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惠诺德

仪器信息网惠诺德专题为您整合惠诺德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惠诺德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惠诺德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惠诺德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惠诺德话题讨论。

惠诺德相关的论坛

  • 以色列科学家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以色列科学家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以色列人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发现准晶体赢得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但在近30年前,谢赫特曼的这一发现曾“极具争议”,一度受到“劝告”,希望他脱离研究小组。达尼埃尔·谢赫特曼1941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现为以色列工学院工程材料系教授。  1982年,他率先在实验室环境下发现准晶体“现象”。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声明中说,获奖者的发现改变了科学家对固体物质结构的认识。  据新华社电 以色列人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发现准晶体赢得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一人独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奖金。  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5日认定,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对固态物质的构想”。  准晶体,或称准结晶体,异于常规晶体。准晶体是一类不具备晶格周期性、却显现长程有序性的固体材料。所谓长程有序性,在某个方向上往往以无理数序列的方式表达,而序列则像无理数一样无限不循环。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时间6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在瑞典科学院宣布本年度获奖者之际,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作出解释:“在准晶体内,我们发现,阿拉伯世界令人着迷的马赛克装饰得以在原子层面复制,即常规图案永远不会重复。”  获得几乎所有科学奖项,“独缺”诺贝尔奖  实验室环境下,谢赫特曼率先在铝镁合金中发现准晶体“现象”。1982年4月8日上午,谢赫特曼借助电子显微镜获得一幅晶体衍射图,即日后所确认的“准晶体”。  他当时从事航空高强度铝合金研究,而新发现有悖原子在晶体内应呈现周期性对称有序排列的“常识”,因而不为同行所接受。  诺奖评审委员会在向媒体散发的新闻稿中回顾道,谢赫特曼的发现“极具争议”。为维护自己的发现,谢赫特曼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 。  1984年,另一个研究小组独立发现类似现象,两个小组的研究结果得以同时发表。据先前媒体报道,从此,谢赫特曼先后获得几乎所有科学奖项,似乎“独缺”诺贝尔奖。  迫使同行重新认识固体材料  据新华社电  谢赫特曼1941年出生。  如今,他在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任以色列工学院教授。  他当年的发现和坚持,迫使同行重新考虑并认识固体材料。  科学界对准晶体的理解和描述,需要借助数学,同时从中世纪阿拉伯风格马赛克镶嵌装饰艺术中汲取灵感。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0/201110062241_321558_1645275_3.jpg  自然环境中,人们后来在俄罗斯一条河流内获取的矿物样本中发现自然生成的准晶体。工业环境下,瑞典一家企业在某一种钢质材料中发现准晶体,而准晶体在材料中所起的强化作用,相当于“装甲”。  或用于柴油机和不粘锅涂层  如今,科学家正尝试将准晶体应用于其他产品,如不粘锅涂层和柴油机制造等。

  • 【转帖】杨振宁称20年内中国本土定出诺奖获得者

    1957年与李政道以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夺诺奖的杨振宁,7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与逾百师生一同为身在美国的前中大校长高锟庆功。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杨振宁说,从高锟获得诺奖一事,增加他对中国本土得诺奖的信心。“我曾经再三讲,我觉得在20年内,中国本土包括香港、澳门一定会有诺贝尔奖级的科技成果出现”。 作为中大博文讲座教授的杨振宁说:“高锟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是香港中文大学、全香港乃至所有华人都非常高兴的事情。” 杨振宁表示,几年前,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一改向来比较重视基础科学的做法,物理学奖颁给两名德国人,表扬他们藉新的物理现象把DVD容量增加好几千倍。委员会今年又把物理学奖颁给高锟,正好显示诺贝尔奖金委员会越来越重视应用科学。原因在于整个世界的发展,整个人类的发展方向,以及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趋势,都是越来越重视应用。“综观二十世纪直到现在一百多年来所有重要的奖项,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越来越从基础科学到发展性的科学、到应用科学这个方向上发展。这个发展以后会继续下去,对这一点,在座的年轻人也许特别值得注意。” 谈及人们念念不忘中国本土何时才会出现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杨振宁的答案是时机尚不成熟。因为做最有贡献的科技研究工作需要很多条件,特别是充足的资金。直到今天,中国本土的科研资金仍比发达国家差一大截,但中国正在高速追赶;另一个条件是要有传统。“一个很聪明的在香港念书的年轻人,比起一个在美国同样的研究者,有一个很吃亏的地方,就是他对自己研究方向里边最有发展可能的一些问题不容易了解。这个了解,在已发展的国家是容易的,所以在那些地方的年轻人容易走到最有发展的道路上去。在香港,在中国内地,都比较困难。不过,这一点也是在急速地改变”。

  • “我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秘诀”

