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陈星旦

仪器信息网陈星旦专题为您整合陈星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陈星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陈星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陈星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陈星旦话题讨论。

陈星旦相关的资讯

  • 九旬院士的近红外创业路——访陈星旦院士
    p   2014年,时近90岁高龄的陈星旦院士却在广州创办了一家仪器公司,可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年龄最大的“创业者”了吧。凭借陈星旦院士的地位及其所做的贡献,名利已不可能成为他投身创业的原因。那么,陈院士为何会在如此高龄想到了创办公司?又为何将近红外光谱仪器作为公司首个转化成果?带着疑问,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陈星旦院士,听他讲述了与近红外产业化的故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b635c868-be42-456d-86fc-92e8a6c63617.jpg" title=" 陈星旦院士.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陈星旦院士 /strong /span /p p    strong “科研成果不能产业化,对国家、对个人都是一种损失” /strong /p p   在50-60年计划经济时期,陈院士承担的科研项目都是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过去我只要潜心工作就好,成果能用上、能帮助国家解决问题,心里就满足了。”但是,如今的市场经济情况下,院士就经常担心成果研发出来后却用不上。“近红外就存在这个问题,这事让我很是着急。” /p p   “做出来的东西社会用不上,我‘干哈’啊!”陈院士偶尔会冒出来一些典型的东北话。老人家着急的是国家的钱就这么浪费掉了,太可惜!而且,院士还很可惜、很无奈地说道,“这几十年来,和我干近红外的人转方向的很多。来一个项目就可能要换一批人,如此一茬一茬的浪费了很多人才。”说到这,陈院士用了一个时髦的名词“负能量”来形容,“科研成果不能产业化,对国家、对个人都是一种损失,是‘负能量’”。 /p p   “科研成果就是要进入市场的,研究所的成果到真正转化为产品还需要继续走一段路。所以,由企业‘搞’研发的做法,我认为是对的。当然,并不是说科研院所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基础研究、大工程等研究工作还必须由科研院所来主持。而一些需要市场化的项目完全可以让企业去‘搞’,因为企业搞研究就是为了市场嘛。” /p p    strong “我一定要把近红外技术产业化” /strong /p p   回顾当初被评为院士的两项主要贡献,陈星旦院士自豪地、直接地说,“光冲量测量技术是我独创的,现在看来仍然是很先进的技术。”当年我国第一次核试验中,为了测定爆炸的光辐射威力,在没有任何资料可循的情况下,陈院士独创性地构思了测量方案,研制了两种光冲量计。任务的圆满完成令国家第一次原子弹爆炸的光辐射数据得到准确记录,用陈星旦院士的话说,“这是我一生中的亮点。”而对于另外一个主要贡献——短波光学技术,陈院士很坦荡的说到,“这个不是独创的技术,是跟踪国外的,我的作用在于开拓了该技术,为某些应用打下了基础。” /p p   陈星旦院士可能是国内最早开展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的人了。八十年代至今,他一直致力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研究。在过去主持了“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以及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粮食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先后研制了“三代”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可用于饲料、粮食、土壤养分、人参、血液、茶叶、煤、纺织品、面料等领域。但是,陈星旦院士却这么说到,“我评院士的材料中,一点儿也没提近红外。”从话语中不难听出,这也正是院士难以言说的一块“心病”。 /p p   就像陈院士的弟子们说的,近红外技术产业化是老人家一直以来的心愿。近红外研究国家花了那么多的钱,那么多的人才投身其中,最终却没有产业化,陈院士的心中很不是滋味。“我一定要把近红外技术产业化”这句话就像是一句誓言,时刻在陈院士及其弟子心中回响。在不断尝试下,这个誓言也终于于近年得以实现。 /p p   2013年3月,陈星旦院士团队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合作设立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首期即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示范项目。为了更好的市场化运作,星创众谱公司随即成立。而且,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星创众谱对院士团队的成果进行反复验证,终于2015年12月,公司的首台产品正式交付客户。 /p p    strong “10-20年以后,近红外在我国一定有更大的市场” /strong /p p   “近红外的前景当然是光明的,”不过陈院士的话锋却一转,“但是,现在在国内还看不太出来,可能还早些。”在2012年召开的“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关键技术问题、应用与发展战略”香山科学会议上,陈院士曾经直言,现在在我们国家谈近红外大范围应用是否有点早?是否还没到时候? /p p   在大家普遍认为近红外在我国的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的环境下,陈星旦院士却为何会如此说呢?陈院士给我们举了个例子,例如在粮食收购领域,制作面包、点心、面条等不同用途的小麦,对其蛋白质等指标要求不同,这些正好是近红外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地方。但是,目前我国的小麦收购控制还比较粗放,没有精细控制到如此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国家目前主要还处于“讲”产量而不是“讲”品质的阶段。 /p p   “如今,我国的近红外应用还没全部拓展开。10-20年以后,近红外在我国一定有更大的市场。”虽然如此认为,但是陈星旦院士却没有“什么也不干”、“只是净等”,而是成立了星创众谱公司,就是为了促进近红外这个市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赶快搞起来呗!”谈及星创众谱公司的发展方向,陈院士说,“高端的仪器方面,我们很难与国外竞争,而且我们也不想去竞争这块儿。站在我们的角度,为了在大范围内普及近红外,我们的目标是做国内市场普遍能接受的产品。” /p p    strong “在我国,近红外是一个市场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strong /p p   别看陈星旦院士那么大的年纪,而且一辈子都是在做科学研究工作,但是他对企业的一些运营理念非常了解。 /p p   “市场拓展很重要,”陈院士经常与公司负责市场的人说,“你们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而不是我们做出了什么,就让你们去卖什么。”因为,做市场的人了解哪些产品卖得好,而卖得好代表了用户需要。 /p p   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市场主导研发。“开拓市场要比仪器研发更难,在我国,近红外是一个市场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因为,陈星旦院士确信,国外能做出来的技术,我们也都能做得出来!只是老人家也希望能够突破“探测器等一些关键零部件还需要进口的窘境。” /p p   “企业购买近红外产品,够用就好。有的企业只关心一两个测量指标,专用仪器就很适合,没必要买个通用设备,价格很贵,维护也困难,很浪费。不同原理类型的近红外产品都有适合自己的领域,各有优劣,没有高低之分。”陈星旦院士搞了几十年的近红外研发,话题必然离不开对近红外仪器研发的看法。“近红外关键问题在于保证样本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稳定性、完整性,否则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而对于目前大家普遍担心的近红外仪器台间差问题,陈院士认为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来解决。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p p   采访的最后请陈星旦院士对年轻科研工作者说几句话时,老人家却说,“我不说‘空话’,因为如今年轻人的生活压力确实要比我们那时候大得多,分心之处太多,不能一味的多做要求。如果能够让年轻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工作就太好了!”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编辑:刘丰秋 /p p br/ /p
  • 陈星旦院士团队拉曼光谱检测研讨会在中国计量学院召开
    p   10月21-24日,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大连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计量学院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的陈星旦院士光谱分析及仪器团队,在陈星旦院士倡导下,在中国计量学院召开了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4.html" target=" _self" 拉曼光谱 /a 检测及仪器研发研讨会。中国计量学院副校长俞晓平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光电学院院长金尚忠教授主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51028606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d86afa03-663d-4af3-8bbe-8017ec542379.jpg" / p   俞晓平副校长代表学校欢迎陈星旦院士莅临指导,衷心感谢陈院士长期以来对中国计量学院的关心,特别是对中国计量学院光学工程学科发展和团队建设给予的指导,希望陈院士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校发展,并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p p   陈星旦院士在会上致辞。他说,作为中国计量学院的特聘教授,为中国计量学院的学科发展做些事情是应该的。他强调,此次拉曼研讨会将主要围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及拉慢慢光谱仪器研发这一方向展开,而该方向是中国计量学院光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希望通过研讨促进中国计量学院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p p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分别从拉曼仪器关键技术和器件的研制、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研制、拉曼增强机理的研究、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FDTD仿真及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及癌症早期诊断的应用等方向的研究及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光电学院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现代计量测试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 /p p br/ /p /p
  •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陈星旦:我们与近红外光谱仪打了几十年交道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08f40a91-c813-4e8b-9c84-d50fdccd4a36.jpg" title=" 陈星旦院士.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陈星旦院士 /strong /p p   长春光机所建所之初(1952年),就确定了光谱仪的研究方向。至1958年完成中型和大型摄谱仪研制后,王大珩先生提出光谱仪器自动化,要我去北京请教自动化所杨嘉墀先生。杨先生建议研制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在此项目的牵引下,光机所开辟了一些新的技术领域。1963年红外光谱仪通过鉴定,1964年获国家科委、计委、经委联合颁发的工业新产品一等奖。此后,长春光机所相继开展了多类光谱仪器的研制。 /p p   1980年代初,成立光谱仪器研究室。当时,近红外分析技术引起国内许多行业的重视,大量购进国外仪器。注意到这种情况,研究室开始招收研究生。在中国农科院吴秀琴女士的协助指导下,最早由研究生设计研制的实验装置,分析烟草的糖、油菜籽的油及小麦的蛋白质,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1,0.88,0.86。 /p p   1989年,商业部按“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研制”的要求,和我们签订研制两台仪器的协议,1991年在长春验收,用48份小麦粉,56份面粉,30份油菜籽预测,标准差均小于0.2%。 /p p   1990年代期间,由四川省成都粮食储藏研究所出面组织,我们合作承担完成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饲料生产近红外快速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粮食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的研究与开发”。研制的仪器,得到粮食及饲料部门的认可。 /p p   本世纪初的十多年,我们先后招收了十多位博士生及博士后,他们对茶叶、燃煤、人参、红枣及土壤等某些参数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并研制了相关仪器,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也开展了近红外无创伤血液成分检测等前沿性科研工作。 /p p   总之,几十年来,我们承担过多项国家及地方的近红外项目。这些项目的本意是要制造产品在社会应用,但最后都是研制一两台通过鉴定就结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相关部门没有持续支持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结题后就各奔东西了。也许当时的领导们不知道,从研制一两台样机到做成产品,是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另外,也曾有一些企业家和我们商谈过合作。一开始,他们认识到近红外的市场潜力很大,愿意出资 但一知道投资不能短期内收回并赚钱,就退却了。 /p p   2004年,我应聘去广州暨南大学工作(双聘),在那里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实验室,培养了近十名硕士、博士生。2013年,与广州市签订院士工作站协议。2014年注册成立以近红外光谱仪器为主要方向的公司,聘用了几位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骨干,开启了近红外光谱仪器研产结合的发展之路。2016年这个公司生产的仪器已经销售到多家饲料厂。在广东省的提倡和支持下,公司还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保障产品研发,支持近红外光谱仪在产业化道路上开疆拓土。看来,我们和近红外光谱仪器打的几十年交道,要开花结果了。 /p p   科研如同艺术创造,科研成果就是一种作品,比如一幅画、一件雕塑、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科研成果得到社会应用,也能获得自我欣赏或满足,这是我搞科研的兴趣所在。回顾我从事科研六十多年,经历了几起几落,在其它领域也有一些成果获得了认可。近红外应该是我科研事业的最后一部作品。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国产近红外仪器遍地开花,走向国际。近年国内形势利好,国产仪器上升趋势已成。近红外同仁应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加速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化进程,谱写出国产仪器的新篇章。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陈星旦& nbsp & nbsp 长春光机所 /strong /p
  • 腐竹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这款快速检测仪可帮大忙,但是很多企业不知道!
