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纺织业

仪器信息网纺织业专题为您整合纺织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纺织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纺织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纺织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纺织业话题讨论。

纺织业相关的资讯

  • 纺织业“十三五”规划成型 交通内饰和环保滤布或成发展之重
    据悉,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已经成型。相关人士透露,“十三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将被重点培育,并有望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点金”产业用纺织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介绍说,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已经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部级规划之一,预计在2016年上半年由工信部发布。  该人士透露,根据全球状况和中国国情,“十三五”期间,纺织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的地位不会变,但是基于比较成本层面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进一步转换为产业链层面的国际化新优势。因此,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对新时期纺织业有了新定位:“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联合会人士介绍说,“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科技和时尚的融合、衣着消费和产业用并举”,这三点是新提出的表述,会在“十三五”期间有明显的体现,而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的必然要求和必经过程。  行业增速有望保持两位数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认为,对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来说,“十三五”时期最大的机遇是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  专家表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是国民经济依存度较高的产业,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大政方针密切相关。  李陵申说,只要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能保持在6.5%到7%之间,基本就能保证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以两位数增长。  交通内饰和环保滤布凸显潜力  近年来,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超过15%。据统计,现如今在汽车中应用纺织材料的零件已超过80种,每辆轿车大约需要20千克的纺织材料。  有测算指出,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亿辆,也就是说,在未来的7年内,每年的汽车保有量涨幅将达到12%~15%,因此车用纺织品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并将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高端系列迈进。  同时,交通运输、外贸旅游业的日益繁荣,海陆空涉及的交通工具都有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交通工具朝着高端大型、节能环保发展的驱动下,高速铁路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国产大飞机C919也即将为国人效力,这些都推动着轻量、高性能的纺织品及其复合材料逐步替代钢铁,应用量进一步增加,是近年来纺织行业最具发展潜力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品。  另一方面,标准集团分析认为,随着新大气法的相继出台,环保滤布等产品也将是产业用布中发展势头较有潜力的领域。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纺织品材料检测设备的综合供应商,通过引进国际最先进的产品,整合技术和服务优势,吸收常见问题的解决经验,为国内客户提供最优化方案,带动国内科研及相关行业水平的提高 我们紧跟行业标准和政策更新,及时提供符合更新标准的测试仪器。  选择优质供应,就选标准集团!
  • 我国纺织业先进标准达到1509项
    11月8日,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纺织行业质量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先进标准达到1509项。   报告分析说,行业中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经有38个,201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每年11万,比2005年增长0.1倍。2012年纺织行业质量奖的申报企业数量数据显示,申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均值3.67%,新产品产值率50%,利润率8.87%,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源动力,服装行业生产线总量已经接近2000条,设备更新率超过60%,20年以内的设备现在基本上占全行业的主流,且近10年的新设备也已经超过50%。通过社会责任认证的企业超过53%,基本上都实施了相关管理系统,采购订单时间从过去的50%下降到12%,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会议同期表彰了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纺织行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据悉,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得首届“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 山东云涛家纺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获得“全国纺织行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山东立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全国纺织行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   高勇表示,开展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表彰活动,旨在引导和激励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学会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使绩效和竞争力提升。   与会专家指出,加强培训,深化对标,方法推进,提升纺织行业的质量用户水平,是2013年纺织行业质量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具体体现在: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提高全行业的研发合作比例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行业的科技竞争力 加快推进纺织工业50个重点专项的突破和110个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继续开展QC小组活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认真总结和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卓越绩效最佳模式,让更多企业分享,使企业在管理改进、绩效提升上充分感受到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价值 完善质量对标体系的平台 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营销渠道的建设。
  • 兰波科技与鄂尔多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推动纺织业走向智能化
    2022 年 3 月,兰波科技与鄂尔多斯集团的三年战略合作成果 - AI 人工智能纤维分析仪通过验收,达到了鄂尔多斯的预期结果和认可! 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 1980 年,是中国民营 100 强企业。经过 40 多年的持续盈利和不断发展,鄂尔多斯已经从一家羊绒制品加工企业发展成为涵盖羊绒服装、资源矿产开发和能源综合利用等多元化经营的大型现代综合产业集团。2020 年,鄂尔多斯以 1420.68 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第 50 位,连续 15 年蝉联纺织服装行业第一。实力证明在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导者地位。 现代羊绒产业是鄂尔多斯集团的重要产业之一。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前身为伊克昭盟羊绒衫厂。经过 30 多年的持续发展,依托高品质的羊绒原料,精益求精的生产经营和卓尔不凡的品牌经营,使鄂尔多斯羊绒产业发展成为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的品牌。产品包括羊绒原料(无毛绒)、羊绒纱线、以羊绒衫为代表的各类羊绒制品、四季服装等。旗下拥有 1436、ERDOS、鄂尔多斯 1980、BLUE ERDOS、erdos KIDS 等著名品牌。合作背景 动植物纤维的分析,一直是纺织行业最大的挑战之一,传统检测方法是由专家通过光学显微镜来鉴别。检测结果取决于专家的经验和主观判断,长时间工作的疲劳或经验的缺乏会造成效率和准确率的下降。为了解决这个行业痛点,2019 年兰波科技与鄂尔多斯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纤维自动识别分析仪器。 传统方法基于光学显微镜进行人工分析,通过经验来进行微观层面的纤维分析鉴别 兰波科技致力于为各大实验室、高校以及检测机构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图像识别解决方案。在此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兰波科技提供算法和软件的技术,鄂尔多斯集团提供纤维样品和技术咨询服务,产品研发过程中经历了数十次更新迭代和升级,检测效率和准确率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目前经过鄂尔多斯东科检验所的数据验证,超过 95% 的样品均可通过数据验证,产品强大的分析能力和可靠性获得了认可!合作成果 -- Fiber ID人工智能纤维分析仪 基于先进的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算法,用户只需制作检测样品,FiberID 便可自动完成扫描和智能分析的流程,并且提供专业的检测报告。用户可方便地查看数字化地样品图片和标准样本数据库。 Fiber ID 人工智能纤维分析仪功能 产品咨询合作展望目前,兰波科技顺利完成了Fiber ID人工智能纤维分析仪的验收,也和鄂尔多斯集团共同完成了”毛绒纤维定量分析显微镜智能识别法“的国家标准撰写和发布准备工作,国家标准发布后,双方会继续合作完成 ISO 标准的申报以及审批工作,以推动纺织检测行业在国内和国际的智能化,数字化全面升级。
  • 我国纺织仪器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
    一、纺织仪器制造业的基本情况1、纺织仪器的发展历史我国纺织仪器制造业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纺织工业部建设了六七个纺织仪器定点制造厂,一个仪器研究开发基地,一个纺织仪器检测中心,并在全国建立了近20个省级纺织计量站,初步形成了纺织仪器开发、制造、检测和维修体系;不过,当时仅以低端的机械仪器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纺织仪器制造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些军工、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参与,推动了我国纺织仪器设计、制造水平的提高,产品也逐渐过渡为电子化、计算机化,品种几乎包括了纺织业需要的各类仪器。以产品数量计,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仪器制造业,纺织仪器不但不再依赖进口,而且还出口到国外。2、国产纺织仪器制造企业目前,我国纺织仪器制造业大部分为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其中包括从军工企业转化而来的大中型企业、由过去纺织部定点厂演变而来的中小型企业和已有十多年历史的新型股份制企业,这些企业与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和其它研究开发单位相互合作,已经成为纺织仪器制造业的中坚力量。纺织仪器制造企业规模和研发能力差别较大:大型的企业有四五百人之多,年销售额可达两亿多,有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中型企业的人员一般有一二百人,年销售额约一两千万元,大都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大多数企业人员在50人以下,甚至几个人,年销售额在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研发能力较弱。3、国产纺织仪器计算机、电测技术的普及应用缩短了仪器的研发周期,提高了仪器的档次。纺织仪器的品种不断完善,从纤维、纱线、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乃至大纺织的各个行业、各道工序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试验仪器,国内都能生产。一些常规仪器,特别是纱线测试方面的仪器,已完全能满足我国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彻底替代了进口,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纺织仪器的档次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仍然以通用和低端仪器为主,只有少数厂能够生产高端仪器。国产纺织仪器的总体水平如外观、质量等尚不如国外先进产品。另一方面,我国纺织仪器制造业的水平相对落后于其它行业。老牌纺织仪器制造企业效益不佳,甚至倒闭、改行;新兴企业的产品又多集中在部分投入少、销量较大的常规、低端仪器。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改变纺织仪器落后的局面,更不能满足纺织行业发展对高端仪器的需要。国产纺织仪器的价格远远低于进口仪器,加之制造水平所限,国外仪器厂商对中国的低端和通用仪器市场兴趣不大,在中国市场上主推高端仪器、特别是化纤方面的检测仪器。二、主要纺织仪器纺织行业从纤维原料到纺纱、织造、印染、服装或其它成品的工艺流程很长,为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对复杂、多环节的工艺流程中的各个过程进行在线检测和监控,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1、纤维测试仪器纤维性能的测试是纺织检测技术领域较难的一个方面,主要原因是试样品种多,状态杂乱无章,待测数量巨大等。国产的纤维类仪器已有很长的历史,从早期的手动、慢速、单指标仪器发展到现在的大容量测试系统,从棉纤维、毛纤维的质量检测仪器发展到麻纤维、羊绒、化纤等各方面的测试仪器。但是从总体看,仪器自动化程度相对落后,许多测试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棉纤维大容量测试系统是纤维检测领域高端仪器的代表,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纺织仪器的制造水平。国际上以瑞士乌斯特公司USTER HVI为代表,印度普瑞美公司(PREMIER)、以色列均有此产品。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国研制出了Ⅺ120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在1 min内可给出棉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马克隆值、色泽、表面叶屑、回潮率等16项指标,其性能与瑞士USTER HVI相当,标志着我国纺仪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其它可以同时测试出棉纤维细度与成熟度指标的二次压缩式的棉纤维细度仪、运用光电检测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研制出的羊毛细度仪、CSIRO式毛丛长度、强度测试系统、亚麻纤维测试系列仪器、全自动化纤长丝卷缩率试验仪等也已在国内开发出来,不过纤维仪器的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2、纱线测试仪器纱线测试仪器的品种已经很齐全,如电容式条干仪、光电式条干仪、全自动单纱强力仪、纱疵分级仪、捻度仪、毛羽仪、支数秤等,有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T2000全自动条干仪,能自动测试20管纱线的条干、毛羽等指标,并能对测试结果运用专家分析诊断系统进行评价,指出设备故障部位和工艺参数设置的缺陷;CTloOO纱线外观分析仪运用高速CCD相机从互相垂直方向检测纱线直径,给出直径平均值、不匀率、椭圆度、疵点等指标,并模拟黑板条干和仿真织物效果,对纺织企业全面了解纱线性能有很大帮助。这两种仪器的测试性能均接近乌斯特公司同类仪器。目前,国内有10个厂家可以制造电容式条干仪,单纱强力仪的制造企业多达30余家,半数以上都有全自动强力仪产品,部分还具有高速拉伸功能。适用于化纤及帘子线的强力机国内也有,拉伸最大强力可达500 N,伸长率可达到800%。3、织物测试仪器近20多年来,我国在织物测试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但仪器的制造及推广相对缓慢。最普及的要数织物强力机,全国不少于30个制造厂家,都逐渐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随着电子织物强力机检定规程的编制,对电子强力机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许多厂制造的电子织物强力机对所检产品动态性能检测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电子强力机动态特性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土工布系列测试仪器、织物起毛起球仪、织物褶皱弹性仪、织物硬挺度仪、各种织物色牢度仪等我国都能制造;水冷式日晒气候色牢度仪也研制成功,染整方面的仪器已基本齐全;织物保暖性测试仪、织物微气候仪等都体现了我国的技术特色;近年来,反映功能性纺织品性能和织物风格方面的测试仪器也都相继问世。4、过程监控仪器与装置20年前,已有厂家推出配套络筒机的电子清纱器,目前电子清纱器的制造厂家已有10多个,流行运用ASIC芯片技术提高检测头稳定性的数字式电子清纱器已成为纺织企业必备的质量控制设备。清花除杂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产品,它在清花工序中检测异型纤维并将其清除出去,这对解决纺织企业的难题——原料中的“三丝”问题非常有用,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司制造。清花自调匀整装置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电控设备,它是运用数字控制技术和变频调速技术来控制成卷机的喂棉速度,从而代替铁炮来提高棉卷重量的均匀性。梳棉自调匀整装置、并条自调匀整装置、在线条干仪等电控设备在国。内也均已研制成功。近年来,无梭织机电控系统也有较大的发展,具有多色选纬、电子送经、电子卷取、双经轴控制等功能,在适用性和可靠性方面基本能满足用户使用的要求。三、纺织仪器制造业的主要问题与分析1、有实力的纺织仪器制造企业太少纺织仪器制造业在大纺织业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年销售总量不过四五个亿。由于纺织仪器的生产特点是批量小、品种多、附加值低,而技术难度较大;所以,投资的企业不多,导致整个行业资金缺乏,技术发展缓慢。2、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管理原纺织部撤销后,作为规范仪器质量的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就一直处于“管理空白”的状态。不仅新的仪器缺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而且原有的标准和规程也已经落后而急需制订、修订或作废。目前,制订或修订纺织仪器的标准、规程和校准规范大都是自发的,上级管理部门无资金支持。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03年由国家纺织计量站上报的“电子织物强力机检定规程”,经几个企业集资,历时两年,完成了该规程的制订工作。