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关亚风

仪器信息网关亚风专题为您整合关亚风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关亚风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关亚风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关亚风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关亚风话题讨论。

关亚风相关的资讯

  • 关亚风:决定国产仪器成败的13个细节问题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5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4)在京开幕。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 关亚风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关亚风提到:&ldquo 两年前,我向多家国产仪器制造商提出了13个仪器设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希望他们能够给出答案,但是直到今天为止,我没有得到任何一家国产仪器制造商的反馈。没办法,今天借此机会,我就&lsquo 自问自答&rsquo 来给出这13个问题的答案。&rdquo   这13个细节问题集中在仪器研发过程中的电子电路设计、材料选择、光学设计等3个环节。   其中,电子电路设计方面的6个问题包括印刷电路板(PCB)的体电阻和表面电阻、PCB板上焊点的微小电阻和温度系数对电桥的影响、焊点热电偶产生的电动势以及该电动势的温度系数、插接头接触电阻、铜导线电阻的温度系数等。   仪器选材方面的4个问题则包括材料的热导率、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材料的形变&mdash 内应力和冷流特性、材料的化学性能等。   光学设计中的3个问题包括光学玻璃器件内的微气泡和杂质、光路器壁的反射、光路密封等。   乍看之下,这些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很容易被仪器设计人员忽视,&ldquo 但正是这些小细节决定了国产仪器的成败。&rdquo 关亚风最后强调到。 (编辑:刘玉兰)
  • 视频采访:关亚风研究员谈仪器研发心得及成果
    2012年3月22日-2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年度盛会——“2012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12,ACCSI 2012)”,在北京武靑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该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我要测网协办。500余位嘉宾出席了本届年会。在此次年会召开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视频采访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   关亚风研究员长期专注于仪器的研制与开发,在视频采访中,关亚风研究员表示,“就其自身经历而言,目前我国与国外仪器技术的差距还主要是基础部件落后。虽然国家在‘九五’、‘十五’支持过基础部件开发,但是项目完成后并未达到国外水平。希望国家还能在基础部件方面立项。”   谈及科研成果的转让,关亚风研究员说到,“目前已转让给企业四项技术,包括转让给北京吉天的全自动24池加速溶剂萃取仪、转让给烟台富耐立的吸附搅拌棒和热解析器,转让给普析通用的负压吸入式单池加压溶剂萃取仪和阵列毛细管萃取仪。”   “而目前,关亚风研究员课题组还在专注于微型气相色谱、样品前处理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发。其中水中叶绿素传感器已经在太湖成功运行了一年多,各项指标都比国外产品优秀,等待转让。”   更多精彩内容请观看视频。
  • 关亚风团队研制双通道气相色谱仪用于天和核心舱
    近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传来消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研制的双通道气相色谱仪已于4月29日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于5月7日开机自检并标定,于5月9日开始测量工作,截至目前,运行状态良好,已开始下传检测数据。  双通道气相色谱仪是空间站环控生保分系统的重要部组件,用于舱内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其双通道独立工作,一次采样可同时分析50多种有机组分,也可与质谱仪联用,是保障航天员在轨安全生存不可或缺的产品。  研究中,关亚风、丁坤等紧密对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需求,历时8年,经过原理样机、工程样机、初样和正样阶段,最终研制出双通道气相色谱仪。该双通道气相色谱仪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实现了关键器部件的国产化,将为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为我国深空探测分析检测保障设备的研制积累了技术。
  • CIS拟推选2019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年夫顺、关亚风等入选
    p   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19年2月21日召开的推选院士专家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东北大学张化光同志、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亮同志、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年夫顺同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同志获得院士准推选人资格 /p p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拟向中国科协推选张化光同志、刘亮同志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评审活动,推选年夫顺同志、关亚风同志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候选人评审活动,现进行公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9f4ccada-3c3a-4a3f-8b19-ae147052c60b.jpg" title=" 2019-02-24_203618.png" alt=" 2019-02-24_20361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dd02664e-ec2c-45a7-9e71-7712d1e7dba0.jpg" title=" 5fdf8db1cb13495446368cc6564e9258d1094a63_副本.jpg" alt=" 5fdf8db1cb13495446368cc6564e9258d1094a63_副本.jpg" / /p p   strong  张化光同志的主要业绩 /strong /p p   张化光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IEEE Fellow。他长期从事于综合能源系统的智能优化决策与安全运行研究,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若干系统性的创新研究成果,并实现规模工业应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一等科技奖励,2篇论文分别荣获计算智能领域顶级期刊IEEE TNN(每年1篇)和控制论领域顶级期刊IEEE TC最佳论文奖(每年1篇)。发表IEEE会刊长文124篇, 出版英文学术专著3部, 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4篇,SCI总引用11254次,连续四年被汤姆森路透评为“高被引科学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4db99912-8230-4c66-bf4f-8c15d63b7546.jpg" title=" W020090625472094745746_副本.jpg" alt=" W020090625472094745746_副本.jpg" / /p p    strong 刘亮同志的主要业绩 /strong /p p   刘亮研究员主要从事空间时频研究,是该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 /p p   我国的基于冷原子技术的空间时频研究起步比欧美晚了近十年,但在刘亮的领导下,率先成功地把冷原子钟搭载天宫二号发射升空,实现了冷原子钟的在轨长期运行,发现了一系列微重力环境下冷原子物理特有的现象,对激光冷却理论有重大学术价值,填补了国际时频领域的空白。这项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公认是国际空间冷原子传感器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科学”杂志专题报道认为,空间冷原子钟的成功使中国在空间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走在世界的最前沿。主要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审稿人公开评论认为,中国的空间冷原子钟的成功是一个惊人的技术成就,使欧洲的类似项目黯然失色。国际上对空间冷原子钟的成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典型的如美国以题目“世界第一:中国物理学家成功在空间运转冷原子钟”进行了报道。我国的相关科学家认为,这是我国空间科学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在空间时频领域由追赶到领先的转折。 /p p   刘亮还从事新型的星载原子钟研究,把一种特有的激光冷却方法,即积分球内漫反射激光冷却,用于冷原子钟,成功地实现了小型高精度冷原子钟,已被列为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射计划。这种原子钟突破了传统星载原子钟仅E-15精度的瓶颈,实现了E-16量级,是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星载原子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7fdc49cd-c208-4f54-a1ad-42efb8b34873.jpg" title=" u=253115326,3287973805& amp fm=26& amp gp=0_副本.jpg" alt=" u=253115326,3287973805& amp fm=26& amp gp=0_副本.jpg" / /p p    strong 年夫顺同志的主要业绩 /strong /p p   年夫顺是我国电子测量仪器学科带头人,从事微波毫米波与太赫兹测量仪器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发工作长达30年。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毫米波与太赫兹测量系统等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1),省部级一等奖2项(排名1和2)、二等奖3项(排名1),发明专利36项(授权21项),国家标准2项(排名1)和国家军用标准1项(排名1),学术论文和论著32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50d57a7d-fdfb-4934-819b-4950b6223cb3.jpg" title=" 2014530173256_副本.jpg" alt=" 2014530173256_副本.jpg" / /p p    strong 关亚风同志的主要业绩 /strong /p p   关亚风长期从事微小型分析仪器、传感器和其中关键部件的研究。立足本国工业基础,创造性地研制出多种分析仪器、传感器及关键器件,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为国产分析仪器和传感器的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 /p p   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88篇,EI收录115篇,SCI他引3021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6件,国外1件。 /p p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3),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1),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均排名1)。 /p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为关亚风研究员颁发纪念牌
    p   6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原室主任关亚风研究员颁发纪念牌,党委书记王华、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职工和研究生、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了活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f8482f5-3f66-4988-8e9d-515ad35aed05.jpg" title=" W020170609427219501943_副本.jpg" / /p p   王华宣读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关于免去关亚风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等职务的通知》,并为关亚风颁发了纪念牌。 /p p   关亚风在感言中回顾了个人在所工作经历,一室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对研究室全体职工和研究生以及职能部门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要团结研究室全体科研人员,继续为研究室、研究所的发展贡献力量。 /p p   王华对关亚风在任期间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在突出研究特色、部署新的研究方向、人才培养与引进、研究室团队文化建设、科研经费管理、安全保密工作等方面对一室未来发展提出期望。最后,王华希望一室瞄准国家需求,实现领域内“不可替代”,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为把我所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做出贡献。 /p
  • 关亚风教授亲临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视察指导
    8月3号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来烟台海诚高科董事长赵君才的陪同下对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视察指导。 关亚风研究员对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发生产食品检测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市场意识,抢抓机遇,率先研制生产出食品检测设备,对人民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下一阶段的生产经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切实抓好设备生产工作不放松,同时做好扩大设备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二要密切跟踪市场的发展、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及时开发研制新产品;三是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先进企业,要充分发挥好行业排头兵、领头羊的作用,不断扩大发展规模,努力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关亚风研究员指导测试仪器 关亚风研究员和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领导认真听取关于导仪器的操作和性能
