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车仁超

仪器信息网车仁超专题为您整合车仁超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车仁超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车仁超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车仁超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车仁超话题讨论。

车仁超相关的资讯

  • 车仁超教授课题组在电镜中观察到坡莫合金吸波微球的三维磁耦合
    p   日前,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车仁超教授课题组成功制备了坡莫合金复合吸波材料并运用洛伦兹透射电镜观察到了三维磁耦合。 /p p   随着电磁波在军事、工业及民用产品中的应用迅速增加,电磁干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污染,因此亟待发展高效的微波吸收材料。如何设计合成一种高性能的微波吸收材料并理解分析其微观吸收机理一直是微波吸收领域的关键问题和难点所在。针对这一难点,车仁超教授课题组开展了富有创新性的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 /p p   首先,该工作中首次利用具有强磁损耗能力的坡莫合金微球为“核”和具有偶极极化和弛豫现象介电损耗的氧化钛为“壳”来构建三明治型复合吸波微球,得到介电损耗和磁损耗协同效应协同吸波的新颖吸收剂,可解决一些现存在于微波吸收剂设计的缺陷,从而满足对高性能微波吸收应用的技术要求。其次,通过利用先进的透射电镜电子全息分析建立了复合微球的微磁特性和宏观吸波性质的物理关联。电镜电子全息证实磁核的高密度杂散磁力线可以穿透氧化硅和氧化钛外壳,并与相邻微球建立耦合,由此来消耗了入射微波能量,高达-58.2 分贝。 /p p   该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17.493)上,题目为CoNi@SiO2@TiO2 and CoNi@Air@TiO2 Microspheres with Strong Wide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本工作得到了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的资助,并得到了先进材料实验室的大力支持。 /p p   链接: a href="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503149/full" target=" _blank" title=" " 点击浏览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31a7b173-ce8c-41e4-b526-8cbe51e7f430.jpg" title=" 图.jpg" / /p p   CoNi@SiO2@TiO2微球的(a)杂散磁场 (b)相邻微球的磁耦合 (c)三维模型 /p
  • 163人!2020年度重点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专家名单公布
    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期公布了2020年度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合作)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共163人,公示期为2020年8月28日至2020年9月4日。 /p p   2020年度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合作)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笔画排序)如下: /p p   丁华锋,王卫军,王天友,王 平,王齐华,王来贵,王时龙,王雨春, /p p   王春儒,王昭东,王笃金,王晓力,王海斗,王 悦,王 展,王 强, /p p   王福军,王慧远,尤世界,车仁超,毛新平,邓少芝,卢宏玮,史海滨, /p p   史聪灵,冉启华,付 峰,付 强,冯其波,冯 雅,朱孝勇,朱宏平, /p p   朱铁军,乔利杰,任忠鸣,刘天西,刘日平,刘 扬,刘志刚,刘 更, /p p   刘青泉,刘林华,刘相法,刘宣勇,刘 斌,刘福顺,刘德富,刘 攀 , /p p   江 莞,宇 波,许并社,阮新波,孙柏涛,孙德智,孙 澄,李小森, /p p   李红霞,李志富,李治平,李树刚,李 奎,李继清,李帼昌,李 越, /p p   李 强,杨全红,杨春和,杨 策,杨 斌,轩福贞,吴宇平,吴 峰, /p p   别朝红,何 强,余 彦,狄增峰,沈国震,沈宝龙,宋云涛,宋晓艳, /p p   张凤阁,张廷安,张怀金,张国庆,张欣欣,张 波,张学洪,张建华, /p p   张显库,张浩力,张福成,陈小龙,陈义旺,陈 正,陈华伟,陈江华, /p p   陈学思,陈树君,陈湘生,陈湘明,陈 强,陈 颖,武晓雷,范同祥, /p p   范 玮,范凌云,林 京,林嘉平,罗胜联,金立军,金红光,周 伟, /p p   周延春,周怀春,周建庭,周德胜,郑玉峰,郑 宏,单忠德,宛新华, /p p   孟庆林,赵栋梁,胡文兵,胡 征,胡章贵,茹红强,柳忠元,钟兢军, /p p   段 炼,姜 澜,洪 军,姚仰平,袁小明,袁巨龙,袁银男,夏海山, /p p   钱林茂,徐西鹏,徐 伟,徐华成,徐盛明,殷 涛,高 琛,郭 林, /p p   郭宝春,黄守道,黄 琦,黄 辉,盛国平,梁淑华,董旭柱,韩 旭, /p p   韩晓东,谢里阳,靳 健,訾 斌,路庆华,蔡开勇,廖 强,潘安练, /p p   潘鹏志,戴兰宏,戴 庆 /p p br/ /p
  • 第五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盛大开幕!报名参会逾三千人次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8月13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五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19)”如期开幕,会议为期4天(8月13-16日),截止目前,报名参会已超过三千人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9/"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c46a6d6-cf31-4e87-8ec8-84dae878f8e5.jpg" title=" 0.jpg" alt=" 0.jpg" width=" 600" height=" 113"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Electron Microscopy,iCEM)由仪器信息网于2015年在业内首次发起,每年一届。目前,iCEM已成功举办四届,累计邀请电子显微学领域技术及应用专家报告70余个,在线课堂及课后视频用户关注量超过10万人次,获得网络在线用户的广泛好评和持续支持。 /p p   据电子显微学技术热点与广大用户需求,iCEM 2019分设6个专场: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与应用、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先进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电子显微学仪器在材料领域应用、电子显微学仪器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等,依次在8月13-16日分别展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257834e-6006-4e60-992f-f9dde4794db4.jpg" title=" 0.jpg" alt=" 0.jpg" width=" 600" height=" 28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iCEM 2019邀请到37位电镜领域专家,涵盖当下电子显微学领域主流学术专家、应用专家,以及电子显微学相关仪器技术专家。报告主题涉及代表先进电子显微学技术的冷冻电镜/球差电镜技术与应用、时下火热的原位电镜技术与应用、电镜研究离不开的在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电镜仪器新技术,以及电镜实验操作技巧与经验分享等电镜的诸多方面。 /p p   截止发稿前,iCEM 2019在会议前两日,已完成前4个专场的专家报告,完成邀请专家报告19个,线上有效提问问题超百个,由于报告解答时间有限,报告专家完成在线答疑60余个,报告整体获得网友广泛好评。 /p p   8月13日上午,会议专场1-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展开,4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为iCEM 2019拉开了序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7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ece6e5ab-67c0-49cc-84d8-e3c09d0c171d.jpg" title=" 0.jpg" alt=" 0.jpg" width=" 600" height=" 17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从左至右(按报告顺序):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贺连龙(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赵颉 (北京天耀科技有限公司)、韩伟(赛默飞)、曾毅(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span /p p   8月13日下午,会议专场2-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与应用,5位原位领域主流专家围绕各自最新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进展展开报告,并引起网友的极大兴趣与积极提问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7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61f647e-c947-4a48-9541-4df84ff3afc5.jpg" title=" 0.jpg" alt=" 0.jpg" width=" 600" height=" 17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从左至右(按报告顺序):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王建波(武汉大学)、张跃飞(北京工业大学)、白雪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孙立涛(东南大学)、谷猛(南方科技大学) /span /p p   8月14日上午,会议专场3-先进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5位报告专家为大家分享了冷冻电镜技术、球差校正电镜技术、高通量扫描电镜技术等先进电子显微学技术的应用及技术新动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7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dc57a65-6b55-4e77-b6c0-e9a8088f0d59.jpg" title=" 0.jpg" alt=" 0.jpg" width=" 600" height=" 17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从左至右(按报告顺序):沈庆涛(上海科技大学)、何伟(聚束科技)、车仁超(复旦大学)、席得圣(日本电子)、王玉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span /p p   8月14日下午,会议专场4-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5位报告专家围绕冷冻电镜数据自动收集、扫描电镜使用操作技巧、FIB-SEM实际应用经验等适用的电镜实验操作技术,为大家奉上实实在在的电镜工作满满干货,也吸引到大家的踊跃提问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6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3bf536b-cac2-47f6-a1fd-1007e97c2f22.jpg" title=" 0.jpg" alt=" 0.jpg" width=" 600" height=" 16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从左至右(按报告顺序):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沈庆涛(上海科技大学)、何伟(聚束科技)、车仁超(复旦大学)、席得圣(日本电子)、王玉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span /p p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 iCEM 2019后半程精彩日程预告(8月15-16日) /span /strong /p p   接下来,8月15日全天,iCEM 2019将进行专场5-电子显微学仪器在材料领域应用,10位材料领域电镜专家将为大家解读近年来,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应用及最新技术进展,点击以下图片,抓紧会前报名线上参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9/"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7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6a9095e-626e-4d57-b5f5-c51377139e4c.jpg" title=" 0.jpg" alt=" 0.jpg" width=" 600" height=" 271"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8月16日全天,iCEM 2019将进行专场6-电子显微学仪器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8位生命科学应用领域电镜专家将为大家解读,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应用及最新技术进展,点击以下图片,抓紧会前报名线上参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9/"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7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17cea0b6-4ef9-4f02-8adc-cf976d37be66.jpg" title=" 0.jpg" alt=" 0.jpg" width=" 600" height=" 276"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最后感谢以下电子显微学仪器厂商的对iCEM 2019大力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16da480a-237c-4ad9-8618-32b2afab9552.jpg" title=" 0.jpg" alt=" 0.jpg" width=" 600" height=" 337" border=" 0" vspace=" 0" / /p