    2012年10月26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塞尔日·阿罗什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1025/021351177409640_change_chd2a99_b.jpg 今日视点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10月17日在《自然》杂志撰文,与读者分享了他获得诺奖的秘诀,并建议为年轻科学家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氛围。 自接到来自斯德哥尔摩的获奖电话,经历接踵而来的媒体狂热追逐之后,我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深刻反思。但上周末巴黎阴雨绵绵,我也得以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深入探究过去几天来一直萦绕在脑海里的诸多问题:我获得诺奖的成功因素究竟是什么?对年轻科研人员来说什么最为有用?当决策制定者准备倾听你的意见时,你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我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项目始于35年前,现在的同事、研究团队合作者杰恩·米歇尔·拉艾姆德那时是我的博士生。10年之后,随着米歇尔·布鲁恩的加入,我的研究团队成立。我们致力于原子和光子的研究,它们是量子世界的本质。当我们揭示某一预期的现象之后,曾经历过极度兴奋的时刻;同样地,我们也必须应对一些惨痛的失败实验,努力纠正某些错误决定所带来的后果,克服某些看似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难题。 在研究过程中,幸运这一因素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比幸运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成功主要依靠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独特的智力和物质环境。我在这里能够组建一支极其出色的永久性研究团队,我能够将长期积累的各种技能和知识不间断地传授给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我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为研究生教授的课程,以及在过去10年间一直在法兰西学院教授的课程,同样也为我获得诺贝尔奖做出了贡献,因为每年都需要准备一系列新的讲座,这使我能够专注于光与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不同方面。 只有在稳定可靠的经费支持下,我们的实验工作才能取得成功,而这些经费主要是由管理我们实验室的相关机构所提供,欧洲和欧洲之外的一些国际机构也提供了必要的补充经费。此外,欧洲流动计划的灵活机制使我们的实验室能够向来访的国外科学家开放,他们带来的各种新知识、技能和科学文化,使我们得以不断完善自己。在长期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我和同事始终都能够保持选择研究途径的自由,而不是以是否具有实用可能性和前景来衡量之。 不幸的是,无论是在法国或在欧洲其他国家,我所受益的环境对目前的年轻科学家来说几乎不大可能具备。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研究资源匮乏,再加上探索解决诸如健康、能源和环境等现实问题之科学途径的限制条件,人们更倾向于支持短期目标取向的研究计划,而不是长期的基础研究。科学家不得不提前阐明其所有的研究步骤,详尽列出每一个重要的研究阶段,解释清楚在研究方向上的所有变化。如果将科学研究的途径延展得太远,这不仅不利于由好奇心驱动的研究,而且也不能使应用研究达到其预期目标,因为许多实用设备都来自于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永远不会出自于事先设计好的蓝图。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的观点过于悲观。目前,确实有一些机构(如法国国立研究局和欧洲研究委员会)资助一些由好奇心驱动的研究项目,但对其资助的期限仅为3年至5年,这对于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来说实在太短。由于国家对实验室资助经费的周期性减少,因此年轻科学家进行的长期性研究经费不断缩减,毫无疑问,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类经费也不可能大幅增加。解决该问题的方案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年轻科学家欧洲研究委员基金,其资助期限应在10年以上,同时设立中期评估机制。 薪水太低是法国存在的另一问题。在法国研究机构工作的博士后,其初始薪水远低于那些由欧洲研究委员会基金支付费用的同行。随着资历的增加,其薪水将会随之增加,但年轻科学家(即便是非常成功的年轻科学家)受困于薪水底层的时间过长。如果在这个系统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应该向这些处于薪水低洼地的年轻科学家倾斜。 我们可以不用花费任何代价就能获得不少改善。法国学术机构较为庞大,各种研究委员会、学校和政府机构相互交织,庞大的官僚体制困扰着科学家——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填写表格和完成报告,而不是从事具体的研究。因此,目前的这种体制呼唤简单化。 如果由于我的实验获得诺贝尔奖而能够吸引优秀的年轻学生进行基础科学研究,我将非常高兴。我只希望他们能够获得类似于我和共同获奖者大卫·维因兰德曾幸运得到的经历——能够自由地选择他们的研究目标,并且能长期地支配自己的努力,在看到光明之前有能力承担得起让自己驰骋在充满荆棘道路上的各项花费。 (郑焕斌) 《科技日报》(2012-10-26 二版)

  • 【分享】杨振宁:20年内中国本土定会出诺奖获得者

    1957年与李政道以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夺诺奖的杨振宁,7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与逾百师生一同为身在美国的前中大校长高锟庆功。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杨振宁说,从高锟获得诺奖一事,增加他对中国本土得诺奖的信心。“我曾经再三讲,我觉得在20年内,中国本土包括香港、澳门一定会有诺贝尔奖级的科技成果出现”。作为中大博文讲座教授的杨振宁说:“高锟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是香港中文大学、全香港乃至所有华人都非常高兴的事情。”杨振宁表示,几年前,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一改向来比较重视基础科学的做法,物理学奖颁给两名德国人,表扬他们藉新的物理现象把DVD容量增加好几千倍。委员会今年又把物理学奖颁给高锟,正好显示诺贝尔奖金委员会越来越重视应用科学。原因在于整个世界的发展,整个人类的发展方向,以及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趋势,都是越来越重视应用。“综观二十世纪直到现在一百多年来所有重要的奖项,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越来越从基础科学到发展性的科学、到应用科学这个方向上发展。这个发展以后会继续下去,对这一点,在座的年轻人也许特别值得注意。”谈及人们念念不忘中国本土何时才会出现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杨振宁的答案是时机尚不成熟。因为做最有贡献的科技研究工作需要很多条件,特别是充足的资金。直到今天,中国本土的科研资金仍比发达国家差一大截,但中国正在高速追赶;另一个条件是要有传统。“一个很聪明的在香港念书的年轻人,比起一个在美国同样的研究者,有一个很吃亏的地方,就是他对自己研究方向里边最有发展可能的一些问题不容易了解。这个了解,在已发展的国家是容易的,所以在那些地方的年轻人容易走到最有发展的道路上去。在香港,在中国内地,都比较困难。不过,这一点也是在急速地改变”。

  • 【分享】B数学诺奖得主——彼得

    【分享】B数学诺奖得主——彼得

    2005年数学诺奖得主——彼得[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3/200703191215_45545_1634962_3.jpg[/img]彼得拉克斯是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作为一名数学神童,他19岁时就参与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终于在79岁时,他获得了世界数学界的最高荣誉———阿贝尔奖。 获奖后,拉克斯坦言说,他不会把它们乱花掉,因为他并不是很富。不过这些钱中的大部分将会花在科学研究上面。 彼得拉克斯引人注意,除了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外,还因为作为原子弹的创造者之一,他保持了自己作为学者的批判风格,坚信“二战后期在日本投下原子弹是正确的”。 数学界泰斗 二战结束后,拉克斯重新返回大学深造,1949年,拉克斯在纽约大学获博士学位,此后他又到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了一年。1951年,拉克斯在纽约大学获得教授职务,1963年任库兰特数学科学研究所计算及应用数学中心主任,1972年到1980年任库兰特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库兰特数学和计算实验室主任。 在此期间,拉克斯在纯数学及应用数学方面均做出巨大贡献,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堪称世界数学界泰斗级的人物。拉克斯曾先后担任过美国数学学会主席、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计算和应用数学中心主任,他还身兼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黎科学院及苏联科学院等外籍院士等荣誉称号。 1975年,拉克斯获得了美国数学会维纳应用数学奖,1983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应用数学奖,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7年因“在分析许多领域和应用数学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沃尔夫奖,1993年获得斯蒂里奖的终身成就奖。 今年,在拉克斯的荣誉室里又添加了耀眼的阿贝尔奖。 5月24日,挪威首都奥斯陆,挪威王储哈肯亲王把2005年度的阿贝尔奖授予了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彼得拉克斯。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并没有在数学领域设立奖项,而挪威的阿贝尔奖是世界数学界公认的最高荣誉。这一奖项的奖金高达600万克郎(约78万欧元、98万美元)。 感言数学开始走出封闭 授奖典礼上,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指出了拉克斯获奖的原因———由于其“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论研究以及应用中起到的奠基性贡献,以及在计算该类方程结果时做出的不懈努力。”挪威科学与文学院还表示,“拉克斯教授在数学领域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研究贡献里,而且他的著作、他对教育事业付出的毕生心血,以及他在培养年轻一代数学家时体现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都在世界数学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接受阿贝尔奖后的致词中,拉克斯首先向挪威国王和挪威科学与文学学院表示了感谢,然后他高度赞扬了挪威人民创造了阿贝尔奖———“对普通人来说,数学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它只在自己的小圈子内生存,但阿贝尔奖为数学提供了一个窗口,可以让公众窥见它的力量和重要性。”坦言奖金不会“乱花”致词中,彼得拉克斯还着重提到了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那里,我第一次加入到一个科学家团队中工作,也是第一次看到了数学的巨大威力。”拉克斯还提到了数学的无国界性,“全世界的数学家都像一家人一样,即使在冷战最黑暗的年代,美国和苏联的科学家也都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不知道该如何用这笔钱,”29日拉克斯在纽约曼哈顿的家中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我不会把它们乱花掉,我并不是很富。不过这些钱中的大部分将会花在科学研究上面。”“厌烦”数学老师“无知”彼得拉克斯,1926年出生于匈牙利。还是少年时代的他,就因为数学方面表现出的天赋而被称为神童。15岁时,拉克斯跟随父母移民美国,很快他的数学天分就展现出来,并在美国小有名气,同时他自己开始深深爱上美国的新生活。1941年11月,拉克斯与父母以及哥哥离开布达佩斯,那时他15岁。因为他们是犹太人,他们不得不离开纳粹控制下的欧洲。由于拉克斯的父亲是物理学家,美国大使馆发给了他们去美国的签证。他们全家坐火车穿过欧洲大陆,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上船到达美国。在火车穿越德国时,车厢里的德国军官曾让他们紧张万分。在纽约,拉克斯和哥哥上了当地的中学。拉克斯后来回忆说:“我在中学时根本不学数学,因为我比老师知道的要多很多。我当时最喜欢的是英文和美国历史,很快我就爱上了美国这个国家。当时我的历史课本上还配有精美的卡通插图,这是我在匈牙利从未见过的。”

