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嘉娜宝

仪器信息网嘉娜宝专题为您整合嘉娜宝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嘉娜宝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嘉娜宝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嘉娜宝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嘉娜宝话题讨论。

嘉娜宝相关的资讯

  • 奥林巴斯面临退市中国 相关公司何去何从
    相关新闻专题:奥林巴斯“丑闻”引仪器行业深思   日前,针对“光学仪器巨头奥林巴斯一桩隐藏了20多年的财务丑闻”,日本政府已经展开行动。据可靠消息称,日本政府一个专门小组计划提议在大型企业董事会中强制任命并引进外部董事,避免类似于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事件再度发生。   今年10月,奥林巴斯前总裁伍德福德被董事会解除总裁职务后,便向美国、英国、日本三国的证券交易监管部门和新闻媒体披露奥林巴斯此前的并购案存在诸多问题。奥林巴斯董事会先是否认伍德福德的指责,随后公开承认公司在过去20年向投资者隐瞒投资亏损,并利用13亿美元的并购支出来掩盖亏损。   当前,距奥林巴斯财务丑闻已有一个多月,不过《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奥林巴斯中国始终未就这一丑闻发布任何公告。难道,这桩源自日本总部的丑闻对于奥林巴斯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还是奥林巴斯中国方面有意回避这一丑闻,担心信任危机会对中国市场现有业务造成冲击?   大企业的财务黑洞   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日本法务省下属的一个咨询小组正在制定一份草案,修订日本公司法律,包括改革企业管理制度。这份草案于下个月提交后,日本执政党将据此提议对法律进行修改。   不过,来自中国的证券市场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这一举动在短期内还难以扭转目前存在于日本大企业的管理透明度问题。毕竟公司外部董事的选择过程还需要来自第三方面监管机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外部董事自身的监管也存在问题。”   过去20年间,身为上市公司的奥林巴斯为了隐瞒购买有价证券等投资亏损,通过财务做假账等手段,被指虚构在2006年至2008年间,以7.73亿美元收购了三家与奥林巴斯主业无关的小公司。同时,还在2008年以19.2亿美元收购英国医疗器械制造商Gyrus时,向咨询机构支付了高达6.87亿美元的天价咨询费。这几起收购以及其他多起并购所产生的费用以及减记的资产共计超过12亿美元。   这一丑闻由于外籍总裁伍德福德的着手调查,并由此遭遇董事会的“解聘”而进入公众视野,随后引发了日本证券交易监督部门和东京警视厅的快速调查。随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美国司法部也开始对奥林巴斯的咨询费一事展开调查,英国重大欺诈案件调查局(SFO)也加入了这一事件的调查中。   面对一家拥有90多年历史的上市公司,奥林巴斯此次的财务丑闻再度重创了日本企业的信用体系。《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早在1997年,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因造假退市并倒闭,2004年日本嘉娜宝公司也因为业绩造假被迫退市并关门歇业。目前,东京证券交易所也开始确认奥林巴斯是否可能触及退市标准。   财务造假丑闻,不只是给奥林巴斯的企业信用造成了在短期内难以修复的危机,还让欧美政府对于日本大企业的董事会监管和经营的透明度产生了新的担忧。有不愿具名的日本企业研究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才刚刚开始,现阶段对企业的影响和冲击还只停留在日本、美国等少数市场,未来如果处理不好会很快向中国、东南亚等市场蔓延,影响到企业在全球的品牌信誉。”   奥林巴斯此前表示,公司无法在11月14日截止日期之前发布上半年业绩,并将发布日期推迟至12月14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相关人士表示:“一旦奥林巴斯无法在12月14日之前发布上半年业绩,那么该公司就会收到股票可能在一个月内被停牌的通知,在此期间投资者仍然可以交易奥林巴斯的股票。”   中国市场难独善其身   财务丑闻发生后,奥林巴斯中国公司曾向媒体表示,“事件并未波及中国,公司的发展一如既往地进行,业务一切正常”。不过,《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则了解到,作为一家日本在华企业,巨大的财务丑闻很难令奥林巴斯中国市场的相关业务不受影响,特别是当前在整个事件才刚开始、前景并不明朗的背景下,奥林巴斯中国业务面临诸多挑战。   浙江万里学院客座教授冯洪江则指出,“短期来看,丑闻事件还不会对奥林巴斯中国终端市场的销售产生影响。不过,作为一家市场决策层和管理层高度集中的日本企业,奥林巴斯中国只是其全球业务的一部分,一旦公司因为资金或信用陷入发展难以为继的境地,中国市场的业务也难以独善其身。”   作为全球光学仪器巨头,奥林巴斯除了在民用照相机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还是日本最重要的内视镜生产制造商,后者大量应用于医用等商用市场,拥有丰厚的利润率。   冯洪江指出,“财务丑闻不同于产品质量问题,很难直接冲击到终端零售市场的销售情况。不过,相对于照相机产品,内视镜业务则直接面向商业市场,财务丑闻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商业市场上的拓展进程。”   日前,伍德福德发表个人声明,承诺将与董事会共同努力避免公司股票被摘牌。奥林巴斯也向银行提交了自己的财务计划,决定把6600亿日元的有利息负债减少到 2600亿日元,减少利息支持并希望谋求银行的继续支持。高山修一则在公司内部网站上表示,“公司拥有足够的现金继续运行”,并表示“已经把支付给咨询公司的费用、并购的损失等全部填完,账务上的问题会让第三方委员会进行调查。”   在奥林巴斯的内视镜业务上,一些日本等国医院承诺下订单前都要求公司对财务丑闻作出解释,并且有医院取消了对奥林巴斯的订单。不过,有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作为日本内视镜生产企业,从日本政府的角度来说,也不会轻易让公司因为丑闻陷入退市倒闭的境地。”   信誉一直被日本企业视为生存根基,但奥林巴斯这一事件对企业和品牌造成的伤害已经显现。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就指出,奥林巴斯这一做法严重损害了日本企业的国际声誉。   目前,奥林巴斯方面在承认这一财务丑闻后,并未对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涉及造假一事的体系进行全面的清算和整改,只有三名董事因为丑闻而被迫辞职。没有改造的管理体系、持续恶化的企业信誉,这些都将会冲击奥林巴斯在全球市场上的业务发展。
  • 奥林巴斯丑闻引发日企诚信危机思考
    相关新闻专题:奥林巴斯“丑闻”引仪器行业深思   临近岁末,日本光学器材巨头奥林巴斯曝出令人震惊的财务丑闻——在过去十多年中,公司共计隐瞒了数额达 49亿美元的巨额投资亏损,并用收购相关项目加以掩盖,从而引发一场信任危机。目前,奥林巴斯委托的一个独立专家组正在对这桩财物丑闻展开调查。按照规定,该公司须在12月14日前向东京证交所提交截至9月底的修正财报,逾期则面临一个月后退市的危险。   巨额咨询费引爆财务丑闻   奥林巴斯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本意是众神居住的地方。而在奥林巴斯上月承认通过虚构企业收购资金掩盖巨额投资损失的事实后,这家创业90余年的知名企业形象轰然倒地,“神圣之地”正在遭遇一场空前的信任危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奥林巴斯积极开展资本运作,但伴随泡沫经济的崩溃,公司蒙受了巨额的账面损失。2000年,奥林巴斯开始采用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按规定账面损失必须列在财务报表上,当时公司的损失额已达到近千亿日元。为在年报上隐瞒损失,奥林巴斯开始将投资损失反复高价转移至结算时间不一样的投资基金进行财务作假。   2008年,奥林巴斯以2200亿日元(约合28.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英国医疗器械公司Gyrus集团。而为了填平损失缺口,他们还另外“支付”给一家收购咨询公司660亿日元(约合8.6亿美元),据查这家咨询公司注册在加勒比海的一个海岛上,负责人是原日本证券公司职员,收购案后公司就被注销。   此外,2006至2008年间奥林巴斯还以734.9亿日元的高价收购与核心业务几乎无关的3家日本小型公司,这3家公司年利润还不足10亿日元。一年后在账面上,这三家公司的价值即被减记三分之二。这些所谓的高额咨询费、收购费均被认为是作为掩护,填补以前的账面亏空。   在丑闻遭到曝光后,英国SFO(英国重大欺诈案件调查局)、美国FBI联手日本监管部门已对本案展开调查。而据《纽约时报》消息,日本官方目前正在就奥林巴斯的账目亏空以及可能涉及的有组织犯罪进行调查。   据估计,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时,奥林巴斯投资证券损失上千亿日元,而这些损失从未在财报中体现,若不是奥林巴斯前社长揭发,假账仍不会暴露。这些年第三方的会计审计机构形同虚设,有媒体质疑奥林巴斯只是一个个案,还是在日本现行公司体制下普遍存在此类问题。   前董事长坚称“收购合理”   今年4月份,时任总裁的菊川刚以“做事英明果断、具有国际化头脑”为由推荐奥林巴斯欧洲分公司社长迈克尔伍德福德担任总裁,自己转为担任董事长职务。而伍德福德在接任总裁后,发现公司之前的几宗收购案资金流向不明,认为当事人菊川刚应该引咎辞职。   菊川刚先是表示收购案没有不妥之处,拒绝辞职,随后又于10月中旬召开董事会,除了未参加表决的伍德福德本人外,其他董事一致同意解除伍德福德的总裁职务,总裁由菊川刚兼任。当时公司对外称,免职的原因是“伍德福德独断专行,与其他高管在经营方向上产生了很大分歧”。   此时,奥林巴斯掩盖巨额损失的嫌疑已经暴露。去职后的伍德福德继续通过媒体表示质疑,奥林巴斯的股价则跌至一半。   10月26日,菊川刚因公司形象受损,股价暴跌闪电辞职,改任无代表权的董事。高级董事高山修一出任新总裁。奥林巴斯希望通过由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组成的第三方委员会查明情况,尽快为这一问题画上句号。   菊川辞职时强调称,此前的收购经过妥善评估,手续合法,不存在任何不当行为。而在就其辞职理由进行解释时称,现在公司信誉受损,应该由新的管理层来推进挽回信誉的工作。   高山随后在东京召开记者会,就广受质疑的企业并购案做出了解释,仍坚称没有违法。高山表示,过去的并购案都是根据公司中长期战略研究实施的,公司希望以医疗业务为核心谋求发展,并不存在违法之处。   高山解释称,咨询费中除了一般的投资咨询还包括了财务和法律方面的咨询,支付金额庞大的原因之一是其中还包含了买入(Gyrus向咨询公司发行的)优先股的费用,其并未超出医疗领域上限,并不认为支付额高得离谱。但在被问及详细的交易过程和相关依据时,他仅表示这些问题将由第三方委员会进行调查,将尽最大可能尽快成立第三方委员会,首要工作是挽回公司信誉。随后,一个由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等6人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成立,开始就收购资金去向展开调查。   日美英司法部门联手调查   由于收购案中涉及美国的咨询公司,伍德福德向美国司法部及FBI提交了由第三方制定的调查资料,其中说明了他与菊川刚的交谈内容。   伍德福德表示,应FBI要求在纽约曾接受数小时的调查。此外,伍德福德还会见了SFO官员,并向日本的证券交易相关监督委员会提交了调查资料。据报道,日美英三国司法部门目前已开始联手展开调查。   11月8日,在英美调查机构介入的情况下,奥林巴斯终于承认了利用企业收购掩盖投资损失的行为,并以与该问题有关为由决定即日解除副社长森久志的职务,公司常任监事山田秀雄也表示将辞职。   当天,奥林巴斯股价开盘跌停至每股734日元,较上一交易日暴跌300日元,跌幅达29.01%,并创1995年以来新低。   高山修一当天中午召开记者会道歉称,之前记者会上发布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当年隐瞒投资损失导致了此后一系列问题,对此非常抱歉。高山称收购案由菊川刚、森久志以及山田秀雄3人暗中操办,自己作为理事会的成员也全不知情,不排除对这3人提起诉讼的可能。   记者会上并未公布隐瞒的损失金额。据估计损失额超过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亿元)。奥林巴斯计划在独立委员会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结果对以往财报进行修正,大幅下调的局面在所难免。目前,2011财年中报公布日期也一推再推。   记者会后,日本警视厅也表示了对此案的关注,现已开始以涉嫌违反《金融商品交易法》为由立案侦查收集信息,其中包括与公司部门负责人进行接触要求其提交会计资料等。有消息称,警视厅还将与现已展开调查的证券监管机构和东京地检合作,以期查明隐瞒巨额损失的全部情况。   前总裁复职呼声高涨   伍德福德事后坦言,自己对奥林巴斯丑闻“感到意外”,并称难以相信其他董事不知情,应撤换董事会所有成员。奥林巴斯隐瞒损失丑闻曝光后,伍德福德被视为揭露奥林巴斯暗箱收购的英雄,因此要求恢复其总裁职务的呼声在日本社会也日益高涨。不过,公司现任管理层一直拒绝撤销解雇伍德福德的人事决定,企业管理层与投资者间就此问题的分歧恐将进一步加剧。   在伍德福德指出奥林巴斯收购问题后,奥林巴斯股价到11月11日已连续10个交易日下挫。此前一天,东京证交所宣布将奥林巴斯股票列入监理名单,提醒投资者该股票有摘牌退市风险。   在一片混乱的局面中,截至10月底拥有奥林巴斯发行股超过4%的英国投资基金“Baillie Gifford”11月9日发表声明称,支持由伍德福德对奥林巴斯进行彻底的大扫除。   奥林巴斯前专务董事宫田耕治近日也开设了要求伍德福德复职的主页,指出奥林巴斯濒临沉没,现任管理层已完全失信于投资者,只有让伍德福德回归这一条路可走。   对此伍德福德表达了复职的意愿,称如果股东愿意,其愿带领奥林巴斯重整旗鼓。他强调奥林巴斯的问题不在于产品和员工,若能够回到奥林巴斯,将减少人治因素,实现最高水平的企业管理。   引发对“日企”经营方式思考   面对一家拥有90多年历史的上市公司,奥林巴斯此次的财务丑闻再度重创了日本企业的信用体系。早在1997年,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因造假退市并倒闭,2004年日本嘉娜宝公司也因为业绩造假被迫退市并关门歇业。目前,东京证券交易所也开始确认奥林巴斯是否可能触及退市标准。事实上,就在此次奥林巴斯丑闻被曝光前不久,日本社会还爆出日本知名企业大王制纸前董事长利用职权向子公司借巨资赌博等丑闻。鉴于上市公司丑闻接连曝光,日本执政党民主党财务金融部门会议11月10日决定设立“资本市场及企业治理工作小组”,组长为参议员大久保勉,负责讨论企业治理的强化措施。此举旨在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监督力度,要求企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将类似丑闻防范于未然。   财务造假丑闻,不只是给奥林巴斯的企业信用造成了在短期内难以修复的危机,还让欧美政府对于日本大企业的董事会监管和经营的透明度产生了新的担忧。有不愿具名的日本企业研究人士向表示,“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才刚刚开始,现阶段对企业的影响和冲击还只停留在日本、美国等少数市场,未来如果处理不好会很快向中国、东南亚等市场蔓延,影响到企业在全球的品牌信誉。”   由于日企的企业治理和信息披露工作受到海外投资者和媒体的诟病,因此工作小组将主要对过去的丑闻案例进行检验,并列出面临的问题。工作小组计划于近期召开首次会议讨论改善措施,不排除修改《公司法》、《金融商品交易法》和东京证交所上市规则等法规制度。   工作小组秘书长、众议员网屋信介指出,在奥林巴斯问题上,日本必须有危机感,需意识到将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的诚信。他表示,为提升市场活力,不仅要修改法规制度,还应讨论东京证交所自主规范及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对于奥林巴斯的隐瞒行为,首相野田佳彦11月11日在记者会上也强调必须严肃处理,认为严格、透明的会计制度极为重要,希望以此确保日本金融市场的信赖度。   日本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长谷川闲史在11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奥林巴斯隐瞒巨额损失丑闻表示,对试图欺骗股东的经营方式和管理层,绝不能简单处置, 应加以严厉惩处。在谈到对日本股市的影响时,他指出此事引发了人们对“日企经营方式”的思考,海外对日股的投资规模本来就少,受此影响今后仍不乐观。
