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甲霜灵

仪器信息网甲霜灵专题为您整合甲霜灵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甲霜灵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甲霜灵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甲霜灵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甲霜灵话题讨论。

甲霜灵相关的资讯

  • AB SCIEX公司检测葡萄酒中多菌灵和甲霜灵的整体解决方案
    AB SCIEX 亚太应用支持中心 2012年8月媒体报道,某检测中心对国内三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进行检测后发现农药多菌灵、甲霜灵超标,这两种农药均对人体存在致癌风险。消息一经报道,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农药残留的关注,多菌灵、甲霜灵的检测成为检测机构关注热点。查阅已发表文章中关于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发现大量文献报道使用AB SCIEX公司仪器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1],参考文献报道方法建立关于多菌灵和甲霜灵的LC-MS/MS检测方法。 为了更有效检测和监控多菌灵和甲霜灵残留,需对上述两种杀菌剂同时进行检测。AB SCIEX公司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包含iDQuant&trade 农残筛查标样试剂包(见图1左图),试剂包含两百余种农药标准溶液,除此之外整体方案还提供成熟的适用于多种基体样品中农药残留iMethod&trade 测试方法包[2](见图1右图),供广大检测机构选择。以下列出在葡萄酒中上述两种农药的检测的详细实验方法。 iDQuant&trade 农残筛查标样试剂包 iMethod&trade 测试方法包 图1 AB SCIEX公司整体解决方案 1.样品前处理方法 称取10.0 g样品于50 mL烧杯中,加入20 mL水溶液,稀释混匀,待净化。 依次用3.0mL的正已烷+乙酸乙酯(1+1),3.0mL去离子水活化HLB 小柱,待净化的样品6.0mL加至SPE净化柱,萃取过程需要在负压条件下进行,最后用6.0mL的去离子水洗涤提取容器,一并过柱,抽真空2 min,将小柱抽干;同时准备活化氨基-硫酸镁小柱,在LC- NH2氨基小柱中装入1/3高度的无水硫酸镁,用5 mL正已烷+乙酸乙酯(1+1)活化氨基-硫酸镁小柱,最后保持填料上剩余0.5 mL正已烷+乙酸乙酯(1+1)活化溶液;由上而下将HLB 小柱(上)NH2小柱(下)进行串联,用15 mL正已烷+乙酸乙酯(1+1)分三次对串联小柱进行洗脱,并且洗脱开始时需要负压抽真空,以便洗脱进行,收集全部洗脱液于15 mL玻璃刻度试管,置于40 ℃下氮吹干,用甲醇:水为5:95溶解残渣,定容至1.0 mL,取上层清液供LC/MS/MS分析。 2.LC-MS/MS仪器条件 (1) 液相色谱参数: 色谱柱: Phenomenex Synergi Fusion-RP 2.0X50mm,4um 流动相:A:水(含5mM 甲酸铵) B:甲醇(含5mM 甲酸铵) 柱温:30℃,流速:250&mu l/min; 流动相:A:水(5mM乙酸铵),B:甲醇(5mM乙酸铵); 梯度洗脱,洗脱条件见表1: 表1液相色谱条件 Time(min) Flow Rate (&mu L/min)A(%) B(%) 0 250 95 5 5 250 50 50 12 250 10 90 14 250 10 90 16 250 95 5 17 250 95 5 (2) 质谱条件参数: 离子源:Turbo V&trade 离子源; 扫描模式:正离子 采集模式:多反应监测MRM 表2 多菌灵和甲霜灵的离子对及参数信息表 编号 英文名 中文名 Q1 Q3 RT (min) 1 Carbendazim 多菌灵 192.2 160.1* 132.2 7.8 2 Metalaxyl 甲霜灵 280.2 220.2* 192.2 10.2 注:带*为定量离子对; 以上质谱参数适用于AB SCIEX公司API TripleQuad 3200/4000/4500/5000/5500/6500以及QTRAP 3200/4000/4500/5500/6500型号仪器; 实验结果 多菌灵和甲霜灵总离子谱图如下: 图2 多菌灵和甲霜灵总离子谱图 结论 AB SCIEX提供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可同时测定葡萄酒中多菌灵和甲霜灵。 参考文献 [1] Kaushik Banerjee, Dasharath P. Oulkar, Soma Dasgupta. Validation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a multi-residue method for pesticides in grapes using ethyl acetate ext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ndas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7,1173: 98&ndash 109 [2] AB SCIEX官方网站有关食品及饮料残留检测方法的网页:http://www.absciex.com.cn/products/methods/imethod-tests-for-food-and-beverage
  • 美国的双酚A禁令终于姗姗来迟
    禁止使用BPA后,美国的超市货架上出现了“不含BPA”的标志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7月17日正式下达禁令,婴儿奶瓶及杯子中不允许再出现双酚A(BPA)。但新的禁令不适用于更广泛的使用在其他容器中的双酚A,食品药品管理局发言人史蒂芬声称,这一决定并不代表管理局对该化学品的立场转变。食品药品管理局曾在2008年公开宣布双酚A是安全的,但在2010年转而开始表示双酚A可能增加健康方面的风险。 食品药品管理局副局长迈克尔泰勒说,做出此决定仅仅是因为考虑到消费者的意见,而并不表示婴儿奶瓶及吸管杯中的双酚A的安全性有问题。双酚A将不会被再次使用了,但是,长期以来对双酚A保持关注以来,所以的证据都表明,应支持其继续安全的使用。 双酚A自1960年以来已用于硬塑料瓶,儿童的杯子,食品包装的内层和饮料罐,包括那些装着婴幼儿配方奶粉和苏打的。直到不久前,它还在婴儿奶瓶中使用,但现在各大厂商都不再将其用于奶瓶了。含有双酚A的塑料产品一般都会在底部标上7用于回收目的。 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渗入食物,对超过2000人的研究发现,在超过90%的人的尿液中发现了双酚A。母乳中,孕妇的血液和脐带血液中也发现了双酚A。 双酚A对健康的负面影响的报告披露后,双酚A变得臭名昭著,尤其是婴儿的父母反应强烈,导致加拿大,芝加哥,纽约州,萨福克郡,已禁止在儿童产品中使用双酚A。2010年,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表示,双酚A对胎儿,婴儿和幼儿的大脑,行为和前列腺的潜在影响值得关切。 美国化学委员会之前在一份声明中称,已要求食品药品管理局采取行动,确定婴儿奶瓶和杯子中是否应该含有双酚A。一些厂商早在几年前就宣布,他们已经停止在婴儿奶瓶和杯子中使用这种化学品。
  • 零碳工厂与零碳园区两大标准正式发布,施耐德电气助力双碳加速度
    近日,在刚刚结束的2023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简称“工博会”)上,由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参与编写的《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同期,在海南举办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CCIF)上,由施耐德电气参与编写的《零碳工厂创建与基于区块链的评价规范》,也在众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发布。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给全人类带来的严峻挑战,“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和“绿色低碳”成为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和主旋律。面对气候变化和“双碳”趋势,建设“零碳工厂”与“零碳园区”已成为企业寻求能源效率、生产效率提升,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以迈向零碳的关键路径。为此,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引导近零碳工业园区、近零碳工厂及近零碳城市的建设。各地纷纷响应、加速部署,相关企业和单位也在积极探索,各行业龙头企业在全国先后规划建设“零碳工厂”,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引导,全国上下零碳工厂与零碳园区的建设仍然“参差不齐”:现行的多数零碳工厂建设标准多为各地方、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缺乏普适性;同时,制定过程中由于缺乏技术化的衔接和对国际标准的考量,存在无法与国内乃至国际实现互通互认的短板。此外,碳数据监管缺失、技术标准缺乏普适性等诸多问题,也给零碳工厂的创建与评估带来了不少阻碍。而目前大多数园区对零碳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对如何建设零碳园区,以及怎样推动传统园区向零碳转型升级等还没有形成系统、清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加之我国园区数量多、种类广、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各异,为零碳智慧园区的规划设计和路径选择带来较大困难。   强普适性扫清阻碍,助推零碳工厂创建驶向快车道   本次发布的《零碳工厂创建与基于区块链的评价规范》,由施耐德电气与包括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80余家来自各行业全国性及国际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制定。其基于理论+实践的方式,从管理体系、监测核算与报告核查、减排行动、减排绩效、生产者责任延伸五大维度,编制可落地的创建体系。在编写过程中,与施耐德电气在节能降碳领域有过合作的标杆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包括万帮数字能源、隆基绿能、美的集团等。众多企业与行业专家,围绕提升通用性与规范性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严谨的探讨,在规范零碳工厂创建及数字化管理流程的同时,确保该标准更具行业普适性。   基于该标准的评估体系,工厂可被划分为基础级、标准级、优秀级、卓越级四等,为企业创建零碳工厂提供了清晰、明确、可量化的参考标准。评级流程中,该标准首次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关键原始数据及评级结果的上云上链,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解决了零碳工厂评价过程中碳数据溯源难、公信力低等问题,为认证结果国内外互通互认打下坚实基础。   该标准的建立和推广,能够引导社会各界认识到数字化手段在零碳工厂的创建、评估、运营各环节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效推动“零碳+数字”新发展模式的推广,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作中来。   立足实践量化评级,覆盖零碳园区建设全环节   《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为包括上海电气、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施耐德电气在内的二十余家行业单位和企业共同发布的团体标准,旨在共同研究零碳产业园标准的建设和应用。该标准细分出数字化平台、绿色建筑设计建造、分布式新能源供给、绿色智能制造产线、能效提升冷热设备优化等三十八项指标,系统性覆盖产业园区从总体规划、实施路径措施、能碳双控管理的各主要阶段。经过量化考评,将园区划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大等级,为园区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指标。   在施耐德电气看来,走向“碳中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理清思路,落实行动,并带来真正的成果,让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和生产运营的全价值链。基于此,施耐德电气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集成多年可持发展续经验和数字化技术积累,提出“零碳项目七步法”,为该标准的编写提供了可靠的借鉴与参考。   立足于各大行业在建设零碳园区的实践经验,《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标准具备高普适性、高操作性的优势,可以为不同类型产业园区提供指导,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规划,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从而为绿色制造、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综合运营提供更大的协同和优化空间,实现“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减排量”,最终达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   深耕行业共同探索,铺就工业零碳之路   一直以来,施耐德电气以成熟的减碳理念和先进的减碳技术,在减碳进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作为全国首家“碳中和”工厂,通过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完成了节能改造和能源系统的优化,北京工厂一年能节约10万度电,在过去三年内能源消耗降低了10%,单位产值能耗逐年降低。目前施耐德电气已在国内拥有多家零碳工厂,通过部署多样的数字化运营系统,使施耐德电气中国区供应链的整体能耗降低13%。   在零碳园区的建设实践中,施耐德电气与欧芮府以及德国能源署率先为全球做出表率。曾经是废弃煤气站,经过改造如今已成为欧芮府园区,成为成欧洲第一、世界领先的零碳园区。园区占地5.5公顷,有150家创新型企业、近3500人入驻,自2014年建成以来,稳达德国与欧盟的2050气候目标,并且验证了经济的可行性,为全世界零碳园区打造了标杆。   《零碳工厂创建与基于区块链的评价规范》与《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两项标准,将系统观念贯穿进企业及产业园区“双碳”工作的全过程。标准发布后,将会有更多企业和产业园区依照标准内容进行减碳行动,提升自主减排能力,对其高质量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熊宜表示:“作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建设的长期见证者和参与者,施耐德电气一直积极推动制造业的低碳和数字化转型,与行业共同成长。希望通过积极参与‘零碳工厂’和‘零碳园区’两大标准的制定,最大限度发挥施耐德电气在能源管理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专长和国际经验,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 英国食品标准局商讨起草双酚A禁令
    英国食品标准局(FSA)12月23日召开磋商会议,商议起草相关国家条例以执行欧盟关于婴儿(大于12个月)喂食用具中双酚A(BPA)的禁令。食品标准局渴望能听取到各利益相关方的就此国家条例(草案)的相关建议。   关于双酚A   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使塑料更加透明,坚固,耐冲击。它几乎被应用于各种产品当中,从汽车头灯到食品储存容器,也包括婴儿喂食用具。BPA也被用于罐头食品的内层涂料当中,用于防止因罐体腐蚀而对食物或饮料造成污染。研究表明只有非常微量的BPA会从包装中迁移到食物和饮料当中,根据每日允许摄入量,现已制定了食品接触性材料中BPA的法定限量。   相关欧盟指令   由于消费者对BPA的持续关注,欧盟委员会已于2010年11月实施了关于婴儿喂食器具中BPA的禁令。而相关行业也已采取自愿行为,限制在婴儿奶瓶生产中使用BPA。   来自欧盟食品安全局专家小组的最新科学评估报告表明:截至目前,都还没有新的证据表明有必要修改现行的对于BPA的每日允许摄入量。而英国食品标准局对于BPA的观点认为,目前食品接触性材料中BPA的暴露量对消费者的健康并不构成风险(包括婴儿)。但同时FSA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消费者对于婴儿饮食用具中BPA的关注程度实在是太高了。
  • “双碳”目标下 院士共探如何加速迈向“零碳中国”
    2022零碳中国杭州峰会11月19日-20日在浙江杭州举行。院士专家、企业等齐聚,共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创新发展路径,共探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助推加速迈向“零碳中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认为,直接利用太阳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为未来提供足够、清洁、可持续的能量。若要实现太阳能的规模化利用,亟须解决能源供需不匹配问题。储能成为破题之道。他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储能技术提出了诸多要求,如规模化、长时间、无地域限制、安全稳定、低成本等。然而现有储能技术各有优势与局限性,需研发变革性储能技术。赵天寿表示,电燃料储能正是一种新方法,与传统储能方式相比,有着不少优势。“电燃料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金红光看来,在“双碳”目标中,能源是重中之重,碳减排是根本。于中国而言,电力行业是碳减排的主战场,要科学有序创新驱动碳减排。他认为,原先能源利用的链式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如今的发展,需转向能效、清洁、低碳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观察来看,加速拥抱“双碳”目标,正成为中国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动作。自2021年11月19日开始,位于杭州的西子航空便实现了工厂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西子航空零碳工厂是为了融入空客全球零排放计划而建,这将会是未来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西子联合党委书记、董事长,西子洁能董事长王水福认为,零碳产业呼唤第四次能源革命,这是一场能源、科技、数字化的新二元经济的开始,是“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竞赛,势必会影响世界经济格局,也必将推动社会进步。(完)
