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李攻科

仪器信息网李攻科专题为您整合李攻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李攻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李攻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李攻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李攻科话题讨论。

李攻科相关的资讯

  • 李攻科、李灵军等荣获“5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分析科学家”
    p   近日,英国“the analytical scientist”(分析科学家)网站公布了2016年“the Top 50 most influential women in the analytical sciences”(5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分析科学家),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李攻科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药物科学和化学系李灵军教授等来自世界各地的50位女分析科学家荣誉获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74px height: 60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a70045f3-eb75-4612-80f7-1c6f616234a9.jpg" title=" " height=" 603"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74" / /p p   据悉, 2015年5月份, 李攻科教授荣获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首次颁发的“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同时获奖的还有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董绍俊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杨秀荣院士等14位女性分析化学学者。此次李攻科教授再次入选“the Top 50 most influential women in the analytical sciences”,可谓更进一步为中国女科学家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荣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94edfa11-fb77-49c3-bce5-20eeb23840b3.jpg" title=" 0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李攻科教授获选图片 /strong /p p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 nbsp & nbsp /strong strong & nbsp /strong /span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8, 146, 60)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8, 146, 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李攻科教授获选介绍: /strong /span /span /p p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strong strong 兴趣 /strong :凭借色谱和光谱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我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现代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复杂系统,特别是食品,环境和生物样品的痕量分析的应用。我也研究天然产物的制备规模分离方法。最近,我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成像分析非常感兴趣。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重要时刻 /strong :在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我开始从原子光谱分析向色谱分析的研究领域变化,然后建立我的分离和分析复杂系统研究小组。 br/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预测 /strong :原位、体内和在线样品制备技术是一个有前景的领域;与纳米技术和拉曼成像结合的矫正术将会快速发展;现场分析的研究将倍受关注;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将更加集中于复杂样品的分析。 strong ” /strong /p p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同样,作为华裔女科学家,李灵军教授于2014年在美国质谱年会(ASMS 2014)召开期间,获得了美国质谱学会2014年BiemannMedal奖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612/133641.shtml" 【详情】 /a 。2011年3月份,还获得2011年匹兹堡会议成就奖等荣誉奖项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311/057549.shtml" 【详情】 /a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c0dadb7f-47eb-4eab-94ed-440cd3d65a9c.jpg" title=" 00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灵军教授获选图片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span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8, 146, 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李灵军教授获选介绍: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strong strong 兴趣: /strong 我最热衷于开发新型分析工具和策略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生物问题。我们很高兴开发一套用于发现神经肽功能的多功能质谱工具,并使用这些技术来提高我们对大脑工作原理的理解。最近,我们正致力于开发用于定量MS分析和系统生物学中高通量测量的新型化学标签。我也热爱培训和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并帮助他们过渡到成功的职业生涯的这个过程。 br/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重要时刻: /strong 在我的研究生涯中,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特别是当我们发现以前没有报告过的神经肽,并解密他们的功能时。从美国质谱学会获得着名的Biemann奖章,并向数千名同事和朋友提供颁奖讲座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另一个关键时刻,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所有这些在我个人职业阶段类似的精彩时刻都为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br/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预测: /strong 我期望看到单细胞组学技术进一步成熟和发展,从而在面对健康和疾病问题时,对细胞生物化学变化实现实时的原位测量。这种技术也将大大加快我们对个性化精密医学的步伐。 strong ” /strong /span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8, 146, 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8, 146, 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hr/ p br/ /p p strong 以下为获选的完整名单(排序不分先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299af073-a9ab-4fdb-b973-bfd66f207294.jpg"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5c71886e-07b7-492c-b892-dd91e3519e70.jpg" title=" 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989d3713-3c5c-4714-9878-950fffb9064f.jpg" style=" " title=" 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ec809fef-3800-4877-8cca-833dbc366a26.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730094b8-1892-4eda-8ca7-f8ba49dd07fe.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314da5e2-dad3-4a01-a064-2ccf86ebb09d.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8c96c337-5582-44a2-bd3c-39f193139305.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ef76aaef-4cd2-4c99-8a05-f354cafa0c9a.jpg" style=" " title=" 5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e330ac28-5eb0-45e6-8bcb-c8c8e6e75c38.jpg" style=" "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3b7ee768-535f-47da-a1cf-4861af4d4e80.jpg" style=" "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1a763867-bc9f-4d92-ae60-cb0a135be0f3.jpg" style=" " title=" 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ff4bbc68-0847-4cc8-b56a-2cdb900efbb5.jpg" style=" " title=" 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b246810c-96ac-47f1-9cd6-a31b59ba4199.jpg" style=" " title=" 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2a664c59-a94c-43c4-95b9-adb8e11d3d3f.jpg" style=" " title=" 12.jpg" / /p
  • 李攻科:食品与药品安全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2012广州国际分析测试与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 2012)于2012年5月30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展会以“科技驱动,创见未来”为主题,携手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地区的500多家参展企业,共同展示来自分析测试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创新产品。   在中国(广州)分析测试论坛上,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李攻科教授做了题为《食品与药品安全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的报告。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李攻科教授   李攻科教授介绍说,样品前处理时间消耗占整个样品分析时间消耗的61%,误差来源占整个样品误差来源的30%,样品前处理已成为复杂体系分析瓶颈问题。由于样品前处理在样品分析中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样品前处理技术,因此,2011年在杭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专门成立了样品制备专业委员会。在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学术研究上,2001-2011年国际上相关的SCI文章发表数量呈线性递增,其中微波辅助萃取技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增速迅猛。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在十年前主要应用在环境领域,而近年来主要应用在中草药研究和食品领域。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发展概况   报告中,李攻科教授重点介绍了分子印迹微萃取、石墨烯微萃取及微波辅助萃取三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分子印迹微萃取技术   李攻科教授介绍说,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础上用不同的合成方法或固载形式可以做成SPME探针、磁性微球、吸附萃取搅拌棒等及应用于在线的分离和分析。李教授通过对莠去津、吲哚—3—乙酸等磁性分子印迹微球及应用的实例,证实在磁性微球制备过程中采用微波辅助技术,大大缩短了磁性微球的制备时间;而吸附萃取搅拌棒边搅拌边吸附,与SPME探针相比,具有吸附容量大等优点,但是萃取和解析时间长,且需要专门的解析仪器;将印迹材料结合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流路中,可以进行在线的分离和分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石墨烯微萃取技术   据李攻科教授介绍,石墨烯在修饰电极、质谱、光谱等分析化学领域都有应用,在修饰电极方面应用最多。李教授将石墨烯作为SPME探针涂层材料,发现这种探针对多酚芳烃有很好的萃取效果。用石墨烯与氧化锌(ZnO)结合做成图层材料,石墨烯起到将氧化锌(ZnO)均匀分散的作用。通过对蒜类样品的萃取实验发现,这种图层材料对含硫化合物有很好的选择性。同样道理,在空心菜和土壤的试验中发现,MOF—199/氧化石墨烯SPME图层则对有机氯农药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在食品药物分析中应用   李攻科教授在介绍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之前,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我们在做鱼的过程中,会放入姜去鱼的腥味,腥味没有了,再去掉姜,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微波辅助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就起到了姜的作用。李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应用微波辅助的低温萃取技术在热敏性及易氧化物质的萃取上有很好的应用,微波超声辅助在固液固分散萃取上有良好的表现,微波辅助索氏固相萃取使萃取和净化分步完成。
  • 2021最具影响力分析科学家公布:李攻科、许国旺、李灵军、李绍平、陈义5位中国学者当选
    近日,英国The Analytical Scientist杂志202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位分析科学家”榜单出炉。  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威斯康星大学李灵军教授、澳门大学李绍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义研究员5位中国学者入选。华人学者中,威斯康星大学葛瑛教授,Genentech的Kelly Zhang也再度入选。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威斯康星大学李灵军教授澳门大学李绍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义研究员  202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位分析科学家”完整榜单:
  • 李攻科教授:复杂体系痕量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4月13日-16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本届年会恰逢中国化学会八十华诞,受到国际国内化学界同行高度重视,来自国内国际的包括50位两院院士和第三世界院士在内的4000多名化学界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在大会组织的分析化学学术分会中,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李攻科教授做了题为《复杂体系痕量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的报告。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李攻科教授   李攻科教授介绍说在样品分析过程当中,样品前处理时间占整个分析过程的61%,数据处理与报告占27%,样品采集和分析测定时间各占6% 而整个分析过程当中的误差来源的前两位是样品前处理占30%,操作者占19%,另外污染、样品引入、分析测定、数据处理、仪器、校正等引入的误差均在10%以下。由此可见,样品前处理已成为复杂体系分析的瓶颈问题。   2001-2011年有关样品前处理技术的SCI文章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的800余篇文章增长到2011年的1600余篇。其中各种微萃取技术的论文数量从高到低为:固相微萃取、磁性微球、液相微萃取、搅拌棒萃取技术等。从2001年到2011年,固相萃取技术的论文数量增长平缓,液相微萃取和磁性微球技术论文数量增长较快。   分子印迹微萃取在复杂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李攻科教授介绍说分子印迹聚合物兼备了生物识别体系和化学识别体系的优点,能从复杂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富集印迹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适合用作“分离介质”,在复杂样品前处理领域中具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从2001年-2011年,有关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论文数量也是呈上升趋势,并且从2007年-2011年每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分子印迹微萃取技术的核心是纤维涂层材料的研发,李攻科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课题组的一些研究成果,如研发扑草净、四环素、心得安、雌二醇、2,2-联吡啶分子印迹探针的涂层,并且在大豆、玉米、血液、尿液等复杂样品分析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研发莠去津、生长素、莱克多巴胺和β-谷甾醇磁性分子印迹微球,结合了磁性分离和分子印迹技术各自的优点,具有效率高、选择性好、实现动态萃取等优点。进行了样品分析,实验结果良好 研发特丁津、磺胺二甲啊嘧啶、莱克多巴胺等分子印迹萃取搅拌棒涂层,搅拌棒通过化学键合作用涂渍的分子印迹涂层非常牢固,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使用40-50次后涂层表面保持完好,萃取性能没有明显改变。   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在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另外,李攻科教授还介绍了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情况,从论文数量来看,微波萃取技术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从应用领域来看,2001年微波萃取技术主要用在环境领域,占53.57%,而到2011年, 固相微萃取技术主要用于中草药及其他天然产物的分析,占37.69%,其次是食品分析,环境居第三位。   李攻科教授介绍了课题组正在研究的微波辅助低温萃取技术,在低温真空环境中结合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可避免热敏性及易氧化物质的降解和氧化,使溶剂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持回流状态萃取目标物,促进溶剂和样品充分接触,提高目标物萃取率。适合于食品药物中热敏性、易氧化物质的萃取。   微波超声辅助固液固分散萃取联用技术:目标物和干扰组分在复合场的作用下同时进入萃取溶剂,干扰组分被分散吸附剂吸附,目标物则留在萃取溶剂中,分散吸附剂应有充分的活性以保留萃取液中的杂质,同时能够使目标物被洗脱。   微波辅助索氏固相萃取技术,溶剂被微波加热并回流,样品中的目标物和干扰组分同时进入萃取溶剂,干扰组分被固相吸附剂吸附,目标物则保留在萃取溶剂中。该技术集萃取、净化为一体,可分析西洋参中的农残,可拓展至其他复杂样品中极性目标物分析。
  • 李攻科谈样品前处理——中国化学会第24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专家致辞
    中国化学会第24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将于2023年10月9-11日在大连召开。百余位专家报告,近百个口头报告,三十余个青年报告,五十余家展商活动,给科研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和交流机会。会前,我们特别采访了我国知名色谱领域专家,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就样品前处理技术在色谱分析及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等话题展开讨论。更多信息详见会议三轮通知:金秋十月 相聚大连!中国化学会第24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 (第三轮通知)。
  • 教育部“国优计划”:理工科高校与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教师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名单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在总结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优计划”)首批试点经验基础上,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公布了第二批试点高校名单,包括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2所香港地区高校。从2024年起,第二批试点高校通过推免或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进行招生,重点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通知》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支持“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工作,每省份推荐不少于5所省域内优质中小学作为“国优计划”教育实践学校。要求试点高校加强“国优计划”统筹领导,完善招录考核流程,切实遴选有志从教且适合从教的学生攻读,并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与教育家精神引领,重视人工智能、交叉学科、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相关课程建设,注重教育与理工农医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通知》鼓励试点高校整合优质资源,推动理工科高校与高水平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科学类课程教师。特别提出鼓励内地与香港“国优计划”研究生跨校学习、交流,重点支持内地“国优计划”研究生赴香港学习教师教育课程,在香港进行教育实践。同时明确了跨校联合培养和双研究生学位授予的具体要求。《通知》强调要畅通学生从教通道,要求各地根据“国优计划”研究生取得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学段与学科,积极推动“国优计划”研究生到中小学任教。鼓励各地探索试点高校与优质中小学建立“订单”培养合作关系。支持各地通过到岗退费等方式吸引“国优计划”研究生从教,纳入公费师范生管理。
  • 51.5亿元!广东再投巨资新增建设两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p   刚刚,广东省建设高水平理工科高校新增两所!广石油获投30.5亿元,五邑大学21亿元! /p p   11月24日上午,高校新工科与产业学院建设经验交流活动暨广东省新增列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协议签署仪式在佛山举行,广东省教育厅分别与茂名市政府支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江门市政府支持五邑大学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至此,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增至7所,为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新力量。 /p p    strong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获投30.5亿元 /strong /p p strong   着力石油化工相关学科提升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9e9657e-dff3-4f68-b963-0528a982523a.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1124134226_副本.jpg" / /p p   根据协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8-2022年将获得茂名市政府投入资金28亿元,其中18亿元用于学校西城校区建设。省财政安排专项补助经费2.5亿元。共计30.5亿元。 /p p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将围绕华南沿海石化产业、南海能源资源开发,尤其是茂名做强做优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任务,重点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五大优势学科专业群,建设成为有石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p p   计划到2020年,该校石油化工领域相关学科专业水平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国大学综合排名提升100位左右,并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到2025年,争取办学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理工类院校60位左右。 /p p    strong 五邑大学获投21亿元 /strong /p p strong   聚焦轨道交通、智能制造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77d19e0-af29-4cc5-a75c-dfc3a75a48b8.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1124134230_副本.jpg" / /p p   同时,五邑大学在2018-2022年获得江门市政府投入15亿元,省财政安排专项补助经费6亿元,未来5年共计获得投入21亿元。 /p p   协议显示,五邑大学将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在轨道交通、现代教育装备、光电材料及装备、智能制造、现代织造技术、中式家具设计及生产技术、生物科技及大健康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能力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p p   预计到2020年,本科工科专业80%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光电材料及装备、智能制造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达到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水平,轨道交通等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居广东省前列。远期到2025年,争取有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行列,工科办学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位于地方工科院校前50名。 /p
  • 广东投51.5亿元增建两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p   高校新工科与产业学院建设经验交流活动暨广东省新增列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协议签署仪式日前在广东佛山举行。广东省教育厅与茂名市、江门市签署协议,5年投资51.5亿元,支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p p   根据协议,2018年至2022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将获得省市财政投入30.5亿元,其中18亿元用于学校西城校区建设。学校将围绕华南沿海石化产业、南海能源资源开发,茂名做强做优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任务,重点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五大优势学科专业群,建成石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p p   2018年至2022年,五邑大学将获得省市财政投入21亿元,在轨道交通、现代教育装备、光电材料及装备、智能制造、现代织造技术、中式家具设计及生产技术、生物科技及健康等领域,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能力,努力建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p p   目前,广东高等教育已形成“777”建设矩阵,即7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7所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和7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 /p
  • 东莞理工学院投35亿元建理工科大学 科研启动经费最高5000万元
    p strong   东莞理工学院将投35亿元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strong /p p strong   计划10年内综合实力排全国理工科类院校50名左右 /strong /p p   日前,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动员大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未来5年内,东莞理工学院将投入35亿元用于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其中,省财政支持资金5亿元,东莞市财政投入15亿元,东莞理工学院自筹经费10亿元,社会投入5亿元。 /p p   东莞理工学院也明确了发展目标:10年后即2025年,东莞理工学院办学综合实力将排到全国理工科类院校50名左右,成为理工科优势突出、应用特色鲜明、服务成效显著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其间,也将完成“学院”到“大学”的更名。 /p p strong   科研启动经费最高达5000万 /strong /p p   “一所大学不仅要有大楼,也要有大师。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优质的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在昨日动员会上谈到引才时表示,东莞理工学院现有老师要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引进人才,同时学校也要注重现有人才的提升。 /p p   为了给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东莞理工学院将采取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手段,面向全球重金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一线、把握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该校现有教职工在符合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特聘岗位条件的前提下可竞聘相关特聘岗位,并享受相关待遇,年龄条件适度放宽。其中,还设立了校长特聘人才岗位,特聘岗位由校长自主决策。 /p p   此外,该校还建立了灵活的薪酬体系。高层次人才(团队)基础年薪、住房补贴以及科研启动实验室建设经费等较同类院校优厚,其中杰出人才科研启动经费最高可达5000万元,学科领军人才科研启动和实验室建设经费最高可达2000万元。同时,还根据合同约定目标任务实际完成情况计发高层次人才(团队)业绩年薪和业绩薪酬。 /p p   “我们还设了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为引进人才提供服务,比如向高层次人才提供过渡房或购房补贴。”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p p   目前,该校已启动高层次人才招聘。岗位类别包括:杰出人才岗位,学科领军、骨干人才其中杰出人才岗位,产业精英人才岗位。最高年薪达130万元。 /p p strong   减少区域招生增加省外招生 /strong /p p   在昨日的动员会上,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介绍,接下来省教育厅也将支持东莞理工学院优化生源结构,创造条件逐步将纳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规划的专业调整到第一批次招生,逐步减少分区域招生,适当增加外省招生计划。 /p p   谈到这个问题时,罗伟其表示,东莞理工学院要发展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需要非常优秀的生源。“因此,东莞应有开放的姿态,鼓励东莞的学生敢于同全省学生竞争东莞理工学院学位,而不是保证部分本地学生能以较低的分数进入学院。”罗伟其说,“东莞人是非常有胸怀的,敢为天下先,敢于与人竞争。” /p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正式发布!