新制订的“电子织物强力机检定规程”,在强力仪动态性能检定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以此核心内容为主题的论文《纺织电子式强力仪测力动态特性分析与检定方法研究》获第八届陈维稷优秀论文二等奖;但该规程目前还未得到正式批准发布,极大地伤害了广大计量工作者的积极性。3、市场竞争无序尽管我国纺织业发展较快,但纺织仪器,总需求量的增长并不是很大;而国内纺织仪器制造厂却增加很多,不少是从原来较大的纺仪厂分离出来的新厂,产品大部分与原厂重复,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投入创新型仪器的开发和研制,只有进行价格大战。其结果是:无序的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进而引发产品成本一降再降,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保证。这不仅无助于国产仪器的健康发展,也直接损害了广大用户的利益。目前,有些企业举步维艰,有些企业正在寻找其它产品另谋生路,大有重新洗牌之势。也许,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进行重组之后会有优质优价的好产品出现。4、价格制约了仪器质量的提高国产仪器的低价竞争导致纺织仪器制造企业资金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在新产品研制方面投入太少,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没有多方面的理论研究,仿造国外或相互仿造现象严重,而关键技术难以突破,国产纺织仪器在高端产品方面的发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四、国产纺织仪器发展的几点建议1、重视应用性的基础研究近年来,纺织材料、纺织工艺、纺织机械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新的指标和测试项目层出不穷,这都为纺织测试仪器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如:高速单纱强力仪、光电条干仪、光电验布机、异纤清除技术等。强烈建议纺织院校、科研单位及有条件的纺织仪器厂家重视带有方向性的测试理论研究,开发某个测试领域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仪器,提高特色产品的质量,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国产纺织仪器的水平。即便是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也应当重视从理论上将其研究透彻,以求在其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创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仪器需要得到包括政府部门在内各个方面的有力支持。以目前国家棉花流通领域体制改革中需要大量的大容量棉花测试系统(HVI)为例,长岭纺电已经在数年前研制成功大容量棉花测试系统Ⅺ120,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得到国家纤检部门的支持。我们期望国产的大容量棉花测试系统能在国内棉花流通领域早日普及。另外,对仪器的研究不应局限于仪器本身,仪器应用方面的研究应该包括在整个研究和推广过程之中,众所周知的乌斯特统计公报就为我们的仪器制造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2、加强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制修订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在纺织仪器的制造、校准和使用中起到重要作用。没有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甚至其不完善,不仅会引起量值的混乱,也会引起纺织仪器市场的混乱。如:由于电子单纱强力机的计量检定规程中动态特性的要求和检定方法不完善,致使有的电子单纱强力机按计量检定规程检定合格,在实际测试纱线断裂强力时,低速和高速拉伸纱线断裂强力相差甚大,高速拉伸较低速拉伸纱线断裂强力小几十个百分点,很明显是动态特性太差;因此,必须加强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纺织仪器的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是规范纺织仪器计量性能的法规性文件,计量法规定在我国必须遵守这些文件,对国外纺织仪器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技术壁垒的作用,对保护国产纺织仪器有益。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是一项法规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寄希望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纺织仪器专业委员会以及新成立的仪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填补纺织工业部撤销后对纺织仪器制造业的管理空白,协调与发改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纤检局等的关系,争取在基础研究、政策法规、国家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以支持,指导国家纺织计量站及广大的计量工作者加快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积极引导纺织仪器制造行业健康发展。3、在线监测纺织仪器是发展的方向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工艺过程中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促使纺织检测仪器向在线检测方向发展,避免根据实验室测试结果控制质量的滞后问题。各种自调匀整装置是在线检测与控制的结合,这些装置根据输出信号的检测自动控制并调整匀整装置,达到实时控制质量的目的,从而以最小的损失达到最大程度的质量提升;但是,在线检测仪器数量多、投资大,不是短期内能普及的,应先发展便携式检测仪器,如便携式条干仪等。4、发展基于离线和在线的计算机网络由于全面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越来越重要,及时地得到质量数据,全面地了解整个生产线的质量状况,对于实时地控制质量和加强企业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纺织离线检测和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及检测设备门类的不断补充与完善,集约化的数据检测、采集、分析及质量管理的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会受到欢迎。综观国际上纺织仪器的发展,各个工艺阶段的集约化数据检测、采集、分析及质量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已趋成熟。近年来,以长岭纺电为骨干的一些企业已分别推出了实验室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和纺织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尽管目前功能不够齐全,应用尚不够广泛,但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集约化的网络系统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五、结束语我国正在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进军,这就要求纺织工艺技术、纺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纺织检测控制技术等都要快速发展。纺织仪器制造业是大纺织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纺织业的发展为纺织仪器制造业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国的纺织仪器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常规仪器已经能够基本满足纺织业的需要。尽管我国在纺织检测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是,随着纺织仪器制造业自身的不断整合、有关管理关系的不断理顺、新仪器的不断出现,相信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纺织仪器制造业一定会健康发展。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专业生产(供应)销售纺织仪器列产品,公司具有良好的市场信誉,专业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团队,凭着经营纺织仪器系列多年经验,熟悉产品的各项技术支持,供货周期短价格最优,欢迎来电咨询!来源: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http://www.standard-groups.com/
  • 未来这7类“纺织仪器”企业会淘汰出局~
    伴随着2014年以来世界经济的疲软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曾经风风火火的纺织行业瞬间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昨天的快速增长和今天的生死攸关一切似乎来得太突然,但是诸多的纺织企业又不得不面对,任何一个行业或者国家都会有天花板和增长放缓阶段,只能适应快速增长而不能适应放慢脚步的企业必然会被淘汰出局。标准集团一直关注着纺织行业动态,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我们目睹了纺织行业的爆发和近几年的惨淡,繁华落尽纺织行业竞争在哪里?纺织企业面临着哪些问题?    纺织仪器行业同样伴随着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同样伴随着纺织行业的增长停滞不前,目前国内众多的纺织仪器企业都在挣扎,外贸出口力度不足,内需疲弱,各方面的陈本却在不断的增高,而且这种确实在持续增长,未来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在这些激烈的环境中,如果生存如果改进自身问题尤为重要,本文标准集团整理目前纺织仪器企业存在问题和需要变通的节点,如下几个问题是行业通病,不及时更正就会存在被淘汰的风险。    忽略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大数据技术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而纺织企业可以根据交易的大数据对客户的行为、需求以及趋势进行分析,给自身的产品方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预测。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支持,即无法了解客户的需求,那么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里终究会被淘汰出局。    结构单一,品种杂乱,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  优势主导产品是每个企业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但很多企业为了吸引客户,不得不尝试开发多种附加产品,造成生产品种多且杂乱、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严重拉低了企业利润。因此要不断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将生产转向高端市场,例如在其他中小型纺织企业纷纷陷入困境的时候,无锡一棉经过大面积的技术改造,大批量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紧密纺纱,砍掉低端产品,其高支纱大量出口欧美高端市场,并未受到国际市场变动的冲击。    观念落后、思维固化不思改变  世界日新月异,变化速度之快超出我们的想象。作为中国对外依存度很高的传统行业,纺织业也应该快速转变,顺应潮流、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仍有大部分的纺织企业因循守旧待在自认为所谓的安全舒适区,不承认也不愿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和挑战,自欺欺人的坚持着那一套最古老的管理销售模式。他们中不乏行业大佬,即使有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但为了眼前的利益仍然拒绝做出改变。然而,互联网+是必然的趋势,如不调整运作思维,将必然会被淘汰。    忽略客户需求,远离自身消费者  客户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其他所有资源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满足客户的需求,否则,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生存的唯一目的,利润只是在满足客户需求过程中的结果。另外,传统纺织工厂要跟消费者建立联系,直达终端客户。如果一家工厂连自己服务的消费者是谁都不知道只能做代加工的话,那么将面临随时被替换淘汰的危险。    纺织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特色  如果您在任何一个纺织网站进行产品搜索,就会发现各企业产能明显过剩,最致命的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如今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一些技术薄弱、产品无特色、档次较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已无法生存。    技术投入不足,缺乏研究开发能力,没有创新和自主产权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只是被动接单而不是主动根据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投入技术进行创新生产,那么很容易受到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冲击,压缩生存空间。这样的企业,不但利润较低,而且抵御风险的能力也非常的弱,一旦环境恶化将会首当其冲。例如,今年5月份,魏桥纺织为了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而开展了智能化纺纱项目。    为获订单,恶性压低价格,造成市场定价混乱  企业为了求生存,就得以较低的价格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在所不惜的。有的甚至已经超出正常的企业价格竞争的范畴,并逐渐演变成企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将市场搞得混乱不堪。这不但损害了各中小企业的利益,而且严重妨碍纺织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传统企业还是新兴纺织仪器企业,都应该深刻了解到自身的短板,尽最大努力去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紧跟社会发展趋势,才能自己利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标准集团认为我国纺织仪器企业在改革的关键时刻需要了解自身的发展瓶颈,针对市场形势发展及时的调整。 更多关于 纺织仪器:http://www.rouruanduceshiyi.com/category/product
  • 环保组织称广东纺织名镇遭重金属污染
    当你频频更换自己的牛仔裤和内衣时,或许想象不到这两种时尚衣物的生产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11月30日,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布的《时尚污染――两个中国纺织专业镇环境调查》显示,广东省著名的“牛仔裤镇”新塘和“内衣镇”谷饶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新塘生产的牛仔裤占中国牛仔裤制造量的六成以上,而谷饶一年能生产2亿件文胸。   为了摸清新塘和谷饶两地的污染程度,今年8到10月,该环保组织的工作人员在新塘和谷饶两地随机选取了11个地点,采集了包括水和底泥在内的21个样本送交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检测,在17个样本中都发现了重金属。新塘的三个底泥样本中重金属铅、铜和镉的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其中一个底泥样本中的镉超标128倍,而一个水样的pH值更高达11.95。   该组织水污染防治项目主任赵琰说,当地空气中弥漫着或恶臭、或刺激性的气味。河中已没有鱼,人们也已不能再饮用河水或用河水洗衣和灌溉。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我国现有133个‘纺织专业集群’,谷饶和新塘的污染可能只是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赵琰说。   除了染料中会使用的铅、镉等重金属外,被称为“环境激素”(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的壬基酚(NP)、辛基酚(OP)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也在纺织工艺流程中被广泛使用。   近30年来,纺织业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但与此同时纺织业也成为了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第三位的行业。   赵琰同时表示:“虽然我们对两地水体中重金属的检测不能锁定重金属污染的源头,但当地的最主要产业纺织业难辞其咎。在纺织业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印染工序,经常会使用和排放包括重金属在内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赵琰表示,除了两地企业和政府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外,还要消除因纺织行业造成的污染,尤其是那些因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造成的水污染,需要所有企业立即采取行动,停止排污,更需要我国政府建立并出台针对性的法规标准,全面系统地进行纺织行业的有毒有害物质管理。
  • 欧盟PFOS指令已实施 纺织企业出口再遇“绿色壁垒”
