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发酵乳

仪器信息网发酵乳专题为您整合发酵乳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发酵乳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发酵乳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发酵乳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发酵乳话题讨论。

发酵乳相关的论坛

  • 【讨论】发酵乳、酸乳、酸奶三者之间有什么差别?

    [color=#00008B]发酵乳(fermented milk)是发酵乳制品的简称。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食品之一。据资料介绍。发酵乳的历史十分久远,早期制作是把经过驯养的动物(奶牛、绵羊、山羊、水牛和骆驼)乳煮开后降温到40度通过自然发酵而成。我国没有对发酵乳的严格定义,但从外文资料上看还是可以用以下的解释来表述发酵乳的:通过非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而能发生酶解)的各种乳制品。发酵乳通常有3种类型:①乳酸发酵;②酵母—乳酸发酵;③霉菌—乳酸发酵。发酵乳包括了酸奶、干酪和发酵奶油。[/color]

  • 乳酸菌发酵

    乳酸菌发酵(发酵植物)过程中是否可以用OD600来表示发酵进程?我知道可以用pH4.0-4.5来表示

  • 发酵乳前期灭菌要求及温度时间设计原则

    [font=SimSun, STSong, &]对于低温长时间灭菌,如85℃、20min。此类灭菌方式属于什么,相较于95℃、30min,哪些灭菌方式不会导致奶在低温长时发酵不会有杂菌风险,且能够出现凝乳.另外据我所查,高温灭菌有单独计算公式,但是又会导致蛋白变性等,从而影响发酵乳无法凝乳等情况。那么我应该参考一个什么样标准去设计灭菌时间和温度来确保37℃、48h长时间发酵不会有染菌风险。如灭完菌初始菌数、芽孢等要求,求助各位专家[/font]

  • 【原创大赛】关于味道,复原乳与发酵乳的差别

    【原创大赛】关于味道,复原乳与发酵乳的差别

    一直以来关于牛奶酸奶的各种传言风波不断,复原乳酸奶的风波已经被传的沸沸扬扬,一时间人们开始对酸奶的配制清单格外留心,生怕一不小心买了复原乳制得的酸奶。其实是发酵乳还是复原乳很多消费者是傻傻分不清楚的,百度百科上解释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或“还原奶”,是指把牛奶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而发酵乳(酸乳)则是乳和乳制品在特征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酸性凝乳状制品,该类产品在保质期内的特征菌必须大量存在,能继续存活且具有活性。单不考虑复原乳营养价值如何,复原乳和鲜牛奶制得的酸奶在味道上是否有很大的差异,差异表现在哪里,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并不知道,为此又要用到我们味觉检测神器“电子舌”了。 将两种酸奶与纯净水按照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离心,取上清液用于电子舌测试。将测试的实验结果以柱形图的方式展示见下图所示。图中蓝色代表发酵乳,红色代表复原乳制得的酸奶,可见在苦味、涩味、涩的回味和甜味方面,复原乳制得的酸奶均要高于发酵乳,尤其是苦味值相差较多。而对于鲜味和咸味复原乳制得的酸奶则要弱于发酵乳了,可见复原乳经过多次高温处理多少会发生一些变化。 由此可见原材料的不同制得的酸奶在味道上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的,营养价值另当别论,在味道上两者是会存在一定差异的。孰好孰坏并不能单从口味上来看,喜爱不同,对味道的要求也不一样。[align=center][img=,690,47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01831506693_3188_2973932_3.jpg!w690x474.jpg[/img][/align]

  • 乳酸菌发酵

    我在做乳酸菌发酵,培养一段时间后,镜检下菌量挺高,但几个小时之后再取样检测发现镜检菌量大量下降,发酵液静置一会产生一些絮状物质,形状跟棉花似的,一点都不粘底,但好像大部分不是菌体,,请问大家,絮状物质是什么东西,大家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是不是感染噬菌体了?