  • 关亚风研究员荣获科学仪器行业“第八届研发特别贡献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4月21-23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在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会议中心隆重召开。ACCSI2021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吸引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等行业近1400位高端人士参会。4月22日,在ACCSI2021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上颁发了第八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第八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获奖者 关亚风研究员第八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的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先生。 关亚风老师通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点击视频查看:获奖理由:关亚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微小型分析仪器、传感器和其中关键部件的研究,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为国产分析仪器和传感器的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响应国家号召,研制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搭载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和二号多次海试成功;面向产业需求,微光探测器等多项技术实现转让,创造社会与经济效益。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6件,国外1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旨在鼓励仪器研发一线、为科学仪器行业技术创新做出特别贡献的科研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历年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回顾ACCSI 2020 公布第 七 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王宝瑞 副总工艺师/研究员ACCSI 2019公布第六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北京核工业冶金化工研究院刘开禄研究员ACCSI 2018公布第五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臧平安ACCSI 2017公布第四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北京瑞利公司章诒学ACCSI 2016公布第三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张锦茂研究员、原北京吉天仪器公司 研发总负责人/董事长刘明钟先生ACCSI 2015公布第二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家湘ACCSI 2014公布第一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浙江大学 金钦汉先生
  • 关亚风编著的《微型分离分析仪器与技术》学术专著出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编著的中文专著——《微型分离分析仪器与技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微型分离分析仪器具有体积小、便携化、低功耗等优点,适用于在线、快速、野外分析,在环境、生物、公共安全、航天和深海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耿旭辉研究员团队一直专注于微型分离分析仪器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微型分离分析仪器与技术》一书阐述了微型分离分析的两种主要类型,即微型气相色谱、微型液相色谱和微型样品前处理技术,还介绍了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在微型分离柱、微型色谱检测器和微型样品前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分析化学领域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分析化学领域的仪器工程师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关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等项目的支持。
  • 太空在线监测--关亚风团队研制色谱仪获航天中心感谢信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三名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丁坤高级工程师团队研制的双通道气相色谱仪作为空间站环控生保分系统的重要部组件,有力保障了此次载人空间站飞行试验任务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仪器已在轨稳定运行4个多月。 此前,大连化物所收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发来的感谢信。  据大连化物所2021年五月发布的《我所研制双通道气相色谱仪用于天和核心舱》一文知晓:大连化物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研制的双通道气相色谱仪已于4月29日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于5月7日开机自检并标定,于5月9日开始测量工作,截至13日,运行状态良好,已开始下传检测数据。  双通道气相色谱仪是空间站环控生保分系统的重要部组件,用于舱内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其双通道独立工作,一次采样可同时分析50多种有机组分,也可与质谱仪联用,是保障航天员在轨安全生存不可或缺的产品。  研究中,该团队紧密对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需求,历时8年,经过原理样机、工程样机、初样和正样阶段,最终研制出双通道气相色谱仪。该双通道气相色谱仪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实现了关键器部件的国产化,将为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为我国深空探测分析检测保障设备的研制积累了技术。
  • 关亚风研究员承担“食品安全荧光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专项通过验收
    p   日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承担的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食品安全荧光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接受了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食品领域相关专家的验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249bc6f-df93-4bfe-856d-fbe22141277c.jpg" style=" " title=" W02017061359676407250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bc92aa5-cdee-4bbf-8f26-a515fa2cccb5.jpg" style=" " title=" W020170613596764087235.jpg" / /p p   日前,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组织食品领域相关专家对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承担的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食品安全荧光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进行了验收。专家组由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组长)以及七位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及化物所相关领导出席了验收会。 /p p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验收报告,进行了现场考察并质询。最后,专家组认为本项目研制的相关食品安全荧光检测装备,性能达到或超越考核指标要求,圆满完成了研制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加快相关研究成果工程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加强与相关应用部门的合作推广。 /p p    strong 相关新闻: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329/187532.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国产黄曲霉素荧光检测器上市"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国产黄曲霉素荧光检测器上市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2775843-518b-4347-bdc4-2a8f0850c793.jpg" title=" 1.jpg" / /p p   2016年的CFAS展会期间,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展出AccuOpt光电放大器组件样品以及以此组件为核心的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DICP-DFD。产品在售价、维护成本、性能方面有出色表现,当时就吸引多家企业洽谈合作。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691/news_191797.htm" target=" _blank" title=" 大连化物所3款荧光检测器 “领跑”CISILE 2016新品发布会"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3款荧光检测器 “领跑”CISILE 2016新品发布会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ca31d28f-bcba-4f89-a9b0-38f337920bd3.jpg" title=" 2.jpg" / /p p   在同年的CISILE展会中,关亚风研究组又发布了3款最新的荧光检测器,分别是DFD-1200型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FD-1200S型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和AccuOptFD-1230型高灵敏荧光检测器,产品检测指标、检测下限均能满足国标要求。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606/221251.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CFAS2017】青岛盛瀚推出黄曲霉素专用分析仪"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与青岛盛瀚推出黄曲霉素专用分析仪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noimg/708f8d2f-3a2d-4846-9cd0-ccb3a893bd7e.jpg" title=" 3.jpg" / /p p   2017年度的CFAS展会上,关亚风研究员团队又与青岛盛瀚合作,在其研发的高灵敏度荧光检测器基础上,推出基于液相色谱法原理的黄曲霉素专用检测分析仪AIC80。据了解,AIC80开机后稳定速度快,仅需要不到5分钟,并且使用相对简单,适合对设备价格较为敏感,并且对黄曲霉素检测要求较高的实验室。 /p
  • 关亚风团队研制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荧光传感器海试成功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深海原位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荧光传感器和深海原位叶绿素荧光传感器于8月14日至9月7日搭载深海勇士号/探索二号在某海域科考航次中海试成功,均获得了有效数据。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进行了两次海底试验,最大潜深1637米 深海原位CDOM荧光传感器和深海原位叶绿素荧光传感器进行了八次海底试验,最大潜深3961.9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ac0cd68f-5f82-48f1-bedc-8ab77b37a2b3.jpg" title=" W020201123364060937305.jpg" alt=" W02020112336406093730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9dfb6c93-35ab-4857-9a7a-39034961aa87.jpg" title=" W020201123364061206150.jpg" alt=" W02020112336406120615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可原位定量测量深海中单体挥发性有机组分和各类气体成分。本次海试成功的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验证了其工作原理及工程应用的可行性,获得了不同沸点组分含量的半定量数据,为后续深海地球化学和生物等科学研究,以及能源勘探等工程技术奠定了原位探测技术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有色溶解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是存在于各类水体中的含有腐殖酸、富里酸、氨基酸和芳烃聚合物等物质的溶解性有机物。开展CDOM分布研究能够更好地确定其来源及组成,对揭示海洋碳循环变化规律和海洋生态系统特征有重要意义。在本航次海试中,深海原位CDOM荧光传感器以及新型超高灵敏度深海原位叶绿素a荧光传感器分别测量到了某海域从海平面到海底整个剖面的CDOM和叶绿素a的浓度,为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两类荧光传感器均采用行业认可的标定方法,经比对,测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船载光谱仪对该海域的测量数据相吻合,包括剖面浓度变化趋势、拐点深度和绝对浓度,证明了两类荧光传感器的测量及标定准确性。经权威部门第三方测试,CDOM传感器检测下限为8.5ng/L硫酸奎宁,叶绿素传感器检测下限为0.42ng/L叶绿素a,检测灵敏度均比可查询的美国、德国等进口同类产品高数倍。两类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已作为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的首批成果,搭载到深海原位实验站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5bbed161-aaa0-416a-b540-8d74e9ac1bdc.jpg" title=" W020201123467651928485.jpg" alt=" W020201123467651928485.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今年年初,团队研发的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工程样机,包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括深海原位叶绿素荧光传感器、深海原位微生物荧光传感器和深海原位多环芳烃荧光传感器已经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TS16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先后11次进行水下试验,最大潜深达3497.6米。分别测量了南海海水中从海平面到海底整个剖面的叶绿素a、微生物和多环芳烃的浓度。原位探测深海中叶绿素a的浓度,反映了深海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或现存量,是计算初级生产力的基础。原位探测深海中微生物的浓度,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衍生的经济价值。原位探测深海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有助于勘探海底原油溢油,具有重要的能源勘探价值。此次勘探所得数据为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数据。该系列仪器均属我国首套该类型的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其中,深海原位微生物荧光传感器也是国际首套该类型仪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215f7a10-5d96-406b-b6db-ed8a4bb1f93a.jpg" title=" 7F8DFBF6865801A3EFA9B3FCEA2_3B5971E0_46F7B (1).jpg" alt=" 7F8DFBF6865801A3EFA9B3FCEA2_3B5971E0_46F7B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关亚风团队自21世纪初开展高灵敏荧光检测器及应用研究,该系列仪器的研发成功是该团队在深海极端条件应用的原位荧光探测技术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该项目是中科院战略性A类先导专项“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的子课题,关亚风团队负责深海原位有机组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与荧光传感器的研发,深海负责耐压水密封外壳的研发和海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工作得到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创新研究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p
  • 科技成果产业化期待关注——访中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
