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僵尸肉

仪器信息网僵尸肉专题为您整合僵尸肉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僵尸肉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僵尸肉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僵尸肉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僵尸肉话题讨论。

僵尸肉相关的论坛

  • 解读“僵尸肉”黑链条

    解读“僵尸肉”黑链条

    “僵尸肉”的常见走私路径有两种,一是从境外以低价采购冻品并用集装箱发至香港,之后再发往越南;在中越边境芒街等地拆解后,再雇人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冻品运到境内。二是在境外组织冻品货源并通过海上偷运的方式,在非设关地码头进行走私进境。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042115_553468_1751239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042112_553467_1751239_3.png  海关总署缉私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6月全国海关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的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目前已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0多个,查扣“僵尸肉”10万余吨,涉案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  从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看,部分冻品的“肉龄”竟已长达二三十年。广西某口岸甚至查获了肉龄40多年的冻肉。  这些“僵尸肉”走私案的频频曝光,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强烈关注与担忧,冻品走私为何如此猖獗,是什么让犯罪分子铤而走险?  “‘僵尸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早已变质,不法商贩使用化学药剂浸泡调味后改善卖相。”拱北海关缉私局政委张旭光表示,一旦食用携带禽流感、口蹄疫等病菌的冻品,轻则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最终流向二、三线城市的小餐馆、小作坊的“僵尸肉”,是如何逃过层层监管的?  常见的走私路径是,走私人员从境外以低价采购冻品并用集装箱发至香港,之后再发往越南。在中越边境芒街等地拆解后,再雇人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冻品运到境内。长沙海关破获的冻品案即采用这一方式走私入境,再运到长沙进行分销。利用非设关地码头进行冻品走私也较为常见。拱北海关冻品走私案即采取这一方式:犯罪嫌疑人在境外组织冻品货源并通过海上偷运的方式,在非设关地码头进行走私进境,之后再运往广州、东莞等地销售牟取非法收益。  “僵尸肉”走私环节多、非法利润高,加上一些走私团伙在收取中间费用时,采用现金或网络支付,交易记录隐秘。  目前,冻品走私已经从家族式的单打独斗,变成了区域甚至全国性链条,各地冻品走私贩私人员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形成从承揽业务到运输、清关、货物交付的“一条龙”服务。讨论:如何加大走私通道监管力度,规范化食品安全市场,杜绝僵尸肉的进入?请发表您的观点,畅所欲言吧……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11.gif

  • 碰上“僵尸肉”该怎么办

    2015年6月29日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责编:盛颖华 老胡:小彭,下回你吃猪蹄的时候,可得带着崇敬的心情——说不定你啃的猪蹄,比你岁数还大呢。 小彭:你就别刺激我了行吗?我已经决定了,近期吃素! 老胡:近期吃素?是3天还是一周啊?据我所知,咱们食堂马上要搞夏季美食节呢。 小彭:别说食堂美食节了,就是王府井小吃街搞美食节,我也不去了。自打看完那条“僵尸肉”的新闻,我现在一看见肉,心里就打鼓。 老胡:有什么可打鼓的?就算你真吃了一肚子“僵尸肉”…… 小彭:求你了,别说我行吗? 老胡:行,就算我吃了一肚子“僵尸肉”,我现在不也活蹦乱跳的吗? 小彭:就算你活蹦乱跳,那也是暂时的。你想啊,冻了好几十年的肉了,DNA保不齐都变异了,人吃了之后能没事吗?狂犬病还能潜伏20年呢。 老胡:听你这意思,过个十年八载,咱也得变僵尸呗? 小彭:不是有句话叫“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吗?吃了“僵尸肉”,就算不变僵尸,对身体肯定也没好处啊。 老胡:或许情况还没那么严重,我还是那个观点,即使是致癌物质,要对身体产生实质性损害,也得看摄入量和持续时间。 小彭:问题就是,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吃没吃过“僵尸肉”,不,看这架势,肯定是吃过。可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吃了多长时间了。 老胡:行啦,你现在再怎么往前追溯也来不及了。即便以前吃过了,以后注意点就行了呗。 小彭:我倒是想注意,可谁能告诉我一个辨别“僵尸肉”的方法?总不能点个肉菜,还先去测个骨龄吧? 老胡:测骨龄?亏你想得出来。要我说,尽量别点那种烹饪特别复杂,味道特别重的肉就行了。我现在出去吃饭,吃鱼只吃清蒸的,一尝就知道是不是现杀的。 小彭:清蒸鱼好吃,可这清蒸鸡翅、清蒸猪蹄,就算你点,厨师都不给做。再说了,现在添加剂神通广大,只要来一滴,清水都能变高汤。要做“僵尸肉”,人家肯定也有办法。不是说“泡椒凤爪”就是重灾区吗? 老胡:说的也是。看来靠消费者的人海战术对付“僵尸肉”不太靠谱,还得依靠监管部门重拳出击了。 小彭:这次查获了10多吨走私冻肉,力度够大了吧。可我看了个资料,说是世界各国对海关查获走私的成功概率也就是1/8。要这么算,光是这一段时间,就至少得有70多吨走私肉已经混进来了,说不定都已经被我们吃掉了。 老胡:你说这么多冻肉,得多少个仓库存放?每天电费得多少钱啊?冻了几十年,这电费估计比肉钱都要贵了吧。 小彭:哎呀,你帮他们算得哪门子账啊?这些不法分子哪舍得花那么多电费啊,据说都是冻一阵,然后常温放一段时间,等肉快不行了再冻。反复解冻,你想这肉得是什么样啊? 老胡:打住,别说了,我决定近期学你了,还是吃素靠谱点儿!

  • “僵尸肉”检测难 多为国外过期战备肉!

    “僵尸肉”的消息上周被公布出来,立马引起各方惊叹和热议。海关总署查处走私冻品货价超30亿元,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副产品10余万吨,甚至有超四十年的陈年“僵尸肉”。它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  根据已披露的陈年肉集散城市长沙为样本,涉事10万吨冻肉折合2亿斤,以餐馆最常见的青椒肉丝为例,每盘用冻肉250g,可做出2亿盘青椒肉丝。这意味着,722万人口的长沙以每天人均一盘的速度,需27天才能全部吃完。如果以散装鸡翅每个50g来算,可做出20亿个烤翅。700多万长沙市民每天吃一个鸡翅,需277天才能消耗完。  当然,消息也引起了质疑,有人指出四十多年的仓储、冷冻费用超过了冻肉本身价值,走私并不划算。  “僵尸肉”到底来自哪里?是否能检测出实际肉龄?带着这些疑问,新京报记者采访初步还原过期陈年冻肉的来源和流向,“僵尸肉”多为国外替换的战略储备物资,流向二三线城市的小餐馆。更令人担忧的是,“僵尸肉”还面临肉龄检测难,无法判断出实际存放年龄。

  • "僵尸肉"来袭,怎样能检测肉类的冷冻时间呢?

