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计量型

仪器信息网计量型专题为您整合计量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计量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计量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计量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计量型话题讨论。

计量型相关的论坛

  • 谈“计量溯源性”的重要性

    [font=-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 BIPM、OIML、ILAC、ISO四个国际组织2011年11月9日签署的关于计量溯源性的联合声明,2018年11月13日上述四个国际组织对该声明进行了修订并重新签署。[/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今天我们把2018版的联合声明介绍给大家。[/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b]以下是该声明2018版的主要内容:[/b][/color][/size][/font][align=center][size=15px][color=#ff4c41][b]《BIPM、OIML、ILAC、ISO对计量溯源性的联合声明》[/b][/color][/size][/align][size=15px]本文件最初于2011年11月9日签署,2018年11月13日修订并再次确认。[/size][size=15px][b]1. 背景[/b][/size][size=15px]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别是负责全球计量、认可和标准化的四个国际组织。[/size][size=15px] 认识到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对我们的组织的核心使命的重要性,我们起草了这份声明,我们鼓励我们的成员和认为计量溯源性是重要的其他各方采用以下建议。我们也鼓励其他组织在可能的情况下,申明他们对本声明所体现的原则和做法的支持。[/size][size=15px][b]2. 计量溯源性的重要性[/b][/size]我们主张,对实现我们的组织的使命来说,测量结果在国际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必需的。特别是测量结果的可比性,是一个国际测量系统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系统中,测量结果才可以被普遍接受。只有测量结果是溯源到国际公认的参考标准才能保证这种国际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通常,这些参考标准就是国际单位制(SI),但如果这种溯源是不可行的,测量结果应溯源到有证标准物质、参考测量程序,以及清晰描述并被接受的,通过适当的比对保证,提供的测量结果适用于预期使用要求的指定方法或公认的参考标准(如标准硬度块、世界卫生组织(WHO)建立的参考标准、JCTLM指定(承认)的参考测量程序)。国际标准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详细描述了预期要求,并提供了有关计量溯源性的更多的信息。[size=15px] 我们四个组织与其他相关的国际组织合作,成立了国际计量指南联合委员会(JCGM),负责制定共同的文件。与本声明相关的两个重要的JCGM文件是:[/size][size=15px] 《测量不确定度 第3部分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JCGM 100,也与OIML G 1-100和ISO指南98-3相关。该文件是在各个计量领域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致和通用的方法;[/size][size=15px] 《国际计量学词汇 基础和通用概念及相关术语(VIM)》——JCGM 200,也与OIML V 2-200和 ISO/IEC指南99相关。特别是,VIM将计量溯源性定义为:[b]“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测量结果的特性,校准链中的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b][/size][size=15px]因此,计量溯源性体现了针对参考标准层级的不确定度和校准的概念。[/size][size=15px] 计量溯源性是使测量结果具备世界范围内的等效性,建立国际信任的要素之一。同时,本声明所述内容可使立法者、监管者、进出口商对测量结果的等效性建立相互支持的系统,可以显著的减少因缺乏等效性而造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s)。[/size][size=15px][b]3. 建议[/b][/size][size=15px][b]BIPM,OIML,ILAC和ISO达成以下建议:[/b][/size][size=15px][back=#fffed5]1)为获得值得信赖的、具有国际可接受性的测量结果,校准应由以下机构实施:[/back][/size][size=15px][back=#fffed5]由签署CIPM-MRA且其校准和测量能力(CMCs)在BIPM的关键比对数据 库(KCDB)中发布的国家计量院实施校准或由签署ILAC-MRA的认可机构认可的校准实验室实施校准。[/back][/size][size=15px]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表示应遵循GUM规定的原则。[/size][size=15px]3)由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测量结果应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size][size=15px]4)向获认可实验室提供溯源服务的国家计量院,应签署CIPM MRA,且其校准和测量能力(CMCs)已收录于BIPM的关键比对数据库(KCDB)中。[/size][size=15px]5)对签署OIML-CS(OIML证书互认制度)的机构,应由签署ILAC-MRA的认可机构认可,并遵循上述应溯源到SI的原则。[/size][size=15px]当需要证明计量溯源性的国际可接受性时,应遵循以上原则。[/size][size=15px][b]4. 本声明的使用[/b][/size][size=15px] 这些原则巩固了一个坚实的、具有国际接受性的测量系统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用户可以充分信任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我们强烈敦促各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行政监部门参考本声明的内容并接受在CIPM-MRA 、ILAC-MRA和OIML-CS这些互认体系内给出的测量结果,从而帮助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也请有兴趣的组织和个人认同这些原则,并在他们自己的工作中应用这些原则。[/size][size=15px][b]5. 本声明的相关组织[/b][/size][size=15px] 本声明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相关方的参与,他们是:[/size][size=15px] 国际计量局(BIPM)的使命是建立全球统一的测量结果溯源体系和维护经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批准的国际单位制(SI)的定义的权威性。BIPM发布了《SI手册》,其是应用和正确使用SI的至关重要的文件。[/size][size=15px] 国家计量院(NMIs)的任务是建立、维护、发展和传播的SI单位,基于他们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s)向社会提供校准和测量服务。[/size][size=15px]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认识到各国测量结果的可证明性、明确性和等效性的需要,对国家计量院出具的校准证书的互认,起草了一个相互承认协议——CIPM MRA,在CIPM MRA框架内,所有参与者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s)都具有有效性并得到承认。这些经过同行评审的CMCs发布在BIPM的关键比对数据库(KCDB)中。签署CIPM MRA的国家计量院被要求参加定期的国家测量标准“关键比对”,并经过国际同行评审的证实,这些活动为CMCs列入KCDB提供技术基础。同行评审程序包含批准对其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适当的国际公认标准的审核(经过认可或自我声明),这里的国际公认标准,通常是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ISO 17034《标准物质生产者能力的通用要求》。CIPM-MRA由BIPM在CIPM的授权下进行协调。[/size][size=15px]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致力于促进全球法制计量相关法规和程序的协调,通过制定指南文件指导其成员,并关注他们国家的立法,包括用于贸易和行政监管目的的测量应使用法定标准并溯源到SI。OIML建立了一个世界范围的计量技术文件体系,提供给其成员调整其在测量仪器的制造和使用方面的政策,以使与国际协调一致。这些技术文件用于支持贸易、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需依法监管领域的计量溯源性。OIML还建立了证书互认制度(OIML-CS),签署方发布了相互承认协议,承认授权机构依据OIML国际建议文件的要求对计量器具进行的型式评价报告。OIML证书的签发机构和他们的签约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应经过认可机构的评审或国际同行评审。OIML-CS制度于2018年1月1日实施,取代了两个原来的证书制度:OIML基本证书制度和OIML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试验结果多边互认协议(OIML-MAA)。[/size][size=15px] 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是全球获得认可的实验室、检验机构、能力验证提供者(PTP)和标准物质生产者(RMP)的组织,其成员包括世界各地的认可机构和相关组织。ILAC通过签署相互承认协议(ILAC-MRA)来促进国际贸易和为监管部门提供支持,并在成员认可机构之间定期实施同行评审。认可机构签署ILAC-MRA的情况及其状态可在ILAC网站(www.ilac.org)查询。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校准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出具的数据和检测结果通过ILAC互认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承认。认可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必须遵循包含计量溯源性和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适当的国际标准。[/size][size=15px]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一个以国家标准化机构为成员的独立的、非政府的国际组织。通过她的成员,汇集专家,分享知识,并开发自愿的、基于共识的、与市场相关的国际标准,来支持创新和提供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解决方案。ISO发布了一系列应用于各种产品的制造和检测以及提供服务的标准,在许多情况下,检测和校准是这些标准要求的组成部分。ISO采用VIM中的术语,并经常在相关标准中包含有关测量的条款。ISO与IEC一起负责制定的ISO/IEC 17025国际标准支持测量结果应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的计量溯源性原则。ISO与负责电子电器标准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负责电信标准的国际电信联盟(ITU)于2001年组建了世界标准合作组织(WSC),以保持与他们的密切合作。[/size][font=-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color][/size][/font][size=15px] [b]这一联合声明,源自2006年1月23日BIPM、OIML和ILAC就贸易、法制和标准化方面与计量相关的国际互认作出的联合声明。其核心是明确和强调了测量结果的国际互认所应满足的计量溯源性要求。[/b][/size][size=15px][b][font=-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 计量溯源性在VIM(ISO/IEC Guide 99:2007,2.41)中的定义为:[/size][/font][/b][/size][align=center][size=15px][b]计量溯源性 [/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5px][b]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b][/size][/align][size=15px][b] 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测量结果的特性,校准链中的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b][/size][size=15px]注1:本定义中的参照对象可以是实际实现的测量单位的定义、或包括非序量测量单位的测量程序、或测量标准。[/size][size=15px]注2:计量溯源性要求建立校准等级序列。[/size][size=15px]注3:参照对象的技术规范必须包括在建立校准等级序列时使用该参照对象的时间,以及关于该参照对象的计量信息,如在这个校准等级序列中进行第一次校准的时间。[/size][size=15px]注4:对于在测量模型中有一个以上输入量的测量,每个输入量值本身应当是经过计量溯源的,并且校准等级序列可形成一个分支结构或网络。为每个输入量值建立计量溯源性所作的努力应与对测量结果的贡献相适应。[/size][size=15px]注5: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不能保证其测量不确定度满足给定的目的,也不能保证不发生错误。[/size][size=15px]注6:如果两台测量标准比较是用于核查其中一台测量标准,必要时对其量值进行修正并给出测量不确定度,那么这种比较可视为校准。[/size][size=15px]注7: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认为确认计量溯源性的要素是向国际测量标准或国家测量标准的不间断的计量溯源链、文件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文件规定的测量程序、认可的技术能力、向SI的计量溯源性以及校准间隔。(见ILAC-P10:2002)[/size][size=15px]注8:简称“溯源性”有时是指“计量溯源性”,有时也指其他概念,如“样品可追溯性”、“文件可追溯性”、“仪器可追溯性”或“物质可追溯性”等,其含义是指某项目的历程(“轨迹”)。因此,当有产生混淆的风险时,最好使用全称“计量溯源性”。[/size]

