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陈君实

仪器信息网陈君实专题为您整合陈君实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陈君实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陈君实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陈君实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陈君实话题讨论。

陈君实相关的论坛

  • 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中国食品标准就是妥协产物

    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中国食品标准就是妥协产物作者:吕宗恕字号:陈君石——访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君石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妥协,就没有办法制定标准。很多道理在全世界行得通,但在中国就行不通。76岁的陈君石又被“骂”了。一周前还躺在病床上的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蒙牛黄曲霉素超标处于群情激愤时刻,还是忍不住要发言。他通过网络提醒公众,“对于此次事件,公众没有必要惊慌,因为大家不会天天吃到含黄曲霉素的食品。” 此言刚出,网上一片骂声。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挨骂了。“阜阳奶粉没有有毒有害物质,它只造成了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在全世界绝对是第一”……近年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中,这个直言不讳的老头屡屡被骂,就连他身边的朋友也有耳闻。不过,在一些人眼中,他的这些话不过是对常识的重申。陈君石]中国食品[/url][5.85 -0.34%]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他还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此外,他还在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等多家权威机构兼任要职。面对公众和媒体对食品标准一波又一波的“讨伐”,半躺在病床上的陈君石细心回答南方周末记者的每一个问题,他说,“别人有顾忌,但我没有,该讲的还得讲,哪怕有骂名。” 国标不是落后,而是矛盾易见南方周末:您参加了2011年12月初召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六次主任会议,这次会议研究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可否谈下该规划的出台背景?陈君石:背景很重要。在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多套国家级食品标准的国家,这种现象只有中国有。就同一食品而言,根据食品卫生法,有食品卫生标准,主管部门是卫生部;根据产品质量法,有产品质量标准,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根据研报[/url]]质量安全法,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主管部门是农业部。这三套标准都具有国家强制性,其间矛盾显而易见,企业苦不堪言。因为不是一个部门制定的,互相不通气,在安全指标这一共同指标上,比如,同一食品测定铅含量,若按这个标准是合格,按那个标准就不合格了。所以,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今后我们国家只有一套国家级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也就是说,质量的指标不纳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从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清理整顿。南方周末:两年多来,这项清理整顿工作进展如何?遵循原则是什么?遇到的最大困扰又是什么?陈君石:按照工作步骤,以标准审评专业委员会、大委员会(指标准制定中的分级统筹),到卫生部层面,一步一步地推进中。遵循原则是只有一套国家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整顿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清理整顿标准中,各部门、各位专家之间的看法不一,存在分歧,不过,最后总能通过妥协达成一致意见。南方周末:公众喜欢拿中国食品标准和国外相比,有时会得出“落后”等评价,你如何评价?陈君石:我不认为中国标准是落后的,国与国之间的情况不同,食品标准不尽相同,不能简单、机械化地比较。标准不是越高越好,关键在执行。简单来说,我国的食品标准总体上是适用的。修订前存在多套标准,修订时参照国外标准,兼顾本国国情,这是世界通行做法。南方周末:比如乳品新国标,媒体和公众都说是二十年来的倒退,为什么?陈君石:倒退不是事实。与过去相比,乳品新国标突出与人体健康相关的限量规定以及标准的强制性,其中对餐桌上可见产品的各项指标均有提高。以婴儿配方食品为例,新国标增加了十多项检测内容,有些标准比国际标准还严格。在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一般不包括质量指标,但并不等于标准中不能有质量指标或标准。如根据质量,将产品分成一、二、三级,但与食品安全没有关系,不能说一级就是安全的,二级就不安全,三级就更差劲了。没有妥协,就没有办法制定标准南方周末:乳品新国标出台之前,各方争执不休,这些争执有无依据?陈君石:两年多来,新乳品标准修订至少开了五六十次各种各样的专家会议,还不包括领导阶层的会,争得不亦乐乎。我不理解为什么生鲜乳要规定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多一点少一点跟食品安全有什么关系?一个是每百克鲜乳蛋白质含量2.8克,一个是2.95克,也就是每百克鲜乳蛋白质含量差0.15克,喝500克牛奶也差不了一克蛋白质。而我们通常一天三餐要吃70克蛋白质,我们讨论这不到一克蛋白质的问题有什么意义?乳品新国标一共公布了66个标准,真正引起广泛争论的只有其中一个标准的两个指标,即生鲜乳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就算这两项落后的话,也不能判定我们这个标准就是全世界最落后的标准。还有几百项指标不落后,为什么就没人说呢?南方周末:您的意思是反对者是以点代面,不看整体水平?陈君石:是的。在制定乳品标准过程还有一个争论是要不要制定生鲜乳的标准,我们搞公共卫生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谁喝生鲜奶?收购时生鲜乳蛋白质含量是每百克鲜乳蛋白质含量2.8克,但最终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多少取决于厂家,厂家根据不同的产品来规定不同的蛋白质含量。南方周末:您怎么看标准制定中的妥协问题?陈君石: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妥协,就没有办法制定标准。标准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很多道理在全世界行得通,但在中国就行不通。有的部门、专家同意,可是别的部门、专家就不同意,一定要制定生鲜乳的标准。这个乳品标准来回讨论不知道多少次了,最后只有妥协。南方周末:公众对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意见也很大,如何来理性对待?陈君石:公众是被媒体误导了。起草某些标准需要企业参与,因为企业不仅最了解生产情况,也是标准的执行者,如果一套标准出台后,超过50%的样品不合格,那这套标准还有何意义?在整个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只参加起草,并不参与评审和最后的卫生部行政审查。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风险南方周末:乳品新国标争议未了,即将实施的速冻食品新国标再起波澜,这种争议背后有什么社会背景?陈君石:速冻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是最要命的最厉害的致病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等比它厉害多了,尽管葡萄球菌靠后,但是原有标准规定葡萄球菌不得检出是非常不科学的。什么叫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就是讲风险,不得检出在国际上是一个不科学的做法,这次,我更不明白,为什么公众说这个标准倒退了?现在我们的做法是,五个样品允许有一个样品呈阳性,而且还有一定的细菌量,这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只不过跟国际接轨而已。南方周末:这是不是说,公众得到的信息容易出现偏差?陈君石:对,这就是我过去讲到的我们食品安全是没有零风险的。你今天来采访我就没风险吗?当然有风险,坐飞机、打出租也有风险。但部分公众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只看到数字的高低,以此来判断倒退与否。南方周末:您认为应该如何避免上述争议的出现?陈君石:一边倒声音出现后,政府应该设有专门部门、人员及专门经费来沟通,这称之为风险交流。这不是信息发布,信息发布仅仅是风险交流的一部分。现在,政府往往反应滞后,透明度不够,话也讲得不够多,因为讲多了怕出毛病。此外,社会还缺少一个风险交流的平台——一个民间的,能专门提供科学知识的平台。其实,中国每年因食品安全事故死的人数并不多,国务院为什么唯独要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而不成立车祸委员会、癌症委员会或心脏病委员会呢?因为食品安全远远不是公共卫生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甚至是社会安定团结问题。

