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李晓云

仪器信息网李晓云专题为您整合李晓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李晓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李晓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李晓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李晓云话题讨论。

李晓云相关的资讯

  • 视频采访:瑞士万通针对制药和环保行业的快速检测创新——访瑞士万通高级客户主任李晓云和产品经理孙焕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0月10日,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瑞士万通针对制药和环保行业推出了两款快速检测新品:Mira M-3手持式拉曼分析仪和946便携式 重金属分析仪。对此,仪器信息网对瑞士万通高级客户主任李晓云和产品经理孙焕进行了视频采访。 /p p 1.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Mira M-3手持式拉曼光谱仪专利的ORS逐格扫描技术吗?它和传统的手持拉曼技术有什么异同点? /p p   这款技术源于瑞士万通的专利技术,与以前传统的单点扫描技术相比,ORS逐格扫描技术采用的是8字形环形扫描的方式,获取的是大面积的样品信息。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在分析纯品还是混合物样品的时候,都可以获得非常准确的结果。另外,在不同次分析时,也能得到高重现性的结果。这就是ORS逐格扫描技术最大的优势所在。ORS逐格扫描技术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获得大面体的信息,所以也保证了仪器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准确的结果。 /p p   它与传统的手持拉曼都是通过激光扫描样品后,把有效信号反馈到检测器上,去获得未知物的一些信息,进而得到它的拉曼谱图。不同的地方在于M3的ORS逐格扫描技术。它通过8字形环形扫描的方式可以得到一个直径为4毫米的大面体的信息,分析样品时速度更快,准确性和重现性有更优越的表现。 /p p 2.你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Mira M-3手持式拉曼光谱仪的应用有哪些? /p p   Mira M-3手持式拉曼光谱仪主要用在制药行业,原辅料入厂检验时使用,非常快捷,如果采用传统的化学方法或者红外方法,在时间上可能应付不来,所以需要一种快速无损现场检测的仪器,Mira M-3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就是针对这些方面做的应用,可以在几秒钟,完成一桶样品的检测。 /p p 3. 946便携式 重金属快速分析仪的阳极溶出伏安法原理与其他传统的伏安法重金属分析原理相比,有哪些优势? /p p   阳极溶出伏安法的检测下限很低,可以达到ppt的级别,比ppb还要低10 sup 3 /sup 。它可以检测一些盐分很高的海水样品,其他的重金属检测仪是达不到的。 /p p   检测样品的种类是多样性的,不仅是重金属的离子,还可以检测一些有机物、无机物,只要样品有电化学活性,都是可以用伏安极谱进行检测。 /p p   它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检测元素不同的价态。比如说砷,可以检测三价砷,五价砷和总砷的含量,其他的重金属设备只能检测一个总砷的量,毒性更大的三价砷不能直接被检测到,分析结果的针对性不强。946便携式 重金属快速分析仪使用成本和采购成本很低。 /p p 4. 您认为946便携式 重金属快速分析仪取代传统水质重金属检测仪器,除了便携和快速,它的技术优势在哪里?实地检测,任何一个因素可能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为操作、耗材组件、环境影响、检测结果同一性方面,946便携式 重金属快速分析仪在这方面有没有相应的设计和论证? /p p   便携式的设备不仅仅是体积小,更重要的是操作简单。946便携式 重金属快速分析仪采用的是三合一复合电极,电极表面经过特殊处理,镀有30微米厚的金丝,没有化学知识储备的人也能很轻松的运用这个电极进行分析。 /p p   另外,对于一个便携式设备,很多人关心的只是它的快,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没有关注,946便携式 重金属快速分析仪针对这方面做过相同样品不同仪器分析结果的对比,准确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p p   946便携式 重金属快速分析仪采用的是全中文的操作界面,这也是进口品牌所有重金属分析仪里面唯一采用中文系统的产品。 /p p   此外,软件里面内置了所有分析项目的检测方法,它能分析4~5种元素,客户不需要编辑参数,只要调取方法就可以使用。 /p p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69FE1A6025A4FA46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2BE2CA2D6C183770&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p
  • 研入产品细节处,磨砺市场耕耘间——访北京飞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
    德国FRITSCH,一家享有百年历史的实验室应用仪器制造商,自1920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样品制备和粒度分析领域。该公司凭借丰富的经验、优质的产品质量以及专业的客户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2012年,该公司更是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积极开拓并稳固了在这片土地上的市场地位。近日,随着FRITSCH中国区总部(北京)办公室的翻新升级,仪器信息网25周年 “万里行”系列走访活动走进了北京飞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在此期间,仪器信息网对总经理李晓进行了采访,以深入了解FRITSCH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技术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北京飞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晓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下升级后的实验室配置情况,可以为客户提供哪些专业化服务?李晓:非常感谢仪器信息网的提问。首先,我们升级了中国区总部(北京)的Demo实验中心。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实验室面积增加了60%,维修中心的面积也扩大了一倍;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用户体验。新的实验室空间布局合理,通风和照明条件优越,确保了实验环境的可靠性和舒适性。其次,我们配备了包括各种FRITSCH品牌样品预处理设备以及多款粒径分析仪器等这些有助于提升中国客户实验室前处理/粒径分析水平的实验机型。每一台样机都经过严格筛选,能够解决客户的实验相关痛点。无论是针对各种理化性质的样品、不同初始粒径以及最终细度要求等样品的预处理,还是进行专业的粒径分析工作,我们都能够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因此,在实验室的功能上,北京实验中心完整具备了实验室样品制备到粒径分析的全过程实验能力。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从样品制备到数据分析的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实验室掠影此外,自2023年开始,公司加强了实验室应用人才的培养。我们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应用人才,他们不仅熟悉各种实验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还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同时,北京飞驰还定期举办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为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节约客户的宝贵时间,我们会与客户紧密合作,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和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实验服务。总的来说,北京飞驰在实验室配置和专业化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提升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实验服务。明亮整洁的办公环境仪器信息网:自2012年在中国设立分公司,飞驰中国已步入第二个十年新征程。一路走来,飞驰中国取得了哪些成绩?目前在全球业务版图中占据怎样的战略地位?李晓:首先,飞驰中国团队的表现一直令我感到无比骄傲。在之前的数年,大家确实面临了经济周期波动和疫情的双重挑战。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FRITSCH的中国团队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坚韧和毅力。大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令人惊喜的业绩表现。到2024年,我们实现了比2012年高3倍的业绩表现,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此,我要向每一位飞驰中国的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他们的积极进取和团结奉献精神,提供了企业向前发展的源源动力。当然,这些成绩的背后,也离不开我们始终坚持的战略定位和全球化布局。飞驰中国作为FRITSCH GmbH在中国的唯一子公司,一直致力于将全球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应用方案、技术转化成果引入中国,并为国内客户提供专业的本地化服务。同时我们的市场团队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帮客户找出痛点,降本增效,积极与全球研发团队沟通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国内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飞驰中国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也助力FRITSCH GmbH在全球业务的扩展。如今,飞驰中国已经成为FRITSCH GMBH在全球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也是FRITSCH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售前支持中心。我们拥有FRITSCH最新的实验设计、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应用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咨询、选型、安装调试到售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这种强大的支持能力不仅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为FRITSCH飞驰中国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加强与全球研发团队的合作,推动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我们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飞驰中国一定能够在全球业务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推动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仪器信息网:2024年,飞驰有哪些重要市场活动?近期是否有新品发布计划?李晓:首先,2024年是国家大力推动“低碳增效”和“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关键年份。我们飞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布局,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市场活动。北京飞驰将通过参与行业展会、举办技术研讨会等方式,与广大客户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科学仪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宣传“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客户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在新品发布方面,我们计划推出P29迷你型切割研磨机以及针对微量样品的激光粒度仪。这两款产品均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具有小型化、便捷操作等特点,能够满足客户在实验室和生产现场的各种需求。同时,我们也正在研发新型的粉碎机,预计在下半年发布。这款产品将进一步丰富我们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此外,为了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在2024年已举办和正在计划中20余场专业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这些活动将覆盖制药、化工、能源等多个热门行业,邀请业内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科学仪器的前沿技术和应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客户可以深入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技术,与同行交流经验,共同推动行业发展。总之,2024年对于北京飞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市场布局和新品研发,与广大客户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科学仪器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科学仪器行业2024年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您看好哪些市场机遇?李晓:关于科学仪器行业2024年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以及未来的市场机遇,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首先,当前许多同行公司都感到仪器行业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市场上也存在着价格竞争和人才“内卷”的现象。然而,我认为这只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这为科学仪器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深耕”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之前的简单模仿和“短平快”的技术开发及应用推广模式可能会逐渐退出市场舞台,而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度研发和创新将成为关键。这需要我们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高素质的团队。在细分应用市场方面,我更加看好能源、大健康、航空航天等头部赛道的发展机遇。这些领域都是国家大力发展的重点方向,政策加持下有望出现大规模利好机会。例如,在能源领域,随着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高效、精准的科学仪器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在大健康领域,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仪器和设备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在航空航天领域,随着国家对航空航天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增加,对相关科学仪器的需求也将大幅提升。此外,我认为绿色环保和智能化也是科学仪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的科学仪器将受到市场的青睐。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科学仪器也将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我认为科学仪器行业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总体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只要我们能够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坚持技术创新和深耕市场,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影响?贵司将有哪些重要举措?李晓:首先,对于国家现在推行的“以旧换新”政策,我认为这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国家层面的超越过程。政策的核心在于通过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推动国内工业化强国的建设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仪器行业作为与科研开发息息相关的硬件行业,无疑是更新改造的重点领域之一。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为科学仪器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将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同时,AI技术的融合和应用,使得中国的产品和技术能够快速输出到世界各国。对于科学仪器行业而言,这意味着仪器公司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发展,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和竞争。针对这一机遇和挑战,FRITSCH公司计划采取以下重要举措。首先,我们将更高效地建立起国内客户与欧洲总部的沟通桥梁,确保双方能够及时同步相关的仪器发展热点和技术趋势。这将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的科学仪器解决方案。其次,积极收集并整理国内头部客户的反馈和建议,将这些宝贵的信息传递给德国开发团队。这将有助于欧洲同事们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和性能,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此外,FRITSCH还将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我们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科学仪器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和支持。总之,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对科学仪器行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和挑战。FRITSCH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与国内外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推动科学仪器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仪器信息网:在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大势所趋下,外企纷纷加速本土化布局,对此飞驰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李晓:在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国产化项目的确是这几年的热点话题,包括现在国家对企业“出洋”有利好政策,外企加速本土化布局无疑给我们的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飞驰公司而言,一直以来创新、开放与合作是推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针对这些市场变化,我们考虑做出一些企业战略调整:首先,FRITSCH致力于提高在华业务的响应速度和效率。通过建立更完善的本土化供应链和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降低供应链风险。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共同推动科学仪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其次,我们期待与国内企业的合作机会,共同开发针对国内客户的特殊应用机型。我们期待与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科学仪器产品,实现互利共赢。因此,面对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和外企本土化布局的大势所趋,飞驰将坚持创新、开放和合作的态度,积极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飞驰将努力保持在科学仪器行业的领先地位,并为推动中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飞驰中国北京办事处员工合影
  • 李晓鸥:国产仪器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访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先生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西分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东西分析历经两代人的努力,创造了多项“行业领先”、“国内第一”,如极具竞争力的煤炭安全专用仪器,国内首台商品化质谱,以及日前首次进入X射线领域(XRF/WDXRF)等。公司在色谱、光谱、质谱、水质分析方面都有涉足,现已成为业内知名企业。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民营企业,东西分析可谓是国产仪器厂商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历史也记录了国产科学仪器市场的变革与发展。   近期,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采访了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先生,以期与大家分享东西分析所演绎的国产科学仪器发展之路。 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先生 东西分析发展概况   Instrument:东西分析,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成长,现今已是业内知名企业。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东西分析“里程碑”式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公司总体发展概况如何?   李晓鸥先生:东西分析的历史要追溯到1988年,当时产品只有一个,就是GC的中文工作站,也是国内的首个中文工作站产品。   我记得,在八十年代,国外的一些仪器厂商都是做“proprietary”的数据处理工作站,而不是利用PC这个平台,甚至连打印机都是仪器厂商的“proprietary”的打印机。应该说,东西分析的工作站在当时还是比较超前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战略发生转移,开始生产气相色谱,随后逐步形成了一个色谱产品系列,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等;   90年代中后期,公司涉足光谱仪器,开始生产原子吸收等。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光谱产品系列;   2000年,在国内较早推出液相色谱仪;   2006年,开始产品出口;   2007年,宣布推出气质联用仪 GCMS3100;   2009年,推出离子色谱仪 IC-2800;   2010年,正式推出X荧光能谱仪 XD-8000;   2011年,正式推出X荧光波谱仪 XF-8100;   至今,东西分析已逐步形成了色谱、光谱、质谱、在线快速检测仪器4个基本产品系列。   这些年公司各方面都在稳步发展,国内外销售额都有增长,公司总体发展良好。 关于公司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思路   Instrument: 作为东西分析的负责人,李总您理想中的“东西分析的未来发展高度与境界”是怎样的?为此,都将进行哪些方面战略规划与部署?另外,东西分析的产品线很宽,那么如何保证这些多元化的产品都得到了“精心打造”?   李晓鸥先生:简单的说,我们公司老一辈创业者有一个基本思路,其核心可以用三个字概括:“打基础”。他们为这三个字倾注了20多年的心血,这是第一步。   当初,老一辈希望公司产品线尽可能的宽,我理解,就是希望公司今后不要成为一个“one trick company”。后来我们的历史经历也证明,单一产品的发展空间将受局限;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做单一产品或者领域做得非常成功的。   我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可以作为一个公司的“支撑点”,一个产品系列就可以构成一条“线”,比如我们的光谱系列包括AAS、AFS、ED-XRF、WD-XRF以及即将要推出的ICP等。 而多个产品系列就构成了一个“面”,比如我们的色谱、光谱、质谱等多条产品线就构成了一个“面”。在这个“面”上,多个领域、多个应用就形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的公司产品架构。   东西分析今后的发展思路也非常清晰,在目前的产品系列基础上,延长每个维度,特别是在产品的应用高度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提升。