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电分析

仪器信息网电分析专题为您整合电分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电分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电分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电分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电分析话题讨论。

电分析相关的资讯

  • 电分析化学“大家”齐聚长春应化所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8月20日,第13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13th ISEAC)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为期3天,来自国内外电分析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的500余位专家学者云集一堂,共同探讨当前电分析化学领域的技术前沿与应用进展,交流彼此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亦参加了会议。 13th ISEAC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国家电化学和光谱分析研究中心、长春分析仪器研究和技术开放中心共同主办,同时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化学会、吉林省科技厅、长春应化所等部门的赞助支持。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   汪尔康院士在致辞中说到,国际电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是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电分析化学实验室于1987年发起和承办的国际电分析化学的重要的学术会议,一直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由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每两年在长春举办一次,与BCEIA同步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2届,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已成为电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   本次大会为电分析化学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科研论坛,以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还吸引了国际一流的电分析化学家共探学术,推动国际合作。最后汪尔康院士预祝第13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圆满成功! José N.Onuchic教授荣获2010年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称号   在会上,中科院长春应化研究所所长安立佳研究员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第亚哥分校José N.Onuchic教授2010年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称号。“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是中国科学院于2004年推出的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通过邀请国际著名科学家来访讲学及选派优秀科研骨干进行学术回访等形式,加强研究所科研人员同世界顶尖科学家的联系与交流。 陈洪渊院士(中国) Hubert H.Girault教授(瑞士) Takashi Kakiuchi教授(日本) Alan M.Bond教授(澳大利亚)   本届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院士和教授作电分析化学及相关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综括及展望和专题报告,其中包括22个大会报告、109个分会场报告,报告内容主要集中在生物电化学、光谱电化学、纳米电化学、生物及化学传感器、界面电化学、电分析化学联用技术以及与生物学、材料学、信息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等领域,为数百位参会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代表了当前电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对于积极推动国内外电分析化学的发展与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海报展现场 台湾学者代表   此外,本届会议还安排了电分析化学学术海报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美国、法国等地知名大学的学者纷纷在此展示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会议主办方最终会从中评选出“TOP 10”,并在21日晚宴现场中进行了颁奖。 颁奖现场 晚宴现场   最后值得提及的是,此次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恰逢电分析化学知名专家董绍俊院士80岁寿辰,国内外众多专家纷纷送上了祝福,庆贺董绍俊院士生日快乐!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 2017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2017年4月14日-16日,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仪器仪表会,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办的2017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在南昌绿地华邑酒店隆重举行。本届学术会议由杨秀荣院士担任大会主席,邀请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董绍俊院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万立骏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等多位顶级权威专家,以及从事电分析化学中青年学者、研究生参加。大会分为电分析化学理论及方法、生物电分析化学、纳米电分析化学和电化学发光、电催化等不同分场,全面探讨了电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与挑战。 Gamry作为此次会议的金牌赞助商也荣幸参加展览,与电分析化学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 电化学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需要低噪声电化学测试系统的支持。30年来,Gamry电化学工作站在低噪声电化学测试系统领域不断创新,提供可靠、稳定和准确的低电流测试技术是Gamry一直以来的技术特色。不需添加任何附件,Gamry Reference 600+ 电化学工作站就可以提供600fA的电流档,测量超微电流。Gamry用户在2016年的Nature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Fully integrated wearable sensor arrays for multiplexed in situ perspiration analysis. Nature, 529, 509-514(2016)。这是μA级低噪声的Gamry电化学工作站与可穿戴生物传感器研究和结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传感器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基因技术中心,采用Gamry电化学工作站开发了系列传感技术。该技术采用微电极集成块,电流响应为nA级,很好的建立了浓度与电流的线性关系,用于原位跟踪测试汗液中的组分,例如Na+、K+、葡萄糖等。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美国MIT等研究机构也采用Gamry的准确低电流测试技术,包括循环伏安与计时电流,开发了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传感器。电化学联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 Gamry开发了一种快速、具备阻抗扫描的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eQCM是一种兼容性很好的仪器,可以和1-10MHz的任何晶片、任何电解池相兼容,质量检测分辨率可以达到ng/cm2。可以自己单独使用,也可以和电化学工作站联用,由Gamry测试软件同时控制。eQCM是研究界面过程的强有力工具,可以用来研究电活性聚合物、Li+嵌入、电沉积、自组装单层、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吸附、蛋白质吸附、离子和溶剂运输等。拉曼光谱电化学 Gamry的iRaman系统由两个激光选项:532和785nm。热电冷2048像素CCD为拉曼位移覆盖范围可达4000cm-1,分辨率为3cm-1。该体系具有两种不同的电解池设计:一个设计是将探头浸泡在测量液体中,另一个设计是比色皿电池套件。太阳能电池的测试系统(IMPS/IMVS) IMPS/IMVS是可用于表征染料敏化太阳能技术电池(DSSC)。Gamry IMPS/IMVS系统利用两个Gamry恒电位仪,一个稳压器驱动一个LED,另一个进行太阳能电池表征。两个恒电位仪之间的数据采集是同步的。该体系还包括一个微型光学平台,采用表征电池进行背景校正。光源包含红、白、蓝、橙、黄等。同时还配备了最新的光学屏蔽箱,既可以作为法拉第屏蔽周围电磁干扰,又可以消除环境光线的干扰。这是为太阳能电池研究量身定制的有力工具! 光谱电化学 Gamry光谱电化学系统将分光光度计115E(350-1050nm),或者115U(200-850nm)和Gamry电化学工作站有机结合。115E和115U能够轻松配置吸收或发射测试。其中氚/钨光源光谱范围200-2500nm。 想要了解更多Gamry电化学,请登录cn.gamry.com。 刚瑞(上海)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杨浦区逸仙路25号同济晶度310室邮编:200437,电话:021 65686006微信公众号:Gamry电化学
  • 第十三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日程公布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将于2011 年8 月19 日至22 日在长春应化所和长春市紫荆花饭店召开。   大会日程安排 附:大会详细日程安排.pdf   交通指南   1. 从长春火车站乘6、306路公交车到“文昌路”下车,过马路即是(请注意安全)。   2. 由长春火车站乘出租车到紫荆花饭店(9公里)需 ¥ 12-15元。   3. 由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乘出租车到紫荆花饭店约38公里,约需 ¥ 90元。也可由龙嘉国际机场乘机场大巴到民航宾馆(16元),然后转乘出租车(约10元)到紫荆花饭店。建议请您索要收据。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邮政编码:130022   联系人:许元红 (博士)   电话: 0431-85262062(办) 传真:0431-85689711 手机:13944865639   电子邮箱:yhxu@ciac.jl.cn 或者yuanhong.xu@yahoo.com
  • 关于举办《第十五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的通知
    《第十五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并受中国化学会委托,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会议将于2015 年8 月13 日至16日在长春应化所举办,特邀国际著名电分析化学家出席,会议语言为英语,欢迎参加,本次会议采取网上投稿和注册(请提交英文摘要,截止日期:2015年5月15日),随后寄上录用通知,现场收费(国内来宾注册费900元)。详细信息(电子文件格式等),请登录http://iseac2015.csp.escience.cn/。联系人:徐国宝 研究员,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 号,邮编:130022。电话/传真:0431-85262747,电子邮件:徐国宝,iseac15gbxu@ciac.ac.cn 张巍,mirandazhang@ciac.ac.cn)。   国际顾问和组织委员会   H. D. Abruna (美), C. Amatore (法), R. Baldwin (美), A. J. Bard (美), J. Barek (捷), G. Bidan (法), A. M. Bond (澳), Ana Brett (葡), C. Brett (葡), C. R. Cabrera (美), H. T. Chang (台湾,中), J. X. Chen (中), H. Y. Chen (中), R. Compton (英), S. Cosnier (法), R. Crooks (美), A. Deronzier (法), Z. F. Ding (加), S. J. Dong (IAB主席,中), N. El Murr (法), A. Eychmü ller (德), H. Girault (瑞士), J. J. Gooding (澳), Lo Gorton (瑞典), R. Guilard (法), P. Hinterdorfer (奥), J. A. Ho (台湾,中), I-ming Hsing (香港,中), T. Imato (日), A. Ivaska (芬), N. Jaffrezic-Renault (法), G. B. Jiang (中), L. Jiang (中), T. Kakiuchi (日), K. Kalcher (奥), A. A. Karyakin (俄), J-M. Kauffmann (比), H. Kim (韩), N. A. Kotov (美), A. Kuhn (法), F. Kusu (日), X. C. Le (加), W. Y. Lee (韩), C. M. Li (新加坡), K.C. Lin(台湾,中), Z. Liu (中), Y. Lu (美), C. Lunte (美), S. Lunte (美), J-L. Marty (法), G. Q. Max Lu (澳), R. L. McCreery (加), M. E. Meyerhoff (美), C. K. Mitra (印), O. Niwa (日), A. Offenhaeusser (德), M. Opallo (波), Y. Ozaki (日), F. Paolucci (意), J. M. Pingarron (西), M. Richter (美), I. Rubinstein (以), R. Sandulescu (罗), F. W. Scheller (德), P. Schmuki (德), N. Sojic (法), Z. Stojek (波), W. H. Tan (美), N. J. Tao (美), N. Teramae (日), Z. Q. Tian (中), A. P. F. Turner (英), P. Ugo (意), L. J. Wan (中), J. Wang (美), H. Wä tzig (德), P. Weis (美), I. Willner (以), G. Wittstock (德), K. Y. Wong (香港,中), X. R. Yang (中), S. Z. Yao (中), R. Q. Yu (中), J-M. Zen (中), X. E. Zhang (中), Y. K. Zhang (中), H. J. Zhao (澳), Q. K. Zhuang (中), Yu. A. Zolotov (俄) 下载通知:关于举办《第十五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的第一轮通知.pdf
  • 关于举办第十三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的通知
    《第十三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并受中国化学会委托,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会议将于2011 年8 月19 日至22 日在长春应化所举办。会议将特邀国际著名电分析化学家参加,会议语言为英语,欢迎参加,如提出报告,请交英文摘要一份(截止日期:2011 年5 月15 日)。联系人:张柏林 研究员,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 号,邮编:130022。电话/传真:0431-85262430,电子邮件:blzhang@ciac.jl.cn),随后寄上录用通知(国内来宾注册费600 元)。最新详细信息请登录http://iseac.ciac.jl.cn/。   国际顾问和组织委员会   H. D. Abruna (USA), M. Aizawa (日), C. Amatore (法), R. Baldwin (美), J. Barek (捷), G. Bidan (法), A. J. Bard (USA), A. M. Bond (澳), Ana Brett (葡), C. Brett (葡), H. Y. Chen (中), Y. Chen(法),S. Cosnier (法), R. Crooks (美), A. Deronzier (法), S. J. Dong (中, IAB 主席), P. Dumy (法),N. El Murr (法), M. Fujihira (日), T. X. Gian (越), H. Girault (瑞士), J. J. Gooding (澳), Lo Gorton (瑞典), R. Guilard (法), W. R. Heineman (美), T. Imato(日), A. Ivaska (芬), N. Jaffrezic-Renault (France), G. B. Jiang (China), L. Jiang (China), T. Kakiuchi (日), K. Kalcher (奥), A. A. Karyakin (俄), J-M. Kauffmann (比), H. Kim (韩), N. A. Kotov (美), A. Kuhn (France), F. Kusu (日), C. Lunte (美), S. Lunte (美), J-L. Marty (法), M. Mascini (意), R. L. McCreery (加), M. E. Meyerhoff (美), C. K. Mitra (印), O. Niwa (日), M. Opallo (波), Y. Ozaki (日), S. M. Park (韩), J. M. Pingarron (西), R. Renneberg (香港), M. Richter (USA), I. Rubinstein (以), Z. Samec (捷), F. W. Scheller (德), Z. Stojek (Poland), W. H. Tan( 美), I. Taniguchi (日), N. J. Tao (USA), N. Teramae (Japan), Z. Q. Tian (中), A. P. F. Turner (英), P. Ugo (意), P. R. Unwin (英), G. G. Wallace (澳), L. J. WAN (China), J. Wang(USA), H. S. White (美), I. Willner (以), G. S. Wilson (美), K. Y. Wong (香港), Z-L. Xue (美), S. Z. Yao (中), R. Q. Yu (中), J-M. Zen (台湾), X. E. Zhang (中), Y. K. Zhang (中), H. J. Zhao (澳), Q. K. Zhuang (中), Yu. A. Zolotov (俄).   《第十三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组委会
  • 关于举办《第十四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的通知
    《第十四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并受中国化学会委托,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会议将于2013年8月17日至20日在长春应化所举办。会议将特邀国际著名电分析化学家参加,会议语言为英语,欢迎参加。如提出报告,请交英文摘要一份(截止日期:2013年5月15日。联系人:张柏林 研究员,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邮编:130022。电话/传真:0431-85262430,电子邮件:blzhang@ciac.jl.cn 许元红 博士,yhxu@ciac.jl.cn),随后寄上录用通知(国内来宾注册费900元)。最新详细信息(电子文件格式等)请登录http://iseac.ciac.jl.cn/。   国际顾问和组织委员会   H. D. Abruna (美), M. Aizawa (日), C. Amatore (法), K. Aoki(日),R. Baldwin (美), J. Barek (捷), G. Bidan (法), A. J. Bard(USA), A. M. Bond (澳), Ana Brett (葡), C. Brett (葡), H. T. Chang(台湾,中),H. Y. Chen (中), R. Compton(英),S. Cosnier (法), R. Crooks (美), A. Deronzier (法), S. J. Dong (中, IAB主席), P. Dumy (法),N. El Murr (法), M. El-Sayed(美),M. Fujihira (日), T. X. Gian (越), H. Girault (瑞士), J. J. Gooding (澳), Lo Gorton (瑞典), R. Guilard (法), P. Hinterdorfer(奥),J. A. Ho (台湾,中),I-ming Hsing(香港,中),T. Imato(日), A. Ivaska(芬), N. Jaffrezic-Renault(法), G. B. Jiang(中), L. Jiang(中), T. Kakiuchi (日), K. Kalcher (奥), A. A. Karyakin (俄), J-M. Kauffmann (比), H. Kim (韩), N. A. Kotov (美), A. Kuhn(France), F. Kusu (日), W. Y. Lee(韩),C. M. Li(新加坡),K. C. Lin(台湾,中),Z. Liu(中),C. Lunte (美), S. Lunte (美), J-L. Marty (法), M. Mascini (意), R. L. McCreery (加), M. E. Meyerhoff (美), C. K. Mitra (印), O. Niwa (日), A. Offenhaeusser(德),M. Opallo (波), Y. Ozaki (日), S. M. Park (韩), J. M. Pingarron (西), R. Renneberg(香港,中), M. Richter(美), I. Rubinstein (以), Z. Samec (捷),R. Sandulescu(罗), F. W. Scheller (德), Z. Stojek(波), W. H. Tan(美), I. Taniguchi(日), N. J. Tao(美), N. Teramae(日), Z. Q. Tian (中), A. P. F. Turner (英), P. Ugo (意), P. R. Unwin (英), G. G. Wallace (澳), L. J. WAN(中), J. Wang(美), H. Wä tzig(德),P. Weis(美),I. Willner (以), G. S. Wilson (美), G. Wittstock(德), K. Y. Wong (香港,中), Z-L. Xue (美), S. Z. Yao (中), R. Q. Yu (中), J-M. Zen (台湾,中), X. E. Zhang (中), Y. K. Zhang (中), H. J. Zhao(澳), Q. K. Zhuang (中), Yu. A. Zolotov (俄).   第十四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组委会