  • 【资料】中科院化学部院士——陈俊武

    陈俊武 石油炼制工程专家 1927年3月17日生于北京,籍贯福建长乐。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曾任该工程公司装置设计师、工厂设计师、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炼油技术攻关组专业组长。199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主要从事炼油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20世纪60年代设计成功我国第一套流态化催化裂化工业装置。80年代指导设计成功我国第一套同轴式催化裂化工业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后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持续改进,取得良好成果。曾主编《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

  • 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其实是误读?

    2月28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做客新华网,全面剖析解读食品安全问题。陈君石认为,食品质量问题并不等同于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安全”定义的误读是人们感觉食品安全问题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你如何理解的呢?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食品添加剂“喊冤”

    日前在沪举行的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主题宣讲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指出: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谈食品添加剂色变。实际上,许多食品安全事件不是真正的食品添加剂惹的祸,而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添加物浑水摸鱼炮制出各种假冒伪劣食品。“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发生过因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造成的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要知道,苏丹红、三聚氰胺、孔雀绿等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陈君石说,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有明确而严格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并被赋予明确的法律地位,任何超量、超范围使用都是违法的。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通常都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有着统一的国际和国家标准,未超范围超量使用,就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以备受消费者诟病的糖精为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曾做过细致严谨的风险评估。研究人员假定市面上所有允许添加糖精的食品都添加了,且添加量是规定的最大值,按照国人的膳食习惯来估算,即使是最喜好含有糖精食物的孩子,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的摄入量也少于2.5毫克,仅为国际安全值5毫克的一半。陈君石坦言,研究中假定的糖精使用是极端现象,在现实调查中没有出现。

  • 【讨论】“合格”的食品是安全的吗

    “合格”的食品是安全的吗对陈君石老师关于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认识的友好探讨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究竟如何?如同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认识一样,民间和官方的观点总是存在着较大的不一致。我国著名的营养和食品卫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陈君石老师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情况是好的。我的主要根据就是因为,我们的食品合格率在最近20年以来是在逐步的上升。20年以前,只有50%~60%的食品合格率,现在全国范围之内都已经达到了90%。”这个观点对吗?不管陈君石老师或官方提供的数字是多么的好看,但是作为民众的我都不太认同--这个关于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好于过去的的看法,因为它不符合我们所看到的事实。如果要让我在这里对陈老师说声抱歉的话,那就是在事实和权威的观点之间,我只能相信事实,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国的食品安全合格率已经达到90%了,这么高啊,这多安全啊!但是,三鹿奶粉里面的掺入三聚氰胺的问题、在没有被人们所揭露出来之前,它是合格的吗?按CCTV的报道:有1100道质量检验程序,当然是合格的;大头娃娃和奶粉的故事在没有被人们所发现之前,培养出大头婴儿的奶粉是合格的吗?当然也被认为是!不然的话,它怎么能通过我国那么严密的、越来越合理的、分段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取得合格食品的证明、走向消费市场呢?但是,它们让几十万婴儿患病,让数不清的儿童身体健康受到摧残,我们还能说它们是安全的食品吗?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食品不安全事故的震惊与恐惧,以至于现在再听到有报道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时,都感到不足为奇了、都感到是正常的了。而唯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好象没有什么食品安全事件是在发生之前、由监管部门所认定的不合格食品引起的!也就是说,似乎我们所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都不是监管部门所认定的不合格食品引起的,反而都是“合格”食品惹的祸!这是怎么回事呢?那么,当前这个90%的合格食品、能让我们有百分之多少的食品安全感觉呢?又怎么能说明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呢?或者我们还要继续深入的探讨:在我们所说的当前90%的合格食品中、又能有百分之多少的食品让我们感到是安全的呢?因此、我认为陈君石老师还需要做的进一步的说明是:如何才能证明、我们当前所说的合格食品是安全的食品?我怎样才能相信现在的出具的食品合格证明是有效的,而且这个合格的判断从来就是证明食品是安全的证据?当然,官方也应该提出正当的理由让群众相信,食品的合格及合格率都是真实的、并且是有意义的。合格的食品不安全,这真是奇怪极了。(来自食品论坛)

  • 【讨论】食品添加剂“零添加”就安全吗?

    “本品不含任何添加剂”。时下,不少食品包装上纷纷打出“零添加”的醒目标识。然而,这一令消费者颇感安慰的“友情提示”,却让食品安全专家们有些哭笑不得。  在日前举行的第133期东方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陈君石指出,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例是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三聚氰胺、苏丹红都属于掺假或非法使用,不能与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消费者夸大化学污染 轻视“吃坏肚子”  不含食品添加剂就敢放心吃,这样的心理不仅在中国较为普遍,在东南亚等国家也有类似的调查结果。陈君石说,在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心中,食品添加剂好似“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实际上,这只是认识上的误区。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甜味剂、蓬松剂、防腐剂,我们在市场上还能买到这么多丰富多彩、好吃便宜的食品吗?”  不可否认,消费者对于添加剂的恐慌,主要来自于苏丹红、孔雀石绿等事件的影响。陈君石指出,作为工业原料,这些化学品本身就不允许在食品中应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可惜的是,在一次次风波中,添加剂成了不法分子违法滥用的替罪羊。他表示,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一直遵循严格的管理,执行的标准也与国际接轨。  与令人“谈食色变”的化学污染相比,类似“吃坏肚子”的小事常常被大家小事化了。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周乃元指出,目前,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面对的首要问题,但消费者却不重视。“多数人吃坏了肚子,只是自认倒霉,没人会觉得这是食品安全的大事。”周乃元说,过分夸大化学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反而造成了食品安全防御的新盲点。对此,陈君石特别提醒,冰箱不是保险箱,有些细菌在冷藏温度下仍可生长、繁殖。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应该面对的首要食品安全问题!