希望最终形成一个有广度、有高度的分析仪器企业实体,为国家和社会留下一个有价值的产业,从而实现老一辈分析仪器人的梦想。   今后的重点是,以分析应用和细分市场为导向的产品技术升级。目标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产品,进行周而复始、持续不断的产品升级,也就是你说的“精心打造”。目前,这个进程已经全面展开了,这是第二步。   以往的辉煌已经过去,今后还会有更多激动人心的应用和产品出现。   顺便说一下,东西分析还有个行业领先或者第一,就是在行业内民营企业中完成了新老交接。这是一道非常考验公司能力和智慧的关口,一个企业顺利渡过这一关,才算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Instrument: 当前,各大厂商对整体解决方案或者行业专用解决方案的推广力度都有加强趋势,请谈谈东西分析在这方面是如何看待与准备的?另外,东西分析最近发布了《东西分析食品安全文集》,是否会将“食品安全”作为东西分析一个新增长点的“突破口”?   李晓鸥先生:目前,食品安全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领域,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工作都是近期陆陆续续做的。之后,我们感到可以把相关的报告汇集起来,看看我们到底能做点什么,我们的仪器是否能够胜任食品安全的需要。   结果,我们从上百个应用分析报告中精选了50个分析报告,汇集成册。基本涵盖了食品安全的相关领域,包括饮料、水、粮食、蔬菜、酒、食品添加剂、农残等,所使用的仪器包括东西分析的色谱、光谱和质谱系列产品。需要指出的是,由于GCMS-3100加入我们的产品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套解决方案的必要工具。如果没有GCMS,许多应用是不能按照国家标准做出来的,比如瘦肉精、塑化剂等的检测。   这个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做下去,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外仪器厂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公司产品的协同优势,为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同时,应用文集的工作,会从食品安全延伸到其他的应用领域。 关于公司的人才管理   Instrument: “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借此机会,也请谈谈东西分析在人才引进、培养及使用等方面的相关情况?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东西分析都有哪些应对举措?   李晓鸥先生:分析仪器行业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像房地产那样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但绝对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因此,人才管理,绝对是“一把手工程”。   人才的管理主要包括录用、培养、使用、观察、调整和制度建立等环节。这个工作不是人事部经理能够替代的,也不是单纯的制度能保证的,必须要公司的主要领导人亲自做,并且需要花费许多的精力去做。比如,录用这个环节,我们有自己的录用标准,我们的标准和许多外企不同,应聘的人员也许没有过人的学历和学识,但很可能会被我们看好。   我们希望来公司就业的人,能够热爱分析仪器,或者对自己相关的业务领域有激情。也就是说,本人要有“两把刷子”或者有这方面的潜质。一般求职的人,若只想来求一个稳定的职位,或者混饭吃,我们一般建议他们考虑别的可能。这不是说,我们提供的工作岗位不稳定,而相反,东西分析的老员工很多,许多人都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   我们对各类人才开放,公司要设计相关的激励机制,并且在股权结构上采取开放的态度,与公司的业务骨干、管理层和老员工共同分享企业的价值增长。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人才,我认为,在国产厂商的上升空间要大得多,也会更受到重视。一般在外企,客观上或多或少存在有“Glass Ceiling”。若年轻人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希望经受多方面的综合历练,愿意经受成功与失败交替的激情人生,来国产仪器厂商工作是个很好的选择。   总之,我们希望每一个加入东西分析的年轻人都能够成为可用之才。录用一个年轻人,看到他(她)成长起来,被使用得当,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并做出成绩,这是我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而反之,自己会感到挺失败的。 关于国产仪器的发展   Instrument: 您如何评价当前国产仪器的现状?   李晓鸥先生:国产仪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首先,一些大的国产企业在研发资金方面都比较舍得投入;   其次,现在的加工制造水平也不一样了,由10年前的普通车床,到后来的数控车床,再到现在规模化加工中心的使用,现在加工出来的机械部件和前几年的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三,在解决用户的实际应用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也明显减小了。目前,国产仪器解决大量实际应用问题是绰绰有余的,比如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   其中,在产品方面进步比较显著,比如光谱,国内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做的很不错;原子吸收方面,东西分析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做的也还不错。这些产品已经批量进入国际市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的自信是有坚实基础的。   但国产仪器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仅仅想说说我们自己的情况。   东西分析现在有一定批量的产品出口了。产品出口之后,通过用户的反馈,很快发现一些不足:仪器的某一个部件需要可拆卸,有些部位需要便于维护等。另外,在仪器的安全性方面,国外很重视,比如原子吸收的“水封”,按道理是需要保持有水的状态,否则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过去的仪器没有对是否有水进行判断,现在经过改进后,我们增加了这方面的功能,改进后,若水封没有水就点不着火或自动熄火。总之,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仪器的性能显著提高了。   另外,在工匠细节方面,国产仪器与先进发达国家的仪器也有差距。比如,我们一个仪器中某个光学器件的内部是否打磨,过去没有过多的关注,但国外同类仪器在这个部件上,就打磨的比较漂亮,这就体现了人家高水准的“craftsmanship”。我们在这些方面要补上,要在craftsmanship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Instrument: 作为民营科学仪器企业的代表之一,请谈谈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之路?您是如何看待当前国产科学仪器所处的“困境”与面临的机遇?   李晓鸥先生:八十年代,我刚去美国时,给一个当地的华侨一盘磁带,里面有首歌“我的祖国”,她听了后激动的流泪,说只听懂了其中的一句:“这是我生长的地方”。   我们是生长在这个地方的企业。对中国这个市场,除了感到幸运就是感激。东西分析是这个市场抚育成长起来的企业,这一点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   在民营企业中,东西分析的历史相对比较长,经历的起伏也相对比较多,从当初民营企业艰难的出生,到品牌的创建,以及随后的产品品种和质量;从前几年遭遇的价格竞争到进口产品的大举推进。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只要我们自己有一个长远的战略思路,坚持不断进步,困难都是暂时的,都会过去的。   不可否认,近年来,进口仪器对国产仪器的压力确实挺大,许多比较富裕的地区,尤其是一些政府机构,偏重于购买进口仪器。这后一点,特别具有讽刺意义。某种程度上,这也和我们民营企业有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国家税收增加后,政府采购的资金也增多了,结果反倒是作为纳税人的民营企业被挤出市场。   不过,从长远来说,这只是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波浪”。毕竟,中国市场有其自己的特点。随着国产仪器的不断升级换代,质量的不断提升,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市场的心态也一定会改变。到那时,使用国产仪器做出像样的应用分析才体现真本领,使用国产仪器才是“酷”,才是时尚!相信市场最终会回归到价值取向上来。   “东西分析”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但和国外厂商的历史比起来,还是太年轻。比如,日本岛津创办在中国的清朝时代,美国安捷伦的历史要追溯到惠普,赛默飞的部分历史要追溯到菲尼根或更远,这些公司有50-100年以上的积累和沉淀。从销售业绩看,目前行业内全球最大仪器公司的销售额是年度百亿美元的规模,而国内厂商基本都在年度几千万到一亿美元左右的阶段。因此,我认为真正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最后我想说,从事国产分析仪器事业,是在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尽管还会有许多困难,路还很漫长,但它是一个值得为其付出一生的事业。今后的岁月还会有跌荡起伏,有欢乐和悲伤,但绝对不会枯燥和平庸。为这个伟大的事业,曾经燃烧了老一辈分析仪器人的一生激情,也还会继续燃烧我们这一代人的激情和生命。 采访现场   后记   采访过程中,李晓鸥先生特别强调要用“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观点来看待国产仪器的发展。李晓鸥先生说,国产仪器的发展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业,不是一代人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就像“愚公移山”那样。一个公司需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长远布局,才能把眼前的困难看得开,才能坚持下去。这其中,一步步的细小进步,都是在这个核心理念下进行的。同样,国产仪器也需要将它的发展放在一个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去思索,不然只能是急功近利,追求短期轰动效果,这对国产仪器的发展是有害的。   采访结束之后,我们参观了东西分析的生产车间。偌大的生产车间,为数不多的工人有条不紊的工作着,这足以说明,现在的科学仪器产业已经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这里生产流程的高效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新工厂 生产车间   采访编辑:叶 建   附:李晓鸥先生个人简介   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美国University of Memphis, 获计算机方向硕士学位;   之后,一直在美国华盛顿地区从事IT系统的咨询和IT项目工程承接;   2004年,回国加入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北京昊诺斯科技副总经理李晓嘉
    李晓嘉199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个研究所工作,工作安逸、稳定,用现代人的话形容这份工作好比一个“铁饭碗”,让很多人羡慕,但她却不喜欢这样的没有激情与挑战的生活,3年后,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毅然舍弃了这份国营单位的工作,下海跳槽到了一家香港的仪器销售公司做销售工作,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魄力的,她就是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鼎昊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晓嘉。   1998年,离开香港嘉兆后的李晓嘉加入了密理博中国区的纯水部,做起了负责华北区销售的应用专员,凭借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她曾多次被评为销售冠军,用业绩证明了自己的销售实力。但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密理博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后,2004年,她应朋友的邀请创办起今天的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蜕变,不断变换的身份背后是一颗不变的奋斗的心。如今,昊诺斯在李晓嘉的带领下不断的发展壮大,公司规模从创业之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70人,年营业额也突破了一亿人民币。   虽然公司发展形势喜人,但李晓嘉及公司领导不忘社会责任与民族使命,2010年又创办了北京鼎昊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进军生命科学仪器制造领域。针对国内生命科学仪器制造领域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企业的局面,怀着产业报国的梦想,公司领导及李晓嘉在几年前筹备期间即决定从生物实验室常规样品处理设备研发试产起,进行技术与质量的积累,并在近两年陆续推出了几款国内首创的在国内市场上具有一定技术领先性的产品之后,(如水平振荡球磨式的高通量组织研磨仪TL2020及中通量组织研磨器TL2010S、凝胶染色仪Gelstainer等等),也同时开始投入研发一些国外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产品,希望在今后两年推向市场。虽然在初期阶段面对国内市场上用户接受度不高、不信任,甚至类似四川采购案之类的专家及用户拒绝的困难形势,我们依然愿为生命科学仪器民族产业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持续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昊诺斯和鼎昊源都还比较年轻,面对未来的发展还有诸多困难和挑战,但相信在李晓嘉副总的带领下一定会像她的人生一样精彩辉煌。
  • 李晓嘉:市场将更趋细分,寻找国产的切入点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2013)上,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分子生物、细胞生物、生物工程、组织病理、化学分析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包括最新代理及自行研发的新产品,而仪器信息网也就目前的分子生物仪器市场及生物实验室设备等问题采访了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嘉。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嘉   代理市场的趋势是更加细分和专业化   李晓嘉认为,目前仪器产品代理销售正日趋细分化,现在已不是在分行业,而是直接就客户单位进行划分,未来,市场和代理的进一步细分化可能会成为趋势。以昊诺斯代理的赛默飞世尔下贺利氏与索福品牌为例,在去年其产品代理还是按照产品线在进行划分,今年已经改为完全按照区域进行划分,而区域更细分到具体用户单位的级别。   这并不是一个特例,昊诺斯今年刚签约的徕卡组织病理产品线,供应商徕卡同样也在进行着转变。不再仅是以临床医疗、科研这样大行业的划分市场。目前,仪器厂商在产品、行业、领域的交叉划分成为趋势,这样能够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与此同时,也为代理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近两年的生物行业市场,李晓嘉觉得整体表现平平,说不上太好,产品方面表现较好的,主要是那些技术领先性较强的产品,而只有小幅创新的新产品,如果不是知名度很高的品牌,很难改变用户的习惯和认知,获得用户认可。   应对当前的生物市场,昊诺斯去年到今年,新增了分子生物和生物工程的一些供应商,主要引进生物行业有一定技术领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产品,或是有特点,能够进入细分市场的产品。在去年,昊诺斯以细胞生物产品线为主力,今年则着力打造由艾森、默克密理博、徕卡等等组成的组织病理产品线。   在产品推广及销售上,李晓嘉表示,虽然看好专业性产品,但对于较多的新产品,昊诺斯目前仍然采取由通用产品带动专业产品的保守策略,由于许多新产品还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虽然产品的新技术和创新点能引发用户的兴趣,但离用户的真正接受还需要一定时间。   寻找国产生物实验室通用样品处理设备的切入点   昊诺斯还销售国产品牌&ldquo 鼎昊源&rdquo 的仪器产品,其新产品以自行研发的生物实验室通用样品处理设备为主。李晓嘉坦言,这一领域国产产品基础还较为薄弱,只能以一些小型通用产品作为市场切入点。但从去年开始,鼎昊源陆续开发出大型、高通量、自动化的新产品,如此次展示出的GelSTainer大型自动凝胶染色工作站,国产尚无同类产品,国外产品也寥寥无几,而且因价格高昂,用户难以接受,在国内几乎没有进行推广。 鼎昊源GelSTainer大型自动凝胶染色工作站   这样的产品会有市场吗?对此李晓嘉表示,仪器产品都有一个市场适应过程,而震荡类产品则几乎已走完这个过程。当初,用户也是习惯手工震荡,不愿意花钱购买震荡仪器设备,但逐渐也就习惯并接受了产品,自动化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有着高通量、重复性强等方面的性能优势,而且现在的实验室工作者越来越讨厌接触有害试剂等,自动化设备能够减免接触有害物质,有益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   李晓嘉认为,自己对产品的信心并非盲目的,在产品研发上,鼎浩源重视未来对客户的服务,与用户进行了许多沟通和反馈,汲取用户的操作体验等经验,来进行产品改进,数月时间,产品就有了很大变化,仅凝胶染色工作站,就有了三种针对不同工作原理及用途的型号,并且根据客户意见开发出小型化的产品。 鼎昊源GS-Smart小型自动凝胶染色仪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产仪器的传统优势:性价比了。&ldquo 在我们的产品最初设计完成时,它的价格约为进口产品的一半,但我们觉得,它的性价比仍不突出,国内实验室用户会接受这样的价格吗?它还需要更加贴近国内用户,才能让这样的新产品尽快受到认可。我们需要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价格,而且从用户那里,也得到了一些很好的意见,比如客户反映并不需要那么大的样品量,我们就开发出中通量的产品,而产品的体积和价格也大为降低。我们真的从专业客户那里获益良多。如果价格降低到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会怎么样呢?&rdquo
  • 李晓鸥:换种思路 探索新的发展之路——访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
    2013年8月,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东西分析)对外宣布收购澳大利亚通用分析仪器制造商GBC,成为首家海外收购通用分析仪器制造商的国内公司。消息一出便引起了业内极大关注。东西分析何以获得GBC的认可? 收购GBC又将给东西分析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时隔半年,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为:Instrument)特采访了东西分析总经理李晓鸥,他为我们详细讲述了收购背后的故事,以及东西分析的发展愿景。 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   Instrument:请介绍一下东西分析收购GBC的背景? 以及过程?   李晓鸥:国产仪器这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国产仪器厂商都非常努力,踏踏实实的干,表现了一种国人特有的顽强精神,但大家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发展瓶颈。我认为目前,国内仪器公司的发展趋于&ldquo 同质化&rdquo ,大家都以类似的思维和模式做企业。表现在企业总体思路上,重视规模,轻视实力。规模和实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纯追求某一个方面都会造成思维上的僵硬和枯竭。表现在市场营销上,拼价格,手段单一。表现在产品质量上,停留在理念上,扎扎实实的一线规范比较缺乏。其他&ldquo 同质化&rdquo 的思维包括急于上市和依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国家没少花钱支持国产仪器公司,但能在国际仪器领域有知名度的国内仪器公司却鲜见,其根源可能是&ldquo 同质化&rdquo 的思维。大家太相同,你能干的事情别人也能干,你干不了的事情,别人也不去思考,留下了许多发展思路上的空白路径。   这种情况下,东西分析一直在思考能否换个思路,跳出固有的框框,尝试着为中国仪器公司探索一条新的发展之路&mdash &mdash 国际化、多元化。我所说的多元化除了产品的多元化外,更注重的是企业内部&ldquo 人&rdquo 的多元化,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发挥各自的长处,产生文化交汇的创意和想法。我认为,这个理念有比较深刻的内涵有待挖掘。   收购国外公司,并且是收购通用分析仪器领域知名品牌,这是东西分析探索新路的方式。但挑战也很明显,国际上通用分析仪器知名品牌十分有限,机会难得。就像仪器信息网报道GBC所言&mdash &mdash &ldquo GBC是科学仪器行业的最后一颗珍珠&rdquo 。   具体收购过程则很简单,也很顺利。双方从2012年8月开始接触,我们多次参观拜访GBC在墨尔本的总部,以及其位于马来西亚的工厂,给对方准备了非常详尽和充分的收购议案书,最终拍板只用了1小时。   国内仪器公司走出海外实施并购,东西分析不是第一家,有些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只是在通用实验室仪器方面有点特色。今后,我们要向国内这些优秀企业学习。   Instrument:收购完成已半年时间了,请问整合工作进行得如何?   李晓鸥:收购仅是开始,整合,特别是深入整合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将GBC的价值完全发挥,并将GBC积累几十年的经验为我所用,真正吸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东西分析要做的事情。   目前,市场、销售、研发、生产及渠道等各方面的整合都在进行中。比如市场和销售:在中国,东西分析已全面接手GBC在中国市场推广和销售的工作。原GBC的中国独家代理商吉必希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的独家代理权到2013年年底已经结束,现在吉必希仍然为东西分析的合作伙伴。在国外,利用GBC在国际上知名品牌效应,东西分析达标产品将全面进入GBC的全球销售网络,扩张GBC在有机领域的开拓,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在应用方面,东西分析在北京设立GBC应用实验室,基本配备了GBC的全线产品,可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好的应用服务。GBC帮助东西分析建立一整套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流程,过去东西分析对此不太重视。建成后的中国GBC应用实验室将成为一个支点,培训各国的工程师和提供国际方面的应用支持。   在研发和生产方面,GBC的人员频繁地与东西分析的研发和生产人员沟通与交流,针对东西分析的产品,GBC作为我们的&ldquo 教练&rdquo ,对产品提出具体的改进清单,&ldquo 手把手&rdquo 地帮助我们提升品质。此外,东西分析拟按照GBC的生产及控制流程引进生产线,通过流程和监测仪器来控制产品的质量,而不是单纯依靠人的手艺。研发方面,双方之间已经就一些新产品项目展开了联合研发。   总之,这样做企业,保持流动和活跃的思维,感觉非常有意思。   Instrument:收购GBC给东西分析带来了哪些改变?   李晓鸥:从2011年正式接手东西分析,我就在寻求企业发展的变革,收购GBC只是一个变革&ldquo 亮相&rdquo 的契机。这两年来,我最着力的工作是对东西分析原有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升品质。现在新一代的仪器在陆续推出,包括东西分析的气相、液相、离子色谱、原子荧光光谱、X荧光和气质联用仪。   收购GBC之后,东西分析的实验室产品线已经比较齐全了,接下来就是要借助GBC的技术经验和实力提升东西分析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努力接近世界水平。我的想法是,东西分析所有的产品线都要经过GBC把关,只要通过了GBC的评价标准,就利用GBC的全球渠道进行推广。目前已经有几个仪器在这个评价过程中了。如果通不过GBC的评价标准怎么办?老老实实的改进,直到能够达到国际标准。   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国内市场上也能看到东西分析产品的提升,让大家感受到在国际化标准下生产的国产仪器的崭新面貌,提高国内用户对国产仪器的美誉度。   另一个重要变革是2013年东西分析请了一家欧洲的品牌设计公司,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品牌重建,包括推出了全新LOGO&ldquo EWAI&rdquo ,并确定了新标语&ldquo 完美分析,辉映东西&rdquo ,确定了公司长期愿景(晋身国际,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之一)和短期愿景(优化企业体制,提升整体竞争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树立中国一流品牌)。从今年开始,东西分析公司内外,公司上下全盘按照新的品牌要求进行工作,品牌重建包括公司的企业文化,各种文宣资料,各种电子媒体,全部仪器的外观、包装、用户手册、软件界面等均统一在新的品牌理念下执行。   东西分析要走向国际必须从优雅的形象做起。公司内部必须设定国际化的品味定位,培养与之相适宜的企业气质。中国制造的分析仪器绝对不是&ldquo 土&rdquo 和廉价的形象代言人。   此外,收购GBC后,与国外多层次交流及学习,外语不可缺少。去年开始,在公司员工自发要求下,东西分析公司内部发起&ldquo 全员学英语&rdquo 的活动,举办了多个学习班,英文好的员工主动担任老师。黎歌和我被学习班&ldquo 领导&rdquo 指派去我们机加工车间,进行英文培训。机加车间现在的一些图纸也是英文的,员工们需要学习英文,具备一些基本的英文能力。工作在一个喜欢学习的集体内,我感觉非常让人愉快。   Instrument:最后,请您介绍一下东西分析未来的发展计划?   李晓鸥:今年东西分析推出了一系列升级新品,包括气相、气质、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这些新品较原产品在很多细节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相信会给用户带来新的价值。这是今年东西分析推广的重点。同时,更新一代的产品又进入研发周期。   另一方面则是在中国市场大力推广GBC的产品,加大GBC产品的应用宣传。以GBC的ICP-TOF-MS为例,目前全球仅有GBC一家供应商。这个仪器具有高通量,高内涵的能力,可以应用于大气监控,PM2.5成分分析,水质重金属分析,毒品来源分析,文物鉴定、食品包装材料鉴定等。近日,GBC的应用研究发现,ICP-TOF-MS与激光烧蚀技术联用在固态样品表面分析方面很有优势。诸如这些,东西分析今年会投入更多进行宣传和推广。   总之,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经过几年,东西分析能够获得脱胎换骨的变革,打造一个新型的,具有国际化气质的中国分析仪器厂商,为中国分析仪器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此,感谢仪器信息网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采访合影   采访编辑:杨娟