  • 【讨论】他们凭什么获得诺贝尔奖?

    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出以来,获奖者中,几乎没有哪一年少了美国人的身影,而且美国人不止一次地包揽过 3大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2006年的诺贝尔科学奖又全部被美国人收入囊中——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共享医学奖;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分享物理学奖;罗杰科恩伯格独享化学奖。那么,这些美国科学家究竟凭什么获得评委会的青睐呢?   医学奖:用“基因   沉默”来治病   美国的两名医生因发现控制基因信息流的基本机制,而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RNA(核糖核酸)干扰”,而共同赢得了这个奖项。这一奖项的公布,也拉开了今年诺贝尔奖的序幕。   菲尔出生于1959年,美国公民,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在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梅洛出生于1960年,美国公民,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在是马萨诸塞医学院的分子医学教授。上述两人将分享诺贝尔医学奖。他们获得的诺贝尔奖,将于12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一个仪式上颁发。   他们是在1998年的一份报告中,公布这项发现的。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法尔和梅洛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这一发现在预防病毒对人体的侵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治疗瘫痪性疾病具有前所未有的理论指导作用。“RNA干扰”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遗传基因主要依靠指导蛋白质合成来表达,这一过程需要信使核糖核酸来传递信息。在“RNA干扰”技术中,来自于特定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能够被降解,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动植物和人类都存在“RNA干扰”现象。“RNA干扰”作为一种简单、高效、快捷的“基因沉默”技术,对于控制活跃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心脏病、癌症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物理奖:宇宙学进   入“精确研究”时代   继两位美国人获得医学奖后,又有两位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凭借他们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将宇宙学带入“精确研究”时代,并因此荣膺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前科学界普遍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微波背景辐射作为大爆炸的“余烬”,均匀地分布于宇宙空间。测量宇宙中的微波背景辐射,能回望宇宙“婴儿时代”的场景,并了解宇宙中恒星和星系的形成过程。   虽然人们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知道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但针对这种大爆炸“余烬”的测量工作,一开始都在地面上展开,进展十分缓慢。大爆炸理论曾预测,微波背景辐射应该具有黑体辐射特性,但一直未能得到地面观测结果的确认。   借助1989年发射的COBE卫星,马瑟和斯穆特领导的1000多人研究团队,首次完成了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太空观测研究。他们分析计算后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与黑体辐射非常吻合,从而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进一步支持。   另外,马瑟和斯穆特等还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不同方向上,温度有着极其微小的差异,也就是说存在所谓的各向异性。这种微小差异揭示了宇宙中的物质如何积聚成恒星和星系。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提供的材料介绍说,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机制,那么今天的宙很可能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其中的物质也许像淤泥一样均匀分布。   在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试验室工作的斯穆特说,这次得奖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在位于马里兰州的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工作的马瑟说,他“非常兴奋和吃惊”。这两位美国科学家将分享近140万美元的奖金。他们开创的研究项目将延续下去。最近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新的探测器,将更精确地考察宇宙背景辐射。   化学奖:发现基因   “转录”过程   这是连续第三天传出美国人荣获诺贝尔奖的消息:10月4日,美国人罗杰科恩伯格获 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59年,当罗杰还是个12岁男孩时,就到过斯德哥尔摩,陪同父亲领取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们父子两人是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第六对父子。   现年59岁的罗杰,由于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中成绩卓越,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研究的是分子如何从基因得到信息以产生蛋白质。换句话说,他成功地捕捉到了基因物质转录的基本过程。   所谓转录,就是基因信息的复制过程,即信息在细胞繁殖、构建新的有机组织过程中的传递方式。罗杰是首位在分子基础上展示真核(这种生物体的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转录过程是如何运行的科学家。包括我们在内的哺乳动物都可归入这一生物群。   转录过程中出现的紊乱与很多疾病有关,如癌症、心脏病及各种炎症。了解这个过程,对用干细胞治疗各种疾病非常重要。科恩伯格的研究,第一次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的工作原理。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在宣布罗杰获奖时说,他通过冷冻核糖核酸的生成,捕捉到了分子真核转录的过程。罗杰的发现,进一步深化了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的研究成果。阿瑟47年前获得了诺贝尔病理和医学奖。老科恩伯格开拓性的研究,描述了基因信息从母细胞向子细胞的传播方式,他的儿子罗杰则将上述发现推进到了分子领域。   罗杰现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科恩伯格家族是“科学之家”,被人们称为 “一门四杰”。   父亲阿瑟科恩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实验证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并分离了复制所需的酶,他因此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杰1947年出生,是老科恩伯格的长子。罗杰的二弟、托马斯比尔 科恩伯格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教授。三弟肯尼思安德鲁科恩伯格是名建筑师来源:网络

