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陈力丹

仪器信息网陈力丹专题为您整合陈力丹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陈力丹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陈力丹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陈力丹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陈力丹话题讨论。

陈力丹相关的资讯

  • 陈力教授:新冠检测中的下一代POCT大有可为
    新冠检测中的下一代POCT大有可为作者:王蕾,孙桂芹,邹琳,芦鑫荣,孔维溧,陈力自新冠疫情暴发至今,转眼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其带来的挑战是实在而具体的,这促发我们在抗疫过程中仍然保持着学习和思考。作为一群关心现实解决方案和未来医学发展的转化医学学者,我们有这样一个感悟:应大力促进下一代POCT(point of care test, 诊治点直检)的研发和应用。【真实案例 】上海部分小区解封后,邻居小孩下楼骑自行车时不幸摔倒,手部严重肿胀去了医院。医院按流程要求先核酸再拍片,这样,临床诊治的决策因核酸检测的流程,而被迫延后了一天。对此,家长和邻居都很焦虑。但是,如果这家医院已将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属于POCT产品)导入医院的紧急流程,就可以在五分钟内快速判定病人是否为院感高风险,在保护好医院、医护及其他病患的同时,为病人争取到最宝贵的即时诊治时间。事实上,比小朋友骨折更为紧急的临床就诊需求并不少见,有些还可能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助力抗疫,POCT大有可为疫中发生在身边的实例告诉我们,用好POCT产品,可以为疫中的临床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近期的《医师报》上,我们提出了"将新冠抗原检测导入院感防控"的建议(如下图)。据我们了解,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在内的一些医院科室,早已将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纳入了紧急就诊的标准流程。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科室会参考这一建议。 在《医师报》发表的相关文章需要说明和强调的是,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就是一个POCT产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耗时短操作易,辅助医护人员在一次就医的窗口期内,对症下药做出专业的判断。同时要指出的是,由于快速简便的技术要求,POCT产品在检测敏感度及特异性上与标准的检验科检测相比,存在一些小的差距。为弥补这些这一不足,我们在《医师报》上的建议,用于新冠院控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抗原产品各做一次检测(下图),并在抗原检测的同时开展核酸检测,在保证病人及时就诊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院感风险。两种抗原检测产品下一代新冠POCT检测产品引起高度关注POCT产品的主要优势,是时效性。对时效的不断追求,就是下一代POCT产品所追求的目标。我们注意到,今年四月美国FDA批准了(紧急使用授权)一种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的新冠检测方法。该方法借助于小型化的GC-MS系统,采用呼出气体直接检测新冠。一项有2409人参与的临床试验表明,其灵敏度为91.2%,特异性为99.3%。这一进展显示,以气体质谱检测为基础的下一代POCT产品,在肺癌早筛、毒品快检等方面都是大有可为的。此外,复旦大学魏大程团队今年二月发表在《自然:生物工程》(Nature Bioengineering)上的以分子机电系统(MolMES)为基础的检测系统,也可能成为下一代POCT的新技术平台。下一代POCT将成为疫后竞争的焦点在新冠抗疫的实践中,POCT及下一代POCT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的展示。我们推断,下一代POCT产品,将成为疫后全球抗感染lVD产业竞争的焦点。事实上,和新冠一样,由人体微生物异位、细菌生物膜、病原体胞内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及异常免疫反应,都是重要的致病和预后因子。如何及时了解手术部位存在的局灶性感染,将帮助医生在术中及术后,做出及时的判断和应对,改善手术的效果及效率,将院感的风险控制到最小。我们认为下一代抗感染POCT产品的竞争,将会在以下三个方向展开:样本处理的自动化;手术/病种特异性病原体谱系化;与mNGS、单细胞拉曼技术及其它技术的一体化。参考文章:1.吹口气检测新冠!FDA竟然批了!2.魏大程团队提出“分子机电系统”,实现精准生物检测3.说说张文宏与转化医学4.基于单细胞拉曼光谱的伊丽莎白菌属快速药敏分析研究
  • 安捷伦授予刘陈立研究员“思想领袖奖”
    2023年4月3日,中国上海——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刘陈立研究员荣获安捷伦“思想领袖奖”。该奖项将支持他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重点包括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理解生物基因回路,通过协同个体细胞功能特性构建可自我复制的合成细胞。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左)为刘陈立研究员颁发安捷伦“思想领袖奖”奖杯刘陈立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副院长,深圳理工大学(筹)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也担任中国最大的合成生物学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iSynBio)的创始人。他还是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首席科学家。刘陈立研究员的实验室致力于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基于“定量解析、合成重构”的研究思路,聚焦复杂生物系统形成过程的基本原理,合成生物系统的理性设计原理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工作。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在颁奖典礼上致辞刘陈立研究员所带领的深圳合成生物学团队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在重大原始创新、原创技术策源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合成生物学领域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旨在补齐该领域基础研究的短板,克服研发过程中的固有挑战,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刘陈立研究员带来题为《合成生物科学与产业》的主题报告刘陈立研究员表示:“很荣幸能够获得安捷伦思想领袖奖。合成生物学是国际前沿交叉科技领域之一,其产生的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将极大可能催生未来生物医药、食品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革命,我们也将持续着力探索,力争筑造深圳成为全球合成生物学科技高地。相信在安捷伦的支持下,在分析检测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帮助下,我们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将很快结出硕果,并以期可以推动合成生物科技取得关键性突破进展。”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Darlene Solomon 博士表示:“可以说,自人类发现 DNA 螺旋结构以来,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掀起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对于人类如何生产更具可持续性的产品,合成生物学这一革命性技术将带来深远影响。过去几年,安捷伦一直专注于合成生物学领域,为以刘陈立研究员为代表的前沿研究人员提供支持,突出体现了我们的一贯承诺。”参加颁奖典礼的双方嘉宾合影杨挺表示:“合成生物学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科学成果将为所有人带来巨大的价值。安捷伦很荣幸能够为刘陈立研究员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如基因研究解决方案、细胞分析解决方案、色谱和质谱解决方案等,助力刘陈立研究员及早实现他在中国塑造合成生物学研究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目标。”
  • 半导体缺陷检测对工业CT需求上涨,国产三维CT正摆脱进口依赖——访丹东奥龙项目应用总监陈立明
    2024年3月20日至22日,备受瞩目的SEMICON China 2024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展会,有1100家企业参展,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光伏、显示等产业链,是半导体行业的开年盛会。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有幸采访到了丹东奥龙X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应用总监陈立明老师。在采访中,陈老师就奥龙集团在半导体量测或缺陷检测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奥龙在近年取得的成绩以及2024年的发展规划、半导体量测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下是现场采访视频: 仪器信息网:本次是贵公司第几次参加Semicon China,参会感受如何?陈立明老师:我们奥龙集团每一届都会参加,展会很好,展会上我们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新客户,通过展会让我们和新老客户有一个更多的交流的机会。仪器信息网:本次参会,贵公司带来了哪些半导体量测或缺陷检测等方面的解决方案或产品?其采用的主要原理或技术有哪些,有哪些创新?陈立明老师:本次我们奥龙集团带来了最先进的快速扫描的桌面型微焦点CT,新款的x射线晶体定向仪和荧光光谱仪。专门为半导体系统开发的这种桌面型的微焦点CT,具有精度高,能达到一个面的这种检测精度,满足了晶圆等半导体这种的检测的精度。该产品具有使用快捷,采集速度快等特点,可以实现便携移动式使用。晶体定向仪,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差异化定制,能解决客户晶圆角度偏差的这种问题。仪器信息网:相关产品主要有哪些具体的应用?解决了用户的哪些痛点?陈立明老师:用户在多层线路板焊接后,如果用二维检测会影响检测的效果,而三维检测就能解决在多层线路板中检测的这种问题。仪器信息网:相比于其他量检测技术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贵公司如何保持自己的差异化优势?陈立明老师:奥龙集团是最早投入3D检测的这种民营企业,公司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多模式成像系统的项目研发,完成实现了国产化软件的控制。尤其自主开发的这种平面CT,为晶圆线路板的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公司对于高端X射线技术,每一年的研发投入都在不断的提升,工业CT产品每一年都有新产品的推出。 仪器信息网:您认为当前半导体行业对量测和缺陷检测设备的最大需求是什么?陈立明老师:作为X射线检测技术,奥龙集团作为承载着中国X射线60年的这种研发历史的企业,立足于三维CT产品的国产化的开发,目前大部分企业使用的还是进口设备,而我公司研发的这种开放式射线管解决了用户依靠进口机器的这种瓶颈。仪器信息网:贵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在2024年又有哪些战略或市场规划?陈立明老师:过去一年奥龙集团成绩很喜人,业绩较比同行业有较高的数据增长,高端设备的开发、自动化检测发布力度也进行了加大,让机械机器代替人工进行无损检测,还有人工智能投入也比较比前几年也有很大的提高。仪器信息网:近年来,中美科技战愈演愈烈,特别是美日荷出口半导体设备的管制越来越严。面对全球市场的变化,贵公司有哪些长远的战略规划?陈立明老师:首先面对这种国际形势,我们奥龙集团在软件方面实现了自主研发国产化,在XRD、XRF这种设备中控制软件全部国产的自主化,硬件部分采用了国产的自主品牌。仪器信息网:根据您的观察和分析,您认为未来半导体量测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市场将呈现哪些趋势?陈立明老师:结合着奥龙集团近几年销售产品的这种情况,我们综合分析产品趋势呈上升趋势。我公司近几年销售的 X射线定向仪和衍射仪销量呈上涨趋势,设备的销售预示着该行业需求会越来越大,未来市场也会更大,机遇也会更多,晶圆缺陷使用无损检测的这种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平面CT的检测需求也在加大,未来的中国市场会更好。
  • 陈立东研究员:自制“土”仪器“玩”出科研高精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noimg/b91e7df2-4b57-4393-bce8-73953ee30640.jpg" title=" 136320637_14958778108291n.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陈立东用“土法”改进的仪器设备,现在还在使用。 br/ /p p   用掌心的温热,就能让一个小小电扇转起来,这就是热电材料的神奇之处。这种能源材料,在太空、环保领域有着独特的用途。二十多年前,中国在这一领域完全不被国际重视,如今中国研制的热电材料、热电器件的性能已领跑世界。带动国内这一领域发展的“排头兵”中有一位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研究者———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陈立东。 /p p   在纳米和原子尺度寻找热电器件 /p p   利用热能发电的传统方法,就是将水加热变成蒸汽,再用蒸汽推动涡轮来发电。可有些材料却可以直接用热能激发电子,形成电流。早在1821年,科学家就发现了这种奇特的“热电效应”———如果人类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发电,那么很多现在废弃的热能,都能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工厂里现在很难回收利用的200℃至400℃的余热,乃至汽车尾气、垃圾焚烧等余热也都能“变废为宝”。 /p p   “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就成立了研究小组,专门从事空间应用热电技术的研发。”陈立东2001年刚被中科院以“百人计划”从日本引进回国时,中国在这一领域接近空白。“当时,老院士严东生先生热切地支持我回国,新能源材料领域中国是短板,他说未来这会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在中国发展这一领域。” /p p   要做出转化效率高、性能稳定的热电器件非常困难。首先,要寻找一种高性能热电材料———它必须同时是热的绝缘体和电的良导体。科学家需要在纳米和原子尺度,寻找可将热导率降低到极限,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电导率和热电势(由温差产生的电压)的晶体材料。而在制备热电器件时,要综合考虑热电材料、导电电极、焊接材料等多种材料的热膨胀、电阻、热阻等各种参数,器件制造过程中任何一点小的瑕疵就可能彻底扼杀热电材料的功能。 /p p   “这些‘婆婆妈妈’的小细节,每一个都影响着热电器件最后的性能。”陈立东说,很多看起来高大上的创新,实际上是探索过程中的“摸爬滚打”,看起来真有点“土”。 /p p   自制仪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测量原理 /p p   陈立东的实验室看起来有点“土”,里面有不少他带着学生自制的设备。 /p p   其中一间实验室里,一台红外测温设备搭建了一半———这是准备用来探测微小电流下产生的微小温差的。“目前,热电器件的性能国际上还没有标准的测量方法。”陈立东说。 /p p   陈立东回国时,中科院为他配备了200万元人民币启动经费,并招好了研究生,这使他的研究工作得到无缝衔接。可是,新型热电材料的许多性能,没有现成的商业仪器可以精确测试。他只能带学生自己设计并搭建设备,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p p   这些自制的仪器即使不再使用,也将继续留在实验室,让新入学的研究生用来了解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陈立东说,新的测量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用起来的确方便,可自制仪器却能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其中的原理。 /p p   这十几年间,陈立东课题组将热电器件的转换效率从不到6%,提升到了12%,这是目前世界热电器件转化效率的最高值。同时,他还在基础理论上获得了突破———发现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p p   如今,国内整个热电领域的研究人员较十几年前已经增长了几十倍,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大,陈立东也先后当选国际热电学会理事和亚洲热电联盟主席。 /p p   前来寻求产业化合作的美国、日本企业已有不少,国内企业也渐渐出现。“现在国内的工业基础与二十年前相比已经大幅提升,国内企业对新技术敏感性也日益增进。”他说,目前热电材料的民用化产品在全球也刚起步不久,他希望中国企业可以接上这一棒,把科研的领先优势延续到产业界。 /p p br/ /p
  • 安捷伦授予刘陈立研究员“思想领袖奖” 表彰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
    2023年4月3日,中国上海——安捷伦科技公司 (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刘陈立研究员荣获安捷伦“思想领袖奖”。该奖项将支持他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重点包括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理解生物基因回路,通过协同个体细胞功能特性构建可自我复制的合成细胞。刘陈立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SIAT ) 副院长,深圳理工大学(筹)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也担任中国最大的合成生物学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iSynBio )的创始人。他还是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首席科学家。刘陈立研究员的实验室致力于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基于“定量解析、合成重构”的研究思路,聚焦复杂生物系统形成过程的基本原理,合成生物系统的理性设计原理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工作。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 杨挺(左)为刘陈立研究员颁发安捷伦“思想领袖奖”奖杯刘陈立研究员所带领的深圳合成生物学团队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在重大原始创新、原创技术策源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合成生物学领域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旨在补齐该领域基础研究的短板,克服研发过程中的固有挑战,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刘陈立研究员表示:“很荣幸能够获得安捷伦思想领袖奖。合成生物学是国际前沿交叉科技领域之一,其产生的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将极大可能催生未来生物医药、食品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革命,我们也将持续着力探索,力争筑造深圳成为全球合成生物学科技高地。相信在安捷伦的支持下,在分析检测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帮助下,我们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将很快结出硕果,并以期可以推动合成生物科技取得关键性突破进展。”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Darlene Solomon 博士表示:“可以说,自人类发现 DNA 螺旋结构以来,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掀起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对于人类如何生产更具可持续性的产品,合成生物学这一革命性技术将带来深远影响。过去几年,安捷伦一直专注于合成生物学领域,为以刘陈立研究员为代表的前沿研究人员提供支持,突出体现了我们的一贯承诺。”参加颁奖典礼的双方嘉宾合影(从左至右:安捷伦整机销售团队南区销售经理 廖斌,安捷伦整机销售南大区销售总经理 杨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罗小舟研究员,刘陈立研究员,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 杨挺,安捷伦大中华区行业拓展与应用创新团队经理 安蓉,安捷伦学术与材料行业拓展与应用创新团队经理冉小蓉博士)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表示:“合成生物学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科学成果将为所有人带来巨大的价值。安捷伦很荣幸能够为刘陈立研究员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如基因研究解决方案、细胞分析解决方案、色谱和质谱解决方案等,助力刘陈立研究员及早实现他在中国塑造合成生物学研究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目标。”“安捷伦思想领袖奖”项目为生命科学、诊断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权威思想领袖的研究提供科研经费、产品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支持,将推动基础科学的长足进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安捷 伦思想领袖奖 网站。关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行理事会管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深圳先进院以提升粤港地区及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的建立为使命,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了解深圳先进院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siat.ac.cn。关于安捷伦科技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敏锐洞察和创新经验。安捷伦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2022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68.5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18,000人。