  • 基金委工材部公布2022面上/青年/地区项目评审专家名单
    7月2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公布2022年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专业评审组名单,蔡伟华,蔡袁强,车仁超等270位专家在列。2022年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蔡伟华,蔡袁强,车仁超,陈昶乐,陈磊,陈树君,陈小龙,陈学思,程群峰,程水源,程翔,池汝安,崔洪芝,戴李宗,单智伟,翟俊宜,翟薇,丁晓峰,定明月,董焕丽,杜世萱,杜小泽,杜勇,段晨龙,段梦兰,樊健生,范峰,费庆国,傅正义,高波,高广军,高海波,高亮,高振海,郭少军,郭彤,韩旭,韩志武,何旭辉,何燕,洪军,侯新梅,侯仰龙,胡承志,胡春宏,胡军,胡明华,胡文彬,黄朝晖,黄辉,黄剑锋,黄陆军,黄明辉,黄庆学,黄小卫,贾宏杰,姜涛,蒋昌波,蒋金洋,蒋军成,蒋青,蒋锡群,焦宗夏,金一政,康绍忠,雷明凯,李军,李钢,李光耀,李贺军,李虹,李立强,李丽,李亮,李美成,李萌,李树刚,李水清,李天匀,李营,李悦生,李越,李忠献,梁冰,梁丙臣,梁淑华,梁永图,廖庆亮,林波荣,刘斌,刘冬,刘辉,刘俊,刘俊明,刘磊,刘绍琴,刘廷玺,刘婷婷,刘相法,刘小康,刘艳丽,刘益春,刘永长,刘元,刘志峰,刘志坚,卢磊,卢新根,卢义玉,陆俊,罗坤,罗小兵,罗尧治,马国伟,马静,马锴,马万经,马小飞,孟国文,穆杨,南策文,聂安民,牛军峰,牛志强,庞晓露,秦高梧,冉启华,任文才,沙爱民,沈宝龙,沈毅,施卫东,帅智康,宋士吉,宋文胜,宋晓艳,宋永臣,宋征宇,孙峙,孙柏涛,孙金声,孙卫玲,孙玉文,谭建荣,谭倩,汤朝晖,唐智勇,田华,田明,田煜,万灵书,汪芳,汪卫华,王华,王强,王爱杰,王成新,王春儒,王东升,王国强,王浩,王辉,王慧远,王家臣,王建浦,王金淑,王进廷,王军锋,王军强,王康丽,王快社,王鲁宁,王平,王时龙,王树声,王伟,王懿杰,王志东,吴爱祥,吴超仲,吴德烽,吴迪,吴峰,吴宇恩,吴玉程,武晓雷,夏建新,谢志鹏,邢锋,徐礼华,徐明,徐西鹏,徐长节,轩福贞,薛强,薛彦卓,鄢社锋,严新平,杨柏,杨家宽,杨俊宴,杨庆山,杨全红,杨绍普,杨小林,杨振忠,姚宏,姚仰平,尹周平,于滨,于中振,余其俊,余彦,宇波,禹习谦,岳清瑞,曾玉红,张强,张大玉,张怀金,张军辉,张立峰,张烈辉,张伶伶,张梦,张宁,张鹏,张尚弘,张铁锐,张卫冬,张先正,张宪民,张献,张晓宏,张欣,张新宇,张瑜,张卓然,章程,赵丁选,赵国堂,赵立东,赵乃勤,赵兴东,赵智胜,郑刚,郑金海,郑靖,钟海政,周丹丹,周德胜,周峰,周福宝,周欢萍,周济福,周建庭,周思柱,周天丰,周小元,朱荻,朱剑琴,朱锦涛,朱俊武,朱美芳,朱廷钰,朱向阳,朱学斌,邹冀,邹丽,邹如强
  • 2022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公布
    7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2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蔡袁强、查俊伟、车仁超等221人在列。2022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蔡袁强、查俊伟、车仁超、陈龙、陈星秋、陈皓勇、陈建勋、陈立华、陈绍杰、陈树君、陈卫东、陈红征、陈延峰、陈义旺、陈轶杰、陈永平、成会明、成立、程水源、单智伟、翟启杰、翟薇、丁汉、丁静、丁立健、丁轶、董国海、杜世萱、杜修力、杜勇、段彬、范大鹏、方红卫、冯起、冯夏庭、付世晓、高广军、高亮、高振海、葛世荣、公茂琼、龚政、郭少军、郭照立、韩庆华、韩晓东、何方、何金良、洪春雁、侯晓、侯仰龙、胡章贵、花为、华旭刚、黄典贵、黄庆学、黄荣进、黄云辉、霍明昕、谭鸿、嵇春艳、江莞、蒋昌波、蒋金洋、金永兴、姜学松、李健、李爱群、李寒莹、李红、李立毅、李利平、李连生、李亮、李林、李润东、李武华、李小森、李晓光、李越、李志波、李忠华、梁淑华、梁卫国、廖瑞金、林波荣、林嘉平、刘辉、刘合、刘鸿、刘加平、刘林芽、刘润、刘绍琴、刘相法、刘日平、刘勇、卢小泉、罗宏杰、罗坤、罗尧治、吕慧、吕昭平、马建、马光同、马国伟、马衍伟、梅国雄、倪中华、聂超群、牛军峰、潘光、彭志科、钱国栋、秦安军、秦高梧、秦洪德、邱廷省、屈忠义、任洪强、阮新波、沈伯雄、沈永明、盛国平、宋进喜、宋少先、宋征宇、宋晓艳、孙金声、孙涛垒、孙卫玲、汤涌、唐洪武、田永君、万相见、汪双凤、王东、王敦球、王丹、王国强、王华、王进廷、王桥、王时龙、王涛、王悦、王云鹏、王钻开、王成新、王育华、王峰、尉海军、文成林、吴超仲、吴镝、吴建营、吴云、武伟、武晓雷、席北斗、席晓丽、谢华清、谢建新、谢里阳、邢锋、邢奕、熊继军、徐盛明、徐西鹏、徐长节、许小红、许唯临、宣益民、薛强、鄢社锋、闫铁、严锋、严新平、杨庆新、杨绍普、杨槐、杨伟、杨晓光、杨勇平、姚仰平、俞建成、袁慎芳、余彦、展思辉、张宁、张东晓、张宏伟、张建民、张军、张璐璐、张勤远、张文彬、张宪民、张亚雷、张跃、张政军、张先正、赵栋梁、赵乃勤、赵天寿、赵维谦、赵新、赵兴东、郑伟涛、周峰、周德胜、周济、周济福、周建庭、周永丰、朱大奇、朱俊武、朱敏、朱向阳、朱美芳、左良
  • 赛默飞透射电镜助力超导理论研究
    2023年2月22日,清华大学朱静院士团队联合复旦大学车仁超教授和北京大学李源副教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Topological spin texture in the pseudogap phase of a high-Tc superconductor” [1] 的文章。该研究工作采用赛默飞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首次在赝能隙态YBa2Cu3O6.5材料中发现了拓扑磁涡旋结构的存在。该拓扑磁涡旋结构的发现在实空间微观尺度上给赝能隙态下的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提供了的直接图像证据,并且发现该拓扑磁涡旋结构在电荷密度波态时被破坏,进入到超导态时又重新出现,这一发现对揭示高温超导的微观机理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先进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在这一发现上更是功不可没。朱静院士,车仁超教授等人深耕于超导材料研究领域,洛伦兹低温原位透射电镜研究领域,电子显微学研究领域多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复旦大学电子显微镜实验室新安装的Spectra 300透射电子显微镜开展低温洛伦兹样品测试,获得了此次重大发现。2021年,赛默飞上海纳米港(Shanghai NanoPort,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有幸参与其中部分实验工作,在创建冷冻实验环境和原位数据采集方面积极地配合支持。本文将主要介绍两种电子显微学技术——洛伦兹透射电镜(LTEM)和积分差分相位衬度(iDPC)在该工作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洛伦兹透射电镜(LTEM)正常TEM光路下,物镜处于开启状态,样品在物镜上下极靴中间处于~2T的强磁场中,样品本征的磁结构会被物镜的强磁场破坏。为了在无磁环境下观察样品本征的磁结构,赛默飞场发射透射电镜Talos和球差校正透射电镜Spectra都可以通过关闭物镜电流使样品处于零磁场环境,再由位于物镜下极靴内部的洛伦兹磁透镜实现对样品微观本征磁结构的观察。LTEM成像模式主要有两种:Fresnel成像模式和Foucault成像模式。Fresnel成像模式是通过改变图像的离焦量实现对磁畴或畴壁的观察。其图像主要特点是欠焦和过焦条件下磁畴畴壁的衬度是相反的,而正焦图像则没有磁衬度。Foucault成像是通过遮挡或者保留后焦面上与磁畴相关的衍射信号来实现(类似于暗场像), 适用于观测不同磁化取向的磁畴。图1a-c分别为该文章中赝能隙态YBa2Cu3O6.5样品的正焦、过焦以及欠焦下的Fresnel图像,离焦量为±1.08 mm。其反转的衬度特点,切实证明了该样品中存在拓扑学特征的畴结构。此外,赛默飞透射电镜上的洛伦兹功能不仅可以实现无磁环境,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改变物镜电流来改变磁场,用于原位研究磁结构随磁场强度的变化。在本研究中,作者通过改变物镜电流对样品施加外磁场影响,拓扑学特征消失,进一步证明了该效应是由磁学特性引起的。作者通过使用强度传递方程(Transport of Intensity Equation, TIE)的相位重构技术[2],对LTEM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拓扑磁涡旋结构的磁场方向和相对强度分布(图1d-e, i-l)。图1m-n是由LTEM结果推测出来的两种可能的磁涡旋结构示意图。该文章中LTEM实验分别在赛默飞Spectra300,Themis和Titan机台进行了重复验证,均观察到拓扑磁涡旋结构。图1 (a-c)LTEM Fresnel模式下赝能隙态YBa2Cu3O6.5样品的正焦、过焦、欠焦图像(离焦量为±1.08 mm),样品处于300 K,零磁场环境,标尺为500 nm;(d-e)为通过TIE算法得到的磁场和磁场强度图像;(f-j)为红色方框对应的剪裁放大图像;(k-l)为单个磁涡旋结构的磁场和磁场强度图;(m-n)为两种可能的拓扑磁涡旋结构示意图[1]除了常规的LTEM成像外,赛默飞球差校正透射电镜Spectra系列可以通过物镜球差校正器对LTEM光轴进行像差校正。像差校正洛伦兹模式下可以得到优于1nm的信息分辨率,从而帮助科研工作者观察到更小的磁结构。积分差分相位衬度(iDPC)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的超高空间分辨率提供了关于拓扑自旋结构的出现与局域晶体结构之间关系的更多信息。铜基超导材料中氧原子的掺杂或缺失对材料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直接观察到氧原子的占位对深入揭示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广泛使用的扫描透射电镜(STEM)的高角环形暗场(HAADF)图像,因其主要接收高角卢瑟福散射信号,导致轻重元素无法同时成像,C、N、O等轻原子无法观察到。STEM环形明场(ABF)像虽然能观察到轻元素,但ABF图像无法直接解读,而且存在对样品厚度要求高、图像信噪比不佳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赛默飞提出并发展了积分差分相位衬度(iDPC)技术。iDPC这一全新STEM成像模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透射电子显微镜捕获原子的能力。iDPC技术具有能实现轻重原子同时成像,能实现低电子剂量,高分辨和高信噪比成像,图像衬度易解读等优点[3]。目前,iDPC技术已成为材料表征领域技术热点,在表征轻元素占位、二维材料、电子束敏感材料、超导体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iDPC成像技术现已完全集成在赛默飞球差校正电镜Spectra和场发射电镜Talos上,能实现iDPC图像的在线采集和显示。图2 (a) YBa2Cu3O6.0, (b) YBa2Cu3O6.5和(c) YBa2Cu3O6.9的原子分辨率iDPC图像[1]图2为YBa2Cu3O6.0、YBa2Cu3O6.5和YBa2Cu3O6.9的高分辨iDPC图像,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氧原子的位置,随着氧掺杂含量的不同,Cu-O链上的氧占位逐渐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赝能隙态YBa2Cu3O6.5的Cu-O链上出现了氧富集和氧缺失的有序排列。作者认为这种氧的有序排列有利于拓扑磁涡旋结构沿c轴自由排列,是观察磁涡旋结构的最佳区域。作者认为现阶段不能完全排除氧填充链激发磁性的可能。赛默飞将致力于相关电子显微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材料的电、磁学性能研究提供更强大的助力。作者:刘建参考文献[1] Zechao Wang, Ke Pei, Liting Yang, Chendi Yang, Guanyu Chen, Xuebing Zhao, Chao Wang, Zhengwang Liu, Yuan Li, Renchao Che & Jing Zhu. Topological spin texture in the pseudogap phase of a high-Tc superconductor. Nature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5731-3[2] M. Beleggia, M.A. Schofield, V.V. Volkov, Y. Zhu. On the transport of intensity technique for phase retrieval. Ultramicroscopy 102 (2004) 37–49.[3] Ivan Lazi&cacute , Eric G.T. Bosch and Sorin Lazar. Phase contrast STEM for thin samples: Integrated differential phase contrast. Ultramicroscopy 160, 265-280 (2016).