    “僵尸肉”指冰冻多年销往市场的冻肉,“僵尸肉”多为走私品,质量安全不能保证。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变成“卖相”极 佳的“美味佳肴”。 针对这个“僵尸肉”的问题,分析检测行业人员能做哪些贡献呢?是否有方法对我们生活中食用的肉类进行冷冻时间的检测呢?

  • 食品安全专家:三招消灭“僵尸肉”

    食品安全专家:三招消灭“僵尸肉”被称为“僵尸肉”的过期冻肉,近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决不能让中国人的肠胃继续变成外国人“僵尸肉”的处理工厂,成为社会普遍的呼声。“僵尸肉”根源何在又如何彻底消灭?专家们通过传统媒体、博客等网络媒体纷纷出谋划策,让我们看看他们怎么说。  “僵尸肉”大行其道的根源何在?  (一)环节失守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陈丽芬认为,“僵尸肉”漂洋过海,到了中国边境,又“几经周折”,上了餐桌,成了“美味佳肴”关键在于五个环节失守:一是边境口岸监管存在漏洞,二是批发市场监管流于形式,三是网店提供兜售渠道,四是物流环节无担当,五是消费者防范意识差。  (二)信息不对称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安全战略课题组负责人邢东田可那来,僵尸肉问题的根源,关键还是信息不对称——按照相关报道,长沙海关缉私局警员的现场感受是:“太臭了,整整一车厢,打开门差点吐了。”如果消费者知道是僵尸肉,比如作为消费者的这位长沙警员,他会吃吗!只要稍有正常思维的人都知道,白送他甚至倒贴钱,他也不会吃!  (三)利益驱使  北京大悦律师事务所律师曹凤林认为,“僵尸肉”窜上百姓餐桌的原因,主要还在于利益的驱使。储备冻肉达到了保质期以后,是要无条件处理掉,反正要处理掉,没有任何价值所存在。如果这时真正去进行买卖的话,是最低廉的时候,不管它原来成本有多少,它不会核算当初的储备成本。它要当垃圾处理还要花一大笔钱,这样其实在减少成本。  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前媒体人吴默生认为,“僵尸肉”大量涌入中国的原因,除利益驱动外,背后还涉及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改变、中国畜牧业的产业现状、中国的进口政策、缉私力度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漏洞等。以牛肉为例,因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国产的牛肉供应不能满足,合法进口的量有限。而走私的肉量又大价格又便宜,正好能够补上这个供需缺口。  中科院植物所蒋高明研究员认为,僵尸肉之所以横行,不仅因为僵尸肉超低价格,还因为问题食品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它们的危害不会一下子出现,只要就餐者不是病死在餐馆里,人一离开就与他们无关了。  (四)部门协同不够  江苏省南通市食药监局副局长缪宝迎认为,走私牛肉在流通环节之前,还存在负责进出口检验检疫的部门和海关。这些部门与其他食品监管部门并没有一个沟通协调机制。除了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其他部门对进口食品存在“避让”行为,如果不从体制、机制方面采取必要的调整,类似“巴西牛肉”事件将很难避免。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则认为,食品进入中国境内后,就不归进出口检疫部门监管,而且该部门只管合法的进口产品,走私应该由其他部门负责。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发现,在流通阶段,走私食品由哪个部门管,取决于将事情看做什么性质:“如果将事情看做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就是食安委和食药监负责,如果将它看成一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事,那就是工商管。”

  • “70后”冻肉现餐桌,“僵尸肉”检测究竟有多难??

    “僵尸肉”的消息上周被公布出来,立马引起各方惊叹和热议。海关总署查处走私冻品货价超30亿元,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副产品10余万吨,甚至有超四十年的陈年“僵尸肉”。它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根据已披露的陈年肉集散城市长沙为样本,涉事10万吨冻肉折合2亿斤,以餐馆最常见的青椒肉丝为例,每盘用冻肉250g,可做出2亿盘青椒肉丝。这意味着,722万人口的长沙以每天人均一盘的速度,需27天才能全部吃完。如果以散装鸡翅每个50g来算,可做出20亿个烤翅。700多万长沙市民每天吃一个鸡翅,需277天才能消耗完。

  • “僵尸肉”是假新闻,元芳你怎么看?

    剧情逆转的时候到了!“僵死肉”是假新闻。在6月底到7月初,“僵尸肉”的报道沸沸扬扬,但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核实,发现这是一起无中生有的报道。这或许将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不太光彩的一页。  文/洪广玉 (食品安全资深记者)

  • 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

    近日,就有一条消息让公众非常震惊,全国海关共查处走私冻品货价超30亿元,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副产品10余万吨,甚至有超过四十年的陈年“僵尸肉”,它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夜宵摊和二、三线城市的小餐馆内。这些“僵尸肉”到底从哪里来?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这些冻肉究竟是如何逃过层层监管,窜上百姓餐桌的呢?  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副产品10万多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

  • 走私“僵尸肉”现身餐桌,该如何小心才能不中招?

    “70后”猪蹄、“80后”鸡翅…… 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 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这些来历不明的肉品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大排档、餐馆,甚至是正规超市。随着生鲜电商的风生水起,一些网络平台也成为其潜在销售渠道。通过酱油腌制、辣椒调味后,这些肉品有的被制作成袋装熟食,有的演变成餐桌上的“佳肴”,消费者吃起来很难分辨。很多人喜欢吃的“泡椒凤爪”,是走私冻品的“重灾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某些“色香味俱全”的鸡爪甚至有几十岁“高龄”,可能是来自异国他乡,不法分子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浸泡,让鸡爪显得胖乎乎、白嫩嫩的,“卖相”特别好。面对如此猖獗的僵尸肉,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不中招呢?

  • “僵尸肉”里的化学,你敢轻易下口么?

