解释基因组学数据。这些数据将会从与仪器相连的Illumina BaseSpace® Sequence Hub中获得,然后通过飞利浦针对肿瘤学的IntelliSpace Genomics进行处理。这样一个解决方案会从包括放射学、免疫组织化学、数字病理学、医疗记录以及实验室检测等多个渠道整合数据,然后在一个控制面板视图中显示出来。这个系统让研究人员更加高效地获取有价值信息,最终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治疗效果。“个性化医疗,特别是用于癌症患者治疗的基因组信息具有巨大的价值,”飞利浦医疗信息部CEO Jeroen Tas说。“到目前为止将基因组数据用于精确诊断癌症、改善治疗方法的措施主要还是学术研究机构在使用。通过此次合作,我们将会把基因组学的价值扩展到更多实验室与医疗健康机构中,帮助他们更快将基因组学运用到精准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我们相信此次合作能够为我们的新一代测序系统融合进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医疗机构中铺平道路,”Illumina总裁兼CEO Francis deSouza说道。“将基因组学连接到日常的医疗保健中是实现我们承诺的一步关键战略,此过程会整合患者数据,嵌入到临床路径中,并由实效证据和医疗补偿模式所支持。”双方有意在系统集成、群组分析以及健康经济学应用和未来研究项目方面开展合作。采用该解决方案的实验室能够将多个来源获得的信息(例如:影像学、病理学和实验室)与测序数据整合在一起。Illumina与飞利浦合作开发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会提供先进的分析功能、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参考文献印刷品、指导手册以及实证资源,这些都能全部显示在一个视图中。IntelliSpace Genomics是一个飞利浦数字健康平台驱动的生态系统,安全、基于云端技术,包括系统、临床应用以及数字化工具,具有大数据管理、预测分析、人工智能和物联网(IoT)功能,帮助临床医生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决定。上述功能让飞利浦IntelliSpace Genomics能够随时随地为医生和专家提供关于治疗方案的可行信息。BaseSpace® Sequence Hub是一个基于云端的平台,延伸了Illumina仪器获取并分析基因组数据的功能,能够管理测序运行和Illumina测序平台并优化操作体验。一系列超值的Illumina与生态系统分析应用都可以在该平台上共享基因组数据。仅供研究使用。不得用于诊断。 关于皇家飞利浦皇家飞利浦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PHG, AEX: PHIA)是全球领先的健康科技公司,致力于在健康生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等一系列领域改善人类健康。飞利浦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对临床、消费者的深入了解,提供集成的解决方案。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是一家在诊断成像、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患者监测与健康信息学,以及消费者保健和家庭护理领域的领先公司。飞利浦医疗技术2015年的销售额为168亿欧元,雇用约70000名员工在100多个国家开展销售与服务业务。 关于IlluminaIllumina公司通过解码基因组而改善人类健康。我们注重创新,这使我们成为DNA测序和芯片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并为科研、临床和应用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的产品应用在生命科学、肿瘤学、生殖保健、农业及其他新兴市场上。
  •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深入中核维思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 打造国际一流科创生态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按照市委主题教育工作安排和大兴调查研究部署要求,昨天下午,区委书记程向民深入上海中核维思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认真倾听企业意见建议,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程向民指出,要打造国际一流科创生态,服务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谱写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核维思是专注于气体超声计量技术研究和气体超声计量系统研发、设计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努力,中核维思在国家天然气高压主干管网计量系统领域打破国外垄断,有效解决了关键计量设备“卡脖子”问题,实现了天然气超高压、高精度、大流量计量技术的自主可控,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体系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  程向民详细听取了企业负责人关于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深入了解企业立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所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与突破,并认真倾听企业发展诉求。当得知中核维思目前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急需适当的工业用地供给,用以支持企业建设超声计量和传感技术研发平台及产品制造基地时,程向民现场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对接,指定专人负责跟进,并叮嘱相关人员要积极主动、靠前服务,当好“金牌店小二”,及时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对企业其他项目政策扶持的相关诉求,程向民均现场办公,予以对接,稳妥解决。  