  • 聚焦双碳 2022首届碳中和技术方案领军项目正式发布
    27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为加快碳中和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快绿色技术落地,推动碳中和可持续发展,该校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聚焦碳中和技术场景应用面向全国征集并评选出首届碳中和技术方案领军和卓越项目在沪正式发布,同时来自“双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分享“双碳”战略思考,共同探讨低碳经营目标实践。  本次活动最终得出10个领军项目,并进入UNIDO Global Call 2022中国技术储备 同期,评选出5个卓越项目。领军和卓越项目更好地助力中国“双碳”目标达成,为响应联合国净零排放倡议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力量。  据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解决方案征集(UNIDO Global Call)是UNIDO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疫后经济重建和绿色复苏以及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年度旗舰项目。该活动已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在意大利和德国举办,在创新技术的可持续应用方面全球影响力巨大。UNIDO Global Call 2020吸引了来自五大洲108个国家的1100多个项目积极参与,UNIDO Global Call 2021甄选了来自五大洲91个国家的294项极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可拓展技术项目,以技术为引擎,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与案例。  今年方案征集活动将中国作为举办地,由联合国工发组织上海投资促进中心(UNIDO ITPO Shanghai)牵头发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九大投资促进办公室以及48个代表处、联合国系统其他国际机构积极参与、支持,为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和碳中和发展方案提供了全球技术交流平台。  本次十大碳中和技术征集活动以“绿色低碳技术和碳中和”为主要征集方向,主要涵盖能源碳中和、工业碳中和以及碳中和综合治理三大技术领域,面向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消费与生活等所有排放部门,聚焦碳中和重点战略领域,寻找可落地、可推广的创新技术及解决方案。
  • 科技部为推“双创”再发动员令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2日上午,科技部联合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基金委等部门和地方科技厅(委、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和负责人,就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召开视频会议,为推动科技引导双创再次发出动员令。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详细说明了为发展众创空间,国家新近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配套细则》,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这四项政策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为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减压松绑,有助于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制度环境。”阴和俊认为。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会上,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青岛海尔、大连机床集团(东莞)智能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和中信重工等单位,介绍了自身发展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全国政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工作者要把握新常态,紧紧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努力做好科技创新的“小众”与“大众”有机结合,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机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科技界要行动起来,全力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要贯彻落实好政策文件精神,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地方科技部门要为创新创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自创区、高新区要为创新创业营造更为良好的环境,龙头骨干企业要在创新创业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科研院所、高校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 /p p br/ /p
  • 东菱振动自主研发双轴多功能转台批量出口俄罗斯
    p   从苏高新股份集团获悉,近日,该集团旗下的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研发的八套双轴多功能转台,一次性顺利通过俄罗斯客户验收,这也是我国首次批量出口该类系统。 /p p   在5天的验收过程中,验收组认为,东菱公司研制的转台完全满足其技术要求,工作性能稳定、性能指标优异 其中,动态指标大大超出国内业界相关动态指标的性能要求,在国际上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并对东菱公司的项目执行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p p   记者了解到,“转台”是一种高端精密设备,具有速率、定位和摇摆等功能,可进行实时信息数据记录与显示,主要为被测负载,提供精密的定位和速率基准,可用于惯性元件和惯导系统的动静态测试与标定,也可用于动态仿真试验。此外,也可根据客户需求配备温控箱进行高低温试验等。 /p p   在此之前,无论是东菱公司还是国内业界其他厂商,都没有对外出口相应设备的经验,而且客户要求的时间很紧迫,动态指标高、难度大。东菱公司项目组成员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好企业的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从前期调研、方案沟通、设备优化设计、供应商筛选、生产制造及系统联调,一气呵成,仅用了6个月就完成了八套转台的研制工作。 /p p   “此次八套双轴多功能转台顺利通过验收并获高度评价,提高了东菱公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充分彰显了东菱公司强大的技术及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股份集团的影响力。”苏高新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p
  • 双碳科普促进可持续发展,专家共话“双碳”目标
    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支持,中国物理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承办的“科学思想汇”系列活动第六期《双碳科普促进可持续发展:问题、路径与实践》专题研讨会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成功举办。会议结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等政策文件,以“双碳科普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从“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视角阐释可持续发展科普知识,共同探讨面向公众的双碳科普必要性及推进策略,通过持续开展科普活动,推动广大民众提升观念、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与会专家认为应当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双碳科普工作,促进环境保护新技术的公众理解,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会议认为,应系统梳理北京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双碳科普典型案例,在实践、宣传和政府多个层面提升工作,让双碳科普发挥更大作用。会议邀请了郑永和、钱庆利、何广利、陈征四位专家做主题报告,从双碳产业发展为科普工作带来新目标、新机遇、新思路以及双碳技术在当下如何深入结合科普赋能北京市科技创新、科普工作的两个角度展开。郑永和在《生态环境科普赋能城市高质量绿色发展内涵》报告中认为,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生态文明已经成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方略。绿色发展要从理念、经济、制度、技术、文化等多重维度进行建构,从而形成契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他提出应推进“三生一体科普赋能”行动方案,即绿色生态、绿色生命、绿色生产的科普行动。一方面从生产、生活、生态情境出发设计科普内容,研制中小学生双碳科普学习内容,同时以此反哺生态文明建设。钱庆利在《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认为双碳问题归根究底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从碳资源分类、碳中和意义以及绿色化学在碳中和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讲起,对碳资源利用主要涉及的三个方面:化石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二氧化碳的直接循环利用、生物质资源转化为能源产品和化学品做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发展绿色化学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创新是它的关键,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发展绿色化学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科普让更多的人了解化学、喜欢化学,为绿色低碳和双碳科普做更多贡献。何广利从企业角度出发,在《发展氢能产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报告中对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优势做了深入分析,重点探讨了氢能汽车产业、氢能车上应用、加氢站以及储运氢的发展现状。他指出在氢能科普领域,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认知和应用的差距,建议以氢能全工业流程为蓝本,深入开发氢能科普课程。陈征在《“碳中和”主题公园的设计与实践》中对中国第一个有完整的科普体系的碳中和主题公园做了介绍,积极通过“科学思想汇”平台,与北师大附中的未来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以主题馆为依托,展开学校教育的具体合作,让空间真正活起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文化科技处主管工程师祖宏迪出席会议,并就“科学思想汇”的设立背景和主旨目标做简要介绍,会后针对科普主体和双碳科普关键节点问题,对科普工作提出更明确需求,号召更多杰出企业做科普,积极参与科普公共服务采购,为北京市科普能力提升做贡献。与会专家积极建言,建议在北京城乡融合大主题下,积极探索与农业农村相结合的双碳科普工作 倡导以“科学思想汇”为平台,积极推介在主流媒体做典型案例推广,进一步扩大科普工作影响力 强调要关注学校教师、社会志愿者的双碳科普工作,让科普理念深入人心。专家高度认可本次研讨主题,认为对双碳科普相关概念的解析和梳理,有利于在绿色生态文明理念下,进一步发挥科普的作用。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主任赵洪涛,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中心主任赵军,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魏红祥,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技术中心副主任何广利,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庆利,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彬,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国际交流处、全球环境基金国际项目办公室主任王全辉,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园科普开放部副部长李青为,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陈征,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成蒙等专家和工作组参加会议,北京市科委文科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执笔: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石贤奎)
  • 法国取缔含双酚A的食品容器及家庭器具
    2012年10月9日,法国国会参议院(即上议院)通过禁令取缔含双酚A的食品包装。法国国民议会(即下议院)已于2011年10月12日通过有关法案。不过,参议院对法案做出了多项修改。   根据第10/2011号规例,在欧盟层次上,双酚A获准用于食品接触物料内。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曾对双酚A的毒性进行多项科学研究,认为每日摄取量不超过0.05毫克双酚A(以每千克体重计算)属安全水平,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风险。   虽然如此,法国于2010年已实施法例取缔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不过,当时欧洲委员会并未因为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的报告而反对法国的立法举动,反而通过第2011/8/EU号法例,禁止在欧盟生产或销售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   与此同时,自2010年起,比利时、丹麦及瑞典已取缔供3岁以下幼童使用的含双酚A产品。   2011年,法国国民议会以法国食物、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局(ANSES)的研究结果为理据,采取更强硬的姿态,投票通过禁止制造、进口或出口所有含有双酚A的食品包装、食品容器和家庭器具。禁令将由2014年1月1日起生效,而婴儿食品容器更会于2013年1月1日实施禁令。此外,法案亦规定,但凡含有双酚A并接触到食品的产品,必须标明含有双酚A,并说明孕妇与3岁以下儿童不应使用该等产品。   法国参议院确认国民议会通过的禁令,并做出多项修订,当中主要修改是把禁令实施日期延至2015年7月1日。不过,针对含双酚A婴儿食品容器的禁令实施日期则没有改变。   此外,参议院决定,根据法国食物、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局的意见,由2015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含有若干类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双酚A)的医疗器具。   在法国食物、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局指出即使低含量双酚A亦会影响人体健康之后,欧洲委员会要求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再次研究双酚A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将于2013年5月完成研究。   与此同时,欧委会认为,法国通过的法案将会阻碍货品在欧盟流通,西班牙、意大利及英国亦支持欧委会的观点。所以,法国的决定可能会在欧洲法院遭到反对。   法国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将交由国民议会二读,但日期尚未公布。   法国食物、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局已于2012年9月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建议,修订双酚A的分类,列为会损害生殖能力的化学物,藉此在欧盟层次收紧对双酚A的管理。根据关于物质和混合物分类、标签和包装的第1272/2008号规例,上述修订将导致欧盟禁止双酚A在市场上推广。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将在其网站上公开收集意见,为期45天。在法国公布建议后的18个月内,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将须提交最终建议。
