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程亦凡

仪器信息网程亦凡专题为您整合程亦凡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程亦凡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程亦凡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程亦凡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程亦凡话题讨论。

程亦凡相关的资讯

  • 程亦凡谈冷冻电镜技术发展——访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教授程亦凡
    p   如果在两年前,我们说冷冻电镜(cryo-EM)是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很多人都应该不以为然。毕竟虽然冷冻电镜和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被称作结构生物学研究的三大利器,但不得不承认冷冻电镜是三者当中最弱的一种技术手段,在现在已解析的一千多种膜蛋白结构当中,90%以上都采用的是X射线晶体学方法,而核磁共振在小分子量的蛋白结构解析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p p   然而2013年12月5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教授程亦凡与同事David Julius两个实验室合作,采用单电子计数探测器,以近原子分辨率(3.4 埃),确定了在疼痛和热知觉中起中心作用的一种膜蛋白TRPV1的结构,这一振奋人心的成果让研究人员们开始重新审视冷冻电镜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所能发挥的作用。毕竟和X射线晶体学方法相比,它所需的样品量很少,也无需生成晶体,这对于一些难结晶的蛋白质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p p   日前,在“2014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召开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前来参加会议的程亦凡,请他介绍了研究所用的新型探测器件对提升冷冻电镜分辨率的影响,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是否意味着X射线晶体学时代的结束?冷冻电镜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HEIGHT: 467px WIDTH: 350px"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48181393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教授程亦凡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0000ff"   strong  采用直接电子探测技术使冷冻电镜的分辨率达到近原子分辨率水平 /strong /span /p p   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冷冻电镜有潜力达到原子级别的分辨率,但现在要实现这一点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在程亦凡的研究中,他的实验室参与了对冷冻电镜所用的相机进行的改进,和单电子计数探测器的研发。单电子计数探测器是一种直接电子探测器件,能够直接检测电子,而不需要像传统CCD相机那样先将电子转换成光子,然后再转化为光电子进行探测。 /p p   程亦凡介绍说:“传统的CCD相机的DQE(检测量子效率)在低频仅为30%左右,高频则更低,严重影响了高分辨率信息的采集。因而研发新的探测器来提高分辨率是冷冻电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由我在UCSF的同事和合作者David Agard教授,以及英国MRC的Richard Henderson教授, 和UCSD的几位教授推动的。他们在很多年前就都预见到相机开发对电镜技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以说David Agard非常有远见,他预见到单电子计数的重要性,并决定要和Gatan一起做单电子计数探测器,而其他几家公司觉得单电子计数很难有实际应用。” /p p   “从2010年开始,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和Gatan公司及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合作,在看不到前景的情况下,我们不断的摸索。最终通过快速读取与几乎无噪音的电子计数组合,将相机的检测量子效率提升到70%。通过实验,我们也找到了单电子计数相机的最佳使用条件,并结合软件算法的改进,使图像模糊得以校正,实现了近原子分辨率。”程亦凡说道。 /p p   目前,这种单电子计数相机已经由Gatan商业化,即K2 Summit Direct Detection Camera。其他两家公司(FEI和Direct Electron)也推出了直接电子探测相机,但都不是单电子计数。据介绍,直接电子探测相机的价格都比较贵,对任何一个单位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如果要推广,价格将是一个很关键的限制因素。“但是现在看来,有没有直接电子探测相机几乎决定一个电镜实验室有没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站有一席之地。就像在一场球赛中决定你是在场上参加比赛的球员,还是在场外的观众。这对那些现在还没有装备这类相机的电镜实验室产生了很大的压力。”程亦凡说。 /p p span style=" COLOR: #0000ff"   strong  冷冻电镜的发展是否意味着X射线晶体学时代即将结束? /strong /span /p p   不用结晶直接解析蛋白质结构,并达到近原子分辨率,这无异于是一场革命。那么,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是否意味着X射线晶体学时代即将结束呢?在程亦凡看来,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p p   他说:“就目前来说,虽然冷冻电镜的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我们可以看清小分子与蛋白质间的结合位点,但还无法看清楚小分子和蛋白质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点,冷冻电镜和X射线晶体学技术相比还是有差距的。现在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做基础研究的人的兴趣,但制药公司还在观望当中。如果冷冻电镜的分辨率能达到2埃左右,那对于药物设计和筛选就非常有帮助,而且制药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远远大于基础科研,如果他们认可这一技术,将带来很大的市场。现在应用X射线晶体学技术的实验室,将来都会用到电镜技术。这样的话,很多科研单位和制药公司不会只配置一台电镜,而会是几台电镜配套。同时他们对于冷冻电镜人才的需求相应也会加大。和X射线晶体学相比,冷冻电镜实验室培养的学生还太少,远不能满足需求。” /p p   “而未来,一个实验室只掌握单独的一样技术是不够的,结构解析当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没有固定的模式,就看哪条路走的快了。此外将来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不再仅是解析结构,而是更加注重解决实际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学问题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结合各种技术来解决,单一的技术肯定是不够的。所以,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成熟,它会和X射线晶体学成为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相辅相成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将其取代。”程亦凡说道。 /p p span style=" COLOR: #0000ff"    strong 冷冻电镜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和关注哪些问题? /strong /span /p p   对于冷冻电镜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程亦凡表示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分辨率,以及形成流程化的操作。 /p p   程亦凡说:“虽然和过去相比,冷冻电镜的分辨率有了很大提升,但目前还是徘徊在3埃左右,仿佛有一堵看不见的墙,如果能进一步突破达到2埃左右,将是一件非常有挑战和令人激动的事情。但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分辨率的提升,仪器、相机、样品制备、软件等的改进都可能带来新的突破。” /p p   对于要形成流程化操作,程亦凡这样说道:“目前电镜还没有像X射线晶体学那样形成流程化的操作,一个实验室想在1-2年内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很难。我们希望在今后3-5年内,能将冷冻电镜形成流程化的技术,降低进入这一领域的技术门槛,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和了解,这样冷冻电镜技术才能真正推广开来。” /p p   采访中,程亦凡特别对冷冻电镜研究圈子的文化氛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和看法。他说:“技术的发展对于文化的冲击是很大的,有时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它。目前,X射线晶体学和冷冻电镜这两个领域的文化就非常不同。X射线晶体学技术比较成熟,因而每个样品的研究周期比较短,竞争也非常激烈,大家相互间的交流就很少,各自的研究内容在发表前也都是保密的。而冷冻电镜领域,在过去十几年间,我们彼此都大概知道每个实验室在研究什么,然后尽量避免研究同样的东西。这样做一是由于领域小,大家相互间都比较友好 另外更主要的是冷冻电镜的研究周期比较长,如果有人已经开始做,后来的人想超过很难。” /p p   “但现在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整个研究周期已逐渐变得越来越短,如果一个人在做,另一个人看到后做些改进很有可能就先出成果,这也导致电镜领域的人越来越谨慎保密了。保密在某些方面是必须的,但也会成为阻碍技术发展的障碍。面对这种现实的趋势,我们如何在适应的同时又不失我们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这确实是一个挑战。” /p p   最后,当问及接下来关注的研究课题时,程亦凡表示:“我自己的兴趣点还是膜蛋白或者说离子通道的研究。另外,我也希望做一些有挑战性的,其他人可能觉得做不了的研究课题。” /p p   此外程亦凡还特别提出对于冷冻电镜电子衍射技术非常感兴趣,并认为从事X射线晶体学研究的人一定要关注这一技术。他说:“在X射线晶体学研究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晶体长不大,只能形成很小的晶体。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利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当前世界上只有日本、美国和欧洲三个地方有这种类型的光源,而光源建造和使用的费用都非常昂贵。现在我们利用冷冻电镜电子衍射法完全可以利用很小的晶体就进行结构解析,这是冷冻电镜技术的一个全新的应用领域,非常值得关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HEIGHT: 300px WIDTH: 450px"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48181353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采访合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strong   采访编辑:秦丽娟 /strong /p p   strong  附录1:程亦凡个人简历 /strong /p p    a href=" http://cryoem.ucsf.edu/yifan_cheng/yifan.html" http://cryoem.ucsf.edu/yifan_cheng/yifan.html /a /p p   strong  附录2: /strong strong 冷冻电镜:正在并将为中国提供广阔的研究“舞台” /strong /p p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730/137799.shtml"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730/137799.shtml /a /p p   strong  附录3:第七届郭可信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暑期学校举办 /strong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728/137553.shtml"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728/137553.shtml /a /p
  • 半路出家的程亦凡是如何取得冷冻电镜的突破性成果的?
    程亦凡,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早年学习物理。1996年,在获得物理博士学位5年后,他转行进入结构生物学领域。2013年,他和合作者第一个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方法,将膜蛋白结构解到了近原子分辨率(3.4埃)的水平。迄今为止,程亦凡已在生命医学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及综述文章达100多篇,近20篇在Nature、Cell、Science上发表。  然而相比绝大多数成功的科学家来说,程亦凡是人到中年才获得普遍认可。2006年,已40多岁的程亦凡才刚刚做到助理教授,也许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年纪最大的助理教授。  近期,赛先生就他的学术经历、研究课题、对结构生物学的贡献以及冷冻电镜(cryo-EM)发展趋势等问题专访了程亦凡博士。  程亦凡  赛先生:可不可以回顾一下你的研究历程?  程亦凡:我情况和经历可能比较特殊。我本科学的是物理。1987年刚开始在武汉大学物理系读硕士研究生时,看到当时第一篇关于准晶体发现的文章,非常激动。因为当时电镜是研究准晶体结构最有效的手段,于是决定加入王仁卉老师课题组学习电子光学理论和电镜实验技术。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是在中科院物理所李方华老师指导下进行的,也是从事电子光学,成象理论和高分辨电镜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博士毕业之后,我先后在挪威和德国做博士后,继续从事材料科学方面的电镜研究。  1996年,我转行到生物学领域。之后分别在美国和日本继续做博士后,分别在Ken Taylor和藤吉好则实验室学习冷冻电镜,研究二维晶体和膜蛋白结构。1999年底到哈佛医学院,加入Thomas Walz实验室。2003年参与解一个水通道的膜蛋白(AQP0)的结构时,获得了1.9埃的分辨率。直到2015年为止,这也还是冷冻电镜解的分辨率最高的一个结构。 2006年,我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 做助理教授,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工作。2010年前后开始和David Julius 实验室合作研究TRPV1(一种在疼痛和热知觉中起中心作用的蛋白质)的膜蛋白结构。  自从1996年进入冷冻电镜和结构生物学领域以来,我就一直对冷冻电镜技术非常感兴趣。UCSF其它几位教授,包括John Sedat和David Agard,也都是这个领域的先驱者。David Agard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参与了第一代CCD相机的研制。他在很多年前就预见到相机开发对电镜技术的重要性,也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在直接电子探测器(Direct ElectronDetector,一种直接电子探测器件,能够直接检测电子,而不需要像传统CCD相机那样先将电子转换成光子,然后再由CCD记录光子信号)研发的早期,就预见到了单电子计数的重要性。2009年,我们得到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的资助,跟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和 Gatan公司一起合作开发单电子计数相机。David Agard是PI,我是co-PI。我主要负责相机的后期检测和应用开发。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2013年初,我们将TRPV1通道的结构解析到8埃的分辨率。随着我们在电镜技术上的突破,特别是单电子计数相机和我们自己开发的图象飘移校正技术的应用,我们很快将它的分辨率提高到了3.3-3.4埃。获得TRP通道的高分辨率结构实际上花了四年多的功夫,不是几个月时间一蹴而就的。这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赛先生:从你刚才叙述的研究经历来看,你更多参与的是相机方面的工作么?  程亦凡:也不是。我对膜蛋白一直很感兴趣,但因为我不擅长膜蛋白的二维结晶法,而当时单颗粒方法还无法用来研究较小的膜蛋白,所以有几年中断了膜蛋白研究。在我的实验室的初步建设走上轨道后,就又开始研究新的单颗粒方法,用来研究较小的膜蛋白结构。实际上,2009年时,我的实验室已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转到膜蛋白领域。  在电镜领域,我们自己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在很多领域一直都很领先。2003年,我做过的转铁蛋白复合物在当时是最小的,分辨率也是最高的。2008年时,我们解一个700kD的蛋白酶体的结构到5埃的分辨率,观察到一个10个氨基酸大小的多肽与蛋白酶的结合。这些在当时都是领域里领先的成果。  赛先生:有资料显示,你是最早成功将冷冻电镜应用于解析蛋白结构的。可以这么理解么?  程亦凡:冷冻电镜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最早用冷冻电镜做膜蛋白是Richard Henderson等人。1975年时,二维晶体膜蛋白结构分辨率已达到了7-8埃左右。Joachim Frank不仅是单颗粒电镜的开创者,可能也是最早用这种方法解析膜蛋白结构的先行者。第一个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方法做到原子分辨率并解出未知蛋白结构的人是周正红,他在2010年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方法解出了一个以前结构未知的二十面体病毒结构。更严格地说,我实验室是第一个用单颗粒的方法,而不是结晶的方法,将膜蛋白结构解到了近原子分辨率。  赛先生:2013年你的成果出来之后,结构生物学家集体转向了冷冻电镜,在此之前主要是用X射线衍射法和核磁共振来研究小分子结构。为什么很多人会意识到冷冻电镜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程亦凡:它的确整个改变了结构生物学的前景。结构生物学的三大技术包括X光晶体学、冷冻电镜以及核磁共振。长期以来,冷冻电镜是这三项技术里最弱的一项。因为它的分辨率一直无法提升。这跟相机是有密切关系的。电子直接探测相机出现以后,分辨率一下子就提高了,但是当时还是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尤其是做晶体学研究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核糖体可以结晶,蛋白酶体也可以结晶。  而TRP通道整个蛋白家族里还没有任何蛋白的晶体结构得到解析。十几年来,世界上很多晶体学实验室都在这个上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却没有结果。TRPV1单颗粒电镜结构的获得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用X光晶体衍射法无法得到的晶体结构,冷冻电镜不需要结晶却做出来了。很多人开始重新重视起这个领域,包括施一公和颜宁,据说他们实验室的大部分人现在都在做冷冻电镜。  赛先生:你2009年的工作中,是哪一部分产生了重大突破使得冷冻电镜整体上有了质的飞跃呢?  程亦凡:从技术上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相机的突破。当时除了Gatan公司,还有另外两家公司(FEI和Direct Electron)也推出了直接电子探测相机。但是我们用到了独特的单电子计数技术。这个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低分辨率的信噪比。这就使得相机图像的衬度能够提高很多。这是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那么这样一来,这个相机真正的优势在于做很小的蛋白。我当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做难度最大的膜蛋白。  其二是计算方法上的改进。美国耶鲁大学的Fred Sigworth 最早在1999年提出将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用于处理单颗粒电镜图象。之后经过多个实验室的改进,到Sjors Scheres将这一方法,特别是将最大似然法用于三维构相分类,在他的新程序RELION中进一步完善,使单颗粒电镜图象处理能够将冷冻电镜的图像转变为精细的分子结构,让生物学家们更简单更清晰地看到分子机器。  很多事情其实也是机缘巧合。 Sjors的程序刚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很轰动。因为当数据质量不好的时候,Sjors程序的用途是有限的。而我们用的K2相机将图像的质量大大提高了。此时此刻正好遇到Sjors的新程序。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就变得异常强大了。如果说Sjors程序在三年以前出现,它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很多人说Sjors的程序改变了结构生物学。Sjors Scheres被Nature评为2014年十大科学人物。但他的成功也得益于相机技术的突破。同样,反过来也是一样的,相机的开发让冷冻电镜有一个革命性的飞跃,但是如果光有这个,而没有计算方法上的改进,相机的功能也不会完全展现出来。  最后,用传统的方法,需要用生物化学的手段将样品提纯到一定纯度,有了用最大可能法进行三维构相分类之后,蛋白晶体即便没有提纯到那个纯度,我们也能解析到很好的程度。  赛先生:回顾当初,你觉得您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程亦凡:我觉得我很幸运。TRPV1文章的的第一作者廖茂富(现为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有病毒学的背景。刚来我实验室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做过电镜,也从来没有做过计算。他的一个主要的课题,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大的进展。面对困难,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在长期艰苦的工作中,他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是因为他这种长期的积累,等到了某一个点上,一下子水到渠成。如果当时是另外一个人做这件事情的话,最终可能也能做成,但是不会有那么顺利。  另一位第一作者,曹二虎(现为犹他大学助理教授),有非常扎实的结构生物学基础和经验,也有多年的TRPV1研究经验。他花了很多年优化TRPV1的表达和提纯。图象飘移校正技术文章的的第一作者是现在清华大学的李雪民教授。他也是中科院物理所李方华老师的学生,有非常扎实的电镜理论和实验基础。他的兴趣一直在开发方法方面,从头到尾参与了相机的鉴定应用程序开发。他是非常聪明的科学家。  另外,我们在生物化学方面也一直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尝试做膜蛋白。如果我们从来没做过膜蛋白,上来直接做TRP通道,我相信也很难做到这种程度。我们也有最好的合作伙伴,UCSF的David Julius 和David Agard, 以及UCSF独特的研究环境。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功条件。  我认可自己的一点是,我做的东西,很多都是别人说做不了的。David Agard对我的评价是,这么多年来一直不被教条所束缚,总是去挑战各种极限。这也是我一贯的工作的态度。  赛先生:当时为什么想到去学电镜?  程亦凡:我是学物理出身。物理学最令人激动的时候可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这一代人学物理时就感觉有点生不逢时。1982年,Shechtman第一次发现准晶。当时郭可信先生和张泽、王大能发表了国际上第二篇关于准晶工作的文章。当时我们就觉得一下子跟着进入了一个领域的最前沿,令人非常激动,所以很多人都开始做准晶。我也是因为受此感染,想研究准晶,而去学电镜。但是做了十年以后,就感觉有点枯燥,但不断追求的心态还在。我这时选择转行做生物,也是历史的机缘。苏联解体后,美国停掉了“星球大战”计划,全世界的物理陷入了一种空前的危机之中。很多学物理的人都找不到工作,在那个时候,很多人转去做材料,而我对材料科学兴趣不大,感觉生物对我更有挑战一些,更有吸引力。  赛先生:因为缺少生物学背景,有没有想到会遇到困难?  程亦凡:这是肯定的。但是年轻的时候很多想法还是很幼稚的,也不怕难。直到现在我都觉得什么东西都学得会。比如我经常跟学生说:“you can learn anything you want, the only questionis how much you want to learn it.”  我们对电子显微学的理解要远远超过很多以生物背景做冷冻电镜的人。在当时,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的弱点是在刚转行时完全不懂生物,更不懂生物化学。但我觉得这些东西都可以学,如果你真想学,一定可以学会。所以也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赛先生: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你一直在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很晚才得到认可。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程亦凡:我1991年博士毕业,做了5年的材料物理博士后。转行做生物时,我对自己说,我最多相当于重新读一个Ph.d,花五年十年学一个东西不算很长时间。那时候的人跟现在不太一样,少了很多浮躁。  重要的是,我自己很喜欢,没有想过要放弃。我家人也很支持我,跟着我在全世界跑,从来没有过怨言。很多人选择放弃,很大一部分是家庭原因。希望稳定下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么不得不做出选择。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晚了很多。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  赛先生:UCSF对教员的压力是不是没有那么大?  程亦凡:UCSF的环境非常独特。我2006年才做助理教授。我当时的年纪在国内恐怕是找不到类似的工作的。另外,UCSF很赞赏我这种背景。我当时在美国其他地方找工作,经常碰到的评价是,你是物理学家,不懂生物学。我到UCSF面试的时候,我说我是一个物理学家,当时的系主任接的第一句话是:That’s great, you know things we don’t know。  这也是我当时选择UCSF的一个主要原因,它给你的支持,不是说给了你多少资源,而是它对待你的宽容。我拿到终身教职的时候,我的这些文章都没有,这个时候他会看个人的潜力。给了我这种环境,却始终没有给过我任何压力。  赛先生:冷冻电镜突破之后,目前的工作主要在哪一块?今后有哪些让你觉得兴奋的工作?  程亦凡:当然有。我们实验室主要的工作还是专注在膜蛋白上。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个生物学家。我并不满足于只解析出结构,还希望能够理解它。所以TRP channel一直是我们实验室的一个主要方向。另外一方面,我也希望方法上能有所提高。比如提高分辨率。我也希望能够把蛋白做到更小,比如到100kDa以下。  赛先生:有人把你和张益唐老师做了一个对比。因为你们都是1978级的毕业生。这一代人身上有三个特点:坚韧、有榜样的力量来鼓舞、不屈不挠必须把事情做成的心态。  程亦凡:我看到过这种比较,某种程度上讲也许有一定道理,但也并不完全是。有道理是说,因为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东西太多,我们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也见证了整个国家由改革开放带来的变迁,以及经济和科研上的由弱变强。也许是这些经历造成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这些相似的特点。我想不同的是,我自己觉得我还是比较顺利的,一直都在做我喜欢做的科学,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所以也没觉得有多难。  另外,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一样。我觉得自己一直都挺成功的,并不是直到解了TRPV1结构才是成功了。对我来说,2003年发第一篇Cell文章,2006年拿到助理教授的位置,建立自己的实验室,2008年解蛋白酶体到5埃分辩率,到2012年拿到终身教职,和2015年当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还有我拿到的每一个grant,发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步都是成功。当然也有很多想做而没做成的事,想拿而没拿到的grant,想发而没发了的文章,也有很多想做而没法做或没做成功的实验,等等,等等。这些成功与不成功都不会停在某一个点上,而是还会不停地继续下去。