在调研中,程向民勉励企业要继续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走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的创新主体前列。他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流的科技创新需要一流的科创生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将持续营造国际一流的科创生态,更好服务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产品走向世界,携手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副区长陈容出席。
  • Illumina,缔造基因测序界的“苹果”——访Illumina中国区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和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
    Illumina是由David Walt博士、CW 集团的Larry Bock、兽医学博士John Stuelpnagel、 Anthony Czarnik博士及Mark Chee博士于1998年4月共同组建的,总部设于加利福尼亚的圣地亚哥,2000年7月公开上市。Illumina致力于基因序列分析的研究和应用,主推高通量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全基因组连锁关联项目等大型科研项目,帮助推进了产前筛查、癌症诊断等多个应用领域的发展,在基因测序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截止到2012年,Illumina公司进入中国已有7个年头,从生物芯片产品为主到进入高通量测序领域,再到现在占据了高通量测序的主导地位,Illumina在中国一直保持着每年双位数的增长,并占有着世界高通量测序市场70%左右的份额。在技术研发方面,Illumina公司2011年推出的MiSeq系统推动了基因测序从大型实验室向中小型实验室发展的步伐,2012年即将推出的HiSeq2500更是使“一天一个基因组”的愿望成为现实。而这些与苹果公司通过不断创新来推动智能手机的革命,并取得了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大部分的份额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么,Illumina公司为何能获得广大客户的普遍认可?它的产品又有哪些特点?近期,带着以上疑问,仪器信息网编辑在Illumina北京分公司采访了Illumina中国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和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   高通量与中低通量兼顾,全面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Illumina公司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为我们介绍了公司的产品线,从GA到HiSeq到MiSeq,产品系列可满足整个测序市场的需求。 Illumina中国区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   高通量测序方面,Illumina有HiSeq2000和最新推出的HiSeq2500,HiSeq2000一次运行可产生600Gb的数据,在单次运行中实现了大量基因组、外显子组、或转录组的测序,让大型研究能在最少的运行中完成。另外,HiSeq2500在拥有HiSeq2000高产量模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快速运行模式,可在一天以30倍覆盖度完成基因组测序或其他的快速多重应用,如外显子组重测序等,使“一天一个基因组”成为现实。而且客户可在高产量模式和快速运行模式间无缝转换,以满足不同研究需求。   中低通量测序方面,Illumina有MiSeq系统,该系统将基因扩增、测序和数据分析整合在一起,实现了测序仪的一体化,外观小巧,操作简便是开展快速、经济、高效测序的理想平台。MiSeq同样采用了HiSeq的化学原理,保证了实验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同时,MiSeq简化了人工操作和仪器运行的时间,配备了专门的样品制备的试剂盒,使处理时间从过去的6-8小时缩短到2小时,人工操作不超过15分钟,让研究人员在8小时内就可从起始样本得到分析好的数据,更值得一提的是MiSeq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处理除了可用整合在仪器内部的软件进行拼接、比对等基本分析,还可把数据上传到BaseSpace系统,利用BaseSpace中多家专业公司提供的大量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型客户在数据分析存储等方面的困难。 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兼顾,从各检测环节入手全方位提高产品性能   Illumina公司每年在产品和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旨在开发更先进的技术和应用,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Illumina中国区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   Illumina中国区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研发的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新产品的研发,比如各种应用试剂盒,包括样品制备试剂盒、簇生成试剂盒和测序试剂盒等,及新的数据分析软件,如与MiSeq连接的BaseSpace云计算环境,不但方便世界各地的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分享,还能有效的保证使用的安全性,还有最新推出的MyGenome App软件,可在苹果的iPad上直接下载和运行,软件分为基因组图谱、健康卡、报告三部分,用户既可使用该软件将自己得到的数据和参考数据进行比对,又可查询软件中提供的所有基因的相关信息。