  • AEM:通过原位/操作电子显微镜观察反应条件下的多相催化剂
    清洁能源和环境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广泛的非均相催化反应中开发高效催化剂,这得益于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确定原子级形态和结构方面的作用。然而,催化反应条件下的形貌和结构决定了催化剂的性能,这引起了人们在多相催化中开发和应用原位/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兴趣。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钟传建教授和复旦大学车仁超教授、Cheng Han-Wen(助理)教授等人发表评述性文章。本综述的主要主题是强调使用原位/操作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相关反应条件下对非均相催化剂的一些最新见解。本综述不是对原位/操作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概述,而是侧重于深入了解在多相催化、电催化和光催化反应下从单组分到多组分催化剂的各种催化剂的原子级/纳米级细节涉及气固界面和液固界面的条件。在样品环境、支架和电池以及催化剂类型或电催化反应方面,在固体催化剂上与气体(上图)和液体(下图)反应物/产物的非均相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原位/操作 TEM 研究说明。这一侧重点与原子、分子和纳米级形态、组成和结构与反应条件下催化性能的相关性的讨论相结合,揭示了设计用于清洁和可持续能源应用的纳米结构催化剂的挑战和机遇。文献链接:Insights into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under Reaction Conditions by In Situ/Operando Electron Microscopy. DOI:10.1002/aenm.202202097
  • 基金委工材学部公布2023年杰青、优青评审组名单
    6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与2023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暴宁钟,陈国颂,陈华兵,陈建勋,陈星秋,陈学思,陈友明,陈云飞,池汝安,崔 杰,笪良龙,戴 庆,邓龙江,邓意达,翟 薇,丁立健,丁 一,杜修力,杜 勇,范 玮,冯国瑞,付 强,傅正义,弓永军,公茂琼,谷国迎,郭洪波,郭少军,韩晓东,韩 旭,何 凤,何旭辉,贺 泓,侯 旭,胡承志,胡 春,胡春宏,胡文彬,华旭刚,黄传真,黄 辉,黄晓宇,霍守亮,嵇春艳,鞠 平,鞠 杨,李根生,李红霞,李 军,李 亮,李 亮,李秦川,李仁年,李润东,李铁山,李悦生,李 越,李志波,李忠明,梁淑华,林元华,刘 岗,刘 鸿,刘俊明,刘林华,刘林芽,刘相法,刘益春,刘云贺,龙建成,卢春房,卢 磊,罗旭彪,马国伟,马衍伟,毛新平,彭栋梁,齐 磊,钱国栋,秦高梧,阮新波,邵金友,邵 涛,沈 洋,帅 永,孙华东,田 明,田艳红,汪爱英,王成新,王 东,王发洲,王国强,王国庆,王健君,王健平,王 凯,王快社,王立忠,王 平,王 强,王育华,王志伟,吴 波,吴一弦,吴 云,席北斗,席晓丽,夏建新,夏延致,邢 锋,许 勇,鄢俊敏,杨海平,杨 强,杨绍普,杨勇平,杨志峰,姚仰平,叶继红,殷国栋,于中振,余 彦,俞建成,岳清瑞,詹 梅,张凤阁,张海军,张浩力,张怀金,张建华,张金星,张 军,张 鹏,张新宇,张义民,张哲峰,张作泰,章明秋,赵栋梁,赵国堂,赵 杰,郑金海,周怀春,周绍兵,周延春,朱俊武,朱廷钰,邹如强,左 强。2023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敖燕辉,蔡国军,蔡英凤,曹宏斌,查俊伟,车仁超,陈建勋,陈 璐,陈求稳,陈星秋,陈永平,成 立,程芳琴,池汝安,崔宏志,崔 杰,笪良龙,邓意达,狄增峰,丁晓峰,丁 轶,董超芳,董绍明,杜 雄,杜修力,段吉安,段 炼,樊健生,范同祥,方红卫,方攸同,冯国会,付 峰,付 强,付世晓,傅继阳,高 峰,高福平,耿 林,顾 辉,郭恩宇,韩松臣,韩志武,何春年,侯剑辉,胡 春,胡春宏,胡家兵,胡明华,胡绍林,胡亚安,花 为,华旭刚,黄荣进,霍军涛,霍明昕,霍守亮,嵇春艳,籍国东,季 杰,江 霞,姜学松,来兴平,李 健,李 斌,李典庆,李 东,李峰(北京),李峰(吉林),李宏伟,李 惠,李建国,李秦川,李清泉,李润东,李伟华,李文英,李晓光,李炎隆,李 营,李 越,李忠明,梁剑寒,廖春发,林嘉平,林元华,凌建明,刘 磊,刘 合,刘 辉,刘加平,刘廷玺,刘文广,刘 元,刘志峰,刘 庄,刘遵峰,罗文俊,罗旭彪,马国远,马立峰,马连湘,马林建,梅云辉,孟国文,孟 进,闵凡飞,穆 钢,倪明玖,牛军峰,潘 光,潘世烈,皮大伟,曲大辉,屈 展,任洪强,单忠德,商 澎,邵 涛,沈锦优,沈 炯,沈志豪,宋 波,宋 成,宋永臣,宋云涛,孙利民,孙卫玲,谭慧俊,谭 倩,唐永炳,田富强,田于逵,汪 成,汪的华,汪 宏,汪建文,汪双凤,王成新,王法承,王 峰,王 辉,王慧远,王金淑,王军锋,王开云,王立平,王 平,王启刚,王 强,王 庆,王 涛,王天友,王卫军,王亚培,王亚宜,王志峰,吴建营,吴水林,吴 翊,吴玉程,夏建新,邢 奕,徐卫林,徐西鹏,许 震,薛德胜,鄢社锋,严新平,燕立唐,杨楚罗,杨德仁,杨 鹏,杨全红,姚建曦,姚仰平,殷国栋,于浩海,余 彦,袁 伟,张楚虹,张建华,张 军,张军辉,张 鹏,张秋禹,张 茹,张伟军,张先正,张新宇,张幸红,张学洪,张艳锋,张 瑜,张 铮,张正彪,章新杰,赵丁选,赵国堂,赵 靖,赵祥模,曾祥君,曾小勤,郑金海,周创兵,周 辉,周建庭,周绍兵,周玉良,朱宏平,朱俊强,朱 敏,朱晓张,朱学斌,祝效华,左建平。
  • 天美公司优秀学术论文获奖名单公布
    2013年2月份至3月中旬,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开展了日立电镜&ldquo 优秀学术论文征集活动&rdquo ,本次活动收到了全国日立电镜用户的热烈响应,大量用户踊跃参与。截止到3月15日,共收到26个用户单位27位老师的221篇论文。本次活动投稿用户所使用的电镜主要为日立冷场发射扫描电镜S-4800,其次为日立120kV透射电镜H-7650,此外还涵盖了S-4700、钨灯丝扫描电镜S-3500N以及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的S-520和H-600等型号。 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评审委员会对你此次征集到的所有学术论文进行了严格的评审。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唐智勇老师凭借2011年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的一篇题为《Self assembly of self-limiting, monodisperse supraparticles from polydisperse nanoparticles》的论文,将卓越奖收入囊中。该期刊影响因子高达27.27,论文中使用日立场发射扫描S-4800对高分子颗粒进行表征。 先后使用过日立电镜S-520、H-600、H-7650等型号的电镜的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孙异临老师,凭多年电镜的操作经验,积累了多达200余篇论文,本次投稿74篇,轻松摘得突出贡献奖。 杰出奖获得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谷战军老师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徐斌老师。巧合的是两位得主的最高影响因子论文均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题目分别为《Mn2+ Dopant-Controlled Synthesis of NaYF4:Yb/Er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for in vivo Imaging and Drug Delivery》和《A Large-Area Light-Weight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based on All Titanium Substrates with an Efficiency of 6.69% Outdoors》。 此外,优秀奖得主的投稿论文影响因子也均在5.9以上。另外为感谢广大用户一直以来对天美公司的支持与厚爱,天美公司还为其他踊跃参与本次优秀学术论文征集活动的投稿者准备了精美的纪念品。 3月24日,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举办了颁奖典礼。颁奖典礼上,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裁赵薇女士致辞,本次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日立电镜用户的积极响应,感谢日立电镜用户一直以来对天美公司的支持,同时表示天美(中国)将继续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希望为科研工作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优秀学术论文颁奖典礼现场情况 (注:因故未能出席本次颁奖典礼的获奖者,特派代表上台领奖) 获奖名单: 突出贡献奖:孙异临 卓 越 奖:唐智勇 杰 出 奖:徐 斌、谷战军 优 秀 奖:杨健茂、林建明、贺良灿、徐翔晖、杨 超、史进春、曹 勇、王思兵、车仁超、臧雅姝 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所有。 公司介绍: 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dquo 天美(中国)&rdquo )是天美(控股)有限公司(&ldquo 天美(控股)&rdquo )的全资子公司,从事表面科学、分析仪器、生命科学设备及实验室仪器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及分销;为科研、教育、检测及生产提供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天美(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全国15个城市均设立办事处,为各地的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天美(控股)是一家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和分销的科学仪器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继2004年於新加坡SGX主板上市后,2011年12月21日天美(控股)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香港股票代码1298),成为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第一家在国际主要市场主板上市的公司。近年来天美(控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先后在新加坡、印度、澳门、印尼、泰国、越南、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公司亦先后收购了法国Froilabo公司、瑞士Precisa公司、美国IXRF公司和英国Edinburgh等多家海外知名生产企业,加强了公司产品的多样化。 更多详情欢迎访问天美(中国)官方网站:http://www.techcomp.cn
  • 日立新一代冷场扫描电镜SU8200发布会——上海站
    2013年6月26日天美公司&mdash 日立高新全新一代超高分辨兼超强分析全功能场发射扫描电镜SU8200系列新品发布会在上海建国宾馆举行,中国电镜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显微学会理事长杨勇骥教授、苏州纳米所张锦平研究员、复旦大学先进材料车仁超教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曾毅教授、上海宝钢研究院刘俊亮研究员,还有浙江,江苏,安徽等30余位专家老师莅临参加此次发布会。 天美公司华东区电镜销售经理徐育先生致辞 发布会首先由天美公司华东区电镜销售经理徐育先生致辞,在致辞中徐经理对天美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与日立高新的合作等方面做了介绍,并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和感谢。 日立高新部长今田芳宪先生致辞 然后由日立高新部长今田芳宪先生致辞,在致辞中今田部长从日立高新公司的整体介绍、中国区营销架构、人员配备、以及与天美公司的合作等方面做了整体介绍,并代表日立高新对各位专家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苏州纳米所张锦平研究员介绍第六届郭可信暑期专题电镜讲习班的筹备情况 接下来,来自苏州纳米所的张锦平研究员向各位专家老师介绍了即将在7月初举行的&ldquo 第六届郭可信暑期专题电镜讲习班&rdquo 的筹备情况。本次讲习班已邀请到包括院士、千人等,近五十位国内外电镜专家,他们将给予学员们一别开生面的讲习。 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应用专家高木修先生介绍SU8200 最后来自日立高新的应用专家高木修先生重点讲解了日立新型冷场扫描电镜SU8200,SU8200系列冷场扫描电镜是一款真正革新性的冷场旗舰产品,具有低电压下超高分辨本领。它利用最新的冷场电子枪发射技术,在保留以往冷场电镜优点的同时,将探针电流进行了大幅提高,电流稳定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并且免去了以往冷场电镜Flash后的稳定等待时间,其分辨率达到了目前最高的0.8nm/15kV。因而实现了超高分辨率与强分析能力的完美结合,是目前市场上无可匹敌的一款真正超高分辨分析性扫描电镜! 通过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使与会的专家和老师对SU8200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大家对日立高新和天美公司所表现出的&ldquo 用户至上&rdquo 的服务态度也大加赞赏。 公司介绍:   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dquo 天美(中国)&rdquo )是天美(控股)有限公司(&ldquo 天美(控股)&rdquo )的全资子公司,从事表面科学、分析仪器、生命科学设备及实验室仪器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及分销 为科研、教育、检测及生产提供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天美(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全国15个城市均设立办事处,为各地的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天美(控股)是一家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和分销的科学仪器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继2004年于新加坡SGX主板上市后,2011年12月21日天美(控股)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香港股票代码1298),成为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第一家在国际主要市场主板上市的公司。近年来天美(控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先后在新加坡、印度、澳门、印尼、泰国、越南、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公司亦先后收购了法国Froilabo公司、瑞士Precisa公司、美国IXRF公司和英国Edinburgh等多家海外知名生产企业,加强了公司产品的多样化。   更多详情欢迎访问天美(中国)官方网站:http://www.techcomp.cn
