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丁洪斌

仪器信息网丁洪斌专题为您整合丁洪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丁洪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丁洪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丁洪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丁洪斌话题讨论。

丁洪斌相关的资讯

  • 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LIBS团队:核聚变材料LIBS应用及激光烧蚀物理研究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821177f3-2142-4819-9378-ab6673f8650e.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LIBS团队风采 /strong /span /p p   团队由 strong 丁洪斌教授、李聪副教授、海然讲师 /strong 为核心成员,目前有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在读博士生13人、国际留学生4人、在读硕士生7人。团队依托于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等离子体物理国家重点学科、中俄白等离子体科学研究中心、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致力于磁约束核聚变壁材料LIBS应用研究和激光烧蚀基本物理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团队负责承担了国家重大ITER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中德)基金等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2788bbd6-0b13-4d86-9e78-551d841ae153.jpg" title=" 2_副本.png" alt=" 2_副本.png"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最新进展 /span /strong /p p    strong 1.磁约束核聚变壁材料LIBS应用研究 /strong /p p   磁约束聚变能是最具有潜力的清洁安全能源之一,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与第一壁相互作用(PWI)所引发的壁刻蚀及燃料杂质再沉积是制约磁约束聚变装置长脉冲高约束模式运行的关键问题,也是将来实现聚变能发电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p p   课题组首次建立的全超导大型托卡马克EAST原位LIBS壁诊断系统已成功应用于EAST第一壁元素的实时在线检测,这是国际上首次将LIBS技术用于具有偏滤器位形的大型托卡马克聚变装置。课题组还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TEXTOR托卡马克、荷兰基础能源研究所Magnum-PSI直线等离子体装置开展了LIBS原位系统研发及PWI研究工作。在LIBS壁诊断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创新成果。此外与中核集团HL-2A/2M托卡马克、德国马普学会的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Wendelstein 7-X合作的LIBS壁诊断研究合作项目也正在开展中。研制的LIBS关键壁诊断技术对将来开展ITER高参数长脉冲运行下的壁原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9aca8804-fa8b-49e9-ba08-ac574bc5323a.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rong 2.激光烧蚀基本物理过程研究 /strong /p p   团队针对激光烧蚀基本物理过程,系统开展了背景气压、氛围气体、磁场环境、激光波长、激光脉宽等实验条件对LIBS光谱及激光烧蚀等离子体的时空演化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发展了基于DP-LIBS、Ps-LIBS、Fs-LIBS等先进诊断技术,可在高真空、强磁场等严酷环境下对固体样品进行远程在线、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定量分析。通过LIBS与飞行时间质谱方法相结合系统研究了激光烧蚀不同靶材(金属到非金属,低Z到高Z,化合物到合金材料)等离子体中不同电荷态离子、原子、分子等多物种膨胀过程中的时空演化规律。探索空间约束、辉光放电、磁场约束等LIBS信号增强应用技术。激光烧蚀理论研究方面,团队自主开发了激光烧蚀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程序,已获批软件著作权两项。这些工作对深入理解激光烧蚀基本物理过程,提高LIBS的定量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b15b2d2a-f0de-401e-81a1-37288a33ccfe.jpg" title=" 4_副本.png" alt=" 4_副本.pn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发表LIBS相关研究论文 /strong /span /p p   1. Ran Hai, Xianglei Mao, George C.-Y. Chan, Richard E. Russo, Hongbin Ding, Vassilia Zorba, Internal mixing dynamics of Cu/Sn-Pb plasmas produced by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148, 2018: 92–98. /p p   2. J. Oelmann, N. Gierse, Cong Li, S. Brezinsek, M. Zlobinski, B. Turan, S. Haas, Ch. Linsmeier, Depth-resolved sample composition analysis using laser-induced ablation-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an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 2018, 144:38–45. /p p   3. D. Zhao, Cong Li (并列一作), Z. Hu, C. Feng, Q. Xiao, R. Hai, P. Liu, L. Sun, D. Wu, C. Fu, J. Liu, N. Farid, F. Ding, G. Luo, L. Wang, H. Ding, Remote in situ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ic approach for diagnosis of the plasma facing components on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18, 89:073501. /p p   4. P. Liu, D. Zhao, L. Sun, C. Fu, J. Liu, Cong Li, R. Hai, C. Fu, Z. Hu, Z. Sun, J. Hu, J. Chen, Y. Liang, G. Luo, H. Ding, EAST team, In situ diagnosis of Li-wall conditioning and H/D co-deposition on the first wall of EAST using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 2018, 60:085019. /p p   5. D. Zhao, Cong Li, Y. Wang, Z. Wang, L. Gao, Z. Hu, J. Wu, G. Luo, H. D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s of optical emission from laser ablation of the first wall materials of fusion device,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20:014022. /p p   6. Dongye Zhao, Niels Gierse, Julian Wegner, Georg Pretzler, Jannis Oelmann, Sebastijan Brezinsek, Yunfeng Liang, Olaf Neubauer, Marcin Rasinski, Christian Linsmeier, Hongbin Ding, Ablation mass features in multi-pulses femtosecond laser ablate molybdenum target, Nuclear Inst,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 418, 2018: 54–59. /p p   7. Ping Liu, Jiamin Liu, Ding Wu, Liying Sun, Ran Hai, Hongbin Ding, Study of Spark Discharge Assisted to Enhancement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ic Detection for Metal Materials, Plasma Chem Plasma Process, 2018, 38:803–816. /p p   8. Z. Hu, N. Gierse, Cong Li, J. Oelmann, D. Zhao, M. Tokar, X. Jiang, D. Nicolai, J. Wu, F. Ding, S. Brezinsek, H. Ding, G. Luo, Ch. Linsmeier, Laser induced ablation spectroscopy for in situ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rst wall on EAST tokamak, 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8, 135:95–101. /p p   9. Ding Wu, Liying Sun, Ping Liu, Ran Hai, Hongbin Ding, Enhancement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ic Signals in a Liquid Jet with Glow Discharge, Applied Spectroscopy, 2018, 72: 225–233. /p p   10. Cailong FU, Qi WANG and Hongbin 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aser ablation of molybdenum target for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ic application, Plasma Sci. Technol., 2018, 20: 085501. /p p   11. Cong Li, N. Gierse, J. Oelmann, S. Brezinsek, M. Rasinski, C. P. Dhard, T. Sunn Pedersen, R. Kö nig, Y. Liang, H. Ding, Ch. Linsmeier, the W7-X team,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or Wendelstein 7-X stellarator limiter tile analysis, Physica Scripta, 2017, T170:014004. /p p   12. Cong Li, Yong Wang, Xingwei Wu, Hongyue Li, Jiansheng Hu, Junling Chen, Guang-Nan Luo, Hongbin Ding, Compositions and chemical states on the co-deposition layer of lithiated tungsten of plasma-facing components of EAST, Nuclear Materials and Energy, 2017, 12: 1209–1213. /p p   13. Ping Liu, Ding Wu, Liying Sun, Ran Hai, Jiamin Liu, Hongbin Ding, Magnetic field selective enhancement of Li I lines comparing Li II line in laser ablated lithium plasma at 10?2 mbar air ambient gas,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 2017, 137: 77–84. /p p   14. Ping Liu, Ding Wu, Liying Sun, Dongye Zhao, Rai Hai, Cong Li, Hongbin Ding, Zhenhua Hu, Liang Wang, Jiansheng Hu, Junlin Chen, Guangnan. Luo and EAST team,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to monitor ion cyclotron range of frequency wall cleaning Li/D co-deposition in EAST tokamak, 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7, 118: 98–103. /p p   15. Ding Wu, Lei Zhang, Ping Liu, Liying Sun, Ran Hai, Hongbin Ding, Diagnosis of laser produced tungsten plasma using optical spectroscopy combined to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scopy,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 2017, 137: 70–76. /p p   16. Zhenhua Hu, N. Gierse, Cong Li, Ping Liu, Dongye Zhao, Liying Sun, J. Oelmann, Dirk Nicolai, Ding Wu, Jing Wu, Hongmin Mao, Fang Ding, S. Brezinsek, Yunfeng Liang, Hongbin Ding, Guang-Nan Luo, C. Linsmeier and EAST team, Development of laser-based technology for the routine first wall diagnostic on the tokamak EAST: LIBS and LIAS, Physica Scripta, 2017, T170: 014046. /p p   17. Zhenhua HU, Cong LI, Qingmei XIAO, Ping LIU, Fang DING, Hongmin MAO, Jing WU, Dongye ZHAO, Hongbin DING, Guang-Nan LUO and EAST team, Preliminary results of in situ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or the first wall diagnostics on EAST,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19: 025502. /p p   18. M. Imran, J. Shi, D. Zhao, Q. Wang, Y. Wang, Cong Li, R. Hai, H. Sattar, Z. Mu, W. Wang, G. Luo, G. E. Remnev, H. Di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ungsten coating layer on CuCrZr alloy for the plasma facing components of the EAST,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 Processes: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of High-Technology Plasma Processes, 2017, 21:277–288. /p p   19. Cong Li, Chun-Lei Feng, Hassan Yousefi Oderji, Guang-Nan Luo, Hong-Bin Ding, Review of LIBS application in nuclear fusion technology, Frontiers of Physics, 2016, 11: 114214. /p p   20. Hassan Youse? Oderji, Nazar Farid, Liying Sun, Cailong Fu, Hongbin Ding, Evaluation of explosive sublimation as the mechanism of nanosecond laser ablation of tungsten under vacuum conditions,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2016, 122: 1–8. /p p   21. Wu Ding, Liu Ping, Sun, Liying, Hai Ran, Ding Hongbin, Influence of a Static Magnetic Field on Laser Induced Tungsten Plasma in Air,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18: 364–369. /p p   22. N.Gierse ,T.Schildt, H.G.Esser, G. Sergienko, S.Brezinsek, M. Freisinger, D.Zhao, H.Ding, A.Terra, U. Samm, Ch. Linsmeier,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s (QMBs) for quantitative picosecond laser-material-interaction investigations – Part I: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2016, 126: 79–83. /p p   23. Laizhong Cai, Jianbao Wang, Ting Wu, Xiaoxiao Zeng, Ran Hai, Hongbin Ding, Characterized the pattern of the material deposition in the HL-2A tokamak,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6, 485: 67–73. /p p   24. Cong Li, Dongye Zhao, Zhenhua Hu, Xingwei Wu, Guang-Nan Luo, Jiansheng Hu, Hongbin Ding, Characterization of deuterium retention and co-deposition of fuel with lithium on the divertor tile of EAST using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5, 463: 915–918. /p p   25. Cong LI, Dongye ZHAO, Xingwei WU, Hongbin DING, Spatial Resolution Measurements of C, Si and Mo Using LIBS for Diagnostics of Plasma Facing Materials in a Fusion Devic,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17: 638–643. /p p   26. Ran Hai, Ping Liu, Ding Wu, Qingmei Xiao, Liying Sun, Hongbin Ding, Effect of steady magnetic field o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EAST-like wall materials,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5, 463: 927–930. /p p   27. Qingmei Xiao, Ran Hai, Hongbin Ding, A. Huber, V. Philipps, N. Gierse, G. Sergienko, In-situ analysis of the first wall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in the TEXTOR tokamak: Dependence on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5, 463: 911–914. /p p   28. Ping Liu, Hai Ran, Ding Wu, Qingmei Xiao, Liying Sun, Hongbin Ding, The Enhanced Effect of Optical Emission from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of an Al-Li Alloy in the Presence of Magnetic Field Confinement,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17: 687–692. /p p   29. N. Farid, S.S. Harilal, O. El-Atwani, H. Ding and A. Hassanein,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materials degradation of plasma facing components using lasers, Nuclear Fusion, 2014, 54: 012002. /p p   30. N. Farid, S. S. Harilal, H. Ding, A. Hassanein, Emission features and expansion dynamics of nanosecond laser ablation plumes at different ambient pressure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14, 115: 033107. /p p   31. Cong Li, Xingwei Wu, Chenfei Zhang, Hongbin Ding, Jiansheng Hu, Guang-Nan Luo, In situ chemical imaging of lithiated tungsten using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4, 452: 10–15. /p p   32. Cong Li, Xingwei Wu, Chenfei Zhang, Hongbin Ding, G. De Temmerman, H.J. van der Meiden, Study of deuterium retention on lithiated tungsten exposed to high-flux deuterium plasma using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4, 89: 949–954. /p p   33. Ran Hai, Ping Liu, Ding Wu, Hongbin Ding, Jing Wu, Guang-Nan Luo, Collinear double-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s an in-situ diagnostic tool for wall composition in fusion devices, 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4, 89: 2435–2439. /p p   34. Ran Hai, Xingwei Wu, Yu Xin, Ping Liu, Ding Wu, Hongbin Ding, Use of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aser cleaning of a first mirror exposed in HL-2A,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4, 447: 9–14. /p p   35. Qingmei Xiao, Alexander Huber, Volker Philipps, Gennady Sergienko, Niels Gierse, Philippe Mertens, Ran Hai, Hongbin Ding, Analysis and removal of ITER relevant materials and deposits by laser ablation,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4, 455: 180–184. /p p   36. Qingmei Xiao, Cong Li, Ran Hai, Lei Zhang, Chunlei Feng, Yan Zhou, Longwen Yan, Xuru Duan, and Hongbin Ding,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mapping of deposition layers on plasma facing materials by laser ablation microprob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scopy,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14, 85: 053511. /p p   37. S. S. Harilal, N. Farid, J. R. Freeman, P. K. Diwakar, N. L. LaHaye, A. Hassanein, Background gas collisional effects on expanding fs and ns laser ablation plumes, Applied Physics A, 2014, 117: 319–326. /p p   38. Nazar Farid, Dongye Zhao, H.Y. Oderji, Hongbin Ding, Cracking and damage behavior of tungsten under ELM’s like energy loads using millisecond laser pulses,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4, 463: 241–245. /p p   39. Dongye Zhao, Nazar Farid, Ran Hai, Ding Wu, Hongbin Ding, Diagnostics of first wall materials in a magnetically confined fusion device by polarization-resolve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16: 149–154. /p p   40. 吴鼎,海然,刘平,刘佳宏,丁洪斌,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地沟油鉴别的初步探究,科学通报,2014,59:2071–2076. /p p   41. Ran Hai, Nazar Farid, Dongye Zhao, Lei Zhang, Jiahong Liu, Hongbin Ding, Jing Wu, Guang-Nan Luo,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impurity deposition on the first wall of a magnetic confined fusion device: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2013, 87: 147–152. /p p   42. Nazar Farid, Cong Li, Hongbei Wang, Hongbin Ding,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tungsten plasma using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harmonics of an Nd:YAG laser,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3, 433: 80–85. /p p   43. Nazar Farid, Hongbei Wang, Cong Li, Xingwei Wu, Hassan Yousefi Oderji, Hongbin Ding, Guang-Nan Luo, Effect of background gases at reduced pressures on the laser treated surface morphology, spectral emis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of laser produced Mo plasmas,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3, 438: 183–189. /p p   44. N. Farid, S. S. Harilal, H. Ding, and A. Hassanein, Dynamics of ultrafast laser plasma expansion in the presence of an ambient,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3, 103: 191112. /p p   45. N. Farid, S. S. Harilal, H. Ding, and A. Hassanein, Kinetics of ion and prompt electron emission from laser-produced plasma, Physics of Plasmas, 2013, 20: 073114. /p p   46. Ran Hai, Cong Li, Hongbei Wang, Hongbin Ding, Haishan Zhuo, Jing Wu, Guang-Nan Luo, Characterization of Li deposition on the first wall of EAST using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3, 438: S1168–S1171. /p p   47. Ran Hai, Qingmei Xiao, Lei Zhang, Hongbin Ding, Yan Zhou, Longwen Yan, Characterization and removal of co-deposition on the first mirror of HL-2A by excimer laser cleaning,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3, 436: 118–122. /p p   48. Q. Xiao, A. Huber, G. Sergienko, B. Schweer, Ph. Mertens, A. Kubina,V. Philipps, H. Ding, Application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 deposits and tritium retention in fusion devices, 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3, 88: 1813–1817. /p p   49. S. S. Harilal, N. Farid, A. Hassanein, and V. M. Kozhevin, Dynamics of femtosecond laser produced tungsten nanoparticle plume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13, 114: 203302. /p p   50. H.J. van der Meiden, M. A. van den Berg, S. Brons, H. Ding, H.J.N. van Eck, M.H.J. ’t Hoen, J. Karhunen, T.M. de Kruif, M. Laan, C. Li, A. Lissovski, T.W. Morgan, P. Paris, K. Piip, M.J. van de Pol, R. Scannell, J. Scholten, P.H.M. Smeets, C. Spork, P.A. Zeijlmans van Emmichoven, R. Zoomers and G. De Temmerman, Laser-based diagnostics applications for plasma-surface interaction studies,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2013, 8: C11011. /p
  • 油气分析顶级“验血师”朱洪斌:丹心未泯求创新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ffd76477-b0cb-4b4f-b000-c97ebd844907.jpg" title=" untitled_副本.jpg" / /p p   他没有真正上过大学,自学获得大专学历,却曾被江苏计量科学研究院聘为博士后出站论文答辩的5名评审专家之一 他是连续两届全国电气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两届委员中唯一不是学化学的委员 他通过努力拼搏,成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全国电气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他就是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状态评价中心物资检测室油气化验组组长朱洪斌。 /p p    strong 初出茅庐 追本溯源 /strong /p p   1988年,当时的电力用油检测还只是一项辅助性的工作,技术力量薄弱,试验场地有限。油气分析专业,就好比是医院的化验科,要想让医生对病情有个准确的研判,化验就必须及时而且准确,但人们对化验者却鲜有关注。 /p p   这一年,朱洪斌从微型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化学室,从事基层油气工作。面对众多的实验仪器和大量的实验数据,他感到一头雾水。为了快速入门,朱洪斌白天跟着师傅学习,夜间整宿守在设备前,查看、记录、分析试验数据。 /p p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70多厘米厚的笔记本和上万份的试验数据,朱洪斌渐渐由门外汉变为行家里手。2004年,由他主持申报的19个检测项目全部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2009年,由他主导建立的油气实验室全面落成,试验项目由原来的16项扩充到3大类47项,实现了电力用油分析项目全覆盖。该实验室试验项目之全、仪器装备之精、科研成果之丰均处全国领先地位,两项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p p   2011年,以朱洪斌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了,在4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收获省部级奖励10项,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2项,取得授权专利35项。朱洪斌说,他要把工作室建成带动专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促进人才成长的“摇篮”。 /p p    strong 有成就后 继续钻研 /strong /p p   经过长期的试验积累,朱洪斌开始反思现有技术的不足。从2005年开始,朱洪斌和他的团队用了9年的时间,成功制备了色谱分析用工作标准油,并发明了绝缘油现场取样工具及方法,解决了行业40多年缺乏专用取样容器的难题 创新实验室分析方法,平行试验误差由10%降至2% 建立了网络化数据管控系统,不同实验室比对误差由20%降至5%,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p p   2014年,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建设拉开序幕,江苏电力承担1000千伏南京和泰州两个变电站的设备监造、现场试验、验收启动和运行维护技术支撑工作,面临大量的六氟化硫新气验收任务。朱洪斌主持研制的“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现场快速评价系统”,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6项检测指标的仪器化、一体化分析,将单一样品的检测时间由18个小时缩短为40分钟,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杜绝了气体由现场运回实验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p p   在进行六氟化硫气体酸度检测模块研制时,气体中的酸性物质含量极其微小,现有传感器的灵敏度均不足以识别溶液微弱的酸碱度变化,项目组成员几经探讨却没有进展。朱洪斌不愿放弃,经过数月的苦思冥想,他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溯源酸碱检测的对数曲线原理。他巧妙设计仪器工作流程,最终实现了对溶液中微量酸性物质的敏锐捕捉。在六氟化硫气体评价系统攻关阶段,他一个月内3次远赴委托加工的厂家指导改进设备制作。 /p p   从绝缘油检测到六氟化硫气体分析,朱洪斌的创新提高了现场作业和实验室检测的工作效率,过去用传统方法需20人的工作量,现在仅需6人就可以完成,这也带动了全国油气分析行业的发展进步。 /p p    strong 砥砺传承 匠心筑梦 /strong /p p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朱洪斌承担起了油气技术创新经验的传授工作。在每年的技能类单元制培训中,他都是首席教员。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现实需求,他汇集多年的研究成果,编写了12万字的油务化验培训教材和创新成果展示教材,并通过论坛、技术交流、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定期组织学习。 /p p   入行29年,从职业菜鸟到“油务工匠”,朱洪斌把电力用油检测做到了技术国际领先。他说:“对我来说,工作是快乐的,在本职岗位上能有所创新、有所成就,乐趣无穷!” /p
