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技界

仪器信息网科技界专题为您整合科技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技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技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技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技界话题讨论。

科技界相关的资讯

  • 科技界委员:“研而优则仕”毁了青年杰出人才
    :“如果不能刹住‘研而优则仕’之风,造就与强盛国力相配的大师队伍将永不可能!”在政协科技界委员小组讨论会上,年近古稀的李邦河委员忧心地呼吁。   “现在社会上问的比较多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其实,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学校的事!”3月6日上午,多位科技界委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回应“钱学森之问”首先要澄清这一误解。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邦河委员看来,教育的确需要改革,以成为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 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必须‘过五关,斩六将’”。   李邦河曾仔细剖析过关于“钱学森之问”的详尽材料:《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李邦河注意到,在这篇3000多字的文章里,钱学森专门强调,虽然自己在鼎鼎大名的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却没有拿出创新的东西,只有在加州理工学院,才开始创新,历经20年。   “这表明,钱老的成长实际上是分两步:一、打基础 二、在创新的环境中长期努力。”李邦河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委员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   在陈凯先委员看来,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单是教育问题,还有人才的使用问题。今天,很多留学生在国外大学、实验室做了很多很优秀、很前沿的工作,成为这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陈凯先说,年轻人的工作岗位,既是一个发挥作用的舞台,也是一个继续成才的环境,需要探讨的是,人才怎样在使用中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在多年的观察中,李邦河发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也出现了不少显示出卓越创新才能的年轻人,有些已经走到了钱老的第二步。但让人叹息的是,往往听说某某年轻人科研工作很出色,不久就传出他当了官的消息,从此便难以听到他在科研方面的新突破。   李邦河将此归结为“研而优则仕”现象,“近10年来,这一现象愈演愈烈,似已成风。”   而此风对造就大师级人才的危害,已日渐显现。李邦河对此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教育不当会妨碍创新幼苗的出土,“研而优则仕”则使已长成中等大小的创新之树,不能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大科学家几乎是不在创新高峰期当官的   在数学界有两个历史最久的大奖:菲尔茨奖和沃尔夫奖。李邦河委员曾委托著名数学史家李文林对此做过专题调研。   调查显示,在48位菲尔茨奖得主中,担任过所长、科研主管、院(校)长的有23人,其中9人在得奖9年后任职 在48位沃尔夫奖得主中,担任过类似职务的有17人,其中至少有12人任职时已超过50岁,甚至70岁。   “由此可见,大数学家是几乎不在创新的高峰期当官的!”   前辈数学大家陈省身的一句话让李邦河记忆犹新:大数学家每天工作都在10多个小时。   在李邦河委员看来,对科学家而言,无疑,时间就是成果,“没有长时间的全力以赴的努力,又怎么能成为大师呢?”   而按照现行的科研体制和机制,科研单位的领导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做评审、跑项目、找资金上面。   据陈凯先委员观察,“现在很多研究所通常让学术能力最强的人担任所长,但这些人并不一定具备管理能力,还要把大量精力花费在申请项目、处理行政杂事上,荒废了科研”。   一位委员也现身说法,当年在国外,基本上是全身心地投入,至少95%以上的精力是放在学术上,但回国后,领导信任,压上管理的担子,很多时间用在开会、汇报上,能有50%的精力做科研就很不错了,成效自然大打折扣。   一个故事在科技界委员中广为传播。20年前,一位年轻科学家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大奖,然而在科研创新的鼎盛年龄相继被压上院长、校长的管理重担,最后甚至完全脱离了学术界到政府做官,科研也逐渐荒废了。   “至少在科学界损失了一位很可能成为大师的人才!”一位委员惋惜不已。   “研而优则仕”凸显评价体系单一   李邦河委员认为,出现一冒尖就当官的现象,还与人们对各级领导口中频频出现的“领军人物”一词的模糊认识密切相关。   什么是科技界的领军人物?李邦河委员的答案是:是以学术思想和成就引领科学潮流的人物,而不是官。   一个典型的例子:20世纪最大的领军人物,无疑是爱因斯坦,但他不是官。   而在现实中,把“领军人物”混同于“官”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位科技界委员在小组发言时表示,一则材料让他哭笑不得:在报道某单位一个拔尖人才计划的成果时,第二项赫然写着:培养了93名所局级以上的干部。   “古人励志,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选择,人才走向,历来就有不同的路。”李邦河的这一观点引发了众多委员的共鸣。   一位委员特别怀念刚参加工作时的环境,“老一辈科学家都在业务领域里名闻遐迩,但他们并不是什么领导。”   “尊重人才,不是尊重他去当官,这是两个需要厘清的概念。”陈凯先委员表示,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年轻人一旦优秀了,就只有给一个官位才是认同。   事实上,科技创新和科研工作管理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究竟是适合做科技攻关还是适合当官,应该因人而异,不能“一冒尖就做官”,这种“官本位”现象最终会影响科技创新。   这位被人称道的药物化学家十多年前就当选中科院院士,十个月前才出任大学校长。在他看来,真正尊重人才,真正解决好人才评价体系问题,应该是根据他们的业绩给予相应待遇和荣誉,回归专业领域内以知识创新能力为主的评价标准,从根本上激励科研人员。
  • 科技界委员热议科研经费中人员费问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第一个发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委员讲的是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的问题。   随后,这一话题成为科技界委员难得的共同议题。这也是记者参加政协会议报道几年来,科技界委员的老话题。   他们为年轻一线科研人员“叫苦”,要求从项目经费中拿出更多用于人员开支时,公众却质疑“他们凭什么要求更多”。科研经费到底该怎么用?   科研人员“差钱”吗?   “我的一个博士后6年前毕业,现在是北京一个知名大学的副教授。他租的房子在圆明园附近的城中村,工资不足以支付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和房租。这种情况怎么安心搞科研?”王光谦告诉记者。   中科院微电子所副所长周玉梅委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委员、国家纳米中心副主任朱星委员等人反应了同一问题。“我们这个行业市场价一万五到二万,我们这只能给到八千。”周玉梅说。   但公众眼中的科研人员似乎“不差钱”。“我认识的那些科研人员都有房有车,衣服是名牌。”一位相熟的记者认为,即便如此他们还一再“喊穷”,让人难以接受。而近日,《学术界“包二奶”等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报道被广为转载。“都包‘二奶’了,还说没钱?”有网友质问。   为这篇报道“爆料”的科技界某政协委员对此表示委屈,称报道曲解了他的本意。   “记者完全是为了吸引眼球断章取义,难道我们科研人员都将经费拿去‘包二奶’了”?其他科技界委员对于有人对学术界的误解感到无奈和痛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委员说:“不排除有违规使用经费的情况,但科技界总体是好的。可能某些学术带头人收入不错,但大部分一线青年科技人员收入甚至无法保证基本生活。”   项目经费中绩效支出的“口子”开多大合适?   周玉梅和王光谦认为,科研经费不重视对人的投入导致大量优秀人才流失。   “我们国家科技经费总数不小,但用在人上的太少,导致科研经费效率低下。”王光谦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总和为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委员们认为,这些经费大部分用在购买设备上。“一位院士曾经说,我们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实施,都是外国实验设备商的一次盛宴。”王光谦说。   据他们介绍,国家课题中对于非在职人员的劳务费及在职人员的绩效支出均有严格限制。“劳务费不足以支撑研究生及聘用人员的薪酬,在职人员的绩效在项目经费中的比例也太小。”周玉梅说。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规定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三元”工资,即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有国家财政和单位自筹,绩效工资理论上需要从所承担的课题中列支。”周玉梅说。   “我们就这个问题和财政部沟通过,严格来讲,国家财政资金是预算支出,专项资金不能用来支出人员费用,但在‘三元工资’暂时无法实现调整的情况下,财政部与科技部开了一个口子。”周玉梅说。   这一“口子”指的是财政部与科技部于2011年联合出台的《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人员绩效可以从所承担课题的间接费用中支出,总额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这个政策上的‘开口’意义很大,但起不到实际作用。”朱星说。   周玉梅也认为这一比例太小。“拿1000万的项目为例,就算什么设备都不购买,拿5%也就是50万来做绩效支出。这么大的项目通常需要10多个人用5年来完成,也就是说每人每年只有1万元的绩效收入。”   “一些年薪高的学术带头人可能不缺这点钱,但普通科研人员,尤其是刚进入科研队伍的年轻教师,没有其他途径,只能眼巴巴等着绩效工资。”朱星说。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顾行发委员认为:“这导致许多科研人员不得不被迫去申请更多的科研项目,以取得更高的收入。”   “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是科研人员不愿意去做那些回报率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基础性研究,而都去转向成果转化快的科研项目,不但分散了科研人员的精力,还降低了科研效率,不利于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他说。   周玉梅呼吁,应尽快解决科研人员绩效工资的资金来源,加大科研经费中间接费用的比例,提高人员绩效在间接费用的列支比例,不限定劳务费用在总经费的比例,让劳务费可以支撑聘用人员的薪酬。   至于人员绩效在项目经费中的比例到底提高到多少合适。周玉梅说:“这个要针对不同项目进行测算,我相信一定会有相应的测算办法。”   顾行发则建议将项目经费中人力成本的比重提高到整个经费的30%—60%,不仅用于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开支,应将在职科研人员包括在内。   该不该“养人”没有标准答案   一旦扩大项目经费中的人员开支比例,是否会导致科研人员因利益更加追逐项目?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兆华委员表示了这种担心。   去年两会,常兆华就因不满“搞科研的人总在讨论钱”而打断他们的谈话。“我特别不理解他们为什么总纠结于钱,我觉得适当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是合理的,但如果项目经费用于科研人员开支的话,会带来很大后遗症。他们会想方设法拿项目。”   “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徐涛说,美国大学的教授通常只拿9个或10个月的全时工资,其余3或2个月的全时工资可以在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   “但美国对每个级别研究人员的薪水是有一个标准的,达到这个标准后就不能从项目中重复列支。这就避免了因为利益去争取更多项目。”徐涛说。   对于非在职人员的劳务费,王光谦建议也可以参照美国做法。“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最高80%是劳务费。项目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钱,在立项之初就做严格预算。”   财政部在2010年针对科研人员反应的科技经费使用中突出问题的说明中曾指出,美国的大学可以自主确定其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 国立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薪酬则参照公务员制。法、德、日对大学的教授以及国立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均实行公务员制,工资福利待遇稳定,灵活度小。   对于是否能参照德国、日本等国的做法,给予科研人员足以保证生活的固定待遇,多位委员表示:“政策不能走回头路。”   据了解,1986年以来,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经费从对科研机构、人员的一般支持,转变为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此后,国家一直在探索建立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机制。   尽管不赞同回到“大锅饭”的年代,但科研人员希望加大稳定支持经费的比例。“目前竞争性经费比例太大,导致科研人员不停地为项目申请、评审奔波,无心科研。”周玉梅说。
  • 国家最高科技奖揭晓 评:人才"青黄不接"仍是科技界挑战
    【导读】爆炸力学专家郑哲敏、雷达工程专家王小谟分别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500万元。经济之声评论:让科技创新精神深入人心。   一年一度的国家最高科技奖1月18日上午揭晓,爆炸力学专家郑哲敏、雷达工程专家王小谟被授予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郑哲敏院士,生于1924年,将近90岁高龄,他是著名的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王小谟院士是雷达工程专家,生于1938年,今年75岁高龄。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上世纪6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脉内扫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分别获得1986年、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作为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技奖历时12年,获奖的科学家平均年龄82岁,获奖者基本上都是倾尽一生的精力默默耕耘。在商品经济时代,这项国家最高科技奖励,对于鼓励科技创新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副秘书长吴永强来评论这个话题。   从2000年,袁隆平、吴文俊两位科学家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到今天,这个奖项已经成了国内科技界乃至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奖项。   吴永强:这个科技大奖确实对于鼓励推动国内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起码向所有的科技界,乃至向世界表明中国是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同时希望推动科学对于社会经济科技各方面的发展起到有益作用,所以设立这个大奖是具有一定或者是相当的积极导向意义和推动意义。   每年都评科技大奖,但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多少年都空缺,一方面我们尊重科学,推动科学,推动科技创新。一等奖又是多年空缺,这也说明在我们现在推出大奖的这个现状情况下,不得不承认或者说面试的一个问题或者说正视的一个问题。在某些科技领域具有标志性里程碑乃至于历史性突破性的这样一些科技成就,似乎还有所欠缺。所以这个一等奖多年空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在高等的科技技术方面是有所成绩,但是在高精尖尤其是顶尖级引领世界的领域方面可能还任重而道远,需要继续治理的深入程度还需要再度加强。   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从现在来看时间并不算多,而且从中央决策核心对中国国情的一个论断,叫做本世纪初的20多年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怎么样把握好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在今后的这个时间一以贯之的要为科技创新为人才的脱颖而出,破壳而出创造更好更宽松的环境,同时在一些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的弊端方面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和突破,从而给这个行业,给这个领域的大发展营造更好的一个氛围。第三个方面就是在推动全民向科技转型,整个经济结构和科技界进行精细化的思路和创新转型方面可能要做的工作还需要很多。   攀登这十多年的获奖者绝大多数是古稀以上70岁以上的,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一方面在科技领域要想取得重大性的一些成就或者是成绩,必须要有相当时间量的积累,所谓的像古人说的横兀兀穷年执着的去追求,但另一方面也反衬出一等奖空缺是另外一个弊端,就是我们中青年结构性机制性的这个科技精英人才的队伍建设和他们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有一个词叫做青黄不接,正是反映出我们当前科技界重大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和存在的一个问题。
  • 田刚委员:少些“重磅”!科技界浮夸风该刹刹了
    “重磅!”、“诺奖级成果!”、“革命性突破!”,近年来,类似的字眼频繁出现在媒体的科技成果报道中,甚至出现在一些科研人员的成果描述中。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看来,这种夸大式的宣传报道是一种浮躁的现象,与科研工作本应具有的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氛围是不匹配的。田刚“夸大科研成果的影响力,既会误导公众认知,又影响学术风气,不利于年轻科研人员成长。”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田刚直指要害。田刚指出,科技宣传中的浮夸风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夸大成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比如,只要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的论文,就等同于“重大突破”。“实际上,任何领域称得上‘重大突破’的成果都非常难得,大多数研究是在研究中取得了有意义的进步,或是验证前人的理论或是对已有结论的推广。”田刚说。事实上,对于科研成果的夸大宣传,很容易让公众产生盲目乐观情绪和误解,而大众对我国科技真相的误解还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田刚指出,“更严重”的影响是,“媒体的宣传导向已经影响到了学术界内部”。过度报道干扰科研环境,使得科研人员将注意力过多放在宣传而不是踏踏实实做好研究工作上,这极大浪费了他们的精力。“夸大报道带来的声誉甚至是直接的利益,会造成不良示范,挫伤做出了好的研究成果却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田刚说。他同时指出,过度的评奖和人才项目也是浮躁的表现,也会造成相似的后果。“奖项是一种学术认可,要保证质量,过多的奖项反而可能有违初衷。人才项目作为对科研人员过去工作的肯定与认可是非常需要的,但它不应该成为‘帽子’,成为永久性的待遇保障。”田刚呼吁,科研评价权应当掌握在科学家手里,相关单位要遵守和把握科技类报道的严谨性,尽可能减少非学术机构组织的科技成果评比活动,遏制科技宣传与科技界的浮夸浮躁之风,还科技界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作者 | 韩扬眉
  • 白春礼:院士是科技界普通一员
    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 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今天为51位新当选院士颁发院士证书,并发表讲话。   白春礼在讲话中对新当选院士提出了殷切厚望。他指出,大家要以获得院士荣誉称号为新的起点,继续攀登科技高峰。最高学术称号并不能与最高学术水平直接划等号,科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新当选院士要深刻认识到院士是科技界普通的一员,要恪守科学家的本分,在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发展科学、创新技术的道路上永不停步、永不懈怠、永不自满,争取不断取得新的创新成果。   白春礼还要求,新当选院士要积极承担学部任务,严格遵守学部规章制度。大家要强化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学部工作和学部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承担学部组织的咨询评议、科学传播、科学文化建设和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等任务,积极推动学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遵守学部和所在单位的有关规定,根据自己专业专长,承担学术兼职要量力而行,参加社会活动要谦虚谨慎。
  • 《科学》预测2009年科技界焦点
