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刘士杰

仪器信息网刘士杰专题为您整合刘士杰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刘士杰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刘士杰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刘士杰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刘士杰话题讨论。

刘士杰相关的资讯

  • 第十届环境化学大会——珀金埃尔默午餐会活动亮眼
    p   2019年8月17日,于天津南开大学召开的“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进行到第二天,本届大会规模再攀新高,参会注册代表达8000余人。 /p p   珀金埃尔默曾经参与过往届的会议并和与会来宾有过深入和有益的技术交流。为了让更多用户了解近年来珀金埃尔默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微塑料检测等相关领域内的最新应用方案和研究成果,8月17日中午,珀金埃尔默在“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分论坛期间举办了午餐会。午餐会期间,珀金埃尔默不仅为大家准备了美味的午餐,同时还安排了两位技术专家同大家分享前沿的解决方案。现场座无虚席,宾客不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f5a76acc-3501-47b5-a85b-2563b1b83d15.jpg" title=" 图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67343c56-691b-4266-8794-7327cf966793.jpg" title=" 图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388ae69-54a9-4ca1-b4db-e2fdff444a54.jpg" title=" 图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现场照片 /strong /p p   活动伊始,首先是珀金埃尔默资深质谱技术专家刘世杰为大家带来题为《珀金埃尔默公司QSight液质联用仪和Torion便携式气质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509a7c5-2685-4dfa-8aed-bce6380f84a8.jpg" title=" 图4.jpg" alt=" 图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珀金埃尔默资深质谱技术专家刘世杰 /strong /p p   珀金埃尔默公司近几年在色谱-质谱技术方面新品不断,2016年10月珀金埃尔默发布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QSight100和200两个系列产品,时隔两年,新推出的QSight 400系列对双离子源、质谱接口、离子传输和碰撞池等部分进行了优化和升级。 /p p   刘经理在报告中介绍到,珀金埃尔默QSight 400配备了ESI或APCI两种离子源,独特的双离子源设计,适用于多种不同离子化方式——一个方法内设置ESI+、ESI-、APCI +、APCI-四种不同离子化和极性模式同时采集的方法。QSight 400还应用了层流气离子导向技术和热表面诱导去溶剂质谱接口(HSID),帮助提高了检测效率。刘经理在报告中还同大家分享了QSight液质联用仪在河水中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测定、环境水中PFOA、PFOS检测等应用案例。 /p p   刘经理介绍的另外一款产品Torion T-9是一款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该系列产品曾获得R& amp D100创新大奖。其为现场检测而设计,集快速低热质气相色谱系统和微型环状离子阱质谱于一体,快速、可靠、易于操作。这些特点使得该仪器在应急、公安消防、环境、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p p   其次是珀金埃尔默北方区技术支持经理姚继军博士带来了题为《纳米食品、纳米药品和纳米环境污染》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445361c-5232-4d5a-b4fb-d5cc69bc193c.jpg" title=" 图5.jpg" alt=" 图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珀金埃尔默北方区技术支持经理姚继军博士 /strong /p p   纳米材料在食品和药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水处理等工艺流程中也广泛使用,在洗涤用品和化妆品中的使用也是产品宣传的主要卖点,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纳米颗粒最终去向了何方呢?PerkinElmer已经有很多用户在水处理的淤泥中,在太湖的湖水中,在湖水中的鱼身体内,甚至在鱼卵内都发现了纳米颗粒的身影。美国密苏里理工大学的一个实验室也研究了在西红柿中纳米颗粒的生物富集情况。ICP-MS分析纳米颗粒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ICP-MS分析食品中纳米颗粒添加的科研项目也在进行中,目前纳米分析是分析领域最火热的热点之一。 /p p   姚博士在报告中介绍到,使用SP-ICP-MS进行纳米颗粒检测的优势是:在单台ICP-MS上同时完成纳米颗粒的成分、浓度、粒径、粒度分布和颗粒团聚的检测,PerkinElmer公司NexION系列ICP-MS在单颗粒检测中的优势是:每秒钟可获取100000个数据点,更真实地反映单颗粒信号,比普通仪器数据获取速度快10倍,Syngistix软件中专用的纳米应用模块,一键式实时获取粒径信息,无需复杂手动计算,不仅可以分析球形纳米颗粒,还可以对棒状纳米颗粒进行表征,不仅可以做Au、Ag这些没有干扰的元素的纳米颗粒,还可以一边消除Fe、Si等元素的干扰一边进行纳米颗粒分析,不仅可以分析溶液中的纳米颗粒,还可以分析细胞、细菌以及PM2.5,是其他纳米表征技术无法匹敌的。 /p p   精彩的报告过后,午餐会现场还举行了幸运抽奖活动,有不少现场观众获得了精美礼品。 /p p   同时,8月17日下午,“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分论坛结束。会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吴永宁为在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分会“PerkinElmer 未来之星”评审中获奖的同学颁发了证书。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优秀海报奖3人。其中,获得一等奖的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陈梁凯同学。 /p p   8月17日,“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分论坛圆满结束,珀金埃尔默举办的活动也令与会代表印象深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b765da20-d542-4351-9146-0a72aff69535.jpg" title=" 图6.jpg" alt=" 图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吴永宁院士(右)为一等奖获得者陈梁凯同学颁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ad0cb019-e45b-439d-89b3-e66194f2d355.jpg" title=" 图7.jpg" alt=" 图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获奖者合影 /strong br/ /p
  • ACCSI2019行业盛会震撼来袭,珀金埃尔默潜心耕耘收获颇丰
    2019年4月18日,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即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19)在青岛银沙滩温德姆至尊酒店盛大召开。近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及协会学会领导,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实验室主管人员,仪器采购负责人,科学仪器厂商,齐聚一堂,共襄盛会。ACCSI2019会议现场珀金埃尔默DAS事业部亚太区副总裁及销售维修业务总经理朱兵博士受邀做大会特约报告,报告主题为《融合创新,释放潜能》,在报告中,朱兵博士谈到珀金埃尔默进入中国41年来,从仪器融合——联用技术的拓展,应用融合——推出环境毒理解决方案,技术的融合——助力肿瘤治疗的进化,大分子制药的研发以及药理学的研究,再到产品线的融合,如收购新波、浩源、波通,欧蒙等国内外企业,不断推出新技术、新解决方案。发展技术的同时也不忘企业发展与践行社会责任的融合,从百万植树项目、绿色电脑教室到珀金埃尔默影响力日活动。珀金埃尔默始终认为企业的持续长久发展离不开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践行。珀金埃尔默DAS事业部亚太区副总裁及销售维修业务总经理朱兵博士做大会报告在本次的仪器及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珀金埃尔默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良好的业界口碑及员工评价入围本次榜单,共获得 “最具影响力厂商”、“最受关注仪器(Avio2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最受欢迎雇主”“最佳网络营销奖”四项大奖。 珀金埃尔默获得这些荣誉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对珀金埃尔默在融合创新的道路上取得非凡成绩的肯定,更是促使珀金埃尔默在未来追求更加精益求精、成就非凡产品的动力所在。仪器及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现场珀金埃尔默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技术交流卫星会,交流会由珀金埃尔默DAS事业部亚太区市场总监刘肖博士主持,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珀金埃尔默资深技术工程是刘世杰和岳维喜分别做了题为《便携式GCMS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案例》和《土壤的快速前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报告,小巧便携式的GCMS和可以更快、更准分析土壤样品的珀金埃尔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珀金埃尔默技术交流会现场 珀金埃尔默DAS事业部亚太区市场总监刘肖博士珀金埃尔默资深工程师刘世杰 珀金埃尔默资深工程师岳维喜会场内报告精彩纷呈,会场外珀金埃尔默展台也同样人气高涨,丰富产品及解决方案吸引了不少与会者的驻足关注并咨询。珀金埃尔默展台4月19日ACCSI2019 珀金埃尔默的精彩还将继续,敬请关注如下报告:在线近红外分析技术在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时间:4月19日 11:10-11:35 地点:近红外光谱发展论坛 PerkinElmer的LCMSMS在日常检测中的典型应用案例时间:4月19日 15:45-16:10地点:检验检测产业峰会
  • 上海光机所四项科研成果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3年5月26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沪召开。会上颁发了2022年度各项科技奖励,上海光机所“超快强光场驱动的空气激光研究”项目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高功率偏振无关光谱合束光栅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万瓦级掺镱大模场光纤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快强光场驱动的空气激光研究”项目“超快强光场驱动的空气激光研究”项目发现了超快强光场驱动的空气激光现象,提出了电离-耦合新模型,项目开辟了强场驱动空气激光的新前沿,促进了超强超短激光在遥感领域的创新应用。完成人:程亚、姚金平、徐淮良、刘一、徐至展远程空气激光概念图“高功率偏振无关光谱合束光栅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高功率偏振无关光谱合束光栅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研发光栅结构体系设计及工程评估、光栅结构精密控制、热畸变探测及温升抑制等核心技术,成功应用于高功率光纤光谱合成、半导体激光、激光测风雷达等领域。完成人:邵建达、晋云霞、孔钒宇、曹红超、王胭脂、张益彬、易葵、汪瑞、何兵、张伟丽、沈雪峰、刘世杰、王圣浩偏振无关合束光栅产品“万瓦级掺镱大模场光纤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万瓦级掺镱大模场光纤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创新掺镱大模场光纤的波导设计、成分设计和光纤制备工艺等核心技术,实现了高性能万瓦级掺镱大模场光纤的批量制备。满足了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对高端激光光纤的战略亟需。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全国产化进程。完成人:胡丽丽、于春雷、王孟、张磊、陈丹平、冯素雅、王世凯、邵冲云、漆云凤、许晓青、王璠、郭梦婷、何兵、周秦岭、陈晓龙掺镱大模场光纤预制棒及光纤“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提出和设计了全光纤相干测风激光雷达架构,建成全球产能第一的标准化生产线,形成了系列全天时、宽温工作、大量程、高精度、长寿命的相干测风激光雷达产品,推动风能产业智能化升级,提高航空气象保障能力。完成人:陈卫标、刘继桥、竹孝鹏、朱海龙、张鑫、刘源、邓晨、毕德仓、时伟、姜丽媛、朱韧、朱小磊、胡谷雨、杨燕、刘丹机舱式测风雷达在海上风机上进行前馈控制降低叶片负荷提升效能
  • “两弹一艇”元勋、原国家二机部部长刘杰逝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二机部部长、河南省委原第一书记、“两弹一艇”元勋刘杰同志于9月23日21时20分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104岁。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7728c5a7-e5f5-4b3d-8e25-e51fdaaa7d69.jpg" title=" 2018928111450418.jpg" alt=" 2018928111450418.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杰是“两弹一星”功臣、中国核工业奠基人之一,曾任二机部部长、党组书记,经历了中央决策、争取苏援、苏援中断、完全彻底自力更生等几个阶段,圆满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研制试验成功和核潜艇动力装置初步设计,建成了国内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为中国核工业创建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杰1915年出生于河北威县,“九一八”事变后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七大代表。1945年至1949年分别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副书记、察哈尔军区政委、省委书记。北岳区委副书记,豫西军区第二政委、豫西党委第二书记。开封市委副书记、警备区副政委。1949年至1953年任河南省委副书记兼工人工委书记、政协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杰在地质部工作时,地质部发现了中国的第一座铀矿。1952年,他和李四光一起,制订了国内地质勘探规划并组织实施,使地质勘探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954年,地质部的一支地质队伍在综合找矿中,在广西发现了铀矿床。1954年秋,时任地质部常务副部长的刘杰带着产自广西的铀矿石标本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汇报,刘杰手持盖革计数器进行探测,放射性物质使仪器发出响声,到会领导人都十分欣喜和兴奋,这证明中国地下埋藏有铀矿。铀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有没有铀资源,决定着中国能不能自力更生地发展核工业。此后不久,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在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下设立地质部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开始铀矿资源的开发工作。在当年的铀矿地质勘查大会战中,为了能详细了解到铀矿勘查的第一手资料,刘杰和普通技术人员一样,深入野外一线、风餐露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作出了创建中国核工业的战略决策,中国核工业从那时起正式诞生。同年5月,中央决定调时任地质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刘杰任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组织原子能事业的筹建工作。1956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决议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作为国务院对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归口管理部门,首任部长为宋任穷,刘杰、刘伟、钱三强等为副部长。1960年9月,刘杰被任命为二机部部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史料记载,1959年6月,苏共中央突然来信,婉拒提供原子弹样品和资料。这是苏联政府在核领域毁约停援的先兆。后经中方多次催促、商谈,仍无进展,直至1960年8月,撤退全部在华专家,停供所有设备材料。面对停援困难,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于1959年7月指示:不理他那一套,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杰在1962年提出的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两年规划,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同。“两年规划”中提出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个总目标和总任务。为了鼓舞士气,二机部决定以苏联撕毁协议时间“596”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的代号,激励大家造出中国的“争气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963年底,1:2全球爆轰出中子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次年初,又生产出合格的高浓缩铀核燃料。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杰曾在采访中回忆说,原子弹爆炸的那天,自己心情很平静。“爆炸前一天,总理问我爆炸是否能成功,我跟总理说:‘一定能。’其实,当时我内心里想会有三种结果。一种是干脆利落;另一种是拖泥带水;还有一种就是完全失败。但我对科研工作者们有十足的信心,所以坚信一定能成功爆炸。”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大力研制原子弹的同时,科学家们从1960年底已开始摸索氢弹原理。当时的二机部刘杰部长、钱三强副部长把研究氢弹的任务交给了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于敏等人。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时,空军徐克江机组驾驶着72号轰炸机,进行氢弹空投试验。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978年,刘杰奉命调离二机部,赴任河南省委书记。1978年至1985年,担任河南省委书记、省长、省委第一书记、人大主任。1982年至1987年为中顾委委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09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大会上,原二机部部长刘杰因在任内成功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奠定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技术物质基础、基本建成中国核燃料工业体系、在组织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获得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奖。&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杰逝世后,中顾委委员目前仍然健在仅有6人。他们分别是:李锐(1917年生,中组部原常务副部长)、万海峰(1920年生,原成都军区政委)、苏毅然(1918年生,山东省委原书记)、李力安(1920年生,黑龙江省委原书记)、袁宝华(191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焦若愚(1915年生,北京市原市长)。 /p
  • 三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连杰一行参观调研海光生产基地
    3月9日,三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连杰来到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燕郊生产基地参观调研。三河市政府、燕郊高新区、兴远高科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在生产车间,海光总经理刘海涛向调研团介绍了海光公司的产品种类、市场规模和未来规划等情况。刘连杰市长实地察看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等产品生产线,详细了解公司经营发展中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鼓励海光公司坚定发展信心,注重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努力开拓市场,积极为三河市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 国网公司首个重点六氟化硫气体实验室在电科院揭牌
    3月24日上午,安徽公司总经理吴平、总工程师杜贵和前往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为我省首个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六氟化硫气体特性分析与净化处理技术实验室揭牌。   六氟化硫气体实验室是国网公司首批八个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安徽省电力公司,面向电网开展六氟化硫气体监测、管理、回收处理和装置研发等工作。2007年被命名为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次年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今年3月被确定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装备有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检测设备,拥有一批专家型的科研人员,先后取得多项科技成果,目前已拥有一项发明专利和五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整体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吴平在揭牌仪式的发言中指出,国网公司重点实验室落户安徽电科院,是安徽省公司、省电科院科技创新助推电网发展所取得的瞩目成绩。省公司向实验室命名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电科院全体干部员工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服务电网建设、安全生产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各项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   吴平指出,作为省公司系统重要的科研基地,电科院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科技引领作用。面对电网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现状,特高压、跨区域电网特别是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电科院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科研中心作用,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结合安徽电网发展实际,提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并力争在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项上取得突破。   吴平强调,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电科院要积极引进高技能人才,特别是科技研发所紧缺的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培养,采取多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并向科技人才倾斜,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同时要加强与周边省份尤其是发达地区电力科研机构的联系交流,进入国网系统电科院先进行列。   揭牌仪式后,吴平、杜贵和实地察看了实验室的生产科研环境,并饶有兴趣的在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检测系统上进行了操作,对远程变压器相关数据实现了调阅。   安徽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晓平、科信部、人资部、基建部、生技部、安监部、营销部、调度中心、电通公司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当天的揭牌仪式。
  • 国网公司首个重点六氟化硫气体实验室在电科院揭牌
    3月24日上午,安徽公司总经理吴平、总工程师杜贵和前往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为我省首个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六氟化硫气体特性分析与净化处理技术实验室揭牌。   六氟化硫气体实验室是国网公司首批八个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安徽省电力公司,面向电网开展六氟化硫气体监测、管理、回收处理和装置研发等工作。2007年被命名为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次年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今年3月被确定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装备有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检测设备,拥有一批专家型的科研人员,先后取得多项科技成果,目前已拥有一项发明专利和五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整体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吴平在揭牌仪式的发言中指出,国网公司重点实验室落户安徽电科院,是安徽省公司、省电科院科技创新助推电网发展所取得的瞩目成绩。省公司向实验室命名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电科院全体干部员工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服务电网建设、安全生产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各项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   吴平指出,作为省公司系统重要的科研基地,电科院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科技引领作用。面对电网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现状,特高压、跨区域电网特别是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电科院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科研中心作用,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结合安徽电网发展实际,提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并力争在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项上取得突破。   吴平强调,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电科院要积极引进高技能人才,特别是科技研发所紧缺的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培养,采取多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并向科技人才倾斜,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同时要加强与周边省份尤其是发达地区电力科研机构的联系交流,进入国网系统电科院先进行列。   揭牌仪式后,吴平、杜贵和实地察看了实验室的生产科研环境,并饶有兴趣的在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检测系统上进行了操作,对远程变压器相关数据实现了调阅。   安徽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晓平、科信部、人资部、基建部、生技部、安监部、营销部、调度中心、电通公司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当天的揭牌仪式。
