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韩东海

仪器信息网韩东海专题为您整合韩东海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韩东海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韩东海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韩东海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韩东海话题讨论。

韩东海相关的资讯

  • 韩东海:“请问您要几成甜的西瓜?”
    如果有一天,你去超市购买西瓜,售货员问,“请问你要几分甜的西瓜?”,你会怎么想?  在吃之前就知道西瓜有多甜,能实现吗?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拜访了一直从事相关方面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韩东海教授。  韩东海介绍说,通过近红外光谱仪的探头贴在西瓜表面进行检测获得数值,根据数值的大小就可知道西瓜有多甜。甜度主要是由西瓜中的含糖量决定的,用化学方法或其他检测仪器也可计算出水果的含糖量,而近红外光谱仪却可以对水果进行无损检测,不影响水果的出售。  除了水果的甜度、酸度、硬度之外,牛奶的蛋白质、脂肪、盐分等其他食品的品质,也可通过特定的近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  众所周知,近红外光谱仪对特定物质会检测出特定的图谱,用数值来表示检测结果又是如何实现的呢?韩东海介绍说,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模型的建立上。以建立西瓜糖度模型为例,其步骤可分为4步:1、用近红外光谱仪分析多个西瓜样品获得多个图谱 2、采用化学或其他方法测定西瓜样品获取数值 3、采用化学计量学软件将图谱与数据一一对应 4、对模型进行校准。这样近红外光谱仪在检测西瓜甜度时,得到的谱图就可对应到相应的数值,用数值来告诉购买者,这个西瓜有多甜。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韩东海随机取了2个西瓜,用近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检测。每个样品获取了5个数据,取平均值。样品A平均值为:9.7,样品B平均值为:8.8。然后笔者对两个西瓜进行了品尝,明显感觉样品A比样品B要甜。韩东海介绍说,当两个样品检测值相差大于0.5时,人的味觉就可感到明显的差异。对西瓜样品进行检测其中一个西瓜样品的检测数值  韩东海接着说,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可对在树上的未成年水果的‘健康状态’进行跟踪。在果树结果期,按一定时间规律对果实进行检测,如发现哪棵树上的果实偏小或者糖度偏低,就可以考虑采取给它单独补充营养等措施。在生长过程中就对水果质量进行控制,降低果农的风险,减少损失。  韩东海带领的课题组,在对食品品质的其他方面有更多深层次的研究,并和仪器厂家合作开发了相应的产品。如:利用近红外光谱的透射特性,开发了短波近红外透射仪用于鉴定糖心苹果、褐腐病苹果、黑心梨等 利用软X射线的成像原理,开发了软X射线在线线阵检测装置系统用于对食品中异物、水果体积和缺陷的检测。赛默飞近红外光谱仪(Nicolet ANTARIS)及配件其他检测仪器及配件合影(韩东海教授左三)  附录:  韩东海,男,1958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本科毕业,1995年3月于日本国立爱媛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终身高级会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会员。  主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苹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的信息基础” 943“液体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及网络支持系统” 科技部十五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近红外分析仪及农产品品质应用开发” 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农产品质量无损检测技术与设备的开发” 863“农畜产品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 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等。  主讲课程:“现代食品加工技术进展”、“食品信息技术”、“近红外光谱实验”等课程。  主要著作:《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与应用》、《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农业设施学》、《果蔬保鲜大全》、《食品机械与设备》等。
  • 韩东海:用光谱技术给水果做“体检”
    “像过安检系统一样简单,苹果在运送的过程中,体积、密度等数据就被检测出来了,非常节省时间,且适用于流水线作业。”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东海率领的一个课题组近几年作了一项有意思的研究,很贴近市场需求。   这项水果质量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为沉闷的基础研究带来了一丝新意。该课题于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研究人员以可见/近红外光谱和X射线成像技术为手段,围绕苹果内外部品质检测相关的信息进行了应用基础研究,并在研发过程中,自己组建了成套的仪器设备。   将可见/近红外光谱和X射线成像技术用于水果检测的理念国外已有,此次韩东海等研究人员采取了一些改进手段,在研究中特别增加了采用透射结合漫反射技术同时检测苹果水心病和糖度的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新技术具有良好效果、其亮点是:具有较明朗的应用前景,为苹果产后分选、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在减少贮藏损失、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方面意义重大。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其中苹果和鸭梨是最主要的品种,但每年出口量却较少,其中苹果的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2.1%。制约我国水果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对水果的分选检测能力弱、速度慢、试验环境条件差,分选技术水平达不到国际市场的要求。目前,我国水果销售质量的标准对水果外观品质的规定较多,对其内在品质只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两项指标,而对那些外观不可见但却显著影响水果内在品质的指标,如苹果水心病、霉心病、内部褐变以及鸭梨黑心病等,还没有列入水果产品质量标准。为加强我国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满足出口果品的质量分级要求,必须将水果内在品质指标列入到产品质量标准。检测苹果水心病和内部褐变以及检测鸭梨黑心病,就是反映水果产品内在品质的重要指标。   由于产生苹果水心病、内部褐变以及鸭梨黑心病的病果与正常果在外观上没有区别,过去对病果内在品质的检验方法只能通过观察随机样品的切片来进行,但这种方法属于破坏性抽样检测的方法,不但浪费极大,而且对出口产品分级毫无意义。因此,必须采用非破坏性的无损伤检测方法对水果内部品质进行评价分级,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水果果实具有一定的光学特性,这些光学特性是基于光谱范围的紫外光(UV)、可见光、近红外光(NIR)的多光或单光的放射、透射、吸收或散射体现的。水果内部质量的光学指数,是所基于的水果内部质量特征与光谱响应的相关性的表征,这些相关性通常是指色素和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从正常苹果与水心病苹果的透射光谱图可以比较出,苹果的光密度随水心病的严重程度逐渐减少,根据苹果光谱能量差值,可以直观地看出水心病果与正常果的差异。用透射结合漫透射技术同时检测苹果水心病和糖度的探索性的研究更具意义。   该课题组的研究涉及苹果体积的X射线图像法无损在线测定,模型计算体积与真实体积的相关系数达到0.9203;苹果水心病、腐心病的可见/近红外能量光谱的识别技术,最佳模型总判别率为98.1%,直接采用能量光谱建立判别模型,简化数据处理提高速度。“X射线可以对水果内部密度进行检测,和人体透视原理一样,水心部分和正常果肉部分密度是有差异的。X射线成像看上去是平面图像,但实际上是三维图像,涵盖了深度信息。”韩东海解释,检测所需的X射线很弱、时间短,并且低于国际规定的辐射量标准,因此,水果可以安全食用。   可见/近红外能量光谱则是根据光能损耗反馈来判定果实内部信息。这就像果实内部是一群深睡的分子,光能透入水果后,分子吸收能量苏醒活跃起来,100%的光能射入,被分子吸收一部分,反射回来后就会有损耗,根据损耗不同,可以判断不同的内部机理。   研究组提出,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检测果实病变具有较好效果,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则对检测糖度具有优势。科研人员用被测苹果病变部位的体积与完整苹果近似体积的比值作为蜜果蜜指数,对所述蜜指数的范围值进行划分,根据蜜指数落入的范围值确定被测苹果的蜜果级别。这一方法可以填补我国无损伤分级蜜果的空白。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研发一个近红外能量光谱便携式仪器。我们的设想,是可以将其背在肩上,对还在树上的未成年水果的‘健康状态’,进行跟踪。比如在采摘季节临近时,可以每周检测一次,在一片区域分东南西北方位定位好一定数量的果树,给它们建立一个健康卡,在检测中发现哪棵树上的果实偏小或者糖度偏低,就可以考虑采取给它单独补充营养等措施。这将在生长过程中就对水果质量进行控制,降低果农的风险,减少损失。”韩东海对自己的研究充满自信,他希望这一技术更进一步贴近社会生产需求。
  • CAUNDT实验室(韩东海)举行近红外技术交流会
    2015年1月29日,韩东海教授领导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质量无损检测(CAUNDT)实验室举行了学术交流会议。该实验室2006届硕士毕业生耿朝曦,2007届硕士毕业生皮付伟、孙旭东,2009届硕士毕业生曹楠宁,2010届博士毕业生王加华和2013届硕士毕业生陈颖锐从世界各地回到母校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议,共同探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 交流现场   会上,往届毕业生介绍了各自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工作情况。曹楠宁从食品质量无损检测研究室硕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进行谷物的近红外光谱研究,现就职于美国Unity Scientific公司,从事近红外光谱仪器Spectrastar XL Series的技术支持与研究工作。Unity Scientific公司拥有全系列近红外光谱仪,产品涵盖在线检测、实验室(台)、加工环节等使用环境,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另外,该公司还提供用于从其他品牌(如福斯、瑞士万通、瑞典伯斯托、德国布朗卢比等公司)的仪器上传递数据的软件和一些革命性的新校准方法 王加华现为许昌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苹果、牛乳、腐竹、粮食等食品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他还通过视频向大家展示了通过近红外技术组装搭建的在线苹果分选设备 耿朝曦现就职于著名的赛默飞世尔公司分子光谱部,负责分子光谱北方区的全面工作 她介绍说,近红外市场在中国一直处于增长趋势。早期主要是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购买,近来,实际生产需求越来越大,在线产品地位凸显。孙旭东目前在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任教,进行农产品无损检测研究 皮付伟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后,目前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介绍了通过纳米技术实现细胞体外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陈颖锐现在北京丰光信得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从事近红外光谱仪器方面的工作,他简单地介绍了近红外在烟草在线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   食品无损检测研究室在读研究生刘欢、刘然、吉纳玉汇报了实验室近期在近红外光谱技术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如通用模型的建立、模型传递问题等。韩东海教授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他及研究室取得的各项成果与奖励奖章。看到这些,大家都感到很振奋,纷纷表示愿意在近红外光谱技术领域继续刻苦钻研,取得更多成果。   食品无损检测研究室在读的四名博士研究生和五名硕士研究生也参与了本次学术交流会议。 合影   郭蕙心摄像撰写
  • 日本第30届近红外研讨会召开 韩东海获JCNIR Award表彰
    2014年11月26日-28日,日本第30届近红外研讨会在日本筑波大学大学会馆举行,来自日本全国各地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近红外专家和学者200余人参加了大会。   26日是近红外基础讲座,60多位研究生以及初学者聆听了两位老师的讲座。27日大会开始后,全体代表首先向2014年6月去世的87高龄的世界著名的近红外专家Karoly Kaffka教授默哀。之后,日本近红外研究会会长河野澄夫教授致开幕词,NIR news编辑、爱尔兰的Gerard Downey教授做主题为Trends in NIR research-an NIR news editor' s perspective的演讲。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应邀做了主题为&ldquo 中国近红外现状与发展&rdquo 的报告。   因为在促进亚洲近红外的进步、普及作出突出贡献,韩东海(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被授予了JCNIR Award表彰。韩东海是我国近红外光谱分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也是亚洲近红外学会的常务理事。曾参加过6次日本近红外研讨会,积极协助亚洲近红外学会开展工作,邀请日本专家访问中国,组织中国专家考察日本近红外发展,促进了双方学术交流。韩教授正在主持一项中日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为中日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届会议共有涉及化工应用、制药、化学计量学、光谱基础、仪器开发以及农业食品等一般口头报告11篇,墙报55篇,13家企业介绍了最新仪器,17家企业进行了仪器展示。同时,会议还对两位年轻学者进行了名为&ldquo NIR Advance Award&rdquo 表彰以及选出三篇Best Poster Award。   另外,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留学生以及在日本工作的教授、特别研究员、企业家1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获得NIR Advance Award的论文题目:   1、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监测野生动物生理的技术开发   2、医药产品生产过程监控以及医药品物性分析近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获得Best Poster Award的论文题目是:   1、基于近红外光谱漂移的豆浆粘性的推测   2、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牧草乳酸缓冲能的测量   3、基于Compovision的定量成分检测图像精度的验证。   注释1:JCNIR(Japan Council for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Award   从2012年起,为了表彰为日本和亚洲近红外的进步、普及作出贡献的专家而设立的奖项。2012年泰国近红外专家Kasetsart 大学的Warunee Thanapase教授,2013年韩国近红外专家韓國慶北大学的趙来光教授获此殊荣。   注释2:日本近红外研讨会为一年一届。