  • 李晓鸥:东西分析-食品安全文集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6月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主办,北京雄鹰国际展览公司承办的2012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FAS 2012)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特别邀请到了多位食品、农产品监管部门的领导和食品质检领域的著名学者做主题报告。   如下是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先生报告的精彩内容: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先生 报告题目:东西分析-食品安全文集   李晓鸥先生首先介绍到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为食品安全整理的食品安全文集包括50多篇报告,内容主要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热点话题,并介绍说:“东西分析将食品安全作为产品研发的重点目标,并以此作为判断仪器质量好坏的标准”。   接着,李晓鸥先生又介绍说:“文集的前20多篇报告主要应用在水、饮料,食品添加剂等领域,采用的仪器是东西分析仪器公司生产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3100,在做测试报告的过程中,东西分析为了可以胜任测试工作,在仪器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文集中剩下的一些报告很多来源于实际应用,例如采用东西分析生产的气相、液相色谱仪测定奶粉中的营养成分;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的铅和铬;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奶粉中的汞、砷和硒等”。   最后,李晓鸥先生详细介绍了东西分析仪器公司推出的两款新产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3100和快速光谱分析仪FSA-6110。
  • 武汉大学原校长李晓红任教育部副部长
    据人民网北京11月8日消息: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第五十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重视特殊教育”建言献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在座谈会上讲了意见。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介绍了有关情况。  据悉,这是李晓红首次以教育部副部长身份亮相,他此前担任武汉大学校长。  李晓红简历  李晓红,男,汉族,1959年6月生,重庆合川人,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重庆大学采矿系矿山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博士,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  1975年至1978年,四川省合川县炉山公社任团委副书记  1978年,考入重庆大学采矿系  1982年至1985年,任重庆大学采矿系团委书记,重庆市学生联合会主席  1985年至1989年,任重庆大学采矿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  1989年至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并做研究助理  1991年至1994年,任重庆大学资环学院副院长  1993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年至1996年,任重庆大学资环学院院长  1996年至1997年,任重庆大学资环学院院长  1996年3月至8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7年至1998年,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科研处处长、资环学院院长  1998年至2003年,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03年至2010年, 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校长(2004年7月明确为副部级)  2007年12月7日,受聘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  2010年12月,任武汉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现任教育部副部长。
  • 胜科纳米董事长李晓旻:我和我的第一台FIB
    我和我的第一台FIB作者: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晓旻Dec 2007- Dec 2022陪伴了我15年的这台FIB Nova NanoLab-200终于正式退役了。这是胜科纳米企业发展史上自主拥有的第一台分析仪器。满满的回忆。他是我的爱骑。他的出现,结束了我长达三年只能半夜租用研究所设备的“赤脚医生”生涯,拉开了胜科纳米在新加坡快速发展的序幕,并于2011年一举成为东南亚最大最高端的商业化运作芯片分析实验室。至今为止,上千家世界顶级半导体公司的芯片产品,都经历过他的洗礼。他的来历本身就是个传奇。15年前,当我融资四处碰壁,FEI区域总经理那句“银行和投资机构信不过你,我信得过你”,让他成为FEI公司历史上唯一的一台融资租赁设备,并幸运的落户胜科。胜科人也没有让FEI失望,我们不仅提前还清了所有欠款,还逐年加大采购,连续多年成为FEI(今天的赛默飞)最大客户之一。我们在这台设备上开发的应用及技术改进方案,全数回馈给了FEI,成就了后期FEI垄断全球十余载的Helios FIB主力机型,并奠定了胜科纳米跟赛默飞坚不可摧的合作基础。15年后的今天,这个相互成就的故事仍然是广为流传的佳话。而他的生日,听起来又是那么“生不逢时”。2008,近几十年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截至2009年中,这层楼上的十几家科技公司几乎全部倒闭。而初出茅庐的他,不畏艰难,助力公司实现了2008全年营收增长3.5倍的不老神话。他意气风发,战功卓著。在这台设备上,我成功开发了45-28纳米芯片线路修改全流程方案。在这台设备上,我成功突破了“硬盘磁碟纳米级嵌入式缺陷定位”技术,成为当时全球唯一掌握该技术的人,并连续多年垄断此类分析全球市场。他奠定了胜科纳米强大自主研发的必要基础,厚积薄发,为后续公司业务持续爆发式增长立下汗马之功。他曾无数次在各种采访报导中露面。而他低调到15年来一直矗立于那个仅够容纳两名操作人员同时在场的狭小空间,每次都让摄影师无从落脚,不知道要从哪个角度拍摄,才能够充分展示出这个一代名骑的气势磅礴,骁勇善战。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即使在中后期胜科纳米栉比鳞次的全新型号FIB设备中,他也一直以极其稳定的状态,为胜科人源源不断贡献产能输出。一代又一代的胜科新人,都在这台设备上获得培训,并成长为优秀的技术工程师。他是我的传奇,我曾在公司15周年庆典纪念册上,为他立传。他更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胜科人的理想与实践。关于这台设备的去留,同事曾经有激烈的讨论,甚至有建议,将它运到苏州总部大楼,放在展厅展览。但我把这种纪念方式看的很淡。科技一直在发展,我们必须时刻向前看。曾经驰骋疆场的战马,已经化身完美独角兽传说。怀念是心底的,精神永在。这恰恰最完美的诠释了胜科纳米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2022年12月23日李晓旻作者简介李晓旻,北京大学学士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微电子专业),现任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并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及合著书籍2本。2001年就职于新加坡科研院,2004年创立胜科纳米(新加坡)有限公司,2012年创办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目前已是国内最具规模的半导体芯片分析测试服务平台和辅助研发中心。提出Labless新概念,将产业链中的“必要非核心”研发环节从行业中剥离,成为全新的独立行业赛道。 新加坡资深新闻工作者郑明杉最新著作《头家青春梦》中将李晓旻作为半世纪以来影响行业格局的著名企业家的故事收录其中。2021年5月荣登新加坡《时代财智》5月刊,成为该刊物创刊以来最年轻的封面人物,获得了业界的赞赏和高度认可。
  • 颠覆经典学说,李晓江团队揭示遗传性帕金森疾病新机制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作为仅次于老年痴呆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全球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2%。其中PINK1基因突变可因功能缺失而引发青少年型帕金森疾病。长期以来,帕金森疾病被认为与细胞内供应能量的细胞器(线粒体)损伤有关而PINK1作为一种线粒体膜蛋白维护正常线粒体从而保护神经细胞。此经典理论主要是根据体外培养细胞实验中受损的线粒体可招募全长的PINK1蛋白而激活Parkin及泛素酶形成复合物结合受损线粒体,使其能被溶酶体及时清除 (图1)。此过程又被定义为线粒体自噬来维持线粒体稳态及正常功能和在不同病理情况下保护神经细胞。因此,长期以来,PINK1的表达与功能被认为与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图1. PINK1参与线粒体自噬功能的经典学说。2021年11月20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晓江团队在Protein &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PINK1 kinase dysfunction triggersneurodegeneration in the primate brain without impacting mitochondrial homeostasis(灵长类大脑中PINK1激酶的功能异常可造成神经变性而不影响线粒体稳态)。该项研究利用基因编辑猴模型与死亡人脑组织深入研究帕金森病致病基因PINK1的表达与功能,颠覆了长期以来建立在体外与小动物实验基础上的经典理论,为治疗帕金森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及依据。动物模型是疾病机理与临床转化研究的重要工具。然而,所有报道的Pink1敲除小鼠模型均未出现类似病人大脑中明显神经退变的病理特征及线粒体损伤。传统学说认为正常生理情况下,PINK1表达水平极低,只有在特定线粒体应激情况下,内源性PINK1表达水平才增加并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外膜。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晓江团队曾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秦川教授及刘云波教授在2019年使用胚胎期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世界首例PINK1突变猴模型,发现PINK1突变可造成猴大脑出现严重的神经细胞变性死亡(Yang et al., Cell Res.29:334-336, 2019),这与Pink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到老年时期仍无明显神经细胞死亡的特征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何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种属中敲除后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区别?经过深入研究,李晓江团队发现PINK1蛋白在灵长类大脑中表达丰富,而在小鼠体内难于检测到(图2)。图2.PINK1蛋白在小鼠、猴以及人体内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研究发现,PINK1蛋白在灵长类大脑中并未富集在线粒体,而是作为激酶主要存在于胞浆中。因此,灵长类神经细胞的存活并不依赖于经典学说中所描述的PINK1对线粒体的调控作用,而是PINK1作为激酶通过磷酸化神经细胞功能相关蛋白来维持神经细胞的生存。此主要功能与大量体外培养细胞实验中通过线粒体应激而观察到的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截然不同 (图3)。图3. 灵长类脑组织中的PINK1主要作为激酶磷酸化蛋白而维持神经细胞生存,而体外培养细胞在线粒体应激后PINK1主要发挥线粒体自噬功能。该发现颠覆了长期以来建立在大量体外与小动物实验基础上的传统理论,揭示了PINK1在灵长类脑组织中的主要功能是磷酸化关键神经蛋白,而并非是经典理论中的线粒体自自噬功能, 为治疗帕金森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及依据。美国科学院院士袁均瑛教授在同期杂志中撰文评论该研究挑战了PINK1维持线粒体功能的学说并提供了充分证据说明需要探究PINK1在帕金森病中的非线粒体功能。结合近年来李晓江团队发现猪(Yan et al., Cell, 173(4):989-1002, 2018)及猴模型 (Yang et al., Cell Res. 29:334-336, 2019 Yin et al., Acta Neuropathol, 137(6):919-937, 2019) 能更好地模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典型病理变化,该研究进-步证实了利用大动物模型能更准确揭示疾病机理及寻找到有效治疗方法。论文的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为暨南大学杨伟莉研究员。暨南大学郭祥玉副研究员,涂著池研究员及李世华教授等也参与了本项目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的廖鲁剑教授团队为分析蛋白质磷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晓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3238-021-00888-x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238-021-00889-w
  • 销售额增20%,携多款水质检测新品亮相——CISILE2019系列采访之江苏盛奥华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3月2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327/482440.shtml" target=" _blank"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a /p p   紧随科学仪器市场动向,反馈广大仪器生产商的声音,了解科学仪器行业最新动态。仪器信息网特在CISILE2019召开期间,选取40余家仪器生产商代表,进行系列展位现场视频采访,分别请其就近一年的业绩具体表现、参展新产品新技术、近来对科学仪器市场的感受和看法等进行现场分享。 /p p   本次来到江苏盛奥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展位,该公司销售经理李小云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现场采访,具体内容请点击以下视频观看: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4F915CFAA865296C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strong  视频内容摘要: /strong /p p   李小云表示,在多年沉淀下,江苏盛奥华2018年销售额实现20%增长。2019年,公司将在稳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东北、西北及西南地区,扩大公司产品的全国市场布局。 /p p   重要参展产品方面主要介绍了三款仪器。一是近期推出的SH-320A型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同时准确测定各种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PH、DO等指标。而是根据2018年年底新国标《HJ970-2018水质石油类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新开发的SH-21Z型(V10)紫外测油仪,主要针对地表水、渠道水。三是SH-300A型(V10)三参数水质分析仪,主要特点是整机模具一体化设计,应用触屏式操作技术等。 /p p   更多相关报道内容点击: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cisile2019"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CISILE2019专题报道】 /span /a /p
  • 国产质谱发展需要技术市场应用相结合——访苏州大学李晓旭副教授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质谱仪器作为尖端的科学仪器之一,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国防军事及国际反恐等领域。但目前,我国质谱仪器的研发和制造水平相较于进口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质谱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为了提升我国质谱研发及产业化能力,从源头上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的实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专家、厂商将目光放在质谱仪器开发和产业化上。在2019年10月11-12日举行的“第二届质谱仪器研发论坛”,汇聚了近200位质谱研发领域专家,共同就质谱技术和产业发展展开讨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论坛举办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的苏州大学副教授李晓旭,就目前小型化质谱研发工作以及我国质谱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详细内容请点击以下视频观看: /strong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65B8180FCE89B5E3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李晓旭介绍,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他一直在从事小型化质谱的研发工作,包括便携气质联用仪以及其他的小型化质谱等。在过去的数年内,他对便携气质的技术路线和仪器性能做了很多改进。经过多年的积累,团队在包括质量分析器、真空系统、电路系统以及仪器整体设计等小型化质谱的关键技术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技术,第一台产品也即将要进行市场化。而针对便携气质不擅长的应用领域,团队也研发了可以与直接电离源连用的质谱仪器,能取得与台式商业质谱接近的性能。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李晓旭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质谱仪器研发的团队在不断扩大,也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成果。他认为各方需要秉持一个开放合作的态度,发挥所长,科研机构的优势在于研发和创造,将仪器做到最接近产品的状态,但后续的市场推广和大规模生产,也离不开相关企业的合作推进。质谱仪不能只谈技术,只有将技术、市场和应用结合起来,产品才有生命力。而良好合作纽带的建立,以及合理的成果认定、市场价值分配也是业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李晓旭也表示,从整体上看,我们质谱研发领域的进步很快,虽然我国质谱仪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个差距不是不可逾越的。他非常看好中国质谱研发的前景和未来。尤其是在小型化质谱领域,国内与国外的研发是同步的,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非常有机会研发出和国外技术相当或者更好的质谱仪器。而这可能也是中国质谱行业能够杀出重围、脱颖而出的一条道路。 /p p br/ /p
  • 瑞士万通成立75周年庆中国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
    为了分享瑞士万通的发展历史,见证Metrohm 品牌的成长,2018年1月9日,瑞士万通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隆重召开了75周年媒体见面会。这次见面会也是瑞士万通75周年庆中国地区系列活动的官方起点,包括仪器信息网在内的总计15家大众、专业媒体参加了这次见面会。瑞士万通中国CEO Joseph Tse  见面会上,首先由瑞士万通中国CEO Joseph Tse致辞并发表主题演讲。Joseph Tse和大家一起回顾了Metrohm过去75年的发展历程及其独特的公司文化和经营理念,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演讲中,Joseph Tse重点强调了瑞士万通以人为本的公司文化,谨慎、稳健的发展策略,热心公益的社会担当,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这些瑞士万通的特质帮助这家瑞士公司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国际化集团公司。今天的瑞士万通拥有五大产品线——自动电位滴定仪/卡氏水分仪、伏安极谱仪、离子色谱仪、电化学工作站、近红外光谱、手持拉曼光谱和在线分析产品,业务触角已从阿尔卑斯山脚伸向五大洲。全球各地的实验室用户都可以领略到分析仪器界“瑞士制造”的风采。瑞士万通北方区域总经理 王智广  瑞士万通中国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智广在随后的发言中,首先祝福瑞士万通生日快乐,作为瑞士万通一名十七年工龄的老员工,他见证了瑞士万通在中国奇迹般的发展速度。公司从成立之初十几人的小团体发展到现在几百人的团队,公司业绩也从开始的千万级别,发展到现在的几亿级规模。伴随着公司的成长,王智广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公司领导的帮助提携下,他已从一名普通销售成长为一名分公司总经理。沙画表演  接下来,帅气的沙画师带来了以瑞士万通75周年的发展历程为主题的沙画表演,博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左上 技术总监 陈朝晖、产品经理 左下 孙焕 右上 李致伯 右中 雷涛 右下 李晓云  老员工致辞后,来自瑞士万通中国的技术总监及经理们依次介绍了瑞士万通五大产品线的发展历程及各自的最新产品技术。按照瑞士万通各大产品线诞生的顺序,技术总监陈朝晖首先介绍了瑞士万通自动电位滴定仪的概况和发展历史,紧接着,产品经理孙焕、李致伯、雷涛、李晓云分别介绍了伏安极谱仪、离子色谱仪、电化学工作站、近红外和拉曼光谱仪的发展历史。市场部经理 王中光  市场部经理王中光则给大家分享了庆祝瑞士万通成立75周年一系列活动中非常有吸引力的几个活动:1.针对中国国籍的在读学生,如果研究方向为瑞士万通相关的自动电位滴定仪、伏安极谱仪、离子色谱仪、近红外光谱仪以及拉曼光谱仪相关领域,可参与瑞士万通青年化学师奖,第一名奖金7000美金,而且有机会被邀请到瑞士万通总部参观访问。这个活动与瑞士万通基金会投资教育的发展理念非常契合;2.不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其他科研人员,只要使用瑞士万通的仪器在工作中做出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发布在正规的学术期刊上都可以参与“论文奖励计划”。论文要求是在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正式发表的文章,且文中有体现是瑞士万通的仪器承担了主要实验工作。酬金可以累加上不封顶,A级1000元/篇,B级500元/篇;3.瑞士万通大使将走访30个瑞士万通在全球的主要分公司,并且通过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和Twitter向全球介绍分享各国Metrohm的发展情况。媒体联合采访  在最后的现场媒体访问环节,瑞士万通的领导层就媒体人关注的问题做了一一解答。他们提到瑞士万通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任何产品要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不断创新和演绎,同时他们也秉承信任理想、信任团队、信任价值、信任公司的理念。从2001年进入中国以来,瑞士万通还大力支持国家重大活动与项目。在京津冀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瑞士万通已经无偿提供的仪器设备、技术和人力支持,累计超过千万元。在食品领域,与国内各科研机构长期合作推进了一系列标准的跟新与制定,为国人的健康又增添了一层保障。  瑞士万通在科研市场的表现同样令人称道,如今几乎100%的国内高校中都可以看到瑞士万通产品的身影,甚至有一些科研人员在电分析化学的边缘研究方面,比如再生能源、防腐蚀、精密的表面处理都会和瑞士万通合作。当然瑞士万通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科研领域,在一些职业院校,瑞士万通的仪器也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方面。在普及教学方面,瑞士万通和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编写教学课程,学生通过互联网随时可以去学习目前应用化学的最新进展。集体合影  75年的历程不算短暂,瑞士万通的接力棒也已经传到了第三代领导者的手中。尽管在这75年里,世界已走向现代化、全球化和数字化,但瑞士万通将一如既往地遵循它的价值观——“People you can trust”,它是瑞士万通身份的核心,已融入到瑞士万通每一位员工的每一天生活,它将继续引领瑞士万通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向着自己既定的方向,稳步前行。
  • 瑞士万通新品闪耀!上海慕尼黑分析生化展精彩回顾!