  • 科学家研制"纳米盘" 精确打击杀死癌细胞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体积微小、具有靶向抗癌功能的“纳米盘”,将其植入人体内,可以利用生物纳米技术杀死癌细胞,无副作用。   这种抗癌新法现阶段已取得实验室成功。   体积微小   这种名叫“纳米盘”的新型生物纳米材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外形呈圆形,带有磁性。   “纳米盘”直径只有100万分之一米,厚度约为600亿分之一米。由于体积微小,它们可以穿行于人体组织细胞中。   实验室测试证明,纳米盘可以破坏癌细胞细胞膜,使癌细胞自行死亡。   《科学美国人》月刊11月29日援引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生物工程教授戴维穆尼的话报道:“(研究展示了)工程学方法在免疫学应用中的威力。”   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免疫学和生物工程学研究人员主持。研究成果11月29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材料》月刊网络版。   精确打击   “纳米盘”由铁镍合金制成,具有磁性,放置在磁场中时会因引力作用而移动。   研究报告说,“纳米盘”具有靶向抗癌功能,如果提供正确的磁场导向,它们就能准确找到癌细胞,将其消灭。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所研究员埃琳娜罗兹洛瓦说,在实验室测试中,把“纳米盘”置于低磁场环境10分钟,就足以消灭90%的癌细胞。   英国基尔大学研究员乔恩多布森评论这一研究成果说,抗体可以用来引导“纳米盘”,将它们导向癌细胞所在位置。   “这项研究为攻克癌症提供了一项简洁、快速的技术,而且(这一技术)不会造成化疗等全身治疗方式所引发的副作用,”他说。   无副作用   此前,科学家曾多次尝试改进纳米抗癌技术,比如使用能抑制肿瘤生长基因的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纳米粒子。   动物实验证实,这些纳米抗癌技术能有效控制癌细胞扩散,但由于可能引起免疫反应,未能向人体试验阶段推进。   “纳米盘”直接作用于癌细胞,使它们自行死亡,不会引发副作用。   “(纳米盘)可以被植入皮肤下任意地方,”穆尼说,“植入物会激活免疫机制,摧毁癌细胞。”   与手术切除肿瘤或全身化疗、放疗等现有癌症治疗方法相比,“纳米盘”可能成为更简洁有效的抗癌新疗法。
  • Nature:王潇/刘嘉团队绘制大脑高分辨率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图谱
    显微镜的发明让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和归类神经系统中丰富的细胞形态和类型,了解它们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单细胞RNA测序的发展更揭示了大脑中细胞类型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借助新兴的空间转录组技术,研究人员实现了显微成像和单细胞测序的结合,在亚细胞空间分辨率的精度下,不仅可以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还可同时了解它们在组织和器官中的排列分布,在解剖学的观察上加入了分子表达的丰富信息。2023年9月27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Broad 研究所王潇团队和哈佛大学刘嘉团队合作,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Spatial atlas of the mous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t molecular resolu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小鼠大脑和脊髓中的一百万个单细胞的基因表达以亚细胞的空间分辨率进行了刻画和分析,用空间基因表达定义了更精细的组织区域。王潇团队使用了他们开发的空间转录组学工具(STARmap, STARmap PLUS, 和ClusterMap)表征和绘制了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百多万个单细胞。通过大规模的分析和细胞注释,该团队展示了数百种细胞类型的空间分布,精确划分上百种组织区域的边界。研究人员还利用RNA条形码,揭示了全脑范围感染的病毒AAV-PHP.eB在不同细胞类型和区域的感染能力。图1: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单细胞分辨率细胞类型空间图谱,230种细胞类型由彩色点标注研究者们使用STARmap PLUS技术,在200-300纳米的空间分辨率下,原位检测了20片组织切片中的1022个基因的表达量。在这项技术中,他们用分子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切片,检测特定的RNA序列并特异放大为可测序的DNA纳米球,并通过化学处理将DNA纳米球和组织样品固定成水凝胶,最后用共聚焦显微成像原位测序 (SEDAL)。实验结果通过研究者先前开发的ClusterMap算法划分成带有空间位置信息的单细胞基因表达。图2:STARmap PLUS以及ClusterMap流程示意图(左);STARmap PLUS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数据图示例(右,SEDAL cycle 1),每个点代表由单个RNA分子产生的DNA纳米球。通过与已发表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集整合分析,研究者们基于单细胞基因表达定义和注释了230种“分子细胞类型 ”(molecular cell types),并基于空间基因表达定义和注释了106种“分子组织区域”(molecular tissue regions),从而对脑内的细胞进行了分子表达和空间分布的联合定义。图3:(a)通过单细胞基因表达与空间基因表达共同定义小鼠中枢神经系统重细胞类型的多样性。(b)“分子细胞类型“在”分子组织区域“上的分度热度图全脑范围内丰富的基因表达信息和高精度的空间分布信息,使得细胞类型的注释更为精确。例如,作者们发现部分端脑抑制性中间神经元(telencephalon inhibitory interneurons)亚型存在脑区分布特异性,比如纹状体(striatum)中特有的中间神经元、嗅球的外网状层 (olfactory outer plexiform layer)特有的表达多巴胺的中间神经元。基于空间上的分子表达,作者们还补充和完善了小鼠大脑解剖学结构。例如,作者们可以从“分子组织区域”组成的角度出发,对小鼠大脑皮层进行分区,并与传统解剖学的定义比较。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作者们发现解剖学上的压后皮层(retrosplenial cortex)在小鼠大脑的前端和后端具有截然不同的“分子组织区域”组成;后端压后皮层在“分子组织区域”组成上与相邻的视觉皮层有着更高的相似性,这为理解压后皮层在视觉相关的行为和记忆中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和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单细胞测序数据集的整合,作者们将单细胞空间表达的基因维度从实验测量的1,022个基因拓展到了11844个基因,预测了全转录组范围的空间分辨单细胞基因表达特征。综上所述,这项工作为理解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一个大规模的分子空间图谱,囊括了超过一百万个细胞,以及他们的基因表达特征,空间坐标,分子细胞类型,分子组织区域类型,以及遗传操作的可及性。这项工作为建立分子空间图谱提供了实验和计算的框架,涵盖了从单个RNA分子到单细胞再到器官组织区域的跨越多个空间尺度的分析,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工具。作者们已将这套图谱开放共享(http://brain.spatial-atlas.net/),供研究者探索。图4:该工作的研究范式图5:该工作的空间细胞图谱数据网页截图示意“我们不仅提供了细胞的空间图谱,还提供了神经科学中常用的病毒工具对这些细胞的可及性。这份图谱代表了我们实验室目前分析的最大的数据集。这项工作也为神经科学研究者们提供了资源和基础,以进一步探索各种基因、细胞和组织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共同第一作者施海玲博士评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细胞级别的空间基因表达信息,为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此外,我们的团队开放共享了相关数据和资源,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揭示大脑的奥秘”。共同第一作者贺一纯评论。“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依赖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空间位置上的排列和分布,空间转录组、空间翻译组等空间组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无疑将为大脑的解析提供新的思路。”共同第一作者周一鸣博士表示。
  • 我国科学家首创细胞代谢荧光探针-SoNar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生物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杨弋团队首创了一种可监测单细胞和活体动物代谢状态的新型荧光探针,并筛选到一个高效的抗癌化合物,揭示了其机制。5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mdash 代谢》杂志。   癌细胞代谢的改变是肿瘤发生与生长的根本原因 通过控制癌细胞的异常代谢来杀伤、抑制癌细胞,或使之回到正常细胞,可有效抑制癌症发生的进程。然而利用传统生化分析方法研究细胞代谢活动并搜寻抗癌药物,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的技术瓶颈。NAD/NADH是一对核心代谢物,是表征细胞代谢失衡的最佳参数。   杨弋团队研发的新细胞代谢荧光探针SoNar,基于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具有高灵敏度、高亮度和巨大动态范围,可察觉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微细代谢差异,真正实现在单细胞和活体动物水平对细胞代谢状态的高时空分辨检测和成像。利用SoNar,该团队进行了基于细胞代谢的首次活细胞水平高通量化合物筛选,发现化合物KP372-1可在低浓度下广泛杀伤不同人体组织来源的癌细胞。   利用代谢组学、化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筛选等技术,研究人员最终鉴定了KP372-1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氧化还原循环底物,能在癌细胞中特异高表达的NQO1酶催化下产生极度氧化应激,进而杀灭癌细胞。据悉,该化合物比目前已进入临床II期的依赖NQO1的经典抗癌化合物&beta -拉帕醌具有更高的口服利用度、更长的药物作用半衰期和更低的药效浓度。   据悉,该项研究工作在杨弋的指导下,由赵玉政和呼庆勋等研究生耗时5年完成。同时,SoNar探针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细胞代谢相关的活细胞与活体实时监测,为人们更好地了解物质与能量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重要的创新工具与手段。
  • 加多宝获CNAS认可证书
    原标题:加多宝获CNAS认可证书 开启国际化战略的绿色通道   近日,凉茶行业领导者加多宝集团旗下的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正式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国内凉茶行业首家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的企业。舆论认为,加多宝作为首家获得CNAS认证的凉茶企业,大大夯实了凉茶领导者品牌的品质背书,并为正宗凉茶走向国际舞台开启了一扇“绿色通道”。   据悉,国内目前获得CNAS认可的均为各行业的领导者企业。CNAS作为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正式成员,CNAS与签署互认协议的国家、地区实验室认可机构之间互认,而通过CNAS认可的实验室,其获认可技术能力的检测结果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得到互认。   加多宝集团称,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以下称加多宝检测中心)主要职能是为加多宝集团各工厂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本次获CNAS认可的领域包括食品检测和环境保护检测2个领域,涉及营养成分、重金属、添加剂、药物残留、微生物检测及水和土壤化学分析等子领域,认可项目涵盖饮料食品、凉茶原料、食品包装材料、矿泉水、生活饮用水、灌溉水和土壤等检测对象中一百四十多项理化和微生物检测项目,检测对象类别覆盖了加多宝集团从原料种植、环境监测、生产原料及最终产品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并且加多宝监测中心的硬件配置及人员素质均保持着行内顶尖的水平,为凉茶甚至饮料行业最现代化的监测中心之一。   相关专家指出,加多宝在获得FDA注册认可后,又获得了CNAS认可证书,从另一个层面佐证了凉茶领导者品质,进一步提升了加多宝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更是获得了国际互认的资格,为正宗凉茶加多宝走向国际舞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我国科学家发明纳米温度计 可给细胞“量体温”
