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戴新华

仪器信息网戴新华专题为您整合戴新华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戴新华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戴新华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戴新华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戴新华话题讨论。

戴新华相关的资讯

  • 新华网记者追问宋代哥窑瓷器被损事件
    7月31日,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现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新华网记者随即就宋代哥窑瓷器被损事件追问采访了故宫博物院有关领导。以下为故宫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内容:   这是一次气氛严肃而沉郁的采访。   采访主题:国家一级文物、宋代珍贵哥窑瓷器在故宫科研中被损坏。   采访时间:7月31日15时   采访地点:故宫博物院。   受访人物: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故宫博物院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冯乃恩。 故宫受损文物——宋代哥窑瓷器   记者:首先想知道,从专业角度讲,这次事故是不是一个低级错误?   苗建民: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建立于2005年,这台设备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在使用,当事人经常使用该设备,而且是最早接手这台设备的人之一。去年我们开始做宋代5大名窑的官窑检测工作,共检测了50多件完整器物,没有出现问题,非常顺利。通过科学的检测,还发现其中7件器物跟以前认识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有了进一步进行研究的计划。今年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哥窑的检测工作。遗憾的是,在操作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生了失误。   记者:这个失误怎么发生的?   苗建民:是这样的,检测仪器中有一个很大的样品台,把器物放在样品台进行检测时,需要将样品抬升到一定高度进行调焦。由于操作的科研人员输入数值出现问题,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被损坏。 ■哥窑瓷器检测仪器   记者:能介绍这种检测仪器吗?   苗建民:这是美国EDAX公司生产的,我国至少有七八家机构都选购、采用了这台设备。在国内算是比较普遍。   记者:进行这种一级文物检测的科研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资质?事故当事人是否具备这种资质?   苗建民:这是一位理工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就来到这个实验室,进行过正规的培训。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她来操作这台设备,其专业技术职称是中级。由于我们实验室2005年才组建,她是第一批来实验室工作的,算是资深。去年50多件古瓷的检测她也参与了,没有出现过情况。   记者:为什么这次会出现操作失误?   苗建民:这个有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仪器上也还有可根据故宫的特殊需求改进的地方。例如,这台仪器在输入一个数值后,没有再次确认的功能。就像手机要删除一条信息,会提示用户是否真的要删除,但这台仪器没有这个功能。但我们还是认为,应该从主观上找原因,是我们自己操作失误造成的。当事人很痛心,这不只是个人要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这件文物是故宫收藏的一件珍贵瓷器,由于我们的失误造成永远的损失,这恐怕是无法弥补的,大家非常痛心。不光是当事人,我作为部门负责人,也非常自责。   记者:这件被损文物定为一级乙,这是什么概念?破损程度如何?能修复好吗?   娄玮:按照国家规定,珍贵文物分一、二、三级。一级文物是其中最珍贵的。故宫博物院又把一级文物具体分为一级甲、一级乙。只要是够一级,就是非常珍贵的。我们院共有63件哥窑文物,其中57件是一级品,包括一级甲和一级乙。目前这件文物破损成6瓣。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应不成问题。国内对陶瓷修复有很丰富的经验,不只是故宫博物院,还有上海博物馆等文博机构,都有很成熟的修复经验。   记者:网民质疑故宫此事有瞒报之嫌。你们为何没有很快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   陈丽华:网民的质疑可以理解。因为这次事故的发生,既有人的因素,也涉及到机器的使用。我们在事发第一时间要求立即停止检测工作,要求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测试。复杂性就在对机器的测试过程上。如果可以简单断定为操作人员的失误,这会造成一定的后续问题。当事人当时的直觉是,输入的数值没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检测,对她输入的数据反复进行模拟……每做完一次,都要进行讨论,并请来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科技考古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进行相关分析、讨论。最后断定是人为操作失误。我是调查组长,院里要求我一个月内一定要把事实调查清楚,这期间,我很着急。但过程是复杂的。   苗建民:因为当事人输入的数据在电脑内部没有直接记录,我们只有想方设法查资料,找可以间接反映这种情况的有关记录。院里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我们也成立了技术层面的类似调查组。通过不断地模拟、复制测试过程,在事实面前,当事人认识到是自己错了。   宋纪蓉:这是故宫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既牵涉到文物的损坏,又牵涉到仪器,涉及到人。遇到这种新的情况,院里很慎重。我们是很严谨地按照科学的态度把事情调查清楚,以谨慎的态度处理这个事情。   记者:为什么没有及时上报文化部和文物局?   娄玮:文物法规定,文物被抢、被盗、丢失等等,应在第一时间立即报警,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在业务工作当中出现的损毁等情况,需要报国家有关文物主管部门审核处理,但没有规定时限。我院鉴于事故原因的复杂性,规定了一个月的时限。我们这个处理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处理方式。首先得摸清楚产生事故的原因,才能向上级和公众报告。如果没有搞清原因,将对厂家、对当事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引起其他相关问题。这是一个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不存在瞒报情形。   记者:网民质疑,最近故宫发生的失窃案、“会所门”,乃至今天的破损案,都是网上先爆料,你们被动应答。对此,你们怎么看?   陈丽华:单就目前这个事故来讲,完全是为了求得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回答。院里要求一定要做得细致、准确,一定要有科学性。这次事故完全是因为事故的复杂性导致了这样一个时间过程。但确实没有网民质疑的所谓瞒报问题。   记者:这次事故的发生,对故宫进行相关科研是否产生影响?   苗建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方法结合起来,对古陶瓷进行综合研究,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从我们以前取得的成果来说,这条路是对的,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现在需要做到的是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冯乃恩:故宫博物院不会因为出了一次事故我们就不做这个科研了。但我们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我们在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都是为了指导今后工作中如何避免、杜绝这类事故的发生,不能因噎废食。   记者:你们认为需要汲取什么教训?   苗建民:出事后,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故宫过去在文物安全上,一直考虑得非常周到。我们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平时都不直接接触文物,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在现场。如果有两个科研人员在场,他们可以对每一个操作环节互相验证,这样的话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事故发生。这是以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   记者:冯乃恩先生,您作为故宫新闻发言人,有什么话对公众说?   冯乃恩:我希望群众对故宫保持一份信任。一是故宫有多年文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故宫上上下下把自己收藏的文物当眼珠子般珍惜。这次事件对我们是非常沉痛的教训,我们将通过分析事故的原因,通过查找将来工作中需要弥补的地方,以保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保管工作中杜绝这种现象出现,至少在人的因素上杜绝。虽然客观因素不可预测,但可以通过我们的人员管理、制度的确立,来满足文物安全、文物研究的需要。文物研究不只是故宫本身的事,把文物研究好,目的也是为大众服务,因为故宫本身就是公众文化单位,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文物收藏好、研究好,展示好。请相信我们会把工作做好,请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
  • 华能新华SDPS1000全通制样系统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
    近日,从市场一线传来消息,华能新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新华”)SDPS1000全通制样系统(含封装)已顺利完成调试并验收合格投运。华能新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华能新华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装机容量2*330MW,项目于2016年12月初中标,按照合同约定,三德科技于2017年5月份交货并装调,至7月中旬经客户一次性验收合格投运。整个交付周期约两个月,截至7月底,该产品已累计制样200余次。此次顺利验收通过,主要得益于SDPS1000全通制样系统所采用的伞旋™ 、风透® 、自沉集™ 等独创技术在处理湿煤沾堵问题、保证样品完整性和代表性方面的良好表现。正在运行中的SDPS1000全通制样系统据悉,该项目为三德科技所交付的华能集团的第二个项目(第一个项目为华能伊春热电有限公司,已于2016年底通过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西安)鉴定,截止2017年6月30日,已累计制样900+)。SDPS1000全通制样系统是三德科技2014年9月对外发布的新一代样品制备解决方案,是优势® 系列燃料智能化管控产品的重要成员。截至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华能集团、国电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等国家级发电集团以及中石化、陕煤化等重要能源企业,在地域上覆盖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
  • 新华光:积极抢占红外元件市场,新年加班冲刺“开门红”
    “今年春节和往年一样,我们公司不停工、不停产,员工24小时轮值在岗。”1月17日,在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光)制造二部的厂房里,厂房里5台熔炉正在同时运作,工人们正有条不紊的在生产线上完成玻璃成型和检验包装工作,还有2台大修熔炉正在紧锣密鼓砌筑中,准备春节期间投产上线。新华光生产车间新华光制造二部副部长杨爱清介绍说:“公司熔炉经过技术革新,产能和品质均得到大幅提升,最新一代大熔炉的产能比过去小型熔炉平均提升46%,部门将实现‘三大三小+一条K9线’满负荷生产,月度光学玻璃产能可达270多吨,同比去年增长超过百分之四十。”在该公司镜头事业部的超净工房,员工展示了自动组装机的组装成果——10秒便可完成一次镜头的组装,一次性合格率达97%以上。“我们目前的产品主要运用在智能驾驶、安防、监控、投影机、数码相机,还有观望类的望远镜枪瞄上,以前做材料,现在我们要做产业链的延伸,更好地服务于终端客户。今年我们还计划投入建立更多的自动化线体去代替人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产能。”新华光市场总监、镜头事业部部长吴克忠向记者这样介绍。据悉,新华光作为全球第四、国内第二大的光学材料科研生产基地,目前已成为日系索尼、松下、爱普生等国际品牌,国内海康、大华、艾睿、高德等知名大型企业的合作伙伴,产品广泛用于车载、3C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安防与医疗等领域,出口比例不断提高。近年来,新华光积极抢占红外元件市场,以高性能光学材料及先进元件技术改造为契机,于2022年5月成立镜头事业部,建立七条人工产线,一条自动产线,每月平均出厂1万多只红外镜头订单,主要应用智能驾驶、工业测温、红外观瞄、安防、智能家居、AR、VR镜头等领域,通过下游产业流向终端,对应到具体客户。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部门目前已完成100多款镜头的开发,规模也从成立之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50人的团队。新华光生产车间“光学玻璃市场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例如用于智能手机外屏盖板高强度纳米微晶玻璃和智能驾驶汽车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订单,近年的增量非常大。”吴克忠说。在模压产品的品控把关上,新华光确保产品高品质高成交量出厂。厂内37台模压机,产能可达到每月两百万片。“我们自主供应原材料,通过改变工艺方式,节省工序来减少预制件的成本。在模具设计方面,我们产品的面间偏芯控制在1.5微米,目前是国内领先的水平。”新华光营销管理部副部长覃胡超向记者详细介绍。从光学玻璃材料到终端产品成品,新华光着力推动产业链向下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值得一提的是,新华光作为主研单位编制完成了六项红外光学材料领域的检测以及产品的国家标准。其中,红外硫系玻璃条纹度、杂质和均匀性等3项国际标准获得ISO立项并最终定稿发布,在该领域处于国内国外相对领先的状态。覃胡超介绍说,目前公司生产经营稳健,订单不断增长也带动了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2024年新华光将继续在光学科研领域精准发力,并不断向下延伸产业链,通过技术引领实现市场突破。关于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是北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184)的全资子公司,是全球第四大光学玻璃生产企业。公司通过ISO9001:2015、ISO/TS 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29490-201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具有自营进出口权。公司年产无色光学玻璃材料5000吨,光学元件1.5亿件,红外光学玻璃5吨。产品全部实现环保化,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投影机、视频监控、车载等消费电子、工业应用、光学器材、红外成像等领域,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3%,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
  • 中国科大彭新华教授团队实现新型自旋量子放大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彭新华教授研究组在自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和验证了Floquet自旋量子放大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以往只在单个频率处量子放大的局限性,实现了多频段极弱磁场信号的量子放大,灵敏度达到了飞特斯拉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9日以“Floquet Spin Amplific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著名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Phys. Rev. Lett. 128, 233201 (2022)],并被选为“编辑推荐(Editors’Suggestion)”文章。现代自然科学和物质文明是伴随着测量精度的不断提升而发展的。随着量子力学基础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原子、分子、自旋等物理系统可以实现微弱信号的量子增强放大。相比于基于经典电路的传统放大技术,量子增强放大受限于更低的量子噪声且具有更高的放大增益,为提升测量精度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因此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目前,量子放大技术已经在诸多测量过程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催生出许多革命性成果,例如微波激射器、激光器、原子钟,甚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首次发现等,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曾多次授予相关领域。然而目前对量子放大精密测量技术的探索仍然有限,实现信号放大主要依赖于量子系统固有的离散能级跃,由于可调谐性的限制,量子系统固有离散跃迁频率往往无法满足放大需要的工作频率,因此限制了量子放大器的性能,如工作带宽、频率和增益等。如果能够克服以上困难,量子放大技术的性能将可以得到很大改善,对探测极弱电磁波和奇异粒子等基础物理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成果示意图:(a)Floquet能级;(b)Flqouet量子自旋放大器原理图;(c)磁探测灵敏度。针对以上难题,本文研究人员提出了Floquet自旋量子放大技术,成功克服了以往探测频率范围小等限制,实现了对多个频率的极弱磁场放大。这项技术得益于该组之前提出的“自旋放大技术”[Nat.Phys. 17, 1402 (2021)]和“Floquet调制技术”[Sci. Adv. 7(8), eabe0719 (2021)],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将量子放大技术推广到Floquet自旋系统:利用Floquet调制技术调控自旋的能级与量子态,将固有的二能级系统(如129Xe核自旋)修饰为周期性驱动Floquet系统,从而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使得系统形成了一系列等能量间距分布的Floquet能级结构,在这些能级之间可以发生共振跃迁,因此有效拓广了磁场放大的频率范围。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首次展示了Floquet系统可以实现多个频率待测磁场2个数量级的同时量子放大,测量灵敏度达到了飞特斯拉级级别。该工作首次将量子放大技术扩展到Floquet自旋系统,有望进一步推广到其他量子放大器,实现全新的一类量子放大器——“Floquet量子放大器”。彭新华研究组长期瞄准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来解决世界前沿科学问题。包括于2018年自主研发出超灵敏原子磁力计,并且利用该技术实现了无需磁场的新型核磁共振技术——“零磁场核磁共振”[Sci. Adv. 4(6), eaar6327 (2018)];于2019年至2020年发展新型原子磁力仪技术[Adv. Quantum Technol. 3, 2000078 (2020),Phys. Rev.Applied 11, 024005 (2019)],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磁场探测灵敏度;通过进一步研究,于2021年实现了新型的自旋微波激射器,在低频段创造了国际最佳的磁探测灵敏度[Sci. Adv. 7(8), eabe0719 (2021)]。之后,该研究组将已发展的平台型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用于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粒子,取得了一系列对推动学科领域发展有实质性贡献的研究成果。包括于2021年利用新型量子自旋放大器搜寻暗物质候选粒子,首次突破国际公认最强的宇宙天文学界限[Nat.Phys. 17, 1402 (2021)],以及实现了对一类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相互作用的超灵敏检验,实验界限比先前的国际最好水平提升至少2个数量级[Sci. Adv. 7, eabi9535 (2021)]。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江敏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秦毓舒和王鑫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彭新华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安徽省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8.233201量子自旋放大技术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21-01392-z