    微型化和智能化是当前科学仪器发展的方向之一,分析仪器也不例外。2006年6月19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负责的国家基金委仪器专项“微型基板式液相色谱/电色谱系统的研制”顺利通过验收。本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日前邀请到关亚风研究员(以下简称关)介绍相关微型仪器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的进展和所面临的问题。 Instrument:首先,祝贺您的“四通道微型基板式液相色谱/电色谱系统”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研究背景?和常规液相色谱相比,它的优势和创新之处?关:液相色谱在现代社会中应用非常广泛,据统计,中国有3~4万台液相色谱,十年之后预计达到7万台左右。就算开机率只有30%,平均每天也有一万台液相色谱仪在运转。以每台每天消耗500毫升有机溶剂计,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二次污染。而且现在通用的仪器只有一个通道,每次只能分析一个样品,不能满足高通量分析要求。 与普通液相色谱仪相比,我们自主开发设计的微型色谱仪有如下优势:使用填充毛细管柱,色谱担体用量是普通柱的1/50,溶剂流量是常规色谱的1/200,对环境污染小,色谱柱成本低廉;四通道可同时使用,是普通单通道色谱的四倍,通量高;装备四个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和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器),还可根据分析要求,装备其它商品化检测器,灵活性好;只用一套泵,四个通道集中到同一台仪器上,仪器成本低。因此,它的使用功能为普通液相色谱的四倍,价格仅为普通国产液相色谱的两倍,而且仪器的运转成本低,4个通道的溶剂总消耗量仅为普通单通道仪器的1/50,整机体积小,每个通道对样品的分离性能与普通仪器相同或者略有提高,操作与普通仪器类似。 除了上述优点之外,这个仪器的创新点在于基板式设计,突破了传统仪器一个部件一个盒的设计理念。基板式设计的原理类似于计算机主板,将主要部件整合在一个基板上,仪器的使用、维护和维修都方便。均温基板使进样阀、色谱柱和检测池的温度一致,使得色谱柱和流动相的温度均一,提高了仪器的重复精度。仪器结构适合批量生产。当然这个项目还处于原理机阶段,到实用样机还需要一段研制时间。 Instrument:您认为这种微型色谱适合应用在哪些领域呢?关:由于我们开发设计的仪器有高通量,低成本,便于使用的特点,因此适合应用在制药、环境分析、食品分析等要求高通量的场合,也适合生命科学领域中样品量很小的场合,应该说是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和竞争力。而仪器市场方面,使用习惯和是否符合标准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制药行业要求高通量分析,而对仪器中所用色谱柱的尺度标准限制性相对较低,这些都为新的微型仪器的进入和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Instrument:安捷伦公司在2004年推出了全球首款商品化的芯片液相色谱,能否请您评价一下中美这两种采用不同技术路线微型液相色谱仪器的不同。关:安捷伦的液相色谱芯片—质谱平台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主要用于蛋白质组学和生物药物分析方面。它的总柱效不高,难以用在其它领域,而且价格十分昂贵。我们研制的这台微型液相色谱仪,目标是大众化,适用范围要广,而且价格要低,所用支撑技术国内能够满足。 Instrument:除了微型液相色谱以外,您还开发设计过哪些其他微型分析仪器呢?关:我们开发的微型气相色谱样机在2002年就已经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和中科院高技术局组织的成果鉴定。和普通气相色谱相比,它的优势包括:专门研制的固态热导检测器灵敏度在20´ 10-6v/v丁烷,灵敏度可与Agilent6890微池热导检测器媲美,长期稳定性更为突出,正常使用条件下灵敏度2年不衰减;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包括电磁干扰)强;能耗低,普通气相色谱仪功率3000瓦,微型气相色谱仪功耗才40瓦;对样品前处理也没有特殊要求。另外,我们已经在微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不久将出样机,最低检测限达到1´ 10-11g/s正己烷,且长时间稳定。虽然在通用性方面,这种微型色谱仪不如普通色谱仪,但能完全满足很多固定应用的要求。我们实验室为军方生产了几台样机,已经交货并通过现场验收,这是我们十分欣慰的事。但是,微型气相色谱仪从通过验收到现在已经有四年的时间,我们联系了很多国内的色谱仪器生产厂商,都未能达成合作协议,所以这项技术一直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我们研制的固相吸附搅拌棒技术成功解决了分析检测茶叶、饮料、蔬菜、水果、地表地下水和海水中的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的样品预处理问题;能同时萃取富集几十种至上百种农残和有机污染物;吸附搅拌棒上涂敷的吸附固定相使用温度达到300°C,比进口产品耐温高50°C。整个装置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廉,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申请了两项专利,争取明年实现商品化。估计市场价格为2万元人民币/套。而同类的进口产品价格高达1.3万美元/套;另外,我们还发展出强极性固相微萃取纤维头,能高选择性高倍数富集含氮、含硫和酚类有机物,使用温度达到290°C,使用寿命100次以上,而进口的极性纤维头使用温度仅200°C,使用寿命低于30次。这个产品也将在明年初批量生产。 Instrument: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低下一直是中国科学界的顽疾,您也感受颇多,对于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您有哪些好的建议呢?关:我个人认为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的科研项目从立项开始就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一味追求高指标,而要考虑所需要的支撑技术国内是否能够满足,产品是否有市场,与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等等。对于那些采用昂贵进口部件,达到高指标的,往往因造价昂贵,没有商品化的意义。从科研管理体制和评估方面入手,尽量杜绝这种类型仪器的研制开发,以免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也希望我们的仪器厂商增强自己的研发能力,能对科研工作者的原理样机进行二次开发,投入足够量的资金购买有较高技术成熟度的科研成果,使得研发能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分担仪器进入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建立透明的经营管理体制,对销售状况有公正透明的记录,保障科研单位或个人的利益。 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产业化,对研究人员,厂商,用户乃至纳税人都是巨大的浪费。提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需要国家相关科研管理部门、仪器厂商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联系方式:单位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联系电话:0411-84379590E-mail:kfguan@mail.dlptt.ln.cn 关亚风研究员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微型气相色谱、仪器及检测器,微型液相色谱、泵系统和检测器,毛细管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工业在线分析仪器,水中有机物样品预处理技术,环境和食品中农药残留样品预处理技术,色谱柱制备技术,以及特种传感器。 相关新闻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06/011493.shtml采访编辑:廖庆玲
  • 浅谈我国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与挑战——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关亚风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nbsp /strong 2019年8月31日-9月1日,“第四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在青岛银沙滩温德姆至尊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样品制备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仪器厂商、用户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前沿和科技动态,最新产品与应用进展。 /p p   会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关亚风做了题为《样品制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报告,并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样品制备技术在环境、食品、医疗/生命、海洋(近海/浅海),以及深空探测等应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国样品制备的发展现状,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Instrument)在会议期间特别采访了会议主办方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家组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关亚风,请他谈谈本次会议所透露出的一些相关学术新动向,以及对当前我国样品制备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的看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07582f4-bbb3-4a4d-989e-348e106f3e2b.jpg" title=" DSC09062.JPG" alt=" DSC0906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关亚风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nstrument: 关老师,您好!首先祝贺本次全国样品制备学术会议的成功召开。通过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您感觉在样品制备领域是否有新的研究方向的出现?分别有哪些?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关亚风: /strong 本次会议围绕着样品制备的新材料、新方法,现场样品制备技术,在线分析样品制备技术,样品制备与分离检测技术的在线联用以及样品制备仪器装置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出现了很多新的样品制备方法、相关材料、仪器以及相应的应用。我主要关注一些可以实用化的技术,譬如用于环境领域的垃圾焚烧炉烟道气中芳烃、多氯联苯和二噁英类组分的采样-富集-热解析-色谱分析的在线监测仪技术、水中VOCs膜萃取-富集-热解析-色谱分析的在线监测技术,以及实验室用微流控芯片的纳升级采样和操控技术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nstrument: 当前我国样品制备所面临的技术难点和挑战分别在哪里?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关亚风: /strong 样品制备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疗/生命科学到海洋和深空探测等。目前样品制备面临的挑战也很多,如环境领域中,无人小型大气监测站要求采样-富集-解析过程全自动化,包括采样和富集的自动化再生,还要求小体积、低功耗和高可靠,具有接近大型站的性能指标;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监测的无人小型站,包括水中VOC组分,也要全自动运行,并解决低物耗、低功耗和高可靠的问题。另外,海洋领域中要求在深海(高压海水)下原位提取目标有机组分,并进行富集、解析、与GC-MS在线联用分析。还有深空探测领域中着陆探测,对采集的岩石样品热解析和热裂解,富集逸出气体,然后解析并在线分析;而对彗星的近域采样富集就比较困难,期待发展出更高效的方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nstrument: 您如何评价我国的样品制备技术发展水平?相关研究进展在国际上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关亚风: /strong 我国目前在自动化样品制备设备方面进步较快,但是还缺少高端产品。在商品化净化材料方面,发文章数量世界第一,但是可商品化的好材料比美日德还有明显差距;在设备方面,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与欧美国家高端产品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p p   我国的样品制备仪器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目前仍然是文章发的很多,往实用化做的不足,主要原因包括高校的考核指标不合理,误导向虚。好在业内已清楚认识到样品制备设备的市场前景和重要性,投入逐渐加大,发展态势良好。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与新制造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以及人类新生代的思想、知识结构、习惯和观念的变化,促使样品制备必然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性能、高可靠、低消耗、低维护的方向发展。 /p
  • 关亚风主任一行莅临海能仪器参观指导工作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ec6a7c7a-0d38-45f9-9dc4-0a6662e75d63.jpg" / /p p   8月18日至19日,中国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关亚风主任一行莅临海能仪器,参观企业,指导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3e4461dd-3225-4443-a78b-58e99225a5a1.jpg" / /p p   关主任此行主要参观了海能仪器生产基地。海能总经理张振方陪同关主任先后参观了SMT贴片车间、精工车间、注塑车间、凯氏定氮仪生产线、滴定仪生产线、物理光学产品生产线和微波消解仪生产线。参观过程中,关主任对海能仪器的科学管理和精益生产评价颇高,对海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表示赞扬。 /p p   关主任说,学会非常重视同仪器生产企业间的互动,也愿意在技术方面推动与海能的合作。海能仪器也非常期待同分析仪器学会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为国产科学仪器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p p br/ /p
  • 关亚风团队“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通过成果鉴定
    1月27日,由大连化物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通过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新产品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产品设计新颖、技术创新性强,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动态范围和长期稳定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  微光探测器是科学仪器和光学传感器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表征仪器和化学分析仪器中,如物理发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荧光、磷光、以及微颗粒散射光等弱光探测中,其性能决定着光学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指标。该团队经过十五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灵敏、低噪音、低漂移的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并批量生产,用于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PMT)、制冷型雪崩二极管(APD)和深冷型光电二极管(PD)对弱光的探测。  该微光探测器已形成产品,在单分子级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等多款仪器上应用,替代PMT得到相同的检测信噪比和更宽的动态线性范围。经权威机构检测和多家用户使用表明,该微光探测器具有比进口PMT更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性能一致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疫情原因,鉴定会以线上会议方式召开。该项目研发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等资助。
