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侯建国

仪器信息网侯建国专题为您整合侯建国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侯建国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侯建国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侯建国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侯建国话题讨论。

侯建国相关的资讯

  • 换帅!中科大原校长侯建国接任中科院院长
    p   日前,中国科学院官网更新了领导班子介绍,其中院长一职更变为侯建国院士。根据中科院官网“院领导集体”栏目显示:十九届中央委员侯建国已出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阴和俊为中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3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ffd0c2d1-2bb8-4ac1-b5c7-ad74882822e7.jpg" title=" 图片 1.png" alt=" 图片 1.png" width=" 600" height=" 43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自中科院官网截图 /p p   注意,白春礼原为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他出生于1953年9月,已满67岁。 /p p   此次调整前,侯建国为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阴和俊则为天津市委副书记。11月下旬,他们已分别出任中科院党组书记、党组副书记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侯建国简历&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7da479ed-2580-4202-b55d-281b7d5423ee.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侯建国,男,汉族,1959年10月生于福建省。博士,物理化学家和纳米材料专家,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材料与结构、单分子物理与化学、扫描隧道显微学。& nbsp /p p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nbsp /p p   200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015年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16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2017年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2018年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 nbsp /p p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nbsp /p p   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陈嘉庚化学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特等奖、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等多个重要科技奖项。(简历来自中科院官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阴和俊简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2ddd7bdd-1d5b-4a18-b364-7dc5931478c4.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 nbsp br/ /p p   阴和俊,男,汉族,1963年1月生,山西古交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p p   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 /p p   2006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2008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2015年11月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17年3月任北京市委常委;2017年4月任北京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兼);2018年10月任天津市委副书记。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p
  • 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如何实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干什么的?  囊括863、973等多个部门的多项计划,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支撑引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产物,也是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据侯建国介绍,2014年年底全面启动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旨在解决原有计划体系的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以遵循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他指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有两大核心任务,一是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二是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框架和布局。“目前,由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31个相关部门共同成立的部际联席会议和特邀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都已开始运作,表明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已基本形成。”  关于第二个核心任务,侯建国说,按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以及科技创新呈现出的新态势新特征,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被整合为五大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  “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五大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侯建国说,该计划整合了原有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改委、工信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以及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  据侯建国介绍,该计划的定位为: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该计划按照重点专项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研发专项如何确立?  力避“各自为政、重复立项”,实行部门协作、充分论证评估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此前存在的“各自为政、重复立项”?  “首先,在项目形成机制上,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强调部门协作。”侯建国说,在需求征集和凝练过程中,强调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部门协作,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需求征集方式。“一方面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广泛征集各部门、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等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共同凝练形成8个方面62个任务方向,既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又体现行业科技需求和领域的均衡发展。”  据介绍,为避“关门编方案、仅有少数专家和管理人员参与”的情况,在实施方案编制中特别强调“充分开放”。“每个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都成立了跨部门工作组,共有50多个部门、20多个行业协会及相关地方参与各个实施方案的整体规划,在工作层面召开了百余次会议,建立了不同层次的部际联合工作机制,近900位相关部门共同推荐的高层次专家参与了各个编制专家组的工作。”侯建国介绍说,此外还通过会议、书面、走访调研、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在较大范围内听取和征求本领域专家以及科技界、产业界、相关地方的意见,完成了59个重点专项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侯建国说,在重点专项论证布局上,发挥特邀咨评委的咨询评议作用,通过专题会议和全体会议进行充分论证,力求充分评估、科学民主。具体而言,专题会议针对重点专项的领域特征,重点围绕专项启动的意义和紧迫性、问题分析和工作基础、目标和主要任务、经费需求与组织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咨询评议方式上采用了特邀咨评委委员、大同行专家和小同行专家相结合的方式,既确保重点专项任务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又保证重点专项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全体会议则从领域均衡和学科持续发展的角度,在尊重特邀咨评委专题会议分组评议和排序结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的意见,对重点专项的启动实施进行统筹考虑,提出综合平衡建议。  据介绍,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决策机制,依据专项需求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施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最终形成了59个重点专项的总体布局,和优先启动36个重点专项的相关建议。“这些建议经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得到了国务院批准。”侯建国说。  专项设计与以往有何不同?  告别“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  侯建国指出,为克服以往科技计划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转化脱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弊端,在此次专项的目标任务设计上,采取了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  “新的国家科技计划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更加主动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他介绍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重点专项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加速基础前沿最新成果对创新下游的渗透和引领。“专项的任务目标体现出较强的整体性,上下游部署和横向布局的任务不是简单‘拼盘’,而是相互关联、有机衔接,具有‘不可剥离性’,改变了原来按照不同研发阶段分头支持的做法,力求实现上下游研发活动间的快速传导和相互促进。”  据介绍,在指南编制和组织申报上,也强化了服务意识、力求尊重科研规律。比如,实行“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申报方式,即先由项目申报者提交3000字左右的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经过首轮专家评审后,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请项目申报者再提交详细的正式申报书,进入答辩评审。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避免了不必要的申报准备工作。  如何评审立项、检查验收?  专业机构负责,主动公开信息,实行专家回避  专项指南发布后,谁来负责项目受理、评审,以及检查验收?  “此次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政府部门不再具体管项目。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决定做什么’、‘专业机构决定谁来做’。”侯建国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第三方的专业机构负责,包括申报受理、评审立项、检查验收等。  据介绍,首批7家专业机构分别来自科技部、农业部、工信部部等部门,之前均有管理科技项目的经验。  如何确保专业机构“不乱来”?  “专业机构管项目,政府监管专业机构。”侯建国说,科技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专业机构运行的具体规定,相关部门将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如发现问题将严格追责。  据侯建国介绍,此次公开指南,特别注重信息公开、责任到人。“在发布重点专项申报指南时,同步公布指南编写专家组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形式审查责任人等,力求在项目管理源头就公开透明、责任明确。”  侯建国还特别指出,在整个项目形成、申报、评审过程中,将严格执行专家回避制度。具体包括: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请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和年度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请和评审相关的重点专项项目 项目评审专家在遴选和具体评审中,也严格执行相关回避条件和要求,将“运动员”和“裁判员”彻底分开。
  •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侯建国赴武汉天虹调研
    近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侯建国一行在湖北省副省长童道驰的陪同下,莅临武汉天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天虹”),调研环保计量仪器的质量检测工作。武汉天虹总经理李虹杰汇报了近年质量检测工作的成果,反映了企业目前在质量检测工作上所面临的问题。 参观期间,总经理李虹杰主要汇报了公司近年自主研发臭氧传递系统的工作,公司先后研发出SRP原级臭氧标准、便携式臭氧标准和工作级臭氧标准,该标准等同与中国计量测试研究院的臭氧原标准(也称一级标准)。公司将携手湖北计量部门,共同努力,希望在国家质检总局及中国计量测试研究院的大力协助下,获得与国外同类标准同台竞技的机会。将我国自主研发的臭氧标准装置与法国国际计量局臭氧标准装置进行比对,这对彰显国产仪器实力、推动国产环保仪器走向世界至关重要。侯建国一行先后参观了我公司仪器展厅、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研发部门。公司总经理李虹杰汇报了近年来公司在质检方面取得的成绩,重点汇报了公司新近研发的臭氧量值传递系统。侯建国在调研过程中,认真听取了公司在质检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他强调质检技术服务要面向需求与问题,沉到企业生产一线,从源头夯实产品质量提升基础,把计量、标准化等工作沉到生产一线,帮助武汉天虹强化质量管理意识,解决在质量控制、检验能力、仪器校准、计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突破质量提升的瓶颈。质检总局办公厅、计量司、湖北省质监局、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 侯建国任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
    p   北京3月27日电 据中科院网站消息,3月23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中心组召开学习会,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主持会议,与 strong 新履职的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侯建国 /strong ,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杰,副院长丁仲礼分别交流了参加“两会”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感受和思考。简历显示,侯建国此前担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p p    strong 侯建国同志简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6ca11043-263b-49d8-a352-d3ebe228d1da.jpg" title=" 0.jpg" / /p p   侯建国,男,汉族,1959年10月生,籍贯福建福清,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0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固体物理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校长,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2017年5月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书记。 /p p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p p br/ /p p   1976—1978年 福建省福清县轻工机械厂工作 /p p   1978—1982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晶体专业学习 /p p   1982—1989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基础物理中心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p p   1989—1991年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p p   1991—1993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p p   1993—1995年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p p   1995—1995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教师 /p p   1995—1997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副主任 /p p   1997—1999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成分分析中心主任 /p p   1999—2000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主任 /p p   2000—2005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2003.1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2005—2008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p p   2008—2015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p p   2015—2016年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p p   2016—2017年6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 /p p   2017年6月—2018年3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p p   2018年3月—,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p 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显示,侯建国长期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利用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单分子特征和操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单分子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理论和实验上的重要贡献。