  • 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补助!谱育科技助力泉州新华福VOCs治理升级
    泉州晚报头版泉州晚报8月5日讯《大气污染防治获强援 三项目得到中央资金支持》,头版报道了泉州市向泉州新华福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下达了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给该公司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升改造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谱育科技,卓有成效的VOCs治理提升泉州新华福合成材料有限公司VOCs治理提升改造项目采用了谱育科技提供的新一代催化氧化处理工艺技术,项目采用EP模式,整个项目由谱育科技提供工艺设计、设备和材料。谱育科技对该司原有低效的“喷淋预洗+生物降解+活性炭”治理设施(图1)进行替代升级(图2),NMHC(非甲烷总烃)排放指标需要从原来的80mg/m3降低到40mg/m3以下,项目改造完成以后总排口在线污染源检测系统显示NMHC浓度低于10 mg/m3,达到了远超预期的实际效果。专业的VOCs治理解决方案泉州新华福合成材料有限公司VOCs治理提升改造项目所采用的催化氧化技术,是谱育科技VOCs治理团队针对专门针对反应釜、真空泵和罐区等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安全达标治理而开发,该工艺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安全性高经过优化设计的新一代催化氧化工艺技术,结合谱育科技EXPEC-113 防爆总烃和在线氧分析系统,彻底解决了反应釜、真空泵和罐区等高浓度废气可以直接进入催化氧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的安全性问题和催化剂床层“飞温”问题。达标性好经第三方检测公司取样检测和在线污染源实时监测,总排口NMHC浓度低于10 mg/m3,去除效率超过了99.9%。节能性优项目实际运行综合能耗小于40kW,仅是同类治理技术的20~40%。综合处理能力强可以同时处理反应釜、真空泵和罐区等高浓度有机废气和成品罐装废气等中浓度有机废气,系统综合处理能力强。通用性强谱育科技开发的新一代催化氧化治理工艺,适用于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行业反应釜、真空泵和罐区等高浓度有机废气(有机物浓度从几万到几十万毫克波动)的安全达标治理,经处理后的NMHC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排放要求。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丁苯胶乳、丁腈胶乳、聚氨酯和聚合物乳液等领域。以专业服务专业项目前期,谱育科技采用EXPEC 3200 便携式甲烷非甲烷总烃分析仪(便携GC)对各废气排放点进行连续检测分析,通过对恒温脱水、反应釜升温、抽真空和反应釜降温等各阶段废气浓度的分析,确定了催化氧化处理系统的设计规模,并对涉及到有机废气排放点源的收集进行了合理的规划。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模块化设计,提高供货效率,简化安装过程,克服了疫情和持续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项目调试期间,谱育科技的工程师为业主操作人员提供多轮次培训和24h不间断的操作指导,确保客户掌握系统操作并保障了系统的稳定运行。谱育科技拥有专业的VOCs治理团队,具备废气检测服务、废气治理咨询和废气治理系统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可以向客户提供基于催化氧化(CO)和蓄热式热氧化(RTO)技术为核心的各种废气治理综合解决方案。
  • 绿A维权状告新华网
    因近期螺旋藻“铅超标”事件卷入风波的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4月11日召开新闻通报会,针对新华网刊登的《新华视点:审批合格的螺旋藻为何“铅超标”?》一文再次做出回应,并对新华网及四名相关人员正式提起诉讼。   两大论据能否还绿A“清白”?   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通报会上提出,2012年3月28日,新华网记者在未经审慎采访与严谨调查的情况下,在新华网上发布了题为《新华视点:审批合格的螺旋藻为何铅超标?》的文章,文中指出:以绿A螺旋藻为首的8大螺旋藻品牌,6个铅超标,绿A螺旋藻铅超标达80%,并质疑绿A等取得“蓝帽”资格的企业质控形同虚设、申报流程造假、审批“蓝帽”有权钱交易等,文章发表后立刻被多家网络媒体和各地报纸转载。   就新华网《新华视点:》一文中的观点,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指出该文存在两大严重不实与误导。   第一,文章声称绿A螺旋藻“铅超标80%”,其引用的铅含量标准适用错误。4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螺旋藻保健食品有关问题的回应”中强调,1997年由原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 16740-1997)是保健食品审评审批的执行标准。标准规定:一般产品的铅指标限量为0.5mg/kg,一般胶囊产品为1.5 mg/kg,以藻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铅指标限量为2.0mg/kg。绿A螺旋藻的铅含量(以0.8mg/kg计算)不仅未超限量标准,质量控制十分优异。第二,《新华视点:》一文中提到“申报流程造假,手法偷梁换柱”,“企业大都通过中介机构来申报”,称企业的“蓝帽”系“中介机构”由“寻租”过程审批下来,严重扭曲事实。绿A螺旋藻产品由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自己报批,经国家卫生部严格审查,于1997年获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1997】第316号,当时既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介机构”、“寻租”等说法更属子虚乌有。   绿A称状告媒体“实属无奈”   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红在发言时表示:“20年前我也是一个媒体人,我深知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变化、快速转型的社会,媒体人的社会责任重大,媒体人在做报道的时候要谨慎,要有确凿的证据,因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巨大,所以才更要慎重。”   “作为一家致力于以消费者健康为己任,始终秉承‘绿色理念’的螺旋藻生产企业,绿A严格坚守国家各项质量体系标准,生产产品均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从未放松对质量的控制。”   杨志红称:“绿A十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源于全体员工的精耕细作,企业珍惜来之不易的市场积累与用户口碑。新华网《新华视点:》失实报道,不仅使绿A承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使绿A视为立足之本的企业信誉蒙受了不可预估的损失。鉴于新华网报道造成的不良影响,绿A向新华网及相关责任人正式提起诉讼,坚决以法律武器维护企业与全体员工,乃至所有支持、信任绿A的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绿A在本次新闻通报会上强调:“对新华网诉诸法律,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实属无奈之举。我们诚挚欢迎媒体及社会舆论的监督,同时真诚希望媒体秉承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和社会责任,以事实为依据,给予客观、公正的报道。”
  • 战略合作|臻准生物与新华医疗携手助力数字PCR相关病原微生物应用
    2022年10月28日,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医疗”)与臻准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臻准生物”)正式签订开展“数字PCR相关病原微生物精准检测产品开发合作”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该项目由新华医疗控股子公司北京威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泰科生物”)负责承担,期间双方技术团队就合作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开发、产品注册报证、临床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此次新华医疗和臻准生物的战略合作标志着臻准生物数字PCR平台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离临床应用更进一步。(新华医疗副总经理兼体外诊断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兆旭先生、臻准生物创始人兼CEO郭枫先生、副总裁李睿文先生、葛光君先生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数字PCR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细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等。传统的病原体检测金标准方法是“涂片镜检法+分离培养法”, 通过观察病原体本身的形态特征、测定代谢物、测定生化反应及检测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等手段,对菌种进行鉴定,测试其药敏特征。在一般诊疗过程中,形态学检查仅可用于初步判断病原体大类。但这种方法耗时长,根据病原体种类的不同,培养时间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数周,同时还存在不易对相关病原体进行分型检测的问题,对于急性感染疾病一般无法用这种方法在就诊前获得检测结果。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分子检测技术成为病原微生物诊断的主要方法。数字PCR,作为分子诊断领域中最新一代的PCR技术,在病原体核酸检测方面优势巨大。数字PCR采用“分而治之”的技术方法将反应体系分割到数万个微体系单元中,靶分子在每个微单元中独立扩增并发出荧光信号,通过荧光信号的有无来判断每个微单元的阴阳性,计算阴阳信号比例,最终利用泊松分布校正结果,并给出绝对定量(copy/ul)的数值。相对于其他方法,数字PCR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有如下优点:1、 可直接得到绝对定量结果,便于动态监控病原微生物种类与含量变化,指导临床方案的制定和调整。2、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出率高,可鉴定细菌真菌耐药突变。3、 快速高效,从样本采集到出具检测报告仅需3~4个小时,满足ICU、检验科等临床科室对于病原快速检测的需求。现场交流在此前的项目调研中,威泰科生物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臻准生物开发的数字PCR系统具备良好的临床可及性和平台开放性,并在多次测试实验中呈现出优异的数据,高度匹配我们的项目需求,我们欢迎臻准公司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新华医疗与臻准生物怀抱 “让检测更精准”的合作愿景,依托双方资源优势,一起推动病原微生物数字PCR检测产品的临床落地,创新临床病原分子检测新方法,创造快速精准诊断新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持续助力。关于新华医疗新华医疗成立于1943年,是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02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600587),是集医疗器械、制药装备的科研、生产、销售、医疗服务、商贸物流各领域一体的国内领先的健康产业集团,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全国感染与控制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中国放射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理事单位。关于威泰科生物北京威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国有上市公司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87)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一直致力于体外诊断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是业内资深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系统供应商。公司是法国生物梅里埃微生物检测产品线、免疫产品线的资深一级代理商,安图生物培养基的一级代理商。经营有临床微生物检测、临床免疫检测、病原体分子检测等产品,还有新华医疗的消毒、灭菌类专项产品,是集经销、技术咨询、售后服务以及专业培训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营销范围覆盖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关于臻准生物臻准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聚科生物园内,致力于生命科学及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销售。臻准生物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核心团队,核心成员来自知名跨国企业和科研院所,专业涵盖微纳加工、精密仪器、软件及算法、生物试剂研发等众多领域。目前,臻准生物已经推出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微腔芯片式数字PCR产品,实现了对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灵敏度极高,在肿瘤液体活检、病原微生物检测、分子诊断产品开发、核酸药物质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019年和2022年,臻准生物先后完成2000万和超亿元融资。
  • 新华网人民日报:盛瀚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
    “近日,盛瀚朱总接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采访,谈及盛瀚要助力离子色谱产业实现技术自信。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同步了报道。”文章来源:新华网客户端作者:赵纯一个国家的科技领先程度代表着这个国家在世界上所拥有的地位和话语权。我们不会忘记前不久西方国家对于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制裁”,伴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的提高,一些有着冷战思维的国家和他们狭隘的政治眼光,以敌视的状态对我国的发展层层设卡、步步制约。在这个世界风云突变的时代,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以及企业家们,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以科技强国的报国心态,用实干精神,为祖国的发展和科技事业的全面提升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初秋时分,我们走访了位于青岛崂山区的高科技企业——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他是中国离子色谱仪器起步较早的生产制造企业。朱新勇,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的当家人,2002年从240平方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产值1.2亿元、产品遍布全球41个国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业内享有盛誉的一家企业。他坦言,是一路坎坷、满眼心酸。在他的内心深处,艰辛的创业过程是记忆中刻骨铭心的。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朱新勇说,他和他的团队是在寂寞的煎熬中一路走来,作为一名工科生,他转向了并不熟知的领域。至今回想起那一段过往,他依旧会感叹那是人生难得的经历。整整八个春秋,在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日子当中,他竭尽全力,以一名严谨科学工作者的姿态迎接着属于他的离子色谱时代的到来。而这一天的到来,又似乎让他应接不暇。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蓬勃兴起,让他的事业插上了巨大的翅膀,在高精端检测设备仪器的领域当中独占鳌头,沉寂多年事业低谷的阴霾一扫而光。事业的拐点在2008年,那是一场至今无法遗忘的汶川大地震,无数生命和财产消失在那场灾难当中。震后重建工作被纳入到政府议事日程之中。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领域救灾技术人员赶赴灾区即将前行时,突然发现用于检测当地生态环境的一部国外价值不菲的仪器出现了故障,此时有一名科技人员向专家组推荐了青岛盛瀚色谱技术。当朱新勇和他的科技攻关小组风尘仆仆的赶到北京时,没有人看好这样一家小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相信它可以与国外大品牌的产品同台竞技。也恰恰是在那一刻,朱新勇和他的团队以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设备检测精度和质量深深的打动了专家组。朱新勇说,从此他的产品不论从产品质量还是从外观设计,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每年为国家省去外汇高达上千万美元。一战成名之后的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随后又承接了全国奶粉质量检测检验仪器的标准制定和高端检测仪器的生产,公司也由此走向了正轨。