  • 15年攻关,国产微光探测器的突破与产业化——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
    微光探测器是科学仪器和光学传感器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表征仪器和化学分析仪器中,如物理发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荧光、磷光、以及微颗粒散射光等弱光探测中,其性能决定着光学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民用微光探测器处于“国外品牌独秀,国内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针对这种“卡脖子”现象,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经过十五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灵敏、低噪音、低漂移的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并批量生产,用于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PMT)、制冷型雪崩二极管(APD)和深冷型光电二极管(PD)对弱光的探测。  近期,该产品通过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新产品成果鉴定,获鉴定委员会一致认可:该产品设计新颖、技术创新性强,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动态范围和长期稳定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微光探测器研制成功的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产品在替代进口器件方面有何优势?团队接下来还有哪些产业化计划?带着疑问,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团队的核心人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  Q、首先祝贺关老师团队研发的“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通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新产品成果鉴定。据了解,您团队研制该技术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请您介绍该项目的研制背景?  关亚风:说来话长,我本人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微型色谱的研究,开始时就是研制微型色谱仪的关键器件与部件。  2003年,团队承接了“十五”科学仪器攻关专题“液相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IF-D)的研制与技术开发”,当时为激光诱导荧光检测配套的是进口光电倍增管(PMT)。由于背景光的存在,光电倍增管用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时的信号增益只能用在5,000~30,000区间,但实际上光电倍增管的增益可以达到百万以上,也就是说我们只使用了光电倍增管的低增益区。由此,我想到了使用雪崩光电二极管,但试验结果显示雪崩二极管的灵敏度无法达到要求,而且当时雪崩二极管的价格加上辅助电路价格达到PMT价格的2/3,只能放弃这条技术路线。  2005年,我开始尝试用光电二极管来检测荧光,尽管选择了当时性能最好、自带前置放大器的光电二极管(都是日本、英国公司的产品),但距离理想的灵敏度还有2个数量级的差距。从那时起,我开始构思如何提高光电二极管的检测灵敏度。借鉴我在气相色谱微型热导检测器研制上的成功经验,将思路放在降低噪音和漂移上,而不是提高增益上。我在研制气相色谱的热导检测器时,国际上都是通过提升其热敏丝的温度来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但我反其道而行之,不去提升它的响应值,而是通过降低检测器的噪音,优化信噪比,再配合一个低噪音低漂移前置放大器来提升灵敏度。所研制的微池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在当时可以比肩国外公司的产品。我当时的实验室条件无法提高光电二极管的响应值,很自然地想到通过降低噪音来提高信噪比。  我首先考虑了光电材料界面以及连接导线界面的热电偶和接触电阻对噪音和温度漂移的影响,后来想出了抵消这个影响的方案。经过数年努力,到2012年时对弱光的检测下限达到了雪崩二极管的检测灵敏度,同时线性范围达到了5个数量级,比雪崩二极管宽2个数量级。这时我决定启用团队力量,集中力量攻关,2013年达到用PMT的进口名牌荧光检测器灵敏度的1/4水平,也就是PMT增益在4千左右的水平。耿旭辉2013年博士毕业后加入我们团队继续研制荧光检测器并加入微光探测器攻关。到2014年底,我们的微光探测器噪音、漂移比常规光电二极管降低了两个数量级,不仅检测灵敏度达到PMT增益在2万的而水平,而且动态范围延申了2个数量级,达到近6个数量级。2015年底实现了微光探测器产业化并开始推广销售。团队用简单、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弱光信号的高灵敏检测,解决了卡脖子难题,使国内微光探测器不再单纯依赖于进口光电器件,同时也克服了光电倍增管和雪崩二极管线性范围窄的问题。  Q:您刚才提到了微光探测器攻克的技术难点以及取得的成果,我们想追问,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相比进口器件而言有哪些优势,未来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关亚风:我先讲一下优点,首先它性能长期稳定、不漂移 其次它对强光免疫,AccuOpt 2000受强光照射后秒级恢复,不影响性能 第三它抗强烈震动和冲击,抗电磁干扰,可以放在手持式仪器上,摔地上也不怕 第四是它不需要高压模块,且功耗低 第五是开机3分钟即能达到稳定状态 第六是使用寿命长,达15年 再有就是价格便宜,不需要调理电路,拿来就能直接用。  缺点是响应速度比较慢,10毫秒级。不过90%的应用对于响应速度没有要求,只有10%的高端应用追求响应速度快,需要高速调制,这点我们无法满足。另一个即可以说是缺点也可以说优点,就是光谱响应范围较宽,为300~1150 nm,但在深紫外区间没有响应。目前国内ICP等发射光谱的重点在紫外区,这是AccuOpt 2000所欠缺的,也是未来重点拓展的一个方向。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  Q: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应用有哪些?其中实际应用效果最好的案例是哪个?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关亚风:最牛的应用是高端,我们团队采用小型、廉价的激光二极管替代激光器为光源,用自主研制的硅基微光探测器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探测荧光,由耿旭辉博士负责研制出“紧凑式”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我们分析了单个白血病细胞中的active caspase3蛋白,检测限达7个分子(91 pL检测体积内)。研究成果在Analytical Chemistry这一分析化学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  我们最欣喜的、量大的应用是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我们放了一台在一家知名国外仪器公司的实验室,他们自己测了一年,证明灵敏度比他们现有仪器高一倍,漂移少一倍。另外一家知名国外仪器公司买了我们一台,与它最新型号相比我们的灵敏度高两倍,比它老的型号高5~6倍。进口品牌荧光检测器的功耗在75瓦~150瓦之间,而我们的产品总功耗只有4瓦,其中3瓦消耗在了交流-直流变换器和直流-直流变换器上。  2019年和2020年,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的4500米级多种型号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搭载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和二号在某海域科考航次中多次海试成功,均获得了有效数据。AccuOpt 2000就是我们荧光传感器中的荧光探测器件,取代进口PMT得到优于国外同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更宽的动态线性范围。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团队也探索AccuOpt 2000在PCR等设备上的应用。不过,检测器灵敏度过高,而国内试剂的使用量又太大,限制了该部件在国产仪器中的使用。当前团队正与企业展开合作,希望能突破这一关键问题。  Q: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目前产业化情况如何?与哪些仪器企业进行了合作?下一步有哪些产业化计划?  关亚风:AccuOpt 2000系列自2014年研制成功,2015年已着手推进量产工作。五年来,器件的性能不断优化,团队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来管理生产全流程,短时间内完成了960支成品的生产,面向市场售出约140支,自用了200多支。  我们是专业的研发团队,生产装配不在话下,难点反而在于市场销售。以新冠检测为例,国内所有做荧光检测、生物检测的都是我们的潜在用户,但问题卡在哪?就是刚才说的国内试剂使用量太大,检测器的高灵敏度反倒成了问题。一些灵敏度比我们低得多、售价七百元以下的光探测器反而能卖出去。我们必须介入到更早期的研发中才能培育市场需求。后续我们也会加大宣传,推进它的市场销售。  Q:核心零部件/器件对科学仪器至关重要,光电探测器更是影响仪器整体性能提升的关键一环。关老师您从事光电器件的研究近二十年,据您观察,当前国内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情况如何,国产光电探测器面临哪些关键问题,您有哪些发展建议?  关亚风:国产光电器件的品种相对较少,有些特殊应用领域的做得不错,但是民用的、工业用的相比国外差距还很大。卡脖子问题往往是“叫好不叫座”,都知道关键器件很重要,但落实到具体层面做的人反而很少。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企业来说,别看光电器件重要,但研制难度大,实际的产值低、做出的产品卖不出去多少,所以利润薄。如果没有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企业自然不愿意投入经费与人力,最后成了公益事业,产业发展举步维艰。需要政策倾斜,例如企业根据销量享受相应的退税优惠,或者科技攻关项目给予经费支持,企业才有动力去啃这块“硬骨头”。  其次对于科研院所而言,现有基层的评价体系侧重于论文、专利、产值等评价指标,而研发光电器件的有效成果又不能去发论文或申请专利,原因是很容易被他人或竞争对手复制 但不发论文又意味着与提职称、评奖基本无缘,这就导致了真正潜下心来研究能实际应用的光电器件的人才越来越少。评价体制要落地,而非悬在半空中。这些问题不解决,关键器件的研制很难往下走,就会永远被别人卡着脖子。  光电器件的研制需要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很容易在热门领域发光发热,能潜心去坐这张“冷板凳”的人才不多。  话说回来,我最初也不是专门研究光电器件的,而是光电器件的用户。当初进入这个领域,是受越来越高的进口器件价格和日益严苛的进口限制所迫。把一个学化学的人逼着去搞光电器件并取得成功,这也是个小概率事件吧。
  • 祝贺!关亚风团队研制的空间站双通道气相色谱仪在轨稳定运行4个月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三名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丁坤高级工程师团队研制的双通道气相色谱仪作为空间站环控生保分系统的重要部组件,有力保障了此次载人空间站飞行试验任务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仪器已在轨稳定运行4个多月。  双通道气相色谱仪是空间站环控生保分系统的重要部组件,用于舱内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其双通道独立工作,一次采样可同时分析50多种有机组分,也可与质谱仪联用,是保障航天员在轨安全生存不可或缺的产品。  研究中,团队紧密对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需求,历时8年,经过原理样机、工程样机、初样和正样阶段,最终研制出双通道气相色谱仪。该双通道气相色谱仪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实现了关键器部件的国产化,将为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为我国深空探测分析检测保障设备的研制积累了技术。  双通道气相色谱仪4月29日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并于5月9日开始测量工作。此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收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发来的感谢信。
  • 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等研制的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海试成功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近日,我国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工程样机在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TS16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先后11次进行水下试验,最大潜深达3497.6米。此三种传感器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副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简称“深海所”)共同研制,深海所负责耐压水密封外壳的研发和海试。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e566b26-b3bd-4d52-a9cd-1aaf3d6c49da.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系列传感器包括深海原位叶绿素荧光传感器、深海原位微生物荧光传感器和深海原位多环芳烃荧光传感器。此前,经深海所测试,此三种传感器均通过净水压力试验,最大工作深度均为4500米。本航次海试过程中,深海原位叶绿素荧光传感器共进行5潜次海底试验,最大试验深度为3497.6米;深海原位多环芳烃荧光传感器共进行3潜次海底试验,最大试验深度为3340.0米;深海原位微生物荧光传感器共进行3潜次海底试验,最大试验深度为2371.4米。该系列传感器分别测量了南海海水中从海平面到海底整个剖面的叶绿素a、微生物和多环芳烃的浓度。原位探测深海中叶绿素a的浓度,反映了深海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或现存量,是计算初级生产力的基础。原位探测深海中微生物的浓度,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衍生的经济价值。原位探测深海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有助于勘探海底原油溢油,具有重要的能源勘探价值。此次勘探所得数据为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数据。该系列仪器均属我国首套该类型的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其中,深海原位微生物荧光传感器也是国际首套该类型仪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90a692f8-c50e-412c-9933-cf17f7162a8d.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团队自21世纪初开展高灵敏荧光检测器及应用研究,该系列仪器的研发成功是该团队在深海极端条件应用的原位荧光探测技术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该项目是中科院战略性A类先导专项“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的子课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负责深海原位有机组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与荧光传感器的研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关于“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专项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于2018年11月正式启动(简称深海智能技术专项),执行周期为五年,牵头单位为中科院深海所,参与单位包括多家中科院院内及院外单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中科院论证启动了深海智能技术专项。通过专项的实施,产出重大原创成果,坚持自主可控、自主发展,重视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深海/深渊长周期、无人原位科考,促进我国深海技术从“平台时代”向“平台+载荷时代”转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项目执行时间: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10月-2023年10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参与单位: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声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be48132-ad69-441a-a985-e3619efd04b2.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450" height=" 33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76, 240) " “探索一号”科考船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片来源于中科院深海所网站) /span /p p br/ /p