  • 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云平台 医博会诺安诺泰闪亮登场

    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云平台 医博会诺安诺泰闪亮登场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301458_558071_2909395_3.png 云平台以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为核心,以基层医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涵盖了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等多项内容,可为居民提供连续动态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健康监测、评估反馈、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等综合服务,广泛应用于家庭、社区、各级医院及健康管理机构等,为居民提供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 全自便携式生化分析仪NVAS680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301458_558072_2909395_3.png 适用于:急诊、门诊、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畜牧、宠物医院 诺安公共卫生智能一体机 NVAG8905-D 适用于: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数据采集、重点人群体检服务、卫生/疾控部门疾病筛查等 卡片式心电监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301459_558073_2909395_3.png 测量人体心电功能;只要手指轻轻接触电极,不受任何束缚,测量即可开始 健康E站(健康小屋) 满足健康参数的测量,包括: ◎心电检测 ◎骨密度分析 ◎血压测量 ◎血糖测量 ◎身高测量 ◎体重测量 ◎人体成分测量 ◎中医体质辨识 ◎精神压力测试 ◎动脉硬化检测 ◎体温检测等 诺安诺泰是一家全方位聚焦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软硬件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公司创建之初,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专注于科技创新,致力于医药、医疗器械研发、医疗物联网平台建设、医疗器械销售全闭环式服务链的打造。 近年来,诺安诺泰顺应当下“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线下医疗服务紧密结合,并结合相应的硬件设备与软件服务体系,主力打造了符合目前医疗环境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云平台”。 云平台以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为核心,以基层医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涵盖了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等多项内容,可为居民提供连续动态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健康监测、评估反馈、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等综合服务,广泛应用于家庭、社区、各级医院及健康管理机构等,为居民提供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 未来,诺安诺泰将继续秉承用心创造、以诚待人、用爱呵护的精神,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发展国内技术,注重全民健康,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强大的技术支持,打造专业的健康管理品牌,让健康走进千家万户。 企业文化 企业愿景:我们以打造中国前沿生物工程科技企业为目标,努力在所从事的经营领域中不断积累行业经验,提高技术实现能力,增强竞争优势,以向客户传递更高的价值。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奋斗,使公司获得长久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赢利能力,逐步成长为行业内一流的优秀企业。 企业宗旨: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为股东创造投资回报 企业精神:诚信 负责 企业口号:携手诺和诺泰 共创美好未来 行为导向:高—高效;清—清明;廉—廉洁;正—公正

  • 说说品种葡萄——灰皮诺(Pinot Gris)

    说说品种葡萄——灰皮诺(Pinot Gris),灰皮诺是原产于法国勃艮第的白葡萄品种,它是知名的红葡萄品种黑皮诺的变异品种,虽然是白葡萄品种,灰皮诺的果皮却是粉红色、橙色到灰色的多种颜色,与其它的白葡萄品种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不同产地的灰皮诺风格差异较大,从简单直白的干白葡萄酒,到圆润甜美的贵腐甜酒都有。成熟度合适的情况下,灰皮诺会表现出酒精度偏高,酸度偏低的特点,有明显的桃、杏、苹果、西柚类香气。

  • 【盘点诺贝尔奖】聊聊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分析仪器

    科学仪器的研究,也曾获得过很多诺贝尔奖,小到离心机,大到质谱,仪器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设计作为分析人,在这诺贝尔奖颁发之际,我们都来聊聊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分析仪器吧?如果不去找资料,你知道哪些仪器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呢?================================================================================================相关话题:1、【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89946/2、【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会被独揽吗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90582/3、聊聊那些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0/4293043/4、【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美两科学家获化学诺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1/4296824/5、聊聊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分析仪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4/4302440/

  • 赛默飞LC备件承诺两周到货,是否也会带动其他国外LC厂家?

    使用进口仪器,最怕的是宝贝哪天突然出现问题,找到原因后,联系厂家,对方给你的回复是“该配件需要从国外拿货,周期较长”。于是骚年的我们翘首等待,救命的配件却迟迟不来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8.gif。亲们,你们是否遇到过这苦逼的事情?2014年5月11日,北京——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发布液相色谱备件快速到货承诺,具体看本站链接,请点击此处。赛默飞作出了这样快速到货的承诺,是否会影响和带动其他大型国外LC厂家布局和做到快速到货?赛默飞为何有这样的底气,作出如此承诺?

  • 杭州诺尔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诚聘销售工程师,坐标杭州市,你准备好了吗?

    [b]职位名称:[/b]销售工程师[b]职位描述/要求:[/b]1、收集客户资料,通过各类渠道,接触并筛选有效新客户,推广公司检测等业务;2、跟进客户,为客户提供咨询解答、报价、款项更跟进,维护老客户,定期回访。通过持续跟进与服务,为客户不断提供专业的咨询与服务。任职要求:1、大专及以上学历,有2年左右检测行业销售经验;2、性格外向、反应敏捷、表达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交际技巧,具有亲和力;3、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及判断能力,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有责任心。[b]公司介绍:[/b] 杭州诺尔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英文"NEDTesting International Co., Ltd.",简称"NED"),是一家集检测、校准、检验、认证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第三方机构,快速&精准了解分析客户需求,协助客户剖析难题,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诺尔德成立于2017年,位于杭州,拥有化学、物理、食品、环境、可靠性、失效分析、金属、校准、纺织、玩具、毒理测试、运输、金属、电磁...[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64171]查看全部[/url]

  • 按照国标21312的方法做喹诺酮类做加标回收,回收率低

    第一次处理样品做加标回收,用猪肉做的,提取和净化过程都是按国标来的。测定结果 恩诺沙星的回收率65%,其他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直接就没出峰。 加标量 40ug/kg 实验室的离心机达不到10000r/min,我用的是最高4500r/min离心20min。提取液总体积是40mL,净化后洗脱用了8mL的甲醇,氮吹后用2mL 0.2%乙酸水定容的。请大神帮忙分析一下,除了洗脱和氮吹后定容会损失还有哪些地方损失了?有比较简单有效前处理方法么?

  • 【讨论】诺贝尔奖之我见

    又在评选诺贝尔奖了,国人又在说了,咱们中国还是没有获得者,科技之落后可见一般,连什么什么什么国都有该奖获得者,唉。。。。。。其实上是一个奖项都有其评选者。目前诺贝尔的评选委员主要是外国的专家,其评选虽然有公正性,但是也有其偏好性,毕竟近水楼台嘛。其实上中国在70年代用氨基酸合成了胰岛素,确定了蛋白质的真正组成,在人类对生命领域的研究中是一个绝对的里程碑。不过由于当时中国的环境没能获得诺贝尔奖。另一个成果就是隆平老先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其实上是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应该获得至少两个奖:一个属于科技进步,一个属于世界和平。可是,评选委员会都是国外的。不过,目前随着中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发言权也会逐渐增加的。有了发言权就有了可能。

  • 喹诺酮类回收率

    喹诺酮类回收率

    做的是三类抗生素,参考文献方法采用HLB小柱萃取水样,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回收率较差上次有50%这次38%左右。之前线性也是这两个物质走都不太好,后来采用甲酸水和甲醇陪标解决,不知道是否有关联。想问问各位老师有什么建议[img=,584,51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181923406170_904_3569781_3.png!w584x514.jpg[/img]

  • 喹诺酮类药物线性和回收率都不好

    做的抗生素检测,五类抗生素一起配的混标,配置标曲的时候也是取混标,其它抗生素线性都没问题,只有喹诺酮类药物线性比较低,同时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回收率也低,请问一下喹诺酮类药物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还有我一开始的定量离子对是参考文献的,最近看国标发现子离子对不一样,这个会有很大的影响吗?