    在腐竹相关的新闻中,常常可以看到某“腐竹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原来,腐竹等豆制品中的蛋白质来源于豆制品中含大豆蛋白质的原料,蛋白质属于质量指标。《非发酵豆制品》(GB/T 22106-2008)中规定,腐竹中蛋白质最低限量为45.0 g/100g;其他豆制品中蛋白质最低限量为43.0 g/100g。造成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企业为节约成本没有严格按照配方投料,降低了含蛋白质原料的比例(这个原因往往会让企业得不偿失);另外,很有可能是因为大豆原料蛋白质含量不确定,不均匀,而企业把关不严(或者说缺乏有效工具),使用了蛋白质含量未达标的原料造成。然而,很多豆制品生产企业并不知道有一款仪器可以帮忙,它是一款便携式无损检测仪器,坚固、手提即可,只需要一分钟就能检测出大豆蛋白质含量,满足大豆采购商的要求。有了对原料蛋白质含量的控制,控制腐竹的蛋白质含量超过国标最低限就不是靠经验了,而是靠数据监控。另外,收购商也可以很好地根据检测结果给原料大豆定价,令原料供应者心服口服。而大豆供应商也可以根据这款仪器测定自家产品的品质,从容应对想压低收购价的收购商。一分钟可显示检测结果(水分含量,含油量,蛋白质和水溶蛋白含量)仪器已经有了众多用户(包括海外用户)这款仪器不仅仅可以用于豆制品企业采购大豆,也可用于大豆质量分级。大豆 GB 1352-2023中规定,大豆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对其水分含量有要求,高油大豆质量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对脂肪含量有要求,高蛋白大豆质量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不同等级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不同。延伸阅读:九旬院士的近红外创业路——访陈星旦院士初衷不改 实现近红外技术产业化——“创新100”走访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
  •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仪器采购大单公布
    受采购人的委托,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于2010年12月10日以公开招标方式,对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分析测试平台设备采购项目(项目编号:TGPC-2010-A-0643)实施了政府采购。   但因本项目第1-3、5-13、15包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均不足三家,故以上13包废标。鉴于采购时间紧急,经采购人申请,政府采购办公室批准,第6、9、10、13包转为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分析测试平台设备采购项目(项目编号:TGPC-2010-F-0534)以竞争性谈判方式继续实施政府采购。第1、2、3、5、7、8、11、12、15包转为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分析测试平台设备采购项目(项目编号:TGPC-2010-F-0535)以单一来源方式继续实施政府采购。   现将成交供应商公布如下:   原项目第1包(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收集与质谱检测联用系统):天津福泽瑞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原项目第2包(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系统(LC/MS/MS)):北京德美中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原项目第3包(线性离子阱液质联用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原项目第5包(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天津市联银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原项目第6包(元素分析仪):天津市联银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原项目第7包(动态水份吸附分析仪):天津市华北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原项目第8包(十万分之一天平):天津市奥佳科技有限公司   原项目第9包(试管式氮气吹干仪):河北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原项目第10包(自动进样器):联和层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原项目第11包(高压反应釜):北京神州恒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原项目第12包(蛋白纯化仪):通用电气国际事务公司   原项目第13包(液相色谱仪):北京神州恒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原项目第15包(多功能实验设备):天津市奥佳科技有限公司。   4、评标委员会成员:蔡钢强、李明润、刘树春、孟宪华、任大林、杨佩钢、张学浩、周宝宽、康金东、李柏龄、杨诚(用户代表)   5、政府采购监督员:李冬红   联系地址:天津市河东区红星路79号(天津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二楼)   邮政编码:300161   联系电话:022-24538308   传真电话:022-24538304   联 系 人:陈星   特此公告   采购单位: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采购代理机构: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   2010年12月13日
  • 初衷不改 实现近红外技术产业化——“创新100”走访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
    为助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筛选和扶持一批优秀的科学仪器产品和企业,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由仪器信息网主办、我要测网协办的“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于2013年9月5日正式启动。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仪器信息网于2018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筛选、挖掘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通过公益性的报道、走访、调研、视频、线下座谈会等方式展现其基本情况,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 2014年,耄耋之年的陈星旦院士在广州成立了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简称:星创众谱),仪器信息网曾就此采访陈院士,请他谈谈他与近红外、产业化的故事。今天,星创众谱已成立4年,11月23日上午,“创新100”项目组来到星创众谱,再次与创始人陈星旦院士面对面,深入了解这家由院士领军的初创企业的创新实力。 星创众谱董事长 陈星旦院士公司介绍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制的人之一,从80年代至今,陈星旦院士一直致力于近红外技术的研究。过去数十年间,眼看着国家在近红外研究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中国的近红外产业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成了老人的“心病”。2013年,陈星旦院士的团队与广州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合作设立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以此为契机,为了能更好地市场化运作,星创众谱随之成立。星创众谱荣誉陈列柜 星创众谱成立于2014年,成立短短4年时间,公司已经获得了多项荣誉。公司依托陈星旦院士团队,拥有一支技术水平先进的专家团队。在走访中,陈星旦院士表示,公司现在的主要负责人都是他带出来的博士,研发能力很强。目前,公司共申请知识产权40项,其中26项已获得授权。同时,公司也承担了多项省市级项目。产品特色作为公司的负责人,陈星旦院士对产品质量十分看重,他表示,星创众谱最强的就在研发能力上。公司主要现在面向食品市场,拥有食品安全、食品质量两大智能光谱快检系列。在成立之初,公司推出了星辰系列食品快检系统,用于分析饲料、粮油、食品中物质的成分,而今年最新推出的星灵G2010近红外谷物分析仪,上市至今销量已突破百台,产品质量过硬,市场表现也非常良好。星辰系列产品星灵G2010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可应用于实验室、车载、现场等不同场合,高效、快速、无损地分析样品中水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多种指标,并能广泛的应用于分析大豆、小麦、大米等多种谷物。作为陈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最新近红外产品,集成了团队多年在近红外研发中的技术和经验。仪器操作方便,采用8寸IPS电容触摸屏,仅需简单培训,即可在1-2分钟内获得样品数据。 在走访中,星创众谱也表示,除了重视产品硬件性能、便携性、交互性等方面之外,公司也在应用开发上做了很多努力,可以提供给客户整套的技术解决方案。星灵G2010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市场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业界普遍认为,近红外在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前景。但一方面,近红外应用拓展不足,相关的检测标准、应用建设还不完善;另一方面,国内近红外市场主要由进口品牌占据,国产厂商市场拓展难度很大,种种原因使得国产近红外厂商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走访中,陈星旦院士表示,在高端仪器方面,与国外公司竞争是很困难的,现阶段,星创众谱主要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应用,做贴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合影 图文转载自仪器信息网 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光谱科技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秉承“科学精致、开拓进取、勇于担当、实现梦想”的价值理念,致力于科技创新应用于重大民生,以智能光谱快检等技术应用于农产品、食品、药品、纺织品等领域的质量把控和安全保障为突破,面向政府部门可帮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织就严密的“防护网”;面向企业,可进行品质控制和安全控制,降低风险,提升效益;面向大众,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 “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11月23日,“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在广州市越秀宾馆成功举办。国内相关学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检测机构及企业的代表近百位参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009c008c-dfcf-49cb-9b2d-3856fd88131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现场 /p p   “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局指导,广东省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及广东省食品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办,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及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承办。 /p p   说起星创众谱公司,其背后大有“来头”。该公司是2014年10月为了将陈星旦院士团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成果更好地进行转化和产业化而专门注册成立,大家也亲切的称之为“院士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34038517-2993-4875-a16d-76e22f60d4f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陈星旦院士致欢迎词 /p p   陈星旦院士是我国光学技术领域著名专家,专注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和设备开发。八十年代至今,其研究团队致力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研究,先后研制了“三代”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用于饲料、粮食、土壤养分、人参、血液、茶叶、煤、纺织品、面料等领域。 /p p   将近红外光谱科研成果产业化一直是陈星旦院士的心愿。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2013年3月,陈星旦院士团队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合作设立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首期即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示范项目。为了更好的市场化运作,星创众谱公司随即成立。而且,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星创众谱对院士团队的成果进行反复验证,终于2015年12月,公司的首台产品正式开始了销售。 /p p   陈星旦院士团队在广州设立院士工作站、并成立公司创业,其一大原因是广州市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势明显。在此次“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詹德村副主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产学研结合处陈建敏副处长、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局季思副书记分别发表致辞,向与会的嘉宾们发出了最诚挚的问候和欢迎。 /p p   “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设广东省食品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仪式、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环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e71b2e58-4269-4e3d-a30e-ac3648772e6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省食品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仪式 /p p   “广东省食品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的14家成员中不但有星创众谱、达元绿洲等企业单位,也有中科院长光所、广州光机电等高水平科研院校,所以联盟在提升食品安全快检领域协同创新能力方面有更大的优势。联盟秘书处单位设在星创众谱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17516ffc-a766-42fc-9c39-6defa3c826c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星创众谱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1f0edd17-65e3-46f9-a0f6-ed9794194a6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州凯得网络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与星创众谱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p p   饲料行业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领域,也是星创众谱公司计划首先开拓的市场。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星创众谱的第一个集团用户,此次两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必将促进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饲料行业的应用。 /p p   星创众谱公司成立刚刚两年,其产品商品化也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此快速发展阶段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与广州凯得网络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必将推动星创众谱公司的科技创新、快速发展。 /p p   围绕智能光谱技术发展及其在食品安全快检中的应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袁洪福理事长、韩东海副理事长,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丁海泉副研究员,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苏彩珠专家,星创众谱公司王动民副总经理、刘振尧总经理助理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5ea59c3d-808f-418f-958b-02da17ba137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智能光谱快检技术及产业探讨 /p p   陈星旦院士与袁洪福理事长等相关学会代表、科技界专家围绕“透视产业发展现状,聚集产业发展问题,深挖产业发展机遇”话题,就智能光谱快检技术发展、产业宏观走势、具体产业应用等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p p & nbsp /p