  • 软件优化带动直写技术突破工艺极限——访GENISYS公司亚太总监陈利奇
    仪器信息网讯 8月29日,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微光刻分委会年会暨第十三届微光刻技术交流会在青岛成功召开。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GENISYS公司亚太总监陈利奇。据了解,GENISYS公司是一家位于德国慕尼黑的软件供应商,通过软件优化帮助硬件厂商(高端电子束、激光直写等)解决问题,优化微纳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光学(波导、光子晶体、量子计算等)等领域。陈利奇向我们透露,用户在做不同的应用和器件时,所需设备的功能也不同,GENISYS会针对每台不同的设备进行软件优化,帮助客户实现应用上的突破,比如能够突破直写尺寸限制,线粗糙度优化限制,通过软件内置的临近效应修正,数据处理等功能实现光通讯、半导体等器件的性能优化。陈利奇认为未来国内软件会迎来高速发展。过去20年,国内企业大部分专注于硬件开发,随着硬件成熟会遇到和国外类似的情况。如何再把硬件的性能提高?此时在物理层面上硬件技术无法突破的地方,就能够通过软件来提供更优方案。以下为现场采访视频:
  • 引领定量合成生物学发展,寻求“第五次工业革命”理论突破 ——刘陈立研究员荣获安捷伦思想领袖奖现场采访
    “合成生物学”是近几年炙手可热的生命科学细分研究领域,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也多次提及这一概念,并且明确提出要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创新。2023年,安捷伦将“思想领袖奖”授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陈立研究员,支持其在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方面的工作。刘陈立研究员是第七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科学家。合成生物学是什么?在合成生物学研究中用到的仪器技术有哪些?合成生物学商业转化现状如何?安捷伦为何将“思想领袖奖”授予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安捷伦又有着怎样的布局?颁奖活动结束后,刘陈立研究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的罗小舟研究员,以及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安捷伦大中华区行业拓展与应用创新团队经理安蓉、安捷伦学术与材料行业拓展与应用创新团队经理冉小蓉博士一同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的采访。安捷伦“思想领袖奖”颁奖现场合成生物学三要素——理性设计、大尺度改造、标准化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刘陈立研究员简介:刘陈立研究员长期从事合成生物学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都颇有建树,他致力于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基于定量解析-合成重构的研究思路,聚焦复杂生物系统形成过程的基本原理,合成生物系统的理性设计原理等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特别探索细菌生长定制的数学规律,以及基于再次开发的抗肿瘤的细菌新疗法。此次安捷伦授奖给刘陈立研究员,旨在支持由其利用合成生物学自下而上的构建合成细胞的创新研究。合成生物学的概念自2000年出现,虽然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但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生物分支学科,很多人对于其概念并不十分清晰,甚至常常与生物工程、酶工程等概念混为一谈。对于此,刘陈立研究员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合成生物学的定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广义的合成生物学中,只要是非天然的、经过后天改造生产生物产物都是合成生物学的范畴,按照这个定义,酶工程、生物工程都属于合成生物学范畴。狭义的合成生物学具有更大尺度、更大规模的改造过程,包括设计、合成、测试、学习这样的闭环核心理念。比如原来表达一个指定基因去解决问题,现在则要对菌株或者宿主本身进行改造,让宿主变得更适合生产人们需要的目标产物,这里的改造尺度比原来生物工程更大。他继续讲到,“合成生物学出现之初,其背后就有理性设计的意识,学科理念“造物致知,造物致用”,过去只是为了用,并不计较前期是否有理性设计,但现在强调理性设计。在美国,合成生物学被称为“工程生物学”,是把生物真正地工程化,这就有别于先“生物”后“工程”的生物工程。总结合成生物学的要素,第一是理性的或半理性的设计,第二是更大尺度的改造,第三是标准化、模块化。但目前而言,合成生物学和各个学科的区分还并没有那么细致,现阶段合成生物学作为下一代生物技术,就是理解生命、改造生命的过程,最终实现合成生物。”“我认为合成生物学不是一个赛道,而是一个底层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平台,赋能多个领域的应用。”刘陈立研究员总结道。现代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过程:设计+构建+测试+学习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罗小舟研究员《“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到要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创新,那么研究过程中具体包含哪些技术呢?一同接受采访的罗小舟研究员对此作出解答。罗小舟研究员介绍道,合成生物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它的技术不只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方向,而是覆盖了方方面面。在研究过程中,借鉴了工程学当中的理念——设计+构建+测试+学习。拿制造飞机来举例,要先构想、画图,这是设计环节;然后要把飞机造出来,这是构建环节;测试就是把飞机拿到风洞里面测试它承受风力或升力有多少;最后通过分析和学习这些数据,形成一个新的设计方案。这也是基于仪器的现代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范式。对于合成生物学来说,在设计层面,研究时更多地借助一些软件,这些设计软件又会十分依赖于仪器测量的结果,二者会形成联动。随着积累的测量数据越多,软件可以预测得越精准。构建层面,就涉及对生命体的构建。最基础是DNA/RNA的合成,再上升一点,就是在DNA/RNA合成之后,对细菌做改造。这个过程需要用到很多自动化的仪器,比如移液工作站,用于细胞的转化、同步和生化分析等。之后测试环节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考量前期的设计究竟是不是符合预期,需要通过测试得出结果。该环节会用到很多分析仪器和解决方案,包括安捷伦开发的基于色质谱的方法、组学的方法等,此外还涉及一些常规的测量工作,比如用酶标仪测荧光和紫外吸收、用显微镜去观察得到细胞等,这些都属于测试的环节。最后是学习环节,该环节又需要借助软件的辅助。简单把合成生物学研究分成这样的四个环节,会发现这实际上是关于物理层面、仪器层面的应用。分析检测仪器更多地在构建环节发挥作用,比如构建我们想要的菌株和细胞;此外,测试环节也会大量使用到科学仪器,以更快、更好地测试出结果。对于这个问题,刘陈立研究员也作了补充。他讲到,“还是回到科学本身。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绝非仅凭单一一所实验室就能够实现突破,这需要许多实验室形成合力,是一个跨国界的大科学计划。现在中国科学院也在组织队伍一起来攻关,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只能开展其中一小部分的研究,我们还要更多地同国内和国际同行们一起努力。合成生物学的目标很宏大,但是点滴的进步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收获。今天获得安捷伦“思想领袖奖”,我们也非常激动。感谢安捷伦对这么基础的、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视,基础前沿科学问题得到解决,才能让合成生物学真正兑现大家对它的期望,才能创造生命,带来革命。”合成生物学商业转化进程:处于早期 实现还需理论突破和效率提高合成生物学是一种底层的技术,最终将赋能多个领域的产业发展。对于这项技术商业转化现状,刘陈立研究员这样看待:“合成生物学被认为将带来第五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最开始的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提高了效率,第二次是理论的突破,合成生物学真正要带来工业上的革命也是一样。现在的合成生物学还处于革命前期,但已经可以推动产业发展了,相关的应用如在食品领域的人造肉,医疗健康领域的mRNA疫苗、青蒿素等,但要真正带来革命,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发现理论。要提高效率,需要引入自动化和大平台设施,罗小舟研究员和安捷伦都在做这样的努力;而我们提出的定量合成生物学,就是为了去发现背后的理论,实现理论突破。当效率提高、理论突破,才有可能把大家美好的愿望——第五次工业革命,即合成生物工业的革命带进现实。”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 构建合成生物学大生态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 杨挺“安捷伦思想领袖计划”是安捷伦推出并一直在践行的一项重要的创新项目,在全球为生命科学、诊断学和应用化学领域的权威思想领袖的研究提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谈及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支持,杨挺这样解释:“我们十分看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合成生物学正在掀起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加之生物科技领域的研究正面临很多挑战,而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带来帮助。另外,合成生物学正在带动产业整体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合成生物学在食品、农业、医药、环境、化工等诸多领域都会有很大的作为和前景。”谈及获奖者刘陈立研究员,杨挺讲到:“刘陈立研究员是合成生物学领域内优秀的科学家。目前,深圳市已经建立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来带动整个行业的生态发展,而刘陈立研究员正是该设施的主要带头人。在全球范围内,他参与发起了一个涵盖12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设施联盟,以此推动全球合成生物学研究的进步。同时刘陈立研究员也是亚洲合成生物学协会的发起者和执委、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在合成生物学这个领域,他是毫无疑问的优秀代表。”杨挺表示,“我们希望跟刘陈立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合作,推动我们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相关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同时我们也希望借助他们这个平台,让安捷伦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有更多的探索,因为安捷伦目前也再致力于不断完善针对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案。借助合作平台,我们将开发出适合中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方案,让更多该领域的合作伙伴加入,为合成生物学研究构建一个大的生态,真正能够推动整个产业或者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安捷伦大中华区行业拓展与应用创新团队经理 安蓉安蓉补充回答到,“安捷伦关注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早前安捷伦“思想领袖奖”已经颁发给了国外几位合成生物学领域内的领军人物,而在中国,近年来无论从研究领域、整个产业生态的互动,还是投资的活跃度,我们都看到了合成生物学市场热度的不断提高。今天刘陈立研究员获得该奖项,也是安捷伦在国内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落地成果,我们希望借合成生物学蓬勃发展的东风,一方面让安捷伦的分析平台与方案能够更好地支持到刘陈立研究员的科研,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此合作,更加深入地了解合成生物学用户需求,不断构建和完善应用技术和平台,最终为合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打造更加优化的方案。”安捷伦合成生物学解决方案横跨全链条 领域拓展占有先机安捷伦的产品线长,技术平台众多,因此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技术基础,包括传统的理化测试如色谱、质谱和光谱平台,安捷伦还有基因组学平台、近些年也通过收购或合作新增了细胞分析平台等。“安捷伦可提供的多技术平台进行组合,刚好契合合成生物学的研究需要。”安蓉介绍到,“具体而言,对应罗小舟研究员讲到的四个环节中,安捷伦的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可以应用于设计环节的相关工作中;构建环节,细胞分析和基因组学等技术平台能够发挥作用;测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安捷伦的技术优势也可充分发挥,广泛的硬件和软件平台,覆盖从基因型、表型到细胞微生物检测,为合成生物学提供了各个层面的测试方案。除了上述技术平台,安捷伦正在加大对实验室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转型投入力度。据安蓉介绍,实验室自动化是安捷伦未来几年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自动化在提升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效率中可发挥关键作用。谈到安捷伦的技术平台在合成生物学研究中的优势,杨挺回答,“从业务本身来说,应用的产品都是固定的,更重要的是与刘陈立研究员团队合作过程中共同开发新的方案的过程。安捷伦不单单只关注合成生物学的科研层面的内容,而是希望更多参与到‘产、学、研、用’四个环节当中,并最终助力其实现商业化。虽然现在商业化很难,但我们也看到该领域出现了很多初创公司以及很多产业化的需求,从安捷伦的业务架构来讲,前瞻性研发的订单量大概占30%,企业订单占70%,所以我们希望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把产业化的需求同底层的创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应用。”安捷伦学术与材料行业拓展与应用创新团队经理 冉小蓉博士冉小蓉博士补充到:“谈到优势,安捷伦本身的产品线比较全,在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全链条环节中可以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另外由于安捷伦全球很早就关注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对于了解该领域客户的想法、客户的需求以及方案的积淀,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基础。”后记:在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提到了“自动化”一词。刘陈立研究员介绍中讲到全球云实验室和自动化方向在整个合成生物学领域中投资占比位居第二,约10亿美元规模;杨挺提到,标准化和自动化是合成生物学研究过程中两大技术难点;罗小舟研究员在颁奖活动上专门作了《高通量实验室自动化辅助的全通路进化》的主题报告,安蓉强调安捷伦将持续加大自动化领域的投入。我们看到,近些年无论是实验室本身还是科学仪器都在大踏步进入自动化时代,有高通量设计和筛选需求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以及后期产业化对于自动化技术平台的依赖更甚,这于自动化企业而言,正是发展的契机。合成生物学已被国家置于重要的战略发展地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并不输国外,以刘陈立研究员为代表的科研团体正在不断创新突破,其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更是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我们期待,合成生物学早日实现理论和技术突破,迎来商业转化爆发的第五次工业革命。刘陈立研究员,罗小舟研究员与安捷伦嘉宾合影
  • 陈立仁:对圣元不能手软
    武汉三名女婴因一直食用同一品牌奶粉,身体出现性早熟特征,多地出现同类病例,愤怒的家长不约而同将矛头指向了圣元。   三聚氰胺奶粉曾使数千万儿童受害,涉案的几乎涵盖国内所有奶粉生产商。但是最后倒霉的只是三鹿一家,其他厂家不但毫发无损,甚至还掠得庞大的三鹿地盘而纷纷长价 负有监督责任的官员也是轻轻“问责”,还未等风平浪静就迫不及待复出了。这样的“倒霉事”一旦被沾上了,加上媒体的群追猛打和国内企业低级的危机公关能力,估计圣元的倒闭指日可待。问题是即使圣元倒闭了,我们的食品就安全了吗?   中国的化学普及不是得益于学校的教育,而因为饮食而被扫盲。喝奶粉,我们了解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现在我们还将对性激素的分类、组成成分、作用机制等等有了感性、理性的彻底认识。当然食物的化学扫盲功劳绝不限于此,我们从猪肉里认识了瘦肉精,从干海味里认识了敌敌畏,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咸鸭蛋里认识了苏丹红,从面粉里认识了吊白块等等,中国食物的化学扫盲功用可谓数不胜数,我想如果要考各种添加剂的综合知识,中国老百姓甚至可以胜过美国化学家。   三聚氰胺一度销声匿迹,功劳当归媒体 再现而被打下,功劳也要归于媒体的良心。但是,三聚氰胺妆尚未卸完,激素已经粉墨登场,媒体的良心就显得那么软弱无助了。虽然三鹿高管被处以重刑,但是责任官员轻描淡写的问责以及迫不及待的复出,更重要的是监督机制不作改变,利益制度不作改变,老百姓不想做化学试剂的实验品都难。   出事后,圣元信誓旦旦,“我们的产品肯定没问题,都是经检符合国家标准后出厂上市的。我们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中国企业劣拙攻关由此可见一斑。如果它淡然担当责任,并将检测结果公诸于众,并表示改过自新,邀请公众及媒体监督,东山再起,拔剑江湖不是不可能。我相信,成分中含激素的奶粉绝不止圣元一家而是行业的普遍现象,中国有知错就改,改了就好的传统,老百姓不单会原谅它,还会因为它的诚实而忠诚于它。那么它为什么还要装出一脸的无辜状呢?不是其管理层不知道这个事件将会使消费者退避三舍、其产品将会无人问津,从而使企业受损甚至倒闭,但是它会敢捅行业的马蜂窝吗?会敢承认“相关部门”屁股有屎吗?先进国家企业的之优良社会责任不建立在强悍的司法制度之上的,并非它们的企业天生就要做良心企业而不是追逐利益的最大化。   三鹿事件,已经问责奶农、企业、官员和有关部门。但是为什么这类事件还是累累发生?我们从激素门发生后相关部门的态度得到答案。家长也曾想把奶粉送检,却遭遇“检测无门”,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两大国家级乳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工作人员均表示,无法对奶粉进行激素检测, “我们只能检查奶粉国家标准里面规定的项目,激素并不在其中。”但是同时表示奶粉里面是不能含有激素的,“一点含量都不能有”。国家药监局负责药品检测的中国药品检验总所该所负责检品受理业务的工作人员称,除某些保健食品之外,目前我国药检部门尚未开展食品检测业务,“要检测奶粉中的激素成分,现在肯定不能送检,而且不受理个人申请”。其他医院也表示激素类不可测。我就奇怪了,不是“国家标准里面规定的项目”就不能检测,那么奶粉里渗甲安磷也是合法的了?“奶粉中的激素成分”不能检测,难道是国家机密?“不受理个人申请”,难道我们只能将希望寄托无良企业将问题奶粉自动拿去检测吗?武汉市疾控中心在事发一个月后尚“目前无法就此事发表意见”,那么现在谁有可以发表意见呢?官员们怕的是什么?怕的不是人民生命受到损害,怕的是不知道企业跟谁有什么利益关系,不需要对人民负责,只要对自己的官帽负责就可以了!   长期以来,GDP的考核几乎是官员任用的最重要标准。地方的经济利益跟地方政府的政绩紧密挂钩,经济雄厚的企业就是地方地方的宠儿和依靠。企业的关系渗透到政府的每个角落,得罪企业也许某些官员的仕途就到此结束,得罪企业也许某些专家就断了经济来源。所以官员和专家都不得不多加谨慎。   其实,最主要的并不是监督的制度。谁都知道母乳是婴儿最完美的食品,母乳哺育的孩子最健康,也更安全,成本也最低廉,还有利于产后母亲的健康。但是国家虽然也提倡母乳喂养,但却不能提供有利于母亲喂养的基本条件——没有给予年轻母亲失业救济。年轻母亲不得不抛下嗷嗷待哺的婴儿出外工作,把赚到的微薄工资买奶粉给自己的宝宝——相比母乳喂养还赚到点钱补贴家用呢。明知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但是我们却为了经济利益而允许甚至是鼓励奶粉企业大打特打广告,医生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大推特推。发达国家的代奶产品不允许打广告,也不允许医生推荐,在超市里也只能摆在最不显眼的角落,但是未见其经济萎靡不振。   奶粉行业的暴利无人不知,其直接成本甚至不到售价的1/10。利益的驱使让企业失去了良心,让相关部门蒙蔽了双眼。食品的安全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损害的不单是社会和国家的诚信,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有关部门和国家是否应该放弃眼前的利益而谋取未来呢?