    就在国内企业为WEEE、RoHS指令挠头,对EUP指令茫然之际,今日起实施的一道新的“绿色壁垒”再次摆到了国内出口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面前。   欧盟限制使用PFOS(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的指令已于6月27日开始正式实施。近日,已有多个省市的相关职能部门对外贸出口企业发出了此项紧急风险预警:限令实施后,将在很大范围内对我国多个产品,特别是纺织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绿色壁垒”不断 何为PFOS?   PFOS指令是欧盟继WEEE和ROHS之后,设下的又一道涉及面较广的“绿色壁垒”。2006年10月24日,欧盟议会正式通过决议,规定欧盟市场上制成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的含量不能超过质量的0.005%,若等于或超过0.005%的将不得销售 等于或超过0.1%的,其成品、半成品及零件也将被列入禁售范围,这标志着欧盟正式全面禁止PFOS在商品中的使用。该禁令的过渡期为18个月,于今年6月27日正式实施。此外,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地区也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规,禁止该物质在某些领域的使用。   PFOS是“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的简称,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化学物,又称C8。因其同时具备疏油、疏水等特性,被广泛用于生产纺织品、皮革制品、家具和地毯等表面防污处理剂。还由于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被作为中间体用于生产涂料、泡沫灭火剂、地板上光剂、农药和灭白蚁药剂等。此外,还广泛地被使用在合成洗涤剂、义齿洗涤剂、洗发香波及其他表面活性剂产品等日用化学品中,以及大量用于纸张表面处理和器皿生产过程,包括与人们生活接触密切的纸制食品包装材料和不粘锅等近千种产品。   PFOS也是目前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可以通过呼吸和食用被生物体摄取,被普遍认为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持久累积性毒物。   PFOS指令的影响:出口成本再增 企业雪上加霜   禁令生效后,PFOS类产品的使用和市场投放将受到限制。据了解,直接受到PFOS指令影响的包括纺织品、皮革、造纸、包装、印染助剂、化妆品等制造领域,尤其在纺织业中存在范围最广。任何需要印染以及后整理的纺织品都需经过前处理洗涤,另外,如抗紫外线、抗菌等功能性后整理所使用的助剂也含有PFOS。   纺织品服装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欧盟是主要出口市场。禁令实施在即,由于我国还没有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对PFOS控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因此纺织等轻工行业将面临艰巨的挑战。为了满足PFOS禁令标准要求,纺织品生产企业须使用环保型纺织助剂,其生产成本必然有所增加。同时,纺织品生产企业还需支付必要的检测费用,这对疲于应对欧盟纺织品特保限制、欧盟有害偶氮染料等有害物质检测、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调整下降等不利因素的纺织品生产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曾于2007年年初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局和广大企业关注这一指令,各地检验检疫局也对此项指令进行了宣传。然而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对PFOS指令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甚至对自己产品中是否含有PFOS成分都不清楚,而限令一旦实施,这些企业必将在对外贸易中遭受损失。   近几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设定严格的环保指标等来提升进口商品的进入门槛,这已成为未来出口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大国际背景。国内企业虽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在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调整下降等不利因素下,层出不穷的WEEE、RoHS、欧盟纺织品特保限制、欧盟有害偶氮染料等有害物质检测等指令,实在令国内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业内人士分析,为了满足PFOS禁令标准要求,纺织品生产企业必须使用环保型纺织助剂,其生产成本必然有所增加,同时纺织品生产企业还需支付必要的检测费用。这对于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应对之策及其建议   质检部门加强宣传。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及相关部门应广作宣传,让相关企业了解限令要求,同时也应制定相适应的产品标准和快速检测方法,帮助广大企业把好源头检测关,较好地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广东检验检疫局提醒,各相关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强警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有实力的纺织大企业可加快PFOS替用品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的环保要求,以应对将来限用PFOS及其衍生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关企业积极应对。相关出口企业应尽快与欧洲进口商就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加紧替代产品的选择、试验和应用,以减少指令实施带来的损失。同时,出口企业应在信息收集、生产环节管理、相关标准制订等方面多下工夫,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企业自身还要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在生产过程中既要注重材料的选择,保证产品质量,更要增强环保和健康意识,更新观念,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变化。注意收集相关信息,根据最新信息调整生产模式。
  • 生物纺织酶添绿印染业 助力减少废水排放量
    p   近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宋诙研究员领先开发了生物纺织酶技术,这一技术在印染材料前处理过程中代替烧碱,将极大减少废水排放,并节水节电,被业界评价为我国印染行业的又一重要技术创新。 /p p   你有没有想过你穿的一件件T恤衫、牛仔裤或者连衣裙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事实上,色彩绚丽的服装带来的却是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印染行业一直是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产能代表,近年来,不少地方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印染行业逐渐外迁,甚至关停。 /p p   与此同时,印染又是纺织行业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政策倒逼下,印染行业也在不断寻求技术创新,朝着绿色印染方向前进。 /p p   由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宋诙研究员领先开发的生物纺织酶技术,在印染材料前处理过程中代替烧碱,可极大减少废水排放,并节水节电,被业界评价为我国印染行业的又一重要技术创新。 /p p   印染行业迫切需要抵制污染 /p p   “当前中国纺织产业的污染问题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解决的地步。传统纺织生产不仅给环境带来污染,更是产生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害。全社会应该共同抵制污染性、消耗性的生产过程??” /p p   国际环保地球誓言(EarthPledge)发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至少有8000种化学品在将原料制成纺织品的过程中,会使用25%的农药用于种植非有机棉。这将导致对人类和环境不可逆转的损害,还有2/3的碳排放量会在服装的购买后继续发生。”在加工服装面料的过程中会耗费几十加仑的水,尤其是面料染色过程,合成材料的染色需要2.4万亿加仑的水。 /p p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表明,在重点调查工业行业中,纺织业是排污大户。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全国41个行业废水排放中位居前列,而其中印染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水排放占纺织废水排放量的七成以上。 /p p   此外,作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的纺织工业还消耗了巨大的水资源,在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根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重点行业工业污染防治报告》,在生产同类单位产品的情况下,我国印染废水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是国外的2—3倍,用水量则高达3—4倍 同时,印染废水不仅是行业主要污染物,印染废水所产生的污泥处理起来存在问题。 /p p   这其中,印染材料的前处理由于使用到大量烧碱,造成的污染尤其严重。“染色前需要用烧碱处理,用蒸汽把它蒸硬,然后,再用盐酸把这些烧碱中和掉,这就排放出大量废水。”曾经在印染企业一线工作多年的河北纺联物资供销有限公司驻津办事处经理高忠强说。 /p p   针对这一现状,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宋诙带领团队首先将目标瞄准可代替烧碱的新酶制剂开发。 /p p   生物酶制剂解决印染难题 /p p   传统的印染前处理工艺流程包括烧毛、退浆、精炼、漂白和丝光五个步骤。虽然此前有国外公司生产用于印染前处理的酶制剂,但仅用于退浆这一环节。 /p p   宋诙介绍道,酶制剂是一种高效、低耗、无毒的生物催化剂,基于酶制剂的生物处理方法是解决印染工业高污染和高消耗的理想途径,但是,此前,酶制剂品种单一成本偏高,酶制剂的复配及与纺织助剂的相容性研究缺乏,完整的酶法染前处理工艺尚未形成。 /p p   此次,宋诙团队与天津天纺集团、河北纺联物资供销有限公司达成密切合作,历经三年,研发出多种性质优良的纺织用生物酶制剂及其生产工艺,包括淀粉酶、碱性果胶酶、木聚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可以将退浆和精炼合并成一步完成,大大提高前处理的效率。 /p p   “退浆—精炼复合酶制剂解决了涤棉、纯涤纶坯布混合浆料退浆难的问题。以往的淀粉酶退浆只能解决淀粉上浆的坯布,有PVA混合浆料的坯布只能用高温碱煮去除。”天纺集团总工程师丁学琴说,含阻燃丝、纯涤纶组分的坯布品种不能高温碱煮退浆,否则会皱缩,而使用生物复合酶的退浆效果很好,防止了坯布皱缩,而且退除淀粉、PVA干净,同时处理后布匹手感蓬松、柔软,也为工厂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 /p p   节水节电减少污水排放 /p p   宋诙介绍道,酶法退浆精炼一次完成,不仅省去了传统处理工艺的高温,并且,酶法处理温度在低温下进行,大大降低了前处理过程中的蒸汽用量,显著节约了蒸汽能耗,与传统工艺相比,节约蒸汽25%—50%,节省电量40%。 /p p   生物酶法前处理工艺替代传统工艺中的烧碱退浆和烧碱精炼过程,意味着生物发酵产品可替代烧碱、精炼剂等化学制剂,因此,可大大降低处理后废水的pH值及COD值,精炼剂等化学制剂的有效取代可使前处理废水中得COD值降低60%以上。 /p p   “生物复合酶制剂具有处理条件温和、效率高、专一性好等特点,应用生物酶处理对棉纤维几乎没有损伤,而对于坯布上的淀粉浆料及PVA浆料具有高效的降解作用,可达到良好的退浆效果。”宋诙说,经该技术处理的棉纤维质量较传统方法提高许多。 /p p   对于印染企业关心的价格问题,宋诙表示,生物复合酶酶活效价高、用量少,价格与一般纺织助剂相当,不会提高处理成本,大多数纺织企业可接受。此外,应用生物酶进行前处理可通过降低蒸汽能耗、省去碱性废水处理成本、以及减少多种化学助剂用量,从而达到显著降低前处理成本的目的,提高纺织行业的经济效益。 /p p   “在天纺的酶法前处理工艺应用中,12000米纯棉棉布和11000米芳纶热波卡布的酶法前处理与传统碱法工艺比较,可分别降低成本30%和70%。”丁学琴说。 /p p   预计三年内推广到近20家企业 /p p   今年3月至6月,河北宁纺集团成功完成了16000米布以上的生物酶法前处理工艺的应用示范和推广。 /p p   此前,应用该生物复合酶的生物酶法前处理工艺在天津天纺集团首次试验成功,完成了累计大于300万米布的中试生产实验,实验品种包括军用迷彩、帐篷防水布、芳纶等等。 /p p   宋诙表示,接下来将与河北纺联继续合作完善技术推广工作,组成技术服务小组,服务全国印染企业,以及未来三年可完成10—20家纺织企业的推广应用,累计创造新增利润5000万到1亿元人民币。 /p p   在近日举办的生物纺织酶成果发布会上,前来参会的福建经销商告诉说,他认为该产品会受到印染企业的欢迎,他已决定代理该产品。 /p p   “我们也会进一步完善技术,同时针对印染的其他环节开展研发,开发出更多技术和产品。”宋诙说。 /p
  • 日本工业规定纺织和皮革产品自愿性偶氮染料标准
    据悉,《家居用品中有害物质管制法》(Act on Control of Household Products Containing Harmful Substances)(Act No. 112 of 1973)对日本某些纺织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规范,如甲醛和狄氏剂等。然而,已在欧盟、中国、台湾和韩国市场被禁的致癌物芳香胺不受目前日本法规的规管。因此,制定偶氮染料的限制规定可消除日本纺织和皮革产品中有害偶氮着色剂的危害。   考虑到与国外法规的统一性以及保护消费者健康,日本的一些协会,包括纺织业联盟(Japan Textile Federation ,JTF)和皮革工业协会(Japan Leather Industry Association ,JLIA)已为纺织和皮革产品制定了偶氮染料标准,也鼓励成员采纳这些标准。   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近日敦促行业采纳自愿性标准以减少纺织和皮革产品中有害偶氮着色剂的使用。有害偶氮着色剂可释放致癌的芳香胺物质。   自愿性标准规定了纺织和/或皮革产品中致癌物芳香胺的测试方法和最大限量。自愿禁止使用的胺类列表、测试方法和限量都基于目前其他国家的禁令。愿意遵循自愿性偶氮染料标准的可通过提供(1)化验证明书或(2)自我声明来表明。信息应通过供应链进行分享。   日本纺织业联盟和日本皮革工业协会的偶氮染料自愿性标准重点如表格1所示: 表格1:日本自愿性偶氮染料标准概要 自愿性偶氮染料标准 日本纺织业联盟(JTF) 日本皮革工业协会(JLIA) 范围 纺织产品 皮革产品 芳香胺数量 22种(见表2) 22种(见表2) 测试方法 EN 14362-1:2003 EN 14362-2:2003 ISO 17234-1/IUC 20-1 ISO/DIS 17234-2/IUC 20-2 最大限量 30毫克/千克 30毫克/千克 表格2:22种致癌性芳香胺 数量 物质名称 CAS 号. 数量 物质名称 CAS 号. 1 联苯-4-基胺 92-67-1 12 3,3'-二甲基联苯胺 119-93-7 2 联苯胺 92-87-5 13 4,4'-亚甲邻甲苯胺 838-88-0 3 4-氯邻甲苯胺 95-69-2 14 6 - 甲氧基-M-苯胺 120-71-8 4 2-萘胺 91-59-8 15 4,4 - 亚甲基双(2 - 氯苯胺) 120-71-8 5 邻氨基偶氨甲苯 97-56-3 16 4,4'-二氨基二苯醚 101-80-4 6 5 - 硝基邻甲苯胺 99-55-8 17 4-4-二氨基二苯硫醚 139-65-1 7 4-对氯苯胺 106-47-8 18 邻甲苯胺 95-53-4 8 4 - 甲氧基间苯二胺 615-05-4 19 4-甲基-M-二苯胺 95-80-7 9 4,4’-亚甲基联苯胺 101-77-9 20 2,4,5-三甲基苯胺 137-17-7 10 3,3'-二氯联苯胺 91-94-1 21 鄰-甲氧苯胺 90-04- 11 3,3'-二甲氧基联苯胺 119-90-4 22 4-氨基偶氮苯 60-09-3
  • 金砖国家纺织品法规标准大比对
    p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9月3日-5日在厦门正式召开,多年来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以成为新兴经济市场的领头羊和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 /p p   纺织服装是“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传统民生产业。随着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环保技术法规、标准更新频率越来越快,如何规避出口他国的贸易比例,降低自身合规成本和合规风险,成了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难题,瑞欧科技消费品服务部(CPSD)技术团队历时数月就现阶段金砖各国的纺织品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作了重大汇总和比对,以帮助对外贸易企业更好的了解金砖国家的纺织品,规避不必要的法规风险,具体如下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巴西 /strong /span /p p   巴西的纺织和服装产品是世界上最强、最具代表性的市场之一,且巴西是少有的几个从纺织纤维到服装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有了解的国家之一,巴西的纺织和服装行业为巴西国民生产总值贡献了4.1%,巴西在纱线、面料和针织品生产上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墨西哥、土耳其和南非,是全球第七。 /p p   与其他大多数地区的立法原则一样,巴西的立法也是基于产品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巴西具有比欧盟更为详细和严苛的产品特定名称和标签要求,强制性合格评定仅适用于产品名称和标签要求,并形成国家检验,在入关时海关会进行严格管制。 /p p   巴西法令Law No. 9933规定,凡是在巴西境内从事产品制造、进口、加工、组装、包装或商品化的个人或法人实体,都必须符合使用的技术法规要求。所有的技术法规都是通过合格评定机制来履行实施的。 /p p   当下,对于进口到巴西的纺织服装、鞋类和皮革产品,对于标识标签要求,巴西国家计量标准化和工业质量研究所(INMETRO)颁布了技术法规2号令(Technical Regulation No.2),旨在对进口纺织纤维、成品或半成品产品的标识标签进行强制性要求和监管。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俄罗斯 /span /strong /p p   俄罗斯属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国家。由于俄罗斯纺织业长期以来生产不景气,国产商品不能满足其市场需求,进口依赖程度较大。目前,俄纺织工业70%的原材料依赖进口,除棉布和纯毛布料及一些工业用纺织品外,丝织、人造丝绸、窗帘布等其他日用纺织品主要从中国、东南亚和土耳其进口。 /p p   俄罗斯境内的纺织品需满足认证及标准要求,其中,认证程序按照俄标委《纺织品和轻工产品认证规则》决议进行,对俄罗斯境内产品和强制清单中规定的进口产品适用,纺织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必须取得GOST R认证和生态认证。标准则同样参照GOST系列标准,如GOST R ISO 17702-2016 鞋类. 鞋帮测试方法. 耐水性、GOST R ISO 16373-2-2016 纺织品. 染料. 第2部分. 可萃取染料测定常规方法,包括过敏性染料和致癌染料的测定(方法使用吡啶-水)。 /p p   除此之外,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俄罗斯贸易部派人员在商场对国产和进口产品进行随抽,要求纺织品标签的所有资料都必须用俄文书写。进口产品的信息可以粘贴在原产品的商标上或产品包装上。俄罗斯对于商标本身的质量,也规定了一定的技术要求。如标签不能粘到一起或是悬挂、标签应当保持图象留下的光泽状态,以及规定了纸张的保湿状态等。同时,俄罗斯对部分纺织品的标签还提出了美观要求。如缝纫、针织的制品、鞋帽等产品。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印度 /span /strong /p p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黄麻生产国、第二大棉、丝绸及第五大合纤维生产国,尤其是棉花生产量远大于国内用量。印度的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目前已经形成一系列较齐全的产业门类,包括棉纺织、化纤、黄麻、丝绸、毛纺、服装等,成为该国规模最大的产业。 /p p   印度标准化工作主要由印度标准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 BIS)带头开展,包括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和测试,而纺织品相关政策的制定、规划、进出口发展和贸易主要由印度纺织部负责。 /p p   印度环境保护法案1986(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1986)规定禁止纺织品中的有害染料的使用,且要求纺织品在进口货物装船前,需要认证申明装载的货物不含偶氮染料,装船前的证书必须从原产地国家认证机构认可的纺织测试实验室获得,证明产品不含禁用染料。同时,印度还限制二手纺织产品进入印度。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南非 /span /strong /p p   目前,南非纺织业规模为非洲第一。南非消费者对纺织品需求具有多样化和数量小的特点,其对品种的需求与发达国家无异,但总体消费水平却只有发达国家的1/3左右。南非本地产服装只能满足内需的60%,当地对冬夏两季成衣需求量大。 /p p   南非标准基本是由制造商、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委员会共同讨论制定出来的,以符合社会和科技需求为目的,其中大多数是为自愿性使用而设计,国家也不施加任何强制性规定要求履行,仅有少部分为强制性标准,南非标准局SABS将这些强制性标准称作“法定强制规范”(Legal Compulsory Specifications)。 /p p   此外,南非对纺织品、服装和鞋类维持着对包装和标签的要求,根据南非贸易和工业部的规定,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产品必须标示相关内容且包装符合要求后方可获准进口和在南非国内市场销售。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 /span /strong /p p   我国纺织品行业涉及产业用、家纺、服装等领域,产品种类繁多,涵盖棉、毛、丝、麻等,产品技术标准门类较多,目前我国对市面上纺织品质量的监管除了要求符合《中国产品质量法》等法规之外,主要的保证产品符合要求的手段即是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等标准的使用,所有在中国市场上售卖的国产或进口产品必须符合相对应对的标准要求。除标准外,中国目前还没有针对纺织品的强制性认证要求。 /p p   目前,已有的标准包括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T 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上述标准对纺织产品的物化性能及标签提出了要求。 /p p   金砖国家对纺织品流入市场的监管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些侧重产品本身安全性,有些侧重产品标识标签,有些通过认证要求监管,有些直接通过标准进行监管,有些认可国际标准,有些需要依据本国要求来合规。总之,法规、标准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虽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减少有害物质使用保证产品安全可靠,保障消费者能够获取到足够的产品信息,实现环保安全的产品流通。 /p
  • 纺织仪器行业在我国纺织行业低迷情况下该如何调整?
