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官本位

仪器信息网官本位专题为您整合官本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官本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官本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官本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官本位话题讨论。

官本位相关的资讯

  • 清华教授:官本位是对科学精神的严重扭曲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科学精神名家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科学精神最基本的特质无非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理性、质疑。在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看来,官本位,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都是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兵表示,科学的进步和创新需要怀疑精神,而在官本位思想主导下,往往是下级服从上级,似乎人的职务越高,说话的真理性就越强,这与科学精神本质是矛盾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而优则仕”现象突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您如何看待中国科技界的官本位现象?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兵:官本位,通俗来讲,是一种以官位高低作为评判人的价值尺度或以追求官位作为人生最高目标的心理意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我国科研界,官本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近些年有加重的趋势。究其原因,“学而优则仕”在中国影响很大,在研究所和大学,青年研究人员都想当所长、校长,在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却去做了行政工作,这是一种人才浪费。当前,官本位、行政化超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比科研经费不足、创新力不足等问题的杀伤力还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对官位的追求和盲从,会对科研工作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兵:科学的本质是追求真理和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官本位则强调对官位的追求和职位的盲从,这本身就是对科学精神的扭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具体来讲,当前的科学研究,如果没有项目、资金的资助是很难顺利进行的,官本位的介入,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让没有处在领导位置的科学工作者处于不利的地位,不能真正独立地领导科学研究,甚至申请不到相应的项目,得不到资助。某种程度上讲,这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外,伟大的思想无不来源于自由的探索,官本位意味着管理者有更多干涉、管理的权力,这无疑会影响人们的自由探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严重影响科研评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科研评价中官本位问题是否同样突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兵:1941年,竺可桢曾发表文章,将科学精神概括为“不盲从、不附和,依理智为归。”1942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 默顿将科学精神具体化为四种规范,即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统来讲,很多人把科学精神与早期科学社会学派中的精神气质联系在一起,如普遍主义。以科研评价为例,普遍主义认为操作时只看科学成果本身,与研究者本身的社会属性,如宗教、地位等无关,现实中,官本位主导下的评价体制显然不是这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统科学规范中,科学研究强调无私利性,而官本位给研究者带来了很多其他利益,这与科学精神中对科研的追求也是矛盾的。人们从事科研,以发现科学真理,探究未知为最基本目标,而官本位思想下,因为科研做得好,可以升官,升官又带来很多额外的好处,这样人们做科学的动机就变得很不纯粹,成为私利化的追求。 /p
  • 诺奖能拯救中国科技体制吗
    虽然我国在科技事业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科技界同仁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中国的科技体制是有问题的,是需要改革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培养的科学家或在大陆所做的工作还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三五年内有一位中国大陆培养的科学家或在大陆所做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奖,就能证明中国的科技体制没问题了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在我看来,现行的中国科技体制存在以下重大问题。即使将来5年内有一位中国大陆培养的科学家或在大陆所做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奖,这些问题也非解决不可。   第一,科技创新的核心没有放在公司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创新(尤其是应用科技创新)的核心不在公司,大多数公司研发不足,缺乏像西方以研发创新带动公司赢利的模式,更多是靠低工资或人口红利和垄断,甚至是靠山寨模仿而赢利的模式。如通讯领域缺乏像苹果、微软这样的公司,农业生物领域缺乏孟山都等类似的公司。而大学和科研院所并不是赢利驱动的科研模式,加之专利权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不够完善,风险投资还跟不上来,所以导致研究和应用之间存在脱节,科技创新还没能真正发挥其威力。在我的理想中,未来中国的大学应该集中搞基础研究,而应用研究应该以公司为主 同时理顺从成果到应用,或科技创新到创造赢利之间关系。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科技兴国战略。   第二,“官本位”在戕害着中国的科技   中国科技体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是“官本位”,说“官本位”戕害了中国的科技,一点也不过分。“官本位”让中国科学家最爱当官,也让很多项目资金和成果揽在“官科学家”手里。当官后的科学家,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思投身于科研,而是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维护着自己政研通吃的优势。“官本位”毒害了很多的年轻科学家想法,“研而优则仕”成了他们的目标,把探索真理的目标和兴趣抛在了脑后 “官本位”还带坏了很多的年轻科学家,让他们在未成名之前就耳濡目染“官科学家”的以研养政、以政辅研、政研通吃的游戏。在这方面,中国自上而下的改革能否触动科研体制的上位者和既得利益者是个考验。   第三,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及考核和奖励制度存在较大缺陷   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方面,重大项目几乎以发包方式进行,对于少数工程技术性项目而言,或许举国体制式的大攻关大协作可以创造奇迹,但对于理论科学研究则不太适合。而且这种重大项目在申请上存在不透明,运作上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即使是一般的项目,也感觉管理得较死,尤其是经费使用方面。在考核和奖励制度方面,相比取得的成果而言,获得大项目和大课题的科学家更受到推崇。在成果、奖励申报和鉴定方面存在较大操作空间,水分较大。科研考核以数成果、项目、论文数为主,强调数量甚于质量,强调“客观”甚于同行评议结论。   总之,与其急着瞄准诺贝尔奖,不如沉下心来改革中国的科技体制。“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正本清源,获得诺贝尔奖自然会水到渠成。
  • 国家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高校取消行政级别
    我国首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公布,2020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中国十年后人才达1.8亿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昨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发布,该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围绕这一目标提出的具体指标包括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1.8亿人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等。   围绕2020年的人才发展总体目标,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在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方面,提出规范行政行为,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和规范人才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方面,提出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事业单位关键岗位和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人全球招聘制度。   纲要还提出了10项重大政策和12项重大人才工程。   十二项重大人才工程   1、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2、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4、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5、文化名家工程   6、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7、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8、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9、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10、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11、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12、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十项重大政策   1、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2、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3、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4、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5、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   6、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7、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8、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9、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10、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焦点1 党政人才可从社会选拔   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任职范围。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人才制度。   【解读】曾参与过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研究和调研的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心主任萧鸣政说,这打破了现存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壁垒。比如公务员队伍,除非企事业单位相关级别的人才能进去,否则凡进必考。但现在这种做法,就可以实现企事业人才可以到党政机关去,党政机关人才还可以到企业去,三个通道打通了,有利于人才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能力 同时也让这三个系统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和配置人才,让人才适得其所。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彭剑锋认为,现在人才流动面临很多体制上的障碍,彼此之间有各自封闭的系统。现在人才纲要提出的新理念,使得人才流动更通畅,人才体系更开放,足以实现大的人才流动局面,实现人才的无障碍流动,有利于进一步激活人才。   虽然提出这种理念和原则,但需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方案,有些要在制度上改革,有些需要在机制上有所创新。   焦点2 医院高校取消行政级别   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解读】萧鸣政说,目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存在行政级别,一方面是对传统的沿袭,同时也是受社会上官本位的影响。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这些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也有行政级别要求。   比如,要招一个局长,必须在处长位置上干过 选拔一个处长,必须在副处长的位置上干过等等。按现在人才纲要的要求,在选拔人才时要打破这种界限,完全看他做出了什么业绩,有什么样的经历和素质,而不能有一个级别要求。   彭剑锋直言,科研院所、学校甚至医院的行政级别应该取消。而且对科研院所、学校和医院的评价,改由社会来评价他们的好与坏。   此外,取消这些单位的行政级别,也不应成为这些单位的人才去党政机关任职的障碍。如果教授到政府任职,要以能力和业绩为本,而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以级别为本,不是靠熬年头熬出来的。这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   焦点3 国企推行股权期权激励   建立产权激励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   健全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   【解读】萧鸣政分析,以前产权激励制度也提过,但不像这次明确。他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这种政策的提出显得更加必要。   不过,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出台相对应的配套制度,要有成熟的资产评估办法,到底给多少股权或期权合适,这些都要考虑成熟,有制度可循。   在彭剑锋看来,这次突出产权和股权激励,是承认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和知识资本的价值,意味着员工可以持股,使国企的人力资本能够参与分配,实现了知识的资本化。   他说,国企存在行政化倾向,对一些国企领导来说,做企业家不是追求,做官才是追求。现在提出这一理念,就是要把企业的长期发展,跟人才自身发展实现同步,把人才的长期利益跟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
  • 8部委联合发出倡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全面发展
    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青年科技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全面发展,5月30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全面发展联合行动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号召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开展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全面发展联合行动,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不竭动力。《倡议》提出,要关心青年科技人才所思所想。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人才信息平台、“一站式”服务平台等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科技人才的线上平台,健全思想状况调查机制,及时准确把握思想动态。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心理辅导和压力舒缓。帮助解决好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倡议》提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扩大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学风传承行动等项目支持力度和覆盖范围,提高“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教师”、“大国工匠”等典型宣传中的青年科技人才比例,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创新自信,弘扬优良学风,扣好学术生涯“第一粒扣子”,把个人理想和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倡议》指出,要激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完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体系。加大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科技项目、科研基金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加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数量。加强部委联动,实施表彰奖励提升计划,发挥好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表彰奖励的典型示范作用。鼓励社会力量设立青年科技人才奖项,促进青年才俊奔涌而出。《倡议》指出,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倡导“亲清”师承关系,破除“圈子”文化,反对导师在学生独立开展的论文、项目和研究中“挂名”。倡导用人单位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杜绝简单以论文数量、人才“帽子”、科技奖励和项目承担经历为决定性依据的评价。落实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破除“官本位”传统思维,改变“填表式”管理模式,解决评估检查多、会议多、报销难等问题,让青年科技人才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倡议》强调,要强化组织建设和平台支撑。各级学会主动吸纳青年会员,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学会任职。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组织中青年科技人才的联系服务和工作覆盖。强化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博士生学术年会等青年学术交流品牌,切实提高青年科技人才在各类学术交流中的参会比例和发言名额。鼓励支持青年科技人才以所学所研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在服务社会中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倡议》提出,要拓宽国际视野。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支持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鲜明提出中国科技界的创新主张和道义值守。支持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加入国际科技组织并发挥作用,在国际交流中当好“科技使者”,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大踏步走向世界科技舞台中央。
  • 中国教育科学院职称评定遭质疑
    教科院举报人的质疑意见包括:评正高职称没有任何个人学术成果,仅有一些监测报告,但却获得通过 在研究岗位工作却参评出版系列的职称,而且成果未见公示 评上的全是中层领导,评职称也要“官本位” 部分评审导向缺乏文件依据,不符合院里公布的职称评审办法。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反映,2011年11月,在该院高级职称评定过程当中,刘芳、杨九诠二人的申请资格、评审程序均存在纰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承担着繁荣教育科学,为国家重大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实践提供服务的使命。那么此次职称评定中究竟存不存在问题?到底孰是孰非?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教科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建立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2011年8月4日,经教育部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但就在研究所升级为研究院的半年后,两名科研人员的正高职称评定问题在院内掀起轩然大波。   “在无破格机制的前提下,刘芳缺少相当于个人专著的作品 杨九诠占用研究系列指标评定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但始终未在院里公示。”举报人称。   事件当事人刘芳、杨九诠则认为,自己经过所有程序的把关,资格、程序上都没有问题。   据教科院网站显示,刘芳现为该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杨九诠仅注了“编审”的字样,其他信息空缺。   职称评审被指“有问题”   根据该院2011年执行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申报研究系列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连同代表作在内的7件成果中,必须有一本专著和任现职以来在核心期刊发表的6篇论文或者有两本专著,符合其一,才有参评资格。   “刘芳和杨九诠的资格不够,不能参评正高职称,但他们还是被评上了。”多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举报人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样介绍。   据他们介绍,刘芳参评研究系列的职称,报名、评审等全程都在教科院进行 杨九诠参评的是出版系列的编审职称(正高级别),因院内仅评定研究系列职称,他在参加完教科院的报名、基层组评审、学科组评审后,转由教育部所属的另一机构——高等教育出版社代评。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刘芳、杨九诠两人通过评审,进入公示阶段,他们的资格、程序问题才被周围同事发现。   “刘芳拿出的是研究团队集体撰写的调研报告,只在有教育部采纳证明的前提下才能视作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但是不能代替专著。杨九诠公示的展示台干脆就是空的,他占用院内研究系列指标,不在院内公示于理不合。”教科院一名举报人说。   既然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为什么刘芳、杨九诠能够通过一道道程序?   《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教科院职称评审要经过报名、基层组评审、学科组评审、公示、高评委评定等一系列程序。人事处报名、基层组评定主要是审查资格问题,学科组、高评委主要把握学术质量。   “但不知什么原因,刘芳、杨九诠顺利通过了第一道把关的人事处。”该所举报人介绍,进入基层组评审,两人被分在两个不同的基层组。杨九诠所在的基层组,评审组组长建议其补齐材料后再参加学科组评审。   该举报人称,本次职称评定中教科院有4~5个正高指标,共有11人进入第二阶段的学科组评审。学科组评委有13人,首轮投票后包括刘芳在内的2人票数过半通过,另有杨九诠在内的3人各得6票,进入第二轮投票。   “院长提议要优先考虑做组织领导工作的同志,言外之意是照顾现任中层领导。”一名举报人如此表示。据他介绍,第二轮投票结束,3人中唯一不是中层领导的一人落选,杨九诠和另一人顺利晋级。而落选的科研人员拥有个人专著20余本,为教育部和地方编写了30余本书法教育教材,累计著书50余册,“个人条件远远超出正高职称的评定标准”。   当事人坚称符合评审标准   《中国科学报》记者查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官网,发现有关刘芳的介绍为“近年来作为项目主持人和主要执笔人撰写了近30余份决策报告,其中有6份决策报告被采纳,转化为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记者发现,虽然其个人介绍中罗列了她作为总主编、主编、执行主编的49本图书,但未见个人专著及个人独立发表的论文。   一名举报人向记者介绍,刘芳参评研究系列的正高职称时,所提交的申请材料主要是多年为教育部撰写的决策报告,即为教育部提供建议的报告。“按当时的规定,决策报告是不能等同于专著的,只可以视作核心期刊论文。刘芳在成果公示中展示的决策报告,有教育部采纳证明的只有4份,另有2份还是委托工作证明,即表明教育部委托其所做的事情,而非教育部采纳了其研究成果。”举报者说。   7月4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和刘芳取得联系。面对其有关申报材料不符合规定的质疑,她坚称:“我申报的材料完全符合评职称的要求。决策报告视同于专著,我们评职称,这个规定多年前就有。”刘芳向记者解释,当时教育部跟其单位有协议,决策报告不能公开发表,不能署个人名字。个人专著也许没人看,但被教育部采纳的决策报告是把科研成果变成了政策文件,而后指导全国。   刘芳同时强调:“个人专著与决策报告不是一个分量。我有专著,但是没有拿来申报。”   记者仔细查看了《实施办法》,发现该文件相关表述为“对制定教育政策、法规等有一定作用的研究报告、调研报告也可作为代表作申报,对教育政策、法规的制订有一定作用,被决策部门采纳的各类研究、咨询、调研报告也视同论文”。记者并未发现提及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可视作专著的字眼。   也就是说,政策规定决策报告可视同于论文而非专著,即使刘芳提交的6篇决策报告均被视同论文,在职称评定的硬指标上,她仍缺一本专著。   7月4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和另外一名当事人杨九诠取得联系。他向记者介绍,自己参评的是出版系列的编审职称,原来打算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进行职称评定,但赶去人教社时对方职称评定已经结束。于是,他换到高教社评定。“整个过程履行了高教社的学科组答辩、高评委审查及公示三项程序。”   记者向杨九诠询问高教社职称评定时间,杨九诠告知参加学科组答辩大概是在2011年11月下旬。之后的高评委审查、公示,他因为出差原因没有再过问。   “高教社何日张榜公示?为什么教科院内没有公示杨九诠的材料?我们多次询问,都没有合理的答复。”此外,举报人质疑:“虽说院里认可出版系列的职称,但参评人都是在编辑岗位上申请的。一个科研岗位上的人员,为何参评出版系列的职称?”   对此,杨九诠解释说:“我现在仍未正式定岗,从事的工作有多方面涉及编辑出版。”   但举报人随即质疑称,杨九诠于2010年已到教科院上班,因此“仍未定岗”的说法令人难以信服。   杨九诠还向记者提供了高教社正高职称的申报标准。按《高等教育出版社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材料要求》第五项要求:“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已完成科研项目证书1~2份或著作1本(必须是已经正式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杨九诠认为,自己的资格符合规定的要求。   但根据记者的查询,在杨九诠提交的申请材料目录中,共有14篇文章(包括1篇记者采访),2本署名责任编辑的图书,1项教科所2010年度决策服务二等奖获奖证书等材料。其中,杨九诠指出的核心期刊论文12篇,分别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出版参考》、《中国编辑》、《教育研究》等报刊杂志上。   多名工作人员申诉未果   评正高职称没有任何个人学术成果,仅有一些监测报告,但却获得通过 在研究岗位工作却参评出版系列的职称,而且成果未见公示 评上的全是中层领导,评职称也要“官本位” 部分评审导向缺乏文件依据,不符合院里公布的职称评审办法……   该院多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上述质疑,并表示,事发之后,他们多次向院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一直未果。   2011年12月9日,教科院多名科研人员向该院院长袁振国实名申诉,质疑二人的参评资格以及评审中的不公平、不透明现象。   袁振国作出的书面答复称:“杨九诠参评编审系列,成果在高教社评审组展示,不在我院展示。”并指出刘芳的采纳证明是一系列报告,其成果丰富,并列举了《中国60个项目县初中学生辍学情况监测报告2003》、《中国60个项目县初中学生变动情况监测报告2004》等10余项具体成果。然而,对于杨九诠在高教社的公示问题、评审中的导向、质疑的“官本位”等问题没有作出回答。   “对申报材料不实、群众意见强烈的须进行复议。但就在提出实名申诉期间,院评审委员会并没有对此进行复议,仍如期进行评审。”一名举报人说。   7月4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和袁振国取得联系。袁振国向记者表示,这两个人所有的条件都是符合的,所有的程序都是规范的,“有些同志自己没评上,所以就提意见”。他还表示,自己前后找申诉人谈话不下10次,甚至连教育部人事司也出面调停。但这一说法遭到申诉人的否认,称他们和袁振国仅有过两次正式谈话。   当记者询问杨九诠是否有在中国教科院及高教社公示材料时,袁振国回答:“一切按照程序走,程序要求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细节问题不好随便回答。”   对于决策报告能否视作个人专著的问题,袁振国表示:“我们评审规定当中有非常明确的条文,而且这项规定由来已久。”   但根据一位曾多年担任教科院高评委的人士反映,科研岗位评编辑职称,之前未有先例 把决策报告视作个人专著,说法也很勉强,一来它并非发表作品,二来它并非个人完成。“不排除项目主持人在组织、设计、构想上的作用,但毕竟不是专著,相当于是主编性质的作品。”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向院长袁振国反映情况,教科院的多名科研人员还于2011年12月底向教育部人事司反映了这一问题,并提交了书面材料要求彻查。教育部人事司一名负责人员回复他们,将约请包括教育部相关部门、申诉人、教科院负责人进行三方会谈,截止日期是2012年5月31日。“可是时至今日,三方会谈仍未进行。”举报人说。   7月5日,《中国科学报》记者通过短信联系到教育部人事司负责此事的有关人员,希望了解三方会谈的最新进展,但对方称目前在外培训,未正面回应记者的问题。   代评职称藏玄机   针对出版系统如何进行职称评定、职称代评等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原副社长张其友。   要求在所在单位公示是合理的   《中国科学报》:外单位委托出版社代评正高职称的条件要求及流程是怎样的?   张其友:所在单位没有评审出版系列资格,当事人本人符合正高评审条件,一般会委托有资质评审的外单位帮忙评审。这种情况比较多。   流程首先是单位批准正高指标。之后,当事人向委托单位申报材料,参加委托单位的答辩,专家根据答辩情况进行投票表决。一般来说,委托单位只进行一次学科组答辩,除非有异议,委托单位高评委一般不另设答辩。最后是公示,一般委托单位没有公示的义务,通常在所在单位进行公示。   《中国科学报》:参评人所在单位有人提出质疑,要求看公示材料,这一要求是否合理?   张其友:国家对此没有统一说法。所在单位一般都会公示,因为它占用了单位的指标。如果有人提出异议,要看公示材料,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如果有异议,要重点看当事人的报名资格和硬件条件。   核心期刊不能随意定   《中国科学报》:被举报人称,高等教育出版社申报正高职称的要求是发表学术论文2~3篇,已完成的科研项目证书1~2份或著作1本。   张其友:2~3篇学术论文的要求很一般,通常是中级职称的要求,正高职称会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中国科学报》:出版系列的核心期刊有哪些?《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能否算作出版系列的核心期刊?   张其友: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2)公布的出版类核心期刊有:《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编辑学刊》、《出版科学》、《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出版广角》、《读书》、《现代出版》共12个刊物,在此基础上各单位有所增删。   《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不应该被算作核心期刊,不然报社的编辑、记者就成为职称评定中的最大受益人。   其他领域的核心期刊,通常不能视作出版系列的核心期刊。除非单位另有规定。   代评职称暗藏玄机   《中国科学报》:从出版社调到科研单位,能否参加出版系列的正高职称评审?   张其友:对于单位而言,首先该单位要有出版社、杂志社等与编辑出版相关的部门。对于个人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新单位必须从事编辑出版的岗位。另外,要看他是否取得副高资格。如果取得副高资格,需要满足5年的基本年限以及单位规定的基本硬件条件 如果未取得副编审资格,还要先转到编辑系列才能参评。   《中国科学报》:从事科研岗位的人,能否用研究系列的指标去评出版系列的正高职称?   张其友:这种情况不太正常。如果当事人在科研单位从事编辑出版岗位工作,使用一个正高指标参评,这属于正常情况 如果当事人从事科研岗位,即使之前有副编审职称,去别的单位代评出版系列正高职称,也属于不正常的情况。   另外,还要看当事人的副编审是什么时候评的,是否达到5年的要求,如果只是在很短时间去评编审,这也是不正常的。   《中国科学报》:如果已经评为出版系列的正高职称,能否转为研究系列的正高岗位?能否享受与研究员系列同等的正高待遇?   张其友:如果转系列,当事人需要3~5年时间,结合实际工作、科研成果,还要参加相关学术评价部门评审。   如果不转系列享受正高级待遇,主要是看单位聘不聘用,如果单位聘用,当事人就可以享受正高职称待遇。有些单位较为严格,在其他系列取得正高职称资格,如果单位不聘用,光有资格也是没用的。   “循规蹈矩”才成方圆   有人说,教育界有两大问题最易产生争议:第一是职称评定问题,第二是经费问题。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此次职称评定遭质疑为例,则说明在现实操作中对于政策及规则如何把握,将直接影响结果的公正与透明。   教科院职称评定事件,其实原本可以很简单。既然有2011年执行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为依据,那么所有候选人按照规定一条一条查过去,符合条件的则上,不合条件的,哪怕身居高位,照样也上不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规定的意义,才能保证评选的公正。如果有规定不遵循,有程序不遵守,那么必然会让人对规矩的存在表示质疑。   采访过程中,尽管举报人和被举报人都坚称自己没有错,但很明显的是,举报人遵循的是有章可循的《实施办法》,提出的质疑也掷地有声:“核心期刊的论文和专著,你既然没有,就不能评职称。”相反,被举报人尽管列出了自己发表的很多文章以及对教育部所作的贡献,但无法证明自己完全符合《实施办法》的规定。孰是孰非虽然仍未有定论,但需要提醒的是,评选是一件严肃的事,特别是在法制社会中,“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种想法往往会造成违规甚至违法的情况出现。作为国家级的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中国教科院更应该在职称评定这件事上做出表率。   一个进步的社会是需要规则的,人们只有在规则的约束下才能保证自己的行为不伤害别人的利益,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和公平。曾有学者说,一个进步的社会,依靠的是规矩的完善,而不单纯靠道德的教化。兹以为,再不完美的规矩,如果照章履行,也会产生正面作用 再完美的规矩,如果不履行,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带来各种混乱。不管当事人是否认为《实施办法》一定科学,但既然是在2011年参选,既然2011年这个规定还在实施并未被废除,那么参评职称的人就应该严格履行。否则,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于中国教科院来说,可能会是难以承受的痛。(彭科峰)
  • 2020版药典,好好干!请开放“言路”!