在Nature、Science、J.of Amer.Chem.Soc.、Phys.Rev.lett.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是该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学者。 /p p    strong 侯建国主要学术成就有: /strong /p p   1、对非晶半导体/金属膜中的晶化进行了分形研究。对各种条件下分形晶化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研究,在大量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形晶化自组织生长模型,这些工作是该领域早期重要研究工作之一,为理解复杂的分形晶化现象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中科院1997年自然科学一等奖。 /p p   2、发展了一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确定固体表面分子吸附取向的方法。他与合作者通过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及其谱学方法并结合理论模拟,确定了 C60单分子在Si表面的吸附取向。该项工作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杂志《物理学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美国物理学会在其物理新闻图片网上发布了题为“Buckyball Orientation”(足球烯分子取向)的新闻介绍这项研究成果,并被科技部评为1999年中国十大基础研究进展新闻。 /p p   3、分子内部结构的直接观测:首次获得具有化学键分辨的单分子图象,并发现二维单分子阵列的新的取向畴结构。他与合作者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有效隔绝了衬底与C60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具有化学键分辨率的C60单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该工作发表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被《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为“构思巧妙,实验严谨的研究工作”,并被两院院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p p   4、通过单分子选键化学实现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他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对PcCu进行“分子手术”,呈现出近藤(Kondo)效应。该工作发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这一工作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对单个分子的原位选键化学操纵实现了对分子电子态和自旋态的调控,对于单分子操纵和分子尺度上量子态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项研究成果还被两院院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p
  • 侯建国任中共质检总局党组书记 支树平不再担任
    p   质检总局官网6月1日消息,2017年6月1日,中央组织部邓声明副部长到质检总局宣布中央决定,侯建国同志任中共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免去支树平同志中共质检总局党组书记职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020e10b-3604-4cb8-b6f0-1e1a2138e0fb.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602093421_副本.jpg" / /p p    strong 侯建国简历 /strong /p p   侯建国,男,汉族,1959年10月生,福建福清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0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固体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p p   1976—1978年福建省福清县轻工机械厂工作 /p p   1978—198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晶体专业学习 /p p   1982—198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基础物理中心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p p   1989—1991年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p p   1991—199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p p   1993—1995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p p   1995—199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教师 /p p   1995—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副主任 /p p   1997—199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成分分析中心主任 /p p   1999—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主任 /p p   2000—200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p p   (2003.1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2005—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 /p p   2008—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p p   2015—2016年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p p   20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2016.11兼) /p p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p p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十、十一届委员、常委、副书记 /p
  • 侯建国领衔单分子尺度研究 实现亚纳米分辨拉曼成像
    目前,全球信息技术正跨入以量子效应为特征的&ldquo 后摩尔&rdquo 时代。单分子尺度体系具有丰富的功能结构和独特的量子性质,将成为量子计算和信息技术物质载体的最佳选择之一。   十余年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侯建国领衔的&ldquo 单分子尺度的量子调控研究集体&rdquo 对单分子尺度体系进行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并由此获得2014年度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领先国际水平   单分子尺度量子调控研究是国家量子调控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需求。近年来,该研究集体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了单分子尺度量子态的探测、操纵及调控技术,率先实现了国际上最高水平的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拉曼成像。   &ldquo 2013年,我们在单分子化学识别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拉曼成像。该工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国际科技界的广泛关注。&rdqu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杨金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ldquo 我们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和概念上的突破,将非线性效应融入到常规的针尖增强拉曼散射过程中,从而大大提高了拉曼信号的探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能力,将光学光谱探测推进到前所未有的亚分子亚纳米水平,使单分子尺度的化学识别成为现实。&rdqu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董振超说。   团队成员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兵表示,尽管科学发展进程非常快,但他们在拉曼成像方面取得的成绩迄今仍保持着世界纪录。   此外,该集体还利用单分子选键化学实现了单分子磁性自旋态控制 成功设计并实现具有多重功能集成的单分子器件 利用纳腔等离激元共振实现了单分子电致发光 揭示出氧化物表面光催化分解水的微观机制等。   团队建设尤为重要   &ldquo 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长期密切合作。&rdquo 杨金龙表示,单分子尺度体系的研究并不是一项短平快的研究,这个&ldquo 硬骨头&rdquo 需要很多人一起慢慢地&ldquo 啃&rdquo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尺度的量子调控研究集体由侯建国(实验)和杨金龙(理论)领衔,一共10位成员组成。&ldquo 团队合作对于整个研究获得新突破是非常重要的,协作是全方位的,贯穿了整个团队发展的始终。每一次新的发现,都是整个团队共同协作和努力的结果。&rdquo 王兵说。   其中一位团队成员告诉记者,每次新加入的成员都会带来新的思路,团队建设实际上也是一个逐渐积累和发展,然后不断提升创新研究能力的过程。   在董振超看来,团队的支持对自己的科研工作非常重要。&ldquo 在学术上,我们经常进行热烈的探讨和争辩,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大家都在试图攻击对方的弱点。待这些弱点被攻克后,课题研究自然也就往前迈进了一步。&rdquo   &ldquo 我们的团队研究有两个最鲜明的特色:一个是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因为量子里面有很多实验现象需要理论支撑 第二个是多学科交叉,包括物理、化学、电子、光学、生物等,这样才能有效促成技术的创新集成和知识的融会贯通。&rdquo 董振超说。  应用前景广阔   &ldquo 目前,我们的研究尚属于基础研究阶段。&rdquo 杨金龙表示,团队成员并不满足于现在的进步,会一直探究下去。   &ldquo 科学的魅力在于对未知的探索。&rdquo 董振超说,当你朝着某个方向努力,但作出来的结果与原来的想象和理论不一样时,就会出现新的信息,这样会反过来促进对一些现象新的理解,进而推动科研向前发展。   该团队一位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目的是深刻理解和有效调控分子尺度上的量子行为。目前的研究离真正的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研究课题都是瞄准未来的能源、信息、生物等前沿领域,旨在为这些未来技术提供基本信息和科学依据。   &ldquo 比如单分子拉曼成像技术,其最主要的优点是能把微观世界里相邻分子的成分和结构&lsquo 看&rsquo 出来,这在材料科学、纳米催化、分子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可能都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rdquo 董振超介绍说。   &ldquo 在生命科学领域,拉曼成像的应用有可能提高疾病的早期检测技术水平。比如现有技术只能检测出已达到一定量的癌细胞,如果能事先对生命体作单分子检测,就能在癌变细胞极少的情况下将其检测出来,这对癌症早期治疗意义重大。&rdquo 杨金龙表示。   &ldquo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从科学角度出发,另一方面也从国家整体需求出发,在进行科学探索的同时,关注国家战略方向。&rdquo 王兵说。
  • Science:侯建国院士等发展STM-AFM-TERS联用技术在单分子精密测量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侯建国院士、王兵教授、谭世倞教授等发展了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成像联用技术,实现了对单分子在电、力、光等外场作用下不同内禀参量响应的精密测量,在单化学键精度上实现了单分子多重特异性的综合表征。相关研究成果以Determining structural and chemical heterogeneities of surface species at the single-bond limit为题,发表在《科学》杂志上(Science 2021, 371, 818–822)。2013年,侯建国院士领衔的单分子科学团队就利用针尖增强拉曼成像技术(TERS),首次实现了亚纳米级的化学识别(Nature 2013, 498, 82),此项工作被选为当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图:侯院士团队2013年研发的具有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拉曼成像技术2019年,团队将该技术的空间分辨推进至1.5埃(Nat. Sci. Rev. 2019, 6, 1169),为进一步拓展针对分子特异性的全局表征研究打下了基础。图:扫描拉曼埃分辨显微术的艺术化效果图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该团队发展了STM-AFM-TERS联用技术,并利用这一高分辨的综合表征技术,以并五苯分子及其衍生物作为模型体系,结合电、力、光等不同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电子态、化学键结构和振动态、化学反应等多维度内禀参量的精密测量。在技术上,通过集成高灵敏度的单光子计数器,研究团队将拉曼光谱的实空间成像速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成功实现了并五苯分子化学反应前后的动态跟踪与测量。图:基于扫描探针的单分子多参量测量示意图: (A)探针,(B)拉曼光谱光路,(C)AFM像,(D)STM像和利用高灵敏单光子计数器同步采集的C-H振动拉曼光谱像,(E)分子骨架结构的拉曼光谱像。《科学》杂志审稿人评价该技术“becoming highly influential across the fields”。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生胥佳玉、祝翔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侯建国院士、王兵教授、谭世倞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论文连接:Determining structural and chemical heterogeneities of surface species at the single-bond limit
  • 永春将建国家级香品检验中心
    近日,永春县举行申报筹建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现场审查论证会,专家组一致通过:同意永春县筹建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据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单项的香制品性能试验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四大制香基地的香品质量交流方式欠缺,影响着香产业的发展。此次在国内唯一国家级制香基地的永春县筹建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不仅对永春香产业发展更好地起到技术支撑作用,促进全国香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为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督提供依据,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保障,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获准筹建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后,永春县将在场地、资金、人才引进、机构设置和闽台交流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与提升,把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成为检测基地、科研基地、服务基地、标准制修订基地,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型检测机构,为应对突发事件、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永春县就已提出筹建福建省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并于2015年建成投用,该中心为省级法定香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和全国燃香产品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去年,2015年永春香产业总产值47亿元,比增20.5%。