  • 深刻变革中的生物医药产业
    仔细关注每年各个生物医药论坛上业内人士探讨的内容便不难发现,尽管不同论坛的主题有所不同,而“变革”却是反复被提及的主题。   近日,美中医药开发协会中国主席(2010~2012)、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前首席科学官陈力向《中国科学报》阐述了他对行业变革的理解。   他认为,生物医药产业正处在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的成功率明显降低,同时,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对医疗产品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相应地,生物医药公司正在加速转型。如何认识和适应这一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研发成功率降低的背后   整个医药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便是新药研发越来越难。   陈力认为,表象的背后是新科技、新研发手段的兴起,以及研发模式的转变。   他解释道,传统医药研发是科研人员发现某些化合物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分析出其化学成分,然后逐步产业化,例如紫杉醇和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   而现在的新药研发则是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导致疾病产生和发展的蛋白和生物大分子,这些蛋白和生物大分子就成了药物开发的靶点,针对靶点开发靶向药物。   “从自然筛选开发出医疗产品到针对疾病来开发新药,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发模式,前者可以说是‘发现新药’,后者则是‘新药的研制和创新’。”陈力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他认为,尽管研发产出降低,但生物医药界仍然获得了重大突破,那就是,人们认识到疾病与不同的遗传和生活背景有关,不同病人对于药物的敏感度和响应是不一样的,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体化医疗”。   如何针对不同患者,将预防、诊断和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生物医药界的新议题。   认识和要求在提高   随着医药科研的进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患者对医药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   陈力以糖尿病为例。其传统治疗模式是:在确诊后,医生先是让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失效后再加其他药品,最后再使用胰岛素。   而目前国内外有学者认为,在糖尿病被确诊之后,应根据病情发生和发展的情况,同时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手段,而不是在一种药物失败后再用另一种。   “以前是得了癌症就吃杀灭癌细胞的药,患上糖尿病就吃降糖的药。”陈力说,“现在治疗癌症要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同一种肿瘤也可根据基因分成不同类型。治疗糖尿病也要根据不同阶段、种类和发病机理来使用相应的药物。”   陈力表示,随着治疗手段和评价标准的变化,患者对医疗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希望获得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用药和治疗方案。   制药巨头“瘦身求变”   上述问题给制药企业造成了愈发巨大的压力,传统制药巨头难以维持原有的研发和运营模式,纷纷“瘦身求变”,欧美疲软的经济更是加剧了这一变化。   据陈力介绍,在经济形势和医药市场较好的时候,药品开发的传统模式是:在初始阶段依靠大专院校科学家在科学上的新发现,借助天使投资,将其推进到获得专利和确定产品方向的阶段 此时,风险投资进入,将产品从临床前实验推进到临床实验阶段 随后,大型制药公司通过收购等方式接手,最终将产品推向市场,从而获得巨额回报。   “这些巨额回报可以反馈到早期研究者手中,从而形成正向的反馈机制。”陈力说。   然而,目前的现实则是,随着对药品要求的提高和研发成功率的降低,此类正向反馈越来越少,药企斥资数亿元研发新药,但在临床三期功亏一篑的案例比比皆是。   一系列“重磅炸弹”药物纷纷到期,这对于研发经费本已吃紧的药企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近些年跨国制药巨头纷纷裁减研发人员,无不面临如何穿越新药开发“死亡谷”的难题。   陈力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进一步分析,传统意义上的制药巨头往往横跨多个药品领域,但如今都不约而同地剥离非主干业务,主攻优势项目。   同时,为适应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医药公司开始尝试与医生联合,从单纯的制药商向集预防、诊断和治疗于一身的综合医疗服务商转型。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的成功率明显降低,同时,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对医疗产品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
  • 国产法医DNA检测平台研发解密
    陈力在生产车间向记者介绍法医DNA检测平台的生产情况   12月3日,&ldquo GA118-16A型&rdquo 国产法医DNA检测平台在福建省福州市正式发布。这一检测平台打破了多年来外国公司在此领域的技术垄断,在打击犯罪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该检测平台的幕后,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研发故事   在一处案发现场,法医小心地用工具夹取了粘在枕头上的一根毛发,并迅速把它装入证据袋中。随后,相关的DNA数据在实验室中被迅速检测出来,犯罪分子迅速被警方锁定。   这是如今美国电视剧中常见的桥段。   而在现实中,DNA检测技术也早已成为最有效的刑侦技术手段之一。   来自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以下简称一所)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已建立超过400家DNA实验室,年度受理案件10万余起,检验检材75万余份,DNA数据库规模也已超过1200万人份。   令人遗憾的是,在上述400多家DNA实验室中,包括DNA检测平台在内的关键设备全部来自进口。昂贵的费用不仅严重制约了DNA检测技术在公安一线的推广应用,也限制了我国法医DNA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窘境已在一周多以前被打破&mdash 12月3日,&ldquo GA118-16A型&rdquo 国产法医DNA检测平台在福建省福州市正式发布。据业内人士评价,该平台的应用将有效增强我国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的快速反应能力、犯罪证据认定能力以及物质条件保障的自给能力。   而在首个国产法医DNA检测平台的幕后,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研发故事。   从血型到DNA   &ldquo 世界上第一次将DNA应用在生活中是在1985年,在英国一个叫做拿波若的小镇上发生的一起谋杀案中。&rdquo 39岁的赵兴春对于DNA的历史了如指掌,他甚至还写过一本名为《DNA作证》的科普读物。   不过,赵兴春的主要身份并不是&ldquo 作家&rdquo ,而是我国DNA检测权威部门、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以下简称物证中心)的专家型官员。   赵兴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DNA技术应用到刑侦领域之前,刑侦领域主要是依据血型检测和酶型检测。&ldquo 血型大家都知道,而酶型比血型要高级一些,是通过对蛋白进行分析&mdash 比如犯罪现场的精斑,因为每个人它里面含的东西不一样。&rdquo   赵兴春说,但不论是血型还是酶型,在进行区分的时候都无法做到像DNA那么准确。而DNA就像指纹一样,有唯一性。   1989年,我国首次将DNA检测技术应用到案件侦破工作中。在第一批案子中,有一个新疆女大学生的案子令赵兴春印象尤为深刻。   &ldquo 当时那个女学生一口咬定她的孩子是(和)一位老师(生)的。老师说不是,但又没有办法证明,因为血型不能确切证明是不是他的。后来,就做DNA检测。&rdquo   赵兴春说,此时的DNA检测还是第一代技术DNA指纹图谱技术,操作比较繁琐,对样本的要求很高,要抽一定量的血,而且需要用到同位素,对实验操作者的身体伤害也比较大。   &ldquo 后来检测结果出来,孩子还真不是那个老师的&hellip &hellip 那个老师终于得以洗刷清白。当时,他因为被冤枉,好像都快(得)神经病了。&rdquo 赵兴春说。   1996年,赵兴春进入物证中心,此时正赶上DNA检测从第一代技术向第二代技术的过渡,国内的DNA检测应用水平也跟着突飞猛进。   &ldquo 因为第一代技术对检材的量要求比较高,但在实际案件当中,它不可能给你准备那么大的量&mdash 物证量是很小的,所以必须要发展需要检材比较少的技术。&rdquo 赵兴春解释说。而新一代的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技术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可以对DNA进行人工复制,来满足检测的要求。   受制于人造成&ldquo 贵族检测&rdquo   虽然DNA检测应用水平和国际同步,但由于所有的设备、耗材还有试剂都源自进口,因而就留下了受制于人的隐患。曾经在一段特殊时期内,外国公司以技术原因为由断供了试剂。   &ldquo 人家说&lsquo 我们因为技术原因,产品生产不出来&rsquo 。结果有好几个月试剂没法供应,我们想买也买不到。&rdquo 赵兴春说。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国家DNA数据库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赵兴春举例说,一旦某一天外国公司停止供应相关的设备材料,耗费巨资建成的国家DNA数据库就瞬间瘫痪,之前的投资也相当于打了水漂。   &ldquo 这个东西如果不能确保持续使用,就等于你没有办法去做DNA比对,也无法录入新的DNA样本,这样就一下被打回了30年前。这就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破案的效率会大大降低。&rdquo 赵兴春解释说。   此外,由于技术垄断,进行DNA检测的相关设备、材料的价格也非常昂贵。   以作为消耗品的试剂为例,在2006年以前,一个容量为1毫升的试剂盒的售价高达4万多元,价格远超黄金,平均下来要每人份200多元。假设一个实验室一年处理5000个样本,每年仅试剂的开支就高达百万元。   &ldquo 第一仪器贵,第二试剂贵。所以对我们公安机关来说它是&lsquo 贵族检测&rsquo ,用不起。用不起怎么办?只好有选择性的。所以就只能用在杀人案上,大案就用一用,小案就靠别的其他技术手段。&rdquo 赵兴春说。   在这种背景下,DNA检测试剂的研发提上了日程。在赵兴春和同事们的努力下,2004年12月5日,由物证中心自主研发的法医DNA检测试剂通过了公安部组织的验收鉴定。   赵兴春还记得,就在成果发布的当天,国外公司就立即把试剂的价格降低了一半,比他们自己国家的价格还要便宜。&ldquo 所以国产试剂是已经尝到这个甜头了,当然我们自己的试剂更便宜,平均下来只要50多元每人份。&rdquo   不过,为了保证利润,外国公司又将仪器设备和耗材的价格提了上去。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在自己的产品上添加了标签并推出新的设备,而新的设备只能识别该公司自己的试剂。刚刚研发出来的试剂再次面临受制于人的风险。   从零起步   2006年11月8日,在公安部时任领导的推动下,公安部启动&ldquo 118专项&rdquo 。一所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携手接下了国产DNA检测平台的研发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承担了该领域科技部&ldquo 十一五&rdquo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ldquo 法医DNA专用检测平台关键技术研究&rdquo 项目。   据项目总师、一所研究员陈惠民介绍,整个项目被分成了硬件平台、采集软件、分析软件、耗材4个课题,其中前两个课题由一所负责,后两个课题由物证中心负责,整个团队大约有50多人,其中年轻人占大多数。   &ldquo 跟试剂相比,我们对仪器的印象就是一个黑匣子。毕竟对试剂的应用我们还有一些了解。&rdquo 陈惠民跟法治周末记者坦言,研发的难度超乎想象。   由于有着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庞晓东所在的一所安检事业部得到了其中难度最大的硬件平台和采集软件的研发任务。当他和他的同事们听到自己将要参与研发DNA检测平台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ldquo 开玩笑&rdquo 。   &ldquo 做DNA测试仪?太开玩笑了。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什么都不懂。&rdquo 庞晓东笑着回忆说。   庞晓东2008年年初担任安检事业部主任助理。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开发团队中有学电路设计的、光学设计的、结构设计的、软件开发的,但都和DNA没关系。和DNA&ldquo 离得最近&rdquo 的是做化学分析的,但化学分析与生物化学还是&ldquo 隔行&rdquo 。直到项目中后期,才有学法医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人员进入团队。   在安检事业部副主任、原开发部主任陈力看来,这些当时30岁左右的年轻人,由于大多刚刚硕士毕业参加工作,实际上相当于新人。&ldquo 基本上这个团队做研发,差不多是从零起步。什么都不了解,需要做哪些都不知道,水有多深也不知道。&rdquo   于是,找老师补课成为研发人员们的首要任务。研发的过程也成了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ldquo 最开始找的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李树老师,给我们连续讲了一个星期。&rdquo 庞晓东说,虽然感到茅塞顿开,但仍然有很多东西不明白,于是大家又反复查资料、问问题。&ldquo 物证中心那边也非常热情,我们也跟着他们去学习,包括怎样操作仪器。&rdquo   陈惠民告诉记者,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是整个DNA检测平台研发的关键。&ldquo 一旦我们理解了这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就能够设计这个系统,通过实验完善各个器件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要求的整个系统和指标做出来。&rdquo   &ldquo 这么难的机器你们能做出来?&rdquo   庞晓东坦言,整个项目从头到尾大家都承受了特别大的压力&mdash 而这些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外界的质疑。   "这么难的机器你们能做出来?&rsquo 很多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态。&rdquo 庞晓东说,由于当时整个项目是保密的,这些质疑声主要来自于公安系统内部,因此大家的压力都特别的大。   而由于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既没有原理图,也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资料,再加上大部分研发人员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所以研发进展并不顺利。尤其是光路的部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突破。   陈力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部里对技术路线的安排也影响了研发的进度。&ldquo 课题分成了一二三四,就是不仅要整体替代外国产品,还要分别替代,这就把我们给&lsquo 框死了&rsquo 。因为你得考虑兼容问题,不能自成体系。&rdquo   陈力解释说,之所以有&ldquo 分别替代&rdquo 的安排,是因为研发的风险比较大。这样一来,某一课题的失败不会影响到整个项目&mdash 即使做不出来,还可以用进口的产品替代。   此外,由于整个系统涉及光、机、电、生化等多个方面,极其复杂,因此原本分解完成的各个部分往往各自独立检测能够通过验证,但相互结合的时候又会出现适应性方面的问题,需要反复修改、磨合。   &ldquo 从2007年开始预研,一直到2010年还没有成型的东西拿出来。包括我们自己内部有些人都动摇了。2010年2月份的时候,小组内也开始有人提出疑问,能做出来么?而且这种声音的比例还挺大。&rdquo 庞晓东回忆说。   陈力告诉记者,由于项目涉及的专业领域太多,各个专业之间隔行如隔山,有的部分虽然直接负责的研发人员有信心,但其他专业的人会质疑。&ldquo 只有样机出来才能确认能否做得了,大家才都有信心&rdquo 。陈力说。   于是,为了稳定军心,项目组决定要尽可能快地做出一个样机出来。   &ldquo 即使天天晚上加班也一定要把它做出来。自己的软件不行,就先用国外的软件连着 光路(部件)不行,先拿国外的光路(部件)用着。无论如何要能看到这么个东西。&rdquo 庞晓东说。   2010年5月,第一台样机正式诞生。虽然这台样机的性能还没有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但已经表明,这些年轻人也可以做出这样一个高端的科学仪器来,这给了研发团队极大的信心,外界的质疑声也小了很多。   成功背后的付出   事实上,除了在研发方面要突破重重阻碍,把设计出来的图纸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同样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尤其是DNA检测平台属于精密仪器,对零部件加工的要求很高。   以荧光激发系统来说,该系统用于引导激光激发毛细管阵列内的样品荧光标记,要求激光会聚精度高达10微米。   &ldquo 虽然我们可以把嫦娥送到月球上去,但实际上我们在基础方面的差距仍然很大。像我们有的东西不是不想做,但国内加工水平做不了。&rdquo 陈力告诉记者,我国的科学仪器领域比国外要落后二三十年,而这种落后不仅有设计能力的落后,也包括加工能力的落后。   所以,找一个合适的加工厂加工出合格的零部件,成为这些研发人员必须要过的一个坎儿。但往往却是,有加工能力的大厂因为数量太小而不愿意接手 而那些愿意接手的,加工能力又达不到要求。   &ldquo 你比如说这个针阀,看起来很小,但结构却很复杂,而且必须做到高压密封,要能承受100个大气压。&rdquo 常海龙负责结构设计,他告诉记者,一个零部件的加工常常需要多个来回的反复沟通。很多研发人员甚至干脆跑到厂里盯着。   其实不光是零部件的加工,包括整个DNA测试平台的搭建也全靠研发人员自己动手。庞晓东说,尤其是后期样机试制阶段,同事们每天加班到深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少人都是带病坚守。   最终,等到第五台样机组装出来的时候,整机的性能已经达到设计要求,有些方面像光学性能的效力甚至已经超过国外设备同类部件的性能,研究任务基本完成。   2012年10月,整个项目顺利通过了验收。&ldquo 平行测试的结果显示,我们的设备和国外同类设备在检测结果上基本一致。&rdquo 陈力说。   &ldquo 研发团队的年轻人放弃了很多。这个事情就是不断地产生想法,不断地试验,不断地验证,然后不断地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周末不休息都是经常的状态,甚至包括亲人去世、家人生病时,都没能请假。&rdquo 陈惠民回忆。   陈力也笑着对记者说,研发团队里的年轻人正好赶上了恋爱、结婚或生孩子的时光,很多人甚至为了项目把生孩子的事情都推迟了。&ldquo 我们有些时候开玩笑说,这个项目已经生出八九个孩子了。&rdquo   不仅仅能震慑犯罪   2013年上半年,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科技信息化局等联合组织上海、福建等10个省市公安机关DNA实验室对&ldquo GA118-16A型&rdquo 国产法医DNA检测平台进行了测试。   测试表明,该检测平台及配套耗材已可以满足我国法医DNA检测应用需要,整体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先进技术产品水平,可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彻底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后据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所长仇保利介绍,该项目先后投入科研经费达1.4亿元,实现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已获得发明技术专利40余项,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的空白。   &ldquo 在实际应用当中,就是可以缩短破案周期,节约成本投入。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提供检测结果,就能快速锁定破案的方向。&rdquo 赵兴春说。   在赵兴春看来,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400多家DNA实验室,但就公安侦破工作来说,还远远不够。而国产DNA检测平台的发布将有助于建设国家DNA数据库和更多的DNA实验室,侦破更多案件。   &ldquo 事实上,DNA技术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能够起到一种震慑犯罪的作用&mdash 它让人不敢犯罪,因为你(如果)犯了(罪)就会被绳之以法。现在每一起命案背后都会有DNA技术的身影,大量的案子也得以侦破。尤其是这两年,命案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rdquo 赵兴春说。   陈力也告诉记者,虽然法医是DNA检测平台应用的主要领域,但在社会其他领域例如医疗、科研等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ldquo 比如在疾病的诊断中,DNA检测可以做辅助判断,看基因里面得哪种病的概率比较高。像之前美国的电影明星安吉丽娜· 朱莉就做了预防性的乳腺切除手术。&rdquo 陈力说。   不过,赵兴春也坦言未来还面临着很多挑战。&ldquo 原来是垄断的,用户可能不敢在人家(外国公司)面前提的要求,现在会提出来。我们刚刚起步,就像步履蹒跚的婴儿,人家已经是成人了。但是用户会拿成人的标准衡量你,所以这就要你快速地成长起来。&rdquo   陈惠民也表示,下一步就是要继续把DNA检测平台做好,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产品线和国外的产品进行竞争。   &ldquo 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当然希望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能够有用,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在推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也会去改善。同时也会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因为如果一项技术被新技术替代了就没有生命力了。&rdquo 陈惠民说。
  • 海峡两岸清华拟建“共同实验室”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北京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和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近日聚会台湾,共商明年合办百年校庆大计。台湾《联合报》7月19日刊登了对两人的专访。在回答“如果两人互换角色,上任第一件事想做什么”的问题时,陈力俊说,顾校长刚上任时,就有人向我提议成立清华互联网研究中心。我们现在准备与北京清华建立共同实验室,期许做“东方的贝尔实验室”。顾秉林则回答说:“我也是同样答案,让两校优势互补。”   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由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在北京诞生 1956年,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返回台湾“复校”,在新竹成立了清华大学。
  • 云检医学完成B1轮融资,推进质谱蛋白组学与大数据驱动开发平台