    作为一个基本物理参量,温度与细胞的酶促反应、信号传导等代谢活动密切相关。准确探测细胞内的温度变化,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细胞代谢活动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具有潜在的临床上应用价值。细胞尺度一般在微米量级,传统的手段难以实现对细胞内温度的探测。目前,细胞内温度探测往往借助于纳米温度计——温敏型纳米发光探针。然而,在进行细胞内温度探测时,现有纳米发光探针的发光性质除受温度影响外,往往还受细胞内复杂的生化环境(如:pH、离子强度等)影响。而细胞内的pH、离子强度等生化环境在时间、空间上是高度动态的,严重影响了细胞内温度探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前期成功构建高效量子点双光子发光探针(P-QD)基础上(Sci. Rep. 5, 9908 DOI:10.1038/srep09908),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降雨强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教授沙印林课题组继续深入合作。研究发现,在近生理温度 (20-45 oC) 范围内,P-QD的发光强度随温度升高成线性下降,并且这种变化规律不受pH、离子强度的影响。基于P-QD的纳米温度计,检测灵敏度高达0.43 oC 在pH 值4到11范围内,纳米温度计的发光强度变化小于2% 当溶液的离子强度为500 mM(远高于生理条件 ~100 mM)时,纳米温度计的发光强度变化仅有2%。此外,该类纳米温度计还具有很好的可逆性,温度在25 oC和37 oC之间交替变化100次,P-QD纳米探针的发光强度变化小于5%。上述这些性质,结合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使得P-QD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细胞温度探针。基于该类新型纳米温度计,实现了单个、活的肿瘤细胞内温度变化准确、灵敏探测。  该研究成果已于10月8日在线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Sci. Rep. 5, 14879 doi:10.1038/srep14879)。文章通讯作者为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降雨强、助理研究员韩荣成及北京大学教授沙印林。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的支持。  图示:a) 不同pH环境下,P-QD纳米探针的实物图(365nm照射下)及相对发光亮度对比 b) 不同离子强度下,P-QD纳米探针的实物图(365nm照射下)及相对发光亮度对比 c) 在25℃与37℃交替变化情况下,P-QD纳米探针的发光强度对比 d) 在细胞裂解液中,P-QD探测温度与热电偶温度计探测温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著名科学家发表Nature综述:单细胞测序现状
    p   每个细胞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们的研究对象往往是细胞群体,忽略了这些细胞之间的异质性。正因如此,单细胞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基因组学 /span /a 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p p   单细胞基因组学领域近年来发展得非常迅速,为人们揭示了复杂生物学体系的许多重要线索,包括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多样性和人类癌症的基因组。一月二十五日Nature Reviews Genetics杂志发表的一篇重要综述,全面介绍了单细胞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基因组测序 /span /a 的发展现状。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著名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主任Stephen R. Quake。 /p p   Quake也是HHMI 研究员、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医学院院士。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将集成芯片的原理和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目前名下拥有80项专利,并创办了4家公司。 /p p   这篇文章首先探讨了单细胞基因组测序面临的技术挑战,随后介绍了一些技术进步带来的生物学新发现。重点关注用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研究微生物暗物质,评估多细胞生物中遗传嵌合现象的致病作用,尤其是癌症。文章末尾还预测了未来几年单细胞基因组测序可能出现的一些进展。 /p p   前不久,北京大学汤富酬和文路发表的点评被Nature杂志评为了2015年最佳评论文章。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了Hubrecht研究所的单细胞mRNA测序研究,特别是他们开发的RaceID算法。这种聪明的算法能够在复杂的细胞混合物中有效鉴定稀有细胞类型。RaceID假定不同细胞类型强力表达一些特异性的“异常值”基因。只要仔细排除技术和生物学噪音,就可以从测序数据中鉴定到这样的基因。单细胞mRNA测序与RaceID算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健康和病变器官中的各种细胞类型高度表达基因以随机爆发的形式转录,这一现象也被称为转录爆发(Transcriptional bursting)。为了在细菌中研究转录爆发的具体机制,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高通量的单分子分析技术,对各DNA模板的体外转录进行了跟踪研究。这一成果发表在2014年07月的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著名学者谢晓亮教授(X. Sunney Xie)。谢晓亮教授是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和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的开拓者之一。近年来他在单细胞测序技术上取得突破,发表了不少重要成果。 /p p   我们知道,单细胞的DNA(大约只有6 pg)无法满足测序的mg级样品量需求。为了从少量样品中获得更多信息,全基因组扩增技术(WGA)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扩增试剂盒,但它们的表现还没有一个综合的评估。为此,华大基因的研究人员利用7种试剂盒开展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系统地比较了不同WGA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尤其关注变异检测。这项成果于2015年8月发表在《GigaScience》期刊上。 /p
  • 科学家发明癌细胞“照妖镜”:黄金纳米粒子
    以色列物理学家研发使用黄金纳米粒子检测早期癌症的方法首次通过人体测试。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纳米科技及先进材料研究所的德奥尔· 菲克斯勒教授率领的团队,经过5年的研究证实了纳米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光明前景。他们研发的非侵入无辐射光学系统,被用于检测脑部、颈部及口腔癌症,也可用来检测位于舌头、咽喉部位的癌症发病情况。该方法已在动物身上测试成功,最近也通过了人类测试,被确认有效。   几分钟即可检测出癌症且成功率超过90%   这种发明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一位口腔感到疼痛并伴有其他病症的患者去看医生,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可能就是,该患者正受到口腔癌、舌癌或喉癌的折磨。医生要求患者使用一种特殊的混合物漱口,几分钟后便能确认患者是否患有癌症。   这样的测试很简单,患者只要花上几分钟,用含有黄金纳米粒子的混合物漱口,这些粒子能够有效给癌细胞着色,着色部位被一个专门研发的工具扫描成图,医生便可在电脑屏幕上查看结果。当前的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成功检测出人类舌头及咽喉部位的癌症。舌癌的检测在特拉维夫大学牙医学院进行,咽喉癌的检测由舍巴医学中心耳鼻喉部完成。菲克斯勒说:&ldquo 我们将试验结果和病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该试验的成功率超过90%。&rdquo   两种技术手段成就这一快速检测技术   菲克斯勒研发的检测方法包括了两种在医学领域还未充分展示其全部潜能的技术手段,&ldquo 物理扩散&rdquo 技术和&ldquo 纳米技术&rdquo 。   &ldquo 物理扩散&rdquo 技术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光束在身体器官上的反射能够帮助检测肿瘤。对被器官阻碍的光线扩散的研究可以显示出器官哪一部分吸收或反射了光线,从而有助于检测癌细胞生长。菲克斯勒说:&ldquo 研究者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构建模型,尝试找出光线反射原理下器官发生了什么,然而该领域的研究停滞了一段时间,因为该模型无法确切显示肿瘤是否被检测到,也无法确认扩散源是否来自身体的不同部分。作为基础研究的极好模型,事实证明它没有多少临床价值。&rdquo 他解释道:&ldquo 被称为漫反射的理论模型自20世纪80年代就很流行,但对癌症的检测不能仅依赖于光线对器官的反射这一依据,要确认癌细胞是否生长,我们需要能够更好地描绘器官图像的物质或微粒。&rdquo   &ldquo 大约12年前,一种被称为分子药剂的新思路进入人们的视线。&rdquo 菲克斯勒说。和先前寻求大体图像的思路不同,新思路希望寻求分子层面的结论。以此思路为基础,一种被称为&ldquo 对比成像&rdquo 的方法在近十年中研发出来。运用该方法,医生将一种秘密药剂注射到患者身体中,植于医生希望探测癌细胞生长的地方,从而获得所需图像,这种秘密药剂就是纳米粒子。其中,黄金纳米粒子因其无毒且与人体具有较好的集成度而被广泛使用。   &ldquo 事实上,纳米粒子是在我们血液中运行的小型机器人。&rdquo 菲克斯勒解释说,&ldquo 当纳米粒子在癌症抗体分子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粒子能够黏着于癌细胞。因此无需核磁共振或CT检查,癌细胞便可被识别出来。因为某种量子特性,黄金纳米粒子在一定的波长下能够对光线产生很强的反射作用。&rdquo   近年来,一种使用黄金纳米粒子成像的技术被研发出来,基于这种技术的疾病探测和治疗仪器随之出现,但这种仪器有个实质问题,即如何平衡创建高清质量的图像与所需黄金数量的关系。   新算法模型还可将该技术扩展于检测其他疾病   菲克斯勒和他的同事对自己的探测方法不断改进。&ldquo 这就像在寻找隧道。&rdquo 他解释道,&ldquo 仅探测外部环境找到隧道并不容易,有时候你需要等待有人从里面出来。我们不仅依据粒子反射的光线,同时还根据人体组织上光线扩散产生的效果检测癌细胞。&rdquo   研究人员改变了黄金纳米粒子传统的球形形状,把它做成了杆形,改变了粒子反射波的长度,使粒子更深入地穿透到人体组织中。更重要是,他们研发了一种数学算法,能将粒子反映的信息转化成实际的图像。&ldquo 粒子穿透组织,我们看不到反射。&rdquo 菲克斯勒说,&ldquo 但我们可看到它们如何在人体组织内影响光扩散。基于从组织细胞反射出来的光子数量,可建立计算数学函数。&rdquo   菲克斯勒的方法不限于癌症检测,他还在开发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方法。他的研究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 去年6月,伦敦医学院为他颁发奖学金,资助其之后一年在伦敦国王学院与其他科学家一同继续此研究。44岁的菲克斯勒出生于特拉维夫,现任巴伊兰大学先进光学显微镜实验室主任。 他在瓦伦西亚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曾在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担任客座教授。
  • Nature重磅!科学家开发出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
    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一个复杂个体,正常体细胞变成肿瘤细胞,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其状态的动态变化既是健康发育的基础也是疾病产生的原因。从光学显微镜对细胞形态变化的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对细胞基因、表达定位等变化的追踪,再到分子记录器在基因组中稳定写入曾经发生的分子事件,以及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发展,允许细胞全转录组的变化拟时序推测,每一次细胞动态变化记录的技术变革均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既有方法或受限于对细胞形态或少数基因的动态表征,或依赖于拟时序分析中多种在实际细胞体系中可能无法满足的假设,目前尚不能直接测量细胞全转录组状态变化。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Bart Deplancke课题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Julia Vorholt课题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以article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Live-seq enables temporal transcriptomic recording of single cell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Live-seq),首次实现了单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后依然能够保持细胞存活。该技术兼具全基因表达分辨率和动态解析能力,是当前对单细胞转录组直接动态测量、偶联细胞现有状态及其后续表型的唯一解决方案。 基因表达程序的变化是细胞对外源和内源刺激反应的重要表现。对单个细胞的连续观测是细胞对刺激反应、变化的重要研究手段,活细胞成像是最早的方法之一。随着显微成像技术和荧光标记手段的发展,显微成像可实现从体外细胞培养到体内环境下对基因表达的动态观测。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促进分子记录器的出现。该技术通过细胞原生的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线路,对刺激的感应并将信息写入基因组,记录历史分子事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例如活细胞成像已成为现代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常用手段;分子记录器虽出现不久,但在体内多场景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上颇具潜力。而它们在记录基因表达上存在共同的限制——在一个细胞中只能同时记录一个或几个基因的表达。 2009年汤富酬首创单细胞mRNA测序以来,不再只依靠少数几个基因的表达来分析细胞类型,而可用整个转录组的状态来更系统全面的定义细胞类型和状态。单细胞转录组变革了对细胞状态异质性的解析能力,推动了发育生物学、肿瘤细胞学、免疫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然而,研究只可测量细胞的静态状态,无法像前述的活细胞成像那样连续观测细胞的动态或检查细胞后续的表型。为了克服这一限制,多种基于计算或标记的方法被开发出来。这些方法基于共同的假设,即群体的静态分布可以模拟个体的动态运动。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和/或新旧RNA的标记等手段,研究将转录组相似的细胞连接,产生一条轨迹来代表一个细胞的变化路径。这些方法提供了有意义的生物学认知,但由于这些前提假设在复杂细胞系统不一定能被满足,其提供的变化路径应被解读为一种统计学上的预期,而非细胞真正变化的轨迹。而这些限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单细胞测序时裂解杀死了细胞,因而无法连续测量。 