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整合

仪器信息网大整合专题为您整合大整合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大整合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大整合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大整合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大整合话题讨论。

大整合相关的资讯

  • 检测大整合:集团化运营将成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新模式?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从去年2月机构整合文件的发布,到今年3月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出台,上至管理部门,下至地方各局,各地整合动作频频。相较于去年,今年的整合动作似乎“小”了许多。除了质检总局出台的系统内机构整合指导意见,以及贵州、甘肃、湖北等中西部的几个省份的一系列举措,关于整合工作的内容,确实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节奏。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由此也可见,机构整合工作已经完成了前期的部署、动员,进入了更加复杂的操作层面。因此,整合的动态会趋于平静,毕竟按照国务院转发的整合指导意见,机构整合的总体目标实现将至2020年,在政策出台上,很多事情需要从长计议。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但是,在已经进行的机构整合中,一个词汇不容忽视,那就是组建集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盘点去年以来,各地或者各系统发布的文件、召开的会议、以及已经完成的动作,组建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已近10家。加上已经运作相对成熟的中检集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华测检测认证集团等大的机构,这些新组建的集团公司,同样将成为未来检测认证行业的主力军。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或许未来,检测认证行业将成为国内“集团军”对垒外资机构的局面。那么,目前已经筹建或者即将筹建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又有哪些呢?下面根据相关报道,一起来盘点一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1 重庆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完成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上周五(6日),重庆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组建,这成为近期检测认证行业内的一个不小的动作。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据介绍,该公司将在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现有检定、监督检验业务外,开展校准、测试、检验、认证、仪器设备销售、维修等服务。业务范围涉及计量器具校准,计量产品检验、维护,纺织品、鞋类、皮革检测,黄金珠宝、食品、化妆品检测等多个领域。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这次整合是根据《关于同意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投资组建重庆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完成的。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2 中国特检集团有望年底正式挂牌成立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今年6月,质检总局在成都召开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专项小组座谈会,对前一阶段质检系统整合改革进行总结,对2015年整合工作计划进行完善。在这次会议上,三大检验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浮出水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据有关消息透露,中国特检集团已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组建工作,已形成组建方案上报总局和中央编办审批,力争在年底前正式挂牌成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其实,中国特检集团的组建工作,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去年11月,中国特检院、青岛特检院、宁波特检院等8家单位共同举办了组建中国特检集团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而到今年6月,集团发起的成员单位由举行签字仪式时的8家,陆续增加到了15家。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组建方案中明确,中国特检集团将参照国际惯例逐步探索改造成非营利性机构,力争在2020年以前发展成为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大型检验认证集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3 长江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基本完成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同样是6月的座谈会,从湖北省质监局代表所做发言中获悉,长江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已基本完成,即将以省政府文件正式印发实施。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组建长江检测认证集团的工作是14年9月,湖北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进行部署后,组建筹备工作正式启动。按照目前的组建方案,根据组建思路:整合进入集团的机构主要是湖北质监系统省本级7家技术机构和重点市州质监系统9家技术机构,其中包括1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下一步,再以集团为主体,推动同城同类和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检验检测机构以资产为纽带加入集团,引进境内外重要战略投资者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4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年底前将投入运营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到2020年,将把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打造为具有知名品牌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检验检测集团。这是广州市质监局在上述座谈会发言时,提到的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思路。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该代表同时透露,《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草案)》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在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后,最终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上报广州市政府。2015年底前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将投入运营。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集团定位为市管大型国有集团企业,原则上不再开展公益性检验检测业务,集团成立后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存在,由市质监局代管,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条件成熟后,集团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采用转让收购、品牌加盟等方式,跨行业跨地区整合相关检验检测认证业务。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5 上海、安徽欲打造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今年3月份,有媒体报道,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与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在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媒体报道,此举也是两地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培育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因此有猜测,两地欲打造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根据战略合作内容,双方将在以下10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一是人员交流与培养。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二是技术经验共享与科研项目共同研发。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三是业务、项目合作与开拓。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四是仪器设备共享。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五是制定共同发展规划。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六是逐步实施统一管理模式。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七是信息化共享。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八是应急援助。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九是统一对外宣传、树立品牌形象。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十是建立决策沟通机制。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6 方圆将组建认证检验集团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今年4月,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成立了方圆标志认证检验集团筹建领导小组,将切实推进方圆与质检系统内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重组,构建股份制方圆标志认证检验集团。同时召开了筹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了领导小组及下设工作组的人员构成、目标任务及后续工作要求与安排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今年3月质检总局正式印发《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国质检科〔2015〕8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做出部署。《指导意见》中明确,支持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发挥品牌与全国性网络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与质检系统内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进行资源整合,重组构建股份制方圆标志检验认证集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7 甘肃将组建2个检测集团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去年1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第60次常委会议,对加快甘肃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做了专题研究。甘肃将省质监局所属的甘肃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和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作为试点,整合省内同类机构,形成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集团 以归口省工信委管理的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作为试点单位,整合省内建材行业检验检测机构,形成甘肃建材产品检验检测股份集团 在市级层面,在庆阳市进行区域性整合试点,以庆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为基础,将市属国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成庆阳市产品质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8 成检公司同城整合整体效能基本实现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检公司)没有在名字中加入“集团”二字, 但其却开创了全国省与副省级城市质检机构整合的先例,并且已经运行了一年多时间,整体效能基本实现。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据悉,成检公司现已拥有建材、包装、家具、光伏等10个国家产品质检中心,固定资产10亿元,其中检验检测仪器设备7200余台(套),总价值约近4亿元。拥有一支集管理、专业技术和营销“三位一体”的人才队伍。公司还具备石化、电器、珠宝、轻工、包装等4100余种产品、10700余个参数的检测技术服务能力。特别是发挥公司化运作体制优势,成功取得了建设工地材料见证检测资质,消防产品见证检测也获得四川省消防总队批准。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公司整合后检测业务持续增长,仅2014年就完成工业产品检验任务40704批次,完成食品检测45340批次,形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书》203份。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机构整合,将成为检测认证行业未来几年的话题。而组建检测认证集团,或将成为整合工作的破局之选。如今,质检改革、机构整合都已进入深水区,寻找一条适合机构发展、符合当地检测认证市场的整合之路,成为地方各局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机构整合破局,除了组建集团,期待有更多的模式,成为大家参考学习的范本。 /span /p p br/ /p
  •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大幕开启
    国务院在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对诸多检验检测认证业务领域提出发展要求。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大幕已经拉开,&ldquo 市场配置资源&rdquo &ldquo 政府购买服务&rdquo 和&ldquo 检管分离&rdquo 等关键词无异于阵阵响雷,检测行业的大变革已呈山雨欲来之势。   &ldquo 检验检测认证属于高技术服务业,其大力发展对于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rdquo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秘书长鲍俊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告诉记者。   2011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开始将检验检测列入8大高技术服务业之一。   时隔3年,《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又将检验检测认证列入11个重点关注和发展的领域。&ldquo 这充分说明了检验检测认证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分支,蕴含着巨大的现实商机。&rdquo   记者发现,针对检验检测认证,《指导意见》共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算得上是其中核心。事实上,从2014年2月开始,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大幕已经拉开,&ldquo 市场配置资源&rdquo &ldquo 政府购买服务&rdquo 和&ldquo 检管分离&rdquo 等关键词无异于阵阵响雷,检测行业的大变革已呈山雨欲来之势。   市场化是必由之路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服务 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集聚发展,推进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市场化改革&mdash 大规模行业整合&mdash 做大做强中国的检验检测认证企业行业,从这些任务看,对于发展检验检测认证,国家层面已经做好了清晰的步骤设计。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共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2.6万多家,普遍规模较小,布局结构分散,检测品种单一,不少机构重复检测、结果不互认。而且,绝大多数机构并没有完全、真正进入市场,迫切需要通过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规模效应。同时,在该领域我国基本已是完全放开,跨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纷纷进入,外资机构数虽然只占我国机构数的0.5%,占据的我国市场份额却达到25%。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国际公认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很少&ldquo 走出去&rdquo 打开国际市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已经大大落后于&ldquo 中国制造&rdquo 的需要。   毫无疑问,如此大范围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层级整合必定充满了困难,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基本到位也是一个不太轻松的时间表。&ldquo 推进大部分机构走&lsquo 第三方化&rsquo 的道路,建立完全市场化的机构,是改革的起点,也是重要一步。&rdquo 中国检验检测行业资深专业人士、必维集团消费品服务事业部战略发展总监云大陆在8月份举办的一次公开论坛上这样表示。对于全国数十万检测业从业人员来说,能否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从靠行政或国家计划开展检验检测工作,转变为靠技术和服务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将是一个挑战。鲍俊凯秘书长认为,促进国有检验检测机构走向市场,还需要政府健全相应的机制体制,扫除障碍。   有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检测市场国有检测和企业内部检测占60%,而第三方检测仅占40%。具体来看,国内市场上以国有检测和企业内部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市场上则以第三方检测为主,占比为84%。   质量技术服务的蓝海   《指导意见》对诸多检验检测认证业务领域提出发展要求,例如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 加强先进重大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加快发展药品检验检测、医疗器械检验、进出口检验检疫、农产品[-0.29% 资金 研报]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等服务,发展在线检测,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 开拓电子商务等服务认证领域等等。   很显然,发展这些服务旨在补齐短板。我国检测市场规模巨大,据国家认监委统计,2013年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为1678亿元,预计2014年将达2105亿元,2015年将达2574亿元。随着几年来出口法检目录不断调整,出入境(检测)业务锐减,检测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但也有专家认为,市场中仍然有大量机会。例如,在传统检测领域比如环境可靠性、材料可靠性、专业检测评价服务,适用性、耐用性检测等,还有巨大空间。检测只是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一个方面,另外还有检定、计量、校准、认证和咨询等大量业务可做,还有综合类的评价 随着中国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转型,以及品牌树立的需求,设计和营造建立自愿性产品认证也有很大发展空间。检测背后的技术力量更加重要,比如食品检测,看上去已经饱和了,但在食品的明示符合性、功能符合性、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检测、研究和评价等方面都还有着相当大的空间。   如今,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共技术质量中心市场化业务已占90%以上。据中心主任田林辉介绍,向市场贴近了,中心的检测机构已经可以提供生态纺织品检测、产业用纺织品检测、机电产品检测、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检测、车辆司法鉴定等市场化和社会化服务,并且很多还延伸到了向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等方面提供多元化的质量技术服务。
  • 海洋光学扩大整合拉曼(Raman)生产线