    创新精神,推动着人类不断拓展科学和技术的边界。一代代创新者,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前仆后继,他们走过的路矗立着一座座知识灯塔,为后人指明开疆拓土的方向,终于让人类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发展出璀璨夺目的文明。  在全世界终于走出新冠疫情阴霾的今天,我们的许多生活方式已被彻底改变。因此,创新精神从未如此重要,我们也从未如此需要具备这种独特品质的人。只因他们的存在和不懈努力,我们才能充满希望地展望未来,并有机会亲眼见到那个梦想中的世界。  哪里可以找到这些人?  这个问题难以回答,但可以肯定是,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从来不乏这样的人才,尤其是这样的青年人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希望带你找到他们、认识他们、看到他们的努力、欣赏他们的智慧,或许还能激励你,有一天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作为一家拥有全球视野的科技智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 1999 年起每年都会从世界范围内的新兴科技和创新应用中对 35 岁以下、且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进行遴选,最终形成一份全球创新青年英雄榜——“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 TR35),涵盖但不限于生物技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  随着中国影响力与日俱增,加之入选名单里中国人的身影不断增加,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评选首次落地中国,专注于挖掘新兴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国青年力量。六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入选,他们的砥砺前行和辛勤耕耘值得被记录下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成果值得被中国,乃至全世界所关注。  历经过去五届的淬炼,加上全球70余位顶级科学和技术领袖近一年的严格评审,2022年TR35中国入选名单今日在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上正式揭晓。峰会由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联合主办。35位中国青年才俊横跨计算机、生物和生命科学、化学、物理、材料、半导体、量子计算等各大领域,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和热情,引领着新兴科技创新的未来。  这其中,有在人类科学边界不断求索的先锋者(Pioneers);有洞悉技术变化方向的远见者(Visionaries);有灵感不断涌现的发明家(Inventors);还有积极推动前沿技术落地的创业家(Entrepreneurs);更有科技向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异。有的学科耳熟能详,有的领域鲜有人知;有的在国内外知名大学任教,有的在科研机构任职;有的沉浸在微观世界,希望破解生命密码并攻克绝症,有的面向星辰大海以求突破能源和材料的瓶颈;有的解决了已存在数十年的、悬而未决的难题,有的在探索从未有人涉足过的全新领域。他们的创新成果或专注于一个领域,是人类已知知识边界的突破;或同时涉及多个领域,在学科交叉中孕育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能够代表中国创新力量的青年人。他们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全球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看到这些人的坚持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将会继续不断地挑战和突破自己。假以时日,他们必将在各自领域散发出更耀眼夺目的光芒,而由此而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将有可能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2022 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名单如下:  图丨2022 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入选者合照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远见者  入选理由:她基于微纳米力学技术,实现了金刚石高达 10% 的均匀弹性应变,发现了通过应变工程调控金刚石电子能带结构的规律,为推进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微电子器件应用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金刚石因具有超宽带隙、高热导率、高介电击穿强度等特点,被认为是可在高温、高压、高频等极端环境中稳定工作的新一代半导体器件材料。不过,金刚石的高效掺杂问题,仍是制约其实现商业化应用的瓶颈。通过改变材料电子能带结构进而调控其光电特性的“应变工程”是攻克掺杂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因金刚石具有超高的硬度和脆性,该方法因缺少成功的实践而被低估。  党超群长期从事高硬度材料的微纳米力学研究,她开发了大尺寸单晶金刚石的微加工技术,在室温下沿 [100]、[101] 和 [111] 等不同晶体学方向,对长度约 1-2 微米,宽度约 100-300 纳米的单晶金刚石微桥进行原位力学加载,在单轴拉伸条件下实现了接近 10% 的均匀弹性应变,接近金刚石的理论弹性极限。  与此同时,她通过理论计算和原位电镜电子能量损失谱实验印证了金刚石“深层弹性应变工程”可行性。在超大、均匀的弹性应变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微米级金刚石阵列的拉伸应变,预示了“应变金刚石”器件概念的可行性。  这些发现为实现金刚石在微电子、光电子和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器件应用展现了潜力。  入选理由:他设计了自1930年代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被提出以来的第一种全新的吸附模式,提供了一种控制表面和界面化学的变革性方法,并通过主动吸附在非平衡材料中存储能量以用于未来的能源技术。  将化学物质从溶液中提取到固体和表面上,是包括贵金属回收、废物和污染物处理等在内的许多化学及生物分析和分离相关科学技术的基础。但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没有开发出能够主动驱动上述过程的方法。  基于分子机器(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设计理念,冯亮开拓性地设计了一系列分子机器,并将它们定向定量地安置在纳米二维材料的表面,发现了一种吸附模式,即(主动)机械吸附,攻破了如何实现跨浓度差逆平衡吸附的世纪难题。这项工作于2021年发表在 Science 上,获得了十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近期荣获国际吸附学会卓越研究奖等诸多奖项。  作为一种全新的吸附模式,机械吸附与过去统治吸附领域的平衡吸附迥异,是一种由于非平衡泵在吸附剂和被吸附物之间形成机械键而引起的吸附现象。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关键工业目标(如烃类、二氧化碳和微污染物)经济高效的捕获、修复和净化。  此外,其还对分子识别、光电子学、药物输送、碳捕获和海水淡化等领域的未来应用具有广泛的意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机械吸附的概念有一天也会如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一样在教科书上出现。  入选理由:她首次建立了最大的单原子催化剂数据库,获得了单原子催化剂性质的普适性规律,在加深对单原子催化活性位本质的理解的同时,也为高性能单原子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  由于催化剂结构是影响催化剂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精准设计具有高性能的催化剂,需要实现催化剂微观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对其原子结构进行精准调控,以及揭示其普适性的构效关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韩丽丽聚焦催化剂结构研究,取得了以下代表性成果。  首先,她通过结合三维重构技术和原位透射电镜表征技术,将其成功地应用到 Ni2Co 双金属催化剂氧化机制的研究中,实现了该催化剂表面和内部结构、元素及价态分布的三维可视,解决了在纳米尺度难以清楚理解双金属氧化过程的难题。  其次,她基于三维重构表征基础,建立并发展了“固相表界面可控瞄定”合成策略,既解决了电催化 CO2 还原过程中 *OH 过吸附的难题,又解决了电催化 N2 合成氨过程中N2 吸附及 *NN 质子化困难与存在强烈竞争性析氢反应的难题,因此获得了 CO2 和 N2 的电催化还原的优异催化性能。  与此同时,她通过对一系列可对比性的单原子活性位的构筑,首次建立了系统性的单原子催化剂数据库,揭示了单原子催化剂性质的普适性规律,确立了单原子催化剂设计的基本指导原则。  韩丽丽的研究,能够为高效纳米催化剂的创制提供理论指导,降低催化剂研发的试错成本及周期,从而加速催化剂的工业应用进程。  入选理由:他所提出的 Swin Transformer 促进视觉 Transformer 取代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让计算机能够像理解语言一样看周围世界。  能想象机器处理语言和理解图像的机制可以几乎完全一样吗?胡瀚坚信这一点,也一直致力于这样的目标,如果这一目标能实现,那么或许就意味着能开发出一种通用 AI 模型来解决各种各样的智能任务。  然而,长久以来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机制很不一样,特别是,它们所采用不同的主流神经架构并不相同,自然语言处理的主流神经架构是 Transformer,而计算机视觉领域则长期采用卷积神经网络。  它们是否可以采用相同的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呢?胡瀚看好 Transformer 的通用性,所以他尝试的主要方向是将 Transformer 适配到计算机视觉问题中。这面临很大的挑战,事实上,他本人和 Transformer 原作者团队的多次早期尝试都未能成功。  胡瀚和团队于2021年提出的 Swin Transformer,成为了推进视觉骨干网络向视觉 Transformer 迁移的一个里程碑工作之一。Swin Transformer 通过在 Transformer 基础上引入“层次化”和“局部化”的设计,以及对移位窗口(shifted window)方法的提出,使得 Transformer 模型既适合视觉信号,又能高效实现。该方法首次在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视觉评测集 COCO 物体检测和 ADE20K 语义分割上大幅超越了此前卷积神经网络保持的记录。  Swin Transformer 获得了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计算机视觉国际大会的最佳论文(马尔奖),该奖项也被视为国际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同时,该成果的学术影响力也体现在相关论文在一年多的时间获得超过5000次引用以及超10000次Github标星上。  胡瀚于2014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员和研究经理。他希望推进通用视觉问题的彻底解决,让机器可以完全理解和生成任意图像而几乎不出现错误。  他认为视觉和语言从建模、学习上并没有本质区别,既然以 ChatGPT 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大模型能在某种意义上基本解决自然语言的问题,通用的视觉问题也是同样可以得到解决的。  入选理由:他揭示了人类卵子经常错误分离染色体的分子机理,并提出了首个增加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和染色体分离准确性的防治方案。  女性生殖健康是当今社会面临人口老化的重要焦点之一。20%-50% 的人类卵子是非整倍体,带有过多或过少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子受精后会产生发育异常的胚胎,从而导致女性不育、流产和唐氏综合症等遗传病。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错误地分离染色体是造成卵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主要原因,阐明这一现象的成因对于女性生殖和医学辅助生殖具有重要价值。  博士期间,苏俊优化了 Trim-Away 急性蛋白降解技术,使卵母细胞和着床前胚胎经处理后的存活率和发育率提升至 90%。通过系统定位 70 个不同的蛋白,苏俊在不同哺乳动物卵子的纺锤体上发现了过往未被报道的液状纺锤体结构域。液状纺锤体结构域在纺锤体微管附近收纳并调动微管调控因子,从而在无中心体下促进纺锤体组装。  他首次把液液相分离引进哺乳动物生殖领域,并利用这个生物物理概念阐明了卵母细胞无中心体纺锤体的组装机制。  此外,苏俊鉴定出纺锤体的稳定性取决于一个名为 KIFC1 的负端定向驱动蛋白。他继而发现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大多高度表达 KIFC1,唯独人类卵母细胞缺乏 KIFC1。通过引入外源的 KIFC1 蛋白,成功提高了人类卵母细胞组装纺锤体和分离染色体的准确性,首次为防治卵子染色体数目异常带来了可能。  总体而言,苏俊的研究成果有被转化至生殖中心以改善人类辅助生殖的效率和结果,并提升女性生殖能力的巨大潜力。  入选理由:他挑战量子精密测量的技术极限,进一步推动量子时间传感器和低温 CMOS 量子测控芯片等原始创新产品发展。  王成主要研究的是量子信息技术(量子传感和量子测控)和先进的 CMOS 集成电路相结合的前沿交叉领域,推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进步(量子算法、量子硬件和量子模拟)。  2018 年,他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原始创新成果芯片级分子时钟(Chip-Scale Molecular Clock,CSMC),其以硫化羰分子旋转谱线频率为参考,以高集成度的 CMOS 波谱探测片上系统级芯片为基础,是一种原创的高稳性、可大规模部署的小型化时间基准,被列为“美国国防部先进技术发展局 DARPA 下一代时钟技术 ”。  2020 年,第二代芯片级分子时钟在 IC 领域旗舰会议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上发表,并进行了现场技术展示。2022 年 5 月 17 日,芯片级分子时钟入选 DARPA 的下一代小型化高稳时间基准 H6 项目,成为其两大核心技术路线之一,旨在满足无 GPS 条件下的长时通信、导航和定位需求(周频率误差小于 1μs 或 10-12)。  2022 年 6 月 23 日,第三代芯片级分子时钟亮相集成电路领域重要会议 RFIC,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该技术已经完成两代实验室级和三代芯片级原型,正迈向实用化部署。  此外,王成与其所在的集成物理研究组在低温 CMOS 集成电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率先在中国开展了工作在液氦温区(1~4K)的 CMOS 集成电路芯片研究。  截至目前,该研究组已经完成了多轮次的低温 CMOS 集成电路流片,并于 2022 年 1 月成功实现了国内首个低温 CMOS 集成电路芯片的低温测试,包括参数分频器、高精度数字-电压转换器和锁相环频率源等。  在 2023 年 3 月举行的 ISSCC 2023 上,王成课题组展示了具备 202.3dBc/Hz Figure-of-Merit(FoM)的 4K 压控振荡器 VCO,创造了主流 CMOS 工艺 VCO FoM 的新纪录。目前,王成团队正致力于在 2-3 年时间内,实现国际上首个千比特规模的低温 CMOS 阵列测控阵列芯片。  入选理由:他发展了兆电子伏超快电子衍射技术,突破了原子级时空分辨率的仪器需求,实现了对分子结构演化的直接捕捉。  微观观测技术的突破很容易引发重要的科学革命。不过,迄今为止,绝大多数观测技术只能对物质的静态结构进行捕捉,是这些微观观测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由于世界是运动的,因此要想对各种分子功能背后的微观机理进行深入理解,必须实现对分子结构演化过程的实时捕捉,即拍摄“分子电影”。  杨杰于 2016 年 5 月在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物理与天文系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加入美国 SLAC 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兆电子伏超快电子衍射团队。  在该团队,他领衔发展了兆电子伏超快电子衍射技术在气相、液相化学中的科学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科学成果,这包括首次捕捉非绝热动力学过程,首次同步观测原子核与价电子运动,首次捕捉液态水中的氢键运动等。  此外,他在 SLAC 率领团队发展的实验方法,已于 2019 年被美国能源部升级为一台正式用户装置。  他于 2021 年加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担任教研系列长聘副教授。未来,他计划在清华大学大力发展分子电影技术,拓展该技术在复杂溶液相体系中的应用,为人们在微观层面更好地理解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做出贡献。  入选理由:他在二维光学芯片上引入三维自由曲面,发展了新型的光学芯片接口方案,大幅提升了芯片的性能。  虞绍良创造性地提出了在集成光学芯片上引入三维微型自由曲面,以进行片上波前调控的全新研究思路,突破了因片上传统二维周期性结构维度缺失而带来的光场调控能力受限瓶颈。  从理论模型、设计方法、制备工艺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拓展了片上光学结构的空间维度,增加了对片上光场的调控自由度。他提出光学芯片的新型通用接口方法,实现了超宽波段的低损耗光学互连耦合方案,构建了波导集成的片上光镊系统。  虞绍良基于前述研究思路,在光子芯片上集成微型自由曲面耦合器,实现了光纤-芯片之间的高效互连。自由曲面耦合器实测插入损耗低 0.5dB,工作带宽大于 300nm,覆盖了 O 到 U 波段的超大带宽波分复用需求。  他在实现超低插入损耗的同时,将光学带宽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核心指标均为目前最佳值(0.5dB vs. 3dB, 300nm vs 40nm)。  该方案作为一种通用型的光学芯片接口,具有很强的普适性,能应用于多种光互连场景。不仅可以实现光纤-光芯片之间的高效耦合,还可以用于光芯片-光芯片之间的混合集成。  同时,还可以基于该方案实现光电子与微电子芯片之间的共封装,构建光电融合的芯片架构,解决目前信息传输与处理中的带宽和功耗问题。该方案获得了广泛关注,多个产业界和学术界团队已经就方案开展了合作。  虞绍良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片上光镊系统,通过集成在波导端面的三维自由曲面对波导出射的多个光束进行波前整形,实现了在芯片上对波导光场的三维空间聚焦,产生了三维梯度光场,形成三维光力势阱。首次在芯片上用光实现了对单个和多个微小颗粒的可控悬浮,并演示了灵敏度高达 10-12N 的弱力测量。  该研究解决了片上集成光场三维空间聚焦难题,使在芯片上对光场进行复杂操控成为可能,为片上原子钟、片上位移和弱力的精密测量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基础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先锋者  入选理由:他和团队通过量子计算优越性展示,挑战了扩展丘奇-图灵论题。  陈明城一直专注于量子物理领域,尤其是量子力学的基础问题和量子计算应用。他的研究主要基于单光子、单原子和超导人工原子展开,并在量子力学基础问题的检验以及构建优于目前超级计算机模拟能力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量子力学基础方面,他在实验上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实现了对任意波函数实部虚部的直接测量,通过量子纠缠交换的贝尔测试确立了复数的物理客观性,通过三光子干涉观察到量子违背鸽笼原理挑战了自然计数规律。  在量子计算方面,他和团队通过实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光量子计算优越性,在高斯玻色取样任务上比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富岳”快一百万亿倍,同时他也助力实现了优于谷歌“悬铃木”量子霸权的“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优越性展示,有效地挑战了扩展丘奇-图灵论题。  入选理由:她建立了在超低电子剂量的条件下研究分子筛亚纳米尺度局域结构解析和原位观察限域分子动态行为的方法,开创了研究限域小分子动态行为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新领域。  作为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固体酸催化剂和吸附剂,分子筛在能源、催化、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应用。但在目前,科学家对于该材料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真实状态和微观机制还不甚明了。  陈晓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理解多孔材料在化石能源吸附、转化、分离等过程中的原子级微观机理,着重于多孔材料中错综复杂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本源探究以及原位动态捕获分子在限域作用下的运动行为等。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出炉 6位华人入选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了35位“35岁以下优秀科技创新者”。  入选榜单中,有6位华人在列,他们是来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郑金星、Lightelligence创始人沈亦晨、IBM高级研究员孙啸、Huue创始人Tammy Hsu,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Jie Xu以及约翰普金斯大学助教Janice Chen。“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评选涵盖发明家(Inventors)、创业家(Entrepreneurs)、远见者(Visionaries)、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及先锋者(Pioneers)五大类,涉及软件创新、生物医药、互联网、材料科学、硬件传感、通信技术、新能源等几乎所有新兴技术领域。2017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评选榜单正式放眼中国,重点发掘中国最具影响力和潜力的科技创新人才。每年由国内外各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包括科学家、商业领袖、投资人等组成中国区榜单评审委员会,参与评审活动。在此前四届的中国区榜单评选活动中,已先后评选出 140 位极具创新潜力的科技青年,发掘了百余项由中国青年科学家引导的世界级突破性研究成果。将入选华人详细信息如下:  郑金星,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34岁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一室主任,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超导电物理工程研究工作。  - 入选理由  郑金星设计出了更好的方法来模拟使用强力磁铁在极端温度下控制等离子体——这对基于聚变的能源来说是一个重大进步。他的工作正在帮助中国领先设计迄今为止最大的聚变反应堆(即“CFETR计划”)。CFETR 预计将在 2035 年之前完成建设并上线,但可能需要 5 到 10 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全功率。  聚变反应堆基于原子结合时释放的能量,具有创造清洁能源的巨大潜力,并且比现有的基于裂变反应的核能更安全。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建造出一个实用的聚变反应堆,原因之一是难以容纳必要的超高温度(达到数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他的创新相当于发现了新的理论模型,有利于理解多个大型超导磁体如何在聚变反应发生时快速改变其磁场以将等离子体保持在一个地方。2018 年,在他的模型的帮助下,中国合肥的一座聚变反应堆(被称为实验性先进超导托卡马克——绰号“人造太阳”)在 5000 万摄氏度下控制等离子体的时长创下了纪录,达到了102秒。中国未来的 CFETR 计划在 2030 年代以超过 1 吉瓦的功率运行,是目前法国南部与世界各国合作完成的聚变反应堆 ITER 功率的两倍。  - 个人主页  http://dsxt.ustc.edu.cn/zj_js.asp?zzid=6815  孙啸,IBM,34岁  现任IBM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博士与博士后毕业于耶鲁大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使用减精度推理与训练来加快深度神经网络计算。  - 入选理由  人工智能计算的关键是寻找出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只使用少数位的技术。之后,你可能还是要执行上万亿次计算,但每次计算都会变得简单许多。根据孙啸和IBM同事在ISSCC 2021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使用两位数的数字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节省能源,比使用数十亿数字进行同样的计算要高出20倍以上的节能率。  孙啸是IBM 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一个研究小组的成员,该小组一直在寻找方法,使用三数位、甚至两数位的数字来执行这些计算(现代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使用20位数字进行计算,而大多数专用的机器学习芯片只使用5个数位)。今年2月,部分基于孙啸的工作,IBM推出了一款新芯片,使用三位数的计算来训练神经网络。IBM希望不仅能用这款芯片在云计算中心训练大型神经网络,还希望训练本地数据、在手机上使用。  - 个人主页  https://researcher.watson.ibm.com/researcher/view.php?person=us-xsun  沈亦晨,Lightelligence,32岁  Lightelligence(初创光子 AI 芯片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高中就读于杭州外国语学校,本科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与数学专业,随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数学硕士,2016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没多久就基于他的博士论文创立了两家公司,分别是 Lightelligence 与 Lux Labs。  - 入选理由  2017 年,沈亦晨与 Nicholas Harris 发表了一篇如今谷歌学术引用接近1000的论文(“Deep learning with coherent nanophotonic circuits”),谈到将光路应用于机器学习任务,比如语音和图像识别。他们的设计被评为“代表了使用光的神经网络最关键构建块之一的真正并行实现,现代代工厂可以轻松地批量制造这种类型的光子系统。”这意味着芯片的光子计算机可能会成为一个市场巨大的业务,每个要使用神经网络进行决策的设备都会用到一个光子计算机。  涉及到神经网络的基本计算有两种:一是必须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通常是向神经网络展示大量数据,使它们调整众多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 二是使用现有连接进行决策。也就是学车与开车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差异很关键。如果一个神经网络需要数周时间来学习如何识别图像,那不一定是问题。但如果它正在驾驶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就需要在秒内做出生死推断。这时候,光子计算机就派上了用场。尽管光子计算机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效果却不佳。操纵光子比操纵电子还难。但是,对于某些类型的计算,比如使用现有神经网络进行推理,光子又是必不可少的。沈亦晨与 Harris 基于这篇工作共同创办了 Lightelligence。Lightelligence 在 2019 年发布了原型光学 AI 芯片,目前已获得超过 1 亿美元的资金。  - 个人主页  https://www.shenyichen.org/  Jie Xu,阿贡国家实验室,33岁  现任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助理科学家,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后毕业于斯坦福大学。  - 入选理由  Jie Xu 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聚合物电路(一种即使被弯曲、拉伸和反复移动也仍能继续工作的材料)。  此前,这对研究员来说一直是一个重大挑战,直到2016年,她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橡胶表面的两种聚合物涂层,该涂层可以拉伸至两倍大小并仍然导电。2019 年,她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改良,使可拉伸半导体可以使用卷对卷制造(一种工业制造工艺)进行大规模生产。这是可拉伸半导体第一次付诸大规模生产。她的工作使可打印、可拉伸的电子产品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她的多项突破可应用于未来的可穿戴技术、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以及将传感器连接到皮肤的人机界面,使柔性显示器和皮肤穿戴式医疗传感器更加实用和易于制造,还可以帮助设计具有功能性皮肤状外壳的假肢。由于担心制造塑料垃圾,目前她正在寻找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  - 个人主页  https://www.anl.gov/profile/jie-xu  Tammy Hsu,Huue,30岁  Huue创始人,本科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UC Berkeley。  - 入选理由  许多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牛仔布的标志性颜色靛蓝需要合成化学物质,如甲醛和氰化物,这可能对工人有害,有时还会污染当地的水源。鉴于牛仔裤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服装之一,这是一个巨大的环境问题。  Huue 的首席科学官 Tammy Hsu 与同事合作研究颜色在自然界中的生成方式,然后对微生物进行编程、通过酶促产生他们想要的颜色。这是一种不依赖有害过程或化学品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现在的挑战是使天然染料与工业所依赖的合成染料一样便宜。Huue 有望在明年发布其靛蓝染料。Hsu 的下一步工作是研究如何诱导微生物生产一系列不同的染料。  Janice Che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30岁  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 UC Berkeley。  - 入选理由  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当时,Janice Chen还在UC Berkeley读博,被一家实验室邀请用她发明的新技术在医院的医学样本中寻找人乳头瘤病毒,然后她匆匆忙忙打了一辆Uber。  没多久,她的测试使用基因编辑工具 CRISPR,几乎每次都能发现病毒,从而为医院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菌测试方法。她和其他几名学生以及 CRISPR 的共同发现者 Jennifer Doudna(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共同创立了一家公司(名字叫 Mammoth Biosciences),计划开发新一代测试仪器。医疗诊断业务市场并不容易进入,因为少数拥有完善技术的公司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他们的技术对传染病测试非常有用,尤其在新冠之后更凸显了重大的意义。  - 个人主页  https://pbs.jhu.edu/directory/janice-chen/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最新报告:数字化创新正为药物和化学研究开拓全新视野