  • 洪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新技术让癌症检测更快、更准
    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医生通常是利用活组织检查来进行确诊并跟踪治疗效果。这种方法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创伤,而且价格昂贵。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检测打破了这一僵局。CTC是存在于癌症患者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游离癌细胞,被认为是癌症生长、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CTCs引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及商业公司的兴趣。   10月23日,在第三届&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创业大赛决赛上,美国泰勒影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洪斌博士带来了关于CTCs的新项目&mdash &mdash 基于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快速、低成本癌症普查技术。生物探索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洪斌博士在千人计划大赛上展示自己带来的CTCs检测项目   循环肿瘤细胞,癌症无创检测新工具   对于科研及临床来说,CTC的概念并不陌生,早在1896年,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就首次提出CTC的概念。CTCs目前定义为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大量实验已经证实CTCs检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患者预后、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与其他组织学标本如骨髓等相比,外周血标本容易获得,且创伤性小,是临床上常规检测较为理想的标本来源。   但是,CTC在外周血中的数量非常稀少,仅占外周血白细胞的1/106-1/107,并且它是连续产生的,在血液中呈动态分布,会出现滞后现象,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因此CTCs的检测一直受到挑战。   新技术实现CTCs快速检测   洪斌博士带来的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洪博士曾在美国豁达斯派克生物技术公司及美国艾卫迪医学检测公司工作,主导过政府支持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项目。他说,CTCs的少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所有样品中都会少,这是一个误解。以前是因为产品、设备不够好,检测不到,所以才叫&ldquo 少&rdquo 。现在已经证明了,很多样品检测水平是以前平台的30倍到100倍,这样就不能称作&ldquo 少&rdquo 了。   不同于常规的细胞学检测手段,洪博士使用的是专利技术,肿瘤细胞无需分离、无需洗脱特异性染色和高清成像,不会对细胞产生物理损伤,没有样品损失。同时,他们开发了非抗体染色剂,无论染色时间长短对正常细胞都不会产生非特异性染色,不会产生染色背景。整个检测过程只需10分钟,保证了癌症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和方便使用。   既往研究表明,外周血CTCs存在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膀肌癌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因此洪博士的这项技术几乎可以检测所有癌症&mdash &mdash 只要能产生CTCs。医院、体检中心、诊所、中心实验室进行癌症筛查、诊断和治疗评价时均可使用这项技术。   一年左右进入临床   对一项医学技术来说,大家最为关注的永远都是何时能够进入临床,真正应用到患者身上,尤其是与癌症相关的技术。洪博士表示,这项技术预计一年左右在中国进入临床,经过临床试验、注册证审批等程序,再过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即可推向市场。   洪博士提醒,虽然这项技术很先进,但是它不能完全取代现有的癌症检测技术。放射、影像、病理检查等每项技术都有自己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CTCs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取代传统检测手段,更多情况下,CTCs快速检测技术希望做到与传统检测手段优势互补,最终实现癌症的准确检测&mdash &mdash 这也是癌症检测的最终目的。   在查看介绍资料时,记者注意到该技术有&ldquo 床边&rdquo 、&ldquo 快捷&rdquo 字样,因此产生疑问,该检测方法有可能给患者在家里使用吗?洪博士说,该检测使用形式多样,可以在专业实验室使用,也可以在病人床边使用,但是建议医生在专业实验室使用,以方便结果确认。   洪博士计划首先将产品推向全国各体检中心。被问及在中国推广这项技术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他说,挑战肯定会有,毕竟这是一个新产品,但它并不是市场上第一个这种类型的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市场已经认可CTCs检测相关产品,他们只要努力证明这项技术好在哪里就行了。   CTCs检测不是一件易事,中国十年前就有公司介入CTCs检测领域,因为难度太大,到现在鲜有成功者。或许接下来十年,这种情况会得到改观。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检测手段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提高,CTCs检测必将在临床肿瘤诊治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CTCs检测也将在人类战胜肿瘤的征途上写下新的篇章。   美国泰勒影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洪斌   洪斌毕业于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美国路易维尔大学。曾在美国豁达斯派克生物技术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项目主管,在美国艾卫迪医学检测公司担任研发主管。洪博士获得了美国普渡大学药政管理与质量监督职业资格认证,美国药监局药政管理培训资格认证,多项中美创新创业大赛大奖,并入选美国大学名人录。他发表第一作者SCI核心期刊文章十余篇,发明专利四篇、知识产权一篇,是生物传感器和医学检测领域著名期刊 Biosensor & Bioelectronics的特邀审稿人。
  • 大连理工博士生破解“地沟油”检测难题
    挥动手中的锅铲,反复&ldquo 煎、炸、炒&rdquo ,这不是餐馆后厨,而是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样品准备室。客串&ldquo 厨师&rdquo 角色的是该校博士研究生:吴鼎、海然、赵栋烨、刘平,他们不是在准备午餐,而是在进行地沟油样品制作,为开展地沟油检测实验做准备。 物理学组织网报道   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地沟油的回流滥用问题层出不穷。地沟油因其来源性广,成分异常复杂,国家质检部门对于地沟油仍没有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随着地沟油的提炼、精炼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基于外观(如颜色,气味,透明度等)和PH值及电导率等的单一指标的地沟油检测方法更难以奏效,检测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如何实现地沟油的实时、快速、有效的检测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 2011年,国家卫生部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这一举措引起了该校博士生导师丁洪斌教授的关注,经过一系列论证调研,他们决定对这一课题发起挑战。   在丁洪斌教授指导下,博士生吴鼎等采用该实验室先前开发的&ldquo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rdquo 技术对自制的地沟油进行大量实验测量,取得了初步成功。为进一步验证该技术的可靠性,在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潘炜老师帮助下,他们又对几种典型的地沟油样品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发现了地沟油样品的LIBS光谱特性, 通过提取元素及官能团等特征谱及相关性统计分析,成功找到了地沟油的&ldquo 指纹&rdquo ,破解了地沟油检测难题。为地沟油检测提供了一种实时、快速、有效检测的新方法。    美国科学促进会报道截图    《科学通报》2014年7月第59卷 21期封面论文报道截图   在实验的研究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诸多挑战,没有现成设备,研究团队就自己动手搭建。在进入研究的数据整理阶段中,由于分析研究过程中需使用统计学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新知识,他们就坚持周末及寒暑假补充知识。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轻言放弃,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进步。然而谈起这些,他们并不觉得辛苦,因为他们说他们在做自己热爱并坚守的东西。研究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已经进行原理实证,期间研究人员尝试了各种方法,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却没有取得较大进展,然而他们并不放弃,在老师的不断的指导和课题组成员的相互交流鼓励下,研究人员克服枯燥、夜以继日不断的探索,最终突破瓶颈期,取得了预期的进展。   该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院杂志社《科学通报》上,成为该期杂志的封面文章,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在近日第八届国际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会议上被会议主席作为亮点引用。另外该成果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主流媒体新闻EurekAlert!以&ldquo Chinese scientists u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to identify toxic cooking ' gutter oil' &rdquo 为题在物理学家组织网特别报道并被广泛转载,物理学家网主要报道来自全球各大研究机构的物理创新研究成果以及重要科学和重大技术前沿突破。此前,相关研究成果已获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110404691),国际著名仪器设备制造商美国TSI公司和法国iVEA公司以及国内深圳和大连等高科技公司均希望转让或共同开发该技术。
  • 产业协同创新!第二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于今日隆重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5月10日,第二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在大连凯宾斯基饭店盛大开幕。此次盛会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光谱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与大连理工大学携手承办。超500位业界翘楚齐聚一堂,会场内座无虚席,众人围绕光谱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核心元器件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工程应用的最新成果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推动光谱仪器领域的产业协同创新和产业化合作。现场盛况清华大学教授 王哲 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致辞刘文清院士介绍了本次大会的核心议题,希望此次盛会能够成为推动光谱行业蓬勃发展的催化剂;另外,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方伟致辞朱方伟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期待通过此次盛会,与会专家能够深入交流、碰撞思想、融合创新,共同为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中国科技强国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和西北师范大学董晨钟教授共同主持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刘文清 院士报告题目:超光谱技术进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环境高技术是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推动力。刘文清院士深入剖析了高端环境技术的突破点,并细致展示了其关键技术与尖端仪器装备。随着“减污降碳”新战略的深入推进,检测技术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未来亟需强化大气成分时空变化尺度的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的精准掌控,以及光化学氧化物中自由基的精确测量;在数字化浪潮中,还应加速机器学习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融合与应用,以光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解决当前存在的技术难题,共同迈向绿色发展的新时代。报告人:大连理工大学 丁洪斌教授报告题目:物质第四态物性表征及光谱应用研究进展在探索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态时,光谱学展现出了不可或缺的价值。通过精准测量等离子体的光谱,得以窥见其内在的组成、结构以及动力学的奥秘。丁洪斌教授详细介绍了物质第四态的物性及其表征方法,特别强调了激光汤姆孙散射光谱在等离子体表征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指出了激光诱导萤光光谱在揭示等离子体活性物种(如OH、N2亚稳态)方面的应用。此外,他还指出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面临的挑战,并强调了需要在物理底层逻辑上寻找规律,以及在分析算法层面进行精准补偿。报告人:四川大学 侯贤灯教授报告题目:原子光谱分析:分析方法和仪器装置一直以来,痕量元素分析在各领域都有广泛需求。原子光谱分析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元素质谱分析等)是痕量元素分析和金属组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方法。侯贤灯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原子光谱分析仪器(部件)、方法与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内容:(1)原子光谱分析仪器部件,如激发源和光化学蒸气发生进样技术 (2)小型化原子光谱分析仪器研制 (3)多物理量同时测量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4) 分离富集及其在原子光谱分析法中的应用,等等。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金盛烨研究员报告题目:电脉冲瞬态光谱及其在量子点 LED 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作为下一代发光器件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实现对器件性能的针对性调控仍然面临着挑战。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器件内部电子和空穴的分布和动力学尚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金盛烨研究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电激发瞬态吸收光谱(E-TA) 技术,能够实时测量器件中载流子浓度、动力学和电场强度。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谭平恒研究员报告题目:拉曼光谱原理与石墨烯拉曼光谱学拉曼散射不仅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晶体微观结构和晶格振动性质,还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电声子子相互作用等。谭平恒研究员通过具体研究实例阐述拉曼光谱的原理,并介绍了利用显微拉曼光谱研究石墨烯材料及其相关异质结构的研究成果。报告人:清华大学 王哲教授报告题目:提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信号质量的等离子体调制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具有快速、遥测、多元素同时分析、便于实现在线或原位分析等优势,然而其信号不确定性较高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精确定量化水平和大规模应用。王哲教授从等离子时空演化的角度深入揭示了LIBS 信号不确定性产生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等离子体调制概念,即通过改变LIBS 系统、样品、环境气体特性,调制等离子体的产生及时空演化过程,获得空间形状更为稳定、更强的等离子体,实现信号可重复性和强度的协同增强。提出空间限制、光束整形、混合气体优化等等离子体调制方法,可分别将脉冲间相对标准差(RSD)降低 20%、75%、50%,并同时将信号强度提高2倍、3倍和7倍,是为目前仅有的几种简单有效提高原始信号可重复性的方法。本次会议除大会主旨报告外,还设置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子光谱与质谱、激光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及太赫兹光谱、超快及瞬态光谱、光声光谱与 TDLAS 技术及应用,以及光谱在环境监测与工业检测中的应用等系列主题专场。此外,还特别开设了聚焦于光谱仪核心元器件研制及应用的产学研交流会。仪器信息网将对会议进行持续报道。
  • “中国LIBS领域突出贡献奖”重磅颁布——中国LIBS十周年纪念活动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亚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是由亚洲LIBS学会每两年为周期举办的专业型学术会议,旨在加深亚洲区LIBS技术的交流合作。“第四届亚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会议(ASLIBS 2021)”于2021年10月18日在中国青岛拉开帷幕。ASLIBS 2021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LIBS专委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承办,仪器信息网、清华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青岛大学等单位协办。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为切实保障参会代表的身体健康,ASLIBS 2021以面对面会议(面向中国与会者)和在线会议(面向中国大陆以外的与会者)相结合的形式举办。而且,会议的所有学术演讲都将在网上直播(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平台),扩大了会议的影响力。十年来,中国LIBS领域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LIBS领域最有活力的一股力量。2011年第一届中国LIBS研讨会召开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分别在青岛、合肥、广州、沈阳、金华、西安、芜湖、大连举办;2014年,“第八届LIBS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15年,第一届亚洲LIBS研讨会在武汉召开;2016年,中国LIBS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的支持下成立;2019年,第一届国际LIBS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2021年,第四届亚洲LIBS研讨会、第二届国际LIBS峰会和中国LIBS (CSLIBS)十周年庆典活动联合在青岛召开;… … 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到,过去十年是中国LIBS高速发展的十年。2021年10月18日晚,LIBS专委会特别举办了“中国LIBS (CSLIBS)十周年庆典活动”。纪念活动上的一个重头戏,颁发了“中国LIBS领域突出贡献奖”,以表彰这十年对中国LIBS繁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LIBS学者。获得“中国LIBS领域突出贡献奖”殊荣的五位专家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郑荣儿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陆继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俞进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和清华大学王哲教授,获奖理由如下:郑荣儿:推广LIBS技术及多光谱技术海洋应用,首次结集国内相关力量,点燃中国LIBS发展的火种,主办第一届CSLIBS会议,标志着中国LIBS学会的形成。之后共同发起ASLIBS和中国LIBS专委会,主办第四届亚洲LIBS会议和第二届国际LIBS峰会。为LIBS技术发展及领域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陆继东:开拓LIBS技术煤炭及燃烧诊断应用,共同发起CSLIBS会议,主办第三届CSLIBS会议,共同发起ASLIBS和中国LIBS专委会,是中国LIBS 领域十年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俞进:推动LIBS基础理解,近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LIBS定量化中的应用。共同发起CSLIBS,ASLIBS,主办第9届LIBS国际会议,是中国LIBS走向世界及ASLIBS和欧洲及美洲LIBS并驾齐驱的重要推动力量。丁洪斌:推动LIBS核能应用,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共同发起ASLIBS,中国LIBS专委会主要发起人之一,主办第8届CSLIBS会议,是CSLIBS十年发展的重要推力。王哲:推动LIBS定量化技术发展,发起ASLIBS及中国LIBS专委会,主办第8届国际LIBS会议,发起成立LIBS summit;作为专委会执行副主任,团结同行,共同推进中国libs的高速发展。五位获奖人和更多的LIBS专家们一起,在提高对LIBS基本原理的理解、构建更优化的LIBS系统、建立更复杂和准确的量化方法、获得更多的应用经验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得我国LIBS技术实现高速发展。当然,未来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继续钻研,加快实现LIBS大规模商业化的进程。此次,“中国LIBS (CSLIBS)十周年纪念活动”还特别纪念了董凤忠老师。董凤忠老师积极推动了LIBS在矿山应用;他是LIBS专委会的主要发起人,组织了第二次CSLIBS会议;此后,作为LIBS专委会的常务副主任,主持专委会工作,对我国LIBS的发展做出了特别的贡献。在此次纪念活动上,还特别邀请了两位各具代表性的专家四川大学段忆翔教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孙兰香研究员进行了分享。段忆翔教授在研发成果产业化、LIBS从实验室走向现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孙兰香研究员则是代表了中国LIBS领域的重要力量,她从2011年进入LIBS领域,至今正好十年,十年间取得了众多杰出成果。四川大学 Yixiang Duan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Lanxiang Sun 如今我们纪念过去的十年,也是站在了下一个十年的开端。LIBS和相关检测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挑战。幸运的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年轻人不断涌现。未来,我们将努力争取站在LIBS的世界之巅!
  • 纳克副总高宏斌升任钢研国际贸易总经理
    北京纳克公司高管变动公告   北京纳克各有关部门及广大客户: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任命高宏斌同志为钢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不再担任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副主任职务。 高宏斌同志升任钢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宏斌同志2000年8月进入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历任销售部经理、市场部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纳克公司市场营销及营销团队建设工作。   高宏斌同志任职期间,在营销模式、管控方法方面着力创新,开拓进取,使纳克公司的销售额由当初不足1000万发展到2个多亿,营销团队由20多人发展到近200人。同时全方位打造了销售、市场策划、客户服务以及行政服务的团队,办事处遍布全国18个省市。纳克品牌和影响力逐步深入并被广大厂商信赖,期间高宏斌同志做出的卓越贡献,受到中国钢研领导及公司员工的一致好评。   我们对高宏斌同志为纳克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深表感谢,并对其升任钢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衷心的祝贺!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3日 相关新闻: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贸易领域重组整合
  • “二次离子质谱仪器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子课题通过验收
    2月21至22日,由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委托组成的测试专家组,对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二次离子质谱仪器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研究与开发”中的子课题“角反射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进行了现场考核与测试。验收专家组组长由北京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刘学博研究员担任,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于科岐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赵墨田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以及辽宁师范大学李梦轲教授。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李海洋研究员的项目完成情况汇报,专家组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和考核指标要求,参考课题组提交的测试方案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查看了有关技术资料,并对测试大纲进行了充分讨论,确定了审核及现场测试内容。通过现场核实与实际测试,测试专家组认为,该子课题采用角反射补偿了离子能量分散,提高质量分析器的分辨率,且能保证大的接收角和较高的稳定精度,分辨率8700,稳定精度为10ppm,全面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达到并优于考核要求。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   该项目的完成,进一步提升了大连化物所在二次离子质谱仪的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研发方面的综合水平。   附录:国产快速在线质谱仪、离子迁移谱仪产业化进程——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青年科学家李海洋研究员
  • 第二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日程安排公布
    第二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2024年5月9-11日 大连凯宾斯基饭店光谱技术是近代光学计量的重要分支,通过对物质光谱的探测、分析来获取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运动状态等信息,具有非接触、范围广、多组分、灵敏度高、可连续实时监测等优势。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深空探测、环境监测、航空航天、科技考古、能源勘探、智能制造、精准医疗、智慧农业、食品药品等诸多领域。为进一步推动光谱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探讨我国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远景目标,促进光谱技术和仪器的进步与创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于2024年5月在大连举办“第二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会议将邀请100余位知名专家与会,通过学术报告、海报展示、对接洽谈、仪器设备展览等形式,就光谱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核心元器件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工程应用的最新成果展开交流。整体日程时间活动地点5月9日周四10:00-20:00注册一楼大堂13:30-18:30青年发展交流会学生快报告与评选二楼巴黎厅/伦敦厅15:30-16:30海报交流与评选三楼前厅19:30-20:30专委会闭门会三楼宴会厅BC5月10日周五08:30-12:00开幕式&大会报告三楼宴会厅13:30-18:30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应用三楼宴会厅AB原子光谱与质谱技术及应用激光拉曼光谱与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二楼巴黎厅红外及太赫兹光谱技术及应用超快及瞬态光谱技术及应用三楼柏林厅光声光谱与TDLAS技术及应用光谱在环境监测与工业检测中的应用三楼宴会厅C19:30-21:30产学研交流会二楼巴黎厅5月11日周六08:30-12:00大会报告三楼宴会厅13:30-18:30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应用三楼宴会厅AB原子光谱与质谱技术及应用激光拉曼光谱与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二楼巴黎厅红外及太赫兹光谱技术及应用超快及瞬态光谱技术及应用三楼柏林厅光声光谱与TDLAS技术及应用光谱在环境监测与工业检测中的应用三楼宴会厅C18:30-18:40大会闭幕式三楼宴会厅AB5月10-11日周五-周六08:30-18:30科技成果与企业产品展示三楼前厅注:会议日程可能会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详细日程(带*为特邀报告)大会场5月10日上午开幕式 主持人:王哲(清华大学)08:30-08:50介绍与会嘉宾致辞大会主旨报告 主持人:任斌(厦门大学),邵学广(南开大学)08:50刘文清 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09:20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物质第四态物性表征及光谱应用研究进展*09:50谭平恒,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拉曼光谱原理与石墨烯拉曼光谱学*10:20罗 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界面结构与动力学的超快谱学研究*10:50侯贤灯,四川大学——原子光谱分析:分析方法和仪器装置*11:20夏兴华,南京大学——等离激元增强红外光谱电化学*11:50午餐5月11日上午大会主旨报告 主持人: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春峰(南京大学)08:30王茜蒨,北京理工大学——LIBS生命医学应用*09:00杨良保,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应用研究*09:30何志平,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红外显微图谱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探讨*10:00刘 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向降碳减污的超光谱精准遥感*10:30姜秀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界面水结构功能的谱学电化学分析*11:00金盛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压下的钙钛矿载流子动力学研究*11:30孙兰香,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线分析技术与装备——选矿与冶金过程*12:00午餐专题1: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应用5月10日下午主持人: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李祥友(华中科技大学)13:30王 哲,清华大学——提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信号质量的等离子体调制技术*13:50郭连波,华中科技大学——LIBS光谱多模态融合技术*14:10刘玉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于LIBS技术的空气环境成分及污染物原位在线探测研究*14:30郭金家,中国海洋大学——水下原位LIBS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14:50董美蓉,华南理工大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能源转化过程的应用研究*15:10杨新艳,安徽师范大学——LIBS在水污染诊断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01-010)15:20高 勋,长春理工大学——空间约束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特性及应用 (01-027)15:30茶歇主持人:王哲(清华大学),董晨钟(西北师范大学)15:40段忆翔,四川大学/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LIBS仪器:从实验室研发到广泛应用还有多远*16:00孙对兄,西北师范大学——多谱学技术在敦煌壁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16:20李鲁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LIBS数据反演算法*16:40刘 飞,浙江大学——植物重金属LIBS高效定量检测与可视化技术*17:00刘 曙,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与标准化*17:20-17:30郝中骐,南昌航空大学——LIBS长时可重现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08-001)5月11日下午主持人:俞进(上海交通大学),郑荣儿(中国海洋大学)13:30董大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闻香知味—农产品挥发物的红外与激光光谱学探测技术*13:50王珍珍,西安交通大学——高碱燃料中碱金属元素的LIBS检测研究*14:10田 野,中国海洋大学——水下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物理过程及应用分析*14:30武文栋,上海交通大学——气体密度场中激光等离子体激发演化过程的能量转化特性*14:50曾庆栋,湖北工程学院——移动式LIB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在特钢检测与分类应用中的研究*15:10刘元超,香港城市大学——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液体检测研究与应用(01-002)15:20沈 礼,天津理工大学——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食品药品与信息安全研究(01-003)15:30茶歇主持人:尹王保(山西大学),朱香平(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5:40周卫东,浙江师范大学——LIBS光谱增强技术及机理*16:00张 雷,山西大学——LIBS非接触式细菌识别与洗消研究*16:20张大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激光技术进展助力高分辨高灵敏光谱探测*16:40杨 光,吉林大学——基于高重频脉冲激光与气体分子键共振的LIBS分析技术及应用*17:00胡梦云,华东师范大学——基于超快激光的等离子体光栅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应用*17:20王秋云,长春理工大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信号增强及水中重金属高灵敏分析研究 (01-030)17:30张 登,南京师范大学——A plasma image-spectrum fusion correction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spectral stabilityi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01-033)17:40李常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于铀合金近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01-036)17:50吕 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延迟飞秒-纳秒非共焦激光剥蚀Al靶动力学及AlO光谱增强机制 (011)14:50茶歇主题:激光拉曼光谱与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II 主持人:徐抒平(吉林大学),谢微(南开大学)/