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开发出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Live-seq),在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后,依旧保持细胞的存活和功能。该技术的核心是对部分细胞质进行微创地提取,并对微量的细胞质RNA进行扩增。具体地,该技术整合改造了多种跨学科技术(图1):具备纳米级移动分辨率和皮牛顿力学灵敏度的原子力显微镜,实现超精密显微操作;亚皮升级别的微/纳流控通道和液压调节系统,实现微量(约1皮升)样品提取和转移;纳米级的、中空可定量的、可和细胞膜无缝密封的特殊探针,可实现微创的细胞质提取;相偶联的实时跟踪成像和细胞培养系统,可以长时间锁定同一个细胞;高灵敏度的RNA扩增测序;对前述步骤的无缝整合。 Live-seq只对少量的细胞质进行测序,其结果能否代表细胞的状态?研究对多种类型和状态的细胞进行活细胞测序,并平行地和单细胞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活细胞测序结果和单细胞测序结果高度吻合,证明了Live-seq能够较好的体现细胞的全转录组状态。这一过程是否改变细胞状态甚至杀死细胞?研究对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进行评估,发现大部分细胞在Live-seq后仍然存活。同时,细胞分裂依然能够正常进行(图2)。研究通过对巨噬细胞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和脂肪干细胞分化过程的观测发现,细胞的反应未因Live-seq而有明显变化。研究对接受和未接受细胞质提取的细胞全转录组进行比较,也未发现大量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Live-seq未对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由于细胞测试后仍旧存活,Live-seq首次实现对同一个细胞全基因表达的连续测量。作为概念验证,Live-seq直接测定了同一个巨噬细胞和脂肪干细胞在刺激前后的变化路径(图3)。Live-seq可以回答细胞怎样的过去决定它的现在。即使是单克隆来源的巨噬细胞对细菌脂多糖的反应依旧有很大的异质性。利用这一模型,研究表明起始状态的少数基因的表达差异和噪音(如Nfkbia、Gsn等)是决定细胞后续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处于细S期的细胞对刺激反应也更弱。对应地,普通的单细胞转录组无法找到这些规律。 Live-seq仍有不足:与高通量的单细胞转录组相比,Live-seq是低通量的手段;Live-seq尚不能在体内应用;在高度极化而mRNA分布不均的细胞(如神经细胞)中,Live-seq或无法体现全细胞转录组;多次采样对细胞的干扰需要更多研究。未来持续的发展如自动化提高通量、通过和双光子显微镜联用运用于体内样品等,有望使上述不足得到改善。Live-seq第一次使得对活细胞的连续观测成为可能,希望可以催生更多新可能。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圳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Live-seq基本原理 图2.Live-seq对细胞的影响,黄色的细胞被提取出细胞质,蓝色和紫色的细胞未被处理 图3.活细胞测序新可能:(左图)对同一个细胞转录组的连续分析;(右图)偶联细胞起始的转录组状态(因)和后续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果)
  • “纳米前沿”重点专项2021年度申报项目预评审专家名单公布
    根据2021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于2021年7月31日至8月7日组织开展了“十四五”“纳米前沿”重点专项项目预评审。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评审专家按照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选取和使用的统一要求,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产生,共45人。依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8〕37号)等文件精神,现将预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公示期为2021年8月12日至8月16日。专项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010-68104484纳米1组:纳米体系或工程化细胞对重大疾病基因治疗药物递送(指南3.3)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许华平清华大学2薛明首都医科大学3徐福建北京化工大学4刘连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5路来金吉林大学6郭明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7杜永忠浙江大学纳米2组:微纳米智能系统的组装原理及其临床研究(指南3.4)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李有勇苏州大学2朱君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李桂源中南大学4冷希岗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5赵劲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6吴爱国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7陈新文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纳米3组:纳米铁-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的协同机制与智能化关键技术(指南3.10)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阙文修西安交通大学2王存文武汉工程大学3赵庆良哈尔滨工业大学4薛罡东华大学5于水利同济大学6朱永法清华大学7赵修建武汉理工大学纳米4组:青年科学家1组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李炫华西北工业大学2刘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3刘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4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周浩淼中国计量大学6杨浩南京航空航天大纳米5组:青年科学家2组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魏良明上海交通大学2官建国武汉理工大学3张世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叶红齐中南大学5王要兵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6张海娇上海大学7王兆翔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6组:青年科学家3组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逯乐慧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李旦振福州大学3刘晓勤南京工业大学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2021-08-12【近期会议推荐】为促进纳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1年8月25-26日举办第四届“纳米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开设“纳米材料与能源”、“纳米材料与半导体”、“纳米材料与医药”、“纳米材料表征与测试”4个分会场,依托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为纳米材料领域从事研发、生产、教学的科技人员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免费学习、交流平台,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聆听到精彩报告。点击此处链接,进入免费报名页面。
  • 纳克、天瑞参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申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央财政设立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年度专项项目申报工作已于近期展开。   由北京市科委组织的北京市项目申报答辩会于8月15日在皇苑大酒店举行。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国家钢铁材料分析测试中心)联合天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及应用研究单位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矿业总院分析测试中心、北京理化测试中心上报的“ICP痕量分析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参加了答辩。此项目由12个课题组成,我中心承担其中“应用ICP痕量分析仪器检测环境样品中痕量重金属元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任务。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应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环境样品中重金属等元素方法研究”作为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项目“顺序式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制与应用”的子课题,也参加此轮重大仪器专项申报。
  • PNAS:单细胞测序绘制大脑的细胞图谱
    斯坦福大学的著名学者Stephen Quake及其同事本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人类脑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研究成果。   研究小组对近500个成人或胎儿脑细胞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利用这种方法,他们能够鉴定出大脑中所有主要的细胞类型,并确定神经元的亚型。他们还观察了神经元从早期发育到后期分化阶段的变化。   &ldquo 这些结果为构建人类大脑的细胞图谱奠定了基础,&rdquo 作者在文中写道。&ldquo 这种图谱将有助于我们确定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细胞的特定标志物,并将其与其他信息相关联,以便完全阐明人类大脑的细胞复杂性。&rdquo   人类大脑是极其复杂的。它含有许多种类的细胞,它们的基因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因标志物相对较少,传统的细胞分类方法存在限制,因此只能提供特定细胞类型的有限分子鉴定。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健康的神经元。它们是在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从人体中取得的。除了从8名成人中获得的样本,研究人员也研究了4个胎儿大脑样本中的细胞。他们总共对466个细胞进行单细胞RNA测序,以捕获成人和胎儿大脑中的细胞复杂性。   这些细胞的转录特征确定了10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小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前体细胞,以及之前没有明确定义的细胞。同时,当研究人员通过特异表达的基因来分类细胞时,细胞的分类稍微少了一些。   在更精细的水平上,研究人员发现113个成体神经元细胞可分成7个子类,包括5类抑制性神经元和2类兴奋性神经元。   最后,研究人员还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学来区分小鼠和人类脑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以及区分成体神经元和胎儿大脑中新生的神经细胞的转录模式。例如,单个神经元的转录模式表明,胎儿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明显不同于成人大脑中的那些。   另一方面,一些成体神经元表达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的免疫相关基因,这些神经元因此可能有能力引起免疫应答,驳斥了神经元缺乏免疫活性的观点。   作者认为,这项工作证明了单细胞RNA测序适用于人类大脑的研究,也向构建人类大脑的全面细胞图谱迈出了第一步。
  • 厦门大学颜晓梅团队通过纳米流式细胞仪在单囊泡水平上分析细胞外囊泡DNA
    2022年4月4日,厦门大学颜晓梅团队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26)在线发表题为“Analysi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 DNA at the single-vesicle level by nano-flow cytomet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纳米流式细胞仪 (nFCM) 可以检测直径小至 40 nm 的单个 EV 和 SYTO 16 染色后 200 bp 的单个 DNA 片段,用于研究单个囊泡处的 EV-DNA。通过同时对单个颗粒进行侧向散射和荧光 (FL) 检测并结合酶处理,本研究表明:(1) 裸 DNA 或与非囊泡实体相关的 DNA 大量存在于由细胞培养物制备的 EV 样品中(超速离心培养基);(2) 单个 EVs 中 EV-DNA 的数量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DNA 阳性 (DNA+) EVs 的数量在 30% 到 80% 之间变化,具体取决于细胞类型;(3) 外部 EV-DNA 主要定位在相对较小的 EVs 上(例如,HCT-15 细胞系+ EVs 的释放增加,外部DNA+ EVs和内部DNA+ EVs的数量以及单个EVs中的DNA含量均显着增加。这项研究为深入了解 DNA 与EV的关联提供了直接和确凿的实验证据。细胞外囊泡 (EVs) 是由几乎所有细胞类型分泌的纳米级膜囊泡,通过将蛋白质、核酸和脂质从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细胞来介导细胞间通讯。最近的研究表明,EV中存在基因组 DNA、线粒体 DNA 甚至病毒 DNA。通过 DNA 的包装和水平转移,EV 在维持细胞稳态、调节免疫反应和调节肿瘤进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基于 EV 中的 DNA (EV-DNA) 开发了用于肿瘤诊断的液体活检测试。尽管已经认识到 EV-DNA 的生物学意义,但对 EV-DNA 的探索较少,许多基本特征仍存在争议,例如 DNA 是否与所有或部分 EV 亚群相关?EV-DNA 是否位于内腔和/或 EV 表面?DNA含量和EV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EV-DNA 是单链 DNA (ssDNA) 还是双链 DNA (dsDNA)?对 EV-DNA 的研究通常通过从 EV 分离物中提取 DNA,然后进行丰度、片段长度和序列评估来进行。通过将 DNase 酶消化与 Fragment Analyzer 系统相结合,研究了 DNA 的相对丰度和定位(管腔内或与 EV 表面相关)。