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陈国良

仪器信息网陈国良专题为您整合陈国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陈国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陈国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陈国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陈国良话题讨论。

陈国良相关的资讯

  • 著名材料科学家陈国良院士逝世
    陈国良是我国高温合金领域先驱,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温合金专业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金属学会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陈国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5月25日上午10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陈国良,1934年3月出生,江苏宜兴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田纳西大学和德国马普所学习和研究,历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0年作为第一作者获得第四届高温合金国际会议唯一最佳论文奖,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获美国金属学会会士,200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   陈国良是我国高温合金领域的先驱,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温合金专业。七十年代初他用新的合金解决了我国主要歼击机歼—6飞机发动机涡轮盘严重故障问题;研制成功了“石油催化裂化能量回收烟气轮机”铁基和镍基二代高温合金轮盘等关键部件;研发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含镁镍基合金,填补了国内空白 突破了国外发展高温高性能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的思路,创造性地发展出含高铌钛铝合金,被国际上誉为是钛铝合金领域的“里程碑”;他在大块金属玻璃多元短程序合金设计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他较早地强化了针对核电和新火电技术的“能源新材料及其寿命评估基础研究”学术方向,领导开展能源新材料及寿命评估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在冷轧高硅硅钢片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陈国良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5月31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 陈国南:我国食品行业技术、标准需与国际接轨
    中国约有90%的农业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百亿美元左右。6月27日上午,食品安全专家、福州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陈国南教授在2014年福建省首届食品安全高层对话上指出,目前我国食品领域急需解决食品中重要污染物检测的关键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   陈国南表示,除了众所周知的微生物污染、食物源头污染、化学品污染等问题外,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还存在贸易与技术壁垒。   陈国南介绍,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由1996年的143.40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632.9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9.7%。然而,中国仍然约有90%的农业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百亿美元左右。   例如,对我国输出日本的大米和输出欧洲的茶叶,国外要求检测100多种农药残留而且要求的最高残留限量为目前先进检测方法的检测低限。在农药残留的检测中要求一次能进行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检测技术水平。陈国南表示,目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信息科学的结合产生的新技术可显著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监测和溯源能力,这一技术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在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陈国南还认为,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技术措施与国际水平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广泛地应用危险性评估技术,特别是对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等致病菌对不同人群和个体的致病剂量尚不清楚 疯牛病与人的克-雅氏病之间的确切关系尚待阐明 国际上所报导的男性精子减少是否确与二噁英和氯丙醇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暴露增加有关。   国际经验表明,实现从&ldquo 农田到餐桌&rdquo 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从源头治理到最终消费的监控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十分重要。在这些方面,我国科学数据尚不充分,需要开展基础研究。   陈国南说,我国部分出口食品企业已应用了HACCP技术,但缺少覆盖各行业的HACCP指导原则和评价准则,从而需要制定这一先进技术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准则,以便在我国广泛应用。   陈国南介绍,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不接轨,内容不完善,技术落后,实用性不强、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方面缺乏基础性研究,在创新性方面差距更加明显。许多产品标准没有充分利用&ldquo 危险性评估&rdquo 原则,考虑总暴露量在各食品中的分配状况,现行食品卫生标准的覆盖面不广。经常是国外设定一个技术壁垒后,我国有关部门才开始着手建立相关标准。这种被动的局面已经给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竞争力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将危险性评估技术引进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以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和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并促进市场竞争力。
  • 普析通用陈国伟:对2016LC-AFS市场将有很大促进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国家卫计委于2015年9月21日发布了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2014),包括:《GB 500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和《GB 5009.1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该标准将于2016年3月21日正式实行。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GB 5009.11-2014第一篇规定了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其第一法、第二法和第三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本标准第二篇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取消了原子荧光法和银盐法,增加了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无机砷的测定并不是适用所有食品,而是适用于稻米、水产动物、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中无机砷(包括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含量的测定。GB 5009.17-2014 第一篇规定了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第二篇规定了食品中甲基汞含量测定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方法(LC-AFS)。 /span /p p   对于这两项标准的实施,将带给LC-AFS的市场带来哪些影响?仪器信息网编辑近日采访了普析通用原子荧光事业部负责人陈国伟。 /p p   两项国强标中,LC-AFS法是无机砷检测的第一法,甲基汞检测的唯一方法,所以说,两项标准的发布对于2016年LC-AFS的市场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用户的采购意愿非常强烈,虽然说,2016年3月份标准才开始实行,但是目前已经有很多用户来电咨询,咨询中也有一部分是关于AFS的升级(升级成形态分析系统)。 br/ /p p   而对于LC-AFS的目标用户,陈国伟介绍,首先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了业务扩项目的。其次是包括出入境、食药局等政府检测机构,这两项标准最终将普及到县一级的政府检测机构 不过,目前咨询的用户还主要集中在地级以上单位 最终的全面普及还有待时日。而对于食品企业来说,采购LC-AFS的多事一些大型企业 食品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更多的还是元素总量的控制。 /p p   陈国伟还指出,GB 5009.11-2014中特别指出了食品中无机砷含量的测定适用于稻米、水产动物、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所以,该标准的目标用户还包括农业和渔业领域用户 尤其是渔业,因为元素形态分析最早是从水产品开始。 /p p   谈到GB 5009.11和GB 5009.17在实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形态分析方面,陈国伟说到,形态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比较繁琐、对操作人员要求高。而且这两项标准要普及到县一级检测单位,操作人员的水平可能会存在较大问题。不过这也是仪器厂商的机会,普析将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将样品前处理的流程规范化。 /p p   提到普析相关的仪器,陈国伟介绍了普析获得BCEIA 2015金奖的产品PF7高性能双光束原子荧光光度计,PF7首次应了了双光路光学设计,该技术借鉴了普析优势产品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技术,消除了光源产生的波动和漂移 PF7利用气动泵取代了蠕动泵,因为蠕动泵不能保证长时间的准确性 而且甭管易老化破裂,给用户增加了耗材成本。得益于普析公司通用分析仪器平台的优势,普析拥有自己的液相色谱产品,所以普析的LC-AFS拥有全套的知识产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撰稿:刘丰秋 /p
  • 国机集团副总经理陈学东到海光公司调研指导
    1月21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来到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同时到中装下属海光公司三河分公司参观指导。国机集团装备制造事业部赵飞总监、中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寅伦、总经理卢元林、副总经理高申友、财务总监李升高、副总经理徐天舒、纪委书记杨殿强、董事会秘书张旭等领导陪同调研。 在听取周寅伦书记关于中装集团的主要业务板块情况、所面临的形势和经营运行情况、今年经营目标和工作思路、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安排汇报之后,陈学东副总肯定了中装集团的成绩和经营特色,尤其对仪器板块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海光公司在新的形势下,要按照新发展理念,强化已有优势,和市场紧密结合,持续寻找创新点,复制成功经验,加大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研发投入和力度,并提前谋划进军资本市场。调研期间,陈学东副总及各级领导在海光公司总经理刘海涛及班子成员的陪同下参观了海光公司三河分公司展厅、生产车间和质检车间。
  • 磐合科仪接连发布徐国平、陈信燕董事辞职公告
    磐合科仪:董事辞职公告(1)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辞职公告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一、辞职董监高的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本公司董事会于2016年12月22日收到董事徐国平先生递交的辞职报告。该辞职董事持有公司股份200,000股,占公司股本的0.57%。徐国平先生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二)辞职原因因个人原因辞职。二、上述人员的辞职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一)对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的影响徐国平先生的辞职未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二)对公司生产、经营上的影响徐国平先生的辞职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公告编号:2016-085三、备查文件目录徐国平先生的辞呈。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16年12月23日磐合科仪:董事辞职公告(2)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辞职公告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一、辞职董监高的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本公司董事会于2016年12月22日收到董事陈信燕先生递交的辞职报告。该辞职董事持有公司股份 1,250,000 股,占公司股本的3.53%。陈信燕先生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二)辞职原因因个人原因辞职。二、上述人员的辞职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一)对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的影响陈信燕先生的辞职未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二)对公司生产、经营上的影响陈信燕先生的辞职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公告编号:2016-086三、备查文件目录陈信燕先生的辞呈。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16年12月23日
  • 国瑞力恒发布自动烟尘/气测试仪新品
    GR-3100型自动烟尘/气测试仪产品简介 GR3100型自动烟尘/气测试仪是依据国家检定规程JJG680-2007《烟尘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68-2002《烟气分析仪检定规程》,吸取国内外同类仪器之优点,由我公司研发人员精心研制的新一代智能型烟尘烟气测试仪,该机技术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烟尘烟气采样仪的有关规定,实现烟尘、烟气同机采样及检测,大大缩短现场工作时间。适用于各种锅炉、工业炉窑的烟尘排放浓度、折算浓度和排放总量的测定和各种锅炉、工业炉窑的SO2、NO、NO2、CO、CO2、H2S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浓度、折算浓度和排放总量的测定及各类脱硫设备效率的测定主要特点l 主机内集成差压、微压传感器、微处理器、直流旋片泵,基于皮托管平行法等速采样原理,自动测量跟踪烟气流速等速采集烟尘。l 主机内集成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能测量计算包括动压、静压、全压、烟气流速、干、湿球温度、含湿量、烟气排放量等在内的所有参数。l 选用进口贴片器件,可靠性高,故障率极低,仪器体积大大减小,携带方便。l 电化学传感器随同线路板一起设计,用户升级、更换简捷方便。l 自动选择存储监测数据,供查询、打印,信息量大。l 自动记忆上次输入的监测目标工况参数,下次开机自动采用。l 320×240点阵STN型液晶显示,自动背光照明。中文菜单显示人机对话方式,图文并茂,简单明了。用户可以凭借仪器丰富的在线操作提示,直接操作。液晶屏幕可前后0~180度自由旋转。l 通过键盘即可对仪器测量的各项参数进行标定。l 烟尘采样过程中,如果烟道负压较大,或取样孔开孔位置在水平烟道顶部时采样结束后滤筒中采集的烟尘易被倒吸出来,造成数据严重偏差。该仪器有特殊的功能来防止倒吸发生。l 烟尘烟气监测数据繁多,不同顾客不同测试目的对数据要求各异,该机具备选择打印项功能,顾客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要打印的数据。l 进行参数校正时您必须输入密码,以保证仪器内存数据安全。l 选配油烟取样管后,可满足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对油烟进行采样的要求。技术指标 参数范围分辨率误差采样流量5~ 80 L/min0.1 L/min≤±5%流量控制稳定性-30.00 ~+30.00 kPa0.01 kPa≤±4 %流量计前压力-40.00 ~0 .00kPa0.01 kPa≤±2.5 %流量计前温度-30.0 ~ 150.0℃0.1℃≤±2℃烟气温度0 ~ 500℃1℃≤±3℃大气压(60~130)kPa0.1 kPa≤±2.5 %含湿量(0~60)%0.1%≤±1.5%O2 (可选)(0 ~ 30)%0.1%示值误差:≤±5 %;重复性: ≤2 %;响应时间:≤60s; 传感器寿命:除CO2外空气中2年 SO2 (可选)(0~5700 )mg/m31 mg/m3 NO(可选)(0~1340) mg/m31 mg/m3NO2 (可选) (0~200 )mg/m3CO (可选)(0~5000)mg/m3H2S (可选)(0~300)mg/mCO2 (可选)(0~20)%采样泵负载能力≥30 L/min (阻力为-20kPa时)最da采样体积999999 .9 L0.1 L≤±5%外型尺寸310×170×310 mm仪器噪声功 耗100 W 创新点:GR3100型自动烟尘/气测试仪,实现烟尘、烟气同机采样及检测,大大缩短现场工作时间;选用进口贴片器件,可靠性高,故障率极低,仪器体积大大减小,携带方便;自动选择存储监测数据,供查询、打印,信息量大 烟尘采样过程中,如果烟道负压较大,或取样孔开孔位置在水平烟道顶部时采样结束后滤筒中采集的烟尘易被倒吸出来,造成数据严重偏差。该仪器有特殊的功能来防止倒吸发生. 自动烟尘/气测试仪
  • 全球40位40岁以下精英分析化学家公布,中山大学陈国胜等3位华人入选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英国分析化学家网站公布了2022年度全球40位40岁以下精英分析化学名单,这是该网站第二次评该名单,上一次是2018年。可以看到,本名单中的分析化学家已经在大气科学、电池电化学以及癌症诊断等多领域的分析问题上做出很多成果,其中部分正在开发新型的仪器技术。仪器信息网观察到,本次榜单中包括了三名华人科学家,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国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的陈国胜、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Ying Zhu以及美国基因泰克公司陈桃。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 副教授 陈国胜  研究方向: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及面向生命健康应用,包括蛋白质-多孔有机框架复合材料、酶固定化新技术、生物传感、纳米催化医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 Ying Zhu  美国基因泰克公司 陈桃  2013年,获得佛罗里达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在博士期间,师从谭蔚泓教授从事核酸适配体-偶联纳米材料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014年加入Genentech Inc. (基因泰克)的小分子药物科学部门,在其中参与了包括抗体偶联药物、多肽和传统小分子药物等各种项目,并致力于开发表征新药形态的新型分析和色谱技术。2018年获得CACA青年科学家奖,并于2020年4月成为CACA执行委员。(陈桃曾受邀于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五届色谱网络会议CACA专场分享报告,点击了解)2022年全球40位40岁以下精英分析化学家名单:
  • 制定更适合中国现状的水质烷基汞监测标准 ——访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陈来国研究员
    p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汞生产、使用及排放国,中国的汞生产及排放情况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2013年10月,包括中国在内的87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关于汞的水俣公约》,随后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致力于减少汞污染的措施,并推动涉汞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7年《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正式对我国生效。2018年11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水质烷基汞分析新标准—《水质 烷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HJ 977-2018)。近日,仪器信息网对主持该标准制定工作的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陈来国老师进行了采访,听他为我们讲述标准背后的故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6a3d04ca-bfc7-48df-9b54-b9801fa45c5c.jpg" title=" 陈来国(仪真)800.jpg" alt=" 陈来国(仪真)80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陈来国 /strong /p p    strong 甲基汞的毒性远大于无机汞 /strong /p p   关于汞,陈老师说可以分为有机汞、无机汞两类。在生活中民众认知度更高的是无机汞,如水银温度计里的汞。但有机汞的毒性远超无机汞,而烷基汞是主要的有机汞形态。烷基汞是烷基与汞结合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统称,包括甲基汞、乙基汞、二甲基汞、二乙基汞等多种有机形态,其中甲基汞为目前国内外最受关注的有机汞形态,这是由于甲基汞的生理毒性、生物富集性、环境中的浓度水平相比其他类烷基汞更为突出。甲基汞就是1956年轰动世界的日本水俣病的罪魁祸首,具有神经毒性,对人体危害极大,它在环境特别是水体中即使浓度很低就可能对生物造成巨大危害。乙基汞虽然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产生,但人工合成的硫柳汞才是最大的乙基汞来源。硫柳汞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及药物制剂,包括许多疫苗的防腐剂都会用到硫柳汞。不像甲基汞容易在人体内富集,乙基汞可以通过肠道排出体外,且低剂量乙基汞的毒性目前还存在争议,世界卫生组织也支持继续将硫柳汞作为灭活剂和疫苗防腐剂使用,但也需要关注。而其他类有机汞由于在环境中含量都比较低且不稳定,所以现在受到的关注还比较少。 /p p   甲基汞主要来源于生物/非生物的甲基化作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除了可以通过食物摄入,甲基汞还可通过呼吸道、肠胃及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其主要损害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甲基汞中毒可导致肾脏损害,重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甲基汞也可侵入胎儿脑组织,对胎儿的记忆力及语言能力造成损伤。 /p p   水体是甲基汞产生和生物富集的最主要场所,因此,对环境中尤其是水中包括甲基汞在内的烷基汞的检测十分重要,陈老师有感而发。 /p p    strong 4年时间建立中国水质烷基汞检测标准 /strong /p p   在我国部分涉汞行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标准中,烷基汞都是重要的监测指标。比如污水排放标准中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中的《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皆限定烷基汞不得检出(检出限为10 ng/L)。此外,部分省市如上海市制定的《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和《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广东省制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江苏省制定的《化学工业主要污水排放标准》、北京市制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山东省制定的《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也要求排放的污水/废水中的烷基汞浓度为不得检出。 /p p   目前我国涉及烷基汞的水质分析方法有《水质 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204-93)和《环境 甲基汞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17132-1997)两个国家标准。但这些国家标准方法距今已有20年以上的时间,存在取样量大、前处理复杂、需使用有机溶剂、基质干扰较强、检出限高和重现性较差等问题,不利于我国对烷基汞的环境监管。“目前国内也正在对这两个国家标准进行修订。而且,随着水俣公约的正式生效,我们也需要拥有和国际主流方法一致的烷基汞检测标准,这样无论是我们自己做基础研究还是未来进行相关公约的国际谈判,数据都能更有说服力。”在提到中国烷基汞国家标准时,陈老师补充说。 /p p   面对这种情况,2014年4月,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2014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由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水质 烷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国家环保标准的制订工作。历经4年,该国家标准于2018年11月13日正式发布,并于2019年3月1日正式实施。 /p p   作为该标准编制的主要责任人,4年时间中,陈老师带领团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不断寻找并改进烷基汞的检测方法。在一次次的开题汇报、专家评审及意见征求中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当标准正式发布的时候,他觉得四年中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与汗水都是值得的。 /p p   提起《水质 烷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这个标准,陈老师说该标准与国标烷基汞和甲基汞分析标准在方法原理和前处理上完全不同。国标方法为巯基棉富集、洗脱、苯或者甲苯萃取,而新方法为水样蒸馏及衍生化,简单高效。除衍生化试剂外,不涉及其他有机溶剂的使用,降低了对实验人员的健康危害,方法也更加环保。该标准方法原理虽与美国EPA Method 1630方法类似,但也有明显区别。“相比美国EPA Method 1630方法,我们的方法有较多的优化改进与扩充,比如将分析指标扩展到甲基汞和乙基汞,这不是简单的分析对象增加,主要的技术障碍和难点就在于分析甲基汞的同时对乙基汞进行准确定量。应用范围也扩展至地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海水、固废浸出液和地下水等。说起新标准的改进,陈老师滔滔不绝的为我们列举。“我们对样品前处理作了简化,与国内外其他烷基汞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更低的检出限,能适应多种环境水质中烷基汞的分析要求。所以新标准更适合中国目前的环境监测现状,而且在操作上更为简单和高效。”陈来国老师最后为我们总结道。 /p p    strong 扩展标准适用范围 推动中国烷基汞检测行业发展 /strong /p p   如今,随着水质烷基汞检测标准的发布实施,陈老师认为相关烷基汞检测分析仪器市场势必将迎来更多的需求。“目前,烷基汞检测仪器市场还比较小,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怎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让更多用户可以方便高效的进行烷基汞检测将是烷基汞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仪器的准确性、可靠性、耐用性和低成本对于标准的顺利实施也至关重要”。 /p p   在本次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仪真独家代理的美国布鲁克兰MERX全自动烷基汞分析系统作为内部验证及其他五家外部验证单位所使用仪器,确保了标准能够获得准确、稳定的数据支持。说起这台仪器,陈老师和他可是有着深厚的渊源,作为国内开展烷基汞相关研究的科研团队之一,陈老师在十多年前就知道布鲁克兰开发推出了全球第一台全自动烷基汞分析系统,在他的推荐下,2007年他所在单位购买了当时中国内地第一台布鲁克兰MERX全自动烷基汞分析系统,这台仪器采用异位吹扫的水样进样模式,使吹扫过程可视,进样量小,自动化程度和方法灵敏度高。而且MERX烷基汞分析系统还可以通过升级实现烷基汞/总汞二位一体分析,从而扩展仪器系统的适用范围。正是MERX烷基汞分析系统的良好品质和多年便捷的使用体验,在2014年再次需要采购烷基汞分析系统用于开展标准相关研究时,陈老师再次选择了MERX烷基汞分析系统。 /p p   虽然此次制定的标准和国内外同类标准相比已有较大的进步和一定提高,但陈来国老师觉得标准仍有完善的空间。“对于一些非常特殊的水样我们将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为标准使用者提供更精准的指导,以确保标准的覆盖范围更为齐全。”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后记: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在采访中,陈来国老师拒绝了笔者将其称为资深专家,说自己只是一名开展汞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怀着这种谦虚的心态,十年来陈老师在涉汞科研领域孜孜以求,为中国汞环境检测和相关研究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今标准虽已正式实施,但对于陈来国老师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之前工作的结束,而是新的征程的开始& #8230 & #8230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 西安新建首个沙尘暴监测点 纳入国控监测网
    今年,西安将增加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并新建首个沙尘暴监测点,做到有沙必测。   17个监测子站全面反映西安空气质量   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中心和人口稠密区域的逐步外移,我市原有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空间代表性显得越发不足,已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西安市城市建成区总体空气质量状况。为此,我市在去年新增经开区、长安区、阎良区、临潼区4个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的基础上,今年将再增加户县、周至、蓝田和高陵4个市控子站,届时,我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总数将达到17个,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全市空气质量状况。   西安新建首个沙尘暴监测点   近来,西安不时出现沙尘天气,让人防不胜防。今后,这类沙尘天气可以和每日的空气质量一样,提前预测并发布。环保部门透露,西安市今年将在西郊新建一个沙尘暴监测点,并纳入沙尘暴国控监测网络,实现有沙必测。据了解,目前西安市沙尘暴监测工作正在筹备当中,监测仪器到位后,将马上投入沙尘监测。今后,每年1-6月连续监测,其他时间在沙尘天气发生时开展实时监测。据了解,目前全国已建成的沙尘暴监测网络,能够实时获取沙尘暴形成、移动、分布及有关环境变化的数据,从而有效监测、准确预警、客观地定量分析评估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随着西安监测点的建立,国控沙尘监测体系将更加完善,监测数据也将更加科学、准确,其可以为全国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以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三北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 从“异想天开”到突破性成果 陈良怡教授自述背后的挑战与坚持
    11月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学院李浩宇副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陈良怡教授团队合作发明的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成果在Nature Biotechnology(2020年影响因子为54.9)上发表,论文题目为Sparse deconvolution improves the resolution of live-cell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稀疏解卷积增强活细胞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这是光学超分辨显微镜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该项工作在物理和化学方法基础上,首次从计算的角度提出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通用模型,结合自主研发的超分辨率结构光(SIM)系统,实现目前活细胞光学成像中最高空间分辨率(60nm)下,速度最快(564Hz)、成像时间最长(1小时以上)的超分辨成像。结合商业转盘共聚焦结构光显微镜,实现四色、三维、长时间的活细胞超分辨成像。该技术框架也被证明适用于目前多数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模态,均可实现近两倍的稳定空间分辨率提升,为精准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新一代生物医学超分辨影像仪器,使未来大幅度加速疾病模型的高精度表征成为可能。(成果详情点击查看:《专家点评NBT| 陈良怡/李浩宇合作团队发明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稳定提升荧光显微镜2倍分辨率》)该成果的发表之路几经波折,文章被收录之前,没有人知道是否会成功。成果发表后,迅速受到广泛关注和由衷的祝贺。这项成果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说是从“0”到“1”的原理创新,有人说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工具。笔者认为,除了技术本身的突破,这项成果还充分体现了科学家敢于打破人们的固有认知,勇于尝试、敢于挑战,越挫越勇的科研精神。成果发表后,通讯作者之一北京大学陈良怡教授也袒露了从准备撰稿到成果发表这两年来的心路历程。写在成果发表后:终于看到我们的稀疏解卷积工作上线,百般感慨不知道从何说起。仍记得两年前一起商量如何撰写文章时,浩宇和我讨论是不是应该光明正大的提出用计算的方法来提高显微镜的物理分辨率这件事情。和周围物理专业的同事商量,他们纷纷给出同样的反馈——这是一个“loonshot”。如果不是骗人或者神奇的魔术,真的是不可能的。没想到,这竟是两年投稿中审稿人的基调。(too young, too naive. )尽管小心修改过的投稿文章聚焦在稀疏解卷积算法与2D-SIM结合后的独特性能,以及与商业转盘式共聚焦超分辨率显微镜结合后如何提升它们和其他荧光显微镜的性能上,投稿期刊也从Nature 到Nature Biotechnology,我们仍然被连续拒绝了四次,每次都附上大约10页纸的问题和意见。我们被审稿人一遍遍的拷问类似的问题:这个方法和以前的去卷积方法,特别是以前你们的Hessian去卷积有什么不同?这是分辨率的实际提高还是只是数据过度锐化或背景过度剪辑的结果?你们的图像或者视频这里或者那里像是过锐化后的结果,你们如何证明不是伪像?这个方法提升分辨率的结果是真的吗?稀疏去卷积的结果需要与已知结构或其他SR成像方式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才可信。如果没有已知的结构或者其他实验证明,你们如何调整软件中的连续性和稀疏性参数以获得理想的结果?一套参数能否适合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结构?根据什么先验知识来选择理想的参数集?... ...故事最终能有一个幸福的结局,是因为我们有一个顽强的队伍,坚持到了最后。如何区分固执和顽强?顽强就是对别人的批评抱着开放的心态,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让大家信服。然后针对所有的问题一遍遍的做新的实验、新的分析,努力每一次用数据分析而不是偏见来说服评委。从163页、到192页、到167页到最后148页纸的rebuttal,我们必须感谢这些苛刻但是公正的评委,他们不断的磨砺才让我们真正提炼出完整的思想和有说服力的证明。行过这些路,我们才真正理解了Endo的故事以及这两句话的含义。“It' s not a good drug unless it' s been killed at least three times."You can tell a leader by counting the number of arrows in his ass." 我们其实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是怎么样,只要遵循基本原则和小心求证,也许偶尔会遇到无法想象的惊喜,这也是科学的最大魅力吧。To 浩宇、唯淞、士群、柳菊致这个世界的局外人致某一刻觉得自己是异类的人致自始至终决定对自我忠诚的人致对每一朵花每一片云保有欣赏和热爱的人致心中总有一个理想,无论如何都无法放弃的人——陈良怡
  • “中国创造”的典范:多光栅折叠光谱——访复旦大学陈良尧教授
    2006年,国际两家光电子杂志Laser Focus World和Photonics Spectra的编辑曾分别主动在世界技术新闻专栏中特别介绍了复旦大学陈良尧教授课题组研发的多光栅二维折叠光谱技术,认为该技术的创新原理和方法将能够被拓广并应用于更具挑战性的高效率光谱获取和分析领域,以及推广到中远红外光谱分析领域。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资深光学科学家袁海林教授也曾评论到,&ldquo 采用多光栅结构对成像光谱进行高密度折叠,在很宽的光谱区内实现高分辨率、快速和长时间可靠测量,将会成为现代光谱仪设计中一个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rdquo 。   究竟是怎样的技术让国内外一片赞誉之声?为了寻求答案,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多光栅折叠光谱仪技术的研究者&mdash &mdash 复旦大学陈良尧教授。 复旦大学 陈良尧教授   &ldquo 原理性创新&rdquo   光谱分析仪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满足应用需求,国际上已经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光谱分析原理和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采用棱镜和光栅等光学色散元件,结合高灵敏度探测器对各种光谱(如反射、透射、吸收、散射、椭圆、荧光、拉曼等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但受到光电探测器光谱响应、光栅色散和机械扫描等因素的制约,只能被迫在光谱工作区宽度、分辨率和速度等参数之间做出妥协,从而严重影响和限制了其在许多重要领域的应用。这是国际学术和产业界长期未能解决的瓶颈和难题。   &ldquo 传统的光栅光谱仪需要使用机械装置对色散元件进行位移和旋转,这将限制测量速度的提高,而且机械转动部件的定位精度低,可靠性差,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故障 另外,由于国内机械加工水平所限,使得国产光栅光谱仪的机械部件精度和可靠性不高,从而影响了光谱仪的整体性能水平,&rdquo 陈良尧说,&ldquo 另外,一块光栅难以覆盖全光谱范围,衍射效率为非均匀性分布,在其光谱衍射工作区的两端效率较低,影响了仪器的信噪比质量。&rdquo   在长期的光谱分析研究中,为克服传统仪器的这两方面局限性困难是陈良尧当初决定研发&ldquo 多光栅折叠光谱分析仪&rdquo 的原因,他希望能够研制出一种没有任何移动部件、光谱工作区宽、测量速度快的光谱仪。基于这一想法,陈良尧于90年代末开始&ldquo 多光栅折叠光谱分析仪&rdquo 的研制。&ldquo 这是原理和方法的创新,并非是&lsquo 阳春白雪&rsquo ,它的物理概念清楚,技术可靠,易于普及推广,只不过很多人没朝这方面去想。&rdquo   但是,当前光谱仪技术可以说是非常成熟了,再要尝试原理性创新,可能并不像陈良尧说的那么容易。在10多年时间的持续研究努力中,陈良尧教授经历了很多,如最初虽有设想,但缺少研究经费支持,在市场上也买不到现成的关键元器件,业内对这类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原理和新技术的认识也不统一等等。不过,&ldquo 梅花香自苦寒来&rdquo ,2012年,最终实现的研究成果被选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dquo 十一五&rdquo 优秀成果。