    p   近日听闻2020版药典的药典委成员已经发布,这也意味着经过2020版药典正式开始 药典作为国家法典,作为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尤为关注。 br/ /p p   针对2015版药典,整个医药行业,反映声音最大的,争议最大的就是药典一部:中药饮片标准。 /p p   客观的说,其实并不是2015版药典才有这些问题,只是以往中药饮片管控的松,你不查我,企业我也不研究标准,大家相安无事,也就不较真了 而如今,监管部门天天抽,企业就也严阵以待,对每个品种标准逐个深入研究,不幸的是,还真就发现了大量标准存在的问题,暴露除了标准制定的不严谨性。 /p p   为此,近年来,企业通过各种渠道,靠行业协会、地方局、企业自身等途径,向监管部门,向药典委反应标准存在的问题 但往往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企业,悲观情绪蔓延,敢怒不敢言。 /p p   今天,刚好,借着2020版药典委员会成立之际,在这里,斗胆代表中药饮片行业,对2020版药典的制定,提出一些希望,希望药典委,用心聆听来自基层实干企业的声音。 /p p    strong 1、药典标准制定时,不要偷偷摸摸 /strong /p p   药典标准的研究、起草、制定 不应该仅仅由目前的药检所、高校专家为主要承接单位。药检所、高效专家有其专业优势,值得肯定学习 但不足就是脱离中药种植、生产一线,考虑问题无法顾及客观实际 做出来的标准,往往太高大上,而无法落地。建议应该邀请行业的企业参加,特别是优秀的企业参与进来。标准承接单位成员的丰富,多样性 多种观点互相碰撞,方能制定出既科学又合理的标准。特别是对企业,多点开放,少点封锁 应该相互促进 猫抓老鼠的观念,落伍了! /p p    strong 2、药典标准的发布前,请开放言路 /strong /p p   药典标准,在正式定稿发布前 应该向全社会公告公开征集意见,广泛收集意见,有着改之,无则加勉。药典委应该公开的、真正的、真心的开放各种标准意见征集意见反馈渠道,广开言路,建议建立正规的意见反馈平台,并真正重视意见,尊重意见 不要只留个邮箱,从来不回复,走形式。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个时代,一言堂,官本位,已经行不通了。 /p p    strong 3、药典标准,请做好充分严谨的验证 /strong /p p   药典标准,各种指标的合理性,要经过科学严谨的验证 而验证的关键,验证的样品要覆盖主流产区,而生产工艺炮制验证,一定要找几家代表企业,通过大生产来验证 千万不能自己在房间里,架个锅,就验证了。更不能,只通过别人的理论研究论文数据来验证。希望以后,如果可以,验证过程最好公开,最后把参与验证的企业名字标上,也让企业认真对待,以后标准做不到,让同行找挂名的企业去理论。 /p p    strong 4、药典标准,请做好十足充分的准备 /strong /p p   药典标准,发布后,免不了要配备各种设备、试剂等 其中特别是对照品,对照药材 真心希望,各种对照品,对照药材都提前准备好!不要让企业,因为没有对照品,对照药材而无法组织生产供应,不要让临床因为没有对照品,对照药材而无药可用。希望各项标准发布配套的准备工作,更加扎实,更加负责。如果2020版药典,再大规模出现无对照品,对照药材可用 估计企业要集体去告状了,希望不要发生。 /p p   中国药典,国家标准,权威、严谨、科学、合理 如何做到?我们相信药典委的领导们会充分给予考虑。最后,希望药典标准的制定,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接地气,让人心服口服,让人发自内心点赞! /p p br/ /p
  • 大学重科研轻教学:教授一大拨,名师有几许
    “最近,我们对云南某高校近3年中立项的研究项目进行了统计,发现该校教研项目数和科研项目数的比例是1∶3.26,教研项目的立项数目还不到科研项目立项数目的1/3。高校对教研不重视的现象实在堪忧。”在日前结束的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徐正会、李丽芳两位委员的一份提案,再次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提到了桌面上。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随着全国各高校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对象由精英变为大众,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徐正会说。   “中国的大学都力图把大学办成研究型单位,这样才显得有水平上档次”   徐正会等委员在提案中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点从省内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与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评审工作,包括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奖和各种合格考核等工作中就有反映,查阅与这些工作相关的文件可以看到,在诸多有关规定中,对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工作的考核既没有具体的硬指标要求,也没有特意进行强调,认可度显然不高。”   对此,不少高校教师非常认同。   “众所周知,大学里评职称对教学没要求,能过就行。而科研却不行,科研获奖就有级别,没有科研成果,职称和工资都上不去。”一位高校教师说。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刘徐湘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指出,“目前,衡量教师水平的指标是看科研能力、承担的课题、发表论文的级别,争取到多少科研经费,在SCI上发表多少篇论文,而不是看上课、教学水平如何。评职称时,论文、科研项目是硬指标,教学是软指标。教学再差,论文够数就行 教学再好,论文不够,职称、待遇都成问题。因为这个直接跟工资挂钩呀,不然工资少一大截。”   云南大学新闻系教授郑思礼认为,“中国的大学都在力图办成研究单位,这样才显得有水平、上档次。”为建设“科研型大学”,很多高校走向一个极端——重科研轻教学。为晋升职称,许多大学教师将大量精力花在论文和课题上,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刘徐湘还担心,“重科研轻教学”有可能导致科研本身的异化,科研最主要的任务是探索未知事物,但是很多教师的论文都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原创的很少。   讲课是直播,科研可以录播,文章发到核心刊物的人未必能站在台上顺畅讲课   “科研能力强的应该去研究所当研究员。”云南大学马列部教授金子强认为,大学的三个职能是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缺一不可。没有科研,教学走不到前沿 没有科研,老师就没有可讲授的内容 没有教学,科研的成果无处展示 没有社会服务,科研和教学就跟现实脱节,无法教书育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学是显性的,第一位的,科研是支撑教学的,二者并不矛盾。   “脱离教学的科研场所不是学校而是研究所,脱离教学的科研人员不是大学教授而是研究员。研究员可以进行深度开掘,教授就必须兼顾深度和广度,触类旁通,注重知识的广博性。讲课是直播,科研可以录播。文章发到核心刊物的人未必能站在台上顺畅讲课。”他说。   金子强认为,造成“重科研轻教学”的原因是评价体系不恰当、用计量的方式去评点不能计量的工作。“科研是技术,而教学是艺术,技术可以计量,艺术则很难计量”。   他说:“名师讲课是一流的,有实才也有口才,表达有感染力,而科研成果是工匠式的。目前是有一大拨教授,但很少有名师。很多人有资格当教授,却因为科研成果不够,没发表几篇论文而评不上。有人虽然是教授,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教师们认为,目前关于教学的评价体系存在很多问题,现行的考评方法有失偏颇,甚至已经非常陈旧。不少学校是督导团成员评课、学院领导评课,但很少会组织同行评课,有的督导不是本学科的,未必能恰当评判。“现在有学校实行学生网上评教,但教务处可能考虑对教师的影响不公布最后结果,学生评教只是作为评价体系的参考,并不是衡量标准。”一位教师说。   教师们担忧,“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有教师指出,美国、英国高校师生经常在一起交流,而在国内的大学,学生常常一学期也见不到老师几面。“大学老师都拼命谋求晋升,因为职称高工资高,你看博导补贴就高。以前的教授有个性,如今的就没有,大家都是教授,数量太多了。”金子强说。   行政权力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枷锁和包袱   对于“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董云川认为,目前绝口不提教育质量的学校是少有的。“许多学校对办学质量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但当我们把谈质量的频度和提高质量的速度相比较时,则发现两者极不协调。究其原因,在于质量既不是工作的动因,更不是奖励的重心。当前整个高教运行环节均因‘量’的膨胀而得到丰厚的回报,如:按在校生数拨款原则,扩张专业点带来社会效益,扩大办学面带来经济效益,教学工作量与职称评定和课时酬金挂钩。不否认各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诚心,但质量不高的现实正是我们自身奖励的结果。”   他指出,“别人管两头,自己管中间”。教学质量不高,显然是学校的责任。但学校实际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因为学校并不能控制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诸因素。学校在条块分割、多头指挥的情况下,不能完全按教育目标、专业要求和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来构建全程教学计划 社会人才就业市场尚未出现“能力择业”主体倾向,这意味着学生进校后先从校方领到一套营养比例失调的配餐,并且得到一个明示:学好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不断被训斥“学风不好”,教师不断被埋怨“不热心教育”,学校不断被责备“不重视教学”。其结果是学校天天为提高办学质量而解放思想,但他们解放了的那一部分恰恰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部分。   而更重要的是,目前支配大学运转的不是学术权力,而是行政权力,作为保障教育目标实现的行政管理手段,却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枷锁和包袱。行政价值的不断强化,大学教师为学术献身的信念常常受到挑战和动摇。   “大学的定位造成了身份和地位的危机,这直接导致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不到位、边缘化,官本位价值对学术领域的污染,学术权力的政治化、行政化,各种非学术力量对学术性活动的干预,如学位授予、职称评聘等,行政泛化现象直接影响并遏制了教育的品位和学术风气。”他说。   他认为,只有行政权力复位,不再凌驾于学术之上,学术理想和教育目标才会成为大学中每一个个体始终如一的追求,到那时,激励的方向和目标价值的走向才是一致的:奖励那些献身学术、教学科研和服务于学术的人。
  • 科技界委员:“研而优则仕”毁了青年杰出人才
    :“如果不能刹住‘研而优则仕’之风,造就与强盛国力相配的大师队伍将永不可能!”在政协科技界委员小组讨论会上,年近古稀的李邦河委员忧心地呼吁。   “现在社会上问的比较多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其实,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学校的事!”3月6日上午,多位科技界委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回应“钱学森之问”首先要澄清这一误解。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邦河委员看来,教育的确需要改革,以成为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 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必须‘过五关,斩六将’”。   李邦河曾仔细剖析过关于“钱学森之问”的详尽材料:《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李邦河注意到,在这篇3000多字的文章里,钱学森专门强调,虽然自己在鼎鼎大名的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却没有拿出创新的东西,只有在加州理工学院,才开始创新,历经20年。   “这表明,钱老的成长实际上是分两步:一、打基础 二、在创新的环境中长期努力。”李邦河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委员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   在陈凯先委员看来,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单是教育问题,还有人才的使用问题。今天,很多留学生在国外大学、实验室做了很多很优秀、很前沿的工作,成为这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陈凯先说,年轻人的工作岗位,既是一个发挥作用的舞台,也是一个继续成才的环境,需要探讨的是,人才怎样在使用中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在多年的观察中,李邦河发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也出现了不少显示出卓越创新才能的年轻人,有些已经走到了钱老的第二步。但让人叹息的是,往往听说某某年轻人科研工作很出色,不久就传出他当了官的消息,从此便难以听到他在科研方面的新突破。   李邦河将此归结为“研而优则仕”现象,“近10年来,这一现象愈演愈烈,似已成风。”   而此风对造就大师级人才的危害,已日渐显现。李邦河对此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教育不当会妨碍创新幼苗的出土,“研而优则仕”则使已长成中等大小的创新之树,不能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大科学家几乎是不在创新高峰期当官的   在数学界有两个历史最久的大奖:菲尔茨奖和沃尔夫奖。李邦河委员曾委托著名数学史家李文林对此做过专题调研。   调查显示,在48位菲尔茨奖得主中,担任过所长、科研主管、院(校)长的有23人,其中9人在得奖9年后任职 在48位沃尔夫奖得主中,担任过类似职务的有17人,其中至少有12人任职时已超过50岁,甚至70岁。   “由此可见,大数学家是几乎不在创新的高峰期当官的!”   前辈数学大家陈省身的一句话让李邦河记忆犹新:大数学家每天工作都在10多个小时。   在李邦河委员看来,对科学家而言,无疑,时间就是成果,“没有长时间的全力以赴的努力,又怎么能成为大师呢?”   而按照现行的科研体制和机制,科研单位的领导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做评审、跑项目、找资金上面。   据陈凯先委员观察,“现在很多研究所通常让学术能力最强的人担任所长,但这些人并不一定具备管理能力,还要把大量精力花费在申请项目、处理行政杂事上,荒废了科研”。   一位委员也现身说法,当年在国外,基本上是全身心地投入,至少95%以上的精力是放在学术上,但回国后,领导信任,压上管理的担子,很多时间用在开会、汇报上,能有50%的精力做科研就很不错了,成效自然大打折扣。   一个故事在科技界委员中广为传播。20年前,一位年轻科学家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大奖,然而在科研创新的鼎盛年龄相继被压上院长、校长的管理重担,最后甚至完全脱离了学术界到政府做官,科研也逐渐荒废了。   “至少在科学界损失了一位很可能成为大师的人才!”一位委员惋惜不已。   “研而优则仕”凸显评价体系单一   李邦河委员认为,出现一冒尖就当官的现象,还与人们对各级领导口中频频出现的“领军人物”一词的模糊认识密切相关。   什么是科技界的领军人物?李邦河委员的答案是:是以学术思想和成就引领科学潮流的人物,而不是官。   一个典型的例子:20世纪最大的领军人物,无疑是爱因斯坦,但他不是官。   而在现实中,把“领军人物”混同于“官”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位科技界委员在小组发言时表示,一则材料让他哭笑不得:在报道某单位一个拔尖人才计划的成果时,第二项赫然写着:培养了93名所局级以上的干部。   “古人励志,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选择,人才走向,历来就有不同的路。”李邦河的这一观点引发了众多委员的共鸣。   一位委员特别怀念刚参加工作时的环境,“老一辈科学家都在业务领域里名闻遐迩,但他们并不是什么领导。”   “尊重人才,不是尊重他去当官,这是两个需要厘清的概念。”陈凯先委员表示,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年轻人一旦优秀了,就只有给一个官位才是认同。   事实上,科技创新和科研工作管理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究竟是适合做科技攻关还是适合当官,应该因人而异,不能“一冒尖就做官”,这种“官本位”现象最终会影响科技创新。   这位被人称道的药物化学家十多年前就当选中科院院士,十个月前才出任大学校长。在他看来,真正尊重人才,真正解决好人才评价体系问题,应该是根据他们的业绩给予相应待遇和荣誉,回归专业领域内以知识创新能力为主的评价标准,从根本上激励科研人员。
  • 人民日报:两院院士增选亮点多多
    p   ■成员构成年轻化,女性与外籍人士增多 /p p   ■改革之后首次选,取消“归口部门”提名 /p p   ■涉及学科新领域,面向企业与基层倾斜 /p p   李天来,59岁,来自沈阳农业大学;王贻芳,52岁,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加图· 洛朗森,56岁,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res01_attpic_brief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291db2b1-eb04-42ea-9963-69a99bfc0914.jpg" / /p p   这些名字和身份信息来自两份特殊的名单。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据了解,今年两院共增选131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61名,中国工程院增选70名院士。同时两院还分别增选外籍院士12名与8名。 /p p   作为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本次增选的院士身上有哪些新特点?制度改革为这次增选带来哪些积极效应? /p p    strong 两院新增女院士12人,外籍院士20人 /strong /p p   57岁、49岁、57岁、50岁、50岁……这是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新增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年龄分布。与往年相比,今年新增的两院院士呈现年轻化趋势。 /p p   据统计,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年龄最小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黄璐琦,今年47岁 最大的是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任辉启,如今已过古稀之年(73岁) 70位新增院士平均年龄为56.2岁,比2013年下降0.7岁 60岁(含)以下的56人,占80%。而在中国科学院方面,新增61名院士的最大与最小年纪分别为69岁与45岁,平均年龄为53.9岁,60岁以下的接近九成。 /p p   从性别分布来看,在新当选的61位中科院院士中,男性成员52名,女性9名。新当选女性院士的数量和比例均为规范院士增选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而在中国工程院,新当选的70名院士中有3名女性。 /p p   另外,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中国科学院增选了12名外籍院士,比2013年增加3名 中国工程院产生了8名外籍院士,比2013年增加2名。分析人士认为,外籍院士的增加将更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科技工程界的影响。 /p p    strong 来自企业基层工程科技专家增多 /strong /p p   据有关部门透露,本次增选后,院士队伍的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这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的群体作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 /p p   以中国工程院为例,共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其中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华明教授就是激光增材制造领域的专家,其研制的金属构件激光熔化沉积增材制造技术自2005年以来已在歼—15、运—20等7种飞机,东风XX等3种导弹及其他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工程应用并发挥关键作用。 /p p   同时,在中国工程院2015新增的院士中,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明显增多。从所属单位看,来自高校的有34人,占48.6% 研究所15人,占21.4% 企业及医院21人,占30%,比2013年增加8.5%。记者梳理名单发现,以往基本集中在大学、研究院的院士,如今也出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并非纯学术研究的单位。 /p p    strong 增选按照改革后的新办法进行 /strong /p p   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的要求,修订后的章程纳入了取消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推荐的渠道、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增加全体院士投票的终选投票、加大对增选工作中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改革举措。 /p p   而此次的增选活动正是按照改革后的新办法进行,因而亮点频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扬宗表示,2014年的改革举措可谓前所未有,是院士制度尤其是增选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后的举措可以在增选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科技界之外的干扰,同时也直接回应了备受外界关注的院士官本位问题,尽量恢复“让学术的归学术,官场的归官场”的风气。 /p
  • 49.3%的科研人员表示“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精力申请经费”!如何让科研人员静心坐热“冷板凳”?必须告别科研“短平快”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不能简单套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对待科研工作,不能像管行政干部那样管科研人才。近年来,无论是从科研论文的数量还是质量看,我国科学界的整体科研创新水平都呈现快速提升的趋势。但从研究水平看,不少研究活动仍以跟随性研究为主,提出原创性科学问题和思想、产生重大科学发现和实现突破性进展的研究仍然较少。这与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历史和基础仍然相对薄弱有关,也与科研人员潜心钻研仍面临外部环境氛围的束缚有关。在科学研究领域,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并促进科研人员按照科研需求和规律潜心探索科学世界,有空间有时间静心坐热“冷板凳”。潜心钻研需要外部支持在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相关措施和成效中,能够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总的来说,有三点重要因素影响着科研人员的潜心钻研。第一是科研动机,决定着能否有更多科研人员愿意积极地潜心钻研,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第二是素质能力,决定着科研人员能否提出高质量的科学问题和高水平的技术路线,真正实现原始性创新。第三是资源条件,决定着科研人员能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科研物资资源和时间资源,从而潜心、稳定、持续、深入地开展研究活动。相应地,保障科研人员潜心钻研,有时间有空间静心坐热“冷板凳”,需要以下良好的环境氛围。第一是能够正确激励更多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第二是支持更多科研人员不惧权威、独立思考、打破传统思想和主流理论范式束缚的氛围。第三是遵循科学研究的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和路径不确定性规律,保障科研人员对研究方向、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自主权、对科研资源和时间的安排自由度以及能长期凝神专注并不受杂务琐事干扰的环境。必须告别科研“短平快”有的科研领域原创薄弱、科研人员潜心探索科研“无人区”不足的现状,除科研人员自身能力素质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与他们缺乏潜心钻研的充足动力和资源条件保障有关。第一是部分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的积极性不高。一些科研人员倾向于选择容易出成果、确定性较高的跟踪性、修补性、“短平快”的研究,不愿从事风险高、耗时长和费精力的探索性、开创性研究。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四成基础研究人员表示不想从事基础研究工作,排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基础研究收入低(48%)、研究周期太长(44%)和难出成果(44%)。第二是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的资源条件不足。一方面,科研人员获得科研资助的难度大、稳定性差,潜心钻研缺乏充足稳定的经费保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的一项科研人员抽样调查显示,不少基础研究人员表示“获得科研经费资助比较困难”“由于缺乏稳定经费支持,难以聚焦研究方向”,有49.3%表示“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精力申请经费”。另一方面,一些科研人员用于科研的时间精力也不能得到保障。另一项科研人员抽样调查显示,51%的科研人员认为自己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够用”,其中20.5%的人认为“非常不够”。当前,给科研人员减负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部分科研人员反映行政事务、科研管理等占用时间过多的问题仍然存在。尊重青年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尽快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要完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为科研人员潜心钻研提供更加充足、稳定的经费保障。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特别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量仍然不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基础研究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6.09%。同时,资助方式过于依赖竞争性申请,加之科研项目资助周期总体偏短、持续性资助机制不够完善,对于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周期长、见效慢的科研活动十分不利。此外,在科研经费分配方面,经费更多集中于资历较深、年龄偏大、具有领导职务的科研人员。今后的经费资助方式应兼顾提升资助总量和优化资助机制,特别是要不断提高稳定性、持续性资助和对青年科研人员资助的比例。要继续优化评价激励导向,为科研人员潜心钻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潜心钻研具有极大不确定性,需要科研人员久久为功。近年来,中央持续推出科技评价改革措施,虽已初见成效,但部分措施仍面临“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落地问题。今后,应继续推动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特别需要避免对基础研究采取简单“计件式”评价,推广长周期评价,对各类人才“帽子”要进一步减少附着的权力资源和过度激励。在激励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人员薪酬体系,逐步提高稳定性薪酬比例,降低他们对竞争性收入的依赖。要进一步调整科研管理方式和组织文化,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推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扩大科研单位和人员自主权的改革,科研人员的负担不同程度得到减轻。但在部分管理环节和部分科研单位,仍存在改革不到位、落实难的问题。比如,有的政策措施设计不够细致,对基层单位实际情况考虑不够充分;有的改革措施则存在不同管理部门间的协调难题,使得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有自主权时仍不敢自主使用,等等。今后,应对改革政策进行“专业化”评估诊断,发现真问题、找到真堵点,切实解决层层加码、明放暗收、制度不协调等堵点难点问题。同时,全面推动科研单位的管理机制和文化重塑,提升科研人员在科研管理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真正建立起以服务和保障科研活动为中心的科研组织管理体制和文化,让科研人员享有静心坐热“冷板凳”的宽松环境。
