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刘国诠

仪器信息网刘国诠专题为您整合刘国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刘国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刘国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刘国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刘国诠话题讨论。

刘国诠相关的资讯

  • 刘国诠、耿信笃获“中国生物医药色谱终身成就奖”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4月17日,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北京色谱学会主办,贵州医科大学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承办,贵州省药学会协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p p   开幕式上,由本届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宣布:为表彰为中国生物医药色谱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色谱老专家,大会特设“中国生物医药色谱终身成就奖”,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刘国诠研究员、西北大学耿信笃教授两位老先生获此殊荣。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获奖者都是生物医药色谱会的发起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bd0314b4-0a79-4535-9149-0d9db796e380.jpg" title=" IMG_573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c08ac7be-92d9-4454-9b50-33dd7c5edbbd.jpg" title=" IMG_5668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林昌虎研究员为刘国诠研究员、耿信笃教授颁发奖章。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刘国诠简介: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刘国诠,男,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963年8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系 1963-1976年, 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曾先后从事高分子化学及分析化学的研究 1976年9月至1981年7月调至毛主席纪念堂从事遗体保护工作 1981年7月至1983年7月,赴日本名城大学药学院访问研究 1983年7月回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1996年3月至8月,澳大利亚墨尔本Monash大学生化系访问教授。现从事于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 曾任“分析化学”杂志副主编、“863”生物技术领域第二主题专家组成员、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委员会会委员等。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主要研究领域及主要工作为: 1.复杂生化体系的分离纯化技术与材料 2.生物分子分子识别的研究 3.动态(原位、实时、在线)生化分析研究。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耿信笃简介: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耿信笃,教授,博士导师,现代分离科学研究所所长。198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导师。1981-1984年和1995年曾分别任美国普渡大学生化系和化学系客座教授。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科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1991年起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992年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并担任中国色谱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共有150篇论文SCI、EI和ISTP三大索引收录,截至2008年7月共有80篇被SCI收录论文引用768次。曾获两次国家级奖,5次省部级一等奖,一次国际金奖。拥有四项发明专利,经资产评估价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 /span /p
  • 刘国正:让更多海外人士了解“无废城市”建设的中国故事
    12月6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第五届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人民日报社举行。颁奖典礼上,人民日报海外网联合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共同启动“无废城市中国故事”短视频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主任刘国正、人民日报对外交流合作部副主任徐波、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副主任刘晓鹏、人民日报海外网副总经理石景才共同按键,启动了"无废城市中国故事"短视频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刘国正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废城市”建设不是固废治理的小事,而是关乎生态环境质量能否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大事。它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十四五”以来,全国共有20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规模和体量之大、覆盖区域面积之广、涉及人口数量之多,从世界范围来看绝无仅有,堪称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壮举。通过案例征集活动,希望能让更多海外人士了解中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成就和过程,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模式。"无废城市中国故事"短视频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旨在发掘和记录"无废城市"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追求低碳目标的成果。活动以短视频形式面向政府和企业征集"无废城市"建设创新案例、科普"无废城市"意义及理念,展示中国"无废城市"建设成果。
  •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的电子顺磁共振检测和污染特征研究——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国瑞研究员
    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仪是自由基检测的一种仪器分析技术。EPR在医学、生物、量子化学、物理学、环境以及化学领域等都有所应用。环境与健康是一个热门主题,其中,环境污染会导致怎样的健康效应,也是当下亟需回答的重要科学问题。电子顺磁共振在环境与健康研究领域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除高活性和短寿命的自由基外,环境中还存在寿命较长的自由基,被称为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EPFRs)或长寿命自由基。EPFRs是十多年前提出的概念,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稳定性,在环境中存留时间长,增加了生物体的暴露时长,易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引起细胞和机体损伤等,被认为是一类新型的环境污染物。而实际追溯到1900年,冈伯格发现的第一个自由基——三苯甲基自由基,也是长寿命自由基。目前关于环境中EPFRs的存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重视,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课题组逐渐变多。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国瑞研究员较早在国内开展了一些EPFRs相关的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日前,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到了刘国瑞研究员,他讲述了与EPR、EPFRs的故事。刘国瑞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两个方面: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二噁英、溴代二噁英、多氯萘和卤代多环芳烃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建立典型POPs的高灵敏分析方法,阐明了POPs在环境中的污染特征,发现一些潜在排放源并开展了机理和控制原理研究;2.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主要研究EPFRs的环境污染特征和转化机理相关的工作。被问到当初选择研究EPFRs的原因,刘国瑞介绍到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想要深入了解二噁英等POPs的分子机理,反应过程的中间体检测至关重要,使用顺磁共振技术可以检测反应过程中的自由基中间体,从而推断二噁英的分子机理。另一个原因是2015年基金委启动了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我们重点实验室江老师鼓励我去做大气细颗粒物里的自由基相关的研究工作,”刘国瑞说道,“2015年左右是北京雾霾天气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课题组采集了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样品,检测了其中的EPFRs,发现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中EPFRs有不同的分布,越细的颗粒物中吸附的EPFRs含量也越高,由此导致的潜在健康效应值得进一步关注。”该研究工作发表在当时环境领域的国际知名杂志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S&T)上。刘国瑞在EPFRs相关研究工作中主要使用了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和色谱/质谱联用两大类分析技术,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技术可检测未成对电子,即反应过程中的自由基中间体;色谱质谱联用可对反应后产物进行鉴定,用于研究生成机理。刘国瑞表示,未来希望能将电子顺磁共振和色谱/质谱仪器同时与化学反应器连接使用,同时检测反应中的自由基中间体并鉴定反应后的产物。实验室使用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器来自布鲁克的EMXplus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更多精彩内容请观看以下采访视频:
  • 【聚焦天隆】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莅临西安天隆调研指导
    3月30日上午,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莅临天隆科技,调研创新驱动发展情况。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及省直机关领导陪同调研。在天隆科技总经理李明、副总经理苗保刚等人的陪同下,刘国中书记一行参观了公司的产品展厅,听取了公司的发展情况、产品架构、应用领域,并详细了解了天隆产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李明总经理讲到,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天隆科技紧急启动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在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公布72小时后,快速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及生产,并推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从样本采集、核酸提取、PCR体系构建到核酸检测系列仪器、试剂及多种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第一时间送达包括湖北及武汉疾控中心、同济医院、协和医院、金银潭医院、方舱医院等在内的全国多个疾控中心及医疗机构,检出陕西、云南、黑龙江、四川等多个省份首个阳性病例,并助力绥芬河、舒兰、北京、云南、厦门、陕西、吉林等数次局地疫情。截至2022年2月,天隆科技已累计为国内外提供核酸检测仪器近4万台、试剂近4亿人份,为有效抑制疫情扩散和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刘国中书记就天隆科技参与合作的西安市核酸检测基地项目进行了解。李明总经理讲道,西安市核酸检测基地项目装备了天隆数百台核酸提取和检测设备,日核酸检测能力可达50万管(即10合1混采500万人,20合1混采1000万人),可在2天内完成西安所有人的核酸检测。刘国中书记希望天隆能继续加强自主研发,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拓宽检测范围,为疫病防控作出更大贡献。随后,刘国中书记还详细了解了天隆未来的产品规划及产业布局。李明总经理详细介绍了公司关于高通量流水线产品、小型便携式一体机、无人实验室等相关情况,以及在个性化用药和优生优育等领域的产业布局。李明总经理介绍到,天隆科技牵头承担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流水线式高通量核酸分析系统研制及应用的项目。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牵头重大研发项目,是国家赋予天隆的新使命,天隆将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项目开展,并大力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添砖加瓦。最后,刘国中书记参观了天隆生产车间,对公司生产能力、产品供应、遇到的困难等情况进行了询问。李明总经理说道,疫情期间,在省委、市委等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天隆克服人员紧缺、物流阻塞等难题,组织生产员工三班轮值,确保24小时坚守岗位,保障仪器试剂的最大化产能,供应全国和海外国家核酸检测产品需求。天隆还通过专车配送和专机运输的方式支援全国局地疫情,前不久天隆的产品就跟随陕西援吉医护人员,以航空包机的形式快速抵达疫情城市,助力当地疫情精准防控。天隆科技作为国内核酸检测领域的头部企业和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秦创原重要引进的科技企业,将发挥在细分领域的龙头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助力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为陕西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天隆会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和陕西的发展规划中,努力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开放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和科技创新“双向融合”、协同发展,为促进中国制造的崛起贡献力量。
  • 切向流过滤工艺主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
    切向流技术(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 TFF),又称错流过滤(Cross-Flow Filtration,CFF)料液以一定的流速在膜表面循环,小于膜孔径的物质可以透过膜到透过端,而大于膜孔径的物质会被膜截留,从而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级分离。相比于死端过滤,切向流过滤再循环料液流经膜表面,液体形成的“冲刷作用”冲洗整个膜表面,降低了膜孔堵塞及膜污染的风险,形成长时间稳定的膜过滤生产能力。 通过对切向流工艺中的操作参数及各种变量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过滤效率,同时降低物料成本,在达到产品质量要求的同时实现收率的最大化。一、膜的优化1、膜孔径选择通常用截留分子量(MWCO: molecular weight cutoff)表征孔径大小,但不同结构的分子,即使分子量相同,其分子粒径也有较大的差异。不同厂家使用的标定物质也会不同,因此实际使用时,截留率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希望目标物质透过膜孔,一般选择膜截留分子量为目标物质分子量的5-10倍或以上;希望目标物质充分截留,一般选择膜截留分子量为目标分子量的1/3-1/5。2、膜材质膜材质是切向流过滤工艺中的关键点,不同材质的过滤膜从化学性质、溶析出性质、机械强度、蛋白吸附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用户需要根据料液的性质、缓冲体系的要求等选择合适材质的过滤膜。3、膜面积膜面积决定了单次过滤工艺中所能处理的料液的量,所需膜面积的可以按照以下公式大致计算:膜面积=料液透过体积/(膜通量*工艺时间)例如对200L某料液进行10倍浓缩,要求超滤工艺在2小时内完成,假设使用的超滤膜对该料液的稳定通量为50LMH(升每平米每小时),则需要的膜面积计算为:浓缩料液透过体积=200L-200L/10=180L膜面积=180L/(50LMH*2)=1.8m2二、TMP优化TMP(Transmembrane Pressure)跨膜压,物质跨膜所需的驱动力,是工艺放大的基本和必要参数。在工艺起始阶段,增加TMP,可线性增加滤液通量,但随着凝胶极化层的形成,其对过滤的阻力会抵消TMP的作用。所以,优化的TMP取值应为凝胶层完全形成前的拐点最高值。简易TMP优化方法1、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向流速;2、切向流速稳定后设定一个较小的TMP值;3、在设定的TMP值下稳定运行5-10min 4、记录下此TMP下通量(LMH) 5、调整TMP值,每次增加1-2psi,重复步骤3、4;6、对不同TMP及运行的通量进行分析,即可找出比较合适的TMP。三、切向流速切向流过滤工艺中的切向流流速(进料速度)主要作用是减少凝胶层的形成,降低透过的阻力,提高通量。增加切向流速度将增加膜剪切力并通常会提高过滤速度,但是对于剪切力敏感的料液,过高的流速带来的高剪切力会对样品造成破坏。高切向流速的好处,一方面能在相同TMP下获得相对更高的通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凝胶层的形成。但是高切向流速也存在诸多不足,为得到高流速需要配置更大的泵及管路,这样就会使系统的滞留体积增加,也增加了固件的成本。另外,膜的通量达到最佳值时,即时进一步提高切向流速度,通量也不会有明显增加。Challenge Dream切向流过滤系统Challenge Dream系列是基于切向流过滤技术开发的一套全自动、集成化的过滤系统,搭载成器智造自主开发的Challenge Navigator流程控制软件,满足用户对切向流工艺的研发、中试、生产的需求。智能化、自动化系统预设多种自动化处理模式,浓缩、洗滤、冲洗等工艺方法,一键调用新增TMP优化程序,challenge Dream可以根据您的需求,在对新过滤膜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运行计算出最佳的TMP可用于研发及生产,灵活多用Challenge Dream系列切向流系统产品线完善,能够稳定的支持从工艺研发至中试放大及小规模商业化生产的所有需求数据电子化,稳定可靠优秀易用的Challenge Navigator软件提供智能化的操作界面和符合21 CFR Part 11的数据管理系统,保证了工艺的稳定和可重复性,参照商业化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操作方式以及程序架构,为生产工艺的缩小或放大提供了极大便
  • 流过生命之网:切向流超滤技术解锁GLP-1药物制备新境界