  • 中检院马双成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单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4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研究员顺利入选,并被授予&ldquo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rdquo 荣誉称号。   百千万人才工程从1995年开始实施,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4100多人入选,其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各行业领域学术技术领军人才,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科技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王佑春同志曾于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精神,制定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新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由人社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组织实施,计划从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的选拔培养4000名左右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重点选拔培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能引领和支撑国家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并向引导基础理论原始创新、推动基础学科创新发展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倾斜。2014年全国共有390人入选该项工程,马双成研究员是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继王佑春之后又一获此殊荣的专家,也是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建后系统获此称号的第一人选。   马双成研究员从事中药检定20多年,针对保证中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关键技术需求,开展应用性与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尤其在中药安全标准制定、中药中有害残留检测和中药标准物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促进了我国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在应对国内外重大药品安全事件中发挥综合、组织、协调和管理作用,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家处置药品突发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3年,马双成研究员获第十四届吴阶平-保罗· 杨森医学药学奖。他带领的&ldquo 中药质量与安全标准研究创新团队&rdquo ,被评为国家科技部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该团队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的67个创新团队之一,是目前总局第一个国家科技部创新团队。   马双成研究员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十二五&ldquo 重大新药创制&rdquo 专项、国家十一五&ldquo 重大新药创制&rdquo 专项、国家十一五&ldquo 科技支撑计划&rdquo 专项等38项课题的研究工作。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杰出青年学者奖(中药) 2012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食品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奖突出成就奖。作为课题负责人,目前正在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ldquo 重大新药创制&rdquo 专项课题 &ldquo 中药质量安全检测和风险控制技术平台研究&rdquo 。   马双成研究员入选,既是对其个人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的充分肯定,也是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高层次专家队伍建设方面的又一次新突破。总局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将在&ldquo 十三五&rdquo 期间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力度,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 「津城“双碳”在行动」零排放低噪音海河游船再上新两条新能源游船成功接水
    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新的伟大实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海河今声工作室开设津城“双碳”在行动专栏,突出报道本市各行各业在推进“双碳”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使节约、绿色、低碳成为市民生活的自觉行动,营造良好氛围。 “海河游船”两条全新的锂电新能源游船日前在海河二道闸附近码头成功接水,将于近期正式投入运营。当日9:30,接水仪式正式开始。随着一声令下,两台大吊车将游船高高提起,然后缓缓地送入水中。据了解,这两艘游船均为钢铝结构,采用的是高安全级电池系统,双电机双桨推进,使游船达到了零排放、无污染、低噪音、低振动的最佳环保效果。客舱则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和全景天窗设计。此外,这两条新船在科技创新方面做足了文章,配备了综合显控、智能中控、视频监控等智能化系统,实现了设备集中控制、实时监测船舶信息等功能,能为广大游客提供平稳、安静、舒适和全方位的优质游览体验。 两艘新船的船体以海河蓝为主要设计色彩,并辅以白色和金黄色,这个名为“海河之光”的设计主题,象征着天津改革开放以来的收获与成就。船体造型也将天津独有的地域文化与设计理念融为一体。 “流畅和时尚的船体,将与海河及其两岸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交相呼应。而且夜间航行时,这两艘船的动态彩灯勾勒出的绚丽造型,也将成为海河上新的风景。” 海河游船市场部经理杨光介绍,“加上这两条新船,天津津旅海河游船股份有限公司拥有5条锂电新能源游船,目前船队总规模达到22条。下一步,海河游船将陆续完成燃油船舶向新能源船舶的迭代更新,全力推动我市海河旅游观光的高质量发展。
  • Medtec中国展强势集结领军企业,线上线下双保障直击医械供应链痛点
    Medtec中国展强势集结领军企业,线上线下双保障直击医械供应链痛点自2013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2年达12529亿元,2025年将达18414亿元(艾媒报告中心数据显示)。疫情下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激增,同时因疫情造成的全球供应链堵塞、区域封锁,导致核心零部件供应短缺、影响医疗器械的生产节奏和供货计划等问题也接踵而至。供应不足成为“新”常态,快速找到替代供应商、稳定供应链是当下众多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商的新课题。Medtec中国展致力于为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技术发展提供丰富资源和先进理念,2005年首次办展至今已经汇聚上千家来自全球近27个国家的优质品牌供应商,旨在搭建一个覆盖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全产业链的高端&便捷&本土化的一站式线下&线上采购平台,展品包括产品研发、生产、注册所需的设计及软件服务、原材料、精密部件、自动化制造设备、超精加工技术、合同制造、测试和认证、政策法规和市场咨询服务等。2022 Medtec中国展将于8月31-9月2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举办。展会规模再度扩容,展位面积增长26%, 参展数量增长33%,预计有超过800家业内领先企业参展,包括米克朗、儒拉马特、Nolato、罗斯蒂、OGP、拉贝姆、路博润、迈图、SP Medical、夸迈医疗、为实光电、HnG、特瑞堡、颇尔、懿康、科思创、原位芯片、Toredex、巨翊、药明康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展会前期Medtec整合资源和商业优势,创新线上数字营销服务,点面结合用数字力量推动商业活动,更好服务于医疗器械行业的上中下游各环节上的企业单位。点此立即报名参展加入企业同行。2020Medtec中国展现场盛况Medtec中国展强势增长,集结领军企业稳定采购供应链作为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展览品牌, Medtec中国展疫情下依然强势增长。展览面积较往年增长26%,达到H1&H2两个展馆共计32,000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600多家展商到2022年预计超过800家,高达33%的增长量。本届展会耳熟能详的领军企业将携带其专属或创新的高精尖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再度亮相,同时近百家企业也将首次加盟Medtec在现场展商其优质产品和服务。路博润、迈图、艾曼斯、塞拉尼斯、3M和埃万特等知名医用橡塑材料的头部企业们将继续参展。迈图的伤口护理用硅凝胶和自润滑液态硅胶等新产品会在现场展示。 医疗制造自动化设备专区依旧汇聚了迈得、米克朗、儒拉玛特、赛能、IMA S.P.A.、欧赛斯和艾利特等行业领先企业。全球领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生产商米克朗将携其研发新品——自动注射器手动组装设备及新型EcoLine标准平台,值得期待。Medtec中国展现场展品OEM/ODM合同制造服务参展企业,包括吉达优、罗斯蒂、卡科洛、法福来、美好创亿、科德宝、锐嘉、三品医疗、骅千和、真懿等,罗斯蒂将为买家带来医疗微流控板、医用级营养输液系统、医疗级液态硅胶按摩头等新产品;新展商科德宝医用塑胶五金制品(深圳)有限公司将在2022 Medtec中国展现场为客户提供医疗洁净室精密注塑,医用硅胶精密成型、热塑管材及导管系统等领先技术与经验。 夸迈医疗、为实光电、Theraview Scientific 、海康慧影和英诺激光等多家企业将展示他们在光学组件、内窥镜部件、激光器、成像解决方案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电子肾盂膀胱输尿管镜、MCD-500A医用内窥镜控制器、医用内镜超微型摄像模组、4K内窥镜摄像系统、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软硬镜一体全高清解决方案等产品首次亮相Medtec 中国展2022;专注于电机制造的新展商赛仑特也将展示医疗电动吻合器电机以及医疗电动骨钻,其较强的稳定一致性以及可耐高低温灭菌测试,可替代进口产品。点击了解详细展品品类并加入2022Medtec 中国展,助力高端医疗设备设计研发与制造。优质精密医用部件专区的展商包括SP Medical、斯迈利、Yangbum、松山三益、罗信、康德莱、诚发、明石、盛玛特和卡尔玛德等,将集中展示包括骨科植入物、牙科零部件等精密加工零件。作为全球领先的小精密工具有限公司首次参展,将携带齿科正畸用的陶瓷托槽、种植牙根的陶瓷基台、内窥镜的绝缘后座、流式细胞仪的陶瓷喷嘴等当下行业热门齿科与内窥镜相关产品亮相。Medtec中国展同期举办Quality Expo China,每年都有众多知名品牌及企业加盟。2022展商包括OGP、拉贝姆、锐淅、马波斯、基恩士、威讯、茂鑫实业、USON、诺达思、镭斯特、希立等。基恩士、锐淅将首次在Medtec中国展现场展示数码显微系统 VHX-7000系列、3D轮廓测量仪 VR-5000系列、新型径向支撑力测试仪、新型摩擦力测试仪等先进产品及技术;首次入驻的板石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也将带来白光干涉仪AM系列,其可以为半导体、光学镜片、材料、医疗等行业提供纳米级别粗糙度、台阶高度、微观形貌等要素测量。点此查看2022在线展商名录。Medtec整合资源精准线上数字营销服务,助力疫情下商业拓展医疗设计和制造在线采购平台(CMDM):CMDM属于Medtec中国展官方网站采购资源频道,自2019年12月上线至今,总计浏览量超过78,424,网站数据显示,每位浏览者均花费大量时间在该平台进行医疗资源搜索查询。该平台旨在全年365天为中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采购工程师提供精准高质量的供应商资源,被买家快速“众里寻他”锁定,CMDM绝对是一个不能错过的推广/展示渠道。点击查看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资源平台。China Medical Device Manufacturing Online在线采购平台微信推广:官方微信订阅号MEDTECCHINA平台,平均每周发布3-5篇精选行业资讯内容,精准服务行业内的37,618位专业人士。最高阅读量为5,421。微信的高日常使用率,是品牌捕捉行业内精准人士的关注并拓展知名度的有效手段之一。2022 年Medtec 中国展创新推出 “Medtec 小助手”企业微信号,提供一对一采购需求对接服务。人工匹配符合生产企业采购需求的供应商并一对一推荐,开通首月已收集百余采购需求,并实现资源配对。即刻报名加入Medtec中国展,享受全年精准商务配对服务。官方网站广告和电子邮件服务:Medtec官方网站年浏览量近60万,月最高浏览量超10万,精准锁定医疗器械生产商的管理人员、设计研发及制造人员、项目采购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Medtec 中国展的两项电子邮件发送服务,可以将企业及产品信息精准送达近10万医疗行业专业人士。展现形式可以是滚动图片、定制化软文或者图文介绍等,点击了解或咨询更多详细方案。Medtec中国展同时合作全球企业新闻稿发布行业领先企业美通社,将展会及展会相关参展企业、展品、活动、会议向6,371,076全球潜在受众传播,全球上百家媒体将收到展会新闻。同时官方合作媒体近50家,均将对展会新闻做转载和报道。Informa Markets是全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和行业深度以及广度的展览主办机构,Medtec中国展作为其旗下拳头品牌,是企业寻求商务拓展的优质合作伙伴。2022 Medtec中国展预计将接待来自全国40,000+专业买家,51%的观众将来自医械行业设计研发与制造岗位,19%的观众则是自管理人员,同时其中 81%有采购决策/建议权,90%为了寻找新供应商/进行采购活动,2022 Medtec中国展将于8月31-9月2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举办,截止目前2022 Medtec中国展展位9成已经全部预订,目前优质展位所剩无多,点此抢订优质展位。更多详情请访问Medtec中国展官方网站:www.medtecchina.com,或关注官方微信:Medtec 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搜索微信号:medtecchina),获取最新展会资讯和行业前沿好文。参展报名、参观咨询及媒体合作,请联络: 李娜 电话:+86 10 6562 3308 邮箱:carina.li@informa.com Medtec中国展组委会
  • 丹麦禁止幼儿食品包装添加双酚A
    2010年3月30日消息,为了防止化学物质对儿童脑部发育造成的伤害,丹麦颁布了对幼儿食品包装接触材料使用双酚A(BPA)的临时禁令。   食品安全专家指出,低浓度的该物质就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所以政府决定颁布该禁令,作为对0-3岁的儿童的一项预防措施。   从2010年7月1日起,凡是出售含有双酚A的婴儿奶瓶、杯子和婴儿包装食品,将被视为违法。食品和农业部门等将有3个月的时间做出相应调整。   此项国家禁令,将作为临时法令,针对3岁及以下的儿童,直到新的研究表明低剂量的双酚A对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没有影响。   禁令中,不仅包括奶瓶、杯子和0到3岁食用的食品包装,还涵盖了如母乳代用品、婴幼儿混合替代用品(No 1504 2007.12.13)和婴幼儿食品制造(No 355 1998.6.17)在丹麦的市场秩序。
  • 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团队研究发现:双酚S暴露或增加患癌风险