为了阐明 EV-DNA 在 EV 亚群之间的异质性,对分离的 EV 进行 DNA 分析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或不对称流场-流分馏已经进行。尽管批量分析能够识别不同 EV 亚群中的 DNA,但结果可能存在争议,因为 EV-DNA 无法与无细胞 DNA 区分开来。由于 EV 的大小和货物含量差异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单粒子技术来破译 EV-DNA 的巨大内在异质性,并将 EV-DNA 与游离 DNA 或其他污染物区分开来。然而,EV 的纳米级粒径(大多数大小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高灵敏度的纳米流式细胞仪(nFCM)。它已实现对单个 EV、病毒、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的光散射检测,分别小至 40、27、24 和 7 nm。对于荧光 (FL) 检测,检测到单个 R-藻红蛋白分子的信噪比为 17,有机染料的检测限确定为三个 Alexa Fluor 532 分子。在本研究中,尝试通过将酶消化与 nFCM 相结合,在单囊泡水平上分析外部和内部 EV-DNA。研究了 DNA+ EV 的百分比以及 DNA 含量分布与 EV 大小、ssDNA 和 dsDNA 之间的区别、EV-DNA 和组蛋白的关联以及抗癌药物治疗后 DNA 含量的改变。通过同时对单个颗粒进行侧向散射和荧光 (FL) 检测并结合酶处理,本研究表明:(1) 裸 DNA 或与非囊泡实体相关的 DNA 大量存在于由细胞培养物制备的 EV 样品中(超速离心培养基); (2) 单个EVs 中 EV-DNA 的数量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DNA 阳性 (DNA+) EVs 的数量在 30% 到 80% 之间变化,具体取决于细胞类型; (3) 外部 EV-DNA 主要定位在相对较小的 EVs 上(例如,HCT-15 细胞系 外部 DNA+ EVs 的分泌可以通过抑制外泌体分泌途径显著减少; (4) 内部 EV-DNA 主要封装在相对较大的 EV 的管腔内(例如 HCT-15 细胞系为 80-200 nm); (5) 双链 DNA (dsDNA) 是外部和内部 EV-DNA 的主要形式; (6) EVs 中未发现组蛋白 (H3),EV-DNA 与组蛋白不相关,(7) 基因毒性药物诱导 DNA+ EVs 的释放增加,外部DNA+ EVs和内部DNA+ EVs的数量以及单个EVs中的DNA含量均显着增加。这项研究为深入了解 DNA 与EV的关联提供了直接和确凿的实验证据。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ev2.12206
  • 细胞分泌物的实时纳米等离子体成像 ——新的纳米等离子体成像系统允许对单细胞分泌物进行时空监测
    • Inara Aguiar来自生物纳米光子系统实验室(BIOS)、EPFL和日内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光学成像方法,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提供细胞分泌物的四维视图。通过将单个细胞放入纳米结构镀金芯片的微孔中,并在芯片表面诱导一种称为等离子体共振的现象,他们可以在分泌物产生时绘制分泌物的图谱。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杂志上,详细介绍了细胞的功能和交流方式,有助于药物开发和基础研究。芯片上的单个单元。(图片来源:BIOS EPFL)细胞分泌物(即蛋白质、抗体和神经递质)在免疫反应、代谢和细胞之间的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细胞分泌物的过程对开发疾病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方法只能量化分泌物,而不能提供其产生机制的任何细节。BIOS负责人Hatice Altug表示:“我们工作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它使我们能够以高通量的方式单独筛选细胞。对许多细胞平均反应的集体测量并不能反映它们的异质性……在生物学中,从免疫反应到癌症细胞,一切都是异质性的。这就是为什么癌症如此难以治疗。”筛选细胞分泌物该方法包括一个1cm2的纳米等离子体芯片,由数百万个小孔和数百个用于单个细胞的腔室组成;该芯片由覆盖有薄聚合物网的纳米结构金基底组成。用细胞培养基填充腔室以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细胞存活。Saeid Ansaryan说:“我们仪器的美妙之处在于,分布在整个表面的纳米孔将每个点都转化为传感元件。这使我们能够观察释放蛋白质的空间模式,而不考虑细胞的位置。”使用这种新方法,可以评估两个重要的细胞过程,细胞分裂和死亡。此外,还对分泌精细抗体的人类供体B细胞进行了研究。研究小组可以看到两种形式的细胞死亡过程中的细胞分泌,细胞凋亡和坏死。在后者中,内容以不对称的方式释放,产生了图像指纹——这是科学家首次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捕捉到细胞特征。由于测量是在营养丰富的细胞培养基中进行的,因此与其他成像技术一样,它不需要有毒的荧光标记,并且所研究的细胞可以很容易地回收。根据作者的说法,“该系统的多功能性和性能及其与粘附细胞和非粘附细胞的兼容性表明,它可以为全面了解单细胞分泌行为铺平道路,应用范围从基础研究到药物发现和个性化细胞治疗。”原始出版物:Ansaryan, S., Liu, YC., Li, X., et al.: High-throughput spatiotemporal monitoring of single-cell secretions via plasmonic microwell arrays. Nat. Biomed. Eng. (2023) DOI: 10.1038/s41551-023-01017-1作者简介Inara AguiarInara是一位拥有无机化学博士学位的科学编辑和作家。在获得计算化学博士后后,她开始在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化学领域担任科学编辑。她一直在几家科学出版商担任技术作家/编辑,最近加入威利分析科学公司,担任自由职业内容创作者。本文来源:Real-time nanoplasmonic imaging of cell secretions——New nanoplasmonic imaging system allows spatiotemporal monitoring of single-cell secretions。Microscopy Light Microscopy ,13 April 2023供稿:符 斌,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有限公司
  • 上海应物所在纳米粒子活细胞成像、胞吞和胞内运输方面取得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的荧光-纳米等离子体双模态成像fPlas探针,并对其在胞内运输中的聚集过程及聚集态对其传输动力学的影响开展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5, 15646)。 /p p   胞吞及囊泡运输是细胞信号传导和能量交流的重要生理过程。其中,纳米粒子的胞吞和胞内运输过程研究是设计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和纳米诊疗方法的基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的博士研究生刘蒙蒙和副研究员李茜等在研究员樊春海和加州大学教授Lal的指导下,通过发展fPlas探针实现了在单细胞水平半定量研究纳米粒子聚集状态的方法,可以清晰区分活细胞中呈单分散、小聚集体和大聚集体的金纳米粒子,并与暗场显微镜下的绿色、黄色以及亮黄色颗粒信号分别对应。他们进一步通过纳米等离子体成像与荧光成像的联用,实现了活细胞内纳米粒子聚集状态与定位信息同时获取。对金纳米粒子在细胞内通过微管进行运输,并且对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逐步聚集的过程进行了实时成像,发现其聚集状态对相关囊泡的运动状态有重要影响。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纳米粒子在细胞内的运输与其聚集状态直接相关,为设计新型纳米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p p    center img width=" 500" height=" 279" alt=" " src=" http://www.cas.cn/syky/201706/W020170614416182049650.jpg" / /center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上海应物所在金纳米粒子活细胞成像和胞内运输方面取得进展 /p /p
  • 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技术|CTC单细胞miRNA原位多重检测
    在液体活检的研究中,基于表面上皮标志物(EpCAM和CK)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策略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局限性。研究表明,CTC中的肿瘤相关miRNA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具有成为肿瘤表征和鉴定标志物的潜力。目前,高通量地针对单个CTC在活细胞水平开展原位分析,并进一步实现多个miRNA的同步分析,是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然而,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因结构可控、功能多样的特性,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活细胞探针载体的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陈艳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谭英团队、香港理工大学杨莫团队,提出了新型的2D MOF纳米传感器集成的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Nano-DMFC),可应用于CTC单细胞miRNA的原位多重检测。相关研究成果以2D MOF Nanosensor-Integrated Digital Droplet Microfluidic Flow Cytometry for In Situ Detection of Multiple miRNAs in Single CTC Cells为题,发表在Small上。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2D MOF纳米传感器集成的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Nano-DMFC),突破了活细胞中核酸原位分析的技术瓶颈,高通量地实现了样本中单个CTC活细胞miRNA的原位、多重、定量分析。该纳米传感方案以金属有机框架MOF为猝灭剂,双色荧光染料标记DNA探针为供体,首次合成了用于双重miRNAs检测的生物功能化MOF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纳米探针。该2D MOF纳米传感器修饰了两种乳腺癌靶向多肽序列,以增加肿瘤细胞靶向和内体逃逸能力。集成2D MOF纳米传感器的数字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可实现单个乳腺癌细胞中双重miRNA标志物(miRNA-21和miRNA-10a)的原位检测。   纳米传感器集成的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由三部分组成——单细胞液滴发生器、纳米探针微注射单元和液滴荧光检测单元。Nano-DMFC系统首先产生单细胞液滴,然后2D MOF纳米传感器被精确地微注射到每个单细胞液滴中,在活细胞水平实现单个肿瘤细胞中的双重miRNA表征。在单个肿瘤细胞内存在目标miRNA时,MOF纳米片上的染料标记的ssDNA与其靶标形成杂交双链DNA(dsDNA),dsDNA和MOF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dsDNA从MOF表面分离,最终触发荧光的恢复。不同类型的miRNA在单个细胞中产生不同的荧光信号。最后,研究使用光纤集成的液滴流式检测装置,在纳米探针孵育后对液滴中的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单细胞中双重miRNA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Nano-DMFC平台能够以双重miRNA为靶标在仿生样本(含有10,000个阴性上皮细胞)中检测出10个阳性CTC细胞,同时在加标血液样本的回收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该平台验证了以miRNA为标志物的CTC检测新策略。Nano-DMFC系统作为小型化、高度集成、操作简易的活细胞miRNA分析平台,为探究肿瘤细胞异质性和鉴定细胞亚型提供了新思路,并在临床研究中具有癌症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的潜力。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粤港联合创新领域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香港研究资助局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A、同时检测miR-21和miR-10a的MOF-PEG-peps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的制备方案;B、Nano-DMFC系统中的样品处理单元和miRNA检测单元,可实现单细胞液滴包裹、纳米传感器微注射、单个CTC细胞多重miRNA荧光检测。 在液体活检的研究中,基于表面上皮标志物(EpCAM和CK)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策略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局限性。研究表明,CTC中的肿瘤相关miRNA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具有成为肿瘤表征和鉴定标志物的潜力。目前,高通量地针对单个CTC在活细胞水平开展原位分析,并进一步实现多个miRNA的同步分析,是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然而,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因结构可控、功能多样的特性,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活细胞探针载体的新思路。
  • 新技术让研究进入单细胞内RNA的世界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25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布罗德学院开发出一种高分辨率新技术,提供了多个窗口研究核糖核酸(RNA)的世界,让科学家能深入到单个细胞内部,观察RNA“机器”运转的各个步骤,并在其发生故障时检查问题出在哪里。研究论文发表在4月24日的《自然生物技术》网站上。   RNA在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至关重要,其从出生、成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也是造成疾病的关键。对生物来讲,RNA生命周期对细胞的影响,比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一个国家人口的影响还要大。   细胞能调控RNA的数量水平,在一个细胞的生命周期中,RNA数量水平呈动态变化。新技术可以瞄准一个特定细胞,研究所有RNA的变化过程。通过在极短的时间间隔内给RNA拍摄快照,并将这些照片连在一起,不仅能显示出RNA的数量变化,还能看到其生命周期中短暂的中间过程。研究小组将这种追踪新生RNA生命周期的技术与一种新的测序技术结合,就能计算出mRNA(信使RNA,携带遗传信息,在蛋白质合成时充当模板)的数量。   运用该技术分析RNA分子产生、分解和组装等不同步骤中细胞内活性RNA分子的数量,研究人员就可将RNA生命周期分成不同阶段,然后研究不同阶段如何影响RNA的最终表达结果。这种将广泛与特定结合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实时观察RNA变化的系统化视角。   论文合著者伊多艾米特说:“如果我们想观察大脑中某个特定的神经元,或者位于肺部不同细胞之间的某个特定细胞,这种技术能让我们把视野收缩到10亿个细胞中一个细胞内的一次分子过程。许多疾病的产生,正是由于某一类特殊细胞出现了短路。新技术将成为发现病因的强大工具。”   新技术的一个关键应用是跟踪如癌症或其他影响到RNA生命周期的疾病中的基因突变。过去人们只知道发生了突变,而要看到细胞里分子过程中所发生的突变结果却非常困难。新技术能让研究人员深入透视到细胞内部,看到基因突变如何扰乱了RNA的数量水平,反过来又合成了哪种蛋白质。
