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阶段性

仪器信息网阶段性专题为您整合阶段性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阶段性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阶段性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阶段性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阶段性话题讨论。

阶段性相关的资讯

  • 吴晓青:水专项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今日举行的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编制启动会暨地方科技需求座谈会议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说,水专项任务总体进展顺利,技术研发和组织管理均取得阶段性成果。水专项“十二五”研究必须进一步突出“流域”性,专项实施要与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结合起来,同实现流域水质改善目标结合起来。   吴晓青说,“十一五”水专项任务已全面部署落实,“十一五”期间共设置33个项目,238个课题。截至目前,共启动32个项目,230个课题,占“十一五”拟启动课题数的96.6%。水专项建立了中央、省级、示范地三级行政管理体系,组织实施力量显著增强。研发了湖泊藻类生命观测系统,攻克了石化、制药等重污染行业的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和城市污水强化脱氮除磷的一批工艺技术及成套设备,初步构建了饮用水水质监控的技术体系,在10个重点流域完成了一级水生态功能分区,专项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吴晓青还指出了部分任务设置“小、散、全”、部分任务与地方科技需求相脱节、部分项目(课题)研究进展缓慢、缺乏流域层次的标志性成果、产学研用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在谈到水专项“十二五”实施的总体思路时吴晓青说,要坚持水专项总体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不动摇,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构建我国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重点突破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和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将水污染防治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和水污染控制技术大规模应用于重点流域和区域,最终为实现2020年的环境目标提供长远的科技保障。   吴晓青强调,水专项“十二五”研究必须突出水专项实施的“流域”性。一是在流域层面统筹考虑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河流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监控预警等研究内容,编制流域整体实施方案,加强流域层次系统设计 二是同一流域要建立统一高效的资源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省市的流域协调机制,解决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的跨界责任落实问题 三是按流域进行成果集成,凝练流域共性技术,为国家“一湖一策”和“一河一策”目标的实现提供最直接的科技支撑。   他说,“十二五”水专项要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把地方政府在任务组织、人力支持、资金配套和支撑服务方面的作用纳入到专项实施的组织机制中。把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作用同落实地方政府作为项目(课题)实施责任主体结合起来,专项实施与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结合起来,同实现流域水质改善目标结合起来。
  • 优普新机型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
    近日,自2017年启动的落地式机型研发项目,在技术研发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现已取得优异的成绩。公司研发部门就我司正在研发的落地式机型的结构、设计、生产工艺、色彩搭配等做出了详细的探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经过不断努力,不断完善, 落地式机型手板样机制作完成,并且于近日,研发部门邀请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成功召开了手板样机评审会。会议就落地式机型的结构、配置、工艺、命名、配色、屏幕显示等进行了讨论、评审,各负责人以及参会人员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对新机型的研发和改进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为了使集高颜值与高性能于一身的落地式机型尽快地与各位见面,研发部门的相关人员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各项工作,我们期待它一鸣惊人。
  • 我国科研用试剂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记者从会上获悉,从2006年国家推进国产科研试剂研发工作8年来,国产科研用试剂的品种和数量有了很大提高。以化学试剂为例,国产试剂数量从2006年仅有的3000种左右跃升至目前的3万多种,与外国公司生产的试剂数量的比例也从3∶100左右提高到了目前的15∶100左右。国产原创试剂领域,2006年的品种数量几乎为零,但经过8年的研发,截至目前我国已能生产出3000种左右的原创试剂。 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介绍,科研用试剂具有品种多、批量小、高附加值的特点,对质量要求很高,但市场需求不大,长期以来我国高端科研用试剂市场一直为外国公司所垄断。为了更好聚集资源,促进我国科研用试剂的产业化发展,科技部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分三期通过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支持国产科研用试剂的研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在试剂的水平上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其中,国产抗生素奶检测试剂及疫苗杂蛋白检测试剂达到了国际水平,而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癌症定量检测试剂盒更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用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会同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组织机构,自愿组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全国性行业合作组织,于2013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目前,该联盟已建立起一个有效的UAR(联合应用试剂)流通平台。
  • 珠海开展入海污染通量跟踪监测 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了解珠海市陆源污染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程度,全面摸清全市入海河流环境质量状况及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珠海于2021年12月启动了全市首次大规模入海污染通量监测分析。近日,该项目已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初步掌握了全市70条入海河涌排洪渠和31个入海排污口的水质和入海污染通量基本情况。珠海市重点海域入海污染通量跟踪监测项目由珠海市西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委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等科研单位完成。任务包括开展70条入海河涌排洪渠、断面和31个入海排污口的入海污染通量以及水质指纹(三维荧光光谱)监测和评估,主要监测指标包括盐度、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无机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石油类、流量、三维荧光光谱等。在确定监测项目时,珠海市西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坚持全面覆盖、纵横兼顾原则,结合该市陆、海域污染特点,以尽可能获取陆域入河海污染状况全貌,科学论证后确定最具有代表性的16项水质监测项目;在开展监测过程中,监测单位运用多普勒流速流量无人走航船、三维荧光光谱仪等先进仪器获取水体水文信息和水质指纹,在摸清入海污染通量的同时,建立可供海洋污染溯源的水质指纹库和溯源模型。所谓水质指纹,就是把水质特征比如成人的手指指纹。水中的污染物组分不同,呈现出来的三维荧光光谱就随之不同,这些特征光谱就是水质的指纹。本项目是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测定结果,建立谱库分析模型,分析入海河涌、入海排污口水质指纹特征,确定其污染类型,然后追溯水中污染物的排放来源。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三期监测,取得监测数据1115条,其中包括175组16项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和110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初步掌握了全市70条入海河涌和31个入海排污口的水质和入海污染通量基本情况。
  • X射线荧光光谱重大专项取得阶段性进展
    2013年12月27-28日,由中国地调局地科院测试中心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在南京召开了2013年度研发工作进展汇报会。   会议汇报了本年度的研发工作进展、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在研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任务一至任务五做为本年度的重点研发工作,相关技术负责人对各自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和实施工作进度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相关技术要点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说明。同时,任务六至任务九应用开发任务负责人就针对本行业应用开发的方案设计、材料准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等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并进行了汇报。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各任务汇报,分别就仪器结构硬、软件研发和应用开发不同的任务类型和重点技术的研发问题与各责任人进行了咨询、指导,并实地考察了任务五的研发基地和其研发的部件实物,一致认为:项目进展基本顺利,实施方案中年度主要任务目标已完成。在组合型高纯水冷却系统装置、核心部件设计、真空腔体的设计与加工、仪器恒温与真空系统测控电路的设计和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同时,根据汇报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研发工作方向提出几点意见:   1、各研发任务计划的时间节点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各节点的目标任务并按此进行考核   2、产品在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可靠性问题,在满足应用指标要求的条件下尽量简化设计,提高功能实现的费效比,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   3、在研发过程中要做到三性三化,做好原始记录,保存好研发资料的完整、尽量采用标准元器件,减少管理成本,在设计上就要为产业化打好基础   4、在软件的设计上不要局限于部分厂家(公司)仪器格式,要综合众家所长,多从用户角度考虑问题,形成具有本仪器特色的软件功能   5、应用开发要提前介入仪器软、硬件的研发,在满足各自行业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拟定统一的仪器检定和评价方案,各单位的应用方案应紧密结合在研仪器的性能评价、改进和功能扩展进行,在与国内外同类仪器的比对上要突出该复合型分布分析仪器的应用特色。