    香港浸会大学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的科学研究有新发现。实验室主任、化学系教授蔡宗苇教授带领团队公布最新科研成果:双酚S暴露,会使乳腺肿瘤增大,为罹患乳癌带来风险。通过蔡教授团队此前的研究发现,牙膏中存在的三氯生成分会损伤肠道,成为引发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元凶。蔡宗苇教授表示:“在工业生产中,双酚A被较少研究的化学物质双酚S所取代。由于我们的研究显示,双酚S或与乳腺肿瘤增生有潜在关联,故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了解这种化学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长远而言,业界或需寻找较为安全的双酚A和双酚S替代品。决策者也应就使用双酚S制定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划。”众所周知,双酚A是一种过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婴儿水壶、食物及饮料容器及餐具的塑化剂,以及打印收据的感热纸中做显色剂等,由于被证实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失调、代谢疾病及乳癌风险增加有关,近年来,工业界较多改用双酚S作为替代品。双酚S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业化学物质接替双酚A的双酚S是否对人体健康安全、无害?对于令广大女性谈及色变的乳癌,暴露的双酚S是否对其产生、恶化也会带来影响?科学界仍然知之甚少。2022年1月18日,蔡宗苇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基于双酚S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双酚S同样会有令乳腺肿瘤增生及增加患癌风险。不同剂量的双酚S(BPS)暴露,与乳腺肿瘤增生和恶化相关。蔡宗苇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上介绍双酚S的最新科研成果研究团队将人的乳腺癌细胞移植至三组小鼠身上进行试验,在对小鼠乳腺肿瘤造模后,第一组(BPS-10组别)小鼠每天被注入较低剂量的每公斤体重10微克双酚S,为期8周;第二组(BPS-100组别)小鼠每天被注入较高剂量的每公斤体重100微克双酚S;剩余属于对照组的小鼠则被注入橄榄油。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观察双酚S对乳腺肿瘤的影响经过八周的实验,BPS-10组别小鼠的肿瘤平均体积和重量,分别多对照组13倍和11倍,而BPS-100组别小鼠肿瘤的平均体积和重量则多对照组4倍和4.5倍。实验结果显示,双酚S会增加肿瘤体积及重量。研究团队随后分析了三组小鼠乳腺肿瘤的坏死区和癌细胞聚集区,他们观察到两组被注入双酚S的小鼠,其肿瘤体积增加的同时,与肿瘤增生和恶化有关的细胞排列和分布也出现了变化。BPS-10和BPS-100组别的坏死区的平均面积,分别占肿瘤的54.7%和11.5%。低剂量双酚S加快肿瘤生长,高剂量双酚S或最终令肿瘤恶化。实验证明双酚S暴露会引发乳腺肿瘤增生及恶化实验证明双酚S暴露会增加乳癌风险蔡教授介绍说,在团队的研究实验过程中识别出六个调节肿瘤生长的脂质生物标志物以及十二种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包括与乳腺肿瘤增生和恶化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在脂质分布研究中,团队推断出有双酚S暴露,调节肿瘤生长的脂质的代谢会受到干扰。脂质和蛋白质标志物的发现有望日后应用于乳腺的分析检测。此次双酚S研究团队除了香港浸会大学的科学家外,还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科学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22年1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 通讯》刊发了题为“Microbial enzymes induce colitis by reactivating triclosan in the mouse gastrointestinal tract”的文章,揭示了一种应用于牙膏、化妆品、瑜伽垫以及其他运动服装中具有抗菌功能的添加剂三氯生,会造成肠道损伤,从而引发肠道炎症疾病。该项研究同样由蔡教授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与美国马赛诸塞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学者们共同进行。研究人员将特定的肠道微生物酶,特别是肠道微生物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蛋白与三氯生连接,并表明这些酶驱动三氯生在肠道中制造严重破坏。在知道哪些细菌蛋白是罪魁祸首后,研究小组利用一种微生物靶向抑制剂来阻断肠道中的三氯生作用。在小鼠中阻断这一过程可防止结肠损伤和结肠炎的症状。该研究为越来越多的被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人群提供了治疗的新线索。基于三氯生和相关化合物可能造成肠道损伤,学者们建议应该重新考虑三氯生应用的安全性,并需要更好地理解环境化学物质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 我国科学家成功鉴定高选择性双泛素结合蛋白
    近日,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田长麟教授和清华大学刘磊教授合作,基于蛋白质化学全合成方法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双泛素蛋白,在特定位点引入光活化交联基团,并成功鉴定高选择性双泛素结合蛋白。相关研究成果以“Chemical synthesis of diubiquitin-based photoaffinity probes for selectively profiling ubiquitin-binding proteins”为题发表在《Angewante Chemie Int. Ed.(DOI: 10.1002/anie.201611659)》上,该文章于2017年2月1日在网上公开发布。  泛素化修饰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中非常复杂的一类体系,目前发现存在8种多泛素连接方式,分别在泛素蛋白的Met1、Lys6、Lys11、Lys27、Lys29、Lys33、Lys48、ys63等不同位点上接入下一个泛素蛋白。这些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多泛素修饰在细胞自噬、蛋白酶体降解、细胞信号传导及DNA损伤修复等生命活动中执行非常多样的功能。但是,目前针对多泛素蛋白的生物法制备较为困难,导致选择性识别并结合多泛素修饰的蛋白质的了解非常贫乏。近年来,中国科大田长麟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刘磊实验室通过紧密合作,在蛋白质化学全合成尤其是含有特种标记、翻译后修饰的膜蛋白、蛋白质复合物的化学全合成及组装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Angew Chemie2013,52:9558,JACS2014, 126:3695,Angew Chemie2015, 54:14276, JACS2016, 128:3553等),并于近期发展了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化学合成技术并应用于含泛素化修饰核小体的冷冻电镜(cryo-EM)结构解析(ChemBioChem2017, 18:176)。这些为基于蛋白质化学全合成制备含有光交联基团的不同类型双泛素蛋白制备和高选择性结合蛋白的质谱鉴定提供了重要基础。   含有光交联基团的双泛素蛋白化学全合成及不同类型双泛素特异性结合蛋白的质谱鉴定  近期,中国科大田长麟实验室、严以京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刘磊实验室密切合作,应用基于蛋白质化学全合成方法制备了Lys48连接、Lys63连接的双泛素蛋白,并在蛋白质化学合成过程中在Ala46位点上引入不同的光交联基团。通过和标准泛素蛋白结合实验,确认了双泛素蛋白合成的有效性,并优化了光交联基团的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从哺乳动物细胞HEK293裂解液中通过光激活双泛素蛋白,并应用质谱方法鉴定出多个能和Lys48-连接双泛素、Lys63-连接双泛素结合的蛋白质,为后续进一步分析这些双泛素结合蛋白在细胞自噬、DNA损伤修复等生理活动中的功能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前期基础。相关工作将为分析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中配体-受体发现等重要科学问题提供可靠的方法学手段。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化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梁军为该研究工作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 “双碳”之路——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双子星”解题支招
    7月30日,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双子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院士齐聚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期线上“能源化学云论坛”,为走好“双碳”之路解题支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我国“双碳”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对于这一目标,包信和解释道,碳中和是指通过平衡二氧化碳人为排放量与人为去除量,实现净二氧化碳零排放。他说:“事实上,碳中和只是初级要求。因为除了二氧化碳会对气候造成影响外,甲烷、氮氧化合物也会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通过实现碳中和,国际社会最终是希望实现温室气体中和以及气候中和,从而让所有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变为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分析“双碳”实现路径。(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供图) 当前,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加大,怎样如期实现我国“双碳”目标? 包信和认为,欧盟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71年时间,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43年时间,而中国只有30年时间,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难度和挑战非常大。 历史经验表明,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一国经济达到一定条件和水平。例如,发达经济体是在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时实现碳达峰。而目前我国人均GDP仅超过1万美元,能源消费仍处上升通道。包信和认为,我国没有时间重复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先快速增长-长时间饱和-再逐渐下降”的历程,因此,科技创新必须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逐年提高。即便如此,赵东元认为,可再生能源目前还处于“婴儿期”,难以实现“稳定供应-环境友好-价格低廉”三者完美兼具,可再生能源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挑起未来能源的重担。 “我们可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对一次能源的依赖中,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建设一个以化石能源为引领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因此对于一次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将是必然,化学化工、材料发展会是重要支撑。”赵东元说。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院士分析“双碳”实现路径。(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供图) 为确保能源可靠供应,目前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如何统筹好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的互补和优化组合? 包信和分析,化石能源仍是基础,无法完全取代。结合中国的资源禀赋,化石能源还将长期占据很大比重,用好我国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需要进一步提高煤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未来煤转化趋势是与可再生能源和氢等融合,最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包信和分析,太阳能是重点,高效、低成本硅基叠层电池技术将是趋势,“太阳能发电必须与储能系统配套,在一般储电和大规模电网中,电化学储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能源化学云论坛”是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推出的高端线上学术交流平台,特邀能源化学及交叉学科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分享前沿科技进展和思考,助力能源技术进步、低碳转型升级。
  • 百灵威与ACROS ORGANICS
    ACROS ORGANICS是全世界享有盛誉的精细化学品供应商,是有机化学和精细化学产品行业的l导者。ACROS ORGANICS凭借不断发展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有机、医药、分析和生化l域的各类研发和生产的产品需求。 ACROS ORGANICS源自Eastman Kodak Laboratory Chemicals 和 Janssen Chimica两家知名化学工厂,自创立之初便继承了Eastman Kodak Laboratory Chemicals和Janssen Chimica在基础化学试剂l域和医药中间体l域的生产经验和研发成果。现在ACROS ORGANICS作为ThermFisher Scientific集团中的y员,有了更高的起点。ThermFisher Scientific集团将助力ACROS ORGANICS不断扩大差异化产品和长期战略资源的供应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产品pz和服务质量,满足有机、医药、分析和生化l域客户不断发展的研发和生产需求。 ACROS ORGANICS可提供c过18,000种化学产品,30,000多个不同纯度产品和包装。从毫克到公斤j别的常规基础试剂、百公斤乃至吨j的工业原料,ACROS ORGANICS均可提供。 百灵威作为ACROS ORGANICS在中g大陆及香港的指定服务商及战略合作伙伴,长期为中g用户提供高pz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支持有机合成、医药等多个l域的研究与开发:在百灵威中g的标准化学品仓库中储备c过3,000种实验室常规试剂,满足24小时快速发运要求;每周四次以上中g-欧洲直飞航班,数以万计的产品可在5天内送达实验室;专业化的订货系统与独特的产品预留体系,将远在欧洲的产品提前锁定,保证稳定的货期;定期出版的专业资料,为用户提供世界前延的化学信息。百灵威将始终秉承&ldquo 资源共享,共同发展&rdquo 之理念,y如既往地为中g化学行业广大科研和生产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 擅长l域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 特色产品 c干溶剂 c干四氢呋喃,含水量小于50ppm c干二甲亚砜,含水量小于50ppm c干乙腈,含水量小于10ppm 有机锂 正丁基锂、甲基锂、仲丁基锂、叔丁基锂、苯基锂、三仲丁基硼氢化锂 气相衍生化试剂 三氟乙酸(TFA) N,O-双(三甲基硅基)乙酰胺(BSA) N,O-双(三甲基硅)三氟乙酰胺(BSTFA) 三甲基氢氧化硫 生物缓冲液 吗啉乙烷磺酸(MES) 双(2-羟乙基)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 3-(N-吗啉)丙烷磺酸(MOPS) 核心实力 精细化学品的专业顾问 合同委托保密生产模式 多j产品定制合成规划: 500毫升到100升的玻璃柔性合成反应釜 散装灌装和包装设备达到药品标准的质量控制和分装体系 个性化产品包装 提供包含即时递送(just-in-time delivery)的发布合同(call-off contracts) 中试和放大能力 从500毫升到6000升的不锈钢制柔性合成反应釜满足不同j别产品需求 提供数千种药物中间体和有机中间体,c过2000种产品可进行工艺缩放 质量控制 通过ISO 9001质量体系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网址:www.acros.com
  • 拒绝霜冻, 奥豪斯离心机实现动态控温预制冷!
    “生物样品控温离心实验常见的离心温度为4℃或7℃,如何能提供一个稳定的控温环境是这类离心实验的关键因素之一。奥豪斯FC5000系列冷冻离心机为您提供了预制冷(Pre-cooling)功能, 在运转中实现动态控温,给样品提供更稳定的离心环境温度。何为动态控温?我们设置您需要的温度如7℃,并在无样品状态下低速运行设备,边运转离心边降温。动态控温的好处是什么?冷冻离心机和冰箱制冷原理类似,同样的也会出现结霜的现象,长时间的待机制冷或者控温制冷不离心,在室内湿度较大时,腔内会大量结霜,甚至转子体和电机轴结冰。使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奥豪斯离心机低速运行动态制冷功能,助您告别结霜造成转子结冰出现碎渣的问题。钻木取火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电机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离心腔体内温度升高,我们使用动态控温预制冷(Pre-cooling)功能时,当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时,已经抵消了部分由于电机散热造成的温升可以更大化地提升离心实验时离心腔体温度控制的稳定性。FC5000预制冷(Pre-cooling)功能,双键落下,温度尽在掌握!奥豪斯集团成立于1907年,拥有遍布各地的营销、研发和生产基地。通过不断为各地用户提供优质的称量产品与完善的应用方案,奥豪斯产品已遍及环保、疾控、食药、教学科研、食品、新能源和制药工业等各种应用领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青睐。我们致力于提供符合各国安全、环境及质量体系的产品,涵盖电子天平、台秤、平台秤、案秤、摇床、台式离心机、加热磁力搅拌器、涡旋振荡器、干式金属浴、实验室升降台和电化学产品等。