公司的发展并没有止步,每年都拿出总产值的30%用于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人才投入。如今来自全球及国内的众多相关专业院校顶级专家纷至沓来,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正蓄势待发,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坚实迈进。两年一届的BCEIA,如今已经举办到第十八届,它见证了许多像盛瀚色谱这样的中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科学仪器的崛起之路。盛瀚从创立之日起,就立志做中国的离子色谱仪,要将中国科学仪器高端化,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进入公司门厅的巨大展示栏前,有一副世界地图,下一排有一个个国家的名称,朱新勇欣喜的告诉我们,如今公司生产的产品已远销至全球41个国家,以目前的发展态势,2023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人民币。此次获得BCEIA金奖的CIC-D500离子色谱仪,是盛瀚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的结题成果。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暨地方科学仪器开发专项成果展上,中国工程院王海舟院士、中国科学院牟世芬研究员等专家莅临展台,对盛瀚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同时提出更高的期望。经常谈论文化自信,说中华民族要有精神志气,有自信底气。其实,不仅是文化自信,我们还要有技术自信。盛瀚一直坚信“相信的力量”,这是企业不断创新、不懈努力的支柱。业内人士曾说起这样一件事:在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专业测试时,盛瀚能够敢于分享,向同行展示离子色谱技术;快速筛检互动活动中,能够不怕质疑,参与现场测样;能够挺起腰板与国外厂商侃侃而谈,并且让国外同行心服口服̷̷这些,无一不体现企业对技术有自信,对产品有自信!盛瀚做到了,不仅先后3次承担并高效完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智”造。2019年青岛盛瀚成功入围山东制造• 硬科技TOP50品牌榜,同时入选的企业有青岛海尔、青岛海信这样老字号的知名品牌企业。奖项是授予科技含量巨大且为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这个奖项的含金量是业内人士公认最重的。手中握有70多个核心自主产权的青岛盛瀚色谱科技,在广州举办的2019中国市场营销国际学术年会暨中国创造展主论坛活动中,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首次发布,盛瀚榜上有名。青岛的科学仪器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近些年,青岛的产业布局经过有针对性的调整后,科学仪器产业重新被青岛市放在了一个重要位置,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科学仪器企业在青岛也不断涌现。朱新勇一直感叹,他的企业注册在崂山,他相信崂山是他的福地,他说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是博大与宽容,正如他所做的产品一样,坚持做好最基础的服务,因为只有打好基础,千顷广厦才会根基稳健。基础应用科学是一个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基石,他和他的团队愿意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以最好的基础服务成为中国科技建设当中的一分子,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 新华网:奶粉含反式脂肪酸报道系抹黑打击内地乳业
    近日政府部门对国产及外资品牌奶粉的一系列动作又再引发新争端!记者获悉,近日遭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外资奶粉,被指已出手反击,而反击手段即为暗中操作中国香港媒体委托实验室进行奶粉检测,声称中国贝因美[-0.19% 资金 研报]、圣元等颇受欢迎的国产品牌奶粉产品含有反式脂肪成分,并引述专家指“婴儿不宜饮用”。   不过,昨日圣元和贝因美等奶粉厂家均澄清,这一检测结果既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又符合国际标准,长期食用对婴幼儿的健康并无影响。有厂家指出,这是外资奶粉的反击手段。   昨晚,新华网发表评论称,香港某报在发改委刚启动洋奶粉反垄断调查之际抛出“反式脂肪酸”的“冷饭”,系“抹黑打击内地乳业”。   食药总局称婴幼儿配方乳粉反式脂肪酸含量符合国标   据报道,检测结果显示贝因美冠军宝贝俱乐部、圣元优博等数款婴儿配方奶粉样本中,每100克奶粉含有0.4克至0.6克反式脂肪(又称反式脂肪酸)。尽管该报道称“该三种奶粉的反式脂肪含量尚未超出内地和国际安全标准”,但也有香港专家表示,香港家长应作出“明智选择”,不要让婴幼儿食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奶粉。广东省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由于婴儿器官处在发育阶段,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肾功能的压力,导致其他不良症状。   新快报记者昨日分别致电贝因美和圣元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国家及国际上对于婴幼儿奶粉中反式脂肪酸占总脂肪含量的标准皆限定为不得超过3%,因此奶粉质量完全合格,消费者完全可以安心食用。   昨日,贝因美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发来邮件称,贝因美公司产品未添加任何反式脂肪酸,但因奶牛等反刍动物的生理特点因素,其乳中本身就含有反式脂肪酸,婴幼儿配方奶粉以生牛乳及精炼植物油等作为原料生产,由于含有乳脂,产品中会存在少量的反式脂肪酸,且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及食用。   圣元奶粉公司董事长兼CEO张亮还在新浪微博上以调侃口吻回应网友质疑,称“0.4是很好的水平呀!有谁能做到更好?”   王丁棉及其他资深奶粉行业内人士都表示,只要反式脂肪酸含量是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的奶粉,可以放心食用,在安全性上并不存在问题。   昨日新华社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近几年来,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直把婴幼儿配方乳粉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排查的重点产品,共监测15007个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其中对10187个样品开展了总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值为0.019g-0.574g/100g,最高含量均不超过总脂肪酸的3%,符合国家和国际相关标准。同时,也对197个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开展了检测,所有样品均含有反式脂肪酸,检测值为0.024g-0.367g/100g。   洋奶粉未检出反式脂肪酸是因不含动物脂肪?   香港某报的报道中还提到,检测结果显示,由美赞臣和惠氏生产的两款奶粉产品(在香港和内地均有出售)不含反式脂肪酸。   对于此事,圣元奶粉公司董事长张亮在微博上指出,“婴儿需要均衡的脂肪结构,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缺一不可,但是,动物脂肪中会存在微量反式脂肪。设计配方奶粉有两条路线,一个是完全脱掉奶油使用植物油,优点是成本低廉不含反脂,但它失去了必须胆固醇 另一个是保留部分奶油追求营养均衡,缺点是含微量反脂(即反式脂肪酸),生产成本高。”张亮称,奶油价格是植物油的5倍。   资深奶粉行业人士分析称,张亮所发微博的言下之意是,美赞臣、惠氏这些外资奶粉使用的是价格低廉的植物油,虽然不含反式脂肪酸但少了必须胆固醇这一营养。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事件很有可能与近期洋奶粉遭反垄断调查,而国产奶粉却受国家扶持加紧并购有关。此次涉事的国产品牌奶粉企业中,也有相关负责人直接指出,“这是外资奶粉反击的手段”。   昨晚,新华网发表评论称,香港某报在发改委刚启动洋奶粉反垄断调查之际,迫不及待地抛出所谓3罐国产奶粉含反式脂肪、2罐进口奶粉不含的文章,就是在中国乳业正处于逐步恢复声誉和消费信心的关键阶段,利用内地公众对婴幼儿奶粉的高度关注和敏感,对反式脂肪不了解,制造非理性恐慌,其抹黑竞争对手,打击我国乳业的恶劣动机,是昭然若揭的。评论呼吁媒体和广大消费者要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对那些抹黑国产奶粉的谣言,也要给予坚决批驳和回击。
  • 屠呦呦致信新华社记者:“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礼物”是怎么发现的?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中医药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独特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关注和重视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新华社记者历经6个月,走访中医界、文艺界、体育界等多领域的领军人物,就弘扬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进行调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title=" 1121219498_14985563943911n.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6e5e6ec-893f-49c9-869a-c4a80d2e1a70.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致新华社的一封信”上签名。 新华社记者 卢国强摄 /strong /p p   调研中,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6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给新华社记者写来一封信,讲述发现“青蒿素”这份“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礼物”的艰辛过程,表达壮大和发展中医药、造福全人类的决心。 /p p   信的全文如下: /p p   新华社记者同志: /p p   各位好! /p p   上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我接受了“523”办公室的抗疟研究任务。我首先收集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这些方药指引了我们团队后来的中草药的提取分离研究。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困境中,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截疟的记载启迪了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改进了提取工艺,富集了青蒿的抗疟成分,并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p p   历史的机缘让我有幸参与了抗疟药物的研发,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研究过程中的艰辛勿需多说,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全国“523”团队对于国家使命的责任与担当,正是这一精神力量,才有了奋斗与奉献,才有了团结与协作,才有了创新与发展,才使得青蒿素联合疗法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 /p p   中医药学是一个丰富的宝库,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药传承几千年,先辈们为我们揭示了植物、动物甚至矿产等自然资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和秘密 中医药凝聚了中国人几千年来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智慧。青蒿素的发现只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一种模式,继承与发扬中医药有多种模式和途径,需要中医药工作者努力探索,创新前进。作为中医药科学工作者,我感谢各位对中医药进展的关注和报道,这顺应了中医药的现代发展趋势! /p p   感谢社会各界对中国科研工作的关注、鼓励和支持。也许很多朋友并不了解,疟疾对于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时至2016年,全球约半数人口,包括91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2016年全球疟疾患者约2.12亿,非洲地区5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提出消除疟疾的宏伟战略目标。为此,我们青蒿素研究中心将竭尽全力,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为中医药的壮大和发展而努力。 /p p & nbsp /p
  • 新华社:环保部拒不公开土壤污染信息
    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食品药品质量、公共安全事件等,公众渴望及时了解真相。但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或是避而不谈,或是冷淡回应,或是语焉不详,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布信息。   新华社昨天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发文指出,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食品药品质量、公共安全事件等,涉及千家万户,公众密切关注,渴望及时了解真相。但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或是避而不谈,或是冷淡回应,或是语焉不详,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布信息。   文章指出,今年3月29日和4月1日,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的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八宝煤矿连续发生两起瓦斯事故,共造成42人死亡,16人受伤,11人失踪。事发近2个月未公布处理结果。据调查,矿难背后还存在瞒报的情况。类似这样的事情,往往导致公众不满、质疑,给政府公信力造成很大伤害。   此外,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环境评估、收取费用等问题,一些政府部门甚至不披露相关信息,也很少在政策发布之前征求民意并公开制定过程。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政府都应当主动公开信息。然而,依然有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以&ldquo 涉及国家机密&rdquo 为由,拒绝公开。   新华社披露,今年初,有公益律师向环保部申请全国土壤污染数据信息,历时半年,信函往来多次,依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 今年7月,浙江有律师曾致信31个省份计生、财政部门,申请公开社会抚养费收支、预算等相关信息,14个省区市不予回复。   专家认为,政府对什么公开、什么不公开,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界限。由哪些人来公开也不明确,岗位和人员缺乏设定机制,这就导致信息公开的及时迅速往往无法实现。此外,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不作为,还缺乏有力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 智云达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进新华社
    为了配合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开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研究中心(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与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将于下周一、周二在新华社总社和分社分别开展快速食品安全检测科普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将通过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及快速食品安全检测现场体验,让记者媒体人更多了解食品安全概念、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引起食品不安全的因素等知识,了解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和群众监督中成熟的快速食品检测技术,体验执法人员在日常抽检、专项整治、重大活动保障和应急处理等情况下是如何对市场进行监督,感受食品安全高品质追求者是如何确保自己餐桌安全等。 新华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同时也是世界性现代通讯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 此次活动食品检测产品及技术支持均由北京智云达提供。活动时间:6月23日11:00-12:30于总社,6月24如11:00-12:30于分社。
  • 大连化物所与新华医院、金铠仪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p   8月26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化物所”)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以下简称“新华医院”)、、金铠仪器(大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铠仪器”)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大连大学校长孟长功、新华医院党委书记王林、金铠仪器董事长李建立、化物所副所长蔡睿出席仪式并致辞。 /p p   化物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张晨、新华医院院长王卫明、金铠仪器总经理赵强代表三方签署了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三方将面向氢分子科学研究与医疗应用的关键技术需求,共建“氢分子科学与医疗研究中心”。在签约仪式上,孟长功、蔡睿和李建立为“氢分子科学与医疗研究中心”揭牌。金铠仪器为“氢分子科学与医疗研究中心”提供100台价值60万元的小氢新便携式氢氧仪(型号D-HO-001)。该仪器是一款运用电解水原理直接产生氢气、氧气及氢氧混合气的微型仪器,以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与能源小分子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邓德会团队自主研发的整体式非贵金属催化剂为核心,由该团队与金铠仪器共同研制,并已获得中国GB、欧盟CE、欧盟RoHS和美国FDA认证。此次提供的仪器将用于新华医院氢医疗的临床研究和化物所氢分子的科学研究。 /p p   金铠仪器(大连)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室仪器设备生产、技术开发和相关技术咨询服务的企业。公司产品包括催化装置、光学设备、核磁共振仪器、石油化工分析仪器等,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环境化工、精细化工等催化材料的评价过程。 /p
  • 新华社五问“毒跑道”:检不了,查不出?