    自2015年以来我国竞争增长放缓的步伐明显减慢,制造业和外贸以及出口的三驾马车都出现不同的程度的影响,在外贸方面表现在最为明显的是纺织行业的外贸出口大幅缩减,部分纺织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状况。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行业,化学纤维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1%、5.1%和12.0%。 据国家海关数据,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319亿美元,同比下降2.9%。其中,对欧洲出口下降13.6%,对日本出口下降12.5%。有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纺织行业由于出口的乏力,生产制造同样受到的较为明显影响,所以在纺织行业旋起了各种补救和稳定增长的措施和方法策略;那么作为依附于纺织行业生存的纺织仪器行业该如何应对纺织行业的低迷而造成的影响呢?纺织仪器行业一直伴随着纺织行业的增长而快速的发展,此次纺织行业的疲软必然波及到了纺织仪器行业,所以国内纺织仪器行业要学会适应纺织行业的增长乏力而面临的发展问题。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作为纺织仪器行业领导者认为,在纺织行业增长乏力的实施情况下,纺织仪器行业要学会面对困难努力寻找增长点,维持公司的发展,那么纺织仪器行业该如何做呢,标准集团认为你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保证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由于纺织行业的萎缩,市场竞争必然加剧,那么在纺织仪器行业同样如此,在获取新客户的成本逐渐升高的情况下,维护老客户的成本相对来说是成本是较低廉的,所以纺织仪器企业更需要提升服务意识,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检测仪器和合理解决方案,努力的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才是市场竞争的关键。2、提升研发能力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作为纺织仪器行业龙头企业,具有一直高水准技术精湛的研发团队,每年在产品的研发投入上占据公司的营收30%以上,21世纪是人才最为稀缺很珍贵的时代,拥有人才和核心技术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绝对的制高点,所以纺织仪器行业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纺织仪器行业要逐渐的摆脱技术依赖和产品依赖的现状,提升行业的整竞争力。3、延伸产品线在纺织仪器行业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不仅仅做好纺织仪器就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适当的拓展产品线,对象纺织仪器相关行业的渗透也是重要的战略尝试和新的增长点,适当拓展产品线可以在纺织市场不足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补充,拉升行业的整理经济增长。4、拓展营销渠道相信这条也是多的纺织仪器企业的在积极尝试的途径,那么如果拓展营销渠道呢?作为纺织仪器领导者标准集团建立了网络运营部门,所以大力拓展网络渠道是未来的一大趋势,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不追随时代的步伐注定被时代抛弃,所以作为传统的纺织仪器行业必须要积极的谋求转型。利用各种网络渠道积极的谋求互联网渠道拓展。5、放眼世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很多的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纺织仪器行业也不例外,目前纺织仪器行业的研发和技术积累已经逐渐的接近或者超过了世界水平,所以我国纺织仪器行业在市场方面也要积极的谋求国际化转型,放眼世界前景才会更大更开阔。6、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一个企业的强大一定是从内而外的强大,所以拥有一个强大的内部体系,才是支撑公司所有战略的前提,所以纺织仪器企业必须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管理和运营才能保证纺织仪器行业的持续增长。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才是符合市场的规律,所以面对纺织行业的低迷,纺织仪器行业的增长乏力,我国纺织仪器企业不必过于惊慌,要积极的面对行业的挑战和市场的考验,积极的做好战略布局谋求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才是当下纺织仪器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撰写由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市场部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我国纺织检测行业将迎来快检仪器的春天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由《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主办、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协办的&ldquo 2013年现场检测仪器及技术研讨会&rdquo 在北京万年青宾馆召开。会上,北京服装学院龚研成教授作了&ldquo 我国纺织行业现状&rdquo 的会议报告。 龚研成教授在会上作报告   据其透露,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正在承担并制定《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针对VOCs进行相关检测与治理,该标准的检测、调研行动将于2013年6月底进行。标准中,将涉及很多检测方法,会对快速、便携、准确的检测仪器有大量需求。   另,纺织工业作为中国支柱型产业之一,在经历国际&ldquo 碳标签&rdquo 限制&ldquo 绿色壁垒&rdquo 后,中国纺织品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受到了极大的创击。国际纺织品贸易对于中国纺织工业的经济抵制政策,一方面体现了世界经济循环的环保心声,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国的纺织工业在工艺和设备上不断改进,提升纺织品环保性能,完善国内纺织工业的管理体系,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这将加速促进我国纺织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推动我国检测分析行业的发展。   据龚研成教授介绍,目前纺织行业安全测试主要包括:纺织品中残留物定性、定量测量,纺织印染排放VOCs测试和纺织印染废水残留物定性、定量测试。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快检具有&ldquo 便携、快速、准确、高效率&rdquo 的特点,并且能够无损或者微损测试出纺织品中残留化学物质,快速测出纺织印染过程中释放的VOCs,适应工业废气无组织排放在线检测。   龚研成教授表示,未来5年,纺织业全行业将以中高端产品市场为目标。而纺织品的检测从方法和操作方面难度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该标准的制定,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纺织品的加工过程中进行时时监测,时时控制,这不仅要求仪器与纺织机械设备相结合,同时对仪器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仪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撰稿:萧然)
  • 诚邀参加:英斯特朗纺织品行业测试应用研讨会—上海站
    近年来,中国纺织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期,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为用工量大的纺织业带来极大挑战。利用纺织测试新技术提高测试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开发新市场将成为纺织品相关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本届英斯特朗纺织品行业测试应用研讨会,特邀英斯特朗中国区产品应用专家,与您面对面探讨您在纺织品测试中的疑难点,解答您测试中的挑战。以提高测试效率和结果,帮助您的产品得以全面质量提升。会议亮点:纺织测试领域最新的应用知识沙龙式的舒适交流环境与英斯特朗团队面对面的技术交流平台现场的样件测试服务演讲嘉宾:Nancy Nan 南群智英斯特朗中国区产品应用专家John Le 乐玮 英斯特朗中国区软件技术专家此次研讨会您将了解到:纺织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应用及案例分析英斯特朗Bluehill软件如何帮您应对纺织材料的测试挑战产品&测试软件演示会议时间:4月24日上午会议地点:上海绿地万豪酒店若您对我们的活动感兴趣,会议邀请函索取并报名:截止日期:4月23日联系人:王艺凝电话:400 921 0576邮箱:Gillian_wang@instron.com欲了解更多材料测试解决方案请关注:英斯特朗官方微信:英斯特朗英斯特朗官方微博:@英斯特朗中国英斯特朗中国官方网站:www.instron.com英斯特朗热线电话:400 820 2006
  • 广州新塘土地镉超标128倍 纺织名镇陷污染困局
    “牛仔之乡”增城市新塘镇近日受到全国媒体的追逐,原因不是产业,不是时尚的服装,而是污染。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增城新塘镇存在严重污染。检测数据显示,新塘的3个底泥样本中重金属铅、铜和镉的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其中一个底泥样本中的镉超标128倍。   同样被该环保组织写入名单的还有汕头有名的“内衣镇”谷饶。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我国现有133个“纺织专业集群”。从新塘的样本,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纺织专业镇的形成、变迁,以及多个利益方为各自的生存而展开的博弈。   除了新塘和谷饶,其余131个“纺织专业集群”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村庄变色   新塘镇西洲村1996年的时候还土地肥沃,果树成林、水陆交通方便,是增城新塘有名的鱼米之乡。   然而14年后的今天,西洲村几乎看不到农耕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园、油库、发电厂和污水处理厂。   现在走在工业园的主干道上,锅炉轰鸣,硫化物气味刺鼻,部分工厂外的沟渠内淤积着蓝黑色的废水。村内仅存两口鱼塘,由于水源污染严重,渔产不丰。记者走访了村内五条主要河流,除了位于工业园旁边一条河水质略好,其余均发黑发臭。其中白江河最为严重,缓缓流动的河水有如墨汁,河岸上是密集的民居。   夏天,孩子不能在西洲这边的江面游泳,只能撑船到东江对面的东莞水域。村民徐叶权的孙子出生不久就患上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绿色和平水污染治理主任赵琰说:“新塘牛仔产业最早从大墩村开始,但现在西洲取代大墩,成为污染投诉最多的地方。”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有香港企业到新塘从事牛仔生产,后来产业逐渐扩大。时至今日,新塘已形成完整的牛仔服装产业链,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洗漂都能在镇内完成,牛仔服装产业也成为新塘镇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贡献其七成的财政收入。全国60%以上的牛仔服装出自这个小镇。   新塘镇政府网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2600多家,占新塘工业企业的六成。除这2600多家企业外,还有未统计在内的作坊式工厂。   就污染情况,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在连日来对新塘的采访中多次约访新塘镇及增城市相关环保部门人士,但均被回绝。   危险的漂染   虽然新塘同时拥有制碱厂、造纸厂、油库等重污染行业企业,底泥样本重金属超标也未能锁定源头,但赵琰肯定,“当地的最主要产业纺织业难辞其咎。”   污染屡治不清,漂洗企业有责任,也有难处。   创兴集团是新塘镇纺织业第一纳税大户。本报记者在其厂区内看到,污水处理经过栅栏截留较大悬浮物,进入沉砂池、筛网过滤池过滤,再先后流经厌氧池、耗氧池、沉淀池、氧化塘,最后排出。   创兴日均用水7000吨,按照每吨水的处理费2块钱,每天需为治污支付约1.5万的费用。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70亩。首期除污设备投资200万,此后每年以数十万的费用投入到设备增加和维护当中。   “除污系统非常昂贵,即使是中型的漂洗企业也难以承受。”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黄益群说。   对于微利生存的纺织行业来说,漂染这一工序具有“成本大,风险大,回报高”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和工艺的改进,漂染行业的销售利润在扩大。但由于设备、工资、原材料等各项成本也跟着上涨,纯利的增加并不多。漂洗企业就像一头笨重的兽类,想要转身,困难重重。   一家漂洗企业的领班谢师傅形容,工厂内的环境十多年未变,“噪音大、废水多,环境恶劣”。他表示,多数工人因长期接触化学染料而产生瘙痒、脱皮等不适;地板积有污水,夏天穿拖鞋上班的工人会染上脚气病,而体质较弱的员工则患有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另外,相关环保约束规则在这里也失效。“每逢政府部门突击检查,工厂都用限产或停产来让排污达到目标。而且,工厂总是能知道政府部门什么时候来。”谢师傅说。   汕头一家内衣厂经理直言:“由于环保指标的硬性规定,漂洗的牌照非常难拿。能做漂洗的老板都在当地有关系。”   治污乱局   2006年,政府为治理污染,在当地兴建西洲和新洲两个环保工业园,让一批漂染企业落地,统一处理它们产生的污水。   “政府兴建环保工业园,集中处理污水,本意是为中小型漂洗企业解决环保资金的压力。”黄益群说。   但污水处理企业由于追逐利润自身也加入偷排行列,令治污更是一片乱局。   今年6月底,白江村老石厂路老采石厂2000多平方米的工业垃圾池塌方,数万立方米淤泥有如野马脱缰,冲垮一片平房,击穿一个小区的围墙,50多辆小车被没顶。   事故起因是工业园污水处理企业广州发展新塘水务有限公司违规外包污泥处理项目,承包者广州致达公司于空地处堆积淤泥,暴雨造成垃圾池坍塌。事发后新塘水务被立案。   新塘水务2008年由旺隆热点有限公司投资成立,曾被广州一家电视台拍到其对东江直排污水,质疑其污水处理资质。   污水处理企业新滔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当时负责清理塌方后蔓延的污泥,但也被两家媒体尾随发现其将污泥排入河涌。   当地村民称,他们有新滔公司偷排的证据。某日凌晨三点,徐叶权租船出东江水面,借助微弱的灯光,亲见新滔将漆黑污水直接排入东江。   工商资料显示,新滔公司由一家叫西洲实业香港有限公司的外资企业100%投资成立,注册资本2800万港元。   有村民带记者来到位于西洲村与东洲村之间的东平河,该河上游集中了漂洗企业。这个距离广州市自来水公司西洲水厂取水点约200米的地方,河水漆黑。该村民说:“广州的市民也会受新塘水质污染的影响。”
  • 欧盟或将限制纺织品中的壬基酚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最新消息称,7月29日,瑞典递交了一份关于壬基酚(直链和支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直链和支链)的新限制提案(REACH法规附件XVII提案)。   就在去年7月,德国提议将壬基酚纳入REACH法规高度关注物质清单,同年12月,在第八批高度关注物质清单中,出现了壬基酚,并定义为可能对环境有严重危害。   此次,瑞典提议将壬基酚纳入限制物质清单,限制投放市场的服装、纺织配件以及室内纺织品等有可能通过洗涤将壬基酚带入水中的产品,规定其不得含有大于或等于0.1%壬基酚(直链和支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直链和支链)或其混合物。   壬基酚(NP)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在纺织业中被用作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印染、清洗的工序。有证据表明,NP为内分泌干扰物,是全世界公认的环境激素,会对水生环境产生持续累积的毒性,即便这种物质排放的浓度很低,也极具危害性。而NPEs一旦释放到环境中,会迅速分解成壬基酚(NP)。   2011年初,中国环保部和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中已首次将壬基酚(NP)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列为禁止进出口物质。然而国内大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该物质的有害性,仍然在纺织品等行业生产制造中使用该物质,于是壬基酚附着在各类纺织品上依旧漂洋过海远销国外。数据显示,今年1-7月,宁波地区服装等各类纺织品出口欧盟20680批次,货值达5.07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18%和14.89%。   检验检疫专家称,一旦瑞典的提案获准,欧盟市场范围内对纺织品中的壬基酚将从现有的通报备案原则上升为限制规管。因此,企业应密切关注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提案审批结果及进度,及时改进产品生产工艺 加大产品抽样检测力度,改善产品印染、清洗流程,将壬基酚残留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关注REACH等世界权威的化学物法规动态,用长久的眼光对待各类有害物质 主动探索研发更环保健康的生产工艺,在生产中尽量选用无污染或污染性更小的壬基酚替代物,避免使用发达国家已经禁用或限用的环境污染元素。
  • 国际纺织品环保新标准公布
    日前,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 Associationa)公布了2014版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环保纺织品检测标准及限量值,积极支持并协助全球品牌商和零售商到2020年实现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彻底消除有害化学物质。   据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在中国的官方代表机构特思达北京纺织检定有限公司(TESTEX)方面介绍,与2013版相比较,新版标准中并未增加新的测试项目,而是对个别项目中考察的有害物质范围进行了扩充,并收紧了特定物质的限量值,其中,国际环保纺织协会考察的全部全氟化合物被作为一种物质分类单独列出,不再统一归入&ldquo 其他残余化学物&rdquo 对于烷基酚乙氧基化物的测试将延伸到乙氧基化物链(1~20) 同时,4种长链全氟化合物将被加入新标准的考察目录中,限量值与全氟辛酸相同。   众所周知,全氟化合物常被用于纺织品的防水、防油污后整理和涂层处理,离子性全氟化合物中的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属于持久性污染物,很难被降解,会在人体内形成生物蓄积性,具有生殖毒性。壬基酚是世界上公认的具有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的有毒有害物质,具有模拟天然雌激素的效果,其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并且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纺织品中的这些有害化学物质,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生产过程中也会随纺织废水排放,对环境(水和土壤)产生严重污染。   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在每年年初所作的标准更新,往往被国内纺织企业认作是一种贸易壁垒,唯恐避之不及。但实际上,该协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竭力收集全球最新的有毒有害物质研究成果,并经过专家组的严格筛选和鉴别,为全球纺织行业、也为全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rdquo 特思达客户服务主任闫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纺织业更要提升自身的研究和创新力量,尽快从生产和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纺织强国。   据闫妍介绍,Oeko-Tex Standard 100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权威也是接受度最高的生态纺织品检测与认证标准。2013年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在全球共颁发了12555张Oeko-Tex Standard 100证书。证书的地域分布继续呈现向亚洲市场转移的态势,亚洲占59.7%(上一年为59%),欧洲占37.2%(上一年为38%)。证书持有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德国、土耳其、印度、孟加拉和意大利。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企业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仍然优势明显、后劲十足。   随着全球业界对于纺织品消费的安全与环保关注度不断提高,环保纺织品认证等工作也会继续升温。由于Oeko-Tex标准覆盖了全球所有对纺织品的生态要求,因此Target、Walmart等国际大型采购商都已把Oeko-Tex环保纺织品标准列入其采购标准当中。对此,特思达公司建议国内纺织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化学品管控体系,加强供应链的交流与互通,从原料着手,严格把关采购环节,从源头上杜绝禁用和限制物质的出现。   据悉,新版标准和限量值享有3个月的过渡期,将于2014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
  • 标准集团:2015年是我国纺织仪器外贸的春天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中国经济经过了30年的告诉发展应取得重大的经济成就,其中外贸出口和占具着我国经济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纺织行业更是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我国纺织行业兴起的纺织检测仪器行业更是快速增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相信很多的企业都明显感觉到企业业绩增长的压力,那么这些都迫使我国的纺织行业以及纺织检测仪器行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创新,所以我国纺织检测仪器行业必然走向了高附加值的仪器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必然会走向国际市场,外贸出口是必然的选择。    近年来中国纺织品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受到了极大的创击。国际纺织品贸易对于中国纺织工业的经济抵制政策,一方面体现了世界经济循环的环保心声,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国的纺织工业在工艺和设备上不断改进,提升纺织品环保性能,完善国内纺织工业的管理体系,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这将加速促进我国纺织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推动我国检测分析行业的发展。有着纺织行业的迫切需求,那么我国纺织品检测行业必然向着更高标准的研发和设计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升我国的纺织行业国际化竞争力,同时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目前由于由于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诸国的纺织企业将生产基地搬迁至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地区,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纺织工业欠发达,所以其配套的纺织检测仪器行业必然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所以我国纺织检测仪器行业的外贸春天在2015年将逐步的凸显。    目前纺织行业安全测试主要包括:纺织品中残留物定性、定量测量,纺织印染排放VOCs测试和纺织印染废水残留物定性、定量测试。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快检具有“便携、快速、准确、高效率”的特点,并且能够无损或者微损测试出纺织品中残留化学物质,快速测出纺织印染过程中释放的VOCs,适应工业废气无组织排放在线检测。    未来5年,纺织业全行业将以中高端产品市场为目标。而纺织品的检测从方法和操作方面难度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该标准的制定,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纺织品的加工过程中进行时时监测,时时控制,这不仅要求仪器与纺织机械设备相结合,同时对仪器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仪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2015年也将是我国纺织仪器外贸发展最为快速的一年,我国纺织检测仪器行业必然向着更高的标准、更先进的技术、品牌铸造之路转型,也是走向国家化的重要一年。 文章来源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http://www.standard-groups.cn/
  • 习近平出访中东给"纺织仪器"行业带来了什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在利雅得开始其中东之行,希望开辟亚洲与欧洲之间新的贸易线路。习近平19日与沙特国王萨勒曼举行了会谈。习近平访问利雅得,包括此后他访问开罗和德黑兰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被称为“新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  报道称,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修建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基础设施网络。对于伊朗,在美国实施对伊新制裁、日本和欧洲缩小相关事业规模后,中国也积极与之开展贸易往来。在伊朗,到处可见中国产品。伊朗总统鲁哈尼18日说,不能忘记苦难时陪伴左右的朋友,表示打算与中国加深关系。  报道称,习近平出访的上述三国,都包含在中国政府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习近平此行有众多国有企业领导人随行,中国希望在港口、机场、高铁、石油管线建设等众多领域与对方加强合作。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出口国家,纺织技术方面拥有诸多的优势,从纺织规模和技术革新方面已经逐渐的在超越西方国家,同时由于中国高品质低价格的纺织品在中东地区广受消费者欢迎,所以我国纺织品出口中东地区市场占有率较高,随着中国近年来不断的提出“中国智造”的口号,中国制造业及其他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高科技产业出口也得得到了世界市场的认可,那么纺织仪器行业作为纺织轻工业发展的附属产业必须借此次东风顺势而为。  "一带一路"战略的初衷是打通中国同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诸国的贸易通道,发挥各个国家的优势共同促进地区的繁荣,中国是纺织业强国,工业技术和基础建设完备,随着中国纺织行业的制造成本的上涨,很多的纺织企业逐步外迁到了其他地区,中亚地区也是未来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所以也是纺织仪器行业重点争夺的市场。  目前我国纺织仪器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研发投入和产出速度明显上升,纺织仪器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在进步一步的缩小,我国纺织仪器出口是大势所趋,此次习近平出访中东其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进程,作为丝绸之路的中东地区是重要的纺织贸易大国,对纺织仪器的需求有这上升趋势,我国纺织仪器具有优势是,陈本地,技术过硬,国际出口环境通畅,同对应国家的贸易频繁,有这相互以来关系,所以我国纺织行业需要借此次东风,迅速扩发中东地区的纺织仪器行业外贸合作。
  • 国际知名纺织检验机构“科泰斯”入驻绍兴轻纺城创意园
    意大利纺织品监测检验机构科泰斯上个月入驻绍兴柯北创意园,尽管检验费是同行的10倍,却照样吸引了许多客户,不到一个月已检验15万米布匹。   “科泰斯”是国际知名的纺织监测检验机构,绍兴公司是该集团在海外唯一一个分公司。与国内大多数纺织品监测机构不同的是,其纺织品检测费用高得惊人:别人每米只收0.1元,“科泰斯”却收1元。   到“科泰斯”检验的所有布匹,最终由两名意大利检验师把关。检验师会根据国际面料标准,把每个疵点的扣分记录登记在检验表上,客户打开面料即可找到,如果扣分过多,还会将面料退还给公司,并给出具体的修正意见。同时,检验工作全程公开,客户可以通过视频,对整个检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高额的检验费没有吓跑客户,相反却引来了关注。不足一个月,已陆续有6名布商到“科泰斯”要求检测,检测布匹数量达15万米。   柯桥创意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柯桥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柯桥作为全球纺织业创意龙头地位的逐渐确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也会更强烈,引进像“科泰斯”这样的检测机构是势所必然。