  • 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 做强“双一流”地方版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已有一年。“双一流”建设方案,使得名单内的高校获得发展助力,而更多名单外的高校又将何去何从,能在“双一流”建设中获得发展吗?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教委获悉,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上海正启动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做强“双一流”地方版,激发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从而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双一流”建设没有“主演”与“看客”之分,每所高校都是参与者、践行者,都能实现“各美其美”的理想——在“双一流”建设中,沪上各大高校都展现出生机勃勃、活力奔腾的全新气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部属高校与市属高校联动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今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上海高校办学实力和学科水平进步明显,两所左右大学和20个左右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率先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意见》明确,上海将加大“双一流”建设经费保障力度,持续支持部市共建驻沪高校、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业内人士看来,值得关注的是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上海地方高校在发展水平上与在沪部属高校差距较大,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辐射作用,带动地方高校发展,上海推出“双一流”建设地方版可谓是一大创举,释放出“支持不同高校在各自领域和类型中争创一流”的积极信号。市教委主任陆靖介绍,上海已启动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以“一校一策”方式给予重点支持,通过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引领学校走向高水平。目前,已有八所地方高校纳入试点范围。同时,还将启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重点支持若干所应用型地方高校加快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也就是说,上海通过设立两个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序列,分类支持研究型和应用型地方高校争创一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坚持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引导高校各安其位、各展所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上海理工大学是最新一批跻身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试点的院校之一。以光学工程学科为例,上海理工大学重点聚焦太赫兹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早在2015年就入选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第三方机构测评显示,在太赫兹技术研发领域,上海理工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促进学科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龙头”,上海从2014年开始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目前,本市共有30所高校的121个学科点被纳入建设范围。经过三年一轮持续投入,上海高校学科建设成效逐渐显现。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的上海高校均属于“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高校,在建的52个高峰学科中,有38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类学科,占比73.1%;23个I类高峰学科全部为A类学科。同时,26个“A+”学科中,有20个为在建高峰高原学科,占80%以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近年上海高等教育的布局调整看,对高校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是一以贯之的思路。目前,上海把高校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应用技能型,坚持对不同类别高校实施不同标准,由此形成“分类规划、分类投入、分类评价”的高等教育治理新格局。据悉,今年已出台高校分类管理指导意见,目前已完成首次分类评价。知情人士介绍,做实分类评价“指挥棒”,将有力引导高校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办出特色、创出一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服务国家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上海高校积极参与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牵头承建了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网、转化医学、活细胞功能成像、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说,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双一流”建设的鲜明底色,落实立德树人是所有高校的立身之本。坚持把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从2014年起,上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启动实施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激励计划,要求高校所有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而每位教师都必须安排为学生坐班答疑时间,刚留校的青年教师要先担任2-3年助教后才能独立开课。跟踪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激励计划对个人学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p
  • 《2022“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零碳技术解决方案》发布(可下载)
    近日,“2022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暨第五届中国能源投资国际论坛”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顺利召开。会上重磅呈现了一系列零碳发布活动。《2022“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零碳技术解决方案》发布(点击下载)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实施“零碳中国”行动,技术的创新和实践应用是重中之重。为切实践行“双碳”战略,总结推广优秀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探索不同应用场景的最佳解决方案,积累实现零碳之路上的成功经验,能投委自2020年发起了“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征集活动,通过两年的征集,共收到来自地方政府、央国企、民企、外企及高等院校的案例和技术解决方案134个,其中,零碳能源领域技术解决方案及案例83个,零碳建筑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及案例29个,零碳交通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案例8个及其它14个。能投委专家组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结合减排能力、可推广性、创新水平、经济性 和社会效益等主要指标,共选出54个具有示范意义或推广价值的优秀案例及零碳解决方案,编制了《2022“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零碳技术解决方案》。《方案》提出实现“零碳中国”的重要“支点”是能源、工业、建筑与交通。“中国投资协会零碳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为积极践行“零碳中国”理念,加快推动中国碳中和产业绿色投资的创新发展,经中国投资协会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投资协会零碳中国研究中心,将积极开展碳中和理论、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以及成果应用推广,通过构建碳中和产业资源服务公共平台,推动碳中和产业各方在具体应用场景下深度融合发展。2022年度第一批“零碳中国”评价标准启动自《零碳中国倡议》提出以来,能投委就积极着手开展“零碳中国”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零碳中国”标准体系是低碳、零碳、负碳相关技术标准的有机整体,是指导、协调“零碳中国”行动的重要依据和蓝图,对系统推进“零碳中国”示范项目开展并实现“零碳”排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第四届上海进博会期间已经发布了《“零碳中国”评价标准通则》,本次峰会上,2022年度第一批“零碳中国”评价标准正式启动,包括“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乡村”、“零碳数据中心”以及“能源企业ESG”等评价标准。
  • 中国“双碳”研究专家为青海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图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主持论坛。 李隽 摄 “青海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实践进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文明研究所也非常关注青海省、三江源和西宁市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在青海开展了多个课题研究。”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庄贵阳在致辞时说。图为论坛现场。 李隽 摄 当日,“青海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先试推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学术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20多家研究机构、高校等近百名专家学者共话“双碳”,为青海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说:“青海空间巨大,多能互补,零碳电力就地消纳潜力巨大,零碳能源已走在全国前列,所以可以发挥优势不仅发展省内,还要为全国高耗能零碳产业做贡献,比如零碳交通、零碳建筑方面,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时间表、逐步实现零碳电力终端全替代。”图为专家潘家华在论坛发言。 李隽 摄 “当前,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正在持续深入推进中,世界首条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青豫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已建成投运,海南州、海西州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已初步建成,冷湖茫崖风电走廊在加紧建设,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水电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同德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青海省电力装机432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2673万千瓦,占比由2016年的32%提高至61.8%,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过半的行政区。图为论坛现场。 李隽 摄 “青海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高载能产业,推动产业循环耦合,将绿电驱动盐湖化工和煤炭、天然气清洁高效利用作为循环经济发展方向,以盐湖化工为核心,清洁能源与新型材料多行业共生发展。”庄贵阳说。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索端智表示,将凝聚智慧、服务大局,就如何发挥青海能源资源优势,以全局观谋划定位,以高站位推动发展,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清洁能源供给和特色产业发展,真正把青海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提供学术界的真知灼见和思考建议。
  • IKA助力BB霜研发工艺
    时下彩妆市场,气垫BB霜是裸妆必修课,其遮瑕、调整肤色、隐藏毛孔,产品设计便于携带,可以随时随地快速上妆、补妆等优点,备受各大时尚人士的青睐。为了生产出更符合客户需求,更有自我特色的产品,除了在配方上的研究,在生产设备上也需要不断寻找更先进的技术。目前德国IKA?公司最受客户喜欢的产品组合是RW20 digital搅拌机和T25 digital分散机,几乎可以满足各个研发人员在小试研发阶段的尝试而在客户实际应用中,除了搅拌和分散两大基本样品处理技巧外,往往我们还需要预先加热融化原材料,这需要用到加热板;在反应过程中继续升温,一般需要恒温到80℃左右,这时候则还需要温度控制;在物料反应好后,还需要降温到30-40度,这时才能添加香精香料等,则还需要降温,某些产品为了减少气泡,有时候还需要真空处理,深究下来,在整个BB霜的生产过程还真心不易,一不小心,某个步骤失误,整个过程都得重来。IKA?应用中心一直致力于给客户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其实IKA?公司还有一款产品是非常符合客户的这个应用需求的――反应釜系统LR1000 basic/control,这款全新设计的小型反应釜系统,整合多种功能于一体,广泛适用于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及应用如混合,分散,加热,抽真空,称重,测PH,定时,电脑控制等先进功能。如下请参考BB霜制作过程:原料加热预混投入粉体配方成品而IKA?小型反应釜系统LR1000 basic/control确实不负众望,出色的表现令客户赞口不绝。客户称赞成品比以前的工艺更细腻,更光滑,更透亮!关于IKA ? ( www.ika.cn )IKA 集团是实验室前处理,量热分析, 混合分散工业技术的市场领导者. 磁力搅拌器, 顶置式搅拌器,分散均质机, 混匀器,恒温摇床, 研磨机,旋转蒸发仪, 加热板,量热仪, 实验室反应釜等相关产品构成了IKA实验室分析的产品线, 而工业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规模生产的混合设备,分散乳化设备,捏合设备, 以及从中试到扩大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 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Staufen, 在美国,中国,印度, 马来西亚,日本, 巴西等国家都设有分公司.IKA成立于1910年,IKA集团现在可以自豪地回顾过去100年的历史.
  • 喜讯!湖南慑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国家“双软认证”
    2019年5月,湖南慑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获得国家“软件企业证书”,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运动粘度测定系统【简称:粘度测定系统】V1.0等软件获得“软件产品证书”,简称“双软证书”。何为双软证书“双软认证”是指软件企业的认定和软件产品的登记;企业申请双软认证除了获得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的认证资质,同时也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一种保护方式,更可以让企业享受国家提供给软件行业的支持政策。软件企业评估考察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是对其软件开发、质量标准、品质管控经营业绩、企业人员构成等的多方评定。 “双软证书”的取得,标志着湖南慑力始终专注于油品分析仪器的自动化研究,9年来,我们为用户提供油品分析检测解决方案的努力得到了行业及国家的认可。同时,通过双软认证为我司进一步推动智能化实验室建设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以ling先于同行业的高、精、专技术水平和“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在行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湖南慑力将始终秉持着科学严谨、持续创新的理念再接再厉, 励志为国产油品分析仪器的飞跃而持续努力。小结湖南慑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自动折管式重油运动粘度仪,自动折管式运动粘度仪,便携式快速运动粘度仪,高精度运动粘度仪,全自动酸值测定仪、自动微量水分测定仪、自动微量残炭测定仪,液体密度自动测定仪,自动开闭口闪点测定仪,自动倾凝点测定仪,等等专用仪器可检测润滑油、液压油、齿轮油、汽轮机油、发动机油、压缩机油,导热油,添加剂等各类矿物油或合成油的理化指标,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制药、商检、科研、环保等领域。