  • 杜祥琬院士:科技繁荣与科学道德
    杜祥琬院士:科技繁荣与科学道德 在第十二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式上的报告 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保增长、促发展”为主题的2009年第十二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式,10月15日上午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傅惠民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后,著名应用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做了题为《科技繁荣与科学道德》的报告。以下为报告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早上好。首先感谢北京市科协,也感谢在座的热诚,使我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次交流。我不是北京人,但是又在北京学习工作了50年,所以作为北京市的市民,参加我们这样一个学术交流是应尽的职责。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北京市科协的前主席陈佳洱先生建议我做的,跟各个方面都有关系。 我们国家在经历了30年高速经济发展之后,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就是集粗放的依靠资源的消耗,牺牲环境为代价,依靠投资拉动,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方式转变到新的发展方式,也就是以科技创新来驱动的新的发展方式。世界金融危机也进一步警示着我们必须把国家的发展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才能持续。所以我想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是得科技界,这里面想提的是科学道德的学风建设,给大家汇报一点自己的认识。 我想《科技繁荣与科学道德》讲三个方面。第一是说一些认识,第二讲一些问题,第三是讲“药方”,也就是怎么解决问题。 首先一点认识,科学技术的繁荣要靠物质条件,需要经费、社会等等,但是科技的繁荣需要灵魂的支撑。这个灵魂是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学风,这一点在今天的中国更加需要强调一下。科学道德是国际科技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先说一般的道德品质修养是人生的基础课。具体到科学道德是科技工作者的基础课,是非常基础的,必备的知识和品格,也可以说是一个公共的必修课,会影响到人的终身的一个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爱因斯坦认为成就科学家的首先不是才智,而是品格,他对这一点有深刻的体会。科技工作者要成功,要把握规律,就离不开建立好的人文修养。我在这儿写了,科学道德是对人生的理解,也就是人生观,和对科学的理解,也就是科学观,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相当技术性的语言。 科学道德的思想基础:第一,重道德品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第二,与现代科学相联系的使命和责任紧密相关的科学精神导致科学道德和伦理的思想体系。道德也还包括伦理学,跟现代科学的使命和责任相结合。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古训,我这里只引几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些话很简单,但是它是对道德修养的表述。唐代诗人杜甫说:“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告诫人们不应浮躁,因追名逐利而马失前蹄。 国际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在其道德品质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这是非常精辟的一句话。所以科学的价值和使命在于追求真理、造福人类,这也正是科学精神的真谛。 由科学精神派生出理性精神,是要求科技工作者要以有利于社会为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又派生出科学的实证精神,要求科学研究必须以唯真求实为原则,经得起实践检验。因此,也会导致一系列的科学道德和行为准则。就是科学的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的理性精神,还导出了一些科技工作者的行为准则,比如说有利而不能危害社会,你就不能去剽窃别人的成果,当然还有其他的种种。另外从理性精神也还导出了现在讨论很多的科技的伦理学。所谓伦理学跟科学道德还有一点差别,就在于我们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有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也就是哪些是有利于社会的。比如说因特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大,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科学技术进步,但是也有一些人利用因特网做犯法的行为。这个科学的双刃剑告诉我们,科学技术里面有一些是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伦理范畴。另外也导出来实证精神。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以唯真求实为原则。也导出来一系列的科技工作者的遵守的行为。比如说既然要经得起实证的检验,就不能违背自己的成果。所有的科学道德都可以导出来。 现代科学技术有什么特点?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发展的加速,科技成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缩短,意味着科学技术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凸现。但客观存在的利益诱惑并不改变科学的真谛,也就是造福人类并没有科学的经济而改变。也不能因为利益的诱惑而成为急功近利的借口,也不能违背科学精神做一些不端行为,这样做不仅会冲击科技工作的质量,也不符合应有的科学品格和做人的原则,这一点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 刚才讲了一些行为准则,这是一些底线,也就是不能再低的了,我们不能仅追求这样一些底线,而应该追求更高的科学价值观,这样才能与科学这个崇高的事业相衬。中外科技史上的许多重大成就,都来自非功利追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都是这样。在我们国家,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历史性贡献的一大批科学家像钱三强、王淦昌、郭永怀、邓稼先等,每个人都有生动的、感人的故事。比如说王淦昌先生发现了一个新的离子,这是他的成就,但是我不讲他的成就本身,讲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发现成就的同时,还有另外一张探测的结果,很像一个新的离子,跟他一起工作的苏联科学家说是不是可以起一个新的名字,第一离子。王淦昌先生说这个没有证据,要讲它是一个新的离子,它有什么样的特性,这个说不清楚的话,就不能下结论,也可能是我们知道的离子发生反应的结果,当时开一次学术会议让他做报告,他把这个事情讲了。他说有这个现象,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一个新的离子,另外一种可能也只是一种已知道的离子的反应。在他讲完之后当时跟他一起工作的工作者分析之后,判定了新的探测结果不是一个新的离子,而是人们已经知道离子反应的结果。知道这个结果之后,王淦昌先生说了一句话,谢天谢地我没有吹牛,我没有着急宣传这是一个新的离子。我讲这个例子就是说明一个科学家非常严谨,一定不要着急发布自己的发现,没有绝对的证据之前绝不会讲,这一严谨的精神。再举一个例子,郭永怀先生,他回国不久参加核武器的研制,1968年,他从试验基地坐军用飞机返回北京,在西郊机场飞机降落的时候飞机起火,里面的人都被烧死了。当解剖现场的时候,发现郭永怀跟他的警卫员抱的紧紧的,两个人的肚子中间有公文包,公文包里面的宝贵材料完好无损。郭永怀先生意识到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的利益。他在最初离开美国的时候,手上有几百页的手稿,他知道海关不会让带回来,就都烧毁了,他夫人说你把这些都烧了,多可惜,他说都在脑子里。王淦昌先生在国际上有著名的发现,成了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国家说你回来参加中国的原子弹的研制,他讲了一句话,说我愿意以身许国,从此王淦昌名字17年没有出现,他改名了,到了一个他家人都不知道的地方,17年之后他又离开这个单位,回到民用事业,王淦昌的名字又出来了。我想他们创造的不仅是业绩,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财富是科技工作者的灵魂,他们创造一种价值观,这是科技创新和繁荣的文化支柱。我们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中国的科学技术,乃至中国的国家才有一个健康的发展。 第二部分讲一些问题。中国的科技界目前存在诸多的道德、学风和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是科技界的一项基本建设,既是战略性的长期的任务,也有紧迫性。这个是一个战略性的任务,但是目前国家要发展,我们要必须尽快地克服问题。首先肯定在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中国还处在初级阶段。这30多年来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一批杰出人才成长,这一点我们是肯定的。但是在这个同时,科技界的建设也带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差,原始创新少。同时人文精神缺失,科学道德水准下滑,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严重侵蚀着科技界的身躯。 下面我举13类来说出这些问题。第一类是论文、著作的造假、抄袭、剽窃、搭车署名多有发生,愈演愈烈。第二是靠拉关系、“忽悠”,“跑部钱进”,争项目、经费。第三类问题是评审成果搞“友情评审”,甚至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炮制假成果。一位老院士非常生气地跟我讲了一件事,他很器重的他的一个学生,他想让他担当重任,这个学生从国外引进一种设备,他竟然把这个设备上的国外的牌子抠下来,自己做了一个牌子贴上去,就说是自己研制的成果,竟然还报了奖。他非常生气,这位老院士就报了有关的部委,部委转给他的学院,而他的学院跟他说我们学院多一个成果不好吗,你就退出投诉吧。这位老先生非常气愤,说怎么能这么处理呢。第四类是伪造学历、伪造SCI查询证明等。第五类是报奖搞包装,对有关评委和工作人员拉关系,搞运作,甚至利诱。第六是有的院士候选人的提名材料不实,言过其实,或者把成果捆绑包装给自己。第七,有的院士、名人多头兼职而不能尽责。第八是有的专家学者对自己并不内行、并不了解的领域,以权威的姿态发表评论,误导公众,也引起了很多的非议。鲁迅先生说,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我想我们每一个院士和教授都要知道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只是在自己的专业里面精通。再一类问题是有的专家在项目评审、成果鉴定、奖励评审中不能超脱小单位或相关者的利益,不能坚守科学态度。再一类问题是为了应付评估,检查,有的单位集体做假。这个在两会期间有一些校长提出来从“应试教育”到“应试科研”,扭曲了科教的价值观。再一类是有的科技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力化、利益化,长官意志之上。再一类是有的领导干部违反科学程序,干预各种项目评审,甚至干预院士的竞选。最后第十三类是在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利益的诱惑下,有的科技工作者“以钻营代替尊严,以权术代替学术”,而出现一些有知识,缺文化;有物质,缺精神,难成人才,又怎么能是大师。 上面我举了13类并不求全,还会有遗漏,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现象,我只想点明问题的严重性。大家会问我们科技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我下面归纳六个原因,不一定准确。在说原因之前我想先说一点旁证来说明我刚才说的13个问题。中国工程院曾经做过一个研究,科技人才的成功,做了大量的调查,有一个选项,什么原因影响到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列了23个原因让大家选。结果大家都说到一点是忙于事务而影响了人才的成长。那么大家去干什么了呢?跑关系、应付评估、检查、会议等等,有一小半,第二个原因是官本位,这是中国工程院研究的,我只拿出来这两项。 下面是中国科协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调研,是科技工作者的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六成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研道德水平下降: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蔓延严重威胁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引起了我们国家领导的重视。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第一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第二利益的诱惑,自律意识薄弱。陆游说: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这个说明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益熏心,很多人不能专门做研究。第三个原因是不科学的评价体系、管理办法催生不端行为。第四社会上的腐败党风影响严重。第五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和应有的惩戒。第六缺乏相应的法制建设。 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讲第三个问题。我们说“一付药方”: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法制相结合的科技诚信工作体系。这是我们国家的科技共同体正在努力建设的一个工作体系。实际上不光是我们国家的科技共同体,科学道德也是国际上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下面我说说这四个方面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 首先是教育。科技诚信,自律是关键,自律是核心。自律是一种素养,这种素养植根于教育。我画了一个土地土壤,要深深植根于教育,从教育方面我们第一讲到从童孩时代的诚实教育。从小讲不撒谎的教育,一直到大学生、研究生阶段的诚信教育、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乃至对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学术团体的诚信继续教育,成立一个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在教育的根基上培养一批具有自律品格和素质的一个人。第二是中国的教育需要告别浮躁,回归宁静,回归育人治学的理念,要远离官本位、行政化和急功近利。在教育当中,以国内外的不端行为的典型做反面教材,以楷模为榜样来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来建设有利于诚信和创新的文化环境。这个文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需要的,也是社会非常重要的。 第二方面是关于制度,这个我要多提几方面。第一首先是机构。我们国家科技界已经成立了科技诚信建设联席会和办公室,科技口的主要部门也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需进一步完善,如建立客观和超脱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机构。第二是规范。制定和完善科技行为的规范,并予以普及,建立科技活动利益关系规范和相应制度。第三是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改进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制度,改进现行的各种评审制度和信息公开的制度。还有改革现行的考核评价、评估和奖励制度,革除弊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第四是建立诚信档案。在科技界建立对单位和个人的科技诚信档案,作为其承担项目、授奖和评聘职称的依据之一。再一点是规范兼职。将多头兼职、得实利而不尽责作为一种违规行为。再有一点是完善院士制度,首先要建立诚信档案,完善行为规范。 第三方面是监督。科技机构对各种制度的执行应有有效的监督。比如说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监督委员会。政府部门对管理机构要有有效的监督办法,并对科技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社会监督。我们这里强调一下社会监督,因为对这个问题,广大公众、媒体都非常关注、关心。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公示,并且受理投诉、处理投诉的完备制度,对投诉人和被投诉人有必要的保护制度。利用信息技术来完善合法、有效的监督手段。 第四方面是法制和惩戒。我国已制定若干与科技活动有关的法律,比如说《产权法》、《著作权法》等等,有一些需进一步完善。加大防范和查处不端行为的力度,对查证属实的不端行为责任人给予应有的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 以上由四个方面构成的“药方”是加强科技诚信,促进科技繁荣的工作体系。我们有一个领导说这个“药方”是“中药”还是“西药”,谁当“大夫”去“治病”?我想谁当“大夫”,首先我们科技共同体应该自己承担这个责任,把这个工作体系构建起来。每一个科技工作者自己要当“大夫”,自律是自己的事情。同时政府也有自己的责任,关于法制、制度的建立都是政府的。所以说科技工作者和政府都有责任大家共同当好“大夫”。是“中药”还是“西药”,我想还是“中西结合”,既是长期的,又是紧迫的。长期的事情要靠“中药”来调理,快点见效的要靠“西药”。 我说了这四方面,他们还问,哪个是最重要的?我想最根本的是教育,最深刻的是制度,当然监督和法制也很重要。归纳起来,这是一个诚信建设的树状的体系。首先自律是核心,而自律的根基植根于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制度、法制、文化建设,构成诚信建设的一棵大树,成为一个完美的体系。 最后让我们用康德的话来作为结束语: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我觉得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呼唤,也使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现在的中国正处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社会对于科技有很强的需求,是一个需要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时代,是有使命感的中国青年科学家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也是一个能出现重大科学发现,科技创新,能涌现伟大科学家的这样一个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新人来传承崇高的价值观。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后人不断胜过前人的国家。新的时代呼唤着青年一代干得更好,我相信青年朋友们会干得更好,希望会在你们身上。我今天就讲这么多,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 两院新增院士超8成为现任官员 官而优则院士引质疑
    官而优则院士?   从“工程管理学院士”的现实,到设立“社会科学院士”的“愿景”,有人开始担心,和“学而优则仕”相对,另一条新的路径——“仕而优则学”会否出现。   12月初,两院院士新增选名单相继公布。报纸上随之便有以下统计数据披露:   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8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   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   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中,均有校长、院长、副院长、董事长等职务,仅有一人例外——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杨永斌只有“教授”头衔,没有行政职务。   在此次新院士名单宣布之后,中国工程院对内就提出要求,“院士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一种职称和职务,不宜处处以院士称呼。不举办当选庆祝活动,也不宜把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加到院士身上。不宜过早地给年轻院士压上行政职务,以使他们集中精力在专业领域取得新进展。”   研究院士制度近10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则认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现象是一种必然,无非是受中国人骨子里‘官本位’文化的影响。”   两院院士人数逼近2000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中,对院士的定义是“国家设立的”自然科学技术方面或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有关院士制度的沿革,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扬宗在论文中称,“1955年,中国科学院筹备学部时,之所以称学部委员而不是院士,就是因为考虑到院士的称号是很神圣的,必须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而我国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学科发展参差不齐,如果为了需要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搞出一批院士来,不仅难以服众,在国际上影响也不好。”   1980年7月,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国务院递呈了《关于建立院士制度的请示报告》,明确提出第一批院士的名额为200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被搁置。直至1994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彼时,500余人规模的学部委员被“一刀切”地转为“院士”。对此,顾海兵说,“一刀切,成为院士制度的历史问题。”   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时,选聘院士96名,到2003年,工程院院士达到663名。在短短的十年间,工程院院士就达到了与中科院相当的规模。迄今为止,中国先后有1938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而据顾海兵观察,与院士人数猛增成为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一路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科技的高层次创新却呈现负增长态势。   工程管理学部:“高官俱乐部”?   2000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了一个新的学部——工程管理学部。设立这个学部的议题历经两次工程院院士大会才以微弱的优势得以通过。82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两院院士潘家铮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并不讳言,“当时很多院士都质疑这个学部的院士全是高官和企业家”,但他对这个学部给予较高的评价,“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防止这个学部成为官员和企业家的俱乐部。”   2001年工程管理学部第一次增选院士,首次增选产生5位新院士,包括铁道部时任部长傅志寰 2003年增选时,工程管理学部产生54名有效候选人,其中汇集了34名高官和企业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等人均在其列 在2005年中国工程院公布的42名工程管理学部有效候选人的名单中,有29名官员和企业家。2007年,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等进入工程院管理学部12名候选人名单。   在顾海兵看来,“工程管理学部的成立毫无疑问为高官和企业家增加了一道通往工程院院士的大门。   社科院也要设“院士”?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被统称为“两院院士”,可是不久的将来,这个说法也许要改成“三院院士”——要求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士制度的意见正在不断“发酵”。   1998年两会期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呼吁“设立社会科学院士制!”从那之后,每年“两会”上均有社会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为此呼吁。   实际上,教育部就曾在2003年2月出台的一份文件中称,“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院士相应的待遇” 其后的200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制度,只是至今还没有设立“院士”称号。   对于社会科学院士制度的设立,不同的声音也不时发出。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李晓岭曾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上撰文称,“但愿中国暂不设社会科学的院士”,其中一条理由就是“相当多的政界人物已经混入了教授的行列,甚至书记们还封给自己博士导师的头衔。中国的教授、博导已被搞得声名狼藉。作为学术上最高荣誉称号的院士制一设,不知又有多少政要们要混迹其中?”   顾海兵研究了从2003年到2007年共5年的全国文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导师,发现社科领域学者的“官位度”逐年上升,到2007年,这些博士生导师的平均行政职务在院长和准院长之间。   当年,在哲学社会科学部增选学部委员时,就有大批高级官员,如周扬、胡乔木、吴晗、胡绳、陈伯达等成为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的张稼夫在回忆录中写道:“科学院党内的一些同志,没有多少社会科学的著作。但他搞的工作是社会科学,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来不及写多少文章和不会著书立说,其中有一些人也有不少著作,这些人不进学部也不大合理。实事求是地办吧,后来还是在这些同志中定了一批学部委员。”   院士变“院仕”?   近年来,院士增选工作受关注程度之广、之深,已经明显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且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这种“激烈竞争”的背后,折射的是院士这个“荣誉性称号”的“含金量”。   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古继宝研究了学术身份对科研项目申请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科学院2001年到2005年的增选院士中,他们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和获得院士头衔之前相比,“平均每个院士增加0.41个项目”。院士的称号和获得基金项目的数量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顾海兵认为,“目前,许多大学的校长都由没有任何行政管理经验的院士来担任,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普通大学是局级单位,而院士是副部长级别。院士当校长,学校好像也相应地升了半级。”在顾海兵的研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官员度”平均官职略高于厅局级副职,而实际上,一旦成为了院士即享受“副部级”待遇。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说,没有规定说官员就不能当选院士。院士增选的标准是统一的,“只重表现,不论身份”,无论他在哪一级领导岗位,评审都严格按照程序,只要他在相关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达到了院士评选的标准,就可以当院士。   但顾海兵不这么认为。他毫不客气地说,“这无异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 “973计划”负责人仅剩两位校长