  •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将在民用市场大有所为——访长春光机所卢启鹏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金尚忠教授、暨南大学潘涛教授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粮食和饲料领域的应用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近红外分析学科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在农业、石化、制药、食品、烟草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并且形成了包括科研、应用和仪器产业的完整体系。我国能够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领域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离不开国内各个科研团队长期以来的坚持和努力。   近日,在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召开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陈星旦院士“应用光谱”团队的成员:长春光机所卢启鹏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金尚忠教授、暨南大学潘涛教授,他们多年来致力于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开发,对于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制技术日臻成熟 市场推广面临重重困难   Instrument:首先,请您们谈谈各自从事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制的经历?   卢启鹏研究员: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内进口了数十台近红外光谱仪器,但是由于软件模型不匹配,无法在中国开展应用,陈星旦院士便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长春光机所也由此开始了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研究。 长春光机所卢启鹏研究员   在陈星旦院士的带领下,“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我们研究了用于粮食成分检测的近红外光谱仪,当时整台仪器都采用国产零部件装配,包括硫化铅检测器,这台仪器现在还在实验室;“八五”期间研制了用于饲料检测的仪器;“九五”期间由于国家整体形势的影响,对于科技投入减少,支持中断;到“十五”我们继续深入了对粮食成分检测仪器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先后研制了“三代”滤光片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仪。 中国计量学院金尚忠教授   金尚忠教授:1998年中国计量学院校庆时,王大珩先生、陈星旦院士建议我们组建近红外光谱团队,研制仪器并且产业化。最初我们研制了用于小麦蛋白质等分析的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2008年我们推出了商品化的近红外面料分析仪,并由浙江纺织材料检测中心试用进行对外测试服务,并成立了一家光谱仪器公司:杭州星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但由于企业对近红外光谱仪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以及模型的适应性问题,推广方面的工作没有跟进。目前该公司主要还是做紫外可见光谱仪及其应用产品,包括防紫外线性能测试仪、LED光谱分析仪、光谱照度计等。 暨南大学潘涛教授   潘涛教授:2004年我从日本回国,当时陈星旦院士正好在暨南大学成立“应用光谱”团队,需要化学计量学以及应用方法开发方面的人才,陈星旦院士让我来负责模型开发、软件系统建设方面的研究。在陈院士这个团队中,我给自己的研究定位是:面向仪器设计的光谱分析技术研究。   Instrument:请介绍一下三位老师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情况?   潘涛教授:我们三个研究组一般会一起申报项目、一起研发仪器,因为同其他仪器分析技术相比,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和应用紧密合作的必要性尤为突出。在我们的合作中,卢老师和金老师擅长仪器硬件的开发,我主要是做前期方法开发,确定利用近红外光谱仪进行某类样品分析的可能性,以及仪器软件的开发。   另外,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召开一个小型的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会议长春、杭州、广州三地轮流举行。   金尚忠教授:因为陈星旦院士的思路和想法都特别新颖,而且他十分关注农业、食品及医疗等领域的需求,我们的研究也是围绕这些领域的应用及仪器研发来开展,比如潘老师现研究遗传病的血液分析,而我们研究食品的荧光光谱分析、癌症诊断的拉曼光谱分析等,所以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我们的研究又联系在了一起。   此外,在仪器产业化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我们三个研究组进行分工来调查南方市场和北方市场的需求。   Instrument:请卢启鹏研究员和金尚忠教授谈谈研制近红外光谱仪的情况,及研发仪器的市场需求现状?   卢启鹏研究员:我们研发的粮食成分检测仪器已经十分成熟,完全可以推向市场,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吉林辽宁两省政府也曾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但是还是很难推广开。对此我们专门在吉林省做了调查,发现尽管近红外光谱仪器在粮食收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但是客户觉得仪器价格太贵,而且在粮食收购中,基本都采用了简单的人为判断方式,如用牙咬判断粮食的水分含量等。另外,农业领域的资金也不是很充裕,所以如果仪器便宜,客户也许可以接受,几万元一般就很难有市场。   根据我们的了解,近红外光谱仪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不是粮食收购,而是在后加工的企业,因为粮食成分的含量和产出密切相关,所以企业会关注。国外近红外光谱仪在农业领域应用比较多的是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国家很早就有用近红外光谱仪进行粮食检测的标准,日本也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我国于今年年初制定了相关标准,有了标准,仪器的推广效果或许会好一些。   金尚忠教授:我们研发了用于面料检测的光栅近红外光谱仪,光栅委托宁波的一家光栅公司帮助制作,采用了滨松公司256象元 InGaAs阵列探测器的芯片,我们自己研发了探测器的外围驱动及采样电路,整个探测器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仪器整体性能、稳定性也优于同类进口仪器,但在外观、软件界面、客户认可度等方面,我们还有待提高。   另外,根据我国国情,我觉得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及模型的针对性可以局限于某个领域,如对于近红外面料检测,只要创建用于面料检测的模型,将目标客户定位于面料厂、服装厂,或服装商场销售部门就可以了。在浙江省,面料成分检测仪器是有较大的需求量,但因为面料检测的国家标准采用化学方法,精度要求优于1%,这样近红外光谱仪的推广就更难了。所以第一步我们先做到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器进行面料分类,进一步的应用可以慢慢深入,面料分类的市场也很大,急需开发这方面的仪器设备。 近红外光谱仪器市场前景广阔 国产仪器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Instrument:我国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金尚忠教授: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研制从原理到核心问题,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核心器件中光源、分光系统都已实现国产化。近红外光谱仪的探测器主要为硫化铅和InGaAs探测器,相对来说国产的硫化铅探测器性能还不错、民用的InGaAs探测器同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当前国家对于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制投入的资金相比其他仪器还是比较少,目前一个近红外仪器相关的项目最多也就百万元级的投入。而如果研制MEMS探测器或分光系统,做出一个关键元器件就要几百万元。同时由于市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拓,所以我们也很难专心去研究近红外光谱仪,研究也断断续续。我们也想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希望能加大在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制方面的投入,集中力量协同创新,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快速发展。   卢启鹏研究员:另外,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离不开标准,近红外光谱仪应用的市场非常大,但是由于标准没有建立起来,发展比较慢。我们研发仪器也要看有没有相关的标准,没有标准研制出的仪器则很难销售。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我们国家的仪器一定得跟上,否则市场又被进口仪器占领了。   Instrument: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前景?   金尚忠教授:当前在我国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购买近红外光谱仪器用于应用研究,而这些单位的采购经费比较充裕,通常都选用进口仪器。我认为只有在企业里推广,或涉及民生检测的迫切需求的增加,国产仪器才有可能打开市场。根据我们的市场调查和经验,一台仪器如果大于5万元,一般只有高校和研究所才会买。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希望价格能够在3万元以内,甚至1万元左右,这样国产仪器的价格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当然可靠性是一定要保证的。   潘涛教授:我认为小型、便携、专用的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一定是国产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进口近红外光谱仪主要是全波段型,造价也比较高。   我和卢老师合作开发了一台土壤分析仪,只选择了几个特征波长,在建模中我们也考虑了哪几个波长组合比较稳定,这样仪器价格要比进口仪器便宜很多,使用维护也比较简单。   卢启鹏研究员:我觉得国产仪器可以从一些定性或被测成分含量较高的应用领域开始推广,如农业领域对分析的精度要求可以低一些,这样仪器成本就能降下来,推广也相对容易一些。   Instrument:我国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市场前景?   金尚忠教授:我认为近红外光谱仪器与应用市场在未来3-5年内,会有大的起色,因为吃穿用等民生需求的市场最大,也是近红外光谱仪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这种民用市场,我觉得国产仪器很有优势。我们通过两年多的市场调查,发现当前对近红外光谱仪器需求较大的行业,一个是饲料,一个是食用油;还有这两年国家药品打假的力度特别大,使得药品在线监测仪器、药品成分含量检验陆续会使用起来。另外还有化工行业,在线监测仪器的需求也很大,而近红外光谱仪正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此外大家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提高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食品标签需要对营养成分进行标示,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采访现场   后记   在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中,笔者了解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药品、食品、粮食、饲料、生鲜肉、纺织品等重要民生物资的品质安全,迫切需要品质快速检测技术,这为我国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发挥国产仪器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解决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服务民生,将是近红外光谱仪器科研团队及生产商们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 撰稿编辑:秦丽娟
  • 【好书推荐】《点亮我们生活的近红外光谱》新书出版
    日前,《点亮我们生活的近红外光谱》新书正式发布。该书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组织编写,褚小立,赵一霖,刘慧颖等编著,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为本书作序。 近红外光谱的应用如初生的朝阳,绚烂无边。 近红外光谱的魅力如天边的彩霞,缤纷迷人。 纵观天、地、人,历数农、工、商,近红外光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陈星旦院士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科技时代背景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分析技术的一个排头兵和新时代的弄潮儿。本书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近红外光谱的应用。以一位中学生一天接触到的事物为主线,系统完整地将近红外光谱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密切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非常便于读者对这项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第二部分介绍近红外光谱的兴起和工作模式,拓宽读者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结构。第三部分对近红外光谱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激发读者丰富的科学想象力和灵感。为了给读者带来唯美的阅读体验,本书将诗情画意与近红外光谱交融在一起,文学、科学、工程技术相互关联,相互依托,引人入胜,陶冶情操,开拓思路,期待能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本书可作为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分析仪器、光学和自动控制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辅助教材,相关科研人员、工程师、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籍,也适合普通公众阅读,或作为科普工作者的宣传材料。
  • 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诚邀您共赴ACCSI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ACCSI2023作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16年的发展,已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 — 助力北京怀柔打造科学仪器技术创新策源地”为主题,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部分高管应邀出席此次盛会,并出席同期举办的“3i奖:仪器及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 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作为ACCSI2023赞助商,特设专业展区——“B50” ,携多款当家产品亮相,诚邀您赴会参观! 公司简介::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guangdong spectrastar instrument co.ltd.)成立于2014年9月,是集光谱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陈星旦院士是本企业的发起和创始人。陈星旦院士是我国光学领域专家,主要致力于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和设备开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秉承“科技报国”的院士精神,星创众谱以振兴光谱科学仪器民族产业为己任,致力于发展先进光谱分析技术,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做光谱科学仪器的中国品牌,发展现代光谱科学仪器事业!公司致力于科技创新应用于重大民生,以近红外光谱快检等技术应用于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品质安全保障为突破,是创新价值充分体现于解决民生问题,使科技创新的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 智能光谱快检技术前景看好——“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主题报告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11月23日,“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在广州市越秀宾馆成功举办。国内相关学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检测机构及企业的代表近百位参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529e9981-6c4f-4bc4-be16-5bcc46051c3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现场 /p p   “2016年中国智能光谱快检高峰论坛”还设有主题演讲环节。围绕智能光谱技术发展及其在食品安全快检中的应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袁洪福理事长、韩东海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丁海泉副研究员,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苏彩珠专家,星创众谱公司王动民副总经理、刘振尧总经理助理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title=" 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0fd3e67e-0555-4d34-83d8-793a2c57e4d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袁洪福理事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光谱多元分析建模规范》 /p p   袁洪福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成功实现活体雌雄蚕蛹的无损高速分选,攻克制约我国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等三个例子,说明了近红外光谱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让分析结果更加准确?袁洪福教授认为,近红外光谱分析“做准”包括仪器硬件、软件和模型等方面,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标准化。 /p p   在近红外光谱分析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的模型,其建立、维护、转移等都需要标准化。随后,袁洪福教授介绍了GB/T 28858-2013 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定量分析通则的法理基础和要点内容。GB/T 28858-2013是国内首个多元分析方法的国家标准,对于分子光谱快检的发展和满足社会迫切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aaa59f85-6769-4e93-b729-32f1ab8b38b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韩东海副理事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试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细节特质》 /p p   韩东海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在仪器的原理和结构方面,近红外专用仪器与分光光度计大同小异,但设计思想差异颇大,重视细节是其关键。为什么近红外技术需要非常重视细节?韩东海教授分析了三方面的原因:细节决定仪器性能与价格、细节应对物料理化多变性、细节支撑个性化解决方案。 /p p   随后,韩东海教授针对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分别给出了详实的解释,如在细节决定仪器性能与价格方面,韩东海教授介绍到,对近红外仪器来说,被测物料对噪声的影响很大,当开发专用仪器时,应事先准确把握噪声与RPD的关系,这一点十分重要。但是市售通用仪器为了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常按最高标准设计,故仪器很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248ca605-ef84-46e3-9b1e-24a10393fd1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丁海泉副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做优秀国产智能光谱仪器——我们一直在路上》 /p p   陈星旦院士及其研发团队先后主持“七五”、“八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研制了近红外光谱谷物品质分析仪、饲料生产快速分析仪和粮食品质快速检测仪。近期的研制成果包括了NIR2000系列光谱仪, NBT系列光谱仪和IS-UAV成像光谱仪。 /p p   NIR2000系列光谱仪包括NIR2010型粮食成分光电分析仪和NIR2020型土壤养分分析仪等。NBT系列光谱仪主要应用领域为医学诊断,解决常规检验需要抽血、反馈慢、无法实时监测等问题,实现了部分血液成分的无创伤检测。下一步研究计划包括研制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仪和个体型无创伤血糖检测仪。