  • 氟喹诺酮加标回收率低

    近几天,在做氟喹诺酮检测,按照农业部1025号公告中相关标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回收率比别人低不少,请大侠帮忙想想,哪些因素导致回收率低,谢谢

  • 1077做磺胺喹诺酮回收率过高

    磺胺和喹诺酮混合提取,基质效应很大,怎么办,过spe柱能解决吗?有三种喹诺酮药物回收率好大,百分之一百七左右

  • 【分享】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

    [center]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center] 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被传为取得经济利益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获得诺贝尔奖。瑞典检察官确认对此事进行了“初步调查”。 上周正值各界名人齐聚斯德哥尔摩欢度诺贝尔周,瑞典广播电台报道了有关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丑闻,该丑闻还未经证实。该电台声称:总部设在伦敦的阿斯利康药物制造公司已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能以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发宫颈癌的发现稳得诺贝尔奖。 原因据称是:阿斯利康公司持有抗HPV疫苗的股份,如果有人发现其用途并拿到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闻关注,二者将强强联合。 所谓的诺贝尔奖丑闻很快成为持相反态度者的谈资,他们无视大量的科学证据,始终坚持认为艾滋病毒不是引起艾滋病的原因。其中包括著名记者希礼雅法柏,她曾报道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的诺贝尔贿赂传闻。 当瑞典检察官克里斯范德尔科瓦斯特接受《瑞典医学杂志》采访并表示他正调查是否存在刑事指控时,指控传闻初浮水面。在另一个与美国科学网的电话采访中,范德尔科瓦斯特表示他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但诺贝尔基金会官员和阿斯利康公司都表示他的办公室尚未与他们接触。 诺贝尔基金会执行董事迈克尔索尔曼将此次调查视为让检察机关成为焦点的一个机会。“(范德尔科瓦斯)现在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外交术语应该怎么说来着?”索尔曼说。即:最近,一个连环杀手推翻了他先前的供词并提出上诉,瑞典电视纪录片普遍指责检察官;一些报道称范德尔科瓦斯是在隐瞒了证据的情况下获胜。 至于诺贝尔奖,这些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几乎没有任何证据。首先,阿斯利康公司与抗HPV疫苗的关系是站不住脚的:早在2007年它购买了一家名为MedImmune公司,已经开发出病毒样颗粒(VLP)技术,许可默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使用,都旨在防止HPV感染。但这项技术并不是单单针对HPV,公司正在努力使之适用于VLP和其他其他包括流感在内的类似疫苗。 毫无疑问,阿斯利康公司的利润远不止于此:去年,该公司全球许可证版税收入就达2.36亿美元。但据发言人周毅所称,这在其高达296亿美元的年收入中,仅仅只是沧海一粟。 另有传言斯德哥尔摩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K.L)诺贝尔投票委员会中有两人不抵金钱诱惑,将面临指控。该委员会共有50人,他们的投票将决定谁是诺贝尔医学奖最后的赢家。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药理学家,产生诺贝尔奖候选者的诺贝尔五人委员会主席贝蒂尔弗雷德霍尔姆,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公司在2006年曾支付他1400美元。这笔钱是为支付他在实验室所做的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即化合物嘌呤的研究。弗雷德霍尔姆称,这些蛋白质(被称为受体)研究是他的专业,并且这笔钱中的25%被用来支付税款,36%用于研究所经费,其余用于他的实验室的研究预算。 另一个被指控的委员会成员是波安格林,卡罗林斯卡研究所新陈代谢专家,自去年7月25日始任阿斯利康公司董事会成员。据该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中称,去年他当了五个月的非执行董事会成员,得到了约三万美元的工资。 该报告指出,安格林因其科学专业知识被选为董事会成员,并将服务于该公司的科学委员会,在那里他帮助评估研究活动的“质量,诚信和竞争力”。但是,他并不“期望能审查个别研究或许可项目”。 在医学科学界,经济关系在学术家们中并不罕见,关键是这些关系是否被公开。诺贝尔委员会主席HansJrnvall表示他们就是实例。“我们已经知道阿斯利康与某些成员间的关系”,Jrnvall在与美国科学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道,“但没有任何关系或阻碍能左右表决。任何讨论都不能改变委员会在投票时的完整性或委员会为值得尊敬的发现所做的深入调查”。 据Jrnvall称,即便安格林和弗雷德霍尔姆的工作是一个冲突,但他们都没有倾向投票给楚尔豪森,因为他们不知道阿斯利康与抗HPV疫苗有关系。他还驳斥了另一指控,该指控声称阿斯利康公司赞助诺贝尔基金会旗下的子公司--诺贝尔媒体和诺贝尔网络--操控了诺贝尔选拔工作。去年11月份宣布的这个为期三年的赞助,为生理学或医学的诺贝尔奖得主提供讲座、教育网站以及电视纪录片的资金支持。(阿斯利康公司没有透露赞助的具体金额,诺贝尔基金会声称其旗下媒体公司没有提供详细的个人赞助商。) Jrnvall表示,与事实不符的指控自然会烟消云散,但他并不责怪媒体的报道。“一般来说,我们与媒体的关系很融洽”,但这次,他说,“他们大多被蒙蔽了”。信息来源:环球科学