  • 近红外研究和应用急需产学研紧密结合——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获得者韩东海教授获奖感言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全国第八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同期隆重举行了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颁奖仪式,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荣获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1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6fde8119-afc1-489c-87c5-06b726669a92.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19135328.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19135328.png" width=" 500" height=" 31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农业大学 韩东海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韩东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曾兼职秘书长。自1995年开始从事以近红外技术为主的食品内部质量无损检测研究,在果蔬内部质量无损检测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部级项目3项以及多项横向课题 副主持及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培养近红外硕士和博士毕业生40余名。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50多篇,主编、副主编和参与编写专业书籍5部。已授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12项。曾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 等奖,2014年日本近红外学会“JCNIR Award”奖 ,《分析化学》2011年-2012年年度优秀论文奖等。积极参与近红外光谱分会的组织成立工作。多次协助组织召开学术交流年会,技术培训会,并在大会上作报告、授课。参与学会组织的社会调研,走访基层一线,观摩生产现场,座谈近红外技术应用,畅通学会与企业的渠道。为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促进与日方近红外技术专家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20年11月6日,本人获得了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心情无比激动,终生难忘。能被国内同行认可的这个荣誉至高无上,是自己人生中的最高奖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分析自己获奖原因,大致有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是我深知有几位论年龄比我大,论担当责任比我重,论贡献比我多的道德高尚的学者没有申报。例如,理事长袁洪福教授,不但没有申报,而且还为我写了非常给力的推荐函。我感谢他们的高风亮节,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是我有一个特殊的研究生群体。我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是以生化为基础的学科,而我们的研究方向更多依赖于数理。一般学生要么喜欢生化,要么就是数理,两者都喜欢的少之又少,在我院我们的研究方向属于非主流方向,研究生生源成为一个大问题。通过跨院招生,跨院邀请的方式,聚集了几位工学和计算机编程背景的研究生,发挥了交叉学科优势。在40余位研究生中,受非主流和招生制度的影响,初期没有博士生,主要是硕士们发表SCI和EI论文,而且多数还是两年制的。我经常夸赞他们是人人优秀,个个极品。最具代表性的是硕士毕业生曹楠宁,现在是美国近红外学会理事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是从事近红外研究较早,具有时空优势。以前也曾介绍过,我是1995年开始从事水果内部品质近红外检测的,中间虽有短暂间断,也有二十多年了。又由于日本在水果近红外检测方面业绩突出,本人又曾留学日本,与日本业界人士学术交流和收集资料颇为方便,这些都为专业积累奠定了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当然还得到过业界众多学者、专家和企业家们的大力帮助 也曾积极参与学会的筹备工作以及日后的日常运营管理 踊跃参加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以及每逢佳节慰问老领导和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所以,我认为这个奖是各个节点上的研究生们的贡献所得,是曾经帮助过我的学者、专家、企业家们的贡献所得,我只是一个自始至终的主要参与者,我深深地感谢上述各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近年来,国内近红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出现了论文同质化、科研项目申请难以得到资助,甚至不知做什么的倾向。而实践中,又有很多难题得不到解决,急需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攻破难关。例如,我在这次大会上做的有关果实近红外检测的五点思考的报告。针对每一个问题,只要有合理的科学假设,成熟的解决方案就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且易得到资助。而那些采用相同类似方法,只是换个物料的投稿论文,充其量算个高级实验报告,很难获得通过。即使刊登出来了,也难以获得好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近红外研究不但是数据采集后的分析,我认为,数据采集前的研究也很重要。例如,我报告中的橙子案例,光源与检测器间的相互位置因物料不同而异。而我们现在的仪器多是通用仪器或者是专用仪器,难以实施这种实验。为此,需要自己搭建近红外光谱采集实验台,需要定制专用附件,满足自己的实验需求。个性化的实验台,必将产生个性化的实验结果,而个性化的结果往往具有创新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近红外研究涉及硬件-仪器,软件-化学计量学,模型-成分预测三个方面,也可以说是三个专业。一个人熟知三个专业还是有难度的,绝大多数专业人士只在一个方面有所建树,但同时也必须了解另外两个方面的知识和动态,不然一旦出现问题有时难以找到原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谈到希望,单从水果近红外检测来说,其实际应用都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虽有不断改进提高,但是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对许多现象暂时无法解释,对水果近红外检测理论研究不透所致。希望国内的年轻学者和企业家们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攻破困扰我们的难题,发挥后发优势,引领世界潮流。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农业大学 韩东海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11/13 /p p br/ /p
  • 韩东海:“误入歧途,执迷不悟”
    一、有幸结缘  1995年4月,我开始与近红外结缘。那时正值我留学日本博士毕业、在当地一家专门生产水果分选设备的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时年35岁。  1989年,日本开发出以近红外技术为主的水果内外品质在线无损检测分选设备,使得水果分选设备结构和技术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新,由自动化一跃变成智能化。我被当时的情景惊呆了,借用魔术师刘谦的话说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一个个水果在有序地行进中被分成三六九等,太先进了,自己怎么事先一点都不知道呢?后悔硕博期间没有攻读这方面的研究。因为嫁接无损检测技术之后的水果分选设备集信息化和自动化为一体,是农业机械中应用高新技术最多的设备之一。还因为中国的水果分选设备几乎为零。那时我就认定,这才是自己未来主攻的方向。由此误入歧途,执迷不悟至今。  我本科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硕博期间研究农产品干燥,大背景属于农业工程,与Norris有相同之处。我们这类人重视结果,不擅长机理分析,不懂得分析化学,故我们是近红外业余爱好者。因为我们不是正规军,不按常理出牌,所以诞生了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这纯属个人观点。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多数技术不同,是先有应用,后有理论。因此,至今为止,仍有一些现象还不能解释清楚。例如,在MLR建模过程中,理论上应该选择特征吸收波长建模,而实践中,还需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波长参与,预测结果才算理想。这也算是近红外发明者Norris给后人留下的科学遗产吧。  二、艰难起步  1997年3月底,我在日本工作两年后回到了母校,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东区。  在我的月工资是400元,投稿版面费都无力支付的年代,申请经费购置近红外仪器有点天方夜谭,我的无损检测研究停滞了。但收集资料,研读文献仍持续不断。  2000年前后,非常有幸地结识了严衍禄教授和团队,以及北京蔬菜研究中心金同铭研究员,加之在日本时期认识的河野澄夫教授,学术交流不断加深,并参与研发出了自称世界独一无二的近红外短波透射连续光谱仪(照片1)和基于LED光源的糖心苹果专用判别仪(照片2),借助北京蔬菜研究中心的美国太平洋公司生产的6250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近红外实验逐步开展了起来。可谓研究高端,条件简陋,困难重重。  三、步入正轨  从2003年起,随着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以及研究生队伍的不断壮大,科研条件日新月异。购置了Nicolet公司Aantaris FT-NIR(834~2500nm)通用仪器。其后,在英贤,现为伟创英图公司的帮助下,定制了近红外透射水果内部品质专用仪、牛奶品质近红外检测仪(照片3)、黑心梨在线检测实验装置(照片4)以及最新研发的NIRMagic 1100近  红外仪器(照片5)。添加了日本久保田公司生产的K-BA100R水果检测专用仪(照片5),聚光科技的SupNIR-1000(照片5),N-1水果糖度检测手持仪。经过数年建设,不论是实验室的通用仪器,还是田间地头的手持便携仪以及生产现场的在线检测装置,三大类仪器一应俱全,从此,步入了正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以水果为特色的近红外无损检测体系,试制出NIRMagic 1100近红外仪器和小型苹果品质在线分选设备(照片6),遗憾的是该技术还没有在国内普及推广和应用。  四、感悟思考  1、 通用仪器市场有限。近红外通用仪器技术含量高,全球市场有限,且早已被布鲁克、赛默飞、PE、步琦四大巨头所占据,对于我国仪器厂商追赶世界水平难度巨大。日本放弃了通用仪器的研发,专攻专用仪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上述K-BA100R自问世以来,已销售了数千台。  2、 专用仪器市场无限。近红外专用仪器涉及面广,市场规模难以估量。但因其种类型号繁多,通用性差,具体到某一型号的仪器市场也是有限的,难以形成大规模量产。出现了大企业不愿意干,小企业干不了,近红外专业企业寥寥无几的局面。如果通用仪器属于世界的话,那么,专用仪器属于中国自己。  3、 近红外属于慢工出细活。不论是仪器制造,还是样品选择、化学值测量、信息挖掘、算法优化都需要精益求精。因为近红外光谱有效信息非常微弱,容易被各个环节的噪声、误差累计叠加所覆盖。  4、 近红外技术非常适合农产品的检测。农产品属于天然产品,良莠参差不齐。而商品是要有一定规格标准要求的。把农产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就需要进行逐个检测,检测工作量大的同时,还要求检测成本低,检测精度满足要求。近红外的快速无损,特别是短波近红外仪器物美廉价的特点,正好满足了这种特殊需求。褚小立副理事长曾说过,除了近红外以外,没有一个技术能够满足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的了。一位记者采访过我后撰文说,水果体检,见证奇迹。  近红外与红外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解决问题的思路截然不同。专用近红外技术强调个性化、特殊化、差异化,体现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特质。这是近红外有趣的一方,使你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有时,也是难堪的一面,技术难题接连不断,使你一筹莫展。既然已经误入歧途,那就执迷不悟地走下去,也许就能踏上否定之否定规律之路。
  • 参加日本第30届近红外研讨会感想
    2014年11月26日-28日,日本第30届近红外研讨会在日本筑波大学大学会馆举行。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应邀做了主题为&ldquo 中国近红外现状与发展&rdquo 的报告,并且因为在促进亚洲近红外的进步、普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韩东海教授被授予了JCNIR Award表彰。会后,韩东海教授参观了NIRECO、住友电气、千代田三家日本近红外光谱仪器企业。此次参会,韩东海教授收获颇丰,再次将一些见闻与网友们分享。 韩东海教授被授予JCNIR Award表彰   说起此次获颁JCNIR Award,韩老师介绍了JCNIR Award的由来。JCNIR是&ldquo Japan Council for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rdquo 的简称,是2012年设立的奖项,宗旨是为了表彰为日本和亚洲近红外的进步、普及作出贡献的专家而设立。2012年泰国近红外专家Kasetsart 大学的Warunee Thanapase教授,2013年韩国近红外专家韓國慶北大学的趙来光教授获此殊荣。韩东海教授是第三个获得JCNIR Award的专家。韩东海教授积极协助亚洲近红外学会开展工作,邀请日本专家访问中国,组织中国专家考察日本近红外发展,促进了双方学术交流。此次会议期间,韩老师就邀请了几位日本专家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韩教授正在主持一项中日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为中日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本近红外研讨会为一年一届,韩老师曾参加过6次日本近红外研讨会。此次更是应邀做主题报告,介绍了近年来中国近红外光谱领域的研究现状,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据韩老师介绍,与会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中国江苏大学陈斌教授团队研制的基于手机的近红外光谱系统。该系统能够用安卓手机、平板控制光谱仪的采谱、结合输入的模型,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平滑、求导、正规化等),PLS等计算,从而实现检测指标的实时显示。目前该系统已实现丰水梨糖度的实时检测。该类技术受到关注说明了,近年来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小型化、微型化近红外光谱仪已成为本领域的发展方向。   据韩老师统计,目前中国保有的进口品牌近红外光谱仪器在2700台左右,而国产的近红外光谱仪器约500台。韩老师介绍到,虽说在日本国内早在10年前就达到了这些数字,但是由于大部分科研企业单位都有购买了近红外光谱仪器,所以近年来日本近红外仪器的增长率较低,市场趋于稳定。而中国目前还只有小部分企业单位购买了近红外光谱仪器,市场增长空间非常大,例如新希望六合公司2013年只有72台近红外光谱仪器,而今年就又新采购了将近20台。面对如此快速增长的中国近红外市场,很多日本近红外光谱企业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兴趣。   据韩老师介绍,在此次会上让其感兴趣的技术与内容主要有,有一家名字叫&ldquo MEChatRonics&rdquo 的企业展示的一款近红外仪器,原理比较独特,不需要校正、建模,并且该公司正采用同一原理开发血糖仪产品。韩老师说到对这款仪器的原理非常有兴趣,希望能够弄清楚,在今后的仪器开发中得以借鉴。   日本近红外研讨会至今已举办了30届,比较其与中国近红外学术会的不同,韩老师说到,就交流的内容上,可以看出日本近红外领域应用研究的面更宽一些,在近红外经典应用之外,总有一些新东西出现,如此次获得NIR Advance Award的论文&ldquo 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监测野生动物生理的技术开发&rdquo 、&ldquo 医药产品生产过程监控以及医药品物性分析近红外光谱法的应用&rdquo 等,给人的感觉是各行各业都想用近红外来解决问题。而中国近红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食品、石化、烟草等传统领域,今后希望有更多的新应用新研究出现。   韩东海教授此次参观的三家日本近红外光谱仪器企业NIRECO、住友电气、千代田,都是我们不太熟悉的公司,其产品各有特色,也都表达了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强烈愿望。其中,NIRECO公司仪器主要用于水果蔬菜等的在线筛选,检测糖度、酸度等指标。其检测器性能比较优越,每秒钟能够检测10个样品,而通常仪器只能检测3-5个样品。该公司与全球众多水果分选商有着深入的合作。住友电气公司原是生产工业电缆起家,其近红外仪器主要采用长波长近红外成像,例如利用该技术可检测脂肪里油酸的含量。据介绍目前拥有该技术的企业很少。千代田2002年才开始研制近红外光谱,2010年推出产品。其产品定位于专用、高性价比,其一台仪器售价只有2万人民币。   另外,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留学生以及在日本工作的华人教授、特别研究员、企业家1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 近红外光谱分会第二届全体理事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3月 24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近红外光谱分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近100人出席。近红外光谱分会第二届全体理事会会场  秘书长韩东海主持会议、并做分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报告。近期工作总结主要时间段是2015年9月至今,总结的内容包括学术交流、团队建设、人文关怀三部分。近红外光谱分会秘书长 韩东海教授  即将召开的全国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是近段时间内分会的主要工作内容,韩东海教授提到此次会议有三大突破,第一个是首次邀请了两位外国专家到会作报告,而且其一还是下一届的国际近红外学会的主席 第二个突破是外国大学首次派遣学生参会 首次邀请了全国近红外脑功能成像领域的著名学者参会并作报告。  在这段时间内,分会还曾组织专家赴巴西参加国际近红外会议,促进国际交流 成功举办了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超过了80人 组织专家学者撰写11篇论文,出版了国际近红外学报中国专刊 组织出版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用手册》 确定了2018年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暨第七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将在昆明召开,由“近红外光谱分会云南专业委员会”承办。  另外,分会聘请了专职秘书、增补了3个团体会员、5位理事,进一步壮大了分会的队伍。并且,分会保持传统,于春节期间走访了多位近红外相关的院士、专家,听取其意见。分会组织评选出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参加陆婉珍院士追悼会等。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近红外光谱分会将配合第十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会的组织工作、于多国展期间举办近红外光谱研讨会、举行陆婉珍院士追思会,还将组织赴日本参加第五届亚洲近红外大会。理事长袁洪福等为新增团体会员、理事颁发证书(部分照片)
  • 日本近红外青年学者稲垣哲也来华进行学术交流
