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奖

仪器信息网国家奖专题为您整合国家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奖话题讨论。

国家奖相关的资讯

  • 国家科技奖2017获奖者名单出炉!附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名单
    p    strong 国家科技奖2017获奖者名单 /strong /p p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 /p p   具体授奖情况如下: /p p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 /p p   2、 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 /p p   3、 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 /p p   4、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6项 /p p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7人:厄尔· 沃德· 普拉默(美国)、肖开提· 萨利霍夫(乌兹别克斯坦)、张首晟(美国)、菲利普· 戴维· 寇茨(英国)、陈德亮(瑞典)、施扬(美国)、保罗· 斯潘诺斯(美国) /p p    strong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名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e420f45-87cf-430f-b383-5333912d4a5f.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643b7fd-aec3-4285-ae54-7933dce6445e.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7a784739-2ddc-4470-9c5b-b5f3ae764177.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db7ae91-1c4e-420e-99d7-195c039c9ac6.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50534e79-32ab-4d93-8df0-a2e190aee3ad.jpg" style=" "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428b64e-7f94-4017-9485-fef4f5df8c71.jpg" style=" "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e8638f33-690b-488c-a4ce-d4bdce91b29d.jpg" style=" "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f07b6867-32c7-4017-92ca-79572a0d64dc.jpg" style=" "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b07d11a-2bec-4529-a380-ad4517ce0fe9.jpg" style=" " title=" 9.jpg" / /p
  • 我国拟设“国家质量奖”
    我国拟设“国家质量奖”   获奖企业每年不超过6家 草案正在征求意见   为激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我国将设立质量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奖——“国家质量奖”。7月13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国家质量奖管理办法》草案已上报有关部门,目前正在征求意见。草案提出,国家每年度将评审出6个国家质量奖。意见收集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20日。   据了解,国家质量奖是政府奖励,授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产品质量管理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取得卓越绩效的企业法人,是企业在质量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   评审、监督、决定相分离   按照草案,国家质检总局将组织成立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   该办公室在质量奖评审专家库范围内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质量奖评审专家委员会 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人员组成质量奖评审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要有纪检监察部门的代表和法律专家参加。年度评奖工作结束,评审和监督两个委员会自动解散。   记者注意到,国家质量奖的推荐、评审和授予除了要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和企业自愿申请等原则外,另一重要原则是要“评审、监督、决定相分离”。   草案规定,国家质量奖评审规则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为基础制定,并根据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   同时,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质量奖评审专家委员会、质量奖评审监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交叉任职,不能与申报企业有任何利害关系。   国家质量奖工作机构的人员,凡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收受贿赂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草案还明确,国家质量奖评奖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相关所需经费通过向国家财政申请解决。   入围企业5年内须无大事故   草案规定,申报国家质量奖的企业须具备几项基本条件。即有明确的质量战略方针,有健全的质量管理、质量责任、质量教育制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相关记录真实、完整 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实际成效,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掌握产品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节能减排及经营业绩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引人注意的是,草案还规定,申报企业必须在近5年内未发生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重大事故,在国家或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没有不合格记录。   同时,草案规定,获奖企业对外宣传获得国家质量奖,必须标明获奖年度,但不得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获奖称号。否则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3万元罚款。国家质量奖获奖企业有责任介绍其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公开卓越绩效活动的有关资料(商业机密除外),促进其他企业改进质量管理,带动我国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草案还规定,国家质量奖为年度奖,每年8月启动评审,获奖企业总数为6个(其中小企业1个),可以少额或空缺。次年9月,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对获奖企业进行表彰,颁发国家质量奖奖杯、证书。获奖企业在获奖后5年内,不得再次申报国家质量奖。   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如果进展顺利,《国家质量奖管理办法》将于年底前正式出台。   目前,国际上已有70多个国家质量奖。如日本“戴明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瑞典质量奖、加拿大杰出奖、新加坡质量奖、英国质量奖、新西兰国家质量奖等。通过这些国家质量奖的评选活动,企业普遍开展“自评”,从而促进一个国家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   1951年,日本率先打出产品品质的旗帜,并由此成立其国家品质最高奖——戴明奖。虽然品质管理是由美国人戴明首先提出的,但最早却是日本企业所采用,而戴明本人也是最早在日本被推崇。戴明品质管理的内容涉及公司设备、产品、人员、组织等内容。后来,更多的国家在他的启发下,将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服务、企业形象等都纳入品质范畴。   1987年,美国设立国家质量奖,全称为马尔卡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并于1988年正式开始评奖。评奖的依据是“波多里奇优秀业绩评定准则”。经过1997年的修订,美国国家质量奖已成为组织建立质量过程的工具,评价自己工作业绩的重要来源。美国国家质量奖评奖比较严格,规定每年得奖数不超过6名(制造业2名,服务业2名,小企业2名)。获奖企业除全面质量管理非常优秀外,必须是在经营业绩的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因此人们认为,美国国家质量奖是促进企业从提高全面质量管理入手,全面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奖励制度。在美国,国家质量奖曾经都是由里根、克林顿等总统颁发。
  • 评论:国家科技最高奖是否应学诺奖鼓励女性?
    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今日揭晓。自1999年以来,已有20位著名科学家先后获国家科技最高奖。20人,20个前沿科学领域,20个自主创新引领国富民强的感人故事。从统计学上,单独的“20”或许没有太大意义,但如果仔细分析“20”中包含的具体信息,我们会找寻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征。   20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长期耕耘的学科领域,大多与国家战略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这些科学家是新中国各个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提升人民福祉,扩大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学科方面的显著特征,在20位获奖者中,都是清一色的男性。可以说,国家最高科技大奖在“国家战略”方面的导向非常清晰,但在促进不同性别的科学家共同发展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不足。   这一现象和女性在我国科技界“高层缺位”现象相一致。如下的几组数据说明,“高层缺位”是女性比例随科研层次提升而“加速递减”的直接结果。   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本专科的女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达了50.86%,博士生达到了35.48%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R&D人员318.4万人,其中女性人员78.9万人,占24.8%。截至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女性所占比例大致为6%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175 位首席科学家中,女性,占4.6% “长江学者”中,女性占3.9%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女性占8.4%,这些高端数据比例大多数在5%左右。   从理想的半边天状态,到现实中的四分之一,再到高端科技人才中的5%,最后到如今国家最高科技奖名单中不见女性的身影,可以说,许多杰出的女性科技工作者逐渐失去与男性竞争的能力,在事业和家庭最焦灼的选择中,在科技创新和子女成长的双重压力下,很多人理性地选择离开科研岗位,退出科学前沿,寻求寻常百姓们的幸福生活。   爱因斯坦曾说:“大自然赋予女性的身体结构和某些限制,要求我们不能对妇女设置与男性同样的期待标准”,但是,“如在其它所有领域那样,在科学领域也应该为妇女铺平道路。”而有效的奖励系统和激励机制,是为妇女在科学领域铺平道路的重要方式,对此,培根曾尖锐地指出,“只要人们在科学园地中的努力和劳动得不到报酬,那就足以阻遏科学的增长……一项事物不被人尊崇就不会兴旺。”   全球科技界的最高奖励——诺贝尔奖,对女性的关注和青睐似乎成为传统,且女性诺奖得主的人数越来越多,呈现加速递增趋势:在诺贝尔奖百余年的历史上,除了15位女性获和平奖、12位获文学奖、1位获经济学奖之外,有10名女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位获化学奖、2位获物理学奖。1901-2005年女性得奖的总体比例为4.36%,而在1986-2005年的总体比例为5.83%,2006-2011年,这一比例变为14.29%!   要知道,女性在各国前沿科学领域的比例基本在5%左右徘徊,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女院士占6.2%,法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女院士和女会员同为3.6%。诺奖虽然基本上在奖励过去30年的贡献,女性获奖比例在近年来的突升,一方面表明20世纪后期女性在科学界影响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面对女性在国际前沿科学领域“稀缺”,诺奖评委会对女性有着特别的眷顾。   与诺贝尔奖鼓励原始科学创新不同,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突破基础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家利益在这一奖项中占有重要地位,这要求获奖者不仅具有原始科学创新能力,更要有组织协调、联合攻关等能力,相较于男性,女性在这方面整体上不占优势。   但是,面对科技界女性的“高层缺位”和“加速递减”,国家科技最高奖是否也应向诺贝尔奖学习,适当鼓励一下女性?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82岁,而1980年以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女性平均年龄为61岁。从院士到国家最高科技奖,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时间。   如果有可预期的结果,再漫长的等待也是值得的。但愿我国的科技奖励系统,在将国家的科技资源引导到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同时,也将更多的科学家推向世界科学前沿,并引领更多有潜质的女性投入科技创新事业。
  • 国家最高科技奖不能总是“老人奖”
    2月14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记者统计发现,从获奖时的年龄来看,自2000年创立“国家最高科技奖”至今,20位获奖人中,得奖时年龄超过80岁的有15人,占总获奖人数的75%。(法制晚报2月14日)   无论是将“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学习、探索和进取”作为信念的谢家麟,还是将“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作为追求的吴良镛,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谓实至名归。作为国家科技界的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技奖不只是500万的奖金,也不只是一座奖杯,更是一种荣誉。   我们当然要有理由为谢家麟、吴良镛先生的当选庆祝喝彩。但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那就是2011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依然是白发苍苍。因为获奖的两位老人都已年过九十,谢家麟先生92岁,吴良镛先生90岁。我并非怀疑谢家麟、吴良镛先生的能力,因为谢家麟先生、吴良镛先生对科学的贡献有目共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老龄化无非有两点原因,一是相比于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水平更胜一筹,也更有获奖的资格。二是中青年科学家中还没有人能超越前辈,独树一帜,异军突起。饶有意味的是,目前我国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已占队伍总人数的80%,也就是说我们80%这么大的人群也没有产生一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幸还是不幸?   2007年,90岁高龄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曾幽默地说,“我还以为我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诺贝尔奖来说,我已经太老了。不过这笔奖金对一个退休老人的确不无裨益”。对于谢家麟和吴良镛先生而言,50万的个人奖金也不算什么,但他们却不得不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和规划设计,因为就目前而言,还没有谁有能力继承他们的衣钵。   我们希望谢家麟、吴良镛这样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获奖,但更希望能有更多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摘取中国科技界的这顶桂冠。
  • 国家科技奖 今年新意多
    2016年国家科技奖共评选出2名最高奖获奖人、279个项目、5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今年的国家科技奖在组织评审方面,让“推荐制”回归主线,通过完善评议方式,增强评审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虽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总数进一步减少,成果却毫不减色,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有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科技创新。那么,今年的国家科技奖又有哪些新看头?  巾帼不让须眉  女科学家成就斐然  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科学家屠呦呦,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15个项目由女性领导。此外,还包括第一次由女科学家挂帅的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项女科学家领衔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个获奖团队中女性成员撑起“半边天”̷̷她们的研究成果,既有色彩斑斓的新型活性材料,也有我国首艘海洋无人测航艇,越来越多的女性科学家成为科技领域的领军者。  从跟跑到并跑领跑  标志性成果奠定世界影响力  从获奖成果,特别是高等级奖项的总体水平来看,我国在主要的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已占有一席之地,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以移动4G、北斗导航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扭转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电力、交通、冶金、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增强了国际话语权,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范例。  根深才能叶茂  基础研究迈入世界科技前沿  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的源头供给。近年来,我国在铁基超导、量子信息、拓扑绝缘体、超级计算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年,赵忠贤院士获最高科学技术奖,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也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批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原创性科学成果在全球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基础研究已迈入世界科技前沿。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科普读物摘科技进步二等奖  《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是一本大多数人都看得懂的科普读物。它所涉及的118个问题,都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长期从事食品添加剂教学、科研工作的院士和专家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确定重点内容,解疑释惑,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对促进食品安全,改善服务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众人划桨开大船  团队协作迸发创新活力  今年有3个创新团队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们在能源清洁、小麦育种、消化系肿瘤等方面,经过20多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建立了结构合理、搭配适当的创新队伍,取得一系列领先的创新成果。中国农科院种植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引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使我国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的小麦生产技术稳居世界领先水平,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中国小麦科技创新中心。