  •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磅发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加强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融合,提升水网工程科技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制定修订水网工程技术标准,健全与水安全保障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在推进工程建设时同步配套完善监测计量设施。”;并且,要“完善水网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监测站网,加快重要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中小河流监测站网优化与建设,加强水文水资源、取排水、河湖空间、水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工程安全等监测,全面提升水网监测感知能力。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提高监测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全覆盖、高精度、多维度、保安全的水网监测体系。”主要内容如下。目录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二)形势要求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工作原则(三)发展目标(四)主要任务三、国家水网总体布局(一)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二)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三)建设骨干输排水通道四、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一)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二)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三)推进水源调蓄工程建设五、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一)提高河道泄洪能力(二)增强洪水调蓄能力(三)确保分蓄洪区分蓄洪功能(四)提升洪水风险防控能力六、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一)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二)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三)推进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七、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一)推进安全发展(二)推动绿色发展(三)加快智慧发展(四)统筹融合发展(五)完善体制机制八、保障措施(一)加强党的领导(二)加强组织实施(三)加强政策保障(四)加强科技支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国家水网顶层设计,编制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成功战胜了数次特大洪水和严重干旱,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新时代构建国家水网奠定了重要基础。纵横交织的自然河湖水系网络,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天然条件。河湖水系是水流的载体,具有行蓄洪水、排水输沙、供水灌溉、内河航运、水力发电、维护生态等多种功能。我国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45203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湖泊2865个。河湖水系相互交织,形成复杂多样的河网格局和生态系统,成为国家水网的重要本底条件。规模庞大的水利设施,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我国已基本建成防洪减灾、城乡供水、农田灌溉等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国之重器发挥巨大效益。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总库容9000多亿立方米,水资源调控能力约30%;5级及以上堤防约32万公里,保护了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经济区;建成大中型灌区7330多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7亿亩。各类水利工程逐步由点向网、由分散向系统发展,成为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湖水系连通和人工基础设施融合发展,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连通河湖水系、构建江河水网的实践探索,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宏伟工程仍在发挥重要作用,造福中华民族。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等重大引调水工程相继建成,跨流域跨区域水网格局逐步形成。部分地区在水网建设和河湖水系连通方面的实践,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由于我国水问题的复杂性和治水的艰巨性,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要求相比,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尚未完全形成。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高,水利工程互联互通和协同融合不够,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安全绿色智慧发展亟待加强,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效率有待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性、综合性、强韧性还需增强。(二)形势要求当前,我国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有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的必然要求。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科学配置,解决水资源空间失衡问题,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解决生态环境累积欠账、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经济社会用水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水质污染、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问题。目前,全国仍有3%国控断面地表水水质为Ⅴ类、劣Ⅴ类,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28万平方公里,年均超采量158亿立方米。河湖水域空间保护、生态流量水量保障、水质维护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系统谋划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既保障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又实现“还水于河”,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更高标准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迫切要求。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易受流域性洪水、强台风等冲击,中西部地区易受强降雨、山洪灾害等威胁,400毫米降水线西侧区域大多干旱缺水、生态脆弱。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需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洪涝干旱防御工程标准,维护水利设施安全,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安全水网,保障经济社会安全运行。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发展模式,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二)工作原则——立足全局、保障民生。坚持全国一盘棋,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统筹推动国家水网建设,支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支撑。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把节水作为实施国家水网工程的基本前提,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充分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要求,科学合理规划水网工程布局,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提高重要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人水和谐、绿色生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国家水网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努力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持续改善水生态水环境,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系统谋划、风险管控。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流域整体,兴利除害结合,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国家水网建设的重点,推进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着力提升国家水网整体效能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强化底线思维,增强水安全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改革创新、两手发力。坚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多方面作用。创新国家水网建管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更好发挥水价杠杆作用。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加强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融合,提升水网工程科技和智能化水平。(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提升;江河湖泊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洪涝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明显增强;水生态空间有效保护,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河湖生态水量有效保障,美丽健康水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国家水网工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健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度运用基本实现。(四)主要任务构建国家水网之“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为基础,以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推进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重点河段河势控制,针对重点河段适时开展提标建设,构建重要江河绿色生态廊道,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织密国家水网之“目”。结合国家、省区市水安全保障需求,加强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推进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和引调排水工程建设,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省市县水网体系,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加快推进列入流域及区域规划、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充分挖掘现有工程的调蓄能力,综合考虑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生态等功能,加强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发挥工程综合功能和效益。三、国家水网总体布局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国家骨干网、省市县水网之间的衔接,推进互联互通、联调联供、协同防控,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共同发挥保障水安全的作用,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根据我国自然地理格局、江河流域水系分布、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及河湖水系连通情况,国家水网主骨架由主网和区域网组成。未来根据国家长远发展战略需要,逐步扩大主网延伸覆盖范围,与区域网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水网。(二)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充分发挥长江、黄河等国家重要江河干流行洪、输水、生态等综合功能,加快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扎实推进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生命线作用,用足用好东、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能力,提高工程供水效益。坚持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深化方案比选,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后续工程建设。(三)建设骨干输排水通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建设一批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江河防洪治理骨干工程,形成南北、东西纵横交错的骨干输排水通道。统筹考虑重要区域水安全保障需求,优化水资源调配体系,推进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重要江河堤防达标提质升级和河道综合治理,相机新(扩)建重要分洪通道,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江河行洪排洪能力。四、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针对我国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水资源分布特点,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目标,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开源节流并重,采取“控需、增供”相结合的举措,在深度节水控水前提下,科学规划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水源工程,依托纵横交织的天然水系和人工水道,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水资源互济联调,推进科学配水、合理用水、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全面增强水资源总体调配能力,提高缺水地区供水保障程度和抗风险能力。(一)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聚焦流域区域发展全局,兼顾生态、航运、发电等用水保障,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强互联互通,加快形成战略性输水通道,优化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增强流域间、区域间水资源调配能力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促进我国人口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优化调整。(二)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强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开展水源工程间、不同水资源配置工程间水系连通,提升区域水资源调配保障能力。完善城市供水网络布局,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管护,改善供水水质,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形成多水源、高保障的供水格局。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质保障,提升农村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统筹用好当地水、外调水,强化地表水、地下水联调联供,加强再生水、淡化海水、集蓄雨水、矿井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循环和安全利用水平。在易旱地区,加强抗旱引调提水工程和水库连通工程建设,提高水源调配和抗旱供水保障能力,保障干旱期城乡用水需求。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在东北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完善灌排骨干工程体系,创新并推广高效节水新技术新机制,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三)推进水源调蓄工程建设充分挖掘现有水源调蓄工程供水潜力,加快推进已列入规划的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加快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海岛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五、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遵循“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全面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针对水旱灾害防御新形势新要求,从流域整体着眼,以大江大河大湖等重要江河湖泊为重点,开展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修编,进一步优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布局,做好洪涝水出路安排,综合采取“扩排、增蓄、控险”相结合的举措,以流域为单元构建由水库、河道及堤防、分蓄滞洪区组成的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科学提升洪涝灾害防御工程标准,统筹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进一步增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重要城市、重要经济区、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一)提高河道泄洪能力以河道堤防达标提标建设和河道整治为重点,加快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治理,保持河道畅通和河势稳定,全面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对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重要经济区、重要城市群、重要防洪城市的重点河段,按照流域防洪规划和规程规范等要求,复核防洪能力,修订防洪标准,适时开展提标建设。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优先实施沿河有县级及以上城市、重要城镇和人口较为集中的河段治理。对北方地区河流,重点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减轻河道淤积萎缩,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对南方地区河流,重点维护河势稳定和行蓄洪空间,协调干支流关系,统筹防洪与排涝,减轻干流防洪压力。新(扩)建一批骨干排洪通道,解决平原河网地区外排通道不足、洪水出路不畅等问题。加强河口治理,规范入海流路,保持河口稳定畅通。(二)增强洪水调蓄能力加快实施一批流域控制性水库工程建设,提高江河洪水调蓄能力,努力争取流域洪水防控的主动权。长江流域重点推进上游渠江、沱江,中游清江水系,下游水阳江、青弋江等支流控制性枢纽建设;黄河流域重点加快东庄等控制性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古贤等工程;淮河流域重点开展上游潢河、汝河等支流,沂沭河及山东半岛重要行洪河道洪水调控工程建设;珠江流域加快西江、柳江等防洪控制性枢纽建设;东南诸河推进钱塘江、赛江等控制性枢纽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健全常态化管护机制。加强科学调度,提高洪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发挥调蓄工程综合效益。(三)确保分蓄洪区分蓄洪功能根据流域洪水出路安排和防洪保护要求,优化调整蓄滞洪区布局,加快推进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重要蓄滞洪区建设,确保正常分蓄洪功能。加强蓄滞洪区土地利用、产业引导、人口规模管控。有条件的地方科学有序实行退田(圩)还湖。禁止非法侵占河湖水域,保护行蓄洪空间。以恢复蓄洪空间、行洪通道、生态空间为目标,因地制宜采取“双退”或“单退”方式,开展洲滩民垸分类整治,恢复行洪滞洪功能。优化黄河下游滩区治理方案,引导区内人口有序外迁。
  • 东莞获批建国家半导体光源产品监督检验中心
    今后东莞LED企业检测可在本地完成啦。记者从7月29日召开的照明用LED系列国家标准宣贯、产品CCC认证和技能认证暨技术研讨会上获悉,本月东莞质检中心已获批筹建国家半导体光源产品监督检验中心,预计一年后建成。   7月29日,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东莞联合召开了照明用LED系列国家标准宣贯会、产品CCC认证和节能认证暨技术研讨会。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本月东莞质检中心成功获批筹建国家LED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一年后可建成。东莞质检中心有关负责人称,“这意味着东莞市推进LED产业发展工作有了加速器。”   该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授权,该检验中心可检测的范围包括LED照明、LED显示、LED元器件等。目前,东莞共有好几百家生产LED产品的企业。此前,东莞生产LED产品的企业如果要检测其产品,必须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检测。而该中心获批建成后,这些企业可在本地检测,既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又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据了解,该检验中心将服务于广东及周边地区的企业。