    -从模块化到系统整合-   微型光纤光谱仪先驱海洋光学( 海洋光学- www.OceanOptics.com )已扩大整合了原有的拉曼生产线,增加了用于手持、实验室和教育方面的应用支持,某些型号的拉曼分析仪零售价下幅达40%。与532nm激光、785nm激光相配套的模块化、一键启动和应用套件可用于水溶液、粉末和表面介质的激光拉曼分析。     模块化选项允许用户配置适合他们应用的自定义拉曼系统。 海洋光学高灵敏度QE65000光谱仪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外还可以选择布拉格光栅、稳定的532 nm和785 nm的二极管激光器、适用于固体及液体样品的采样探头和用于复杂数据分析的附加软件模块。软件选项中包含用于各种物质化学计量分析的选项,可以分析复杂混合物 软件可以创建和编辑光谱数据库 而且还含有与食品、药物监管条例21 CFR 11相符的元素成分登记。   对于既有的产品与方案,海洋光学扩大整合了拉曼系统的整体化设计。 系统选项包括光谱仪,一个 532 nm或785 nm激光器,操作软件和采样探头配件(或基于比色皿的分析)。 532 nm激光器的光谱范围为200-3400厘米- 1(斯托克斯位移),光谱分辨率为〜 10厘米- 1。785 nm激光器的拉曼配置有几种可供选择,包括适用于教学实验室的经济型配置及两个光谱范围略窄(150-1800 cm - 1和150-3200cm- 1)、光谱分辨率为〜 6-10 cm- 1的增强型实验室级系统配置。此外,海洋光学提供经济型的手持拉曼系统,RSL – Plus,包括一个机载微型计算机、光纤探头和样品室。   海洋光学还提供拉曼配件,如校正标准、样品室和安全眼镜。 既有的产品包括应用型的拉曼系统、软件、附件。
  • 三部委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 明确三大建设布局
    p   日前,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布局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本方案旨在落实《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中国家科研基地优化整合的任务要求,解决现有基地之间交叉重复、定位不够清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p p   具体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改革有关部署要求,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不同类型科研基地功能定位,对现有国家级基地平台进行分类梳理,归并整合为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和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进行布局建设。围绕国家战略和创新链布局需求,大力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体系。 /p p    strong 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strong 定位于瞄准国际前沿,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重大科技任务和大科学工程,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strong 定位于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国家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主要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p p    strong 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strong 定位于为发现自然规律、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数据等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公益性、共享性、开放性基础支撑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主要包括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p p   此外,通知还介绍了对现有国家级基地优化调整,根据整合重构后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和建设运行标准,对现有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基地和平台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撤、并、转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关基地序列管理。同时,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布局要求,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择优择需部署新建一批高水平国家级基地,严格遴选标准,严控新建规模。加强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互衔接,推动设施建设与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发展的紧密结合,强化绩效评估,促进开放共享。 /p p   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附件: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strong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a9316e38-0e39-4669-9d2c-33da5203af3f.doc" strong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doc /strong /a /p
  • 创新、互动、整合三大华美篇章演绎2021年度仪器及检测3i奖盛典
    9月21日,由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举办的“2021年度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于北京隆重举行,12项重磅大奖颁发。来自科研院校的院士专家、行业协会/学会领导、著名检测机构和企业代表、国内外知名仪器公司高层领导等汇聚一堂,共享荣誉时刻,见证行业发展。盛典现场仪器及检测3i奖,简称“3i奖”(创新innovative、互动interactive、整合integrative),作为行业内的公益奖项,从2006年创办时的优秀新品奖开始,奖项从产品单一维度,逐渐扩展到了企业、企业家、研发专家等各个方面,不断记录着中国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发展路上的熠熠星光。相对往年颁奖典礼各类奖项的逐一铺呈,本次3i奖盛典以“创新、互动、整合”三个篇章、线上线下互动整合的全新形式亮相;2021年度独具创新的仪器技术、产品,最美的仪器人,群星璀璨的龙头、先锋仪器企业和检测机构,作为行业发展风向标,带动了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盛典伊始,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CEO唐海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顾问闫成德分别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在互动篇做精彩致辞。唐海霞女士致辞唐海霞女士讲到,3i奖的每一个奖项都是在多位专家、广大用户提议下产生的, 真实记录了仪器行业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每个奖项背后都是一位企业家,一位技术带头人,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多年努力的成果,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希望通过颁奖典礼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增加职业自豪感,传承老一辈仪器检测人的务实创新和奋斗精神, 激发并吸引更多年轻人愿意从事仪器和检测行业!江桂斌院士致辞江桂斌院士表示对仪器及检测3i奖的理念非常认可,“创新、互动、整合”,与十多年前自己聚焦于“整合”的研究方向理念一致,并且表示,创新是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灵魂,回首过往20年,今天的科学仪器行业有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呼吁,希望未来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科学仪器这个创新的行业,来推动国内科学仪器的发展和进步,也希望主办方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科技平台的作用,与行业一起创新、互动和整合,积极推进科学仪器和检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吴永宁老师致辞吴永宁老师首先对各位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他讲到,3i奖依托权威的评审和网站平台数千万用户的大数据分析,挖掘和评选了能够代表行业发展的创新产品、表现卓越的企业、企业家、以及做出特殊贡献的人物,以此树立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同时也让大家对仪器企业的产品技术、生产制造、营销服务有了更深的了解,更为用户的品牌选择、仪器选型、人才就业、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闫成德老师致辞闫成德老师提到,回顾3i奖伴随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奋进的16年,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产品、年度人物、研发特别贡献奖,这三个奖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奖项里的重要组成部分,3i奖已经受到广大用户、厂商和技术研发人员的支持和信赖,成为国内外仪器行业权威奖项之一。另外,作为在分析仪器领域扎根五十二年的“老兵”,闫成德老师说了几个愿望:愿中国科技届能够出现一支原创性部队,能够出现一个科学仪器领域的特种部队,做一些我们没见过的仪器;愿我们的国家多给企业、市场支持,仪器届能涌现出更多具有知识产权、技术可控的产品,能够拥有更多的专利和制定标准的主动权;愿我们的企业能够协同创新,大家合作、共赢。 创新篇国家领导人指出,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仪器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眼睛”和高端制造业“皇冠上耀眼的明珠”,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创新实践万众瞩目,技术、产品更是其中最亮的“创新之星”!在颁奖盛典的创新篇,主要表彰的便是在中国仪器市场上推出的、技术创新性比较突出的国内外仪器产品——“优秀新品”;关注实验室人员身体健康,节约成本,具有绿色、低碳等创新理念的仪器产品——“绿色仪器”;从用户访问大数据的视角,筛选出能够为广大用户选购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仪器产品——“用户关注十大仪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郭冬发、华测检测认证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小兵、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顾问王顺昌作为颁奖嘉宾,依次揭晓了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绿色仪器、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三大奖项的获奖名单。“2021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活动共有711台仪器参与,在技术评审委员会主席团的监督下,经仪器信息网“专业编辑团”初审、“网络评审团”评审、“技术评审委员会”终审,最终确定岛津LC-2050 新一代i-Series液相色谱仪、布鲁克timsTOF SCP单细胞质谱系统、聚束科技Navigator-100B PLUS高通量(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12台仪器获此殊荣(点击此处链接,查看完整版获奖名单)。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获奖代表合影留念自“绿色仪器”奖项发起,共有300余家企业参与到此评选活动过程中,合计申报了近800台仪器,评选出了多届深受广大从业人员欢迎的绿色仪器。2022年1月,仪器信息网启动了新一轮“绿色仪器”评选活动,经过本网编辑评审组和顾问专家初审、用户调研,以及专家评审组终审,确定1台仪器获得“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绿色仪器”奖(点击此处链接,查看获奖详情)。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绿色仪器获奖代表合影留念“用户关注十大仪器”依托仪器信息网强大的用户访问量为数据基础,从20多万台仪器中精心筛选出3万台优质仪器作为奖项评选的入围范围;通过各类仪器本年度的独立访问人数、用户留言量、各仪器3i指数等综合计算得出获奖名单。安捷伦Agilent8890气相色谱系统、欧波同Apreo2超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普析通用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屹尧科技M6微波消解仪等荣获“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点击此处链接,查看完整版获奖名单)。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获奖代表发言互动篇国家领导人曾强调“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而在科学仪器领域,也正是创新和人才这样的“互动引擎”,让行业发展动力澎湃。在颁奖盛典的互动篇章节,表彰了为我国科学仪器研发与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研发特别贡献奖”,以致敬仪器行业发展路上的奠基人及将科技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先行者;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做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的商界领袖——“企业年度人物”,以促进优秀经营理念和企业家精神的推广和传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顾问闫成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分别揭晓“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和“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张书练荣获“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点击此处链接,查看获奖详情)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韩双来荣获“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点击此处链接,查看获奖详情) 整合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活动单位,是市场经济运转的基础要素。在仪器及检测领域,企业亦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筛选出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代表性的标杆企业,对推动我国仪器和检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本章节,整体表彰了过去一年中表现卓越的仪器企业和检测机构,包括在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且产品或技术具有领先地位,并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对科学仪器行业具有带动作用的企业——“领军企业”;拥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市场前瞻力和良好的市场潜力,在当年度实现产值和利润快速增长的中小企业——“成长潜力企业”;售后服务能力与理念领先的仪器企业——“售后服务优秀企业”;通过数字技术积极开拓市场的仪器厂商——“数字营销奖”;在人才发展、求职者关注度、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杰出雇主”;综合实力、专业能力、服务质量等多方面表现突出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单一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并具良好市场竞争力的检测机构——“行业先锋检测机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副理事长刘长宽、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韩玉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李崧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秘书长褚小立、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医学工程室主任赵晓光、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鑫、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原副秘书长宋桂兰等依序为各获奖企业颁奖。“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领军企业”奖项评选注重发掘行业排头兵,通过市场情况、创新能力、社会责任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挖掘仪器行业的佼佼者。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荣获“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领军企业”(点击此处链接,查看完整版获奖名单)。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领军企业获奖代表(部分)合影留念“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成长潜力企业”从“创新100”企业及符合条件的报名企业中筛选,经过网络投票,并由仪器信息网及专家委员会通过综其产品、技术、产值、利润等信息进行判断,最终确定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等3家获奖(点击此处链接,查看完整版获奖名单)。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成长潜力企业获奖代表合影留念“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售后服务优秀企业”评选采取问卷调研和材料评审相结合的形式,其中以问卷调研结果为主,材料评审为额外加分项,调研范围覆盖政府机关、大型/知名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生产型企业共341家,收集有效问卷3000份。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获奖(点击此处链接,查看完整版获奖名单)。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售后服务优秀企业获奖代表合影留念“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数字营销奖”除了表彰通过数字技术积极开拓市场的厂商,还加入了“数字营销杰出案例奖”,以展现在创意、内容、传播、影响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营销案例,促进科学仪器行业营销法则不断创新、不断转型。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马尔文帕纳科、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等获奖(点击此处链接,查看完整版获奖名单)。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数字营销奖获奖代表合影留念“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杰出雇主”经过3轮的重重筛选和激烈角逐,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等20家企业最终从263家雇主中脱颖而出,获得殊荣(点击此处链接,查看完整版获奖名单)。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杰出雇主获奖代表(国内)合影留念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杰出雇主获奖代表(国外)合影留念“2021年度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评选活动的总报名机构118家、入围85家,经过评选活动组委会审核、入围公示、用户投票,专家评审等几个环节后,再结合入围机构在我要测网表现的综合数据、用户投票得分为横向参考依据,按照总得分高低评选,最终确定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康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获奖(点击此处链接,查看完整版获奖名单)。2021年度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获奖代表通过VCR发表获奖感言“2021年度行业先锋检测机构”通过行业服务案例和研发实力、市场热度等环节评选,还特别设定行业案例分数评比,由机构参与标准制定与修改、发布学术论文、专利、行业解决方案等得出,最终确定奥测世纪(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6家获奖(点击此处链接,查看完整版获奖名单)。2021年度行业先锋检测机构获奖代表通过VCR发表获奖感言盛典不仅颁发了各大奖项,还设置了闭门座谈、大咖对话、现场互动、获奖发言等多种形式,点评获奖产品和企业,分享产品研发、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与经验,探讨仪器及检测行业发展热点与痛点等,与会嘉宾在共同见证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优秀企业和人物高光时刻的同时,也进行了深度的对接与交流。闭门座谈现场互动为方便更多业内人士深入了解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过去一年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以及未来的走向趋势,本次颁奖盛典采取线下举办,线上直播的形式,仪器信息网视频号、我要测网视频号、仪器信息网微服务视频号、仪课通视频号等多平台同步直播。此外,本次颁奖活动还得到了北京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并邀请到科技日报、中国经济信息网、搜狐网等多家重要媒体参会,对3i奖盛典进行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2021年度仪器及检测3i奖盛典专题查看。