  • 湖北省建首个纺织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9日从武汉科技学院获悉,该校“湖北省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项目已经获得科技部批准,顺利进入规划建设期。该校表示,原有的纺织新材料实验室是学校在其纺织学科基础上组建的中南地区唯一一所省级纺织科学研究平台,此次获得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立项建设后,将更加有利于支撑湖北省及中部地区纺织科研与产业的发展。   以纺织和服装为特色,致力于纺织行业领域高水平重大科研难点的突破和创新,武汉科技学院近几年来取得了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徐卫林教授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是一项对传统纺纱技术及理论具有革命性突破的重大原创技术,该技术由其进步性而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在全国进行推广。另外,该校曾庆福教授的“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和徐教授的“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技术还分别获得2009年、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据了解,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预备队”,它主要依托地方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并针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前沿、交叉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目前,武汉科技学院纺织新材料实验室已经围绕纺织学科前沿及社会、纺织行业热点问题展开了原创性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例如,将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应用于生产人造血管 研究纺织生产过程中的绿色加工与处理技术等。   2009年,国家将纺织行业列入十大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并进一步提出纺织行业发展规划,预示着曾被大多数人视为“夕阳产业”的纺织工业将重新迎来蓬勃发展。然而,我国纺织业在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升级、实现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科学研究平台来提供智力支持。武汉科技学院国家级纺织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成,不仅将汇聚中西部地区的纺织资源,为湖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的再次腾飞创造条件,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还将为促进我国纺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我国现代纺织科技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缺人缺钱缺技术 纺织企业环保投入乏力
    纺织工业是制造工业中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之一,也是用水多、废水产生量大且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在纺织行业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对国家、行业、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近年来,受国家节能环保量化任务、新排放标准要求,以及社会舆论和国内外环保组织监督影响,纺织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被不断提出新要求,行业承受着愈来愈大的压力。   为切实了解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反映企业呼声,营造有利环境,纺织服装周刊从今年7月份启动了《201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百家企业节能减排大调查》,对全国的200多家企业进行现场采访和问卷调查。   如今,调查活动已经接近尾声,调查报告也正式出炉。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详实地了解到一线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真实情况,倾听到企业的困境和诉求,为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有利借鉴。   现状摸底:纺企节能减排遭遇六大难题   近年来,纺织行业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清洁生产的实施和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通过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推广应用纺织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等手段,废水治理率和达标率得到大幅提高。   今年以来,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更是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国家层面,行业协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ldquo 硬任务&rdquo 来抓。   也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的支持下,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了《201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百家企业节能减排大调查》。本次调查活动是对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一项基础性调查,其目的是及时了解纺织行业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困难以及下一步的改造计划 了解纺织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推广现状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则希望能让纺织企业及时了解政府相关的产业政策,掌握节能减排市场的需求,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把纺织行业真正打造为绿色产业。   本次调查活动历时5个月(7月~12月),调查形式主要以&ldquo 新闻报道&rdquo 和《纺织企业节能减排调查问卷》为主。在&ldquo 新闻报道&rdquo 部分,对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具体措施、效果,以及企业呼声和建议等方面进行采访报道。   而在《纺织企业节能减排调查问卷》部分,则向400多家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实际收回有300余份,其中有效问卷203份。调查主要涉及内容包括:节能减排意识程度、能耗、水耗、排放情况,对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及使用情况,节能减排的需求及改造计划,实施节能减排的困难,希望政府和技术提供机构给予的支持等。   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规模以上大型企业(销售额4亿元以上)占35%,包括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溢达集团、安徽华贸集团等纺织行业龙头企业 规模以上中型企业(销售额0.2亿~4亿元)占43%,包括广州市缔造亿佰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绍兴县科旺纺织有限公司等 规模以下企业占16%,包括南通新绿叶非织造布有限公司、福建起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等 小微企业占6%。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3.7%的企业了解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89.2%的企业进行过清洁生产,而认为企业节能减排成效较为显著的仅为35.0%。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在国家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倡导,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变大的情况下,纺织服装企业在节能、降耗、减排的意识上逐步提高,全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上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调查发现,纺织服装企业主要是通过清洁生产、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参与调查的纺织服装企业在实行节能减排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调查发现,其主要问题是认为公司领导主观意识不到位,未能将节能减排的政策提上议事日程 科研力量薄弱,缺乏创新技术,以至于节能减排工作停滞不前 企业资金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实行节能减排工作。绝大多数企业呼吁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投资方式多样的多元投入机制,使纺织服装行业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从203家纺织服装企业收回的问卷调查来看,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按企业性质分:国有控股企业占11%,集体控股占8%,民营企业占67%,港澳台商控股占5%,外商控股占1.5%,其他控股占7.5%。   按行业类别分:棉纺织行业占17%,印染行业占13%,长丝织造行业7%,家用纺织品制造业占8%,服装、鞋、帽制造业占20%,化学纤维制造业占4%,针织、编织品制造业占6%,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占13%,其他行业占12%。   直击一线:1/4纺企缺专职节能减排管理人员   对于资源依赖型产业的纺织工业来说,节能减排自然与其紧密相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也曾指出,纺织工业面临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绿色通道将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难点、焦点。   据相关数据显示,纺织工业总能耗约占全国工业的4.4%,用水总量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5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工业的10%左右。可见,纺织工业是制造工业中能源消耗比较大的行业之一,节能减排在纺织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必然性。   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中,74%的企业有专职从事节能减排管理人员,还有26%的企业无专门从事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人员。   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   通过调查发现,近些年来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意识逐渐提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中国纺织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安徽华茂集团在建设纺织强国目标的过程中肩负了重要使命。在华茂内部,和节能降耗有关的职能处室和动力分厂都会主动发挥引导作用,利用走访、交流、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生产一线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针对生产部门,公司组织一线员工通过查找节能降耗的薄弱环节,强化管理,并制定节能对策措施,不断降低能耗。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系列的基础性规范管理,华茂广大职工都能把节能意识变为自觉行为,从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为创建节约型华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截至2012年末,华茂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与&ldquo 十五&rdquo 末同比下降16.16%。此外,华茂的用电单耗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棉纱单耗同比下降5.84%,坯布单耗同比下降9.2%。   节能减排有助提升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印染企业的能源成本从15%~20%上升到30% ~40%,甚至更高,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受到很大影响,资源消耗带来的高成本严重削弱了纺织印染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通过节能降耗可以降低能源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提高单位能耗的价值产出,将成为激烈竞争环境下我国纺织印染企业的必然选择。   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作为印染行业首家进行&ldquo 煤改气&rdquo 的企业,深刻感受到了节能减排带来的实惠。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介绍,以前,定型机用烧煤经导热油供热的热效率一般只有80%左右,改用天然气后,热效率达到98%以上。同时,由于天然气定型机采用电脑数控恒温,热能利用率高,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能,使定型面料成型稳定。除此之外,天然气供热还具备即开即用的特点,操作方便。定型机改用天然气供热,成本比烧煤供热略有增加。但改用天然气供热后,二氧化硫的排放几乎为零。   服装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也表现得可圈可点。   作为全球第一家线上销售和生产自动化实现对接的服装制造企业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在印、染色方面全部投入数码印花,实现零污染物排放 其次,研发出激光裁剪设备和洗水雕刻设备,减少粉尘和洗染造成的环境污染 同时,生产过程中使用低浴比的洗水设备,减少80%的用水量 此外,爱斯达还使用纳米染料洗水,提高染料多次循环使用率,达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管理对节能减排行之有效   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生产取水量较大,综合能耗较高,废水排放量也大,百米布平均水耗和百米布综合能耗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但难度相当大,而且区域、企业间进展不平衡,实现节能节水降耗减排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本次调查针对企业在节能减排中所采取的措施中发现,降低能耗、改进目前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支持度最高,均为40.4%,其次是提高原材料的产品得率、更新目前相对陈旧老化的生产设备,比重占30%,而降低水耗、防止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以及提高废弃物的有效综合利用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为15%左右。   调查结果还显示,对节能减排工作在管理方面的有效做法,有超过70%的企业认为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健全节能政策法规,淘汰落后产能,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节能保障机制等措施较为有效 而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大宣传、研发力度,促进节能环保技术进步也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方面。由此看出,工艺设备改造、加强管理和完善节能减排标准是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   调整结果显示,降低能耗、改进目前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支持度最高,均为40.4%,其次是提高原材料的产品得率、更新目前相对陈旧老化的生产设备,比重占30%,而降低水耗、防止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以及提高废弃物的有效综合利用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为15%左右。   先进做法   黑牡丹:建立能源管理三级网络   针对集团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黑牡丹成立了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分子公司负责人具体负责,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体制,加大对各个分(子)公司环境行为的监管力度,并对各个分子公司有关人员实行&ldquo 环保一票否决制&rdquo ,实实在在地把&ldquo 节能减排&rdquo 工作当做一项艰巨的经济任务和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黑牡丹建立了能源管理三级网络。   这三级网络包括:建立节能环保工作例会制度和每月能耗分析汇报制度,健全完善以能耗定额指标考核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建立年度节能规划以及能耗预算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决策体系,并把节能减排纳入日常管理、技改项目等各项活动之中 建立人才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   安徽华茂: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为进一步加快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步伐,华茂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在生产车间,空调、制冷等系统的管道布置力求线路简短,减少冷、热损失 管道及其附件保温材料优先采用导热系数小、湿阻因子大、吸水率低、密度小、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空调机房内采用热湿交换效率较高的喷淋方式处理空气,喷淋室内采用低阻力部件,减少系统阻力,降低能耗。在满足卫生要求的同时,尽量利用回风以节约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环节的技术工艺效率,华茂在锅炉使用过程中还采用了冷凝水余热回收装置,对浆纱机排出的冷凝水加以回收,购置冷凝水余热回收装置。冷凝水经不锈钢管道收集输送至锅炉房,直排至软化水池,用于补充及加热软水。   山东德棉:提出&ldquo 能效比&rdquo 节能概念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首次提出了&ldquo 能效比&rdquo 的节能概念,这也使德棉集团从此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节能减排工作模式。   该管理办法规定,通过把个人设备包机奖的30%和车间的投入产出一部分加在一起,设立一个独立的&ldquo 能效比&rdquo 考核奖励工资,以各人的&ldquo 能效比&rdquo 管理得分为奖励依据,一改过去以罚为主的管理工作模式,而改为以奖励为主、考核为辅的新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值班员自发自主的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德棉集团的&ldquo 经济运行分析小组&rdquo 每天针对空压机的运行参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措施,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投入。该管理办法的设立,不仅弥补了过去定性工作区域带来的值班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的缺陷,而且通过实行值班区域联动机制,量化值班区域的&ldquo 能效比&rdquo 参数,使值班员的工作更加透明。而且实行新的能效比管理办法后,获得劳动竞赛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值班员个人月收入差别将会达到二百多元,也大大激发了广大值班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大家自发自主地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管理办法试运行一个月,收效非常明显。空压机的能效比从过去的7.8多提高到了现在的8.8左右,每月即可节约电费二十多万元。   波司登:从生态面料入手   波司登先后联合中科院理化所、国内外著名高校和一流的服装面料、羽绒填充料的生产企业共同研讨绿色环保羽绒服的设计开发,先后开发了90%绿色高鹅绒服、Chitosante TM生态抑菌绒羽绒服、纳米抗菌羽绒服、阻燃面料羽绒服、Oeko-tex采标羽绒服等,产品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公司还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体系、ISO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等认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   除了设计和检控环节向环保倾斜,以时尚羽绒为拳头产品的波司登还积极鼓励设计创新。波司登全面推进以产品构成表为核心的设计生产全程信息化,包括原辅材料实行标准化编码、设计开发形成产品构成表、自动下达采购生产计划、自动生成原材料采购清单、生产检验入出库数据自动采集录入(人工辅助监控)等,全面提高产品设计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调查数据显示,45%的企业制定了用水总量控制和取水定额管理制度,36%的企业制定了取水量、用水量的统计与报告制度,55%的企业建立了节能节水减排考核制度,50%的企业制定了节能节水减排工作责任制,55%的企业建立了年度节能减排计划。   困境扫描:科研力量薄弱成节能减排顽疾   &ldquo 尽管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节能减排工作并非都一帆风顺。&rdquo 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会江表示,虽然近年来为了鼓励企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国家和行业协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都给予了企业较大的支持,但对于一些老牌的国有纺织企业来说,仍是倍感压力。   李会江进一步介绍说,劳动力密集、生产成本增加、行业门槛较低以致形成生产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很多企业变成了微利、甚至是负利企业。加之企业自身经营多年来逐渐累加的养老、医疗、信贷等隐性生产成本要素,更加重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因此,对于像德棉集团这样的老牌大型国有企业来说,最大的压力还是引进大型节能生产设备时的资金压力。但实际上,企业在节能减排上面的困境,更多的是来自科研技术上的薄弱。   海兴材料总经理张连京就表示,在节能降耗上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还无法找到最优方案,特别是对新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上,企业还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资金保障。   目前,行业内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有节能减排的意识,也认识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密不可分,但事实上并非每一个企业都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就表示,纺织服装行业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因此资金和技术是制约这部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最为关键的因素。&ldquo 资金决定了企业是否有钱、有能力去做一些环保项目,这里面包括成本的考虑等。&rdquo   调查中发现,在节能减排的困难中,有57%的企业认为自身科研力量薄弱,缺乏新技术,以至于节能减排的措施停滞不前 30%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实行节能减排工作 13%的企业认为公司领导主观意识不到位,未能将节能减排的政策提上议事日程。   通过对纺织服装企业的调查,目前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在节能减排方面,一些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执行标准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分散在工业园区外的小企业,由于环保意识薄弱,环保设施不健全,以及污水处理设施使用不正常,偷排现象屡禁不止。   管理机制粗放,节能减排措施不到位。一些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老化,排水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有的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污水量大幅增加,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配套跟进,废水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性管理机制,水电汽油煤、染化料、废水废气废热废料等的供应、利用、排放、回收、处置方法粗放 在基础计量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少,不利于节能减排的监管和实施。   节能减排研发投入不足,缺少关键技术支撑。印染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左右,对节能节水关键技术和工艺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盲目追求近期利益,忽视甚至无视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国产技术装备落后,而引进的节能节水设备价格是国内同类设备的1~3倍,使大部分企业难以承受,因此在技术设备支撑上面临着困难。   产品结构、生产加工模式不合理,资源、能源浪费严重。我国部分纺织印染行业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为降低成本,所用纤维(主要指棉、毛、麻、丝)品质较低、含杂量高 此外,使用的染化料质量和印染用水水质差,工艺水平落后都增加了印染企业的能耗和水耗。   环保法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别,各地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扶持力度和监督管理不平衡。在管理严格的地区,一些不能达标的企业有加速向其他省份转移的趋势,造成能耗、水耗、污染的转移,加大了整体治理难度。   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已投入与计划投入资金的情况:投入资金100万以下的企业占43%,投入资金100万~ 500万的企业占26%,投入资金500万~ 1000万的企业占13%,投入资金1000万以上的企业占18%。   行业诉求:推进节能减排 政策支持呼声高   有困难,必然就有呼声。   在记者调查中,一些企业也向记者表达了各自迫切的呼声,希望国家能够更多的给予支持和帮扶,帮助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实现更大的突破。   &ldquo 虽然在节能设备改造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相对于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希望国家和政府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也期望更多更好的质优价廉的节能产品能够面世,避免出现节能不节钱的情况,防止因此更加加重企业的负担。&rdquo 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会江呼吁说,期望国家能从更高的战略发展角度考虑,重新制定纺织行业的准入标准,严格控制纺织行业规模,形成良性健康生产竞争机制,防止无序、过度规模扩张,真正使&ldquo 纺织服装&rdquo 这一涉及民众重要生活要素的行业发展为朝阳行业、明星行业。   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友斌则坦言,在生产制作和市场推广时因为成本上升,导致产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消费者不会因为环保需求带来的成本上涨而买单,因此,绿色生产还需要政府扶持,&ldquo 只有当所有的企业都进行改造以后,才能缩小企业间的价格差距。&rdquo   他认为,就政府而言,应该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同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实现高耗能企业的能量梯级循环利用 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节能保障机制,如节能税收优惠政策、能源价格改革等,这些措施都能有效监督和推动企业主动践行节能减排。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政府能加快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节能保障机制,如节能税收优惠政策、能源价格改革等,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行业协会也应进行科学的引导,加大行业节能减排创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在行业中加大宣传力度。&ldquo 节能环保毕竟要靠全行业每一家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显著的改善,因此,国家的扶持和引导非常重要。&rdquo   &ldquo 对于一个节能项目或者一个节能产品,能省多少、投资回收期最为关键,目前市场上的许多节能产品和服务鱼龙混杂,是否像其宣称的可以节能50%,实际到底能节能多少?这些问题就需要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制定一个行业标准,加强企业引导和重点节能厂家产品的推广,淘汰一些虚假产品。&rdquo 黑牡丹集团环境能源工作负责人席中豪说道。   与此同时,席中豪还呼吁要建立一套从纺织业源头到生产过程和污染防治的&ldquo 环境技术验证(ETV)体系&rdquo 。对纺织工业清洁生产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染料、新助剂和污染防治技术进行技术验证,为广大纺织印染企业提供可信的高质量的技术绩效信息。此外,他还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   对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4项排放新标准,调查数据显示,63.1%的企业表示非常肯定,36.9%的企业表示勉强可以接受。   59.1%的企业认为4项新标准对企业没影响,29.6%的企业认为4项新标准过于严格,不太适应,0.9%的企业对4项新标准完全不适应,还有11.6%对4项新标准不了解。   33.5%的企业认为需要改进的环节是征集民意、与民协商,16.7%的企业认为需要改进的环节是宣传推广,61.1%的企业认为需要把握合理性和科学性。