    从新疆到东北,从内蒙古到深圳,近两年来,校园“毒跑道”事件层出不穷,学生家长怒发冲冠̷̷集中爆发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事件,而其产生的根源之复杂、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地域之广、带来危害之大可能超乎想象。  本来应该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场地,却成为损害孩子健康的“武器”。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毒操场”、“毒跑道”之所以一路“绿灯”查不出来,其背后是劣质产品盛行、低价中标、违规施工、标准缺失、验收不严,相关环节的监管形同虚设。  场地为何“五毒俱全”  从今年5月20日开始,成都、北京、沈阳等地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了校园“毒跑道”事件。而在2015年,据不完全统计,“毒跑道”至少波及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河南等6省市,具体城市则多达15个。  据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和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于2015年12月提交的《聚氨酯塑胶场地挥发性有害物风险监测分析报告》摘要中显示,他们在省内进行的抽样调查中,总体存在不合理风险的聚氨酯塑胶场地比例高达25%。  “毒跑道”、“毒操场”究竟有什么毒?广东省体育设施制造商协会副会长、长河集团董事长赵文海向新华社透露,劣质的聚氨酯塑胶产品可谓“五毒俱全”。  近些年来,中国学校体育蓬勃发展,政府、学校、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越发重视,对操场、跑道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蛋糕大了,很多不具备资格的企业马上“杀进来”——聚氨酯厂商里,国际田联认证的全国有十几家,中国田协审定的也是十几家,但实际在做的有数千家,去年就新增了近3000家。  《聚氨酯塑胶场地挥发性有害物风险监测分析报告》里提到,这些无资质、无技术、无生产管理和质量保障的小型作坊,一年就占有了市场的50%甚至更多。而这些产品的质量很难保障。  塑胶跑道大致可分为聚氨酯现浇型和预制型橡胶卷材两大类。预制型主要使用橡胶等原料,是一种环保型产品,但因为造价较高,国内并不普及 聚氨酯是目前市场占有量最大的传统型材料,占了目前国内市场的95%,目前出问题的跑道、操场都是这一类型。  根据记者调查,业内人士对于“毒跑道”产生来源的说法并不完全统一。这是由于聚氨酯跑道需要的原料多,生产铺设环节也比较多。基本原料是聚氨酯双组分(A、B)胶水,施工时按一定比例将A、B两种胶水混合,并加入黑色颗粒,铺设过程中还会使用溶剂。由于使用的双组分胶水、黑色颗粒和溶剂涉及多种化工材料,几乎每个部分都有出问题的可能。  不过,在去年到今年的许多案例中,许多学生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流鼻血、咳嗽和皮肤过敏。赵文海表示,这应该是游离TDI(甲苯二异氰酸酯)造成的。  据广州同欣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化学博士陈晨介绍,目前聚氨酯跑道普遍是TDI型,其胶水A成分是聚醚和TDI反应形成的预聚体,如果反应不充分就会有游离TDI存在,对人体产生危害。TDI被国家列为职业高级危害的化学物质,是有毒致癌物,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都有刺激。  曾经留美的陈晨透露,在美国是禁用TDI的。不过,美国塑胶跑道行业对此规定一直颇有非议,因为如果反应完全,就不会有残留的TDI。而在国内,TDI型聚氨酯是聚氨酯跑道的“主力军”。  赵文海认为,除了游离TDI,聚氨酯胶水中使用的有些塑化剂如短链氯化石蜡,受阳光照射会分解挥发氯化氢气体等氯化物,以及铺设过程中使用的毒性大的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等,“一般就是这三种东西,导致很多问题跑道有呛鼻的气味”。  但有毒物质并不止这三种。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海鹏去年曾撰文指出,塑胶跑道可能产生的危害来源于多种物质,主要是聚氨酯(PU)胶水中的氯化物、游离TDI、苯类化合物、黑色颗粒中的硫化物、多环芳烃中多种化合物、颗粒及胶水中重金属。这些不仅危害人的健康,还会污染环境。  赵文海说,除了能闻到的,还有一些有害物质是没有气味的,可能还未被发现,“因为不知道具体做的人都加了什么垃圾材料”。他还提到传统聚氨酯胶水中使用的交联剂MOCA具有致癌性。不过,这个说法业内尚存争议。  近期,有报道称韩国首尔共51所中小学校的聚氨酯塑胶跑道因含有过量铅、镉等重金属被勒令停用。其中大部分问题学校跑道铅成分超标10倍以内,但有甚者超出标准值30倍。陈晨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聚氨酯胶水中使用了有机金属类的催化剂。  毒跑道是如何进入学校的?  劣质产品是如何进入学校的呢?这往往和招标环节脱离不了关系。  “塑胶跑道现在的价格比十几年前还低,怎么会合理?现在,80、90%是废料做的。”谈到这些,广东省体育设施制造商协会副会长、长河董事长赵文海十分感慨。  然而,目前的学校塑胶场地建设招标环节,往往标准就是“低价”。  为改善校园体育设施滞后局面,近年来各地加大校园操场的建设力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重庆某区一位教育部门干部介绍,当地有120多所中小学校,40多所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除了近几年新建的十几所学校有标准场地外,其他学校的场地都需要改扩建。不算征地成本,一个配备有看台等附属设施的标准塑胶操场每平方米的成本约600元。近几年,当地每年在学校运动场地改扩建的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压力很大。  较少的投入加上招标唯低价是取,严重影响校园操场的工程质量。  记者采访的多个相关人士在谈到聚氨酯跑道问题时,都提到目前市场价格过低的问题。  据介绍,性能好又安全环保的塑胶跑道价格应该在280元/平方米以上,但实际上的招标价格少于150元的比比皆是。《聚氨酯塑胶场地挥发性有害物风险监测分析报告》显示,甚至部分政府出台的“指导价”也只有180元/平方米。  同时,招投标中,评标体系明显倾向于大型建筑工程企业,使专长于体育设施制造和施工的中小企业处于明显劣势。现实中往往是大型企业中标后,才转包给中间人或制造商,形成层层转包。多次转包,导致原本就不合理的项目经费落到施工方手中更是大打折扣,最后只能通过偷工减料或使用劣质原料来保证利润。  广州同欣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化学博士陈晨表示,采购机构对塑胶跑道的成本、有害物质等不够了解,缺乏专业知识,也没有深入咨询,对工程商、原材料厂商没有资质的要求,市场也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恶性的低价竞争。  赵文海谈到不少学校采用最低价中标的问题时表示,因为这样最简单,领导不用负责任。“工程公司为了找活,先中标再说,结果赚不了钱,只好不断降低成本,加各种垃圾材料”。  他解释说,使用量最大的聚氨酯胶水(优质的)一万多块钱一吨,但为了降成本有人会加石粉,石粉才一百多块钱一吨。石粉无害,但加多了会导致硬度太大,而塑胶跑道需要有弹性,那么就要加塑化剂,塑化剂中短链氯化石蜡是最便宜的,但也是气味、毒性最大的。又为了提高强度,可能就会加交联剂MOCA(莫卡)。铺设的时候,还要加黑色颗粒,加了颗粒后会太稠不好铺设,就需要加溶剂,除了苯类的溶剂,实际还有其他有机物。  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海鹏去年也谈到,许多小型作坊往往没有资质和技术,没有质量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也没有产品检验检测手段,制造成本很低。  这种低端、有缺陷的产品有着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在一切靠价格说话的招标之后,有全套管理制度和认证系统、有研发能力和检测手段的企业产品反而面临被取而代之的窘境。  一位生产人造草坪的厂商表示,由于市场混乱,监管不力,招投标把关不严,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相关行业里十分典型。  施工,还是施毒?  过低的价格带来了劣质的产品,也带来了劣质的施工。  新华社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施工承包人。他介绍,目前都是低价中标,谁价格低谁就有优势,同时中标还要看有没有关系,有的经过几道手层层转包,到实际上的施工方手上已经利润很低,只能用劣质原材料。  “以前投标需要体育场馆施工专业承包资质,2014年底这个规定取消了。现在招标会招建筑商来,房建市政大企业中标,又转包给其他公司。目前这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价格越来越低,转包的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差。”广州同欣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化学博士陈晨说。  2001年,建设部(现住建部)制定发布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三种级别承包资质,塑胶场地工程需由专业资质企业承包建设。这项规定于2014年被取消。中标企业在中标之后,招来的施工队伍并不一定具备专业资质,施工过程存在不少瑕疵。  陈晨表示:“国内能安装预制型的(施工)队伍,大概30个。安装聚氨酯的队伍,3000个都有。而实际上聚氨酯跑道由于要对原材料进行现场调配,对施工队资质的要求更高。所以这就很不正常。”  利润空间很低的中标价格,鱼龙混杂的施工队伍,造成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添加。广东省体育设施制造商协会副会长、长河集团董事长赵文海表示,为降低成本,不少施工方在铺设工程中大量添加苯类等有毒物质。  陈晨认为,聚氨酯跑道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好控制”。由于原材料需要现场混合,再进行铺设,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对胶水调配比例、温度、湿度等施工要求较高。即使原材料商卖出的双组分胶水、黑色颗粒等都是合格的,工程商仍然有可能在施工时不严谨导致出问题,或为了降低成本加入其他垃圾材料和有害物质。  而《聚氨酯塑胶场地挥发性有害物风险监测分析报告》指出,对于风险监测源的分析发现,塑胶场地的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和TDI等有害化学物质主要来自胶粘剂、溶剂、黑色颗粒等原材料,而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违规添加含有甲苯、二甲苯的有机溶剂,是劣质塑胶场地“有毒”的首要原因 另外,不科学的配方和施工工艺等,也可能导致有害物质的超标。  重庆一位基层校园足球教练告诉记者,一些学校的塑胶跑道天气一热味道十分刺鼻,连成人都受不了,何况孩子。  为何天一热就出事?根据长河集团提供的资料,首先有些物质会在强光、高温下分解释放有毒气体,比如短链氯化石蜡分解出氯化氢。其次,据陈晨介绍,温度高时,TDI、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挥发得更快。  “毒跑道”为什么检不了,查不出?  校园塑胶操场、跑道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记者采访发现,相关标准制定和修订相对滞后,无法完全保证校园塑胶操场、跑道质量。  业内人士表示,正因为目前没有严格对口的安全环保方面的强制标准,一些跟招标方关系好的工程商,就会建议对方把自己手中已经满足的标准列入招标条件,达到自己中标的目的。  严格来说,在聚氨酯跑道铺设的施工前、中、后都要进行检测和监督。但在招标、施工环节相继“沦陷”后,最后的验收环节也多半是走形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施工承包人透露,在施工过程中,只要铺得平整,视野效果好,质量方面甲方一般也不会说什么,验收基本都会通过,不用送检。即使要送检,送检的样品和实际使用的也会不一样,而且专业的检测机构很少,一般位于省城,送检耗时费力。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地教育局分管基建的副局长对记者坦言,2015年之前,塑胶跑道的工程验收从未包括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检测,验收内容仅为跑道厚度等内容。2015年,江苏等地相继曝出“毒跑道”事件后,各地增加了塑胶跑道挥发成分的抽检。这位副局长表示,这个地区的抽检率为50%。  业内人士介绍,校园操场建设目前普遍使用或适用的两项国家标准是GB/T 22517.6-2011《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和GB/T 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规定了苯、甲苯和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重金属(铅、镉、铬、汞)这些有害物质的限量。  广州同欣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化学博士陈晨表示,目前广泛被提到的国家标准,都不是强制性的标准,T代表推荐 且国标2011版实际是在1993年国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而形成的,“很少这么大时间跨度不更新的,一般要几年更新一次”。  广东省体育设施制造商协会副会长、长河集团董事长赵文海认为目前国标已经“不够用了”,比如对于氯化物、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没有规定,需要与时俱进。  陈晨说,去年“毒跑道”事件爆发之后,由深圳市教育局委托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的《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控制标准》,广州同欣等广东省体育设施制造商协会成员也参与了起草。这是国内首个塑胶跑道工程建设标准,在今年3月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目前处于试行阶段。这个标准主要在GB/T 14833-2011基础上,扩大了有害物检测范围,引入了对多环芳烃、短链氯化石蜡和TVOC等限量标准,并且对进场材料、施工过程、跑道成品都要进行检测和监管。  据介绍,深圳标准还明确规定了哪一项不合格要怎么处理,比如重金属超标必须铲除,TVOC超标则可以放置一个月再检测。  对于检测的监管,赵文海无奈地说:“现在的送样检测广受吐槽,因为送样检测报告有可能作假,送去的样本未必是实际使用的东西。应该是原材料检测,做完后现场检测。”  部门之间监管职责不明也是“毒操场”验收环节形同虚设的主因。一位厂商表示:“塑胶跑道的监管确实有点三不管,教育部门说我不懂,属于体育部门 体育部门说学校的事情怎么会跟我有关 质监那边说你们这属于基建,走的是基建招标,不是货物采购,不归我管 住建部门又说,你这又不是房子,跟我们没什么关系。”  陈晨说,这些年来,由于监管不力、归口管理模糊、片面追求低价、没有对口强制标准等问题,情况比以前更加恶化了。“确实需要警醒,并进行严格监管。”  更为重要的是,在多地集中出现“毒操场”事件后,却鲜有人被问责。一位业内人士说:“去年‘毒跑道’的事情,最后说来说去都是材料的事,招投标本身没有追责,违法成本太低。”  十多年前就有预警,为何堵不住漏洞?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3年底,就已经有专家提出TDI聚氨酯跑道的危害,当时虽然引起了一定重视,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目前媒体曝光和厂商透露的情况看,问题反而更加恶化。  2003年10月,在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有专家呼吁“必须尽快终止学校体育场地铺设塑胶跑道”。有媒体称,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确认,TDI生产的材料,在炎热或强光的条件下,会有TDI气体释放出来,对人体有很大危害。此事引发了媒体的广泛报道。  但随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中国田径协会田径场地人工合成面层检测实验室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TDI塑胶跑道无毒。  当时的新华社报道就提出,无论有毒无毒,焦点在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校园塑胶跑道的化学毒性检测标准和专门的检测机构,在建造过程中,单靠学校检验以达到环保要求很不现实。”  争论之后,2003年12月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举行的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研讨会上,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针对此问题表示,学校塑胶体育场地建设不能叫停,但一定要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去建设施工。  2004年3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体育教学中心教师王哲广在《环境保护》杂志上发表了《铺设TDI聚氨酯塑胶跑道的危害与对策》的文章,指出TDI聚氨酯跑道除TDI外,组分中还含有多种催化剂、二元胺类扩链剂、有机分子增塑剂、溶剂、橡胶配合剂、苯溶剂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同时由于难以自然降解,还有可能成为新的环保公害。他呼吁要尽快制止校园中使用TDI型塑胶跑道。  广州同欣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化学博士陈晨表示,当年此事包括王哲广的论文确实在业内引起了关注和讨论,但由于当时还没有目前这种集中爆发的案例,而且焦点还集中在TDI,导致他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而且,TDI确实是非常好用的聚氨酯材料,且如果技术过关、严格监管,优质的TDI聚氨酯经过充分反应,应该是安全的。  因此即便身为一家生产预制型跑道公司的副总裁,他也不赞同禁止铺设聚氨酯塑胶跑道,认为这样造成打击面过宽。但他说:“没有想到情况会恶化到今天的局面。”  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海鹏去年也曾表示,如果配方科学,优秀环保的塑胶跑道中各化学单体会完全充分反应,有害物的残留会非常少甚至没有,哪怕在高温环境中也没有味道。但不科学的配方,反应不完全,就肯定会有残留。  根据记者查到的资料,在王哲广之后还有专家提出了更加折中和实际的建议,提倡应在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中慎重选择铺设材料和施工企业,不在室内铺设TDI体系聚氨酯跑道材料。同时,研制和使用对人体危害较小的MDI合成面层材料,在近3年内逐步淘汰TDI体系。大力研制性能先进、高科技含量的、安全的、可再生的、适合各种条件下使用的环保型合成材料面层。有条件的学校可一步到位,使用预制型卷材。  然而,十年前就在说的事情现在进展依然缓慢,加上各种监管不力,事态更加恶化。  在2015年问题集中爆发之后,在当地部门“整改”之后,在2016年,“毒跑道”又在别的地方发生了。  一位厂商向记者透露,去年各地不少聚氨酯问题跑道曝光后,当时他们行业微信群里就讨论认为“明年天一热,可能还会出事”。  结果不幸言中。  炎热的夏天还没有结束,关于“毒跑道”的风波、议论和追责并没有结束,也不应该结束。
  •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公布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09年第三次部务会议于2009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公布,自2010年10月15日起施行。   2003年9月12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二○一○年一月十九日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申报程序   第三章 登记管理   第四章 跟踪控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控制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从事研究、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新化学物质活动的环境管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内的新化学物质相关活动的环境管理,也适用本办法。   医药、农药、兽药、化妆品、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的管理,适用有关法律、法规 但作为上述产品的原料和中间体的新化学物质相关活动的环境管理,适用本办法。   设计为常规使用时有意释放出所含新化学物质的物品,按照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分类】根据化学品危害特性鉴别、分类标准,新化学物质分为一般类新化学物质、危险类新化学物质。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中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特性的化学物质,列为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   本办法所称新化学物质,是指未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的化学物质。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由环境保护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四条【基本制度】 国家对新化学物质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实施申报登记和跟踪控制制度。   第五条【登记证】新化学物质的生产者或者进口者,必须在生产前或者进口前进行申报,领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   未取得登记证的新化学物质,禁止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   未取得登记证或者未备案申报的新化学物质,不得用于科学研究。   第六条【鼓励先进技术】国家支持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控制技术,鼓励环境友好型替代化学物质的研究、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鼓励申报人共享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数据。   第七条【保守秘密】从事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为申报人保守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第八条【公众监督】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揭发、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申报程序   第九条【申报类型】新化学物质申报,分为常规申报、简易申报和科学研究备案申报。   第十条【常规申报要求】新化学物质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吨以上的,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向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中心”)提交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办理常规申报 但是,符合简易申报条件的,可以办理简易申报。   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表,并附具按照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的分类、标签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风险评估报告,包括申报物质危害评估、暴露预测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结论等内容   (三)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特性的测试报告或者资料,以及有关测试机构的资质证明。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必须包括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完成的测试数据。   第十一条【常规申报数量级别】常规申报遵循“申报数量级别越高、测试数据要求越高”的原则。申报人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制定的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指南,提供相应的测试数据或者资料。   依据新化学物质申报数量,常规申报从低到高分为下列四个级别:   (一)一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吨以上不满10吨的   (二)二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0吨以上不满100吨的   (三)三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00吨以上不满1000吨的   (四)四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000吨以上的。   第十二条【简易申报基本情形】新化学物质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1吨的,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向登记中心办理简易申报。   