    日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Insights)发布了题为《制药和化工行业的数字化创新正在掀起研发领域的转型浪潮》(Transforming R&D: Digital innova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s and chemicals industries)一文,探讨了领先的制药和化工企业如何通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其它数字化技术,推动科学研究的转型,提高研发绩效。该报告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和珀金埃尔默信息科学部(PerkinElmer Informatics)联合制作,基于对诺华、罗氏、默克、巴斯夫和先正达等企业研发主管的深度访谈,提出下列主要调查结果: 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是保障高绩效研发的基础。可访问且可共享的海量数据是当今突破性分析和计算所依赖的驱动因素。为保证数据集可用于科学用途,领先的各大企业均专注于FAIR数据原则(即可发现、可访问、可互操作、可重用)来开发强大的元数据和管理协议,以及使用高级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工具。 数字技术助力研究人员探索复杂的高价值数据集的模式和趋势。数字化转型正为基因组学等领域的研发工作开拓新的视野,有助于精准医学领域的新突破。同时,这也为分散的临床试验创造了机会,使数字疗法和可穿戴医疗设备能在未来有爆发式的创新。 数字化项目提出了针对组织治理结构和数据治理结构的新思考。研发主管通过给予研究团队试验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充分自由,以促进自下而上的创新。同时,他们也在推动自上而下的战略计划来交流意见、协调系统、统筹调配数字化转型预算。 研发角色、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正以新的方式发生转变。与任何行业一样,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正在改变研发人员的工作方式。对于领先的制药和化工企业的研发团队而言,数字化并未被看作是其研究职业生涯的威胁,相反的,数字化为合作及打破隔阂提供了新的机会。他们庆祝因为数字化而带来的业务成功,鼓励就职场文化转变给予反馈和讨论。珀金埃尔默全球副总裁兼信息科学部总经理Kevin Willoe表示:“随着科学研究和数据管理领域数字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们已进入云计算时代。因此,各企业应趁此良机以新的方式利用信息来加速和改善科学发现及产品开发。我们很高兴能与合作,深入介绍领先的制药和化工企业如何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征途中另辟蹊径。”点击链接下载英文原版报告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察。在全球,我们拥有约14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90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20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3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2020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mRNA疫苗在列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 榜单诞生已经二十周年,2021“十大突破性技术” 发布会也于昨天下午在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主办,浙江省委组织部(人才办)、杭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指导,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DeepTech 共同承办,近百位国内外行业专家、青年科技领袖和商业精英齐聚一堂,碰撞新思想、分享新观点,线上四大平台同步直播,给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顶级的科学技术思想盛宴。 在榜单揭晓之前,我们想考考你,是否还记得二十年前的科技水平?容我们提醒你一下,那一年,维基百科刚刚诞生,3G 网络刚打出第一通电话,苹果 iPod 首次问世,而 Windows 系统才更新到 XP。在那个大部分人只能拨号上网、10 兆宽带就已是顶配的年代,《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首次推出 “十大突破性技术”(TR10)榜单,榜上有名的是生物识别、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脑机接口、机器人设计等充满未来感的 “黑科技”。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这份年度榜单依旧不断带给人们惊喜。2009 年,苹果尚未收购 Siri,我们就将它列为突破性技术。而在今天,虚拟语音助手已经遍地开花。2013 年,我们将 “深度学习” 列入榜单,并准确给出 3-5 年的爆发期。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实现各种高性能机器学习算法、驱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核心技术。如今,我们回望过去,科技的进步令人惊讶。二十年前陌生的技术名词要么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譬如手机上的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要么成为了时下最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譬如脑机接口和自然语言处理。我们再也无法对它们视而不见,我们的生活也因它们更加丰富多彩和方便快捷。这种跨越二十年的预测能力,完美诠释了 “十大突破性技术” 榜单的权威性。当然,与其说是 “预测”,不如说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站在全球科技最前沿,目睹了科技创新百年变迁后的一种沉淀,这是对科研迈向产业的可行性分析,也是对技术商业化及影响力的研判。不过,这些并非仅有的评判标准。2019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邀请到比尔・盖茨(Bill Gates)作为客座评选人,并全程参与评选工作。他对谋求和提升 “人类福祉” 的追求反映到了评选结果中。更重要的是,评选 “十大突破性技术” 的目的不仅仅是展示新创新成果,同时也旨在强调是人类的智慧促生了这些创新技术。在最新的 2021 年榜单中,我们关注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引发热议的 GPT-3 语言模型。它不仅能写出逼真的文本,更具备强大的泛用性,人们甚至认为它是通向真正通用人工智能的里程碑。我们还选择了 mRNA 疫苗,虽然人类对 mRNA 技术的研究已持续 20 余年,但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人类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完成了 mRNA 疫苗的研发,并首次开展了大规模接种,该技术亦有望在医药领域掀起新革命。如果你觉得这些技术离你太远,那不妨想一想过去两年最火的移动应用:TikTok。在众多短视频应用中,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用户活跃度,TikTok 都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我们认为,其背后的推荐算法是兼具代表性和突破性的技术。除此之外,今年的榜单还包括绿色氢能、多技能 AI、远程技术、锂金属电池、数字接触追踪、超高精度定位和数据信托。它们是科技领域最热门、最前沿、最具价值的研究领域,从中孕育出的成果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必将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看过这些突破性技术之后,你会觉得 “美好的未来,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图 | 2021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包括:mRNA 疫苗、GPT-3、数据信托、锂金属电池、数字接触追踪、超高精度定位、远程技术、多技能 AI、TikTok 推荐算法、绿色氢能以下是榜单详细内容解读: mRNA 疫苗 重大意义:mRNA 新冠疫苗有效性约为 95%,此前从未投入临床应用,可能带来医药领域的巨大变革。主要研究者:BioNTech 公司、绿光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Strand Therapeutics 公司成熟期:现在在全球,新冠病毒已夺去 200 多万人的生命,mRNA 技术研究人员德鲁・魏斯曼的几位童年好友也因此去世。 如今,几种不同类型的新冠疫苗已经上市,美国所注射的新冠疫苗完全依赖于 Moderna 的疫苗、以及 BioNTech 和辉瑞合作开发的疫苗。以上两款疫苗有个共同点:都采用了 mRNA 技术。mRNA 疫苗与传统疫苗生效机制完全不同,传统疫苗使用活病毒、死病毒、或者病毒外壳部分物质,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而 mRNA 疫苗含有基因物质,由脂质体包裹,注射入体内后,肌肉细胞吸收 mRNA 并产生某种病毒蛋白,免疫系统会及时产生抗体和 T 细胞来抵御病毒的入侵。在此之前,虽然针对 mRNA 的研究已有 20 年,但是直到去年,mRNA 才首次用于进入市场的药物。mRNA 疫苗是否真的效果更好呢?答案是大写的 “是”。临床研究证明,Moderna 和 BioNTech 的疫苗有效性都达到约 95%,而阿斯利康的腺病毒疫苗有效性约为 75%。mRNA 疫苗具备高有效性、以及容易重新构建的特点,更有利于研究人员攻关艾滋病、婴儿呼吸道病毒、疱疹和疟疾这些目前都尚无成功疫苗的疾病。研究人员还认为,在未来,mRNA 技术不仅限于疫苗,还将针对癌症、镰状细胞病、艾滋病等带来低成本的基因修复。不过,mRNA 若想用于药物治疗,建立切实可行的经济模型,还面临以下几个巨大挑战:如何将足够数量的 mRNA 输送到体内的正确位置?如何降低或避免 mRNA 所带来的副作用?如何包装脆弱的 RNA 分子?魏斯曼说,他已经研究明白,如何定位纳米颗粒。从而让纳米颗粒进入骨髓,而骨髓不断制造所有的红细胞和免疫细胞。无论如何,mRNA 疫苗成功投入使用,为 mRNA 技术应用于其他疾病疫苗和药物的研究,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我们可以期待 mRNA 技术的应用前景。 GPT-3 重大意义:学习自然语言的大型计算机模型,朝着构建可理解人类、并与人类世界互动的 AI 迈出的一大步。主要研究者:OpenAI、Google、Facebook成熟期:现在继 DeepMind 的 AlphaGo 和 IBM 的 DeepBlue 之后,GPT-3 成为 AI 领域最能引发公众想象的存在。GPT-3 是一种 “大型语言模型”,由旧金山的研究实验室 OpenAI 创建。所谓 “大型语言模型” 指的是一种利用深度学习的算法,通过数千本书和互联网的大量文本进行训练,将单词和短语串在一起。GPT-3 于 2020 年正式发布,能够模仿人类书写文本,逼真程度令人惊异。在许多人看来,GPT-3 的这一能力,堪称是通往真正的机器智能道路上的里程碑。 能够如此娴熟地运用语言的机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对于理解日常世界至关重要,人类就是通过语言来交流、分享思想和描述概念。换句话说,掌握了语言的 AI,可对世界产生更好的理解。大型语言模型还有很多实际用途。比如,可为开发更好的聊天机器人提供支持,以进行更加流畅的对话;只要给出提示,它们就可以生成关于任何事情的文章和故事;它们还可以总结文本,或回答关于文本的问题;虽然只有获得邀请的人才能使用 GPT-3,但人们已经利用它为数十个应用程序提供了支持,其中不乏从一个产生创业想法的工具,到一个以地下城为背景的 AI 脚本冒险游戏的。GPT-3 并不是 2020 年出现的唯一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微软、谷歌和脸书都推出了其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但 GPT-3 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全能型选手。人们认为 GPT-3 可以写出任何东西:同人小说、哲学辩论、甚至代码。人们甚至就 GPT-3 是否是第一个通用人工智能展开争论。其实不是。尽管 GPT-3 能产生特别逼真的文本段落,但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创新。GPT-3 的出现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规模为王。在构建 GPT-3 时,OpenAI 使用的方法和算法与构建 GPT-2 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OpenAI 扩大了神经网络和训练集 ——GPT-3 有 1750 亿个参数,神经网络中的值在训练过程中会不断调整。而 GPT-2 仅有 15 亿个参数,GPT-3 也借此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语言模型。但有科研人员指出,GPT-3 虽称得上是 AI 中的翘楚,但同时也集合了一些糟糕的问题,比如 GPT-3 耗电巨大,会加剧气候变化;GPT-3 会吸收网上的许多不实信息和偏见,并能按需复制;GPT-3 为机器生成的文本披上人性外衣,能够轻易获取人们的信任 —— 数月前,有人在 Reddit 上发布了一款由 GPT-3 支持的网络机器人,该机器人在几天内发布了数百条评论,并与数十名用户进行互动,直到最后才被发现并非真人。对于相信 “越大越好”(bigger is better)理念的人而言,GPT-3 的出现是一个不小的胜利。这些模型表明,我们可以期待计算能力和数据将在未来走得更远。GPT-4 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预期,聊天机器人将能够掌握更广泛的会话主题,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流畅,更善于将更长的连贯文本串在一起… … 数据信托 重大意义:面对个人数据被滥用这一情况,数据信托可以帮助更好地管理数据。主要研究者:Google Sidewalk Labs成熟期:2-3 年数据时代,在人们生活更加方便的同时,隐私和安全问题日益突显。那么,是否有一个组织可以像工会维护劳工权利一样来维护人们的数据权利?并且,能够像医生一样,根据个人的数据管理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决策?或许,数据信托是一种可行性方案。在法律中,信托是指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委托人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将资产交给受托人管理的行为。而在数据信托中,受托人将管理一群人的数据或数据权利。这就像医生有责任依据病人的利益行事一样,数据受托人管理委托人的数据或数据权利,也对其利益负责。理论上,数据信托允许用户行使其作为数据生产者的权利。此前,谷歌的姊妹公司 “人行道实验室” 建议创立一个公民数据信托 —— 希望在其智能社区 Quayside 入驻的公司必须申请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许可证,并由社区成员组成的审查委员会对数据收集和使用进行监督,以保证这些数据能为用户产生价值。虽然,“人行道实验室” 在 2020 年 5 月放弃了 Quayside 项目,但其数据信托的提议为数据管理提供了思路:对于智能城市、公共卫生计划等更多公共事务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创建数据信托并对其进行管理。对于数据引发的隐私、安全性等问题,数据信托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但能够控制数据、让数据共享造福人类的数据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锂金属电池 重大意义: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而且安全可靠,使电动汽车像汽油汽车一样方便和便宜。主要研究者:QuantumScape 公司、卡耐基梅隆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成熟期:5 年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就是电池技术。目前,电动汽车普遍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昂贵、笨重、能量密度低,并且其所依赖的液体电解质在碰撞时极易起火。电池的一系列缺点体现在电动汽车上就是:价格高、续航低、充电慢,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正是让众多车主对电动汽车望而却步的原因。显然,要使电动汽车比汽油汽车更具竞争力,就需要一种突破性电池来弥补这些缺陷。硅谷初创公司 QuantumScape 声称已经开发出全新的锂金属电池,其采用固体电解质(陶瓷)克服了传统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这些缺陷。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中,阳极主要由石墨制成,可以很容易地吸收和释放带电的锂离子,这些锂离子通过电解质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来回穿梭,这些带电粒子流产生电流,电流从电池中流出,为任何需要供电的地方供电。而在锂金属电池中,阳极本身是由锂制成的,这意味着电池阳极上几乎每一个原子都可以用来产生电流。从理论上讲,锂金属阳极可以比同等重量和体积的石墨多存储 50% 的能量。这种锂金属电池拥有较大的能量密度和极快的充电速度,而且更加安全稳定。一旦普及,将彻底改写当今电动汽车产业格局,让电动汽车的成本降低、续航增加,届时充电将会变得像在加油站加油一样快捷方便。当然,这种电池也可用于其他形式的运输,比如长途卡车货运,甚至是短途航班。QuantumScape 公司还展示了一款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的单层电池,可在 15 分钟内充电至 80% 以上的电量,续航里程达数十万英里,而且在冰点温度下也能正常工作。该公司表示,这种电池将使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提高 80% 以上,现在一次充电可以行驶 250 英里的汽车,使用这种电池后可以行驶 450 英里。迄今为止,QuantumScape 公司发表的所有测试都是在电池组上进行的。为了在汽车上工作,该公司还将需要生产几十层电池,而且还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以足够低的成本大规模量产电池,从而与占据主导地位几十年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相竞争。 数字接触追踪 重大意义:在不获取个人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手机使用者可获知自己是否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触。主要研究者:苹果、谷歌等成熟期:现在 2020 年全球都在经历的新冠疫情让 “数字接触追踪” 引起人们的关注。新冠疫情之下,科技为公共卫生调查人员追溯感染者的行踪提供新思路 —— 数字接触追踪。使用该技术,卫生调查人员不再需要依靠病人的记忆对其行踪进行追踪,这减轻了对疾病监控的压力。这一技术对应到实际应用被称为 “曝光通知”(Exposure Notification)。对于该数字接触追踪系统,程序员在几周内完成了建立和运行,并将代码开源共享,以保证全球各地的、苹果和安卓的用户都可以使用这一功能。具体而言,“曝光通知” 不会追踪用户的位置,而是使用蓝牙来匿名连接附近运行同一应用程序的手机设备,从而保证健康数据的匿名性和隐私性。截至 2021 年 1 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了解到的全球各地政府使用的 “曝光通知” 应用共有 77 个。然而,由于一些公司和用户缺乏对该应用认识和信任、用户信息不明确、感染者可能没有使用该应用等因素的限制下,“曝光通知” 在新冠疫情中似乎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但可以确定的是,越多的人使用 “曝光通知”,它达到的效果就会越好。而此次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 “实验” 也表明,一项技术要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建立信任、增加获取渠道以及思考技术在复杂环境中的使用是更加重要的。 超高精度定位 重大意义:当定位技术精确到毫米级或更高水平,将开创全新的产业。主要研究者: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ColdQuanta成熟期:现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度正在从 “米” 提高到 “厘米” 级别,这将为自动驾驶汽车、送货机器人等在街道上安全行驶提供更大支撑。2020 年正式开通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实时捕获地面上几米的位置变化,甚至其处理精度能够达到毫米级。该系统已用于检测中国各地山体滑坡易发地区地表的细微变化,并于当年预测到中国湖南省将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山体滑坡,使村民得以提前撤离。中国科学院航天信息研究所专家表示,如果卫星定位精度仍然在米或分米的水平,对此,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实,北斗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精度的进一步提升都需要通过地面设施来提高定位精度。在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中,一种是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RTK)定位,精度可达 3cm 以下;另一种是精确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也可以达到厘米级别的精度。此外,中国科学院航天信息研究所专家表示:“我们正在开发 PPP-RTK 技术,结合二者的优势,有望在几年后投入使用。”除卫星系统之外,量子技术也被应用于定位和导航。专家认为,当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时,会达到一种对外力特别敏感的量子态。如果已知一个物体的初始位置,并能测量原子的变化,就能据此找到物体的实时位置。目前,量子技术公司 ColdQuanta 开发的量子定位系统早期版本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 远程技术 重大意义:2020 年疫情期间,医疗保健和教育这两项重要服务中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的整体福祉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最重要的改变其实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我们的行为,因为远程会议和远程医疗早已存在。主要研究者:中国香港在线辅导公司 Snapask、作业帮、印度 Byju’s成熟期:现在2020 年四月,全球疫情进入高峰期,170 余个国家的学校关闭,受到影响的学生规模高达 16 亿。全球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学校转为线上教学模式,亚洲也不例外,例如中国香港在线辅导公司 Snapask 的用户需求激增。目前,Snapask 在亚洲 9 个国家拥有超过 350 万名用户,较疫情之前翻了一番。于 2015 年创立 Snapask 的 Timothy Yu 表示,“之前我们需要五年才能达到的用户数量,由于疫情的原因只用了一年就实现了。”新冠疫情提高了在线辅导服务的知名度,在线辅导迅速成为许多学生生活中与课业同样重要的一部分。英国普利茅斯大学专门研究远程教学的访问教授史蒂夫・惠勒表示,这次新冠肺炎引发的在线辅导热潮,可为我们提供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应鼓励教师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与教学。如果学校系统能够接受在线教学的有效方法 —— 采用新媒体并相应地调整内容 —— 那将是 “乌云中的一线光明”。早在十余年前,戴维斯・穆欣古奇就提出一个伟大的想法:让乌干达人发送短信至一个免费电话号码,然后会有医生给他们回电话提供咨询。在许多人看来,这个想法似乎很大胆,但当时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读医科的穆欣古奇却坚信这是可行的。2012 年,他与人共同创立了医疗礼宾服务集团(Medical Concierge Group),现在他坦言,那时创立公司 “还是太早了”,因为那时的乌干达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拥有手机。在此后几年里,他们的业务不断扩展,逐渐涵盖视频和 WhatsApp 信息,以及一个骑摩托车的医疗保健人员团队,他们会到患者家中进行血液测试并提供药物。该集团后来还开拓到肯尼亚和尼日利亚地区。2020 年疫情爆发时,从 3 月到 11 月,该集团的用户数量飙升了 10 倍。疫情把全世界的医院都逼到了崩溃的边缘,为避免感染人们尽量不去医院,而是转向远程医疗。根据麦肯锡数据显示,短短一年时间,美国使用该服务的人数比例就从 2019 年的 11% 飙升至 46%。“新冠肺炎让人们意识到,现在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各式服务,无论是购物还是医疗保健。我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依然会伴随我们左右的一件事就是 —— 我们的生活将以家为中心。” 穆欣古奇说道。 多技能 AI 重大意义:“多模态” 系统能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让机器人能够实现与人类真正意义上交流和协作。主要研究者: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北卡罗来纳大学、OpenAI成熟期:3-5 年 2012 年底,人工智能科学家首次弄清了如何让神经网络 “拥有视觉”,随后,他们还掌握了如何让神经网络模仿人类推理、听觉、语言和写作的方式。虽然人工智能在完成特定任务方面已经变得非常像人类,甚至是超越人类,但它仍然没有人类大脑的 “灵活性”,即人脑可以在一种情境中学习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另一种情境中。例如,AlphaGo 虽然能击败世界上最好的围棋高手,但它无法将这种策略扩展到棋盘之外,无法理解和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 另外,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是一次只做其中的一件事。比如,计算机视觉和音频识别算法可以感知事物,但无法使用语言来描述它们;自然语言模型可以操纵文字,但文字是脱离任何感官现实的。 在这方面,儿童成长过程是很好的例子,孩子通过 “感知” 和 “谈论” 世界来了解世界,当他们开始将单词与景物、声音和其他感官信息联系起来时,他们能够描述越来越复杂的现象和动态,并构建一个复杂的世界模型,这个模型能帮助他们驾驭陌生的环境,并将新的知识和经验融入其中。 受儿童成长过程的启发,如果将感官和语言结合起来,并让人工智能拥有更接近于人类的方式来收集和处理信息,那么它能否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答案是肯定的。这些可同时获得人类智能的感官和语言的 “多模态” 系统,应该会生成一种更强大的人工智能,也更容易适应新情况、以及解决新问题。 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使用这样的算法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或者将其移植到机器人中去,使得机器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交流协作。2020 年 9 月,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 AI2 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可以从文本标题生成图像的模型,展示了算法将单词与视觉信息关联的能力;11 月,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将图像纳入现有语言模型的方法,此举提高了模型的阅读理解能力;2021 年初,OpenAI 对 GPT-3 进行了扩展,发布了两个视觉语言模型,其中一个将图像中的对象与标题中描述它们的单词联系起来,另一个则根据它所学的概念组合生成图像。 从长远来看,“多模态” 系统取得的重大进展可以帮助突破人工智能的极限,不仅会解锁新的人工智能应用,也会让它们的应用变得更加安全可靠,更加精密的多模态系统也将使更先进的机器人助手成为可能。总而言之,多模态系统可能会成为第一批我们可以真正信任的人工智能。 TikTok 推荐算法 重大意义:TikTok 不仅能够精准地为用户推荐感兴趣的视频,还能通过推荐算法帮助他们拓展与其有交集的新领域。主要研究者:TikTok成熟期:现在TikTok 是全球最具吸引力、增长最快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截至目前,TikTok 在全球范围内已超过 26 亿次下载量,在美国拥有 1 亿用户。TikTok 发现和提供内容的独特方式是其具有吸引力的 “秘密武器”。TikTok 将网红博主的视频与新人博主的视频混合放在 “为你推荐” 页面,然后以浏览量奖励优质创作内容,用这种方式将更多新人博主的视频推给广大用户。该应用不同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是,任何人在 “为你推荐” 页面都有可能 “一举成名”。视频将通过 TikTok 的推荐算法向与视频博主有共同兴趣、爱好或特定身份的用户不断推荐,从而使优质的创作内容快速传播。视频博主有多少粉丝、是否走红过等因素并不会作为 TikTok 推荐算法的判断依据,它的推荐取决于视频标题、声音和标签,结合用户拍摄内容、点赞过的视频领域等进行推荐。概括来说,TikTok 增强用户粘性的技能越来越 “炉火纯青”,不仅能够精准地为用户推荐感兴趣的视频,还能通过推荐算法帮助他们拓展与其有交集的新领域。 绿色氢能 重大意义:绿色氢气是绿色的碳中性能源,是可再生风能和太阳能的扩充,有可能成为未来低碳化的核心燃料。主要研究者:绿色氢联盟蒂森克虏伯集团、国际能源署、麦肯锡咨询公司成熟期:预计 2030 年大多数氢气是通过天然气与高温蒸汽结合的方式制造的,也就是所谓的灰色氢气。通过水电解生产出绿色氢气,目前其生产成本是灰色氢气的三倍左右。随着风能和太阳能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绿色氢气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的出现,氢气的生产成本也有望迎来大幅降低。随着碳捕集技术的发展,在不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可从天然气中提取更多的氢气,绿色氢气也将有可能成为未来低碳化的核心燃料。一方面,运用燃料电池的方法使用氢气,利用水电解的逆反应,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来生成水和电,同时又不产生氮氧化物。另一方面,通过把氢和碳结合起来,能生产比氢更容易处理的液态合成碳氢燃料。这类液体燃料更清洁,可以替代汽油或柴油。氢气还可用来储存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能,当风力减弱、云层遮挡太阳或用电量需求增加时,这些能量可以重新转化为电能并输入电网。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预测,到 2050 年,氢气可提供全球能源需求的 10% 以上,每年可生产 1100 万千兆瓦时以上的能源。目前,区域性的“氢谷”项目正在欧洲各地落成,该项目计划将电解工厂布置在能够满足多种工业用途的地方,项目将包括建设炼油厂、水泥厂、发电厂和海上风电厂。位于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各国的大型项目也在蓬勃发展。据麦肯锡咨询公司估计,到 2030 年,由于电解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下降和以及碳排放成本上升,绿色氢气的价格将与灰色氢气同样实惠。尽管当下仍有很多技术障碍需要克服,但大规模利用氢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出炉,生命科学独占9席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于1899年创刊的杂志,侧重报道新兴科技和创新商业,专注于科技的商业化和资本化。 strong 自1999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评选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涵盖范围包括生物医疗、智能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几乎所有新兴技术领域。 /strong br/ /p p   近20年来,网景(Netscape)网络浏览器创始人马克· 安德森、Yahoo(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谷歌创始人拉里· 佩奇和谢尔盖· 布林、AMD 首席执行官苏姿丰、Facebook创始人马克· 扎克伯格等都曾登陆该榜单。2017年,DeepTech深科技联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推动TR35正式落地中国。 /p p   第二届TR35评选活动于2018年3月启动,榜单由50 位来自中国与全球顶尖学术研究单位、企业集团、投资机构重量级评委团、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美编辑部历时 9 个月缜密评选得出。据悉, strong 参选者必须为中国籍(含港澳台,所在地无限制),在2018年10月1日时不满35岁,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计算机与硬件、互联网与电子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 /strong /p p   在评审参选人时, strong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会考虑7个因素:影响力、独创性、勇气、时效性、企业家成就、沟通技巧及为贫困地区带来的改变 /strong ,但是候选人无必要在所有方面都表现出色。入选2018 年TR35的科技青年多为跨学科、跨领域、并且对于落地应用有更强烈企图心与使命感的科研创新出现,其成果涵盖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NLP、脑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生物科技、自动驾驶等多个不同领域。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生物科技上榜者独占9席 /span /strong /p p    strong 生物科技领域获奖者在今年的TR35榜单中占据9席,涉及基因、细胞、肿瘤、蛋白质及合成生物学等细分领域,表现亮眼 /strong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基因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人物:亓磊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专业:基因编辑和基因工程 /span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职位: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学副教授 /span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span /p p   作为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中国和欧盟专利的共同发明人,亓磊多年来致力于基因编辑技术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开发。他首次将基因魔剪 CRISPR/Cas 系统升级为基因编辑“瑞士军刀”CRISPR-dCas,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应用,先后发明了基于 CRISPR 的基因开关(CRISPRi/a),使在不引入突变的情况下精准开启或关闭特定基因表达 基因成像(CRISPR imaging),可以在活体组织中精准呈现基因组序列。基因定位(CRISPR-GO),实现三维空间内对基因组的空间重排和定位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人物:王思远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专业:三维基因组学 /span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职位: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及细胞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span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span /p p   王思远致力于生物组学成像技术的研发,开发了多项成像、染色技术,其中一项基于复合荧光原位杂交的 DNA 成像技术。他通过连续成像分辨并定位不同的基因组位点,实现单细胞水平染色质的三维描绘,解决了多年来难以对大尺度染色质盘绕结构直接观察的技术难题。王思远这一另辟蹊径的突破性成像方法將给目前对染色质折叠、区间化的理解带来新的可能,同时也将为观察各种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中的复杂空间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带来全新理解。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人物:付巧妹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专业:古人类 DNA 及基因组研究 /span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职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span /span /strong /span /p p   付巧妹通过解码中国最古老人类基因组,揭示东亚现代人复杂遗传历史。她首次确定早期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不局限于中东地区 首次系统性总结史前现代人的遗传演化谱图,且在研究过程中,共同开发了一种古DNA捕捉技术,成功从田园洞人腿骨提取核 DNA 和线粒体 DNA,让田园洞人成为首个获得核 DNA 的早期现代人。此外,付巧妹参与开发的新一代古 DNA 片段提取技术,成功提取到 40 万年前非冰冻层的古DNA,将人类DNA 破译的时间向前推进 30 万年。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细胞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人物:李寅青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专业:单细胞多组学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职位: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 呈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科学顾问 /span /strong /p p   李寅青率先开发出单细胞核基因表达解析技术,并开发出神经单细胞多组学技术。他创新性地将组织固定与单细胞核提取结合,实现单细胞分析的高分辨率、覆盖度和灵敏性,并利用该技术首次追踪和解析到成年健康脊髓神经再生的罕见过程 此外,其开发的神经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揭示了丘脑外周的抑制神经元是与遗传性多动症等精神疾病相关的核心神经环路中关键组成部分。李寅青开发的单细胞核基因表达解析技术对研究脊髓神经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神经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对筛选潜在的药物靶点提供了重要信息。 /p p    strong 人物:李栋 /strong /p p strong   专业:光超分辨显微镜技术 /strong /p p strong   职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strong /p p   李栋先后发展了掠入射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镜(GI-SIM)与非线性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Nonlinear GI-SIM),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超分辨活细胞成像速度和成像时程。他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发展高数值孔径全反射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High NA TIRF-SIM)、条纹激活非线性结构光显微镜(PA NL-SIM)及晶格光片三维非线性结构光显微镜(Lattice light sheet 3-D nonlinear SIM),突破了传统结构光显微镜技术100纳米分辨率极限,实现了活细胞高时空分辨成像。李栋的研究在新型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肿瘤 /span /strong /p p    strong 人物:陈斯迪 /strong /p p strong   专业:癌症系统生物学 /strong /p p strong   职位:耶鲁大学遗传系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strong /p p   陈斯迪的研究为未来癌症机理研究、“个性化”癌症药物研发及临床试验提供支持,是未来搭建精准化医疗平台的重要基础。他专注于癌症的系统生物学及其他医学基础问题的研究,包括癌症发生、恶化和免疫过程中的遗传表达及表观遗传修饰变化。陈斯迪通过体内大规模、高通量筛选,带领团队绘制了胶质母细胞瘤和肝细胞性肝癌的功能基因组图谱,从基因突变水平了解癌症发生、恶化等过程。