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林炳承

仪器信息网林炳承专题为您整合林炳承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林炳承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林炳承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林炳承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林炳承话题讨论。

林炳承相关的资讯

  • 林炳承研究员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林炳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于近日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林炳承研究员长期从事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并以医学诊断和药物筛选为研究和应用的主要背景,在理论、技术平台、方法发展及重大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国际、国内相关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成立于1841年,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学会之一,根据专家推荐,学会每年遴选英国及国际上在化学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和为推动化学科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为其会士。林炳承研究员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继李灿院士、张存浩院士、林励吾院士、沙国河院士和包信和院士之后又一位获此荣誉的专家。   附录:在芯片上构建实验室——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林炳承教授
  • 在芯片上构建实验室——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林炳承教授
    说到实验室,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以及医学实验室等等,虽然它们的功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不论多么简单的实验室,至少需要一个房间的空间,用来摆放仪器并给研究人员提供工作场所。而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从传统意义上看确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实验室,它只有几平方厘米这么大,却能完成通常需要整个实验室才能完成的工作,就好像有神奇的魔力把实验室里不同的单元操作同时变小,并互相联系起来一样。  笔者第一次接触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概念是在2004年于长沙举行的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上。当时,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林炳承教授在大会上做了题为“生命科学中的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学术报告。现在我还依然能清晰地记得,林教授的报告结束后得到了与会代表极其热烈的掌声。林教授在会上表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以芯片毛细管电泳为核心技术之一的芯片实验室技术正以强劲的势头向生命科学的各个相关领域渗透。  那么,很多业内人士也许会问,芯片实验室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芯片实验室在国际上已发展到什么程度?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又处于什么状态?它的产业化前景究竟如何等等?而这些话题恰恰也都是笔者非常感兴趣的。2005年5月,笔者专程赶赴大连,对林炳承教授(以下简称林)就相关话题进行了专访,林教授为笔者(以下简称Instrument)解答了上述的疑问。Instrument:林教授,您好!首先能否请您向仪器信息网的广大网友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芯片实验室?特别是微流控芯片这一概念大概是什么时候,如何提出的?这一技术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林:好的。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又称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指的是把生物和化学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或基本集成到一块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由微通道形成网络,以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取代常规生物或化学实验室的各种功能的一种技术。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多种单元技术在微小平台上的灵活组合和大规模集成,高通量是大规模集成的一种形式。  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以微流控技术为基础,它有别于另一类以静态亲和杂交技术为核心的微孔板芯片,后者没有流通网络,没有分离,专用于DNA或蛋白质,通常被国内的大众媒体称之为 “生物芯片” ,以DNA芯片为典型代表。在一段时期的学术刊物中,微全分析系统(m-TAS)往往和微流控芯片实验室混用。事实上,较之微全分析系统,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外延更宽,内涵更为丰富。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最早期形式是芯片毛细管电泳,芯片毛细管电泳至今仍是芯片实验室中分离部分的主体。  微流控芯片的概念最初是由瑞士Ciba-Geigy公司的A. Manz博士等在1990年提出的。当时的工作是从芯片电泳入手的,即把毛细管电泳的通道刻在一块芯片上,用以实现分离过程,这种芯片电泳体积小,分析速度快、样品需求量少。随着研究工作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微流控芯片不只是仅仅可以完成电泳的功能,电泳只是它能涉足的很多过程中的一种。譬如:如果在通道里面添加一些填料就可以作为色谱;也可以将样品前处理过程放在同一块芯片上完成;可以平行构建若干条通道以进行多样品同时分析;还可以在芯片上进行生化反应等。也就是说,微流控芯片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将不同的操作单元集成在一块片子上的平台。这个平台集样品前处理、混合、反应、分离、检测为一体,而不同的操作单元还可以灵活组合,规模集成,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大规模集成功能的芯片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既可以做分离,又可以做分析,甚至可以做反应,尽管反应产物的量可能很少,但对于生物领域而言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此微流控芯片技术也非常适合于当代系统生物学的要求。由此看来,微流控芯片已由最初非常单一的芯片电泳,而后的用于分析领域的微全分析系统,进一步发展到面向所有生物和化学领域的芯片实验室。  前已提及,微流控芯片的基本特点是多种单元技术在微小平台上的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目前一个重要的趋势是:集成的单元部件越来越多,且集成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到的部件包括:和进样及样品处理有关的透析、膜、固相萃取、净化;用于流体控制的微阀、微泵;当然还包括微混合器、微反应器、微分离器和微检测器等。这样一种高度集成的微流控芯片平台,具备物料耗量低,运行时间短,价格低廉,使用安全,通量高,污染小等特点,形成了微技术领域的一种固有优势。Instrument:那么,作为一个完整的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每一部分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林:按照目前的理解,一个完整的芯片实验室大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芯片;二是包括驱动源和信号检测装置在内的芯片工作站;三是包含有实现芯片功能化方法和材料的试剂盒。  芯片本身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尺寸;二是材料。现有典型的芯片约为几个平方厘米,一般的通道尺寸为10~100mm宽,5~30mm深,长度约为3~10cm。可用于芯片的材料最常见的为玻璃,石英和各种塑料。玻璃和石英有很好的电渗性质和优良的光学性质,可采用标准的刻蚀工艺加工,可用比较熟悉的化学方法进行表面改性,但加工成本较高,封接难度较大。常用的有机聚合物包括刚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以及聚碳酯(PC)等,它们成本低,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制作技术和玻璃芯片有较大的区别。  样品和试剂的充分接触、反应或分离必须有外力的作用,这种外力一般为电场力、正压力、负压力或微管虹吸原理产生的力。人们常采用由高压电源产生的电场力或泵产生的正、负压力作为驱动源。此外,芯片内产生的信号需要被检测,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手段是激光诱导荧光,此外还有电化学、质谱、紫外、化学发光和传感器等。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特点是检测灵敏度高,但现阶段其体积仍然偏大;电化学检测由于其体积较小,与高压电源一起可制成便携式仪器,在尺寸上和芯片实验室的概念匹配,加之有电化学响应的物质很多,所以在芯片中的应用研究较多。驱动源和检测装置是芯片实验室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体积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微流控芯片仪的大小,因此人们正努力追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最小化。  有了芯片和检测装置是否就可以开始进行工作了呢?还不行。一般而言,还需要试剂盒。譬如,你要利用芯片实验室进行某一生物样品的反应或者是分离,那么你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一定的介质,而这些都包含在我们所谓的试剂盒当中。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需要有不同的试剂盒。譬如,对于一个简单的测试,所需要的试剂盒可能是一种缓冲液和一种标样,也可能是一种手性拆分剂等等。试剂盒所包含的物质是在方法研究的过程中得出来的,如果说仪器和芯片是芯片实验室硬件的话,那么对于不同的应用对象而言,则还需要有千变万化的包含在试剂盒里的由方法和材料组成的“软件”,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流控芯片实验室。Instrument:从应用角度来看的话,您认为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主要将应用在什么领域,或者说将来还可能向哪些领域拓展?林:就我个人看法,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微流控芯片将被用于疾病预防与诊断、药物筛选、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司法鉴定、体育竞技、反恐、航天等事关人类生存质量和安全的各个领域。而这其中将涉及到样品的各种处理,PCR反应和酶反应等生物反应,各种化学反应,细胞分析、核酸分析、蛋白质分析和各种小分子分析,分子与分子间、细胞与分子间以及细胞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单元操作。就拿2003年的SARS来说吧,当时我们实验室采用自行设计的RT-PCR试剂盒,在自制的由聚合酶链反应(PCR)—毛细管电泳(CE)芯片和激光诱导荧光芯片分析仪组成的微流控芯片系统上,对SARS病毒和18例SARS患者咽拭子样品进行了分析和检测,实现了芯片上的聚合酶链反应和电泳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分析。这一成果很有可能发展成为SARS早期检测的一种新的手段。Instrument: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中国在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研究方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或者说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能否请您对此作一个评价。林:芯片实验室开始为科学家们所关注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到了90年代中后期,在世界范围内有一批科学家先后介入这一领域,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国内一些大学的学者。我自己真正开始搞微流控芯片是从99年开始的。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科学家起步不是最早的,但我们正在以很快的速度追赶,国内有一些实验室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以我们实验室为例,经过五、六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芯片平台系统。包括:(1)自行设计研制了三类七台不同功能的微流控芯片仪;(2)自行设计研制了五种不同材料,不同集成度和不同结构的微流控芯片;(3)在芯片上完成了各种单元操作(膜、电泳、整体柱色谱亲和、PCR反应、酶反应、细胞培养、单细胞分析等)及其初步集成,例如在集电泳和凝集素亲和整体柱于一体的系统中,成功地分离了三种糖蛋白中的不同糖型;(4)在上述仪器和芯片上进行核酸、蛋白质、小分子的反应、分离、分析、手性药物的拆分和相互作用研究,实现了凋亡细胞活性氧类和谷胱甘肽的同时检测,以及细胞样品RNA的完整评价,并取得了单细胞裂解和内涵物测定的初步结果;(5)完成了SARS病毒基因后转录多重PCR检测,癌症病人P16基因甲基化DNA诊断和高血压基因筛查等的研究和相应的一定规模(分别为18例、159例和226例)的实际样品的测试,实现了微流控芯片系统的初级功能化。上述结果已申报40项发明专利,发表国外SCI学术论文34篇,其中近一两年被Angew. Chem. Int. Ed., Anal. Chem., Lab on a Chip 和Electrophoresis等高影响因子学术刊物录用的计16篇。  比较客观地讲,中国在微流控芯片方面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国际同行学者的广泛承认,中国相关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处于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按照目前的趋势,五年以后微流控芯片将会在国内业界得到非常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当然我希望这个时间能够再缩短一些,我们的发展能更快一些。Instrument:就微流控芯片这项技术而言,发展到目前为止,是否已经非常完美了?还是说这项技术还存在某些缺陷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得到解决?林:芯片实验室的发展前景广阔,但现有的芯片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和人们预期所要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研究工作的难点有几方面:一是微量样品与检测准确度的矛盾,芯片体积小,样品用量少,运行速度快,这给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带来难度。这一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初期对这种技术掌握不够,或是在制造方面有某种缺陷造成的。随着这项技术的逐渐普及,加工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一问题是可以被克服的;二是芯片的小尺寸与检测器等相对较大体积的“外部世界”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应当也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不是技术的根本性缺陷。譬如:传统的质谱仪一般都体积庞大,与芯片实验室的发展不匹配。但近来质谱芯片的研制已有报道,这种质谱芯片将离子化腔、加速电极、漂移腔、检测阵列等器件集成在只有几枚硬币大小的硅片上,检测质量达10-12克。所以说随着微纳米技术的发展,检测装置小型化的问题是有可能得到解决的。  目前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问题是,微流控芯片系统至今为止还没有拿出一个能够让大家为之一振的“有杀伤力”的,也就是说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应用成果,国外称之为Killer Application。目前,全球许多实验室,包括我们在内的,都在为此努力的工作。我相信,Killer Application迟早是会出现的。现在在某些领域,譬如细胞培养和分析方面,微流控芯片的独到性已经有所反映。  但是,我们不能等到Killer Application出现以后再进入这一领域,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尽可能多地参与一项研究的发展进程。如果中国科学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微流控芯片平台的发展过程,那么若干年后,相当一批芯片仪器就不得不从国外进口,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用买来的国外商品仪器做一些零零星星的应用工作。中国在很多高端分析仪器上吃亏,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个悲哀。目前,在微纳米技术领域,微流控芯片是我国和国外差距比较小的一个分支,如果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特别是如果能有相关企业投入到这一领域,最终将极大推动这一平台研究的产业化进程。Instrument:谈到产业化问题,您认为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产业化前景如何?它的市场有多大?国外是否已有商品化产品出现?林:我先回答你的后面一个问题。据我所知,加拿大和日本已有个别通用性实验室用产品出现,但是价格普遍昂贵。像一块简单的玻璃芯片大概要200美金,一套带UV检测的工作站要卖3万欧元左右。而且,日本的产品还不卖给中国人,只销往欧美地区。此外,安捷伦公司2004年也首次拿出了芯片LC-MS的构思,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微流控芯片已经进入到了实质性的商品开发阶段。  就我们实验室而言,目前我们开发的芯片和芯片工作站大体已到了准商品化阶段,香港大学已经订购了我们的一套系统。作为一家中科院的科研机构,搞产业化确实不是我们的长处,但我们也试图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广大的中国用户都能够用得起中国人自己的产品。如果说微流控芯片作为临床诊断的一种工具,距离最终进入医疗机构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的话,但它作为一种通用性平台被广泛应用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生物实验室也就是未来几年的事情。微流控芯片最终的出口应当是在超市,一旦达到民用化程度,其市场潜力将是不可限量的。  我个人认为,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已经到了产业化的前夕,我希望有远见的企业家尽快介入到这一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来,大家同舟共济,一起滚打几年,一起来改进技术,培育市场,共同发展。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机会,等市场完全成熟了再介入进来可能就太晚了一些。Instrument:有一个关于您个人的问题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您原来是搞毛细管电泳的,而且在毛细管电泳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编者注:林炳承教授目前是《Electrophoresis》杂志的副主编),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原因使您甘冒一定的风险,转到微流控芯片这个全新领域的呢?在进入到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后,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林:作为一名科学家,有几种素质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洞察能力和把握能力,他应能看得远一些,看到现时不为别人重视,却又极具发展潜力的前瞻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作一个大一点的布局,并且能够不失时机地紧紧抓住,使他所领导的课题组从事的研究工作符合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学科发展趋势,并且尽可能地满足社会民生的实际需求。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当你已是一个资深科学家的时候,在原来的那个领域你可能已经很有地位,也可能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公认,但是到一个新的领域,昔日的光环不复存在。这需要判断,需要勇气,需要重新学习,有时甚至需要从零开始。这样的做法,对自己会很累,弄不好还可能很狼狈。但客观上却又往往很重要,因为你所孜孜以求的可能关系到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你还可能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急需的这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坦率地讲,我们一开始确实非常不容易,全世界大多数实验室的起步时间非常接近,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曾经有两年的时间,工作进展迟缓,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我曾反复地问自己,“有没有看错”?就这样反复思考,反复实践,终于没有动摇。  结果证明我们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经过课题组同事和学生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建成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芯片平台及其应用系统,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Instrument:那么,您认为微流控芯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您下一步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林:我想微流控芯片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应当是集成化和功能化。我们已反复强调多种单元技术在微小空间上的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是微流控芯片的基本特点。集成化是大势所趋,集成化的目的是实现某种功能,满足社会的某种需求。总体而言,我们将依照上述我们对微流控芯片发展趋势的判断强化我们的工作。一方面我们将会推进芯片设计及操作单元集成化方面的研究。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完成两个或三个操作单元的集成,譬如分析一个样品需要三个工序,样品处理——反应——色谱分析,这样三个过程现在已经可以放在一块芯片上完成。小集成已经做到了,规模化的集成将会继续研究下去,当然同时还要考虑芯片设计的优化;另一方面,我们将拓展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在这方面,我们实验室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应该说是非常有特色的,我们会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努力实现更多的功能化。比如我们要把血样固相萃取、膜分离、核酸提取、核酸PCR反应、扩增产物分离、检测等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用泵和阀控制整个流路,只要采一滴血输入,样品自动运行后即能得到最终体内某种DNA的分布结果。又比如,我们把细胞培养、分选、裂解、内涵物检测等单元操作集成到一块芯片上,观察不同细胞在相同药物作用下的不同反应,测定其某种成分在不同作用下的不同变化等等。这样一些具有DNA测定或细胞分析功能的微流控集成芯片就有可能因为样品量小、成本低廉、控制简单、省时省力而具有广阔的社会需求。  在开展自身研究的同时,我们还将努力促进这一新兴领域的普及工作。在这一点上,我们希望能够和仪器信息网紧密合作。“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我们真诚地欢迎国内的有识之士和我们一道,将中国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后记:2004年9月的美国 Business 2.0 杂志封面文章将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称之为“改变人类未来的七种技术”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至少有30多个重要的实验室(包括MIT,Stanford大学、加州大学柏史莱分校、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和一批大公司在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作为中国优秀科学家的代表,林炳承教授在毛细管电泳研究达到顶峰时,凭借其敏锐的科学直觉,适时地把研究重点转到以医学诊断和药物筛选为目的的微流控芯片技术上,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林炳承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形成了自己极具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积累。在与林教授的交谈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到,林教授在他长期的科学实践当中,始终贯穿着“把握方向、长期坚持、强化积累、推动发展”这样一种坚定信念。联系电话:0411-84379065电子邮箱:bclin@dicp.ac.cn单位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林炳承教授简历:  从事分离分析方面的研究,并以生物医学和药学为研究和应用的主要背景,80年代以色谱为主,90年代为毛细管电泳,2000年起致力于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研究。  林炳承教授课题组围绕系统生物学研究需要,以微流控芯片为主要平台,力图在细胞和分子层面,甚至是单细胞、单分子水平上,实现以不同单元技术灵活组合、大规模集成成为特征的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  已发表论文约200篇,出版《毛细管电泳导论》(科学出版社)等著作5部,申请专利67项(发明44项),已授权22项(发明5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各一次。已培养研究生20余名,其中一名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2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德国 Tübingen大学、美国Truman 州立大学、香港大学、意大利科学院客座教授,德国洪堡基金(AvH)、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研究员。任第一至六届全国毛细管电泳会主席或主席之一,第一至五届亚太国际微分离分析会主席或主席之一,JBBM 杂志编委,Electrophoresis 杂志编委,客座主持该刊两期编辑工作,2005年起出任Electrophoresis杂志副主编。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林炳承教授:微流控芯片的战略机遇和我们的社会责任