  • 【分享】GB 19302-2010 发酵乳

    分享标准,均自网络收集,上传者不保证资料完整性以及版权。下载仅供研究,请勿用于其他用途。研究完毕请及时删除,若有正版需求,请联系出版单位。GB 19302-2010 发酵乳

  • 发酵乳的脂肪检测问题

    在检测标签表明脂肪含量为5%的发酵乳和杀菌乳的脂肪含量时,用标准方法加氨水2ml,65度水浴,检测脂肪含量只有1.9%,如果用安装干酪方法加10ml盐酸溶液,沸水加热25min,检测结果为3.4%,请问你们遇到这种问题吗?什么原因?

  • 大肠杆菌乳糖发酵实验

    请问,乳糖发酵大肠杆菌,培养基颜色变黄导管产气,但是培养基是混浊的,请问这样的结果对吗,求大神指点,拜托拜托[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80941516446_2797_3545162_3.png[/img]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乳酸的含量》的全文?

    或是关于色谱法测定发酵液的其他文章也行。那位有了帮忙在贴出来,多谢![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257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乳酸的含量[/url]我找到了,贴上来大家共享

  • 【求助】新手求助 检测发酵液中的乳酸等有机酸

    各位大虾,小女子正在检测乳酸菌发酵液中的乳酸,还有其他的一些有机酸。使用的仪器是岛津LC-20AT,柱子是shimpack VP-ODS 150*4.6mm,但是分离度很差,峰粘连在一起。现在想再买个柱子,能否推荐一个性价比出色的呢?[em09511]

  • 微生物制剂发酵发酵的物理条件

    [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b]微生物制剂发酵[/b]的物理条件研究主要有[b]发酵温度[/b]、[b]初始[/b]、[b]溶解氧[/b]。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微生物的生长实际是生物体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和酶反应的有机组合,温度是影响这些反应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来源、不同菌株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zui适培养温度有一定的差异。[/font][/size][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PH值影响微生物的发育增殖和各种能量代谢的化学活性等,在工业发酵过程中,值PH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目的产物的产生和积累,菌体还会产生酸碱物质导致发酵液值的变化,为保持值的稳定以至于不影响菌体的生长及产物的生成,常常需要补加酸碱来平衡值。[/font][/size][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在好氧微生物发酵时溶解氧是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尤其是液体深层发酵对氧的供应要求更高。溶解氧的调节主要靠通气量、搅拌速度、罐压等进行调节。[/font][/size][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此外,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往往要产生大量的泡沫,为了防止逃液和染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需在发酵液中加入消泡剂。常用的消泡剂有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等,还有的用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聚醚类消泡剂、高碳醇、有机硅消泡剂等,这类消泡剂的消泡抑泡[/font][/size]

  • 【分享】关于2008版本国标中间LST和乳糖胆盐发酵管的区别

    【分享】关于2008版本国标中间LST和乳糖胆盐发酵管的区别

    [size=4]有朋友搞不清楚LST和乳糖胆盐发酵管的区别。我想下面的图片可以说明问题。第一张图片就是没有添加样品的空白状态,第二张图片就是发酵之后结果观察的状态。左边就是3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的LST,右边就是2003版本的乳糖胆盐。[/size][size=4]是否容易观察结果,大家自己看。[/size][size=4][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3/201003090944_204655_1601110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3/201003090945_204656_1601110_3.jpg[/img][/size]