  • 致力于“真解决问题”,LIBS机遇与挑战并存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8日-9日,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燃烧诊断研讨会在敦煌召开。为期两天的会议,组委会特别安排了多个分会场,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们跨界交流,为多方的合作搭建了开放的交流平台。会期同期,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300余位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仪器设备公司的代表出席会议,成为全场最热门的会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以下简称为“LIBS”)自1962年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被称为是“未来化学分析巨星”。与传统的化学检测方法相比,LIBS在样品分析方面具有全元素测量,快速,实时,无需样品准备,微损,可实现远程探测、在线/原位元素测量,可应用于以固、液、气任一物态形式存在的样品等优势,并可与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RF、高光谱等联用。LIBS可应用于煤质分析、冶金、选矿、水泥生料成分在线分析、壁画原位检测、土壤重金属、磁约束核聚变能、火星、深海等领域,对我国科技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看上去能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却不容易。清华大学王哲教授在大会报告中特别指出,由于不确定性大、基体效益严重(紧密耦合)两大瓶颈问题,LIBS定量分析面临重大的挑战!不过,王哲教授也提到,未来随着机理认识逐渐深入,结合人工智能,LIBS仪器的性能会持续提升,同时通过与多光谱联用,相关的功能也会增加。未来,工业在线/原位快速检测、二/三维扫描、特殊应用场景等将是中国 LIBS大规模应用的潜在方向。大会现场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共安排了42个学术报告和24个学生报告。由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俞进教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孙兰香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郭连波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王茜蒨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周卫东教授共同主持此会议。各位专家围绕LIBS的基础研究、定量化方法、仪器设备和行业应用等展开探讨,并展望了未来LIBS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趋势。部分精彩报告内容如下:西北师范大学 苏茂根教授《激光等离子体辐射、诊断与应用》LIB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元素识别及定量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环境监测和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但在基础研究方面仍面临着如基体效应、环境效应等影响机理不明确、微观物理过程不清晰的关键同题。针对激光等离子体瞬态演化和不均匀特性,以及不同应用场景背景气体作用机制所导效的辐射特性及演化规律认识不全面的局限,苏茂根教授团队发展了集光谱诊断、瞬态图像、激光干涉和阴影成像于一体的激光等离子体瞬态诊断系统,自主开发了适用于不同背景气体、不同激光条件下等离子体辐射流体动力学模型及程序,实现了激光等离子体产生及膨胀演化过程中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离子速度等参数的演化模拟。大连理工大学 丁洪斌教授《LIBS 基本物理过程及聚变能应用进展》丁洪斌教授首先介绍了LIBS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及应用瓶颈,并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基本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包括纳秒,皮秒,飞秒激光与靶样品相互作用的烧蚀过程,烧蚀相区,等离子体屏蔽效应,等离子体时间、空间演化,光谱自吸收等。其次,他对LIBS信号增强方法,如双脉冲、空间约束、磁场约束等进行了介绍;对基体效应,如表面形状、化学态、硬度等对LIBS谱线强度影响进行了讨论。最后,他对LIBS在核聚变能反应堆第一壁的元素在线检测的最新发展进行了展望。华中科技大学 郭连波教授《LIBS 在液体检测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郭连波教授研究团队对LIBS在液体检测中的问题及应用进行了攻关研究。针对液体液固转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咖啡环效应等问题,该团队开发了超亲水多空氧化锡基板、超硫水PDMS/SiO2涂覆基板、超疏-超亲水限位复合基板以及无基板的超声悬浮液固转化法。在应用方面,他们主要围绕血液癌症诊断,开发了一种新型生物富集增强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LIBS技术在液体检测领域具有快速、方便和高效等独特优点,在生物血液癌症诊断等液体检测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欲飞教授《小型化固体激光技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具有输出光束质量好、脉冲能量大、峰值功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点火,激光雷达等领域。马欲飞教授在会议中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各种小型化固体激光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自然冷却、高重频大能量、满足环境测试要求的各类型激光器。四川大学 段忆翔教授《LIBS 技术与仪器的发展历程:从实验室研发到现场应用》传统的LIBS系统体积较大,局限于实验室使用,为了让LIBS技术从实验室迈向现场应用,段忆翔教授研究团队开展了LIBS仪器小型化的研究。在研发了小型高能非水冷脉冲激光器和纳秒级延时器等关键部件的基础上,该团队还研制了便携台式 LIBS、高能手持式LIBS等一系列分析仪器,并开发了专用的数据库、算法及配套软件。据悉,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石油录井、矿产勘探、合金分析等领域,解决了一系列的现场分析检测难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孙兰香研究员《矿浆成分 LIBS 定量分析方法与工业在线应用》选矿是贫矿到精矿的关键工艺环节,对提高资源利用率至关重要。在选矿过程中,矿浆中矿物品位的常规测量方式耗时长,劳动负荷大,信息反馈后,造成贫矿资源利用率低且精矿产品质量波动大。孙兰香研究员介绍了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开发的基于LIBS的矿浆品位分析仪,该产品采用双脉冲激发方式对矿浆流柱进行直接测量,解决了7×24小时连续工作的环境适应性问题,以及复杂矿物质高精度建模问题。在定量分析上,其研究团队针对高维变量特征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类间类内散度的弱监督特征选择方法,针对复杂非线性建模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卷积神经网络建模方法,提高了定量分析性能。此外,她也简要介绍了液态金属在线分析,钢水成分传感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北京大学 周小计教授《LIBS 在定量应用中的探索研究》周小计研究团队针对煤炭等矿物质研发了近距离固体样品的LIBS检测系统,从硬件结构到软件算法进行了多种改进和升级,测试精度以及重复性不断获得提升。同时,该团队对气体检测以及远距离遥测进行了探索,他们采用较为简易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结构实现了一套LIBS遥测系统,对几米距离以外的气体物质进行遥测,在5到10米距离测试到气体的光谱信号,并且通过光路设计提高瑞丽长度,获得了较大的激发区域。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曾强研究员《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塑料分拣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塑料产品的使用量逐年上升,随之产生的废旧塑料亦与日俱增。LIBS 技术用于塑料分拣具备独特优势,不仅可以实现塑料种类和元素含量的同时检测,而且分析速度快,特别适合于工业领域的在线检测。曾强研究员分享了LIBS技术在塑料分拣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样品库的建立、设备的选择、分析方法的对比等;报告中,他还结合其团队的研究结果,对LIBS 技术用于废旧塑料在线分练的瓶颈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了分析和探讨。上海交通大学 俞进教授《机器学习算法赋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助力火星科学探测》随着火星就位LIBS光谱源源不断地发回地球,数据的精准分析和信息的充分挖掘成了光谱学和行星科学所共同关注的科学问题。针对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俞进教授团队联合行星地质研究团队,系统地、从在轨数据处理到实验室模拟研究多方位地、开展了针对火星就位探测的LIBS方法研究,比如LIBS火星就位探测所遇到的化学和物理基体效应的研究和校正、水活动相关元素(H和一些碱金属和喊土金属元素如Li、Rb、 Sr、Ba),和生命相关元素(包括C、N、P、S、C1)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等。北京理工大学 王茜蒨教授《LIBS 技术在生物医药诊断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疾病诊疗、生物医药和公共卫生等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近年来,LIBS在硬组织、微生物检测、药材药物等领域已得到研究。王茜蒨教授研究团队对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典型肿瘤、典型炎症以及常用的中西药开展基于LIBS技术的诊断和质量鉴别研究。针对各应用场景,该课题组从光谱预处理、特征选择和监督学习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全流程分析,评估了随机森林等特征选择方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线性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偏最小二乘分析、决策树等监督学习识别方法的应用效果。参会人员大合影会展区沟通交流
  • 再见敦煌 !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闭幕,优秀学生论文奖揭晓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8-9日,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燃烧诊断会议在敦煌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谱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西北师范大学承办,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实验室联办。来自国内相关领域240余家单位的6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现场为期两天的会议,组委会精心安排了大会报告、分类报告、青年学者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优秀论文评选和产品展示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特别安排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及相关技术、原子光谱与质谱、激光拉曼光谱与激光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光声光谱与TDLAS技术及应用、红外及太赫兹光谱、超快及瞬态光谱、燃烧诊断、环境监测、工业检测等多个分会场。精彩内容回顾请见仪器信息网相关报道:融合发展 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燃烧诊断会议在敦煌开幕;致力于“真解决问题”,LIBS机遇与挑战并存;精准调控 SERS基底研究越发多样化;深化技术研究,推动近红外应用领域探索发展!会议期间,不仅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们跨界交流,专家和企业也进行了深入沟通,推动了光谱技术及应用跨界融合的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仪器展5月9日下午,大会完成了所有的日程,成功落幕。10位学生获得优秀学生论文奖,西北师范大学张登红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俞进教授等为获奖学生颁奖。获奖学生名单颁奖现场
  • 中国LIBS 世界最具活力的力量--第四届亚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ASLIBS 2021)于青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亚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 (Asian Symposium on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是由亚洲LIBS学会每两年为周期举办的专业型学术会议,旨在加深亚洲区LIBS技术的交流合作。自2015年在武汉由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第一届会议以来,经过2017年第二届(日本 德岛)、2019年第三届(韩国 济州岛),“第四届亚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会议(ASLIBS 2021)”于2021年10月18日在中国青岛拉开帷幕。ASLIBS 2021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LIBS专委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承办,仪器信息网、清华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青岛大学等协办。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为切实保障参会代表的身体健康,ASLIBS 2021以面对面会议(面向中国与会者)和在线会议(面向中国大陆以外的与会者)相结合的形式举办。而且,会议的所有学术演讲都将在网上直播(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平台),扩大了会议的影响力。会议现场大会主席/中国海洋大学 郑荣儿教授致辞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现在通常称为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与激光发明的同一时间开始起步。从那时起,国际科学界开始研究理解和控制这一有趣的瞬态现象的基本机制,并将其用于许多分析应用。随着美国宇航局和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探测器在火星上工作,LIBS作为原子光谱分析的未来巨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如今,LIBS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地质、艺术、医学、海洋、火星探测、核聚变和核安全等领域,是光谱分析领域最活跃的细分研究领域之一。但是,LIBS技术涉及多个科学领域,如激光-物质相互作用、等离子体物理、原子物理、等离子体化学、光谱学、电光和信号处理等;其等离子体是瞬态的,不同于静止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电弧等离子体或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这一特性决定了将用于其他发射光谱技术的一些工具转移到LIBS上的能力受到一些限制;相对较高的测量不确定度和误差是LIBS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面临的挑战。近十年来,中国LIBS领域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LIBS领域最有活力的一股力量。自2011年第一届中国LIBS研讨会召开以来,已成功举办8届;2014年,“第八届LIBS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15年,第一届亚洲LIBS研讨会在武汉召开;2015年,中国LIBS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的支持下成立;2019年,第一届国际LIBS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2021年第四届亚洲LIBS研讨会在青岛召开;这些都标志着中国LIBS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LIBS学会非常重要的一份子。经过LIBS人不断努力专研,LIBS技术快速发展,如今正处于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关键期。不过,这一时刻更加需要大家提高对LIBS基本原理的理解、构建更优化的LIBS系统、建立更复杂和准确的量化方法、获得更多的应用经验等,才能顺利突破瓶颈,实现高速发展。“第四届亚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会议”第一天上午,简短的开幕式后,安排了“Fundamentals”和“Online Session I ”两场报告会。在LIBS基础研究报告会环节,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郭连波教授、清华大学侯宗余助理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侯佳佳博士分别分享了精彩报告。Online Session I报告会上,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的Richard E. Russo、Tokushima University的Yoshihiro Deguchi、Kyoto University 的Tetsuo Sakka、University of Allahabad 的Awadhesh K. Rai在线上也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报告。大连理工大学 丁洪斌教授报告题目:Key issues of LIBS on-line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usion research近年来,LIBS被开发用于表征EAST和HL-2A/M托卡马克以及W7-X聚变仿星器中杂质的共沉积、燃料保留、第一壁面的壁面调节。LIBS在聚变元素分析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壁面成分复杂,LIBS光谱强度受到基体效应的强烈影响;其次,LIBS信号来源于时空变化等离子体,尤其是在托卡马克真空条件下。为了实现LIBS分析的高精度,必须通过硬件消除或降低影响LIBS稳定性和精度的矩阵效应和瞬态等离子体参数的波动,或通过算法软件进行补偿。目前,丁洪斌教授团队和其他团队已经研究了多种提高LIBS信号强度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的方法,包括极化分辨率约束、磁场约束、双脉冲(长+短)和利用微、纳、皮和飞秒激光的直流放电增强。为了了解基体效应,其团队近年来研究了基体样品的化学状态、硬度、电导率和温度对LIBS的影响,结果显示前景乐观。华中科技大学 郭连波教授报告题目:Fundamental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郭连波教授课题组在LIBS的基础、方法、仪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基础研究中,课题组利用激光激发吸收LIBS(LSA-LIBS)和微波辅助激发LIBS(MAE-LIBS)从根本上实现了自吸收降低;采用图像辅助LIBS (IA-LIBS)校正基质效应;首次提出了激光-光-超声双(LOUD)探测;这些基础研究成果被用于LIBS仪器的开发。在LIBS应用中,课题组专注于wire +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AAM)的多功能、在线和离线检测,以及快速生物医学检测。结果表明,LIBS具有快速、集成度高、效率高等独特优势,在3D打印和生物医学分析领域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清华大学 侯宗余助理教授报告题目:Improve the signal quality of LIBS by changing the environment of laser induced plasma 环境气体的性质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演化过程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的信号质量。在这项工作中,侯宗余教授通过改变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环境,包括气体混合物、火焰和介质阻挡放电(DBD),来改善LIBS的信号质量,分析了不同环境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混合气体和火焰都能同时提高信号强度和信号重复性,而DBD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激光能量对等离子体和LIBS信号的阈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侯佳佳博士报告题目:Research on accurate analysis of coal quality by self-absorption correcte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based on temperature iteration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是一种理想的实时在线检测方法。然而,对于LIBS产生的高密度等离子体,自吸收通常是一种不期望的效应,因为它不仅降低了真实的线强度,在线强度随发射物质浓度的增长中引入了非线性效应,而且还影响了等离子体的表征参数,最终影响定量分析的准确性。由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T)、辐射粒子数密度和吸收路径长度(Nl)决定了自吸收程度并影响校正谱线强度,因此侯佳佳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温度迭代的自吸收校正方法来连续计算和校正这两个参数,最终实现自吸收校正。与常用的自吸收校正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编程简单、计算效率高、与谱线展宽系数的可用性或精度无关等明显优点。钢合金样品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Boltzmann图线性度的增加,自吸收得到了校正,元素浓度的测量精度显著提高。此外,该方法可以直接获得辐射粒子数密度和吸收路径长度,有利于等离子体诊断和定量分析。Richard E. Russo,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报告题目:LIBS research & development: 60 years strong 在过去60年中,我们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应用和仪器的理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原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们仍然需得到解决。然而,实证研究现在似乎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其目标是实现可再现行为——应用的支柱。早期的仪器被开发出来,但不能满足工业要求;不是因为技术本身,而是因为当时激光、光谱仪和计算机也刚刚开发出来,性能等各方面还不是那么可靠。如今,激光、光谱仪和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度,即灵敏、准确和精确的LIBS正成为主流。随着世界意识到可以使用这项21世纪技术来取代陈旧的化学消解分析方法,未来对于基于LIBS的商业化LA(激光烧蚀)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LIBS的基础是激光烧蚀,即短脉冲激光束去除质量(取样)以进行后续分析的取样过程。烧蚀后的物质在样品表面加热成发光的光学等离子体,通过光谱测量元素和同位素含量。当等离子体冷却时,质量凝结成细气溶胶,可输送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进行灵敏和精确的同位素分析。ICP-MS(ICP-MS)是同位素痕量分析的理想选择,尤其是较重的元素。LIBS非常适合分析主要浓度和轻元素,包括O、N、H和卤素。这两种检测方式相辅相成。一项新技术LAMIS(激光烧蚀分子同位素光谱)可以在大气压力下测量激光等离子体中的同位素,除了原子和离子线光谱外,还测量分子发射带光谱。LIBS、LA-ICP-MS和LAMIS联合使用,具有了测量周期图上能够激光烧蚀的每种元素和同位素的能力。Yoshihiro Deguchi,Tokushima University报告题目:Auto-focus LIBS applications for process control using long and short double pulses在LIBS许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以及对基本等离子体物理的理解中,已经开发了信号增强技术以提高LIBS的准确性和检测能力;并开发了LS-DP-LIBS方法,通过使用长宽度脉冲激光辐射控制等离子体冷却过程来提高检测能力和测量精度。在长脉冲激光辐射等离子体冷却过程中,短脉冲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被稳定并保持在高温。自动对焦技术也是LIBS应用于实际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许多LIBS应用中,到测量目标的距离会移动,这使得稳定测量变得困难。目前
  • 丁洪等10人获颁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奖
    中国科学院国外专家特聘研究员和外籍青年科学家工作交流研讨会议暨院情考察活动今日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出席会议,并颁发2011年度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奖。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各种全球问题与挑战,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更密切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为了解决与中国长远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基础性、战略性或前沿性的问题与挑战,中国科学院也非常渴望加强与国际科学社会的合作关系、伙伴关系以及战略联盟关系。”白春礼在发言中说。   他指出,过去10年中,平均每年有20000名外籍专家与中科院进行合作研究,取得大量重要合作成果。例如,中科院与美国能源部合作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最先发现第三种中微子震荡模式,并准确测量出其震荡几率,被国际科学界认定为物理学的一项基础性研究成果。   《中国植物志》也是中外科学家23年合作成果的结晶,是中外植物学家长期合作的里程碑。今年,《中国植物志》最后一卷即将出版,将成为世界上收集植物种类最多的英文书籍。   白春礼作为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为10位首届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奖获得者颁奖。获奖者包括中科院物理所丁洪、Pierre Richard,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Philip Khaitovich、Mehmet Somel,地球化学所冯新斌、Thorjorn Larssen,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张福成、Corwin Sullivan,上海硅酸盐所孙静、梶浦尚志。   “这一奖项的目标是引领国际合作。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需要一批有兴趣、有一定能力和意愿从事长期合作的学者。而来华开展实质性研究的青年科学家发挥着国际合作‘使者’的作用,正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说。   据了解,2009年,中科院启动实施“外国特聘研究员计划”与“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目前,共聘用773位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以及295位外籍青年科学家。
  • 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 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燃烧诊断研讨会
    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燃烧诊断研讨会2022 年 12 月 4-6 日 | 上海大华虹桥假日酒店https://b2b.csoe.org.cn/meeting/CSLIBS2022.html 光谱技术是近代光学计量的重要分支,通过对物质光谱的探测、分析来获取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运动状态等信息,具有非接触、范围广、多组分、灵敏度高、可连续实时监测等优势。这一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燃烧诊断、环境监测、工业检测、生物医学、航空遥感、目标探测、能源勘探等诸多领域。为进一步推动光谱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探讨我国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远景目标,促进光谱技术和仪器的进步与创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于 2022 年 12 月 4-6 日在上海举办“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燃烧诊断研讨会”。会议将邀请 150 余位光谱及其应用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会,通过学术报告、海报展示、仪器设备展览等形式,就光谱技术的重要科学问题、仪器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研讨。总体日程日期时间活动地点12.4周日14:00-20:00签到一楼大堂12. 5周一08:30-12:00大会开幕式 & 大会报告一楼大华厅13:00-13:30海报交流与评选一楼海报区13:30-18:3008:30-18:30专题 1: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及相关技术一楼文华厅专题 2:原子光谱与质谱专题 3:激光拉曼光谱与激光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二楼馨华厅专题 4:光声光谱与TDLAS 技术及应用专题5:红外及太赫兹光谱一楼锦华厅专题 6:超快及瞬态光谱专题 7:燃烧诊断专题 8:环境监测专题 9:工业检测二楼嘉华厅08:30-18:30展桌展示一楼展区12. 6周二08:30-12:0513:30-18:00专题 1: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及相关技术二楼怡华厅专题 2:原子光谱与质谱专题 3:激光拉曼光谱与激光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专题 4:光声光谱与TDLAS 技术及应用专题 5:红外及太赫兹光谱二楼祥华厅专题 6:超快及瞬态光谱二楼馨华厅专题 7:燃烧诊断专题 8:环境监测专题 9:工业检测二楼嘉华厅08:30-18:30展桌展示二楼展区12.4-616:00-18:00现场核酸采样一楼核酸区12.4-617:30-19:00晚餐一楼餐厅12.5-612:00-13:00午餐一楼餐厅*日程可能会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详细日程大会场12 月5 日上午08:30开幕式(1)介绍与会嘉宾 (2)主席致开幕辞大会报告08:50陈建民(复旦大学)——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09:20舒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09:50周怀春(中国矿业大学)——用于燃烧及高温光谱/成像诊断的高精度辐射模型10:20合影 & 茶歇10:40刘志(上海科技大学)11:10俞进(上海交通大学)——针对火星就位探测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方法研究 会议日程专题 1: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及相关技术12 月 5 日下午第一场:基础研究+定量化方法主持人:俞进13:30王哲(清华大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定量化理论方法及应用13:50苏茂根(西北师范大学)——激光等离子体辐射、诊断与应用14:10周卫东(浙江师范大学)——激光诱导空化气泡的演化及其对 LIBS 光谱的影响14:30张大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新技术与器件研究 (CSLIBS2022-01- 027)14:50陈钰琦(华南理工大学)——新型靶增强正交 DP-LIBS 与 OPC-LIBS 的元素分析研究(CSLIBS2022-05-003)15:00尼 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lemental determination in stainless steel via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nd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twork (CSLIBS2022-05-009)15:10李小龙(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表征软物质表面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CSLIBS2022-01-022)15:20茶歇第二场:基础研究+仪器设备+方法主持人:王哲15:50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LIBS 基本物理过程及聚变能应用进展16:10郭连波(华中科技大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基础、仪器及应用研究16:30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小型化固体激光器16:50曾和平(华东师范大学)——飞秒光丝非线性相互作用诱导击穿光谱17:10刘小亮( 东华理工大学) —— 飞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石墨中钍的定量分析(CSLIBS2022-05-018)17:20孙天洋(上海交通大学)——基于神经网络的火星模拟和大气压环境 LIBS 光谱的非线性校准迁 移 (CSLIBS2022-01-003)17:30卢渊(中国海洋大学)——基于显微 LIBS 成像技术的贝壳有机成分分析 (CSLIBS2022-01- 017)17:40饶云飞(上海交通大学)—— 光谱选择和随机森林结合的碎石微量元素的灵敏和精准测定(CSLIBS2022-05-030)12 月 6 日上午第三场:基础研究+仪器设备主持人:丁洪斌08:30段忆翔(四川大学)——LIBS 技术与仪器的发展历程—从实验室研发到现场应用08:50汪正(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基于微等离子体增强 LIBS 信号研究09:10林庆宇(四川大学)——面向肺癌组织的 LIBS 元素成像技术、装置及方法(CSLIBS2022- 01-006)09:20刘小亮( 东华理工大学) —— 飞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石墨中钍的定量分析(CSLIBS2022-05-018)09:30张倍艺( 上海交通大学) —— 火星模拟气氛和模拟壤中氮元素的灵敏和精准测定(CSLIBS2022-05-031)09:40茶歇第四场:工业应用主持人:舒嵘10:00孙兰香(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矿浆成分 LIBS 定量分析方法与工业在线应用10:20王茜蒨(北京理工大学)——LIBS 技术在生物医药诊断监测中的应用研究10:40张雷(山西大学)——NIRS-XRF 联用煤质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11:00刘玉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Online in situ detection of elements and pollutions in the atmosphere (CSLIBS2022-05-029)11:20刘可( 华中科技大学) —— 基于 MLIBS 技术的挥发性卤代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CSLIBS2022-01-005)11:30崔敏超(西北工业大学)——Rapid analysis of steel powder for 3D printing using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CSLIBS2022-01-008)11:40刘曙(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与铁矿石检测(CSLIBS2022-01-010)12 月 6 日下午第五场:其他应用主持人:汪正13:30郑荣儿(中国海洋大学)——深海 LIBS:何去何从13:50周小计(北京大学)——LIBS 在定量应用中的探索研究14:10刘木华(江西农业大学)——PRLIBS 对农产品品质信息分析能力提升方法研究14:30傅院霞(蚌埠学院)——An exploration of matrix effect on optimal acquisition delay for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of metal samples (CSLIBS2022-05-001)14:40田野(中国海洋大学)——水下固体靶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诊断及光谱分析 (CSLIBS2022-01-014)14:50陈枫叶(上海交通大学)——LIBS 和机器学习实现火星气氛和模拟壤中碳元素的精确测定(CSLIBS2022-05-032)15:00何洪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直接探测气溶胶中的锶元素(CSLIBS2022-01-016)专题 2:原子光谱与质谱 & 专题 3:激光拉曼光谱与激光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12 月 5 日下午第一场:激光拉曼光谱与激光荧光光谱 I主持人:杨海峰、胡继明13:30胡继明(武汉大学)——拉曼光谱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13:50杨海峰(上海师范大学)14:10朱井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4:30高亮(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大气压等离子体活性物种激光诱导荧光定量诊断研究14:50于亚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基于线扫描和偶氮拉曼探针的快速活细胞成像(CSLIBS2022-03-004)15:10茶歇第二场:原子光谱与质谱 I主持人:侯贤灯、杭纬15:30侯贤灯(四川大学)——原子光谱分析研究15:50杭纬(厦门大学)——高电离电位元素的激光质谱分析技术16:10胡斌(武汉大学)——ICP-MS 单细胞分析16:30吕弋(四川大学)——基于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析研究16:50郑成斌(四川大学)——碳原子发射光谱及其应用17:10邢志(清华大学)——高纯非导体材料纯度分析方法探索17:30杨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ⅥB 族原子一氧化物分子(CrO/MoO/WO)电子态结构研究 (CSLIBS2022-02-010)12 月 6 日上午第三场:原子光谱与质谱 II主持人:杭纬、于永亮08:30于永亮(东北大学)——适于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的样品引入方式与接口08:50徐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利用 LA-ICP-MS 成像技术解析间充质干细胞负载金纳米颗粒的肿瘤靶向规律09:10陈明丽(东北大学)——LA-ICP-MS 对动植物组织中元素成像方法研究09:30郭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精度 LA-ICPOES/ICPMS 原位分析技术及古气候中的应用 09:50茶歇第四场:激光拉曼光谱与激光荧光光谱 I主持人:任斌、陈建10:10谱与质谱 III主持人:侯贤灯、高英13:30高英(成都理工大学)——基于钒的