    2018年正值瑞士万通成立75周年,在此之际,瑞士万通携两款新产品亮相上海慕尼黑分析生化展。为期三天的展览,瑞士万通为观众诠释了公司的发展理念People You Can Trust——万般信任,精通分析!瑞士万通展台本次慕尼黑展会上,瑞士万通推出了两款全新产品,Eco全自动/半自动滴定仪和Mira DS手持拉曼光谱仪。众所周知,瑞士万通自di一支pH计问世以来,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与沉淀,其电位滴定仪产品一直是业界的领跑者。本次Eco系列自动电位滴定仪共有两个型号:分别是Eco全自动电位滴定仪和Eco半自动滴定仪。Eco系列自动电位滴定仪Eco半自动滴定仪是“一个真正的多面手”,将数字滴定管、内置的磁力搅拌器、触控式显示器和符合GLP标准的计量或滴定应用文档整合在一台设备中,可快速、可靠的进行手动滴定,轻松配制任何浓度的标准溶液,为样品制备、化学合成和其他化学反应而量取精确体积的溶液。Eco系列自动电位滴定仪的推出,充分展现了瑞士万通做“让大众用得起的滴定仪”的产品发展理念。Mira DS手持拉曼光谱仪2018年,瑞士万通相继收购美国IPS公司和必达泰克的光谱业务,全方位加强了瑞士万通拉曼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已有地位。本次发布的Mira DS手持拉曼光谱仪,主要针对的是安防领域,旨在满足这一领域的客户需求。Mira DS手持拉曼光谱仪采用激光器做光源采集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和Mira DS预存的成千上万条图谱相匹配来鉴别样品,收集到的数据自动保存并生成报告。展会同期,瑞士万通专门为两款新产品定制了新品发布会。在瑞士万通新品发布暨青年化学师颁奖仪式上,瑞士万通中国副总经理刘斌华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辞,并介绍瑞士万通的发展历程。新产品亮相之后,瑞士万通电位滴定产品经理龚雁与拉曼产品经理李晓云分别对两款新品做了详细汇报,意在让大家充分了解瑞士万通zui新技术与应用。瑞士万通中国副总经理刘斌华致辞瑞士万通中国电位滴定仪产品经理 龚雁瑞士万通中国拉曼产品经理 李晓云本次会议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是青年化学师颁奖仪式。青年化学师奖是瑞士万通举办的一个全球性活动,中国区域的评选工作由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负责。这一活动面向中国境内具有中国国籍的在读学生开放,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在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均可参加。其中,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获得了由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2000和1000美元奖金;而第1名除获得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7000美元奖金外,还可被推荐至瑞士万通总部与全球其它国家的获胜者进行角逐免费去瑞士参观访问的机会。中国区最终胜出的前三名获奖者,分别是:No.1、易琳,苏州大学药学院博士,参赛题目:基于离子色谱(HPAEC-PAD)与飞行时间质谱(Q-TOF)联用技术精zhun解析多糖结构序列的研究No.2、孙鹏,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博士,参赛题目:Two years online measurement of fine particulate nitrate in western 1 Yangtze River Delta: Influences of thermodynamics and N2O5 hydrolysisNo.3、罗德映,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参赛题目:高效率反式平面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青年化学师颁奖现场活动尾声,瑞士万通环球大使Stephanie上台为参会人员介绍瑞士万通75周年活动,展示了环球大使在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西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全球不同地方的体验,并传播“虽然一家公司的员工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信仰,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事业,即分析化学事业,瑞士万通员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下如何共同工作和生活”的理念。瑞士万通环球大使Stephanie关于瑞士万通瑞士万通是当今wei一一家全方位涉足各类不同离子分析技术的公司,产品包括自动电位滴定仪、离子色谱仪、卡尔费休微量水分滴定仪、伏安极谱仪、电化学工作站、手持拉曼光谱仪和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等。瑞士万通旗下拥有六个品牌:“Metrohm”、“Metrohm Autolab”、“Metrohm Applikon”、“Metrohm NIRSystems”、“Metrohm Raman”、“Metrohm DropSens”,以其自动电位滴定仪、卡尔费休微量水分滴定仪、离子色谱仪、伏安极谱仪、手持拉曼光谱仪以及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著称,技术领xian世界。您可以从瑞士万通获得大量有关离子分析和近红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 【瑞士步琦 会议回顾】喷雾干燥&拉曼光谱技术交流会
    11月8日,正值上海深秋,瑞士步琦公司联手英国雷尼绍公司共同举办了一场“喷雾干燥技术&拉曼光谱技术用户交流会”。 此次交流会为用户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的平台,探讨喷雾干燥与拉曼光谱在药物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交流会在瑞士步琦华东区销售经理杨静先生以及英国雷尼绍业务拓展经理李晓云女生的欢迎致辞拉开序幕。上午,瑞士步琦业务发展部经理祝双来介绍了“步琦喷雾干燥产品解决方案及技术原理”;瑞士步琦产品经理杨祎晨分享了“步琦喷雾干燥技术在药物领域实例”;英国雷尼绍应用专家于鹰畅分享了“雷尼绍显微共焦拉曼技术在药物逆向工程中的案例”。下午专家们针对“喷雾干燥产品操作培训及常见问题”和“雷尼绍产品信息分享及常见问题”做了现场答疑。此次会议吸引了38位业内老师专家们莅临。步琦仪器凭借小型喷雾干燥仪 B-290 和 S-300,瑞士步琦巩固了其 40 多年来作为全球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实验室喷雾干燥仪融合卓越的产品设计与独特的仪器功能,可为用户提供极佳的使用体验。使用实验室喷雾干燥仪可安全处理有机溶剂;S-300 配备的自动模式可节省大量时间,让整个实验过程调节和可重现性更高;远程控制可以带来极致的灵活性,同时方法编程让操作变得对用户更友好。会议现场
  • 东西李晓鸥:国产仪器不奢望优待,但求能公平一点
    前不久,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就仪器采购一事,发布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进口产品专家组论证意见公示》,列出了专家组论证意见和结论及拟采购仪器的清单,对专家组论证意见进行公示,公示的范围涵盖了很多国产仪器。(详情请看国产仪器一无是处?四川某采购案引争议)此事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就此事仪器信息网记者采访了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先生。   李晓鸥先生:首先,感谢仪器网将这个事情梳理出来,供大家讨论。   媒体的介入,非常必要。我感觉,除了邀请国产仪器厂商参加讨论,还可以邀请进口仪器厂商或代理商,和参加过类似评标的专家参加。也可以邀请一些行业外的专家,比如法律方面的专家参加讨论。   说老实话,当初我看到这个消息,没有太多反应,可能是这种事情经历多了,人有点麻木。 这件事,用一个比喻形容比较恰当。这像一场拳击比赛,一方是进口仪器,一方是国产仪器。中间的裁判就是负责采购的机构,包括评标的专家。一方是八尺金刚,浑身肌肉,一方身高五尺的小个子。如果比赛的规则是公平的,也许小个子还能够依靠点数赢得比赛。但若裁判偏袒,小个子就没有希望了。更何况有时裁判亲自上手,形成二打一的局面,这样非得把小个子打趴下不可。   这事有点令人酸楚,比喻中的这个裁判和小个子还是一国一家的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   客观的说,国产仪器这几年一直在进步。不仅仅是品种上,而且在质量上,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从种类说,有光谱,色谱,质谱,在线仪器,各种专用快速检测仪器,各种前处理设备等。整体说,在亚洲,除日本外,没有哪个国家有这样全面的工业基础。在世界范围,除美国,日本,欧洲(不以单独国家计算),中国位列第四,应该说得过去。横向比较,和国内其他高新技术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位置应该大致差不多,怎么比较我们都不算寒碜。 从知识产权方面来说,我们有一定的深度。打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联想是目前全球第一的PC厂商,但其核心技术--CPU和操作系统,完全没有掌握。而分析仪器的大量核心技术是我们自己掌握的。比如色谱中的各类检测器,光谱中的各类光学单元。至于质谱,别的厂家我不清楚,东西分析质谱的核心技术是自己的。 从质量上,也在不断提升。举几个例子,目前中国出口的紫外可能每年1-2千台或更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也有一定的量,别的厂商我不知道,东西分析这几年累计出口的原子吸收有几百台了。质量提升的动力是市场推动的。据我了解,和过去不同,现在没有一家国产厂商是不重视质量的。大家都明白质量的重要性,许多企业都实行了严格的综合质量管理体系。   当然,在一些方面我们有差距,我们承认。这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我们会坚持。   我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这话,压在国产仪器身上有“四座大山”。就是各种招标书是明确指明“进口仪器”,一旦把这四个字堂而皇之写入招标书中,就根本没有国产仪器参与的机会了。上场比赛的机会都不给你。相比而言,四川这次招标,还走走形式,已经不错了。   说到国产仪器,必须要说仪器用在什么地方,用仪器做什么。脱离了这个前提,采购就变得比较盲目了。   有一次,一个东欧国家的国家实验室,想来参观一下中国对口的实验室。参观后,他们的感想是,实验室的装备真好。都是进口高端仪器。唯一的问题是,看上去根本就没有怎么用。他们说,我们用东西分析的仪器,一年做十多万个样品。使用强度是非常高的,用着也挺好。   我来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有70万的预算,购买一台原子吸收,还会买国产的吗?国家的钱都是纳税人交的。国家在鼓励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有些时候,我们也非常困惑。   国产仪器的优势是Total Ownership(全部拥有价格)低。全部拥有价格包括采购价,耗材,维修费用,和易损件。这是非常大的优势。“中国制造”之所以能够在全球风行,这是一大优势。我想,今后政府采购这部分,最终会回归理性,回归到市场原则上来。   仪器信息网这次为我们行业做了一件好事。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各抒己见。我觉得还有一些类似案例,比如,政府采购招标中,若指明“进口仪器”,这样做合理吗?合法吗?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还是请这方面的专家给大家扫扫盲,普普法。 我今天才听说,一九五八年前,中国唯一能算得上分析仪器的,只有上海一家公司生产的PH计。想想我们中国从这么低的基础,发展到今天的这个局面,谁不为之感到骄傲呢?   总之,我们没有非分之想,不奢望什么优待,只是希望国产仪器能有公平友好一点的市场环境。   这点要求过分吗?