  •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13日在四川广汉举行。据了解,在科技赋能下,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相关的多学科研究成果丰硕。据介绍,考古工作者采用显微观察,在出土的20余件青铜器、象牙表面发现了纺织品赋存;发现4号坑灰烬层残存纺织物及丝线痕迹,采用酶联免疫技术发现4号坑灰烬层中有蚕丝蛋白。考古工作者还初步确定了4号坑灰烬层包含物类型,运用显微观察、高光谱和微纳CT分析,初步判断4号坑灰烬层没有明显分层;4号坑灰烬层中发现了竹亚科、楠属、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少量碳化稻等植物,其中竹亚科占90%以上,该结果对研究四川盆地同时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考古工作者采用红外复烧测温方法得知4号坑灰烬层燃烧温度为400度左右;通过X射线探伤、CT扫描等现代检测技术,发现3号坑出土小铜人像采用芯骨铸造工艺;发现玉管钻孔方式分为2类:对钻,单面钻;孔道加工分为2类:经过打磨,未经打磨。4号祭祀坑埋藏特征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表明4号坑填土与生土、祭祀坑旁生土以及大棚外生土特征相近,均属河流成因产物;生土和填土母岩特征的一致性反映出提供沉积物来源的水系在源头区并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改道或更替。研究还表明4号坑底生土未遭受灼烧。从氨基酸残留含量和微生物活跃程度看,考古工作者发现各坑内有机物质存在严重降解,但仍然能检测到丰富的有机物质。其中,脂肪酸分析说明祭祀坑存在明显指向动物脂肪的有机物证据。蛋白质组学检测到黄牛、野猪蛋白质成分,结合商周时期祭祀特点,黄牛、野猪很可能被用作祭品。另外,分析结果显示各坑土壤混合物中普遍存在青铜器Cu、Sn、Pb元素的流失和象牙皮壳残渣。初步推测是祭祀区处在高湿度的埋藏环境,水作为溶剂,扩散了祭祀坑内的各种成分和遗存,包括有机物物质。为研究器物腐蚀机理提供一些依据。基于预防性保护的考古发掘现场应急保护体系,考古工作者通过自主设计并与相关单位共同研发,集成了恒温恒湿考古发掘舱、多功能考古发掘系统、应急保护平台、空气智慧调控系统、文物保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环境与土遗址监测综合信息系统等科技设施设备,为出土文物保护特别是有机质象牙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温湿度控制,效果明显。除此之外,正在进行的多学科研究工作包括象牙表面灼烧影响、玉器沁变分析、玉器玉料与微痕分析、金箔成分检测、青铜器金相分析、象牙古DNA分析等,成果陆续显现。
  • 海洋药用生物HPLC化学指纹图谱研究通过阶段性评估
    11月16日上午,海洋药用生物HPLC化学指纹图谱研究阶段性评估专家组对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和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海洋局“908”专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评价和《中华海洋本草》编纂(908-02-05-04)”任务之一——海洋药用生物HPLC化学指纹图谱的研究进行了阶段性评估。专家认为,该课题首次进行海洋药用生物HPLC化学指纹图谱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对药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致同意通过评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院长管华诗出席评估会,并与专家组成员进行了座谈。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汇报,审查了研究报告和资料,经过认真讨论,评估专家一致认为,课题的整体研究工作系统性强,技术路线科学合理,方法可行,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对于海洋药用生物的鉴定、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已完成的研究内容(12个品种)已达到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可收入编纂进《中华海洋本草》的书中,建议该课题按计划进行。   针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专家组给出了如下建议:一是,根据各海洋药用生物的化学成分,进一步完善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体现指纹图谱的多息性和特征性。二是,增加HPLC-DAD和MS的分析内容,增强指纹图谱的定性特征,进行多家相互复核,确保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可重现性。三是,加强指纹图谱的数据分析,发挥指纹图谱研究数据在多方面的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处、医药学院有关负责人及医药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参加了会议。
  • 之江实验室开展人工嗅味觉传感器研发 获阶段性成功
    浙江的之江实验室超级感知研究中心研究专家王镝及其团队开展的人工嗅味觉传感器及相关技术研发,已取得手持式呼吸丙酮检测设备、微型化嗅觉传感器样机1.0等阶段性重要成果。  目前,大部分的气体检测设备主要针对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在智能技术迭代、应用场景开拓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淘金”空间。  比起感知声、光、电、力等信号的物理传感器,感知化学信号的气体传感器应用拓展相对缓慢,这背后有复杂的技术原因。“由于现实中的气体样品混杂了大量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导致气体传感器易受干扰,可靠性相对较差。而且气体传感器的敏感材料需要暴露在外部气体环境中工作,可能受化学物质影响,导致器件的稳定性不佳。”王镝说。  据悉,在大量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催化,以及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气体传感器的开发在不断推进,其应用场景从用于毒害气体检测逐渐向医疗护理、可穿戴设备、食品安全等领域拓展。  王镝介绍,如在医疗领域,二氧化碳浓度曲线是判断病人肺通气情况的依据,某些气体标志物浓度曲线反映了慢性疾病的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感器后,智能气体传感器不仅能检测气体、绘制曲线,还可以判断疾病发展程度,减轻医护人员压力,使疾病监测和健康管理成为可能。  气体传感器在医疗领域已有不少应用案例。王镝及其团队研制的手持呼吸丙酮检测设备就是其中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气体传感器,检测人呼气中的丙酮含量,从而实现快速、无痛的I型糖尿病检测。相较传统的血液检查,呼气式检测的诊疗体验更佳。  “当人体内胰岛素水平低时,无法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转而分解脂肪。作为脂肪分解后的副产品之一,丙酮会随呼吸排出体外。”王镝说,“我们研制的手持呼吸丙酮检测设备采用比色式技术路线,通过检测气敏材料的颜色变化,测量人呼气成分中的丙酮含量。”  据悉,被试者只需向设备吹气,在气体通过检测单元时,丙酮敏感材料会特异性地与其中的丙酮发生反应,并改变颜色,引起传感器中的光信号变化,最终转化为电信号将丙酮含量数据输出。  “我们正在研制‘日抛’贴片式丙酮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成本低,能够全天候自动测量皮肤挥发的丙酮气体。”王镝说,未来,在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后,贴片丙酮传感器可以辅助糖尿病的诊断、监测和用药指导。  面对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的“星辰大海”,王镝说,其团队并未止步于研制单一气体传感器,而是瞄准与智能设备兼容的高集成阵列式嗅觉器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我们希望用小小的手机插件,同时辨别几十种气体,让食品安全信息唾手可得、环境监测数据尽在掌握、可穿戴设备更加‘聪明’,获取更全面、精确的健康数据和环境信息,为智慧生活装上机灵的‘电鼻子’。”
  • 两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取得阶段性进展
    日前,“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在体显微成像系统”、“多维多尺度高分辨率计算摄像仪器”两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在京分别召开中期检查会议,总结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出未来两年工作计划。  在2017年1月11日召开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在体显微成像系统”中期检查会议上,项目负责人程和平院士从高时空分辨微型双光子显微镜研制现状与技术瓶颈、成像技术开发与储备进展、光纤飞秒激光器搭建、图像处理与分析平台等方面,汇报项目的总体执行情况和后两年的研究计划 项目组骨干陈良怡教授、孙育杰教授和宗伟健博士分别从“超快超高分辨成像技术”和“二代微型双光子成像平台”角度汇报项目进展。  中期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微型化高时空分辨在体成像、新型光片显微镜、分子细胞水平的超高分辨率成像、自主研制的光纤飞秒激光器、图像处理与分析平台和生物学应用等六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未来两年计划在生物组织深度成像方面重点开展片层光、结构光等超分辨、超快技术与微型双光子显微镜的融合研究,设计清晰、目标明确、计划可行 该项目整合了多个单位,多个学科(生物学、光学、信息科学等)的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在项目顶层设计、组织实施、成果集成、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特色和成效 项目经费能够做到单独核算,经费使用情况基本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中期评估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中期检查。  基金委计划局副局长温明章研究员,计划局、财务局和生命科学部有关工作人员,北京大学科研部、财务部有关人员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2017年1月20日召开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多维多尺度高分辨率计算摄像仪器”中期检查会议上,项目负责人戴琼海教授从生命科学领域计算摄像仪器的国际前沿出发,介绍了本项目仪器的研制过程和已取得重要进展与突破。截至目前,项目组已经成功研制了宽视场高分辨率成像物镜,完成了计算光场、计算光照、计算重建等模块的研究与开发,顺利完成了计算摄像仪器样机的软硬件集成,实现了对神经和肿瘤等观测目标厘米级视场下的微米级分辨率成像观测。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关于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主要研究内容的汇报,并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质询。经过认真讨论后一致认为,该项目已经圆满完成中期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所研制仪器样机的部分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组充分发挥技术顾问组和领导小组的作用,实施工程化管理,明确任务节点,实现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 项目在学科交叉、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特色和成效 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基本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中期评估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中期检查,并建议未来两年结合生命科学领域典型研究对象的科研需求,充分发挥计算摄像理论和技术的优势,把研究重点聚焦在仪器设备成像分辨率的提高上。  基金委信息科学部有关工作人员,清华大学科研院、财务处、设备处有关人员以及项目组技术骨干共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阶段性目标全部实现