  • 深度了解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
    公司简介:Namocel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专注于世界先进的单细胞分选技术的生物仪器公司。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微流体单细胞分选平台,使复杂的单细胞分选变得极其简单快速,极大地推动了单细胞分析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的上应用。我们的产品已在细胞株的构建,单克隆抗体的筛选,细胞基因编辑,癌症液体活检,癌症免疫治疗,产前基因筛查,噬菌体展示,单细胞基因组等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已经被世界各大知名研究机构及生物制药公司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例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Genentech,Merck,Biogen等。在国内,目前也已经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物公司采用Namocell的产品进行单细胞方面的工作。一、技术原理:美国Namocell公司的单细胞分离仪(NamocellSingleCellDispensers)采用先进的微流体技术以及灵敏的光学检测系统,在精确地鉴别细胞的同时又能对目的细胞进行单细胞的分离分选,最终在96孔板或者384孔板中得到结果。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完美结合了三种重要技术,实现快速、高效、准确地分离并获取单细胞:1.流式细胞术:细胞检测方式采用流式细胞术,利用激光激发,荧光和散射光的接收来判断细胞特性,检测精度高;2.微流控技术:采用微流控芯片检测分离细胞,在极低的鞘液压力下()进行分选,如手工般轻柔,保持细胞活性,零损伤;3.液滴分配技术:可以让筛选得到的所需细胞,从微流控芯片中将含有单个细胞的液滴直接滴至96孔板或384孔板。二、产品特性特性1.轻柔---保护细胞活性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发挥微流体技术的低鞘液压力优势,在整个分离过程中系统给流体的加压小于2psi,对细胞极其轻柔,保护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后续生长。以下是Namocell与两款传统的FACS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铺板生长情况对比,结果显示,用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进行单细胞铺板的结果普遍优于用FACS铺板的结果。特性2.灵活---适用各种样本浓度Namocell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细胞分选,系统死体积小,样本浪费少。因此对于少量珍贵细胞样本,比如细胞数量少于一百个,也可轻松完成单细胞分离。Namocell独创的富集分选模式,可以在细胞密度很高的状态下进行(2x108cells/mL)挑选含量极低的()目标细胞。特性3.快速---96孔板只需1分钟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是目前市场上最快速的单细胞分离系统:1.分选速度快:可在1分钟内完成96孔板分选,6分钟内完成384孔板分选。2.整体流程速度快:开机无需任何调试,无需微球进行复杂的dropdelay校准,一键即可在2分钟内自动完成初始化,开始进行细胞分选,更换样本只需1分钟,分选结束后关机只需2分钟。特性4.轻巧---整机小巧,方便移动整机体积小巧,轻便。尺寸是50×36×20cm,重量9kg,相当于小型家用微波炉的体积与重量,不占实验室空间,方便移动。尤其对于无菌要求高的实验,可以将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放进超净台中使用。特性5:无菌---一次性芯片,杜绝交叉污染细胞分选的实验绝大多数需要无菌环境,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在设计上为无菌要求做到了三重保护:1.体积小巧:方便整机置于超净台中进行细胞分选操作;2.一次性芯片,零污染:从根本上杜绝了样本之间相互污染的可能性,用户可在同一台仪器上分离细胞、细菌、酵母等生物样本,而无需为样本交叉污染而担忧;3.专属管路,无残留,无堵塞:Namocell采用的专属管路设计,确保样本在检测前不会流经共用通道。完全杜绝了FACS常见的系统堵塞以及样本残留在管路中的现象。特性6:轻松---使用简单,无需专人维护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只有一个硬件开关,是真正的“一键启动”,并且启动后无需预热,无需调校,开机后可立即使用。使用极其简便,每一步都有软件自动提示,无需特殊培训,也无需流式经验,能够让每个人都成为细胞分选高手。三、应用领域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生物制药领域,用于细胞株构建、抗体药物开发;在肿瘤医学方面,用于稀有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在植物学领域,用于原生质体的分离;在CRISPR基因编辑领域,用于工程细胞株的开发以及iPSCs的单克隆细胞培养;在单细胞分析方面,用于单细胞测序和单细胞质谱的前处理过程等等。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Namocell官网。
  • 纳米钻石温度计问世 可测量干细胞内部温度
    纳米钻石可用于量子计算机中处理量子信息。近日,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钻石的量子效应,将其变为&ldquo 温度计&rdquo ,测量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内部的温度变化,精确度是现有技术的10倍。通过加入金纳米粒子,研究人员还能够利用激光对细胞的特定部分加热甚至杀死细胞,这有望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癌症而不损害健康组织的方法,以及研究细胞行为的新手段。研究论文发表在本周的《自然》杂志上。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纳米线将直径约100纳米的钻石晶体注入一个人类胚胎干细胞中,然后用绿色激光照射细胞,使氮杂质发出红色荧光。当细胞内局部温度出现变化时,红色荧光的强度会受到影响。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便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纳米钻石的温度。由于钻石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就可以像温度计一样显示出其所处细胞内部环境的即时温度。   研究人员同时还将金纳米粒子注入细胞内,然后用激光来加热细胞的不同部位,加热点的选择和温度升高多少都可由纳米钻石&ldquo 温度计&rdquo 来精确控制。&ldquo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在细胞水平上控制温度的工具,让我们能够研究生物系统对温度变化的反应。&rdquo 参与该研究的哈佛大学物理学家彼得· 毛瑞尔说。   他指出,基础生物学涉及到的很多生物过程,从基因表达到细胞新陈代谢,都会受到温度的强烈影响,纳米钻石&ldquo 温度计&rdquo 将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例如,通过控制线虫的局部温度,生物学家可以了解简单有机体的发育。&ldquo 你可以加热单个细胞,研究其周围的细胞是否会减慢或者加快它们的繁殖率。&rdquo 毛瑞尔说。   目前也有一些其他测量细胞温度的方法,比如利用荧光蛋白或碳纳米管,但这些测量手段在敏感性和准确度方面都有欠缺,因为其中的一些成分会和细胞内的物质发生反应。毛瑞尔说,他们的纳米钻石&ldquo 温度计&rdquo 的敏感度至少提高了10倍,能够检测出细微到0.05开的温度波动。而且其还有改进的余地,因为在活细胞外部,该&ldquo 温度计&rdquo 的敏感度已经达到0.0018开的温度波动。
  • 活细胞RNA成像技术获突破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教授杨弋团队和浙江大学研究员任艾明团队合作,在活细胞RNA成像技术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方法》。RNA是活细胞中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它不仅能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蛋白质,还在各种细胞生命活动功能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活细胞中的RNA是高度时空动态变化的,它们往往需要在特定时间、空间和丰度下才能执行正确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发展活细胞RNA成像技术对于探究RNA的复杂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和生物学功能至关重要。荧光RNA是近年新兴发展的RNA荧光标记与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利用RNA适配体作为标签,特异性结合小分子染料并激活其荧光。相较于其他RNA标记与成像技术,荧光RNA具有操作简单直接、对靶标RNA干扰小、信噪比高等优点。研究人员只需要将靶标RNA序列与荧光RNA适配体序列融合,加入染料配体即可实现靶标RNA的低背景原位实时标记与成像。杨弋与朱麟勇组成的交叉学科联合攻关团队此前发展系列高性能荧光RNA,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高等生物细胞内不同种类RNA的原位标记与高信噪比成像,成功解决了活细胞RNA实时标记与成像的难题。然而,许多细胞生命过程需要多种RNA分子同时参与。因此,亟需发展具有生物正交的高性能荧光RNA来实现活细胞内多种RNA分子的同时标记与成像,进而解析它们的功能与调控机制。针对这一挑战,联合团队基于全新的分子设计理念与分子共同定向进化策略,发展了国际上首个可用于细胞成像的大斯托克斯位移荧光RNA,实现了活细胞RNA与基因位点的单激光双发射多色实时成像,并进一步在活细胞与活体动物上完成了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时监测。研究人员发展出一种Clivia荧光RNA适配体,它由30个核苷酸构成,同时结合不发光的染料分子,进而激活高亮度荧光。通过对染料分子进行修饰改造,该团队成功获得了光谱涵盖黄色到红色系列高亮度荧光RNA,再结合两种荧光RNA光谱特性,利用单色激光实现了两种活细胞RNA或基因位点的荧光成像。受益于Clivia小巧的结构,这种成像方式可被插入到多种小核RNA序列中,在不影响这些RNA本身定位与功能的情况下,实现高信噪比原位实时RNA标记与动态成像。研究人员随后发展了RNA-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技术,首次实现了活体动物中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原位实时检测。Clivia具有高稳定性、高信噪比、高亮度,是目前唯一可用于活细胞分析的大斯托克斯位移荧光RNA,也是唯一可在活体上对RNA动态进行测量的荧光RNA。Clivia将为活细胞与活体RNA的多色成像以及RNA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提供极具价值的实用工具,也有望为活细胞与活体生物传感、即时诊断甚至实时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 2012年度CNAS科技项目申报通知
    关于征集2012年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提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适应我国认可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认可工作科技需求,进一步提高认可机构和合格评定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简称“认可中心”)鼓励和吸纳更多的专业组织和权威机构参与认可相关科研工作,现公开向各有关单位征集2012年度认可中心科技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的组织   1、本次征集活动限于CNAS各委员会成员单位和获CNAS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   2、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组织申报,做好科研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和专家论证等工作。   二、申报范围   1、研究内容符合国家认可事业发展的要求,内容要与认可技术和认可管理工作相关   2、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1~2年   3、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   4、项目完成后能够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   5、项目申请经费一般不超过10万元   6、必要时,可自筹经费以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三、申报方式与截止日期   1、申报方式:认真填写《科技项目提案》(见附件),单位盖章后报送认可中心技术处,同时请将提案电子版发送至zhaobn@cnas.org.cn   2、截止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炳南   电话:010-67105326 传真:010-67105082   电子邮箱:zhaobn@cnas.org.cn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南花市大街8号 邮编:100062   附件:CNAS-PD25-01A3项目提案表.doc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 Nature | 我国科学家开发融合蛋白质图像和相互作用的细胞多尺度结构模型