  • 收购整合 强强联手 丹纳赫2017大事记回顾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2018年1月30日,丹纳赫公布了2017年第四季度及2017年年度财报数据。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中,丹纳赫收入5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017全年,丹纳赫完成10笔“补强型”收购,营收增长8.5%,达183.3亿美元。旗下子公司SCIEX牵手迪安诊断成立了合资公司,颇尔、贝克曼、PANTONE等各有成就,详情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丹纳赫公布2017年财报数据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d0fa5780-28de-469d-b7b2-fd628b2c3326.jpg" title=" 009.jpg" width=" 500" height=" 276"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76px " / /strong /span /p p   2018年1月30日,丹纳赫公布了2017年第四季度及2017年年度财报数据。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丹纳赫第四季度营收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核心收入增长5.5%(Non-GAAP)。净收益8.566亿美元,稀释每股收益1.21美元,同比增长13.5%。 /p p   2017年丹纳赫全年收入达183亿美元,同比增长8.5%,核心收入增长3.5% (Non-GAAP)。全年净收益25亿美元,稀释每股收益3.5美元(GAAP),同比增长13.5%,Non-GAAP调整后的每股净收益为4.03美元,较2016年增长11.5%。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丹纳赫宣布收购英国信息学公司IDBS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a9d04e0b-93ad-4c6b-bd10-82c5b4b86a2d.jpg" title=" 002.png" / /strong /span /p p   2017年年底,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宣布收购英国IDBS公司。IDBS将为建立生命科学的信息学和知识管理解决方案打下基础,从而加快新药和疗法的发现、开发和生产。 /p p   IDBS是企业科学信息平台的领导者,为企业提供科学数据管理、分析、建模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丹纳赫执行副总裁Rainer Blair表示:“IDBS的信息学解决方案整合了来自不同供应商及学科仪器的海量数据,可以实现更快捷的科学和商业决策,最终为病人提供效果更佳的治疗。在此基础上,IDBS将为丹纳赫开辟新一代信息化数字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PANTONE公布2018年度代表色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93f03e6f-9eb3-4870-8cf3-c9aa65ca8e0a.jpg" title=" 003.png" / /strong /span /p p   2017年12月,丹纳赫产品标识平台PANTONE公司公布2018年度代表色:PANTONE 18-3838紫外光色。 /p p   紫外光色在历史上一直带有一种神秘或性灵的特质。这个颜色往往让人联想起正念,对那些寻求逃脱现今过度刺激世界的人们,提供境界更高的立足之地。在冥想的空间和其他聚集的场所使用紫色调的灯光,会让聚集的群众充满能量,激发感应。 /p p   2018年,微妙而情感丰富的紫色不仅出现在时装周各大品牌中,也出现在美妆、产品、家居等领域。这个蓝底的紫外光,将我们的意识与潜力带到更高的境界,它象征着无限的未来和无限的挑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CIEX牵手迪安诊断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e4dcc448-3e48-4621-994a-4abca8278cfc.jpg" title=" 005.png" / /strong /span /p p   2017年11月11日,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SCIEX公司宣布与浙江迪安诊断公司共同组建一家合资企业。 /p p   SCIEX是生命科学质谱分析领域的全球知名企业,拥有 40多年的创新历史,公司主要从事基础研究、药物研发、食品和环境检测、法医学及临床研究工作。SCIEX X500B QTOF作为生物制药行业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入选2017 Medicine Marker杂志颁发的全球15强革新产品奖。 /p p   迪安是中国领先的诊断技术公司之一,其诊断网络包含了超过30所实验室。迪安还与高端三甲医疗机构一同设立了多个精密治疗中心,并为二级乙等及以上的医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p p   组建后的合资企业将以SCIEX Triple Quad& #8482 4500MD和 3200MD LC-MS/MS系统为基础,开发、注册和生产临床体外诊断试剂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丹纳赫获“2018HRC企业平等奖”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56bbec52-dd42-4d25-9846-2a671d540ad1.jpg" title=" 006.png" / /strong /span /p p   2017年10月,丹纳赫员工代表和3600多名人权运动基金会成员齐聚全球公益组织HRC年度晚宴,一起讨论了关于灵感激发与社群活动的问题。丹纳赫全球多样性和包容性副总裁Ernest Adams谈到了丹纳赫对LGBTQ社群平等和包容的承诺。今年,丹纳赫在HRC 2018年企业公平待遇指数(CEI)评选中获得了100%的满意度,CEI报告是一份有关于LGBTQ职场平等的公司政策报告。 /p p   自2017年7月丹纳赫签署多元化与包容性首席执行官行动以来,丹纳赫一直致力于工作场所的多元与融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Pall助力BMN270研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e49670a4-ee0f-4e05-945e-ab3d11fe1cba.jpg" title=" 007.png" / /strong /p p   2017年10月,颇尔公司(Pall)协助BioMarin制药公司研制出名为BMN270的基因治疗药物,这是一种用于治疗A型血友病的研究性药物。在时间极其紧迫的情况下,Pall公司的同事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并把客户要求上市的时间缩短了一半,这意味着这种治疗方案可以更早面世,更早地为A型血友病患者带来福音。 /p p   2015年5月,丹纳赫以138亿美元现金收购Pall公司。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华盛顿港,提供过滤、分离和净化产品,其业务涉及到生物制药邻域,以及食品和饮料、医疗终端市场,而其工业部门为工艺技术、航空航天和微电子领域的客户提供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伟迪捷获得年度之“最”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db84fa39-2e9b-4927-a28a-d96d503f1f18.jpg" title=" 008.png" / /strong /span /p p   2017年9月,伟迪捷标识技术有限公司被选为2017年度最值得效力和工作前景最好的公司之一。 /p p   该奖项旨在表彰那些为员工提供卓越的人力资源实践活动,并兑现对员工承诺的企业。该奖项根据企业内部的交流沟通、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企业对员工的培养、企业的包容性、对员工的认可度以及员工留存率等类别进行评估。 /p p   在2017年的评选中,有2000家公司获得提名,437家公司成为优胜者,其中包括伟迪捷。 伟迪捷公司除了被评为全国优胜者之外,还被评为NABR新的子类别中获得高分的优胜者,跻身于全美前101个优胜公司之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贝克曼库尔特风头正劲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98df1bb3-c0ab-4379-ad40-9554b66f9262.jpg" title=" 009.png" / /strong /span /p p   2017年10月,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的Optima MAX台式超速离心机特写镜头出现在了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第十一季第五集的剧情中。性能卓越的Optima MAX除广泛应用于需要高转速和离心力的病毒学、基因组学及纳米颗粒等应用领域外,也可以满足亚细胞器、蛋白质等的纯化和分离。 /p p   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实验医学领域中仪器设备、试剂、应用软件开发和制造最强的厂商之一。在医院临床实验室中,公司提供实际意义上的各种常规血液检测以及75%的其它检测。他们的70%以上的产品都保持在市场高端位置上:血液学,常规生化系统,离心,毛细管电泳,蛋白质分析,生物机器人以及快速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丹纳赫人才发展路径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fc57e1d5-3e42-4ccd-888d-90fedce07b0b.jpg" title=" 010.png" / /strong /span /p p   新年伊始,“丹纳赫精英养成计划”新鲜出炉。无论您想成为技术控还是职业经理人,我们都为您量身定制了属于您的职业规划,助您走上职业生涯的巅峰! /p p   丹纳赫DBS课程、管理技能及领导力培训课程、内部流动政策、内部继任培养机制、跨公司技术交流平台、跨运营公司分享平台等等企业政策与机制都是您职业成长的沃土。 /p p   每一位加入丹纳赫的员工都能在这里感受到丹纳赫独特的魅力,一起Helping Realize Life& #39 s Potential!一起奔向更高的目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更多资料: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丹纳赫财报出炉:2017全年10笔收购 营收183亿美元 /span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130/239226.shtml" _src="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130/239226.shtml"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130/239226.shtml /span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探秘丹纳赫中国总部——独立运营 协同共进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br/ /span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14/233361.shtml" _src="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14/233361.shtml"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14/233361.shtml /span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30年收购400多家企业 丹纳赫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巨头的?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br/ /span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02/232611.shtml" _src="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02/232611.shtml"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02/232611.shtml /span /a /p
  • Nature:走向整合的结构生物学技术
    从一类技术角度来说,直接和间接获得诺贝尔奖的技术非结构生物学莫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耕耘,这一技术现在到了快速收割的季节。现在代表结构生物学技术的多种技术正在走向整合,但整合技术仍然需要进一步推动和推广。   上世纪50年代,开文迪许实验室M.Perutz J.Kendrew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获得了球蛋白结构。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可在晶体水平研究大分子的结构,在分子原子基础上解释了大分子。1962年,Waston和 Crick因基于结构生物学技术的研究结果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M.Pertt和J.Kendrew获得了同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60-70年代,开文迪许实验室又发展了电子晶体学技术,研究对象主要是有序、对称性高的生物体系,如二维晶体和高对称性三维晶体。70-80年代,多维核磁共振波谱学使研究水溶液中生物大分子成为可能,溶液中生物大分子更接近于生理状态。   80年代,冷冻电子显微镜出现,这种技术不仅能够研究生物大分子在晶体状态和溶液状态的结构,且能够研究研究复杂大分子体系和超分子体系,如核糖体、病毒、溶酶体和线粒体等。   杂交或整合方法把多种结构生物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大大推动了结构生物学的研究。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是20世纪初发现的,随着绿色荧光蛋白应用技术的发展,FRET已经成为检测活体中生物大分子纳米级距离和纳米级距离变化的有力工具,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细胞生理研究、免疫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通过快速冷冻的方法进行固定的,克服了因化学固定、染色、金属镀膜等过程对样品构象的影响,更加接近样品的生活状态。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病毒、膜蛋白、肌丝、蛋白质核苷酸复合体、亚细胞器等等。所研究的生物样品既可具有二维晶体结构,也可是非晶体。由于对于样品分子量没有限制,突破了X-射线晶体学只能研究三维晶体样品和核磁共振波谱学只能研究小分子量样品的限制。计算机技术则可以将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可以获得接近真实的三维分子模拟数据。   现在结构生物学研究越来越多地依赖这种整合技术。2012年加州大学Andrej Sali等解析了26S蛋白酶体的结构。这种结构在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细胞都存在异常。现在科学家正利用这种结构作为模型开发能调节蛋白酶体活性的药物。今年另外一个小组利用整合技术分析决定感染细胞的艾滋病蛋白结构,利用这种结构开发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整合技术也被用在解析核糖体结构。核糖体是细胞制造蛋白质的细胞器,是实现基因表达的关键机构。   目前的蛋白数据库存在一些问题,如这些数据主要依靠晶体结构数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数据的整合,这一问题给结构生物学领域提出要求应该大力推动整合技术的发展。10月6-7日,由4个机构组织了一次整合结构生物学培训班,以推动结构生物学技术的扩展和引领大家将结构和疾病结合起来研究。   参加学习的大部分学员都支持应该采用标准模式描述多方面的数据,这有利于其他学者整合和利用这些数据。但由于结构数据往往十分巨大,如何有效储存和获取这些数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会议结束时达成一项共识,将申请经费构建一种&ldquo 分子机器&rdquo 数据库中心。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家Jan Ellenberg说,获取全部分子结构的数据是结构生物学的目标,这个愿望或许能在10或20年后实现。   原文检索:   Ewen Callaway. Data bank struggles as protein imaging ups its game. Nature, 22 October 2014 doi:10.1038/514416a
  • 国务院明确检验检测机构整合2015年完成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今日转发通知,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意见》强调,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到位,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完善,进一步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 中央编办 质检总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要求,扎实推进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整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检验检测认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检验检测认证的需求日益增长,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政府统一有效的监管,规模普遍偏小,布局结构分散,重复建设严重,体制机制僵化,行业壁垒较多,条块分割明显,服务品牌匮乏,国际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整合做强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界定国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整合,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   (二)基本原则。   &mdash &mdash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整合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共享、结果互认。   &mdash &mdash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政府部门要强化制订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引导职责,逐步与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脱钩。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mdash &mdash 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条件成熟的先行整合,暂不具备条件的逐步推进,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平稳过渡。   &mdash &mdash 坚持分业推进、分级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提出本行业相关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到位,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完善,进一步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到2020年,建立起定位明晰、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三、重点任务   各地区、各部门要摸清底数,认真清理现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对职能萎缩、规模较小、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机构予以撤销。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推进整合工作。一是结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明确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功能定位,推进部门或行业内部整合 二是推进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 三是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支持、鼓励并购重组,做强做大。   (一)推进部门和系统内整合。   1.整合质检总局所属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及直属检验检疫局所属31个评审中心,整体转企改制,并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质检总局负责。2014年3月底前提出方案,2014年6月底前完成)   2.整合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相关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对同一地域内的机构实行综合设置。(质检总局负责。2014年3月底前提出方案,2014年6月底前完成)   3.开展特种设备行业检验检测机构纵向整合试点,推进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以资产为纽带的纵向整合,建立专业检验检测集团 鼓励以资产为纽带的省内整合、跨省整合。(质检总局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7年底前完成)   4.按电子信息、通信、软件等产品类别分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5.按公路、水路行业专业领域类别分步推进交通运输部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交通运输部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6.整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归口指导的国家级建筑工程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7.按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农业机械、转基因安全、农业资源环境、农业投入品等业务门类整合农业部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农业部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8.统筹研究国资委联系的行业协会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问题,结合相关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稳步推进。推动行业协会所属认证机构转企改制。(国资委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9.整合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认证资源,组建国家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10.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要求,指导地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2014年底前完成)   11.按电力、石油、煤炭等类别,分类研究推进能源行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推动组建专业覆盖面广、竞争能力强、公正独立的检验检测认证企业。(能源局、国资委负责。2014年8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12.整合烟草系统检验检测认证资源。(烟草局负责。