    云检医学集团(以下简称“云检医学”)宣布,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完成对公司B1轮的独家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充公司妇幼产品线及癌症检测产品研发管线,并持续推进各产品线在中美两地的注册生产、商业化落地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云检医学是新一代基于蛋白和代谢组学标记物发现技术的平台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公司建立了独特的由医学假设驱动,基于质谱蛋白组学与大数据驱动的分析平台,缩短了传统方法发现疾病标记物的周期,并根据标记物特点适配相应的临床诊断平台,实现了快速产品化的闭环路径。目前,公司正在中美日等地快速推进女性及孕期健康、儿童罕见疾病检测,癌症精准诊断和复发监测和代谢类疾病创新检测领域IVD/LDT产品的注册和商业化。云检医学的平台技术创新来源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背景的研发团队逾19年的积累。创始团队具有在药物开发、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临床转化和诊断、大数据疾病模型和数据安全等领域丰富的经验。目前,公司已在美国马里兰州、加州、上海、天津、成都等地建立中美双研发中心和GMP工厂,并在马里兰州拥有由美国病理学家学会和美国临床实验室委员会双认证的CAP/CLIA临床实验室。同时,天津云检医学检验实验室取得了国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通过双盲对比实验,相关检测项目达到CAP 同等的检测质量水平。在刚刚结束的无锡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上,云检医学宣布与阿斯利康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领域开展探索性研究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质谱靶向技术检测药物开发中常见的创新药物靶点。云检医学将为阿斯利康提供质谱驱动的创新药物开发伴随诊断检测,助力精准确定更有效的患者群体和优化临床试验方案。云检医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利民先生表示:“作为一家以创新为驱动内核的高科技企业,云检医学始终致力于严肃医疗领域为临床、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产品和服务。云检医学依托斯坦福大学团队的技术积累和在海外成功运营经验,已经构建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产品管线,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妇幼及癌症筛查检测跟踪解决方案。站在新始点,云检医学不仅追求商业化的成果,更致力于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多组学检测’的中国路线,让各管线产品融入‘健康中国行动’的大战略。衷心感谢阿斯利康对云检医学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希望与投资人以及合作伙伴携手前行,共同成长。”云检医学完成B1轮融资,推进质谱蛋白组学与大数据驱动开发平台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战略合作与业务发展部负责人陈冰先生表示:“尽管质谱平台已在海外科研领域成功商用多年,其在中国临床诊断领域的应用大多限制在传统标志物,市场渗透率也受制复杂的前处理流程。云检医学基于其在组学数据和疾病模型领域的多年积累,搭建的‘质谱蛋白组学与大数据驱动的开发平台’使传统的科研型质谱平台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云检医学美国研发团队已与阿斯利康全球转化医学团队多次合作,我们对公司与阿斯利康中国即将开展的探索性研究合作非常期待。“中金资本总裁,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单俊葆先生表示:“云检医学拥有先进的技术、强有力的团队和丰富的产品管线。公司发展至今,已有足够的能力为临床提供精准可及的多种解决方案。我们相信,在科学家团队的带领下,公司将持续引领‘人工智能+多组学检测’行业的发展,造福更多的肿瘤、妇幼等多疾病领域的患者。我们相信云检的国际视野,学术前瞻性,和研发实力将为临床源源不断输出更多更好的诊断工具,使更多患者受益。非常荣幸参与本轮融资,我们将充分调动基金的产融资源,全方位支持公司未来的发展。”关于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是由阿斯利康与中金资本联合发起,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的私募基金。融合阿斯利康全球的产业优势以及中金资本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基金聚焦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诊断服务、数字医疗等投资领域,致力于汇聚产融资源,为企业及投资伙伴提供双向全周期赋能,共同助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 鉴定工程师用“拉曼光谱检测法”侦破命案
    “有时候我们遇到的线索,微若无物,但在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等仪器下,即便只是单根纤维,也难逃其‘火眼金睛’。”近日,司法鉴定人孙其然向《法治日报》记者透露了她发现证据、帮助警方侦破案件的秘密武器。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的文痕和微量物证鉴定研究室,孙其然长期在各种检测仪器旁专心致志地操作,在那些量小体微的检材中寻找破案的线索。“我们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基本都是在实验室进行。领导以前经常跟我们说,做微量物证鉴定,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孙其然说。经过11年的锻炼,经手的案子成百上千,孙其然成了一名物证高级工程师。“我们的检验结果往往是案件定性的关键。”她回忆起2020年发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那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2020年5月27日23时28分,夜深人静,一辆装载有岩棉彩钢板的东风牌重型栏板货车行驶在327连固线1613公里634米路段……第二天早上6时20分许,警方接到群众报案,称该路段发现一具男尸,疑似因交通事故身亡,但现场并没有肇事车辆,更没有犯罪嫌疑人的影子。此后,警方虽然迅速锁定一辆嫌疑车,并一路布控,在邻镇某施工现场找到了这辆车,但由于案发现场没有监控,也没有目击证人,如何确认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成了棘手的难题。警方经过现场勘查,在嫌疑车辆的车厢内提取到一块3厘米长、2厘米宽的小布条,并希望在这块小布条上寻找到破案的关键证据。事发紧急,命案必破。5月29日,也就是案发第三天,警方带着布条和一件死者的黑色夹克来到司鉴院寻求帮助,孙其然接手了这一案件。“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做微量物证鉴定是必须的。”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孙其然明白这起案件的重要性,也知道给自己的时间不多,她很快投入工作。对夹克和小布条进行拍照并编号,是孙其然工作的第一步。就在这个过程中,她注意到,警方提供的小布条明显是一件衣服的衬里,由棕色与蓝色纱线交织而成,上面还用蓝色纱线绣了字母,另一面有白色的絮状物,似乎是衬里内部的填充棉。她又仔细检查了夹克衬里,果然在其右侧部分发现了一个破洞。“然而夹克和小布条上都没有发现血迹或其他与案件相关的证据,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关联?只有经过微量物证鉴定才能最终确定。”孙其然剪下了夹克衬里和布条差不多大小的一小块布,拿来作为比对样本。“先要把衬里和填充棉两个材质归并同类项,然后分别检验它们各自的形态,最后还要分析它们的纤维组成是否一致。”孙其然短短几句话,就向记者描述了微量物证鉴定的全过程。于是她先将白色絮状物和布料分开,再把布料上蓝色、棕色交织的经线和纬线分开,用生物显微镜分别对它们的形态进行检验,在确定了布料上经纬线都是同一形态的纱线后,她分别比对了检材和样本夹克中无色、蓝色和棕色三组纤维的形态,确认不同颜色纤维的形态分别对应一致,她开始分析单根纤维的成分。红外光谱仪是不可或缺的成分检测仪器。通过检验,她发现检材布条和样本布条中棕色、蓝色纤维都是聚酯纤维,无色的填充纤维是棉纤维。不过和生物显微镜不同的是,红外光谱仪无法比较检材与样本纤维的颜色成分。也就是说,尽管三组不同颜色纤维的形态、成分都对应一致,外观颜色相近,但纤维的色料成分是否真的一致?如果无法确认检材与样本纤维的颜色一致,鉴定结果便不能认定两者是同种类纤维。于是她采用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对蓝色纤维和棕色纤维分别进行色料对比,发现检材与样本纤维色料的拉曼光谱对应一致。至此,嫌疑车辆上提取的布条与死者夹克上布条的纤维形态、组成、成分和颜色完全一致,孙其然就此给出结论:夹克衬里和小布条属于同一材质,也就是说嫌疑车辆上提取的小布条就是从案发现场死者所穿的夹克衬里上钩拉出来的。一周后,警方根据鉴定结果,确定了肇事车辆和肇事驾驶员李某。“有色纤维的鉴定一直是微量物证鉴定中的难点。以前的分光光度法检测纤维颜色,检测结果受很多因素干扰,比如光源的角度、纤维的扭曲程度、是否受污染等,这些都会影响鉴定结果。”孙其然告诉记者,“我们团队经过实践探索和科研总结,应用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针对有色纤维的鉴定难题找出了解决方案,在技术成熟之后向司法部提交报告,推动建立了相关的部颁技术规范‘单根纤维的比对检验——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法’。”“你们的探索得到行业的认可,是不是觉得特别自豪?”记者问。“我们除了检案鉴定之外,一直也在探索法庭科学的空白领域,研制科学鉴定的新技术,‘以科学捍卫公正’,这是司鉴院人的使命。”孙其然回答道。
  • 谁能担起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培养的重担?——ACCSI 2012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培养圆桌会议纪实
    2011年,科技部、财政部首次设立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总投入达几十亿元。伴随着国家相关“十二五”规划的相继出台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随着我国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目前行业内存在“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大量毕业生又找不着工作”的错位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ACCSI 2012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培养圆桌会议”于3月22日下午14:00在北京武青会议中心正式召开,50余位教育部及协会学会领导,仪器公司、企业实验室、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0326/075981.shtml)。参会代表以“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为主题,就所在单位招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展开讨论。仪器信息网编辑汇总了与会代表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会议现场 行业人才供需现状 与会嘉宾 (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是:刘长宽先生、陈理女士、李娟女士 第二排从左至右分别是:王宜宏先生、蒋士强先生、吕小兵先生 第三排从左至右分别是:曲广云女士、高树林先生、李谦先生 第四排从左至右分别是:古燕玲女士、袁永健先生、万薇女士)   人才是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第一要素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长宽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人才是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第一个要素,也是当前科学仪器的瓶颈之一。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一定程度上,一个公司人才战略目标制约着整个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那么,科学仪器行业要谋求更深远的发展,在人才招聘、培养和储备方面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理念?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资深人力资源代表 陈理女士(主管分析化学、生命科学事业部招聘工作):安捷伦认为一流的公司要招聘一流的人才,虽然不同的职位所要求的具体专业及技能会有差异,但核心要求是一致的:首先,招聘来的人一定要有胜任岗位的能力;其次,公司重视员工价值观的体现,因为思维决定行为,一个员工在公司的行为及处事态度会影响整个公司的文化氛围;最后,公司看重员工的潜力和学习能力,对有经验的人员,我们会看重其之前的工作业绩,包括硬性和软性两个方面的技能。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 李娟女士:北分瑞利是有五十多年历史沉淀的国企,用人理念有以下三点:用感情凝聚人,通过公司党委、团委、工会组织各种活动来“笼络”感情;用事业去激励人,现在的学生很聪明,不怕做事情,就怕没有事情做;用待遇吸引人,2009年之后,改进了薪酬体系,新进员工的薪资水平得到不小的提高。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王宜宏先生:岛津在招聘过程中就讲两个字,同时也是公司的出发点——“稳定”。岛津认为人的能力、素质,包括学历其实不是很重要,人的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岛津在意的是员工能不能在一家企业做的长久,正是因为这种理念的坚持,岛津每年员工的离职率很低,平均每年维持在3%-5%。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教授 蒋士强先生:当前,国家在分析测试行业投入大量资金,效果却不好,很大程度上是人员的问题。国家级检测系统培训机制比较好,从业人员水平也比较高。但是不少省级及以下的实验室,虽有很好的实验设备,有些根本就没有开箱,或者是开箱之后没有用好,这就是人员的问题。目前,相关测试行业从业人员13.4万,从业人员的实验操作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来看,有时候技术问题远超过硬件问题,建议“产学研用”相结合。希望各单位可以利用并整合社会资源,共同为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企业用人遭遇“招聘难”现状   当前,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竞争也愈演愈烈。在这场人才的“争夺战”中,各仪器厂商及检测机构的招聘现状怎样?他们急需什么样的人才?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北京华测北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小兵先生:我们在校园招聘中做了很多工作,当前华测员工90%都是以应届毕业生招聘进来的。公司每年12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都会举行全国性的校园招聘巡展。对有经验的人,我们也会在不违背他之前单位的情况下去约谈,也会给一定的物质承诺和发展平台。   尽管如此,华测现在在人才方面总是感觉“捉襟见肘”,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很愿意来挖华测培养出来的员工。目前公司需要一线实际操作人员,需要可以静下心来做事情的人,因为在仪器行业若没有两到三年的沉淀是不可能做精的。我们感谢那些陪着我们一路走来的员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王宜宏先生:销售是最需要的人才,但是没有经验的毕业生做仪器销售的成功案例不多,可是仪器的销售又必须要懂得专业,这是一个矛盾。   虽然岛津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校园招聘,而且也不参加招聘会,但是,公司更名之后有一个战略变化,纯粹的通过贸易往来赚取利润可能不再是岛津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了,所以在人才方面也要提前做准备。今年我们准备开展校园招聘,在分析中心、市场部等会给应届毕业生一些机会。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 李娟女士:我们公司可以从3月份就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一直到毕业,我们现在的困扰是实习学生招不来。我们特别希望院校能培养出一批拿来能用的人。另外,我们也愿意招外地生,当然我们在解决户口方面有优势。   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曲广云女士:我们的招聘方式是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相结合,偏重于校园招聘。远东正大处于突飞猛进的一个阶段,特别是公司去年开拓了食品方面的检测之后,实验室基层的仪器分析人员、市场的拓展人员、实验室高管等需求量都比较大。   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树林先生:现在要想招高学历的人比较难,最大的问题是专业不对口。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让学生来公司实习,实习结束之后就可以留下来工作,公司的HR也和几个大学沟通过,但是有些学校不允许学生出去。   奥地利马杜电子(武汉)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谦先生:马杜电子目前刚刚完成注册,急需各类人才:售前、售后、工程师及行政人员等。我们希望不管是有经验的还是没经验的,专业一定要过硬,而且要懂外语,因为我们要把员工送到欧洲去培训以了解我们的仪器和技术。   应届毕业生遭遇“求职难”,“喜忧参半”   应届毕业生是当前就业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国家教育体制及社会现状等种种原因,面临着艰难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对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来说,应届毕业生很难入各企业的“法眼”,普遍反应动手能力比较弱,当然也有公司看重应届生的价值,欢迎应届生到公司工作。   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古燕玲女士:公司从起家就开始招聘刚从校门出来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是由于没有老师傅教,效果不是特别好。应届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差,如果让他们直接参与公司的一些生产工作,特别是技术研发工作会很“棘手”。这是企业用人的一个瓶颈问题,我们公司现在都不大敢招应届毕业生了。   北京华测北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小兵先生:招聘应届生有喜有忧,喜的是现在的大学生总体趋势比较好,聪明、悟性高 忧的是很多大学生有些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特别是在公司遇到挫折时,思想就会动摇。但是当一个毕业生真的沉下心来把自己当做一张白纸的时候,学习能力很强,这就需要我们引导。   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曲广云女士:学生是一张白纸,公司描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但是另一方面可能思想不稳定。如果应届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培养之后能胜任工作,我们会优先考虑应届毕业生。不过,若是高管的职位,就需要有工作经验,会更多的考虑社会招聘的途径。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王宜宏先生:虽然之前一直认为培养应届毕业生成本太高,而且学生也确实会存在一些缺点,但这是前两年的看法,现在必须要做这件事情了,因为如果依然像之前一样各企业花费很多的招聘费用互相“挖人”,最后各企业互相都会很受伤,还不如自己去培养。我们也特别想给学生们一个工作机会,虽然,一个企业招聘和培训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是要承受风险的。   北京毛麻丝织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主任 袁永健先生: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到检测机构工作,动手能力比较弱。建议在招聘的过程中,不要把目光聚焦在学习成绩上,有一些学生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希望校方能够关注一下。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招聘经理 万薇女士:学生或者社会人员加入赛默飞之后,他们距我们的要求还差很多,即使是一个博士生我们也需要培养四年,这也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   我们一年的招聘指标的90%都属于销售和服务,这就要求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你要知道你的客户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而你又能做什么?即使你不能做到的时候你也要告诉他我们一定能做到,只要给我们一点时间。这些能力是这些博士生和硕士生根本不具备的,因为他们一直呆在实验室里,对的是仪器,不是人,我们需要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学校、企业、社会共担人才培养重任 与会嘉宾 (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是:李曙光先生、谭峭峰先生、赵友全先生 第二排从左至右分别是:李成平女士、陈志伟先生、龚䶮 先生 第三排从左至右分别是:董建节女士、张海蓉女士、郭静女士)   学校人才培养重基础,需企业及社会携手助力   为了培养家长认可、企业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有什么样的成效?同时希望社会和企业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系主任 李曙光先生: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2006年开始分析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刚开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后来在市财政的支持下,购置了一批仪器设备并且近两年开始做企业的一些课题。课程变化之后,学生的分配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   我们现在培养的主要是分析测试方面的人员,下一步计划进行维修人员的培养。去年我们从北京市申请了一笔资金,买了一批仪器供学生拆卸和组装,现在学生实际操作的实验量能达到60%,但是同时资金的损耗也非常大。   清华大学精仪系光电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谭峭峰先生:高校的思路和企业的需求不一致,我们主要培养研发能力,而企业往往对研发人才需求不多。在学校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可能让学生去接触所有的仪器,也不知道他以后会去做什么工作,没办法去培养专一的具体的能力,主要还是基于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原理方面的培养。现在很多企业需要我们培养有动手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去生产实习,但是我们现在的难处是,学生实习找企业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的实习时间只有3个礼拜。此外,学校也希望面向应用来培养一些人才和企业进行对接,如工程硕士的培养等。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 赵友全先生:人才建议分成两种,一种是技能型人才,一种是技术型人才。生产线需要技能型的人才,但技能型的人才缺乏原理知识,没法去优化实验过程 但是技术型的人才不一样,在他们的培养方案里会明确工作中对所涉及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要求,会告诉他们去补充哪些知识,去提高哪些能力等,这样就会有很多基础知识的储备,也会提高相关的能力。也许博士做制样分析不行,但是博士生有自己的价值,关键的时候还是博士能解决问题。   人才培养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生产、销售是一个短期的目标,我们要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有一部分人不是说要不要留下来,是一定要留下来。很多企业到一个瓶颈的时候就会发现,有时候往往不是缺钱,也不是缺物质,而是缺人。比如说十二五专项,需要用ICP-MS,买一台很容易,但是没人操作,这就是缺关键性的人才,这种人才不是一个,而是要一个梯队。   浙江树人大学教授 李成平女士:学校特别重视人才培养,聘请了一千名左右的企业专家来校进行专题授课、公开讲座 并邀请具有丰富实务经验与专业技能的行业专家,配合学校专职教师参与授课 建设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及横向研究课题。目前学校正在申请第三方检测资质论证以及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承认的分析检测能力培训机构,主要从事分析检测能力的培训。   山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陈志伟先生: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应该让高校的决策者和培养类似专业的人知道企业的这些需求信息,这是各位HR要努力做的事情;其次,高校的老师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老师负不负责任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学校里即使仪器操作很熟练的学生到企业也要重新学习,因为很多企业的仪器比学校中的好很多。我个人的理解,需要教给学生的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适应新环境,然后再就是原理知识,包括机械、电子、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   企业培训是人才培养的第二个阶段   对公司员工,特别是新招聘的员工,企业都进行了哪些技能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学校人才培养有怎么样的期许?