  • 大连化物所关亚风、耿旭辉团队研制出高灵敏近红外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用于甲状旁腺探测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耿旭辉研究员、关亚风研究员团队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田晓峰教授、张宁副教授团队,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王桂秋教授团队合作,在高灵敏近红外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IF)研制及其在甲状旁腺探测中的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甲状旁腺(PG)主要调控人体钙磷平衡,大小约为3至8mm,术中辨认非常困难。因此,PG在颈部手术中有误切或漏切的风险。目前,术中PG辨识主要依靠外科医生经验结合病理诊断。近年来,研究表明近红外自荧光探测技术可无创、准确地辨识PG,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然而,目前临床应用的探测仪因体积较大、自荧光发光机制不明等原因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本工作中,合作团队研制了高灵敏近红外光纤式LIF并应用于PG探测。该团队设计了20°夹角光纤探头,减少了探测“盲区”和反射光的收集,相比于共线式集束探头,灵敏度提高了53.4%,短期波动和长期漂移分别降低了61.1%和58.3%;在发射光路中增设二向色镜模块,基线和噪音分别降低了96.7%和92.1%,信噪比提高约9倍。该LIF对CF790染料的检测下限为5.1×10-14mol/L,比已报道的光纤式LIF低数百倍;将研制的LIF原理样机应用于离体病变的PG样本探测,准确率高于文献报道平均水平。目前,合作团队已研制出手持式PG探测器,未来将应用于术中原位PG探测辨别。本研究对推动光纤式LIF技术的发展和PG探测辨别具有重要意义。  耿旭辉、关亚风团队长期从事高灵敏小型LIF及应用研究,采用小型、廉价的激光二极管替代激光器为光源、自主研制的硅基弱光探测器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PMT)探测荧光,研制出紧凑式共聚焦LIF,对荧光素检测下限为3×10-12M,功耗和开机平衡时间优于进口仪器(Talanta,2018);用高亮度、长斯托克位移荧光探针标记的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首次定量分析了单个白血病细胞中的active caspase3蛋白,检测下限为7个分子(91pL检测体积内)(Analytical Chemistry,2019);设计了球面二向色反光镜,将检测池放置在球心而非常规的反光镜的焦点上,对荧光素钠检测下限为1.5×10-13M或8.9个荧光素钠分子(98 pL检测体积内)(Analytical Chemistry,2020)。  研究成果以“A Highly Sensitive Optical Fiber Based Near-infrared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or (LIF) for Parathyroid Gland Detection”为题,发表在《传感器和执行器B-化学》(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105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段逸。以上工作得到了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段逸 图/王传亮)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nb.2022.131879
  • 上海伍丰超快速液相色谱工程化仪器通过验收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2月18日,由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简称“上海伍丰”)承担的《EX1700超快速液相色谱仪工程化仪器》项目通过了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会议现场   此次项目验收程序涉及项目总结报告、技术报告、测评报告、用户报告、现场质询、现场演示等多个环节。上海市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马兰凤主持验收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关亚风担任项目验收组长。上海伍丰CEO马昱、总经理马明远分别作了项目总结报告和技术报告,上海食品研究所检测中心副主任吴轶做了用户报告。   据马兰凤介绍,科技部要求积极推动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希望以此次上海伍丰承担的项目为试点,为上海更多的企业在科研成果的工程化方面作出指导和服务。上海市科委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主任张露璐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对该工程化项目提出意见和更高的要求,使得该项目能够获得国家层面的重视。   据上海伍丰CEO马昱和总经理马明远介绍,EX1700超快速液相色谱仪于2011年开始设计并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的验收,2013年进入工程化阶段 该产品定位于传统高效液相色谱向超高效液相色谱发展的中高端产品。项目组完成了60MPa超高压输液技术,1.6微升流通池检测技术,重复性误差≤0.5%自动进样器控制技术,实现了液相色谱全盘自动化,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指标 并且获得了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用户报告显示,产品经上海食品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试验,并与常规国外液相色谱仪测试比较发现,系统稳定时间缩短2/3,分析速度提高3倍以上,使用的流动相试剂减少2/3以上。   项目验收组长关亚风表示,该仪器整体设计注重细节,经得起长期测试的考验,并希望上海伍丰积极参与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各位专家针对该产品的软件、泵、疲劳性试验、自动进样器、市场定位、应用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液相色谱仪是近年来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分析仪器之一,在食品、制药等行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有广泛应用。在中国中高端液相色谱市场几乎被国外巨头垄断的情况下,上海伍丰是国内为数不多、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专业液相色谱生产商之一 此次推出工程化60MPa超高压液相色谱体现了上海伍丰对于国内液相色谱市场的准确定位和慎重考虑。   项目验收专家委员会成员:   马兰凤 上海市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关亚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   张露璐 上海市科学委员会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主任   闫 超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长宽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   刘文玉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   虞雄华 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 钧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 轶 上海食品研究所检测中心副主任     现场演示   现场演示
  • 屹尧科技:江苏上海辽宁、泰国印度和马来西亚
    八月,向来是市场部的淡季。令人羡慕的暑假和高温假,大幅降低了市场活动的可行性。只是,2019年8月的屹尧科技市场部,却近乎疲于奔命,竞争日趋白热化,总得做点什么。市场并不景气,负增长和零增长的同行很多,屹尧科技在国内市场没有了过去高歌猛进的幸福日子,虽然仍然保持了增长,但完全无法跟我们海外市场的突飞猛进相比。国内市场未来会怎样?面对倪总这个问题,我至今没有答案,外交辞令应该是——谨慎乐观。刚结束的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技术交流会,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对于一直在那头抱怨吃咖喱吃得都怀念榨菜了的金老师,倪总不但给她批了榨菜,还附赠茶叶蛋。坦白说屹尧科技走出国门有点晚,就像屹尧科技微波消解仪天然适合第三方检测一样,这是个天生适合走出去的品牌。性能靠谱,品质稳定,对售后要求不高,不但使用成本较欧美微波消解仪有很大的优势,仪器本身多少也还有一点价格优势,这使我们可以在海外市场快速获取一定的份额,并通过口碑积累,突破品牌壁垒。接下来在印度的两场展览会,印度经销商比我们都更有信心,所以,他强烈要求我们分摊更多的市场推广费用,嗯,可以谈。8月初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年会”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常务副理事长作了题为《中仪学分析仪器分会四十周年发展回顾与工作展望》的精彩报告。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了,分析仪器分会四十年了,而屹尧科技也马上二十周年了。在纪念册上,我们正式发布了题为《难道把困难留给下一代》的企业传记。前两代长辈们,不但物质上一穷二白,受过的教育也远不能跟今天的我们相比,但就是他们,建了无数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电厂、水厂和垃圾处理厂等等,肩挑手推把中国发展到了今天。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各方面当然都远远谈不上圆满,问题都不少,但比起当年终归强了很多。那么,我们这代人呢?坦白说,我对于咱们能够让这个国家再高速发展三十年没啥信心,但是,总不能就此抱怨生不逢时,觉得长辈们取得的成就是他们运气好。总得做点什么,多做点,将来孩子们就轻松点,很朴素的愿望。穷则变,变则通。到处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但是8月下旬辽宁盘锦检验检测中心举办的“中德智慧实验室论坛”不但聚集了七八百观众,全球前十的仪器巨头都来了四家。改革当然很难,毕竟要触动利益,就像当初采访时检测中心领导提到的“编制”等种种问题,但是“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二十年前,屹尧科技买根导气管都得到国外托人,我一直记得创始人张老师那句话:“这够做五十台的,得卖到啥时候啊?”采访她的时候,她说到这话时自己都笑了,那时候,她心里是真没底,但如今的屹尧科技,光在意大利,卖的也不止这数了吧?8月中旬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第二届全国农业领域重金属检测与元素形态分析技术交流与培训会上,农科院质标所的老师和各地与会的老师们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建议。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不但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还为新疆“三区三州”地区提供了12个免费名额。而在8月底青岛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样品前处理制备学术报告会”上,关亚风老师带来了题为《样品制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报告,论述了样品制备在环境、食品安全、医疗生命、海洋和深空等广泛应用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当然是好消息。同是八月,屹尧科技还参加了广州ICP-MS的培训,南京的样品前处理创新大会,陕西省分析测试协会年会。九月三日,屹尧科技亮相上海检博会,国务院参事、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葛志荣,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王新等领导参观我们展台时对国产仪器的期许,让人感动。路在脚下,我们愿意与大家一起走下去,为后人走出一条通天大道。
  • 科学仪器与海洋仪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7月1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离子色谱30周年纪念活动在青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近200位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科学仪器与海洋仪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同期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闫成德、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关亚风、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张经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刘长宽、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文玉、青岛市经信委中小企业管理局规划发展处处长仇博先、崂山区人大副主任袁久亮、崂山区经发局主任王京彪、科技局书记于俭滨、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勇等。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ldquo 聚焦科学与海洋仪器,对话行业和政策发展&rdquo ,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科学仪器装备发展现状及前景 海洋仪器海洋装备发展现状及前景 青岛发展科学仪器与海洋仪器的优势 如何在青岛发展科学仪器与海洋仪器产业等。   与会代表纷纷就以上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仇博先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及青岛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仪器仪表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没有&ldquo 领头羊&rdquo ,希望各位专家可以献计献策。   当前海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空中到海底涉及面也越来越广,与此同时海洋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出来了。闫成德谈到,海洋仪器比较难做,但不做更不行。国家将海洋仪器列为863项目中重要的一部分,单个项目投资上亿元,去年有14个单位申报海洋仪器项目,今年申报单位达到17个。同时,他还分析到,现在仪器仪表行业没有完善的发展机制和体制去整合现有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海洋仪器的发展,因此我们在科学仪器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青岛若能够发挥地域、历史和人才优势,很好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将对行业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科学仪器产业化的问题,关亚风谈到,科学仪器产业化存在一定的困难,技术发展上有难度,但不管怎样都要客服困难加快国产化进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秘书长王琦表示,当前进口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国产科学仪器市场发展受制约,国产仪器在生产工艺、加工水平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王琦还提到,目前海洋仪器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是政府对行业认识不够,不知从何支持。以后我们要采取&ldquo 引入、吸收、发展&rdquo 的策略,政府也应牵头组织相应的专题座谈会去了解和探讨行业发展并给出一定的支持。