办理简易申报,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   (二)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完成的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   第十三条【简易申报特殊情形】生产或者进口的新化学物质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的,应当办理简易申报:   (一)用作中间体或者仅供出口,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1吨的   (二)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0.1吨以上不满1吨的   (三)新化学物质单体含量低于2%的聚合物或者属于低关注聚合物的   (四)以工艺和产品研究开发为目的,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10吨,且不超过二年的。   办理特殊情形简易申报,应当提交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以及符合相应情形的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备案申报要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向登记中心提交新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备案表,办理科学研究备案申报:   (一)以科学研究为目的,新化学物质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0.1吨的   (二)为了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进行新化学物质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而进口新化学物质测试样品的。   第十五条 【系列申报、联合申报、重复申报】 办理常规申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下列规定办理申报手续:   (一)同一申报人对分子结构相似、用途相同或者相近、测试数据相近的多个新化学物质,可以提出新化学物质系列申报   (二)两个以上申报人同时申报相同新化学物质,共同提交申报材料的,可以提出新化学物质联合申报   (三)两个以上申报人先后申报相同新化学物质,后申报人征得前申报人同意后使用前申报人的测试数据的,可以提出新化学物质重复申报。数据的测试费用分担方法,由申报人自行商定。   第十六条【申报人资格】新化学物质申报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是中国境内注册机构。   非首次进行新化学物质申报的,近三年内不得有因违反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规定而被行政处罚的不良记录。   第十七条【如实报告】申报人在办理新化学物质申报手续时,应当如实提交新化学物质危害特性和环境风险的全部已知信息。   第十八条【环境信息公开】申报人对所提交的申报材料中涉及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要求保密的,应当在申报材料中注明。   对涉及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信息,不得要求保密。   申报人对要求保密的内容予以公开时,应当书面告知登记中心。   第十九条【测试机构】为新化学物质申报目的提供测试数据的境内测试机构,应当为环境保护部公告的化学物质测试机构,并接受环境保护部的监督和检查。   境内测试机构应当遵守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导则,并按照化学品测试导则或者化学品测试相关国家标准,开展新化学物质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   在境外完成新化学物质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并提供测试数据的境外测试机构,必须通过其所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检查或者符合合格实验室规范。   第三章 登记管理   第二十条【常规申报登记程序】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登记,按下列程序执行:   (一)登记中心受理常规申报后,应当将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提交环境保护部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化学、化工、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专家组成。   (二)评审委员会应当依照环境保护部颁布的新化学物质危害和风险评估导则和规范,以及化学品危害特性鉴别、分类等国家相关标准,对新化学物质的以下内容进行识别和技术评审:   1.名称和标识   2.物理化学、人体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危害特性   3.暴露程度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4.人体健康和环境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当性。   评审委员会认为现有申报材料不足以对新化学物质的风险做出全面评价结论的,由登记中心书面通知申报人补充申报材料。   (三)评审委员会应当提出新化学物质登记技术评审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新化学物质登记技术评审意见包括:   1.将新化学物质认定为一般类、危险类以及是否属于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管理类别划分意见   2.人体健康和环境风险的评审意见   3.风险控制措施适当性的评审结论   4.是否准予登记的建议。   (四)环境保护部应当对新化学物质登记技术评审意见进行审查,确定新化学物质管理类别,并视不同情况,做出决定:   1.对有适当风险控制措施的,予以登记,颁发登记证   2.对无适当风险控制措施的,不予登记,书面通知申报人并说明理由。   环境保护部在做出登记决定前,应当对新化学物质登记内容进行公示。   第二十一条【简易申报登记程序】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登记,按下列程序执行:   (一)登记中心受理简易申报后,应当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对按要求提交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的,评审委员会应当对申报材料进行技术评审,并提出技术评审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二)环境保护部对符合要求的,予以登记,颁发登记证 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登记,书面通知申报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备案申报登记程序】新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备案,按下列程序执行:   (一)登记中心收到科学研究备案申报后,应当按月汇总报送环境保护部   (二)环境保护部定期在政府网站上公告。   第二十三条【登记公告】环境保护部应当在政府网站上公告予以登记的新化学物质名称、申报人、申报种类和登记新化学物质管理类别等信息。   第二十四条【办理时限】登记中心应当自受理常规申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提交评审委员会 自受理简易申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书面处理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常规申报登记的专家评审时间不得超过60日,简易申报登记的专家审查时间不得超过30日。登记中心通知补充申报材料的,申报人补充申报材料所需时间不计入专家评审时间。   环境保护部应当自收到登记中心或者评审委员会上报的新化学物质登记文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予以登记的决定。15个工作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环境保护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第二十五条【登记证内容】登记证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申报人或者代理人名称   (二)新化学物质名称   (三)登记用途   (四)登记量级别和数量   (五)新化学物质的管理类别。   常规申报的登记证还应当载明风险控制措施和行政管理要求。   第二十六条【新特性报告及处理】登记证持有人发现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立即向登记中心提交该化学物质危害特性的新信息。   登记中心应当将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危害特性的新信息,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技术评审。   环境保护部根据评审委员会的技术评审意见,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于通过增加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控制风险的,在登记证中增补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并要求登记证持有人落实相应的新增风险控制措施   (二)对于无适当措施控制其风险的,撤回该新化学物质登记证,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条【重新申报】尚未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且已获准登记的新化学物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程序重新进行申报:   (一)增加登记量级的   (二)变更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登记用途的。   已被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且获准登记的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变更登记用途的,也可以由登记新化学物质的加工使用者,重新进行申报。   第二十八条【信息共享】环境保护部应当将已获准登记为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有关信息,通报相关管理部门。   第四章 跟踪控制   第二十九条【环评审批前置条件】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将新化学物质登记,作为审批生产或者加工使用该新化学物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条件。   第三十条【信息传递】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明确新化学物质危害特性,并向加工使用者传递下列信息:   (一)登记证中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按照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的分类结果   (四)其他相关信息。   第三十一条【一般风险控制措施】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和相应的加工使用者,应当按照登记证的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风险控制措施:   (一)进行新化学物质风险和防护知识教育   (二)加强对接触新化学物质人员的个人防护   (三)设置密闭、隔离等安全防护,布置警示标志   (四)改进新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方式,以降低释放和环境暴露   (五)改进污染防治工艺,以减少环境排放   (六)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七)采取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以及加工使用者,应当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重点风险控制措施】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和加工使用者,还应当采取下列风险控制措施:   (一)在生产或者加工使用期间,应当监测或者估测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向环境介质排放的情况。不具备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监测机构或者社会检测机构进行监测。   (二)在转移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配备相应设备,采取适当措施,防范发生突发事件时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并提示发生突发事件时的紧急处置方式。   (三)在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废弃后,按照有关危险废物处置规定进行处置。   第三十三条【禁止转让】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不得将获准登记的新化学物质转让给没有能力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加工使用者。   第三十四条【研发管理要求】新化学物质的科学研究活动以及工艺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活动,应当在专门设施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进行。   以科学研究或者以工艺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为目的,生产或者进口的新化学物质,应当妥善保存,且不得用于其他目的。需要销毁的,应当按照有关危险废物的规定进行处置。   第三十五条【活动报告】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在首次生产活动30日内,或者在首次进口并已向加工使用者转移30日内,向登记中心报送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还应当在每次向不同加工使用者转移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中心报告新化学物质流向信息。   第三十六条【年度报告】简易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于每年2月1日前向登记中心报告上一年度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的实际生产或者进口情况。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于每年2月1日前向登记中心报告上一年度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的下列情况:   (一)实际生产或者进口情况   (二)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三)环境中暴露和释放情况   (四)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实际情况   (五)其他与环境风险相关的信息。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还应当同时向登记中心报告本年度登记新化学物质的生产或者进口计划,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的准备情况。   第三十七条【资料保存】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将新化学物质的申报材料以及生产、进口活动实际情况等相关资料保存十年以上。   第三十八条【监管通知】环境保护部收到登记中心报送的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或者新化学物质流向信息30日内,应当向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生产者、加工使用者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发送新化学物质监管通知。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将监管通知发送至该化学物质生产者、加工使用者所在地地市级或者县级环境保护部门。   监管通知内容包括:新化学物质名称、管理类别、登记证上载明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行政管理要求以及监督检查要点等。   第三十九条【监督检查】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根据新化学物质监管通知的要求,按照环境保护部制定的新化学物质监督管理检查规范,对新化学物质生产、加工使用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生产或者加工使用新化学物质活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即时性或者累积性环境污染危害的,应当责令生产者、加工使用者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危害或者危险,并将有关情况逐级报告至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可以根据报告情况,要求登记证持有人提供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可能存在的新危害特性信息,并按照本办法有关新化学物质新的危害特性报告和处理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条【注销登记】登记证持有人未进行生产、进口活动或者停止生产、进口活动的,可以向登记中心递交注销申请,说明情况,并交回登记证。   环境保护部对前款情况确认没有生产、进口活动发生或者没有环境危害影响的,给予注销,并公告注销新化学物质登记的信息。   第四十一条【列入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程序】一般类新化学物质自登记证持有人首次生产或者进口活动之日起满五年,由环境保护部公告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登记证持有人应当自首次生产或者进口活动之日起满五年的六个月前,向登记中心提交实际活动情况报告。   环境保护部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对实际活动情况报告进行回顾性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公告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简易申报登记和科学研究备案的新化学物质不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第四十二条【定期排查】环境保护部每五年组织一次新化学物质排查。   对2003年10月15日前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生产或者进口的化学物质,环境保护部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对未取得登记证生产、进口或者加工使用新化学物质的,环境保护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虚假申报】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申报过程中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由环境保护部责令改正,公告其违规行为,记载其不良记录,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已经登记的,并撤销其登记证。   第四十四条【环境保护部处罚事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及时提交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更新信息的   (二)未按规定报送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或者新化学物质流向信息的   (三)未按规定报送上一年度新化学物质的生产或者进口情况的   (四)未按规定提交实际活动情况报告的。   第四十五条【地方处罚事项一】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报环境保护部公告其违规行为,记载其不良记录:   (一)拒绝或者阻碍环境保护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未取得登记证或者不按照登记证的规定生产或者进口新化学物质的   (三)加工使用未取得登记证的新化学物质的   (四)未按登记证规定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   (五)将登记新化学物质转让给没有能力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加工使用者的。   第四十六条【地方处罚事项二】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向加工使用者传递风险控制信息的   (二)未按规定保存新化学物质的申报材料以及生产、进口活动实际情况等相关资料的   (三)将以科学研究以及工艺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为目的生产或者进口的新化学物质用于其他目的或者未按规定管理的。   第四十七条【评审专家违规处罚】评审委员会专家在新化学物质评审中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评审结果严重失实的,由环境保护部取消其入选评审专家库的资格,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八条【测试机构违规处罚】为新化学物质申报提供测试数据的境内测试机构在新化学物质测试过程中伪造、篡改数据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由环境保护部从测试机构名单中除名,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九条【滥用职权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条【术语】本办法中下列术语的含义:   (一)一般类新化学物质,是指尚未发现危害特性或者其危害性低于化学物质危害特性鉴别、分类相关标准规定值的新化学物质   (二)危险类新化学物质,是指具有物理化学、人体健康或者环境危害特性,且达到或者超过化学物质危害特性鉴别、分类相关标准规定值的新化学物质。   第五十一条【文书格式】本办法下列文书格式,由环境保护部统一制定:   (一)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表   (二)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   (三)新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备案表   (四)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   (五)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   (六)新化学物质监管通知。   第五十二条【生效日期】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5日起施行。   2003年9月12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 新华网、《中国环境报》专访西克麦哈克中国总经理李长云:利用技术优势,致力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人 物 专 访近日,由国家新华社主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华网,以及由国家生态环境部直属新闻机构、全球唯一一张国家级的环境保护报《中国环境报》,分别对西克麦哈克中国总经理李长云进行专访。西克麦哈克中国总经理 李长云Part 1新华网专访“ 西克麦哈克中国根据国家低碳减排要求,积极调整自身产品布局,发展企业、回馈社会。”7月13日-15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展会主题为“凝心聚力' 十四五' ,产业发展新征程”。西克麦哈克中国总经理李长云表示,面对“3060”目标的要求,作为一家外资企业,西克麦哈克也积极调整自身布局方向,积极参与CCUS的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中。“作为企业,无论是面对自身发展还是社会,都要有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和学习精神”,李长云表示,西克麦哈克是工业领域中领先的传感器制造企业,业务主要涵盖了电力、石化、冶金、水泥、垃圾焚烧、油气管道、交通、船舶和煤矿等多个行业过程控制,近几年在电厂、锅炉炉窑低排检测、垃圾焚烧等污染源排放监测以及天然气、LNG贸易计量方面也逐渐做出亮点。李长云举例称,市政垃圾、工业医疗危险废弃物等对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完善了法律、法规,建立了一系列垃圾焚烧工程建设和布局。西克麦哈克在垃圾焚烧方面监测技术发展方面做出努力,对焚烧过程和排放进行控制、分析和环保数据上传。