  • 【转帖】豆粕发酵工艺

    发酵豆粕属于发酵饲料中的一种,所谓发酵饲料,就是利用微生物在饲料原料中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积累有用的菌体、酶和中间代谢产物来生产加工和调制的饲料,因此也称为微生物饲1490 [actual=1489]料[17]。 发酵豆粕在1983年王厚德教授发现的扣囊拟内孢霉时就已有研究。扣囊拟内孢霉 Endomycopsis Sp是从酒精废醪中分离出的一株酵母菌,在固态基质上的好氧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并可达到较高的细胞数。用固体菌种地面蒲层发酵晒干,以豆粕为主作原料,无毒性问题,由于量小,产品质量易于控制,生物效价较高,只要适当平衡赖、蛋氨酸、钙磷后,接近或超过秘鲁鱼粉,产品一度供不应求[18]。豆类发酵一般流程:精选大豆—清洗—浸泡—脱皮—蒸煮—冷却—调酸—接种混匀—发酵—成品 [19]常规豆粕发酵工艺:常规豆粕发酵采用米粉作发酵基质生产根霉孢子作为发酵剂,发酵时间要48-72h。传统发酵豆粕的发酵剂主要有三种: (1)前一批发酵豆粕饲料 (2) 以前豆粕发酵时使用的覆盖物中霉菌残留物 (3) 高热过度生长真菌菌丝体。而吴定等用少孢根霉RT-3菌丝作发酵剂发酵豆粕新工艺,使得发酵时间缩短了24~36 h。主要的步骤是先将豆粕置高压锅115℃、20 min ,取出加适量水,加10%麸皮,再用乳酸酸化基质,混匀,接种发酵剂,再混匀,置39℃培养。待菌丝将豆粕完全覆盖,结成块后,40~50℃真空干燥,粉碎成颗粒饲料。利用菌种对豆粕进行发酵,生产大豆异黄酮甙元,提高豆粕的经济附加值[8]。也有的采用多菌种作发酵剂对豆粕进行混合发酵,如姚晓红等用酵母菌y-021、y-028 、乳酸菌Lc三种菌株共同作用于豆粕中[3]。

  • 发酵罐的设计

    前言生物反应工程与设备课程设计是生物工程专业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如生化反应工程与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来解决生化工程实际问题,对培养我们全面的理论知识与工程素养,健全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在本课程设计中,通过生化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如机械搅拌发酵罐、气升式发酵罐、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蒸发结晶设备、蒸馏设备等的设计实践,对我们进行一次生化过程发酵设备设计的基本训练,使我们初步掌握发酵设备设计的基本步骤和主要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实际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 【求助】做豌豆酸浆的发酵,发酵液分离?

    分离发酵液中不同分子量物质我是做豌豆酸浆的发酵的,老板让我先把发酵液分离成不同分子量的两种溶液,一种是大分子量,一种小分子量。我应该用什么来做呢?是超滤还是层析?本人刚做实验属新手。。。。忘大家不吝赐教!!!我的分离后的各组分都需要用。用透析袋透析可以吗?但是我买的透析袋是常常的一条带子,只有2,3十厘米宽。和“袋子”差距很大啊。谁知道怎么用吗?