    作者:林炳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摘要本文为作者在第八次全国微流控芯片高端论坛(2020.11.26-28)上报告的书面文字版,整理过程中增添了论坛上部分嘉宾的报告内容。文章以作者所领导的实验室 20 余年来在微流控芯片领域的研究积累为基础,结合近年来这一颠覆性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围绕着微流控芯片三个方面的核心应用,阐述我们所面临的战略性机遇和应对策略。2018 年 10 月 19 日,刘鹤副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明确提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将会创造巨大需求”,微流控芯片是新一代“颠覆性”生物技术的突出代表 [1]。以微流控芯片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将会和信息技术结合,引发下一波科技革命,左右国家产业变革的战略布局 [2-3]。一 . 微流控芯片的三个核心应用 [4-7]应用反映需求,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围绕着需求展开。微流控芯片有三个核心应用。其中之一是微流控检测分析芯片,这种芯片是新一代即时诊断(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的主流技术,也是体外诊断(IVD)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二是微流控反应筛选芯片,微流控芯片还可被看成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种微反应器,它以液滴为主要特征,在高通量药物筛选,材料合成和单细胞测序等领域有巨大的潜力,其中的数字液滴显示了和电子芯片深度对接的战略前景;三是微流控细胞 / 器官芯片,这类芯片是对哺乳动物细胞及其微环境进行操控最为重要技术平台,可望大规模替代小白鼠等模型动物,用于验证候选药物,开展药物毒理和药理作用研究,实现个体化治疗。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的应用逐一予以阐述。二 . 即时诊断1. 即时诊断现状即时诊断(POCT)是体外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微流控芯片是即时诊断的主要实现平台,微流控芯片通过即时诊断的方式实现体外诊断。在中国,微流控与体外诊断的绑定从政策层面得到了确认,现阶段国内有近 90% 的微流控芯片公司都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开发。即时诊断的第一轮工作大多集中于以核酸分析为代表的分子诊断,以蛋白质分析为代表的免疫诊断和以代谢物分析为代表的生化诊断。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如血液诊断,微生物诊断等。在2020 年 11 月 400 名代表参加的第八届微流控芯片高端论坛上,有多达 40 余个企业参展【图1】,而 2018 年被 Yole 报告列出的中国微流控芯片公司的数目仅为 25 家。Yole 分析师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9 年全球微流控试剂产品市场规模达到 99.8 亿美元,相应的微流控设备市场为 34.8 亿美元,2019 至 2024 年期间的微流控产品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11.7%,微流控设备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 10.8%,预计到2024 年,两类产品的市场将分别达到 173.8 亿美元和 58.1 亿美元 [8]。在我国,2018 年体外诊断市场约 600 多亿人民币, 而 POCT(非血糖)市场约为 100 亿。▲【图一】部分国产 POCT 产品2. 第二波 POCT 技术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波 POCT 技术。一般认为,第二波POCT 技术的应用对象主要为单细胞分析,液体活捡,肿瘤早期诊断和抗药性试验等,而医生办公室用 DNA 测序,家用基因诊断以及以安全有效使用药品和生物制品为特征的随行诊断等也可能是第二波 POCT 技术的关注对象。从平台角度看,主要会包括 POCT 整机和 5G 等信息技术的联用,以及POCT 设备内部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单细胞分析已成为下一波即时诊断技术的重要对象。近年的很多证据表明,细胞群体,即使是很小的群体,都有很大的异质性,这和长期以来认为的细胞群体同一性观点背离,实际上,现行基于细胞同质性的基因表达测定所得的只是一种统计平均,它没有考虑单个细胞之间很小但是很重要的差异,带有误导性。单个细胞之间在大小,蛋白水平,表达RNA 的转录等方面有显著差别,而这些差别往往是肿瘤研究,干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和神经学中很多长期困惑人们的问题的关键所在。当细胞被用作药物时,则更为突出。陆瑶等从活的单细胞中捡测到 42 种不同的蛋白质,创当时文献的最高捡测记录 [9]。所开发的单细胞蛋白分析技术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并由美国 Isoplexis 公司进行后续开发,产品在 2017 年年底获选美国科学家杂志(The Scientist) 当年度十大医疗技术发明第一名 [10]。这套系统能够同时捕获成千上万个单细胞的完整生物分子和功能信息, 能够更好地分析癌症患者对免疫疗法的治疗反应,提早预测包括细胞免疫疗法在内的抗癌免疫疗效。杨朝勇等则以核酸适体的高效筛选为基础,实现了单细胞的精准捕获与测序 [11]。从平台角度看, 关一民等提出的智能微流控反映了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一种趋势。他们利用整晶圆集成 CMOS 前端与微流体 MEMS 后端,制备低成本智能微流体 CMOS- MEMS 芯片,实现对微量液体的自主,精准操作及控制。他们已经研制出一种用于黄曲霉素快速检测的 POCT 系统,并开始扩大到 3D 生物打印,医疗检测及精准用药等方面 [12]。微流控数字液滴可以被看成是 POCT 设备内部和电子技术的结合范例。基于电润湿原理,在二维平面上运动的微流控数字液滴技术因其操控灵活,形状可变,大小均一,又有优良的传热传质性能,已经被应用于需大量使用微反应技术的现代生物化学分析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液滴可能因为其所具备的和电子芯片深度对接的能力而在第二波 POCT 中备受重视。在电场作用下,液滴在电介质表面的表面张力减小,因此接触角变小,液滴从未润湿变为润湿,这种表面张力的改变引发液滴受力不平衡,从而驱动液滴运动。可被视作为粒子的液滴一经带电,成熟的电子技术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进入微流控领域,比如有源矩阵技术。有源矩阵技术是一种在电子行业常用的开关技术,通过与微流控数字液滴技术的结合,薄膜晶体管对行列交汇处的控制电极施加驱动电压,实现液滴移动的自动控制,有源矩阵技术能并行控制超大规模液滴阵列,比如,对于M 行N 列的阵列,利用有源矩阵技术可使所需电极数由原来的 M*N 剧减为 M+N,克服过多的电极引脚造成的空间缺失,全自动完成复杂和庞大样品前处理任务。南方科技大学程鑫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陆瑶,刘显明等合作,承担题为“微流控数字液滴中央处理仪器的研制与应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旨在通过微流控数字液滴中央处理仪器和大规模有源矩阵数字微流控液滴芯片的研制,实现微流控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深度对接 [13]。蒋兴宇等把液态金属和用弹性高分子微流控芯片整合成柔性电子电路后,发现这些柔性电子电路可以在生物医学传感,组织工程,人用器官以及生物计算领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他们用液态金属和弹性高分子微流控结合 , 制备全柔性血氧传感器,全柔性汗液检测装置,电子血管和功能强大的血管支架 [14]。柔性材料还可制备可穿戴设备。Nature 曾报道一种集成模式,可以对人体体温及汗液中四种生化指标(葡萄糖, 乳酸,钾离子,纳离子)进行连续的定量检测的装置,还可通过多元检测得到不同检数据之间的相互矫正,从而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在此基础上 , 刘宏等发展了相应的可穿戴生化传感技术。他们提出一种新的生物传感思路,研究出基于电解水辅助的电催化反应,发展了相应的无酶葡萄糖传感方法, 解决了无酶传感中的 pH 问题,实现了无酶的葡萄糖检测, 再将该传感器与智能手环,运动头巾等结合,用于监测汗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寻求汗液葡萄糖和血糖的关係 [15]。三 .材料的可控合成和筛选这里所指的合成和筛选材料是微尺度的, 微尺度材料合成技术也被称之为微化工技术,它的基础是被视为最小微反应器的液滴。微化工技术因其混合速度快,传递性能好,以及反应条件均一可控,已成为化工学科的前沿方向之一,也是工程前沿和材料化学精准制备的新技术。微化工产业用的芯片兼具高精度的微观特征尺度和较大的宏观器件尺寸,并具有无法通过传统平面光刻实现的三维构型。程亚等利用超快激光微加工技术制造微化工芯片,开拓了这种芯片在微化工产业中的应用 [16]。对液滴技术的研究则更为广泛。方群等发展了一种基于序控液滴阵列技术的微流控液滴操控新方法(SODA),能自动完成对超微量液滴的生成,融合,分裂,定位,迁移和分选等,SODA 技术具有微量自动,操控灵活,通用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适合于超微量样品和试剂消耗下多种类,大规模的分析和筛选 [17]。林金明等致力于和质谱的联用 [18]。姜洪源等则提出利用低压交流电场实现双乳内核融合,释放等精准操控的新方法 [19]。以微流控芯片为平台,以分散的液滴单元作为微反应器, 通过制备相对简单的微球,比如氧化物,可以打通芯片合成材料的技术路线。微流控技术能够精确控制微量流体的运动速度并进而控制物质传递和反应条件,因此在制备纳米颗粒及微米颗粒时,不仅可以灵活调节颗粒大小、组成、结构(单分散性、壳层厚度,以及其它内部结构)、形貌、分布以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质,还可以通过微颗粒结构和构成微颗粒的各组分的灵活结合以赋予其更加多样化的功能,从而为新型微颗粒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和研制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骆广生等把液滴用于微尺度材料合成,专门研究“微尺度流动与材料的可控制造”,并对高端材料化学品予以特别关注 [20]。某种意义上说,药物也是材料。液滴微流控芯片也被广泛用于药物的筛选,比如工业酶。用紫外光照射可产生全基因变性的酵母细胞库,将其和荧光酶底物一起包进液滴,被包进液滴的酵母细胞产生酶,消化底物,因此增加液滴的荧光,在孵化后,将液滴按它们荧光强度的不同分开,这类方法试剂消耗量小(μl 级),筛选速度快(1000 倍),费用还低(100 万分之一)[21]。四 . 器官芯片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临床前动物实验,临床前动物实验的弊端包括:化费极大,耗时极长,存在动物权、动物伦理等问题,最根本的是, 动物到底不是人,因此结果往往不准。一个典型案例是2016 年,法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已经完成动物试验的神经退行性药物,开始进行一期临床试验,六名健康志愿者中有一名脑死亡,四名病危,法国朝野震惊 [22]。药企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他们也并不看好动物试验,但是,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器官芯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替代途径。1. 器官芯片已经有很多课题组开展单一或多种器官芯片的研究。林洪丽等构建不同的肾脏芯片用于研究各种不同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比如,高血压肾的损害是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原因之一,他们将肾小球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与足细胞共同培养于流体小室中,构建了具有滤过功能的“肾小球”芯片,在这样的模型上,发现高流量灌注会损伤滤过屏障功能,並引起肾小球内皮细胞与足细胞的损伤 [23]。王琪等构建了肺癌脑转移多器官仿生模型 , 该模型由上游仿生肺及下游以血脑屏障为核心结构的仿生脑组成 , 再现上游肿瘤细胞侵袭进入循环到达下游靶器官 , 突破血脑屏障,进一步形成脑转移的病理全过程 , 实现了对复杂病理过程的可视化检测 [24]【图 2】。张秀莉,罗勇等构建了肝 , 肾和心脏芯片并成功地把它们作为药物毒效学评价平台 [25]。赵远锦等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了一系列结构功能特异的生物材料,解决器官芯片构建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26]。张炜佳等则构建了主动脉器官芯片,并实现了一些生物力学模拟 [27]。▲【图二】肺肿瘤脑转移芯片示意 [24]器官芯片是一种多通道,包含有可连续灌流腔室的三维细胞培养装置。器官芯片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本体,由相应的细胞按实体器官中的比例和空间位置搭建;二是微环境,包括芯片器官周边的其他细胞、细胞分泌物和物理力 [28]。比如, 肝脏主要包括肝实质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内皮细胞, 分别占比约 58.9%,17.6%,14.7% 和 6%,而内皮细胞和肝星状细胞是空间上紧邻的两种细胞,HepG2 细胞部分空间占比大,与其他三种细胞形成的颜色条带形式不尽相同,其他三种细胞为线型或面型条带,HepG2 细胞则为三维条带。除了本体,还有微环境。陆瑶等用一种有 10 路平行通道的微流控芯片,连续测量 5000 多个单细胞在 4 个时间点的蛋白分泌物, 研究了人单个巨噬细胞对 Toll 样受体配体脂多糖(LPS) 的反应过程,揭示了不同蛋白在单个细胞中的四种不同的激活方式,并在相同的时间点对同一样本作单细胞 RNA 测序, 进一步证明了转录水平上存在两种主要的激活状态,分别用于翻译和炎症程序。结果表明,在一个表型均一的细胞群体中, 细胞内存在异质性反应 [29]。还有更多的报道指出, 肠道微环境中很小的剪切力就能极化上皮细胞,形成折叠的绒毛,在肾近端肾小管芯片上,把单一的上皮细胞层暴露在流体剪切力的尖端,能改变上皮细胞的极性,导致离子的移位,形成初级纤毛,纤毛突的平均长度为 10±3.5μm [30]。2. 器官芯片研究的下一波走势普遍认为器官芯片的下一波走势是:从器官芯片本体的构建到本体 + 微环境的仿生;从单一生理模型的构建到千变万化的类器官病理模型仿生;从单一细胞种植方法的发展到3D 打印细胞种植方法的全面介入,以及从单一器官的完善到多器官芯片系统甚至人体芯片的构建。整体而言,则是从以研究为主到研究开发生产并举。▲【图三】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的多指标分析 [31]以单细胞胞外囊泡分泌物多路表征为例说明微环境的仿生。陆瑶 , 刘婷姣等把微芯片平台的两个功能部分用于单细胞胞外囊泡分泌物多路表征,一是有 6343 个鉴定单元的微孔阵列用于细胞培养,二是有一组平行微流通道阵列的玻璃抗体条形码用于单细胞囊泡的缚获和检测。这一高通量平台具有通过分泌的囊泡显示单细胞异质性的能力,【图 3】为单细胞外囊泡的多指标分析工作流程示意(上)并显示可视化聚类分析口腔鳞癌细胞系及肿瘤患者样本的功能亚群(下)[31]。在器官芯片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类器官技术,类器官是指在体外对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形成的在结构和功能上都类似于目标器官或组织的三维细胞复合体,具有稳定的遗传学特征,能在体外长期培养。把器官芯片技术与类器官技术结合, 形成类器官芯片技术。这样 , 通过使用患者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可在芯片上建立各种各样的类器官病理模型,并在体外模拟和重现。类器官芯片可以实现对药物药效和毒性进行更有效、更真实的检测,也可用于个体化治疗。由于类器官可以由人类 iPSCs 直接培养生成,相比于动物模型,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动物和人类细胞间的差异而导致的检测结果不一致性 [32]。3D 生物打印是对传统器官芯片细胞接种方式的一种革命。关一民团队研发了一种由 3D 生物打印机打印的肝芯片 , 他们先把细胞定量图案化接种,再用24 个细胞培养杯在培养板上形成 4 通道密封的流道结构,让细胞在培养杯定量成球培养,将培养板固定在生物打印机平台进行细胞打印,这样实现了用单细胞打印定量接种均一粒径的细胞团,进而打印器官的技术路线 [33]。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案例是 , 美国 Rice 大学团队提出一个 3D 打印的肺状系统,充满气蘘,可以扩张和收缩,具备肺通过向血液泵入氧气而发挥的生物功能。“人体芯片”是一个基于干细胞技术,由器官芯片、仪器和软件组成人体仿真系统,为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提供高仿真窗口的技术平台。“人体芯片”的研发过程是:在研制出一系列不同的单一器官及其微环境的基础上,引入液体处理机器人和移动显微镜,开发定制软件,把多重器官的芯片组合,使多个器官芯片共置于一个标准的组织培养孵化器里进行自动化培养,灌注,介质添加,流体连接,样品收集和原位显微镜成像,并通过芯片对多器官人体灌注示踪剂(比如菊粉)的分布作定量预测,最终构建系统化,可灵活拆卸组装的“人体芯片”。“人体芯片”可为人类开展个体化治疗、药物筛选等提供仿真度极高,可靠性更好的技术平台,因此大幅度改善人类生存质量。这样的“人体芯片”应当是生物技术领域的“国之重器”。微流控芯片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已经置身于其中的学术界, 产业界人士宜抓住机遇, 承担起我们的社会责任,强化“学科交叉”,强化“全国范围内微流控芯片从业人员的协同创新”,贯徹 “以任务带学科” 的方针,全面推动微流控芯片技术发展。
  • 布鲁克进军生物测试领域又一成果,传染病检测得力助手
    在第 32 届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大会上,布鲁克公司 (Nasdaq: BRKR) 宣布其市场领先的 MALDI Biotyper® (MBT) 取得进一步进展平台,并推出基于其专有 LiquidArray® 技术的新型多重 PCR 传染病检测。 布鲁克通过在高精度 FluoroCycler® XT 热循环仪上推出的 FluoroType® 分枝杆菌 PCR 检测进一步扩展了其分枝杆菌产品组合。 FluoroType® 分枝杆菌使用强大的 LiquidArray® 技术,在一次测试中将 31 种临床相关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与培养物区分开来。这进一步扩大了布鲁克在结核病和分枝杆菌领域的广泛产品组合,包括鉴定、分化和抗生素耐药性测试。  布鲁克还利用其 LiquidArray® 技术进行 FluoroType® STI PCR 测定,该测定可在一次测试中检测临床样本中 7 种性传播病原体的 9 个靶标。该检测可在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中可靠地检测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两个物种的两个独立基因。 FluoroType® STI 在 GenoXtract® 提取系统和 Fluorocycler® XT 热循环仪上得到验证。  西班牙奥维耶多中央阿斯图里亚斯大学医院医学实验室负责人兼微生物学服务负责人 Fernando Vazquez 先生评论说:“性传播感染 (STI) 是一个重大的医疗保健问题,可能导致受影响人群的严重并发症。综合征检测有利于防止引起 STI 的病原体传播,并有助于指导适当的治疗。布鲁克的 FluoroType® STI 检测使用 LiquidArray® 技术,在单个试管中覆盖了七种引起 STI 的病原体,其中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分别被两个独立的基因靶标覆盖。根据我们实验室的表现,强烈建议在微生物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中使用 FluoroType® STI 检测性传播病原体。”  Bruker Microbiology & Diagnostics 总裁 Wolfgang Pusch 博士补充说:“随着两种新的 LiquidArray® 检测的推出,我们将继续在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检测方面引入颠覆性创新。 LiquidArray® 多重实时 PCR 是一种用于临床实验室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第二代综合征面板格式。 FluoroType® STI 将 LiquidArray® 技术广泛覆盖到 STI 测试中。 FluoroType® 分枝杆菌扩展了我们经世卫组织认可的分枝杆菌产品组合,并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LiquidArray® 多路复用。两种检测方法都可以通过单管提供广泛的结果,从而提高临床信心。”  MALDI Biotyper sirius® IVD 系统支持工作流程,通过培养板的蛋白质组指纹以及阳性血培养物进行快速、几乎通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微生物鉴定。新的 MBT Compass® HT IVD 软件为 MALDI Biotyper 提供了更高的样品通量,作为最快的 MALDI 微生物鉴定系统,96 个样品点的系统获得结果的时间约为 5 分钟,还支持多仪器支持。高通量实验室现在可以识别多达 600 个样品/小时/仪器。  IVD-CE 标记的 MALDI Biotyper 参考文库已得到进一步增强,因为标准 MBT IVD 文库已扩展了 393 个新物种,现在涵盖了 4,194 个物种。它可以通过涵盖 182 种分枝杆菌的 MBT 分枝杆菌体外诊断模块和涵盖五种高致病性物种的 MBT 体外诊断文库扩展来补充。总之,IVDMALDI Biotyper® 为 4,381 个物种提供了几乎通用的识别能力,包括 12,000 多个非常高质量和精心策划的参考条目。
  • 精彩纷呈: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会议进入第二天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7年9月24日,第六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沈阳)、第十一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迎来第二天日程。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东北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相关报道: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924/229891.s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会议:三会联合在沈召开 /span /a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587b335-146e-4c16-be7d-0e844c86faf2.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二日大会报告现场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日大会报告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主持,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乐晓春教授、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陈勇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分别奉献了精彩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4259605-1786-4729-8301-5c4eeb1e064d.jpg" title=" 2.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复旦大学教授& nbsp 杨芃原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乐晓春主讲了题为《DNA nanomachines design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intracellular targets》的报告。乐晓春介绍,利用DNA和蛋白的某些特异性结合来做信号转导,再结合不同的放大机制,能够对不同的靶标物(microRNA)进行分析,且有很好的灵敏度。基于这个方法,乐晓春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发明的一种DNAzyme纳米装置,该装置能够进入活体细胞内对靶标物进行检测和成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d1fd523-2d2b-479b-8283-25ee04e69c8b.jpg" title=" 3.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乐晓春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陈勇主讲了题为《Insight on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in tall trees》的报告。陈勇首先介绍了微纳制造技术、程控设备、微流芯片技术、干细胞器件及器官芯片的技术的应用和他们课题组开展的相关工作。之后他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开展的仿生微流控模型的研究,该模型的灵感来自于树木中水的运输现象。树木的微孔状结构可以高效地帮助其将水从根部上升至顶部,相对很高的高度,却消耗极少的能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cb045a3-f535-4b9d-bc32-cf44a3698545.jpg" title=" 4.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 陈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炳承主讲了题为《Organ chip prepared with both on-chip culture and tailored bio-printing》的报告。林炳承介绍,器官芯片已经成为当今操控哺乳动物细胞及其微环境最重要的技术。之后他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已经开展的肿瘤芯片、单器官芯片、多器官芯片、生物打印的相关工作,如:肾小球微流控芯片病理模型的构建及可行性验证;用实验室自制3D生物打印机和生物墨水打印血管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2eef2d64-ce86-44bb-8ae6-317f8d6e5f3b.jpg" title=" 5.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林炳承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墙报展示厅,本次会议共展示墙报143份,吸引了大批与会者浏览学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8c8eb49-7654-4edd-b358-e96bf405b7d9.jpg"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墙报展示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外,本次会议十余家国内外知名公司设立展台,向与会者展示最新最热的微流控相关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6d2a4a5-6c49-478c-93d5-33505bc2f5d2.jpg"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厂商风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会议设立了Micro/Nanofluidic Chip-Foundation、Micro/Nanofluidic Chip-Applications、Micro/Nanoscale Separation、Micro/Nano Bioanalysis四个主题分会场,多位著名学者奉献了精彩报告。稍后仪器信息网将为您带来更多会议详情。 /p
  • 兰兽研近百名师生布病抗体呈阳性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近日有网友反映称,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很多师生在布鲁菌病的检测中,发现抗体呈阳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6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420f16b1-9d6e-4724-ba80-e9bce7940aeb.jpg" title=" 报告单.jpg" alt=" 报告单.jpg" width=" 600" height=" 46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据了解,早在上个月底,兰州兽研所就已经有疑似病例出现。本月初,陆续有网友反映“兰州兽医研究所”出现疑似布病疫情。小编联络到多位兰兽研的学生,他们表示,确有其事。兰州兽研所承认确有此事,并强调呈阳性并不意味着确诊患病。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布鲁菌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或波浪热,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全身性传染病,牛、羊等牲畜为布鲁菌的主要宿主,而人则属于意外宿主。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人群普遍易感,不过相对的也有好发人群。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好发人群包括从事与牛、绵羊、山羊、 猪等家畜有关工作的人,如农民、农场工人、动物饲养员、牧民、剪羊毛者、兽医和配种员。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其感染可分为三个阶段: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1.潜伏期:一般l-4 周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急性期:病程在 6 个月以内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3.慢性期:病程超过 6 个月仍未痊愈。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表现通常为:急性发热、发热、多汗、肌肉及关节疼痛、乏力,严重者可伴有睾丸、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慢性期多表现为关节损害或不孕不育等。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无特异性治疗的情况下,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并进展为有严重并发症的慢性失能性疾病。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诊断需要实验室检测(细菌分离或特异性抗体检测)来支持。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因此,它在我国法定传染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具有较强的职业性。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等。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布病感染途径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染可能性小,同一居室,一起吃饭不会传染,人不是主要传染源,但感染布病等孕妇可以通过血胎屏障而感染胎儿形成先天感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ba437c52-ba77-42a1-9ae5-908ba1d79f4d.jpg" title=" 布鲁菌bing.jpg" alt=" 布鲁菌bing.jpg"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至于之前报道的北京鼠疫新闻属于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虽然布病不能人传人,但兰州兽研所作为当地研究机构购买实验动物的重要来源,消息一出,让当地研究者也担心自己买的动物是否被感染,这两天纷纷前往医院进行自查。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希望各位兰兽研甚至在兰州地区近两年接触过实验大小鼠的同学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请务必及时去就近的疾控中心或医院做筛查。 /p
  • MCRIO 2014——微流控高端学术会议报告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化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暨2014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于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武汉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围绕微流控学与纳流控学,微全分析系统,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或超效液相色谱和微纳生物分析等主题,邀请哈佛大学David Weitz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庄乾坤教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等专家做会议报告。 哈佛大学David Weitz教授   哈佛大学David Weitz教授做了题为&ldquo 基于液滴的微流控系统的分析与分离&rdquo 的报告。液滴具有体积小的特点,而体积小使得背景信号降低,有效的提高了信噪比。使用液滴也使检测的灵敏度有所增加。此外应用液滴还具有高度可操控性,溶剂,试剂和反应物不接触外壁等优点。应用基于液滴的微流控系统进行单细胞分析,转录组,基因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病毒进化分析,病毒中和分析,罕见突变检测由于显著的优势。 阿尔伯塔大学Chris Le教授   阿尔伯塔大学Chris Le教授做了题为&ldquo 结合诱导的DNA组件(BINDA)进行特异蛋白高灵敏度检测&rdquo 的报告。蛋白质是生物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功能或信号分子。在疾病早期中,疾病标记蛋白的浓度非常低,而检测痕量蛋白往往非常困难。而结合诱导的DNA组件(BINDA)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1)两个配体同时结合单个靶分子,提高了选择性。(2)两个DNA基序的组装无需分离过程。(3)蛋白质结合到装配好的DNA的转变,提高了检测的灵敏性。(4)此外,BINDA平台还具有很多应用。Chris Le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结合诱导的DNA组件(BINDA)的原理,以及进行特异蛋白质检测,癌症标记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做了题为&ldquo 利用高集成人体上芯片装置进行潜伏期检测&rdquo 的报告。林炳承及其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整合了人工肠,血管,肝脏,乳腺肿瘤,心脏,肺,脂肪,肾脏,消化液,血液和尿液的3D芯片上器官装置。该装置模拟了活体中药物吸收,分配和排泄的过程。以进行药物抗肿瘤活性,肝毒性和药物动力学的评价。因为人工器官整合到一张芯片单元上的数目是无限制的,人工器官在人体芯片上的排列是高度灵活的。因此,有望可以迅速实现潜伏期的检测这一难题。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做了题为&ldquo 微流体器件结合质谱和荧光成像进行细胞分析&rdquo 的报告。林金明及其研究团队开发了利用微流体器件结合质谱和荧光成像进行细胞药物代谢和细胞间信息交换研究的技术。微流体器件包含两个不同的功能单元:(1)细胞培养和观察 (2)利用荧光和质谱进行分子检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庄乾坤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庄乾坤教授做了题为&ldquo 中国分析化学发展简介&rdquo 的报告。庄乾坤教授介绍了分析化学十年的发展状况,详细描述了分析化学&ldquo 十三五&rdquo 发展规划战略,对分析化学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并且对如何申请仪器专项和科学基金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讲解。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奥生物集团邢婉丽研究员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奥生物集团邢婉丽研究员做了题为&ldquo 从学校到市场的用&ldquo 芯&rdquo 探索&rdquo 的报告。介绍了生物芯片从技术到应用的路径探索和典型案例。阐述了微流控技术的基础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机遇。
  • 风华25载,携手筑梦未来丨世信国际会展集团25周年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圆满举行