    1月11日至14日,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生命农学研究科生物资源系统工程研究室稲垣哲也助教与其硕士研究生马特造访中国。名古屋大学是日本的著名大学,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稲垣哲也助教所在的研究室近年来以近红外光谱、太赫兹光谱、高光谱成像等技术手段对木材、食品等材料进行无损检测研究。   1月11日,稲垣哲也助教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进行访问,韩东海教授热情地接待了客人,并与韩教授领导的食品质量无损检测研究室互相交流了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稲垣哲也助教近年来以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了古木非破坏检测、木材性质检测、人参品质检测等研究,同时非常关注太赫兹技术对木材的非破坏检测研究。稲垣哲也助教近期使用Time of Flight(TOF)即飞行时间质谱仪对不同木材的含水率、密度、缺陷等进行了研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则主要介绍了历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ACCUNIR2200、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手持糖度仪N-1等仪器在食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还进行了黑心梨实际判别演示。   1月13日,稲垣哲也助教对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检测部进行了访问,黄文倩博士展示了其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农产品品质在线监测与分级生产线、水果内在品质及隐性缺陷在线检测系统、高光谱3D图像数据采集系统等,这些系统通过利用近红外等光谱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无损检测。   在京期间,稲垣哲也助教还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黄安民研究员的研究室、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张厚江教授的木材无损检测实验室和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彭彦昆教授的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与安全评估技术研究室进行了访问,并表示希望日后有更多学术交流。(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学生郭蕙心撰写及摄像)
  • 无损水果检测仪器在中国成功研制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韩东海和他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除了一种最新的无损水果检测仪器,使用该仪器,可以在不损坏水果的前提下,对其内部质量进行检测,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鸭梨黑心病的无损检测方法的空白,对苹果水心病的检测精度和褐变苹果的正确判别率有了显著提高,总体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水果市场看到一些水果外表非常鲜艳,其实里面却已经腐烂。如今,中国农大成功研制出一种最新的无损水果检测仪器,使用该仪器,可以在不损坏水果的前提下,对其内部质量进行检测,从而为水果栽培管理、品质控制以及分选、分级提供了可靠的内部质量依据。这项“水果内部质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的成果,已经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   据悉,这项研究是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韩东海和他的研究团队完成的。他们采用短波近红外透射光谱快速无损检测的方法,自主研制了苹果水性病、鸭梨黑心病的检测仪器。该项新的技术是利用光学透射原理,对水心病苹果、内部褐变苹果、黑心鸭梨等水果在不破坏、不损伤的情况下,对其内部质量的好坏实现快速判断。   鉴定专家表示,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鸭梨黑心病的无损检测方法的空白,对苹果水心病的检测精度和褐变苹果的正确判别率有了显著提高,总体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该方法与国际同类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正确率高、仪器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等特点,经北京、山西等地果园试用证实,效果良好。该技术为提高我国水果的商品品质控制水平,提供了先进的无损检测方法,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前景。
  • 智能光谱快检技术前景看好——“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主题报告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11月23日,“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在广州市越秀宾馆成功举办。国内相关学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检测机构及企业的代表近百位参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529e9981-6c4f-4bc4-be16-5bcc46051c3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现场 /p p   “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还设有主题演讲环节。围绕智能光谱技术发展及其在食品安全快检中的应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袁洪福理事长、韩东海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丁海泉副研究员,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苏彩珠专家,星创众谱公司王动民副总经理、刘振尧总经理助理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title=" 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0fd3e67e-0555-4d34-83d8-793a2c57e4d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袁洪福理事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光谱多元分析建模规范》 /p p   袁洪福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成功实现活体雌雄蚕蛹的无损高速分选,攻克制约我国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等三个例子,说明了近红外光谱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让分析结果更加准确?袁洪福教授认为,近红外光谱分析“做准”包括仪器硬件、软件和模型等方面,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标准化。 /p p   在近红外光谱分析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的模型,其建立、维护、转移等都需要标准化。随后,袁洪福教授介绍了GB/T 28858-2013 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定量分析通则的法理基础和要点内容。GB/T 28858-2013是国内首个多元分析方法的国家标准,对于分子光谱快检的发展和满足社会迫切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aaa59f85-6769-4e93-b729-32f1ab8b38b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韩东海副理事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试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细节特质》 /p p   韩东海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在仪器的原理和结构方面,近红外专用仪器与分光光度计大同小异,但设计思想差异颇大,重视细节是其关键。为什么近红外技术需要非常重视细节?韩东海教授分析了三方面的原因:细节决定仪器性能与价格、细节应对物料理化多变性、细节支撑个性化解决方案。 /p p   随后,韩东海教授针对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分别给出了详实的解释,如在细节决定仪器性能与价格方面,韩东海教授介绍到,对近红外仪器来说,被测物料对噪声的影响很大,当开发专用仪器时,应事先准确把握噪声与RPD的关系,这一点十分重要。但是市售通用仪器为了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常按最高标准设计,故仪器很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248ca605-ef84-46e3-9b1e-24a10393fd1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丁海泉副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做优秀国产智能光谱仪器——我们一直在路上》 /p p   陈星旦院士及其研发团队先后主持“七五”、“八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研制了近红外光谱谷物品质分析仪、饲料生产快速分析仪和粮食品质快速检测仪。近期的研制成果包括了NIR2000系列光谱仪, NBT系列光谱仪和IS-UAV成像光谱仪。 /p p   NIR2000系列光谱仪包括NIR2010型粮食成分光电分析仪和NIR2020型土壤养分分析仪等。NBT系列光谱仪主要应用领域为医学诊断,解决常规检验需要抽血、反馈慢、无法实时监测等问题,实现了部分血液成分的无创伤检测。下一步研究计划包括研制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仪和个体型无创伤血糖检测仪。IS-UAV成像光谱仪即轻小型无人机载成像光谱仪,是陈星旦院士团队2016年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实验室模拟工作,正在开展外场实验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e112dc8c-6541-411c-a71d-87da6c8106f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 苏彩珠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智能光谱快检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概况与存在问题》 /p p   苏彩珠专家报告中介绍了智能光谱快检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概况。如:便携拉曼光谱仪适用于农残快速检测,不过目前市场上多为国外厂家生产的通用型拉曼光谱仪器,价格昂贵,并且与国内农残检测的衔接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p p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和光电子学院研制的用于检测奶粉的复合光谱成像技术,10秒内即可得到结果、操作简单、准确度高,一次操作就能够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出奶粉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判断其是否达标。并且该技术可以拓展到重金属、真菌毒素、危害因子的快速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5e161c06-931d-41ad-8e3f-5fc4be435ff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 王动民副总经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快检仪器发展趋势》 /p p   传统智能快检技术多以实验室仪器为主,现场、在线仪器为辅,存在着投资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标准化程度低的“双高一低”问题。而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供应商、合作伙伴,甚至包括用户在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智能快检技术价值创造活动中。 /p p   王动民副总经理认为,在当今的新背景下,我们应该:专注需求、发展定制化产品,融合技术解决用户难题,解决智能快检技术在商业应用中的“双高一低”问题,夯实商业应用需求、兼顾消费应用需求 致力于使终端仪器更专业、更专用、更智能、更“傻瓜” 借助专业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建立智能快检综合服务平台。王动民副总经理还介绍了快检技术在粮食、饲料行业的应用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28de745b-3e8e-4774-beee-dc40668585e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 刘振尧总经理助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我们是历史的创造者》 /p p   刘振尧总经理助理在报告中介绍了陈星旦院士的科研历程,及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的发展概况。 /p p   陈星旦院士1950年湖南大学物理系毕业,1953年至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1963年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台红外光谱仪,1964年创新性地研发出了光冲量计测定我国首次核试验光辐射威力,1975年开拓了中国短波光学技术领域,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陈星旦院士团队在1992~2006年间研制成功了“三代”滤光片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仪。 /p p   陈星旦院士2004年受聘于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双聘),2013年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所合作设立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2014年成立院士创新创业公司——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其主要目的是将陈院士团队的光谱技术成果产业化。 /p
  • 热烈祝贺!卓立汉光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近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公布了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授奖项目结果,今年全部授奖项目为318项,其中一等奖119项,二等奖项目193项,青年科学奖9人。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重要科学发现的个人和单位;技术发明奖(其中含专利类),授予在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要技术发明的个人和单位;科技进步奖(其中含推广类和科普类)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要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或在科学普及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单位;青年科学奖授予长期从事基础性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有一定影响的原创性成果的在校青年教师。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每年评审一次。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御香苑畜牧有限公司、北京绿富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丰恒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生鲜农产品品质的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时,恭贺:由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和合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合资成立的四川双利合谱科技有限公司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奖种名称获奖等级项目名称/获奖人全部完成人全部完成单位/工作单位科技进步奖1生鲜农产品品质的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共性关键技术彭彦昆,韩东海,李永玉,汤修映,王冬,黄岚,江发潮,孙明,陆安祥,徐杨,王伟,陈兴海,李艳荣,张仲新,韩熹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御香苑畜牧有限公司,北京绿富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丰恒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2农产品品质波谱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方慧,韩忠,苑严伟,曾新安,王松磊,刘业林,张洪,刘贵珊,宋忠祥,赵博,李汴生,成军虎,吴剑 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宁夏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四川双利合谱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睿洋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唐人神肉制品有限公司 在此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时,卓立汉光全体同仁祝大家在鸡年能够吉祥,吉利,吉庆;吉言,吉日,吉福,吉星高照;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吉人自有天相,生活吉祥如意,天天都是黄道吉日;祝福大家每天不必闻鸡起舞,祝福公司发展如疾风骏马,2017大吉大利!