可以直观的观察不同位置的基因变异对人体健康或生物性状的影响,也可以查阅到有关遗传变异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的250多种情况,还能用来预期不同的遗传变异位点给健康增加的风险,使得基因和医疗、健康连接的更加紧密。   另一部分是现有产品的升级、更新,如HiSeq2500是在HiSeq2000的基础上增加了快速运行模式的新功能,既满足了客户对快速、可靠结果的需求也增加了实验的灵活性,提高了实验的进度。未来,Illumina还将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和应用,包括HiSeq2500与BaseSpace的顺畅连接,MiSeq系统测序长度、测序通量的增加,在BaseSpace上实现更多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 “硬件”与“软件”兼顾,尽最大努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Illumina一直与客户保持紧密的合作,以帮助客户用好仪器、做好应用为最终目标。”Illumina公司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说。   对仪器的研发和改进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推出新仪器的同时,Illumina也为还在使用老款仪器的客户推出了一些相应的升级政策。其中,MiSeq系统从今年第三季度起开始发售升级后的新机,每次运行数据可达7.0Gb,老款用户可免费升级,升级费用由Illumina公司承担 HiSeq2500由今年第四季度起正式发货,有意愿升级的HiSeq2000用户,可在今年内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升级成HiSeq2500,升级主要是针对一些部件的更改。   除了硬件维护,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还着重介绍了Illumina的“软件”方面。Illumina一直非常重视一点,销售给客户的是整套的解决方案而非仪器本身。事实上,Illumina也在一直帮助客户开发、拓展测序应用领域,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截至目前为止,Illumina已经成功的协助客户在新药筛选、临床诊断、癌症基因检测、动植物基因组测序、生物能源等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另外,Illumina还推出了Certified Service Provider(CSPro)业务。该业务在世界范围内选择一些拥有Illumina仪器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认证,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建立一个拥有统一、严格标准的服务商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测序服务。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表示,目前国内,华大基因已经成为Illumina的认证服务商,北京、上海还有2-3家实验室正在认证中,预计在他们成为Illumina的合作伙伴后,国内用户将会享受到更好、更及时的测序服务。   Illumina公司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还补充介绍了公司努力将科研成果向应用方面转化的一些情况。如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筛查,农业育种等领域,尤其在辅助癌症治疗方案的确立,产前诊断,一些疾病用药的疗效评估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必然会带动医疗诊断行业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革命性变化,相信Illumina公司也会一直在基因测序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加速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后记:   Illumina公司无论在产品性能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并以客户满意为己任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提升,相信这就是Illumina得到客户广泛认可和好评的法宝,也是Illumina堪比苹果公司的信心来源。   如今,二代测序技术日新月异,已经从科研院所、大型实验室逐渐推广到中小型实验室,既预示着个人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也预示着各大基因测序公司新一轮竞争的开始。采访中,市场部经理刘雪雁女士表示,面对挑战,Illumina公司将继续努力,把读长的增加、通量的提高、数据分析的简化以及成本的下降作为研发的重点,逐步取代毛细管测序,引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客户走入基因革命的新时代。 采访编辑:刘立洋 附录:Illumina公司网站 http://www.illumina.com.cn/