    风华25载,携手筑梦未来丨世信国际会展集团25周年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圆满举行风华25载,携手筑梦未来。2024年1月20日,世信国际会展集团25周年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在北京圆满举行。董事长曹林炳、总裁黄小芬、执行总裁陈功等集团领导及全体员工共聚一堂,一起回顾集团25年来的发展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忆廿五 风雨兼程 铸就世信辉煌路1月20日上午9时,大会正式开始,集团总裁黄小芬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代表集团管理层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世信是中国会展业蓬勃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亲历者,也是参与者和奉献者。25年来,世信人敢想敢干,拼搏奋斗,取得了卓越成就,25年里总展览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办展网络覆盖国内24个城市,办会办展规模、展会数量、行业认可度等不断提升。站在新的起点,她希望大家大胆想、放手干、全力拼,坚守初心,不断超越,深入挖掘客户需求,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深化与政府协会、高校院所、头部企业的合作,努力在未来5年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世信国际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小芬致辞看当下 逆势跨越 打造全球竞争力在工作总结汇报发言环节前,执行总裁陈功作了题为《求真务实、诚信立业、做大主业——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信国际会展集团》的工作报告。他表示,在过去5年里,集团全体同仁团结一心、勇于拼搏,面对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全力以赴,在抢抓机遇中阔步前行,在迎接挑战中奋勇争先,锚定目标、对标超越,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功完成了多个项目,获得了各级政府、行业组织等单位的高度认可,并从绩效完成、团队建设、业务拓展、社会责任等方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在展望2024年集团发展时,他从高质量打造会展人才队伍、高质量做大集团会展品牌、高质量服务政府会议项目三个方面阐述了2024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最后,他希望集团全体同仁继续保持敢闯敢试、勇毅前行的精神,在释放激情与干劲的路上,努力开创世信集团会展事业新篇章。▲世信国际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功作工作报告集团各项目、各部门的负责人围绕近一年度尤其是最近五年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发言。集团公司副总裁曹钰昌、集团财务部总经理王永花、集团市场部总经理王珊、集团综合事业部副总经理朱勇、集团农业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宗义、集团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徐明、集团会议事业部副总经理马培东、集团行政部总经理杜玲、集团公司项目经理许浩、集团公司项目经理向权友、集团公司项目经理刘梅、集团公司国际部经理徐敏、集团公司市场策划部总监彭秀峰、集团公司观众组织部经理涂浍昌、集团公司展陈事业部副总经理曹梓宸、集团公司行政部人力资源总监王娜各项目、各部门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和亮点,并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和规划。大家一致认为,过去五年,集团在业务拓展、品牌建设、项目维护、客户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为打造国际一流会展集团奠定了坚实基础。▲集团公司副总裁曹钰昌作工作汇报发言向未来 山高水阔 创新赋能启新程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董事长曹林炳作了主题为“创新赋能筑梦起航”的总结讲话。他表示,世信人25载如一日深耕会展行业,累计培育出30余个国际性会展品牌,年展览面积80万平方米,成功打造了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世界猪业博览会、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四个世界级的会展品牌。集团还稳步向行业全产业链延伸,已发展成为集会展组办、会议服务、主场服务、展陈工程、企业咨询、项目投资于一体的多元化国际化会展机构,拥有13家会展业务公司、7家非会展业务公司,员工近300人。曹林炳董事长还宣布集团第一个五年计划圆满达成,并提出了集团第二个五年计划。未来5年,集团将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创新招商模式、办展模式、营收模式,朝着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他表示,世信有深厚的办会办展经验,有能打硬仗的团队,面对会展业的机遇和挑战,要把握机遇,争分夺秒,埋头苦干,为打造国际一流会展集团不懈努力,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集团公司董事长曹林炳作重要讲话彰先进 你追我赶 初心如磐锻铁军当天下午,集团举办了隆重的2023年度表彰大会及2024年度工作会议。表彰大会上,颁发了最佳部门奖、优秀项目奖、最具影响力项目奖、重点项目奖4项团体奖和优秀个人奖、项目销冠奖、年度销售大王奖、最佳部门经理奖、最佳项目经理奖、特殊贡献奖6项个人奖,董事长曹林炳,总裁黄小芬,执行总裁陈功分别为获奖团体和个人进行了颁奖。▲特殊贡献奖在2024年度工作会议中,大家围绕“品牌建设与部门协同、客户开发与维护、项目拓展与创新”三个议题进行了激烈交流和讨论,大家踊跃发言,讲心得、说经验、出点子、提建议,现场氛围热烈,每个人收获满满。1月21日,集团组织开展了丰富精彩的团建活动,并举行了盛大的集团25周年庆典晚会。在团建活动分组pk环节,现场笑声不断、快乐不停,加深了员工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家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充分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比赛精神,充分展现世信人昂扬向上、拼搏进取的精气神。在全体合作环节,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又分工明确,行动迅速,共同完成了寓意集团如扬帆起航的大船,一路乘风破浪,笃行致远。在集团25周年庆典晚会现场,集团各地分公司共同为大家奉上了精彩的节目表演,让大家看到了同事们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让大家享受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随着董事长曹林炳、总裁黄小芬、执行总裁陈功、副总裁曹钰昌共同切开25周年生日蛋糕,所有人一起雀跃欢呼,共同祝贺公司25周年生日快乐,整个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晚会期间,大家一起开怀畅饮,尽享美味,共叙情谊,共话未来,现场气氛热烈,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激动,幸福和喜悦,以及对未来的自信与憧憬。扬帆起航风正劲,乘势而上谱新篇。面对未来,世信人信心满满,激情澎湃,紧密团结,共同为打造国际一流会展集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世信国际会展集团将继续秉承“客户至上、以人为本、守正创新、力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创会展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 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 第一轮会议通知
    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第一轮会议通知微流控技术近年来在药物筛选、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疾病诊断等多方面已获得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学术界和产业界一致认为微流控技术“极有可能领导化学和生物医学的下一场革命”;科技部颁发的《“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中,将微流控芯片作为颠覆性技术列入“突破若干前沿关键技术”范畴;工程院发布《全球医药卫生研究和开发前沿2020》,单细胞和器官芯片双双入选。近年来,微流控芯片作为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潜在战略领域,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促成产、学、研、用等多领域人员的充分交流和紧密互动,为微流控芯片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和资源,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由青岛融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定于2021年11月5-7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国际院士港召开。本次会议将秉承“前沿、聚焦、高端”的组织理念,以微流控芯片核心技术研究及其在单细胞分析、器官芯片、POCT、化工合成等领域中的应用为主线,旨在增强微流控芯片工作者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持续推进微流控芯片学科及产业化发展。诚挚欢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和投资界的相关科学家、学者、研究人员和产业化领域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本次论坛。大会主席:林炳承 执行主席:徐健、马波、叶嘉明会议时间:2021 年 11月05-07日(11月05日全天报到)会议及报到地点:青岛国际院士港生命药洲会务联系人:张丽丽,15988118609(微信同号)联系邮箱:youngchip2021@126.com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承办单位:青岛融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2021年06月30日会议简介“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由我国微流控芯片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微流控芯片领域的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发起,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是中国微流控领域顶级的年度学术盛会。2020年11月,首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与“第八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同期召开,由林炳承教授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叶嘉明博士联合发起,旨在进一步凸显微流控芯片产业化在微流控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2021年11月5-7日,本次“双论坛”将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双论坛”立足微流控芯片这一当代极为重要的新兴科学技术平台和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潜在战略领域,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将促进理、工、医、产业界、投资界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产业互动,也将助推微流控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往届回顾第五届中国微流控芯片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17年,北京)第六届中国微流控芯片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18年,广州)第七届中国微流控芯片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19年,大连)第八届中国微流控芯片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20年,嘉兴) 专家风采及参展现场附:大会主席林炳承简介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80-1990年代从事毛细管电泳等分离分析研究, 1990年代后期至今致力于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研究。1992年到2007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 已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 出版中文著作7部,英文著作、年刊和专辑6部(期);持有微流控芯片等领域专利7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约70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1);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1986-2016年曾先后受聘为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 大学(UBC) 等六所海外大学客座教授或访问教授,曾为德国洪堡基金(AvH)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学者,Electrophoresis 杂志副主编, Lab on a Chip杂志第四届编委,现为亚太微分离分析系列学术会议(APCE)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
  • 前沿、专业、高端|第十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会议第一轮通知
    大会详情一、会议名称第十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二、会议时间2023年9月22-24日(9月22日全天报到)三、会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皇冠国际会展酒店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大学协办单位: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承办单位: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仪器信息网、动脉网、体外诊断网、麦姆斯咨询、桔园平台、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西湖大学工学院先进神经芯片中心、热心肠研究院、零壹人工智能研究院、国科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探针资本、磐霖资本大会主席:林炳承大会执行主席:叶嘉明、张秀莉五、大会专题(一)微纳加工技术:微纳米制造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二)微流体驱动及控制技术:光、电、力、磁场流体驱动新技术;光流控技术、电化学技术、纳米机器人;(三)微流体力学:微纳尺度流动、计算流体力学、流动物理;(四)微流控与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与微流控芯片的集成;识别传感新原理、新元件;光、电、磁信号转化新方法,信号放大新技术等;(五)液滴微流控:微液滴的生成、融合、分裂、筛选、定位与迁移技术新方法新技术及相关应用;液滴PCR技术及应用;(六)器官芯片:器官芯片的发展现状及挑战、流体运动及组织-组织界面动态模型、不同器官微流控芯片面临的问题、3D 打印技术在器官芯片方面的应用;(七)单细胞分析:单细胞分离、培养、分析新方法;单细胞组学分析;(八)微流控在医疗体外诊断中的应用:体外诊断(生化分析、免疫检测、分子诊断等)POCT即时检测、液体活检、药物开发等;(九)微流控新方法、新应用:微流控创新方法在化工合成、药物筛选、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的应用;(十)微流控产业化:工程化与产业化经验交流、微流控芯片产品开发中的关键及共性问题、微流控产品展示及推介;本届论坛还将增设“微流控投融资项目路演”专场。六、注册报名(一)报名方式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完成线上报名,或填写附件1报名表发送至大会指定邮箱:(二)缴费方式线上转账或现场缴费(三)注册费用说明:食宿统一安排,住宿费和交通费自理。如需进一步了解报名参会、参展与赞助事宜,请咨询会务组。(四)汇款账户信息单位名称: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税号:91330109MA2GKD9A9E地址电话: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明星路371号2幢17楼1707室,057183697712开户行:中国银行浙江自贸区杭州萧山桥南支行,372775980132注意:汇款时请务必在备注栏注明“姓名+单位+FLOCA2023”,并将汇款凭证发送至floca2023@163.com,邮件主题为“注册缴费确认+姓名+单位”,会议结束后会务组将统一把电子发票发到填报的邮箱。七、会议征稿(一)论文摘要诚挚邀请各位代表投稿会议论文中文摘要(500-1000字左右),摘要集将在大会报到时发放,供大会交流。投稿请用word格式(模板参见附件),请于8月15日前发送至floca2023@163.com,邮件主题、文件名命名为:“论文摘要+投稿人姓名+篇名”;申请口头报告的代表投稿论文的同时请附个人照片及简历(400字以内)。(二)会议墙报为了提高交流效果,鼓励大家进行墙报交流,请自行制作墙报电子版PDF,并于8月15日前发送至floca2023@163.com,邮件主题、文件名命名为:“会议墙报+投稿人姓名+墙报主题”,由组委会统一印刷张贴。八、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联系人:蒋悦,15071287112(微信同号)企业参展联系人:陈敏,15925674062(微信同号)会务联系人:张丽丽,15988118609(微信同号)投融资项目联系人:邱波,15011578036(微信同号)赞助及媒体合作联系人:叶嘉明,13738180906(微信同号)大会邮箱:floca2023@163.com大会官网:www.lab-on-chip.com附件1:FLOCA2023报名回执.doc 附件2:FLOCA2023报告摘要模板.docx 会议简介“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由我国微流控芯片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微流控芯片领域的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发起,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届,是中国微流控领域顶级的年度学术盛会。2020年11月,首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与“第八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同期召开,由林炳承教授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叶嘉明博士联合发起,旨在进一步凸显微流控芯片产业化在微流控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2023年9月22-24日,本届“双论坛”将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大学联合主办。“双论坛”立足微流控芯片这一当代极为重要的新兴科学技术平台和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潜在战略领域,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将促进理、工、医、产业界、投资界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产业互动,也将助推微流控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往届回顾第八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20年,嘉兴)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22年,杭州)
  • 第十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成功召开
    2023年9月23-24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苏州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共同协办的“第十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在苏州市昆山皇冠国际会展酒店胜利召开、圆满闭幕。本届“微流控双论坛”秉承“前沿、聚焦、高端”的组织理念,受到学术届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共有45家企业赞助和参展,吸引了500多位微流控芯片研究学者、生物医学领域微流控应用专家、微流控企业界与投资界人士参会交流,充分展现当前中国微流控产、学、研、用的火热发展态势。9月23日上午,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叶嘉明博士主持,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和苏州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汪维鹏教授应邀作开幕致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在本次大会开幕式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总干事长刘平生现场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的批复》,并为本届微流控系统学分会会长林金明、名誉会长林炳承和黄岩谊、杨朝勇、马波、叶嘉明4位副会长颁发了聘书。刘平生表示:“微流控系统学分会的成立,有望构建一个信息丰富、平等互助的研究与交流平台。希望微流控系统学分会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的领导下以及新当选的委员会专家的努力下,全体会员坚持微流控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路线,打造平台、增进交流、共汇资源,携手为中国微流控系统学科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9月23日与9月24日上午,本次大会围绕微流控技术在生命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应用,特别邀请到60位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分享学术论坛报告,共同研讨微流控科技成果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会议期间,45家赞助及参展单位汇聚展厅,展示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最新产品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相关的先进技术和产品,500多位与会嘉宾共聚一厅共享了一场精彩的科技盛宴,再一次见证了微流控技术与生命健康领域POCT、生物医药、医疗IVD检测、微反应器、细胞分选等与共之桥、融通交汇的前沿科技盛会。9月24日,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同期开展,共有19位来自海内外的微流控相关企业专家代表应邀报告了各种创新型微流控技术及产品及其在芯片加工、IVD、环保水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进展,精彩分享引发参会嘉宾的热烈关注与反响,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国的微流控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圆桌论坛结束,叶嘉明博士在一片掌声中宣布大会圆满闭幕,并预告第十一届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将于2024年7月-9月在浙江杭州召开。
  • 肩负突破“十三五”规划颠覆性技术责任——第五届微流控芯片高端论坛暨产业峰会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2月16日由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北京百康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仪器信息网协办的第五届微流控芯片高端论坛暨产业峰会于北京中粮健康研究院召开。来自全国的微流控技术与应用专家学者及投资方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共16个特邀报告和14个大会报告,旨在为技术、产业与资本搭建一个融和交流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a2513b62-75a5-472d-83aa-a19488e5a8c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会议现场图 /strong strong & nbsp /strong /p p   本届会议为期2天(12月16日-17日),30个大会报告就微流控芯片技术研发,应用及市场进行系统阐述交流。会议还设置了“坐而论道”-----微流控产业沙龙环节,讨论我们中国的微流控芯片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我国微流控技术的快速产业化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a9435616-5b53-49c0-89c7-64c36a156cf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strong strong 杜昱光 /strong /p p   16日的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杜昱光研究员主持。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炳承与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学记教授分别开幕式上做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334d945a-9e47-4ab2-a1d6-a6aa884312e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 nbsp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 林炳承 /strong /p p   林炳承为我们国家的微流控芯片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其培养的弟子中有20余人左右目前在不同的高校,科研院所,公司及医院带领团队从事着微流控芯片技术或者相关应用方面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b1def6d6-d767-4ca6-82a6-80221744eb0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张学记 /strong /p p   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学记教授为大会致辞并以其课题组的两种技术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微流控芯片在肿瘤精准基础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p p   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医疗是全世界科员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微流控芯片技术作为能够在纳升级别对溶液进行精准操控的研究平台,在解决应用于精准医疗时有着先天的优势。精彩并振奋人心的开幕式报告结束后,开幕式后是特邀大会报告环节,蒋兴宇、林金明、黄岩谊、杨朝勇、俞燕蕾、王琪、周蕾、胡国庆、马雅军、盖宏伟、杜昱光、尹小毛、许文明、周一林等14位专家及投资界代表在会议中分享前沿成果与产业化经验。更多报告详实内容,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的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5c4a6f2-aa7d-412f-8055-fc87ed94e4a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坐而论道”——微流控产业沙龙 /strong /p p   该环节邀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清华大学林金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教授周蕾,高通亚太区IT总监周一林,北京百康芯董事长张国豪作为特邀嘉宾就人造器官芯片技术需突破的难点、解决方案、产业化方向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产业化过程中专利保护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表示目前器官芯片在仿生后进行药物活性检验而代替动物实验方面非常具有应用价值。而自主专利是技术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是保护自己知识产权专利筹码,同时林炳承教授也提醒大家关注微流控芯片标准问题。 /p p   与此同时,本次会议吸引了多家投资公司参与,多家投资公司代表全程参会对微流控芯片技术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其中高通的周一林带来报告《How China values its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area like Biotechnology》,强云资本的刘志强带来报告《医疗器械公司如何融资》,华大共赢的纪昌涛带来报告《生命健康领域内的技术与模式创新研究》。 /p p   此外本次会议也得到北京百康芯、中科芯瑞(苏州)生物、深圳博瑞生物、北京深蓝云生物、深圳合川医疗、杭州霆科生物等厂商的鼎力支持,并带来他们最新技术及产品展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 nbsp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aca46170-bbfe-47e4-8e0f-5db1df773932.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f31b2be-1a29-45d9-b837-98f1c98a0d8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公司展位现场交流图 /strong /p p strong & nbsp /strong /p p & nbsp /p p & nbsp /p
  • FLOCA 倒计时10天 | 第十一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 会议通知(第四轮)