至今已经推出了多种可供实用的样机,集成组合的光栅数也由最初的3块增加到了10块。日前,陈良尧教授的&ldquo 极高密度二维折叠光谱成像装置&rdquo 课题入选了2014年高校自然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已研制完成的二维折叠光谱分析仪的整体外形图,250mm焦距,优于0.1nm光谱分辨率,全谱测量时间小于0.1s,重约8.9公斤。   多光栅折叠光谱仪采用了时间并联模式的快速光谱信号获取的新原理和方法,利用二维面阵探测器的优点,在一台光谱仪中,同时满足宽光谱区、高分辨率和快速测量的三项关键功能要求。在10光栅二维折叠光谱分析仪中,是将具有不同闪耀角和色散特性的10块子构成一个光栅阵列,克服了面阵CCD信号接受面的张角限制,在200-1000nm光谱区将一维约276mm光谱探测区的近2万个光谱数据点进行二维10重折叠,快速成像在二维面阵探测器的焦平面上。由于无任何机械位移部件,使得最小的光谱获取时间仅受限制于将光谱从CCD传输到数据存储器件所需要的时间,实现了全光谱高精度快速测量和分析。   &ldquo 所有用到光谱测量分析的地方都可以用&rdquo   &ldquo 多光栅光谱是通用型光谱仪,所有用到光谱测量分析的地方都可以用,如可以应用于食品环境等领域的科研与日常检测,而且未来完全可能替代常见的紫外、红外等光谱分析仪器。&rdquo 陈良尧对多光栅光谱仪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ldquo 随着高性能低成本面阵光电探测器的普及,二维折叠光谱将成为主流光谱分析技术在更多领域实现推广应用。&rdquo   &ldquo 而且,由于改进了传统光谱仪的一些不足,使得该仪器可以用于一些极端条件检测。&rdquo 例如:由于无任何机械转动部件,多光栅光谱仪的全谱扫描速度最快能达几毫秒至数十毫秒,所以在清华大学等离子体实验室中,能利用它在真空条件下对等离子体原子谱线进行原位全谱检测分析,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各种原子态谱线进行比较分析,获得较为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结果。&ldquo 并且,等离子体实验室还希望通过合作,研究该技术在真空紫外条件下的应用。&rdquo   多光栅光谱仪既可以作为一种标准配置的光谱仪独立使用,也可以成为一个载体&mdash &mdash 作为光谱分析仪器的核心部件,可以极大简化分析仪器的结构。&ldquo 光谱仪是光谱分析仪器的&lsquo 心脏&rsquo ,目前很多国产光学分析仪器采用的还都是传统扫描型光谱仪,如果多光栅光谱仪能够得到普及,将会显著促进国产光谱仪器的更新换代。&rdquo   &ldquo 探测器技术与成本亟待突破&rdquo   &ldquo 目前在10光栅集成的仪器中,使用的是美国PI公司的CCD面阵探测器,单价在7万美元左右。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依然是限制我国先进光谱分析技术发展的瓶颈,也是成本无法降下来、难于大规模普及的主要原因。&rdquo 不过,陈良尧也高兴地说到,已有国内企业正从海外引进新一代CMOS光电传感器技术,&ldquo 我们将会成为他们产品的第一批实验室用户。&rdquo   另一个关键元件&mdash &mdash 光栅则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既可以购买进口产品,也可以选择国内生产的。&ldquo 我们已经在国内找到一家企业,可以研制和生产出我们所需的光栅和其他光学器件。&rdquo   对于下一步研发方向,陈良尧介绍到,&ldquo 当前最重要的是把研究项目做好,并努力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不同领域 另外,组合的多光栅模块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产品,现在的组合光栅的方位角还需要人工调试,未来希望能够采用自动化激光准直技术,研制出已被封装好、不需要调节的光栅组,用户拿到手里可以直接使用。组合的光栅数也有可能进一步增大,由现在的3-10光栅增至40-50块光栅的组合,满足更高精度的光谱分析需求。&rdquo   经过持续的研究努力,多光栅光谱仪已能够被实际应用。据介绍,除了面阵探测器国内目前还做不出来,其它重要部件都实现了在自己的实验室或在国内找到企业进行加工生产。说到这里,显现出了陈良尧教授比较独特的研究态度和模式,陈良尧将项目研究经费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改造实验室环境,如在高性能光学仪器研究中,将购买高精度数控机床,用于仪器核心零部件的高品质研制和加工,保证质量,这在目前中国大学的实验室还比较少,对此,陈良尧说,&ldquo 这么做一方面是希望提高科学仪器的研究水平和效率,掌握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也十分需要培养研究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不仅进行原理和方法创新,还需要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在学生时期就有能力亲手把这些仪器做出来,可靠实现创新科学仪器的各种新功能,在这方面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在培养学生具有硬科学技术研究能力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rdquo   &ldquo 由于高性能探测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不利于大范围普及,目前仅根据一些用户需求进行定制,需要不断解决问题,让用户满意,建立良好的声誉,&rdquo 陈良尧说到。   后记   据了解,在陈良尧教授的研究成果2003年正式发表后,2007年在美国Light Smyth公司的广告中也出现了采用4种不同光栅结构参数组合的二维折叠光谱分析技术。而关于这一中国自主创新原理和技术的产业化途径,陈良尧无奈的说到,&ldquo 产业化的路还会比较长。&rdquo 究其原因,一是关键部件技术的局限,另外国家的支持政策等也是重要原因。就像采访最后陈良尧所说的,&ldquo 希望能够获得国家较高强度的产业化应用研究项目的支持,并与工业界的合作伙伴一起,使得这项技术被产业化,促进我国高性能光谱分析仪器的进步和发展,将会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地位,产生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光谱仪。&rdquo   编辑:刘丰秋
  • 精彩回顾丨瀚辰光翼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圆满收官!
    3月17日至20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在海南三亚召开。本届大会以“中国种业振兴 南繁硅谷崛起”为主题,由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本届大会有2000多位国内外嘉宾和种业同仁参加。会议围绕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蔬菜、马铃薯、畜禽、水产等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以及国际种业、生物育种、种业服务等设置专题报告会15场,近200位专家紧紧围绕我国种业振兴和南繁硅谷建设等问题展开研讨。本次行业盛会上,瀚辰光翼携旗下自主知识产权的明星产品“GeneMatrix Pro 高通量全自动基因分型系统”,该系统能在5分钟内完成一块384孔板制备,最快连续制板40个,最高通量可达10万个反应/天,实现长时间无人值守,提高实验效率,是一台超高通量的全自动流体工作站。其次,一同亮相本次大会的还有瀚辰光翼“HaploidSorter 1000自动化高通量玉米单倍体分选仪”,该设备一小时可有效筛选20000 粒玉米籽粒,基于R1-nj标记原理,对玉米单倍体正确识别率90%。两款重磅产品与各位来宾相见,展示了瀚辰光翼的研发实力和科技创新成果。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副会长邓光联一行参观瀚辰光翼GeneMatrix Pro高通量全自动基因分型系统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莅临瀚辰光翼展位指导瀚辰光翼接受三沙卫视采访自动化高通量玉米单倍体分选仪HaploidSorter 1000瀚辰光翼深耕生命科学领域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和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创新,拥有自研核心底盘技术和扎实的研发实力,产品线覆盖给予各种分子检测方法学和各类样本处理方式的全流程智能自动化设备、配套试剂耗材,以及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领域中主要农作物、蔬菜、水果、畜禽的生物育种,涵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二代测序文库构建等应用场景。瀚辰光翼以“赋能生命科技,不繁成就非凡”为企业使命,坚持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打破自动化智能化育种平台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未来瀚辰光翼也将不断打磨团队,紧跟国家重大战略指导,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为中国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 长光辰英:红颜柔肩扛重担,辰英巾帼绽芳华
    从古至今,女性从来不乏仰望星空的力量与诗意。身影也许柔弱,但是她们刚柔并济;挑战也许更多,但是她们执著坚守。近年来,“她力量”一直闪耀,特别是随着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谷爱凌北京冬奥会两金一银的闪耀成果,女性的柔美与刚毅再一次冲上热搜。在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行业有着广大的女性从业者,她们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她们敢于创新,敢于冒险,在美丽与温柔的外表下蕴含着强大的力量。2022年3.8女神节将至,仪器信息网将以“我们Women in STEM ——科学仪器行业女性洞察”专题,邀请多位行业女性工作者分享他们的点滴故事,解读她们的成长经历与职业历程,洞察科学仪器行业女性从业者的别样魅力。红颜柔肩扛重担,辰英巾帼绽芳华,本文的主角是来自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众位“女神”。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企业的员工情况,其中女性员工占比多少,女性主要分布在哪些工作岗位?长光辰英:我司目前共有员工60人,其中女性25人,占比员工总数百分之四十左右,其中2位博士、7位硕士。女性主要分布的岗位有:研发工程师、市场营销、综合管理及内勤等岗位。仪器信息网:日常工作中,女性员工给企业带来了哪些突出贡献,能否列举一些具体事件? 长光辰英:她们是前锋,也是后盾。攻坚克难,勇于承担,铿锵玫瑰们勇于冲在第一线,充分发挥女性的柔与刚。面对科研实验,细致仔细,完成数以万计的实验数据采集,助力研发应用;面对设备研发,钻研刻苦,精益求精,为我司PRECI SCS单细胞分选仪、P300共聚焦拉曼光谱仪、S3000超快三维荧光成像系统等核心产品贡献巨大力量;面对市场开发,耐心周到,细致的讲解服务赢得客户口碑。仪器信息网:企业针对女性员工推出了哪些福利政策,如何帮助女性实现自我价值,有哪些具体举措?长光辰英:公司帮助女性实现自我价值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细节入手,在日常工作中营造一种公平、安全的工作环境,以提升她们的职业幸福感;第二:女性职工因生育、亲子问题请假时,公司和上级均给予理解和帮助;第三:节假日尽量从女性角度出发选购节日福利,以提升女性的职场满足感、重视女性职工的被尊重需求。仪器信息网:“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企业对于女性员工有哪些期望和祝福?长光辰英:期望女性员工能够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及所处的阶段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祝福每一位职业女性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或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职业幸福感。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 做行业的先头兵——访青岛崂应市场部主任郭晨琛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7年6月13-16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环保展(CIEPEC2017)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举行,众多环境监测仪器厂商共聚北京,显示了这个行业的欣欣向荣。仪器信息网以视频采访的形式带大家感受展会现场的热度。 /p p   青岛崂应市场部主任郭晨琛为我们介绍了崂应今年的市场活动和新产品。2017年,崂应举办了“固定污染源超低排放监测技术全国巡回培训班”,计划在全国每个省份都举办一次,谈起此活动的设立初衷:“崂应是固定污染源超低排放国家标准的验证单位、山东地标的制定单位,也是河北地标的参与者,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我们有义务将这些标准在全国推广。”做行业的先头兵,是崂应给自己的定位,此次展会崂应也带来了众多新产品,与以往的产品相比,这些新产品更加小巧、轻便,应用程序也更加简单。 /p p   更多详细信息,请见视频! /p p br/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8B141B090D1EF5EB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2BE2CA2D6C183770&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br/ /p
  • 突破!国产自研超分辨显微镜完成商品化——访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陈良怡教授
    1873年,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提出,光学显微镜受限于光的衍射效应和光学系统的有限孔径,存在分辨率极限,其数值约为200 nm。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诞生,却打破了这一极限。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了三位在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可见该技术之重要性。那么,我国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对于人民大众究竟有何意义?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编辑走进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超分辨精准诊疗实验室寻求答案。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我们本次访谈的对象是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原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陈良怡教授,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HiS-SIM智能超灵敏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以下简称“HiS-SIM显微镜”)曾被评为“2018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19年初,陈良怡和同为北京大学教师的毛珩共同成立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超视计”),将HiS-SIM显微镜商品化。毛珩作为广州超视计首席执行官一同接受了采访。陈良怡教授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SIM活细胞超分辨成像的意义我们的谈话,是从一种叫佩梅病的罕见病开始,患有佩梅病的人通常寿命较短,甚至出生后即死亡。长期以来,佩梅病的不同分型间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药物筛选是医学研究未解的难题。2018年的一场学术会议上,专注于佩梅病研究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王静敏听到陈良怡关于自研超分辨率显微镜的报告,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两个团队随后开展合作,成功通过海森结构光超分辨成像手段揭示了不同临床分型的佩梅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并筛选出细胞水平上可缓解最严重的细胞表型的化合物胆固醇和姜黄素。“在临床研究中对显微镜的应用很多,但医院病理科用的显微镜分辨率通常太低,看得不够清楚。在活细胞层面看清楚疾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找到治疗疾病的药物和方法,这就是超分辨显微镜的意义。”陈良怡如是说。超分辨显微技术有多种,如光激活定位显微(PALM)、随机光学重构显微(STORM)、受激发射损耗(STED)和结构光照明(SIM)等,不同的成像技术其优劣势各不相同。在陈良怡看来,实现超分辨活细胞成像对生命科学研究至关重要,在众多超分辨显微技术中,SIM做活细胞成像是最合适的。“单纯从分辨率的角度看,PALM/STORM技术或者电镜早就可以实现更高分辨率的成像,但却不能很好地实现活细胞成像。”陈良怡继续解释道:“北京大学的保安进门会问三个终极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超分辨活细胞成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高分辨显微技术对活细胞进行观察,研究人员可以看到蛋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跟谁见了面、它的partner是谁……,根据这些过程可以确定它在何时具有何种功能,而只有在活细胞里观察,才能获取到最大限度的动态信息。”商业化产品已实现销售 一年内实现用户认可走进实验室,我们看到左边工作台上摆放着一套设计简洁、以黄灰为主色调的HiS-SIM智能超灵敏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以下简称“HiS-SIM显微镜”),旁边的产品手册上这样介绍这台仪器:“HiS-SIM历时2年完成由实验室系统到工程样机再到预售产品的全通路研发,是现有成像灵敏度和分辨率最高的商用超分辨率显微镜。”下面是主要技术参数:分辨率:60纳米,可辨识线粒体内嵴及其动态过程;灵敏度:光强相比其他结构光超分辨率显微镜:1/10,比PALM/STORM超分辨显微镜:1/1000,比STED超分辨显微镜:1/400000;成像速度:最快564Hz,可观察到囊泡分泌孔道和新中间态;超低毒性:连续1小时1Hz成像无漂白,远优于其余超分辨显微镜。HiS-SIM智能超灵敏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据毛珩介绍,HiS-SIM超灵敏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硬件已经完成升级,而软件在经历了1500多个版本升级后也基本完成。“因为第一阶段的定位是面向全国最重要的成像平台,所以仪器要有足够的功能模块和容差性。过去一年,仪器不断有新的功能加进去,经过疯狂的内测,形成测试用例。追求稳定性,是产品推出一年后才正式启动销售的原因。”事实上,一年的时间把这样一台高端仪器做到稳定性良好,并非易事。陈良怡回答:“这跟人和钱有关。其一,我们团队的几十个人长时间在全负荷工作;其二,这个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钱。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我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才最终转化成现在这个‘真金白银’的稳定系统。”“我们从研发到测试的人员,可以说是‘国家队’了,他们唯一欠缺的是产业化经验,所以我们又高薪聘请了一些有大厂工作经验的人来补足核心团队所欠缺的部分。”毛珩补充道。目前超视计的商业化超分辨显微镜已经实现了多台销售,也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联系试用,有些研究人员利用这项技术已经做出了不错的成果,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对于他们而言,产业化的道路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在回答国产超分辨显微镜何时能够实现国产替代这个问题时,陈良怡十分自信地说:“我们认为我们的技术已经比国外更好了,但需要练好内功,保持产品稳定性,最终让所有人认可,我们希望在一年内实现。”HiS-SIM智能超灵敏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成像高端显微镜国产化:趋势很好 困难重重 目前,国内做高端光学显微镜的团队有很多,如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西安交大等许多科研单位都在进行高端显微镜的研究以及转化工作,广州和深圳等地还有很多光学仪器的初创企业。陈良怡认为:“国内高端显微镜的发展趋势很好,这也是国家所需,国家需要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但是无论国内有多少人在做,只有做出的产品用户使用后觉得好,愿意花钱去买,才算国产高端显微镜取得成功。就超分辨显微镜而言,这个市场像是一个“竞技场”,国产厂商竞争的舞台不应该只设定在国内,而是要去对标‘四大家’(蔡司、徕卡、奥林巴斯和尼康)。”同时,陈良怡也讲述了目前国产化的困境。