  • 风险交流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举办的,主题为“强化食品安全科学基础,实现社会共治”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于4月17-18日在京召开。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4日讯 (记者 段丹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近期召开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表示,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政府投入是有成效的,但也还存在食源性疾病、化学性污染等问题。而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与其舆论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媒体的引导至关重要,但同时关于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手段是重中之重。   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陈君石表示,当前我国的食品合格率一年比一年高,食源性疾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好转,政府的投入是有成效的,中国的食品安全情况总体是好的。但同时陈君石也坦言,中国在食品安全领域还存在一定问题,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问题、化学性污染问题、非法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还有最近受到政府比较广泛关注的食品掺假和欺诈问题等,其中部分食品安全问题甚至不可避免。   他表示,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和中国食品安全的舆论环境密切相关,只有了解了中国食品安全的真是状况,才能进一步来评价当前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陈君石表示,“我们还能吃什么?”成为了当下比较典型的一句话,有些媒体发布的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信息往往会经过社会化媒体迅速扩大,而社会化媒体似乎成为了误导性信息和负面信息的放大站。一个正常的新闻报道,经社会化媒体放大之后效应远远大于这条食品安全信息所直接产生的健康危害,即便没有危害,所引发的产品销量下降、支柱产业受打击等危害也是非常之大的。   对此,陈君石表示,当前公众认为的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在2013年12条热点新闻事件里,只有4条可以称之为食品安全问题,这其中有两条是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新闻,剩下一个大米镉污染和一个地沟油问题。

  • 【简讯】专家警告:食源性疾病已成中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苏丹红、多宝鱼、福寿螺等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让人们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颇感忧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也成为热点民生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今天指出,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今天下午举办“三一五”食品安全论坛,陈君石在论坛上说,中国政府和公众过于重视农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事实上,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他表示,由于中国目前没有权威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加上政府部门公布信息不及时等原因,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被很多人严重误解。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全国“两会”上表示,今年计划修改《食品卫生法》。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金发忠在今天的论坛上指出,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只依靠政府的单边行动,必须依靠法制的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胡小松则建议,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应该从目前的“市场抽检、媒体曝光、事后打击”的事后管理模式,尽快转变为“全程控制、产品追溯、诚信保障、风险评价、危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事前管理模式。

  • 食品质量问题 VS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问题 VS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质量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有害作用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不符合生产厂家质量标准却在市场上正常流通的属于食品质量问题。陈君石院士表示,并非所有的食品出了问题都是食品安全问题,其中有很多是纯粹的质量问题;质量问题中也只有极少数的会影响消费者健康,大多数不影响消费者健康。那食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包含被包含的从属关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051559_537307_1609327_3.jpg还是有交叉的并列关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051559_537308_1609327_3.jpg

  • 【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谈食品安全三个原因,您是如何看待着三个原因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为什么最近几年我们中国食品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第一个原因,我觉得我们是生产规模太小而分散;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没有把假冒伪劣和真正的不安全食品真正的区分开来;第三个原因现在我们消费者和媒体保障食品安全的意识,包括维权意识的增加……他说的真的是中国目前食品的根源所在么?如果让您抓食品安全问题,您该从何处下手?

  • 【大家议起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这个话题一直饱受争议首届转基因嘉年华活动在后山艺术空间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等“挺转”人士,现场回应了对转基因问题的一些质疑。”农大院长更是提出了转基因食品是政府帮筛选更安全的食品的理论那么你对转基因是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请说出您支持或者反对的理由同时也可以说说检测转基因食品与检测非转基因食品的检测项目存在哪些区别欢迎大家踊跃讨论,说出你的观点吧!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3.gif