    [color=#c63562][b]800吨"僵尸肉"走私入境,泡椒凤爪成重灾区[/b][/color]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color=#c63562][b]肉类常年冷冻或反复解冻,营养成分会流失或改变?[/b][/color]肉类的储藏通常采用冷冻的方法,这样能够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较好保持肉类的感官性状和营养质量。然而,冷冻本身会使得肉类营养价值降低,发生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嫩度下降、变色和汁液流失等。冻结程度、储藏时间和解冻方式都会影响肉类品质,如果冷冻时间过长,肉类营养价值会更低。当这些肉类在运输途中因各种原因而发生解冻,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相对损失不大,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则流失比较多,其中水溶性矿物质流失可多达30%,它的损失和汁液流出量成正比。如果这些肉类经历反复的冷冻-解冻,也就是“反复冻融”,营养的损失会更大。因为冷冻时产生的冰晶,使得肌肉细胞在反复冻融中破裂,肌肉的保水能力下降,水分带着营养物质一起渗出,肉类就会失去很多营养成分,如各种氨基酸、核苷酸、色素等,从而降低肉的营养价值。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报道,如猪肉、鸡肉、牛肉、羊肉、鲤鱼和鲢鱼等肉类,都会因为反复冻融而影响肉类品质,而且,反复冻融的次数越多,肉类的营养流失越多。[color=#c63562][b][/b][/color][color=#c63562][b]冷冻环境下,细菌还会继续生长吗?[/b][/color]有人会说,冷冻肉营养价值虽然下降了,可冷冻环境下,细菌应该不会继续生长了。事实并非如此,在冷冻条件下,有些细菌仍然可以顽强生存,冷冻只是暂时抑制了肉类中原有细菌(严格来说应是微生物,下同)的活动,让它们不再旺盛地繁殖,并不意味着细菌不继续生长了。一旦肉类解冻了,细菌又开始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了。更为关键的是,反复的冷冻-解冻也给细菌数量的增长制造了机会。因为冷冻时冰晶破坏了细胞膜,解冻后细胞的营养物质流出,细菌的繁殖将变得更加疯狂,再次经历冷冻和解冻的洗礼后,细菌更加努力做到子子代代无穷尽也。[color=#c63562][b]肉类变质后,会有哪些致病菌?[/b][/color]肉类中蛋白质含量丰富,非常容易受到致病菌的青睐。肉类中主要包含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如肉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等)和其它重要的肉类微生物(如霉菌、酵母等)。有些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发挥致病作用,潜在性引起一些疾病。[color=#c63562][b]用于制作泡椒凤爪的双氧水,对人体有什么害处?[/b][/color]双氧水,也就是过氧化氢,常常被用来制作泡椒凤爪。它分为食品级过氧化氢和工业级过氧化氢。工业级过氧化氢含有大量杂质和有害重金属,使用后的有害残留会对食品造成口味的改变,还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健康隐患。食品级过氧化氢则去除了有害杂质和重金属,属于一种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多种细菌繁殖体、真菌、结核杆菌、细菌芽胞和病毒。它杀菌后分解成氧气和水,虽然无毒,但浓度太大时对人的皮肤、眼睛和粘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幸运的是,过氧化氢并不致癌。198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癌症评估委员会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过氧化氢是致癌物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对致癌物质的分类,过氧化氢属于不可能致癌物质(被列为第3类物质)。FDA将过氧化氢认定为一般安全性物质(GRAS),可以作为直接或间接的食品添加剂,并要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以适当的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将残留的过氧化氢除去。例如有些国家,在乳品、饮料、汁等食品加工及无菌包装、啤酒、饮用水、水产品保鲜、果蔬等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都广泛使用食品级过氧化氢进行消毒杀菌。[color=#c63562][b][/b][/color][color=#c63562][b]福尔马林对人体有什么伤害?[/b][/color]福尔马林(一定比例的甲醛水溶液)也可能被一些商家加入到泡脚凤爪中。这是因为甲醛的价格比较低、防腐、抗菌、漂白效果好,还能使蛋白质变性膨胀。国家规定严禁在食品中添加甲醛。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具有一定伤害。例如,甲醛会损害神经系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长时间接触甲醛可导致神经衰弱和外周神经炎,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和手运动准确度降低;甲醛还会损害机体免疫系统自稳功能,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应症状;同时,甲醛对人体的胃肠道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的甲醛可损伤消化道黏膜;另外,甲醛对肝脏也有毒性作用等。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商家应有基本的道德良心,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国家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更应科学理性地选购食物。食品更加安全了,人们也将收获越多的健康!

  • 要像提防僵尸肉那样提防“漂白食品”

    10万余吨“僵尸肉”之所以能“畅销”全国,与它经过精心加工“包装”得以改头换面直接有关。其方法主要有俩:一是通过酱油腌制、辣椒调味等制作,“香味”十足,被制成袋装熟食或演变成餐桌上的“佳肴”,变成“重口味”产品,以掩盖它们的真面目。二是通过工业烧碱和过氧化氢等漂白剂的处理,使其变得“洁白无瑕”。如有几十岁“高龄”的鸡爪,经此一泡,立马变成胖乎乎、白嫩嫩的“泡椒凤爪”,卖相特别好。  除了“僵尸肉”,市场上用此类手法加工“包装”的还有其他一些食品,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漂白食品”! “漂白食品”有两类情况:第一类是食品原料在加工前已经变质不能食用。第二类是食品加工时滥用食品添加剂或非食用物质。前者的突出代表是“僵尸肉”,后者的品种有不少。  1、“抛光陈米”  有些米贩子用工业石蜡油给陈米抛光,让陈米的色泽变得跟新米一样鲜亮,再加点香精,冒充新米卖。有些做得巧妙的还把它掺在新米里混着卖,实在让人揪心。  石蜡油,也叫液体石蜡、白色油、矿物油,是从原油分馏所得到的无色无味的混合物。按纯度分为粗制石蜡油和精制石蜡油,按用途分为食品级石蜡油、化妆品级石蜡油、医用石蜡油、工业石蜡油等。  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液体石蜡(白油)属于精制石蜡油,而工业石蜡油属于粗制石蜡油,其杂质较高,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和其他毒性。因此,用工业石蜡油给陈米抛光自然被称为“毒大米”。  【专家支招】  一看:新米大小均匀、晶莹洁白,有光泽,还有一定的透明度,其胚芽多数保留。而陈米的胚芽易脱落并成一个缺口。抛光陈米经过油和蜡加工后,看上去光鲜,但透明度差,一旦泡到热水里,颜色就会出现变化。  二闻:新米有股稻谷香、米香,而陈米有的会有霉味,甚至有杀虫剂味、香精味。  三摸:用手插入新米手上会沾有白色淀粉,轻吹即掉,而陈米如有粉末常常吹不干净且搓之有油腻。其次,新米颗粒内的水分比陈米多,最新鲜的大米甚至可以捏紧成一团。而陈米较生硬,捏不起来,形如散沙。 四尝:取几粒大米放入口中细嚼,新米要比陈米的硬度更大。新鲜大米微甜,无异味,陈米则不然,有的甚至有霉臭味。  2、“漂白蘑菇”  一些人使用荧光增白剂对鲜蘑菇这些食用菌进行加工处理。增白剂有很多种,其中的荧光增白剂属于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造纸、纺织、塑料、洗涤剂等工业产品,它们根本不是食品漂白剂,拿它们来漂白蘑菇、漂白食品对人体有危害,而且是违法的。  比如“多环苯丙恶唑类”荧光增白剂,人体摄入后会在体内长期积累,损害肝脏,并致癌。商贩用它们主要是为了去除蘑菇上的斑点,让卖相更好。再者,蘑菇用漂白剂清洗后,重量也会增加20%~30%。  【专家支招】  一看:正常蘑菇表面呈奶黄色或白中微带黄,其损伤处颜色会加深或成褐色斑点,外表较脏,会带有泥色;而漂白蘑菇往往很光亮,特别白,并有水洗迹象,表面光滑,损伤部位颜色变化不明显,多呈淡黄色。  二闻:正常蘑菇没有异味,细闻后有淡淡的自然清香;漂白蘑菇有时会嗅到一种刺激性味道。 三摸:正常蘑菇的菇面有一种黏糊糊的感觉,这是蘑菇自身分泌出的植物液体造成的。而漂白蘑菇表面滑爽、有湿润感、手感好,因为植物分泌的体液已被清除。  3、“打磺食品”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工业硫磺,或超范围、超标准、不科学滥用食品级硫磺,这些食品即被称为“打磺食品”。  食品级硫磺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仅限其使用于水果干类、蜜饯凉果、干制蔬菜、经表面处理的鲜食用菌和藻类、粉丝、粉条、食糖等六类产品,其在食品中的最高使用限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为每千克0.4克。按规定使用硫磺是安全的,滥用硫磺,随意“打磺”就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工业硫磺含有大量的杂质,包括铅、砷、铊等有毒重金属,如果使用它们熏蒸食品,在熏蒸过程中这些杂质会变成可挥发性有毒物质并进入食品,人过量食用这些食品就会中毒,后果严重。  常见的“打磺食品”有: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  【专家支招】  一看:“打磺食品”与正常食品容易暗沉的色泽相比,往往泛白、异常光鲜,品相较为一致。  二闻:食品如果闻起来有稍刺激的酸味,或有刺鼻、刺眼的感觉,则要提防是“打磺食品”。  三察:“打磺”对食品有脱水、杀菌作用,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消费者据此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鉴别。四尝:食品如果用舌头尝有刺激、辣味或是改变了其原来的味道,就要警惕是“打磺食品”。   4、其他“漂白食品”  如:用工业火碱(又名烧碱、氢氧化钠)浸泡海参等水产品,可以使其重量大幅增加,而且肉体中水分不易排出,外观光泽、饱满,保质期也能大大延长。但人食用后会导致组织脱水,损害健康。  用过氧化钠来漂白、消毒莲子。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但可能产生残留物——碱。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过氧化钠不能使用在食品加工中。食品中的碱含量过多时,会对人体的肠道、胃黏膜造成损害,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  此外,烤鱼片、冷冻虾、烤虾、鱼干、鱿鱼丝、蟹肉、鱼糜等食品中也可能滥用亚硫酸钠。等等。