他讲到:“国产高端显微技术发展势头虽好,但也面临重重困难,发展国产高端仪器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还有用户认知的问题和进口品牌对国产先进技术密切跟进的问题等,可谓‘前有悬崖,后有追兵’。国产高端显微镜企业从初创到有一定规模,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在当前国家所面临的形势下,即使困难,我们还是要做产业化这件事,国家出台的国产替代政策对我们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最终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壮大还是要靠自己。”技术已不输国外 核心零部件逐步实现国产替代陈良怡认为,超分辨显微成像的技术水平,国内已不比国外差。目前国产超分辨显微镜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器件,国外产品更具有稳定性优势,目前不可替代;二是在整体构架和理念,即成熟的人员构架和“做到最好”的理念。 超分辨显微镜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有激光器、高灵敏的科学级相机、空间光调制器、显微镜主机、控制器等。这些零部件国内都有可替代的产品,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它们占比仅不到五成。两位受访人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和广州超视计在这个环节的布局。毛珩介绍了目前国产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商存在的问题。他讲到:“国内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商常年为国外的仪器公司做代工,所以他们有能力做这件事情,但只是有能力,想要替代进口他们还缺‘两头’:上头设计和下头检测。而这两头恰好是我们能做的,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参与核心零部件的制造,负责设计和检测,再按照难易程度逐年增加国产零部件的占比。” “国内厂商很愿意这样做,原因是他们目前或正在为国外企业代工,或大批量生产精度不高的产品,价格都很低。如果来生产生物医学成像高端仪器的零部件,虽然量不大,但利润很高,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选择。目前我们跟国产厂商还处于一起慢慢磨合的状态,长线上我们希望国内厂家能够做起来。”陈良怡补充道。陈良怡认为,仪器是核心,如果国产超分辨显微镜能够做好,就能够牵引核心零部件的发展,逐渐建设产业链,最后形成超分辨显微镜的制造生态。陈良怡和毛珩(右)合影政策支持很关键 国家意志可带动市场投入近些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对高新技术的支持政策,“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了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在陈良怡看来,国家的支持政策给像超分辨显微镜这样的国产高端仪器带来了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国家有系统的机制支持这样的项目,还会有一定的资金支持;第二,会促进更多国家或地方政府主导牵头的相关产业基金支持。“因为这个市场还太小,目前投资人不愿意进来,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我们这样的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很难存活,所以国家政策支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陈良怡坦言。陈良怡举了两个例子,北京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广州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基金,一部分来自国家或地方政府,一部分来自市场。他认为,两者合在一起,既体现出来国家的意志和需求,又有一些长期的投资者关注,如果这种机制能够顺利实施下去,对国产仪器发展将是利好。大家需对“国产”转变观念陈良怡所在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刚刚更名为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学院的理念是希望大家研究成果最后是能够被用上的,这样的环境促使院里的老师们去思考研究成果转化的事情。“做PI其实挺好,有很多人来寻求合作,发文章也利于评职称,但这意义不大。”陈良怡讲到,“为什么要做产业化?因为我们做的技术真的非常好,希望更多的人来用,产业化才是最高效的路径。”从科学家到企业家,陈良怡对于身份的转变也有颇多感受。他坦言:“原来做科研,是买仪器的,现在变成卖仪器的,角色转换后理解了很多东西。拉投资、招人、员工激励、成本……,这些都是运营一个公司要考虑的事情。推广产品时,还会有更多新的问题要面对。”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用户对国产仪器的固有认知:“国产的,能不能卖便宜点?”陈良怡说:“你要看要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在陈良怡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让国产高新技术企业更好的发展,需要三个层面的努力。第一个层面是国家的支持,包括政策和资金。第二个层面是企业的自我的高要求,企业要对国家和投资人的钱负责,做国产高端仪器,不能只要求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要做到可与国际顶尖产品竞争的水平,要付出足够的成本和代价把每一个环节做好。第三个层面是用户的体谅,因为高端仪器并非走量的产品,不可能便宜50万就可以多卖10台,如果用户一开始期望国产仪器是便宜货,仪器企业为了价格优势用较差的器件,结果器件出了问题了,用户认为国产的果然不好而不再购买,陷入这样的负循环,国产仪器永远也做不好。“大家观念上的改变才是最主要的,需要企业和用户双方共同努力去打破这个怪圈。企业不能‘用爱发电’,不能只依赖国家政策,而是要有底气做出比国际顶尖更好的产品,才有资格让用户体谅并真正因为支持国货而感觉光荣。”陈良怡讲到。陈良怡团队合影后记:陈良怡戏言,超分辨显微镜研究和产业化是一个“大坑”,然而“入坑”后的他,却踏踏实实走过每一步。技术研发,他追求先进性和现实意义;转化产品,他追求稳定性和用户友好。采访结束时,陈良怡显露出些许疲态,或许是大学教授和创业者的双重身份占据了他太多精力,从决定产业化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奔波。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从到他满怀激情的介绍中感受到他对自己正在做的事业有着无限的热情和信心。实验室右边工作台上摆放着超视计与商业伙伴战略合作的联用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陈良怡指着它说:“这台仪器可以满足生命科学95%的成像需求。”我想,中国科研人员需要有这样对“自主研发”的自信,国产仪器厂商也应该有制造“国际领先产品”的信念,而这些都源于踏实的付出和确有的实力。
  • 科技成果转化法首次大修 力促“陈果”变“硕果”
    时隔19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今天迎来首次修订审议。   推动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权改革,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报酬制度,加强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强化企业参与科研组织实施程度&hellip &hellip 经过充分酝酿和实践调研,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在政策上有一系列的突破,意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链条。   修法已具备较好实践基础   &ldquo 1996年施行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比较原则,在法律落实中受到相关政策规定不协调的制约,修法呼声较高。&rdquo 参与该法修订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林新说,现行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2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ldquo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企业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形成的倒逼效果,以及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要求中都显现出来了,现行法律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需求。&rdquo   国务院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说,本次修法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科研组织实施与市场需求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着重理论成果、轻成果运用的现象。   &ldquo 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有些高校在评定职称等考核时倾向于研究论文、专著,有的学校很少顾及甚至完全没有考虑到成果转化的问题。成果形成之后处置需要诸多审批程序,转化所得收益管理也较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人员将成果及时转化的积极性。&rdquo 该负责人说,本次修法就是回应了一线的呼声。   在林新看来,法律修订具备了较好的制度和实践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地方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了很多的探索和突破,比如南京九条、武汉十条等,都鼓励科技人员兼职或者是离岗创业。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试点也把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中关村试点政策中的6项向全国推广,4项向其他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   &ldquo 此次修法将比较成熟的做法上升为法律。修改重点是从成果转化供给推动到强化需求拉动,内容也较现行法有大幅度增加,补充增加的内容超过1/3。&rdquo 林新说,2012年科技部启动修法相关研究工作,2013年建立了跨部门修订起草机制,2014年11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并将该草案提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   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分配有重大突破   近年来,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日趋活跃,但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奖励制度不健全,对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激励政策缺乏可操作性,落实不到位。   科技成果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处置一直按照现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比如,当中央级事业单位以科技成果对外投资、转让科技成果时,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下的,要由单位主管部门审批,报财政部备案 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上的,由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同时,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科技成果的处置审批手续比较繁琐,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益按照现行规定都要上缴财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据知情人透露,为了规避审批,还出现过将科技成果拆分的情况。   为进一步调动单位的积极性,修正案草案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 转化科技成果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在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科技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纳入本单位预算,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ldquo 开展深化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就是要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进一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及其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添油加力。&rdquo 科技部政策法规监督司副司长周国林说。   为科技人员奖励留下更多空间   科研活动中,最核心的还是人。草案修订中,特别注意完善科技人员奖励、评价制度。   林新介绍,很多地方或单位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上先行先试,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规定,允许和鼓励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事业、企业单位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至少60%、最多95%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在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南京工业大学还单列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编制和岗位、强化技术转移中心的职能。   在吸纳这些做法的基础上,修正案草案规定,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可以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奖励、报酬方式和数额 没有规定或者约定的,按照法定标准给予奖励和报酬。   &ldquo 这等于是提倡优先约定或者单位规定。&rdquo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说,之所以没有定高限,因为中部、东部、西部有差异,但对全国来说,如果没有规定或者没有约定,法定标准有个底线。这种做法也是为了根据实际情况,为加大奖励力度留下空间。   修法调研过程中,还充分借鉴和吸纳了国际成功经验和做法。   &ldquo 相比较国外的相关法律,我国此次修法措施更宽、内容更实,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比例更高,步子迈得更大。例如美国联邦技术转移法案规定,来自技术转移的收入,技术发明人的个人所得不少于15%,奖金最高不超过15万美金。而我国规定的最低比例是20%,且可按约定奖励,上不封顶。&rdquo 林新说。   此外,在评价考核方面,草案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校应当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研究开发机构、高校的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企业参与科研组织实施的制度   &ldquo 我们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如果企业动不起来,长远看还是缺乏持久的动力。&rdquo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说,这次法律修改想让企业发挥更多主导作用,强化企业作用,促进科技研发活动和市场的紧密结合。   草案规定,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科技项目,制定相关科技规划、计划,编制项目指南应当听取相关行业、企业的意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分工,为企业获取所需的科技成果提供帮助和支持 对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产业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机构应当发挥企业在研究开发方向选择、项目实施和成果应用中的主导作用。   此外,为推进产学研合作,草案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高校及其他组织采取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或者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合作方式,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活动 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校与企业及其他组织开展科技人员交流等。   为给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草案还增加了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制度、金融支持制度等内容 并加强科技成果信息发布,明确提出完善科技报告制度和科技成果信息系统。此外,在促进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修改也让人期待。
  • 陈良惠院士:实现光电子产业的率先突破关键在于抓基础
    为促进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辽宁省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于2023年3月27-29日在大连召开。仪器信息网作为大会独家合作媒体参与了本次会议,并有幸采访了陈良惠院士,探讨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与方向。在采访中,陈良惠院士谈到:“实际上我国在光电子方面,最初与国外的差距不大。当年国际上开发出第一个半导体激光器时,中国与之仅有一年左右的差距。但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开始明显落后于世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武汉光谷时指出,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陈良惠院士表示,“纵观光电产业,我国仍存在卡脖子问题。在中低端光电子器件方面,中国已达到世界水平,基本能够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在高端光电子器件方面,我国仍与国外有明显差距,但这一差距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突破和改善,并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全球竞争需求。”如何实现光电子产业的率先突破?陈良惠院士认为要抓好基础,“半导体产业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都要抓基础。半导体产业的基础,除了基本的学术理论基础外,还有材料基础和工艺技术基础,在工艺技术研发中,制造设备至关重要。另外,基础还包括人才基础,在培养微电子和光电子人才方面,我国也有很大欠缺,如果能够打好这些基础,光电子技术很短时间内应该能达到中央对我们赶上甚至超过世界水平的要求。”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便是“金燧奖”的设立,对此,陈良惠院士欣慰的说:“金燧奖的设立对为我国光电测量技术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燧是古代取火的一种器具,金燧表示光电测量技术和设备如同钻木取火的工具一样重要。今天我们选出了金奖、银奖跟铜奖,说明还是有基础的,但是我们要继续鼓励我们的大学、研究所和产业部门重视仪器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并成为国家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尽管我国是制造大国,但当前制造业的利润率还很低,高端的制造设备是现在需要特别强调要发展的。”
  • 【动态】先河环保惊艳亮相2017中国廊坊环保展