  • 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止与挽救

    本文引用自laoding《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止与挽救》南山人编著 第一节 工业发酵染菌的危害 发酵工业自从采用纯种培养以后,产率有很大提高,然而,防止染菌的要求也更高了。人们在与杂菌污染的斗争中,积累、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了防止染菌,使用了一系列的设备、工艺和管理措施。例如:密闭式发酵罐,无菌空气制备,设备、管道和无菌室的设计,培养基和设备灭菌,培养过程及其他方面的无菌操作等,大大降低了染菌率。但是至今一些现代发酵工业还遭受染菌的严重威胁,甚至由于染菌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 国外抗生素发酵染菌率为2%~5%,国内的抗生素发酵、青霉素发酵染菌率2%,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发酵染菌率约为5%,谷氨酸发酵噬菌体感染率1~2%。染菌仍是发酵工业的致命伤。轻者影响产率、产物提取收得率和产品质量;严重者造成“倒罐”,浪费大量原材料,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扰乱生产秩序,破坏生产计划。遇到连续染菌,特别是又找不到染菌原因,未有防治措施时,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生产积极性,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 染菌对发酵产率、提取收得率、产品质量和三废治理等都有很大影响。然而,生产不同品种,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杂菌,不同的污染时间,不同的污染途径、污染程度,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所产生后果是不同的。1、染菌对不同品种发酵的影响 由于各种发酵的菌种、培养基、发酵条件、发酵周期以及产物性质等不同,受污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青霉素发酵,由于许多杂菌都能产生青霉素酶,当青霉素发酵无论是在前期、中期或后期感染都能产生青霉素酶的杂菌,都能使青霉素迅速破坏,使发酵一无所获。疫苗深层培养,一旦受污染,无论污染的是活菌、死菌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柠檬酸发酵,在产酸后,pH值很低,一般杂菌不易生长,柠檬酸主要防止前期染菌。谷氨酸发酵周期短,生产菌繁殖快,培养基不太丰富,一般较少污染杂菌,但噬菌体污染对谷氨酸发酵的威胁非常大。肌苷、肌苷酸发酵,由于生产菌是多种营养缺陷型,生长能力差,培养基营养丰富等,容易受杂菌污染,且杂菌污染后,营养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生产菌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成。然而,无论哪种发酵,染菌后都由于糖等基质被消耗,影响发酵产物的生成,使产量大为降低。 2、感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杂菌对发酵的影响 抗生素发酵中,青霉素发酵污染细短产气杆菌比污染粗大杆菌危害更大,链霉素发酵污染细短杆菌、假单孢杆菌和产气杆菌比污染粗大杆菌更危害,四环素发酵最怕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荚膜杆菌。柠檬酸发酵最怕污染青霉菌。肌苷、肌苷酸发酵最怕污染芽孢杆菌。谷氨酸发酵最危险的是污染噬菌体,因为噬菌体蔓延迅速,难以防治,容易造成连续污染。 3、不同污染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1)种子培养期染菌 (2)发酵前期染菌 (3)发酵中期染菌 (4)发酵后期染菌 (1)种子培养期染菌种子培养主要是生长繁殖菌体,菌体浓度低,培养基营养丰富,比较容易染菌。种子培养期染菌,带进发酵罐中危害极大,应严格控制种子污染。当发现种子受污染均应灭菌后弃去,并对种子罐、管道进行检查和彻底灭菌。 (2)发酵前期染菌 发酵前期主要是菌体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生成很少,这个时期容易染菌,污染后杂菌迅速繁殖,与生产菌争夺营养成分和氧分,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物的生成,要特别防止发酵前期染菌。