  • 【讨论】中国疾控中心推广铁强化酱油 被指加大致癌风险

    在碘盐遇到“信任危机”的时候,却不难发现,现在的市场上,被称为“XX强化”的调味品越来越多,而我们在超市里最常见的,就是“铁强化酱油”。  “铁酱油”布货渠道扩大  昨日,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启动了“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自2004年陆续在北京、贵州、河北、广东等9省份启动铁强化酱油项目后,项目二期工程,将进一步扩大“铁强化酱油”的布货渠道,让更多的城市和农村,能够买到铁强化酱油。  但是对于铁强化酱油的安全性,在营养专家内部,也存在争论。301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鲍善芬,在上个月参加的一次研讨会上,就对铁强化食品提出了质疑。  铁强化酱油是在酱油中添加高吸收的铁剂钠铁EDTA,但是鲍善芬认为,EDTA是一种很强的络合剂,可以在体内络合二价金属离子,如钙、锌、铜等,也就是说,它会干扰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而导致体内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  同时,鲍善芬认为,有研究报道,血液中的铁含量越高,人患癌症的可能性就越高,应该通过调节饮食来达到补铁的目的。  专家称食用铁酱油不存危险  昨日,面对诸多疑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主任陈君石则说,钠铁EDTA是被中国和国际认可的铁强化剂,吸收率高,是安全的,而中国人即使每天食用铁酱油,也不会存在补铁过量的危险。  按照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的数据,中国居民贫血率平均为20.1%:2岁以内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的贫血率分别为31.1%、29.1%和19.9%,而陈君石说,中国缺铁人群或为平均贫血率的两倍,即40%左右。  而中疾控食品强化办则希望,通过铁强化酱油项目,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中国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 观点交锋  目前针对铁酱油的争论有哪些?依靠铁酱油能达到控制缺铁性贫血的目的吗?铁强化食品,是否会带来一场补铁过量的风险?记者采访了301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鲍善芬、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主任陈君石和全球改善营养联盟董事陈春明。  焦点1 是否有实验证明添加钠铁安全  【反方】  鲍善芬:EDTA是一种很强的络合剂,可以在体内络合二价金属离子,如钙、锌、铜等,也就是说,它会干扰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而导致体内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有上海的儿科专家就曾说,为什么吃了铁强化酱油的小孩身高比较矮?就是EDTA的络合作用,干扰了锌的吸收。我想问:有没有做过钠铁EDTA的长期毒性研究?  【正方】  陈君石:钠铁EDTA在国际上讲,是一种营养强化剂,最大的优点是吸收率高,我们曾经用稳定同位素做了人的实验,它比硫酸亚铁的吸收率高了一倍多。  在安全性上,做了很多动物实验,(用量)比人吃进去的要高了好几百倍,(证明是安全的)。在我国,钠铁EDTA是按照食品添加剂系统来管理,包括各领域专家一起评审,卫生部才批准的。  另外,在国际上,经过了世卫组织的严格评审。  焦点2 铁酱油是否会引起补铁过量  【反方】  鲍善芬:现在把钠铁EDTA作为原料添加到酱油、面粉、饼干等里,来“改善中国人的营养健康”,称为是“强化食品”。这种没有严密的监管,到处添加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很可能使消费者铁元素摄入过多,而导致慢性中毒,尤其是儿童。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补铁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有研究报道,血液中的铁含量越高,人患癌症的可能性就越高。受中风的伤害较一般人更严重。  【正方】  陈春明:不贫血的人吃会不会有问题?我们在一个省做婴幼儿补铁改善,每天给予婴幼儿5毫克(钠铁EDTA),在18个月的补充中,原来不贫血的人,他的血色素还是在正常范围内。  陈君石:酱油是有制限性的,不能像饮料一样喝,吃多了太咸,按国家标准,每人每天吃铁酱油,会补充3—4毫克铁。在不需要时,可代谢出去。所以成年男子食用铁酱油不用害怕。

  • 【简讯】烤羊肉致癌猛于苏丹红

    “烤羊肉串其实比苏丹红危害更大,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有误区。”3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君石,在广东谈到食品安全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才是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陈君石指出,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瘦肉精,也不是农药添加剂,而是由致病性因素引起的食物疾病,就是“食物中毒”。我国每年夏秋季发病高峰的时候,大概有2—3万人发生食物中毒,绝大部分还是漏报的。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才是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陈君石说,烤羊肉串和烤鸭皮对身体的伤害要远大于放入苏丹红的番茄酱。被苏丹红污染的食品致癌,而在人们的食物中也存在着很多天然的致癌物,像羊肉串和烤鸭皮里的苯并比。他说,被苏丹红等致癌物污染的食品固然不好,但人体吸收只要达不到一定量,就不会引发癌症。  据统计,在我国流行的食源性疾病中,微生物食物中毒居首位。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其中肉类和水产品是高危食品,肉及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占20%,水产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占10%。我国食源性疾病爆发的特点多为集体聚餐爆发,原料污染或变质以及储存、加工不当是主要原因。新华日报

  • 【转帖】食品安全关键在厨房

    背景:去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2007年上半年食品合格率达到85.1%,中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也在不断改善。  和众所周知的食品受化学品超量威胁相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更愿意告诫大家,比化学品影响更大的,其实是百姓们对食物保存和加工的错误方法。  陈君石表示,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逐渐完善的同时,处理食品时的卫生状况也必须得到足够的认识。  2005年8月,四川省猪链球菌病导致204人生病,38人死亡:2006年8月,北京“福寿螺事件”中23人引发管圆线虫病 今年4月,北京6人吃海丝螺引起急性中毒……这些都说明,食品处理不当带来的健康威胁,远远超过化学品污染食品带来的危害。  想要享用安全的美味食物,一定要关注选购、储藏和加工三个环节的健康和安全。陈院士指出了人们生活中常犯的一些错误,希望大家把住食品安全关从自己的手中开始。  错误饮食几大“惯犯”  选购:图便宜买一些保质期即将结束的甚至是有些腐败变质的食物。或好奇心重,喜欢买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吃过、做过的食物,很容易因为不会加工而导致食物的不熟甚至变质。  肉肠食品:认为肠衣上偶尔一点腐败变质不会影响到里面肉的质量,把腐败的地方洗切掉或者洗掉蒸一下,还可以继续食用。  海鲜:生吃。  冰箱:认为是食品安全箱,吃剩的食物从里面取出便吃。  须树立的正确观念  蔬菜和水果:最好用盐水简单浸泡一下,能够消灭一定量的细菌。在自己家中最好不要腌制泡菜,避免泡菜成为细菌的温床。  肉类食物:一定要保证烧熟煮透,冰冻的肉类和禽类在烹调前应彻底化冻,再加热煮透,避免加热不彻底。  海鲜:最好是煮熟了吃。因为只要海鲜有一点点变质,副溶血性弧菌就会大量繁殖。  很多市场中销售的海鲜不能达到完全灭菌。对于一些只能生吃的海鲜,必须严格保障食物来源卫生条件的可靠。  冰箱:冰箱中的食物必须再充分加热后再吃,这是杀灭细菌的好办法。(文章来源:39健康网社区)[color=#DC143C]大家来讨论一下,你平常在厨房有哪些地方没有注意到呢?[/color]