  • 聚焦环境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在杭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3月3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岛津公司协办的“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100多名来自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现场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4841ce25-adc6-4f1a-a8bf-c327f2c88d9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现场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bc0e6b01-012b-4c78-91f0-97a1201680d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会议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吴彤斌.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67d4f294-a5e4-47ff-a58a-bdd2d418985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部长吴彤彬致辞 /p p   吴彤彬致辞祝贺会议的召开。他在致辞中谈到,中国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交流环境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探讨环境化学发展中前沿技术,岛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此次,岛津公司带来了在环境领域获得了很好应用的分析仪器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GC/MS/MS、LC/MS/MS、ICP-MS等。吴彤彬还谈到,岛津公司一直与用户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认真聆听用户的声音,只有如此才能为用户提供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江.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da661ed6-e5fb-43b5-8edf-fdff5cf1cc3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致辞并做报告 /p p   江桂斌院士以“激情岁月,有你有我”来描述自己与岛津30多年的合作,既包括了日常生活,如创立了“岛津杯”。当然更多的是在工作层面——“岛津仪器助力科研起步”,尤其是1983年当时的江桂斌院士就以岛津的GC-4A和GC-9A开展了研究工作,1999年利用这些仪器开展的江西猪油中毒事件三丁基锡鉴定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p p   江桂斌院士做题为“色谱质谱技术在环境与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当前环境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环境、食品中存在的化学污染物、微生物、细菌和病毒都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这些物质的分析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自来水消毒副产物有1000多种,为了消除其对人体健康的隐患,即将召开香山会议进行战略研讨;金属元素价态与形态方面,汞的分子转化目前还是难点,其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非常复杂;如今炒得非常热的PM2.5,细颗粒的组成与毒性等是重点研究方向;POPs 的分析一直以来都是难题,如小分子的毒杀芬却具有32768个同族体,是现代有机分析的难点;而垃圾焚烧飞灰中的二噁英分析仍需提高分析仪器的分离能力。江桂斌最后指出,分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门上.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d95a73a8-e64e-445b-b4b8-0c0cd595119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九州市立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门上希和夫教授 /p p   门上希和夫教授做题为“日本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析方法”的报告,内容包括环境相关微量化学物质的分析以及与岛津公司合作研发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两个方面。日本在1974年即开始实施环境中化合物质实况调查项目,至今已经对1300多种物质进行了调查。该调查项目中包括开发更高精度、更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的工作,每年的方法开发都会发布白皮书,并且应用到第二年的调查工作中。2015年发布的白皮书有1500多页,开发了65种水质中化合物分析方法、大气中8种化合物分析方法。 /p p   而关于与岛津公司合作研发的定性定量技术,是因为一般化合物测定中都包含的标准品调制和标准曲线的制定等步骤,样品种类越多所耗费的人力财力就越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门上希和夫教授与岛津公司共同研发了定性定量数据库AIQS。AIQS包括使用四级杆GC/MS分析1000多种半挥发性化学物质和使用LC-QTOF-MS分析500多种极性化学物质的两个库。在应用中尽可能让分析样品所用的仪器性能与建数据库时的一致,而利用AIQS,则无需购买标准品、无需制作标准曲线,消减分析时间、减少废弃物,因为数据库包含了1000多种化学物质数据,所以可以同时分析多种物质。门上希和夫教授还介绍了AIQS在日本环境领域的应用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关.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5e5844b9-cceb-49dc-b761-18ca262e822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 /p p   关亚风研究员做题为“水中VOC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报告。报告中,关亚风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水中VOC前处理技术——液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吹扫捕集、无孔膜萃取技术各自的优缺点。而关亚风研究员课题组研制了多孔膜萃取技术,该技术是基于膜对VOC组分的孔流扩散和溶解扩散。课题组对该技术的影响因素如中空纤维的长度、吹扫流速、样品温度等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该设备的分析性能以及实际样品测试结果。 /p p   关亚风研究员介绍到,该技术已经在石家庄自来水厂运行了2年半的时间,期间没有更换过任何部件。此技术由青岛佳明公司进行产业化,并在2015年10月15日完成了工程样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展区.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8ec93149-0890-4b31-b4de-d3212e4b367f.jpg" / /p p   岛津公司展出了ICPMS-203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MS-8060超快速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TQ8050三重四级杆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MOC63u快速水分测定仪等仪器以及相关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合影.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a140df92-0a51-4607-954e-e54be55ea60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与会者合影 /p p   更多精彩报告见后续报道。 /p p & nbsp /p
  • 高端对话:中国科学仪器市场“商机四伏”,只待爆发!——ACCSI2016高峰论坛纪实
    p   众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所周知,在科学仪器行业增速进入“个位数时代”后,中国市场成为了拉动全球科学仪器市场增速的重要力量。借助ACCSI 2016召开之际,科学仪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力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关亚风、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克、赛默飞环境和过程监测亚太和新兴市场高级商务总监周晓斌、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裁付世江、哈希水质分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江韩等六位重量级嘉宾出席,请其分别就2015年中国市场表现及2016年行业新机遇、企业新出路等话题阐述了各自的鲜明见解。在此,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将现场精彩实况整理成文,以便业内共享这一观点碰撞、思维激荡的“头脑风暴”。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e5152444-2306-4a26-a530-05fc72786903.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高峰论坛由仪器信息网CEO唐海霞主持 /strong /span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86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noimg/976f6783-4551-4153-9ff0-e0bb99525d1c.jpg" width=" 500" height=" 28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86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noimg/78f329c8-baa8-46db-9880-4382e821a887.jpg" width=" 500" height=" 28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两位数”增长,中国市场仍是全球科学仪器市场的重要引擎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回顾2015:2015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迎来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2015年4月16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正式颁布;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2015年12月1日,新版《中国药典》正式实施......在这一系列的利好刺激下,2015年仪器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速是否达到了两位数?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a3db5c8a-47a1-4f34-819e-cfecdcce30e6.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2015年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增幅均达到两位数 /strong /span /p p   2015年天美全球收入增幅为个位数,但在中国市场却取得了18%的增长。付世江介绍到,“一方面得益于2014年天美对布鲁克GCMS及单四极杆GCMS两条产品线的收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部分科研项目年底的集中采购对我们的收入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p p   2015年年底莱伯泰科赶赴创业板上市,可知其业绩增速同样不可小觑。对此,胡克肯定地表示,“2015年莱伯泰科收入增长非常快速。按产品线来分,我们的有机样品前处理和无机样品前处理设备的销量增幅最明显;按应用领域来分,食品和环境两个行业对莱伯泰科的贡献最突出。” /p p   作为水质分析“排头兵”,2015年哈希公司业绩增幅达到了两位数,整个丹纳赫水质分析集团增长近10%。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李林认为,“我们在环保、工业方面的增长十分强劲。” /p p   周晓斌则谈到,“从整个赛默飞公司角度来看,2015年我们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双位数的增长 除了服务于钢铁等工业行业的部门外,赛默飞其他部门业务增长都超过了10%,而表现最突出的行业包括环保、医疗等。” /p p   作为台上唯一的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广测2015年收入增幅也达到了两位数,“中广测2015年的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食品检测、环境保护等方面。”陈江韩说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售后服务市场:仪器整机之后的又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5年安捷伦CrossLab集团收入占其全部收入的33%以上,并且“售后业务增长远超过仪器整机销售业务增长”;赛默飞实验室增值服务已小有收获:2015年承接中检院、北京药检所两个实验室搬迁项目,搬迁费用超过千万元;2016年4月,岛津新一代实验室服务“Lab Total”正式启动......近年来,科学仪器公司纷纷转战售后服务市场挖掘新的盈利点。那么,售后服务业务能否成为仪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驱动力? /span /p p   随着用户需求行为的转变,科学仪器售后服务日益受到重视,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攀升,因此,台上六位嘉宾一致认为,售后服务市场将成为国内外仪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力,尤其是国产仪器公司,售后服务或将成为其突破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p p   周晓斌谈到,“大型跨国仪器公司的售后服务收入占比基本都是在1/3左右,但需要说明的是这指的是全球市场情况。仅就中国市场而言,各大仪器公司售后服务收入并不能达到如此高的占比,但售后服务业务的增长速度却是有目共睹,无论是跨国仪器公司,还是中国仪器企业,其售后服务业务增长空间绝对要大于仪器业务增长空间,以赛默飞为例,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售后服务增速已是仪器业务增速的一倍以上。” /p p   已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打拼20多年的李林,对此更是深有感悟,“过去用户普遍认为服务是购买仪器的附赠品,仪器公司应该免费服务,但近五年来我们发现用户开始接受有偿服务。鉴于此,哈希的售后服务也成为我这五年来重新主抓的重点业务,目前哈希售后服务团队与销售团队的比例已达到3:2,2015我们的售后服务收入也实现了100%的增长。我认为售后服务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 /p p   胡克则表示,“国外市场将仪器整机和售后服务单独定价,科学仪器售后服务的附加值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中国市场,仪器整机和售后服务仍处于混为一谈的状态,特别是国产仪器,不仅要卖的便宜,还得免费服务,我认为这是长期影响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如何衡量科学仪器售后服务的价值,目前中国市场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但随着国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整合发展,国内售后服务市场或许会有所改观。” /p p   作为科研院所的用户代表,关亚风表达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实话说,最初我们确实不太愿意接受这种有偿服务,但当质谱进驻我们的实验室后,这种心态就发生了转变。大家都知道,质谱仪器中损坏任何一个零部件都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当有仪器公司提出10万元保修三年时,我们欣然同意了,从这以后我们逐渐接受其他仪器公司的有偿服务。”基于此,关亚风认为中国用户接受有偿服务是一个逐渐从高价仪器向低价仪器扩展的过程,并且在控制人工成本、提升检测效率的需求带动下,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有偿售后服务。 /p p   陈江韩对此也表示非常认同,“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广测对于仪器的运行效率要求很高,因此在采购仪器时会考虑购买相应的配套服务。尽管目前部分仪器公司售后服务存在收费高、不规范等现象,但我相信科学仪器售后服务将会逐渐走入规范化发展。此外,随着社会分工的多元化,政府监管模式的转变,政府‘只管买不管修’的问题也将会逐步得到改善与解决,仪器公司和仪器用户都要有耐心” /p p   未来科学仪器售后服务市场将走向何方?付世江给出了自己的认识,“第一,打破厂商与品牌界限,售后服务将会拆分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发展。第二,与仪器整机市场一样,售后服务市场也将会出现竞争,服务好、价格低、响应快将成为竞争焦点。