  • 近红外光谱分会领导看望院士专家
    仪器信息网讯 值春节来临之际,又恰逢情人节,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分会理事长袁洪福,常务副理事长刘慧颖,秘书长韩东海,副秘书长唐海霞、马放均,以及仪器信息网编辑一行人特别看望了长期以来一直支持近红外光谱分会以及仪器信息网工作的院士和专家们,送上最真挚的感谢和新春的祝福。   此次拜访的院士和专家有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院士、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全国畜牧学专家张子仪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名誉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罗国安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王义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等。   拜访一路走来,让我们感触颇多。这些专家们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依然关注着、支持着中国分析仪器,特别是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而且还一直为这些技术的改进创新、推广应用等孜孜不倦的工作着。他们对中国分析仪器的这一份呵护,对年轻的分析仪器从业者的这一份谆谆教诲,对中国分析仪器强国之梦的那一份期待,让一路拜访的我们倍感温暖与亲切。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院士 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 全国畜牧学专家张子仪院士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名誉理事长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 清华大学化学系王义明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   与其说是我们给这些院士专家送去新春的祝福,倒不如说是他们教给我们很多东西。他们在分析仪器行业执着追求,容颜虽老,心却年轻,可敬!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祝他们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备注:   2014年9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正式宣告成立。袁洪福为分会理事长,褚小立等15位专家为副理事长,刘慧颖为常务副理事长,韩东海兼任秘书长,马放均、唐海霞为副秘书长 常务理事35名、理事61名 陆婉珍院士等为分会顾问 仪器信息网(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分会挂靠单位。
  • 近红外光谱分会领导看望慰问院士专家
    仪器信息网讯 一份尊敬,一声感谢,一句祝福。值春节来临之际,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分会理事长袁洪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韩东海、副理事长杨辉华、副理事长闵顺耕、副秘书长唐海霞、秘书王立波、聚光科技刘文婷以及仪器信息网编辑一行人特别看望了长期以来一直支持近红外光谱分会以及仪器信息网工作的院士和专家们,送上最真挚的新春祝福。  此次拜访的院士和专家有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全国畜牧学专家张子仪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罗国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等。  一路拜访下来,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些院士、专家对进行了一辈子的科研工作、对近红外光谱的深厚感情,每每谈起工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滔滔不绝。虽然有些专家年事已高,但他们具有非常超前的思维,从近红外光谱的技术创新到相关应用、标准现状,从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从科研成果转化体制到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他们时刻关注着近红外光谱领域的最新进展。  他们感慨着时光的变迁,关注着最新技术的进展。他们对年轻一代充满了信心和期望,即使已经80岁、90岁,他们还在指导着学生的工作,他们特别希望能利用毕生所学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这种孜孜不倦的教诲让到访的我们倍受鼓舞。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全国畜牧学专家张子仪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罗国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  年味渐浓,可是有些院士、专家们还在实验室里忙碌着,他们甚至不清楚过年放假的时间,这一份工作的执着和热情让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为了表达大家的尊敬和祝福,此次,近红外光谱分会的领导们特别为院士专家送上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分选的苹果,并在每个苹果上贴上了糖度标签,这也体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帮助。让我们共同祝愿各位院士、专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备注:  2014年9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正式宣告成立。袁洪福为分会理事长,褚小立等15位专家为副理事长,刘慧颖为常务副理事长,韩东海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放均、唐海霞为副秘书长 常务理事35名、理事61名 仪器信息网(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分会挂靠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全国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 我国光谱最新研究成果竞相争艳——第十九届全国分子光谱会暨2016年光谱年会大会报告集锦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10月28日,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州大学和闽江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光谱年会在福州拉开帷幕。500多名来自150多家国内外科研院校单位的光谱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2788-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9399fe74-7156-4ad6-af83-5937ee26c11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此次会议邀请了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刘文清院士、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文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吕超教授、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研究员、厦门大学任斌教授、苏州大学杨永刚教授等做大会报告,介绍光谱新技术、新应用。以下,仪器信息网编辑摘录部分报告内容以飨读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刘文清-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5b1e5afa-5d1b-4cc2-bfdb-e1e760cc319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刘文清院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大气污染光学/光谱学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 /strong /p p   由于我国面临的大气污染如PM2.5污染等的情况日趋严重,为了从源头治理、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对于污染的形成过程的描述及其科学问题的解读需求也日益迫切。其中,环境监测技术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支撑与基础。面对中国大气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刘文清院士提出了建立大气环境多维度监测平台的设想。 /p p   刘文清院士团队利用紫外、可见、红外等的光吸收、发射、散射技术,结合光谱特征数据库、定量解析算法、光机电工程技术,形成了现场快速监测、时空分布立体监测、大范围输送通量监测的各种污染物监测技术方法。多维度监测平台技术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空气质量在线自动监测、机动车尾气遥测等领域进行了应用示范,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p p   刘文清院士也表示,中国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还很大,国际经验表明,经过大规模治理后,环境质量改善仍需要20-30年。中国“十三五”期间,将用三个5年计划时间,推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依次达标。2015年7月1日中央深改会议“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新机遇,即发展痕量、区域、立体监测方法、技术与设备,突破制约我国先进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瓶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王建华-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1110c080-bc5d-42c4-8a6b-2d9226afccc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东北大学 王建华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金纳米载体的药物可控释放及杀菌研究 /strong /p p   金纳米棒(Au-NRs)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在成像、光动力治疗、可控释放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药物可控释放方面,可用于光热治疗、药物负载、可控释放、杀菌等。王建华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以中孔SiO2做载体,外层附着金纳米棒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形变实现药物可控释放,实现杀菌性能。另一项技术是CTAB稳定核-壳-壳纳米棒,也具有理想的杀菌性能。比较Au、AU-Ag和Au-Ag-Au NRs,核-壳-壳结构的杀菌性能和核-壳类似,但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而且随辐照时间增加,杀菌效能进一步增加。 /p p   王建华教授介绍的第三项技术是将Au-Ag-Au NRs附着在磁性微球上,选择氧化石墨烯或其衍生物、加上磁性(Fe3O4)、包裹上核-壳-壳结构,所建立的体系可以充分利用核-壳-壳的杀菌和稳定性能,同时又能捕获细菌。课题组用拉曼光谱、XRD等技术验证了实验结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张文凯-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c7bb4211-d59b-476a-a604-ec12b2a292d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北京师范大学 张文凯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超快激光和X射线光谱及其应用 /strong /p p   飞秒超快二维红外光谱方法具有无探测光背景、灵敏度高和信噪比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研究化学、生物体系中的超快结构和动力学,如已经成功测定了膜蛋白在溶液中的三维结构、揭示了抗艾滋病药物Rilpivirine的耐药性机制。 /p p   张文凯教授报告中介绍了2D-IR光谱中的杂散光消除方法、高选择性非天然氨基酸红外探针的研制,及其在甲型流感病毒M2质子通道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张文凯教授还介绍了超快X射线发射光谱及其应用。面对时基漂移、自发辐射光源不稳、光谱扫描耗时等技术难点,张文凯教授团队利用单脉冲实时测量时基、分光器覆盖整个光谱的方法解决了该难点,使得超快X射线发射光谱系统的时间分辨率& lt 50fs,采样时间缩短了100倍。 !--50fs,采样时间缩短了100倍。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吕超-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9d915e4e-c9a0-4e26-9278-374ee57cc3f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北京化工大学 吕超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发光分析法评价材料结构 /strong /p p   如今,一些材料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分析检测工作中,深入了解材料结构才能够使这些材料分析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鉴于目前材料结构表征常用的方法的优势与劣势,吕超教授提出了将发光分析法用于表征材料结构。 /p p   对此,吕超教授着重研究了材料结构与其发光行为的内在联系,利用发光信号获得材料结构及其形成过程的信息。如,利用荧光分析法评价材料组装体结构、发光分析法评价材料表面效应、发光分析法评价材料限域结构等。发光分析法表征材料结构有可能为成为材料结构分析新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常俊标-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fd2ae90d-d404-4f26-b467-8a2f5f23392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郑州大学 常俊标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核苷类创新药物的研究策略 /strong /p p   核苷类药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目前大约有55个已注册的核苷类药物用于临床,正在做临床的药物有46个。但是,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核苷类药效对于核苷酸结合靶蛋白的抑制作用还没有完全被优化,而且核苷类药物的药效还很可能与不能有效控制核苷的稳定性、分解代谢、耐药性以及不能有效提供核苷的磷酸化产物等因素有关。 /p p   针对目前核苷类药物存在的问题,常俊标教授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如合成了具有很好抗HCV活性的新型核苷化合物(CL-045),其活性高于Sovaldi。此外,常俊标教授还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核苷类药物方面的研发计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韩东海-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83a117e1-f43f-443f-8b21-7d2fa090ca6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中国农业大学 韩东海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试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细节特质 /strong /p p   韩东海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到,在仪器的原理和结构方面,近红外专用仪器与分光光度计大同小异,但设计思想差异颇大,重视细节是其关键。为什么近红外技术需要非常重视细节?韩东海教授分析了三方面的原因:细节决定仪器性能与价格 细节应对物料理化多变性 细节支撑个性化解决方案。 /p p   随后,韩东海教授针对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分别给出了详实的解释,比如在细节决定仪器性能与价格方面,韩东海教授介绍到,对近红外仪器来说,被测物料对噪声的影响很大,当开发专用仪器时,应事先准确把握噪声与RPD的关系,这一点十分重要。但是市售通用仪器为了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常按最高标准设计,故仪器很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孙佳姝-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c20d7c26-8741-4329-afcd-6ff2c558766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孙佳姝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癌症标志物光学检测 /strong /p p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含量与肿瘤的分期、预后及总生存期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且在癌症的非常早期就有CTC的存在,使得CTC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标志物。据孙佳姝研究员介绍,惯性双螺旋芯片可实现肿瘤细胞的高通量快速分离( 3.3× 10 sup 7& nbsp /sup cells/min ),当肿瘤细胞与血细胞比为百万分之一时,分离效率高于90%。将循环肿瘤细胞无标记分选,及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肺癌患者疗效的评价,与病情对应性良好。 /p p   此外,孙佳姝研究员还介绍到,其课题组还发展了一种核酸POCT检测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现场及基层检验检疫,取得了良好效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任斌-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68bf5cd1-7e56-4a77-a1e4-ba33fba86b2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厦门大学 任斌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表界面高空间分辨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strong /p p   通常表界面上的分子数仅有单层或者远低于亚单层,而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的表征都对表征方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能以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时间分辨率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研究表面和界面过程,是目前界面表征方法的重大挑战。 /p p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技术具备单分子检测灵敏度和高达几个纳米的空间分辨率,可以从纳米尺度和分子水平研究双金属表面结构、性质,以及电化学界面分子结构变化和光电催化反应等。任斌教授在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其课题组发展的电化学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EC-TERS),据悉,该技术可以结合电化学灵活调控基底和针尖的电子能级,灵敏检测电化学表界面分子结构变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杨永刚-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a9e5e030-1102-490b-a676-340d2c4f589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苏州大学 杨永刚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圆二色谱解析单手螺旋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材料 /strong /p p   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手性纳米材料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同时圆二色谱也成为其主要的光学活性检测手段之一。 /p p   杨永刚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到,其课题组利用超分子模板法制备了单手螺旋聚倍半硅氧烷纳米纤维和纳米管,并利用圆二色进行表征。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圆二色谱表征结果表明:这类材料在埃尺度上具有手性,纳米尺度上的螺旋与埃尺度上的手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其光学活性应该来源于手性模板所形成的手性缺陷。杨永刚教授还指出,这类材料有望应用于对映体拆分和不对称催化。 /p p br/ /p