IS-UAV成像光谱仪即轻小型无人机载成像光谱仪,是陈星旦院士团队2016年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实验室模拟工作,正在开展外场实验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e112dc8c-6541-411c-a71d-87da6c8106f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 苏彩珠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智能光谱快检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概况与存在问题》 /p p   苏彩珠专家报告中介绍了智能光谱快检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概况。如:便携拉曼光谱仪适用于农残快速检测,不过目前市场上多为国外厂家生产的通用型拉曼光谱仪器,价格昂贵,并且与国内农残检测的衔接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p p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和光电子学院研制的用于检测奶粉的复合光谱成像技术,10秒内即可得到结果、操作简单、准确度高,一次操作就能够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出奶粉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判断其是否达标。并且该技术可以拓展到重金属、真菌毒素、危害因子的快速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5e161c06-931d-41ad-8e3f-5fc4be435ff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 王动民副总经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快检仪器发展趋势》 /p p   传统智能快检技术多以实验室仪器为主,现场、在线仪器为辅,存在着投资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标准化程度低的“双高一低”问题。而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供应商、合作伙伴,甚至包括用户在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智能快检技术价值创造活动中。 /p p   王动民副总经理认为,在当今的新背景下,我们应该:专注需求、发展定制化产品,融合技术解决用户难题,解决智能快检技术在商业应用中的“双高一低”问题,夯实商业应用需求、兼顾消费应用需求 致力于使终端仪器更专业、更专用、更智能、更“傻瓜” 借助专业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建立智能快检综合服务平台。王动民副总经理还介绍了快检技术在粮食、饲料行业的应用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28de745b-3e8e-4774-beee-dc40668585e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 刘振尧总经理助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我们是历史的创造者》 /p p   刘振尧总经理助理在报告中介绍了陈星旦院士的科研历程,及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的发展概况。 /p p   陈星旦院士1950年湖南大学物理系毕业,1953年至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1963年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台红外光谱仪,1964年创新性地研发出了光冲量计测定我国首次核试验光辐射威力,1975年开拓了中国短波光学技术领域,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陈星旦院士团队在1992~2006年间研制成功了“三代”滤光片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仪。 /p p   陈星旦院士2004年受聘于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双聘),2013年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所合作设立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2014年成立院士创新创业公司——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其主要目的是将陈院士团队的光谱技术成果产业化。 /p
  • 让科研成果不再“沉睡”!这些仪器企业已成功转化“院士”技术
    学术界与企业界,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系统。众所周知,高校和院所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提供者,而企业是科研成果的大力需求者,两者应是建立在供和需上的合作关系。然而,高校和院所同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科研成果的转化一直是困扰双方的大难题。首先,企业有需求,却不知道应该与高校或院所的哪个部门对接,这使得企业的需求无法与科研人员的成果形成匹配。其次,即使企业通过和科研人员交流,了解到他们的成果,并有兴趣将其进行转化,却不明确该如何操作,这导致高校或院所内多个部门的“来回转”,从而延误了转化时机。最后,即使企业兴趣浓厚,希望和科研人员、和高校院所进行沟通,但是高校和院所的相关单位对于如何进行商务谈判、如何讨论专利的入股和收益分配等问题不清晰,转化之路费尽周折。因此,为了不让手中的科研成果“沉睡”,在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很多科研人员选择直接创办企业或成为企业管理团队中的重要成员,以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理工科水平很高的院校,早已衍生出了一批科技型创业公司,其中,那些致力于转化“院士”团队成果的企业尤其引人关注。接下来就盘点一下那些让“院士”团队技术成功转化的仪器企业。本原,由白春礼院士于1988年在京创立,并于次年初推出商品化扫描探针显微镜——CSTM-8900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多年来,本原成功推出我国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第一台激光检测原子力显微镜、第一台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第一台横向力显微镜,第一台磁力显微镜等等,也见证了我国扫描探针显微镜学和纳米科技的发展历程。大连依利特,成立于2000年,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国家色谱中心联合创建。2018年,依利特苏州分公司开业,并成立“张玉奎院士工作站”。虽然从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从业人员来看,我国已经是分析化学大国,但张玉奎院士认为,我国还不是分析化学强国,因为很多重要的设备,高端的消耗品还依赖国外进口。张玉奎院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连化物所在色谱产业化方面,有液相色谱生产企业大连依利特,为了推动质谱的产业化,又联合投资公司在杭州落地了一个新公司。星创众谱,成立于2014年,依据广东省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精神而创建,陈星旦院士是该公司的发起人和创始人。2013年,陈星旦院士团队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合作设立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首期即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示范项目。为了更好的市场化运作,星创众谱随即成立,并于2015年12月,公司的首台产品正式交付客户。陈星旦院士在2017年接受仪器信息网的采访时讲到,在我国,近红外是一个市场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因为国外能做出来的技术,我们也都能做得出来。国仪量子,成立于2016年,公司源于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的学生贺羽博士担任公司董事长、CEO。国仪量子成立至今,陆续发布了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全数字扫描电子显微镜、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谱仪、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等产品。其中如2018年发布的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便是由杜江峰院士团队从2009年开始进行自主研发,历时10余年最终在国仪量子完成产业化。中科凯利,成立于2017年,并于2019年在苏州生物纳米园正式启动,由李灿院士领衔创办。李灿院士在中科凯利的启动会上表示,从2013年到2019年,中科凯利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方面做足准备,开业后将围绕紫外拉曼光谱仪、基于紫外拉曼光谱的生物药物鉴定设备、纳米和光电材料制备、光电成像技术等四类业务展开工作,通过研发创新技术设备,持续促进产学研的相辅相成发展,加速实验室基础研究成果向市场产品的转化,走向既面向国际尖端又面向社会和国家需求的创新之路。祺跃科技,成立于2019年,由浙江省科创新材料研究院孵化创办,北京工业大学张跃飞研究员为公司创始人,并设立了“张泽院士工作站”。通过由张泽院士主持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1372901)”科技成果转化,祺跃科技已经开发出了在能够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实现原位拉伸、加热、蠕变、疲劳、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的高端科学仪器。高校、科研院所有科研能力和成果,企业有产业化需求,供需两头旺,中间的转化环节却并不顺畅。但是,当有懂科研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做企业管理者,把技术和市场衔接起来时,转化环节往往能顺畅许多。因为,科研人员是技术的发明人,是最熟悉和了解技术的人,没有他们的深度参与,项目中试都很难成功,更别说产业化了。而本文提到的仪器企业,“院士”们的参与,显然很好地促进了成果转化。但不可否认,术业有专攻,并不是所有的科研人员都合适做企业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可以在成果转化环节“深度参与”,而不必“完全参与”,也同样可以在成果转化中发挥“红娘”作用,从而协同多方共同参与来促进成果落地。
  • 初衷不改 实现近红外技术产业化——“创新100”走访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为助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筛选和扶持一批优秀的科学仪器产品和企业,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由仪器信息网主办、我要测网协办的“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于2013年9月5日正式启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仪器信息网于2018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筛选、挖掘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通过公益性的报道、走访、调研、视频、线下座谈会等方式展现其基本情况,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2014年,耄耋之年的陈星旦院士在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的邀请下成立了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简称:星创众谱),仪器信息网曾就此采访陈院士,请他谈谈他与近红外、产业化的故事。今天,星创众谱已成立4年,11月23日上午,“创新100”项目组来到星创众谱,再次与创始人陈星旦院士面对面,深入了解这家由院士领军的初创企业的创新实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f781e7a5-fdbd-4519-89f3-94b3c5fe44fb.jpg" title=" IMG_5476_副本.jpg" alt=" IMG_5476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星创众谱董事长 陈星旦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公司介绍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制的人之一,从80年代至今,陈星旦院士一直致力于近红外技术的研究。过去数十年间,眼看着国家在近红外研究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中国的近红外产业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成了老人的“心病”。2013年,陈星旦院士的团队与广州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合作设立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以此为契机,为了能更好地市场化运作,星创众谱随之成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81616c33-5765-4307-8f87-ff67e64fdd4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213134835_副本.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21313483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星创众谱荣誉陈列柜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星创众谱成立于2014年,成立短短4年时间,公司已经获得了多项荣誉。公司依托陈星旦院士团队,拥有一支技术水平先进的专家团队。在走访中,陈星旦院士表示,公司现在的主要负责人都是他带出来的博士,研发能力很强。目前,公司共申请知识产权40项,其中26项已获得授权。同时,公司也承担了多项省市级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产品特色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作为公司的负责人,陈星旦院士对产品质量十分看重,他表示,星创众谱最强的就在研发能力上。公司主要现在面向食品市场,拥有食品安全、食品质量两大智能快检系列。在成立之初,公司推出了星辰系列食品快检系统,用于分析饲料、粮油、食品中物质的成分,而今年最新推出的星灵G2010近红外谷物分析仪,上市至今销量已突破百台,产品质量过硬,市场表现也非常良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d00ef08a-8c5f-4560-8faa-8d636e9b4eb1.jpg" title=" IMG_5467_副本.jpg" alt=" IMG_5467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星辰系列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星灵G2010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可应用于实验室、车载、现场等不同场合,高效、快速、无损地分析样品中水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多种指标,并能广泛的应用于分析大豆、小麦、大米等多种谷物。作为陈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最新近红外产品,集成了团队多年在近红外研发中的技术和经验。仪器操作方便,采用光栅透射式原理,目前是国产仪器中唯一使用该技术原理的厂家,仅需简单培训,即可在1-2分钟内获得样品数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走访中,星创众谱也表示,除了重视产品硬件性能、便携性、交互性等方面之外,公司也在应用开发上做了很多努力,可以提供给客户整套的技术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033acd67-8456-430e-b6d6-435768fe9d91.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星灵G2010近红外谷物分析仪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市场发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近年来,我国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业界普遍认为,近红外在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前景。但一方面,近红外应用拓展不足,相关的检测标准、应用建设还不完善 另一方面,国内近红外市场主要由进口品牌占据,国产厂商市场拓展难度很大,种种原因使得国产近红外厂商面临着巨大挑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走访中,陈星旦院士表示,在高端仪器方面,与国外公司竞争是很困难的,现阶段,星创众谱主要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应用,做贴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6cf6bd3f-ff7c-400b-8bda-8aa9ece84ce8.jpg" title=" IMG_5491_副本.jpg" alt=" IMG_549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合影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附:国产仪器腾飞行动“创新100”介绍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为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仪器信息网于2018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筛选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通过公益性的报道、走访、调研,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助力国产仪器中小厂商腾飞发展。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一、“创新100”入选标准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企业主营业务为科学仪器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企业主营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创新性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企业总部设在中国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企业科学仪器产品的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下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5) 企业需是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会员之一。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二、“创新100”申报流程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国产仪器腾飞行动“创新100”筛选流程包含以下环节:企业在线申报——企业创新能力审核——公益报道服务——线下资源对接——最具成长潜力企业评选。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三、“创新100”报名方式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4a67beeb-c036-4d33-8214-14dfca2c1615.jpg" title=" 5cf2f7a3-00ba-4337-9397-757ac92a4d3b.jpg" alt=" 5cf2f7a3-00ba-4337-9397-757ac92a4d3b.jp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max-width: 600px " /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255, 0, 0) " 扫描二维码填写申请表,完成“创新100”预报名。 /span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line-height: 26px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进入专题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chuangxin100" target=" _blank"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255, 0, 0) " 《“创新100”助力国产腾飞》 /a /strong /span /span /p p br/ /p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广东工作站成立