  • 深圳大学李秀婷团队在量子点电分析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一)电化学法测定量子点能级结构及缺陷位置近期,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李秀婷研究员课题组受邀在国际期刊《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的Young Chemists 2022一期上发表了题为“Electrochemically Determining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ZnO Quantum Dot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Ligands”的研究论文。量子点(Quantum dots),被广泛应用在在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而在这些应用中,量子点的电子结构对量子点所表现出的优越光电特性至关重要。近些年来,循环伏安法常常被用来检测量子点的能级位置。但是,目前大部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测量窄带隙的量子点上,宽带隙量子点能级的电化学测量受电化学窗口和能级结构等因素影响而非常困难。本研究选择被广泛应用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中的宽带隙量子点—ZnO量子点进行电子结构的电化学检测。通过优化电极膜、电解质体系等条件实现了对带有不同配体(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的ZnO量子点的带边能级检测,还确定了它们的缺陷态位置,推测了可能的缺陷态类型。这项工作展示了循环伏安法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去检测量子点的电子结构,将有利于推动ZnO量子点相关器件的应用。图1. 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具有不同配体的ZnO量子点的能级结构。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冼龙斌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为唯一完成单位。(二)可控电解揭示硫化铅量子点的微观组成近期,课题组在国际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上发表了题为“Controllable Electrolysis Reveals the Microscopic Composition of Lead Sulfide Quantum Dots”的研究论文。胶体硫化铅(PbS)量子点(QDs)的大小和组成与其光电性质密切相关,如能带结构、载流子输运、表面抗氧化性等,因此会极大地影响器件性能。目前对于单个量子点空间元素分布的表征十分困难。在这项工作中,团队开发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电化学方法来探测被油酸(OA)覆盖的PbS量子点的微观组成。研究发现,亚单层量子点在较低的电位扫描速率下进行了完全电解,而在较高的电位扫描速率下只有富含Pb(II)的表层发生了电解。因此不仅通过可控电解揭示了PbS-OA量子点的表面组成,而且提出了其元素的空间分布模型。此外,还成功揭示了PbS-OA量子点尺寸依赖的元素比例,表明了电化学是定量量子点组成的有力工具。图1. PbS量子点的可控电解示意图。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陈婕和朱远航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为第一完成单位。(三)基于钙钛矿量子点相变检测乙醇中痕量水近期,团队与四川大学肖丹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期刊《Analyst》上发表题为“A Handy Imaging Sensor Array Based on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from CsPbBr3 to CsPb2Br5: Highly Sensitiv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Water Content in Ethanol”的研究论文。乙醇中的痕量水对其参与的有机反应速率及最终产率产生影响;作为汽车燃料时,共存水会提高燃料消耗、损害汽车引擎等。然而目前成熟的痕量水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策略和设备。本研究基于荧光开关机制构建了CsPbBr3@PVA成像阵列传感器,利用荧光的恢复效率对水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使用智能手机直接捕捉传感器阵列的图像,用Image J快速分析,以读取每个样本的灰度值。该传感器阵列具有响应速度快(5s)、选择性强以及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潜力等优点。同时,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光谱仪并且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具有成本低、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势。图1. (A)CsPbBr3@PVA的荧光开关机制示意图和(B)CsPbBr3@PVA阵列传感器的展示。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李秀婷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 BCEIA 2017电分析化学报告会 开启电化学分析的无限种可能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7年10月9日,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召开。本届学术报告会为期3天,继续坚持“分析科学创造未来”方向,围绕“生命生活 生态—面向绿色未来”主题,举办包括大会报告、分会报告、热点论坛、同期会议等在内的400多场形式多样的学术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a8dd2008-00be-490e-94aa-467566c05b52.jpg" title=" IMG__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BCEIA 2017 电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现场 /strong br/ /p p   电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于10月9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306B会议厅正式开启,来自全国各地老中青三代学者以及美国、日本、英国、韩国共19位专家进行了学术分享,报告内容涉及环境监测、生物分析、食品检测、传感器与电极、功能材料、癌症诊断等研究方向,吸引了近100位专业观众聆听报告。 /p p   以下为各位教授的报告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aa67cfd-cad4-4967-b732-10b93a42bcd6.jpg" title=" IMG__2.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A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with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Detection (BOD)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Erkang Wa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汪尔康院士分享了从生物需氧量测定方法(BOD)建立的研究历程并报告了该方法在国内多个省份实践应用的情况,比如太湖水质的监测站已经运行三年以上,并且每次都能准确地反馈包括生物需氧量在内的各项信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994a834-138b-40fd-878c-1982532bbe26.jpg" title=" IMG__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Metal Nanoparticles Embedded Carbon Film Electrodes for Detecting Bio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sample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Osamu Niwa,Saitam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rong /p p   来自日本埼玉工业大学的Osamu Niwa教授分享了针对于生化和环境样品监测的金属纳米粒子嵌入碳膜电极的研究。金属纳米粒子嵌入碳膜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元素金(Au)纳米粒子嵌入的碳膜电极得到在水中三价砷最低检出限,这一结果得到ICP-MS的验证。镍铜合金嵌入电极提高了糖的电催化活性,与镍电极作为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相比,5个肠道通透性指标的检出限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3d27e48-3b6c-497c-8b5d-d7a0538f3546.jpg" title=" IMG__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Bioanalysis Based on Novel Intelligent Nanoprobes or Interface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Xueji Zhang,University of Science & amp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strong /p p   张学记教授分享了基于新型智能纳米探针或界面的生物分析,涵盖基于智能接口的生物传感器,基于纳米探针的核酸生物传感器,基于荧光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朝向传感发展的微流控芯片和智能电机,即时检测五大研究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30ce465-75aa-4b1b-8fab-e1787cc374f9.jpg" title=" IMG__5.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Nanoelectrochemistry-From Single Particles to Dynamic System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Bin Ren,Xiamen University, China /strong /p p   任斌教授分享了从单粒子到动态系统的纳米电化学报告,报告内容非常精彩,语速张弛有度,声调抑扬顿挫,但是时间限制,整个PPT没有讲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71bcaf0-2e67-43b7-9f8c-a12d6823448d.jpg" title=" IMG__6.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Electroanalysis for Sensitive Biosensing and& nbsp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Study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Baohong Liu,Fudan University, China /strong /p p   刘宝红教授分享了生物传感和电化学反应的电分析的研究。 strong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7d06a191-332b-4ac0-a363-537305670603.jpg" title=" IMG__7.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Electrochemically Controlled Fluorescence Switching in Stimuli-Responses System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Shaojun Do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strong /p p   董绍君院士从电化学控制的荧光转换和自供电的电化学控制的荧光转换两方面阐述了在刺激的反应体系中电化学控制的荧光转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b78b6706-f01f-47ed-aa4b-70e3cf95b72c.jpg" title=" IMG__8.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Graphene & amp 2d Materials in Electrochemistry: Fundamentals to Analytical&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Robert A. W. Dryfe,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K /strong /p p   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Robert A. W. Dryfe教授介绍了各种石墨烯制备方法的优劣,并报道了石墨烯作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在点分析领域的基础研究。重点介绍了学界对石墨烯电子转移研究的两大对立观点:即石墨烯电子转移活性位点来源于平面还是边界,他在以CVD法制备的石墨烯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石墨烯平面是电子转移活性位点,但平面容易被有机物污染从而影响活性。另外,强大的电润湿效应在表面光滑被发现,高质量光学透明电极可用于分析研究。 /p p   Robert A. W. Dryfe教授紧接着回答了三位学者的提问,听众反馈活跃度很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56f7d75-5bfc-409b-932a-ee38d543486d.jpg" title=" IMG__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Assembly of Nanostructures on Electrode Surface for The Assay of Disease Marker Protein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Genxi Li,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strong /p p   李根喜教授带介绍了在电极表面的纳米结构组装对于疾病的标记蛋白测定,主要包括肽的组装、脱氧核酶复杂组装、选择性仿生表面的组装、自清洁电极表面的组装,还分享了几个检测的案例,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strong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4062243-dbe4-4fc9-aaa0-20185249ca93.jpg" title=" IMG_0_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Electroanalysis Based on Boronate Deprotectio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Guobao Xu,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trong /p p class=" t c-gap-bottom-small" style=" margin: 0px 0px 5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font-weight: 400 font-size: medium line-height: 1.54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徐国宝博导带来了基于硼酸脱除的电分析的研究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a898ba60-9e4e-4e01-b59a-6dc110d5b4c7.jpg" title=" IMG_0_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Engineered Fluorescent Proteins and Their Molecular Mimics as New Toolkits for Biosensing and Bioimagi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Zhou Nie,Hunan University, China /strong /p p   聂舟教授分享了转基因荧光蛋白及其分子模仿作为生物传感和成像的新工具的研究,在实时监测、细胞检测、生物成像探针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c9c5a064-bd36-4f62-8ccd-b066978bf269.jpg" title=" IMG_07_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Signal Switch and Signal Amplifica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Biosensi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Huangxian Ju,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strong /p p   鞠晃先教授分享了电化学生物传感信号转换和信号放大的研究,分别从核酸、蛋白质、金属离子三个方面的高灵敏度电化学检测娓娓道来,并且展望了未来的工作,准备迎接来自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的挑战。 strong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b9617eff-812c-49d3-a3ce-70b3c6b27e1e.jpg" title=" IMG_07_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Lonic Liquids for Electroanalysis and Electrocatalysi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Xiangqun Zeng,Oakland University, U.S.A. /strong /p p   来自美国奥克兰大学的曾向群教授带来了离子液体电分析和电催化的研究进展,她指出离子液体(电解质)和电极(纳米电极)不同的化学维度促进了针对能源和传感器应用的电催化的新界面化学的发展。 strong br/ /strong /p p   值得一提的是:非常年轻的曾老师已经培养了10多位教授,她的身上自带一种美式的阳光气质,也曾被美国某科技出版社誉为“改变世界的女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d8d3da3-150d-4a08-8b09-5e60a84031da.jpg" title=" IMG_07_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Cells-assisted in Situ Signal Amplification for Fluorescent Imaging in Living Cell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Ronghua Ya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strong /p p   杨荣华教授分享了针对活细胞荧光成像的细胞辅助的原位信号放大的研究,从背景、动机、设计和应用角度做了一一讲解,总结了这种信号放大方法的三个优点,肯定了它在未来生物分析中的重大作用。 strong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28f1fb4-6614-4897-b21b-a951f699eddb.jpg" title=" IMG_07_4.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and Molecular Filtration Based on Silica Isoporous Membrane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Bin Su,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strong /p p   苏彬教授分享了基于硅均孔型膜的电化学分析和分子过滤的研究,硅均孔型膜由2 - 3纳米均匀的孔径、高孔密度17%,和20-200nm超薄厚度的平行通道构成。自下而上的制备比较简单,可在普通实验室完成,它优良的选择性和渗透性使得硅均孔型膜在电极支撑下完成复杂介质的小分子检测和流动相的分子分离成为可能。在纳米通道的分子分离/运输通道具有很强的表面效应。如双电层的互动和动电现象,可以应用在微流控和传感装置中。苏彬教授还对未来的技术发展做了展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7e305f05-4e59-43da-99e6-75a8bed9ce84.jpg" title=" IMG_079_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Electrochemical Sensing at Single Molecule Interface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Yitao Long,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strong /p p   龙亿涛教授分享了在单分子界面的电化学传感的研究,私下里,小编会觉得龙老师的演讲非常有个人魅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7a8bb239-97fa-432e-aaf8-c8443321b1a8.jpg" title=" IMG_080_2.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Use of Dendrimers for Amplifi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Joohoon Kim,Kyung Hee University, Korea /strong /p p   来自韩国庆熙大学的Joohoon Kim教授分享了针对放大的电致化学发光的树枝状聚合物使用的研究。金教授是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来北京,他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Amazi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337c526-ea37-4afb-b452-ad24f2612524.jpg" title=" IMG_08_3.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Real-time Tracing of Cancer Cells through Fluorescence and Electrochemical Nanoprobe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Xuemei Wang,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strong /p p   王雪梅教授分享了通过荧光和电化学纳米探针实时追踪肿瘤细胞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577e85c-965e-4fa2-9240-b37233584dca.jpg" title=" IMG_08_4.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Novel Integrated Electrode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Li Wang,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strong /p p   汪莉教授分享了新型集成电极的设计和制备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89673dd-add6-4ecf-bfc9-95bc9fe39260.jpg" title=" IMG_08_5.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Magnetic-Separation/Concentration-Electrochemical Biosensing of Chloramphenicol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Yingchun Fu,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strong /p p   傅迎春教授分享了针对氯霉素磁分离/浓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的磁性纳米粒子的电化学转化的研究,新的生物传感策略实现了整合的目标分离/浓缩和信号读出/放大,这一概念将为磁性材料的应用和食品安全的有效检测开辟新的方向。 /p