    5月18日,由商务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518”经洽会),在河北省廊坊市盛大开幕。作为环保行业的领军企业,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河环保”)再次携多款实力产品强势出征,传递“以科技手段,提升环境管理效率、治理效益”的先进理念,惊艳亮相廊坊国际环保展。先河展台受关注先河展出的部分产品先河环保主题展示区位于环保产业展A区,重点展示了智慧环境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监测、环境服务、环境治理等综合产品平台。公司在整个环保展区颇有特色,是唯一一家携带全品类生态环境网格化监控系统的企业,成为全场的亮点,印证了先河环保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先河环保现场展示小型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车载式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小型化水质监测仪、微型水质监测仪、手持PM2.5监测仪、手持甲醛监测仪等系列产品以及卫家空气净化器等创新产品和技术,受到与会人员高度关注。其次,先河环保将展会现场环境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展示和呈现,让嘉宾关注的空气数据看得见。公司在业内首创推出、且已在多地有实际应用案例的网格化系统以及VOCs综合治理业务备受青睐,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王晓东、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邓沛然、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主任陈亮、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陈国鹰厅长、副厅长陈恩惠等领导莅临展台参观、指导并对企业创新发展给予高度评价。集团副总裁范朝热情接待。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廊坊市电视台、中国环保在线、网易直播等多家媒体对企业参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报道。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王晓东等一行莅临展台参观指导石家庄市长邓沛然等一行至莅临河展台考察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主任陈亮、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陈国鹰厅长、副厅长陈恩惠等一行至展台考察本届经洽会以“新战略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聚焦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支柱企业,举办“大智移云”、环保、协同发展、产能合作四大板块及专题对接、开发区发展专题、权威发布专题、主宾国活动、重点项目签约等活动。作为河北省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展会,吸引了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嘉宾参会。
  • 食品安全标准应告别“一国两制”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日前表示,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正式启动食品安全标准的整合工作。在标准修订过程中,将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这次整合工作将重点解决标准缺失、重复和矛盾的问题,逐步建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际食品标准体系相协调,满足保障人民健康需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长期以来,更让公众担心和忧虑的是,食品安全标准的“一国两制”何时才能改观。所谓食品安全标准“一国两制”,即针对同一食品,执行的是双重安全标准,出口产品质量相当高,而内销产品质量则普遍低。食品安全标准的“一国两制”,源于我国是外向型经济,确保出口食品安全,才能保持和扩大出口的市场份额。现在,一味依赖外贸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发生变革。可是,要想提振内需,一是要公众有购买能力 二是要公众能够放心购买。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觉得,惟有国内的各级监管部门像抓出口商品质量那样严抓内需商品质量,尽快实现食品安全标准内外统一,如此方是正途。
  • 汤臣倍健身陷铅超标传闻 辟谣无果股价继续下跌
    虽然监管层称螺旋藻片经检测符合质量标准,但汤臣倍健辟谣无果,股价继续下跌。昨日,汤臣倍健收报50.03元,跌5.64%。   股价继续下跌   今年3月28日,有媒体报道称,汤臣倍健螺旋藻等产品铅含量严重超标,且超标比例达到100%。一时间市场为之哗然。   由于过量的铅在人体内慢慢积累,会酿成铅中毒。长期服用铅超标的螺旋藻,有可能影响造血功能,导致免疫力低下、贫血甚至肾功能损害。A股市场明星公司汤臣倍健的股价一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3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称,受媒体关注的汤臣倍健螺旋藻片等经检测符合质量标准。   显然辟谣的效果并没有反映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上。在3月29日和30日停牌两个交易日后,4月5日复牌交易的汤臣倍健继续大跌8.48%,昨日再次一度跌幅超过7%。三个交易日以来股价已经累计下跌11.25%。   重创机构   汤臣倍健的铅超标传闻虽然由监管层辟谣,但是二级市场的不理睬反应依旧让重仓的机构很“受伤”。   汤臣倍健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兴全基金旗下两只基金位列其中。兴全社会责任尽管去年四季度减持了20.94万股,但是依旧持有166.33万股,是汤臣倍健最大的流通股股东;而兴全有机增长灵活配置则持有80.89万股。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共计有30只基金持有汤臣倍健的股份,可谓名副其实的基金重仓股。   但是,铅超标的消息一出,机构离场的动作迅速。交易记录显示,4月5日高达14.50%的换手背后是机构买卖所致。有两家机构专用席位共计净卖出5923.23万元。但是同样有三家机构专用席位共计买入7326.06万元。所以不少业内人士称,从目前来看,此次汤臣倍健事件和此前双汇事件、重啤事件有本质不同,还需进一步观察。   而近日宏源证券发布的一则研究报告更是“力挺”汤臣倍健。报告称,汤臣倍健股价复牌当天曾触及跌停,随后在当日和次日开始反弹,市场负面情绪已经基本宣泄完毕,短期股价见底。“今年70%左右的增长以及未来两年超过60%的增长的预期依旧不改。”
  •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陈效双团队:基于六方氮化硼封装技术的钽镍硒非制冷红外光电探测器
    近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陈效双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通过六方氮化硼封装技术,实现从520 nm到4.6 μm工作波长的钽镍硒(Ta2NiSe5)非制冷红外光电探测器(PD)。该探测器在室温空气环境条件下具有较低的等效噪声功率(4.5 × 10−13W Hz−1/2)和较高的归一化探测率(3.5× 1010cm Hz1/2W−1),而且通过表征时间、偏置、功率和温度依赖等多方面因素,研究其不同波长辐射产生光电流的多重机制。此外,还展示了器件的偏振灵敏度和在不同的可见光、近红外、中波红外波长范围内的多功能成像应用。这些结果揭示了多功能的探测模式,为设计新型的纳米光电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成果以“H-BN-Encapsulated Uncooled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Tantalum Nickel Selenide”为题发表在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IF=19)。本工作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本文利用干法转移堆叠,采用平面h-BN封装的金属-Ta2NiSe5-金属(源极和漏极)结构设计了Ta2NiSe5基PDs,如图1a所示。图1b的左侧面板显示了横截面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并证明原子堆中没有污染或无定形氧化物。图1d显示了在黑暗条件下和不同功率强度的激光照射(1550nm)下的I-V特性的比较,显示了近线性行为,表明Ta2NiSe5薄片和Cr/Au电极之间具有良好的欧姆接触。如图1e所示,对于窄带隙半导体Ta2NiSe5,光激发载流子的短瞬态寿命减少了电荷分离时间。Ta2NiSe5的高迁移率可以实现电场驱动的光生载流子的快速传输,降低复合的概率。520 nm至2 µm范围内的光响应机制被认为是光电导效应(PDE)。由于PDE,带间跃迁产生的电子-空穴对被施加的电场分离,并被图1h左侧面板中的电极收集。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中吸收光子,只要它们具有超过带隙的能量,就会触发电子-空穴(e-h)对的产生,从而调节材料的电导率。随后,这些产生的e-h对在外部电场的诱导下分离,产生光电流。基于Ta2NiSe5的PD在1550 nm处0 V和±1 V的扫描光电流映射(图1h)很好地验证了上述光电流起源的推测。图1. Ta2NiSe5基PD在大气环境中不同激光波长和功率下的光电特性。(a)基于Ta2NiSe5的PD的示意图。(b)Ta2NiSe5基PD的横截面TEM图像和相应的元素映射。(c)剥离的Ta2NiSe5纳米片的SEM图像和EDS元素图谱。(d)在1550 nm激光照射下,不同功率下的Iph-Vds曲线。(e)基于Ta2NiSe5的PD的单个响应过程,Vds为1V。(f)从具有绝对值的I-t曲线中提取的Vds和Plight相关光电流。(g)在1V偏压下基于Ta2NiSe5的PD下的光电流的线性功率和亚线性功率依赖性。(h)1550 nm激光照射下典型Ta2NiSe5基PD的扫描光电流图,以及−1、0和1 V偏压照射下从Ta2NiSe5到电极的光生载流子传输过程的说明。泡利阻塞抑制了在4.6 μm(0.27 eV)处产生电子-空穴对的直接光学跃迁。热效应机制被认为是控制MWIR区域光探测过程的潜在物理机制,如光热电效应和辐射热效应。对于辐射热效应的贡献,不需要外部偏置来产生光电流,如图2a所示,而不是依赖于自供电的工作模式。辐射热效应是指沟道材料由于吸收均匀的红外辐射而引起温度升高,从而导致电导率或光吸收等电学或光学性质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辐射热效应需要外加电场。为了确定控制MWIR探测过程的主要机制,光响应被记录为功率和Vds的关系。光电流呈现负极性、零极性和正极性三个特征区域,分别对应图2a中的区域I、II和III。通过测量Ta2NiSe5基PDs电阻的温度依赖性(4-400 K),器件电阻的温度依赖性表现出典型的半导体热激发输运性质,表明热效应可以有效地增强器件电导(图2b)。电阻的温度系数(TCR)是辐射热效应的一个关键指标,在Vds=1 V时,Ta2NiSe5基PDs的TCR为-1.9% K-1。与快速的可见光-近红外光响应相反,在关闭光后漏极电流缓慢恢复,响应时间≈24 ms(图2c)。辐射热效应可以解释明显的光响应与缓慢的下降和上升时间,而不是光电导效应。该值是典型的辐射热特性(1-100 ms),因为吸收MWIR光子后热电子的能量转移到晶格,进一步改变沟道电导。此外,在传热和耗散过程中,h-BN利用极高的导热系数有效地消散探测器产生的热量。光电流的产生分为两种状态。首先,沟道材料在吸收MWIR光子后改变自身电导率,其次,通过驱动外电场产生光电流(图2d)。与PTE中取决于塞贝克系数的光电流符号不同,辐射热光电流的符号取决于外部电场。为了直观地揭示Ta2NiSe5基PDs的光响应机制,本文利用扫描光电流成像技术对光电流分布进行成像(图2e)。在0 V偏置照射下,几乎没有观察到光电流,而在±1 V的外偏置照射下,整个沟道的光电流相当均匀。诱导的电导变化可能是入射光下温度升高期间产生电流的载流子数量变化的结果。Ta2NiSe5基PDs具有独特的性能,它们可以在室温下工作而不会性能下降,这使得它们有希望用于辐射热探测应用。此外,该器件无需p-n结即可工作,简化了制造过程。图2. 基于Ta2NiSe5的PD在4.6 µm光照下的光响应。(a)从I-t曲线中提取的Vds和Plight相关光电流。(b)Ta2NiSe5纳米片电阻的温度依赖性。(c)Vds为1V的基于Ta2NiSe5的PD的单个响应过程。(d)基于Ta2NiSe5的器件在4.6 µm激光照射下的晶格加热的典型示意图。(e)4.6 µm激光照射下典型Ta2NiSe5基PD的扫描光电流图,以及−1、0和1 V偏压照射下测辐射热机制器件的能带对准。接下来,520nm-4.6 µm波长范围内的光的光谱响应度如图3a(左纵轴)所示,在4.6 µm处峰值为0.86 A W−1。在图3a(右纵轴)中,在不同激发波长上进行的EQE测量表明,随着波长的增加,EQE逐渐下降。由入射光子和晶格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有限的能量转换效率,以及两端电极的有限收集,通过阻碍入射光子到光生载流子的有效转换,降低了材料的量子效率。重要的是,从可见光到MWIR光谱范围(520 nm-4.6 µm)实现了0.23至82.22的EQE值。与许多传统报道的基于低维材料的PD相比,基于Ta2NiSe5的PD的EQE显著更高,如图3b所示。从1 Hz到10 kHz测量的电流噪声功率谱如图3c所示,然后将NEP计算为NEP=in/RI(图3d),其中在520 nm处获得的最小NEP≈0.45 pW Hz−1/2,在4.6 µm处获得的最低NEP≈18 pW Hz−1/2。基于Ta2NiSe5的PD的较低NEP证明了它们区分信号和噪声的优异能力。图3e显示了与传统大块材料和基于2D材料的PD相比,基于Ta2NiSe5的PD在不同偏压下的波长依赖性特异性检测。对于光电导和测辐射热计响应,D*显示出3.5×1010至8.75×108cm Hz1/2W−1的轻微波动。我们的PD的D*与最先进的商业PD相当,并且高于基于可见光到中红外区域的2D材料的PD。图3. 基于Ta2NiSe5的PD的可见光至MWIR区域的宽带光响应。(a)Vds=1时RI(蓝色实心正方形)和EQE(红色实心圆)的波长依赖性。(b)基于Ta2NiSe5的PD与2D和块体材料PD的EQE的比较。(c)从1 Hz到10 kHz测量的电流噪声功率谱。(d)基于Ta2NiSe5的PD与以前的PD的NEP性能比较,插图显示了NEP的波长依赖性。(e)不同波长下的比探测率(D*)与基于2D材料的最先进的其他PD以及商用红外PD的比较。为了确定基于Ta2NiSe5的PD的偏振依赖性,我们进行了如图4a所示的实验。垂直入射光使用格兰泰勒棱镜进行偏振,通过旋转半波片同时保持恒定的激光功率来改变样品的激光偏振方向和b轴之间的关系。对最具代表性的638 nm激光偏振特性进行研究,图4b,c显示,随着极化角的变化,光电流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变化,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沿Ta2NiSe5纳米片的b轴和a轴方向获得。值得注意的是,图4c中的偏振依赖性光响应图显示了由于Ta2NiSe5晶体的[TaSe6]2链的潜在1D排列而导致的两片叶子的形状。最终结果显示,各向异性比(Iph-max/Iph-min)达到约1.47,表明基于Ta2NiSe5的PD的整体性能优于大多数其他报道的PD,如图4f所示,并为设计未来的多功能、空气稳定的光电子器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图4. 基于Ta2NiSe5的PD的偏振敏感光电检测。(a)利用Ta2NiSe5材料的基于纳米片的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示意图。(b)在638 nm激光源下记录的光偏振方向为0°至360°的时间分辨光响应。(c)在638 nm偏振激光下,Vds为−1至0V的光电流中各向异性响应的各向异性响应图。(d)通过在638 nm激光下扫描Ta2NiSe5基PD获得的光电流图,偏振角从0°到180°不等。(e)创建极坐标图以显示在638 nm线性偏振激光照射下在40、36和17 nm厚度下产生的角度分辨光电流。(f)与其他常用的2D和1D材料相比,光电流各向异性比和光响应范围。为了充分探索基于Ta2NiSe5单元的PD在多应用成像中的潜力,如图5a所示构建了一个成像系统。采用逐点或逐像素覆盖整个物体区域,用聚焦的可检测光束照射物体,PD检测到的光电流信号由锁定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和计算机收集,计算机记录位置坐标生成高质量图像。为了测试基于Ta2NiSe5的PD的成像能力,将具有“HIAS”图案(15 cm×5 cm)的中空金属板放置在520 nm激光器前面,并以优于0.5 mm的高分辨率成功捕获了所产生的成像,如图5b所示。通过控制外部偏置,可以改变PD在638 nm照明下的响应,并成功实现物体成像清晰度,如图5c所示。在NIR范围内,在基于Ta2NiSe5的PD中获得了覆盖载玻片的钥匙锯齿状边缘的高对比度图像(图5d)。此外,基于Ta2NiSe5的设备在近红外和MWIR区域都表现出高度稳定的响应,确保了高对比度成像以智能识别宏观物体。为了证明这一特性,在1550 nm和3.2 μm处实现了复合物体(硅片和长尾夹)的双通道成像。如图5e所示,近红外光只能检测到一半的长尾夹,而MWIR辐射可以显示整个长尾夹。结果证明了基于Ta2NiSe5的PD在军事和民用应用中检测隐藏物体的潜力。图5. Ta2NiSe5基PD的光电成像应用。(a)使用PD作为成像像素的成像系统的示意图。(b)520 nm处的“HIAS”物体(上图)和相应的高分辨率成像图(下图)。(c)在638 nm处,Vds为0.05、0.1、0.5和1 V的“H”对象。(d)1550 nm覆盖载玻片的钥匙成像。(e)在1550 nm和3.2 µm处被硅片部分隐藏的长尾夹的成像。本文揭示了h-BN封装的Ta2NiSe5基PD在环境条件下在520 nm至4.6 µm的宽光谱范围内工作的特殊光电特性,受光电导和测辐射热效应的控制。光电探测器同时表现出宽带和快速的光电探测能力,具有显著的响应性,超过了现有商业室温探测器的性能。基于Ta2NiSe5的PD的室温响应度达到了34.44 AW−1(520 nm)、32.14 AW−1(638 nm)、29.81 AW−1(830 nm)、20.92 AW−1(1550 nm),16.58 AW−1(2 µm)和0.86 AW−1(4.6 µm)。基于Ta2NiSe5的PD的独特光学特性使其适合于各种应用,包括传感、成像和通信,并且它们与其它2D材料的集成可以进一步增强它们的性能和功能。因此,这项工作的研究为利用2D材料设计稳定的光电探测器铺平了道路,为推进下一代红外光电子研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05380
  • 会议邀请丨瀚辰光翼邀您参加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必须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和一定要建成南繁硅谷的重要指示精神,在2021、2022、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动员和凝聚种业行业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种业振兴行动和“南繁硅谷”建设,经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人民政府和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主办单位共同协商,决定于2024年3月16日至3月2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共同举办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原大会名称为‘2024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瀚辰光翼参与此次大会并设立 展位,诚邀各位专家学者莅临交流指导!会议信息会议主题▼ 中国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崛起 会议时间▼2024 年 3月17-20日会议地点▼1. 论坛会议地址:三亚市天涯海角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凤凰路155号)。2. 种业成果、产品、技术地点:三亚市天涯海角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1楼。 主办单位▼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展位信息展位号:S02现场设备展示诚邀各位专家学者莅临交流指导!更有精美小礼品赠送~会议日程一、开幕式和报告会 时间:3月17日全天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共有四个环节。一是开幕式,包括播放种子大会宣传片,领导讲话、致辞;二是专家、企业家报告,拟邀请院士专家、国际组织专家、企业家就种业重大科研成果、种业发展形势等进行交流;三是信息发布、签约、授牌、颁奖,发布2023中国种业十件大事、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等种业重大信息,种业重大项目签约,颁发2023中国种业信用企业牌匾,发布“海南好吃玉米”、“2023年寻找高产玉米”、“2023年水稻吨粮田’创建”结果,海南省有关单位讲述南繁故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发布重要信息,张海银种业基金会颁发“2023张海银种业促进奖”等;四是主办单位报告,四家主办单位交流本单位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重大举措等。二、专题研讨会(一)南繁硅谷研讨会时间:3月18日全天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解读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研讨海南岛封关后品种审定、种子认证、动植物资源进出口等制度创新问题,交流实施南繁建设新举措。