    教育部近日发文,对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出若干意见,其中提出,高校领导任职期间要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担任负责人的校长、书记已经大幅减少。以&ldquo 973计划&rdquo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年立项清单为例,高校的校长、书记今年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只有2人,而4年前,该计划中出现的大学校长有16名。   5月初,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等体制举措,以及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制度举措。其中一项&mdash 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 高校领导任职期间要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引发高度关注。   其实,有关高校领导专职行政、不兼顾科研的要求,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去年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就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直属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既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也不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要职务。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高校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职尽责,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   北青报记者通过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ldquo 973计划&rdquo 2015年立项清单发现,今年以来,高校的校长、书记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只有2人,且都不是985高校也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大学校长&ldquo 双肩挑&rdquo 的现象已式微。   和国外大学的全职校长相比,我国的大学校长通常一方面要负责大学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承担具体的教学科研任务。但从2011年开始,先后有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北师大校长董奇、北外校长韩震主动承诺,在任期间放弃学术研究、不带研究生、不申报课题甚至不申报院士,曾轰动一时。   调查   两位校长担任今年&ldquo 973计划&rdquo 首席科学家   北青报记者选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的项目进行了调查。在其官方网站上,通过检索国内部分985高校现任校长和党委书记的名字,发现无一人在近年担任科研项目负责人。但是,不少985高校的副校长出任重大项目负责人。例如今年初,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出任&ldquo 低维量子物质非平衡态物理性质原位综合实验研究平台的研制&rdquo 项目负责人,该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在&ldquo 中国知网&rdquo 上,众多知名大学校长的论文、演讲稿并不难搜索到。但在这些论文中,学术论文并不多见,课题项目的论文也为数不多,倒是阐释大学管理、教学改革的论文和演讲稿占居多数。以曾提出过&ldquo 四不&rdquo 承诺的北师大校长董奇为例,1999年董奇开始担任北师大副校长,从2005年到2011年都是论文发表的集中时期。知网的搜索显示,2007年董奇共有33篇论文,且大都是他的研究领域,即儿童心理发展与测评、儿童语言与数学学习及其脑机制等方面的课题论文。2012年就任校长之后,当年知网上能够检索到的董奇论文只有10篇。去年董奇的9篇论文中,有5篇的主题是有关学生教育、学校建设的。而今年到目前为止,董奇的论文只有3篇,且3篇的作者中董奇都排在最后。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在知网上搜索到的论文,2013年和2014年也都没有国家课题论文。   通过检索科技部官网公布的&ldquo 973计划&rdquo 2015年立项清单,北青报记者发现,其中由大学校长或党委书记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只有2项,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邓军负责的&ldquo 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rdquo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负责的&ldquo 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基础研究&rdquo 。   但在前些年,情况可不是这样。科技部2011年公布当年&ldquo 973计划&rdquo 立项清单后,有媒体梳理清单上113个科研项目后发现,其中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有16位有大学校长、副校长或校长助理等校级行政职务。   对话  不让校长搞科研是为了防止&ldquo 学术腐败&rdquo   对话人:北京某211高校副校长   北青报:您认为教育部为何会要求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   副校长:为了防止&ldquo 学术腐败&rdquo 。首先,国内的大学校长之所以领衔科研课题,往往是因为他们拥有广泛的人脉和资源,再加之本身的社会地位,课题立项和经费申请都会更容易,而且在各类评比中,拥有行政权力的人竞争优势也十分明显。其次,也因为校长、书记拥有行政和学术双重权力,所以不愁没人来替他完成课题。这样就容易造成&ldquo 学术腐败&rdquo ,出现一些利益交换。所以,书记、校长不担任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是要从根源上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   北青报:有观点认为,大学校长不做科研&ldquo 太可惜&rdquo ,您怎么看?   副校长:肯定会有遗憾。其实我们国家的校长多数都是一线教师一步一步走上来,本身的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和学识都相当不错,是各自研究领域的&ldquo 学界大牛&rdquo ,一旦放弃科研,就等于本人的学术生涯暂停,日后在学术上的晋升也会有一定停滞,而且在任期间行政科研一肩挑也能避免卸任后可能不能重操旧业的尴尬。从这个角度看,校长不做科研确实&ldquo 太可惜&rdquo 。但是,如果校长不搞科研,退出课题立项、经费申请或者成果评估等,对于普通一线教师而言是十分有利的,也有助于消解学术界的官本位思想。   北青报:所以校长应该专心行政?   副校长:一所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校长责任重、任务多,我这样的副校长既负责教学也有行政管理都忙不过来,更何况校长。哈佛、牛津这些国际知名大学大都实行校长职业化的通行做法,校长任期内只专心于管理,不再搞科研。不过,我们国家大学校长目前还是任命,所以校长会面临行政还是科研的两难选择。如果校长一心做好行政事务,对学校的发展肯定有益,真的醉心学术可以选择不担任行政职务,或由学术研究转为对大学的管理研究。文/本报记者 董鑫   背景   为官还是治学,校长们如何选择   其实,早在中办、教育部的精神下达前,就已经有高校校长、书记主动表态,将在任内退出科研工作。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他们这样决定的原因有两类:时间精力不够,或以身作则避免&ldquo 学术腐败&rdquo ,或二者兼而有之。   2011年,赵跃宇就任湖南大学校长时就做出承诺:&ldquo 担任校长期间不申报课题、不新带研究生。&rdquo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其就职演讲中提出&ldquo 四不&rdquo 承诺:在任期间不申报新课题、不招新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不申报院士。   2013年,时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向主管部门提出不再连任校长,他自称原因是&ldquo 由于过度透支身体,同时没有拿出足够时间补充,一场大病让我失去能够通宵达旦工作资本,不能再像过去双肩同时挑起学术、管理两副重担&rdquo 。   2013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主动辞去院长职务,回归普通教师的身份。文/本报记者 雷嘉 董鑫
  • 2015年度两院院士增选焦点关注
    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在1月1日启动,这是自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两院为规范院士增选工作,均在去年12月底公布了新的院士增选实施办法或细则,而新的办法或细则则提出多个遵循去年修改后的章程精神的新规。中国工程院内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介绍,年轻化、取消部门遴选、处级以上干部不得成为候选人等规定是此次增选的变化亮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ldquo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rdquo 。上述人士表示,此次增选机制的变化是完全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内容而设置的,&ldquo 是完全按照中央的要求来完善院士增选制度&rdquo 。   【焦点1】   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年龄上限下调5岁   &ldquo 官员院士&rdquo 一度成为院士制度改革中外界关注的焦点,研究院士制度多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曾表示,&ldquo 仕而优则学&rdquo 是&ldquo 官本位&rdquo 文化影响的产物。   此次两院院士增选,两院均要求&ldquo 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rdquo 。   如中国工程院在增选办法中明确地规定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   而这一规定同样见于近期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一份名为《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   此外,在对候选人的规定中,此次中国工程院调整了候选人的年龄上限。按照此前的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   根据此次中国工程院对外发布的信息,该院院士候选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对于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提名即为有效,其中本学部院士不少于4位。年龄超过70周岁的候选人被提名次数仅限1次。   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这是否意味着新的增选办法意在避免行政干预的影响?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唐孝炎表示,&ldquo 应该是有此考虑&rdquo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ldquo 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rdquo 是一个进步,像张曙光这样的官员竞选院士的现象可能比以前受到更强有力的限制。但他同时指出,这个规定要起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中的落实情况。&ldquo 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这个原则能被执行到什么程度?按照这个规定,大学的校长是不是也不可以再作为院士候选人?&rdquo   【焦点2】   增加院士终选全院投票选举   此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评审和选举由各学部组织院士进行。自今年开始,这一内部选举将成为&ldquo 初选&rdquo 阶段,两院均增加了全体院士&ldquo 终选&rdquo 的环节。   如中国工程院规定,各学部选举结果经主席团审议并被确定为终选候选人名单后,提交全院全体应投票院士进行会议或通信投票终选。   中国科学院则规定,院士候选人的评审和初选,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进行。终选候选人名单则由学部主席团审议各学部常委会关于增选工作来确定。   熊丙奇指出,院士选举增加终选过程,可能会限制&ldquo 烟草院士&rdquo 当选的情况。他说,当时烟草院士谢剑平就是由谢所在学部通过后当选院士的,其他学部对此没有终选程序,造成对这样的情况没有否决权。增加全院院士终选后,可以使院士的增选接受更广泛的监督,但这又造成其他学部的学术判断力可能不足。&ldquo 最好的办法是成立专门的学术伦理委员会,专门监督、调查学术不端或学术失当行为。&rdquo 熊丙奇介绍,目前许多高校内都已设立了学术委员会,但这些学术委员会的独立性还远远不够,导致在启动学术调查时可能面临诸多行政限制。   【焦点3】   院士提名渠道由3种变为2种   在院士候选人提名中,&ldquo 单位推荐&rdquo 或&ldquo 归口部门推荐&rdquo 的渠道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至此,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以及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再无推荐院士候选人的权力。   2007年,由于铁道部的推荐,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成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候选人。在张曙光一案败露后,他供述两次参选中科院院士&ldquo 需要花钱&rdquo 后,外界诟病&ldquo 部门举荐&rdquo 这一提名方式。   去年两院均通过修改章程对院士提名做了原则性规定,如工程院《章程》提出,提名渠道由3种缩减至2种,即院士推荐与有关学术团体推荐。   此次增选,两院院士候选人的提名渠道统一,均由院士与中国科协推荐。如中国工程院明确委托中国科协负责组织学术团体的提名工作,由中国科协所属的有关全国学会负责推荐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候选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此举可能是想朝着减少行政干预的方向努力,但这种办法很可能&ldquo 治标不治本&rdquo 。他强调,以前,参与院士提名的部门与协会可能会被&ldquo 公关&rdquo ,现在,利益相关者照样可以去公关中科协。&ldquo 问题的实质是院士这个称号与太多经济利益相关,而并不只是学术头衔。&rdquo   熊丙奇说,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要去解决院士称号附加的各种利益链条。&ldquo 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的院士就只是一个学术头衔,在申请项目时与其他竞争者处于一样的地位,并不享受特殊待遇,这样就会避免许多利益纷争。&rdquo   【焦点4】   首次明确贿选行为院士收礼金或撤销   在对院士提名渠道进行缩减后,中国工程院在去年12月底出台配套办法来约束拥有提名权的院士以及学术团体。   2012年11月,中国工程院对外首次发布了增选违纪处理办法,对候选人材料作假、助选、拉票等违纪行为进行了认定。   除此之外,该规定同样对院士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了认定。该办法规定&ldquo 对于院士在增选工作及其相关环节中违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的,应认定为违纪违规&rdquo 。   在对院士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上,仅表示&ldquo 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rdquo 。   比照之前,中国工程院近期出台的新版处理办法则对院士以及学术团体有了更多约束,在处罚力度上也大大加强。   该办法要求院士不得泄露评审选举信息,特别是有关候选人的讨论、评价和投票表决结果等情况。如有违反,视情节轻重采取取消其提名、评审和选举权等措施,并在相关范围内通报。   而与之前语焉不详的&ldquo 院士违纪违规&rdquo 相比,此次新规首次对&ldquo 贿选&rdquo 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该办法要求,院士不得收受候选人、身边人员及其单位、部门赠送的任何礼品、礼金。   如有院士违反该规定,那么将会在学部范围内通报 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当次评审和选举权,并在全院范围内通报 涉嫌严重违纪的,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或撤销其院士称号。
  • 博文:一流大学看论文本身 三流大学看影响因子
    p   个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基础研究”(此处不考虑应用研究或开发研究)的科研评价,跟一个国家的科研在国际上的发展阶段有关,更与一个大学(院系)的科研在国际上的发展阶段有关。前者可以用跟跑阶段、并跑阶段、领跑阶段来描述,后者可以用“国际一流”、“国际二流”、“国际三流”和“国际不入流”来划分。 br/ /p p   国际国内大学的科研评价,主要看两类指标,一是科研论文本身是否具有高度原创性(originality, innovativeness,简称“论文本身”。这里的“论文”是广义的,包括正式期刊公开发表的,也包括在预印本系统和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的,也包括专著或书章book chapter)。二是看发表论文期刊的计量学指标,比如影响因子,被引用数,是否SCI/SSCI,是否A刊,是否一区二区等,简称为“影响因子”)。 /p p   初步观察国内外大学科研评价,总体状况如下: /p table width=" 600" border=" 1" cellpadding=" 0" cellspacing=" 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br/ /td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论文本身 /p /td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影响因子 /p /td /tr tr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世界一流大学 /p /td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p /td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X /p /td /tr tr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世界二流大学 /p /td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p /td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p /td /tr tr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世界三流大学 /p /td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X /p /td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p /td /tr tr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世界不入流大学 /p /td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X /p /td td width=" 138"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X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rong 科研评价阶段论 /strong /p p    strong ○ 表示看重某评价指标 X 忽视某评价指标 /strong /p p   大学的科研评价指标必须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不能超越或落后于其发展阶段,比如,“世界三流大学”的科研评价,总体上以发表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指挥棒”。如以“论文本身”的原创性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那就超越了其发展阶段,因为“世界三流大学”的同行评议低劣,官本位、关系等非学术因素在科研评价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世界二流大学”在科研评价中,以影响因子为主,兼顾论文本身。如果一个大学(或学科)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了,还以影响因子评价为主,或者以影响因子为主,兼顾论文本身,那就落后于其发展阶段了,不利于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据直观感觉,世界一流大学如MIT,世界一流科研评价如诺奖科学奖评价,是不看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的,就看论文本身。这种科研评价有助于其建成“超一流大学”。 /p p   我国最优秀的大学或学科,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或学科,除了少数大学(如PQU)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以外,绝大部分大学处于“世界二流”阶段。其“双一流”目标是到2050年努力建成(顶尖)“世界一流大学”。在现阶段下,很多“世界二流大学”科研评价既看影响因子又看论文本身,有其充分的合理性。而已接近或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一流学科”的大学或院系,仍坚持以影响因子为主导来进行科研评价,那是不利于“双一流”建设的。 /p p   个人建议:“双一流“大学或学科的科研评价,应该逐步从以影响因子为主导的评价,改变为以论文本身为主导的评价,不论发表论文的期刊是否是《自然》《科学》《细胞》(CNS),不论是否是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如PRL),不论是否是高影响因子或一区SCI/SSCI,不论是否是正式期刊发表或者预印本系统发表,不论是英文发表还是中文发表,而是依靠由高水平高质量高公正性高度负责任的国内外学术同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论文本身的原创性以及优先权(priority),来进行同行评议。 /p p br/ /p
  • 清华教授称施一公今年再次参评院士 排名靠后