    顺应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兴国,推动微流控产业链企业融通创新,促成产、学、研、用等领域工作者的充分交流和紧密互动,为微流控芯片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和资源,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清华大学化学系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定于2024年9月20-2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宝盛水博园大酒店隆重召开。本届“双论坛”将秉承“前沿、专业、高端”的组织理念,以微流控核心技术研究及其在单细胞分析、器官芯片、POCT、化工合成、分子诊断、药物筛选等领域中的应用为主线,旨在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促进各行业微流控科技及产业工作者间的信息交流和深化合作,深入交流学习微流控芯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路线,探讨微流控的应用研究发展方向和产业化前景,持续推动微流控学科和产业化发展。诚挚欢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和投资界的相关科学家、学者、研究人员和产业化领域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本次论坛;也欢迎国内外的微流控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携带产品参展交流与分享。一、大会议程(持续更新中)二、专家风采(持续更新中)9月2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9月21日下午: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专题报告1:单细胞与空间组学专题报告2:细胞外囊泡专题报告3:微生物专题报告4:液滴/微反应器专题报告5:微纳加工专题报告6:POCT9月22日上午:微流控产业论坛9月22日下午: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专题报告7:(类)器官芯片大会闭幕式三、会议名称第十一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四、会议时间2024年9月21-22日(9月20日全天报到)五、会议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宝盛水博园大酒店六、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清华大学化学系协办单位:杭州湾信息港、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承办单位: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IVD)分会、九三学社萧山区基层委员会、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微量分析测试与仪器研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苏州大学药学院、西湖大学工学院先进神经芯片中心、重庆西部智慧检验与数字医疗协同创新中心、热心肠研究院、零壹人工智能研究院、国科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海宁市高新技术研究院、乌镇实验室、湘湖实验室、磐霖资本、探针资本(排列不分先后顺序)合作媒体:仪器信息网、动脉网、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体外诊断价值圈、医疗器械创新网、麦姆斯咨询、体外诊断观察、IVD工具人、IVD资讯、IVD从业者网、IVD体外诊断网、体外诊断市场部、陈在不在、循因辑药、贾半仙聊诊断、医业观察、IVD Daily、严选IVD原料、易贸IVD精选、早筛网、肠道类器官、测序中国、微芯知库(排列不分先后顺序)大会主席:林炳承大会执行主席:林金明、叶嘉明七、参展企业(持续更新中)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合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普利生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傲睿科技有限公司埃微泰(广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美国科洛玛技术公司苏州中芯启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微纳立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州万众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百道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礼德(上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深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澎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仪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Stell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Limited南通天准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帝奥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百洁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京赤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艾名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武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博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宏芯未来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蓝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海宁市高新技术研究院上海简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智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霆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持续更新中)......(排名不分先后)八、注册报名(1) 报名方式: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线上报名,或填写附件1报名表发送至大会指定邮箱:(2) 缴费方式:线上转账或现场缴费(3) 注册费用:9月1日前注册缴费9月1日后注册缴费学生2000元2200元其他2200元2500元即日起,团体(3人以上)或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会员注册参会将享8折优惠。说明: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住宿费和交通费由参会会员自理。如需进一步了解报名参会、参展与赞助事宜,请咨询会务组。(四)汇款账户信息单位名称: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税 号:91330109MA2GKD9A9E地址电话: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明星路371号2幢17楼1707室,057183697712开户行:中国银行浙江自贸区杭州萧山桥南支行,3727 7598 0132注意:汇款时请务必在备注栏注明“姓名+单位+FLOCA2024”,并将汇款凭证发送至floca2024@163.com,邮件主题为“注册缴费确认+姓名+单位”,会议结束后会务组将统一把电子发票发到填报的邮箱。九、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联系人:蔡宇皓,19157697726(微信同号)企业参展联系人:陈敏,15925674062(微信同号)会务联系人:张丽丽,15988118609(微信同号)赞助及媒体合作联系人:叶嘉明,13738180906(微信同号)大会邮箱:floca2024@163.com大会官网:www.lab-on-chip.com十、会议简介“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由我国微流控芯片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微流控芯片领域的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发起,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届,是中国微流控领域顶级的年度学术盛会。2020年11月,首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与“第八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同期召开,由林炳承教授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叶嘉明博士联合发起,旨在进一步凸显微流控芯片产业化在微流控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2024年9月20-22日,本届“双论坛”将秉承“前沿、专业、高端”的组织理念,以微流控核心技术研究及其在单细胞分析、器官芯片、POCT、化工合成、分子诊断、药物筛选等领域中的应用为主线,旨在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促进各行业微流控科技及产业工作者间的信息交流和深化合作,深入交流学习微流控芯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路线,探讨微流控的应用研究发展方向和产业化前景,持续推动微流控学科和产业化发展。往届回顾:
  • CFAS 2016: 食品与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百花齐放”
    仪器信息网讯 3月30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CFAS 2016)之“食品与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专题”分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该专题分论坛共有6个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纷纷介绍了用于食品与农产品检测的各种快速、便捷、安全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报告题目:新型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在农产品污染物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报告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王珊珊 磁性纳米材料由于粒径小、比表面大、低毒、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控和再生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疾病诊断、免疫检测和传感检测中。王珊珊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和在传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提出磁性纳米材料由于成本低、产率高、磁学性能和类酶活性等纳米特性在样品前处理和传感检测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其也有着目标物种类限定,复杂样品基质分析选择性难等局限。 基于微流控芯片和物联网技术的新一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叶嘉明研究员 微流控芯片是一种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微全分析平台,学术界和产业界曾一致认为微流控芯片“极有可能领导化学和生物医学检测的下一场革命”。微流控现场快检系统具有便携、自动化、操作简单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医疗诊断等领域。由叶嘉明研究员带领的项目团队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现场、快速检测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如全自动高通量农残检测系统、手持式农残快检系统等,这些产品快速、简单、全自动并能够一次性进行多达12个样品的检测,满足农残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林炳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林炳承研究员还在现场对叶嘉明研究团队的成果进行了点评和充分肯定。 此外,叶嘉明研究员还在现场发布了全球首台微流控芯片农残速测系统——YoungChip-PR12和全球最小的微流控芯片速测系统YoungChip-PEN01。 报告题目: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快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报告人:南京大学 许丹科教授 许丹科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几种生物芯片技术如微阵列生物芯片、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可视化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制备、检测原理及其在肉类、牛奶检测中的应用实例。可视化微阵列生物芯片具有高通量、多靶标、微量化、智能化、可视化和低成本等优势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赛默飞、倍肯等企业代表也纷纷带来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报告题目:赛默飞快检技术在食品与农产品行业的应用报告人:赛默飞世尔手持式分析仪业务发展经理 陈辉 报告题目:互联网+食品安全智能监管整体解决方案报告人:北京倍肯恒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张丽杰
  • 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二轮通知】
    微流控技术近年来在药物筛选、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疾病诊断等多方面已获得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学术界和产业界一致认为微流控技术“极有可能领导化学和生物医学的下一场革命”;科技部颁发的《“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中,将微流控芯片作为颠覆性技术列入“突破若干前沿关键技术”范畴;工程院发布《全球医药卫生研究和开发前沿2020》,单细胞和器官芯片双双入选。近年来,微流控芯片作为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潜在战略领域,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促成产、学、研、用等多领域人员的充分交流和紧密互动,为微流控芯片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和资源,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由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仪器信息网、杭州湾信息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协办的“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定于2021年11月26-2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将秉承“前沿、聚焦、高端”的组织理念,以微流控芯片核心技术研究及其在单细胞分析、器官芯片、POCT、化工合成等领域中的应用为主线,旨在增强微流控芯片工作者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持续推进微流控芯片学科及产业化发展。诚挚欢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和投资界的相关科学家、学者、研究人员和产业化领域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本次论坛。大会主席:林炳承 执行主席:徐健、马波、叶嘉明会议时间:2021年11月26-28日(11月26日全天报到)会议及报到地点: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杭州市萧山区弘慧路399号)会务联系人:张丽丽,15988118609(微信同号)联系邮箱:floca2021@163.com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承办单位: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单位:仪器信息网杭州湾信息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2021年09月16日 会议简介“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由我国微流控芯片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微流控芯片领域的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发起,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是中国微流控领域顶级的年度学术盛会。2020年11月,首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与“第八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同期召开,由林炳承教授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叶嘉明博士联合发起,旨在进一步凸显微流控芯片产业化在微流控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2021年11月26-28日,本次“双论坛”将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双论坛”立足微流控芯片这一当代极为重要的新兴科学技术平台和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潜在战略领域,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将促进理、工、医、产业界、投资界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产业互动,也将助推微流控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 已确定参会专家(排名不分先后、名单持续更新中):姓名单位1林炳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方 群浙江大学3康熙雄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4林金明清华大学化学系5关一民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6骆广生清华大学化工系7程 鑫南方科技大学8储良银四川大学9俞燕蕾复旦大学10王 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1林洪丽大连医科大学12黄岩谊北京大学13杨朝勇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4熊春阳北京大学15丁显迋上海交通大学16Pavel Neuzil西北工业大学17Zachary Smith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8胡国庆浙江大学19王 晗清华大学20李博伟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1刘显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2牟 颖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3周 蕾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4刘大渔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5刘 宏东南大学26杜文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7陆 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8贺永浙江大学29刘婷姣大连医科大学30黄成军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31李清岭山东师范大学32赵远锦东南大学33张炜佳复旦大学生命医学研究院34马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35张秀莉苏州大学36杜昱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37张 翀清华大学38马少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39韩 琳山东大学40于京华济南大学41高荣科石油大学42黄晓文齐鲁工业大学43程永强山东大学44刘 鹏 清华大学45刘笔峰华中科技大学 46陈 健中科院电子所47盖宏伟江苏师范大学48郭 永清华大学49黄术强深圳先进院50黄 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51邢婉丽清华大学、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52孔继烈复旦大学、上海速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3余 波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4张国豪北京百康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5苏辰宇北京保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56陈 兢苏州含光微纳科技有限公司57高 雁深圳市合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58金迪琼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59於林芬深圳市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蒋 焱北京博晖创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部分赞助及参展企业名单(持续报名中):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盛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德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凯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晖创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博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Chroma Technology Corp.上海速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合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霆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含光微纳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燕京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京赤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达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达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会议注册报名会议时间:2021年11月26-28日会议及报到地点: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弘慧路399号)报到时间:2021年11月26日,09:00至22:00住宿地点: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会议注册及食宿: 拟参加会议者请填写参会回执,发送至会务组邮箱:floca2021@163.com。参会人员注册缴费(食宿统一安排,交通费及住宿费用自理):注册缴费(含餐)现场注册缴费(含餐)学生:1800元学生:2000元其他:2200元其他:2500元(参考住宿标准: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参会注册人员内部价420元/天) 注册缴费方式:银行转账及现场缴费。注册费转账信息如下: 户名: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账号:3727 7598 0132开户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区桥南支行纳税人识别号:91330109MA2GKD9A9E地址及电话: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明星路371号2幢17楼1707室/0571-85697712请务必在汇款备注栏注明:单位+姓名+FLOCA2021, 并将汇款凭证的扫描件发至:floca2021@163.com邮件标题:“注册缴费确认+姓名+单位”,邮件内容包括:姓名+单位+缴费金额(银行回执可不附),会议结束后会务组统一将电子发票发到填报的邮箱。会议报到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弘慧路399号,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交通路线一:火车东站出发:地铁4号线(浦沿方向4站)→ 钱江路站,换乘2号线(朝阳方向4站)→ 振宁路站(出口)出租车 → 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电(6公里10分钟车程)交通路线二:萧山国际机场出发路线:机场出租车 → 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18.4公里22分钟车程)。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参会回执确认表单位名称通讯地(详细填写)
  • 调查称中国多地10%大米镉超标
    从一张油漆斑驳的桌子下面,84岁的李文骧老人扯出小半袋大米。颜色纯白,略有透亮感,颗粒饱满,肉眼看不出这些大米有什么异样。   但是,经过检测,这种大米中镉成分严重超标。当地人将这种大米简称为“镉米”。   镉,一种重金属,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48位。在自然界,它作为化合物存在于矿物质中,进入人体后危害极大。   李文骧老人怀疑自己得的怪病与这种大米有关。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但已经20余年没法好好走路了。只要走上不超过100米,脚和小腿就会酸疼难忍。   医生无法确切诊断,老人干脆自己命名——软脚病。他告诉本刊记者,在其生活的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思的村,另外十几位老人也有类似症状。   从1982年退休回村算起,李文骧吃本村产大米已有28年。多位学者的研究论文证实,该村耕地土壤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就已被重金属镉所污染 相应的,所产稻米中镉含量亦严重超标。   医学文献已经证明,镉进入人体,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症,严重时导致可怕的“痛痛病”。所谓“痛痛病”,又称骨痛病,命名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该国由于开矿致使镉严重污染农田,农民长期食用污染土壤上的稻米等食物,导致镉中毒,患者骨头有针扎般剧痛,口中常喊“痛啊痛啊”,故得此名。这种病的症状与李文骧老人所说的软脚病非常相似。多位学者也直指,思的村不少村民已具有疑似“痛痛病”初期症状。   类似案例不只出现在广西思的村。实际上,多个地方均有人群尿镉等严重超标和相应症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农业部门近年的抽查,还是学者的研究均表明,中国约10%的稻米存在镉超标问题。对于全球稻米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现实。   在镉之外,大米中还存在其他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人员即发表论文称,中国内陆居民摄入甲基汞的主要渠道是稻米,而非鱼类。众所周知,甲基汞是著名公害病之一水俣病的致病元凶。   一个完整的食物污染链条已经持续多年。中国快速工业化过程中遍地开花的开矿等行为,使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镉、砷、汞等有害重金属释放到自然界。这些有害重金属通过水流和空气,污染了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土地,进而污染了稻米,再随之进入人体。   数以千万计的污染区稻农是最大的受害者。稻米是他们一日三餐的绝对主食,部分农民明知有污染,但困于卖污米买净米之间的差价损失,而被迫食用污染大米。更多农民则并不知道自己食用的大米是有毒的,他们甚至不清楚重金属是什么。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几乎没有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种植规范,大量被污染土地仍在正常生产稻米。   而且,污染土地上产出的污染稻米,绝大部分可以畅通无阻地自由上市流通。这导致污染稻米产区以外的城乡居民也有暴露危险,而危险程度究竟有多大,目前尚缺乏研究。   思的村怪病   多位土壤学者在其论文和讲义中不具名地提到桂林思的村,直称不少村民具有疑似“痛痛病”初期症状,且“鸡下软蛋,初生小牛软骨”   71岁的秦桂秀是思的村又一位“软脚病”老人。最近四五年间,她总是双腿发软,没有力量,一走路就痛。此外,她的腰也经常痛。她曾到桂林市一家大医院求治,被诊断为“骨质钙化”。具体病因,医生表示不清楚。   她说,本村有此类症状的不止十几人,或许50人都有。但本村一位村干部并不赞同她的说法,认为农村人腰酸背痛是常有的,这样的统计没有意义。这位干部同样无法解释如此多人有相同症状的原因。   事实上,国内多位土壤学者在其论文和公开讲义中不具名地提到思的村,直称该村不少村民已具有“痛痛病”初期症状 村中曾出现“鸡下软蛋,初生小牛患软骨病”的现象。   本刊记者向部分当事学者求证此事,学者们修正了上述说法。他们认为,更准确的说法是,部分村民有疑似“痛痛病”初期症状。学者的尴尬在于,迄今没有官方或医疗单位确认上述症状究竟为何病。   2010年12月,本刊记者在思的村走访时,多位村民私下证实,村中确有不少人浑身疼痛。一位上世纪80年代初从外村嫁来的村民说,当时外村女孩都不愿意嫁到本村,说是生的小孩会是“软骨头”。她嫁来后发现,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人们的担心至今没有消除。   村民证实,粮食未全面放开前,国营粮库曾经免收本村公粮。收粮的官方工作人员说:“你们村大米有毒。”该村村民与别村最大不同是,他们只能吃这种“有毒”、国家都不要的大米。   严冬中,村庄外的耕地里满是水稻收割后留下的稻茬,旁边一些蔬菜则长得翠绿可人。但这片被称做大垌田的近千亩耕地确实“生病”了:1986年的实测数字显示,上述土地有效态镉含量高达7.79毫克/千克,是国家允许值的26倍。   广西桂林工学院教授林炳营在该村的研究表明,1986年,该村所产水稻中,早稻含镉量是国家允许值0.2毫克/千克的3倍,晚稻则是规定值的5倍以上,达1.005毫克/千克。   阳朔县农业局农业环保站一位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该片土地重金属情况至今未有多大改善。一位资深农业专家说,镉污染具有相当大的不可逆性,土壤一旦被污染,即便经过多年,所产农作物中的镉含量也仅会有细微变化。   稻田的水源是流经本村的思的河,污染源是村庄上游15公里以外的一家铅锌矿。这家规模并不算大的矿,上世纪50年代起作为本县国营矿被开采,其时几乎没有环保设施,含镉的废水作为灌溉用水流进了村民的耕地。   据统计,共有5000余亩土地被该矿污染,大垌田是其中最严重的1000亩。后有研究表明,矿山早期废水含镉量超过农灌水质标准194倍。   这家铅锌矿效益并不好,几十年间时开时关,目前已转至私人手中。与此同时,没有村民明确地知道,这些来自大米中的“毒”,是否进入了他们的身体,进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多数人无法证实身上的痛是一种病,更无法证实其与稻米的相关性。   10%大米镉超标   南京农大潘根兴团队在全国多个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样品,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   受到镉污染的,绝不仅仅是思的村的大米。   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   五年之后的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下称南京农大农研所)教授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六个地区(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同样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   他们的研究后来发表于《安全与环境》杂志。但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研究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多位学者对本刊记者表示,基于被污染稻田绝大多数不受限制地种植水稻的现实,10%的镉超标稻米,基本反映当下中国的现实。   