2014年底前提出方案,2016年6月底前完成)   13.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粮食局分别负责研究提出本行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2014年底前完成)   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地震局、气象局、国防科工局、海洋局、测绘地信局、铁路局、供销合作总社等其他部门和行业,有业务相同或相近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研究提出本部门、本系统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意见。(各相关部门分别负责。2014年8月底前完成)   (二)推进跨部门、跨行业整合。   对事关国计民生、分属于不同部门的相同产品的检验检测认证职能进行整合。鼓励条件成熟的领域或产品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整合。(中央编办、质检总局、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三)推进跨地区整合。   加强地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布局规划,省级政府部门所属相关机构加大整合力度,整合同城同类机构,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组建大型综合性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集团。整合不同市(地)相关机构,整合市和市辖区同类机构,逐步发展区域性综合检验检测机构。县(市)检验检测机构原则上整合为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   要科学规划机构设置,完善标准体系,加大监督力度,逐步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今后,除特别需要外,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举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创新整合后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管理体制。推动建立外部评价、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理事会、董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法人自主权。(中央编办、质检总局会同相关行业部门负责)   (五)清理相关政策法规,有序开放市场。   清理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不利于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健康发展的规定,减少检验检测认证项目的行政许可,有序开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认定办法,避免重复资质认定,科学设置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审批事项。(质检总局、法制办、中央编办会同相关行业部门负责)   (六)研究完善产业、财税、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配套政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及配套文件,对事业单位转企在财税、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方面政策已作了明确规定,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整合工作涉及的共性问题,妥善提出处理意见,为加强人才培养、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供政策支撑。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有关要求,在实施国家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中,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鼓励同一专业领域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组建技术联盟,组建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升重点领域检验检测认证能力。鼓励开展试点探索,加强对整合试点单位的政策扶持。(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质检总局等部门负责)   四、组织实施   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是国务院明确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制定方案,确保落到实处。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法制办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指导协调,督促工作进展。中央部门间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由中央编办统筹协调。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的整合和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做强做大,由质检总局统筹协调。   各主管部门及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人员队伍稳定。要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做好清产核资、资产审计、产权移交等工作,严禁弄虚作假、瞒报漏报,严禁转移、转卖、转借、私分或以其他方式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确保整合工作稳妥有序进行。
  • 部分科研院所或成今年央企整合重点
    比照之前经验,央企整合将采用规模较大的央企收购规模较小的央企、科研院所类的央企合并入经营性央企的手段。   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并购将在2010年发挥更大作用。分析人士预计,2010年国内并购市场将在中央企业重组、资源性行业整合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其中,科研院所将成为央企重组的一个重要部分。   2009年10月26日,经报国务院批准,长沙矿冶研究院和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这也拉开了央企科学研究院的整合浪潮。尽管从数字上看,科研院所的资产量和利润在央企庞大的总规模中占比很小,仅为1%左右,“但科研院所花钱的地方少,现金储蓄丰富”。从事科研院所改制研究的上海天强顾问管理公司总经理祝波善此前对媒体分析。   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从原冶金部、机械部、纺织部、邮电部等所属的242家技术开发类院所中精选了29家纳入麾下。它们被定性为生产经营型的开发类企业,即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截至目前,经过几轮央企并购以后,在138家央企中,仅存13家科研院所。   按照国资委规划,2010年中央企业将减少到80~100家。年初,国资委即表态,2010年中央企业数量一定会降到100家。据此计算,2010年将有29~49家中央企业被整合重组。国资委也希望通过强化各央企集团主业来加强央企竞争力,比照之前经验,央企整合将采用规模较大的央企收购规模较小的央企、科研院所类的央企合并入经营性央企的手段。   科研院所并入生产性企业,是国资委实施央企整合的一条重要思路。如果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是科研院所,则集团利用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既符合国资委的思路,又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技术竞争力。目前,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并入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并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并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等10余起整合已经完成。   据资料显示,目前仍有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矿冶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尚未被央企整合,旗下涉及的具体上市公司有:有研硅谷、北矿磁材、大唐电信、高鸿股份、烽火通信、光迅科技、天地科技、现代制药等。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鲁辉从行业角度分析时指出,受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影响,国内资源性行业长久以来存在着低水平开发、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资源性行业的整合势在必行。如,2009年,山西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的煤矿企业整合,在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环境、提高开采效率等方面已经得到社会肯定。这也使天地科技被业界看好,其控股股东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是中国煤炭工业唯一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具有先天的优势。2005年末,煤科总院总资产达44.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3.8亿元,总收入达40亿元,净利润为5.4亿元,在22家同类科研型央企中,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收入、利润总额均排名第一。   李鲁辉分析,预计2010年,山西煤炭整合模式将在全国资源性行业展开。煤炭、矿产等领域由大型企业整合小型企业的并购交易,将成为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山西、南京等省市开始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进行整合
    南京58家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资源整合   金陵晚报记者报道 民以食为天,南京地区现有各类食品安全检测机构58家,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今后,这些与“吃”有关的资源都将统一整合,搭建南京市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体系。   5月15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及十项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涉及的改革举措包括了整合职能相似的事业单位、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管办分离等。   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资源整合   据统计,南京地区现有各类食品安全检测机构58家,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虽然众多,但是由于这些机构之间没有打通,所以常常带来一项指标重复检测或者不知道找哪个机构检测的尴尬。   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打破部门、行业和条块分割,组织和联合驻宁地区具备相关检测技术和力量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食品检验机构,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技术人员队伍力量,构建覆盖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多层次、开放化、联动式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为食品安全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南京市编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希望通过资源整合,搭建全市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体系,把南京区域内各种检测力量调动起来,作用发挥出来。目前南京市食安办正在牵头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来逐步推进。   职责相近的事业单位要整合   2010年,南京市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同一大部门下,事业单位数量较多,有些单位功能相近或相似。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机构为例,在市住建部门系统内就有若干个。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市农业部门、市商务部门、市交通运输部门和市环保部门等。   《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及十项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对任务已完成或长期无人无事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职责相近、设置分散、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予以整合,对事业单位没有依据自行设置的行政审批前置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予以取消。   如明确,市农业部门以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为重点板块,对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撤并整合和综合设置 市交通运输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以公路路政执法、公路运输执法、港政、航政执法和水路运输执法为重点板块,整合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   探索事业单位管办分离   《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及十项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要求,以促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增强公益服务事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为目的,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探索管办分离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   据介绍,南京目前正在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接下来将实施分类并改革。这类改革的事业单位以公益服务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目的是给事业单位以足够的自主权,做好公益服务。   陕西省将整合食品检验检测机构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获悉,陕西省各部门各系统食品检验 检测机构将被整合,拟设立农产品检测和食品质量综合检测两个中心。   据了解,陕西省食盐、商务、粮食、渔业、农业、卫生、质监等各部门都拥有自己的食品检测机构,其检测能力的着重点稍有差异,但总体上检验设备基本雷同。全省食品检验机构总体上呈现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社会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小而全的格局明显,利用率不高且人、财、物浪费严重。省政府决定通过3年努力,完成全省食品安全检测整合工作,建立统一管理的检测体系。省级检测中心突出“高精尖” 市级检测中心要满足“全覆盖” 县级检测中心要达到“最基本”,具备常规微生物、理化指标和快速检测能力。
  • 质检总局确定检测机构整合工作方案
    4月10日,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组组长、中央编办副主任张崇和做了重要讲话。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组组长、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做工作部署,并宣读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组2014年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今年2月26日正式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中央编办会同质检总局组织召开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座谈会。整合工作组成员单位和其他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任务的33个中央部门参加了会议。   会议审议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组组建方案》和《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组工作规则》,正式成立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组。工作组由10个中央部门组成,中央编办、质检总局为组长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为副组长单位。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质检总局科技司(中央编办事改司)。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6个部门介绍了整合工作相关情况。   会议强调,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客观要求,是检验检测认证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需要。会议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办(2014)8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科学界定功能定位,从4个方面大力推进整合工作。一是大力推进部门内、系统内整合,要深入调查摸清家底,结合分类明确定位,多种方式推进整合,释放活力转企改制 二是大力推进跨部门、跨行业整合,打破部门所有格局,着力解决重复建设、重复检测等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跨地区、跨层级整合,打破地方分割,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体系 四是大力推进一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做强做大,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着力提升一批、壮大一批、扶持一批,努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会议要求,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吃透文件,协同配套,大胆探索,真正把整合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 国务院对混乱科研经费“动刀” 863、973计划被整合
    一直以来,中国科研经费的使用因&ldquo 灰色地带&rdquo 和效率低下而受到专业人士的诟病。近日,国务院的一纸文件开始对该领域的混乱情况&ldquo 动刀&rdquo 。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根据《方案》的内容,国家将打破在科技项目投入上&ldquo 九龙治水&rdquo 、碎片化的混乱局面,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用三年的时间,将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整合为五类。   这也意味着,存续近30年的&ldquo 863&rdquo 计划、存续近20年的&ldquo 973&rdquo 计划等将在2017年被整合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原来的名字将不复存在。   中央部门的科技计划整合成五类   长期以来,国家的科技计划分属多个部门管理,不少部门都有自己的科研计划和经费投入,很多科研项目交叉,审批也不透明,不仅带来国家科研经费使用上的&ldquo 灰色地带&rdquo ,也造成了浪费。   按照国务院此次《方案》,众多中央财政拨款的科研项目将整合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类。   由此,一些原来的国家科研项目将被整合,并入新的五大类科研项目,这其中就包括实行数十年的&ldquo 863&rdquo 计划和&ldquo 973&rdquo 计划。   从1986年3月开始实施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在科技界被简称为&ldquo 863&rdquo 计划。在过去近30年中,&ldquo 863&rdquo 计划曾被视为国家科技攻关的代名词,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与此相同的还有1997年3月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ldquo 973&rdquo 计划。   根据此次《方案》确定的精神,&ldquo 973&rdquo 计划、&ldquo 863&rdquo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以及发改委 、工信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农业部 、卫计委等13个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都将整合归并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方案》为整合划出时间表,规定到2017年全面按照规定整合的五类科研计划(专项、基金)运行,不再保留优化整合之前的科技计划经费渠道。   有行业人士称,2014年10月,由科技部和财政部制定的《方案》上报国家国务院待批。2014年12月,该方案获得国务院审批通过。   据一位科技部人士透露,此次改革,也导致科技部内设机构作出调整。查阅科技部网站发现,原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和计划发展司两个司取消,代之以重大专项办公室和创新发展司,以顺应国务院文件精神。   改革方向被业内人士看好   国内科研体制的缺陷一直受到科技界人士的诟病。2012年9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联名在《科学》杂志上撰文,矛头正是指向国内弊端重重的科研体制。   此次《方案》公布后,吸引了国内科技界人士的关注,一些科技界人士表示,原来科研经费管理上的不透明和混乱现象正是国内科技界的痼疾之一。&ldquo 希望这是很好的开端,减少国家科研经费的浪费现象,就会增加有效的投入。&rdquo 一位在中科院上海神经所工作的科研人士说。他表示,在国内有着审批严格声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直以来经费都比较低,而最近,他明显感到经费有所上涨。一个申请项目,他老师几年前申请批下来的金额是20多万元,而他获得的金额是90多万元,而且申请过程没有打一个电话、走一个关系。   说起国内的科研经费审批,一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王斌 (化名)博士很感慨。他称,&ldquo 973&rdquo 这样的项目在科研上都是大项目,一般至少几百万元,很多经费一两千万元,但是每年就是装样子开一个会,经费怎么花了并不追究。   &ldquo 国家怎么知道你在干什么?说到底,包括很多部委的科研项目审批委员会都并不专业,他们对项目承担者所做的项目也只是大致了解。&rdquo 王斌说。   在国内,院士可以凭借头衔获得大量的科研资源,但是在国外,有些院士根本争取不到科研经费。&ldquo 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是一个好办法,科研经费应该公平竞争,视科研项目的分量和水平而定,而不是凭借资历和头衔去争夺。&rdquo 王斌评论。   千人计划科学家、青岛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教授姜国辉认为,国内科研经费不透明是一个应该改变的方向,而此前出现的科技界贪污科研经费的行为,让这次改革显得很及时。