  • 新建80家以上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推进双碳“发大招”
    为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支撑引领作用,扎实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河南省近日印发《河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2025年前的具体目标,《方案》提出,要聚焦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突破10—15项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建成3—5个重大示范项目与工程;新建80家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基地)等省级创新平台;培育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800家左右;建设一支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方案》同时明确十大重点任务:即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加快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创新;加强城乡建设与交通运输低碳零碳技术攻关;提升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开展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推进低碳零碳技术示范;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平台、人才协同增效;培育绿色低碳科技企业;深化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开放合作。碳排放监测层面,《方案》提出,要开展天地一体化碳排放监测、碳数据智慧化管理分析、碳减排绩效评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碳排放监测计量核查体系研究,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与监管提供技术支持。《方案》原文:河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为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支撑引领作用,扎实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眼长远、兼顾当前、系统布局、突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全面塑造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新优势,高质量支撑我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初步构建我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升我省绿色低碳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实现低碳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显著提高减污降碳技术转移转化应用能力,扩大绿色低碳科技供给,稳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聚焦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突破10—15项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建成3—5个重大示范项目与工程;新建80家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基地)等省级创新平台;培育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800家左右;建设一支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到2030年,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绿色低碳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规模,在风能、光伏、特高压输电、储能和氢能等领域占领国内技术制高点,国家级、省级绿色低碳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完善,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高质量支撑我省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三、重点任务(一)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聚焦全省能源发展战略任务,立足我省能源结构,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目标,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技术研究,推动能源革命和结构转型。开展重点用能行业煤炭燃烧与转化过程的技术革新,实现全省能源系统能效提升。推动风能、太阳能、地热和生物质能等安全、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研发,重点研发氢能绿色制取、安全储输和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加快高性能电池关键材料、高安全性的新型储能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攻关,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快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先进储能、特高压输电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强能源多元耦合特性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终端占比与消费比重,为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奠定基础。(二)加快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创新聚焦与能源结构转型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应用需求,结合我省资源禀赋与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工业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以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为突破口,实现工业优势再造,推动产业转型和产品结构升级。研发绿色低碳工艺,推动低碳流程重构和数字化智能转型等,拓展数字赋能和智能制造覆盖面。以煤炭、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为突破,重点研发低碳燃料与原料替代、短流程高效低碳生产工艺、过程优化与智能调控节能减碳技术、余热余压高效利用技术等,重视行业间的协同联动和集成减碳,加强通用节能装备技术研发,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方式,以工业行业的流程再造和融合发展,支撑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三)加强城乡建设与交通运输低碳零碳技术攻关加强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绿色低碳建筑建造、绿色低碳改造、建筑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开展绿色低碳建材及建筑部品部件、光储直柔、建筑电气化、热电协同、智能建造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建筑节能减碳标准提升和全过程减碳。加强新能源相关技术、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技术研发,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建设及运维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交通运输智能化管理新技术,推动高性能、轻量化、节能型新材料应用技术研发。开展交通运输领域能耗与碳排放实时监测、碳排放核算评估、大型交通枢纽(近)零排放等低碳技术研发,研发交通污染与降碳协同治理、载运工具污染排放净化控制等技术,推动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四)提升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结合我省科研、产业和资源优势,着力提升负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加快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集群式封存与分布式固碳利用统筹技术研发。加快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在煤基能源产业转化、电力系统、工业领域的应用。增强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修复等稳碳增汇技术研究。巩固农业碳汇功能,研发绿色农业投入品、低碳减排耕作技术、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五)开展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引领,增强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引领实现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迭代升级。在可再生能源、绿色氢能、新型储能、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节能技术等领域,重点开展可再生能源及绿色能源的高效生产与利用技术、高比例消纳绿电的灵活性智能电网、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规模化储能技术以及低成本绿氢高效生产、储存、运输与利用关键技术研发。研发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型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研究氢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贵金属替代和关键零部件技术。超前部署新一代低成本、低能耗、安全可靠的CCUS技术研发,突破高性价比的二氧化碳吸收/吸附材料开发、大型反应器设计、长距离二氧化碳管道运输、生物质能及有机固体废弃物负碳排放等前沿技术。发展与新能源耦合的负排放技术,鼓励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节能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六)推进低碳零碳技术示范秉持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目标,开展一批典型的低碳零碳技术应用示范。根据我省典型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及区域定位等特点,探索典型区域的低碳化高质量发展新途径。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消纳、重点工业行业流程绿色重整、低碳零碳建筑、绿色智慧交通运输、二氧化碳高值转化、低碳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种养一体化、农村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及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转型有效模式。(七)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针对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等我省典型行业,构建不同行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开展天地一体化碳排放监测、碳数据智慧化管理分析、碳减排绩效评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碳排放监测计量核查体系研究,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与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双碳决策相关影响评估,分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评估科技创新对双碳目标实现的支撑作用,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八)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平台、人才协同增效面向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需求,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高效组织体系。建立一体化的项目、基地、人才、资金调度机制,构建科技、产业、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一批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联合体。持续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PI制”等项目组织机制。聚焦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技术领域,紧跟国际国内科技前沿,整合省内优势创新资源,加快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化储能,基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能源供给,工业节能降碳,建筑节能减碳,交通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向,融合多学科力量,依托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设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基地)等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科研成果从平台到中试到产业化、工程化,形成完整创新链条。聚焦绿色低碳重大技术需求,推动建设绿色低碳领域学科专业,重点引进培养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高质量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加速成长。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九)培育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加快培育绿色低碳科技企业,优化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创业生态。加大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容提质,打造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低碳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领军企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各类创新平台,牵头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培育一批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方面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省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基地),加快提升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十)深化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开放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创新资源,将我省绿色低碳重大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国家创新战略布局,助力我省在国家级绿色低碳重大项目实施、高能级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新跃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推动高端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及绿色低碳先进成果落地转化,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拓宽国内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实施方案落实工作,省科技厅联合有关部门,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厅际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攻关、推广示范、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全省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工作,充分衔接国家战略规划,积极融入国家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创新体系,研究推进科技部双碳科技战略规划在我省落实落地,加强省市县(区)协同联动,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形成合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示范推广。