    最新一期《科学》杂志预测,植物基因组学、海洋研究、全球暖化和粒子物理等领域,将会成为2009年科技界的焦点。其中,多种农作物的基因排序有望于2009年破译,而广受关注的气候暖化问题也将继续成为焦点。   该杂志说,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美国政府正在进行玉米基因组的测序工作,预计明年将发布测序结果。除玉米这一重要作物外,明年有望被破译基因组的植物还包括:大豆和谷子等农作物、可用作生物燃料的一些植物、用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些植物、一类较原始的植物——石松属植物。苹果、柑橘、桃和瓜类植物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也正在进行中,松树、番茄等植物的基因组测序工作有望在2009年加速。   全球暖化仍将是2009年热点中的热点。2009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是各国制定减排协议的最后期限。《科学》杂志预计,物种形成基因、宇宙暗物质、神经科学等研究领域也将成为2009年科学界的热点。
  • 总书记讲话戳到科技界痛点 院士盼早日落实
    p   在5月30日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掌声不断。5月31日上午,中科院各学部集中组织院士学习习总书记讲话,交流感想。 /p p   “习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感到很振奋。”中科院院士葛昌纯说,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院士和全国科技工作者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这对我们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另外,习总书记特别提到了要对科技人员松绑,这也是掌声最多的部分。” /p p   “昨天总书记的讲话把创新驱动发展提到了更高的高度。”中科院院士于起峰说,特别是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科技人员官员化管理、财务管理等问题,都是科技工作者长久以来的切身“痛点”。 /p p   “尤其是大家鼓掌的部分,我觉得是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裴刚院士深有共鸣。 /p p   “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我看到中央一方面是不断坚持改革精神,同时也不断总结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赵国屏院士表示,“改革终究是摸着石头过河,出现问题也很正常。这次很多鼓掌都是针对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想是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了中央改进的决心。” /p p   “中央的政策很好,但是如何真正落实也很关键。”在备受鼓舞的同时,院士们更期待着政策能够得到充分落实。“创新驱动最主要的动力就是科技工作者,人是第一要素。”裴刚说,“哪个领域的体制机制运用得好,哪个领域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何运用体制机制的力量,真正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是创新驱动的关键所在。” /p p   于起峰也觉得,当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够高,“连加班都没有以前多了。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是有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没有调理好,相应的政策没有配套,科技人员官员化管理、财务管理等问题没有解决好。”他希望,中央的精神真正能在基层落实,切实起到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的作用。 /p p   “怎么把中央的这些精神能够贯彻到全国的各个研究机构、高校的处级或学院这一级的领导,是政策落实的关键所在。”葛昌纯表示,“我觉得各个大学、专业机构的处长都应该过来听听习总书记的报告。” /p p   另外,一些科技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比如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等,也屡次被提及。院士们都一致期盼能有科学、具体、针对性强的改革措施出台并落地。 /p
  • 2015安捷伦科技节在中国科技馆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3月31日,安捷伦科技公司在中国科技馆举办了&ldquo 2015安捷伦科技节(下称&lsquo 科技节&rsquo )&rdquo 。这是拆分重组后新安捷伦在中国的首次科技盛会,本届科技节以&ldquo 新起点、新科技、新未来&rdquo 为主题。   安捷伦新任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为科技节开幕式致辞,并分享了安捷伦的未来发展策略、创新科技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与贡献。他表示:&ldquo 安捷伦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一家外商投资的本地公司,而是要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过去一段时间公司发生了重大变革,并于2014年把电子测量业务剥离了出去。拆分后的安捷伦将专注于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市场。这使得安捷伦在检测领域更加专业,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支持。我们正在将服务分析实验室的优势应用到全新的领域中,即抓住被称为&lsquo 生物学世纪&rsquo 的市场机会。在分析实验室领域的基础之上,我们在不断探索在复杂的生物学领域前进的道路,现今我们已经推出了新的癌症诊断及其他疾病解决方案。&rdquo Mike刚刚参加完中国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他说:&ldquo 博鳌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需要找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以确保食品安全及有效供给,目前安捷伦也正在致力于研发检测方法和解决方案,保护大众生活根本。&rdquo Mike还提到:安捷伦的使命是激励人们发现世界的美好,安捷伦乐于与客户共同构建美好未来。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Mike McMullen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张渝英、北京协和医院卢朝辉教授作为受邀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张渝英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卢朝辉 &ldquo 2015安捷伦科技节&rdquo 开幕   (从左至右: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张渝英,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安捷伦科技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郑浩峻,安捷伦科技大中华区战略总监何峻)   作为科技节开幕式的一部分,Mike向中国科技馆捐赠了&ldquo 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基金&rdquo 。他表示:&ldquo 青少年是中国创新的生力军,担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从长远角度出发,重视和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对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升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安捷伦科技节的举办和创新基金正是为了帮助中国持续发掘创新能力,进而强化科学领域的研究力量,最终让人们能享受一个更美好的世界。&rdquo   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郑浩峻表示:&ldquo 对于安捷伦公司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科技馆以及科普事业的大力支持,我们深表感谢。安捷伦所捐资金将用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创新项目,主要用于教师培训、青少年培训和创新型科技活动开发。该笔资金将专款专用、合理安排、精心策划,让其使用效果最大化。&rdquo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Mike McMullen 向中国科技馆捐赠&ldquo 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基金&rdquo   &ldquo 未来科技论坛&rdquo 是本届科技节的重头戏,诸位专家就生命科学、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的未来科技发展为大家分享了精彩的演讲报告,共同探讨了未来科技如何应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严峻挑战。   安捷伦科技首席技术官 Darlene Solomon   演讲题目:Charting the Century of Biology: Precision Medicine for a Better World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果德安   演讲题目: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   耶鲁大学合成生物学教授 Farren Isaacs   演讲题目:Biology by Design: The Emergence of Synthetic Biology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朱彤   演讲题目:中国的空气污染挑战:行成原因、健康影响和公共政策   北京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 李向红   演讲题目:病理学在肿瘤临床诊疗和转化研究中的作用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教授 张新荣   演讲题目:ICP-MS用于生物大分子分析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专家 吴永宁   演讲题目:中国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桂斌   中国环境科学的现在与未来   本届科技节结合中国科技馆的硬件设备等优势,推出了科普展览、青少年科技实践、科普讲座等一系列丰富活动,供青少年参观体验,以拉近大众和尖端科学的距离,助力科学知识在青少年中的普及。   编辑:郭浩楠
  • 科技界政协委员热议科研经费:不患贫而患不均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在即,记者2日在委员驻地看到,不少科技界政协委员在交流时均谈及“科研经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潜直言:“国家科研经费存在着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可谓不患贫而患不均。”   李潜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院的专家,主要研究航天空气动力,这个专业在航天领域属于最基础的环节。用他的话来说,“就像舞台的幕后人员一样,很多人看不到我们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位置也常常影响到科研经费的争取。   据他介绍,国家科研经费的申请具有一定的标准,而研究项目的即时效应和受关注度往往成为项目评估的标准之一。因此,一些基础性、冷门的科研项目的经费往往较少。   去年10月,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其核心内容即是强化预算编制、严格评估评审,规定结余资金上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樊建人则表示,评估评审的标准还未做到完善和细化,结余资金上交的时间设置也不科学。他举了一个例子,“2011年的科研经费9月份才批下来,但是11月份就要上交结余资金,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很少有科研项目能拿出一个成果,所以就丧失了申请的机会。”   近年来,科研人员谎报项目骗取科研经费的案件屡屡发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兵器首席专家徐中信认为:“这不仅显示出部分科研人员道德水平低下,也显示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白以龙建议,应当对学术性期刊建立专项基金,以保证这类非营利型的期刊能够维持下去,更好地发挥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   近年来,科研工作受到中国官方高度重视。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决定了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
  • 院士剖析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操纵我国科技界的人才选拔与资金投向
    二十年来我国科技界对建国几十年来形成的卓有成效的方针政策作了大调整。研究方向由以满足国家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主转到“国际前沿”“国际热点”,成果及人才的评价标准;由以应用部门和社会评价转到以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 )为主导的论文及其引用频次和影响因子;人才来源由主要依靠国内培养转到大力引进而轻视培养;由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同时强调科研人员的团结合作转到欣赏竞争、崇拜竞争而不讲合作;研究队伍组织(事实上)由依靠集体转到个体化。但是,与愈来愈巨大的投入相比,我国科技界的实际成果并却不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突出,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也难以令人满意。科学研究到底给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多少实际贡献成了问题。巨额投入带来了低产出,以SCI论英雄、论人才、论业绩,这类量化指标的局限性、欺骗性已开始暴露出来。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对我国科技发展带来怎样严重的影响?原因何在呢?1. 科技人才价值观被扭曲现在我国有了大量具有各种头衔光环的人才。论文数量和发表杂志的“档次”,特别是SCI类的论文,已经成为部分学者衡量自己价值、地位的象征及自己拥有的资源。论文成为他们思想深处的价值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下,热衷于写论文特别是SCI论文的学者愈来愈多。已经不再强调发挥集体力量了,也没有了热爱科研团队、发挥集体作用的氛围了。无论多大的项目及集体,只是名义上存在,即在申请项目与最后验收时存在。而一旦项目得到批准,负责人将项目一分解,课题费一分,实际上没有了团队,各干各的。当主角的愈来愈多,很少有人甘当配角、愿意做好辅助工作了。近年来引进大批人才中,部分引进的人才(包括从国内单位引进),对国内工作包括工作单位研究方向与领域不了解,兴趣不大,对研究团队的建设也不关心。但这些人才获得的待遇很不一般。学术竞争的平等性可能也正在消失。对于勇于承担国家需求与重大任务而言,我们可能正在失去诚实可信赖的人才队伍。“学术自由”“自由研究”,是常常被管理部门领导人所津津乐道的当今中国的“优势”。但是,学者们被论文“绑架”了,甚至成为文章的奴隶,怎能具有真正的自由。2. “紧跟”与照搬“国际前沿”,学术思想固化在西方的框架与模式之中不少学者至今仍然称“国际一流”与“国际热点”,有些学者公开地认为:“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对西方人的科学技术进行挑战”,“还是还要按美国人的思想与模式进行研究”等。将外国人的研究方向奉为自己的的方向,研究领域、科学问题、研究思路等大都是从别人那里“引进”的。这样的研究成果也较易于被西方“国际主流”所接受、所赞扬。近年来的各种光环人才的评选,包括最高学术称号的人才,候选人的关键材料几乎都是这样的逻辑内容。无论申请人,还是评委专家们,都非常看重外国人的几行肯定,而基本不强调申请者的成就是否为真正创新,对其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并不认真在意。一部分迷恋“SCI”的学者,他们极其看不上将全部精力置于国家需求研究的学者,对他们的成果肆意贬低,斥之为“三无”学者(没有国外权威文章,没有国际头衔,英语水平差)。对一些学科任意斥之为“三无学科”,有的被严重打压。多年来,一些人才与成果,在各种评奖的关口被那些SCI热衷的权威领导(学者)以一两个量化指标不够或由于没有外国人的好评等而否定了,“封杀了”。今天我们对SCI的迷信、崇拜,SCI“决定论”的理念,甚至比西方人更有过之而无不足。3. 科研有机体(科研院所)普遍“超重”,内部组织涣散,缺乏创新活力论文数量和发表杂志的“档次”等指标,已经成为研究院所、大学及其院系争取资源的权利和工具,领导的政绩观也调整到人才、论文、资源、机构扩大的方向,导致项目、投资、机构饥饿症,许多单位不断扩大原有机构的规模,持续增加职工人数。科研有机体“超重”已相当普遍。论文造就了大批具有光环头衔的人才,他们由此获得相应的荣誉及地位。自然就可获得对多种资源的支配力即权力。这些人才间只有竞争,难以合作,大都寻求自立门户。一些大学及院所内小机构林立,各自为政。三人一“中心”,五人一“学院”。院长、主任“满天飞”。这样组织起来的团队,经常处于变动改组中,形不成人才结构合理的梯队。科研中大多只有“一言堂”,难有学术民主。只有工作布置,没有大家密切合作,很难有学术思想的碰撞。而没有学术思想的碰撞,何能产生新的科学思想呢?媒体上还有人评价,在大学和科研单位,“官大学问大,权大经费多”,很多经费被“老板”层层包工。搞不到项目和钱,科研水平再高也是白搭。这种“金权势力”大约已经产生了。一些团队没有了辅助工作人员,全是“精英”或教授,诸多的次要工作或辅助性工作没人干。在曾经的年代里,经常讲那些无名工匠们的贡献,现在再没有人讲了。这些不是在实际科研活动与合作中磨合、凝练而形成的研究集体,何来很强的创新能力?4. 脱离实际,离开国家需求为国家服务的宗旨被许多人基本上抛弃了,通过艰苦的科学实践、寻求理论上的发展和科学上的突破的理念也大大减弱了。过去一些较大和较综合的工作,需要较长的外业调查、试验站观测等工作过程,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在外业调查、到实践中去验证,到试验站做实验等等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在网络及新技术下功夫。不少单位只是表面繁荣。一些国家发展急需的课题,被一些人认为没有理论,不能发表论文,或该领域的问题不是“国际前沿”等,得不到重视,进展很困难而缓慢。学者们热衷于各种各样机理的揭示,喜欢在微观世界里孤芳自赏。他们写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甚少。5. 专注的科学研究精神正在丧失,学术带头人整年疲于奔命建国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逐渐培养起来的以为国家服务为荣的价值观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腐蚀。很多优秀的民族都有这种沉稳、专注的特性。然而今天,我国科技界人心浮躁,急于求成极为普遍。专注与沉稳的研究精神差不多全丧失了。能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越来越少了。论文与权力的挂钩,使多少人紧张不安。一些人热衷于论文指标,一些人恐惧。科研人员不断申请课题,一年中大量时间跑这个部、那个委。而项目被上面一批准,任务一分,接着很快就要应付中期汇报评审了。诸多的课题没有完成,又要抢着写新的申请。不断奔波于找领导、写本子、争课题、应付评审、总结交账之中,真正用于坐下来科学设计和开展研究还有多少时间和耐心呢?科研骨干总是处于高压状态,特别是第一负责人,压力巨大,少数人身体状况下降严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去写本子,争取项目。6. 科学工作者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严重损害受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的深重影响,使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我国科学技术还没有自立门户的可能。据说有少数科学家为了得到外国同行的好评,竭其热情,尽其谦卑。而一旦得到外国专家的几行好评,拿回国内,就以“资源”与“资本”加以利用。一些机构与学者专家,怎么也看不起中国自己的学者与专家的发明创造。没有高频此被引的SCI文章,就不能被评上人才头衔,不能获奖。看不起自己的成果与人才,这大概也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特点。但是,“紧跟”的结果,即使在人家的“国际前沿”里有所创新,能算是一流吗?人家能认可你是“国际一流”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指国家的原始创新,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一流。我们应该承认,许许多多学者长期在写论文的大环境里已“适应了”,觉得在温暖的被窝里,也很舒服。甚至也很有“成就感”。但他们是没有责任的。他们被误导了,也是被迫如此。7.“论文挂帅”已形成了庞大的价值网络这个网络覆盖着广大学者、评审(咨询等)专家、科研单位领导、政府科研管理机构、社会、媒体等各个阶层,主导着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批准、实施、中期评估、验收等所有环节。一切以SCI为核心的评价指标所引领,成了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动力”,成为人才发现与人才任用的“温床”。支配这个庞大价值链当然是高层科教管理机构。尽管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带来以上种种负面的后果,许多学者也痛感问题的严重性。但由于各种现实原因,论文挂帅在我国大致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人们觉得已经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有的领导还提出“不用SCI,那用什么指标来评价呢”的伪命题。8. 我国科技界的人才选拔与资金投向是否受到SCI的间接支配?西方某些科研制度与SCI标准的移植,使我国科研队伍逐渐丧失了对西方模式的鉴别能力。各种项目的立项、验收、评审与奖励,各种头衔人才的选拔,其中包括最高学术头衔的选拔评审和无数重大项目立项与成果评审,这些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的科学事业的大事,使用的是一些西方人的方向、理念框架、标准、外国专家做的评价。我们不禁要提出:这些人才,包括最高“学术称号”人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选出来的吗?这难道不说明:SCI及西方杂志的编辑部,远程间接操纵了我们的人才选拔,间接支配与操纵了中国大笔资金的投向。我们在科技领域搞了这么多“国际前沿”项目,是国际化了,还是被国际化了?