  • 大部制“微调” 食药监管酝酿整合
    由于多头管理,中国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颇多漏洞,国务院正试图通过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将这一体系理顺。   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下称“草案”),确定将其作为十八届二中全会的议题之一。   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食药监行政职能整合和加强社会管理将成为此次机构改革的两大重点。   2008年的上一轮大部制改革成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和环境保护部等5个大部,被视作精简政府机构的一次重要努力。   近年来,中央决策层和学界对于部分领域运行不畅,尤其对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和社会管理方面职能混乱和缺位等问题尤为关注。   有媒体亦报道称,此番国家海洋局也将扩权,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有望整合。而“大金融”、“大文化”、“大能源”等大部制改革内容并未成为草案重点。   食药监管一体化   据知情人士称,草案中的最大亮点是酝酿打造食品药品监管“大部”——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与现由卫生部管理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食药监局”)合并,并吸纳散落在农业、质检、工商、商务、卫生等部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成立正部级的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总局。   有研究食品安全监管的学者认为,食品生产经营根据其属性而言,是一个全周期的完整链条,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被人为地划分了段落,农产品是一段,生产是一段,经营是一段,之后餐饮消费又是一段,各种职能散落在多个部门。如此形成了多头管理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这种体制的现实与食品安全的自然属性相冲突。   基于这些原因,中央决策层决心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职能和机构予以整合。   另有专家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因为食品药品管理体制的混乱,“我们吃了很多亏”。 比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食品安全事件。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通过,2009年,国务院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下称“食安委”)。2010年,食安委又下设了正部级的食安办。   上述学者说,按照最初的模式设定,食安委和食安办是综合协调、督促检查、重大事故查处的综合职能机构,但这一机构在各地政府相继建立后,之前行政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事情都交给了食安办,一个综合协调的部门被异化为所有事情亲力亲为包打天下的部门,食安办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而食安办的最大弊端还在于下属机构设置不统一——有的设在工商,有的设在食药监局,有的设在卫生部门,有的甚至设在经贸委,没有统一的模式,导致各地行政部门配合低效。   在这种背景下,成立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总局的理念被逐渐认可。   这次改革一旦落地,“也只是完成了中央层面的改革,要落实到省级和地市级乃至县一级的话,时间还会比较长,根据以往的经验,从中央到地方全部改完,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地方试验有空间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和药品管理法规定,食品和药品的安全管理实行的是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意即实行地方分级管理的属地原则。在这种模式下,地方政府在接下来的机构改革中发挥创造性改革的空间很大,不一定完全根据中央的模式一刀切,但是总的思路还是要进行部门和职能的整合。   有学者认为,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从理论上说可以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也可以实行省以下属地管理。“最理想的方式是省以下能够实行垂直管理,但除非修法,绝对不可能实行中央垂直管理。”   事实上,在监管体系整合方面,一些地方已经走在了中央的前面。例如陕西渭南则将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畜牧、水产甚至林业、环保和城管等部门所有有关食品安全的职能整合在一起。深圳设立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则将工商、质监、知识产权监管职能统一在一个机构下,并下设一个二级局负责食品安全监管。   如果借鉴上述地方的经验,除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之外,工商、质监、知识产权等市场秩序方面的监管职能亦可整合。不过,国家质监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对本报表示,虽然参照深圳模式构建大监管的思路也得到了热烈讨论,但目前尚未看到高层就此作出指示。   民政部社会管理扩权   按照主流理念,现代政府主要从宏观层面承担四大职能,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于中国而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部分与民生最直接相关的领域,管理经验并不是很丰富。   其中,“社会管理”到底中央是哪个部门在管?十八大报告的表述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和法治保障”,这21个字实际上明确了我国整个的社会管理体制。   在本轮改革中,民政部门如何承担这方面的职权?学界推测,一个总的思路是民政部门要把社会管理做大做强做深做实,但具体机构会怎么安排,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其变数可能会比食药安全监管体系的变数更多。   除了民政部门扩权外,亦有专家认为,中国认监委和国家标准委可能整合组建国家认证和标准化管理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划入国家知识产权署。   关于本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基调,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本轮改革不会像2008年大部制改革那样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的改革,而主要是进行微调和深化,要达到放权、分权以及权力转移的目的,从而使各级政府尤其中央政府各个机构的职能、权力边界划分更为清晰,行政效率更高。这也符合十八大报告中“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总体原则。   附表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变迁   资料来源:本报整理   1964年 国务院颁布《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牵涉5部门   1979年 国务院颁发《食品卫生管理条例》,涉及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粮食、商业、供销、轻工、外贸等部门   1982年 《食品卫生法(试行)》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食品卫生工作。其他负责部门包括:工商、食卫监督机构、农牧渔业部门、国境食卫监督检验机构、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卫生防疫站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等。   1995年 《食品卫生法》明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各级政府食品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工商部门和出入境检验部门分头负责
  • 我国将大范围整合业务相同/相近检测机构
    近日,国家认监委(CNAS)发布通知称,我国将整合一批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摸清、检测、认证机构情况,中央编办、质检总局近期拟组织开展专项统计调查工作。   2012年11月的&ldquo 中国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技术发展高峰论坛&rdquo 上,国家质检总局总工刘卓慧在大会报告中透露,截至2011年底,我国各类检测机构已有25669家。她同时透露,2008年中国质量检测市场总产值为450亿元,其中120余家外资检测机构占了33%的市场份额。   按以上数据大致分析,我国25669家检测机构全年的产值合计可能为300亿元,每家检测机构的平均年产值还不到12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尤其在近年来,多个体系大量进行检测机构重复建设,造成了检测机构迅速增加。而随着我国第三方检测领域逐渐开放和市场化,当前的检测需求不足,在产值数据上显示出&ldquo 检测能力过剩&rdquo 。   该通知还显示,针对此次整合行动展开的调查工作包括直辖市、自治区、省级甚至省级以下相关检测机构,涉及范围与层面非常广因此可预估,我国此次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行动力度将会相当大。   但亦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整合所体现出来的行政行为与市场行为是否能够相容还待考,&ldquo 不同体系检测机构之间的合并重组是否应该更加市场化一些?&rdquo (编辑:刘玉兰)   原文链接:中央编办综合司 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
  • 湖北检测机构纵向、横向整合走在全国前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5月5日至8日,质检总局副局长、认监委主任孙大伟赴湖北调研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与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在宜昌市座谈,沟通进一步推动湖北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   5月5日,孙大伟在武汉出席了由部分直属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检集团以及技术机构代表参加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座谈会。孙大伟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意义和目标;要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 要主动改革,规划行业未来发展做大做强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   5月6日至8日,孙大伟先后赴鄂州市、荆州市、荆门市京山县、宜昌市,实地调研鄂州市有机产品检测认证综合服务基地、荆州市国家石油钻采设备质检中心建设工地、京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和宜昌市三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调研了鄂州市委、市政府正在实施的整合质监、食药、农业、卫生、粮食、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所属检验检测机构,组建鄂州检验检测中心的工作进展情况 调研了京山县整合县内不同部门所属七家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涵盖食品药品、农产品、工业产品和计量检定测试等内容公共检验检测平台的做法;调研了宜昌市整合质监局所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食药监所属食品药品检验所和粮食局所属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三家机构,组建宜昌市三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区域性检验检测平台,承担各级政府部门在工业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检验任务和社会检测需求的整合探索工作。   孙大伟肯定了湖北检验检测机构在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纵向整合、市县所属统计检验检测机构跨部门横向整合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他指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就是在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他强调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只是手段,要大力推进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竞争力,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做大做强。   黄楚平表示,湖北省特别是宜昌市将以检验检测机构整合为契机,探索搭建完善的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促进湖北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发展&ldquo 绿色经济&rdquo ,支撑湖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质检总局科技司、人事司、认监委,湖北检验检疫局,湖北省质监局相关人员参加调研与座谈。
  •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贸易领域重组整合
    9月28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新材料楼召开贸易领域重组整合会议,重组整合后的钢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安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器材供应部、北京钢研科贸公司员工参加会议。会议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波主持。   为落实集团公司“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优化贸易领域资源配置、加强规范管理、强化风险控制,集团公司研究决定,以安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基础,对集团公司器材供应部、北京钢研科贸公司3家单位的资产、人员、业务及组织机构进行重组整合。安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更名为钢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撤销器材供应部,北京钢研科贸公司并入钢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为其子企业。   会上,宣布了钢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领导班子组成。才让董事长做了重要讲话,指出重组后的钢研国际贸易公司要按照四好班子建设的要求,团结协作,廉洁自律,营造良好的氛围,带好队伍,心无旁骛,踏实工作,强化风险防范能力,为实现三个平台建立的重组整合目标而努力。王臣副总经理对下一步的重组整合工作从统一认识、有序推进、按时完成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新任钢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宏斌,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须磊代表领导班子发言,面对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贸易领域所赋予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表达了珍惜机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决心和信心。     才让董事长讲话     会议宣读有关文件
  • 质检总局武津生:矢志不渝推进机构整合
    编者按   质检在改革,改革进行时。鼎新革故,必须亮剑。在质检改革奋力攻坚之时,需要亮出您的思想、提出您的主张、拿出您的锐气。一味的无语是懦弱,太久的观望是无措,被动的敷衍是失责。   在1月6日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支树平局长提出&ldquo 改革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改革是质检发展的必由路&rdquo ,梅克保副局长要求&ldquo 以科学方法全面推进质检改革发展&rdquo 。新年伊始,本报开设了&ldquo 探索质检改革路系列访谈&rdquo 专栏,按采访时间陆续刊发了总局动植司司长黄冠胜、检验司司长王新、通关司司长刘德平、国际司司长戚秀芹、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朱光沛等有关领导的访谈。通过这个专栏,交流思想,开阔视野,促进思考,推动改革。   今天,本版登出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的专访《矢志不渝推进机构整合》,敬请关注。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仔细研读《关于的说明》的过程中,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体会颇深。&ldquo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rdquo 武津生说,&ldquo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rdquo   这是他感触最深的两句话,让他深刻理解了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如今,科技司牵头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正处于质检改革的桥头堡。怎么改?怎么改才能更好地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武津生娓娓道来。   成绩难掩矛盾和问题   检验检测认证是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支撑自主创新、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通过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规划建设和基层能力建设,质检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为整合改革做了必要准备,打下了基础。目前,全国质监系统共有各级技术机构3625个,比质检总局成立之初的2001年增长74% 人员119884人,比2001年增长80% 总资产362亿余元,比2001年增长365% 其中仪器设备值达165亿余元,比2001年增长479% 实验室面积653万余平方米,比2001年增长652%。   虽然取得了成绩,但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风险意识不强,二是检测体系不健全,三是综合能力不强,四是竞争能力不够,五是创新动力不足。   &ldquo 我们的机构从来不做成本效益分析,不考虑折旧,不计算投入产出,设备片面求新求精。前不久,浙江阿里巴巴公开招标对其电商产品进行委托检验,只有外资、民营检测机构中标,质检检验检测机构无一中标,主要是检测时限、检测价格无竞争优势。&rdquo 时限要求的是检验机构的规模,价格联系的是成本,没有规模,成本过高,自然就没有竞争力,武津生对此忧心忡忡。   改革需要决心和勇气   纵观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配备完善的检验检测认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通过两类机构、三种途径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出现三个趋势。   两类机构,包括公益性政府检验检测机构和经营性社会检验检测机构。三种途径,包括政府部门建立政府实验室,维护和发展测量技术设施,满足政府监管和国计民生检测的需要 政府购买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服务,满足公益性公共检测服务 政府认可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行为。三个趋势,一是检测机构规模化。二是检测业务市场化。三是检测标准国际化。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习惯于把检验检测作为一种&ldquo 事业&rdquo ,作为执法的支撑。从基层的情况看,质检系统的机构一般都不愿意走出&ldquo 事业&rdquo 的围墙,从根本上还没有把对检验检测的认识从事业发展模式转变为产业发展模式。按照以上总结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我国检验检测体制必须改革,但在这种改革中,我们的同志也有担心:推进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是不是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断了自己的后路?   &ldquo 我认为要勇于突破这种&lsquo 利益藩篱&rsquo ,更应以大局观来认识这个问题,应该看到改革是大势所趋,晚改不如早改,要有壮士断腕的精神和气魄。如同当年我国加入WTO,虽然有要适应规则的阵痛,但最后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对检验检测机构来讲,只要我们坚定了改革的信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推动改革,必将迎来光明前景。&rdquo 武津生说。   思路清晰绘就新蓝图   面对复杂的情况和问题,我们不仅有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更把整合看作一种机遇,提出了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   按照改革思路,对能够市场化的机构,按照&ldquo 专业化、集团化、市场化、国际化&rdquo 发展路径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一要推进专业化提升。主要解决&ldquo 做专做精&rdquo 问题。提升检验检测、科研创新、标准研制和综合服务四种核心能力,做专做精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由提供单一检测认证服务向提供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等综合服务发展。二要推进集团化整合。主要解决做强做大问题。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检验检测机构检测资源,通过集团化整合方式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引导各类检验检测机构集聚发展,推动检验检测产业规模化发展。三要推进市场化运营。主要解决&ldquo 体制机制&rdquo 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检测市场占有份额。四要推进国际化发展。主要解决&ldquo 发展方向&rdquo 问题。同时,扩大检测领域对外开放,提高检验检测市场国际占有率,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推动检测能力国际互认,深化检测科技国际合作,努力开拓国际检测市场。   根据需要保留的部分政府实验室,我们认为应以保证完成为政府政策法规出台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化检测机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为重大国计民生项目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为主要任务。   采访结束时,武津生说:&ldquo 我们要认真领会改革的精神实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按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职责,做好政府部门的工作。结合实际,主动、大胆、稳步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为加快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进而为推动国家质量提升、产业提档升级作出贡献。&rdquo