同时发明了基于 CRISPR/Cas 基因编辑的精准肿瘤模型,相比目前已有模型更加经济、高效,不仅可以精准地模拟分子水平突变,更能完整保留肿瘤发生的原始过程及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原性。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蛋白质 /span /strong /p p    strong 人物:胥国勇 /strong /p p strong   专业:蛋白质翻译调控与精准作物改良 /strong /p p strong   职位: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strong /p p   胥国勇揭示了蛋白质翻译调控对于建立免疫反应的关键作用,并利用该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抗病性增强与产量受损的矛盾。 他利用新发现的翻译调控元件 uORF 实现了植物抗病能力和生长协同提高的目标。目前,生物学领域关于胁迫应答中翻译调控的研究很少,而胥国勇的研究为利用自然界及人工合成调控元件实现精准作物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作物抗病改良有重大意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合成生物学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人物:邵洋洋 /strong /p p strong   专业:合成生物学 /strong /p p strong   职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博士后 /strong /p p   邵洋洋参与创建了世界首例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实现“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她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将酿酒酵母 16 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 1 条,对该细胞的进一步研究颠覆了染色体三维结构决定基因表达的传统观念。这也是首次通过合成生物学“工程化”方法,探索解析真核细胞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邵洋洋的研究为探索高等生物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研究端粒相关的衰老和癌症提供了有用的模型。 /p p    strong 人物:李腾 /strong /p p strong   专业:生物材料与合成生物学 /strong /p p strong   职位: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strong /p p   李腾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对生命系统进行优化,开发新的微生物产品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他了一种在新疆艾丁湖的耐盐耐碱细菌,大大降低了可降解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生产成本,此外,其领导团队开发了全新的数据管理系统 Holog,提升了研发流程的数据化与自动化水平,建立了软硬一体实验室,极大提升了微生物合成的工程化水平。李腾的研究缩短了工程菌的开发周期,提高了研发准确率,在微生物产业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成果转化获千万级融资 /span /strong /p p   推动科技成果商业化和资本化,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进行TR35评选的重要目的。前述9位上榜生物科技人中, strong 李寅青和李腾已经通过创办企业的形式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strong 。 /p p   据天眼查的资料, strong 李寅青 /strong 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于2017年7月创办杭州呈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超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分析为平台,尝试将世界领先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带给广大的基础科学和临床研究人员,并最终开发可以用来为多种疾病提供诊断和伴随诊断的产品。杭州呈源生物的另外两位创始人陈曦和丛乐也非常出名,三人还在同时在创建了专注于肿瘤免疫疗法的RootPath公司,并获得了7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Volcanics Venture、百度风投,以及Nest.Bio Ventures参与。 /p p   首席执行官 strong 陈曦 /strong strong 博士 /strong 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毕业之后,曾于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是一名优秀的生物化学专家。另外一位创始人丛乐作为著名华人学者 strong 张锋教授 /strong 课题组最早的成员之一,参与了许多CRISPR/Cas9相关技术的发明,也在单细胞技术上深有造诣。2013年1月,张锋作为通讯作者、丛乐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发表论文,介绍如何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植物、动物与人类细胞。 strong 丛乐 /strong 也曾获得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荣誉。 /p p   同样来自清华大学的 strong 李腾 /strong 于2016年10月创办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物制造领域,创造包括生物材料PHA在内的全新的生物制造产品,并实现了低成本生物材料PHA的小规模量产。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 )是本世纪新出现的一个生物科学分支学科,研究方向与传统生物学反其道而行,从最基本的要素开始逐步建立零部件。目前,蓝晶微生物已经依托乙酰辅酶A(Acetyl-CoA)、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A)和异戊烯基焦磷酸(IPP)3个平台型分子,经基因元件引入,形成了可降解生物材料PHA、萜类、人体微生物来源小分子新药等不同阶段的产品管线。蓝晶微生物已经于2017年2月和2018年5月,获得峰瑞资本(FreeS VC)领投的500万元天使轮融资和力合创投领投、峰瑞资本跟投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 /p p    strong 附:2018年TR35榜单剩余部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40b04355-0831-4d33-8208-66b296fd3185.jpg" title=" 2018年TR35榜单剩余部分.png" alt=" 2018年TR35榜单剩余部分.pn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 35位中国入选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中国科技青年英雄榜发布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 1999 年开始,每一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都会选出一批 35 岁以下最具有创新性与影响力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创业者,他们是发明家(Inventors)、创业家(Entrepreneurs)、远见者(Visionaries)、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及先锋者(Pioneers),这就是许多人知道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 35 位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 (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多年之后回头来看,这些在当时都不满 35 岁的年青人,在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改变了我们现在认知的世界样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比如说 1999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选出了马克· 安德森(Mark Anderson),他是网景(Netscape)网络浏览器的创造者,而今他是全球知名的新兴科技投资人,那一年,我们也选出了杨致远,他创立的 Yahoo(雅虎)后来成为全球的最大互联网公司。这一年,他们都还不到 30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02 年那一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选出了拉里· 佩奇(Larry Page)、谢尔盖· 布林(Sergey Brin),这两位在当时刚创业 2、3 年的年轻创业家,成就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谷歌帝国,而同一年上榜的还有一个当时没有太多人知道的名字,来自 IBM 的半导体科学家苏姿丰(Lisa Su),在 20 年之后,她成为全球 CPU 巨头 AMD 的 CEO,带领 AMD 再攀高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而在 2007 年榜单上,出现了一个名字马克· 扎克伯格(Mark Zuckberg),他创立了 Facebook,这一年,他只有 23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08 年,我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新兴科技时代,发展已超过半世纪的人工智能再度出现在世人眼前,而这一年,如今致力于 AI 落地应用教育推广的吴恩达(Andrew Ng),正是 2008 年榜单的获奖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4 年,基因科学研究出现了巨大的飞跃突破,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是一场前所未见的科学变革的起点,被认为是全球 CRISPR 顶尖研究者、开启之后全球基因编辑研究加速发展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就是这一年的上榜者之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许多人会问:要如何定义一个时代?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这群 35 岁以下的发明家(Inventors)、创业家(Entrepreneurs)、远见者(Visionaries)、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及先锋者(Pioneers)身上,他们的创新、好奇、坚持、灵感、勇气,将会提前告诉我们未来世界的样貌,因为,在每一位 IU35 身后,都蕴涵着开启一个全新时代的可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而从 2017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正式落地中国。2018 年 1 月 30 日,第一届中国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获奖人名单首度揭晓,这其中有来自独角兽新创业企业的青年创业家、有站在科研领域最前沿的顶尖青年科学家、有多年来持续在默默耕耘、希望通过科学与科技的力量改变世界面貌的科研工作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如过去 20 年来的坚持,《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全球 35 位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榜单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捧已广为人知的明星,而是要让更多值得被看见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创业家,被更多人认识、理解、支持,进而得以聚集更多的能量,改变这个世界的未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而经过一年,2017 年榜单中的获奖人在各自的领域更加发光发热,在此其中,不论是从创业新星成为超级独角兽的创业者,在脑机接口领域不断研究创新进而感动、震撼无数人的科技创新者,又或者是,以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进而带动产业巨头与行业应用百花齐放的科研工作者们,当然还有持续提出突破性研成果领跑世界的科学家们。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 2017 年,我们选出了 35 位值得被看见的中国科技创新青年,而在 2018 年,我们不忘初心,更加努力要让这份榜单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 年 3 月 12 日,DeepTech 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共同启动“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区 2018 年榜单评选流程,经过长达 9 个月的时间、50 位来自中国与全球顶尖学术研究单位、企业集团、投资机构重量级评委团、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美编辑部的缜密评选程序,于 2019 年 1 月 21 日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由梅赛德斯-奔驰特别呈现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颁奖典礼上,正式公布 2018 年获奖人名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 2018 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区榜单中,我们看到更多创新科研力量的崛起,也看到更多跨学科、跨领域、并且对于落地应用有更强烈企图心与使命感的科研创新出现,这其中涵盖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NLP、脑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生物科技、自动驾驶等多个不同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相较于 2017 年的榜单,有多位来自创业公司的获奖人,在 2018 年的榜单上,我们则是看到更多在产业生态里坚持科研使命的获奖人,也看到更多散布在海内外顶尖学术机构的科学家们,用外人眼中的十年寒窗、自身却不改初心的坚持努力,取得了世界级标竿成就的科研成果,这其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获奖者,都取得了世界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与发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以下为此次获奖者名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梦迪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大数据运筹和强化学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29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普林斯顿大学运筹和金融工程系、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在大数据运筹和统计优化方法上取得一系列首创成果,推动了在机器学习和增强学习领域的成功应用和算法突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首次提出随机嵌套组合优化算法;首次提出基于对偶原理的增强学习框架,从理论证明增强学习系统的最优复杂度和对应最优算法,直接从数据和在线实验中获取信息以改进优化现有的决策方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结合了传统统计学和控制学体系,将简单系统下的增强学习模型推广到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复杂系统中,对解决风险管理、大数据分析、医疗和金融领域决策问题提供全新视角。针对增强学习面临的可扩展性和可泛化性等瓶颈,解决目前人工智能对海量数据过度依赖的问题。&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亓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基因编辑和基因工程&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5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学副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作为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中国和欧盟专利的共同发明人,多年来致力于基因编辑技术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开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首次将基因魔剪 CRISPR/Cas 系统升级为基因编辑“瑞士军刀” CRISPR-dCas,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应用,先后发明了基于 CRISPR 的基因开关(CRISPRi/a),使在不引入突变的情况下精准开启或关闭特定基因表达;基因成像(CRISPR imaging),可以在活体组织中精准呈现基因组序列。基因定位(CRISPR-GO),实现三维空间内对基因组的空间重排和定位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不仅重新定义和影响了基因工程,更为安全基因编辑、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及癌症治疗等众多领域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邵洋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合成生物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0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博士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发明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参与创建了世界首例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实现“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将酿酒酵母 16 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 1 条,对该细胞的进一步研究颠覆了染色体三维结构决定基因表达的传统观念。这也是首次通过合成生物学“工程化”方法,探索解析真核细胞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为探索高等生物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研究端粒相关的衰老和癌症提供了有用的模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陆盈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新型电池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0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独立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发明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从事能量密度数倍于常规锂离子电池的金属锂电池的科研、教学等工作,在金属锂负极保护机制及电池安全问题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提出了理论容量为现有石墨负极 10 倍的三维金属锂负极材料,阐明了金属锂负极产生枝晶的微观机理,实现了锂离子在电极表面的稳定电沉积,利用氟化锂人工界面解决了锂枝晶形成这一困扰金属锂电池 40 年之久的难题,使得金属锂电池可以在拥有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兼具高安全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可用于生产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的金属锂电池,对于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发展高效储能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思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三维基因组学&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4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及细胞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致力于生物组学成像技术的研发,开发了多项成像、染色技术,其中一项基于复合荧光原位杂交的 DNA 成像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通过连续成像分辨并定位不同的基因组位点,实现单细胞水平染色质的三维描绘,解决了多年来难以对大尺度染色质盘绕结构直接观察的技术难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这一另辟蹊径的突破性成像方法將给目前对染色质折叠、区间化的理解带来新的可能,同时也将为观察各种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中的复杂空间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带来全新理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狄大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有机/钙钛矿LED&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4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访问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从事高效率、低能耗的下一代显示、照明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钙钛矿发光二极管(钙钛矿 LED)领域的研究工作,创造了低成本溶液法 OLED 和钙钛矿 LED 发光效率的纪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在 OLED 领域,发现并实现了由分子旋转导致的激子自旋态能量简并实现的高效发光机制;在钙钛矿 LED 领域,发现了制约其发光的主要因素,并成功地将非辐射过程造成的能耗降至最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对于开发高性能、低成本、节能环保的新一代光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望大规模地应用于显示、照明和通信领域。&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孔令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新型光学技术&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2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发明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专注于神经成像领域的方法创新、系统设计和集成等多个方面的创新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设计研制了三维高速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发展了基于自适应光学的深层组织显微系统;参与研发了全球首台具备视频帧率、厘米级视场、亚微米级分辨率的十亿像素成像系统。这套全球领先的大视场、高通量光学显微系统将被用于清醒动物跨脑区神经网络活动的实时观测及临床神经疾病的诊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从“认识脑”到“模拟脑”,不仅是未来中国“脑计划”的重要技术支撑,更是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转化之间的关键纽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窦乐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光电子柔性材料&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1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普渡大学化学工程系助理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发明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从事先进柔性材料的合成工作,主要贡献之一是开发了一类全新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可用于制作建筑、车辆等使用的智能发电玻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开发的这一新型电池对于人眼来说几乎是透明的,却可以吸收看不到的近红外光发电。在其最新一代设计中,使用卤化物钙钛矿等材料实现了透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智能化,即在特定的外部刺激下,可以在透明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可逆地改变颜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建立了太阳能电池的全新概念。其产品可以显著降低能耗,有望对太阳能电池、节能建筑、屏显等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罗景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光电化学转化&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1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发明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从事人工光合作用领域的研究,致力于人工模拟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燃料或工业化学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在光电化学光解水方面,制备出了高效的氧化亚铜光阴极,取得了氧化物材料光解水制氢 3% 的世界纪录;在光伏驱动光解水方面,首次利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镍铁基催化剂,创造了廉价材料光解水制氢效率 12.3% 的世界纪录;在二氧化碳还原方面,开发了基于氧化铜和氧化锡复合的廉价电催化剂,实现了高效高选择性二氧化碳还原,并与光伏器件结合实现了 13.4% 的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的世界纪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突破对于温室气体减排、氢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储存、化工原料合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田芝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纳米尺度热输运&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4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康奈尔?学机械?程与航空航天学院助理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发明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主要从事纳米尺度热传导和能量转换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相关研究打破了认为聚合物仅仅是热绝缘体的传统观念,为实现有机热二极管、热开关以及按需热流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首次发现了不对称聚合物中显著的热整流现象,以及温敏型聚合物中的热开关现象,并首次使用高阶相变展示了快速热开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有望对包括微电子、空间和建筑技术、智能面料、智能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热能转换和热能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李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生物材料与合成生物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0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远见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对生命系统进行优化,开发新的微生物产品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发现了一种在新疆艾丁湖的耐盐耐碱细菌,大大降低了可降解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生产成本,此外,其领导团队开发了全新的数据管理系统 Holog,提升了研发流程的数据化与自动化水平,建立了软硬一体实验室,极大提升了微生物合成的工程化水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缩短了工程菌的开发周期,提高了研发准确率,在微生物产业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陈斯迪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癌症系统生物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4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耶鲁大学遗传系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他的研究为未来癌症机理研究、“个性化”癌症药物研发及临床试验提供支持,是未来搭建精准化医疗平台的重要基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专注于癌症的系统生物学及其他医学基础问题的研究,包括癌症发生、恶化和免疫过程中的遗传表达及表观遗传修饰变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通过体内大规模、高通量筛选,带领团队绘制了胶质母细胞瘤和肝细胞性肝癌的功能基因组图谱,从基因突变水平了解癌症发生、恶化等过程。同时发明了基于 CRISPR/Cas 基因编辑的精准肿瘤模型,相比目前已有模型更加经济、高效,不仅可以精准地模拟分子水平突变,更能完整保留肿瘤发生的原始过程及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原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常翠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拓扑量子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3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主要从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拓扑量子材料方面的实验研究,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实现以及相关性质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实现拓扑磁电效应和广泛开展任意子(anyon)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 2013 年基于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了超薄磁性拓扑绝缘体薄膜并首次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成果被 2016 年诺贝尔物理奖列为拓扑物态领域最重大的实验突破之一。截至目前,能够在实验中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两个材料体系均由他首次发现。最近,其研究组通过改变量子反常霍尔绝缘体的结构在实验上首次观测到了粒子物理中的轴子(axion)绝缘体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材料中,电子运动不存在发热和损耗能量。获奖人的研究对未来低能耗电子元器件应用意义非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陈启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计算机视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29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Lino联合创始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远见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深耕计算机视觉领域多年,在图像合成与分解、光流算法和优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近年来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合成图像和视频,启发性地首创基于多个分辨率倍增模块的级联优化网络,可以挖掘既定场景语义布局,生成媲美真实照片的图像。近年创办去中心化视频直播公司Lino,落地实现更加公开透明的内容创作应用场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将能够实现完全藉由计算机视觉技术完成电影拍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崔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人工智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3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乂学教育?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远见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研发出中国首个针对 K12 领域学生教育的 AI 自适应学习系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基于信息论、机器学习、图论、知识空间理论、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和概率图模型,研发出的 AI 自适应学习系统,整个流程覆盖从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数据、分析出学生的知识熟练度到学生的个人画像得到更新、AI 老师实时动态调整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将深刻改变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基础教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付巧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古人类 DNA 及基因组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5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人文关怀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破译世界最古老的现代人基因组。