    细胞是跨越了至少四个数量级的、复杂而精妙的模块化系统【1】。对细胞内模块化系统的刻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蛋白质荧光成像,一是蛋白质生物物理特性,这两种方面的技术可以产生大量的数据,但是这两种方式所产生的数据库具有不同的质量和分辨率,通常需要分别进行处理。那如何将两种方式的优点进行同时整合呢?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Trey Ideker研究组(第一作者为博士生秦越)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以及斯坦福大学Emma Lundberg研究组合作发文题为A multi-scale map of cell structure fusing protein images and interactions,将来自于人类蛋白质图谱(Human Protein Atlas)【2】的免疫荧光图像与BioPlex数据库【3】中亲和纯化结果进行整合,构建了多维度细胞整合图谱MuSIC1.0(Multi-scale integrated cell),对人类细胞中的结构层次进行了统一化的分析,从而解析出69个亚细胞系统,为整合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数据来创建全蛋白细胞模型铺平了道路。真核细胞由多种大的组分组成,比如细胞器、凝聚体或者蛋白质复合体,从而形成一个多维度的结构。人类蛋白图谱系统性地对人类细胞中蛋白质在亚细胞结构中定位进行了全面解析,与此同时质谱与亲和纯化(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affinity purification, AP-MS)技术将临近标记引入蛋白质组学探究之中,从而能够快速检测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如果能将蛋白质成像与生物物理之间的关联结合起来,便可以对细胞结果进行更进一步地解析。为此,作者们构建了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将蛋白质成像与生物物理特性进行关联和集成,从而构建一个亚细胞结构组成组分的统一图谱。图1 蛋白质成像与AP-MS数据库整合策略首先,作者们使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对蛋白质图像与相互作用数据进行整合,确定每个平台中蛋白质的坐标,对蛋白质之间的距离进行校准和组合,从而确认在不同维度下蛋白质复合体的组装方式(图1)。这两个全方位的数据库均来自HEK293细胞。作者们对蛋白质配对之间的相互作用距离进行检测,举例来说,来自蛋白质复合体中的蛋白之间相互作用距离少于20nm,而细胞器中的蛋白质之间距离可能会超过1μm。作者们分析了661个蛋白质之间的所有距离,以识别相互接近的蛋白质组分。随着距离的变化,能够产生一个蛋白质多维度结构层次图谱(图2)。由此,作者们发现所构建的MuSIC系统能够以很广的范围对生物系统内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行测量和捕捉。图2 结构层次图谱建立和检测的流程在建立起该整合图谱后,作者们希望对MuSIC系统进行一个全局性的评估。MuSIC图谱中有370个蛋白以前未在AP-MS实验中用于亲和标记进行相互作用因子的钓取。因此,作者们对134个猎物蛋白进行标记进行AP-MS实验,从而检测到339个相互作用配对,进而对该整合图谱的准确性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在MuSIC发现的全新的亚细胞系统中,有一个由七个蛋白质复合体组成的直径估计为81nm的系统,作者们将此系统命名为前体核糖体RNA加工组装复合体(Pre-ribosomal RNA processing assembly,PRRPA)。为了对PRRPA复合体在前体rRNA加工中的作用进行确认,作者们使用siRNA对每个蛋白进行了敲降,发现所有的敲降都会一定程度上破坏核糖体RNA的成熟。另外,作者们使用RNA免疫共沉淀定量qPCR对这些蛋白结合45S前体rRNA的能力进行检测,再次证明了这些蛋白质在前体rRNA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作者们发现所建立的MuSIC系统也可以对一些蛋白质的功能进行更为全面的认识,包括发现已知蛋白的全新功能和未知蛋白的潜在功能。总的来说,该工作通过汲取蛋白质荧光成像与蛋白质生物物理特性两方面之长构建了多尺度细胞整合图谱MuSIC 1.0,进一步地提高了现有蛋白质荧光图像中信息的分辨率,也为蛋白质相互作用提供了空间维度的信息,为人类细胞中蛋白质组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115-9
  • 活细胞及血液中纳米管追踪新技术问世
    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追踪活体细胞和血液中碳纳米管的成像新技术,使得纳米管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的应用趋于完美。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11月4日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纳米管目前有两种,它们在药物输送和癌症研究成像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至今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在活体细胞和血液中观察到它们。此次发明的技术叫做“瞬间吸收成像系统”,利用脉冲近红外激光将能量送入纳米管,之后再由第二束激光探测。该技术不需要用染料来标记纳米管,使得其在科研和医药应用上具潜在的实用价值。此外,科学家们通过使信号由不同的“通道”经过红细胞和纳米管,从而消除勒红细胞的背景干扰。   该研究领导者、华人科学家Ji-Xin Cheng表示,该技术可以实时观测纳米管在血液中的循环,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相关信息,从而了解如何完美地在研究和临床上应用纳米管。(科学网 任春晓/编译)   相关仪器及方法:瞬间吸收成像系统   完成人:Ji-Xin Cheng课题组   实验室:美国普渡大学化学系/韦尔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化学与分子药物学系/物理系/伯奇纳米中心   更多阅读   《自然—纳米技术》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 医学界炸锅了!Nature 惊爆发现廉价广谱抗癌神药
    p   近日,全球顶级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超级重磅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500ae1db-debb-4356-b5c9-ac64641b7338.jpg" / /p p   来自丹麦、美国、捷克三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对丹麦24万例癌症患者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长期持续服用双硫仑的癌症患者,相比于没有使用双硫仑的患者,死亡率降低了34%。 /span /p p   他们还首次确定了双硫仑抑制癌症的具体机制,并在多种癌症模型中证明了其抗癌活性。更震惊的是,这种广谱抗癌药对肿瘤组织还存在“天然靶向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双硫仑到底是什么?一种普通廉价的戒酒药。 /span /p p   怎么发现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678d3d3b-4558-4afe-87d1-67c759aa9a20.jpg" / /p p   说来话长,这个却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杂志报道的一个案例上个世纪70年代,一名肿瘤医生报告了一位“奇怪”的病例。 /p p   一位38岁的乳腺癌伴随骨转移患者,在确诊后,由于极度悲伤过度变成了重度酗酒者。医生为了让她好好地度过余下时光,停止了所有治疗,选择给她开了戒酒药。 /p p   然而,让医生倍感意外的是,这位患者在家该吃吃该喝喝,一直活了近10年,最后还是因为醉酒摔死的。不仅如此,更让医生感到意外的是尸检还发现转移到她骨骼中的肿瘤组织也没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难道真的是喝酒把这位患者的癌症给喝没了?亦或是这种戒酒药,双硫仑意外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9760b443-f712-43ad-93e2-3ee03b67c10d.jpg" / /p p   上述病例报告引起了科学工作者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 /p p   1993年,一项包含64名非转移性高危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二期试验表明,相比于单独化疗,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双硫仑联合化疗可以使乳腺切除患者在五年随访期内癌症复发率降低54%,死亡率降低近30% /span 。 /p p   2015年一项包含42名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二期试验表明,相比于单独化疗,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双硫仑联合化疗可以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41%。 /span 同时,服用双硫仑的晚期肺癌患者中,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有两名患者在为期3年的随访结束后仍旧存活,而安慰剂组则没有一人活过两年。 /span /p p   但是,为什么一直到现在都很少有医生敢给患者开这种抗癌药?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这种药没有专利保护,且这一药物的抗癌机制此前也尚不明确,大型药厂因此不愿做法定的三期临床实验。 /span /p p   后来,为此突击研究的一组数据,令医学工作者不知该说什么好! /p p   研究人员选择对丹麦2000-2013年间,新诊断的24万例癌症患者的健康数据,以及服药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p p   他们发现,相比于在确诊患癌症后听医生劝惜命戒酒而停止使用双硫仑的患者来说,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那些确诊后不爱惜生命,仍旧大量酗酒并接受双硫仑治疗的癌症患者,其存活时间反而延长了34%。 /span /p p   由于在临床上已经使用了近百年,双硫仑的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种古老的戒酒药是如何发挥抗癌活性的呢? /p p   说起来就有点专业了,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这涉及到细胞内的蛋白质平衡。 /span /p p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一部分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或者是其空间三维结构不正确。而这些不正常的蛋白质的积累最终就会诱导细胞死亡。 /p p   这时候就需要细胞内的泛素蛋白酶系统,p97-NPL4通路出马了。 /p p   这一通路主要负责细胞内蛋白质的“质量控制”,一旦发现“残次品”,就会主动降解掉这些无用蛋白。尤其是在癌细胞内,由于细胞周期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也非常快,产生的“残次品”也越多。 /p p   因此,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癌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更加依赖P97-NPL4通路来进行蛋白的“质量控制”。 /span 此前的研究也表明, p97通路的显著激活,与多种癌症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934619b5-4a84-4bfc-bb73-2b91ffde596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蛋白质需要正常的结构才能发挥功能,图为DNA解旋酶。 /p p   来自丹麦的Jiri Bartek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 /p p   双硫仑在机体内的代谢产物会与铜离子结合形成有活性的抗癌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以与p97-NPL4通路中的NPL4蛋白牢固结合,抑制其“质量控制”功能,使癌细胞内积累大量的残次蛋白,最终诱导癌细胞的凋亡。 /p p   在此次试验中,Bartek教授也顺便验证了双硫仑的抗癌活性,发现双硫仑的确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以及黑色素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大大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7017e71c-4e79-49a8-94e8-c1b328605def.jpg" / /p p   双硫仑(紫红色)显著延长了黑色素瘤小鼠的寿命。 /p p   那么有人可能又会问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正常细胞内也需要p97的“质量控制”功能啊,使用大剂量双硫仑抗癌会不会引发严重副作用呢? /span /p p   在小鼠试验中,Bartek教授还发现: /p p   虽然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质量控制“也必须要p97蛋白的参与,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但是在给小鼠喂食双硫仑和铜离子后,双硫仑的代谢产物对肿瘤组织具有“天然靶向性”。 /span 表现为,这种代谢产物主要集中在肿瘤组织。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相比于外周正常组织以及血液,肿瘤组织中的浓度要高出10倍。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257991c0-8fb9-4b7c-8a73-1e664df2dae5.jpg" / /p p   这一发现,确定“百年老药“双硫仑抗癌活性的具体机制,也为双硫仑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p p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筹划进行三个临床试验,包括使用双硫仑联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结肠癌以及胶质母细胞瘤。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Bartek教授表示:“这一药物将有望拯救全球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 /span /p
  • 温家宝总理一行视察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