(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国家和我省科技体制改革及创新体系建设要求,持续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完善我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营造适宜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的创新环境,为我省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三)鼓励多元投入。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对全社会绿色低碳创新投入的引领、放大、示范、增效作用,统筹创新研发专项等资金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加强科技创新供给;优化多样化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大绿色低碳研发投入。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创新链的各个环节集聚,形成与创新链紧密关联的资金链,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 双11前的电商质检员:非官方 检测繁重 频遇商家威胁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2969ff6c-0716-4b46-ab5d-d4f31b0a7c6f.jpg" title=" 0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质检员王丽 /strong /p p   1个多月前,质检员王丽就开始进入疯狂的双11模式:每天打点完儿子,赶在上午9点前上班打卡 冲进办公室,等待她和同事的,是几百件衣服、上百双鞋子,有时候还包括一大堆的零食、生鲜等。 /p p   准确点说,王丽的办公室,更像是一间化学实验室,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质检仪器。前年,她从公家单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跳槽到了目前所在的某母婴电商,主要负责商家入驻前的样品检测,以及经过“神秘买家”购买的商品检测等。 /p p   王丽所在的质检部,是商家入驻该电商网站的最后一道门槛。也就是说,所有想入驻或参与今年双11的商家,在经过前面的资质审核后,最后必须通过她这一关。质检的内容,包括是否是正品,还有质量、包装、标识标志、商品描述、质检报告等。 /p p   一件童装样品进来,王丽需要查看它的吊牌标识是否完整,外观做工是否规范,以及其他诸多指标,比如色牢度、甲醛等。仅色牢度的检测,就有很多种,比如用白色衬布与衣服进行摩擦,如果色牢度不够,衬布上会留下痕迹。而在做耐水色牢度检测时,会先将衣服片样和白色衬布一起浸泡半小时,再在37℃左右的温度下一起烘干,这中间可能会花上好几个小时,最后取出白色的衬布和色卡进行对比。如果颜色超出色卡要求,衣服将因为色牢度问题被退回。 /p p   作为去年总交易量超过40亿元的电商,除了原有的商家,该电商也吸引着大量新商家抢在双11前完成认证和入驻。因此,从10月开始,王丽所在的质检部,工作量就比平时增加了两倍以上。“每天差不多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完成全天的工作。”她说这种过饱和的工作量可能会持续到12月。“双11过后的检测任务同样很重,紧接着就是双12了”。 /p p   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中,王丽有时还会遭遇检测不合格商家的威胁。“有一次在抽检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商家的产品老是不合格,就按规定把他请出该电商网站。这个商家为了报复,拿着棍棒在公司楼下等我们,那次还是很害怕的”。 /p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双碳”基础研究指导纲要》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双碳”战略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世界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变革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促进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转变发展理念,立足国情,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科学理性,依靠科技进步,稳步建立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实施“双碳”战略,将引发广泛而深刻的系统变革,在最大化发展和最小化排放两个临界点之间实现各要素全方位平衡和协调;需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个基本关系;需要厘清气候-生态系统、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等多要素互动的复杂网络关系,优化“双碳”战略布局,重塑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提高“双碳”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协调优化能力。  实施“双碳”战略,迫切需要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支撑。其中,当前面临的基础科学挑战与关键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图1所示的六个方面:具有顶层战略意义的“双碳”路径选择和优化;支撑顶层战略的政策与管理体系构建;支撑战略决策和行动计划的科学原理与科学数据;具有核心地位的能源结构重塑;基于新型能源体系的产业结构重构;适应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环境优化。  为应对以上挑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前期布局的基础上,特制定《“双碳”基础研究指导纲要》,旨在加强上述六方面的基础研究(图1),为优化完善“双碳”战略路径、全面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基础性、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科技支撑。  《“双碳”基础研究指导纲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广泛调研、深入研讨完成的,旨在统筹全委前期和未来的资助布局,引导各科学部深入凝练关键科学问题,科学遴选优先资助方向,着力促进多学科交叉和研究范式变革,为今后的项目资助提供方向性指导。该指导纲要也可能会随着环境目标的推进和技术路径的发展有所变化和调整。  一、“双碳”战略路径选择  总体目标:  围绕“双碳”目标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和优化等关键科学问题,建立健全全球-全国-区域-地方多层次经济社会复杂系统战略路径选择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提升随时可根据技术和资源可及性科学优化“双碳”战略路径的能力。  重点领域与优先方向:  (1)全球视野下的“双碳”目标与路径措施:国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最佳路径;因地制宜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双碳”现实路径分析等。  (2)现有能源结构、科技和经济社会背景下的潜在路径:实现“双碳”目标的各主要路径的碳足迹、碳成本和碳效应评价模型构建;高碳领域的低碳发展路径;低碳领域碳排近零发展路径;固碳端负碳化发展路径;多路径耦合的储能技术路径量化调控研究等。  (3)“双碳”目标变革性技术与发展路径:面向“双碳”目标的现实综合路径;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路径;新能源高效安全利用的变革性技术路径;各种先进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及技术比较等。  (4)“双碳”路径预测与动态优化:“双碳”路径新研究范式的构建;多层次多要素相互作用复杂网络构筑;预测系统与路径动态优化研究。  二、“双碳”政策与管理  总体目标:  围绕实现碳中和的成本、效益、风险及激励约束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不同“双碳”战略路径下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政策与管理体系,探索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提升基础治理能力。  重点领域与优先方向:  (1)综合影响评估与数值模拟:碳排放与社会经济互馈机理;碳减排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极端气候和天气事件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面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气候-经济复杂系统综合评估建模及数值模拟等。  (2)碳中和经济政策与管理:碳社会成本评估;碳定价及监管机制设计;碳减排产业组织;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宏观经济周期与碳减排协同管理;碳减排中的社会公正等。  (3)碳中和技术政策与管理:碳移除技术政策;商业模式与监管机制;颠覆性能源技术政策;碳中和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等。  (4)碳中和实施方案设计:区域协同减排方案与激励机制;重点行业协同减排方案与激励机制;二氧化碳和非二氧化碳协同减排方案;碳减排与保障经济社会安全协同等。  (5)气候适应策略研究:气候适应能力评估和宏观策略;企业和居民适应行为及策略;气候适应技术与政策管理等。  (6)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国际碳泄露评估及对策;国际气候治理与合作;国际低碳技术和资金政策;碳中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  三、科学原理与数据  总体目标:  围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的互馈机制及气候变化的敏感度等关键科学问题,构建“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双碳”观测与数据系统,发展新一代地球系统模式,实现碳排放空间的准确预估,为“双碳”战略路径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支撑。  重点领域与优先方向:  (1)“双碳”背景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敏感度;气候弹性与阈值;碳中和措施的气候效应;“双碳”路径对未来气候的影响等。  (2)碳循环及其与气候变化的互馈:自然碳汇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的互馈机理;不同温室气体的协同效应;不同温控目标的排放空间评估等。  (3)新一代地球系统模式:基于多层次复杂结构网络的新一代全球及区域地球系统模式关键子系统研发;数据同化方法与相关技术研发;通用支撑技术研发等。  (4)观测与数据:陆地碳循环参数立体化观测;海洋和近海碳循环参数立体化观测;温室气体观测与反演;排放因子数据库及高分辨率排放清单等。  四、能源结构重塑  总体目标:  围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构建和优化等关键科学问题,突破可再生能源规模发展、核电安全高效利用、智能电网调控、各类储能等关键技术背后的基础科学瓶颈,研发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能量储存和转换特性的材料与器件,支撑从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  重点领域与优先方向:  (1)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高效生产及大规模并网构建的理论与技术;滤储、电网智能高效调控体系构建;多能互补模块化体系构建;多能多附加值利用原理;地热资源高效利用原理等。  (2)核电共性关键技术:低品位核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高性价比核安全体系构建;利用可控高反应性快中子干式核嬗变-增殖-产能的可调燃烧机制;核燃料全闭环循环体系构建;抗快中子辐照材料研制;可控热核聚变机制;高效热发电原理等。  (3)氢能等二次能源与低碳化工协同体系构建: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制氢原理;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产业体系构建及关键材料研制;高效经济的氢燃料电池的过程机理;高值流程制造业体系构建等。  (4)电网调控及储能配套理论:水力智能电网调控原理;水电快速启动、经济长寿固定电池机理;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智慧调配机制;电热氢多源储能系统构建理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途径等。  (5)移动储能电源及交通应用:移动电池的高效安全利用原理;锂资源高效开采理论;高效储能材料研制;高效相变储热材料研制等。  (6)能源资源综合开发与固碳:陆相油气等能源资源高效勘探开发原理;煤炭清洁化利用机制;二氧化碳高效驱油机制;地质碳捕获与碳封存原理;水电资源综合开发原理等。  (7)碳中和能源结构动态优化:重大变革性技术预判;能源革命关键技术评估;转型风险评估与关键环节优化等。  五、产业结构重构  总体目标:  围绕碳氢氧化学键重构、工艺过程与系统、材料结构调控、电气化流程、智能化管控等关键科学问题,以绿色碳科学理念及多层次、多尺度研究范式,探索石化、冶金、建材、交通等产业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机制与转型路径,实现基于未来能源结构和供给方式的产业重构与技术突破。  重点领域与优先方向:  (1)低碳流程工业:低碳化学化工过程耦合机制;绿氢炼化流程调控机制;碳基资源催化转化机理;电化学零碳负碳机制;全废钢电炉流程高能效与品质耦合原理;低碳流程再造的物化原理与调控机制等。  (2)低碳建筑体系:碳酸盐分解耦合原位还原机制;绿氢及生物质燃料替代过程机制;冶金废渣利用机理;柔性智能碳中和建筑设计与运行维护机制等。  (3)绿色交通体系:车辆体系能效提升与减排策略;新能源汽车关键材料与系统优化机制;基于交通大数据的运输结构优化机制等。  (4)产业低碳转型路径:产业低碳转型新技术路径选择策略;氢基流程与电气化流程变革路径;智能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全产业生态系统等。  (5)碳化工与碳利用:基于绿色合成理念的人工光合作用机制;二氧化碳化工转化途径机制;生物质碳氧结构联用高效定向转化;熔盐电解耦合固碳机制等。  (6)低碳工业智能化:大数据和机理分析相结合的工业碳排放智能预测与溯源;生产全流程智能低碳运行控制机制;工业低碳制造的协同优化机制;重大耗能设备智能低碳运行控制机制等。  六、生态环境优化  总体目标:  围绕“双碳”目标、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互馈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生态系统碳汇巩固和提升的科学原理及适应能源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生态环境优化措施,评估“双碳”目标下的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成效、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和人群健康效益等。  重点领域与优先方向:  (1)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精准计算及预测: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地、农田、灌丛)全组分碳源汇的精准评估与比较;人为管理措施下和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评估等。  (2)陆海生态系统碳汇稳固:生态系统碳汇的稳定性及维持机制;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过程与驱动机制;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碳汇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碳汇巩固协同的理论与技术原理等。  (3)陆海生态系统碳汇提升:生物和生态系统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前沿技术;区域生态工程增汇原理与效应;生态工程增汇技术的模式系统集成;生态工程增汇效益及区域示范;碳汇国土空间管理的科学基础等。  (4)治污增碳和减污降碳协同:固碳减污微生物分子机制及应用设计;农业“双减”与“双碳”关系;农业种植系统减排增汇与粮食安全;海洋污染防治与蓝碳增汇原理与技术;城市污染防治与降碳增汇等。  (5)“双碳”目标与生物安全:植物高效光合固碳机制与分子设计;新型高光效生物碳捕获与利用;生物入侵和迁移与碳汇;有害生物流行与碳汇;“双碳”目标下的生物安全评估等。  (6)“双碳”目标与人类健康:碳中和与人类健康收益及潜在风险;碳中和行动的新型污染物的健康危害;人群病原生物流行的监测及健康风险预警评估;极端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风险等。 图1 《“双碳”基础研究指导纲要》重点研究方向概览 在“双碳”目标约束下,实现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长远目标与短期措施、政府与市场等多层次复杂网络系统的优化与调控。
  • “大头娃娃”事件卷土重来!如何“避雷”婴儿激素面霜?