  • 新准则的计量溯源性

    计量溯源性(VIM2.41)的定义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测量结果的特性,校准链中的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1:定义中的参照对象可以是实际实现的测量单位的定义、或包括非序量测量单位的测量程序、或测量标准。 2:计量溯源性要求建立校准等级序列。 3:参照对象的技术规范必须包括在建立校准等级序列时使用该参照对象的时间,以及关于该参照对象的计量信息,如在这个校准等级序列中进行第一次校准的时间。 4:对于在测量模型中有一个以上输入量的测量,每个输入量值本身应当是经过计量溯源的,并且校准等级序列可形成一个分支结构或网络。为每个输入量值建立计量溯源性所作的努力应与对测量结果的贡献相适应。 5: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不能保证其测量不确定度满足给定的目的,也不能保证不发生错误。 6:如果两台测量标准比较是用于核查其中一台测量标准,必要时对其量值进行修正并给出测量不确定度,那么这种比较可视为校准。 7:简称“溯源性”有时是指“计量溯源性”,有时也指其他概念,如“样品可追溯性”、“文件可追溯性”、“仪器可追溯性”或“物质可追溯性”等,其含义是指某项目的历程(“轨迹”)。因此,当有产生混淆的风险时,最好使用全称“计量溯源性”。

  • 计量溯源性的程序

    我们实验室刚刚参加了的监督审核,老师说我们计量溯源性的程序写的不行,手册中关于计量溯源性的描述页不好,哪位老师能够提供一下计量溯源性的质量手册描述和有关程序文件模板,我们借鉴一下,谢谢了!!!请大神不吝赐教。若不方便也可以发我邮箱zhangys@censtar.com。

  • 如何建立并保持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

    [b]6.5.1 实验室应通过形成文件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适当的参考对象相关联,建立并保持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每次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注1:在ISO/IEC指南99中,计量溯源性定义为“测量结果的特性,结果可以通过形成文件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参考对象相关联,每次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注2:关于计量溯源性的更多信息见附录A。解读:[/b]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中应有对实验室活动所用设备量值的计量溯源性描述。画溯源图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比较好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也不是强制的要求。通过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适当的参考对象相关联,建立并保持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说明溯源性是与具体设备、具体参量相关联的,为其提供溯源的机构也有可能不同,因此计量溯源性的描述不能简单的以“实验室设备→××省计量院→国家计量院”这种模式表述,而是应针对不同设备、不同参量描述,必要时还应包括不确定度的要求。准则的资料性附录A计量溯源性中提供了建立计量溯源性需要考虑的内容:A.2.1 建立计量溯源性需考虑并确保以下内容:a) 规定被测量(被测量的量);b) 一个形成文件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可以溯源到声明的适当参考对象(适当参考对象包括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以及自然基准);c) 按照约定的方法评定溯源链中每次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d) 溯源链中每次校准均按照适当的方法进行,并有测量结果及相关的已记录的测量不确定度;e) 在溯源链中实施一次或多次校准的实验室应提供其技术能力的证据。