  • 稳中求进:天瑞仪器刘召贵任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应刚任总经理
    今年的5月12日,天瑞仪器与广州立多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了《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之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刘召贵与广州立多虚拟现实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关于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等,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立多科技加入成为公司股东。一时间,“天瑞仪器实控人变更”引发多方讨论。在之前的采访中,刘召贵博士也就股权变动事件给予了正面回应:股权结构变化后,个人持股数量最多的还是刘召贵博士本人,刘召贵博士依然是天瑞仪器的董事长,同时,天瑞仪器也依然会致力于科学仪器的研发。2023年9月5日,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达成多项决议:1.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的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选举刘召贵先生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长任期三年,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简历详见附件)。2. 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第六届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议案》,公司第六届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各委员会具体组成如下:(1)审计委员会由张鑫先生、钱宇瑾女士、刘召贵先生三人组成,其中张鑫先生为主任委员。 (2)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钱宇瑾女士、莫卫民先生、应刚先生三人组成,其中钱宇瑾女士为主任委员。 (3)战略委员会由莫卫民先生、张鑫先生、刘召贵先生三人组成,其中莫卫民先生为主任委员。 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任期三年,从本次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简历详见附件)。3. 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总经理的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应刚先生担任公司总经理,任期三年,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简历详见附件)。4. 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副总经理的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李小平先生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肖廷良先生、黎桥先生、马悦女士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任期三年,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简历详见附件)。 5. 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董事会秘书的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肖廷良先生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任期三年,任期自本 次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简历详见附件)。6. 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的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方敏女士为公司证券事务代表,任期三年,自本次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简历详见附件)。同期,公司以电子邮件方式向全体监事发出召开第六届监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的通知,会议于2023年9月5日上午10:00在公司八楼会议室以现场表决和通讯表决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第六届监事会主席的议案》,同意选举徐应根先生为第六届监事会主席,任期为三年,从本次监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本届监事会届满为止(简历详见附件)。人物简历刘召贵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62 年11月生,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06年-2008年任职于江苏天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2008年8月起任江苏天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08年12月至今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莫卫民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57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起先后任浙江工业大学教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分析化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导、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所长、教授、博导。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兼任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浙江省有机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国家禁毒委员会非药用类麻醉和精神药品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理事和名誉理事、《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编委会编委、浙江昂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浙江硕华生命科学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1年5月13日起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张鑫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76年5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00年起先后担任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会计、东北证券股份有 限公司项目经理、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行 六部执行总经理、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总经理、联储证券股份有限 公司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新疆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投资部副总经理、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江西宝海微元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1年5月13 日起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钱宇瑾女士: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80年1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境内执业律师。2002年起先后担任美国友峰贸易有限公司法务、黄浦区司法局职工、华夏汇鸿律师事务所律师,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曾任seohwa(韩国)独立董事,2018年7月至 2023年3月曾任格利尔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13年1月至今任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2023年8月31日起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应刚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72年12月生,大学本科学历。2006年-2007年任深圳市天瑞仪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7年-2008年8月任江苏天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08年12月至今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邦鑫伟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小平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80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0年8月-2016年8月任济南格维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8年5月起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桥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78年5月生,大学本科学历。2011年起担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行业销售总监。2016年4月起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悦女士: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84年5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2016年6月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软件技术专家,2022年9月起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廷良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64年8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已取得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发的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2008年起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8年12月-2021年5月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2021年5月至今任职于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方敏女士: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86年2月生,本科学历,已取得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发的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2010年3月至2021年7月就职于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研发公共平台,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就职于苏州华天国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2022年5月入职江苏 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2023年1月起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徐应根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83年1月生,大学本科学历。2006年11月-2007年10月任深圳市天瑞仪器有限公司海外市场部业务员,2007年10月-2008年8月任江苏天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海外市场部业务员,2008年8月-2010年4月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市场部业务员,2010年4月至今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市场部部长,2013年9月起担任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天瑞仪器:第六届监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PDF天瑞仪器:独立董事关于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PDF天瑞仪器:关于选举董事长、监事会主席、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及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的公告.PDF天瑞仪器: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PDF
  • 天瑞董事长刘召贵博士荣获昆山市首届科技功臣奖
    3月3日,昆山市科技创新大会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会议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继续解放思想,立足创新发展,全面争创一流,全力推进扩大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不懈努力.还表彰了一批科技领域的先进人物和创新成果。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市委书记张国华,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市领导沈黎明、孙优强、许庆龙、朱凤泉、毛纯漪、顾剑玉、黄健等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上,天瑞公司董事长刘召贵博士被授予” 昆山市首届科技功臣奖”的荣誉称号,奖金50万元人民币。刘召贵博士从2006年7月至今担任江苏天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继续秉承原深圳市天瑞仪器有限公司优良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同时在新时期下又有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成果,具体成果如下:本公司推出的所有X荧光系列产品都是基于我公司董事长--刘召贵博士的博士毕业论文《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及应用》,此技术基础专门应用于公司科技创新方面,鉴于天瑞目前已经拥有的多项目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和使用权,本人一反行业内新近涌现的“闭门造车”的陈腐观念,主动接受国外公司的请求,寻求合作发展的商机,实现了优势互补,降低成本的良好造势,并且在与国外公司的合作过程中,积极吸收该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为公司的持续性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第十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成功召开
    2023年9月23-24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苏州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共同协办的“第十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在苏州市昆山皇冠国际会展酒店胜利召开、圆满闭幕。本届“微流控双论坛”秉承“前沿、聚焦、高端”的组织理念,受到学术届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共有45家企业赞助和参展,吸引了500多位微流控芯片研究学者、生物医学领域微流控应用专家、微流控企业界与投资界人士参会交流,充分展现当前中国微流控产、学、研、用的火热发展态势。9月23日上午,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叶嘉明博士主持,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和苏州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汪维鹏教授应邀作开幕致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在本次大会开幕式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总干事长刘平生现场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的批复》,并为本届微流控系统学分会会长林金明、名誉会长林炳承和黄岩谊、杨朝勇、马波、叶嘉明4位副会长颁发了聘书。刘平生表示:“微流控系统学分会的成立,有望构建一个信息丰富、平等互助的研究与交流平台。希望微流控系统学分会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的领导下以及新当选的委员会专家的努力下,全体会员坚持微流控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路线,打造平台、增进交流、共汇资源,携手为中国微流控系统学科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9月23日与9月24日上午,本次大会围绕微流控技术在生命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应用,特别邀请到60位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分享学术论坛报告,共同研讨微流控科技成果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会议期间,45家赞助及参展单位汇聚展厅,展示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最新产品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相关的先进技术和产品,500多位与会嘉宾共聚一厅共享了一场精彩的科技盛宴,再一次见证了微流控技术与生命健康领域POCT、生物医药、医疗IVD检测、微反应器、细胞分选等与共之桥、融通交汇的前沿科技盛会。9月24日,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同期开展,共有19位来自海内外的微流控相关企业专家代表应邀报告了各种创新型微流控技术及产品及其在芯片加工、IVD、环保水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进展,精彩分享引发参会嘉宾的热烈关注与反响,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国的微流控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圆桌论坛结束,叶嘉明博士在一片掌声中宣布大会圆满闭幕,并预告第十一届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将于2024年7月-9月在浙江杭州召开。
  • 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 提供多品类色谱产品——视频访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资深SFC设备研发工程师刘杰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10月23日-26日,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资深SFC设备研发工程师刘杰,请他介绍公司2019年发展情况,以及本次展会上带来的新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详情点击视频查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br/ /strong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E6813F820553DB9E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br/ /p
  • 前沿、专业、高端|第十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会议第一轮通知
    大会详情一、会议名称第十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二、会议时间2023年9月22-24日(9月22日全天报到)三、会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皇冠国际会展酒店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大学协办单位: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承办单位: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仪器信息网、动脉网、体外诊断网、麦姆斯咨询、桔园平台、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西湖大学工学院先进神经芯片中心、热心肠研究院、零壹人工智能研究院、国科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探针资本、磐霖资本大会主席:林炳承大会执行主席:叶嘉明、张秀莉五、大会专题(一)微纳加工技术:微纳米制造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二)微流体驱动及控制技术:光、电、力、磁场流体驱动新技术;光流控技术、电化学技术、纳米机器人;(三)微流体力学:微纳尺度流动、计算流体力学、流动物理;(四)微流控与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与微流控芯片的集成;识别传感新原理、新元件;光、电、磁信号转化新方法,信号放大新技术等;(五)液滴微流控:微液滴的生成、融合、分裂、筛选、定位与迁移技术新方法新技术及相关应用;液滴PCR技术及应用;(六)器官芯片:器官芯片的发展现状及挑战、流体运动及组织-组织界面动态模型、不同器官微流控芯片面临的问题、3D 打印技术在器官芯片方面的应用;(七)单细胞分析:单细胞分离、培养、分析新方法;单细胞组学分析;(八)微流控在医疗体外诊断中的应用:体外诊断(生化分析、免疫检测、分子诊断等)POCT即时检测、液体活检、药物开发等;(九)微流控新方法、新应用:微流控创新方法在化工合成、药物筛选、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的应用;(十)微流控产业化:工程化与产业化经验交流、微流控芯片产品开发中的关键及共性问题、微流控产品展示及推介;本届论坛还将增设“微流控投融资项目路演”专场。六、注册报名(一)报名方式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完成线上报名,或填写附件1报名表发送至大会指定邮箱:(二)缴费方式线上转账或现场缴费(三)注册费用说明:食宿统一安排,住宿费和交通费自理。如需进一步了解报名参会、参展与赞助事宜,请咨询会务组。(四)汇款账户信息单位名称: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税号:91330109MA2GKD9A9E地址电话: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明星路371号2幢17楼1707室,057183697712开户行:中国银行浙江自贸区杭州萧山桥南支行,372775980132注意:汇款时请务必在备注栏注明“姓名+单位+FLOCA2023”,并将汇款凭证发送至floca2023@163.com,邮件主题为“注册缴费确认+姓名+单位”,会议结束后会务组将统一把电子发票发到填报的邮箱。七、会议征稿(一)论文摘要诚挚邀请各位代表投稿会议论文中文摘要(500-1000字左右),摘要集将在大会报到时发放,供大会交流。投稿请用word格式(模板参见附件),请于8月15日前发送至floca2023@163.com,邮件主题、文件名命名为:“论文摘要+投稿人姓名+篇名”;申请口头报告的代表投稿论文的同时请附个人照片及简历(400字以内)。(二)会议墙报为了提高交流效果,鼓励大家进行墙报交流,请自行制作墙报电子版PDF,并于8月15日前发送至floca2023@163.com,邮件主题、文件名命名为:“会议墙报+投稿人姓名+墙报主题”,由组委会统一印刷张贴。八、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联系人:蒋悦,15071287112(微信同号)企业参展联系人:陈敏,15925674062(微信同号)会务联系人:张丽丽,15988118609(微信同号)投融资项目联系人:邱波,15011578036(微信同号)赞助及媒体合作联系人:叶嘉明,13738180906(微信同号)大会邮箱:floca2023@163.com大会官网:www.lab-on-chip.com附件1:FLOCA2023报名回执.doc 附件2:FLOCA2023报告摘要模板.docx 会议简介“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由我国微流控芯片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微流控芯片领域的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发起,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届,是中国微流控领域顶级的年度学术盛会。2020年11月,首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与“第八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同期召开,由林炳承教授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叶嘉明博士联合发起,旨在进一步凸显微流控芯片产业化在微流控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2023年9月22-24日,本届“双论坛”将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大学联合主办。“双论坛”立足微流控芯片这一当代极为重要的新兴科学技术平台和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潜在战略领域,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将促进理、工、医、产业界、投资界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产业互动,也将助推微流控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往届回顾第八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20年,嘉兴)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22年,杭州)
  • 肿瘤微环境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机制获揭示