    p   2017年12月10日,近红外光谱技术交流会暨近红外光谱分会广东工作站成立大会在广州顺利举行。近红外光谱分会顾问、中国科学院陈星旦院士,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褚小立,副理事长刘慧颖、杨辉华,以及常务理事臧恒昌、卢启鹏、潘涛、刘燕德、倪力军、杨季冬、樊霞等近红外光谱专家学者、行业用户80余人出席此次活动。 /p p   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近红外光谱分会广东工作站挂靠单位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暨南大学应用光谱实验室、广州讯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会员单位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中心、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药科大学、广州纺织服装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标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优晨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六和饲料有限公司等支持举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d7fca42-04c5-4da0-85b1-5af68cedfb3e.jpg" title=" image0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会广东工作站成立大会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d1994f3-9e88-4d58-9b7e-a6257c245c30.jpg" title=" image0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p p   授牌仪式环节,在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褚小立的主持下,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和副理事长刘慧颖为近红外光谱分会广东工作站挂靠单位颁发牌匾: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暨南大学应用光谱实验室、广州讯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87a50a1d-4631-4333-81d9-dd0608c3b633.jpg" title=" image00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会广东工作站授牌仪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4723b9e-8e4a-4bbb-831f-e0e8b873bbb7.jpg" title=" image00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褚小立教授主持会议 /p p   秉持着近红外光谱分会的良好学术交流传统,广东站揭牌仪式后进行近红外光谱技术交流会议。会议之初,近红外光谱分会常务理事臧恒昌对近红外光谱分会广东工作站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祝愿。 /p p   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陈星旦院士发表了题为“回望与希望”的讲话,陈院士对近红外广东工作站成立工作中各位领导的支持与重视表示感谢,希望在广东工作的近红外同仁们,同心协力,凝聚广东及周边地区从事近红外的力量,为大家提供一个近红外技术和应用的交流平台,促进近红外技术更快的发展。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教授做了题为“现代光谱过程分析技术”的精彩报告,他也回顾了近红外光谱分会的发展历程,对近红外光谱分会广东工作站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提出希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6221f9f-dc00-4995-99df-3fa9f79b51c8.jpg" title=" image0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 陈星旦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f0c56a1-b353-49c3-8baa-b5c6ea055046.jpg" title=" image0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 袁洪福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29e51b6-b44c-4f3a-97d7-f0db47baea35.jpg" title=" image01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会常务理事 臧恒昌教授 /p p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樊霞博士、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任苏彩珠高级工程师、华东交通大学刘燕德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fa6f9da-f051-4c9f-8fb1-01fcfb7e6761.jpg" title=" image01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樊霞博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cc8e4c1-a3dc-4054-af18-9b0492ba30ad.jpg" title=" image01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任 苏彩珠高级工程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20a813a-4c33-4436-b565-c98983e3a96c.jpg" title=" image02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华东交通大学 刘燕德教授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a606cef1-3351-4aff-9138-a0327a93276d.jpg" title=" image007_meitu_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陈星旦院士、潘涛教授与参会专家进行交流 /p p   为更好地了解近红外技术在广东地区的应用,参会嘉宾到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广州讯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进行参观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b53db194-c330-4df6-a63c-31f8398cc545.jpg" title=" image02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3c5d880a-f654-4154-b194-bee83a482fe9.jpg" title=" image02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州讯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e492e15-bcc8-4fde-ae64-375c86274e33.jpg" title=" image02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 /p p br/ /p
  • 基金委工材学部公布2023年杰青、优青评审组名单
    6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与2023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暴宁钟,陈国颂,陈华兵,陈建勋,陈星秋,陈学思,陈友明,陈云飞,池汝安,崔 杰,笪良龙,戴 庆,邓龙江,邓意达,翟 薇,丁立健,丁 一,杜修力,杜 勇,范 玮,冯国瑞,付 强,傅正义,弓永军,公茂琼,谷国迎,郭洪波,郭少军,韩晓东,韩 旭,何 凤,何旭辉,贺 泓,侯 旭,胡承志,胡 春,胡春宏,胡文彬,华旭刚,黄传真,黄 辉,黄晓宇,霍守亮,嵇春艳,鞠 平,鞠 杨,李根生,李红霞,李 军,李 亮,李 亮,李秦川,李仁年,李润东,李铁山,李悦生,李 越,李志波,李忠明,梁淑华,林元华,刘 岗,刘 鸿,刘俊明,刘林华,刘林芽,刘相法,刘益春,刘云贺,龙建成,卢春房,卢 磊,罗旭彪,马国伟,马衍伟,毛新平,彭栋梁,齐 磊,钱国栋,秦高梧,阮新波,邵金友,邵 涛,沈 洋,帅 永,孙华东,田 明,田艳红,汪爱英,王成新,王 东,王发洲,王国强,王国庆,王健君,王健平,王 凯,王快社,王立忠,王 平,王 强,王育华,王志伟,吴 波,吴一弦,吴 云,席北斗,席晓丽,夏建新,夏延致,邢 锋,许 勇,鄢俊敏,杨海平,杨 强,杨绍普,杨勇平,杨志峰,姚仰平,叶继红,殷国栋,于中振,余 彦,俞建成,岳清瑞,詹 梅,张凤阁,张海军,张浩力,张怀金,张建华,张金星,张 军,张 鹏,张新宇,张义民,张哲峰,张作泰,章明秋,赵栋梁,赵国堂,赵 杰,郑金海,周怀春,周绍兵,周延春,朱俊武,朱廷钰,邹如强,左 强。2023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敖燕辉,蔡国军,蔡英凤,曹宏斌,查俊伟,车仁超,陈建勋,陈 璐,陈求稳,陈星秋,陈永平,成 立,程芳琴,池汝安,崔宏志,崔 杰,笪良龙,邓意达,狄增峰,丁晓峰,丁 轶,董超芳,董绍明,杜 雄,杜修力,段吉安,段 炼,樊健生,范同祥,方红卫,方攸同,冯国会,付 峰,付 强,付世晓,傅继阳,高 峰,高福平,耿 林,顾 辉,郭恩宇,韩松臣,韩志武,何春年,侯剑辉,胡 春,胡春宏,胡家兵,胡明华,胡绍林,胡亚安,花 为,华旭刚,黄荣进,霍军涛,霍明昕,霍守亮,嵇春艳,籍国东,季 杰,江 霞,姜学松,来兴平,李 健,李 斌,李典庆,李 东,李峰(北京),李峰(吉林),李宏伟,李 惠,李建国,李秦川,李清泉,李润东,李伟华,李文英,李晓光,李炎隆,李 营,李 越,李忠明,梁剑寒,廖春发,林嘉平,林元华,凌建明,刘 磊,刘 合,刘 辉,刘加平,刘廷玺,刘文广,刘 元,刘志峰,刘 庄,刘遵峰,罗文俊,罗旭彪,马国远,马立峰,马连湘,马林建,梅云辉,孟国文,孟 进,闵凡飞,穆 钢,倪明玖,牛军峰,潘 光,潘世烈,皮大伟,曲大辉,屈 展,任洪强,单忠德,商 澎,邵 涛,沈锦优,沈 炯,沈志豪,宋 波,宋 成,宋永臣,宋云涛,孙利民,孙卫玲,谭慧俊,谭 倩,唐永炳,田富强,田于逵,汪 成,汪的华,汪 宏,汪建文,汪双凤,王成新,王法承,王 峰,王 辉,王慧远,王金淑,王军锋,王开云,王立平,王 平,王启刚,王 强,王 庆,王 涛,王天友,王卫军,王亚培,王亚宜,王志峰,吴建营,吴水林,吴 翊,吴玉程,夏建新,邢 奕,徐卫林,徐西鹏,许 震,薛德胜,鄢社锋,严新平,燕立唐,杨楚罗,杨德仁,杨 鹏,杨全红,姚建曦,姚仰平,殷国栋,于浩海,余 彦,袁 伟,张楚虹,张建华,张 军,张军辉,张 鹏,张秋禹,张 茹,张伟军,张先正,张新宇,张幸红,张学洪,张艳锋,张 瑜,张 铮,张正彪,章新杰,赵丁选,赵国堂,赵 靖,赵祥模,曾祥君,曾小勤,郑金海,周创兵,周 辉,周建庭,周绍兵,周玉良,朱宏平,朱俊强,朱 敏,朱晓张,朱学斌,祝效华,左建平。
  • 金泰光电出席“Light Conference2017”相关报道
    7月17日上午,以Light为平台,由长春光机所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共同主办的Light Conference 2017在长春光机所隆重开幕。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以色列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国内外知名光学专家参会并做学术报告。同时,大会还吸引了30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会。Light Conference2017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阵容强大、主题丰富,包括Light Conference主会及12个分会。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罗切斯特大学、西北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弗吉尼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胡佛汉顿大学、钻石光源有限公司,法国高等电子工程师学校,德国弗莱堡大学、汉诺威激光中心,加拿大谢布鲁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以色列班固利恩大学、特拉维夫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教机构的200余位特邀专家将围绕“微光学、绿色光电材料和器件、地基大口径光学工程、先进超材料和超表面、激光先进制造、X射线光学、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和先进光子学、激光与纳米光子学、低维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生物光子学、光学超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空间光学工程”主题做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合影大会主席原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 、中科院院士陈星旦上海复旦大学肖力敏老师,长春光机所续志军部分现场照片 北京金泰祁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光谱仪,为高校科研单位提供优秀、精确、先进的科学检测仪器。Light Conference是一个优秀的交流平台,为国内外光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互相对话的机会,金泰光电更是借此契机广交天下朋友,为更多用户带来更优异的科学检测仪器。
  • 2021年重点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公布
    7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1年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2021年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曾祥君,曾 云,查晓明,柴 毅,陈国明,陈汉平,陈建勋,陈立东,陈立华,陈文华,陈星秋,陈义旺,陈正寿,程芳琴,程卫民,程 翔,程 新,池汝安,崔维成,崔维成,崔 翔,崔元靖,单智伟,邓意达,邓宗全,丁华锋,定明月,董 闯,段宝岩,段吉安,段梦兰,范大鹏,方 志,冯国会,冯国瑞,付 强,高广军,高曙明,顾长志,顾忠泽,关 杰,关新平,郭国祯,郭 林,郭少军,郭 旭,韩庆华,韩艳春,何 琳,何旭辉,和敬涵,贺 泓,洪春雁,侯仰龙,胡文平,胡志云,黄朝晖,黄传真,黄典贵,黄 琦,黄小卫,黄旭珍,黄中祥,季 杰,蒋成保,蒋金洋,蒋锡群,焦丽芳,解孝林,金立生,孔祥东,李典庆,李根生,李寒莹,李华军,李 军,李克强,李立毅,李利平,李美成,李润东,李天太,梁淑华,林昌健,林 京,林 君,刘 刚,刘加平,刘 俊,刘利琴,刘明雍,刘秋生,刘廷玺,刘小康,刘辛军,刘 扬,刘永长,刘战强,龙建成,卢小泉,卢义玉,鲁军勇,罗胜联,罗兴锜,麦立强,孟国文,倪明玖,潘洪革,乔利杰,秦大同,沙爱民,尚德广,沈永明,沈珍瑶,史黎明,孙大林,孙涛垒,孙玉坤,唐智勇,陶旭堂,汪爱英,王赤忠,王敦球,王法承,王法承,王 华,王慧敏,王慧远,王军锋,王开云,王立平,王 涛,王 伟,王秀和,王亚培,王玉涛,王玉忠,王震坡,王志东,王志东,吴 迪,吴 镝,吴 峰,吴建东,武传松,武培怡,武 伟,徐德鸿,徐卫林,薛德胜,杨化桂,杨 强,叶继红,伊廷华,易雨君,于达仁,俞汉青,翟长海,张阿漫,张顶立,张桂勇,张 皓,张 建,张靖周,张璐璐,张湘义,张徐祥,张雪峰,张冶文,张义民,张拥军,张 瑜,张政军,赵栋梁,赵国堂,赵远锦,郑丹星,郑健龙,郑俊杰,郑伟涛,钟茂华,周创兵,周丹丹,周 济,周绍兵,周永丰,周 玉,朱新远,朱 恂,邹德春,左 良,左 强
  • 岛津走进邵武地区开展技术交流
    日前,岛津产品技术交流会在邵武地区成功召开。参会人员主要是邵武金塘工业园区的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技术人员,涉及的行业主要有氟化工、医药中间体及饲料。厦门精艺兴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陈星强主持会议。岛津广州分公司市场部林杯灶介绍了岛津公司和液相新品LC-40A;陈星强介绍了岛津旗舰机型GC-2010Pro和气相新品GC-2030以及气相在食品、环境、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厦门精艺兴业科技有限公司郑其楗介绍了岛津大事件、福建岛津人员分布及强调了岛津本地化售后服务。
  • “国字号”实验室走出民生“小产品”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   从走出国门的高铁核心技术,到国际首个YBCO高温超导双面带材 从直刺苍穹的&ldquo 歼十&rdquo ,到叩问深海的&ldquo 蛟龙&rdquo 从多个问鼎全球排行榜的APPStore应用软件,到第一个以药品形式进入欧盟中药品种的成都新药创新&hellip &hellip   这些响当当的科研成果,出自我们这座城市&mdash &mdash 成都。   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成都需要打造自己的&ldquo 硅谷&rdquo ,更需要无障碍的产学研对接机制,需要促进产学研亲密合作的强力&ldquo 黏合剂&rdquo 。当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很多地方面临的难题。在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较低,也是我市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50余所在蓉高校、各类科研机构逾700家、30余位两院院士、逾百位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人才、13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hellip &hellip 这是成都科技创新资源的&ldquo 家底&rdquo 。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成都如何让一项项技术专利,不再陷入&ldquo 养在深闺无人知&rdquo ?如何让本地的科研成果避免&ldquo 墙里开花墙外香&rdquo 的尴尬?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道路到底有多远?   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院校实验间成都转化线》,通过对产学研成果转化成功样本的观察,透视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如何破解&ldquo 最后一公里&rdquo 的制约 通过与科研院所、在蓉高校、市场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相关负责人的对话,找寻阻碍产学研成果有效转化的现实壁垒,以及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和产业化速度的解决之道。敬请关注。   创新成都科技名片   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学术研究团队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2006年7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2008年10月通过科技部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雷清泉院士,实验室主任为李言荣院士,陈星弼院士为实验室学术带头人。   电子科技大学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学术研究团队。位于学校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除了分别拥有一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还拥有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等。近五年,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7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62件。2012年在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   产学研成都数览   &mdash &mdash 2012年,地奥心血康胶囊成为首个欧盟境外获得批准的植物药药品,这一成果被我国中医药界和科技界称为&ldquo 零的突破&rdquo 。