  • 程亦凡在Cell发文介绍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
    结构生物学的主要目标是,从机制上理解关键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这些过程中的大分子和复合体,确定它们的分子结构,可以得到最详细的基础信息。除此之外,获得药物靶标的分子结构也是药物开发的标准程序,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和优化治疗性的化合物。   不久以前,单颗粒冷冻电镜(cryo-EM)还不是大多数结构生物学家们的第一选择。2013年以前,蛋白数据库(PDB)中的绝大多数分子结构还是X射线晶体衍射获得的。而现在,单颗粒冷冻电镜已经成为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有力竞争者,不仅在分辨率上能够与之匹敌,还适用于难以结晶的大分子。   本期Cell杂志刊登了华人学者程亦凡(Yifan Cheng)博士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由浅入深的介绍了风头正劲的单颗粒冷冻电镜,为想要试水这一技术的新手们提供了入门指南,并且详细介绍了这一技术近年来取得的重要突破。   程亦凡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副教授,他原本是物理学博士,后来改用物理学方法研究生物问题。近来,程亦凡在冷冻电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单颗粒冷冻电镜入门   单颗粒冷冻电镜是用于单颗粒样本的冷冻电镜技术,不需要结晶就可以确定蛋白质和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这篇文章介绍了单颗粒冷冻电镜在结构分析时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判读和入门指引,为希望了解这一技术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原文:A Primer to Single-Particle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单颗粒冷冻电镜的技术突破   这篇综述探讨了为冷冻电镜带来变革的硬件和软件突破。这些技术突破让单颗粒冷冻电镜能够获得质量空前的图像,达到接近原子水平的分辨率。与X射线晶体衍射相比,单颗粒冷冻电镜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中。但X射线晶体衍射完全依赖于结晶质量,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瓶颈。而单颗粒冷冻电镜在这方面可能更有吸引力。(原文:Single-Particle Cryo-EM at Crystallographic Resolution)   相关新闻:程亦凡谈冷冻电镜技术发展&mdash &mdash 访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教授程亦凡
  • 41种休闲服近4成不达标 凡客诚品等品牌在列
    41种休闲服近4成不达标 JEEP、凡客诚品等知名品牌在列   “a02”一款毛衫可能引发皮炎   乱标纤维含量、易掉色、不耐磨……市场上一些价格不菲的休闲服装,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天公布41种休闲服装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有近4成样品不达标。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知名品牌休闲装在pH值、色牢度、纰裂、耐磨等方面存在问题,质量、价格与消费者的期望值有较大落差。翠贝卡、MEXX、VERO MODA、ochirly、MASSIMO DUTTI以及凡客诚品等一批消费者熟悉的知名品牌都上了黑榜。a02一款毛衫发现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可能引发皮炎 JEEP牌一款休闲裤也发现易掉色还不耐磨。   本次比较试验的样品由市消协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从北京的大型购物场所及网购渠道随机购买,涉及41家企业生产或经销的休闲服装,其中产地标注国外的有8个样品。测试结果显示:41个样品中有13个质量存在瑕疵,两个样品标识不全,不达标的样品占36.6%。其中色牢度项目不合格的最多,有9个样品。   专家指出,色牢度差的纺织品,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还会沾染其他服饰。如果纺织品的pH值与人体皮肤相差太大,也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可能引发皮炎、皮肤瘙痒等。   市消协建议消费者,选购服装应注意查看产品的标识,如成分、厂名厂址等,不应盲目迷信品牌,应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此外,新买的服装应洗涤后再穿着。(
  • 146人|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单:曹晓风、程亦凡等入选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4月2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120人)及外籍院士(26人)名单,以表彰他们在原创研究中的杰出成就。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植物表观遗传学家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曹晓风 /span 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外,还有6位华裔教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分别为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张元豪(Howard Chang) /span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程亦凡(Yifan Cheng) /span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黄永刚(Yonggang Huang) /span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华泰立(Terence Hwa) /span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曹颖(Doris Y. Tsao) /span 和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杨丽笙(Lai-Sang Young) /span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至此,美国国家科学院活跃成员总数达到2403人,国际成员总数达到501人。国际成员是该学院的无投票权成员,拥有美国以外的公民身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7位新增华人美国科学院院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b1fb1be4-792c-42ef-8b3d-73adf08f8b3e.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曹晓风 /stron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span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首席科学家。现任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The PlantCell等杂志编委,先后获得美国“杜邦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称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主要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为材料,从事植物表观遗传关键因子的鉴定及调控植物发育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其实验室采用生物化学、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等手段,致力于探索和发现高等植物中组蛋白甲基化和去甲基化酶及其作用靶点;组蛋白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对植物发育(开花)和基因组稳定性的调控作用。对植物表观遗传关键因子的研究不仅为从表观遗传角度进行农作物改良及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还为肿瘤发生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 PNAS, Plant Cell 及 AnnualReview of Plant Biology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ourcedb.genetics.cas.cn/yw/zjrc/pgr/200907/t20090731_2287246.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http://sourcedb.genetics.cas.cn/yw/zjrc/pgr/200907/t20090731_2287246.html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34d84587-2030-4ff4-92ef-f9041ac5460f.jpg" title=" 0_副本.png" alt=" 0_副本.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张元豪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霍华德· 修斯医学(HHMI)研究员,致力于基因组学研究。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叫做 ATAC-seq 的技术,能在单个细胞内精准地看到基因在何处激活,以及如何被激活。这开创了一片崭新的领域,改变了我们对许多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癌症的看法。 br/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profiles.stanford.edu/howard-chang"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https://profiles.stanford.edu/howard-cha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dd618a0f-a125-4a99-bde3-5d323caadc7b.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程亦凡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教授、霍华德· 修斯医学(HHMI)研究员。1978年进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9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博士学位,1996年,在获得物理博士学位5年后,他转行进入结构生物学领域,2006年任UCSF助理教授。致力于用冷冻电镜技术(cryoEM)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将电子检测相机(electron direct detection device,DDD)引入,使得单粒子cryo-EM从低分辨率提升到原子结构测定,为cryoEM的发展带来技术突破。2013年,他和合作者第一个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方法,将膜蛋白结构解到了近原子分辨率(3.4埃)的水平。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profiles.ucsf.edu/yifan.cheng"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https://profiles.ucsf.edu/yifan.che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e7fe049-4948-43ca-92c7-0093779e28dd.jpg" title=" 4.png" alt=" 4.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黄永刚,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固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span 美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nbsp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黄永刚教授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 1)可延展无机电子器件:基于力学原理创立了可延展无机电子器件的分形互联导线、硅应变隔离设计等新概念,提出了定量化设计理论和制备方法,实现超过300%的器件延展率,极大拓展了器件应用范围,开发了电子眼相机、表皮电子等多种全新器件,相关专利被工业界用于研发生产多种柔性健康监测产品。2)基于微观机制的应变梯度理论:创立基于微观机制的应变梯度理论体系,成功解释纳米压痕实验尺度效应,成为该类实验的技术标准,被来自54个国家几百所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所采用并广泛应用于微纳米力学性能测定。上述成果奠定并拓展了现代力学研究前沿,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学术影响。筹划建立了清华大学“先进力学与材料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软物质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引领了国内可延展无机电子器件的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mccormick.northwestern.edu/research-faculty/directory/profiles/huang-yonggang.html" _src=" https://www.mccormick.northwestern.edu/research-faculty/directory/profiles/huang-yonggang.html"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https://www.mccormick.northwestern.edu/research-faculty/directory/profiles/huang-yonggang.html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d756eac8-db8f-4d36-ad68-e5a55b5f1b44.jpg" title=" 728da9773912b31b9f0313d1dd63a27cdbb4e159.jpg" alt=" 728da9773912b31b9f0313d1dd63a27cdbb4e159.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华泰立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和生物学教授,理论生物物理学家,以大肠杆菌为模式生物进行数量和系统生物学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profiles.ucsd.edu/terence.hwa"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https://profiles.ucsd.edu/terence.hwa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3ee0658-8f7a-4fef-bbf3-ab1fff788621.jpg" title=" 5.0.png" alt=" 5.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曹颖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加州理工学院神经生物学家,霍华德· 修斯医学(HHMI)研究员,因为在揭示灵长类动物大脑视觉神经机制方面的成就获得2018年美国“天才奖”。她利用大脑成像技术、电生理技术、以及数学模型,来研究神经科学上的问题。她最为人所知的成就之一,就是揭示“大脑识别面部”背后的神经科学机理。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bbe.caltech.edu/people/doris-y-tsao"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https://www.bbe.caltech.edu/people/doris-y-tsao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df0d597-3822-474f-ae8b-2b38e1dff910.jpg" title=" 5.png" alt=" 5.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杨丽笙 /strong ,纽约大学数学家,通过与神经科学家们合作揭示视觉的形成原理。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出生于香港,现在是美国纽约大学科朗数学研究所的教授。她的研究方向包括动力系统、遍历理论、混沌理论、概率论、统计力学和神经科学。 /span 1973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学士学位,1976年和1978年分别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5年获得斯隆奖,1997年获得古根海姆奖,1993年获得美国数学学会颁发的Ruth Lyttle Satter奖,2004年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她在1998年在Annals of Mathematics(注:数学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前三)上发表的论文已经被引用718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math.nyu.edu/people/profiles/YOUNG_Lai-Sang.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https://math.nyu.edu/people/profiles/YOUNG_Lai-Sang.html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20名新入选的美国籍院士及单位信息: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insworth, Elizabeth research leader, USDA ARS Global Change and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Unit and professor, School of Integrative Biolog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lba, Richard 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sociology, sociology department,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Graduate Center,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ahar, Ivet John K. Vries Chair an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 department of computational and systems biology,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 Pittsburgh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anerjee, Abhijit professor of economic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arkan, Alice director, department of biology and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 University of Oregon, Eugen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ar-Sagi, Dafna senior vice president, vice dean for science, chief scientific officer,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pharmacology and department of medicine,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asov, Dmitri professor of physics, department of physics,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ehrensmeyer, Anna K. research curator and senior scientist, paleobiology department,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Washington, D.C.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ellen, Hugo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human genetics and department of neuroscience,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Housto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en Arous, Gerard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New 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erger, Bonnie associate member, The Broad Institute and Simons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esansky, Nora J. O& #39 Hara Professor of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Notre Dame, Ind.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lum, Joel D. John D. MacArthur Professor, Arthur F. Thurnau Professor, and Gerald J. Keeler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onhoeffer, Tobias director,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Neurobiology, Munich, German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orucki, William J. space scientist, 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 Mountain View, Cali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ady, John F. Chevron Profess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fesso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aden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ooks, Alison S.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own, Marilyn A. Regents and Brook Byers Professor of Sustainable Systems,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lant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abrera, Blas full professor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physic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alzetti, Daniela professor and head, department of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arreira, Erick M. professor of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applied biosciences, ETH Zü rich, Zurich, Switzerland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ase, Anne C. Alexander Stewart 1886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nd Public Affairs, Emeritus, and director, research program in development studie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Woodrow Wilson Schoo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J.