    成也“院士”,败也“院士”。院士之名,近日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推上了风口浪尖。   4月30日,施一公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外籍院士,而在两年前,他曾落选中科院院士。   巧合的是,在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之前,他曾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批评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许多科学家把太多的时间用在了拉关系上,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做研究。   “当初他来清华时,对学校承诺三年内将在《细胞》、《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12篇论文,这是三份国际权威的杂志。但是他做到了,这种能力非常不一般。”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一位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鉴于施一公的科学造诣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而他却在国内疑似“得罪了人”,因此一“成”一“败”,被许多人视作是中国科研体系的尴尬写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背后逻辑。   “评选只是一个过程,我不认为他没有评上中国院士就说体制不好,中国有中国的评价体系,美国有美国的评价体系。但是这不妨碍他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博雅干细胞集团董事长许晓椿对本报表示。   科学成就卓著   在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前的4月25日,施一公还当选了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就是这样一位美国双科院士,却曾在两年前从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中落选,这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施一公当年以全国数学竞赛河南赛区第一名保送进清华,又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后又赴美留学,很快就拿到了终身教职的铁饭碗。   他选择癌症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研究的课题是:细胞凋亡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理。致癌原因一直是全球科学家致力研究的目标之一。2003年,由于破解了这一类生命科学之谜,当时年仅36岁的施一公获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成为这一奖项设立17年以来首位获奖的华裔学者。   但是这些并没有阻挡住他的回国之路。2008年2月,施一公全职来到清华,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   “他组建了生命科学的团队,培养着人才,不仅仅是为了科研。”上述教授表示。   迄今为止,施一公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研发。   “当选美国院士,不仅仅是为国争光,也是中国科学家走出中国的第一步。施一公是一个顶级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对于生命科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蛋白质机构的解析,是因为结构和功能直接挂钩。生命科学中有4万多个蛋白质,目前全球才解析上千个,还有很多蛋白质没有解析。”许晓椿对本报表示。   曾抨击中国科研文化   拥有如此成就的科学家竟然落选中科院院士,众多舆论开始聚焦中国的院士选举机制。而力挺施一公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更曾挥笔4000字抨击院士选拔不公、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受到排挤的现状。   在施一公落选前,他和饶毅曾联合署名发文抨击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在这篇名为《中国的科研文化》的文章中,他们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他们认为,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经费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经费必须基于学术质量优劣来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对于中国院士选拔的过程以及科研经费分配的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对本报表示,说这些话都是需要证据的,中国和美国的评价体系完全不一样,但是都有一套规矩,非常严格。   “虽然评价体系不同,但是科学是没有边界的,研究领域对科学界的影响也是无国界的。唯一不同的是两个国家对院士的待遇是不同的。”陈君石说。   “在美国,院士没有特别的待遇,收入也不会有变化,名片上也不会印刷院士的字眼,是教授就是教授,是博士就是博士。”陈君石表示,“但是在中国不同,名片上、称谓上,都带着院士,个别地方单位还给院士特别的待遇,这个差别是存在的。”   而接受本报采访的另外一位科学家表示,中国的“院士官本位”比较严重,都往官上靠,院士相当于副部级干部,房子是180平方米的规格,出行配车,病了有高干病房,这样的环境导致一些科学家的终极目标就是院士,不搞学术,只去搞关系了。   “想当院士,必须自己找3个以上的院士去推荐,如果不拉关系,谁去推荐你?而在美国,只是靠科学贡献,而且没有任何待遇。而事实上很多科学家都不去评选中国院士,拿个美国的院士也不错。”上述科学家表示。   落选院士之谜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描述,院士的义务与责任是积极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努力创新,做出成绩 提倡科学道德,维护科学精神,发扬优良学风,普及科学知识,起表率作用 积极培养人才,推动科学技术队伍建设的人。   要当选为中国的院士,本人申请是不予受理的,而要由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以及由国内各种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   不管中国的院士是如何诞生的,在中国,它都代表着一种科学的地位和身份。虽然此前施一公曾表示,院士不是他回国的目标,但是他仍在角逐着中国的院士地位。   “施一公今年又参与了中国院士的评选,但是据说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排名比较靠后。”前述清华大学教授表示。   这位清华大学的教授表示,两年前的落选是因为施一公当时并没有取得中国国籍,虽然美国已经取消了他的美籍,但仍需要中国方面同意。不过两年前也有公开报道显示,中科院曾回应称,施一公的落选与“国籍”无关。   而此次排名靠后,上述教授表示施一公受到了刁难。   这令舆论质疑施一公是因为“得罪人”或是“没搞关系”才当不上院士的,许多人都为施一公鸣不平。但也有观点认为,这种质疑是建立在当美国院士就一定说明他能当上中国院士的推断上,可事实上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美国和中国的院士选拔并无太大可比性,不能简单一概而论。   许晓椿就表示,落选并不是一件坏事,中美都有各自的评价体系,每个地方都要经过很多次选拔才能当选,即使现在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不等于以后不是,这也不妨碍施一公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 领导层“微调” 年轻人带领海光加速发展——访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刘海涛总经理、杜江副总经理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2016年10月,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宣布任命刘海涛同志为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一时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海光公司为什么会对领导层进行调整?原总经理杜江的职位将如何变动?刘海涛与杜江的职位调整主要是基于哪些考虑?未来海光公司在产品、市场等方面将有哪些新的规划?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带着这些疑问,仪器信息网编辑近日采访了海光公司刘海涛总经理、杜江副总经理,市场部经理赵慷全程陪同采访。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8cccdcf4-1f08-4a9b-aca5-b9b1286f2445.jpg" title=" IMG_37841_副本.jp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刘海涛总经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6d6fddcf-7a4a-4de0-8f8d-034b5a82f332.jpg" title=" 杜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杜江副总经理 br/ /p p    strong 职位微调“发挥年轻人的作用” /strong /p p   海光是原子荧光光谱(AFS)的老牌企业,是目前市场上最大AFS供应商之一 经多年高速发展,海光AFS的销量逐年上升,尤其是在2015年更是突破了1000台,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左右。在发展势头正好的情况,公司领导层一般都会比较稳定,但是海光却在这样大好的局面下,突然对领导层进行了调整:刘海涛的职位由原来的副总经理调整为了总经理,杜江则由原来的总经理调整为了副总经理。“此次职位微调是为了加快年轻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发挥年轻人的作用,”对此,杜江副总经理解释说,“让年轻人挑起担子闯一闯,为公司未来快速发展提前做准备。” /p p   刘海涛于1997年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北京地质仪器厂工作,最初从事原子吸收和电化学仪器的开发工作,两三年之后,开始从事原子吸收光谱(AAS)的销售工作。2000年,北京地质仪器厂研究所与海光公司合并,刘海涛就正式进入了海光工作,并一直从事销售工作。2006年,刘海涛升任海光公司副总经理,分管销售,后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开始分管销售、市场、售后服务和应用。 /p p   19年的工作经历,使刘海涛对海光的员工、产品、客户、市场、行业、专家关系等都很熟悉,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有魄力,对加快海光公司发展有强烈的愿望,得到了公司上下的高度认可。在海光稳定发展时期,为了使刘海涛能承担一把手的责任,能在更高层次上更全面的考虑公司的发展,发挥年轻人在海光的作用,集团决定任命刘海涛为海光公司总经理。 /p p   对于此次职位“微调”,刘海涛总经理也谈了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两个月的工作,我发现总经理的责任更大,面对很多问题,必须自己解决,没有退路,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要求领导帮忙解决了。总经理是一个难度和挑战都很大的岗位,虽然现在面对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但还是希望能将这份工作做好。” /p p    strong 人员稳定“保持公司持续发展” /strong /p p   作为公司的一把手,开展工作的基础是对公司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对于海光公司这几年取得如此好成绩的原因,刘海涛总经理和杜江副总经理一致认为是“人员稳定”。“海光各个岗位上的人员都比较稳定,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人员的稳定保证了公司各项事宜都能按照计划进行。” /p p   仪器行业内人员流动其实是很频繁的,那么海光是如何保障人员稳定呢?对此,刘总和杜总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介绍了很多经验。 /p p   首先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海光具有完善的党政工团组织,各个组织都会开展一些活动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以党支部为例,党支部领导就会考虑如何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希望党员都能起到带头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员工之间交流更多,对企业也会有一种归属感,从而愿意为企业着想。 /p p   其次是较高的待遇。虽然海光是国有企业,但是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海光的分配机制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并且这些机制得到了员工的认可,公司也不会“克扣”员工应得部分。例如,销售人员的收入有时候会比公司领导收入还高。“领导要意识到,销售人员的收入越高代表公司的业绩越好,不能因为销售人员收入高,就用各种理由克扣。”杜江强调说。 /p p   再次是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就如前文所述,海光近几年发展快速,因此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也越来越足。相信随着海光的发展,自己的职业发展也会不错,相信在海光能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p p   最后,刘总和杜总都提到,海光公司对职工非常尊重。在海光,总经理的定位是后勤部长,主要是给职工提供服务,而不仅是管理他们。无论是研发、销售还是售后,总经理都会想办法帮助解决一些员工解决不了的问题。杜江谈到,“在海光,无论是海涛还是我,都没有官本位思想,领导和员工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级别之分。任何员工生病了,我们都会主动打电话关心 员工生小孩了,也会表示祝贺。对职工的尊重,也赢得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p p   刘海涛表示:“未来,海光将继续保持这些优良的传统,我也争取能做的更好,与领导团队一起带领海光稳步发展。” /p p    strong 布局未来“补齐短板” /strong /p p   “虽然海光这几年的发展很不错,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产品线单一、年轻人作用不够突出、产品创新性还不足等,同时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也给公司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刘海涛说到,“海光要想获得更长足的发展,补齐这些短板是迟早的事情。未来,海光将着重在产品多元化、人才年轻化、管理科学化方面下功夫。” /p p   一直以来,海光的产品都以AFS为主,比较单一,未来将在保持AFS优势的同时重点发展AAS和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产品。AFS方面,海光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主要的手段包括扩展应用领域,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而AAS将作为海光未来的主要增长点,明年海光将推出AAS的新产品。此外,杜江还介绍到。目前,海光的ICP-AES只为了满足老用户的需求,维持着小批量的生产。“不过海光也在计划研发全谱直读的ICP-AES。”对此,杜总说:“对于研发人才,我们将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培养,二是招募合适的人才。” /p p   在人才方面,海光的人员稳定性很好,但目前老同志的发言权相对较多,年轻人的主导地位偏弱,未来将加强年轻队伍的培养。在公司管理方面,人员增加之后,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p p   “除了宏观规划,海光也有初步的具体计划,并且有一些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刘海涛说到。随着海光产品和人员的增加,空间成为限制海光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一些机械加工、喷漆、电镀等上游企业近年来也纷纷迁出北京,为了靠近这些上游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今年年初海光选择了燕郊兴远高科产业园作为新的生产基地。并且,趁着此次生产基地的搬迁,海光也将建立更加现代化的生产线,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p p   另外,如今众多仪器公司纷纷选择了上市,以期加快公司发展。对此刘海涛也透露:“上市计划已经列入了海光的‘十三五’计划,并且海光已经在2014年完成了股权改制,明年就可能提交上市申请。”但是因为海光是国有企业,需要综合协调集团和海光公司的各种事宜,具体计划还在讨论中。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刘丰秋 李学雷) br/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p p   此次的采访涉及了海光的现在和未来,涉及了海光的生产、产品线、市场规划和资本运作等等问题,但是刘海涛总经理和杜江副总经理的很多观点都惊人的相似,这可能也算是海光能发展不错的原因之一吧。也祝福海光能在新的领导集团带领下,实现自己的规划,为市场提供更多好的产品和服务。 /p
  •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迈入新征程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建设科技强国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方略,国际化的科技人才队伍是我国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的核心力量,而科学、公正、多元的评价与激励体系则是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所在。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在人才评价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2018年,《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等若干措施的通知》发布,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迈入了新征程,31个省、市、自治区针对“三评”改革、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与实施办法、开展试点工作,掀起破除“四唯”、给科技人员“减负”授权的改革浪潮。  各省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共性特征  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发布的“三评”改革或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措施梳理总结可以发现,新时期各地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以中央相关文件为核心,拥有十点共性特征。  一是坚持以分类评价为主线,针对各领域人才特点分类施策。各地纷纷根据自身科研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对人才队伍进行了不同的类型划分与评价考核。  二是破除“四唯”,强调品德、能力、业绩兼具的评价体系。德才并重,以德为先,对学术造假、学术不端的科研人才“零容忍”,破除人才“帽子”与物质奖励相关联的现象。  三是尊重用人单位自主权,推动有能力的单位切实开展自我评审与聘任。去“行政化”,防“官本位”。  四是创新发展多元评价方式,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对于基础研究人才、应用技术与研究人才等各领域人才采用同行评价、市场与社会评价不同的组合评价方法,认可和尊重多维、有价值的科学贡献。  五是改进人才评价机制与流程,促进人才评价结果互通共享。科学设置评价周期,畅通评价渠道、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等关系限制、简化评价流程、并推行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实现评价结果公开共享。  六是完善激励评价措施,增加人才在评价中的“获得感”。赋予人才在科研项目的“人权、事权、财权”,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薪酬、选人用人结果紧密相连,推行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年薪制,让人才真实地从评价中获得利好。  七是优化人才评价环境,打造公平公正的健康生态。开展人才评价法制建设,完善评价规章制度,建立专家数据库、资源共享制度、专家责任和信誉制度,让公正评价从制度生根,逐渐发展形成平等、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环境。  八是健全人才评价服务保障体系,推进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积极鼓励市场和社会专业机构提供评价服务,有序承接政府人才评价职能。  九是加快人才评价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契约精神管理模式。建立政府监管、单位(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人才评价监管体系,建立全流程的监督管理回溯制度。  十是实行特殊人才专项评价方式,设置特殊人才破格聘用与评价渠道。对重点领域人才实现举荐制度并采用特殊评价渠道。  各省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特色经验  各地在落实中央关于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要求的过程中,纷纷结合自身情况,对改革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北京推出以职称代表作制度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职称制度涉及科技工作者待遇与晋升等直接利益,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北京市职称制度改革以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为抓手,针对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农业技术人员等各领域分别提出了详细的改革意见,以实行职称代表作制度、拓展职称评价范围、创新职称晋升制度为核心,为推进科技人才分类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上海推出与国际接轨的重点产业人才评价体系。上海市在推动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过程中牢牢把握自身特色,金融行业对标国际标准,采用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等国际认证结果,推动国内职称评价机制与国际标准接轨,简化评价手续,提高金融人才国际化水平。同时,推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的行业龙头与协会制定领域内人才评价标准,填补了相关领域人才评价空白,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打入“强心剂”。  广东推出关注科技成果转化与专利发明的人才评价体系。广东省提出科研人员作为第一主持(责任)人研发具有市场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的高新技术并成功实现转化和产业化的,单个技术转让项目或技术交易额都可以按一定比例代替纵向课题参与评审。加大职称评审中专利指标的权重,专利指标可以按照一定比例代替论文发表。开展知识产权专业资格评价,将专利服务和专利代理纳入职称评价体系。鼓励纳入高层次人才工程或获得国际国内高级奖项的人才可直接获得正高职称。各项改革措施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价值、专利发明和知识产权予以认可,为产权保护和制度创新增添活力。  浙江推出以科技创新实践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浙江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过程中,督促各科研事业单位承担主体责任,实行职称评聘与专技岗位竞聘相结合,以岗位作为等级阶梯,鼓励优秀科研人员越级竞聘,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为了促进企业科研事业的发展,鼓励博士、博士后到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并且对于取得重大成果的博士后可直接晋升研究员职务,真正做到高层次人才去企业工作“不浪费”,打通企业科技评价与传统科研职称评比的制度壁垒。  各省市针对自身产业、科技事业发展特点,纷纷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方法。河北省、辽宁省提出科研项目的容错免责机制。对于探索性强、容错性高的科研项目,如果目标清晰、方案合理,成员尽职履责但仍没有完成项目的,经确认后可视为结题,不影响其从事其他科学研究,极大激励科研人员进行基础研究、困难问题研究的积极性。福建省针对自身台湾人才聚焦的特点,鼓励支持台湾同胞参加向台湾居民开放的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各单位已经引进台湾专业人才的,可根据需要直接认定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自主聘任,促进台湾人才带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国外科技人才评价的经验做法  各国在科技人才评价上也有不少独特的经验和做法。  德国马普学会采用“哈纳克原则”——让最优秀的人来领导研究所,宏观统筹研究方向并向科研人员授予自主权,同时,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评价的动态管理理念,结合定量和定性数据及时评价科研人员工作。进行同行评价,并采用适合的遴选机制与回避制度,马普学会的科学咨询委员会共有830名评议委员,集中了行业翘楚,充足的评审团基数也保证了参评人员和评议委员可以在有利益关系时能够实行回避,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实行可观的激励机制。德国公立大学、公立研究所实行W系列工资标准,注重绩效和竞争导向,教授税前月薪可达7000欧元左右。同时德国设立了莱布尼茨奖、索菲亚奖等全球性奖项,为对人类科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提供至高的荣誉和高额的科研资助。  剑桥大学于2004年正式推行“员工评议与发展计划”。一是将员工发展和组织发展相结合,评价指标让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与组织的长期繁荣稳定地维系在一起。二是双向评议的制度体现了组织与员工互相的尊重和信任,双方良好的沟通意见反馈方式让员工和组织都能够为了彼此的发展共同努力。三是为员工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坚实保障,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  日本文部科学省实行分层考核,强调团队合作。在科研机构内部进行直接领导考核、中层主管考核与高层领导考核,注重科研团队的配合协作。考核公开公正透明,日本各高校对于人才考核的细则都公开向社会发布。另外还有完整的数据跟踪反馈。为了保证科研项目按计划完成设立“进度表”,方便进行及时反馈与追踪。  我国科技人才评价的问题与未来发展建议  “三评”改革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实行以来,我国以分类评价为主线、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精简人才“帽子”、破除“四唯”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在各地开花结果,但几年来的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同行评议制度建设存在困难,“三评”改革后“四唯”现象仍然存在,青年人才、企业人才举荐与评价仍存在困境,等等。  