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浩天晖

仪器信息网浩天晖专题为您整合浩天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浩天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浩天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浩天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浩天晖话题讨论。

浩天晖相关的资讯

  • “100家国产仪器厂商”专题:访北京浩天晖科贸有限公司
    为推动中国国产仪器的发展,了解中国国产仪器厂商的实际情况,促进自主创新,向广大用户介绍一批有特点的优秀国产仪器生产厂商,仪器信息网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启动“百家国产仪器厂商访问计划”。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走访参观了北京浩天晖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天晖公司”),浩天晖公司总经理吴安林先生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北京浩天晖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安林先生   北京浩天晖科贸有限公司(北京瀚时制作所) 由我国原子吸收分析行业著名专家、我国第一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研制者吴廷照教授于1988年创立,是一家研制和生产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及相关配件的专业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等,并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发展:自主研制的雾化器及氢化物发生器,在国内市场中拥有很高的占有率   在介绍浩天晖公司发展之前,吴安林总经理表示,提到国产原子吸收光谱仪,提到浩天晖公司,应首先要提到吴廷照教授。作为中国原子吸收光谱“第一人”,吴廷照教授不仅为我国的原子吸收光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浩天晖公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吴廷照教授已88岁高龄,仍旧工作在第一线。   浩天晖公司创立之初,也是吴廷照教授等携带雾化器产品去每个原子吸收生产厂家拜访。最终,凭借优越的性能、可靠的质量,公司产品得到了厂家的广泛认可,并获得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现在,90%以上的国内原子吸收光谱仪生产厂家配备的是浩天晖公司生产的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80%以上配备的是浩天晖公司生产的氢化物发生器。 员工正在加工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产品   由于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与厂房,并扩大规模。目前,浩天晖公司生产基地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满足公司了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在人员方面,公司现有员工9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5人,博士3人,高级行业顾问5人;在产品销售、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公司在国内设置办事机构5个,与国内多家原子光谱仪器生产厂家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由于公司的产品近年来不断远销到美洲、非洲、澳洲、东南亚等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此在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了海外办事处,在南非、印尼建立了客户服务实验室。 仪器组装车间仪器调试间 等待调试的原子吸收光谱仪   核心产品:自主研发,多项技术拥有国家专利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的资本、技术都有了一定积累,开始研发生产原子吸收整机产品。从公司开始研发到现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也经历了10年的发展。目前,浩天晖公司的核心技术产品包括多功能原子吸收光谱仪、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高性能空心阴极灯等,多项技术拥有国家专利。   CAAM-2001多功能原子吸收光谱仪:是由国内多名行业专家共同研制的,以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法为主、兼有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火焰发射法、可见/紫外溶液分子吸收法、流动注射在线富集法等多种功能。吴安林总经理介绍到,由于该仪器有多种应用方法,配备一台仪器就可建立一个新型的实验室,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并且该仪器高、中、低档配置齐全,能满足各种单位开展分析测试工作,是一款功能较多、性价比较高的分析仪器。 CAAM-2001多功能原子吸收光谱仪   WNA-系列吴氏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由吴廷照教授发明研制,具有国家专利,是国内所有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生产厂家必配的关键元器件,并可与进口原子吸收光谱仪配套使用。吴安林总经理表示,该雾化器虽然很小,但却是原子吸收光谱仪必不可少的元器件,对提高原子吸收的灵敏度、检出限、稳定性等方面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吴氏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系列产品   WHG-103A型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吴廷照教授发明研制,浩天晖公司独家生产。吴廷照教授在世界上创新采用载气压力作氢化物发生器的动力源, 使该产品具有自动化程度最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效率高、试样用量少、体积小、与火焰法切换快捷等优良性能。此外,该产品可配用在国内外各种型号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主机上(包括塞曼型)。 WHG-103A型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   WH-2型高性能空心阴极灯:吴廷照教授的专利技术,具有自吸收小、激发能量较低、发射强度大、测定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除上述产品外,浩天晖公司原子吸收光谱仪配备的石墨炉自动进样器已研发成功,即将上市。   发展战略:不打价格战,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性能   由于公司只生产原子吸收光谱仪及相关配件,产品较单一,致使生产成本、人员开支等费用较高,因此,为了实现公司更好的发展,浩天晖公司正在考虑与其他仪器厂家合作,提高合作方在生产、研发、销售等方面的利用效率。目前,浩天晖公司已与其他几家仪器厂商成立了一个销售联盟。   在接受采访时,吴安林总经理还发表了一些对国内原子吸收仪器市场的看法,其表示,现在国内原子吸收仪器的市场环境不是很好,国产仪器厂商之间经常进行低价竞争,致使很多公司原子吸收产品的价格很低,这也对浩天晖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但吴安林总经理强调,虽然由于上述原因致使公司仪器销售并不是很好,但公司并不想打价格战,浩天晖公司会依然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做好研发,使仪器的一些关键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据其介绍,近期国家质检总局仪器质检中心正在开展国产仪器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在对浩天晖公司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做完鉴定后,相关检验人员表示,该仪器的质量在国内同类产品质量排名中名列前茅。虽然该仪器经过三、四代的更新换代,但在质量与性能上却从没降低过要求。   浩天晖公司追求的目标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浩天晖公司的仪器技术向新的高度攀登,尽快缩短与国外检测仪器技术的差距,向前推动国产分析仪器的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吴安林总经理(右二)与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合影   附:北京浩天晖科贸有限公司(北京瀚时制作所)   http://www.hshth.com   http://hshth.instrument.com.cn/
  • 北京浩天晖仪器有限公司进校园巡展——南京师范大学
    北京浩天晖仪器有限公司进校园巡展——南京师范大学 6月18日,第—届校园巡展由仪苏汇主办,北京兴强森协办,携手铭易德纯水、北京浩天晖紫外分光光度计、 Fungliab粘度计、雷弗蠕动泵等仪器品牌的展览,终点站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第—届仪器进校园巡展活动已经圆满完成。
  • 天舟一号升空的幕后“安全智慧大师”
    p   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第一个“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从海南岛升空,开启它的太空初探索。它将要和特别能坚守的天宫二号尝试新的合作方式,进行三次交会对接。 br/ /p p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这个“安全智慧大师”对天舟一号进行了全流程、更安全的技术升级和改进,确保日后运送的货物安然无恙地到达。 /p p   设备组装:全国产、更安全的系统组件 /p p   天舟一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将主要承担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太空在轨补加工作。其货物运载量是国外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p p   为了让这一“高重量级”的“快递员”安然升空,中国电科为其配备了全国产、更安全的全新“神经系统”、“神经网络”和“神经元”等,绝对是精彩亮相。 /p p   本次天舟一号任务中,中国电科研发了数字信号传输光模块这一“神经系统”,首次在航天工程上应用,完成飞船舱内视频、监控、语音信号数据的传输。 /p p   “数字光模块好比人的神经系统,控制着数据的发送、传递、接收。比如飞船从宇宙空间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地面控制台与飞船之间的通话、交汇对接时的传感数据都是由数字信号传输光模块完成。”中国电科数字光模块专家罗洪说。 /p p   据悉,以往飞船通常应用铜缆传输信号,但因为体积大、重量大、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低、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一直制约飞船发展。“在未来空间站的建设中,由于数据吞吐量的急剧加大,不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光模块,空间站将不堪重负。” /p p   中国电科研制的数字信号传输光模块与传统铜缆传输系统相比,重量降低到原有的十分之一、体积减小五分之一、传输速率从兆比特量级提高到吉比特量级、空间抗辐射能力达到高轨运行能力等优势,实现了产品的抗辐照、小型化、温度适应性强、高灵敏度和高速率性能,成功解决了空间飞行器信号传输设备的小体积与小重量设计需求,提高了信号传输速率,有效提升了空间飞行器信号传输性能,可靠保障空间飞行器运行。 /p p   在天舟一号的推进舱和货物舱内遍布电子控制系统,这些犹如它的的“大脑”和“神经”,精准控制着天舟的每一个动作,捕获、缓冲、拉近,分毫不差、精准无误。在精细、庞杂的电子控制系统中,中国电科贡献了两颗重要的核心芯片――抗辐射加固1553B总线控制器,应用于天舟数管分系统,作用功能是实现数据命令的可靠传输及部分设备的有效控制,犹如天舟一号的部分“神经网络”,发出无数的支线数据命令,实现各个神经、器官的数据通信,共同完成天舟的各种动作。 /p p   中国电科专门针对芯片中的存储器、触发器等薄弱、敏感单位进行逻辑层面的抗辐射加固设计,同时在版图设计中进行单独全定制设计,实现了最终抗总剂量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就相当于在无尽的太空中,从各个方向、各个距离的带电粒子的打击,而经过抗辐射加固的芯片则是一个肌肉发达的“拳击手”,能够承受多次打击而屹立不倒。 /p p   同时,中国电科为天舟一号配套了100%全国产自主研发的10余种70余只传感器、多组光缆及光纤连接器这些关键“神经元”,实现了核心器件自主可控。其中,传感器遍布飞船的热控、推进、环控生保等分系统,配套种类包括压力、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离子感烟、差定温等传感器,可实现环境监测与控制及飞行姿态调整等。光缆及光纤连接器用于光端机和光探测器之间光路的通信互连及数据的高速双向传输,保证飞船在轨运行期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p p   此外,在“天舟一号”任务配套中,中国电科立足自主创新,研制出了国内首款应用频率达到40GHz的微波传输端子及外壳,首次研制成功100VDC/DC电源和EMI滤波器,使载人航天工程中将航天器母线电压提升到100V,有效提升了载荷能力和供电总效率。 /p p   物流监控:海陆空互联的全方位测控 /p p   在运送过程中,为了实时捕捉、监控“快递员”的运送轨迹,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视觉盛宴,中国电科安插了“火眼金睛”、“太空侦查员”等,进行全流程“追踪捕捉”,随时查阅“物流”进展。 /p p   在物流运送的第一站箭船发射阶段,中国电科安装在运载火箭上的脉冲相参应答机这个“火眼金睛”,可与地面雷达协同完成运载火箭全程实时航迹测量并判定飞行是否正常,直到箭船分离,提供精确的外测数据。该产品是中国电科为“天舟一号”任务专门研制的新型产品,在吸取其它型号运载火箭所配套的脉冲应答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海南靶场特殊的应用环境采用了全新的三防设计,大大增强了产品对潮湿、盐雾、霉菌等环境的适应性,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生产性好等诸多优点,为“天舟一号”发射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火眼金睛”。 /p p   第二站是箭船分离,正式开启升空之旅。这时候,地面雷达、测控站、天链卫星、船载统一测控系统这些“太空侦查员”纷纷扮演太空运行的数据“中转站”,开始了新一轮的“物流侦测”。地上,在三亚有我国首部雷达探测和遥测一体化测量雷达,从海南发射中心到祖国最南端,从浩瀚的太平洋到非洲西南端,再回到祖国西部重镇,遍布中国电科部署的统一测控系统 海上,在远望五号、六号、七号船上,遍布中国电科船载统一测控系统。其中,在“远望七号”上安装了中国电科新研的最新一代精密测量雷达和远望七号测量船卫星通信系统,首次参加天舟一号任务保障。