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aves, Carlton M.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emeritus and research professor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Albuquerqu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erf, Vinton G. chief internet evangelist, Google Inc., Reston, V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hang, Howard Y. professor of dermatology, and director, Center for Personal Dynamic Regulomes Dermat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tanford, Cali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heng, Yifan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hinnaiyan, Arul M.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S.P. Hicks Endowed Professor of Pathology,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Research Professor, and director, Michigan 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 Ann Arbo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hristiano, Angela Rhodebeck Professor of Dermatology and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s of dermatology and genetics, Columb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lark, James S. Nicholas Professor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Nicholas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Duke University, Durham, N.C.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onaway, Joan W. investigator, 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Kansas City, M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orces, Victor G. HHMI Professor and Arts and Sciences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Biology, department of human genetics, 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tlant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DeMarco, Laura G. Henry S. Noyes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l.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Diffley, John F. associate research director, Francis Crick Institute, London, United Kingd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Druffel, Ellen R.M. Fred Kavli Chair in Earth System Science an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department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Engle, Randall full professor, School of Psychology, College of Sciences,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tant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Fagin, Ronald IBM Fellow, 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 San Jose, Cali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Freese, Katherine Jeff and Gail Kodosky Professor of Physics, department of physic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Gaitsgory, Dennis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Galli, Giulia Liew Family Professor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Simulations,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Galloway, James N. Sidman P. Pool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Goldin-Meadow, Susan J. Beardsley Ruml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Goldstein, Lawrence S. director, Sanford Consortium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UCSD Stem Cell Program,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Granovetter, Mark Joan Butler For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Green, Douglas R. member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St. Jude Children& #39 s Research Hospital, Memphis, Ten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Griess, Robert L. John Griggs Thompson University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abener, Joel F. professor of medicin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nd chief,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endocrinology,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Bosto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ames, Raymond B.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irschmann, Marc M. Gun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owe, Gregg A.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nd MSU foundation professor, MSU-DOE Plant Research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si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uang, Yonggang Walter P. Murphy Professor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cCormick School of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l.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urley, James H. Judy C. Webb Chair and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biophysics, and structural biology,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wa, Terence T. co-director, specialization in quantitative biology, an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department and divis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Jamieson, Kathleen Hall Elizabeth Ware Packard Professor of Communication, and Walter and Leonore Annenberg Director, Annenberg Public Policy Center,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Jarzynski, Christopher 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professor and director, Institute for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Jenkins, Marc K. regents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Center for Immunolog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edical School, Minneapoli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June, Carl Richard W. Vague Professor in Immunotherapy, and director, Center for Cellular Immunotherapies,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Keeney, Scott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full member, molecular biology program,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Kellogg, Elizabeth A. Robert E. King Distinguished Investigator, 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 St. Loui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Khosla, Chaitan professor, depart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chemistry,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Kirkpatrick, Mark T.S. Painter Centennial Professorship in Genetics, department of integrative biology,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Kormendy, John Curtis T. Vaughan Jr. Centennial Chair in Astronomy, Emeritus, department of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Krainer, Adrian R. St. Giles Foundation Professor,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Cold Spring Harbor, N.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Kremer, Michael Gates Professor of Developing Societie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Kubiak, Clifford P.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arson, Kristine M. professor emerita, department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ewis, Richard S. professor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hysi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ieberman, Judy endowed chair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Boston Children& #39 s Hospital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Harvard Medical School, Cambridge, Mas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ima, Christopher D.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member,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indblad-Toh, Kerstin professor in comparative genomics, Uppsala University and scientific director of vertebrate genome biology, The Broad Institute, Cambridge, Mas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iverman, Diana M. director,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ivingstone, Margaret S. Takeda Professor of Neurobiology, department of neurobiology,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urie, Jacob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School of Mathematics,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Princeton, N.J.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Majumdar, Arunava Jay Precourt Professor and senior fellow, Precourt Institute for Energ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Mann, Michael E. director, Earth System Science Center, an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atmospheric science,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McMahon, Andrew P. director, Eli and Edythe Broad CIRM Center, provost professor, Keck Professor, and chairman, department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stem cell bi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Merad, Miriam professor of immunology and oncological science, co-leader, cancer immunology program, and director, Immunology Institute,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Miller, Scott J. Iré né e du Pont Professor of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on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Millis, Andrew J. co-director,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Quantum Physics, Flatiron Institute and professor of physics, department of physics,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Moore, Gregory W. professor of physics and Board of Governors Professor, New High Energy Theory Center,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Rutgers University, Piscataway, N.J.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Morrison, Sean J.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director, Children& #39 s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Dalla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Nemirovski, Arkadi S. John P. Hunter Jr. Chair and professor, H. Milton Stewart School of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ISy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lant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Nimmo, Francis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Orth, Kim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W.W. Caruth Jr. Scholar in Biomedical Research, Earl A. Forsythe Chair in Biomedical Science,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Dalla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ourquié , Olivier Burr Professor of Pathology, Brigham and Women& #39 s Hospital, and professor of genetics,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rather, Kimberly A. professor and distinguished chair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and 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Encinita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rzeworski, Molly full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department of systems biology,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Quataert, Eliot professor of astronomy and physics, department of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exford, Jennifer Gordon Y.S. Wu Professor i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J.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ieseberg, Loren H. Killam University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otany,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Canad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osen, Michael K.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biophysics,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Dalla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ubenstein, John Nina Irelan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in Child Psychiatry,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arnow, Peter professor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tanford, Cali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hier, Alex F. professor of cell biology and director of Biozentrum, The Center for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Basel, Basel, Switzerland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hiller, John T. deputy chief, laboratory of cellular oncology, NIH Distinguished Investigator, and head, neoplastic disease section, Center for Cancer Research,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hmid, Sandra L. professor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Dalla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hmid, Wilfried professor, mathematics department,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human, Erin M. director,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Frankfurt, German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mith, George P. Curators& #39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Emeritus, divis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mith, Janet L. professor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and Margaret J. Hunter Collegiate Professor, Life Sciences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aggs, Suzanne Henry Dewolf Smyth Professor of Physics, department of phys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J.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oneking, Mark group leader, department of evolutionary genetics,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Leipzig, German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upp, Samuel I. Board of Trustees Professor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l.