  • 俄媒:俄罗斯仪器将搭乘中国“郑和”号探测器前往小行星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月23日消息,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所长阿纳托利彼得鲁科维奇在向俄科学院空间委员会提供的报告中表示,俄罗斯仪器将搭乘中国“郑和”号探测器前往“埃尔斯特-皮萨罗”小行星。彼得鲁科维奇指出,用于研究“埃尔斯特-皮萨罗”小行星等离子体环境的仪器应在2023年4月运到中国。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截图在介绍该项目时彼得鲁科维奇说:“参加‘郑和’项目能够收获重大科研成果,推动俄中空间科研领域的合作发展。这是俄中首个此类合作项目。这非常重要。”2021年2月,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副所长奥列格科拉布列夫曾介绍了“郑和”号探测器选择俄罗斯仪器的情况。中国此前宣布,计划在2024年发射“郑和”号探测器,研究近地小行星Kamoʻoalewa(469219)并将其土壤样本带回地球,还将研究“埃尔斯特-皮萨罗”小行星(7968)。
  • 北京:市场运作破解科技资源整合难题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资源一直存在着运营管理成本高而使用效率低的难题,这直接影响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我们急需一种“伤筋不动骨”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科技资源的深度整合。近年来,北京市科委建立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为北京科技资源的整合及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用较低的成本,高效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深度整合,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动员力。   在推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中,北京市科委通过科学合理的市场化制度安排,实践出促进首都科技资源向社会对外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践,打造出首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研发实验服务舰队”,有效解决科技资源条块分割、开放共享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和实践方向。   破科技资源之“冰”   北京拥有十分丰富的科技资源,高校院所也比较集中。长期以来,这些科技资源存在封闭、分散、闲置甚至使用不合理的现象,缺乏有效整合和利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过建立网络化的科技资源开放服务体系和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有效解决了科技资源条块分割、利用率低和开放共享困难的难题。   北京市科委结合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发展领域的要求,采取行业分类聚集的方式,首批建立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能源环保四大领域平台,由北京市科委下属的4个专业中心管理,包括76个成员单位,开放部分科技资源。领域平台主要针对产业共性问题,将企业需求按产业分类进行整合,把以往分散独立的科技资源连接起来,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同时,北京市科委首批联合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等12家开放科技资源过亿元且条件成熟的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以协议的形式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各基地对本单位与科研教学有关的所有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提出每年可开放的资源量,用3年时间全部实现向社会开放共享,解决了科技资源整体开放的问题。   中科院在北京有41家研究所,总科技资源量38亿元,其中可开放资源量20亿元,涉及20家研究所,2009年已促使13家研究所价值14.1亿元的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其余可开放的科技资源3年内将全部实现向社会开放。此外,企业的科技资源也纳入到整合开放范围当中,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拿出价值10个亿的资源,参与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中,并首次向全社会开放,为电子信息领域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通过搭建领域平台和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北京市科委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科技中介机构、高校院所、企业之间的有效互动。2009年,北京市科委投入5800万元,撬动了76.3亿元科技资源,促使264个国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3112台(套)仪器设备向全社会开放。这些科技资源占科技部中央在北京科技资源调研量的40%。   破体制机制之“冰”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过创新机制体制,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作为核心运营与服务载体,解决了对开放科技资源进行市场化运营和服务的问题。   高校院所授权一家在本工作体系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公司化运作且具有运营服务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作为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核心运营载体,一手托资源,一手托市场,发挥连接社会需求和科技资源服务的纽带作用,实现科技资源的市场化运营服务,探索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路径。   中科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专业服务机构“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前只是其内部挂牌单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业法人机构。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大力推动下,该中心已注册为企业法人,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基地建设的法人问题,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市场运营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为进一步实现基地规范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铺平了道路。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是中国建材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授权运营的专业服务机构。该中心在经营模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和探索,加快了企业改制、区域扩张战略和资源整合力度,在2009年引入风险投资,完成公司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明确产权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机构,构建了现代企业制度,并计划上市。   高校院所在不改变现有科技体制的框架下,对内部开放科技资源的管理与运营进行改革,采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手段,实现开放科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开放科技资源的所有权和日常管理工作仍属于高校院所。高校院所通过与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专业服务机构签署协议,将开放科技资源的经营权授权给他们。专业服务机构作为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充分发挥整合资源、调动资源、挖掘市场需求、对接服务及深度研发实验服务五方面的作用,对开放的科技资源进行市场化运营,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与高校院所对接,解决了高校院所开放科技资源服务市场化问题。   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和引导下,各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和领域平台逐步实现了科技资源开放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两个突破。也就是说各基地摒弃原有单一零散的开放模式,由校方(院方)、管理部门、实验室、服务机构共同组成工作团队,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合理分配市场收益,解决了基地内部制度建设问题。比如北方工业大学的实验室在接收对外服务项目时,学校只收取5%的管理费用,剩下的费用像实验人员费、水电费、材料费等等都由课题组自由支配,并纳入学校教师晋级和职称考评体系。   “目前各基地的经费来源有政府政策、单位投入和市场挣钱三个渠道。”北京市科委条件财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采取这些措施,就是要建立政府退出机制,实现市场化运营长效机制。   破科技人才之“冰”   “在科研方面,我们不仅从社会上找到了新的科研渠道,同时又提高了个人收入。”很多科技人员纷纷表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立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社会,从市场上找到了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高校院所的设备管理人才多数为本校教师或科研人员。他们承担着一些国家课题项目,但是从市场渠道获得课题的机会却很少。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有效破“冰”,实现了科技人才的合理利用。通过条件平台,企业的需求和技术项目有机会进入高校院所,解决了其缺乏科研设备和人才资源的难题。另一方面,企业的实际需求进入高校院所,给这些科技人才提供了接触社会、发现新课题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科研设备和自己的专业技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既提高了科研设备的使用率,又实现了自我发展。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超级计算中心是一家提供超级计算服务及技术支持的支撑服务单位,以前只面向中科院内部提供计算服务。通过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该中心拓宽服务领域,开始面向社会企业提供服务。中心研究人员为企业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并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帮助企业进行研发,同时通过接触社会企业,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实现了自我价值。2009年,该中心与浪潮集团以“院企结合”的方式,整合中科院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开发技术和浪潮集团的高性能系统技术,将科研机构的应用经验、技术资源纳入产业化范畴,推进高性能计算机的高效普及。中心为浪潮公司高性能服务器业务提供各应用方向的技术支持方案,以及包括系统运行管理、软件应用及设计优化等在内的技术支持服务,提高企业的应用软件开发及服务能力,帮助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用户解决目前存在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应用成本过高、软件开发滞后、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   破管理模式之“冰”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采取新型组织结构和网络服务体系,其组织结构由总平台、基地、领域平台和成员单位组成 网络服务体系则包括各级领导、科研人员、技术支撑人员、联络员和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这样的管理模式解决了条件平台涉及单位多、管理分散,统筹协调难的问题 实现了聚集效应,对开放的科学设备采取统一对外形象 培养了一支从事条件平台经营管理与服务的队伍。   北京市科委通过政策引导、协议约束和机制带动,除与各成员单位签署合同外,还强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内部管理和运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成员单位实行绩效考评,规定各单位每年开放设备的数量,使高校的资源得以真正利用。同时,12家基地和领域平台全部出台红头文件,有自己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进行规范管理。   “北京模式”的成功实践,实现了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取得了多方共赢的效果,有效破解了科技资源、体制机制、科技人才和管理模式的难题。下一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将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工作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专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科技金融的结合,有效支撑国家和北京市的科技重大专项,成为支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支撑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支撑国家和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平台。
  • 助力单细胞测序 清华张强锋团队开发出数据在线整合的AI算法
    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单细胞科学研究不断深入,规模越来越大,所研究的对象也越来越复杂。整合来源不同的单细胞测序数据,消除批次效应,进行全面挖掘和解析,是现在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的一个基础和核心环节。目前单细胞测序数据整合面临以下几方面难题:1)不同实验样本、实验平台、建库方法乃至操作等因素带来的批次效应会在单细胞测序数据中引入非生物学噪音,干扰细胞间生物学差异的提取和解析;2)单细胞研究的规模不断扩大,百万细胞数目级别的数据对整合算法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单细胞测序样本的类型也在不断增加,不同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集通常包括高度异质的细胞亚群;4)最后也是最新最重要的一点,如何充分重复利用大量已有数据的旧知识,对新数据进行探索和解析。目前单细胞测序数据整合算法大多基于不同批次数据间的细胞相似性来矫正批次效应,存在过度整合(尤其是整合细胞异质性差异较大的数据集)、可扩展性差、无法直接将已有模型应用到新数据集上等弊端。10月17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强锋副教授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通过将异构数据集投影到统一的细胞嵌入空间中进行单细胞测序数据在线整合”(Online single-cell data integration through projecting heterogeneous datasets into a common cell-embedding space)的研究论文。在该研究中,他们开发了基于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深度学习框架的人工智能算法SCALEX,可以对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在线整合。SCALEX采用一个批次无关的编码器和批次特异的解码器组成的非对称自编码器结构,进行大量学习得到一个高泛化性的编码器,该编码器通过将高维单细胞测序数据投射到低维细胞嵌入空间(cell embedding space),在保留生物学差异的同时消除批次效应。SCALEX 模型框架SCALEX主要有以下四点主要特征:1)相较于目前已有的单细胞测序数据整合方法,SCALEX在整合准确性上具有明显优势;2)SACLEX在百万单细胞数据量下仍保持很高的计算效率,适用于超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数据整合分析工作;3)SCALEX有效避免了单细胞测序数据整合中的过校正情形,适用于异质性高、复杂样本的整合;4)支持单细胞RNA-seq,单细胞ATAC-seq等多组学整合数据整合。这些特征使得SCALEX适用于构建单细胞图谱。开发人员整合多项研究、多个组织的单细胞数据集构建了小鼠、人以及COVID-19等三套大规模单细胞图谱。SCALEX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就是它的高泛化性的编码器。这个编码器可以通过单细胞测序数据投射,生成一个批次无关的统一低维细胞嵌入空间。对于新产生的数据,SCALEX不需要重新训练编码器,就可以将新数据投射到这个统一的低维细胞嵌入空间。这种整合方式被称为“在线整合”(online integration)。在线整合带来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很容易将新数据与原来生成的单细胞图谱等奠基性数据(需要由通过SCALEX数据整合生成)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从奠基性数据得到生物学知识方面的启发和指引,直接支持数据注释、规律验证等分析任务。另外,原有单细胞图谱的细胞内涵也在不断添加新数据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扩充,赋能新的生物学发现。综上所述,该研究中,研究者们开发了SCALEX单细胞测序数据人工智能分析工具,可以将不同批次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映射到批次无关的统一低维细胞嵌入空间中,有效消除数据中的批次效应并保留细胞间固有的生物学差异,实现不同批次数据的有效整合。SCALEX适用于图谱级别的单细胞测序数据整合,将在整个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正在进行的超大规模单细胞图谱等研究计划中提供基础支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强锋副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博士生熊磊(已毕业)和2018级博士生田康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2019级博士生李雨哲和2021级博士生宁微希对文章中的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帮助,百图生科(BioMap)研究院主任AI科学家、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计算生物学家高欣教授参与合作研究。本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大学计算平台、上海期智研究院和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研究管理办公室的支持。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3758-z
  • 德国耶拿完成对CyBio的整合工作