中国年产稻米近2亿吨,10%即达2000万吨。如此庞大的数字足以说明问题之严重。潘根兴团队的研究还表明,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为烈。2008年4月,潘又带领他的研究小组从江西、湖南、广东等省农贸市场随机取样63份,实验结果证实60%以上大米镉含量超过国家限值。数值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南方酸性土壤种植超级杂交稻比常规稻更易吸收镉,但此因之外,南方诸省大米的镉污染问题仍然异常严峻。   潘根兴告诉本刊记者,中国稻米污染的严峻形势在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观。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研究员,多年致力于土壤污染与修复研究。他对本刊记者说,中国的重金属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的分布,而在南方则显得较密集,在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方,则出现一些连片的分布。   陈同斌对广为流传的中国五分之一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说法持有异议。他根据多年在部分省市的大面积调查估算,重金属污染占10%左右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受镉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约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40%左右。   如果陈同斌的估计属实,以中国18亿亩耕地推算,被镉、砷等污染的土地近1.8亿亩,仅镉污染的土地也许就达到8000万亩左右。   让人心情沉重的是,这些污染区多数仍在种植稻米,而农民也主要是吃自家的稻米。不仅如此,被重金属污染的稻米还流向了市场。中国百姓的健康,在被重金属污染的稻米之前几不设防。   追踪镉污染   湖南株洲新马村、广东大宝山等多个地区,稻米均被严重污染   距广西思的村2000余公里的湖南株洲市新马村,2006年1月发生震动全国的镉污染事件,有2人死亡,150名村民经过体检被判定为慢性轻度镉中毒。当年9月11日,湖南省政府公布调查结果,认为该村饮用水和地下水未受镉污染,但耕地土壤受到镉污染,稻谷中重金属严重超标。   2011年1月,本刊记者再次来到位于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的这个村子。该村及相邻两村共计千余亩土地已被当地宣布弃耕。村民至今认为,原先村中开办的摩托车配件厂向地下排放含镉废水是村民镉中毒的最直接原因,不过,政府力主的稻米镉污染也被村民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地政府至今没有正式公布该村稻米中的镉含量。南京农大农研所潘根兴教授一行,曾于2008年4月间向该村村民索要过两份原产米作实验室化验,结果显示,其镉含量分别为0.52毫克/千克和0.53毫克/千克,是国家标准的2.5倍。   株洲新马村耕地中的镉污染,主要来自1公里外的湘江。湘江是中国受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新马村上游数公里的霞湾工业区即是湘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在株洲市数个工业区周边,数十平方公里的农田被重金属成片污染。位于霞湾工业区边缘的新桥村村民向本刊记者证实,新桥、霞湾和建设等村数千亩土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就被霞湾工业区排放的重金属废水污染。当地政府每年向每亩稻田发放800斤稻米的补贴,这样的补贴已有20多年。   而在湘江株洲、湘潭段,两岸有数量庞大的土地直接用湘江水灌溉。在理论上,它们受污染的可能性极大,但这方面的研究和数字较为缺乏。湘潭市环保协会副理事长王国祥曾出资检测湘潭县易俗河镇烟塘村的土壤和稻米污染情况,结果土壤含镉量和稻米含镉量均严重超标。   2008年新马村那次取样前后,潘根兴一行还专赴其余数个被媒体广为报道的镉污染地区进行稻米取样。这些地方有广东大宝山地区、湖南郴州白露塘地区、江西大余漂塘地区等。经实验,这些地方的稻米均被严重污染,镉含量至少0.4毫克/千克,高的可达1.0毫克/千克,总体是国家限值的2倍至5倍。   48号魔鬼   工业革命释放了镉这个魔鬼,而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   近几十年间,类似思的村和新马村镉米“有毒”的故事,在中国为数众多的村庄上演。对于65%以上人口以水稻为主食的中国来说,这样的故事无法让人感到轻松。   镉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重金属,化学符号Cd,原子序数48。它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与人类生活并不交会。工业革命释放了这个魔鬼。国外有研究推算,全球每年有2.2万吨镉进入土壤。   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在焙烧上述矿石及湿法取矿时,镉被释放到废水废渣中。如开矿过程及尾矿管理不当,镉就会主要通过水源进入土壤和农田。美国农业部专家研究表明,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其籽粒镉水平仅次于生菜。   已有研究表明,镉主要在肝、肾部积累,并不会自然消失,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慢性积累后,人体将会出现显著的镉中毒症状。镉使人中毒的最通常路径是,损坏肾功能,导致人体骨骼生长代谢受阻,从而引发骨骼的各种病变。上世纪60年代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患者,影响人群达数百人。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刘占旗等研究人员,曾在2000年前后调查国内某铅锌矿污染区260名有20年以上镉接触者。其中84名接触者骨质密度低于正常,他们多数诉称身体有莫名疼痛,而最严重的22名接触者中有19名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软化。   更有学者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国南方某些铅锌矿区域中,人群癌症高发率与死亡率与土壤镉含量及镉超标大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除了镉,其他重金属也在侵蚀着中国的稻田和大米。   例如,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冯新斌团队以贵州多个汞污染地区为例,在2010年9月美国《环境健康展望》杂志发表论文说,中国内陆居民摄入水俣病元凶甲基汞的主要渠道是稻米,而非鱼类 浙江大学张俊会在2009年的博士论文中分析,浙江台州9个有电子废物拆解历史的自然村中,其中7个的稻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镉、铜、锌复合污染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永华团队2008年的研究则表明,湖南湘西铅锌矿区稻米铅、砷污染严重。   体制放大镜   村民均明知大米“有毒”却仍然长年食用。一位村民说:“有钱的用钱扛,没钱的有命扛”   面对被重金属污染的大米,人们往往束手无策。本刊记者在株洲新马村附近的新桥村采访时发现,村民均明知大米“有毒”却仍然长年食用。一位村民对此表示无奈,她说:“有钱的用钱扛,没钱的有命扛。”   这位村民道出的一个南方农村现实是:每人只有几分田,土地仅够产出口粮。假如卖污染米再买净米,其间较大的差价也会推高他们的生活成本。   多位学者指出,中国现行的土地承包到户制度,以及农民口粮基本自给等现实国情,成倍放大了稻米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潘根兴认为,西方国家土地私有,农地主要由农场主和大公司种植,一旦部分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出于维护整体利益考虑,农场主或大公司很快会选择弃耕或调整作物。而中国的农民出现污染后个人无力应对,只能选择被动承受。   学者表示,西方国家比中国更重视企业经济行为的环境负外部性,一般要求企业向政府缴纳环境维保基金,这笔资金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应对包括土壤污染在内的环境问题。而中国政府缺少这样的制度安排,客观上鼓励了环境负外部性的产生。   此外,政府对土壤污染信息的习惯性封锁,导致官民之间严重地信息不对称,更多的自耕农在茫然不知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食用了重金属超标大米。   独特的饮食习惯也导致大米重金属污染在中国更为突出。稻米并非多数西方国家绝对主食,但65%的中国人以稻米为绝对主食。有学者计算,即便稻米达到国家限定的镉含量0.2毫克/千克,中国南方人每日摄入镉的总量也大大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额。   镉米不设防   数量众多的重金属超标大米只要被允许种植,必然会有人受害   在几乎没有监管或者没有有效监管的现实下,重金属超标大米享受着让人感到恐怖的“自由”。   除在少数地方因为极端污染事件被叫停,大多数被污染土壤的主人即自耕农,均可以自由选择种植作物种类,包括稻米。广西思的村和湖南新桥村的农民,就没有收到任何来自政府方面的种植禁令。   此外,除了少量重金属超标大米在市场上流通时被检出,政府部门通常没有对村民和市民如何避免吃到被污染大米给出意见。   实际上,重金属超标大米在现实中是完全可以自由流通的。思的村和新马村的大米并未被政府方面禁止对外销售,因此,虽然多数稻米被村民自食,但仍有相当数量污染米自由流向市场。   近几年,由于国家在食品安全制度方面加大了力度,重金属超标大米大概很难出现在大中城市的大型超市中。但在各县市以及乡镇的农贸市场中,污染大米仍然令人防不胜防。   2008年2月,四川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食品安全抽检中,检出邛崃市瑞泰米业有限公司和四川文君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米镉超标,要求两企业整改。按照中国现行的食品质量管理法规,两家企业因生产销售镉超标大米是违法的,接受处罚天经地义。   但两家企业表达了委屈:第一,企业在购进大米时,本着就近原则收购,由于中间商的收购渠道复杂,无法判断哪个区域含镉,无法从进货原材料上控制 第二,镉超标与企业生产工艺没有关系,应与土壤含镉有关。   学者更普遍的看法是:政府一方面未在源头上禁止重金属超标大米,即允许在污染土壤上种植稻米,另一方面又在流通中禁止重金属超标大米,这是自相矛盾的,在现实中也是难以执行的。   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数量众多的重金属超标大米只要被允许种植,必然会有人食用,也必然有人受害。   一般认为,流通到城市的重金属超标大米毕竟只是少数,由于不断更换所消费大米品种等原因,市民即使吃到重金属超标大米,危害也较小。   但陈同斌及其同事多年观察发现,随着土壤污染区农村居民生活日渐富裕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他们更趋向于将重金属超标大米卖到城市,再换回干净大米,所以城市居民遭受重金属毒害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加。   2006年,湘潭市环保协会副理事长王国祥在靠近株洲的湘潭城区采集了500名喝湘江水的市民尿样,与其合作的长沙某医疗机构据此检测出一个吓人的结果:30%的人尿液镉超标,10%的人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标准需要专业治疗。由于种种限制,王没能开展更多的检测。有研究人员认为,那些镉超标的湘潭市民除了饮湘江水的原因,很难说没有镉超标稻米的影响,因为在湘潭市场上也购到过镉米。   不管官员与民众愿意与否,多位学者认为,有一个趋势值得注意,即未来中国农产品安全问题中,重金属污染将取代农药,成为事故多发地带。
  • 2010年微纳尺度分离和分析技术学术会议召开
    2010年微纳尺度分离和分析技术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承办的“2010年微纳尺度分离和分析技术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于2010年10月18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微纳让科技更奇妙”。400余名国内同行和20余名国外专家参加,将讨论交流微/纳尺度分离、微全分析、以及微/纳技术在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等学术问题。 会议现场 本次学术会议倡议者杨芃原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本次学术会议倡议者杨芃原教授致开幕辞。在大会报告环节,张玉奎院士、刘爱群教授、林炳承研究员、刘冲教授、蒋兴宇研究员、庄乾坤教授分别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张玉奎院士 报告题目:定量蛋白质组分析的挑战   张玉奎院士在其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发展的多种蛋白质组分离鉴定新技术新方法:   在高丰度蛋白质去除方面,发展了基于多维阵列液相色谱的通用型高丰度蛋白质去除技术;一次运行可去除58 种高丰度蛋白质,并将样品中蛋白质的鉴定数目提高2倍以上。此外,还发展了基于蛋白质印迹材料的高丰度蛋白质选择性去除技术和基于蛋白质均衡器技术的降低蛋白质丰度分布范围的方法。利用上述策略,均显著提高了低丰度蛋白质的鉴定能力。   在低丰度蛋白质富集方面,研制了多种固载金属亲和色谱材料,包括无机有机杂化整体材料、聚合物颗粒和介孔材料,以及金属氧化物气溶胶和复合金属氧化物微球,实现了磷酸化肽的高选择性富集。此外,还研制了亲水材料和硼酸功能化材料,实现了糖肽的高选择性富集。   在蛋白质分离鉴定平台方面,研制了多种固定化酶反应器,实现了蛋白质组的在线快速酶解。研制了多种色谱柱和毛细管等电聚焦柱,提高了蛋白质和多肽分离的柱效和分辨率。建立了多维液相色谱、多维毛细管电泳和多维芯片毛细管电泳分离方法;通过与样品预处理或在线酶解的集成,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分析通量,而且提高了蛋白质鉴定的可靠性。   在液质联用高灵敏度鉴定方面,合成了新型磁性微纳米材料,提高了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对蛋白质鉴定灵敏度。发展了针对磷酸化肽的衍生技术,可不经过富集,直接实现磷酸化肽的高灵敏度鉴定。此外,还建立了多种质谱数据处理新方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刘爱群教授 报告题目:A Breakthrough Tuning Point from Microfluidics to Optofluidics   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 是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微量化学或生物样品的合成与分析等操作的技术,微流控光学技术(Optofluidics)则是在微观尺度上通过操控流体,探索微流控系统与光子的相互作用规律,目的是开发具有可调化、集成化和微型化的微流控光学器件与系统。微流控光学技术用于光学器件的研究是可谓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林炳承研究员 报告题目:功能化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构建   林炳承研究员长期从事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并以医学诊断和药物筛选为研究和应用的主要背景,在理论、技术平台、方法发展及重大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国际、国内相关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主要的分析化学操作模式已经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从原理上讲,几乎所有的分析化学操作模式均可以在微流控芯片及其周边完成。微流控芯片分析化学实验室具有微型、可控的操作单元灵活组合规模集成的本质特征,还可用于复杂体系从而在系统层面上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和完善微流控芯片分析化学实验室应当成为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分析化学领域发展和研究的主流趋势之一。   以细胞生物学的系统研究为基本目标的微流控芯片细胞实验室正呼之欲出。微流控芯片研究的热点正逐步转向构建各种不同类型的芯片实验室,从化学、生物到信息、光学、材料,林林总总。微流控芯片中流体的流动通常通过通道或液滴实现,通道和液滴是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炳承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微泵微伐对通道网络中流体的控制,实现了大样本量线虫的衰老研究,显示了环境、营养等因素对线虫寿命的显著影响,对人类衰老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有望在此基础上构建微流控芯片衰老研究实验室。借助于大规模液滴操控技术,实现了不同生物材料的液滴内合成,是微流控芯片材料实验室的一种理想模型。 大连理工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 刘冲教授 报告题目:聚合物多层微流控芯片及新型无源仿生微泵的设计与制作   刘冲教授设计与制作了一种集成浓度梯度发生器和细胞培养阵列的多层微流控芯片,利用厚胶光刻工艺和干法刻蚀工艺分别制作了SU-8 胶模具和硅模具,浇注PDMS制得芯片。   该芯片由4 层PDMS 键合而成:第一层可以实现细胞培养及检测,水滴状微结构为细胞培养腔,其一端具有微柱阵列,相邻微柱间隙为5μm,用于拦截细胞;第二层为浓度梯度发生器,从两个入口分别注入含药物和不含药物的培养液,经过混合,在通道末端形成5种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经通孔垂直进入第一层的细胞培养腔;第三层为30μm 的微阀薄膜;第四层为气体通道层,与第三层共同构成微阀,用于对浓度梯度发生器和细胞培养腔之间连通与关断的控制。   利用制作的芯片进行了A549肺腺癌细胞的培养实验,该细胞可很好地贴壁生长,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抗癌药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提供了条件。   刘冲教授设计与制作了一种新型无源仿生微泵,该泵具有植物通过气孔蒸腾进行水分运输的优势。其蒸腾速率远大于自由水面,可以获得较高液体流速;运输水分是一个被动运输的过程,无需外部能源;可以通过调整参与蒸腾的微孔开度或微孔数量来控制水分流量;可以持续不间断进行水分运输,工作时间长。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蒋兴宇研究员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生化分析及读出技术   建立在芯片系统中的生化分析具有自动化、即时现场检测、快速等特点,其中很多都应用到了微流控技术。由于微流控芯片分析中所需的样品、试剂量少,集成度高,使其在各类芯片分析中都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但是在芯片分析微型化的进程中,遇到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信号的读出技术,很多芯片使用本身体积很小,但是由于检测仪器的体积过大而限制了其微型化的相关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具有优良性能的材料以及基于这类材料的新型检测方法。这些方法与微流控技术的结合,将会使微流控芯片的检测效率更加提高。   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薄膜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大大提高了生物大分子在表面的吸附,结合微流控芯片,纳米纤维薄膜可以提高固相免疫检测的灵敏度。蒋兴宇研究员课题组建立的新型HIV免疫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效率。一般需要4小时或更长时间才可以完成的试验减少到8分钟之内,将多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加速进行,大大加快了检测物质相互作用的速度,并且减少了疾病检测以及检测物质相互作用试验的时间、降低对于试验条件的要求。   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是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能够检测细胞中目标蛋白质的含量,并且可以得到目标蛋白质的近似分子量。但是传统的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技术的缺点是一次实验只能检测到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并且会消耗相对大量的抗体溶液。然而大多数的生物学研究中都需要对细胞中的多种蛋白质含量进行监测,这导致生物学家往往需要收集大量细胞来进行多次免疫印迹分析,并且会消耗较大量的昂贵的抗体溶液。开发新型的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一直备受生物技术产业界和生物学家关注。   蒋兴宇研究员课题组将微流控技术和传统的免疫印迹技术相结合,解决了以上难题。该方法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将细胞中的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分离为蛋白质条带,然后将凝胶中的蛋白质条带在电场的作用下转移到PVDF高分子膜上。在传统的免疫印迹分析技术中,后续的免疫检测会将这张PVDF印迹膜直接浸泡在抗体溶液中进行免疫反应。本方法创造性的将印迹了蛋白质条带的PVDF膜作为PDMS微流控芯片的基底,微流控芯片上平行的排列了很多微流管道,微流管道的方向与膜上蛋白质条带方向垂直。这样,通过在不同的微流管道中通入针对不同蛋白质的抗体,可以实现一次实验检测细胞中的多种蛋白质(n10),并且将抗体溶液的用量从原来的大约1毫升降低到小于1微升。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的蛋白质检测灵敏度不亚于传统的免疫印迹方法。   这种微流控免疫印迹的新方法可以大大的降低免疫印迹实验中的人力物力消耗。并且所需的微流控芯片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该方法有望运用于细胞信号通路、蛋白质组学等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 庄乾坤教授 报告题目:分析化学资助现状与思考   庄乾坤教授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列、各类项目资助侧重点、科学基金最新动向、分析化学进一步发展等内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的定位是:引导源头创新、支持基础研究;强调三大战略(源头创新、科技人才和创新环境),资助种类已形成了三大系列(研究项目系列、人才培养系列、科研环境系列)。科学基金的新动向:青年基金纳入到人才基金板块,并降低资助额度(约18~20万/项),扩大青年基金的资助率,希望逐步达到30%;控制面上项目的资助率约为申请面上项目总数的1/5,并增加资助额度,近两年将逐步达到40万/项;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人才、更加侧重前沿。   各类项目资助侧重点分别是:面上项目起到全面协调的作用,强调可持续、创新;重点项目鼓励学科前沿分析发展;重大项目强调集成、力争出重大成果;杰青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学科带头人;重大研究计划保护创新;国际合作项目注重强强合作、平等互惠、以我为主;仪器专项则是实现创新的手段。   近两年,在基金委的支持下,已培养了一大批创新的团队和人才,比如: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属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优秀团队和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分析化学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据AC统计,1996年-2008年中国分析化学论文数在全球排名已达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在引用因子和被引用数目上还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尤其是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还低于很多国家。所以中国的分析化学研究还有待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于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庄乾坤教授谈到了几点思考。从分析化学的研究目标来说,是要追求“3S+2A”,3S即Sensitivity, Selectivity and Speediness灵敏度、选择性、高速度;2A为Accuracy, Automatics,准确度、自动化。从研究创新方面来说,庄乾坤教授强调3点:1)引入物理学新概念和新技术;2)创建分析仪器装置;3)瞄准国际公认的有影响的重大科学问题。庄乾坤教授还提出了理论基础的学科源头论,认为数学是源头,物理是上游,化学是中游,生命科学、环境等应用领域是下游,而一个学科的发展准则是“下游”离不开“上游”,“上游”可独立于“下游”。   本次会议历时2天,含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墙报等交流形式,是我国微/纳技术近十年研究成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将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影响进行展望。
  • CISILE 2012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10月13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和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联合举办了“2012第十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新闻发布会。宣布即将迎来十周年华诞的“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将于2012年5月15-17日移师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以全新的面貌亮相。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展览交流部主任欧阳良主持,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闫增序和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林炳,以及企业代表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平先后致辞,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用户单位、制造商、媒体等领域的代表100多人出席了发布会。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闫增序秘书长致辞   闫增序秘书长在致辞中向多年来一贯支持帮助CISILE展会的参展企业、支持单位、媒体表示感谢。他表示:“为了更好地为国内外厂商提供发布最新产品和技术的市场平台,我们将以CISILE 2012为新起点,努力为国内外参展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业内企业和观众提供更为广阔的合作交流平台。”  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林炳先生介绍CISILE展会   曹林炳先生介绍了CISILE展会的发展情况,“CISILE展会于2003年开始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已经举办的九届展览会规模逐年扩大,参展商从第一届的81家增加到第九届的512家,年均增长26% 展出面积从最初的1000平方米扩大到20000平方米,年均增长41% 观众人数增加到2011年的15000人次。”   “从目前招展趋势来看,CISILE 2012的规模预计将超过以往历届,展出面积将达到25000~28000平方米,将有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近800家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和专业网络媒体参展,超过60%的展位将采用特装修,专业观众人数也将达到历史性的20000人次。”   “鉴于展会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北京展览馆展览面积的局限,CISILE展会2012年将从北京展览馆搬入‘新家’-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展会将启用1-5号馆,其中1号馆为主馆。展会还间将继续举办各种技术交流活动和自主创新奖的评选,努力将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办成国际著名品牌。”   最后,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平先生致辞,他表示近年来CISILE展会的进步很大,CISILE展会的发展需要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他表示愿意同广大企业一道和主办方促进CISILE更好的发展。   更多精彩报道,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BCEIA 2011网络直播”专题。