    2023年年底,Science期刊将GLP-1类药物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Science’s 2023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之首,同时,Nature也将GLP-1研究先驱 Svetlana Mojsov 评为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在商业层面,GLP-1类药物也无愧年度明星,2023年,诺和诺德旗下王牌产品司美格鲁肽大卖211.57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距离全球药王席位仅一步之遥。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GLP-1类药物因其卓越的降糖效果,成为了糖尿病治疗的新宠。然而,GLP-1的快速降解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为药物的广泛使用。为了克服这一挑战,在GLP-1药物的下游工艺中,切向流过滤技术(TFF)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精密的过滤过程,有效延长了GLP-1类药物的稳定性和半衰期,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一、关于GLP-1GLP-1全名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一种由肠道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在餐后迅速释放,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GLP-1的作用不仅限于此,它还能减缓胃排空速度,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从而帮助控制体重。然而天然的GLP-1进入体内后并不稳定,很容易被快速分解,因此人们一直在研发改进,想要生产一种长效的GLP-1药物。二、关于GLP-1药物GLP-1药物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链链接成的多肽类药物,其生产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分为生物发酵合成和化学合成两类。生物发酵合成通过大肠杆菌或酵母发酵表达包涵体,然后经过一系列收菌、破菌、变复性、澄清等步骤。化学合成法则通过固相或液相合成技术,将氨基酸逐个添加到生长中的肽链上。无论哪种方法,最终都需要通过层析、超滤等工艺步骤来纯化和调整药物的浓度。*科普小贴士: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能够模拟GLP-1作用的药物,它们与GLP-1受体结合,发挥降糖作用。与天然GLP-1相比,这些激动剂具有更长的半衰期,能够更持久地控制血糖水平。三、切向流过滤在GLP-1药物制备中的应用1、膜材质的选择在GLP-1的化学合成工艺以及后续的化学修饰中,通常会需要使用有机溶剂溶解反应物和产物,加速反应进程并促进产物的分离与纯化。常见的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酮和二甲基亚砜等。在这些溶剂中,纤维素材质展现出比聚醚砜更佳的兼容性,同时,纤维素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较低,这使得再生纤维素(RC)成为GLP-1超滤/透析(UF/DF)工艺中的首选过滤材质。2、膜孔径的选择GLP-1目标多肽的分子量为3.4KD,在超滤过程中,选择截留分子量的标准通常是目标分子量的1/3至1/5。基于这一原则,我们推荐选用1-2KD截留分子量的膜来进行浓缩和缓冲液的置换,以确保多肽的完整性和活性。3、下游工艺运用从工艺流程可看出,UF/DF参与了GLP-1下游工艺的很多流程,不仅起着浓缩、缓冲液置换等功能,还有效减轻了后续层析工艺的压力,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GLP-1药物和切向流过滤技术的结合,不仅提高了糖尿病治疗的效率,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更便捷的治疗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领域将不断涌现新的突破,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光明。
  • 华质泰科发布SICRIT 流过式介质通路放电源新品
    仪器简介: 流过式介质通路放电源(SICRIT® )为最新型原位电离源技术,是继实时直接分析源(DART)、解析电喷雾源(DESI)、液滴萃取表面分析源(LESA)等发源于“诺奖”级质谱技术如电喷雾(ESI)及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之后,新一代变革性的常压离子发生技术。SICRIT(Soft Ionization by Chemical Reaction in Transfer)仅利用电极放电瞬间激发和离子化质谱入口端流路上的气态化学物质,来实时识别流入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形态,无需(像传统液质依赖的ESI那样依赖溶剂)使用溶剂及任何辅助性气体,直接实现快速、广谱、灵敏、高通量的准确定量、定性、溯源、筛查、或聚类分析。该技术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Renato Zenobi 教授课题组最先发明,继由德国 Plasmion 公司的 Jan Wolf 博士和 Thomas Wolf 博士二次创新并商业化。SICRIT 具备无歧视和快速广谱软电离有机成分(极性、弱极性、非极性)尤其是中性(如烷烃)或几无极性的难电离化合物(如多环芳烃 PAHs)的特长,结合使用 ① 串联四极杆(QQQ)质谱,依靠 QQQ 的 MRM/SRM 多反应监测功能,实现高灵敏度(达 ppt 即 pg/mL 到 ppb 即 ng/mL 级别)的靶标定量如化学毒物分析、农兽药检测,或示踪分析如新生儿筛查、化学品迁移;或 ② 高分辨质谱(HRMS),如轨道阱质谱 Orbitrap、Q-Exactive、飞行时间质谱 QTOF 等,以高分辨率(达几万至几十万分辨)和高质量准确度(1-2ppm)的特性,结合当今质谱已经具备的快速扫描(每秒达10-20张全谱)和极速正、负切换功能;或 ③ 移动便携或小型车载多级质谱,如曾用于航天的 MT50 小型便携质谱仪(不到35公斤),实现高灵敏度的化学品、食品药品、农副水产品、材料固废、或复杂基质体系如生物体液或组织内上百种痕量、超痕量的有毒有害、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快速筛选、快速鉴定和高通量定量定性分析,大大提高实验室效率、分析检测能力及设备与人员的投资回报率。技术原理: 质谱为当今分析检测界的顶级化学分析鉴定技术,大小分子的定性定量常可“一锤定音”。质谱仪大体分四大类:① 气质(GCMS)的离子发生方式多依赖电子轰击源(EI),用于挥发性的中性或极弱极性小分子(800Da 以下)的 GC 分离后分析,技术成熟但需时很长;EI 离子化很硬(70eV),完整的分子离子很难保留,多靠子离子碎片库检索但因缺少完整分子离子信号,常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② 液质(LCMS)的质谱仪真空腔内的离子分离检测部分发展很快,但传统 LCMS 的离子发生多依赖 ESI 或偶尔利用 APCI,涵盖极性和中弱极性分子,但对极弱至非极性分子代谢物难以覆盖造成漏检,曾经出现过的 APPI 光喷雾技术应用面狭窄操作繁琐,很难普及。ESI 需要 LC 分离因而需时也长,近来 DART、DESI、LESA 等技术对 LCMS 的性能提升巨大,实现了原位快速分析和成像应用,无论是 ESI,APCI,还是 DART、DESI、LESA 等,都是利用外力(气、液、电)和正压力方式促成化合物解离并离子化;即使 DART 已经剔除了溶剂的使用,和实现了无损检测,但离子发生依然需要高纯氦气或氮气等载气辅助,气体的供应及车载运输是许多应用场景的瓶颈因素。液质 LCMS 是有机生物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质谱技术,占每年质谱新装机总量的一半左右。③ 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用于部分无机物检测;④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MS)多用于微生物鉴定和搜库识别,库的局限性和基质的非匹配性信号丢失是其中的限制性因素之一。MALDI 后端的质谱传统上为 TOF 类飞行时间质谱,分辨率和定量有些瓶颈,是为限制性因素之二。当今的 APMALDI 常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可灵活串接 Orbi 类高分辨质谱、QTOF 类飞行时间质谱、或 QQQ 类高灵敏度三级四极杆类定量质谱,实现了常压高通量分子量测定和结构鉴定,及常压原位质谱成像。质谱仪包括四大部分:离子发生器、离子分离器(真空腔内)、离子检测器(真空腔内)、数据处理器。离子发生器如电喷雾(ESI)等当红技术解决了有机和生物分子自常压状态解离生成离子信号的世纪难题,每年仅中国即进口三千多套带有 ESI 离子源的质谱设备。ESI 的瓶颈是必须在溶液状态下操作,样品需首先必须溶解成液态。但 ESI 本身有离子竞争和抑制或选择性歧视的内在缺陷,即使结合 LC 液相分离(又需要长时间完成)也难以消除离子抑制和极性歧视。原位质谱(Ambient Ionization MS)更进一步!连接 AI 原位源的质谱整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保持了 LCMS 质谱仪部分的优势,但速度和效率比 LCMS 液质或 GCMS 气质提高近 30-1000 倍(平均每样品3~10秒),硬件成本降低近一半,耗材及使用成本降至 1/4 以下,还不算因用时大大缩减而节约的人力物力投资和机会成本。传统的离子化方法中,分析物在被传输到质谱之前发生电离。因此,不可避免在离子传输到质谱的期间发生离子排斥和中性粒子损失现象。而 SICRIT 是在常温常压下,流过式物质经放电发生介质通路放电和光电离,产生分子离子,继而以质谱或串联质谱的自真空负压吸入,实现瞬时检测。该技术不需要引入其他气体、溶剂、试剂来影响离子的形成过程,真正实现直观、直接、快速、在线分析。在毒化、食药、组学、临床、风味等有机分子的分析检测领域,SICIRT 是原位源家族的最新优选技术,即可直接在线分析气态或风味物质分子,不再特别需要对样品进行冗繁的前处理或耗时昂贵的色谱分离,也可以和顶空分析(包括静态顶空、顶空固相微萃取)实现高灵敏度检测,更可以和气相(GC)及微纳流液相(microLC、nanoLC)等实现在线软电离广谱无歧视(有别于 ESI 的歧视性离子化)检测分析。通过结合前端自动化高通量样品注入方式,SICRIT 结合后端串联质谱(MS/MS)、高分辨质谱(HRMS)或移动便携(Portable MS)或小型车载多级质谱,能充分实现几秒内的快速、高通量、在线样品分析,大大提高大批量样品的瞬时定量和定性检测能力。SICRIT® 典型客户包括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瑞士联邦民防局(FOCP),德国曼海姆大学仪器分析研究所,瑞典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 SE)等,旨在毒物/滥用药、物证和化学武器分析、气味鉴定、环境污染监测、食品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运用在未知样品的非靶标筛选以及代谢组学样品的分析。设备主要用途: SICRIT 结合后端串联质谱(MS/MS)、高分辨质谱(HRMS)、移动便携(Portable MS)质谱、小型(miniMS)质谱、或车载(Field-Deployable MS)质谱,能充分实现几秒内的实时快速、灵敏高通量、无损在线样品分析,大大提高大批量样品的瞬时定量和定性检测能力。SICRIT 与串联质谱如 QQQ 和 QTRAP 质谱仪(MS/MS)、QTOF 和 QE 等高分辨质谱仪(HRMS)、MT50 和离子阱等小型质谱仪联机,利用广谱无损无歧视的原位采样和原位软电离、极简或不必的样品预处理需求和省却冗长的色谱分离等待、高灵敏度的 MRM/SRM/SIM 多反应离子检测、中性丢失扫描、前端离子扫描、子离子扫描、高分辨率识别、高质量准度鉴定等功能,实现凝固态、气态、液态或气味样品如毒物、食药、农品、材料、保化、环境、临床等复杂基质样品中成百上千种痕量、超痕量的化学毒剂、药物、生物标志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代谢物、营养或功能性成分的快速筛选、快速鉴定和高通量快筛和高敏定量分析,大大提升测样服务报告速度、数据质量、和学术水平。SICRIT-MS 的优势还包括非歧视性地同时电离中弱极性、非极性的痕量及超痕量的靶向或非靶向标志物分子,大大提升分子检测覆盖率、特异性、和识别灵敏度。利用快速产生的海量大数据辅以统计学分析,识别化学毒物、风味物种、协诊关键疾病变化(包括健康与病症识别)、监控食药掺伪、和药物分布与毒物迁徙,获取材料、食药、及动植物组织中的化学及生物分子空间分布(成像)信息。创新点介绍:和液质 LC-ESI-MS 及 GC-EI-MS 联用相比,SICRIT-MS 具备诸多优势,使质谱分析 “更软、更直接、更快速、更经济”。例如:(1)直接分析:SICRIT 基本不需要样品制备,样品分析时间很短(1秒内),满足了现代社会对高通量样品快速分析的需求;(2)操作简便、节省人力:SICRIT 不需要调节源的参数,不需要专门时间和知识去优化操作,直接获得分析结果;(3)绿色、低碳:分析过程几乎不需要化学溶剂,甚至不需要任何载气,耗能少,减小钢瓶等配件使用,更方便车载便携,且减少了外来污染源;(4)可在常温常压下分析液态、及气态样品,或来自任何形状样品(比如药片、叶子、咖啡豆、食品、农产品、水产品、玩具、包材)的气味或风味。(5)能同时离子化中性、中极性、和弱极性的活性化合物、药物、毒物、和残留有机物。对中性化合物如烷烃、芳香烃等难电离组分同样灵敏有效,且不需像 ESI 或 MALDI 那样必须先行溶解样品;(6)不产生加合盐离子,离子信号仅包括所有能离子化的待测组分的单电荷离子,简化定量分析和谱图解析;(7)保持分子离子完整性,无碎片,简化谱库制定、定量和谱图解析;(8)样品分析非常简便,只需将样品手动或自动置放于装配在质谱仪离子采样口前端延伸线上 SICRIT 的入口即可瞬时在线产生信号。不需要调节任何参数,操作异常方便,实现全自动和现场分析;(9)和众多主流质谱厂商(如 SCIEX、Agilent、ThermoFisher、Bruker、Shimadzu 等)各种类型的质谱仪如飞行时间、离子阱、三级四极杆及各类混联质谱联用。仪器或技术设备名称:“流过式介质通路放电源 – 串联或高分辨质谱系统(SICIRT-MS/MS或SICRIT-HRMS)”或 “流过式介质通路放电源”,作为已装机的质谱仪的升级配件品牌与型号:SICRIT® 生产商为 Plasmion(德国);中国独家总代理为华质泰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型号: a) SICRIT® SC-20X 基础配置,含源、控制器及耗材配件;b) SICRIT® GC/SPME Module 加在线 SPME 模块配置c) SICRIT® GC, GC/SPME Module 加在线 SPME 及 GC 恒温桥模块配置安装尺寸或功率:SICRIT 安装尺寸约 250 x 180 x 80mm,自重 2.4 kg公斤。功率没有特殊要求。不需要额外气瓶、不需要流动相、不需要液相色谱仪和色谱柱等耗材。创新点:和液质 LC-ESI-MS 及 GC-EI-MS 联用相比,SICRIT-MS 使质谱分析 “更软、更直接、更快速、更经济”。 (1)绿色、低碳:分析过程几乎不需要化学溶剂,甚至不需要任何载气,耗能少,减小钢瓶等配件使用,更方便车载便携,且减少了外来污染源; (2)可在常温常压下分析液态、及气态样品,或来自任何形状样品的气味或风味。 (3)能同时离子化中性、中极性、和弱极性的活性化合物,对中性化合物如烷烃、芳香烃等难电离组分同样灵敏有效,且不需像 ESI 或 MALDI 那样必须先行溶解样品; (4)不产生加合盐离子,简化定量分析和谱图解析; (5)样品分析非常简便,只需将样品置放于装配在质谱仪离子采样口前端延伸线上 SICRIT 的入口即可瞬时在线产生信号。不需调节任何参数,操作异常方便,实现全自动和现场分析; (6)和众多主流质谱厂商各种类型的质谱仪及各类混联质谱联用。 SICRIT 流过式介质通路放电源
  • 韩国13万进口食品包装中检出塑化剂 超标300倍
    记者从市检验检疫局获悉,一批从韩国进口的塑料食品包装袋塑化剂超标300倍。为避免这批塑料包装袋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检验检疫局依法予以销毁。记者探访市场发现,虽然限塑令实施已4年了,不合格的劣质塑料袋依然十分畅销。   进口食品包装袋塑化剂超标   近日,市检验检疫局对一批从韩国进口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进行检验时,发现该批货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超出国家标准限量要求的300倍,这让检验人员十分吃惊。   市检验检疫局包装科杨科长告诉记者,该批产品从韩国进口时检验报告是合格的,青岛这家进口企业的负责人也十分纳闷,认为不可能存在问题,“包装盒的检测一般是按批次抽检的,由于温度等方面因素影响,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包装袋塑化剂含量会有很大差别。 ”杨科长表示,该批包装袋不符合国家技术性法规要求,这是青岛地区首次在进口食品包装中检出塑化剂超标。   据了解,这批包装袋共有13万个,是青岛一家企业进口用来包装小食品用的,案值4.4万多元。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检验检疫局依法对该批不合格产品予以销毁,同时,迅速采取多种措施防控,加大检验排查力度,对多次检出问题的国外供货商实施重点审核和查验,要求进口商健全塑料包装盒进口和销售记录,完善进口包装盒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长期摄入塑化剂容易致癌   青岛卫生学校高级化学讲师刘国强告诉记者,塑化剂又叫增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的添加剂,因此常出现在柔软的塑料制品中,如塑料袋、软塑胶沐浴玩具、充气玩具等,塑化剂并非仅指邻苯二甲酸酯,其种类繁多,各种塑化剂之间毒性数据差别也很大。其中部分塑化剂属于安全可食用类型,如大豆油中就含有此类环氧大豆油塑化剂。但此类塑化剂总数仅20余种,其余大部分均禁止添加进入食品,就算进行食品包装也有严格限制条件。   刘国强表示,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以60公斤体重的成人为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分别认为,每人每天摄入1.5、2.4和3.0毫克及以下的邻苯二甲酸二酯是安全的,“塑化剂具有致癌作用,如果长期摄入肯定会损害健康。 ”   据了解,目前我国关于塑化剂的安全标准尚未出台,而欧盟对此则有严格标准:玩具中一律不允许含有邻苯二甲酸酯(DEHP)、邻苯二甲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苯基丁酯(BBP),将之定义为再生有毒物质。
  • 赛多利斯推出全新产品——SARTOFLOW® Smart台式横向流过滤系统
    2016年1月20日,赛多利斯生物工艺解决方案部门赛多利斯斯泰迪(SSB)宣布推出SARTOFLOW® Smart台式横向流过滤系统。SARTOFLOW® Smart台式横向流过滤系统适用于疫苗、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等生物制品下游工艺中的横向流超滤、净化的应用。该系统可在过程开发、临床试验等实验室环境中灵活使用。赛多利斯台式SARTOFLOW® Smart横向流过滤系统  SARTOFLOW® Smart台式横向流过滤系统配备了四活塞隔膜泵和大范围的流量,膜面积从50cm² 至0.14 m² 。  SARTOFLOW® Smart台式横向流过滤系统配备了先进的DCU-4 触摸式控制单元,可与赛多利斯公司生物反应器的BioPAT® ,MFCS-4数据采集控制软件兼容。其触摸屏可以提供即时访问所有关键工艺参数、显示控制、报警等功能。  SARTOFLOW® Smart台式横向流过滤系统的操作系统有着独特的设计,一个7英寸的触摸屏,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与操作人员互动,并给予指导。用户可以选择预先设定的参数,自动运行浓度、透析过滤、冲洗、填料、排水、冲洗步骤和皮重功能。  “SARTOFLOW® Smart台式横向流过滤系统是横向流过滤发展的一款里程碑产品。它结合了先进的技术和一般情况下只有过程系统可应用的设置。拥有特别宽的膜面积工作范围,可以作为研发优化试验和cGMP生产的完美工具”赛多利斯斯泰迪台式横向流过滤系统专家Marc Jenke博士说道。  编译:张葳
  • 2020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通知 (第二轮)