精密测量雷达突破了雷达与C频段统一测控系统一体化设计、船摇稳定、高精度测量等多项关键技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卫星通信系统新研制的宽带终端、监控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测试系统,首次实现了宽带数据传输、设备自动化智能管控、信号自动化监测和测试,提升了整船的管控能力和技术水平 天上,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通过四颗在轨卫星、三个地面终端站组网运行,突破了单星跟踪双目标、双星接力跟踪、多星组网运行等关键技术,能够对全球200公里以上、2000公里以下空间的全轨道近100%覆盖。由此,通过海、陆、空三地通信测控网的配合互联,实现对飞船位置和姿态的掌控,完成指令上注。 /p p   第三站就到了图片回传阶段。这一阶段是向国内外各关注物流进展的“用户”提供图片欣赏。中国电科研制的天地数字电视地面系统,承担着飞船和地面图像的编解码任务。在飞船的待发段、运行段、交会对接段、组合体运行段的舱内外工作场景,对接段的整个对接过程、飞船撤离的过程图像均由天地图像终端完成。在天舟一号任务中,天地图像终端将首次实现全高清图像(1920x1080)的实时解码显示,提供天舟一号运行期间全部高清图像的解码显示。清晰的图像最终由实况电视系统传出,它是各级指挥员对载人飞船实施可视化指挥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况电视系统可以在飞控大厅观看发射实况,及时了解发射过程,并将高质量的图像素材提供给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转播。实况电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载人飞船待发段和上升段关键场景实况信息的获取、处理、显示和记录,同时完成相关图像至北京飞控中心的传输任务,为指挥员提供清晰直观的现场信息。 /p p   到达验证:更广的视角、更精准的测量 /p p   到达太空后,对“天舟一号快递员”的考验才刚开始,为方便日后送货“摸清门道”,此次,“天舟一号”要与天宫二号进行为期半年的合作与驻留,并完成三次交会对接,为后续货物顺利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p p   第一次对接是“天舟一号”发射两天后,进行首次交会对接,跟天宫二号形成组合体,测试飞船对组合体的控制能力 二次对接是绕飞对接,飞船从另一侧与天宫二号进行二次对接,完成绕飞试验 三次对接是验证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要求两个航天器在6个小时左右实现对接。 /p p   在交会对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中国电科研制的激光交会对接雷达。 /p p   “在对接过程中,两个飞行器飞行速度为7.9公里/秒,要在如此速度下完成绕飞对接和快速交会对接,这就要求激光雷达始终保持较为宽广的视角和更高精度的测量跟踪。”中国电科激光雷达总师屈恒阔说。 /p p   在交会对接过程中,激光雷达作为作为货运飞船交会对接穿针引线的“眼睛”,在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交会对接接近段和靠拢段及绕飞过程中,必须迅速准确地完成对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的搜索、捕获、跟踪测量,确保飞船空间交会自动对接、组合体飞行、绕飞、快速交会对接等任务的成功实现。飞行器太空对接要做到百步穿杨,特别是在绕飞过程中实现“不眨眼”,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要求激光雷达作为天舟一号的“眼睛”,具备广阔的视野,精准的测量。 /p p   基于此,中国电科对激光雷达进行了两大技术改造,首先增加了多对接口和绕飞过程中的目标识别功能,根据绕飞任务的特点,提出了目标能量匹配和目标空间站布局相结合的目标识别方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在二期技术基础上以最小的更动完成了激光雷达新扫描体制、多目标切换和多目标识别功能的实现,并设计了室内、室外、高点等试验验证方案,从机理、绕飞静/动态过程、极限条件等各个方面对绕飞方案设计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完成了绕飞功能的设计、相关试验验证。 /p p   其次,对雷达的空间长寿命进行提升。本次天舟一号任务为期半年左右,对激光雷达的在轨寿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电科对空间环境下的薄弱环节进行反复查找,加强了技术状态管理控制,在满足对目标快速跟踪和高精度测量的基础上,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全面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用数据确保在航天动平台上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 /p p   在同等体积重量功耗下,中国电科的激光雷达工作范围比国外同类产品增大了两倍以上,实现了全范围内高精度测量跟踪。 /p p   “激光雷达是交会对接接近段、靠拢段、绕飞过程中精密测量不可缺少的手段,将直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研制阶段。后续,激光雷达将广泛应用于各飞行器交会对接领域,为未来空间站、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任务保驾护航。” /p p br/ /p
  • 分析仪器产业调研万里行"第十九站"——走访北京浩天晖科贸有限公司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2月6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共同发起、组织的&ldquo 分析仪器产业调研万里行&rdquo (以下简称:产业调研)&mdash &mdash 北京浩天晖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天晖)顺利成行。浩天晖总经理吴安林、吴元晖接待了调研人员一行。   浩天晖总经理吴安林、吴元晖接待与调研人员一行   浩天晖其前身是1987年注册的北京瀚时制作所,由我国原子吸收分析行业著名专家吴廷照教授初创,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家产值过千万的私营企业。2001年以前,企业主要生产吴氏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吴氏金属套玻璃高效雾化器以其极高的雾化效率,得到行业人士的广泛认可 后根据公司良好的经营状况和技术优势,在2001年推出原子吸收光谱仪整机,实现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生产的突破,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吴安林介绍到,公司采取稳健的经营策略,经营状况良好,没有任何外债,2007年购地、建厂房,为公司下一步良性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产品升级也采取革新策略,预计在2015年将推出精心改进的原子吸收光谱仪,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的改进版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浩天晖的经典产品&ldquo 瀚时&rdquo 氢化物发生器   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浩天晖努力进行技术革新,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吴安林表示,也希望政府能增强对微小企业的扶持,建设技术、人才交流平台,引导、支持微小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未来,企业自身的努力辅之以良好的政策支持,调研人员一行相信浩天晖以及类似的中国微小企业一定有光明的未来!   附录:&ldquo 分析仪器产业调研万里行&rdquo 活动介绍   &ldquo 分析仪器产业调研万里行&rdquo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共同组织,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给予多方指导。近年,国内外经济比较低迷,石油、化工、制药、钢铁等行业形势严峻,相关仪器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波及。本次调研活动旨在全面了解国产分析仪器企业发展状况,以撰写《2014年中国分析仪器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政府、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报告编写取材方式多样:企业走访、企业问卷调查、网络统计调查、用户调查、座谈会等,并承诺给予参与调研的企业单位一份企业版《报告》。产业调研相关企业走访活动计划于1月20日正式启动,按计划,将在2月2日前后完成北京、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南昌、杭州、上海等多地20家国产分析仪器企业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前半段集中调研北京地区的6家企业,调研组回京后还将对北京北分瑞利及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进行调研。
  • 聚焦天隆|陕西省副省长蒿慧杰一行莅临天隆调研
    11月11日上午,陕西省副省长蒿慧杰一行莅临天隆科技调研企业发展状况,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天雄,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赵璟,省商务厅副厅长翟北秦,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康军,副市长沈黎萍等参与调研。在天隆科技总经理李明等人的陪同下,蒿慧杰副省长一行参观了公司的产品展览室,并听取李总汇报企业的发展历程、主营产品、产品应用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相关情况。蒿副省长首先对天隆科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表示祝贺,此外,对企业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此次获奖项目“高通量多靶标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是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中唯一一项和核酸检测直接相关、攻克高端核酸检测仪器技术、满足重大需求,并先后在禽流感、埃博拉、猪瘟、新冠等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得到实战应用验证的项目,项目产品也出口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70余个国家及地区。随后,蒿副省长询问了公司目前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国际合作及产品出口、利润及纳税、原材料供应等情况,并特别询问了由天隆科技牵头制定的《核酸提取试剂(磁珠法)》国家行业标准。该标准填补了该领域标准空白,并于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发布,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助力疫情防控。李总详细回答了蒿副省长的相关问题,并表示,在国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隆科技多年来一直坚持科技创新,努力践行习总书记号召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逐步实现了分子诊断设备的国产替代进口,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市场TOP1品牌。通过此次新冠疫情的广泛使用及全面科普,大家也切身地体会到中国制造的崛起。蒿副省长表示,企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实现“高端医疗设备的自主可控”,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并鼓励天隆科技做强做大民族品牌,也为陕西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硬核力量。国奖的获得是党和国家对天隆科技数十年坚持科技创新的肯定,蒿副省长的肯定也是对天隆公司硬实力的认可,更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鞭策。我们坚信,在天隆人的匠心坚持下,不仅能打造出世界领先的分子诊断品牌,也能为“健康中国”梦想贡献“陕西力量”!
  • 北分天普“十年庆”色谱耗材优惠促销
    北分天普十周年庆,色谱产品优惠促销(数量有限、售完为止) 安捷伦DB-5 Length 30m ID:0.53mm Film:0.88 (现优惠促销)货号:19085z-023 岛津HPLC柱 SHIN-PACK UP-ODS 250L*2.0 P/N228-34937-95 UPCHURCH SCIENTIFIC 四通 PART:P-729 DESC:CROSS, WITH F-300, 1/16 IN, 10-32, .020 IN (.5mm) TP.SE-30通用型石英毛细管柱 型号规格: TP.SE-30 生产商: 北京北分天普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有现货 产品简介: TP通用型毛细柱特点: 1、严格的制柱工艺 2、高分辨率、低流失、长寿命 3、每支柱都经过严格的检测 4、8种最常用的固定相,容易选择 5、经济合理的价格 规格(柱长× 内径× 膜厚) 订货号 25m× 0.25㎜× 0.25µ m 11325-4 30m× 0.25㎜× 0.25µ m 11330-4 50m× 0.25㎜× 0.25µ m 11350-4 25m× 0.32㎜× 0.25µ m 11325-8 30m× 0.32㎜× 0.25µ m 11330-8 · TP.SE-54通用型石英毛细管柱 TP通用型毛细柱特点: 1、严格的制柱工艺 2、高分辨率、低流失、长寿命 3、每支柱都经过严格的检测 4、8种最常用的固定相,容易选择 5、经济合理的价格 型号规格: 规格(柱长× 内径× 膜厚) 订货号 25m× 0.25㎜× 0.25µ m 11425-4 30m× 0.25㎜× 0.25µ m 11430-4 50m× 0.25㎜× 0.25µ m 11450-4 60m× 0.25㎜× 0.25µ m 11460-4 25m× 0.32㎜× 0.25µ m 11425-730m× 0.32㎜× 0.25µ m 11430-7 15m× 0.53㎜× 1.00µ m 11415-11 30m× 0.53㎜× 2.50µ m 11430-12 详请咨询:010-62474738,010-62477128
  • 吉天仪器流动注射巡回交流会——呼和浩特站圆满举行
    2016年9月26日,吉天仪器流动注射巡回交流会 ——呼和浩特站在内蒙古海亮广场大酒店正式举办,本次交流会邀请到内蒙多个科研机构的老师和客户前来学习、分享和交流。 交流会议程分为三个环节。吉天仪器市场部企宣经理张艳飞女士向诸位来宾分享了吉天仪器的公司历史与文化;吉天仪器的研发工程师肖靖泽工程师和到场嘉宾从流动注射(FIA)技术及其发展、FIA6000+自动化前处理技术、FIA6000+的简介及应用和更多的流体分析解决方案这四个方面做了分享交流,肖工的讲解细致到位,和诸位老师交流频繁,解决了许多老师有关流动注射技术的问题;吉天仪器的售前工程师赵昕工程师和诸位老师进行了FIA6000+流动注射分析仪在应用中的常见问题讨论,就仪器应用中气泡频繁出现、无响应信号、空白峰和污染峰的出现、峰形变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交流解决,赵工深厚的技术知识储备和专业的仪器维修、安装技术,得到了到场嘉宾的一致肯定和认可。 会后,一些老师还显得意犹未尽,特意留下来和吉天仪器的工程师做了更为专业和深入的交流。吉天仪器市场部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吉天仪器流动注射巡回交流会,时刻监督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推广到全国各地,推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分析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为国内检验分析行业做出贡献!