  • 会议通知丨第十一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 暨第四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 第一轮通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微流控芯片技术作为一项多学科交叉的新型生物分析技术,在医疗体外诊断、药物筛选、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微纳材料制备等众多领域已获得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学术界和产业界一致认为微流控技术“极有可能领导化学和生物医学的下一场革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通知中,将微流控芯片技术、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作为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顺应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兴国,推动微流控产业链企业融通创新,促成产、学、研、用等领域工作者的充分交流和紧密互动,为微流控芯片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和资源,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清华大学化学系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定于2024年9月20-2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宝盛水博园大酒店隆重召开。本届“双论坛”将秉承“前沿、专业、高端”的组织理念,以微流控核心技术研究及其在单细胞分析、器官芯片、POCT、化工合成、分子诊断、药物筛选等领域中的应用为主线,旨在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促进各行业微流控科技及产业工作者间的信息交流和深化合作,深入交流学习微流控芯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路线,探讨微流控的应用研究发展方向和产业化前景,持续推动微流控学科和产业化发展。诚挚欢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和投资界的相关科学家、学者、研究人员和产业化领域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本次论坛;也欢迎国内外的微流控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携带产品参展交流与分享。01基本信息/NEW会议名称第十一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会议时间2024年9月20-22日(9月20日全天报到)会议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宝盛水博园大酒店宝盛水博园大酒店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水博路118号(钱江二桥南岸,中国水利博物馆旁)(近钱塘江)02组织机构/NEW主办单位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清华大学化学系协办单位杭州湾信息港、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承办单位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微量分析测试与仪器研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苏州大学药学院、西湖大学工学院先进神经芯片中心、热心肠研究院、零壹人工智能研究院、国科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海宁市高新技术研究院、乌镇实验室、湘湖实验室、磐霖资本、探针资本(排列不分先后顺序)合作媒体仪器信息网、动脉网、检验医学网、体外诊断价值圈、IVD从业者网、麦姆斯咨询、体外诊断观察、IVD工具人、IVD资讯、体外诊断市场部、循因辑药、医业观察、检验医学、微芯知库(排列不分先后顺序)大会主席林炳承大会执行主席林金明、叶嘉明03大会专题/NEW(一)微纳加工技术:微纳米制造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二)微流体驱动及控制技术:光、电、力、磁场流体驱动新技术;光流控技术、电化学技术、纳米机器人;(三)微流体力学:微纳尺度流动、计算流体力学、流动物理;(四)微流控与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与微流控芯片的集成;识别传感新原理、新元件;光、电、磁信号转化新方法,信号放大新技术等;(五)液滴微流控:微液滴的生成、融合、分裂、筛选、定位与迁移技术新方法新技术及相关应用;液滴PCR技术及应用;(六)器官芯片:器官芯片的发展现状及挑战、流体运动及组织-组织界面动态模型、不同器官微流控芯片面临的问题、3D 打印技术在器官芯片方面的应用;(七)单细胞分析:单细胞分离、培养、分析新方法;单细胞组学分析;(八)微流控在医疗体外诊断中的应用:体外诊断(生化分析、免疫检测、分子诊断等)、POCT即时检测、液体活检、药物开发等;(九)微流控新方法、新应用:微流控创新方法在化工合成、药物筛选、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的应用;(十)微流控产业化:工程化与产业化经验交流、微流控芯片产品开发中的关键及共性问题、微流控产品展示及推介。04注册报名/NEW报名方式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线上报名,或填写附件1报名表发送至大会指定邮箱:缴费方式线上转账或现场缴费注册费用9月1日前,团体(3人以上)或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流控系统学分会会员注册参会将享8折优惠说明:食宿统一安排,住宿费和交通费自理。如需进一步了解报名参会、参展与赞助事宜,请咨询会务组。汇款账户信息单位名称: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税号:91330109MA2GKD9A9E地址电话: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明星路371号2幢17楼1707室,057183697712开户行:中国银行浙江自贸区杭州萧山桥南支行,372775980132注意:汇款时请务必在备注栏注明“姓名+单位+FLOCA2024”,并将汇款凭证发送至floca2024@163.com,邮件主题为“注册缴费确认+姓名+单位”,会议结束后会务组将统一把电子发票发到填报的邮箱。05合作赞助/NEW方案一:RMB 15万元(1)免会议注册费(10人))(2)单位名称和Logo在会刊、签到墙、主会场LED大屏幕茶歇期间滚动播放、墙报等宣传呈现、签到处特别鸣谢 (3)10-15分钟主会场产业论坛报告(报告人及报告内容须经大会组委会确认)(4)会议资料袋中放置公司宣传册(不超过10页,宣传页由赞助单位提供)(5)《会议手册》插页广告2页(6)赠送3米*3米标准展位2个(7)企业宣传背景板(单独桁架)(8)企业名称或logo在主题论坛主会场背景及海报中显示。(主论坛冠名)(9)会议休息期间播放企业宣传片方案二:RMB 8万元起(1)免会议注册费(8人))(2)单位名称和Logo在会刊、签到墙、主会场LED大屏幕茶歇期间滚动播放、墙报等宣传呈现 (3)10-15分钟主会场产业论坛报告(报告人及报告内容须经大会组委会确认)(4)会议资料袋中放置公司宣传册(不超过10页,宣传页由赞助单位提供)(5)赠送3米*3米标准展位2个(6)企业名称或logo在主题论坛分会场背景及海报中显示。(分论坛冠名)方案三:RMB 3万元起(1)免会议注册费(5人)(2)单位名称和Logo在会刊、签到墙、主会场LED大屏幕茶歇期间滚动播放、墙报等宣传呈现 (3)10-15分钟主会场产业论坛报告(报告内容须经大会组委会确认) (4)会议资料袋中放置公司宣传单页(单页由赞助单位提供)(5)赠送3米*3米标准展位1个,方案四:RMB 1万元起(1)免会议注册费(2人)(2)单位名称和Logo在会刊、签到墙、主会场LED大屏幕茶歇期间滚动播放、墙报等宣传呈现。06交通方式/NEW交通路线1:高铁抵达杭州东站后,乘坐杭州19号地铁至耕文路地铁站A口,乘323路公交车至水博园路口公交站,步行368米后到达。交通路线2:飞机抵达萧山国际机场后,乘坐杭州19号地铁至耕文路地铁站A口,乘323路公交车至水博园路口公交站,步行368米后到达。交通路线3:飞机抵达萧山国际机场,打车16km即可到达。07会议征稿/NEW论文摘要及墙报诚挚邀请各位代表投稿会议论文中文摘要(500-1000字左右),摘要集将在大会报到时发放,供大会交流。投稿请用word格式(模板参见附件2),请于8月1日前发送至floca2024@163.com,邮件主题、文件名命名为:“论文摘要+投稿人姓名+篇名”;申请口头报告的代表投稿论文的同时请附个人照片及简历(400字以内)。为了提高交流效果,鼓励大家进行墙报交流,请自行制作墙报电子版PDF,并于8月1日前发送至floca2024@163.com,邮件主题、文件名命名为:“会议墙报+投稿人姓名+墙报主题”,由组委会统一印刷张贴。08联系方式/NEW报告及参会联系人蔡宇皓,19157697726(微信同号)企业参展联系人陈敏,15925674062(微信同号)会务联系人:张丽丽,15988118609(微信同号)大会邮箱:floca2024@163.com大会官网:www.lab-on-chip.com09附件下载/NEW附件1:FLOCA2024参会/参展报名回执.doc附件2:FLOCA2024报告摘要模板.docx附件3:FLOCA2024微流控大会通知.pdfEND- 会议简介 -“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由我国微流控芯片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微流控芯片领域的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发起,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届,是中国微流控领域顶级的年度学术盛会。2020年11月,首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与“第八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同期召开,由林炳承教授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叶嘉明博士联合发起,旨在进一步凸显微流控芯片产业化在微流控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第八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20年,嘉兴)本届“双论坛”将秉承“前沿、专业、高端”的组织理念,以微流控核心技术研究及其在单细胞分析、器官芯片、POCT、化工合成、分子诊断、药物筛选等领域中的应用为主线,旨在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促进各行业微流控科技及产业工作者间的信息交流和深化合作,深入交流学习微流控芯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路线,探讨微流控的应用研究发展方向和产业化前景,持续推动微流控学科和产业化发展。- 往期回顾 -第9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22年,杭州)第10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23年,苏州)专家风采及企业参展现场
  • 三会合璧,微流控技术交流盛会圆满闭幕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9年5月20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际会展中心酒店圆满闭幕。 /p p   本次会议为期4天(5月17-20日),参会专家学者700余人,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学者提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以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 /p p   会议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和展示,其中大会报告8场,邀请专家报告160场,口头报告84场,墙报展示138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b883f348-6b21-44d0-ba95-4d8f69f0ebfe.jpg" title=" 大会现场.jpg" alt=" 大会现场.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大会现场 /p p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江桂斌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深圳大学张学记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加利福尼亚大学Hsian-Rong Tseng教授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a192d0ee-1b9e-4f49-960d-4c95183bf915.jpg" title=" 陈洪渊院士.jpg" alt=" 陈洪渊院士.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babd7047-a8f8-4c95-89b1-1348a84ead0b.jpg" title=" 汪尔康院士.jpg" alt=" 汪尔康院士.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2abcbd7-87f8-49a8-89df-e0347ce978cc.jpg" title=" 董绍俊院士.jpg" alt=" 董绍俊院士.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5e09c27-e5d3-490a-a7da-abcfd389c603.jpg" title=" 江桂斌院士.jpg" alt=" 江桂斌院士.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江桂斌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775ad787-7003-4c36-abf3-f41be58c7911.jpg" title=" 张玉奎院士.jpg" alt=" 张玉奎院士.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ab80344-a399-462f-b96e-48753bf8a4f7.jpg" title=" 张学记教授.jpg" alt=" 张学记教授.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深圳大学张学记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1d59d6e4-3380-41c4-9b05-f41d34a22d98.jpg" title=" 林炳承研究员.jpg" alt=" 林炳承研究员.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a435d72e-ca78-4c5a-803a-c7f90466406d.jpg" title=" Hsian-Rong Tseng教授.jpg" alt=" Hsian-Rong Tseng教授.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加利福尼亚大学Hsian-Rong Tseng教授 /p p   大会闭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张成孝教授主持。陈洪渊院士为本次会议顺利举行作了总结发言,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会院士专家、各界领导致谢,特别对会议执行主席王进义教授的精心策划表达了感谢。 /p p   方群教授宣布了本次大会优秀墙报获奖者名单,并颁发了奖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b9b06407-c4b5-4385-ba2a-9ea5d64598b4.jpg" title=" 合影1.jpg" alt=" 合影1.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会专家与优秀墙报获奖者合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后,从左到右依次为:王进义教授、方群教授、陈洪渊院士、孔继烈教授、邵学广教授) /p p   王进义教授特别宣告,下一届国际微化学与微系统论坛(ISMM 2020)将在美丽的宝岛台湾举行,届时将由台湾大学生物机电工程学系卢彦文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92583541-9378-4997-b9fb-2fc8691c2757.jpg" title=" IMG_0686.JPG" alt=" IMG_0686.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会代表与会议志愿者合影留恋 /p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大连化物所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将用一年半的时间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个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2008年6月25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四站: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3月19日,原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其在中科院38个高技术研究所中名列前茅,先后有14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关系。相关情况请见附件。 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 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一角 6月25日下午,大连化物所微型仪器课题组成员王华博士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王华博士首先介绍了微型仪器课题组的基本情况:微型仪器课题组,又称105组,成立于1963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取得了科学院科技发明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辽宁省科技发明一等奖等众多奖项,先后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氩气、高纯氧气等高纯气体分析仪并且实现了产业化,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气相色谱仪、4种类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和装置,研制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以及毛细管液相色谱-高温气相色谱联用仪等。 目前,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微型液相色谱、泵系统和检测器,特种传感器,毛细管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工业在线分析仪器,水中有机物样品预处理技术,环境和食品中农药残留样品预处理技术,化学传感器,色谱柱制备技术,毛细管液相色谱/电色谱整体柱制备技术等。 王华博士为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介绍实验室仪器 王华博士称,目前大连化物所现设十大研究室,其中,基础研究类2个,重大项目类3个,应用研究类5个;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是应用研究类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下属的一个课题组,其课题组组长是由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关亚风研究员兼任;微型仪器课题组实验室目前有毛细管液相-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毛细管液相色谱仪、毛细管二维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仪、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多台高精度的分析检测仪器,以及大量的实验室辅助设备;总资产在1100多万元,实验室面积280多平方米。 Agilent 7890A/5975C 气-质联用仪 岛津 GCMS-QP20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Finnigan Polaris Q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Waters 的CapLC-ESI-Q-Tof Micro™ 毛细管液相-串级质谱联用仪 IRIS Advantage ICP-AES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Micro-Tech Scientific毛细管二维液相色谱仪 PE-AutoSystem气相色谱仪 Varian 3800气相色谱仪 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 当问及科研项目产业化以及“科分”品牌相关情况时,王华博士表示,课题组相关科研项目产业化主要体现在“科分”品牌系列产品研制开发上,凭借着大连化物所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坚实的技术积累,课题组几十年一直致力于色谱、分析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尤其是在国家科委和中科院的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支持下,研制开发出的“微型气相色谱仪”并开始商品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据了解,目前“科分”品牌系列产品有高性能气相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填充柱、毛细管液相色谱柱、零点空气发生器、微型气相色谱、氢气含量分析仪、工业在线总烃分析仪、高效填充毛细管液相—高温气相色谱联用仪、高可靠工业小型专用色谱等。 从已有的相关资料信息以及在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的所见所闻,尤其是王华博士的精彩讲解,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深有体会: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的确是大连化物所中最具综合实力的课题组之一。 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 在参观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之后,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一行又拜访了微流控芯片课题组林炳承研究员,林老师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林炳承研究员与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交谈 在微流控芯片课题组成员解华博士的带领下,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参观了课题组实验室,解华博士介绍道:课题组是90年代初起开始从事生命科学中的毛细管电泳研究,在90年代后期才转向微流控芯片研究,根据生物医学领域需求,以微流控芯片为主要平台,在细胞和分子层面,开展以不同单元技术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为特征的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等方面的工作。 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一角 微流控芯片紫外检测仪 解华博士进一步表示,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可能与很多实验室有所不同,通用性仪器不多,基本上都是自己搭建、直接定制或二次研制的仪器;目前,课题组已具备了自行设计、制造多种不同材料的芯片和不同检测器的芯片工作站的能力,掌握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主要单元操作的芯片化及其集成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兼有生物医学特色的微流控芯片体系,并用于分子和细胞层次的实际样品,实现了微流控芯片的初级功能化。 解华博士为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讲解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 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荣获“2007年度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通过解华博士的详细讲解,不难理解课题组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相对成熟,但实现其产品产业化进展又如何呢。针对这一点,解华博士谈到,之前课题组也与相关公司谈过微流控芯片项目相关合作,但不是很成功,目前课题组准备依托中科院的支持而自己做,其产品产业化基地就在“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建设计划之一的河口“研发孵化园”。 据了解,“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是中国科学院与大连市政府开展全面科技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以科技创新、中试孵化和成果转移为主要内容;其中,100亩“研发孵化园”建在大连河口,主要内容为中科院所属院所的研发、中试、孵化项目及国家工程中心建设等;300亩“产业化园”建在旅顺,重点建设中科院所属院所成熟技术转化和产业化项目;500亩“海洋生态园”由长海县提供,重点开展海洋生态、海洋资源与能源、海产养殖等研发示范项目。 附: 大连化物所简介PPT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doc/dalianshenghuasuo.rar
  • CISILE 2010自主创新奖公布
    2010年4月8日晚,第八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自主创新奖颁奖仪式及答谢晚宴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先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薛一平先生、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王顺昌先生、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闫成德先生、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理事长刘清珺先生、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岩先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跃光先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明凯先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闫增序先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特别顾问臧公玉先生、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林炳先生以及参展单位相关负责人近千人出席。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展览交流部欧阳良主任主持晚宴,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跃光致辞,副理事长朱明凯对自主创新奖评审过程进行了说明,并宣布了获得金奖、银奖以及金奖提名的项目及承担单位。 CISILE 2010自主创新奖金奖获奖厂商合影 CISILE 2010自主创新奖银奖获奖厂商合影 金奖:8项 上海约顿机房设备有限公司、广州约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JOV系列恒温恒湿实验室专用高精密空调机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UM3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Labspark750火花光谱仪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DWS-296氨(氮)测定仪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MFBRA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 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UV-22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 SXW-300钢绞线松弛试验机 银奖:9项 重庆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SDJ702G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THICK800AX荧光光谱仪 北京科创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AFS--9700全自动注射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 北京君意东方电泳设备有限公司 JY-TD331变性梯度电泳系统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GC126气相色谱仪 LYS16A烘干法水分测定仪 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MSP--8600微波消解萃取仪 深圳市朗石生物仪器有限公司 LumiFox2000手持式水质毒性分析仪 湖南赫西仪器装备有限公司 3H30RI智能高速冷冻离心机 金奖提名:2项 北京时代之峰科技有限公司 TRL400激光粗糙度仪 湘潭市仪器仪表成套制造有限公司 MZ–1A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智能分析仪
  • 珀金埃尔默收购中国传染病分子诊断公司
    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入将完善筛查业务,并使珀金埃尔默进入日益增长的中国核酸血液筛查市场   马萨诸塞州Waltham和中国上海 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13)—(纽约证券交易所:PKI),是专注于人类与环境健康和安全的全球领导者。今天其宣布,已经完成对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该公司是一家中国的传染性疾病诊断公司。此次收购扩展了珀金埃尔默进入血液核酸检测筛查市场的竞争力,使得公司进入不断增长的中国分子临床诊断市场,从而进一步增强公司在中国、乃至全球诊断行业的领导者地位。   浩源公司为遍布中国的血库和临床试验室提供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筛查技术,通过增加四种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传染病检测,扩展了珀金埃尔默的产品系列。涉及的传染病诊断工具包括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的3合1血液筛查试剂盒,HBV、HCV的定量检测以及和沙眼衣原体与淋病奈瑟菌(CT/NG)联检试剂盒的。   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RobertF. Friel说:“通过将珀金埃尔默强大疾病筛查能力与浩源专有试剂和设备的整合,公司将为中国市场提供高灵敏度的系统和测试手段以保证血源性感染的质量,。”RobertF. Friel还认为:“将浩源的筛查产品与珀金埃尔默的诊断技术整合,将通过提供先进的技术,同时以以较低成本对传染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   面临每年达15%增幅的血液需求,现在中国政府强制实施并资助捐献血液的流行疾病筛查。在中国政府最近的5年的规划中规定,到2015年底,将采用核酸技术检测所有的捐献血液。相比于抗体检测法,核酸检测技术缩短了传染性疾病从感染到被检出的时间段。在中国,有大约有78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患者。世界卫生组织也报告了全球成人HBV的慢性感染率为8%-10%,14亿中国人中有3.2%感染HCV。   浩源公司的收购使珀金埃尔默能够对这些血库提供先进、高灵敏度的筛查方案,实现了输血前HBV、HCV和HIV病毒的早期检测。同时,该产品的整合除了加强了中国血库的安全性,也为将来在其他国家实施创造了机会。同时在临床上,浩源的产品有助于实现对患者进行更快、更有效的用药检测和治疗。此次交易涉及金额为现金3800万美元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基于实现收入为目标的费用。此次收购预计对珀金埃尔默2012年、2013年连带至2014年初的每股盈余没有影响。   #   关于珀金埃尔默   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致力于改善人与环境健康和安全的公司。公司2011年的上报收入约19亿美元,拥有约7000名员工,服务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并已位列“标准普尔500指数”名录内。欲了解更多信息,可致电1-877-PKI-NYSE,或登录www.perkinelmer.com。   非GAAP财务指标的运用   除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编制的财务指标之外,本盈利报告还包含了非GAAP财务指标。我们之所以使用这些指标并将其调整为直接可与GAAP相比较的指标的原因,以及这些指标相关的信息被包含在下面的GAAP财务报告中。   我们使用术语“调整后的销售收入”来表示GAAP销售收入,其中包括了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要求不能完全确认的在收购中所取得的合同的预计销售输入。我们使用另一个相关术语“调整后销售增长”来表示用于比较当期调整后销售与去年同期调整后销售的指标。我们认为这些非GAAP指标与GAAP指标配合使用将使我们和投资者们更好地评价我们进行技术投资所取得的业绩,也能更好地评价公司长期投资的趋势及公司进行长期投资的能力。调整后销售增长指标也能够更好地与前期、未来业绩以及同行之间的业绩进行比较。并购后的GAAP销售收入并不能够完全反映被收购企业的其他合同收入。非GAAP调整则试图反映出其全部收入金额。鉴于客户曾经签署过类似协议,尽管并不能保证客户在未来仍然会这样做,但我们仍认为投资者可以使用调整后销售收入作为并购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指标。   影响未来绩效的因素   此次发布的信息包括了“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所要求的“预计”报表,包括但不限于与未来每股收益、现金流量、销售增长、其他财务业绩、与客户及终端市场相关的发展状况、业务发展计划和资产剥离计划等进行估计和预测的报表。诸如“认为”、“倾向于”、“预期”、“计划”、“期望”、“预计”、“预测”、“将”及类似的表述将会有助于我们识别出这些报表。这些报表都是基于管理层对当前所做的假设和期望,并不保证这些假设或期望将会被证实是正确的。许多重要的风险因素都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预计报表所描述、暗含或预计的绩效产生重大偏差。这些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目标产品市场下滑或并未像预计情况那样增长 (2)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波动 (3)未能及时引入新产品 (4)我们进行收购和技术授权的能力,或者成功将收购业务和授权技术融入现有业务并使之盈利的能力,或者成功进行资产剥离的能力 (5)未能充分保护好我们的知识产权 (6)许可或授权上的损失 (7)有效竞争的能力 (8)季度经营绩效的波动以及我们调整业务应对未预期变化的能力 (9)第三方货物传递和进出口服务的中断,或者这些服务大幅度涨价 (10)原料供应的中断 (11)产品生产和销售导致我们遭受产品责任的诉讼 (12)未能遵从政府的相关管制规定 (13)管制性变化 (14)未能遵从健康行业管制 (15)国外业务相关的政治经济或其他风险 (16)我们留住关键管理人员的能力 (17)公司信息系统严重瘫痪 (18)未来融资能力 (19)限制贷款协议 (20)我们完全体现无形资产价值的能力 (21)股价产生重大波动 (22)普通股股利减少或消除 (23)上季度报告表10-Q及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的列报资料中所述“风险因素”项下列明的其他各类因素。我们并不负有任何义务在本报表发布日后更新这些预计报表。
  • 质谱追“凶” | 夏日清凉,谨防细菌感染!