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ummons, Roger Schlumberger Professor of Geobiology, department of earth, atmospheric, and planetary science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ymington, Lorraine S. full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Tontonoz, Peter professor and Frances and Albert Pianksy Chair,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Torche, Florencia professor of sociology,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Toste, F. Dean Gerald E.K. Branch Professor of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Tsao, Doris Y.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professor of biolog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aden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Tycko, Robert senior investigator, laboratory of chemical physics,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Ullman, Jeffrey D.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emeritu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Vaida, Veronica professor of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Valent, Barbara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lant pathology,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Manhatt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Vilenkin, Alexander director, Tufts Institute of Cosmology, and L. and J. Bernstein Chair in Evolutionary Scienc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Tufts University, Medford, Mas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Walker, Suzanne professor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biology,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Weber, Elke U. Gerhard R. Andlinger Professor, departments of psychology and public affairs, 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J.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Werker, Janet F. University Killam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Canad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Wilson, Timothy D. Sherrell J. Aston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Wooley, Karen L. W.T. Doherty Welch Chair in Chemistry and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Texas A& amp 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Young, Lai-Sang Henry and Lucy Moses Professor of Science, 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New 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Zeitouni, Ofer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Rehovot, Israel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6名新当选的外籍院士、单位信息和国籍: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ndrews, Brenda J. professor and director, Terrence Donnelly Center for Cellular and Biomolecular Research,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rber, Silvia senior group leader, 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ute, and professor of neurobiology and cell biology, Biozentrum, University of Basel (Switzerland)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arrett, Spencer C.H. emeritus professor of botany, 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University of Toronto (United Kingdom/Canad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enjamini, Yoav The Nathan and Lily Silver Professor of Applied Statistics,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Tel Aviv University (Israel)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ernards, Rene professor of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 Utrecht University and molecular oncologist, The 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 (Netherland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ao, Xiaofeng co-director, CAS-JI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Plant and Microbial Science and head, Center for Genome Biology,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ramer, Patrick director,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 (German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Dalibard, Jean vice director, Kastler-Brossel Laboratory and professor, College of France (Franc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Domingo, Esteban emeritus professor, Severo Ochoa Molecular Biology Center, Spanis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SIC) (Spai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Elith, (Rosemary) Jane professor of biodiversity modelling,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Frohlich, Jurg professor emeritus, Institut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ETH Zurich (Switzerland)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enzinger, Thomas university president,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stria (Austri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olt, Christine E. professor emeritus,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development, and neuroscienc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yman, Anthony director,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and Genetics (United Kingd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Jorgensen, Bo Barke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iology, Center for Geomicrobiology, Aarhus University (Denmark)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Kay, Lewis E.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molecular genetics, and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avorel, Sandra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portfolio leader, land use and ecosystems team,& nbsp Manaaki Whenua Landcare Research (Franc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Morris, Richard G.M. professor of neuroscience, Edinburgh Neuroscienc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nited Kingd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Nagaosa, Naoto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Nobre, Anna C. director, Oxford Centre for Human Brain Activity, department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ted Kingdom/Brazil)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almer, Timothy N. Royal Society Research Professor in Climate, Physics, Atmospheric, Oceanic, and Planetary Physics, Clarendon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ted Kingd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owrie, Fiona M. director, Kennedy Institute of Rheumatology,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ted Kingd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hinozaki, Kazuo university professor, Nagoya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Center for Sustainable Resource Science, RIKEN (Ja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eakman, John R.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Aberdeen and professor,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ew Zealand)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ringel, Volker managing director,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physics (German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ickland, Donna 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 炬光科技投资5亿元:泛半导体制程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开工
    近日,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炬光科技”)在合肥高新区投资的泛半导体制程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产业基地项目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现场同步开工建设。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合肥高新区创新大道与柏堰湾路交口东北角,占地面积约39.8亩,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的3栋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炬光科技表示,将利用其在泛半导体应用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在合肥布局固体激光剥离LLO、Mini/Micro LED激光线光斑Reflow、半导体集成电路晶圆退火等公司现有的泛半导体业务以及太阳能电池应用、平板显示固体激光退火SLA、半导体集成电路制程等正在开发的新业务。据公开资料显示,炬光科技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光子行业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激光光学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重点布局汽车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医疗健康三大应用方向,向不同客户提供上游核心元器件和中游光子应用解决方案。其中,在泛半导体制程方面,炬光科技布局芯片制程、芯片先进封装激光辅助键合、新型显示三大领域,在新型显示领域已完成Mini LED Repair激光系统的产品迭代开发,同时推进面向客户需求的Micro LED巨量转移激光系统的设计,进入产品开发阶段。发展战略方面,炬光科技形成了以中国为总部、国际化经营的业务布局及发展战略。目前公司在国际化运营方面已经具有经验。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境外资产4.27亿元,占总资产的16.23%。近年来,炬光科技凭借丰富的国际化运营经验,先后成功收购多个国际企业业务。具体包括,2017年,炬光科技成功并购LIMO GmbH,后者是一家位于德国多特蒙德的全球领先微光学和光束整形解决方案制造商;2022年,以3.5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显示面板及光刻掩膜检测和激光修复技术的设备提供商——COWIN 100%股权。今年,炬光科技又发布了两项重大收购。1月份,炬光科技完成对瑞士微纳光学元器件企业SUSS MicroOptics SA 100%股权的收购,快速提升公司在汽车投影照明领域的发展速度;5月份,宣布拟5000万欧元收购ams OSRAM被动光学元件资产,加速进入汽车照明、消费电子、内窥镜等领域。
  • 西南首个国产设备仪器验评示范基地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平台边会(以下简称“边会”)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举行。本次边会以“高水平创新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成渝两地知名生物医药领域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约120人现场参会,旨在汇聚成渝两地优势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展示生物产业合作发展新成效,共谋医药产业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会上,成都高新区与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成都海关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打造面向西南区域的首个国产设备仪器验评示范基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国产设备仪器验评示范基地将聚集国产医疗设备资源,抢抓国内大循环国产替代机遇,赋能成渝地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外贸保稳提质。共建西南首个国产设备仪器验评示范基地赋能成渝地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悉,合作协议签订后,成都高新区、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成都海关三方将充分发挥各方各自优势,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双向展示平台,以及举办行业会议、论坛等方式,加强国产设备仪器替代、科研成果转化、海关检验检测业务等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加速国产设备仪器研发成果转化,扩大国产设备仪器影响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和成都海关共同打造面向企业的互联网通关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提高企业通关效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此外,还将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搭建首个国产优质设备仪器展厅,作为行业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同时,依托西南首个设备仪器应用示范基地,合作三方将积极探索生物医药保税研发、医疗器械保税维修等“保税+”新模式,助力成都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的业务拓展、管理创新,推动成都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向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授牌──“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认证平台成员单位”。成渝医药企业合作频频发力推动两地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成渝两地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当天活动现场,欧林生物与中国融通,柏奥特克与重庆美莱德生物,长睿生物与重庆爱永星辰分别进行合作项目签约。在美莱德副总经理王涛看来,此次签约将是一次契机,“我们期待与成都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合和合作,从技术到产业链上下游建设,互通有无,助力成渝两地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落到实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会上对《创新券管理办法》进行了推介。据悉,目前天府国际生物城创新券已拓展至重庆使用。不久前,成都柏奥特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支付重庆美莱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疫苗药理毒理学检测服务时,使用了14万元科技创新券资金,实现了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创新券首次跨区域兑付。据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有关负责人介绍,创新券是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支持域内企业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购买服务而发放的凭证,类似于生活中的“消费券”,可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各环节的科技服务。目前创新券的认定范围除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外,还纳入重庆的平台11个,成都温江区的平台20个,以及眉山的平台2个。王涛告诉记者,公司知晓了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这一政策后,经过两地生物城的牵线搭桥,完成了研发成都柏奥特克的委托,并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优质的服务下,很快兑现了创新券,成为这一优惠政策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由于这一优惠政策的影响很大,已经有新的成都企业联系我们公司,准备进行新药研发试验,并且计划使用创新券进行相关费用的支付。”王涛说。据悉,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围绕高质量协同发展,在生物医药领域与重庆从园区、平台、项目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与合作。下一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持续抢抓成渝地区区域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营造最适宜产业发展的环境,持续打造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吸引生物医药及投融资领域的优秀企业来此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努力构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物产业增长极与动力源。
  • 扬帆起航-新诺仪器征程模式已开启 上海新诺仪器受邀长沙
    扬帆起航-新诺仪器征程模式已开启 上海新诺仪器受邀长沙2024年,新诺征程扬帆起航。新诺仪器携医诺凯生物3月会议日程表,敬请出席参观指导2024年2月28日 长沙年会时间:下午2:00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韶山路28号长沙融通长城宾馆 5楼融通厅 2024年3月6-8上海陶瓷展2024年3月9日 南昌年会2024年3月13日 合肥年会2024年3月26-28武汉科教展
  • “续航先峰”,超凡想象!——Defender2000电子台秤产品故事
    为何要为客户设计一款超高续航的台秤产品?一款“续航先锋”的台秤是如何诞生的?在研发过程中,奥豪斯会面临怎样的困难?今天,奥豪斯为您揭秘Defender2000电子台秤研发背后的精彩故事。研发背景 奥豪斯始终坚持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理念,经过调研发现客户既喜欢清晰明亮的LED显示屏,又诟病于LED显示才产品30小时左右的电池续航时间,为此这款拥有80小时电量的“续航先峰”电子台秤诞生。其设计理念归于两个初衷。其一是希望工业客户在各种环境中,能够感受高续航电池带来的非凡体验;另一方面是希望这种省电的应用设计能够带来高可靠和可用的增值产品。 在研发这款产品时,奥豪斯研发团队也经历了不少的困阻。为了达到高续航电池设计,针对电子元器件的选型有特别的要求,以及电路设计都会影响电池的功耗。另外,在电源适配器的选择上,研发团队也经过了多轮的甄选。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实验,才最终成功设计完成这款产品的核心。历经百年荣耀的奥豪斯公司的Defender系列工业台秤产品推成出新,新产品不但性能稳定、设计新颖,并且兼具性价比,能够让您在有限预算的同时,实现高品质的追求。 除此之外,让我们来看看更多Defender2000电子台秤的产品特色之处:产品特点:工业级设计,可以承受恶劣的工业使用环境 — 抛光430不锈钢台面,表面喷塑碳钢秤体,以及IP65防护的铝制传感器,确保了秤体的强度和可靠性; 红色LED显示,微光下也清晰可见 — Defender 2000电子台秤使用了红色LED显示屏,即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可以提供清晰明亮的读数;交直流两用,灵活方便 — 内置交流变压器(220V直连),内置可充电铅酸蓄电池,适应各种电源环境;与老系列相比,拥有更大的台面尺寸:600*800mm。OHAUS Defender 2000系列台秤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工业称重领域,它给您带来可靠而准确的称重结果。最后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这款产品您可以以一个非常实惠的价格获得,质优价更美。如果您预算有限并追求高品质,Defender 2000系列台秤是您最优的选择。听了那么多关于Defender系列台秤产品的资讯,您是否有所心动呢?那么赶快拿起电话,前来抢购吧,抢购热线:4008-217-188。
  • 朗诚科技获得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诚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近日,朗诚科技获得由国家工信部授予的“中国中小企业诚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并获得由商务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统一设计样式、统一编号的牌匾与证书。 诚信示范单位是由中国权威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信用管理中心采用信用监管手段,结合行业自律要求,按照客观、公正、独立的原则,对符合要求的企业颁发牌匾和证书,并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信用管理中心官网、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官网、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及中国工商报予以公示。 这一荣誉称号的获得是对朗诚科技“信用价值”的一个肯定,朗诚科技将始终坚持诚信经营,进一步树立品牌形象,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努力成为中小企业诚信经营的行业标杆企业。