  • 计量性与未来制造业

    [align=center]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计量与校准技术重点实验室 梁志国 周自力 熊昌友[/align][align=left]1 概述[/align][align=left] 关于未来,一直都是未来学有关的事情,而关于未来工业的发展,在当今世界上却变成了现实规划与行动。率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面向未来的德国工业4.0,它希望通过信息通讯手段,借助网络空间和实际的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将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被誉为引领未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lign][align=left] 人们将其称为继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由于它被认为是信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融合,也被称为最后一次工业革命。[/align][align=left] 此后,各国纷纷推出自己的面向未来的工业发展战略,比较著名的有“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科技工业联盟”、“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 …… ……[/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 计量性设计[/align][align=left]4.1设计原则[/align][align=left] 文献已经给出了计量性设计的定义,可以认为,计量性设计的实质是量值保障方式的技术设计。实际上,任何产品中,可定量表征的量值特性均应该能够通过计量校准手段进行校准和溯源。计量性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align][align=left]1)表征产品质量特性的全部量值的计量校准在物理上和工程上均可实现;包括响应特性可激励和记录,固有特性可测量与评估。必要情况下,每一项参数量值均可单独或与其它参量联合计量校准。[/align][align=left]2)计量性设计的理念是在量值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将计量校准的工作量降为最小;即同时体现计量校准的充分性和必要性。[/align][align=left] 这包括对实际产品使用性能无影响的量值参数可以免除校准;已经被其它技术手段确保的量值参数可以不进行额外的计量校准;在使用过程中基本没有变化或变化可以忽略的量值参数可以只进行首次校准,后续不必进行额外校准。所有判断均应有实验验证作为支撑。[/align][align=left] 最理想的情况是不用进行计量校准就能确保量值在要求范围之内。有人将其称为不需要计量校准,实际上是计量校准行为已经渗透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成为产品本身的一部分,与产品无法分离与割裂。而不是不再需要计量校准工作。[/align][align=left]3)计量性设计需要兼顾效率、成本、可行性、实用性。[/align][align=left]4.2阶段目标[/align][align=left] 尽管每一个产品,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使用不同的手段,都可以进行涉及其性能和质量的量值保证,但是,其量值保证难度、成本、效率可能具有巨大差异。[/align][align=left] 因而,产品的计量性设计,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制造过程中的量值保证的最优化设计以及使用过程中量值溯源的最优化设计两部分工作。本意都是用最少的外部计量资源,进行最全面的量值保证。从时机上看,应当从产品概念形成阶段即予以考虑,在产品的技术设计论证阶段,同时要考虑其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性设计问题,包括方法与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可行性、时间成本可行性、使用要求可行性、人员要求可行性、操作过程的简捷性等等。否则,一旦未考虑计量性设计的产品设计完毕,很多性能指标可能不再具有被计量的可能性,因而也就丧失了计量性,导致这部分性能指标在后续的产品寿命过程中无法进行计量保障。尽管能够从技术上执行计量保障,但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人员素质要求等,都会导致不具有的可行性。[/align][align=left]1)计量性设计在产品论证阶段的作用是提出产品的核心指标的计量性要求。该要求主要体现出产品使用维护阶段计量校准的充分性和必要性。[/align][align=left]2)计量性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的作用是提出后期使用过程中产品的核心指标的计量保证技术方案。该要求主要体现出产品使用维护阶段计量校准的充分性、必要性、经济性、可行性。[/align][align=left]3)计量性设计在产品工程研制阶段的作用是产品计量保证设计方案在工程上的实施、优化和调整,以确保其有效性与可行性。[/align][align=left]4)计量性设计在产品试验阶段的作用是确定后期使用维护过程中的计量保障参量具有充分性和必要性,并对计量保障方式进行迭代优化,寻找出最佳计量保证方式。[/align][align=left] 产品在试验阶段的计量性设计,即是以完全的使用条件模拟的方式,对各种可能的恶劣环境及使用条件下,产品的全部性能参量的最优计量溯源方式与方法的探索与寻优。最终,迭代提炼出最简单、经济、高效的方式方法,对涉及到产品计量特性的量值稳定性要求予以确保。经过该阶段的计量性试验后,将对于产品的全部性能参量进行分类,分别确定出:[/align][align=left]① 对使用性能和功能没有影响的质量型参量;[/align][align=left]② 最稳定。只需要制造加工即能够保证要求,无需后续计量校准即可以确保的参量;[/align][align=left]③ 条件稳定。只要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便无需后续计量校准即可确保的参量;[/align][align=left]④ 需要在后续使用中进行周期性计量校准才可以确保的量值。[/align][align=left] 并将试验阶段获得的结论和提炼出的方法,推广应用到后续产品的使用维护过程中。并且将使用过程中的计量性设计目标、方案和流程,主要针对最后一种类别的量值的计量校准中。[/align][align=left]5)计量性设计在生产阶段的作用,是保证生产出合格产品。其主要是通过量值控制手段保障产品的质量特性,特别是包含使用性能的计量特性。[/align][align=left] 在产品出厂以前的生产制造阶段,最佳的计量性设计方案,是以最为简捷高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制造过程中的量值过程控制,并在线溯源。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无需再进行计量检验就能保证全部符合预计的设计要求,即始终在生产出合格的产品。[/align][align=left] 产品在生产阶段的计量性设计,即是以最简单、经济、高效的方式,对涉及到产品质量的量值控制要求予以确保。包括产品与工件的数字化模型描述与处理,各种加工条件量值和环境条件量值的在线监测与控制,机床加工的自动化控制及在线溯源等等。经过该阶段的计量性设计,理想情况下,可以将计量溯源和量值质量控制等完全融人生产制造过程,与生产制造融为一体,将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无需再进行检验和计量校准就能确保质量合格,从而为高效率、全自动化的智能生产创造基础。[/align][align=left]6)计量性设计在使用阶段的作用是保障产品的实用性能参量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便能发挥出最佳效能。其主要是通过量值确定与判定,确保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计量特性在规定的范围内。[/align][align=left] 在产品投入使用后的应用阶段,最佳的计量性设计方案是以最为简捷高效的方式方法进行特征量值的自动化校准,即保证产品的易变性能一直在规定范围内。[/align][align=left] 产品在使用阶段的计量性设计,即是在完全的使用条件下,以最简单、经济、高效的方式(最好是全自动化方式),对涉及到产品使用性能的重要计量特性的量值要求予以确保和溯源。从完备性方面讲,需要对涉及到产品使用性能指标的全部计量特性均能进行计量校准,但是,其主要关注目标是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计量校准才能确保的量值。如上述试验阶段提到的第③类量值。最理想的产品设计方案是无需使用产品中的外在计量校准也能始终保持其使用功能和性能,显然,要达到该目标,并非不需要计量校准,而是需要使用嵌入式计量方式、量子化计量标准、远程计量校准等方式进行量值保证,只是不需要额外的人工计量校准而已。[/align][align=left]4.3共性要求[/align][align=left] 通常,产品全寿命过程划分为:①产品论证阶段 ②方案设计阶段;③工程研制阶段;④试验定型阶段 ⑤生产阶段;⑥使用阶段;⑦报废阶段。共7 个阶段。[/align][align=left] 产品全寿命计量保障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包括与产品全寿命计量工作负有相关责任的管理部门,以及:①产品论证部门;②承研承制单位;③试验单位;④使用单位;⑤采购部门;⑥计量保障单位;⑦维修保障单位等。共7 个部门和单位。[/align][align=left] 产品的计量性设计是分阶段的,在其全寿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均有其不同的目标要求,其共性要素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点。[/align][align=left]1) 产品的计量描述;[/align][align=left]2) 产品全量值的溯源链构建;[/align][align=left]3) 产品全量值的计量完整性;[/align][align=left]4 )产品计量的标准器具;[/align][align=left]5 )产品与计量标准器的交互连接;[/align][align=left]6) 产品不同量值的时序与同步;[/align][align=left]7) 产品的溯源方式;[/align][align=left]8) 产品量值的校准方式;[/align][align=left]9) 产品的溯源形式;[/align][align=left]10)产品的溯源时间;[/align][align=left]11)产品计量的人员要求;[/align][align=left]12)产品计量的校准环境;[/align][align=left]13)产品计量的校准法规;[/align][align=left]14)产品的计量保障性分析。[/align][align=left] 完整的考虑了上述要素的计量性设计,将使得生产制造的产品质量有最可靠的定量保证,并且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其量值性能的计量保障实施过程能够高效顺利完成。[/align]

  • “计量溯源性”是资源吗?