  • 中科院委员:科技界乌烟瘴气 游戏规则少、潜规则多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田静委员听另一位委员说,如今申请项目,申请时就要把送礼的经费预留出来,“简直是乌烟瘴气”。   这也是让西南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夏庆友头疼的问题,因为现在科技界“游戏规则少,潜规则多”。   游戏规则少,潜规则多   潜规则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中最为明显。   中国的科研经费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以2011年为例,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决定科研经费分配的主要是靠行政手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宋湛谦说。   他详细列举了四种情况:   第一是有关部委的中下层工作人员对经费管理权力很大。   最典型的莫过于编写项目指南。宋湛谦说,项目指南的编写人是由行政人员指定的。一般情况下,他们召集少数专家,这些专家会把他们要做的项目写到指南中。到了项目评审时,专家也是由行政人员来指定的。普通的科技人员没有门路,为了分到一小块蛋糕,必须与行政人员搞好关系,或与“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   第二,是重大项目以“官”为本。宋湛谦委员引用了中国青年报的报道《973首席科学家七成头衔带“长”》。这些带“长”的科学家们拿到项目没有时间去做科研,但是以首席的名义占用大量的科研经费和资源。   第三,是有关部委组织的评审和成果鉴定,专家的名单是由关部委的工作人员来确定的。这份名单经常在开会前就已经泄漏出去。   宋湛谦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还没有接到部委的开会通知,被评审对象的电话已经打了过来,表示希望评委多关照。   第四,这样得到的科研经费也容易导致行贿。“你给我经费,我返回给你钱。”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说,如此一来,下级对上级,年轻人对学者、长者和专家的尊重就不是正常的尊重,不是对学问、品格的尊重,而是对话语权、评审权和资源掌握者的尊重。   以前穷,现在要“学会花钱”   即便经费到了科学家的手中,行政的痕迹还是无处不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秦大河是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他说,在现在的拨款制度下,人代会3月份开完会后批准经费,经费到账后几乎就是下半年了,又催着11月份花钱,因为留到下一年花就有违纪的嫌疑。有关工作人员提醒过他,以前穷,现在要“学会花钱”。   刘玉岭委员说,我国虽然提出“允许失败”的口号,但是科研管理部门的一个课题,立了项以后,“只允许你完成,不允许你冒险,不允许你失败。”   此外,他说,在拿到科研经费之后,财务验收时又容易出问题。假如课题结题,经费还有剩余,不但要上缴,而且不小心就成了“欺骗国家”。   “我积极节约,还成了犯罪了、虚报了、欺骗国家了?”刘玉岭委员说,如果用国家的钱去胡作非为了,那的确应该制裁。可是如果科研人员积极努力完成了任务,节省了经费,一点激励没有,这也不行。   东南大学教授洪伟委员最近正遇上课题验收的麻烦事。他说,现在老师们都有点害怕承担国家项目,一到验收的时候太麻烦了。他最近有个项目要验收,光是额度在2000元以上的发票,打印出来就有一尺高,项目组的教师和学校财务处工作人员花了好几个月,一直在配合审计公司做审计。他觉得这有点劳民伤财,而且违反科学研究规律。   洪伟说,科学家的工作哪能像工厂里面生产一个零件那样,每天计件多少?但是现在规定都很死,买萝卜的钱就不能去买生菜。“我觉得财务上应该管理,但是应该管理钱是不是用在科研上,是不是合法使用,而不要盯着这些东西。”   是改革的时候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委员说,科技发展不是按照优劣自由竞争,而是按照行政权力的意志去决定,这样真正有创新的科技可能被扼杀。   这位委员曾经应邀到东部一个发达地区去做报告。当地的工业蓬勃发展,可奇怪的是,在政府还没有关注这家企业的时候,企业会蓬勃发展 只要政府想扶持哪家企业,这家企业就必死无疑。   “政府是好心,也不是想搞死企业,可行政官员真的不懂科研,但是又有自己的判断。他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做法却把科技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卡死了。”   去年,在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的带领下,一些科技界别的委员奔赴湖北、甘肃等地进行调研,最后形成了一份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报告。报告直指现行科研体制弊端,比如,取消科技进步奖,削减国家自然科学奖等。   全国政协委员李鸿也参加了这次调研。让她高兴的是,报告上交到国务院后,温家宝、李克强等领导人都做了批示。   在李鸿看来,这份“代表科技界最高水平”的报告充满了改革的期盼。前一段,她听说有关部门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这份文件到现在也没有公开,李鸿委员听到的版本是:这份文件以阐述原则为主,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具体意见,改革措施也无从谈起。   “行政主导的力量太强大了!”李鸿忍不住感慨。   “前几年一直在呼吁科技体制改革,现在是时候了。”田静说。
  •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锐意创新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
    p    习近平总书记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按照习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和要求,奋发有为、锐意创新,为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p p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科技界人士欢欣鼓舞。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所长张学敏院士说:“习总书记关于我国科技发展的论述非常精彩、深刻和全面!我听后深感振奋,感觉我国科技发展正在步入新时代!”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助理、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郭博智说:“习近平总书记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标志着中国将迎来科学技术的又一个春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高瞻远瞩,又非常接地气!”作为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代表,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除了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引领作用,习总书记还娓娓道来、把科技创新与改善百姓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我感觉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是对科技界的动员令,也是对全社会的动员令,一定会激发社会各界行动起来,支持创新、参与创新。” /p p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感受特别深刻。”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院士说,科技创新一定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能说我们写完论文就放在抽屉里面就行了。“科学家固然要努力取得原创成果、发表论文,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获得的知识为经济社会各方面服务,实现科技创新的最终价值。”“习总书记的讲话非常贴近科技工作者,对我国的创新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中国科协九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陈赛娟院士说,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惠及广大百姓、推动社会发展,应成为广大科技人员的自觉追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博士表示,作为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扎根大地,把最好的科技成果奉献给农民和广大消费者。 /p p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论述,在科技界产生强烈共鸣。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志华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释放科技人员活力、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人员的情况非常了解,对科研人员面对的问题很清楚。”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包信和院士说,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是个非常迫切的大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快深化改革,让科研人员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而不要把精力再浪费在其它方面。 /p p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赢得了企业科技人员的强烈赞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表示,中国电科将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放到首要位置,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主营业务的支撑引领作用。中国科协九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副院长张红文认为,要努力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利根表示,一定要把福清核电5号机组建设成第三代核电技术示范工程,让“华龙一号”为“一带一路”和中国核电“走出去”做出更大贡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企业责无旁贷。”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院士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我们将抓住创新不放松,为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力以赴。” /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醒我们不要错失发展机遇,让人产生强烈的紧迫感。”中国科协九大代表、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朱希铎说,现在能源、材料、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都在酝酿新的革命,中国的科技人员一定要牢记使命、有所作为。 /p p   当前我们国家科技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机,正在由整体上从学习、引进和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向实现原始创新并引领国际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转变。与会代表表示,一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凝神聚力、只争朝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p p & nbsp /p
  • 第三届安捷伦中国科技节即将举行
    第三届安捷伦中国科技节暨2010中国食品安全技术发展论坛即将举行   为增进中国东西部食品行业企业交流,倡导建立“从农田到餐桌”、“从厂门到国门”的食品安全协作机制,探讨食品产业链企业安全管理技术,在第三届安捷伦中国科技节活动期间,由中国国门时报社、中国食品杂志社联合主办,安捷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计划将于9月13~14日,在成都举办2010中国食品安全技术发展论坛暨中国食品杂志社理事工作交流会。   届时,国家检验检疫、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等主管部门代表、食品安全技术权威专家、知名食品企业家以及安捷伦公司代表将就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发展趋势、安捷伦科技与中国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等话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 第二届安捷伦科技节在上海隆重举行
    第二届安捷伦科技节以“科技、民生、产业”为主题在上海隆重举行 安捷伦测试测量科技惠及民生 实现科技与产业共同发展   上海,2009年4月2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安捷伦科技节今日在位于上海外高桥的安捷伦科技上海园区拉开序幕。在本届科技节上,安捷伦公司宣布在上海成立安捷伦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卓越客户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此外,科技节还将围绕“科技、民生、产业”为主题开展一系列论坛及研讨会活动。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先生(Bill Sullivan)及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艾德伦先生(Adrian T. Dillon)等公司总部高层领导专程来沪出席本次科技节,深度解析安捷伦中国战略和测试测量行业趋势。本届安捷伦科技节是安捷伦重视中国市场,兑现对中国长期承诺、积极推动本土科技和创新发展的又一力证。   当今,民生科技已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第一理念。“十一五”期间,国家的科技规划向民生科技大量倾斜。改善民生离不开科技发展的支撑。作为全球测量行业的领导者,安捷伦致力于利用公司世界一流的技术,和最先进的解决方案,满足中国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发展科技和产业的需求,支持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重点民生问题。安捷伦此次在上海成立的安捷伦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卓越客户中心是继北京之后,安捷伦在中国成立的第二所卓越客户中心,同时也是全球十大卓越客户服务中心之一,为亚太区用户提供产品应用演示和培训服务。该中心具有仪器演示、客户培训、项目合作、员工培训、方法开发、人才培养等六大核心功能。客户在这里可以与安捷伦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应用专家进行交流,免费体验一流的硬件及软件环境,观察并参与对安捷伦化学和生物分析系统的性能验证。   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Bill Sullivan)表示:“安捷伦在中国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国市场目前是我们全球第二大市场,同时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安捷伦始终致力于通过实践不断履行对中国市场和社会的承诺。安捷伦将继续与中国的工程师、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紧密合作,积极应对当今和未来在通信、电子、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领域的挑战。从通信保障、航天国防、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到药物检测等各个方面,提供专业且先进的测试测量能力,令我们的世界更高效、更安全、更健康、更适宜人类生存。”   围绕“科技、民生、产业”的主题,本届安捷伦科技节针对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组织了丰富的交流活动,其中包括 “安捷伦科技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技术高层论坛”、“安捷伦化学分析集团上海事业中心本土化产品推介会”、““安捷伦测量科技论坛——10周年科技征文研讨及颁奖大会”等。此外,科技节期间,安捷伦还设立了“安捷伦校园开放日”,为上海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零距离接触安捷伦公司,感受安捷伦企业文化和先进技术的机会。此次科技节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学术技术交流平台,供测试测量领域的学术精英直接交流,吸引了来自测试测量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主管、行业代表以及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共计300多人的积极参与。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杨世毅先生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带来的高速增长呈现出的规模性、成长性和多样性为各跨国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商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严峻之际,中国政府的各项措施应对及时有效,有望最早从全球经济危机中复苏。上海是安捷伦在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三大城市之一,与北京和成都共同组成了安捷伦中国战略布局至关重要的部分。安捷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安捷伦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全球的五大研发中心之一、全球三大战略生产制造中心之一和全球四大物流中心之一,承担了本土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任务。此次安捷伦科技节移师上海,我们期待着更大程度地拉近与华东地区客户的距离,充分了解本地市场需求,并借此机会将安捷伦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技术展现给广大客户和行业专家。”   此外,作为安捷伦在华发展又一项长期投入,位于安捷伦深圳分公司的安捷伦开放实验室暨测量方案中心(Open Lab)已试运行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得到当地客户的积极反馈与广泛好评。它是继上海、北京之后,安捷伦在中国建立的第三个开放实验室。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公益性测试平台,安捷伦开放实验室暨测量方案中心旨在为客户提供一个多领域的专业测试环境,以及相应的测试解决方案和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该中心目前已经设置了三方面主要应用,包括无线通讯测试、通用电子和数字测试、射频微波元器件测试,应用将随着中心的完善而不断扩充,更为广泛地向华南地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系统支持服务。   首届安捷伦科技节于2008年4月在位于北京的安捷伦中国总部成功举办,围绕“安捷伦与奥运”、“安捷伦与中国”和“安捷伦与未来科技”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和论坛会议,获得了来自测试测量领域专家、学者和客户的积极反响和高度赞赏。此次,公司再度以安捷伦科技节为契机,将积极推动本地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能源、环保、农业和食品安全、信息产业、以及生命科学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等重点领域做出贡献,造福于民并助力产业发展,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关于安捷伦与科技、民生和产业    安捷伦科技率先推出乳制品三聚氰胺检测解决方案   为帮助用户解决乳品中三聚氰胺检测的迫切需求,安捷伦在业界率先提供了从样品前处理、仪器检测再到数据分析的整体解决方案。第一时间完成了三种仪器测试奶粉、液态奶等乳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安捷伦大学更首家推出三聚氰胺解决方案培训课程。安捷伦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卓越客户中心为用户提供全面技术培训,课程涵盖从样品前处理、进样检测、编辑分析方法到分析结果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同时包括对仪器的日常维护技术培训以更好保证仪器状态,达到分析结果快速有效。   安捷伦科技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合作开发PFOS/PFOA国标方法   PFOS(全氟辛烷磺酸)是一类高氟化合物,有良好的耐热性、且耐水耐油,因而作为原料被广泛用于不粘锅涂层、纺织品、地毯、纸、涂料、消防泡沫、影像材料、航空液压油等产品中。 进一步的研究证明PFOS是目前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2007年,中国政府在863计划——优控污染物的监测技术系统项目中将PFOS/PFOA列入研究范围,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发相应的分析方法,并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推广使用。安捷伦应邀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合作开发PFOS/PFOA分析方法。接到任务后,安捷伦与总站共同克服标样难找、样品前处理复杂等困难,历时半年摸索出最佳方法条件,并草拟了《水和土壤中PFOS/PFOA及其同系物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经过专家认证大家一致认为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等指标不仅可以满足863项目要求,而且具备了申请国标的条件。   安捷伦配合《中国药典》的贯彻实施   为保障人们用药安全,现行版《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出版之际,为保证药典中有关液相色谱方法的顺利贯彻实施,安捷伦积极协助国家药典委员会合作编辑出版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液相色谱图集。同时安捷伦公司设计并完成了所有方法、图谱、色谱条件及仪器配置可检索的CD-ROM。该图集测试了中国药典液相色谱方法在液相色谱仪以及在液相色谱柱上的应用情况,着重从方法学角度重现或优化调整各方法参数,最终满足中国药典中对液相色谱的系统适应性要求。几年来,该图集在药检行业树立了以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良好形象,该书受到了广大药品检验人员的好评,对帮助他们执行药典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该项目的执行,安捷伦从技术角度上提高了对广大用户的服务质量。   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行将出版发行之际,安捷伦公司一如既往地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围绕最新药典分析方法的合作项目,继续贯彻科技服务于社会的宗旨,为祖国医药事业的繁荣昌盛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安捷伦自始至终支持3G的研发工作   安捷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测试测量公司,不仅支持早期的WCDM和CDMA的开发,在中国自主研发TD-SCDMA的过程中更是率先响应。在当时相关政策尚不明朗并缺乏测试设备的严峻形势下,安捷伦宣布投资TD测试设备的研发并加入TD-SCDMA技术论坛,随即于2002年推出第一款支持TD-SCDMA的测试与测量解决方案。安捷伦的这一举措在当时促成了一大批国际测试设备厂商投入TD的研发。针对今年年初发牌的TD-SCDMA和WCDMA、CDMA2000等标准,安捷伦在研发、生产、运营和维护等方面均拥有完整、全面的测试与测量解决方案。目前,安捷伦又在TD-LTE测试解决方案上加大投入,以支持TD-LTE在中国的发展。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先生为第二届安捷伦科技节开幕式致词    第二届安捷伦科技节开幕仪式公司高层及嘉宾合影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NYSE: 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与测量公司,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19,000名员工在110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服务。在2008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58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http://agilent.instrument.com.cn/