  • 专家可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p   为进一步深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改革,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关于深化科技奖励改革的精神,逐步探索扩大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渠道,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研究制定了《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附件1)。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推荐要求 /p p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名候选人。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3人(含)以上可联合推荐1名候选人。 /p p   请注重推荐仍在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家。 /p p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个候选项目。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共3人(含)以上可联合推荐1个候选项目。(注: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是指2000年起,即自199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后年份获奖的项目) /p p   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人可推荐1项完成人仅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岁以下(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候选项目。 /p p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p p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个候选项目。 /p p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名候选人(组织)。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3人(含)以上可联合推荐1名候选人(组织)。 /p p   请注重推荐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且长期友好的候选人或外国组织。 /p p   (五)其他注意事项 /p p   1.每位专家每年度只能推荐1项(名)本人所熟悉专业的候选项目(人或组织)。推荐前需按照《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的要求向我办提出申请,申请截至日期为2015年12月30日。 /p p   2.推荐专家必须要求被推荐者按照《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可在我办网站www.nosta.gov.cn下载)的规定进行推荐前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公示情况需上传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p p   3.国家科技奖励受理公示时,除项目有关内容外,将同时公布推荐专家的相关信息(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科专业及推荐意见等)。当候选项目(人)出现异议时,推荐专家应协助处理异议问题。 /p p   二、被推荐者的基本条件 /p p   候选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p p   1.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主要论文论著应当于2013年1月1日前公开发表,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当于2013年1月1日前完成整体技术应用。 /p p   2.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通过后推荐。 /p p   3.项目完成人同一年度内参加各奖种的评审不能重复,即同一人只能作为一个候选项目的完成人参加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评审。 /p p   4.2014年、2015年获奖项目的前三完成人,被推荐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时,不能作为前三完成人。 /p p   三、推荐书填写要求 /p p   推荐书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的主要依据,请推荐专家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科奖字〔2015〕49号,可在我办网站www.nosta.gov.cn下载)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的要求填写,推荐书应当完整、真实,内容要准确、客观。 /p p   非涉密项目需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按照要求在线填写、提交和推荐。涉密项目需通过单机版推荐系统(2015年12月31日前联系我办专项奖励处获取)填写,不得通过网络填写和推荐。 /p p   四、推荐材料报送要求 /p p   1.非涉密项目的纸质材料(推荐书原件1份,主件、附件应一并装订,不要封皮)可直接寄送我办,涉密项目的纸质材料需由专人报送我办。涉密项目除报送纸质材料外,还需向我办报送推荐书首页和项目简介各1份,以及推荐书电子版光盘1张。 /p p   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需报送推荐书原件1份,推荐书主件(从候选人基本情况到候选人工作单位意见共九个部分)30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项目需附3套科普作品。 /p p   3.对评审专家有回避要求的,应提交《回避专家申请表》(附件2),详细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提供证明材料并由推荐专家签字确认。 /p p   4.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6年1月27日上午8时,推荐材料报送时间为2016年1月28日—29日(以寄出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p p   五、联系方式 /p p   联系人及电话:陈 阳 010-68598465(通用项目) /p p   吴 晓 010-68598395(通用项目) /p p   朱 清 010-68537563(专用项目) /p p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p p   收 件 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信息处(请注明“专家推荐材料”) /p p   邮政编码:100045 /p p   附件:1. a href=" http://www.nosta.gov.cn/web/detail1.aspx?menuID=25& amp contentID=1217" target=" _blank" title=" " 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 /a /p p   2.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12/ueattachment/541037ab-607a-4013-a731-c93e03799b5a.doc" style=" line-height: 16px " 回避专家申请表.doc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5年12月8日 /p p br/ /p
  • 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名单公布
    2007年2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颁布了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李振声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7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4项,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3项 授予2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 一 等 奖 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 二 等 奖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01 F-201-2-01 高油玉米种质资源与生产技术系统创新 宋同明、陈绍江、苏胜宝、 李建生、王守才 教育部 02 F-201-2-02 谷秆两用稻的选育及其秸秆高效利用技术 郑金贵、陈君琛、黄勤楼、 叶新福、郑开斌、谢宝贵 福建省 03 F-201-2-03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应用 孙 寰、赵丽梅、王曙明、 王跃强、李建平、黄 梅 吉林省 04 F-202-2-01 农林废弃物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木糖技术 余世袁、勇 强、徐 勇、 陈 牧、朱汉静、宋向阳 国家林业局 05 F-203-2-01 鱼类种质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陈松林、章龙珍、张士璀、 李 军、田永胜、柳 凌 农业部 06 F-210-2-01 浅海海底管线电缆检测与维修装置 何生厚、孙东昌、田海庆、 崔光明、朱继懋、边信黔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07 F-210-2-02 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理论及应用 何继善、柳建新、白宜城、 汤井田、瓮晶波、陈一平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08 F-211-2-01 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 李里特、程少博、石 波、 白庆林、江正强、肖 林 山东省 09 F-211-2-02 茄尼醇高效提取纯化生产新工艺 祖元刚、杨 磊、付玉杰、 赵春建、李庆勇、张玉红 教育部10 F-212-2-01 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 潘跃进、杨成龙、吴建华、 朱志刚、杨 承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11 F-213-2-01 创制高效杀菌剂啶菌噁唑及其产业化 程春生、张立新、张宗俭、 李志念、司乃国、邹本勤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2 F-213-2-02 异丁烯可控阳离子聚合与丁基橡胶聚合新工艺技术 吴一弦、姜 森、冯志豪、 武冠英、丛 煜、华 炜 教育部 13 F-213-2-03 大幅面数码喷墨染料及其应用 彭孝军、崔京南、张 蓉、 王力成、樊江莉、王立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4 F-213-2-04 热致前胆甾和胆甾液晶聚合物材料及其应用 张宝砚、孟凡宝、贾迎钢、 胡建设、丛越华、王 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5 F-213-2-05 使用单层分散型CuCl/分子筛吸附剂分离一氧化碳技术 谢有畅、唐有祺、张佳平、 耿云峰、唐 伟、童显忠 教育部 16 F-213-2-06 固相力化学反应器及其在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加工中的应用 徐 僖、王 琪、卢灿辉、 夏和生、李侃社、敖宁建 教育部 17 F-214-2-01 稀土激活新型硅酸盐发光材料及应用 肖志国、罗昔贤、于晶杰、 夏 威、侯占海、刘丽芳 大连市 18 F-214-2-02 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的制备及应用 隋同波、文寨军、刘克忠、 王 晶、李文伟、许毅刚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19 F-215-2-01 高温抗磨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邢建东、符寒光、高义民、 鲍崇高、张国赏、王恩泽 教育部 20 F-215-2-02 强化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 李小斌、刘祥民、程裕国、 刘亚平、彭志宏、赵东峰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21 F-215-2-03 铝液纯净化及铝合金耐压壳体制造工艺技术 丁文江、孙宝德、翟春泉、 王 俊、疏 达、蒋海燕 上海市 22 F-215-2-04 RTO金属包埋切片微米-纳米表征法 方克明、李松年、何季麟、 王国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23 F-215-2-05 纳米氧化物浓缩浆与纳米复合涂料 韩恩厚、刘福春、柯 伟、 张 帆、陈群志、杨立红 辽宁省 24 F-216-2-01 耐高温压力传感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蒋庄德、赵玉龙、赵立波、 高建忠、王文襄、刘秀娥 教育部 25 F-216-2-02 地面机械脱附减阻仿生技术 任露泉、佟 金、丛 茜、 李建桥、韩志武、邱小明 吉林省 26 F-216-2-03 高性能多通道空气动力负载模拟器系列 焦宗夏、王少萍、王晓东、 华 清、尚耀星、崔明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7 F-217-2-01 基于定转子齿槽效应转矩机理的电动机 程树康、崔淑梅、李立毅、 郑 萍、宋立伟、寇宝泉 教育部 28 F-217-2-02 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及其应用 吴剑峰、罗二仓、公茂琼、 周 远、胡勤国、郭 平 中国科学院 29 F-217-2-03 低能离子束细胞修饰技术和装置 余增亮、吴跃进、吴李君、 胡素华、张束清、陈 斌 中国科学院 30 F-219-2-01 硅基MEMS技术及应用研究 王阳元、张大成、郝一龙、 闫桂珍、李 婷、张海霞 北京市 31 F-219-2-02 基于动力学研究的新型微波化学反应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黄卡玛、唐建华、陈 星、 闫丽萍、党亚固、郭庆功 教育部 32 F-219-2-03激光视觉在线动态测量系统及关键技术 张广军、周富强、魏振忠、 江 洁、肖卫国、陈大志 教育部 33 F-220-2-01 亚伟中文速录机技术与装置 唐亚伟 北京市 34 F-220-2-02 高效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及其在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中的应用 高 文、赵德斌、吴 枫、 吕 岩、马思伟、孙晓艳 北京市 35 F-221-2-01 LB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 徐 斌、吕忠达、帅长斌、 吴伟胜、胡铁权、张洪波 宁波市 36 F-222-2-01 砼预冷二次风冷骨料技术研究与应用 龙慧文、张文科、戴荣华、 金兆城、李红丽、罗 清 湖北省 37 F-223-2-01 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 张学义、任传波、邹 黎、 杜钦君、巴连良、史立伟 山东省 38 F-231-2-01 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马春元、董 勇、徐夕仁、 赵旭东、高继慧、王文龙 山东省 39 F-233-2-01 近视眼手术微型角膜刀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褚仁远、周行涛、张宝华、戴锦晖、瞿小妹、周 浩 教育部 40 F-234-2-0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技术 李大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41 F-235-2-01 新头孢菌素——头孢硫脒 王文梅、谢 彬、李忠思、 周可祥、刘学斌、汪 复 上海市
  • 胡锦涛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颁奖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谟颁发奖励证书。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谟颁发奖励证书。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颁发奖励证书。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谟颁发奖励证书。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 国家科学技术奖将增杰出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奖
    记者8月26日上午从科技部获悉,10年内,国家科学技术奖将增设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奖,以鼓励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人才。   《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近日发布,其中青年科技人才未来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规划》提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独立牵头负责项目研究,对3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独立负责开展的研究工作予以倾斜支持。   同时,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调整奖项设置,进一步强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将增设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人才给予奖励。
  • 国家科技奖将实行评审旁听制 海外专家比例上升
    6月24日,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会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接受媒体和公众的公开监督。   据了解,2014年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又推新举措。一是强化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重点鼓励高水平科学发现和原创性发明成果,2014年自然、发明、进步三大项目奖受理总数与2013年持平,保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在三大项目奖中的比重稳中有升,进一步优化奖励结构 继续鼓励推荐40岁以下中青年人员牵头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申报自然奖,适度放宽推荐门槛,3名以上国内知名同行专家(至少有1名院士)就可以共同推荐,且不受推荐指标的限制。今年通过该渠道推荐的候选项目4项,其中进入初评答辩的有两项。   同时,为加强实践沉淀、引导潜心研究的科研氛围,2014年起,每人每年只允许作为自然、发明、进步三大奖项目中的一个项目的完成人,不得参与多个项目报奖。   二是规范推荐评审工作制度。为健全公开、公平的评审机制,严格、规范执行推荐前、受理后、初评后三次公示,并组织对推荐公示情况进行抽查。扩大自然科学奖小同行网络审读范围,今年小同行审读评议的覆盖面达到100%。增加了海外专家参与评审的比例,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基金会每年提供约20名专家参加我国自然科学奖海外专家同行评议函审工作。同时探索试点专家评审和社会评议相结合的评议机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初评项目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前,征求相关行业部门、学术组织的意见,并将意见提交评审委员会,供评审时参考。   三是精细化评审过程管理。在网评阶段全面实行&ldquo 全盲管理模式&rdquo ,随机遴选评审专家、随机分派工作人员,隐藏专家姓名、电话、单位等基本信息。为提高评审的公正性,除最高奖外,会评阶段已经全部实现网络视频答辩,并建立全程影像档案,做到评审环节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为提高评审的公开性,会评期间根据当年社会关注的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院士和热心科技奖励的群众等,旁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旁听结束后组织答疑会,同时听取旁听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2015年国家科技奖最高奖注重一线杰出科学家