  • 意在全球采购,致力世界一流 ——三德科技参加2015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4月13日至17日,三德科技董事长朱先德带领公司产品经理朱青、国际贸易部经理左瑞、工艺部经理刘伟等参加了2015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意在通过该展会了解国际先进技术、寻找全球一流的元器件和产成品供应商,从而为公司产品的世界品质提供保障。 三德科技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分析检测及燃料智能化管控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通过行业领先的自主创新以及传感器、电磁阀、气动及液压元件等关键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公司在煤质检测仪器设备领域已经建立优势地位。近年来,三德科技陆续推出了以“无人操作”为标签的U4?全通系列燃料智能化管控产品,相比于分析检测仪器设备,该类产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在线性、集成性。相应地,对控制系统、零部件的稳定性、使用寿命等有着更高的品质要求。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创办于1947年8月,迄今已有65年的历史,被公认是联系全球工业设计、加工制造、技术应用和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亦是“全球工业贸易领域的旗舰展”和“最具影响力涉及工业产品及技术最广泛的国际性工业贸易展览会”。
  • 品质“护航”,本土化液相全新“绽放” ——对话日立仪器(大连)有限公司及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六位高管
    液相色谱,作为制药领域的核心分析仪器,在过去的几年间,受益于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的迅猛发展,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双位数增长。年需求量从2万多台套跃升至3万台套,市场规模也从6-7亿美元扩大到10亿美元。但受整体环境的影响,2023至2024年间,国内制药行业低迷,导致液相色谱市场需求骤减。在此背景下,日立仪器(大连)有限公司(简称“HID”)于近日发布了全新产品Primaide PLUS液相色谱仪。并且,随着国家政策对科学仪器国产化的大力支持,日立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在大连工厂研发、设计和生产,进一步深化本土化发展战略。为深入探索这款创新产品的研发历程与生产细节,以及接下来的市场战略规划,仪器信息网在出荷仪式之后,采访了HID总经理佐伯卓哉、副总经理王岫光、开发部部长八木隆、开发部经理刘金磊、品质部部长韩庆以及来自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简称“HSC”)分析仪器营业部部长王秀欣等日立高层管理团队。HID总经理佐伯卓哉HID开发部部长八木隆 HID副总经理王岫光(右)、品质部部长韩庆 (左)和开发部经理刘金磊(中) HSC分析仪器营业部部长王秀欣紧抓设备升级等新需求,四大举措提升市场竞争力仪器信息网:距离上次推出Primaide新品已经12年了,日立此次推出新品的初衷是什么?HID开发部部长八木隆:中国市场作为日立最大的市场之一,HID始终致力于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这一理念正是此次推出Primaide PLUS液相色谱仪的核心动力。基于收集到的用户反馈和对性能提升的新需求,HID开发部集合了机械、电气、应用分析、软件等领域的所有力量,开始了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和用户期待的新产品的开发。历时一年多,今天(2024年7月12日)Primaide PLUS正式出荷,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成为首位用户。这不仅是对日立产品品质的极高认可,也是双方合作新篇章的美好开端。仪器信息网:新品Primaide PLUS 液相色谱仪与已有的液相色谱产品相比,有哪些独特的优势?新品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HID开发部经理刘金磊:Primaide PLUS采用了全新设计的组织器单元,结构更为精简;增加了输出接口,支持连接更多系统;柱温箱单元经过优化,拥有更大的腔内空间,能适应更长的色谱柱。同时,根据用户需求,UI-PAD界面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效率和性能的要求,研发人员改进了UV检测器的噪音水平,提高了荧光(FL)检测器的水拉曼S/N值,并延长了氙灯寿命。此外,还配备了新通信接口板,显著缩短了设备连接时间。随着新产品及其配套的最新版CDS软件ChromAssist Data Station的发布,我们期望在药品、食品和环境等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仪器信息网:日立如何看待中国液相色谱市场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机遇和挑战?HSC分析仪器营业部部长王秀欣:尽管近2年国内制药行业低迷,液相色谱市场需求骤减,但考虑到设备正常的更替周期,加上新需求的涌现和现有设备升级,中国市场依然是各个厂家非常看重的。为此,日立计划在未来2-3年内,持续加大液相色谱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合规软件的开发,同时加大制药行业的快速布局。日立深谙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尤其关注中国液相色谱企业的发展及宏观政策对本土企业和产品的扶持。日立液相色谱仪Primaide PLUS产自大连,其前身机型Primaide便针对中国用户需求进行研发。从这一点上来说,日立是本土化较早的企业之一。仪器信息网:为了进一步提高液相色谱产品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日立制定了哪些具体的计划?HSC分析仪器营业部部长王秀欣:第一,日立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如在软件方面,提高合规性、操作便捷性以及网络化水平。自主研发的合规软件CA4.1自2023年推出后,将持续稳步的根据市场反馈和用户需求进行版本的更新迭代。第二,继续巩固在优势领域的投入,并积极布局After-market市场,比如增加色谱柱及备品备件的选择,以及新技术、新解决方案的开发等。第三,以更灵活的方式与中国企业深度合作。如通过OEM模式和技术定制方案来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第四,在中国的制药、政府及第三方检测市场实施策略性的销售拓展,采用多元化策略深入各个细分领域,以增强市场覆盖与服务水平。