    2014年7月8日,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与CyBio的整合工作已经完成了有效的商业登记。至此,CyBio将完全融入到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中。未来,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的生命科学业务部门将继续运营CyBio的液体处理和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其产品将继续以独立的CyBio品牌销售。因为CyBio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信誉度,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扩大该品牌的液体处理业务。CyBio之前的所有员工将由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承担。   &ldquo 随着成功合并CyBio,我们完成了已经进行了多年的CyBio整合到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中的一体化进程。未来,我们将结合两家公司的技术专长和员工资源、更有效地配置我们的内部组织结构,&rdquo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Klaus Berka说。
  • 助力高校选型,仪器信息网【高校内容整合工具】上线啦!
    1.7万亿+2000亿财政贴息贷款,助力高校设备更新改造,引爆各高校院所科学仪器采购热潮。本次高校用户选型具有采购量大、需求急、涉及品类多、学科范围广等难点。为更好的服务高校用户,仪器信息网推出高校选型—内容整合工具,便于广大仪器厂商结合自身内部资源(如仪器、应用案例、选型视频等),综合向用户展示,同时,也有利于用户全方位了解仪器产品及应用。高校选型—内容整合工具四大亮点• 亮点一:聚焦7大重点学科,精准触达不同领域高校用户覆盖高校科学仪器常见的7大重点学科领域,包括综合、食品安全、环境分析、石油化工、生命科学、药物研究、材料科学,便于不同领域高校用户选型。• 亮点2:增加高校典型案例,便于了解各高校间仪器应用展示厂商在高校中的典型案例,便于各用户了解各高校间科学仪器设备及应用,同时,彰显厂商服务高校用户的硬核实力。• 亮点3:增设用户直接咨询渠道,便于用户直接电话/留言通过该工具,用户可直接拨打厂商400电话或填写相应表格留言,即可联系到对应厂商。• 亮点4:拥有40万+高校用户资源,可通过邮件、APP、站内入口等多渠道推送给高校用户,便于用户选型仪器信息网拥有PC、WAP、APP、小程序四端全覆盖入口,该内容整合工具将通过上述多渠道展示给高校用户,助力高校用户选型。 高校选型—内容整合工具制作完成,即可在仪器信息网永久展示,用户可通过仪器信息网各入口访问该工具内容,同时,仪器信息网也将定期汇总该类内容持续向高校用户宣传。目前已有赛多利斯等厂商参与使用该工具,期待更多厂商加入,为高校用户提供更多仪器应用解决方案。另,在2022年12月31日前参与使用该工具的厂商,可享受服务报价5折优惠,名额仅限20个。更多【高校选型—内容整合工具】详情,请联系您的专属营销顾问。咨询热线:15210061289(张女士)、1991077787926(王女士)════▼▼▼════赛多利斯高校选型—内容整合工具简介:赛多利斯针对高校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与仪器信息网联合推出【助力高校用户选型 赛多利斯整体解决方案】。该内容工具为用户提供覆盖综合学科、生命科学、环境分析领域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是高校用户临床和科研实验室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更多详情,请点击下图查看↓↓↓点击查看助力高校用户选型 赛多利斯整体解决方案↑↑↑
  • 坐拥五家上市公司 上海仪电酝酿全面整合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引领上海国企改革方向的上海仪电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上海仪电),近年来却陷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困局。   参与上广电重组后,上海仪电在原有上海金陵、飞乐股份、飞乐音响三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两家上市公司。不过,上海仪电旗下的这些公司均存在主盈能力不强、业务交叉同业竞争的问题,按照上海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上海仪电重组在所难免。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上海仪电董事长蒋耀强调:“仪电的整个业务要整合,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的方向。”   仪电系问题由来已久   仪电系的问题由来已久。   上海仪电的前身是上海市仪表工业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非常辉煌,甚至被认为是“上海制造”的代名词。1985年,上海的电视机、录音机、收录机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5%、13.6%和16.2%。但到了1990年,这组数据已下降到6.5%、1.7%和6.8%。1992年,上海仪电下属企业亏损严重,仪表局整个系统账面负债率高达93%。   1995年,在经历仪电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过渡后,上海仪表局更名为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此后,上海仪电就成了上海市国资改革的试验田。   一位熟悉上海仪电的国资委人士认为,上海仪电的问题就在于公司的定位。作为上海国资委的资产整合平台,上海仪电过多地扮演了处置资产、消化历史包袱的角色,而没有做大做强自己的主业,浪费了很多机会。   “仪电系下面的几家上市公司盘子都不大,主业盈利能力不足。”上述国资委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从规模上看,仪电系几家上市公司与前段时间刚刚完成重组的ST东航、上海建工、上海医药等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制定三步走战略   2008年9月,上海市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由此掀起了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的热潮。   一份来自仪电的内部文件显示,上海仪电已经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2009年至2011年明确制造业、不动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初始布局,进行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加大核心业务投入,剥离非核心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业务重组,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第二步,从2011年到2015年,集团将进行国内资源整合。集中仪电集团的优势,做强做大做好电子制造业,不断扩大不动产的规模和价值,稳步扩大非银行金融业务规模,逐步形成三大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 在此基础上,2016年到2020年为发展的第三步,集团在这个阶段将进行国际资源整合,通过兼并收购,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上海仪电的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具体的实施则是通过有进有退、有调整有重组的结构调整和业务重组,加快三大业务板块——电子信息制造业、不动产业和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   三公司已确定发展方向   蒋耀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仪电的整个业务要整合,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的方向。小飞(飞乐音响)的定位很清楚,重点发展绿色照明 大飞 (飞乐股份)将主要发展汽车电子 上海金陵专注商办地产。”不过对于广电信息和广电电子下一步的重组,蒋耀并没有过多透露,只是谨慎地表示:“这两家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先把它救活,然后是梳理资产,再研究下一步的定位。”   从近一段时间仪电系的举动来看,在三步走和三大主业战略的指导下,上海仪电的调整已经展开。   11月5日,上海金陵股东大会通过了资产置换重组方案,一次性置出金陵表贴等七家电子制造类公司的股权,以置换控股股东上海仪电名下的怡科公司。通过置入商办房地产,上海金陵将成为上海仪电不动产资源整合平台。   无独有偶。11月13日,上海仪电控股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飞乐股份发布公告称,以1.93亿元价格向大股东上海仪电出售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100%股权。按照飞乐股份的说法,退出科学仪器行业是为了集中优势发展汽车电子产业。   分析人士认为,仪电系两家上市公司一系列的资产剥离背后,可能是基于相同的考虑。在上海仪电接手广电信息和广电电子后,两家公司相继进行了资产剥离,广电信息受让了上海夏普电器、上海科技网络通信以及上海索广映像等相关资产 而广电电子则出售上海广电富士和上海索广映像部分液晶相关业务,基本上成为“净壳”。   上述人士认为,上海金陵和飞乐股份剥离下来的电子制造和科学仪器类资产将有可能注入到广电信息 而相对资产较为干净的广电电子则有可能被华鑫证券借壳,成为上海仪电旗下的非银行金融业平台。
  • 检测机构整合工作组2014年工作实施方案出台
    本报讯(记者丁莹)4月10日,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组组长、中央编办副主任张崇和做了重要讲话。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组组长、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做工作部署,并宣读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组2014年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今年2月26日正式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中央编办会同质检总局组织召开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座谈会。整合工作组成员单位和其他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任务的33个中央部门参加了会议。   会议审议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组组建方案》和《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组工作规则》,正式成立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组。工作组由10个中央部门组成,中央编办、质检总局为组长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为副组长单位。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质检总局科技司(中央编办事改司)。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6个部门介绍了整合工作相关情况。   会议强调,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客观要求,是检验检测认证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需要。会议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办(2014)8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科学界定功能定位,从4个方面大力推进整合工作。一是大力推进部门内、系统内整合,要深入调查摸清家底,结合分类明确定位,多种方式推进整合,释放活力转企改制 二是大力推进跨部门、跨行业整合,打破部门所有格局,着力解决重复建设、重复检测等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跨地区、跨层级整合,打破地方分割,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体系 四是大力推进一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做强做大,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着力提升一批、壮大一批、扶持一批,努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会议要求,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吃透文件,协同配套,大胆探索,真正把整合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 整合1143项!这一地方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2021年4月,云南省委深改委将楚雄州列为2021年度省级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的唯一试点州。楚雄州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工作部署,坚持“州做强、县做精、乡镇强速检”的改革思路,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州、县两级同步改革,构建“州级以技术研发服务主导产业为主、县级以基本保障服务特色产业为主、乡镇以农产品食品安全速检为主”的州、县、乡一体化检验检测体制,打造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的“楚雄模式”。按照“公益性服务为主,市场化服务为辅”的机构属性定位,本级财政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标准给予新机构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新成立的检验检测机构在承担基本公益服务的同时,开展市场化服务,依法取得经营收入。通过改革,整合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等5个事业单位的检验检测职责,设立楚雄州检验检测认证院;整合楚雄市5个事业单位的检验检测职责,按照同城不再保留对口机构的原则,由新成立的州检验检测认证院统一承担州本级、楚雄市和楚雄高新区相应检验检测职责;除楚雄市外的9县市整合相应检验检测职责,设立县市检验检测所。与此同时,在楚雄医专设立楚雄州健康医药研究院;在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楚雄州机械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在州检验检测认证院加挂州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牌子;在县市检验检测所加挂特色优势产业技术研究所牌子;在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加挂乡镇检验检测站牌子,统一承担辖区内食品、农产品快速检测等职责。改革后,州级和楚雄市相关机构共整合1143项检验检测项目,州级较改革前减少事业单位5个,盘活事业编制146名;10县市减少事业单位9个,盘活事业编制135名,检验检测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022年3月,云南省委改革办给予楚雄州《试点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积极评价。
  • 上海整合组建检验检测认证协会
    上海整合组建检验检测认证协会“抱团”参与国际竞争近年来,上海市检验检测和认证相关行业组织积极开展专业研究,追踪、收集国内外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最新动态、技术标准等信息,检索、编辑、出版有关资料和刊物,起草和协助审核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规范及相关文件,组织制定团体标准111项,参与地方或者国家有关行业产品标准、质量规范、技术规程、服务标准等制修订工作。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上海拥有纳入行业资源统计的各类检验检测机构1176家、认证机构146家,去年共对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2800多万份、有效认证证书30多万份;行业营业收入达到317.7亿元,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业务规模领跑全国。为进一步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在全国率先实现资质认定全范围告知承诺制度,出台全国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第一部全面规范能力验证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不断优化检验检测行业营商环境,净化行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能级显著提升,使检验检测在服务市场监管、提升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海通过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强化技术支撑、开辟资质认定绿色通道、创新实施资质认定远程在线评审、及时公布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名录、上线“沪检云课堂”公益培训平台等举措,使全市283家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参与承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在食品农产品、产品质量、机动车检验检测、生态环境等民生领域广泛开展检验检测认证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治理提供技术支撑。记者注意到,从2015年开始,上海依托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着手开展相关“上海品质”认证探索工作,确定以联盟认证方式开展这项工作。2017年,上海品质认证联盟成立,在初步制定“上海品质”认证系列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上海品质”认证试点正式运行。2018年,经上海市委市政府同意,“上海品质”认证正式更名为“上海品牌”认证,上海品质认证联盟更名为上海品牌国际认证联盟,全面开展“上海品牌”认证工作。截至目前,上海市已有98家企业、107张“上海品牌”认证证书,构建了上海参与国际竞争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品牌集群。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陶永华表示,协会整合改革后,将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质量管理、检验认证、计量测试等“一站式”服务,围绕“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市场监管新格局,为推动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国药很忙:断臂卖,整合卖,10月卖卖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十月,国药系频现资产交易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月15日,国药股份发公告称参股子公司青海制药(集团)拟转让参股子公司青海制药厂 45.16%股权,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挂牌底价拟不低于 42362.59 万元。 /span 据公告,截至目前,本次股权挂牌转让尚无确定交易对象,暂不构成关联交易。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53267a4-b30e-4965-992a-48bf43121b0c.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525" height=" 873" style=" width: 525px height: 873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月9日,中国中药发布公告,国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卖方)与成都蓉生药业有限公司(买方)订立协议,卖方拟出售国药集团贵州血液制品有限公司20%权益,现金代价为人民币9060万元,完成后,集团将不再持有任何目标公司权益。国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药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成都蓉生药业有限公司是天坛生物的附属公司。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在资产大挪移的背后,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国药集团新一轮整合大幕拉开。 /span (国药集团旗下拥有10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及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现代制药、中国中药6家上市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b30ea0d-fd8f-4e1a-9be5-4b7a44e05700.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522" height=" 808" style=" width: 522px height: 808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span /strong /span br/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转让原因多多,收购无望,同类竞争排第一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药股份持有青药集团 47.08%,为青药集团参股股东。青药集团拟转让持有的青海制药厂45.16%股权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一、国药没主导权。 /span 青海制药厂职工持股会目前持有青海制药厂54.84%股权,为其控股股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二、后期要投入很多钱,回本看似有点难。 /span 由于厂区需要整体搬迁,需投入较大资金,新增成本难以在短期内消化,产品较为老化,研发能力有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无新产品上市,未来经营压力较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三、国药旗下有相似子公司为相互竞争关系。 /span 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也拥有生产麻醉药品等资质,本次股权转让将不会对公司麻醉精神药品业务产生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医械汇认为,收购重组无望,还有同类竞争,才是此次出售的真正原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剥离非主流、整合核心业务是国药转型方向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反观中国中药,此次出售国药集团贵州血液制品有限公司原因有三个: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一,不是主营方向。 /span 中国中药专攻中药配方颗粒、中药药物及中药饮片。中国中药前身是盈天医药,在医药国资改革背景下,国药集团于2013年年初收购盈天医药,并将公司更名为中国中药。将中国中药打造成国药系唯一中药整合平台,早已成为国药集团的一大改革方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二,国药集团贵州血液制品有限公司的业务在上半年面临严峻的竞争,影响了业绩表现。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三点,国药系内部整合的需要。 /span 收购方成都蓉生药业有限公司,恰恰验证了小编个人猜测是北京天坛生物制品(600161.SH)的附属公司。遥想去年,天坛生物剥离疫苗,以33.60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生物)有关的血液制品资产,正式晋升血液制品行业老大。今年,就轮到国药系另一家中国中药旗下的血制品业务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医械说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再联想到今年7月,国药控股(买)与国药集团(卖)签订资产购买协议,通过收购其持有的国药器材60%股权,9月,股东大会正式投票通过决议,国药器材将成为国药控股的附属公司。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不难看出,国药系不仅出售“烫手山芋”,几大上市公司内部也在不断整合、盘活,调整企业生产线与主营业务,加强“术业有专攻”的市场地位。这应该是国药系未来战略的一个方向。 /span /p