当发酵前期染菌时,由于营养成分消耗不多,应迅速重新灭菌,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如果体积太大,可放出部分受污染发酵液)重新接种进行发酵。(3)发酵中期染菌发酵中期染菌将严重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有的杂菌繁殖后产生酸性物质,pH值下降,糖、氮消耗迅速,菌(丝)体自溶,发酵液发粘,产生大量泡沫,代谢产物的积累迅速减少或停止,有的已生成的产物也会被利用破坏,有的发酵液发臭。由于发酵中期染菌,营养成分大量消耗,一般挽救处理困难,危害性很大。所以,发酵中期染菌应尽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处理方法应根据各种发酵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抗生素发酵,可将另一罐发酵正常、单位高的发酵液的一部分输入染菌罐中,以抑制杂菌繁殖,同时采取低通风,少流加糖;柠檬酸发酵中期染菌,可根据所染杂菌的性质分别处理,如污染细菌,可加大通风量,加速产酸,降低pH值,以抑制细菌生长,必要时可加入盐酸调节pH3.0以下,抑制杂菌;如污染酵母,可加入O.025~O.035 g/L硫酸铜,抑制酵母生长,并提高风量,加速产酸;如污染黄曲霉,可加入另一罐将近发酵成熟的醪液,使pH值下降,使黄曲霉自溶;但污染青霉则危害很大,因为青霉在pH值很低下能够生长,如果残糖较低,可以提高风量,促使产酸和耗糖,提前放罐。 (4)发酵后期染菌发酵后期产物积累较多,糖等营养物质接近耗尽。如果染菌量不太多,可继续进行发酵;如污染严重,破坏性较大,可以采取措施提前放罐。发酵后期染菌对不同产物的影响不同,如抗生素、柠檬酸发酵后期染菌影响不大,而肌苷、肌苷酸和谷氨酸、赖氨酸等发酵后期染菌会影响产物的产量、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 在染菌严重时,有人主张加入不影响生产菌正常代谢的某些抗生素、呋喃鲁西林、对苯二酚、新洁尔灭等灭菌剂、抑制杂菌生长。例如:庆大霉素发酵染菌,可加入少量庆大霉素粉或对苯二酸;灰黄霉素发酵染菌时,可加入新霉素。但是,在发酵开始时都加入杀菌剂以防止染菌,似无必要,也增加成本,若当发酵染菌后再加入杀菌剂又为时已晚,实际效果值得探讨。 4、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染菌程度愈太,即进入发酵罐的杂菌数量多,对发酵的危害愈大。当生产菌已迅速繁殖,在发酵液中占有优势,污染极少数杂菌,如每1L中有1~2个杂菌,对发酵不会带来影响,因为这些杂菌需要时间繁殖才能达到危害发酵的程度,而且环境对杂菌的繁殖已不利。当75m3发酵液污染1个杂菌,要达到大幅度(106个/mL)污染时需要的时间(h)为: 条件 污染10000000个/mL 污染100000000个/mL 增代时间tg=30 min 23 26 延迟6h tg=30min 29 32 增代时间tg=2h 92 10000000 延迟6h tg=2h 98 11*11但是污染幅度较大时,特别是发酵前期和中期污染,将造成严重的危害。5、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丝状菌发酵被污染后,有大量菌丝自溶,发酵液发粘,有的甚至发臭。发酵液过滤困难,发酵前期染菌过滤更困难,严重影响产物提取收率和产品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可先将发酵液加热处理,再加助滤剂或者先加絮凝剂,使蛋白质凝聚,有利于过滤。染菌的发酵液含有较多蛋白质和其他杂质:(1)如果采用沉淀法提取产物,那么,这些杂质随产物沉淀而影响下工序处理,影响产品质量。如谷氨酸发酵染菌后,在等电点出现β-型结晶,使谷氨酸无法分离,β-结晶谷氨酸含有大量发酵液,影响下工序精制处理,影响产品质量。(2)如果采用溶媒萃取的提取工艺,由于蛋白质等杂质多,极易发生乳化,很难使水相和溶剂相分离,也影响进一步提纯。(3)如果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工艺,由于发酵液发粘,大量菌体等胶体物质粘附在树脂表面或被树脂吸附,使树脂吸附能力大大降低,有的难被水洗掉,在洗脱时与产物一起被洗脱,混在产物中,影响产物的提纯。 此外,发酵染菌也造成三废处理困难和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节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 1、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 【发酵工程】与【生物化工】