  • 201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之“能源、环境、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分会场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中国电镜网联合报导: /strong 201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于10月13-15日在天津召开,在13号下午、14号以及15号下午同期举办八个分会场活动。由于8个分会场活动同时举办,仪器信息网编辑有选择性地参加了其中部分分会场,对其中的部分报告进行报道。13日下午,第二分会场举办的主题为能源、环境、信息等信息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一共九个报告,他们分别是: /p p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研究员张跃刚作题为“用模拟工作环境的电化学芯片实现原位显微表征”的报告,他介绍说,通过制备不同种类的液体芯片用于TEM和SEM的原位表征,成功观察到Li sub 2 /sub S电池的多硫化物在脱锂的溶解过程,有利于锂硫电池的新电极材料和充放电理论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4345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8dc9cab5-d4bf-4970-8c6b-bedb3664f41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张跃刚研究员 br/ /span /p p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研究员张炳森在“纳米碳及碳载催化剂的电子显微学研究”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纳米金刚石、金属碳载催化剂的电子表征研究,利用电子显微镜作为在微观尺度的表征作为辅助手段,筛选出催化剂性能更加优异的材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4348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12fa31a9-07d5-462e-894c-2b881b7d0f3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张炳森研究员 /span /p p   天美+日立高新技术的罗琴博士介绍了日立高端扫描电镜和联用技术。罗琴通过讲解石墨烯、聚合物以及钕铁硼材料的电镜表征,详细说明了日立的高端扫描电镜的特点,突出了日立针对不同样品推出的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多种光谱的联用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4366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9c8658c9-6704-4ee7-beca-8e4a737796f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天美+日立高新技术 罗琴博士 /span /p p   上海复旦大学车仁超教授作题为“氧化铈多级微球一氧化碳氧化催化的原位气氛电镜研究”的报告。在报告的开头,车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年来在改造电镜附件实现多场合分析功能的一系列工作,随后他介绍了用电子显微镜表征一氧化碳氧化的氧化铈微球的微观研究工作及有关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4369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7825c197-ddee-4f9a-a8b0-ceb8f7b1f2d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上海复旦大学 车仁超教授 /span /p p   浙江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的吕丹辉报告的题目是“二维单层MoS sub 2x /sub X sub 2 /sub sub -2x /sub (X=Se,Te)合金的制备和原子结构表征”。吕丹辉在报告中介绍了MoS sub 2x /sub X sub 2 /sub sub -2x /sub (X=Se,Te)合金的相关分析原理和制备方法,并通过电镜表征的方法进行合金中Se、Te的掺杂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4372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25bfa34d-5c58-4811-a27f-bc83b1bcb57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浙江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 吕丹辉 /span /p p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许钫钫报告的题目是“稀土掺杂& amp #946 -SiAON荧光材料的构效关系研究”。许钫钫提到,通过电镜表征稀土掺杂& amp #946 -SiAON荧光材料中稀土离子的结构位置,发现某些特定结构的材料有着良好的发光性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4376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8a075d7b-72d2-4a49-b5e3-54144a17ed2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许钫钫研究员 br/ /span /p p   清华大学的副教授钟虓龑报告的题目是“应用电子磁圆二色谱原子尺度上研究磁性材料的构性关系”。钟虓龑用铿锵有力的语气介绍了电子的磁圆二色性的特点,通过电镜在原子尺度上的表征研究磁性材料的构性关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4380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c7dfba80-4746-42b1-924c-53980cb1a01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清华大学 钟虓龑副教授 /span /p p   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罗俊的报告题目是“原子分辨的表面成分分布表征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罗俊教授通过超高分辨率电镜表征贵金属催化剂如Pt、Pd等催化剂的表面成分分布,结合材料催化活性的表征,研究两者的构效关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4382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d72a1146-29c5-4957-804d-c75b96bf170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天津理工大学 罗俊教授 br/ /span /p p   国家纳米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志鹏的报告主要介绍了铁电隧道结在硅上的外延生长的研究工作,通过原子尺度控制的薄膜生长技术,利用高分辨率电镜表征来研究材料的尺寸效应、界面和表面效应以及对于隧道结电输运机理的影响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4386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3c8145a4-f0d3-4c52-bd33-e91de8e1794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国家纳米能源研究所 李志鹏副研究员 br/ /span /p
  • 谷超豪:人言数无味 我道味无穷——2009年度获奖人
    2010年10月20日,谷超豪在“谷超豪星”命名仪式上。摄影 刘畅   1月11日下午,谷超豪缺席了国家科技奖获奖者与记者的见面会。   “因为谷老年事已高,医生建议他下午不要进行活动。”科技部官员宣布说。   今年的最高科技奖再次颁给了两位80岁以上的老人。   学生陈晓漫认为,无论从学术上还是为人上,谷超豪老师都是实至名归。   “他身上有科学家的本色,是在那一代科学家身上常见的。”陈晓漫说,而如今许多做学问的人却贪图高官享受。   谷超豪,84岁,前几年的摔跤又令他行走不便。时间的流逝,令“那个年代”科学家已越来越少。   最无悔   少年请缨革命   与谷超豪同时代的科学家大都是一批饱尝国家命运的人。他们生于“九一八”前后,成长在日军侵华的战乱中,将最富有活力和才华的青年时代献给新中国的建设。   1926年,谷超豪出生于温州城高盈的一座老式庭院。温州有着“数学之乡”的美誉,谷超豪的老师苏步青就是温州人。   谷家在温州是大户人家,谷超豪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念小学时,日寇正加紧对华侵略。爱国救亡是整个时代的主题。   谷超豪说:“我记得小学高年级语文课,选用的教本是一本《给年少者》的文集,里面都是进步作家的著作,呼吁团结抗日,人民奋起。”   1938年,日军轰炸温州,整个城市瘫痪。学校也被炸毁,全校师生逃难到青田。谷超豪立下两个志向:一是当科学家,二是做革命者。这两种身份,成了谷超豪人生历程中相互交叉的两条线。   在哥哥的影响下,谷超豪阅读《大众哲学》等进步书籍,加入学校的进步组织,写文章、贴标语,为抗日宣传做后勤工作。1940年,年仅14岁的谷超豪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进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后,谷超豪参与了不少学生运动,并高票当选学生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大学,他成为数学家苏步青先生最看重的弟子。临近解放,他跑遍杭州大街小巷,挽留更多的科学家留下来。   谷超豪一直视那段“革命岁月”为一个地下党人的责任,“是应该做的”,“不后悔投入很大精力”。   谷超豪曾用两句旧体诗总结青少年的岁月:“稚年知国恨,投笔欲请缨。”   “这几乎是他们那一代科技人的相似经历。”谷超豪的学生洪家兴院士说。   最自豪   三次转型三受瞩目   谷超豪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而他的这几次转型都是为了“国家的需要”。   1956年,国家制定“10年科学规划”,提出要在计算数学、概率论、偏微分方程等方面有所突破。   此时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正在苏联进修的谷超豪,主动学习空气动力学,归国后随即主攻偏微分方程,提出要以高速飞行器为实际背景,以超音速绕流问题作为一个模型开展研究。   转型前,谷超豪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已经很引人瞩目。   “在一个领域做到了顺风顺水,但却放弃这些从零开始,投入一个不知能取得什么成就的未知领域。”谷超豪的学生李大潜院士说,这考验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科学能力,而且还有他的学术追求。   “文革”期间,谷超豪加入一个卫星研究小组,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际中。   上世纪70年代初,谷超豪已经在超音速绕流问题上取得了世界先进的成就,他再次转变研究方向,与杨振宁先生就“规范场理论”的数学结构开展合作,并取得世界瞩目。   关于谷超豪的“转向”,洪家兴院士打了个比方:“他带队找到一条通往金矿的路后,就把金矿让给跟随他的年轻人去续开掘,自己则带另一批年轻人去寻找另一个金矿。”   “这也是他们这一代科学家的特点:永远把国家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发展之前。他们那一代之后,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了。”洪家兴说。   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是当今核心数学的最活跃的三个分支,谷超豪在这三个方向上均获得国际认可的突破性成果。   “这在全世界的华人学者里都非常少见。”洪家兴说。   国际行星命名委员会还曾将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   最厌恶   以“学术”之名赚钱   谷超豪带出来的学生中已经有三位院士,分别是李大潜、洪家兴和穆穆,而受他指导的学生中,还有7位院士和大批高级数学人才。   在学生们的印象中,谷超豪从未在背后评论过任何人的人品,只有一次,谷超豪对一位四处兼职的同行非常反感,厌恶地说“人也是会变的。”   这是学生们听到过谷超豪最严厉的批评。   将学术作为工具赚钱是谷超豪最无法容忍的学界风气。   “而对大量发同质的论文,争取资金和职称,谷超豪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洪家兴说。   洪家兴院士曾经统计过,中国数学界论文发表数量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却在世界排100多位。   谷超豪听到这个统计后,很久没有说话。在2009年的数学院学科建设讨论会上,谷超豪一口气讲了半个多小时,拿自己当年写论文做例子,强调现在治学需要使命感,强调创新。   “现在科研工作是在别人论文中找问题,而谷先生他们当年的研究室从国家需要找问题,所以他们当年的研究走的比美国人早。”洪家兴说。   国家分配给谷超豪的社会工作,他会全力做好。调任中科大当校长时,他曾犹豫会耽误自己的学术研究,但“革命者”的信仰再次起了作用,他担起了这个重担,而将学术研究放在了休息的时候。   李大潜和洪家兴有时候忍不住感慨自己的老师是“神人”,70岁前担任那么多行政工作,每个月往北京跑好几次,仍能做出这么大的成绩,他是把业余时间都用在数学上面了。谷超豪最后一篇论文发表于他80岁那年,是关于广义相对论的。   最惜字   除了数学,很少聊其他   2009年12月25日,复旦大学组织记者集体采访学校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教授。谷超豪系着一条红黑格子围巾,笑眯眯地坐在桌子后面。   “这是为了中国最高科技奖来采访您的记者们。”复旦大学宣传部的方明大声告诉谷超豪。   “啊?”谷超豪没有听清,笑着望向方明。   这位83岁的老人听力已经不佳。   “评价一下您自己的一生吧。”   “一直在努力工作。”   获得科技奖后您未来打算呢?   我要努力再做些事情。   如何处理500万奖金?   我没想过。   您现在想一下呢。   我想不出。   “谷先生每次的回答都不超过10个字。”一位记者随后向洪家兴抱怨。   “谷先生很少聊天,除了聊聊数学。”洪家兴说,“我每次去他家汇报工作,一二三说完,就完全没话了,两个人面面相觑,只有立刻走人。”   谷超豪的学生忻元龙教授也曾领教过他的惜字如金。他说,谷超豪每天吃午饭晚饭都很沉默,除了学术和国内大事,绝不多说。   唯一一次破戒是忻元龙做了道鱼,谷超豪皱眉头吃完,告诉忻元龙:鱼的味道太怪,他吃不惯。   “我们都笑他是搞地下党工作出身,所以嘴很紧。”忻元龙说。   最痴爱   95%时间计算数学   数学成就了谷超豪的辉煌人生,同时也成就了他的爱情与家庭。   谷超豪的夫人胡和生是我国数学界唯一的女院士,也是第一位走上国际数学家大会NOETHER讲台的中国女性。   她和谷超豪同为苏步青的学生,相识于图书馆,相恋在同样的数学世界,1957年结婚。   很多院士都记得往年,谷超豪和胡和生手挽手去食堂吃饭的情景。1992年,胡和生成为女院士后,谷超豪作诗一首,写道“学苑有令名,共赏艳阳天。”   “除了国家给他的任务,他生命剩下的95%时间都给了数学。所以他的生活看起来很单调。”洪家兴说。   谷超豪曾为母校温州中学90周年校庆作了首诗抒发对数学之爱,“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   如今,谷超豪仍然保持着每天7点起床的习惯,一天大部分时间花在研究广义相对论上,这是他最近转向的领域。   每周二,谷超豪会到单位一次,除了参加年轻教师的“讨论班”,他就在办公室呆着,面前一本书一张白纸,一支粗水笔慢慢计算着。   “我有好几次忍不住想上前跟他说,你已经德高望重了,做不做都是一样的。”洪家兴最无法忘记的景象就是:老人俯首凝神的消瘦侧影和桌上算的密密麻麻的纸张。   “但这个话最终也没说,因为后来有人告诉我,你不能劝他停止对数学的追求,因为那正是他生命所在啊。”白发苍苍的洪家兴说。