我国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李长云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克麦哈克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研发和应用符合国家要求和需要的技术与产品,做到既经济又技术领先。发展企业、回馈社会。(来源于:新华网)点击查看原文Part 2中国环境报专访“ 西克麦哈克中国投身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见证中国环保产业的巨大发展。”“从第一次参加环保展至今,我们连续参加了9届。2009年是我们第一次参加环保展,当时感叹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对改善环境质量的决心和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也看到了未来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那一年,更是迎来了CEMS(固定污染源连续排放监测系统)行业的第一次发展高峰,从此我们与环保展结下了不解之缘。”西克麦哈克(北京)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克麦哈克中国)总经理李长云回忆起与环保展一路伴随共同成长的十余年不禁感慨。德国西克集团成立于1946年,是传感器和分析仪器制造商。西克麦哈克中国在2002年成立,从事过程自动化及环保业务领域,一路走来共同见证了中国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历届的环保展上,产品的迭代升级不仅是十多年来企业技术创新历程的缩影,也恰恰反映了环保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工业炉窑的脱硝脱硫升级改造,到各行业严格的超低排放监测,再从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到法制化环境监测的统筹推进,西克麦哈克中国投身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洪流,致力于中国的环保监测行业,也收获了营业额超过10余倍的增长,成为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各类排放监测技术的制造商。”李长云表示。“刚刚过去的‘十三五’以及新的“十四五”规划都指明了中国环保产业持续发展的方向。在今年的环保展上,我们响应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绿色氢能产业等新领域,展出相关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李长云坦言,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环境保护发展部署已经给出了精准的时间节点。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激增,对地球生命系统形成威胁,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多年来,西克麦哈克中国坚持产品创新,将利用在碳监测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碳减排行动,希望对改善地球环境有所贡献,也希望有所收获。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一项系统工程,进入21世纪后,全民环保意识迅速增强,环保呼声空前高涨。国家“十四五”规划不仅要求推动绿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将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以及改善全球气候环境。近些年,国家的环保事业发展很快,规模很大,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各地方城市雾霾减少、环境空气明显改善印证了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生态兴则文明兴,留住青山绿水,坚持绿色发展之路,赢得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仪器的需求潜力巨大,中国经济中心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将其环境监测技术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李长云相信,自主与进口两者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外企的进入对带动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扩大出口都有很大的助力,从而促进加速国内企业的技术装备产业链的升级。历经七十多年的发展的德国西克集团,在2020年提出了“西克跨越边际”2030战略目标。李长云表示,随着集团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环境监测领域的产品将不断推陈出新,以先进的技术产品提升交通、水泥、石化、电力、垃圾焚烧、建材、冶金、生物制药等诸多行业的环保监测能力,完备的产品体系支持“一站式分析测量解决方案”,为环保行业赋能,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在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驱动下,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会进一步增强,为市场带来充分的发展机遇,低碳减排,清洁能源将成为市场新风标。展望未来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李长云说到,近20年来,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仪器仪表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5G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使得智能化、微型化、网格化的环境体系监测成为可能,并成为工业全产业链技术装备升级的重要环节。 点击看原文
  • 新华社:学术不端是怎样的一种全球麻烦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演员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成为国内舆论热点。国际上,在翟天临公开致歉的同一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马西娅· 麦克纳特等人在英国《自然》杂志发文,提出维护学术诚信机制的低效问题,呼吁建立专门机构维护科研诚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案例之外还有数据。因揭露学术不端而全球著名的“撤稿观察”网站共同创始人伊万· 奥兰斯基告诉新华社记者:“我们统计的全球论文撤稿量已从2000年前的每年不足40篇,上升到2018年的约1400篇,其中约60%与学术不端有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那学术不端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全球麻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丑闻层出不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际上学术不端丑闻连年不断。最近的重磅丑闻则是2018年10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宣布曾在该机构任职的皮耶罗· 安韦萨有31篇论文因涉嫌造假而要撤稿。由于安韦萨曾被认为开创了心肌细胞再生的新领域,这一消息震惊了全球学术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再往前追溯,还有连累导师自杀的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事件、2005年韩国曾获“最高科学家”称号的黄禹锡事件、200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舍恩制造“物理学界50年来最大的造假事件”。国内也有受到广泛关注的韩春雨事件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论文撤稿是学术不端的常见后果。‘撤稿观察’网站中主要收集了来自英文国际期刊的超过1.8万条撤稿信息。有些撤稿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甚至有一条在1756年。”奥兰斯基说。“撤稿观察”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撤稿数据库,它显示全球撤稿的数量一直在上升,不过由于论文总量也在增长,撤稿量在论文总量中的比例近年来维持在万分之四左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虽然撤稿并不一定意味着学术不端,但奥兰斯基表示,分析显示从2000年至今,因各种学术不端问题导致的撤稿在撤稿总量中比例维持在60%左右,这说明学术不端一直是个困扰全球学术界的麻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危害不止“腠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跟其他作假行为相比,学术不端的危害往往得不到充分认识。有些人觉得,无非是发了几篇假论文,获得“注水”的学位或荣誉,浪费了一些科研资金,不值得“大动干戈”。还有的机构讳疾忌医,不愿意公开和处理所属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这是扁鹊见蔡桓公时的早期诊断,可惜患者没有重视,最终不治身亡。今天,学术不端对社会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某些科研领域的学术不端很可能危及生命。在“撤稿观察”的榜单上以96篇撤稿量排名全球第二的,是德国麻醉研究者约阿希姆· 博尔特,他的一大“发现”是含有某种胶质物的羟乙基淀粉可用于静脉注射。在相关论文没有被发现造假前,一些医学机构曾将此写入注射指南。但实际上人体肾功能可能因此受损,严重时可致死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更深层次看,学术不端损害社会诚信和人们的信任,以各种手段“轻松”获得学业成绩或学术荣誉的造假者会成为坏榜样。美国也有类似案例。2010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就读的运动员马文· 奥斯汀发了一条推特,引发人们对其学业成绩的质疑。媒体顺藤摸瓜发现,从1999年开始,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就读的许多运动员就没有正常上课,却获得了不应有的学业成绩。舆论哗然,有关机构对这项丑闻的调查一直持续到2017年,大学进行了多项整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治理尚需协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对于学术不端问题的治理,人们往往止步于关注对曝光个案的处理而忽视了全面的治理体系建设。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马西娅· 麦克纳特等人在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过去在学术丑闻之后,常有人提议建立一个全面协调的治理体系,但往往又随着新闻热度的淡化而被搁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文章指出:“在美国,过去70年里保护着研究质量和诚信的系统是破碎的、低效的、不协调的,”美国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跨越各个相关领域的“科研政策董事会”来维护科研诚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明确科研诚信建设各主体职责,加强部门沟通、协同、联动,形成全社会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合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奥兰斯基认为:“学术不端问题源于人性的缺陷,所以很难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制度建设来尽量减少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在论文撤稿方面,如果一些地方不过度奖励论文,可以减少论文造假的动机,也许有助于减少撤稿数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治理学术不端还要形成制度化的管理体系,比如从科研评价体系方面减少造假动机、加强科研诚信的教育和宣传等。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新华网:禾信“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
    前言:新华网1月27日(记者欧甸丘)对广州禾信分析仪器公司进行了相关布道。全文链接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1/27/c_119157183.htm 燃放爆竹对空气质量影响有多大?烧烤会否增加空气中的有害物质?PM2.5的主要来源是什么?随着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开发的国产质谱仪技术推广应用,关于PM2.5的这些问题可望得到快速准确的回答。 在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中,PM2.5在线源解析质谱监测仪备受参观者关注。禾信质谱销售工程师卓春锦说:“这台设备可以每个小时发布一次数据,告诉我们PM2.5中,汽车尾气、扬尘、燃煤、工业、农民的秸秆燃烧等分别贡献了多少,为PM2.5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质谱仪作为直接检测物质分子量或原子量的唯一手段,是尖端的科学仪器之一,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最重要工具之一。水质检测、土壤分析、空气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新生婴儿产前筛查、药物合成、过程控制、石油化工、核工业、探月工程等都会用到质谱技术。 “质谱仪器的种类接近100种,中国能做的仪器只有五六种,几乎99%依赖进口。10年前,基本上没有人认为中国能自己做质谱仪器。”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振说,“质谱仪技术综合性强,复杂程度高,涉及机械、电子、光学、真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中国的中高端质谱仪器市场一直为国外公司垄断,国外质谱高端技术不扩散,几乎所有的研发、生产中心均在国外,中国有的仅是渠道销售商,核心技术甚至不教外国学生,涉及军事应用的更是严格封锁。” “我们希望能打破这一局面,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周振说,“除了知识,当时什么都没有。没有资金,我们甚至把车卖掉,到处借钱。”2004年,周振带着一箱资料、一箱零件回国创业,在广州创立了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历经10年创新发展,禾信先后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大气压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国内现阶段最复杂的高端商品化大型仪器——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等,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掌握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核心技术的国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我们的信念就是‘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周振算了这么一笔账:“目前,我国每年进口质谱仪器已超过5000台(套)。我们项目的市场推广,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产品垄断,逼迫相关产品进口价格的降低,直接抑制了国外仪器公司的超额利润。假设以每台质谱仪器单价降低5万元,每年将为我国节约2.5亿元。”
  • 仪企看|新华社@合肥“量子大街”: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
    新华社合肥11月15日电(记者李亚彪、刘美子、朱青)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云飞路笔直朝着大蜀山延伸,初冬的阳光洒下一片金色。云飞路两侧分布着数十家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一批量子领域尖端科技产业成果在这里问世,因此这条路也被人们称为“量子大街”。合肥高新区云飞路航拍图。(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供图)在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展厅内,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被陈列在最显眼处。今年11月初,“电子顺磁共振技术与产业化”成果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就是这一技术的产业化成果。国仪量子展厅陈列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国仪量子公司供图)“我们自主研发的这种仪器的核心能力是检测物质里自由基含量,比如啤酒、化妆品等产品里的自由基含量直接决定品质,所以在产品制成的质量控制上有很大价值。”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说。成立6年的国仪量子如今已是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我们的产品已交付国内数百家客户,遍布各行业,并在多国实现海外交付。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让更多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贺羽说。如今,云飞路“量子大街”的量子科技企业数量,占落户合肥高新区的量子企业数量五成左右,初步形成了涵盖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量子计算、量子关键元器件的产业链条。2021年,合肥高新区量子核心企业实现产值5.77亿元,量子信息产业相关专利占全国的12.1%。本文转载自新华社,部分内容有删减。
  • 中国科大彭新华、江敏等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实现新玻色子的超灵敏观测约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彭新华教授、江敏副研究员等在量子精密测量和超越标准模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利用超灵敏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实现了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玻色子直接搜寻,质量大于65μeV的轴子观测界限提升国际纪录至少10个数量级。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26日以“Limits on Axions and Axionlike Particles within the Axion Window Using a Spin-Based Amplifier”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Phys. Rev. Lett. 129, 051801 (2022)]。国际知名学术网站Phys.org以“Usingquantum technology to constrain new particles”为题专文报道了该工作。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是20世纪物理学取得的最重大成就之一,成功预言希格斯玻色子和W±、Z0玻色子等,极大促进了基础物理学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标准模型仍然存在着许多疑难问题,包括强CP问题、中微子振荡、重子不对称性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为解决这些难题,许多理论预言存在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粒子和相互作用。两位诺贝尔奖得主Weinberg和Wilczek提出一种新玻色子——轴子(Axion),其存在可以完美的解释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强CP”问题。轴子还可以作为暗物质候选粒子,有望解答“宇宙由何组成?”这一世界性难题。世界上的大型高能实验室比如瑞士的CERN、德国的DESY、日本的KEK、韩国的IBS 等均投入大量精力搜寻轴子。在美国至少有五个正在运行的轴子搜寻实验,例如通过微波腔的ADMX、HAYSTACK 和用超导电路的DM Radio、ABRACADABRA 等。轴子质量分布范围是搜寻实验中极为关键的参数。根据以往的理论,轴子质量的可能范围跨度接近100个数量级,如果逐一搜寻,将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以及对探测技术要求极高,这为实验搜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期,国际上多项理论工作如高温晶格QCD、SMATH和轴子弦网络理论等研究了轴子质量分布范围,预言轴子质量有可能分布在10 μeV~1 meV,即著名的“轴子窗口”。这些工作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实验技术限制,大部分实验室搜寻和天文学观测无法对轴子窗口内的轴子进行高灵敏搜寻。图1:本工作的实验(A)与轴子诱导的中子-电子耦合强度界限图(B)彭新华教授研究组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应用于轴子实验搜寻,原创提出“Sapphire” 研究计划(SpinAmplifier forParticlePHysIcsREsearch),核心是利用自旋量子放大器探测新粒子信号,为轴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桌面式”超灵敏搜寻方法。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制备了两个原子蒸气室,分别是惰性气体氙原子(xeon-129)和碱金属铷原子(rubidium-87),二者均通过激光泵浦技术实现接近了100%的自旋极化度。轴子可以作为力传播子(诺贝尓奖得主Wilczek于1984年理论预言),使得两团极化原子之间发生一种全新的极弱耦合作用,这等同于铷原子在氙原子上产生一个等效的磁场(如图1A所示)。轴子的质量决定了这一耦合作用的力程范围(即两个原子蒸气室的距离),因此为了搜寻特定质量范围的轴子,可以通过调节原子蒸气室之间的距离来实现。为了瞄准轴子窗口这一质量范围,需要将两个原子蒸气室之间的距离调节到厘米级别甚至更短。这对实验搜寻带来了两个巨大的挑战:(1)轴子等效磁场极其微弱,需要发展超灵敏的磁场探测技术;(2)由于两个原子蒸气室距离十分靠近,相互之间会产生经典的磁场干扰,导致轴子信号无法高灵敏识别。针对以上难题,该工作利用近期自主提出的自旋量子放大器作为轴子等效磁场的传感器[Nat. Phys. 17, 1402 (2021);PRL 128, 233201 (2022) ],实现了2个数量级的磁场放大,实验测量精度达到了0.1飞特斯拉(1飞特斯拉=10-15特斯拉),这意味着轴子产生的等效磁场至少比地磁场小1万亿倍。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为两个原子蒸气室专门研发了小型磁场屏蔽,将经典干扰磁场降低到0.003飞特斯拉水平,相比实验测量精度可以忽略不计。实验结果表明,在搜索范围内未发现轴子存在的证据,由此给出了轴子窗口内最强的中子-电子耦合界限,创造了新的国际最佳界限(如图1B)。审稿人高度评价该工作是“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sensitivity in a theoretically interesting mass region for axions”和“a clever new implementation"。这一成果展示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粒子物理研究领域应用的新潜力,有望突破一系列现有的实验界限,从而激发对宇宙天文学、原子分子物理学等多个基础科学的广泛兴趣。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王元泓和苏昊文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江敏副研究员和彭新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安徽省的资助。论文连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9.051801Phys.org报道:https://phys.org/news/2022-07-quantum-technology-constrain-particles.html
  • 北京瑞多7100快速分析仪在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设备采购项目中中标
    北京瑞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10月26日参加了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设备采购项目的公开招标活动,7100快速分析仪成功中标。
  • 新华社等二十余家主流媒体聚焦ACCSI2021,这场科学仪器盛会亮点纷呈!