    [b] 看了senke版主的原创帖《CL01-2018与CL01-2006对比》[/b][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6684393[/url],en_liujingyu和senke关于新版17025中对6.5计量溯源性归属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非常精彩,我不由得想说点我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讨论。 我在阅读ISO17025:2005版的时候就曾对5.5设备和5.6测量溯源性质疑过,感觉很多内容都一样根本是不可分割的,甚至我认为5.6测量溯源性作为设备中的一个章节更加的好。关于ISO17025:2017中6.5计量溯源性在排版安排时肯定也产生过多种讨论。5.6计量溯源性从名字上看确实像en_liujingyu说的那样和其他类的“资源”格格不入,但实际上6.5.2以及6.5.3想要表达的内容却是[color=#3333ff][b]校准、有证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协议标准、比对结果[/b][/color]。我们暂且把这些内容理解成在实验开展前得预先需要准备好的“资源”,如果没有准备好6.5中的这些“资源”,7的所有过程将无法开展。 我们再来看7.7中a)-e)中的表达:“使用”具有标准值的标准物质;“使用”被校准可溯源的仪器;“使用”工作标准;“核查”设备的校准状态或性能状态;“期间核查”设备。前面的动词是控制的动作,后面的对象却是带有6.5性质的资源。抽象一点来理解实验室所使用的这些设备、标准物质不过是个载体,离开了它的溯源性这一特质便不在是需要的资源。实验室真正需要的资源本质上设备的功能和这些溯源性这一特性值,这样我们就可以把“6.5计量溯源性”理解为一种[color=#3333ff][b]抽象的资源[/b][/color]。6.2的人员也是一样,我认为这个资源想要表达的意思却是附在人员身上所具备的“能力”,如果这个人员不具备实验室需要的“能力”那么他就不算资源。

  • 计量溯源性有多重要?让这份国际声明告诉你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别是负责全球计量、认可和标准化的四个国际组织。 2011年11月9日,这四个国际组织共同发布了一个声明——《BIPM,OIML,ILAC,ISO对计量溯源性的联合声明》,该声明只有一个主题,就是计量溯源性。本文翻译和介绍了该声明的主要内容。1.背景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别是负责全球计量、认可和标准化的四个国际组织。 认识到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对我们的组织的核心使命的重要性,我们制定了这个政策文件鼓励我们的成员和认为溯源性是重要的其他各方采用。我们也鼓励其他团体在可能的情况下,申明他们对本宣言所体现的原则和做法的支持。 这个文件是建立在2006年1月23日由BIPM、OIML和ILAC对贸易、法制和标准化方面与计量相关的国际互认作出的三方声明。2.计量溯源性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对实现我们的组织的使命来说,测量结果在国际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必需的。特别是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应该是一个国际测量系统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系统中,测量结果才可以被普遍接受。只有测量结果是溯源到国际公认的参考标准才能保证这种国际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这些参考标准就是国际单位制(SI),但如果这种溯源是不可行的,测量结果应可溯源到国际公认的其他参考标准。 我们四个政府间或国际组织合作成立了计量指南联合委员会(JCGM),负责建立和维护计量领域的共同文件。在此郑重声明两个JCGM文件:《测量不确定度—第3部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JCGM 100,OIML G 1-100和ISO指南98-3),它是在各种计量领域推动一致性和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的共同的方法;《国际计量学词汇—基础和通用概念及相关术语(VIM)》(JCGM 200 V2,OIML V 2-200和 ISO/IEC指南 99)。 在VIM中,计量溯源性的定义是: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测量结果的特性,校准链中的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计量溯源性建立在测量不确定度和由一定等级的参考标准进行的校准这些概念上。 这些概念的建立和应用需要相关各方的参与:  ◆国际计量局(BIPM)的使命是建立全球统一的测量结果溯源体系和维护经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批准的国际单位制(SI)的定义的权威性。BIPM发布了《SI手册》,其是应用和正确使用SI的至关重要的文件。  ◆国家计量院(NIMs)的任务是建立、维护、发展和传播的SI单位,基于他们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s)向社会提供校准和测量服务。  ◆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认识到各国测量结果的可证明性、明确性和等效性的需要,对国家计量院出具的校准证书的互认,起草了一个相互承认协议——CIPM MRA,在CIPM MRA框架内,所有参与者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s)都具有有效性并得到承认。这些经过同行评审的CMCs发布在BIPM的关键比对数据库(KCDB)中。签署CIPM MRA的国家计量院被要求参加定期的国家测量标准“关键比对”,并经过国际同行评审的证实,这些活动为CMCs列入KCDB提供技术基础。同行评审程序包含批准对其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适当的国际公认标准的审核(经过认可或自我声明),这里的国际公认标准,通常是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ISO指南34《标准物质生产者能力的通用要求》。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致力于促进全球法制计量相关法规和程序的协调,通过制定指南文件指导其成员,并关注他们国家的立法,包括用于贸易和行政监管目的的测量应使用法定标准并溯源到SI。OIML建立了一个世界范围的计量技术文件体系,提供给其成员调整其在测量仪器的制造和使用方面的政策,以使与国际协调一致。这些技术文件用于支持贸易、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需依法监管领域的计量溯源性。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相互承认协议(OIML MAA)的签署方还签订相互信任声明(DoMC’s),承诺互认符合OIML国际建议的型式评价证书。签发OIML证书的OIML MAA成员的管理体系应经过认可机构或者国际同行的评审。  ◆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目标是促进由国家认可机构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和技术能力认可的实验室所出具的检测和校准证书的相互承认。ILAC成员是经过国际同行评审并签署了ILAC互认协议的。ILAC互认协议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重复检测和校准,推动工业部门和政府接受获认可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结果,包括那些其他国家的获认可实验室。在例如ISO/IEC 17025标准中,要求测量结果应溯源到SI(或国家测量标准),当不能溯源到SI或不可行时,可溯源到其他国际公认参考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标准化机构,负责制定一系列的书面标准和指南,用于各种产品的制造和检测,以及提供各种服务。在很多标准中,校准和检测作为要求或指南成了标准的一部分。ISO在制定标准过程中用VIM统一相关术语并经常采用这些测量标准的相关条款。ISO还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EC一起支持ISO/IEC 17025中对测量结果应溯源到SI的原则。此外,ISO还参与GUM的制修订,以建立一个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的共同的方法。当评价检测结果与特定要求(往往是公差的形式)的符合性时,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会被用到。这一概念也会用于法制计量。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关系紧密,IEC主要负责电子电器标准,ITU主要负责电信标准。 ISO, IEC和ITU的合作通过他们于2001年组建的世界标准合作组织(WSC)进行。 因此,计量溯源性是使测量结果具备世界范围内的等效性,建立国际信任的要素之一。同时,本声明所述内容可使立法者、监管者、进出口商对测量结果的等效性建立相互支持的系统,可以显著的减少因缺乏等效性而造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s)。BIPM, OIML, ILAC和 ISO 达成以下意见:  ◆要得到可靠的,具有国际可接受性的测量结果,测量设备的校准应满足:  ——由签署CIPM MRA且其校准和测量能力(CMCs)在BIPM的关键比对数据 库(KCDB)中发布的国家计量院实施校准;或由签署ILAC互认协议的认可机构认可的校准实验室实施校准。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表示应遵循GUM规定的原则。  ◆由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测量结果应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  ◆国家计量院向获认可实验室提供溯源服务时,应签署CIPM MRA且其校准和测量能力(CMCs)发布在BIPM的关键比对数据库(KCDB)中。  ◆对签署OIML MAA的机构,应由签署ILAC互认协议的认可机构认可,并遵循上述应溯源到SI的政策。 当需要证明计量溯源性的国际可接受性时,适用以上原则。 3.本声明的使用 这些原则巩固了一个坚实的,具有国际接受性的测量系统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内,用户可以充分信任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BIPM、OIML、ILAC和ISO强烈敦促各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行政监部门参考本声明的内容并接受由该测量系统给出的测量结果,从而帮助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也请有兴趣的组织和个人赞同这些原则,并在他们自己的工作中应用这些原则。