  • 世博源董事长王建国:应加快健康产业产品标准制定
    深圳世博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国  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 2030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随着卫生行业准入制度出台,医疗行业门槛逐渐降低,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刺激下,民营医院、民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康复机构等投资热潮涌动,社会资本竞相进入大健康产业掘金,不少传统企业瞄准了这一块“创业蓝海”,进入这一领域。深圳世博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国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理疗行业来说,让整个产业标准化势在必行。  重在排毒净化血液的易净康  现今的生活环境有“毒”物质无处不在: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水污染,空气污染,医药危害,不良生活方式等等。我们无法控制有毒物质进入我们的身体,其实身体本身的生理活动也在制造毒素,同时也在排除毒素,当生理平衡被积累的毒素打破,过多的摄入性毒素无法通过生理功能完成排毒,这些毒素在体内导致体内多寒湿酸毒,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功能障碍(亚健康症状)及临床症状。  “医学研究表明,我们的体液应该呈现弱碱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酸是‘百病之源’的概念,近年已经被医学界认可。易净康理疗仪具有良好的排酸功能,能快速、无副作用地排出人体的酸毒,改善人体酸碱平衡,降低了患病的几率,给健康营造良好的环境。” 王建国告诉记者。  他介绍,经过多年的研发,深圳世博源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了一款叫做“易净康”的理疗仪。这是一款集多种物理功能于一体的理疗仪器。结合了电磁、远红外及氢原理,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保健的作用。  王建国表示,脚底又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易净康通过泡脚的形式融入现代科技,从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同时由于脚掌上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通过温热效应提升人体基础体温,可对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作用,调理人体的自律神经,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据了解,易净康自上市以来,已经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在国内目前有近2000家主打易净康理疗仪的理疗中心。王建国告诉记者,他很高兴自己的产品可以帮助更多人。  创新是促进健康产业有序发展的有力因素  医疗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在一些国家,健康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例如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 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相比之下,我国的健康产业发展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  王建国在采访中表示,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存在公众思想观念不够科学、对行业及市场信任不足、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等明显问题。  在王建国看来,目前国内大多数健康厂商规模较小,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缺乏对竞争力产品、核心技术、健康服务、传播路径等的系统整合,不能通过提供完整的健康解决方案和成功的商业模式,让消费者真正持久地拥有健康。  “加大创新力度,促进产品科技研发才是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产业有序发展的有力因素。”王建国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5%至6%,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产品和创新不足,以仿制发达国家类产品为主。“很多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缺乏高端产业孵化和服务平台。”  据他介绍,目前易净康理疗仪上所使用的电磁疗技术,不仅获得了国内外多个专利和科技奖项,目前也已经和香港一所大学合作,成为该大学相关学业的科研项目。易净康下一步不仅仅做产品,而是将打造基于“研发生产和服务商全息电子档案”为基础的超级健康产业数据中心和集成服务中心,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形成健康产业第三方智慧型集成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包括了生产商、服务商、供应商和相关部分,目的是可以为健康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包括商务信息、供应链管理、交易支付等一站式服务。同时,我们也开始建立面向终端客户的健康管理信息中心,争取能够通过个人的身体健康数据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健康管理信息。”王建国说。  理疗产业缺乏相应的产品标准  当提到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理疗仪时,王建国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告诉记者,医疗信任危机、食品安全问题严重、保健品的过度忽悠等现状,导致公众对行业及市场信心与信任不足。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理疗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企业不注重生产工艺,有的甚至没有合格的生产资质,生产流程和标准也不尽完善,一味地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把质量观念抛在脑后,导致理疗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度锐减。“这种现状直接导致很多投资不愿意或不轻易进入健康产业领域,造成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发展也受到限制。”  王建国向记者举出了目前市面上个别仿造易净康理疗仪的事例:“这些产品有些是购买了我们的产品然后改头换面,有些是号称和我们有一样的技术和功效,但事实上是挂羊头卖狗肉。这些产品不仅对我们的产品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同时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王建国表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缺失针对理疗产业的法规和产品生产标准。  “产业法规、标准不完善,让整个产业难以标准化,而且市场监管也存在漏洞,从而引发了三无产品的泛滥,导致公众对保健行业及市场信心与信任不足。长此以往,对理疗行业来说,势必影响行业今后的发展,对于合格的产品和厂家也会造成不公平的对待,让消费者难以信任我们的产品。作为企业来说,我们如今能做的依旧是把好质量关,真正做到科技惠民、产品用效果说话,改变消费者对理疗产品的误解,同时也希望职责部门能明确监管责任,让市场重新走回正轨。” 王建国说。
  • 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公布
    关于批准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0〕65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下简称省部共建实验室)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研究,决定批准 “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重点实验室”等34个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实验室(名单见附件1)。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上述34个实验室即进入省部共建建设实施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实验室统一命名为“XX省(自治区、市)XXX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技部将统一授牌。   2. 请组织相关实验室和依托单位认真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并进行专家论证(建设计划任务书参考格式见附件2)。建设期满一年后,应组织专家组对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验收。论证和验收结果报科技部备案。   3. 省部共建实验室是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要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依托单位要重点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并着力改善实验室环境和条件,保证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相对集中和统一管理。各实验室要以省部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积极承担地方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努力成为地方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带动地方实验室的发展。   4. 实验室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省部共建实验室的经费支持,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保证实验室的开放运行。   省部共建实验室是科技部加强和指导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你们切实加强对省部共建实验室的管理,努力使省部共建实验室成为地方实验室的示范工程。同时,要按照《关于加强地方实验室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基函〔2002〕20号)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本地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附件:   1. 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重点实验室 首都师范大学 2 天津市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 天津工业大学 3 河北省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演变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铁道学院 4 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太原理工大学 5 内蒙古自治区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大学 6 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 7 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理工大学 8 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安局 9 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重点实验室 南京邮电大学 10 浙江省亚热带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浙江林学院 11 安徽省现代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 12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重点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 13 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东华理工大学 14 山东省心血管疾病转换医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15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 河南理工大学 16 湖北省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学院 17 湖南省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疾控中心 18 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19 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大学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 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 21 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西南科技大学 22 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 23 贵州省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 24 云南省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云南农业大学 25 西藏自治区青稞种质改良和牦牛繁育重点实验室 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 26 陕西省光电技术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 27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 28 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29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宁夏大学 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特有药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31 宁波市先进材料制造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32 青岛市生态化工重点实验室 青岛科技大学 33 深圳市化学基因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3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塔里木大学   2.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参考格式)
  • 三所地方高校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作为目前我国顶尖的科研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不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也培养了一批杰出科学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4年以来,科技部为了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水平,和全国省级政府共建了一批有一定实力的实验室,被称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托单位主要是地方重点高校,对提升地方高校乃至区域的科研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科技部又批准建设三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青岛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齐鲁工业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前两个为科技部和山东省共建,后一个为科技部和江西省共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青岛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科技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8〕223号),正式批准我校建设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成功获批,不仅实现了山东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也标志着我校在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介绍,该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纤维材料科学、纺织科学技术等学科领域科学前沿和纺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聚焦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围绕生物成纤资源筛选与生物多糖提取、生物多糖纤维成形理论技术、生态功能纺织品创制三个研究方向,深入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推进基础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我国纺织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在生物资源利用及纤维材料、纺织科技领域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周边的高水平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山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纺织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推动我国纺织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实验室申报中,得到了科技部的悉心指导、省市科技主管部门与同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举措。