  • 日立公司计划将国内研发中心从8个整合为3个
    北京时间1月17日下午消息,日立公司周一发布声明称,4月份开始将把日本8个研发中心整合为3个。   日立公司还计划在2012财年中期之前将海外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一倍,包括在印度设立一个研发中心。   按收入计,日立是日本第三大公司。
  • 经济增速放缓 国内仪器厂商整合苗头初现
    仪器信息网讯 越来越多的消息显示,国内科学仪器领域的并购行为将逐渐增多。6月24日,天瑞仪器开始停牌,其公告信息显示,天瑞将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一些消息称天瑞有意进军环保产业,其方向可能为环境监测或治理,因此猜测其收购或重组目标为环境监测或治理领域的知名企业。   3年前,聚光科技收购知名分析仪器企业吉天,今年将是双方对赌协议的最后一年。聚光在成长历史上,还收购过多家国内外分析仪器企业。   近年来,相关的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不断发生,同时也不断出现国内科学仪器企业并购海外公司,跨国企业也在并购国内企业,各方资本对优质企业的争夺呈胶着状态。   国内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低迷,影响着各行业对科学仪器的采购需求。多家企业均反映&ldquo 今年生意不好做了&rdquo ,&ldquo 以前有些单子,看上去赚得不多,我们是没有兴趣投标的,现在,这些单子我们也要去抢。&rdquo   国内科学仪器企业长期以来有着&ldquo 父生子、子生孙&rdquo 的特点,小而散。多年来,在强劲的需求拉动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温和,各层次的产品均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而2013年开始,投资拉动的需求减弱,国外企业亦纷纷推出低档仪器,争抢原国产企业的份额,更增大了国内企业的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分析仪器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加了2.77%,这与多年来分析仪器企业的平均增长率严重背离。据SDI提供的数据,国内分析仪器市场总产值约为29亿美元,年增长超10%。2.77%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似乎预示着科学仪器企业对产业投入的信心不足。   事实上,已经有多家企业曾公开或私下表示&ldquo 希望被别人收购&rdquo 。据消息称,国内一知名分析仪器企业已获得数亿元资金,该资金将主要用于对自建销售渠道的大幅扩张,以及达成与其他非竞争企业的联合销售平台的目的。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一家手握现金的企业负责人更是直言不讳地说:&ldquo 以我们目前的资产结构,肯定无法完成上市,我们需要寻找收购目标。&rdquo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收购行为渐多,也说明了一些企业在多年的积累中逐渐取得了技术和市场的优势,从而为资本青睐。   在国家政策层面,仪器仪表领域已明确了&ldquo 抓大&rdquo 原则,即国家层面将重点扶持核心企业做大,再由这些企业收购和整合其他企业。&ldquo 目前已经在仪表行业进行。&rdquo 一位人士说。   仪器仪表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会。2011年开始,科技部科学仪器重大专项每年国拨10亿元资金对科学仪器的研发进行扶持,2012年开始,其专项立项原则向企业为主体倾斜。到2013年,更是上升到了&ldquo 企业为主体,可雇佣科研院所帮助研发&rdquo 的方式。在其他相关软科学课题中,仪器仪表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下,现金流的重要性凸显。虽然小型企业现金流状况往往更好,但在整个产业需要做大的政策背景下,小型企业可能成为整合对象,出现不被并购就淘汰的局面。对此,仪器信息网认为,国内科学仪器领域的整合苗头已现,但按一般的产业规律,整合将是长期过程,随着整个经济行为逐渐由投资拉动向市场行为拉动转变,其发展趋势将更难判断。   声明:此为仪器信息网研究中心的研究信息,未经仪器信息网书面形式的转载许可,谢绝转载。仪器信息网保留对非法转载者的侵权责任追讨权。如需进一步信息,请联系刘先生,电话:010-51654017-8032。 编辑:李晨
  • 丹纳赫:全球最成功的实业型并购整合公司
    一、公司简介:  Danaher丹纳赫是全球领先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商及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包括医疗、工业、商业等领域,公司主要有5个业务部门:测试与计量、环境、牙科、生命科学与诊断、工业科技。  Danaher从一家投资公司,成功转型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品综合管理集团,1986年到2014年底共收购企业400多家。公司营业额从1986年的3亿美金增长到目前的200亿美金,目前位列世界500强第149位,总市值高达600多亿美金。2015年期收购世界上最大的专注于过滤、分离、纯化技术的跨国公司PALL,交易规模高达148亿美金。  丹纳赫公司的精益管理能力在西方企业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的丰田汽车。  二、傲人的业绩表现  三、并购整合成功的法宝——丹纳赫精益管理体系(Danaher Business System)  在1980年代,Danaher的一个子公司基于Kaizen(来自日语,意思是“不断进步”)的原则发展了一整套的创新管理方式。目前,丹纳赫公司的精益管理能力在西方企业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的丰田汽车。  DBS处理系统是Danaher公司的灵魂,它指导着计划、部署和执行。公司的基石是Danaher公司商业对策管理系统(DBS)。DBS为所有运营管理人员提供了追求世界一流质量、交货和成本的衡量标准,以及卓越的客户满意度和利润成长的方法。Danaher公司在并购过程中成功执行DBS,促使它快速成长。  四、公司发展历程  1、20世纪80年代,丹纳赫的初创期,并购模型形成,并成功推出DBS系统  Steven和MitchellRales是四兄弟中的两个,在马里兰洲贝塞斯达长大。在1980年,他们成立了初期的投资引擎,即证券集团控股(Equity Group Holdings),目的是并购具有以下特征的业务:(1)特定利基市场下可理解的业务 (2)能带来现金利润的可预测收入 (3)有企业家精神的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在1981年,他们并购了硕士盾公司(Master Shield),一家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乙烯基壁板制造商。接着,他们并购了美国俄亥俄州哈得逊的莫霍克橡胶公司,用了自己的200万美元和借来的9000万美元。  很快,一家名为DMG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公司引起了多个投资集团的注意,其中包括Rales。DMG自1975年就没有公告它的利润,但是有超过1.3亿美元的税损结转。在1983年,Rales兄弟获得了DMG公开上市交易的控制权,并于次年出售该公司的房地控股。然后,他们把硕士盾公司和莫霍克橡胶公司并入了REIT,通过税收抵免保护制造业的收入。他们还把公司的名字改为Danaher公司。Danaher公司,源于蒙大拿州西部有名的假蝇钓鱼。Danaher河的名字要追溯到凯尔特字根“达纳”,或者“飞流”。  从那时起,两兄弟把最新重组的Danaher公司作为并购的工具。利用数量可观的债务开展一系列友好的或敌意的并购。他们对准低调的工业企业,在Danaher公司成立的前两年又并购了12家公司。早期的并购涵盖了工具、控制装置、精密零部件和塑料等各种制造公司。在这种兼并中,Danaher公司的重点是削减成本和通过剥离表现不佳的资产来支付债务。到1986年,Danaher公司以4.56亿的收入被列入财富500强企业。14家子公司就在那时候被重组成四大业务部:汽车/运输、仪器仪表、精密零部件和挤压产品。  尽管他们成长速度很快,但Danaher公司的并购战略一点也不含糊。正如1986年年度报告的概述:“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成为我们所提供的产品中最具创新意识和最低成本的制造商,我们寻求的市场地位是每个产品线都是第一、第二或是非常独特的利基市场。在14家子公司中,至少有12家是市场领导者。Danaher公司认为自己的战略与1980年代中期众多的并购者是不同的:“如果有一样东西可以把我们与企业并购领域的其它竞争者区分开,那就是我们与企业保持联系,”StevenRales在1986年评论说。无论如何,他继续说,“在长远看来,我们还很年轻。”  1988年左右,Rales兄弟在三个显著的方面转移策略。第一,把注意力放在内部——包括子公司的运作和整个公司实体的运作。Danaher公司的一个部门——皆可博车辆系统的经理们很成功地学习了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不久,Rales兄弟在全公司贯彻这个系统。这变化就如后来某些Danaher公司的经理人形容的“他们对精益生产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喜爱”。对精益生产的喜爱是“改善”广阔的哲学中的首要表现。改善,或者说持续改进,接近于后来大家熟知的DBS——Danaher公司的标志。  2、1990年代,谢尔曼的十年,标准化并购操作手法和机制,对其他品类和领域进行外延扩展,丹纳赫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公司  1990年2月,Danaher公司任命George M. Sherman为总裁和CEO。Sherman在任命时48岁,是受过培训的工程师,也是一位MBA。Sherman加入Danaher公司前是百得公司(Black & Decker)的执行副总裁和电动工具和家居装饰集团的总裁。Sherman是有名的高效领导者。一位分析师评论说,“他是我见过最有能量的CEO,他会竭尽全力投入。”在百得公司,因为电动工具业务的转机,他广受赞誉。在他任职其间,电动工具业务以两倍于市场的速度增长。在此之前,Sherman还曾任职通用电气公司和爱默生电气公司。  在加盟Danaher公司前,Sherman说过希望“加强战略计划的市场导向,以巩固Danaher公司令人钦佩的市场地位。”此外,他期待投资组合重新定位为更有吸引力、更少周期性的业务。这公司开始“寻找国际机遇,在海外产品销售和选择性并购两方面扩张。”他还开始出让那些为汽车产业生产轮胎、工具和部件的企业,因为Danaher公司既没有品牌特色也没有足够的规模去承受产业的价格压力。除此以外,Danaher公司投资新的“平台”,重新关注企业并购的方法,在生产和分销上都形成规模经济。最初的平台包括环境控制、电子测试仪器和精密电机。最后,Sherman集中在“更少但更大的并购,许多家族企业在差劲的财务下有很好的产品和可观的市场份额。”  1986年,Danaher公司有16家运营公司。到1995年,它有24运营公司,而到了2000年,它拥有51家运营公司。当Danaher公司进入电子测试仪器、水质仪器、食品和制药温压传感器,以及企事业单位硬件时,他们的管理团队“被证明是擅长于将各企业整合到现有的运营中的。”这些并购也巩固了Sherman 1990年推动的公司业务组合的转变。在1985年,86%的收入来自轮胎和橡胶制品 1991年,78%的销售额来自工具和汽车设备。到2001年,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环保、电子测试和运动控制平台。  在Sherman任职期间,Danaher公司的销售额从7.5亿美元增长到38亿美元。在Sherman最后五年的领导下,Danaher公司实现了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每年约15%的收入增长。Danaher公司还努力扩大和加深创始人引进的持续改进的经营技术。DBS被认为是公司不断成功的基石。一位分析师在1997年评论说,“Danaher公司内部和并购共同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衡。”投资界赞扬了Sherman的领导力,认为Danaher公司在1990到2001年间已经“从中型公司的地位发展为首屈一指的大型产业公司。”  3、2001年至今,丹纳赫的再度腾飞,一跃成为巨头  Danaher公司的首席执行官LarryCulp自1990年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就加入了Danaher公司,并在2001年被任命为CEO,那年他38岁。他接管的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年复合股票收益率已超过25%。在Culp领导的前五年,公司的表现依然持续向好。Danaher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纯收益增加了一倍多,兼并了50多家企业并不断壮大。因为丰厚的利润,它的股价持续高于同行。事实上,对于总部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产业集团,2007年已经又是一个创纪录的年份。他把Danaher公司看作战略成长平台而不是家族。公司管理层把战略成长平台定义为“在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中,Danaher公司可以获得10亿或更多的收入,并且是市场中排名第一或第二。”在2007年,Danaher公司的投资组合包含六个这样的战略成长平台,贡献了80%的收入。此外,这公司还在运营七种集中的利基市场业务——一种“在分散的或小的市场上的业务,Danaher公司在这市场中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和令人满意的利润和回报”  五、Danaher的投资组合  在早些年,Danaher公司在选择企业时追求财务目标,根据投资回报率(ROIC)分配资源。从九十年代开始,Culp提出,公司的投资组合转变为“更少更好的业务”,建立基于在有吸引力的市场上有强势地位的领先企业的“平台”,在这平台可以进行额外的并购。Danaher公司在1998年并购福禄克(Fluke),这是一次重大的并购,证明了这种方法的价值。  业务的选择受“市场第一,企业第二”的信念驱动。对此,这家公司遵循巴菲特的名语“当一个行业处在困难条件下,即使遇到一位声名昭著的卓越的经理人,也完全无法改变原来的困境。”Danaher并不是先识别出有潜质的目标然后评估它的市场潜力,而是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分析方式,即从市场分析开始到公司评估,再到尽职调查、定价、谈判,最后是整合。  行业是经过一定的合理标准进行筛选的。“首先,市场规模应超过10亿美元。第二,核心市场成长率应至少5%至7%,没有不适当的周期和波动。第三,寻找参与长尾的分散行业,有2500万到1亿美元的销售额,可以获得他们的产品而不用必要的管理开销。第四,尽量避免优秀的竞争对手,如丰田或微软。第五,目标领域要有适用DBS的可能性,这样我们发挥Danaher公司的经营技术。最后,须是以实际的产品为中心的企业。如金融服务业,就不符合这些原则。总而言之,这套标准有个简单的前提:“我们寻找有规模的市场,而且是我们可以赢的市场。”  根据上面的标准,以目标和现有业务为基础,并购可以分成三类:  新平台  正如分类建议的,一个新平台的并购代表一次重大的扩张,Danaher公司投资组合进入新的市场和产品。切入点可以是大企业的一部分、一个独立的公众公司或一家私人企业。“建立平台的并购”,2001年度报告上解释道,“引入‘Danaher型’业务,我们的经营技巧和能力可以产生价值。”总结这些平台的重要性时,Culp说:“不在一个已建立的重心上,想通过之后的并购串成一条珍珠链是很困难的。”并购的目标趋向于大并且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部门上。Danaher公司进入一个属于吸引力市场的平台的实例是最近扩展了一个医疗部门。2006年,这公司已经投资了超过26亿美元进行并购,致力于建立医疗技术平台。现在,这个平台的收入接近总收入的25%,并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  协同  “协同”是为了寻找Danaher公司现有业务和新目标之间协同作用的小交易。被并购的企业在管理、组织和分销上被全面整合到核心业务。例如,2004年,Danaher公司以0.5亿美元并购了哈里斯公司(Harris)的各个产品线,把它们协同到电子测试平台上。  邻接  与“协同”不一样,尽管它们与一个特定的平台关联,邻接更多的是在并购之后作为独立的业务。例如,Danaher公司在2004年以1.91亿美元并购木马技术(Trojan Technologies)。虽然木马技术作为环保平台运营的一部分,它的水处理产品占据一个特定的利基市场,在并购后或多或少地作为独立的组织运作。  Danaher公司选择适当目标的时候,乐于并购那些“未必已经具备优秀的领导团队、关键设备、或是极好的基础设施的入门级公司”。唯一选择终止交易的原因是当我们不能确定管理是否能够填补预期的差距。即便Danaher公司没有获得这样一个合适的公司,Culp也相信“由于我们的前期准备,当进入一个新的业务平台时,我们仍然具有战略优势。例如,我们在2004年决定竞标KaVo公司,因为我们已经对牙科市场进行了调查,并且董事会已将之作为2002-2003年的发展目标。”  把小的并购企业纳入现有的平台业务是比进入新业务领域更为普遍的方式。协同并购是运营公司的职责,由(原)企业并购团队通过法律、定价、交易知识技能方面对原企业的运作施加影响。实施这种并购通常涉及到将现有平台上与目标企业的组织和业务进行整合。尽管这会远远高于该公司最终达成的交易,这一业务领域的交易机会每个月都会进行评估。  从头到尾的并购流程揭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并购都是不一样的。事实上,判断基准是并购后的模式。正如2011年年度报告所述,“我们审议了所有并购案的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我们要求三年内平均的最低收益率要达到税后投资回报率的10%,协同并购更容易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建立平台并购需要更长的时间,但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五年。  六、danaher的组织和人力管理策略  Danaher公司总部设在华盛顿,在距白宫以北六个街区一栋不起眼的写字楼里。公司的名字并未标示在大楼前面,甚至也没有列明在楼层指示上。大约有45位员工的办公室装修简约。华盛顿代表处的职能包括财务,会计、法律、税务、资产、人力资源、以及并购交易。  2008年,Danaher公司活跃于不同的业务领域,销售增长超过120亿美元。它拥有45-55个自负盈亏的独立业务单元,分属于三个执行副总裁(EVP)进行管理并向首席执行官(CEO)汇报。Danaher公司喜欢精简的汇报架构(向管理层直接汇报的人数较少),而不像类似Dover和 Illinois工具厂等企业集团那样,当企业日益发展壮大时,它们就分拆为更多的子系统。Danaher公司始终依赖于把各个较小单位聚合为一个经营实体。  Culp(H.Lawrence Culp, Jr. Danaher CEO兼总裁)每周大概花费半天时间处理对外事务(投资者关系),一天半至两天时间处理战略和并购问题,其余大半周时间用于处理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事务。尽管在过去,他和其他公司高管卓有成效地运营了Danaher公司的一系列业务,但他指出,“如今,我不会直接做出许多经营决策,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与组织和个人真正相关的,以一种发展的方式影响人、以及构建一种对话框架。”  在Danaher公司,另一个重要的机构是DBS办公室(Danaher Business System,业务管理系统),它由15-20个高官组成,他们不在总部而在业务部门工作。作为业务拓展的角色,他们在DBSO工作的工作时间有限,但是这个职位的最基本要求是他必须是一个高级运营管理人员。例如,DBSO当前的负责人,就是Danaher公司的前任总经理。DBSO的职责是培训Danaher商务系统的管理人员,无论是被Danaher公司并购的公司还是现有的公司。DBSO参与了所有新并购活动中的初期培训和持续改善。尽管DBSO现有业务在多数情况下是服务于企业本身,但有时候,它也会被要求协助特定业务。DBSO刻意保持小规模,因为它并不是为了取代那些希望将DBS的思想和文化根植于己身的直线经理的职权。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由前公司总裁来管理。各个业务部门管理自己的人员,但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也有人才输送来填补高级的职位。然而从流程上来讲,企业人力资源和管理是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个新的职位都要从约2000人的企业人才库中筛选,所有重要的职位变动都要经过CEO和人力资源主管的审核。人才的审核是公司运营的一个关键环节。虽然Danaher公司认为,在单一业务下可以培养一个部门的专家,但是倾向于在公司内部提拔或者保留管理人员。因此,每年大约四分之三的高级职位由内部人员填补,每年大约有五分之一高级管理人员被提拔到新的位置。被提拔的机会不仅存在于原有的Danaher公司的业务部门,也存在公司的其他业务部门中。一项任命并没有预先设定时间长短,作为人才的审查过程的一部分,当一个雇员掌握了所需的能力,有达到或超过预期的表现时,公司就会考虑或者计划进一步升迁。高级管理人员被寄望于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绩效管理,并提升自己的团队成员。不过,没有设定目标来裁减表现靠后的员工,而是通过个人的表现和DBS价值观来考核个人的业绩。  这个公司的招聘流程包括一个心理测评以及更具代表性的面试程序。候选人被期望具备有这样的素质“和团队一起共赢,展现个人的谦逊,同时富有创造改变的激情和能量。”从外部招聘的管理人员要通过一个严格的8-12周的熏陶,以了解更多有关DBS的工具和文化。在此期间,新进管理人员集中沉浸式培训,不需要在他们的岗位上工作。雇佣的本科生主要来自像伊利诺伊州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这样的级别。在MBA的水平(层面),Danaher公司招聘来自于像达顿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凯洛格商学院、斯坦福大学、IMD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顶级学校的学生,他们关注的是一个员工长期的领导潜力。Danaher公司为新员工提供工作轮换机会,但在早期阶段期望他们能够管理Danaher公司的部分业务,无论是作为生产部门的轮值经理还是作为一个区域销售经理。  公司的并购团队是由交易员组成的一个小团队,该小组开展了和业务拓展部及战略发展部的广泛合作。业务拓展部门旨在发现和培养其行业内和邻近行业的潜在目标,而战略发展部门则将重心关注在潜在的新平台上。在过去四年中,Danaher公司并购了8-12公司。  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并参股。Danaher公司的薪酬在同行业及同类职位上是具有竞争力的,没有统一的Danaher公司的标准化薪酬体系,但高级职务(如总裁及其直接下属)的薪资差异不大。随着资历增加,奖金等于基本工资的四分之一到一半。奖金的发放基于业务表现以及员工自身年度目标的实现情况。后者的设定是为了明确具体目标,如在中国的收入增长,或新产品的数量和成功发布,或者培养了多少潜在的总裁候选人。长期股权补偿的目的是为了激励高管长期创造财富。鉴于Danaher公司的股价表现,Danaher高管创造的财富确实超过了同业的其他高管。  (数据参考:哈佛商业评论;严海进,特此感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