    p style=" margin-r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33px"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2020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通知(第二轮)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7px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主办单位: /strong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nbsp /p p style=" margin-top: 17px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承办单位: /strong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nbsp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第& nbsp 12& nbsp 届年会—2020& nbsp 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年会将于& nbsp 2020& nbsp 年& nbsp 12& nbsp 月& nbsp 25& nbsp ~ 27& nbsp 日(会议时间可能根据疫情发展调整)在吉林市举行,会议地点为吉林市世贸万锦酒店(吉林市船营区江湾路2号),会议期间将同时将召开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一、会议征文专题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多相流测试基础理论&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多相流动机理与工程应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颗粒和液滴测试技术&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能源多相流及其测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反应过程多相流测试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石油与动力工程多相流测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微纳多相流的特性和测试&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航空航天多相流系统测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悬浮液系统测量&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多相流测试新机理和测试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多相流信息处理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过程层析成像和流体可视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智能仪表和监控系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多相流数值计算与实验测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多相流测量技术工程应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多相流其他相关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二、组织机构(姓氏拼音顺序)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大会主席: /strong 周怀春、周云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组织委员会: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主席: /strong 洪文鹏、李洪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副主席: /strong 蔡伟华、曹瑞峰、姜铁骝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委员: /strong 杜长河、董楠航、范 & nbsp 晶、郭 & nbsp 帅、侯延栋、李浩然、刘国伟、牛晓娟、宋粉红、王禹晨、杨 & nbsp 宁、于 & nbsp 洋、颜廷志、郑建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三、会议日程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初步日程: /p p /p table border=" 0" cellspacing=" 0" style=" border-collapse:collapse " width=" 567" data-sort=" sortDisabled"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89"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rowspan=" 2" colspan=" 1" p 12& nbsp 月25& nbsp 日(周五) /p /td td width=" 378" valign=" top" colspan=" 2" rowspan=" 2"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多相流测试会议代表报到、注册(全天) /p /td /tr tr /tr tr td width=" 189"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rowspan=" 2" colspan=" 1" p 12& nbsp 月26& nbsp 日(周六) /p /td td width=" 76"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上午 /p /td td width=" 30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 /p /td /tr tr td width=" 76"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right:29px margin-left:0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6px" 下午 /span /p /td td width=" 30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分会场报告 /p /td /tr tr td width=" 189"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rowspan=" 2" colspan=" 1" p 12& nbsp 月27& nbsp 日(周日) /p /td td width=" 76"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上午 /p /td td width=" 30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分会场报告 /p /td /tr tr td width=" 76"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right:29px margin-left:0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6px" 下午 /span /p /td td width=" 30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技术交流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四、投稿须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出版论文摘要集。投稿时,& nbsp 请将摘要& nbsp word & nbsp 版以电子邮件的附件形式发送至会务组邮箱neepumtmf@163.com。以便制& nbsp 作成论文集,供大家交流学习。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后将推荐部分优秀论文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或《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会议增加优秀论文评选环节,被评为优秀论文的作者会颁发优秀论文证书。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论文摘要见附件1,投稿截止日期:2020& nbsp & nbsp 年11月15& nbsp 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五、联系方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联系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曹瑞峰 电话:13944237687& nbsp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Email:& nbsp neepumtmf@163.com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李浩然 电话:1884645242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杜长河 电话:15664873602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李洪伟 电话:15948608633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nbsp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020年9月2日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附件: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text-indent: 2em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9/attachment/6a7d61c3-b251-4b2d-bff5-d12608be4bfc.doc" title=" 附件1 论文详细摘要模版.doc" style="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 附件1 论文详细摘要模版.doc /a /p
  • 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回看视频送上!错过直播请看这里
    仪器信息网讯 2022年9月27日,由仪器信息网仪器信息网、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联合举办的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 2022)顺利召开顺利于线上召开。会议围绕磁共振 (MR) 技术、核磁共振(NMR)技术、顺磁共振(EPR/ESR)技术、低场核磁(LFNMR)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四大会场展开,共邀请22位专家进行成果分享。会议首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杨海军进行会议致辞。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向俊锋、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王申林、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刘国全、清华大学副教授李勇分别担任四个会场主持人。会议回放》》》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2022)9月27日磁共振(MR)新技术及其应用会议主持向俊锋中科院化学所 研究员09:00--09:10会议致辞:磁共振硬件和技术应用,哪个更重要?(观看回放)杨海军清华大学 高级工程师09:10--09:40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及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观看回放)侯广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09:40--10:10多核超极化磁共振成像李海东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10:10--10:40布鲁克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在探头方面的最新进展(观看回放)姜松子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布鲁克核磁应用专家10:40--11:10零场电子顺磁共振谱学(观看回放)孔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特任研究员11:10--11:40《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波谱分析》—编写进展和展望(观看回放)扶晖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09月27日核磁共振(NMR)技术及其应用会议主持王申林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14:00--14:30各向异性参数的测定及在有机小分子构型分析中的应用雷新响中南民族大学 教授14:30--15:00液体核磁共振方法在研究蛋白质结合机制中的应用曾丹云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15:00--15:30日本电子最新核磁技术(观看回放)叶跃奇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AI事业部NMR技术总监15:30--16:00MOF材料中金属离子分布的解析(观看回放)徐骏南开大学 副教授16:00--16:30溶融动态核极化(dDNP)谱仪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观看回放)黄重阳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17:00--17:30液体核磁技术在天然产物识别中的应用(观看回放)王姝麒山东大学 高级实验师09月28日顺磁共振(EPR/ESR)技术及其应用会议主持刘国全北京大学药学院 研究员09:30--10:00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6K超低温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应用(观看回放)杨海军清华大学 高级工程师10:00--10:30半导体催化材料机理研究中的顺磁共振李骥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项目研究员10:30--11:00布鲁克顺磁共振新进展(观看回放)方勇布鲁克顺磁共振新进展11:00--11:30 基于EPR的LMCT反应机理研究 (观看回放)蒋敏 杭州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 09月28日低场核磁(LFNMR)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他会议主持 李勇 清华大学 副教授 14:00--14:30 基于光泵式原子磁力计的非接触检测方法 胡一南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14:30--15:00 如果核磁有了 光 (观看回放)文祎 牛津仪器 应用科学家 15:00--15:30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中电子自旋的锂离子量子传感 (观看回放)孙磊 西湖大学 副教授 15:30--16:00 Spinsolve台式核磁用于在线反应监测 (观看回放)杜婧雯 青岛腾龙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工程师 16:00--16:30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 基材料 中的理论模型及应用 (观看回放)李文郁 清华大学 博士后 17:00--17:30 植物特有插入序列诱导膜融合机制的核磁共振研究 (观看回放)赵晓丽 山东职业学院 教授
  •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第一轮通知)
    2011年9月21~24日,上海   一、会议主题: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环境化学研究发展迅速,在化学污染物的检测、环境行为、演变趋势、生态效应、毒理与健康风险和控制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环境化学界群星璀璨、新人辈出,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为进一步交流环境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环境化学发展的战略方向,促进环境化学研究的创新,经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研究,定于2011年9月21~24日在上海隆重举行“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The 6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6th NCEC)。   本次大会是“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每两年一次的环境化学大会的延续。前五次大会分别于2002年在杭州(浙江大学承办)、2003年在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承办)、2005年在厦门(厦门大学承办)、2007年在南京(南京大学承办)和2009年在大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召开。这些会议得到了我国环境化学同仁的积极响应,在主办单位的精心组织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促进了环境化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了我国环境化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承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 2010年成功举办了世博会,是国际金融、航运和文化产业中心。这里气候宜人,交通方便,海陆空运便捷。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将根据环境化学学科的最新进展而设置多种议题,举办环保与分析仪器展览、学术论文报展、研究生专题报告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做大会和分会报告。会议主题是“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将充分体现“创新、参与、合作、前瞻”的会议宗旨,促进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推动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合作,加快环境化学的科学建设与人才培养。   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本届环境化学大会也是中国化学会组织的“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活动的一部分。化学的发展会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环境化学的发展与普及将使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热忱欢迎和期待各位同仁2011年9月相聚于上海“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二、学术委员会   名誉主任:徐晓白   主 任:江桂斌   秘 书 长:郑明辉   委 员(以姓氏音序排列):蔡宗苇,柴之芳,陈建民,贺 泓,冯新斌,贺克斌,葛茂发,郝吉明,郝郑平,贾金平,江桂斌,蒋新,李发生,李国刚,林群声,刘国光,刘维屏,彭平安,全燮,孙成,孙红文,陶澍,田洪海,王春霞,韦朝海,魏复盛,吴永宁,许宜铭,尹大强,余刚,俞汉青,袁东星,臧文超,张爱茜,赵进才,郑明辉,周炳升,周启星,朱利中,朱彤   三、组织委员会   主 席:李和兴、陈建民、贾金平   委员(以姓氏音序排列):仵彦卿、李辉、李贵生、刘国华、路勇、吴中标、杨新、杨仕平、尹大强、袁雯、张金龙、张春雷、郑明辉、周琪   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承办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协办单位:上海市环境学会   上海市化工园区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化学》杂志   赞助单位: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卓悦化工公司   五、会议主要议题   1.大气污染化学与控制技术   2.水污染化学与控制技术   3.土壤污染与修复、固体废物处理   4.生态毒理与健康效应   5.理论环境化学、环境模型   6. 环境分析方法与标准   7.污染控制化学、环境友好过程与绿色化学   8. 环境管理与政策   六、会议组织   1、会议时间:2011年9月21~24日,21日全天报到,24日下午可以离会。接收递交摘要时间:2010年11月1日~2011年7月15日   2、会议地点:上海市嘉定区唐朝大酒店。   3、摘要及论文提交:摘要限制在A4纸1页之内。请按照“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网站上的摘要模板准备,并通过网络提交摘要。大会将优选一些论文在“环境化学”期刊上以专辑的形式优先发表。希望在“环境化学”上发表的论文作者,请同时提交全文。所提交的论文,须是未曾发表的结果,并依据“环境化学”期刊的格式要求撰写。   4、学生奖励:会议设最佳研究生报告奖10人,最佳展板奖10人。   5、注册截止日期为2011年8月20日,请通过网上注册。欢迎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交注册费,正式代表注册费为900元,学生代表为600元(报到当天核对学生证),银行转交注册费的截止日期为2011年8月20日。   开户行及帐号: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农业银行徐汇支行桂林所033872-08017004511, 请在汇款备注里标明“2011年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字样,并将存根扫描后,务必以电子版形式发到jianzhu@shnu.edu.cn ,经会务组确认后方为汇款成功。   交 通:近地铁11号线上海赛车场站(3号口出)   如果现场交纳注册费,正式代表为1000元,学生代表为700元。   注册费包括租用会场和会务设施、印刷摘要等费用。参会代表的旅费和住宿费自理。   6、会后考察:两条路线1-苏州,2-杭州。参观费另付,提前报名,自愿参加。   七、会议秘书组   联系人:   朱 建 老师,13564705849 email: jianzhu@shnu.edu.cn   霍宇凝 老师,13601862218 email: huoyuning@shnu.edu.cn   通讯地址: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邮编:200234   电话:021-64322272 021-64322642, 传真:021-64322272   网址:www.EnvironChem.org
  • 【国仪顺磁学院】成立!科研人“上分”必看“秘籍”!