  •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2005年度获奖人
    吴孟超,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著名肝胆外科专家。1922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擅长疾病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这是个近乎神奇的人,他仿佛就是为了战胜侵害人类生命的肝癌,而来到这个世界。   在他出生的时候,还没有一个中国医生做过一例成功的肝脏外科手术。1960年,他打破了这个零记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主刀成功施行了肝脏手术的外科医生。这年他38岁。   至今,他已经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这是个世无其匹的数据。令人惊叹的数据还有: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 98.5%,有近30%的患者已活过了10年。迄今,如果肝癌手术后复发,人们更觉得不好办了。在他这里,经他初次手术和复发后再手术的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最长者已有45年,今已82岁,仍然健在。这些成就对于人类与肝癌的搏斗,无疑是巨大鼓舞。   他有一双神奇的手,比一般人的手要小,显得精致而灵巧。他青年时期曾“下放”到黄土高原去搞医疗,也经历过知识分子都要参加的劳动,那是个讲究手里有老茧才光荣的年代,他劳动时总戴着手套,防止长茧。这在那时,不免要给他带来麻烦,但他觉得他这双手不是他自己的,是上苍给他要他给病人做手术的。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那双比女人的手更加细皮嫩肉的手。没有一点儿茧的手,才能更敏锐地感觉到病人肝脏内部的微妙信息……人们通常以为打开腹腔做手术,是看着做的,其实不尽然。有些肿瘤长在肝叶重叠的深处,眼睛看不见。   配合他做手术的护士说,他的手指上长着眼睛。因为他做手术有时并不看腹腔,而是举头或闭目,他的手在患者腹腔内探索……谁也看不见那手在里面做什么,却见他忽然就把肿瘤摘出来了。他今年已90高龄,仍然在做手术,最多时一天要做 3台。这是真的,我目睹了他仍在主刀手术的全过程。他平日握笔的手有些儿微微颤抖,但只要一握住手术刀就不抖了。   我还注意到他握笔的姿势就像握手术刀,笔杆是直立的,写字像要刻字似的。每个人不管长大后做什么,总是先学会写字的,用硬笔写字的现代人,握笔姿势一生都不会改变。可是,这个外科医生,从小就习惯了的握笔姿势竟然被他日后握手术刀的姿势改变了。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历程才可能改变?   这个非常杰出的人,叫吴孟超。   二   吴孟超 3岁还不会走路,长大后身高只有1.62米,学医后申请当外科医生就因个子矮曾被拒绝。没有人会想到,这个 3周岁后才终于站起来的孩子,将来会海内外走得那么远,会攀登到人类肝脏外科领域几乎是独步最高峰。   他生于福建省闽清县白樟乡后垄村,小村山清水秀,但田地少,种粮不够吃,他的父亲在他3岁那年就“下南洋”谋出路去了。日后吴孟超回顾,他 3岁还不会走路,因严重营养不良所致。“我的妈妈是童养媳。”这也是家里太穷的一个证据。   我由此想,吴孟超生在贫穷的农村,先天严重不足,对今天所有成长中的孩子,尤其是穷乡僻壤的孩子,都是很大的鼓舞!因而,比他的杰出成就更值得追溯的大约是:这个昔日先天不足的孩子,怎样成为中国当代医学界的一位巨人!   三   吴孟超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九。中国在商周时期就把农历七月定为秋季的第一个月,称之孟秋。吴孟超生于七月,小时候的名就叫孟秋。孟秋上初中后,给自己改名为孟超。这是我所看到从他内心发出的第一个渴望自强的信号。   此后的吴孟超,一生都在努力地超越自己,超越环境对他的束缚,包括父母的爱与期望交织在一起的“父母意志”对他的束缚。17岁,他就经历了一次重要超越。   他 5岁时随母亲去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家里穷,父母只供得起这个矮小的孩子读书,起初是期望他学了知识将来能有饭吃。不料他书念得非常好,读完初中,当地没高中,父母决心送他去英国继续读书,这时是指望他将来长了学问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可是,吴孟超却坚持要回国。   这是1940年,中国正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蹂躏。吴孟超17岁半,为什么要离别父母弟妹回国?这是个值得追思的问题。   他在马来西亚上的学校是当地华侨办的,叫“光华学校”,取的是光耀中华的意思。校名是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孙中山还写了一副对联:“求知求义最重实践,做事做人全凭真诚。”此联成了这所学校的校训。知识不仅有助于一个人谋生,知识里是有一个日益增长的大世界的。祖国正被侵略,学校里的课程也变了,华侨教师给学生们讲祖国、讲正义、讲国内的英勇抗战,讲得热泪盈眶。青年是有热血的,青年吴孟超是初中的班长,他的心中不再只有一个家,更有祖国,一个宽广辽阔的很大的祖国!   他在实现着人生中极其重大的一个超越,从关心自己的家到关心祖国!他的热血和情感在为此激动,他已经无法服从父亲的愿望,无法仅仅为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处境而去英国读书……他深知父母在五六个孩子中只培养他一人读书,自己肩负着全家的厚望,可是他坚持要回国……回国能干什么,去打仗,还是去读书?国内还有平静的课堂吗?他自己也不清楚,只想要回国。1940年1月,他是与6位同学一起回国的,可见那个年代怀有一腔报国热血的青年是不少的。吴孟超成为吴孟超,必还有他个人的因素。   四   但是,现在我们还无法放下大环境来寻索吴孟超的个人因素。“九州遍洒黎元血”,国内大环境是这样猛烈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华北确实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均南迁,众师生徒步数千里汇集云南昆明,组成西南联大。“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西南联大的校歌就是这样唱的。   日军的飞机炮舰是科技所支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在强烈呼唤着中国读书人学科技,南中国汇聚着中国教育最杰出的教授群体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吴孟超与同学们回国到达昆明,一入境就接触到一个为救国而拼命教学的环境。这是前所未有的为拯救祖国而汇聚到一起拼命教书读书的惊涛骇浪!   吴孟超成为其中的一滴水,他在这里读高中,此后与许多怀抱工业救国理想的同学一样,想考工学院。这期间他与吴佩煜发生了恋爱,吴佩煜来自杭州。他们是在频繁躲避日机轰炸的日子里萌生爱情的,到处可见被日机炸死炸伤的躯体,还有病痛疾苦的人民。吴佩煜的理想是学医,并影响了吴孟超,两人一同考入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无论学工还是学医,都有很多学生,吴孟超如何能脱颖而出?我们似乎应该来研究一下这位个体了。   五   但是,还有一个外因不能忽视。   吴孟超说他深受裘法祖教授的影响和指导。裘法祖1914年生于杭州,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在二战中曾挽救无数德国人的生命。裘法祖的手术做得非常快捷流利,“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乃至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都对他敬佩不已,誉之“当代中国外科之父”。1947年吴孟超首次听到裘法祖讲课,心受震撼,这成为他选择当外科医生的重要因素。   可他医学院毕业后申请做外科医生被拒绝,以致毕业后即失业。这年正是1949年,他27岁。8月,解放军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向社会招聘医生,吴孟超去应聘,仍报外科,遇到这所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主任郑宝琦。郑宝琦1946年曾赴美国辛辛那提医学院进修。郑宝琦当场录取了吴孟超。因郑宝琦从吴孟超的眼神中,从他回答问题的简明扼要中,看到了一种沉稳、坚定的气质。郑宝琦回顾说,他当时想,自己要的是这种气质,而不是身材。所以,郑宝琦的慧眼识人,也是不能忽略的。   然而外科的分支有很多,吴孟超如何瞄准了肝脏手术?   这仍然得益于裘法祖的指引。   今天回望吴孟超的道路,似乎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心中是要有自己敬仰的高山流水的。裘法祖确实是外科界的高山流水。在二战中的德国,他曾经“从头到脚什么手术都做”,因轰炸造成的创伤可伤及任何部位。这使裘法祖对各种外科手术都了解。1956年吴孟超正考虑自己究竟该向外科的哪个专业发展,他去向裘法祖请教。导师告诉他,现在世界上医学发展很快,但肝脏外科还是薄弱学科,中国在这个领域几乎是空白。裘法祖建议吴孟超去做这个难题。   这不是一个轻易的建议。因肝脏血管非常密集,无法解决止血问题,就无法避免患者流血不止而死,因此肝脏被视为手术禁区。导师的建议,基于对吴孟超的了解和信任。今天看来,吴孟超听从了导师的指路,无疑是他通往未来极重要的选择。   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据2005年的一个统计数字,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多达1.2亿,全球每年新发数十万名肝癌患者,约一半在中国。这意味着肝脏手术治疗有多么巨大的需要。由此上溯到1959年,整个中国还在等待着能做肝脏外科手术的医生。一旦突破这个禁区,这就是必有大贡献的领域。  六   人有高志,当从基础做起。1956年的吴孟超去跑图书馆,据说几乎找遍了他能翻到的所有藏书目录,只找到一本英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就这本“入门”,已万分珍贵。   吴孟超拿着书去告诉导师,裘法祖则对他说:你尽快把它翻译成中文吧,让更多我国医生能看到。   这是个重要情节。此前,吴孟超只想到阅读它,还没有想到翻译它。导师这话,不是一般的鼓励。裘法祖心里想着的不只是一个吴孟超,导师在想着中国的肝脏外科,导师心里装着中国无数的肝脏疾病患者。当年吴孟超不仅尊瞩翻译了这本英文书,更为珍贵的是他继承了导师心中总是装着患者的伟大的情感。所以,2011年5月,吴孟超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做报告,他说他的荣誉“属于教导我做人行医的老师们……”在这里,他更强调老师教他“做人”,这“做人”比“医术”重要。   1958年吴孟超给医院写报告要求向肝脏外科进军。医院批准他和张晓华、胡宏凯三名军医联合攻关,这就是中国肝脏外科史上著名的“三人小组”,吴孟超任组长。   《肝脏外科入门》的原作者是美国人,该书没有涉及肝脏手术的止血方法。而止血方法是肝脏手术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三人小组”从研究肝脏解剖入手,经 300多天,终于制作出肝脏血管铸型标本。随着肝脏血管构造如同珊瑚般呈现,把他们自己都吓一跳,肝脏内大大小小的血管多达几千条,这犹如打开了一座神秘的宫殿,而怎么认识它,仍然是个难题。   经深入的持续研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如果通俗地说,我想大约可以这样理解,肝脏就像一棵血管树,有主干有分支,按照各个分支相对独立的血管体系,大致分为“五叶四段”比较合理。做手术不能仅仅切除肿瘤,而是要把长着肿瘤的那部分肝脏切除。有了“五叶四段”理论,看看肿瘤长在哪叶哪段,把这个部分前端的主要血管找到,加以结扎,然后才可以切除长了肿瘤的这一段肝叶。   由于摸清了肝脏血管的走向和分布规律,1960年吴孟超主刀实施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从理论到实践,这标志着中国医生掌握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   肝脏手术出血多,止血难,是个世界性难题。此时国际上普遍采用西方的“低温麻醉法”,就是把病人麻醉后放到冰水里,等体温降到 32度以下再进行手术,这可以减少出血,却也容易引起多种感染和并发症,手术死亡率很高。吴孟超想探索新的方法。一天,手术后洗手,忽然,他从自来水龙头的一开一关中得到启发。他想,如果在病人的肝动脉和门静脉上装个“开关”,就像自来水龙头的开关那样,把血拦截在肝脏外面,到一定时间打开,恢复供血,就在这一开一关的间歇期间切除肿瘤,不是可以大大减少出血吗?   这是个有如从“水壶冒气”、“苹果落地”中得到启发那样的启发,吴孟超经过在动物身上反复试验,取得最佳参数,接着就在临床上大获成功,手术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 90%以上。这是1963年,吴孟超就此发明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改变了西方沿用已久的传统技术。   正是运用这项发明,吴孟超在1963年为一位中肝叶生癌的农村妇女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这位妇女叫陆小芬。何以又是“第一例”?因中肝叶是肝脏血管最丰富的部位,外科界曾把它看作“禁区中的禁区”。吴孟超的这项发明,以及他在中肝叶施行大手术的成功,均属于破解了世界性的难题。   此时的吴孟超以接二连三的突破性成就,证明了他没有辜负郑宝琦、裘法祖对他的预见。