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 李娟女士:应届毕业生一年到三年之间不可能承担太多的任务,导师制是我们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给应届生一对一的配师傅,一个师傅最多带两个徒弟。   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古燕玲女士:有些电学、机械学方面的常识性的知识,比如插座的接线等细节问题,学校课程也许讲不到,但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就可以注意到,老师也有责任提醒学生去学习这些知识。建议为仪器行业培养人才,就要在动手能力及思维方面加强教育。   北京华测北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小兵先生:应届毕业生对一个企业或者商业机构来说就是一张白纸,需要公司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我们会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一年之后再决定适合哪个岗位,这其中会有考核,最终双向选择。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事业部,直接受总裁分管,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招聘经理 万薇女士:人才培养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校的基础培养主要了解整个仪器的基本原理 第二阶段的培养应该由企业来承担。   我们的招聘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校园部分,比如赛默飞每个季度会请一位专家或者某一类专家到复旦生命科学院去给学生做一些研究方向的讲座,这是一个互利的活动,不仅是对品牌的一个宣传,同时也会让学生了解一些前沿的技术;另一方面,我们会给招聘来的员工制定一个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培养计划,其中会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并且在内部也引入双向选择的机制。比如,刚毕业的学生从学校的实验室,到我们的DEMO实验室、售前的岗位、销售的岗位,最后到商务领导,领导一个团队,这是我们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我们认为只有既懂得产品,又懂得怎么去推销的员工才会是最优秀的销售。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资深人力资源代表 陈理女士(主管分析化学、生命科学事业部招聘工作):之前安捷伦用钱买人才,现在开始自己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安捷伦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两大事业部已经连续六年成功举办小火炬计划,招收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以及毕业18个月内的学生,经过集中系统的培训和考核之后转正,目前转正机率几乎100%。近几年校招名额也越来越多,去年有40个。销售会考虑本科生,其余的都要求是硕士以上,生命科学中的一些核磁产品必须招博士生。   校企合作或许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培养问题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等应共同协商探讨新的培养模式。怎样才能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和企业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得利,或许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副教授 龚䶮 先生:对于整个中国的教育行业来说是“学而优则仕”,学生上大学之前,没有人告诉他以后要做什么事情。另外,在大学里仪器教育本身也是有缺失的。即使是很好的学校,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高档仪器的机会也不多。在我的实验室,我允许仪器公司将他们的DEMO实验室放进来,并鼓励学生去用,用坏了还能帮助厂家发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厂商也可以把不成熟的仪器给我。   既然学生缺少动手能力,为什么不能拿出你们的仪器供学生拆卸呢?即使报废的仪器也行。我们希望能与相关的研究院所或者检测机构等共同设计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方向,可能这也是将来的一种模式。   安捷伦科技大学项目经理 董建节女士:安捷伦科技大学是安捷伦下属的培训机构,为整个社会培养分析测试行业人才。目前,我们基地上拥有仪器200余台,我们鼓励参训人员动手拆卸,直到不能拆卸为止。   安捷伦春晖人才储备计划就是专门为化学分析行业人才培养而策划的,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人才。目前,一些学校已经与我们签署了校企联合基地、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等。另外我们也可以将人才库里的资源直接推荐给用人单位。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市场总监 张海蓉女士:德国的职业教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比如耶拿大学的学生后两年基本都在耶拿公司上课,但是耶拿公司并不承诺毕业后到公司来工作。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会有教育经费的投入,其实是由企业来承担培训责任。另外,在工作当中,也会有专门的行业协会来承担很多的职业培训任务。   耶拿公司也有这样的技术传承,学生在进入公司之后必须要有一个衔接和后续的培训,比如,销售人员进到公司之后在专业知识方面会有很系统的培训。行业人才培养应该是学校和企业衔接起来的一个过程。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 赵友全先生:人才培养工作只是学校和企业来做的话,效果不见得有多好。但如果有政府参与的话,我们就可以真正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这其中如果没有好的机制是很难实现的。   浙江树人大学教授 李成平女士:树人大学希望与大家多接触、多联系,在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工作,比如订单式培养、提供培训、建立实习基地等。另外还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合作共建课程、修订教学大纲等。   教育部职教司教产合作处 郭静女士:这两年,教育部在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特别强调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高度重视行业企业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对校企合作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不仅是对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的回应,而且也为我们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为了健全职业教育国家办学机制、落实校企合作的国家办学模式,去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在推进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和本校实际,大胆探索校企合作的实现方式,并指出校企合作的有益形式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后记   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的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并提出了很多“校企合作”的模式供大家探讨:建立就业实习基地,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员工培训、技能培训,教学设备捐助,建立教学改革实验校,参与教材的编撰,建立校企信息交流桥,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校企合作实验室,勤工俭学等。   仪器信息网也希望能够更多的倾听大家的声音,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向前迈进一个新的台阶。 撰稿编辑:叶建
  • 石墨烯助力冬奥颁奖礼服,有风度更有温度
    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是每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展示本国文化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和夏季奥运会不同,冬奥会运动场馆的温度最低甚至可以达到零下30多度,在如此冷的环境中,如何让颁奖礼仪服装既能美观、舒适,又能暖意融融呢?新型石墨烯材料 打造冬奥颁奖礼仪服本届冬奥会颁奖礼仪服装共有三套方案。分别为“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和“唐花飞雪”。颁奖礼仪服装不仅要呈现礼仪人员端庄、大方的形象,还要满足防寒保暖的要求。衣服里这一片片黑色的材料,就是中国航发针对本届冬奥会研发的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它可以快速升温,帮助工作人员抵抗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国航发石墨烯材料冬奥专项项目负责人 陈利军: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科技冬奥的专项。在礼仪人员服装里边有一套内胆,这套内胆用了全套的石墨烯材料的新装备,所以看着礼仪姑娘们,外面穿得很薄,但里面内胆全套的石墨烯会给它提供一个温度的保障。我们其实做了一个中国文化传统与高科技石墨烯的一个深度结合。石墨烯是目前为止导热系数最高的材料,在通电的情况下,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碰撞而产生热能,热能又通过远红外线以平面方式均匀地辐射出来,可以能很好地被人体接受,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同时,为保证在室外长时间工作的工作人员不感到寒冷,科研人员还开发出多种产品,满足各场馆,各工种的不同需求。中国航发石墨烯材料冬奥专项项目负责人 陈利军:我们给工作人员准备了有围巾、马甲、手套、袜子等一系列的石墨烯的加热类产品,可以快速地使人体升温,恢复到正常的温度值。保障我们的工作人员在零下40摄氏度的情况下,还有非常好的温度保障,又非常轻便。研发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发热材料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人的体感温度,让工作人员在料峭寒风中也可以暖意融融。针对本次冬奥会需求,为了解决穿戴的舒适性,专项小组的科研人员还专门研发了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它的质感有点接近纯棉布料。中国航发石墨烯材料冬奥专项项目负责人 陈利军:石墨烯的第一代材料,因为它不透气,用在身上以后,汗排不出去,容易造成低温灼伤,所以它不能做穿戴类的服装。针对冬奥的应用场景,我们开发了石墨烯的第二代柔性热管理材料,它的基材是布料或纤维肌,所以这样的材料柔软还透气。据科研人员介绍,针对冬奥会外有雪水,内有汗水的特殊情况,相较于第一代材料,为冬奥会专门打造的第二代石墨烯材料还能剪裁和水洗,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国航发石墨烯材料冬奥专项项目负责人 陈利军:比如我把它剪断了,它还可以正常使用。并且将它放到水里揉搓清洗,再通上一个5伏充电宝。现在直接点亮它,我们可以用温枪来检查一下它这时候的温度,虽然剪断了并且用水洗了,仍然可以正常地工作。科研人员介绍,通过新材料的使用,冬奥发热服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还可重复使用。石墨烯:材料学的科技革新在本届冬奥会大显身手的石墨烯材料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材料,最早由英国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消洛夫发现。他们用胶带反复粘贴石墨,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通过不断操作,最终得到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烯。单层的石墨烯要比石墨具备更好的热传导性能,也是到目前为止导热系数最高的碳材料。中国航发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院长 王旭东:当石墨烯材料两边被加入电场以后,电子的穿梭造成波动,所以说石墨烯发热它带来的效果就更加接近于光波,让我们感觉到阳光的温暖。据王旭东介绍,石墨烯制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可以针对不同用途和不同要求,快速制备石墨烯材料,未来它将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BIO-PHARM2023 聚焦抗体及蛋白药物!4月邀您相约南京
    自2019年首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合作大会召开以来,由万怡医学主办的BIO-PHARM系列大会已来到第四个年头。七届大会以来,主题从小分子药物的开发、探讨到抗体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核酸药物等诸多先进疗法。近年来,生物药市场高速增长,其中抗体药物蛋白药物在肿瘤、自免等疾病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病理的深入研究和药物开发技术的发展,抗体药物在不断拓展其新适应症。据数据统计,中国已上市的生物工程抗体类药物超过50款,而国内抗体类药品市场已涨至超200亿元规模。社会发展不止,对医药的研发追寻不断。融合蛋白与重组蛋白技术也推动着蛋白药物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全球获批的抗体已有百余款,我国作为抗体药物在研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内大批药企布局于PD-1/L1、VEGF、HER2等靶点,“内卷”局面已成,如何从红海中脱颖而出成为各家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基于此,万怡医学将于2023年4月20-21日,在南京举办“第八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合作大会(BIO-PHARM2023)⸺聚焦抗体及蛋白药物”,邀请80+行业领袖,1000+参会代表,开展两日论坛,以主旨报告、圆桌讨论、创新企业路演、高层圆桌会、大咖采访、企业卫星会、一对一商务洽谈、特邀嘉宾晚宴等形式等形式全方位链接政产学研资各方,助力产业发展!大会基本信息第八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合作大会——聚焦抗体及蛋白药物(BIO-PHARM2023)大会日期:2023年4月20-21日大会地点:南京主办单位:万怡医学协办单位: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Cubio Innovation Center、美柏医健、药联社专题协办单位:恩然创投、安立玺荣、弗若斯特沙利文、动平衡资本大会安排参会对象• 生物医药行业监管/产业园区• 抗体及蛋白药企• CRO/CDMO/生物技术公司• 实验室仪器/上下游工艺设备/试剂耗材提供商• 投资机构• 临床试验机构• 专利律所• ......部分嘉宾*按音序,排名不分先后• 包海峰,百凯医药CEO兼联合创始人• 曹飞,应世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 陈立模,东阳光集团生物药新药发现VP、抗体药首席科学家• 陈明久,博奥信生物技术(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段晓华,安立玺荣中国总经理• 范国煌,南京艾美斐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高新,免疫方舟董事长兼CEO• 郭树华,普乐康医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黄云生,爱科瑞思副总裁• 康小强,南京维立志博公司创始人• 李月华,徕特康生物创始人&CEO• 刘翠华,百奥泰高级副总裁• 刘树民,康源久远创始人、CEO• 娄实,和其瑞医药联合创始人、代理首席财务官,法务负责人• 倪健,优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秦刚,启德医药总裁• 戎一平,和铂医药首席科学官• 史跃年,凯米生物创始人• 田文志,宜明昂科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万亚坤,上海洛启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万云涛,创响生物全球临床运营负责人兼首席战略官• 闫少羽,誉衡生物研发副总裁• 占一帆,上海华奥泰生物药业新药研发副总经理• 张成海,麦济生物创始人兼CEO•张虹,博奥信生物技术(南京)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亚太临床开发负责人持续更新中...往届赞助单位参会报名扫码立即报名• 观摩票:免费*所有论坛入场参会资格*1对1商务对接账号(餐饮、交通、差旅需自理)• 标准票:150元*会期2天商务午餐盒*会议包袋资料及会刊*所有论坛入场参会资格*1对1商务对接账号*请如实填写您的报名信息,届时需凭报名手机号码和本人名片签到入场*一对一商务配对系统账号密码将于会前一周发送至您的报名邮箱联系我们咨询演讲/合作机构:何女士电话:17749741882邮箱:percyhe@healife.com展位/赞助咨询:肖先生电话:13917465409/17721105197邮箱:danielxiao@healife.com咨询参会/媒体合作:张女士电话:18621654360邮箱:shelleyzhang@healife.com
  • 446项行业标准及72行业标准样品报批公示,涉及光谱、质谱、电镜等检测方法
    根据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已完成《电池用二氧化钛》等73项化工行业标准、《氧化石墨烯粉体定性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118项冶金行业标准、《动力锂电池用铝壳》等137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黄金行业数字化车间 通用要求》1项黄金行业标准、《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等54项建材行业标准、《烧结2:17型钐钴永磁材料》1项稀土行业标准、《船舶行业企业工作场所照明管理规定》等3项船舶行业标准、《风味食用盐》等48项轻工行业标准、《一次性蒸汽眼罩》等10项纺织行业标准、《热收缩标签》1项包装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及《钢中碳硫标准样品4#》等72项冶金行业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在以上标准及标准样品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4年7月24日。以上标准报批稿请登录“标准网”(www.bzw.com.cn)“行业标准报批公示”栏目阅览,并反馈意见。公示时间:2024年6月25日—2024年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2024年6月25日446项行业标准名称及主要内容等一览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代替标准化工行业1 HG/T 6294-2024电池用二氧化钛本文件规定了电池用二氧化钛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电池用二氧化钛2 HG/T 6314-2024抗氧剂 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1330)本文件规定了抗氧剂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2,6-二叔丁基苯酚、均三甲苯为原料合成抗氧剂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的质量控制3 HG/T 6315-2024抗氧剂 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245)本文件规定了抗氧剂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2-叔丁基-6-甲基苯酚、二缩三乙二醇为原料合成抗氧剂 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的质量控制4 HG/T 6316-2024电池用氢氧化钾本文件规定了电池用氢氧化钾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精制氯化钾经离子膜法电解所得的电池用氢氧化钾5 HG/T 6317-2024硅铝基蜂窝支撑填料本文件规定了硅铝基蜂窝支撑填料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硅铝基蜂窝支撑填料6 HG/T 6318-2024碱式硫酸镁晶须本文件规定了碱式硫酸镁晶须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碱式硫酸镁晶须7 HG/T 6319-2024工业氢碘酸本文件规定了工业氢碘酸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工业氢碘酸8 HG/T 6320-2024硝酸羟胺水溶液本文件规定了硝酸羟胺水溶液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硝酸羟胺水溶液9 HG/T 6322-2024超薄压敏胶粘带本文件规定了超薄压敏胶粘带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描述了相应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基材的超薄压敏胶粘带10 HG/T 2902-2024模塑用聚四氟乙烯树脂本文件规定了模塑用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取样、试样制备、试验方法,规定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给出了术语、定义和便于技术规定的产品分类本文件适用于悬浮聚合法生产的模塑用聚四氟乙烯树脂HG/T 2902-199711 HG/T 3028-2024糊状挤出用聚四氟乙烯树脂本文件规定了糊状挤出用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分散法聚合生产的糊状挤出用聚四氟乙烯树脂本文件不适用于含有着色剂、填充剂的聚四氟乙烯树脂HG/T 3028-199912 HG/T 2903-2024模塑用细颗粒聚四氟乙烯树脂本文件规定了模塑用细颗粒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悬浮聚合法生产并经粉碎制得的白色粉状聚四氟乙烯树脂HG/T 2903-199713 HG/T 2904-2024聚全氟乙丙烯树脂本文件规定了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由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为主要原料制得的聚全氟乙丙烯树脂HG/T 2904-199714 HG/T 2017-2024普通运动鞋本文件规定了普通运动鞋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热硫化工艺生产的,供一般体育锻炼穿用的胶鞋HG/T 2017-201115 HG/T 3085-2024橡塑冷粘鞋本文件规定了橡塑冷粘鞋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鞋底以橡塑并用或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等为主要材料,鞋面以合成或天然材料为主要材料,以冷粘工艺生产的一般穿用的鞋HG/T 3085-201116 HG/T 3086-2024橡塑凉、拖鞋本文件规定了橡塑凉、拖鞋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合成或天然材料为帮带材料,橡塑并用体、热塑性弹性体和浇注型聚氨酯等为鞋底材料,以冷粘、组装、注射成型等工艺生产的一般穿用的橡塑凉、拖鞋HG/T 3086-201117 HG/T 6296-2024N-氰基乙亚胺酸乙酯本文件规定了N-氰基乙亚胺酸乙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乙醇、乙腈、干燥氯化氢和单氰胺为主要原料生产的N-氰基乙亚胺酸乙酯18 HG/T 6297-2024氯甲酸甲酯本文件规定了氯甲酸甲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光气(三光气)、甲醇为原料生产的氯甲酸甲酯19 HG/T 6298-2024β-丙氨酸本文件规定了β-丙氨酸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丙烯酸或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经酶法生产的β-丙氨酸20 HG/T 6299-2024三氟化硼四氢呋喃络合物本文件规定了三氟化硼四氢呋喃络合物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硼酸、氟化氢、四氢呋喃为主要原料制得的三氟化硼四氢呋喃络合物21HG/T 3752-20246-硝基-1,2-重氮氧基萘-4-磺酸本文件规定了6-硝基-1,2-重氮氧基萘-4-磺酸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6-硝基-1,2-重氮氧基萘-4-磺酸产品的质量控制HG/T 3752-201422 HG/T 2667-2024C.I.分散红60(分散红FB 200%)本文件规定了C.I.分散红60(分散红FB 200%)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C.I.