  • 德祥诚征德国Binder 烘箱代理
    产品描述: 德国Binder公司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温控箱专业制造商,一直专注于高质量、高安全的实验温控产品的研究和生产,不断追求技术革新,其在温度、湿度、气体测量与控制、生物安全等领域拥有多达70多项*技术,保证了其在温控箱制造领域的*地位。Binder温控箱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材料科学、化妆品、烟草、微生物、化工、电子等领域,是全球*、最专业的温控箱生产厂家之一。 德国 Binder 的三大系列产品: Binder烘箱系列: 自然对流 ED 系列、强制对流 FD 系列、多功能干燥箱 FED 系列、多功能可编程烘箱 FP 系列、安全干燥箱 FDL/MDL 系列、真空干燥箱 VD/VDL 系列; Binder培养箱系列: 恒温培养箱 BD 系列、低温培养箱 KB 系列、精密培养箱 BF 系列、植物生长箱 KBW/KBWF 系列、二氧化碳培养箱 C/CB 系列; Binder测试箱系列: 恒温恒湿箱 KBF 系列、老化试验箱 M/MK 系列、材料试验箱 MKF/MKT 系列; ED系列:自然对流烘箱 Binder ED系列是采用自然对流方式的通用烘箱,不采用风机,通过最优化的空气传导功能获得出色的干燥效果,加热速度快,温度精度高。适用于各种不需要空气流动、没有特殊时间要求的干燥和灭菌消毒,同时也适用于高精度保温储存。 性能特点: 1) 自然对流的电子控制式APT.line@内腔预热技术; 2) 温度范围:环境温度+5℃至300℃; 3) DS微处理器控制器,带LED显示和电子定时器,定时范围0至99小时59分,可连续运行; 4) 数字式温度设定,精度为1℃; 5) 通过背后带有通风瓣的排气管 (直径50毫米)和前面的通风滑板,调节通风量; 6) 独立的可调温度安全装置,2级 (DIN 12880),带有可视温度报警器; 7) 2支镀铬搁架; 8) RS 422接口,用于通讯软件APT-COM@数据控制系统 (可选)。 9) 内腔体积:23L、53L、115L、240L、400L、720L; FD系列:强制对流烘箱 Binder FD系列是采用强制对流方式的热风循环烘箱,采用强制对流方式可取得较高的干燥效率,升温速度更快。同时采用大功率的空气涡轮机不仅提高了干燥效率,也有助于消除内腔的烟雾。即使在满载的情况下,仍可以*限度的确保温度稳定性。 性能特点: 1) 强制对流的电子控制式APT.line@内腔预热技术; 2) 温度范围:环境温度+5℃至300℃; 3) DS微处理器控制器,带LED显示和电子定时器,定时范围0至99小时59分,可连续运行; 4) 数字式温度设定,精度为1℃; 5) 通过背后带有通风瓣的排气管 (直径50毫米)和前面的通风滑板,调节通风量; 6) 独立的可调温度安全装置,2级 (DIN 12880),带有可视温度报警器; 7) 2支镀铬搁架; 8) RS 422接口,用于通讯软件APT-COM@数据控制系统 (可选)。 9) 内腔体积:23L、53L、115L、240L; FED系列:多功能强制对流烘箱 Binder FED系列是采用强制对流方式的多功能烘箱,适用于温度变化频繁的加热要求。采用数字式可控空气涡轮机,使内腔的温度参数和环境条件得到完美的控制。对于特殊的加热应用,加热特性可通过斜坡控制功能和可调加热负载功能进行个别的调整,尤其适用于作为测试用途的实验室。 性能特点: 1) 强制对流的电子控制式APT.line@内腔预热技术; 2) 温度范围:环境温度+5℃至300℃; 3) MS微处理器控制器,带LED显示和电子定时器; 4) 控制器的定时器功能:延时开启、延时关闭和依赖于温度的延时关闭; 5) 数字式温度设定,精度为1℃; 6) 升温速率可调; 7) 风扇速度可调 (0-*); 8) 通过背后带有通风瓣的排气管 (直径50毫米)和前面的通风滑板,调节通风量; 9) 独立的可调温度安全装置,2级 (DIN 12880),带有可视温度报警器; 10) RS 422接口,用于通讯软件APT-COM@数据控制系统。11) 2支镀铬搁架; 12) 内腔体积:23L、53L、115L、240L、400L、720L; 询价请电: 德祥科技 南区(华南,西南与中南)地区请联系: 周先生 广州市中山五路219号中旅商业城1505室 Tel:020-22273381 , 13512710084 Fax:020-22273368-399 东区(华东, 江,浙,沪)地区请联系: 黄小姐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068号银发大厦18楼 Tel:021-52610159 52610099 转851 Fax:021-52610122 北区(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请联系: 王先生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9号坤讯大厦1506室 Tel:010-82326924 Fax:010-82329551 更多产品请登陆德祥官网:www.tegent.com.cn 德祥热线:4008 822 822 邮箱:info@tegent.com.cn
  • 2024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邓宏魁、张涛、李亚栋、孙斌勇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16日公布2024年获奖名单。邓宏魁因开创了利用化学方法将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改变细胞命运和状态方面的杰出工作获得“生命科学奖”;张涛、李亚栋因对“单原子催化”的发展和应用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孙斌勇因在李群表示论上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生命科学奖”获奖者邓宏魁,表彰他开创了利用化学方法将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改变细胞命运和状态方面的杰出工作。 北京大学昌平实验室 邓宏魁教授邓宏魁,1963年出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1995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纽约大学做博士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成员,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邓宏魁在细胞重编程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2006年,山中伸弥及其同事发现,通过四种转录因子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这一发现标志着再生医学的新时代。然而,转录因子过表达的方法很难精确操控重编程效果,并且可能导致随机的基因整合和潜在的致癌基因表达,从而限制了其应用。邓宏魁率先发展了使用化学小分子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iPSC(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即CiPSC)的方法。他证明了CiPSC可以成功用于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小鼠(2013),并揭示了产生CiPSC的分子途径(2015,2018)。邓宏魁还成功建立了人类CiPSC诱导技术(2022a,2023),并证明了由人类CiPSC衍生的胰岛可以改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糖尿病(2022b),显示出CiPSC的巨大临床潜力。邓宏魁的原创性工作为细胞重编程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将对干细胞研究和再生医学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物质科学奖”获奖者张涛、李亚栋,表彰他们对“单原子催化”的发展和应用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涛院士张涛,1963年生于中国陕西,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化学工业对现代社会的各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催化是当今化工产业的核心科技。开发高效催化剂和相应可行的合成方法是化学及化工学科最重要的研究目标之一。固相金属催化剂,通常是纳米颗粒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为了开发金属原子利用率最优且催化位点及模式均一的异相金属催化剂,自上世纪60年代起,探索将金属分散于载体表面以单个金属原子为异相催化中心的催化剂开发就时有文献报道,但是该领域一直未得到发展。究其原因,缺乏简易可行、广泛适用的单原子异相催化剂制备以及科学表征方法是制约该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张涛、李隽和刘景月于2011年报道了铂(Pt)以孤立金属单原子状态镶嵌于氧化铁(FeOx)中的异相催化剂。这项研究建立了以单原子铂为活性催化位点的简单易行的固相催化剂的合成与鉴定,并展示了该催化剂具有优越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张涛和合作者将此类催化剂所促成的催化功能命名为“单原子催化(Single-Atom Catalysis, SAC)”。他们继而展示了“单原子催化”可延伸至多种金属、载体和催化反应。这项里程碑式的原创性研究触发了“单原子催化”的爆发式发展,使其迅速成长为活跃的新兴催化研究领域。清华大学 李亚栋院士李亚栋,1964年生于中国安徽,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教授。李亚栋和合作者们系统性地开发了可设计、可控且具有普适性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方法。这些方法可提供形貌和络合环境确定的单原子催化剂。这些方法促成了具有高载量中心金属和均一微观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大规模合成,为此类催化剂应用于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这些方法被广泛用于具有各种功能的催化剂合成,从而推动了单原子催化在化工、材料、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发展,使其具有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张涛和李亚栋的开创性工作为认知异相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开启了一道门,也为在原子精度上调控固相催化剂提供了有效途径。他们所引领的单原子催化研究已成为异相催化最前沿领域。他们的研究成果已促使氯乙烯、乙酸、丙醇等大宗化学品绿色环保又高效节能的工业化生产,从而显示了单原子催化助力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孙斌勇,表彰他在李群表示论上作出的杰出贡献。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 孙斌勇院士孙斌勇,1976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省舟山市,于2004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工作多年,现为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孙斌勇在李群表示论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特别是在典型群单重性定理、θ对应理论以及Rankin-Selberg卷积中的非零假设等方向。李群表示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一。它起源于物理学,是朗兰兹纲领的基础,对数论中包括费马大定理证明在内的许多关键进展至关重要。孙斌勇的第一个贡献在于建立典型李群表示的单重性质。在紧致情形下,这一问题最初由E. Cartan和H. Weyl研究。孙斌勇与合作者朱程波将其推广到非紧致情形,并将其归结为不变分布的研究。他们的创新方法解决了这一长期猜想,奠定了典型李群的相对表示论基础,并为Gan-Gross-Prasad的基本猜想提供了重要证据。他的第二个主要贡献在于θ对应理论,这是研究不同群之间自守形式的重要方法之一。孙斌勇和朱程波证明了由Kudla和Rallis在1990年代提出的关于某些塔中θ提升首次非零的详细信息的猜想,显著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孙斌勇的第三个重要成就是证明了Rankin-Selberg卷积中上同调测试向量的周期积分不为零。这一结果最初由Kazhdan和Mazur在1970年代提出,孙斌勇的工作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证明了其非零性并进行了具体计算,解决了该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未来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产生巨大国际影响;(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三)主要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完成。完成者的国籍不限。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约720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39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2024未来科学大奖周将于10月30日-11月3日在香港举行,70多位来自全球的世界级科学家,将在科学峰会上共同探讨前沿科学议题,分享最尖端的科学资讯和前瞻视角;科技论坛、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年会则着重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创新探讨;青少年对话获奖者在香港科学馆举办,获奖科学家将分享科研心路历程、激励科学梦想;最值得期待的高光时刻——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将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副司长刘洪彬一行莅临中图仪器调研指导工作
    5月29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副司长刘洪彬、计量司一级调研员刘国传一行莅临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指导工作,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处处长郭幸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计量认证处处长郭力军,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琳等有关领导专家陪同调研。中图仪器董事长马俊杰对刘洪彬副司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调研组首先来到公司展厅参观,近距离了解中图仪器自主研发的三坐标测量机、闪测仪、显微形貌测量仪器、激光跟踪仪、轮廓测量仪以及螺纹测量机和测长机等先进计量检测仪器设备,马俊杰就产品性能、市场地位以及进口替代等情况向刘洪彬副司长进行了汇报讲解。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刘洪彬副司长指出,计量工作是质量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图仪器作为国内计量检测仪器行业重点企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自主创新,研制的十余种尺寸测量产品补齐了国内仪器行业短板,获得了市场认可,这个成绩值得肯定。希望中图仪器能够延续良好发展态势,聚焦国家、地方重点产业,进一步加强产品开发能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仪器设备企业应有的贡献。马俊杰表示,中图仪器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及时响应工业制造业发展需求,研制更多先进的高性能检测仪器设备,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燃烧诊断研讨会
    光谱技术是近代光学计量的重要分支,通过对物质光谱的探测、分析来获取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运动状态等信息,具有非接触、范围广、多组分、灵敏度高、可连续实时监测等优势。这一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燃烧诊断、环境监测、工业检测、生物医学、航空遥感、目标探测、能源勘探等诸多领域。为进一步推动光谱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探讨我国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远景目标,促进光谱技术和仪器的进步与创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于 2023 年5月7-9日在敦煌举办“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燃烧诊断研讨会”。会议将邀请150余位光谱及其应用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会,通过学术报告、海报展示、仪器设备展览等形式,就光谱技术的重要科学问题、仪器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研讨。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承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西北师范大学协办单位: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支持单位: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长沙麓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光谱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镭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埃德比光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成都诺为光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欧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方闪光(北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上海五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尤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唯锐科技有限公司大会名誉主席:庄松林 院士(上海理工大学)范滇元 院士(深圳大学)乐嘉陵 院士(中国工程院)陈良惠 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祖彦 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大会主席:田中群 院士(厦门大学)刘文清 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孙世刚 院士(厦门大学)王建宇 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执行主席:董晨钟(西北师范大学王 哲(清华大学 )蔡小舒(上海理工大学)阚瑞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周怀春(中国矿业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蔡伟伟、 蔡小舒、曹世权、陈军 、褚小立 、崔执凤、狄慧鸽 、丁洪斌、丁晓彬、董晨钟、董大明、董磊、 董美蓉、付洪波、郭金家 、郭连波、杭纬、 侯贤灯、侯宗宇、胡继明、 胡仁志 、贾云海、阚瑞峰 、 雷庆春 、李博 、李传亮 、李聪、李飞 、李华、李润华、李祥友、李晓晖 、林庆宇、刘诚 、刘冬 、刘飞、刘继桥 、刘木华、卢渊、陆继东、陆克定 、马维光 、马新文、马欲飞、 梅亮 、 敏琦、彭江波 、 钱东斌、任斌、 邵杰 、邵学广、 史久林 、舒嵘、苏伯民、苏茂根、孙对兄、孙兰香、田野、万福 、王茜蒨、王强、 王珊珊 、王圣凯 、王哲、王珍珍、吴涛 、 吴学成 、 吴迎春 、夏安东、 徐文江 、 许传龙 、 许振宇 、 闫伟杰 、 杨荟楠 、 杨磊、杨增玲 、 姚顺春、殷耀鹏、尹王保、于宗仁、俞进、袁洪福 、 张大成、张登红、张雷、赵南京、赵卫雄 、 郑培超、周怀春 、 周磊 、 周卫东、周骛 、 周小计、朱家健 、 朱香平专题分会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及相关技术召集人:王哲 (清华大学 )、 董晨钟 (西北师范大学 )邀请报告:➢ 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 LIBS 基本物理过程及聚变能应用进展➢ 段忆翔(四川大学) LIBS 技术与仪器的发展历程 从实验室研发到现场应用➢ 郭连波(华中科技大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基础、仪器及应用研究➢ 刘木华(江西农业大学) PRLIBS 对农产品品质信息分析能力提升方法研究➢ 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 小型化固体激光器➢ 舒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祝融号”火星车物质成分探测仪中的 LIBS探测与分析➢ 苏茂根(西北师范大学) 激光等离子体辐射、诊断与应用➢ 孙兰香(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矿浆成分 LIBS 定量分析方法与工业在线应用➢ 王茜蒨(北京理工大学) LIBS 技术在生物医药诊断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王哲(清华大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LIBS )定量化理论方法及应用➢ 汪正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基于微等离子体增强 LIBS 信号研究➢ 俞进(上海交通大学) 针对火星就位探测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方法研究➢ 曾和平 华东师范大学 飞秒光丝非线性相互作用诱导击穿光谱➢ 郑荣儿(中国海洋大学) 深海 LIBS :何去何从➢ 周卫东(浙江师范大学) 激光诱导空化气泡的演化及其对 LIBS 光谱的影响➢ 周小计(北京大学) LIB S 在定量应用中的探索研究2) 原子光谱与质谱召集人:侯贤灯 (四川大学 )、 杭纬 (厦门大学 )邀请报告:➢ 陈明丽(东北大学) LA ICP MS 对动植物组织中元素成像方法研究➢ 冯流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阿尔茨海默症计量溯源技术研究➢ 高英(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钒的光化学蒸气发生及应用➢ 郭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高精度 LA ICPOES/ICPMS 原位分析技术及古气候中的应用➢ 杭纬(厦门大学) 高电离电位元素的激光质谱分析技术➢ 侯贤灯(四川大学) 原子光谱分析研究➢ 胡斌(武汉大学) ICP MS 单细胞分析➢ 蒋小明(四川大学) 微型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放电激发源研制➢ 刘睿(四川大学) 金属元素标记均相免疫分析➢ 吕弋(四川大学) 基于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析研究➢ 邢志(清华大学) 高纯非导体材料纯度分析方法探索➢ 徐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利用 LA ICP MS 成像技术解析间充质干细胞负载金纳米颗粒的肿瘤靶向规律➢ 于永亮(东北大学) 适于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的样品引入方式与接口➢ 郑成斌(四川大学) 碳原子发射光谱及其应用➢ 朱振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锑元素与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发3) 激光拉曼光谱与激光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召集人:任斌(厦门大学 )、 胡继明 (武汉大学 )邀请报告:陈建(中山大学)➢ 高亮(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大气压等离子体活性物种激光诱导荧光定量诊断研究➢ 韩鹤友(华中农业大学)➢ 胡继明(武汉大学) 拉曼光谱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谭平恒(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杨海峰(上海师范大学)➢ 朱井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4) 光声光谱 与 TDLAS技术及应用召集人: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 )、 董磊 (山西大学 )、 王强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邀请报告:➢ 陈珂(大连理工大学) 光纤光声传感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姜寿林(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基于空芯光纤光热光谱法的宽波段多组分痕量气体检测技术➢ 黎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太赫兹光频梳与双光梳光源➢ 李磊(郑州大学)➢ 刘俊岐(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红外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 刘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光声光谱多组分检测技术研究➢ 鲁平(华中科技大学) 光声探测技术及应用➢ 王福鹏(中国海洋大学) 基于吸收光谱的海洋原位气体传感技术研究和共性关键问题探讨➢ 王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高灵敏、大动态范围的腔增强光声光谱气体传 感技术➢ 王如宝(北京杜克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光学麦克风光声光谱技术的环境空气 VOCs检测➢ 吴君军(重庆大学) 基于石英增强光声光谱的相变液滴局部蒸汽浓度表征➢ 许可(朗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石英增强光声光谱的超高灵敏度气体分析仪器➢ 姚晨雨(山东大学) 空芯光纤 Fabry-Perot干涉仪解调方法和光热光谱气体检测研究➢ 闫明(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光梳的光谱测量技术及应用➢ 郑传涛(吉林大学)➢ 郑华丹(暨南大学) 新型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测声器5) 红外及太赫兹光谱召集人:邵学广(南开大学 )邀请报告:➢ 陈斌(江苏大学) 低场核磁与近红外光谱联用分析仪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陈孝敬(温州大学) 结合 Libs和线性回归分类对泥蚶重金属污染检测➢ 姜秀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仿生膜水合及其效应的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 兰树明(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 IAS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开发➢ 李晨曦(天津大学) 光谱成像与太赫兹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应用➢ 邵学广(南开大学)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应用➢ 夏兴华(南京大学) 等离激元增强红外光谱生化分析➢ 谢樟华(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 国产红外光谱仪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臧恒昌(山东大学) 药品连续制造过程中近红外实时评价与放行技术的研究➢ 张良晓(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油料油脂质量安全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周新奇(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FTIR光谱技术产品开发及其应用6) 超快及瞬态光谱召集人:夏安东(北京邮电大学 )邀请报告:➢ 边红涛(陕西师范大学)——受限体系结构及超快动力学研究➢ 陈海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利用飞秒红外光谱实现二维材料准粒子带隙的非接触测量➢ 陈缙泉(华东师范大学)——表观遗传核酸分子的激发态动力学研究➢ 陈雪波(北京师范大学)——镧系化合物势能面交叉控制能量转移动力学研究➢ 丁蓓(上海交通大学)——蓝光受体BLUF域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机理➢ 勾茜(重庆大学)——微波光谱探测Diels–Alder环加成预反应中间体➢ 金盛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瞬态光谱技术及其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兰鹏飞(华中科技大学)——阿秒激光与阿秒时间分辨测量➢ 李明德(汕头大学)——双键光开关分子纳米晶激发态顺反异构化机制及其超快动力学研究➢ 蔺洪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和频光谱在电化学能源器件界面表征中的应用➢ 刘剑(北京大学)——路径积分刘维尔动力学和超快振动光谱的模拟➢ 马骁楠(天津大学)——新型有机发光材料中的激发态化学研究➢ 任泽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准二维钙钛矿的本征载流子动力学➢ 夏安东(北京邮电大学)——藻胆蛋白光谱红移机理:构象或激子耦合?➢ 吴成印(北京大学)——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型光源产生及应用➢ 吴凯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胶体量子点自旋超快相干操控➢ 杨延强(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含能材料冲击响应的时间分辨拉曼光谱技术➢ 叶树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转换材料构效关系的超快光谱研究➢ 张春峰(南京大学)——分子光电材料的激发态动力学妍究➢ 张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气液界面超分子手性自组装动力学及手性传递分子机理➢ 郑俊荣(北京大学)➢ 郑盟锟(清华大学)——面向实现超冷的绝对基态锂锶分子的精密光谱测量➢ 周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团簇相干振动的超快光谱研究➢ 朱海明(浙江大学)——石墨烯-半导体界面超快光谱研究➢ 朱一心(杭州善上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水合氢离子及其生物功能初探7) 燃烧诊断召集人:蔡伟伟 (上海交通大学 )、 彭江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 )邀请报告:➢ 蔡伟伟(上海交通大学)——金属颗粒燃烧三维形貌、温度、速度测量方法研究➢ 超星(清华大学)——红外光频梳光谱燃烧流场多参数测量方法➢ 陈爽(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复杂流场光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雷庆春(西北工业大学)——四维燃烧诊断:从技术到应用➢ 梁静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基于光谱技术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温度及燃气浓度反演研究➢ 林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固液火箭复杂燃烧场测量的应用探讨➢ 彭江波(哈尔滨工业大学)——高频PLIF燃烧流场测量及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彭志敏(清华大学)——基于多光谱融合的热工过程气体参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 齐宏(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主被动光学层析探测的碳烟火焰温度场与粒径分布场重建研究➢ 伍岳(北京理工大学)——跨界面三维层析技术的开发与优化➢ 武文栋(上海交通大学)——高温环境中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激发过程的能量吸收特性研究➢ 熊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速背景纹影测量技术及其应用8) 环境监测召集人:陆克定 (北京大学 )、梅亮 (大连理工大学 )邀请报告:➢ 陆克定(北京大学)——典型光化学观测站中的光学测量技术与挑战➢ 梅亮(大连理工大学)——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的大气环境激光遥感技术➢ 胡仁志(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大气HOx自由基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刘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卫星结合地面靶向遥感VOCs排放源➢ 楼晟荣(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基于激光诱导荧光的城市大气OH自由基总反应性测量与应用➢ 韦玮(重庆大学)——腔增强红外光谱技术➢ 赵卫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磁旋转吸收光谱法测量OH自由基➢ 郑海明(华北电力大学)——光谱技术在烟气汞连续监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9) 工业检测召集人:姚顺春 (华南理工大学 )、袁洪福 (北京化工大学 )邀请报告:➢ 陈达(中国民航大学)——气体可再生能源在线监测技术与装备开发➢ 褚小立(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炼油工业的应用➢ 董大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体污染的激光光谱探测方法-从智能传感器到仿生机器鱼➢ 李天骄(南京理工大学)——纳米材料光点火诊断与应用➢ 马维光(山西大学)——光学反馈线性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应用➢ 杨荟楠(上海理工大学)——基于激光光谱技术的气液两相多参数同步测量及疾病前瞻性诊断研究➢ 姚顺春(华南理工大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煤质检测方法➢ 张志荣(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冶金、石化等工业领域的光谱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张彪(东南大学)——基于光场成像的燃烧诊断技术研究