    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实施一年来,各地农业部门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突出监测检验、执法监管、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制度机制建设等重点,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达到100%等11个阶段性目标全部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农业产业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中,各地共出动执法人员283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63万家,共查出问题5.4万余起,责令整改4.7万起,立案查处重大案件64起,移送司法机关37人,逮捕31人,取缔无证照企业1114家,吊销营业执照588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趋稳向好。从农业部组织的例行监测结果看,按往年同期同口径统计,2009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6.4%、99.5%和97.2%,与2008年相比分别提高了0.1、0.8和1.5个百分点,新增监测的水果、食用菌和茶叶合格率分别为98%、95.2%和94.8%。从专项监测结果看,无公害生产及出口创建基地蔬菜、水果、茶叶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为98.7% 水产品产地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7.8% 组织监测生鲜乳样品13129批次,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1%、98.8%、100%。   体系建设步伐显著加快。目前已有20个省级农业部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门监管机构,并正向市县基层延伸 加大质检体系投资建设力度,落实中央投资8亿元,建设质检机构451个,建设总数达到507个 加大综合执法投入,提高基层农业综合执法能力 新制定发布农业标准511项 新认证“三品”1.7万多个,新登记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81个。   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制定了《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实行生鲜乳收购站准入制度 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管理规范》、《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收集与上报规范》和《关于有机农产品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理办法》等文件,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积极开展兽药GSP试点工作,改善经营环境,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购进兽药的合法性审查。建立兽药专项整治行动与行政执法联动制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立案查处,兽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发布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标识管理办法》,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管理制度,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制度体系。   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经过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将全国75万家主要农产品、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纳入专项整治范围,强化监管工作措施,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违法违规使用禁用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借鉴“助奥行动”成功经验,加强沟通协调,开展督查检查,实行联防联控,确保了60周年国庆和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农产品充足供应、质量安全。
  • 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九成多城市站已完成交接
    来自环境保护部的消息显示,截至10月24日,全国1436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以下简称城市站)已交接完成1324个,完成率达92%,仅112个尚未完成,全国城市站运维交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其中,四川、河南、河北、安徽、海南、北京、宁夏、陕西、广东、辽宁、江苏、上海、天津、广西、云南、黑龙江、湖南和贵州等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运维交接工作抓得实、抓得快,推动有力,比规定时间提前一周率先完成任务,江西、湖北、贵州、青海等省已基本完成任务,浙江、吉林、新疆、福建等省任务完成率也达到了80%以上。总体来看,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高度重视,及时部署交接工作  实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是党中央、国务院就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重要内容。  今年以来,环境保护部积极推进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对监测事权上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培训会上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地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各地环保部门高度重视事权上收工作,与运维公司通力合作,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明确时限。通过制定详细的交接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协调小组等方式,及时协调和解决运维交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层层分解任务,细化交接方案,将每一个监测点位的交接责任落实到人,对交接内容、交接程序、注意事项、完成时限、后续工作及质量保证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严格时限,限期完成交接任务  据了解,根据运维交接工作时间要求,各省在制定交接工作方案中,细化了交接时间,明确每一个站点的交接时限,确保规定时间内完成交接任务。  北京、河北、河南省(市)环保厅(局)抽调大量技术骨干集中时间开展交接工作,建立国控空气站交接微信群、QQ群,动态掌握现场交接情况以及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将问题第一时间处理,结果第一时间反馈。宁夏、陕西、广东、辽宁、云南、四川等省(区)建立交接工作调度制度,每天对交接情况进行调度,对工作不到位,进度相对不符合要求的城市进行通报,有力推进了运维交接工作。  强化协调,形成多方支持合力  据介绍,为确保城市站社会化运维交接工作平稳过渡,河北等17省环保厅加强与运维公司的交流沟通,全力配合做好站房用地、安保措施、电力供应、网络通讯、人员出入等监测系统日常运行基础条件保障。  四川、江苏等省协调主流仪器生产厂家的售后技术部门,全力配合国控站交接中的仪器测试工作,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仪器维修问题,确保交接期间监测工作不断,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监测数据不中断、不出现大幅波动,实现平稳交接过渡。  天津、广西、云南、黑龙江等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交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地方环保部门即查即改,部分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由省环保厅协调运维公司和相关城市环保部门联合解决。  安徽、河北和海南等省主动与运维公司建立协调机制,指定责任人及时处理和解决交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交接的效率和速度。  注重保障,保证运维基础条件  城市站运维保障条件关系到监测设备的稳定运行。为此,各省(区、市)均提出要“扶上马、送一程”,明确要求要做好上收后的相关保障工作。  其中,特别要积极协调做好站房用地、安全保障、电力供应、网络通讯等日常运行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保障,不允许出现非正常断电、断网等情况,无故不申请进入城市站站房。  在场地租赁方面,各省(区、市)积极协调站房权属方与运维公司移交并改签租赁协议。对城市站电力、通讯无独立户头的,协调运维公司与监测机构达成了代收协议,年终统一结算。
  • 我国印发计量工作阶段性行动计划
    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电网等42个部委及中央企业等制定的《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阶段性行动计划(一期)》印发。全国计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落实该行动计划的印发工作。行动计划明确了全国计量工作的阶段性工作措施和安排。根据行动计划,截至2024年底,我国将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战略性新兴行业及重要领域需要、计量能力提升要求等方面,落实开展计量发展战略和基础理论研究、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1项272条具体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
  • 四川美丰化工复合肥研发中心防结块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11月16日,复合肥公司研发中心再次对已经压包试验60天,配方为17-17-17(S)的高浓度复合肥进行结块测试,结块率仅为3.63%,且结块为易碎的假性结块,防结块指标远远高于行业认可标准,取得阶段性成果。   高浓度复合肥的防结块问题是困扰整个行业的一大难题,导致复合肥结块的因素和机理也错综复杂,目前从事复合肥生产的各个生产厂家采取的防结块方法也不尽相同。美丰比利夫复合肥投产以来,经历了四川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也是复合肥结块最为严重的季节。投产初期为了保证美丰比利夫复合肥产品的高质量,选用了国际上最有名的复合肥包裹剂产品,但由于对高浓度复合肥结块机理的研究工作和试验数据不足,不可避免的出现过产品结块问题。但随着复合肥公司研发中心及 “防结块QC小组”的研究、试验工作开展,对防结块包裹剂的不断优化,摸索出合理使用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数据,为公司复合肥产品在淡季储存和高温季节的生产,从技术和理论上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 “食品安全溯源控制及预警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溯源控制及预警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项目启动实施以来,紧密围绕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技术、食品安全溯源技术、食物安全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预警技术等四部分内容开展研究,实施进展顺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   建立了基于互联网信息的食品安全隐患信息采集系统,针对互联网信息的分布区域、存在特征等情况,采用通用信息爬取、元信息爬取及定制信息爬取等技术实现了目标地区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自动收集和处理,预警功能正在调试优化中。   开发了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的传感器,同时搭建了相应的检测数据接收和展示平台。目前已经完成对高效液相的测试工作,初步实现了液相色谱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预警。   建立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具备对城市内肉类蔬菜的流通追溯信息汇总、处理与综合分析利用等功能,并支持城市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问题产品紧急召回和责任追溯,可实现全国追溯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全国追溯体系日常运行的指挥调度。目前已经在北京、天津和合肥三个试点城市进行安装应用。   依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构建了基于Web的食源性致病菌分子分型溯源电子化网络,正在建立通过高速网络(CNGI)互联的1个中央数据库与20个地方数据库。