  • 皓天设备发布东莞皓天耐寒耐热FPC折弯试验机新品
    东莞皓天耐寒耐热FPC折弯试验机:主要用于弯折FPC电路板(俗称软件电路板)作弯折测试;如手机、PDA、电子词典、手提电脑等电子产品FPC软板的耐挠折、耐屈折寿命检测试验。FPC耐弯折试验机以手机盖板玻璃连接瑞的PFC作弯折寿命测试。产品详情东莞皓天耐寒耐热FPC折弯试验机FPC耐弯折试验机主要用于FPC电路板(俗称软件电路板)作弯折测试 如手机,PDA,车载FPC,电脑FPC等电子产品软板的耐挠折,耐屈折寿命检测试验。 . FPC耐弯折试验机松下伺服马达动作控制,挠折定位准确,低噪声,可长时间使用 .采用特制之电源整流电路,提升电机及执行组件之长时间使用能力及抗干扰 .采用韩国AUTONIS光电开关作载荷感应,脉冲频率高,耐久使用 .采用LCD显示控制仪作程序输入,PLC控制,步进马达驱动 .参数设置包含:折挠角度、速度、测试次数、及电机回复到原点等 自动计数,试料弯折至断线无法通电时,并能自动停止操作。 东莞皓天耐寒耐热FPC折弯试验机設計5工位同時測試工作。 .摇摆头可以更换,2种测头;R0.38、R0.5、R1.0,夹具整体更换下部夹具台可以锁定或作为砝码上下滑动 .触摸屏操作控制测试,测试角度设置范围-180~+180度自由设定,速度10—80RPM可调,有断电记忆功能 东莞皓天耐寒耐热FPC折弯试验机测试标准:本机主要针对FPC排线在高温高湿双85,和低温下,做反复弯折试验,以一定的速度、行程、(角度)、计数的情况下做来回弯折试验,本机符合GB/T 2423.1-2016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 2423.2-2016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JB 150.3-2016\IEC68-2-1 试验A:寒冷\GB 11158《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6-89 湿热试验箱条件。耐寒耐湿热FPC折弯试验机:型号:SMC-210PF-FPC工作室尺寸:500×700×600mm(宽×高×深) 外箱尺寸:1100×1780×1280mm(宽×高×深) 温度范围:-40℃~150℃ (任意可调)湿度范围:20%~98 % RH3.1 温度波动度±0.5 ℃3.2 湿度波动度±1.0%RH3.3 温度均匀度±2.0 ℃3.4温度偏差2.0 ℃3.5 湿度偏差3%RH以内3.6 升 温 速 率20℃→150℃/约45min(空载非线性约3℃/min)3.7 降 温 速 率20℃→0℃/约20min(空载非线性1.0℃/min)3.8 电源规格及功率AC 220V±10% 频率50HZ 功率:3.0KW 二、设备主要技术参数,FPC弯折5.1测试工位1个5.2试验产品尺寸0-15寸5.3测试角度0-180o可编程5.4弯折半径R1-R20手动调节,通过千分尺平台调节5.5 操作模式7寸彩色触摸屏5.6控制模式PLC5.7计数0-99999999次可设定5.8速度10-60次/分钟可设定5.9传动采用AC伺服电机,安装在温湿度箱外侧,必免电机在高温高湿,和低温环境下使用,让设备更安全,更耐用5.10根据样品设计,在测试区,采用铝合金材料加涂耐高低温和温湿度工艺处理。5.11在试验箱顶部加装照明灯,能让客户更清淅地调节产品的R角三、设备结构特征5.1结构特点箱体材料外壁材料:1.2mm冷轧板烤漆;内壁材料:1.0mm不锈钢板SUS﹟304 .保温材料100mm耐高温硬质聚氨酯泡沫(加阻燃材质)观察窗观察窗材料:三层导电膜发热钢化耐热中空玻璃(带除雾) 观察窗尺寸:有效视线W 160× H 200mm门厚度:大于80mm门尺寸:500×530mm(宽×高)门密封条:采用耐高温150℃、耐低温-80℃的硅胶门封条,密封性能好,不会因为温度的变化使门封条变硬,导致门漏气。 折弯机固定架内外箱两侧加补6.0MM钢板补强。让折弯工装和电机安装更安全可靠 创新点:针对FPC某一特定的应用领域而开发出的全新专用仪器 东莞皓天耐寒耐热FPC折弯试验机
  • 聚焦两会,盘点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提案“好声音”
    每年两会,科研界、科学仪器行业届的代表、委员都会积极建言献策,今年他们关注什么?仪器信息网整理了近几年关于科学仪器领域相关的两会提案如下:2021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01.鼓励生物医药产业进行国产仪器替代应鼓励生物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进行国产替代,当国产设备、仪器、物料和耗材质量不亚于进口产品时,优先选择国产品牌。(点击查看 )02.加大科研试剂研发投入 推动国产科研试剂产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建议,加大科研试剂研发投入、布局中高端试剂研发企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国产科研试剂产业发展。(点击查看 )03.对重大科研仪器行业进行重点支持(点击查看)建议国家自然基金委和科技部能加大资助力度,提高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经费投入。04.进一步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申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点击查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在本次两会议案中提出,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并建议组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研究院,统筹协调相关主体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立体化完善促进行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创新中心,促进新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交叉渗透;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产业组织作用,打通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推动行业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2020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高端仪器仪表的国产化,将科研仪器创新加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点击查看 )通过校企结合,加强科研仪器成果转化,重点围绕国家重大前沿科研需求,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2019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01.采取科研仪器设备维修领域反垄断措施(点击查看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氛围逐步形成,有很多进步,但仍有改善空间。同时,蓝闽波在提案中建议,对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部分供应商开展反垄断调查,加强科研仪器领域反垄断和采购人保护立法 建立科研仪器设备维修市场开放制度,建立定价协商机制。02.推动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 保障国产仪器快速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春儒在提案中指出:“应当推动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保障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 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应不断提高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水平,助力制造强国崛起。2018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每年400亿元科学仪器进口 应加快推进仪器国产化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认为,应不断提高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水平,并通过“中国造”科研仪器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强国崛起。很长时间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大多依靠进口仪器开展科学研究。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背景下,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使用“中国造”仪器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春儒在提案中指出:“当前,应加快推进仪器国产化,进而推动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保障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并助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2017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点击查看 )01.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委员:国产科研仪器需政府采购“扶一把”。02.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周其林委员:加速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研制2016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周其林院士:让更多科学仪器设备“中国造”。周其林院士表示:“推进《中国制造2025》,迈向‘工业4.0’,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各类仪器设备,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 北京吉天入选“国产好仪器”
    日前,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的“国产好仪器”调研成果研讨会在西苑饭店召开,工信部装备司吴锋处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闫增序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朱险峰秘书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顾问王顺昌先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闫成德先生、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处刘来福处长、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孙月琴处长,以及仪器企业负责人和资深仪器用户等近1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上公布了《国产好仪器总体调研情况》及三大类仪器调研数据。吉天获国产好仪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 ”为期1年多时间,以“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为宗旨。每一台入选“国产好仪器”的仪器均经过申报、初审、问卷征集、用户调研、结果公示五个环节的比拼,代表着购买、使用这一台仪器的众多用户的信赖和认可。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内置式顺序注射原子荧光光度计AFS-9130”,“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SA-10”及“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FIA-6000”均入选国产好仪器。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十年来陆续推出多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的产品,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众多精良的科学仪器。同时,多年来公司在发展中秉承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发展目标,以饱满的信心和坚定的决心为广大客户提供着优质、完备的售前和售后服务,深受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与信赖。在此,吉天公司衷心感谢广大用户长久以来对吉天仪器的信赖与支持,在今后的发展中,公司将继续秉承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
  • 北京吉天入选“国产好仪器”
    日前,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的“国产好仪器”调研成果研讨会在西苑饭店召开,工信部装备司吴锋处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闫增序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朱险峰秘书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顾问王顺昌先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闫成德先生、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处刘来福处长、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孙月琴处长,以及仪器企业负责人和资深仪器用户等近1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上公布了《国产好仪器总体调研情况》及三大类仪器调研数据。 “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 ”为期1年多时间,以“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为宗旨。每一台入选“国产好仪器”的仪器均经过申报、初审、问卷征集、用户调研、结果公示五个环节的比拼,代表着购买、使用这一台仪器的众多用户的信赖和认可。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内置式顺序注射原子荧光光度计AFS-9130”,“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SA-10”及“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FIA-6000”均入选国产好仪器。 吉天仪器裴晓华副总经理(左四)上台领奖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十年来陆续推出多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的产品,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众多精良的科学仪器。同时,多年来公司在发展中秉承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发展目标,以饱满的信心和坚定的决心为广大客户提供着优质、完备的售前和售后服务,深受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与信赖。 在此,吉天公司衷心感谢广大用户长久以来对吉天仪器的信赖与支持,在今后的发展中,公司将继续秉承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
  • 东莞皓天参加-2020第九届中国国防信息化装备与技术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东莞皓天参加-2020第九届中国国防信息化装备与技术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东莞皓天应邀参加于2020年11月2-4日在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2020第九届中国国防信息化装备与技术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现场掠影 在本次会展中东莞皓天设备与多方的互动也让我们增进了对行业之间相互了解,作为参展方的东莞皓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在本次国防信息化装备与技术博览会会上收获满满。
  • 浙大科学家在天舟一号上做太空实验