    EPR技术原理及检测优势如何?EPR的物理原理与核磁共振相似,但EPR测量的是未配对的电子,而不是质子或其它核自旋,能够对材料、化学试样和生物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研究。 EPR在自由基检测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是一项快速的、直接有效的技术,可通过探测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和分子(即顺磁性),提供对其它不可见现象的洞察,这使其明显区别于其它波谱技术。 EPR适合检测的环境污染物有哪些?EPR技术尤其适合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和光化学过程的表征,在环境领域,可以体现在水处理、大气污染形成、POPs催化降解过程中自由基的追踪和对比等。例如,对于POPs 处理过程中的自由基检测,EPR具有原位无损等优势,在降解POPs的机理研究当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国仪顺磁学院成立,2月23日云相聚!一众大咖,花样做“科研”作为波谱学的重要分支、电子自旋和轨道的直接表征工具,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作用。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三方合办了【国仪顺磁学院】,学院具备了雄厚的科研基础。2023年2月23日,仪器信息网3i讲堂将全程线上直播国仪顺磁学院首发仪式,以及“EPR与环境污染物检测线上交流会”精彩内容。多位权威专家将出席,并在线分享EPR在水处理、环境持久性自由基检测、光催化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成果,限时免费云参会!高级专家研讨会,免费参会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iqtekepr230223/14:00--14:15国仪顺磁学院首发仪式主持人14:15--14:25开场致辞Ι王鹏飞 中科院自主研制国产仪器示范中心 副主任14:25--14:30开场致辞ΙΙ杨海军清华大学化学系 高工14:30--14:50EPR与新型三重态光敏剂研究赵建章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教授14:50--15:10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生成机理与污染特征及EPR技术应用刘国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15:10--15:15抽奖环节主持人15:15--15:35EPR对水处理高级氧化自由基的精准识别陈龙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15:35--15:55EPR对光催化过程中自由基产生的追踪与比较孙琼青岛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15:55--16:15EPR技术在水污染控制高级氧化技术研究中的应用黄荣夫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研究员16:15--16:35利用EPR揭示儿茶素驱动铁循环活化过碳酸盐降解土壤中石油烃的机制研究张桐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博士16:35--16:40抽奖环节主持人16:40--16:50国仪量子EPR产品及定量EPR技术介绍赵新星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高级应用工程师16:50--17:00EPR实验操作演示:环境修复中典型光催化实验何于凤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7:00--18:00EPR图谱解析答疑苏吉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 教授
  • 202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8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583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89人,化学部9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9人,地学部83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2人,技术科学部96人,另有特别推荐领域有效候选人45人。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55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66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78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3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2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3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5人,农业学部89人,医药卫生学部85人,另有特别通道有效候选人34人。公告如下: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工作已经结束。经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十次会议审议,中国科学院党组审定,确认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将有效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中国科学院2023年8月31日关于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提名工作已经结束。经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审议,中国工程院党组审定,确认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将有效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 中国工程院2023年8月31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共655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66人序号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提名人/提名渠道1陈建敏1959年6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协2陈善广1962年12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科协3陈学东1963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林忠钦4陈勇1967年8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吴光辉5崔平远1961年11月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协6丁水汀1967年11月中国民航大学中国科协7丁希仑1967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协8董瑶海1966年3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中国科协9冯军1966年10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唐长红10高仕斌1964年11月西南交通大学田红旗11高自友1963年9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协12何清华1946年3月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王振国、项昌乐13赫晓东1961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学东14黄田1953年7月天津大学金东寒、王树新15姜春兰(女)1962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邹汝平16焦宗夏1963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华勇17柯映林1963年2月浙江大学中国科协18匡光力1961年9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协19雷丙旺1966年6月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协20李春明1964年3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一研究所杨树兴21李德才1965年12月清华大学李克强22李涤尘196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协23李东1967年6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王国庆24李建斌1962年10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协25廉玉波1964年4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李骏26凌文辉1968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朱坤27刘成良196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协28刘春跃1962年3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五〇试验场中国科协29刘飞香1962年4月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曹喜滨30刘永泉1963年6月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尹泽勇31龙伟民1966年9月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王华明/中国科协32梅雪松1963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协33孟光196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协34宋保维1963年7月西北工业大学邱志明35孙立宁1964年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协36谭家华194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李培根、何琳37谭永华1963年6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侯晓38唐涛1963年2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协39童水光1960年9月浙江大学单忠德/中国科协40王彬文1974年10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中国科协41王成勇1964年12月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协42王海峰1964年10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樊会涛43王建华1954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丁烈云44王军1963年11月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丁荣军45王克鸿1963年2月南京理工大学付梦印46王黎钦1964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协47王时龙1966年8月重庆大学黄庆学48吴凯1968年11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协49吴希明1964年9月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科协50吴晓光1960年7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王向明51武春风1975年3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中国科协52夏桂华1962年4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德森53叶聪1979年11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徐青54于志坚1960年3月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朱广生55苑世剑1963年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郭东明56张崇峰1968年11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协57张熇(女)1970年12月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科协58张弘1962年9月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晓华59张俊智1969年12月清华大学中国科协60张新国1958年11月中国航空研究院孙聪61张奕群1962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中国科协62赵祥模1966年8月西安工业大学严新平63朱衍波1970年12月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王云鹏64祝小平1963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向锦武65邹恒光1969年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周志成66邹继斌1957年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夏长亮、郑津洋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78人序号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提名人/提名渠道1安建平1965年5月北京理工大学黄殿中2蔡树军1964年11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蓝羽石3曹先彬1969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协4陈钱1964年11月中北大学张宝东5陈卫标1969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协6陈占胜1970年8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卢锡城/中国科协7程承旗1961年3月北京大学中国科协8程学旗1971年2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凝晖9邓中亮1965年9月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10董胜波1960年11月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二十五所中国科协11窦强1973年5月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沙飞12樊仲维1965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姜会林13方向1963年12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谭久彬14冯丹(女)197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王恩东/中国科协15付琨1974年6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伟仁16过敏意196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协17洪伟1962年10月东南大学中国科协18华更新1965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〇二研究所中国科协19黄卡玛1964年6月四川大学于全20黄铁军1970年11月北京大学丁文华21季向阳1976年9月清华大学陈纯/中国科协22季新生196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吴曼青23姜秋喜196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戴浩24江涛197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邬江兴25蒋亚东1964年2月电子科技大学吕跃广26金振中1965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中国科协27李波1966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魏毅寅28李建东1962年10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平/中国科协29李肯立1971年10月湖南大学张尧学30李立1976年10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杨宏31李晓维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蒋昌俊32廖建新1965年2月北京邮电大学邬贺铨33林学春1978年4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刘玠34刘国友1966年3月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协35刘清宇196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研究院陈志杰36马建峰1963年10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协37尼玛扎西1964年5月西藏大学廖湘科38年夫顺1962年8月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剑旗39潘成胜1962年11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杨小牛40乔俊飞1968年11月北京工业大学戴琼海41沈向洋1966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福田)徐扬生42时龙兴1964年8月东南大学中国科协43史元春(女)1967年1月清华大学、青海大学王坚44宋爱国1968年11月东南大学中国科协45宋志坚1960年10月复旦大学中国科协46田捷1960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协47童小华1971年2月同济大学孔志印48王国玉196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苏东林49王海峰1971年11月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高文50王建民1968年5月清华大学桂卫华51王密1974年7月武汉大学邓中翰/中国科协52王文海1967年8月浙江大学王耀南53王晓云(女)1968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余少华54王岩飞1963年5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樊邦奎55王涌天1957年8月北京理工大学赵沁平、龙腾56王跃林1959年4月绍兴文理学院中国科协57王振常196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得天58蔚保国1966年10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中国科协59谢军1959年1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杨长风60谢胜利1956年12月广东工业大学19李红斌(女)1967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周刚20李鹏1973
  • 欧世盛受邀药融圈专享会,分享实验室流动化学的完整构成
    欧世盛金英泽总经理受邀参加药融圈第144场专享会,和制药上下游精英一起探讨流动化学的完整构成。药融圈第144场专享会嘉宾: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英泽流动化学实验室工艺设备目前,只要提起流动化学总是给人很高大上的印象,动辄单价上百万的设备,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我们近年来通过与众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实际合作,总结并开发出了一整套流动化学实验室工艺设备。今天先给大家说一说实验室流动化学的完整构成。如上图所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流动化学实验室。目前一般早期的流动化学实验室只有前三个模块,之所以配备后面的模块是为了能够完整快捷的完成一个标准实验流程。如果是从小试开发起步,实际投入十万就可以开始了。首先像大家介绍一下微反应器,在很多人看来,连续化学主要是买一个好的微反,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市场上卖的进口微反大多大几十万起步,国产也要十几万起步,而通过我们实际使用,用几个三通来做微混合器,用金属盘管根据自己的反应类型需求来订做微反应器,就可以解决90%以上的反应类型,这样的微反总投入几百元就搞定了。清华大学,药明康德等实验室目前开展的实验都是依靠这类管反来实现的。而进料环节的输液泵,在实际应用上将起决定性作用,因为进料不准,合成的效果将无从谈起。目前市场上都是提供高压柱塞泵(高压凸轮泵,高压平流泵,液相泵)。这种泵适合输送纯净稀释溶液(因此类泵带有机械单向阀,而单向阀的间隙过小,所以不能通过粘性或带有任何颗粒的液体),输液压力高,但由于结构原因,必然会在出液时带有微小脉动,还有就是此类泵的流量范围不能太宽泛,例如0~50ml/min的泵流速范围是15~35ml/min,若想长期流速在50ml/min,就需要购买0-100ml/min的泵。影响这种泵的精度因素主要是宝石柱塞杆的同轴度和牢固性。我司的柱塞杆采用我司特有的冷压工艺技术,同轴度达到∮0.01mm,稳定性极高,这样供液更准确,稳定性更好,寿命更长,而其他公司都是采用胶粘工艺,其可靠性可想而知。其次,根据医药化工的特点,很多原料是粘性溶液,或要求无脉动连续供液,这样柱塞泵就不能满足了。我司据此需求开发了连续高压注射泵,0~200ml/min范围内无级变速无脉动供液,可供100cp(类似色拉油)粘度溶液,也可供酸碱腐蚀性溶液。还开发了体积流速更小的玻璃连续注射泵,流速范围0~20ml/min,压力0~1MPa,适用于早期实验应用。微反的后面一般都要加背压阀,市场上目前都是手动背压阀,我们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开发了全自动设定背压阀,调节时间在三秒以内,可以直接触屏和PC端控制。在背压阀的后出液端一般是要上气相或液相做检测的,这样会很长时间,公司针对这种情况研发了在线的紫外、傅立叶近红外和拉曼检测器,可根据被检溶液的组成选择适合的检测器,我们是国内推出的,比进口的价格便宜一半以上,极大缓解了企业的采购成本。检测器的后端我们还研发了样品收集系统,可选择时间、浓度等方式分类收集,还可在线稀释,收集在进样器的小瓶中,然后可直接放在气相或液相的移动进样器中。另外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可做到远程无线控制,我们专门开发了管理软件,便于远程控制管理,也可在软件中建立分析筛选模型,快速建立工艺方法。反应类型在流动化学中的应用下面和大家说说具体的反应类型在流动化学的体系下的应用。01锂化反应特点:锂化试剂,极度易燃 局部过热,收率低;超低温控制能耗大;连续反应装备搭建:输液泵(3台);微混合器(2个);管式反应器(1套);低温循环浴(1台,-40oC);优势:收率显著提高温度提升至-40oC,能耗降低;副产物有效控制,收率显著提高;通量达2.8L/h(~230g/h);02硝化反应特点:反应放热剧烈,易冲料;温度飞温控制难度大;加料时间长;产物碳化;小试中试放大效应;连续反应装备搭建:输液泵(2台);微混合器(1个);管式反应器(1套);循环浴(1台);适用体系:混酸体系、酸溶剂体系。03高温高压反应特点:溶剂沸点高;收率低;难纯化;连续反应装备搭建:输液泵(1台或者2台);T混合器(1个);管式反应器(1套);加热浴(1套);背压阀(1台)。下图是我们公司应用总监王海玉在OPRD期刊中的题目。今天就和大家先分享这几个反应类型,这些反应类型的初步筛选和小规模中试都是通过微混合器和管式反应器来完成。目前这种危险反应用连续化反应装置来控制确实效果很好。问答环节Q:周建 元延医药:氢化反应适用吗?A:金英泽回答:氢化反应用简单的微混合器+管反的效果不太好,需要专门氢化设备。Q:范宇红 常州朗煜总经理:OPRD那篇文章,管式反应7分钟,N3环合释放一当量的氮气,反应量多少?有没有可能氮气释放过快,发生危险?A:金英泽回答:体系浓度在0.5m,有压力控制,背压阀后端会看到有气泡释放,如果浓度太大会影响反应。Q:刘国超 前线生物:连续式的格式试剂制备有没有实现?A:金英泽回答:目前用微反实现格式试剂的制备效果不好,可以尝试CSTR。Q:聂强 达得利化工:我对金总的配件+管反连续化方案,很感兴趣。A:金英泽回答:微反的设计确实需要根据自己反应类型去设计,商品化的微反有一定的局限性。Q:范宇红 常州朗煜总经理:其实一直想尝试微反和其他连续流。但是确实像您所说,前期还是得有相应的实验摸索,有没有一些装置可以在少量投入基础上,做一些前期探索?A:金英泽回答:非均相用管反效果不好,用板式微反效果更好。非均相用管反效果不好,用板式微反效果更好。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欧世盛科技BJ-osskj月发文数暂无 平均阅读数暂无订阅公众号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副司长刘洪彬一行莅临中图仪器调研指导工作