    p   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调节机制。《临床研究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该成果。 /p p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特别是Car-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和免疫节点治疗在临床上的成功,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对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 /p p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杨想平团队的研究发现,在小鼠模型中,皮下移植的肿瘤细胞在小鼠中生长更快,尾静脉注射的肺腺癌肿瘤细胞向肺转移结节在小鼠中明显增多,血管增多,巨噬细胞向促肿瘤表型极化增强。 /p p   杨想平团队和病理系王国平团队合作发现,在人的临床肺腺癌患者组织中,肿瘤细胞能通过其代谢产物调控巨噬细胞囊泡水解酶表达,从而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编程重组为促进肿瘤生长的免疫细胞。 /p p   该研究还发现囊泡水解酶表达高低可作为肺腺癌重要的预后标志,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p p /p
  • 中科院地理所刘远团队揭示基质可用性调和不同土壤剖面SOC矿化的温度响应
    2018年,由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PRI-8800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泛关注。该系统在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Q10及其调控机制方面提供了一整套高效的解决方案,为科研人员提供室内变温培养模拟野外环境的条件,让科研可以更广、更深层次地开展。目前以PRI-8800为关键设备发表的相关文章已达24篇。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远团队在调查基质可用性(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如何影响不同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的温度响应(Q10)方面取得的进展,在该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PRI-8800对SOC矿化率进行高频测量,为研究结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导致大量碳从土壤流失到大气中的一个主要过程,而温度会极大地影响这一过程。预计在下个世纪,底土和表土都将经历类似程度的变暖。气候变暖预计会产生土壤碳-气候正反馈,从而加速气候变化。这种正反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深度SOC矿化的温度敏感性(Q10)。因此,更好地了解不同深度的Q10变化及其内在机制,对于准确预测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土壤碳动态至关重要。尽管在理解全球变暖对底土碳动态影响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对于Q10在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变化方式仍未达成共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动态,刘远团队从三个地点采集了土壤剖面的土壤样品,包括四个深度区间(0-10厘米,10-30厘米,30-50厘米和50-70厘米):两个地点具有典型的矿物质土壤,一个地点是埋藏土壤。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使用这些土壤来探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SOC矿化的Q10对底物可利用性变化的响应。葡萄糖是一种容易获得的底物,因为它是根分泌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在10-25°C的温度下孵育,以0.75°C的温度间隔进行了24小时。然后,在孵育1天后,通过高频率连续测量SOC矿化速率,避免了底物限制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估算Q10。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SOC矿化速率的测量,研究团队使用的是由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PRI–8800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该系统允许在一定时间内逐步提高孵育温度并与SOC矿化速率的高频测量同步进行,为该项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Q10估计。图1:不同土壤深度和不同站点下,控制组(CK)和底物添加组(S+)的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的温度响应,使用指数拟合表示。站点:Liangshui(LS)、Huinan(HN)和Hongyuan(HY)。***代表P0.001的显著差异。图2 a:在控制组(CK)和底物添加组(S+)中,土壤有机碳(SOC)矿化速率(R22)在22°C下随深度增加的变化。b:不同站点下不同土壤深度的底物可利用性指数(CAI);c:在CK和S+处理中,SOC矿化的温度敏感性(Q10)随深度增加的变化;d:不同站点下不同土壤深度中CK和S+处理之间Q10的差异(ΔQ10)。 研究结果表明,在典型的矿质土壤中,Q10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埋藏土壤中,Q10则先降低后增加。不出所料,在不同的土壤深度,基质的添加会明显增加Q10;但是,增加的幅度(ΔQ10)随土壤深度和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出乎意料的是,在典型的矿质土壤中,表土中的ΔQ10比底土中的高,反之亦然。ΔQ10与土壤初始基质可用性(CAI)呈负相关,与土壤无机氮呈正相关。总体而言,气候变化情景下基质可用性的增加(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根系渗出物增加)会进一步加强SOC矿化的温度响应,尤其是在无机氮含量高的土壤或氮沉积率高的地区。 相关研究成果以“Substrate availability reconciles the contrasting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SOC mineralization in different soil profiles”为题在线发表于期刊《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上(中科院三区Top,IF5 =3.8)。相关论文信息:Liu Y, Kumar A, Tiemann L K, et al. Substrate availability reconciles the contrasting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SOC mineralization in different soil profiles[J].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23: 1-15.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1368-023-03602-y 截至目前,以PRI-8800为关键设备发表的相关文章已达24篇,分别发表在10余种影响因子较高的国际期刊上——数据来源:https://sci.justscience.cn/ 很荣幸PRI-8800可以为这些高质量学术研究贡献一份力量,感谢各位老师对普瑞亿科产品的支持和信任。如果您成功发表文章,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普瑞亿科的国产仪器设备,请与我们公司联络,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份小礼物,以感谢您对国产设备以及普瑞亿科的信任和支持! 自2018年上市以来,PRI-8800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得到了广泛关注。该系统在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Q10及其调控机制方面提供了一整套高效的解决方案,为科研人员提供室内变温培养模拟野外环境的条件,让科研可以更广、更深层次地开展。目前以PRI-8800为关键设备发表的相关文章已达23篇。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针对国内“双碳”行动有效性评估,普瑞亿科全新升级了PRI-8800 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结合了连续变温培养和高频土壤呼吸在线测量的优势,模式的培养与测试过程非常简单高效,这极大方便了大量样品的测试或大尺度联网的研究,可以有效服务科学研究和生态观测。PRI-8800的成功推出,为“双碳”目标研究和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R)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温度敏感性参数(Q10)可以刻画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Q10是指温度每升高10℃,R所增加的倍数;Q10值越大,表明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就越敏感。Q10不仅取决于有机质分子的固有动力学属性,也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Q10能抽象地描述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在不同生态类型系统、不同研究间架起了一个规范的和可比较的参数,因此其研究意义重大。 以往Q10研究通过选取较少的温度梯度(3-5个点)进行测量,从而导致不同土壤的呼吸对温度变化拟合相似度高的问题无法被克服。Robinson最近的研究(2017)指出,最低20个温度梯度拟合土壤呼吸对温度的响应曲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PRI-8800全自动变温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为Q10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不仅能用于测量Q10对环境变量主控温度因子的响应,也能用于测量其对土壤含水量、酶促反应、有机底物、土壤生物及时空变异等的响应。PRI-8800为Q10对关联影响因子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快捷、高效、准确的整体解决方案。可设定恒温或变温培养模式;温度控制波动优于±0.05℃;平均升降温速率不小于1°C/min;150ml样品瓶,25位样品盘;大气本底缓冲气或钢瓶气清洗气路;一体化设计,内置CO2 H2O模块;可外接高精度浓度或同位素分析仪。 为了更好地助力科学研究,拓展设备应用场景,普瑞亿科重磅推出「加强版」PRI-8800——PRI-8800 Plus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 1)原状土冻融过程模拟:气候变化改变了土壤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的频率和强度。这些波动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关键驱动力,即土壤水分利用率。虽然这些波动使土壤微生物结构有少许改变,但一种气候波动的影响(例如干湿交替)是否影响了对另一种气候(例如冻融交替)的反应,其温室气体排放是如何响应的?通过PRI-8800 Plus 的冻融模拟,我们可以找出清晰答案。 2)湿地淹水深度模拟:在全球尺度上湿地甲烷(CH4)排放的温度敏感性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位变化,而二氧化碳(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不受水位影响。复杂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不同水位的变化及不同温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和调控着湿地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该如何量化不同水位的变化及不同温度的变化下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借助PRI-8800 Plus,通过淹水深度和温度变化的组合测试,可以查出真相。 3)温度依赖性的研究:既然温度的变化会极大影响土壤呼吸,基于温度变化的Q10研究成为科学家研究中重中之重。2017年Robinson提出的最低20个温度梯度拟合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曲线的建议,将纠正以往研究人员只设置3-5个温度点(大约相隔5-10℃)进行呼吸测量的做法,该建议能解决传统方法因温度梯度少而导致的不同土壤的呼吸对温度变化拟合相似度高的问题,更能提升不同的理论模型或随后模型推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上述至少20个温度点的设置和对应的土壤呼吸测量,仅仅需要在PRI-8800 Plus程序中预设几个温度梯度即可完成多个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自动测量,这将极大提高科学家的工作效率。 除了上述变温应用案例外,科学家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诸如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甚至年度温度变化的模拟培养,通过PRI-8800 Plus的“傻瓜式”操作测量,将极大减少科学家实验实施的周期和工作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PRI-8800 Plus除了具有上述变温培养的特色,还可以进行恒温培养,抑或是恒温/变温交替培养,这些组合无疑拓展了系统在不同温度组合条件下的应用场景。 4)水分依赖性的研究:多数研究表明,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Q10很容易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水分依赖特性。PRI-8800 Plus可以通过手动调整土壤含水量的做法,并在PRI-8800 Plus快速连续测量模式下,实现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土壤呼吸的精准测量,而PRI-8800 Plus的逻辑设计,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湿度控制条件下的土壤呼吸的连续、高品质测量提供了可能。 5)底物依赖性的研究:底物物质量与Q10密切相关,这里的底物包含不限于自然态的土壤,如含碳量,含氮量,易分解/难分解的碳比例、土壤粘粒含量、酸碱盐度等;也可能包含了某些外源底物,如外源的生物质碳、微生物种群、各种肥料、呼吸促进/抑制剂、同位素试剂等。通过PRI-8800快速在线变温培养测量,能加速某些研究进程并获得可靠结果,如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过程中的土壤呼吸研究、缓释肥缓释不同阶段对土壤呼吸的持续影响、盐碱土壤不同改良措施下的土壤呼吸的变化响应等等。 6)生物依赖性的研究:土壤呼吸包含土壤微生物呼吸(90%)和土壤动物呼吸(1-10%),土壤微生物群落对Q10影响重大。通过温度响应了解培养前后的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对应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有重要意义。外源微生物种群的添加,或许帮助科学家找出更好的Q10对土壤生物依赖性的响应解析。1.Li C, Xiao C, Li M, et al.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OM determines the mineralization of recently added labile C and priming of native SOM in grazed grasslands[J]. Geoderma, 2023, 432: 116385.2.Ma X, Jiang S, Zhang Z, et al. Long‐term collar deployment leads to bias in soil respiration measurements[J]. 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3, 14(3): 981-990.3.He Y, Zhou X, Jia Z, et al. Apparent thermal acclimation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mainly mediated by substrate availability[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23, 29(4): 1178-1187.4.Mao X, Zheng J, Yu W, et al. Climate-induced shifts in composition and protection regulat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carbon decomposition through soil profile[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22, 172: 108743.5.Pan J, He N, Liu Y, et al. Growing season average temperature range is the optimal choice for Q10 incubation experiments of SOM decomposition[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2, 145: 109749.6.Li C, Xiao C, Guenet B, et al. Short-term effects of labile organic C addition on soil microbial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in a temperate steppe[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22, 167: 108589.7.Jiang ZX, Bian HF, Xu L, He NP. 2021. Puls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spatial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soil carbon emissions.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9: 673310.8.Liu Y, Xu L, Zheng S, Chen Z, Cao YQ, Wen XF, He NP. 2021.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in soils with lower substrate availability is enhanced more by labile carbon input.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54: 108148.9.Bian HF, Zheng S, Liu Y, Xu L, Chen Z, He NP. 2020.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rate and its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along water table gradients in cold-temperate forest swamps. Catena, 194: 104684.10.Xu M, Wu SS, Jiang ZX, Xu L, Li MX, Bian HF, He NP. 2020. Effect of pulse precipitation on soil CO2 release in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101: 103250.11.Liu Y, He NP, Xu L, Tian J, Gao Y, Zheng S, Wang Q, Wen XF, Xu XL, Yakov K. 2019. A new incubation and measurement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38, 107596.12.Yingqiu C, Zhen Z, Li X, et al. Temperature Affects new Carbon Input Utilization By Soil Microbes: Evidence Based on a Rapid δ13C Measurement Technology[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9, 10(2): 202-212.13.Cao Y, Xu L, Zhang Z, et al. Soil microbial metabolic quotient in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 Patterns and influence factors[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9, 29: 1001-1010.14.Liu Y, He NP, Wen XF, Xu L, Sun XM, Yu GR, Liang LY, Schipper LA. 2018.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Patterns and control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21: 35-42.15.Liu Y, Wen XF, Zhang YH, Tian J, Gao Y, Ostle NJ, Niu SL, Chen SP, Sun XM, He NP. 2018.Widespread asymmetric response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to warming and cooling. 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 635: 423-431.16.Wang Q, He NP, Xu L, Zhou XH. 2018. Important interaction of chemicals, microbial biomass and dissolved substrates in the diel hysteresis loop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Plant and Soil, 428: 279-290.17.Wang Q, He NP, Xu L, Zhou XH. 2018. Microbial properties regulate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differences in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and its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forests from tropical to cold-temperate zones. Agriculture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62, 81-88.18.He N P, Liu Y, Xu L, Wen X F, Yu G R, Sun X M.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New insights into models of incubation and measurement.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8, 38(11): 4045-4051.19.Li J, He NP, Xu L, Chai H, Liu Y, Wang DL, Wang L, Wei XH, Xue JY, Wen XF, Sun XM. 2017. Asymmetric responses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to rising and decreasing temperatures.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06: 18-27.20.Liu Y, He NP, Xu L, Niu SL, Yu GR, Sun XM, Wen XF. 2017. Regional vari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in China’s forests and grasslands. Global Change Biology, 23: 3393-3402.21.Wang Q, He NP*, Liu Y, Li ML, Xu L. 2016. Strong pulse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 event on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in temperate forests. Geoderma, 275: 67-73.22.Wang Q, He NP, Yu GR, Gao Y, Wen XF, Wang RF, Koerner SE, Yu Q*. 2016.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rate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along a north-south forest transect in eastern China: Patter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 121: 399-410.23.He NP, Wang RM, Dai JZ, Gao Y, Wen XF, Yu GR. 2013. Changes in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M decomposition with grassland succession: Implications for soil C sequestration. Ecology and Evolution, 3: 5045-5054.24.Liu Y, Kumar A, Tiemann L K, et al. Substrate availability reconciles the contrasting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SOC mineralization in different soil profiles[J].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23: 1-15.
  • 瑞士Tecan参加2013第六届国际蛋白质和多肽大会
    中国,苏州,2013年3月25日- 2013年3月21-23日,全球近400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和行业从业者汇聚苏城,参加了2013第六届国际蛋白质和多肽大会。本次大会由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苏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本次大会主题为&ldquo 发展、转变与产业化&rdquo ,为期三天,就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科学、蛋白分析与分离技术、蛋白质设计与蛋白质工程、蛋白质与疾病、多肽技术与商务合作、分析技术等40个科技议题展开。 大会开幕式 瑞士Tecan集团作为实验室自动化引领者,在蛋白质纯化、自动化胶内酶解与MALDI TOF MS样本制备、蛋白结晶、蛋白表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Tecan集团Guy Burssens博士应主办方邀请在&ldquo 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中质谱(MS)应用&rdquo 的分会场为大家介绍了Tecan 自动化样本制备技术在小分子质谱分析中的应用优势。近年来,小分子质谱分析的样本通量大幅增加,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高效的质谱分析技术,与目前具有良好选择性和可靠性的液相色谱系统一起,使得实验处理时间大大缩短。但是由于手工制备样本既耗时耗力,又容易出现错误影响实验再现性,因此样本制备环节越来越成为整个实验流程的瓶颈。 使用自动化液体处理技术进行LC-MS/MS样本制备,既可以提高实验可重复性、省时省力,又能极大地保证样本和试剂的可溯源性,因此变得越来越流行。自动化技术良好的成本效益提高了日样本处理通量。另一方面,自动化项目的上马需要综合考虑预算、实验室场地、建设周期等多方面的因素,Guy Burssens博士通过介绍LC-MS/MS中进行自动化样本制备的几组案例,与参会代表们分享了如何有效开展自动化技术,使其能够极大简化现有的实验流程。 Guy Burssens博士介绍自动化样本制备在MS、LC/MS-MS中的应用优势 欲了解更多Tecan蛋白类应用解决方案,请点击www.tecan.cn/protein。 更多详情,欢迎您联系: 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Libby Zhu Tel: 021 2206 3206 / 010 8511 7823 Fax:021 2206 5260 / 010 8511 8461 infotecancn@tecan.com www.tecan.com 关于帝肯 瑞士Tecan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法医和临床诊断领域自动化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于1980年,总部设在瑞士Mä nnedorf,分别在瑞士、北美和奥地利设有自己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目前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有三大类:全自动化液体处理平台( Liquid Handling & Robotics )、多功能酶标仪(Multimode Reader)和OEM组件。销售服务网络遍布世界52个国家,客户覆盖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院所、法医、医院、血站系统和疾病控制中心(CDC)等。其液体处理技术已拥有行业经验32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备受世界领先生命科学实验室的青睐。作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Tecan同样在OEM设备和组件开发和生产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2011年,Tecan创造了3.77亿瑞士法郎(即4.24亿美元;或3.06亿欧元)的销售业绩。Tecan集团的注册股票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交易(TK: TECN/Reuters: TECZn.S/ ISIN: 12100191)。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om。 关于帝肯中国 瑞士Tecan于2004年在北京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市场。2008年4月在上海浦东成立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作为Tecan集团在亚太地区(日本及韩国除外)总部,全面负责Tecan集团在中国的所有商业活动,包括销售、市场活动与合作、以及客户支持。帝肯(上海)目前拥有一支专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团队,在科研、制药、公安刑侦、医院、血站、CDC和CIQ领域构建了良好的经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并以&ldquo 力求比客户期望做的更好&rdquo 的服务理念,给广大的终端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致力于成为包括客户在内的所有合作方的首选合作伙伴(Partner of Choice)。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n。