不论昨天还是今天,比他的医术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确实有一种非凡的气质,而比他的气质更宝贵的是他有一颗总在为患者着想的心。   他提出要办进修班,把“五叶四段”理论和他发明的肝脏手术新方法教给广大外科医生。有人曾提醒他:外科医生靠的就是一手绝活,教给别人,你的优势就没了。他说:我国有几十万肝癌患者,靠我们几个人救不了那么多病人,只有把技术传播出去,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他自编教材,亲手示范,把新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来进修的外科医生,带出了1000多名“吴氏刀法”传人。这使中国肝脏外科手术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走到了国际肝脏外科的领先地位。   吴孟超作出上述突破性成就的年月,是中国与西方缺少交流的年月,但他的“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还是传到了西方,这是吴孟超对人类的贡献。改革开放后,吴孟超于1979年9月应邀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国际外科学会第二十八届会议,参加这次大会的有60多国的2000多名外科专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吴孟超在大会作的15分钟学术报告,被称为“旧金山刮起吴旋风”。   因吴孟超报告的病例和相关数字令西方震撼,譬如肝癌手术成功率已达到91.2%,手术死亡率仅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医学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在外科医生听来,那并不是枯燥的数据,它有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那强劲的乐章,所有的医生都能听懂那些数据所凝聚的巨大生命意义和深刻的人道精神,以及为此付出的种种艰难和艰险。   七   我没有统计过吴孟超究竟带出了多少研究生,我以为比有关数字更重要的是吴孟超鼓励学生超越他。你已知道,“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是吴孟超发明的经典手术方法。在他的鼓励下,他的学生周伟平教授在2004年发明了“不阻断下腔静脉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法” 杨甲梅教授在2006年发明了“半肝完全血流阻断下无血切肝术”。肝脏手术技术一次再一次得到发展,手术成功率因此不断提高。可见吴孟超心中最看重的是患者的康复。   外科界有人认为,吴孟超确实带出了在手术上可以与他难分伯仲的学生。更令我敬佩的是,吴孟超培养研究生,多有不是做手术的医生。这可以追溯到吴孟超1979年旧金山国际会议回国后,他没有陶醉在赞扬声中,而是看到,光靠手术治疗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肝癌问题的,自此把人才培养的重点转移到基础研究上。就在这一年,他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陈训如、屠振兴,为他们定的研究方向是“肝癌的早期诊断”。   他主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肝癌基础研究实验室,并以自己的影响力陆续把学生派往欧美国家去留学。今天,成为中国肝脏医学领域领军人才的吴孟超学生,多是吴孟超从普通医生和普通学生中发现、培养起来的。   八   吴孟超还有一项努力,在他一生的奋斗中具有突出意义,我必须叙述。在有了“三人小组”后,吴孟超争取在医院外科里分出一个独立的“肝脏外科”,那是中国第一个肝脏外科。接着把肝脏外科变成了一所肝胆外科医院,就在长海医院的母体里发展,所谓“院中院”,同时成立了肝胆外科研究所。再走一步,就从长海医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迄今,它不仅是“中国唯一”也是“全球唯一”的一所肝胆外科医院。   如果缺少一个有规模的战斗堡垒、一个担当起重任的指挥中心,怎么跟肝癌作战,怎么能凝聚起战胜肝癌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有了这个特种战斗团体,凝聚了一大批人才,吴孟超领导着他的团队陆续拓展了巨大肝癌二期切除术、肝硬化肝癌局部根治性切除术、肝癌复发再手术、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肝移植等几十项高难度手术。   今天,治疗肝癌的方法已有很多种,但很多患者并不清楚,同是肝癌患者,身体的基础情况与肿瘤却有很大差异,可以采用最适合的方法治疗。但不少医院能运用的方法往往只有少数几种,某个患者去挂一个专家号,这位专家可能只会做一种切除术,或只会做肝移植。接诊后,如果能帮助患者抉择,用什么方法治疗更合适,那就好了。可是不少专家,一方面因专业分得过细而使判断力受限,另一方面是责任心也受到腐蚀……于是,不必做肝移植的做了,不能开的刀开了,导致的严重后果,则往往被认为原本就是不治之症。而且,医患合同书已经把医方的责任都排除干净了,患者家属也签字了。   在吴孟超领导的这所医院,不仅仅是吴孟超的手术成功率高、治愈率高。为什么?因为在这里,不论哪位医生接诊,首先要判断这个患者适合用哪种方式治疗。如果来院时已不能承受手术,则需先用怎样的治疗为患者创造可承受手术的条件。还有,是否需要化疗,或其他辅助治疗。这所医院还有中医科,吴孟超重视中医联合治疗。这一切都需要制定出治疗方案,记录在案,要经受检验。有没有违规的医生?有。吴孟超发现了,是不留情面的。   在这个医学进步以及医院市场化的社会大背景上,我们看到,吴孟超身上最可宝贵的并非他的医术,而是他那颗总在为患者着想的心。最能体现他那颗心的也许莫过于他坚持的“吴孟超星期二门诊”。   九   吴孟超曾一度没有坐镇门诊。但陆续有患者拦路求医,而且,多是跑了许多医院,没人收治的,怎么办?   已经配合吴孟超做了5000多台手术的护士长程月娥这样说过:“吴老的门诊病人都是条件最差的。”我问什么意思?她说,一是病很重,二是很穷。我再细问,知道这“穷”的含义包括一看就知道这是包不起红包的,何况病很重,说治不了,不收你,不算错误。但到吴老这里,吴老就收下来了。   看到有这样的病人求医无门,吴孟超觉得是自己的耻辱。他恢复了他的“星期二门诊”。设在星期二,因吴孟超作为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院长,周一有必要的院务工作,星期二上午安排门诊,可见已非常重视。他还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参加重大疑难疾病会诊。尽管如此繁忙,他仍坚持看门诊,碰到外出误了“星期二门诊”的,他回来后要补上。   他的“星期二门诊”共12个号,挂号必须实名,而且需要患者过去的病历。这么做是为了杜绝号贩子炒号,否则吴孟超的一个号几千元都有人要。如果说他坚持的“星期二门诊”是先进事迹,这里其实是有忧伤的。这些“星期二故事”折射出,贫富差距在以货币的形式改变着不同人群的命运。不断进步的先进医学,更好的医疗环境和优质服务,是向富人倾斜的……吴孟超能改变什么吗?每周12个号,他能做多少呢?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有人建议吴孟超的挂号费理当高一些,吴孟超不同意,而是始终与其他专家号一样。吴孟超筹建肝胆医院,得到了多方支持,但经费仍有缺口,有人建议,你们医院的肝癌治疗费与其他医院相比低不少,放开一点,钱就来了。吴孟超说,医疗费长个一两万,对有钱人不算啥,可对不少老百姓来说,就会有人进不了医院的门,上不了手术台,甚至失去生的希望。   吴孟超还尽量给病人开便宜的药,不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他还要求本院医生都要想方设法为患者减轻负担。如今做手术,可以用器械缝合,方法简便,但要增加费用。吴孟超说:“咔嚓”一声,一千多元就花掉了,这可是一个农村孩子读书一年的费用!这个90岁的科学家坚持用手工缝合,是不是有点像个纳鞋底的乡村妇女?正是这个形象,联系着一种伟大的传统。   2005年,吴孟超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上级派人对他进行考核,确定第二天上午和他谈话。机关考虑这是件大事,取消了他原定的手术。吴老得知后,坚持手术不能推迟。考核组的同志感到不解:这是个什么病人,怎么这么重要?第二天下午谈话时禁不住问了一句:“吴老,上午在给谁做手术啊?”吴孟超说:“一个河南的农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穷,乡亲们凑了钱才来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考核组的同志听了肃然起敬。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十   在中国历史上,最令人骄傲的外科医生莫过于华佗。他用“麻沸散”给病人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华佗被尊为“外科鼻祖”。华佗家族是个望族,到华佗出生时已衰微。其名“佗”,有负载之意,寄寓着家族期望他振兴门庭。长大后的华佗却肩负起另一种重担。他处在东汉末,战乱频仍,疫病流行。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粲曾有《七哀》诗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华佗不只是外科医生,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还精于药学,“麻沸散”便是在此基础上的创造。他是个想尽各种方法去解决生民病苦的医生。所以一生不愿做官,愿奔走民间,行医客旅,拯救了无数生命。   中国最著名的药王是孙思邈,他的故乡陕西省耀县孙家源有中国最壮观的药王庙,其中还有后人纪念孙思邈父母的殿堂。他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自小多病的儿子日后会成为名垂千古的医生。在妇女的命运令人心酸的时代,孙思邈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把《妇人方》列在卷首,接着是《少小婴孺方》,由此也为中医妇科和儿科发展为专科奠定了基础。何谓千金,孙思邈在《序》中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有心观察可一再看见,历史上那些医学圣手,都因有一颗深切关怀平凡生命的伟大心灵,才会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去钻研医术治病救人,才积累起高超医术。这样的医生就是苍生大医!   吴孟超继承了这种伟大的品德。已经90高龄的吴孟超孜孜不倦地为建设中的安亭新院奔忙,其实是在为自己去世之后的肝癌防治事业深谋远虑、鞠躬尽瘁。他期望通过这个巨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把中国和世界上有志于这项事业的人才会聚于此,通过30—50年的努力,找到阻止肝癌形成和治疗肝癌的根本途径,最终战胜肝癌!所以,我以为吴孟超就是为了战胜肝癌而来到这个世界的   文汇报:吴孟超 以心灵温暖心灵   90岁的吴孟超医生还能让我感动吗?因为他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   因为曾与吴孟超生活在同属长海医院的大院里,常在家中听父母说起他的许多事,我对他并不感到陌生。自打身为麻醉师的母亲退休返聘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室之后,“吴孟超”的名字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进报社工作后,吴孟超便是我新闻职业生涯中采访的第一位医学专家。从那以后,跟他去查房、看他做手术、听他在各种国际医学论坛做学术报告……我已记不清多少回采访过吴孟超。   然而,当我再次走进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走近吴孟超,与他的病人、同事、学生面对面时,我又一次被眼前这位90高龄的医学大师深深地打动了。   有人称他是“精算师”,但他大方时出手真不小   吴孟超的办公室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政楼二楼。这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集办公、会客、  吴孟超对学生还有“六个字”的要求,即“会做、会说、会写”,这“六个字”是恩师裘法祖教授当年对吴孟超的要求。吴孟超正是深刻领悟了这“六个字”,才成就了以后的辉煌。同样,他也把这“六个字”作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会做”就是判断准确,下刀果断,手术成功率高 “会说”就是善于旁征博引,阐述理论,能走上国际讲坛 “会写”就是善于总结经验,能著书立说,发表高质量论文。这“六个字”带给他的成就是:手术精湛娴熟,一气呵成,堪称“神刀” 讲课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四座惊叹 文章概括准确,结构严谨,著作等身。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六个字”的内涵,吴孟超把自己所学都教给了学生。
  • 网传南京猪肉铅含量超38% 当事人承认实验不严谨
    10月16日上午,一位网友发布一条微博称,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发现南京市场上猪肉铅超标率达38%,该微博引起了网友极大关注,也引起了南京发布的关注,立即上报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   南京市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发现这位网友引用的文章中所使用的食品安全标准存在差错,导致结论错误,南京市猪肉并不存在铅超标的问题。   南京猪肉铅含量超38%? 有关部门立即介入调查   昨天早晨7点半,新浪微博上一位网友发布一则微博称:“南京农大动物学院研究员随机检测南京市场上猪肉,发现南京猪肉铅超标率达38%”,之后还加了一段危言耸听的短评:“铅超标可致暴力、降低智商。铅在食物链上传递,猪变更蠢无所谓,人吃多了会变得凶狠又愚蠢”。   短时间内这条微博就被疯狂转发。   南京市农委立即委派市农委质量处和农林执法总队负责人去南京农业大学动科院进行核实。   经与南农大动物科技学院领导和原论文指导老师及作者交流,这篇“论文”暴露出检测实验室未经认证、引用标准错误、样本采集不足等诸多问题。   原来,这篇论文是由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某教授的研究生于2011年7月25日,在南京部分超市及农贸市场购买了13份鲜猪肉,每份约100克,经其实验室购买的微波消解炉消解后,用该学院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测定。分析数据表明铅含量最大值为每千克0.131毫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9年3月9日颁布的《绿色食品肉及肉制品》(NY/T 843-2009)给出的铅限量标准每千克0.1毫克,得出了“南京部分猪肉中存在一定的铅超标现象,超标率达38.46%”的错误结论。   该论文作者及所在学院 均承认论文结论错误   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就此事件的说明中,该论文作者承认,“由于本人对猪肉质量标准缺乏全面了解,从而得出这一错误结论。正确结论应为‘南京市此次抽检猪肉全部符合无公害猪肉的标准,61.54%符合绿色猪肉的标准’。”   同时,当事人承认标准引用不当,并对科研中出现的不严谨表示检讨。   南京市场猪肉 符合国家无公害猪肉标准   这一未经证实的微博引起了市民对于猪肉安全的关心。昨天,南京市农委表示,南京市场猪肉符合国家无公害猪肉标准。   据介绍,近年以来,为了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安全评估,省市农业部门一直组织开展包括猪肉在内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依据国家无公害食品猪肉的质量安全标准,未发现猪肉铅超标现象。