  • 【转帖】近50年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者的简介

    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 麦克米伦,EM Edwin Mattison McMillan 1907~ 美国核物理学家  1907年9月18日生于加利福尼亚洲。1928年在上福尼亚工 学院获学士学位。1932~1934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辐射实验室工作,随E• O• 劳伦斯从事加速器的实验研究 1935年起,在该校物理系任教。1946年被聘 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的荣誉教授,194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54年任劳伦斯• 伯克利实验室副主任,1958年任主任,直到1973年退休。    1938年O哈恩等发现核裂变现象后,麦克米伦用加速器加速的粒子通过核反 应研究铀的裂变产物时这些产物初始具有很大能量,因此从靶子中逸出而进入贴 近靶子的纸叠层中。但在分析靶子残留的放射性时,除了原来铀的一些同位素外 ,出现了半衰期分别为23分和23天的两种β放射性核素。前一种证明是铀的 一种同位素,后一种由前者生成,因此应该是超铀元素。1940年夏,他和PH艾 贝尔森分离、鉴定了这一新元素,命名为锋 1940年底,他又和G• T• 西博格等人 发现了钚。由于发现并研究超铀元素,他和西博格共同获得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曾进行雷达、声纳和核武器的研究。 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 西博格, G. T. Glenn Theodore Seaborg1912~ 美国核化学家  1912年4月19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伊什珀明。1934年毕业于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193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化学博士学 位。他长期以来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1961~1971年,担任美 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现在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全大学(包括九个分校)名誉教授 ,兼任 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 副主任。    1940年他与 E.M.麦克米伦 等人共同发现了94号元素 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领导的芝加哥大学冶金实 验室, 创立了生产原子弹材料钚的化学流程, 从几百千克受到加速器中子轰击的 铀中分离及制备了二十几微克纯金属钚, 以供对于钚的核性质进行研究。此化学 流程的分离系数达100亿分之一, 在后来大规模的 核燃料后处理 工作中证明基本正确。这是核武器研制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   战后, 他长期从事 超铀元素 的合成和化学研究, 他 和同事一共发现了9个超铀元素: 95号 镅 、96号 锔 、97号 锫 、98号 锎 、 99号 锿 、100号 镄 、101号HT5”K〗钔 、102号 锘 和106 号元素 。1944年 他根据重元素的电子结构提出了锕系理论, 即在周期表中存在着与镧系元素位置 相似的另一系列重内过渡元素—— 锕系元素 。这一理论 使近代周期表趋于完整, 并为后来逐一合成人工超铀元素指明了方向。   他还参与了许多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的放射性核素的发现工作,如 碘131 、 锝 99的同质异能素、钴57、 钴 60、 铁 55、 铁 59、 锌 65、 铯137 、 锰 54、 锑 124、 锎 252、 镅 241、 钚 238,以及易裂变 核素钚239和铀233。近几年来,他致力于超重核的探索和锕系元素的重离子核反 应研究。 西博格曾经得到过49个荣誉博士学位。他和麦克米伦因发现并研究超铀元素 而共获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他还曾获许多其他荣誉奖章,例如1959年获原子能 科学的最高荣誉奖费密奖。他的主要著作有《锕系元素》、《锕系元素化学》等 。 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马丁,A• J• P Archer John Porter Martin 1910~ 英国分析化学家  1910年3月1日生于伦敦。1932年获剑桥大学学士学位,1 936年获博士学位。1933年在剑桥营养学研究所工作时,专门从事食物营养成分的 分析,并于1934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维生素E的吸收光谱》一文。1936年任 利兹羊毛工业研究所化学师,从事毛织物的染色研究。1946年在诺丁汉制靴研究 所研究生物化学,发表了论文《复杂混合物中的小分子多肽的鉴定》,介绍了利用 电泳和纸色谱鉴别小分子多肽(见肽)。1957年在国家医学研究所任职,1973年任 舒塞克斯大学教授。马丁和R• L• M• 辛格共同发明分配色谱法,用于分离氨基酸 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还用于分离类胡萝卜素。此法操作简便、试样用量少,可用 于分离性质相似的物质以及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 研究方法。由于这一贡献,马丁和辛格共获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1953年马丁和A• T• 詹姆斯发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利用不同的吸附物质来分离气体,广泛用于各种有 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辛格(Synge,Richard Laurence Millington,1914-)英国生物化学家  生于利物浦。1928-1933年在曼彻斯特学院学习,后转入剑桥大学,1936年获文学士学位。1941年获哲学不容产。1941-1943年在利兹羊毛工业研究十佳任生物化学师。1943-1948年在伦敦利斯特预防医学研究所工作。1948-1967年任阿伯丁罗威特研究所蛋白质化学研究室主任。1967年后任诺里奇食品研究所生物化学师。曾任英国和平大会副主席。195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爱丁堡皇家学会、英国化学会、英国生物化学会、英国营养学会、法国生物化学会、美国生物化学家协会会员。1949-1955年任《生物化学杂志》编委。辛格主要研究把物理化学方法用于蛋白质及有关物质的离析和分析。与阿切尔.马丁共同发明分配色谱分离法。1952年两人同获诺贝尔 。辛格还对抗菌缩氨酸和较高级植物进行过研究。

  • 回收伊诺斯尼通光谱仪

    专业从事伊诺斯尼通手持光谱仪的销售跟维修。十年从业经验。回收价高于同行,无论机器成色一律回收工厂闲置光谱处理找我们可站短联系!