  • 计量溯源性的程序文件

    我们实验室刚从过监督审核,老师说CNAS-CL01中的6.5条款 计量溯源性,我们的质量手册描述的不好,计量溯源性的程序文件页不行,麻烦哪位大神提供一下该条款的质量手册描述和程序文件,我们借鉴学习一下,可以发我邮箱zhangys@censtar.com,请大神不吝赐教,衷心感谢您的帮助!!!

  • 【资料】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的监督管理,保证流通领域中商品计量的准确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公正计量行(站)是指经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批准,在流通领域为社会提供计量公正数据的中介服务机构。  第三条凡在我国境内建立社会公正计量行(站),以及对其的监督管理,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我国境内的社会公正计量行(站)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受理本行政区域内建立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的申请,并组织计量认证和定期复查。市(地)、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社会公正计量行(站)依法实施监督。  第五条申请建立社会公正计量行(站),应当向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交申请书及有关的技术文件。  第六条建立社会公正计量行(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独立于交易双方;  (二)具有提供计量公正服务的能力,并取得社会公正计量行(站)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第七条社会公正计量行(站)计量认证的内容和要求:  (一)计量检测设备及配套设施满足计量检测的要求,并可溯源到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二)工作环境适应计量检测的要求;  (三)计量检测人员经考核合格;  (四)具有保证计量检测工作质量的管理制度。  第八条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由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发社会公正计量行(站)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并明确其业务工作范围。

  • 计量结果溯源性文件修订

    各位:G002标准4.7 新增:[b]b) 比对的证据应经过认可机构的评审。[/b]注1:技术上不能计量溯源到 SI 单位时,需明确定义被测量。建立计量溯源性需提供被测特性、结果与适当参考对象比对的证据。比对建立在测量程序经过充分确认和(或)验证、测量设备经过适当校准、测量条件(例如:环境条件)充分受控、可以提供可靠结果的基础上。注2:能力验证剩样经常是可用的,但需核查能力验证提供者(PTP)是否能提供附加的稳定性信息,以证明能力验证剩样特性值和基质的持续稳定性。如果 PTP 不提供稳定性信息,则能力验证剩样不能用于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这个标准怎么解读呢,不懂这个。跟 CL01 6.5.3的条款要求有补充。该怎么修改文件呢?对实验室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 【讨论】计量建标可行性分析报告

    本单位要建立检定培养箱、干燥箱、热电偶、热电阻、定量灌装机、定量包装机这几方面的计量标准,上级计量机构要求写可行性分析报告,而且要求必须是每一种计量标准有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希望高人指点啊,急用,特急。最好有些好的,模板也可以啊!可以发到我的邮箱中,[email]330256147@qq.com[/email].谢谢!

  • 【原创】计量检定技术机构应实行证书型评制度的建议

    现有计量检定技术机构的证书出具,大都有点某个检定员独立出具,就直接发出到用户了。如果出具证书的该检定员考虑问题较全面的话,那么该证书就还可以,如果该检定员考虑问题不那么全面,甚至对规程理解不到位或者有偏差时,此时我们的该检定员代表该检定机构出具的证书就有可能误导用户。特别是象液压千斤顶这样用户使用该计量器具时,一直要使用我们的证书,使用我们证书中给出的校准方程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导致我们的高铁、桥梁和隧道是否安全哦! 所以我建议要尽快结束这种由某个个人的水平,就作为该检定机构的水平的不合理现象继续存在!而应该各检定技术机构由该项机构各专业较权威的人士组成专家组,对本机构出具的任一种计量器具(如千斤顶)的证书进行相当于计量器具型评那样的审批。通过审批后作为样本,交专人在工作中监督对照执行。当然并没有允许检定员对已通过型评的证书进行合理化,但我们的专职监督人发现后,如把握不住应提交专家团再型评,是否是真正更合理,如是则更换证书样本库。 之所以让我想到该问题,是因为我看到一份液压千斤顶检定证书给出了校准方程(即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也给出了相关系数,但没有显著水平的判断。可要知道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只有显著性得到检验才能使用哦!