  • 浙江嘉兴纺织基地竟成污染基地
    浙江省嘉兴市的王江泾镇自古以来就是丝绸重镇,被誉为“衣被天下”的丝绸之府。目前,在王江泾具有一定规模的纺织服装企业已达200多家。那么为了更好地发展纺织印染业,当地兴建了王江泾工业园,工业园以织造业为主导,汇集了多家化纤和印染企业。这样的规划看起来是不错的,那实际情况怎么样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一起来看。   进入嘉兴市王江泾镇工业园区,宽阔的马路两旁,各类纺织、印染企业连成一片,其中有很多都是新建的厂房,俨然一片现代化工业园的景象。然而,每当路过工业园里的河流时,一幅触目惊心的景象就呈现在眼前,一股恶臭味也扑面而来。工业园区里很多地方污水横流,臭味熏天。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工业园附近居民:“那肯定难闻,好像都是染厂里面的,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那里面太臭了。”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工业园附近居民:“臭的不得了。”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工业园附近居民:“是挺难受的,所以我们都不喜欢走这条路的。”   强烈刺鼻的恶臭就来自王江泾工业园里的这些小河流。记者看到,这些河流的水面不是发白,就是发黑,没有一条是正常的颜色。在其中一条小河上,我们看到有个管道在排出乳白色的液体。在另外一条上,管道排出的是褐色的液体。附近居民告诉我们,以前河里的水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又脏又臭。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工业园附近居民:“以前水清的很,还在里面洗衣服,现在不行了,以前还洗洗澡,现在太黑了,脏的很。这个味道几年都是这样。”   我们注意到,这些排放的污水旁边就是各个纺织印染企业,那这些污水是不是它们排放的呢?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工业园附近居民:“应该是染厂的吧,染厂嘛,一般气味都比较大,然后旁边的河也不是很好。”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工业园附近居民:“好像都是染厂里面的,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那里面太臭了。”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工业园附近居民:“我在里面上过班,在染厂。那个水臭的不得了,虽然是处理过的,但是还是很臭的,还是很脏,根本不能碰的,有很多化学东西的,他们加了很多硫酸之类的东西进去的,反正还是有味道的。”   浙江嘉兴:部分企业排污超标不认账   表面看上去一派繁荣的工业园,居然污水遍地,那么,那些排到河里又脏又臭的液体到底是不是污染物?又是哪一家企业排放的呢?我们的记者从工业园区里的河水取了样,继续进行调查采访。   在王江泾工业园区里,记者和当地居民在有污水排出的三处水域取了样,一瓶呈乳白色,一瓶呈淡绿色,还有一瓶非常浑浊,悬浮物很多。为了证实这些水样究竟是不是污染物,记者将这三瓶水样带到嘉兴市环保局检测,在随后出来的化验报告上显示,三瓶水样的属性都比较浑浊。在污染物重要指标COD含量一栏里,这三瓶水样的数值分别是55.5、85.5和138。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的COD也就是化学需氧量含量一般要达到15,最坏的地表水质COD也不能超过40。而这三品水样COD含量都超过了地表水标准,其中第二瓶、第三瓶甚至超标1倍多和2倍多。一般情况下,化学含氧量COD含量越低越好,否则,会导致水中生物大量死亡,让活水变成死水。然而,在采访中,这里一些纺织印染企业的工作人员却不承认这个事实。   记者:“那些臭味是从哪里来的?”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工业园某企业工作人员:“不可能,没有的吧。”   记者:“你没有闻到吗?”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工业园某企业工作人员:“没有。”   记者:“很多人都说味道很难闻。”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工业园某企业工作人员:“可能是我们厂里的污泥吧,印染厂。没有了,现在一点水都没有了,现在任何的印染厂的水都是我们自己处理的,一点水都不往河里排,河里排了逮住了是要停产的。”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工业园附近居民:“管子在底下,他们偷放的。”   浙江嘉兴:马克西马公司废水直排   嘉兴王江泾工业园区的企业都说污水不是自己排的, 我们记者走访的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环保局也介绍说,王江泾纺织工业园区内所有的工厂废水都会通过统一的管网进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可能存在污水直排现象,那么王江泾工业园区内的污水又是从哪里排出来的呢?   在记者的要求下,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环保局副局长包锋和记者在王江泾纺织工业园区内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在工业园区的一条河沟内,我们看见一股股黄褐色的污水直接从雨水管道中排出,而这两天嘉兴并没有下雨。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环保局副局长包锋:“这些水不正常 我们一定要严查 我打电话让执法大队过来 顺藤摸瓜 看到底是从哪个厂家排出来的。”   十五分钟后,嘉兴市秀洲区环境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来到了现场,马上进行污水取样。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环境执法大队工作人员   是什么样的企业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废水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的呢?工作人员准备顺着下水管道逐一排查,看究竟这些废水到底来自哪里。   在掀开了十几个下水管道井盖后,在离一家工厂五米的院墙外面,持法人员发现了问题,污水从一个非常隐僻的暗道中排到雨水下水管道中。   污水可能是从这家叫马克西马的织布厂偷排出来的,记者跟着执法人员进入了这家工厂进行明察。   经过反复查看,环境执法人员终于查出,是马克西玛公司的工业废水处理管道直接接到了院墙外的雨水下水管道中。   浙江嘉兴:印染企业废气污染亟待解决   嘉兴市秀洲区环保局说,马克西马织布有限公司的工业污水应该排放到统一的管网,然后再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每吨工业废水应缴纳处理费2.5元,但马克西马公司究竟偷排了多少工业废水,他们还要进行核算。一家偷偷排污的企业被环保执法部门逮了个正着,那么嘉兴王江泾园区内的其它印染企业,排污情况又怎么样呢?排污企业只有一家么?我们记者继续在园区内进行了调查。   记者跟随嘉兴市秀洲区环保局副局长包峰顺着另外一条排污口,准备进入这家离排污口最近的锦丰染整的公司进行检查,可首先就遇到了工厂保安的阻拦。半个小时后,工厂负责人才出来带领我们进入了他们的污水处理现场。   浙江省嘉兴市锦丰染整公司负责人:“我们厂里的水,包括下去的水我们都接起来的,你们采的那些可能是他们拦起来的死水啦,不是污水。”   在另外一家印染企业的环保监测日志里,我们看到污水处理各个环节的记录做得非常仔细,污染处理最后一个环节出口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含量也低于当地环保部门最低标准500数值的要求。但是记者也发现,有些时段出口水的COD含量并没有标记。半年前日志本上的字迹非常的新,而且字迹统一。 采访中我们也找到了工业园区内恶臭味的污染源,就是这些印染企业的污水处理池,他们称为而这个问题目前还无法解决。   浙江省嘉兴市锦丰染整公司负责人:“确实有味道,这个是二次污染,就是我们生化处理以后在里面加肥料,加菌种曝气以后可能确实有这个味道出来。”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环保局副局长包锋:“这个事情我们局里也高度重视,这个情况我们也已经知道了,我们正在跟那个环境科学学会研究,怎样能够消除这个异味,目前正在研究当中。”   背景链接:水污染成纺织业最大环保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印染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局面,占全球的产能份额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印染业中规模第一的国家。但在印染业的快速发展中,有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作为耗水和排污的“大户”,印染业中的水污染已经成为纺织工业最大的环保问题。   纺织工业分为十几个子行业,污染涉及面较宽。其中印染废水污染较为严重,其特点是废水量大,水质复杂,有机物浓度高,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多,色度深,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目前全国印染加工企业大多数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地区,是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重点。   目前,印染废水治理以集中处理为主,部分大的印染企业单独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绝大部分印染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但由于各地达标排放标准不同,水环境功能要求也不一样,经处理后排放的印染废水仍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新工艺、新原料、新染料、新助剂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使得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变得越来越复杂,处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
  • 水污染防治法将修改 监测数据造假等有望解决
    8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称,水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中还存在“多龙治水”、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2015年5月至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介绍,从检查情况看,2014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9.2%,基本丧失水体使用功能;24.6%的重点湖泊呈富营养状态,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近海海域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据介绍,全国329个城市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的城市为278个,达标比例为84.5%。86个地级以上城市141个水源一级保护区、52个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未完成整治工作,且缺乏明确的考核制度和责任规定。2014年,农业源和生活源已上升为主要的水污染物排放源,工业结构性污染特征亦十分明显。陈昌智表示,造纸、农副食品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四个行业占到工业源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一些地方产业布局不合理,约80%的化工、石化企业布设在江河沿岸,带来较高环境风险隐患。”陈昌智透露,2014年,环境保护部直接调查处理的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超过60%涉及水污染。然而,基层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单位面积环保执法人员为63.2人/万平方公里,基层环保部门“小马拉大车”现象普遍。目前中国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尚不健全。陈昌智说,多数地方治污资金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来源有限。国家力推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PPP模式也因合法权益保障不足、项目操作复杂和论证困难、缺乏退出机制等诸多原因,社会资本观望居多,项目落地实施较难。此外,“多龙治水”、部门职责交叉问题突出,在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水质监测与发布、近岸海域和地下水环境管理等方面,政出多门、数据不一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企业仍存在伪造和篡改监测数据的行为。对此,陈昌智建议,中央财政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研究采取专项转移支付等方式,实施“以奖代补”。此外,要集中整治篡改和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人员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监管能力,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等新模式,提高监管水平。陈昌智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检查中各方面对现行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了多个修改建议,包括明确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加大对违法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惩处力度,明确公民参与水污染防治的权利和义务,和加快制定出台排污许可、饮用水安全保障、生态补偿等配套法规。 来源:澎湃新闻
  • 构筑生态纺织品的安全防线—访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李治恩副主任
    2005年是中国纺织业的多事之秋。1月1日,随着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中国纺织品出口出现“井喷”;4月4日,美国宣布针对中国出口的三类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20天后,欧盟宣布对中国九类纺织品进行特别限制调查;5月13、18日,美国两次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短短一个多月内,中国纺织品出口接连遭受欧美“大棒”。而笔者在近日专访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李治恩副主任时了解到,在诸如“特保”措施、反倾销调查等关税贸易壁垒出台之前,美、日、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早已形成。 标准的起源  据李主任介绍,最早颁布并实施“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国家是德国,德国于1994年就出台标准禁止纺织品中使用以联苯胺为代表的20种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这些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欧盟也于2003年9月起实施了《关于禁止使用偶氮类染料指令》,2004年6月起又实施了“蓝色着色剂”禁令。2003年,我国有一批纺织产品出口到德国,被检出含有联苯胺537mg/kg。德国政府立即禁止销售这批产品,并要求经销商采取招回行动,将货物退回生产商或就地销毁,并对负责采购的经理提起诉讼。目前,在德国一旦发现纺织品中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整批货物都将罚扣,并对生产厂家进行刑事起诉。总之,“生态纺织品标准”的核心就是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限制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且执行起来比关税壁垒容易,因此也更受发达国家青睐。  当然,国外这些技术标准的出台,我们还是应当主要看它们的正面意义。纺织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品,特别是印染和后整理加工作为一个典型的化学处理过程,会用到种类繁多的染料、助剂等,而这些化学材料很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含有或产生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残留在纺织产品上的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生态纺织品”概念的提出,也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标志,人们将来在购买衣服或其他纺织品时,不仅要关注美观、舒适,还有留意所买纺织商品是否符合生态标准。 相应的中国国标  作为一个纺织品进出口大国,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甲醛含量的限定》。2005年1月1日,又正式实施了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对纺织产品提出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共有5个大项,包括: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这也是我国首次将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列入监控范围,规定禁止生产、销售、进口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纺织产品。国家相关部门同时规定,2005年1月1日前生产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在市场上销售,2005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产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并将于2006年1月1日结束过渡期。  具体分析这五项强制性的监控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甲醛含量和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这两项内容,其实已经成为目前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中的最基本的安全技术要求,我国现阶段出口欧美和日本等国的纺织品服装几乎都已被要求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而欧盟和日本亦已都有相关的法规来对这两项内容进行严格的管制。   至于所列的几项色牢度指标,无论国内、国外,都是染色纺织品所必须检测的内容。虽然并无直接的证据证明色牢度与人体的健康安全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良好的色牢度无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染料脱落转移到人体皮肤上而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风险。关于pH值和异味的要求,则是对纺织产品的基本要求,要达标在技术上应无太大的难度。因此,国家将这五项内容作为强制性监控目标,既有科学合理的依据,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危害与检测  在谈及纺织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时,李主任给笔者举了个例子。就拿人们当前最关注的“禁用偶氮染料”来说吧,在染料分子结构中,凡是含有偶氮基的统称为偶氮染料。在合成染料中,偶氮染料也是品种和数量最多的一类,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等染色及印花。尽管偶氮染料有色谱范围广、色种齐全、牢度高等优点,但是部分有害偶氮染料在与人体的接触过程中,其有害成分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然后与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释放的物质混合起来,发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芳香胺化合物。目前已知的可致癌芳香胺有23种,在这23种可致癌芳香胺中,联苯胺的致癌毒性是最强的。联苯胺可以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并且潜伏期可以长达20年。据大量医学调查显示,经常接触联苯胺人群的膀胱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发病率的28倍。此外,偶氮染料除了对人体有危害,由于偶氮染料不可水溶,对水域等环境危害更大,污染很重,因而对纺织品进行检验是最好的预警机制。   “那么,针对纺织品中可致癌偶氮染料的检测,国家是否也已出台了相关的标准呢?”笔者问道。  目前,我国关于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测定的国家标准主要是1998年11月26日颁布,并于1999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三个国家标准,分别是:GB/T17592.1《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GB/T17592.2《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GB/T17592.3《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 薄层层析法》,这三个标准共同组成了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系列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前面我们提到的今年初实施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关于禁用偶氮染料检测部分,引用的就是现有的GB/T17592.1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该系列标准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出台的直接原因就是德国政府于1994年7月14日公布了《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法》(第二修正案),该法案禁止在德国生产、进口、使用和销售某些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此后,在很短的时间里,荷兰和奥地利也颁布了类似的法令,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买家也纷纷采纳了德国法令中的相关内容而提出了更严格的采购标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迅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一丝遗憾  但令人遗憾的是,德国政府颁布相关法令之后,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未能及时出台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使该法令的实际实施一拖再拖。直到1998年,才以官方文件汇编的方式,公布了三个官方检测方法标准。而欧盟则是到2003年9月和2004年初,才在三个德国标准的基础上推出了三项对应的欧盟检测方法标准草案和欧盟正式标准,分别是:《CEN ISO/TS 17234:2003 皮革 - 化学测试 - 染色皮革上某些偶氮染料 (颜料)的测定》、《EN 14362-1:2003 纺织品 - 源于偶氮染料(颜料)的某些芳香胺的测定方法 - 第一部 分:使用某些不经萃取即易得到的偶氮染料(颜料)的检测》和《EN 14362-2:2003纺织品 - 源于偶氮染料(颜料)的某些芳香胺的测定方法 - 第二部分:使用某些须经萃取纤维而得到的偶氮染料(颜料)的检测》。而此时,我国的三个测试方法标准已经完成审稿和报批程序正式发布了。  这样一来就产生出一个问题,欧盟指令明确指出,在规定的三个检测方法的条件下,检测出的疑致癌芳香胺不得超过30ppm。换言之,凡不按欧盟规定的三个检测方法所规定的技术条件和程序进行的检测所得结果将不被认可。由此而引出的尴尬是,我国现有的三个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由于当时所参照的是早期的德国用于皮革的标准和国内商检系统自主开发的成果,与目前欧盟的三个方法标准(实际上已被全球采用)在技术条件和操作程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其检测结果没有很好的可比性。  不过,李主任向笔者透露,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对现有国家标准的适用范围、样品预处理、定性/定量方法的选择、方法检出限等多方面着手进行修订。 诱人的“蛋糕”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的纺织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一些大型纺织品生产企业已开始采取相应行动,一方面开发、使用绿色环保的替代染料,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求对企业产品进行生态安全性认证,以期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获取买家的信任。而这又间接导致了中国生态纺织品检验市场的这块“蛋糕”越来越大。笔者从李主任处了解到,在当今世界种类繁多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中,其中最风行的纺织品环保生态标准标签要算是Oeko-Tex100 Standard100和Eco-Textile了,而Oeko-Tex100纺织品环保标准标签又最具权威、影响最广。Oeko-Tex100检测标准是由总部设在瑞士的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与检测协会制定的,检测项目和测试方法极其严格、详细。该组织在中国上海也设有办事处,主要负责接收中国相关企业的送检样品,然后送往欧洲总部进行检测,据悉其在中国一年的检测收入高达6000~7000万元人民币。最终通过检测并获得“according to oeko 100”认证标志的产品即可在欧盟市场一路绿灯。而一些国外老牌的在华第三方实验室,如:SGS、Intertek等,也随市场而动,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  面对国外检测机构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相关单位未雨绸缪,也已开始建立自己的生态纺织品认证机构。在本文即将完稿时,笔者得到一个最新消息——“2005年4月28日,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在京成立。”该公司是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出资组建,2004年6月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公正检验认证服务机构,是目前国内唯一专业从事纺织和服装产品检验认证的机构。  应当看到,欧盟国家取消了纺织品配额数量限制来控制产品的进口,取而代之以“绿色壁垒”或其他环保标准来构筑其“后配额时代”的准入“防线”。为了保持我国对外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优势地位,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必须要与国内的相关检测机构紧密配合,同时还要认识到欧盟的“绿色壁垒”还有可能涉及除着色以外的其他工艺流程上,并尽早研究改进对策,从而获得对欧盟出口纺织品服装的“绿色通行证”。    联系电话: 010-65015881   E-mail : siti@cta.com.cn   单位地址:北京朝外英家坟延静里中街3号(100025)