  • "人造肉"将被端上餐桌,你将是吃还是不吃

    [b]人类对于肉类的喜爱,是亘古不变的,现如今随着发展,肉类也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曾有科学家做过研究,若按照这样的需求计算,全球需要每年宰杀700亿只动物,而饲养这些动物需要占用全球大约70%的农业用地,耗费全球约60%的谷物资源。除了耗费地球资源之外,禽畜养殖还对环境造成极大压力,根据相关报告显示,若按照现阶段的趋势发展,到2030年,禽畜养殖产业排放的CO2气体将占据全球排放温室气体量的一半,这将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的负担。随着细胞培育技术的兴起,科学家们设想并发明了一种“人造肉”技术,据说可以大大增加肉类产量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压力。一家名为“BeyondMeat”的“人造肉”企业,目前已经获得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以及麦当劳前任CEO唐汤普森等多位名人的投资。据相关机构估值,“人造肉”市场在未来有望达到64亿美元的市场估值。人造肉技术采用的是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这项技术早已发明,但将其运用于禽畜细胞的体外培育,则是在2013年才成功实施。细胞体外培育技术,指的是从生物体内取出组织或是细胞,将其放置于模拟的体内生理环境中,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下,使其生存和生产。[/b][color=#444444][b]克波斯特教授利用这项技术,从动物体内提取肌肉组织,从中分离提取得到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并将其肌肉细胞放置于血清中进行培养。血清中富含肌肉细胞生长分裂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肌肉细胞利用这些营养成分,可在血清中迅速生长、分裂,并连结成细长的肉丝状物质。这时,再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脂肪细胞,可使得肌肉细胞与脂肪细胞交联形成类似肉类的组织,这即为通过细胞体外培育技术制备得到的“人造肉”。[/b][/color][color=#444444][b][color=#444444]“人造肉”在目前环境负荷过大、人口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势必会成为未来人类肉质来源的发展趋势,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究、优化,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才能成为人人都能负担的起的、且可放心消费的“平民食物”。[/color][/b][/color][color=#444444][b][color=#444444]对于“人造肉”将被端上餐桌,大家将是吃还是不吃呢?[/color][/b][/color]

  • 不知道有没有僵尸月饼~~~

    马上月饼节了,不知道市场上有没有僵尸月饼呢?就是月饼馅存了几年的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11.gif

  • 【转帖】日本扩大我猪肉食品瘦肉精检查范围

    近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决定加大对我猪肉食品瘦肉精的检查力度,将检查范围由猪肉及其简单加工品扩大到整个含猪肉食品。   该省在给有关进口商的通知中说,中国产食品中只要含有10%以上的猪肉且能够将这些猪肉分离出来,就需接受瘦肉精检查。   预计这项措施将使需检查含猪肉食品大量增加,特别是在我国加工出口到日本的饺子、包子、罐头等食品都将受到影响。   日方在今年6月要求对中国猪肉及其简单加工品实施瘦肉精命令检查。