    2014年11月6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关于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提到,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采取单位推荐和专家推荐两种方式。   关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通知中特别提到,原则上每个推荐单位限推荐1人,请注重推荐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家。   从2000年起,我国设立&ldquo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rdquo ,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奖励。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 2014-11-06 各推荐单位 :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要求,现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办法和要求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采取单位推荐和专家推荐两种方式。   (一)单位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原则上每个推荐单位限推荐1人,请注重推荐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家。推荐前需向我办申请推荐号和密码,申请截至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   2.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各推荐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推荐本地区、本部门优秀项目和人选。推荐的项目应在本地区、本部门范围内进行公示,并责成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相应公示 公示内容应按照《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可在我办网站www.nosta.gov.cn下载)的要求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推荐。公示情况需上传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各推荐单位应严格按照下达指标数(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中查看)进行推荐,各奖种指标不得挪用,超指标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推荐指标不限。请注重推荐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且长期友好的候选人或外国组织。推荐前需向我办申请推荐号和密码,申请截至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   各推荐单位可以于2014年12月1日起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按要求组织推荐。   (二)专家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每年可推荐1项(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以上可共同推荐1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候选人(外国组织)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仅限1人独立完成的项目)。   3.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青年人员牵头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可由3名以上国内知名同行专家(至少有1名院士)共同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   专家应推荐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业领域的项目(人选),且每年只能推荐1次。当推荐项目(人选)出现异议时,推荐专家有责任协助处理。我办进行项目公示时将同时公布推荐专家姓名。专家推荐前需向我办申请推荐号和密码,申请截至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   (三)推荐项目(人选)的基本条件   推荐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推荐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主要论文论著应当于2012年1月1日前公开发表,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当于2012年1月1日前完成整体技术应用。   2.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通过后推荐。   3.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评审。   4.2013年、2014年获奖项目的前三完成人,不能作为前三完成人推荐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二、推荐书填写要求   推荐书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主要依据,请推荐单位(推荐人)按照《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要求填写,重点突出推荐项目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科技创新内容。推荐书应当完整、真实,文字描述要准确、客观。   非涉密通用项目的推荐材料,需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按照要求在线填写、提交和推荐。专用项目和涉密项目,需通过专用的单机版推荐系统(可于2014年12月1日至2014年12月15日期间联系专项奖励处或相应专用项目委托管理单位获取)填写,不得通过网络填写和推荐。   三、推荐材料报送要求   请推荐单位按规定做好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材料的审核把关工作,并以正式公函的方式报送推荐材料。发函要求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推荐单位应是人民政府或办公厅发文,国务院各部门和直属机构等推荐单位应是部发文,社会力量设奖的推荐单位应由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一)通用项目   各单位按要求将推荐材料报送我办,并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组织项目(人选)材料的网上报送工作。专家推荐项目的纸质材料由项目完成人直接寄送我办,并由完成人登录系统进行网上报送工作。通用项目不得有涉密内容。   (二)专用项目   国家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安全与国防类项目,由专用项目推荐单位按照现行专业组报送至受委托的相关管理部门 由其它单位推荐的涉密项目材料,由专人直接报送我办。专用项目除报送推荐材料外,还需向我办报送专用项目推荐书首页和项目简介各1份。   (三)有以下情况的推荐项目,应提交相应说明材料   1.在《项目名称》栏中,名称与公布名填写不一致的推荐项目,在报送纸质推荐书时,推荐单位应在推荐函中说明。   2.推荐单位对评审专家有回避要求的,应提交《回避专家申请表》(附件1),详细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提供证明材料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推荐材料包括:⑴推荐函1份,内容应包括推荐项目公示情况及结果,推荐项目数量和汇总表(附件2、3) ⑵纸质推荐书原件1份,推荐书主件、附件应一并装订,不要封皮 ⑶专用项目推荐书及汇总表的电子版,按推荐单位刻录在1张光盘上 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还需报送推荐书从基本情况到推荐意见共九个部分的合订本30套 ⑸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项目还需附3套科普作品。   四、推荐时间要求   (一)网络推荐截止时间   为了保障网络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办分类确定各推荐单位网络推荐截止时间,请积极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5年1月11日上午8时。   2.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事业单位,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5年1月12日上午8时。   3.协会、学会及其他推荐单位(推荐人),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5年1月13日上午8时。   (二)推荐材料报送截止时间   2015年1月14日&mdash 15日报送推荐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电话:刘鹏飞 010-68581761(通用项目)   吴 晓 010-68598395(通用项目)   黄灿宏 010-68511819(专用项目)   李慧琦 010-68511852(创新团队)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收件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信息处(请注明&ldquo 推荐材料&rdquo )   邮政编码:100045   附件:1.回避专家申请表   2.2015年度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通用项目(人选)汇总表   3.2015年度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专用项目汇总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4年10月31日
  •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
    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   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人民大会堂里灯光璀璨,鲜花吐艳,气氛庄重而热烈。奖励大会开始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代表。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师昌绪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56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0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0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73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1项、二等奖239项 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2014国家科技奖分析测试领域获奖成果部分名单
    1月9日,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于敏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批准,授予&ldquo 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rdquo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ldquo 哺乳动物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机制研究&rdquo 等45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ldquo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rdquo 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ldquo 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rdquo 等67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ldquo 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rdquo 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ldquo 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rdquo 等26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ldquo 工业工程振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rdquo 等17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若列斯· 伊万诺维奇· 阿尔费罗夫等7名外国专家和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中与分析测试相关的部分获奖成果如下: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 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成果五大盘点
    昨日,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的各大奖项在北京颁发。对获奖成果进行梳理盘点,通过五个“关键词”,不难看出中国科技奖发展走向。   1 创新:科技奖项青睐“自主创新”   从本次获奖成果看,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服务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自主创新”项目成为各奖项青睐对象。   2009年是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组设立的第二年,7个创新型企业获得奖励 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参与完成项目的比例达到27.1%。   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单项奖和企业奖的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认为,自2008年开始增设的“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进一步鼓励了企业从战略层面实施创新。该奖项是“国家对企业创新行为给予的最高褒奖”,获得奖励是国家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肯定,也为相关其他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2 民生:动车组高速转向架获头奖   统计表明,促进民生的获奖成果占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项目的比例达17.6%,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改善民生、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完成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创建了两种神经病理性痛实验模型,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减少病痛折磨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 环保:节能减排获奖成果占11.3%   数据显示,节能减排领域的获奖成果数量占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成果数量的11.3%。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国家科技奖励的政策导向作用不断强化,企业更加注重新能源、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助推科学发展。   已成功地应用在三峡工程右岸、龙滩等电站的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突破及工程应用”成果,此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在水轮机转轮稳定性和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冷却两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等级的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是国内外水电建设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 基础:四代科学家编植物志获奖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从这次评奖结果看,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本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钱崇澍等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成果。《中国植物志》的编研经过四代科学家历经四十五年完成。全书共5000多万字,总计80卷126册,包括9080幅图版 采集和查阅植物标本1700余万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心启教授说,“植物是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是我国植物学发展的基石,为了解我国野生植物的生存状态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5 年轻:六成获奖者年龄45岁以下   数据显示,中青年人才正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完成人中,45岁以下的比例达到58.3%。   1965年出生的陈志明此次凭借“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自适应与多尺度计算方法”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现在已是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所长、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我们还年轻,这意味着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还可以继续努力,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陈志明说。
  •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多项检测技术获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也揭晓,其中“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和融合技术的开发”等多项检测技术获得奖项:   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项目获国家发明奖   由江苏大学完成的“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和融合技术的开发”项目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据了解,这是江苏大学继去年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实现的又一突破   据江大赵杰文教授介绍,此次获奖的项目主要在三个方面有创新:发明了一种新的食品气味无损检测方法,开发的“农产品气味的图像化识别系统”是全球首台气味图像化识别系统,能够将食品气味转化为图像进行识别,使“闻”气味变为“看”气味 针对不同对象,解决了食品无损检测中信息的更全面获取问题,使检测指标更多,并发明了国内外首创的视觉信息全面获取的苹果在线检测装置等 在拓展应用对象方面,所发明的计算机视觉软胶囊分选机、小型水果自动分选机等,也均为国内外首创。   这一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共申请发明专利16项,这一项目的实施使我国食品农产品无损检测的科研水平、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果提升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直接促进了农产品产后处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其多项成果得到转化应用,仅其中7家单位的数据显示,新增利润1.5亿多元,应用前景广阔。   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及产业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向社会公示了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建议授奖项目,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主持完成的“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及产业化”(通用项目第57项)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猪主要违禁药物残留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百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完成人:张改平,邓瑞广,杨艳艳,李学伍,王自良,王选年,王爱萍,肖治军,杨继飞,邢广旭   附简介:河南科技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始建于1949年,先后经历了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学校、新专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历史时期。在全国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中,学校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1978年以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   其它相关奖项详见:   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   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建议授奖项目公布