  • 【转帖】食品安全关键在厨房

    背景:去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2007年上半年食品合格率达到85.1%,中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也在不断改善。  和众所周知的食品受化学品超量威胁相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更愿意告诫大家,比化学品影响更大的,其实是百姓们对食物保存和加工的错误方法。  陈君石表示,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逐渐完善的同时,处理食品时的卫生状况也必须得到足够的认识。  2005年8月,四川省猪链球菌病导致204人生病,38人死亡:2006年8月,北京“福寿螺事件”中23人引发管圆线虫病 今年4月,北京6人吃海丝螺引起急性中毒……这些都说明,食品处理不当带来的健康威胁,远远超过化学品污染食品带来的危害。  想要享用安全的美味食物,一定要关注选购、储藏和加工三个环节的健康和安全。陈院士指出了人们生活中常犯的一些错误,希望大家把住食品安全关从自己的手中开始。  错误饮食几大“惯犯”  选购:图便宜买一些保质期即将结束的甚至是有些腐败变质的食物。或好奇心重,喜欢买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吃过、做过的食物,很容易因为不会加工而导致食物的不熟甚至变质。  肉肠食品:认为肠衣上偶尔一点腐败变质不会影响到里面肉的质量,把腐败的地方洗切掉或者洗掉蒸一下,还可以继续食用。  海鲜:生吃。  冰箱:认为是食品安全箱,吃剩的食物从里面取出便吃。  须树立的正确观念  蔬菜和水果:最好用盐水简单浸泡一下,能够消灭一定量的细菌。在自己家中最好不要腌制泡菜,避免泡菜成为细菌的温床。  肉类食物:一定要保证烧熟煮透,冰冻的肉类和禽类在烹调前应彻底化冻,再加热煮透,避免加热不彻底。  海鲜:最好是煮熟了吃。因为只要海鲜有一点点变质,副溶血性弧菌就会大量繁殖。  很多市场中销售的海鲜不能达到完全灭菌。对于一些只能生吃的海鲜,必须严格保障食物来源卫生条件的可靠。  冰箱:冰箱中的食物必须再充分加热后再吃,这是杀灭细菌的好办法。

  • 【分享】《食品安全学导论》出版发行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魏益民教授课题组撰写的《食品安全学导论》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1日起开始发行。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和庞国芳院士为本书作序。  《食品安全学导论》是魏益民教授主编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丛书”的分册之一,丛书还包括《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研究》、《牛肉产地溯源技术研究》(已出版)和《植源性食品污染源溯源技术研究》(待出版)。该丛书由“十五”、“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支持完成。  《食品安全学导论》一书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相关文件和指南为基础,介绍了食品安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管理原则、基本方法,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全书的章节构成和内容安排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三大要素(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为核心内容和出发点,论述了三大要素的科学基础、相互关系及技术体系,同时选编了部分案例和参考资料。   该书作为一部指导管理实践、提高知识水平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学术性兼知识性论著,本书适合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的科教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行政管理人员、食品加工与流通企业的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博士研究生及专业培训班的参考书籍。

  • 您还敢让您的小孩吃“膨化食品”吗?

    最近,有关专家通过近几年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数据和对加工食品中铝含量的专项监测,取得了11类食品6000多份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四成儿童铝摄入量超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昨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针对食品安全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展开讨论。 著名的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介绍说,铝含量较高的食品,主要就是面粉和及其制品。根据铝的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每人每周的(安全)摄入量是每公斤体重2毫克,我们发现全国人群中有30%多的个体超过了2毫克,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4-6岁的儿童。对儿童来讲,他们的面制品摄入量可能不是很大,但是按照公斤体重算,他们最主要的铝摄入量来自于膨化食品。而铝的过量摄入将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都会有一定影响。此外,还会引起婴幼儿的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目前,专家们已经根据评估结果对卫生部门提出了政策建议。卫生部已经按照专家建议发布公函,对调整13种含铝添加剂的使用向社会征求意见。

  • 我国4成儿童铝摄入量超标 膨化食品是主要来源

    最近,有关专家通过近几年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数据和对加工食品中铝含量的专项监测,取得了11类食品6000多份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四成儿童铝摄入量超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昨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针对食品安全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展开讨论。著名的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介绍说,铝含量较高的食品,主要就是面粉和及其制品。根据铝的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每人每周的(安全)摄入量是每公斤体重2毫克,我们发现全国人群中有30%多的个体超过了2毫克,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4-6岁的儿童。对儿童来讲,他们的面制品摄入量可能不是很大,但是按照公斤体重算,他们最主要的铝摄入量来自于膨化食品。而铝的过量摄入将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都会有一定影响。此外,还会引起婴幼儿的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目前,专家们已经根据评估结果对卫生部门提出了政策建议。卫生部已经按照专家建议发布公函,对调整13种含铝添加剂的使用向社会征求意见。

  • 【简讯】第40次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会议在北京成功闭幕

    2008年4月28日上午,卫生部就第40届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代表团食品添加剂方面相关议案及取得的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第40次CCFA会议的筹备情况  按《食品法典程序手册》要求,中国履行了对CAC和各成员国的承诺,为CCFA会议提供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中文等四种语言的文件和同传服务,提供会议技术文件12000余份。  为了保证委员会在技术层面更有效的讨论议题,2008年4月19日召开了“食品添加剂法典通用标准(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Food Additives, GSFA)”工作组会议,30个成员国及组织,22个观察员组织参加。经过热烈、充分的讨论,工作组提出了12项具体的技术性建议,特别是成立特设实际工作组的建议,得到本次委员会的采纳,中国将参与工作组的工作。工作组将在下届会议之前召开会议,审议电子工作组的报告和评议意见,提交第41届CCFA审议。同时,为了在全球推广GSFA,2008年4月20日,陈君石主席主持了“GSFA在线培训和研讨会”,国内外代表参会踊跃,反映良好。