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走出来的项目,已成为成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范例。   &mdash &mdash 2013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了全球首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新药,这项来自成都高校团队的项目,摘得201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唯一特等奖。   &mdash &mdash 2013年,素有&ldquo 空中管家&rdquo 之称的川大智胜掌门人游志胜摘得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从四川大学高校墙内走出来的产学研科技企业,已成为国内空管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并已成功上市。   院校实验间   两个不同片段 都与一个实验室关联   成都以西,百余公里之外的江油,矿井工陈宏腰间挂着一个新装备&mdash &mdash 便携式红外瓦斯监测报警仪,对他而言,这个可以自动&ldquo 嗅&rdquo 到瓦斯的智能感应预警装置,是他井下作业的&ldquo 护身符&rdquo 。   在川大华西医院,拿着800多元划价单的市民陈华秋,正在排队准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而这项动辄数百上千元的检查开销,可能在数年之后,降低到百十元。   两个不同的片段,场景、领域均不相同,但有一个元素,却让不同的人与物,发生着某种联系。无论是陈宏腰间的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还是陈华秋有望迎来的核磁共振价格之变,都与来自成都的一个&ldquo 国字号&rdquo 重点实验室关联着&mdash &mdash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攻坚高温超导双面带材核磁共振开销有望大幅降低   近期,在国内超导体研究领域,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明,引发了业界不小震动&mdash &mdash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主持的双面高温超导带材研发,实现了高温超导双面带材研制。这种带材在合金基带的两面同时制备缓冲层和超导层薄膜,&ldquo 如果把电流比喻为车辆,那双面高温超导带材就是把&lsquo 单车道&rsquo 改为了高速&lsquo 双车道&rsquo ,超导输电的电流更大,损耗更低。&rdquo   在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记者见到尚处于产业化研究前段的高温超导双面带材,一条厚度仅0.1毫米的金属长条,看似平凡无奇,却有着有别于常规线缆的&ldquo 真功夫&rdquo 。   &ldquo YBCO高温超导双面带材&rdquo 在蓉研制成功,填补了国际同领域开发的空白,带材电流承载能力实现了重要突破。&ldquo 若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医疗磁体领域,不仅能使核磁共振的成像效果更清晰,同时,由于技术的突破,还能大幅度缩减成像成本。&rdquo 目前,医用核磁共振主要采用低温超导技术,若采用高温超导带材运行,制冷成本是液氦的十分之一不到,按此测算,采用高温超导双面带材技术的核磁共振设备,其应用成本将大幅降低。   案例透析   &ldquo YBCO高温超导双面带材&rdquo 是高温超导技术领域一个非常前沿的研究,而这支由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不仅在技术研发的领域走得很前沿,其研发领域也能从&ldquo 小处着手&rdquo ,站在产业化的角度,将好的技术应用到看似&ldquo 大材小用&rdquo 的民生领域,从而推动实验室成果向生产线迈进。   这项来自实验室的技术,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陶伯万教授向记者透露,眼下,实验室成果要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如何提高稳定性并降低生产成本,让价格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也是关键要素,&ldquo 毕竟,常规线缆十多元一米,超导双面带材若每米上百元的价格,市场是不会接受的。&rdquo   &ldquo 成都造&rdquo 自动&ldquo 嗅&rdquo 判瓦斯浓度矿井安全进入&ldquo 移动时代&rdquo   昨日,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套形如手机终端的红色装置,正在进行系统优化测试,这套以高性能热释电薄膜为核心制备的&ldquo 高科技&rdquo ,便是便携式红外甲烷监测报警仪,而其热释电薄膜技术一举摘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ldquo 便携式红外瓦斯监测报警仪的&lsquo 嗅觉&rsquo 很灵敏,它的灵敏,正是来自热释电薄膜对煤矿瓦斯浓度的精确识别。&rdquo 一直参与此项目研发的课题组成员罗文博副教授告诉记者,以往的检测报警,仅能在特定放置了监测设施的区域实现监测,而此项技术的突破,就在于通过核心传感器和材料的创新研制,让矿井下作业进入&ldquo 移动时代&rdquo 。   技术研发历时八年,眼下,川煤集团和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出资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ldquo 川煤科技&rdquo ,落址新都,定向于矿用安全仪器、仪表、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而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便携式红外瓦斯监测报警仪,则填补了我国在煤矿红外系列产品应用中核心元件依靠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空白。   去年底,首批&ldquo 成都造&rdquo 红外瓦斯监测报警仪已实现2000台小规模生产。预计到2015年,这项填补国内同领域空白的自有知识产权产品,在产值上将实现量级跨越,形成年产3万套、年产值逾亿元的创新产品能力。   案例透析   这项来自成都实验室的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及应用技术,从&ldquo 实验室&rdquo 到&ldquo 生产线&rdquo 的跳级,其过程中回应了产学研路径中必须直面的两个问题,&ldquo 市场在哪里?&rdquo &ldquo 如何产业化?&rdquo   来自国家实验室的创新技术,&ldquo 束之高阁&rdquo 的比比皆是,如何破局?用罗文博副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这些前沿技术接上市场的&ldquo 地气&rdquo 。实验室无法走完生产线的路,最终需要与市场现实诉求接轨,才能走出高校的围墙,完成它的&ldquo 二次创新&rdquo 。正如一个&ldquo 国字号&rdquo 实验室的&ldquo 高大上&rdquo 成果,同样可以通过它在应用领域的再创新,让技术重新焕发生命力,不仅实现了成果产业化,同时也能助推民生各领域的提速。   成都转化线   五年不断&ldquo 试错&rdquo  &ldquo 院士项目&rdquo 走向生产线   与尚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的YBCO高温超导双面带材,或是处于技术再升级的便携式红外瓦斯监测报警仪还有不同,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门之外,一项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牵头的&ldquo 新一代智能功率集成电路芯片&rdquo 项目,已从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ldquo 高墙&rdquo 之内,完全走向高校之外的转化线,在成都实现成功量产。   去年底,经过上百项指标的逐一检测,OLIPer22A通过验证,全面获得成功。这款新一代智能功率集成电路芯片的问世,让成都星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体成员大为振奋。这意味着他们5年来不断&ldquo 试错&rdquo 的成果终于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同时也意味着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又一项目转化成功。据悉,该芯片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及其团队的专利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并享有自主知识产权。   走&ldquo 正向&rdquo 的路关键掌握核心工艺   中国是全球功率半导体最大的市场,国内市场需求占据全球50%的份额。&ldquo 但是功率半导体中的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大都依赖进口。&rdquo 成都星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甯小霖说,&ldquo 国内做集成电路研发的公司大部分都使用通用型工艺平台进行芯片开发,所以设计出的芯片往往重复性比较高。&rdquo 他介绍,&ldquo 国内IC设计公司约有1000家是模拟集成电路开发的,做功率半导体的大概有300家,而拥有自主核心工艺平台的公司则寥寥可数,所以研发的芯片在创新性和可持续衍生性方面受到限制。&rdquo   选择&ldquo 正向&rdquo 的研发路线意味着更多的困难需要跨越。甯小霖解释说,这是因为整个功率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就是最顶端的自主工艺平台,&ldquo 我们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这项工作。&rdquo 陈星弼院士及其团队主攻工艺平台的研发,创新性的工艺平台决定了创新型芯片的出现,&ldquo 就像修建摩天大楼,工艺平台就代表了原材料的特性,用什么样的砖,用什么样的钢材。有好的原材料提供给建筑师,才有可能搭建优质的摩天大楼。&rdquo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技术较为领先价格更有优势   在不断&ldquo 试错&rdquo &ldquo 调整&rdquo 中,去年年底,作为星芯微电第一款基于陈星弼院士自主创新技术所研发的OLIPer22A终于验证通过,这意味着产品的功能、性能、可靠性达到要求,&ldquo 就像一辆车子,能不能开?开得快不快?能开多久?&rdquo 这个问题已经找到答案。测试数据表明,这项技术完全符合了工业化生产的标准。   与国际半导体公司同类产品相比,OLIPer22A内置MOSFET导通电阻更小,意味着在整机效率将更大。&ldquo 打个比方,一个家庭,购买了150度电,原本只能享受100度电,其中,50度电被损耗掉。但是用了该芯片后,损耗会得以减少,实际用电量就可以达到130度。&rdquo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芯片不仅在技术上较为领先,价格更有优势。   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小批量生产。&ldquo 第一款产品主要用于小家电方面,下半年,将进入大批量生产填充国内的需求,同时将会与国内知名大品牌合作。&rdquo 甯小霖介绍,&ldquo 我们第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替代国外的产品,2015年将会根据市场应用的需求推出自主定义规格的芯片,同时推出更为高能效的应用方案。&rdquo   对话   技术与市场的&ldquo 99米&rdquo 距离   采访中,成都星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甯小霖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ldquo 陈星弼院士创造了一个点,假定从这个点走到市场的距离是100米,那么从实验室出来,我们还要继续走99米。&rdquo &ldquo 并不是说前面的1米很短,而是说从实验室到市场还有更远的路要走。&rdquo 他说,&ldquo 院士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学术上的从无到有,同时,产品上的从无到有,到产品被社会和市场验证,提供给社会造福人类,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个过程更需要团队的坚持和耐心。&rdquo   因为工作原因,甯小霖对沿海地区的产业链比较了解。他认为,论科研能力和创新氛围,成都都不输于沿海城市。但是目前在成都,要想打通产业链上中下游及与市场贯通,本土公司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 各界送别王大珩院士:他用“光”改变了中国
    7月29日上午,北京降下大雨,如注的雨线似乎是上苍为一位科技巨擘的离去落下的泪水。8天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士、著名光学家王大珩因病逝世,享年96岁。29日一早赶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王老的人们心情如同头顶那阴郁的天空,人们不会忘记,去年王老95周岁生日当天,一颗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王大珩星”,如今先生仙逝,但“王大珩星”将永远遨游环宇,光耀苍穹。   29日上午的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里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挽幛“沉痛悼念王大珩同志”,挽幛下方是王老的遗像,王老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向王老做最后告别的人们缓步来到遗体前鞠躬默哀,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小册子,上面有王老的生平介绍,封面上的王老目视远方,亲切而平易。   “一位科学家走了,但他的影响有多远是无法计算的,因为他所做的科学贡献仍然在一代接一代造福于祖国和人民。”来自长春理工大学的30多位师生专程赶来送他们最尊敬的老领导,于化东校长告诉记者,王老虽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没走,他桃李满天下,是我们永远的导师。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陈星旦告诉记者,王老作为中国现代光学事业的开创者,他的科研活动无疑就是一部中国光学成长史,作为“863计划”首倡者,王老以他的远见卓识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怀念。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难掩内心的悲痛,他说,听到先生离去的噩耗时心脏顿时收紧,眼泪霎时涌出。“先生关心我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几次和我促膝谈话,在一次评审会上他积极呼吁国家支持空间科学项目的立项,为推动双星计划不遗余力。”吴季介绍,王老不仅是功勋卓越的科学泰斗,也是平易近人的师长,他生活俭朴,为人谦逊,在他晚年时虽然视力减弱,但仍坚持阅读,直到最后在计算机屏幕上扫描出的文字大到整个屏幕只显示一个字体还坚持用手移动文件,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每每想到这些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深深地为王老的精神所打动。”   北京市科协书记夏强一行29日一早也赶来为王老送行,夏强告诉记者,在1986年9月至1991年11月期间,王大珩院士曾担任北京市科协第三届委员会主席,此后一直是市科协名誉主席。“他对推进北京市科协的工作所赋予的热情,令几代科协人铭记肺腑,他追求科学的精神,至今还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开拓创新。”   “王大珩,用‘光’改变中国的人!”“王大珩留下的永恒之光永远值得我们铭记!”“首倡‘863计划’、催生中国工程院,王大珩用他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科技事业点燃了奋进的火焰,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人的心中。”29日有不少网友在网上自发地追忆王大珩,人们将心中的赞美之辞赠予这位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科学家。
  • 2022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公布
    7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2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蔡袁强、查俊伟、车仁超等221人在列。2022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蔡袁强、查俊伟、车仁超、陈龙、陈星秋、陈皓勇、陈建勋、陈立华、陈绍杰、陈树君、陈卫东、陈红征、陈延峰、陈义旺、陈轶杰、陈永平、成会明、成立、程水源、单智伟、翟启杰、翟薇、丁汉、丁静、丁立健、丁轶、董国海、杜世萱、杜修力、杜勇、段彬、范大鹏、方红卫、冯起、冯夏庭、付世晓、高广军、高亮、高振海、葛世荣、公茂琼、龚政、郭少军、郭照立、韩庆华、韩晓东、何方、何金良、洪春雁、侯晓、侯仰龙、胡章贵、花为、华旭刚、黄典贵、黄庆学、黄荣进、黄云辉、霍明昕、谭鸿、嵇春艳、江莞、蒋昌波、蒋金洋、金永兴、姜学松、李健、李爱群、李寒莹、李红、李立毅、李利平、李连生、李亮、李林、李润东、李武华、李小森、李晓光、李越、李志波、李忠华、梁淑华、梁卫国、廖瑞金、林波荣、林嘉平、刘辉、刘合、刘鸿、刘加平、刘林芽、刘润、刘绍琴、刘相法、刘日平、刘勇、卢小泉、罗宏杰、罗坤、罗尧治、吕慧、吕昭平、马建、马光同、马国伟、马衍伟、梅国雄、倪中华、聂超群、牛军峰、潘光、彭志科、钱国栋、秦安军、秦高梧、秦洪德、邱廷省、屈忠义、任洪强、阮新波、沈伯雄、沈永明、盛国平、宋进喜、宋少先、宋征宇、宋晓艳、孙金声、孙涛垒、孙卫玲、汤涌、唐洪武、田永君、万相见、汪双凤、王东、王敦球、王丹、王国强、王华、王进廷、王桥、王时龙、王涛、王悦、王云鹏、王钻开、王成新、王育华、王峰、尉海军、文成林、吴超仲、吴镝、吴建营、吴云、武伟、武晓雷、席北斗、席晓丽、谢华清、谢建新、谢里阳、邢锋、邢奕、熊继军、徐盛明、徐西鹏、徐长节、许小红、许唯临、宣益民、薛强、鄢社锋、闫铁、严锋、严新平、杨庆新、杨绍普、杨槐、杨伟、杨晓光、杨勇平、姚仰平、俞建成、袁慎芳、余彦、展思辉、张宁、张东晓、张宏伟、张建民、张军、张璐璐、张勤远、张文彬、张宪民、张亚雷、张跃、张政军、张先正、赵栋梁、赵乃勤、赵天寿、赵维谦、赵新、赵兴东、郑伟涛、周峰、周德胜、周济、周济福、周建庭、周永丰、朱大奇、朱俊武、朱敏、朱向阳、朱美芳、左良
  • “国产好仪器”项目组走访安谱实验科技
    2016年9月8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高级顾问闫增序、仪品汇电商平台负责人肇康、仪器信息网编辑陈星羽组成的“国产好仪器”考察团走访了位于上海松江的安谱实验科技生产工厂、研发中心、中心实验室,安谱实验科技副总经理吴刚、产品经理郭恩德、产品专员陈龙等热情接待了考察团。吴经理首先详细介绍了安谱实验科技的发展历程,服务理念、公司文化,以及品牌发展过程。重点向考察团介绍了安谱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耗材厂商之一,安谱旗下两大自有品牌CNW、ANPEL 在众多国内外耗材品牌中崛起的过程。以及安谱公司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接着考察团参观了安谱的生产部门、研发中心、中心实验室。这次考察团重点考查了“国产好仪器”— 安谱防腐型氮吹仪。正是基于解决客户的痛点,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初心,安谱实验科技加大研发投入,成功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家具有防腐功能的氮吹仪,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出市场以来得到了,SGS集团、谱尼集团、华测集团、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新希望集团、上海出入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顶新集团中央研究所、陕西省环境系统、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端客户的订单和认可。最后吴经理就安谱防腐型氮吹仪的成功, 从公司研发层面,向考察团介绍了安谱研发团队的规模、研发投入、研发流程等公司情况,得到了考察团的高度认可。同时向考察团为中国国产仪器以及民族品牌的宣传与推广的辛勤工作表达了感谢。 关于安谱实验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组建成立;是中国领先的实验用品供应链管理服务商;目前公司已是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客户供应链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 声誉;主要产品包括色谱产品、化学试剂、标准品、实验室用品、分析仪器配件及耗材等;总部位于上海,目前拥有近300位员工,15年销售额超过2亿,处于中国色谱消耗品行业的前列。安谱实验科技是“新三板”挂牌企业,(证券简称:安谱实验,证券代码:832021)。2015年8月11日,安谱实验与聚光科技(证券代码:300203)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安谱实验加入聚光科技集团。更多资讯请访问:www.anpel.com.cn