    科技部8月3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建议授奖项目(通用项目)。评审结果将提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 附件: 1.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建议授奖项目目录 2. 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建议授奖项目(通用项目)目录 3. 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建议授奖项目(通用项目)目录 详情请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53号
  • 胡锦涛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颁奖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向他们表示祝贺。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 70后科学家陈智勇成国家自然科学奖最年轻获奖者之一
    陈智勇生活近照(本人提供)   本报上午快讯 今天上午10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1977年出生的温籍科学家陈智勇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   陈智勇出生于苍南,1992年毕业于苍南县龙港一中,同年考入温州中学。1995年保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2005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底起至今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任教,并于2010年获得该校终身教职。   陈智勇获奖项目为“非线性输出调节问题及内模原理”,这是控制与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唯一获奖项目。该研究理论利用复杂的数学工具探索出更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的科学应用范围包括日常机动仪器,如汽车的自动驾驶、精确的机械制造系统等,也包括航天国防等领域,火箭的启动、卫星的姿态控制等。如应用于国防,可以让导弹射程更准确,跟踪精确性及稳定性都大为提高。   温州素来有“数学之乡”的美誉,良好的数学氛围造就了一批科学家。今天上午,陈智勇在澳大利亚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与此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动化是应用数学的分支,能在这领域取得成就也要归功于对数学的兴趣爱好。”他在温州中学上学期间,每次都获得温州地区奥数竞赛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之一,始于1956年(当时称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1982年更名,1999年正式设立,之后每年评选一次,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共评选出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据了解,此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温籍科学家有苏步青、谷超豪等。苏步青分别获1956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中科院院士谷超豪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名单公布
    2009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奖项目14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3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5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69项 授予3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 二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Z-101-2-01 均匀试验设计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王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方开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2 Z-101-2-02 人工边界方法与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余德浩(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韩厚德(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 3 Z-101-2-03 电磁材料结构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行为的理论研究 郑晓静(兰州大学), 周又和(兰州大学) 教育部 4 Z-101-2-04 固体的微尺度塑性及微尺度断裂研究 魏悦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王自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陈少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5 Z-102-2-01 通过恒星丰度探索银河系化学演化的研究 赵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陈玉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张华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施建荣(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梁艳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6 Z-102-2-02 量子开系统研究及其在量子信息的应用 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全海涛(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7 Z-102-2-03 原子分子操纵、组装及其特性的STM研究 高鸿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宋延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时东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张德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庞世瑾(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8 Z-103-2-01 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结构和动力学研究 杨学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戴东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王秀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任泽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邱明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 中国科学院 9 Z-103-2-02 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探索研究 李亚栋(清华大学), 王训(清华大学), 彭卿(清华大学), 孙晓明(清华大学), 李晓林(清华大学) 北京市 10 Z-103-2-03 碳硼烷及其金属碳硼烷的合成、结构和反应 谢作伟(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11 Z-103-2-04 新型规则纳米孔材料的分子工程 裘式纶(吉林大学), 朱广山(吉林大学), 李晓天(吉林大学), 张宗弢(吉林大学), 方千荣(吉林大学) 教育部 12 Z-104-2-01 晚中新世以来东亚季风气候的历史与变率 安芷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周卫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刘晓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刘卫国(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刘禹(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3 Z-104-2-02 寒武系和奥陶系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及年代地层划分 彭善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陈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戎嘉余(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林焕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张元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省 14 Z-104-2-03 生命与环境协调演化中的生物地质学研究 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谢树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杨逢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永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小行星命名
    2012年6月4日下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等出席命名仪式。万钢和詹文龙分别向孙家栋、师昌绪本人和吴征镒、王忠诚、王振义的代表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图。命名仪式由科技部陈小娅副部长主持。   万钢在讲话中指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是我国科技界的杰出代表,他们心系祖国,默默奉献的高尚情操,已成为科技界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名字命名小行星,反映出我们对这些贡献卓越的科学家的尊重和爱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小行星命名是科技界的一大盛事,必将在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激励自主创新、营造和谐的创新环境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悉,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以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而正式命名的。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1999年设立以来,已评选出20位获奖者,在科技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袁隆平、吴文俊、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和谷超豪已获得过小行星命名。以后还将分批以最高奖获奖者命名小行星。
  • 200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公布
    2010年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颁布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214项(详细情况见附件);与科学仪器直接相关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如下: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 16 J-202-2-03 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技术与业务化应用 李增元,张煜星,周成虎,武红敢,黄国胜,陈尔学,韩爱惠,杨雪清,庞 勇,骆剑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 29 J-205-2-01 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检测技术 王康健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总工会 77 J-216-2-04 产品复杂曲面高效数字化精密测量技术及其系列测量装备 蒋庄德,李 兵,丁建军,郭俊杰,费 斌,隋连升,田爱玲,黄梦涛,王晓强,刘保华 西安交通大学,深圳市思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西安交大思源精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 85 J-217-2-03 超特高压大容量开关试验技术开发及实验室建设 裴振江,姚斯立,郑 军,臧成发,张海峰,李 鹏,周会高,杜 炜,洪 深,黄 实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 86 J-217-2-04 过电压防护的雷电流测试关键技术及其系列测试设备 姚学玲,陈景亮,孙 伟,刘东社,黄蓉蓉,赵志强,赵铁军,卫 康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专用设备研究所,浙江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 91 J-219-2-02 非牛顿流体流变学特性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祝连庆,董明利,胡金麟,丁重辉,石照耀,唐五湘,水 琳,张春辉,郭阳宽,陈青山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 93 J-219-2-04 原位抽取热湿法在线紫外/可见光纤光谱气体分析系统研制及产业化 王 健,韩双来,叶华俊,顾海涛,孙斌强,王 欣,谢正春,杨松杰,翁兴彪,刘伟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浙江省 101 J-220-2-06 嵌入式软测量柔性开发平台关键技术及系列智能测控仪器装置开发 韩九强,曹建福,邢道钦,张新曼,吴彩玲,刘瑞玲,张爱民,沈建坤,张渭川,郝银平 西安交通大学,彩虹集团公司,陕西航天建筑工程公司,西安康柏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教育部 123 J-223-2-03 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 张劲泉,李万恒,周建庭,徐 岳,任红伟,何玉珊,叶见曙,张建仁,周志祥,宿 健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长沙理工大学,长安大学,东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江西省公路管理局,广东省公路管理局 交通运输部 151 J-234-2-06 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组生物/化学集成表征新方法 李 萍,王广基,郝海平,齐炼文,杨中林,李会军,闻晓东,周建良,陈 君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 191 J-252-2-02 GNSS电离层监测及延迟改正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应用 袁运斌,欧吉坤,霍星亮,闻德保,许厚泽,郭建锋,阳仁贵,王振杰,柴艳菊,钟世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附件:200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通用项目).xls
  • 上海首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1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共授予国家科学技术奖337项(人)。其中,上海共有51项(人)牵头和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5.1%,已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的占比。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工作进行改革,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减少25%,并首次设立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获此殊荣。   在本市获奖项目中,高校获奖科技成果占本市获奖比例为49%,企业占31%,研究院所占20%,体现出本市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主体地位逐步显现。21项惠及民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上海获奖“大户”,占本市获奖总数的41.2%,如中山医院樊嘉教授等人历时10多年,完成肝癌肝移植702例,突破了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及其关键机制,使肝癌肝移植术后5年生存率由应用前的56.1%提高至65.9%,显著提高了肝癌肝移植疗效。再如,复旦大学宋志坚教授等人研究的神经导航系统能够借助图像引导空间,术前进行手术仿真,术中实时引导医生实施手术操作,不仅可以将肿瘤完全切除,还能对重要神经结构做到精确保护、免受损伤。该成果已在全国2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获得推广应用,成功实施神经导航手术1万余例,病例涉及胶质瘤、脑膜瘤、血管瘤、骨纤维结构不良、齿状突畸形等高难度手术。   在首次设立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中,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获此殊荣。该团队由我国肝胆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吴孟超院士领衔,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和郭亚军教授共同担任本团队带头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包括:创立和完善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对肝脏外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创建了肝癌治疗多种新模式,提高了中晚期难治性肝癌的治疗效果 发现肝癌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等,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 建成了国际最大、院所合一的肝胆肿瘤诊疗和研究中心,奠定了我国肝胆外科的国际领先地位,为国内外培养2000余名肝胆外科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国肝脏外科整体发展。