  • 如何发挥计量和测试验证对可靠性的支撑作用

    发挥计量对测试验证的基础支撑作用,以精准计量推动检测方法的科学验证。夯实制造业可靠性计量基础,加快机械、电子、汽车等重点行业急需的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建立一批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准、标准,制修订一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加大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等计量基础理论在制造业可靠性中的应用,为制造业可靠性提升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计量测试服务。加强可靠性测试验证能力建设,支持企业结合测试验证需求改造升级试验检测设施,建设专用可靠性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验证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高校加强与检验检测机构合作,创建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国家标准验证点、重点行业可靠性实验室,搭建专用可靠性试验检测环境。面向行业可靠性验证共性需求,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关键共性验证技术攻关,开发多应力综合验证、耐久性试验、计量测试等测量仪器和试验设备,构建可靠性设计与仿真、故障诊断与分析等软件工具箱,提升检验检测与试验验证能力。

  • 如何判定计量检定或校准证书有效性

    [align=left]计量检定证书的有效性[/align][align=left](1)凡是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且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使用者都必须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申请计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检定证书应在有效期内。[/align][align=left](2)凡是有关法律或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必须计量检定合格才能使用,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内的计量器具,企业可以自行计量检定合格使用或送经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使用,检定证书也应在有效期内。[/align][align=left](3)以上计量检定机构检定项目必须在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授权的具体项目之内方可有效。[/align][align=left]计量校准证书、报告有效性的确认[/align][align=left](1)计量校准证书、报告的有效性,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或合同的规定以及企业生产加工检测过程的具体技术要求来确认。[/align][align=left](2)校准证书有效性计量确认的准则:经过校准的计量器具或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应满足实际使用的计量要求。如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灵敏度、鉴别力、稳定性、测量[url=http://www.jlck.net/forum-279-1.html]不确定度[/url]等。其中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通常应是被测对象的1/5至1/10,至少为1/3。[/align]

  • 仪器校验公司提醒首次使用计量器具需要计量检定

    计量器具对生产制造它的企业而言是产品,应在《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范围之内,按其规定,产品出厂应检验合格。但由于计量器具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为了量值的准确、可靠,实现量值溯源,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首次使用时就需进行计量检定,这是因为质量检验与计量检定是两种内容、形式、性质都不同的检查方式。  质量检验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计量器具的出厂检验,是由企业的质检部门按照有关的产品标准检验合格,并出具合格证。仪器校验而计量检定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强制检定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某些测量仪器实行的一种定期的检定,非强制检定是指由使用单位自己或委托具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检定以外的其他测量仪器,依法进行的一种定期检定。无论是强制检定还是非强制检定均属法制检定,是国家对测量仪器依法管理的两种形式,都要受法律的约束。计量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检测它与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是不同的。  承担计量检定的技术机构,是经省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及其授权部门对其测量标准设备、操作人员、环境条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性质是对测量标准用于开展检定,进行量值传递资格的计量认证。而作为计量器具生产企业的质检机构,却不一定必须符合上述条件。  为认真履行承担用于贸易结算的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量表的强制检定职能,加强对上述“四表”的计量监督管理,保证公平交易,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上述“四表”,要求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首次强制检定。同时对用于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前也应进行计量检定。这是因为:一是质量检验与计量检定的性质不同;二是作为特殊产品的计量器具在运输、储藏过程中计量性能有出现变化的可能性。  质量是中心,计量是基础,没有合格的计量器具,质量也就无从保证。无论是从使用的角度,还是从法律的角度,质量检验合格的计量器具首次使用进行计量检定尤为必要。 本文由深圳品信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计量检定中原始记录的重要性

    [align=center][b][size=16px]计量检定中原始记录的重要性[/size][/b][/align]来源:中国计量网[b] 计量检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终得到可靠的数据,为相关的工作提供管理规范,并且要保证数据的科学性以及公正性,因此,其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性以及严谨性的工作。原始记录是计量检定过程以及检定结果信息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计量器具测量值的反映,能够为检定结果提供客观依据。原始记录是检定过程与结果的凭证,原始记录的质量对编制证书或报告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原始记录的准确性要进行重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1、记录内容须齐[/b][font=微软雅黑,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color=#595959] 计量的器具不同所用的记录表格也会出现一定的不同,对记录格式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按照计量检定系统表、规程以及相关的规范性技术文件进行适合的编制。一旦有形式规范在使用方面将会非常方便,这样能够对时间进行节省,在编号备案方面也能更加方便,在控制方面也非常方便。在记录中要对检定环境,例如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电源、电压情况都进行记录,这样才能保证计量的准确性。[/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color=#595959]在检定设备方面,对计量准备器以及主要的辅助设备的名称、型号都要进行重视,对检定数据、检定结果、检定日期、检定人员等都要进行记录,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才能保证检定证书的准确性。在检定过程中,对受检合格的计量器具要出具检定证书,并且加盖钢印,对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也要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并且加盖钢印。原始记录和检定证书都要做到结论明确、数据准确、字迹清晰。检定人员和核对人员要在原始记录以及检定证书上签字,并且填写检定日期和检定有效期。[/color][/font][align=left][b]2、检定过程及结果的合法与原始[/b][font=微软雅黑,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color=#595959] 检定记录需要依照检定规程来执行,对温度、环境、湿度等都要进行控制,在原始记录中对检定时受检计量器具的受检项目、内容、原始观测数据都要体现,并且,要保证字迹非常清晰、数据准确、页面整洁,对使用前后的情况也要进行记录。核验人员在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及计算过程中要认真核对数据,一旦对检定数据有任何的怀疑,在出具证书前要进行复检,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原始记录的保存方式可以是手写、打印、微缩胶片或者是其他数据媒介。在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原始记录要是存在着错误的情况要进行更改,在更改方面可以在作废的数据上划两条平线,将正确的数据在上方填写上,然后加盖更改人盖章或者是签名,这样能够对相关的责任进行明确,不能随意进行涂改或者是使用贴纸。原始记录要在现场鉴定过程中进行记录,对现场状况进行全部反映,不能在事后进行补记,因此,检定的原始记录应该具备再现性和重现性。[/color][/font][/align][align=left][b]3、检测数据准确可靠[/b][font=微软雅黑,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color=#595959] 检定人员在对仪器设备进行操作时要做到非常的认真,并且对相关的数值进行准确的读取。在对同一件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因为检定装置等级不同,在对相关数据进行读取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因此,在对检测数据进行原始记录时,对检定装置的误差、环境误差以及人员误差都要进行充分考虑,原始记录对检定结果的合格与否有直接影响,因此,对原始记录要给予高度重视。[/color][/font][/align][align=left][b]4、数据采集要完整、合法[/b][font=微软雅黑,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color=#595959] 在进行检定前,要对所需要的检定数据、检定项目以及相应的次数都进行事先的考虑,这样才能在数据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及时的进行处理。采集数据时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不能随意对环境以及时间进行更改,原始记录中,对计量单位要给予重视,一定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不能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color][/font][/align]