    p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拟于4月20日19时41分发射,随后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 br/ /p p   记者获悉,一个精细的太空科学实验将在天舟一号本次飞行期间完成。它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金福教授团队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 /p p   天舟一号升空前夕,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王金福,他说,团队的一些科研人员及学生近2个月前就进驻航天发射基地,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多次操练,经常通宵加班,直到发射前最后一刻,以确保在轨科学实验的成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798dea4d-b8f2-4dd0-b94a-8d22f2a9df87.jpg" title=" 1.jpg" / /p p   王金福团队在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太空这样的微重力环境下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p p   宇航员这个职业有诸多风险,遭受严重的骨质疏松就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宇航员在太空中一个月的骨质流失丢失相当于孕妇近一年的骨质流失。正常人的骨质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中,每天骨质流失和生成的量大致相当。王金福说,既有研究表明,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会使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加剧,同时骨质生成减少,从而造成骨质疏松。不过这些研究多数都是在地面模拟微重力条件完成的,缺乏真实的太空实验验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802e4eaf-8a9b-48f3-bfda-9176181867b9.jpg" title=" 2.jpg" / /p p   2016年4月,王金福团队在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上就做了一个验证微重力如何导致宇航员“腿软”的实验。“实验表明,微重力环境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骨细胞的能力被抑制,反而转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王金福说,“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失重环境导致骨生成减少是宇航员骨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p p   通过对“实践十号”卫星返回舱回收细胞的研究,王金福团队发现了细胞内与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但是细胞外面的力学信号变化是如何导致细胞内部信号通路的改变尚缺乏进一步的解释。本次在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实验,王金福团队准备再进一步验证。 /p p   “天舟一号搭载了可进行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显微图像传输的生物反应器,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王金福说,“特别是细胞膜内侧有没有形成粘着斑、大小如何变化等,都可观察到。”这种粘着斑的形成以及大小变化就能反映胞外力学信号如何改变胞内化学信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e1b50f33-bd01-4628-a097-39a976ea8026.jpg" title=" 3.jpg" / /p p   在太空中开展干细胞实验并不容易。“与在地面上做实验的感觉完全不同。”王金福感慨地说。在天舟一号飞天过程中,细胞的培养及诱导分化无人操作,全程自动化,这就需要研制生物反应器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科学实验人员不断磨合。生物反应器是一个微波炉大小、15千克重的匣子,里面装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殊材料制成的支架、盛满培养液的瓶瓶罐罐和密集的管道与线路。进入太空后,一个程序将控制匣子里的装置自动运作,使培养液流动起来,为干细胞提供养分,并排出代谢废物。为了找到最佳的细胞培养密度、培养液换液量和换液速度、显微图像的最佳摄录时间和频率以及图像的最佳分辨率,王金福团队及合作伙伴进行了数以百计的匹配实验。为了了解细胞粘着斑以及细胞骨架的变化,王金福教授团队反复实验不断筛选,构建出了高质量的细胞样品。 /p p   王金福说,天舟一号太空实验的研究成果,与前期科学卫星研究成果结合,可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太空微重力环境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潜能的影响以及相关分子机制,为今后骨质疏松类疾病预防和治疗以及针对相关分子靶点研发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edc6dac3-3ef4-4ca5-a195-4d8b3ab0ce9d.jpg" title=" 4.jpg" / /p p   【链接】 /p p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14.9米,起飞重量约13吨,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它能独立飞行3个月,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 /p p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为空间站建设任务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p p   按计划,天舟一号发射入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3次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多领域的实(试)验项目。期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约2个月,天舟一号独立飞行约3个月。完成既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受控离轨,陨落至预定安全海域 天宫二号留轨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和应用。 /p p br/ /p
  • 安捷伦色谱耗材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大约没有哪一年像2020年那样,太多人对它的期待是重启。如今,2020年终于画上了句号,当以后的某一天再回首,新冠、隔离会成为回忆,也会成为难忘的时代记忆。对于色谱耗材圈来说,过去的一年是那么的不平凡,疫情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同时,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医药领域的巨大需求使得下半年色谱耗材行业逆风而上。回顾2020年,艰难,却并不乏机会;展望2021年,变数仍在。过去的一年,色谱柱/填料行业有哪些事让我们刻骨铭心?未来这个行业又会出现哪些新变化?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视频/文字微访谈——“大咖访谈录之色谱耗材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此次,我们特别邀请安捷伦科技大中华区色谱柱和消耗品销售经理姜钊谈一谈安捷伦色谱耗材的过去和未来。 安捷伦科技大中华区色谱柱和消耗品销售经理 姜钊仪器信息网:您认为2020年的色谱耗材圈关键词有哪些?姜钊:第一个关键词是“效率革命”。2020年药典的颁布算是分析界很重磅的话题,其中有两大重点变化:首先,通则0512高效液相色谱法增加了UHPLC色谱参数调整范围,也在色谱柱说明中首次“官宣”表面多孔填充剂色谱柱;其次,在2341农残测定法新增禁用多农残,引入QuEChERS,相比SPE关注更多种类,更多目标物同时处理,且节省时间。这两大变化从官方反映了市场需求从传统方法转向更加有效的快速方法的趋势。安捷伦产品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优化,给出了成熟的产品体系和应用。新版药典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仅是对中药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也是对像安捷伦一样的仪器厂商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同时,新版中国药典修订了《液相色谱法》,扩展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范围,很明确地告诉了用户如果采用这个方法,可以在药典的规定前提下做到什么程度。这从法规的层面推进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首次推出的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也更加严格,并且更加广泛地采用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安捷伦提出了从样品前处理到气相色谱串接质谱及液相色谱串接质谱的全面方案。在每一步骤,安捷伦都可以提供强有力的产品与服务支持。通过与诗丹德,中检院,上海药物所、清华大学、上海药检所和浙江药检所等一些行业专家领衔的实验室合作,从实际上推进超高相液相色谱在常用中医药品种里的应用研究,开发了很多应用方法。《药典》的颁布让安捷伦在这一领域又获得了很多新的粉丝。第二个关键词是“方案体系化”。过去用户上新项目都需要做复杂的耗材对比和选择,工作量很大,其实客户是希望供应商能够以客户检测项目为基础提供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安捷伦敏锐地发现并顺应市场变化,按照行业和应用有区别为客户推荐全流程使用的耗材,保证每个产品都是最适合该应用的选择,除此之外,安捷伦还为客户提供对应的操作指南和视频演示,帮助客户选对产品,用好产品。这个方式无论是对厂家的产品体系,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比如生物制药领域2020版药典增加了单抗的N-糖检测,很多客户都是初学者,希望能够直接从厂家获得一套完整的方案,有流程化的液相分析条件能更快熟练操作。为应对这个问题安捷伦设计了相应解决方案,包含试剂盒、色谱柱等配件的配备,缩短样品前处理流程,一并搭配完整的质谱数据库,使得游离N-糖定性的工作变得更加简易,操作体验更友好,在方案的整体性和顾客体验上都努力做到了精益求精。仪器信息网:对于2020年,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姜钊:2020年突发的疫情,相信给大家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变。对我们也是一样,春节后,安捷伦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陆续在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持续给有需要的客户提供产品与技术支持。急用户所急,为抗疫物资提供绿色通道,如有疾控等单位需要我们的产品,我们自己的物流可以保证产品可以第一时间送达。我们的工程师还在第一时间研发防疫物资的检测方案,包括医用口罩的环氧乙烷残留检测应用等,被众多用户采纳并应用。疫情中,我们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给客户提供远程技术支持服务;不能去用户现场,我们开网络会议开始技术交流;推荐客户使用在线商城,随时随地可以下单购买我们的产品;开通了微信技术支持服务,客户从小程序即可发起聊天,获取解决方案。还开启了直播带货,让用户从直播中就了解我们的产品。近期疫情反复,对物流也是极大的挑战。从疫情开始之初,安捷伦就开始加大中国库存数量,定期评估客户采购和国际物流能力,及时调整方案,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国际供应短缺;并且从去年秋天开始,按照进口食品冷链物流消毒标准,在入库出库前后对我们的产品外包装进行三次消毒,保证产品的卫生与客户的健康。在2020年,虽然遇到了诸多挑战,但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客户都坚持在检测的工组岗位。包括疫苗在内的生物制药行业蓬勃发展,需求高速增长;传统中药行业也在开始用更多的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安捷伦提供的全面检测方案受到用户广泛好评;环境检测领域也在继续高标准严要求,客户针对空气、土壤和水的检测需求强劲,北京的蓝天指数又突破了历史记录。仪器信息网:您认为明年的色谱柱/填料市场将有哪些新需求?贵公司将重点在哪些领域发力?是否会有相应的新产品推出?姜钊:就行业而言,安捷伦明年主要发力方向将是生物制药。2020年的疫情打乱了全球的节奏,也改变了中国很多企业在生物制药的布局,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布局疫苗研发之类的一系列生物制药研究活动。检测疫苗的质量研究手段也在不断提升,诸如VLP类的大分子往往需要更大孔径的色谱柱来表征,安捷伦下一步会更多涉及在这一领域的填料开发,以后会逐步推出更多规格供客户选择。就产品而言主要发力方向将是液相色谱柱。选择性更全面,柱效和效率更高,是所有分析行业工作者永远的追求。安捷伦在液相柱填料方面有五十多年的研发历史,从设计出了第一根亚二微米的UHPLC色谱柱开始,我们一直在一个引领市场的角色,保持敏锐的行业洞察,先于客户需求研发下一代产品。现在我们拥有在表面多孔色谱柱的平台上最全面的键合相色谱体系并不断扩展,便于方法开发和转化。时间跨度上来讲分为短期长期。短期:1.即将推出表面多孔填料为基础的制备液相柱,率先完成快速柱技术从分析测试到生产的转化;2.分子分析非特异性相互作用对于分离的影响一直是用户困扰的话题,安捷伦也一直致力于改善柱管材料来减轻非特异性相互作用对分离的影响,比如Peek内衬的生物惰性柱。长期:安捷伦研发团队也在研发下一代的填料,不再是在硬核硅胶球上进行包覆,而是在硅胶球的基础上,向内打孔。分子的运动轨迹只有径向传输,避免了扩散,从而实现极高柱效。并且在下一代技术中,孔径分布并不固定,所以在不久的将来,一根色谱柱同时高效分离大分子和小分子不再是梦想。仪器信息网:新的一年,您对行业发展有哪些新期待?请问公司设立了哪些小目标?姜钊:首先是实验室的运行方面,保证实验室高效稳定运行非常关键,这不仅要求把仪器用好,还要从样品处理一直到数据分析都能够做得很好。其次是保证客户的技术领先,让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客户实际的生产力中。最后,一定要结合客户的精细化管理与成本管理需求,将安捷伦最新的消耗品技术和经验应用到客户的日常工作中,让客户从中受益。2021年安捷伦会持续推广数字化方案:微信小程序的功能和内容持续优化,网上商城功能的加强,目标是给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有效的管理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客户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不再只考虑产品价格单一因素,而是会考虑供应商整体服务能力。安捷伦公司会不断倾听和收集客户的反馈,力争成为客户信赖的首选合作伙伴。
  • 揭秘天问一号配备仪器及其用途
    天问一号已经到达火星,围绕着火星运转了一段时间了。今年5月,天问一号的火星车还将登陆火星。天问一号的任务分成“绕、落、寻”三部曲,这“绕、落、寻”背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本文通过介绍天问一号携带的仪器,解答天问一号此行火星的目的,及其在未来中国火星任务中的作用。我们把天问一号搭载的仪器同欧美的火星轨道器做了对比,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国vs外国,到底是什么状态。  天问一号由三部分组成: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这其中着陆器并不负责携带仪器。在轨道器与巡视器上面,总共携带了13部仪器,分别是  轨道器:中分辨率相机(MRC),在400 km的轨道上分辨率为100 m 高分辨率相(HRC),在400 km轨道上的分辨率为2 m 火星磁强计 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MMS),以确定元素组成 环绕器次表层探测雷达(MOSIR) 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MINPA) 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  巡视器: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RoSPR),拍摄火星表面以下约100米(330英尺)的图像 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MSMFD) 火气象测量仪(MMMI) 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MSCD) 多光谱相机(MSC) 地形相机(NTC)。天问一号巡视器上的设备  通过这十三台仪器,天问一号火星要达成的研究目标是5个:  1 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和成因的研究。为此,该探测将使用来自特征区域的精确数据来分析行星的地形,这些特征区域包括河流的干燥河床,火山,风蚀,两极冰川等。轨道器上的两个摄像机专用于此目标。  天问一号的高分辨率相机能在400km高度上实现2米的分辨率。相比之下,美国2006年入轨火星的火星勘测轨道器(MRO)上的HiRISE照相机,能做到百万分之一的分辨率,也就是400km高度0.4米精度。当然,HiRISE用的是0.5米口径的镜头,全重达65kg。天问一号高分辨率相机来自于长春光机所,相机总重量不到43公斤。MRO上的HiRISE相机在火星轨道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  2 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征和地下层的特征,与水冰分布。探测火星土壤种类、风化沉积特征和全球分布,搜寻水冰信息并开展火星土壤剖面分层结构研究。这就是轨道器和火星车上的雷达的作用。  在天问一号之前的轨道器上搭载有雷达的,分别是2003年的欧洲火星快车号(Mars Express)上的MARSIS雷达和美国的MRO上的SHARAD雷达。MARSIS雷达的穿深能达到5千米,2018年发现了火星南极地下1.5km深处的盐水湖 但是精度很差,分辨率只有150米。