  • 众望所归!81岁徐匡迪获中国工程科技界最高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今天,81岁的徐匡迪获奖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获得的是中国工程科技界最高奖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光华工程科技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而且,这次获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是 strong 中国工程院下属9个学部一致提名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可谓众望所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5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4954f0f-4d55-49c6-ab2b-19ff9988ea56.jpg" title=" 03.jpg" height=" 25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p p    strong 当过校长、市长、院长的徐匡迪 /strong /p p strong   在中国工程科技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strong /p p    strong 徐匡迪是著名的钢铁冶金学家、战略科学家。 /strong 虽然已年逾八旬,但他仍在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他正以先进的理念,研究雄安新区规划工作。 /p p    strong 作为原上海市长,他坦言:“不够关心创业青年,是我们当时留下来的问题。现在一定要把更多创新创业者吸引到上海,发挥他们的才干。”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1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da3667c-b623-43d9-ac53-8e72b3454658.jpg" title=" 04.jpg" height=" 313"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日,徐匡迪院士在上海院士中心接受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记者采访。 /p p    strong 冶金学家:婉拒瑞典企业回国 /strong /p p   徐匡迪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原名徐抗敌。他告诉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记者:“我从读中学到大学没交过学费、书费,都是政府供给。用那个年代的话说,是党和国家用劳动人民的血汗培养了我们。”正是这种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促使他在改革开放后,到英国如饥似渴地学习,并婉拒瑞典企业的竭力挽留,如期回国。 /p p    strong 1982年,他作为我国第三批赴欧美公派留学生一员,前往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研究钢铁冶金技术。 /strong /p p   导师对他说,做完这个课题需要3—5年,但徐匡迪表示,他要力争2年完成。 strong “每天上班有两次茶歇,我都不参加,这样能省下一小时。工作日晚上,我也待在实验室里,这样每天又能多干4小时。 /strong ”凭着这股拼劲,徐匡迪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了课题研究。目睹伦敦发达的市场经济后,他也对经济学产生兴趣,在帝国理工学院还选修了宏观经济学课程。 /p p   1984年,作为拥有英国和瑞典喷射冶金技术专利的专家,徐匡迪被北欧喷射冶金公司聘为副总裁。在这家瑞典企业,他领导团队实现了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将原本需要半小时的炉内精炼流程缩短至不到3分钟。 strong 2年后,副总裁任期到了,北欧喷射冶金公司希望徐匡迪留任,不但开出高薪,还提出把他的夫人和子女接到瑞典,然而他拒绝了。 /strong /p p   “如今,海外人才要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忆昔抚今,徐匡迪说,“中国正在崛起,各类人才都要积极投身祖国建设。否则就像看一场演出,最精彩的部分你却跑开了,这会成为终生遗憾。” /p p   strong  战略科学家:为“千年大计”献策 /strong /p p    strong 徐匡迪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还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 /strong 。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期间,他十分重视决策咨询工作,领导团队完成了先进制造业、中国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咨询项目。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中,中国工程院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认同。这份报告作为2015年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参阅材料,发至各省部级领导。 /p p   谈及“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徐匡迪说,一些地方过去发展城镇化时,政府先圈地,把农田变成开发区后进行招商引资,随后招工,但这只是“土地城镇化”,没有解决“人的城镇化”。而要实现后者,应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当地农民转变成工商业劳动者,即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1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e97d4513-c219-40a0-aa8e-0e21d791a0c9.jpg" title=" 05.jpg" height=" 313"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04年6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为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颁发证书。 /p p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 strong 徐匡迪出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带领团队研究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等问题,并论证在河北建立雄安新区的可行性 /strong 。为了国家的“千年大计”,这位战略科学家组织国内外专家,对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进行了数十次论证。如今,这一新区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p p    strong 党政干部:决定建造上海光源 /strong /p p strong   作为一名党政干部,徐匡迪曾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strong /p p   谈到科研和党政工作的区别和相通点时,他说:“ strong 科研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strong 拿冶金来说,材料断裂是一个宏观现象,科研人员先要分析断口是韧性还是脆性,再分析里面的组织结构有什么问题,用电子显微镜进行检测。而党政工作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需要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进行调研,随后找出其中的共性问题,再研究应对政策。” /p p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纺织业面临产业转移。徐匡迪记得,一天早晨7时,他刚到办公室,市政府秘书长就向他报告情况,说国棉一厂的许多工人集聚在车间,很多人在哭,因为那里的机器要拆下来运往新疆石河子。于是,他立刻带队赶往现场,倾听老中青三代纺织工人的心声。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市政府对不同年龄段的纺织工人进行分流安置,让他们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没有引起很大的社会波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9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3208728e-bf83-41e6-93b4-9403150b7514.jpg" title=" 06.jpg" height=" 296"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01年11月29日,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巴黎出席有关上海申办2010世博会的记者招待会。 /p p    strong 如今,上海正在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张江的第一个大科学设施——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就是徐匡迪任市长时决定建造的 /strong 。这个项目从提出到获批延续多年,最大的一个争议是:这个投资十多亿元的装置有没有足够多的用户?后来的事实证明,徐匡迪等人的判断是正确的,上海光源各条线站运行后,很快“供不应求”。目前,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p p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仅需要大科学设施,还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徐匡迪指出,上海的创新型企业还不够强、不够多。“ strong 这是我们做领导时留下来的问题。上海人眼界比较高,过去集中精力发展国有大企业、引进国外500强企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够关心创业青年。 /strong ”他希望,上海要不断优化“双创”环境,为国内外创业者来沪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p p class=" F24 Fw L40 G2"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strong 相关报道 /strong : /span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font-size: 16px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619/222413.s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font-size: 16px " 徐匡迪院士:力争中国有更多的国际标准话语权 /span /a /p
  • 首届安捷伦科技节在京隆重召开
    首届安捷伦科技节在京隆重召开 ——测试与测量领域的科技盛宴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NYSE:A)在中国举办的首次科技盛典——首届安捷伦科技节,于2008年4月24日-25日在北京安捷伦科技中国总部大厦隆重召开。此次科技节是中国测试与测量领域的一场科技盛宴,共吸引了来自测试测量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主管、行业代表以及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共500多人。“安捷伦科技节”是安捷伦对中国的长期承诺、积极推动本土科技和创新发展的又一力证。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北京市科委副主任王荣彬和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谢朝斌等到会致辞。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先生(Bill Sullivan)和首席财务官艾德伦先生(Adrian Dillon)专程来京出席本次科技节。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先生启动安捷伦科技节开幕仪式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在讲话中说,“安捷伦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之一。作为全球领先的测试与测量公司,近年来,安捷伦积极助力我国国家通信标准的制定和产业化推广,从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TMB,到数字音视频编码标准AVS,安捷伦都积极参与标准的测试和产业化推广工作。我们希望在组织产业化和后续演进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在中国主导的通信标准研究等方面,安捷伦能够继续参与到联合研发项目中,推进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以及进行国际化推广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先生致辞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先生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我们为之欢欣鼓舞。目前,中国是安捷伦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作为全球测试与测量领域的领导者,安捷伦将一如既往地用我们世界领先的技术经验和为中国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实现我们对中国的长期承诺。2009年春天,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的安捷伦成都基地即将落成,这是安捷伦继上海和北京之后的第三个主要业务基地,它将成为安捷伦在中国进行本土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用户培训的重要基地。安捷伦将以更加专注的方式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力度,为中国市场提供本土化的高精度、高科技、高质量的测试与测量仪器和解决方案,为中国市场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届安捷伦科技节开幕仪式现场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杨世毅先生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周年。自1981年安捷伦进入中国以来,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风雨兼程,安捷伦也走过了27个年头。展望未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安捷伦将在生命健康、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等政府和社会最关注的领域加大投入力度,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安捷伦科技节开幕仪式——安捷伦高层和嘉宾合影 安捷伦高层答记者问 在主题为“安捷伦与奥运会”、“安捷伦与中国”和“安捷伦与未来科技”的科技节上,安捷伦举办一系列讲座和论坛,其中包括“未来测量科技”、“食品安全技术”和“反兴奋剂技术”等。同时“安捷伦中国创新成就展”和“安捷伦中国历史回顾图片展”也在科技节上呈现。其中,“安捷伦奥运会兴奋剂检测历史展”首次亮相,向公众展示安捷伦自1972年奥运会至今为历届奥运会兴奋剂检测方面作出的贡献。科技节期间,安捷伦科技中国总部大厦内世界级的开放实验室也将全天开放,配备安捷伦最新设备的“移动水质检测车”也将在安捷伦科技大厦的园区内流动展示。 未来测量科技论坛 反兴奋剂技术讲座 食品安全技术讲座 嘉宾参观“安捷伦奥运会兴奋剂检测历史展” 嘉宾参观“安捷伦中国历史回顾图片展” 安捷伦科技大学新闻发布现场 附录:安捷伦科技大学成立新闻稿.doc 安捷伦与奥运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兴奋剂检测机构之一。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负责检测4,500多份运动员提供的样本,该中心配备了安捷伦科技一流的兴奋剂检测设备。 1972年奥运会上开始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从此,安捷伦的分析仪器便出现在这一人类体育盛会上。历届奥运会兴奋剂检测中心均采用安捷伦的分析仪器,同时它也被广泛用于世界杯足球、英联邦运动会及美国棒球大联盟等重要体育赛事。 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管理和保障,也是奥运会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尤其是届时将有大量外来设备集中入境,将对频谱的严格管理和监测提出了技术上的巨大挑战。目前,负责检测和监测外来无线电设备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和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局都主要装备了安捷伦的专有系统,为奥运做好了充分准备。 另外,在食品、水质、环境监测、通信畅通等方面,安捷伦的技术和设备都将得到充分应用,公司的几十名技术骨干在奥运期间,也将在关键技术保障现场24小时不间断值班,确保万无一失。为举办一届科技含量最高的奥运会贡献力量。 安捷伦与未来科技 近七十年来,惠普/安捷伦一直站在测试与测量科学和技术的前沿,是全球最大的测试与测量公司,也是行业的技术带头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挑战频率、噪声、带宽等物理极限;五、六十年代挑战通信、航空航天等热点应用;九十年代引领光通信和因特网测试。进入二十一世纪,安捷伦正在为下一个十到二十年的前沿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科技节“未来测量科技论坛”上,安捷伦通信产品中心暨安捷伦科技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Gail Heck-Sweeney女士,安捷伦实验室资深专家Carl Myerholtz博士和马新宇博士与业内人士分享安捷伦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展望,从全球化的角度阐释未来科技的美好前景以及测试与测量对相关科技发展的带动作用。报告的内容覆盖分布式无线传感网络、复杂频率分析、顶级模数-数模转换技术,纳米级测量、电子和生物测量的融合,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基因分析等诸多前沿领域,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了一个美好而神秘的未来世界。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分会副主任委员崔建平先生担任了论坛的主持人。论坛还邀请到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论坛讨论和点评,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钟华先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先生,中国航空航天科技集团514所总工程师,研究员刘民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控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行善先生等,出席论坛并发表了精彩点评。 安捷伦与中国 安捷伦在中国的发展可追溯到1977年的惠普年代。这一年,惠普创始人Bill Hewlett和Dave Packard与中国高层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在中美双方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推动下,惠普公司1981年来华成立分支机构,并于1985年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开创了中美高科技领域合资经营的先例。