  •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名单公布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8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7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39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37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22项,包括一等奖8项、二等奖214项 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 一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Z-105-1-01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 钱崇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陈焕镛(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吴征镒(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王文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李锡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胡启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陈艺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陈心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崔鸿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张宏达(中山大学) 二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Z-101-2-01 湍流热对流的实验研究 夏克青(香港中文大学) 专家推荐 2 Z-101-2-02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自适应与多尺度计算方法 陈志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3 Z-101-2-03 堆积理论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宗传明(北京大学) 专家推荐 4 Z-102-2-01 半导体低维结构光学与输运特性 李树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孙宝权(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李新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江德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夏建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5 Z-102-2-02 太阳磁场结构和演化研究 汪景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专家推荐 6 Z-102-2-03 非线性科学在心颤机理及系统生物学中细胞周期控制上的应用研究 欧阳颀(北京大学), 王宏利(北京大学), 周路群(北京大学), 李方廷(北京大学) 北京市 7 Z-102-2-04 过渡族金属氧(硫)化物的电磁行为研究 张裕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孙玉平(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杨昭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谭 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戴建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8 Z-103-2-01 基于组合方法与组装策略的新型手性催化剂研究 丁奎岭(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袁 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王兴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龙 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 9 Z-103-2-02 若干手性催化合成方法学及其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 王 锐(兰州大学), 许兆青(兰州大学), 杨晓武(兰州大学) 甘肃省 10 Z-103-2-03 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及自组装 颜德岳(上海交通大学), 周永丰(上海交通大学), 高 超(上海交通大学), 朱新远(上海交通大学), 周志平(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11 Z-103-2-04 电化学发光及其毛细管电泳联用的分析方法研究 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董绍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杨秀荣(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徐国宝(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由天艳(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2 Z-103-2-05 多相体系的化学反应工程和反应器的基础研究及应用 毛在砂(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陈家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杨 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王跃发(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专家推荐 13 Z-104-2-01 大别山-苏鲁大陆深俯冲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的影响 叶 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张宏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清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杨建军(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景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4 Z-104-2-02 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排放与复合污染特征 贺克斌(清华大学), 郝吉明(清华大学), 段凤魁(清华大学), 陈泽强(香港科技大学), 杨复沫(清华大学) 教育部 15 Z-104-2-03 土壤-植物系统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与控制原理 朱永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子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张淑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春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陈保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16 Z-105-2-01 若干重要药用植物的成分研究 谭仁祥(南京大学), 郑荣梁(兰州大学), 贾忠建(兰州大学), 孔令东(南京大学), 郑汉其(香港中文大学) 教育部 17 Z-106-2-01 血压波动性和器官损伤的研究 苏定冯(第二军医大学), 缪朝玉(第二军医大学), 沈甫明(第二军医大学), 谢和辉(第二军医大学), 刘建国(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市 18 Z-106-2-02 拓扑异构酶II新型抑制剂沙尔威辛的抗肿瘤分子机制 丁 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缪泽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蒙凌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张金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卿 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市 19 Z-107-2-01 微器件光学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 吴 颖(华中科技大学), 杨晓雪(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 20 Z-107-2-02 盲信号的分离和辨识理论及其应用 谢胜利(华南理工大学), 李远清(华南理工大学), 谭洪舟(中山大学), 谭 营(北京大学), 何昭水(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 21 Z-107-2-03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优化理论与方法 曹希仁(香港科技大学), 赵千川(清华大学), 陈 曦(清华大学), 贾庆山(清华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22Z-107-2-04 特征抽取理论与算法研究 杨静宇(南京理工大学), 杨 健(南京理工大学), 金 忠(南京理工大学), 洪子泉(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 23 Z-108-2-01 新概念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马於光(吉林大学), 王 悦(吉林大学), 沈家骢(吉林大学) 教育部 24 Z-108-2-02 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 王利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马东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耿延候(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景遐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王佛松(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 25 Z-109-2-01 红外热辐射光谱特性与传输机理研究 谈和平(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林华(哈尔滨工业大学), 夏新林(哈尔滨工业大学), 阮立明(哈尔滨工业大学), 余其铮(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 26 Z-109-2-02 能源动力系统中能的综合梯级利用和CO2控制原理与方法 金红光(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蔡睿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林汝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张 娜(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高 林(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7 Z-109-2-03 复杂防洪调度系统的多目标决策及径流预报理论 程春田(大连理工大学), 李登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周国荣(香港理工大学) 辽宁省
  • 国家科技奖优化奖励结构 三大项目受理总数减少
    在6月18日召开的&ldquo 2013年国家科技奖励初评会媒体开放日活动&rdquo 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介绍,今年三大项目奖受理总数较2012年继续减少,减幅7.6%,其中科技进步奖的减幅达11.0%。同时,为了突出鼓励推荐自主创新成果和重大的发明创造,适度提高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在三大项目奖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奖励结构。   今年突出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奖励。据介绍,在今年的推荐工作中,40岁以下中青年人员牵头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可由3名以上国内知名同行专家(至少有1名院士)共同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且不受推荐指标的限制。
  • 专家解读国家科技奖:我国基础研究尚不足
    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2月14日揭晓。15日,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为我们解读今年的国家科技奖。   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成果突出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国家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分五大类:最高科技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最高科技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是奖励个人的,其余三类是奖励项目的。   据介绍,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共奖励了374个项目,包括自然科学二等奖36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62项。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374个获奖项目中,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环保、民生、能源等六大领域的成果尤其突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举例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近5年累计推广1.37亿亩,增收玉米68.78亿公斤,为玉米连续7年增产做出重大贡献。   12年8次空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宁缺毋滥”   对于公众关注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这位负责人说,自然科学奖是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进行评选的。《条例》明确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所谓的 ‘重大科学发现’,应当具备三个条件: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他说,一等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必须是得到国际认可的重大原创性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必须要获得评审委员会2/3以上的选票,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慎之又慎,宁缺毋滥,差一票都不成。”   按照这样的原则,在过去12年的国家科技奖评选中,共评出“《中国植物志》”等4次自然科学一等奖,有8次空缺。   重大原创性成果需长期积累,不可急功近利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2年来8次空缺,说明我国基础研究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该负责人说。   他认为,国际认可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的取得,是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和长期积累的,不可能急功近利。   “我们也不能因为一等奖空缺而悲观失望。”这位负责人认为,随着我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低温超导、基因、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些苗头性的可喜成果,许多研究课题正由跟踪向领先转变。   “在近3年的国家科技奖中,自然科学二等奖的数量逐年增加,由2009年度的27项增加到2010年度的30项、2011年度的36项,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位负责人说。
  • 谢家麟、吴良镛获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领导人出席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   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院士   谢家麟简历(来源:中国科学院)   加速器物理学家 1920年8月8日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籍贯河北武清。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加速器研制。在美国期间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64年领导建成我国最早的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20世纪80年代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设计、研制和建造。90年代初领导建成了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代表作有《对撞机工作原理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the Beijing Feee Electron Laster Project。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 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院士   吴良镛简历(来源:中国科学院)   建筑学家。1922年5月7日生于江苏南京。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此外他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如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其中他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版)、《城市规划论文集》、《广义建筑学》、《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建筑学的未来:世纪之交的凝思》、《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等著作,并参与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的创建工作。