针对目前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推行代表作评议制度。正确认识到评价科技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评价应突出品德、业绩与能力的综合考核,尤其是要推进代表性成果的质量、贡献与影响。其次,要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多措并举建设专家数据库。同行评议制度需要强有力的专家资源库来支撑,其建设需要遵循动态、开放、多元的基本原则,规范专家入库标准、拓宽专家入库渠道、完善专家入库分类,既要避免“人情评审”“圈子文化”,又要防止过度规避导致的评审失真现象。最后,对企业、优秀青年和特殊人才应予以政策倾斜和支持。对于当前走在科技创新创业一线的企业科研人才、出于创新发展成长期的优秀青年人才、涉及国家核心产业发展的特殊人才以及国家需要的高层次海外人才的评价需要专事专议、甚至专人专评,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更加公开、公正、有激励性的人才评价机制。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p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p p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p p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仍存在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现就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p p    strong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strong /p p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p p   (二)基本原则 /p p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评价工作的领导,将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聚才之风,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p p   ——坚持服务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正向激励作用,推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p p   ——坚持科学公正。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分类建立体现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人才,让各类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 /p p   ——坚持改革创新。围绕用好用活人才,着力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保障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评价制度环境。 /p p    strong 二、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 /strong /p p   (三)实行分类评价。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类建立健全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加快新兴职业领域人才评价标准开发工作。建立评价标准动态更新调整机制。 /p p   (四)突出品德评价。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加强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考核,倡导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完善人才评价诚信体系,建立诚信守诺、失信行为记录和惩戒制度。探索建立基于道德操守和诚信情况的评价退出机制。 /p p   (五)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专著、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评价,鼓励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作出贡献、追求卓越。 /p p    strong 三、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 /strong /p p   (六)创新多元评价方式。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加强国际同行评价。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评价,由用户、市场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重在同行认可和社会效益。丰富评价手段,科学灵活采用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个人述职、面试答辩、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p p   (七)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遵循不同类型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科学合理设置评价考核周期,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克服评价考核过于频繁的倾向。探索实施聘期评价制度。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评价考核周期,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 /p p   (八)畅通人才评价渠道。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依托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公共人才服务机构等,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兴职业等领域人才申报评价渠道。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建立评价绿色通道。完善外籍人才、港澳台人才申报评价办法。 /p p   (九)促进人才评价和项目评审、机构评估有机衔接。按照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要求,在各类工程项目、科技计划、机构平台等评审评估中加强人才评价,完善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急难险重工作中评价、识别人才机制。深入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树立正确评价导向,进一步精简整合、取消下放、优化布局评审事项,简化评审环节,改进评审方式,减轻人才负担。避免简单通过各类人才计划头衔评价人才。加强评价结果共享,避免多头、频繁、重复评价人才。 /p p    strong 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 /strong /p p   (十)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科研诚信为基础,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着重评价其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才,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对从事社会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的人才,重在评价考核工作绩效,引导其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 /p p   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评价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贡献。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 /p p   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适应科技协同创新和跨学科、跨领域发展等特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评价办法,实行以合作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对创新团队负责人以把握研究发展方向、学术造诣水平、组织协调和团队建设等为评价重点。尊重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杜绝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 /p p   (十一)科学评价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人民做学问的研究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注重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相统一,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 /p p   根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不同学科领域,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艺术表演创作等不同类型,对其人才实行分类评价。对主要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重点评价其在推动理论创新、传承文明、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能力贡献。对主要从事应用对策研究的人才,重点评价其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支撑的能力业绩。对主要从事艺术表演创作的人才,重点评价其在艺术表演、作品创作、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能力业绩。突出成果的研究质量、内容创新和社会效益,推行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成果、优秀网络文章、艺术创作作品等与论文、专著等效评价。 /p p   (十二)健全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深化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全面考核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注重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特点,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将人才培养中心任务落到实处,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健全教学工作量评价标准,落实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制度,加强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纪律考核。 /p p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按照兼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要求,完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吸纳行业、企业作为评价参与主体,重点评价其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 /p p   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新要求,建立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严禁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 /p p   (十三)改进医疗卫生人才评价制度。强化医疗卫生人才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完善涵盖医德医风、临床实践、科研带教、公共卫生服务等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专业岗位人才评价重点。对主要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才,重点考察其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引入临床病历、诊治方案等作为评价依据。对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重点考察其创新能力业绩,突出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对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等的公共卫生人才,重点考察其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疾病及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等能力。 /p p   建立符合全科医生岗位特点的评价机制,考核其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将签约居民数量、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因素。 /p p   按照强基层、保基本及分级诊疗要求,建立更加注重临床水平、服务质量、工作业绩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鼓励医疗卫生人才服务基层,更好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p p   (十四)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适应工程技术专业化、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强等特点,分专业领域建立健全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着力解决评价标准过于追求学术化问题,重点评价其掌握必备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技术创造发明、技术推广应用、工程项目设计、工艺流程标准开发等实际能力和业绩。探索推动工程师国际互认,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和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化、国际化水平。 /p p   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快构建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工种岗位要求、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多层次职业标准。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做好评价结果有机衔接。坚持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职业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价、专业评价和企业认可相结合的原则,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突出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要求,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突出掌握多项技能、从事多工种多岗位复杂工作要求,引导鼓励技能人才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p p   (十五)完善面向企业、基层一线和青年人才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企业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业绩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可放宽学历、资历、年限等申报条件。健全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重要标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对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评价制度。 /p p   创新基层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加大爱岗敬业表现、实际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着力拓展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完善教育培训、认定评价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加强社会工作者职业化管理与激励保障,提升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水平。 /p p   完善青年人才评价激励措施。破除论资排辈、重显绩不重潜力等陈旧观念,重点遴选支持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有真才实学、堪当重任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大各类科技、教育、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鼓励设立青年专项,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 /p p    strong 五、健全完善人才评价管理服务制度 /strong /p p   (十六)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尊重用人单位主导作用,支持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评价人才,促进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相衔接。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文化机构、大型企业、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及其他人才智力密集单位自主开展评价聘用(任)工作。防止人才评价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作用。对开展自主评价的单位,人才管理部门不再进行资格审批,通过完善信用机制、第三方评估、检查抽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p p   (十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市场、用人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的职能定位,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协调高效的人才评价管理体制。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强化政府人才评价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减少审批事项和微观管理。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积极培育发展各类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逐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建立人才评价机构综合评估、动态调整机制。 /p p   (十八)优化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加强人才评价法治建设,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评价质量和公信力,维护人才合法权益。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建立健全申报、审核、公示、反馈、申诉、巡查、举报、回溯等制度。加强评价专家数据库建设和资源共享,建立随机、回避、轮换的专家遴选机制,优化专家来源和结构,强化业内代表性。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和信誉制度,实施退出和问责机制。强化人才评价综合治理,依法清理规范各类人才评价活动和发证、收费等事项,加强考试环境治理,落实考试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人才评价文化建设,提倡开展平等包容的学术批评、学术争论,保障不同学术观点的充分讨论,营造求真务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评价氛围和环境。 /p p   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的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发挥社会力量重要作用,认真抓好组织落实。要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军队可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军队人才评价机制。要坚持分类推进、先行试点、稳步实施,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p
  • 一部世界热成像发展史,就是一部菲力尔品牌的进化史!
    红外线的发现1800 年,英国天文学家弗德希威廉赫歇尔证实了“红外线”的真实存在。红外线的发现,不仅为人类未来200多年的热成像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因此诞生了很多伟大企业,菲力尔便是其中之一。热像行业的领跑者20世纪70年代之前,热成像技术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军事应用领域,高昂的成本以及其它的种种限制,让它无法被应用于商业领域。直到1978年,菲尔力公司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成立,才真正将红外热像技术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企业,菲尔力一直在创造热成像的历史。1978年,菲力尔刚刚进入热成像行业,便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凭借着高性价比的机载红外热成像系统迅速地打开了市场。在当时,它的产品可以做到在漆黑环境、恶劣天气中,透过烟、雾等空气污染物看清人和物体,同期几乎只有菲力尔一家热成像企业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做到同样的效果。所以,菲力尔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并且迅速地成为行业的领跑者。热像技术的创新发展随后,菲尔力为很多领域提供优质卓越的热成像系统解决方案。除了科研、工业、执法机关及军工等领域提供热像仪和夜视仪设备外,还涵盖了预防性维护、状态监控,无损测试、研发、医疗科学、温度测量、热测试、执法机关、监视、安保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各个民用领域,能够为入门级或专家级用户提供最为全面的支持。菲力尔将自己定义为一家着眼于未来的公司,它每年会将百分之八的营收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去,正是因为如此,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一次又一次地掀起行业变革。几乎每一年,菲力尔都会用自己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将热成像行业带上一个新的高度,涵盖技术、工业设计和产品形态。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对创新技术的热忱与执著,让菲力尔从一家几百万美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一家近60亿美元的跨国集团,进而成为整个行业的先行者。目前全球拥有6家生产工厂,美国本土4家(波特兰、波士顿、圣巴巴拉和波兹曼),海外2家(瑞典斯德哥尔摩和爱沙尼亚的塔林)。公司拥有3,200多名红外专家,通过提供当地销售和技术支持的国际经销网服务于全球市场。目前,菲力尔的产品在全球60余个国家发挥着重要作用,3000多名员工在全世界构建起一个强大的销售与服务网络。菲力尔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这从其收购和投资的动态中,就暴露出了它的野心与对前沿技术的渴望。1997-1999年收购了AGEMA,又收购Inframetrics,自此,又投资了不计其数的相邻市场、技术和产品。公司有Indigo、Extech、CEDIP、Raymarine、ICx Technologies等。如此一来,菲力尔不仅拓宽了其业务范畴,更让其整合了世界上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使得它能够更广泛的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让它跃升为全球的热成像技术系统集团。“人本位”的理念菲力尔的技术创新,一直尊崇“人本位”的理念,为人带来“第六感”是菲力尔的技术工程师们矢志不渝追求的伟大愿景,他们希望通过智能成像技术和传感解决方案提升人类的感知力,帮助人们预知危险,挽救生命,并且更加高效、安全的生产生活,从而为人们构建美好的未来生活。也正是这一理念,使得菲力尔成为商用热像仪领域中的先行者,是热成像发展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 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469.00万元采购天平,生物安全柜,细胞计数器,移液器,离心机,干燥箱,化学发光...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智能采血管理系统等设备公开招标采购的采购公告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10-30 招标文件: 附件1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1401992023AGK011462.项目名称: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智能采血管理系统等设备公开招标采购 3.资金来源:财政资金预算金额:4,690,000元 4.最高限价:4,690,000元5.采购需求:共一包,具体以第四部分采购需求为准。