中国惠普/安捷伦是中国第一家高科技合资企业。 1999年惠普公司战略重组,一分为二,专业品市场有关业务命名为安捷伦,消费品市场有关业务继续沿用惠普品牌。安捷伦承袭了惠普自1939年初创时就全力打造的测试测量专业设备业务,在管理理念上,至今奉行由两位创始人名字命名的“惠普之道”。 目前,中国是安捷伦在美国本土以外第二大市场,进入中国近三十年来,安捷伦一直致力于植根本土市场,深入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本土化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例如, - 安捷伦与国内各大石油公司进行了多年的深入合作,解决石化分析测试中的应用难题,与国内的权威机构合作,协助建立了很多国内石化分析标准; - 在食品安全方面,依据其领先世界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为解决“苏丹红”、“孔雀石绿”和“瘦肉精”等问题,安捷伦与业内专家密切合作开发了一系列整体分析解决方案; - 在环境保护方面,多年来,安捷伦不断将全球领先的环境污染物识别、定量和鉴别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市场,帮助业内人士更快更好地检测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这已成为保护“碧水蓝天”的有力手段。为解决“松花江污染”以及室内、车内空气质量的分析的提供最广泛的测量方案。 不仅如此,安捷伦还提供了欧盟关于禁用纺织物染料的检测技术;在安全生产方面,积极参与煤矿爆炸性气体测试方案的制定;同时在推进传统医学的现代化,中药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积极了促进的作用。 目前,安捷伦所有业务,包括安捷伦实验室,都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自1995年以来,公司先后在上海、北京和成都等地开拓了业务发展基地,进而以这三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为中心,面向全国开展业务。 - 安捷伦上海是安捷伦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全球三个战略生产中心之一 - 安捷伦中国通信产品中心是全球软件开发中心之一 - 具有整体经营主导权的成都基地是安捷伦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高技术企业。其中国设计、研发和制造等一系列本土化进程,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 A)是世界上最大的测量公司及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现有员工19,100人,为110多个国家的客户服务。安捷伦在2007财年的营业收入为54亿美元。如需与安捷伦有关的更多信息,请访问网址:www.agilent.com 关于安捷伦科技中国 安捷伦科技是1999年美国惠普公司战略重组后成立的一家跨国高科技公司。1985年成立的中国惠普/安捷伦是中国第一家高科技合资企业。迄今为止,安捷伦在中国拥有15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500人的研发团队;在中国14个城市设有六家子公司和20个办事处,业务涉及软件和硬件研发、制造、市场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支持。
  • 第三届安捷伦科技节揭幕 最新卓越客户中心落户成都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9月13日,以“西部、科技、品质”为主题的第三届安捷伦科技节于安捷伦成都基地拉开序幕,同时启用了安捷伦成都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卓越客户中心(以下简称“卓越客户中心”),并展示了安捷伦成都基地在过去5年间“中国创造”的累累硕果。为期两天的科技节搭建了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供测试测量领域的学术精英直接交流,吸引30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主管、行业代表,以及高等院校老师和大学生积极参与。第三届安捷伦科技节开幕式现场  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先生,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庞国芳院士,以及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先生、安捷伦科技高级副总裁兼化学分析业务集团总裁迈克先生、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霍丰先生、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兼化学分析和生命科学业务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牟一萍女士、安捷伦科技电子测试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兰涛先生等出席了盛大的科技节开幕仪式。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先生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先生在开幕式上表示:“安捷伦在中国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国市场目前是我们全球第二大市场,同时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安捷伦将继续与中国的工程师、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紧密合作,积极应对当今和未来在生命科学、化学分析、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挑战。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到药物检测,从通信保障到航天国防等各个方面,安捷伦始终通过提供专业且先进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履行对中国市场和社会的承诺。”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霍丰先生  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霍丰先生在致辞中说到:“成都是安捷伦在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三大城市之一,与北京和上海共同组成了安捷伦中国战略布局至关重要的部分。成都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镇,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去年9月我们启用了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用户培训于一体的成都基地。今年7月我们又将一些服务于用户的职能部门迁入成都,更好的实现我们为西部地区用户服务的愿望。伴随今天启用的卓越客户中心,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安捷伦在中国的第三个全职能业务基地。我们期待以本次科技节为契机,进一步拉近我们与西部地区客户的距离,充分了解本地市场需求,并借此机会将安捷伦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技术展现给广大客户和行业专家。”安捷伦科技中国区副总裁兼公共事务总监付向东先生主持开幕式  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先生作为用户和政府代表致辞,祝愿此次科技节成功。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  陈洪渊院士说到,“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正值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近期国家相继召开会议,深入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以更强的力度、更大的投入,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我们相信安捷伦一定能抓住机遇,帮助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发展科研和产业,并积极支持国家重点产业体系发展和生态问题,帮助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测试测量工作。”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先生  敬刚先生在致辞中说到,“成都与安捷伦的合作始于上个80年代,1999年,安捷伦成立成都分公司;2005年,安捷伦与前锋电子成立合资公司 2007年,安捷伦加大在蓉投资,建立生产研发基地;2010年,卓越客户中心正式启动;安捷伦与成都的合作结出了累累硕果。成都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镇,我们相信安捷伦一定可以在成都寻找到新机遇,成都也将一如既往地为安捷伦提供优质的服务。”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庞国芳院士插安捷伦科技之花  在开幕式上,嘉宾们用鲜花插满了舞台上的花道,此举意味着安捷伦的科技之花在大家的关怀、支持、信赖与辛勤培育下不断茁壮成长,同时也表达了安捷伦将科技之花植根中国、植根西部的决心与信心。霍丰先生与敬刚书记携手打开了安捷伦科技大门  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霍丰先生与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先生携手打开了安捷伦科技大门,第三届安捷伦科技节正式开幕,一系列科技节互动活动随之展开。邵律文先生与牟一萍女士共同转动圆盘,启动成都卓越客户中心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先生与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兼化学分析和生命科学业务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牟一萍女士共同转动象征着安捷伦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圆盘,随着美国圣克拉拉、印度班加罗尔、法国巴黎、英国曼彻斯特、德国瓦尔特布隆、美国雷特夫斯、日本八王子市、中国北京、中国上海的转过,安捷伦世界级生物化学实验室来到了成都,成为安捷伦全球第十个、中国第三个卓越客户中心,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安捷伦对西南地区市场和客户的了解,为西部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参加第三届安捷伦科技节嘉宾合影  本届安捷伦科技节针对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组织了丰富的交流活动,其中包括“第二届安捷伦科技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技术高层论坛”、“第三届安捷伦科技节新闻发布会”、“安捷伦成都五年本土研发系列产品展示会”、“安捷伦• 中国食品安全技术发展论坛”、“卓越客户中心参观活动”等。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NYSE: 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18,500名员工为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安捷伦2009财政年度的业务净收入为45亿美元。了解有关安捷伦科技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2012年安捷伦科技节故事征文
    2012年安捷伦科技节故事征文 尊敬的客户: 经过一轮循环,今年的安捷伦科技节又将回归北京(11月7日-9日)。与往届不同,今年有一个特别的&ldquo 讲述自己的故事&mdash &mdash 我与安捷伦&rdquo 故事征文活动,诚邀您与我们员工一起参与分享。客户第一,是安捷伦一直以来的承诺。在很多关键时刻,安捷伦人与您感同身受,是否还记得这些时刻?&mdash &mdash 作为您的合作伙伴,在您重大科技攻关难题之时,我们伴您一起走过;技术人员现场帮您解决应用难题,维修工程师与您一起通宵达旦;曾经,您的一个小要求、小建议为安捷伦技术发展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或者您的学生时代,参加过的春晖计划学习班;又有多少次,开放实验室让您受益匪浅;我们的售后服务系统一直不断追求尽善尽美,抑或您有什么建议要给我们&hellip &hellip 不管来自哪个行业,抑或什么单位,不管年长还是年轻,也许有很多点滴你希望跟我们分享。 亲爱的客户,拿起您手中的笔,记下您与安捷伦的故事吧。长或短,文字或是照片,我们都欢迎。&hellip &hellip 把您的故事讲出来,把您与安捷伦人最深的记忆,分享给我们吧!本次征文活动将遴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网站发布,并从中评选出精品编辑成册。 征稿对象:安捷伦客户、安捷伦员工 征稿要求: 体裁:原创故事,体裁不限,图文并茂,真挚感人。 篇幅:文章字数2000字以内,紧凑简练、言之有物。 时间:即日起至 11月1日 奖项设置: 一等奖3名:成都 双飞游(价值4,000元),提供来回机票,其中一天安排参观安捷伦成都研发中心; 二等奖10名:500G移动硬盘(价值800元); 三等奖30名:礼品U盘(价值500元)。 投稿方式: 投稿信箱:30nian_zhengwen@agilent.com 征文作品需注明作者姓名、部门、Email和联系电话。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20,000 名员工为 100 多个国家/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在 2011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66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 聚焦科技与健康,安捷伦举办“2020安捷伦科技节暨创新中国论坛”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020年10月20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 A)今日在线举办“2020安捷伦科技节暨创新中国论坛(下称‘论坛’)”。本届论坛以“科技战胜新冠疫情,创新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与多位中国科技领军人物参加并座谈,展望科技创新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聚力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愿景。安捷伦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博士共同出席座谈,并带来“安捷伦为提高人类健康而创新”的主题报告。本届论坛采用全球在线的形式,吸引了国内各地区和机构的科技人员聆听和讨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e098eca0-07bf-4c1f-a008-f4033ee9429d.jpg" title=" 图片1出席本届科技节的领导嘉宾剪影.jpg" alt=" 图片1出席本届科技节的领导嘉宾剪影.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25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出席本届科技节的领导嘉宾剪影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这是安捷伦首次在中国举办针对大健康与战胜新冠疫情的高规格科技论坛。作为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安捷伦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与中国科学家们探讨了战胜新冠疫情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涉及安捷伦多个关键业务领域和解决方案,包括研究、制药、诊断和临床等。安捷伦正在与全球的研究团体合作,为科学家们深入理解新冠病毒机理、加速检测、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正值国内新冠疫情肆虐,安捷伦率先捐赠了一批价值300万人民币的细胞分析设备,为一线的多支科学家团队提供了急需的科研利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3e79533b-198f-4f6a-9e75-6849b01d1fec.jpg" title=" 2 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在线发表欢迎致辞.jpg" alt=" 2 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在线发表欢迎致辞.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3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在线发表欢迎致辞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针对健康中国的话题,安捷伦与参会嘉宾对多个科学领域的技术创新参与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达到高度共识。结合国家即将施行的“十四五规划”宏观策略,安捷伦将深化与国内院校的合作,加强支持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尤其是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建设,从而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在国家强调并需要重点解决的社会发展及民生改善层面,如生物医药及环境与健康等领域,安捷伦也表示将积极部署策略和投入,与中国的科研领域深度合作,为国家相关领域的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表示:“我们向中国成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表示祝贺,相信经过全球的努力,新冠病毒将最终被人类战胜。科技创新必将是制胜的核心,安捷伦将在中国提供全方面的支持。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举措已经将人类健康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重要高度,为全球科学和技术领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我们在多个领域进行融合与创新。中国一直是安捷伦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促进中国科技创新并推动健康中国蓝图实现将作为安捷伦的长期重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a6c2a89d-d9ec-4866-bbd0-2a77beed1227.jpg" title=" 3 安捷伦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博士出席本届科技节并做主题演讲.jpg" alt=" 3 安捷伦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博士出席本届科技节并做主题演讲.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3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安捷伦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博士出席本届科技节并做主题演讲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领导并完成全球首个新冠病毒分离与基因组测序鉴定的科学家、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研究员表示:“很高兴参加‘2020安捷伦科技节’这个盛会。加快科技创新对中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国家在新冠病毒研究领域成果颇多,但更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为提高公卫应急机制并应对新冠疫情常态化给出更充分的技术保障。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倡导务实推进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我们将加强与国际领先的创新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支持中国为全球抗疫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过去两年,安捷伦在全球制药、癌症伴随诊断及细胞分析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突破,也在中国启动了安捷伦创新合作研究中心,以加强行业用户的深度合作。安捷伦还与各行业翘楚设立联合实验室,并集成本地需求的中国解决方案中心。2020年,安捷伦在中国业务成绩领先行业、稳步前进 为加强疫情期间的客户服务,安捷伦在国内引进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服务热线实现7x24小时在线。展望新的一年,安捷伦将继续致力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在大健康方向取得更大的进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关于安捷伦科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安捷伦现已进入独立运营的第二十年,一直致力于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敏锐洞察和创新经验。安捷伦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2019财年,安捷伦营业收入为51.6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16,300人。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安捷伦官网。 /p
  • 2015安捷伦科技节开幕 向中国科技馆捐赠15万美元“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基金”