通过解码中国最古老人类基因组,揭示东亚现代人复杂遗传历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首次确定早期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不局限于中东地区;首次系统性总结史前现代人的遗传演化谱图,且在研究过程中,共同开发了一种古DNA捕捉技术,成功从田园洞人腿骨提取核 DNA 和线粒体 DNA,让田园洞人成为首个获得核 DNA 的早期现代人。此外,参与开发的新一代古 DNA 片段提取技术,成功提取到 40 万年前非冰冻层的古DNA,将人类DNA 破译的时间向前推进 30 万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得到全球知名研究中心的广泛应用,对整个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景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降噪声超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4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系副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发明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从事声学超材料领域研究,制备出了一系列降噪超材料。可以重塑我们控制声音的方式,减少噪音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通过对超材料结构进行精确控制,发明出了一系列同时具有超轻质量和高机械强度的降噪材料。新材料克服了传统降噪材料效率低、可降噪频率范围有限且机械强度低的问题,在宽频带中实现卓越的吸声或隔声效果,最低可将噪音降低 1000 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可广泛用于各类交通工具、会议室等诸多环境中,尤其可能对飞机汽车制造、机场建设等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李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光超分辨显微镜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5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发明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先后发展了掠入射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镜(GI-SIM)与非线性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Nonlinear GI-SIM),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超分辨活细胞成像速度和成像时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发展高数值孔径全反射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High NA TIRF-SIM)、条纹激活非线性结构光显微镜(PA NL-SIM)及晶格光片三维非线性结构光显微镜(Lattice light sheet 3-D nonlinear SIM),突破了传统结构光显微镜技术100纳米分辨率极限,实现了活细胞高时空分辨成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在新型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李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多元异构传感数据挖掘算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1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副教授&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人文关怀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将“重建得更好(Build Back Better, BBB)”理念引入传统防灾减灾领域,提出了“三度空间下系统的系统”城市韧性分析框架,建立了基于系统仿真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城市与社区韧性管理新模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基于复杂网络技术清楚阐明了城市生命线系统间的复杂依存关系,提出了生命线系统受灾态势评估与推演方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进行评估、预测与优化;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行为实验揭示了大型公共建筑内高密度人群的空间认知与疏散行为模式;基于城市人口海量时空轨迹数据的分析揭示了灾害影响下人群出行规律的复杂特征和演化规律。与中国的北京、四川德阳、湖北黄石等地方政府开展韧性城市建设试点合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拓展了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危机决策和行为模式的认识,为有效的危机管控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其专注于当前全球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领域——城市韧性,对于中国可持续城镇化政策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李铁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软体智能机器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2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远见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专注于软材料和软体机器人的多场耦合力学研究,对软材料和软体机器人的力学行为分析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提出一种构建介电弹性体-离子导电水凝复合型软体结构的设计思路,分析了其力电耦合驱动行为,实现机器鱼在水中的快速运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将给未来创新型态软体机器人的发展带来颠复想像的可能性。未来的软体机器人甚至将可能以强化人体活动功能的辅具应用型式出现,进而改变许多人的生活,其研究在具体应用中所亟需解决的控制性与灵活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李寅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单细胞多组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2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呈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科学顾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率先开发出单细胞核基因表达解析技术,并开发出神经单细胞多组学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创新性地将组织固定与单细胞核提取结合,实现单细胞分析的高分辨率、覆盖度和灵敏性,并利用该技术首次追踪和解析到成年健康脊髓神经再生的罕见过程;此外,其开发的神经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揭示了丘脑外周的抑制神经元是与遗传性多动症等精神疾病相关的核心神经环路中关键组成部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开发的单细胞核基因表达解析技术对研究脊髓神经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神经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对筛选潜在的药物靶点提供了重要信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聪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语音识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4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科大讯飞 AI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提出 DFCNN 等突破性模型和框架,大幅提升了中文语音识别引擎的准确率和效率,并且开创了中文方言识别之先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成功主导了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之间的深度学习算法框架迁移,创造性地发现了两者的共通之处,进而将其引入实际应用层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专注于语音识别技术多年,带领团队研发了多个结合声音和图像识别技术的算法和系统,具备颠覆传统系统的潜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知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然语言处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4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围绕知识指导的自然语言处理开展创新研究,以语义表示学习为切入点,系统探索了语言与知识的协同分布式表示学习框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在显式表示方面,提出了考虑文档主题结构的关键词抽取算法;在隐式表示学习方面,提出一系列面向汉字、词义、实体和网络表示学习模型;在知识表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考虑知识图谱丰富信息的表示学习技术。相关研究为多粒度语言单位构建了统一的语义表示空间,并通过知识表示学习为该语义空间赋予富知识性,在无结构语言与有结构知识之间建立精准语义关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开发的这些算法均成为该领域的代表方法,对于复杂知识和语义计算有着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吕琳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网络信息挖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4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人文关怀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原创性地提出以系综理论和似然分析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挖掘基础理论体系,以及以扩散动力学为基础的网络信息过滤系列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在链路预测方面,首次提出网络链路可预测性的概念,给出定量化的刻画指标。在节点影响力分析方面,首次揭示度中心性,H-指数和核数的内在联系,提出有效挖掘网络重要节点的 LocalRank、LeaderRank 等系列方法,解决大规模网络的重要节点识别难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对网络信息挖掘与社会经济复杂性方面的研究,利用统计物理和网络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信息领域中的推荐、排序、预测等重要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石建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计算机视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29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商汤科技研究总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事由:她带领团队致力于新技术的落地应用,成功打造多个知名应用和技术平台,涉及互动娱乐与现实增强、遥感、和自动驾驶等多个方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在自动驾驶领域,从无到有地带领团队建立商汤完整自动驾驶系统,攻克摄像头输入与感知算法泛化性提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人车行为分析预测与决策系统等多重技术难关,成功完成了多次自动驾驶系统路测演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唐平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多智能体系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4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副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远见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将 201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尔文· 罗斯和罗伊德· 沙普利的合作博弈理论应用于一些具有巨大社会效益的市场设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首次将合作博弈理论应用于水权市场设计,为西部地区节水增收、促进生态平衡做出重大贡献;在肺脏交换领域的器官捐赠系统设计中,研究出世界最快的算法。通过强化学习和 MDP(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决策者机制设计,大大提高了互联网广告拍卖和电商搜索排序的自动化程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丰富了计算经济学理论应用场景,产生影响深远的人道主义价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徐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人工智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1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平安集团 - 平安科技智能引擎部副总工程师&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人文关怀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决策中的研发和应用。带领团队首次应用千万以上的城市级别数据,联合重庆、深圳卫健委和疾控中心研发人工智能疾病预测模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模型可准确预测流感、手足口病的传播及慢阻肺的患病风险,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应用千万级别行为数据建立关系网络,定位可疑人员、识别走私行为,将走私查获率提升 200% 以上。与中国人发中心、重庆卫健委联合研发首个基于海量人口健康数据的健康预期寿命测算模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大幅提升了海关风险稽查能力,提升了健康指标测算的全面性和精准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仲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知识图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3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美团点评 AI平台部 NLP 中心负责人、点评搜索智能中心负责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远见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事由:在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解决多项挑战性问题,其工作涉及搜索引擎、广告推荐、知识挖掘、关系推理、智能助理等多个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在微软负责包括微软概念知识图谱、企业知识图谱等多个知识图谱和 NLP 相关项目,提出的的概念化模型能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对文本进行理解;在 Facebook 领导团队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产品级社交网络知识图谱实体链接服务。在美团仅用半年就领导团队构建出世界上最大的餐饮娱乐知识图谱“美团大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开发应用于餐饮、出行、休闲娱乐、旅游、金融等各个场景,为数亿人提供了更便捷、更智能的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胥国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蛋白质翻译调控与精准作物改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3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人文关怀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揭示了蛋白质翻译调控对于建立免疫反应的关键作用,并利用该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抗病性增强与产量受损的矛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利用新发现的翻译调控元件 uORF 实现了植物抗病能力和生长协同提高的目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生物学领域关于胁迫应答中翻译调控的研究很少,而获奖人的研究为利用自然界及人工合成调控元件实现精准作物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作物抗病改良有重大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杨玉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类脑计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4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研究院研究员&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发明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在类脑计算领域围绕物理→器件→集成这一主线进行深入研究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在物理上,其系列原创性工作发展和完善了导电细丝理论,为基于忆阻器的存储和神经形态器件设计优化建立基础。在器件上,其研制的离子栅控突触晶体管获得了与生物突触相当水平的超低能耗(30fJ)。在集成上,其提出并实现了多种利于大规模集成的抗串扰忆阻器,集成了单元尺寸& lt 100 nm=& quot & quot & gt 1k 的高密度神经突触核,设计了高容错模糊化神经网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成果被“忆阻器之父” Leon Chua 教授在教程论文中引为范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姚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馈源舱控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5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FAST 工程副研究员&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身为全世界最大的 500 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工程的核心部件馈源舱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在过去 13 年间主要完成两大理论创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结合机器人和机构学理论,提出了一套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力特性评价指标,首次通过数值方式描述了索力分布与控制精度关系。基于该指标完成了索驱动的姿态和索力优化,解决馈源支撑系统轨迹运动规划问题,保证馈源支撑系统稳定高精度运行。另外,其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完成绳索并联机构自动跟踪转向传动装置的设计,同类设计已应用于 FAST 工程,使钢索在 400 多米的跨度上出索精度高于 2m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创新填补了国内外该类大型并联机器人的理论空白,为 FAST 工程的顺利建设与运行调试创造了必要条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袁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火箭推力室生产制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4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液体动力高级工程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先锋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事由:在研发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燃气发生器、推力室中应用针栓喷注器等新技术取得重要创新成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大胆采用了如高强高导铜合金、快速电铸镍、热等静压、机器人激光焊接等新工艺,大幅度缩短推力室的生产制造周期,实现推力室生产的规模化和低成本。其投入研制的蓝箭航天“天鹊”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其推力室重量比传统工艺轻 1/4,生产周期缩短一年以上,制造成本仅有 1/3,并且可以重复使用 20 次以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可望为未来中国火箭公司实现火箭重复使用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快中国在全球低轨道无线网络星座、大型轨道空间站、个人太空旅游等市场的商业化进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张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网络安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2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副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远见者&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自动化防御方案领域的研究无疑将对未来网络空间安全格局带来重大变革,而他构建了一套包含漏洞挖掘、程序完整性保护、自动化防御的创新纵深防御体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开发的技术不仅可更为主动地实现对软件自身漏洞加以修复,同时还能自动验证程序的完整性,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攻击者,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抵御当前流行的控制流劫持攻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终极目标是设计支持自动化分析程序、挖掘漏洞、评估及验证漏洞、以及修复漏洞的高度自动化防御方案。其研究在全球网络安全领域获得高度瞩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张如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碳纳米管超强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2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清华大学化工系助理教授&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发明家&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事由: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半米长碳纳米管制备以及拉伸强度接近于单根碳纳米管的碳纳米管管束的制备,为该领域具有程碑意义的成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制备出了世界最长碳纳米管以及拉伸强度达到80 GPa的超强碳纳米管纤维,其强度远超目前已知的任何其它一种纤维材料。碳纳米管在电学、力学和热学等多方面均有极佳性能,是未来碳基半导体材料以及超强材料的核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的研究对于超强纤维、碳基半导体材料、透明显示等高端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有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等诸多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曹旭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动驾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年龄:32 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职位:Momenta CE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类别:创业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理由:创办自动驾驶公司 Momenta。在两年时间里,带领团队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高精度语义地图、驾驶决策技术,并打造了多个不同级别的解决方案,覆盖高速公路、地库自主泊车、城市道路等路况下的自动驾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基于深度学习和以视觉为主的技术路线,其自动驾驶感知系统、高精度地图和自动驾驶产品在保障高性能的同时,具备低成本、可量产的特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人创办的公司自 2016 年成立至今,累计获得超 2 亿美元融资,总体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毫无疑问,“创新,是从 0 到 1 的革命”、“科研工作的使命,就是探索无人区,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 “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的创新机会远超过去”、 “不忘初心,为下一代技术加速”,以上是 2018 年榜单获奖人对于科研创新的自我期许。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而对于中国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他们同样也怀抱热情与抱负:“基于人海战术的科研产业模式已不再有效。下一代科研和技术的突破会产生于踏实的成熟理性探索,这是青年科学工作者的大好机会” 、 “科技创新的路上,跑在后面就会被淘汰,没有核心技术就会被“牵着鼻子走”,掌握主动权才能持续领跑”、”与更多中国企业共同站在科技创新行列,必定能创造更多的机会”、 “模式创新所积累下来的大量数据,将依靠科技创新带来新的一波红利” 、 “世界范围内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潜在增长点,进而培育孵化自有新兴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因此,尽管 2018 年底的这个冬天,是许多人口中的 “资本寒冬”,但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区 2018 年榜单中,在每一位获奖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却是充满热切希望的新兴时代力量。 /p
  • 权威发布:《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 2001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评选出当年的“十大突破性技术”,这份在全球科技领域举足轻重的榜单曾精准预测了脑机接口、智能手表、癌症基因疗法、深度学习等诸多热门技术的崛起。当然,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站在全球科技最前沿,目睹了科技创新的百年变迁后的一种沉淀,是对科研迈向产业的可行性分析,是对技术商业化及影响力的研判。&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今年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刊 120 周年,2019 年的“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也与过去稍有不同。在本次的榜单评选中,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比尔· 盖茨先生作为客座评选人,他全程参与了评选工作,并为本届榜单作序。本届榜单的入选技术也多是以“人类福祉”为最终目标。&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正如比尔· 盖茨先生所说,看过这些突破性技术之后,你会觉得“美好的未来,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今天正式揭晓& nbsp 2019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c6f4caf9-2423-4090-9db1-73521570729c.jpg" title=" 201902271542275064.jpg" alt=" 201902271542275064.jpg" width=" 621" height=" 621" style=" width: 621px height: 621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图 | 2019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包括:灵巧机器人、核能新浪潮、早产预测、肠道显微胶囊、定制癌症疫苗、人造肉汉堡、捕获二氧化碳、可穿戴心电仪、无下水道卫生间、流利对话的AI助手共 10 大突破性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以下是该份榜单详细内容及部分解读节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灵巧机器人&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大意义:机器正在通过自我学习学会应对这个现实世界。如果机器人能学会应对混乱的现实世界,那么它们就可以胜任更多的任务。&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主要研究者:OpenAI(人工智能非营利组织)、卡内基梅隆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熟期:3-5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尽管人们一直在讨论机器取代人类工作的话题,但目前工业机器人仍然表现得较为笨拙且灵活性欠佳。虽然机器人可以在装配线上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同时还能保持超高的精度,但哪怕目标物体被稍微移动了一点,或将其替换成不同的零件,机器人的抓取过程就会变得十分笨拙甚至是直接抓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如今,虽然我们还无法让机器人做到和人一样,在看到物体后就明白如何将其拿起,但现在它可以通过在虚拟空间里进行反复的试验,最终自主学会处理眼前的物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位于旧金山的非盈利组织 OpenAI 就推出了这样一套 AI 系统 Dactyl,并已成功操控一个机器手让其灵活地翻转一块积木。这套神经网络软件能够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会抓取并转动积木后,再让机器手进行实际操作。这套软件开始时会进行随机的尝试,并在不断地接近最终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加强网络内部的连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通常我们无法让机器人将模拟练习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环境里,因为我们很难模拟出像摩擦力或是材料的不同性质这样的复杂变量。而 OpenAI 团队则通过在虚拟训练中引入随机性来克服了这个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现阶段,我们还要取得更多的突破才能让机器人变得更加灵活。但如果研究人员能够很好地利用这种学习方法,未来的机器人将有望能够学会组装电子产品、将餐具摆入洗碗机里、甚至是能够将卧床的人从床上扶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核能新浪潮&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大意义:先进的核聚变和核裂变反应堆正在走进现实。在减少碳排放和限制气候变化的努力方面,核能的作用似乎正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主要研究者:陆地能源(Terrestrial Energy)、泰拉能源(TerraPower)、纽斯凯尔(NuScale)、General Fusion&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熟期:新型核裂变反应堆到 2020 年代中期有望实现大规模应用;核聚变反应堆仍需至少十年时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过去的一年中,新型核反应堆发展势头强劲,核能的使用将会变得更安全,成本也更低。新型反应堆的发展包括:颠覆了传统设计的第四代核裂变反应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及似乎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核聚变反应堆。第四代核裂变反应堆的开发者,比如加拿大的 Terrestrial Energy 和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泰拉能源(TerraPower),已经开始与电力公司建立研发合作关系,力争在 2020 年代之前实现并网发电(这个估计可能有些乐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以产生的电力,通常为数十兆瓦(相比之下,传统核反应堆可以产生约 1000 兆瓦的电力)。像俄勒冈州的 NuScale 这样的公司表示,小型化的反应堆可以节约资金成本,并降低环境和金融风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核聚变方面也有进展。虽然没人指望可控核聚变技术会在 2030 年以前实现交付,但像 General Fusion 和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这样的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初创企业,正在取得一些积极进展。许多人认为可控核聚变只是黄粱美梦,然而,由于核聚变反应堆不会出现堆芯熔毁,也不会产生衰变期长、放射性高的核废料,它所可能会面临的公众抵制应该会比常规核反应堆少很多。