采购清单 序号 名称 数量 预算单价(元) 金额小计(元) 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 1 ※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1 1套 1,200,000 1,200,000 工业 2 ※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2 1套 1,800,000 1,800,000 工业 3 智能采血管理系统 1套 690,000 690,000 工业 4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 1台 100,000 100,000 工业 5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1套 100,000 100,000 工业 6 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 1台 100,000 100,000 工业 7 全自动尿液生化分析仪 1台 100,000 100,000 工业 8 全自动阴道分泌物分析仪 1台 100,000 100,000 工业 9 流式细胞仪 1台 256,000 256,000 工业 10 生物安全柜 1台 55,000 55,000 工业 11 制冰机 1台 9,880 9,880 工业 12 电热鼓风干燥箱 1台 5,950 5,950 工业 13 电子天平1 1台 890 890 工业 14 电子天平2 1台 3,600 3,600 工业 15 台式低速冷冻离心机 1台 7,800 7,800 工业 16 电动移液器 1台 7,180 7,180 工业 17 二氧化碳培养箱 2台 40,500 81,000 工业 18 倒置显微镜 1台 26,600 26,600 工业 19 恒温水浴锅 1台 2,300 2,300 工业 20 自动细胞计数仪 1台 15,800 15,800 工业 21 切片机 1台 28,000 28,000 工业总价(元) 4,690,000元 产品描述 序号 名称参数要求 1 ※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1 ★提供所投产品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一、 样本处理模块基本参数1. 样本架进样方式:≥3种,顺序、样本架号和条码模式;2. 样本架类型:分为常规、急诊、定标、质控和重测5种,可通过样本架条码自动识别;3. 样本输入:装载≥30个样本架,即同时装载≥300个样本;4. 样本缓冲:配专用调度机构,具有样本缓冲位;5. 样本处理能力:进样区分区独立控制,专用急诊优先进样通道,急诊独立控制按钮。二、 生化分析仪模块基本参数(配置两个模块)1. 处理速度:光学比色法恒速≥2000测试/小时,ISE≥600测试/小时,生化+ ISE≥2200测试/小时;2. 分析方法:终点法,速率法,固定时间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3. 仪器可同时支持在线分析项目数≥70项;4. ★模块化设计,可与同型号生化分析仪或同品牌化学发光分析仪级联升级;5.具有样本盘,≥100个样本位,其中≥20个带冷藏功能;6. 样本针功能:样本探针具有自动冲洗、防撞保护、探测血凝块和空吸检测功能;7. 吸光度线性范围 ≥0~3.2Abs,确保高值异常样本检测;8. ★具有血清指数检测功能9. 反应杯:配置永久性石英比色杯,可重复使用,温水自动清洗,支持单个比色杯更换;10. 针对不同样本结果智能选择不同稀释倍数和自动稀释功能;11. 温控系统:采用非水浴方式恒温,无需添加任何耗材;12. 试剂位≥120个,试剂仓温度 2~8℃;具有试剂在线装载功能,即仪器在运行过程中可随时添加试剂;13. 最小反应体积≤80ul;14. 光学系统:光栅后分光,≥13个波长,光纤光路传输;15. 溯源性:生产厂家参考实验室通过CNAS认证,保障结果具有准确性和溯源性;16. 操作软件:满足反应全程实时监测,具备防项目交叉污染程序、酶线性拓展功能、水质检测功能等。三、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模块基本参数(配置一个模块)1. 检测速度:单机测试速度≥350测试/小时;2. 检测原理:化学发光体系;3. 样本分配:配全自动轨道进样系统,模块化,可联机升级,可与同品牌生化分析仪升级;4. 急诊方式:急诊标本随到随测;5. 试剂仓2-8℃冷藏;6. 试剂位:≥30个;7. 试剂瓶即开即用,支持不停机添加; 8. 样本针:钢针直接加样;9. 样本针清洗方式:瀑布式真空气吸清洗,样本针携带污染率≤0.1ppm;10. 加样针检测功能:液面探测和防撞功能;11. 样本稀释:支持在机自动稀释;12. 反应杯孵育温度:37℃±0.1℃;13. 反应杯清洗方式:磁分离清洗;14.★必须涵盖检测项目:甲状腺功能、生殖激素类、心肌类、肝纤、高血压、肿瘤标志物及传染病类等;15. 定标曲线稳定时间:≥28天;16. 生物防风险:具备废物固体和液体分离排放。四、 操作系统参数1. 操作系统:支持英文或中文语言;2. 操作软件:1套操作软件,同时操作生化和免疫模块的测试。五、作为配件的水机容量应达到300L;六、作为配件的UPS应满足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1和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2同时启动时使用。 2 ※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2 ★提供所投产品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一、 样本处理模块基本参数1. 样本架进样方式:≥3种,可识别多种类型条码,可处理多种样本类型;2. 样本处理能力:同时装载量≥30个样本架,处理速度可同时检测≥300个样本;可连续进样;3. 急诊样本处理能力:具有急诊优先或独立轨道,可随时插入急诊标本;4. 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科室工作需求灵活增加进出样模块、离心模块、生化免疫模块等;5. 具备采血管带盖上机自动脱盖检测功能。二、 生化模块基本参数1. 仪器类型:全自动随机任选分立式;急诊优先检测; 2. 测试速度:单模块测试速度≥2000T/H,生化+电解质模块速度≥2400测试/小时;3. 分析方法:终点法、固定时间法、动力学法,支持单/双波长,线性和非线性校准;4. ★血清指数:支持智能血清指数,支持不降速、不额外消耗试剂;5. 试剂系统:盘式试剂盘,≥140个试剂位;6. 样本加样:最小加样量≤1.5μl, 0.1μl步进;7. 样本针和试剂针:具有液面探测、立体防撞、堵针检测、空吸检测等功能;8. 吸光度线性范围 ≥0~3.2Abs,确保高值异常样本检测;9. 测试管理:具有紧急停止、实时杯空白自检功能、水质检测功能、按样本排序的优化测试流程功能;10. 支持稀释重测时预设多档稀释倍数,针对不同样本结果智能选择不同稀释倍数;11. 拓展功能:具备级联升级功能;12. 反应盘恒温装置:恒温槽采用非水浴方式恒温,无需添加任何耗材;13. 反应杯:硬质石英玻璃杯永久使用;14. 光学系统:光栅后分光,≥13个波长,光纤光路传输;15. 溯源性:生产厂家参考实验室通过CNAS认证,保障结果具有准确性和溯源性。三、 化学发光免疫模块基本参数;1. 仪器类型:全自动随机管式,急诊优先检测;2. 测试速度:单机测试速度≥350T/H;3.★样本分配:配全自动轨道进样系统,模块化,可联机升级与同品牌生化或免疫级联;4. 视觉识别: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的样本容器,对异常液面智能识别和报警,确保加样的准确性;5. 样本针清洗方式:钢针加样,瀑布式真空气吸清洗,样本针携带污染率≤0.1ppm;6. 样本管规格:能支持微量样本杯、原始采血管、塑料试管;7. 试剂针:具有液面探测、随量跟踪、立体防撞、气泡检测等功能;8. 反应杯:反应单元为一次性反应杯,散装反应杯进样;9. 反应温度:控制在37℃±0.1℃;10. 混匀方式:同时具备非接触式偏心涡旋混匀和超声混匀两种技术;11. 生物安全:可进行反应后物质固体和液体分离技术;12. 校准方式:内置主曲线,二维码识别,配套校准品校正;13. 溯源性:符合国际量值溯源体系要求;14.★必须涵盖检测项目:甲状腺、性腺激素、肿瘤标记物、传染病、肝纤维、心肌、高血压、降钙素原、骨代谢等检测;15. 校准质控要求:采用原厂质控品和校准品,满足溯源性要求,并提供溯源性文件。四、 操作系统参数1. 操作系统:支持英文或中文语言;2. 操作软件:1套操作软件,同时操作生化和免疫模块的测试;3. 软件功能:具备定时开机、模块遮蔽、水质检测、智能调度和远程诊断等功能,生化和免疫两个模块可独立运行,支持单独维护、单独开关机。 3 智能采血管理系统 一、排队叫号系统 1.须提供多种排队方式,支持身份证、条形码等多种方式取号,支持用户定制;2. 大屏幕高清液晶显示,智能中文语音提示,叫号机液晶显示屏≥18英寸;3. 窗口叫号与试管自动贴标系统进行界面集成显示;4. 免费与医院的LIS/HIS对接,获取信息,核对检验项目。 二、试管自动贴标系统1. 采血管开放式加管,可在线不停机加管,≥6仓,总装管量≥1200支;2. 装管方式:倾倒式。加管不停机,双上管模式,顶部和侧部双开口倾倒式放管;3. 处理速度:≤4秒/支; 4. 贴标窗口:能够同时满足两个采血口同时使用;5. 身份识别:支持就诊卡、医保卡、身份证、条码扫描或数字输入等多种方式;6. 具有标签补打功能:满足标签污染、损坏时重打;7.具有回执单打印功能,回执单内容可定制;8. 具有采血完成后人工标本复核功能,满足医院管理需求;9. 颜色识别:具有试管颜色自动识别功能;错误试管自动排除。三、试管自动输送系统1. 根据现场需求定制输送轨道;应满足至少4个窗口的输送需求;2. 自动感应、智能启停、随来随送;3. 全程可视透明可视窗,精准定位试管流向;4. 输送速度:≥18m/分。四、试管自动分拣系统1.分拣类别:≥16种。仓位丰富,标配≥24仓,标本分类精细(根据医院检测项目进行订制分拣);2.智能启停,故障报警功能;3. 分拣速度:1500-3000支/小时;4. 自动签收标本;待检仓紫外线自动消毒。 4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 ★提供所投产品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1.鉴定和药敏采用比色法与比浊法测定;2.鉴定细菌库种类:鉴定种类应包括临床常见常用菌类,包含肠杆菌、非发酵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真菌等类别1000种细菌;3.鉴定精度:重复性100%;符合率≥98%;4.药敏数据库系统能提供临床常见≥200种抗生素,能依据最新CLSI标准或EUCAST标准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判断或修正,能够报告MIC和S、I、R敏感度;5.能够检测多种临床常见耐药表型,如MRSA、MRCNS、ESBL、β-LAC等;6.全中文界面设计,支持报告模板的自定义;7.免费与LIS数据的交互关联,条码无纸化管理;8.质保期内免费升级硬软件服务。 5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提供所投产品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1. 培养方式:一体化设计、摇摆震动培养;2. 样本类型:可检测临床血液、体液标本;3.标本位≥120个/箱,模块化设计,可根据标本量扩张机组;4. 培养瓶种类应包含:需氧瓶、厌氧瓶、儿童瓶,培养瓶可实现真空定量采血;5. 培养条件设置:预制的培养时间与温度可随时修改设置;6. 检测菌株种类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等;7. 检测时间:应每个瓶位设立独立检测器,不少于每10分钟检测一次,提高检测速度与准确率,并建立生长曲线和加速度曲线;8.阳性报警时间:阳性标本报阳时间≤3小时;9. 标本信息:应提供病人资料录入、生长过程曲线等相关信息并储存、应随时提供查询和统计,全程使用条形码;10.操作界面:仪器具有电脑界面瓶位图形化显示和培养过程曲线、阳性率、用量等详细显示。 6 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 ★提供所投产品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1. 测试速度:速度≥200测试/小时,支持仪器级联;2. 样本处理模式:原始管直接上机,急诊样本优先;3. 样本位:≥90个样本位,实验过程中可不停机加载样本,样本有自动稀释功能;4. 试剂位:≥20个,在机冷藏功能,支持不停机更换试剂。同时支持不停机更换底物;5. 孵育位:孵育位≥150个,可一步法和两步法混合实验;6.定标及定标曲线:多点定标,定标曲线稳定周期长;7.相关项目适应临床需求,定量检测,结果稳定,成本合理。 7 全自动尿液生化分析仪 ★提供所投产品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1. 测试速度:双试剂恒速测速不少于400测试/小时;2. 测试方法:1点终点法,2点终点法,两点法,速率法;3. 定标方法:线性,非线性定标(1点线性法,2点线性法,折线法等);4. 样本杯类型:微量样本杯,原始采尿管,塑料试管;5. 样本盘:不少于100个样本位,样本量ul计算,0.1ul步进;6. 试剂盘:不少于80个试剂位,试剂盘24小时冷藏;试剂量:不超过400ul,1ul步进;7.反应杯位:不少于80个,反应温度:37±0.1℃;8.清洗机构:分阶式、多阶式自动清洗系统;9. 光学系统:一体化全封闭光学系统,波长:340nm-800nm,吸光度范围:0-4.0Abs;10.样本稀释功能:可自动稀释(减量,增量,正常量);11. 自动检查比色杯状态,自动屏蔽问题比色杯;12. 报警功能:试剂状态、样本状态、定标状态等均可自动标识并报警;13. 加样针自动液面检测,防撞保护。 8 全自动阴道分泌物分析仪 ★提供所投产品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一、检测内容与形式1.检测应分为形态学检测和功能学检测两部分;2.形态学检测部分包括清洁度、白细胞数量和病原微生物等内容;3.功能学检测部分包括pH、H2O2、反映中性粒细胞的白细胞及厌氧菌、代谢产物唾液酸苷酶等测定;4. 分析速度:批量检测速度≥40个标本/小时;5. 加样方式:自动混匀加样;6.报告应出具完整三部分内容:一级描述性报告(包括形态学检查、化学检查和阴道微生态评价);二级诊断建议报告(可给出 1~2个倾向性的诊断建议);三级检验提示报告(可为临床提供合理性的进一步检验建议)。二、仪器性能1.全程自动化操作流程,自动判读检测结果;2.全程可视化操作,结果应附图文报告;3.涵盖内容:一次性全面快速诊断临床常见的阴道炎症如BV、VVC、TV、AV、CV等妇科疾病;4.有质控品;5.耗材为一次性使用产品,无交叉污染,易储存;6.免费动态升级数据库。 9 流式细胞仪 ★提供所投产品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1.激光器:全固体激光器;2.灵敏度: FITC 200 MESF PE 100 MESF;3.荧光通道:红光通道:APC,APC-Cy7;蓝光通道:FITC, PE, PerCP,PE-Cy7;4.采样速度: 不低于 30000 颗粒/秒;5.携带污染率: 0.5%;6.绝对计数:采用体积法绝对计数,精确度CV3%,准确性≤3%,无需配套绝对计数管;7.★上样方式:全自动定量泵上样,支持 EP 管,96 孔板,流式管三种上样方式;鞘液流速10-60uL/min,样本测量速度任意设置;8.样本流速:分别为低速、中速和高速,也允许手动连续调节样本流速;9.★标配自动加样器:支持各种上样管,实现 40 管及 96 孔板的高速上样;10.最小上样体积:小于 10ul;11. 支持中文操作界面和软件;12.有流式细胞仪前处理机。 10 生物安全柜 ★提供所投产品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1.分类:B2型,100%外排; 2.风速: 平均下降风速:0.33±0.025m/s; 平均吸入口风速0.53±0.025m/s;系统排风总量:≥1200 m3/h;3.额定功率:≤1800W(包含操作区插座负载500W);4.噪音等级:≤67dB(A);5.照明:≥1000lx;6.使用人数:1—2人;7.人员安全性:前窗操作口的保护因子应不小于1×105;8.产品安全性:菌落数≤5CFU/次; 9.交叉污染安全性:菌落数≤2CFU/次。 11 制冰机 1.产冰能力:≥70kg/24h;2.产品功率:≤460W/220V;3.储冰容量:≥25kg;4.进水方式:自来水自动进水;5.冷却方式:风冷;6.制冷试剂:R134a;7.冰的形状:不规则的细小颗粒碎冰。 12 电热鼓风干燥箱 1.温度范围:50°C-300°C;2.温度波动度:≤1℃;3.温度均匀度:≤最高工作温度±2.5%;4.箱内循环方式:强制对流,底部加热;5.报警类型:有超温报警和温度探头损坏报警;6.内部容积(L):≥135;7.搁板:≥3;8.功率:≤3000W;9.电源:AC220V 50Hz±10%。 13 电子天平1 1.称量范围:0.1g-200g;2.精度:≤10mg;3.电源:交流电、直流电 两用;4.秤盘尺寸:直径125mm±5mm。 14 电子天平2 1.称量范围:0.1g-200g;2.精度:≤0.1mg;3.电源:交流电、直流电 两用;4.秤盘尺寸:直径80mm±5mm;5.工作间高度:≥240mm。 15 台式低速冷冻离心机 1.整机功率 ≤550W;2.最高转速 ≥5000r/min;3.最大制备容量 ≥4×500ml;4.最大相对离心力 ≥4390xg;5.温控范围 常温;6.转速控制精度 ±1%rpm或20rpm(取最高)7. 定时范围 ≥999min;8.噪音 ≤65dB。 16 电动移液器 1.量程:100-1000uL;2.增量:5uL;3.允许的最大系统误差(准确度)(uL):≤±6.0 ±3.0;4.允许的最大随机误差(精密度)(s.d.uL):≤2.0 0.6。 17 二氧化碳培养箱 ★提供所投产品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1.容积≥160L;2.额定功率:≤1000W;3.控温方式:PT100;4.控温范围:Rt+5--60℃;5.温度波动: ±0.3℃;6.浓度控制范围:0--20(vol%);7.过滤器种类:HEPA高效过滤器,针对直径大于等于0.3μm的颗粒,过滤效率≥99.9%;8.隔板≥2块;9.消毒方式:UV消毒。 ×
  • 大昌华嘉成为Celsis公司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
    大昌华嘉商业(中国)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18日 大昌华嘉是专注于亚洲地区的全球领先市场拓展服务集团。Celsis公司是国际顶尖的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供应商。两家公司在越南现有合作的基础上,现在又签署了中国的独家代理协议并展开合作。大昌华嘉在中国庞大、完善的售前和售后网络,与高校、科研及各类政府、企业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是Celsis选择大昌华嘉作为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的原因。 中国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国之一,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本地的生产厂商为了确保护肤、美发、厕卫、香氛等高利润产品的安全性,它们需要借助可靠且快速的检测设备,而Celsis成为它们最好的解决方案。 Celsis公司的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经过验证,可以切实有效的帮助日化企业确认产品是否通过微生物检测。相对传统的检测方法,节约60%-80%的测试时间,可以更早的发现微生物超标的征兆。还可以帮助客户将产品的流转周期缩短7-10天,以此来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压力和成本。 Phil Fasone, Celsis公司资深国际业务发展总监谈到:&ldquo 中国对Celsis来说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重要市场。我们相信Celsis的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将对中国的日化产品生产商提供巨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同时也相信这些厂商将会很乐于看到Celsis和大昌华嘉展开新的合作。因为大昌华嘉对中国的日化行业有深入的了解,他们知道如何在这个行业内取得成功。&rdquo Daniel Meyer, 大昌华嘉商业科技事业部全球业务发展总裁及中国区总裁同时提到:&ldquo 我们很高兴能与Celsis取得合作,这正是基于大昌华嘉在市场上的良好声誉才可以获得诸如Celsis这样的优质生产商的信任。我们将保持以往的成功经验,并将继续努力,向客户和生产商提供最好的服务和回馈。&rdquo 关于Celsis Celsis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提供商。产品主要用来帮助客户监控产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以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Celsis与全球超过60个国家的制药、消费品及饮料行业的顶尖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关于大昌华嘉 大昌华嘉总部位于苏黎世,是专注于亚洲地区的全球领先市场拓展服务集团。正如&rdquo 市场拓展服务&rdquo 一词所述,大昌华嘉致力于帮助其它公司和品牌拓展现有市场或新兴市场业务。大昌华嘉公司于2012年3月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在全球35个国家设有650个分支机构,2011年,大昌华嘉的年度净销售额(net sales)为73亿瑞士法郎。 大昌华嘉科技事业部在全球拥有1300多名专业员工,其中包括450名售后服务工程师。科学仪器部作为大昌华嘉科技事业部的下属部门,专业提供分析仪器及设备,独家代理众多欧美先进仪器,产品范围包括:颗粒,物理,化学,生化,通用实验室的各类分析仪器以及流程仪表设备,在中国的石化,化工,制药,食品,饮料,农业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大量用户,具有良好的市场声誉。我们在中国设有多个销售,服务网点,旨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更多信息,请联系: 大昌华嘉商业(中国)有限公司 林波 科学仪器部中国区总经理 Ins.cn@dksh.com Phone +86 4008 210 778
  • 美国FDA局长Scott Gottlieb突然宣布辞职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0b31568f-2519-4c22-8a28-8ca01702bcad.jpg" title=" 201903060924585637.jpeg" alt=" 201903060924585637.jpeg" width=" 242" height=" 306" style=" width: 242px height: 306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美国FDA人事大地震!美国FDA局长斯科特.格特里布(Scott Gottlieb)将在几周内辞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从康涅狄格州到FDA总部(马里兰州)长途通勤上班的Gottlieb向美国政府递交辞呈,他想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特朗普政府成立不久,Gottlieb立即就任FDA局长,他宣誓要在药品开发方面坚持金本位制,尽一切可能促进制药商的工作—至少对合法的制药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他短暂的任期间,他的业务能力得到肯定和欢迎,绝大多数FDA高管称赞他在局里的工作。总统特朗普也称赞他的业绩。然而,Gottleb在素有“快速离职”传统的美国政府中为自己下野找到了一个安全的理由。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李克强召开国务院食安委第五次全体会议
    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食安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王岐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听取了食安委成员单位的汇报和发言,审议了《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会议认为,食安委成立3年来,各有关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通力配合,关口前移,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的集中整治,对不法分子重拳出击,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同时,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仍不少,形势依然严峻。   李克强说,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群众对食品安全、环境质量等较过去有更高要求,发达国家也曾有过类似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保障好重大民生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经济和民生联系更加紧密,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改善民生是根本目的,搞得好,就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果搞成“两张皮”,百姓就会缺乏受惠和舒心感,经济发展也会缺动力。政府要顺应这种趋势,加快转变职能,抓项目、上投资等应更多由企业自主决策,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就交给市场,政府则要更加突出依法监管,特别是要加强事关民生的监管,创造安全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这也是考量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尺。   李克强指出,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餐桌上的经济。强化市场监管,食品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饭膏粱,维系万家 柴米油盐,关系大局”。目前食品监管领域仍存在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既有重复监管,也有监管“盲点”。要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必须整合部门监管职能,进一步统筹监管力量,该整合的要整合。加强监管并不替代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而是要确保“环环有监管、守土必有责”,做到“无缝对接”。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触动利益的事,一定要从大局和人民利益出发,不搞“屁股指挥脑袋”的本位主义,脑子要用在考虑人民关心、焦心的问题上。对人民群众还不满意的,我们就不能自满自足。   李克强要求,春节临近,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项执法,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努力让群众吃得放心、安全。   会议明确了今年重点工作。一是继续深化专项整治,抓牛鼻子、啃硬骨头,对问题绝不捂、更不绕,坚决取缔“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二是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斩断非法利益链,让“潜规则”失效,让不良生产经营者付出高昂代价,对食品安全领域犯罪、腐败、渎职等坚决依法依规惩处。三是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法规制度,力量配置、资金投入都要向基层倾斜。四是对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要及时客观准确发布信息,做到科学防范、公开透明。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 媒体评论:学术江湖水有多深