    5月29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副司长刘洪彬、计量司一级调研员刘国传一行莅临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指导工作,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处处长郭幸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计量认证处处长郭力军,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琳等有关领导专家陪同调研。中图仪器董事长马俊杰对刘洪彬副司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调研组首先来到公司展厅参观,近距离了解中图仪器自主研发的三坐标测量机、闪测仪、显微形貌测量仪器、激光跟踪仪、轮廓测量仪以及螺纹测量机和测长机等先进计量检测仪器设备,马俊杰就产品性能、市场地位以及进口替代等情况向刘洪彬副司长进行了汇报讲解。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刘洪彬副司长指出,计量工作是质量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图仪器作为国内计量检测仪器行业重点企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自主创新,研制的十余种尺寸测量产品补齐了国内仪器行业短板,获得了市场认可,这个成绩值得肯定。希望中图仪器能够延续良好发展态势,聚焦国家、地方重点产业,进一步加强产品开发能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仪器设备企业应有的贡献。马俊杰表示,中图仪器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及时响应工业制造业发展需求,研制更多先进的高性能检测仪器设备,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刘忠范院士:于纳米之微,寻家国之大
    1993年的一天,北京大学校园里来了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青年人,他带着六十余箱仪器设备回国,一入燕园,便从头开始建设实验室。几十年后,这位青年学者在世界科研领域享誉盛名,成为世界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先驱。他就是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我的人生挺简单,就是在做一件事情,小时候是读书学习,现在是读书研究。”回国参与科研建设的数十年间,刘忠范一次次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纳米材料之微,寻国计民生之大。从出国到归国:“出国做研究,回国做事业”1983年7月,怀揣着对化学浓烈兴趣的青年刘忠范在母亲的支持下,选择继续深造,从此开启了十年的日本留学生涯。钻研使他在化学的世界里越陷越深,先后在日本横滨大学、东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在东京大学和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留学的第8个年头,刘忠范遇到了他的伯乐——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蔡生民。蔡生民教授不止一次对刘忠范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够回国工作。面对蔡生民教授的热情和诚意,刘忠范接受了他的邀请。而彼时的中国尚处在科技腾飞的前夜,科研条件相对落后,“出去”的多,“回来”的少。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在国外做的只是研究,回到国内才是真正做事业,会有更大的天地,更广的舞台。能为祖国作贡献,这就是我回国的最大心愿!”这是他的心声。刘忠范选择了祖国。带着导师送的60余箱实验仪器,刘忠范回到北京大学,亲手建立起光电智能材料研究室。在两间空房子里,他从零开始,既没经费,也没人员,就去工地、工厂找来沙子和锯末,自己动手搭起了防震台。每一个插头放在哪里,刘忠范都会自己设计并找人安装,桌椅板凳也需要他自己一件件购买。每天第一个来实验室的是他,晚上最后一个离开也是他,有时候工作到深夜,楼门已经关闭,只能翻大门回家。寒来暑往,刘忠范做得踏踏实实。1994年,刘忠范申请了科技部攀登计划项目,经费500万。在90年代初期,这是个庞大的数字。凭借着踏实的研究成果,刘忠范成为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也是当时科技部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从此,刘忠范开始了纳米攀登之旅。1997年9月27日,刘忠范和吴全德院士一道推动成立了国内最早跨院系、跨学科的纳米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对科研方向的高度敏感,与刘忠范从小对大自然的强烈探求欲不无关系。1962年冬,刘忠范出生在吉林九台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困,父亲务农,母亲是家庭妇女,只有在邻村小学教书的哥哥有文化。受到哥哥的熏陶,刘忠范从小就喜欢读书。凡是书上看到的东西他都想亲自试验一下:给鸡鸭听音乐是否会多产蛋?用凉开水浇地是否比用生水更好?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他将这些“突发奇想”付诸行动,并仔细地观察实验结果。在此后的很多年里,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总是牵引着他的研究。1998年的一天,刘忠范突发奇想,能不能把碳纳米管也像分子那样一个个排起来。冒出这个想法后,他立刻着手尝试,反复试验下,想法成功落地,碳纳米管首次整齐地矗立在表面上。2000年,他以开拓者的身份发表了国际相关领域的第一篇文章。从碳纳米管到石墨烯 :“要么上书架,要么上货架”石墨烯 —— 被称为“ 会改变世界的材料”——于2004年被英国科学家发现,随之成为世界范围的前沿领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薄、最坚硬、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新材料。2008年,刘忠范率领团队转而深耕石墨烯领域,开始研究石墨烯的合成方法。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发现石墨烯的两名科学家,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竞争石墨烯产业领域的热潮。与此同时,石墨烯的产业应用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地纷纷兴建石墨烯产业园,成立产业中心。“老实说那个时候,社会上对石墨烯的宣传有点过热,很多有关石墨烯的说法不靠谱。”刘忠范坦言。但他认为,与其指出这种说法不对、这种做法不行,不如尝试一下自己认为正确的做法。“别的一概不做了,只做石墨烯,而且往前走,做‘有用、实用’的石墨烯。”正是这一决定,让他开启了石墨烯产业化研究的新征程。“被其魅力所征服,被其未来所吸引,义无反顾地走到今天,亦将为之奋斗余生。”刘忠范潜心于石墨烯基础理论研究,十年如一日地探索研究,发文无数。2018年,刘忠范一手建立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作为院长的他,带领团队全方位开展石墨烯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核心技术研发,为我国石墨烯研究和应用领域开山探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将来都会变成术语,所以一定要规范。”刘忠范反复告诫学生。他认为,对于石墨烯产业,制备决定未来。因此,他的团队抓住关键两点,一是制备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优质材料,二是研究制备装备领域更高端更上游的技术。“有它行没它也行”不是刘忠范心中杀手锏级的应用。虽然国内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石墨烯相关产品,但大多还是“三大件”,即石墨烯电热产品,石墨烯改性电池以及石墨烯防腐涂料。这些产品很难给人类生活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他认为,一个杀手锏级的应用,应当可以让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创造出新的产业。因此,刘忠范始终致力于探索更多方向,提供最好的材料与装备。“要做点真正有用的东西,或者上书架或者上货架。”这是刘忠范一贯的理念。上书架,并非简单地发表学术论文,而是真正对科学有用,是能够在教科书里找到;而上货架,并非简单地申请几项专利,而是真正对国计民生有用,是能够在百姓生活里找到。从科研到育人 :“人才决定潜力,文化决定高度”2009年,刘忠范被评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1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12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在他心里,学者应该专注于学问;院士是一个崇高的称号,选上是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应是追求的功利目标。他希望自己还是最初的那个“自己”,做好学问,在推动学术发展的同时把年轻一代带起来… … 正因如此,对于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刘忠范来说,三尺讲台更是他的另一个阵地。他认为,“科研跟教书育人并不矛盾,作为一名教师,也有义务承担起培育新人的重任”。“人才决定潜力,机制决定效率,文化决定高度”,这是刘忠范一贯的信条。谈起最自豪的事,不是发表的600多篇学术论文,不是探索出了新领域,而是培养了一批热爱科学、热爱纳米的学生。身教胜于言传,刘忠范的以身作则,点燃了一批批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他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其中已经有60多位教授或研究员,包括一位院士、5名万人计划领军和拔尖人才、5名长江学者和青年长江学者、9名杰青、8名优青,还有10位企业高管,都在各自的领域里为科学研究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刘忠范始终带着兴趣做科研,兴趣也是他教育理念的第一页。“一个新学生来我这里做科研,我都先问他的特长和爱好是什么,我让他自己找感兴趣的问题。当他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时,我会问他对哪些不感兴趣,以尽量避免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作为导师,导引学生找到自己所擅长的兴趣,他认为这同样重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还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马拉松式的坚持。针对“十四五”时期的人才培养,他提出“要进行兴趣导向,分类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不能混为一谈:基础研究需要的是自由宽松的创新性文化环境和文化土壤;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发需要明确的应用目标牵引。每个人精力有限,把它集中于真正的科学问题上,保持一颗安静平和、积极向上的心,不懈努力,才会有所突破。责任二字,同样是他育人理念的重要一页。在谈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时,他认为一句“生命至上”令人动容,这也是他责任心的一个生动体现。静心在科研世界之外,刘忠范深深地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儿时刻骨铭心的经历使他对农村教育和失学儿童问题十分关注,他多方奔走,设立的奖学金帮助了不少濒临失学的儿童。他曾经就读的村小学有了漂亮的新校舍、宽敞明亮的图书室、崭新的桌椅和计算机房。收到学生家长寄来的感谢信,讲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看到和使用电脑时的激动心情,刘忠范感动得落了泪。他还在母校长春工业大学设立“励志奖学金”“烯望之星奖学金”,鼓励母校的年轻学子奋发向上。“有了兴趣,就有了追求;而有了责任意识,就能够把个人的追求与集体乃至国家融为一体。”刘忠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他也将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传递给他的学生。“做好一件事,不负北大人”“矢志不渝家国梦,敢凭烯碳赌人生。”回到祖国怀抱30年,刘忠范用实力为自己的事业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也为祖国的纳米科技领域和人才培养奉献了自己的力量。“科学精神实际是追求真理,追求事实本身,由好奇心驱动, 其实质就是关注、认识和解释自然,没有私心杂念,更无过多功利性虚荣心。只有厚积培植科学精神滋长的土壤,才能孕育和激发出更多的原始创新。”刘忠范这么说,他也是这么做,他还将继续这么做下去。(本文原载于《中国统一战线》2022年第5期总第365期 记者:程佳俊,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 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 2022)全日程公布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磁共振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多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应用范围涵盖了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多个学科。核磁共振(NMR)、电子顺磁共振(EPR/ESR)、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 “百花齐放”;DNP、超高转速固体核磁等相关的新技术、新仪器层出不穷;低场及小型便携化核磁共振技术因运行成本低、易于维护的特点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推广。对我国而言,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在仪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磁共振相关的研究工作赢得世界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开始进行仪器或者关键部件的研发。为了促进和加强国内外磁共振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将于2022年9月27-28日联合举办“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iCMR 2022)”。点击报名 》》》 以下为日程安排(持续更新中):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2022)9月27日磁共振(MR)新技术及其应用【我要报名】会议主持向俊锋中科院化学所 研究员09:00--09:10会议致辞:磁共振硬件和技术应用,哪个更重要?杨海军清华大学 高级工程师09:10--09:40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及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侯广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09:40--10:10多核超极化磁共振成像李海东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10:10--10:40布鲁克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在探头方面的最新进展姜松子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布鲁克核磁应用专家10:40--11:10零场电子顺磁共振谱学孔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特任研究员11:10--11:40《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波谱分析》—编写进展和展望扶晖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09月27日核磁共振(NMR)技术及其应用 【我要报名】会议主持王申林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14:00--14:30各向异性参数的测定及在有机小分子构型分析中的应用雷新响中南民族大学 教授14:30--15:00液体核磁共振方法在研究蛋白质结合机制中的应用曾丹云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15:00--15:30日本电子最新核磁技术叶跃奇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AI事业部NMR技术总监15:30--16:00MOF材料中金属离子分布的解析徐骏南开大学 副教授16:00--16:30溶融动态核极化(dDNP)谱仪系统的研制及应用黄重阳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16:30--17:00液体核磁技术在天然产物识别中的应用王姝麒山东大学 高级实验师09月28日顺磁共振(EPR/ESR)技术及其应用 【我要报名】会议主持刘国全北京大学药学院 研究员09:30--10:00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6K超低温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应用杨海军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10:00--10:30半导体催化材料机理研究中的顺磁共振李骥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项目研究员10:30--11:00布鲁克顺磁共振新进展方勇布鲁克顺磁共振新进展11:00--11:30基于EPR的LMCT反应机理研究蒋敏杭州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09月28日低场核磁(LFNMR)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他 【我要报名】会议主持李勇清华大学 副教授14:00--14:30基于光泵式原子磁力计的非接触检测方法胡一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14:30--15:00如果核磁有了光文祎牛津仪器 应用科学家15:00--15:30基于金属有机框架中电子自旋的锂离子量子传感孙磊西湖大学 副教授15:30--16:00Spinsolve台式核磁用于在线反应监测杜婧雯青岛腾龙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工程师16:00--16:30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理论模型及应用李文郁清华大学 博士后16:30--17:00植物特有插入序列诱导膜融合机制的核磁共振研究赵晓丽山东职业学院 教授会议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22/
  • 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2022)日程公布(持续更新中)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磁共振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多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应用范围涵盖了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多个学科。核磁共振(NMR)、电子顺磁共振(EPR/ESR)、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 “百花齐放”;DNP、超高转速固体核磁等相关的新技术、新仪器层出不穷;低场及小型便携化核磁共振技术因运行成本低、易于维护的特点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推广。对我国而言,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在仪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磁共振相关的研究工作赢得世界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开始进行仪器或者关键部件的研发。为了促进和加强国内外磁共振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将于2022年9月27-28日联合举办“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iCMR 2022)”。点击报名》》》以下为日程安排(持续更新中):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2022)9月27日磁共振(MR)新技术及其应用【我要报名】会议主持向俊锋中科院化学所 研究员09:00--09:10会议致辞:磁共振硬件和技术应用,哪个更重要?杨海军清华大学 高级工程师09:10--09:40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及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侯广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09:40--10:10多核超极化磁共振成像李海东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10:10--10:40待定待定布鲁克磁共振事业部10:40--11:10零场电子顺磁共振谱学孔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特任研究员11:10--11:40《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波谱分析》—编写进展和展望扶晖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09月27日核磁共振(NMR)技术及其应用 【我要报名】会议主持王申林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14:00--14:30各向异性参数的测定及在有机小分子构型分析中的应用雷新响中南民族大学 教授14:30--15:00液体核磁共振方法在研究蛋白质结合机制中的应用曾丹云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15:00--15:30日本电子最新核磁技术待定日本电子株式会社15:30--16:00MOF材料中金属离子分布的解析徐骏南开大学 副教授16:00--16:30溶融动态核极化(dDNP)谱仪系统的研制及应用黄重阳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17:00--17:30液体核磁技术在天然产物识别中的应用王姝麒山东大学 高级实验师09月28日顺磁共振(EPR/ESR)技术及其应用 【我要报名】会议主持刘国全北京大学药学院 研究员09:00--09:30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6K超低温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应用杨海军清华大学 高级工程师09:30--10:00待定待定国仪量子10:00--10:30半导体催化材料机理研究中的顺磁共振李骥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项目研究员10:30--11:00待定待定布鲁克磁共振事业部11:00--11:30基于EPR的LMCT反应机理研究蒋敏杭州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09月28日低场核磁(LFNMR)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他 【我要报名】会议主持李勇清华大学 副教授14:00--14:30基于光泵式原子磁力计的非接触检测方法胡一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14:30--15:00如果核磁有了光文祎牛津仪器 应用科学家15:00--15:30基于金属有机框架中电子自旋的锂离子量子传感孙磊西湖大学 副教授15:30--16:00Spinsolve台式核磁用于在线反应监测杜婧雯青岛腾龙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工程师16:00--16:30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理论模型及应用李文郁清华大学 博士后17:00--17:30植物特有插入序列诱导膜融合机制的核磁共振研究赵晓丽山东职业学院 教授 会议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22/