(比尔· 盖茨是泰拉能源和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的投资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早产预测&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大意义:每年有 1500 万婴儿过早出生,这是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主要研究者:Akna Dx&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熟期:可在 5 年内进入临床测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简单的验血可以预测孕妇是否有过早分娩的风险。我们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但是少量的“无细胞”DNA 和 RNA 也漂浮在我们的血液中,通常由垂死细胞释放。在孕妇中,这些游离的遗传物质碎片来自胎儿、胎盘和母亲的细胞。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师 Stephen Quake 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来解决医学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大约十分之一的婴儿过早出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由漂浮的 DNA 和 RNA 携带者以前需要侵入性细胞抓取细胞的信息,例如对肿瘤进行活组织检查或刺破孕妇的腹部进行羊膜穿刺术。不一样的是现在更容易检测和分析血液中无细胞遗传物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过去几年中,研究人员开始通过从血液中检测肿瘤细胞的 DNA,以及通过血液检测对孕妇进行唐氏综合症等疾病的产前筛查。这些检测依赖于寻找 DNA 中的基因突变。另一方面,RNA 是调节基因表达的分子物质,能够决定从基因中产生多少蛋白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通过对母亲血液中的自由漂浮的 RNA 进行测序,Quake 筛选出与早产有关的七种基因表达的波动。这让他可以识别可能过早分娩的女性。一旦被警告,医生可以采取措施避免早产,并给予孩子更好的生存机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Quake 说,血液检测所运用的技术,快速,简便,每次测量不到 10 美元。他和他的合作者已经创办了一家创业公司 Akna Dx 将其商业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肠道显微胶囊&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大意义:一种小型的、可吞咽的设备,不使用麻醉也可以捕捉到肠道的详细图像,甚至在婴儿和儿童体内也可以。这一设备使肠道疾病的探测和研究变得更为容易,其中包括使贫困地区的数百万儿童发育不良的一种疾病。&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主要研究者:麻省总医院&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熟期:目前在成人体内使用;婴儿试验将于2019年进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环境性肠功能障碍(EED)可能是你从未听说过的花费最高昂的疾病之一。以肠道发炎、肠道泄露和营养吸收不良为特征,这一疾病在贫穷国家广泛传播,这也是这些地区许多人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未能达到正常身高的原因之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没有人知道引起 EED 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怎样预防或治疗这一疾病。切实可行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了解何时应该干预及怎样治疗。在婴儿中已经有了治疗方法,但诊断和研究这些幼儿肠道疾病通常需要麻醉,并将一个称为内窥镜的管子插入喉咙。这种方法昂贵、不舒服、且在 EED 盛行地区难以开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因此,麻省总医院(MGH)的病理学家和工程师 Guillermo Tearney 研发了一种小型设备,这种设备能够检测 EED 的表现症状,甚至可以进行组织活检。与内窥镜不同,它在基础保健检测过程中应用简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Tearney 的可吞咽胶囊显微镜附在可弯曲的线型导管上,被连接到一种叫做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 OCT )的设备上。在病人将胶囊吞咽后,医疗人员在将纤维胶囊拉回的过程中,能够无死角对整个消化道做纤维断层扫描。这种胶囊在消毒后可以重复利用(这听起来有点令人不适,但是 Tearney 的团队已经研发出一种技术,据他们说,这种技术不会造成不适。)它还带有以单细胞分辨率拍摄消化道表面的技术,以及捕捉几毫米深度的三维横截面的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项技术有几种应用;在麻省总医院, 它被用来检测巴雷特食管,一种食管癌的前身。关于 EED,Tearney 的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更小的版本,可以给不能吞咽药丸的婴儿使用。这已经在盛行 EED 的巴基斯坦地区的青少年身上验证过了,此外,计划在 2019 年进行婴儿试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一小型探测仪将帮助研究者们回答关于 EED 进展的相关问题——例如它会影响什么细胞和是否有细菌涉及其中——并评估干预手段和潜在疗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定制癌症疫苗&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大意义: 通过识别各肿瘤的特异性突变,激发人体的天然防御能力,从而对癌细胞进行针对性破坏。传统化学疗法对健康细胞有很大影响,而且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并不总是理想。&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主要研究者:BioNTech 、Genentech&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熟期:已在临床试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科学家正处于将首支个性定制疫苗商业化的关键时刻。如果其效果真如预期的话,该疫苗就的确能够通过肿瘤独特的突变触发人体免疫系统对其进行识别,从而有效地阻止多种癌症的发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更重要的是,与传统化学疗法不同,疫苗是通过使用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来选择性地破坏肿瘤细胞的,对健康细胞的损害较有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在初始治疗后,攻击性免疫细胞将也会对游离的癌细胞保持警惕。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五年后的 2008 年,当遗传学家公布了癌细胞的第一个序列时,这种疫苗的诞生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后不久,研究人员开始将癌细胞的 DNA 与健康细胞和其他肿瘤细胞三者的 DNA 进行比较。研究证实,所有这些癌细胞都含有数百个甚至数千个特定的突变,其中大多数是这些肿瘤各自特有的。几年后,一家名为 BioNTech 的德国初创公司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含有这些突变拷贝的疫苗可以催化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 T 细胞,从而做好发现、攻击和摧毁所有含有这些突变癌细胞的准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正在进行的试验针对至少 10 种实体癌症,目标是在全球各地招募 560 名以上的志愿者。目前,这两家公司正在设计新的生产技术,以期能廉价快速地生产数千种私人订制疫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但这会是块“硬骨头”,因为制造疫苗需要对病人的肿瘤进行活检,对其 DNA 进行测序和分析,并将这些信息迅速传递到生产现场。一旦生产出来,疫苗就必须及时送到医院,而任何延误都可能是致命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人造肉汉堡&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大意义:实验室培育的人造肉和植物制成的素肉,能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接近真实肉类的味道和营养价值。人造肉的出现,可以缓解畜牧业生产造成的毁灭性的森林砍伐、水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主要研究者:美国人造肉企业Beyond Meat&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熟期:目前已经有成形的植物性素肉;2020年左右可研制成功实验室人造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世界人口数量将在 2050 年达到 98 亿,人口富裕水平也会上升。但这于对气候变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人类一旦脱贫致富,就往往要吃掉更多肉。据预测,到 2050 年,人类吃掉的肉会比 2005 年多 70%。事实证明,饲养供人类食用的动物,是对环境的最大伤害之一。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以西方工业化方法生产一磅肉类蛋白要比生产等量植物蛋白多用 4 到 25 倍的水,6 到 17 倍的土地,6 到 20 倍的化石燃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而问题在于,人肯定不会马上就戒掉肉类。也就是说,实验室培养的人造肉和植物制成的素肉可能是抑制环境恶化的最好办法。实验室人造肉的过程,是从动物身上提取肌肉组织,然后放入生物反应器进行培育。虽然最终成品的口感可能有待提高,但外形上已经与我们正常吃的肉差不多了。荷兰马斯特里赫大学的研究人员已在为实验室人造肉的量产而努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他们认为,到明年,人造肉汉堡的生产成本可能都比牛肉汉堡还低。但人造肉也不完美,生产人造肉对环境到底有多大改善,我们还只能粗估。世界经济论坛最近的一份报告说,生产实验室人造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只比生产牛肉生产少大概 7%。对环境更友好的肉类替代品,就是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比尔· 盖茨投资了这两家美国人造肉初创企业)等公司研发的植物制成的“素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他们用豌豆蛋白、大豆、小麦、马铃薯和植物油来还原动物肉的质地和口感。Beyond Meat 公司在加州新开了一家占地 26000 平方英尺(约 2400 平方米)的工厂,已经在 3 万家商店和餐馆售出了超过 2500 万个汉堡。密歇根大学可持续系统中心分析显示,Beyond Meat 制作汉堡产生的温室气体可能比传统牛肉汉堡少 9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捕获二氧化碳&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大意义:实用且经济地从空气中直接捕获二氧化碳的方法,可以吸走超量排放的温室气体。从大气中去除CO2可能是阻止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最后的可行方法之一。&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主要研究者:Carbon Engineering、Climeworks、Global Thermostat&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熟期:5到10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即使我们降低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速度,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效应依然会持续数千年之久。为防止气温攀升至危险范围,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当前得出的结论是,在本世纪,全世界将需要从大气中去除高达 1 万亿吨的二氧化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去年夏天,哈佛大学气候科学家大卫· 凯斯(David Keith)计算之后惊喜地发现,一种叫做直接空气捕获(Direct Air Capture,DAC)的方法,理论上可以将机器捕集二氧化碳的成本降低到每吨 100 美元以下。先前估计的成本要比这个数字高出一个数量级,因而许多科学家曾认为这项技术太过昂贵,不具备可行性。不过,直接空气捕获仍需至少数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将成本降低到接近 100 美元的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然而,一旦成功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捕集,还要想办法处理。由凯斯在 2009 年参与共同创办的加拿大初创企业碳工程公司(Carbon Engineering),计划扩大其试验工厂的规模,来提高合成燃料的产量。这种合成燃料的关键原料之一,就是所捕获的二氧化碳。(比尔· 盖茨是碳工程公司的投资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直接从大气中吸取 CO2,是一种高难度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但我们已经没有多少选择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总部位于苏黎世的 Climeworks 在意大利的直接空气捕获工厂,将利用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和氢气一起生产甲烷,而他们位于瑞士的第二家工厂则会把二氧化碳出售给汽水企业。纽约的 Global Thermostat 也是如此,该公司于去年在阿拉巴马州完成了第一家商业化碳捕集工厂的建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不过,如果二氧化碳被用于合成燃料或生产汽水,那么它们中的大部分最后还是会回到大气中去。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温室气体的永久封存。其中的一些会被封存在类似于碳纤维、聚合物或混凝土这样的产品中去,但更多的需要深埋于地下。目前还没有可行的商业模式来支持这项成本高昂的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事实上,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从空气中吸取 CO2 是应对气候变化最困难、也是最昂贵的方法之一。但鉴于目前我们降低排放的进程太过缓慢,我们并没有多少别的选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可穿戴心电仪&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大意义: 随着监管机构的批准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轻松通过可穿戴设备持续监测自己的心脏健康。可检测心电图的智能手表可以预警如心房颤动等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主要研究者:苹果、AliveCor、Withings&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熟期:现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健康监测装置并不是真正的医疗设备,剧烈的运动或表带没系紧都会干扰传感器读取脉搏。而心电图则是在病人中风或心脏病发作之前,医生就可以用其来诊断心脏异常,但需要去正规诊所才能检查,因此人们经常不能及时就诊。随着监管部门新法规的出台和软、硬件的相关创新,心电监测智能手表已经问世,它具有可穿戴设备的便利性,并且能够提供接近医疗设备的精度。硅谷初创公司 AliveCor 推出了一款与苹果手表兼容的腕带,该腕带可以检测出心房颤动,这是导致血栓和中风的常见原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去年,苹果发布了带有心电图 (ECG) 功能的 Apple Watch,并且该功能已经通过 FDA 认证。随后,健康设备公司 Withings 也宣布计划发布一款配有心电图功能的手表。现阶段的可穿戴心电图监测设备仍然只有一个传感器,而真正的心电图设备则有 12 个传感器。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诊断心脏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但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去年秋天,AliveCor 就一款应用程序和双传感器系统向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提交了初步审查,据称该系统可以检测到某种类型的心脏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无下水道卫生间&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大意义: 节能厕所可以在没有下水道系统的情况下使用,并且可以就地分解粪便。23亿人缺乏安全的卫生设施,并许多人因此死亡&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主要研究者:杜克大学、南佛罗里达大学、Biomass Controls、加州理工学院&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熟期:1-2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全球大约有 23 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条件。由于缺乏卫生的厕所,人们将粪便倾倒在附近的池塘和溪流中,这会传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从而导致腹泻和霍乱。全世界每 9 名儿童中就有 1 名死于腹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现在,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一种新型厕所,这种厕所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足够便宜,不仅可以处理粪便,还可以对其进行分解。2011 年,比尔· 盖茨提出重新发明厕所挑战,并设立了 X 大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从挑战开始以来,有几个团队已经将设计的厕所原型投入使用。所有的粪便都是就地处理的,不需要用大量的水把它们送到遥远的处理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大多数的厕所原型都是独立的,不需要下水道,但他们看起来像传统的厕所,装在一个小隔间里并且有马桶。由南佛罗里达大学设计的 NEW generator 马桶用一种厌氧膜过滤污染物,这种厌氧膜的孔径比细菌和病毒都小。另一个来自康涅狄格州 Biomass Controls 的项目则像是一个海运集装箱大小的炼油厂,它能加热粪便,使其转化成一种富含碳的物质,用作土壤肥料。但是这些厕所有一个缺点,它们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能使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例如,Biomass Controls 的产品每天能为成千上万的用户提供方便,因此它不太适合较小的村庄。相反,杜克大学开发的另一套系统则只能供少数家庭使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所以,现在的挑战是如何让这些厕所更便宜,更能适应不同规模的社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来自南佛罗里达大学、领导 NEW generator 小组的 Daniel Yeh 副教授表示:“建造一两个原型厕所非常棒,但要真正让技术影响世界,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这些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流利对话的 AI 助手&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大意义:捕捉单词之间语义关系的新技术正在使机器更好地理解自然语言。人工智能助手现在可以执行基于对话的任务,如预订餐厅或协调行李托运,而不仅仅是服从简单命令。&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主要研究者:谷歌、阿里巴巴、亚马逊&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熟期:1-2 年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已经习惯了人工智能助手——Alexa 在客厅里播放音乐,Siri 在你的手机上为你定闹钟——但它们并没有真正做到所谓的智能。它们本应简化我们的生活,但却收效甚微。它们只识别很小范围的指令,稍遇偏差就很容易出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但最近的一些进展将增加你的数字助理的功能。2018 年 6 月,OpenAI 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技术,可以在未标记的文本上训练人工智能,以减少人工对数据进行分类标记时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几个月后,谷歌的一个团队推出了一个名为 BERT 的系统。该系统在研究了数百万个句子后学会了如何预测漏掉的单词。在一个多项选择测试中,它在填空方面的表现和人类一样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些改进加上更好的语音合成系统,让我们从简单的向人工智能助手下指令转向与它们交谈。它们将能够处理日常琐事,如做会议记录、查找信息或网上购物。这样的人工智能助手已经面世,如谷歌助手的逆天升级版谷歌 Duplex,可以帮你接听电话,甚至过滤掉垃圾邮件及电话推销。它还可以打电话帮你预约餐厅或沙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中国,消费者正在习惯阿里巴巴 (Alibaba) 的 AliMe。AliMe 通过电话协调包裹递送,还可以与顾客讨价还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尽管人工智能程序能更好地找出你的需求,它们仍然不能理解一个完整的句子。脚本化或由统计生成的回答反映了向机器灌输真正的语言理解是多么困难。一旦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也许会看到人工智能的另一种进化:从物流协调员到保姆、老师,甚至朋友。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将AI赋能更广泛的群体
    p   MIT发布2018年全球10大突破性技术。作为全球最为著名的技术榜单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具备极大的全球影响力和权威性,其中提到将人工智能搬上云端,让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更经济的合作。仪器信息网摘录如下: /p p  ▍给所有人的人工智能 /p p   入选理由:将机器学习工具搬上云端,将有助于人工智能更广泛的传播 /p p   技术突破:基于云端的人工智能正在降低这项技术的使用难度和价格 /p p   重大意义: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受到少数几家公司统治的。但其一旦与云技术相结合,那它将可以对许多人变得触手可及,从而实现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p p   主要研究者包括:亚马逊、谷歌、微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第四范式等 /p p   成熟期:现在 /p p   人工智能一直以来都只是亚马逊、百度、谷歌和微软等大型科技公司,以及少数初创公司的玩物。对于其他领域的众多公司来说,人工智能太贵也太难,无法全面普及。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基于云端的机器学习工具正在将人工智能带给更广泛的群体。如今,亚马逊旗下的 AWS 子公司几乎统治了云 AI 市场。谷歌则试图通过 TensorFlow 这款可以开发机器学习系统的开源人工智能框架来挑战它的地位。而谷歌近日刚公开的 Cloud AutoML 也是一套经过预先训练,可以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容易使用的系统。 /p p   以 Azure 平台加入云服务大战的微软则选择与亚马逊合作,推出了一款开源深度学习框架 Gluon。在理论上,Gluon 可以让创建神经网络——一款试图复制人脑学习方式的重要人工智能技术——变得和开发手机 APP 一样简单。虽然我们不知道究竟哪家公司将会成为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的领头羊,但赢家一定会获得巨大的商业机会。如果人工智能革命会扩散至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那么机器学习工具也将会随之成为必需品。 /p p   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绝大多数仅用于科技行业,为这个领域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以及多种新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其他的公司与行业一直难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果可以在医疗、制造以及能源等行业里更全面地推行人工智能技术,将极大提高各产业的生产力。可惜,绝大多数的公司依然缺乏了解如何使用云端人工智能的人才。所以,亚马逊与谷歌也创办了咨询服务。当这项技术通过云端来到每个人的面前的时候,真正的人工智能革命才会开始。 /p p   专业解读: /p p   Lightelligence 联合创始人兼 CEO 沈亦晨:计算硬件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之一,算力更高的计算硬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神经网络的训练,而由于 AI 处理器(如 NVIDIA 的 GPU)更新换代很快,售价高,更换硬件也比较麻烦,个人用户每年更换处理器并不经济,而云计算平台把有限的资源集约化共享给大众。AI 算法共享也是云平台的一大优势,目前有一些已经被广泛使用的 AI 算法,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都是定义非常清晰的,公众也只需要一个结果最好的算法。 /p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青年英雄榜:全球35岁以下创新者 中国6人上榜
    美国时间8月23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了第16届TR35榜单,即全球35名35岁以下青年创新者榜单。各路精英在创造力、毅力、管理能力方面都堪称翘楚,他们的创新领域涉及医疗、能源、计算机和先进电子器件 他们的事业舞台涵盖初创公司、研发机构和企业巨头。他们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35名上榜者中,共有6名中国人,他们是IBM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助理教授刁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高伟、前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研发构架师/首席设计师顾嘉唯、清华大学副教授张一慧以及南京大学教授朱嘉。此外,还有卡内基梅隆大学助理教授杨黅晶等华裔人士。  今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收到了数百份提名,经过编辑初筛后的名单被提交第三方人士对各位候选人进行发明潜在影响力的评估,最终形成了本年度青年创新英雄榜。该榜单分为5大类别,即远见者(Visionaries)、发明者(Inventors)、创业者(Entrepreneurs)、科技先锋(Pioneers)、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远见者(Visionaries)  经典技术,全新应用——依靠与众不同的视角,这些青年远见者们找到了经典技术的新应用。杨黅晶,29岁,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有多少种方法让船沉没,就有多少种方法让信息泄露。”  当码农们构建一个应用或一个页面时——即使是最简单的日历——他们也应该注意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比如地理位置,免遭泄露。  不用说,目前这个安全理念还不是IT行业的标准。  杨黅晶因此发明了一种编程语言Jeeves。使用Jeeves,码农无需费力设计用户信息安全代码,因为其内置了自动的用户信息安全机制。  杨黅晶已经在开源平台发布了Jeeves的代码供全世界使用。Jeeves源于她担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期间的灵感。  她说:“为世界提供一种强大的编程工具的感觉真不错。”Evan Spiegel,26岁,Snapchat公司联合创始人  为什么保护用户隐私不是计算机的默认状态?Snapchat联合创始人认为人们需要一种更安全的社交应用。  作为一款信息阅后即焚聊天应用,Snapchat估值200亿美元,拥有1.5亿用户。它的创始人是26岁的天才,以及豪车和超模爱好者Evan Spiegel。  但另一方面,Spiegel在Snapchat的朋友圈只有50个好友。他拒绝了我们的专访,因为在他看来,Snapchat是一个与媒体格格不入的异类。  成立6年来,Snapchat公司击败了诸如Poke、Ansa、Gryphn、Vidburn、Clipchat、Efemr、Wink、Blink、Frankly、Burn Note、Glimpse、Wickr等不计其数的对手。美国每天有41%的18-34岁的人会使用Snapchat,而它的盈利模式是在你发送给好友的私密信息中插入广告。  为什么Snapchat最后脱颖而出?部分原因是它的设计使得用户会迫不及待地使用它。Spiegel利用了人们的一种心理:人们喜欢分享一个场景,然后看着它消失。Nora Ayanian,34岁,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  为了建造更好的机器,一名机器人科学家的脚步远远不限于自己的学科。  Nora Ayanian将机器人称为“他们”而不是“它们”。这是她工作的动力。  她的核心理念是:机器人应当协作完成任务。例如,一个农夫有一批无人机来自动监测庄稼并采集土壤样本。你不能对每一台无人机下同样的指令,因为每台无人机都有不同的任务。目前,只有人类才可以组成团队,容纳多元化的成员,并协作完成一项复杂任务。  Ayanian通过研究人的合作来实现机器人的协作。一种方法是让实验者玩简单的电脑游戏,但限制他们的感知和交流。他们需要找出有效的协作方法来完成任务。Ayanian想知道人们如何利用尽可能少的信息来完成任务。  为什么不制造一个领头机器人来监管其他机器人?Ayanian认为,若领头机器人没电了,或者死机了,整个机器人大军会土崩瓦解。但是分布式和多元化的机器人团队,总可以在解决问题方面做得更好、更可靠。Maithilee Kunda,32岁,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助理教授  自闭症患者引发了她构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思路。  她的研究开始于研究生阶段研究人工智能系统的日子。某天,她阅读了动物学教授坦普尔格拉丁的《图像化思考》(Thinking in Pictures by Temple Grandin)。在书中,这位科学家记述了她的自闭症如何给她提供了大多数人没有的视角。  Kunda意识到,大多数人工智能系统都是依靠变量、数字和表格进行思考,而不是像自闭症患者那样进行“图像化思考”。  如果人工智能系统也基于图像进行思考——比如旋转和拼合图像——那会有什么结果?如果坦普尔格拉丁能基于图像思考做出惊人的成就,那么人工智能系统也可以。  Kunda对具有图像思维能力的自闭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对应的人工智能系统。  目前,对图形化人工智能的研究刚起步,但坤达认为它很有希望。用不同方法思考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给人类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如果要迅速找到流行病的原始爆发点,就必须用多种方案处理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这时,图形化人工智能可以帮到大忙。Kevin Esvelt,34岁,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助理教授  一个致力于研发基因编辑技术,同时对其潜在副作用发出警告的科学家。  Esvelt就职于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研究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演化。10岁时去加拉帕格斯游玩,意识到进化是影响未来的强大力量。他的业余爱好是独轮车和滑翔伞。  目前,他的工作主要围绕开发一项在动物种群中快速扩散某种基因的技术。目的是什么?消灭蚊子,并把疟疾一起消灭。他说:“自然不能消灭疟疾,我们就自己动手。”  实际上,这项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基因驱动是否是一项安全的技术?该技术是否会有未知副作用?这些问题都还有待回答。理论上,基因驱动技术不应该用来进行扩散全球的生物转基因,甚至试验也是危险的。  而他的解决方案是开发安全、可控的基因驱动技术。  美国联邦调查局对他所从事工作的评价是,“这项技术对基因驱动技术风险的重视对生物安全有重大意义。”Jonathan Downey,32岁,Airware公司CEO  他提前多年预见了无人机的广阔前景,并创立了无人机飞行控制软件公司Airware。  2002年,当他还是MIT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Downey就组建了一个团队研发无人机,参与市场竞争。  在波音公司工作期间,美国国防部资助他开发一款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软件。  2011年,在一次不成功的无人机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尝试后,他建立初创公司Airware,并花5个月时间参加直升机驾驶课程,在拉斯维加斯和大峡谷之间来回飞行。  2012年,Airware向无人机生产厂家提交第一版无人机控制软件。  2014年,通用动力公司向Airware投资,认为无人机能够廉价安全地维护工业管线之类的基础设施。  2015年,Airware推出多款旨在方便大企业使用无人机的软件。例如,由公司中的前游戏开发人员开发的软件让用户能够操纵无人机进行航拍。此外,农场使用Airware的技术来检查雨后仓库屋顶的破损情况。  2016年,美国监管部门放松了对企业使用无人机的监管,为更多企业使用Airware的服务铺平了道路。  据美国人机系统协会预测,商业无人机的市场前景将在2025年达到800亿美元,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Downey表示:“那时人类会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无人机了。”  发明者(Inventors)  小到智能防汗带,大到先进存储技术,这些创新者们正在创造属于未来的产品。Alex Hegyi,29岁,PARC公司研发主管  超光谱相机能让你的智能手机辨别假药,帮你挑出最熟的桃子。  Alex来自施乐公司下属科技创新企业PARC(Practicing Open Innovation),跟他发明的摄像头比起来,目前智能手机摄像头能提供的细节可谓少得可怜。这是因为Alex的相机记录了一部分肉眼不可见的光谱。  Alex的相机由于获取了更宽的频谱,因此它可以做普通智能手机摄像头做不到的事情:从挑熟透的水果——成熟水果对某些波段的光吸收更强,到发现假药——真药的反射光有特殊的模式。  Alex希望在不久的未来,他的技术能够被整合入智能手机,从而让每个人都能借此进行超光谱成像(hyper spectral imaging,即使用宽频域的电磁波进行成像)。  超光谱成像技术在空间对地遥感和食品药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已经有多年历史,但是体积和价格使得它们难以走入日常生活。  Alex的超光谱相机更加小巧轻便,通过USB接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他在光学传感器前面配备了液晶镜头和极化滤波器组。  此外,他还编写了控制该相机的电脑软件。  Evan Macosko,34岁,麻省总医院精神病学讲师  研究细胞如何形成组织和器官,取得重大突破。  如果想真正了解人类基因组,我们首先需要提高对单独细胞之间的区别的认知。虽然人体内每个细胞都有相同的DNA蓝图,但在同一时间内,它们在解读和使用这个蓝图上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这个区别的存在才让人体内有大量的细胞种类,有些细胞会成为神经细胞被用于记忆功能,但另一些细胞会变成脚趾甲。  然而,即便是同一种细胞,每个细胞个体之间也会有不同之处。