  • “僵尸论文”中埋葬的美丽年华

    世界上有些人具备独特的洞察力,可以从腐朽中发现神奇,物理学家普莱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就是其中一位。20 世纪 60 年代初,普莱斯的墙角累积了一堆老旧论文集,他在随便翻阅中发现了一系列有关论文的数字规律,例如在所发表的论文中,约 35% 的论文从来未被引用,49% 的论文被引用一次,9% 被引用两次,3% 被引用三次,2% 被引用四次,而被引用次数大于等于五次的论文,共占 2%。他进而对这个现象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发表了里程碑性质的论文:科学的网络。他发现的规律后来被很多人用不同的论文集合验证,数字虽然略有不同,但规律不会变,因为这反映了自组织社会的通性,被现在的学者们称之为“无尺度网络”。无独有偶,美国结构语言学博士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在普莱斯之前也发现论文的引文关系可以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例如论文的被引数可以反映论文的质量。因此,他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收集和发布学术论文索引的统计数据,也即现在学术界流行的 SCI 和 SSCI 文献索引数据库,如今这两个统计系统已经成为国际上各类学术期刊、论文和学者排行榜的重要参照,论文被引数也被认可为较好地反映了论文的原创性和权威性。今年正好是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奠基人普莱斯逝世 30 周年,各地从事科学学研究的学者们以各自的方式纪念他。然而,如果普莱斯从坟墓中复苏来到中国,一定会惊诧万分,因为他的定律在中国学术界失灵了。很多研究表明,中国论文被引用少是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论文从来未被引用,寂寞地埋藏在堆积如山的废纸之中无人问津,即使是最热门的国内期刊论文,其被引量也比国际学术文章小了一个数量级。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当年被引次数达到 5 次就可能从 2012 年在 1994 种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的 52.77 万篇论文中脱颍而出进入全国百佳论文排名。一些学者针对不同期刊做过更深入的研究,除了论文被引用很少之外,国内期刊论文被引的分布曲线也与普莱斯基于欧美学术期刊所揭示的曲线有明显差别。也就是说,在某种力量的扭曲下,中国学术生态已经变形。尽管如此,核心期刊对于很多青年学者和学生们来说,它的高度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了解的一所高校,MBA 学生毕业的要求之一是发表至少一篇论文。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学生班级集体在某个不上档次的“学术期刊”上“团购”版面发表论文。我选了几篇来读,错别字都没改,一批永远不会有人阅读的“学术论文”就这样生产出来了。如果包括这些期刊,那么被引用为零的僵尸“学术论文”比例就更高了。近年来中国学者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的论文数量也突飞猛进。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截至 2012 年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发表论文数量的第二大国,但这些论文质量相比一些领先国家仍然有距离,中国学者平均每篇论文被引数世界排名列第 14 位。然而较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的文章来说,其质量明显要高, 因为国外优秀期刊有严格的同行评审制,最好的中国学者也更愿意把自己的优秀论文投递国外期刊,学校和科研单位也会对 SCI 和 SSCI 收录的期刊更为看重。很多人注意到了中国学术论文质量低的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有: 其一,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其二,中国文人相轻,不愿引用他人;其三,科研管理规则重数量而轻质量;其三,学术评价和职称考核硬性要求论文发表数量;其四,科研水平低,论文质量差,等等。我认为,中国高校和科研体系中超强大的行政力是造就今天学术生态的最大因素。并且,人们已经习惯了出现问题就寻求行政体系来“加强管理”,因此更进一步强化行政力量,而教授和学者丧失自我管理功能。因此,在行政力量的主导下,中国的学术界不是普莱斯所看见的欧美学术界的那种由下而上的“自组织”社会。目标高度同质化是中国高校的一个通病。全国高校无论自身条件如何,都不去思考自己的独特定位而竞相把成为“研究型大学”当成目标,于是论文指标层层细化和加码,教师和科研人员每年都有量化考核。在这种“无微不至”的管理下,学者们异化为学术生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只能跟随绩效要求选择一些能最快出文章的渠道,而不去选择那些耗时费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然而真正的原创需要学者跟随自己的兴趣和大量的投入,也需要几分好运气。在这种风气下,绝大多数本应该把教学当成主餐而科研论文只能是甜点的学校,也完全本末倒置地把发论文当成考核教师的第一指标。在前面提到的那个要求 MBA 学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的故事中,接下来我和几位担任 MBA 教师的同事讨论过此事,大家都认为这项规定完全没有必要。MBA 的培养目标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管理人才,他们无疑需要大量的分析和写作训练,但应该聚焦在企业案例研究、行业分析等方面,而不是去花钱发表无人问津的僵尸论文。就此,我也和相关行政人员探讨过是否应该取消 MBA 发表论文的要求,得到的答案是:体育学院的硕士生都要求发表论文,MBA 怎么可以例外。这是个完全出人意料的回答。我不了解体育学院的教育要领,也许体育硕士生的确有发表论文的好理由,但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不能这么一刀切;也许体育硕士也根本没必要发论文,怎么可以一错再错误人子弟呢?这种规则本应该由相应的教学团队制定,而不是行政人员。这个故事只是行政扭曲场下一个细枝末节的插曲。虽然大家都知道高校和科研机构行政化的弊病,人们试图推动高校“教授治校”、“去行政化”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作为中国下面十年改革的战略纲领,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包括了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的主张。然而,学校行政人员从呼风唤雨的“领导”转换为“服务人员”,这种落差让很多人难以承受。另外,由于中国几千年官本位的传统,一些著名教育家也担心高校“去行政化”后没有“行政级别”会削弱高校的社会地位。因此真正做起来阻力仍然不可小觑。从另一方面来看,高校“去行政化”的过程已经在人们的思索和辩论中悄然开始了。在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饶毅教授说:“去行政化不是学校职位与行政职位挂钩的问题,而核心是行政是否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服务的问题。北京大学等少数大学,今天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改进,学校的职能部门明确知道自己是为学术服务,北大的生科院也是一样。我初到的时候,生科院的行政人员相当部分是文革期间的中学毕业生,有少数人还对教授和学生持“管”的态度、甚至造成学生老师极大的反感。而这几年来,随着更替,新聘的行政人员大多数都是硕士、甚至博士毕业,不仅对于我们与国外的常规交流起了很好的提高,而且最重要的是都有服务意识,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服务。体制上确立行政的服务精神是学术机构去行政化的根本,行政人员的考核和收入,都以其服务为标准。”让我们再转身回看这片海量僵尸论文的坟场,这里不仅废弃了科研经费(大量纳税人的金钱),还埋葬了无数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们的宝贵年华。可悲的是,很多才华横溢的青年们仍然在前赴后继地奔向这片僵尸论文坟场。希望高教改革的步伐再快些,让年轻一代的青春和才华能够有更好的方式奉献社会,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一片独特的美丽。本文作者董洁林博士,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僵尸病毒”再显监管漏洞】仪器采购也会“中毒”吗?

    最近的手机“僵尸病毒”损失了广大用户的大量话费,但手机运营商却为此获利。作为弱势群体的我们,只能忍受了。对于仪器采购,是否也有类似情况呢?采购部门捞了好处,使用部门却是伤痕累累,还无处喊冤!这种“肥了采购、伤了使用”的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仪器采购中过类似的“僵尸病毒”吗?分享您的经历,述说您的冤情,就让我们一起来吧!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5.gif

  • 【讨论】首个肉丸行业标准定稿 含肉量低于45%不是肉丸

    肉丸没肉味、吃起来像面疙瘩,不少肉丸留给消费者这样的感觉。日前,记者在我省部分肉丸企业获悉,我国首个肉丸贸易行业标准已于5月定稿上报商务部,极可能于本月底下月初正式出台。根据该标准,今后含肉量低于45%的将不能再叫肉丸。 据了解,这份肉丸贸易行业标准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草拟的。山东惠发食品、得利斯集团、济宁成友食品、山东佳士博食品、青岛正大有限公司等我省肉丸企业作为企业代表,参与了该标准的起草、修订和审定。 得利斯集团技术总监郑乾坤透露,该行标的-个重要内容是依据含肉量将肉丸分为特级、优级、普通级三个等级,同时规定:特级含肉量不低于65%,优级含肉量不低于55%,普通级含肉量不低于45%.此外,三个等级肉丸的淀粉含量分别不高于6%、8%和 10%. "据称该标准将于本月底或下月初出台,这就是说,届时低于45%含肉量的就不能叫肉丸了。"山东惠发食品董事长惠增玉解释说,标准-旦获准,今后肉丸包装上都将对含肉量和淀粉量明确标注,市民可-目了然。 据惠增玉介绍,此前肉丸既没国标也没行标,大部分企业都是参照国家《速冻调制食品标准》中"主料含量不低于10%"的规定自定企业标准进行生产,造成质量参差不齐。 在他看来,由于大的品牌企业-直坚持高标准,新标实施对惠发食品、得利斯、诸诚外贸等主流大企业无疑是好事,但对众多中小企业将是个不小的门槛。 "由于新标准的最低起点比原来高了3.5倍,中小企业要想按新标准生产,就意味着不仅要大幅提高生产成本,还要投资改造设备,但是产品价格却-时很难上调,中小企业极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诸城市质监局局长王磊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他表示,这几年诸城肉丸产业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我省肉丸产业如何应对新行标值得研究。