  • 【分享】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

    [center]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center]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被传为取得经济利益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获得诺贝尔奖。瑞典检察官确认对此事进行了“初步调查”。 上周正值各界名人齐聚斯德哥尔摩欢度诺贝尔周,瑞典广播电台报道了有关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丑闻,该丑闻还未经证实。该电台声称:总部设在伦敦的阿斯利康药物制造公司已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能以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发宫颈癌的发现稳得诺贝尔奖。 原因据称是:阿斯利康公司持有抗HPV疫苗的股份,如果有人发现其用途并拿到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闻关注,二者将强强联合。 所谓的诺贝尔奖丑闻很快成为持相反态度者的谈资,他们无视大量的科学证据,始终坚持认为艾滋病毒不是引起艾滋病的原因。其中包括著名记者希礼雅法柏,她曾报道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的诺贝尔贿赂传闻。 当瑞典检察官克里斯范德尔科瓦斯特接受《瑞典医学杂志》采访并表示他正调查是否存在刑事指控时,指控传闻初浮水面。在另一个与美国科学网的电话采访中,范德尔科瓦斯特表示他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但诺贝尔基金会官员和阿斯利康公司都表示他的办公室尚未与他们接触。 诺贝尔基金会执行董事迈克尔索尔曼将此次调查视为让检察机关成为焦点的一个机会。“(范德尔科瓦斯)现在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外交术语应该怎么说来着?”索尔曼说。即:最近,一个连环杀手推翻了他先前的供词并提出上诉,瑞典电视纪录片普遍指责检察官;一些报道称范德尔科瓦斯是在隐瞒了证据的情况下获胜。 至于诺贝尔奖,这些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几乎没有任何证据。首先,阿斯利康公司与抗HPV疫苗的关系是站不住脚的:早在2007年它购买了一家名为MedImmune公司,已经开发出病毒样颗粒(VLP)技术,许可默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使用,都旨在防止HPV感染。但这项技术并不是单单针对HPV,公司正在努力使之适用于VLP和其他其他包括流感在内的类似疫苗。 毫无疑问,阿斯利康公司的利润远不止于此:去年,该公司全球许可证版税收入就达2.36亿美元。但据发言人周毅所称,这在其高达296亿美元的年收入中,仅仅只是沧海一粟。 另有传言斯德哥尔摩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K.L)诺贝尔投票委员会中有两人不抵金钱诱惑,将面临指控。该委员会共有50人,他们的投票将决定谁是诺贝尔医学奖最后的赢家。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药理学家,产生诺贝尔奖候选者的诺贝尔五人委员会主席贝蒂尔弗雷德霍尔姆,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公司在2006年曾支付他1400美元。这笔钱是为支付他在实验室所做的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即化合物嘌呤的研究。弗雷德霍尔姆称,这些蛋白质(被称为受体)研究是他的专业,并且这笔钱中的25%被用来支付税款,36%用于研究所经费,其余用于他的实验室的研究预算。 另一个被指控的委员会成员是波安格林,卡罗林斯卡研究所新陈代谢专家,自去年7月25日始任阿斯利康公司董事会成员。据该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中称,去年他当了五个月的非执行董事会成员,得到了约三万美元的工资。 该报告指出,安格林因其科学专业知识被选为董事会成员,并将服务于该公司的科学委员会,在那里他帮助评估研究活动的“质量,诚信和竞争力”。但是,他并不“期望能审查个别研究或许可项目”。 在医学科学界,经济关系在学术家们中并不罕见,关键是这些关系是否被公开。诺贝尔委员会主席HansJrnvall表示他们就是实例。“我们已经知道阿斯利康与某些成员间的关系”,Jrnvall在与美国科学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道,“但没有任何关系或阻碍能左右表决。任何讨论都不能改变委员会在投票时的完整性或委员会为值得尊敬的发现所做的深入调查”。 据Jrnvall称,即便安格林和弗雷德霍尔姆的工作是一个冲突,但他们都没有倾向投票给楚尔豪森,因为他们不知道阿斯利康与抗HPV疫苗有关系。他还驳斥了另一指控,该指控声称阿斯利康公司赞助诺贝尔基金会旗下的子公司--诺贝尔媒体和诺贝尔网络--操控了诺贝尔选拔工作。去年11月份宣布的这个为期三年的赞助,为生理学或医学的诺贝尔奖得主提供讲座、教育网站以及电视纪录片的资金支持。(阿斯利康公司没有透露赞助的具体金额,诺贝尔基金会声称其旗下媒体公司没有提供详细的个人赞助商。) Jrnvall表示,与事实不符的指控自然会烟消云散,但他并不责怪媒体的报道。“一般来说,我们与媒体的关系很融洽”,但这次,他说,“他们大多被蒙蔽了”。信息来源:环球科学

  • 喹诺酮标曲线性差回收率做不准

    各位老师们好,我现在用农业部1077号公告做喹诺酮,标曲是用甲酸水配的,可是线性很差,难道是我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枪[/color][/url][/color][/url]不准吗?请问大家怎么样才能把标曲配准?另外我用的内标法回收率差,用的诺氟沙星-D5的内标,培氟沙星回收率超过120%,请有经验的老师传授经验,感激不尽!

  • 【分享】M著名化学家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中文名称: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外文名: MENDELEEV,DMITRII IVANOVICH   生卒年: 公元1834-1907   洲: 欧洲   国别: 俄国   省: 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   1834年2月7日生于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1907年2月2日卒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1948年入彼得堡专科学校,1850年入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化学,1855年取得教师资格,并获金质奖章,毕业后任敖德萨中学教师。1856年获化学高等学位,1857年首次取得大学职位,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1860年参加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1861年回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艺学院教授,1864年,门捷列夫任技术专科学校化学教授,18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866年任彼得堡大学普通化学教授,1867年任化学教研室主任。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长。189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在彼得堡(今列宁格勒)与世长辞,享年73岁。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现根据国家标准称为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既元素周期律。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它类硼、类铝和类硅,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的性质,并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研究领域:1、化学,特别是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2、门捷列夫除了发现元素周期律外,还研究过气体定律、气象学、石油工业、农业化学、无烟火药、度量衡,由于他的辛勤劳动,在这些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做出了成绩。作品:1、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依据化学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副化学元素周期表。2、运用元素性质周期性的观点写成《化学原理》一书(1869年), 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 【讨论】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为何挥之不去?

    核心提示: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人对此越加重视,就如中国人至今依然没有得到过诺贝尔奖一样,在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即将揭晓之际,有关诺贝尔奖人选的猜测,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国人心中诺贝尔奖情结。 2008年度诺贝尔奖明日起陆续揭晓。一直以来都热衷于诺奖预测的汤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再次预测指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将水母发出绿光的能量应用在实验中,有望夺化学诺奖。记不得谁说的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人对此越加重视,就如中国人至今依然没有得到过诺贝尔奖一样,在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即将揭晓之际,有关诺贝尔奖人选的猜测,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国人心中诺贝尔奖情结。别的不论,诺奖上榜的21名科学家中,放着诸多的科学大腕不提,偏偏拿出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可能得到化学诺奖说事,这本身就表明了一种对获得诺奖迫不及待的饥渴与焦虑。而在这种普遍性的饥渴与焦虑的背后,则是这个民族百余年来一直无缘这一著名奖项的充分不自信。根据媒体的报道以及笔者所查的资料,应该可以确定的是,钱永健的名字虽然还是汉化的,但其国籍则应是美国的,充其量,钱永健不过是个美籍华人,就算钱永健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最应该为钱永健感到自豪的,也应该是美国人,其与中国的唯一联系,恐怕就是在钱的身上还流淌着黄种人的血液,仅此而已。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发达程度固然可以以诺奖为一个指标,但诺奖的指标却并非唯一的一个,还有更多的衡量指标需要加入。用更综合的指标去衡量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去判定一个国家的科学与文化实力,这才是更为精确的判断。由此看来,我们完全不必奉诺奖的结果为唯一的圭臬,得诺奖固然好,不得诺奖亦欣然,持着这样一种放松的心态,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国民应有的心态。[color=#DC143C][I]madprodigy提醒您:请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发帖,否则导致删帖损失后果自负喔~您的那网址已经删除,切记切记!!![/I][/color]

  • 诺贝尔奖获得者谈独创性 (引自西安交大新闻网)