SHARAD雷达的穿深只有几百米,但精度要高一些,能达到15米。火星南极附近地下盐水湖的位置  天问一号轨道器上面的MOSIR穿深能有几百米,能达到7.5米的精度。至于天问一号火星车上的雷达,是继美国毅力号火星车之后第二个工作于火星表面的探地雷达。毅力号火星车的探地雷达穿深只有10米,精度能达到10厘米量级。图中RIMFAX即为毅力号的探地雷达  毅力号火星车的RIMFAX探地雷达穿深比较低,可能是美国人觉得,能探测到火星上浅层的水冰就够用了。之前美国的火星探测已经发现,火星上冰的埋藏很浅,距离火星地表几米深的地方就有冰冻在那里,甚至火星着陆器随便刨一下,就有冰露出来。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器用铲子刨出来的冰  至于中国的RoSPR,工作在两个频段上,一个能探测10至100米深度,米级精度 另外一个探测10以内深度,厘米级精度。从雷达性能角度来说,天问火星车上的RoSPR超越了毅力号的RIMFAX。  3 研究火星表面物质组成,开展表面矿物组成分析。分析火星古代湖泊,河流和其他景观中存在的风化的碳酸盐,这些矿物是由地球上过去存在的水引起的,例如赤铁矿,层状硅酸盐,硫酸盐水合物甚至高氯酸盐矿物,以建立与过去火星水的联系。轨道器和火星车上的光谱仪以及多光谱摄像机专用于此目标。  这是通过矿物分析来寻找火星上的水。天问火星车上的光谱仪进行分析之前,先要通过一束激光,把火星表面的物质化成一缕青烟,然后再通过光谱仪分析青烟中的物质成分。如果探测到了氢氧元素,那就是发现了水。激光加热火星表面物质  4 研究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开展火星电离层结构和表面天气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以及更广泛的大气研究。  天问一号轨道器上有两个分析仪,对火星大气进行研究。其中的离子和中性粒子分析仪,能实现对离子和能量中性原子进行能量、方向和成分的探测,用来研究火星大气逃逸机制、太阳风与火星的相互作用。而在“天问一号”探测器飞向火星阶段,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还对太阳风离子进行探测,研究太阳风在行星际的传播特性。太阳风对火星大气影响很大  天问一号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能量粒子分析仪测量了从地球至火星的带电粒子分布情况,可以提供抗辐射设计所需的参考数据,从而保护航天器、以及未来探索火星的宇航员的安全。在火星附近,可以分析带电粒子分布情况,可以与磁强计、离子和中性粒子分析仪等仪器配合,联合分析火星大气逃逸的原因。美国的MAVEN,2014年入轨  做为对比,美国在2013年发射的火星轨道器MAVEN,携带了类似仪器,专门研究火星大气及太阳风对火星的影响。天问一号火星车  天问一号火星车上面还有个气象测量仪,不过功能就比较简单了,就是测温、测风、测气压,再加上麦克风,到时候大家可以听一听火星的声音。这也是继毅力号之后,第二个记录火星声音的仪器。  5 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其磁场,其地质演化的历史,其质量的内部分布及其引力场。轨道器和火星车上的磁强计以及雷达专用于此目标。  磁强计搭载在轨道器上,测量火星周边磁场情况,努力绘出火星的磁场图。总之,天问一号虽然是中国第一次成功入轨的火星探测器,携带的仪器设备还是挺完善的。中国一个天问一号,把MRO、MAVEN、火星快车等欧美多次发射的轨道器主要功能一次性都给办了。欧洲的Mars Express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五项主要任务里,头三项都和水有关。第四项关于火星的大气,第五项关于火星的磁场。为什么这么多的任务要和水有关呢?水是火星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尤其是对未来的载人登火任务而言,登陆地点附近最好有水。有了水,就可以通过电解的方式生成氢和氧。氧用来供宇航员呼吸,同时也是火箭的氧化剂 而氢本身就是火箭燃料。如果火箭使用甲烷,氢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生成甲烷。天问一号要寻找合适火星车降落的地点  为什么天问一号要在轨道上运转好几个月,才会投放火星车?不仅仅是为了等待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寻找平坦的地方,主要是希望火星车着陆地点附近,最好能有水源。天问一号预定降落的位置是火星上的乌托邦平原,大致地点见下图。天问一号即将降落的地点  乌托邦平原这个地方,在图中颜色偏蓝,代表地势低洼。在火星久远的过去,表面是有液态水和海洋的。远古时代的火星,乌托邦平原这里应该被海洋所覆盖。理论上来说,这里的地下水冰资源应该是比较丰富的。因此,如果未来人类最早的登火地点选在乌托邦平原的话,一点也不令人惊奇。火星地形图,图中的Utopia Planitia即为乌托邦平原  虽然中国的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比美苏晚了将近半个世纪,但需要紧锣密鼓地为未来的载人登火做准备了。二十年代中期的天文二号将执行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就是试验太空船从火星起飞入轨的技术,从而为三十年代人类登陆火星打下基础。这就是为什么探测火星上的水是天问一号的重头戏。火星上的古海洋范围  功能齐全,重点突出,目的明确,为未来载人登火做准备,这就是天问一号携带的仪器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 618还剩2天,这些羊毛你都薅到了吗?
    618活动还有 2天 就结束啦! 我猜你不会还没领免费送的618元吧!还有Genevac免费送的维保服务及维护包折扣! 关注慧淘公众号“SmartLab Hub慧淘科仪”,回复“618”立马就可以领取! Genevac活动会一直持续到6月26号呢!不过限额20名!已有多人报名啦,还不赶紧抓紧机会? 618限时活动一览 【慧淘狂欢购】设备仪器产品专场攻略,最高直降20W(点击了解详情)【慧淘狂欢购】试剂耗材产品专场攻略,低至2折(点击了解详情)30周年回馈大礼:Genevac免费上门维护&超低维护包折扣(点击了解详情)慧淘下单多重礼遇享不停 Genevac维护月火热报名中 扫描二维码,免费维保活动火热开启中,填写问卷即刻领取 活动已有多人报名,名额有限,先到先得,你一定不要错过
  • 天尔分析仪器与您相约北京分析测试行业盛会(展位号:E3249)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盛大开幕。BCEIA 2023将继续秉承“分析科学 创造未来”的发展理念,围绕“生命 生活 健康——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开展学术报告会、论坛和仪器展览会。本届展会展览面积为53400平方米,预计将展示超过超 6,000 台(套)最新型的仪器整机、实验室通用设备、耗材、试剂及关键部件。除了保留传统的分析生化仪器展区,本届展会还设立了质量控制/材料分析、前处理创新技术、实验室通用设备/试剂耗材及关键部件、科技文献及学术权威期刊等多个特色展区。天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作为参展方,也将带来我们公司全新的水质检测仪器给大家见面展会期间受到了大批意向客户的咨询与了解,天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将以更优质的服务服务与大家,将以更优质的产品展示给大家
  • 东莞皓天2016年12月5日中标资讯
    东莞皓天2016年12月5日中标资讯贺东莞市皓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成功携手湖北*讯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将以最优质的设备,最贴心的服务来回馈用户对皓天的顶力支持!SMC-80PF恒温恒湿试验箱规格与技术参数型号 SMC-80PF工作室尺寸(W*H*D)MM 400*500*400外形尺寸(W*H*D)MM 650*1550*850 功率: 4.0(KW)温度范围: -40℃~150℃湿度范围 20~98%R.H波动/均匀度: ±0.5℃/±2℃湿度偏差: +2、-3%R.H升温速率: 1.0~3.0℃/min 降温速率: 0.7~1.0℃/min控制器: 进口微电脑温湿度集成控制器(TEMI990)精度范围: 设定精度:温度±0.1℃、湿度±1%R.H,指示精度:温度±0.1℃、湿度±1%R.H湖北*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射频集成电路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以领先的专有射频微纳制造技术、革新的射频前端架构及创新的射频电路方案,致力于向市场提供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射频前端集成电路产品。芯片应用领域涉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基站、卫星定位导航设备等。
  • 中国航天513所研制多款产品保障“天舟一号”运行
    p   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20日晚发射升空。记者21日从位于烟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获悉,该所研制的多款产品成功应用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飞船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br/ /p p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中,发射指挥中心可通过航天513所研制的宽波束中继测控系统搭建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随时掌握“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天宫二号”的运行情况,并向飞船发送指令,保证任务执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38b3db08-4794-431e-b711-06c3ede70c99.jpg" title=" 40.jpg" / /p p   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于4月20日晚间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p p   航天513所“天舟一号”宽波束中继测控终端主管设计师张举称,过去由于通信通道相对狭窄,飞船在调整姿态进行对接、分离等技术动作时,与中继卫星极有可能出现信号中断现象,而宽波束中继测控系统最大的优势是测控覆盖范围大,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中继测控。 /p p   与此同时,由航天513所山东航天空间载荷中心研制的舱内辐射环境测量载荷将进行粒子辐射环境探测及元器件辐射效应监测,对相关元器件在经受空间辐射考验后的“身体状况”进行“诊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b710db34-fad8-409c-910d-4c2c59490b67.jpg" title=" 41.jpg" / /p p   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于4月20日晚间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p p   航天513所山东航天空间载荷中心粒子探测组技术负责人刘金胜介绍称,舱内辐射环境测量装置能够测量空间中的辐射环境以及元器件在空间辐射效应中的正常工作状态,判断这个元器件是否能在空间中稳定运行,保证货运飞船和其它一些航天器能顺利完成原定目标。 /p p   此外,航天513所研制的星载计算机产品应用于飞船多个分系统,为各系统稳定运行发挥关键作用。 /p p   航天513所是中国航天电子产品重要研制单位,先后参与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所有载人航天工程型号的研制。 /p p br/ /p
  • 运行1036天 天宫二号开展六十余项空间实验
    p   7月19日晚,天宫二号返回地球。从2016年9月发射至此,它的运行天数,定格在“1036”这个数字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ad248834-3a16-4d6e-b703-9611852618f6.jpg" title=" 2.png" alt=" 2.png" width=" 600" height=" 32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搭载十四项应用载荷 开展六十余项空间实验 /strong /p p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时间里都忙了些啥? /p p   从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了解,天宫二号共搭载14项应用载荷,以及航天医学实验设备和在轨维修试验设备,共开展了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p p    strong 空间冷原子钟:极度精准的“量天尺” /strong /p p   在基础物理前沿研究方面,天宫二号搭载了国际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成功验证了在空间环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钟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天稳7.2× 10-16的超高精度,相当于3000万年的误差小于1秒。 /p p   这为空间超高精度时间频率基准的重大需求,以及未来空间基础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成为国际空间冷原子量子传感器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p p   空间冷原子钟项目的成功,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其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卫星导航系统,大幅度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并在空间站高精度时频系统、空间站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以及探月工程地月空间导航通信等重大项目中产生关键作用。也将对未来深空探测、基础物理研究、精密测量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p p    strong 量子密钥分配:不可泄露的“天机” /strong /p p   天宫二号搭载的量子密钥分配试验空间终端,通过高精度自动跟瞄(ATP)系统与量子密钥分配地面终端配合,在地面站与目标飞行器之间建立起量子信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 /p p   该试验率先在国内突破了量子密钥分配相关关键技术,并得到了在轨验证。成功实现了天地双向高精度跟瞄、量子密钥分配、激光通信。 /p p   同时该试验也是我国首次实现1.6Gbps码速率的天地业务数据激光通信传输,为后续空间任务更高容量的数据传输打通了道路。 /p p   此外,这为载人航天的空地间量子保密通信,以及未来实用化天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奠定了基础。 /p p    strong 伽马暴偏振探测仪:捕捉破译宇宙起源的秘密 /strong /p p   伽马射线暴是一种宇宙大爆炸级别的能量,捕捉到以后,将有助于破译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秘密。 /p p   天宫二号携带了国际首台宽视场、高效率的专用宇宙伽玛射线暴(GRB)偏振探测仪器,共探测到55个伽马暴,观测到蟹状幸运脉冲星的脉冲信号,并在国内首次利用脉冲星信号实验定轨,定轨精度约为10公里,探测到了若干太阳X射线暴。目前我国已完成伽玛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了预定科学目标。 /p p    strong 热毛细对流实验:在太空搭建神奇的液桥 /strong /p p   如果你将拇指和食指打湿,捏在一起再微微分开,指间会出现一个小液柱,这叫“液桥”。 /p p   地面上的液桥通常只有几毫米,而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建立起的液桥可以达到惊人尺寸。 /p p   当液桥两端温度不均时,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会产生热毛细流动,这是微重力环境下的主要自然对流形式。我国科学家一直梦寐以求揭开热毛细对流的神秘面纱。 /p p   在天宫二号上,我国首次开展了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热毛细对流实验,研究了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热毛细对流的失稳机理问题,拓展了流体力学的认知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使我国突破并掌握了微重力环境下的液桥建桥、液面保持和失稳重建等空间实验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微重力流体科学的空间实验能力和技术水平。 /p p   strong  综合材料实验:对尖端材料的了解更加深入 /strong /p p   天宫二号上开展的综合材料实验,为一群牛气冲天的尖端材料搭建了舞台。 /p p   其中大部分样品均为国际上首次实验,如新型纳米复合光学材料、高性能热电转换材料、多元复相合金等。 /p p   该实验的主要成果有: /p p   生长出高质量的材料晶体,验证了新的材料制备工艺,获得了多项材料科学实验新发现。 /p p   在重要功能晶体等材料方面,空间制备的样品性能得到明显提升或微观组织结构得到改进。 /p p   基于空间测量、实验和地面实验数据,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空间材料实验炉的热环境仿真计算模型,获得了空间微重力与地面重力环境下炉膛内气体压力对炉膛最高温度影响的基本规律,使我国空间材料科学实验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p p    strong 拟南芥和水稻:两名特殊的“航天员” /strong /p p   光临过天宫二号的除了景海鹏、陈冬,还有2名特殊的“航天员”——拟南芥和水稻。 /p p   科学家选取了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开展了培养实验。 /p p   该实验采用人工光照、高效的水循环、标记踪迹,6个月便完成了我国首次“从种子到种子”高等植物全周期培养实验。 /p p   实验中,我国首次发现拟南芥在空间长日条件下开花明显延迟 首次发现微重力条件下植物寿命比地面对照组植物寿命极大地延长 首次发现空间微重力对于水稻吐水及其向性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利用植物开花基因启动子带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 首次发现空间微重力环境显著促进了叶脉网络的发育。 /p p   相关成果为有效利用空间有限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植物生产提供了重要证据,为人类长期探索空间提供了保障。 /p p    strong 空间地球科学及应用:从上帝视角看地球 /strong /p p   在距地面近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天宫二号借助多台遥感设备,以上帝视角俯瞰地球,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及显著应用效益。 /p p   其中,多角度宽谱段成像仪是集宽波段光谱和多角度偏振成像的新型综合遥感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12个多角度光学偏振遥感技术新体制验证,开拓了获取重要的陆地、海洋、大气信息的新途径。 /p p   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是国际首个用于海洋观测的宽刈幅三维雷达成像高度计,采用短基线、小角度干涉、新型高度跟踪、孔径合成结合的创新技术。新一代雷达高度计的发展方向,对于整体提升我国海洋环境监测、预测和预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p p   多波段紫外临边成像仪是我国首个具有紫外临边观测能力的载荷,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大视场,对全球中层大气进行紫外环形、前向临边辐射特性的同时探测。其获得了全球大气密度、臭氧和气溶胶垂直结构及三维分布,在大气痕量气体监测、大气与环境预报、空间天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p p    strong 多项技术验证:为我国空间站运营奠定基础 /strong /p p   除了科学实验,天宫二号在任务期间也完成了多项技术验证。 /p p   2016年10月23日,天宫二号释放伴随卫星。这是继神舟七号任务以后,我国第二次在空间飞行器上释放伴飞卫星。此次成功开展伴星释放、驻留和伴随飞行试验,获得了清晰的组合体图像,同时也进行了微小卫星新技术试验和验证。 /p p   通过开展人机协同的空间精细操作机械臂试验,我国首次实现人机协同在轨维修任务,建立了集信息管理、手动控制、遥操作和自主控制一体化的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系统,形成典型人机协同体制,为未来空间站仿人型机器人研制打下了技术基础。 /p p   此外,天宫二号还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配合,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推进剂在轨补加任务,全面突破和掌握了相关技术,对后续空间站阶段的推进剂补加进行了完整验证,并使我国推进剂补加系统性能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p p br/ /p
  • 中科院牵头在天舟一号开展4项科学任务
    p   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向天空,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虽为货运飞船,它将开展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两相系统实验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等4项科学实验研究及技术验证试验。这些任务都着眼未来,或为未来航天事业发展验证更加高精尖的技术,或为未来太空驻留甚至星际移民做科学方面的准备。 br/ /p p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主要力量之一,中国科学院是这些科学任务的牵头单位。其中,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的总体单位,代表中科院抓总负责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的规划、实施及成果产出与推广,具体承担工程研制的组织管理,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可靠性保障,在轨技术支持,有效载荷运控管理,数据获取及应用成果的推广服务等系统技术支持、支撑、保障、服务工作。其他多家院属单位分别研发有关科学实验载荷,承担了相关科学实验研究。 /p p   干细胞生物学是21世纪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是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的上游学科。干细胞的重要功能是维持和控制细胞的再生能力,它具有自我更新复制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它可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类型。空间微重力效应是否影响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否利用空间微重力独特的条件开展干细胞大规模扩增和组织工程构建呢?这些问题是目前空间生物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的问题。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承担的“微重力环境下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项目,将研究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特征,同时与1G和模拟微重力效应条件下的同步实验结果比对,全面了解微重力对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同时探索(微)重力在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预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太空微重力对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作用情况,将为更好地实现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大量扩增,更好地利用多能干细胞分化潜能提供一种新思路,为多能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探索一种新途径,最终为未来利用多能干细胞服务于人类健康提供帮助。 /p p   肝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肝细胞及胆管细胞,被认为是细胞治疗及生物人工功能治疗理想的种子细胞。细胞治疗的前提是体外能够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而在肝实质细胞中具有强大体外扩增能力的只有肝干细胞。以往的平面培养肝干细胞的方法可导致细胞一些关键性的表型及功能消失,改变细胞生物学特性,且增殖较缓慢,因而不能满足肝干细胞扩增的要求。研究发现,地面模拟微重力作用可促进肝干细胞的增殖,而真实的微重力环境对于肝干细胞的三维培养及其增殖的影响未曾可知。中科院动物所承担的“微重力环境对肝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将在太空进行肝干细胞的三维培养,观察太空中微重力环境对肝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大鼠肝干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将肝干细胞贴附在微载体表面,通过空间显微摄影和图片传输技术,观察细胞形态、密度与绿色荧光蛋白的变化,监测太空微重力条件下肝干细胞的三维培养与增殖情况。同时,与地面对照图片作比较,以期初步揭示微重力影响肝干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建立肝干细胞扩增培养体系提供依据。 /p p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空间生物反应器,攻克了基于原位的显微荧光成像技术、复杂微流量多通道液体输运管理、多模式自动搜索捕获识别显微(荧光)成像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4路相互独立的间歇式灌流培养系统,实现对十种不同类型细胞开展空间贴壁、悬浮培养实验的仪器平台。仪器可使细胞样品无需返回地面,在轨实时获取细胞的原位显微(荧光)图像,协助“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各研究课题科学家开展系列在线研究,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型实验模式和技术手段。 /p p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牵头开展的“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是我国首次开展的空间冷凝与蒸发相变传热科学与热控技术实验研究。在一个高约半米、重达50多公斤的装置内,安放着红外观测仪、高清相机以及测量温度和热流量的传感器等,借助它们,科学家可实现对空间蒸发与冷凝过程的实时观测,摸清微重力环境下蒸发冷凝相变传热的特殊规律,为丰富流体科学理论知识、研发出更高效更优质的太空热设备奠定基础。 /p p   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在天舟一号上开展了“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研究”,在轨进行六自由度磁悬浮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可以实现0.1Hz~100Hz范围内0~40dB的主动隔振能力。该项目同时为“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项目提供支持,保障在飞船平稳期达到10ug以下的微重力水平。未来空间磁悬浮主动隔振技术可为更多空间应用载荷服务,例如空间光学相机、激光通信等,助力它们达到更高的指标水平。同时,这一技术也可在航空光学吊舱、工业精密加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 p   天舟一号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我国将正式踏上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征程,中科院将组织国内外相关力量,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将空间站建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及应用实现跨越式发展。 /p p br/ /p
  • 皓天鑫与中国科学院大连研究所再度携手合作
    皓天鑫与中国科学院大连研究所再度携手合作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再次与皓天鑫达成合作协议。这已是双方的第三次合作,此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曾向皓天鑫订购了 ST-72 和 THC-4078PF 环境试验箱。此次,他们订购的是一台 SMC-150PF 型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目前该产品正在生产阶段。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的基本参数: 温度范围:-40 ~ +150度; 湿度范围:20% ~ 98%RH 温度波动度:±0.5度 湿度波动度:±2%RH 湿度均匀度:±2.5%RH 温度均匀度:±2度 升温速率:3℃/min(非线性) 降温速率:1℃/min(非线性) 内箱尺寸:40×50×40cm 内外箱材质:内箱-不锈钢板 外箱-纱纹不锈钢这次合作再次证明了客户对皓天鑫的信任与支持。皓天鑫将继续秉持专业、创新的理念,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在此,皓天鑫衷心感谢中国科学院大连研究所及广大客户的支持与关注。我们将不断努力,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回馈客户,共同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
  • 西工大空间生命科学项目随天舟一号圆满升空
    p   4月20日晚,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此次发射的天舟一号搭载的4个科学实验项目中,有一项“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牵头单位是西北工业大学。这是我国首次由高校牵头承担的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 /p p   此次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进行的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是由西工大担任项目指挥,并承担其中一个子课题——“空间微重力环境对骨/成骨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据西工大生命学院商澎教授介绍,航天员的骨质流失一直是载人航天探索活动中,航天员健康需要优先考虑、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西工大团队的项目搭载天舟一号货船进入太空,目的是研究微重力环境对骨组织细胞的长期影响,实验总共将持续21天。 /p
  • 天舟一号开展哪些实验?
    p   中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将主要开展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两相系统实验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等4项科学实验研究及技术验证试验。 br/ /p p   其中“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项目主要开展微重力环境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殖细胞分化及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概括为主要是对“骨干”研究,聚集了该领域国内优秀的科研团队,研究内容是国际前沿和热点问题。 /p p   骨研究方面,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开展包括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骨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机制研究,基因编辑的成骨细胞分化研究,药物干预的成骨细胞增殖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从骨质流失的分子机制、调控因子、药物干预等方面为空间人类活动和地面人群骨骼系统健康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为开发抗骨质流失药物提供技术依据。 /p p   干细胞研究方面,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开展诱导型多能干细胞向心肌分化、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肝干细胞增殖等研究,这些研究是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基础,为应用多能干细胞进行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治疗、肝干细胞移植治疗肝功衰竭等提供重要依据。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移植所用肝源稀缺,肝干细胞移植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p p   生殖细胞研究方面,空间人类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生殖细胞属国际首创,将填补国际空白。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下人生殖细胞发育与成熟的基本规律,为太空人类生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p p   “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开展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的蒸发和冷凝实验研究,项目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也是国际上首次开展蒸发与冷凝组合空间实验,有望使我国在此领域率先获得科学成果和实验技术的突破。 /p p br/ /p
  • 2023年占年度提案总数1%的全国政协好提案中,哪些与生态环境相关?