  • 生鸡肉,洗还是不洗?这是一个问题

    生鸡肉,洗还是不洗?这是一个问题

    英国当局16日建议消费者不要清洗鸡肉,表示与一般常识相反,这种作法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让可能致命的细菌扩散开来。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6/201406181216_502399_1609327_3.jpg清洗生鸡肉将使得曲状杆菌扩散,曲状杆菌是英国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不过,在4540名受访成人中,只有28%听过。 据悉,清洗鸡肉的最常见理由是,认为这样可以洗掉脏污与细菌,还有因为这是家族传统。 英国食品标准局表示,事实上,这项作法将让危险细菌扩散到双手、衣服与流理台。 英国食品标准局把建议勿清洗鸡肉倡导运动列为2014年食品安全周(2014 Food Safety Week)重点,并写了一封公开信给美食节目制作人,请他们停止在电视上清洗鸡肉。难道说,以后吃生鸡肉的时候不用洗,也不能洗?而且即便不洗,不产生所谓的危险细菌的扩散,那这些危险细菌在哪儿呢?谁来保证不洗的鸡肉是安全卫生的呢?

  • 【转帖】澳科研报告建议多吃袋鼠肉改善地球环境

    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在一份报告中建议人们大量食用袋鼠肉,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改善地球环境。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9日援引这份报告说,牛、羊等反刍动物每天打嗝放屁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甲烷,但袋鼠不是反刍动物,因此不会排放过多温室气体。  报告呼吁减少牛、羊数量,少吃牛、羊肉,多食袋鼠肉。  负责这项研究的科研人员乔治威尔逊说,今后12年,将澳大利亚袋鼠数量增加至1.75亿只,同时减少牛和羊的畜养量,可以将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  但他同时承认,澳大利亚畜牧业不会对这项研究结果感兴趣,因为多数澳大利亚人不怎么喜欢吃袋鼠肉。  同时,研究结果遭到澳大利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席帕特奥布赖恩强烈批评。他说,经历多年干旱,澳大利亚袋鼠数量大为减少,鼓励人们吃袋鼠肉将使这种动物雪上加霜。