  • 讣告|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第七届理事长刘淑莹教授逝世,享年80岁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第七届理事长刘淑莹教授,于2023年11月逝世,享年80岁。  刘淑莹教授生平  刘淑莹,女,汉族,1943年1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省政府高新技术产业顾问,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第五届吉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4年毕业于长春市天津路小学。1961年至1965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65年至197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979年至1980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任访问学者。1980年至1985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分校化学系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做博士后研究。1986年至1994年历任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课题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1994年至2003年任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三、四届吉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吉林省人大常委、第九届吉林省人大代表。国际质谱学会中方学术委员,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副理事长。“国际质谱学杂志(美国、英国)”编委。吉林省科协主席。2008年3月任11届全国政协常委。  社会兼职  历任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现任理事长(第七届)。是国际质谱学会(IMSS)中任执行委员和学术委员的唯一中国代表。曾任质谱学杂志(英国1994-2002)、质谱学快讯(英国,1994-2002)编委 现任国际质谱学杂志(美国,2000-)、分析化学(中国,1988-)、质谱学报(中国,2002-)、化学进展(中国,2005-)编委。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气相离子化学反应(包括气相离子结构、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有机质谱学、生物及药物质谱学及中药现代化的质谱学研究方法等。  主要贡献  多次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九五攀登计划项目、973项目及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两次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二等奖1次(第2) 曾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和两次获吴学周奖,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科研论文270余篇,被引用600余次,并多次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在中药及生物质谱分析方面,建立了质谱研究复方中药的方法学,为阐明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配伍规律以及中药炮制方法等困扰中药现代化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简捷的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的质谱方法,避免了复杂的分离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药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和肿瘤等病症相关的蛋白质组学方面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  在气相离子──分子反应动力学方面,首次实验发现并理论解释了气相离子—分子缔合反应不寻常的动力学规律 气相离子的碰撞诱导解离(CID)反应与离子内能的相关性等。在富勒烯化学与质谱方面,利用质谱方法研究富勒烯及衍生生物的气相单分子分解、CID以及与小分子、自由基的反应规律,为研究富勒烯凝聚相反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建立了高温高压金属富勒烯包合物的合成提取和分离方法。
  • 海尔生物医疗刘占杰博士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2月28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示了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人选名单。全国共有1513人入选。分别包括723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3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20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97名教学名师。海尔生物医疗刘占杰博士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d810ed2c-d616-47ec-b942-61177c12d9e5.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海尔生物医疗 刘占杰博士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人物简介 br/ /strong /p p   刘占杰,现任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2001年在上海理工大学取得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刘占杰主持了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超低温冰箱系列产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该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称号,刘占杰主持的“低温冰箱系列化产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奖励。刘占杰主持研制了我国首台航天医用冰箱,连续参与& quot 神舟& quot 八号、九号、十号、十一号空间实验任务,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掌握航天冰箱技术的国家。刘占杰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入选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先后被评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p p strong 万人计划 /strong strong br/ /strong /p p   2012年,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1部门启动实施“国家‘万人计划’”。目标是用10年时间,遴选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国家“万人计划”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100名杰出人才;第二层次为8000名领军人才,包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第三层次为2000名青年拔尖人才。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可调整计划项目设置。 /p
  • 专家点评Nature子刊|刘兴国组揭示线粒体TCA酶入核调控多能性的全新模式
    点评专家|高绍荣、乐融融(同济大学,干细胞专家),李伟、王思骐(中科院动物所,干细胞专家),吕志民(浙江大学,代谢专家),高平(广东医学科学院,代谢专家)哺乳动物细胞内,存在两个具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细胞核与线粒体。这两者自从大约二十亿年前的相遇,开始了相恋相依的进化历程。多能干细胞独特的自我更新能力及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使其在再生医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s)及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是两种常见的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具有特殊的表观遗传修饰状态,而许多线粒体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α-酮戊二酸、NAD+等作为组蛋白修饰酶的辅基直接发挥重要作用。刘兴国团队在国际上独辟蹊径,以多能干细胞模型系统的阐明了线粒体氧离子调控组蛋白甲基化与DNA甲基化1,2,线粒体代谢产物调控组蛋白乳酸化、乙酰化3,线粒体磷脂调控组蛋白乙酰化及基因表达4-6等一系列通过反向信号模式调控细胞核的全新模式。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作为需氧生物体内最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是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重要枢纽。线粒体TCA循环酶正常行驶功能是TCA循环维持的关键。TCA循环酶在一些恶性肿瘤细胞中能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核内发挥DNA修复和表观遗传调控的作用7。然而,TCA循环酶在多能性获得与转变中时空调控的规律和作用还完全不清楚。2022年 12月2日,Nature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持续性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Nuclear Localization of Mitochondrial TCA Cycle Enzymes Modulates Pluripotency via Histone Acetylation”(线粒体TCA循环酶入核通过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多能性)8。该研究发现,多种线粒体TCA循环酶在多能干细胞获得、状态转变以及转变为全能干细胞等过程中均存在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核的现象,并且核定位TCA循环酶调控上述过程。核定位丙酮酸脱氢酶 (Pdha1) 能促进细胞核内乙酰CoA从而促进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并进一步打开多能性相关基因,促进多能性获得。该研究揭示了线粒体TCA循环酶入核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多能性的重要作用,拓展了线粒体反向信号调控干细胞多能性的新模式。刘兴国团队聚焦多能性的各个过程,包括:多能干细胞获得(iPSCs重编程)、始发态-原始态转变(Primed-Naïve转变)、转变为全能干细胞(ESCs-类二细胞期细胞(2CLCs)转变)。在以上过程,均发现线粒体内TCA循环酶类包括Pdha1、Pcb、Aco2、Cs、Idh3a、Ogdh、Sdha、Mdh2等存在从线粒体向细胞核转运的现象。其中,过表达核定位TCA循环酶Pdha1、Pcb、Aco2、Cs及Idh3a能促进干细胞多能性的获得及Primed-Naïve转变。另外核定位的Pdha1还能促进ESCs向2CLCs的转变。Pdha1对多能干细胞命运的作用依赖于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体细胞重编程早期TCA循环酶入核刘兴国团队发现,在多能性获得过程中,核定位TCA循环酶Pdha1不改变细胞的有氧呼吸及糖酵解动态平衡。核定位Pdha1通过促进细胞核内乙酰辅酶A的合成为组蛋白乙酰化提供反应底物,促进组蛋白H3乙酰化, 尤其是H3K9及H3K27两个位点的乙酰化修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核定位Pdha1能促进多能性相关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及增强子区域的H3K9ac及H3K27ac水平。核定位Pdha1能促进P300及重编程因子Sox2/Klf4/Oct4对他们下游靶标(多能性基因)的结合,并促进多能性相关基因染色质的重塑,进而促进多能性的获得。这一工作也为目前新的组蛋白修饰如:组蛋白棕榈酰化、巴豆酰化、丁酰化修饰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这些修饰也依赖于线粒体产生的代谢物。本研究描述了多个 TCA 循环酶的转运入核。除了Pdha1 外,其他TCA 循环酶也可能在调节细胞核中的表观遗传学中发挥类似作用,提示细胞核中可能存在类似于线粒体中的复杂代谢循环,并调控多种表观遗传途径。本研究阐明的Pdha1转运入核为组蛋白乙酰化提供局部乙酰辅酶 A,是一种全新的通过活跃的组蛋白乙酰化维持染色质开放状态的新途径。这一途径对于多能性至关重要,表明在早期发育中重要的生理意义。另一方面,肿瘤干细胞同样表现出开放的染色质结构、过度活跃的组蛋白乙酰化和从氧化磷酸化到无氧糖酵解的代谢转换,这一新途径也可能为肿瘤干细胞的病理研究提供信息。细胞核与线粒体在二十亿年相恋相依中,进化很多的交流方式,其中线粒体代谢物入核作为表观遗传酶的辅基是重要的一种。这就像线粒体与细胞核隔着细胞质的海洋,“一种思念上兰舟,二处闲愁寄红豆”,代谢物就是那舟上相思的“红豆”。而线粒体TCA循环酶则另辟蹊径,作为线粒体的“信物”,到达细胞核,更加精准的对应需求,在细胞核里局部生根发芽,就地利用养料(丙酮酸)结出新鲜茂密的“红豆”,并使局部的核小体松散。正是:“三羧酸酶知我意,四双化作核体柔”。TCA循环酶入核调控多能性获得、多能性转变及全能性获得模式图本研究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完成。专家点评高绍荣、乐融融(同济大学,干细胞专家)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发育生物学及再生医学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规避了胚胎干细胞(ESCs)的免疫排斥及伦理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多能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线粒体对多能干细胞的命运调控有重要作用。除了经典的能量代谢调控功能,近年来的研究也揭示了线粒体对表观修饰重塑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具体的作用机制还知之甚少。2022年 12月,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报道了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的题为Nuclear Localization of Mitochondrial TCA Cycle Enzymes Modulates Pluripotency via Histone Acetylation的工作,该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多能性转变的多条路径中均存在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酶由线粒体向细胞核转运的现象。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了核定位的三羧酸循环酶的功能,发现TCA循环酶Pdha1、Pcb、Aco2、Cs及Idh3a的核定位能促进干细胞多能性的获得及Primed to Naïve多能性状态转变。此外核定位的Pdha1还能促进ESCs向类二细胞胚胎细胞(2CLCs)的转变。接下来,研究者解析了Phda1在多能性获得中的作用机制,发现Phda1的入核能促进乙酰辅酶A在细胞核内的直接合成,为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提供反应底物,促进了组蛋白H3的乙酰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核定位的Pdha1通过提高多能性相关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和增强子区域的H3K9ac和H3K27ac修饰水平,促进P300及多能性核心调控因子Sox2/ Klf4/Oct4在这些区域的结合,进而促进多能性基因网络的建立。该研究阐明了线粒体调控细胞命运转变的表观调控的新机制,揭示了TCA循环酶可在细胞核内直接合成表观修饰酶辅助因子来调控染色质修饰的重塑,拓展了对细胞核与细胞质协同调控细胞命运转变模式的理解。同时,相关的研究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探索,除了组蛋白乙酰化,其它的线粒体TCA循环酶及其它表观修饰之间是否存在类似的反向信号模式的调控机制?这些TCA循环酶入核的转运机制是如何发生的?多能干细胞线粒体呼吸能力低下,缺乏成熟的结构,并在细胞核周围富集,这些有别于终末分化细胞的特征是否与TCA循环酶的转运相关。具有相似线粒体特性的其它细胞,如类全能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或者早期胚胎发育中是否有相似的机制。此外,干细胞的快速自我更新过程中核膜结构的重塑是否与TCA循环酶的入核相关?解答这些有趣的问题无疑将帮助我们进一步揭开核质协同互作调控细胞命运转变的奥秘。专家点评李伟、王思骐(中科院动物所,干细胞专家)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同时又保留多向分化潜能,在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多能干细胞的多能性受到基因调控网络的精密调控,其中在细胞核内发生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体重构等表观遗传调控发挥了关键作用。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不仅通过三羧酸循环(TCA)产生细胞所必需的能量ATP,同时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还可以作为表观修饰的底物,通过反向转运进入细胞核中,参与多种蛋白翻译后修饰。这些发现提示线粒体代谢与细胞核内发生的表观遗传调控有着紧密联系,而这些调控是否参与干细胞多能性重编程这一重要表观重编程事件,目前仍然未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题为Nuclear Localization of Mitochondrial TCA Cycle Enzymes Modulates Pluripotency via Histone Acetylation的研究论文,发现线粒体TCA循环酶-丙酮氨酸脱氢酶Pdha1可从线粒体转运进入细胞核,通过影响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细胞多能性,在iPSC重编程、Primed向Naïve多能性转变、以及类二细胞期细胞转变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Pdha1是线粒体中催化丙酮酸脱羟产生乙酰辅酶A(Acetyl-CoA)的CTA循环酶,产生的乙酰辅酶A是乙酰化修饰的反应底物。研究发现核定位Pdha1显著增加了细胞核内Acetyl-CoA水平,并上调了多能性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的H3K9ac和H3K27ac水平。同时,核定位Pdha1促进P300和重编程因子在多能性相关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结合,进而调控多能性的获取。这一研究非常有意思的发现在于,在体细胞诱导重编程这一剧烈的表观重编程事件中,线粒体TCA循环酶能够直接进入细胞核对参与表观修饰的CoA进行调控,从而拓展了线粒体调控细胞多能性的新模式。考虑到肿瘤发生和诱导重编程都是非自然发生的生物学事件,这一模式在其他重要的发育事件中是否发挥调控功能,值得未来继续探索。专家点评吕志民(浙江大学,代谢专家)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作为生命代谢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代谢酶除了发挥其经典功能为细胞提供物质与能量外,还能通过一些非经典/非代谢功能调控多种复杂的细胞活动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代谢酶的非经典/非代谢功能在基因表达、DNA损伤、细胞周期与凋亡、细胞增殖、存活以及肿瘤微环境调控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肿瘤发生过程中,FBP1可以作为蛋白磷酸酶发挥功能,α-KGDH关联KAT2A调控组蛋白H3的琥珀酰化修饰,这为代谢酶作为新的疾病治疗靶点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在多能性的获得、转变及全能性获得过程中,代谢酶是否也能通过非经典功能调控细胞的多能性或全能性功能仍不得而知。刘兴国团队研究发现在多能性获得、转变及全能性获得等多个过程中,TCA循环酶能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核内,并且能调控多能性获得、转变及全能性获得过程。丙酮酸脱氢酶Pdha1能特异性调控细胞核内非经典TCA循环。其中,细胞核内Acetyl-CoA的生成,为组蛋白乙酰化提供了代谢底物,从而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核Pdha1还能通过P300及经典Yamanaka因子(Sox2, Klf4, Oct4)的选择性而特异性结合多能性基因,进一步打开染色质, 并促进多能性相关基因染色质的重塑。该研究结果表明,TCA循环酶通过线粒体-细胞核反向信号调控细胞多能性的机制在细胞多能性获得,以及对表观遗传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业界对TCA循环酶非经典功能的认知范围,对干细胞干性的调控,以及多能性的获取研究领域具有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专家点评高平(广东医学科学院,代谢专家)细胞核和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两类细胞器,长期以来,它们各司其职,结构鲜明。细胞核是真核细胞最大的细胞器,是储存遗传物质并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场所,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是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和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它通过三羧酸循环的系列氧化和磷酸化反应,将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两个细胞器的功能虽然彼此独立,但长期以来,它们之间也互有往来。一方面,线粒体中的许多酶其实是核编码的,在核糖体翻译成熟以后,再转输到线粒体发挥作用。而早至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在线粒体中也存在DNA,后来又发现RN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进行DNA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的全套设备,说明线粒体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具有自主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从线粒体产生的ATP被运输到细胞核内,为生命的遗传活动提供能量。同时,来自线粒体的多种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酰CoA,α-KG,NAD+,琥珀酰CoA等)被运输到细胞核,为染色质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提供底物。尽管礼尚往来,两类细胞器依然各司其职,互不越界,维持着一种默契。但随着研究进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默契在特定情况下是经常被打破的。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来自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一些酶进入到细胞核内,直接干预核内的事件。UCLA 的Utpal Banerjee课题组早年的研究发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来自线粒体的一些酶进入核内,通过影响组蛋白的功能及表观修饰,调控细胞命运(Nagaraj R, et al. Cell 168, 210–223) 。在肿瘤细胞中,吕志民团队发现,α-KG脱氢酶复合体 (α-KGDH complex)进入核内,在局部催化产生琥珀酰CoA,后者被乙酰转移酶KAT2A作为底物利用,导致组蛋白H3的琥珀酰化修饰并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肿瘤进程 (Wang et al. Nature. 2017 552: 273-277)。有趣的是,刘兴国团队的最新结果表明,在多能性获得、细胞状态转变以及全能干细胞形成等过程中,存在多种三羧酸循环酶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核的现象,其中定位于细胞核的代谢酶PDHA1 能在核内催化乙酰CoA的产生,并通过调控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促进基因表达和多能性的获得(Li, W.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刘兴国课题组的这一发现,描述了多能性获得过程中,三羧酸循环酶向核内“集体搬家”的现象,拓宽了目前有关线粒体调控细胞核功能的认知。刘兴国团队发现的代谢酶“集体搬家”的现象非常有趣。这唤醒我今年年初的一些回忆。受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南方的许多地方年初也兴起滑雪和滑冰了。这雪当然不是从南方暖洋洋的天空降下来的,也并非源于美丽的北国雪乡。真实的情况是,如果需要,温暖的南方也是可以造雪的!这或许只是一个costly decision, 正如卡塔尔人可以选择将他们宽敞的露天足球场通过空调维持在摄氏20度。的确,一些看上去并不合理的事情,在特殊情况下为了特定的目的,是可以发生的。同样的,在生命活动与疾病发生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命运决定 (Fate decision)的重要时刻,而细胞的每一次 “决定” 几乎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行为,一定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诸如多能性获得、胚胎发育以及肿瘤发生等重要的关口,细胞 “决定” 将能量工厂的全套设备“集体搬家”,一定有其深刻的内涵,值得深入研究。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1)还有谁在搬家,为什么搬家,又是如何搬家的?2)他们搬过来就不走了吗?相对于线粒体内稳定舒适的家,核内的新家又在哪里?3)他们会不会从老家(核糖体)出发直奔新家(细胞核),而无需经由工厂(线粒体)转车?