  • 近红外在农产品/饲料领域应用研讨会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2 年8 月23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饲料领域应用研讨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召开,100余位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饲料领域应用研讨会”现场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饲料领域应用研讨会”是第23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原多国仪器仪表展览会) (Miconex 2012)”的同期活动。本次研讨会特邀了多位近红外在饲料领域应用研究的专家做专题报告,围绕近年来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饲料品质分析,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等进行了学术交流。   韩东海教授、袁洪福教授分别主持研讨会,并作报告。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化工大学 袁洪福教授:发展近红外分析联网技术   袁洪福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NIR应用前景、联网需求、联网技术三方面内容,其中NIR联网技术有包括硬件、软件、模型技术,以及相关标准、示范内容。NIR是流程工业过程品质分析的重要手段,在石化、半导体、制药、农业、食品等领域应用的很好,利用NIR进行“卡边生产”,将会产生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广州石化应用NIR汽油调和的直接效益达1260万/年。   NIR联网技术包括光谱仪器、化学计量学、模型三个方面,其中建模可以说是NIR发展的“瓶颈”、“拦路虎”,建模所需的条件包括获取代表性的样本能力、提供合格的参考数据的能力、近红外分析专业人才。模型共享条件则包括模型可传递、不同仪器光谱的一致性、仪器一致性、光谱校正等。最后,袁洪福教授建议我国应建立模型示范中心,使其具有建模样本收集能力、建模参考数据分析能力、具有NIR分析专业技术人才、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与仪器厂家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针对重大需求建立示范工程。 Foss 赵武善:物联网技术监控远程近红外仪器和定标模型的安全性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FOSS基于近红外透射技术的NIT谷物交易计价网络体系在全球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即是网络化技术和基于此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性,所以FOSS致力于向用户提供“面向更简单的NIR分析方案”,包括:工厂标准化的仪器、更广泛更稳定的定标、网络软件系统提供自动的仪器监督、向用户提供即用型定标。 益海嘉里集团 史秀颖: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益海嘉里集团的应用   益海嘉里集团拥有80多台不同品牌的近红外光谱仪,对于近红外光谱仪在企业中应用的作用及意义,益海嘉里集团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优点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数据可靠、节能环保等方面。   使用近红外对产品进行分析,快速、准确,可以在一分钟内就能得到全部分析结果,大大简化了测定操作,对生产的指导意义是化学分析法远远不及的。近红外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得企业的人员成本、化学试剂成本、分析仪器成本均有大幅度的降低。近红外的稳定性、重现性均较好,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降低对人员技能要求的同时减少了人为误差。和常规分析方法相比,值得一提的是对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近红外法无环境污染、无化学试剂的使用及排废,这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情。在生产中,可以在生产流水线上配置近红外装置,对原料和成品及半成品进行连续在线检测,有利于及时地发现原料及产品品质的变化,便于及时调控,维持产品质量的稳定。 中国农业大学 闵顺耕教授:振动光谱法在农药质量分析与市场监管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余家,农药制剂27000种以上。2010年,农业部抽检全国7000个农药样品,产品合格率为86.3%,超过13%存在问题。常见农药有效成分分析方法有化学法、色谱法、光谱法,目前对于农药成分含量的测定主要采用色谱法。   闵顺耕教授研究内容是用振动光谱法进行农药制剂质量分析,尝试为农药质量分析及市场监管提供一种快速、现场或在线分析方法。其在报告中介绍了利用近红外、中红外、拉曼等光谱分析技术进行原料质量控制、制剂质量分析与质量控制、农药生产在线分析与工艺优化、农药质量监管等研究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 韩东海教授: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近红外技术主要是产业应用技术,需要与产业密切结合方能发挥最大作用。韩东海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粮油、果蔬及花卉、林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和农副产品等六大类农产品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 李军涛博士演讲(张丽英教授)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预测动物饲料原料有效能含量的研究   能量饲料在养殖成本、养殖收益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种快速、准确地确定动物饲料原料有效能含量的检测方法能够精确配制动物的日粮,进而节约饲料原料资源、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全国有1亿多吨玉米用于饲料生产,如果每千克玉米节约100大卡,每年可节约300万吨玉米*2700元/吨=81亿元。李军涛博士介绍了其课题组利用近红外技术测定动物饲料及饲料原料可消化氨基酸含量、有效能含量,奶牛配合饲料的代谢能含量,兔配合饲料消化能含量等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 石冬冬博士:现代信息技术和分析技术在饲料安全隐患排查中的应用   饲料安全隐患排查包括:最快的速度发现潜在问题、全面解析问题样品确认危害性、准确追溯问题样品的来源及分布、及时准确排除安全隐患,其过程中涉及的筛查技术包括近红外、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光谱技术,以及热分析技术、生化技术等 破译技术包括电化学、光谱、色谱、质谱技术。石冬冬博士还重点介绍了饲料安全隐患排查中另一重要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内容、意义、应用实例等情况。 布鲁克 刘曼丽:近红外技术在饲料业的运用和发展   刘曼丽经理报告中介绍了近红外技术在饲料业应用现状、新进展及趋势、潜在效益等。饲料企业已广泛建立NIR原料、成品常规定标曲线,即使只监控普通营养指标,亦可为饲料厂带来明显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效益。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刘慧颖秘书长   刘慧颖秘书长在会上介绍了将于2012年9月举办的近红外全国会议、11月举办的近红外香山会议的情况,并邀请各位专家就国家、行业、院校等对近红外发展应该提供的支持等问题积极提供建议,共同推动我国近红外的发展。
  • 近红外光谱应用学术报告会在云南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2011 年9 月2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与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瑞升公司举办了“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授牌仪式暨近红外光谱应用学术报告会”,70多位业内专家、200多位瑞升公司的科研人员出席。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授牌仪式暨近红外光谱应用学术报告会”现场   会议首先举行了“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授牌仪式”,授牌仪式后,会议特邀国内近红外相关领域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做专题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会由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家俊教授主持。   方家熊院士:微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 方家熊院士   方家熊院士报告中介绍了近红外光谱仪发展进程:50年代后期,滤光片分光系统/热传感器型,只是离散的几个波长,测量样品需预处理;灵活性差,而且波长稳定性、重现性差。70年代,光栅扫描分光/ 单光敏元传感器型,扫描速度慢、波长精度和重现性差。80年代,“傅立叶变换”反演光谱/单光敏元传感器型。90年代,固定光栅/二极管阵列(FPA)和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 单光敏元传感器型。21世纪,微纳型。其中着重介绍了第四代各种类型的微小型红外光谱仪的特点。   最后方家熊院士指出,目前我国近红外微小型机还不太普及,工农业对微小型机有需求;便携小型机引进的主要是三代机;微型AOTF型机引进力度加大;微型FPA型机基础好缺核心器件;自主生产FPA型是可行的;加强AOTF和微纳型研发是需要的。   袁洪福教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   袁洪福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近红外分析技术的特点;近红外在药检制药、水果分级、食品品质安全、石油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近红外分析技术相关国际标准、我国标准的现状;我国药检领域近红外分析技术展望。   梁逸曾教授:化学计量学方法与近红外光谱分析 中南大学梁逸曾教授   变量选择为化学计量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问题,目前在多元校正和模式识别多有应用。梁逸曾教授着重介绍了采用CARS(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变量筛选方法建模来提高近红外模型的预测精度,以及解决近红外在线检测的应用问题。   瞿海斌教授:近红外光谱分析在制药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展望 浙江大学瞿海斌教授   瞿海斌教授与多家制药企业合作,研制了中药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环节的近红外在线检测系统,并针对具体情况设计了样品前处理、不开瓶检测等方法。瞿海斌教授还指出近红外光谱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样品前处理及光谱采集技术、适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过程监测方法、与其他分析仪器的集成技术、技术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方法等。瞿海斌教授呼吁与会的科研人员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共同促进近红外与药品质量的提升。   邵学广教授:近红外光谱在烟草工业生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   邵学广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常规成分、微量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研究,基于定量模型、光谱的MSPC(通过对多参数的统计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及基于近红外光谱多元统计分析在烟叶及卷烟(配方)的相似性分析中的应用。   褚小立博士:近红外光谱方法的标准化研究 中石化石科院褚小立博士   制订符合国情、准确、快速、简便、适用的分析方法标准是组织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的重要保证,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如促进生产工艺的改革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加强科学管理的一种关键的保障措施。褚小立博士报告中介绍了近红外标准方法的地位、模型适用性判据的重要性、以及模型传递的问题。   韩东海教授:近红外光谱分析在食品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   韩东海教授报告中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在线自动分选、水果生产过程控制、腐乳生产工艺改进、葡萄酒发酵智能化、奶牛挤奶数字化、健康食品高科技化、食品专业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家俊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   整个交流会针对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制药、食品领域的应用和我国在药品监督检测、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大专院校等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专家与专家之间的尖锐问题探讨、用户与专家之间的实际问题解答、主持人的精彩点评等让与会者获益良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的成立,以及该场近红外光谱应用学术报告会的成功举办必将促进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与会专家参观瑞升公司及其实验室   附录1: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烟草技术、卷烟技术、健康吸烟相关技术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及配套服务,是专业设置全面,综合技术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   瑞升研究开发领域贯穿从种子到烟气的整个过程。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烟草的种植、调制和卷烟生产配套的各个关键环节,瑞升拥有全方位的烟草综合技术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与平台,能为烟草相关企业的烟草原料开发生产、卷烟开发生产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并为吸烟人群的健康保护提供和创造独特的瑞升价值。   瑞升一直以人的发展作为企业最核心的驱动力,不断强化人的发展和专业人才体系的构建。目前已形成了近400人的研究、开发和服务的技术队伍,拥有博士20人,硕士110人,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20人。多学科、多专业的人才围绕瑞升发展目标,在相应的业务平台和创新体系中进行有机组合,辅以科学有效的机制,使瑞升的业务具备人力资源保障的优势。   附录2: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农产品、食品、烟草及制药等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评价、产品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提供技术服务的综合性第三方检测机技术服务机构。   自2001年启动建设,进过10余年的发展,分析检测研究平台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0余位员工的专业技术团队和配备价值5000万元的先进科研仪器设备、服务领域拓展到烟草、农产品、食品级医药等行业的检测研究平台。
  • 能给大米“定价”的近红外——对话日本静冈制机株式会社近红外工程师石津裕之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日本静冈制机株式会社(简称静冈制机公司),一家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大型农业机械制造公司,在加热器、农用机械等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同时也是近红外谷物粮食成分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 /p p   早在本世纪之初,静冈制机就在日本先声夺人,开发出了面向市场的大米食味计。一炮走红之后,脚步并没有停下,2016年,静冈制机公司又推出了最新一代高精度近红外食味分析仪。这台食味计能在对大米的水分、蛋白质、直链淀粉、脂肪酸等成分精准测定的同时,更能够实时评定大米的食味值,大米好吃不好吃,由食味分析仪来一锤定音,为大米在流通环节中的“按质定价”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近日,这款产品的研发者、静冈公司近红外工程师石津裕之受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邀请,到其实验室进行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编辑与他就近红外相关话题展开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2b02c641-ee06-491c-bbd3-279435f45a6e.jpg" title=" 1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日本静冈制机株式会社近红外工程师石津裕之(左)与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右)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大获成功的第五代大米食味分析仪 /strong /span /p p   石津裕之与近红外的结缘起始于1999年。当时日本农业大量施用氮肥,作物吸收不了被雨水冲刷到河里,造成环境污染,在此背景下,石津裕之开始从事近红外仪器研发工作,用于检测目标物中的氮元素含量。此后,他还参与了水果糖度检测仪器的开发,在近红外仪器研发领域积累大量经验。 /p p   2004年,怀揣近红外仪器研发兴趣的石津裕之加入日本静冈制机株式会社,围绕大米和茶叶研发了系列近红外仪器设备,新一代高精度近红外食味分析仪就是成果之一。石津先生介绍到:“我们最新研发的是静冈制机公司第五代大米食味分析仪,产品在前四代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可测定大米中的淀粉、蛋白、脂肪等成分,最终依据食味给大米打分。日本依据品质给大米定价,仪器判定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大米定价。” /p p   作为一家主打大型农业机械的百年企业,近红外仪器在静冈制机公司的事业版图中占比仅为3%。但石津裕之表示:“近红外业务占比虽小,可仪器的附加值却很高。自公司第一代食味分析仪问世至今,台式仪器已售出400多台,便携式售出600多台,另外一款茶叶分析仪也有将近200台的销量。” 在日本生产大米食味分析仪的4家厂商中,也仅有静冈制机一家获得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北海道设施协会的资质认定,这也是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6f70368-651b-4d78-92d7-f0b013090f72.jpg" title=" 2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石津裕之与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团队进行技术交流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消除近红外仪器“台间差”是关键 /strong /span /p p   从事近红外仪器研发的十几年间,石津裕之当然也经历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攻关。当笔者询问在研发仪器时最看重什么时,他反复提到了“台间差”这个词。石津裕之表示:“大家都买了同一型号近红外仪器,检测同一批大米时候,稻农的仪器测得的数值是6.8,大米中间商的仪器也是测得6.8,到了销售成品米的超市的仪器那里,得出的结果却变成了7.0,这就提示有可能是仪器台间差造成的。在日本,数值相差0.1的大米价格上有可能差出几千日元,因此测量不仅要追求精度,也要注意同型号之间的台间差。” /p p   近红外仪器离散性大,如何消除每台仪器的台间差,这涉及到硬件开发、模型建立的环节,可以说是仪器研发的最大挑战。为消除台间差,石津裕之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最终摸索出了依靠经验经验和提高分辨率的解决方法。 /p p   石津裕之拿光栅举例,光栅的角度控制对近红外而言非常关键,为对光栅实施更好的控制,石津裕之在研发的仪器底部增加了一个特殊装置以调整光栅角度,提高仪器分辨率。他补充说:“尽管各零部件都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但在组装和结构设计方面却加上了自己的想法。”此外,增加特殊滤光片以消除波长漂移,严格把控仪器温度,也是石津裕之消除仪器台间差的诀窍。 /p p   此外,石津裕之认为仪器设备的维护也十分重要,这一点在于引导用户规范操作。静冈制机公司每年都会给用户销售大量大米标准样品,用于仪器的日常校准,既规范了操作,又创造了盈利。 /p p   交谈最后,笔者询问了石津裕之对近红外发展的预期,他表示:“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分析检测技术,未来对于近红外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多,而随着技术进步,仪器价格也将进一步降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3669352e-81b3-48dc-8703-38ffb706c9fd.jpg" title=" 3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韩东海教授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赠送礼物 /strong /p p   采访结束后,韩东海教授也就本次对话发表了感悟: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在我们看到的专业新闻中,对于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而对企业一线专业人员的报道少之又少。受技术、资金、成本、市场和经验积累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国内的近红外发展之路必然是研制各种各样的专用近红外仪器。基于傅里叶变换原理的仪器能够解决台间差,但因其成本高,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而基于其他原理的仪器,如何消除台间差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借日本静冈制机公司的石津裕之工程师来京之际,在我的建议下,仪器信息网的刘丰秋编辑牺牲休息时间,专程来我校对他进行了专访。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静冈制机的石津裕之工程师为了研制测量精度逼近化学检测精度的近红外食味分析仪采取了诸多特殊措施。除了上述报道的以外,还采用了光栅扫描结构而非CCD阵列 光谱预处理从不使用我们常用的一阶导和二阶导 蛋白质特征吸收波段选择了噪声较大的1000nm以上。这些看似非常规的做法,成为静冈制机取胜的法宝。更多细节因涉及企业秘密,不便披露。对石津工程师的采访虽然不能解答我们所有的问题,如能有些思路上的启迪和帮助,我们倍感荣幸。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在与石津裕之工程师交流过程中,我的感悟是为了研制一台专用的近红外仪器,一是要充分了解物料的光物性、检测精度要求。二是对待检测成分进行标准物的光学特性实验,探讨特征吸收峰或波段。三是制定消除台间差、温度修正、校正波长漂移特殊措施。四是在满足检测要求的情况,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设计仪器结构。总而言之,近红外应用符合细节决定一切的道理。 /span /p