  • 大学讲师因无论文被转岗 发长文述科研乱象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3/10/21/463709850_small.jpg一条8000字的长微博在十一长假里成为网上热点,这篇《致工管院的朋友们及湖南大学教研同仁的一封信》其实是一个吐槽帖,是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原讲师杨飞因为无论文被转岗之后,写的自辩兼“抒胸中块垒”长文。杨飞从2002年开始在湖南大学担任讲师,讲授经济学、金融学等课程,今年7月接到学校通知:因其在过去两年间没有发表任何论文,不符合学校关于科研的相关规章,不予续聘,进行转岗调整,他可以选择到图书馆或者工会工作。觉得“不服气”的杨飞写下这封长信,详细解释了自己没有发表论文的原因,而文中触及的“以论文考评科研”、“科研项目课题经费乱象”、“花钱发表论文”等话题,因为击中现实中存在的弊端而激起热议。在长微博下跟帖的评论大多是表达共鸣,也有争议。杨飞没有想到,这条微博在10天时间里得到超3.5万次转发,9800多条评论,被点了7000多次“赞”。也因为这么一条微博,他的粉丝从原来的600多个陡然增加了二十几倍。众多评论给他加上了形形色色的标签,那么,他到底是“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挑战风车”,还是一个“高校混混”、“眼高手低的学术愤青”呢?【论文!】至于吗?不就一篇论文的事儿吗?长沙湘江边阳光100小区里的那套房子,杨飞称之为“工作室”,四壁基本被书和大幅照片占据了,连一台电视都没幸免——屏幕下半截被一排书遮住了,上半截又粘着两张照片。“你看我这屋就知道了,我就喜欢看书,去当图书管理员也挺好的。” 他这句话说得和他那个长微博的开头几乎一样。但是接着又说,第二天就是学校让他去图书馆报到的最后期限,他还没有最后考虑好要不要去报到,“或者明天下午我先过去看看,图书管理员都要做些什么”。“下岗,在我意料之中,”杨飞说得很直截了当,他在长微博中就早已坦承:“不瞒你说,我自2002年离开企业界来湖南大学教书,十多年来没有公开印刷发表过任何科研论文,也没有申报任何级别的科研项目。说我科研工作不合格,确实名至实归。”但他还是写了这么个长微博,他说是因为“不服气”,“各种原因让我不爽”。最表面上让他不爽的事是,7月份时接到不予续聘的转岗通知之前,工商管理学院已经排好下学期的课表,他被排了两门课程,“学校早点儿通知我就好了,我已经借了书开始备课了。”实际上,湖南大学的相关规章早已有之,在2011年8月再次强化:不符合一定教学、科研条件的教师只能转岗或低聘。关于科研的考核指标中,教授一级需“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年均科研经费不低于1万元或5万元、发表论文6篇(重点期刊是2篇)”,讲师则需要至少公开发表一篇论文。杨飞也承认,对于讲师的科研任务实际上要求很低,两年一篇论文,而且对期刊等级没设要求。但是,杨飞在他2011年签的两年期聘任合同期满之前,依然像过去数年一样,“我从来不发论文,我们学院里的人都知道。这种怪胎老师基本上没有。”他说以前学校对于科研也有要求,但是在实际中会有一些变通方法,“如果教学的课时超出特别多,就还行吧。没有科研成果,就在年终奖中扣钱,扣个几千元、一万元。其实我被扣过不少钱。”跟他相熟的同事和朋友得知他最终被转岗的消息后很吃惊:不就一篇论文吗?你竟然在最后期限之前不想点儿办法补救?其实3月份的时候,学校已经提醒过他,若在5月份之前还没有论文的话,他的科研考评肯定是不能过关的。那时候,“为了饭碗”,他还是拿出两篇文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综合分析》和《真实的谎言——论一切低碳经济学都是纸老虎》,经熟人介绍,先后联系了4家杂志。这两篇文章,前一篇早在2010年3月就已经贴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后一篇的概要也在今年4月贴在他的个人网站上。然后,杨飞就遭遇了他在长微博里痛陈的潜规则:发论文要花钱。他说,其实他也曾听说过现在论文东拼西凑的情形,杂志的增刊就是为了发表论文的,给钱就能发;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销售额达到10亿元(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的团队2010年1月发布的研究结果);在淘宝上都可以买到代写的论文。只是这一次他自己一试才知道,这都是真的,潜规则已经成了明规则。“我接触过的几家期刊,最后都会表示说:我们还是需要付一点版面费的。还有的说,你这种属于加急,要付费。”这激起了杨飞的犟脾气,他说这是触及了他在长微博所言的自己的“三个凡是”原则之一:凡是行贿受贿的事,再小也不能干。他认为花钱发论文就是不折不扣的行贿。在杨飞长微博之后的跟帖,表达同感的多是其他的高校教师、期刊编辑:——“高校科研大跃进。评奖、评职称都直接或间接与花钱发论文的数量挂钩,成为了很多高校师生的心痛之处。”——“现在的制度,让所有教师搞科研,就像让所有学生学奥数,都是不尊重事实规律的瞎胡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啊……”——“说出了老师们的心声,深表支持。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愿意这么做,只是被考核评价体制逼的。”——“作为一名编辑,上次听培训课,某老编辑讲了编辑界内部的一个笑谈‘我是编辑我可耻,我给国家浪费纸’。”当然也不乏质疑和“拍砖”的评论:——“自个儿科研水平低就别怪政府、别怪学校、别怪体制。科研体制有没有问题,当然有,还挺大。但,这不是你科研水平不行的挡箭牌。”——“这种学术愤青,自以为自己是做学术的,别人都是坑蒙拐骗,歪门邪道。”也有人说,国外和国内顶尖的专业期刊,都不用版面费、不用找人情,“别说发了,你投过吗?”“做不到又来道德绑架,算什么呢?”杨飞说:“我只能说,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中国普通高校的普通讲师如果个个都能在欧美顶尖杂志发表科研论文,那中国高校教师真是太厉害,厉害大发了。这个逻辑只有‘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可比。别说讲师,教授都难;别说湖大,北大都难。如果全国高校讲师每两年一篇论文,都发表在不要交钱的顶级杂志,你可以算算这笔账,这需要多少顶级杂志。”【硬伤?】他就此失去了批判的资格吗?湖南大学人力资源处称对杨飞的转岗处理是严格按学校规章制度进行的,并用科研业绩有“硬伤”来定义杨飞的没有学术论文。其实今年杨飞并不是唯一转岗的人,湖南大学今年照章解聘、转岗、低聘、辞聘者,加起来不止百人。低聘的人员中,有不少是教授和副教授。在杨飞发出那篇长微博的时候,已有人产生了对于杨飞“论文”质量的质疑,两天之后,杨飞应网友的要求,在微博里贴出了那两篇他称之为“还待完善的低碳经济研究论文”的网页链接,并且特别注明这不是论文版而是“科普版”。然而此番情势发生了大逆转,这一条微博获得的近200条评论基本是众口一词的拍砖:这样的文章怎么算是论文?没有论证,甚至连论文的基本格式都没有啊;看不出起码的专业水平,也就是杂文、博文而已;甚至有人直接不客气地说:“即便算作科普文章,一个三流的科普杂志敢不敢发这样的文章都是疑问”;“这样的文章也有杂志收了钱就肯登,说明问题真不小”……杨飞再怎么说“特别讨厌八股式的论文规范格式,我一直写科普文章而非论文,主要因为论文很少人愿看”;“格式不对,一个小时我就可以给改过来”,未免已经显得无力。杨飞挨这样的骂冤不冤呢?仅从他提供链接的两篇文章来看,的确,很难让人联想到“学术论文”。但其实他原本就不是当研究论文写的吧。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这两篇文章只是小小点缀,比肩而立,更活色生香的文章是70余篇的旅行摄影和专题摄影图集、摄影手记,8000多张图片,其他带着“抬杠”味道的杂文杂感,以及书稿《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和日记体小说《滇藏星空》。“低碳”、“气候变暖”两文,不过是他这个自认的环保主义者要跟主流观点“唱唱反调”写就的网文。看了长微博并引发出共鸣的人们,认为杨飞就像那个站起来说出皇帝新装真相的孩子,直白地道出了高教学术领域的一地鸡毛。在为他击节叫好的同时,难免一厢情愿地附会上自己的意愿,拔高出一个“有思想有骨气有原则有勇气的青年学者”形象。但随着事件的发展,他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反差:原来他不是“潇洒超脱”,而是“囊中羞涩”。问题在于,在科研上有瑕疵的个人,可否同时具有道德洁癖?就像杨飞,其行为也许并非以道德挡箭牌做自己学术无为的遁词,而是确有自己的原则?又或者,用凌厉泼辣的语句道出的重重现实弊端,会因为发声者本人缺乏过硬的“学术成果”就显得无力甚至滑稽可笑?他就此失去了批判的资格吗?而对他的评价这样忽热忽冷,是理性的逻辑判断,抑或不过是感情用事?另一个问题是,考核一个大学的普通讲师,“教学”与“科研”这两把尺子,究竟怎么设定才是合理的,适当的?人力资源部评价,杨飞的教学“平平”,“没有特别突出的”;杨飞的自我评价是:中等偏上,无论是按照教务处的要求老师之间互相听课打分,还是学生给老师打分,“最后那50名里肯定没有我”。他觉得不服气的一点便在于,“如果是学生把我赶下讲台,要求换老师,我没话说。但不发表论文就不准我上课,是啥道理?教师的本分是教书育人,强行规定老师搞科研,这种规则不合理,是本末倒置。”“学术和艺术都是偶然所得,学术任务化,就好比一听说牛顿是被苹果砸中的,领导

  • 抗生素鸡肉你还要吃多久?

    抗生素鸡肉你还要吃多久?