  • 2014上海仪电分析新品推介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9月23日,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仪电分析)在沪召开新品推介会,来自各地的150余位代理商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上海仪电分析总经理袁为立致欢迎词   上海仪电分析总经理袁为立在致辞中说,一路走来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厚爱,这几年上海仪电分析的业绩不断增长,去年达到甚至超过历史的最高水平。而且近两年,上海仪电分析非常重视研发的投入,每年的研发费用占比超过11%。   对于上海仪电分析,袁为立用&ldquo 静心&rdquo 、&ldquo 坚持&rdquo 、&ldquo 传承&rdquo 、&ldquo 创新&rdquo 几个词加以总结。袁为立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上海仪电分析一直静下心来、坚持不懈的进行仪器的研发和生产,而且将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核心制造技术传承下来并不断的创新,才有了今天这么多新产品的推出。   袁为立说,此次上海仪电分析将本次推介会当成是一次考试,&ldquo 考试成绩是否合格,需要请在座的各位来打分。&rdquo 产品展示现场   上海仪电分析现有六大类产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本次推介会主要将近两年研发的六大类产品中的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火焰光度计四大类产品进行展示。   从现场展示的仪器可以看出,本次推出的这些产品最大的特点是:&ldquo 清一色&rdquo 的彩色触控屏,大都是7寸或者8寸的,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上海仪电分析副总经理(技术)黄华   上海仪电分析副总经理(技术)黄华比较了传统GC126、GC112A和新版GC126、GC112A的区别,着重介绍了GC128的相关情况。据黄华介绍,GC128是上海仪电分析气相色谱仪器中的高端设备。该款产品是建立在GC112A、GC126色谱基础上的一次创新,采用了当今比较流行的32位ARM控制芯片,嵌入了工业操作系统,而且主机界面采用7寸的彩色触控屏。 GC128气相色谱仪 上海仪电分析工程师陈浩飞   据上海仪电分析工程师陈浩飞介绍,LC210液相色谱仪7英寸彩色触控屏集成最常见设置和参数显示。触控屏和计算机双向无缝链接,控制和显示随时同步,在不连接计算机时可以单独完成大部分操作分析。&ldquo 傻瓜式&rdquo 的所见即所得的界面系统可以让用户抛弃各种说明书,体验手机、平板级的操作。 LC210液相色谱仪 上海仪电分析工程师史伟   上海仪电分析工程师史伟介绍了分光光度计新产品的情况,包括L系列、N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F系列火焰光度计、S10多功能食品安全仪等多款产品。   其中L8/L9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上海仪电分析即将推出的新品,该系列产品采用双光束光路结构,8英寸彩色触摸屏,全息闪耀光栅,杂散光&le 0.02%。其中,L8固定带宽2nm,L9五档带宽可调(0.5nm/1nm/2nm/4nm/5nm)。 L9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对于未来产品研发的方向,黄华介绍到,上海仪电分析未来的研发方向将关注仪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并且保证在价格不变或者微调的情况下,让用户体验到新的升级产品。   作为一个非常有历史内涵的国产仪器厂商,在保持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加强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同等重要。黄华说,针对这个问题,上海仪电分将加强售前及售后的服务。据悉,目前上海仪电分析已经开始在全国设置维修点,并定期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   推介会之后,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上海仪电分析的厂区: 参观厂区 参会代表合影
  • 化学+生物的梦幻联动!电分析化学主题网络研讨会年末上线!
    这是一个神奇的领域,仪器设备简单易行,分析过程敏捷高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表面技术,超分子体系以及新材料合成的发展和应用,该领域进一步向微量分析,单细胞水平检测,实时动态分析,无损分析以及超高灵敏和超高选择等方向迈进。这就是电分析化学(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做为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电分析化学近年来在生物分析与生物传感、电分析化学联用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及应用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电分析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分析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酶传感器、电分析化学DNA传感器等。2022年12月21日,由仪器信息网与广州大学联合举办,中山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协办的“第三届电分析化学”主题网络研讨会重磅上线!本次研讨会针对当下电分析化学前沿研究及应用热点进行探讨,为电分析化学相关从业人员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国电分析化学及相关仪器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会议邀请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牛利教授主持。多位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大连化物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的专家进行最新的技术分析与最新结果科研成果的分享。21日上午的会议聚焦电化学技术与生物传感器的结合应用。将电化学技术拓展至生物细胞研究等领域,这相比传统的荧光、质谱等手段有着怎样的优势?生物分析的检测范围是否会因此进一步拓宽?化学+生物的梦幻联动,是否会带来一次新的技术变革?数位杰青、长江学者、名校教授、一线研究员将在本次研讨会中深度解读——点击参会》》》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electroanalytical2022徐静娟 南京大学 教授《单细胞电化学分析》点击参会徐静娟,南京大学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4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Analytica Chimica Acta的编辑。已在Sci Adv, Chem, Angew Chem, JACS等刊发表论文50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单细胞层面,测量生命各种状态下细胞中重要生物分子含量的变化对于理解生命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单细胞的方法主要包括电化学、荧光和质谱等方法。这些技术中,基于微/纳米电极的电化学方法以其高灵敏度的特性成为实时定量检测单细胞的重要技术。本次,徐静娟将介绍课题组近年来在单细胞内生物分子和离子测量方面的工作。刘松琴 东南大学 教授《关于酶界面电子传递的几点思考》点击参会刘松琴,2003年6月在南京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分别为德国Potsdam大学和加拿大Lakehead University博士后,2005年被聘为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松琴主要从事生物界面、生物组装和电化学分析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开展纳米生物探针、纳米增强高分子材料等产业化研究。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3件。本次,刘松琴将就《关于酶界面电子传递的几点思考》进行经验分享。戴志晖 南京师范大学 教授《功能界面的分子识别与电化学传感》点击参会戴志晖,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研究,将表界面结构调控和传感表界面的功能化相结合,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成功提高了分析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及选择性,并在若干体系中获得理想的检测效果;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本次,戴志晖将就《功能界面的分子识别与电化学传感》进行分享:通过界面合成,使功能材料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组成、电荷密度;通过表面分子组装改性等方法,建立了从分子到纳米层次的生物电化学界面;对界面电化学性能进行调控,设计合成了新型高灵敏纳米生物探针,提高了分析检测的灵敏度,发现了生物传感检测中的新原理,发展了新的信号放大分析方法,拓展了生物分析检测范围,为从分子水平上实现复杂生命体系的分析检测提供了可能。只金芳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电分析化学的前沿---基于超微电极的微区电化学检测技术》点击参会只金芳,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只金芳及其所在的实验室一直从事电化学及电化学分析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环境检测及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方面有较扎实和系统的工作积累。本次,只金芳报告题为《电分析化学的前沿---基于超微电极的微区电化学检测技术》:基于超微电极电化学碰撞技术的单粒子和选择性检测,可以提供单细胞代谢活性或单颗粒催化活性,获得待测粒子-电极间相互作用等大电极体系检测所不能分辨的信息,具有研究单个粒子活性的可能性。报告提出以硫堇作为一种带正电的电子介体,依靠静电引力吸附在微生物表面,并被微生物还原。当一体化的硫堇-微生物碰撞在电极表面时,还原态的硫堇在电极表面被重新氧化,从而产生尖峰信号。信号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被微生物还原的硫堇的量,从而可以根据尖峰的大小来直接的判定微生物的活性。点击参会》》》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electroanalytical2022
  • 仪电分析:加快质谱仪项目研发进度 推进落地见效
    2022年8月23日上午,上海仪电副总裁张丽虹到云赛智联(600602)旗下企业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松江园区的下属企业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和上海仪电物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  张丽虹副总裁在仪电科仪负责人陪同下实地查看了两家企业生产车间、产品陈列室、研发中心,以及仪电分析质谱项目开发室,听取了仪电分析关于质谱仪项目工作进展的汇报。  张丽虹副总裁表示,上海仪电下阶段将继续加强对质谱仪项目的支持,希望仪电分析抓住国产仪器发展时机,加快质谱仪项目研发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关键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序推进质谱仪项目落地见效。
  • 第三届电分析化学主题网络研讨会全日程公布
    电分析化学(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做为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近年来在生物分析与生物传感、电分析化学联用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及应用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2022年12月21日-22日,由仪器信息网与广州大学联合主办,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中山)协办的第三届电分析化学主题网络研讨会将于线上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17位行业大咖,针对当下电分析化学前沿研究及应用热点进行探讨,旨在为电分析化学相关从业人员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国电分析化学及相关仪器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特别说明:本次会议还特别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免费报名参会,更有机会与大咖现场一对一交流互动!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广州大学协办单位: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中山)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免费报名或点击报名网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electroanalytical2022/‍会议日程赞助厂商专家阵容(按照报告顺序排序)牛利 广州大学 教授会议致辞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传感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长,广东省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FRSC);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兼职教授;闽江学者讲座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杰出专家。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nal. Chem.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科研论文470余篇,他人引用190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撰写中英文专著4部。先后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自然科学奖、中国侨界贡献一等奖等奖项。徐静娟 南京大学 教授《单细胞电化学分析》2006被聘为南京大学教授;2007/2008年度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4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Analytica Chimica Acta的编辑。研究方向:微纳界面光电化学过程测量与成像。已在Sci Adv, Chem, Angew Chem; JACS等刊发表论文50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张成孝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分析面临的挑战》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东京工业大学、美国杰克狲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印第安那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与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分析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项、面上项目9项,在J. Am. Chem. Soc., Anal. Chem.等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60余篇。纪宗媛 赛莱默 应用工程师《余氯/总氯电极在自来水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工程师,就职于赛莱默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长期从事水质分析仪表的技术支持、产品培训和应用问题解决等工作,在水质监测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只金芳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电分析化学的前沿---基于超微电极的微区电化学检测技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博导。只金芳研究员及其所在的实验室一直从事电化学及电化学分析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环境检测及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方面有较扎实和系统的工作积累,已在包括 Anal. Chem, Chem. Commun., ACS Nano, Small , Chem. Mater., Bioelectric &Biosensor , Angew. Chem. Int. Ed., 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120余篇学术论文,被引用超过2000次。授权专利30余项。相关英文论著5章节(Springers等著名出版物)。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相关内容的邀请报告。2010年曾以―金刚石薄膜电极在电分析中的应用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已有三项成果成功转让给企业(挥发酚检测技术,淡水体系的水质毒性检测技术,COD检测技术)。刘松琴 东南大学 教授《关于酶界面电子传递的几点思考》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界面、生物组装和电化学分析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开展纳米生物探针、纳米增强高分子材料等产业化研究。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3件。兼任江苏省富碳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行业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富碳材料与器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会副理事长。戴志晖 南京师范大学 教授《功能界面的分子识别与电化学传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研究,将表界面结构调控和传感表界面的功能化相结合,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成功提高了分析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及选择性,并在若干体系中获得理想的检测效果。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已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担任《中国科学-化学》,《化学学报》等多个杂志编委。卓颖 西南大学 教授《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性能提升策略研究》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国家优青,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以功能纳米材料及核酸扩增技术为基础的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生物分析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原理的研究,构建了一系列疾病标志物蛋白、DNA、RNA及活性小分子的高灵敏生物传感器。2019年入选重庆市英才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面上、青年、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及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96篇,h-index 5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田阳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活体脑成像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活体脑与细胞内化学信号分子成像、原位传感研究,在活体脑氧化应激相关分子的定性定量分析、自由移动动物脑的快速、灵敏成像等方面做出了系统、创新性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日本化学会“The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中国化学会女分析化学家奖;2018年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周敏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超分辨电化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择优入选国家海外青年人才计划。2020年4月回到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工作至今,现为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辨电化学课题组与中科应化(长春)科技有限公司-先进仪器装备事业部负责人。周敏研究员自开展工作以来一直聚焦于基础电化学研究,当前兴趣集中于超分辨电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先进仪器装备研制。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已发表论文30篇,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论文J. Am. Chem. Soc. 3篇,Anal. Chem. 6篇。研究成果被美国化学会杂志JACS作为研究亮点进行了报道。李菲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物理微环境对细胞生化行为影响的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方法与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交叉研究,包括细胞电化学分析与成像和柔性即时芯片的研发与应用。发表论文99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 Rev、Adv Funct Mater、Adv Sci、Small Method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7篇,总引5413次。入选国家“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人选”、“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和“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4项。张学元 美国GAMRY电化学 总经理/高级仪器专家《电分析化学的关键测试技术与实验教学》获得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然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锂电池的失效分析研究。曾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担任研究科学家职位, 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教授,湖南大学兼职教授等。现担任Gamry Instruments Inc.高级仪器专家和材料工程师,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电化学技术和电化学阻抗谱的创新和发展, 尤其针对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腐蚀,涂层等有关的电化学研究领域与工业领域, 参与并主持ASTM标准工作。秦伟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员《面向海洋环境监测的电位型传感器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主要从事海岸带环境监测传感器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80余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5项、美国专利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戴宗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副院长/教授《DNA甲基化修饰的电化学分析》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04年获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2007年在法国南特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Nucleic Acids Res., Anal. Chem. 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件,申请7件。已主持包括国家优青、广东省科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项目、深圳市基础学科布局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研究方向包括: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体外诊断。彭章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锂电池产气反应的原位质谱分析》武汉大学本科,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硕士和博士。现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 (1) 现场光谱/质谱电化学,(2) 计算电化学,(3) 锂-离子/锂-空气电池。在Science, JACS, Angew Chem 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英国牛津大学牛顿学者,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洪堡学者;曾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世宇 广州大学 教授《固态离子传感》甘世宇,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致力于从事固态离子电分析化学传感,从界面电子和离子转移核心基础研究出发,开发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化学传感器件,应用于水体离子检测、土壤肥效分析和智能可穿戴传感器领域。近年来已在JACS, Adv. Funct. Mater., Anal. Chem., ACS Meas. Sci. Au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引用3000余次,h-指数29。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入选2016年欧盟玛丽居里学者,2019年广州市高层次青年后备人才。张保华 广州大学 教授《新型全激子利用有机电化学发光》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广州市传感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当前主要从事有机电化学发光和有机高分子光电器件传感研究。在电化学发光主题,聚焦全激子利用特征的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新体系,开辟面向生命分析的水相TADF-ECL新研究方向。在Mater. Sci. Eng. R.-Rep.,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共发表SCI论文近100篇,引用约3000次,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基金委面上、青年等国家项目和省市项目共10余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项目。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免费报名或点击报名网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electroanalytical2022/