  • 大会曝光 | 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通知
    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燃烧诊断研讨会2023年5月7-9日 | 敦煌华夏国际大酒店会议网站:https://b2b.csoe.org.cn/meeting/CSLIBS2022.html光谱技术是近代光学计量的重要分支,通过对物质光谱的探测、分析来获取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运动状态等信息,具有非接触、范围广、多组分、灵敏度高、可连续实时监测等优势。这一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燃烧诊断、环境监测、工业检测、生物医学、航空遥感、目标探测、能源勘探等诸多领域。为进一步推动光谱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探讨我国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远景目标,促进光谱技术和仪器的进步与创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于 2023 年5月7-9日在敦煌举办“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燃烧诊断研讨会”。会议将邀请150余位光谱及其应用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会,通过学术报告、海报展示、仪器设备展览等形式,就光谱技术的重要科学问题、仪器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研讨。一、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二、承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西北师范大学三、协办单位:敦煌研究院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四、支持单位: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长沙麓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光谱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镭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埃德比光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成都诺为光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欧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方闪光(北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上海五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尤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唯锐科技有限公司五、执行主席:董晨钟(西北师范大学)王哲(清华大学)蔡小舒(上海理工大学)阚瑞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周怀春(中国矿业大学)六、程序委员会(音序):蔡伟伟、蔡小舒、曹世权、陈军、褚小立、崔执凤、狄慧鸽、丁洪斌、丁晓彬、董晨钟、董大明、董磊、董美蓉、付洪波、郭金家、郭连波、杭纬、侯贤灯、侯宗宇、胡继明、胡仁志、贾云海、阚瑞峰、雷庆春、李博、李传亮、李聪、李飞、李华、李润华、李祥友、李晓晖、林庆宇、刘诚、刘冬、刘飞、刘继桥、刘木华、卢渊、陆继东、陆克定、马维光、马新文、马欲飞、梅亮、敏琦、彭江波、钱东斌、任斌、邵杰、邵学广、史久林、舒嵘、苏伯民、苏茂根、孙对兄、孙兰香、田野、万福、王茜蒨、王强、王珊珊、王圣凯、王哲、王珍珍、吴涛、吴学成、吴迎春、夏安东、徐文江、许传龙、许振宇、闫伟杰、杨荟楠、杨磊、杨增玲、姚顺春、殷耀鹏、尹王保、于宗仁、俞进、袁洪福、张大成、张登红、张雷、赵南京、赵卫雄、郑培超、周怀春、周磊、周卫东、周骛、周小计、朱家健、朱香平七、专题分会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及相关技术召集人:王哲(清华大学)、董晨钟(西北师范大学)邀请报告:• 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LIBS基本物理过程及聚变能应用进展• 段忆翔(四川大学)——LIBS技术与仪器的发展历程—从实验室研发到现场应用• 郭连波(华中科技大学)——LIBS在液体检测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刘木华(江西农业大学)——PRLIBS对农产品品质信息分析能力提升方法研究• 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小型化固体激光器• 舒嵘(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祝融号”火星车物质成分探测仪中的LIBS探测与分析• 苏茂根(西北师范大学)——激光等离子体辐射、诊断与应用• 孙兰香(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矿浆成分LIBS定量分析方法与工业在线应用• 王茜蒨(北京理工大学)——LIBS技术在生物医药诊断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汪正(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基于微等离子体增强LIBS信号研究• 俞进(上海交通大学)——针对火星就位探测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方法研究• 曾和平(华东师范大学)——飞秒光丝非线性相互作用诱导击穿光谱• 曾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塑料分拣研究• 周卫东(浙江师范大学)——激光诱导空化气泡的演化及其对LIBS光谱的影响• 周小计(北京大学)——LIBS在定量应用中的探索研究2) 原子光谱与质谱召集人:侯贤灯(四川大学)、杭纬(厦门大学)邀请报告:• 陈明丽(东北大学)——LA-ICP-MS对动植物组织中元素成像方法研究• 冯流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症计量溯源技术研究• 高英(成都理工大学)——基于钒的光化学蒸气发生及应用 • 郭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精度LA-ICPOES/ICPMS原位分析技术及古气候中的应用• 杭纬(厦门大学)——高电离电位元素的激光质谱分析技术• 侯贤灯(四川大学)——原子光谱分析研究 • 胡斌(武汉大学)——ICP-MS单细胞分析• 蒋小明(四川大学)——微型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放电激发源研制• 刘睿(四川大学)——金属元素标记均相免疫分析• 吕弋(四川大学)——基于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析研究 • 邢志(清华大学)——高纯非导体材料纯度分析方法探索 • 徐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利用LA-ICP-MS成像技术解析间充质干细胞负载金纳米颗粒的肿瘤靶向规律• 于永亮(东北大学)——适于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的样品引入方式与接口• 郑成斌(四川大学)——碳原子发射光谱及其应用• 朱振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锑元素与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发3) 激光拉曼光谱与激光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召集人:任斌(厦门大学)、胡继明(武汉大学)邀请报告:• 陈建(中山大学)——范德华二维晶体α-MoO3的性能调控及SERS应用• 高亮(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大气压等离子体活性物种激光诱导荧光定量诊断研究• 胡继明(武汉大学)——拉曼光谱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沈爱国(武汉纺织大学)——有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应用• 谢微(南开大学)——原位增强拉曼光谱在纳米催化中的应用研究• 徐抒平(吉林大学)——微流控液滴-SERS平台用于单细胞分析• 王惠钢(浙江师范大学)——耦合诱导光谱分裂理论及分子内和分子间同时存在耦合时的光谱分裂现象• 杨海峰(上海师范大学)——SERS基底从纳米到介观及其生化分析应用• 朱井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超快时间分辨共振拉曼光谱探索低纬度材料激子声子动力学• 朱香平(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时间分辨拉曼光谱仪在爆炸物检测及油品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4) 光声光谱与TDLAS技术及应用召集人: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董磊(山西大学)、王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邀请报告:• 陈珂(大连理工大学)——光纤光声传感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姜寿林(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基于空芯光纤光热光谱法的宽波段多组分痕量气体检测技术• 阚瑞峰(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TDLAS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黎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太赫兹光频梳与双光梳光源• 李磊(郑州大学)——六氟化硫分解组分光声光谱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刘俊岐(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红外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 刘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光声光谱多组分检测技术研究• 鲁平(华中科技大学)——光声探测技术及应用• 王福鹏(中国海洋大学)——基于吸收光谱的海洋原位气体传感技术研究和共性关键问题探讨• 王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高灵敏、大动态范围的腔增强光声光谱气体传感技术• 王如宝(北京杜克泰克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光学麦克风光声光谱技术的环境空气VOCs检测• 吴君军(重庆大学)——基于石英增强光声光谱的相变液滴局部蒸汽浓度表征• 许可(朗思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石英增强光声光谱的超高灵敏度气体分析仪器• 姚晨雨(山东大学)——空芯光纤Fabry-Perot干涉仪解调方法和光热光谱气体检测研究• 闫明(华东师范大学)——基于光梳的光谱测量技术及应用• 郑华丹(暨南大学)——新型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测声器• 支冬(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基于可调谐吸收光谱技术的高焓膨胀管风洞高温真实气体效应产物的实验与分析5) 红外及太赫兹光谱召集人:邵学广(南开大学)邀请报告:• 陈斌(江苏大学)——低场核磁与近红外光谱联用分析仪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陈孝敬(温州大学)——单类识别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的应用研究• 姜秀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仿生膜水合及其效应的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 李晨曦(天津大学)——光谱成像与太赫兹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应用• 刘惠民(郑州烟草研究院)——近红外在烟草质量与风格表征中的应用• 邵学广(南开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应用• 夏兴华(南京大学)——等离激元增强红外光谱生化分析• 谢樟华(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国产红外光谱仪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臧恒昌(山东大学)——药品连续制造过程中近红外实时评价与放行技术的研究• 杨增玲(中国农业大学)——基于显微光谱成像的植物组织-细胞-亚细胞尺度多组分原位可视化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周新奇(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FTIR光谱技术产品开发及其应用• 张良晓(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油脂质量安全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研究6) 超快及瞬态光谱召集人:夏安东(北京邮电大学)邀请报告:• 边红涛(陕西师范大学)——受限体系结构及超快动力学研究• 陈海龙(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利用飞秒红外光谱实现二维材料准粒子带隙的非接触测量• 陈缙泉(华东师范大学)——表观遗传核酸分子的激发态动力学研究• 陈雪波(北京师范大学)——镧系化合物势能面交叉控制能量转移动力学研究• 丁蓓(上海交通大学)——蓝光受体BLUF域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机理• 勾茜(重庆大学)——微波光谱探测Diels–Alder环加成预反应中间体• 金盛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瞬态光谱技术及其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兰鹏飞(华中科技大学)——阿秒激光与阿秒时间分辨测量• 李明德(汕头大学)——双键光开关分子纳米晶激发态顺反异构化机制及其超快动力学研究• 蔺洪振(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和频光谱在电化学能源器件界面表征中的应用• 刘剑(北京大学)——路径积分刘维尔动力学和超快振动光谱的模拟• 马骁楠(天津大学)——新型有机发光材料中的激发态化学研究• 任泽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准二维钙钛矿的本征载流子动力学• 吴成印(北京大学)——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型光源产生及应用• 吴凯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胶体量子点自旋超快相干操控• 杨延强(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含能材料冲击响应的时间分辨拉曼光谱技术• 叶树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转换材料构效关系的超快光谱研究• 张春峰(南京大学)——分子光电材料的激发态动力学妍究• 张贞(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气液界面超分子手性自组装动力学及手性传递分子机理• 郑盟锟(清华大学)——面向实现超冷的绝对基态锂锶分子的精密光谱测量• 朱海明(浙江大学)——石墨烯-半导体界面超快光谱研究• 朱一心(杭州善上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水合氢离子及其生物功能初探7) 燃烧诊断召集人:蔡伟伟(上海交通大学)、彭江波(哈尔滨工业大学)邀请报告:• 蔡伟伟(上海交通大学)——金属颗粒燃烧三维形貌、温度、速度测量方法研究• 陈爽(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复杂流场光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超星(清华大学)——红外光频梳光谱燃烧流场多参数测量方法• 雷庆春(西北工业大学)——四维燃烧诊断:从技术到应用• 梁静秋(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基于光谱技术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温度及燃气浓度反演研究• 林鑫(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固液火箭复杂燃烧场测量的应用探讨• 彭江波(哈尔滨工业大学)——高频PLIF燃烧流场测量及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彭志敏(清华大学)——基于多光谱融合的热工过程气体参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 齐宏(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主被动光学层析探测的碳烟火焰温度场与粒径分布场重建研究• 伍岳(北京理工大学)——跨界面三维层析技术的开发与优化• 武文栋(上海交通大学)——高温环境中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激发过程的能量吸收特性研究• 熊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速背景纹影测量技术及其应用8) 环境监测召集人:陆克定(北京大学)、梅亮(大连理工大学)邀请报告:• 陈建明(复旦大学)——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 陈军(上海理工大学)——非相干宽带腔增强吸收光谱深紫外波段的应用• 董磊(山西大学)——石英增强光声光谱研究进展• 陆克定(北京大学)——典型光化学观测站中的光学测量技术与挑战• 梅亮(大连理工大学)——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的大气环境激光遥感技术• 胡仁志(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大气HOx自由基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李传亮(太原科技大学)——基于TDLA技术的煤自燃过程中的指标气体检测• 刘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卫星结合地面靶向遥感VOCs排放源• 楼晟荣(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基于激光诱导荧光的城市大气OH自由基总反应性测量与应用• 马维光(山西大学)——腔增强激光光谱技术及其在高精度碳监测中的应用• 韦玮(重庆大学)——腔增强红外光谱技术• 赵卫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磁旋转吸收光谱法测量OH自由基• 郑海明(华北电力大学)——光谱技术在烟气汞连续监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9) 工业检测召集人:姚顺春(华南理工大学)、袁洪福(北京化工大学)邀请报告:• 陈达(中国民航大学)——气体可再生能源在线监测技术与装备开发• 褚小立(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炼油工业的应用• 董大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体污染的激光光谱探测方法-从智能传感器到仿生机器鱼• 李天骄(南京理工大学)——基于高光谱光场成像的三维火焰探测与多参数场层析重建• 杨荟楠(上海理工大学)——基于激光光谱技术的气液两相多参数同步测量及疾病前瞻性诊断研究• 姚顺春(华南理工大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煤质检测方法• 张志荣(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冶金、石化等工业领域的光谱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张彪( 东南大学)——基于光场成像的燃烧诊断技术研究八、会议注册: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CSLIBS2022.html(5月5日关闭)会议费:2800元/人,学生优惠为2200元/人。会议费包括:1、所有会场和展区入场;2、第2-3日午餐,第1-3日晚餐,会议期间茶歇;3、会议手册、会议投稿合集、资料袋。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推荐选择电子普票)。付款方式:a) 在线支付(优选):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b) 汇款转账:汇款时请务必注明“姓名+LIBS22”,以便核对。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九、住宿信息会场及合作酒店:敦煌华夏国际大酒店(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敦月路888号)住宿协议价:380元/间•天预订请联系:孙经理,13629372642预订时请说明是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谱会议十、组委会联系人索尼珂,022-58168515,15122063125,sonik@csoe.org.cn张洁,022-58168510,zhangjie@csoe.org.cn会议注册:
  • 华南理工大学姚顺春教授、清华大学王哲教授等联合对基于LIBS的多光谱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姚顺春教授、清华大学侯宗余副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郭连波教授、山西大学张雷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卢渊副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王茜蒨教授、清华大学王哲教授联合对基于LIBS的多光谱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LIBS与元素分析技术、分子光谱技术和扫描成像技术联用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多光谱联用技术使用的集成式或串联式检测系统、光谱数据融合策略和定量分析方法,重点阐明了各项技术构成的协同优势,以期为研究人员选择和实施多光谱联用技术提供指导。该综述以“Development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based spectral tandem technology: a topical review”为题,发表于分析化学领域权威期刊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主要完成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省能源高效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低碳清洁能源创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U22B20119、6167110、51906124 和 62205172]、广东省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2021B151502007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批准号 2023ZYGXZR090)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批准号 2024A04J4486)的资助。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通过激光烧蚀样品产生等离子体,并基于等离子体的原子发射光谱开展元素含量和样品成分的定量分析。LIBS具有无需样品预处理、全元素分析、实时原位测量等分析优势,已广泛地应用在冶金矿物分析、生物材料检测、深海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然而,由于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具有时空演变不均匀和急剧变化的特性,LIBS存在分析准确度和精度相对不足的瓶颈问题。此外,LIBS还存在元素分析灵敏度受限于ppm量级,无法直接测量痕量元素、无法表征分子结构、扫描分析的空间分辨率较低等问题,限制了LIBS在实际应用的分析效果。随着数据融合方法的发展,联用多项分析技术以获取更为全面和可靠的分析结果,已成为分析化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基于LIBS的多光谱联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报道,有效发挥多光谱联用带来的协同优势,弥补了单一分析技术处理复杂分析任务的局限性,为分析化学领域提供了新手段。基于LIBS的多光谱联用技术有望解决长期以来在单一LIBS分析中遇到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较低的问题,利用多光谱联用技术的协同优势,或提升定量性能,或更全面、详细地表征复杂物质的化学成分,必将是分析化学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虽然基于LIBS的多光谱联用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大部分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仅通过增加光谱数据量来获得分析性能的提升,距离最大化发挥多光谱联用技术的协同优势还有一定差距。
  • 聚焦LIBS定量分析——第二届国际LIBS峰会在青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10月17日,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LIBS专委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承办,仪器信息网、清华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青岛大学等承办“第四届亚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会议(ASLIBS 2021)”在青岛召开。ASLIBS 2021同期联合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二届国际LIBS峰会(LIBS Summit),邀请LIBS学界国际顶级专家,围绕LIBS关键问题和技术基础开展系列专题讲座。而且,峰会通过设立大奖激励研究者为LIBS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并为参会者提供与顶级LIBS科学家充分交流时间,也提升了年轻学者对LIBS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为LIBS发展做更大贡献的能力。线上、线下共有400多人参加了本次峰会。会议现场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为切实保障参会代表的身体健康,ASLIBS 2021和第二届国际LIBS峰会都以面对面会议(面向中国与会者)和在线会议(面向中国大陆以外的与会者)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国际LIBS峰会主席、清华大学王哲教授致开幕词王哲在致辞中表示,几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现在正处于LIBS实现广泛商业化的门槛,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对LIBS基本原理的理解、构建更优化的LIBS系统、建立更复杂和准确的量化方法、获得更多的应用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克服这一门槛,我们于2018年发起了国际LIBS峰会,设立了世界上最高的LIBS奖,称为国际LIBS峰会奖或中国mini 诺贝尔LIBS奖,以鼓励研究人员为LIBS技术及其应用做出更多贡献,并教育中国的年轻研究人员为LIBS的未来成就做好准备。第一届国际LIBS峰会于2019年7月在北京成功举行,Nicolo Omenetto教授因其在LIBS基础研究中的贡献而获得国际LIBS峰会奖。Mohamad Sabsabi博士、Vincezo Pallschi博士和Javier Laserna博士获得提名奖。会议鼓励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并为中国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与这些顶尖研究人员就LIBS基础研究进行深入交流的机会。第二届国际LIBS峰会今天召开,会议主题为LIBS定量分析。本次峰会发挥充分交流的传统,安排了充足的报告和提问时间,每个大会主题报告时间为45分钟,提问环节时间也为35分钟,让报告专家尽最大可能为参会学者答疑解惑,帮助参会学者提升研究水平和能力。Prof. Reinhard Noll,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Laser Technology(ILT)and RWTH Aachen University报告题目:LIBS quantification – approaches and results“LIBS定量”主题一直是ILT光谱课题组开展科学和工程工作的关键驱动力。LIBS定量对于将LIBS的研发工作成果转移到工业应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20多年的时间跨度内,Reinhard Noll 团队主要关注以下分析矩阵:钢和铝;土壤、聚合物、水泥、耐火材料、废弃电子电气设备(WEEE);炉渣;涂层(锌、铝);颗粒物。此次报告中,Reinhard Noll 教授概述定量、分析性能、各种LIBS设置和工业用LIBS系统,并展示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定量结果。Prof. Vincenzo Palleschi,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nd University of Pisa报告题目:Calibration-Free LIBS本次峰会的主题是LIBS量化。这将使我有机会谈谈无校准LIBS,这是我与同事Alessandro Ciucci、Simone Rastelli和Elisabetta Tognoni在20多年前共同开发的分析方法。1999年发表的首次描述该方法的论文是LIBS历史上引用最多的研究论文,不包括评论和书籍。应该假设在LIBS中工作的每个人都至少知道该方法的基本原理,该方法完全克服了与LIBS中基质效应相关的问题,并允许对各种材料进行快速无标准分析。在本次报告中,Vincenzo Palleschi教授在从CF-LIBS方法的基本假设开始,然后介绍我和我的团队对原始想法所做的重要改进。我将介绍我设计的用于补偿CF-LIBS分析中自吸收效应的方法,利用3D(时间分辨)Boltzmann图可以实现的技术改进,直到最近开发的单点校准方法,该方法大大提高了CF-LIBS技术的真实性,以及CF-LIBS与人工神经网络的集成,用于复杂(非均匀)材料的快速无标准映射和成分定量分析。Prof. Javier Laserna,University of Malaga报告题目:Progress and frontiers i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是目前光谱分析领域最活跃的细分研究领域之一。LIBS应用范围广泛,在地质勘探到工业检查、环境监测到生物医学和法医分析、文化遗产到国土安全等领域已成为化学分析的强大替代技术。具有超短激光脉冲能量扩展能力的LIBS仪器的成功研制,从而更好地理解LIBS的基本问题,尤其是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离子体动力学和性质等。在过去的十年中,从传统的毫微秒单脉冲烧蚀到多脉冲、多波长激发的化学信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步使检测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有了实质性的提高。虽然LIBS确实在许多基于化学测量的实验室中具有实用价值,但当它用于更传统的分析技术无法实现的应用时,这项技术的真正潜力变得显而易见。水下LIBS对远距离物体元素组成的分析和检查构成了LIBS独有能力的例子。在本次报告中,avier Laserna教授概述LIBS从最初的概念到当前的技术。将讨论与当代化学分析相关的LIBS研究,包括创新性能突破和新兴应用。Prof. Mohammud Sabsabi,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anada 报告题目:Quantitative aspects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 personal overview of achievements on the LIBS technology path, past, present and perspectivesLIBS技术涉及多个科学领域,如激光-物质相互作用、等离子体物理、原子物理、等离子体化学、光谱学、电光和信号处理。LIBS等离子体是瞬态的,不同于静止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电弧等离子体或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这一特性决定了将用于其他发射光谱技术的一些工具转移到LIBS上的能力受到一些限制。因此,多年来LIBS的发展与工具开发及其性能的持续改进的进展密切相关。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提高LIBS的性能。同时,固态激光器、电光探测器和信号处理领域的动态技术被LIBS成功利用。用于多元素分析的LIBS仪器的分析性能现在达到了与经典方法相同甚至更好的水平。目前LIBS被认为是分析光谱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本报告中,Prof. Mohammud Sabsabi重点介绍了其实验室进行的LIBS定量分析的最重要的研究贡献,包括旨在提高LIB的分析价值的新方法。最后,Prof. Mohammud Sabsabi对LIBS的发展和未来前景提出了个人的看法。Prof. Zhe Wang,Tsinghua University报告题目:Recent advances i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quantification: From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to data processing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被认为是未来化学分析的超级明星,但相对较高的测量不确定度和误差仍然是其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面临的挑战。在本报告中,王哲总结测量不确定性的产生机制,并解释信号不确定性和基体效应如何影响定量化性能。此外,提出了获取更高的信号重复性和信噪比的等离子体调制方法,包括空间限制、光束整形、混合气体优化等。报告中还讨论了不同的定量化数学定标模型,基于物理原理的校准模型、基于数据驱动的校准模型,及结合两者特点的混合模型。最后,王哲在报告中总结并推荐一个量化改进策略框架,提出了LIBS未来发展的关键步骤和主要出路。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俞进教授主持本次国际LIBS峰会的报告交流环节。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俞进教授报告结束后进入到了第二届国际LIBS峰会奖的颁奖环节。本届大奖的评奖委员会主席是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Jagdish P.Singh教授,Singh教授独立组织了多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奖委员会,通过专家推荐、委员会投票方式,评选出了此次峰会的获奖的科学家。其中,Reinhard Noll获得第二届国际LIBS峰会大奖。Vincenzo Palleschi、王哲、Mohammud Sabsabi、Javier Laserna获得第二届国际LIBS峰会提名奖。第二届国际LIBS峰会颁奖环节Reinhard Noll获得第二届国际LIBS峰会奖