(二)玉米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时间:3月18日全天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交流种质资源研究、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制种、机械去雄、加工、贮藏)、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等内容,突出高产、机收籽粒、青贮、鲜食品种选育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三)小麦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时间:3月18日全天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交流种质资源研究、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制种、加工、贮藏)、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等内容,突出优质专用、节水耐旱、抗病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和品牌建设等。(四)大豆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时间:3月18日上午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交流种质资源研究、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制种、加工、贮藏)、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等内容,突出高产、高油、高蛋白、适应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选育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五)蔬菜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时间:3月18日下午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交流种质资源研究、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制种、加工、贮藏)、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等内容,突出种苗生产、设施蔬菜栽培、加工包装、冷链运输等。(六)国际种业研讨会(国际植物育种创新圆桌会)时间:3月18日全天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ISF、APSA、ASTA等国际组织、国内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种子企业分析全球种业发展形势,交流各国种业政策和基因编辑技术前沿动态等内容。(七)种业服务研讨会时间:3月18日全天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种业上的应用,分享银 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和法律、咨询机构服务种业发展的案例、探讨发展前景。(八)种业新型创新体系暨企科合作研讨会时间:3月18日上午地点:大王棕酒店二层多功能厅内容:从政府、科研院校和企业三个合作主体,交流玉米企业和科研院校合作的机制模式创新、优秀实践案例等。(九)生物育种产业化研讨会时间:3月19日全天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交流国内外生物育种技术进展、政策法规、企业发展等(十)水稻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时间:3月19日全天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交流种质资源研究、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制种、加工、贮藏)、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等内容,突出优质稻、耐旱节水稻、耐盐碱稻、再生稻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十一)马铃薯种薯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时间:3月19日上午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交流种质资源研究、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制种、加工、贮藏)、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等内容,突出种质资源引进、品种创新、种薯脱毒技术、产品加工等。(十二)未来农业产融对话时间:3月19日下午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邀请全国涉农产业资本、社会资本、头部金融机构、农业创新高地产业园与科创孵化器等相关单位专家交流、分享农业和金融融合话题,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挖掘南繁硅谷农业科技创新潜力和活力。(十三)种业青年科学家、企业家研讨会时间:3月19日全天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45周岁以下种业青年科学家、企业家交流种业发展理念,碰撞种业创新火花,探索种业发展路径。(十四)畜禽种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时间:3月19日全天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围绕精准、高效、优质、抗逆等,介绍现代育种技术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探讨海南省地方畜禽产业发展路径。(十五)水产种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时间:3月19日上午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内容:交流水产种业、水产绿色养殖、现代渔业、渔业经济等。三、大会配套活动(一)成果、产品、技术展览时间:3月17-19日地点:三亚市天涯海角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1楼大厅、外场和星光大道。内容:种业科研仪器、育种设备、制种机械、加工及包装设备、检验检测设备、智慧农业等成果展览,种子企业和服务种子行业的企业产品推介等。(二)品种展示时间:3月20日地点: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田间展示推广中心基地。内容:展示水稻、玉米、鲜食玉米、瓜菜、杂粮等新品种,对部分作物品种进行鉴评,结果在大会上发布。(三)小麦种业展示会时间:5月中旬。地点:河北辛集。名称:“中国种子大会马兰小麦种业展示会”。(四)鲜食玉米种业展示会时间:7月。地点:浙江东阳。名称:“中国种子大会东阳鲜食玉米种业展示会”。(五)青贮玉米种业展示会时间:9月。地点:河北张家口。名称:“中国种子大会张家口青贮玉米种业展示会”。(六)大豆种业展示会时间:9月底。地点:黑龙江北安。名称:“中国种子大会大豆种业展示会”。
  • 尘封往事:中国军工助力国产离子色谱仪起航——访三位中国离子色谱老专家
    1983年,我国第一台国产离子色谱仪诞生,从此打破了国外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完全垄断。在那个国家外汇稀缺、酸雨严重、粮食欠收的艰苦岁月里,由三位工程师及其团队排除万难研发出来的离子色谱仪在水质检测等众多民用和军工领域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他们都已经年过古稀,带着一份感恩和崇敬,仪器信息网采访了三位离子色谱老专家,为大家打开那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苏程远(左)刘开禄(中)赵云麒(右)  苏程远,曾用名苏文远,1937年10月出生,吉林九台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自动控制远程控制及通信专业。曾就职于呼和浩特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青岛科学仪器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两次,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次,参与起草离子色谱仪国家计量鉴定规程,1997年退休。  刘开禄,曾用名刘开录,1938年10月出生,重庆人,195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就职于核工业北京冶金化工研究院,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次,国防科委、核工业成果奖七次,获得中国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1998年退休。  赵云麒,1942年12月出生,天津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设备研究室、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化工工艺第四研究室、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有机化工研究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次,部级科技进步奖两次,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次,1998年退休。  国产离子色谱分离技术源自原子弹的铀工业  1951年6月15日,杨承宗通过了约里奥居里夫人主持的博士论文《离子交换分离放射性元素的研究》答辩,一周之后,杨承宗收到了钱三强从北京发来的电报,希望他早日回国工作。同年秋天,他回到祖国,钱三强所长请他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原子能所)第二研究大组的主任。刘开禄于1959年从四川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原子能所五室,在杨先生的领导下开展铀化学的研究。  1960年,苏联毁约停援,撤走全部专家。刘开禄又随杨先生调到二机部五所从事铀化学研究的工作。满足原子弹爆炸的当量核原料需要从含铀万分之几的铀矿石中提取高纯铀,高纯铀中杂质的含量要求在0.1ppm以下,用于核裂变的铀235仅占天然铀的0.7%,其余99.3%为铀238。一条生产可裂变元素的途径是:在生产反应堆中,由天然铀的铀235裂变产生中子,被铀238吸收,再经过一个β 衰变就变成钚239。再用化学方法分离,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从照射后的铀棒中提取纯的钚239。钚239是可裂变物质,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用的钚239做燃料。  杨先生让刘开禄所在课题组研究铀、钚分离新技术,因为反应堆中的铀放射性非常强,当时的防辐条件要求非常高,刘开禄查阅了很多文献,设计出一种特殊的分离铀、钚和裂变产物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使实验人员远离放射源,被称之为“无机反相层析法”。杨先生赞许了刘开禄的新思路,同时指出铀、钚分离在工业上最好的实施方法为萃取、还原。无机反相层析法很有前景,可先在分析化学上应用,再推广到小型制备分离,然后再考虑工业化大生产。他还向刘开禄介绍了他的博士论文中的主要工作之一—即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锕系元素,叮嘱刘开禄要关注离子交换色谱。由杨先生推荐,1962年刘开禄的论文《无机反相色谱层析法》在化学通报发表,后陆续被东德化学会翻译成德文发表,英国一家杂志社翻译成英文发表。  这种方法也在分析裂变级高浓缩铀235中的硼、铬、稀土元素等杂质中得到应用,节约了众星捧月般的核爆燃料高浓缩铀235。这些成功无疑给他带来极大的鼓舞,第一次有了将无机色谱仪器化的想法。  1978年二机部五所采购了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刘开禄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无意中找到H.Small等在1975年Anal. Chem发表的《应用电导检测器的离子交换色谱法》的论文,他如获至宝,没想到色谱分析无机离子竟然如此简单地被解决了。随后,刘开禄利用合成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型色谱填料的功底和经验研发了首根阴离子分离柱,他的夫人袁斯鸣也进行了阴离子交换树脂及阳离子交换树脂色谱填料的合成工作,后来它们被用在国防科委某基地的核爆裂变产物的富集和分析上。在此基础上,刘开禄经过上百次实验研制成了YSA-2型高效薄层阴离子交换树脂,并填装高效阴离子分离柱,再利用袁斯鸣提供的YS-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制成抑制柱,利用原有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泵和进样阀,又采购了一台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的DDS-11A型电导仪和自制简易电导检测器(包含零位调节器和毛细管电导池),组装成了离子交换色谱装置。  当时铀矿厂在进行季铵萃取新工艺的过程中,发现了萃取剂“中毒”的现象,分析室认为浸出液中含有硝酸根使其“中毒”。刘开禄用这台离子交换色谱装置定量分析出浸出液主要含有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无硝酸根离子,解决了这一争论。工业室重新制定了再生方法,使季铵萃取工艺顺利投产。  应对环境污染首台国产离子色谱仪在嘲讽中诞生  1981年秋天,刘开禄在天津举办的多国仪器展览会中第一次见到了戴安公司的Dionex14型离子色谱仪,该仪器可以很好地解决当时我国急需的微量多组分阴离子分析问题,引起了众多参观者的极大兴趣。但是,该公司一位美籍华人经理傲慢的一句话刺痛了他的心,“这是陶氏化学公司科学家的最新成就,你们几十年内不会搞出来的。”当时刘开禄的离子交换色谱装置可以测两个峰,而Dionex14离子色谱仪可以测七个峰。他那时候才知道H.Small的发明已经仪器化,并命名为离子色谱仪,他埋头图书馆查了一周文献,慢慢的,将实验室装置全面商品化成国产离子色谱仪的方案在脑中形成,后来他把想法汇报给了他的老师杨承宗,杨先生非常高兴,并让他为全面商品化准备各种零件和器材。  那个时候我们国家酸雨污染非常严重,因为家家户户取暖做饭都烧蜂窝煤,几个产粮大省连续几年都欠收,最后都上报到了国务院。北京环境保护检测中心主任吴鹏鸣上交了一份报告,要求买一百台戴安的色谱仪来测定酸雨成分。当时一台戴安离子色谱仪售价为四万美元,而我国的外汇很紧张,乒乓球运动员出国只能带二十美元。最终国务院只批准购买了四台,解放军防化研究所一台,国家环境科学院一台,上海两台。在一次无锡的环保会议上,吴鹏鸣邀请刘开禄做了国产离子色谱仪的报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室的高级工程师蒋仁依当天就跑到刘开禄的房间里告诉他,“只要你做出来,我给你推广。”在吴鹏鸣的大力推荐下,核工业北京第五研究所总工程师董灵英为刘开禄在所里争取经费,一共申请到了2万元开始研制离子色谱仪。“刚开始平流泵花了4000多元,阀门又是1000多元,资金还是非常紧缺。”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刘开禄不断改进填料,使装有YSA-2型高效薄层阴离子交换树脂填料的分离柱能分离分析七个阴离子,使其分析指标达到Dionex14的分析水平。研制国产离子色谱仪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刘开禄邀请赵云麒参加研制工作,赵云麒设计了可产品化的电导池,并且在二人的通力合作下,制成了完全国产化的ZIC-1型离子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样机,共三台。1983年6月30日经过鉴定会专家组的评审,一直认为该仪器为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它所配备的YSP-2型阴离子色谱柱的柱效率、灵敏度、使用寿命等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同意小批量生产。  鉴定会主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前排左6)陈国珍教授  副主任:兰州大学(前排左5)丘陵教授、核工业六所总工程师(前排左4)沈言谆、北京环境监中心高级工程师(前排左8)陈禹芳  鉴定会委员:核工业北京化冶院副院长(前排左2)董灵英教授、核工业北京化冶院(二排左5)朱长恩教授、核工业北京化冶院(二排左7)殷晋尧教授、国防科工委 (前排右2)吕参谋、核工业北京化冶院科技局成果处处长(前排右3)肖兴寿教授、核工业部矿冶局科技处处长(前排左1)陈煋宇教授、核工业北京化冶院院长(前排右1)张镛  刘开禄(三排左1)、赵云麒(三排左6)、蒋仁依(二排左1)  1983年8月刘开禄和赵云麒去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进行ZIC-1型离子色谱仪的生产试制,在与实验所的工程师周中柱、苏程远、庆永顺等人共同努力下,10月份生产出三台ZIC-1型离子色谱仪,并在当年投入市场,填补了国家空白。后来ZIC-1型离子色谱仪被国家环保局认定为酸雨检测规程的示范仪器,一下打开了环境保护分析仪器的市场,总共生产销售了近100台。  1985年6月随着苏程远被调入青岛晶体管厂,赵云麒和刘开禄又转移到青岛开始了ZIC-2型离子色谱仪研发,主要工作是研究基于刘开禄提出的双模式理论和适用于阳离子分析的“五极电导检测”电路。当时并不像现在一样模仿很盛行,而且即使想仿造戴安的仪器也不太可能。进口仪器买不起,就算有人买回来,也不可能拆开让人看。1986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牟世芬研究员和刘开禄编著出版了《离子色谱》,书中指出研制离子色谱仪其中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要研制出性能好的电导检测器。苏程远和赵云麒根据书中关于四极电导检测器的原理方框图进行了五极电导检测器的研究。那个时候特别困难,晶体管厂生产的产品晶体管卖不出去。厂房边有一栋从前苏联人建的别墅,苏程远和赵云麒就在里面做实验,房子是挺好的,但伙食太差,饿了吃方便面,后来吃不起了就改吃挂面。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一直盯着噪声和基线漂移的变化,并不断地设法改进,累了就在椅子上睡觉,苏程远还为此白了不少头发。最后实验成功是在1986年2月8日农历三十的下午五点钟,基线走成了。二人兴奋了一个除夕夜晚。ZIC-2型和ZIC-1型的最大区别就是电导检测电路的不同,1型为二极电导检测器,2型为五极电导检测器,性能更优良。刘开禄及其团队对新型电导检测器进行了测试和运用研究,同时对袁斯鸣研发的YSC阳离子色谱分离柱进行分离实验,验证了双模式离子色谱理论,为ZIC-2型提供了技术支持。1987年12月22日,ZIC-2型离子色谱仪通过了同样高规格的专家鉴定并投产,青岛晶体管厂因此改名为“青岛科学仪器厂”(刘开禄老师想的名字),ZIC-2型离子色谱仪和分离柱后来成为该厂的支柱产品。  取代进口定制离子色谱仪为核潜艇保驾护航  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反应堆产生巨大的热量,把水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通过透平机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核潜艇前进。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微量的酸就可腐蚀特种钢管道,造成砂眼裂纹,非常危险。所以要求纯化水中氯离子含量低于0.1ppm。氯离子检测原来用的是英国的电化学检测器,但只能检测0.5ppm,灵敏度达不到。092号核潜艇发生过一次重大的蒸汽泄露事故,经过仔细排查确定为水质变化造成不锈钢管腐蚀。为了换掉这根裂纹特种钢管,军方可以说是费尽周折才搞到了世界上最好的耐腐蚀钢。核潜艇的走气管道是厚壁钢,要检修先要打开数十厘米厚的钢甲板。焊工一个接着一个连续焊了几天几夜,终于把旧管换成了新管。一来二去,估计几亿元的维修费就花出去了。后来相关人员在刘开禄的技术指导下,设计提供了一台小型离子色谱仪,解决了核潜艇上水质监测问题。自九十年代始的其后二十年间已经生产数十台,主要检测氯离子、硫酸根、有机酸和其他阴离子。这其中的离子色谱柱和抑制器在二十年间都是由刘开禄提供。国防工业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科技的最高水平。离子色谱仪从无到有,从有变多,老专家们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后记:目前国产离子色谱仪的售价在10万以上,进口离子色谱仪的售价在40万~150万,国内市场总量是每年约3000台,国内厂商大约占有20%的市场份额,远远落后于国外厂商。而如果没有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支持,国产厂商的发展历程可能更加艰难。就技术方面而言,离子色谱柱是目前国产离子色谱技术最薄弱的环节,虽然早期核工业北京冶金化工研究院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有少量生产,但后来没有进行持续的研发。离子色谱柱和各种填料在实验过程产生的粉尘污染和使用的挥发性化学试剂对身体危害非常大。2012年,刘开禄就是因为身体原因停止了研究工作。其夫人袁斯鸣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为全国离子色谱厂家和用户提供离子色谱柱和各种填料,一直到2008年也是因为身体原因才离开实验室。1986年苏程远和赵云麒研发成功的五级电导检测器一直延用到现在。专注应用开发的蒋仁依今年年初已去世。我们期待国产离子色谱仪的继任者能再续传奇。(编辑:王明)
  • 岛津成功举办“不同储藏年份粮食(新陈粮)鉴别WORKSHOP”