    诺贝尔奖获得者谈独创性 (引自西安交大新闻网) 编者按 日本《读卖新闻》11月28日刊发的这篇报道,反映了日本金泽工业大学(西安交大姐妹学校)11月8日诺贝尔奖获得者讨论会的精彩观点。我们郑重把它推荐给大家,以共享其中思想的火花。如何快乐地学习,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这些都是我们全校老师和同学所密切关注的,相信这篇报道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这篇报道是由日语系研二学生张静和许娟翻译的,特向她们表示感谢。 以“挑战创造性的科学工作者们”为主题的论坛——“21世纪的创造”之科学论坛于11月8日在石川县野野市町的金泽工业大学多功能厅召开。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obert.B.aughlin(韩国科学技术院总裁)、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利根川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和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黑田玲子发表演讲。之后,他们围绕培养具有独创性优秀科学工作者的环境这一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Robert B. Laughlin(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主题演讲:通向创造性的道路。。。。。。研究的快乐由大学来传承 当今,世界上有些国家准备迈向后工业化,这些国家正面临着和欧美发达国家相同的问题。 亚洲东北部在近50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正在实现全体国民普及教育,另一方面,像组装汽车引擎这样的单纯作业,他们交给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国家来完成。 年轻的一代认为:“与技术工作者相比,经营人才的工资更高”。尽管如此,大学里仍然在讲授一些市场经济已不再需要的落后技术。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会不愿意学习科学技术。 所谓“优秀的大学”,其判断标准并不是教学内容,人们总习惯于用生源的素质来判断大学的优劣。但若拘泥于此种想法的话,则会忽略了其他大学可能潜在的创造性。我在美国的乡村高中就学时成绩仅列33名。我是通过自学而掌握了自己想了解的知识的,而并非依靠老师。 怎样的大学才具有创造性?想要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需借助市场力量。大学的优劣是由买家——某个家长或入学的学生来判断的。大学不仅需要向社会公示就业信息等信息资料,还应向社会传达“这所大学有怎样的价值”。大学应该顺应市场的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 迄今为止,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仍在实施的传统教育模式正面临着改革。在研究机关出现了这样的观点:大学并非慈善机构,应导入商业的眼光。由于经济的变革,大学必须时常注意其顾客——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大学正在向利用研究为校方盈利的方向发展。这完全改变了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为了让大学获得“创造性”,我想强调一个战略。 在我担任总裁的韩国科学技术院,曾召开议会商讨技术院的未来。对于干部携带的资料,我说:“全部扔掉。只要5张幻灯片就够了”,并提议在封面上添上韩国传统寺院的图画。政府高官看完那幅画后便决定给技术院增加预算。这幅画成了人和人之间联系的纽带。不管在任何场合,交流都是极其重要的。 我想提出3个与创造性相关的建议。第一,“必须给人快乐”,希望大家明白,以愉快的心情来体验大学生活才是有价值的;第二,“五彩缤纷的大学”,现代的学生渴求的是有个性的世界;第三,“创造有意义的事物”,青年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渴望了解世界。大学应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为他们打开通向有意义的世界的大门。 Robert B. Laughlin: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总裁、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1950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曾任职美国贝尔研究所。2004年至今在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任职。 利根川 进(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 医学奖) 主题演讲: “心和脑的问题可以用脑科学来解释吗?”。。。。。。用科学解释精神现象 20世纪后半期,科学家提出了从分子及细胞层次上研究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分子生物学”。由此,生物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早在1953年,人们就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如今,已发展到基因重组技术及人类染色体组研究。 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其机能可分为“肉体”及“精神”两部分。“肉体”的功能与其他高等动物没有差异,甚至有些动物的肉体机能比人类更优秀。但是,由于人类的精神机能的进化非常显著,因而诞生了生产技术,使人类能够统治地球。 提倡“二元论”的17世纪哲学家迪卡尔主张:人的身体就像机器一样,可以用科学来研究,但人的心却只能用哲学来解释。“二元论”对人们的影响很大,至今仍然如此。 我们的立场与此完全相反。感情、记忆等精神现象也是以脑细胞和分子的复杂程序为基础的,我们从这一立场出发进行研究。 脑具有感情及思考、语言、性格等多种重要的机能。其内部是由1兆个细胞组成的巨大的网络。在脑学者看来,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器”。 脑把眼、鼻等器官得到的外部信息汇集其内部,进行解析。这一过程中,“记忆”起了很大的作用。信息的积累——记忆是怎样在脑中储存的,储存记忆的场所、激活记忆的过程、老化现象、早老性痴呆等怎样影响记忆,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很重要。 面临这样的研究课题,我们应用与基因相关的学科知识来研究脑的构造。例如:破坏鼠脑的某个基因,使其不能正常运转,有时老鼠便会失去记忆。通过这一研究可知,基因对脑的记忆起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种动物实验是不能用于人类的。因此,运用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的研究也很发达。产生某种感情时,就会产生脑的某个特定部位被激活等现象。 当然,不能肯定用这个方法获得的激活部位对于这一感情是不可或缺的。脑学者还需要新的技术来解析这个问题。 但是,不久的将来,会开发出这项技术,便可以将人脑的研究和动物实验结合起来,来解释精神现象。虽然脑科学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研究,但是,将来它可以用来说明属于人文科学领域的哲学及社会学问题。我们期待着这两个学科统一起来诞生一门新的学问。 利根川 进: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1939年生于名古屋,毕业于京都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曾先后在美国索克尔研究所、巴塞尔免疫学研究所任职,1981年至今就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1984年曾获得文化勋章。 黑木玲子:一切从人才开始 创造力和灵感来源于生动丰富的内心。一切对大自然的尊敬和对美好事物的感动,都会孕育出创造性。 广阔的视野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从生命起源到现在这一段岁月可以比作是一年时间的话,人猿的诞生就相当于这一年的年末除夕夜,产业革命则是除夕夜的11点59分59秒,那么,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就只相当于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极其短暂的瞬间。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从宇宙形成、生命起源到今后1000年这一时间长轴去思考问题。从空间范围而言,关心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一切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21世纪的科学是不断变化的科学。这就要求多个领域的互相交叉融合。1998年的世界科学会议上曾指出:“20世纪的科学是为了知识和进步科学,21世纪的科学则是为了知识、和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科学和一般公民之间的中介者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考虑如何传播科学,传播什么,反过来,如何把公民的信息传达给科学工作者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中国,为了巩固知识根基,推行了吸引海外优秀科学工作者回归祖国的政策。在日本,第3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正在策划之中,其中,如何让年轻一代和女性研究者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如何划定科学工作者的退休等问题还有待商讨。 一切从人才开始,使大学充满活力,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创造性是相当重要的。 黑木玲子: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1947年出生于宫城县,毕业于日本茶之水女子大学理学部化学系。曾任伦敦大学客座教授、英国癌症研究所资深科学家。从1996年任职至今。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