第三,对于大多数仪器企业而言,售后服务将是一个发展的新起点 特别是对中国仪器企业,售后服务将给予我们一个重新选择排序的机会,过去用户对国产仪器的固有印象就是价格低、产品稳定性差、售后服务跟不上,但如果售后服务真能搭建出一个平等、有序的新平台,用户可能会打消曾经的顾虑,而中国仪器企业也将迎来一个重新发展的大好机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检测机构的优胜劣汰或将导致仪器企业的优胜劣汰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5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大幕拉开,第三方检测行业步入成长快车道。2015年3月6日,质检总局印发《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2015年8月1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正式实施;2015年12月15日,科技部、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促进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提升科技服务实力试点工作的方案》......在这场变革中,科学仪器企业将会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span /p p   作为分析测试行业“老将”,陈江韩解读到,“这场市场化改革的背后就是,政府希望通过购买服务或数据来满足监管需求。如果政府监管需要的是数据,而数据又可以通过采购来解决的话,那这种方式比直接采购仪器、建立检测机构要划算得多,还要更高效。事实上,我们检测行业存在着一些不运转的‘僵尸机构’,等这场改革浪潮褪去,你会发现剩下的检测机构才是真正的‘游泳健将’。” /p p   那么,国有检测机构的整合改革能否导致仪器企业的优胜劣汰?胡克回答到,“这取决于检测机构之间的竞争状况。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检测机构的优胜劣汰确实会影响上游仪器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 /p p   李林则认为,这场变革可能会将分析仪器带向一个更正确的发展方向,“过去要么是价格竞争,要么是性能指标竞争,这就容易导致出现两种结果,要么仪器不达要求,要么仪器不实用。而今后第三方检测机构在采购仪器时会更趋向于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产品,这对整个分析仪器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p p   陈江韩也认同这一点,“如果政府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购买数据进行监管,而检测机构又需要自筹经费采购仪器,那今后重复采购、过度消费的现象将会减少,检测机构会以满足检测要求为前提进行采购,无关乎进口与国产、高端与低端。总而言之,检测机构的采购需求总量是增加的,但资源配置会更趋于合理,仪器采购会更趋于理性。只要仪器企业的产品经得住考验,这场改革对仪器企业而言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016,中国仍旧是最具吸引力的科学仪器市场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展望2016:2016年1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2016年3月2日 ,全国第二批182个县级食品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单位公布;2016年3月5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启动元年,伴随着各部门各行业“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更多与科学仪器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将接踵而至......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科学仪器市场是否将迎来重大利好?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1fca06e6-76ee-49c1-b6bb-df84b5574271.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五位嘉宾认为2016年中国仪器市场将迎来重大利好 /strong /span /p p   基于上述一系列政策红利,关亚风、陈江韩、周晓斌、胡克、李林等五位嘉宾纷纷看好2016年中国科学仪器市场,其增长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环保、食品、制药、医疗等领域。 /p p   关亚风分析称,“具体的市场表现与所处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环境方面,大气监测仪器需求量一直在增长,今后仍将保持这一增势;近两年水质监测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仪器需求量将会取得更加快速的增长。在食品方面,国家不断颁布实施新的标准法规,目前相关实验室的能力建设已趋于完善,接下来重点发展的将是快速检测仪器。而钢铁、水泥、能源等传统工业行业对仪器设备的需求将会步入下滑期。” /p p   作为唯一一位“看平”今年中国市场的嘉宾,付世江认为,“尽管当前我国环保、制药、第三方检测等细分市场表现良好,但我国石化、制造、冶金等行业需求存在着下滑迹象 再结合食品行业在过去十年内的发展速度,我认为今年食品行业需求将会是一个持平的状态。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般来说,第一年科研项目的启动数量与投资规模不会太多,因此相关的仪器采购需求暂时不会爆发出来。”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后记: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光谱小型化、微型化;质谱更实用、更多用;基因测序技术更准、更快;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工业4.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元素影响着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对此,台上六位嘉宾也提出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胡 克 /strong :“今后与人类健康、安全相关的新技术、新仪器都将获得快速发展。”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付世江 /strong :“液质联用技术的小型便携、简单易用以及在临床领域的应用潜力值得关注。”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李 林 /strong :“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大方向,我更看好分析仪器‘Go Green’的发展趋势。”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周晓斌 /strong :“实验室分析仪器将向生产一线转移,同时将输出更丰富、更立体的数据。”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陈江韩 /strong :“最可能影响分析仪器行业的将是互联网+,建议业界应关注仪器的联网操作。”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关亚风 /strong :“小型化仪器、快检仪器更具发展潜力,相应地样品前处理过程需要尽量简化。但是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需要经过市场的充分考验,并需要3-5年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仪器企业要有耐心。”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编辑:刘玉兰 /strong /p
  • 2014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技术高峰论坛大会报告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5月21日,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4)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ldquo 2014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技术高峰论坛&rdquo 大会报告现场   CISILE 2014同期举行的&ldquo 2014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技术高峰论坛&rdquo 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召开。在第一天的大会报告中,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业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及龙头企业的负责人给大家带来精彩的报告。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 报告题目:我国农田污染与食品安全   近年来,人们对于环境污染事件日益关注,继大气和水质污染之后,土壤污染逐渐成为又一个关注热点。魏复盛在报告中对我国农田及农产品污染现状做了介绍,并指出Cd、As、Pb、Hg、Cr、Cu、Ni、Zn、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等是主要的土壤污染物。开发土壤样品中这些物质的有效检测方法或许是仪器厂商们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报告人: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鲍俊凯 报告题目: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概况   据介绍,我国检验检疫系统目前有1200余个实验室,全系统各类技术机构工作人员共有12万人。截止2012年,检验检疫实验室配备的仪器设备近10万台/套,价值90多亿元,实验室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年检测业务超过1000批次。另外,鲍俊凯介绍说第二届国际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博览会将于7月31日至8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报告人: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丁中元 报告题目: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发展趋势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我国出台了数项政策标准推动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监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从&ldquo 九五&rdquo 的2.5892亿元增加到&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的417亿元。丁中元表示,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与实际需求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全国各级监测站中,44个省级站常规监测仪器配置达标率为75%、355个地市级站达标率为47.04%、2313个区县级站达标率仅为33.95%;特殊污染物如PM2.5、温室气体、VOC、有机物、生物质等的监测能力更差。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朱明凯 报告题目:2013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运行分析   朱明凯在报告中介绍说,2013年仪器仪表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8256.2亿元,科学仪器行业主营收入2522亿元。2013年,科学仪器行业市场需求继续扩大,但增幅速度放缓,利润水平普遍低于全行业,出口交货值下降。预计2014年运行水平继续保持中速平稳,企业利润空间将有所增大,进口高端科学仪器产品的增长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文玉 报告题目:中国分析仪器核心部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如何提高国产仪器的品质,使其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是许多业内人士不断思索的一个难题。在刘文玉看来,如果通过改进设计或工艺水平来提高品质,存在着改善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 而如果从核心部件入手则具有一定优势。他认为未来仪器的发展首先是关键零部件要过关。报告中,刘文玉分析了光电倍增管、四极杆、分子涡轮泵、氘灯、激光器等12种仪器核心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国内产品发展现状和与国外产品之间的主要差距等内容 并讲述了他对于科学仪器行业关键部件该如何发展的看法。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蒋士强 报告题目: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大有可为   蒋士强表示,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已能胜任绝大部分县(市)级和基层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要求,希望有关部门领导和科技界的同仁们,要珍惜纳税人的钱,谨慎运用,达到既能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又能实现拉动内需的目的。报告中,蒋士强介绍了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渔药残留检测、添加剂非法添加物检测、有毒有害元素及其价态检测、生物毒素(真菌和真菌毒素)的检测、食品品质与营养成分检测等检测任务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可用国产仪器设备的典型生产厂家。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关亚风 报告题目:仪器在研发中注意的问题   关亚风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仪器研发中设计人员容易忽视的有关电子、材料、光学等方面的13个问题,及对仪器设计的影响等。如:电子电路设计中印刷电路板的体电阻和表面电阻、PCB板上焊点的电阻、焊点的热电偶产生的电动势及热电偶电势值的温度系数、插接头的接触电阻和铜导线电阻的温度系数;设计中选用材料的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化学性能和形变;光学设计中光学玻璃器件内的微气泡和杂质、光路器壁的反射和光路密封等问题都会对仪器的性能产生影响。 报告人: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何峻 报告题目:创新:应对客户需求的挑战   2013财年,安捷伦化学分析事业部收入16亿美元 生命科学、诊断与基因组学事业部收入23亿美元。何峻表示,安捷伦成功创新的原则包括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不断挑战现有技术极限、始终贯彻超越传统解决方案的理念。同时了解行业动态、倾听客户心声、加强客户服务与合作是解决以上问题的起点。报告中,何峻还介绍了安捷伦从实验室到实验室的市场开发模型,以及安捷伦几十年来的主要创新产品等内容。 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吕建霞 报告题目:全新气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联用系统介绍及应用   吕建霞首先介绍了赛默飞气相色谱仪的主要新产品。2012年赛默飞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模块化GC Trace 1300系列,&ldquo 即时连接&rdquo 开启了模块化GC新时代。随后,吕建霞重点介绍了赛默飞气质联用仪的发展历程和重点应用,并介绍了赛默飞在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方面的创新成果,并由此组成不同的气质联用产品满足不同实验室的需求。 报告人: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胡家祥 报告题目:以创新赢得市场   岛津公司创建于1875年,始终坚持&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的经营理念,并以&ldquo 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rdquo 为宗旨。报告中,胡家祥介绍了岛津公司自成立以来的技术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岛津在质谱技术研究方面的创新成果,如由离子阱和飞行时间质谱串联构成杂交质谱 多维GC-GC/MS、多维LC-LC/MS、全二维LCMS 质谱成像技术等。
  • 负压法密封试验仪抽真空测密封性保压时间探究