    发酵工程概况 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或工业产品的过程。根据各种微生物的特性,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生物催化 ( 酶 ) 的作用,将多种低值原料转化成不同的产品的过程。如酿酒、制酱和醋等发酵技术古已有之。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美国抗菌素工业兴起,大规模生产青霉素以及日本谷氨酸盐 ( 味精 ) 发酵成功,大大推动了发酵工程的发展。 70 年代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使发酵工程从单一依靠碳水化合物 ( 淀粉 ) 向非碳水化合物过渡,从单纯依靠农产品发展到利用矿产资源,如天然气、烷烃等原料的开发。 80 年代初基因工程发展,人们能按需要设计和培育各种工程菌,在大大提高发酵工程的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使发酵技术实现新的革命。 发酵工程的内容 发酵工程主要包括菌种的培养和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发酵反应器的设计和自动控制,产品的分离纯化和精制等。除食品工业外,化工、医药、冶金、能源开发、污水处理、防腐、防霉等开发,给发酵工程带来新的发展前景。http://learn.gxtc.edu.cn/NCourse/swjs/fermentation/IMAGES/11.jpghttp://learn.gxtc.edu.cn/NCourse/swjs/fermentation/IMAGES/12.jpg(菌种的培养)(食品工业)http://learn.gxtc.edu.cn/NCourse/swjs/fermentation/IMAGES/13.jpghttp://learn.gxtc.edu.cn/NCourse/swjs/fermentation/IMAGES/14.jpg(医药工业)(污水处理)目前已知具有生产价值的发酵类型有以下五种: 微生物菌体发酵 这是以获得具有某种用途的菌体为目的的发酵。传统的菌体发酵工业: 有用于面包制作的酵母发酵及用于人类或动物食品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发酵两种类型。新的菌体发酵可用来生产一些药用真菌:如香菇类、天麻共生的密环菌、以及从多孔菌科的获苔菌获得的名贵中药获答和担子菌的灵芝等药用菌。这些药用真菌可以通过发酵培养的手段来生产出与天然产品具有同等疗效的产物。http://learn.gxtc.edu.cn/NCourse/swjs/fermentation/IMAGES/pic006.jpghttp://learn.gxtc.edu.cn/NCourse/swjs/fermentation/IMAGES/pic005.jpg面包酵母生产工程(气升环流式反应器,50 M3)(药用菌) 微生物酶发酵 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最初,人们都是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酶,但目前工业应用的酶大多来自微生物发酵,因为微生物具有种类多、产酶的品种多、生产容易和成本低等特点;微生物酶制剂有广泛的用途,多用于食品和轻工业中,如微生物生产的淀粉酶和糖化酶用于生产葡萄糖,氨基酰化酶用于拆分DL一氨基酸等。酶也用于医药生产和医疗检测中,如青霉素酰化酶用来生产半合成青霉素所用的中间体6一氨基青霉烷酸,胆固醇氧化酶用于检查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葡萄糖氧化酶用于检查血中葡萄糖的含量等等。 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种类很多,已知的有37个大类,其中16类属于药物。在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如氨基酸、核并酸、蛋白质、核酸、糖类等,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这些产物叫做初级代谢产物,许多初级代谢产物在经济上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分别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发酵工业。在菌体生长静止期,某些菌体能合成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产物,如抗生素。生物碱、细菌毒素、植物生长因子等。这些产物与菌体生长繁殖无明显关系,叫做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多为低分子量化合物,但其化学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多达47类,其中抗生素的结构类型,按相似性来分,也有14类。由于抗生素不仅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而且还有抗病毒、抗癌和其他生理活性,因而得到了大力发展,已成为发酵工业的重要支柱。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微生物转化是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多种酶,把一种化合物转变成结构相关的更有经济价值的产物。可进行的转化反应包括:脱氢反应、氧化反应、脱水反应、缩合反应、脱梭反应、氨化反应、脱氨反应和异构化反应等。 最古老的生物转化,就是利菌体将乙醇转化成乙酸的醋酸发酵。生物转化还可用于把异丙醇转化成丙醇甘油转化成二羟基内酮、葡萄糖转化成葡萄糖酸,进而转化成2一酮基葡萄糖酸或5一酮基葡萄糖酸,以及将山梨醇转变成L一山梨糖等。此外,微生物转化发酵还包括甾类转化和抗生素的生物转化等等。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这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所获得的细胞,如DNA重组的"工程菌",细胞融合所得的"杂交"细胞等进行培养的新型发酵,其产物多种多样。如用基因工程菌生产胰岛素、干扰素、青霉素酚化酶等,用杂交瘤细胞生产用于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单克隆抗体等。4.l.2 发酵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而且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同时由于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无机物等各种营养源,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所以,在酒、酱、醋等酿造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有其独有的特点:①发酵过程以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象单一反应一样,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 ②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能耗少,设备较简单。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可以是农副产品、工业废水或可再生资源(植物秸杆、木屑等),微生物本身能有选择地摄取所需物质。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能高度选择地在复杂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氧化、还原、官能团引人等反应。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设备需要进行严格的冲洗、灭菌;空气需要过滤等。 发酵过程的这些特征体现了发酵工程的种种优点。在目前能源。资源紧张,人口、粮食及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药工业: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常用药物和人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透明质酸等新药。食品工业:用于微生物蛋白、氨基酸、新糖原、饮料、酒类和一些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乳酸、天然色素 等)的生产。能源工业: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绿色植物的秸杆、木屑。工农业生产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废弃物转化为液体或气体燃料(酒精或沼气)。还可利用微生物采油、产氢、产石油以及制成微生物电池。化学工业:用于生产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化工原料(乙醇、丙酮\丁醇、癸二酸等)和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及生物凝集剂。冶金工业:微生物可用于黄金开采和铜、钢等金属的浸提。农、牧业:生物固氮、生物杀虫剂的应用和微生物饲料的生产,为农业和畜牧业的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环境保护:可用微生物来净化有毒的高分子化合物,降解海上浮油,清除有毒气体和恶臭物质以及处理有机废水、废渣等等