建设运行期内,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提供专项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运行、人才引进、自主研究和开放课题等工作,同时在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重大项目立项、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科技部将协助实验室建立业务对口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国家科研基地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提升实验室研究能力和水平,统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和基地人才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实验室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学校将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科研经费等必要的基础条件,并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同时提供专项经费用于实验室设备购置、人才引进、自主课题和对外交流等,将重点实验室打造为学校的学术高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齐鲁工业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10月16日,科技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的通知》(国科发基〔2018〕224号),正式批准齐鲁工业大学建设省部共建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这标志着齐鲁工业大学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将对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该重点实验立足山东,面向区域和全国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产业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山东的区位、产业和政策优势,瞄准国际前沿,着力在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等重大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对推动生物基材料相关产业提质升级将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对促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制定好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并按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切实做好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承担地方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努力成为地方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为山东省乃至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日前,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准依托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在核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对引领我国核工业技术创新、带动江西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安全,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该实验室聚焦深源铀成矿作用机制与隐伏矿体探测方法、复杂难处理铀矿浸出机理与控制、放射性核素与环境介质的作用机制及行为调控等方面的科学问题,重点围绕铀成矿理论与勘查方法、铀矿采冶方法与技术、核废物处置与环境治理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形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核资源与环境基础研究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东华理工大学将大力支持实验室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快“行业领先、区域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建设,为服务国防军工行业和江西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p
  • 湛江筹建国家石油和生物能源检测重点实验室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湛江检验检疫局石油实验室筹建国家石油和生物能源检测重点实验室,这将为粤西乃至华南地区石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湛江港口条件优越,是我国石化产品重要进出口口岸之一。据检验检疫部门统计,目前湛江口岸每年进口原油近1000万吨,出口成品油近50万吨,国内贸易原油约400万吨。近年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科炼化等石化项目相继投资湛江,并带动石化产品开采、加工、储运等多个行业发展,石化产业已成为湛江乃至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3至5年后湛江口岸进出口石油及相关产品的数量预计达到4000至5000万吨,届时湛江将发展成为我国南方重化工业基地。然而,目前湛江乃至粤西地区没有国家级重点石油实验室,各石化企业对石化产品的检测能力相对较低,很多石化商品需委托送样到广州、上海、北京等地进行检测,不仅耗时长,而且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更给粤西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因此,湛江筹建国家级石油检测重点实验室,对提高石化产品质量,促进粤西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湛江检验检疫局石油实验室1978年建成,现有大学以上学历技术人员1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中级以上职称7人。实验室近年投入约700万元进行基础改造升级,目前拥有X荧光光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运动粘度仪等检测仪器40多台(套)。2001年,该实验室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和国家计量认证,已承担完成了省级科技项目1项,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   湛江检验检疫局石油实验室负责人表示,石油实验室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和条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严格按照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投入和技术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确保实验室在技术装备、人员水平、质量管理、检测能力等方面尽早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为粤西乃至华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 杨榆坚:“三到位”加快在建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步伐
    2010年5月7日,云南省质监局召开了国家质检中心建设专项督办会议。会议由省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榆坚同志主持。   在听取了国家质检中心建设进展及拟申请筹建国家质检中心准备工作情况汇报后,杨榆坚局长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工作,今年以来,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6月底前完成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检中心、国家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检中心(昆明)的验收工作,年底前完成国家普洱茶质检中心和国家橡胶及制品质检中心的验收工作。同时,要积极筹备,再努力争取批准建设新的国家质检中心。   杨榆坚局长强调,要进一步加快在建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步伐,务必做到“三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国家质检中心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国家质检中心对于促进全省质监系统上水平、树形象的重要意义。务必把国家质检中心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认真抓好落实。二是措施到位。要举全系统之力办好国家质检中心建设这件大事,各单位要不折不扣地支持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人事、计财等部门要进一步开阔思路,认真分析研究,在人才、资金等方面必须拿出支持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的硬措施。对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实行目标倒逼管理,各筹建单位要自加压力,狠抓落实,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采取超常规的运作方式,绝不能按部就班,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验收。三是保障到位。要进一步加大内部资源整合的力度,尤其是在人才调配、资金安排上优先保证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省属各技术机构要加大对普洱茶质检中心和橡胶及制品质检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选派技术骨干进行帮助指导,尽快提高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   陈百炼副局长和符亚杰副局长分别就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
  • 科技部建设了11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09和2010年度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名单,这标志着“十一五”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布局建设工作圆满完成。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指导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带动地方实验室建设和促进地方基础研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各地科技界普遍欢迎和关注。自2002年科技部实施这项工作以来,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会同各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共分6批布局建设了11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各批次实验室自建设以来,在推进地方产学研合作,促进优秀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等取得积极成效,实验室进一步凝练了科学研究方向,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承担了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任务,成长为地方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带动了地方实验室的发展。   在多年培育的基础上,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为地方实验室做出了有效示范,部分优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山东省、陕西省、广东省、四川省的4个培育基地已经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的培育基地“天津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已经建设成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正在运行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共108个。科技部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布局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并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管理、评估和支持等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 传统计量向现代测量转变,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1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以“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新闻宣传处处长唐冀平: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市场监管总局专题新闻发布会。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适应国际计量体系深刻变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近期,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国资委等有关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逐步推进有关工作。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先生为大家介绍文件相关情况。我们还邀请到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女士、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郑健先生、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方磊先生参加会议,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请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先生介绍相关情况。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就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并记者朋友们的提问。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总体情况。一、《指导意见》出台背景门捷列夫曾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基础。一个国家的测量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本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先进测量技术、测量装备的研发投入,以谋求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可见,测量能力和水平对国家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达1779项,位居世界前列。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领域量值传递溯源能力还存在空白,关键测量技术有待突破,高端测量仪器仪表和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国外。特别是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开启了以测量单位数字化、测量标准量子化、测量技术先进化、测量管理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测量”时代,国际计量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世界测量秩序不断重构。在新时代背景下,急需根据现代测量需求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知识产权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出发点、十一项重点任务、六项保障措施”。一个出发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一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建立先进量传溯源体系;优化计量基准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加快先进测量技术研究;推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提升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推进测量数据积累和应用;完善先进测量技术规范;优化先进测量技术服务;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推动作用;培养先进测量人才队伍等内容。六项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普及先进测量理念、加强国际测量合作等六项具体措施。三、《指导意见》的主要特点《指导意见》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立足新时代,突出战略性。《指导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和整体规划布局,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测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是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二是适应新形势,突出方向性。《指导意见》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先进测量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我国测量体系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明确了将传统计量体系向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转变的主攻方向,突出测量理念创新,推动测量方法科学完善、促进测量过程规范高效、强化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充分发挥测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三是贯彻新理念,突出前瞻性。《指导意见》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融入到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突出测量理念、测量技术、测量方法的前瞻性,加强基础性和共性测量技术研究,探索开展颠覆性测量技术创新,完善测量管理体系,推动高端精密测量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产品的突破,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升满足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需求的测量能力和水平,支撑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四是明确新任务,突出多元性。《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新时代精准测量需求,针对普遍性和关键共性测量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路径。既包括测量技术、测量仪器设备、测量实验室等硬件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测量数据、测量人才、测量技术规范等软实力方面的要求。测量活动的各方主体也是多元的,不管是政府部门、测量实验室、行业企业等都能在其中找到其遵循和要求。只有各方主体的测量理念、能力和水平都上去了,才会有真正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以上是我对《指导意见》的简要介绍,谢谢大家!唐冀平:感谢张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名称。中国质量报记者:请问计量与测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从计量体系向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转变?目前我国的测量能力和水平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谢谢您的提问,您问的问题很好,也很专业。计量,古称度量衡,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也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在中国,计量与测量是两个词,但在国外大多数时候就是一个词,都是用“measurement”进行表示。例如我们常说的计量单位有时也被翻译为测量单位,计量基准、计量标准都属于测量标准,计量器具也被称为测量器具。