    不同储藏年份粮食 (新陈粮) 鉴别一直是粮食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避免不法商家将新陈粮进行掺杂并从中牟取利益,确保优质新粮入库,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节粮减损至关重要。2024年1月31日“不同储藏年份粮食(新陈粮)鉴别WORKSHOP”在北京成功举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开发了基于挥发性成分分析的粮食储藏年份鉴别方法,并通过此次WORKSHOP向大家展示了分析过程和结果。活动现场会议当天,首先由岛津创新中心李晓东部长致辞;致辞中,李晓东部长感谢各位专家莅临本次会议并介绍了创建创新中心的历史与初衷,最后预祝本次WORKSHOP圆满举办。会议由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金慧玥主持。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李晓东部长致辞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业务部 金慧玥在报告环节中,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张圆圆女士发表了题为《岛津粮油检测整体解决方案》的报告。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张圆圆女士张圆圆女士介绍粮油相关的检测标准,梳理了粮油涉及的检测项目,从粮油安全和营养品质方面介绍岛津在粮油检测方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安全方面介绍了真菌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多环芳烃、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矿物油等粮油风险物质岛津解决方案,营养品质方面主要介绍了维生素、氨基酸解决方案以及质构仪、微芯片电泳仪在食品检测中应用。岛津创新中心张晓莉博士发表了题为《基于岛津GCMS的粮食储藏年份鉴别方法研究》的报告。岛津创新中心张晓莉博士张晓莉博士主要介绍基于岛津GCMS气味分析系统在新陈粮食鉴别中的特色应用方案,方案通过对不同储藏年份的粮食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分析,构建了新陈粮食区分的鉴别模型,可应用于新陈粮食的准确鉴别。参观创新中心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中国院士群像扫描:挺起共和国科技脊梁
    相关新闻:历届两院院士大会回顾:从火车头到思想库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1年7月28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5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科学考察和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5188米。   ■本报记者 吴昊   “两弹一星”升空,世界东方崛起中国巨人   国情规划落地,持续发展引领华夏辉煌。   60年弹指一挥间,曾经贫弱的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这是中国人创造的神奇。   在这被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背后,有这样一群人功不可没。   邓稼先、钱学森、陈景润、王选、袁隆平……每一个名字都掷地有声,都为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们利用科技知识,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永载史册。   他们,正是新中国科学技术的领军者,千千万万科学技术人员的杰出代表——中国院士。   自力更生,实现上天入海   邓小平同志多次评价“两弹一星”的历史贡献。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55年的10月,被美国政府软禁5年、饱受磨难的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两年后,他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回国后的钱学森,立刻开始组建中国国防航空工业体系。一大批学部委员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纷纷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当中,他们坚守深山、大漠,把宝贵的青春留在了祖国西部。   在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赵九章、郭永怀等学部委员和其他年轻人的一同努力下,中国人创造了奇迹!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在太空中唱响了《东方红》歌曲。   外电评论:中国闪电般进步,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   “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以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不但要保家卫国,还要富民强国,实现千百年来的飞天梦。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4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的王永志担任首位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一干就是14载。很多院士专家也为了这个共同的强国目标团结在一起,如戚发轫、邢球痕、沈荣骏、张贵田……   在他们的带领下, 从1999年起,国人见证了“神舟”飞向太空的每一次辉煌:飞船从无人到有人,飞船成员从一人到多人,飞行时间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舱内到舱外,两个无人航天器实现成功对接……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又一个掌握飞行器太空行走、完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不仅要“飞天”,还要“探月”。   嫦娥一号、二号的成功发射,到处闪耀着院士们的科学光芒。   “蛟龙号”“下海”深潜5188米,以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为祖国交出了一份不亚于“上天”的辉煌答卷。   深谋远虑,建言发展策略   自古以来,谋者治国。   为国家未来发展出谋划策,也是院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气象局原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说:“一个院士如果不站在国家的肩膀上考虑问题,是对不起国家的。”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周立三就是这样一位“顾问”。   1986年,年近八旬的周立三受命成立中科院国情研究小组。他不顾个人身体状况,与课题组同志一起深入调查,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完成了任务。   “周先生是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总是从大局着眼,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前瞻性思考国家未来发展需求。”每每提及,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难掩崇敬。   1989年10月,第一份国情研究报告《生存与发展》出炉,之后,几份国情报告陆续公布。   在这些引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极大关注的报告中,周立三和他的团队用“掠夺资源的经营方式”来直陈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实行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和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   1995年,江泽民在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式上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2002年,可持续发展被置于突出地位,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   中央作出英明决策,中国院士功不可没!   而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上,中国院士更是高瞻远瞩,为中国能够紧跟、创新国际尖端技术,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专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863”计划),邓小平以战略家的高度作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863”计划为中国高技术的起步、发展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已经成为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一面旗帜!   尽心尽力,致力民生发展   2001年,中国首个国家最高科技奖颁给了一个“农民”。这位“农民”,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称“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每年多养活7000万人!这是袁隆平指导的超级杂交稻交出的沉甸甸的答卷——如果全球现有的水稻一半都换成杂交稻,地球将会多养活4亿人!   历史回转到1960年,中国正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磨难。7月的一天,时年30岁、在湖南安江农校教书的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从课堂上来到校园外的试验田。   于是,一株与众不同的野生稻突破了杂交稻育种的瓶颈。   2011年9月19日,袁隆平所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一举突破900公斤,创造了926.6公斤的新纪录!   就在袁隆平一步步攻克超级杂交稻难题的同时,在中国大西北,另一位和袁隆平年纪相仿的院士也在默默地进行着小麦育种。   扎根陕西杨凌31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经过20年的努力,带领课题组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通过远源杂交育成“小偃”系列品种。该系统衍生良种7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大概在3亿亩以上,增产小麦超过了75亿公斤。   “中国人能养活自己!”   2005年4月,站在博鳌论坛的演讲台上,李振声信心百倍地告诉世界:“不仅现在如此,将来我们相信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养活自己!”   一心一意,屡创尖端成果   以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无论在一穷二白的艰苦年代,还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很多领域都作出了一流的研究,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1965年9月17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这一天,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应睐、汪猷、钮经义、邹承鲁、龚岳亭为首的科学家,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   上世纪50年代末,牛胰岛素的结构已经清楚,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想用化学的人工方式合成蛋白质。但由于难度很大,国际上并没有成功的先例。 “我们国家当时在科研的物质、人才和设备方面都相当落后,连合成蛋白质最基本的物质——氨基酸都没有。”参与当年工作的北京大学教授叶蕴华如此回忆。   困难并没有把这样一群立志在中国最早合成蛋白质的科学家吓倒。   他们通力合作,经过几乎没有休息日、夜以继日的7年工作,最终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成果一经公布,引起了世界的极大轰动。科学界评价道,这“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如果说这项伟大的成果是通力合作的结果,那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则是依靠个人强大的信念,摘取了数学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973年,陈景润发表了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详细证明。国际上公认这“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同时,结果也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了美、英、法、苏、日等国的数论教科书中。   1978年3月,“科学的春天”到来。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期,院士们更是勇当先锋,以一个又一个的科技成果为祖国献礼。   1988年10月16日凌晨5时56分,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首次对撞成功,在高科技领域取得又一项重大突破性成就!   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中国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工程、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基因组测序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建设、高温超导研究、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   这每一项激动人心的成果背后,都凝聚了以院士群体为代表的中国科学技术人员的心血。他们以极大的爱国热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并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为共和国树立起一座又一座的科技丰碑!   中国院士,挺起祖国科技脊梁!
  • 瀚辰光翼亮相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助力“藏粮于技”战略,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力量
    天府之国稻花香,金秋蓉城谷满仓。9月9-10日,第二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召开,院士大咖齐聚,为种业界奉上一场思想盛宴。大会以“推进种业振兴,建设天府粮仓”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孙宝国、陈学庚、李培武,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出席,来自中央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行业协会负责人等上千人莅临现场,共谋全面推进种业振兴,见证举行系列重磅活动。 开幕式两大挑战中国种业如何持续突围? 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目前我国已育成30000余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实现5~6次更新换代。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玉米等生产用种均实现自主选育,良种覆盖率达97%,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达45%。 “但目前还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依旧缺乏重大原创性新品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与支撑服务能力尚需完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指出,生物技术是推动种业发展新引擎,是提升种业竞争力战略利器,要依靠生物技术创新驱动,培育和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作《夯实种业根基,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主旨报告,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言献策。 李培武建议,未来种业发展要在强基础、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上实施五大发展战路。在创新引领战略上,保持水稻等育种国际领先优势;在抢占制高点战略上,强化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突破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前沿关键技术;在品种提升战略上,加强优质绿色超级稻,优质节水小麦等重大品种选育,大幅度提升自主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家品牌战略上,培育拥有核心品牌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种业集团农作物种业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在种业支撑战略上,强化基地平台建设,培养引领未来种业发展的青年科技人才。种子企业是市场主体。经数十年发展,我国部分农作物种企已形成优势集群,目前我国拥有先正达、隆平高科两个世界十强种业企业。2012~2021年,我国农作物种子企业净资产超1亿元的企业数量由106家增加到282家。 但目前种业市值已进入徘徊调整期。2016年至2021年,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值徘徊在1200亿元左右,但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市值不变,企业数量增加,竞争更加激烈,突破瓶颈必须拓展发展空间。”张延秋指出,一是提升种子价值空间。转基因、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提高种子科技含量,增加品种功能,提高种子价值。二是全产业链发展空间。以种子为抓手,为种植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生物技术应用也要求种企向生产服务延伸。三是种业“走出去”开拓国际空间。利用我国育种优势、资源、技术优势,发展出口,到国外建立科研生产基地。开幕式上,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作全国种业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全面剖析种业行业现状。 张延秋指出,未来种业企业发展将呈现三个特征,一是强者更强,二是优者更优,三是资源优配。“种业企业将从抢品种、抢人才全面转向抢技术、抢资源,经过新一轮资源优配后,种业优势资源配置将基本完成。不久的将来,科企合作将由目前的新品种选育合作,转移到新技术、种质资源的合作。”五大聚焦夯实“天府粮仓”种业根基 天府粮仓,种业为本。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川视察,强调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芝文表示,四川将牢记嘱托,树牢产业化思维,提升标准化生产,健全社会化服务,夯实科技化支撑,聚焦聚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大力构建“一库多圃”保护体系,发掘培育本地优良品种,持续筑牢川种振兴的种源基础;聚焦聚力种业科技创新攻关,加快组建天府种业实验室,提升建设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当家品种”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努力缩小大田生产水平和品种试验产量的差距;聚焦聚力种业基地提档升级,实施制种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全力建设国省种业园区和集群,不断提升供种保障能力;聚焦聚力种业市场主体培育,积极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加快提升四川种业集团整合资源和创新创造能力,切实发挥好龙头企业‘主板’集成作用;聚焦聚力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实施突破品种后补助和重大推广品种奖励,强化种业执法监管,着力为川种振兴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成都种业集团正式揭牌成立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在大会上正式揭牌成都种业集团正式成立瀚辰光翼亮相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助力“藏粮于技”战略,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力量瀚辰光翼携旗下重磅产品亮相天府种业博览会种业是粮食产业的源头,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一系列举措彰显中央推进种业振兴的坚定决心。瀚辰光翼自成立以来即致力于生物育种设备研发,成功打破进口设备垄断,推出了基于PCR技术和测序技术等主流分子检测技术的全自主知识产权全栈设备和解决方案,包括业内领先的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统、全自动多功能基因检测系统及全自动核酸浓度检测和均一化工作站等,并成功交付了多个无人值守智慧实验室产线,为强化科研力量,提高种业创新水平提供牢固的技术支撑。文章部分来源于:农财网种业宝典
  • 实现烟气超低排放,干湿除尘技术要两手抓!