  • 电分析化学仪器研发的开拓创新之路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学家的贡献在于致力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汪尔康院士用自己的行动作了最好的回答。几十年来,他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分析仪器的研发上,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付出多大艰辛,他都一无反顾地拼搏、开拓和攀登着,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系着“国家需求”这四个沉甸甸的大字。   从60年代开始,他在研制新型电分析仪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先后研制成功直流示波谱仪、卡路萨克交流换向器、极谱自动分析仪等。70年代中期,创新性地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脉冲极谱仪,其分析灵敏度和稳定性均达到当时国际最高水平。80年代,他又研制成功国内外首创的多功能新极谱仪,并获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还结合生命科学中的化学问题、环境分析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开辟了油/水界面电化学、生物电化学、液相色谱/电化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发展了一系列通常较难检测物质的电化学检测方法。90年代以来,他从市场需求出发,立足于科技创新,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法、毛细管电泳/电化学以及液/液界面和仿生膜电化学的理论、应用及其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领导研制成功了用以监测环保水质、药物质量和临床药物及生物分析的“在线生化需氧量(BOD)快速测定仪”、“溶氧(DO)快速在线检测仪”、“分子识别电化学分析仪”、“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等一系列电化学分析仪器。   “九五”期间我国科学仪器事业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有约70%的分析仪器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精尖分析仪器,一些急需的专用仪器尚属空白。因此,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是每一位分析仪器科技人员的历史使命和迫切任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除了“拿来”,更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超越和取得重大突破,才能为国家做大贡献,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有“啃硬骨头”的精神。   汪尔康院士结合自己多年来在电分析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研制方面深厚的学科和经验积累,于2001年12月承担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之“电分析化学仪器的研制与开发”任务。他深知这既是一项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的项目,又是一个难攻的“堡垒”。他更知攻破这一“堡垒”的重大意义:电分析仪器在科研生产,特别是在生命、环境、能源和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量大面广。国际上虽有一些类似的测试分析仪器,但价格昂贵。国内虽也有一些研究,均不能满足和适应我国环保、医药、农业、卫生等方面的需求。研制和开发市场需求和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别于国内外已有的技术方法的仪器,是加强环保与监测,坚持可持续发展及人口与健康、生命科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研制“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简称CE/ECL),这是一种可用于药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及核酸等分析以及蛋白质与药物、核酸相互作用的创新仪器及其全新的检测方法,无论在临床分析还是在医药、病毒、免疫等科学实验中都有重要作用。他将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检测相结合,大大简化了分析的技术难度,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目前国际上尚无这种检测仪器,也很少有相关技术报道。   研制这一仪器在设计上遇到很大困难,科技人员通过广泛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认识到先进仪器设备的研制,依靠的是技术路线的大胆突破和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技术路线的突破和创新,需要有胆识、有魄力,更需要科学的头脑。基于这一认识,他们打破传统思路,改进技术方法,与西安瑞迈公司合作,确立仪器设计的关键技术及相关研究内容,克服了如何设计毛细管与工作电极的界面,以提高分离效率 如何对ECL非活性的物质进行分离检测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药物分析以及其它样品的分析,体现出良好的实际应用性能,从而解决了仪器研制中毛细管电泳分离单元设计、电化学单元与发光检测单元的一体化检测 解决了将分离毛细管与检测安装在一起的电化学检测池的设计、器件、组装等关键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仪器电流随电位变化的同步性及电化学控制单元的响应速度、灵敏度和分离效率等性能。成功地将毛细管电泳分离和电化学发光检测各自特点而集成为一体,开拓出国际首创,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该仪器实现了CE/ECL的在线分离,实时检测,仪器操作灵敏,软件功能齐全。其毛细管电泳系统、电化学系统及接口技术,还具有可分别或联合使用等功能。根据目前市场需求和初期产品在药物、医学等方面的使用情况和科学分析,预期在生化、医药、临床、免疫等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它比相关领域通常应用的进口“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仪”(每台18万美元)和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每台18万美元)成本大大降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每台5万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汪尔康等科技人员以同样的开拓创新思路,发挥在电分析化学和化学修饰电极研究方面的积累和人才、技术等优势,经过艰苦拼搏,合作攻关,研制成功“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电分析化学仪器研制与开发”的“在线生化需氧量(BOD)监测仪”、“在线溶氧(DO)监测仪”等。这些仪器可用于水质分析、环境监测、生活用水、废水处理、渔业养殖、生物化学、食品卫生、工农业等方面监测与分析,可为国家在防治污染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因水质污染给国家经济造成的重大损失,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仪器设计制作的科学思路新颖,创新性显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汪尔康等科技人员在取得众多电分析化学仪器研发的丰硕成果后,从市场需求和科技生产发展出发,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开发了微型医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仪、便携式小型溶氧(DO)监测仪、小型化专用型生物需氧量(BOD)在线监测仪,这绝非是前期工作的重复和简单延续,而是新的发展和创新,以实现创新特点和广泛适用的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完全产业化,并推向国内外市场。
  • 重庆电科院举办输变设备监测分析系统培训
    为进一步深化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在调控端的应用,提高各级调控人员对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掌控能力,9月21日,重庆市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牵头、重庆电科院组织承办了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系统培训。重庆市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重庆电科院、检修分公司、各供电局调控专责及监控人员等40余人参加了培训。   重庆电科院专家担任此次培训主讲人,严格按照公司“大运行”体系完善提升工作要求,针对生产管理系统(PMS)中“状态监测”模块的综合展示、组合监视、查询统计、装置管理、数据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方面的内容对学员进行培训。培训人员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进行了上机操作训练,对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了解大大加深。   此次培训,各单位及时交流了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方面的操作经验,有助于促进调度运行分析与设备运行分析紧密结合,提升了电网安全运行分析水平,进一步落实了“大运行”体系建设。
  • 科思特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2017年4月14日至16日,我公司参加了在江西南昌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旨在促进电分析化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是一场在电化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主办,江西师范大学承办,集合了全国众多从事电分析化学的知名科学家、中青年学者及厂家参加;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万立骏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协同全国17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等6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我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电化学仪器生产厂家代表携CS系列产品在大会期间参展亮相,吸引了不少研究人员的关注,展会期间,参展人员与终端用户客户直接现场交流,充分了解了客户的使用需求,也介绍了我们与同类型的产品和进口产品相比较的特点和优势,我公司产业以其优良的服务和极高的性价比受到众多客户的青睐。 展会中,公司还准备了众多新奇实用的小礼品派发给前来展台咨询的客人,进一步拉近了我公司与客户的距离;参与这样一次大会,让我公司能与客户更深入的沟通交流,更好的了解行业讯息,也让更多用户更多的了解我公司的产品和经营理念,大大提高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知名度。
  • 仪电分析获评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
    根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组织推荐2021年度“专精特新”企业的通知》(沪经信企〔2021〕539号),经专家评审和综合评估,近日2021年度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于2022年5月25日公示完成,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成功获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根据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仪电分析多年来重视“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的新模式。公司与多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实行产学研密切合作。经过努力,先后攻克了多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的研发课题,以及上海市科委的科技研发攻关项目,如“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微型便携式气相色谱仪”、“GC128全自动气相色谱仪”和“微流高压梯度泵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LC-TOFMS)联用仪”项目研究。仪电分析将继续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深耕于分析仪器产业,面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保障品牌质量。注重绿色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发展,构建分析仪器行业创新体系。
  • TA世界学苑-热分析与流变技术在电子及光电行业应用研讨会
    在平时的仪器操作使用中, 您是不是会遇到以下的情况: 1)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仪器所测得的温度会与实际温度存在一定的偏差。 2)由于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致使损坏仪器硬件。 3)如何对测试结果进行最为科学且有针对性的分析常常成为您的困扰。…… 遇到上述情况,可能您的第一连锁反应就是拿起电话,致电给维修工程师,告知上门维修。其实,TA公司的仪器最初就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研制的,所以其耐用性大大优越于同类产品。当电话指导并不能解决问题后,我们的维修工程师上门检修,经常发现其实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您知道吗,有一些维修工作,您或可以自己动手完成,或日常规范操作来避免。这样,就可为您节省一笔不小的仪器维护开支。 为了推广热分析和流变技术在电子及光电行业的应用,让更多电子产业从业人员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热分析和流变技术,从而更好地利用该技术推动产业的发展。TA特此分别在电子行业相对密集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举办“热分析与流变技术在电子及光电行业应用研讨会”,具体安排如下: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日 程 09:00-10:30 DSC/TGA技术具体应用介绍 10:30-10:45 课间休息,答疑 10:45-12:00 DMA/TMA技术具体应用介绍 12:00-13:00 午餐 13:30-14:30 流变技术具体应用介绍 14:30-14:45 课间休息,答疑 14:45-15:45 仪器日常维护及图谱分析 15:45-16:00 答疑解惑 主讲人: 何 蓉 TA仪器热分析产品经理 曾在航天部第四研究院从事含能材料和相关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热分析技术的课题研究工作十余年,高级工程师,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多项,课题研究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许炎山 TA仪器资深应用经理 曾先后任职于台湾台塑集团的南亚塑料公司第六轻油裂解计划ABS厂研发专员,与台湾化学纤维公司的ABS建厂专员,累积丰富的流变学与热分析技术在产业界与学术界之相关应用经验,并且也拥有犀利的仪器操作实做能力。 注:免费提供详细的中文讲义和相关资料。 TA公司诚邀您参与此次活动,相信一定可以使您得到最为实用的收益! 如贵公司有兴趣参加,请与我司市场部专员王冬妮联系。 电话:800 820 3812 / 021-54263957 传真:021-64956366 E-Mail: vwang@tainstruments.com 更多活动,请登录www.tainstruments.com.cn获悉详情。
  • 国企改革:仪电电子3.14亿收购仪电科仪、仪电分析100%股权
    p   上海国企改革再次提速,仪电集团又是先锋。 /p p   上海“老八股”之一,原名真空电子的仪电电子7月23日晚间发布公告,拟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收购控股股东仪电集团11.79亿元资产。 /p p   strong  资产出售 /strong /p p   仪电电子拟将持有的上海真空显示器件有限公司(简称:真空显示)100%股权和上海仪电电子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电子印刷)100%股权出售至仪电资产,作价3868.51万元。 /p p    strong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strong /p p   仪电电子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上海南洋万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南洋万邦)100%的股权、上海塞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塞嘉电子)100%的股权、上海宝通汎球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宝通汎球)100%的股权、上海仪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简称:信息网络)73.3%的股权、上海科技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科技网络)80%的股权、上海卫生远程医学网络有限公司(简称:卫生网络)49%的股权、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学仪器)100%股权、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简称:分析仪器)100%股权。上述购买的资产的预估值为117903.7万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QQ截图2015072415173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7/insimg/4781456a-1b30-45c2-9d23-46d16426ef44.jpg" / /p p   其中,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分从仪电集团及汤志东等21名自然人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100%股权分别从仪电电子集团及袁为立等18名自然人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预估值为26400万元,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100%股权的预估值为4950万元。 /p p   收购的资产,仪电电子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拟以7.02元/股(编注:较市价折价31.71%)的价格,发行1.68亿股。 /p p   仪电电子此次注入的为仪电集团智慧城市业务的核心资产。交易完成后,仪电电子将成为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实现对智慧城市行业三大层次的覆盖:以仪器仪表、监控设备、传感设备为主的感知层,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平台层,以及囊括智慧建筑、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检测/智慧监测、智慧政务、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等7大领域的应用层。 /p
  • 上海仪电科仪、仪电分析和仪电物光积极参加国家糖业会议
    《红糖》、《金砂糖》、《精幼砂糖》、《赤砂糖试验方法》、《制糖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黄方糖》、《块糖》、《全糖粉》、《黑糖》等标准已于2014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新鲜出炉。 为了让企业充分了解、熟悉、及时掌握新标准,便于正确执行新标准,避免在产品检验、监督抽查和仲裁检测中出现执行标准不正确、产品不合格等情况。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甘蔗糖业标准化中心)决定于2014年9月份到10月份,分别于天津、耿马、柳州、北海和昆明举办了“食糖标准宣贯、糖品检验暨分析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培训班,通过宣贯培训使企业化验人员了解懂得标准知识和要求及包装的要求、熟悉掌握新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熟悉掌握糖品化验的基本知识及操作规范、学会分析仪器设备使用校准保养维护。 上海仪电科仪的pH计、电导率仪和滴定仪在糖业中均有应用,仪电分析的光谱和色谱在糖业以及酒精检测中应用广泛,仪电物光的旋光仪和折射仪更是糖业品质检测不可缺少的仪器设备。上海仪电科仪、仪电分析和仪电物光分别派出专业工程师前往各地配合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做好行业企业的培训工作,截稿前已完成的培训班站点包括天津、耿马(未参加)、柳州和北海。昆明培训班将于10月12号开班,敬请关注!