  • 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名单公布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8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7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39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37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22项,包括一等奖8项、二等奖214项 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 一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F-203-1-01 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 管华诗(中国海洋大学), 于广利(中国海洋大学), 于文功(中国海洋大学), 李英霞(中国海洋大学), 耿美玉(中国海洋大学), 毛文君(中国海洋大学) 教育部 2 F-223-1-01 空地协同的民航空域监视新技术及装备 张 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朱衍波(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薛 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吕小平(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蔡开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学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F-202-2-01 人造板优质高效胶粘剂制造及应用关键技术 李建章(北京林业大学), 雷得定(永港伟方(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于志明(北京林业大学), 陈红兵(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 李 黎(北京林业大学), 周文瑞(北京林业大学) 国家林业局 2 F-203-2-01 鸡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育种应用 李 宁(中国农业大学), 杨 宁(中国农业大学), 邓学梅(中国农业大学), 胡晓湘(中国农业大学), 吴常信(中国农业大学), 黄银花(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3 F-210-2-01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与工业化应用 苏义脑(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盛利民(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邓 乐(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李 林(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窦修荣(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王家进(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4 F-211-2-01 超分子结构无铅热稳定剂 李殿卿(北京化工大学), 林彦军(北京化工大学), 段 雪(北京化工大学), 刘振宇(北京化工大学), 张法智(北京化工大学), 李 峰(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市 5 F-212-2-01 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共拉伸制备方法与层压覆膜技术 郭玉海(浙江理工大学), 张建春(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 张卫东(北京化工大学), 陈建勇(浙江理工大学), 张华鹏(浙江理工大学), 张 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 浙江省 6 F-212-2-02 抗菌纤维材料功能化过程的界面物理与化学研究 许并社(太原理工大学), 魏丽乔(太原理工大学), 戴晋明(太原理工大学), 刘旭光(太原理工大学), 马 印(品德实业(太原)有限公司), 张书才(山西绿洲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 7 F-212-2-03 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 曾庆福(武汉科技学院), 夏东升(武汉科技学院), 张跃武(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戴守华(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 阮新潮(武汉科技学院), 杨 俊(武汉科技学院)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8 F-213-2-01 超细耐磨钛酸盐纤维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 陆小华(南京工业大学), 冯 新(南京工业大学), 王昌松(南京工业大学), 刘 畅(南京工业大学), 汪怀远(南京工业大学), 史以俊(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9 F-213-2-02 渗透汽化透水膜、膜组件及其应用技术 陈翠仙(清华大学), 李继定(清华大学), 蒋维钧(清华大学), 张立平(清华大学), 秦培勇(清华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0 F-213-2-03 齿轮油极压抗磨添加剂、复合剂制备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伏喜胜(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续 景(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华秀菱(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许向真(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李 军(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糜莉萍(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1 F-213-2-04 尺寸均一、可控的乳液、微球和微囊的制备技术 马光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苏志国(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王连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王佳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巩方玲(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周青竹(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北京市 12 F-213-2-05 聚醚醚酮酮树脂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姜振华(吉林大学), 王贵宾(吉林大学), 吴忠文(吉林大学), 陈春海(吉林大学), 关绍巍(吉林大学), 杨延华(吉林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3 F-214-2-01 高性能聚合物/超细无机粉体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 傅 强(四川大学), 黄 锐(四川大学), 张 琴(四川大学), 王 旭(浙江工业大学), 陈海涛(宁波信高塑化有限公司), 杜荣昵(四川大学) 教育部 14 F-214-2-02 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新技术及其在涂层中的应用 武利民(复旦大学), 周树学(复旦大学), 顾广新(复旦大学),游 波(复旦大学), 陈 敏(复旦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5 F-215-2-01 稀土功能材料用高品质金属及合金快冷厚带产业化技术及装备 李红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于敦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李宗安(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颜世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赵 斌(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李世鹏(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6 F-215-2-02 大线能量焊接系列钢技术发明及应用 陈 晓(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卜 勇(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田志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习天辉(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吴开明(武汉科技大学), 童明伟(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湖北省 17 F-215-2-03 抗CO2、H2S腐蚀用3Cr系列油套管及制造工艺技术 张忠铧(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郭金宝(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黄子阳(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蔡海燕(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王 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丁维军(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18 F-215-2-04 从含铟粗锌中高效提炼金属铟的技术 杨 斌(昆明理工大学), 刘大春(昆明理工大学), 戴永年(昆明理工大学), 杨部正(昆明理工大学), 马文会(昆明理工大学), 徐宝强(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 19 F-216-2-01 邮资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张立彬(浙江工业大学), 史伟民(浙江理工大学), 胥 芳(浙江工业大学), 占红武(浙江工业大学), 叶宝荣(浙江省邮政科学研究所), 姜子法(杭州浙江工大普特科技有限公司) 教育部 20 F-216-2-02 深海极端环境探测与采样装备技术 陈 鹰(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杨灿军(浙江大学), 顾临怡(浙江大学), 叶 瑛(浙江大学), 李世伦(浙江大学), 金 波(浙江大学)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1 F-216-2-03 大型回转机械结构裂纹的动态定量诊断技术与应用 何正嘉(西安交通大学), 陈雪峰(西安交通大学), 訾艳阳(西安交通大学), 李 兵(西安交通大学), 张周锁(西安交通大学), 王为民(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教育部 22 F-217-2-01 高效低阻气体强化传热技术及其应用 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 陶文铨(西安交通大学), 屈治国(西安交通大学), 王学军(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何建龙(杭州杭氧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唐桂华(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省 23 F-219-2-01 微波通信用高温超导接收前端 曹必松(清华大学), 张晓平(清华大学), 魏 斌(清华大学), 郭旭波(清华大学), 郜龙马(清华大学), 朱美红(清华大学) 教育部 24 F-219-2-02 硅基集成型功率MOS器件及高低压集成技术与应用 时龙兴(东南大学), 孙伟锋(东南大学), 陆生礼(东南大学), 苏 巍(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易扬波(东南大学), 宋慧滨(东南大学) 江苏省 25 F-220-2-01 新一代控制系统高性能现场总线--EPA 褚 健(浙江大学), 金建祥(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冯冬芹(浙江大学), 于海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仲崇权(大连理工大学), 王 平(重庆邮电大学) 浙江省 26 F-220-2-02 基于神经网络逆的软测量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戴先中(东南大学), 孙玉坤(江苏大学), 刘国海(江苏大学), 马旭东(东南大学), 张凯锋(东南大学), 朱湘临(江苏大学) 教育部 27 F-221-2-01 适用于西部干燥地区的间接蒸发冷水机 江 亿(清华大学), 于向阳(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谢晓云(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 28 F-231-2-01 化工园区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应用 任洪强(南京大学), 丁丽丽(南京大学), 严永红(南京大学), 伦世仪(无锡轻工大学), 张国平(上海埃梯梯恒通先进水处理公司), 王路光(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9 F-234-2-01 人工种植龙胆等药用植物斑枯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王喜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曹洪欣(中国中医科学院), 孙海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孙 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马 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王富龙(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30 F-235-2-01 一类新药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关键工程技术及应用 李校堃, 吴晓萍(暨南大学), 冯成利(吉林农业大学), 黄志锋(温州医学院), 黄亚东(暨南大学), 初彦辉(牡丹江医学院) 中华医学会 31 F-236-2-01 城域网多业务环技术方法 余少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吉 萌(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董喜明(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戴锦友(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王文力(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刘志炉(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 32 F-239-2-01 涂料工业清洁生产工艺和方法 曾光明(湖南大学), 单文伟(湖南大学), 汤 琳(湖南大学), 牛承岗(湖南大学), 肖汉宁(湖南大学), 李小明(湖南大学) 湖南省 33 F-239-2-02 油气集输的节能减排和安全高效关键工艺及装备 郭烈锦(西安交通大学), 白博峰(西安交通大学), 张西民(西安交通大学), 张少军(西安交通大学-宁夏三新热工能源环保技术联合研究院), 王 鑫(西安交通大学), 冉新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陕西省 34 F-251-2-01 食品功能因子高效分离与制备中的分子修饰与吸附分离耦合技术 任其龙(浙江大学), 杨亦文(浙江大学), 吴平东(浙江大学), 苏 云(浙江大学), 苏宝根(浙江大学), 黄 梅(浙江大学) 浙江省 35 F-252-2-01 难处理氧化铜矿资源高效选冶新技术 张文彬(昆明理工大学), 蒋开喜(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方建军(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刘殿文(昆明理工大学), 顾晓春(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文书明(昆明理工大学)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36 F-252-2-02 精度优于±5″的自动陀螺定向与亚毫米级精度机器人位移监测技术 张学庄(中南大学), 王爱公(中南大学), 张 驰(中南大学), 朱建军(中南大学), 简务人(长沙市莱塞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朱陶业(中南大学) 湖南省 37 F-253-2-01 成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规模化制备技术 赵春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王任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沈振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殷勤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艾辉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公布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8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7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39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37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22项,包括一等奖8项、二等奖214项 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 一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 1 J-213-1-01 石脑油催化重整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马爱增,徐又春,赵振辉,王净依,杨宝贵,潘锦程,许浩洋,孙敏杰,周立进,李 彬,郭劲鹤,师 峰,任坚强,刘贵平,阎遂宁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南建长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 J-237-1-01 超高压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产业化 宓传龙,陆剑秋,姚致清,苟锐锋,王 健,李文平,班 建,方晓燕,卢有盟,毛庆传,郑 军,周登洪,汪德华,刘桂雪,朱 斌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缆研究所,大连电瓷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3 J-221-1-01 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 范立础,李建中,叶爱君,彭天波,王志强,袁万城,管仲国,魏红一,徐 艳,杨澄宇 同济大学 上海市 4 J-217-1-01 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 周孝信,吴中习,林集明,武守远,李若梅,田 芳,李亚楼,郭 剑,宋瑞华,陈珍珍,岳程燕,裘微江,张晋华,康建东,张 星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5 J-212-1-01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 邱亚夫,徐卫林,丁彩玲,邱 栋,王少华,孙润军,崔卫钢,陈 超,王文革,张庆娟,秦 光,赵 辉,王建平,李保仓,杨爱国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6 J-223-1-01 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 郑健龙,杨和平,程 平,章为民,张世俊,张 锐,吴万平,王年香,梁军林,马绍昆,刘龙武,姚海林,杨守华,韦秉旭,王保田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部交通部电力工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基建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河海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湖南省、交通运输部 7 J-233-1-01 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李云庆,陈 军,胡三觉,丁玉强,李 辉,陈良为,邢俊玲,武胜昔,贾宏阁,王亚云,冯宇鹏,王 文,徐 晖,汪 伟,杨瑞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省 8 J-254-1-01 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 张曙光,张卫华,王 军,刘 刚,刘作琪,黄 强,王松文,张 洪,孙守光,吴萌岭,王文虎,赵云生,楚永萍,韦 皓,虞大联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上海铁路局 铁道部 二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 1 J-201-2-01 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基础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马峙英,张桂寅,杨保新,刘素娟,宋玉田,吴立强,王省芬,刘景山,刘占国,曲健木 河北农业大学,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省 2 J-201-2-02 北方粳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 陈温福,徐正进,张三元,邵国军,潘国君,隋国民,张俊国,华泽田,闫 平,张文忠 沈阳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农业部 3 J-201-2-03 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 李仕贵,马 均,李 平,黎汉云,周开达,高克铭,王玉平,陶诗顺,吴先军,周明镜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 4 J-201-2-04 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杂交种鲁单981选育 孟昭东,汪黎明,郭庆法,刘治先,张发军,潘月胜,刘玉敬,赵宝和,王庆成,丁照华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山东省 5 J-201-2-05 籼型系列优质香稻品种选育及应用 胡培松,赵正洪,黄发松,唐绍清,龚超热,王建龙,周 斌,罗 炬,曾 翔,段传嘉 湖南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专家推荐 6 J-201-2-06 木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 李开绵,黄 洁,叶剑秋,韦爱芬,黄 强,韦本辉,邵乃凡,王 炽,李兆贵,王卫明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木薯产业协会,广西红枫淀粉有限公司 