  • 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公布2022年重点项目专业评审组名单
    2022年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2022年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白海洋,蔡伟平,曹炳阳,曹宏斌,查俊伟,陈阿莲,陈光浩,陈立华,陈龙,陈璐,陈卫东,陈小龙,陈星秋,陈雪峰,陈云飞,程水源,程义云,崔宏志,崔洪芝,崔杰,戴李宗,邓铭江,邓少芝,丁进良,丁静,丁立健,丁轶,杜勇,范大鹏,方攸同,冯国会,冯国瑞,冯夏庭,付峰,付世晓,傅正义,甘志华,高振海,郭宝春,郭东明,郭宏,郭洪波,韩晓东,韩艳春,何柏岩,何琳,何强,何旭辉,何远东,贺健康,胡春,胡文彬,胡文兵,黄传真,江莞,蒋昌波,蒋金洋,蒋青,金海波,靳文舟,鞠杨,康红普,孔杰,李爱群,李红霞,李华军,李军,李克强,李利平,李秦川,李盛涛,李世海,李天匀,李玩幽,李晓光,李彦,李引珍,李志波,李治平,李忠明,林昌健,林嘉平,林明耀,林莘,刘冰冰,刘成良,刘刚,刘岗,刘合,刘鸿,刘俊明,刘林华,刘日平,刘廷玺,刘相法,刘小康,刘志峰,卢春房,卢小泉,罗旭彪,吕金虎,马少健,麦立强,梅国雄,孟进,孟庆波,穆钢,南策文,牛军峰,庞晓露,庞彦伟,齐飞,钱国栋,任洪强,沙爱民,商澎,邵毅敏,沈俊,沈永明,沈政昌,施卫东,石晓辉,石旭东,史林启,宋进喜,宋士吉,宋永臣,宋云涛,孙柏涛,孙宝江,孙金声,孙世坤,孙晓峰,谈和平,唐智勇,陶飞,田永君,涂善东,宛新华,汪芳,王成新,王丹,王峰,王福军,王复明,王浩,王快社,王立平,王桥,王玉涛,王增平,王震坡,王中林,吴新振,吴玉程,武培怡,席晓丽,夏建新,谢续明,邢锋,邢奕,熊杰,熊瑞,徐波,徐桂芝,徐建,徐明厚,徐志康,徐祖信,许小红,薛德胜,薛强,严新平,杨斌,杨俊宴,杨强,杨绍普,杨勇平,杨越,易维明,易雨君,于建群,于中振,余其俊,余彦,俞汉青,俞建成,展思辉,张偲,张大玉,张顶立,张海霞,张宏伟,张进华,张立志,张勤远,张茹,张尚弘,张先正,张新波,张新宇,张义民,张拥军,张政军,赵国堂,郑健龙,郑金海,郑庆东,郑群,周创兵,周德胜,周济福,周建庭,周绍兵,朱大奇,朱宏平公示期:2022年07月12日至2022年07月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2022年07月12日
  • 没有TOP单品却营收超2亿,这家公司靠什么赢?——访杭州奥盛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志成
    近期,奥盛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园已顺利开工,据悉,这个制造园的总建筑面积约43590平方米,拟总投资3.5亿元。这对于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仪器研发制造的本土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写入企业发展史的大事件。提起杭州奥盛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盛”),可能你的脑海中会瞬间蹦出很多种仪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核酸提取仪、PCR、酶标仪等等。那么,除此之外大家对奥盛仪器的了解有多少呢?这家行事一向低调的企业真实实力究竟如何?……为了一探究竟,近日,仪器信息网实地走访了奥盛杭州总部,并对总经理骆志成进行了深入访谈。杭州奥盛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志成奥盛“繁杂”产品线背后的逻辑——始于技术积累,一切顺其自然2006年,130平方米,骆志成创立了奥盛。早期团队只有5人,以实验室通用产品起家,从研发一些小产品做起,逐步向技术难度更高的产品扩展。其中,旗下研制的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凭借着过硬的性能和产品品质,在十年前最早打破行业巨头赛默飞世尔对该品类的垄断,一度抢占20%的国内市场份额,成为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这一品类当之无愧的国产第一品牌。旗下核酸提取仪更是凭借过硬的产品性能以及独特的设计,充分地满足了用户在疫情期间的需求,营业收入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这使奥盛的体量得到了跨步式发展,也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如今的奥盛,年营收超2亿元,全职员工约300人,公司总面积超12000平方米,拥有159项研发专利,并荣获十佳新制造企业等荣誉称号,并在今年开工建设奥盛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园,该制造园的建设将使奥盛的生产制造能力再次得到增强。奥盛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园展示图据介绍,奥盛的产品研发方向主要围绕着两大主线:一条是以PCR技术为核心的分子诊断领域,可以实现从样本前处理、核酸提取、PCR检测的完整闭环;另一条则聚焦于高度自动化的NGS样本制备领域。具体来看,奥盛的产品主要分为四类:实验室常规仪器(干式恒温仪、振荡混匀孵育、离心机等)、生物样本制备(生物样本均质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等)、自动化及液体处理平台(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工作站、基因测序文库构建工作站等)、生命科学产品(微量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分子POCT等)。奥盛产品分类展示乍看之下,在奥盛的产品目录里似乎没有行业销量TOP产品,那为什么还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品类呢?“因为我觉得对于生命科学仪器设备的企业来说,销售额不是靠单品的爆发,而是靠扩品、产品线布局。只有多种产品线并存的企业,发展才会非常稳健,毕竟‘东边不亮西边亮’,只要经济波动不是太大就会稳步地上升,我们就是这样。”骆志成解释道。在明白了奥盛热衷于“扩品”的原因后,另一个关键问题——如何选品?对于这一问题,骆志成有他自己的逻辑。“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结果。比如,酶标仪和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的原理相通,所以我们在有了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充足的技术积累之后便开始按技术的复杂程度有序研发滤光片酶标仪、全波长酶标仪、多功能酶标仪。”据悉,奥盛已经研制出了四光栅的多功能酶标仪,预计在今年年底面市,该产品的推出标志着奥盛酶标仪向中端市场的迈进。另外,在明年年底,奥盛还将推出两款对标进口品牌的高端多功能酶标仪,以实现低、中、高端酶标仪产品的全覆盖。国内顶级质量管理体系下,高质量产品热销海外纵观奥盛各类产品,绝大部分细分品类无论在市占率还是在技术创新方面都并非遥遥领先,那么,奥盛靠什么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面对这一问题,骆志成给出了他的答案:高质量产品。骆志成反复提到一句话:“做一个产品就要像一个产品。什么是像样的产品?能和国外产品同台PK的就是像样的产品!”正是因为这种朴素的研发态度,并坚持研发产品要擅于做微创新、小创新,奥盛在十年前便凭借着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成为了该领域里的佼佼者!如今,也打破了德国在移液工作站中“混匀”技术的领先地位。在生命科学中高端市场,面对进口品牌已经占据了90%以上市场的情况下,国产厂商只能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才能在蚕食了剩余市场后逐步瓜分进口市场。提到这里,他向我们传授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秘笈”——舍得报废,虽然很多厂商都明白这四个字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做到的却没有几个,因为报废就意味着成本的升高,骆志成给我们举例道:“有些零件生产出来可能对仪器的整体性能没有影响,但却影响了外观。面对这一情况,大部分厂商可能会选择装饰一下或者直接忽略,不舍得报废,但我们不行,我们就是要追求从性能到外观都要好!同时,我们对国内销售、国外销售的产品执行的质量标准只有一套,有些不合格的零件要舍得报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持续在提高,只有舍得报废,员工才会真正做好纠正预防措施,不断提升全员质量管理技能和水平,才能不断做出高质量的好产品。”正因为奥盛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其产品在海外市场大受欢迎,海外营业额占据整体营收比例很高。在如今这个“卷性能、卷价格”的时代,不少国产厂商的售价也在越来越低,企图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然而,骆志成却对“价格战”嗤之以鼻,他表示:“由于我们的产品质量与国外基本相同,所以价格与国外比也相差不大。虽然我知道这样的价格在国内并不占优势。但这并不是我们的定价不合理,而是其他国产厂商的定价太低,我认为这种长期的低价格销售方式其实对企业持续的发展来说很困难。”虽然骆志成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但这种质量如何保证?他笑着说:“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随着奥盛的生产车间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才真正明白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的必然关系。在很多国内企业还是“作坊式”生产方式的对比下,奥盛的质量管理体系显得十分先进、健全,从收料待检、入库发料、部件检验,到整机老化、收入检验,再到部件组装、整机组装、性能检验,最后包装发货,每个环节都配备了专门人员和车间,并且每个流程的当下状态与对应人员信息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在管理系统中。奥盛生产车间在外协件存放车间,电子产品元件被整齐地存放。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为了避免人体静电对这些元件造成击穿,每个人在进入该车间前都需要触摸一下人体静电消除球,待指示灯熄灭后方可进入,同时,在车间门口还设置了导静电门帘,为元件的安全设置了双重保险。这些在细节上的追求、把握让我们不禁感叹,它的生产管理水平在国产仪器厂商中已位属前列!外协件仓库、电子元器件仓库这般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正为奥盛的产品质量保驾护航,骆志成认为建立这样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离不开两点:“第一,实实在在执行PDCA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生产部门的‘每日异常’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然后积累经验。就拿着检验车间的俩排插座来说,就是我们一线工人自己想出来的,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车间插座布局展示“第二,离不开一套完善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产品质量首先是研发出来的!产品研发的过程必须一步一步根据产品研发的管理流程执行,这样即使有研发人员变动的情况发生,也不会对产品研发质量造成太大的影响。”既要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也要深挖用户需求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和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是奥盛的发展策略。骆志成认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市场忠诚度非常低。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仪器设备来说,如果性能并没有占据很大的优势,被换掉的概率仍然非常大,所以把仪器设备与试剂耗材捆绑在一起非常重要。而且,我们的全流程产品概念和其他厂商不太一样。大多数厂商可能想的是‘你要什么产品,我就给你把它的上下游配齐’,但我们是从应用入手,根据应用进行推广,并根据具体的解决方案把所需要的设备补齐。比如,肿瘤早筛等热门领域,对客户来说,他们也更倾向这种服务方式。”在疫情期间,奥盛深度挖掘用户需求,研制了15~20毫升大体积的核酸提取设备,不仅确保了客户体验的完整性与满意度,还填补了当时市场上的空白。疫情过后,骆志成带领团队对现有核酸提取设备进行了升级,以满足用户对于快速、全流程自动化以及FFPE提取的全自动核酸提取设备的需求。针对核酸浓度、片段等多种质控需求,奥盛也可以提供Nano-300/400A/500分光光度计、Fluo-200/800荧光计、Feyond-F100多功能酶标仪、核酸片段分析仪等不同类型的设备给用户进行选择。“我们的产品线基本可以覆盖市面上针对核酸样本质控的所有需求。”骆志成骄傲地说。谈及公司未来发展,骆志成表示还将会继续根据应用需求继续拓展自己的品类。并且将自动化NGS样本制备产线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深化自动化产品线的布局,我们期望在自动化产品上将拥有更多的优势:技术和成本优势,质量稳定、可靠性的优势,客户服务和需求快速响应、快速解决的优势。预计今后两年内,我们会有更多的自动化产品展现在全球市场中。”走访合影(从左至右:仪器信息网产业分析员陈星羽,奥盛市场部部长黄良峰,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主编李博,奥盛总经理骆志成,仪器信息网客户成功经理康龙,奥盛副总经理、销售总监孙宗宗)
  • 上海乐枫新一代智能型超纯水仪PURIST Pro亮相慕尼黑生化展
    2016年10月12日上午10:30,仪器信息网的编辑专门来到第八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16)展位N1.1269,就上海乐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纯水产品与其参展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1)我们在展位上看到了乐枫的新一代智能型超纯水仪PURIST Pro,请问它有什么特点?技术上有何创新?  首先,PURIST Pro内置在线 TOC检测系统。随着国内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纯水应用的认知加深,越来越多国内实验室纯水用户要求设备提供TOC检测功能,监测产水中有机物含量。着眼于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乐枫集中研发力量,研制出了全新的在线TOC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性能可靠,目前正在申请相关专利。之前只有少数几个品牌的进口水机(密理博Millipore,颇尔Pall等)带有TOC监测的功能。现在,乐枫也可以骄傲地向市场宣布,我们可以提供与国外先进产品具有同等技术水准的实验室纯水系统(带有TOC监测系统),这无疑为国内客户购买纯水系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其次,低镁(Mg2+)型超纯化柱。近年来,第二代NGS高通量测序技术不断革新和迭代, 实现了更高通量,更广应用范围的行业性突破,使得基因测序从科研进入到生物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同时,国内政策扶持的力度也不断加大,给基因测序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前景。 这款乐枫独创的低镁(Mg2+)型超纯化柱,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NGS高通量测序等先进技术而特别推出的。高通量测序的核心是通过捕捉新合成的末端的标记来确定 DNA 序列信息。PCR反应是高通量测序的主要手段, PCR 反应中使用的DNA 聚合酶是Mg2+依赖性酶。镁离子(Mg2+)浓度会影响聚合酶(Polymerase)的活性,其浓度的变化对 PCR 反应有很大的影响,最终影响到测序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创新设计的低镁(Mg2+)型超纯化柱。可特异性去除水中的镁离子Mg2+,降低其对DNA 聚合酶活性的干扰,保证测序结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目前,乐枫已经成为全球纯化柱种类最为齐全的供应商,提供全系列的纯化柱填料配方。除低镁型外,乐枫还有其他多种不同类型的纯化柱,比如说低硼型,低有机物型,适应于 ICP-MS PPT 级别分析的ICP型等等,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今后,乐枫也将继续保持这种对市场关注的高灵敏度,利用自己深厚的技术背景,为更多的实验室纯水用户服务。  第三,PURIST Pro配置纯水机远程控制APP模块,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远程控制纯水机的使用,具备多账户取水管理、两年历史数据追溯、系统故障远程诊断等功能,真正提高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水平。在实验室纯水领域,乐枫也是第一家将智能APP模块应用到纯水设备中实现远程控制设备运行的厂家。  最后,PURIST Pro还具有进水电导率检测,内置超滤纯化柱等特点。总之,这是一款乐枫精心打造的产品,凝聚着全体乐枫人的心血。  (2)本次慕尼黑展会上乐枫还有哪些新品?  这次展会上我们还推出了酝酿已久的Super Genie大流量纯水系统。Super Genie专为临床生化分析仪等医疗用水设计,每天最高产水量高达6000L。Super Genie使用触摸屏控制,具有一机多水,远程监控等特点。  (3)近些年来,我们看到乐枫不断推出新产品,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乐枫是一家注重技术的公司。我们深深的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努力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乐枫获得授权多项知识产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将其应用到各项产品中。国产好仪器走访调研 乐枫品控部掠影  乐枫同样是一家关注品质与服务的公司。品质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我们用了十年时间将6σ 理念真正贯穿整个产品流程。我们建立了完善的CAPA机制,确保相同的品质问题不会再次发生。  品质与服务相辅相成,才能赢得更多用户的青睐。我们推出的“用水无忧”用户服务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工程师主动上门为仪器定期做体检,并在年底出具仪器全年体检报告,让用户用水安心、放心、省心。  乐枫会坚持自己品质和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十年磨一剑,做好的国产仪器,靠自己的实力来说话。  (4)请简要评价Direct-Pure Genie 超纯水系统  Direct-Pure Genie 超纯水系统是我们在2014年底推出的一款高端的超纯水系统,集合了当时乐枫的所有技术。该产品是国内领先面世的一款EDI及超纯水的一体化纯水系统,国外也只有寥寥数家公司有同类型产品。在不久的将来,Direct-Pure Genie还将增加TOC检测,APP控制等功能,使其成为一款全能、智能的好仪器。(采访:陈星羽 编辑:王明)慕尼黑生化展N1.1269 乐枫市场总监刘伟利(右一)热情地介绍新品左:仪器信息网编辑 陈星羽 中:乐枫技术总工程师 张金鹤 右:乐枫副总裁 杨卫利
  • 世界机器人大会 :共享新成果 共注新动能