  • 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阶段性成果集中亮相
    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   深圳市政府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中,明确把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列为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内容之一。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作为该规划实施中获批的深圳市第一家国家工程实验室。其建立对于提升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整体产业升级与发展,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具有重大的意义。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去年七月份正式揭牌时,当时的代市长王荣和常务副市长许勤亲临现场,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      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具有两大特色,一是联合创新模式 该实验室由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国内领先企业联想、TCL、创维、康佳、长虹、长城共同建立。二是其拥有基于ISO/IEC领域中国首个国际标准作为技术支撑。在技术创新模式中,闪联自主制定的国际标准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年来,实验室采取边建设、边研发的方式,目前已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近日,记者在座落深圳市科技园的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里见到了其中一些成果展示,包括闪联电力线传输(IGRS-PLC)技术在家庭和电动车中的应用、灵犀系列产品的网络应用、“三屏共享三网融合”组合应用等成果展示,这些成果都是基于IGRS技术标准,从家庭和办公场合,扩展到移动和远程访问场合,从局域网应用扩展到互联网领域与移动网络的应用,在电子信息领域和互联网产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闪联IGRS技术标准产业成果集中亮相   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已经开展了闪联IGRS 2.0技术的具体协议设计及其协议栈实现。目前闪联已有六项标准提交ISO/IEC国际标准组,其中已有两项获得批准并公开发布,在国内已提交18项标准提案,累计已申请20多项发明专利。其属下各研究室专注于闪联标准的共性技术和应用平台的研发,实现了IGRS2.0在网络连接技术、网络多媒体娱乐共享及三屏互动等多个应用方面的突破及一系列功能的场景演示。      闪联电力线传输(IGRS-PLC)技术在电动车中的应用   此次成果展最吸引人关注的场景是闪联电力线传输(IGRS-PLC)技术在电动车中的应用,电动车的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后,基于IGRS协议,内置在电动车中的IGRS-PLC模块和可视装置中的IGRS-PLC模块进行通信,实现可视装置显示电动车的充电状况。通过车上的场景切换装置,同样基于IGRS协议,可视装置会显示车内IP Camera拍摄到车内场景,显示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切换到电动车的充电状态。在电动车充电过程中,如果电动车电源插头被拔掉或脱落,IGRS-PLC通信机制会检测到此情况,并且启动电动车报警装置,此时电源会自动切断。      闪联电力线传输(IGRS-PLC)技术在多媒体高清播放娱乐系统中的网络应用   此项应用是来自闪联和日本松下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共同建立的“闪联-松下PLC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致力于闪联电力线传输(IGRS-PLC)技术的研究和PLC相关技术及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应用。      灵犀无线连接器   在灵犀系列产品的网络应用成果展示中,作为闪联最新推出的无线连接设备,闪联灵犀无线连接器由闪联自主研发、全球首创,是全球第一款让电脑和电视无线互联的设备。灵犀无线连接器基于闪联技术,用户只需通过简单设置并将其插入电视USB接口中,电视即可与闪联电脑之间,基于IGRS1.0技术自动建立起无线连接,将电脑中的多媒体内容直接无线传输至这些设备之上,使用户可以随心所欲的在电视上欣赏电脑中的经典电影、天籁音乐和精美图片。在新一代基于IGRS2.0技术中,灵犀无线连接器将不需通过电脑连接到互联网,用户只需要电视遥控器点播互联网上的多媒体服务,带来更便捷的智能数字生活享受。      “三屏共享三网融合”场景   在成果展示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屏共享三网融合”场景,此项成果将海信电视、闪联手机、闪联笔记本进行组合,通过全新闪联IGRS 2.0技术,可以使海信电视、闪联手机与闪联笔记本之间互相无线推送图片、视频、音频等影音文件。闪联工作人员介绍说:“在用户外出旅游时,可以将手机拍摄的照片与视频图片直接通过异构网(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发送到家中的电视或笔记本之上,让家人可以通过大屏幕欣赏异域风光和用户的感受,真正实现了全新的三网融合应用,让用户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三屏互动作为最能体现闪联标准协同与应用互联技术,将成为闪联未来的重点打造与推广的应用成果。   除此三项成果之外,还有闪联互联网电视应用场景、闪联电力线传输(IGRS-PLC)技术在多媒体高清播放娱乐系统中的网络应用、家庭网络存储娱乐中心场景等,新的闪联产品和应用在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中不断涌现。未来3年,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将通过闪联技术标准建立跨信息技术、消费电子和通信领域的“虚拟跨界数字技术平台”,带动闪联创新技术与产业应用。   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的全线扩展   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是基于新一代的闪联技术-闪联IGRS2.0.闪联标准的早期版本主要关注于实现3C设备在局域网上的互联互通,但伴随着互联网及移动设备的普及,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广域网范围内的协议服务应用需求。新一代的闪联技术-闪联IGRS2.0突破区域局限,实现无缝连接,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扩展,将其从家庭、办公场合,扩展到移动和远程访问场合,从局域网应用扩展到互联网领域与移动网络的应用,并为设备引入了内容与在线服务。新一代闪联技术使得大量设备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无缝接入,并形成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即家庭的信息设备组成一个内部网络,同时这个内部网络与Internet互联,所有的信息设备都可以与Internet上的服务和内容互联,享受更丰富的信息和娱乐。用户不仅可以在PC上浏览新闻、聊天、打游戏,还可以在Internet上购买高清电影,并高速下载。   无缝、科技、节能、环保、互动是深植IGRS2.0的核心思考灵魂,也将成为引领未来世界数字家庭生活的风向标。人们能够享受最简洁便利的操作,随时随地连接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产品,实现无界的信息互动与量身服务,从而突破原有数字家庭的局限,真正感受到智能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和优越性。   闪联打造全球领先的3C协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         闪联智能家居控制平台      闪联智能家居实时监控系统      闪联智能家居展示   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立是闪联2009年的一项重大突破,实验室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领先的IGRS标准为核心,以建设全球3C协同领域研发和创新基地为目标,面向整个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标准、技术、开发平台、产品方案和测试认证等方面的支撑,凝聚、培养3C协同领域技术创新人才,开展产业技术研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将以深圳这个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为平台,借助深圳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和闪联的核心成员企业都集聚深圳的地域优势,加快闪联产业化进程,巩固闪联的3C国际地位和联盟优势。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创新技术应用期待未来全国各个实验室也能应用此项技术,共同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附加值,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食品品质快检和掺假识别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
    p    strong 提高产业链品控水平 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strong /p p   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对于食品企业来说,需要增加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产品配送流通检测等检验设备,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p p   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手段,然而,传统的抽样检测主要采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在实验室进行测定。这些方法分析准确,但耗时耗力,难以满足田间地头、生产基地、超市、批发市场、餐饮、加工等场所的快速检测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支持农产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能力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原理、技术、仪器装备国产化和应用方法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p p    strong 针对典型问题提出方法和策略 /strong /p p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联合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经过数年的研究积累,以典型食品的营养品质参数和安全指标为测量对象,在食品品质检测和掺假识别关键技术研究、快速检测仪器设备研发、中小企业快速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进展。