    进入3月,又到了全国两会时间。根据安排,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全国政协2023年度好提案,共评选出《关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提案》等58件好提案。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年度好提案评选办法(试行)》和《2023年度好提案评选工作方案》,经70家提案承办单位推荐,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综合考虑推荐情况、提案质量、提案者覆盖面等,共评选出这些好提案,总量为年度提案总数的1%左右。据中国环境APP统计,这58件好提案中,直接事关生态环境的有《关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提案》(提案者:民革中央)、《关于以建造方式转型推动城乡绿色发展的提案》(提案者:易军)、《关于加强新污染物系统研究与管控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对策建议的提案》(提案者:魏明德)、《关于推动绿色金融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案者:张奎)、《关于加快推进交能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绿色交通强国建设的提案》(提案者: 宋海良)等5件。其中,《关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提案》中提到,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对环境资源案件的审判,打击惩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提升了绿色发展司法保障水平。但环境资源审判,特别是环境公益诉讼整体起步晚,新理念、新事物多,遇到的新问题也多。我们从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审判沟通对接机制,推动建立专项资金账户或公益诉讼基金,研究推动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鉴定机构体系,完善环境资源案件各项规范和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在《关于加强新污染物系统研究与管控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对策建议的提案》中,魏明德指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如何降低新污染物污染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美丽中国建设的不利影响与潜在危害,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深度思考的课题。在《关于推动绿色金融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奎认为,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在支持生产生活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改革区域看,目前,在7省(自治区、直辖市)10地开展了较为全面的改革创新尝试,但其他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金融支持不够全面、资本市场作用有待充分发挥、绿色数据共享和应用程度不高、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程度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应推动绿色金融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在《关于加快推进交能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绿色交通强国建设的提案》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建议,尽快编制交能融合发展规划与综合指导意见,建立有效的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工程示范与经验推广,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助力绿色交通强国建设。
  • 光谱仪成“天问一号双眼”,点亮火星之旅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上周,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悉, “天问一号”总共有13个科学有效载荷。轨道飞行器上的七台仪器是两台摄像机,即火星轨道地下探测雷达,火星矿物学光谱仪,火星磁力仪,火星离子和中性粒子分析仪以及火星高能粒子分析仪。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流动站上安装的六种仪器是多光谱摄像机,地形摄像机,火星探测器地下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检测器,火星磁场检测器和火星气象监测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其中两台光谱仪器:火星车上的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以及轨道器上的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将成为此次火星探索的“双眼”,点亮此次火星之旅。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两台仪器别在着陆巡视和火星遥感两个环节对火星表面元素与矿物成分开展科学探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软着陆于火星表面后,火星车将搭载着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等载荷驶离着陆平台,开始火星漫步。 strong 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结合被动短波红外光谱探测和主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探测技术, /strong 除了探测火星表面物质反射太阳光的辐射信息,还可以向2-5米内的目标主动发射激光,使其局部气化产生等离子体,测量其释放出的原子发射光谱,准确获取物质元素的成分和含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而轨道器上搭载的 strong 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 /strong 将在近火段800km以下轨道,采用推帚式成像、多元实时动态融合的总体技术方案,获取火星表面地貌图像与相应位置的光谱信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后续,矿物光谱分析仪与表面成分探测仪还有望开展天地协同实验。 /p
  • 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今晚发射 带了哪些“秘密”
    p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4月19日发布,经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4月20日19时41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19日下午,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开始加注推进剂。 /p p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由于它只运货,不送人,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它采用两舱式结构,直径较小的是推进舱,直径较大的为货物舱。其最大直径达到3.35米,飞船全长10.6米,载荷能力达到了6.5吨,满载货物时重13.5吨。如果此次满载的话,它很可能将成为中国发射进入太空的质量最大的有效载荷。甚至比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大,后者全长10.4米,直径同为3.35米,质量为8.6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039feb59-c0e8-4178-a3f0-c816799dea66.jpg" title=" 1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火箭的顶端待发 /p p   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二号“送货”,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天舟一号还搭载了非牛顿引力实验等10余项应用载荷,将在轨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实(试)验。 /p p   在这些货物中,除了维持天宫二号运行的各种补给(包括推进剂)外,还有大量太空实验设备和载荷。由于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如果要运送更多的货物,就必须在保证飞船良好性能的同时,尽量减少“自重”。 /p p   天舟一号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使各部分牢固连接,连接框一般都很厚实。”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主任设计师王为介绍,科研人员经过多次试验验证,通过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将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将非受力部分的“赘肉”精准去除,只保留结构受力部分,相当于为天舟一号进行了“抽脂”,保证连接框在足够结实的前提下重量减少50%左右。 /p p   天舟一号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虽然设计厚度仅为3毫米左右,但在科研人员看来仍有“减脂”的余地。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只去除A4纸那样薄薄的一层,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不少。“在不影响飞船性能的前提下,我们通过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将壁板变薄,使天舟一号的自重减轻了30公斤。”王为告诉记者,省下的这些重量,又可以多运送好几台设备。 /p p   为了使舱内空间利用更加合理,进而装载更多的货物,天舟一号的货舱被自己的“骨骼”——货架分割成了许多区域。在货架的设计上,科研人员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经过多次工艺攻关后,天舟一号的整体结构变得又轻又强壮,确保能将货物完好无缺地送达天宫二号。”王为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a48f067d-e504-4613-8c5c-50c8e89f05fe.jpg" title=" 18.jpg" / /p p   那么这样一个大块头的“快递小哥”怎样确保运送货物的安全呢? /p p   “天舟一号块头虽大,却有一颗细腻的‘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副主任张健说,飞船内壁四周全部设置为货架,中间留出一条矩形通道供航天员通行,航天员身处货架通道中,可以随意走动、转身、取放货物。 /p p   为提升天舟一号承载量,飞船内部采用了高效承载货架设计。张健说,表面上看,这些货架和普通的储物格类似,但其细节和构型都经过科学分析论证。货架采用基于蜂窝板、碳纤维立梁的梁板结构,形成大量的标准装货单元,传力效果好。 /p p   由于天舟一号运送的物资中有许多精密仪器设备和航天员用品,装载物资的货包必须具备保护功能。货运飞船机械总体主管设计师郭军辉介绍,新研制的高科技货包外观呈清新的乳黄色,采用新型抗菌防潮防霉布料,可确保货物在货包中存放一年。此外,针对不同体积、形状的货物,还进行了定制化和系列化设计。 /p p   “在货包的内部设计上,依然有贴心的安排。”郭军辉说,为避免货物直接与货架结构相连接,货包里面还有一层新研制的防火防潮且防震的泡沫或气囊袋,这种“贴心”的“软包装”设计为装载对象提供了柔软、高阻尼、分布式的系统支撑。 /p p   “100多个大小不一的货包,将确保天舟一号的货运物资完好地运送到天宫二号。”郭军辉说。 /p p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自2月中旬起陆续进入发射场,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于4月17日完成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区各项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fb7092ee-ff17-4a2f-80cd-f0b1cf5826c7.jpg" title=" 1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组合体在海南文昌发射场 /p p   17日7时30分,承载着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总装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2.5小时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这意味着“天舟快递”的收单运送任务启程在即。 /p p   天舟一号发射任务昨天(18日)进行最后一次全区合练,结果表明,各系统组织指挥畅通,技术状态正确,参试设备状态良好。 /p p   这次合练由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是除“点火发射”之外,参试测控通信系统最多、最全、最贴近实战的一次综合模拟演练,也是发射前的最后一次合练。目前,发射场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勤保五大系统同步展开工作。此次发射是零窗口发射,面临着极大挑战。 /p p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说:零窗口发射在文昌场区是属于首次,主要是货运飞船入轨以后要和天宫二号要准确地对接,就要各系统协调配合,精准操控、精确决策,确保飞船能够准时成功圆满地入轨,目前各项装备的状态和参数正常,具备发射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3b7ebef5-7f6b-4263-a1b9-1d51ea76fcb6.jpg" title=" 2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舟一号出厂前 /p p   首次验证“太空加油” /p p   专家表示,无论是空间实验室还是空间站,在近地轨道运行都会由于空气阻力而“掉高度”,如果不能维持高度,其在轨寿命将比较有限。这需要火箭发动机适时启动以保持轨道高度,但是其携带的燃料是有限的。这就为被称为“太空加油”的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提出了需求。 /p p   目前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的只有美俄两国,此次天舟一号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验证这项技术,这也是决定中国未来空间站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先期发射入轨的天宫二号安装了一套全新的补加系统,其补加原理类似于油管与油枪的对接,不过精度和密封性要求非常高。 /p p   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还有一种维持轨道的补充方式,就是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利用自身发动机“烧掉”多余的燃料抬高空间站轨道。不过这种轨道维持方式对于飞船的位置、对接口受力都有很高要求,另外这种方式也不够灵活。 /p p   现役运载能力最强货船 /p p   中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其初步规模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如果想保持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货运飞船是必可不少的。 /p p   专家表示,货运飞船是从载人飞船演变过来的。运货飞船可以运输推进剂燃料、维修和更换的设备、航天员的生活、工作用品以及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等,此外还能用于调整空间站轨道高度。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开始发展体积大、寿命长、用途广的空间站。 /p p   刚开始时,两国都是用人货混装的载人飞船为空间站提供少量补给,每艘载人飞船一次只能为空间站运去几百公斤的物资,无法满足需求。苏联率先在联盟号载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了进步号货运飞船,其货舱容积为6.6立方米,运载能力为2.6吨,并可进行在轨推进剂补加服务。欧洲的货运飞船叫自动转移飞行器,全长10米,最大直径为4.5米,重量约10吨,运货能力可达7吨,是迄今运载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从2008年起到2014年共发射了5个,但目前已经停止建造。 /p p   美国的“龙”飞船长5.9米,最大直径3.7米,其运送载荷最大质量6吨,返回载荷最大质量3吨,它也是货运飞船中往地球运回物品的高手。此外,美国的“天鹅座”和日本的HTV货运飞船运载能力分别为2.7吨和6吨。