  • 李晓鸥:2013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获奖感言
    首先,感谢年会设立企业年度人物奖,使得大家开始关注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国产仪器企业的老总都非常辛苦,他们每个人都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感谢年会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国产仪器厂商的企业家,基本都是靠勤劳致富的。要操心的事情非常多,不仅要管好人,要管好产品,同时,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东西分析的部分仪器卖到煤矿去,用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我经常担心仪器出问题,每次煤矿爆炸事故发生,我都要问一问有没有我们的仪器在现场使用,还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例由于我们仪器误报造成的死亡事故。   去年五月,东西分析完成收购GBC,我记得是个周六,完事后感觉有些疲劳,我回到宾馆,到旁边的一个小饭馆坐下,喝了点酒。当时大脑中立刻闪现出个想法--如果朱工活着该多高兴呀。朱工就是朱良漪老先生。一个人坐在角落,满脸泪水。   朱工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对国产分析仪器的热爱,对中国分析仪器事业的执着,以及对分析仪器的痴迷。当然,我做的还很不够。中国分析仪器要想搞上去,必须要有一批&ldquo 傻子&rdquo 。   感谢东西分析的两位创始人,杨开敏和李选培。他们艰苦创业,长年省吃俭用,为东西分析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一个我们能够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感谢多年来,行业内的前辈,专家,老师,领导对东西分析的关注,支持和帮助。感谢行业内竞争对手,大家共同的努力。   感谢东西分析这个团队,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中国分析仪器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我猜想这黑夜总会过去,光明总会在不远的地方。希望更多的年轻一代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我相信人生总会有辉煌,梦想就在不远的地方。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中国分析仪器走向世界,扬眉吐气的腾飞之日,就在不远的地方。   谢谢!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晓鸥   2014年4月18日
  • 国产厂商收购进口品牌也能实现“1+1大于2”——访东西分析总经理李晓鸥、GBC全球CEO Ron Grey
    当地时间2016年5月10-13日,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简称:东西分析)携旗下澳大利亚GBC科学仪器公司参加德国慕尼黑生化展(analytica 2016),这也是GBC启用全新品牌形象后的全球首秀。  作为收购国外知名仪器品牌的第一梯队国产仪器厂商,2013年,东西分析对外宣布收购通用分析仪器企业GBC,这一消息曾一度引起国内分析仪器行业的极大关注。时隔三年,不仅东西分析进行了完整的品牌重建,GBC也在东西分析的带领下重建了品牌形象,新的品牌标志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当年的收购对于这两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有着怎样的影响?目前的整合效果如何?两家公司未来又将如何携手共进呢?  带着以上疑问,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为:Instrument)于analytica 2016展会上采访了东西分析总经理兼GBC董事长李晓鸥和GBC全球CEO Ron Grey,听他们讲述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GBC全球CEO Ron Grey(左)、东西分析总经理兼GBC董事长李晓鸥(右)  1+1大于2,深度整合达到“协同效应”  三年前,收购GBC,是东西分析作为国产厂商的一个创举。而对于国产仪器厂商来说,东西分析已然成为了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勇士”。可能很多业内人士对于国产厂商收购进口品牌不是很看好,认为国产企业并不具备足够的条件。而现在看来,这场商业结合已经达到了双赢的状态。且听听双方当事人是如何看待这场收购带来的深远影响的。analytica2016上的东西分析展位  Grey:东西分析和GBC的这场商业“婚姻”至今已经三年了,现在看来这是个非常正确的决定。GBC一直以来非常注重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拥有不少独特的产品 然而在销售和市场方面,GBC的优势并不是那么明显。而东西分析有着很强的销售和市场能力,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大的市场中,收购的效果立刻就显现出来了。  虽然GBC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多年历史,它的原子吸收产品在中国用户中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然而,在收购前,其产品并没有遍及到中国的所有地区,特别是北方,中西部,及一些偏远的地区。而收购之后,凭借着东西分析在中国的销售渠道,GBC的“身影”可谓遍布中国。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不仅GBC的原子吸收产品被陆续使用,其ICP-TOF质谱产品也被逐渐引入。2015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GBC全球的销售额增长了25%,其中50%的增长是由东西分析贡献的。GBC新产品:等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ICP-oTOF MS OptiMass 9600  李晓鸥:收购之后,东西分析和GBC在研发、供应链、生产、销售和市场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整合,这种深度整合不是简单的“1+1等于2”,而是“1+1大于2”的共赢。比如,双方在一些原部件的采购和生产上开展了非常紧密的合作,使采购和生产过程更加快速、有效,不仅降低了整体成本,也降低了一些仪器价格,从而使GBC原有的仪器更具市场竞争力。而在销售和市场上,在国内,东西分析全面接管了GBC在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台湾)的推广和销售工作 在国外,双方在国际上开展合并的销售渠道,彼此共享经销商和客户。同时借着GBC在国际上的知名品牌效应,东西分析部分产品已经全面进入GBC的全球销售网络,帮助GBC从无机领域向有机领域扩张,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目前,东西分析和GBC虽然在管理上基本是统一的,两家公司却并没有简单的合二为一,而是依然保持独立的状态,每个公司各自拥有有不同的产品和员工团队。不过,在进行资本整合的同时,东西分析和GBC也进行了深入的技术融合。除了双方的研发和生产人员频繁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之外,东西分析和GBC还在开发、生产等方面联合进行了一些项目的研究,如东西分析即将推出的塞曼-火焰一体机Zeeman7090,就是由双方共同开发的,其中的赛曼技术由GBC直接生产提供,而东西分析则采取“拿来主义”。仪器软件方面由东西分析主导,架构部分由GBC牵头负责项目开发,东西分析派遣员工到澳大利亚进行交流合作,整个项目通过双方深入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今后产品也由双方在国内外共同推向市场。  GBC这几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企业重新焕发了光彩。仪器的改进和升级也不断取得成果,比如最新推出的原吸Savantaa Zeeman Enduro,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在东西分析接手中国市场后,对GBC原有的Zeeman提出了种种改进意见,GBC则认真对待这些市场信号,很快推出了这一产品,其内部测试的石墨管寿命高达1600次,公司保证用户使用超过1000次。此外,即将推出的SIM ICP 6000, 波长范围可以深入到125nm,检出限优于目前市场上的全谱ICP。再有就是ICP TOFMS的升级版Optimass 9600, 在很多方面对现有的Optimass 9500有重大提升。  东西分析给GBC带来的最大帮助是确立了市场导向原则。总而言之,成功的收购一定要体现在收购后的“协同效应” (Synergy)上的,没有Synergy或者是负的Synergy一定是个失败的案例。 AA-70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东西分析第一款塞曼扣背景的原子吸收,也是整合GBC后的第一款新产品,该仪器是火焰石墨炉并联安装的一体机,同时具备氙灯及塞曼两种背景校正模式。  收购事件回顾:信任源于做事做人的态度  收购消息宣布之后,仪器信息网随即对李晓鸥进行了采访,了解了本次收购事件背后的一些故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收购自始而终都是李晓鸥先生到澳大利亚的总部和马来西亚的工厂进行拜访,Ron Grey 一直都没有来中国实地“考察”过,那么编者不禁感到好奇,GBC对于东西的这种信任感到底来源于哪里?  Grey: 选择东西分析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的,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量。对我来说合作伙伴之间最重要的是彼此要诚实,只有基于诚实的情况下,双方才能合作。而东西分析就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公司,有话直说,不会拐弯抹角,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收购前也有不少公司来找我谈过,而他们往往只讲一些大的方针、战略,却没有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令我无法平心静气的和他们一起谈论工作。另外,在我看来,只有和明智的人在一起工作才不会出现冲突,因为工作的过程中双方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而真正明智的人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会及时地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了解问题所在,知道彼此该如何往下进行,而晓鸥正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人。  李晓鸥:在收购之前我们曾多次拜访了GBC在墨尔本的总部,以及位于马来西亚滨城的工厂,并给GBC提供了一份比较详尽和充分的收购议案书,甚至包括每种仪器未来该怎么做、如何发展这些具体细节都在议案书里一一加以描述。这三年来,实际上几乎落实了当时议案书上的全部设想。Ron是一个见识广泛非常聪明的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和什么样的伙伴合作。我前两次拜访澳大利亚GBC总部的时候,,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合作的事情,彼此的想法也非常契合,但是他一直没有做决定,直到最后他主动找我合作。我觉得是诚意和对GBC未来的细致计划为这个合作做了良好的铺垫。东西分析和GBC参展团队合影  结成战略联盟,进攻生命科学领域  此次参展是东西分析旗下GBC启用全新品牌形象后的全球首秀。身披一袭靓丽橘黄色的GBC与绛红色的东西分析交相辉映、分外耀眼,引来不少行人驻足观看。GBC凭借多年的品牌积累与技术沉淀,在全球分析仪器领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而2013年加入北京东西分析之后更是焕发出新的光彩,其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外市场大幅提升。而今,华丽换装后的GBC站在新的起点上,将在东西分析的带领下迎来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Grey: 全新的品牌形象对于GBC来说既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代表着公司从“新”出发,集中精力向前发展。  这个新的品牌形象是由之前设计东西分析品牌形象的一家瑞士设计公司专门设计的。新的LOGO,以代表澳大利亚的橘黄为主要基色,用明朗的浅灰色代替了原有的较为沉重的深蓝色。而且新LOGO选择了澳大利亚的地图形状及大自然极光现象,诠释了GBC是一家来自于澳大利亚,致力于设计、制造和销售原子光谱等分析仪器的公司。而新的标语“Visionary Technology”则彰显了GBC公司立志做行业内先锋,高瞻远瞩、攀登新高峰的理念。GBC新LOGO  李晓鸥:东西分析和GBC已经形成了战略联盟,共同研究和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比如GBC在光学基础领域方面大量的专利、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生产管理模式都可以帮助东西分析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而东西分析在生产、供应和软硬件开发上的成本优势和实力,也能够帮助GBC更好地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  而在品牌上,东西分析和GBC将继续独立发展,双方各自管理产品和品牌,保留各自领域的品牌优势。至于一部分交叉的光谱部分,则以GBC的品牌为主,而其他的光谱、质谱等仪器则以东西分析为主。  现在我们的产品有很多都是针对通用实验室仪器领域的,但是未来我们的目标是生命科学领域。目前我们已经开始有了战略上的部署,通过利用现有的技术和平台开发一些生命科学领域的新产品。目前虽然东西分析也有少量医疗领域的业务,但主要的工作还限于体系、认证、考核等一系列积累和学习过程中。  在谈到将来的工作重心,李晓鸥认为公司如果要稳定的发展,国内、国外这两个市场都不能放松,理想的业态应该是50/50,国内和国外的收入各占50%。要结合东西方优势,通过国内、外经销商网络同时布局、同步发展,致力于将东西分析打造成为一个新型的、具有国际化气质的中国分析仪器厂商。采访现场  后记:在科学仪器行业,进口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是很常见的,而国产企业收购进口品牌却还为数不多。随着近年来国内仪器厂商不断地向国际市场拓展,国产收购进口的现象也开始频频出现。然而,成功的并购并不止于并购本身,关键还在于并购之后的企业整合,这对于国产厂商来说才是最具挑战性的。东西分析作为最早一批收购进口品牌的国产仪器厂商之一,并购之后的“消化”工作深受关注。在本次展会上,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两个团队的亲密与融合,从品牌的形象、新产品的设计以及两位老板之间毫无间隙的信任感上,无需过多的言语也能知道这场商业结合的成功,在国产企业收购进口品牌上,东西分析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希望未来在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内能够出现更多的“1+1大于2”的共赢。  撰稿人:陈星羽
  • 复杂环境下的两大亮点——访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10月23日-26日,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简称:东西分析)总经理李晓鸥,就新产品、新技术、新机遇等话题展开交流。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92051DD77EA23D80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东西分析携新品ICP-7760型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医用Ebio Reader sup TM /sup 3700型全自动生物信息智能阅读仪精彩亮相本届BCEIA,PTR-QMS 3500型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还斩获了BCEIA金奖,受到广大用户的广泛关注。 /p p   李晓鸥谈到,生命科学将是分析仪器未来重要增长市场,东西分析为此特别推出Ebio Reader sup TM /sup 3700型全自动生物信息智能阅读仪,针对疾病筛查、分析诊断等领域已开发特定解决方案,相应的发明专利、医疗器械许可申请工作也陆续开展中。作为东西分析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次关键探索,Ebio Reader sup TM /sup & nbsp 3700被寄予厚望。 /p p   近两年中国科学仪器市场面临复杂外部环境,李晓鸥认为除贸易战影响外,一些新的规章制度的实行也给国产仪器企业带来更多挑战。2018年度东西分析实现17%的业绩增长,2019年度增长相对平缓,但有两大亮点仍值得关注。“一是环保部的ODS项目,二是‘粮食优质工程’项目”。 /p p   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落地实施,我国加强了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生产、使用和进出口全过程管理,全国范围掀起ODS专项执法行动,执法人员需借助快检设备进行现场稽查,东西分析为此提供大量支持。此外,东西分析新款AA-70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粮食优质工程”项目中揽下大标,还收获了积极的用户反馈,这也是公司今年的另一大亮点。 /p p   下一步,东西分析将围绕“国际化”、“生物医疗”两个关键词展开布局。本次BCEIA展会,李晓鸥还特别关注了一些“代表国产仪器发展方向”的创新企业。 /p p   strong  更多详情,敬请点击视频查看。 /strong /p
  • 网络讲堂为您带来仪器进展及行业解决方案-4月会议预告
    网络讲堂利用多媒体在线会议平台,本月继续为您带来药物、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热点领域应用及解决方案,更有ICPMS仪器新品发布讲座,名额有限,欢迎感兴趣的用户报名参加。 ----------------------------新品发布、技术发展--------------------------- 非同凡响的iCAP Q引领ICP-MS突破性的技术变革 会议时间:4月10日 14:30 主讲人:刘晓伟 Thermo Fisher公司 气相色谱的又一座里程碑——模块化气相色谱技术的诞生 会议时间:4月25日 14:30 主讲人:练慧勇 Thermo Fisher公司 发展中的拉曼成像技术 会议时间:4月12日 14:30 主讲人:杨军涛 英国雷尼绍公司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技术及应用 会议时间:4月26日 14:30 主讲人:唐远旺 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国产质谱新突破-天瑞最新质谱技术及应用 会议时间:4月27日 14:30 主讲人:周立博士 天瑞仪器质谱项目负责人 ----------------------------食品安全---------------------------- 乳制品安全性控制以及营养质量分析检测方法探讨 会议时间:4月11日 14:30 主讲人:赵嘉胤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近红外在食品、饲料质量控制方面解决方案 会议时间:4月24日 14:30 主讲人:李晓云 步琦实验室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药物分析---------------------------- 拉曼技术在药物快速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从实验室到现场解决方案 会议时间:4月13日 14:30 主讲人:王娜,高海川 博士 赛默飞世尔分子光谱部 USP重金属杂质分析及ICP在制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会议时间:4月19日 14:30 主讲人:杨乐,冯旭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 水分快速检测应用解决方案 会议时间:4月18日 14:30 主讲人:王兵, 赛多利斯 水质分析两个国标:GB5749、GB3838( 饮用水及地表水水质分析)中,监测物质分析方法的解读 会议时间:4月17日 14:30 主讲人
  • 上海科技大学李晓明博士:较厚样品成像策略
    生命科学研究过程离不开各类科学仪器的帮助,仪器信息网近期特别策划话题:“生命科学技术平台经验分享”,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技术平台的老师分享技术心得和经验,方便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了解相关技术进展,学习仪器使用方法。本篇由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主任李晓明博士撰写,她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并分享了较厚样品成像策略。以下为供稿内容:导语:技术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点在生命研究中也越来越得到凸显。但是在实际研究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基本原则:平台技术人员需要为样品寻找合适的成像方法或仪器,而非为某些方法或仪器寻找合适的研究样品。我们这次以较厚生物样品为例来说明生命科学工作者们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同时也期待仪器研发者们向应用型更强的方向发展。由于具有非侵入无损、可进行多色特异性成像等特点,光学成像技术一直在生命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共聚焦显微镜和各种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已经成为各大生物实验室的必备工具。常见的生物成像技术主要针对贴壁细胞或较薄组织切片(≤50μm)而设计,研究人员可以非常容易地使用这些主流显微镜的常规配置半自动地实现实验目的。表1 典型生物样品和厚样品对成像需求的次序比较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发现体外培养的贴壁细胞无法较好地表现复杂的体内细胞应答和相互作用等重要生物机制,而较薄的切片也经常会破坏一些完整的细胞或组织结构。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不再满足于研究上述常规样品,将研究延展到类器官、小模式动物、包含更多完整结构的生物器官或其较厚切片样品等领域。研究者们发现使用主流显微镜的常规配置对这些样品进行观察成像时,结果很多时候都不尽如人意。在这类成像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三个层次的难题:(1)看不见较深部位的信号;(2)拍照时间太长导致必须舍弃某些位置的成像;(3)无法拍摄活样品成像。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出发,讨论如何才能观察到样品较深部位将的信号,将生物研究者的需求拆解为对成像设备的需求。信号如何才能被看到?这个问题在荧光成像中其实是一个复合题,它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待检测荧光素可以被激发和检测,即激发光和检测光波长范围要与所选仪器适配;其次,仪器的信号检测能力要够深,即使用的物镜工作距离要足以检测到信号所在的深度;然后,信号也要够亮,足够的信噪比是所有信号和背景能够区分的前提;最后,深层的信号要突出出来,不能被其他层可能存在的或明或暗的信号所掩盖。所以,如果想要对较厚组织进行清晰成像确实比较复杂,相当于在深山老林中去摘一棵指定的大树上的指定颜色的树叶。1. 工作距离图1 物镜的工作距离决定了显微镜的成像深度(a);(b)示意图为不同工作距离的物镜对成像深度的限制在载物台空间足够的前提下,对于足够透明的、信号足够稀疏的理想样品而言,物镜的成像深度主要取决于其工作距离。物镜的工作距离指物镜聚焦时,物镜前透镜到样品最近表面的垂直距离,而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盖玻片、支持胶等样品于物镜之间其他材料的厚度。生命科学中使用的物镜工作距离范围从用于体视显微镜物镜的 50 mm到用于高功率油浸物镜的小于 0.1 mm。它通常随着放大倍率、数值孔径(高数值孔径代表高分辨率和高信号亮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应的结果是长工作距离的物镜通常需要牺牲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即使对于相同放大倍率的物镜,工作距离也会因制造商或者产品系列的不同而不同。与传统物镜相比,长工作距离物镜可校正由于距离较长而发生的像差,是专为在更长的工作距离下聚焦而设计的专用物镜,它们工作距离通常是常规数值孔径可比物镜工作距离的两到三倍。但是这类物镜通常无法做到复消色差,即紫外光与其他常用荧光可能会出现色差。应用于光片显微镜和双光子显微镜的特殊物镜具有更长的工作距离及更高的数值孔径,但是这种物镜的净身长度与常规显微镜主机并不匹配。另外,对于不够透明的样品而言,由于球差畸变产生的光散射影响,实际的工作距离会受到影响。对于大多数应用而言,用户需要在工作距离和其他参数之间做出这种选择。2. 信号亮度/信噪比样品的信号强度和信噪比当然首先和样品本身的特点和制备标记方法有关,但是在实际成像过程中,不同仪器的配置也有不同效果。