  • 重磅: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发布(全名单)
    4月22日,爱思唯尔(Elsevier) 发布了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榜单。此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数据来源,采用软科设计的遴选方法,最终选出4023名各学科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学者来自373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拥有最多的高被引学者,共441位。高校中,共296所大学有学者入选。其中有5所大学的高被引学者超过了100位。清华大学共有197位,位居第一;北京大学共有166位,位居第二;第三名为浙江大学160位;第四、第五位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112位,复旦大学101位。入选学者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领域、84个一级学科。其中化学学科高被引学者最多,共358位;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物理学等学科均超过了200位;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数学等学科也都有超过100位学者入选。仪器信息网摘录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学科2020年高被引学者名单,以飨读者,文末附完整名单附件,供下载参考: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化学序号姓名单位1陈祖亮福建师范大学2陈军南开大学3朱俊杰南京大学4王双印湖南大学5刘震南京大学6程方益南开大学7池毓务福州大学8游劲松四川大学9屠树江江苏师范大学10孙春文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11郭子建南京大学12计亮年中山大学13董绍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4彭笑刚浙江大学15鞠熀先南京大学16张礼知华中师范大学17杨柏吉林大学18张希吉林大学19王爱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0卢锡洪中山大学21张绪穆南方科技大学22应光国华南师范大学23高松华南理工大学24孙为银南京大学25陈洪渊南京大学26钟志远苏州大学27于吉红吉林大学28张亚文北京大学29徐国宝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30唐勇南方科技大学31张书圣临沂大学32巢晖中山大学33孟凤华苏州大学34刘国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35王为兰州大学36朱成建南京大学37朱丽华华中科技大学38杨胜韬西南民族大学39艾智慧华中师范大学40王志河北农业大学41来鲁华北京大学42张增辉华东师范大学43赁敦敏四川师范大学44马骁飞天津大学45俞书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6李亚栋清华大学47王心晨福州大学48李景虹清华大学49赵东元复旦大学50李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51谢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2朱永法清华大学53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54林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55陈永胜南开大学56施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57李富友复旦大学58郭玉国中国科学院59江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60高超浙江大学61黄飞鹤浙江大学62徐艺军福州大学63钱逸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4王鹏浙江大学65陈小明中山大学66李永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67卜显和南开大学68麻生明复旦大学69雷爱文武汉大学70韩克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1王恩波无72曲晓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73曲良体清华大学74刘育南开大学75梁永晔南方科技大学76刘云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77闫冰同济大学78王训清华大学79赵进才中国科学院80唐波山东省科技厅81游书力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2马大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3施章杰复旦大学84张洪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85江海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6薛冬峰山东大学87冯琳清华大学88唐智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89冯小明四川大学90林伟英济南大学91袁若西南大学92李彦光苏州大学93夏永姚复旦大学94洪茂椿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95韩布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96刘世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7黄富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98徐铜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9王永刚复旦大学100胡斌武汉大学101付宏刚黑龙江大学102张新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03吴季怀华侨大学104郑南峰厦门大学105童明良中山大学106徐宇曦西湖大学107徐静娟南京大学108苏忠民东北师范大学109王剑波北京大学110曹荣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111侯剑辉中国科学院112陈乾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3张杰鹏中山大学114樊春海上海交通大学115彭慧胜复旦大学116唐点平福州大学117张锦北京大学118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19匡代彬中山大学120林金明清华大学121任劲松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22吴长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3孙晓明北京化工大学124肖丰收浙江大学125熊宇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6杨秀荣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27严纯华兰州大学128刘磊清华大学129夏兴华南京大学130力虎林兰州大学131徐安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2邓春晖复旦大学133冯钰锜武汉大学134童叶翔中山大学135徐志康浙江大学136齐利民北京大学137龚流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8王键吉河南师范大学139包信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40王忠胜复旦大学141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2020 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通知 (第四轮)
    2020 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通知 (第四轮) 主办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第 12 届年会——2020 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年会原计划于 2020 年 12 月在吉林市举行,由于疫情影响,会议时间推迟至 2021 年 5 月 14-16 日,会议地点为吉林市世贸万锦酒店(吉林市船营区江湾路 2 号),会议同期将召开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 一、会议征文专题 *多相流测试基础理论 *多相流动机理与工程应用 *颗粒和液滴测试技术 *新能源多相流及其测试 *反应过程多相流测试技术 *石油与动力工程多相流测试*微纳多相流的特性和测试 *航空航天多相流系统测试 *悬浮液系统测量 *多相流测试新机理和测试方法 *多相流信息处理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过程层析成像和流体可视化*智能仪表和监控系统 *多相流数值计算与实验测试 *多相流测量技术工程应用 *多相流其他相关领域 二、组织机构(姓氏拼音顺序) 大会主席:周云龙(东北电力大学)、周怀春(中国矿业大学) 学术委员会: 主席:蔡小舒(上海理工大学)、孙斌(东北电力大学) 委员:白博峰(西安交通大学)、陈斌(西安交通大学)、陈永平(苏州科技大 学)、董峰(天津大学)、郭烈锦(西安交通大学)、何茂刚(西安交通大学)、 何玉荣(哈尔滨工业大学)、黄志尧(浙江大学)、李凤臣(天津大学)、陆继东 (华南理工大学)、姜培学(清华大学)、聂超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 所)、邱惠和(香港科技大学)、帅永(哈尔滨工业大学)、谈和平(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海桥(天津大学)、吴应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夏国栋(北京 工业大学)、宣益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立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传 龙(东南大学)、徐进良(华北电力大学)、宇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张兴 (清华大学)、赵斌(长沙理工大学)、赵佳飞(大连理工大学)、钟文琪(东南 大学) 组织委员会: 主席:洪文鹏、李洪伟 副主席:蔡伟华、曹瑞峰、姜铁骝 委员:杜长河、董楠航、范 晶、郭 帅、侯延栋、李浩然、刘国伟、牛晓娟、宋粉 红、王禹晨、杨 宁、于 洋、颜廷志、郑建祥 三、会议日程 5 月14 日(周五)参会专家报到(全天) 5月15日(周六)上午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下午分会场报告晚上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 5 月16日(周日)上午分会场报告下午技术交流,离会四、投稿须知 会议出版论文摘要集。投稿时,请将摘要 word 版以电子邮件的附件形式发送至 会务组邮箱 neepumtmf@163.com。以便制作成论文集,供大家交流学习。 会后将推荐部分优秀论文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化工进展》和《东北电 力大学学报》。 本次会议增加优秀论文评选环节,并向被评为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 会议论文摘要见附件 1,投稿截止日期:2021 年 4 月 23 日。 同时,会务组欢迎未投稿的各位同仁参会交流! 参会人员请参见附件填写参会回执,发送到会务组邮箱! 五、会议费用 大会注册费:教师 1500 元/人;学生(凭学生证):900 元/人。食宿费自理。 会议得到了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 研究院、北京镭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积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并欢迎其它相关单位赞助并参加会议交流。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浩然 电话:18846452425 Email:neepumtmf@163.com 杜长河 电话:15664873602 李洪伟 电话:15948608633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 2021 年 4 月 12 日2020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第四轮通知.pdf
  • 日立小泉英明当选2011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1年12月,中国工程院2011年当选名单公布,日立的小泉英明先生因为在他的专业(脑科学,教育学)方面的对中国的突出贡献而当选为2011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目前,获得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称号的日本人只有4名,而小泉英明先生是其中唯一来自企业的院士。   小泉技术长于1973年入职于日立,作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开发研究者引领了公司的环境和医疗领域的研发业务。 小泉英明先生   在环境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小泉技术长于1976年研发了高灵敏度分析包含在生体和环境中的微量金属的[偏振塞曼原子吸收法]的原理。此发明刊载于美国的科学杂志[Science],并于1985年荣获日本[50大重要发明]奖。此技术商品化的产品如今广泛用于国内外的自然环境保护领域,如今已有8000多台的销量。   在医疗仪器领域,小泉技术长作为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开发项目的负责人,从事超电导MRI的商业化,于1986年开发研制了第一台超电导MRI(磁场强度0.5T)。1992年开发了能测量脑功能的功能性MRI,此仪器与东京大学合作实现了把人脑的主观精神活动如[想象],[记忆]等成像化的成果。   1995年,小泉技术长发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日立独自的划时代的脑功能计测技术享誉国内外,2001年由日立医疗公司商品化。利用光测定大脑皮质的血流量不仅安全又对人体无损害,不需要特殊的测定环境,在自然状态下测定脑功能。因此,用于被认为无法实现的婴幼儿的脑功能描画等,广泛引进在学习,教育领域开拓崭新的世界。2003年1月,该项业绩被美国的科学杂志[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为[2002年世界四大突破技术]。同年11月,应邀于[罗马法王厅科学技术奖研讨会]并做了报告,得到了法王接见的殊荣。   在日本,小泉技术长也因此技术的开发与实用化得到了诸多奖项。   日立对于在技术研究上有卓越贡献的员工一向有积极鼓励支持制度,小泉英明于2004年4月1日被封为该公司第5位Fellow(作为研究者的最高荣誉)。日立今后也将不断挑战以及创新前沿技术来回报社会发展。   小泉英明先生简历:   1946年10月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1971年6月 毕业于东京大学   1971年7月 如职于日制产业   1973年9月 如职于日立制作所   1979年9月 日立那珂工厂 光学仪器设计部技师   1983年2月 日立那珂工厂 光学仪器设计部主任技师   1992年8月 日立中央研究所 主管研究员   1999年8月 日立基础研究所 所长   2001年4月 日立中央研究所 主管研究长   2003年4月 日立基础研究所 主管研究长   2004年1月 荣获Fellow称谓
  • 日立小泉英明当选2011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1年12月,中国工程院2011年当选名单公布,日立的小泉英明先生因为在他的专业(脑科学,教育学)方面的对中国的突出贡献而当选为2011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目前,获得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称号的日本人只有4名,而小泉英明先生是其中唯一来自企业的院士。  小泉技术长于1973年入职于日立,作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开发研究者引领了公司的环境和医疗领域的研发业务。     小泉英明先生  在环境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小泉技术长于1976年研发了高灵敏度分析包含在生体和环境中的微量金属的[偏振塞曼原子吸收法]的原理。此发明刊载于美国的科学杂志[Science],并于1985年荣获日本[50大重要发明]奖。此技术商品化的产品如今广泛用于国内外的自然环境保护领域,如今已有8000多台的销量。  在医疗仪器领域,小泉技术长作为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开发项目的负责人,从事超电导MRI的商业化,于1986年开发研制了第一台超电导MRI(磁场强度0.5T)。1992年开发了能测量脑功能的功能性MRI,此仪器与东京大学合作实现了把人脑的主观精神活动如[想象],[记忆]等成像化的成果。  1995年,小泉技术长发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日立独自的划时代的脑功能计测技术享誉国内外,2001年由日立医疗公司商品化。利用光测定大脑皮质的血流量不仅安全又对人体无损害,不需要特殊的测定环境,在自然状态下测定脑功能。因此,用于被认为无法实现的婴幼儿的脑功能描画等,广泛引进在学习,教育领域开拓崭新的世界。2003年1月,该项业绩被美国的科学杂志[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为[2002年世界四大突破技术]。同年11月,应邀于[罗马法王厅科学技术奖研讨会]并做了报告,得到了法王接见的殊荣。  在日本,小泉技术长也因此技术的开发与实用化得到了诸多奖项。  日立对于在技术研究上有卓越贡献的员工一向有积极鼓励支持制度,小泉英明于2004年4月1日被封为该公司第5位Fellow(作为研究者的最高荣誉)。日立今后也将不断挑战以及创新前沿技术来回报社会发展。  小泉英明先生简历:  1946年10月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1971年6月 毕业于东京大学  1971年7月 如职于日制产业  1973年9月 如职于日立制作所  1979年9月 日立那珂工厂 光学仪器设计部技师  1983年2月 日立那珂工厂 光学仪器设计部主任技师  1992年8月 日立中央研究所 主管研究员  1999年8月 日立基础研究所 所长  2001年4月 日立中央研究所 主管研究长  2003年4月 日立基础研究所 主管研究长  2004年1月 荣获Fellow称谓
  • “果蔬农残超标”维权“短板”何在?
    记者调查走访深圳各大超市发现检测标准不一。令人惊讶的是,受访深圳消费者大多表达了漠不关心的态度,对大超市极度信任。专家认为,深圳老百姓的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应加以提高,此外,政府执法和行政措施的配套也应完善。   果蔬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从这个角度来看,要为公众把好食品卫生入口这个关,这个问题当然不容小觑。因为农民相关知识的匮乏以及管理监督的疏漏,果蔬农药超标现象不仅相当普遍,甚至俨然有成潜规则的迹象。按说,既然果蔬农药超标最终受害者是消费者,消费者理应对这一问题最关心才是,然而,从相关调查来看,消费者却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给予大超市极度的信任成了消费者的应对之策。   事实上,公众的确应该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更多的主人翁意识,但是,让公众具备维权意识,显然还需要一些最起码的前提。假如连果蔬农药残留是否超标,甚至连各方的检测标准都不统一,消费者恐怕也只有“雾里看花”的份,即便有维权意识,恐怕也有心无力。   基于上述视点,消费者对大超市的极度信任,与其说是权利意识缺失,毋宁说是食品安全信息不公开与不对称下的无奈之选罢了。尽管消费者对于大超市的信任也极有可能被大超市利用,大超市也同样可能被农残超标的果蔬攻陷,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既然无从获得更准确公正的信息,也只能把权利寄托于超市的品牌和规模上,并寄望这些大型超市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担当。   求解果蔬农残超标问题,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固然不应缺位,但是,如何确保相关标准的统一,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无偏,并让消费者能够更容易地获取,显然才是至为关键,也最亟须补足的那块“短板”。
  • 农药残留、瘦肉精 检测只需几分钟
    10月28日,食品安全监管流动检测车正式在德宏州启动,对芒市地区餐饮行业的食品进行临时抽样检测。快检车到各县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巡回检查。此次启动的快检车里设置有各种检验农药残留、瘦肉精等食品添加剂的仪器,仅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告诉你菜市场里买的果、肉、蛋、菜、奶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有害物质。   价值数百万食品安全监管流动检测车启动   据介绍,这辆食品安全监管流动检测车是由省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每个州市配发的,主要用于食品的现场检测,检测车造价80余万元,车内设备的配置更是高达100余万元。检测车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供跟车的执法、检测人员乘坐,后半部分的座位全部拆除,左右两边靠窗的位置各有一个操作台。操作台上、下设置的储物柜里放着各类快速检测仪器、试纸、试剂等检测设备。   据了解,车上装有农残检测设备、动物检验检疫设备、多功能光谱检测仪及多套快速检测设备4大仪器及40种检测试剂(条)。   此外,车内装有车载仪器设备供电系统,能长时间满足仪器实验需要,装配了冰箱、恒温箱、洗手台等基本实验器材,食品检测从采样到出检验结果全过程都能够在检测车内独立完成。   据了解,没有快检车前,检测致病菌需要七天才能出结果,有了车以后24小时就能出结果。   可检测40余个食品安全项目   检测车功能强大,集快速检测、应急执法、初判食品安全隐患为一体,能对违禁添加化学物、生物毒素、微生物、理化性质、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等6类40余个食品安全项目进行检测,比如瘦肉精、甲醛、亚硝酸盐等。   据介绍,在车里不仅可以进行样品处理、快速检测,也可以进行微生物处理,包括微生物检测、微生物培养等。   州食药监局局长魏有曙介绍,今后将把检测车运用于一线,为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撑,提供更高效的食品检测手段。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到市场、餐馆、酒店进行巡回检测,对市场食品安全起到检测和预警作用。   魏有曙介绍,药品快检车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从去年开始运作食品快检车,10月28日正式启动,11月中旬会有更具体的措施,风险较高的,重点设置药检所。   查出问题经核实,罚两千到五万   10月28日,快检车从芒市出发对德宏州瑞丽市、芒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和畹町经济合作区十家餐馆进行检查。一共抽取了79个样品,16个项目。“总体来说,德宏州的食品还是算比较安全的,这一次检测中没有测出违禁的大问题。”德宏州药监局食品安全监管科科长刘国兰介绍说。据了解,食品快检车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不能作为执法手段。因此,检测出问题的,就将原料送到实验室复检。若经查实,可处罚2000至50000元的罚款。