  •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名单公布
    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56项(人)。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0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0项。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二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Z-101-2-01 基于模拟关系的计算力学辛理论体系和数值方法 钟万勰(大连理工大学),张洪武(大连理工大学),姚伟岸(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2 Z-101-2-02 舒伯特簇的乘法法则 段海豹(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3 Z-101-2-03 电磁固体的变形与断裂 方岱宁(清华大学),刘金喜(石家庄铁道学院),刘 彬(清华大学),李法新(清华大学),黄克智(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 4 Z-102-2-01 定量电子显微学方法与氧化钛纳米结构研究 彭练矛(北京大学),陈 清(北京大学),杜高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 5 Z-102-2-02 原子团簇和团簇组装的尺寸效应和奇特物性 王广厚(南京大学),韩 民(南京大学),赵纪军(南京大学),刘峰奇(南京大学),王保林(南京大学) 教育部 6 Z-102-2-03 非晶合金形成机理研究及新型稀土基块体非晶合金研制 汪卫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潘明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德乾(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白海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7 Z-102-2-04 BES-II DD-bar阈上粒子ψ(3770)非DD-bar衰变的发现和D物理研究 荣 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达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江川(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马海龙(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8 Z-102-2-05 人工结构中的波及相关奇异性质研究 刘正猷(武汉大学),汪国平(武汉大学),谭志杰(武汉大学),张文炳(武汉大学),邹宪武(武汉大学) 教育部 9 Z-103-2-01 新型稀土杂化及纳米复合光电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 张洪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武志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思远(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苏 锵(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 10 Z-103-2-02 具有微、纳结构特征的聚合物复合光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构筑 杨 柏(吉林大学),张俊虎(吉林大学),张 皓(吉林大学),崔占臣(吉林大学),沈家骢(吉林大学) 教育部 11 Z-103-2-03 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其化学工程基础研究 张锁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王键吉(河南师范大学)张香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吕兴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董 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2 Z-103-2-04 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糖缀合物的化学合成 俞 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惠永正(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王来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邓绍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卢寿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 13 Z-103-2-05 复杂形态和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的构筑、自组装原理及性能研究 俞书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 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 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晓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先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 14 Z-103-2-06 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刘 育(南开大学),张衡益(南开大学),陈 湧(南开大学) 天津市 15 Z-104-2-01 中国的乐平统及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 金玉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向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 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曹长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省 16 Z-104-2-02 中国天然气成因及鉴别 戴金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张水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郝 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 剑(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朱光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7 Z-104-2-03 亚洲风尘起源、沉积与风化的地球化学研究及古气候意义 陈 骏(南京大学),郑洪波(同济大学),鹿化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季峻峰(南京大学),杨杰东(南京大学)教育部 18 Z-104-2-04 变质同位素年代学及华北与华南陆块碰撞过程 李曙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贻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益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卫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秋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 19 Z-105-2-01 胶质细胞新功能的研究 段树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戈鹉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张景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云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王慧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 20 Z-105-2-02 植物钙调素的功能及其信号转导机理 孙大业(河北师范大学),周人纲(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马力耕(河北师范大学),崔素娟(河北师范大学),李 冰(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 21 Z-105-2-03 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反应的信号转导研究 舒红兵(北京大学),翟中和(北京大学),陈丹英(北京大学),吴 旻(北京大学),卢智刚(北京大学) 教育部 22 Z-106-2-01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机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 王建枝(华中科技大学),张灼华(中南大学),王丹玲(华中科技大学),刘世杰(华中科技大学),李宏莲(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23 Z-106-2-02 肝癌转移机理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钦伦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叶青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汤钊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关新元(香港大学),贾户亮(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教育部 24 Z-106-2-03 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 陈国强(上海交通大学),赵 倩(上海交通大学),赵克温(上海交通大学),刘 玮(上海交通大学),黄 莺(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25 Z-107-2-01 生物功能的飞秒激光光学成像机理研究 骆清铭(华中科技大学),赵元弟(华中科技大学),曾绍群(华中科技大学),李鹏程(华中科技大学),张智红(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 26 Z-107-2-02 非线性输出调节问题及内模原理 黄 捷(香港中文大学),陈智勇(香港中文大学),张纪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叶旭东(浙江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27 Z-108-2-01 新型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 曹 镛(华南理工大学),杨 伟(华南理工大学),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陈军武(华南理工大学),黄 飞(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 28 Z-109-2-01 纳米流体能量传递机理研究 宣益民(南京理工大学),李 强(南京理工大学) 教育部 29 Z-109-2-02 特大桥梁颤振和抖振精细化理论 葛耀君(同济大学),朱乐东(同济大学),项海帆(同济大学) 上海市 30 Z-109-2-03 塑料的复合结构、注射成型过程与机械破坏行为的研究 解孝林(华中科技大学),李德群(华中科技大学),周华民(华中科技大学),周兴平(华中科技大学),李国耀(香港城市大学) 教育部
  •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名单公布
    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56项(人)。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0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0项。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二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Z-101-2-01 基于模拟关系的计算力学辛理论体系和数值方法 钟万勰(大连理工大学),张洪武(大连理工大学),姚伟岸(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2 Z-101-2-02 舒伯特簇的乘法法则 段海豹(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3 Z-101-2-03 电磁固体的变形与断裂 方岱宁(清华大学),刘金喜(石家庄铁道学院),刘 彬(清华大学),李法新(清华大学),黄克智(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 4 Z-102-2-01 定量电子显微学方法与氧化钛纳米结构研究 彭练矛(北京大学),陈 清(北京大学),杜高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 5 Z-102-2-02 原子团簇和团簇组装的尺寸效应和奇特物性 王广厚(南京大学),韩 民(南京大学),赵纪军(南京大学),刘峰奇(南京大学),王保林(南京大学) 教育部 6 Z-102-2-03 非晶合金形成机理研究及新型稀土基块体非晶合金研制 汪卫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潘明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德乾(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白海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7 Z-102-2-04 BES-II DD-bar阈上粒子ψ(3770)非DD-bar衰变的发现和D物理研究 荣 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达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江川(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马海龙(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8 Z-102-2-05 人工结构中的波及相关奇异性质研究 刘正猷(武汉大学),汪国平(武汉大学),谭志杰(武汉大学),张文炳(武汉大学),邹宪武(武汉大学) 教育部 9 Z-103-2-01 新型稀土杂化及纳米复合光电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 张洪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武志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思远(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苏 锵(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 10 Z-103-2-02 具有微、纳结构特征的聚合物复合光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构筑 杨 柏(吉林大学),张俊虎(吉林大学),张 皓(吉林大学),崔占臣(吉林大学),沈家骢(吉林大学) 教育部 11 Z-103-2-03 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其化学工程基础研究 张锁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王键吉(河南师范大学)张香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吕兴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董 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2 Z-103-2-04 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糖缀合物的化学合成 俞 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惠永正(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王来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邓绍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卢寿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 13 Z-103-2-05 复杂形态和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的构筑、自组装原理及性能研究 俞书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 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 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晓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先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 14 Z-103-2-06 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刘 育(南开大学),张衡益(南开大学),陈 湧(南开大学) 天津市 15 Z-104-2-01 中国的乐平统及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 金玉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向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 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曹长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省 16 Z-104-2-02 中国天然气成因及鉴别 戴金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张水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郝 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 剑(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朱光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7 Z-104-2-03 亚洲风尘起源、沉积与风化的地球化学研究及古气候意义 陈 骏(南京大学),郑洪波(同济大学),鹿化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季峻峰(南京大学),杨杰东(南京大学) 教育部 18 Z-104-2-04 变质同位素年代学及华北与华南陆块碰撞过程 李曙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贻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益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卫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秋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 19 Z-105-2-01 胶质细胞新功能的研究 段树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戈鹉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张景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云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王慧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 20 Z-105-2-02 植物钙调素的功能及其信号转导机理 孙大业(河北师范大学),周人纲(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马力耕(河北师范大学),崔素娟(河北师范大学),李 冰(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 21 Z-105-2-03 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反应的信号转导研究 舒红兵(北京大学),翟中和(北京大学),陈丹英(北京大学),吴 旻(北京大学),卢智刚(北京大学) 教育部 22 Z-106-2-01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机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 王建枝(华中科技大学),张灼华(中南大学),王丹玲(华中科技大学),刘世杰(华中科技大学),李宏莲(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23 Z-106-2-02 肝癌转移机理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钦伦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叶青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汤钊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关新元(香港大学),贾户亮(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教育部 24 Z-106-2-03 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 陈国强(上海交通大学),赵 倩(上海交通大学),赵克温(上海交通大学),刘 玮(上海交通大学),黄 莺(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25 Z-107-2-01 生物功能的飞秒激光光学成像机理研究 骆清铭(华中科技大学),赵元弟(华中科技大学),曾绍群(华中科技大学),李鹏程(华中科技大学),张智红(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 26 Z-107-2-02 非线性输出调节问题及内模原理 黄 捷(香港中文大学),陈智勇(香港中文大学),张纪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叶旭东(浙江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27 Z-108-2-01 新型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 曹 镛(华南理工大学),杨 伟(华南理工大学),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陈军武(华南理工大学),黄 飞(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 28 Z-109-2-01 纳米流体能量传递机理研究 宣益民(南京理工大学),李 强(南京理工大学) 教育部 29 Z-109-2-02 特大桥梁颤振和抖振精细化理论 葛耀君(同济大学),朱乐东(同济大学),项海帆(同济大学) 上海市 30 Z-109-2-03 塑料的复合结构、注射成型过程与机械破坏行为的研究 解孝林(华中科技大学),李德群(华中科技大学),周华民(华中科技大学),周兴平(华中科技大学),李国耀(香港城市大学) 教育部
  • 数十载筑基,聚势打造划时代的中国试验机——访鲲鹏仪器创始人刘东升、李捷