高灵敏度的检测系统对于较大样品信号采集来说也相当实用,一方面检测系统的较高灵敏度会较大地提高图像采集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产生较低的光毒性和光漂白效果从而保护样品。在常规的图像采集过程中,影响成像设备灵敏度的配置主要是物镜和检测器(当然层切效果也会影响信号亮度,这部分下个小节来讨论)。数值孔径是物镜选择中最重要的参数,它指的是物镜与样品之间介质的折射率(n)和孔径角(2α)半数的正弦之乘积。数值孔径越大,收集到的信号越多 ,分辨率也越高。而在荧光成像中,物镜或其他变倍器的放大倍数越大,收集到的信号越少。荧光信号检测亮度与物镜的关系也可以简单描述为Brightness ∝ (NA2/M)2,即荧光信号亮度与数值孔径的四次方成正比,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下面表格中展示的是不同参数的物镜对应的明场和荧光的信号亮度。表2 不同参数的物镜对应的明场和荧光的信号亮度:数值孔径和放大倍数对物镜的检测能力的影响[1]荧光检测器的进步是近些年光学成像技术发展的重要一环,适合扫描共聚焦和双光子显微镜等设备的点检测器和适合转盘共聚焦、光片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设备的面检测器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商业化产品中常见的点检测器主要有PMT、GaAsP、APD、HyD系列等,生物学家不必了解其背后的光电原理,但是与其匹配实验需求:即在所需的波长范围内检测器是否灵敏、是否有足够用的动态范围。这些参数在同一商家的同一系列的检测器下都可能不一样,比如PMT和HyD都有不同的子类可选。在常规的可见荧光检测部分,一般来说,GaAsP和HyD系列灵敏度表现更好,量子效率可达到40~60%,但是动态范围比常规PMT稍差,量子效率仅为20~30%。图2 不同类型检测器在不同波长的量子效率和光子检测效率对比[2,3]面检测器的种类繁多,生物成像中常用的主要是CCD、EMCCD、前照式sCMOS和背照式sCMOS等相机。在不同波段的量子效率也是衡量这些相机检测灵敏性的重要参数,图中所示为不同灵敏度相机在相同曝光时间内所得图像对比。一般来说EMCCD和背照式sCMOS具有较高的灵敏性,我们一般选择大于95%的相机做高灵敏度荧光成像。图3 不同量子效率的相机在信号检测中的效果对比[4]3. 层切效果虽然客观存在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生物体都是三维的,但是生物学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薄切片中比厚样品中更容易看到其中的细致结构。切片机也是生物样品制备中常用的工具,经典的光学成像样品切片通常在100μm以下。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趋势要求生物学家研究的不仅仅是截面,更要研究三维的结构。但是这类要求对样品制备和成像技术而言都有相当大的挑战。 图4 光切片示意图[5]在生物研究中,大多数实际样品并不是只有稀疏的信号,样品中不同深度的信号经常对其他层的成像造成干扰,较强的自发荧光也会影响成像。光学切片是适当设计的显微镜可以在厚样品深处产生清晰焦平面图像的过程,光学科学家们设计了几种显微镜技术来提高光学切片的质量。这在一定程度减少了使用切片机等仪器进行薄切片的需要,从而使较厚样品的活细胞成像和获得更加完整的生物结构成为了现实。图5 不同光切片技术的实现方式对比在传统的宽场荧光显微镜成像过程中,光切片的效果主要受物镜的景深(焦深)和信号的密集程度影响。物镜景深由最近的聚焦物体平面到同时聚焦的最远平面的距离决定,也可以理解为物镜的z轴分辨率,由物镜的数值孔径决定。高数值孔径物镜比低数值孔径物镜具有更小的景深,即光切片层更薄。但是数值孔径大的物镜一般工作距离较小,即同类物镜的数值孔径越大,可观察样品厚度越薄但z轴分辨率越高(信号亮度也更亮)。另外,对于信号较密集厚样品而言,由于不同层信号的相互干扰,实际的可检测深度和层切效果会比理论值差一些。总之,宽场显微镜的层切厚度较厚,且容易受其他位置或层面的信号干扰。共聚焦显微镜通过用点光源和针孔的配合,将在物镜焦平面上方和下方的点处发生的与针孔不共焦的大量发射荧光挡掉,从而形成层切效果,再通过不断移动Z轴实现对样品的三维层切并通过三维重构获得样品精确的三维信息。共聚焦一般只能配置常规的物镜,无法使用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俱佳的特殊长工作距离物镜,成像深度和灵敏度无法兼顾。另外,共聚焦在折射率相对均一的样品中层切效果较好,在不均一样品中,针孔有时会去掉一些错误信息,从而使层切效果变差。双光子显微镜在光束最聚焦的地方,光子密度才足够高,从而可以使得荧光分子同时吸收2个光子,发射出一个较短波长的荧光。由于信号在在光密度不够高的地方不会被激发,所以双光子显微镜不需要针孔就可以实现层切效果。而这种层切效果受样品折射率影响相对共聚焦要小很多,适配样品更多。另外,大多数双光子的配置比较灵活,支持更好效果的长工作距离物镜,也更有利于这类成像的实现。如果不考虑扫描速度,双光子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之间的平衡是最佳的。图6 共聚焦和双光子显微镜在三维成像中的对比[6]光片显微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激发光照射方式,与传统显微镜不同,它的照明光是与检测光路垂直的片层光,只有焦平面被照亮,样品其他部分不受影响。光片显微镜的设计较为自由,支持成像效果好的长工作距离物镜和快速拍照的相机,可以进行非常理想的厚样品成像。但是目前光片显微镜的配套机械化部件还在起步阶段,无法很好的提供活细胞培养的条件和稳定的位置重现,大多数也不支持高通量、多条件的筛药培养容器。另外,每种光片适合的样品大小和分辨率范围都是相对固定的,没有通用型仪器,很有必要针对实际需求去做仪器选择。表3 常见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深度、速度和灵敏性对比总结和讨论其实,厚样品的概念是相对的。对于研究者而言,所有在所需分辨率的成像模式下(深度)看不到信号的样品都是厚样品。除了上述对绝对意义上的较大成像的方法之外,我们在实际研究中还有一些其他策略。比如,选择工作距离足够但分辨率和信号亮度略缺的传统长工作距离物镜进行荧光显微镜或者共聚焦成像,然后进行反卷积或者一定程度的图像深度学习处理,可以得到相对较为清晰的图像;而选择结构光照明或其他超高分辨率手段也是提高低数值孔径(通常具有更长工作距离)成像分辨率和层切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大样品成像中广泛应用(比如fMOST、Aptome等)。一旦可以检测到较深信号,研究者们通常希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大样品的三维结构成像。鉴于拍照速度,快速成像往往使用面检测器,而适合的面成像检测器往往需要灵敏的检测效率和快速的快门时间,因此大多数此类研究选择的是背照式、高灵敏度的sCMOS。而使用的仪器也以匹配sCMOS的转盘共聚焦和光片显微镜为主。另外,当相机快门速度足够的时候,用户也必须考虑样品的移动速度,在Z轴方向上选择压电陶瓷驱动是有必要的。而对于需要拼图的样品,机械控制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也及其重要。当然机械和环境控制的稳定性和拍照速度在大样品活细胞成像中也非常重要,目前很多应用还在摸索中。除了上述硬件选择之外,样品制备和数据处理也经常是大样品成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可以参考光片显微镜专家的文字部分。参考文献:1. https://www.microscopyu.com/microscopy-basics/image-brightness2. https://www.olympus-lifescience.com/zh/laser-scanning/fv3000/high-sensitivity-spectral-detector/3. Schweikhard V, Alvarez L A J, Steinmetz I, et al. The Power HyD family of detectors for confocal microscopy[J]. NATURE METHODS, 2020.4. http://www.photomet.com.cn/Prime_95B.html5. Jia Qian, Ming Lei*, Dan Dan, Baoli Yao, Xing Zhou, Yanlong Yang, Shaohui Yan, Junwei Min, Xianghua Yu, “Full-color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optical sectioning microscopy”, Scientific Reports, Vol. 5, pp. 14513-1-10, 2015.6. Dekkers J F, Alieva M, Wellens L M, et al. High-resolution 3D imaging of fixed and cleared organoids[J]. Nature protocols, 2019, 14(6): 1756-1771.关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于2016年建立,旨在建成国内设备先进、仪器使用率高和产出效率高的公共实验室。目前主要为上海科技大学及辐射范围内其他研究单位或高科技产业的科研技术工作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光学显微镜技术支撑服务,为广大用户提供生物成像相关的技术和软件培训等服务。平台已配备多台高级成像设备,主要包括Leica STED受激辐射超高分辨率显微镜、Zeiss LSM 980 Airyscan2超高分辨率显微镜、Zeiss Lattice SIM晶格结构光照明超高分辨率显微镜、Nikon CSUW1 SoRa转盘共聚焦显微镜、Zeiss Lightsheet光片显微镜、Olympus VS120快速切片扫描仪、Zeiss GeminiSEM460扫描电镜、连续超薄切片机等。本成像平台目前可提供多种成像技术,具体如下:(1)固定标本或活体的高分辨率光学成像或超高分辨率光学成像。(2)光切片成像、三维重建和拼图。(3)长时间活细胞、厚样品序列成像。(4)FRET、FRAP、FLIM、光激活和细胞内重要离子浓度检测等。(5)细胞团、单细胞及活细胞等微小样本的切割和捕获。(6)整张Slide彩色或荧光成像,并进行自动无缝式拼图。(7)配备ET-SE、ESB、aBSD和aSTEM检测器的发射扫描电镜成像。(8)图像处理和分析:反卷积、共定位分析、颗粒追踪和计数等。先进的平台需要先进的技术服务人员,分子影像平台的人员配置如下:李晓明博士,高级工程师,2013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研究生以来便专注于光学成像在生物中的应用。2016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并负责分子影像平台的组建工作,主要擅长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活细胞成像技术、高级图像分析等。杨紫薇博士,高级工程师,2017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熟练使用各种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全内反射显微镜、激光片层显微镜等高端成像设备。范承玉,工程师,2015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她熟练进行活细胞和大样品成像,擅长生物制图,为学院的论文配图提供了培训和支持。王瑞,工程师,2020年在上海科技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她熟练使用平台大多数仪器,在类器官成像领域经验丰富,也负责平台的电镜工作。图像处理软件培训照片点击进入话题 看更多技术分享
  • 2013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制药行业技术交流会(深圳站)邀请函
    尊敬的先生/女士: 应广大客户要求,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将于2013年7月10日在深圳圣廷苑酒店举办制药行业技术交流会。时值瑞士万通成立70周年之际, 此次将特别邀请瑞士万通中国区滴定水分产品经理龚雁女士、离子色谱产品经理李涛博士和近红外产品经理李晓云女士为大家介绍各自产品在制药行业的应用,解决 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Metrohm瑞士万通是当今唯一一家全方位涉足各类不同离子分析技术的公司,产品包括离子色谱仪、电位滴定仪、KF 微量水分滴定仪和伏安极谱痕量分析仪等。瑞士万通以自动电位滴定仪、KF 微量水分滴定仪、离子色谱仪、伏安极谱仪著称,技术领先世界。在万通,您可以获得大量分析离子的方法和技术。经过十几年耕耘,瑞士万通中国在国内已设立5 个办事处、4个应用实验室、4个联合实验室、5个维修中心。凭借70年的电化学分析技术的积累,我们将继续为全球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们的关注,我们将一如既往竭诚为您服务,并承诺为您提供全面和连续的支持,确保您对我们产品的满意度。欢迎您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时间: 2013-07-10(9:00 ~12:15) 会议地点: 深圳圣廷苑酒店四季厅(深圳福田区华强北路4002号) 主要内容: 瑞士万通在制药行业的全面解决方案 日程安排: 08:30-09:00 来宾签到,奉送资料 09:00-09:20 瑞士万通70周年庆典介绍 09:20-10:20 瑞士万通滴定水分仪产品在制药行业应用 10:20-10:40 茶歇 10:40-11:30 瑞士万通近红外产品在制药行业应用 11:30-12:15 瑞士万通离子色谱在制药行业应用 12:15-14:00 午餐 报名方式: 欲参加本次交流会的人员,请与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就近的联络处负责人联系。 深圳联系人:黄华 电话: 13600185600 邮箱:gz.huangh@metrohm.com.cn (如需停车证请在回执中注明) 为了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以及会议内容的安排,请仔细填写如下回执: 《邀请函》回执 来宾姓名: 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希望了解内容: 乘车路线: 地铁龙岗线华新站C口出即到。 瑞士万通中国市场部 2013-06-14
  • 瑞士万通中国武汉办2016近红外/手持拉曼用户体验会顺利召开
    瑞士万通2016近红外/手持拉曼用户体验会于2106年6月17日在武汉洪山宾馆顺利召开。会议共召集了湖北地区30多位客户参与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武汉办事处负责人钟雷经理主持,并做了瑞士万通的简介。 紧接着由瑞士万通中国区近红外产品经理王睿先生和瑞士万通中国区拉曼产品经理李晓云女士分别做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手持式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报告。 同时在现场还展出了XDS Smartprobe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和 Mira M-1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大部分用户亲手试用和体验两个产品,充分了解了这两个产品简单易用的特性。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NIRS XDS SmartProbe Analyzer仪器特性及优势? XDS NIR 技术确保使用简单和定标的无缝转移 ? 结实耐用的仓库或工厂用分析仪 ? 快速断开式探头,优化了固体和液体的测量 ? 无需样品制备,无需试剂,无任何废弃物 ? 面向集中数据库管理的网络分析仪 ? 热插拔模块——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更换,不会影响性能 Mira手持式拉曼光谱仪Mira 是新一代手持式高性能拉曼光谱仪,它可以快速无损的分析化工和制药行业的各种固体或液体样品。Mira使用传统的AA型电池供电,无论是在仓库,或者生产线,还是野外作业,当然还包括实验室,都可以即开即用。产品特点:~一键触发功能可以直接透过包装检测粉末、颗粒或者液体样品~样品可装入样品瓶,置入Mira的内部进行检测,无需准备激光防护措施。~快速响应,无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能够分析不均匀样品与温度敏感样品~通过海量数据库来鉴定未知样品~无论固体还是液体样品均可检测~可鉴定产品的真伪及纯度~可用于分析混合样品~操作安全。Mira的基本配置拥有1类激光防护等级,可以不增加任何防护措施。~自动校正功能保证仪器的出色性能。~大量的纯样品光谱。~所有光谱都经过验证。~可显示名称,化学文摘号,分子式,并给出详细的信息。~21个子库可为用户提供私人订制。~对未知样品提供最接近的鉴定结果。~高效的搜索算法可提供快速的数据库检索功能,让用户及时得到分析结果。~开放性谱库管理方式为用户设计自己的数据库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此外,Mira 光谱仪可以让用户在谱库中增加自己的光谱,以增强谱库的适用性。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将数据库转移到其它的Mira上使用。因此,用户就可以令谱库有效的应对各种特殊挑战
  • 瑞士万通举办2017制药行业用户技术交流会上海站
    2017年6月23日,为配合瑞士万通光谱产品线在制药行业重点推广campaign,瑞士万通中国在上海中兴和泰酒店进行了第三次技术交流会。会议主要内容为光谱分析技术在国内外药典中典型应用和药品检测分析技术动态,涉及产品包括近红外光谱仪,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全自动电位滴定仪等。本次会议实际到场人数为来自21家药企的近40位用户,取得圆满成功。 拉曼产品经理李晓云女士做分享 本次会议为用户分享了新版药典的改变、fda认证要求以及各条产品线针对制药行业的解决方案,并增加了与现场观众的互动环节,收到良好效果。 电位滴定+卡氏水分仪产品经理龚雁女士做分享 在本次会议上,我们也将手持式拉曼光谱仪产品mira m-3的试用活动与到场用户分享,收到众多反馈,后续将根据客户需求开展手持式拉曼光谱仪产品mira m-3的全国试用活动。 mira m-3,入厂原辅料鉴别的好帮手! 用于原料确认的新一代手持式拉曼光谱仪仅仅大过智能手机的 mira m-3是市场上快速紧凑的拉曼光谱仪之一。具有测量速度快、设计小巧和操作简便等特点。特点一:小巧——真正意义的单手操作mira m-3与智能手机大小相差无几,重量仅有752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单手操作,体积只有13.0厘米(高) × 8.5厘米(宽) × 4.0厘米(厚)。特点二:快速——数秒获取结果使用mira m-3数秒内便可获取准确结果。只需要几秒钟的光谱采集时间就可以得到明确的“通过”或“失败”的结果。 特点三:准确——逐格扫描技术逐格扫描技术的核心是激光束以圆周运动方式代替单点静态方式照射样品,从而获得的光谱信息是区域信息而非单点信息。采用逐格扫描技术获得的结果更可靠,尤其在分析不均匀样品时效果明显。同时仪器采用基于多元概率的算法确保原材料鉴别的准确性。该算法比传统的hqi光谱匹配算法更准确、更可靠。 特点四:便捷——原料确认简单化在采集样品前,嵌入式条形码扫描器通过扫描样品条形码,自动填入样品名称和全部信息。您可以在测量样品前通过嵌入式条形码扫描器扫描样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对应的样品名称和批次信息自动填入,省去手工输入的麻烦。 特点五:合规——确保符合法规要求mira m-3配备的mira cal软件带有多种特色功能,确保满足美国fda 21 cfr 11part对数据安全和审计跟踪的所有要求:多级别的访问权限,默认包括3个预定义的不同权限用户、可选密码时效等。审计追踪功能可以追溯在仪器上的所有操作。安全电子签名功能可将数据同步到电脑端的安全数据库。可一键生成包含所有必要信息(设备信息、参数和电子签名)的报告。 更多内容请查看:http://www.metrohm.com/zh-cn/products-overview/spectroscopy/mira-handheld-raman-spectrometer/
  • 59岁李晓红成为工程院历史最年轻院长,领衔新一届平均年龄小于60岁院领导层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6月1日,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于北京胜利闭幕。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矿山安全技术专家,59岁的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李晓红 /span 院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第五任院长,成为中国工程院自1994年成立以来首位小于60岁的院长。同日当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的还有,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陈左宁 /span (61岁)、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钟志华 /span (56岁)、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邓秀新 /span (57岁)、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何华武 /span (63岁)、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王辰 /span (56岁)。至此,由李晓红领衔的新一任中国工程院领导层正式就任,平均年龄小于60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院长-李晓红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width=" 150" height=" 203" title=" 李晓红.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20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0a2c2e56-d84f-436b-b4df-60a08e88ee39.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李晓红(1959.06- ),矿山安全技术专家。重庆人, 1993年12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重庆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煤矿灾害动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长期致力于水射流技术及其在煤矿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在煤层气开采及复杂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瓦斯灾害防治技术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曾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学术奖励,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副院长-陈左宁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50" height=" 211" title=" 陈左宁.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21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fecb32e-036d-45c2-bb67-d6a22ef83e8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陈左宁(1957.10- )(女)计算机工程技术专家,北京人。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硕士。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科学协术协会副主席。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长期致力于国产安全可控计算机系统软件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发,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系统软件和体系结构方向学科带头人。自1979年以来,先后参加或领导多台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工作,主持研制了多套国产大型系统软件项目,其中80年代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与UNIX系统完全兼容的并行操作系统,在并行处理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多次获其他等级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重要奖项。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strong 副院长-钟志华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50" height=" 210" title=" 钟志华.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21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efe9e93-95d0-4dd9-8782-672c7900807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钟志华(1962.07- )车辆工程专家。