    近日,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在无锡成功举办。大会吸引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等行业约1500位高端人士参会,并引发中国新闻网、新华社、新华网、光明日报、今日头条、新浪网、中国经济信息网、无锡日报等2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ACCSI2021现场无锡博报 报道ACCSI2021视频中,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CEO唐海霞接受采访,她表示本次ACCSI旨在搭建一个政、产、学、研、用的高效沟通平台。科学仪器产业链非常长,而且是全球产业链,从仪器核心零配件、到整机和软件,涉及到光电、化学等非常多的学科,如果科学仪器这块稍微卡脖子断供,我们整个国家的科研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报道全文点击惠山区:这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聚焦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惠山的产业化发展!(视频版)江苏公共新闻 报道ACCSI2021报道全文点击引领创新发展 推动产业共进 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无锡召开新华社 截图新华社江苏分社报道ACCSI2021,截至2021年5月8日,该报道浏览量已达54.2万次。本次年会深度聚焦仪器及检测行业热点,布置了11个分论坛,现场发布《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2020)》,举行仪器及检测“奥斯卡”颁奖盛典。在大会报告现场,无锡市惠山区副区长虞洁对当地产业资源进行了推介。惠山区地处长三角腹地,聚集了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大量高新技术产业,为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大量机会,并打造了“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等诸多范例。报道全文点击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在无锡举行中国新闻网 截图科学仪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仪器在生产、科研、军事乃至国民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年会报告环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副司长刘先德对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做了展望;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杜江峰介绍了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仪器的发展状况。报道全文点击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江苏无锡启幕新华网 截图报道全文点击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在无锡举行光明日报 截图报道全文点击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江苏无锡召开今日头条 截图报道全文点击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江苏无锡开幕新浪网 截图报道全文点击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江苏无锡开幕中国经济信息网 截图报道全文点击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无锡盛大开幕!无锡日报 报道ACCSI2021关于ACCSI2021ACCSI2021于2021年4月21-23日在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联合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ww.woyaoce.cn)、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城铁惠山站区管理委员会协办。ACCSI2021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采用圆桌峰会、大会报告、会议论坛、展览展示等多元化形式布局,并增设了大会直播、媒体采访、升级特色专区等亮点活动,旨在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力求对中国科学仪器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有关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ACCSI2021落地无锡,得到无锡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结合了无锡地区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促进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各方资源的深度对接,实现共赢发展。更多关于ACCSI2021精彩内容,请点击【ACCSI2021现场直击】专题。
  • 施一公、孟安明、冯新华署名论文涉嫌造假 《Cell》关注
    论文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所有作者皆大欢喜 十年之后,作者自曝造假,通讯作者却矢口否认。  日前,2006年发表在《细胞》上一篇论文的作者之一、时为美国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的Yao-Yun Liang告诉《细胞》杂志编辑,指出他对该论文中的图2F, 2H,和3G进行了“人为篡改”,以使其达到预期效果。  《细胞》编辑在联系文章通讯作者,时为美国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Xin-Hua Feng确认上述情况时,Xin-Hua Feng则完全否认了Yao-Yun Liang的上述说法,而且表示Yao-Yun Liang的动机和信誉值得担忧。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细胞》编辑与论文作者、通讯作者单位、出版道德委员会分别进行了沟通,评估了论文原始数据。贝勒医学院科研诚信委员会也进行了初步调 查,但结果是不确定的,不建议采取进一步行动。基于上述不确定的调查结论,《细胞》杂志给予通讯作者一次澄清的机会,为他提供了一个独立实验室重复论文实 验。  目前,实验正在进行中。《细胞》声明旨在警醒学术界关注该论文数据和正在重复的实验。实验结束,《细胞》杂志将及时公布结果。  该论文作者可谓阵容强大,作者包括贝勒医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等15名科研人员,其中不乏生物学界大牛。包括时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清华大学孟安明院士。通讯作者冯新华现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首席研究员。
  • 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采购博医康Pilot2-4M冻干机
    项目背景: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是由北京协和医院与新华联集团(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100强)合作成立的,注册资本4200万元。其前身为北京协和医院具有60多年历史的变应原制剂室。公司依托具有全球研发视野和丰富运营经验的专业团队,以及多重知识产权保护的过敏原技术平台,持续研发各类过敏原诊断产品。公司开发的国际首创的化学发光过敏原sIgE和食物sIgG体外诊断系统已获批上市。2017年公司又推出了协和益生系列益生菌产品,在过敏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方面丰富了产品组合。未来五年,公司将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技术企业,在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大健康产品领域持续创新,保持产品竞争优势,为慢性疾病防治和国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设备名称:Pilot2-4M真空冷冻干燥机 应用领域:医疗应用
  • 485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编号:招2022-0424 (招标文件编号:招2022-0424)二、项目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设备采购项目三、中标(成交)信息供应商名称:阔水(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128号11号楼C座121室中标(成交)金额:485.0000000(万元)四、主要标的信息序号供应商名称货物名称货物品牌货物型号货物数量货物单价(元)1阔水(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核酸 POCT 快速检测仪 A;核酸 POCT 快速检测仪 B;核酸 POCT 快速检测仪 C;荧光定量 PCR 仪;恒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核酸检测系统;医用冷藏箱(2-8℃);医用低温保存箱(-25℃);高压蒸汽灭菌锅;12 道手动移液器;8 道手动移液器;单道手动移液器 A;单道手动移液器 B;台式冷冻离心机;杭州优思达;杭州优思达;北京博奥;上海宏石;北京博奥;MELNG;MELNG;上海申安;Eppendorf;Eppendorf;Eppendorf;Eppendorf;Eppendorf;UC0116;UC0108;DxLab-2A;SLAN-96S;Rtisochip-W;YC-1015L;DW-YL270;LDZX-50L;Research® plus(0.5-10ul);Research® plus(0.5-10ul);Research® plus(100-1000ul);Research® plus(20-200ul);5427R; 1;1;1;6;2;10;3;3;5;5;10;10;2;¥482,000;¥235,000;¥175,000;¥1,140,000;¥2,250,000;¥150,000;¥27,000;¥36,000;¥41,000;¥38,000;¥18,000;¥18,000;¥240,000;
  • 新华日报报道 | 百泰克生物在自主创新的跑道上跑出自己的加速度
    主营收入连年增长,员工由不到100人骤增至目前近600人......近年来,无锡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砥砺深耕,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挺身而出的勇气,勇攀生物科技新高峰,在生物科学技术层面做出一次又一次革新,其产品也获得海内外市场的高度认可。自创办之日起,该公司始终坚守“做自己的产品”这一理念,稳扎稳打,在自主研发创新这一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用科技力量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用自主创新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已有17年的发展历史。2005年,百泰克生物在北京海淀区创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核酸提取与分析研究。公司创办人周志图自幼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时期对生物医药的钻研又让他对前沿科技充满好奇。2005年,当看到不少生物技术产品都依赖于进口时,他决定做“自己的产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多年来,百泰克始终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2017年初,企业正处在高速扩张的阶段,但碍于原厂房生产规模受限,百泰克决定重新选址搬迁。经过多方面全维度的考察,他最终选定了无锡市。“优越的人文环境、经济发展优势、人才高聚集性及政府支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对百泰克这个处在快速发展期的企业来说,有着莫大的助力。”回想起当初的选择,周志图说。2017年,百泰克总部搬迁至无锡惠山生命科技园。之后,公司发展步入了高速上升的通道,研发和生产基地也扩展至江阴、泰州等地。到目前为止,无锡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生产基地4个,工厂面积从原先的10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5万平方米。研发创新是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青年人才则是研发创新的新生动力。百泰克迁址无锡后,大力招收培养人才,其员工也从不到100人增到500多人。2021年百泰克设立专门产品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了一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极强、高素质的专业研发技术团队。目前,研发中心共有近70人,研发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3人,专业涉及分子植物病毒学、微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植物病理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对任何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而言,所处的行业技术壁垒都是非常高的,它往往需要多个基础学科分支的支撑”。在百泰克这个蓬勃发展的平台上,这些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青年人凭借极致的专业素养和追求,竞相迸发灵感的火花,不断地在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等研发生产方面,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每一个惊喜背后都是一场技术层面的革新。以目前技术已经成熟的PCR仪BTK-8为例。PCR仪是利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特定DNA扩增的一种仪器设备,被广泛运用于医学、生物学实验室中。传统的荧光定量PCR受到仪器升降温速度以及传热的效率所限,整个检测时长一般为70-120分钟。而百泰克公司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PCR技术,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将检测时间提速至20-30分钟内完成,带动了整个荧光定量PCR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此基础上,公司组建江苏省核酸快速提取及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全自动核酸快速高通量提取及高效率核酸快速检测设备及试剂,产品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实现同类产品的市场认可,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打造优质国货品牌。十多年来,百泰克在科技前沿砥砺深耕,始终重视企业内在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锤炼企业捕捉市场的敏锐力和产品研发的竞争力,百泰克在多个产品领域实现了迭代创新,得到多项原创性技术突破。截至目前,公司授权专利51项,其中3项发明,32项实用新型,16项外观设计;获得12项软件著作权;受理专利38项,其中21项发明,PCT(专利合作条约)4项。 数年磨砺,玉汝于成。凭借自身沉稳厚实的技术集群,百泰克不断攻坚,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多个赛道上脱颖而出,以产品质量和专业服务赢得市场信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持续的疫情给社会发展带来影响,百泰克这个深耕技术的企业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屡屡出手,打造一个又一个科技新品,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尤其是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从驰援武汉到走出国门,百泰克公司的产品以其优异的表现,获得各方信赖,目前除销往全国各大科研院所,也覆盖了欧盟、中东、非洲、南北美洲、亚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自主研发生物技术公司。不断提升的产品竞争力、敏锐而高效的市场转化力以及海内外市场的认可度,齐力推进了百泰克的扩张。如今,百泰克生物已拥有9条设备组装线、年产18亿支采样植绒拭子、10亿盒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生产能力,其中2个产品的生产全部流程基本已实现自动化。2022年,公司依托无锡惠山区长安工业园区惠明路1号原有50亩土地及附属部分厂房,预算投资3亿元,进行长期投入与建设,扩大产能,以应对公司目前场地短缺且分散的瓶颈。目前,长安工业园区一期项目占地17000平方米的厂房改造基本结束,即将投产。做自己的产品追逐生命科学,凭质量赢得尊重,用品牌创造未来。自创立之日起,百泰克生物坚持自主创新,立志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做自己的产品”,是百泰克创立的初哀。一路创新,一路突破,如今,百泰克早已从深耕核酸纯化领域的企业,发展成为产品覆盖科研、临床及诊断等各个领域,集生命科学仪器、试剂盒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目前,百泰克产品包含实时荧光PCR分析仪、分杯处理系统、核酸提取仪(32/96通道)、核酸采样防护仪、核酸快速检测工作站(1小时内出核酸检测结果)、医用消毒器(过氧化氢消毒器,核酸气溶胶污染清除仪)、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核酸提取纯化及检测设备等。在秉持着“做自己的产品”的理念下,百泰克自主研发的核酸提取仪、实时荧光分析仪分别入选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新产品和防疫物资保供目录;公司研发的多项产品得到海外市场认可和好评。2019年,百泰克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且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受邀成为“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特邀理事”,公司法定代表人周志图也因多年坚持自主研发创新,而获得“科技创新奖”。2020年,百泰克全自动核酸提取仪通过江苏省工信厅新产品新技术鉴定;2021年,公司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新产品核酸气溶胶污染清除仪通过江苏省工信厅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还获得政府扶持项目5项,其中百泰克主持的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获得拨款100万元,同年,“基于核酸免提取技术的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的研发”成功入选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公示《2021年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拟立项目》。 执着坚守,勇于创新,百泰克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不懈的进取精神,不断探寻生命科技的未知领域,不断拓宽研发生产的边界,将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研发出技术有亮点、品控有保证且效率更高的产品,赢得了行业和市场的广泛认可,打造了一个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面向未来,生物科技行业的竞争依旧激烈,技术层面的创新发展也远无止境,面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各种挑战,百泰克仍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步步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外分子诊断行业的一流企业,以科技力量撑起一片健康绿荫。文字来源:新华日报
  • 新化学物质登记测试机构名单公布
    关于公布新化学物质登记测试机构名单的公告   为保证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的科学性,规范测试机构的操作行为,提高新化学物质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对国际间通用测试方法、测试数据和管理体系的互认和应用,根据我部《关于开展新化学物质登记测试机构检查的通知》(环办函〔2008〕22号),按照《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导则》(HJ/T155-2004),参照国际通行的合格实验室准则(GLP)技术原则,结合我国化学品生态毒理学测试水平和实际情况,我部组织专家对申请为新化学物质登记提供生态毒理学数据的测试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和盲样测试考核。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通过检查的新化学物质登记测试机构名单(以下简称“名单”)   1. 上海市检测中心生物与安全检测实验室   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3. 沈阳化工研究院安全评价中心(化学工业农药安全评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4.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检测实验室   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6. 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   7.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上述测试机构所提供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可作为新化学物质登记评估的依据。   二、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已列入名单的测试机构,应于每年12月向我部提交年度报告,接受定期检查、随机检查和有因检查。定期检查每三年开展一次。在检查时如不符合相关要求,将从名单中取消;申请列入名单的机构,经我部检查和测试合格后,可以进入名单。
  • 新华社发布国家账本:2015年科技支出将增长12.3%