    近日,许多网络平台相继爆出了“大头娃娃”事件,罪魁祸首竟然是这款“宝宝面霜”。宝妈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宝宝受到伤害。涉事宝宝面霜为“益芙灵特效抑菌霜”,家长反映,使用后宝宝出现面部肿胀、毛发生长旺盛、生长发育变缓等诸多不良反应。经检测,此款宝宝面霜中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是一种超强效的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一些皮肤疾病,如湿疹等等,但是用于宝宝长期使用的面霜,可能会导致宝宝身体发育异常。其实关于宝宝面霜的问题,之前就有报道过。前年3.15期间曝光了一系列“网红宝宝湿疹霜”违禁添加激素。比如这个杏璞霜就是前年3.15曝光的一款宝宝用的湿疹霜,检测发现里面含有倍他米松。此类激素同样也属于糖皮质激素家族中的一类强效激素。 除了已经查处了的宝宝面霜外,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号称能够达到美白、祛痘、消炎等功能的面霜或者化妆品,实际上是添加了“糖皮质激素”一类的违禁添加。 (数据来源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而市面上出现的大多数问题化妆品除了添加糖皮质激素外,还包括甲硝唑、咪康唑、氧氟沙星等违禁添加药物。因此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避雷”!!! 对于宝妈们来说,最担心的还是如何鉴别和避免这类“有毒”面霜,那么多产品我们该如何选择呢,给大家以下几个建议。宝宝的面霜或者护肤品的选择,主要以保湿、润肤为主。宣称有抑菌、祛痘、治疗湿疹等功效的,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注意购买产品上的批文,“消”字号的产品只是消毒卫生用品,而不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很多厂家用这个打擦边球。宣称有特别功效,尤其是一擦即可消除症状的,一定是问题产品!!!选择正规的,信得过的大品牌,而不是吹出来的功效,千万别病急乱投医。 那么不确定自己已经买到的产品是否有问题???没关系,我们简智仪器为您提供专业的检测服务,整个检测流程耗时仅5分钟!非专业人士同样可以操作。 简智仪器专业检测试剂盒,5分钟即可对面霜、祛痘膏、乳霜、水等化妆品进行快速检测,判定是否糖皮质激素超标。为您和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 多地发布双碳实施方案!助力“双碳”,人才缺口这么补
    近日,天津市科学技术局等6部门发布《天津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加强绿色低碳领域人才选拔培养,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只是天津,放眼全国,上海、吉林、贵州、内蒙古等地相关政府部门也已经陆续发布了关于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升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能力”成为各地方案中都提到的一项内容。产业、技术变革催生新需求2020年,我国提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双碳”目标。其实,早在“双碳”目标提出前,我国的清洁能源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在水电、风电、光伏及氢能、储能等领域,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均在有序进行。而当“双碳”目标提出后,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就此开始,清洁能源领域人才队伍开始走上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转型之路。面对新形势,原有人才队伍能否满足需求呢?答案是否定的。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开发服务处处长牛萍在具体调研中发现,战略科学家不足、复合型人才稀少、产业人才短缺成为当前“双碳”科技人才市场的主要特点。牛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面向“双碳”目标,通识教育难以满足复合型“双碳”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导致高校“双碳”科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与此同时,“双碳”领域相关产学研合作不足,产业人才缺乏,这些都是导致“双碳”人才出现紧缺的原因。在具体产业方面,从教育部下发的方案中可以看出,储能与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金融和碳交易等领域尤其缺乏人才支撑。“人才需求的改变,源于产业需求的变化。”相关业内专家表示,“在‘双碳’目标提出前,氢能和储能产业关注的是‘能’,而在‘双碳’目标提出后,产业的关注点转变为‘碳’。换言之,‘双碳’目标的提出使氢能和储能等相关产业的技术目标,由追求相对减排率转变为追求绝对减排量。”不仅是产业变化,技术变革也会带来人才需求的改变。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被形象地称为“碳捕手”,其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并运输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具有减排规模大、减排效益明显的特点。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并未“合体”,而是各自分散在不同行业。伴随降碳要求的不断增加,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技术需求也随之增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被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同时,行业从业者也要完成技能、知识等的“交叉融合”,此外还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加入。产学研多方推进人才培养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拔地而起。示范园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拉了个群”,联合产学研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源网荷储”(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一体化新型能源系统发展,建设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示范园中的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是三峡集团培养储能技术人才的一个基地。”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综合能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尹立坤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20年,他们综合考量全球先进储能技术,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选择对8种新型储能技术进行研究,并建成2个行业急需的大型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20余家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攻关,联合培养人才。此后短短2年,一系列储能技术成果相继落地:当前国内容量最大的功率路由器设备,国内规模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储能系统动态模拟平台,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科研成果创下“行业之最”的同时,科研人才也不断涌现。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集团已培养博士20余名,其中15名青年骨干研发人员已走上企业储能一线工作岗位。产业之外,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高校也加快了探索的脚步。2021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作为学科交叉研究平台,该研究院整合清华大学相关领域学科优势,直面“双碳”领域复合型人才稀少等难题,协同打造低碳、零碳、负碳等颠覆性的核心技术,推动碳中和相关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环境学院教授鲁玺介绍,目前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有8个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涵盖低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零碳建筑、零碳交通、工业深度减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战略及气候治理与碳金融等交叉领域,以系统思维推动碳中和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关键一步在于转变观念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正式印发,从国家层面对“双碳”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此后,各领域“双碳”行动方案陆续出台,“双碳”“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双碳”科技人才培养的政策举措不断优化。2022年4月24日,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从加快紧缺人才培养、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9个方面,明确22条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同年8月17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提出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培养和发展壮大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建设面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可持续人才队伍。“对于‘双碳’人才的培养,我国在‘双碳’‘1+N’政策体系下,不断统筹优化‘双碳’科技人才培养举措,顶层设计已相对健全。”牛萍介绍,但在省市区县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双碳”工作实施方案及规划中,对“双碳”人才培养虽有所提及,却仍然缺乏关于“双碳”人才的专项政策,缺少更具体的实施举措。在牛萍看来,双碳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在于转变观念。从科研人才到产业人才,都需要将“碳”的观念树立起来,提升自身的“双碳”素养,让“双碳”理念先行。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科技人才“双碳”素养提升行动,为各类“双碳”人才涌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未来,面向“双碳”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牛萍建议,要建立“双碳”重点领域全球高层次人才动态监测机制,为“双碳”科技人才靶向引进和自主培养提供决策参考;加强符合“双碳”标准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在国际标准平台上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 双酚A奶瓶国内监管未见动作
    3月1日,欧盟委员会从当天起将禁止含生产化学物质双酚A(BPA)的婴幼儿奶瓶,而从6月1日起成员国禁止进口此类奶瓶。   禁令牵动着国内母亲的心,因为在中国的市场上,含有双酚A的PC材料奶瓶仍合法销售。   3月1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告诉记者,“国内市场上的PC材料的奶瓶一般含有双酚A,但不构成违法,因为国内的标准和政策比较滞后。”   除了欧盟禁止含有双酚A婴儿奶瓶,目前,已有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针对食品包装容器出台了更严苛的双酚A限制法案和禁令,加拿大甚至立法禁止所有含双酚A产品用于食品包装和奶瓶。   对于一直跟随欧美国家监管食品安全的中国来说,双酚A如何监管是个难题。   双酚A充斥市场   目前,欧洲食品安全局、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美国FDA、澳新食品标准局等机构也在加快对双酚A的风险评估和数据审查进程,并建议企业尽快开发和寻找替代材料。   而在企业方面,沃尔玛、西农集团等多家国外主要零售商也表示,将自愿停止销售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等产品,并提出根据行业倡议,逐步减少和取消食品容器中的双酚A材料。   但是国内市场含有双酚A的PC材料制品仍大行其道。董金狮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广泛应用于纯净水水桶、太空杯、电话机、光盘、键盘”。   在一些超市里,奶瓶货架上一些品牌如爱得利、幸运星,瓶体说明上有“PC”字样,外包装上标注着耐高温、安全,允许蒸汽消毒等。像家长们常用的丽家宝贝的奶瓶NUK、贝亲等进口知名品牌,也有PC材质的塑料奶瓶。而在沃尔玛、家乐福超市里,日本“喜多”品牌的PC塑料奶瓶外包装上,写有“本产品经过‘双酚A’测试”的字样。   董金狮表示,“企业声称安全的标识,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一份“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6年3月份检验报告显示,义乌一家企业生产的规格250ml的PC奶瓶,检测结果是“游离酚含量为0.085mg/kg”,明显超出国家规定范围。样品被该中心判为不合格。当时一些企业利用废旧光盘、太空杯和工业材料等做奶瓶,不仅酚超标而且重金属超标。   尽管已经过去4年多时间,但是国内食品包装和奶瓶市场上,该类产品多由小企业生产,集中度很低。监管上依然困难很大。2009年底,国家质检总局曾对所有进出口食品包装产品的双酚A含量做过普查,但只表示“只做检测,不做合格判定”。   欧盟的新规反衬国内监管尴尬同时,也同时冲击中国企业的出口。3月1日,广州亿方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张富华告诉记者,“PC材料的奶瓶目前都不做了,主要生产PP材料的,PP材料安全。”张富华表示,“现在走欧美市场的主要是PP材料的奶瓶”。广州亿方主要产品为奶瓶、奶嘴、PC奶瓶、PP奶瓶、硅胶奶瓶等,产品主销欧美国家。   上述法案和禁令出台将不断提高出口企业原材料成本和BPA检测认证成本。不过,相对于企业出口做PP材料奶瓶,内销做PC材料奶瓶,国内企业在奶瓶生产上或隐或现地执行了“双重标准”,生产企业在逐利同时,仍缺少严格监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