  • 武汉凡谷承担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通过考核
    p   2017年7月26日至2017年10月15日,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194,股票简称:武汉凡谷)在科鉴可靠性实验室支撑下,完成了承担的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开发及应用》(任务编号:2013YQ160793)规定的可靠性指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最低可接受值MTBF≥10000小时的考核。 /p p   科鉴可靠性实验室向武汉凡谷交付了《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可靠性指标考核大纲》、《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现场运行试验报告》、《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实验室试验报告》、《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可靠性指标评估报告》等4份成果材料,并授予了武汉凡谷科鉴可靠性实验室颁发的可靠性试验证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2b057a5-cffe-4bc7-b878-52e412526c39.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38px " title=" 1.jpg" width=" 600" height=" 438"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87303780-daee-470a-b869-c33fcaf4001a.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1px " title=" 2.jpg" width=" 600" height=" 451"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下面我们进一步分享武汉凡谷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可靠性指标第三方考核工作中的技术方法和知识经验,便于更多的项目单位开展可靠性工作。 /p p    strong 1.1 考核大纲制定 /strong /p p   科鉴可靠性实验室依据武汉凡谷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书,参照《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Z 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可靠性工作指南》和产品说明书,支撑武汉凡谷编写了《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以下简称“海洋探测仪”)可靠性指标考核大纲》,确认其可靠性指标是否满足任务书规定的MTBF≥10000h的要求。 /p p   考虑到海洋探测仪可靠性指标高,所需考核时间长的情况,科鉴可靠性实验室发挥可靠性专业技术优势,采用了现场运行试验和实验室加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武汉凡谷提供的共计7套样机进行考核。 /p p    strong 1.2 统计方案 /strong /p p   本次考核,为了缩短考核时间,选取了高风险统计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842c629-31e7-4a13-be5f-38c41ac5d5b1.jpg" title=" 3.jpg" width=" 600" height=" 137"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37px " / /p p   根据考核方案,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可靠性指标考核的总有效试验时间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T=1.204× 10000=12040(小时) /p p   其中,常温工作部分由现场使用考核代替,高温工作部分在采取实验室加速试验进行。其中,现场试验时间约占总考核时间的40%,初步计划为4800小时 实验室加速试验等效时间约占总考核时间的60%,初步计划为7240小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场运行考核与实验室加速试验等效时间可进行适当调整,但要求满足总考核时间12040小时的要求。 /p p    strong 1.3 加速建模 /strong /p p   大纲不但考虑充分利用现场运行时间帮助武汉凡谷减轻专项可靠性指标考核所需积累的时间,而且科鉴可靠性实验室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帮助武汉凡谷针对实验室试验部分采取了加速试验工程技术方法,通过提高温度应力(55℃)实现加速,采用基于可靠性模型的加速建模方法获得整机加速因子为5.7倍(相对于典型良好使用环境25℃),实验室加速试验等效现场运行时间7240小时,根据加速因子可计算出实际加速试验所需的时间不低于1270.2小时,即可完成实验室试验部分考核。 /p p   考虑到武汉凡谷的海洋探测仪为典型电子设备,由各种元器件组成,元器件失效率简化为基本失效率和温度系数函数的乘积为表达,实际上温度应力系数中隐含这加速模型,采用现代理论加速模型方法,并利用各类元器件的激活能参数,这样能够更加简洁和快速地计算出元器件在典型工作环境和加速工作环境下的失效率,从而快速评估出元器件的加速系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8b662ba9-10d7-413a-9721-7042de0c5e2b.jpg" title=" 4.jpg" width=" 600" height=" 148"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48px " / /p p   对于一个元器件,其加速应力下的失效率可以表达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40a10ed-3923-4e8e-870f-9416e171cc9e.jpg" title=" 5.jpg" width=" 600" height=" 7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70px " / /p p   将每一个元器件的失效率带入整机模型,则可以进一步推算出整机加速因子: /p p   电子类整机加速建模流程方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528ab84-3d2e-4959-aa2b-4292c84c009c.jpg" title=" 7.jpg" width=" 600" height=" 619"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619px " / /p p    strong (1)现场运行试验 /strong /p p   2017年07月26日至2017年10月16日,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对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进行了可靠性指标考核现场运行试验,试验按照 “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可靠性指标考核大纲”的要求进行,本次试验投入样机型号为OSMAR-SD,投入4台样机编号分别为D2000702002、D2000710010、D2000704004、D2000707007,分别放置在湛江南三、湛江徐闻、湛江吴川、湛江龙海天。 /p p   本次投入试验的4套样机现场运行累积有效试验时间达到5001.36台时。在试验前、中、后分别对试验样机进行了检查并记录,检查和记录频次为48小时一次,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样机均保持正常工作并经检测合格,未发生责任故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48d57b9-ba73-4849-905f-9986688636db.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25px " title=" 8.jpg" width=" 600" height=" 225"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d48fa5d-ae49-417a-b138-aadbb9b7085b.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16px " title=" 9.jpg" width=" 600" height=" 216"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4ab9c02-7f69-4832-a299-819a22ab3ff1.jpg" style=" " title=" 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8 可靠性指标考核实验室运行试验结论 /p p    strong (2)实验室加速试验 /strong /p p   2017年09年23日至2017年10月12日,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对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进行了可靠性指标考核实验室试验,试验按照“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可靠性指标考核大纲”的要求进行。本次试验投入样机型号为OSMAR-SD,投入3台样机编号分别为D2000701001、D2000701006、D2000701008。 /p p   本次投入试验3台样机均在55℃加速试验条件下进行了454.5小时试验,共累积有效试验时间为1363.5小时, 根据试验大纲预估出的加速试验环境55℃相对于正常使用环境25℃下的加速因子为5.7倍,因此等效常规试验时间为7771.95小时。在试验前、中、后分别对试验样机进行了检查并记录,检查和记录的频次为12小时1次,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样机均保持正常工作并经检测合格,未发生责任故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63c36d3-f8a5-4a57-9dd5-d2d9b00767ea.jpg" title=" 11.jpg" width=" 600" height=" 465"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6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9 实验室试验照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d260597-e308-45fe-8a1f-c87193cd1d7d.jpg" title=" 12.jpg" width=" 6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4abdcd1-84c1-4ef7-b798-9f269fd7c234.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75px " title=" 13.jpg" width=" 600" height=" 175"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f02f6b3-c2eb-47db-8683-62012e724339.jpg" style=" " title=" 1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0 可靠性指标考核实验室试验结论 /p p    strong (3)可靠性指标评估 /strong /p p   2017年7月26日至2017年10月15日,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对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进行了可靠性指标考核,考核按照《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可靠性指标考核大纲》要求进行,采用现场运行试验和实验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p p   现场运行试验自2017年07年26日至2017年10月16日完成,投入样机型号为OSMAR-SD,投入4台样机编号分别为D2000702002、D2000710010、D2000704004、D2000707007,分别放置在湛江南三、湛江徐闻、湛江吴川、湛江龙海天。4套样机现场运行累积有效试验时间达到5001.36小时,未发生责任故障。 /p p   实验室试验自2017年09年23日至2017年10月12日完成,投入样机型号为OSMAR-SD,投入3台样机编号分别为D2000701001、D2000701006、D2000701008,3台样机均在55℃加速试验条件下进行了454.5小时试验,共累积有效试验时间为1363.5小时,根据试验大纲预估出的加速试验环境55℃相对于正常使用环境25℃下的加速因子为5.7倍,实验室加速试验等效常规试验时间为7771.95小时,未发生责任故障。 /p p   本次可靠性指标考核现场运行试验和实验室试验共累积有效试验时间为12773.31小时,满足大纲规定的12040小时的要求,未发生责任故障,计算得出样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最低可接受值θL≥10609.30小时,双频全数字高频海洋探测仪受试样机满足任务书规定的MTBF≥10000小时的指标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43f9ef8-8843-4c05-8d1a-2c885925839e.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53px " title=" 15.jpg" width=" 600" height=" 35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526233d-a1ea-49e0-900a-faa9c2953ce4.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00px " title=" 16.jpg" width=" 6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 祝贺东润仪表荣获“诚信建设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2021年8月,山东省“诚信建设示范企业”暨“诚信建设示范企业领军人物”评审会在济南召开,其中,山东东润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家公司,及东润仪表董事长马正等68个人分别通过评审。诚信文化诚心!忠心!信心!信义第一,言行一致!诚信文化是山东东润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八大文化之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原动力,首先,我们要把以诚信为本的原则全面地贯彻到企业形象建设、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设立等各个方面。企业3A信用证书“小诚信则大信立”,近年来东润仪表一直坚持着信义第一、言行一致,将诚信文化灌入到与客户合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诚信是立业之本,也是企业发展壮大成功的关键要素。相信东润仪表将在董事长马正先生的带领下,建立全面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诚信体系建设,积极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 动车盒饭保质期长达半年 网友称估计一半是防腐剂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动车上购买的35元一盒的盒饭,竟然标明在常温下保质期可长达半年。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动车上购买的35元一盒的盒饭,竟然标明在常温下保质期可长达半年。更有网友跟帖表示:曾经吃过那么几回,后来有一次发现居然是一个月前炒的饭菜,恶心了半天,以后坚决不吃 能放半年不坏,那绝对已经不是盒饭。估计一半是防腐剂了&rdquo 。   据调查,在一辆开往南京的动车上,在餐车吧台对面的车厢内,十几个纸箱子堆积在角落里,纸箱上都标有&ldquo 方便套餐&rdquo 、&ldquo 营养快餐&rdquo 等字样,上面写着&ldquo 保存方式常温,保存期限六个月&rdquo 。   据悉,生产该盒饭的企业有两家,一家是浙江桐庐冠华兔业有限公司,另一家则是上海新成食品有限公司。使用什么样的技术能使盒饭保质期达到半年?   对此,浙江桐庐冠华兔业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公司的快餐,荤素搭配。&ldquo 最关键的是,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属于无公害的绿色食品。&rdquo 对于如何能保存这么久的原因,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我们的机密,怎么能随便告诉你呢?   据悉,浙江桐庐冠华兔业有限公司每天出厂快餐达一千多箱,每箱为12盒,该企业每天至少有1万多盒快餐流向市场。 金坛市亿通电子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实验室仪器及分析仪器 食品安全快检箱以及细菌快检箱!!!
  • 上海9成食品安全案属共犯
    记者刘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今天通报,2012年,上海法院共审结涉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6件,超过90%为共同犯罪案件。涉案食品包括病死猪肉、问题豆芽、含有毒有害成分的减肥保健食品、假冒精炼火锅油、添加罂粟壳的烤鸭汤料、添加过量甜蜜素的豆浆、以鸭肉冒充的羊肉串等。   从审理情况看,当前上海涉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主要呈现4个特点:涉案食品涉及领域较广,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包括猪肉、豆芽等餐桌常见食品 超过90%为共同犯罪案件,有的甚至形成产供销犯罪链条,隐蔽性强、查处难度较大 被告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为从事食品行业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 案发原因多由市场监督、检查而引发,也有部分案件系消费者或企业内部员工举报而案发
  • “领航千帆舸,奋起新征程”——天木生物2023年度盛宴圆满落幕!
    时序更替,岁物丰成。万物向新,乘势而行。回望2023,破浪前行,坚定不渝;展望2024,百舸争流,奋楫扬帆。2024年1月30日,在热烈的氛围中,天木生物在宜兴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年会盛宴。2024年,龙行龘龘,前程朤朤岁月流金,共聚欢愉。天木人相聚一堂,豪情欢歌辞旧岁,喜气开篇迎新年! 天木人个个“深藏绝技”,多才多艺,歌舞、相声、反串、舞台剧、诗朗诵等各类节目精彩纷呈,令人时而拍手叫好,时而捧腹大笑,而最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更是将年会气氛推向高潮,尖叫和欢呼声贯穿全场。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律回春渐,新元肇启。2024,天木人将坚守初心,砥砺前行;2024,天木人将乘风驭海,踏浪而升! 天木生物祝您新春快乐!
  • 基金委发布《科研诚信规范手册》,明确“应当”与“不可”的边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了《科研诚信规范手册》,分别从“四方主体”出发,主要内容包括科研人员诚信规范、评审专家诚信规范、依托单位诚信规范及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诚信规范4部分内容。内容涵盖三个层面:一是通过阐述科学研究、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应该遵守的相关行为准则,重点说明有关科研诚信“应该做”的方面,作为所有科研人员、评审专家、科研机构和资助机构在科研诚信方面应当达到的行为标准;二是说明有关科研诚信“不能做”的方面,即“有问题”的行为,作为对“应该做”方面的补充说明,同时也是一种警示;三是对科研不端行为做出说明,这是科研活动不能突破的底线。《科研诚信规范手册》手册里界定:科研人员如发生(但不限于)以下行为,将被认定是科研不端行为。■ 不诚实地表达篡改。故意改动研究材料、设备、过程,或者改变、省略数据或结果,使得研究结果不能准确呈现。剽窃。在未注明出处或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研究计划、假说、观点、方法、结果或表述。伪造。在申请书、研究报告、论文、著作等中提供造假数据或信息。提供虚假信息、隐瞒相关信息以及提供不准确信息。■ 对研究对象的不当处理或伤害。在涉及人类参与者或实验动物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或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定的行为。■ 侵犯或损害他人的正当权利,如署名权、优先权等,妨碍他人研究成果的正常发表,擅自或胡乱标注资助来源以及恶意投拆等。■ 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 参与、与他人合谋隐瞒不端行为或为其提供方便。■ 通过“请托、打招呼”或贿赂、利益交换等不正当方式影响评审的公正性。■ 虚报、冒领、套取、贪污、挪用、侵占、滥用项目资金。■ 有些有失诚信的行为会严重妨害正常的科研秩序,根据科研人员所属专业领域、任职机构或资助机构的相关规定和惯例,也可能会被认定是科研不端行为。■ 违反相关政策、规定或规则等。除了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政策,科学研究还要遵守许多政策、规定或规则等,如有违反也有可能会被认为是科研不端行为。■ 擅自透露保密信息。对要求保密信息的透露虽然不会破坏研究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但却违背了科研诚信的基本要求,扰乱了正常的科研秩序,仍有可能会被认定是科研不端行为。■ 故意隐瞒可能会对社会或公众造成危害的研究信息。如果因为隐瞒而导致社会或其他人处于危险之中,也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违背诚信的行为。附件:科研诚信规范手册.pdf
  • 徐州环保新规范交流研讨会精彩呈现
    徐州环保新规范交流研讨会精彩呈现哈希公司 随着生态部颁布的水污染源在线监测新标准于2020年3月24日正式实施,以及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继下发的《关于做好全省500吨及以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自动监测设备联网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21]132号)、《全省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集中区)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方案》(苏环办[2021]144号),为了帮助排污单位梳理落实技术规范,确保改造升级达标到位。6月2日,由徐州市供排水监测站牵头,携手哈希公司在徐州举办了“在线监测环保新规范交流研讨会”。交流会期间,哈希专家团队就园区污水和水环境监测综合解决方案,对水污染源政策的解读及解决方案,与参会的观众们展开了详细交流讲解。哈希中国总经理秦晓培发言根据新出台的政策,对水污染的监测要求已更为细化,并不局限于进厂和出厂时对水质的检测管理。更包含了在进行水处理时的监测,以及对水环境的调查。新规范注重生态的恢复。哈希专家就园区污水厂进口“一企一管”方案,园区污水厂工艺过程监测以及排放口水质自动监测方案,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案,有针对性的将各个监测要点进行阐述讲解。专家雷斌讲解相关政策其次,根据园区政策解读,哈希公司对新仪器的功能及时作出优化和进阶调整,更贴近新政,为客户提供更易操作的处理过程,为环境保护,生态维护提供更多条件。水污染源新标准的解决方案有关水污染源政策解读,哈希专家首先结合水污染发展历程,关键节点的核心管控以及环保新标准的核心要求对此新标展开了细致的剖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规定,当水质参数超标时,在发出报警的同时启动水质自动采样器采集超标水样。并且要求企业排放口的采样点能设置水质自动采样器。依据条款分析引入了对水质自动采样器,采样单元,采样系统的介绍。结合相关仪器的具体功能为各位交流会参加者们提供了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政策应对解决方案。专家黄林讲解相关标准参会者于茶歇进行密切交流气氛活跃的有奖竞答环节环保政策相关仪器END哈希——水质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水质检测仪器和专家级的服务,以世界水质守护者作为使命,服务于全球各地用户。如您想要进一步了解产品或需要免费解决方案,请通过【阅读原文】与我们联系,通过哈希官微留下您的需求就有机会赢取小米电动牙刷哦!
  • 三部门要求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
    为确保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通知》明确,对于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依照刑法第144条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而予以销售的,依照刑法第144条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虽无法查明“食用油”是否系利用“地沟油”生产、加工,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明知该“食用油”来源可疑而予以销售的,经鉴定,检出有毒、有害成分的,依照刑法第144条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属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的,依照刑法第143条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属于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或者假冒注册商标,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40条销售伪劣产品罪或者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在食用油安全监管和查处“地沟油”违法犯罪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通知》强调,对“地沟油”犯罪定罪量刑时,要充分考虑犯罪数额、犯罪分子主观恶性及其犯罪手段、犯罪行为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程度、恶劣影响等。对于具有累犯、前科、共同犯罪的主犯、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等情节,以及犯罪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分子,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要严格把握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条件。对依法必须适用缓刑的,一般同时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与食品生产、销售等有关的活动。
  • 科研经费手续繁杂 中介费达五成资金?