2018年1月,该项目获得长城食品安全科技奖,项目的完成人为朱大洲、韩平、屠振华、陈红茜、卢林纲、王冬、贾文珅、王靖。该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在食品品质检测和掺假识别关键技术方面,提出了系列建模方法和策略,并针对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应用。 /p p    strong 优化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食品营养品质检测及掺假识别技术 /strong 针对食品的近红外光谱吸收信号弱、背景复杂、模型适应性差等技术难题,提出了利用多光程数据融合提升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预测精度的方法 确定了局部模型、转移的局部模型、全局模型、优化的全局模型等4种建模策略 提出了7种近红外分析模型性能预判参数,以指导整个近红外分析过程。应用近红外光谱对苹果、苹果汁、蜂蜜等食品的含糖量进行定量检测,建立了蜂蜜中掺入果葡糖浆、果葡糖水等物质的掺假识别模型,以及小麦面粉中掺入石灰等外源添加异物的快速鉴别模型。 /p p   提出X射线荧光光谱基体效应校正的技术 围绕便携式土壤重金属测量仪的研发需求,针对土壤的X射线荧光光谱存在谱峰重叠、Fe的Kα强峰干扰建模等问题,提出了“主、次峰相结合的特征谱区建模”、“全谱区及Fe峰加权系数法建模”,并结合优化的样品选择方法,有效校正了土壤的基体效应。 /p p   建立基于光谱的食品品质劣变监测技术 针对常见食品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发生部分品质劣变的情况,建立了荧光光谱与常用的褐变表征参数,如非酶褐变指数(NEBI)、Lab颜色模式中的黄蓝轴分量(b*)之间的关联模型,从而利用高灵敏度的荧光光谱来预测果汁中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羟甲基糠醛(HMF)的含量,区分新鲜果汁与不同热处理后的果汁,建立了基于荧光光谱的苹果汁褐变及其品质动态监测方法。此外,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陈化小麦粉的无损快速鉴别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劣变花生的无损快速鉴别。 /p p   建立果蔬表面农药残留分布情况可视化检测技术 采用红外显微成像技术,以氯氰菊酯、毒死蜱以及阿维菌素为研究对象,对果蔬样品表面的农药残留以及生物农药掺假识别开展定性及定量检测。提取出氯氰菊酯和毒死蜱主要分子结构及其在红外谱区的特征吸收峰,采用特征峰比对、二维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果蔬样品表面的农药残留以及生物农药掺假识别开展了定性及定量研究,实现了果蔬表面农药残留的分布状况、浓度大小的二维空间可视化分析。 /p p    strong 易满足快速筛查 实现便携式测量 /strong /p p   研发基于LVF的果品检测光谱仪 针对现有分光技术在现场测量方面的不足,基于新型线性可调谐滤光片分光技术,研制新型果品检测光谱仪,波段范围850-1700nm,仪器无活动部件,适合现场便携式测量。采用智能手机作为光谱采集处理平台,可通过3G、4G网络实时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水果糖度的快速检测,通过内嵌预测模型,在生鲜食品的现场品质检测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p p   研发基于× 射线荧光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快速检测仪 针对重金属污染日益成为农产品源头安全管控的趋势,本项目研发了具有定位功能和地统计学分析功能的新型便携式× 射线荧光土壤重金属速测仪,实现了土壤中重金属砷、铅、铬、铜、锌等元素的现场测定与分析,能够满足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筛查,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售价的1/2以下。 /p p    strong 补齐检测短板 提供快检技术 /strong /p p   在服务广大中小食品企业方面,瞄准食品中小企业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能力上的欠缺,根据光电快速检测设备的实际使用条件和需求,建立了系列常见农产品、食品的近红外分析检测模型库,以及不同技术方案的分析处理方法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专业化服务能力食品中小企业快速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食品行业中小企业提供食品品质快速检测服务。 /p p   该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已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多项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7篇,其中SCI收录23篇,EI收录11篇。 /p p   该项目中所研发的食品营养品质快速检测技术、掺假识别技术、农药残留可视化检测技术、便携式光谱仪、基于X射线荧光的土壤重金属速测仪、中小企业快速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瞄准了广大食品企业对原材料和产品过程控制的检测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已在北京郊区果品检测中进行示范应用。所建立的中小企业快速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也为各地食品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检测服务,进行了数十批次的产品检测。项目成果对于提高我国食品全产业链的品控水平、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大型食品企业树立品牌形象,也有助于政府加强对中小食品企业的监管。 /p p br/ /p
  • 深入普查一线,探讨土壤三普阶段性成效及进展情况
    11月4日,“全国土壤普查超级会客厅”第二堂全媒体直播活动圆满举行。全国土壤普查办相关领导、专家及一线采样测试人员齐聚一堂,就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内业测试化验和盐碱地专题调查等环节展开深度探讨,带领观众再次深入了解土壤三普。2023年,土壤三普全面铺开。当前正值秋收秋种的腾茬窗口期,外业调查采样工作正在全国各地规模化展开。截至目前,根据土壤三普工作平台调度,全国已完成近90万个点位的外业调查、近10万个内业样品制备和6000多个样品检测工作。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一级巡视员陈章全,详细解读了土壤三普阶段性成效以及今年的进度安排、进展情况,从全国外业调查采样、样品制备的进展,对外业、内业的质量控制,外业、内业与成果的衔接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陈章全强调,一定要形成适用于各地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果,要摸清土壤家底、产出一套高质量的土壤数据集,也要因地制宜开展土壤普查成果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农业、资源、环境及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外业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表示,外业调查与采样是土壤普查的核心环节,是决定土壤普查成果质量的生命线,通过一年的试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外业队伍组建、人员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等三大方面,建立起了科学有效切实可用的外业工作组织和质量保障体系。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外业工作组副组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外业技术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赵玉国强调外业调查采样是“土壤三普”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调查信息的准确性、土壤采集的代表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整个“土壤三普”工作质量,其中,通过信息化工作平台电子围栏锁定了调查采样点位,提高了采样点位的代表性。培训和考核遴选出真正具备外业调查采样能力的领队,是实现“土壤三普”高质量实施的队伍基础。目前全国已培训不少于15万人次采样人员,组建了超1.5万支外业采样队。他还介绍了三普外业在思路设计与成果导向,调查内容与技术支撑等方面与二普的不同,以及经过试点检验一年多来的改进,并介绍了土壤剖面调查如何支撑土壤资源利用和管理,现场演示了剖面调查与采样操作。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组内业技术组组长、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总农艺师马常宝现场介绍了样品制备、保存、流转、典型指标测试等全流程,强调了全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其中,利用了信息化工作平台对内业全流程进行了监控。他指出,内业测试化验会产生大量核心数据,是普查成果汇总和应用的重要依托,内业测试化验的结果对土壤资源家底摸的清不清、土壤问题找的准不准、评价成果好不好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山东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袁文兵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完成外业调查采样97619个,占外业总任务的94.7%,正陆续开展样品制备、内页测试化验工作,整体进度位居全国农业大省第一。活动现场,还连线了江苏、陕西、河北、广东、甘肃等省份,实地展示了各地特色模式和典型做法。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治理历史悠久,盐碱地从来都不是“无用之地”,而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全国土壤普查办已把盐碱地调查作为土壤三普的专题调查。端稳“中国饭碗”,综合利用盐碱地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一块重要“拼图”。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副站长、正高级农艺师郭世乾介绍了甘肃在盐碱地治理方面的经验,当地按照“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相结合的思路,进一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推广“培肥控盐”“节水阻盐”“灌水降盐”“适种抗盐”四大技术,适度开发盐碱荒(草)地。“全国土壤普查超级会客厅”第二堂由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承办。在农视网、三农头条、乡村振兴TV、百度百家号、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视频中国、新浪新闻等二十余家平台和矩阵账号同步直播。据了解,“全国土壤普查超级会客厅”全媒体直播活动自2022年启动以来,现已成功举办四期,通过演播室访谈、实地探访、公益短片、线下活动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展示全国各地土壤三普工作情况。此次第二堂重磅启程,将“会客厅”开到田间地头、深入普查一线、发掘工作典型。