  • 光伏国六条掷地有声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速
    很多无处借鉴经验的标准是必须经过反复实验、论证的。因此,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完整光伏标准体系,尚需时间   7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传来一则有关光伏发电的好消息。据称,由光伏发电及产业化标准推进组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立项的40余项光伏发电标准(包括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19项),将报相关部门审核后陆续发布。   据悉,这一“光伏发电及产业化标准推进组”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工信部、国家能源局成立,下设四个工作组分别为材料、电池和组件、系统和部件、并网发电。其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为推进组并网发电工作组组长单位。   一家参与标准起草的光伏企业高层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我国光伏业相关标准制定工作进入加速器。   据了解,包括中电联在内,目前我国有很多协会、产业联盟、企业都在积极组织、参与光伏行业标准制定工作。而这实质上是针对此前“光伏国六条”的具体落实。   落实“国六条”   加速光伏标准制定   目前标准体系的建设对我国光伏业而言,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只不过,在上述人士看来,“中电联的标准还只针对产业下游的电站运营、发电并网等领域,包括这40余项‘待审’标准,未来绝大多数无从借鉴经验(例如一些标准可借鉴较为成熟的半导体产业)的标准,在报送并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还需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论证过程。因此,即便各方重视标准建立并积极参与其中,待我国光伏标准体系完全成型,恐怕还要经历两年到三年”。   7月15日,国务院发布的光伏“国六条”细则曾明确指出,为规范产业发展秩序,要推进标准化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光伏材料、电池及组件、系统及部件等标准体系,完善光伏发电系统及相关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完善适合不同气候区及建筑类型的建筑光伏应用标准体系,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旧建筑改造中统筹考虑光伏发电应用。加强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器及控制设备等产品的检测和认证平台建设,健全光伏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及时发布符合标准的光伏产品目录。开展太阳能资源观测与评价,建立太阳能信息数据库。   标准事关重大   恐难一蹴而就   此外,光伏“国六条”细则还对标准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积极参与光伏行业国际标准制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海外推广,推动检测认证国际互认”。   而根据相关报道,上述由中电联牵头制定的40余项光伏发电标准分为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并网技术、检测及试验、环保、安全、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十大类。其中,立项光伏并网发电国家标准22项,包括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等 立项光伏并网发电行业标准19项,包括光伏发电站现场组件检测规程、光伏发电站防孤岛效应检测规程、光伏发电站电压与频率响应检测规程等。   中电联表示,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基本建立起光伏发电的标准体系,下一步将加紧完成民用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标准编写。   事实上,光伏标准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因为没有标准,电站项目质量无法判断,银行不敢贷款,针对光伏的金融创新便更无从谈起。此外,财政补贴也没有依据。”上述高层人士向记者介绍,“过去行业内都遵循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相关标准(IEC61215、IEC61730),因为达到了这一标准便可以出口,加之那时候海外市场缺口大,达标就挣钱。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带头制定属于我们自己的标准”。   “但国家标准的制定绝非儿戏,不可能仅经过简单审批流程,就公开发布。要知道,未来很多认证都要依靠相关标准支撑,其中很多无处借鉴经验的标准是必须经过反复实验、论证的。因此,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完整光伏标准体系,还需要一段时间。”该人士向记者坦言。
  • 中电环保拟1.39亿收购国能环保100%股权
    立志于拓展水处理市场的中电环保[13.08 3.48% 股吧 研报]今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1.39亿元收购国能环保全部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国能环保100%的股权。   据介绍,国能环保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环保、电力、化工、水处理、固废污泥处理等。本次收购前,朱士圣、朱忠贤、时健分别持有国能环保40%、30%和30%的股权。   资料显示,国能环保是一家致力于大工业特别是核电、火电行业的化学环保水处理、以及工业和市政污泥处置产业的高科技环保企业,拥有核电二回路水汽集中监控和化学注入系统、废水处理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核心技术。国能环保于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7793.94万元,净利润1112.87万元 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824.76万元,净利润658.14万元。   对于本次收购,中电环保预计,国能环保当年及未来四年将分别实现销售收入8983.21万元、1.04亿元、1.20亿元、1.39亿元和1.62亿元 实现净利润1289.45万元、1542.18万元、1568.95万元、1745.50万元和1905.61万元。
  • 2024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名单公示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按照《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之规定对2024年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进行了严格认真的形式审查、初评、会评,共评选出一等奖23项,二等奖53项,三等奖21项;创新团队2个,青年科技奖8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7月16日—7月20日。如拟授奖对象不同意领奖,请与我会联系。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需在公示期内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提交书面“异议书”。异议书应包括:1.异议内容及有关异议的事实依据;2.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写明单位名称、法人、联系人、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和传真,并加盖单位公章;3. 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写明本人真实姓名(并签字)、身份证号码,通信地址、联系电话。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异议书,不予受理。联系人:李杰联系电话:010-82800750;13466764082邮箱:lijie@cis.org.cn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1802室2024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技术发明一等奖】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面向微尺度生物体的显微操控技术及仪器高会军,佟明斯,庄松霖,刘娜,于兴虎,林伟阳哈尔滨工业大学,甬江实验室,上海大学,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2复杂表面面型参数干涉测量与动态补偿离子束加工技术郝群,石峰,胡摇,赵恩才,孙国燕,邢希达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3“恒星/太阳-卫星”光学融合感知式导航定位技术邢飞,柳鑫元,战海洋,尤政,冯飞,张利清华大学,启元实验室4大型复杂构件高精度超声导波三维成像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刘洋,吕福在,唐志峰,李健,张鹏飞,曾周末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杭州浙达精益机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高分辨激光差动-相关共焦/光谱成像检测技术及仪器赵维谦,崔晗,邱丽荣,雷泽民,王旭,徐德民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6抗高过载惯性传感器件与测试系统唐军,曹慧亮,赵锐,石云波,郭涛,刘俊中北大学7高精度光栅刻线畸变测控技术及应用李文昊,巴音贺希格,王玮,刘兆武,姜岩秀,张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8手外骨骼人机共融关键技术及应用程龙,李正伟,李伟,季林红,李厚成,邹永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9微角振动高精密测量与抑制技术李醒飞,拓卫晓,封善斋,朱忠,张万良,毛耀天津大学,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10智能制造装备多源信号同步处理与故障在线综合诊断技术邱根,王敏,王成城,马文建,刘震,程玉华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11高分辨成像穆勒矩阵椭偏仪及纳米测量应用刘世元,陈修国,谷洪刚,刘佳敏,陈超,江浩华中科技大学12扫描成像高速可变光阑技术与系统吴剑威,赵鹏越,郑健,高席丰,张玉荣,刘欢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无线环境感知重构和信道仿真关键技术及应用杨汨,何睿斯,艾渤,陈瑞凤,张皓翔,杨国元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2振动摩擦能量采集与自驱动无线传感关键技术及应用张弛,王中林,唐伟,李伟,曹效鑫,付贤鹏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贵州筑信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3高空间分辨率混沌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仪器与应用李健,张明江,薛晓辉,乔丽君,杨清宝,张倩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4宽带多波段任意调制码矢量毫米波信号发生器和分析仪余建军,金亚秋,周雯,李欣颖,赵峰,肖江南复旦大学,西安邮电大学5面向快优钻井过程的智能随钻测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鄢志丹,耿艳峰,孙合辉,高廷正,杜芳云,王伟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岩芯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公路隧道智慧运维数字孪生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贾磊,刘星,阚倩,安茹,吴建清,凌君,魏占营,刘琼,凡时财,孟安鑫,王建柱,杨梓梁,李洋,黎莉,刘洋山东大学,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隧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远见知行科技有限公司2航天等离子体推进装置原位实时监测技术及应用朱悉铭,贾军伟,张文杰,于达仁,康永琦,李罡,宁中喜,符泰然,王璐,张书锋,常猛,郑博文,王彦飞,武宇婧,蒲以康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四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3面向车辆安全的人体模拟测试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刘志新,吴志新,郑宏,王磊,朱海涛,孙振东,吕恒绪,漆奇,刘伟东,武永强,王凯,范正奇,刘永钦,毕腾飞,刘东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渝微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4临近空间太阳电池标定技术及工程应用徐国宁,杨燕初,蔡榕,刘正新,李永祥,孙利杰,刘文柱,杜晓伟,张衍垒,张泰华,周江华,李兆杰,高阳,张冬辉,王旭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5超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关键技术汤裕,叶腾波,府晓宏,吴国雄,王威,刘显波,柏德恩,王宇,孙伟,唐金龙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6基于光电融合的特种功能材料集成生化环境感知技术及工程应用开发杨明红,程乘,胡文彬,李华曜,李秀峰,代吉祥,郭东来,黄清,陈昇,张桂林,高运周,戴玉堂,唐健冠,甘维兵,高伟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武汉雷施尔光电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神光光学集团有限公司,凯特克集团有限公司7固定污染源烟气超低排放在线监测关键技术郭永彩,李德文,刘国庆,彭波,周泳,惠立锋,焦敏,任浩,何邕,吴付祥,赵政,刘博超,高潮,邓勤,张强重庆大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8风电叶片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无损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何赟泽,周勃,邓堡元,田贵云,王耀南,熊刚,吴双,朱挺进,王义娜,王洪金,杨瑞珍,李响,陈琦,那一鸣湖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华能辽宁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电子科技大学9基于自主高稳MEMS敏感元件的高精度智能压力变送器研发与产业化喻立川,田英明,张小平,向泽蓝,王春喜,尹宏鹏,赵剑明,冯飞,陆文强,艾军,高晓红,吕鹏勃,何志强,喻丽,王方重庆川仪自动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四联测控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金芯麦斯传感器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10科研级高分辨显微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毛磊,崔志英,匡翠方,邱元芳,郑驰,陈友华,许迎科,王红飞,邱慧,赵宇,俞杰,张琦,沈开远,张丽芝,王赟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11溯源至量子电阻的交流电阻量传体系建立与装置研制黄晓钉,杨雁,王书强,王忠伟,蔡建臻,黄璐,佟亚珍,白静芬,张欣,孙超,虞娇兰,游立,孙文,王莺,李京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中川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创新团队】序号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1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化工智能制造创新团队钱锋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型惯性仪器创新团队王巍【科技进步二等奖】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分布式天基组网雷达系统的协同容错控制技术与应用史建涛,冯李航,陈闯,钱默抒,高志峰,岳冬冬,王宁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2基于地空一体的电力远程智能巡视技术及应用常政威,曹迪,张葛祥,熊兴中,谢晓娜,吴杰,张凌浩,魏阳,王大兴,庄慧敏,彭志远,郭斌,江维,郭连恒,廖翼宁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雁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唐西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四川蜀能电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3超深井随钻测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罗明璋,黑创,邓虎,李修权,陈倩,徐文,李枝林,李雷,贾利春,胡凯利,邹骁,邱儒义,张正炳,杨峰,雷鸣长江大学,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武汉盛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智能高速近紫外接近式光刻机关键技术及应用傅舰艇,蔡林沁,罗飞,陈建军,林世超,孙秀辉,文国昇,董国庆,邓三鹏,韩亚军,段良飞,赵涛,陈强,陈刚,胡韶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苏州中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天津博诺智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置道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5高精度智能化激光气体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陈海永,刘欢,任红军,郭东歌,杨承霖,郑国锋,李志刚,郭琦,王海超,贾林涛,桑小田,杨相玉,陈伟,常磊,慎金鸽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6海洋温盐深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盖志刚,郭风祥,周扬,柴旭,陈志刚,刘寿生,盖志鹏,张学宇,周雪松,夏广森,王韶琰,张妹,张丽丽,王宜豹,曹琳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青岛浦泽海洋科技有限公司7直流换流站光学电流互感器国产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岳长喜,陈争光,庞福滨,熊俊军,彭耐,陈昱卓,罗拓,杨振东,马国祥,周仕豪,周帅,阎嫦玲,王昱晴,刘博阳,嵇建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康阔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直流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北京世维通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8封闭空间抗多径三维成像雷达及溯源关键技术与应用王彦平,李洋,杜磊,林赟,申文杰,孙进平,王东峰,胡骁,高飞,白泽朝,蒋雯,陈玉林,侯吉祥,李俊,赵玉玺北方工业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川速微波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戍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乐志行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卓伦智能交通技术有限公司9航空航天装备复杂损伤的多维光学融合检测与精细识别评估技术殷春,陈凯,石安华,黄洪驰,苟轩,何仁军,王伊凡,王锂,周文建,罗庆,胡学海,李琪,周浩,董文朴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适应波动型负荷的双向互动量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刘永光,周尚礼,刘金权,林向阳,马晓东,李龙龙,何恒靖,舒志猛,张立新,朱龙飞,张俊浩,贺姗姗,陈淼,钱波 ,吴玉跃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11重大装备仪器仪表用高性能弹性合金材料开发及应用张十庆,李方,姚志浩,何钦生,李少龙,刘建雄,王宏,赵振,刘志远,江河,邹兴政,黄石祥,李万伟,王建桥,唐远寿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12反窃电智能诊断与现场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张蓬鹤,黄荣国,杨艺宁,熊德智,薛阳,张志,段朝义,王聪,张保亮,王璧成,邓高峰,苏盛,康锦萍,慕健,王立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北京合众伟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管理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北京新源绿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13核工程用核级测温仪表关键技术及应用冯邻江,张立新,陈蜀志,周寻,邓司银,卢明肖,李星,李东,赵彦,辛雪军,马玉宝,唐会毅,张祖力,严俐,王晨炜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阳江核电有限公司14电力系统理化试验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规模化应用裴利强,吴培伟,黄青丹,黄慧红,王勇,周新华,魏晓东,杨柳,李永强,郭如峰,赵崇智,刘静,吕慧媛,李助亚,廖伟杰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天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丹迪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5高压组合电器机械电气多维状态协同检测诊断新技术李军浩,司渭滨,韩旭涛,牛博,吴旭涛,任勤让,李渊,杨鼎革,苏煜,张长安,黄继军,左坤,郭子豪,何聪,李毅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华天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鼎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6高端芯片制造专用温控装置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何茂栋,芮守祯,曹小康,董春辉,常鑫,刘紫阳,李文博,冯涛,胡文达,靳李富,何文明,耿海东,顾晓虎,张少华,鲁元进北京京仪自动化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7高安全液冷锂电智能检测与智能管控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张艳辉,林峰平,李晓宇,范思远,周頔,赵利宏,崔剑,张孝山,高二,刘慧,桂烜,钱志强,曾春保,黄志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大学,深圳市康必达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东北电力大学,辽宁科技学院,深圳华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启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18城市轨道交通广域回流安全监测及柔性接地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黄伟国,杜贵府,李巧月,朱忠奎,张栋梁,王俊,王前,沈长青,石娟娟,许峰川,王浩先,江星星,孟献仪,郑子璇,马骏陶苏州大学,苏州城市学院,徐州和纬信电科技有限公司19山区复杂地质多波联合工程地震勘探装备研发与应用黄河,徐峰,柴贺军,贾学明,毛友平,史可,任志华,甘平,章文峰,项彦茂,刘中帅,刘显鑫,王立洪,赵加正,杜孟秦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北二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成渝垫丰武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云南云岭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20电能表智慧供应链与全景质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杨帅,刘谋海,谈丛,黄瑞,杨扬,邓汉钧,李先怀,徐虎,骆冰祥,孙斌,黄红桥,戴志波,王珏,李先志,陈红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金源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21公路隧道结构健康智能监测装备与工程应用丁浩,李文锋,何传平,支珊,须民健,彭振华,肖皓文,郭航雄,周云腾,龚才华,杨喆,胡晓阳,廖志鹏,钟丹,凌睿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曾家岩大桥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学院,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镇分公司,基康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22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复合材料及绿色制造集成设备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丁明德,樊振华,王锦艳,翟福强,李璐,赖礼汇,刘伟廷,彭拥军,李颖,梁珊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3锂电池生产全工序视觉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名单公布