仪器信息网:基于对新产品特性、市场需求及竞争环境的综合分析,日立对新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有何预期?HSC分析仪器营业部部长王秀欣:Primaide PLUS是日立多年研发的成果,完成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升级。在正式市场推广前,日立面向VIP客户进行了预售,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提振了销售团队的信心。根据当前的市场规划,Primaide PLUS特别聚焦于大型制药领域,侧重于高端大型客户,预计在2024年能够实现原有机型年销售量30%至50%的增长。人人都是产品质量的最终守护者仪器信息网:请问除了新发布的Primaide PLUS是在大连生产的,还有哪些产品也是在大连生产的?工厂产能情况怎么样?HID副总经理王岫光:HID自2003年成立以来,初期专注于L2000系列液相色谱仪的生产制造。随着团队专业技能的快速成长,工厂的生产实力获得广泛认可,进而承接了更多产品的生产任务,产品线逐步向多元化扩展;2006年,和大连辽无二电器有限公司合作,转型为中外合资公司,同时分光光度计产品开始加入生产列表;2008年和2009年,分别引入医疗产品和免疫产品部件的组装,主要是生化检查装置的半成品设备(架台)和DNA检测仪的半成品设备(架台);2011年,不仅新增了CM系列液相色谱仪的生产线,还成立了研发中心,为后续创新奠定基石;次年,成功推出了PM系列产品;2020年,HID又迈进了荧光光度计的制造领域,持续推动其在分析仪器行业的全面发展。HID现有员工达到101人,每月能生产液相色谱仪约250台,分光光度计约80台,以及医用和生物产品的半成品设备约250台。仪器信息网:对于自主生产的零部件,从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到最终质量控制的整个体系是如何构建和执行的?对于外购零部件,如何确保质量达到既定标准?在供应商管理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HID品质部部长韩庆:对于自主生产的零部件,我们的质量控制体系分为3步,原材料的到货检查、零部件加工工程内的中间检查以及零部件完成品检查。对于外购的零部件,到货检验部门依据相关图纸、检查要领、基准、式样书等进行到货检查,作为判定品质合格的标准。品质部和HID相关部门,定期每年一回对供应商进行品质审查。结合各供应商的不良统计状况,品质部门不定期的到供应商现场访问及品质指导。定期每月一回和供应商召开QCD会议。仪器信息网:在生产制造过程,品质保证、质量控制等方面有哪些亮点?工人的技术培训、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哪些工作?HID副总经理王岫光:在HID,品质活动贯穿于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量产前,我们会实施产品制造过程的风险评估,运用以往的工作经验和相似作业的不良示例,瞄准具体课题,制定相应的防错对策。通过分析人性的弱点,优化作业流程,制作辅助制具,有效防止人为错误的发生。同时,根据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收集不良示例,积极分析,定期汇总,运用PDCA手法,保持品质的不断改善,信息经验分享,互相把关。我们每年都会定期对员工进行基本作业能力的培训,夯实基本功,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公司积极参与日立集团的精益生产和合理化改善活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每年两次的成果发表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们的工厂口号是“Last man”,寓意着每个人都是产品质量的最终守护者。 后记HID总经理佐伯卓哉在采访的最后表示,目前,HID的开发设计工作主要根据日本方面的业务委托推进,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这个体制。然而,考虑到未来可能不再依赖日方的支持,在中国建立一个能够满足本地市场特殊需求的开发团队非常有必要。尽管具体的计划尚未制定,但集团内部将就此进行深入讨论。他个人认为,是时候重新定义在中国设立制造工厂的意义了,并且中国国产产品的优惠政策将是这一意义重新界定的关键。
  • 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助力微生物菌株分群
    导读反刍动物是指具有反刍习性的一类哺乳动物,如牛、羊、长颈鹿、兔子等。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这种行为称为反刍行为。反刍动物的食物种类比其他种类的动物更丰富,结构组成也更复杂,但草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导致其难以消化,反刍动物依赖于胃部微生物群的代谢能力来消化各种物质,但其转化效率低也是养殖业广泛关注的问题。虽然已有研究证明瘤胃中不同微生物的活性可以调节宿主利用植物生物能量的能力,但定植于宿主瘤胃中的微生物却很少受到关注。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的Cameron等人在Research Square在线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 partitioning of key carbon substrates at the rumen wall by recently diverged Campylobacteraceae populations》的研究论文。文章采用多重数字PCR(dPCR)量化同一菌科的两种菌群,分析反刍动物瘤胃上的定植菌群分布及生物进化动态,为今后畜牧业提高动物代谢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应用亮点:▶ 宏基因组测序发现瘤胃上皮细胞中弯曲杆菌科两个种群的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利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可以对两个种群进行精准量化。▶ 使用不同培养添加物后,可以利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进行微生物种群分布跟踪。