  • 近红外人山东的“家” ——近红外分会山东工作站成立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0月22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山东工作站成立大会举行。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副理事长褚小立、邵学广、韩东海、刘慧颖、闵顺耕、杜一平,以及常务理事陈斌、倪力军、潘涛、张丽英、臧恒昌等近红外光谱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此次活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会场.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11b4c126-5071-4f19-b42a-1d05d002181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会山东工作站成立大会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臧恒昌.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c2949967-2a60-48f6-9f49-26295f8a797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会山东工作站站长臧恒昌 /p p   按照近红外光谱分会山东工作站站长臧恒昌的话说,从一开始的信心不足,到如今找准了方向和目标,山东工作站已经“孕育”了三年。工作站筹备团队秉承着边工作边筹备的宗旨,而此次完美举办近红外光谱第五期培训班,以及期间还成功组织召开了药品质量与智能制造研讨会暨2017年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山东大学制药工程专业10周年庆典等活动很好地检验和体现了工作站团队的工作能力。 /p p   山东工作站的成立、运营以及发挥作用,需要依托行业、依托用户,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臧恒昌介绍到,在筹备过程中,他先后找到了在制药行业有引领作用的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国内近红外光谱非常大的应用单位新希望六合,以及山东济南海能仪器公司,新希望六合目前已经拥有136台近红外光谱仪,海能仪器代理了美国Unity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并且正和江苏大学陈斌团队合作研制小型化近红外光谱。幸福的是这些单位或人都是热爱近红外的人,当臧恒昌找到他们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需要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三个单位也成为了山东工作站的挂靠单位,今后将与臧恒昌团队一起为工作站的发展而努力。 /p p   最后,臧恒昌谈到山东站的任务,一是成为近红外光谱在山东发展的平台 二是作为近红外分会的一部分,是近红外人在山东的家,是专家用户交流的一个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揭牌.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ed81232d-9f89-49ac-b32b-3386193f2c6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授牌.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334b04e-525c-44e7-a17c-d0babbcd57d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会山东工作站揭牌仪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胡德福.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6636b88c-dbb7-483b-bea8-394883e4f3a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副院长胡德福发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隋莉.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6ceebe8a-8ef5-480e-a749-924ee14791d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希望六合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隋莉发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张振方.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9cd561fb-d704-4290-9f46-98c0df5788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山东济南海能仪器公司总经理张振方发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金宏利.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7f29e07-4549-4c99-baae-2046471ceb0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济南金宏利总经理邹振民赠送礼物,祝福山东站海纳百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袁洪福.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18f3b98-f206-451f-835b-76bcd9aaa77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韩东海.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e1d4057-2f40-4153-a5e0-7da9a616e65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韩东海 /p p   秉持着近红外光谱分会的良好学术交流传统,山东站揭牌仪式之后,韩东海为大家做题为《近红外技术需要发散思维》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褚小立.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1c251bb-814e-48ce-8e84-d107efb99fb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褚小立主持山东站成立大会 /p
  • 2020年光谱大会 (第二轮通知)
    2020年光谱大会 (第二轮通知)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在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光谱分析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新应用不断涌现。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协办,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分会承办的2020年光谱大会定于2021年06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将凝聚国内光谱界同仁的力量,着重面向各类技术问题的应对、光谱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光谱分析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本次会议还将介绍本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进展。我们诚挚邀请和真诚期待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企业单位的同仁相聚北京,就光谱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等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将邀请老专家交流光谱技术应用经验,知名学者对有关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热诚邀请光谱分析技术领域的学者及从事光谱工作的同仁、青年学者和相关仪器厂商参加会议,共同研讨,交流互动,选准要攻克的关键技术,拓展应用领域。会议官网:http://www.lab.org.cn/index.php/home/meeting/info.html?meeting_id=88一、学术委员会: 主 席:王海舟 院士 副主席:(按拼音序)冯先进、韩东海、贾云海、李 娜、刘 锋、刘海涛、刘丽萍、 刘 正、孙素琴、王建平、王利军、袁洪福、周 群。委 员:(按拼音序)陈建波、褚小立、段亿翔、冯先进、符 斌、高介平、韩东海、黄安民、胡军凯、计子华、贾云海、李华昌、李美玲、李 娜、李永玉、刘海涛、刘丽萍、刘韡韬、刘 正、罗立强、吕 超、潘磊庆、皮付伟、邱 平、沈亚婷、孙素琴、宋占军、唐维学、屠 康、王 华、王 健、王加华、王建平、王利军、肖占敏、辛仁轩、徐可欣、徐建华、徐 荣、徐怡庄、姚建垣、杨延强、余 兴、袁洪福、臧恒昌、张波涛、张锦茂、张 群、张世锋、郑国经、周 群、邹炳锁。二、顾问委员会:(按拼音序) 邓 勃、符 斌、高介平、金钦汉、李隆第、秦建候、辛仁轩、许振华、郁鉴源、郑国经、张锦茂三、组委会:主 席:孙素琴副主席:冯先进、刘 锋、王建平、袁洪福。秘书长:桂三刚副秘书长:周 群、陈建波、章 燕。 四、已确实的报告人:上官棣华 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活体分析院重点实验室报告题目:活细胞分析探针的构建与应用马会民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报告题目:光学探针与成像分析邹炳锁 教授 广西大学 报告题目: 自旋耦合对半导体发光的影响张建平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报告题目: 植物多酚与类胡萝卜素协同稳定脂双层膜:方法与机理范美坤 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 分子光谱技术在现场快速分析中的应用李永玉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报告题目: 基于内标的拉曼特征峰强校正方法研究皮付伟 教授 江南大学报告题目: 待定徐荣 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报告题目: 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在山银花药材鉴别和分级研究中的应用图雅 研究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报告题目:红外光谱技术在传统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王晶娟 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报告题目:当归补血汤的质量标记物研究罗海云 副教授 清华大学电机系报告题目:基于原位FT-IR的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生物学效应表征贾云海 正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超大尺度材料原位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夏晓峰 产品经理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报告题目:《ICP光谱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分析中的应用》刘丽萍 主任技师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报告题目:汞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毛雪飞 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报告题目:基于气相富集原理的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沈亚婷 副研究员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报告题目:东南亚地区水稻中的高砷风险及对策黄宇营 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报告题目:上海光源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及吸收光谱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吕 超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报告题目:材料老化早期光谱检测及寿命预测五、报告形式:1.大会邀请报告 2.论坛邀请报告 3.青年论坛报告六、会议时间:2021年06月15(周二)日至17日(周四)七、会议地址:中国科学院大学(雁西湖校区)八、会议注册: 1、老师2000元(含食宿); 学生1500元(含食宿); 2、老师1500元(不含住宿);学生1000元(不含住宿)。九、承办单位(汇款信息):账 户 名: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 开户银行:华夏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账 号: 4043200001801900001154十、会务组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 北科大厦 (100089)电 话:010-68722460 传 真:010-68471169 联 系 人:朱凌云 电子信箱:lhxh88@126.com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分会2021年03月30日
  • 第二届光谱大会(第二轮通知)
    第二届光谱大会(第二轮通知)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在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光谱分析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新应用不断涌现。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协办,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分会承办的“第二届光谱大会”定于2021年06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将凝聚国内光谱界同仁的力量,着重面向各类技术问题的应对、光谱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光谱分析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本次会议还将介绍本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进展。我们诚挚邀请和真诚期待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企业单位的同仁相聚北京,就光谱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等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将邀请老专家交流光谱技术应用经验,知名学者对有关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热诚邀请光谱分析技术领域的学者及从事光谱工作的同仁、青年学者和相关仪器厂商参加会议,共同研讨,交流互动,选准要攻克的关键技术,拓展应用领域。会议官网:http://www.lab.org.cn/index.php/home/meeting/info.html?meeting_id=88 一、学术委员会:主 席:王海舟 院士 副主席:(按拼音序)冯先进、韩东海、贾云海、李 娜、刘 锋、刘海涛、刘丽萍、 刘 正、孙素琴、王建平、王利军、袁洪福、周 群。委 员:(按拼音序)陈建波、褚小立、段亿翔、冯先进、符 斌、高介平、韩东海、黄安民、胡军凯、计子华、贾云海、李华昌、李美玲、李 娜、李永玉、刘海涛、刘丽萍、刘韡韬、刘 正、罗立强、吕 超、潘磊庆、皮付伟、邱 平、沈亚婷、孙素琴、宋占军、唐维学、屠 康、王 华、王 健、王加华、王建平、王利军、肖占敏、辛仁轩、徐可欣、徐建华、徐 荣、徐怡庄、姚建垣、杨延强、余 兴、袁洪福、臧恒昌、张波涛、张锦茂、张 群、张世锋、郑国经、周 群、邹炳锁。二、顾问委员会:(按拼音序)邓 勃、符 斌、高介平、金钦汉、李隆第、辛仁轩、郁鉴源、郑国经、张锦茂。三、组委会:主 席:孙素琴 副主席:冯先进、刘 锋、王建平、袁洪福。秘书长:桂三刚副秘书长:周 群、陈建波、章 燕。四、 已确定的报告人:江桂斌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报告题目:原子光谱分析的一些新进展上官棣华 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活体分析院重点实验室报告题目:活细胞分析探针的构建与应用马会民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报告题目:光学探针与成像分析邹炳锁 教授 广西大学 报告题目:自旋耦合对半导体发光的影响张建平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 报告题目:植物多酚与类胡萝卜素协同稳定脂双层膜:方法与机理范美坤 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分子光谱技术在现场快速分析中的应用李永玉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内标的拉曼特征峰强校正方法研究皮付伟 教授 江南大学 报告题目:待定徐 荣 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 报告题目: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在山银花药材鉴别和分级研究中的应用图 雅 研究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 报告题目:红外光谱技术在传统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王晶娟 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 报告题目:当归补血汤的质量标记物研究罗海云 副教授 清华大学报告题目:基于原位FT-IR的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生物学效应表征贾云海 正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超大尺度材料原位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 夏晓峰 产品经理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ICP光谱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分析中的应用》刘丽萍 主任技师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题目:汞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毛雪飞 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报告题目:基于气相富集原理的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沈亚婷 副研究员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报告题目:东南亚地区水稻中的高砷风险及对策黄宇营 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报告题目:上海光源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及吸收光谱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吕 超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报告题目:材料老化早期光谱检测及寿命预测周 群 副教授 清华大学报告题目:红外光谱法探究离子液体中再生纤维素结构异质化现象及形成机制冯先进 研究员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报告题目:待定五、会议注册:1、代表注册费:1500元/人(不含住宿);学生注册费:1000元/人(不含住宿)。2、代表注册费:2000元/人(含住宿);学生注册费:1500元/人(含住宿)。六、会议时间:2021年06月15日至17日 15日大会报到七、会议地点:北京世纪金源香山商旅酒店北京市海淀区北正黄旗59号八、承办单位(汇款信息):账 户 名: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 开户银行:华夏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账 号:4043200001801900001154九、会务组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 北科大厦 (100089)电 话:010-68722460 传 真:010-68471169 联 系 人:朱凌云 电子信箱:gpdh2018@126.com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分会2021年5月20日