    抗生素鸡肉你还要吃多久? 麦当劳美国公司周三宣布将停止出售使用了人类抗生素的鸡肉,并提供未注射人工生长激素的奶牛所产牛奶,预计这一改革将在两年内完成。 据悉,这一政策将仅适用于麦当劳在美国的大约1.4万家餐厅,暂不影响海外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万家餐厅。 麦当劳是在史蒂夫•布鲁克(Steve Easterbrook)接任首席执行官三天之后宣布这一决定的。他誓言采取重大改革行动以逆转过去两年日益恶化的销售状况。史蒂芬•布鲁克在过去几周的分析师见面会中曾自诩为“内部活动家”,并称计划打造一间“现代化,积极进取的汉堡公司”。观察人士也指出,麦当劳会对菜单进行调整,以改善消费者对其食品的看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6/201506032220_548726_1751239_3.png 皮尤慈善信托的抗生素抗性研究高级主管盖尔•汉森(Gail Hansen)指出,考虑到麦当劳的鸡肉采购规模,这样的变化需要大的禽类加工企业彻底改变很多供应商饲养鸡类的方式。他强调,“这绝对是对公众健康而言的好消息。这会造成可能波及整个食品工业的链式反应。” 鸡肉供应商泰森食品也在周三表示支持麦当劳的行动,将与其合作提供符合新标准的鸡肉。公司发言人称,从2011年开始,泰森食品的鸡肉业务已经将人类药物中使用的抗生素在鸡肉饲养过程中的用量减少了84%。 越来越多宣布减少使用了人类抗生素的动物肉类加工企业和餐厅连锁中,麦当劳将是最新也是最大的一家。 2014年2月的时候,美国最大的餐厅用鸡肉分销商Chick-fil-A公司宣布会在五年内完全停止出售使用过抗生素饲养的鸡肉。Perdue农场公司等包装肉制品供应商已经在过去几年中大规模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以迎合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需求。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200万美国人出现具有抗生素抗性的病菌感染症状,至少有2.3万人因此死亡。公众健康行业领导人说,抗生素抗性的日益蔓延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危机,而主要的成因就是肉制品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的药物滥用。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2013年要求药品和肉类公司协助终止农场主向牲畜投喂抗生素以加速成长的做法,但是相关指引也允许他们继续使用药物来预防疾病以及治疗生病的动物。讨论:我国是麦当劳餐厅大户,不知道我们能否也拒绝吃抗生素鸡肉呢?欢迎大家讨论,赢取积分奖励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3.gif

  • 仪课通讲师招募令!月入5万机会来了,知识“变现”就现在!

    “仪课通”([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color=#1e6fff]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color][/url])是仪器信息网站内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在线学习平台,目前已合作机构80+,专家数量100+,开发课程1000+,学习人次:30万+。经过三年发展,已成为仪器人首选的学习平台,平台内仪器相关课程备受欢迎。 [img=,626,26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8/202408191442357894_7515_6185508_3.png!w690x293.jpg[/img] [color=#333333][b]一、关于合作讲师招募[/b][/color] 您是否准备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影响力? 加入《仪课通》,一起做有意义的事,还缺一个你! ??[color=#ff0000]加入《仪课通》,您将获得的不仅仅是……[/color] 收益无上限:课程收益无上限,能力多大收益多大 稳定合作:"成为我们签约讲师,享受长期稳定的合作与持续增长的收益。" IP塑造:"打造个人专属IP,提升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荣誉展示:"通过我们的平台,永久展示您的专业形象和成就。" 网络拓展:"参与行业论坛,与同行建立联系,拓展您的人脉网络。" [color=#ff0000]??招募对象:[/color] 1.科学仪器与检测行业拥有3-10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 2. 来自知名高校的副教授或更高级别的学术研究者 3. 仪器公司的资深销售总监、维修工程师或应用工程师 ??[color=#ff0000]课程方向:[/color] 仪器线(仪器不限):原理类、技术实操类、行业应用类、维护保养类、标准解读类等等 行业线:环境监测类、药物分析类、食品检测类、生命科学类、材料分析类、能源类、石油化工等等 岗位技能类:仪器采购类、市场营销类、质量控制类、检验检测技术类、实验室管理类等等 [color=#ff0000]讲师合作权益[/color] 推广帮扶:仪器信息网400W流量精准帮扶、提高课程收益 协助课程打磨,共同开发课程,让开发者证明资深专业水平与技能 个人ip打造:官方流量扶持,电子版认证证书,优先参与学术会议 高比例分成:将开发的知识与经验变现获得更高的讲课分成比例,分成比例会在协议中进行约定 [b]二、如何加入《仪课通》讲师天团?[/b] [color=#ff0000]合作流程:[/color] [color=#333333]1. [/color] 扫码申请:填写详尽的资料申请表。 [color=#333333][img=,177,17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8/202408191442103402_171_6185508_3.png!w400x400.jpg[/img] 2. [/color] 资料审核:专业团队快速审核,3天内回复。 [color=#333333]3. [/color] 深入沟通:确定课程选题,共同规划合作细节。 [color=#333333]4. [/color] 在线认证:成为正式入驻讲师。 [color=#333333]5. [/color] 签署协议:开启合作之旅。 [color=#333333]6. [/color] 课程开发:在团队支持下完成课程录制与优化。 [color=#333333]7. [/color] 发布收益:课程上线,享受知识传播的回报。 [color=#ff0000]推荐有奖[/color] 欢迎老师们推荐身边的同事或朋友加入仪课通讲师队伍,若推荐并完成授课,推荐者获得200-500元推荐金 "不要犹豫,现在就加入《仪课通》,让我们一起推动知识的传播,实现个人价值的飞跃!" 三、讲师合作联系: [color=#333333]项目经理:焦老师[/color] [color=#333333]手机:18311269810(同V)[/color] [color=#333333]座机:010-51654077-8389[/color]

  • 【讨论】合肥现“牛肉膏”可让猪肉变“牛肉”

    近日,合肥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流传着一种叫做“牛肉膏”的添加剂,可“神奇的”将鸡肉猪肉等加工成牛肉。先用麦芽酚去掉猪肉的腥味,再抹上一层薄薄的牛肉膏,把猪肉腌制出来,然后像平时煮肉食一样加热,猪肉就能变成“牛肉”。通常,一瓶40元(500g)的牛肉膏科腌制约50斤猪肉,而目前合肥市场上,新鲜猪肉11元/斤,牛肉20元/斤。目前,该市畜牧水产局工作人员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查处“假牛肉”。现在,还有什么能让我们百姓放心呢?

  • 白肉与红肉的营养价值

    白肉:解释一:白肉指泛指肥肉。因为肥肉也是白色的。解释二:白肉是一个营养学上的词,广义上是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白肉可以包括鸟类(鸡、鸭、鹅、火鸡等)、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 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虽然三文鱼、煮熟的虾蟹等都是红色,也不能算作红肉。鸡肉,脂肪最少。指去皮的鸡肉,因为鸡的脂肪几乎都在鸡皮。每100克去皮鸡肉中含有24克蛋白质,却只有0.7克脂肪。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鱼虾,微量元素最多。鱼虾中的微量元素极为丰富,含钙、铝、铁、锰、铜、钴、镍、锌、碘、氯、硫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红肉:红肉指熟肉。也指一些动物。像牛、羊之类的哺乳动物属于白肉类。白肉和红肉要都要吃,营养才能均衡。牛肉是最强壮的一种肉,当然如果是体质较弱的话,吃牛肉是最好的,因为牛肉当中含有的各种蛋白质,在短时间内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牛肉是一种不易消化的食物,老人和小孩不宜多吃。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羊肉还能益肾壮阳,补虚抗寒,强健身体。羊肉是一种热性的食物,所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食用羊肉。如果身体缺铁的话,猪肉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猪肉本身就含有脂肪,会让人变得肥胖。瘦肉中的蛋白质要比肥肉中的蛋质高,可以补充蛋白质。但也不能光吃瘦肉,要搭配着蔬菜来食用。中医上认为,多吃猪肉中的瘦肉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对热病伤津、燥咳、便秘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