    &ldquo 申请100万元科研资金,企业要给中介30万!&rdquo 今年年初的深圳&ldquo 两会&rdquo 上,市人大代表饶永道出了企业申请科研资金的&ldquo 苦衷&rdquo 。记者近日对多个为企业申请专项资金和补贴的中介机构进行了调查后发现,这些中介机构不但可以为企业&ldquo 量身订做&rdquo 符合要求的项目,还有&ldquo 特殊通道&rdquo 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但中介费最高可达申请资金的50%。   现象:申请金额越大提成越多   &ldquo 申请国家项目的提成为25%,市级项目提成为22%,区级项目提成为20%。&rdquo 专门从事企业申请资金中介服务的沈园(化名)表示,资金申请项目的不同,提成也不一样,金额越大提成越多。另一位从事企业专项资金申请服务的曾桦(化名)也表示,根据项目的不同,收费提成在25%到30%之间。   &ldquo 100万元算是很小的项目了&rdquo 。沈园表示,一些国家级大型项目,申请到的资金高达上千万元。&ldquo 我们去年帮7家公司申请了国家发改委的一些项目,6家公司都申请到了,而发改委审批通过的项目一共就40多个。&rdquo   记者了解到,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的专项资金申请,到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发改委和各区级的专项资金申请,这家中介机构都能帮助企业进行申请。   &ldquo 前期服务我们不收钱,只有等到政府网站上公示后,才会对企业进行收费,这是行业内的普遍规定。&rdquo 沈园告诉记者,但在申请专项资金的过程中,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指定的第三方机构出具审计报告或资料证明,这部分费用一般在几千元左右,仍需要企业承担。   沈园表示,他所在的公司从2008年就开始做申请专项资金的服务了,整个深圳也有非常多这样的公司,但一般都不限于这项业务,同时还从事设立企业的注册、申请许可证、高新企业认定等全方位的企业服务业务。   和&ldquo 上面&rdquo 联系紧密,或许是中介机构对企业最大的吸引力。记者询问的6位从事中介业务的工作人员中,有3个都跟记者透露,他们有&ldquo 特殊通道&rdquo ,在企业符合基本的申请资质的基础上,他们申请到的把握更大,但是提成则高达50%。   &ldquo 我们就是靠这行吃饭的,肯定和政府打交道比较多,有些手续你去做不是很得心应手,但是我们去办就能办成。&rdquo 长期从事企业专项资金申请中介的欧立(化名)告诉记者,能够帮助企业申请到资金,一个靠政策的理解,一个靠申请手续的操作,还有一个就是靠&ldquo 关系&rdquo 。   &ldquo 我们有正常申请和不正常申请两种。正常申请的话,企业的基础条件达到,基本都能保证申请到。但如果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错过了申请时间,对于特定情况,我们是可以操作的。&rdquo 曾桦说,通过他们的&ldquo 资源&rdquo 递交上去并申请成功的话,提成可能将高达50%。   做法:量身制定项目迎合申请条件   提成如此之高,为何企业仍委托中介机构申请呢?&ldquo 一般来讲,如果是实力强的大企业,又是市里的纳税大户,申请一些专项资金是很容易的。&rdquo 沈园说,但对于一些实力没那么强的企业而言,在争夺各项资金名额的时候,由于存在非常多同类的企业,竞争会非常激烈。   对于处于名额线边缘的企业而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善资料,而中介机构正好能够为企业分担这项繁杂的业务。   &ldquo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就只有一个部门的一、两个人负责申请企业专项资金,一项资金申请都要持续6个月到9个月,他们不可能关注得太细。但我们一个团队有十几个人帮他们做。&rdquo 沈园说,他们更了解政策,能同时帮企业申请多个项目,还能为企业量身制定长期的发展项目,以迎合申请资金的条件。   据沈园透露,他们和不少企业都建立了长达三年的合作项目,帮助企业规划适合申请某些专项资金的项目,这些企业申请资金的成功率都会大大提高。而对于这方面的业务,他们还会收取几千元的培训、咨询、指导、规划费用。而近期他们帮助的6家申请到国家发改委项目的企业,都与他们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ldquo 有些专项资金申请还有现场考察环节,我们也会提前通知企业配合考察,并告诉他们要注意的事项。&rdquo 曾桦说,他们给企业提供的服务都很细致,各个环节都照顾周到,&ldquo 这些细节的关注不是一两天的问题,时刻都有变数,企业自身很难把握&rdquo 。   除了更理解政策外,中介机构还能对资金项目申请的流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企业难以跟进到的问题并进行改进。&ldquo 企业上交的资料可能有些地方不合格,这些问题有时候会在网站上进行公布,如果企业没看到的话,就错过了修改时间。&rdquo 但曾桦告诉记者,有些审批部门根本不会将资料不符合的企业名单进行公示,有些企业不明不白地就申请不到了。&ldquo 但我们做这一项业务,对上面的情况关注较多,能问到上面的一些情况&rdquo 。   寻因:手续繁杂催生中介和培训服务   事实上,不仅仅是中介服务,配合专项资金申请的培训服务也非常多,这些培训服务有些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也有各协会等民间机构自发组织的,并会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企业专项资金的申请手续繁杂,成为催生这些行业的重要原因。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何震宇今年刚申请到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技术创新资助项目。他从去年7、8月份开始写申请书,大概花了2个月的时间,10月、11月进行评审答辩,今年3月份结果公示。在他看来,申请科研资金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也配备了清晰的申请指南。此外,由于学校的教科处会及时跟进资金申请的全过程,因此申请起来并不难。   不过,对于处于学校之外的企业而言,申请流程却显得很繁杂,再加上其中的&ldquo 可操作性&rdquo ,不少处于名额边缘的企业为了申请到资金,只能求助中介。   记者在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技术创新资助项目的申请指南上看到,申请需要准备的文件有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原件、相关成果的知识产权文件以及成果所处阶段的证明材料、企业自筹成果转化项目资金来源说明等14份材料。   而《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13年国家/省级项目配套扶持计划的通知》显示,申请这个国家级或省级的专项资金时,企业要提供3种申请表格、需要出示10份材料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4种有关证明材料和其它专利认证证书等材料,这些材料有的还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出具和认证。   实际上,除了中介服务,和这些专项资金申请项目同时推出的,还有相应的培训课程。记者了解到,这类课程的组织者有各级政府部门,也有民间行业协会。比如近年来在深圳举行的&ldquo 节能减排国家专项资金申报暨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研讨班&rdquo ,收费为1800元/人,以及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也主办过&ldquo 深圳市新材料专项资金申请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交流会&rdquo 。   &ldquo 有需求就有市场。&rdquo 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参加这类培训其实帮助不大,还不如自己钻研政策,有些企业为了省事就委托中介进行,&ldquo 有的中介真的有特殊的门路,如果别人请了中介做,而你自己做,申请不到的几率会更大&rdquo 。   记者手记:别让政府服务&ldquo 变了味&rdquo   一项企业专项资金申请要持续6到9个月,提交近20种申请材料,一些材料必须通过第三方机构出具和认证,企业申请材料中的纰漏有时候又没有及时公示,申请培训效果不佳,还有中介通过&ldquo 特殊通道&rdquo 保证企业申请成功&hellip &hellip 这让数量众多的实力没那么强的企业感到&ldquo 很折腾&rdquo ,这种需求继而催生了中介服务市场。   仅以深圳的科技研发资金为例,2012年科研资金预算为16亿元,2013年更是达到18亿元。如果以25%的中介提成计算,每年流入中介机构的科研资金高达4.5亿。   事实上,各级政府出台企业专项资金,是为了更好地孵化企业,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是服务型政府的体现。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一边是企业叹申请流程太繁琐,另一边却是中介机构称可以通过&ldquo 特殊通道&rdquo 保证申请通过。申请手续不便、信息公开不及时、评审过程存在不公正现象,都导致了这些原本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大量流入到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中介机构中。政府的初衷是做好事,然后最终却有些&ldquo 变了味&rdquo 。   &ldquo 这些资金都是花的纳税人的钱,要用在刀刃上&rdquo 。市人大代表饶永在实际调研中,也发现政府部门的有些领导在审批时直接指定资助对象,损害了评审专家的独立性。&ldquo 一方面要让申报流程透明化公正化,另一方面也要对拿到资助的企业进行绩效考核,让资金的使用落实处。&rdquo   记者了解到,对于饶永在今年初关于科研资金管理的议案,如今深圳市审计局已经有了回复。&ldquo 深圳市审计局回复称,每年都会举行对这些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对于申请的流程和申请后企业的绩效都会进行审计&rdquo 。   加强事前和事后的监督,是如今市审计局对专项资金管理的举措。其后的效果如何,尚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 近八成无菌药品企业未通过新版生产规范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中有329家企业部分或全部通过新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药品GMP)认证,仅占全部企业数量24.9%。   国家食药监总局分析,从前期认证情况看,当前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有三个特点。首先,认证未过半,产能超六成。虽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整体认证通过率只有24.9%,但考虑到一部分原有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已长期不生产,实际通过比例要高于该比例。通过的企业数量未过半,但供应能力已超过六成,大容量注射剂和冻干粉针剂甚至达到70%,认证不通过引发的药品供应不足之虞,正逐渐消解。   总局指出,目前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因经营状况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或处于改造之中,对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工作仍存观望态度,推进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进度迟缓。按目前的进度和2013年底的时限要求,下半年可能会出现集中申请认证的情况。考虑到国家认证检查资源有限,申请时间靠后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影响。   总局再次强调,尽管目前通过认证不到三成,但标准不降低、时间不延长。凡今年12月31日前未通过认证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自明年1月1日起必须一律停产。
  • 美诚样品前处理设备扬帆起航 | 2018高校巡展 河南站
    2018年5月,北京安合(盈安)美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联袂多家国内仪器厂商,来到美丽的河南,对河南省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果树研究所、河南农业院等科研院所和大学院校,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和仪器巡展。 北京安合(盈安)美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是国内主要的实验室常用设备生产厂商,主要产品有微波消解仪、石墨消解器、陶瓷纤维马弗炉、超纯水器、冷却水循环器、氩气净化器等。美诚产品在样品前处理领域和实验室配套设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巡展花絮本次巡展,美诚展示了石墨消解器、石墨消解器助手等产品。科研人员、大学师生通过现场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对美诚产品和服务了解。 巡展产品 美诚本次展示的石墨消解器DR-24和石墨消解器助手,是为了满足实验室样品前处理的需要而设计研发的产品。 石墨消解器DR-24是一款专门用于化学分析样品批量化前处理的仪器。产品设计依据湿法消解原理,采用国际通行的成熟技术,具有消解快速、高效节能、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和维护方便等优点。美诚DR-24 型石墨消解器,可同时处理24个样品,高纯石墨表面采用6层特氟隆喷涂处理,抗腐蚀能力极强。 石墨消解器助手为满足样品前处理多样的实验需求而设计。不仅扩展了石墨消解器的用途,更可完成实验中的多种过程,使样品预处理平台的功能更为强大,将为您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带来无以伦比的非凡体验。具有提高实验效率、扩展实验功能、提升实验效果的功能。高纯静压材料及多重喷涂工艺,完美的诠释了一机多用的概念,让您享受更为流畅的实验过程,将样品预处理平台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与此同时,美诚的售后服务工程师对以上客户,所使用的“美诚”牌实验室常用设备,进行了检修和保养。通过现场设备的展示、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增进与终端用户的相互了解,拉近了距离,建立了更加畅通的沟通渠道。 关于美诚北京安合(盈安)美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致力于样品前处理,是国内主要实验室常用设备生产厂商。主要产品有陶瓷纤维马弗炉、微波消解/萃取/合成仪,石墨消解器、冷却水循环器、超纯水器、氩气净化器等实验室常用设备。美诚所追求的目标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适用产品以及专业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 科研经费报销呈乱象 高校发票贩子生意好
    在一些高校周边,常常出现这样一幕:有人一手抱婴儿,一手往外递送名片,嘴里小声说着:&ldquo 发票,发票&rdquo 。   为什么发票贩子聚在高校周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高校科研经费&ldquo 供养&rdquo 这个市场。   发票贩子:发票生意好   在武汉市广埠屯电脑资讯广场,&ldquo 发票发票,办证刻章&rdquo 的声音不绝于耳。街边的墙上贴满了写着各类代办业务的广告。这些叫卖&ldquo 发票&rdquo 的人很容易被识别,他们一般手持&ldquo 办证刻章&rdquo 字牌,怀抱小孩。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一位中年妇女主动上来攀谈。她说:&ldquo 绝对是真的,可以报销&rdquo ,不仅如此,发票的种类可以随意定,&ldquo 要什么类别都行,你们学生就文化用品、办公用品的都可以&rdquo 。   记者提出担心不能报销,她拿出一张发票,指着上面的发票代码说可以到网上查询。这位发票贩子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他们是按照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发票面值收取费用,30元可以买到9000元面值的发票。   其他几位发票贩子也围过来。一名中年男子告诉记者,他们发票生意现在相当好,老师学生都来买,尤其是周边高校的学生。一名年轻女票贩开口要价就是100元一张,并坚称她手头的发票都可以用于报销。&ldquo 发票码都可以查到的,是真的。&rdquo 但被问到哪里去查时,她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高校科研经费报销乱象   据发票贩子说,到他们这里买发票的高校师生大多是手里有项目需要报销兑现的。   一位高校学生告诉记者,他是导师课题组的&ldquo 办事员&rdquo ,除了做实验之类的活儿,还有个任务就是搜集各种发票,搜不够,常常需要去买假发票。   历史学家章开沅曾向媒体分析发票造假的成因,&ldquo 大学仅仅鼓励创收、拉项目、搞评比,那大学就像政府、企业一样,有些人水平不高,靠油嘴子拉来一百万、二百万的项目,项目经费人人都要报销,发票市场也就兴起。&rdquo   &ldquo 媒体报道有学校课题组,报了一千多张火车票,这就是个典型。&rdquo 章开沅说,&ldquo 需要通过发票来报销经费,你不用,别人不说你节约,别人说你没本事,以后经费就拿不上这么多。这样的制度设计,就让风气越来越歪。&rdquo   某高校一名研究生透露,虽然学校对经费报销有严格规定,但&ldquo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rdquo ,何况一般人并不会露马脚,多数时候只是较少的金额。   &ldquo 大学老师的工资太少了,必须多拿经费,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可能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rdquo 他说,&ldquo 这其实在高校较普遍,社会环境如此&rdquo 。他举例说,为了占小便宜,报账时在能报的类别多开一点发票,这样不能报销的项目就可以算在能报的项目里了,例如可以多开些原材料、书籍的发票。购买发票就是直接将项目资金兑现。   记者在高校调研了解到,当前的科研经费机制存在漏洞,同时项目经费泛滥和贫富不均,饱受诟病。   整治需从源头开始   记者在某高校关于科研经费申报的规定上看到,该校校外委托经费和学校科研基金两类科研经费中,后者申报流程较为简单,仅需校领导批示与科发院发放经费通知单,科研人员凭此到财务处办理划拨、转账业务,即可领取经费 校外委托经费的申报相对复杂:科研人员填写立项表向院系科研秘书申请拨款,院系科研秘书向科发院先装院申请拨款,科发院向财务处查询到款,再立项审核、下发拨款通知等。   一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说,目前高校大致报销流程如此,这种先垫付资金,再报销经费的模式,一定程度上&ldquo 刺激&rdquo 了科研人员搜集发票、买发票兑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科研经费有&ldquo 泡沫&rdquo 。   华中师范大学的梅正罡教授表示,在一般高校的流程中,难以见到对于经费使用控制及监管的硬性措施,这导致了科研经费报销&ldquo 有空子可钻&rdquo 。   对于高校内存在的利用假发票侵占科研经费现象,梅教授表现出担忧。他认为,要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假发票流通,力求&ldquo 不买假发票也能把事做好&rdquo 。他举例说,对科研人员进行有限制、小额的项目补贴,经费包干使用等能有效规范科研经费支出,减少因经费不足迫使负责人购买假发票的不良现象。对恶意侵吞公共资产的人,要&ldquo 及时发现、严惩不贷&rdquo 。
  • 调和油乱象调查:占市场三成 二十年无国标规范