  • 上海仪电公司推出便携式重金属离子分析仪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新近开发出SJB-801便携式重金属离子分析仪,这是公司首次开发出小型的可现场监测水质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的新产品,也是精密小型环保仪器将逐步迈向民用化的前奏。   SJB-801便携式重金属离子分析仪至少有三大特点:一是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原理检测,大大缩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时间 二是实验室检测使用玻碳电极系统,配套上搅拌式搅拌器,测量准确 三是能够快速现场检测,使用印刷电极,相对成本低。这种外形美观的小型仪器,据公司科技人员介绍,市场前景看好,将是环保领域的青睐的产品,其技术、性能在国内同行业中属于先进,可与美国知名水质环保仪器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相媲美。 图为SJB-801便携式重金属离子分析仪
  • 《中国药典》之光谱分析方法深度解析
    p   国家药品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对药品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作出的强制性规定,是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技术要求。2020年4月9日,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了国家药典委员会关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情况报告,审议并通过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草案。2020年4月17日, 国家药典委员会正式发文《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工作已完成,并开始征订。 /p p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介绍,新修订《药品管理法》进一步强化了国家药品标准的法定性作用,要不断巩固药典的法律地位,加强药品标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家药品标准整体水平,扎实做好新版药典颁布实施和贯彻执行,确保新版药典理解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 /p p   红外、近红外、拉曼等光谱分析方法在科研及各项检测、质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光谱分析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一系列新的光谱技术也在不断呈现。 /p p   那么,光谱分析方法在《中国药典》中的地位如何呢?由仪器信息网主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协办的第九届光谱网络会议(简称iCS2020)就药典及光谱分析方法,特别开设光谱在制药领域的应用(5月29日)专场,将邀请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原副所长、国家药典委员会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王玉等多位知名专家进行深度解析。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点击立即报名》》》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4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04e2013f-acda-45a2-a521-ec08417a56eb.jpg" title=" 王玉.jpg" alt=" 王玉.jpg" width=" 200" height=" 24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原副所长、国家药典委员会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玉 /strong /p p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原副所长、国家药典委员会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王玉是多家药学杂志的编委,已在国内外相关杂志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出版《药品检验》等专著多部,参与《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等和多部专著的编写,是《中国药典分析检测技术指南》副主编,还参与中国药典二部部分品种和四部的部分通则的英文版编审工作。 /p p   在iCS2020中,王玉将分享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777" target=" _blank" strong 《药典中的光谱法及其应用》 /strong /a ,报告内容涉及药典中收载的光谱法特点,光谱分析方法在药典中的定位以及在药品质量研究、质量控制中的适用性。此外,王玉还将介绍药典中可望进一步增订的光谱法及可能的应用。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报名参会)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30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c7003d04-126f-4c71-8ada-a691bccd2700.jpg" title=" 周群.jpg" alt=" 周群.jpg" width=" 200" height=" 30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华大学副教授 周群 /strong /p p   清华大学周群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的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振动光谱成像、二维相关光谱法等分子光谱法与文物鉴定以及中药和食品的宏观质量控制。现任《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杂志常务编委,《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杂志编委,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分会理事。 /p p   在iCS2020中,周群将做题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466" target=" _blank" strong 《基于振动光谱成像的复杂混合物化学成分信息提取与表征》 /strong /a 的报告。振动光谱成像是振动光谱法与显微技术的完美组合,该方法无需对样本进行复杂的前处理,是无需标记的直接分析技术。中药等天然复杂混合物具有化学成分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振动光谱成像与各种“非靶向”与“靶向”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有望深度挖掘、提取及表征混合物中的化学成分,并获取相应的空间分布信息。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报名参会)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6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37974e44-de95-416c-bfef-e3f238830e3a.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521114839.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0521114839.png" width=" 200" height=" 26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山东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聂磊 /strong /p p   聂磊副教授现任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研究所秘书、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协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理事。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子课题及省部级课题,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 /p p   在iCS2020中,聂磊将分享题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453" target=" _blank" strong 《红外及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药质量分析及评价中的应用》 /strong /a 的报告,主要介绍红外及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包括中药鉴别(产地鉴别、真伪鉴别等);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中药抗氧化活性的建模研究;校正集及验证集划分方法、模型转移(传递)方法等。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报名参会)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4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3c7936c7-7836-4a13-a284-5be2288488ae.jpg" title=" 李页瑞.jpg" alt=" 李页瑞.jpg" width=" 200" height=" 24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博士后 李页瑞 /strong /p p   作为浙江大学药物分析学博士、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博士后、苏州高新区创新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李页瑞主要从事中药制药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工作,涉及中药新型装备与工艺、中药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药生产信息化管控、制药数据挖掘与知识服务等方向。 /p p   iCS2020中,李页瑞的报告题目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57" target=" _blank" strong 《过程分析技术与中药智能制造实践探索》 /strong /a 。本报告将从行业背景、技术原理、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向,讲述过程分析技术与中药智能制造实践历程,分享实践过程取得的成效,总结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报名参会)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8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1023d6b1-3125-4c07-8bd2-057974ff578c.jpg" title=" 史芸 如海光电.jpg" alt=" 史芸 如海光电.jpg" width=" 200" height=" 28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上海如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理化实验室主管 史芸 /strong /p p   上海如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理化实验室主管史芸(材料工程硕士),多年一直从事拉曼光谱仪器的应用研究、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自入职如海光电后,主要负责小型化拉曼光谱仪器在制药领域的应用与方法开发。本次报告题目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829" target=" _blank" strong 《小型拉曼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关键技术开发》 /strong /a 。 /p p   拉曼光谱技术由于指纹光谱的特性,可以对不同物质进行识别与区分。如海光电利用自身在小型化拉曼光谱仪器研发技术上的优势,开发了针对药物原辅料的快检技术方案,并且在药物晶型鉴别应用上也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结合优化的高稳定性激光器与微型光谱仪技术,能够利用小型化拉曼光谱仪对药物晶型进行快速鉴别。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报名参会)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efb5ef89-8de9-4fe8-86a6-c13501206aa2.jpg" title=" 刘鸿飞.jpg" alt=" 刘鸿飞.jpg" width=" 200"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鸿飞 /strong /p p   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鸿飞长期从事小型拉曼光谱仪的研制与应用工作,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的研制工作,深度参与中国国家标准《拉曼光谱仪》、中国国家标准《基于拉曼光谱的危化品检测仪》、福建省地方标准《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等标准的制定工作。本次他将介绍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842" target=" _blank" strong 《拉曼光谱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strong /a strong /strong 。 /p p   拉曼光谱方法在美国、欧盟、日本的制药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2020版《中国药典》的地位也空前提高。拉曼光谱是物质的“指纹谱”,具有准确、快速、无损、非接触等特点,能够在短短的数秒内,快速鉴别出原辅料的成分,且兼具无需样品前处理、简单易用、功耗低、体积轻便、便于携带和现场使用等特点。刘鸿飞的报告将主要介绍拉曼光谱仪在制药(尤其是化学制药)领域中进行快检和质量控制的最新应用进展。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报名参会) /a /span /strong /p p strong   更多会议详情请点击: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a & nbsp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3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52bc1209-b0f9-46fe-9dfd-5e21221f68b8.jpg" title=" 53d87772-9fc3-4350-927d-3056df183037.jpg!w1920x420.jpg" alt=" 53d87772-9fc3-4350-927d-3056df183037.jpg!w1920x420.jpg" width=" 600" height=" 131"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strong /strong /p
  • 四方光电激光拉曼天然气分析技术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