    中国市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试验机市场。巨大的市场必然会培育出众多的试验机厂家。遗憾的是,中国市场长期被进口试验机品牌垄断,而国产试验机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近年来,随着国外高端设备陆续对国内禁售,我国政府对仪器设备的支持政策持续发力,国内试验机企业开始聚焦到高端试验机的研制与开发上,中国市场也逐渐出现了一批可以代表国产试验机水平、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厂家和团队。广州鲲鹏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鹏”),便在此背景下诞生。提及鲲鹏,或许会有人觉得陌生,因为这是一家成立还不足三年的“新”公司,但鲲鹏的几位创始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他们是拥有几十年从业经验的“老”试验机人,同时吸纳了国际上具有先进控制技术研发能力的顶尖人才加入。这样的团队推出的第一代产品——BOYI 2025系列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先后获得了2023年度iF设计奖和2024年度红点设计奖两个国际大奖,为国内试验机行业首次获此殊荣。基于此,仪器信息网于近日特别采访了鲲鹏创始团队中的两位创始人——刘东升先生和李捷先生,请他们详细聊一聊鲲鹏的创立和发展、理念与追求、产品和技术。采访合影:刘东升先生(中);李捷先生(右)见证试验机行业发展数十年,鲲鹏载梦再出发众所周知,中国的试验机厂家众多,品牌也多,特别是2000年后的新世纪,进入了中国试验机厂家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几年,同时也进入了中国试验机行业技术人员大分散和大稀释的过程。那时候,某个试验机厂家里的一位技术骨干或者管理人员都有可能出来成立一个新公司、创建一个新品牌,大家生产着相似的产品且各自为战,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不高,能用就行。多年来,国内试验机厂家的数量看似波澜壮阔般增加,但分散的人才、分散的资金以及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恶性竞争和内卷,使得绝大多数公司根本没有能力开发新产品。国内巨大的市场虽为试验机厂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却也培养了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惰性。想要开发出一款升级换代的好产品,需要汇集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他们要具备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还要进行多方协作。此外,较为充足的预算、数年的研发时间等也都缺一不可。现实却是,鲜有厂家能够具备这些必要条件。为了生存,大多数企业只能生产同质化的产品和进行价格竞争,创新根本无从谈起。反观国际市场,几家大型试验机制造商如美国INSTRON、日本SHIMADZU、德国Zwick、美国MTS等,集中了全球最顶尖的试验机专业人才,有底蕴、有资金,占据了全球80~90%的高端市场。以岛津为例,其拥有近110年的材料试验机生产历史,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0%。同样,INSTRON、Zwick、MTS等也在全球不同行业中占据了垄断地位。相较之下,虽然中国试验机厂家的数量远超这些国际制造商的总和,但我国试验机产品的技术水平却要弱于他们,至今没有哪个国产试验机厂家能够与这些国际制造商进行正面较量。其实,国产试验机在八九十年代也曾努力过,尝试进行技术引进和合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例如,济南试验机厂引进岛津UH-50T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技术,获得了机械工业部的表彰。然而,二期AG-10TE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本地化合资生产,由于各种原因被搁浅,使得国产电子万能试验机在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道路上失去了一次难得的跨越机会。再后来,国内最具规模的试验机厂家——深圳新三思被美国MTS收购,原本聚集起来的技术力量再一次被拆散,被迫出走的技术和营销人员又派生出一大批与原厂家有各种关联的“三思系”新厂家,使得国产试验机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再受打击。现阶段,国内试验机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起码落后二十年,这一状况导致国产试验机企业在高端产品研发上难以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鲲鹏的创始团队大部分成员,从事试验机行业数十载,是中国试验机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作为试验机人,他们虽供职于外国公司,但看到国内试验机行业的现状,也时常感到痛心和忧虑。数十载的打拼,已经让他们拥有了舒适的生活、高薪的工作,却因为一个想法——“把中国的材料试验机做起来,能够和国际知名厂家竞争”,让他们选择了创业,召集了一群拥有同等经历和梦想的伙伴,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踏上了“新征程”。三句话,诠释鲲鹏的理念和追求“新产品:诞生即经典,划时代的中国试验机”鲲鹏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来源于国际大公司,拥有丰富的试验机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经验,平均在试验机市场工作长达19年,想必这在全球试验机厂家中也是绝无仅有。凭借对国际知名品牌试验机产品的深层次了解,以及对中国试验机市场的认知和对试验机行业的热爱,鲲鹏团队耗时多年精心打磨,终于推出了BOYI 2025系列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再到推向市场,每一个环节都采取了业内最严苛的要求,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反复推敲,一张图纸一张图纸的反复修正,大量的打样再打样,直到满意才最后定型,就是要努力让它成为“中国划时代水准的新一代试验机产品”。经过国家相关权威计量部门的检测及相关专家的评价,BOYI 2025系列产品完全达到了鲲鹏设计之初的目标。鲲鹏的理想是“让中国用户以国产试验机的价格享受到与进口品牌相媲美的品质和服务,实现产品性价比的最优化”。“诞生即经典”,这不是随便说说。BOYI 2025系列是经过鲲鹏团队集二三十年间在试验机行业的耕耘、知识积累,以及对国内外试验机从设计制造到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深度参与,由多方面专业人士的合作才诞生出来的好产品;是对市场做了大量研究,再结合国际上通用高端仪器产品的设计理念,以及在一线获取大量客户真实需求后而研制出的创新性产品。它经得住市场的考验,经得住产品之间的较量,具备与国际大厂、大品牌同台竞技的能力和底气。自BOYl 2025系列产品推出以来,迅速得到了国内一些高端客户的认可和非常积极的评价。如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美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林科院、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深圳劲嘉聚能科技、湖南东映碳材料、广州联茂电子科技、钟化(佛山)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等,都已成为B0Yl 2025系列产品的首批用户。“新舞台:面向世界,开创高端试验机新格局”前面提到,鲲鹏BOYl 2025系列先后获得了iF设计奖和红点设计奖。这个过程中,是同一台试验机经过两次空运前往德国、两次海运返回中国,每一次海运要在海上漂泊三个月,两次就是六个月,期间还要面临“集装箱雨”等现象。而鲲鹏的产品,完全经受住了海上的高湿度、高温差以及盐雾环境的多重考验。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两大部分,一是主机,二是附件。鲲鹏BOYl 2025系列在主机部分的设计制造、工艺过程、品质检验等环节都釆取了高标准和高要求,比如生产组装环节就有近160道工艺流程,各个工位都有专门的工作台保障装配质量,结合使用高性能检测标定仪进行检验等措施,对主机进行全方面品质保证。鲲鹏对各类附件也从设计生产、选择配套等各环节严格把控,并从公司层面杜绝现在较普遍的由销售人员随意搭配行为。另外,鲲鹏产品还要经过震动试验等,来评价包装、运输等环节对产品的影响。两位创始人表示,鲲鹏并不想与众多国产试验机厂家抢市场、争占有率,鲲鹏的目标是高端试验机市场、是进口试验机市场。鲲鹏申请iF设计奖和红点设计奖,就是想从侧面证明鲲鹏的产品质量过硬且可靠;同时也向业内证明,鲲鹏是一个高标准、高要求、重承诺、敢于亮剑、敢于登台、敢于和国际最知名的试验机产品较量的中国厂家。所以,鲲鹏的“舞台”是让广大客户更好的认识鲲鹏公司、认识鲲鹏的产品,从而打破外国某些势力对中国高端仪器市场的打压和对高端客户的使用限制。鲲鹏广州总部应用中心和苏州工厂一种、两种仪器产品取得突破容易,但整个高端仪器行业的全面突破任重道远。令人欣慰的是,许多中国企业都已有此意识并付诸行动。另外,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鼓励和支持国产高端仪器发展的政策,这不仅极大增强了鲲鹏团队的信心,也让鲲鹏团队更加坚信当初选择的道路是正确且及时的。“新目标:选型零成本,使用零风险,创造新价值”鲲鹏针对“新目标”提出了三个核心要点。一是“选型零成本”。客户想要在众多产品中选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好产品,这个过程繁琐而漫长,涉及反复的调研和对比,到多个厂家去实际测试样品等,非常耗时耗力。即便如此,最终的结果也未必完全如意。鲲鹏希望能够通过产品品质和服务的多重保障,以及多项新技术的导入和应用(如AI技术),把客户的选型成本降到最低。可以说,“零成本”是鲲鹏所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二是“使用零风险”。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客户可能会面临各种潜在风险,如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维护保养不足,以及临时增加新样品造成的配套问题等,都可能产生很高的追加成本,甚至影响正常的试验工作。鲲鹏希望凭借过硬的品质以及独特的技术和服务,力求将客户的使用成本也降到最低。“零风险”,也是鲲鹏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三是“创造新价值”,这是鲲鹏给客户做出的庄严承诺。选择使用鲲鹏试验机,力争做到“选型零成本、使用零风险”,其实就是鲲鹏带给客户的“价值”。鲲鹏希望通过推出高端试验机产品,能够切实助力客户的科研开发、品质管理等日常工作,使客户享受到超值的服务体验。两位创始人表示,打消客户的各种担心,在各个环节的零成本追求,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鲲鹏会通过严苛的品质要求、充分的保障措施,为客户安心使用鲲鹏的产品来保驾护航。倾听市场声音,与客户产生共鸣鲲鹏BOYI 2025系列产品已启动销售,客户或市场的初期反馈有哪些?首先,外观很漂亮。在外观设计上,鲲鹏花费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从数百个设计草案里优中选优,最后定型。产品一经推出就接连获得了国际设计界最有份量的两个大奖。BOYI 2025系列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的特征。色彩方面,红色代表红红火火、也代表奋进向上,是中国人特别喜欢的颜色;黑色代表稳重、结实、可靠;金属银色则代表着现代和未来。三种颜色恰到好处的融合,就形成了鲲鹏试验机的色彩特点。结构与色彩的协调性方面,三种颜色的占比以及与各部分的协调,体现出了高端大气不落俗套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的设计上集思广益,精艺求精。结构部件的加工尽量多开模,突出主机整体的曲线美。总之,力争在细节上展现出大国工匠的底蕴及精神。其次,价格比较高。因为价格与价值直接相关,价值才是鲲鹏的追求。做高品质的高端产品,替代进口并能站在世界试验机行业的最前列,能直接与国际大品牌较量和竞争是鲲鹏创立的初心。在设计制造、工艺流程及品质管控等诸方面都釆取了当前国际试验机行业最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如超前设计、精密制造、严苛品质管理等,较高成本的措施无疑会反映到产品的定价上。当然,大批量投放市场后的成本优化会是鲲鹏今后的课题之一。还有“新”。鲲鹏公司新、产品也新,甚至有些客户都没有听说过,所以难免会有各种担心的声音传出来。但随着鲲鹏产品的客户数量快速增加,认识鲲鹏并接受鲲鹏应该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鲲鹏的试验机产品,是一代老试验机人和拥有自动控制领域顶尖知识的新生代人才共同的成果,也是代表中国试验机行业的新一代产品。两位创始人表示,鲲鹏现在要做的是与客户交心,一定要取得共鸣。所以,鲲鹏给客户推荐的一定是最具性价比的产品,是能够替代进口的高品质产品,物有所值的产品。经过市场的进一步下沉,再结合批量增加后降低成本的措施,鲲鹏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将指日可待。编者后记:一家新公司,想要赢得客户和行业的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两位创始人却在采访过程中一直表现的自信且从容。我想,这份自信与从容应当是来源于鲲鹏公司的理念和追求、过硬的产品品质和具体可行的保障措施。尽管BOYI 2025系列刚刚问世,但鲲鹏已将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BOYI 2035系列、液压疲劳试验机系列等已提上日程,还计划向市场介绍未来试验机的概念机模型以及设计理念。虽然鲲鹏现在还是一家新公司,或许三、五年后就是一个拥有朝气和实力的知名品牌。让我们且行且看,静待花开。
  • 揭秘土壤三普检测实验室申报背后的故事——访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中心实验室总工程师刘桀佳
    为全面掌握我国土壤资源情况,国务院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各省市迅速响应,按照“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一年收尾”的时间安排进度开展土壤普查试点工作,据悉,2022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个以上县将开展土壤三普试点工作。2022年5月27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第一批检测实验室名单,126家单位入选,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中心实验室榜上有名。土壤普查检测实验室如何申请?有哪些注意事项?土壤普查对仪器及方法有哪些新要求?日前,仪器信息网特别邀请到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中心实验室总工程师刘桀佳,请其就以上问题给大家分享。刘桀佳:高级工程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国家级评审员,CSTM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专家委员会委员,仪器信息网《原子吸收光谱实战宝典》编委。主持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课题研究,荣获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发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及修复方法研究》等多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及软件著作。土壤三普检测实验室申请经验分享目前,土壤三普检测实验室正在布局和申请中。据了解,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中心实验室成功上榜第一批检测实验室名单。土壤检测实验室建设和相关申报有哪些注意事项?采访中,刘桀佳首先为大家分享了成功入选的经验和心得。仪器信息网:据了解,您所在的实验室入围了本次土壤三普第一批检测实验室名录,请问申请过程是怎样的?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刘桀佳:申请土壤三普实验室,首先要关注每个省的公告通知,每个省时间都不太一样。然后按照申报要求准备申报材料进行提交。省土肥站先进行资料初审(看提交的材料是否满足申请要求),资料初审通过后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看实验室实际情况是否和申报的一致),现场考察通过后报到农业部,部里再组织专家进一步的审核(按资质、环境、人员、设备、能力等条件综合打分),按照分数的高低来确定。土壤三普对实验室的条件要求,包括资质、环境、人员、设备等,当时我们实验室是基本满足的,而且2021年我们还入围了“耕地质量标准化验室”名录,相当于去年就做了一些土壤检测的准备工作,这也是个加分项。为了满足土壤三普的要求,我们也在三月初购买了两台全自动定氮仪、一台行星式球磨机、一台火焰光度计、三个大烘箱、三组振筛机及配套的三十组土壤筛、两套在线监测系统,还购买了一些标准物质。还有就是按要求设置了土壤晾样间、制样间及样品保存室。仪器信息网:成功申报土壤三普第一批检测实验室,您有什么经验和心得可以与大家分享?刘桀佳:我觉得最重要的除了实验室本身的实力外,资料的准备也至关重要,据我了解,第一批好多没有入围的实验室就是因为资料准备的不够充分。首先要全,要求的资料必须准备完全:法人证书、资质证书及附表、固定场所产权证明或使用权证明、批准机构设置的证明文件、组织机构图、实验室平面图、业绩证明(三年)等一个也不能落下。比如设备要求几台,一定要满足要求,我们系统的一个实验室就是因为少写了一台ICP-MS而没有入围,其实他们有这台设备,但资料里忘记写了。还有一项是检测人员最少15人,他们的检测人员也够,但因为粗心,岗位那里填报的不是检测岗位。二是细,比如设备要有充分的证明资料,设备照片、发票、合同、检定证书等;人员要有社保证明来证明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毕业证、职称证、上岗证、上机证、内审员证、培训记录等材料证明人员的能力;环境要有房产证明或使用权证明文件来证明实验室面积。三是条理,不能一锅粥,专家们想找个材料半天找不到,找不到就得不到分。向部里申报的材料都是电子版,材料按1到11排好,一定要一目了然。而且第11部分,其它技术性和管理性支持文件里共6条,好多实验室这部分材料是空缺的。有的即使准备了但不完整,比如第4条检测员能力证明,其实在前面第五部分已经包含了,好多实验室认为前面有了在11部分便空缺,这样是不行的。还有就是第11部分第3条“质量控制证明”,大家不知道填报什么内容,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分内容我当时准备了以下几点: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实施记录及内外检报告、能力验证证书(农业部一般默认必须三年的能力验证)、土壤标准现行有效性查询记录、质量评述报告、仪器检定计划及证书、期间核查、标准物质证书,凡是涉及质量控制的我都准备了。第11部分第5条“确保人员队伍稳定相关措施”里,也有好多实验室咨询我填哪些内容,我当时是写了一个稳定人员措施,包括薪酬福利方案、人才选拔方案、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及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如何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等内容。证明材料准备了社保证明、保险、体检报告、福利及劳保发放记录,检测人员只服务于本机构的承诺书等。仪器信息网:据了解,您所在的实验室在5月完成了土壤的资质扩项,请问你们都扩了哪些项目?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刘桀佳:我们实验室总共扩充了土壤95项(包括土壤三普的所有项目)、固废26项的检测资质,包括理化指标,肥力指标,水溶态、有效态、交换态指标,以及无机元素指标,除了满足土壤三普的检测项目,还有一些农业林业上的指标,如腐殖质组成、石灰施用量、盐基饱和度、还原性物质总量、碱化度、易还原锰、碱解氮、有效铅钴镍隔硒等。方法包括农业、林业、环境,也有几项《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的方法,比如游离铁和全硼。资质扩项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人、机、料、法、环、体系六个方面。人:人员里除了检测人员,还要有采样人员及制样人员。完善人员的培训、考核、评价、资格确认、上岗证、上机证、人员档案等。机:设备的证明材料、检定证书、期间核查、内部校准、仪器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以及设备使用状态标识、仪器的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等。仪器检定必须按方法要求的条件制定检定计划,如NY/T890-2004土壤有效态浸提的温度是25℃,所以恒温振荡器检定的温度一定要包括25℃。料:标准物质、标准溶液购买合同、标准物质验收记录、标准物质一览表、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标准物质领用记录表、标准物质证书等。以及实验室试剂验收记录、对结果有影响的技术指标(如盐酸等)验收记录、实验室用水验收记录(根据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进行验收,并进行评价)。法:最主要的是方法验证报告和模拟报告,一定按环境的要求来完成,方法验证报告里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等参数都必须做,做完还必须有评价验收看是否满足方法要求及规范要求。没有标准物质,也没法做回收率的的方法验证,准确度最好找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此外,方法和规范都必须受控,需要有受控文件清单。还需要有检测标准的现行有效性查新记录。非标方法如《土壤分析技术规范》上的方法,一定要编制方法作业指导书。还有一点特别重要,方法验证报告除了检测方法的验证,还包括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的验证,验证报告里要简述采样及制样的过程。环:环境条件须满足方法要求,比如土壤有效态对环境温度要求比较严,环境监控时必须安装空调、温湿度计等,并要有监控记录。对互相干扰的区域一定要进行有效隔离,防止互相干扰及交叉污染。还需要设置单独的土壤晾样间、制样间。体系:除了资质证书、法人证书等必须在有效期,还必须结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完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还需要有最近一次的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因为疫情原因,我们这次改为远程评审,所以前期准备工作特别多,所有的资料都要扫描成电子版,所以我上面提到的这些资料大家最好都提前扫描。扩项考核项目是全覆盖,而且远程评审,现场考核时,所有的考核项目都需要拍视频,甚至需要演示实验,专家远程观看和提问。当时拍摄任务非常重,加上人员不够,我们每个实验员使用直播架自己边做边拍边讲解,最后还要剪辑视频,实在太难了!由于疫情原因,之后线上远程评审的情况会比较多,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仪器信息网:资质扩项时,方法的选择需注意什么?刘桀佳:每个项目都有好几个方法,具体如何选择,我给大家几条建议:首先参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样品制备、保存、流转和检测技术规范》,这是最基本的,必须满足土壤三普的需求;二是看每个方法的检出限,必须高低含量的方法都得扩进去,比如水溶性硫酸盐不能只扩重量法,要高中低含量的方法都得扩,所以把LY/T1251-1999这个方法中的比浊法、质量法、滴定法三个方法都扩进去;三是考虑土壤的类别,如酸性土壤、中性土壤、石灰性土壤,如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磷等这三类土壤的方法都得扩进去;四是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更先进的设备,可以把方法一并扩进去,比如有X荧光的,可以把HJ780-2015扩进去;五就是考虑实验室以后的发展,以后有可能会做什么项目,像我们扩有效态的时候,不只是扩了NY/T890-2004有效锌、锰、铜、铁四个项目,还把HJ/T890-2016这个方法8种有效态也扩了进去。我们在3月18日提交的扩项申请,但当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样品制备、保存、流转和检测技术规范》还是1月份的,耕地、园地和林地、草地的方法还没有分开,我们申请扩项的时候除了游离铁和全硼选的《土壤分析技术规范》,其它都选的农业、林业、环境的方法,但4月份出来的技术规范,耕地、园地和林地、草地的方法已经分开了。我看了一下,耕地园地很多只规定了《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的方法,如机械组成、可交换酸度、交换性盐基及盐基总量、碳酸钙、有效硅、全硼、有效硼、游离铁、全磷、全钾、全硫都只有《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的方法。但《土壤分析技术规范》属于非标方法,认证的时候比较麻烦,有可能有的省质监局是不批的。4月份出来的规范是征求意见稿,最终版本还没确定,现在只需满足有该项目的资质就行,方法最终会统一。土壤三普检测实验室仪器需求看点《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实验室筛选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本次普查实验室职责任务、条件要求和筛选步骤等事项。实际工作中仪器如何配备?哪些仪器需求量大,以及针对国产和进口仪器有没有特别要求等情况并不是很清晰,我们可以通过刘桀佳总工程师中心实验室的现实情况一探究竟。仪器信息网:据您了解,与前两次土壤普查,以及环保部的“土壤污染详查”相比,本次土壤普查重点在哪里?刘桀佳:一普主要是针对耕地,而且数据的完整性、专业性都有所欠缺。二普只关注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肥力指标,没有包括土壤的环境和健康指标。环保部的“土壤污染详查”主要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标、有机污染物指标及少部分理化性质指标。