  • 2020年工企利润:15个行业总额减少,仪器仪表业同比增11.6%
    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2020年度,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5个行业减少。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2020年营业收入为7660.0亿元,同比增长3.5%;利润总额819.7亿元,同比增长11.6%。41个工业大类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4.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0.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0.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纺织业增长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9%,汽车制造业增长4.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83.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26.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1.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7.5%。各月累计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各月累计利润率与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从各月数据来看,企业利润逐季回升。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8%。生产和销售稳定恢复,为利润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分季度看,今年利润呈现“由负转正、逐季加快”的走势。受疫情严重冲击影响,一季度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6.7%,二季度利润增长4.8%,增速实现由负转正,三季度增速回升至15.9%,四季度进一步加速至20.8%。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1%,增速比11月加快4.6个百分点,继5月份实现月度增速由负转正后,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2020分经济类型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860.8亿元,比上年下降2.9%;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445.3亿元,增长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234.1亿元,增长7.0%;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261.8亿元,增长3.1%。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行 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2020年同比增长2020年同比增长2020年同比增长(亿元)(%)(亿元)(%)(亿元)(%)总计1061433.60.8890435.00.664516.14.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001.9-8.414086.3-7.82222.7-21.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6674.0-20.15115.2-1.5257.1-83.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951.111.23110.110.2380.674.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661.8-3.21900.0-5.6353.714.7 非金属矿采选业3494.7-1.32646.5-2.3325.94.2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2018.9-7.91887.5-8.412.3223.7 其他采矿业9.8-68.77.4-73.70.912.5 农副食品加工业47900.02.243275.62.32001.25.9 食品制造业19598.81.615168.51.51791.46.4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4829.6-2.69765.0-4.92414.08.9 烟草制品业11433.03.13587.3-5.21156.325.4 纺织业22778.4-6.719955.3-7.91105.47.9 纺织服装、服饰业13697.3-11.311658.6-11.2640.4-21.3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10129.1-14.58735.7-14.5553.5-20.7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8208.9-6.27312.2-6.2338.7-8.8 家具制造业6875.4-6.05708.0-5.7417.7-11.1 造纸和纸制品业13012.7-2.211035.8-3.8826.721.2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6472.3-5.25395.4-5.1416.2-5.7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2423.5-4.410714.6-4.2644.4-9.2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41632.4-13.434631.3-14.4868.5-26.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63117.4-3.752415.9-4.54257.620.9 医药制造业24857.34.514152.65.43506.712.8 化学纤维制造业7984.2-10.47270.4-10.6263.5-15.1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4763.3-1.020542.9-3.01681.624.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5941.8-0.145901.3-0.44767.42.7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72776.95.267104.25.62464.6-7.5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5606.44.251771.03.71479.520.3 金属制品业36814.11.832118.71.71687.14.1 通用设备制造业40065.73.232661.32.42858.813.0 专用设备制造业32726.57.625586.56.42827.624.4 汽车制造业81557.73.468997.13.75093.64.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1465.8-0.69666.3-0.8626.1-1.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67831.74.557069.24.73999.86.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0992.18.3105103.08.15919.217.2 仪器仪表制造业7660.03.55730.22.8819.711.6 其他制造业1680.30.71410.10.989.7-7.4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5630.114.25224.615.6218.5-5.2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331.5-6.71120.9-5.259.8-27.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8456.21.760677.31.44085.83.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8989.2-5.47731.2-6.5691.57.7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381.86.92484.27.7390.416.5注:本表部分指标存在总计不等于分项之和情况,是数据四舍五入所致,未作机械调整。
  • 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报告
    督促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今年5月~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检查。在今天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陈昌智在报告中说,这次检查的重点,一是饮用水水源保护、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等法律制度落实情况。二是重要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畜禽养殖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防治等情况。三是各地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推动水污染防治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各方面对修改完善《水污染防治法》的意见建议等。陈昌智表示,“十二五”以来,各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治理不断加强。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40亿元支持重点流域治污规划项目建设,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南水北调工程等重点流域水质不断改善。各地持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工业清洁生产和工业节水,对造纸、焦化等十大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共有3700个造纸、印染等行业项目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及回收工程。二是不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累计安排中央基建投资554亿元和污水管网专项资金493亿元,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全国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4600万吨,总设计处理能力已达1.7亿吨/日,处理率达90%以上,再生水日利用能力超过2000万吨。三是逐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范畴,中央基建投资累计安排135亿元,各地累计投入资金40多亿元,完成4.1万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改造。四是开展水质较好湖泊保护工作,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58亿元,用于支持81个水质较好湖泊保护。陈昌智说,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将防治水污染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4年,全国地表水97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63.2%,比2005年增加2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9.2%,比2005年减少17个百分点。“十二五”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增加了氨氮,“十二五”前四年已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10.1%,提前完成五年目标;氨氮减排9.8%,有望如期完成任务。陈昌智同时也指出,从检查情况看,我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2014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9.2%,基本丧失水体使用功能;24.6%的重点湖泊呈富营养状态,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近海海域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水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014年,我国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为2294.6万吨和238.5万吨。农业源和生活源已上升为主要的水污染物排放源,合计约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5.7%、氨氮排放量的89.6%。工业结构性污染特征明显,造纸、农副食品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4个行业占到工业源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一些地方水生态受损严重,部分河流水资源过度开发,河流干枯、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生态流量难以保障,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方产业布局不合理,约80%的化工、石化企业布设在江河沿岸,带来较高环境风险隐患,还有一些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地区仍未有效遏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环境保护部直接调查处理的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超过60%涉及水污染。陈昌智强调,当前我国水污染形势非常严峻,水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科学制定“十三五”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依法抓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落实,确保全国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目标如期实现。报告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和指导,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对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负总责的法定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注重源头防控,加大控源截污力度,坚持流域协同治污,进一步提高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大督察考核力度,严格奖惩措施,对工作推进不力、完不成考核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二要将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依法保障饮用水安全。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全面排查污染源,坚决清理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和排污口,严肃查处保护区内排污行为。同时,严格保护地下水资源,健全地下水监管机制,推进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和分区防控,整合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三要加强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将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纳入“十三五”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水污染防治财政专项资金应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倾斜。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减少化肥、农药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四要强化工业和船舶水污染防治,加快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规划实施,推动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石化、印染等重污染企业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严控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严格环境准入,根据流域水质目标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和节水技术改造,推进工业水循环利用。集中整治工业园区水污染,对新建、升级工业园区要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治污设施,园区内工业废水必须预先处理达标后,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完善船舶水污染防治。提高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能力,强化污染事故的应急协调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船舶污染损害赔偿体系。五要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力度。要进一步理顺价格政策和财政补贴机制,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规范化发展,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促进多元融资,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严厉打击偷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篡改和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人员的民事和刑事责任。着力提高监管水平,强化环保、公安、监察等各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做好行政执法与环境司法有效衔接。建立流域区域联合治污协作机制,形成跨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机制。六要加快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做好《水污染防治法》与《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的衔接,明确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立法思路。完善流域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明确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强化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加大对违法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惩处力度。明确公民参与水污染防治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水环境风险评估、应急与公共监测预警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饮用水安全保障、排污许可、区域流域联防联治和生态补偿制度。来源:中国环境报
  •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10月21日,石墨烯在纺织产业应用发展论坛在2019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成功召开,石墨烯高端纺织应用代表专家齐聚一堂,交流了石墨烯纺织新材料的最新科研及产业化发展成果,期间,“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论坛由西安市政府、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西安工程大学和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承办,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200余人参会。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1aa721e7-f944-46af-ab4b-ae8fd488a9fd.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2).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2).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2bd33252-6d34-4c25-9e7b-2779caffa905.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贺辛亥主持揭幕仪式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揭牌仪式由西安工程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贺辛亥主持,出席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纺织学院院长李鹏飞,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高超,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丁古巧,陕西金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党波,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学院科研副院长王进美,西安工程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马建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副主任胡斌、青岛加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李东一、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副主任王丽萍、西安工程大学材料学院党支部书记张茂林,西安工程大学材料学院科研副院长苏晓磊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由西安工程大学与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共建,旨在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共同致力于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并为企业培养相关领域科技人才,促进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还将构建石墨烯在纺织领域应用推广平台,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协同发展,为拓展石墨烯在纺织领域的市场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2a19f9b1-f638-45f8-9676-c888ad499fae.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3).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3).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义春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afa4044-84fc-4dcd-a89a-e4ae45f85c79.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4).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4).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鹏飞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d2186bf8-0aca-4cd5-9cb6-e3ec8a019f3a.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5).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揭牌仪式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07bcb6ca-56e8-485f-b984-d3058956205f.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8).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8).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rong strong 签约仪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会上,李义春秘书长和李鹏飞副校长相继致辞,并共同为“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王丽萍副主任、苏晓磊副院长代表双方单位为共建研究院签约。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上台见证了这一石墨烯在高端纺织应用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时刻,并合影留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59f12475-97fb-4a74-a3df-a92623827635.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9).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9).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高超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揭牌及签约仪式后,在丁古巧研究员的主持下,论坛进入专家报告环节。高超教授首先做《纯石墨烯纤维及石墨烯复合纤维》报告。我国纺织业市场容量超万亿,从业人员2000万,化纤产量占全球70%,每年生产服装高达456亿件,但是中国纺织行业却也存在缺乏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高端品种的不足。高超强调,石墨烯纤维正是促进中国从纤维大国走向纤维强国,为中国制造2025担当硬科技产业革命先导,实现国人的新时代健康小康生活的重要推手。报告中他介绍了自己科研团队的一系列石墨烯复合纤维科研成果,2010年首次研制成功的氧化石墨烯-尼龙6原位聚合复合纤维荣获IGCC颁发的全球首个单层氧化石墨烯及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认证证书;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具有可添加多功能、耐水洗、无重金属添加、手感纤细顺滑,无皮肤瘙痒等优势,该成果目前已经实现石墨烯与锦纶、涤纶、氨纶等的复合。纯的石墨烯碳纤维一项是美日等发达国家控制、禁运的高端产品,报告中,高超还介绍了由其团队首创的由天然石墨制备碳纤维的新途径。通过对石墨进行化学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再经过湿法纺织得到石墨烯新型碳纤维。这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具有结构功能一体化,微结构设计性强等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e518ec40-f16f-484e-98fa-39c07d0f2047.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1).