分散红60(分散红FB 200%)的产品质量控制HG/T 2667-201423 HG/T 4023-2024C.I.分散蓝60(分散翠蓝S-GL)本文件规定了C.I.分散蓝60(分散翠蓝S-GL)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C.I.分散蓝60(分散翠蓝S-GL)的产品质量控制HG/T 4023-201424 HG/T 3901-2024分散蓝EX-SF 300%本文件规定了分散蓝EX-SF 300%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分散蓝EX-SF 300%的产品质量控制HG/T 3901-201425 HG/T 3405-2024C.I.酸性黄17(酸性嫩黄2G)本文件规定了C.I.酸性黄17(酸性嫩黄2G)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C.I.酸性黄17(酸性嫩黄2G)的产品质量控制HG/T 3405-201026 HG/T 3415-2024红色基B(2-甲氧基-4-硝基苯胺)本文件规定了红色基B(2-甲氧基-4-硝基苯胺)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红色基B(2-甲氧基-4-硝基苯胺)的产品质量控制HG/T 3415-201027 HG/T 6300-2024工业用亚麻油酸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用亚麻油酸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亚麻籽油为原料,采用水解、蒸馏脱色工艺制得的工业用亚麻油酸28 HG/T 6301-20244,4'-二氨基二苯醚本文件规定了4,4'-二氨基二苯醚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由4,4'-二硝基二苯醚加氢还原,经直接升华或升华后重结晶制得的4,4'-二氨基二苯醚29 HG/T 6302-20244-溴-4'-苯基-二苯胺本文件规定了4-溴-4'-苯基-二苯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苯胺、4-溴联苯、N-溴代丁二酰亚胺为主要原料制得的4-溴-4'-苯基-二苯胺30 HG/T 6303-2024C.I.分散黄246本文件规定了C.I.分散黄246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C.I.分散黄246的产品质量控制31 HG/T 6304-2024C.I.分散蓝366本文件规定了C.I.分散蓝366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C.I.分散蓝366的产品质量控制32 HG/T 6305-2024C.I.分散蓝367本文件规定了C.I.分散蓝367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C.I.分散蓝367的产品质量控制33 HG/T 6306-2024邻硝基苯甲醚本文件规定了邻硝基苯甲醚的要求、安全信息、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邻硝基苯甲醚产品的质量控制34 HG/T 6307-2024分散宝蓝ADD-2 200%本文件规定了分散宝蓝ADD-2 200%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分散宝蓝ADD-2 200%的产品质量控制35 HG/T 6308-2024数码喷墨色浆 C.I.酸性黄79本文件规定了数码喷墨色浆 C.I.酸性黄79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数码喷墨色浆 C.I.酸性黄79的产品质量控制36 HG/T 3704-2024氟塑料衬里阀门通用技术条件本文件规定了化工用氟塑料衬里阀门的材料、设计、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烯(FEP)、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热塑性塑料为衬里层的衬里阀门HG/T 3704-200337 HG/T 2437-2024塑料衬里复合钢管和管件通用技术条件本文件规定了化工流体输送用塑料衬里复合钢管和管件的原材料、设计、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聚四氟乙烯(PTFE)、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乙烯(PE)热塑性塑料为内衬层的化工流体输送用塑料衬里复合钢管和管件HG/T 2437-200638 HG/T 4088-2024塑料衬里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本文件规定了化工用塑料衬里设备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设计、制造、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聚四氟乙烯(PTFE)、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烯烃(PO)为内衬层的化工用热塑性塑料衬里设备HG/T 4088-200939 HG/T 6323-2024两片罐上色胶辊本文件规定了两片罐上色胶辊的标记、产品结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两片罐曲面印刷系统中两片罐上色胶辊的生产、检验与使用40 HG/T 6324-2024高纯工业品 无水氟化氢本文件规定了高纯工业品无水氟化氢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高纯工业品无水氟化氢41 HG/T 6325-2024高纯工业品 碘本文件规定了高纯工业品碘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随性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磷矿伴生碘经提纯生产或高温焚烧熔融精制法生产的高纯工业品碘42 HG/T 4131-2024工业硅酸钾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硅酸钾的分类和编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工业硅酸钾HG/T 4131-201043 HG/T 2963-2024工业六氰合铁酸四钾(黄血盐钾)本文件规定了工业六氰合铁酸四钾(黄血盐钾)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工业六氰合铁酸四钾(黄血盐钾)HG/T 2963-200944 HG/T 4120-2024工业氢氧化钙本文件规定了工业氢氧化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工业氢氧化钙HG/T 4120-200945 HG/T 2828-2024工业碳酸氢钾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碳酸氢钾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离子交换法生产的工业碳酸氢钾HG/T 2828-201046 HG/T 4205-2024工业氧化钙本文件规定了工业氧化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工业氧化钙HG/T 4205-201147 HG/T 6326-2024化妆品用硫酸锌本文件规定了化妆品用硫酸锌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硫酸和氧化锌(或氢氧化锌)为原料,或由闪锌矿经焙烧后硫酸浸取、精制而得的化妆品用硫酸锌48 HG/T 6327-2024化妆品用碳酸钠本文件规定了化妆品用碳酸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工业盐、天然碱或工业碳酸钠为原料,由氨碱法、联碱法或其他方法制得的化妆品用碳酸钠49 HG/T 4201.1-2024稳定二氧化锆 第1部分:钇稳定二氧化锆本文件规定了钇稳定二氧化锆的要求、分型、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钇稳定二氧化锆HG/T 4201.1-201150 HG/T 4513-2024工业硅酸镁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硅酸镁的分型、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可溶性镁盐与碱土金属硅酸盐合成的工业硅酸镁HG/T 4513-201351 HG/T 3607-2024工业氢氧化镁本文件规定了工业氢氧化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工业氢氧化镁HG/T 3607-2007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有效期研 制 单 位冶金行业
  • 7.12-14召开! 第六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全日程公布
    关键词:所有代际基因测序平台、单细胞测序、基因测序仪新秀企业、大三甲医院检验科、首篇mNGS专家共识执笔作者、海关动物/植物/人体健康测序应用、“求是特聘”教授。所以,有何理由不参加?基因测序技术作为“颠覆式创新”技术,自诞生以来给生命科学、医学、农业、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7月12日-14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六届基因测序网络会议”,邀请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院、海关系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基因测序的技术进展和应用作线上报告,为广大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点击下图即可免费参会!报名啦!会议日程2023/7/12 新仪器新技术9:00RNA直接测序技术研究进展胡松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9:30单细胞时空组学测序杨朝勇厦门大学 教授10:00Microbe-seq微生物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郑文山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首席技术官10:30国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孙雷深圳市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TO11:00分层深度学习网络和异构计算进行高性能的NGS测序罗少波上海芯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系统总监11:30基于Bio-CMOS芯片的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涂浩波安序源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产品总监2023/7/12 单细胞和空间组学14:00空间组学与新一代数字病理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曹罡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14:30单细胞诊疗生物芯片常凌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15:00IDH突变型影响肝内胆管癌异质性和免疫微环境IC)白凡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 教授15:30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探索何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 单细胞测序平台主任16:00高通量生物表征张经纬复旦大学 青年研究员2023/7/13 临床分子诊断9:00NGS液体活检在肺癌复发监测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于津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研究员9:30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周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10:00毛细管电泳技术临床新应用顾晓璐赛默飞世尔科技基因科学事业部资深技术专家10:30靶向测序(tNGS)在感染病原诊断中的价值与探索鲁炳怀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11:00mNGS应用于感染性疾病中的探索及报告解读陈宏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研究员11:30基于液体活检的肿瘤早筛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沈依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级检验技师2023/7/13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靶向测序13:55致辞陈力复旦大学14:00mNGS与急危重诊疗:现状与展望宋振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4:30病原体宏基因组分析:罕见及新发感染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陈力复旦大学15:00宏基因组测序(mNGS)与靶向测序(tNGS)在感染病原诊断中的各自价值优势及技术探索谢名洲予果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15:30tNGS的实践和应用茆晨雪金域医学16:00病原体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的临床应用孙桂芹浙江中医药大学2023/7/14 海关检疫9:30基因测序技术概述及在口岸食品检疫中的应用与展望王艺凯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高级工程师10:00基因测序技术在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应用汪海波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拱北海关口岸门诊部) 主任技师10:30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进出境动物检疫及物种鉴定方面的应用和前景展望唐泰山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研究员11:00基因测序技术在口岸检验鉴定中的应用杜智欣南宁海关技术中心 高级农艺师2023/7/14 遗传育种14:00油菜杂种优势的基因组设计育种蒋立希浙江大学 教授14:30高通量测序在作物参考基因组和微生物组学的应用刘贵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15:00高通量自动化分子育种技术与装备自主创新及应用实践徐大彬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总监15:30多维组学驱动的棉花功能非编码RNA挖掘赵汀浙江大学 特聘研究员16:00豇豆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潘磊江汉大学 教授演讲嘉宾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neseq2023/
  • “高精度电子背散射衍射探测器研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成功召开
    2024年3月2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高精度电子背散射衍射探测器研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项目牵头单位——浙江祺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祺跃科技)所在地杭州桐庐成功召开。会议现场会议邀请浙江大学张泽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立东院士,跟踪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刘宇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吴爱华秘书长以及同行专家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卢焕明教授级高工、浙江工业大学郑遗凡教授和重庆大学辛仁龙教授出席。陈立东院士发表讲话会议伊始,陈立东院士、祺跃科技张跃飞总经理、桐庐科技局副局长钟罗洪发表讲话,预祝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助力材料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曾毅汇报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紧接着,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曾毅研究员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预期成果与指南符合情况、关键技术与实施方案、项目里程碑计划、项目实施机制与经费管理以及项目近期进展。曾毅介绍,电子背散射衍射探测器(EBSD)作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聚焦离子束(FIB)的关键部件,可拓其应用范围,实现高精度微区晶体学显微结构分析,广泛应用于材料、地质、冶金和半导体等重要科研和生产领域。然而,目前我国在EBSD技术方面完全依赖进口。为打破国外垄断,同时满足纳米尺度晶体信息表征需求,亟需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EBSD。该项目由祺跃科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硅酸盐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共同承担,集各方优势技术,加快攻克高精度EBSD研制难题。各课题负责人汇报该项目分为三个课题,课题一由空间中心与电工所承担,空间中心副研究员郑福作为课题负责人,研究目标为实现衍射花样的高灵敏度成像,研制紧凑型、高动态范围sCMOS相机;课题二由上海硅酸盐所独立承担,上海硅酸盐所副研究员王墉哲担任课题负责人,研究目标为研制新型稀土掺杂的高电光转换效率磷屏,研制高精度菊池带边缘识别、增强与取向标定算法,实现探测器的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取向精度;课题三由祺跃科技与上海硅酸盐所承担,祺跃科技总经理张跃飞作为课题负责人,研究目标为实现EBSD与电镜集成,以及性能参数匹配与优化,验证并完整探测器在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形成EBSD探测器工程化生产能力。三个课题紧密联系,互为支撑。课题一与课题二主要聚焦于提高衍射花样标定精度,课题三则致力于实现自动化集成。三个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具体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张泽院士作总结发言汇报结束后,专家组对项目汇报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质询与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建议通过论证。此外,专家组也提出了宝贵建议,即以应用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明确项目攻关目标的定位与特色。最后,张泽院士作总结发言,他强调,EBSD的研制不仅要在“测得准、测得快”这一基础上不断精进,更要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如解决高端制造业面临的残余应力测量难题,将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他认为,只有突出特色,国产EBSD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会议的圆满召开,标志着这一重大科研项目正式拉开了序幕,为EBSD国产化迈出了第一步。项目成员合影22日下午,在张跃飞总经理的带领下,与会人员参观了祺跃科技的研发实验室、工程化生产基地等。祺跃科技在前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产业基础,其原位扫描电镜设计研制能力、扫描电镜成像探测器研制共享平台与技术基础、工程化生产基地与示范应用中心、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体系等为项目的工程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参观祺跃科技
  • 2021年重点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公布
    7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1年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2021年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曾祥君,曾 云,查晓明,柴 毅,陈国明,陈汉平,陈建勋,陈立东,陈立华,陈文华,陈星秋,陈义旺,陈正寿,程芳琴,程卫民,程 翔,程 新,池汝安,崔维成,崔维成,崔 翔,崔元靖,单智伟,邓意达,邓宗全,丁华锋,定明月,董 闯,段宝岩,段吉安,段梦兰,范大鹏,方 志,冯国会,冯国瑞,付 强,高广军,高曙明,顾长志,顾忠泽,关 杰,关新平,郭国祯,郭 林,郭少军,郭 旭,韩庆华,韩艳春,何 琳,何旭辉,和敬涵,贺 泓,洪春雁,侯仰龙,胡文平,胡志云,黄朝晖,黄传真,黄典贵,黄 琦,黄小卫,黄旭珍,黄中祥,季 杰,蒋成保,蒋金洋,蒋锡群,焦丽芳,解孝林,金立生,孔祥东,李典庆,李根生,李寒莹,李华军,李 军,李克强,李立毅,李利平,李美成,李润东,李天太,梁淑华,林昌健,林 京,林 君,刘 刚,刘加平,刘 俊,刘利琴,刘明雍,刘秋生,刘廷玺,刘小康,刘辛军,刘 扬,刘永长,刘战强,龙建成,卢小泉,卢义玉,鲁军勇,罗胜联,罗兴锜,麦立强,孟国文,倪明玖,潘洪革,乔利杰,秦大同,沙爱民,尚德广,沈永明,沈珍瑶,史黎明,孙大林,孙涛垒,孙玉坤,唐智勇,陶旭堂,汪爱英,王赤忠,王敦球,王法承,王法承,王 华,王慧敏,王慧远,王军锋,王开云,王立平,王 涛,王 伟,王秀和,王亚培,王玉涛,王玉忠,王震坡,王志东,王志东,吴 迪,吴 镝,吴 峰,吴建东,武传松,武培怡,武 伟,徐德鸿,徐卫林,薛德胜,杨化桂,杨 强,叶继红,伊廷华,易雨君,于达仁,俞汉青,翟长海,张阿漫,张顶立,张桂勇,张 皓,张 建,张靖周,张璐璐,张湘义,张徐祥,张雪峰,张冶文,张义民,张拥军,张 瑜,张政军,赵栋梁,赵国堂,赵远锦,郑丹星,郑健龙,郑俊杰,郑伟涛,钟茂华,周创兵,周丹丹,周 济,周绍兵,周永丰,周 玉,朱新远,朱 恂,邹德春,左 良,左 强
  • 安捷伦-山西大学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
    9月13日下午,山西大学&mdash 安捷伦公司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我校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三层会议室举行。副校长行龙、安捷伦科技电子测量集团大中华区渠道销售总监陈力出席揭牌仪式。我校教务处、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主要负责人及安捷伦公司相关人员参加了仪式。   行龙副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近一年的办学成果。物理电子工程学院郜江瑞院长介绍了学院特别是电子信息实验中心的相关情况。陈力总监对安捷伦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行龙副校长与陈力总监代表双方签约并为创新实验室揭牌。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学院实验室。安捷伦科技电子测量集团西部地区渠道销售经理黄幸生在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ldquo 安捷伦核心技术资源助理电子科技技术发展&rdquo 的报告。   据悉,安捷伦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此次与学校合作,对学校培养物理电子专业方面的人才和为师生提供设备、器材上的技术及教育支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mNGS or tNGS?领域“开拓者们”和“实践者们”是这样用的
    由于各位看官不一定都深谙其道,所以这里还是再简单注解一下:宏基因组测序(mNGS)是一种无偏倚测序方法,理论上可检出样本中的所有病原体。虽然其具有检测耗时短、无偏倚、广覆盖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价格昂贵、人源基因干扰、DNA和RNA必须分开检测的局限。病原靶向测序技术(tNGS)通过超多重 PCR 扩增与高通量测序两种技术的结合,对待测样本中几十种至几百种已知病原微生物及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由于在测序时只对病原微生物核酸进行测序,在降低检测费用的同时可大幅度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灵敏度。tNGS与mNGS的具体区别有哪些?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如何?这一次,我们邀请到了这个领域的发起者们:复旦大学陈力教授、首篇mNGS专家共识执笔作者宋振举教授和应用专家浙江中医药大学孙桂芹副教授以及该领域国内主要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医学、予果生物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解答。报名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neseq2023/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会,30+位嘉宾将带来基因测序精彩内容!