  • 2023全国太赫兹生物物理年会将于7月28-30日在四川成都举办(第一轮会议通知)
    全国太赫兹生物物理年会已经在广州、天津、西安成功举办三次。为推动国内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2023全国太赫兹生物物理年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3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大会将邀请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就太赫兹生物物理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前沿理论与技术做大会报告,组织专题分会交流,举办特色论坛等。诚邀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参加!会议时间&地点会议时间:2023年7月28日-30日会议地点:四川成都会议日程:7月28日 全体会议代表报到 7月29日上午 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7月29日下午 分会场报告 7月30日 分会场报告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承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天府创新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微太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太赫兹生物物理学创新工作站协办单位北京远大恒通科技发展公司上海纳诺巴伯公司中电科思仪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太赫兹专委会大会主席刘国治 院士大会共主席王恩哥院士孙昌璞院士杨正林院士马余强院士特邀嘉宾欧阳颀 院士 北京大学罗先刚 院士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李会红 处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大会报告刘国治 院士孙昌璞 院士杨正林 院士马余强 院士罗先刚 院士组织委员会主席宫玉彬组织委员会共主席刘纯亮 金飚兵 施 卫 何明霞王化斌 成彬彬 封建欣 穆华仑组织委员会委员吕军鸿 赵 黎 王化斌 马建国 张存林曹俊诚 常胜江 封建欣 穆华仑 唐雨钊舒友生 祁 峰 朱礼国 景蔚萱 赵国忠卢晓云 彭 滟 吴晓君 朱亦鸣 侯 磊赵红卫 何江弘 丁洪斌 刘丕楠 张锦川吴 强 徐德刚 石艺尉 俞俊生 吴世有李英伟 陈图南 于 川 章文春李文雪 李阳梅 罗治福 彭文毓 王 军田 震 孙怡雯 杜诚然 王与烨 张晓玲张彩虹 谷建强 范 飞 王日德组织委员会秘书长胡 旻 王少萌 易青颖 刘维西 赵仕杲会议主题设立如下8个主题分会太赫兹辐射源(侯磊、刘頔威、王与烨、张亮亮、曹俊诚)太赫兹表征与探测(常胜江、王日德、张彩虹、王军)太赫兹生物物理(刘纯亮、王少萌、李阳梅、吴强、薄文斐)太赫兹生物医学(孙怡雯、彭滟、吕军鸿、陈图南)太赫兹成像技术(胡旻、王化斌、朱礼国、田震、张振伟)太赫兹生物效应(卢晓云、赵黎、彭文毓、舒友生)太赫兹强场与光学(吴晓君、徐德刚、祁峰、赵国忠)太赫兹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展望(何明霞、俞俊生、于川、马建国)会议内容安排本次年会学术活动包括大会特别邀请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等。为鼓励科技人员参会并发现太赫兹生物物理学优秀人才,大会将进行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研究生以及优秀会务工作者评选,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颁发证书。会议期间将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会议注册缴费注册费标准7月5日前(含)注册缴费7月6日后(含)注册缴费现场注册缴费正式代表会员价2000元2200元2400元正式代表非会员价2400元2600元2800元学生代表会员价1200元1400元1600元学生代表非会员价1500元1700元1900元注册费包含: (1)会议材料 (2)会议期间午餐、29日晚餐;(3)会间茶歇温馨提示:早到或晚走的代表自理会期以外的用餐。注册费缴纳方式:在线支付(微信、支付宝)、银行汇款。银行汇款信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工商银行北京东升路支行0200006209014448518特别说明:1.学生代表:需是全日制在读博士生、研究生或者本科生,其注册时须通过传真或扫描件经电子邮件附件将学生证复印件发至大会秘书处(longjingping@bsc.org.cn)。2.银行汇款时请备注:2023太赫兹+参会代表姓名,请缴费后将汇款凭证、缴费人信息发送邮件至大会秘书处longjingping@bsc.org.cn邮箱,邮件题目为:2023太赫兹大会+单位+参会代表姓名,以便核对查询。3.退费原则:凡已缴费的参会代表因故不能参会者,须在2023年7月13日之前以email形式向大会提出申请,注册费全额退款;2023年7月14-21日前告知,正式代表将扣除500元手续费、学生代表扣除200元手续费后,退还余款;2023年7月22日之后申请,将不再退款。4.发票领取:默认提供电子发票,如有问题,联系邮箱: longjingping@bsc.org.cn论文摘要提交报告摘要采取线上提交形式,具体信息陆续公布会议报告摘要:不超过一页,应包含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摘要模板请至会议网站下载)会议报告摘要提交,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研究生以及优秀会务工作者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6月20日。所提交报告摘要由各分会主席组织评选录用,将在7月1日通知报告本人录用类型。请参评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研究生及优秀会务工作者的代表将申请表格(表格附件请至会议网站下载)发送至thzbio@163.com。会议联系人会务承办单位成都景天图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会议日程/大会相关事宜咨询:刘维西电话:15102807137Email:nora.liu@uestc.edu.cn会议网站:岳同岩电话:13501326256E-mail: yuetongyan@bsc.org.cn会议论文提交:赵仕杲电话:19113960723Email:edw@uestc.edu.cn会议注册咨询:龙静萍电话:010-64889894E-mail: longjingping@bsc.org.cn会议参展咨询:岳同岩电话:13501326256E-mail: yuetongyan@bsc.org.cn
  • 新到德国binder热风循环烘箱现货
    上海昨非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新到德国binder烘箱现货,型号分别为:ED 53 ED 115 ED 240 ED 400 ED 720 FD 23 FD 53 FD 115 FD 240 FED 53 FED 115 FED 240 FED 400 FED 720 FP 53 FP 115 FP 240 FP 400 FP 720 .全国货期为3-7个工作日.欢迎广大客户前来咨询采购.
  • 北京纳克高宏斌副总经理出席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2011年4月26日,“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于北京京仪大酒店举办。北京纳克副总经理陈吉文、高宏斌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本次会议。 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目前是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影响力最大的高端会议之一。 在“企业高峰论坛”环节,高宏斌副总经理参与了“回顾2010,展望2011”主题的讨论,分别从2010年分析仪器市场情况、国内外仪器厂家的竞争格局、售后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几个方面深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同时也让参会人员对北京纳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 中外LIBS名家云集——第一届LIBS国际峰会在北京召开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仪器信息网讯 2019年7月6-7日,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一届LIBS国际峰会(LIBS Summit 2019)”在北京文津国际酒店召开,国内外150余位优秀LIBS工作者齐聚一堂,共享LIBS盛宴。本次会议是我国LIBS专委会走向承担推动LIBS技术发展责任的第一步,会议通过设立大奖激励研究者为LIBS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并为参会者提供与顶级LIBS科学家充分交流时间,也提升了年轻学者对LIBS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为LIBS发展做更大贡献的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5px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5px height: 34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6fbf9df7-46b4-4317-8eb6-27a2c2b6aeff.jpg" title=" 会议现场.jpg" alt=" 会议现场.jpg" width=" 595" height=" 34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1730.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LIBS(点击进入专场)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pan /strong /a 在原位、在线的元素检测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煤炭、冶金、环保等多个行业都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LIBS正处于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关键时刻,需要克服一些关键技术难点,并提高行业对LIBS的认识程度,才能顺利突破瓶颈,实现高速发展。近十年,中国LIBS领域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LIBS领域最有活力的一股力量。据悉,自2011年第一届中国LIBS研讨会召开以来,国内已成功举办多场LIBS领域的会议:2014年,“第八届LIBS国际研讨会(LIBS2014)”在北京召开;2015年,第一届亚洲LIBS研讨会(ASLIBS2015)召开,并且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2015年,中国LIBS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的支持下成立。这些都标志着中国LIBS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LIBS学会非常重要的一份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此次大会邀请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Nicolo Omenetto教授、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Mohamad Sabsabi博士、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Vincenzo Palleschi教授、西班牙马拉加大学Javier Laserna教授做大会主题报告,旨在为中国的LIBS学者及研究生提供一次与国际著名专家深入交流学习的机会,帮助中国年轻的LIBS研究人员深入理解LIBS物理机理,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此外,大会还邀请到了日本德岛大学Yoshihiro Deguchi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俞进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郑荣儿教授为与会者分享他们在LIBS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清华大学王哲教授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和倪维斗院士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词和欢迎词。金国藩院士特别指出,LIBS技术正处于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时期,此次会议的举行给国内的学者提供了一个与国际顶尖学者交流学习的很好的机会,将有力促进LIBS的发展。倪维斗院士介绍了中国LIBS研究和应用的蓬勃发展情况,并结合中国能源形势,提出LIBS在节能减排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9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403eed72-69a7-4393-891a-829f0b1329d3.jpg" title=" 清华大学 金国藩院士.jpg" alt=" 清华大学 金国藩院士.jpg" width=" 599" height=" 399"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清华大学 金国藩院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5px height: 39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c8ea494-7d36-44ce-a08e-47db088af5f0.jpg" title=" 清华大学 倪维斗院士.jpg" alt=" 清华大学 倪维斗院士.jpg" width=" 595" height=" 39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清华大学 倪维斗院士 /strong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0em " &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0px height: 39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a6c86aa1-5ca1-4b59-9105-9e091b10f43c.jpg" title=" 第一届LIBS国际峰会委员会主席 、清华大学王哲教授.jpg" alt=" 第一届LIBS国际峰会委员会主席 、清华大学王哲教授.jpg" width=" 590" height=" 39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margin-bottom: 5px " strong 峰会主席 、清华大学王哲教授主持开幕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本次会议安排了充足的提问时间,每个大会主题报告时间为60分钟,提问环节时间也为45分钟,让报告专家尽最大可能为参会学者答疑解惑,帮助参会学者提升研究水平和能力。据悉,有如此大量时间可以直接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会议,这还是首次。大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参会者有更多的机会向行业大咖请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8px height: 39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b7dc7d1f-9d51-46cd-b09b-c33807a1d7bc.jpg" title=" 佛罗里达大学 Nicolo Omenetto教授.jpg" alt=" 佛罗里达大学 Nicolo Omenetto教授.jpg" width=" 598" height=" 39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佛罗里达大学 Nicolo Omenetto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报告题目:Fundamental aspects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 personal overview of achievements, evolution and future need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报告中,Nicolo Omenetto教授从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离子产生及演化、光谱发射过程、信号收集光学系统、噪声及信号分析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LIBS的基础理论,并综述了LIBS的成就以及现状。最后,他指出了一些关于LIBS未来发展趋势的个人观点,如仍需进一步加强LIBS基础研究,并推进LIBS与吸收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其他技术的结合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e45b82c5-68f3-4637-be80-96e7d8e56300.jpg" title="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Mohamad Sabsabi博士.jpg" alt="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Mohamad Sabsabi博士.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Mohamad Sabsabi博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报告题目:A look at LIBS: Fundamental, Facts, and Future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Mohamad Sabsabi博士在报告中指出:LIBS仍然是一项不断发展的技术,为了提高LIBS的灵敏度,其实验室提出并研究了不同的方法,如超短脉冲、双脉冲、激光诱导荧光耦合LIBS、共振增强LIBS等。进一步结合土壤检测、矿物监测,熔融金属在线检测等具体例子,详细分析了如何基于LIBS基础研究理论去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并从分析性能和与传统技术的比较等方面讨论了LIBS仪器。最后,他还简要叙述了他对LIBS的未来看法,认为LIBS技术会像XRF或OES一样经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9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66dca93-17c4-4906-a371-f43116dcad1e.jpg" title=" Vincenzo Palleschi教授.jpg" alt=" Vincenzo Palleschi教授.jpg" width=" 599" height=" 399"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 Vincenzo Palleschi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报告题目:Ten common errors to avoid while writing a (LIBS) pape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Vincenzo Palleschi教授凭借他多年对LIBS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为参会者介绍了他总结的写一篇LIBS论文时经常出现的10个错误,包括写作上的错误以及专业方面的错误,如:文章无趣、识别谱线错误、检出限计算错误、等离子体局部热平衡判断错误等,他对这些常见的错误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对如何写好一篇LIBS论文给参会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b8968d67-06aa-408c-92e9-c28326aea894.jpg" title=" Javier Laserna教授.jpg" alt=" Javier Laserna教授.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西班牙马拉加大学 Javier Laserna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报告题目:Progress and frontiers i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Javier Laserna教授分享了利用飞秒探针诊断激光与物质作用过程的研究成果,帮助与会者更好的理解激光烧蚀的机理;并阐释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产生分子光谱的机理以及如何利用LIBS光谱中的分子信息协助推断样品的组成和结构信息;此外,Javier Laserna教授在单颗粒LIBS测量方面开展了多年研究,会上详细介绍了单颗粒的捕获过程、烧蚀和激发过程以及光谱发射过程,认为LIBS有潜力成为一种用于纳米尺度的分析手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b4dd2201-78ea-4afa-a3ce-e1bd1315a490.jpg" title=" 日本德岛大学 Yoshihiro Deguchi教授.jpg" alt=" 日本德岛大学 Yoshihiro Deguchi教授.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日本德岛大学 Yoshihiro Deguchi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报告题目:Industrial LIBS applications for online monitoring and process control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元素组分的快速分析对于很多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都十分重要。目前,工业应用中使用的常规技术难以应对实时和在线分析的需求。相比之下,LIBS具有快速响应、高灵敏度和非接触等优势,更加适用于工业生产中。Yoshihiro Deguchi教授在报告中讲述了LIBS应用于热电厂在线监测的实例,采用长短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S-DP-LIBS)来提高LIBS在实际应用中的检测能力和测量精度。长脉冲激光可以去除松散的表面层并预热样品表面;短脉冲激光在长脉冲的中间发射,并从清洁和预热后的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同时,长脉冲激光照射等离子体区域可以增加等离子体寿命并使等离子体在一定时间内变得更稳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8px height: 39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233d8493-9a0c-4645-b35d-a1426cb77292.jpg" title=" 清华大学 王哲教授.jpg" alt=" 清华大学 王哲教授.jpg" width=" 598" height=" 39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清华大学 王哲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报告题目:Origi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and its Reduction Method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LIBS信号的不确定度较高,严重影响了LIBS定量化性能。清华大学王哲教授介绍了他的团队在LIBS测量不确定来源及降低方法上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LIBS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是观测到的元素总粒子数波动,而这一波动的根源是激光-等离子体-环境气体-激波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等离子体内部扰动,并且这一扰动随着等离子体的扩展和演化被剧烈放大。他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如等离子体调制技术、光谱数据优化处理方法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9ddd7c42-c8d6-4933-973c-fb4b29683704.jpg" title=" 上海交通大学 俞进教授2.jpg" alt=" 上海交通大学 俞进教授2.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上海交通大学 俞进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报告题目:LIBS: how would a laser-induced spectroscopic process finally become an efficient technique for in situ and online detections and analyses in industrie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在本次报告中,上海交通大学俞进教授基于他对LIBS的研究经历,回顾了LIBS的发展历史,并详细介绍了LIBS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和LIBS仪器的最新进展。他举例分析了LIBS在工业中原位线检测和分析的应用,通过这些实例分析俞进教授指出LIBS的应用需求驱动了基础研究的深入,针对不同的工业应用需要考虑这一应用领域面临的特殊问题,他还特别提到了机器学习算法有助于推动LIBS的工业应用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4px height: 39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f90fb09a-f653-4247-8696-715f65b28877.jpg" title=" 丁洪斌教授.jpg" alt=" 丁洪斌教授.jpg" width=" 594" height=" 39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大连理工大学 丁洪斌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报告题目:Diagnostic Studies on the Dynamics of Laser-Induced Plasma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IBS in Nuclear Fusio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在聚变装置(Tokamak)中,靠近等离子体的内壁材料(PFM)承受着来自等离子体核心的强烈辐射、粒子轰击和高热负荷。PFM在这些作用的不断积累下,组成及微观结构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改变。目前其他技术尚无法在线测量Tokamak内壁上杂质元素沉积,而LIBS在这一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但Tokamak内的极端条件,如真空、强磁场等环境对LIBS的定量分析来说是一种挑战。丁洪斌教授介绍,其团队正在对等离子体中产生的多级电离离子及其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开发了三种方法以诊断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包括发射光谱(OES)、飞行时间质谱(TOF-MS)及快速成像技术。对等离子体的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原位定量分析和微损的LIBS系统用于Tokamak内壁上的杂质沉积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7px height: 39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ae9ef0e-e1ad-4ced-8b7d-bf0f0b722806.jpg" title=" 郑荣儿.jpg" alt=" 郑荣儿.jpg" width=" 597" height=" 39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中国海洋大学 郑荣儿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报告题目:LIBS makes sense of the sea: LIBS for sea, sea for LIB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中国海洋大学郑荣儿教授介绍了她对海洋中LIBS的理解,郑荣儿教授指出,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广阔的海洋深处都未曾被探索,人们非常需要开发先进的海洋探测技术,LIBS适用于野外部署及原位分析,所以在海洋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然而,海洋中压力、盐度、温度等因素对LIBS影响的问题尚未解决,要了解大海还有有很长的路要走,LIBS对于海洋来说是一种新的检测技术,而海洋为LIBS提供了很多机遇和挑战。郑荣儿教授探讨了水中压力、盐度、温度对等离子体和信号的影响,并通过系统优化增强LIBS信号、改善重复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大会第一天的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俞进教授和钢研纳克总经理贾云海主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7px height: 39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dd24a884-c50b-41c9-a523-d881ee7cf17c.jpg" title=" 上海交通大学 俞进教授.jpg" alt=" 上海交通大学 俞进教授.jpg" width=" 597" height=" 39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上海交通大学 俞进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6px height: 39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1b16adda-9680-4782-9110-fd196a77c4f8.jpg" title=" 钢研纳克总经理贾云海.jpg" alt=" 钢研纳克总经理贾云海.jpg" width=" 596" height=" 39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钢研纳克总经理贾云海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第二天的大会报告由北京理工大学王茜蒨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孙兰香研究员主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9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2fd6dd2d-64dc-45d7-842d-4fe6a93e69c2.jpg" title=" 王茜蒨教授.jpg" alt=" 王茜蒨教授.jpg" width=" 599" height=" 399"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 王茜蒨教授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 nbsp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8px height: 39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083d37bc-3aa2-459f-9b30-17815d3065ec.jpg" title=" 孙兰香.jpg" alt=" 孙兰香.jpg" width=" 598" height=" 39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孙兰香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大会报告结束后是颁奖环节。本次大会设置LIBS领域最大的奖项,以奖励为LIBS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本次会议的评奖委员会主席是美国的LIBS国际会议前主席Andrzej Miziolek博士,评奖委员会通过专家推荐、委员会投票方式,评选出了此次会议的获奖的科学家。其中:Javier Laserna教授、Vincenzo Palleschi教授、Mohamad Sabsabi博士获得第一届国际LIBS峰会提名奖,Nicolo Omenetto教授获得第一届国际LIBS峰会大奖。Nicolo Omenetto教授在获奖感言中分享了他的科研经验和人生感悟,特别希望大家要抱持好奇心来对待科学研究,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6px height: 39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8d38fee7-7f40-452c-9531-3310f1aa5a88.jpg" title=" 西班牙马拉加大学 Javier Laserna教授(中).jpg" alt=" 西班牙马拉加大学 Javier Laserna教授(中).jpg" width=" 596" height=" 39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秋平教授(左)、西班牙马拉加大学 Javier Laserna教授(中)、& nbsp 清华大学 研究生刘家岑(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e2223bf4-c930-49ed-b5d6-255b3a24fd8f.jpg" title="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 Vincenzo Palleschi教授(中).jpg" alt="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 Vincenzo Palleschi教授(中).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浙江师范大学 周卫东教授(左)、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 Vincenzo Palleschi教授(中)、西安交通大学 王珍珍副教授(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6px height: 39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d45a5c1d-1930-48e5-b38e-fe757e7fd769.jpg" title="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Mohamad Sabsabi博士(中).jpg" alt="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Mohamad Sabsabi博士(中).jpg" width=" 596" height=" 39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西北师范大学 苏茂根教授(左)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Mohamad Sabsabi博士(中)、清华大学 工程师马媛媛(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4px height: 39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16a0795-2733-4135-8bf6-438a7f974b0b.jpg" title=" 五个人.jpg" alt=" 五个人.jpg" width=" 594" height=" 39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日本德岛大学 Yoshihiro Deguchi教授(左一)、清华大学 王哲教授(左二)、佛罗里达大学 Nicolo Omenetto教授(中)、大连理工大学 丁洪斌教授(右二)、上海交通大学 俞进教授(右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大会的最后,由本次大会的主席王哲教授致辞,宣布大会圆满结束。他在致辞中说:感谢各位报告专家不远万里来为参会者传授知识并分享LIBS的最新的趋势,希望中国未来的LIBS研究发展越来越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93px height: 39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60ee9d1b-bde8-4338-8a8b-9d592261f975.jpg" title=" 清华大学 王哲教授 最后.jpg" alt=" 清华大学 王哲教授 最后.jpg" width=" 593" height=" 39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清华大学 王哲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882e51b8-3633-4808-a5ff-4639e59e76eb.jpg" title=" 大会合影 缩.jpg" alt=" 大会合影 缩.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大会合照 /strong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大会赞助商(点击进入展位):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503/"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84, 141, 212) " 埃德比(LTB) /span /a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list/WM1047509" target=" _blank"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84, 141, 212)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84, 141, 212) " 安道尔(Andor) /span /a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366/"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84, 141, 212) " 爱万提斯(Avantes) /span /a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list/CM1139126"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84, 141, 212) " 镭宝光电(Beamtech) /span /a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5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84, 141, 212) " 必达泰克(BWTek) /span /a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list/CM1044195"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84, 141, 212) " 长春新产业光电(CNI) /span /a /strong /span strong 、光谱时代(Optime)、创谱仪器(Specreatio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41px height: 7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1300fc28-a5cf-44ba-80aa-be7809e7677e.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709153726.png" alt=" 微信图片_20190709153726.png" width=" 541" height=" 767" / /p p br/ /p