而三普的范围更大,内容更加丰富,除了耕地,还包括园地、草地、林地、盐碱地等。普查内容包括:土壤性状普查、土壤类型普查、立地条件普查、利用情况普查、土壤质量状况分析等。检测内容也主要针对耕地质量参数,因为三普主要是了解我国的耕地资源到底有多少及在哪里,摸清耕地资源分布与土壤基本性状。三普任务更重、对数据的要求更高。三普的目的不仅是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且要服务于未来的科研和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仪器信息网:土壤三普检测实验室和之前土壤详查实验室的布局会否有重复或交叉?本次土壤三普会布局多少个实验室? 刘桀佳:有部分重复,土壤详查中有机污染物指标和无机项目中氰化物、总铊、总铍、总钒、总钴、总锑等一些指标本次三普中没有。重复的主要是10项重金属离子(铅、砷、镉、汞、铜、锌、镍、铬、钼、锰)、4项有效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钼)、4项理化指标(pH、有机质、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本次三普共检测47项指标,假如交换态钙镁钾钠和水溶性八大离子分开算的话,那就是59项,所以和土壤详查重复的也就18项。不过,三普的59项指标里,土壤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矿物组成这三项由专门的科研部门检测。具体实验室布局,原则上每个省不超过30家,应该是根据土地面积及数量来决定。我了解到,实验室筛选更偏重农业及地质类的企事业单位实验室,一是比较规范,二是比较稳定。仪器信息网:目前各地区土壤检测相关实验室的仪器配备情况如何?是否会因土壤三普开启仪器配备新需求?哪些类别的仪器需求明显?刘桀佳:土壤三普需要的设备是比较普遍的,满足申报条件的实验室,原子吸收、石墨炉、ICP、ICP-MS、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等基本设备也都具备。其中,需求最大的主要是土壤加工设备(研磨仪、分装设备)、前处理设备以及全自动定氮仪,为了提高效率,有条件的实验室也会考虑配备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检测仪、机械组成分析仪等设备。土壤普查过程中,我觉得用到最多的是多样品抽滤装置,因为对土壤样品做有效态、水溶态等多个项目都需要离心过滤,但有的土壤离心效果并不好,必须再经过滤膜抽滤,所以会用到很多不同尺寸的多样品抽滤装置,有效硼的测定甚至还需要石英材质的抽滤装置。此外,晾晒盘和试样瓶这些基础的耗材需求量也比较大。仪器信息网:从您实验室的配备情况来看,在土壤普查过程当中,国产仪器是否能满足检测需求?是否有相关政策的牵引和扶持?刘桀佳:我们实验室除了原子荧光(北京海光)和这次购买的定氮仪(海能)等几台设备是国产的之外,以前的设备全是进口的,像ICP、ICP-MS、原子吸收、石墨炉都是赛默飞的。其实,土壤三普的项目不涉及有机,国产仪器也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像国产的火焰原子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完全没问题,但还是要看实验室的预算,预算富裕的话,ICP特别是ICP-MS我觉得还是考虑进口。据我了解,土壤三普对国产和进口没有特别规定,满足要求即可。政策上是有优先考虑国产仪器的政策牵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部分省份也有“非必要不进口”的政策。部分土壤三普检测方法仍需优化统一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当前第一批入围实验室,已经开始准备工作和模拟检测。据刘桀佳介绍,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检测方法和标准的不足,很多先行的标准无法满足精确度和批量检测等要求,检测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些问题,刘桀佳总工程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尽量多的扩增相关检测资质、有先进设备的可以将方法一并扩增进去等。仪器信息网:在土壤普查过程中,当前的技术、方法、标准等是否可以满足应用需求?有哪些技术难点或者在研项目? 刘桀佳:当前的技术、方法、标准可以满足三普的需求,但其中有几个方法我觉得不太好,比如全硅的测定,规定的方法 HJ974-2018《土壤和沉积物11种元素的测定 碱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高含量的硅很难检测,因为土壤中的硅含量比较高,一般有50%~60%,在碱熔完酸浸取的那一步硅很容易析出来;二是碱熔酸浸取完ICP测的过程中雾化器特别容易堵,根本不适合大批量的检测。我觉得大家扩项的时候有X荧光的最好把HJ780-2015《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扩进去,没有X荧光的,可以把LY/T1253-1999《森林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硅、铁、铝、钛、锰、钙、镁、磷)烧失量的测定》方法也一并扩进去。此外,土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比浊法和燃烧碘量法,虽然可以满足需求,但滴定的时候人为误差比较大,有条件的实验室会选择配备红外碳硫仪,准确度及精密度更高,效率更快。难度比较大的我觉得应该是有效态,因为这是个条件试验,除了温度要求,所用器皿的大小、振动频率对结果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的时候大家尽量统一,减少实验室间误差。2022年5月25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检测方法比对验证工作方案研讨会,旨在摸清同一检测指标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性,筛选出相对成熟、普遍能操作、准确度有保障、检测效率高的检测方法,所以最终肯定会统一检测方法、统一质量控制方法,从采样、制样到检测应该都会有统一培训。仪器信息网:目前,贵实验室土壤三普相关工作进展到哪一步了?未来的工作安排或计划是怎样的? 刘桀佳:目前我们实验室已经入围三普实验室名录,并完成了满足三普的土壤资质扩项。现在的工作,一是制定三普的具体工作计划及流程,编制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及质量控制计划,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化管理;二是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改造,使制样室、风干室、留样室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合理安排环境,使开展三普工作时更加方便快捷;三是对人员进行培训,使人员能力满足检测的需要。后续会进行模拟检测,看一下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等等,以便优化检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总之,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使进行三普检测时不至于手忙脚乱,状况百出。我在其中主要负责实验室的技术和质量这部分工作,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优化的检测方案,以及制定最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中心实验室介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中心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始建于1950年,隶属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拥有国家级CMA资质。主要承担各种岩石矿物、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各种合金、煤炭、水质、土壤等共42个大类800多个项目的分析检测。除了检测,实验室还开展土地复垦、土地开发、耕地质量评定、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高标准农田整理、土地整治规划、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土地及工业场地污染调查等报告的编写,提供的是从采样、检测到评价全链条服务。据刘桀佳介绍,作为最早的地质实验室,实验室最大的优势就是经验和专业,7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矿物的基体相对复杂,特别在难溶样品的前处理及检测时面对其他元素的干扰上,实验室有绝对的优势。此外,实验室每年分析大批量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及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具备大批样品检测的经验,在大批样品的质量控制、报告审核方面更有经验也更专业。而且工作人员在正式上岗前都要跟老师傅实习一年,老一辈的实验员特别务实认真、特别规范,实验室一代代传承老一辈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
  • 珀金埃尔默的环化大会之旅在热烈氛围中落幕
    2019年8月16-19日, 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在天津南开大学隆重举办,本届大会规模再攀新高,参会注册代表达8000余人。珀金埃尔默曾经参与过往届的会议并和与会来宾有过深入和有益的技术交流。本次大会上,珀金埃尔默也有两位技术人员的研究报告入选会议日程。两位资深技术专家查珊珊的一场题为《红外成像以及其多联机技术对微塑料的测试方案》的报告和范莹莹的《珀金埃尔默公司QSight双离子源液质联用仪在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在场嘉宾不仅纷纷拿起手机拍下报告PPT,部分代表更是在会后与两位报告人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珀金埃尔默的会议报告为了让更多用户了解近年来珀金埃尔默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微塑料检测等相关领域内的最新应用方案和研究成果,8月17日中午,珀金埃尔默在“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分论坛期间举办了午餐会。午餐会期间,珀金埃尔默不仅为大家准备了美味的午餐,同时还安排了两位技术专家同大家分享前沿的解决方案。现场座无虚席,宾客不断。吴永宁院士作为特邀嘉宾为本次午餐会致辞。吴永宁院士致辞活动伊始,首先是珀金埃尔默资深质谱技术专家刘世杰为大家带来题为《珀金埃尔默公司QSight液质联用仪和Torion便携式气质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珀金埃尔默公司近几年在色谱-质谱技术方面新品不断,2016年10月珀金埃尔默发布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QSight100和200两个系列产品,时隔两年,新推出的QSight 400系列对双离子源、质谱接口、离子传输和碰撞池等部分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刘经理在报告中介绍到,珀金埃尔默QSight 400配备了ESI或APCI两种离子源,独特的双离子源设计,适用于多种不同离子化方式——一个方法内设置ESI+、ESI-、APCI +、APCI-四种不同离子化和极性模式同时采集的方法。QSight 400还应用了层流气离子导向技术和热表面诱导去溶剂质谱接口(HSID),帮助提高了检测效率。刘经理在报告中还同大家分享了QSight液质联用仪在河水中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测定、环境水中PFOA、PFOS检测等应用案例。刘经理介绍的另外一款产品Torion T-9是一款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该系列产品曾获得R&D100创新大奖。其为现场检测而设计,集快速低热质气相色谱系统和微型环状离子阱质谱于一体,快速、可靠、易于操作。这些特点使得该仪器在应急、公安消防、环境、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次是珀金埃尔默北方区技术支持经理姚继军博士带来了题为《纳米食品、纳米药品和纳米环境污染》的报告。午餐会现场代表认真聆听纳米材料在食品和药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水处理等工艺流程中也广泛使用,在洗涤用品和化妆品中的使用也是产品宣传的主要卖点,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纳米颗粒最终去向了何方呢?PerkinElmer已经有很多用户在水处理的淤泥中,在太湖的湖水中,在湖水中的鱼身体内,甚至在鱼卵内都发现了纳米颗粒的身影。美国密苏里理工大学的一个实验室也研究了在西红柿中纳米颗粒的生物富集情况。ICP-MS分析纳米颗粒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ICP-MS分析食品中纳米颗粒添加的科研项目也在进行中,目前纳米分析是分析领域最火热的热点之一。姚博士在报告中介绍到,使用SP-ICP-MS进行纳米颗粒检测的优势是:在单台ICP-MS上同时完成纳米颗粒的成分、浓度、粒径、粒度分布和颗粒团聚的检测,PerkinElmer公司NexION系列ICP-MS在单颗粒检测中的优势是:每秒钟可获取100000个数据点,更真实地反映单颗粒信号,比普通仪器数据获取速度快10倍,Syngistix软件中专用的纳米应用模块,一键式实时获取粒径信息,无需复杂手动计算,不仅可以分析球形纳米颗粒,还可以对棒状纳米颗粒进行表征,不仅可以做Au、Ag这些没有干扰的元素的纳米颗粒,还可以一边消除Fe、Si等元素的干扰一边进行纳米颗粒分析,不仅可以分析溶液中的纳米颗粒,还可以分析细胞、细菌以及PM2.5,是其他纳米表征技术无法匹敌的。精彩的报告过后,午餐会现场还举行了幸运抽奖活动,将我们精心准备的一份心意送给各位关注着珀金埃尔默和环境检测行业的代表们。当天,“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分论坛结束。会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吴永宁为在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分会“PerkinElmer 未来之星”评审中获奖的同学颁发了证书。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优秀海报奖3人。其中,获得一等奖的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陈梁凯同学。 “PerkinElmer 未来之星”获奖者合影8月19日,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圆满结束,珀金埃尔默在午餐会、大会报告、企业展台等渠道,与千余名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在欣喜于业内学者对珀金埃尔默的关注和认可之余,我们更感到有义务为包括环境检测领域在内的广大用户提供始终优越和产品和不断更新的行业解决方案,愿企业与用户能携手共进,共同发展。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2012年世界仪器市场或将遭遇“寒流”
    导言   Pittcon 2012于2012年3月15日在奥兰多落下帷幕。C&EN在此次Pittcon上就2012年仪器市场展望采访了主流分析仪器制造商的高管,撰稿为最新一期杂志的封面文章“Chilly Outlook For Instruments”。   3月到奥兰多参加Pittcon2012的人们已经感觉到夏天的来临,但科学仪器行业高管在评估2012行业前景时却感受到一股寒流。   许多科学仪器制造商在2011年有一个相当强劲的增长,但他们现在放缓了对2012年的期望。在Pittcon,赛默飞世尔科技CEO Marc N. Casper提出,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将抑制政府预算,以及学术支出。   赛默飞世尔执行副总裁Alan J. Malus告诉C&EN,全球仪器市场继续表现参差不齐。占赛默飞世尔年销售额15%的亚洲市场,继续保持强劲态势。但他指出,北美和欧洲也具有实力。   布鲁克CEO Frank H. Laukien也做出了相似的评价。他认为,在支持学术研究方面,北欧政府要比欧洲南部好些。如Casper一样,他预计,政府的限制将遏制美国学术界开支。   沃特世公司执行副总裁Arthur G. Caputo解释说,经济仍然疲软,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寻找方法以确保员工都在从事“高价值”的活动。在Pittcon上,该公司推出了分析标准和试剂,以帮助客户提高数据的可比性,以及使他们更有效率。新产品是环境资源协会制药参考和实验室能力测试业务的延伸,该业务是沃特世于2006年收购的。   岛津科学仪器北美销售副总裁Christopher P. Gaylor说,“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2012年将是疲软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今年我们已经看到NIH削减了预算。”他形容工业市场增长缓慢但稳定。   鉴于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参加展览会的成本,许多大的仪器制造商正在继续质疑Pittcon作为一个展示产品和服务平台的效用。PerkinElmer是连续第二年缺席Pittcon,而其宁愿与客户一对一联系。安捷伦有一个展位,但它是空的。   Pittcon主席Jon N. Peace指出,对于许多较小的仪器制造商而言,“Pittcon是他们的主要展会。他们需要这一年一度的机会,与现有的和新的客户联系。”然而,更大的公司,还有其他的选择。   安捷伦化学分析集团高级主管Linda Roettger告诉C&EN,该公司决定举办在线研讨会作为一个试验,而目前正在北美16个城市和南美6个城市巡回举办线下会议。她在Pittcon只是评估展会。“我们看看是否前往客户那比客户前来更合适,”她说。“我们不是反对Pittcon。我们只是试图找到与客户联系的新方式。”   安捷伦生命科学集团总裁Nick Roelofs没有前来参加展会。但在给C&EN的Email中,他指出,展览会“可能对小公司好,因为这些公司还没有很大的市场规模。”虽然他评论说,更多的大公司有可能会离开Pittcon,但他并没有说,安捷伦已决定不参加在费城举办的Pittcon2013。   “我们把Pittcon看做一个培训活动,” 沃特世全球营销的副总裁Rohit Khanna说。 “这是为什么Waters已经参加53届的Pittcon 。” Caputo补充说,“在创新规模、与客户互动及培训新的科学家方面,没有其他活动可以与Pittcon相比。”Waters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打算明年还参加Pittcon。   其他大公司似乎在跨界合作。色谱柱制造商Phenomenex与 AB SCIEX同时出现在Pittcon上,无论是在展览会上,还是室外。两家公司用他们的仪器和色谱柱共同装备一辆拖车,拖车停放在奥兰多奥兰治县会议中心附近。他们计划让拖车走遍北美30个城市,并使用它作为一个场地,以满足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拖车上的专家作分离科学研讨会及样品制备示范。   在Pittcon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相对以前大型仪器设备,现在的仪器尺寸更小,更易于操作。例如赛默飞世而推出一款手持式拉曼光谱仪TruNarc,是一款给执法人员现场检测的仪器,该公司表示,其可以在现场明确地鉴别毒品。从实验室仪器向临床医生办公室拓展也是大的仪器设备制造商所追寻的经常性主题。例如,岛津高管预见在疼痛治疗方面质谱也将被更广阔地使用。   但是不论是针对实验室用户还是临床用户,用户都希望能从他们的投资中获得最多的价值。赛默飞世尔Malus表示,尤其是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 我看到了“在今年余下的月份中,客户在提高生产率方面的兴趣”。
  • 第六届实验室环境现状分析-安全,节能环保型实验室新趋势研讨会
    依拉勃公司将于2012年3月23号在中山富华酒店(广东中山市富华道一号 ( 西区 )) 举行第六届实验室环境现状分析-安全,节能环保型实验室新趋势研讨会. 诚邀您的参加!现场参与者均可获精美礼品! 研讨会主题 第六届实验室环境现状分析-安全,节能环保型实验室新趋势研讨会 主讲人:吴研 时间:2012年3月23日 地点:中山富华酒店(广东中山市富华道一号 ( 西区 ) 参会对象:实验室主任/经理/主管/;质量部经理/主管 研发部主任/经理/主管 EHS经理/主管. 活动安排: 9:30-10:00 签到 10:00-11:00 研讨会上半场 11:00-11:15 休息茶歇时间 11:15-12:00 研讨会下半场及现场答疑 12:00-13:30 自助餐 13:30 结束 贵宾热线: 400-666-5781 讲座大纲 1- 化学实验室的化学气体吸入风险分析 2- 如何对实验人员的化学气体吸入进行安全防护: - 规范与标准 3- 传统的防护工具 - 外排式通风柜 - 万向抽风罩 - 外排式储药柜 4- 新型通风柜和储药柜的介绍 - 无管道净气型通风柜 - 无管道净气型储药柜 5- 结论: 从传统做法转变到一个更安全,环保,节能的化学实验室 依拉勃® 中国 昆山开发区蓬朗六时泾路100号 Tel:0512-57814081 Fax:0512-57814082 www.erlab.com.cn 如果你想报名参加此研讨会请点击
  • 助力双一流建设,华科大-岛津合作实验室揭牌
    华中科技大学是全国知名理工科院校,同时也是双一流建设重点高校,而岛津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分析仪器制造商,其分析技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次,双方本着战略需要、优势互补的原则,决定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以期发挥双方优势力量,加强表面分析技术应用和创新开发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步伐。2017年12月1日,“2017年表面分析技术研讨会暨华中科技大学-岛津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隆重举行。 华中科技大学设备处李震彪处长、分析测试中心朱东风主任、宋武林教授;岛津公司大型分析仪器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林靖也先生、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经理洪波博士、大型分析仪器事业部华中区经理徐学武先生等出席揭牌仪式。在仪式上,华中科技大学李震彪处长首先发表致辞,对合作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指出双方共同组建合作实验室将更加有利于华科大分析测试装备的提高和分析水平的提高,作为合作基地也有利于研究生应用水平的提高,为人才培养出力。岛津公司林靖也先生致辞时提出,岛津公司倍加珍惜此次机会,为华中科技大学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与服务,同时他希望更多高校与岛津合作,为中国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华中科技大学设备处李震彪处长发表致辞岛津公司大型分析仪器事业部林靖也副事业部长发表致辞 双方领导在合作实验室协议书上签字双方领导为合作实验室揭牌 此次活动得到了全国众多高校表面分析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全国分析测试中心联合理事会会长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XPS专家谢景林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中心刘文齐教授、武汉大学分析中心童华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谢俊林教授、南昌大学分析中心万益群教授等出席活动。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安捷伦授予刘陈立研究员“思想领袖奖”