  • 禾信公司与电子五所签订可靠性提升工程战略合作协议
    仪器信息网讯 11月23日上午,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信公司)与工信部电子五所(以下简称:电子五所)在广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及相关技术服务协议。电子五所副所长陈立辉、禾信公司总经理周振出席仪式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电子五所副总工彭晓雷、禾信公司总监黄正旭签署了技术服务协议。 电子五所副所长陈立辉(右)、禾信公司总经理周振(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电子五所副总工彭晓雷(右)、禾信公司总监黄正旭(左)签署了技术服务协议   禾信公司是我国质谱仪器的知名企业,电子五所是全国性的权威第三方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双方凭借各自的技术和专业优势,在仪器设备领域的可靠性提升方面进行相关长期、深入的合作,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禾信公司以承担的国家科技部仪器专项&mdash &mdash 双极性大气压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API-TOFMS II)为对象,与电子五所签订可靠性提升工程技术服务合同。电子五所将为禾信公司提供可靠性强化试验、环境适应性验证、可靠性指标验证等技术服务。   座谈环节,双方领导分别简要介绍了各自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近年发展战略,随后双方就分析仪器可靠性技术合作的意义和内容展开了交流。   周振表示,我国分析仪器行业乃至于整个仪器行业目前对于可靠性越来越重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禾信是集质谱仪器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创业企业。作为中国知名的国际先进检测仪器供应商及民族品牌仪器的生产制造商,禾信高度重视可靠性工作。希望双方发挥各自领域优势,在分析仪器可靠性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高企业研发仪器的可靠性水平及提升企业高管可靠性管理能力和员工可靠性工作技能,以带动整个分析仪器行业可靠性技术的发展。   陈立辉表示,电子五所具备检测试验、分析评价、计量校准、综合保障、数据信息挖掘、认证审核、技术方法研究、标准规范制定等完整的能力,能够为仪器公司提供全面的质量与可靠性技术服务。双方作为各自行业的领先单位,建立和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十分必要。电子五所愿意为提高我国国产仪器的可靠性水平、打造国产好品牌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形成应用示范,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携手为国产仪器可靠性提升做出应有贡献。   战略合作签订仪式合影
  • “仪友会万里行”第二站(上海),走进华测
    2016年7月10号,由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联合上海华测共同举办——“仪友会万里行”第二站(上海),走进华测。来自仪器信息网的论坛用户、上海华测员工等近5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作为科学仪器专业门户网站,仪器信息网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线下资源。为增加论坛用户的线下交流、对接线下资源并定期组织线下活动,仪器信息网将在广州、上海、武汉以及大连建立仪友会。本次仪友会万里行上海站活动的主题是走进上海华测。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由仪器论坛编辑张双(论坛昵称:又又1990)担任。交流会现场 上午9点,会议正式开始,由仪器信息网市场拓展经理陈丽英为活动致辞,陈丽英首先对与会的代表出席表示欢迎,她简单介绍了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三家网站: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以及仪品汇,最后她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仪器信息网市场拓展经理陈丽英 上海华测中心实验室总经理苏红伟做发言,她对华测集团的发展历程、资质情况、服务网点、主营事业群、发展愿景等内容向参会代表做了分享,希望通过网站平台,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华测。上海华测中心实验室总经理苏红伟 仪器论坛版友symmacros报告的主题是《香气分析技术》,symmacros从香气分析的仪器设备、样品处理以及数据评估处理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分享。仪器论坛版友 symmacros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施超欧老师报告分享的主题是《一个业务离子色谱玩家的经历》,施老师分享了自己近20年的离子色谱学习和研究经历。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施超欧老师 仪器论坛版友浪淘沙隐分享的报告主题是《药物研发分析简介》,浪淘沙隐从工艺研究、质量研究以及法规标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药物研发分析工作。仪器论坛版友 浪淘沙隐 上海华测中心化学实验室的胥斌老师分享的报告主题是《GC—MS常见故障解决方案》,简单分享了华测中心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节约成本的两个成功案例,同时也介绍了GC—MS使用过程中不适宜的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上海华测中心化学实验室胥斌老师参观上海华测实验室  为了让参会人员更好的交流与互动,仪器信息网与上海华测精心组织和策划了用户参观上海华测实验室。用户走进实验室内,与上海华测员工进行了深入交流。仪器信息网用户参观华测实验室仪器信息网仪友会上海分会 仪器信息网是最具影响力的科学仪器专业门户网站,为了给予用户更好的线下资源,将于2016年在广州、上海、武汉及大连四地建立仪友会。仪器信息网仪友会借助本次走进上海华测的机会,成立了仪器信息网仪友会上海分会,帮助论坛用户实现线下资源的更好对接。仪器信息网论坛编辑张双 本次交流会,主要目的是成立仪器信息网仪友会上海分会,仪器信息网论坛编辑张双介绍了仪器信息网高级用户服务,她从仪器论坛的管理团队成长体系、论坛成员自我推广以及仪友会万里行系列活动三个方面作详细介绍,让用户对仪器论团的服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最后简要介绍了我要测网。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 这所大学获捐3亿元 将用于共建高级别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3月5日,南京农业大学与大北农集团全面战略合作暨捐赠协议签约仪式在南京农业大学学卫岗校区举行。此次合作,大北农集团将投入3亿元,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高级别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并捐赠专项资金支持南京农业大学教育事业发展。这是南京农业大学在120周年校庆之年签署的第一份重大合作协议,收到的第一笔重大社会捐赠。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翟虎渠,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博士,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溧水区委书记林涛,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校长陈发棣,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厅、教育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北农集团、兆丰华集团相关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南京农业大学全体校领导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现场,邵根伙和陈发棣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邵根伙与南京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副校长胡锋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捐赠协议。陈利根向邵根伙颁发捐赠证书。根据协议,未来校企双方即将启动“南农—大北农”科技攻关计划,围绕动物疫病防控与生物制药、人工智能育种、智慧农业、食品营养与健康、畜禽养殖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技术攻关。同时,通过“南农—大北农”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领军人才引育、企业高级人才定向培养、生物育种人才培养并实施“大北农卓越新农人培育计划”。此外,将联合启动“南农—大北农”科技创新产业园计划,陆续建设华东创新园与食品产业园,打造校企合作新样板。翟虎渠向南京农业大学与大北农集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表示祝贺,他对大北农集团长期致力于我国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农业科技进步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南京农业大学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回馈农业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并期待大北农集团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勇往直前,创建世界一流农业科技企业,继续勇担报国兴农的责任与使命。邵根伙在讲话中指出,此次与南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是大北农集团科教公益事业的升华,是大北农集团与南农战略合作的升华,是大北农华东事业发展的升华,也是大北农集团与南农双方共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升华。他期待此次合作能够对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农业科技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陈利根在讲话中指出,南京农业大学与大北农集团在长期合作中共赢共进,源于双方扎根大地做文章,面向“三农”谋发展的共识,源于双方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面紧密务实的合作。他希望双方继续瞄准“世界一流”定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继续瞄准教育发展需求,结成产教融合共同体;继续围绕自身发展需求,开创全面合作新局面。陈发棣代表学校向大北农集团长期支持学校建设发展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校企双方站在了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新起点,开启了全面深度合作的新篇章,必将赋能双方事业高质量发展再创新辉煌。
  • 中国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之关键:价值主张、全球布局、并购机制——记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为帮助生命科学仪器产业上、下游从业人员充分了解生命科学仪器最新技术进展及市场发展趋势,全景展示我国生命科学仪器产业面貌,搭建生命科学仪器领域“政”、“产”、“学”、“研”、“用”、“资”、“媒”各界互通共融的高效交流平台,2023年5月19日上午,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期间,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成功召开。来自仪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仪器经销商等各界代表共聚一堂,为中国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会议现场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共7个主题报告,报告嘉宾以基因测序仪、分子互作仪、流式细胞仪、PCR仪等几类生命科学领域重要且应用广泛的仪器为例来阐述对国产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市场趋势和企业发展相关话题,此外还有高通量单细胞光导系统等新的生命科学研究工具以及通用设备与生物技术行业相关内容。复旦大学陈力教授担任主持人。主持人 陈力教授 复旦大学胡松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报告:《国产基因测序仪产业化进展及问题分析》基因测序仪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工具,胡松年研究员介绍了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历史,引出当前市场上主流的高通量测序仪,并重点介绍国产高通量测序仪的研发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最后探讨了精确的市场定位、知识产权布局和前瞻性面向新应用、整合国家和资本力量等方面对促进仪器研发和产业化的意义。胡松年认为,当前国产基因测序仪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受重视程度不够和原创性缺乏等,并对RNA直接测序、蛋白直接测序等新的测序技术需求进行展望。赵陆洋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CEO报告:《赛陆医疗国产基因测序仪的进化之路》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是临床诊断、科学发现的基础性工具,对于优生优育、遗传病、肿瘤、感染、合成生物学、农业分子育种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其涉及到小分子合成、酶工程、芯片化学、精密光学、机械、微流控、图像算法等诸多前沿学科,构建起了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全球测序仪上游制造领域被国外公司垄断,牢牢把控了测序产业链的话语权。随着国内各细分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了很多国产测序仪研发企业,但存在技术水平层次不齐、同质化严重、简单抄袭国外竞品等问题。赵陆洋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优势等方面介绍赛陆医疗国产测序仪的进化之路,深刻剖析高端体外诊断工具国产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谭洪 小鳄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CEO报告:《从BLI技术产业化经历看中美高端仪器发展路径差异》BLI是Biolayer Interferometry的简称,是一种非标记分析技术的商业名称。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和生命科学研究中,是比肩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的高端分析仪器。自2006年产业化以来,BLI迅速占领了非标记分析市场的半壁江山。谭洪介绍了BLI的发展历程,并以此为例讨论中美高端仪器发展的差异性。谭洪认为,BLI的发展路径带有典型的美国硅谷创业风格,是“0”到“1”的突破,这种模式不同于目前中国大部分科研仪器的发展路径,主要因为中美之间在市场形态、客户群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美国常常一开始就定位全球市场,且用户对新品牌和新产品更容易接受。中国高端仪器发展的优势则在于人才,他们大多技术能力强且吃苦耐劳,从而能提高效率。王策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从技术参数角度看流式细胞仪器发展趋势》流式细胞仪器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十年随着半导体技术、生物技术的进步呈现加速的趋势。临床与科研需求的推动也促进了流式细胞仪器在多参数、高灵敏、高通量、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流式光谱、成像等新功能形态的出现。流式细胞仪可分为分析、分选、成像三大类,王策从具体参数角度全面介绍了流式细胞技术、应用和仪器市场并介绍了苏州医工所的流式研发布局,包括多参数荧光、液相芯片多指标检测的平台、微流控声波分选仪器等相应的仪器技术的发展。徐钢 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总监报告:《爆发增长之后如何持续?核酸检测仪器企业发展路径研判》徐钢介绍了新冠核酸检测市场特征、现阶段新冠疫情催生的核酸检测需求走势,对企业如何应对因新冠疫情需求减少带来的增长放缓、后疫情时代核酸检测设备企业面临哪些市场机会和转型方向以及后疫情时代核酸检测设备企业战略如何调整以谋求长远发展作出了解答。徐刚讲到,新冠疫情前后市场的区别有四方面,之前样本量大、要求快速得到结果、政策和规范标准在日益规范、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之后样本趋于平稳、结果要求精准、政策和规范标准有“收紧”的趋势、同质化产品竞争明显。新冠疫情新冠疫情给核酸检测设备生产企业同时带来“利”和“弊”,利是团队快速成长、技术的影响范围大;弊端是仪器存量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他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回归(回归市场、产品和市场规模)、跨界(包括分子和免疫互跨、医疗跨向其他、应用跨设备)和创新(新设备、新应用、新市场)。最后总结, 要保持企业发展,一是重视人才,不能盲目裁员做“自毁长城”的事;二是保持技术迭代,保持基础研发的投入;三是保持心态,相信自己的选择和时间。程鹏 彩科(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报告:《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挑战与破局》单细胞组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单细胞转录组、基因组及蛋白组等。其中单个细胞的分泌蛋白的检测在生物医药中起到关键作用,已抗体筛选为例,以传统的检测手段难以检测单个免疫细胞分泌的抗体,往往需要通过杂交瘤扩增表达大量抗体再检测的方式,时间周期长且丢失大量生物信息。程鹏讲到,现在已经进入系统性数字生物学时代,单个细胞或分子分辨率的检测,能提供更具有使用价值的数据。彩科生物现在开发的超高灵敏度检测手段可以高通量地检测单个细胞分泌的蛋白量以及功能,可以直接筛选免疫细胞表达的抗体,研发时间大幅缩短,且提高成功率。同时程鹏谈到了当前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开发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人才的挑战、核心技术的挑战、供应商材料和商业化意识的不足等。赖登闻 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生物市场负责人报告:《通用设备与生物技术行业的双向促进与迭代》生物技术行业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工艺开发的精细化与质量体系的完善化,赖登闻讲到,作为持续陪伴行业成长的仪器合作伙伴,梅特勒托利多在长期的行业观察与行业合作中不断为行业提供更新的应用产品,并在同行业广大的客户伙伴合作中基于客户工艺和要求开发出适应行业发展的解决方案,这同时暗示着行业未来的前进方向,以及仪器生产商未来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创新方向。随后他介绍了梅特勒托利多整体工艺体系、工艺开发、工艺生产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通用设备和解决方案。5月19日下午,本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还设置了“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和“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 ”2个圆桌论坛,详情请关注后续报道。论坛合影
  • 青岛成功开发水质重金属监测仪
    工作人员展示仪器   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是对水污染最严重、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12月9日记者了解到,青岛市正开发能自动监测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在线发送数据的仪器——水质重金属监测仪。这种机器可监测多种地表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给环保帮上大忙。   12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城阳区的水质重金属监测仪生产厂家,在厂房里看到了两个高约一点五米的“柜子”,这就是水质重金属在线自动监测仪。两台机器的外观相似,都由上下两个柜门、一个小型显示屏、一个类似自动取款机凭条口的小口组成。“两台仪器都是监测水中重金属元素浓度的,原理不同。左边利用的是光学法,右边利用的是电化学法。”该厂研发部的工作人员陈丽华告诉记者。   “光学法”指的啥?“不同的重金属离子和不同的药品反应,会生成新的物质,这些物质对各种光强的光吸收不一样。通过分析生成物对光的吸收量,就可以监测出离子浓度了。”陈丽华介绍说。电化学法就是把需要监测的水样中加上一些化学试剂,再插上电极,通电之后,这个构造相当于一个电池,会产生电压。离子的浓度不同,产生的电压也不同,通过已经设定好的浓度和电压的曲线关系来计算重金属离子的浓度。   记者看到,两台机器中间都固定着一个小容器,上方是两个泵,下方有五个贴着小标签的阀门,各个部件由细小的管子上下连通。陈丽华告诉记者,泵用来抽取水样和储存在下面“柜子”里的化学药品,打开阀门,泵会自动把需要的药品和水样抽到中间的反应杯里,结果经检测会在屏幕上显示。   陈丽华告诉记者,检测完之后的水样,如果重金属离子浓度大,会经过处理再排放出去,如果达标直接通过废水口排出。陈丽华告诉记者,“这台仪器可自动完成取水、反应、检测、显示结果等多个步骤,同时它相当于一台小电脑,把数据自动发送到外部连接的电脑上,随时报告水源地的重金属浓度,监测水质。”   “只要是排放废水的企业,这台机器都适用,环保局等环境监测单位也会用到它。”陈丽华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电化学法在线自动监测仪正在改进中,预计2011年投入生产,光学法在线自动检测仪已经在东北、上海等地开始发挥作用了。
  • 自制“土”仪器“玩”出科研高精尖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70525093304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noimg/18d05452-8760-4fab-9dc8-8765c7bd848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陈立东用“土法”改进的仪器设备,现在还在使用。 /p p   用掌心的温热,就能让一个小小电扇转起来,这就是热电材料的神奇之处。这种能源材料,在太空、环保领域有着独特的用途。二十多年前,中国在这一领域完全不被国际重视,如今中国研制的热电材料、热电器件的性能已领跑世界。带动国内这一领域发展的“排头兵”中有一位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研究者———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陈立东。 /p p strong   在纳米和原子尺度寻找热电器件 /strong /p p   利用热能发电的传统方法,就是将水加热变成蒸汽,再用蒸汽推动涡轮来发电。可有些材料却可以直接用热能激发电子,形成电流。早在1821年,科学家就发现了这种奇特的“热电效应”———如果人类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发电,那么很多现在废弃的热能,都能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工厂里现在很难回收利用的200℃至400℃的余热,乃至汽车尾气、垃圾焚烧等余热也都能“变废为宝”。 /p p   “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就成立了研究小组,专门从事空间应用热电技术的研发。”陈立东2001年刚被中科院以“百人计划”从日本引进回国时,中国在这一领域接近空白。“当时,老院士严东生先生热切地支持我回国,新能源材料领域中国是短板,他说未来这会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在中国发展这一领域。” /p p   要做出转化效率高、性能稳定的热电器件非常困难。首先,要寻找一种高性能热电材料———它必须同时是热的绝缘体和电的良导体。科学家需要在纳米和原子尺度,寻找可将热导率降低到极限,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电导率和热电势(由温差产生的电压)的晶体材料。而在制备热电器件时,要综合考虑热电材料、导电电极、焊接材料等多种材料的热膨胀、电阻、热阻等各种参数,器件制造过程中任何一点小的瑕疵就可能彻底扼杀热电材料的功能。 /p p   “这些‘婆婆妈妈’的小细节,每一个都影响着热电器件最后的性能。”陈立东说,很多看起来高大上的创新,实际上是探索过程中的“摸爬滚打”,看起来真有点“土”。 /p p   strong  自制仪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测量原理 /strong /p p   陈立东的实验室看起来有点“土”,里面有不少他带着学生自制的设备。 /p p   其中一间实验室里,一台红外测温设备搭建了一半———这是准备用来探测微小电流下产生的微小温差的。“目前,热电器件的性能国际上还没有标准的测量方法。”陈立东说。 /p p   陈立东回国时,中科院为他配备了200万元人民币启动经费,并招好了研究生,这使他的研究工作得到无缝衔接。可是,新型热电材料的许多性能,没有现成的商业仪器可以精确测试。他只能带学生自己设计并搭建设备,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p p   这些自制的仪器即使不再使用,也将继续留在实验室,让新入学的研究生用来了解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陈立东说,新的测量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用起来的确方便,可自制仪器却能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其中的原理。 /p p   这十几年间,陈立东课题组将热电器件的转换效率从不到6%,提升到了12%,这是目前世界热电器件转化效率的最高值。同时,他还在基础理论上获得了突破———发现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p p   如今,国内整个热电领域的研究人员较十几年前已经增长了几十倍,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大,陈立东也先后当选国际热电学会理事和亚洲热电联盟主席。 /p p   前来寻求产业化合作的美国、日本企业已有不少,国内企业也渐渐出现。“现在国内的工业基础与二十年前相比已经大幅提升,国内企业对新技术敏感性也日益增进。”他说,目前热电材料的民用化产品在全球也刚起步不久,他希望中国企业可以接上这一棒,把科研的领先优势延续到产业界。 /p
  • 质检总局过亿仪器采购大单揭晓