  • 我对“垃圾食品”的看法

    我对“垃圾食品”的看法

    文/陈君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发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垃圾食品”这个说法,也会有媒体整理出各种“垃圾食品”名单,而方便面、薯条、可乐、汉堡、炸鸡、火腿等一般都会榜上有名,不少人对“垃圾食品”真是又爱又恨,很多人干脆敬而远之。我并非对“垃圾食品”很有兴趣或对“垃圾食品”很有研究,但在不少场合都有媒体朋友询问我对“垃圾食品”的看法,在此就把我的一些观点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垃圾食品”这个说法来源于英文词junk food。根据牛津词典,junk的意思是无用或无价值的东西,而junk food则为“垃圾食品”(制作、食用方便,却有害健康的食品)。在西方,它最开始是指汉堡包、薯条等快餐食品,后来扩展到炸鸡、可乐等碳酸饮料。在中国,不知何时,方便面、油条也很荣幸地入选了。在讨论“垃圾食品”是否有害健康之前,需要澄清的是,网络上流传的所谓“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并不属实,世界卫生组织自己已经辟谣,从未公布过最差食品或者垃圾食品名单。大家之所以把汉堡包、薯条、炸鸡、可乐等食品列入“垃圾食品”名单,当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看,它们所含的能量高和/或脂肪高,而维生素、矿物质等其它营养素却很少;如果多吃、常吃,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和发胖。不过,是不是只有上述食品才是高能量、高脂肪的呢?我查阅了2002和2004年的中国食物成分表,以每100克(毫升)可食部计算,将几种相关食物的常量营养素含量分别列出,如下表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91440_585487_1610895_3.jpg常见几种食物的成分分析从上表里可以看出,像北京烤鸭、烤羊肉串这些很受大家欢迎的食品,它们的能量和脂肪含量相当高,看起来也符合“垃圾食品”的特点啊!例如,每100克北京烤鸭的的能量含量差不多是同样重量的汉堡包的2倍,脂肪含量也是汉堡包的2倍多。烤羊肉串的能量和脂肪也不低,好在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照此,我们是不是要把北京烤鸭和烤羊肉串也纳入“垃圾食品”的名单呢?继而,红烧肉、狮子头、水煮鱼等传统中国菜肴也都要上榜?要这样,“垃圾食品”的名单是不是太长了,而且有违大家的“观感”?我认为,应该深思一下,在中国照搬国外的名词到底是否合适。作为营养学家,我们从不认为食品有好坏之分(即“垃圾食品”与非垃圾食品),因为一个人吃的是否营养、健康,关键在于食物搭配是否合理。比如,如果我中午吃了汉堡包,那晚上就应该多吃一点蔬菜。同样的,中午吃了方便面,那晚上就补上一点肉食和蔬菜。红烧肉脂肪太多,但也不是不能吃,只要不多吃,不天天吃,完全可以作为平衡膳食的一部分。当然,从正面来看,“垃圾食品”的说法笼统概括了某些食品能量高和脂肪高的特点,可以提醒人们要控制对它的“口腹之欲”,但并非完全不能碰。还有一点误解需要澄清,现在越来越多地把超重和肥胖现象归罪于摄入“垃圾食品”,特别是汉堡包、热狗、薯条和可乐等甜饮料。超重和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从饮食方面来说,它的发生也是因为总的能量“收支不平衡”,即摄入远大于支出。因此,要保持健康体重,除了控制摄入量,还要“敢于支出”。偶尔吃多了,那就要加强运动,把多吃进去的能量消耗掉。体重控制说白了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问题,仅仅把它归罪于少数食品种类,你确定不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总之,“垃圾食品”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食物本身并没有“垃圾”还是“健康”之分,没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搭配。当然,消费者还是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特点,尽量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去做,比如根据其中的“平衡膳食宝塔”做到食物多样化,每种食物都吃一些,每种食物都不多吃。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来源:陈君石院士微博

  • 【转帖】食品添加剂国际新标准将出台

    发布时间:2009-4-1 转载于:广东省食品安全网 2009年3月16日-20日,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odex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缩写为CCFA)第41届会议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共审议了20种食品添加剂的新标准或修订标准,以及111种香料的新标准。一旦7月得到国际食品法典大会的审核批准,即成为新的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  CCFA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缩写为CAC)的十个综合委员会之一,具体负责规定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功能分类、规格和纯度、食品添加剂分析方法,以及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提出优先评价名单等相关内容。CCFA会议每年一届,明年3月将在北京召开第42届会议。  本次会议共有56个成员国、1个成员组织和2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中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陈君石院士连续第三次主持会议。  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在2月28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颁布了新的《食品安全法》。根据此法,卫生部将对中国现行食品安全相关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将继续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  FAO的代表在本届会议上通报了去年两次特设工作组会议的最新科学建议,一个是食品加工用含氯消毒剂的使用利弊,一个是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危险性评估。  关于后者的通报显示,2008年12月初,FAO和WHO联合在加拿大召开了专家会议,除评估三聚氰胺的化学特性、分析方法、产生和暴露原因,还确定了三聚氰胺的日耐受量(TDI)为0.2mg/kg bw(毫克每公斤体重)。根据这一耐受量,许多国际机构确定的食品中三聚氰胺的现行限量(婴儿配方奶粉1ppm,其他奶粉2.5ppm,ppm为百万分之一)是安全的。  “但这是针对食品包装渗透进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而不是针对有目的人为添加。”WHO参会代表崔明慎女士说,中国去年发生的情况比较特殊。  关于三聚氰胺的报告还强调了动物饲料中发现三聚氰胺的问题,因为三聚氰胺可以由此转移到鸡蛋、牛奶、肉等人类食品中。  此外,JECFA指出,天然存在于食品和精油中的六种香料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包括芹菜醛(Apiole)、榄香素(elemicin)、八角茴香油(Estragole)、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肉豆蔻油(Myristicin)和黄樟油精(Safrole)。  在上届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应针对铝化合物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意见,因为油条等食品中普遍含有铝化合物添加剂。这次会议上明确了日本将在2009年年底提供含铝化合物(硫酸铵铝、乳酸铝和硫酸铝)的生物利用度和两代生殖毒性研究。  对于另一种中国消耗比较大的食品——面粉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这次会议上认为以往的二氧化氯2500mg/kg的限值过宽,其可接受的水平应为普通面粉0-40mg/kg,特殊面粉为40 mg/kg -75mg/kg。对于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这次会议认为原有的规定是合适的,其限值为普通面粉0-40mg/kg,特殊面粉为40 mg/kg -75mg/kg。  陈君石院士表示,CCFA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将作为各个国家制定本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参照,而且这一标准也将是国际贸易领域仲裁的标准,因此积极参与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中国的食品安全与国际接轨有积极意义。  而参加会议的中国专家表示,制定严格的标准是前提,但重在执行,实现发达国家的食品大规模统一生产和监管,摆脱现有的分散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才是保证中国食品安全的长久之计。

  • 求助中文文献一篇

    序号:1链接: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TB201409017.htm题目:豆芽中甲硝唑、多菌灵、赤霉素、6-苄基腺嘌呤、2,4-二氯苯氧乙酸的定量检测作者:陈君 安东各 许莉 高连杰 肖宏展 陈致 李喜来 期刊:《化学通报》 2014年09期

  • 转基因大米品尝会,科普?实验?还是“行为艺术”?