    17日,新华社受权发布财政部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从报告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科学技术支出完成预算95.1%,共支出2541.82亿元,占全国支出的1.64% 2015年我国科技支出预算为2757.25亿元,增长12.3%。   部分文摘如下:   科学技术支出2541.82亿元,完成预算的95.1%,增长3.5%,低于预算主要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根据科研进度据实安排,部分专项研制难度大,2014年实际进度低于年初计划。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436.66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105.16亿元。保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在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推动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强化科技与产业的结合。支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启动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支持国防科技工业跨越式发展。   科技方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积极推进各类科技计划优化整合,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全链条、一体化的组织实施方式。改进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增加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吸引更多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投向新兴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民间资金协同发力,促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建立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后补助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完善中央级科研机构投入机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支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支持加快推进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完善政府采购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创新产品采购力度。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   2015年中央本级支出25012亿元,增长10.4%,此外还动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279亿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农林水支出660.62亿元,增长1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9.3亿元,增长4.2%。教育支出1351.51亿元(含动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60亿元),增长8.8%。科学技术支出2757.25亿元(含动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170亿元),增长12.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9.21亿元,增长6.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0.19亿元,增长22.1%。节能环保支出291.25亿元。交通运输支出806.89亿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546.38亿元,增长33.2%,主要是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储备粮油差价补贴和储备棉出库竞卖亏损补贴等支出增加。国防支出8868.98亿元,增长10.1%。公共安全支出1541.92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04.91亿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96.84亿元。动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49亿元,用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 浙江大学冯新华组揭示Smad7非依赖TGF-β通路调控干细胞多能性新机制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uepic/82c9aaba-ed82-497a-975e-02a6c6f477b0.jpg" / br/ /span /strong /p p   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参与了广泛的生物学过程,对调控早期胚胎发育、细胞的生长、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肿瘤的发生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作为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中抑制性的SMADs(Inhibitory SMADs, I-SMADs),Smad7过去一直被认为是TGF-β信号通路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然而对于Smad7是否有不依赖于TGF-β信号通路的重要功能并不十分清楚。 /p p   9月5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员冯新华教授课题组在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mad7 enables STAT3 activation and promotes pluripotency independent of TGF-β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揭示了Smad7能够通过TGF-β非依赖的方式与STAT3信号相互作用来调控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有力的拓展了Smad7全新的功能,并且暗示了这一全新的分子机制极有可能在炎症反应以及肿瘤中有更为广泛的影响。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04, 0, 0) " /span /strong /p p    strong 论文解读: /strong /p p   人基因组编码了33个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包括TGF-β/Activin/Nodal以及BMP,它们对于维持干细胞的全能性以及在发育过程中决定细胞命运都至关重要【1,2】。TGF-β超家族需要依靠细胞内的R-Smads蛋白传递信号,比如TGF-β/Activin/Nodal能够激活Smad2和Smad3,BMP能够激活Smad1、Smad5和Smad8( SMAD 家族蛋白共有 8 个,细分为三类:受体激活型 SMAD,R-SMADs 通用伴侣型 SMAD,Co-SMAD) 抑制型 SMAD, I-SMADs)。Smad7能够被TGF-β超家族的所有成员诱导表达,并且在多个水平上抑制TGF-β信号通路,所以它被认为是TGF-β信号通路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3】(图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img width=" 464" height=" 400" title=" " style=" width: 464px height: 400px "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uepic/c753e3d5-d435-40c6-9623-3900456424f0.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图1 & nbsp Smad7反馈抑制TGF-β信号通路& nbsp & nbsp /span /p p   Smad7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招募E3连接酶Smurf1/2或者Nedd4-2到 TGF-β受体,导致受体的泛素化降解。另外,Smad7可以被其它细胞因子(如EGF、IFN-γ、IL-1以及TNF-α)诱导表达,从而抑制TGF-β/BMP信号,它也可以调控TNF-α/NF-κB、JNK/p38以及Wnt等其他重要的信号通路【4】。不过Smad7对其他信号通路的调控基本都是通过抑制TGF-β/BMP信号间接实现的。另外,有关Smad7在胚胎干细胞(ESC)中的功能也有报道。比如,Smad7可以控制人ESC向端脑方向分化【5】,促进小鼠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6】。但是,Smad7是否能够通过TGF-β非依赖的方式来调控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这个问题目前并不清楚。 /p p   早前的研究表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于维持小鼠ESC的全能性至关重要。LIF属于IL-6细胞因子家族,能够通过共同受体gp130以及STAT3传递信号【7】。当LIF与异源二聚受体复合物(gp130和LIFR)结合后,偶联在受体胞内段的酪氨酸激酶JAK被激活,并且磷酸化gp130胞内段的酪氨酸残基,从而为STAT3蛋白的SH2结构域提供了锚定位点。当STAT3结合到受体之后,被JAK磷酸化从而二聚化,进而转运入核,激活靶基因的转录。磷酸酶SHP2可以通过去磷酸化gp130【8】,E3连接酶SOCS3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 STAT3激活【9】,从而终止 STAT3信号通路。LIF激活的STAT3可以和转录因子Oct4、Sox2、Nanog以及Smad1/5/8协同作用,共同维持小鼠ESC的全能性【10】。另外,STAT3可以促进TGF-β1【11】以及Smad7【12】的表达,并且与Smad3相互作用抑制TGF-β信号通路。虽然STAT3和TGF-β都可以诱导Smad7的表达,但是Smad7是否与STAT3信号通路存在直接的crosstalk,从而影响ESC的全能性,还有待阐明。 /p p   在冯新华课题组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发现Smad7在未分化的小鼠ESC中高表达,随着细胞的分化,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在拟胚体(EB)分化实验中,过表达Smad7能够有效遏制干性基因的下降,从而维持细胞的全能性。而敲减Smad7会显著抑制小鼠ESC的自我更新,并且促进ESC向外胚层和中胚层分化。更重要的是,Smad7还会影响小鼠体细胞向iPSC重编程的过程。研究人员发现,在重编程的过程中,伴随着全能性基因的表达,Smad7的表达水平也会上升。如果敲减掉Smad7会明显减少iPSC克隆的形成。所以,不管是维持小鼠ESC的自我更新,还是提高体细胞的重编程效率,Smad7都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 /p p   考虑到Smad7最经典的功能就是TGF-β/BMP信号的抑制因子,所以一开始研究人员很自然地想到,Smad7很有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信号从而促进ESC的自我更新的。然而实验结果却很意外。通过使用TGF-β/BMP特异性的抑制剂,以及Smad7丧失其抑制TGF-β/BMP能力的点突变,都证明Smad7对ESC全能性的调控是不依赖于TGF-β/BMP信号通路的,这表明很有可能存在着一种全新的分子机制。 /p p   研究人员通过质谱方法分析了Smad7在小鼠ESC中潜在的相互作用蛋白,发现Smad7可能和gp130-STAT3信号通路存在直接的crosstalk。实验发现,Smad7果然能够在ESC中增强LIF激活的STAT3信号,并且同样也不依赖于TGF-β/BMP。那么,Smad7究竟是通过什么机制促进LIF-STAT3的呢?研究人员接下来又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的方法对gp130-STAT3信号通路中重要的蛋白进行了筛选,确认Smad7与共受体gp130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并且,Smad7在gp130上的结合区域恰好与gp130-STAT3的负调控因子SHP2/SOCS3的结合位点(Y759)重合。进一步的体外体内实验也都表明Smad7确实能够抑制SHP2/SOCS3与gp130的结合。最后还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Smad7通过拮抗SHP2/SOCS3对LIF-STAT3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STAT3信号,维持ESC的自我更新(图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uepic/788a24ab-41dd-434d-a720-fd0f26c21ef1.jpg"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图2 & nbsp Smad7增强gp130-STAT3信号的分子机制 /span /p p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Smad7与STAT3信号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全能性的关键作用。我们知道,除了影响干细胞的全能性,TGF-β-Smad与gp130-STAT3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还存在于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所以我们相信,这一全新的分子机制极有可能在炎症反应以及肿瘤中有更为广泛的影响。 /p p strong 冯新华教授简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uepic/554e2711-ac5f-4eae-b779-3648256593f2.jpg" / br/ /strong /p p   冯新华,博士,国家特聘专家,现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 、首席研究员、院长 。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获得遗传学硕士学位,1992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1993至199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先后从事博士后训练和担任研究助理教授,1999年底起在美国贝勒医学院(BCM)外科学系、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担任助理教授 ,2003年获任为副教授(tenured),2007年升为教授(tenured),并兼任Duncan 癌症中心、STaR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炎症生物学中心研究员。2009年底起回到浙江大学组建生命科学研究院,同年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冯新华长期从事信号转导网络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正常组织器官发育、干细胞维持和分化以及癌症发生和转移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尤其在TGF-β信号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先后获得过Keck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American Cancer Society Research Scholar、Leukemia & amp Lymphoma Society Scholar、Michael E. DeBakey Excellence in Research、AAAS Fellow、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以及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重要学术奖项。先后担任国际主流学术杂志JBC 等6个学术杂志编委或副主编。回国后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等资助。 /p
  • 新华社三问韩春雨事件:撤稿是否等同于学术造假
    p   在身陷学术争论,被质疑是否具有可重复性一年后,英国《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韩春雨团队的撤稿声明:“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韩春雨称,撤稿是出于“科研记录的完整性”的主动行为,并表示“实验还需继续论证和完善”。 /p p   “新华视点”记者就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权威专家。 /p p    strong 焦点一:撤稿是否等同于学术造假? /strong /p p   按国际惯例,研究团队发表的文章结论必须是可重复的。“主动撤稿表明韩春雨团队也意识到他们文章有不能重复的问题。”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教授楼振昆说,“能够主动撤稿需要勇气,很多重复不出的文章作者也不愿主动撤稿。实验不能重复可能有多种原因,现在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韩春雨团队是造假。一般被动撤稿是查出有造假行为。希望韩春雨团队能够公布实验原始资料和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验记录一步步重复,看是否能够重复出来。” /p p   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认为,撤稿是“重要一步”,让他对科学共同体有了些信心。他同时也期待下一步动作。“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存在学术不端。到底是造假还是单纯的试验错误。” /p p   据了解,学者对于已发表的论文,在多种情况下都可以主动撤稿。例如,认为论文的证据不充分,试验数据还不能得出文中结论,或是认为数据处理不妥,暂不适合发表论文等。 /p p   一些受访者认为,撤稿不等于造假。但也有不少研究人员感到“疑惑”:如果数据真实可靠,面对如此压力,韩春雨团队为何始终都不愿公布实验记录? /p p   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评论认为,韩春雨的技术在去年遭到大面积质疑后,一些业内人士其实心里都已下了结论--这是一个不可靠的研究结果。“我自己后来也仔细研究过相关知识和文献,发现NgAgo理论上就不可能具有和Cas9相同的基因编辑功能。” /p p   几位生物学领域的资深科学家表示:“我们几位同行讨论过也认真分析过韩春雨的论文,并且在2016年7月份意识到,这应该是学术造假。”“通俗点说,就是说这个蛋白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打开DNA进行剪切”“仔细阅读论文就能够知道,实验不可能成功”。 /p p   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说:“新闻的常规是很快报道事情重要进展,科学新闻的国际标准是请多个专家读论文后发表评论。但即使这样,有时也不能判断其中的问题。好在科学研究的判断还有时间的考验,以及同行的重复和验证。” /p p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副主任刘承波认为,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允许试错 另一方面,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鉴别是真科研还是假科研。这必须依靠我们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去解决,要做到“既鼓励创新,又杜绝造假”。 /p p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张新年律师认为:如果是故意为之,旨在沽名钓誉,就构成学术造假。但如果这种结果非其主观为之,而是属于纯粹的方法或者技术问题,则不宜认定为学术欺诈。 /p p    strong 焦点二:国际上处理学术争议的科学途径是什么? /strong /p p   韩春雨从“一鸣惊人”到同行质疑纷至沓来,到撤稿,过程跌宕起伏。 /p p   那么,撤稿之后该何去何从?国际上处理学术争议的科学途径是什么? /p p   专家们表示,国外对于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的调查都比较严格,遇到类似实验无法重复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会启动调查程序。一旦查明是学术造假的话,意味着研究者将身败名裂。论文的通讯作者必须承担主要责任,整个研究团队也须对此负责。而研究团队所在高校,作为学术诚信监管主体也应该承担一定后果。 /p p   例如,美国的政策文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调查程序、各部门的职责、如何处理等都做出规定,相应的处罚包括辞退、降职、减薪、停招研究生、拒绝授予终身职教授等,并根据过错程度,数年内甚至终生不得再申请项目,也有因情节恶劣的学术造假锒铛入狱的例子。 /p p   楼振昆说,对于类似事件,国外会邀请独立调查组,没有利益冲突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调查。一经查实是学术造假,会遭到重罚,基本意味着学者的学术生涯结束。 /p p    strong 焦点三:相关调查是否会启动? /strong /p p   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公布《肿瘤生物学》107篇论文集中被撤事件调查处理结果:“坚持眼睛向内,坚决打击学术不端”。 /p p   科技部门表示对韩春雨学术争议高度关注。 /p p   河北科技大学3日在官网称,鉴于该论文已撤稿,“学校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 /p p   楼振昆认为,学校和河北省有关部门以及第三方调查组都应该组织调查。事实上,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是这一事件的利益相关方,也许因此学校没有进行调查的动力。不少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介入调查,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p p   还有多位专家提出,在调查的过程中,韩春雨本人有义务在合理范围内披露他所掌握的数据和实验过程,河北科大应予积极配合。但河北科大作为利益相关方,应当适度回避,由第三方评测机构予以认定。 /p p   “科学发展是不断证伪的过程。”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说。期刊发表不一定代表正确。只要不是恶意欺骗或机构秘密,任何研究进展都应该及时在同行中公布、讨论。 /p p   也有专家特别提出,搞科研还是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科学的成功是偶然,不成功才是常态,实事求是与宽容失败应并重。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