  • 安全性良好,有效预防变异株!康希诺新冠mRNA疫苗临床研究取得积极阶段性数据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下属公司康希诺(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 疫苗 CS-2034(以下简称“CS-2034”)在一项评估序贯加强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数据。由于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不可预测因素较多,临床试验、审评和审批的结果以及时间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防范投资风险。现将相关情况公告如下:一、产品基本情况CS-2034是对现有变异株有保护效果的 mRNA 疫苗,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该款疫苗可以诱导出针对多种WHO 认定的重要变异株的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与以原型株为基础开发的新冠疫苗相比广谱性更强,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机体免受现有变异株的感染。截止目前,CS-2034尚处于临床 IIb 期阶段,当前推进进度符合预期,未来会根据疫情情况、国家免疫策略、评审机制等,并基于已获得的积极的临床数据,进行下一阶段研发工作的规划。二、临床研究相关情况和主要结果该研究为一项在 18 岁及以上完成 3 针新冠灭活疫苗接种的成年人中开展新型冠状病毒 mRNA 疫苗序贯加强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随机、盲法、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于 2022 年 10 月启动,在江苏开展,共 433 人入组,正在开展长期随访。研究设置招募既往接种过 3 针灭活疫苗且间隔满 6 个月的受试者,分为 A 组和 B 组,其中 A 组分为 18~59 岁和≥60 岁 2 个年龄层(各 160 人),受试者按照 3:1 的比例随机接种一剂 CS-2034 或新冠灭活疫苗,其中 mRNA 组接种疫苗为 0.3ml,灭活疫苗组接种疫苗为 0.5ml,所有受试者在接种后 28 天内进行系统性安全性观察并在接种当天、接种后 7 天、14 天、28 天、3 个月、6 个月采集样本进行免疫评价;B 组均为≥60 岁的受试者(113 人),均接种一剂CS-2034,只进行安全性观察。(1)安全性方面免后 28 天的安全性分析显示,在既往接种过 3 剂灭活疫苗的人群中加强接种一剂 CS-2034,安全性良好,总体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文献报道的已上市 mRNA 疫苗。老年人亚组的安全性优于成年人亚组。(2)免疫原性方面真病毒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CS-2034 加强后 28 天针对原型株、奥密克戎 BA.1 变异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 877、293,分别是灭活疫苗同源加强的 27 和 23 倍。针对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BA.5 变异株开展了交叉中和抗体动力学研究,发现在免后 7 天抗体水平即达峰值,GMT 为 407,是灭活疫苗同源加强的 29 倍。CS-2034 加强在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亚组也可诱导较高中和抗体,免后 7 天针对奥密克戎 BA.5 变异株 GMT 为 296,是灭活疫苗同源加强的 23 倍。三、风险提示1、CS-2034 尚处于临床 IIb 期阶段,能否获得国内外紧急使用或上市批准尚存在不确定性。2、经查询,国内截至目前已有 13 款新冠疫苗获得国家药监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有 3 款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紧急使用清单,另有多款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公司新冠疫苗未来的市场销售仍将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态势,并同时受国内外疫情的发展变化、新冠疫苗接种率及免疫策略等多种因素影响。3、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防范投资风险。有关公司信息以公司指定披露媒体《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刊登的公告为准。特此公告。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董事会2023 年 1 月 6 日自愿披露关于新冠mRNA疫苗近期一项序贯加强临床研究成果的公告.pdf
  • 单价降至个位数!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市场或再迎阶段性爆发
    近期,国家发布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条优化措施,多地宣布取消区域全员核酸,随之而来的是,新冠抗原检测试剂订单量迅速增长,抗原产品再次受到市场重视。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数据显示,近期疫情相关药品和抗原自测试剂、N95口罩等搜索量大幅增长。11月28日至12月4日,京东健康的抗原检测试剂盒成交额环比上周增长344%。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6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而根据在线平台数据显示,不同品牌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普遍已经降至10元以内。有业内人士指出,抗原检测市场或将迎来新一波的快速发展,但长期来看,市场热度是否昙花一现还有待持续地观察。市场竞争激烈,打响价格战根据蓝鲸财经记者在京东健康平台搜索新冠检测试剂盒数据显示,在售的一人份热景生物试剂盒单价在8.9元;万孚生物20人份的售价在130元,换算成一人份单价为6.5元;可孚新型冠状抗原检测盒(20人份)售价已经降至89.9元,换算成单人份为4.5元。值得注意的是,3月15日,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新冠检测试剂盒,在售的一人份热景生物试剂盒单价在24.8元,万孚生物20人份的售价在480元,换算成一人份单价为24元。彼时从零售价来看,新冠检测试剂盒单价在20-30元上下浮动。此前,2021年4月-5月,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检测试剂联盟地区集团带量采购,当时抗原检测试剂报价要求≤30元/人份。最终只有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带量采购报量,采购需求量为203505人份,最终其以16.80元/人份中选。也就是说,相比较而言,目前的零售价约为三、四月的20%-30%。CIC灼识咨询经理刘昕向蓝鲸财经记者指出,此前,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市场竞争激烈。3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相关文件指出,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此后,国内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市场迅速发展,包括东方基因、万孚生物、热景生物、华大基因等在内的多家抗原试剂企业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迅速获批抢滩市场,市场热度骤升。但是,随着6月核酸常态化政策出台后,抗原市场受到冲击,市场发展放缓。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6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包括万孚生物、诺唯赞、热景生物等公司的24款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金沃夫、奥泰生物、艾康生物等公司的8款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以及华大因源、华科泰、易瑞生物的3款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市场竞争激烈。有相关销售人员指出,抗原检测试剂盒的销售年初有一波高峰,在年中进入瓶颈期,价格跌至地板价,最近厂家接单量迅速攀升,但对于未来,价格战或不可避免。市场有望再次迎来阶段性的爆发近期,国家发布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条优化措施,多地宣布取消区域全员核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订单量迅速增长,抗原产品再次受到市场重视。11月21日,国家发布的最新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提出在核酸检测的同时,可同步开展抗原检测,尽早发现疫情;11月30日,北京高碑店太平庄社区提出对阳性病例居家管控并鼓励大家自备抗原;12月1日,广州疫情发布会中提出解除临时管控,分类实施核酸检测,积极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进行自测。刘昕表示,抗原检测市场有望再次迎来阶段性的爆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新冠抗原检测产业链上的企业将迎来利好,包括下游的试剂盒供应商热景生物、万孚生物、亚辉龙、博奥赛斯、乐普检测、金沃夫、华大因源和东方基因等,以及上游的抗原、采样拭子、滴管等原材料供应商优宁维、泰林生物和昌红科技等。”刘昕说。国金证券认为,新冠抗原检测需求提升,或成重要检测手段。国内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优化,抗原检测产品有望成为重要检测手段,阶段性需求爆发或带动抗原产品的放量,生产厂商及相关渠道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海外来看,常态化检测仍存在一定需求,冬季流感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始流行, 或引发对新冠联检产品需求。以因为新冠抗原检测iHealth试剂盒而扭亏为盈的九安医疗为例,2021年11月8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应急使用授权(EUA),可在美国和认可美国EUA的国家或地区销售。此后,九安医疗开始承接美国政府订单。九安医疗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60.50亿元,同比增长31918.64%。2021年,九安医疗归母净利润仅为9.09亿元。九安医疗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是受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iHealth试剂盒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带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九安医疗的抗原检测产品曾定价6.99美元/人份,目前亚马逊美国电商平台两次检测规格产品的零售价格大约为17.98美元。而在京东健康平台显示,目前,九安医疗自测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25人份售价为124.5元,核算单人份为4.96元,远低于海外售价。“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全国大量抗原试剂生产厂家订单量迅速上升,整体市场需求量短期迅速上升。短期看来,我们认为抗原检测市场将迎来新一波的快速发展。但长期来看,市场热度是否昙花一现还有待持续地观察。”刘昕说。
  • 快讯:中国空间站舱内有害气体分析仪模块工程样机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 11月9日,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受大会特邀作主题报告《表面热电离/场发射离子化检测器/传感器——超痕量有机胺检测》。在主题报告结束后,关亚风和与会代表分享了在空间站舱内有害气体分析仪部分模块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的喜悦,工程样机一次通过鉴定级力学实验,两个平凡的数据“17.9G”、“1200G”却是那么的不平凡。   2018年,中国将发射自行研制、生产的新一代空间站,随着国际空间站使用寿命的到来,若无新的延寿计划,国际空间站将停止运行,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是太空中唯一运行的空间站。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了空间站的舱内有害气体分析仪器两个模块的研制任务——采样/控制和色谱模块。关亚风介绍,我国不允许在空间站载人舱内有放射性材料,也不允许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而光离子检测器因寿命太短、且不能在有氦气和氢气环境中使用(都是色谱载气),加之对耐受宇宙射线和瞬时真空的要求,只能采用热导检测器(SID)。空间站要求有害气体分析“超小”、“超轻”、“超低功耗”,要求在体积、重量、功耗比美国空间站同类分析仪器小70%,这是对国家仪器仪表领域创新能力的挑战!舱内有害气体分析仪器需要与“天宫”一起发射(美国所采取的搭载模式与此不同),需要经受严苛的震动考验,“17.9G”、“1200G”就是一个标尺。早在2013年6月,舱内有害气体分析仪器两个模块——采样/控制和色谱模块就已经一次通过鉴定级力学实验:17.8G三维正弦震动、1200G冲击震动!   为成功研制采样/控制和色谱模块,在20多年的研究积累基础上,解决了4项关键技术:(1)极低功耗毛细管色谱柱均温加热程序升温 (2)抗氧化固态微池热导检测器 (3)极低功耗样品气高倍富集-热解析 (4)针对不同结构的抗振抗冲击设计。双通道采样、双通道样品富集,热解析,双炉温控制,双固态热导检测,其中一路程序升温,分析沸点-20~270摄氏度组分,整机平均功耗25瓦。助力中国空间站起航,这就是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交出的满意答卷!