    调和油里有什么、有多少?这样的问题不仅令消费者困惑,实际上,连“标准”也无法回答。距今为止,食用调和油已出现了约20个年头,现雄踞三成以上食用油市场。而就是这样一种历史长、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宗油种却迟迟不见相关国标规范。与此同时,现行的、也是已实行15年的行业标准也无法回答上述问题。   “一滴橄榄油也能叫橄榄调和油”的说法属实吗?企业为什么不愿标注成分比例?国标缘何“难产”久久……调和油陷入质疑,“标明食用调和油成分比例”的呼声越来越大。   ■市场之乱   名称:哪个贵写哪个   配料:哪个便宜哪个多   在北京的几个大型超市记者看到,调和油是食用油市场的“大头”之一,往往摆满一个货架,至少占所有食用油的四成。“调和油走得最快,其次是花生油和玉米油。”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都买调和油,不是说健康吗?而且有便宜的也有贵的,选择多。”正如销售人员所说,调和油几乎占满了整个价格区间:以五升桶的产品为例,调和油既有四十余元的全油品“最低价”、七、八十元的中端产品,也不乏百余元的高端产品。   记者拿起一桶5升售价79.9元的坚果调和油询问销售人员其中坚果的比例,销售人员称:“叫坚果调和油的话,就是以花生油、瓜子油为主的油。”而事实并非如此。产品标签的配料表显示,这款油包含“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初榨橄榄油、山茶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等8种油。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的规定,调和油中配料排得越靠前,表明当中此成分含量越高。这也就是说,这款“坚果调和油”中含量最高的,却是与“坚果”毫不相关的大豆。无独有偶,胡姬花花生浓香调和油的“花生油”成分排在第三位、金龙鱼鱼油调和油中鱼油成分排在配料表中的倒数第二位……此外,胡姬花花生浓香调和油4升售价49.9元,是该超市所有油品中最廉价的,这种包含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在内的产品价格低过其配料表中每一种单独的油品。   记者发现,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都是以较为廉价的“大豆油”为基油,而在配料表的后几位油的橄榄、鱼油、花生油、葵花油、坚果油等“高级油种”往往被提到产品名中。业内人士表示,调和油定价通常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哪种油贵就按哪种油起名、定价,哪种油便宜,就在配料时多添加该种油的比例,而消费者无法知晓其中不同油的比例,只能按照产品名称做一个简单区分。   “这些消费者并不清楚,还以为自己买得很值得。”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场上调和油产品鱼龙混杂,为谋利益,不少企业在没有产品研发能力的情况下,自行进行调和油各油种的比例调配,更多调的是价格而不是营养,消费者权益因此受到侵害。”   “当下的调和油市场确实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不能以某种油品的名称来归并到调和油名称中来,这样容易引起误导。”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   ■标准之乱   配比:企业讳莫如深   检测:国标难产之源   记者致电各粮油企业询问现售调和油配比,各家企业无一例外地拒绝向记者透露相关内容。金龙鱼等食用油行业大企业均以技术保密、没有授权不方便提供为由拒绝透露调和油产品配比。阿格利司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公司将于今年“十一”前后推出一款注明成分配比的调和油产品,而同样拒绝回答当下出售的阿格利司橄美乐橄榄葵花油等产品的成分配比。   “老百姓越来越懂健康,舍弃了吃了多年的、便宜的大豆油、菜籽油,购买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葵花籽调和油,殊不知最后买到的还是大豆油。橄榄、花生,这些加一点,是撑身价的。”一位在粮油行业工作多年的行业人士称:“橄榄油价格是大豆油的4至5倍,花生油、葵花籽油的价格比大豆油高很多,在标准不强制标注成分比例的情况下,你说企业怎么加?”   而被数度提及的调和油国家标准已“在制定中”7年,仍尚未出台。   据了解,《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2008年,《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直到去年8月,中国粮油学会一位负责人表示,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有望于当年底或今年上半年出台……对比市场上的其他油品,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第二版国标已于2003年修订完成 2008年,亚麻籽油也更新了国标 新近流行的橄榄油与油橄榄果渣油也于2009年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至此,历时七年,食用调和油的国标仍未见踪影。   就标准问题,记者连线两位负责制定标准的中国粮油学会专家,截至记者截稿,均未收到两位专家的答复。“目前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还有部分在专家讨论中,将择机出台。”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问题正在于调和油成分配比与检测上。“为什么标准没有出来?主要原因就在检测方法上。”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在公开场合表示:“测定方法是油检测方法是非常困难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发愁。”   而中储粮近日发布的调和油检测方法或许能为检测调和油助力,据称,该方法联合专业院校与科研机构共同研发,只要是添加不低于5%的油种均可检测。然而该方法同样存在局限:“第一要求油种不能太多,第二,每一种油种含量不能太低。”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称。据悉,中储粮近日推出了新品金鼎3D芥花调和油,这是其注明成分配比的第二款调和油产品。“专家、消费者、行业都呼吁国标尽快出台,公布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对消费者明白消费、规范企业公平竞争都有好处。”田鸿儒称。记者 邵瑞琳   名称 配料表 价格   金龙鱼 大豆油、葵花籽油、添加剂 56.9元/5升   葵花籽清香食用调和油   金龙鱼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鱼油、芝麻油、添加剂 89.9元/5升   深海鱼油调和油   金龙鱼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62.9元/5升   花生浓香食用调和油   金龙鱼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添加剂 128.8元/5升   胡姬花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49.9元/4升   花生浓香调和油   金鼎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47.5%、菜籽油 41.4%、 花生油6.0%、 玉米油2.5%、葵花籽油1.0%、橄榄油0.6%、茶籽油0.6%、芝麻油 0.4%、添加剂 61.5元/5升   福临门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添加剂 66.6元/5升   天天五谷调和油   福临门 非转基因食用调和油DHA藻油 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DHA藻油、添加剂 89.9元/5升   福临门 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63.5元/5升   阿格里司橄美乐 初榨特级橄榄油、葵花油 121元/4.5升   橄榄葵花油   多力葵花花生油 葵花籽油50%、花生油50% 107元/5升   ■小链接   营养师家吃什么油?   食用调和油本是一种健康与营养相结合的食用油,但是,这种好的油品被少数不良企业随意挂名以次充好,致使食用调和油的名誉受到影响。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之前,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和选择食用油?让我们来看看知名营养师顾中一家是如何买油、吃油的。   “由于在家做饭的机会不多,我家一直用小包装的食用油,以防变质浪费。”顾中一营养师说:“在油品的选择上,我倾向于选择橄榄油。很多人对橄榄油存在误解,认为其只能用来拌凉菜,其实橄榄油的特点就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油酸特别丰富、耐热性较好,所以只要避免长时间高温爆炒,都可以使用橄榄油。另外,在一些进口超市中会有芥花籽油,这种油各方面的营养价值与橄榄油相当,但在价格上要低于橄榄油,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油品。”   专家提示,一种油健康与否,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脂肪酸。根据是否含有不饱和键以及不饱和键的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长期大量进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适量摄入对人体的健康维护是有益的。可特别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热比例,即“单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来选择食用油。   顾中一表示,选择植物类食用油,要因人而异。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在营养、口感、烟点等方面各有利弊。在购买食用油时尽量根据家中人数和食用状况买较小包装油,储存时远离炉灶等高温区域,以防变质。此外,顾中一特别提示,无论选择何种食用油,每日的控制每日摄入量是最重要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或30克,控制食用油总量是健康的关键。”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已超过40克,其中北京居民平均每天吃油达到65克,大大超标。   常见植物油的脂肪酸构成表(百分比)   油品 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脂肪酸   大豆油 15.9 58.4 27.4   花生油 18.5 38.3 40.0   玉米油 15.4 54.6 30.0   橄榄油 13.8 11.1 75.1   棕榈油 43.4 12.1 44.4
  • 275万!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台柜等采购
    项目概况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台柜等采购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福州市鼓楼区梁厝路2号华雄大厦3号楼17层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2月17日 08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3500]CCZB[GK]2021068-1项目名称: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台柜等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75.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7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受福建师范大学委托,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对[3500]CCZB[GK]2021068-1、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台柜等采购项目组织公开招标,现欢迎国内合格的供应商前来参加。 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台柜等采购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申请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2-02-17 08:3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3500]CCZB[GK]2021068-1 项目名称: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台柜等采购项目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2750000元 包1: 合同包预算金额:2750000元 投标保证金:55000元 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品目号品目编码及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允许进口简要需求或要求品目预算(元)1-1A021099-其他仪器仪表实验室台柜等1(项)否详见招标文件2750000 合同履行期限: 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合同约定的合同义务履行完毕。 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包1 (1)明细:单位负责人授权书(若有) 描述:(1)若投标人代表为单位负责人授权的委托代理人,应提供“单位负责人授权书”;若投标人代表为单位负责人,应在“单位负责人授权书”项提交其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可不提供本授权书。(2)投标人为自然人的,可不填写本授权书。纸质投标文件正本中的本授权书(若有)应为原件。(3)电子投标文件中的本授权书(若有)应为原件的扫描件【上传的扫描件应该是: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签字或盖章和投标人代表签字并加盖投标人公章原件的扫描件】。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第七章规定提供。(如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对联合体应提出相关资格要求;如属于特定行业项目,供应商应当具备特定行业法定准入要求。) 三、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无四、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2-01-26 15:36至2022-02-10 23:59(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 个工作日),每天上午00:00:00至11:59:59,下午12:00:00至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招标文件随同本项目招标公告一并 发布;投标人应先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申请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 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下载招标文件(请根据项目所在地,登录对应的(省本级/市级/区县))福建省政府采 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操作),否则投标将被拒绝。方式:在线获 取 售价:免费五、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2-02-17 08:30(北京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 止,不得少于20日) 地点: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梁厝路2号华雄大厦3号楼17层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 /八、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福建师范大学 地 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8号 联系方式:李老师13585943898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名 称: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梁厝路2号华雄大厦3号楼17层 联系方式:李杰0591-87554016/87554653/邮箱:fjscczb@163.com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李杰 电   话:李杰0591-87554016/87554653/邮箱:fjscczb@163.com 网址: zfcg.czt.fujian.gov.cn 开户名: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合同约定的合同义务履行完毕。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详见招标文件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详见招标文件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2年01月26日 至 2022年02月10日,每天上午8:00至14:00,下午12:00至21: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福州市鼓楼区梁厝路2号华雄大厦3号楼17层方式: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2-01-26 15:36至2022-02-10 23:59(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 个工作日),每天上午00:00:00至11:59:59,下午12:00:00至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招标文件随同本项目招标公告一并 发布;投标人应先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申请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 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下载招标文件(请根据项目所在地,登录对应的(省本级/市级/区县))福建省政府采 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操作),否则投标将被拒绝。方式:在线获 取 售价:免费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02月17日 08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2年02月17日 08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福州市鼓楼区梁厝路2号华雄大厦3号楼17层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福建师范大学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8号        联系方式:李老师13585943898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梁厝路2号华雄大厦3号楼17层            联系方式:李杰0591-87554016/87554653/邮箱:fjscczb@163.com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李杰电 话:  0591-87554016/87554653
  • 朗诚回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2012年10月19日,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及市场部人员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对其实验室使用的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CleverChem200进行维护,并对仲启铖老师进行了回访。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KLUER)是在上海市科委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资助下,于2005年1月成立的一个研究实体。重点实验室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科已有研究资源,联合、利用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区域相关院校和研究所力量,形成一个以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研究为目标,装备先进,人才优化和管理科学的研究平台。基于城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和上海市的重大需求,并考虑到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科的积累、优势和未来发展,经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认真论证,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城市生态系统过程与调控、城市生态区划与生态安全、城市生态恢复与人居环境建设、城市生态系统管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使用的DeChem-Tech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CleverChem200,主要用于检测土壤中的氮、磷。仲老师介绍,该仪器自使用以来已检测了几千多个样品,在实验室的使用率还是较高的。 此次朗诚技术人员回访除了了解客户对朗诚售后服务的满意度外,还对仪器重新调试参数、对软件进行了更新,重新增益校准周期,测试灵敏度等售后服务。 仲启铖老师对朗诚的仪器质量及产品的售后服务都表示了肯定。
  • 朗诚回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2012年10月19日,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及市场部人员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对其实验室使用的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CleverChem200进行维护,并对仲启铖老师进行了回访。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KLUER)是在上海市科委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资助下,于2005年1月成立的一个研究实体。重点实验室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科已有研究资源,联合、利用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区域相关院校和研究所力量,形成一个以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研究为目标,装备先进,人才优化和管理科学的研究平台。基于城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和上海市的重大需求,并考虑到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科的积累、优势和未来发展,经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认真论证,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城市生态系统过程与调控、城市生态区划与生态安全、城市生态恢复与人居环境建设、城市生态系统管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使用的DeChem-Tech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CleverChem200,主要用于检测土壤中的氮、磷。仲老师介绍,该仪器自使用以来已检测了几千多个样品,在实验室的使用率还是较高的。 此次朗诚技术人员回访除了了解客户对朗诚售后服务的满意度外,还对仪器重新调试参数、对软件进行了更新,重新增益校准周期,测试灵敏度等售后服务。 仲启铖老师对朗诚的仪器质量及产品的售后服务都表示了肯定。