  • 污染企业超规模生产 清远血铅儿童超44人(图)
    ■广进公寓众多孩子血铅超标。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依然玩得很开心。     ■在广进公寓生活5个月即血铅超标。    ●政府承诺免费为铅超标儿童及时进行排铅医疗 ●涉嫌污染企业超规模生产,已被实施停产检查   近日,清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塘镇银源工业区广进员工公寓,发生44个孩子血铅超标的事件。12月25日,清远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初步确定事件原因为涉铅企业“广东则良蓄电池厂”超规模生产,同时没有组织排放。前日,清远市环保局已正式对该厂实施停产检查,并已派人到现场监督。   大部分3岁以上孩子未检测   据了解,清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塘镇银源工业区广进员工公寓600多户中,有44名孩子在今年陆续化验出血铅超标,绝大多数是4个月到3岁的幼儿,其中血铅含量最高达到550ug/L。记者连续两日在清远调查发现,由于公寓内居住着近千名孩子,检测出超标的孩子大部分集中在4个月至3岁的孩子,还有大部分3岁以上孩子没有进行检测。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显示,血铅超标的孩子已有47名,成人也有人化验出血铅超标。另外,距离广进员工公寓不足200米处有一个银源员工村,由于种种原因,员工村的孩子还没人进行过化验。住户表示,如进行大面积排查,实际人数或远远超过47人。   不排除整体搬迁小区或企业   考虑到员工公寓规划建设过于靠近涉嫌污染的企业,不排除会实施小区或企业的整体搬迁。清远市相关部门表示,清远市将为铅超标儿童及时进行排铅医疗,所有费用由市政府统一协调解决。另外,目前清远有三家大型涉铅企业,为防止再度出现偷排,环保部门将增加企业的环境监测频率,遏制有害气体和污水排放对人口密集区的危害。   一个小区的灾难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小区里一些孩子经常出现咳嗽、发烧症状,好动、出汗多,牙齿发黄发黑,脸色苍白。   □头发枯黄,营养再好头发也是黄黄的,干燥,没有光泽。   一个让叶兰花感到纳闷的疑问是:同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头发不一样?在梅州老家出生并长大的大女儿头发乌黑发亮,而在清远市经济开发区龙塘镇广进公寓小区出生并生活的小女儿和儿子却头发枯黄,而且经常发烧、咳嗽。   12月26日,叶兰花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小女儿和儿子血铅严重超标!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对两人的检验报告表明,小女儿血液中的铅含量达到325ug/L,儿子达到320ug/L,比正常值高出200多倍。   怪异   两年来孩子莫名生病   据叶兰花所居住的广进员工公寓小区业主透露,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小区里一些孩子经常出现咳嗽、发烧症状,好动、出汗多,牙齿发黄发黑,面色苍白。很多人家里都有备用药,消炎药、陈皮、蛇胆川贝散,“一买就买很多”。不过,家长们的这些药大多都不管用,“吃药吃不好,要到医院打吊针才行。”叶兰花说:“有时几个孩子一起生病,我都不知道该带哪个先去医院。”   来自清远市阳山县的陈石全老汉2005年住进广进公寓,一家人本来挺平静的,但这两年,他的两个孙子却经常生病住院,有时一个月要出现五六次。   一些孩子则显得发育不正常。惠州商人老张花20多万元在广进公寓小区内买了一个商铺,虽然生意做得还可以,但让他感到窝心的是,自己那个在龙塘出生的小儿子身体一直不好,两三年过去了,却一直不长个,被邻居们笑称为“袖珍儿童”。   更多的孩子展现在大人面前的状态是:头发枯黄,“营养再好头发也是黄黄的,干燥,没有光泽。”   震惊   大量孩子化验出血铅   一位家长对孩子的一次不经意抽血化验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   2008年1月4日,4岁的雯雯因老是感冒发烧,被父母带到清远市妇幼保健院看病,依照惯例,医生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表明,小雯雯的其他数据基本正常,但有一项数据却高得离谱:血铅含量!达到325ug/L。而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血液中的铅含量应该在0—100ug/L之间。100ug/L就已经够高的了。   医生告诉雯雯的爸妈,雯雯之所以老是有病,与其体内铅含量过高有关。这份“检验报告单”,也是本报记者看到的最早一份证实广进公寓小区儿童血铅超标的检验报告。   但这份检验报告并未得以在缺乏环境和医学基本常识的家长中和小区内流传,直到又有一些居住在该小区的其他孩子因为感冒等病症进医院化验,发现皆存在血铅严重超标时,这一问题才引起家长们的广泛重视。2009年六七月间,开始有家长专门带孩子到医院查验血铅含量。而结果却似一颗炸弹,在小区内轰然引爆。   谭金金,2岁半,四川籍,血铅含量303ug/L 周传龙,2岁半,四川籍,血铅含量360ug/L   吴骥麟,2岁半,湖北籍,血铅含量350ug/L   黄伟浩,2岁半,广东籍,血铅含量330ug/L   黄一龙,2岁,广东籍,血铅含量400ug/L   刘晓雨,3岁,河南籍,血铅含量304ug/L   李一,11个月,四川籍,血铅含量330ug/L   ……   恐慌   很多人都想卖房离开   如此多的孩子“扎堆”血铅超标,让广进小区所有的家长倍感恐慌。有家长上网查看相关资料得知,如果孩子的血铅含量达到600以上,就难以治愈了。   尽快撤离,成了一些家长的当务之急。惠州商人老张后来到医院查实,“袖珍儿子”的血铅含量在500ug/L以上,另外两个孩子的血铅含量也严重超标。这一结果把老张吓坏了,今年10月,他把自己的商铺转租给别人,自己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去了。   还有更多的人想把自己的房子卖掉,但此时信息已经在当地传开,没有人愿意购买这里的房子。大家只好硬着头皮呆下来。   为孩子治病成了所有查出孩子血铅超标的家庭的当务之急,排铅药48元一盒,10盒一个疗程。但很多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吃了排铅药以后,效果并不大,甚至一些孩子出现血铅不降反升的情况。   非但如此,“吃排铅药物,把孩子体内的锌和钙也一同排走了。”一位叫洁洁的2岁女孩,在吃了28天的排铅药后,体内锌的含量就由56.9ug/L降到了41.9ug/L。   排铅药不能吃,一些家长就开始为孩子购买一盒要200多元的保健品。有人听说吃猕猴桃和海带可以排铅,就想方设法买来让孩子吃。   业主指证蓄电池厂是元凶   今年10月业主开始向环保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广进公寓小区为何有如此多的孩子血铅超标?   在当地采访期间,业主们大多把矛头指向附近的则良蓄电池厂和吉成铝业。记者在现场看到,吉成铝业与广进公寓只有一路之隔。则良蓄电池厂位于吉成铝业后面,离广进公寓距离约200米。小区的左边则是一家陶瓷厂。   业主许先生透露,他经过暗中观察发现,附近的一些企业经常在半夜两点多排放环保部门不允许排放的有毒气体,“一直放到天亮,在周六周日这种情况更严重”。同时,附近陶瓷厂也经常排放出浓重的白色烟雾,“大人小孩都受不了,咳嗽。”从2008年底,刺鼻的气味越来越浓,“有时候几乎不能呼吸,要把窗户都关上才行。”   老杨告诉记者,造成小区内大量儿童血铅超标的最大怀疑对象是则良电池厂,“因为它直接有铅粉排放。”   据业主们反映,从今年10月份起,他们就开始向当地环保部门反映,但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孩子去查后几乎都铅超标   粗略估计该小区至少有1000名孩子   采访中,家长们向记者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的是:血铅超标的孩子绝对不止之前媒体报道的44例!据家长们介绍,这44人,只是小区内仍保存有化验单而且还留在这里的人数。“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去医院检查,另有一些虽有检验单,但孩子已经被父母带走了。”   据记者了解,广进员工公寓共有500多家住户。业主们告诉记者,在这里居住的家庭大多都有两个孩子,有的甚至有三四个,粗略估计,该小区至少有1000名孩子。   一个事实是:到目前为止,凡是到医院去检查的孩子,几乎都存在血铅超标。   记者在清远市环保局采访时,该局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根据他们了解到的情况,广进公寓小区的“血铅儿童”数量应该超过日前媒体报道的数字。   ■说法政府:血铅儿童可免费排铅治疗   清远市卫生部门表示,将为铅超标儿童及时进行排铅医疗,所有费用由市政府统一协调解决。   企业:之前从未接到业主的投诉   12月26日中午,本报记者赶到广东则良蓄电池有限公司采访。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之前他们一直未接到业主的投诉。   不仅仅是孩子   很多大人也直呼受不了   “不要说孩子,大人都受不了。”叶兰花介绍,即使她自己也是经常感到喉咙痛,“火辣辣的”,鼻子也很不舒服。   在此做生意的唐先生说,其妻子自来到这个小区,眼睛就出现红肿,在当地治了好久都没有治好,到广州才医好,“但一回到龙塘又眼睛又红肿起来。”   27岁的刘玉华说,她经常感到浑身不舒服,“这里痛那里痛的”。   不止这一小区一棚户区紧邻蓄电池厂   在广进公寓小区右边,另有一个大的人口居住区,名叫员工村,该棚户区离则良蓄电池厂的直线距离皆不超过500米。   12月26日,记者走进员工小区。该小区共住有1500多人,大多为外来打工者,分别来自湖南、四川、重庆、广西等地。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的家长们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过,因为自己的经济能力有限。
  • 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第二轮通知
    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将于10月26日-30日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召开。显微学人以振兴电子显微学事业发展为己任,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不断为我国卡脖子难题的攻克贡献中国电子显微学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23年是中国电子显微学开拓者之一郭可信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本届年会大会为专题纪念专场,怀念郭可信先生生前对中国电子显微学发展付出的心血与作出的巨大贡献。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显微鸿鹄志,世界一片天——怀念郭可信先生。本届年会按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拟设立十二个分会场,包含:1)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2)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3)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4)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5)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6)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7)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8)聚焦离子束(FIB)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9)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10)生物显微学研究;11)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分析;12)中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一)会议主要内容本届年会学术交流内容包括: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学及应用、原位显微学技术(包括力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及应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学、微束分析、扫描探针显微学(包括STM、AFM等)、低温电子显微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学等。会议亦包含这些技术在前沿物理科学、化学、地学、生命科学、医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及新能源技术、热电材料、信息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先进结构材料等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会议将展示显微学相关仪器理论、技术和实验方法的最新进展;会议将促进电镜及其他显微学仪器的共享、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使用、改进与维修的交流等。大会将邀请著名学者参加会议并作大会特邀报告和分会场特邀报告。大会还将邀请相关仪器设备的厂商做电镜和其他仪器的最新发展介绍及产品展示。会议将颁发优秀青年学者奖。会议将评选优秀学生论文奖与优秀Poster奖(请参会代表自带Poster)。会议将为第十四届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获奖者颁奖。(二)会议组织机构大会名誉主席:叶恒强院士,朱静院士大会主席:张泽院士,薛其坤院士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泽院士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韩晓东教授,杨勇骥教授材料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按分会场排名)贾金锋院士,迟力峰院士,马秀良研究员,陈江华教授,孙立涛教授,于荣教授,沙刚教授,杜勇教授,王卫国教授,单智伟教授,彭勇教授,王建波教授 生命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按分会场排名)林金星教授,王宏伟教授,高宁教授,刘铮教授,孙飞研究员,王素霞教授,李伯勤教授,毕国强教授,张仲凯教授,韩玉刚研究员 大会秘书长:高宁教授 大会副秘书长:毛圣成,沈庆涛,李宁春,彭勇,谷林,王勇,陈春林,郭俊杰,魏太云,魏晓 大会组委会委员(排名不分先后,各分会副主席): 田鹤,周武,郑士建,葛炳辉,禹日成,王江伟,唐云龙,高鹏,黄荣,郝晓东,李凯,胡蓉,王兵,马旭村,吴凯,郑浩,辛仁龙,陈忠伟,曾毅,吴劲松,李凯,吴渊,杨志卿,尹奎波,贾志宏,张跃飞,岳永海,孟令杰,刘攀,隋曼龄,车仁超,王立华,彭开武,徐军,杜奎,陈震,谷猛,余倩,明文全,朱银莲,周浩,丛尧,朱平,章新政,纪伟,何其华,官阳,张军,张勤奋,雷建林,李雪明,蔡刚,张兴,孙林峰,王权,张丽娜,雷东升,孙育杰,王亚林,潘雷霆,郭振玺会议主办单位: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会议承办单位:南方科技大学会议协办单位:深圳市火焱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会议合作媒体:仪器信息网(三)会议日期和地点2023年10月26-30日(26号报到,30号离会)。