    2010年10月29日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汉调研当前经济运行状况期间,专程来到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考察,听取光电国家实验室和学校的科技成果汇报,勉励科研人员加大自主创新步伐,为提升我国光电子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并希望我校学子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之才。   在实验室,温家宝考察了高清三维立体视盘播放机(3D-NVD)、光纤激光器、数控设备、相变存储器、LED芯片、LED封装技术、OLED技术、纳米压印技术等,听取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汇报。   在一台3D-NVD前,谢长生教授介绍了成果的研发情况。温家宝戴上立体眼镜,仔细观看立体视频节目,称赞效果很好。当听说这项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时,他连声说好。   在光纤激光器演示台前,温家宝询问了该项目研究人员、“千人计划”入选者闫大鹏教授在国外的研究工作,了解了激光器的结构、材料、传输距离等情况。   在相变存储实验室,温家宝认真听取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缪向水关于相变存储技术特点、取代闪存技术的优势及其产业化进展的汇报。   由实验室孵化的高新企业——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量产LED芯片的企业。公司董事长吴志宏向温家宝演示了3瓦LED球泡灯与11瓦节能灯的亮度和能耗对比。温家宝称赞LED灯亮度高、节能效果好。   在LED封装技术演示台前,温家宝向“千人计划”入选者刘胜教授询问了封装技术的关键点。刘胜作了简要介绍,并汇报了他们研制的MEMS传感器在东风汽车公司大规模使用的情况。   演示现场,采用OLED技术制造的白光台灯引起了温家宝的兴趣,并听取了王磊副教授关于OLED研究进展的汇报。   在DFB激光器纳米压印实验室,温家宝听取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文关于纳米压印技术科研成果及其产业化情况的汇报,并拿起样品观摩。   参观结束后温家宝对科研人员和正在实验室举行的大学生科技节开幕式的师生发表了讲话。他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中,令世界瞩目的是中国在许多领域涌现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中国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要下决心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需的各类人才,这样才会使我们国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温总理希望大学生们立下志向,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将来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之才。   中央有关单位领导张平、陈德铭、谢伏瞻、丘小雄、项兆伦、苗圩、廖晓军、胡晓炼、钱学彬,湖北省、武汉市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领导罗清泉、李鸿忠、杨松、李春明、阮成发、贾耀斌、刘传铁,校党委书记路钢、校长李培根等陪同考察,并汇报了有关工作。
  • 一维无机纳米材料构建爆炸物传感器的理想纳米单元
    p   2月17日,Wiley集团出版社所属的材料类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微传感实验室研究员窦新存团队独立撰写的题为Emerging and Future Possible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1D Inorganic Nanomaterials-Based Electrical Sensors towards Explosives Vapors Detection 的综述文章。 /p p   爆炸物检测作为反恐防爆的重要措施正日益彰显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爆炸物蒸气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采样简单、可靠性高、性能优异、多功能集成、可以批量生产等优点,使爆炸物探测器实现小型化、低成本和高精度成为可能。一维无机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量子限域效应、高的反应活性、突出的电学、光学与化学性质及各向异性等优点,并且其结构、性质调整可控。因此,一维无机纳米材料是构建爆炸物传感器的理想纳米单元。然而爆炸物检测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生产工艺成本高、能耗大,材料组装和排布形成器件难度大,器件稳定性、重复性差等,灵敏度不够高,难以识别种类繁多的爆炸物等。 /p p   新疆理化所科研人员首先全面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2010年以来发表的基于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爆炸物蒸气检测工作,并根据在增强电学传感器性能过程中使用的不同策略,将这些工作分为有序排布的阵列、表面修饰、光电增强、柔性设计、肖特基结以及传感器阵列构建几个方面。科研人员还提出了可应用在增强爆炸物检测的电学传感器性能上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垂直的阵列结构、一步构建的有序结构、“锁钥”设计、自驱动传感以及可转移和穿戴的传感器设计等。该综述文章通过总结典型的基于电学传感器的爆炸物蒸气检测工作,提炼出了先进可行的实验方法,并且在面对实验室工作与实际检测之间的差距时,提出了一些解决现有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同时提出了非制式爆炸物检测被忽视的问题,为未来基于电学传感器的爆炸物检测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p p   该实验室自2012年以来,长期从事微传感方面的研究,尤其致力于开拓爆炸物检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截至目前,已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Small, Nanoscal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提出了肖特基结构建、过渡金属掺杂、缺陷态控制、晶面调控、光电催化检测等用于爆炸物检测的新思路。此次发表的专题综述文章同时对微传感实验室在该方面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总结,例如利用插层调控肖特基结的势垒高度和吸附能来增强硅纳米线阵列/石墨烯的检测性能(Adv. Funct. Mater. 2015, 25, 4039),引入光照增强气敏检测的性能(Nanoscale 2013, 5, 10693)。 /p p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p p br/ /p
  • 科学家首创利用一次mRNA注射后体内直接生成CAR-T细胞修复受损心脏
    心肌纤维化作为心衰的重要诱导因素,是由中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纤维持续性和反复加重的心肌缺血、缺氧病变,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心肌纤维化导致的疾病。既往通过CAR-T细胞治疗心肌纤维化相关疾病时,由于该细胞在体内能存活数月甚至数年并持续攻击全身范围的成纤维细胞,从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这大大限制了CAR-T疗法对心肌纤维化的治疗。  近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一次mRNA注射,实现心衰小鼠体内生成CAR-T细胞,成功修复其心脏功能。该团队将mRNA封装在气泡状的微型脂质纳米颗粒中,类似于采用mRNA疫苗的方式注射至小鼠体内,进而被封装的mRNA分子将被T细胞捕获,使得T细胞获得特异性靶向攻击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能力。实际上mRNA并未整合到T细胞的DNA上,因此具有攻击性的T细胞只能存活几天,随后,T细胞恢复正常,不再保留对成纤维细胞的攻击性。该研究显示,尽管攻击性的持续时间短暂,但注射mRNA成功重编码了一群T细胞,导致心脏纤维化明显减少,心衰小鼠的心脏大小与功能也修复至接近正常的状态。这项研究首创性地开发了一种更加可控、效果持续时间更短的免疫疗法,为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于1月6日以“CAR T cells produced in vivo to treat cardiac injury”为题发表在《Science》杂志封面文章中。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Science》,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0594
  • 宁德时代与德方纳米合资公司发生爆炸 主营纳米粉体
    1月20日,据媒体报道,云南一工厂尾气罐发生爆炸。据一位接近德方纳米人士向媒体透露,发生爆炸公司已确定系德方纳米控股子公司曲靖市麟铁科技有限公司,其余情况目前还在核实中。  据了解,曲靖市麟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公司股东为宁德时代与德方纳米合资设立,双方分别持股40%和60%,认缴出资额分别为4000万元和6000万元。公司主营纳米粉体材料试剂、纳米粉体标准样品、纳米材料产品(均不含限制项目)的研发、销售 纳米磷酸铁锂(不含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 纳米材料产品及技术进出口 货物进出口业务(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除外) 矿产品销售。
  • Nat Biotechnol | 杨弋团队报道RNA光遗传学工具,可时空精确操纵活细胞RNA代谢与功能
    生物遗传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命科学的舞台一直被 DNA 和蛋白质霸占。DNA 负责遗传信息存储,蛋白质负责基因指令执行,而 RNA只是承担中间环节遗传信息传递者的配角。随着人类基因组信息的解析,人们发现只有2%的人类基因组编码蛋白质,更有约98%的基因组意义不明,甚至被认为是“垃圾”DNA。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些看似“垃圾”的DNA却能产生大量的非编码RNA,而这些RNA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几乎参与所有重要的细胞生命过程,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内的RNA像蛋白质一样具有复杂的高级结构与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的时间、空间分布及不同的转录后修饰状态,复杂而精确地执行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功能。与蛋白质研究相比,人们对细胞内RNA时间空间分布及其功能的研究目前仍然有一定滞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仍缺乏可以在活细胞内对RNA分子进行高时空分辨精密控制的技术,这是深入研究RNA功能机制面临的关键问题和重要技术挑战,也是国际上RNA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针对这一亟需解决的技术挑战,2022年1月3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杨弋教授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Optogenetic control of RNA function and metabolism using engineered light-switchable RNA-binding proteins 的研究长文。该研究基于合成生物学及光遗传学原理并结合全新的高通量筛选策略成功构建了系列光控RNA效应因子,实现了动物细胞内RNA生成、剪接、运输、翻译、降解等代谢活动的时空精密控制。RNA结合蛋白在RNA生物学功能发挥过程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负责RNA的剪接、运输、定位、降解等各类代谢活动。除了自然界存在RNA结合蛋白以外,人们基于合成生物学原理将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域与RNA结合蛋白结合起来,合成了具有全新功能的RNA结合蛋白。然而,无论是自然界存在或者是人工合成的RNA结合蛋白,它们的活性很难被调控。因此,发展活性可控的RNA结合蛋白将有望实现对活细胞RNA的控制。利用光来调控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各种光遗传学技术允许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时间和空间精度调控生物体的多种生命活动。其中,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来进行光可控功能蛋白质分子的设计与筛选,并获得简单易用的光遗传学技术,是光遗传学前沿领域最重要的热点之一。图:RNA光遗传学控制概念图为了实现RNA结合蛋白的光遗传学控制,研究团队首先基于合成生物学理性设计并结合全新的高通量筛选策略,构建了国际上首个人工合成的光控RNA结合蛋白LicV。LicV由RNA结合结构域与LOV光敏结构域融合构成,分子量仅为23 kD。在黑暗条件,LicV是以单体形式存在,不能结合特定的RNA序列(RAT);在蓝光照射下,LicV形成同源二聚体并特异性识别结合RAT序列。研究团队随后将LicV与不同的RNA效应结构域融合,分别获得光控RNA剪接因子、光控RNA定位因子、光控RNA翻译因子以及光控RNA降解因子。他们利用这些光控RNA效应因子实现了活细胞RNA剪接、运输、翻译、降解等代谢行为的时间和空间精密控制。此外,研究团队还将LicV与CRISPR-Cas系统结合起来,发展了全新的LA-CRISPR系统。在该系统中,含RAT序列的嵌合sgRNA可以招募光照诱导产生的LicV-VPR光控转录因子二聚体,从而启动目的基因转录与表达。通过在sgRNA中引入多个拷贝的RAT序列,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同时招募多个光控转录因子到启动子附近,这使得LA-CRISPR系统对目的基因的激活效率是前人发展系统的一到三个数量级。利用LA-CRISPR系统,研究团队还实现基因位点的高亮度与可逆标记,为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和好的工具。此外,LA-CRISPR系统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可应用于多个物种来源的CRISPR-Cas系统。本研究通过对CRISPR系统的定时、定量精确控制,将来有望进一步降低CRISPR系统的脱靶效应,加速其临床应用。针对活细胞RNA的实时追踪与精密控制的创新方法需求与技术挑战。杨弋与合作者前期报道了Pepper高性能荧光RNA,它在亲和力、稳定性、信噪比、活细胞荧光亮度等方面提升了一到三个数量级,首次在动物细胞上实现了各类RNA的标记与无背景成像(详见BioArt报道:NBT | 杨弋/朱麟勇团队开发Pepper拟荧光蛋白RNA ;Nat Chem Biol | 新型RNA荧光适配体Pepper的结构以及配体识别机制)。此次该团队报道的LicV系列光控RNA效应因子,又进一步实现了活细胞RNA生成、剪接、运输、翻译、降解等代谢活动的高时空分辨精密控制。结合Pepper与LicV技术,可在活细胞上对RNA进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闭环监测与控制,为深入探究单细胞内RNA的功能和复杂调控机制提供极具价值的创新研究工具。论文第一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刘韧玫博士与杨菁博士,通讯作者为陈显军博士和杨弋博士。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1-01112-1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