    近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颁发了2021年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获奖证书,四方光电申报的“激光拉曼光谱天然气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是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我国分析测试领域唯一的社会团体奖项,目的是鼓励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奖励对象是全国范围内优秀的分析测试科技工作者。自1993年设奖以来,获奖结果反映了当年国内分析测试领域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水平。“激光拉曼光谱天然气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解决了以往天然气中主要碳氢化合物分析需要昂贵的在线色谱GC和载气、硫化合物分析需要采用复杂的燃烧法或者醋酸铅试纸法等技术难题,研制了激光拉曼天然气在线分析仪及配套的气体标准物质,保障含量天然气安全平稳开发、净化处理、输送和高效环保利用,推动我国天然气工业高质量发展。四方光电依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2012YQ160007)项目,通过与国内天然气分析标准起草单位-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合作,通过在拉曼光谱测量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基础上,对微量元素H2S等的分析进行了进一步拓展。四方光电钻研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技术十余年,创新建立了激光拉曼天然气分析新方法,可在线实时对十余种气体组分进行同时定性及定量监测;产品既不需要高纯载气,也无需分离样品气,精度高,寿命长且抗干扰能力强,已应用于天然气、页岩气、录井、石油化工、煤化工、钢铁冶金、焦化、生物质气化、橡胶裂解气化等领域,可取代在线气相色谱GC与质谱MS。 四方光电不断针对激光拉曼分析技术的可扩展性、连续性、准确性进行创新优化,参与的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主持的“天然气中硫化物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曾荣获2021年度中国石油与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四方光电已形成从高端激光光谱(拉曼、TDLAS技术)到红外、热导、顺磁、氧化锆等原理技术的高、中、低端完整气体分析仪器应用解决方案及产业化,对替代进口、做大做强我国科学仪器产业、提高工业流程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四方光电激光拉曼天然气分析技术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是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我国分析测试领域的社会团体奖项,目的是鼓励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奖励对象是全国范围内优秀的分析测试科技工作者。自1993年设奖以来,获奖结果反映了当年国内分析测试领域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水平。   “激光拉曼光谱天然气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解决了以往天然气中主要碳氢化合物分析需要昂贵的在线色谱GC和载气、硫化合物分析需要采用复杂的燃烧法或者醋酸铅试纸法等技术难题,研制了激光拉曼天然气在线分析仪及配套的气体标准物质,保障含量天然气安全平稳开发、净化处理、输送和高效环保利用,推动我国天然气工业高质量发展。四方光电依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2012YQ160007)项目,通过与国内天然气分析标准起草单位-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合作,通过在拉曼光谱测量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基础上,对微量元素H2S等的分析进行了进一步拓展。   四方光电钻研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技术十余年,创新建立了激光拉曼天然气分析新方法,可在线实时对十余种气体组分进行同时定性及定量监测;产品既不需要高纯载气,也无需分离样品气,精度高,寿命长且抗干扰能力强,已应用于天然气、页岩气、录井、石油化工、煤化工、钢铁冶金、焦化、生物质气化、橡胶裂解气化等领域,可取代在线气相色谱GC与质谱MS。   四方光电不断针对激光拉曼分析技术的可扩展性、连续性、准确性进行创新优化,参与的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主持的“天然气中硫化物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曾荣获2021年度中国石油与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四方光电已形成从高端激光光谱(拉曼、TDLAS技术)到红外、热导、顺磁、氧化锆等原理技术的高、中、低端完整气体分析仪器应用解决方案及产业化,对替代进口、做大做强我国科学仪器产业、提高工业流程 自动化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PHASE发布PHASE原油、渣油、船用燃料油析蜡点/浊点和熔蜡点分析仪新品
    析蜡点(WAT)和熔蜡点(WDT)原油、渣油、重质船用燃料油测试的突破作为开发低温流动性能检测方法的世界知名品牌,Phase有着悠久而引人注目的历史,现在已经扩展了它的能力,包括原油的关键测量:析蜡点(WAT)。析蜡点也被称为浊点,是原油样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冷却时,首次析出固体蜡质的温度。同样,熔蜡点(WDT)是在升温循环中末期的蜡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结束了主观的、乏味的测试目前为止,尝试测定原油的析蜡点或浊点是一个不精确、单调和主观的过程。已经尝试了各种手动方法,但都很困难,而且耗时很长,产生的结果误差大得令人无法接受。Phase新推出的WAT-70Xi分析仪创新性的改变了上游和中游石油行业,它是世界上首台一个完全自动测量原油、渣油、船用燃料油WAT和WDT的分析仪。基于ASTM D5773,我们独有的光学闪射技术以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检测相位变化。检测速度快,无需设置或清洗这一重要的科学突破意味着,即使是最黑暗、最不透明的样品,现在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测试,精度为1.0℃。只需加载样品,其余均由分析仪完成,测试只需15-30分钟即可完成。不需要费时的手动设置,每次测试后自动清洗。值得信赖的70Xi平台设计新的WAT分析仪建立在70Xi系列平台上,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速度和精度有利于上游和中油石油行业检测WAT和WDT两个关键测试参数有助于理解原油、渣油、重质船用燃料油性质,也决定了蜡沉积和熔化的速度。比所有其他测试方法更快只需15-30分钟即可得到结果,而其他方法的平均测试时间为几个小时。测试不透明样品增强的光学结构可以“看到”黑暗的样品自清洗每次测试后自动使用溶剂冲洗无需手动设置简单地将样品直接注入分析仪后即可开始测试运行优越的精度重复性1.0℃更加敏感可控的自动测试方法确保报告结果没有主观性信息丰富、实时的测试结果完整的相图(回路)清楚地说明了WAT、蜡的相对形成量和WDT。直观的,易于使用的界面全彩色15英寸高分辨率触摸屏,一键式预设“收藏夹”。应用析蜡点(WAT)和熔蜡点(WDT)有助于预测原油中蜡质沉积的发生,对上游和中游石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油田应用中,WAT和WDT可以帮助确定蜡结晶改进剂和/或蜡沉积抑制剂的优良水平。WAT也是潜在原油不相容的一个指标,也是原油质量变化的一个监测指标。来自同一地区的原油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特性,其蜡沉积和溶解速率也不尽相同。位置的变化,提取深度的变化,时间的演变,甚至生产和混合的方法都可以通过WAT来验证。通过管道、铁路或游轮运输原油、渣油 、船用燃料油以及储油,蜡结晶可能会限制流量或造成完全堵塞。WAT和WDT可以帮助定义可接受的可操作性限制,并计算与清洗相关的停机时间和费用。WAT是一种准确预测管道和储罐中蜡沉积的有效工具,具有巨大的潜在节约价值。海底和陆地管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及蜡质修复方案的实施得益于WAT数据的分析。创新点:在原油、蜡油、重质船用燃料油低温测试领域,弥补了空白。对于炼油厂、储运公司及船舶公司检测意义深远。 PHASE原油、渣油、船用燃料油析蜡点/浊点和熔蜡点分析仪
  • 现代露点分析仪发展简介
    肇始:1954年,随着马歇尔计划的顺利结束,二战期间饱受重创的欧洲的各个行当开始迎来复兴。像作为英国传统的羊毛生意也再度兴旺起来。但马上,羊毛商人们发现因为二战中壮年劳动力的损失造成了人力成本上涨,在挑选羊毛时不得不引入更先进的检测手段。在影响羊毛质量的各个环境参数中,湿度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指标,直接关系到羊毛的细度、初始模量、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率和压缩回弹性能等等,所以羊毛商们开始寻找一个能够测量湿度的仪器。一个英国皇家空军退伍的前无线电工程师接下了羊毛商的这一任务,莱纳德肖恩(LEONARD SHAW)先生是个类似于发明电灯的爱迪生那样的,集理论和动手能力于一身的通才,与其他着迷于光学魔术和电磁感应的同行的不同,他的目光落到了最基本的电容上,简单的说,每种材料引起电容改变的介电常数不同,他所需要的就是找出一个最合适的材料,最终选定的是氧化铝,作为湿敏元件,氧化铝的反应非常迅速,当水蒸气浓度从10000微克/升降至10微克/升时,t63(量程的百分之63)?小于5秒钟。剩下就是并且解决设备体积的问题。电容类传感器的传统制作方法是是将铝等金属箔当成电极和塑料薄膜重叠后卷绕在一起,体积不会小,还沉。在花了几年功夫,肖恩先生依靠英国当时世界前茅的材料和理论指导,在氧化铝上面蒸镀上了一层很薄的金属以做为电极,省去了电极箔的厚度,缩小电容器单位容量的体积,不但实现了良好的测量性能还获得了小型化的传感器。 肖恩先生在反复试验后他弄出了一款能够稳定测量-60度以上湿度,重量轻,反应速度快的的分析仪,于是大名鼎鼎的肖氏分析仪在1960年开业了。羊毛商一用起来,发现肖氏的露点分析仪不单反应快,还皮实,马上大范围应用起来,为肖氏赢得了最初的用户和良好的口碑。同时随着苏格兰北海油田的开发,石化等其他行业也纷纷用起肖氏的露点仪,发现这款仪表的便携表尽管扔有些笨重(毛重7.5公交,中国女性长时间拎着够呛),受材料限制,肖氏氧化铝传感器的也有些缺陷,比如测-60°以下很吃力,但抛开这些缺点,肖恩先生发明的这款仪表无疑是划时代的作品,里面一些如干燥腔这样实用设计一直应用到了现在。 典型的肖氏分析仪,1960年到现在没怎么变过 干燥腔,可以提高便携露点分析仪的反应速度,合格便携露点的标配在肖氏崛起的同时,一直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的湿度的安德鲁密析尔(Andrew Michell)另辟蹊径,绕开了氧化铝电容法传感器的专利屏障,通过烧制等工艺,研究出了厚薄膜法的陶瓷电容法露点分析仪。 这家伙一下子能够测量到+20到-100度的露点了,而且由于是陶瓷材质,相对来说耐高温性能更好,缺点是比起氧化铝来反应速度是龟速… … 密析尔公司从这个技术起家,后来推出了各种工业露点产品,后来更是被跨国巨头PST收购,和掌握高湿度测量的罗卓尼克等公司成为队友,组成了分析仪表行业的一大阵营。除了这俩英国露点分析的两个代表企业,像希仕代(Systech)、阿尔法(ALPHA)等等一大波公司也都在以氧化铝传感器为主,也有做硅传感器的马纳里可(Manalytical)等以小众传感器为核心的公司。除了英国之外,美国是当时露点分析仪发展蕞快的国家,其中冷镜法露点分析仪是他们的强项。在1965年的时候,有一家EG&E(现在是世界五百强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旗下的小公司,美国的爱迪泰克公司发明了冷镜式露点仪,比起靠间接转换得到数据量的电容法,直接测量得出读数的冷镜法无疑更受欢迎。原理很简单啦,大家见过镜子上的露珠吧,冷镜法就是测镜子上露珠的一种方法。一个镜面,配上使用冷凝器(发明的时候和老式冰箱的压缩机差不多)后,被冷却至被测气体的露点温度。当温度降低到样气露点时,镜面会形成冷凝。一个由光电探测器组成的电光回路检测冷凝的形成。镜面反射光强度减少量,作为仪表控制电路的冷却功率的反馈输入,这样镜面就被控制在平衡状态中。蒸发速度与冷凝速度以相同的速率发生。此时温度计测量的镜面温度就等于被测气体的露点温度。 除了爱迪泰克,美国仪表圈里几个巨头比如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阿美泰克、GE(通用电气)、cosaxentaur也都相继开发了冷镜、电容法的相关产品,并且依托美国的整体工业体系实现了对其他国家的碾压,但是大公司有大公司的问题,下面讲几个例子。以cosaxentaur举例,这家以热值仪为主打产品(客户遍及美国各大天然气和石油公司),在1996年的时候,一批出身NASA、格鲁曼等知名科研单位的工程师(很多都是双硕士学位的人才)带动下,开发了自己的深特(xentaur)牌子的氧化铝露点传感器,比起肖氏来涂层更薄,反应更快。 深特搭配了cosaxentau强大的营销体系,和GE所属的巴纳(panametrics)在20世纪末成为美国市场蕞大的两家露点分析仪表公司。但是正如老对手panametrics被GE收购后就沦为三线品牌,后来更转入GE合并后的贝克休斯(Baker Hughes)之下一样,丧失了自主能力。在21世纪初,风光一时的 cosaxentau也被PSI集团收购,成为这个分析行业巨头底下的子公司,而深特作为一个小众品牌在整个集团体系内相当于囊尾的角色,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自然就造成包括全球售后资源的分配等等问题,进而导致了公司内部人才的流失。这些从深特出来人才,属于冷战末期美国培育出来的科技精英的一份子(打了这么多年怪怎么说也是一身金装了),手底下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们成立的菲美特(phymetrix)公司反而摆脱了之前的限制,在原有传感器基础上推陈出新,造出了目前工业领域实用化阶段能够做到的蕞高精度的氧化铝传感器。他们的秘诀就是四个字,更薄,更密。 传感器优化后,分析仪本身的重量也就下来了,菲美特便携表的重量只有肖氏的三分之一左右(2.85KG),比较适合逐渐老龄化且有大量女性职工的中国工业。 所以说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优势,特别是科技主导型企业,小公司往往更有冲劲,像专精冷镜露点的瑞士MBW,还有芬兰的维萨拉都可以说是分析仪器厂家里面的小巨人。冷镜讲过了,就不多讲MBW了,给大家说说芬兰,大家知道芬兰靠近北极芬兰人对温度这些攸关小命的指标可是异常关注,随着二战的结束,维萨拉从无线电探空仪做起,很快就点满了大气温度、湿度测量的科技点,发明创造了很多独门武器,在高湿领域吊打无数巨头,像在湿度分析方面,他们在1973就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分子聚脂薄膜Humicap。采用高分子薄膜被放置于两个导电电极之中的结构。传感器表面被多孔隙的上电极覆盖以防止被污染,且能暴露在冷凝状态中。下电极典型材料为玻璃和陶瓷。 这种传感器好处是测量-60度以上的露点温度快而且准,也比较皮实,在各行各业都有应用。缺点是-60度以下没法用。至于石英晶体震荡,光腔衰荡,五氧化二磷,光纤等等测量原理相对来说用量和适用性限制比较大,就不专门介绍了,毕竟本篇是简史,大家有个这几样蕞大的毛病是“贵”这个概念就行。 博泰克HYGROPHIL HCDT水烃露点分析仪 总之,到了20世纪头十年,国外工业的露点分析仪最能打大概是以下这几家:冷镜式露点仪:爱迪泰克、MBW、密析尔氧化铝电容法:肖氏、深特、菲美特、巴纳陶瓷电容法:密析尔硅电容法:马纳里可光腔衰荡:泰格(TIGER)、米寇(MECCO)、光能高分子薄膜:维萨拉光纤:博泰克五氧化二磷:DUMAT、CMC激光法:DF 国内露点分析仪发展及问题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是现代中国工业体的骨架,为了配套这些大项目,国内建立了北分、南分、川仪、成都厂等国企分析仪器厂,并完成了一些简单的露点分析仪器的研制。而随着上世纪70年代,合成氨和大量石化、天然气项目的建成,湿度、露点分析仪器的重要性就逼着国内仪表人寻求国外的资源。 早在1974年。由第一机械工业部技术情报所出版,北京分析仪器研究所等单位牵头的《分析仪表》一文中,对欧美日苏等国的分析行业及顶尖分析仪器公司做了分析,并在文章末尾,用一页篇幅提到了湿度计及水份计。 当时国企能够自产热磁氧、热导分析仪等仪表(现在还靠这些产品吃饭… … ),但一些高精尖的仪表如不分光红外分析仪和激光分析仪等,自产缺乏时间、金钱和人才,只能走进口全套技术的路线(日本在1970年代也是这么做的,日本吸收后二次开发很强,像横河和岛津就是青出于蓝了。),并随之建立了北分-麦哈克等合资企业。 相比其他分析仪器,湿度和露点上的分析仪,国内和其他国家在1970/1980年代差别还不是很大。 1979年出版的《痕量水分仪》上提到的国内电解法水分测定仪:我国生产的电解法水分测定仪型号生产厂家USI-21USI-1WS-1WS-2HS74-1北京分析仪器厂成都分析仪器厂兰州化学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旅顺元件厂沈阳热工仪表厂在1982年,由兵器工业部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数字型冷镜露点仪SH-81就定型了。指标还挺不错:测量范围:+20°C~-80°C露点温度; 精度:≤±1°C;准确度:±1°C(-30°C~-70°C露点温度);使用环境:0°C~+40°C、相对湿度≤30%;样气流量:400毫升/分(蕞大值不宜超过500毫升/分) 电源:交流220V±20V、50HZ;功耗小孩:WS-1型0WS-1型1露点仪高纯氢-分子筛-液氮冷冻-106.5-104.7——-103.0高纯瓶,氮-62.6-60.7——-63.7高纯瓶,氢-50.8-49.5——-49.0普通瓶,氮-28.2-29.8-29.3液氮冷冻纯氢与普氢混合气-74.4-72.3——-71.5高纯瓶,氢-50.8-49.3——高纯瓶,氩(68大气压)————-64.0——高纯瓶,氩(50大气压)————-68.0-69.2——普通瓶,氢——-36.7——-37.0但正如后来国产分析仪表都面临的问题一样,国内的露点分析仪器厂家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外分析仪表厂家的竞争,而是一个工业体系的全方位碾压。 在低端市场,如-60°C以上领域,中国白城兵器实验中心人员写的《湿度测量体制历史和现状分析及建议》一文中就写到:“实验证明,氯化锂湿度传感器完全可以在低温条件下使用,以替代毛发湿度表。这就形成了新的湿度测量体制,0℃以上用电测通风干湿表,0℃以下用氯化锂湿度传感器。