    2015年3月31日,北京&mdash &mdash 今日,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在中国科技馆隆重举办&ldquo 2015安捷伦科技节(下称&lsquo 科技节&rsquo )&rdquo 。本届科技节的主题为&ldquo 新起点、新科技、新未来&rdquo ,活动不仅将围绕专业的前沿科技展开学术讨论活动,也设计了一系列科普活动。通过科技节上丰富的活动安排,安捷伦不仅希望能拉近大众和&ldquo 高高在上&rdquo 的尖端科学的距离,营造出全民创新的氛围,更是安捷伦持续对中国市场关注和投入的决心,以及希望与中国客户和公众共同缔造美好世界的愿景。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先生在2015安捷伦科技节开幕仪式上致辞   本届科技节结合中国科技馆的硬件设备等优势,推出了科普展览、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科普讲座等一系列丰富活动。此外,&ldquo 未来科技论坛&rdquo 将就生命科学、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的未来科技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作为科技节开幕式的一部分,刚刚履新的安捷伦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先生向中国科技馆捐赠了&ldquo 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基金&rdquo 。他表示:&ldquo 青少年是中国创新的生力军,担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从长远角度出发,重视和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对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升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安捷伦科技节的举办和创新基金正是为了帮助中国持续发掘创新能力,进而强化科学领域的研究力量,最终让人们能享受一个更美好的世界。&rdquo    &ldquo 2015安捷伦科技节&rdquo 在京开幕 (从左至右: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张渝英,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安捷伦科技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郑浩峻,安捷伦科技大中华区战略总监何峻)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先生向中国科技馆捐赠&ldquo 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基金&rdquo   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郑浩峻表示:&ldquo 对于安捷伦公司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科技馆以及科普事业的大力支持,我们深表感谢。安捷伦所捐资金将用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创新项目,主要用于教师培训、青少年培训和创新型科技活动开发。该笔资金将专款专用、合理安排、精心策划,让其使用效果最大化。&rdquo   全新起点,全力出发   2014年11月,安捷伦将电子测量业务拆分,成为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的企业。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对未来技术的不断探索努力,安捷伦占据全球分析测试行业的领先地位,也获得了全球用户的信任。   安捷伦将继续巩固在测量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从而帮助客户在关键市场上,解决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严峻挑战。具体而言,安捷伦专注于六大市场(制药、能源化工、环境、科研、诊断和食品安全)的分析测试技术创新。无论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安捷伦都秉承不断创新的理念,携手行业客户,为其带来能满足其切实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服务方面,安捷伦也是首家推出周末双休日热线服务的公司,用户通过热线电话就可以得到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研究型的公司和一些中小企业都非常有帮助。   创新科技,美好生活   安捷伦面向全球的实验室,为他们提供实验室平台,包括光谱、色谱和质谱等设备、实验室消耗品和服务,同时也提供软件和信息化的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和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疾病诊断、药品研发等众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而在科技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安捷伦深信科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青少年无疑是未来科技人才的生力军。自2012年初,安捷伦就通过&ldquo Agilent After School&rdquo 项目,和中国科技馆共同组织和开展青少年创新力培养系列科技实践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从青少年身上开始挖掘创新的潜力。   为此,为了让更多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科技的发展,在本次科技节上特设了科普展览区。科技辅导员将向参观者介绍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为改善人们生活所做出的贡献 在科技活动区域,安捷伦也安排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到科技馆参与志愿服务,用简单易懂的实验操作,为青少年参观者展现科学仪器的运作原理,吸引青少年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探索分析测试的奥秘。   高端智享,共创未来   多年以来,安捷伦在专攻的领域里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技术财富,并不断通过与中国学术界顶尖人士合作,共同深化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推动中国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并助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改善民生的真切行动。作为本届科技节的重头戏,安捷伦特别邀请了国内外各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学者,来共同交流并探讨生命科学、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和研究导向。   在下午的&ldquo 未来科技论坛&rdquo 上,包括安捷伦科技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安捷伦思想领袖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江桂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果德安、耶鲁大学合成生物学教授Farren Isaacs、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和WHO食品污染监测合作中心(中国)主任吴永宁、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荣和北京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北京市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李向红在内的重要嘉宾都将针对其专业领域进行主题演讲。   安捷伦的愿景是与客户共同缔造美好世界,并正专注于六大市场(制药、能源化工、环境、科研、诊断和食品安全)的分析测试技术创新,这恰好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ldquo 中国梦&rdquo 构想是一致的。在全社会都将目光都投向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的同时,安捷伦也期待能通过新科技创造这些行业的新未来。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市场的领导者,同时也是领先的实验室合作伙伴,致力于与客户共同缔造美好世界。安捷伦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先进的仪器、软件、服务和耗材,产品覆盖整个实验室的工作流程。2014财年,安捷伦的收入达到40亿美元。公司在全球拥有12,000 名员工。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顾逸东院士邀科技界参加空间材料研究 这些仪器或可助力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7月11日,“中国材料大会2019”在成都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隆重开幕!顾逸东院士在大会中作《我国空间科技发展展望》报告,特别分享了国外空间材料的研究概况,详细阐述了我国空间材料科学的发展情况,并欢迎材料科技界人士参加空间站材料科学研究计划。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1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8d158039-f393-4c60-b983-ae979495d1dc.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300" height=" 199"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font-size: 14px " 顾逸东院士作《我国空间科技发展展望》报告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近年来,我国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1987年,中国返回式卫星以搭载的形式进行了半导体晶体生长实验,在材料加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2001年神舟二号飞行期间开展材料科学研究,指导改进地面材料的制备工艺,制备各种优质材料。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继续开展空间材料科学实验。2011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复合胶体晶体生长实验研究顺利开展。此外,我国空间材料综合实验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国外针对空间材料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自60年代,已发起和平号空间站、返回卫星、飞船等数千项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材料是国民的基石,新材料是所有高技术和高端制造业的基础”,顾逸东院士在大会中这样说到。为保证我国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计划顺利完成,当前已经成立了魏炳波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空间站材料科学专家组,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空间站材料科学的方向和研究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材料的研究离不开仪器的辅助。空间材料的研究过程涉及了很多材料试验装置,如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静电悬浮实验柜和材料科学暴露装置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80px height: 28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761e1de5-3e61-41c7-bc6e-6e26e499ce07.jpg" title=" 2.png" alt=" 2.png" width=" 280" height=" 280"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 nbsp 金属合金、半导体、无机、纳米和介孔材料熔融生长、凝固等研究都离不开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的参与,还可进行部分在线物性检测(电导率、热导率和塞贝克系数等),X射线和光学原位诊断。该实验柜的主要零部件有X射线源、发热体组件、批量样品管理机构、顶部加热器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静电悬浮无容器材料实验柜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80px height: 36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c97b86e-49ba-47f2-adff-9a71e16a7612.jpg" title=" 3.png" alt=" 3.png" width=" 280" height=" 365"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静电悬浮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可适应多种材料研究,如半导体、氧化物等高精度热物性测量,可帮助研究材料加工过程的机理。该实验柜的主要零部件有静电悬浮装置外套层、静电悬浮装置内套层、CO2和LD激光加热光路、密度测试放大相机和测试光路、样品悬浮加载过程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strong 空间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80px height: 37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215373e5-1df3-4103-b5e5-751bbe60dcf6.jpg" title=" 4.png" alt=" 4.png" width=" 280" height=" 370"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空间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可开展功能材料在空间暴露环境下的性能变化和使役行为研究。如润滑、热控、膜系镀层、形状记忆、功能涂层、聚合物、电子、复合等材料的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此外, strong 环境试验箱 /strong 用科技的手段模拟出自然环境气候,对现代工业品所造成的破坏性,可帮助对空间材料进行物性测试。环境试验箱的代表试验有:低压(高空)试验、高温试验、低温试验、热冲击试验、太阳辐射(日照)试验等。设备类型包括高低温试验箱、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两箱温度冲击试验箱、三箱冷热冲击试验箱、氙灯老化试验箱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 高低温试验箱:适用于工业产品高温、低温的可靠性试验。对航空航天等相关材料在高温、低温(交变)循环变化的情况下,检验其各项性能指标。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与交变湿热箱恒温恒湿试验箱属同类产品,是航空领域必备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和确定材料进行高温、低温、交变湿热度或恒定试验的温度环境变化后的参数及性能。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 冷热冲击试验箱:用于测试材料在瞬间下经极高温和极低温的连续环境下忍受的程度,得以在最短时间内检测试样因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 氙灯老化试验箱:采用能摸拟全阳光光谱的氙弧灯来再现不同环境下存在的破坏性光波,可用于材料的选择、改进现有材料或评估材料组成变化后耐用性的变化试验。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259c4fc5-8dad-4b9e-84bd-84dcfc304656.jpg" title=" 5.jp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alt=" 5.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d9137ff5-fac8-40cf-8daf-748b481f8426.jpg" title=" 6.jpg" alt=" 6.jp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font-size: 14px " 高低温试验箱(左);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右)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88a4cf60-3b66-49cf-aa93-b6bc36c017c2.jpg" title=" 7.jp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alt=" 7.jpg"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8f2a6b4c-d0e1-4125-b0ef-75397c649c4b.jpg" title=" 8.jp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alt=" 8.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font-size: 14px " 冷热冲击试验箱(左);氙灯老化试验箱(右) /span /p p br/ /p
  • 跨越15年里程碑, 安捷伦举办“2022安捷伦科技节暨未来生物发展论坛”
    2022年10月19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 (纽约证交所:A)于近日在线举办“2022安捷伦科技节暨未来生物发展论坛(下称‘论坛’)”。在过去的15年中,安捷伦科技节已在中国举办九届,完美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光辉历程。本届科技节以“创新聚焦生物,科技推动繁荣”为主题。安捷伦以生物科技创新为核心,助力中国生物产业进步,并全力支持中国高质量发展。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与多位中国科技领军人物出席论坛,安捷伦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博士共同出席,并带来“创新促进生物科技与生物经济发展”的主题报告。本次论坛采用全球在线形式,吸引了千余名国内外科技界人士参与。出席本届科技节的领导嘉宾剪影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在今年的科技节上宣布在中国将继续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包括授予“安捷伦思想领袖奖”给一位中国生物领域的科学家,并开始实施“青少年未来科技创新培养项目”。希望以此支持中国领先科学家在生物领域的科技创新,同时为中国未来创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Mike McMullen还宣布2021年安捷伦面向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捐赠全面超过2020年,资助了更多的生物科技创新项目,得到国内广泛的赞誉。在本次论坛上,安捷伦高管与中国知名科学家和行业领袖以圆桌形式共同探讨了中国生物科技和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分享了对未来生物领域的宏观趋势、核心技术和重大应用的见解。安捷伦携手客户共同推动中国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科技的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表示:“创新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为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安捷伦将持续在中国全面投入,在产品、服务、制造及物流等方面加快发展。安捷伦发展规划与中国国家的生物产业战略目标完全一致,我们对中国持续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致欢迎词在生物领域,安捷伦计划进一步加强在中国的投资。生物制药整体解决方案在细胞分析、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蛋白质药物、核酸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和疫苗角度对中国生物产业起到重要作用。近期在全球发布的新一代质谱仪器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必将加速这一领域的发展。安捷伦在中国推出全新合成生物学综合解决方案,汇集众多产品线平台包括基因组学、色谱、质谱、细胞分析及自动化产品等,可为合成生物学整个工程循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医药、食品、农业、能源、材料、环境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院长、化学生物学家郭子建参加了本次论坛。他表示“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安捷伦科技节暨未来生物发展论坛,中国的生物科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加强生物领域多学科交叉融通激发原始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我国生物经济规模将迈上新台阶。我们将与国际领先企业全面合作,坚持合作创新共赢,为中国和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陈亮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安捷伦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的核心思想,不断支持中国的技术创新。生物科技与产业将成为推动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安捷伦在中国业务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我们将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不忘初心,全力以赴,共赴使命,一起向未来。”2022年,安捷伦继续在生物制药、癌症诊断及合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实现长足进步。更重要的是,安捷伦在多个解决方案和服务方面无缝融合地实现突破,全面推动并加速了中国客户的创新,同时带来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安捷伦持续关注未来的重大趋势,在绿色、低碳和健康方面全面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军者,致力于提供敏锐洞察与创新,帮助提高生活质量。安捷伦提供涵盖仪器、软件、服务及专业技能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 2021 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 63.2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 17000 人。