  • CNAS认可结果获得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AP)承认
    日前, GlobalGAP更新了其承认的认可机构名单,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结果获得了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AP)的承认。   根据GlobalGAP和IAF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要求实施GlobalGAP认证方案的认证机构需获得已签署IAF产品多边互认协议认可机构的认可。CNAS已于2008年10月与IAF签署了产品多边互认协议,为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机构的认可获得GlobalGAP的承认奠定了基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结果获得了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AP)的承认以后,经国家认监委批准且获得CNAS认可的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认证机构可以根据相关要求向GlobalGAP申请使用GlobalGAP的认证标志,其认证结果将得到GlobalGAP的承认。   GAP认证与认可的国际互认工作将帮助出口企业跨越国外技术壁垒,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进而改善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现状,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奠基人饭岛澄男参加武汉大学珞珈讲坛
    p   11月18日,珞珈讲坛第122讲暨高等研究院长江学术论坛第19期举行。著名材料学家、化学家、日本名城大学教授饭岛澄男带来题为《发现碳纳米管》的学术报告。张俐娜院士主持。 /p p   碳纳米管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高强度纤维、生物荧光呈像等众多领域,其研究已成为纳米科学技术的重要方向,也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饭岛澄男的报告主要包括碳纳米管的发现、单壁碳纳米管的应用、大片层石墨烯的合成以及纳米材料的高分辨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1139.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透射电子显微镜 /span /a 及电子能谱四方面。 /p p   饭岛澄男介绍,1971年,他将铌酸钛的电子显微像和其晶体结构结合起来,显示出高分辨像中一个像点对应着重金属原子柱。这使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美好愿望终于实现,一门新兴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科也因此而诞生。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兴起不仅给固体物理、固态化学、电子学、材料学及地质矿物等物质科学带来新的活力,也为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起极大的推动作用。1991年,他用电弧法制备的碳材料中观察到碳纳米管。它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片层卷成的无缝、中空管体。 /p p   他还用电子显微像和电子衍射表征了碳纳米管的直径、壁层以及螺旋性,从而确定了碳物质的这一新品种。他还对碳纳米管制备技术、碳纳米管的物理化学性能等领域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p p   饭岛澄男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奠基人之一,1991年在《自然》杂志上发文,宣布观察到碳纳米管,由此开拓出一维纳米材料的全新研究领域,为推动纳米科技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该论文单篇已被引用两万五千余次,居于该领域之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e2e99113-d19e-4d01-a577-4f42a4166077.jpg" title=" 饭岛澄男.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 河北钢铁承钢氮化钒铁检化验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9月23日,由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权河北钢铁集团承钢起草的氮化钒铁系列检化验行业标准顺利通过专家组审定,填补了国内行业相关领域的空白。  氮化钒铁是一种钢铁材料中微合金化的钒合金添加剂,性能优于钒铁和氮化钒,可广泛应用于高强度螺蚊钢筋、高强度管线钢、高强度型钢等产品生产。  氮化钒铁中主要元素的检测没有独立的分析标准,承钢技术人员在编制完成《氮化钒铁》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氮化钒铁中钒、氮、氧、碳、硫、硅、锰、磷、铝等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深入的攻关、完善,形成了氮化钒铁系列9个检化验行业标准。  来自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等8家单位的26名专家,通过审定材料,听取标准起草编制工作汇报,对该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知用性和先进性及标准文本结构的严密性、文字的流畅性等内容进行了严格审定,一致同意审定通过。  据悉,氮化钒铁系列检化验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国内行业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氮化钒铁的生产及评价产品的性能提供了标准依据,为打击伪劣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有序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扬帆启征程 奋进新时代——写在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成立3周年之际
    时钟的指针拨动历史的转轴,岁月的脚步刻下奋斗的足迹。2023年岁末,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西省检中心”)迎来了成立3周年的喜庆日子。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2020年12月31日,山西省检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山西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领域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一艘崭新的质量基础设施航船扬帆启程,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山西省检中心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重大事项。山西省检中心由22家机构整合组建而成,是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管理的副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也是山西省整体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业务领域最广的综合性计量标准检验检测机构。凝心聚合力,奋进谱华章。成立以来,山西省检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三区三地”建设任务,坚持党建引领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重塑性改革与流程再造相结合,高效转型与创新驱动相结合,突破瓶颈与补齐短板相结合,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带动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形成了学科鲜明、技术精湛、服务高质、支撑有力的省级综合性质量公共技术平台,创造了检验检测机构改革的“山西模式”,探索了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技术平台“一站式”服务的“山西路径”,书写了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山西答卷”。党建领航——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山西省检中心党委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摆在统领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自身高质量发展。把牢政治方向一条主线,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狠抓“两个结合”,党建与业务发展相结合,党建与提质增效相结合;注重3个抓手,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攻坚队、党员示范点活动;持续推动廉洁文化“四进”(进班子、进单位、进岗位、进家庭)活动,构建起特色鲜明的“1234”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特色党建品牌初步显现。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成果彰显高标准党建成效。山西省检中心在不断提升党建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深化改革、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将高质量党建优势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该中心连续多年获“省直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形成山西省检中心“胸怀党徽明方向,爱岗敬业立新功”旗帜鲜明的党建品牌。改革启航——在守正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围绕山西省委提出的“运行高效、水平高端、服务高质”目标,山西省检中心坚持守正创新,重塑架构,建章立制,再造流程,以重塑职能为目标,构建质量公共技术平台;以科学管理为目标,构建高效运行管理体系;以服务变革为目标,构建公共服务创新体系,深入实施“1234”工程(搭建一个平台,即助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技术平台;提升两个能力,即检验检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做好3个服务,即服务政府监管、服务安全底线、服务产业发展;实现4个转化,即产品实验室向产业实验室转化、综合实验室向专业实验室转化、检验实验室向学术实验室转化、常规实验室向智慧实验室转化),持续推进改革“后半篇文章”。山西省检中心党委既注重机构重组、体系重构,更注重职能重塑、功能再造,实现从监督式检验到公益性、服务性、创新性技术机构的转变,从以“养单位”为主向以“干事”和“养项目”为主转变,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转变。该中心先立后破,将22个独立运行的单位进行结构性重塑,构建“1个账户、1个资质、1个体系”“三个一”特色运行模式,实现人才、装备、技术、经费、场所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全面构建现代质量公共技术平台,成为全国首家获得综合性国家级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为全国综合性质量公共技术机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形成检验检测机构改革的“山西模式”。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山西省检中心全面构建质量公共技术平台取得显著成效,达到预期目标,实现精简机构、整合资源、重塑架构、再造流程、理顺学科和形成模式。这些改革和创新使其公益性更加鲜明,创新性进一步增强,服务性进一步彰显,综合管理效能提升,学科体系基本形成,检测资源优势互补,业务发展形成特色,为山西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能力护航——在提升竞争力构建质量公共技术保障体系上跃上新台阶围绕山西省委提出的构建国际一流质量公共技术平台的目标,山西省检中心坚持学科化设置、专业化整合、产业化服务、创新化发展,立足“公益性、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战略定位,以竞争力提升为核心,以保障公益性为目标、以创新推动为动力、以高效服务为目的,加快构建现代质量公共技术体系,持续完善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引领型技术平台、保障型技术平台、支撑型技术平台的建设。山西省检中心坚持以国家实验室和学术实验室为引领,以保障“六大安全”实验室为支撑,以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国家质量基础为抓手,构建现代质量公共技术保障体系、“双碳”标准计量体系、能源质量技术体系三大技术体系,布局国家检验检测中心+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常规基础实验室等实验室矩阵,持续推动实验室“四个转化”,解决一批制约现代质量公共技术发展和检验所急、检测所用、基层所盼的公益技术短板,为构建质量公共技术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装备能力全面提升。以竞争力提升为核心,破解瓶颈,补齐短板,累计购置仪器设备1亿元,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万余台(套)件,设备资产原值8亿多元。——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备,建立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类298项。——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建立标准文献馆藏16万件,标准题录库数据60万条。——检验检测能力全面增强。新增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产品等30类75种产品2510个参数的检测能力,显著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水平,具备工业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纤维制品、农畜水产品、粮食等领域118类、2092种产品、13634个参数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92名,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98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31名;现有博士7名,硕士255名;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3人,“三晋英才”35人,形成山西特色的质量公共技术人才体系。山西省检中心现有办公及实验室总面积11万平方米;业务范围涵盖以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为基础的质量公共技术范畴,形成了学科体系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12个质量公共技术专业研究所。创新引航——在创新驱动构建质量公共技术创新体系上迈出新步伐山西省检中心坚持以创新驱动为牵引,搭建创新架构,完善创新体系,建立创新机制,拓宽创新途径,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模式。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坚持人才引进和公开招聘同时发力,柔性引进长江学者1名,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25名。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36人取得正高级职称,77人取得副高级职称,101人取得中级职称。创新干部培养机制。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基本原则,持续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科学选拔任用新干部,建立多元化干部培养机制,构建政治坚定、技术精湛、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创新奖励激励机制。坚持“奖多、奖勤、奖优”,树立业绩导向和结果导向,制定山西省检中心奖励绩效管理办法,建立科学有序的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创新科研机制。完善科技制度,先后制定出台《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科技经费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激励力度,更好激发全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创新合作机制。纵向上搭建包括省、市、县三级检验检测机构在内的协作共享平台;横向上与山西省内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设有硕士工作站5个,硕士生导师20名,8个“标准化实验基地”,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研修,开展原创性研究和科技攻关,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大力提升检验检测水平,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山西省检中心以制约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公共技术难点为切入点,以推动质量公共技术平台创新发展为落脚点,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成果转化,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33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1项,其他类1项;持续推动质量公共技术创新发展,拥有国家专利168项,软件著作权6项;先后主持参与起草国家各类标准50项,地方标准75项,团体标准20项,计量检定规程和技术规范56项。服务保航——在服务变革构建质量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上彰显新担当山西省检中心坚持保障公益和市场拓展双轮驱动,以“三个服务”为宗旨,围绕服务政府监管、服务安全底线和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提供“一揽子”质量技术解决方案。发挥公益属性,服务政府监管。以提高抽检时效、提高抽检准确率、提高抽样覆盖率“三提高”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政府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高质量完成计量强制检定、国抽国检、省抽省检、特种设备法检任务。3年来,共承接完成国抽省抽任务6万余批次,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超17万份。发挥专业属性,服务安全底线。助力守护食品、药品器械、粮食、农畜水产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六大安全”,为行政执法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成立以来,山西省检中心共出具抽检不合格报告700余份,案件检验不合格报告170余份;完成特种设备法定检验10万台(件),完成压力管道检验1300千米,报送行政主管部门重大安全隐患报告2400余份等。发挥技术属性,服务产业发展。逐步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溯源链现代质量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以“打包式”服务精准发力,高标准打造19个“一领域一策”和“一站式”惠企组合服务包,设立“五专”服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山西质量公共技术“一站式”服务模式。该中心每年服务客户1.8万余户,完成各类检验检测30余万台(件),同时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各类政策性减免项目每年6000余万元。勇立潮头破浪行,风雨兼程再出发。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山西省检中心将持续深化改革,提质增效、优化服务、创新发展,掌舵质量基础设施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更美好的未来,为山西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新篇章贡献力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