  • 校准实验室如何编制《 现场计量可行性确认表》

    按照A025 最新要求,校准实验室开展校准工作,如果是现场校准,需要对现场设备以及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评价,确认可行性方可开展现场计量。[color=black]现场计量[/color]/检测[color=black]人员[/color]所携带的计量/检测活动用仪器设备应先进行设备开机运行核查,现场计量/检测负责人员填写《仪器设备外出登记表》,运输过程应配有坚固可靠的包装箱,以保证运输的安全性,以保证计量器具计量或检测样品性能的完好性。[color=black]现场计量[/color]/检测前,须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能够满足所依据的规程、规范、方法规定的要求条件,方可开展现场计量/检测活动。[color=black]现场计量[/color]/检测[color=black]使用的[/color]仪器设备运输到现场后,现场计量/检测负责人应先检查仪器设备是否能正常开展计量/检测活动。如发现不正常应停止[color=black]现场计量[/color]/检测工作,查找原因,直至修复到可正常工作为止;如不能修复,则停止[color=black]现场计量[/color]/检测,通知量传室/检测室负责人与客户,并填写《仪器设备外出登记表》或《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对仪器设备的所有调整和可能导致其损坏或故障的偶然事件。无论所使用的计量/检测活动用仪器设备发生何种情况,均应确保不得使用由客户提供的除场地、环境控制、电源之外的,对计量/检测结果有任何直接影响的仪器设备。[font=黑体][font=宋体]当有客户提出现场计量/检测委托时,应在《计量和检测委托申请单》中做出标识,由量传室/检测室负责人根据此表单对该项计量/检测委托的可行性进行确认,填写《现场计量和检测可行性确认表》,确认计量/检测项目在《现场计量和检测项目清单》内,现场计量/检测依据的计量规程、规范、方法、标准的符合性;执行现场计量/检测的人员符合性;开展现场计量/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与环境条件等。[/font][/font][font=黑体][font=宋体][font=宋体]现场计量/检测实施前,负责人应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并对需计量/检测的样品进行确认,共同填写《计量和检测委托申请单》并签字确认。如临时有客户新增仪器设备需要委托计量/检测,应及时与量传室/检测室负责人和技术主管确认现场新增计量/检测项目的可行性,做好备案记录,量传室/检测室负责人和技术主管确认可以开展计量/检测后,方可实施现场计量/检测, 现场计量/检测结束返回本机构后,应及时补充《现场计量和检测可行性确认表》。[/font][/font][/font][font=黑体]现场计量可行性确认表[/font] [font=黑体]编号:[/font] [table=570][tr][td] [align=center][font=宋体]客户名称[/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font=宋体]客户地址[/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font=宋体]现场计量人员[/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td][/tr][tr][td=2,1] [font=宋体]待计量设备(填写信息包含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和数量):[/font] [/td][/tr][tr][td=2,1] [font=宋体]现场计量需配备标准器(填写信息包含序号、设备名称):[/font] [/td][/tr][tr][td=2,1] [font=宋体]依据规程和规范:[/font] [/td][/tr][tr][td=2,1] [align=left][font=宋体]现场计量可行性确认:[/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人员依据《人员能力一览表》符合该计量项目计量授权;[/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符合[/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不符合[/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委托任务符合实验室认可的计量授权项目;[/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符合[/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不符合[/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配备设备和依据方法符合实验室作业指导书要求;[/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符合[/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不符合[/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提供的设施、环境和资源符合实验室作业指导书要求;[/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符合[/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不符合[/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已具备安全防护用品、设备安全警示标识、人员安全操作意识;[/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符合[/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不符合[/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需要说明的问题:[/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无[/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有:[/font][/align] [font=宋体]量传室负责人签字[/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日期:[/font] [/td][/tr][tr][td=2,1] [align=left][font=宋体]批准和意见:[/font][/align] [align=left] [/align] [font=宋体]技术主管签字[/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日期:[/font] [/td][/tr][/table]

  • 【讨论】计量器具:谁为百姓“斤斤计较”?

    计量器具:谁为百姓“斤斤计较”?买东西缺斤短两,是老百姓最厌恶的事情之一。这又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块把毛钱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计较。 如果有人耐心算一下乘法,结论就会完全不同:包括磅秤、尺子、电表、电话计时计费装置、加油机在内的计量器具,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毫厘之差,将牵动上亿元的经济利益。而医疗、安全领域的计量器具则事关百姓生命安危。 大家说说你的看法。。。

  • 只为建立报告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而进行的校准的设备指什么设备

    6.4.6在下列情况,测量设备应进行校准: 在下列情况,测量设备应进行校准:—— 当测量 准确度或不确定度影响报告结果的有效性 ;和(或)—— 为建立报告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对设备进行校准。注:影响报告结果有效性的设备类型可包括—— 用于直接测量被的设备,例如使天平质;—— 用于修正测量值的设备,例如温度;—— 用于从多个量计算获得测结果的设备。影响结果而进行设备校准很好理解,但为建立报告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对设备进行校准,这种设备指什么情况呢,请指教

  • 关于力学试验设备计量的适应性判定

    按国家计量法,为了量值溯源或量值传递,力学试验设备必须经过计量检定/校准。计量检定或校准后,拿到检定合格证书/校准报告后,要用适应性判定,通过适应判定设备才能正常使用。各位,你们的适应性判定依据是什么?该依据是从试验标准、设备要求、检定规程或是其它来的?

  • 【有奖讨论】化学计量学 对 近红外分析的重要性

    【有奖讨论】化学计量学 对 近红外分析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近红外光谱包含的信息丰富而复杂,需要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取有效信息建模分析。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1/201101101524_273195_1905813_3.jpg那么,化学计量学 对 近红外分析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5.gif一个模型预测能力的好坏,取决于所选用的计量学方法吗?或者有多大程度和计量学方法相关呢?仪器厂商所自带的计量学方法通常只有较为经典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满足大家应用的需要吗?各种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层出不穷,是选择越新的方法越利于近红外分析吗?近红外应用的好坏,在计量学方面对分析人提出的要求高吗?大家是否需要自己研究计量学方法,才能满足近红外分析的应用呢?

  • 【求助】在《计量法》还没修订前,能源计量器具检定强制性有提高吗?

    在现有《计量法》中,强检定计量器具是这样规定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显然是没有包括非用于贸易结算的能源计量器具! 随着《节约能源法》施行和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实施,让人们感觉能源计量器具也由《节约能源法》和GB17167—2006约束为强检计量器具。近期我又学习了《节约能源法》和GB17167—2006,虽然我很认真地找了,但找不到相关条款证明能源计量器具被强调为强检计量器具。 《节约能源法》在第三章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中有:第二十七条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但在第六章法律责任中只有:第七十四条 用能单位未按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可见在此对能源计量器具是否检定并没有强制力。 在GB17167—2006中,第5.3.6款规定:能源计量器具应实行定期检定(校准)。凡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的或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检定方式应遵守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此更是明显不过,能源计量器具检定强制性完全是按现有有关计量法律法规规定。