  • 湖北省儿童食品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3年8月以来,湖北省各地积极开展儿童食品专项整治。四个多月来,全省受理处置消费者申诉举报共581起,查处儿童食品违法案件共869起,取缔儿童食品无证照经营单位231家,吊销证照5家。   该局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制定方案,成立专班,明确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   二是突出自查重点。各地在排查整改阶段,督促各类儿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自查,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等方面的重点。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各地积极开展摸排工作,基本摸清了本辖区儿童食品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及时整改。   四是营造宣传氛围。组织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学校及幼儿园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及广大师生,开展不同形式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升食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   针对前期专项整治发现的问题,为巩固和扩大专项整治成果,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将儿童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延长到明年5月,并在日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深入开展儿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 文章转载自:CFDA网站
  • 海水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联网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为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联网共享的通知》要求,海洋中心加强组织领导,编制印发《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联网接入工作方案》和《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传输接入技术要求(试行)》,建设海水水质自动监控信息系统—海水水质联网成果展示系统,统筹推进海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联网工作。截至9月底,全国78个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已全部联网至海洋中心。在开展沿海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海洋中心建立了站点台账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站点信息的动态更新和管理。严格落实“建成一个、联网一个、应联尽联”的原则,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时序推进联网工作。在总结联网试点的基础上,海洋中心制定了联网技术要求,用于指导沿海地方按照统一标准开展联网工作。通过现场调研、视频会议等方式,加强沟通协调,取得地方对联网工作的支持,及时解决联网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按期完成联网工作。 下一步,海洋中心将加强站点联网的运维管理,及时发现站点断网、数据异常等问题,保障监测数据传输稳定。动态开展新建站点监测数据的联网,将联网成果接入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数据的分析应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 泽攸科技完全自主研制的电子束光刻机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产电子束光刻机实现自主可控,是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一环。近日,泽攸科技联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展的全自主电子束光刻机整机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研制出电子束光刻系统,实现了电子束光刻机整机的自主可控,标志着国产电子束光刻机研发与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电子束光刻是利用聚焦电子束对某些高分子聚合物(电子束光刻胶)进行曝光并通过显影获得图形的过程。而产生聚焦电子束并让聚焦电子束按照设定的图形扫描的仪器就叫做电子束光刻机。它是推动我们当前新材料、前沿物理研究、半导体、微电子、光子、量子研究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前,全球电子束光刻机市场高度集中,主要由美日企业垄断,我国尚未掌握该领域核心技术,装备长期依赖进口。为实现电子束光刻机的自主可控,泽攸科技多年来持续积累电子光学、微纳技术、高压源及电子源技术、真空系统、自动控制、数字图像处理等多学科交叉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并推出了台式扫描电镜等多款热销电子束产品。2023年3月,泽攸科技联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同投资2400万元,成立联合工程中心,目标是打造集科研与产业化为一体的电子束装备技术创新基地。通过深入开展电子束与新材料交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实现关键装备和共性技术的自主可控,切实提升我国在电子束加工与制备领域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目前,泽攸科技已基于自主研制的扫描电镜主机,完成电子束光刻机工程样机研制,并开展功能验证工作。通过对测试样片的曝光生产,可以绘制出高分辨率的复杂图形,达到先进水平。该成果标志着泽攸科技在电子束光刻机关键技术和整机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获得重大提升。下一步,泽攸科技将持续完善电子束光刻机的性能指标,使其达到批量应用及产业化的要求。相信在公司技术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泽攸科技自主研发的电子束光刻机整机必将加速实现量产和商业化应用。这不仅将大幅降低国内高端芯片制造的装备成本,还将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壁垒,使我国拥有自主可控的电子束光刻机技术,推动国产替代,切实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以下是电子束光刻机部分应用案例:
  • 科技部介绍抗疫5方面阶段进展 灭活、核酸及重组疫苗正并行研发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月15日下午的联防联控发布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科技部会同国家卫建委等十二个部门组成了工作专班,成立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目前在五大主攻方面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30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99aadf05-c203-4186-8fd1-514d943fbeb4.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550" height=" 303" border=" 0" vspace=" 0" / /p o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decimal " li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学方面,初步排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与已知家禽家畜的关系,提出蝙蝠是最后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的源头; /p /li li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动物模型方面,已经成功构建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鼠、猴子等动物模型,为开展药物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条件; /p /li li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检测诊断方面,在已有7个检测诊断产品获批上市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p /li li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方面,部分药品筛选和治疗方案已经取得积极进展,正在推进临床试验。部分临床救治建议已经纳入诊疗方案; /p /li li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疫苗研发方面,并行开展了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的研发。 /p /li /ol
  • 解读精准医学第一阶段重点研究方向
    随着精准医疗战略规划,纳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其将改变中国现有的诊断、治疗模式,为医学发展带来一场变革。据悉,近日,国家科技局颁布将精准医学研究列为2016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精准医疗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大数据获得技术、大数据平台搭建与分析、分子诊断、分子影像,以及围绕数据分析所采用的个性、准时、准确的治疗方案。本次专项围绕这些总计提出4大任务,预计中央财政拨款10亿元。  精准医学重点研究专项五大目的  总结起来本次精准医学重点专项简单的来说有五大目的:  1. 构建百万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   2. 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   3. 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技术   4. 建立疾病预警、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   5. 建立临床应用导向的:重大疾病的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早期筛查、分型分类、个体化治疗、疗效和安全性预测及监控等精准防诊治方案和临床决策系统。  精准医学重点研究专项经费配套  指南中指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为主要申请单位。除此之外科研单位联合企业共同申请很有可能作为主要形式   具体经费指南中并未提及,但配套比例为1:1到1:1.5   根据国家往年的重大专项金额,本次中央财政预估投入10亿元。据报导,精准医疗将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30年中央预计投入金额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200亿,地方财政拨款400亿元。  精准医学重点研究专项四大任务  指南颁布了今年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一共包含4大任务,涉及12个项目,30个子项目。  任务一: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的研发  该任务的核心是搭建信息获取的综合技术平台,包括:  1. 面向未来精准医学应用的其他组学技术研发  1.1. 临床用单细胞组学技术研发研究内容  1.2. 临床用表观基因组技术研发与应用  此任务重点是要提升单细胞捕获富集技术,并借此建立基因组/蛋白质组测序技术,以及单个细胞高通量测序技术。难点和热点很有可能在蛋白质组学,因为目前相对于基因组学快速发展,蛋白组学分析鉴定技术相对落后。精准医疗对信息的综合获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蛋白组学分析鉴定技术将成为明显的短板。  任务二: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  该任务是为了获得数据,将从三个大方向出发:  1. 建立百万量级的健康人群队列,主要涉及:京津冀人群,以及华中人群。  2. 围绕重大疾病专病进行队列研究,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乳腺癌专病、食管癌专病。  3. 围绕罕见病进行队列研究,预计将建成50中疾病以上,5万人样本量的综合信息数据库。  任务三: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  精准医疗大数据平台,是一个以基因组学为基础,以应用为根本目的的生物医学数据分享平台。  建立此平台是数据能广泛流通,并能走向应用的关键举措。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据专家的一些公开言论,此项任务将很有可能和目前较强实力的IT企业合作。  任务四: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  在前三个任务基础上,该任务的主要工作将形成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早期筛查、分型分类、个体化治疗、疗效和安全性预测及监控的临床监控、诊断和决策系统。此任务投入占据本次重点专项投入的一半。  主要涉及6各项目:  1. 基于组学特征谱的疾病分子分型研究  2. 基于医学分子影像技术的疾病精准诊疗方案研究  3. 药物个性化应用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  4. 罕见病精准诊疗技术研究  5. 疾病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  6. 个体化治疗靶标发现与新技术研发  以及15个子项目