根据现行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计量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要统一计量单位 二是要建立量值传递体系,通过计量基准复现计量单位,并通过计量标准、计量器具等将量值传递到实际测量活动中,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由此可见,计量与测量密不可分。计量是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而开展的技术和管理活动的统称。没有计量,就不可能有准确可靠一致的测量。同样,计量工作也应当紧密围绕测量需求而展开。但长期以来,传统计量工作主要围绕测量单位、测量标准和测量器具进行制度设计和组织实施,但对测量技术、测量方法、测量过程、测量结果等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至于大量“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尺子在实验室检定准确了,不一定就能造出高质量的飞机发动机,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充分发挥计量对精准测量的支撑保障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将传统计量向现代测量转变,积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以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为手段,共同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计量体系,具备了较好的测量基础。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成185项国家计量基准和6.2万余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供给数量持续增长,测量器具质量明显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测量能力不断迈上更高水平;从企业层面看,企业计量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工业测量基础和能力,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对计量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测量管理体系;从社会层面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如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始聚焦产业发展测量需求和瓶颈问题,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检定、校准、测试服务,计量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测量基础还比较薄弱,测量理论和测量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测量方法缺乏统一管理,高端测量仪器长期依赖国外,测量数据未能在科技、工业和社会治理层面得到有效应用。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技术支撑,都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的需求,新需求与现有测量体系支撑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根据现代测量需求的变化,研究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央广中国之声记者: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将对未来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产生哪些影响?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郑健: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通过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点专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等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实现国家质量基础技术能力升级换代。在重点专项的牵引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提升了计量先行引领能力;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比例明显提升,推动多项中国标准“走出去”;形成了多套“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夯实质量强国战略技术基础,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背景下,我们将以《指导意见》发布实施为契机,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国家急需的计量基准建设发展任务,优化测量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建立多方参与的科技攻关机制,协调推动测量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积极提升国家先进测量基础能力,并与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良性互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新华网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央企业参与建设国家测量体系的相关情况及下一步考虑。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方磊:谢谢您的提问,感谢新闻媒体朋友对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支持。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支撑,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资委高度重视相关工作,近年来通过优化国资布局、加强工作指导、强化政策支持,取得积极成效。可以概括为三个“不断”:一是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工业领域中央企业全部设立了计量和测量管理部门,建立了精准有效的量值溯源体系,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培养了一批专业化测量人才队伍,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央企实际的测量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测量工作更加系统、更为有力。二是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基础测试、精密计时、物质检测、光谱分析、环境感知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打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仪表核心装备,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自主可控水平,有力支撑了重点领域一批工程项目建设。三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围绕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等建设需要,加大国有资本在相关产业领域布局力度,积极培育以中国中检等企业为代表的央企测量技术服务专业力量,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支持航天科工、中国航发、国家电网、中国中车集团等中央企业建设了14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着力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能力保障。下一步,国资委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中央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夯实质量基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技术研发布局。加大测量领域研发投入,前瞻布局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努力承建更多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先进测量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强化成果应用推广。鼓励中央企业积极应用央企内部和全社会先进测量技术成果,以用促研,加速自主产品国产化替代和迭代升级。面向行业发展,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基础工业软件等方面测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测量数据治理,促进先进测量技术、设备和数据共享。三是着力培育一流企业。发挥中央企业在市场资源、科技创新、供应链等方面优势,强化创新协同,在测量领域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更多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同时,国资委也将继续按照“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从改革、发展、监管等方面全力推动中央企业更好发挥好国民经济“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为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贡献央企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具体要从哪些方面进行重点考虑和精准发力?朱美娜: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需要集中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持之以恒去推进。关键要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要强调“多元性”,积极发挥各方力量。要用“大计量”的思维和理念去推动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建立,动员全社会各领域共同参与。首先,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形成多部门共建共享共用和协调推进的计量工作机制。测量不是市场监管总局一家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协同推进。其次,要鼓励社会各方资源围绕国家重点领域测量需求,建立各类先进测量服务机构,为行业发展提供精准测量服务,推动先进测量能力差异化、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再次,企业作为测量活动的主体,要更多发挥作用,应加强测量投入,合理配备测量设备,严格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建立必要的计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长企业,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带动产业上下游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二是要增强“创新性”,强化科研攻关。第一,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围绕国际单位制变革,重点研究量子计量技术及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小型化技术,加快计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测量需求,研究解决极值量、复杂量、微观量等准确测量难题。第二,加强高端仪器设备的研发,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推进测量仪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加快测量仪器设备研发,提升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测量仪器设备品牌。第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类测量主体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测量资源开放共享,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增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的创新活力。三是要突出“保障性”,夯实测量基础。首先,要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推动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研制和建设,增强计量基准自主可控能力,建立原子时标基准、能量天平法质量基准和热力学温度基准等新一代国家计量基准,填补我国在人工智能、环境保护、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最高测量能力空白,强化量值源头供给,建立以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其次,要完善测量相关的技术规范,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测量技术成果和经验,组织制定一批对测量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测量技术规范,指导测量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建立适应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需要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再次,要加强测量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各领域测量能力的不足,加强国家测量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推进大型测量仪器设备、科学测量数据等测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强化测量实验室计量溯源性意识和要求,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和有效。四是要坚持“可持续性”,强化人才培养。首先,要推动测量知识全民普及,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大力普及测量常识,增强全民测量意识,营造支持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环境,从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培训和宣传。其次,加大对测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国家测量技术机构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合作,造就一批懂测量、懂技术的专业测量技术人才队伍;坚持专业技术人才定期“走出去”,实时跟进国际发展动态,实现测量技术引进,建立国际测量专家库和人才库。再次,还要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战略咨询专家智库,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优化高等院校计量测试相关专业设置,完善注册计量师制度,加强测量技术人才培训,打造富有自主创新精神、专业技术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测量人才队伍。量值定义世界,精准改变未来。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测量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测量精度的提升和测量范围的扩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唐冀平: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事关质量强国建设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相关工作希望得到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出席,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
  • 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公布
    关于批准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0〕478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下简称“省部共建实验室”)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研究,决定批准“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等31个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实验室(名单见附件1)。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上述31个实验室即进入省部共建建设实施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实验室统一命名为“XX省(自治区、市)XXX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技部将统一授牌。   2.请组织相关实验室和依托单位认真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并进行专家论证(建设计划任务书参考格式见附件2)。建设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建设期满后,应组织专家组对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将论证和验收相关材料报科技部备案。   3.省部共建实验室是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要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依托单位要重点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并着力改善实验室环境和条件,保证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相对集中和统一管理。各实验室要以省部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积极承担地方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努力成为地方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带动地方实验室的发展。   4.实验室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要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对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经费支持,落实实验室建设期间的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以及实验室建成后的运行经费,保证实验室的开放运行。   省部共建实验室是科技部加强和指导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你们切实加强对省部共建实验室的管理,努力使省部共建实验室成为地方实验室的示范工程。   附件:   1.