  •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
    经过三年多的用心筹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6月6日在北京青塔招待所召开了筹备和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陆婉珍院士、金国藩院士、方家熊院士、科技部条财司马晋并处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顺昌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蒋士强副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仪器信息网唐海霞总经理、《现代科学仪器》杂志胡柏顺主编等领导、嘉宾出席此次会议。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厂商等相关单位的60余名业内人士到会。 大会现场   成立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主持。会上,专业委员会袁洪福主任委员作了《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报告》,包含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发展历程等方面的介绍,说明了专业委员会今后工作重点:“组织开展近红外光谱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工作、近红外分析技术培训工作、近红外分析标准制定工作;结合重大社会需求,组织开展专项调研活动,为政府制定科学仪器发展战略提供建议;为政府、企业和用户提供近红外分析技术服务与咨询”。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主持成立大会 袁洪福主任委员作《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报告》   袁洪福主任委员认为:“近红外分析技术将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将成为在线质量检测的主角,它的普及应用将显著提升工农业生产操作技术整体水平”。   刘长宽秘书长宣读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对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批复。之后,现场领导及嘉宾为专业委员会主要组织成员颁发了聘书。 向专业委员会顾问颁发聘书 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向专业委员会主要组织成员颁发聘书   陆婉珍院士、方家熊院士、金国藩院士、马晋并处长为专业委员会成立揭牌并致辞。作为我国最早在近红外光谱方面开展研究的专家之一、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倡议者,陆婉珍院士在致辞中赞扬了后辈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并对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欣慰。    为专业委员会成立揭牌(从左至右分别为:方家熊院士、金国藩院士、陆婉珍院士、马晋并处长)    科技部条财司马晋并处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陆婉珍院士致辞 中国科学院方家熊院士讲话   闫成德理事长致辞时说:“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是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而成立的,为业内工作人员提供了技术交流平台,它的成立是我国近红外分析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牌。”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致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顺昌副理事长讲话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蒋士强副理事长讲话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东海教授宣读了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Peter Flinn、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Ozaki等发来的贺信。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东海教授宣读贺信   作为专业委员会团体委员代表,北京聚光世达科技有限公司姚建垣先生在讲话时提到:“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能推动中国近红外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会支持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向先进企业学习,做好客户服务这项关键工作,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近红外事业的发展。”    北京聚光世达科技有限公司姚建垣先生讲话   袁洪福主任委员主持了成立大会之前的筹备会议。会上讨论了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专业委员会徽标等。    副主任委员褚小立高工主持讨论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    副秘书长杨辉华教授主持通过专业委员会徽标 专业委员会徽标:以专业委员会名称缩写CCNIRS为主要设计元素,融合了青花瓷及中国红等中国元素及光栅、光源、光波、光谱等近红外元素,总体来看,象征圆满、团聚、和谐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慧颖高工介绍了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计划,包括:组织国内同仁参加2009年11月在泰国举行的国际近红外大会并在此申办2013年国际近红大会、筹备2010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和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开通专业委员会网站——中国近红外光谱信息网、组织全国范围内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基础培训。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慧颖高工介绍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计划  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汇报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学术大会与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报告会筹备工作情况   本次大会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中结束。    参会人员合影
  • 近红外光谱分会正式宣告成立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9月23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在北京举行了成立大会。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院士、中国科学院刘文清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朱险峰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名誉理事长等领导、嘉宾出席此次会议。 大会现场   会议开始,朱险峰秘书长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以下简称&ldquo 总会&rdquo )宣读了总会关于近红外光谱分会成立的批复。   &ldquo 近红外光谱分会申请成立的历程正好体现了国家对民间社会团体管理政策的变迁,&rdquo 朱险峰秘书长笑道,&ldquo 会后的纪要可以记为&lsquo 为了便于近红外光谱分会的成立,国家修改了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政策。&rsquo &rdquo 朱险峰秘书长致辞   &ldquo 在陆婉珍院士的影响与号召下,近红外光谱分会汇集了一大批专家,专家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提升和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rdquo 朱险峰秘书长对于近红外光谱分会近年来的工作评价到。 韩东海教授宣读近红外光谱分会组织机构名单   袁洪福为分会理事长,褚小立等15位专家为副理事长,刘慧颖为常务副理事长,韩东海兼任秘书长,马放均、唐海霞为副秘书长 常务理事35名、理事61名 陆婉珍院士等为分会顾问 仪器信息网为分会挂靠单位。 刘慧颖常务副理事长主持讨论了分会工作条例   近红外光谱分会宗旨是团结全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及相关业务的单位和个人,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教育、研究、开发、应用和对外技术交流事业的发展。 袁洪福理事长发言   他谈到,2006年11月8~10日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与会代表强烈希望我国有一个能够专门定期组织近红外光谱学术和技术交流的平台。当时成立了近红外光谱学术组织的筹备小组。2009年6月6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成立,从此中国近红外光谱有了个&ldquo 家&rdquo 。2014年9月23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成立,这个日子将成为中国近红外光谱发展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牌意义的日子。   至今,近红外光谱分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4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即将在24日举行 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组织学术团队出国参加了3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组织举办了不同行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 成功申办和召开了我国第446届香山科学会议,为此,已有3个项目2013年被列入了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 组织制定了一项国家标准GB /T29858&ldquo 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分析通则&rdquo ,该标准已于2014年4月15日正式颁布实施。   袁洪福理事长在最后说到,&ldquo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rdquo ,如今,近红外光谱发展又有了历史新起点,相信我国近红外光谱的明天会更美好! 陆婉珍院士致辞   陆婉珍院士说到,虽然近红外光谱学科不大,但是热心于此学科的人很多,队伍越来越壮大,真心希望今后能看到近红外光谱应用得越来越好,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并祝愿近红外光谱分会前途无量。 刘文清院士致辞   刘文清院士从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工作,主要是将光谱技术用于环境监测领域,相当一部分工作是利用近红外光谱。今后将积极支持近红外光谱分会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分会挂靠单位 仪器信息网 唐海霞董事长发言   唐海霞董事长讲话中说到,红外光谱分会成立,恰逢也是仪器信息网成立的15周年,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年份,在各位专家的信任下,仪器信息网非常荣幸地成为近红外光谱分会的挂靠单位。作为分会的挂靠单位,仪器信息网将在总会的领导下,全力支持、配合近红外光谱分会开展各项工作,促进近红外光谱的学术交流、产学研用的结合,加快推进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推广,从而为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陆婉珍院士、刘文清院士、朱险峰秘书长、袁洪福理事长为近红外光谱分会成立揭牌   袁洪福理事长宣读了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发来的贺信。 分会成立大会由闵顺耕教授主持  刘文清院士、朱险峰秘书长、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名誉理事长、近红外光谱分会顾问罗国安教授为分会组织人员颁发证书(部分照片) 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合影 近红外光谱分会成立大会代表合影   近红外光谱分会举行成立大会之际,近红外光谱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公司一起为陆婉珍院士庆祝90大寿,祝陆婉珍院士身体健康! 撰稿:刘丰秋
  • 第十六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NIR 2013)在法国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6月2日-7日,第十六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NIR 2013)在法国召开。各领域的专家汇集一堂,共同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农业、医疗、医药、环境和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应用。中国近红外光谱专家一行众人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ldquo Picking Up Good Vibrations&rdquo ,会议交流形式包括全体大会和分会场的主题演讲,还设有口头报告和flash演示,以及海报展示。会议主题主要包括技术进展与应用进展两方面,技术进展包括光谱学、化学计量学、仪器、实验方法、高光谱成像等。应用进展包括农业、环境、食物、土壤、林业、水 制药和生物医学 化学、石化、废物和其他行业 法医科学、考古学、艺术、炸药等新兴的应用。   另外,很多近红外光谱仪器及相关产品技术的供应商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展示了其最新或主推的产品。(照片是由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的博士生戚淑叶提供,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ABB ASD Buchi Foss Metrohm   (2013年2月,瑞士万通与福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瑞士万通成为福斯公司近红外产品在石油、化工、制药和环境等行业全球独家代理。此次会上,瑞士万通与福斯公司两家都展示了近红外光谱仪器。) JDSU Ocean Optics Perten Q-interline SensoLogic Specim SpectralImaging Tec5 Thermo Fisher Carl Zeiss
  • 孙旭东:歪打正着的近红外经历
    我初次接触近红外是在2005年5月,源于一次无心插柳的故事。我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机电专业,硕士又调剂到中国农业大学机电专业。当时,我的导师韩东海教授在做食品异物低能X射线成像检测研究,需要一名工科背景的研究生,我有幸被老师带入了食品学院318实验室。老师让我和王加华配合,我主攻X射线成像检测,辅助加华做便携式苹果品质近红外检测仪。318的每周seminar所有同学轮流做,我做X射线成像文献汇报,并认真听了其他同学的近红外文献汇报,这给了我对近红外的感性认识。同时,韩老师帮我找了个兼职的工作,绘制电子称重式水果分选机图纸。我也没有想到后来会从事水果品质近红外分选机研究,借用导师的一句话,我是歪打正着。  真正做近红外的工作,是从2007年进入江西农业大学刘燕德教授团队工作开始。实验室有一台ASD公司的近红外光谱仪,包括液体测样附件、手持式探头等。我主要做便携式和在线水果品质近红外检测研究方面的一些工作。期间碰到很多的问题,此时才对318期间耳闻目染的近红外故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水果分选机公司的朋友提供了一台小型的水果机械传送装置,在这个上,我开始了漫漫的水果分选路。在光谱动态获取、分选自动控制、光源检测器布置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  2009随团队调入华东交通大学,与两位很擅长下位机控制、软件编程的同事,共同做出了漫反射式的水果品质在线分选机和便携式仪器,但也逐渐发现了传统称重式水果机械传输机构的局限。随后在合作公司配合下,又做出了漫透射式水果品质在线分选机。目前,已在江西、山东、河北等水果主产区应用,深受用户欢迎。现在,我继续做着水果品质在线分选机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受益于318,成长于近红外。同窗、师兄弟、师长和朋友,都在做着近红外相关的各项工作,每次参会最期待的就是:朋友围坐,一杯清茶。漫漫长路,我不独行。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孙旭东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在勤邦挂牌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强研究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决定共建&ldquo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实践基地&rdquo 。 2012年5月26日上午,&ldquo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实践基地&rdquo 揭牌仪式在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隆重举行。出席仪式的嘉宾有勤邦生物总裁马寅生、总经理万宇平等公司高管,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黄昆仑副院长、研究生院王雯处长、王世平、韩东海、陈敏、许文涛等12名教授以及7名研究生代表。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黄昆仑副院长主持,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马寅生代表讲话,马总裁首先代表公司对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表示中国农业大学与勤邦生物的强强联合,一方面顺应了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为广大研究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马校长殷切地希望广大学生要珍惜这宝贵的机会,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更好地回报学校、服务社会。 仪式上,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王雯处长和勤邦生物公司总经理万宇平分别就中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情况和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向大家分别作了详细介绍。来自于勤邦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与来访的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 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14日下午,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闭幕。本次会议历时两天,与会者通过大会报告、墙报、论文、仪器展览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促进了大家对近红外光谱更深层次的理解。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楮小立博士主持闭幕式   闭幕式上首先颁发了优秀墙报奖,本届会议共收到墙报76篇,实际展示墙报28篇,经专家评审选出优秀墙报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慧颖高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杨辉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卓勇教授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状。 颁奖嘉宾与获奖者合影   在本届大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闭幕式上,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代表全体与会人员对这些幕后英雄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谢。 袁洪福教授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志愿者献花 大会执行主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杨辉华教授致辞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慧颖高工致闭幕词   刘慧颖高工表示:“本届会议收到论文113篇,学术委员会提交大会报告37篇,墙报76篇,从论文中,我们看出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领域在拓展,研究水平在提升。“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从研究到应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促进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 部分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合影