    炎炎夏日,舒适又健康的运动莫过于游泳,然而游泳之后有人会出现眼部、耳朵或者皮肤的一些不适症状,这些有可能是泳池水中的微生物所导致的感染。目前,国内对外开放的正规游泳池池水都会用氯进行消毒处理,因为氯溶于水中时能分解成次氯酸和次氯酸盐这两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会破解微生物的保护层。有些微生物是能够在氯的威力下被杀灭的,如容易引发淋病的淋病奈瑟菌、容易引发梅毒的梅毒螺旋体、容易引发腹泻的志贺氏杆菌、容易引发肺炎的军团杆菌,以及大肠杆菌、艾滋病毒,都是不能在消毒环境中存活的。但是,有些微生物是不能被消毒剂杀灭的,例如绿脓杆菌,又称铜绿假单胞菌(学名:Pseudomonas aeruginosa),它会引发炎症和脓肿。绿脓杆菌,1882年首先由Gersard从伤口脓液中分离到,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好氧、呈长棒形的细菌,只有单向的运动性。它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细菌,且对植物亦是机会性感染的,感染后因脓汁和渗出液等病料呈绿色,故得名。绿脓杆菌的分离培养及电镜照片(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绿脓杆菌感染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严重时会引起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甚至败血症。所以,当游泳后出现炎症和脓肿就医时,临床能否更快、更准确地鉴定是否为绿脓杆菌感染、或是其它微生物感染,就变得更加的重要了。精准医疗源于精准诊断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是广州禾信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信康源”)在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下,历时5年,完全自主、正向开发的一款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法(MALDI)的质谱检测系统,主要应用于微生物菌株鉴定、病毒核酸检测、蛋白多肽分析等方面,具有检测通量大、准确可靠、经济快速、样品耗费量少与操作简单等优势。质谱技术应用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分析,是利用标准菌株绘制微生物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存储形成数据库。再将待检微生物的质谱数据图与数据库中的标准蛋白指纹图谱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实现细菌、真菌、分枝杆菌、厌氧菌等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分型,相比于表型鉴定、生理生化法、化学发光法等传统的微生物鉴定技术,质谱技术在鉴定速度、结果准确率、技术成本、质量控制、操作便捷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是微生物检验技术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革新。Figure 1禾信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实测铜绿假单胞菌硬件系统一体化免清洗离子源,集成独创的微小角度激光入射,有效提高灵敏度;智能化、高抽速真空泵系统,进靶即可采样,无需等待;超高频、长寿命固体激光器,信号采集及寿命均优于传统氮气激光器,使得样品分析速度更快,终身免维护;高稳定性信号采集系统,极大提升了仪器的重复性;模块化设计,内置前级泵,整机结构更加紧凑,维护简单。软件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控制采集软件,全过程智能化监控仪器状态,可自由切换多个数据库;提供专业的菌种中文名称,无需另外翻译,国内客户使用更便捷;多台云服务器同时执行鉴定,全面提升鉴定效率,可及时完成软件升级与数据库更新。数据库源于中国疾控中心(CDC)多年研究积累,品质保证,包含3500余种、60000余株菌种谱图,满足多应用领域的检测需求;数据库存于云服务器,可随时更新,客户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建立自己的专属数据库。小贴士:如何找干净的泳池呢?1、看池水;要看水面有无颗粒漂浮,池底有无沉淀,池水的泡沫能否在15秒内消散。以8道泳池为例,站到泳池侧面穿过水面看第四、五泳道线,如果看不到说明水质不好。2、看证件;看看卫生许可证,员工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等信息是否公示在游泳池旁,是否公示了当日水质情况,包括水温、PH值、余氯浓度、投放消毒药情况、循环水次数或新注入水量等。3、看池底;看看泳池底部,或泳池旁边的出水口,看是否有水源源不断进出的现象。如果有,则说明其水循环消毒装置在正常运作,可放心戏水游泳。4、看设施;正规的游泳池更衣后必须通过强制性淋浴和含有较高余氯的浸脚消毒池可以进入游泳池。
  • 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微流控产业论坛胜利召开
    9月3-4日,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仪器信息网、杭州湾信息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协办的“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胜利召开、圆满闭幕。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自举办以来,一直秉承“前沿、聚焦、高端”的组织理念,受到学术届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本次论坛共有40余家企业赞助和参展,吸引了350余位微流控芯片研究学者、生物医学领域微流控应用专家、微流控产业界与投资界人士参会交流。9月3日上午,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在各位嘉宾的殷切期盼中拉开序幕,大会执行主席叶嘉明博士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的发起人、大会主席林炳承教授也来到了会议现场作开幕致辞。林炳承教授表示,微流控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希望大家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为微流控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杭州市萧山区科学技术局局长汪新来为大会进行欢迎致辞,首先,汪新来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专家和参会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汪新来指出,萧山区是创新创业之热土,政府对微流控技术的发展高度重视,欢迎各位专家、学子来萧山创业。汪新来还重点提到“霆科生物”为微流控技术在萧山区产业落地与发展的典型代表。汪新来表示,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健康领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学术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仰望星空、登高望远。微流控大会在萧山召开,意义深远,希望通过高端学术论坛,建立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全面推动微流控技术的发展,起到助力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并为各行各业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组委会特别邀请到国内微流控芯片领域顶尖专家和企业家50余位,针对微流控各项前沿科研技术研究成果和产业化发展进行分享。以下摘取部分专家的报告内容以飨未能与会读者。林金明 清华大学化学系报告题目:《微流控活体单细胞分析方法研究》内容摘要:细胞是组成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同时细胞研究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近年来,单细胞分析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揭示在形态、功能、组成和遗传特性上看似相同的细胞的异质性。林金明教授介绍了通过将微流控平台与质谱进行联用,构建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单细胞分析装置,实现了单细胞样本预处理和在线检测的同时进行,分析了细胞系内单细胞的磷脂表达异质性,研究了实际人体肿瘤细胞与细胞系之间的差异,并且初步实现了单细胞的鉴定与分类。研究成果在临床细胞鉴定和癌症诊断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关一民 上海微技术工研院报告题目:《智能微流控技术进展及产业化》内容摘要:微流控是MEMS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特点是通过MEMS技术对微量液体在微米级乃至纳米级的通道中进行精确定量控制及操作。智能微流控是集成CMOS控制电路及微流控MEMS于一体,通过整晶园工艺制备而成的新一代微流控器件。与传统的微流控相比,智能微流控实现了液体的数字化,可以使生物医疗分析设备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在生物医疗及药物研发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关一民教授对智能微流体的产品形态做了详细阐述,并对智能微流体的应用领域及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徐健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报告题目:《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FlowRACS®)》内容摘要:单细胞拉曼光谱具有免培养、非标记、无损、快速、测量代谢表型组、可与单细胞测序或培养对接等特色。基于单细胞拉曼光谱,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FlowRACS®)不需分离培养、在单个细胞或细胞器精度,直接鉴定细胞种类与来源,并高通量地测量与分选一系列代谢表型组(底物代谢、物质合成、代谢物相互转化网络、环境应激、物种间互作等)及其细胞间的异质性。徐健研究员讲解了pDEP-RACS技术,在高速液流中,基于介电迟滞原理来精确地捕获细胞,进而采集并在线分析单细胞拉曼信号,从而实现了高通量、自动化、高度保持细胞活性的单细胞代谢表型组表征与目标单细胞分选(及微液滴导出)。杨朝勇 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报告题目:《外泌体高效分离分析》内容摘要:杨朝勇教授讲解了其课题组发展了核酸适体筛选新方法,获得了高效识别外泌体膜蛋白的核酸适体序列;开发了基于流动多孔界面的外泌体分析芯片,实现了外泌体的高效分离与高灵敏芯片分析;发展了基于核酸适体和DNA逻辑运算的外泌体智能检测探针,通过核酸适体邻位簇集反应以及蛋白质生物正交标记,实现了肿瘤来源外泌体的PD-L1蛋白以及PD-L1的糖基化水平的高灵敏高精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外泌体在癌症早期诊断以及治疗预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为进一步研究外泌体在疾病进展中的生物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工具。俞燕蕾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报告题目:《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及光控微流体新技术》内容摘要:俞燕蕾教授介绍了构建全光控微流体芯片不仅是管通道的简单合并,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光致拉普斯压差原理应用于微流控芯片中,在同一器件实现液体的定向运输、融合分离和快速混匀。在研究中,俞燕蕾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款能够实现全光控液体运输、融合、分离和搅拌的光流控芯片,并且验证了光控微流体芯片在无机物检测、有机催化以及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初步证明了该芯片在集成实验室操作方面的可行性。邢婉丽 清华大学、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报告题目:《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创新POCT技术与现场快检系统开发与应用》内容摘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及突发传染病仍然是对人类健康和当今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邢婉丽教授主要介绍了清华大学与博奥生物针对常见致病微生物的核酸检测而联合创新开发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包括微阵列芯片平台技术、微流控碟式芯片平台技术、全集成微流控芯片平台技术等。赵远锦 东南大学、南京鼓楼医院报告题目:《仿生器官芯片》内容摘要:器官芯片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要在芯片上模拟生物体的环境进行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培养,研究并控制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从而实现能够模拟生物体环境的器官移植以及药物评价等。在各类器官芯片的研究中,构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心脏、肝脏芯片对药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赵远锦教授团队在近几年中对生物医用材料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设计,并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获得了一系列结构功能特异的生物材料,解决器官芯片构建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方群 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报告题目:《基于序控液滴阵列技术的微流控分析和筛选》内容摘要:SODA系统利用吸-点-移三个基元操作的灵活组合,可自动完成对超微量(pL-nL)液滴的多步复杂操控,包括液滴的生成、融合、分裂、定位、迁移和分选等,进而完成微流控分析和筛选当中所需的各类操作,如微量样品的前处理、加入试剂进行化学或生物反应、微量样品进样,或细胞的接种、培养、药物刺激、染色、迁移、分选等。方群教授介绍了与文献中广泛使用的流体动力、电渗流、微泵微阀、离心力、数字微流控等方法相比,SODA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微流体操控方法,具有微量自动、操控灵活、通用性强和应用面广的特点,尤其适合在超微量样品和试剂消耗下开展多种类、大规模的分析和筛选,以及进行复杂、多步骤的微量样品处理和分析。9月4日上午,28位微流控研发与应用专家、主流微流控技术企业研发负责人分别以“器官芯片”、“体外诊断”、“数字液滴”、“生物传感器”专题做了精彩的交流分享,在座的嘉宾都十分投入、反响热烈。两天论坛期间,还有30多家微流控代表企业携最新产品参展交流,参会人员在每个展位,纷纷与企业展台的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微流控产品与技术平台。9月4日下午,第二届微流控产业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的康熙雄教授,首先为大家做了《生命全周期健康评价与微流控产业发展的期待》的特邀报告。康熙雄教授提出:检测技术已进入单细胞分析、但分子分析的飞克级时代。微流控技术在其原材料的进步、工艺能力的提升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使其更适合于在多场景下检测和使用更少量样品的技术要求。不仅适合健康动态评价体系的建立,也适合在临床样品的分析和更广泛的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简易快速检测的需求。而这一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更多人体健康标记物信息采集和形成健康动态全息,塑造数字健康生命孪生体提供更多动态预测医学相关的生命信息。康熙雄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报告题目:《生命全周期健康评价与微流控产业发展的期待》 接下来,来自北京博晖创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康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速创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深圳市合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摩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达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等10位微流控企业代表的产业化报告分享进一步把产业论坛推向了高潮,获得参会代表的热烈反响。产业论坛增设圆桌讨论环节——谈点“芯”事,圆桌讨论由霆科生物董事长叶嘉明博士主持,特别邀请嘉宾有:上海微技术工研院关一民博士、北京博晖创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研发总监傅成波博士、北京保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大林先生、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秘书长余永平老师、北极光创投高级投资经理陈礼畿博士,大家分别围绕微流控技术与产业化前景、跨行业研究经验、微流控创新创业、资本视角下的微流控技术与市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和充分交流。会议最后,大会执行主席徐健教授主持了闭幕式,为期两天的微流控“双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 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微流控产业论坛胜利召开!