总体来说,天舟一号的运载能力是居于前列的,而在现役货运飞船中其运载能力是最大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37e534fb-d3a5-409a-bc90-2b5cd6f580f8.jpg" title=" 2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工作人员挥舞国旗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加油。 /p p   揭秘“天舟一号”飞船里的秘密 br/ /p p   据中国科普博览“一点号”报道,在2016年相继完成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后,4月中下旬,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开展货物运输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多项关键技术试验。 /p p   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为空间站建设任务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p p   随着大家越来越关注“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对接,这个肩负航天使命的“天宫二号”再次进入人们视线。除了地球观测和一系列的空间试验,“天宫二号”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c476904c-eedc-409f-9dd4-d527f8aff3a7.jpg"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量天尺 /p p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制的“空间冷原子钟”搭载“天宫二号”发射升空,将成为国际上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同时也是目前在空间运行的最高精度的原子钟。 /p p   “空间冷原子钟”将激光冷却技术和空间微重力环境结合,有望实现10^-16量级的超高精度(约3000万年误差1秒),将目前人类在太空中的时间计量精度提高1~2个数量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1d7ea210-6e2d-4e57-a013-427b40fdfb3f.jpg"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百变金刚 /p p   开展大Prandtl数液桥热毛细对流稳定性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热毛细对流的失稳机理问题,拓展流体力学的认知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微重力环境下的液桥建桥、液面保持和失稳重建等空间实验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微重力流体科学的空间实验能力和技术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e4393c71-3f78-4d8f-85e5-6a5ed40ada35.jpg"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系列英雄材料 /p p   该平台此次的任务时研究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金属合金及亚稳材料、纳米以及复合材料等制备基理,揭示在地面重力环境下难以获知的材料物理化学过程的规律。预期可获得高质量的空间材料样品,作为模型材料的结构、功能、工艺参数等方面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43a82705-c1c7-48b7-81f6-fb0b9b5d1f58.jpg" title=" 材料.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宫之炉,如你所愿 /p p   即将上天的这个炉子就是工程人员历经三年多的攻关,专门研制的一套综合材料实验装置(简称“实验装置”)。 /p p   这套实验装置由“材料实验炉”(简称“炉子”)、“材料电控箱”和“材料样品工具袋”三个单机构成。整个装置共约27.6kg重,最大功耗不到200W(而一般电水壶的功率也要1000~1800W),相当于2个100W白炽灯,却能实现真空环境下最高950℃的炉膛温度,是不是令人惊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b1ef2149-0751-49c0-ba9c-7f939f5ad07d.jpg"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海之情 /p p   “天宫二号”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是国际上第一次实现宽刈幅海面高度测量并能进行三维成像的微波高度计。它采用小角度、高精度干涉测量技术,能精确获得海面的干涉条纹信息,进而获得三维海面形态,再经过复杂的定标最终获得宽刈幅范围内的海平面高度测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6bd64284-d6ca-4875-a82d-9be5de3c761a.jpg" title=" 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宫守护者 /p p   “天宫二号”伴随卫星是一颗微纳卫星,是“天宫二号”试验任务的一部分。伴随卫星由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采用了小型化,轻量化,高功能密度的设计。“天宫二号”伴随卫星搭载多个试验载荷,并具备较强的变轨能力,具备了开展空间任务的灵活性与机动性。 /p p   “天宫二号”伴随卫星将在在轨任务期间开展对空间组合体的飞越观测等试验,为主航天器的技术试验提供支持,并拓展空间技术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376432f6-fea2-4250-ad16-44b866169141.jpg" title=" 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极”望远镜 /p p   “天极”望远镜是搭载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的伽玛射线偏振探测仪,是中欧国际合作项目。 /p p   “天极”望远镜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研究遥远宇宙中突然发生的伽玛射线暴现象,并在国际上首次对伽玛暴的偏振性质实现高精度、系统性地测量,从而深入地研究恒星演化、黑洞形成以及伽玛暴爆发的物理机制,为更好地理解极端天体物理环境下产生的这种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做出重要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58c1c4fb-fd61-401c-acd3-fc9fb1f8d035.jpg" title=" 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之情与气之情 /p p   空间环境分系统(全称:空间环境监测及物理探测分系统)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天宫二号”轨道上的辐射环境和大气环境,实现舱外16个方向的电子、质子等带电粒子的强度和能谱监测,以及轨道大气密度、成分及其时空变化与空间环境污染效应监测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30f59471-e0c0-4af6-9962-66307466fe08.jpg" title=" 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现代迷你太空温室 /p p   随着人类空间活动的深入开展,人类需要飞出地球,在地外空间长期生活和工作。绿色植物可为人类和动物提供必需的食物和氧气。 /p p   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将开展两种代表性的植物——拟南芥和水稻的培养实验,着重探索在太空环境中如何控制植物开花结种的技术与方法,为建立保障人类长期空间生存所必需的生命生态支持系统奠定基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提供的高等植物培养箱具备在轨培养单元和样品返回单元,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水分供给以及光照、温度控制,具备实时可见光图像和荧光图像获取功能,构成了现代的迷你太空温室,为研究植物在太空的生长发育提供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da345fa0-a96c-40a9-b972-b9e8b4e9d8ae.jpg" title=" 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宫里的尖端“数码相机” /p p   作为太空实验室里的尖端“数码相机”,宽波段成像光谱仪拥有相当深厚的“内力”。相机被安装在太空实验室对地观测面的“肚子”上,有了它,“天宫二号”可谓拥有了“火眼金睛”的本领,看海洋,看大气,样样精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352849a4-6289-4b3e-90ba-264ab14b580d.jpg" title=" 1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机不可泄露 /p p   研制“天宫二号”载荷“量子密钥分配试验空间终端”。通过高精度自动跟瞄(ATP)系统与量子密钥分配地面终端配合,在地面站与目标飞行器之间建立起量子信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 /p p   目标为实现世界上首个基于载人航天空间平台的空-地量子密钥分配演示实验。为载人航天的空地间量子保密通信,以及未来的实用化天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打下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a77debfa-0c37-4290-8d16-cc6467e97211.jpg" title=" 1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空间实验大管家 /p p   如何“玩转”以上高难度载荷任务并保障它们有序、安全地运行下去呢?这就不得不提我们的太空实验大管家——“空间应用天地支持系统”,它是由有效载荷运控中心统筹规划、集中管理,统一控制,天基有效载荷网络接收地面指令后,调度有效载荷有序运行,两者构成天地一体信息大回路平台。 /p p   针对“天宫二号”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中天地实时交互和精细控制的实验需求和特点,空间应用中心研制了目前我国首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基于高速总线网络的天地一体沉浸式遥科学实验支持系统,极大提高科学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效率。 /p p br/ /p
  • 天隆御兔号与陕西援吉医疗队并肩作战、共迎胜利
    4月28日12时起,吉林市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抗疫取得胜利。天隆“御兔号”移动核酸检测车与陕西援吉医疗队并肩作战36天,圆满完成驰援任务,也于近期胜利归来。4月28日12时起,吉林市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抗疫取得胜利。天隆“御兔号”移动核酸检测车与陕西援吉医疗队并肩作战36天,圆满完成驰援任务,也于近期胜利归来。3月17日天隆科技紧急协调大量核酸检测设备及试剂与陕西省支援吉林省核酸检测及采样队第一批队员一起乘坐包机抵达长春。3月18日深夜,第二批队员奔赴吉林市,315名医务工作者汇聚吉林,同心战“疫”。3月19日凌晨7点,经过36个小时昼夜疾驰,两辆天隆“御兔号”移动核酸检测车跨越2124公里,抵达吉林。4月5日陕西援吉医疗队共计完成116万人次的核酸采样,4万管的核酸样本检测。4月25日陕西援吉医疗队在长春市龙嘉机场乘机返程。构筑坚实堡垒 助力疫情防控天隆“御兔号”移动核酸检测车灵活机动,快速奔赴吉林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强化当地核酸检测能力。“御兔号”与陕西援吉医务人员一起并肩作战,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堡垒,助力快速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守护了当地人民健康,留下许多抗疫记忆。@渭南 木兰出击 马不停蹄3月7日,6位来自渭南市蒲城县医院的医务人员,随天隆“御兔号”移动核酸检测车驰援西安。3月11日,根据宝鸡市疫情防控需要,6人又随检测车支援宝鸡。3月18日,还没来得及休息,她们随陕西支援吉林医疗队再次出发支援吉林核酸检测。@咸阳 援吉抗疫 有秦有义3月18日,咸阳市中心医院七名检验师奔赴吉林和天隆“御兔号”移动核酸检测车“胜利会师”,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工作,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疫情社会面基本清零。“待全面战胜疫情后,我们约好要来吉林市的大街小巷转一转,再去看看雾凇和曾经与天隆‘御兔号’移动核酸检测车一起战斗过的地方。”队员们表示。做好持续升级 提速核酸检测天隆“御兔号”移动核酸检测车装备了天隆自主研发的样本管开盖、核酸提取、PCR体系配置、核酸检测等自动化设备,每天可完成10000管份核酸检测,即10合1混采10万人,20合1混采20万人。此外,天隆“御兔号”移动核酸检测车还不断升级,持续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助力疫情“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诊疗”。未来,天隆科技将不断推出匠心产品,助力全国各局地疫情精准、快速防控。
  • 天问一号拍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发布
    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2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至距离火星1.1万千米处,利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了火星全景。此时,由于探测器处于火星侧后方上空(以面向太阳为前方),得到两幅“侧身”影像。  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停泊轨道运行一个月,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磁强计等载荷陆续开机,对火星开展探测,获取科学数据。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由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16日拍摄,此时环绕器轨道高度约1.12万公里,国家航天局供图)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由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18日拍摄,此时环绕器轨道高度约1.15万公里,国家航天局供图)
  • 天舟七号成功发射,计划开展33项科学实验
    北京时间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北京时间1月18日1时46分,天舟七号成功对接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空间应用系统在天舟七号任务中为在轨实验提供实验载荷、实验单元及样品、实验耗材、备品备件等上行物资,支持持续滚动开展空间实验。空间应用系统天舟七号任务总体主任设计师刘伟介绍,本次任务上行16个标准货包、1套细胞上行生保支持装置、1套4℃上行微流控芯片,共计上行产品61件,总重约473千克。这些物资上行后将转运至空间站实验设施内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共计33项科学实验,承研单位涉及10个研究所、8所大学。发射现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其中,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包括利用问天舱生物技术实验柜开展微重力环境下Cx43和S1P信号途径对骨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和机制研究、空间微重力条件影响人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分子靶点及其表观遗传学特征研究等两项科学实验;利用梦天舱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开展空间暴露环境下生命分子的光化学行为研究、极端环境微生物对空间暴露环境的耐受性及其机制研究等两项科学实验;利用问天舱生命生态实验柜及梦天舱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开展厌氧古菌空间辐射损伤与适应性研究。在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领域,包括利用问天舱变重力科学实验柜开展变重力推进剂流体输运与稳定性研究;利用梦天舱流体物理实验柜开展微重力下透明模型合金凝固过程的原位观测与作用机制研究、微重力条件下溶液中纳米贵金属介观生长特异性研究等两项科学实验;利用梦天舱两相系统实验柜开展空间冷凝过程强化及液膜非稳定性研究、沸腾换热与强化机理研究等两项科学实验;利用梦天舱燃烧科学实验柜开展微重力半导体纳米材料火焰合成机制研究等四项科学实验。在空间材料科学领域,包括利用天和舱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开展高性能铁基磁致伸缩合金材料的物理机制研究等五项科学实验;利用问天舱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开展被动辐射制冷材料空间降温特性及其耐候性研究等四项科学实验;利用梦天舱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开展氧化物功能晶体生长的界面稳定性与熔体导热性研究等十项科学实验。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