  • 聚焦中国十四五规划, 安捷伦举办“2021安捷伦科技节暨高质量发展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9月28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 (NYSE: A)今日在线举办“2021安捷伦科技节暨高质量发展论坛(下称‘论坛’)”。本届论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助力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出席本届科技节的领导嘉宾剪影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与多位中国科技领军人物出席论坛,安捷伦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博士共同出席,并带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未来”的主题报告。本次论坛采用全球在线形式举办,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科技人员参与。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在今年的科技节上宣布在中国启动两项新的奖学金项目:分别是“安捷伦中国大学奖学金”和“乌斯河安捷伦初中总裁奖学金”项目,以此支持中国长期人才培养,为中国未来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Mike McMullen还宣布了安捷伦在支持中国高校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2020年,安捷伦向中国高校捐赠超过30万美金。来自中国顶尖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多名研究人员通过该项目获得资助,他们将与安捷伦一起为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做出贡献。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致欢迎辞 在本次论坛上,安捷伦高管与中国知名科学家和行业领袖共同探讨了中国“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分享了他们对关键领域创新趋势的看法,并就创新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达成共识。 此外,安捷伦还将进一步规划与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更多的合作,加大对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的支持。在支持国家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安捷伦也将积极部署策略并加大投入,以推动中国科研、制造和服务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在生物医药、中药、临床诊断、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领域。安捷伦还将继续深化与中国学术届、产业届和政府的合作,助力中国“十四五”规划中“健康中国”、“绿色中国”和“数字中国”等目标的高质量完成。安捷伦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博士出席本届科技节并做主题演讲 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表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对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安捷伦持续在多个领域为中国和全球的创新做出不懈的贡献。我们深知中国对安捷伦的重要性,已为安捷伦中国制定了全面的发展战略,并有序推进。未来,安捷伦在中国也将持续加大对领先的实验室解决方案和产线的投入,并推动在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进程。安捷伦的发展战略与中国的五年计划高度吻合,我们对中国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慧湖药学院副院长傅磊教授表示:“很高兴能参加2021安捷伦科技节这一盛会。与全球领先合作伙伴一起推进科技创新,对中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多领域融合发展,尤其是在健康领域。从疾病研究到药物研发,科学实验室持续加入新的先进工具,如多组学和细胞分析等。这将有助于推动基础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和多个行业的进步。我们与安捷伦在创新方面的深入合作将产生更丰硕的成果。” 2021年,安捷伦在生物制药、癌症诊断、细胞分析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同时,安捷伦也正在与合作伙伴建立多个联合实验室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满足中国实验室不断增长的需求。未来,安捷伦将继续聚焦创新、服务客户,为中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关于安捷伦科技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提供敏锐洞察与创新,帮助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 2020 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 53.4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 16400 人。
  • 中国科技界成立未来科学大奖
    p   由中国顶尖科学家和科技领袖发起的未来论坛2016年1月17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正式成立了被称为中国民间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该奖项2017年将首度颁给生命科学领域的获奖者,奖金金额达100万美元。 /p p   未来论坛成立于2015年,发起人为中国领先的科学家和科技领袖,包括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等。 /p p   在以“人类认知新百年”为主题的2016年会上,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未来论坛科学家委员会委员饶毅指出,在学术界面临公信力危机和社会存在诚信危机的今天,我们建立未来科学大奖,相信其意义将超过科学界、学术界,希望一百年以后人们会说,未来科学大奖对于中国的进步起了良性的作用。 /p p   未来论坛首届轮值主席、金沙江创投总经理丁健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这一代人不应该只满足于做人类文明的受益者,中国的科学家更不应该仅仅在低端加工和山寨模仿中苟且,”他指出,未来论坛希望向世界表达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的决心,我们要携手走进世界未来文明的贡献者和引领者的行列。 /p p   在主题为“中国如何引领全球创新”的演讲中,李彦宏表示,中国创新具有两大优势:巨大的市场和先行先试的理念。今天发布的未来科学大奖将奖励那些在中国做出创新的人才,这会对各种人才产生吸引力,以把不同领域优秀的企业家、科学家等人才聚集起来,加深沟通,产生更多创新。 /p
  • 厉害了,中国科技界!盘点2017年九大科技成果
    p   2017年即将结束,回首展望,在过去的一年中,新的科技成就正将我国从崛起引领至复兴。这些突出的科技成果,既是工业4.0时代与未来与他国竞争中的利器,也是提升国民辛福感和生活质量的保障基础。 /p p   盘点2017年的科技新闻,总结了以下十大国内“黑”科技成就。与读者详解其对于宏观大局的意义以及与我们生活有何息息相关的便利。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 C919首次试飞 /strong /span /p p   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飞机C919的首飞完满结束。这标志着大型民用客机的垄断市场在A(Airbus空中客车)和B(Boeing波音)之外,正式迎来了新的参与者C(C919)。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8bbafe6-5d0d-4344-858b-5c0ed29240a9.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从C919设计研发到总装下线,进而实现首飞,就有36所高校、200多家企业、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发,70家企业成为C919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已初步组成一条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 /p p   以产品促部件,最终实现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一大“套路”。以近年赢得广泛声誉的中国高铁,就是通过消化吸收外国设计、自主采购非原厂零部件组装 再逐步扩大自主范围,在新一代自主研发车型上选用国产部件,建立起一条完善的高铁产业链的。 /p p   C919的诞生不是简单的组装飞机,而是配置属于自己的庞大民用航空工业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 可燃冰稳定试采成功 /strong /span /p p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北部海域的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作为一种储量惊人的清洁能源,其储量几乎可以达到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两倍。是公认的下一代清洁替代能源。此次试采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第一名的国家。 /p p   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我国引领的可燃冰开采革命,有望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a2d579b-bc0f-4d8e-be19-c333cf108be9.jpg" title=" 2.jpg" / /p p   可燃冰作为固态的天然气水合物,其能量效率极高,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 /p p   据预测,我国可燃冰远景资源量超过1000亿吨当量,潜力巨大。可大批量替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3· 北斗导航第三阶段组网 /strong /span /p p   2017年5月23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宣布,我国将全面启动北斗系统第三步建设,即北斗三号系统,2017年下半年发射6~8颗全球组网卫星。 /p p   正式标志着北斗系统第三阶段任务:全球组网正式开始。接下来的2018年将前后发射18颗北斗卫星。北斗卫星系统将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直到2020年我国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ed38621-c885-4453-a26f-cefbb714a13b.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p   而在智能手机领域,主流机型中均已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分国外品牌手机已具备北斗卫星导航的功能。 /p p   据统计,2016年国内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5.3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5.1亿台,带北斗功能的数量超过30%。 /p p   北斗系统在共享单车、城市智慧管线等新兴市场规模化应用逐渐显现。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4· 量子通讯试验阶段性成功 /strong /span /p p   2017年8月10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使得我国在量子通讯领域达到新高度。 /p p   作为安全等级最高的加密技术,量子加密早已成为各大国争相追逐的目标。早在10年前,IBM、微软等知名外企就率先开展研发,国内仅用于个别科学实验。谁能想到呢,只用了10年,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变成了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37d95634-4e96-4954-af55-4c261d6c40a5.jpg" title=" 4.jpg" / /p p   量子通信涉及的现象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于宇宙的传统理解,爱因斯坦称它为「幽灵般」的现象。因为它假定现存的粒子可以瞬间将信息「传输」到另一个纠缠的粒子,并且这种纠缠似乎是超越时空的。无论在哪里,另一个纠缠的粒子都会产生感应。 /p p   如果你的加密措施使用了量子通信,那基本意味着永远无法被对手破解。 /p p   使用了量子通信,对手对我的信息始终处于“摸不着头脑”的状态:要么他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要么他窃听到的有关于我的任何信息,都是错的。 /p p   拥有无法破解的通讯加密技术,其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墨子号在这条路上的探索正在引领潮流。 /p p    strong 5· 海水稻 /strong /p p   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示范基地进行测产。 /p p   此前,袁隆平在《海洋科技与粮食安全》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将在3-5年内选育出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ac6856bc-d83d-42ec-8890-db2aaa21f4bc.jpg" title=" 2017-12-14_223245.jpg" / /p p   “为了使海水杂交稻能够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我本人和本研究中心均十分乐意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袁隆平表示。 /p p   这次测产为海水稻取得最终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广海水稻的最新进展,树立信心,推动国家对盐碱地改造政策的落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6·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 /strong /span /p p   2017年10月1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8e71adc-3a65-4bc6-aa53-8c33a54f0e40.jpg" title=" 6_副本.jpg" / /p p   所谓中国天眼,是2016年7月3日建成的500米口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这部设备,观察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测定黑洞质量,观测暗物质,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的信号。 /p p   众多独门绝技让其成为世界射电望远镜中的佼佼者,这也将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FAST性能卓著,即使在未来20-30年,也将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7· 造岛神器 /strong /span /p p   2017年11月19日,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造岛神器“天鲲号”在江苏启东下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814af65-f25d-4a67-95b0-f2775040310f.jpg" title=" 7_副本.jpg" / /p p   相比于它的前辈“天鲸号”,“天鲲号”不仅拥有更加“纯正”的国产血统,在性能上有更胜一筹。“天鲲号”具有非常强的挖掘效率和输送能力。“天鲲号”的最大挖掘深度可以达到35米,可以在一小时内将6000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 /p p   换算过来,“天鲲号”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在南海岛礁上搭起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沙石堆。 /p p   在工作时,“天鲲号”自航绞吸船的吸泥管会插入海中,吸泥管的前端装有绞刀,这些绞刀非常锋利,可以轻易切开坚硬的岩石。然后泵机会将海水、泥沙和碎石的混合物通过输泥管输送出去,使泥沙和碎石在万米之外的预定地点堆积。 /p p   正是因为“造岛神器”的工作效率异常惊人。在2017年5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为维护国家安全,对大型挖泥船实施出口管制,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出口。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8· 核技术处理工业废水 /strong /span /p p   2017年11月22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通过了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在利用核技术进行工业废水处理上取得突破,此项技术可谓中国首创、世界领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cc58be3-1c82-4603-b788-dc66dbd9bf24.jpg" title=" 8.jpg" / /p p   电子束处理后的水样 澎湃新闻记者/杨漾 图 /p p   “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是利用高压电场加速的电子束对污水进行照射,污水中分解生成的强氧化物质与水中的污染物、细菌等相互作用,达到氧化分解和消毒的目的。 /p p   此外,工业废水经过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并没有放射性,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p p   该技术实现产业化后,可广泛应用于印染、造纸、化工、制药以及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能大幅度提高我国工业废水治理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9· 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 /strong /span /p p   2017年11月30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的首批成果:发现太空中的反常电子信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36ca701e-471b-4cd7-8707-774a5de8b2f3.jpg" title=" 9_副本.jpg" / /p p   根据“悟空”积累的观测数据,科学家们发现在1.4万亿电子伏特(TeV)的超高能谱段突然出现剧烈波动,反映在图上是一个“尖峰”。 /p p   “悟空”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常进说:“我们想通过‘悟空’的火眼金睛,找到暗物质这个‘妖魔鬼怪’。” /p p   “妖”,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主流科学界认为,人类已发现的物质占宇宙物质总量不足5%,剩余部分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由于暗物质无法被直接观测,与物质相互作用也比较弱,人类至今对其知之甚少。 /p p   近年来,全球多个团队通过不同类型的设备持续“捉妖”,比如地上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天上有美国费米卫星。 /p p   虽为后起之秀,但“悟空”不仅更“经济适用”,其电子宇宙射线能量测量范围也有显著提高,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过滤掉宇宙射线的“杂音”。 /p p   上天不到两年时间, “悟空”发来的这份“捷报”,将再度点燃公众对暗物质的热情。常进说,“悟空”在轨运行良好,探测器正常工作率平均达到99.5%,有望超过3年设计寿命,“为我们‘捉妖’5至10年”。 /p p    strong 尾声 /strong /p p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成长,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正逐步出现在公众眼前,走入产业化,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对欧美日科技上不可逾越的恐慌正在变成历史。随着科技上的水平日益提高,无论在国际贸易还是在国家交往上,对待中国的态度正在逐渐走向公正。 /p
  • 北京交通广播邀请安恒集团讲解Leakview管网漏损解决方案对北京科技节水的贡献