    10月24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公布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名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按照《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之规定对2022年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进行了严格认真的形式审查、初评、会评,共评选出一等奖21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2项,技术发明奖9项;二等奖38项,其中科技进步奖33项,技术发明奖5项;三等奖33项,其中科技进步奖29项,技术发明奖4项;青年科技人才奖5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该名单于2022年10月24日-10月30日进行公示。对该结果有异议的,需在公示期内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提交书面“异议书”。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不分先后)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高精度特种控制阀阀芯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浙江大学,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钱锦远,郝娇山,岳阳,金志江,蒋永兵,刘平,于龙杰,王伟波,汝强,林振浩,廖静,洪雪娇,李文庆,刘柏圻,管桉琦2紧凑型数字电容式MEMS三轴一体加速度传感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苏州明皜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焦斌斌,林启敬,WANG DAVID DA-WEI(汪达炜),蒋维乐,孔延梅,韦学勇,钱元晧,云世昌,曾立天,刘瑞文,赵明辉,郭致良,叶雨欣,赵立波,李泽雍3基于多物理场信息融合的综合无损检测仪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州多浦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丁辉,束国刚,李明,张俊,吴健荣,胡斌,李晓红,骆琦,束家龙,郑晖,汪涛,黄春明,纪轩荣,陈建,许俊龙4高可靠新能源电站仪控设备与系统自主化技术及应用上海大学,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费敏锐,陈凯,钱虹,徐建平,王灵,范科峰,杜大军,高磊,郭爱华,包伟华,苏晓燕,宋延勇,郑陈,张宇,陈文坚5基于人机耦合协同控制的运动康复与力量增强技术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石岩,郭庆,许猛,许少峰,陈振雷,王一轩,王天,严尧,蒋丹,王鑫,寇建阁,张继宇,杨丽曼,王娜,李健雄6微小动态力高精度实时测量技术及应用天津大学,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赵美蓉,郑叶龙,宋乐,贾军伟,刘红光,黄银国,王彬,张宏,杨永,王青青,董学江,朱春源7城市移动污染源监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复旦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浙大鸣泉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环信环境自动检测有限公司蒋鹏,吴翔,胡华,林广,刘俊,丁宗英,朱宁,佘青山,肖力敏,单振宇,俞洁,潘瑛,席旭刚,朱坚磊,刘朕8特种气相色谱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63919部队关亚风,丁坤,黄刚,钱力,宁海静,杨云凯,高岩,蔡红华,段春凤,周文兴,田晓静,耿旭辉,姜晓琳,李盛红,李青莲9热/力/振环境飞行器耐高温复合材料结构试验系统与应用东南大学,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张培伟,陈强,谭志勇,徐培飞,张大海,李彦斌,陆方舟,商学谦,柳友志,何顶顶,董萼良,郭飞,于静巍,田志强10轨道交通道岔转换设备状态感知与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宿帅,王岩,滕颖蕾,谢博才,徐宗奇,刘振华,孙永奎,王峰,何建峰,李旺龙,刘贞,陈磊,张振,李继,李宇飞11广域监测感知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南昌工程学院,江西武大扬帆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程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樊棠怀,徐梦溪,邱震钰,白书华,胡荣群,文雄飞,李连国,范红铭,熊杰,钟修清,邓荣春,王丹华,吴晓彬,陈喆12基于瞬发γ中子活化分析的煤质在线检测仪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龚亚林,宋青锋,肖宪东,魏晓云,张伟,赵龙,陶俊涛,于海明,陈月红,尚庆敏,刘家强,李海柱,吕怀振,黄铭鹏,杨伯利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不分先后)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飞机机体核心零部件应力场测量技术与仪器哈尔滨工业大学,国营芜湖机械厂赵勃,史维佳,阚艳,李佳鑫,范鑫,单奕萌2面向数控机床的激光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交通大学,成都科丰芯缘科技有限公司冯其波,张斌,李家琨,郑发家,王科锋,崔建英3直接电离质谱仪关键技术及应用宁波大学,清华大学,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闻路红,张新荣,甘剑勤,洪欢欢,陈腊,胡舜迪4高精度全向CPT原子磁力仪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王学锋,邓意成,刘院省,卢向东,李明阳,李新坤5面向大型设施健康监测的高性能分布式光纤传感及智能诊断系统南京法艾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张益昕,邹宁睦,王峰,陆延青,胡燕祝,张旭苹6面向智慧水务的多参量多模态光纤与视频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天津大学,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刘琨,丁振扬,刘铁根,戴林,江俊峰,桑梅7显微眼科手术的多模态智能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边桂彬,黄勇,杨洋,郝群,李桢,何文浩8面向MEMS光开关器件的精密微装配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安徽大学,昆山迈致治具科技有限公司陈伟海,杨尚,孙先涛,郑浩,王磊,张轶鸣9直升机传动系统早期故障预警与HUMS系统技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学蒋玲莉,韩清凯,王景霖,李学军,李新民,杨大炼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不分先后)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1微量气体测量仪器量值溯源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应用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佳思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安电子有限公司尹强,胡树国,崔厚祥,刘沂玲,苏启源,潘卫江,毛沅文,柳介,贾相锐,周阳2高性能MEMS陀螺仪关键技术及应用东南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赵立业,丁徐锴,刘嘉,黄丽斌,贾佳,庄永河,李宏生,夏敦柱3磁场生化技术及仪器设备产业化江南大学,英都斯特(无锡)感应科技有限公司,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利诚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杨哪,金亚美,徐学明,李荣明,周宇益,黄文哲,李丹丹,魏建,周思健,白莹,陈新文,孟嫚,段翔,王海,王庆华4重性精神疾病精准智能诊疗技术及系统研发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广州互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双悠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军融科创科技有限公司吴凯,宁玉萍,施雪涛,吴逢春,王卫东,魏园,韩俊南,胥红来,周燕玲,钟笑梅,陈斌,周静,陈铭湘,李晓伟,黄园园5海运生物入侵灾害防控关键技术装备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王俊生,王月竹,张捍民,赵凯,陈彦彤,宋明珠,林远海,王鑫泰,张一弛,董建红6顺序式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刘召贵,应刚,李胜辉 ,吴娜7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高速双模融合通信关键技术及芯片研制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瑞,肖宇,赵兵,刘谋海,刘宣,邓汉钧,陈石东,徐文林,李先怀,崔涛,刘鲲,李迪星,郑利斌,谢映海,余敏琪8自主化智能用电操作系统、芯片、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锐能微科技有限公司林国营,张晓平,王鹏,曾争,张思建,叶承晋,邓凯,张勇军,招景明,李向锋,黄友朋,霍梓航,梁少峰,陈小乔,张茂军9电力智能量测装备安全防御及测试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肖勇,庞振江,崔超,林伟斌,赵云,王文赫,李岩,周积峰,刘国营,王浩林,李伟华,罗鸿轩,何胜宗,张学习,肖林松1010 Hz – 130 MHz宽范围精密阻抗测试技术及仪器的研发常州同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大学赵浩华,刘瑜,储开斌,高志齐,朱晨阳,孙伯乐,赵昕喆,黄韡霖,陈绪聪,刘亚国,武胜强,周剑,包伯成,徐权,武花干11核电厂堆机协调关键性能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刘鹏,徐志辉,栾振华,徐颖,赵云涛,凌君,郭智武,刘道光,车俊霞,宋飞,刘航,杨宗伟,袁景淇,周创彬,梁军12数字微电网优化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深圳市康必达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汇拓新邦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益技术有限公司林峰平,张艳辉,邓东亮,李小秋,张孝山,周正龙,易柯楠,肖铁航,文志雄,施建权,桂烜13应用于5G通讯技术的微波介质陶瓷基础理论及高性能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齐鲁工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石锋,周焕福,周迪,宋开新,徐越,张灵翠,沈燕14特高压、长距离气体绝缘设备闪络放电高精度定位系统研制与应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刘诣,丁登伟,刘锋,吴念,杨涛,梁明辉,张静,周文,尹玉,许晓路,李诗兵,余禾田,黄勤清,周正钦,柯贤彬15微能源收集与自供能传感关键技术及应用苏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刘会聪,孙立宁,陈涛,陈朝晖,杨湛,牟笑静,王凤霞,马昕16道路表面全天时三维实时测量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武汉工程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武汉光谷卓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路兴公路新技术有限公司洪汉玉,荆根强,曹民,邵慧超,李孝兵,林红,张耀宗,吴锦梦,卓旭升,马雷,卢毅,雷谦,王磊,朱映,章秀华17复杂机电设备多级故障在线检测与自适应容错控制共性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景德镇分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河南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 油威力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大学杨丽曼,王一轩,郭庆,陈建福,王万齐,黎磊,牛燕霞,王兴国,刘淑聪,李志珑,单军波,张业明,虞启辉,林广,王凤云18民生电能计量器具柔性智慧实验工厂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何培东,黎小军,曾荣,肖杰,魏磊,熊德智,赵兴旺,姜洪浪,陈奕瑾,张君胜,蒲丽娟,赵智辉,王晨丞,刘鹍,沈文琪19复杂环境下软岩多场耦合关键测试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计量大学,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大学,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地质勘查开发局),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于洪丹,罗哉,周云,吴月秀,刘凯,赵明,杨建平,田洪铭,谭旭燕,蔡柳洲20机电装备关重件再制造测试与设计评价技术、设备及应用电子科技大学,河北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武汉大学,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成都翼若云天科技有限公司汪忠来,智鹏鹏,吴江,史佩京,卢俊文,申胜男,许焕卫,马钊,何俐萍,龙小辉,张慧乐,李飞,孙莉莉21基于自研核心芯片组的深存储高带宽数字示波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悦,严波,史慧,王皓,蒋文裕,贺晓华,龚桂强,李建伟22高压断路器状态监测与量化定级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东南大学,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陈昊,刘锡祥,谭风雷,张海华,徐鹏,周炳凌,刘怀宇,吕小华,徐晶冉,孙优良,朱超,张鹏,王刚,宋恒东,黄祖荣23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高灵敏智能传感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肥工业大学,湖南驰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高荣科,陆洋,贾华坤,陈孝喆,郭凯,郭忠义,王东旭24输变电设备数字X射线成像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粤电科试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河南四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揭阳供电局钟飞,卢启付,林介东,张仁奇,熊鑫欣,叶中飞,林增阳,聂铭,陈瑞斌,刘仁恭,吕中宾,钟万里,彭向阳,毛先胤,汤龙华25智能仿生关键技术及先进机器人装备系统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门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它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李锐,王晓杰,赵明富,吴朋,李嫄源,胡向东,廖昌荣,唐贤伦,杨兴义,杨平安,钟年丙,刘航,龚康,寿梦杰,潘鑫26电力安全生产作业智能机器人与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阿泰因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北京恒泰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政威,张真源,熊兴中,丁宣文,刘睿,彭倩,刘曦,钱苏晋,谷湘煜,谢正军,彭倍,蒲维,马丛,徐劲莉,冯运27面向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关键技术及应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珠海一多监测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金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华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路永玲,胡成博,吴大鹏,杨景刚,付慧,张国江,王真,朱雪琼,贾骏,刘子全,薛海,李双伟,谭冲,秦剑华,杜君28风电装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燕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孟宗,钱政,李继猛,关阳,张金凤,曹利宵,孙登云,殷娜,潘作舟,樊凤杰29智能物联的社区风险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及其重大应用北方工业大学,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科互联城市治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史运涛,董哲,雷振伍,张晓平,付英波,殷翔,周萌,刘大千,李书钦,李刚,王春华,乔立民,那正平,秦挺鑫,杨鹏举30基于AI和机理模型的数控机床精密加工智能优化与控制技术东北大学,深圳吉兰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于瑞云,王晋生,韩清凯,王鹏飞,李婕,毕雪峰,刘强,张建国,黄杰,巩思茜,郑永豪,刘其宗,夏伟,白龙,李卉31智能制造测控设备语义描述与数据字典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汪烁,王春喜,卢铁林,赵华,唐春娥,张渝,刘阳,邹明伟,董峰,付博,孔令琴,杨阳32在役电力电子器件老化可靠性状态智能在线监测与寿命预测关键技术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阆芯(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艾临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徐国卿,向大为,张艳辉,石欣,冯伟,王龙,赵晖,邵凌峰,魏伟伟,秦鹏杰33火电锅炉燃烧状态关键参数在线检测技术及应用重庆科技学院,南京奥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凌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坑口发电分公司唐德东,柏俊杰,王丽蕊,陈念军,辜小花,杨波,金义忠,焦洪波,张晓凤,何垚,涂志宏,傅云峰,丁飞,毛禄红,蔡剑锋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不分先后)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基于高分辨原位监测的储能器件关键调控技术与应用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晏梦雨,许絮,安琴友2GaN电子器件低界面态介质技术与系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王鑫华,刘新宇,王文武,黄森,殷海波,董金卫
  • 果蔬残留农药可以“算出来” 引来跨国仪器公司关注
    要检测果蔬上的农药残留物,一般采用理化分析,通过复杂的样本处理以分离出检测标的物,而苏州云溪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张华俊团队研发出了国内首套熵算法化学分析平台,将果蔬的全部成分“扫描”成谱图,利用特殊算法让农药残留在一组组数据中“现身”。该平台依靠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化学分析的“云处理”,将原先需要数天的检测周期缩短至几分钟,效率提高数百倍,成本大幅降低,误差率不足千分之一。目前,该平台正在为苏州地产水八仙进行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这几天,苏州云溪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接到了我市相关部门的委托,对苏州地产水八仙进行农药残留物检测。“他们只给了我们28组数据,没有告诉我们数据对应的样本名称。我们经过快速分析,很快就能得出每组数据背后的具体成本及农药残留情况。”公司创始人张华俊博士说,过去要全成分检测蔬菜的农药残留费时费力,一卡车蔬菜的价格也抵不上一次检测的费用。因为按照传统的理化分析,每检测一种农药残留,就要取样一次,成本三四百元,而常用农药100多种,全部检测一遍起码半个月,费用更是昂贵。因此,对农药残留物的检测一般是对特定标的物的检测,不会进行“普查”。张华俊团队采用一种特殊的算法,叫做“基于熵最小算法的全成本化学分析”,只要把样本放入仪器,扫描出谱图,再利用数学方法,从混合物谱图中快速提取出目标化合物的纯谱,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及时“读出”农药残留物,实现全成分一次性“解码”。 如此“颠覆”的检测方法,让世界分析仪器生产“巨头”日本岛津公司既兴奋又怀疑。据介绍,岛津公司研发部门近日向苏州云溪试探性地传来7份数据,请求检测。“这些数据,只有数字和符号,没有任何其他信息。我们经过数据分析告诉岛津这是什么东西,里面有哪些化学成分,可能具有一定危害。”张华俊说,从接到岛津的“战书”到反馈结果短短几天,经对方确认,完全正确。岛津研发公司提出免费提供仪器设备,以寻求合作,扩展其仪器功能。 苏州云溪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的孵化企业,作为企业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张华俊博士从事熵算法化学分析平台的研发已经7年,目前商用软件已开发完成。该分析技术还可以快速发现中药复杂体系中的微量已知和未知化合物,使中药全成分分析成为可能,突破传统中药难于定性定量分析的难题。同时,该技术还能在配方破解及食品添加剂分析等领域“大显身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