  • 计量检定中原始记录的重要性

    [align=center][b]计量检定中原始记录的重要性[/b][/align][size=15px][color=#595959] 计量检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终得到可靠的数据,为相关的工作提供管理规范,并且要保证数据的科学性以及公正性,因此,其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性以及严谨性的工作。原始记录是计量检定过程以及检定结果信息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计量器具测量值的反映,能够为检定结果提供客观依据。原始记录是检定过程与结果的凭证,原始记录的质量对编制证书或报告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原始记录的准确性要进行重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color][/size][size=16px][b]1、[/b][/size][size=16px][b]记录内容须齐[/b][/size][align=left][size=16px][color=#595959] 计量的器具不同所用的记录表格也会出现一定的不同,对记录格式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按照计量检定系统表、规程以及相关的规范性技术文件进行适合的编制。一旦有形式规范在使用方面将会非常方便,这样能够对时间进行节省,在编号备案方面也能更加方便,在控制方面也非常方便。在记录中要对检定环境,例如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电源、电压情况都进行记录,这样才能保证计量的准确性。[/color][/size][size=16px][color=#595959]在检定设备方面,对计量准备器以及主要的辅助设备的名称、型号都要进行重视,对检定数据、检定结果、检定日期、检定人员等都要进行记录,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才能保证检定证书的准确性。在检定过程中,对受检合格的计量器具要出具检定证书,并且加盖钢印,对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也要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并且加盖钢印。原始记录和检定证书都要做到结论明确、数据准确、字迹清晰。检定人员和核对人员要在原始记录以及检定证书上签字,并且填写检定日期和检定有效期。[/color][/size][/align][align=left][b]2、检定过程及结果的合法与原始[/b][/align][align=left][size=16px][color=#595959][b] [/b]检定记录需要依照检定规程来执行,对温度、环境、湿度等都要进行控制,在原始记录中对检定时受检计量器具的受检项目、内容、原始观测数据都要体现,并且,要保证字迹非常清晰、数据准确、页面整洁,对使用前后的情况也要进行记录。核验人员在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及计算过程中要认真核对数据,一旦对检定数据有任何的怀疑,在出具证书前要进行复检,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原始记录的保存方式可以是手写、打印、微缩胶片或者是其他数据媒介。在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原始记录要是存在着错误的情况要进行更改,在更改方面可以在作废的数据上划两条平线,将正确的数据在上方填写上,然后加盖更改人盖章或者是签名,这样能够对相关的责任进行明确,不能随意进行涂改或者是使用贴纸。原始记录要在现场鉴定过程中进行记录,对现场状况进行全部反映,不能在事后进行补记,因此,检定的原始记录应该具备再现性和重现性。[/color][/size][/align][align=left][b]3、检测数据准确可靠[/b][/align][align=left][size=16px][color=#595959][b] [/b]检定人员在对仪器设备进行操作时要做到非常的认真,并且对相关的数值进行准确的读取。在对同一件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因为检定装置等级不同,在对相关数据进行读取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因此,在对检测数据进行原始记录时,对检定装置的误差、环境误差以及人员误差都要进行充分考虑,原始记录对检定结果的合格与否有直接影响,因此,对原始记录要给予高度重视。[/color][/size][/align][align=left][b]4、数据采集要完整、合法[/b][/align][align=left][size=16px][color=#595959][b] [/b]在进行检定前,要对所需要的检定数据、检定项目以及相应的次数都进行事先的考虑,这样才能在数据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及时的进行处理。采集数据时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不能随意对环境以及时间进行更改,原始记录中,对计量单位要给予重视,一定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不能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color][/size][/align][align=left][b]5、数据处理[/b][/align][align=left][size=16px][color=#595959] 对所测量到的其数据都要经过特定的程序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得到之后人们使用的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要是只是简单的依照近似关系进行数据的处理会导致最终要使用的数据出现一定的误差,因此,在数据处理方面误差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数据方面出现误差和数据有效数字、数字的修约以及运算规则都有很大的关系。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要是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数学处理方法,要对测量方法以及数据的精度进行考虑,原始记录中数据处理要按照相关的规程规范来进行执行,误差和不确定度的表达也要按照相关的规范来表示,在证书中也要给出测量的不确定度,这样能够更好的体现所测量值的范围[b]。[/b][/color][/size][/align][align=left][b]6、出具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b][/align][align=left][size=16px][color=#595959] 检定证书是日后查询检定质量、对计量器具运行状态以及检定质量申诉以及争议的主要依据,对检定原始记录进行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保存期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顾客需求或者是相关的法规制度,因此,保存期一般不少于两个检定周期。在对检定原始记录保存地点进行选择时,一定要保证其有良好的环境,保证记录不会出现损坏以及丢失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记录随时可用。[/color][/size][/align][align=left][b]7、其他注意事项[/b][/align][align=left][size=16px][color=#595959][b] [/b] 在一些检定中,需要对原始记录进行格式化,不同的计量器具记录的表格也会不同,按照计量检定规程和相应的规范文件记录格式进行编制,这样在记录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方便,同时,也能在存档方面非常方便。检定原始记录信息要非常的齐全,原始记录编号、页码都要和证书相对应,这样能够便于查询。依据检定规程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填写检定日期和检定的有效期,检定人员和核验人员要在原始记录和证书报告上签字,这样在进行记录查询时才能保证及时找到责任人。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或者是计算过程时要先对数据进行认真的核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检定的结果也要保证判定正确,结论方面要非常的明确。[/color][/size][size=16px][color=#595959]检定原始记录在内容方面要做到非常完整,字迹要非常的清楚,书写方面要非常的规范。在原始记录中,要是使用计量单位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在出现错误情况下,不能为了方便随意进行更改,这样对原始记录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原始记录进行修改时要保证每页不超过五处,一旦出现超过的情况要进行数据的重新整理,将整理后的数据作为新的记录,将原始记录在后面附上。检定、校准、检验过程中要是出现和结果有关的异常现象、设备故障等都要和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反映,在原始记录中也要进行相应的体现。[/color][/size][/align][align=left][b]结束语[/b][/align][align=left][size=16px][color=#595959] 为了更好的保证计量检定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要对检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很好的控制,做到认真、踏实工作。在数据采集方面要从细节处着手,这样才能保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也能对原始记录进行更好的检查和检验,更好的体现出记录检定的真正作用。[/color][/size][/align][align=left][/align][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4px]来源:湖南计量园地公众号:hnjlxue[/size][/font][/align]

  • 今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正式启动实施新设立了自愿性计量比对项目

    日前,2019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正式开始实施,分为A类和B类。今年征集到的国家计量比对项目达70项(其中A类项目51项,B类19项),与2018年(3项)相比实现大幅增长。此次实施比对的项目为其中的25项。 计量比对作为保障量值准确一致、支撑计量事中事后监管和提升计量技术机构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计量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据介绍,计量司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还存在比对项目有效供给不足,比对结果应用落地不够实,比对项目组织实施不够规范和计量技术机构参与积极性不够高等问题。 因此,计量司着力在扩大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申报主体范围、新设计量比对类型等方面下工夫。今年,将组织实施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的主体,从原来单一的全国专业技术委员会,扩大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各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国家专业计量站等符合要求的机构。同时,在原来主要由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国家计量比对项目(A类)的基础上,新设立自愿性计量比对项目(B类),由实验室自愿参与和缴纳一定的计量比对成本费,在保障量值准确一致、支撑计量事中事后监管的同时,还可作为计量技术机构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技术能力的重要方式。 据计量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强化国家计量比对结果的应用,市场监管总局将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发布主导实验室和计量比对结果满意的计量技术机构名单,以鼓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其他方选择使用。对于参加国家计量比对项目但比对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计量技术机构,已取得相关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将暂停相关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工作并限期整改。 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计量基准177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6万余项,国家标准物质1.1万余种,依法设置和授权计量技术机构5000多家。计量基准标准性能指标维护情况和计量技术机构量传能力保持情况,直接关系到工作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