    转基因大米品尝会,科普?实验?还是“行为艺术”?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7/201307172153_452032_1609327_3.jpg7月13日,北京市科技记者协会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在京开展转基因大米自愿品尝活动,专家在会上为转基因技术正名,称转基因作物安全可靠已是定论。据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介绍,自今年5月以来,他们已在全国多个城市举行22次转基因大米试吃活动,参与志愿者近千人。“转基因作物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大势所趋。”陈君石认为,说转基因作物安全问题没有定论是完全错误的,消费者希望听到“绝对安全”的说法,但实际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东西,作为科学家只能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的作物对健康是有害的,那这就是安全的。Q1:转基因作物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吗?Q2:转基因作物安全问题没有定论,是对?还是错?Q3: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对健康有害,所以就可以得出安全的结论?你认同否?

  • 求助中文文献一篇

    序号:1链接: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GHY201308006125.htm题目:豆芽中甲硝唑、多菌灵、赤霉素、6-苄基腺嘌呤、2,4-二氯苯氧乙酸的定量检测作者:陈君 安东各 许莉 高连杰 肖宏展 陈致 李喜来 期刊:《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三卷)》2013年

  • 【转帖】国内食品添加剂泛滥成灾

    近日,卫生部相关官员表示,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撤销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处理剂及其相关配套措施。然而,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消息再次牵动着大众的神经。  添加剂过量使用有待调查  据媒体报道,在北京西郊锦绣大地物流港的大型面粉加工厂普遍已经停止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一些企业仍在添加主要出于两个原因:受生产条件制约面粉加工水平偏低;迎合部分消费者追求“品相”的心理。  不只是面粉产品,被形容为“熟悉的陌生人”的添加剂,存在于许多食品中。小小的面包里有多少添加剂?人们恐怕很难想到,复合酶制剂、复合乳化剂、氧化剂、过氧化苯甲酰这些陌生的名称,都是许多面包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多类约2000种,使用也有严格限量标准。生活中一件件案例表明,添加剂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滥用。  吉林省去年一次抽查中发现,某批次葡萄酒山梨酸超标2.3倍;山东寿光对15个咸菜样本的抽检中,4个样本防腐剂超标2至5倍;在以往曝光的案例中,一些“地下”小食品作坊的蜜饯色素和增味剂超标可达十几倍。  另有商家利用产品说明“打掩护”:“有选择”地标注部分添加剂名称,对于可能危害公众健康的添加剂避而不提,此做法在危害公众健康的同时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业的灵魂,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适量添加,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表示,“食品添加剂替非法添加物背了多年的黑锅。”  为何我们清除不掉添加剂这一毒瘤  一个个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违法添加物的案例只是大众质疑的冰山一角,人们更为担忧:如此多的活生生例子,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不法企业违规操作?  据食品添加剂行业专家介绍,一些商家过度追求色泽和口感而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为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润而违规使用非法添加物,凸显了投机渔利的心态,部分监管环节的疏漏更造成了这些企业投机的侥幸心理。  “食品安全监督具体执行上存在漏洞。”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高彦祥教授说,“片段化监管体制容易导致部门间责任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同时部门间内耗严重,问题出现后相互推诿导致失去最佳监管时机。”  他认为,添加剂的销售和使用缺乏严格的追踪机制,一般只是抽检最终产品,如发现商家确实存在过量使用或使用违禁添加剂时,往往只是一罚了之,但以罚代管的方式对一些企业根本不伤筋骨。  不容忽视的是,添加剂检测设备本是把关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检测设备老化、闲置,使食品安全监测成为一句空话。  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中,全国共清查出252种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物。违规行为多存在于中小型食品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私人作坊。这些企业在食品生产工业的末梢,原材料进货渠道繁杂,监控检测难度更大。  治理任务任重而道远  食品安全关乎我国十几亿公众的健康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8月4日,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强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实施方案。最高人民法院等几部委近日也明确表态,加强食品安全管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甚至死刑。  “规范添加剂使用、维护食品安全需要强有力执法的保证。”高彦祥说,“食品安全法已经出台,各部门执法一定要从严,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凡事要从公众利益出发,不能因为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就对其 手下留情 。”  “要想及时发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转变 事先许可、事后抽检、出了事故进行处罚 监管方式,相关部门应把好关口,主动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进行检测,这也是获得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他说。  彭瑞衍建议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追踪机制,对添加剂生产厂家要严格执行生产销售的登记备案制度,将产量和去向备案,对使用厂家要登记添加剂来路和使用情况。这样才能把住超范围、超量使用的关口,也便于追查和监督。与此同时要在食品监督方面保证公众的知情权,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指出,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必须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一些基层机构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专业检测人员普遍缺乏。  陈君石说,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督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关键还是要靠企业自律。“食品添加剂说到底是道德问题。”专家建议,政府各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应更多发挥行业协会的沟通作用,加强企业自律意识的宣传,提高行业守法意识。