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 2 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天津中医药大学 3 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 河北科技大学 4 山西省冶金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太原科技大学 5 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科技大学 6 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科大学 7 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 8 黑龙江省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东北石油大学 9 上海市可扩展计算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10 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 苏州大学 11 江苏省纳米器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12 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13 安徽省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医科大学 14 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15 山东省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 山东科技大学 16 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河南农业大学 17 湖北省环境卫生学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18 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重点实验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19 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西师范大学 21 四川省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2 重庆市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交通大学 23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贵州师范大学 24 云南省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 昆明理工大学 25 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 西安理工大学 26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27 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营养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青海大学 28 宁夏回族自治区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宁夏医科大学 2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 新疆医科大学 30 深圳市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3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大学   2.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参考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一O年八月二十日
  • 宁夏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进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
    近日,宁夏组织申报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在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评审工作中被科技部批准命名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宁夏在2003年被科技部批准命名“天然气转化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又一获得此项殊荣且由科技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同培育和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立足宁夏、面向西北,围绕土地退化机理与荒漠化防治,草地资源、生态与环境,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水环境,生态经济与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研究土地退化生态方面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问题,实现知识创新,为相关学科领域和行业提供研究成果和技术储备。通过研究开发与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使实验室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解决区域生态建设重大问题、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同时,通过生态学科建设,面向国内外吸引、汇集一批著名学者和专家,培养一批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所需的高层次人才。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加强和指导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实验室的建设将成为地方实验室的示范工程,为推进宁夏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 创建国际前沿——访我国著名激光技术专家许祖彦院士
    前言: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技术、行业领域都长期处于缺少自己的知识产权、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被动境地。我们实施的许多科学技术研究定位于瞄准、跟踪或赶超国际前沿,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促进了我国高技术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在国际高技术舞台占有一席之地。而“创建国际前沿”,使科学技术走在国际科学研究最前沿,则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走访了中科院物理所许祖彦院士,“创建国际前沿”这句令全体中国科研工作者为之振奋的话,正是我国这位著名激光技术专家许院士与我们讨论最多的,许院士和他的同事们在国际激光研究领域,也确实身体力行地不断为“创建国际前沿”而奋斗。   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研制的成功,不仅使得我国激光科技研究突破了200nm以短的深紫外壁垒,实现了实用化、精密化,还极大推进了我国科研人员在激光科技研究领域继续深入,促进了我国前沿科学、光电子产业发展,为这一技术研究领域在国际上持续保持优势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核心技术之一的KBBF晶体棱镜耦合装置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我国独有并暂时不对外国出售,以保护我们国家先进科研装备的研制,这是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第一次对发达国家说“不”。   世界首台大色域140英寸大屏幕激光显示样机研制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激光彩色显示技术开发的先进行列,以及我国在激光显示研究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关键技术优势。 我国著名激光技术专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许祖彦院士 我国科学仪器现状与发展任务   谈到仪器,许院士表示:“科学仪器能提升国民经济水平、科学水平、技术水平和促进国防建设的发展,有人曾经统计过,诺贝尔物理、化学奖的获得者1/3与科学仪器发明有关,而发明的科学仪器反过来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讲到我国仪器现状,许院士无奈地说:“现在我国使用的大型科学仪器,包括激光仪器在内,“八五”的时候,只有9.98%是国产的,到“十五”的时候,不到15%,也就是说,现在我国的大型科学仪器85%还是依赖从国外进口。这样事情就非常严重了,从进行科技前沿方面的研究来说,外国的先进科学仪器,先他们自己用,待他们把‘第一桶金’都淘完了,再把仪器高价卖给我们,回收成本 另一方面,涉及到高、精、尖的仪器,国外往往对我国禁运。”   “从‘八五’到‘十五’近10年间才增长5%左右,增长速度好像有点缓慢?”笔者吃惊地表示。“从‘八五’到‘十五’近10年间才增长5%左右,增长速度的确有点缓慢,其实我们有很多科研技术不一定比国外落后,也做了很多科学研究,发表了很多文章,就是做不成仪器,这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有关。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提倡‘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将信息产业部与工业部连在一起,这将会很好的促进我国科学仪器的发展。而激光很大程度应用在信息仪器上,应用在分析仪器上也比较多,所以我比较关心国家的‘两化融合’。希望此项举措能推进国家科学仪器的发展,让我们国家的国产大型科学仪器不到15%的比例能够尽快增加。”   针对目前我国国产仪器现状,许院士进一步道出了心中所想,并提出了当前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重大任务:“要想将国产仪器做强,首先要提高仪器质量,将15%的比例提高上去,增进我国仪器的国产化,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仪器创新,在世界上有中国自己的品牌,所以说中国国产仪器的发展也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研究仪器人的心理话,希望中国仪器产业能有具体目标和历史使命感,也希望仪器信息网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激光技术在仪器方面的应用   激光技术属战略支撑技术,在仪器创新上有广泛应用   “我国的激光技术起步比国外稍晚一些,60年开始起步,但现在差距比较大,这跟当初的国际关系背景、国民经济水平、人才素质背景有关。改革开放后,各方面都有所改观。03-04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将激光技术定义为战略支撑技术,即激光是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前沿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支撑技术。在后来的国家纲要中,进一步将激光定位为国家八大前沿技术之一。”谈到激光技术,许院士首先向笔者介绍了我国激光技术的发展背景及目前现状。   “什么是‘支撑技术’?”笔者问到。   “所谓支撑技术,是指技术本身不一定值很多钱,但它支撑着这个产业产生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讲到这里,许院士形象的举例道,“支撑技术就像盖大楼时刚开始建的支柱,看似简单,没有太大的用处,但一旦把它移开,整栋大楼也就不存在了 DVD里面的半导体激光器很简单、很便宜,但不代表不重要,如果将其去除,那么DVD连概念都产生不了。”   “那激光技术的发展方向呢?”笔者进一步问到。   “其主要发展方向为:半导体激光、全固态激光、自由电子激光和光纤激光。”许院士笑着说道,“我从毕业到现在干了近40年,一直是课题组组长,近20年主要是做全固态激光,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包括产业工艺、科技前沿和军工。”   谈到全固态激光在仪器上的应用,许院士表示:“全固态激光技术在仪器方面也有很多用途。由于激光本身是一个定向光源,方向性好,单色性好,亮度高,首先在通讯仪器方面,其可以用来做信息载体,如在光纤通讯等方面,具有很宽的带宽,传输性非常好 第二,作为计量仪器,如激光刚发明的时候,就用来探测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现在发展到用飞秒频率梳作为长度和时间的标准,是一种很前沿、很重要的仪器技术 第三,在分析仪器上,用途也很广泛,如用在激光谱仪、能谱仪上 第四,主要是借助激光的定向性好、光能量密度大、能量高等特性,作为加工的仪器,如用来金属打孔、焊接等。”   KBBF晶体和它的棱镜耦合装置研究成功,使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得以精密化和实用化   “当前,国家建设要提倡做强、做大,国产仪器也要做强、做大,国家财政部、产业部、科技部、基金委对此一直很重视,深紫外激光仪器就是由此研究开发出来的。”终于,这个令笔者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本次采访的核心话题终于出现了。为了不打断许院士的思路,笔者决定采取静静聆听的方式,让许院士将这个话题阐述完毕。   为了让笔者有所了解深紫外激光仪器,许院士先给笔者“科普”了一下:“深紫外波段光指波长在150~200nm左右的那一段光。从光的受激发射来讲,其泵浦速率与波长倒数的3次方成比例,波长越短,要求泵浦速率就越高,深紫外激光波长很短,直接用受激发射产生技术就非常困难。”   “科普”完毕,许院士继续讲到:“我们要研制的大型科学仪器,应既要实用化,又要精密化。现在的设备产生的深紫外激光,距离实用化和精密化比较远,因而深紫外波段的激光仪器,长期以来在世界上一直发展不起来。当前既实用化又精密化的激光器当数全固态激光器。”   “用固态激光直接产生深紫外波段激光,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非线性谐波技术,将激光一次次的倍频,这就要依靠非线性光学晶体,而中科院陈创天院士和他的研究群体研制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是世界上公认做得最好的。之所以说是世界上公认做得最好的,是因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四种非线性光学晶体中,中国四占其三。(目前世界上能够工业化使用的非线性晶体只有四种:从近红外到可见光使用的KDP晶体——由美国杜邦公司发明 从可见、紫外到深紫外3个波段使用的BBO、LBO、KBBF晶体——都是由中科院陈创天他们发明的。)   外国专家曾预言,200nm波长激光是一个发展壁垒,突破200nm波长这个瓶颈可能要靠中国专家来完成。早在九十年代,陈创天院士课题组就找到了KBBF晶体,用来做倍频,将激光波长缩短至186nm,突破了200nm波长的限制,但是由于其比较笨重,还不能达到实用化。   由于KBBF晶体层状特性很严重,长不厚,要做到深紫外倍频需要切割,但其又不易切割。直到2002-2003年的时候,陈创天院士课题组与我的课题组共同发明了KBBF晶体的棱镜耦合装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1064nm激光的6倍频输出,将全固态激光波长缩短至177.3nm,首次将深紫外激光技术实用化、精密化,并申请到了中国、日本、美国的专利。就目前情况而言,中科院的专利已垄断了深紫外全固态激光研究的全部领域。”   相对于同步辐射而言,在体积方面,配有KBBF晶体棱镜耦合装置的全固态激光器体积变得很小 在能量分辨率方面,比同步辐射提高5-10倍以上 在光子流密度方面,提高了3-5个量级 同步辐射在纳秒、皮秒条件下工作,而KBBF晶体的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在纳秒、皮秒、飞秒条件下都能工作 同步辐射只能探测到1-2nm,而全固态激光器能探测到10个nm的深度。   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成功问世,令世界瞩目   许院士继续说道:“光电子能谱仪是当今研究凝聚态物质电子行为的先进仪器,目前都使用同步辐射光源,如改用深紫外激光源,其性能将获得全面的突破。1.773nm深紫外全固态激光研制成功后,日本东京大学提出用于光电子能谱仪(积分式)。2004年周兴江博士回国研制深紫外激光高能量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在中科院创新工程计划支持下,研制计划顺利进行,06年获得成功,并应用于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这立即引起国际科仪界的强烈关注,许多国际著名实验室慕名前来,要求购买深紫外全固态激光相关技术。中科院和上级领导部门经慎重考虑,认为这一自主创新的原创性“敏感技术”首先应服务于国内前沿科学研究,推动我国创建学科研究国际前沿。 周兴江研究员向许祖彦院士和仪器信息网采访人员介绍仪器及取得的成果 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   7台深紫外激光器应用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领域,开发7台国际首创的大型科学仪器   现在,中国科学院、基金委、科技部、财政部对此都很重视,许院士在报告中也曾指出:这个研究在中国是完整的研发链:KBBF晶体材料是中国人把它长出来的,外国人没有 激光器是中国人的,外国人没有 用这个激光器研制的角分辨能谱仪也是中国人的,外国人也没有 再往下进一步研究,将由中科仪公司将这种仪器商品化,推向国内、外市场 仪器商品化之后,搞前沿科学研究的人就可以利用这种仪器进行发现新现象、阐明新理论、找到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出来后,许院士给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做紫外拉曼光谱研究的李灿院士打了一个电话,李灿院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受振奋,立即要求尽快提供一台深紫外激光器。根据李灿院士的要求,我们正量身制作一台全新的深紫外激光器,对此,李灿院士表示:“这种深紫外拉曼光谱仪将属于新一代的谱仪”。   现在我们正在加紧研制5类7台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提供给物理、化学和材料学家,帮助他们研制7台新的应用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际首创的大型科学仪器,例如周兴江博士研发深紫外激光同时具有自旋分辨和角分辨的光电子能谱仪、光子能量可调谐深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仪用来将电子参数测全,包括电子能量、动量、自旋等。   李灿院士研发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当初新型拉曼光谱仪将光谱波长检测范围最低限从205nm降低到193nm时,拉曼光谱就大大的增加了,如今采用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再将检测范围最低限降至177.3nm,可想而知,拉曼光谱会增加多少……   包信和研究员研发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光发射电子显微镜,其精确度最高能达到20nm的水平,而采用全固态激光器后,其精确度将能提高到5nm。   王占国院士研发深紫外光致发光光谱仪,用于超宽带隙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它将使这类新材料的基础参数检测成为可能。   佟振合院士研发深紫外光化学反应仪,现在有3000万个有机化合物,90%的吸收光谱在深紫外区,而现有的技术只能采用双光子效应来检测,效率非常低,采用深紫外激光器后,就可以用单光子激发的方式检测,探测到很多的化合物以及观察到化合物更深层次的反应。   王恩哥院士等研发深紫外激光原位时间分辨隧道电子谱仪,用于表面物理方面的研究,将使10nm左右小量子系统方面的研究成为可能。   这仅仅是深紫外波段仪器应用的第一期,主要应用在物理、化学、材料方面,已不再是瞄准、跟踪或追赶国际前沿,而是在创建国际前沿 第二期将应用在信息、资环、生命等领域,这将为各大学科提供全新研究手段,对科研活动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激光全色显示样机研究成功   有人问许院士:“您近些年都做了些什么?”   许院士幽默地回答道:“近10年做了3件比较大的事情,第一件就是深紫外激光器,‘坐了10多年的冷板凳’,但有它自己的好处,没人和你竞争,能够踏踏实实的自己搞研究 第二件事情,在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和变频全固态激光产生和应用方面 第三件事情,就是激光显示,从八五开始到现在。”   信息链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显示几大步骤,显示作为信息链的最终环节。许院士认为:显示技术目前走过了黑白显示、彩色显示、数码显示三个过程,但在这三个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就是:色域覆盖率低。如果以人眼可识别自然界的色彩范围为100%,现在显示器的色域覆盖率只在33%左右,采用激光显示器,其理论色域覆盖率可达到90%以上。激光显示也被许院士称为显示技术发展的第四个过程或平面显示的终端过程。   十五期间,许院士和中科院五个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合作已用激光全色显示技术做出了一台原理样机,色域覆盖率达到了73%,这个覆盖率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样机做出来以后请显示专家及一般群众来观看鉴定,这给鉴定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视觉享受与冲击,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许与认可。   当前,激光全色显示技术发展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此项技术推向产业化。“一台200多英寸的样机,其成本就100多万,这是中国许多用户所承担不起的,这是将激光显示技术推向产业化遇到的问题之一 一旦激光显示技术推向产业化,电视台传输带宽、标准等方面也需要重新制定。如果将上述问题全部解决,从而将激光显示技术彻底推向产业化,需要巨大的投资,仅靠现在的几千万政府科研经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制约将此项技术推向产业化的关键所在。”许院士感慨地说道,“数十上百亿元人民币的费用,对国家、对企业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对于此项技术每年上千亿美元的市场而言,这些投入带来的效益回报也是巨大的!”   至此,笔者希望中国本土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对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技术予以积极的支持,开创我国显示技术领跑世界的新局面。否则,中国显示行业企业又将形成在标准上受制于人、在市场上为外国人打工的尴尬局面。打造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将成为一代人的一个壮志未酬的遗憾。许祖彦院士与仪器信息网采访人员合影   编者后记:   采访结束后,笔者一行又在许院士的带领下参观了周兴江研究组的实验室,亲眼看到了这台令世界瞩目的深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仪,亲耳听到了周兴江研究员对这台光电子能谱仪如数家珍的介绍。作为炎黄子孙,切身感受到了“创建国际前沿”给我们带来的骄傲。   回来的路上,笔者的情绪久久不能自已,遂作小诗一首: 追梦依稀四十载, 白发皓首燕归来。 艰苦钻研终不辍, 硕果丰存桃李开。   *许祖彦院士和他的科研团队最近已调到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继续从事激光物理和技术研究。