  • 近红外研究在日本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访日本近红外研究会会长河野澄夫教授
    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ldquo 巨人&rdquo ,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日本近红外技术发展早于我国,日本近红外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如何呢?日本近红外技术的发展过程对我国近红外技术的发展有何可借鉴的经验呢?中日两国在近红外领域可有哪些合作呢?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仪器信息网采访了日本近红外研究会会长、亚洲近红外协会主席河野澄夫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采访时在座。   日本近红外技术起源于美国   说起日本近红外技术的起源,河野教授侃侃而谈:&ldquo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近红外技术的开创者岩本睦夫在美国近红外鼻祖Karl Norris的实验室学习了一年,回国后开启了日本近红外技术的研究工作。岩本教授是日本食品综合研究所非破坏检测研究室(注:我国称无损研究室)的第一任主任,因此非破坏检测研究室也是日本近红外技术的发祥地。为了便于日本近红外技术的交流与传播,岩本教授于1985年创建了一个论坛&mdash &mdash &lsquo 无损检测技术论坛&rsquo ,此论坛每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召开了将近30届了。&rdquo 岩本教授退休后,河野教授接替岩本教授成为无损检测研究室第二任主任,目前河野教授也已从此研究室退休,并有了新的接班人。   近红外技术是一种二次检测技术,这决定了大多数情况下近红外技术不太适合作为国家标准来实施,因此目前近红外技术多用于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首先采用近红外技术对原材料、生产中间品、产品等做检测,如果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再按照国家标准取样进行检测。在日本,近红外技术应用最广的领域也是工厂的内部质量控制。河野教授提到,日本某酱油厂采用近红外技术测定酱油的全氮、盐分、乙醇等指标来控制酱油的品质。   &ldquo 与美国近红外技术应用从农业领域到食品领域的发展路径基本相同,日本近红外技术的应用也是先从农业开始,后来发展到食品行业,现在逐步扩展到化工、纤维等领域,将来制药可能成为日本近红外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rdquo 河野教授说。   基础研究是日本近红外技术研究热点   据河野教授介绍,与其他技术不同,近红外技术一开始就是一项应用型的技术,而随着近红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研究者发现近红外技术的基础研究还很不足,因此有一些研究者开始对近红外技术进行基础研究。   &ldquo 我的前辈岩本教授现在开始研究水。农产品中大部分都是水,而且水对近红外吸收很强烈,因此水在近红外技术的基础研究中很重要。但是现在对水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很多近红外技术的基础研究者开始关注水在近红外技术中的作用&rdquo 。   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很多近红外技术的研究是很好的,但是应用起来却很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精度不够,而精度不够的原因在于对精度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河野教授比喻说,就像我们的计算机有一个CPU,CPU有一个WINDOWS系统,WINDOWS系统就像一个大舞台,舞台上面搭建了office等很多的应用软件。而近红外技术的这个大舞台还没有搭建好,因此虽然可能已有很多实际应用,但有时候会显得薄弱,后续管理肯定会有些问题。总而言之,近红外技术的基础研究还不够扎实。   近红外技术的挑战是无创检测和仪器小型化   说起近红外技术目前最大的挑战,两位教授一致认为,医学上利用近红外技术进行无创检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ldquo 近红外技术因其对人体伤害小而被认为是一项有优势的无创检测技术,尤其是对虚弱的个体如婴儿等和较敏感的人体部位如脑部等,如能应用近红外技术,则会大大提高医学检测的安全性&rdquo ,韩教授说到。但目前,近红外技术在人体健康检测方面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比较前期的状态,虽然研究者很多,有些研究者甚至已开展研究十几年了,但是还不能形成定论。   &ldquo 主要难点在于检测成分含量低,样品差异性大。以血糖检测为例,首先人体血糖含量很低,而检测方法都有自己的检测限,这就对近红外检测方法提出很高的要求 其次,人体差异性很大,如皮肤厚度不同等,导致模型比较难建立,而且针对某个人建立的模型,对其他人同样指标的检测就不适用。&rdquo 河野教授解释说。   近红外技术的另一大发展需求是仪器小型化。河野教授举例说,利用近红外仪器检测水果的成熟度在日本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但是现在的便携式仪器还是稍嫌笨重,使用不方便。如仪器能小到仅有一支钢笔的体积,则将大大提高此类仪器使用的便捷性,可方便的检测果树上水果的成熟度。   还有一个应用方向要求近红外仪器小型化。随着人们对自身了解需求的增加,一些小巧的科学仪器不断面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皮肤老化原因的检测可能会受到大众的欢迎。皮肤老化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皮肤的自然老化,一是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造成的皮肤老化。利用近红外技术可以判断皮肤老化是哪种原因造成的,而此类仪器要真正得到大众的接受,则需要近红外仪器足够小巧。   专注于模型建立   谈到自己的研究课题,河野教授说,&ldquo 除了前面提到的人体血糖检测,我目前主要研究的课题还包括如何快速去除温度对近红外结果的影响和建立通用型的模型。&rdquo   温度对近红外测量结果有很大影响,而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将温度作为一个变量来建立模型。河野教授介绍说,目前其研究团队正寻找一种快速去除温度对近红外结果影响的方法,即通过找到对温度比较敏感的波段,在模型建立时将此波段去除,从而快速去除温度对近红外结果的影响。   以水果为例,在近红外技术应用于水果检测时,一种水果需要一个模型,有时候同种水果的不同品种也需要不同的模型。有些水果的测量方式不同,如橘子一般用透射模式来测量,桃子一般用反射模式来测量,这样的水果很难建立通用型的模型。但是有些水果测量方式相同,如苹果、梨等都采用的是反射模式,如果能建立通用型的模型,则近红外技术应用将更加方便。目前,河野教授也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中国成为近红外仪器厂商布局亚洲的中心   提到近红外技术在亚洲的发展情况,河野教授说&ldquo 中国将是世界近红外生产厂商未来业务布局的中心&rdquo 。在亚洲地区,近红外技术发展较好的国家有日本、中国、韩国、泰国四国,有定期技术交流的是日本(每年一次技术交流会)、中国(两年一次技术交流会),而且亚洲近红外技术大会是在中国、韩国、日本、泰国轮流召开。近红外处于发展期,对仪器需求较大的国家有中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因此&ldquo 各个近红外厂家综合考虑技术发展和技术需求,在亚洲布局中均以中国为中心,然后开始向周边国家辐射。因此中国在亚洲近红外技术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rdquo 。   采访合影(左二为河野澄夫教授,右二为韩东海教授)   采访后记:采访快要结束时,河野教授还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下一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大会的情况。第五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大会将于2016年在日本召开,时间暂定11月份下旬,地点在日本鹿儿岛,预计规模将达到250人左右,大会期间计划安排到有特色的先进的水果分选现场进行参观。河野教授热烈欢迎广大中国学者和中国厂商到日本鹿儿岛参加大会,也欢迎大家同时参观日本的活火山等美景。 采访编辑:李学雷   附录:个人简历   河野澄夫,农业博士,1975年至1987年在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Laboratory, National Food Research Institute工作,分别为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1987年至2011年开始在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Laboratory, National Food Research Institute任主任,1997年至2011年在兼职筑波大学教授,2011年至今,在鹿儿岛大学任教授。现还任职《Journal of NIR Spectroscopy》亚洲编辑、亚洲近红外学会主席、日本近红外研究会会长。
  • 全国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p   为全力展示我国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255.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rong 近红外光谱 /strong /a 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拟于2016年3月24-26日在湖北武汉举办全国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p p   届时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到会观众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热忱欢迎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撰稿。大会也热忱邀请从事其他光谱技术(如中红外、拉曼、紫外和核磁等)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专家和学者参会,介绍最新研究和应用的进展。会议将评选优秀论文,颁发证书。 /p p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会议组织机构 /p p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p p   共主席:陆婉珍 刘文清 /p p   顾问:金国藩 俞汝勤 陈星旦 张子仪 方家熊 李德发 闫成德 严衍禄 罗国安 燕泽程 /p p   媒体支持单位:仪器信息网 /p p   学术委员会 /p p   主任:袁洪福 内容来自dedecms /p p   副主任:骆清铭 徐可欣 闵顺耕 褚小立 /p p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p p   王家俊 冯新泸 乔延江 刘建国 刘慧颖 杜一平 李培武 杨辉华 吴海龙 邵学广 胡昌勤 梁逸曾 /p p   组织委员会 /p p   共主任:骆清铭 韩东海 /p p   副主任:邓勇 唐海霞 马放均 /p p   委 员:王立波 杨孝全 王珍 施华 郭蕙心 /p p   二、论文征集 /p p   (1)征文范围 /p p   本届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仪器的研制或应用、近红外仪器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其它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他光谱技术(IR、Raman、Uv‐Vis、NMR 等)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可收入本次大会的论文集。 /p p   (2)论文长短要求A4纸1页,请严格按照附件“会议论文样本”文档规定撰写。 /p p   (3)论文截止日期 /p p   论文征集截稿日期:2016 年2 月15日。 /p p   (4)投递方式 /p p   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将论文提交至大会组委会邮箱:cxlyuli@sina.com,请注明所申请的交流方式(学术报告交流、墙报交流、论文集),不接受打印稿件。 /p p   三、会议注册 /p p   人民币1200 元/人,在读学生900 元/人(凭有效学生证件,不含博士后),食宿自理。 请于2016 年3月15 日前将会议注册费汇往以下帐户,汇款用途标注“第六届近红外大会”,汇款后请发邮件至通知会务组。 /p p   收款单位: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p p   开户行: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金融街支行 /p p   账号: 110904042310106 /p p   咨询电话: 010-82053005-8063 赵春霞会计 /p p   若到现场注册交费,须另外加收200元人民币。 /p p   四、重要时间 /p p   征文截稿日期: 2016 年2 月15日 /p p   论文录用通知: 2016 年3 月11 日 /p p   第二轮通知(会议通知):2016 年3 月11 日 /p p   参展厂商报名截至日期:2016 年2 月29 日 /p p   注册费优惠截至日期:2016 年3 月15 日 /p p   会议报到时间:2016 年3 月 24 日 /p p   会议召开时间:2016 年3 月 25 日~ 26 日 /p p   五、其它事宜 /p p   其他会议事宜请见2016年3月发布的第二轮通知,网上注册和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学会网站(www.ccnirs.org)上发布,敬请关注。 /p p   六、联系方式 /p p   韩东海:13661223233 handh@cau.edu.cn /p p   邓 勇 18007170093 ydeng@mail.hust.edu.cn /p p   王立波 15321450622 ourippa@sohu.com /p p   郭蕙心:15210963750 ghxcau@126.com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近红外光谱分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5 年10 月23 日 /p p br/ /p
  • 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培训班通知
    (第二轮通知)   为进一步在我国推行现代分子光谱分析技术,逐步贯彻多元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规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拟定于2013年8月23日-27日举办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培训班,本期以宣贯《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定量分析通则》标准为主要内容。   具体通知如下:   培训对象:   (1)已购置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仪器的用户   (2)计划购置或对分子光谱分析技术感兴趣的用户   (3)分子光谱仪器研制企业或代理商   (4)分子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方向的在校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培训目的:宣贯我国即将颁布的国家标准《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定量分析通则》   一、培训内容   1、基础理论知识   (1)分子光谱分析技术概论(光谱产生原理、仪器分光原理、不同分子光谱之间的差异与特点)   (2)化学计量学基本方法(光谱预处理、多元校正和模式识别)   (3)分子光谱实验方法(样品处理、测量附件的选用、光谱采集条件的优化选择)   2、宣贯《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定量分析通则》   (1)校正模型开发的基本步骤   (2)校正集和验证集样本的选择   (3)校正参数的选择、模型评价参数与意义   (4)异常样本的剔除、模型适应性指标的建立   (5)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剖析   (6)模型传递基本算法和实例   3、分子光谱分析技术应用进展   (1)近红外光谱在农业、石化、制药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2)其他分子光谱分析技术(中红外和拉曼光谱)的应用进展   二、主讲老师   (1)北京化工大学 袁洪福 教授   (2)中国农业大学 闵顺耕 教授   (3)云南红河卷烟厂 王家俊 高工   (4)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褚小立 博士   (5)总后油料研究所 田高友 博士   (6)后勤工程学院 冯新泸 教授   (7)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尹利辉 研究员   (8)中国农业大学 韩东海 教授   (9)FOSS公司 赵武善 经理   三、培训地点   北京总后青塔招待所(北京海淀区沙窝桥)   四、培训日程   2013年8月23日-27日(23日全天报到) 时间 内容 要 点 授课人 8月23日 报 到 8月24日 8:30~11:30 分子光谱分析技术总论 红外、近红外和拉曼光谱产生原理、仪器分光原理、不同分子光谱之间的差异与特点、仪器选型 冯新泸 14:00~17:30 化学计量学方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及分析模型的评价 褚小立 8月25日 8:00~10:00 标准宣贯 我国《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定量分析通则》标准的制订过程、内容及意义 袁洪福 10:15~12:00 标准宣贯 近红外光谱在谷物、饲料领域的国内外标准方法及建模 赵武善 14:00~16:00 标准宣贯 用于烟草质量检验的近红外光谱企业标准方法的制订及建模 王家俊 16:15~17:30 标准宣贯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国内外药品法规中的应用方法及建模 尹利辉 8月26日 8:00~9:30 标准宣贯 用于油品分析的近红外光谱标准方法制订 田高友 9:45~11:45 技术发展现状讲座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业行业的应用进展 闵顺耕 14:00~15:30 技术发展现状讲座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乳制品和果品行业中的应用及进展 韩东海 15:45~16:45 建模方法答疑 学员互动、专家答疑 8月27日上午 2013中国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学术会议 地点:北京 皇家大饭店 提供午餐、会议资料、免收参会费 8月27日下午 &ldquo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与应用研讨会&rdquo 地点: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提供会议资料、免收参会费   五、培训证书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颁发。   六、培 训 费   人民币2400元/人(含资料、教材、证书等费用),学生凭证件2000元/人,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拟。   培训费请汇入下方收款账户,汇款用途标注&ldquo 近红外培训班&rdquo ,汇款后请发邮件至 ccnirs@sina.com 通知会务组。   收款单位: 北京思派凯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开 户 行: 中国银行北京万寿路支行   帐 号: 3233 5901 5241   七、报名方式   需要参加培训的人员请填写附件参会回执发邮件到学会,联系方式如下:   卢福洁 13810079019 010-63706526   刘慧颖 13910775473   E-mail:ccnirs@sina.com lhy0008@sina.cn   http://www.ccnirs.org   八、交通路线   方案一:   机场-会场   乘机场大巴到公主坟,换成出租车,约6公里到 或换乘624路到南沙窝桥下车,步行107米即到 或乘坐机场快轨到东直门,换乘2号地铁线至建国门站换乘地铁1号线至五棵松站下,乘出租车沿四环向南五分钟即到   北京西站-会场   乘坐出租车约5公里到 或南广场乘982路到南沙窝桥下车,步行107米即到   北京站-会场   乘2号地铁线至复兴门站换成1号地铁线至五棵松站下车,换乘740外环/967路/运通115至南沙窝桥站下车,步行107米即到   北京南站-会场   乘958到南沙窝桥下车,步行107米即到 或者乘4号地铁线至西单站,换乘1号地铁线至五棵松站下,换乘740外环/967路/运通115至南沙窝桥站下车,步行107米即到   方案二:   适合于北京市内,乘坐公交车至会场的参会人员   乘坐335路/624路/689路/736路/740内环/740外环[18里店]/740外环[阜永路口西]/952区间/952路/958路/959路/967快车/967路/981路/982路/983支线/996路/运通115线/ 到青塔站下车,向北步行102米即到   乘坐624路/736路/740内环/740外环[18里店]/740外环[阜永路口西]/913路/952区间/952路/958路/959路/967快车/967路/981临线快车/981路/982路/983支线/996路/运通115线 到南沙窝桥站下车,向南步行107米即到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2013年06月10日   附件:  2013年全国近红外光谱培训班 参会回执 单位名称 姓 名 性 别 职 务 电 话 手 机 E-mail 姓 名 性 别 职 务 电 话 手 机 E-mall 房间预订 标间 间( 328 元/天) 商务间 间 (328 元/天) 是否参加&ldquo 2013中国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学术会议&rdquo 是否参加&ldquo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与应用研讨会&rdquo 重点关注的培训内容   备注:为保证房间供应,请务必在8月20日前提交房间预订回执,报名回执发邮件至 ccnirs@sina.com 或 lhy0008@sina.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