  • 【转帖】如此专家鉴定何以服人

    [B]如此专家鉴定何以服人[/B] 方舟子 国内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有时慢得让人心急,有时又快得令人目眩。蒙牛特仑苏牛奶已经大肆做了三年广告宣传其中的OMP如何如何神奇了,国家质检总局才突然发现这个OMP是违法添加物质。质检总局禁止添加OMP的公函被泄露到媒体才两天,卫生部等6个部门的专家就已做了鉴定,认为饮用添加OMP的牛奶不会产生健康危害。 但卫生部的告示却没有明说这些专家都是何许人也。经过《中国新闻周刊》多方调查,也[B]只发现了其中3名参与鉴定的专家[/B]的尊姓大名:[B][size=5]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color=#DC143C]陈君石[/color],中国农科院研究员[color=#DC143C]蒋建平[/color],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color=#DC143C]任发政[/color]。[/size][/B] 既然号称是6个部门的专家,当然不会只有这3人。不过也可从中看出点端倪。我搜索了一下以前的新闻报道,找找他们与蒙牛是否存在利益关系。在去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期间,陈君石曾经表扬过蒙牛态度诚恳,要人们信任它,“这样你要不信任?你还信任谁呢?”当然,现在的事实表明蒙牛根本不值得信任。不过也不好说陈院士就和蒙牛有什么渊源,也许当时他也被蒙牛给蒙了。 另外两位专家就没有那么清白了:去年8月有一则报道称,任发政与蒙牛合作做研究,在中国农大挂了块“蒙牛乳业集团-中国农业大学功能乳品实验室”的牌子。去年12月,又有一则推销蒙牛特仑苏牛奶的报道,蒋建平为特仑苏有机奶大做广告,盛赞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民族乳业在世界水平上的全新探索,体现了以人为本、呵护消费者健康与倡导环保的新理念,为消费者带去天然天成的独特体验。” 如此看来,这两位专家和蒙牛的关系都非同一般。如果有更多的专家名字被披露,也许还可以找到更多有趣的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大多数参与鉴定的专家就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躲起来不敢示人,为何仅仅根据蒙牛提供的材料,就迅速做出结论。但是,由这些与蒙牛有着利益关系的专家做出的鉴定结论又如何能够公正,如何会有公信力呢?也就只配让蒙牛拿去乘机再为特仑苏牛奶大做广告了。 3年前特仑苏牛奶刚刚推出的时候,也是有专家为其做鉴定的。当初鉴定OMP是蒙牛科研人员发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物质的是专家,现在说OMP是从国外进口的也是专家。国内专家尽干这种为商家添砖加瓦的事,难怪要被说成是“砖家”。

  • 多名工程院院士拟建言国务院撤销"烟草院士"资格

    拖延14个月未果的“烟草院士”一事,终于激怒科学界。昨日,在中国“ 减害降焦 ,科学还是骗局”研讨会上,谢剑平赖以获得院士提名的“降焦减害”研究成果,被多名工程院院士、专家,直斥为“伪科学”和烟草业骗局。与会近百位院士、专家达成共识:谢剑平作为烟草业的研究人员,其所谓“降焦减害”研究成果为烟草业利益服务,刻意隐瞒低焦卷烟对公众的健康危害,其所言所行,违背了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强烈呼吁中国工程院尽快撤销谢剑平院士资格;敦请科技部再审查谢剑平既往所获的3个国家科技进步奖,是否存在方向、伦理、学术造假问题。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和陈君石先后表示,谢剑平所谓的“降焦减害”研究成果是欺骗,已触犯科学界的道德底线,不能容忍。若工程院仍迟迟不做决断,科学界将考虑通过建言国务院、提请公益诉讼等方式,请国务院要求工程院撤销谢剑平院士资格。昨日,中国控烟协会宣传主管所超介绍,2011年底至今,中国控烟协会已连续六次致函工程院,建议尽快撤销谢剑平院士资格。然而,这些致函多数石沉大海,在几十次向工程院的致电询问中,得到的结果只有三种,“领导出差”,“领导开会”,电话无人接听。去年8月,中国工程院回复中华预防医学会等7家社会组织称“对谢剑平研究员当选院士引发的质疑,将继续进行调查。”截至目前,中国工程院尚未公布调查结果。

  • 2016食品安全十大微信谣言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1月6日召开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梳理了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谣言,其中“小龙虾浑身是虫?”传播量最高,达5400多万,专家提醒,该说法夸大其辞,虾蟹不宜生食,但煮熟的小龙虾可放心食用。其他在微信上流传甚广的食品安全谣言还有:“葡萄无籽是用避孕药培育的?”事实上,避孕药是动物激素,对植物根本不起作用。“维生素A伤害婴儿大脑?”其实,有充足证据证明额定计量补充维生素A是安全的。“肉鸭生长过快是注射激素?”从成本收益角度看,打激素并不划算,肉鸭生长快是科学育种的结果。“美国政府说胆固醇有益无害?”新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确取消了限制胆固醇摄入的建议,但也强调不代表建立健康饮食模式时注意胆固醇不再重要。“美国人民又不吃转基因了?”事实上,美国是转基因研发和消费大国,已经吃了20多年转基因食品。“西瓜和桃一起吃要人命?”这类“食物相克论”造成过无数“冤案”,尚没有证据表明西瓜和桃同时食用会致命。“方便面含防腐剂,32小时不消化,甚至致癌?”专家认为,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食物搭配,配些肉、菜更营养。“吃樱桃感染H7N9病毒?”类似“吃猪肉感染H7N9”“吃麻辣烫感染H7N9”等谣言不断变种专家指出H7N9是禽流感病毒,谣言在“乱扣帽子”。“猪肉生了无敌钩虫?”经鉴定,网传的钩虫照片,是猪的淋巴、血管等组织,猪肉中没有钩虫的说法。以上谣言均已被媒体和权威专家击破。事实上,针对上述与葡萄、猪肉、小龙虾、方便面和食物相克相关的谣言,人民日报“求证”栏目也曾多次刊发报道辟谣。那么,当前我国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究竟是什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认为,当前食源性疾病危害最大,需注意粮食和蔬菜中的重金属、粮食和坚果中的霉菌毒素、畜禽养殖中非法使用兽药、蔬菜和茶叶种植中非法使用农药等问题。他建议,进一步探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加强部门间协调和合作;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从以抽样/检测为主转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