在总参气象局的支持下,长春仪器研究所利用这些电测温湿传感器研制成功了温湿遥测仪和机场自动观测系统并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这2种自动观测的研究成功,使军队首先实现了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和遥测化。后来的发展出人意料,芬兰的湿敏电容传感器逐步进入了中国气象局和军队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原来形成的湿度测量体制被打破。” 国产直接出局,这就是维萨拉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占领市场,80年代仪表市场进口品牌攻城略地的一个缩影。 像在天然气领域,华北石油管理局勘测设计院1986年时发表的文章,就指出:“… … 为确保上述要求,我们除在输气首站的轻油回收装置中严格控制脱水温度外,还在首都与门站设置了天然气水露点分析仪,在线连续检测外输天然气的露点。当天然气露点高于规定值时,仪器可自动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调节有关参数。电容式水露点分析仪从英国肖氏公司引进… … ”。 可见1986年北京天然气管道就用肖氏了,从那时起国内能源行业进口仪表就占比巨大、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大量的外资气体厂如AP、林德,石化如壳牌、美孚等进入国内,它们的工厂往往都是在国外选型,带来的仪表全部是进口品牌,根本没有国产仪表的空间。 利润丰厚的气体和石化领域做不了,国产做做低端也遇到了问题,问题,蕞突出的有四个:没人才,配不起鞍,良品率过低,简配过度。 很多厂子认为露点传感器没啥难度,道理书上都有,但是后来发现不行。首先国内仪表研发人员从根上就少,其次一个仪表研发人员起码要在行业里待十年左右才能独当一面,放到分析行业要求就更多了,流体、电路、机加、编程、工艺流程都要懂,要求极高。 剩下的少部分继续玩仪表的,也在21世纪中国的环保监测行业崛起后,转向红外分析和激光分析等赚钱的领域,只有屈指可数的院校、军工相关研究所和单位还有露点传感器的研发人才。 而添置设备的巨额资金,也是仪表厂商无法承受的,很少有厂商会购买冷镜露点仪、湿度发生器等设备。核心传感器需要的大量试错实验也打消了很多厂商的自研勇气。 同时自产传感器的良品率比较低,相比之下,国外品牌通过巨大的销售量(维萨拉的传感器是以万计的)抹平了制造中成本,而国内企业最大的几家湿度传感器制造商能有上千个销量已经不容易了。同时国外企业的积累经验多,品控比起国内好很多,起码很少发生货到现场一上电不能用的,售后成本比国内好很多。国内很多湿度传感器生产测试过了,现场一用就出问题,很容易导致口碑崩盘。 最后一个简配问题,实际上是国产仪表技术上落后,导致只有靠降低商业费用和产品质量、人工待遇和进口仪表竞争的通病,只不过露点分析仪器行业特别突出,加上很多用户不想掏钱,造成一直用低配仪表,没有各种补偿,更显得国内仪表不如进口的好了。 这四个问题直接导致了国产露点分析仪无法和进口同类产品竞争,尤其是像维萨拉、密析尔、GE等都在国内设立了露点传感器校准中心,缩短售后流程后就更是严重了。 当然,其实国产的露点分析仪事业也没到满盘皆输的地步。 首先,虽然自我造血能力差,但国内有着巨大市场(像国内气体行业大概是世界气体行业的百分之十几,要配很多很多露点分析仪),自然有懂行的介入,像光腔衰荡分析仪的领军人物,国家千人计划的特聘专家阎文斌博士就回国成立了内蒙古光能科技仪器有限公司,一下子让国内像光腔衰荡分析仪从无到有,直接进入世界*流水平。 第二,国内分析仪表毕竟有不弱的底子,除了欧美日外,基本处于第二梯度,靠必须用国产仪表的军工和航天等产业支持,这些年还是制造出了性能虽然和国外还是有差距,但相当一批可靠的仪表,(主要是冷镜分析仪,比如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的YH98和约克仪器的DPT-8000)。随着市场的扩大和自身技术的进步,相信原本只见于军工科研单位的这些仪表会进入一般工业市场。 第三,借着国内大力发展环保监测行业的东风,聚光、雪迪龙、先河等公司崛起带动了整个分析仪器行业的人才流动、技术革新和资金积累(。直观体现在湿度和露点分析仪上,就是终于有企业肯砸真金白银弄个CNAS实验室(南京埃森、约克仪器成都分公司)了,起码能够保证自己校准自己的传感器,不像其他国内同行要是传感器坏了一般只能靠经验判断,弄不好就只能弄不明白了。 南京埃森实验室图,转载于南京埃森官网
  • 用英国肖氏品牌进口露点仪对天然气水露点测试误差原因分析
    用英国肖氏品牌进口露点仪对天然气水露点测试误差原因分析 一、水露点测试及数据分析 西气东输管道轮南站进气水分含量较高,为了及时准确监测其气质和水露点变化,2014年11月开始投用美国菲美特DPT600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2015年1 月投用在线水露点分析仪。经过对比,发现两种分析仪测试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为此,2015年2 月15~17 日,在轮南站采用两种分析仪对天然气水露点进行了测试,测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测试结果见表1 。由表1 可以看出,**阶段3 台仪表测试结果差异较大,第二阶段经过调整后测试结果差异较小,较为接近,表明轮南进气点水露点不稳定,水露点较高并且一天内变化较大。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两种分析仪测试数据的*大误差不超过3 ℃。在线水露点分析仪的结果高于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用英国肖氏品牌进口露点仪对天然气水露点测试误差原因分析,产品:SADP露点仪|在线露点仪| 肖氏露点传感器|肖氏露点仪|顶空分析仪|药品残氧仪|压缩空气露点仪|Mocon透氧仪|膜康透湿仪|代二、分析仪测试误差原因分析 1 、 测试原理的差异 在线水露点分析仪通过石英晶体频率变化检测天然气中的含水量,根据含水量与压力对应关系计算露点值。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则是通过冷却镜面法直接读出露点值。可见,不同的测试原理会造成测试结果的差异。  2 、 环境温度 当天然气水露点值高于或接近环境温度时,在天然气进入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水析出,造成分析仪测试结果低于天然气实际露点值,而在线水露点分析仪带有恒温装置,不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用英国肖氏品牌进口露点仪对天然气水露点测试误差原因分析 3 、 天然气气质 天然气中含有的烃类、杂质以及乙二醇会影响水露点分析仪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在线水露点分析仪取样系统已经安装有固体过滤器和乙二醇过滤器,并且烃类对石英晶体频率的分析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天然气中含有的烃类、杂质以及乙二醇对在线水露点分析仪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小。而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乙二醇对天然气水露点测试影响较大,每次测试前需检查乙二醇过滤器滤芯是否失效,以防杂质和烃类会在镜面堆积影响观测结果。如果烃露点与水露点相近,也会影响操作人员观测。 4 、 人为因素 在线水露点分析仪无需进行现场操作,调试完毕后可自动进行连续分析,人为因素影响小。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需人工操作,其测试结果与测试人员观察结果有较大关系,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三、水露点测试注意事项 1 、 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测试注意事项 (1) 控制气体流速 气体流速太快,影响镜面温降、露珠的形成以及露珠观察,应调整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的放空速度,使天然气缓慢通过冷却镜面。 (2) 控制冷却速度 2015 年2 月15 日轮南站与四川天然气研究院测试数据差别较大,经现场分析,排除了气质、环境温度、过滤器及人为影响等因素,发现液氮量多,铜棒插入保温桶较深,镜面温度冷却较快,不易观察到露珠形成时的温度。为此,减少保温桶液氮量和铜棒插入深度,使镜面温度下降1~2 ℃/ min ,经调整,2 月16 日轮南站与四川天然气研究院测试数据比较接近。 2 、 在线水露点分析仪测试注意事项 (1) 消除减压影响 进入在线水露点分析仪的样气压力为137. 89~344. 74 kPa ,干线压力则高达10 MPa ,减压过程中必然伴随有较大温降,天然气中水分也会随着温降析出,因此,样气减压处必须安装保温和伴热装置,以防止水分析出而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度。轮南站在线水露点分析仪安装有带加热的减压器,取样管道也安装了伴热装置,避免了因减压造成水分析出的问题,保证了分析结果精度的准确性。 (2) 设置旁通管道 在线水露点分析仪必须安装旁通管道,一方面可以加快系统响应时间,保证样气流通,无死气 另一方面确保样气管道内的积液和杂质及时排出,消除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用英国肖氏品牌进口露点仪对天然气水露点测试误差原因分析 (3) 定期维护分析仪 在线水露点分析仪技术手册中指出,水分发生器和干燥器寿命均为两年,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水分发生器只能使用半年,干燥器寿命为一年,与技术手册说明出入较大,因此不能完全按照技术手册说明进行维护,应根据在线水露点分析仪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零部件。2 月16 日轮南站在线水露点分析仪进行标定后,其分析结果与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数据较为接近,从而也说明定期维护对于保证在线水露点分析仪准确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及建议 (1) 当天然气露点高于或接近环境温度时,在线色谱分析仪测试数据比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准确,并且分析结果的精度高于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 (2) 鉴于在线水露点分析仪具有维护简便、人工操作少、能够实时和连续反映天然气水露点变化趋势等优点,重点站场(管道首末站) 应安装在线水露点分析仪进行实时连续监测管道天然气水露点变化 非重点站场(中间站) 可以使用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进行水露点测试。 (3) 为了保证在线水露点分析仪的准确性,应加强定期维护,及时发现仪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4) 为了便于确定西气东输管道其它站场在线水露点分析仪准确性,以轮南站两种水露点分析仪测试数据误差不超过3 ℃为指导原则,将便携式水露点分析仪和在线水露点分析仪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如果误差在3 ℃以内,则可认为分析结果准确。
  • 奋楫七十同舟履践万里宏筹 ——仪电分析新品推介会暨70周年庆
    上海是中国科学仪器的发祥地,是中国分析仪器产业的摇篮。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就在这人杰地灵之地中孕育、诞生并成长起来。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由原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分析事业部独立改制而成,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海分析仪器厂和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这70年来,仪电分析一步一脚印,一行一进步,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1996年上分厂、三分厂合并成立上海分析仪器总厂;2001年更名为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分析仪器总厂;2011年转制为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公司拥有“仪电分析”“上分”牌和“棱光”牌三个注册商标。现如今,仪电分析已成为一家集分析仪器设计、开发、制造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分析仪器制造公司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0多年的研发经验,仪电分析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前已经拥有气(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监控系统集成等60余个品种的数字化、智能化分析仪器。不仅如此,在70年间,仪电分析还与多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先后承担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的研发课题以及上海市科委的科技研发攻关项目,如“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 GC128全自动气相色谱仪”和“微流高压梯度泵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LC-TOFMS)联用仪”等,培养造就了一批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故事并不会止步于此,奋楫七十同舟,履践万里宏筹。2022年是仪电分析70周年,在新的发展节点,仪电分析将联合仪器信息网隆重举办仪电分析新品推介会。本次线上活动将于11月11日14:00-16:30举行,诚邀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高层出席本次活动,共同回顾公司“风雨七十年”品牌成长历程。届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马兰凤、上海市科委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处长张露璐、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杨啸涛等行业大咖为活动致辞。此外,本次活动仪电分析还将劲爆发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新品。同时,为了感恩一路同行的客户与合作伙伴,仪电分析在本次活动中还将宣布开展服务升级活动月等活动,并进行直播抽奖,好礼多多。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直播间,期待您的加入,一起为仪电分析送上您的祝福吧!点击报名参加推介会活动》》》,点击进入活动专题》》》推介会日程如下:时间 Time报告题目 Topic演讲嘉宾 The Speakers14:00-14:05开场致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赵鑫14:05-14:20专家寄语庄松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专家;曾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马兰凤,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露璐,上海市科委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处长;杨啸涛,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汤志东,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14:20-14:35“风雨七十年”品牌故事仪电分析品牌发布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为立14:35-14:38直播抽奖,幸运奖薛马骏14:38-14:45品牌揭幕众嘉宾14:45-14:55仪电分析产品发展与布局曹永坤14:55-15:02仪电分析2022年度新品揭幕众嘉宾15:02-15:17新品介绍黄华15:17-15:20直播抽奖,三等奖薛马骏15:20-15:35室内空气质量新标解读与应对国家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中心 副主任——李云龙15:35-15:45仪电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化妆品检测行业中的应用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应用主任15:45-15:48直播抽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薛马骏15:48-15:55四海祝福VCR15:55-16:00员工代表致辞罗明 左向群 黄庆 宣灵媛16:00-16:05直播抽奖-特等奖薛马骏16:05-16:10“感恩回馈,服务升级”薛马骏16:10-16:12员工之声VCR
  • 引领世界,电分析化学拒绝“卡脖子”——访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