    科学项目一申请到手,就肯定能通过验收,成了中国科研界的常态。针对这种现象,媒体呼吁完善科研验收机制,让验收认真起来。(《科技日报》11月28日)   在当前的科研管理体系中,科研验收能认真起来吗?你如果让某一项目不通过,下次你主持的项目,极有可能也不能通过,为了不树敌,你必须得从长计议 你如果不在被评审方事先拟定的评审结论上签字,很快就可能接到各方电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再坚持己见,结果可能是就地排除在评审专家之外,今后再也不出现在评审专家之列,更严重的后果是,再想申请该项目设立方的课题,将十分困难……   学术的江湖“水很深”,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据此,有人感慨,今天的教授怎么都染上了江湖气息,把学术搞得乌烟瘴气。于是,所采取的措施是,对教授们进行教育,将学术研究情况、课题验收表现,纳入学术诚信体系。   如果这能起到效果,验收不严格的问题,老早就解决了。恰恰相反,在验收中注重摆平各方利益,做到课题设立方满意、研究人员满意、研究人员的朋友满意、所在机构满意的人,会成为各方评价甚高的人,学术朋友遍天下,课题不愁、经费不愁、自己的科研项目、培养的学生,很难得到“差评”。而那些较真的人,如前所述,很快就会陷入困境,在学术圈中寸步难行。   验收只是当前学术利益链上的一环,在这一链条上,把握方向的是各种重大课题的设立方,之所以现在没有通不过的科研验收,那自然是设立方的旨意——如果项目不通过,意味着当初立项时出了问题,这不是影响设立方的政绩吗?如果项目得到的评价不高,意味着项目监管不严,这不是让设立方很难交差吗?而如果每个项目都通过、都得到很高的评价,这不是表明某项科研计划获得“丰硕”的成果,于是,领导脸上有光,大家也跟着有饭吃吗?   这就是我国当前科研体系的运行逻辑。所以,不要看科技管理部门对科研验收提出多么严格要求,大家并不会在意,因为,在这一体系中的人,都深知管理部门要什么。而且,也深知目前验收中的乱象,有很大部分就是管理部门直接参与其中造成的,比如,有人告状到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如果不轻信告状者,而是展开独立的调查,谁畏惧告状者呢?可大多情况下,管理部门成了老娘舅,出面进行调停。   学术要发展,必须摆脱行政体系,回归学术本位管理。这就是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评价中,打破行政评价,改变行政力量对学术资源的主导,实行学术同行评价。对此,社会也很不放心,认为依照目前教授们的素养,很难实现学术同行评价。这是因果关系的倒置——在行政评价体系中,利益规则至上,教授们自然没有教育声誉与学术声誉可言,谁江湖化得彻底,谁就能如鱼得水 而在学术评价体系中,教授们必然转向注重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虽然可能存在一个转变过程,但是,只要方向正确,就有建立良好学术秩序的希望。而现在,很难看到这样的希望。   必须注意的是,行政的追求和学术的追求是不一样的,行政关注的是当下的政绩和利益,学术追究的是原创价值和学术贡献。以学术标准评价项目,甚至不会简单地以项目成果来定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因为科学研究的创新,是很难预估的,而失败在科学研究中也是十分正常的。也就是说,那种在立项时填表格、写方案,大谈可以取得什么创新成果,结果却把教授们变为“表格”教授的做法,也会随着学术评价地推进而取消。   沿着行政管理的思路,如果为了体现管理部门对学术成果的重视,再要求验收中有多少比例的项目不合格,结果可能是,这没有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却又成为“治”教授的手段。所以,不根本改革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在当前的学术行政体系中,是不可能有完善的学术验收机制的。
  • 国家质检总局1045万元采购ICP-OES等多套仪器设备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消息,国家质检总局预算1045万元采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全自动酶标仪、全自动酶免后处理分析系统、全波长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全自动酶免分析工作站、样品全自动处理工作站等共计13台仪器设备。  详情如下:  项目名称: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酶标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0702-1641CITC5M02包号 品目号 货物名称 数量 (台)用途 简要技术要求 用户 单位 是否允许进口产品投标 预算 金额 (万元) 11-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1检测等离子体观测方式:双向观测。山东局是55.51-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1检测等离子体观测方式: 双向观测,以扩展检测线性范围,并具有衰减模式山东局是55.51-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1检测带高效半导体制冷的固体检测器,在光谱仪波长范围内具有连续像素,能任意选择波长,且具有防溢出功能设计黑龙江局是7522-1全自动酶标仪1检测每块微板可同时运行12个项目,整机可升级以满足未来工作量增长需求海南局否642-2全自动酶免后处理分析系统1检测塔式结构孵育槽,温控范围:(室温+5) ℃ 至 70℃河南局否1152-3全自动酶标仪1检测双臂独立操作,实现加样、洗板、孵育同时进行江苏局否902-4全波长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1检测连续载板功能:有,最多可载入并同时处理3块板,步骤相同的实验可组合,试剂管和标本管都可以连续载入山东局否492-5全自动酶免分析工作站1检测洗板机的洗板头具有 8个以上洗板通道。具有多3个以上洗液通道和3个以上洗液瓶位且洗液瓶有液面监测功能山东局否852-6全自动酶免系统1检测从标本加样、稀释到酶标板转移、孵育、洗板、加试剂、读数及结果打印等过程自动化的酶免一体机吉林局否1102-7样品全自动处理工作站1检测加样原理:基于管泵系统的气动置换加样原理,采用压力感应式加样泵技术,确保加样精度和准确度厦门局否992-8全自动酶免分析仪1检测控制方式:每个加样通道YZ方向均可独立控制运行,实现非等间距吸液、加样,同时在不等距离的试管和试剂容器取样;加样通道间距9mm~300mm;广东局否402-9全自动酶免分析仪1检测标本位≥ 192个,质控位≥ 32个,试剂位≥ 15个,可以放置的一次性TIP头数量≥ 288个,试剂槽容量≥ 50ml,同时加样板位≥ 12个,控温孵育位≥ 8个.以轨道或板架为单位,可灵活设置,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西藏局否1052-10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1检测孵育槽配置:6个室温孵育槽,6个温控孵育槽,封闭孵育,上下层双层加热。室温至45℃可编程设定,控温精度:± 0.5℃广东局否102
  • “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第4站走进大龙兴创实验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仪器信息网讯 2019年7月12日,“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第二期活动落地北京。“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北京站活动分上下午举行,12日上午的第一站,20余位国产厂商负责人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两位专家一行来到了国内知名的实验室常用设备厂商--大龙兴创实验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大龙兴创”)进行交流学习。大龙兴创市场营销总监陆明华  活动伊始,大龙兴创市场营销总监陆明华女士向来访的企业家及专家简要介绍了大龙兴创。大龙兴创实验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其前身大龙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北京,是集研发、贸易、生产于一体的实验室通用小型仪器设备制造公司之一。随着国际市场和客户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公司在美国、印度和中东地区分别设立了分公司,并于2016年更名为DLAB Scientific。  自成立以来,大龙兴创始终以“精益制造,服务科学”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值得信赖的实验室设备制造者”,在这样的使命和愿景的驱动下,大龙兴创一直没有停止过脚步,在实验室通用仪器细分领域勇往直前。目前为止,大龙兴创拥有2万多平的生产基地、超过8000平的生产车间,公司员工达360多人,其中有70名左右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研发和技术支持团队,产品线包括液体处理、加热温控、混合蒸馏、离心机四大类。  陆总介绍过后,“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一行先后参观了大龙兴创展厅及生产车间。  活动的最后,大龙兴创总裁郭雷就大龙兴创在精益生产与海外市场拓展方面的经验同在座的企业家进行了分享。大龙兴创总裁郭雷  郭总在分享中介绍到,科学仪器行业产品种类繁多,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例如市场上已有成熟产品的情况下,服务和快速响应能力就尤为重要。大龙兴创精益制造体系包括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单元生产、看板管理、并行产品开发、人本位五方面,其精益制造就体现在通过这五方面实现工厂的精细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上面。在参观大龙兴创期间,严谨的产品生产车间以及温馨舒适的办公环境都让我们有所感受。  关于海外拓展,郭总同大家分享了关键的几点:海外拓展始于品牌形象的建立 全面质量管理是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落实团队建设,落实行动计划也是十分的重要,尤其是海外团队更应做好沟通,郭总借大龙兴创遇到过的实际案例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最后,“以人为本,建设能赢得国际竞争的创业氛围”也是取得海外市场成功拓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郭总介绍过后,多位企业家踊跃发言,将自己遇到的困难提出来,大家共同出谋划策。至此,“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第二期活动首站圆满告捷,大家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创新100”项目组向郭雷总裁颁发企业导师聘书“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在大龙兴创合影留念  附:“创新100”介绍  2018年,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等11家权威机构,启动了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创新100”项目,目的是通过公益性的宣传报道、资源对接,帮助行业筛选并扶持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创新100”共收到108企业的申请表,对超过50家仪器厂商进行走访报道,并举办了线下资源对接会,服务了一批科学仪器行业的“种子选手”。项目组于2019年成立“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还将继续整合需求、对接资源,把对中小微仪器企业的扶持落到实处。
  • 大昌华嘉成为Celsis公司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
    大昌华大昌华嘉成为Celsis公司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该检测系统可应用于化妆品、美容和家庭护理行业大昌华嘉商业(中国)有限公司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大昌华嘉是一家专注于亚洲地区、在市场拓展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集团公司。Celsis公司则是国际顶尖的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供应商。两家公司继现有的越南地区的合作基础之上,又签署了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协议并开展合作。大昌华嘉在中国庞大、完善的售前和售后网络,与高校、科研及各类政府、企业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是Celsis选择大昌华嘉作为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的原因。 2013年12月18日,中国上海—大昌华嘉科技事业部主要致力于为Celsis公司提供中国地区的化妆品、美容和家庭护理行业的市场拓展服务,服务涵盖市场研究与分析、市场营销和销售、分销、物流和售后服务。两家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始于2011年的越南地区。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地区的化妆品、美容和家庭护理行业呈现了强势的增长。中国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国之一,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生产厂商为了确保护肤、美发、厕卫、香氛、清洁剂等高利润产品的安全性,他们需要借助可靠且快速的检测设备。Celsis 作为世界领先消费品快速检测系统的提供者,配合来自合作伙伴大昌华嘉所提供的市场拓展服务,使其成为生产厂商们的最佳解决方案。 Celsis公司的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经过验证,相对传统的检测方法,可节约60% - 80%的测试时间。除此之外,可以更早的发现微生物超标的征兆,帮助客户将产品的流转周期缩短7-10天,以此来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压力和成本。 Jay LeCoque,Celsis公司的CEO谈到,“我们很高兴可以进一步拓宽与大昌华嘉在中国地区的合作伙伴关系。大昌华嘉广泛而精湛的专识、悠久的经营历史和本土的深厚客户关系对我们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中国对Celsis来说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重要市场。我们相信,Celsis的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将对中国的日化产品生产商提供巨大的帮助和支持。” Bruno Sidler,大昌华嘉首席运营官同时提到,“我们很高兴能与Celsis取得合作,这正是基于大昌华嘉在市场上的良好声誉才可以获得诸如Celsis这样的优质生产商的信任。我们将保持以往的成功经验,并将继续努力,向Celsis和我们在中国的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这份新签署的合同标志了大昌华嘉具有在国家和国家之间实践成功经验的能力。这将进一步加强大昌华嘉在中国地区的市场地位,并持续为集团的整体盈利做出贡献。 关于Celsis公司Celsis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提供商。产品主要用来帮助客户监控产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以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近800多个Celsis的系统已安装在全球超过60个国家,该公司与制药、消费品及饮料行业的顶尖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关于大昌华嘉大昌华嘉是一家专注于亚洲地区,在市场拓展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集团。正如「市场拓展服务」一词所述,大昌华嘉致力于帮助其他公司和品牌拓展当前市场及新兴市场业务。 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大昌华嘉是一家全球性企业,自2012年3月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大昌华嘉在全球35个国家设有680个营运地点—其中660个分布于亚洲地区,拥有26,300名专业员工。2012年,大昌华嘉的销售净额为88亿瑞郎。 大昌华嘉科技事业部是领先的市场拓展服务供应商,提供基建投资产品和分析仪器的技术解决方案。大昌华嘉科技事业部的强势业务领域涵盖制造和生产、能源、研究、食品和饮料、重金属和基建设施,其服务组合包括市场准入研究与咨询、市场营销、销售、应用工程、售后服务以及项目融资。科技事业部在16个国家设有95个分支机构,拥有1,180 余名员工- 其中包括450名服务工程师。2012年,大昌华嘉科技事业部的净销售额为4.41亿瑞士法郎(人民币29.68亿元)。
  • 家电质量检测:中小企业“打点”第三方检测机构
    家电质量检测隐藏灰色利益链 知名企业称遭威胁   中小企业“打点”第三方检测机构,知名企业遭遇不合格“威胁”   “就算同一家电品牌同一款产品,10名检测人员都会出具10种完全不同的检测结果报告。这是为什么?松下洗衣机在上海检测不合格,到了浙江就检测合格,可能到了江苏又会不合格,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日前,上海质监局发布的多份通报显示,LG洗衣机、松下洗衣机、康佳洗衣机、长虹电视、同方电视等多个中外家电知名品牌的产品存在“产品质量不合格”情况。此前,包括九阳豆浆机、倍科冰箱、华帝热水器、德意燃气灶具、林内热水器等一批中外品牌也因为“质量不合格”遭遇各地工商质监部门曝光。   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到底是家电产品质量越来不可靠,还是隐藏在家电质量检测环节中的利益相关方胃口越来越大,或是另有其它隐情?   连日来,来自家电企业和检测机构的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一条隐藏在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的“灰色”利益链条,经过多年的运作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并对家电企业日常经营环境产生伤害。   国家标准欠严谨   “对于冰箱的容积检测,国家标准没有严格的界定,导致不同的检测机构对于同一款冰箱的容积检测出不同结果,有的是将冰箱内的所有抽屉拿掉测算容积,有的是将抽屉所占用容积不计算在内,如此灵活检测就会导致一些企业在冰箱容积上存在虚标,进而影响到冰箱节能指标。”   一位来自家电企业内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不只是在冰箱容积问题上,包括最近LG、松下不合格的洗衣机洗净比指标,也是因为国家标准不严谨导致检测机构的检测弹性空间很大。   曾在一检测机构从事家电检测内部人士承认,“不同检测人员对国家标准,甚至包括检测方法的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的检测结果。比如说,测试洗衣机的洗净比,投放样品的前后顺序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胡乱投放结果偏差就更大”。   一些检测机构还存在乱用国家标准检测,从而测出质量问题。一家微波炉企业人士透露,“企业在国家新的能效标准实施前生产的微波炉,在某个城市工商部门的市场抽查中,第三方检测机构认为不合格。我们过去一看,他们是拿新的国家标准检测老产品。很多检测机构连这个都搞不清楚。”   在上述检测机构内部人士看来,“相对于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门槛是最低的,就是要保证市场上大部分企业和产品都能满足,所以才会造成不严谨。”   灰色利益链浮出   “实际上,很多中小企业会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专门定制生产检测机型,就是要满足国家和省级市场抽查的需要。”   由于国家标准不严谨,最终导致在家电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衍生出多条“灰色利益链”,上述企业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质量不合格,就只能通过打点第三方检测机构相关人员,通过生产检测专供机型获得质量合格的检测报告。   “我所知道的情况就是,很多浙江的中小企业往往都是20万元、30万元来打点第三方检测机构关键人。”上述企业人士透露,“即使是在工商和质监部门的市场随机抽查过程中,这些企业也会第一时间收到检测机构的通知,从而通过‘狸猫换太子’将市场随机抽查的产品更换成专门定制的检测产品,保证质量合格。”   上述检测机构内部人士则表示,“企业打点检测机构的空间并不大,检测中心拥有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能够避免产品被调包。不过,她也坦承,对检测产品进行调包确实存在操作空间,毕竟中国都讲人情关系。”   打点检测机构只是少数中小企业的手段,对于一些大型和知名家电企业却经常遭遇产品质量不合格“威胁”,一些地方工商部门每年通过这种手段来增加处罚收入。“在产品检测报告出来,到工商质监部门发布结果,中间有一个多月运作期。工商部门会将检测报告先反馈到企业,双方一旦建立联系就展开价码谈判,50万元、100万元处罚是常有的事情,还要直接打点个人,就是为了换取工商部门不向媒体曝光检测结果。”上述企业人士如是说。   上述微波炉企业人士也透露,“以巨额罚款避免被媒体公开曝光,开价可以从100万元杀到50万元、30万元,弹性很大。”   检测机构的地方保护   在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家电质量不合格事件中,频频出现同一品牌同一款产品不同检测结果的情况。对此,上述检测机构内部人士表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检测机构的地方保护和客户保护。一般来说,本省检测机构对于本省家电企业的产品检测相对比较宽松,对外省相对比较严格。同样,对于检测机构的客户企业,也会相对宽容。”   对此,上海家电协会秘书长李富春指出,“在能效检测和监管过程中,地方‘本位主义’比较严重。一些省市只抽检外地企业的家电,对于本地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监管过程中,采用‘内松外紧’的方针”。   上述企业人士透露,“其实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的国家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已经完成了企业化转制,具有家电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有30多家,这些检测结构都面临着自负盈亏和实现经济效益的压力,所以对于自己的大客户企业自然会特别关照。”
  • 论文买卖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被指如超市购物
    一条&ldquo 论文买卖&rdquo 产业链发出的拷问   又到了职称评定的日子,有人还在苦苦思索论文选题的时候,一些人却通过花钱买论文,轻松敲开了评定职称的大门。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尽管近年来&ldquo 严查买卖论文乱象&rdquo 的呼声不断,但论文买卖市场却仍在急速膨胀。而如何改革漏洞百出、饱受诟病的现有职称评定和学术评价体系,成为整治种种论文怪相的关键一环。   买卖论文如&ldquo 超市购物&rdquo ,均价2-5万   职称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就是待遇、地位的象征,职称高,工资待遇就高,受尊重的程度就高,这促使不少人为了职称不择手段。   只要有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就有中介机构。论文中介只是论文产业链上的一环,如果这个产业链条存在,就会让学术研究在歪风邪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李华(化名)是西部某高校一位青年教师,业余时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论文中介代理。&ldquo 现在买卖论文比起5年前,无论操作程序还是提供的服务,都进入到更高级阶段。&rdquo 李华说,在论文买卖QQ群里,已经通过编辑部审核的论文就像放在超市里的商品一样任人挑选,这种论文一般售价在2-5万元之间。   按照李华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添加了核心论文指导2中QQ群,发现这里果然如同一个核心期刊论文超市,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条转让信息,一篇题为《****对口腔正畸治疗及生物细胞相容性研究》,另一篇题为《****的药物成分及镇痛止血作用分析研究》,每篇售价3.6万元。需要先交2000元定金,等收到编辑部寄来的录用通知后再付清余款。   一位相关人员介绍说,如果不放心可以通过编辑部电话查稿。&ldquo 稿子质量根本不用担心,代理的都是通过了的核刊论文,要是质量不行的话编辑部根本就通不过。&rdquo   写手、文化公司、期刊编辑部,形成上下游完整产业链   记者发现,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上下游产业链清晰的巨大市场。专业写手负责编写论文,网站中介充当掮客,期刊编辑部里应外合,产业链顶端的文化公司融合了写手、中介、编辑部各个环节,成为这一产业中的巨无霸。   有机构调查,如今,发论文收版面费,已经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ldquo 潜规则&rdquo 。愈演愈烈的论文收费之风已经&ldquo 刮&rdquo 起庞大的&ldquo 论文经济&rdquo 和&ldquo 论文产业&rdquo 。有人测算,我国论文市场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   论文买卖成为产业链,关键在于职称有很大的诱惑力。&ldquo 论文中介&rdquo 只是论文产业链上的一环,如果这个产业链条存在,&ldquo 论文中介&rdquo 就会长期存在,就会让学术研究在歪风邪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QQ名为&ldquo 翔空论文写作&rdquo 的写手告诉记者,他的团队是一支由&ldquo 211&rdquo 院校在读硕士、博士和高校老师为主,写作爱好者为辅组成的专业论文写作团队,从2009年至今写作文章已有1万余篇,对稿件质量负责,包修改。收费标准每千字400元。   李华说,论文写手处于买卖论文产业链的下线,同样需要中介去介绍生意,每写一篇3000字的论文收入大约在500元左右,其他部分要和中介分成。而数量庞大的网络中介则充斥于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他们既做论文写手和买家间的掮客,也做期刊和买家间的牵线人。   文化公司位于整个产业链的最顶端,将写手、网站、中介代理人和期刊编辑部整合到一起,进行&ldquo 集约化&rdquo 经营。李华与成都一家所谓的文化传媒公司比较熟悉,这家公司号称与200多家期刊编辑人员有直接联系、雇用着80多名写手、还承包了两家期刊杂志社的经营,年利润数百万元。   终结荒唐买卖,改革重构评价体系才是关键   采访中记者发现,从2000年以来,国家曾多次严打买卖论文的不法期刊,呼吁&ldquo 严查买卖论文乱象&rdquo 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然而,这一产业却在一片喊打声中不断壮大。专家认为,买卖论文难根治关键在&ldquo 唯论文是&rdquo 的职称评定体系和学术评价体系没有根本改变。   &ldquo 你才华再出众,若没有在一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表规定篇数的论文,评职称、拿学位、申报科研经费,甚至出国、选院士,统统&lsquo 一票否决&rsquo 。&rdquo 李华说。   不仅如此,全国各个高校几乎都规定研究生申请学位前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否则无法获得学位。中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技术人员甚至国企员工在评定职称、晋升职务时都被要求发表一定量的论文。   青海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高永宏说,许多做具体工作的人,如医生护士,能够治病救人,减轻病人痛苦,应该算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医生,但他未必能写出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来。然而,没有论文就评不上职称,没有职称,就得不到相应的待遇并阻塞了上升道路。   专家们认为,终结买卖论文乱象关键在于改革重构职称评定和学术评价体系。以工作实绩、创新能力为评职称的条件,而不是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发表的级别来衡量。   专家认为,让发表论文与考核评定脱钩,没有了市场需求,&ldquo 买卖论文产业&rdquo 自然土崩瓦解,学术期刊自然回归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