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1).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陕西金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党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身穿自研石墨烯西服的金党波总经理做了《石墨烯对未来纺织业的影响》报告。他介绍了金澧科技研发团队、产品及经营状况介绍。他表示,纺织品的可纺性是第一要素,其团队研发产品可在不改变任何行业机械、加工设备的前提现,提高纺丝的纤维强度,并且提升了20% 的弹性。他表示随着石墨烯制备的成本不断下降,石墨烯在穿着舒适性、可纺性、功能性特征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加凸显。展望未来,他认为石墨烯定会取代正常面料,石墨烯服装终有一天,也将成为服装市场的主导产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3d66b9b-0e92-4e7b-8919-d2ddf3e4f4f3.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5).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5).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学院科研副院长王进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如今,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促使了细菌的繁殖和各种传染病的增加。另一方面现代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移动无线技术的日益普及,也催生了第四大公共污染源——电磁辐射。因此研究开发新型抗菌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已成为当今科研领域的热点之一,石墨烯凭借众所周知的优异性能,在相关功能纺织品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王进美教授以此为切入点,带来了《智能调温石墨烯复合功能纺织品开发与性能》报告。其团队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更彻底的氧化石墨烯,采用上浆工艺用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对棉纱、涤棉纱进行处理,并织造成布,其成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并具有出色的电子屏蔽特性。报告中,王进美详细介绍了这一成果的制备加工工艺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及指标参数。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f5f7840c-3892-4688-a64e-bfe5aa0a1ab3.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4).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4).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安工程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马建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马建华副教授做《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及其在纺织结构传感器领域的应用》报告,《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及其在纺织结构传感器领域的应用》报告,其团通过引入可电离基团、碱性体系中的离子化、机械剪切剥离等方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超高浓度大尺寸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最大尺寸可达128um。利用这一成果,马建华团队制备了浓度低至20ug/ml的LGO凝胶,并且通过3D打印获得了形状可设计的石墨烯三维结构体。该结构体具有极低的密度、良好的导电性和极高的比强度。在此基础上,其团队继续通过3D打印,结合正弦波的网状结构设计,制备了PDMS/石墨烯柔性传感器。他们成功研制了灵敏度、拉伸应变更高达350%的石墨烯复合导电纤维,并通过针织、机织或者编织实现功能织物的制备,进而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其在应变传感以及柔性可穿戴领域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995c4da7-3d84-47d6-8f87-c8170e4c5a6c.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3).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3).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研究员丁古巧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丁古巧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亚微米尺寸石墨烯定制及其在纤维领域的应用探索》。石墨烯材料的成本是桎梏其应用的敏感原因,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和能力也决定了产业的加速度。报告中,丁古巧首先介绍了其所在的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石墨烯生产线情况,包括可在常温快速氧化2-4h,只用浓硫酸等3种试剂,并采用Go与浓硫酸压滤分离,提高重复利用率并减少污染排放的氧化还原石墨烯生产线;可生产亚微米尺寸、水性分散、强碱兼容、分散剂兼容的石墨烯产品的的机械剥离生产线;以及生产石墨烯单层率高、可控性高、生产污染性同比氧化还原法大幅降低的电化学生产线。在此基础上,丁古巧团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优异特性的石墨烯改性纤维。通过对亚微米石墨烯进行湿法纺丝、熔融纺丝,制备了石墨烯复合纤维,进而研制了一系列拥有抗菌、导电、抑螨、远红外、抗紫外等优良特性的石墨烯改性面料,并继续往下游延伸,成功研制了石墨烯智能点电灸膜。另一方面研制了Gr-PVDF 压电传感,通过水与石墨烯的共同诱导,得到了高压电相含量的PVDF/石墨烯涂布。进而通过结构设计,成功搭建了反应非常灵敏的Gr-PVDF-TPU应变传感装置,该成果已在跆拳道计分、心脏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8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8f804898-7d36-4525-9a14-f5c40d4a8df7.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2).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2).jpg" width=" 600" height=" 8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研讨剪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论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期间,报告嘉宾们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卓有意义的学术研讨,并与多个石墨烯制备、加工、应用企业达成了产业合作的初步意向,论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王丽萍副主任会后表示,主题明确,贴近实际应用和产业化,正是本次论坛乃至整个2019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的创新之一,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在汇聚石墨烯最新学术成果交流碰撞的同时,促进整个石墨烯行业产学研更好的结合与发展。 /p
  • 在线近红外+人工智能实现废旧纺织品自动识别分拣——寻找光谱仪器“创新的力量”系列约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全文160余次提到了“创新”关键词。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对科学仪器产业而言,“创新”更是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对科学仪器的创新和研发高度重视,先后设立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科研计划等。2021年11月,北京“十四五”规划也指出要支持开展关键仪器设备研发,支持挖掘一批服务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定制化科学仪器和设备,重点突破研发新一代光谱等关键技术。不断高攀的前沿研究是创新,差异化的产品发展也是创新。为了展现光谱仪器的创新成果,分享光谱仪器研发和应用中的创新思维,共同促进光谱仪器产业化的创新发展,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寻找光谱仪器创新的力量》活动。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服装学院/塔里木大学龚龑教授,给大家分享创新成果,并探讨创新的方法和思维。北京服装学院/新疆大学龚龑教授仪器信息网:您认为目前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及应用有哪些创新的研究方向? 龚龑: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近红外光谱数据库的建立及更新。校准模型的预测性能直接决定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能力,而校准模型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样本类型单独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已有一个地区的苹果水分含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校准模型,这个模型适用于同一地区的苹果,却不适用于不同地区苹果的水分预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扩充苹果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如果能获得全世界苹果的近红外光谱和水分属性,那么所建立的校准模型的涵盖性就会非常强,适用于任何地区的苹果水分分析。(2)近红外光谱仪的创新。校准模型的预测能力充分依赖输入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而光谱数据通常不一致。要获得一致的光谱数据,需要测量光谱的光谱仪长期保持性能的稳定。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光谱仪器件会随时间老化,测量人员的操作也会对光谱数据的一致性产生影响,这些因素都会使得已建立的校准模型失效。同时,光谱仪之间测量的偏差也会导致对同一被测物定量定性分析的失败。(3)提高检测精确度。在近红外的波段区域,含氢化合物的吸收系数较小,所以尽管使用高效的化学计量学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其最终定量分析的预测结果也始终无法达到真实值。检测限较高,通常达到0.1%左右。为了克服检测限高的问题,可采用样本预处理方法(比如固相微萃取等富集方法)提高精检度,但如此操作会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失去其优点和特色,反而不是最佳的分析方法。仪器信息网:近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相比,在废旧纺织品分拣中有哪些优势?龚龑:近红外光谱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发展非常迅速的分析技术,它具有无损、快速,应用广泛等优点,在化工、农业、环境、医药等领域发展极为广泛。与化学计量学软件、光谱仪和应用模型结合,拓展了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领域。近红外光谱仪目前在过程分析技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飞快。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不断扩大其涉足领域以及应用的实效性,除应用于农业和食品分析外,还涉及生物、高分子、制药、石油化工、纺织、纤维等学科,只要是对有机物检测分析的行业基本上均可使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在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现已逐步涉及谷物等农产品分析、饲料分析、石油化工、药物分析、疫情疫病诊断等方面,并伴随出现在专著出版、仪器制造和软件开发中。随着软硬件的更新换代,NIR还有望应用于其他更多方面。拉曼光谱具有无损、快速、制样简单、可微区分析、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拉曼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拉曼光谱在鉴别时,为了提升鉴别准确率,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拉曼光谱对环境要求不高,而且非接触式稳定性高,但是在纺织领域还有待探索,在以后的废旧纺织品鉴别研究中都可以进行研究。图1 训练过程中损失值,训练精度和测试精度变化图图2 不同成分比例废旧聚酯/粘胶混纺织物近红外光谱仪器信息网:贵课题组有哪些创新的成果?最突出的创新体现在哪里?龚龑:我们课题组为突破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利用的瓶颈,与新疆乌鲁木齐海关、深圳海关、新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单位合作,采用近红外光谱仪设计了一套废旧纺织品自动识别分拣设备(如图3所示)。该设备实现废旧纺织品从输送、检测、分拣、回收利用等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纺织行业废旧纺织品检测、分拣的自动化水平,降低废旧纺织品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资源的浪费,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局面,为推动纺织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3 废旧纺织品分拣设备该设备是基于近红外光谱来识别纺织品中的纤维种类和含量。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克服了算法自主编写以及工控机对接的难题,最终开发一种废旧纺织品自动识别分拣系统。该系统利用自行开发的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装置,建立了一个在线近红外(NIR)光谱库,包括聚酯、棉花、羊毛等十几种常见纺织品。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废旧纺织品的识别和分拣中,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废旧纺织品的在线近红外定性识别模型,有效提高废旧纺织品中不同纤维成分的检测准确性水平和速度,从而提升产业化加工效率。图4 废旧纺织品检测试验仪器信息网:人工智能与废旧纺织品分拣有什么联系?龚龑:人工智能分拣设备主要通过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融合传感器(分为触觉、视觉传感系统,目前普遍应用的为视觉传感系统)、机器臂/喷气设备等软硬件配合开展工作。具体构成及运作原理如下:(1)云端大数据:采集各种各样纺织样品的图片,包含废纺织品、旧纺织品、混纺织物等各种状态下图片,形成云端数据库。(2)人工智能算法:设备中内置的人工智能算法通过云端海量图像数据对机器人进行训练。前期海量数据的采集保证了无论废旧纺织品是何种状态、是否被遮挡,机器人都可以识别。(3)融合传感器:利用计算机视觉扫描快速移动的物体,通过CCD视觉、激光视觉、近红外视觉等识别传感系统相耦合,综合判断目标物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结构等)与内部特征(材质),实现废旧纺织品精准定位与细分判别。然后将识别结果传输给协作机器,控制机器臂/喷气设备运动。(4)机器臂/喷气设备:机器臂/喷气设备从传送带上准确地抓取要回收的纺织品,投放到相对应的分类收集箱中。人工智能软件识别与机器臂/喷气设备相结合,类似于人脑的神经网络系统和人的双手相结合,具备了识别和执行的能力。(5)数据回传:分拣完成后,设备将相关的数据再返回云端,与部署在各地的智能分拣设备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智能提升。例如,部署在某纺织分拣中心的智能设备可以向部署在全国各地不同智能设备,不同设备还可以互相继承废弃物识别的经验。该数据还能用于帮助项目运营方了解设备状况及并进行产量、工作量、效益等运营维度的统计。仪器信息网:您对未来光谱仪的创新发展有什么样的展望?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技术或者应用?龚龑: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制造工艺、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推动力量,从工农业生产、服务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可以看到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需求、牵引力量。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未来一段时期内,近红外光谱技术将会得到加速发展,以近红外光谱为核心的商业产品将在不同业务领域进一步提供深化和细化的服务,近红外光谱有望成为与时代发展特征(如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最相关的一项分析技术。尽管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有一些技术壁垒和难题需要攻克。例如,目前光谱数据库或模型的仪器供应商依赖(Vendorlock-in)问题,即各厂商的仪器之间存在的台间差异,使其普适性的应用迁移变得困难,需要从仪器标准化、算法和软件等多方面协同努力方能得以解决。再例如,无论是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还是深度学习算法,都是在有监督学习的框架下建立定性或定量分析模型。所谓有监督学习就是每个训练集样本是带有标签的,即每个样本的光谱对应着一组参考值(真实的浓度值或类别)。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产生大量无标签的光谱资源,这些光谱没有对应的参考值,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大量无标签的样本信息进行半监督或无监督分析模型的构建,有可能是未来很值得研究的新方向。仪器信息网:基于光谱仪的发展现状,您在产学研的道路上开展了哪些工作?龚龑:近年来,我负责并结项了一些相关课题,包括2019年的“用于食源性致病菌快检的增强拉曼散射微流控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和2020年新疆兵团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棉纺筒纱智能分拣包装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应用的研究”等,同时还有一些横向课题“运用拉曼光谱技术针对纺织行业气体污染与有毒物质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应用”、“城市废旧纺织品成分快速鉴别、分拣与再利用技术”等等,都是运用光谱技术进行了应用与创新。我培养的研究生也在光谱领域进行了探索,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上海纺织科技》、《毛纺科技》等发表相关论文,在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银一铜。我觉得在产学研的道路上我们还要继续前进,现阶段的学生培养模式还需继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适合当前产学研的一种新模式。团队介绍:北服检测215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在龚龑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主要致力于纺织服装标准的制定以及光谱分析技术。制定纺织服装标准可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环保纺织品的研发、生产和加工。随着光谱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光谱分析方法也相继建立,并出现相应的光谱分析仪器。光谱分析方法在定性、定量、结构分析方面有着优越的表现,并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食品、化工、医药、环境、纺织、空间探索等领域。团队近两年联合南京中拓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废旧纺织品分拣设备,运用近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分析,研发分类算法以及装备设计及制造,实现废旧纺织品从输送、检测、分拣等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纺织行业废旧纺织品检测、分拣的自动化水平,达到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降低资源对环境影响及资源浪费的目标。
  • 国务院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根据规划,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  国务院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装备制造业憧憬“大工程”   编者按:   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和纺织业这两个产业振兴规划,这对两大行业的相关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企业界人士和分析师,对这两个产业振兴规划从多角度进行解读,寻找产业动向,捕捉投资机会。此外,还对即将提交国务院审议的石化产业振兴规划进行解读。   “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称“规划”)昨日下午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审议,并获原则通过。该规划中,引起业界注意的包括两点:依托大型工程,大力振兴国有自主化工作;推进联合企业重组。   业内人士表示,从规划内容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决心和行动在加强,不过更希望看到具体的落实细则。   “依托重点工程”   规划中强调,要加快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中联重科(000157.SZ)董秘李建达昨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一点就很重要。   “此前我国就有一个产业依托的说法,即某个大型工程直接与所用设备挂钩,而后主管部门(或建造单位)拨钱给设备制造方来做这个项目,但后来没有继续下去。”   他认为,规划鼓励重点工程使用自主产品的重要性在于,一些国内企业已具备了生产和制造大型装备的能力,但还没有参与的机会,而很多项目主管方因看重国际巨头的实力,倾向选择国际产品。如果这次政策能够落实,对企业而言,影响将很大。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要求,要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平安证券研究员叶国际告诉记者,“补偿机制”的出现,就是政府希望推广国产自主化产品的最好例证。   “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的推出,预计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公路、铁路、能源等都有数千亿的众多项目开工,因此,如果能够多用国产设备,势必会带给企业更多的市场机会。   推进联合重组   规划中还提到,要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这表明了国家对于一些具备实力的企业并购是极其支持的。”平安证券研究员王合绪对《第一财经日报》说道,“在此之前,政府还没有明确的提出过支持装备制造业的重组。”   目前,大型跨国公司如GE、西门子、霍尼韦尔等都具备上述总承包、集成等多个特点,而中国虽拥有很多装备公司,但真正具有跨国型实力的企业凤毛麟角。   “这是由于中国的企业股权结构决定的。比如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如果想收购国有同行,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会反对、被收购方的管理单位——地方国资委同样不会同意,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未来可以通过行政协调的方式来做,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叶国际表示。   建立首台装备风险补偿机制   根据昨日公布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将结合钢铁、汽车、纺织等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动化,并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而建立国内自主研发的首台(套)设备的风险补偿机制,也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   “对于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振兴规划的出台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消息。特别是要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程五四说。   不过有专家表示,关于首台(套)风险补偿机制应该如何建立,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按照北京市目前的做法,主要是对研发和生产企业进行补偿,但实际上承担首台(套)风险的主体,更多的是集中在使用者一方。   “因为目前大型产业大多是流程化生产,一旦使用首台(套)设备出现问题,整个一套生产线都将无法使用,所以影响特别大。”上述专家说,“在采取政府补贴上应该进一步倾向使用方,另外可引导保险公司建立保险补偿机制。”   此外,规划还提出,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部分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业界对于何时出台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抱有更大期待。“此次公布的仅仅是总体纲要,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进一步探讨。”上述专家说。   相关新闻: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出 四子行业受益
  • 1-5月全国规上仪器仪表制造业利润总额317.2亿元
    6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状况。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543.8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仪器仪表制造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7.8亿元,同比下降1.8%。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438.4亿元,同比下降2.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510.5亿元,增长1.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27.8亿元,增长12.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29.3亿元,增长7.6%。1-5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5024.5亿元,同比下降16.2%;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9285.7亿元,增长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3233.6亿元,增长29.5%。1-5月份,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80.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6.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0%,纺织业增长23.2%,汽车制造业增长17.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7.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6.0%,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8.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3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52.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由盈转亏,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增加。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