对我们来说,基因如何在细胞内运行是个巨大的问号,这严重的影响了基因医学的研究进展。  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Evan Macosko参与了一项名为“Drop-Seq”技术的开发。这项技术将允许研究员对数千个细胞逐一检查,来判断每个细胞是如何执行基因命指令的。  在这之前,现有的技术虽然允许研究员检查单个细胞,但是这些方式往往非常困难并昂贵。研究员需要把单个细胞移到微观的“井”中。Macosko对此说道:“如果你不小心在一个井里放入两个细胞,你前功尽弃。”  Macosko的技术极大的加快了分析速度。研究员需要把每个需要分析的细胞拆开,把已被运行的基因附在一个极小的、有识别码的珠子上。当每个细胞的基因材料都被标识后,它们可以被迅速的分析。而这新技术的成本仅为每个细胞7美分。  Evan表示,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快完成鼠脑中的数十万个细胞的分析归档。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人脑中那860亿个神经元以及无数个其他细胞。他意图分析出人脑中所有的细胞之间的区别,以找出例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以及阿兹海默症等脑部疾病背后的罪魁祸首。  高伟,31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  新发明的防汗带可以监测身体健康。  高伟在中国徐州的一座小村庄里长大。在他小的时候,目睹了周围很多人因为各种疾病而死亡。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病,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那时他就想发明一款可穿戴的电子设备用来监测个人身体健康,可以在病变之前就提醒我们身体的不妥之处。  “我们的身体无时不刻的在制造数据。市场上已经有无数种可穿戴设备,比如苹果手表、Fitbit,但是它们大多数只能测量运动量和生命征象,而不能提供在分子层次上的信息”,高伟说。“我就开始思考,能不能利用汗液?”  高伟在今年制造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一条聚集了传感器、微处理器、以及蓝牙通信模块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当你戴上这个防汗带时,它可以分析出你汗液的成分并把数据无线传输至你手机上的APP。  高伟发明的防汗带中的部分传感器可以和你汗液中的葡萄糖和乳酸盐等化学成分进行反应,然后检测反应造成的电流变化 另外一部分传感器检测的则是钠和钾离子造成的电压变化。在最新的版本中,他还增加了一款可以监测到重金属的传感器。  如今,高伟的防汗带已经可以从汗液中分析出大量的数据。他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用户的健康状况。因此,他正在与运动生理学家合作,通过临床研究来找出各种病症在汗液里的早期征兆。  Muyinatu Lediju Bell,32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教授  更清晰的成像技术能更早被确诊癌症。  在她在MIT读本科时,生物医学工程师Muyinatu Lediju Bell的母亲就因为癌症去世了。一直以来,Bell都认为如果她母亲的癌症被发现的更早,她很有可能还活着。  因此,她决定找出超声波成像模糊的原因,正是这些模糊的图像妨碍了医生诊断癌症和其他疾病。  在杜克大学读博期间,Bell发明了一种能增加超声波实时成像清晰度的新型信号处理技术。此技术对于肥胖病人来说更有帮助,由于脂肪会散射和扭曲超声波,因此肥胖的病人体内的病症往往被发现的更晚。  “我觉得,一项被频繁使用的重要技术,如果对一个大群体的病人(肥胖病人)使用效果总是很差的话,(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Bell说道。  如今,Bell正在试图改进另外一种非侵入式的医疗成像技术。这个名为“光声成像”的技术是一种光学和声学两种模式组合而成的生物/医学成像方法。  她希望,通过此技术能够实现对血管的即时成像,以减少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意外伤害到颈动脉的风险。对此,她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室计划于2017年在病人身上开始临床试验。  Adam Bry,27岁,Skydio联合创始人  创造自由翱翔的空中助手。  “在我合伙创建的Skydio公司里,我们列出了人们想用无人机做到的一切可能,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在的产品还极其原始。今天,使用者普遍的经历就是‘把它从盒子里面拿出来,然后撞向大树’”,Adam说道。  而Adam正在创造一款完全不同的无人机。它了解周边的物质世界,对你有智能的反应,并且可以通过数据做出决定。它的数个摄像头可以使计算机视觉算出它的轨道,并了解周围的3D世界。它还可以理解‘这是个人’以及‘这是棵树’之间的区别。  他们已经成功展示了他们的产品能够在障碍物边近距离的安全自动飞行,以及跟随用户走路、跑步、以及骑车。”  此外Adam还表示:“可以确定的是,它将是一款极其智能的高端产品,其自动飞行将媲美,甚至超越专业飞行员。可以想象,理解你并且可以对你做出反应的无人机,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  “无人机将是第一款大规模部署的移动型机器人。”  Kendra Kuhl,34岁,Opus 21创始人  一款可以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用的化学物质的简易反应堆。  在蒙大拿乡间长大的Kendra Kuhl目睹了家乡那世界闻名的冰川国家公园里冰川的缩小。对此,她说道:“我们在目睹全球暖化”。  而这也激发了她创业的想法。“我喜欢以对环境有益的方式将原子结合起来”,她说道。这正是Kuhl在2014年创办公司的目标。  Opus 12正在发明一款可以使用发电站释放的二氧化碳生产有用的化学物质的反应堆。  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下属的初创企业孵化器里,Kuhl为我们展示了Opus 12的一款原型机。这是一个小型反应堆,输入口为二氧化碳,输出口则连接到可以分析产品的仪器上。  此技术核心为反应堆的设计。该反应堆使用了数种她在斯坦福大学读博时开发的催化剂。金属反应堆的中心使用一个有催化剂涂层的膜作为电极。这将允许在低温低压条件下产生固碳反应,从而减少对能量的需求。  Kuhl表示,Opus 12不是第一家试图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常用化学物质的公司,但是它的新型催化剂以及扩展性极强的反应堆设计与众不同。  不过,在和传统化学公司竞争上,Opus 12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2017年,Kuhl计划生产出一款使用数个电极堆叠,可以日产数公斤产品的反应堆。  Desmond Loke,33岁,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助教授  扔掉你的RAM和闪存吧,我们有更好的存储器了。  计算机设计师们长久以来的愿望就是以一款通用的存储技术,来取代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闪存(Flash)。  目前,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RAM读写速度快,但是价格昂贵、需要保持电源才能存储数据 闪存不需要保持电源,但是读写速度慢。  这个愿望的紧迫感正在随着摩尔定律瓶颈的到来而增加。如果我们无法在RAM芯片上植入更多的晶体管,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廉价而又高速的非易失性存储技术来代替它了。  目前,一种极有希望的技术就是相变材料(PCM - Phase Change Material)。这种新型存储器存储数据的方式不再是通过晶体管内电流的开或关,而是通过把一种叫硫化物玻璃的材料在非晶态和晶态之间转变来实现的。  这种材料有着和RAM媲美的速度,以及和闪存一样的非易失性。自2010年以来,Desmond Loke和他的同事们已经解决了技术商业化的问题。  一直以来,研究人员都无法将相变材料在晶态和非晶态(1 和0)之间的转换速度降到50纳秒以内。  相比之下,RAM中的晶体管的开关转换时间少于1纳秒,但Loke发现,他可以通过对该材料保持固定的电荷使它的转换时间降至0.5纳秒。  Loke和他的同事还把每个存储单元的体积缩小至纳米级别。在此之外,他还成功地降低了新型存储器的耗电量,并且通过3D堆叠,使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植入更多的存储单元。  顾嘉唯,30岁,前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研发构架师/首席设计师  设计出帮得上忙,而不是惹人厌的用户界面。  当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家咖啡馆里见到顾嘉唯时,他关掉了微信提示关掉。当他抽空查看手机时,已有“超过17000个未读信息”。顾嘉唯表示,我们和科技交流的方式是失败的,“我不想成为‘未读提示音’的奴隶”。  顾嘉唯曾经是百度“人机交互”的负责人。他负责的项目之一DuLight小明,是一款帮助盲人的人工智能产品。一个被用户戴在头上、或者手机上的摄像头就可以扫描账单,火车时刻表,标签等日常物品。被扫描对象上的图形、物品、或者文字将被识别。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以及用户手机上的芯片,被识别的数据将被转换成语音,输送到用户的耳机里。顾嘉唯还表示:“现在的人脸识别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了。”  顾嘉唯对未来的想象是一个不会被数据线和提示音所累,但还可以享受到科技福利的未来。  他表示:“我想把人类带回‘不插线’时代。”  Dinesh Bharadia,28岁,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  一款看似不可能的无线电设计将使无线数据传输性能翻倍。  Dinesh Bharadia发明了一款所有人都说不可能实现的电信技术:他找到可以在一个频率上同时传送和接收数据的方式。  通常而言,由于无线电的广播性质,传送信号要比接收信号大1千亿倍,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外传的信号会淹没接收的信号。这就是为什么无线电通常使用不同的频率,或者用同一个频率但是在传送和接收之间迅速切换。  Bharadia表示,“就连教科书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Bharadia发明了一款结合硬件和软件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剔除振幅更大的传送信号,让无线电可以破解接收的信号。  这款世界上第一台全双工无线电的发明,通过使用同一个频率,轻松地使世界上的无线带宽翻倍,若这项技术被运用到手机上,将成为电信公司和用户们的福音。  为了将这一发明商业化,Bharadia暂停了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业,把时间全部花在他的初创公司Kumu Networks上。  一家德国电信公司已在去年开始测试他的技术,但是由于Bharadia的设计原型电路板对于手机来说太大了,他现在需要和其他工程师合作来缩小原型尺寸。  创业者(Entrepreneurs)  7位青年创业者,试图把“颠覆式创新”变成“颠覆式公司”。 Ari Roisman, 32岁,Glide公司CEO  为什么未来的通讯将在你的手腕上?  很显然,Ari Roisman极其渴望交流。在和记者认识仅仅几分钟之后,这位Glide公司32岁的首席执行官就已经开始对记者诉说犹太教在他生命中的角色,以及他是如何为了搬到耶路撒冷,而放弃了一个在清洁能源业非常有前途的工作。  自2012年以来,Roisman试图创造出一种比文字短信更加人性化的替代品。通过他的产品,Glide的APP,你不再需要使用智能手机上那小小的键盘打出短信,你可以通过一个按键来录制一段视频短讯。  他表示,目前Glide已拥有数百万用户,但是对于社交网络来说这是非常小的一块蛋糕,尤其在Instagram和Facebook向各自的视频短讯平台注入数百万美元的背景之下。而就在今年春天,Glide解雇了25%的员工。  Roisman说为了确保公司的流动资,他已经减少了营销和用户服务方面的预算。他的目标是专注于一款将使视频短讯成为主流的技术:智能手表。他表示,与当初个人电脑给Email带来的助力一样,视频短讯将被人们手腕上的小屏幕推向未来。  Roisman坚信,视频短讯将在手表上成为主流,因为手表的屏幕对于打字来说实在太小了。  Stephanie Lampkin,31岁,Blendoor创始人  她找出一种方法让硅谷的员工结构看起来更像社会结构。  当年,Stephanie Lampkin原本希望申请一个大型科技公司的分析师职位,却被分配到一个销售职位。对于她来说,这就是偏见。Lampkin拥有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并且已经任职过其他工程岗位。不管是她的种族还是性别,很明显招聘者经常会根据与工作能力无关的一些指标来做评价。  2014年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简历上显示的外国名字会影响申请者获得职位甚至获得面试的机会。  当然,Lampkin拒绝了销售职位,并创立了Blendoor求职平台。Blendoor是一家在应聘初始阶段隐匿掉求职者姓名和照片的求职平台。目前已有超过5000的应聘者注册,各大公司如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以及因特尔公司(Intel)的招聘者也在使用Blendoor平台。  Lampkin期望通过Blendoor求职平台打破硅谷缺乏多样性的现状。Lampkin称:“我们了解大型科技公司的需求,虽然目前的早期用户多是女性和少数族裔,但我们期待能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求职工具。”  Christine Ho,33岁,Imprint Energy公司CEO  她的创业公司主打业务是研发轻薄柔软,可通过印刷方式制造的电池,这是她在伯克利分校研究工作的延续。  在传统电池的支持下,可穿戴设备、手机和个人医疗设备工作得很好,那么印刷电池有什么必要?  s表示,电厂目前的各种节水措施都会有各种的问题,有些电站将冷却水使用完毕后排回水源,但这样有可能会污染水源并破坏环境 有些电厂用循环的方式使用冷却水,但却会导致更多的水蒸发掉。  此外,Sanders还分析了核电厂以防过热导致核反应堆芯融毁(注:会引起核泄漏)所使用的冷却水。如果水源温度过高,这些水源在用之前还要先进行降温,而这一过程将导致电厂减产。那为什么这些复杂的情况都没有体现到电厂的成本计算中去呢?  所以,Sanders重新定义了水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和计算方法,这让她在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上越来越有影响力。
  • 2021两会提案:把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作为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
    作为教育界别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近年来持续关注高校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能力等话题,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匡光力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把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作为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打造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学研究平台。”要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安徽的高等院校有123所,规模已经很大了,但质量上还要有所提升。”在匡光力看来,如今,高等教育发展由关注数量到更加关注结构质量,更加关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他提出,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但目前支持高水平大学分类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指导高水平大学分类发展的标准要求还未明确,难以有效推动高水平大学分类发展的工作实践,导致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步伐整体缓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分类评价高校,对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果该高校达标甚至超标,就是高质量大学。”匡光力说,对于安徽大学这样一个综合性、研究性大学,不论文科还是理工科都要培养一流的研究性人才。为此,匡光力建议,做好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建设标准。其次,构建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的协调机制,建立由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协调机制,构建推进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合力。“建立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试验区。”匡光力表示,在长三角地区(如安徽、上海)建立高水平分类大学工作试验区,加强政策支持,共享优质资源,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抓实试点工作评估,将好的经验逐步推广。大科学装置建设要服务基础学科研究据匡光力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并运行的大科学装置共有22个。进一步有组织、有系统、有方向地布局大科学装置建设,对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国家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大科学装置,应从基础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必须明确要在哪些前沿领域寻求突破,实现这些突破需要哪些条件。”为此,匡光力建议,进一步释放大科学装置服务基础学科研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打造一批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的基础研究发展“特区”。“要提升基础研究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匡光力表示,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打造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客等多方参与的基础学科研究交流平台,加强学科专家和企业家在基础学科研究领域的合作,提升基础学科支撑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资源环境等领域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大科学装置不仅属于当地的也属于国家的。”匡光力认为,要推进基础学科研究成果的共建共享,引导地方政府联合企业和社会力量对大科学装置建设投入,探索构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资助、慈善捐赠等方式,建立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成果“共建共管共享”管理模式。安徽大学打造一流的材料科学研究平台匡光力作为安徽大学校长,在建设国家“双一流”高校和打造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上用心用力。安徽大学瞄准安徽省重点发展创新领域,深度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研究”等“卡脖子”技术攻关,大规模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希望安徽的科技有更好的发展,能赶上甚至超过世界最好的水平,特别是某些领域通过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在合肥科学岛从事了几十年的科学研究的匡广力非常重视安徽的科技创新,“目前集成电路技术,作为新材料新技术,非常有价值,能带来整个产业的巨大改变,带来的效益也是巨大的。”匡光力说,“安徽大学选择集成电路材料与技术作为主打方向,打造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学的研究平台。在最好的集成电路技术研究平台上培养人才,利用这些学科开展技术探索,希望为安徽的电子产业发展提供新技术,输送优秀人才。”
  • 华大智造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榜单
    section style=" margin: 20px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0.544px orphans: 2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justify-content: center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649.906px vertical-align: top height: auto border-style: solid border-width: 1px border-radius: 0px border-color: rgb(64, 113, 179) " section style=" margin: 10px 0px 6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8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5px color: rgb(64, 113, 179) letter-spacing: 1px line-height: 2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11月19日,国际知名权威科技媒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在苏州正式公布了 2020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50家聪明公司”(TR50)。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大智造)入选该榜单。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 section styl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0.544px orphans: 2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line-height: 0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649468df-b76f-4fee-9f90-7d80ffe0c182.jpg" title=" 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刘健代表领奖.jpg" alt=" 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刘健代表领奖.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br/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0.544px orphans: 2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60, 160, 160)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 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刘健代表领奖 /p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8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2 letter-spacing: 1px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b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自 2010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依据高精尖科技创新及成功的商业模式两大核心指标,评选出“50家聪明公司”榜单。该榜单展现了过去一年新兴科技为整个世界所带来的创新变革与突破,是全球最权威的商业技术荣誉榜单之一。 /p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0.544px orphans: 2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line-height: 0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b27da387-e856-4d89-a982-bbdad2f84e84.jpg" title=" “50家聪明公司”榜单.jpg" alt=" “50家聪明公司”榜单.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00" border=" 0" /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0.544px orphans: 2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60, 160, 160)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 “50家聪明公司”榜单 /p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8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2 letter-spacing: 1px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b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华大智造本次成功登榜,体现了对华大智造“高精尖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的高度认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50)评委会给予高度评价。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b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 /p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0.544px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section style=" margin: 10px 0px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nowrap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5px 0px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width: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lex: 0 0 auto align-self: flex-end min-width: 10% height: auto border-width: 0px 0px 3px border-bottom-style: none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0px border-bottom-color: rgb(62, 62, 62)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1 color: rgb(11, 103, 185) letter-spacing: 2px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上榜理由 /strong /p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ection style=" margin: 8px 0px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nowrap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auto vertical-align: top line-height: 0 flex: 0 0 auto align-self: flex-start min-width: 10% height: auto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align: left justify-content: flex-start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40px height: 3px vertical-align: top overflow: hidden border-bottom: 0px solid rgb(62, 62, 62)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0px background-color: rgb(113, 178, 198)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vg viewbox=" 0 0 1 1" style=" float:left line-height:0 width:0 vertical-align:top " /svg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width: auto flex: 100 100 0% align-self: flex-end height: auto border-top: 3px solid rgb(113, 178, 198) border-top-left-radius: 0px border-right: 3px solid rgb(113, 178, 198) border-top-right-radius: 0px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b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0px 1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0.544px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1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677px vertical-align: top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3px border-radius: 0px border-color: rgb(62, 62, 62) rgb(113, 178, 198) rgb(113, 178, 198)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font-size: 15px color: rgb(11, 103, 185) line-height: 1.8 letter-spacing: 1.8px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在全球范围内仅有三家公司能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华大智造是中国唯一一家,目前已在全球 5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 600 家客户。凭借自研DNBSEQ& #8482 测序技术,为国产测序仪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strong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align: center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line-height: 0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dec607ca-6e59-4050-8f58-4e2116ddfcb0.jpg" title=" 关键词5天.jpg" alt=" 关键词5天.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450" border=" 0" /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font-size: 15px color: rgb(11, 103, 185) line-height: 1.8 letter-spacing: 1.8px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letter-spacing: 1.8px " 关键词:5 天 /strong b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疫情期间,以华大智造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为核心支撑的火眼实验室,仅用 5 天时间建成,每天最多可检测万人份样本,为湖北疑似患者检测“清零”提供了有力保障。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b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8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2 letter-spacing: 1px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b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 /p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8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2 letter-spacing: 1px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11, 103, 185) " 华大智造致力成为生命科技领域核心设备缔造者,成立四年以来,不断突破核心技术,逐步构建出生命数字化工具版图。 /span /strong 除高速实现基因测序仪量产外,实现测序技术源头式专利布局,全面布局测序产品线,同时以测序仪为原点,不断拓展边界,自动化设备、远程超声机器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产品接连面世。 b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 /p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0.544px orphans: 2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line-height: 0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1217f127-a51a-4754-bd34-9960db28ba60.jpg" title=" 华大智造获奖奖牌.jpg" alt=" 华大智造获奖奖牌.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99" border=" 0" / /p br/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8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 quot PingFang SC& quot , & quot Hiragino Sans GB&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UI& quot ,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 Arial, sans-serif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2 letter-spacing: 1px "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各国均面临核酸检测日通量严重不足问题,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11, 103, 185) " 超过1000台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逆行驰援超过50个国家地区,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效率。伴随疫情常态化进展,华大智造陆续推出车载一体式移动检测车、集装箱式、帐篷式等核酸检测方案, 打造核酸检测机动平台,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中国方案”。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b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2020年5月,华大智造在医疗影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而成的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11, 103, 185) " 全球首个远程超声机器人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认证 /span /strong ,为缓解跨区域诊断资源不平衡的矛盾带来优质解决方案。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b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同年10月,华大智造又发布了具备集样本前处理、文库制备、高通量测序、基因数据管理等模块为一体,全流程可按需定制的& nbsp “大人群基因组学一站式解决方案”,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11, 103, 185) " 由华大智造最新开发的超高通量定制化平台DNBSEQ-T10× 4RS,可在96小时内产出高达72Tb的测序数据(理论等于720个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组序列),可满足每年5万人到100万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用于大人群基因组学研 /span /strong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11, 103, 185)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究 /strong 。 /span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b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 /p p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 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理念,华大智造正朝向“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的目标不断迈进。此次登榜中国“50家聪明公司”(TR50),意味着华大智造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及未来潜力获得高度认可。未来,华大智造将坚持创新,致力于构建完整生命数字化工具版图,引领生命科技核心工具领域发展。 /p /section /p