    随着环境污染的越发严重,国家对锅炉烟气排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面对这一发展形势,相关企业要加强锅炉烟气除尘技术的运用,并且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做好除尘设备的选择,以便在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同时,给企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效益。既促进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 下面小编针对干式与湿式两种较为实用高效的除尘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干式除尘技术 干式除尘技术主要包括静电除尘、袋式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其中静电除尘技术具有处理烟气量大、除尘效率高、设备阻力低、适应烟温范围宽、使用简单可靠等优点,已经应用在我国80%以上的燃煤机组。针对静电除尘的增效技术包括:低低温电除尘、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微颗粒捕集增效、新型高压电源技术等。通过增效的干式除尘技术,辅以湿法脱硫的协同除尘,在适宜煤质条件下,能实现烟囱出口烟尘排放浓度低于10mg/m3。 这里重点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通过低温省煤器或气气换热器使电除尘器入口烟气温度降到90~100℃低低温状态,除尘器工作温度在酸露点之下。 具有以下优点: ①烟气温度降低,烟尘比电阻降低,能够提高除尘效率; ②烟气温度降低,烟气量下降,风速降低,有利于细微颗粒物的捕集; ③烟气余热利用,降低煤耗; ④烟气中SO3冷凝并粘附到粉尘表面,被协同脱除; ⑤对于后续湿法脱硫系统,由于烟温降低,脱硫效率提高,工艺降温耗水量降低。 在国际上,日本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为应对日本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并解决SO3引起的酸腐蚀问题,三菱公司1997年开始研究日本基于烟气换热器装置的低低温高效烟气治理技术,现今在日本已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三菱、日立等低低温电除尘器配套机组容量累计已超13GW。日本橘湾电厂1050MW机组应用数据显示低低温烟气处理技术可实现烟囱出口粉尘排放浓度在5mg/m3以下,出口SO3排放浓度低于2.86 mg/m3。我国首台低低温电除尘器应用是在2010年12月广东梅县粤嘉电厂6号炉135MW机组。 2012年6月,我国首台600MW低低温电除尘在大唐宁德电厂4号炉成功投运,经第三方测试除尘器出口粉尘排放低于20mg/m3,同时具有较强的SO3、PM2.5、汞等污染物协同脱除能力。 2014年浙江嘉华电厂1000MW机组采用低低温电除尘后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降至15 mg/m3。相关的工程应用实践表明,低低温电除尘技术集成了烟气降温、高效收尘与减排节能控制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综合考虑当前我国极其严峻的“雾霾”大气污染和煤电为主的能源资源状况,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具有粉尘减排、节煤、节电、节水以及SO3减排多重效果,是我国除尘行业最急需支持应用推广的技术之一。 二、湿式静电除尘技术 湿式静电除尘技术通常用于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后饱和湿烟气中颗粒物的脱除。要实现烟尘浓度低于5 mg/m3的超低排放,一般情况下需要配套湿式静电除尘技术。 湿式静电除尘工作原理是:烟气被金属放电线的直流高电压作用电离,荷电后的粉尘被电场力驱动到集尘极,被集尘极的冲洗水除去。与电除尘器的振打清灰相比,湿式静电除尘器是通过集尘极上形成连续的水膜高效清灰,不受粉尘比电阻影响,无反电晕及二次扬尘问题;且放电极在高湿环境中使得电场中存在大量带电雾滴,大大增加亚微米粒子碰撞带电的机率,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湿式静电除尘技术突破了传统干式除尘器技术局限,对酸雾、细微颗粒物、超细雾滴、汞等重金属均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 全世界第1台除尘器为湿式静电除尘器,1907年投入运行,主要用来去除硫酸雾,后来被拓展用于电厂细微颗粒捕集。美国在用于多污染物控制的湿式静电除尘器研究及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国内,湿式静电除尘器在冶金行业、硫酸工业已有多年成功的运行经验,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并且针对微细雾滴制定出台了环保部标准HJ/T 323—2006《电除雾器》。 主要技术特点:单体处理烟气量较小,一般不超过50000m3/h,设计烟气流速较低,一般为1m/s左右,电极多采用PV或FRP材质。随着湿式静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应用领域和功能也不断拓展,加之在传统脱硝、脱硫、除尘技术均已达到一定水平,湿式静电在细颗粒物、超细雾滴、SO2、NOx、Hg等雾霾前体污染物进一步协同控制和深度净化上被寄予更多预期,这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三、烟气超低排放技术路线 为了减少烟气中的烟尘,实现低于5mg/m3的超低排放,除采用以上增效干式除尘技术——低低温电除尘和湿式静电除尘器之外,也可配套使用必要的过程监测仪器,如烟气分析仪(低量程在线型)Gasboard-3000Plus,对整个烟气除尘工艺流程进行过程调控优化,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除尘效率,实现烟气排放符合超低排放标准。 烟气分析仪(低量程在线型)Gasboard-3000Plus结合领先的微流红外技术,创造性采用隔半气室设计,可实现200ppm内的低量程测量,在满足行业标准应用的同时,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量程,实用性大大提高。 烟气通过低低温电除尘脱除大部分粉尘、部分SO3和颗粒汞,同时通过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节约电煤消耗,降低烟温和烟气量,使后续湿法脱硫节水、提效,缓解“石膏雨”现象;然后通过湿式静电除尘,使得烟气含尘量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另一方面对SO3、重金属、NH3等多污染物协同净化,并有效减少“石膏雨”;此外,烟气成分分析仪作为整个工艺流程的过程监测单元,可指导现场操作人员对SO2或NOx进行过程调控,如在系统最后治理单元——湿式深度净化装置中,可根据需要适量添加脱硫液或脱硝液,实现对烟气成分的深度净化。来源:微信公众号@工业过程气体监测技术,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 国仪量子QDAFM亮相央视《新闻联播》
    临近年底,嫦娥五号采集月壤,“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深潜,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令人心潮澎湃。12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国仪量子的创新成果,聚焦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的产业化落地,视其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巨大创新力的生动注脚。“在合肥,分辨率只有10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五千分之一的我国首个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实现产业化落地。”《新闻联播》报道的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来自国仪量子,是一款世界首创的高端科学仪器,自2019年9月发布以来,已经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领域收获了多笔订单。新闻联播画面,研发人员正在操作QDAFM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QDAFM)谱仪是一台基于NV色心和AFM扫描成像技术的量子精密测量仪器。通过对钻石中氮—空位(NV)中心发光缺陷的自旋进行量子操控与读出,可实现磁学性质的定量无损成像,具有纳米级的高空间分辨以及单个自旋的超高探测灵敏度,为发展和研究高密度磁存储、自旋电子学、量子技术应用等提供了全新技术手段,在磁畴成像、二维材料、拓扑磁结构、超导磁学、细胞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凭借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巨大突破和扎实推进的产业化成果,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荣膺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创新引领奖”、2020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等多项行业重磅奖项,获得行业专家和市场的充分肯定。QDAFM和“CIIF创新引领奖”、“朱良漪奖”合影图习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这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等作出的科学判断。国仪量子将瞄准世界前沿科技和国内市场需求,加强技术攻关,细致打磨产品,踏实做好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的产业化落地,为广大科学家提供更好的自主高端科学仪器!
  • 袁洪福:沉痛悼念梁逸曾教授
    p   惊悉梁逸曾教授仙逝,是国际化学计量学科的重大损失!是我们近红外光谱分会的重大损失! /p p   梁教授生前为我国近红外光谱学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梁老师于南非在国际近红外大会上代表我囯申办的精彩讲演,所展示的国际学术大家的风范,至今还沥沥在目。 /p p   梁老师为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报告会做出卓越的组织工作,他是我们学会的一个主要学术带头人。梁老师辉皇的学术成就,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永远怀念梁老师! /p p   我谨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全体同仁,委托您代表我们学会敬献花圈,沉痛悼念梁逸曾教授! /p
  • 借助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 北京大学陈良怡团队合作揭示小鼠社交行为神经编码机制
    陈良怡团队合作揭示小鼠偏好“喜新厌旧”的神经元集合和孤独症小鼠的缺陷社交行为是个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关大脑通过何种方式编码社交行为信息这一科学问题,目前尚无确切答案。此外,孤独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社交恐惧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患者,均存在显著社交识别或互动障碍,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诸多问题和负担,当前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或治疗方法,原因之一在于对大脑处理和编码社交行为信息的神经机制知之甚少。既往研究表明,大脑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在社交探索、社交恐惧和社会竞争等方面均发挥重要调控功能[1-4]。当小鼠进行社交探索行为时,mPFC脑区前边缘皮质(PrL)内部分兴奋性锥体神经元活动会显著增强[5, 6],mPFC神经元集群在处理不同社交对象信息时,其活动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7, 8],而且mPFC脑区内抑制性GABA能中间神经元也同社交行为密切相关[1, 4, 9],然而,由于缺乏在体单细胞分辨率水平、实时动态可视化的神经编码研究方法,这些不同亚型神经元集群是如何编码特定社交对象信息的尚不明了。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生物膜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良怡实验室,联合军事医学研究院吴海涛实验室以及北京大学工学院张珏实验室,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了题为“Encoding of social novelty by sparse GABAergic neural ensembles in the prelimbic cortex”的研究论文,解析了孤独症小鼠“喜新不厌旧”社交缺陷下的神经编码机制。在陈良怡实验室和程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发两代高时空分辨率的微型化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基础上[10, 11],通过建立改进型小鼠两箱社交行为学研究范式,利用MeCP2转基因孤独症小鼠模型和细胞亚型特异性Cre小鼠,借助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钙成像技术,结合基于Tet-off系统的细胞特异性化学遗传学操控技术、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和功能挽救等前沿技术,系统探讨了正常和孤独症小鼠模型不同社交行为过程中,PrL脑区内不同亚型神经元集群编码特定社交信息的模式差异。首先,借助微型化双光子钙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自由社交活动过程中,PrL脑区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较之于兴奋性锥体神经元具有更强的相关性。数学分析揭示其中存在稀疏分布的“社交特异”神经元,与之前研究的“社交相关”神经元不同,它们特异性地参与了同“陌生”或“熟悉”老鼠的社交行为。通过化学遗传学技术,特异性抑制社交行为过程中被激活的这些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亚群,能够显著破坏小鼠社交偏好及社交新颖性行为。提示PrL脑区内这群稀疏分布的中间神经元集群在调控小鼠社交偏好性以及“喜新厌旧”行为模式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进一步,研究人员在进行小鼠两箱社交行为学观察时发现,MeCP2转基因孤独症小鼠社交偏好性并无显著缺陷,但会丧失典型的“喜新厌旧”样社交新颖性行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MeCP2转基因孤独症小鼠PrL脑区中间神经元内特异性剔除外源性MeCP2转基因后,可显著挽救孤独症小鼠“喜新厌旧”样社交缺陷表型。表明PrL脑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内过表达MeCP2转基因可能是诱发孤独症小鼠产生社交新颖性行为缺陷的罪魁祸首。最后,通过系统分析野生型和MeCP2转基因孤独症小鼠模型PrL皮层内编码“陌生”和“熟悉”社交对象信息、且稀疏分布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钙信号动力学特征,研究人员发现,当野生型小鼠分别与“陌生”或“熟悉“小鼠发生社交时,其PrL皮层中编码相关社交对象特异性神经元的发放概率、钙信号变化幅度以及达峰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别。这两群细胞通过“跷跷板”式的协同增强效应,帮助小鼠确定面对不同类型对象采取不同的社交策略。而孤独症小鼠PrL脑区内相关神经元集群均明显异常,总体表现为“陌生”或“熟悉”社交对象引起社交特异神经元间反应差异消失,从而无法区分“陌生”和“熟悉”不同社交对象之间的差别,最终导致社交新颖性行为缺陷。综上,该研究工作发现在小鼠前额叶皮层内存在一群稀疏分布的中间神经元集群,分别负责编码社交行为中的“熟悉”和“陌生”社交对象信息,这些稀疏分布的神经集群在调控小鼠社交行为,尤其是社交新颖性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揭示了个体在面对不同类型对象进行社交行为时的神经编码机制。该研究为深入理解孤独症等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社交行为缺陷的神经机制,探索精准靶向诊疗新策略提供了新的证据和线索。PI简历陈良怡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学院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I邮箱:lychen@pku.edu.cn实验室主页:http://www.cls.edu.cn/PrincipalInvestigator/pi/index5489.shtml研究领域:我们发展自驱动的活细胞智能超分辨率成像技术,并应用这些技术来研究生物医学重要问题。目前一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引入物理光学中新成像原理、数学和信息学科中的图像重建新方法等,致力于发展可以在活细胞中实现两种以上模态光学信号探测的三维超分辨率成像的通用工具,实现同一活细胞样本上长时间、超分辨率、三维成像特定生物分子(荧光)和主要细胞器(无标记)。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等手段Petabyte级的图像数据的高速处理以及分割手段,自动化、定量化描述活细胞内不同蛋白等分子以及细胞器的形状、位置以及相互作用等参数,找到新的细胞器并定义它们生化特性,最终目标是建立单细胞细胞器互作组学以及活细胞超分辨率病理学的概念,利用成像来揭示细胞内的异质性动态变化以及如代谢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用发展的高时空分辨率生物医学成像的可视化手段,系统研究血糖调控紊乱激素分泌在活体组织、细胞水平以及分子代谢水平的关系。参考文献:1.Xu, H., et al., A Disinhibitory Microcircuit Mediates Conditioned Social Fear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Neuron, 2019. 102(3): p. 668-682 e5.2.Kingsbury, L., et al., Cortical Representations of Conspecific Sex Shape Social Behavior. Neuron, 2020.3.Báez-Mendoza, R., et al., Social agent identity cell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of interacting groups of primates. Science, 2021. 374(6566): p. eabb4149.4.Zhang, C., et al., Dynamics of a disinhibitory prefrontal microcircuit in controlling social competition. Neuron, 2021.5.Murugan, M., et al., Combined Social and Spatial Coding in a Descending Projection from the Prefrontal Cortex. Cell, 2017. 171(7): p. 1663-1677 e16.6.Liang, B., et al., Distinct and Dynamic ON and OFF Neural Ensemble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Code Social Exploration. Neuron, 2018. 100(3): p. 700-714 e9.7.Pinto, L. and Y. Dan, Cell-Type-Specific Activity in Prefrontal Cortex during Goal-Directed Behavior. Neuron, 2015. 87(2): p. 437-50.8.Rigotti, M.,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mixed selectivity in complex cognitive tasks. Nature, 2013. 497(7451): p. 585-90.9.Cao, W., et al., Gamma Oscillation Dysfunction in mPFC Leads to Social Deficits in Neuroligin 3 R451C Knockin Mice. Neuron, 2018. 97(6): p. 1253-1260.e7.10.Zong, W., et al.,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enlarged field-of-view, multi-plane and long-term brain imaging. Nat Methods, 2021. 18(1): p. 46-49.11.Zong, W., et al., Fast high-resolution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brain imaging in freely behaving mice. Nat Methods, 2017. 14(7): p. 713-719.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