  • 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阶段成果将亮相BCEIA2015
    仪器信息网最新获悉,第十六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5)将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专区,集中展示专项实施三年来的阶段性成果&mdash &mdash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样机或关键部件。   目前,已有51个项目承担单位提交了参展意向调查表,参展产品涉及光谱及部件、质谱及部件、色谱及部件、环境监测仪器、生化仪器等16类,共计146项。   由科技部批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BCEIA 2015将于2015年10月27-3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相关链接:关于&ldquo 参加第十六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rdquo 通知   关于开展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阶段性成果参加&ldquo BCEIA 2015&rdquo 意向调查的通知 编辑:刘玉兰
  • “创新求实,携手共赢”— 祝贺长沙都正-沃特世联合实验室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随着两会的胜利召开和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顺利实施,中国制药和医疗行业将继续行驶在快车道上。国家及地方政策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创新药研发以、临床疾病诊疗和检测提供了大力支持并积极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 自2017年12月成立以来,“长沙都正-沃特世联合实验室”已在项目承接和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于近日举行了2018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会。长沙都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冬生教授、长沙都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鹏博士、沃特世公司华南区总经理庄淑萁女士、沃特世公司华南区销售经理梁羽女士、沃特世公司中国区关键市场经理汪飞先生作为双方代表参加了会议。 双方代表出席总结会 长沙都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冬生教授在交流中提到:“联合实验室成立以来,都正公司与沃特世公司秉承‘创新与求实’的宗旨,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收获。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领域,双方从仪器运行保障、方法开发等方面实现了高质量的系统融合。都正公司首个BE研究顺利通过国家局核查;在临床检验与诊断领域,基于联合实验室的技术转移和方法验证体系转移也正在有序推进。我希望双方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在创新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提高各自的行业竞争力,实现双赢。” 长沙都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冬生教授 随后,沃特世公司华南区总经理庄淑萁女士总结道:“很高兴看到联合实验室在成立之后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这么显著的成果。 项目运行的成功离不开双方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也证明沃特世稳定而可靠的样品前处理、液相分离质谱检测和实验室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领域拥有卓越的表现。我们期待接下来在实验室平台中引入更多沃特世的创新技术方案,例如超临界流体色谱(UPC2)技术和临床液质检测技术,与长沙都正公司携手打造生物分析及临床检测实验室的标杆。” 沃特世公司华南区总经理庄淑萁女士联合实验室依托长沙都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药物研究和医学检验方面的经验技术积累,以及沃特世公司在实验室分析仪器及信息化方面的成熟科技,创造了技术与市场间合作的成功典范。会后,双方代表就后续合作方案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沃特世先进的合规性整体解决方案,助力DMPK研究及临床检测技术的全面提升长沙都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创新、求实”的核心价值,着力将自身打造成一家集高端技术服务、专业培训和产品研发为一体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沃特世公司作为生物分析行业和实验室信息化行业的引领者之一,始终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高效、稳定和合规的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在临床样本分析及检测领域更是拥有先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应用案例。其“UPLC + Xevo TQD/TQ-S + UNIFI + NuGenesis”的整体解决方案将助力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临床检测技术的全面提升。 关于沃特世公司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专注于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开发和生产先进的分析和材料科学技术。50多年来,公司开发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
  •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迈入实际运行阶段
    9月23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在京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国创中心正式迈入实际运行阶段。科技部有关领导,北京、山西、湖南、江苏、深圳等地方政府负责同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了国创中心《理事会章程》《建设运行方案》《2022年工作重点及目标》《第三代半导体跃升工程行动计划(建议稿)》,审议通过了第一届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专家委员会主任、成员,国创中心主任人选,并听取了国创中心前期工作汇报。  国创中心由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旨在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统筹全国优势力量,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应用方向,推进各类相关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有效协同,输出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国创中心按照“一体统筹规划、多地分布布局、协同联动创新”和“存量带动增量”的建设思路,在科技部的统一指导下,由中国电科与相关省市协商设立,布局深圳、南京、苏州、湖南、山西、北京等六个区域中心,有效衔接政府支持和企业需求,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全国50余家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核心+基地+网络”的创新格局。目前,已聚集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多个院士团队,行业领军人才50余名,形成500多人规模的专职团队,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重点发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会议以“现场+视频”形式举行。北京、山西、江苏、湖南、深圳、南京、苏州等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国创中心相关建设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 顺利贯通!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隧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3月5日23点58分,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4号工作井至3号工作井之间的首条光束线隧道实现基本贯通,东线盾构(束线一号)顺利开始进洞工序,进洞过程顺利,盾构姿态良好。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是上海科技大学作为法人单位、国内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优先启动项目,以及上海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内容和重大项目。项目于2018年4月27 日开工建设,计划2025 年建成。本次贯通的光束线隧道连接SHINE项目束线站总体的前端实验大厅和加速器总体的三号工作井,是继主加速器隧道贯通后,建安总体的又一项重要建设进展,标志着项目进入了隧道工程建设的高峰期。按照建设规划,除了已贯通的2条隧道,另外8条隧道预计在2022年内实现贯通。较一般隧道掘进,SHINE工程的隧道对轴线精度和渗水均有极高的要求。“束线一号”盾构机自2021年12月6日始发,春节期间持续掘进。整个过程中隧道轴线精度控制、渗水控制均达到了工程的要求,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建设。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科学意义重大,世界主要先进国家都争相建设各自的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以掌握新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主动权。SHINE项目的建成将标志着我国拥有最新的高重频硬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可以为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多学科提供高分辨成像、超快过程探索、先进结构解析等尖端研究手段,可同时满足面向物质、单分子、超强超短单颗粒成像,以及极端光物理等实验需求。SHINE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唯一、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 X 射线光源大科学装置。
  • 细/超细微颗粒物检测相关仪器设备取得阶段成果
    2016年6月15日下午,北京市基金办和北科院共同组织召开了联合资助项目交流研讨会。会议由北科院科研开发处李功越副处长主持。本次项目交流研讨会聚焦大气细颗粒物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共有来自11家单位的近20位相关科研人员参会。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5位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研究进展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健康评价研究方面已构建空气微细颗粒物暴露生物评价模型,细微颗粒物监测方面已研制出具有湿度自调节功能的颗粒物测量仪和能区分纳米级细颗粒物数目的原型样机。  与会科研人员围绕空气微细颗粒物成分精确监测、微细颗粒物人群暴露评价及干预机制、微细颗粒物与人体健康模型建立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建议在后续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不同来源细/超细微颗粒物特征与生物毒理学效应 (2)细/超细微颗粒物在生物体内的表征方法学研究 (3)细/超细微颗粒物对生物体健康效应研究及动物模型的构建 (4)吸入细/超细微颗粒物引起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内在机制研究 (5)细/超细微颗粒物分级精确检测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发。【原标题:市基金办-北科院组织联合资助项目交流研讨会】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