    一、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产品的密封性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质量指标。无论是食品、医药还是化工等行业,产品的密封性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负压法密封试验仪作为一种常用的密封性能检测设备,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负压法密封试验仪在抽真空测密封性时,保压时间的确定及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二、负压法密封试验仪的工作原理负压法密封试验仪是通过在试验室内制造一个负压环境,使试件内部的气体被抽出,形成一定的内外压力差,然后观察试件在设定的保压时间内是否出现泄漏现象,从而判断试件的密封性能。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气体的扩散定律和泄漏理论。三、保压时间的选择依据在负压法密封试验仪的测试过程中,保压时间的选择是一个关键因素。保压时间过短,可能无法充分检测试件的微小泄漏;保压时间过长,则可能浪费时间和资源。因此,选择合适的保压时间对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保压时间的选择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试件的材质和结构:不同材质和结构的试件,其气体渗透性和扩散性不同,因此需要选择不同的保压时间。测试要求: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质量要求,确定测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要求,从而选择合适的保压时间。行业标准:不同行业对于密封性能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参考相关行业标准来确定保压时间。四、保压时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保压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负压法密封试验仪的测试结果。保压时间过短,可能导致试件内部的微小泄漏未能被充分检测出来,造成测试结果偏低;保压时间过长,则可能因试件内部的应力松弛、材料老化等因素导致泄漏量增加,造成测试结果偏高。因此,选择合适的保压时间对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五、保压时间的确定方法确定负压法密封试验仪的保压时间,需要综合考虑试件的材质、结构、测试要求以及行业标准等因素。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保压时间:查阅相关行业标准或技术文献,了解该类产品密封性能的测试要求和标准保压时间。根据试件的材质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保压时间范围进行初步测试。分析初步测试结果,观察试件在不同保压时间下的泄漏情况,确定最佳的保压时间。对确定的保压时间进行验证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六、结论与展望负压法密封试验仪作为一种常用的密封性能检测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保压时间对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我们了解了保压时间的选择依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及确定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试件的材质、结构、测试要求以及行业标准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保压时间。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负压法密封试验仪的性能和测试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和优化为各行各业提供更高效、准确的密封性能检测手段。
  • 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发布《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由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提出的《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为保证团体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现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认真审阅标准文本,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意见反馈表于2023年10月28日前反馈至协会标准化专委会处,意见接收邮箱:gdfcastandard@126.com。附件1、《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附件2、《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附件3、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关于对《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函.pdf附件1、《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附件2、《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附件3、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docx
  • 广东省农药协会发布《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广东省农药协会立项的《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为保证团体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并请于2023年12月3日前将《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见附件1)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至广东省农药协会秘书处,逾期未回复将按无异议处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联系人:沈文胜;联系电话:020-37288797, 13802631090;电子邮箱:swsg@163.com 附件:1. 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2. 《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农药协会2023年11月3日广东省农药协会关于征求《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意见的通知.pdf附件1: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docx附件2: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
  • "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精彩继续
    2017年3月3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岛津公司协办的“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100多名来自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现场  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部长吴彤彬致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北九州市立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门上希和夫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做报告。  详细内容见:  聚焦环境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在杭召开,  与岛津合作研发数据库 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访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门上希和夫教授  除此之外,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还有很多精彩报告,详细内容如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付强报告题目: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各省区,涵盖空气、水、生态、土壤、近岸海域、噪声、污染源等多领域多要素的综合性监测网络。但是我国的环境监测也存在着数据可比性较差等问题,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非常重要。报告中,付强介绍了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如形势与要求、工作目标与技术路线、工作机制与职责分工、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监督与数据质量评估,以及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的重点工作。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刘潇威报告题目: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报告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农田重金属污染源分析、产地与农产品重金属镉污染关联分析、产地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这四个方面内容。其中,由于工矿和土壤投入品多,华中、华南、西南几大地区是中国目前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在中国划定的137个重金属污染企业密集区中,有60个集中区涉及到砷的排放,我国耕地砷污染以点、块为主,无集中分布区。而河流污溉是引起农田污染的直接原因, 刘潇威以武清区为例介绍了污染源综合贡献分析,该研究为国家宏观政策提供了支持。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董亮报告题目:地下水中全氟化合物监测和特征  地下水中共检测出全氟羧酸类、全氟磺酸类、全氟替代物,其各异构都有检出。而河流是地下水中全氟化合物的主要来源。董亮在报告中介绍到地下水系统对全氟羧酸类、全氟磺酸类的支链有显著的分馏作用,其中支链化合物的比例显著高于地表水。全氟化合物在河流断面的分布受到河流断面的水文等的综合影响,根据影响不同分为不同类型。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张庆华报告题目:GC/MS/MS法检测食品和饲料中的二噁英  二噁英的检测一直以来都需要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才能进行,但是高分辨质谱仪器价格昂贵,给二噁英检测带了很多的限制。近年来随着气相-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气相-三重四极杆质谱已可实现兼顾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2014年欧盟发布新法规,即气相-三重四极杆质谱可以用于食品和饲料中二噁英的检测。张庆华报告介绍了所进行的气相-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二噁英的方法验证,以及比较了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响应线性等。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臧文超报告题目:中国环境固废管理情况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臧文超报告中介绍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法规要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挑战、十三五固体废物管理思路与任务等内容。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周东美报告题目: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技术、实践与展望  周东美在介绍了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现状之后,对我国未来土壤修复提出了展望,包括加强对土壤修复机理的研究和认识、因地制宜提出修复策略、加强集成技术体系研究、推进土壤修复的绿色高效和商品化。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 王祥科报告题目:同步辐射技术研究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  核污染事件导致引起的球性恐慌,大量放射性核素释放到环境中,造成的辐射损伤、生物积累、毒性高且危害大。王祥科报告中介绍了用化学形态微观结构分析方法——XAFS(X-Ray AbsorptionFine Structure,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对核污染进行检测。XAFS随着同步辐射这一新兴技术的兴起而取得突破性进展,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地球化学等领域,在研究结晶物质、非晶物质与玻璃、液相和气相物质、催化剂、金属原子簇的结构、成键与反应过程等方面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优势。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林道辉报告题目: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几点研究与思考  纳米颗粒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从生产之初就被充分关注其毒性效应的“污染物”,而工程纳米颗粒一开始被认为是一类新型污染物。离子往往比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毒性,受试生物对离子较敏感度时会掩盖纳米颗粒的自身毒性。环境条件会影响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影响其生物生态效应。林道辉还对纳米颗粒生物毒性研究进行了展望,包括加强纳米生物毒性效应“个案”研究,提炼“共性”规律 生物体对纳米颗粒的吸收转运级生理生化应激反应 真实环境中纳米颗粒的形态转化及生物生态效应 建立纳米颗粒环境风险评估的标准方法,制定纳米颗粒环境排放/质量标准。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 王晋报告题目:新型一体化分析平台:在线超临界流体萃取及色质联用技术  目前,色谱质谱技术面临着样品前处理所需时间长、处理过程导致样品中不稳定化合物降解、分析灵敏度不足等挑战。王晋报告中介绍了岛津公司提供的全自动化在线样品前处理与分析相关解决方案。包括:使用Nexera UC和在线SFE-SFC-MS系统进行在土壤检测、农产品中萃取的农药残留分析 五维LC-GC*MS/MS系统5D Ultra-e应对超复杂化合物分离分析等。另外,王晋还介绍了岛津其他环境领域解决方案等。
  • 泽权仪器参加首届亚洲环保投资峰会
    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首届亚洲环保投资峰会如期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召开,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先生领衔亚洲各国环保精英,顶级金融顾问团、及社会各界近千位支持环保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共同出席峰会,上海泽权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的孙海龙总经理受邀参加了此次峰会。 此次峰会不仅有世界顶尖级别的投资大师分享其对中国环保产业商机的认知,更有来自亚洲各国的环保产业知名人士在峰会现场深入分享及碰撞。吉姆罗杰斯认为中国有巨大的投资机会在环保产业上,“环境恶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无论是大气治理,还是污水处理,以及土壤污染治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令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无限前景。” 引用中禾环保创始人曹平的原话,此次峰会目的在于撬动国际国内资本与中国环保产业实现对接,响应国家“PPP战略合作”的发展战略,推动环境治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上海泽权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进口设备的供应商,多年来一直服务于环保行业,如土壤场地修复领域的土壤重金属的快速筛查、空气颗粒物PM2.5/10的快速监测等等。公司目前是美国Innov-X伊诺斯手持X荧光光谱仪环保行业的独家代理,美国TSI空气颗粒物监测仪华东区总代理。使用Innov-X手持XRF仪器能够帮助客户现场筛选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可以帮助客户现场的取样工作。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泽权仪器官方微信公共号,或登录泽权仪器官方网站www.zeal-quest.com 电话:021-62837112/21/20E-mail:sales@zeal-quest.com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肇嘉浜路798号坤阳国际商务广场303室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