    “机器人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空间站机械臂助力我们完成了两次出舱任务。在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之际,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9月10日上午,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向正在举行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发来中国空间站的视频祝福。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技术水平、应用广度与深度已成为衡量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产业正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全球机器人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我们愿与全球科技界、产业界一道,抢抓智能产业发展先机,深化实质性创新合作,为科技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全面加速,从技术突破到应用探索,机器人产业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展现中国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  这一切,都浓缩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中。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机器人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趋势。  机器人领域创新发展重要平台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由北京市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世界机器人大会自2015年举办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历经6年发展至今,已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融合科技与产业、交流技术与应用的重要平台。  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IEEE RAS)、国际机构学与机械科学促进联合会、国际机器人研究基金会、欧洲机器人协会、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俄罗斯机器人协会(RAR)等20余家国际组织作为支持机构全面参与。  同时,来自俄、美、日、德等国的顶尖科学家、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家代表,以及我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带头人、长江学者和青年专家参会,将围绕技术前沿、技术创新与突破、国际合作机遇、新兴产业应用开展讨论。  新款机器人彰显“中国力量”  本届大会以“共享新成果,共注新动能”为主题,包括论坛、博览会、机器人大赛等活动。论坛由3天主论坛、20余场专题论坛及开闭幕式组成。博览会按照“3+C”体系布局:“3”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展区,“C”是创新展区,重点展示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领域尖端成果和首发新品,110余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携500多款产品参展。  展览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多款工业和特种机器人让人眼前一亮。京东智能快递车是工业机器人的代表之一,它基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底层技术,极大提升快递效率。  融合了水下仿生、运动控制、水下通讯、水下协同等多项关键性技术的水下作业机器人也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可为环境保护、海洋工程、能源勘探、水域运输等提供行业解决方案。  展会上,中信重工带来了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防爆轮式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Ⅱ类爆炸环境中,代替巡检人员进行设备及环境巡检,能够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安全隐患,提升巡检质量。”  除了面向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本届机器人博览会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机器人也频频亮相。  在展会上自动行走的一台憨态可掬的消杀机器人,上部可以喷雾消毒,下部配备4组紫外线杀菌灯的机器人全程无需人工操作,任劳任怨地在场馆中360度无死角消毒杀菌。  在骨科机器人展台前人头攒动,一台3D模式骨科机器人利用智能算法,控制机械臂运动到规划位置,为骨科医生提供精准稳定的导针置入路径。“我们推出的骨科机器人之前不为人知,但通过这届展会,许多观众来了解询问,借助机器人大会,既扩大了产品知名度,也进行相关科普,提升了公众科学素质。”天智航工作人员说。  “机器人总动员”精彩上演  在今年的机器人大会上,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同期举行。作为机器人领域的“奥林匹克”,历届世界机器人大赛共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15万余名选手参赛,是目前国内外影响广泛的机器人领域官方专业赛事。  本届机器人大赛围绕科研类、技能类、科普类三大竞赛方向,设共融机器人挑战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应用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四大赛事。  来自北京陈经纶中学的九年级学生陈星潼和同学带来的参赛作品是一辆小型智能汽车。“这个汽车由我们自主编程,能完成躲避障碍、自主沿路线行驶等任务。”陈星潼在学校就参与了相关科技社团,“参与这次机器人大赛,更加提高了我们的创新热情。”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既是一场各领域高新机器人各显身手的“机器人总动员”,也是一场由机器人引领创新的产业盛会,更是一场面向公众、面向未来的科普盛宴。
  • 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国产当自强——走访杭州华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自然环境和人体中,存在着大量厌氧和微需氧菌,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1861年,巴斯德首次发现了厌氧菌,这标志着人类对这类细菌认识的开端。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的厌氧和微需氧菌培养装置变得日益迫切。杭州华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端生物)在厌氧菌培养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其推出的HD-AN系列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填补了培养过程中实时氧浓度监测的技术空白。近日,仪器信息网一行走进华端生物,与公司销售总监黄翰韬对话,深入了解这家年轻企业的技术、产品创新和发展规划。华端生物销售总监黄翰韬从国产替代到自主研发华端生物正式成立于2021年,其创立的初衷是以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为已任,不断研发创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引领国产仪器共同发展。公司初名并非华端,更名意在成为进口检测仪器的国产替代,并逐步成为行业领导者。1950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厌氧培养技术;1970年,日本三菱公司发明了厌氧产气袋;1975年,第一台厌氧培养箱在英国诞生;2019年,华端生物的首款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进入市场,对标MART公司的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黄翰韬称:“客户对国产仪器有偏见,认为国产仪器质量和服务做得不好,但我个人有一些理想主义的想法,希望产品能够与进口产品竞争,甚至超越它们。” 如今,华端生物在厌氧菌培养设备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核心产品HD-AN系列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填补了培养过程中实时氧浓度监测的技术空白。传统“基于气体抽排置换法”的厌氧培养装置需要长期处于运行状态,气体消耗量大且不能精确控制微需氧环境,操作时还需要随时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华端生物HD-AN系列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通过“真空置换抽排原理”精准控制培养罐中气体环境,气体消耗量极低(厌氧环境7L/罐,微需氧环境2-3L/罐),用户可自定义O2/CO2浓度,最快70s生成氧浓度0%-18%微需氧环境,无线氧浓度监测功能更是使培养过程不再“两眼一摸黑”。 HD-AN系列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华端生物产品线布局全面,涵盖传统微生物和工业微生物检测。其产品线的布局最早也是借鉴梅里埃等公司的成功经验,覆盖微生物样品采集及富集、样品前处理、厌氧/微需氧培养、样品定性定量分析各环节,形成了一套全流程检测方案。当前,华端生物专注于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致力于将产品、服务做精做透,自成立以来每年都推出1-2个新产品,客户群体广泛,涵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海关、高等教育机构、科研单位以及各类企业。“下一步公司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准备进军国际市场。” 黄翰韬透漏了其未来市场规划。“卷创新、卷品质、卷服务”从国产替代到行业引领,这一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创新的驱动。“行业内积累的经验让我们着手去解决客户的迫切需求和痛点,通过对产品进行‘微创新’的后发优势,使其更适合国内市场。”黄翰韬展示了华端生物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桌面设备——自动细菌涂布仪。他回忆道:“过去作为销售人员,我仅需专注于销售,当我亲自投身于产品开发时,才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复杂。这款涂布仪虽然简单,但其核心部件——转轴的设计却很难”。研发时不仅需要确保转轴的平衡性和转速,还要考虑平皿的高度和材质,甚至不同厂家生产的平皿厚度差异。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调整后,自动细菌涂布仪可以适配90mm直径的平皿,并且能够适应±1-2mm的误差,这样平皿既平稳又不会松动。这就是提升国产微生物检测设备的竞争力的法宝——持续投入研发、大胆创新产品性能和应用、严抓产品质量。自动细菌涂布仪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黄翰韬认为企业不应该仅局限于“卷价格”,应该“卷创新、卷品质、卷服务”,只有各项都做到优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引领者。微生物检测仪器行业有一定的门槛,华端生物作为一家国产初创企业,成立不到三年时间,就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黄翰韬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有信心通过创新和优质服务提升竞争力。“重视与客户的直接接触,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免费试用和客户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实现共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书国内微生物检测市场发展不足,食品检测、药品检测、环境监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谈及作为一家国产初创企业当下生存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黄翰韬自信地说:“虽然有人说今年形势不容乐观,但我个人觉得危机中要发现机会,做好准备,等待市场爆发。正如赵本山大爷所说,‘你不能代表大环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我们总能找到机会,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国产仪器面临巨大挑战,华端生物的产品市场表现仍然良好,核心产品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在政府检测单位占有一半以上市场,并入围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的采购目录。部分产品还远销俄罗斯、非洲、日本等国家,成功打开了出口市场。黄翰韬把这些归功于小公司处理市场反馈更加灵活。他解释道:“客户更倾向于“傻瓜式”的操作,即操作简单直观,无需过多思考如何使用。然而很多大企业被战略规划或较大的生产体量等因素掣肘,无法及时调整,但我们会认真对待客户需求,并根据用户体验不断改进,优化产品性能。” 展望未来,他直言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关注,“我不怕竞争,怕的是没有竞争的机会”,也会在自身薄弱环节适当的寻求外部合作“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走访合影(从左至右: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部陈星羽、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编辑李兆坤、华端生物销售总监黄翰韬、仪器信息网客户成功经理康龙、华端生物市场经理沈玥琳)
  • 2017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名单出炉!
    p   今天,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公示了2017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名单,来自各领域众多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入选。 /p p   一年一度的教育部科技奖的评审名单公示,这样意味着今年的教育部科技奖评审已经结束,预计很快将会公示具体获奖结果。 /p p    strong 第一综合会议评审组(数学 物理天文 仪器仪表 电子通讯 计算机) /strong /p p   尤政 毛军发 尹浩 冯克勤 邢定钰 朱邦芬 乔建永 庄松林 刘正猷 刘建亚 刘德明 许进 孙笑涛 纪越峰 吴建平 何积丰 张广军 张平文 张尧学 张宏科 陆建华 陈仙辉 邾继贵 金亚秋 房建成 封东来 赵玉龙 段宝岩 侯洵 洪家兴 骆清铭 徐宗本 黄如 梅宏 景益鹏 程崇庆 谢心澄 /p p   strong  第二综合会议评审组(材料,力学 化学 化工轻纺 自控管理) /strong /p p   王龙 方岱宁 方维海 申长雨 邢建东 朱美芳 孙优贤 孙宝国 孙宝德 孙润仓 严纯华 杜善义 李元元 李亚栋 杨善林 张宗益 张俐娜 陈杰 陈晓红 欧阳平凯 周科朝 俞大鹏 费维扬 桂卫华 钱锋 郭林 席振峰 盛昭瀚 彭孝军 童小燕 谢克昌 谢建新 裘式纶 潘复生 鞠熀先 蹇锡高 /p p    strong 第三综合会议评审组(生物 建筑土木水利 环境科学 农林牧渔) /strong /p p   王志刚 尹伟伦 邓子新 曲久辉 任洪强 任海云 全夑 刘维屏 刘耀光 安黎哲 许唯临 孙其信 麦康森 李天来 李坚 杨志峰 吴晓磊 沈永明 张改平 陈云敏 陈学庚 罗胜联 金征宇 周绪红 郑健龙 郝吉明 钟登华 饶子和 聂建国 顾祥林 倪晋仁 高丹盈 郭善利 曹卫星 康振生 舒红兵 蔡袁强 黎祖福 /p p    strong 第四综合会议评审组(医药卫生(基础) 医药卫生(临床内科) 医药卫生(临床外科) 医药卫生(药学与中医学)) /strong /p p   王广基 王杉 王建枝 王振宁 王新陆 区景松 毛颖 石远凯 田野 丛斌 朱卫国 邬堂春 刘志红 许能贵 阮长耿 孙凤艳 纪志刚 杨清武 张运 张志愿 张陆勇 陈士林 陈孝平 陈凯先 范永升 尚永丰 娄阁 姚智 耿道颖 夏照帆 高秀梅 唐启盛 唐承薇 浦跃朴 韩英 韩德民 程黎明 谢恬 滕皋军 魏于全 /p p    strong 第五综合会议评审组(地学 电力、动力与热工 机械 交通运输) /strong /p p   万德成 王玉明 王海斗 勾晓华 邓军 朱荻 刘吉臻 刘先林 许志琴 杜彦良 李永乐 李彦 李根生 李晓红 李德群 沙爱民 张立彬 陈戈 陈星莺 陈晓非 林忠钦 林京 岳光溪 周仲荣 郝芳 段献忠 姜耀东 宣益民 袁小明 凌建明 高亮 郭东明 谈和平 陶文铨 龚健雅 舒歌群 谢和平 谭忆秋 谭建荣 戴永久 /p p /p
  • 仪器信息网盛装出席 2023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第十一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作为亚洲重要的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技术博览会,已于2023年7月11-1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仪器信息网作为科学仪器行业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大会战略合作媒体盛装出席,在展会期间举办了多场活动。***活动一:清凉一夏 邀你寻找ac最热展位活动***仪器信息网联合了26家业界知名厂商共同推出“清凉一夏 邀你寻找ac最热展位”活动,吸引了大批用户前来观展交流。仪器信息网展位人流攒动参与厂商名单***活动二:科学仪器互联网+知识服务创新发展论坛***同时,为打造科学仪器行业知识服务体系,提升用户仪器应用技术水平,促进科学仪器行业人才高水平发展,仪器信息网也在慕尼黑展会期间组织召开了“科学仪器互联网+知识服务创新发展论坛”,多名行业专家就如何打造行业知识服务体系赋能行业人才技能水平提升进行了精彩报告。仪器信息网会议运营部总监 张小师***活动三:赏新约“慕”云逛展***不仅如此,我们特别策划了赏新约“慕”云逛展直播活动(赏仪器新品,相约慕尼黑生化展)。更有专业编辑团队带领线上观众身临其境云逛展,开设生命科学、分析与质量控制两大主题新品逛展路线,共四场直播、 46家厂商线上讲解公司新品。5大专业编辑、4场新品逛展直播***活动四:仪器信息网VIP用户逛展***作为慕尼黑生化展的长期合作伙伴,展会期间我们组织了十余家品牌合作伙伴组成VIP用户观展团,在展会现场与优秀的仪器厂商进行现场深度交流,充分了解了行业热点解决方案和最新产品。仪器信息网产业分析员 陈星羽(左)、仪器信息网合作伙伴外景主持人 曲文青(右)***活动五: Eppendorf 慕尼黑上海生化展现场直播***仪器信息网专业编辑受邀担任Eppendorf慕尼黑上海生化展直播主持人,与线上观众共同见证Eppendorf中国成立20周年,资深产品和技术专家也在直播期间进行新品讲解及现场演示。Eppendorf CEO Peter Fruhstorfer(左)、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编辑 陈苏慧(右)***活动六:岛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现场直击***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岛津)也携手仪器信息网聚焦“创造、质造、创势”三大主题举办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活动,全方位地展示了岛津的创新产品技术、本土化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本土化生产的仪器应用现状以及岛津与中国顶级科学家们合作碰撞出的科研火花。仪器信息网主持人 张海蒙(左)、岛津董事长兼总经理 青山功基(右)***活动七:普析展位丨“检测实验室数字化发展研讨会”***同时,由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主办的“检测实验室数字化发展研讨会”也邀请仪器信息网主持此次活动,主持人带领线上观众进行了普析展位巡游,普析相关人员也为大家介绍了实验室数字化产品,展示了不同展区的仪器设备。仪器信息网合作伙伴外景主持人 曲文青***活动八:VIP访谈视频采访间***仪器信息网在慕尼黑展会期间对20家企业高层进行了视频采访,涵盖了国内外生命科学、分析仪器、实验室常用设备等众多领域。不仅对各公司的整体发展情况和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回应,也对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布局进行了展望。(以下是部分受访人接受采访的图片)受访人正在接受采访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受邀参加了十余场同期活动,并在会后进行了即时报道,促进了活动的传播,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第一手行业信息。
  • 开元仪器、谱尼测试首发3月27日上会
    中国证监会周四(3月22日)公告称,创业板发审委定于3月27日召开2012年第22次和第23次工作会议,审核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的首发申请。   其中,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计划发行15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6000万股。公司一直从事煤质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体包括煤质化验仪器、煤质采样设备和煤质制样设备。   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计划发行不超过19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600万股。公司主要从事健康与环保、贸易符合性、商品质量鉴定和安全保障等领域的检测业务。 创业板发审委2012年第22次工作会议公告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定于2012年3月27日召开2012年第22次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现将参会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及审核的发行申请人公告如下:   一、参会创业板发审委委员:   马卓檀 杨贵鹏 陈星辉 胡建军 黄简 黎东标 顾大伟   审核的发行申请人: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首发)   二、参会创业板发审委委员:   王秀萍 王国海 任鹏 李建辉 李童云 韩建旻 顾大伟   审核的发行申请人: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 创业板发行监管部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