  • 发酵酒及配制酒新国标开始施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2758-2012)》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用于代替GB 2758-2005《发酵酒卫生标准》。  新标准对发酵及其配制酒分别进行了定义。发酵酒是以粮谷、水果、乳类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料酒;配制酒是以发酵酒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加工制成的,已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  新标准的变化主要有:修改了标准名称;取消了铅的限量指标;修改了微生物限量指标。  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标签标识要求。其中,应以“%vol”为单位标示酒精度;啤酒应标示原麦汁浓度,以“原麦汁浓度”为标题,以柏拉图度符号“°P”为单位。果酒(葡萄酒除外)应标示原果汁含量,在配料表中以“××%”表示;应标示“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可同时标示其他警示语,用玻璃瓶包装的啤酒应标示如“切勿撞击,防止爆瓶”等警示语。

  • 发酵液前处理的问题

    有哪位大神做过[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分析的发酵液的前处理的问题吗?如何将?样品里面的蛋白质和盐去除掉呢?

  • 固态发酵的分类知识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cnfjgc.blogbus.com/logs/68539628.html 一、传统固态发酵与现代固态发酵 虽然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相比,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是传统固态发酵是发酵工业中古老而又落后工艺的代名词。甚至,在发酵工程或生化工程的教科书中,也很少提到固态发酵。现代发酵技术的关键条件是纯种大规模集约化培养.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国内外逐步重视对固态发酵的研究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因此,依据固态发酵过程中是否能实现限定微生物纯种培养,分为传统固态发酵与现代固态发酵。现代固态发酵是为了充分发挥固态发酵的优势,针对传统固态发酵存在的问题,使之适应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的,可以实现限定微生物的纯种大规模培养。 二、固态发酵的形式 1.按微生物的情况和形成的产品条件不同分类 固态发酵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进行,按照使用的微生物的情况和形成的产品条件不同,固态发酵可分为自然富集固态发酵、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和单菌固态纯种发酵。 自然富集固态发酵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由不断演替的微生物进行的富集混合发酵过程。典型的例子是传统酒曲和酱油、腌莱、烟草发酵、茶叶发酵、青贮、堆肥等。它不需要人工接种微生物,其所需发酵的微生物主要依赖于当地空气和物料中的自然微生物区系,多种微生物演替成最适于生长代谢或共生协作的小生态环境。其微生物富集区系不仅与当地空气和物料中的自然微生物区系有关,而且与小生态环境自然变化密切相关。 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是指在自然富集固态发酵的基础上,根据人们部分掌握的微生物代谢机制,人为强化接种微生物茵系不明确的富集培养物或特定微生物培养物所进行的混合发酵过程。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除应用于沼气发酵、白酒发酵作用外,在石油采收、湿法冶金、食品发酵等领域同样显示其优势。人们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却不断发现,不少生命活动及其效应是借助于两种以上的生物在同一环境中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甚至是单独不能或只能微弱进行的。例如废物的处理,纤维索和本质素的降解,甲烷的产生和利用等。自然界的微生物没有一种是单独存在的,单靠纯培养很难反映它们的真实活动情况。因此,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微生物资源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是在对微生物相互作用和群落认识的基础上,接种混合培养的微生物是已知和确定的,通常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经过分离纯化的微生物纯种,同时或先后接种同一灭过茵的培养基中,在无污染条件下进行的固态发酵过程。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经历过天然混合培养到纯种培养两个阶段,纯培养技术使得研究者摆脱了多种微生物共存的复杂局面,能够不受干扰地对单一目的菌株进行研究,从而丰富了人们对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特性的认识。但是,在长期的实验和生产实践中,人们不断地发现很多重要生化过程是单株微生物不能完成或只能微弱地进行的,必须依靠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培养完成。