    9月3-4日,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仪器信息网、杭州湾信息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协办的“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胜利召开、圆满闭幕。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自举办以来,一直秉承“前沿、聚焦、高端”的组织理念,受到学术届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本次论坛共有40余家企业赞助和参展,吸引了350余位微流控芯片研究学者、生物医学领域微流控应用专家、微流控产业界与投资界人士参会交流。9月3日上午,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在各位嘉宾的殷切期盼中拉开序幕,大会执行主席叶嘉明博士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的发起人、大会主席林炳承教授也来到了会议现场作开幕致辞。林炳承教授表示,微流控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希望大家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为微流控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杭州市萧山区科学技术局局长汪新来为大会进行欢迎致辞,首先,汪新来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专家和参会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汪新来指出,萧山区是创新创业之热土,政府对微流控技术的发展高度重视,欢迎各位专家、学子来萧山创业。汪新来还重点提到“霆科生物”为微流控技术在萧山区产业落地与发展的典型代表。汪新来表示,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健康领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学术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仰望星空、登高望远。微流控大会在萧山召开,意义深远,希望通过高端学术论坛,建立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全面推动微流控技术的发展,起到助力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并为各行各业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组委会特别邀请到国内微流控芯片领域顶尖专家和企业家50余位,针对微流控各项前沿科研技术研究成果和产业化发展进行分享。以下摘取部分专家的报告内容以飨未能与会读者。林金明 清华大学化学系报告题目:《微流控活体单细胞分析方法研究》内容摘要:细胞是组成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同时细胞研究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近年来,单细胞分析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揭示在形态、功能、组成和遗传特性上看似相同的细胞的异质性。林金明教授介绍了通过将微流控平台与质谱进行联用,构建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单细胞分析装置,实现了单细胞样本预处理和在线检测的同时进行,分析了细胞系内单细胞的磷脂表达异质性,研究了实际人体肿瘤细胞与细胞系之间的差异,并且初步实现了单细胞的鉴定与分类。研究成果在临床细胞鉴定和癌症诊断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关一民 上海微技术工研院报告题目:《智能微流控技术进展及产业化》内容摘要:微流控是MEMS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特点是通过MEMS技术对微量液体在微米级乃至纳米级的通道中进行精确定量控制及操作。智能微流控是集成CMOS控制电路及微流控MEMS于一体,通过整晶园工艺制备而成的新一代微流控器件。与传统的微流控相比,智能微流控实现了液体的数字化,可以使生物医疗分析设备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在生物医疗及药物研发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关一民教授对智能微流体的产品形态做了详细阐述,并对智能微流体的应用领域及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徐健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报告题目:《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FlowRACS® )》内容摘要:单细胞拉曼光谱具有免培养、非标记、无损、快速、测量代谢表型组、可与单细胞测序或培养对接等特色。基于单细胞拉曼光谱,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FlowRACS® )不需分离培养、在单个细胞或细胞器精度,直接鉴定细胞种类与来源,并高通量地测量与分选一系列代谢表型组(底物代谢、物质合成、代谢物相互转化网络、环境应激、物种间互作等)及其细胞间的异质性。徐健研究员讲解了pDEP-RACS技术,在高速液流中,基于介电迟滞原理来精确地捕获细胞,进而采集并在线分析单细胞拉曼信号,从而实现了高通量、自动化、高度保持细胞活性的单细胞代谢表型组表征与目标单细胞分选(及微液滴导出)。杨朝勇 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报告题目:《外泌体高效分离分析》内容摘要:杨朝勇教授讲解了其课题组发展了核酸适体筛选新方法,获得了高效识别外泌体膜蛋白的核酸适体序列;开发了基于流动多孔界面的外泌体分析芯片,实现了外泌体的高效分离与高灵敏芯片分析;发展了基于核酸适体和DNA逻辑运算的外泌体智能检测探针,通过核酸适体邻位簇集反应以及蛋白质生物正交标记,实现了肿瘤来源外泌体的PD-L1蛋白以及PD-L1的糖基化水平的高灵敏高精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外泌体在癌症早期诊断以及治疗预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为进一步研究外泌体在疾病进展中的生物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工具。俞燕蕾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报告题目:《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及光控微流体新技术》内容摘要:俞燕蕾教授介绍了构建全光控微流体芯片不仅是管通道的简单合并,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光致拉普斯压差原理应用于微流控芯片中,在同一器件实现液体的定向运输、融合分离和快速混匀。在研究中,俞燕蕾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款能够实现全光控液体运输、融合、分离和搅拌的光流控芯片,并且验证了光控微流体芯片在无机物检测、有机催化以及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初步证明了该芯片在集成实验室操作方面的可行性。邢婉丽 清华大学、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报告题目:《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创新POCT技术与现场快检系统开发与应用》内容摘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及突发传染病仍然是对人类健康和当今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邢婉丽教授主要介绍了清华大学与博奥生物针对常见致病微生物的核酸检测而联合创新开发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包括微阵列芯片平台技术、微流控碟式芯片平台技术、全集成微流控芯片平台技术等。赵远锦 东南大学 、南京鼓楼医院报告题目:《仿生器官芯片》内容摘要:器官芯片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要在芯片上模拟生物体的环境进行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培养,研究并控制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从而实现能够模拟生物体环境的器官移植以及药物评价等。在各类器官芯片的研究中,构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心脏、肝脏芯片对药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赵远锦教授团队在近几年中对生物医用材料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设计,并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获得了一系列结构功能特异的生物材料,解决器官芯片构建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方群 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报告题目:《基于序控液滴阵列技术的微流控分析和筛选》内容摘要:SODA系统利用吸-点-移三个基元操作的灵活组合,可自动完成对超微量(pL-nL)液滴的多步复杂操控,包括液滴的生成、融合、分裂、定位、迁移和分选等,进而完成微流控分析和筛选当中所需的各类操作,如微量样品的前处理、加入试剂进行化学或生物反应、微量样品进样,或细胞的接种、培养、药物刺激、染色、迁移、分选等。方群教授介绍了与文献中广泛使用的流体动力、电渗流、微泵微阀、离心力、数字微流控等方法相比,SODA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微流体操控方法,具有微量自动、操控灵活、通用性强和应用面广的特点,尤其适合在超微量样品和试剂消耗下开展多种类、大规模的分析和筛选,以及进行复杂、多步骤的微量样品处理和分析。9月4日上午,28位微流控研发与应用专家、主流微流控技术企业研发负责人分别以“器官芯片”、“体外诊断”、“数字液滴”、“生物传感器”专题做了精彩的交流分享,在座的嘉宾都十分投入、反响热烈。两天论坛期间,还有30多家微流控代表企业携最新产品参展交流,参会人员在每个展位,纷纷与企业展台的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微流控产品与技术平台。9月4日下午,第二届微流控产业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的康熙雄教授,首先为大家做了《生命全周期健康评价与微流控产业发展的期待》的特邀报告。康熙雄教授提出:检测技术已进入单细胞分析、但分子分析的飞克级时代。微流控技术在其原材料的进步、工艺能力的提升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使其更适合于在多场景下检测和使用更少量样品的技术要求。不仅适合健康动态评价体系的建立,也适合在临床样品的分析和更广泛的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简易快速检测的需求。而这一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更多人体健康标记物信息采集和形成健康动态全息,塑造数字健康生命孪生体提供更多动态预测医学相关的生命信息。康熙雄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报告题目:《生命全周期健康评价与微流控产业发展的期待》接下来,来自北京博晖创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康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速创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深圳市合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摩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达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等10位微流控企业代表的产业化报告分享进一步把产业论坛推向了高潮,获得参会代表的热烈反响。产业论坛增设圆桌讨论环节——谈点“芯”事,圆桌讨论由霆科生物董事长叶嘉明博士主持,特别邀请嘉宾有:上海微技术工研院关一民博士、北京博晖创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研发总监傅成波博士、北京保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大林先生、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秘书长余永平老师、北极光创投高级投资经理陈礼畿博士,大家分别围绕微流控技术与产业化前景、跨行业研究经验、微流控创新创业、资本视角下的微流控技术与市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和充分交流。会议最后,大会执行主席徐健教授主持了闭幕式,为期两天的微流控“双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 英媒称麦当劳冰块比马桶水脏 公司称不碍事
    日前有英媒称,在一些快餐店,加进可乐里的冰块很可能比厕所水还脏。   为此,多家涉事快餐店作出回应,麦当劳称细菌总量不高,不构成危害 被指问题最严重的Nandos's则直指《每日邮报》所做的调查不准。其他商家则以调查样本受到污染等理由作出解释。   回应   麦当劳:无碍   Nando's:不服   《每日邮报》的调查公布后,几家快餐和咖啡连锁店相继作出回应。   汉堡王表示正在调查此事,肯德基方面称,已经对员工的操作严加规范,但表示这属于“预防措施”。Nando's的发言人则对调查提出了质疑,并表示不接受调查小组公布的数据。麦当劳对此回应称,抽样冰块细菌含量少,处于可接受水平,不会影响健康。星巴克估计,可能是员工打开消毒袋时不慎弄污冰块。   调查 冰块比马桶水还“脏”   《每日邮报》的调查小组从汉普郡贝辛斯托克的商业街上的餐饮连锁店取得冰块样本,装在消毒袋里保存,再请一名环境卫生专业人士从同店铺的厕所马桶水箱水中取样,一并保存在冰箱里送交英国政府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测试。   调查涉及的连锁店品牌麦当劳、汉堡王、星巴克、肯德基、红餐厅、Nando's、必胜客、比萨快递、美味汉堡厨房、wagamama日式面馆10家。检测项目为22摄氏度和37摄氏度环境下样本中的病原体数量和细菌总数。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10家餐厅中,有6家餐厅的食用冰块所含的细菌数量甚至超过冲厕水,其中4家的细菌数量超过卫生标准。   22摄氏度环境下,Nando's的冰块样本中每毫升所含细菌总数最高,达2100个,而实验室的标准为每毫升不超过1000个,在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冰块中检出的细菌含量也超过了1000,还有两家的冰块中的细菌含量虽然达标,但也比厕所水的细菌数量高 37摄氏度环境下,实验室的液体卫生标准定为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而汉堡王是送检样本唯一超标的一家,达到每毫升260个。   分析 别以为冰块不带细菌   《每日邮报》称,虽然这些冰块不会即时威胁健康,但负责调查的政府认可的实验室指出,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Nando's等应列为“恶劣卫生条件”餐馆。尤其是汉堡王和Nando's,其冰块细菌含量是正常值的2倍多。   专家分析认为,麦当劳、肯德基和Nando's连锁店冰块受污染由“环境因素”所致,比如不洁净的制冰机。换句话说,快餐店工作人员打扫厕所的频率高过清洗制冰机的频率。汉堡王连锁店的冰块受污染则被推断为“人为因素”,比如工作人员没有认真洗手。   英国卫生防护局前实验室负责人梅洛迪格林伍德称,多数人误以为冰块温度低,故不会带有细菌,但其实制冰机藏有大肠杆菌等大量细菌。检测结果提醒一些餐饮连锁店应重新审核自己的卫生清洁程序,确保员工严格按规章操作。   冰块(22摄氏度) 厕所水   Nando's 2100 1300   麦当劳 1400 260   肯德基 1100   标准值 1000   部分样本细菌数量   (每毫升细菌数)
  • 秉承德国品质,续写耐驰辉煌
    耐驰公司2011年展望:秉承德国品质,续写耐驰辉煌 耐驰中国区总经理杨大中女士   时间飞逝,转眼又是一年,2010年对耐驰公司而言是硕果累累的一年,耐驰在各方面的业务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耐驰热分析仪器的需求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并且在热分析市场的占有率稳居首位,这一年,又有几百家新客户加入耐驰的大家庭。在新品发布方面,2010年耐驰公司推出了最新的模块化绝热量热仪(MMC274)、最新的热机械分析仪(TMA402F3/F1)、最新的热分析-气相-质谱联用系统(TG/STA-GC-MS)。2010年,耐驰公司与德国著名流变仪厂家哈克公司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共同举办技术讲座,共同参与2010 China Plas,为客户奉献热分析与流变技术全面的解决方案。2010年,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耐驰公司的销售与维修工程师与新老客户欢聚一堂,共同探讨热分析技术的方方面面。2010年,耐驰公司拥有的全球最顶尖级的保护热板法导热仪GHP456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并连售三台。2010年,耐驰成功亮相多个国际展会及学术会议,China Plas、Analytical 2010、ICT2010、ATPC2010、SAMPE 2010都留下了耐驰的身影。2010年,为了与客户零距离接触,完全免除客户的后顾之忧,耐驰倾力推出免费培训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客户的广泛欢迎。   送走2010,迎来2011,耐驰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2011年,是国家进入“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耐驰公司将高度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化,对新能源、环保等热门行业积极参与。耐驰仪器依然秉承德国品质,不断推出国际一流的新型仪器,技术方面加大支持的力度,在行业应用、专业应用方面提供深入、全面的支持。同时,耐驰的团队会不断的扩大,并全面提升各个团队的技术专业水平。2011年,耐驰公司会进一步调整市场目标,高度关注客户的技术和服务诉求,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最高要求。   连续5年,耐驰都保持着20%以上的高速增长,并且在热分析行业稳居技术和服务的至高点,相信2011年,在耐驰公司优秀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耐驰一定会续写辉煌。
  • 第九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第九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2014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   The 9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s / The 4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NanoScale Bioseparations and Bioanalysis / 2014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fluidic Chip and Micro/NanoScale Bioseparation Analysis (Wuhan)   (第二轮通知)   会议时间:2014年10月30日---11月2日   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化学会   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会议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学术交流中心   联系地址: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址:www.microtas2014-wuhan.org   联 系 人:刘笔锋 bfliu@mail.hust.edu.cn / 13986168393   刘 欣 xliu@mail.hust.edu.cn / 13986193498   一、会议宗旨   大会旨在为从事微流控芯片、纳微分离与分析以及相关领域基础、应用研究的学者提供广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历时4天,将以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交流形式,为与会专家、青年学者、研究生等提供一个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互动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以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   二、会议主题   (1)微流控学与纳流控学 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2)微全分析系统 MicroTAS   (3)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4)毛细管电色谱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5)高效液相色谱或超效液相色谱 HPLC / UPLC   (6)微纳生物分析 Micro/NanoScale Bioanalysis   (7)与上述技术联用的检测技术如光谱、质谱和电化学技术等   (8)上述技术与系统在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应用。   凡与上述主题相关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均为本次大会的征文范围,已在刊物上发表或全国会议上报告过的论文不在交流之列。   三、会议论文要求   1)中文或英文摘要均可,包括标题、作者、单位、地址、邮编、E-mail地址、电话、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请标明与会作者(__)和通讯作者(*)。每篇摘要限用 A4纸1页上下左右分别留出2.5cm,单倍行距。中文摘要题目用三号黑体,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作者单位用五号宋体,摘要和关键词用小四号楷体,参考文献用小五号宋体打印,中文摘要请务必提供论文的英文题目和作者信息 英文摘要全篇Times New Roman字体,标题加粗14号,其他内容12号,单倍行距。中文或英文摘要模板可由会议网站下载(www.microtas2014- wuhan.org)。   2)论文实行网上投稿,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将退回请作者重新修改。一经评审录用后即定稿,不再修改,并发出通知。请作者在递交论文摘要时仔细检查,论文一经录用,文责自负。   3)论文请务必提供稿件联系人电话、通讯地址和Email。   4、征文截止日期   请于2014年9月15日前在线投稿。投稿网址为:www.microtas2014-wuhan.org   四、已确定的邀请报告名单(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邀请报告,排名不分先后)   国际学者:   David Weitz, Harvard University, US,美国科学院院士   Xiaochun Chris Le,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Thomas Laurell, Lund Universty, Sweden,国际CBMS主席   Takehiko Kitamori,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国际CBMS副主席   Tae Song Kim,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orea,国际CBMS副主席   Yoshinobu Baba, Nagoya University, Japan   Utkan Demirci, Stanford University, US   Koji Otsuka, Kyoto University, Japan   Teruo Fujii,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Shigeru Terabe, Hyogo University, Japan   Yong Chen,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France   Yong Zeng, Kansas University, US   Xiaogang Liu,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Michal Markuszewski, Medical University of Gdańsk, Poland   Joselito Quirino, University of Tasmania, Australia   中国学者:   陈洪渊,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玉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桂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   程 京,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庄乾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授   林炳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关亚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许国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梁鑫淼,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秦建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丽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仁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逯乐慧,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 义,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赵 睿,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齐 莉,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汪海林,中科院环境生态中心,研究员   樊春海,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康经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丁永胜,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   蒋兴宇,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   杜文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爱骅,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   刘虎威,北京大学,教授   张新祥,北京大学,教授   黄岩谊,北京大学,教授   张新荣,清华大学,教授   林金明,清华大学,教授   罗国安,清华大学,教授   刘 鹏,清华大学,教授   屈 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杨芃原,复旦大学,教授   孔继烈,复旦大学,教授   刘宝红,复旦大学,教授   张祥民,复旦大学,教授  隋国栋,复旦大学,教授   任吉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曹成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施奇惠,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方 群,浙江大学,教授   鞠熀先,南京大学,教授   夏兴华,南京大学,教授   朱俊杰,南京大学,教授   徐静娟,南京大学,教授   练鸿振,南京大学,教授   刘 震,南京大学,教授   许丹科,南京大学,教授   陆祖宏,东南大学,教授   庞代文,武汉大学,教授   冯钰琦,武汉大学,教授   何治柯,武汉大学,教授   陈子林,武汉大学,教授   黄卫华,武汉大学,教授   张治凌,武汉大学,教授   袁必锋,武汉大学,教授   袁 荃,武汉大学,教授   李攻科,中山大学,教授   颜晓梅,厦门大学,教授   杨朝勇,厦门大学,教授   王秋泉,厦门大学,教授   陈兴国,兰州大学,教授   蒲巧生,兰州大学,教授   刘军山,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王建华,东北大学,教授   徐章润,东北大学,教授   卢小泉,西北大学,教授   张成孝,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进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陈国南,福州大学,教授   钟鸿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陈 波,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贾 丽,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赵书林,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郑 波,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蔡宗苇,香港浸会大学,教授   邱月明,中国标准研究院,研究员   端裕树,岛津公司,博士   五、会议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陈洪渊(主席)   张玉奎(副主席)   汪尔康 王立鼎 江桂斌 田中群 程 京 杨秀荣   庄乾坤 杨芃原 林炳承 罗国安 崔大付 陈 义   庞代文 林金明 夏兴华 鞠熀先 朱俊杰 徐静娟   陆祖宏 王建华 江云宝 任吉存 孔继烈 刘宝红   方 群 刘 冲 秦建华 金庆辉 李战华 蒋兴宇   黄岩谊 杨朝勇 刘笔锋   会议名誉主席   陈洪渊   组织委员会   刘笔锋(主席)   刘 欣(秘书长)   朱丽华 夏 帆 张敬东 吴康斌 杜 伟 冯晓均 陈 芳 王 玮 王朝霞   六、会议日程安排(初步) 10月30 日 星期四 10月31 日 星期五 11月1 日 星期六 11月2 日 星期日 会议报到: 13:30-20:00 地点: 华中科技大学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开幕式/集体照 大会报告 分会报告 大会报告 茶休 茶休 茶休 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 分会报告 午餐/墙报 午餐/墙报 午餐/墙报 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 茶休 茶休 茶休 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 大会报告 大会晚宴 晚餐/VIP晚宴 闭幕式、颁奖   七、会议注册   为便于安排和统计参会人数,请拟参会代表于2014年9月15日前进行网上注册。 注册类型 2014.9.30之前 2014.9.30之后 学术注册 (含博士后) 1500 元人民币 1800 元人民币 学生注册 (报道时需出示学生证件) 900 元人民币 1200 元人民币 企业注册 2000 元人民币 2500 人民币   注册费用包括参加国内、国际三个会议注册费,会议茶点、午餐、晚餐与晚   宴、会议资料等。请将所有款项通过银行汇款至华中科技大学对公账户:   开户名称:华中科技大学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武汉喻家山支行   银行账号:570357526021   银行行号:104521004006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账户每日交易很多,请务必在汇款留言中注明&ldquo 全国微流控会议&rdquo 及相关注册代表的姓名,汇款后务必将转账汇款信息或回执扫描件上传至投稿系统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组委会邮箱chip2014@mail.hust.edu.cn,以便及时确认付款。会议期间统一开具发票。鉴于报到当天人数较多,建议参会代表尽量选择提前支付。   八、武汉市、湖北省简介   武汉有着3500余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历史上建城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世界前列。清朝初期,&ldquo 中俄茶叶之路&rdquo 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ldquo 茶叶港&rdquo 。清代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与伦敦并驾齐驱,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都会,被誉为&ldquo 东方芝加哥&rdquo 。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 广州,西安等中国重要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京广、京九、武九、汉丹 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沪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水运已形成&ldquo 干支一体,通江达海&rdquo 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巨大型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ldquo 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rdquo 。他设想,武汉要建成&ldquo 略如纽约、伦敦之大&rdquo 。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武汉列入&ldquo 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rdquo ,成为新中国首个上榜的中国城市。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湖北历史悠久。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武汉东湖、黄鹤楼、三峡大坝、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武当山、神农溪、神农架、清江画廊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旅游景点。   九、会议其它事宜   有关会议的详细介绍、日程安排和宾馆住宿等相关信息请登陆会议网址(www.microtas2014-wuhan.org)查询,相关内容将陆续完善。请会议代表尽快在线预订宾馆,网站上酒店报价均为会议协议价格。   ² 本次会议工作语言为中文和英语,墙报请用英文准备 会议从第二天开始进入国际会议,报告请用英文准备。   ² 大会热诚欢迎相关厂商踊跃报名资助及参展,会议将提供良好的展览场地。
  • 1028万!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试剂耗材采购项目
    一、项目一(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青海欣江公招(货物)2024-014项目名称: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新冠病毒全基因测序试剂耗材 预算金额(元):5890000最高限价(元):2960000,2930000采购需求: 标项一 标项名称: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新冠病毒全基因测序试剂耗材包一 数量: 1 预算金额(元):296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 具体详见招标文件 备注: 标项二 标项名称: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新冠病毒全基因测序试剂耗材包二 数量: 1 预算金额(元):293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 具体详见招标文件 备注: 合同履约期限:包 1、2,按照甲方要求按需供货,一年内完成;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4年06月07日至2024年06月17日,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政采云平台线上获取方式:供应商登录政采云平台https://www.zcygov.cn/在线申请获取采购文件(进入“项目采购”应用,在获取采购文件菜单中选择项目,申请获取采购文件) 售价(元):0 (三)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 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55号 联系方式:0971-8808715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 青海欣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西宁市城西区富兴路2号3号楼2单元2012室 联系方式:0971-3856686 项目联系人:巫耀辉二、项目二(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HBHJ2405-CD-003项目名称: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德市卫生监督所)20222023年重大传染病防控试剂耗材(第二批)采购项目预算金额:4390000最高限价(如有):/采购需求:试剂耗材,其中A包HIV-1型病毒载量检测试剂(进口产品)等,预算21.81万元;B包异烟肼片等,预算18万元;C包有证标准物质等,预算79.19万元;D包二代测序试剂等,预算90万元;E包三代测序等,预算80万元;F包呼吸道症候群多重PCR检测试剂盒(12种)25T等,预算90万元;G包含250mlPreston肉汤均质袋等,预算60万元。合同履行期限:收到采购人发货通知后,供应商按采购人要求尽快发货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6月07日至2024年06月14日,每天上午09:00至12:00,下午12:01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登录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承德市)(http://xzspj.chengde.gov.cn/ggzy)下载文件方式:其它售价:0(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德市卫生监督所)地 址:承德市双桥区高庙路南2号联系方式:0314-2273290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名 称:河北恒基建设招标有限公司地 址:承德市双桥区府前路华峰中心A座303室联系方式:0314-2079208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白贺新、李宏伟电 话:0314-2079208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