  • 圈重点∣这些仪器技术“领跑”百亿光谱市场 ——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大会报告提前看
    作为研究开发得比较早的一类分析仪器,光谱分析仪从基础理论到实用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从原子光谱,到分子光谱;从大型的科研仪器,到用于现场的便携、手持设备;从实验室检测设备,到过程分析技术……各种形式的光谱分析技术及各种类型的光谱分析仪器一直在满足、适应、并创新着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种需求。从全球而言,百亿美元规模的光谱市场虽然传统、成熟,但是从未停滞!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极具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2023年6月13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的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 将拉开帷幕。会议第一天(6月13日)的大会报告,多位专家将从不同的方向展现了光谱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立即报名 》》》 6月13日上午大会报告提前看》》》从左到右:中科院半导体所谭平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刘银年研究员;大连化物所金盛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黄韶辉研究员。拉曼散射作为一种光谱研究技术已经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市场上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的价格非常昂贵,购买显微共焦光谱仪对普通科研工作者是一件奢华的事情。是否能设计一套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测量模块,与任何型号光谱仪相耦合成一套成本低、操作简便、光路布置合理以及后期升级方便的多功能显微共焦光谱仪是众多研究者迫切盼望的事情。中科院半导体所谭平恒研究员将介绍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模块及其应用;星载宽谱宽幅高光谱成像是国际上公认的技术难题,随着光电材料领域的飞速发展,简单、宏观的动力学表征已不能满足材料的研发需求。发展多维度(时间和空间结合)、多尺度(从宏观到微观)的动力学研究新方法是当前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刘银年研究员将分享星载高光谱成像技术难点、突破及应用;随着光电材料领域的飞速发展,简单、宏观的动力学表征已不能满足材料的研发需求。发展多维度(时间和空间结合)、多尺度(从宏观到微观)的动力学研究新方法是当前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大连化物所金盛烨研究员将讲述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及其在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特定实验条件下检测分子浓度、大小和相互作用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黄韶辉团队开发了世界首款整合了荧光自相关和交相关技术的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仪,以及可与任意倒置荧光显微镜配套并应用于活细胞内分子特性分析的FCS模块。本次会议中,黄韶辉研究员将介绍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荧光技术的仪器研发和应用。6月13日下午大会报告提前看》》》从左到右:清华大学王哲教授;浙江大学杨宗银研究员;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天津大学何明霞教授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自1962年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被称为是“未来化学分析巨星”。但由于不确定性大、基体效益严重(紧密耦合)两大瓶颈问题,LIBS定量分析面临重大的挑战!清华大学王哲教授将以《LIBS精确定量-最后一里路》为主题发表演讲;传统的光谱仪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便携性较差等缺点,极大阻碍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使得人们对光谱仪微型化技术的开发和提升显示出强烈的需求。 浙江大学杨宗银研究员将分享光谱仪微型化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近红外光谱是研究水结构的良好手段。由于水氢键结构的多样性和可变性,可以作为探针对分析体系中物质含量和结构进行探测。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将分享水光谱探针与应用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太赫兹电磁波段具有频谱资源丰富、穿透性强等特点。随着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太赫兹光谱检测与成像技术作为太赫兹领域的基础技术,正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材料科学及生物技术领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次会议中,天津大学何明霞教授将综述太赫兹科学技术应用近年新进展。大会报告日程如下,点击立即报名:iCS2023之大会报告 日程 ( 6月13日 )主持人邵学广南开大学 教授09:30--10:00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模块及其应用谭平恒中科院半导体所 研究员10:00--10:30星载高光谱成像技术难点、突破及应用刘银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0:30--11:00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及其在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金盛烨大连化物所 研究员11:00--11:30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荧光技术的仪器研发和应用黄韶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午休主持人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14:00--14:30LIBS精确定量-最后一里路王哲清华大学 教授14:30--15:00光谱仪微型化研究杨宗银浙江大学 研究员15:00--15:30海光测汞仪技术及实际应用案例焦振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5:30--16:00水光谱探针与应用邵学广南开大学 教授16:00--16:30瑞士万通近红外光谱仪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进展张闪闪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16:30--17:00太赫兹科学技术应用近年新进展何明霞天津大学 教授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由仪器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 将于6月13-16日举办。iCS2023将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及应用,特别设立了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等专场。同时会议也会选择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内外光谱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一个全新、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点击立即报名 》》》 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3/
  • 精彩回放上线|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圆满落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6月13日-16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协办的“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简称iCS2023)”圆满落幕。会议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及应用,特别邀请了来自高校、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的51位资深技术专家,促进业内交流,提高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本次网络会议为期4天,设置大会报告、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光谱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光谱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光谱在材料领域的应用进展共7大会议专场,举办期间获得了热烈反响,会议超过1.5万人次在线观看!再一次保持了行业光谱会议线上、线下的最大规模!会议期间,各位老师的精彩报告让人受益匪浅,许多观众十分期待报告的回放,现在,精彩报告视频回放如约而至,请各位需要的伙伴点击查看:iCS2023会议6月13日 大会报告 主持人邵学广南开大学 教授09:30--10:00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模块及其应用谭平恒中科院半导体所 研究员10:00--10:30【点击查看 】天空地高光谱成像载荷技术——突破与应用刘银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0:30--11:00【点击查看 】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及其在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金盛烨大连化物所 研究员11:00--11:30【点击查看 】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荧光技术的仪器研发和应用黄韶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午休主持人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14:00--14:30【点击查看 】LIBS精确定量-最后一里路王哲清华大学 教授14:30--15:00【点击查看 】光谱仪微型化研究杨宗银浙江大学 研究员15:00--15:30海光测汞仪技术及实际应用案例焦振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5:30--16:00【点击查看 】水光谱探针与应用邵学广南开大学 教授16:00--16:30瑞士万通近红外光谱仪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进展张闪闪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16:30--17:00【点击查看 】太赫兹科学技术应用近年新进展何明霞天津大学 教授6月14日上午 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 主持人翁羽翔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主任/研究员09:30--10:00复杂分子体系的溶剂化相关的激发态过程的探测和调控夏安东北京邮电大学 教授10:00--10:30【点击查看 】快速光谱分析助力高精度超快光谱检测张春峰南京大学 教授10:30--11:00微区超快光谱与应用刘新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员11:00--11:30【点击查看 】待定电子激发态的调控:从聚集诱导发光到选键化学郑俊荣北京大学 教授6月14日上下午 光谱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主持人徐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14:00--14:30【点击查看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体内示踪与原位成像谱学方法研究进展徐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14:30--15:00LIBS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研究王茜蒨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15:00--15:30海洋光学微型光谱仪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典型应用卢坤俊海洋光学 应用主管15:30--16:00活体透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深层病灶的无创检测与定位林俐上海交通大学 长聘教轨助理教授16:00--16:30【点击查看 】Renishaw Raman光谱仪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李兆芬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光谱产品部应用工程师16:30--17:00安捷伦新一代拉曼及紫外-可见光谱仪在生物制药领域内的应用张晓丹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分子光谱应用工程师17:00--17:30单细胞拉曼光谱在微生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宋一之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6月15日上午 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主持人吴静珠北京工商大学 教授09:00--09:30【点击查看 】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进展王跃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09:30--10:00生鲜食品新鲜度近红外光学成像感知与体系构建成军虎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10:00--10:30【点击查看 】高光谱成像及在农产品品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郭志明江苏大学 教授10:30--11:00【点击查看 】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仪在稀土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刘斯文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副研究员11:00--11:30复杂食品中微塑料的无损表征进展黄越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6月15日下午 光谱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主持人范美坤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16:30--17:00【点击查看 】多维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复杂样品区分和溯源中的应用范美坤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14:30--15:00便携式/在线式水质重金属分析仪—让水质精准监测更便捷汪正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员15:00--15:30【点击查看 】单液滴原位物理化学过程的拉曼测量张韫宏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15:30--16:00【点击查看 】光纤光声气体传感技术及应用陈珂大连理工大学 副教授16:00--16:30【点击查看 】卤代污染物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方法李祥友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14:00--14:30【点击查看 】光化学蒸气发生法ICP-MS/MS测定放射性样品中的93Mo郑成斌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副院长/教授6月16日上午 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 主持人褚小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08:00--08:30微小型光谱仪器进展及其应用褚小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08:30--09:00战略性矿产选冶过程在线分析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史烨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教授09:00--09:30基于大数据自动解析的在线光谱技术王红球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09:30--10:00【点击查看 】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煤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邹亮中国矿业大学 副教授10:00--10:30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药品快速测试中的应用周学秋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近红外产品经理、应用专家10:30--11:00【点击查看 】基于全透射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西瓜糖度在线检测研究黄文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 研究员11:00--11:30原位在线拉曼光谱在科研及工业生产过程的应用安志成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11:30--12:00【点击查看 】XRF技术在油品快速分析中的应用吴梅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6月16日下午 光谱在材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主持人张正龙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14:00--14:30碳材料的高压结构与性质姚明光吉林大学 教授14:30--15:00ICPOES及ICPMS在金属材料检测中的应用周映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5:00--15:30超高时空分辨近场显微术在半导体光学研究中的应用陈佳宁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5:30--16:00【点击查看 】岛津光谱技术解决方案介绍曹亚南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光谱产品专员16:00--16:30有机微纳激光材料与器件闫永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16:30--17:00【点击查看 】等离激元近场调控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张正龙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 纳百川聚技术精英 克难关登分析前沿——访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宏斌博士
    引言 作为原钢铁研究总院衍生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生产、销售、研发、技术咨询于一体的全资国有企业(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投资成立),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金属材料检测、工艺过程质量控制领域的技术研究,先后成功推出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仪器产品并已实现产业化,如世界首创的金属原位分析仪,填补国内空白的氧氮分析仪、仪器化摆捶冲击试验机、断口图像分析仪等;2008年下半年世界首台“脉冲惰性熔融-飞行时间质谱气体分析仪”也于纳克问世。 纳克公司从2001年成立至今,一直保持着年销售额增长率20%以上,2007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大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波及中国市场,针对2008年10月的公司销售额有下滑的态势,纳克公司及时进行了几项策略调整: (1)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同时,加大优秀人才招聘力度,积极实施企业人才战略储备; (2)逆势而上、加大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完善覆盖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3)进行产品结构、以及部分产品价格体系的适度调整。 未雨绸缪,应时调整,三项措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对纳克产品销售的消极影响,时至2008年12月,其月销售额即回升至正常水平,总体实现2008全年销售额近1.3亿;另外,截至目前,企业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预想成果。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宏斌博士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纳克公司的发展模式、自主创新的机制与经验、以及市场运作的观念与策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于2009年4月30日采访了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宏斌博士…… 初步完成全面布局的“纳克” ——2001年成立至今实现三大发展布局调整 高宏斌博士首先向笔者介绍了“初步完成全面布局的纳克”,从2001年成立至今,纳克公司实现了三大发展布局的调整: (1)产品布局由国际代理向自主产品为主兼顾国际合作的转变 “在纳克公司成立之初,代理与国际合作业务占公司业务很大比例,随着我们在光谱分析、气体分析、力学测试、无损检测等领域的相关自有技术上突破与迅速实现商品化,2007年纳克自主产品年销售额首次超过代理业务,2008年自主产品销售额所占公司总营收比例继续攀升;这应该是纳克公司近几年内最大的一个变化。” (2)新的研发体系、生产体系建设完成,逐步实现规模化、现代化 “我们一直比较注重前瞻性的产品战略规划制定,优秀研发人员的选拔、激励、培养,研发体系的科学管理与优化等,实现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的有效结合,通过7年积累,纳克的流程化和团队化研发管理模式和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另外,随着我们的永丰产业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完成,纳克在仪器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方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纳克公司永丰产业基地,承担着纳克新型分析测试仪器研发、中试和规模化制造的任务;一期占地4000m2,包括光谱仪、气体分析仪、试验机共3大生产车间;2007年下半年,6000m2二期建设规划启动,预计今年年底包括无损检测、标准物质等在内产品线将全部转入纳克永丰生产基地。 (3)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初步完成区域细分布局 纳克一直埋头于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之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钢铁、冶金行业,在这些行业“纳克品牌”有很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随着纳克的产品线扩展与系列新品推出,2008年纳克年销售收入的30%直接来源于钢铁、冶金行业,“也因此,建设覆盖全国销售和服务网络体系(9大分支机构)已经势在必行。” 纳克二期建设后的永丰产业基地全景图 高宏斌博士总结指出:“目前,这三大发展布局的建设完成,对纳克公司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意味着纳克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自主创新的“纳克” ——致力于全方位提供冶金分析领域的解决方案 纵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或企业,靠的都是技术自主创新;笔者在采访过程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纳克的“自主创新”;曾记得,一年多前,笔者采访我国著名光学仪器专家金国藩院士,金院士在谈到“企业如何进行自主创新”话题时就高度评价过纳克公司。 “技术为本”、“技术领先”、“技术创新”是纳克公司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技术发展理念,已经成为纳克成长的“主旋律”;的确,纳克的系列创新活动几乎涵盖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技术再创新”所有“自主创新”范畴。 1、纳克进行“原始创新”的典型:世界首创的OPA-100金属原位分析仪 目前,材料研究在宏观平均成分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两个方面已建立了较完整的方法体系,但作为材料性能判据而言,仍不足以准确、完整地解释材料性能的异同,特别是有关材料中较大范围内成分分布及结构的准确定量分析,一直是材料测试中的难题;由钢铁研究总院王海舟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首次提出了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作为一项新的分析技术,已被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中,“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现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法国专利1项、欧盟发明专利2项。 目前,OPA-100金属原位分析仪,是世界上首台可进行金属材料中大面积范围内的成分及状态定量分布的快速分析仪器,可以获得金属材料较大尺度范围内各成分的位置分布、状态分布及定量分布的准确信息,具备元素统计分布分析和偏析度分析、夹杂物定量和分布分析、金属表面疏松度分析以及成分分析四大基本功能。 “国家重点新产品”、世界首创的OPA-100金属原位分析仪 “该仪器是完全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发而获得成功的,是纳克进行原始创新的典型,也给纳克公司带来了莫大鼓舞,同时受到了欧美的一些研究机构与仪器公司同行的密切关注;国内大多数大型钢厂均配置了OPA-100金属原位分析仪,如:宝钢、武钢、首钢、唐钢、马钢引进金属原位分析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又收到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机构的采购意向。” 2、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创新”,形成纳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产品 在“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追踪国际先进技术,深入自主研发、推动先进技术国产化”思路指导下,纳克公司在光谱分析、气体分析、力学测试、无损检测等领域始终坚持走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并举的发展道路。 (1)火花光谱技术研究与仪器研制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纳克公司拥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测试产品,其中典型代表如Lab Spark 750系列直读火花光谱仪,其在稳定性、检测限、分析精度等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仪器的运行成本也有绝对优势,“目前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2007年下半年才正式主推后几个月内就有几十台销量,2008年已超过100台的销售量。” 具有国际水准的Lab Spark 750系列直读火花光谱仪 纳克公司在火花直读光谱技术领域开展的如炼钢平台快速分析系统、偏析度分析技术、高温光谱分析技术、数字光谱解析技术、平面扫描元素分布分析技术、夹杂物光谱分析技术以及钢中固溶铝和非固溶铝的定量分析技术等研究,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国际首次推出全新概念气体分析仪:“脉冲惰性熔融-飞行时间质谱气体分析仪” 作为国内生产CS及ON分析仪的公司,纳克率先成功研制了脉冲红外-定氧仪、脉冲-热导定氮仪、脉冲-红外-热导氧氮联测分析仪、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扩散氢分析仪等气体分析仪器,而且各种技术指标均可和国际同类仪器相媲美。 ON-3000氧氮分析仪 值得一提的是,纳克公司成功研制了一种全新概念气体分析仪:“脉冲惰性熔融-飞行时间质谱气体分析仪”,具备分析性能好、仪器线性范围宽、载气单一化、测量过程简化等技术优势;在脉冲熔融部分,实现惰气载气,O、N、H、Ar和He以CO(少量CO2)N2、H2、Ar和He的形式脱出。 全新概念气体分析仪:脉冲惰性熔融-飞行时间质谱气体分析仪 高宏斌博士说:“随着脉冲熔融-飞行时间质谱气体分析仪的成功推出,纳克公司已经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三家企业后的第四家可以同时提供C、S、O、N、H 分析仪的主流供应商。而脉冲熔融-飞行时间质谱气体分析技术是纳克公司独有的专利技术,改技术对气体分析领域特别是低含量O、N、H 分析技术的发展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并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落户于国内某大型钢铁集团公司。” (3)在材料试验领域,纳克产品蕴涵了国内、外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最新测试技术 国内首创的全自动仪器化冲击试验机 纳克公司的金属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系统、金属材料静态力学性能测试系统、数字光学分析系统等系列产品蕴涵了国内、外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最新测试技术;高宏斌博士称:“比如,纳克在国内率先研发的仪器化冲击试验机,能实现在几毫秒的时间范围内记录试样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的全过程,为材料的性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IFAI-Ⅰ冲击断口图像分析仪、DFAI-Ⅱ动态断口图像分析仪等均为国内外首创,数字非接触引伸计的性能甚至优于进口的相关产品等。”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领国内高端技术的在线无损检测系统 在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纳克公司也同样“建树颇丰”,比如,国际领先的大口径厚壁钢管自动化探伤技术、火车车轮自动探伤技术、高温连铸坯表面探伤技术、高温高速线材探伤技术等,其中,包括与德国BFI研究所合作、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来共同研制的国际尖端无损检测技术——利用电磁超声导波探测高温高速线材的内部和表面缺陷。 纳克公司的在线无损检测系统模拟图 据了解,纳克在线无损检测成套系统的技术能力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大型高难度项目上目前还没有替代者,该类项目的合同金额一般在百万左右,也有多大400-500万的大项目,尽管如此,这样的价格也只是同类进口产品价格的30%左右,但在功能可以完全相互取代。 国际化视野的“纳克” ——力争5-10年内把纳克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公司 纳克公司在建立之初就确定了企业使命,致力于以测试技术推动冶金及材料工业进步,以一流技术、产品和服务回报客户;高宏斌博士强调:“技术与诚信,才是不断塑造的‘纳克品牌’的核心,比如,公司要求我们所有一线销售人员,都要有扎实的技术背景,只允许从技术特点与技术优势方面给用户介绍自己产品,绝不允许贬低竞争对手的产品,我想这也是体现‘纳克品牌’价值的一个方面。” “随着纳克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原创成果的产生,国内销售体系的逐渐完善、‘网络式’售后服务及监督机制的日趋成熟,我们一直强调‘纳克品牌’的重要性,并主张‘逐渐抢占国内高端仪器市场、稳健进入国际市场’的市场推广策略。” “国际市场的全面开拓,已经纳入我们下一阶段战略发展计划;之前,除了‘纳克标物’之外,所有纳克产品基本都是被动出口。目前,欧美市场、东南亚市场是我们拓展的一个重点方向。经过国内大量用户对我们的产品实际检验之后,我们将有步骤的进军国际市场,稳步树立我国民族仪器品牌的影响力。” 采访现场 最后,高宏斌博士表示:“2008年,纳克公司完成了未来5-10年的研发体系建设规划、国内国际市场发展规划以及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力争在5-10年内把纳克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国际化仪器公司。” 编者手记作为全资的国有企业,纳克公司已全然不见老国企的“机关式”、“行政式”工作模式,在看待与实践企业的自主创新与市场拓展,积极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以及扩大“纳克品牌”知名度等问题上,则体现出一种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其发展历程可堪称典型,发展经验与模式亦值得借鉴与思考。 在“同步国际前沿技术、打造民族仪器品牌”思路指导下,纳克公司始终坚持走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并举的发展道路,在这里,笔者特别有感于纳克的“自主创新”,想简谈几点粗浅见解与感受,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1)长期持续技术积累、深入了解行业应用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 传承钢铁研究总院50年技术底蕴,固然是纳克公司的天然优势,也给予我们一个视角的启示:但当企业没有这种优势时,寻求与著名研究机构或专家团队的“长期深度合作”,将可以弥补新生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毕竟技术创新是需要长期的积累。 另外,纳克公司能够如此频繁地推出系列新产品,也与其对钢铁、冶金分析应用领域的深入了解是分不开的。 (2)“原始创新”的成功,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原始创新,对一般企业来说,的确是太难;但试想,一旦有原始创新成果产生,就不仅仅是直接经济收益了。 或许,“OPA-100金属原位分析仪”带给纳克的不仅仅是短期几千万经济收益,还有核心技术的“内部移植”以提高其他产品技术竞争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自信心等。 (3)国际间合作、产品代理,不能仅仅停留于商务层面 通过国际间技术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纳克在线无损检测领域的国际合作,就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范例。 (4)谋求企业长期发展,不能只生产量大面广的仪器仪器制造企业,不能只生产量大面广的仪器,要做有技术优势、或行业独有、自己独到的、并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仪器,才能形成其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以有效避免市场上“恶性竞争”的局面。 (5)具有绝对市场优势或竞争力的产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 “纳克标物”,深厚的技术基础、高水平的管理体系、品种最齐全的国内与国际销售网络(国际主流供货商就达近100家)造就了其在国内冶金标物的生产研制和销售领域的龙头地位,一年可为公司创收几千万,其在纳克发展过程给予的有力支持是不言而喻的。 (6)创新型人才的稳定,是企业发展最大的挑战 现在的企业间竞争不仅仅是拼市场运作、拼技术水平,更是在拼企业核心人员的稳定;只有留住人才,团队稳定,企业才能做好研发工作,技术水平才能得以提高乃至创新。 高宏斌博士称,纳克公司成立初期,也出现过人才流失,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最近几年,纳克的人才团队还是很稳定;发展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硬道理,发展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出高水平中青年的市场、研发、生产等领军人才是纳克当前重要的人才战略。 可以预见,纳克的自主创新成果所产生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为纳克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现任主席、钢铁研究总院原副总工王海舟教授也曾为纳克题词:“纳百川聚技术精英 克难关登分析前沿”,笔者有感于其所作“藏头”题词,见解深刻、韵意深远,故而引用为文章题目。 采访编辑:王海 附录1: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http://ncs.instrument.com.cn http://www.ncschina.com 附录2:高宏斌博士简介 高宏斌,1972年出生。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冶金分析,现任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副主任,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附录3:纳克公司系列新产品推出时间表.doc