  • 无锡筹建国家传感网质检中心
    1月25日召开的市质监工作会议传来消息,今年质监部门将筹建国家传感网产品质检中心,扩建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同时将加快建设纺织产品、电线电缆产品、桥门式起重机械产品等国家质检中心建设。   依托无锡市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先行一步的优势,无锡质监部门今年将筹划建设国家传感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产品监测、认证认可方面有效服务传感网企业,使无锡市的传感网先行优势尽快转化为科技优势和产能优势。   为给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服务太阳能光伏企业,无锡质监部门和新区共建了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并于去年投入运行。今年,国家光伏质检中心将进行扩建,为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国际检测和认证服务,降低无锡市光伏产品出口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 兵团在南疆建成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记者从兵团科技局获悉,兵团依托塔里木大学建立的“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这是兵团在南疆建成的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据介绍,塔里木大学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每年风沙天气多达200天,是研究极端环境条件下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场所。实验室将在科技部和兵团的共同支持下,结合南疆的特点,开展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极端微生物和基因资源、天然产物以及荒漠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重建等领域工作。 目前,实验室的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等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承担科研任务的能力显著增强。2007年至2009年,该实验室新增科研项目122项,包括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重点项目。
  • 江西再添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科技部日前公布了新一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记者3日从省科技厅获悉,东华理工大学的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这是继2003年后,我省第二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据悉,该实验室计划通过3年建设,成为我国在核资源与环境及其相关领域内具有国内一流、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研究开发基地。
  • 中科院与广东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6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广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出席会议,并分别代表中科院和广东省政府签署了相关项目合作协议。   会议宣布,在前期相关具体项目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统一的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在广东省落户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听取了相关项目关于建设和筹建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协调。   白春礼在讲话中指出,在广东建设大科学装置,既是中科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ldquo 率先行动&rdquo 计划的战略布局,也是通过院省合作支持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举措。他强调,院省联合成立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导小组,进一步理顺中科院在粤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组织管理体制,强化双方统一领导决策、统筹相关资源、整体部署推进的工作机制,将对广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保障作用。他希望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合理统筹资源,密切沟通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筹建项目的指导和支持,有力推动大科学装置落户广东,支持广东逐步成为国家重要科技创新高地,引领和带动区域创新体系加速发展。   朱小丹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对中科院长期以来对广东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粤科研平台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朱小丹说,中科院与广东的合作是近年来省部院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广东省与中科院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既是广东应该承担的一份带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责任,也是广东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朱小丹表示,广东将全力支持和配合在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按照会议决定和协议内容,建立紧密高效、反应迅速的协调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严格按照质量要求、时间进度完成相关项目建设任务。希望院省合作进一步聚焦重点,共同推动院省合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由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主持。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阴和俊、张亚平和秘书长邓麦村、副秘书长吴建国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又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此间会见了白春礼一行,并就中科院与广东省加强科技合作工作进行了会谈。在广东期间,白春礼还会见了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就开展科技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 福建获准筹建国家工业锅炉质检中心
    记者从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获悉,国家质检总局日前下文,同意在该院现有检测技术基础上,筹建国家工业锅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   据了解,国家工业锅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工业锅炉检测、科研、信息与技术服务、标准制修订的重要基地,填补我国工业锅炉安全与节能领域多项空白,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和研发、节能、事故分析等技术服务。
  • 投资3亿 武汉建国家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
    武汉开发区将动建国家汽车零部件检验检测中心,加速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该中心将在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基础上扩容升级而成,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计划年内动工。作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基地,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专用汽车检测的机构。   目前,国内有天津、上海、重庆等6家国家级汽车检验检测中心。大多数汉产汽车及所有新零部件都要送天津检测。武汉中心建成后,可对整车制动、侧滑、车用材料、以及座椅、安全带等部件动态碰撞进行检测试验。   湖北省有汽车整车企业28家,零部件企业超2000家。该中心建成后,湖北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检测可在家门口进行,不再跨省送检。   此外,该中心还将积极获取相关国际标准的资质认定,为湖北省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提供商检技术服务、第三方认证与研发试验研究。
  • 广州黄埔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
    4 月 12 日,广州检验检测高质量发展暨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峰会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来自全市近百家大型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 " 智能家电、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医学检验、食品 " 等热点领域展开深入交流,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赋能高质量发展提出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次峰会活动由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黄埔区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广东省、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以及广州开发区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对黄埔区检验检测聚集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现场科学精准政策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持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简称 "CMA")证书的机构共有 217 家,2022 年 CMA 持证机构总营业收入达 154.98 亿元,占全市营收的 41.39%,位居第一。近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 2022 年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中,广东省入选 6 个,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3 个案例名列其中。" 早在 2016 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就率先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了面积达 1.1 平方公里的检验检测集聚区,目前已有 6 家检验检测机构入驻,预计该聚集区内项目全面运营后,营收可达到 15 亿元以上。" 该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汽车制造、新型显示、绿色能源、美妆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科技、集成电路八大支柱产业基础雄厚,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客户市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该区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该区从政策扶持、行业提质、产业赋能、招商引资、人才培训等各个层面提出 10 项精准的细化举措,企业可通过 " 黄埔兑现通 - 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 " 申请资助扶持。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该区 " 现代服务业 10 条 " 已累计兑现资助资金 4794 万元,惠及检验检测机构 61 家、高管超 400 人;" 质量强区" 政策对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给予奖励,其中检验检测机构获得兑现资助资金累计 1475 万元,涉及 144 项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科学精准的资助政策进一步助推检验检测业发展。" 金域医学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因为这里有国内一流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以及生物医药产业生态集聚优势。目前,金域正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全力建设广州国际医学体外诊断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布局智慧医检产业生态,以抢抓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风口。" 金域医学检测技术总监何君表示。" 三大工程 " 加速创建国家级示范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全国最早开展检验检测集聚区建设工作的区域。目前,该区已培育出一批实力雄厚、规模效益好、具有产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检验检测服务品牌,逐步形成了检验检测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的新发展格局。目前,区内已集聚国家级、省级检验机构 45 家;国际检验检测认证(TIC)行业前十大龙头企业已有 6 家进驻,包括欧陆、SGS(通标)、ITS(天祥)、BV(必维)、T ü V(莱茵)、DEKRA(德凯)。下一步,该区将发挥领先优势,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行业营收和服务效能,加快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在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明确提出开展 " 筑基 "" 提质 "" 强链 " 三大工程,通过联合区内科研院所、协会联盟、龙头企业等优势资源,搭建产、学、研、用、检协同创新平台,提升检验检测与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创新能力,发挥检验检测在 " 双链 " 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支持机构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建设高水平的省级、国家级检测中心,打造 " 黄埔检测 " 知名品牌,推进服务升级和产业融合上取得新突破。
  • 中国节能承建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检中心
    2010年7月30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所属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承建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EPC)建设工程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项目包含整体规划、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土建公用施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人员培训、EPC交钥匙工程等,合同周期29个月。项目总投资3.75亿元。   该项目是国家质量技术检验检疫总局根据西部大开发规划批准的项目,也是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中低压电气产品国家级检验中心。项目建成后,可有力地促进中西部地区中低压电器技术发展,提高产品制造和装备能力。为我国电力系统提供先进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电力设备。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使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河北将建国家裘皮检测重点实验室
    近日,国家裘皮检测重点实验室在枣强县大营镇揭牌。国家裘皮检测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河北检验检疫裘皮检测中心,是全国首个裘皮专业检测机构,今年1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计划用3年到5年时间,建成具有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科技开发等一系列功能的裘皮检测中心。   在产地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将会对裘皮产业产生积极影响。实验室正式启用后,大营的裘皮企业无需再将样品寄送到香港、上海等大城市检测,在家门口就可获得准予销售的检测合格证。
  • 东营筹建国家级橡胶轮胎质检中心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批文,同意山东东营市筹建国家橡胶轮胎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饶橡胶轮胎分中心。根据批文要求,该中心将在18个月内完成全部筹建工作,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和认可评审后,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批准成立。该中心的前身是山东省橡胶轮胎及原材料产品质检中心,该省级中心于2008年11月获批筹建,2011年4月通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资质认定和评估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具有年检验各类轮胎2600批次、轮胎原材料5000批次的检验能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