    国内领先的智慧化精细水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安恒集团2014年8月8日消息:近日,安恒集团应邀做客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为广大听众讲解国内首创的Leakview管网漏损解决方案及北京石景山某小区成功案例。安恒集团与北京市科委合作的科技节水项目已经喜结硕果,同时凭借优异的小区管网漏损监控案例被点评为中关村示范区科技节水重点企业,为“自主创新服务首都节水”作出重要贡献。 8月7日北京交通广播(FM103.9、 CABLE FM95.6)一路畅通晚间版第二时段的节水话题中,主持人特别介绍了北京安恒集团与北京市科委合作的节水项目,此项目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成效,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为首都解决老百姓看不到的管网供水漏损问题,并且谈及目前由于管网漏损带来的次生灾害造成的各种危险,急切希望这种优秀的科技成果迅速推广普及。 安恒集团首创的水联网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等的精细化水管理体系, 自主研发的WaterView平台系统及各相应子功能系统已成为该体系的具体实践。WaterView系统通过各种分布式的信息传感设备,测量出水质、水量、以及管网状态等数据,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监测控制、模型运算等,通过精准化、数字化的特征,让WaterView系统成为最有效提高水资源价值的管理方法。 作为WaterView平台系统的管网漏损监控解决方案,安恒集团LeakView系统创新的将DMA分区技术与管网漏损声音监控技术有机结合,同时将智能管网压力控制作为重点调节手段实现城镇小区供水漏损的高效解决方案,已经在国内多个示范小区进行成功实施,并且取得骄人成果。 安恒集团管网运行管理事业部副总经理周晨应邀向广大听众介绍目前安恒集团与北京市科委合作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课题成果,以及安恒集团LeakView系统在石景山某小区的全部管网已经实现全部漏损实时监控和管网压力智能调控,该小区经过案例实施后目前已经实现日节水量500吨以上,高效节水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各管网漏损所带来的各种次生意外可能。周经理在节目直播的访谈中相关讲解介绍内容如下: 安恒集团与北京市科委合作的节水项目情况: 安恒集团与北京市科委合作的项目是从2011年开始,由北京市科委牵头、安恒集团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及石景山自来水公司共同承担的关于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课题着重解决的是大家可能常见的自来水管网爆管、地下供水管网漏水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和影响,最重要的核心还是通过我们安恒集团的先进技术实现节水的目标,节约的是我们老百姓一般看不到的自来水管网水量。即从自来水厂到我们家中的地下管网会有常年的漏损,这个漏损在中国平均来说占供水的20%左右,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针对这部分漏损的节水。 安恒集团节水项目方案具体如何进行节水工作: 我们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的供水面积是非常巨大,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也很少有这么大范围的供水。从节水的角度上讲实际上我们要做到的是实现精细化节水,为此我们就要把大范围变成小范围,我们引入的是英国的相关技术并且与中科院共同研究如何适用于中国的国情,也就是针对一个个的居民小区去做精细化的管理。比如我们在每一个小区安装高精度的流量计,因为在夜间(凌晨)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认为他的用水量等同于真实的漏损量,因为这个时段大部分居民都已经休息,夜里的两三点钟用水量会非常的低,这时候我们流量计所计量的流量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漏损造成的,所以我们首先会在每一个小区的供水入口去装上高精度的设备,了解每一个小区漏损的情况,然后评估出它漏损的原因,比如说是因为管道的管龄比较长、供水压力比较高、偷水现象等我们都能评估出来,针对评估的结果去采取相应不同的措施。 安恒集团的节水项目成效以及试点应用情况: 我们安恒集团承担北京科委的这个(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课题,也在北京市石景山永乐小区作了这样一个项目的试点,这个小区供水面积大约为500米×500米的正方形区域,总的居民数大概4000户左右,在我们安恒集团节水项目实施之前,一天的供水量大概是2500立方米,经过我们的实施以后,现在的日均的用水量一直稳定在2000立方米左右,日均节水大概能有500立方米的水量,另一方面在这个小区在以往,明显的漏损大概每年能有7、8次左右,可能是我们理解的爆管,但是在我们实施了压力控制以后,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已经运行了大概两年的时间,总共发生的爆管次数只有1次,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另外我们在北京其他地方也有相应的案例,也包括全国其他的城市地区,北京自来水集团也在逐年按照他们现在的这种思路在进行推进,完成计量分区的建设达到节水的最终目标。 关于安恒集团 安恒集团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高科技创新园区核心,在职员工三百余人,专业从事水环境领域的仪器设备供应、技术支持、测试服务、系统研发和用户培训,构建了全国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网络。安恒集团是北京中关村最具创新能力TOP100企业集团、水联网注册商标的持有者,也是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的牵头单位。拥有环境污染治理运营资质,执行质量保证、环境安全、职业健康、信息安全四位一体的ISO国际认证体系。现已成为水务领域专家型企业,是行业领域稳定、可靠、值得信赖的品牌。
  • 水联网构建科技节水之路 助力回龙观等地区升级供水管网节水方案
    近期,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的“供水集团也是节水集团”的要求,坚持走科技节水之路,力争用好每一滴“南水”。对已建成的昌平回龙观管网压力控制区进行节水设备升级,将原有的闸门控压方式更新为水力减压阀控压,每年节水量从20万立方米增加到近100万立方米。据了解,回龙观地区是相对独立的供水区域,面积800万平方米,以住宅为主,人口约30万,日均用水量约为1.5万立方米。选取该区域安装水力减压阀控压的原因,一是该区域临近第九水厂,管网主干线的供水压力较大,控压节水效果显著;二是用水早、晚高峰水量变化明显,24小时控压节水效果显著。早在2011年,市自来水集团对回龙观地区实施过供水管网精细化管理,初步建成了回龙观管网压力控制区,在保证用水高峰时段管网末端压力正常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该区域进水口处闸门开启程度,将区域内的管网压力从37米降到34米,每年可节水20余万立方米。为进一步强化管网压力控制效果,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从2014年开始实施回龙观加装水力减压阀项目,由水力减压阀代替原有的控压闸门,使区域内的供水管网压力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自动调整,始终保持恒定的压力值,从而达到24小时全天候节水效果。经测定,采用水力减压阀的控压方式,管网末端压力基本保持在30米,管网运行更加经济,区域供水压力更加均衡。据统计,采取新的区域控压方式,日均用水量降低了0.27万立方米,每年可节水近100万立方米。安恒集团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工程师正在检查设备现场施工图鼎力支持北京自来水集团高效实施该精细化水管理方案的是安恒集团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2015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与安恒集团共同合作的“可持续的中国城市供水管网综合漏损控制解决方案”曾获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保尔森基金会合作推出的2015年“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安恒集团总裁万众华先生就曾指出“分区计量有它的科学之处,当供水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必须要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把它控制在每个单元才能把产销差、漏损降下来。”节水为先!“一直是水联网LeakView管网漏损控制系统坚持的理念,让每一滴水都能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安恒集团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基于“水联网”理念研发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系统LeakView和“DMA分区管网主动漏损控制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供水行业管网监控和漏损控制方面唯一的高可靠、高性能、优效率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整套方案也在紧跟信息化发展,在不断完善与升级中始终践行着水资源智慧化精细水管理的“水联网”理念,在多年实际项目中将“互联网+”的概念彻底融入到工程实际应用中,为供水行业及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安恒集团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全力支持“分区调度、区域控压、小区计量”的管网精细化管理措施,力促北京实现每年节水3600万立方米的宏大目标,并且为北京的节能降耗做出贡献。到目前为止,北京自来水集团与安恒集团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已累计合作建成了6个压力控制区,其中望京、回龙观2个压力控制区安装了水力减压阀,均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下一步,集团将在亦庄、北苑等地区继续推广此方式,进一步提高节水效果。
  • 成果转化效率低?代表委员、科技届多方支了这些招
    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静带来了一组调研数据,2021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但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王静表示,在十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今天,我国成果产业化率低已然不是政策扶持不够、企业创新意识不足、成果需求不旺的问题。为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依然有一些环节政策落实不到位,成了束缚住科研单位和人员的“细绳子”。代表委员、科技界人士都为成果转化过程中各个环节如何解除“细绳子”支招。面向市场产业需求,创造“值得转”的成果目前,专利转化率之低,与高校院所智力资源之集中、科研经费之充足、科技成果之丰硕形成不小反差。王静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首先是专利权主体缺少市场化前瞻性。专利申请重数量不重质量,甚至为了科研项目结题单纯“制造成果”,这样的“成果”自然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为了避免成果与市场和产业需求脱节,产出更多“值得转”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代表委员和科技界人士也提出了多种模式的探索。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周仲荣建议,可以通过打造相关平台,坚持市场化导向,深入探索“先中试、后孵化”模式,加快打造创新成果培育孵化重要基地、产业技术研发转化创新中心、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示范样板,进而突破“没有成熟成果可转”的难题。王静建议,可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使用科研经费或者社会捐赠设立成果产业化种子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用以扶持技术工程化、规模化、产品化验证。“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正在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金融支持‘四位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清华天津电子院院长汪玉介绍,同时通过大平台和大项目驱动,最终实现技术的应用。落实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愿意转”光有能转化的成果还不够,还要通过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发科研人员活力。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在《关于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提案》中,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方面提出建议,应赋予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更多自主权、决策权、定价权,调动成果完成人的转化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现有科技成果以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转化,配合企业进行产业化实施。 (下转第六版)天津科技局成果处副处长梁传辉认为,要强化科研单位的主体责任,发挥好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在机构、项目、人才评价中增加成果转化绩效权重。同时要充分落实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让科研人员劳有所得。在激发科研人员活力的同时,还要加强科研单位内部统筹协调,让科研人员能轻松面对成果转化中复杂的流程,让科技成果变得“好转化”,科研人员才能“愿转化”。在这方面,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在《关于建立完善技术转移市场 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提案》中建议,强化科技、财政、审计、国资、纪检、组织等多个部门联动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衔接和落实。健全专业服务机构,让科研人员明白“如何转”此次不少提案中都提出,目前专利转化服务能力不足,缺少高质量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梁传辉认为,科研人员是专才,但不是全才,各科研单位应该通过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建立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培养一批懂科技创新规律,又懂市场商务实践,且懂法规制度的“专业人”“明白人”,帮助科研人员顺畅、安心地与企业开展合作。同时各科研单位还要优化服务流程,明确操作路径,让科研人员知道“如何转”。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在《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服务体系的提案》中,从社会化角度提出建议,建立多层次中介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区域性中小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对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也提出了建议,建立技术经纪人培育和管理体系,培育多层次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为了更好地建立高水平技术经纪人队伍,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建议,将技术经纪人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同时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制度。
  • 2010年世界科技"中国制造"称最 "天河一号"登顶
    2010年,全球科技界没有停止挑战极限。历史上最大的游轮、最高的大楼、最快的列车、最快的飞机、最快的计算机等都在2010年诞生。   据美国媒体今晨报道,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日前发布了“2010年世界科技之最”的评选结果,中国因为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和“和谐号”快车而成为世界科技领域的“领头羊”。   科技强国证明实力 “天河一号”登顶   《探索》频道说,今年中国推出了最快的列车和超级计算机,证明了其科技新兴强国的地位。《探索》说,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于今年在中国诞生。该计算机每秒可进行2570万亿次运算。   今年10月,中国公开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超越美国的“美洲豹”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   “和谐号”刷新最快纪录   此外,《探索》频道称,中国的“和谐号”CRH-380A还是世界上最快的列车。该列车最高时速达到486.1公里,其在该领域刷新了最快列车纪录。   此前的世界纪录是“CRH-380A”于今年9月创下的每小时416公里。仅在3个月时间里,它就提高了近20%的速度。   评选中其他世界科技之最   世界最快飞机:美国的“X-51A”的速度达到了音速的6倍。这一速度仅需2小时,就能跑完普通飞机需要14小时的仁川至纽约的路程。   世界最大游轮: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公司的“海洋魅丽号”。该游轮长360米、宽47米,比3个足球场还要大,其高度相当于16层建筑物,最多可承载9400人。   世界最高楼:今年竣工的阿联酋迪拜的“迪拜塔”成为世界最高的建筑物。高达828米的迪拜塔最顶层,以两边各1米为限可进行摇摆,因此能够抵挡强风。   世界最小的定格动画:“小不点”。阿曼德动画公司利用3D打印机来制作不同位置不同动作的模型。在动画短片中,一个只有9毫米高的小女孩正不断前行探索未知世界。
  •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揭晓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下午(6月2日)在京闭幕。会上宣布,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兵器首席专家、研究员毛明等10人获“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 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王东等10人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 奖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的子奖项,于2015年经中央批准通过,每两年评选一次,主要表彰奖励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以及前沿、重点学科领域取得原创性、标志性重大成果,在科技界享有崇高声誉、在科技创新中起到核心领军作用的一线科技人才。本届获奖者涵盖了物理、化学、生命、农业、医学、地球、信息、材料、工程科学等学科领域,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52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女性3人。  “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是中国青年科技奖的子奖项,由中组部、人社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也是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额不超过10名,在“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优中选优产生。本届获奖者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命、农业、医学、地球、工程、材料、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9名,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1名,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37岁,女性1人。“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奖者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毛 明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兵器首席专家、研究员  方 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量子模拟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  乔 杰(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李 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满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化兰(女)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相里斌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  高 福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廖 宏(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戴厚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奖者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东    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电力集成研究室主任  孙斌勇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远波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  陆宴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周 峰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荣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郑南峰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胡 郁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研究院院长  秦礼萍(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徐彦辉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