  • 终版日程∣这些理由足以让你爱上iCS 2023
    2023年6月13日(周二),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的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 将拉开帷幕。2012年,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一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12)成功举办,20余位业内知名专家及企业代表在仪器信息网网络平台上分享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从那时就开启了仪器信息网网络光谱会(iCS)的征程。之后,保持每年一届的节奏,专家报告阵容不断壮大,参会规模也达到了同类型会议的最大,最近三年(2019-2022)ICS报名参会规模均超3000人。iCS2023马上就要开始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今年的会议有哪些亮点呢?给你如下必来的理由:1、近40位专家相聚云端,豪华嘉宾阵容星光熠熠!(点击报名) 作为仪器信息网的品牌会议,同时也是行业规模最大的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汇聚了杰青、优青、高被引科学家,以及各学科带头人等数十位专家,超豪华的嘉宾阵容怎能错过?2、内容为王,热点方向引领行业前沿(点击报名) (1)大会报告:这些仪器技术“领跑”百亿光谱市场!从全球而言,百亿美元规模的光谱市场虽然传统、成熟,但是从未停滞!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极具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大会报告,8位专家将从不同的方向展现光谱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2)皮秒/飞秒时间尺度的变化如何研究?超快光谱可以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相关报道显示,超快光谱测试技术在Nature、Science及子刊上频频出现。那什么是超快光谱(Ultrafast Spectroscopy)?超快光谱有多快?能解决哪些关键问题……会议期间,多位超快光谱相关专家将在云端开讲,超快光谱相关仪器技术及前沿应用不容错过。(3)2028全球高光谱成像市场将达343亿美元,市场机会极具诱惑!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高光谱成像系统(HSI)市场估计为168亿美元,预计2028年有望达到343亿美元,预测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5.4%。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高光谱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iCS2023特别开设“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主题报告,带您了解高光谱极具诱惑的市场机会。(4)快检、在线让光谱应用落到实处!“仪器小型化”、“从实验室到现场”、“快速检测”、“在线”等趋势一直引领着光谱仪器及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正是这些技术的发展将各类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拓展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真正落到了实处。 “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专题报告涵盖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多种光谱分析技术。(5)仪器助推科研 光谱技术在环境、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大放异彩!除了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及应用,iCS2023还选择了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材料等领域的热点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3、从仪器研制到前沿应用,光谱技术“百花齐放”(点击报名) iCS2023不仅关注前沿的研究,多位仪器研制专家、企业代表也将分享在仪器研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iCS2023全日程6月13日 大会报告 我要报名》》》主持人邵学广南开大学 教授09:30--10:00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模块及其应用谭平恒中科院半导体所 研究员10:00--10:30星载高光谱成像技术难点、突破及应用刘银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0:30--11:00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及其在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金盛烨大连化物所 研究员11:00--11:30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荧光技术的仪器研发和应用黄韶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午休 主持人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14:00--14:30LIBS精确定量-最后一里路王哲清华大学 教授14:30--15:00光谱仪微型化研究杨宗银浙江大学 研究员15:00--15:30海光测汞仪技术及实际应用案例焦振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5:30--16:00水光谱探针与应用邵学广南开大学 教授16:00--16:30瑞士万通近红外光谱仪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进展张闪闪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16:30--17:00太赫兹科学技术应用近年新进展何明霞天津大学 教授 6月14日上午 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 我要报名》》》主持人翁羽翔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主任/研究员09:30--10:00复杂分子体系的溶剂化相关的激发态过程的探测和调控夏安东北京邮电大学 教授10:00--10:30快速光谱分析助力高精度超快光谱检测张春峰南京大学 教授10:30--11:00微区超快光谱与应用刘新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员11:00--11:30电子激发态的调控:从聚集诱导发光到选键化学郑俊荣北京大学 教授 6月14日上下午 光谱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我要报名》》》主持人徐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14:00--14:30贵金属纳米颗粒的体内示踪与原位成像谱学方法研究进展徐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14:30--15:00LIBS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研究王茜蒨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15:00--15:30海洋光学微型光谱仪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典型应用卢坤俊海洋光学 应用主管15:30--16:00活体透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深层病灶的无创检测与定位林俐上海交通大学 长聘教轨助理教授16:00--16:30Renishaw Raman光谱仪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李兆芬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光谱产品部应用工程师16:30--17:00安捷伦新一代拉曼及紫外-可见光谱仪在生物制药领域内的应用张晓丹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分子光谱应用工程师17:00--17:30单细胞拉曼光谱在微生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宋一之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6月15日上午 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我要报名》》》主持人吴静珠北京工商大学 教授09:00--09:30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进展王跃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09:30--10:00生鲜食品新鲜度近红外光学成像感知与体系构建成军虎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10:00--10:30高光谱成像及在农产品品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郭志明江苏大学 教授10:30--11:00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仪在稀土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刘斯文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副研究员11:00--11:30复杂食品中微塑料的无损表征进展黄越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 6月15日下午 光谱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我要报名》》》主持人范美坤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14:00--14:30多维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复杂样品区分和溯源中的应用范美坤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14:30--15:00便携式/在线式水质重金属分析仪—让水质精准监测更便捷汪正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员15:00--15:30单液滴原位物理化学过程的拉曼测量张韫宏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15:30--16:00光纤光声气体传感技术及应用陈珂大连理工大学 副教授16:00--16:30卤代污染物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方法李祥友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16:30--17:00光化学蒸气发生法ICP-MS/MS测定放射性样品中的93Mo郑成斌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副院长/教授 6月16日上午 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 我要报名》》》主持人褚小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08:00--08:30微小型光谱仪器进展及其应用褚小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08:30--09:00战略性矿产选冶过程在线分析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史烨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教授09:00--09:30基于大数据自动解析的在线光谱技术王红球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09:30--10:00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煤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邹亮中国矿业大学 副教授10:00--10:30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药品快速测试中的应用周学秋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近红外产品经理、应用专家10:30--11:00基于全透射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西瓜糖度在线检测研究黄文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 研究员11:00--11:30原位在线拉曼光谱在科研及工业生产过程的应用安志成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11:30--12:00XRF技术在油品快速分析中的应用吴梅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6月16日下午 光谱在材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我要报名》》》主持人张正龙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14:00--14:30碳材料的高压结构与性质姚明光吉林大学 教授14:30--15:00ICPOES及ICPMS在金属材料检测中的应用周映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5:00--15:30超高时空分辨近场显微术在半导体光学研究中的应用陈佳宁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5:30--16:00岛津光谱技术解决方案介绍曹亚南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光谱产品专员16:00--16:30有机微纳激光材料与器件闫永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16:30--17:00等离激元近场调控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张正龙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由仪器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 将于6月13-16日举办。iCS2023将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及应用,特别设立了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等专场。同时会议也会选择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内外光谱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一个全新、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点击立即报名 》》》 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3/
  • 精彩报告来袭!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成功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6月13日,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成功开幕。本次会议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会议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及应用,特别邀请了来自高校、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的49位资深技术专家,与大家共同探讨当下光谱相关研究热点。作为研究开发得比较早的一类分析仪器,光谱分析仪从基础理论到实用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从原子光谱,到分子光谱;从大型的科研仪器,到用于现场的便携、手持设备;从实验室检测设备,到过程分析技术……同时,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极具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13日上午,大会报告由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主持,中科院半导体所谭平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刘银年研究员、大连化物所金盛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黄韶辉研究员分别发表了演讲。中科院半导体所 谭平恒 研究员《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模块及其应用》拉曼散射作为一种光谱研究技术已经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光谱技术不仅可以被用来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晶体微观结构和晶格振动性质,还可以被用来研究该材料的晶体对称性、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电声子相互作用等。谭平恒研究员课题组成功研制的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测量模块,可实现从深紫外到近红外激发光范围的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测试。他还向我们介绍了其成功研制的此类系统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刘银年 研究员《天空地高光谱成像载荷技术——突破及应用》星载宽谱宽幅高光谱成像是国际上公认的技术难题。刘银年研究员介绍了国际上星载高光谱成像载荷的发展状况,分析总结了发展星载宽谱宽幅、高精度、高灵敏高光谱成像的主要关键技术和难点等。其研制出的国际上首台星载宽谱宽幅高光谱相机,成功应用于我国高分重大专项和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高分五号和资源1号相关卫星上。他还介绍了手持式、地面和机载两用、岩心扫描仪等先进高光谱仪器的发展情况。大连化物所 金盛烨 研究员《瞬态光谱技术及其应用》光电转换材料中的载流子动力学过程是决定材料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效率的核心因素之一。金盛烨研究员针对光电转换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围绕钙钛矿类国际前沿材料,着重介绍了几种前沿的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和相关超载流子动力学、光电流等成像方法,及其在载流子动力学机理解析和调控等方面的应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黄韶辉 研究员《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荧光技术的仪器研发和应用》在特定实验条件下检测分子浓度、大小和相互作用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黄韶辉团队开发了世界首款整合了荧光自相关和交相关技术的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仪,以及可与任意倒置荧光显微镜配套并应用于活细胞内分子特性分析的FCS模块。此外,仪器还整合了基于溶液样品的单分子荧光技术,比如ALEX smFRET。其解析的生物大分子动态结构-功能机制是对冷冻电镜、X光衍射技术揭示的静态机制的关键补充。该技术在高通量药物筛选和超灵敏疾病标准物检测领域也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6月13日下午,大会报告由大连理工大学丁洪斌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杨宗银研究员、天津大学何明霞教授、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清华大学王哲教授等科研院所专家,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焦振、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张闪闪等企业专家发表演讲。浙江大学 杨宗银 研究员《光谱仪微型化研究》光谱仪能够测量物质的光谱信息,从而对物质成分及结构进行分析,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用途中。传统的光谱仪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便携性较差等缺点,极大阻碍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使得人们对光谱仪微型化技术的开发和提升显示出强烈的需求。 杨宗银研究员介绍了微型光谱仪的发展状况,并从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技术挑战等方面展开介绍了他的团队在基于带隙渐变半导体材料的光谱仪微型化方面的研究。天津大学 何明霞 教授《太赫兹时域光谱与成像技术》据悉,2022年全球太赫兹仪器市场达4.92美元,主要集中在高校及研究院所。当今时代正在形成多学科、多维度、多层面的交叉、融合、迭代趋势,太赫兹科学技术是当前科技研究热点之一。何明霞教授致力于太赫兹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教学。在报告中,她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与成像技术、太赫兹技术的应用发展历程,分析了太赫兹当前的市场情况,同时,还向大家分享了其单位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方面的成果。南开大学 邵学广 教授《水光谱探针与应用》近红外光谱是研究水结构的良好手段。由于水氢键结构的多样性和可变性,可以作为探针对分析体系中物质含量和结构进行探测。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增强近红外光谱的分辨率或对重叠光谱进行解析,可以得到不同氢键结构水分子的信息,从而获得分析体系物质的含量和结构。水光谱探针已在混合物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分析、蛋白质和聚合物结构转变分析以及抗冻机理研究中得到应用。清华大学 王哲 教授《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精确定量》LIBS是常用的一种光谱分析技术。王哲教授从LIBS技术背景、技术路线、理论框架、行业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报告分享。他指出了当前LIBS的两大技术难题:定量难和稳定难,并围绕LIBS本质特征,介绍了LIBS以降低不确定性为主,补偿基体效应为辅的技术路线。同时,他详细分析了LIBS行业应用进展,其中,具体探讨了在煤质分析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应的模型分析。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焦振《海光测汞仪技术及实际应用案例》焦振工程师在会议中介绍了海光直接进样测汞仪具有无需化学消解、无损检测、检测效率高、维护简便、设备绿色环保等显著特点。测汞仪的这些特点对于一些需要快速检测、即时检测、以及普查性质的检测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GB 5009.17-2021食品中总汞修订标准的实施。他还指出,直接进样测汞仪适用场合将愈加广泛。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张闪闪《瑞士万通近红外光谱仪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进展》这几年,随着我国环保要求日益增加,高分子聚合物行业对品控检测要求越来越高,也开始寻求快检技术来提高QC实验室的测样效率。在本次报告中,张闪闪经理分享了瑞士万通近红外光谱仪在高分子聚合物行业的最新应用,和瑞士万通近红外的全球聚合物数据模型。会议继续,精彩不停!本次光谱网络会议历时4天,未来三天大会还特别设立了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等专场。同时会议也将在生命科学、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光谱技术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以下为后三天会议日程:iCS2023会议日程6月14日上午 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 我要报名 》》》主持人翁羽翔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主任/研究员09:30--10:00复杂分子体系的溶剂化相关的激发态过程的探测和调控夏安东北京邮电大学 教授10:00--10:30快速光谱分析助力高精度超快光谱检测张春峰南京大学 教授10:30--11:00微区超快光谱与应用刘新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员11:00--11:30电子激发态的调控:从聚集诱导发光到选键化学郑俊荣北京大学 教授6月14日上下午 光谱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我要报名 》》》 14:00--14:30贵金属纳米颗粒的体内示踪与原位成像谱学方法研究进展徐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14:30--15:00LIBS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研究王茜蒨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15:00--15:30海洋光学微型光谱仪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典型应用卢坤俊海洋光学 应用主管15:30--16:00活体透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深层病灶的无创检测与定位林俐上海交通大学 长聘教轨助理教授16:00--16:30Renishaw Raman光谱仪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李兆芬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光谱产品部应用工程师16:30--17:00安捷伦新一代拉曼及紫外-可见光谱仪在生物制药领域内的应用张晓丹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分子光谱应用工程师17:00--17:30单细胞拉曼光谱在微生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宋一之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6月15日上午 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我要报名 》》》主持人吴静珠北京工商大学 教授09:00--09:30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进展王跃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09:30--10:00生鲜食品新鲜度近红外光学成像感知与体系构建成军虎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10:00--10:30高光谱成像及在农产品品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郭志明江苏大学 教授10:30--11:00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仪在稀土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刘斯文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副研究员11:00--11:30待定黄越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6月15日下午 光谱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我要报名 》》》14:00--14:30光化学蒸气发生法ICP-MS/MS测定放射性样品中的93Mo郑成斌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副院长/教授14:30--15:00便携式/在线式水质重金属分析仪—让水质精准监测更便捷汪正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员15:00--15:30单液滴原位物理化学过程的拉曼测量张韫宏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15:30--16:00光纤光声气体传感技术及应用陈珂大连理工大学 副教授16:00--16:30卤代污染物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方法李祥友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16:30--17:00多维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复杂样品区分和溯源中的应用范美坤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6月16日上午 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 我要报名 》》》 主持人褚小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08:00--08:30微小型光谱仪器进展及其应用褚小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08:30--09:00战略性矿产选冶过程在线分析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史烨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教授09:00--09:30基于大数据自动解析的在线光谱技术王红球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09:30--10:00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煤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邹亮中国矿业大学 副教授10:00--10:30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药品快速测试中的应用周学秋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近红外产品经理、应用专家10:30--11:00基于全透射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西瓜糖度在线检测研究黄文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 研究员11:00--11:30原位在线拉曼光谱在科研及工业生产过程的应用安志成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11:30--12:00XRF技术在油品快速分析中的应用吴梅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6月16日下午 光谱在材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我要报名 》》》主持人张正龙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14:00--14:30待定姚明光吉林大学 教授14:30--15:00ICPOES及ICPMS在金属材料检测中的应用周映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5:00--15:30超高时空分辨近场显微术在半导体光学研究中的应用陈佳宁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5:30--16:00岛津光谱技术解决方案介绍曹亚南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光谱产品专员16:00--16:30有机微纳激光材料与器件闫永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16:30--17:00等离激元近场调控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张正龙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会议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3/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