虽然微生物混合培养在很多领域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部分成果己成功应用于实践,但对大多混合菌体系中菌间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目前对于具有协同作用关系的菌株筛选和组合还是一个随机过程的,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而且对于已经应用的混合培养体系也不能有效地协调菌间的关系,使其达最佳生态水平,发挥最大效应。这严重地阻碍了混合菌培养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如果从生理、代谢和遗传角度对混合茵间关系和协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混合菌培养的理论和应用都将有巨大的突破。随着混合菌培养在各方面应用研究的深入,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反应模式,已开始引人一些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使该领域的研究更具活力。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混合菌可使反应系统多次使用,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很有意义。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由具有互生或共生关系的微生物构建工程菌,可使工程菌既具有混合培养的功能,又拥有纯培养菌株营养要求单一、生理代谢稳定、易于调控等优点,也是极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单菌固态纯种发酵是在纯培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于选育良种、保持生理活性和代谢过程中的稳定起很大作用。它对于扩大固态发酵的应用范围和潜力的发挥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固态发酵一个重要方向。 2.按固态发酵固相的性质分类 根据固态发酵固相的性质,可以把固态发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农作物(如麸皮、豆饼等)为底物的固态发酵方式。这些底物既是固态发酵过程中的固相组成部分,又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在这里可以称这种发酵为传统固态发酵方式(或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另一种固态发酵方式是以惰性固态载体为固态发酵过程令的固相,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是吸附在载体上的培养液,称这种发酵方式为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 同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利用的培养基是既充当固相,又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的初级农作物产物,如麸皮、马铃薯、谷子、豆饼以及其他含淀粉和纤维素的农作物产品。第二种固态发酵采用的固体是惰性载体,这些载体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分成的。这些载体材料有珍珠岩、聚氨酯泡沫体、蔗糖渣和聚苯乙烯等。 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的一个主要的不足之处就是碳源是它们的结构组成部分,在微生物发酵生长过程中,培养基被分解了,底物容易结块,孔隙率也降低,结果底物的外形和物理特性都发生了变化,降低了发酵过程中的传质和传热。例如,麦片在发酵过程中由于淀粉的降解和水的挥发,会导致固体底物变形结块,结果使传质和传热受到影响。而具有稳定结构的固态载体充当固态发酵的固相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从而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产量的增加。例如,采用聚氨酯泡沫体为载体吸附固态发酵核酸酶P1时,产量和活力分别比采用麸皮固态发酵提高9倍和4倍。 另外,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与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相比,还具有产物提取简便的优点。可以很容易地从惰性载体中提取到胞外产物,而且所得到的产物含有较少的杂质,载体还可以重复使用。例如,利用聚苯乙烯作为载体,以肋生弧茵产生L-谷氨酰胺酶时,产物比采用麦麸粉固态发酵时得到的产物黏性要低。另外,前者的产物不含蛋白质污染物,而后者含有多余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 与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相比,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还具有其他很多优点,如:能够对培养基营养成分进行合适的调节;容易了解产物中的各成分并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发酵过程的控制以及动力学研究与模型建立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