湖南湘阴人。1988年毕业于瑞典林雪平(Linkoping)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多年来一直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模块化轻量化汽车技术和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创新技术。在国内外主持过多项与上述研究方向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工程软件研发、制造工艺与装备研发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国家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重大研发项目,并提出了多项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发了多项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同时,也开展了多年的科技改革、科技管理和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部级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20多项。并获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副院长-邓秀新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50" height=" 192" title=" 邓秀新.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19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3bc77968-a3ff-4194-90fe-d240c0aca46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邓秀新(1961.11- )果树学专家。湖南宜章人。198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国际柑橘学会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民盟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常委,十二届中央副主席。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主要从事柑橘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研究。将细胞工程、分子标记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提高了柑橘育种效率,培育出多个柑橘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多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美国园艺学会杰出国际园艺学家称号。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副院长-何华武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50" height=" 211" title=" 何华武.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21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430bcf0c-da6e-4724-8451-77c009446fa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何华武(1955.08- )铁道工程专家。四川资阳人。1982年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一直从事铁路工程、运输技术工作和铁路科技研究与应用,是中国高铁技术主创人和主要实施推广人之一。主持并参加了中国高铁、铁路干线及复杂枢纽的勘察设计、系统集成、综合试验和运营验证的全过程,在高铁高平顺高稳定、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究与应用,构建现代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立中国高铁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持并参加研究多项重点国际项目系统解决方案,为推动中国高铁技术及装备“走出去”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詹天佑铁道科技奖以及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团队奖等奖项。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副院长-王辰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50" height=" 211" title=" 王辰.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21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947be969-2c8c-4e23-a23b-06198e06c3f4.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王辰(1962.08-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山东德州人。198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年于同校获医学博士学位。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长期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医院、中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临床、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烟草病学等领域的主要领军者与推动者之一。做出序贯机械通气、肺栓塞减量溶栓疗法、确证中药对流感疗效等多项创新并进入国际指南,指导改善临床实践。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 瑞士万通于BCEIA 2015发布5款新品 917水分仪全球首发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5年10月28日,瑞士万通在第十六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 2015)开幕第二天隆重召开多款新品发布会,分别是:917全自动卡氏库仑法水分测定仪、Mira手持式拉曼光谱仪、884全新一代伏安极谱仪、Autolab RRDE旋转环盘电极、2035工业在线成分分析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8675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e901d933-70da-4302-8b99-b0c36312f2d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发布会现场 /span /strong /span /p p   瑞士万通是一家专门提供全方位离子分析设备的仪器厂商,产品包括电位滴定仪、离子色谱仪、KF微量水分滴定仪、伏安极谱仪和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等。 /p p   发布会上,推出的第一款新品是Mira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并由拉曼产品高级客户主任李晓云女士对Mira手持式拉曼光谱仪的特点、性能优势等做了详细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8518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b6cea6b5-f568-4127-8f96-baab2bcded2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瑞士万通拉曼产品高级客户主任 李晓云 /strong /span /p p   据李晓云介绍,Mira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具有双核处理器以及ORS逐格扫描专利技术 可选785nm激光器或者1064nm激光器 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传统AA电池进行供电 坚固的铝合金结构设计 综合光谱库、适用性强、应用广泛 同时,体积小巧,可单手操作等特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8502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40f7755f-21ba-42dc-8cdd-5e70d4cbe45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Mira手持式拉曼光谱仪 /span /strong /p p   全球首发的917全自动卡氏库仑法水分测定仪为第二款亮相的新产品,由瑞士万通中国产品经理龚雁女士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8559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9fa9fda2-0867-486f-b3d3-873a5f954e8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瑞士万通中国产品经理 龚雁 /span /strong /p p   据龚雁介绍,917全自动卡氏库仑法水分测定仪具有体积小巧,系统整合度高的优点 不仅具有库仑法水分测定功能,同时还具有溴价溴指数测定功能 仪器内置吸排液装置,更换试剂零接触,使用更安全,更环保 无需手动操作,可自动感应样品进行滴定 另外,无需电脑即可生成、储存和传输防伪PDF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8465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a9387969-c7fb-430f-a2e7-0acbf2b2e7a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917全自动卡氏库仑法水分测定仪 /span /strong /span /p p   另外,瑞士万通中国产品经理雷涛介绍了第三款新品,Autolab RRDE旋转环盘电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8601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d64105d7-1af3-4d59-84b8-9e63aa14ac0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瑞士万通中国产品经理 雷涛 /span /strong /p p   据雷涛介绍,传统的RRDE需要定期更换碳刷并清洗旋转部件中的碳粉末,Autolab RRDE旋转环盘电极与之相比,具有免维护的特点 仪器全封闭设计 液态汞接触导电 优秀的信噪比,电流噪声小等特点 另外,转速高达0-10000rpm范围 并配有全自动NOVA控制软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8460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418b58d4-e982-4d50-9aea-d1b1bf5919e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Autolab RRDE旋转环盘电极 /span /strong /p p   第四款新品是884全新一代伏安极谱仪,瑞士万通中国战略发展总监助理陈朝晖针对产品的性能、特点、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8628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bf3d5571-05df-490a-9b55-2b9b236a725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瑞士万通中国战略发展总监助理 陈朝晖 /strong /span /p p   据陈朝晖介绍,884全新一代伏安极谱仪的设计结构紧凑,节省空间 测量头更换简单,具有最大的灵活性 兼具痕量分析和CVS测定功能 灵活定制多种自动化配置 可保证精确度和准确度的集成校准器 并拥有功能强大的viva软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8474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8016cea5-e799-4580-a05d-ac2f08f352f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884全新一代伏安极谱仪 /span /strong /p p   最后一款新产品是2035工业在线成分分析仪,由瑞士万通中国在线产品销售助理经理李玲玲对新产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8666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c6cec73a-c7e2-4d95-a768-a8b7100e2d3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瑞士万通中国在线产品销售助理经理 李玲玲 /span /strong /p p   据李玲玲介绍,2035工业在线成分分析仪采用模块化湿化学部件设计,使应用更加灵活 同时,可额外集成PH值、电导率等其他测量技术 满足IP66 / NEMA 4级别,可应用在极端环境 用户可以定制,操作界面良好 另外,可远程控制,使评估结果和检查诊断更加容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8495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4d4b6437-634b-4942-9505-3559d749e2c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2035工业在线成分分析仪 /span /strong /p p   另外,发布会现场还安排了答题有奖环节,众多观众纷纷参与,积极抢答。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撰稿:张葳 /p p br/ /p
  • 我国高精度平面刻划光栅已自主可控 国产光谱仪器研发迎来新时代——访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李晓天副研究员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作为光谱仪器的核心部件,光栅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针对我国机械刻划光栅的刻划面积及精度不足等问题,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不仅成功研制出大型高精度光栅刻划机,而且该刻划机已成功制作出刻划面积为400mm× 500mm的世界最大面积中阶梯光栅。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国光栅及光谱仪器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邀请到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晓天副研究员给大家分享其在光栅及光谱仪器研发过程中的经验。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5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6a4b4291-b891-4b13-b4aa-d667cb197457.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710094424.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0710094424.png" width=" 450" height=" 35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李晓天副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李晓天,博士生导师,九三社员,Opt. Express等10余个权威SCI期刊审稿专家。自2006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光电检测、衍射光栅及其在光谱技术领域应用研究等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空间外差拉曼方面的国内第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第一个面上项目,以及吉林省技术攻关项目等 作为分系统或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973课题、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等,曾获“航天科技四院杰出青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获授权发明专利28项,其中第一发明人12项 在Opt.Express等权威SCI/E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16篇。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奖、中科院新生奖等10余种奖励,其中一名学生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后公派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 /span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我国高精度平面刻划光栅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衍射光栅是最重要的一类光学色散元件,它是绝大多数光谱仪器的核心器件,其精度高低直接决定光谱仪器性能的优劣。按制作方法, 衍射光栅可分为机械刻划光栅、离子束刻蚀-全息光栅、体全息光栅等。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各类光栅制作技术均有显著提升,与国外最高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机械刻划光栅制作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机械刻划光栅的性能主要由光栅刻划机的运行精度决定。据李晓天介绍,光栅刻划机是制作光栅的母机,机械刻划光栅主要是通过光栅刻划机的金刚石刻刀在光栅基底的膜层上挤压成形出一系列具有一定规则形状和间距的刻槽,在此期间,刻划机的基底工作台要不断进行精密进给运动,而金刚石刻划刀要不断进行往复运动,光栅刻划的定位精度要达到纳米量级。因此部件的加工装调精度要求极高,运行保障环境要求也极为苛刻,光栅刻划机也被誉为“精密机械之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李晓天开展的光栅研究主要是针对机械刻划光栅,采访中他给大家详细介绍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据介绍,李晓天通过仿真分析和科研经验等,指出国产光栅刻划机刻划系统结构不够稳定是导致刻划出的光栅杂散光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终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据此,他在导师唐玉国研究员等前辈的悉心指导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光栅刻划系统误差修正技术研究,最终使得刻划出的光栅杂散光从10 sup -3 /sup 量级降低至可达10 sup -5 /sup 量级,此外他还开展了衍射波前主动补偿、光栅性能实时检测技术等研究工作,有效提高了光栅刻划机及刻划光栅的性能。目前,李晓天及其所在的大光栅团队已研制出高精度大光栅刻划机1台,主要性能指标为:最大刻划面积:400mm× 500mm;最高刻槽密度:6000线/mm;仪器运行的短期定位误差:≤3.0nm(1σ),并已成功制作出刻划面积为400mm× 500mm的世界最大面积中阶梯光栅,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相关成果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谈到其开展的光栅相关工作,李晓天自豪的说,“就光栅定制而言,我们光栅产品价格要比国外产品低的多,国内的一些企业获得信息后,原本计划在国外采购的光栅也改为从我们单位定制采购了。”据悉,长春光机所的刻划光栅产品已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公司、浙江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等单位研制的光谱仪器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其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将他们研制的红外中阶梯光栅与美国Bach公司制作的194线/mm中阶梯光栅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该光栅性能优于美国Bach公司产品,其中TM波的光栅衍射效率高出约20%左右;北京博晖创新光电公司将长春光机所的光栅产品与其购买的一块国外产品进行了对比,发现长春光机所的光栅产品性能更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以光栅自主创新促进光谱仪器进步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亟待提升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作为光谱仪器的核心部件,光栅技术的深入对光谱仪器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完成了光栅刻划机研制之后,李晓天的研究重心转向光栅应用技术,其曾参与了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光栅杂散光测量仪、傅立叶变换型光栅衍射效率测量仪和成像光谱仪等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几年,他开始了拉曼光谱技术的研究工作。对此,李晓天表示说,由于拉曼光谱不怕水,可以在水溶液或者水环境中实现物质的检测,做完拉曼光谱仪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以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将其应用到生物医学、星际探测等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现有的拉曼光谱技术,如色散型拉曼光谱仪因存在入射狭缝,导致其在高光通量、高分辨率、宽波段、无运动部件等性能方面难以兼顾。为解决以上影响拉曼光谱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李晓天从2015年开始研发可兼具高光通量、高分辨率等以上性能的新型空间外差拉曼光谱仪,并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获批了空间外差拉曼光谱方面的国内第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第一个面上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1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0dc5b33a-9e92-4c9a-8052-ddb610c8743b.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710094022.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0710094022.png" width=" 600" height=" 31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拼接光栅型空间外差拉曼光谱仪原理样机(左)及硫磺样品的外差拉曼干涉图(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据介绍,空间外差拉曼光谱仪无入射狭缝,且整个仪器没有运动部件。通过探测器单次测量及分析,即可获得全波段的待测物拉曼光谱信息。而且仪器结构紧凑,其除探测器以外的核心光学模块的尺寸可以做到15cm× 15cm以内,因此仪器可兼具高光通量、高分辨率、宽波段、无运动部件等性能。