    2021年9月27-29日,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 (BCEIA 2021)将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举办,会议将继续秉承“分析科学 创造未来”的愿景,围绕“生命 生活 生态——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开展学术报告会、论坛和仪器展览会。近期,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仪器信息网特别组织了BCEIA2021系列专访,邀约参与学术报告会组织和筹备的各领域专家,解读会议主题,分享学科发展趋势与仪器创新研究方向等,以飨读者。电化学作为物理化学中的重要分支,是唯一以大工业为基础的学科,其在化工、冶金、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轻工、仪表、医学、材料、能源、金属腐蚀与防护、环境科学等科技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当前世界上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 如能源、材料、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都与电化学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关联在一起。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作为召集人,已多次组织BCEIA“电分析化学”分会报告。我们在会议前夕采访了李景虹院士,请他为我们谈谈今年BCEIA 电分析化学分会的相关情况、中国电化学的研究进展以及电分析化学相关仪器的发展情况。清华大学 李景虹 院士李景虹,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近年来,李景虹院士一直致力于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电化学及环境能源电化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anotech., Nature Protocols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近400篇,论文被引用50,000次,H-index 115,2015-2020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汤森路透)全球(化学、材料)高被引科学家。电分析化学已引领国际经历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洗礼,本届BCEIA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生命健康,分享热点领域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作为电分析化学分会的组织者,李景虹院士表示,今年的BCEIA电分析化学分会非常关注科技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发展,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分析化学与光谱等其他技术的结合;2.纳米电化学的技术的发展;3.电分析化学相关生物技术的发展等。他说,今年报告内容将会更加聚焦于多学科的交叉,特别是在医疗健康以及环境方面的应用。例如我们已经研发了一些微纳尺度界面上的生物分析技术,包括单细胞技术、细胞实时动态监测技术等。随着电分析化学向着更深度、更微观、更实时、更复杂体系的发展,其未来也将展现出非常好的发展势头。提到我国电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李景虹院士表示,在汪尔康院士、陈洪渊院士等很多老一辈研究者的带领下,中国的电分析化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与国外相比,中国电分析化学其实发展更为蓬勃,发展势态也更良好。李景虹院士从三个方面举例以展示我国电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一方面,我国在对科学人员的支持和科学人员培养方面具有非常深厚的基础,培养了一群年富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学家;另一方面,从国际高端分析化学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情况来看,我国电分析化学家发表相关论文的比例远远超过国外;此外,在与产业结合方面,电分析化学率先走出了困境,研制出一系列小型仪器,并应用于环境、生物等多个相关领域,发展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并已逐步形成产业化的新形态。他总结说,目前中国的电化学在国际上已经起到了引领的作用。而谈到我国分析仪器长期以来存在的“卡脖子”问题,李景虹院士指出:相对于大型仪器设备,我国电分析化学设备在国产化方面已经走到了前列,与国际同类仪器相比,已经处在同等水平,甚至部分已经有所赶超。当然,分析仪器行业也面临共性的“卡脖子”问题,如芯片、数据处理技术等,对电分析化学仪器也存在一定影响,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电分析化学仪器的发展在各类分析仪器中是发展非常良好的,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他说。环境能源电化学将获重大机遇目前,以清洁能源主导的环境治理技术,是最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之一。电化学方法是实现资源化、能源化处理的有效方式,而较低的转化效率是目前该技术的应用瓶颈。近年来,李景虹院士在环境能源电化学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他指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离不开环境,环境能源电化学可以帮助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同时,他强调:习总书记今年向世界做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对我们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达峰”和“碳中和”相关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有前景,将成为国家的重大需求,相关科技的重大发展,都将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李景虹院士说道:在这个大背景下,以科学技术揭示能源转化中的电子过程和电子效率等问题,这是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这个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的工作也正在逐步展开,国家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他表示,这也是本次BCEIA电分析化学论坛中一个主要的讨论方向。“我觉得我们每一个相关的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相关过程中所涉及的材料、电化学界面、电子转移规律以及能源的应用等问题中,这个领域的工作事实上只是刚刚开始,我只是做了很少的一部分工作。”李景虹院士谦虚地说。高校分析测试分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在我国分析测试领域的技术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11月,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成立,原高校分析测试研究会正式加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成为分支机构之一,李景虹院士当选首届主任委员。对于分会的成立,李景虹院士表示,虽然高校分析测试分会成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一个新分支,但它有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传统和文化。“特别是高校的课时平台,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发展以及标准制定等方面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在国家的经济主战场上,它不仅支撑了国家的双一流建设,也是人才培养的生力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优势,并结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其他分会的力量,共同发展我国的分析测试事业,让它成为我国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去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做出了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部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发展领域,以及在“碳达峰、碳中和”中,新型材料、生物试剂、科学仪器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都需要我们发挥力量。“今年,习总书记在两会报告中也指出,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和国产试剂的发展都不能让西方“卡脖子”,所以高校分析测试分会每次都会选择一些重要的主题来召开学术论坛,今年的BCEIA我们选择聚焦在界面电化学和新材料领域进行讨论,即“表面分析技术应用研讨会”和“电镜分析技术应用论坛”,以后我们每次会议都会不断去拓展国家最需要的研究方向。”李景虹院士说。采访的最后,李景虹院士还表达了对今年BCEIA2021的祝福,以下为本次采访的详细视频:后记:李景虹院士日常中有着繁重的学术工作,且有多项社会兼职,时间非常紧张,但他也一直坚持为本科生讲授基础理论课程,谈到这个问题时,李景虹院士说: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是我们科学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教授都应该走上讲台,为学生传授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这是高校老师的义务和责任。这是清华大学一直以来的传统和理念,我只是完成了学校的任务,这也是所有的高校教师的一项必须完成的本职工作。”李景虹院士说。他还表示,我们应该做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方面的紧密结合,其中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不断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让我国的科学能力不断提升,技术基础不断稳固,才能让我们电分析化学事业更加长远的发展。
  • 华东理工自主研制界面光电分析装置 可用于超灵敏光电生物传感器构建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18580eb5-c78e-4baa-a5ae-f6bc8e181e94.jpg" title=" 149034298047758_meitu_5.jpg" /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对界面上电荷传输信息的精准获取,是深入认识生命活动与光电能量转化过程的基础,可应用在超灵敏光电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和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提高等方面。 /p p   刚刚获得201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功能化界面电荷传输过程中的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及其应用”项目,所研究的正是这一领域。 /p p   针对界面光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华东理工大学龙亿涛、花建丽、应佚伦、马巍、武文俊等老师,经过10年的努力,取得了多项成果:在研制界面光电分析装置上,通过设计与制备结构可控的光电分子,聚焦功能化动态界面电荷传输过程,发展了高时空分辨的“电化学—纳米光谱”单纳米粒子动态界面传感新方法,应用于纳米粒子界面电荷传输的动态、原位、实时、高通量分析 提出纳米孔道电化学限域效应,建立纳米孔道单分子界面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多尺度界面单分子动态结构研究,为功能化复杂界面电荷传输新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p p   据介绍,该获奖团队目前正在以筹建中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界面光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为依托,通过构建新型功能化动态界面,对单分子水平和单颗粒水平上的电荷传输机制进行探索。 /p p br/ /p
  • 2013年电分析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ldquo 甲子回眸 风雨同舟 梦圆科仪&rdquo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仪电科仪)&ldquo 雷磁&rdquo 品牌6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于2013年12月6日在上海举行。会议同期举行了2013年电分析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以及仪电科仪的员工近100人参加。 会议现场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关亚风致辞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志东致辞   本次研讨会中,组委会特别邀请了6位专家为大家作报告,报告内容围绕生化分析、电化学检测、传感器等主题,既分析了化学宏观发展态势的概述,也聚焦某一类仪器的研制进展。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 报告题目:单细胞时空分辨动态分析系统   陈洪渊在报告中讲到,原创性科研仪器是科学之利器,没有自己创新出来的仪器设备,很难获得世界一流的突破性、变革性的成果,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原创性科学仪器。随后,陈洪渊详细介绍了其所在单位承担的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单细胞时空分辨动态分析系统》的研究意义及项目进展状况。 复旦大学教授 孔继烈 报告题目:分析化学的机遇与挑战   孔继烈在报告中总结了目前分析仪器研究存在的问题:&ldquo 三多三少&rdquo 和&ldquo 三重三轻&rdquo 。&ldquo 三多三少&rdquo 指的是进口多,国产少 通用多,专用少 台式多,微型少。&ldquo 三重三轻&rdquo 指的是重原理,轻方法技术 重大而全,轻精而专 重研发,轻集成定型与应用。最后,孔继烈还给出了分析化学发展的&ldquo 一鼎三足&rdquo 思考,这&ldquo 三足&rdquo 可以包含多层面的意思:&ldquo 科学前沿、国家需求、自由探索&rdquo &ldquo 基础研究、目标导向、下游出口&rdquo &ldquo 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rdquo 等。 湖南大学教授 蔡青云 报告题目:生化分析仪器研发与应用   蔡青云在报告中介绍了压电生物信息检测仪、无线磁传感测定仪、POPs抗体制备与免疫分析试纸等三方面的内容。据介绍,其所在研究室在20多年研究基础上开发了串联式压电非质量响应传感技术,能灵敏响应微生物生长导致的培养基电参数改变,目前已经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商品化的转化。 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公司董事长 吴荣坤 报告题目:重金属离子的电化学检测系统   吴荣坤在报告中介绍到,目前重金属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原子发射法等,但是这些检测方法存在设备昂贵、测试成本高、干扰因素多、操作繁琐且难以在线、难以便携等问题。此外,吴荣坤还将国内外重金属电化学监测仪器的技术特点以及价钱进行了比较,并指出我国在重金属检测设备方面主要是依赖进口产品。最后,吴荣坤对其所在单位承担的&ldquo 重金属离子的电化学检测系统&rdquo 项目意义及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北京大学博士 金建余 报告题目: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金建余在报告中介了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化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据其介绍,相对于基于分离技术的HPLC、EC、IC等,无需样品预处理或只需要少量样品预处理是传感器的独特优势。 南京大学教授 鞠熀先 报告题目:电分析化学的过去与今天   鞠熀先介绍到,电化学分析具有快速、灵敏、简便、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好的特点。目前电分析化学的发展主线是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未来电分析化学的应用拓展主要有:超微电极的应用、电化学生物传感、生物电化学研究、电化学免疫分析、DNA电化学传感器、细胞电化学与细胞传感等。 与会专家合影   会后,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仪电科仪的工厂。 厂区参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