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瘤胃上皮微生物组的16S rRNA扩增子分析发现了一个优势菌株(OTU)为弯曲杆菌科(Campylobacteraceae),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发现该OTU两个主要种群Ca. C. stinkeris与Ca. C. noahi的基因含量高度相似,但pgl(蛋白质糖基化)操纵子不同。为了探究Ca. C. stinkeris与Ca. C. noahi两个种群空间分布的差异,作者通过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比较了这两个种群在不同动物瘤胃乳突离上皮壁最近和最远两个位置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动物的两个种群在这两个位置的比例接近。▲图1 Ca. C. stinkeris 和Ca. C. noahi在动物瘤胃乳突顶端和隐窝的含量比例。A)从乳突切片两个位置提取DNA使用dPCR进行定量分析。B) Ca. C. stinkeris 和Ca. C. noahi在动物瘤胃乳突两个位置的含量比例。横坐标为取样动物的名字。然后作者使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两种菌群进行生长和适应性测定,数据显示Ca. C. stinkeris可以在以醋酸盐为主要碳源时积累的生物量,更好地生长,但被丙酸盐抑制,而Ca. C. noahiz在任何一种添加物存在的情况下在都没有检测到生长优势。因此,作者推断可能存在一些其他机制来最小化竞争,这种机制通过某些代谢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化,防止它们生长动力学的重叠来支持两个种群的共存。▲图2 醋酸盐利用和丙酸盐抗性检测。A)通过种群特异性dPCR,评估添加5 mM醋酸盐(acetate)或丙酸盐(propionate)对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分别用单个菌株(左,单一培养)和竞争菌株(右,共培养)进行了实验。通过数字PCR这种精准的定量技术,作者发现在瘤胃乳突的顶端和隐窝都分布有这两种优势菌群,且与上皮细胞分布数目无显著的相关性。另外,这两种菌群能够促进相关脂肪酸的代谢,进而发挥促进食物消化的功能。该文章为通过调节反刍动物体内某些盐离子浓度来调节优势菌群的分布比例进而提升消化能力提供了思路。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完成换届,郑明辉任新一届主任
    根据中国化学会《关于分支机构换届的通知》(化会字〔2022〕16号),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陆续完成。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按照换届要求完成换届,新届期将自2022年至2026年。新一届委员会委员信息如下:主任:郑明辉 副主任:余刚 陈建民 陈威 陈宝梁 王书肖 秘书(长): 王亚韡 季荣委员:委员姓名工作单位蔡宗苇香港浸会大学曾永平暨南大学柴之芳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 威南开大学陈宝梁浙江大学陈春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陈吉平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建民复旦大学陈景文大连理工大学党 志华南理工大学冯新斌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付 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冯玉杰哈尔滨工业大学葛茂发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郭良宏中国计量大学谷 成南京大学郝吉明清华大学郝郑平中国科学院大学贺 泓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胡 敏北京大学贺克斌清华大学黄业茹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季 荣南京大学贾金平上海交通大学江桂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景传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阚海东复旦大学李和兴上海电力大学李俊华清华大学李向东香港理工大学林 璋中南大学刘景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维屏浙江大学栾天罡广东工业大学麦碧娴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欧阳钢锋中山大学潘丙才南京大学彭平安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全 燮大连理工大学宋茂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孙红文南开大学陶 澍北京大学王秋泉厦门大学王书肖清华大学王祥科华北电力大学王亚韡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小萍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魏复盛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吴永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闫 兵广州大学杨 新南方科技大学要茂盛北京大学尹大强同济大学俞汉青中国科技大学余 刚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赵进才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张爱茜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张远航北京大学郑明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周炳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东强北京大学朱利中浙江大学朱永法清华大学祝凌燕南开大学

厂商最新资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