  • 睿科集团成立技术研究院,助力国产仪器创新发展
    11月的羊城阳光明媚,23日下午借助粤科华南检测技术装备园国产仪器研发平台,睿科集团举行了睿科技术研究院(RAYKOL LAB)揭幕仪式。出席活动的相关领导和行业代表有: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李荣华处长、海珠区区政府陈建彬副区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常务副理事长、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陈江韩理事长、海珠区官洲街道卢辞党工委书记、欧陆科技集团中国区董事长秦殊涵先生、粤科产业园马挽澜总经理、粤科检测园宋啸亮总经理,以及睿科集团代表和睿科技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部分技术专家等。在仪式上,粤科华南检测技术装备园总经理宋啸亮介绍了装备园以“精准先进产业聚集”为定位,以“优质头部企业聚集”为手段,以“学科平台建设”为基础,集聚第三方检测、科学仪器、生物制药实验室三大定位,设立粤科科学平台。睿科集团技术研究院是该平台首家企业级研究院。 粤科华南检测技术装备园总经理宋啸亮发言睿科总经理林志杰介绍了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集团的业务范围,并向到场的嘉宾阐述了睿科的使命:专注行业、关注需求、持续创新、联合发展,让中国的自动化样品前处理设备世界领先。而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样品前处理设备助力用户持续创造价值则是睿科的愿景。睿科人将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共创、共赢、共享。睿科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正是睿科立志做好国产仪器、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布局,研究院将是一个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平台;新产品开发的中枢;人才培训的基地。睿科集团总经理林志杰发言 毕业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药学院的样品前处理专家陈小华博士担任首任院长,在揭幕仪式上陈小华博士对研究院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更加细化的描述:研究院将是战略研究中心;产学研结合平台;技术储备平台;人才智慧平台;资源整合平台;投资孵化平台。研究院将成为睿科集团提供技术创新能力的着力点,特别是在创新仪器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下功夫。研究院的成立就是要聚多方力量,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设备,为国产仪器的飞跃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们希望通过企业研究院的模式在“产学研用”结合方面探索一条既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又可以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对社会有益、适合用户使用的产品的道路。睿科集团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小华博士发言 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担任睿科集团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张玉奎院士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本次粤科和睿科“两科”的活动,也很荣幸能够担任睿科集团技术研究院首任名誉院长。粤科华南检测技术装备园,为仪器的产业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样品前处理是分析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睿科集团作为一家专注于样品前处理的公司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希望能够借助研究院成立的契机,有更好的发展。睿科集团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刘长宽先生致辞祝贺研究院成立,表示自己关注着睿科仪器,睿科短短10年发展迅猛,为行业国产仪器公司发展做出了表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刘长宽致辞 随后,睿科集团为张玉奎院士颁发名誉院长聘书,并进行了隆重的睿科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睿科集团技术研究院将围绕国产科学仪器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此次研究院揭牌仪式,不仅仅是揭牌,更是助力着国产仪器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睿科集团总经理林志杰为张玉奎院士颁发名誉院长聘书 睿科集团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 紧跟着揭牌仪式,张玉奎院士、陈小华博士为睿科技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在研究院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包括张玉奎院士在内的众多国内外各领域学者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这充分体现了学者专家们对做好国产仪器的期望。在这里我们对所有参与和关心我们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前,睿科技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所李红梅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张金兰主任、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潘灿平教授、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陈江韩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李水军主任、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食质量安全研究所王松雪所长、北京排水集团翟家骥主任、福州大学化学院张兰教授、日本TECHNO SCIENCE 研究所长屋寿所长、中国解放军301医院颜光涛主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林羽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姜勇教授、广州金域医学检测质谱临床检测中心赵蓓蓓主任等。为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仪式结束后,嘉宾及专家参观了睿科研究院研发中心及园区其他企业。走入睿科研究院工作研发中心,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睿科专利墙上一个个专利授权证书以及一幅“敢为人先”的牌匾,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睿科在国产仪器方面辛勤耕耘的成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学者和专家们对睿科展示的仪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能够在睿科研究院平台上为国产仪器助力感到荣幸。生命科学样品前处理产品有机样品前处理产品无机样品前处理产品未来,睿科集团将以十多年的服务客户的经验及自主研发的能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计划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于研发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智造上,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好服务,为国产仪器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 两会快评:施一公直言“垃圾论文”,“评价体系”需要改改了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施一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7ce50b38-8094-4348-8cb0-3d9912a71cb0.jpg" / /p p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施一公在参与讨论时坦言:“我以前曾经预测,中国会在2020年论文数超过美国,没想到我们提前完成了。”但是,“有些文章,通俗点叫‘垃圾文章’,就是纯粹为了发文而发文,这种情况太多了。” /p p   在学界,没有共识的地方很多,但是,“垃圾论文”多,不管在哪个学科,都差不多是共识了。 /p p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 /p p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数量化、工分化,自然就会催生论文的大量生产。这个现象在各个学科几乎都存在,有的学校甚至要签责任状,即每年完成几篇论文,完成一篇论文算多少分,年底一分算多少钱 完不成要扣钱、不能评优、甚至影响职称晋升 职称晋升也是先要数数,论文数量不够不能晋级。 /p p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不产生“垃圾论文”。一些“垃圾论文”制造者身处其中,同样苦不堪言——没有办法不制造,不制造没法儿活。 /p p   搞研究,发表论文是必须的,没有论文,别人不知道你的水平,没法给出评价。西方学界的谚语是“Publish or Perish”,意思是“发表或死亡”。况且,没有论文发表,学术成果就无法共享,也影响着理论的进展,甚至学科发展。 /p p   但是,相较于数量来说,论文质量才是学者的“核心竞争力”。 /p p   在这一点上,发达国家的职称评审相对而言,更看重后者。在顶级期刊发表一两篇文章,就足以晋升上一级职称了,而不是数鸭子似的,要求十篇甚至更多。 /p p   其实,在每一个学科,谁的水平怎么样,大家基本上心中有杆秤,即使是文科这种看上去评价标准不如理工科客观的领域,哪篇文章有水平,哪篇文章是水货,也是基本准确的。这就是很多国家都推行的“同行评议”。 /p p   当然,如何防范“同行作弊”、防止学科共同体内“一团和气”也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但总体来说,这种“同行评议”比起跨界的“大评委”来说,要更加专业、客观。 /p p   与论文数量相关的是“论文引用率”,相对来讲,发达国家的学界引用,人情关系不大,也很少专门制造看上去漂亮的引用率,就像施一公说的“国际通用的方法是参考国际最顶尖专家的观点”,也就是说,不是关系引用,制造引用,频繁自我引用,而是引用参考的都应该是最顶尖专家的观点。从绝对意义上说,谁是最顶尖的,因为研究方向、价值观念甚至其他因素,个人或许有所偏爱,但基本上不会差别很大,大约都在一个圈子内。 /p p   取消论文发表,不看论文发表,都是极端言论,没有论文就没有学术,更没有学术共同体。可是,不能只看论文的数量,数量出职称,数量出院士,数量出优秀,这肯定是误区,是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应该加以调整。 /p p   这种改变非一日之功,但也不可畏难而退。 /p p   可揆诸当下,在有些地方,这类做法已做到了极致,如部分学校要求硕士毕业必须有学术论文公开发表。这种评价体系想不制造“垃圾论文”,都难。 /p p   但越是这样,越应尽早改变。说到底,改变相关评价标准,箭在弦上,不可不发。 /p p   【原标题:施一公直言“垃圾论文”,“评价体系”需要改改了 |新京报两会快评】 /p p & nbsp /p
  • 无损检测设备采购意向盘点:共10项,总预算4205.8万元
    根据财政部要求,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中央预算单位需公开采购意向,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需求概况、预算金额、采购时间等。为方便仪器信息网用户快速掌握无损检测设备商机,本文特对近期信息进行整理,盘点了2024年3月份所发布的10项无损检测设备采购意向,总预算金额达4205.8万元,预计采购时间为2024年4月至11月。序号采购单位采购项目需求概况采购时间预算金额项目详情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高衬度芯片级三维无损分析系统二维空间分辨率≤700nm; 三维空间分辨率≤2μm(样品尺寸不小于1cm×1cm); 3D重构361张(1K×1K)图像数据的时间少于5分钟; 最大电压不小于160 kV; 有机材料等无机材料均能获得高衬度图像2024年4月460万元详情链接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材料微观结构三维成像系统拟采购材料微观结构三维成像系统一套,主要用于材料结构高分辨率成像,系统最高空间分辨率:500nm 最大工作电压:优于190kV 最大发射功率:80W 探测器像素:优于2048*2048。2024年5月490万元详情链接3武汉理工大学理工科基础及专业实验室设备购置理工科公共教学实验室主要包括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项目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任务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更新、增补,以改善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而重要的教学条件。(含无损探伤机)2024年5月500万元详情链接4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超高精度X射线源封闭式超微焦斑X射线源,超高精度的射线源提供更强的穿透力,增加成像组织的对比度,提高X射线成像分辨率。2024年5月200万元详情链接5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及信息化设备设施抗震及环境试验平台建设项目1.标的物名称:无损探伤仪 2.标的物数量:1台 3.时限要求:签订合同后50日历日交付 4.主要功能或目标:满足核电设备焊接探伤要求2024年6月0.8万元详情链接6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精度大直径棒管材超声检测系统直径范围:φ30-120mm 超声电子:相控阵模式 检测灵敏度:优于φ0.8平底孔,Ø0.5*6.4mm横通孔 信噪比: ≥12dB 漏报率:0%;误报率: ≤1% 扫描模式:A、B、C等2024年6月685万元详情链接7中国科学院大学多通道超声教学实验平台购置为满足学院在超声成像分析方面的教学与科研需求,拟购置一套多通道超声教学实验平台,用于超声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要求能够满足独立控制各通道发射或/与接收、可实时访问各通道射频数据、用户换能器集成、超高帧率成像、辐射力及HIFU能力、支持任意波形发射等功能。2024年6月190万元详情链接8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分辨率X射线三维扫描原位表征系统三维空间分辨率≤3μm 样品台承重不小于25kg 射线管:射线管电压≥160kv,功率≥25w2024年6月1300万元详情链接9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相控阵超声探伤仪及探头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项目子课题《真空室关键部件焊缝在线自动化无损检测技术》核心任务之一为搭建适应为未来聚变堆真空室安装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类型焊缝的自动化超声检测系统。目前,课题组已经完成了检测工艺的开发、自动化超声扫查器的设计,亟待采购相控阵超声主机和探头来完成自动化超声检测系统的搭建,开展自动化检测系统的能力验证。2024年10月150万元详情链接10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多功能结构超声显微系统"该系统主要解决聚变装置中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难题及新型设备的研制。关键技术指标如下: 1. 检测频率:01.MHZ~100MHZ 2. 6轴自由度,重复定位精度±0.05m,可升级,X,Y,Z,轴选用直线电机,精度要求>0.005mm。 3. 扫查行程:长1.5m,宽1m,水深:0.5m;4.5. 软件支持3D工件与实时检测结果同时显示,支持波形重建和断层扫描(超声CT);6. 分辨率≥30μm;7.支持平面,各类曲面,圆柱等检测需求 8:垂直检测精度高于0.5mm "2024年11月230万元详情链接
  • 色谱行业女学者联谊会第九站——“铿锵玫瑰聚椰城,感恩佳节话科学”
    2016年11月23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届青年论坛”研讨会召开之际,会议组委会组织了色谱行业女学者联谊会第九站活动,女学者、女专家等30余人共聚美丽椰城海口。参会女学者合影会议现场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海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上海农科院质标所、山东农业科学院、新疆农科院质标所、天津博纳艾杰尔公司、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中心、上海仪电科仪、北京智云达科技公司、同方威视、分析测试百科网等20家高校、研究单位及企事业单位的女专家、女学者参加了活动。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王静研究员、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博纳艾杰尔梁萍、北京理工大学屈锋教授  联谊会由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王静研究员做《团队及其塑造》报告,介绍了她作为团队领导者的宝贵经验。王静认为:一个好领导要塑造一个高效的团队,建立公平规则、构建团队结构和良好的沟通机制。团队成员要以合作共赢为美好愿景。优秀的领军人物还应具有人格魅力和知人善任的领导能力,团队中呈现自我奉献和感恩戴德的正能量。梁萍总监分享了其十余年创建博纳艾杰尔的宝贵创业经验。梁总认为智慧的选择与把握机遇同样重要。其成功经验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目标,需要努力奋斗,要用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去践行。随后,参加联谊会的女学者一一自我介绍,热烈交流参加联谊会活动的感受以及对今后联谊活动的期望。屈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色谱行业女学者联谊会成立背景、系列活动的情况、《色谱》 女学者专刊出版情况以及女学者联谊会未来的活动规划,并鼓励大家多参加活动,借助色谱行业女学者联谊会这个平台促进交流合作,增进友谊,互相帮助。最后,李攻科教授对此次联谊会进行了总结,希望大家能用拼搏、坚持、爱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困难和挑战,体现人生价值,谱写生命华章。  联谊会进行了2个多小时,研讨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大家依依不舍,纷纷表达希望多组织女学者活动,共同促进女学者的事业发展,让芬芳的玫瑰绽放在科研沃土之上。
  • 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完成换届,许国旺连任新一届主任
    近期,中国化学会各分支机构陆续启动换届工作,多个专业委员会换届已完成。近日,根据公告显示,色谱专委会换届已经完成。许国旺连任新一届主任委员,李攻科、张祥民、刘震、田瑞军当选新一届副主任委员,新届期将自2022年至2026年。以下为公告详情:根据中国化学会《关于分支机构换届的通知》(化会字〔2022〕16号),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陆续完成。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按照换届要求完成换届,新届期将自2022年至2026年。新一届委员会委员信息如下:主任:许国旺副主任:李攻科、张祥民、刘震、田瑞军秘书(长):梁振、王婷委员:委员姓名工作单位白 泉西北大学白 玉北京大学边阳阳西北大学陈朗星南开大学陈 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方 群浙江大学冯钰锜武汉大学古志远南京师范大学关亚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黄嫣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江桂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蒋兴宇南方科技大学康经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李东浩延边大学李攻科中山大学李绍平澳门大学练鸿振南京大学梁鑫淼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 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笔锋华中科技大学刘虎威北京大学刘 震南京大学刘小云北京大学陆豪杰复旦大学蒲巧生兰州大学卿光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邱洪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屈 锋北京理工大学师彦平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田瑞军南方科技大学汪海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夏燕北京化工大学王方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秋泉厦门大学王 勇天津大学魏 芸北京化工大学夏之宁重庆大学许国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严秀平江南大学阎 超上海交通大学叶明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袁黎明云南师范大学张 锴天津医科大学张 兰福州大学张书胜郑州大学张维冰华东理工大学张祥民复旦大学赵 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郑晓晖西北大学
  • 东南科仪中标某大学81台天子天平
    作为赛多利斯电子称量器具、红外快速水分测定仪等产品的一级代理,继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之后,东南科仪又在最近一次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实验室基础设备招标项目中中标。 前日,八十多台电子天平已经交付使用,分别安装在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的三个专用的称量实验室中,电子天平的开箱合格率为100%,赛多利斯的高素质产品和东南科仪高效率和专业化的服务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据悉,作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理工科大学,国家和广东省政府在最近几年里,每年投入的基本建设和实验设施资金以十亿计,华南理工大学立志打造全国最好的大学实验室,将以最好的硬件设施,仪器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得毕业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有关赛多利斯产品的资料,请访问赛多利斯或者东南科仪网站查询。 有关东南科仪代理的更多产品资料,请联系东南科仪: sales@sinoinstrument.com Http://www.sinoinstrument.com 图片链接:http://www.sinoinstrument.com/news/showpic.asp?id=84
  • 学习改变技术,技术改变生活 | 艾威助力2018广东省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
    11月8日由EWG1990仪器学习网联合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以及粤科华南检测技术装备园举办的2018年广东省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在广州赤岗举行。艾威科技作为协办单位也出现在现场。大会现场 艾威展台现场EWG1990仪器学习网作为分析检测行业的学习平台,以帮助分析检测人员解决仪器学习难点为宗旨,贯彻有趣、创新、系统地学习模式,帮助大家解决平时工作中的难题。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的主题:”学习改变技术,技术改变生活“。EWG1990希望能为分析检测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平台,不仅有关于职业、工作学习,让工作能力有提升,还有对个人素养的提升,精神层面的提升。如近期我们举办的土壤大航海计划、读书会分享会,还有本次样品前处理大会等活动,都是EWG1990为探究创新的学习模式所作出的新尝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环境,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检测标准越来越严格,检测样品含量越来越低,这对于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大。作为实验室管理者,实验室的整体效率的提高受样品前处理的极大限制,而同时,前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效率也极大影响着实验室的人力成本。为此,样品前处理技术设备的智能化的创新,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的创新,样品前处理技术的人员管理创新等等,这些将成为实验室管理者和广大一线技术人员需要思考和待解决的问题。本次大会共有超过 300 名用户报名参加,参会单位超过 100 家,云集了超过 20 个样品前处理厂家参会。本次会议邀请了李攻科教授、赵志南高工、张国华副研究员、杨国武所长、赵蓓蓓高工、何丽媛高工等数位专家作样品前处理创新技术的报告。李攻科教授作汇报签到处现场本次大会除了邀请专家作前处理创新技术报告,帮助大家学习新的前处理技术的同时,现场还举办了多个抽奖活动。提醒大家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要学会娱乐和放松。
  • 中国颗粒学会招聘通知
    中国颗粒学会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科协下设一级学术性社会团体组织。为适应“十四五”发展的新要求,建设具有枢纽型、平台型和引领型的全国一级学会,巩固智库、学术和科普驱动的新局面,现公开招聘中国颗粒学会部门主管。诚挚邀请有识之士加盟!一、招聘原则为了优化管理服务支撑部门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适应学会改革发展需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二、招聘岗位业务部门主管1名会员部门主管1名(人才派遣)三、业务部门主管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1.岗位职责:(1) 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 组织展览会和产学研对接;(3) 组织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4) 组织科学普及和普惠活动;(5) 学会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6) 学会团体会员发展和服务;(7) 业务部其他相关工作。2.任职条件:(1) 硕士及以上学历,理工科相关专业背景;(2) 组织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强;(3) 文字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强;(4) 英语六级以上,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5) 年龄40以下,身心健康。四、会员部门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1.岗位职责:(1) 会员和分支结构拓展和服务;(2) 会员专刊、学会年报的组织;(3) 学会奖项推进和人才推举;(4) 科协与民政部对接和服务;(5) 评估、鉴定、咨询和标准化工作;(6) 组织(常务/青年)理事会;(7) 会员部其他相关工作。2.任职条件:(1)本科以上学历,身心健康;(2)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强;(3)积极向上,主动学习,责任心强;(4)有社会团体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五、招聘程序1.有意应聘者,请在2021年3月20日12:00时之前将应聘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klxh@ipe.ac.cn。应聘材料具体包括以下二项:(1)《中国颗粒学会应聘申请表》(见附件,请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下载);(2)其它能够证明应聘者水平、能力的材料。未通过初选者,将不通知参加竞聘答辩,材料恕不退回。2. 初选通过者,请准备PPT竞聘报告(报告10分钟,答辩15分钟)。竞聘会具体时间另行通知。PPT报告内容主要包括:(1)个人基本情况;(2)工作业绩;(3)对应聘岗位理解与认识;(4)未来工作设想(可就个人专长,围绕部门职能展开)。六、联系方式:联系人:韩秀芝电 话:010-62647647E-mail:klxh@ipe.ac.cn附件下载:中国颗粒学会应聘申请表-姓名.doc
  • 2012年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2年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作为慕尼黑上海生化展的同期活动之一,于2012年10月16日隆重召开,会议围绕着促进分析化学研究的主题,邀请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做报告,吸引了200多位专业人士到会,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日本东京理工大学Hiroshi Nakamura教授,韩国首尔女子大学Dong-Sun Lee教授分别代表中日韩三国分析化学学者致辞。 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 日本东京理工大学Hiroshi Nakamura教授 韩国首尔女子大学Dong-Sun Lee教授   简短的开幕式后是大会学术报告部分,中科院化学所陈义研究员作了题为“具有生物亲和性的碳水化合物点芯片的合成”的学术报告 首尔女子大学Dong-Sun Lee教授介绍了“利用衣壳聚乙二醇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量提取挥发性芳香化合物的方法”。岛津全球应用技术部的Yuki Hashi博士介绍了“利用HPLC和LC-MS发展提高分析效率的在线样品预处理系统”。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介绍了研究成果“一步法样品制备新技术:用于植物中农药残留的痕量分析”。韩国南洋乳业公司Janghyuk AHN博士介绍了“通过简单样品制备和LC-MS/MS测定牛奶中的维生素”。此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并在会上和会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通过这次学术交流活动,使分析化学界的科研人员获得了更加创新的研究思想,促进了分析化学研究的共同发展。 中科院化学所陈义研究员 首尔女子大学Dong-Sun Lee教授 岛津全球应用技术部Yuki Hashi博士 中山大学的李攻科教授 韩国南洋乳业公司Janghyuk AHN博士
  • 聚焦新污染物、环境监测——中国环境质谱大会分论坛精彩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3月25日,由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主办、山东科技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化学学科支持的“中国环境质谱大会”于山东省青岛市盛大开幕。本次会议以“质谱技术使环境更美好”为主题,邀请国内质谱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旨在促进发展,提高交流水平,推动质谱技术在各大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3月25、27日上午进行大会报告,25日下午及26日全天同时进行9个不同主题的分会场报告。25日下午,四大质谱相关主题分会场同步开启,分别是新型污染物质谱分析新方法与新技术、未知污染物的非靶标分析、质谱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环境污染物降解机制研究及质谱分析。当日,这四大分会场共进行了约50场报告。以下为部分报告集锦,以飨读者。分会场1:新型污染物质谱分析新方法与新技术分会场现场直击论坛涵盖了多种质谱技术助力环境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报告现场如下:《质谱助力环境前沿研究》南开大学 周启星 教授《大气颗粒物中的极性硝基芳香组分》北京大学 邱兴华 研究员《食品安全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中山大学 李攻科 教授《成千上万种PFAS-没有标准品,无法检测,如何保证安全?》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赵严 经理《复杂基质中微纳塑料精准分析质谱新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 姜杰教授分论坛主持人(左: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右:福州大学林子俺研究员)分论坛报告嘉宾合影分会场2:质谱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会场现场直击论坛报告涵盖利用ICP-MS、LC-MS、离子阱质谱、离子迁移谱联用质谱、顺次电离质谱等各类技术在环境颗粒物、环境VOCs、微液滴化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报告现场:《基于IMS/ITMS联用的快速检测与精准识别技术进展和应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花磊 研究员《气液界面质谱分析技术及其大气化学应用》南开大学 张新星 研究员《实时直接分析质谱对室内表面膜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定量》北京大学 周江 教授《环境污染物质谱分析新方法》浙江大学 冯鸿儒 副研究员《岛津质谱技术在新污染物领域的应用》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汪勇 高级专家《大气污染与肺部过氧化机制的质谱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张洪 副教授《环境颗粒物中不同组分顺次电离质谱分析》东华理工大学 徐加泉 副教授26日,还将有五大质谱相关主题分会场同步开启,分别是环境分析中的质谱装置、环境质谱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食品安全中的质谱技术与应用、质谱成像与环境毒理、生命健康与环境、新型污染物质谱分析新方法与新技术。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