    7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告发布,涉及金额约1.04亿元,以下是公告详细内容: 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招标编号:0701-114150100121,采购金额:2299.6万元)   项目名称: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招标编号:0701-114150100121   招标内容: 包号 货物名称 1 液质联用仪 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4 串联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5 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GC-MS-MS) 6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质谱系统ICP—MS 9 ICP-MS 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1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用途:自用   本项目招标公告日期:2011年5月25日   确定中标日期:2011年7月11日 包号 中标人 中标金额 1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2,795,000.00 2 中国科学器材公司 ¥1,762,000.00 3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2,990,000.00 4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540,000.00 5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650,000.00 6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435,000.00 7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780,000.00 8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368,000.00 9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990,000.00 10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450,000.00 11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498,000.00 12 北京嘉力恒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2,738,000.00   评标委员会名单:   第1包评标委员会名单:纪威、牛荣华、刘陇昌、孙振奇、岳振峰   第2包评标委员会名单:纪威、牛荣华、刘陇昌、孙振奇、于军强   第3包评标委员会名单:纪威、牛荣华、刘陇昌、孙振奇、梁希扬   第4包评标委员会名单:纪威、牛荣华、刘陇昌、孙振奇、陈树兵   第5包评标委员会名单:纪威、牛荣华、刘陇昌、孙振奇、曹洁   第6包评标委员会名单:纪威、牛荣华、刘陇昌、孙振奇、包海英   第7包评标委员会名单:尚兵、赵飞、张志文、闫慧芳、李宣   第8包评标委员会名单:尚兵、赵飞、张志文、闫慧芳、刘敏华   第9包评标委员会名单:尚兵、赵飞、张志文、闫慧芳、刘继平   第10包评标委员会名单:尚兵、赵飞、张志文、闫慧芳、邢力   第11包评标委员会名单:尚兵、赵飞、张志文、闫慧芳、王勇   第12包评标委员会名单:尚兵、赵飞、张志文、闫慧芳、王鹏   招标人名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招标代理机构名称:中技国际招标公司   招标代理机构地址:北京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   本项目联系人:任兴玮、仇丽萍   联系电话: 010-63348689、63348275   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采购金额:约2191万元)   1. 招标采购人: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 招标代理机构: 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   3. 招标公告发布日期: 2011年5月25日   4. 本项目开标日期: 2011年6月15日   5. 中标结果:   1) 招标编号 产品名称 中标供应商 中标金额 11CNIC01-2005/0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香港新锐科仪有限公司 USD345,800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柴志刚,刘陇昌,崔云龙,郝秀云,吴娇   2) 招标编号 产品名称 中标供应商 中标金额 11CNIC01-2005/04 生物质谱仪 香港新锐科仪有限公司 USD546,000.00 11CNIC01-2005/05 质谱样品预制点靶系统 纵坐标国际贸易香港有限公司 USD170,000.00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柴志刚,刘陇昌,崔云龙,郝秀云,吴亚君   3) 招标编号 产品名称 中标供应商 中标金额 11CNIC01-2005/16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 香港新锐科仪有限公司 USD263,900.00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柴志刚,刘陇昌,崔云龙,郝秀云,刘汉霞   4) 招标编号 产品名称 中标供应商 中标金额 11CNIC01-2005/03 高通量免疫分析仪 信德国际贸易(香港)有限公司 USD238,800.00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王金星,邵宏,齐立文,刘世亮,孙肖红   5) 招标编号 产品名称 中标供应商 中标金额 11CNIC01-2005/07 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 EFFECTUAL ECHO GROUP LIMITED USD193,000.00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王金星,邵宏,齐立文,刘世亮,赵文军   6) 招标编号 产品名称 中标供应商 中标金额 11CNIC01-2005/12 FDM快速成型系统 Stratasys Inc. USD240,745.00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王金星,邵宏,齐立文,刘世亮,刘峰   7) 招标编号 产品名称 中标供应商 中标金额 11CNIC01-2005/06 生物型原子力显微镜 德国布鲁克AXS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USD195,000.00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丁明玉,严苏黎,张凤兰,汪明启,张丽萍   8) 招标编号 产品名称 中标供应商 中标金额 11CNIC01-2005/09 组织细胞全景显微分析系统 华威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USD278,500.00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丁明玉,严苏黎,张凤兰,汪明启,李金有   9) 招标编号 产品名称 中标供应商 中标金额 11CNIC01-2005/11 显微拉曼图像光谱分析系统 大京发展有限公司 USD431,800.00 11CNIC01-2005/13 准分子激光加工平台 香港科瑞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EUR155,500.00 11CNIC01-2005/14 激光闪光光解光谱仪 香港科瑞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USD227,500.00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丁明玉,严苏黎,张凤兰,汪明启,刘峰   6. 本项目联系人: 孙伟   联系电话: 010-88316785   传真:010-88316601   地址: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6号中仪大厦622室   中国仪器进出口 (集团) 公司   日期: 2011年7月11日   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招标编号:OITC-G11026038-1,采购金额:约1911万元)   采购项目名称: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采购人名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招标编号:OITC-G11026038-1   招标公告日期:2011年5月25日   定标日期:2011年7月11日   中标结果如下: 包号 货物名称 数量 (台/套) 中标供应商名称 中标金额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 沃特斯中国有限公司 USD352,000.00 蒋秀高、李振声、张德添、王波、刘军 2 X射线扫描装置 1 爱派克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USD1,236,000.00 蒋秀高、李振声、张德添、王波、杨元第 3 微波功率放大器 1 Beijing Leve Technology Ltd. USD155,000.00 蒋秀高、李振声、张德添、王波、谢鸣 4 落锤冲击试验及真空绝热性能测试系统 1 美特斯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RMB1,285,000.00 胡达平、熊少祥、张连清、戴琳、吴彦 5 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仪 1 实质性响应不足三家,废标 蒋秀高、李振声、张德添、王波、胡斌 6 管道元件多功能疲劳强度试验系统 1 营口安偌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RMB1,835,000.00 胡达平、熊少祥、张连清、戴琳、吴虹 7 成套装置检测评价系统 1 北京仁和盛业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 USD94,680.00+ EUR153,000.00 胡达平、熊少祥、张连清、戴琳、李光海 8 埋地钢质管道腐蚀防护安全完整性评价系统 1 北京泰亚赛福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RMB1,645,000.00 胡达平、熊少祥、张连清、戴琳、孟涛 9 低频超声导波检测系统 1 北京仁和盛业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 EUR249,900.00 蒋秀高、李振声、张德添、王波、孟涛 10 储气井固井质量检测系统 3 陕西华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RMB1,491,000.00 胡达平、熊少祥、张连清、戴琳、陈力群   项目联系人:徐薇薇   联系方式:电话:010-68729913 传真:010-68458922   感谢各投标人对本项目的积极参与!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第一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结果公告 (采购编号:GXTC-1101012,采购金额:约1148万)   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委托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第一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现将中标结果公告如下:   采购项目名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第一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采购编号:GXTC-1101012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招标公告日期:2011年5月25日   采购人名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采购人地址:北京市马甸东路7号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2号国兴大厦11层   采购代理机构联系方式:010-88354433-346   采购内容:2011年第一批仪器设备采购   第1包:比吸收率测试设备(深圳局)   废标原因:因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的投标人不足三家,该包废标。   评标委员会名单:郝秀云、王平、刘世亮、赵晓光、鹿文军   第3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机(九轴)(江苏局)   中标单位名称: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景帆路38号   中标金额:168.565万元人民币   评标委员会名单:郝秀云、王平、刘世亮、赵晓光、陈晓东   第4包:座椅及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机(浙江局)   中标单位名称:北京时代贝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甲2号京信大厦1121室   中标金额:149万元人民币   评标委员会名单:郝秀云、王平、刘世亮、赵晓光、施军晓   第5包:氙灯日晒耐气候老化试验箱(宁波局)   中标单位名称:北京时代贝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甲2号京信大厦1121室   中标金额:139万元人民币   评标委员会名单:郝秀云、王平、刘世亮、赵晓光、冯云   第6包:稳频激光分析仪(西藏局)   中标单位名称:北京时代贝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甲2号京信大厦1121室   中标金额:124.5万元人民币   评标委员会名单:邵曼君、赵淑娟、于同泉、刘淑洁、德吉   第7包: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贵州局)   中标单位名称:广州长佳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建设三马路5号602室   中标金额:116.8万元人民币   评标委员会名单:邵曼君、赵淑娟、于同泉、刘淑洁、焦彦朝   第8包:接收机(广东局)   中标单位名称: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平云路163号   中标金额:212.2913万元人民币   评标委员会名单:蒋秀高、孙家跃、于恩华、吴金凤、刘宇峰   第9包:核与辐射检测设备(固定)(广东局)   中标单位名称:西奥金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北里世奥国际中心A-2207   中标金额:61.98万元人民币   评标委员会名单:蒋秀高、孙家跃、于恩华、吴金凤、陈锐强   第10包:放射性辐射检测系统(江苏局)   中标单位名称:北京加迈华科贸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翔里22号B座810室   中标金额:82.98万元人民币   评标委员会名单:蒋秀高、孙家跃、于恩华、吴金凤、宋杰   第11包:氮氢氧联合测定仪(陕西局)   中标单位名称:北京中科华星科贸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56号方圆大厦A-201   中标金额:93万元人民币   评标委员会名单:邵曼君、赵淑娟、于同泉、刘淑洁、吴双民   定标日期:2011年7月11日   开标地点:北京市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第一会议室   项目联系人:邵冉   联系电话:010-88354433-346   传 真:010-88356025   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招标编号:0733-116211607601,采购金额:约924万元)   1、项目名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2、招标编号:0733-116211607601   3、采购人名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4、最终用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5、采购代理机构名称:中信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6、采购代理机构联系电话:010-64939785转152/151   联系人:甘彦君、李剑   7、招标公告日期:2011年5月25日   8、开评标日期:2011年6月15日   9、开标地点:北京市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4层420会议室   10、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11、评标方法:综合评分法  12、评标结果: 包号 货物名称 中标人名称 中标金额 02 高精度回转工作台 丹青瑞华科技有限公司 € 170,000.00 03 光学图像质量测试系统 东方科泰国际有限公司 $ 254,500.00 04 深紫外测量显微镜 锐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196,000.00 05 光谱式椭偏仪 科瑞利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179,000.00 06 矢量网络分析仪 中础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 433,605.00   13、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   02包:于少奎、江青文、田佩瑶、赵晓光、薛梓   03包:夏立文、李小恒、张凤兰、于恩华、徐英莹   04包:于少奎、江青文、田佩瑶、赵晓光、高思田   05包:于少奎、江青文、田佩瑶、赵晓光、杜华   06包:夏立文、李小恒、张凤兰、于恩华、吴钒   特此公告。   中信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招标编号: 0722-1161-FE100WZP,采购金额:1072.8万元)   项目名称: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招标编号: 0722-1161-FE100WZP   招标人名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招标代理机构名称:中国远东国际招标公司   招标方式:公开招标   确定中标的方法和标准:综合评分法   开标日期:2011年6月15日   经评标委员会评审,中标结果如下: 品目号 设备名称 中标人 中标金额 (人民币元) 评委名单 2-1 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438,000.00 王波、吕阳、田佩瑶、赵云峰、王连珠 3-1 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系统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2,060,000.00 王波、吕阳、田佩瑶、赵云峰、刘君峰 3-2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2,380,000.00 王波、吕阳、田佩瑶、赵云峰、王旭强 3-3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 北京赛尔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120,000.00 王波、吕阳、田佩瑶、赵云峰、曹洁 3-4 液质联用仪 北京赛尔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730,000.00 王波、吕阳、田佩瑶、赵云峰、夏明星   项目联系人:中国远东国际招标公司 尹先生   联系电话:010-64204200、010-64291720转625   中国远东国际招标公司   2011年7月11日   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包1、包3、包5、包6、包7)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编号:0773-1141GNZJ11073,采购金额:855.6万元)   项目名称: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一批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0773-1141GNZJ11073(包1、包3、包5、包6、包7)   采购人名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招标代理机构名称:中金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招标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1号久凌大厦15层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采购内容:   包1、0773-1141GNZJ11073/01,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1台)   包3、0773-1141GNZJ11073/03,基因测序仪(1台)   包5、0773-1141GNZJ11073/05,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1台)   包6、0773-1141GNZJ11073/06,X射线衍射仪(1台)   包7、0773-1141GNZJ11073/07,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1台)   评标方法:综合评分法   招标公告发布日期:2011年5月25日   确定中标日期:2011年6月16日   确定中标结果: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   包1、0773-1141GNZJ11073/01   中标人:北京中电新锐科技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人民币1,735,000元(大写:人民币壹佰柒拾叁万伍仟元整)   评标委员会成员:焦海川、曹阳、王荣福、黄雪祥、李庶甘   包3、0773-1141GNZJ11073/03   中标人:中国科学器材公司   中标金额:人民币1,530,000元(大写:人民币壹佰伍拾叁万元整)   评标委员会成员:李银太、郝艾芳、管祚尧、王自明、张丕桥   包5、0773-1141GNZJ11073/05   中标人:北京赛尔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人民币2,256,000元(大写:人民币贰佰贰拾伍万陆仟元整)   评标委员会成员:李银太、郝艾芳、管祚尧、王自明、林海山   包6、0773-1141GNZJ11073/06   中标人:德国布鲁克AXS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中标金额:人民币1,915,000元(大写:人民币壹佰玖拾壹万伍仟元整)   评标委员会成员:李银太、郝艾芳、管祚尧、王自明、陈永欣   包7、0773-1141GNZJ11073/07   中标人:深圳市爱康电子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人民币1,120,000元(大写:人民币壹佰壹拾贰万元整)   评标委员会成员:李银太、郝艾芳、管祚尧、王自明、陈永欣   中金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7月11日
  • 中国科学家提出“定量合成生物学”新范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陈立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国屏在《自然综述:生物工程》(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上发表评述文章,提出了开拓“定量合成生物学”这一新范式,将解决合成生物学“理性设计”的瓶颈问题。该文章通过总结三种合成生物学的设计范式,强调建立可定量预测生物系统的数理或AI模型,以推动合成生物学从“反复试错”迈向精准预测,提高生物系统理性设计能力,加速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发展。“反复试错”的旧范式亟待新突破合成生物学正成为推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生物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二十多年来,随着DNA合成、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对于合成生物系统的构建能力迅速提升,但设计能力仍然十分有限。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即使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各个生物元件的功能,但将其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生物系统,却不一定会表现出预期的功能。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合成生物系统的构建主要依靠人工反复试错,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极大地限制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因此,合成生物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理性设计的能力。要理性设计具备特定功能的合成系统,关键在于深刻理解生物系统功能产生的原理,而这正是当前合成生物学研究极少触及的深层次问题。为此,文章作者呼吁,合成生物学必须向新的高度上升,开启理性设计的新篇章。“定量+合成”,解决“理性设计”难题作者提出,所谓理性设计,就是基于“预测”的设计。当把生物分子、基因、线路组合为合成生物系统时,如果能对其行为进行精确预测,就能预知如何构建系统以获得预期的功能,从而避免反复试错。对此,作者总结出定量合成生物学三种理性设计的范式:一是基于原理的设计。将生物系统抽象为数理模型,揭示生命功能产生的原理,然后根据原理设计合成生物系统。对于较为简单的生物功能,科学家们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理论模型,因此合成生物学早期的很多经典工作便是采用这一范式。二是“自下而上”的设计。对于更复杂的生命功能,往往难以建立理论模型。很多研究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碰运气”的方式,尝试将元件用不同方式组装,以期获得生物学功能。在过去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一旦得到有趣或者有用的功能,研究就算成功了。然而,进入定量合成生物学范式,研究才刚刚开始,当得到了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研究者就能利用它来理解背后的原理,从而用来指导设计新的系统。三是人工智能辅助的设计。人工智能算法不需要理解生物系统内部的工作原理,而是基于大数据,寻找元件与功能之间的隐藏规律,从而预测应该如何设计元件以产生特定功能。这一范式依赖于海量的高质量、标准化数据,因此,未来的合成生物学迫切需要自动化、高通量的设备平台和标准化的实验方法。这三种设计范式都强调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紧密结合,利用数理逻辑与定量关系对生物系统作出定量预测,为合成生物系统的理性设计提供依据。基于此,作者提出“定量合成生物学”作为合成生物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定量合成生物学吸纳了定量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建立可定量预测生物系统的数理或AI模型,能够有效指导合成生物系统的设计与构建,从而解决“理性设计”这一合成生物学的瓶颈问题。 三种理性设计范式“定量”热潮掀起 推动领域发展当前,生物制造正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之一,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制造提供了最底层的技术支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预计到2035年,合成生物学赋能应用将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3以上,价值近30万亿美元。尽管我国合成生物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相关合成生物学市场估值已超百亿。“合成生物学产业虽然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但整体发展还处在一个早期阶段。提升理性设计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国际共识。”论文第一作者、深圳先进院罗楠副研究员表示。2017年,深圳先进院设立了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定量合成生物学这一交叉学科概念,该中心于2020年获批中国科学院定量工程生物学创新交叉团队和重点实验室。2021年,我国召开定量合成生物学香山科学会议。2023年6月,深圳先进院获批建设定量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在这个过程中,定量合成生物学这一新方向已逐步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关注。ACS Synthetic Biology、Quantitative Biology、《科学通报》《合成生物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相继出版“定量合成生物学”专辑;在2024年最新召开的合成生物学国际会议——合成、工程、进化和设计(SEED)会议上,特别设立了“建模和定量合成生物学”专题研讨会;美国杜克大学和意大利TIGEM研究所等国际科研机构也开始布局“定量合成生物学”方向。此次评述文章的发表表明,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定量合成生物学”学科方向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共识,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刘陈立表示,发展定量合成生物学,将推动合成生物学从定性、描述性、局部性的研究,向定量、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变革,从而使合成生物学不再仅仅作为一门工程技术性的学科,而是成为推动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力量。该研究中,刘陈立研究员和赵国屏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先进院刘陈立课题组副研究员罗楠为论文第一作者。深圳先进院为该研究的第一单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