    2023年4月3日,中国上海——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刘陈立研究员荣获安捷伦“思想领袖奖”。该奖项将支持他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重点包括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理解生物基因回路,通过协同个体细胞功能特性构建可自我复制的合成细胞。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左)为刘陈立研究员颁发安捷伦“思想领袖奖”奖杯刘陈立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副院长,深圳理工大学(筹)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也担任中国最大的合成生物学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iSynBio)的创始人。他还是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首席科学家。刘陈立研究员的实验室致力于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基于“定量解析、合成重构”的研究思路,聚焦复杂生物系统形成过程的基本原理,合成生物系统的理性设计原理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工作。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在颁奖典礼上致辞刘陈立研究员所带领的深圳合成生物学团队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在重大原始创新、原创技术策源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合成生物学领域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旨在补齐该领域基础研究的短板,克服研发过程中的固有挑战,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刘陈立研究员带来题为《合成生物科学与产业》的主题报告刘陈立研究员表示:“很荣幸能够获得安捷伦思想领袖奖。合成生物学是国际前沿交叉科技领域之一,其产生的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将极大可能催生未来生物医药、食品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革命,我们也将持续着力探索,力争筑造深圳成为全球合成生物学科技高地。相信在安捷伦的支持下,在分析检测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帮助下,我们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将很快结出硕果,并以期可以推动合成生物科技取得关键性突破进展。”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Darlene Solomon 博士表示:“可以说,自人类发现 DNA 螺旋结构以来,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掀起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对于人类如何生产更具可持续性的产品,合成生物学这一革命性技术将带来深远影响。过去几年,安捷伦一直专注于合成生物学领域,为以刘陈立研究员为代表的前沿研究人员提供支持,突出体现了我们的一贯承诺。”参加颁奖典礼的双方嘉宾合影杨挺表示:“合成生物学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科学成果将为所有人带来巨大的价值。安捷伦很荣幸能够为刘陈立研究员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如基因研究解决方案、细胞分析解决方案、色谱和质谱解决方案等,助力刘陈立研究员及早实现他在中国塑造合成生物学研究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目标。”
  • 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
    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近期层出不穷的“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地沟油” 、“黄曲霉毒素”等事件向政府、产业界、学术领域再次发起挑战。   作为中国食品安全行业年度高层次、高水平和高质量的重要学术盛会,由北京食品学会和北京食品协会联合主办,太平洋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英文简称CBIFS)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每年都会吸引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科研机构和技术厂商出席,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食品安全技术推广平台。“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将于2013年4月1日-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大会名称:CBIFS 2013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   会议时间:2013年4月1日-2日   举办地点:北京• 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国家体育场鸟巢、水立方相邻)   主要参会代表:   • 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 卫生监督局(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药品检验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省(市)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科研院所、大学。   • 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乳制品及婴幼儿奶粉类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类 饮料及酒水类 肉及肉制品类 调味品及配料类 淀粉及淀粉制品类 水产加工品类 保健食品类 糕点食品类 方便食品类 综合食品类 其他食品类。   产品参展范围:   •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仪器、食品微生物检测仪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卡/试剂盒、食品金属元素分析仪器、食品营养及转基因成分检测仪器   • 食品检测样品前处理仪器、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食品检测仪器配件、耗材   • 食品安全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服务、食品生产加工仪器设备、食品添加剂与配料   • 食品消毒与清洁设备、食品保鲜与冷链设备、食品安全监控与追溯系统、其他应用解决方案。   主要讨论议题:   01.食品安全—分析化学技术 0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03.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   04.食品安全—色谱、质谱技术 05. 食品安全—样品前处理技术 06.食品安全—辐照加工技术   07. 食品安全—监控和信息技术 08. 食品安全—新产品与新技术 09. 农兽药残留分析   10. 重金属元素分析 11. 食源性致病菌分析 12. 生物毒素分析   13. 塑化剂筛查与分析检测 14. 地沟油筛查与分析检测 15. 牛奶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16. 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控制 17. 营养与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 18.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与安全应用   19. 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20. 食品供应链的管理与过程控制   备注:如有参加演讲报告的“非营利性科研单位专家”, 请务必和组委会提前确认预留时间,演讲内容须在以上20个专题研讨会范围之内。   因报告名额有限,同一单位须3人以上参会方可推荐其中1人代表登台发言。   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 凡 老师 手机:15910886126   电话:010-63815398 63854275 传真:010-63851905   邮箱:wf_bj@hotmail.com 网址:www.cbifs.net
  • 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集中亮相第六届食品安全大会
    2012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热点话题层出不穷,从老酸奶中被添加“工业明胶”、到白酒行业“塑化剂超标”、以及最近爆发的“速成鸡”安全性之争,一系列事件涉及到众多知名品牌的信任危机,更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学科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检测项目的技术攻关力度,让食品质检专业人员充分了解新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尽早熟悉新的检测步骤和仪器设备,提升检测技术水平,由北京食品学会和北京食品协会联合主办,太平洋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将于2013年4月1日-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CNCC)隆重举办。   目前,国内外诸多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著名厂商均已报名参加本次大会,如安捷伦、赛默飞世尔、默克密里博、布鲁克、AB SCIEX、BD诊断、德国莱驰、QIAGEN、IKA、培安、梅特勒-托利多、赛多利斯、西格玛奥德里奇、艾万拓化工、博纳艾杰尔、欧普图斯、迪马科技、莱伯泰科、勤邦生物、北京陆桥、智云达科技等,聚集了众多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先企业,将集中展示其新技术和新产品,发表技术演讲报告和应用解决方案。   大会精彩亮点介绍:   “1场”食品安全研究与发展大会主题论坛   “20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和重点问题专题研讨会   “60家”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和优秀解决方案参展商   “100位”食品界专家和行业顶尖企业登台发表精彩演讲报告   “1000多”食品行业人士齐聚北京—为您带来最前沿的食品安全分析案例。   大会主要讨论议题:   01. 食品安全—色谱分析技术 02. 食品安全—质谱分析技术   0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04.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   05. 食品安全—样品前处理技术 06. 食品安全—辐照加工技术   07. 食品安全—监控和信息技术 08. 食品安全—新产品与新技术   09. 农兽药残留分析 10. 重金属元素分析   11. 食源性致病菌分析 12. 生物毒素分析   13. 塑化剂筛查与分析检测 14. 地沟油筛查与分析检测   15. 牛奶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16. 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控制   17. 营养与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 18.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与安全应用   19. 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20. 食品供应链的管理与过程控制   如您有兴趣在第六届食品安全大会上进行产品展览或发表技术讲座,请尽快报名,展位数量和演讲时间段有限,先到先得,订完为止。   大会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 凡 老师 手机:15910886126   电话:010-63815398 63854275 传真:010-63851905   电子邮箱:wf_bj@hotmail.com 大会网址:www.cbifs.net
  • ​第六届P4议程强势来袭!产/医/研领袖金秋9月北京共话肿瘤精准诊断与用药!
    蓄势待发!9月2-3日,北京,P4 China 2022第六届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大会特设4大专场7大细分专题,60余位院士/监管/临床医生/科研权威专家与精准药企/诊断企业KOL领衔出席,与1000余位精准医疗领域行业精英代表齐聚现场,围绕肿瘤早筛早检、预后/耐药监测/病理、免疫/靶向药物等行业热点技术与话题,分享前瞻性研究新进展,探索肿瘤精准医疗技术开发与转化新方向!点击查看官网: https://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2限时团购特惠!扫码添加会议助手,获取优惠链接!会议日程重磅嘉宾阵容持续加码!【大咖云集:院士/监管/临床/科研KOL】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金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兼临床分子与免疫室主任李为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姚树坤,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顾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宋玉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副院长赵景民,解放军总院第五医学中心病理科主任王锡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林冬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姜艳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和吉大一院检验检测司法鉴定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秘书长于津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分子诊断中心主任陈文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曹永彤,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主任钟定荣,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邢金良,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美,中山大学教授,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韩轶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白凡,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研究员于文强,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高级PI,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曹罡,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孙坤,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先锋领袖:肿瘤精准药物&诊断企业】王玉坤,拜耳中国研发中心肿瘤转化医学负责人曾革非,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生物信息和生物标志物研究负责人沈志荣,百济神州全球转化研究及转化医学负责人、副总裁李福根,海和药物转化医学高级副总裁李静,再鼎医药转化医学及生物标志物执行总监季秦梅,第一三共转化医学负责人郭宝红,康宁杰瑞执行医学总监朱爱思,和铂医药临床生物标志物总监李文锦,罗氏中国生物标志物研发部血液肿瘤负责人刘小桥,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生物信息和生物标志物研究副总监汪笑男,世和基因集团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张之宏,燃石医学首席技术官姜傥,迪安诊断高级副总裁、董事钟晟,深圳泰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良禄,武汉艾米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严令华,桐树基因创始人、CEO于晓天,诺辉健康首席医学官李旭辉,敬善生物首席科学家陈实富,海普洛斯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楼峰,金橡医学CTO......更多重磅监管、临床、科研转化及产业技术嘉宾阵容持续邀约中! P4 2022议程重磅揭晓!【主论坛:监管动向/政策解读/行业前沿(9月2日上午)】• 肿瘤精准医疗现状与最新精准药物开发策略(拟)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 最新肺癌早筛早诊与未来精准医学策略李为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 肿瘤精准医疗LDT搭建规范及建议(拟)李金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兼临床分子与免疫室主任• 高端圆桌讨论:激流勇进,肿瘤精准生态圈升级之路• 产、学、研、医如何合作推进精准医疗• 申报注册痛点分析与LDT模式探索• 原料/仪器/底层技术的国产替代• 疫情下供应链建设与维护策略• 基因大数据考量与挑战• 投资视角【分论坛 A:肿瘤早筛/早检(9月2日下午-9月3日)】1、全/泛/多癌种普筛/筛查• 线粒体功能异常与肿瘤防治研究邢金良,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话题确认中IDT 埃德特• 话题确认中臻和• 全癌标志物的发现,应用与合作于文强,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高级PI,奕谱生物首席科学家• 基于MERCURY多组学液体活检技术泛癌种早筛研究进展汪笑男,世和基因集团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多癌种早诊早筛探索之路张之宏,燃石医学CTO• 泛癌种AI、溯源及早筛高敏感性/特异性突破与前瞻性研究严令华,桐树基因创始人CEO• 肿瘤早筛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实践姜艳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秘书长• 游离DNA片段化模式以及在泛癌种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孙坤,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2、单癌种早筛/早检• NGS液体活检在肺癌精准诊疗中的进展于津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诊断中心主任• 话题确认中肖飞,北京医院临床生物样本管理中心主任,兼卫健委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室主任• 基于多组学的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技术平台钟晟,深圳泰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基因诊断在甲状腺癌精准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姜傥,迪安诊断高级副总裁、董事• 单细胞高通量测序/时空分子医学与肿瘤精准筛查(拟)白凡,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员• 单细胞原位多组学检测技术的开发及运用曹罡,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医学中心副主任• 国内首个双靶点粪便DNA甲基化检测结直肠癌与最新应用(拟)张良禄,艾米森创始人• 新一代皮克级DNA甲基化检测与宫颈癌早筛早检最新应用开发(拟)李旭辉,敬善生物首席科学家• 多组学尿液液体活检技术在泌尿系统肿瘤早筛中的临床应用楼峰,北京橡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TO• 圆桌讨论:肿瘤前瞻性筛查技术开发与落地探讨• 泛癌种/多癌种VS 单癌种、小癌种• 多癌种筛查难点“器官溯源”• 更优甲基化策略• 早筛产品性能/合规性等难点突破姜艳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秘书长于晓天,诺辉健康CMO陈实富,海普洛斯集团联合创始人/CTO【分论坛 B:肿瘤预后/耐药监测/病理(9月2日下午-9月3日)】1、MRD检测/耐药/预后• 基于tumor-informed定制化panel的MRD监测与肠癌精准诊疗临床意见(拟)顾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话题确认中世和基因• 更灵敏血液瘤MRD监测突破与临床应用评估与建议陈文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 话题确认中元码基因• 圆桌讨论:肿瘤精准诊断中MRD开发机遇与技术挑战与突破• 前沿技术探索• 药企合作路径• 两大技术路线讨论分析(Tumor informed VS Tumor-agnostic)在临床监测应用的优势及局限性,应用瓶颈• 实体瘤和血液瘤的技术异同与开发• 精准诊断/医疗的临床落地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姚树坤,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原发性肝癌精准诊断、耐药与预后评估与治疗(拟)赵景民,解放军总院第五医学中心病理科主任2、病理诊断/分型/精准治疗• 肺癌靶向融合基因规范检测及应用林冬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 结直肠癌精准防诊治的策略与前景王锡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结直肠外科主任• 新型病理检查方法开发及临床转化——肿瘤精准分子病理及其智能分析钟定荣,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 话题确认中焦磊,佰诺全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分论坛 C:肿瘤免疫/靶向药物(9月2日下午-9月3日)】1、新兴免疫疗法/ICIs等免疫药物与Biomarker研究/伴随探索• 淋巴瘤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方向与策略的建议宋玉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副院长• 话题确认中基石生命•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in Multiple Myeloma Progression from Transcriptome Profiling李文锦,罗氏中国生物标志物研发部血液肿瘤负责人• Keytruda TMB-H泛癌生物标志物研究及伴随诊断开发刘小桥,默沙东中国研发生物信息和生物标志物研究副总监• 生物标志物及转化医学在肿瘤药物的早期临床开发中应用和考量朱爱思,和铂医药转化医学总监• 圆桌讨论:如何进一步加速差异化肿瘤精准免疫药物的开发?• Biomarker发现及转化• 转化医学研究• 新兴免疫疗法与精准开发曾革非,默沙东中国研发生物信息和生物标志物研究负责人郭宝红,康宁杰瑞执行医学总监• 新型溶瘤病毒M1的伴随诊断双标志体系颜光美,中山大学教授,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 话题确认中阅微基因• 话题确认中百奥智汇• 基因治疗推进精准医疗韩轶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 (Online)2、创新靶向药物与Biomarker研究/伴随诊断开发• NTRK抑制剂-拉罗替尼中国研发王玉坤,拜耳中国研发中心/拜耳中国肿瘤转化医学负责人• DS8201-ADC药物中转化医学与biomarker研究与开发季秦梅,第一三共转化医学负责人• KRAS-G12C靶向药物精准临床开发最新案例(拟)李静,再鼎医药转化医学及生物标志物执行总监• 药物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早期开发及临床设计思考张聪聪,瑛派药业生物标志物部门负责人• 圆桌讨论:伴随诊断/转化医学在肿瘤精准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意义与挑战探索沈志荣,百济神州副总裁,转化研究与转化医学负责人李福根,海和药物转化医学高级副总裁*以上更新截止至8月9日,最终议程以现场为准!实时嘉宾阵容与议程信息欢迎联系组委:191 0219 7578(同微信)【P4 招展/论坛组织工作全面启动!】1、对话科研及企业专家,共促精准医疗行业高效新发展!论坛开放特装展位,主题演讲、卫星会、晚宴赞助,插页广告,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供您展示肿瘤精准“诊+疗”产品与技术!详情欢迎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2、肿瘤界超强阵容集结令!P4演讲嘉宾火热征集中!演讲摘要/论文投稿,经组委评估并确认的嘉宾将享受以下福利:获得一张免费全程参会证;会议期间午餐券、嘉宾招待晚宴;在会议期间专享演讲嘉宾休息室;组委会官方宣传与推广。投稿邮箱:p 4china @bmapglobal.com 限时团购特惠!扫码添加会议助手,获取优惠链接!扫码即可咨询赞助/参会报名/演讲/往届报告/媒体合作等事宜。赞助/演讲/媒体合作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电话:19102197578(同微信)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2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86 136 6556 4971官网: www.bmapglobal.com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