海南省 7 J-201-2-07 油菜化学杀雄强优势杂种选育和推广 官春云,王国槐,陈社员,李 栒,刘忠松,官 梅,张琼瑛,刘宝林,田森林,康国章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省 8 J-201-2-08 中国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利用 景蕊莲,谢惠民,张正斌,张灿军,孙美荣,陈秀敏,卫云宗,昌小平,李秀绒,樊廷录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部 9 J-201-2-09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多样性和技术指标体系及应用 刘 旭,曹永生,董玉琛,江用文,李锡香,王述民,郑殿生,朱德蔚,方嘉禾,卢新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农业部 10 J-201-2-10 高效广适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 郭香墨,李付广,郭三堆,张永山,刘金海,姚金波,李根源,张朝军,杨瑛霞,王 远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农业部 11 J-201-2-11 北方抗旱系列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繁育体系建设与应用 尹 江,马 恢,张希近,杜 珍,温利军,左庆华,齐海英,王晓明,杜培兵,高永龙 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 12 J-201-2-12 高产优质抗逆杂交油菜品种"华油杂5号、6号和8号"的选育推广 杨光圣,刘平武,洪登峰,何庆彪,段志红,瞿 波,梅方竹,李艳军,张琼英,邢 君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省 13 J-201-2-13 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号 刘建军,赵振东,何中虎,王法宏,曲辉英,宋健民,李豪圣,肖世和,刘爱峰,尹庆良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山东省 14 J-202-2-01 真菌杀虫剂产业化及森林害虫持续控制技术 李增智,王成树,陈洪章,潘宏阳,樊美珍,罗基同,王 滨,黄向东,丁德贵,梁小文 安徽农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江西天人生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 国家林业局 15 J-202-2-02 马尾松良种选育及高产高效配套培育技术研究及应用 丁贵杰,杨章旗,周志春,季孔庶,周运超,谌红辉,王鹏程,夏玉芳,谢双喜,洪永辉 贵州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华中农业大学 贵州省 16 J-202-2-03 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技术与业务化应用 李增元,张煜星,周成虎,武红敢,黄国胜,陈尔学,韩爱惠,杨雪清,庞 勇,骆剑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 17 J-202-2-04 油茶雄性不育杂交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和示范 陈永忠,杨小胡,彭邵锋,柏方敏,粟粒果,王湘南,王 瑞,欧日明,李党训,喻科武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浏阳市林业局,浏阳市沙市镇林业管理服务站 湖南省 18 J-202-2-05 活性炭微结构及其表面基团定向制备应用技术 蒋剑春,邓先伦,刘石彩,刘军利,戴伟娣,孙 康,郑晓红,张天健,应 浩,龚建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西怀玉山三达活性炭有限公司 国家林业局 19 J-202-2-06 稻/麦秸秆人造板制造技术与产业化 周定国,于文吉,于文杰,张 洋,梅长彤,周 月,徐咏兰,周晓燕,任丁华,徐信武 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万华生态板业(荆州)有限公司,山东同森木业有限公司,江苏鼎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洛基木业集团公司,苏州苏福马机械有限公司 国家林业局 20 J-202-2-07 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 张齐生,周建斌,张文标,马灵飞,鲍滨福,陈文照,陆继圣,邵千钧,叶良明,钱 俊 浙江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遂昌县文照竹炭有限公司,衢州民心炭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富来森中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建中竹业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林业局 21 J-203-2-01 鲟鱼繁育及养殖产业化技术与应用 孙大江,庄 平,曲秋芝,章龙珍,王 斌,马国军,张 涛,李来好,叶维钧,朱 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 22 J-203-2-02 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应用 李爱科,金征宇,杨海鹏,王毓蓬,胡健华,周瑞宝,刁其玉,何武顺,黄庆德,刘多敏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武汉工业学院,北京中棉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 国家粮食局 23 J-203-2-03 菲律宾蛤仔现代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张国范,闫喜武,林秋云,梁玉波,方建光,刘庆连,曾志南,翁国新,孙茂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大连水产学院,福建省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庄河市海洋贝类养殖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青岛市 24 J-203-2-04 新兽药"喹烯酮"的研制与产业化 赵荣材,李剑勇,王玉春,薛飞群,徐忠赞,李金善,严相林,张继瑜,梁剑平,苗小楼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万牧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农发药业有限公司 甘肃省 25 J-203-2-05 罗非鱼产业良种化、规模化、加工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李思发,杨 弘,夏德全,叶 卫,李家乐,李来好,甘 西,周培勇,姚国成,吴婷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广东罗非鱼良种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青岛罗非鱼良种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 26 J-204-2-01 “好玩的数学”丛书 张景中,谈祥柏,吴鹤龄,王树和,陈仁政,易南轩,孙荣恒,郁祖权,李 敏,胡升华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27 J-204-2-02 《和三峡呼吸与共——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系列专题片 张 群,彭 涛,王亚非,王 丹,石 易,刘 颖,曾建斌,朱红卫,方 毅,杨 勇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28 J-204-2-03 多彩的昆虫世界 赵梅君,李利珍,史炎均,赵 斌,杨振农,汤 亮,胡佳耀,李新巾   上海市 29 J-205-2-01 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检测技术 王康健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总工会 30 J-205-2-02 高产优质广适强抗倒小麦新品种豫麦49号、豫麦49-198选育与应用 吕平安 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 31 J-205-2-03 供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运行集中控制系统 许杏桃 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 全国总工会 32 J-205-2-04 4YW-Q型全幅玉米收获机自主研发自行转化推广 郭玉富 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农学会 33 J-206-2-01 中兴通讯"新一代无线技术平台"建设工程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部 34 J-206-2-02 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部 35 J-206-2-03 基于科技资源整合模式的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工程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科学技术部 36 J-206-2-04 高效能服务器与存储技术创新工程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部 37 J-206-2-05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钢铁精品研发基地建设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部 38 J-206-2-06 先进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平台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科学技术部 39 J-206-2-07 南瑞大电网控制技术创新工程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科学技术部 40 J-210-2-01 化学固壁与保护油气储层的钻井液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孙金声,余维初,鄢捷年,罗平亚,周保中,汪世国,肖登林,黄达全,宋元森,杨泽星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一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41 J-210-2-02 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的非平面压裂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陈 勉,曾义金,雷 群,金 衍,胥 云,张福祥,张广清,赵振峰,张旭东,史明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协 42 J-210-2-03 二元复合高效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 孙焕泉,王增林,李振泉,曹绪龙,宋新旺,崔晓红,蒋生祥,李 英,姜颜波,曾流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43 J-210-2-04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洼槽聚油新理论、勘探新技术与重大发现 赵贤正,金凤鸣,邹伟宏,易士威,王 权,赵力民,李先平,刘 震,邓志文,卢拥军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省 44 J-210-2-05基于深井钻柱动力学的高速牙轮钻头与振动筛研制及应用 刘清友,王国荣,张明洪,郑家伟,杜广义,赵业荣,林元华,胡欣峰,韩传军,祝效华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石油管理局装备制造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 45 J-210-2-06 高含水期油田整体优化工艺、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 刘 扬,计秉玉,宋考平,刘宝碇,李福军,康红庆,魏立新,杨二龙,曹广胜,王洪星 大庆石油学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 黑龙江省 46 J-210-2-07 胜利油区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开发与应用 赵金洲,韩来聚,唐志军,马凤清,赵金海,闫振来,杨锦舟,王敏生,王爱国,牛洪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 山东省 47 J-210-2-08 中深层稠油热采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谢文彦,任芳祥,刘喜林,赵政超,张方礼,张义堂,杨立强,蒋生健,刘德铸,陈韶生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48 J-211-2-01 商品包装、储运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利兵,罗云波,胥传来,李宁涛,陈健初,冯智劼,王晓兵,黄志强,于艳军,黄昆仑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天津市华明集团公司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49 J-211-2-02 粮食保质干燥与储运减损增效技术开发 刘启觉,王继焕,范天铭,张明学,高 峰,王双林,李 栋,周 坚,李 杰,肖勋伟 武汉工业学院,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 50 J-211-2-03 废纸造纸废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万金泉,马邕文,王 艳,李 迪,黄明智,周深桥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 51 J-211-2-04 L系列环保节能节材型电冰箱压缩机 杨百昌,方泽云,曹礼建,王新南,何仁庶,文 耿,黄强胜,戴竟雄,王道富,彭惠兰 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52 J-212-2-01 凝胶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其连续无纬布的制备技术、产业化及应用开发 杨年慈,吴志泉,陈成泗,刘兆峰,黄献聪,冯向阳,周 宏,胡祖明,高 波,王依民 东华大学,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泰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53 J-212-2-02 复合型导电纤维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开发 程博闻,施楣梧,李 杰,黄 庆,丁长坤,盛平厚,肖长发,杨春喜,金 欣,崔 宁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天津工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54 J-213-2-01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关键技术轴径向反应器和新型催化剂的研发及应用 朱子彬,吴德荣,缪长喜,朱学栋,钱小燕,邵百祥,朱中南,李瑞江,沈 江,刘文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55 J-213-2-02 大型乙烯装置优化运行技术与工业应用 蒋 勇,钱 锋,卫 达,贡宝仁,王振雷,许岩峰,韩金华,杜文莉,查星祺,费建国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江苏省 56 J-213-2-03 可降解生物基高吸水性树脂生产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 崔英德,尹国强,贾振宇,廖列文,黎新明,赵国强,杜建军,刘正堂,王 梅,崔艳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珠海得米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密市博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57 J-213-2-04 环己酮氨肟化路线己内酰胺生产工艺成套技术 朱泽华,吴 巍,程立泉,孙 斌,罗和安,张德明,刘小秦,付锦晖,瞿亚平,杨立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湖南百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湘潭大学,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58 J-213-2-05 高效洁净煤制甲醇与联合循环集成系统的研发和示范 肖云汉,耿加怀,王 信,黄伟光,张鸣林,聂超群,韩 梅,赵丽凤,丁 辉,徐 纲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山东省 59 J-213-2-06 固定床催化脱氢制亚氨茋(ISB)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马建泰,李 瀛,李 茸,达世俊,俞树毅,岳 立,李文泽,蒋祖林,王春华,姜礼敬 兰州大学,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 60 J-214-2-01 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应用 翁 端,卢冠忠,沈美庆,欧建斌,吴晓东,郭 耘,王 军,王家明,冉 锐,张志刚 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教育部 61 J-214-2-02 水泥低环境负荷化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马保国,李叶青,李相国,胡贞武,李建锡,胡利民,周立秋,李永忠,蹇守卫,罗忠涛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商务部 62 J-214-2-03 聚烯烃材料的化学与生物改性及其大规模应用 殷敬华,陈学利,安立佳,姚占海,宋永贤,石 强,张华威,李忠志,王广泽,姜传庚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五塑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63 J-214-2-04 高性能血液净化医用吸附树脂的创制 俞耀庭,董 凡,杜 智,孔德领,袁 直,张广海,王永健,陈长治,李 涛 南开大学,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市 64 J-214-2-05 有机化无机颗粒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李春忠,张 玲,王庚超,周晓东,牛建华,吴 汾,程 巍,窦新华,徐国忠,王 晶 华东理工大学,华之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南京聚隆化学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市科华新型材料应用有限责任公司,南通中蓝工程塑胶有限公司,南京华格电汽塑业有限公司,聚威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市 65 J-215-2-01 高性能造船用钢制造技术创新与集成 张晓刚,唐复平,贺信莱,王 华,马玉璞,尚成嘉,韩 鹏,曹忠孝,张晓军,李 静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66 J-215-2-02 无效应低电压铝电解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工业应用 李旺兴,冷正旭,刘永刚,吴智明,赵庆云,谢青松,邱仕麟,王 煊,唐 骞,林玉胜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67 J-215-2-03 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 李晓刚,萧以德,张三平,张鉴清,齐慧滨,韩 冰,董超芳,秦晓洲,杜 楠,肖 葵 北京科技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68 J-215-2-04 化学镀镍动态控制技术与应用 胡文彬,钟发平,刘 磊,汤义武,沈 彬,仵亚婷,邓意达,甘雪萍,刘新宽,唐 砾 上海交通大学,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69
  • 访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张洪涛