空间外差拉曼光谱仪将在待测物拉曼信号较弱、有限载荷使用条件以及待测环境条件恶劣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外在透射拉曼光谱领域也可以发挥其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拉曼光谱仪研究过程中,李晓天提出光栅拼接型空间外差拉曼及LIPS光谱仪、中阶梯光栅型空间外差拉曼光谱仪和空间外差型太赫兹拉曼光谱仪等新型仪器结构,并带领团队突破关键理论与技术,设计出具有棱镜视场展宽能力的高光通量空间外差拉曼仪器原理样机,其测得的硫磺等样品信号强度可达同等分辨率和测量波段范围的传统色散型仪器的100倍;给出基于三阶极小值和多子区间分割的光谱背景扣除算法,可有效解决背景光干扰等对拉曼光谱测量的影响 提出通过光阑和光学陷阱等抑制仪器杂散光的方法;提出基于中阶梯光栅多级次锥面衍射的空间外差拉曼光谱仪结构等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近几年,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和院校纷纷开展了拉曼光谱仪器研发工作,使得我国拉曼光谱仪研发力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整体来说与国际最高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较低。对此,李晓天分析到,光栅等拉曼光谱仪的核心光学元件在国产拉曼光谱仪中的国产化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我国光栅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在近几年发生的,目前国内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大多还不清楚国内的机械刻划光栅水平已得到显著改善且定制价格远低于国外产品这一事实。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拉曼光谱仪产品中的光栅国产化率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外,李晓天也提到,除了光栅以外,拉曼滤光片也是仪器的核心元件,特别是低波数拉曼滤光片尚未实现高性能产品国产化,制约着相应仪器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产光栅及光谱仪发展展望: 一代光栅对应着一代光谱仪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从核心部件到仪器整机,李晓天在光学仪器研发领域已经工作了10余年。据悉,未来他还将继续开展新型高端光栅光谱仪研究工作,在高分辨率、高通量、高灵敏度光谱仪器研制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不仅如此,他还计划尝试开展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采访中,李晓天指出,目前国内的光栅刻划机只能刻划平面光栅,但是国内外市场对凹面光栅和凸面光栅等非平面光栅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若能采用光栅刻划机进行非平面光栅研制,将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非平面光栅的衍射效率等性能难以满足诸多领域使用需求的难题,所以希望国家或地方政府可以对非平面光栅刻划机的研制进行专项资金投入。再者,国内外天文望远等领域对更大面积光栅仍有使用需求,不过如果直接研制可以刻划更大面积光栅的刻划机,对机械和精密控制等技术具有更高需求,需要的资金投入也较多,因此发展投入相对较低的大光栅拼接复制技术也是未来光栅技术的重要方向。此外,超环面光栅、大面积体全息光栅等其它光栅技术也应该开展深入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对于我国光谱仪器研发的现状,李晓天分析到,衍射光栅是光栅光谱仪器的核心元件,在仪器研发中意义重大。但是现在国内大多数仪器厂家和单位在进行光谱仪器设计时,往往先在现有产品中选择一个测量波段等指标相对适合的光栅产品,然后根据该光栅参数进行仪器设计,这将导致仪器设计存在一定局限性。李晓天指出,大家应充分发挥光栅在光谱仪器研制中的重要作用,如根据仪器光路结构,去优化光栅参数再去定制该光栅,将大大提高仪器性能。一代光栅对应着一代光谱仪,若能进一步提出新的光栅设计参数或者新的光栅类型,则有望产生新一代光谱仪器!以新型的中阶梯光栅、离子束-刻蚀全息光栅、体全息光栅、超环面光栅、各类其它非球面光栅以及特殊类型光栅为核心元件的光谱仪器将逐步登上我国的历史舞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对于大家关注的科研成果转化问题,李晓天也谈到,我国在光谱仪器研发方面已具有多年的经验积累,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脱节,也就是说科研院所把光谱仪器研发后,并没有与企业形成较好的对接。不过,他也提到,目前国家已经形成一些激励政策,相信未来科研院所和企业会形成的良好合作模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附注:李晓天副研究员课题组隶属于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为国家光栅工程中心),该中心拥有60年以上的光栅研制及光谱仪器研发经验,具有完善的光栅制造设备、丰富的光学设计及精密装调技术、光谱仪标定设备、精密微动工作台、精密光学检测仪器、光学系统计算辅助装调设备等,具有自主研制高刻线密度光栅、中阶梯光栅和多种全息光栅等能力。先后研制出中型和大型摄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大型真空紫外单色器、空间太阳紫外光谱辐照监视器、可见和红外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凸面光栅光谱仪、微型生化分析仪、近红外水分分析仪、近红外粮食成分分析仪、荧光在线水中油测试仪等仪器。 /span /p
  • 我国首个《拉曼光谱仪通用规范》发布 12月1日正式实施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38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修改单。其中,《拉曼光谱仪通用规范》(GB/T 40219-2021)是首次制定,2021年12月1日实施。  《拉曼光谱仪通用规范》标准规定了拉曼光谱仪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采用激光为激发光源的拉曼光谱仪,其他光源的仪器可参考执行。据悉,本标准的制定将结束国内外没有拉曼光谱仪标准的历史,其发布实施不仅规范了拉曼光谱仪生产厂家的生产检验标准,使得进入市场的产品品质更有保障,促进国内拉曼光谱仪产业更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与国际同类产品的整体竞争水平。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分析仪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 SAC/TC124/SC6)归口管理,主要起草单位为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厦门大学 、厦门市普识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师范大学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华泰诺安探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如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福州云石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华夏科创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同创海诚科技有限公司 、屹谱仪器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劢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济宁市计量测试所 、浙江谱创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包括罗峰 、黄伟 、刘国坤 、曾勇明 、陈荣 、王红球 、张恒 、熊胜军 、吴红 、刘玉龙 、刘鸿飞 、任斌 、韩汐 、高学军 、于永爱 、张海蓉 、卓晓丹 、李征 、蒋磊 、罗荷州 、张新民 、黄正义 、杜继东 、李晓云 、孙文 、阳杰 、陈曦 、耿莹莹 、郑金 。  标准先行,规范引领。对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而言,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和推行对仪器技术及分析方法的市场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就拉曼光谱而言,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据不完全统计(以“拉曼”为关键词搜索),目前拉曼光谱相关的国家标准共计有10项(其中2项即将实施),行业标准8项,地方标准4项。一方面,相关仪器标准的发布规范了拉曼光谱仪的统一评价标准,如《拉曼光谱仪通用规范》(GB/T 40219-2021)、《便携式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仪技术要求》(DB35/T 1564-2016)等 另一方面,随着应用方向的探索,一系列相关的应用标准相继出炉,如《纳米技术 石墨烯相关二维材料的层数测量 拉曼光谱法》(GB/T 40069-2021)等 除此之外,相关的团体标准也在建设中,如《珠宝玉石鉴定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T∕CAQI 133-2020)、《激光拉曼珠宝玉石检测仪》(T/CIS17001-2016),以及以拉曼光谱为主要检测分析手段的翡翠鉴定团体标准《样品鉴定翡翠》(T/GYSP 5—2018)等。    随着光源技术和纳米增强基质的发展与应用,基于拉曼光谱的检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科学、公共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定性定量分析,成为检测市场的一个热点。不过,相对于拉曼光谱仪目前的应用领域和未来亟待拓展的应用方向,相关的标准还不够。现阶段,拉曼光谱仪,特别是手持/便携拉曼光谱在应用拓展方面正在寻求新的应用“爆发点”,而标准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仪器的推广应用。业内人士期待:未来标准的完善能给这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 清华大学李晓雁教授课题组《Small》:混合多层级点阵材料的构筑设计与力学性能
    自然界中的许多轻质生物材料同时具有多种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高模量、高强度、高断裂韧性和损伤容限等。研究表明,这些生物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与其多层级的结构密切相关。近些年,多层级的设计策略被成功地应用到三维力学超材料的构筑设计和制备中,但是目前这些三维多层级力学超材料主要是采用桁架作为材料的基本单元。另一方面,在许多无法事先判断载荷方向的应用场景下,人们往往期望结构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原因在于各向异性较强的结构可能仅在某一方向或某些方向上承载能力较强,而在其他方向的载荷作用下则很容易失效。因此,对于多层级点阵材料而言,研究其各向异性的程度并设计出各向同性的多层级点阵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清华大学李晓雁教授课题组采用桁架和平板单胞作为基本单元构筑设计了多种新型的混合多层级点阵结构(图1),并采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设备(microArch S240,摩方精密BMF)制备了相应的多层级微米点阵材料。有限元模拟表明,通过在不同层级上选取合适的单胞结构,混合多层级点阵可以达到期望的弹性各向同性,并且具有比已有的自相似octet桁架多层级点阵更高的模量(图2)。对制备的不同取向的多层级微米点阵材料的原位力学测试表明,相比于各向异性的自相似octet桁架多层级微米点阵,混合多层级微米点阵在相同相对密度下具有更高的杨氏模量和压缩强度,并且可以更接近弹性各向同性,与有限元预测的结果一致(图3)。对于表现出弹性各向同性的ISO-COP混合多层级点阵材料,研究团队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其杨氏模量及失效模式与各层级结构几何参数的依赖关系,并给出了其失效模式相图(图4),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多层级结构各层级之间力学性能的传递关系并据此进行结构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相比于单一层级的平板点阵,桁架-平板混合多层级点阵具有密度更低、易于制备的优点;并且这种混合多层级的设计策略可以扩展至不同尺度和不同组分材料,在构筑轻质且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新型结构材料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图1. 混合多层级点阵材料的构筑设计 图2. 多层级点阵结构的有限元模拟结果。(a-b)单轴压缩和剪切变形下的应力分布;(c-d)不同结构杨氏模量及各向异性度随相对密度的变化;(e-f)不同方向的杨氏模量 图3. 不同取向的多层级微米点阵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4. ISO-COP混合多层级微米点阵材料杨氏模量及失效模式的理论预测
  • 擘画未来,引领半导体分析测试技术的创新浪潮——访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晓旻
    在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中,芯片分析测试实验室扮演着核心角色,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确保产品质量,并推动技术突破。据悉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半导体检测产业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而精确的检测分析为集成电路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关键数据和质量保证,其作用在行业竞争力和产业升级中日益凸显。近日,我要测网采访到了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科纳米”)董事长、总经理李晓旻先生,他与我们分享了实验室从早期光学显微镜到现代纳米级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行业现状和未来前景的深刻见解。专访开始,李晓旻先生带我们穿越时光,回顾了芯片测试实验室的发展历程。自集成电路产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以来,分析测试实验室便与之相伴相生。“最初,我们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芯片内部结构。” 他回忆道。伴随着技术的进步,经历了从光学显微镜到现代纳米级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如今,随着芯片制造技艺的不断升级,胜科纳米正采用更为先进的设备,应对纳米级芯片分析测试的挑战。“芯”片医院:精益求精,研发驱动与业务创新并行胜科纳米从起初仅一人和两万块钱起步,历经20余年,发展成为在行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这一路走来,离不开创始人的个人坚持,更关键的是持续投入研发与创新。 李晓旻先生在采访中表示“胜科纳米是一家专注于做芯片失效分析和材料分析的第三方实验室,在分析测试行业赛道上我们非常的聚焦,不轻易跨界。”他表示要敬畏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坚持做中立的第三方实验室,深度参与全产业链的生产和研发,才能拥有俯视产业链的视角。即使在2023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下滑的情况下,胜科纳米的成绩依然亮眼。胜科纳米以创新为动力,从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发力,在“内卷”的行业中脱颖而出,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独立实验室:引领行业理念,塑造行业未来2010年,李晓旻先生提出了独立第三方实验室的商业理念,如今这一理念已被全球2000多家上下游企业所接受,涵盖原材料、设备、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分立器件、终端产品等全产业链企业。李晓旻先生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胜科纳米的发展历程,从提出Labless 商业模式(无厂内实验室运营)开始,胜科纳米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前沿的商业理念,展现出对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引领地位。“我们依靠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来推动行业发展。”李晓旻先生强调。胜科纳米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其投入比率维持在10%到15%的高位,在多个技术领域的创新中占据了领先地位。胜科纳米专家团队和工程分析人员均拥有多年海内外业界经历,对于工艺流程和分析试验设计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公司累计在国际顶级会议与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40余项(还有20余项专利在申请中),软件著作权登记14件,拥有自主研发的材料分析、失效分析和可靠性分析技术近百余项。胜科纳米在多个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都彰显了公司对技术革新的不懈追求。半导体学院:教育与产业融合,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人才已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构建一支具备专业技能、高效执行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对于企业的持续成长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胜科纳米坚持建设和培养团队,注重对行业人才的培养,依靠20年的技术积淀和教材积累,具备了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至今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今年,胜科纳米半导体学院携手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共同打造了科技与设计理学硕士(集成电路设计、失效分析与可靠性分析))项目,专注于培养半导体行业的实战型人才。这一项目不仅是胜科纳米人才培育战略布局的典型代表,更是其在半导体行业中卓越贡献的体现。胜科纳米半导体学院的教育理念强调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旨在培育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半导体行业的实战型紧缺人才。面对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胜科纳米半导体学院为推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开创了新的合作模式,展现了其对社会责任和教育支持的坚定承诺!胜科纳米:前瞻布局迎发展,自主创新铸未来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胜科纳米采取了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李晓旻先生指出,“尽管早期投资强度大,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这一商业模式,创造了巨大的增量市场,深圳子公司的成立,正是胜科纳米响应国家政策、满足本地产业生态需求的战略举措。”随着集成电路向更小尺寸和三维结构发展,检测精度、速度和三维检测需求日益增长。这不仅推动了检测设备的技术革新和价值提升,也加速了设备的迭代升级。特别是人工智能算法的集成应用,使得芯片缺陷检测高度自动化,显著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胜科纳米早在2017年就参与了人工智能芯片的先进封装技术开发,李晓旻先生表示:“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并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深入布局。”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确保技术领先和产品创新。2023年,胜科纳米在资本市场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提交了IPO申请,正稳步推进中,显示出了业界对其行业地位和发展态势的认可。2023年首届“半导体未来之路:第三方分析检测生态圈战略大会”的成功举办,迅速成为了业界热议的焦点。作为大会的主办方,李晓旻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宣布,备受期待的第二届大会已定于2024年7月25日在苏州隆重举行,他表示本届会议承继“追求卓越、规格高端”的办会理念,届时将有众多包括全球半导体科技领域的顶尖学者、产业链上下游的领军企业决策者参与,聚焦于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为参与企业提供一个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标准化进程、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的绝佳平台。胜科纳米期望通过此次会议推动行业共识,引导行业有序发展,欢迎行业同仁积极参与,共商共议论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市场的趋势及产业机会。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市场专业化分工趋势的不断发展,技术迭代加速,半导体企业对制造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容错率越来越低。这种情况下,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了专业、高效、中立的第三方检测分析实验室市场的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支持Labless商业模式的应用。胜科纳米的专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正在引领半导体检测分析行业朝着更为璀璨的未来阔步前行,为全球客户呈上更高品质的服务。让我们一同翘首以待半导体检测分析行业传来更多的佳音。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晓旻嘉宾简介李晓旻,北京大学学士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微电子专业),现任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目前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并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及合著书籍2本。2001年就职于新加坡科研院,2004年创立胜科纳米(新加坡)有限公司,2012年创办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是行业内知名的半导体芯片分析测试服务平台和辅助研发中心。他提出Labless新概念,将产业链中的“必要非核心”研发环节从行业中剥离,成为全新的独立行业赛道。 新加坡资深新闻工作者郑明杉最新著作《头家青春梦》中将李晓旻作为半世纪以来影响行业格局的著名企业家的故事收录其中。2021年5月荣登新加坡《时代财智》5月刊,成为该刊物创刊以来最年轻的封面人物,获得了业界的赞赏和高度认可。关于胜科纳米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成立于苏州工业园区,主要从事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服务,致力于打造专业高效的一站式检测分析平台,为半导体产业链客户提供失效分析、材料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检测分析服务。公司通过专业精准的检测分析服务,判断客户产品设计或工艺中的缺陷,助力客户提升产品良率与性能,成为半导体领域研发制造和品质监控的关键技术支撑平台,承担辅助客户研发的重要角色。凭借多元化的检测分析项目与专业精准的诊断能力,公司被形象地喻为“芯片全科医院”。胜科纳米服务全球累计2000余家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包括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器件、传感器、显示面板等诸多领域,公司提供的专业诊断测试可以加速客户的研发进程,预测和迅速锁定产品设计或工艺中的瑕疵问题,快速提升产品性能指标。胜科纳米拥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南京、福建、深圳、青岛、北京子公司,现在正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约7万平米的总部基地预计2024年下半年建成。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