    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人民网科技频道访谈,我是主持人刘然。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热烈举行,我们非常荣幸今天下午请到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张老师做客我们人民网访谈室,跟我们聊一聊他的感受。   [主持人]:代表所有的获奖者发表了致辞,您心情如何呢?   [张洪涛]:各位网友大家好。我心情难以形容,因为我是一个地质学家。今天上午国家开了一个非常高规格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这个大会上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李长春同志三位出席了今天的大会,李克强副总理主持大会,那么高规格的情况下,作为我一个地质学家代表2011年全国所有获得科技奖励的人员和单位来发言,我确实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当然,虽然是念了稿子,这个稿子事先也是五易其稿,充分表现2011年表彰的科研项目,反映它们的特点,也反映所有科学家的心情,所以也蛮紧张的,有的同志说我上半段声音都有点发抖,直到后来逐渐进入角色,但是也结束了。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这次获得特等奖,我们这次科学技术奖的特等奖是“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其实我们很多人对青藏高原这个地方非常向往,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神秘的地方。这个项目主要解决的是什么科学问题呢?   [张洪涛]:这个题目特别长,就像论文的题目一样,听起来不太容易理解,实际上非常简单。它就是一个场地,我们工作的场所就是青藏高原。干了两件事儿,第一件是我们搞地质调查,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进行了集体攻关,是一种创新的劳动。还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叫做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也就是说我们找到了一批矿。关键词是两个,一个是地质创新,另一个是找矿突破,我们干这个事情一干就干了12年,从1999年到现在。   [ 主持人]:非常长时间的跨度。在这个项目中的创新点和突破口是什么呢?   [张洪涛]:讲创新点之前,我要讲讲这个项目特难,不太好做。为什么难呢?因为这个项目首先是我们地质学家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它是一个空白区,它只有一些科学家沿着公路或者是沿着羊肠小道,人能走到的地方进行了一些调查。而我们这次不是这样的路线调查,而是面积性的,凡是该去的地方都去。所以我们的人是以4公里为间距纳路线,走遍了整个青藏高原。整个青藏高原有220万平方公里,而且大多数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青藏高原有一个特点平均海拔4000米,到4000米海拔的时候氧气含量只有北京的50%,甚至于40%。我们的运动,我们要吸一口气才能满足半口气的需求,所以非常艰苦。但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国家那么大的窗口,我们地质学家对它毫无了解,或者是了解得很肤浅,那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地质学家从1999年开展了全面的、面积性的、拉网式的大调查。这项大调查的难度很大,因为我们要有很多人,我们组织了全国25个省、100多个产学研单位,每年上万人次在青藏高原工作,主要是雪域高原,到3300米以上就是雪线了,所以非常难。   [张洪涛]:另外,我们一般人生活在平原地区,到高原之后,心脏、肺都不太适应,往往会突发肺气肿、甚至于脑气肿,我们救回了很多科学家。   [主持人]:对科学家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   [张洪涛]: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生命禁区,高寒缺氧,远离交通线,有的地方完全骑马,而且是靠脚,因为没有公路,岩石、矿物、地下水,一条一条路线地过,是非常难的。我们加起来总长度是50万公里,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相当于绕地球12圈。我们走路搞科研。   [主持人]:很多网友心里感觉搞科研的人都特别尖端,总是坐办公室的特别多。看来张老师这么一介绍,我们的地质学家非常辛苦,还是要一步步走出来的。   [张洪涛]:我本人出生在上海,从来没见过大山,从来没有搞过高山峻岭那么艰苦的条件。后来从事地质工作之后,感觉到当一个地质队员特别不容易,除了身体不适应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地质学研究发现博大精深,所以我们的团队在青藏高原进行调查、研究、找矿,我们80%是本科以上,有一半是博士学位的。上万人次里绝大多数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可惜他们没有坐在办公室,而是跋涉在千山万水。我们有一句话是“远看像要饭的,近问是勘探的”,但我们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主持人]:听您这么说,我们地质科学家的工作、生活真的是非常艰苦。其实我们知道即使在青藏高原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平时去旅游都会被告知那里是非常危险,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我们的科学家经常是在无人区穿梭,我想其中肯定有非常多的故事,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难忘的经历呢?   [张洪涛]:首先,我们是地质学家,所以对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特别神往。青藏高原是什么地方?号称是世界屋脊,就是一个房子的顶尖,这个顶尖不仅仅是指它高,而是指全球的构造运动、板块飘移,然后碰撞,然后隆起,隆起的最尖的点是在珠穆朗玛峰、人类居住的地球,我们特别想了解地球是怎么演变的,生命怎么大爆发的、恐龙怎么灭绝的,那就要搞地质工作,推延到以前漫长的岁月。我们青藏高原恰恰是一个空白区,恰恰是地质运动非常激烈的地区,恰恰是岩浆活动强烈的地区,恰恰是古生物丰富的地区,所以国际地学界就把青藏高原比为解开地球演化历史的钥匙,就在青藏高原,所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想来研究,但是因为艰苦,因为我们没有基础的地质图界,我们基础的地质工作都没做或者做得不多,这样我们没法打开神秘地球。所以我们就要为大家做贡献,我们先走一趟,看看、先行,这样上万科学家一年漫山遍野地分成成千上百个组,而且都是博士生带队,而且必须身体好。我们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拿下来了,终于我们了解了青藏高原怎么回事。   [主持人]: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您能否给我们聊聊项目中的创新点和找矿的重大突破?   [张洪涛]:我简单说一说,第一,项目的特点,我刚才说了,如果我们按以往的办法,按我们经典的做法,我们在青藏高原调查,大致摸到现在的程度是需要50年。现在科学发展到当代,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把50年的追求用10年来完成,这样就需要用尖端的技术,首先我们研发了一批适合在青藏高原特点的快速调查、精准调查的技术。我们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星空地一体化,星首先是卫星遥感,空是航空遥感,我们费了很多航磁、重力、航放等等,还有地,我们星空地一体,这套技术拆起里面有成千上万的技术,我们大兵团作战,克服这些信息来源的不同步、不同类、不同的标准,我们星空地一体化。第二句话是野外室内,从野外到室内全过程的数字化,什么叫做全过程数字化呢?大家肯定看过一部电影《年轻的一代》,里面有“肖基业(音)”,这个演员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的三个宝贝是锤子、罗盘、放大镜,我们叫老三样,用罗盘量方位,量角度的,放大镜,小的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这是传统的老三件。现在我们全数字化了,我们把GPS、GRS、遥感,三样东西合在一个小小的手提式的东西,背上去,我们自动定位,然后采样,快速分析,我们带了一个小型的,我们研发的,现场分析仪器,所有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分析,分析之后迅速进入这个小东西,晚上回到帐篷和电脑接上,马上就自动编图。信息非常准确。   [张洪涛]:地质学是一个良心活,也就是你要看2公里以外的一个点,这个点不过去了,可以造假,随便拿一块石头对付了,回来给队长交账,现在不可以及因为GPS的东西,人不到那里没有记录的,都是自动记录的,所以野外的数字化和室内数字化最后形成图件,图件进行分析印刷,通通的一套都是全过程数字化技术,用这个技术又快又准确了解地球的情况,了解地质的…我们用1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50年完成的工作,这是第一个创新,技术创新、手段创新。   [张洪涛]:第二个创新就是理论。   [主持人]:其实听您刚才说的技术创新,其实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并不是地质学科一个学科在奋斗。   [张洪涛]:当然。   [主持人]:它是…计算机都包括在其中。所以这个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特别综合的技术,对各个方面、各个学科都有很大的影响。   [ 张洪涛]:是的。说到这儿,我心里特别难过,虽然有高新的技术,但充满了风险。前不久,我们在别的地区,我们的一架航空遥感飞机工作到一半,由于机械故障掉下来了,所以其中三位机组成员牺牲了,唯一重伤的就是当时年轻的26岁的博士生,他在看我们的地质仪器,在上面操作。后来掉在一个草原上,他被一个牧民救了。伤的非常严重,一年多恢复了,最近告诉我“重上蓝天”,非常不容易。   [主持人]:我们也非常钦佩这些科研工作者,您刚才讲的是技术创新,应该说有两个创新点,在项目当中还有一部分是理论创新,能否介绍一下?   [张洪涛]:理论创新,全世界人都在关注高原,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写了洋洋的文章,大厚本的专著,来说明地球是怎么演化的,怎么来理解青藏高原那么多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怎么碰撞、碰撞在哪里、缝合线在什么地方,一共碰了几次,都有很多文章,但大多数文章都是猜的,或者是科学家的想象,或者说它是某一部分有限的材料推演的。而我们因为是人走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资料,在这个资料的基础上海量的数据,结果搭了一个房子,这个房子就是现在青藏高原演化的模型,这个模型我们已经弄明白了,我们感到青藏高原是大陆增生,就是两个大陆之间一点点长出来,然后碰撞,然后再起来。而不是传统的板块俯冲模式,海洋的俯冲和大陆都不一样,这样一不一样之后,从理论上改变了很多体系,特别是对后面的找矿影响非常大。我们找到的矿不是海里的矿,不是海的环境形成的矿,而是大陆和大陆碰撞之后形成的矿,这指导我们将来到哪里去找矿,这也是很难的。有一个理论很复杂,多岛弧盆系构架论,一个是三段式碰撞造成的,实际的资料、实际的数据弄明白这个过程,从时间上怎么样、从空气上怎么样、机理是怎么样,大致上搭了一个架子,这个理论得到了国际地质界的公认,这样我们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开了三次顶级的国际会议,国际科学一致公认中国同行搞得最扎实、最可信,因为都是数据支撑下的地质演化模型,这就是理论创新。   [主持人]:我听您在描述理论创新的时候,其实我能感觉到这个理论创新,我们可以把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可以做成电影那样的图像,可以摸清任何一个时代的样貌,是这样吗?   [张洪涛]:是的,你理解得非常正确。我们地质学家有一个习惯说法,从白垩纪到第一世纪,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讲讲这个故事。所有的地质学家论文就是讲一种一种故事,有的可信度强一点儿,有的推测得多一点儿,有的实在一点儿。我们用数据说话,然后请人家写故事,我们给他们素材,这个素材是很扎实的,是我们一步步调研得到的数据。我们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实际上不是理论的最终成果,而是理论创新的平台,将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在我们的数据基础上写他们的故事,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当然要看谁的想象力好、谁的水平高、更符合实际。   [主持人]:从这个方面来说,理论创新也非常厉害。后面还有一段话是找矿的重大突破,我们总说我们国家的资源非常丰富,但一人均就少了。我们青藏高原这么大的地方,里面有多少宝藏呢?   [张洪涛]:你刚才提到了我们国家地大物博,那么大的地,怎么可能物不博呢?我们从祖国的北边大兴安岭到最南边的曾母暗沙埋藏着丰富的宝藏,实际上地球不太公平,拿矿山资源以粮食来比喻,中国的矿山资源,大米白面很少,大宗矿山品用得多的,比如说铁矿,我们大部分需要进口,现在60%—70%以上的对外依存度。我们的进口石油已经超过了55%,地里长的矿不够多,还有铜、铁、钾盐、铅、锌、金、银等都不多,我们的“大米、白面”不够,“大米、白面”里只有一样是够的,就是煤炭。所以我们吃不饱,我们什么多呢?“味精”多,也就是稀土多,但稀土用不了多少,稀土是一点点添加就行了,我们钨、锡、钼、铋、锑这些稀有稀土少量的元素,这些元素很多,我们大宗矿产品少了,我们就要进口。我们缺什么就进口什么,结果国际上的金属价位非常高,居高不下,甚至于是敲诈我们国家。我们的稀土、钨、锡、钼、铋、锑这些矿不只有之持久产很丰富了,我们出口的多,挣的钱也很少,话语权在人家手里。因为我们国家的矿产资源不平衡,缺的怎么办?从哪儿解决?东部的希望也不太大,我们在边边角角再找一点儿,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把眼睛看到22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青藏高原,我们想办法在这里看看有没有,结果这十年工作做下来,我们特别高兴,不但有,而且特别丰富。   [主持人]:听您说这么一句话,我也放了一下心。   [张洪涛]:比如说铜矿,长期以来是60-70%的进口铜是很重要的,产多少吨钢,除了铁还要配铜,有一定的比例。另外,我们有那么多的电子产品,他们主打的主要元素,铜矿最大的一个是叫德兴铜矿,就是江西的德兴铜矿,这是上市的。德兴铜矿是江西上饶地区的,它的储量只有590万吨,三个矿组成的,才有590万吨,而这次在青藏高原找到了一个矿,一个矿就超过了1000万吨,一个矿体,还不是一串矿,它那个是一串矿590万吨,中国排名第二的矿是青藏高原东部原来发现,现在没有开,条件比较差,但比较大,它是690万吨。现在我们找到一个矿,等于是它们两个,特别大,离拉萨不到200公里,就在川藏公路旁边,据说是文成公主嫁过去,松赞干布的家乡,藏族同胞跟我们讲,松赞干布的保佑、福分,在那个地方找到了那么大的一个矿,而且是优质的,还有好几百吨的黄金。所以它的经济价值非常大。   [主持人]:听了您这么说,我相信很多网友都和我一样,在感到惊讶之余都感到放心。都说我们国家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但是听您这么一说,我们还有一个丰富的宝藏,有待去使用。   [张洪涛]:对。   [ 主持人]:除了我们说今年的特等奖,我们其实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想与您一起分享和探讨。您能否和我们聊一聊,在地质找矿的学科当中,中国的技术水平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   [张洪涛]:我们这个项目十来年,我们一共找到了三条巨型的新的成矿带,这三条大的成矿带里面,我们找到了32个大型以上的矿场,32个里面7个是超大型矿场,一举成为国际级的大矿,这些矿的意义何在呢?它的个头特别大,在一般开发,完全可以改变中国的矿产资源分布的格局,矿源也不是单一的,有铜矿、金矿、铅锌矿,所以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觉得在青藏高原找矿是有条件的,是可以的。   [主持人]: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呢?   [张洪涛]:找到矿才能说你有水平,所以最近外国科学家非常吃惊,你们用什么办法找到的。他们对于我们国家的理论水平承认了。我们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找矿。第二,你们国家的找矿有效益了,找到矿了。他们也承认了。而且我们的理论推翻了原来“特替斯(音)”,古代说青藏高原不是现在的高山,是一个海,我们叫“古特替斯洋(音)”,这个海洋后来慢慢变成陆地了,实际上原来这个洋的北边是伊朗,南边是我们的北部湾,结果中间割断了,所以地质演化的理论方面,绝对世界领先。已经得到了公认。有一个美国的前地质学会的主席“布什菲尔(英)”他现在岁数大了,大概70来岁,看到我们的成果特别吃惊,他特别喜欢我们提供那么多基础的数据,现在每年三个月,到成都来研究我们的东西。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又是地质学会的大权威。他明确说,中国的同行对世界的地质工作、地质理论的创新作出了贡献。   [主持人]:我们基本上了解了,我们通过这个项目也让世界同行了解了我们的实力和水平。其实应用学科就是这样,你能拿出自己的东西,你就是领先的。   [张洪涛]:我觉得也不一定,一定理论高明了,也不一定。但从逻辑上讲,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找矿,找矿是三分聪明、七分运气,我们还是靠点运气,另外我觉得运气也存在必然之中,为什么偶然发现?实际上是我们辛苦放在里面,辛苦就让我们慢慢认识了一个事情的真面目。偶然就变成了必然。所以我说这个运气里跟那么多的科学家勤奋是有一定的关联。   [主持人]:我们国家除了青藏高原,整体的矿产资源情况怎么样?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个资源呢?   [张洪涛]:你提的问题非常要紧,我们国家矿产资源很丰富,但是不够用,但国际上的矿产资源就够吗?基本够,分布不均,我说老天也不公平,有些国家大面积的分布了很多好的矿,像石油在中东就特别好。我们国家就特别不行,现在我们在鸡蛋里啃骨头,我们要榨油水,我们要学习美国的技术,搞页岩气,平常含油量越高的石头,给他砸碎了,我们叫碎裂,压裂,在地底下,然后通过一种溶剂挤出来,竟然美国一半都靠它。所以我们现在还是要发掘我们的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资源可能还会有希望。所以,我说中国地大是物博的,主要是认识到位。   [主持人]:最后向您请教一下学界的热点问题,您对中国的科学家受诺贝尔奖的冲击怎么看呢?   [张洪涛]:诺贝尔奖是世界的大奖,凡是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中国老得不到诺贝尔奖,我总说两句话,第一句是没有关系,慢慢来。第二句是我们要创造科研环境,去摘皇冠顶上的明珠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目前得不到不要紧,将来还是应该得到的。   [主持人]:您对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体制改革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呢?   [张洪涛]:科学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我在这里也不太想发表太激烈的言论,我做事情喜欢讲道理,但我对科技界有一件事情很不满意,如果这件事情做好了,我们科技界可能会有大面貌的改变,就是它的评价体系。现在我们对科学家的评价就是要求SCII的论文,论文多少,就当教授。结果我们的大学老师就不教学生了,评论写论文,争取发表、争取写书,结果学生没有人带了,现在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长此以往,学生的质量下降,那么我们科技的前途怎么可以好呢?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科技应该在教育上下工夫,在评价体系上牵头,只有用正确的引导。而且我现在特别希望现在科技的方向应该鼓励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的生活的主战场,否则两者脱离了以后,科学技术就没后劲。现在中国的国力强盛了,资金有得是,硬件也不错,怎么样搞好,我觉得还是需要我们全面地考虑改革上做文章,我很赞成温家宝总理所说的科技的出路在于改革。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请问您对学而优则仕的看法。   [张洪涛]:国外是这样的,不学是不能仕的,特别是国外是民选总统,没有一定的学识,没有一定的学理,要想当官是不可能的,但我想讲一点,学的目的不是当官,如果学的目的是当官,那全中国就没有科学家了,没有科学家光有官员,我看悬。而且学而优则仕误导的社会,现在我们中专学校,有技校的,技术工人的,断层负责明显,所以我觉得学应该是全面地学,除了学历教育,还有在职教育,职工技能的培训是需要的,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学而优则仕,第一,目的性不强,学习是为了当官。第二,必须要拿到学历,唯学历论,这样我们很多技术人才就没有了,这种情况肯定不能持久,这也是一个误区。我觉得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感谢张老师来到人民网与大家分享这么多的话题,我们也非常祝贺张老师能够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张洪涛]:一定要表达一句话,我是一万多科学家的代表,只是一个非常巧合的机遇,我作为一个代表   [主持人]:那我们就祝贺以张老师为代表的一万多名科学家能够获得这个奖。非常高兴与广大网友分享了这次访谈,我们下次再见。   [张洪涛]: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
  • 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举行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阅。各大奖项的归属,也成为科技界甚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会1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及全体政治局常委将出席大会并为获奖的科学家们颁奖。   胡锦涛主席还将亲自为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将者颁发奖状和奖金。   相关新闻:   谷超豪、孙家栋获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名单发布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名单公布   200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公布   早在50多年前,我国就建立起了国家科技奖励制度。1999年,我国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部门设奖,加大了国家科技奖的奖励力度,并且增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奖励。这些变化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也意味着国家对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越来越重视。   目前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证书和奖金。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而且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