10月26日下午14:00-22:00 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报到(在酒店大厅报到)。10月27-29日 全天学术会议。10月30日 离会。本届年会入住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位于东莞市会展北路1号,距深圳市宝安机场68公里,约60分钟车程,费用160元;距东莞站27公里,约40分钟车程,费用50元。宾馆电话:0769-2288999;或汪晴老师:13637966635;本届年会提供深圳机场定点接送机服务,根据航班信息每小时发1班或2班大巴接机。参会代表可于10月22日前(含22日)在注册程序内“接机登记”栏里填写航班信息,以便会务组统筹安排;10月22日之后如未提供航班信息无法接机;接机服务仅限于10月26日当天,提前或延后到达不接机。送机航班仅限于30日,并请报到后在会务组工作台登记。(四)会议论文集本届年会不收会议摘要,《电子显微学报》第4-6期为纪念郭可信先生百年诞辰专刊,将带到年会上发送。做Poster展的代表请在9月20日前把展示题目,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速发到E-mail:dzxwxb_cps@163.com(郑舒允老师邮箱)汇总,同时务必抄送dzxwxb@126.com(许芬秀,便于备份)便于刊登在会议安排手册上。(五)出席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收费标准会议注册费:2400元(在线9月20日前);会议注册费:2500元(在线9月20日之后与现场交注册费)学生代表:会议注册费:1800元(在线9月20日前)会议注册费:1900元(在线9月20日之后与现场交注册费)会议注册费请务必尽快汇到深圳市火焱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汇款查询到账后即开具发票。会议费缴纳方式:【说明: 2023年电镜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注册费由会议协办单位深圳市火焱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代收,由深圳市火焱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出具会议费财务报销凭证(发票)】* 账户名称:深圳市火焱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账 号:4000024009200410696* 开 户 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文锦支行* 行 号:102584002400如遇汇款及发票问题,请与汪晴老师联系:13637966635 重 要 说 明贵单位汇款后请务必保留汇款凭证,转账时请务必备注参会人姓名,以便查询并及时开具报销凭证;提前汇款查询到汇款后可两周内提供发票,现场缴费离会前提供发票。(六)住宿标准会展国际大酒店:单间:430元/间会展国际大酒店:标间:450元/间2023年电镜学会学术年会注册的方式为网上注册。或通过电镜网微信小程序进行注册;注册需填写个人注册信息及酒店预订等信息,替他人注册请务必填写被注册人信息。网 上 注 册 二 维 码此次会议酒店住房预订通过网上注册二维码链接直接跳转酒店公众号预订,预订需预付房费,具体取消政策以酒店公众号提示为准;现场报到后直接去酒店前台凭订单办理入住手续。无预订一概不留房。(七)特此证明:会议期间无伙食补助,食宿自理。(八)联系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E-mail如下:(1) 李宁春老师(负责会议安排)电话:010-82671519;手机:18667153673;13910743390E-mail:cems_cn@163.com 地址/邮编:北京中关村北二条13号《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100190(2) 许芬秀老师(负责会议报名,摄影大赛作品投稿,会议手册宣传)电话:010-82671519;手机:18901263882E-mail:dzxwxb@126.com地址/邮编:北京中关村北二条13号《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100190(3) 郑舒允老师(负责会议财务,Poster题目,信息统计等)电话:18966491310 E-mail:dzxwxb_cps@163.com地址/邮编:北京中关村北二条13号《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100190(4) 汪晴老师 (负责会议财务与会议安排)电话:13637966635 E-mail:cems_djw@163.com (5) 公司布展联系人:汪晴,许芬秀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2023年06月22日【温馨提醒】分会报告也采取邀请方式,但凡是希望做分会报告的老师请发邮件至:cems_cn@163.com并务必抄送dzxwxb@126.com,给出报告题目,所在单位,职称,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会务组会根据报告内容提交给各分会负责人安排。
  • 2022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第二轮通知
    2022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将于11月25 - 29日(25日报到,29日离会)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召开。2022年是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名义)成立四十二周年,《电子显微学报》创刊四十周年。在老一辈科学家引领下,中国电子显微学事业蓬勃发展至今;中青年学者赓续中国电子显微学的优良传统,瞄准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为我国卡脖子难题的攻克贡献中国电子显微学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动’析显微新世界”。本届年会围绕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拟设立十二个分会场,包含:1)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2)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3)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4)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5)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6)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7)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8)聚焦离子束(FIB)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9)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10)生物显微学研究;11)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12)中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一)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学术交流内容包括球差透射电子显微学及应用、原位显微学技术(包括力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及应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学、微束分析、扫描探针显微学(包括STM、AFM等)、低温电子显微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学等。会议并包含这些技术在前沿物理科学、化学、地学、生命科学、医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及新能源技术、热电材料、信息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先进结构材料等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会议并将展示最新进展的显微学相关仪器理论、研制技术和实验方法;同时,会议将促进电镜及其它显微学仪器的共享运行管理和开放共享实验平台使用、改进与维修的交流等。●大会将邀请著名学者参加会议并作大会特邀报告和分会场特邀报告。●大会还将邀请相关仪器设备的厂商做电镜和其他仪器的最新发展介绍及产品展示。●会议将颁发优秀青年学者奖。●会议将评选优秀学生论文奖与优秀Poster奖(请参会代表自带Poster)。●会议将为第十三届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获奖者颁奖。(二)会议组织机构大会名誉主席:叶恒强院士,朱静院士大会主席:张泽院士,薛其坤院士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泽院士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韩晓东教授,杨勇骥教授材料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贾金锋院士,迟力峰院士,马秀良研究员,陈江华教授,孙立涛教授,于荣教授,沙刚教授,杜勇教授,王卫国教授,单智伟教授,彭勇教授生命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丛尧研究员,韩玉刚研究员,李伯勤教授,林金星教授,刘铮教授,孙飞研究员,王宏伟教授,王素霞教授,张仲凯教授大会秘书长:高宁大会副秘书长:毛圣成,沈庆涛,李宁春,谷林,郭俊杰,彭勇,王勇,陈春林,魏晓大会组委会委员(按拼音首字母排序):车仁超, 陈忠伟, 高鹏, 葛炳辉, 郝晓东, 胡蓉, 黄荣, 贾志宏, 李凯, 刘攀, 罗俊, 马旭村, 孟令杰, 彭开武, 隋曼龄, 唐云龙, 田鹤, 王兵, 王建波, 王江伟, 王立华, 吴劲松, 吴凯, 吴渊, 辛仁龙, 徐军,杨丹, 杨志卿, 杨厉哲,尹奎波, 禹日成, 岳永海, 张跃飞, 曾毅,郑浩, 郑士建, 周武,蔡刚,陈彤,陈文列,官阳,郭振玺,何万中,胡迎春,纪伟,雷东升,雷建林,李喜霞,李晓娟,李雪明,李英,刘红荣,潘雷霆,苏昭铭,孙林峰,王培毅,王亚林,魏太云,肖俊宇,张军,张辉,张勤奋,张文娟,张兴,章新政,周强,朱平,祝建会议主办单位: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会议承办单位:南方科技大学会议协办单位:深圳市火焱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会议合作媒体:仪器信息网(三)会议日期和地点2022年11月25-29日(29日离会)。11月25日下午14:00-22:00 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报到(在酒店大厅报到)。11月26-28日 全天学术会议。11月29日 离会。本届年会入住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位于东莞市会展北路1号,距深圳市宝安机场68公里,约60分钟车程,费用160元;距东莞站27公里,约40分钟车程,费用50元。宾馆电话:0769-2288999;或汪晴老师:13637966635;本届年会提供全员接送机服务,参会代表可于11月22日前在注册程序内“接机登记”栏里填写航班信息,以便会务组统筹安排;11月22日之前(含22日)如未提供航班信息无法接机;接机服务仅限于11月25日-27日。送机航班报到后在会务组工作台登记;本次会议不建议乘坐火车!!会议前三天需持有三天两检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会议期间将安排每日核酸检测。(四)会议论文集会议论文集即贺《电子显微学报》创刊四十周年文集。做Poster展的代表请在11月15日前把展示题目,姓名和单位速发到E-mail:dzxwxb_cps@163.com(郑舒允老师邮箱)汇总,同时务必抄送dzxwxb@126.com(许芬秀,便于备份)便于刊登在会议安排手册上。(五)出席2022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收费标准参会代表:会议注册费:2400元现场交会议注册费:2500元学生代表:会议注册费:1800元现场交会议注册费:1900元会议注册费请务必尽快汇到深圳市火焱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汇款查询到账后即开具发票。会议费缴纳方式:【说明: 2022年电镜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注册费由会议协办单位深圳市火焱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代收,由深圳市火焱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出具会议费财务报销凭证(发票)】*账户名称:深圳市火焱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开户账号:4000024009200410696*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文锦支行*行号:102584002400如遇汇款及发票问题,请与汪晴老师联系:13637966635 重 要 说 明贵单位汇款后请务必保留汇款凭证,转账时请务必备注参会人姓名,以便查询并及时开具报销凭证;提前汇款查询到汇款后可两周内提供发票,现场缴费离会前提供发票。(六)住宿标准会展国际大酒店:单间:430元/间会展国际大酒店:标间:450元/间说明:会议前三天需持有三天两检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会议期间将安排每日核酸检测。2022年电镜学会学术年会注册的方式为网上注册。或通过电镜网微信公众号进行注册;注册需填写个人注册信息及酒店预订等信息,替他人注册请务必填写被注册人信息;注册成功后生成签到二维码,现场凭二维码签到。网 上 注 册 二 维 码此次会议酒店住房预订通过网上注册二维码链接直接跳转酒店公众号预订,预订需预付房费,酒店取消政策:如因疫情或其他不可抗力可免责取消订房,需致电(0769-22889999)取消,退款于大会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退款(即2022年12月3日前)。具体取消政策以酒店公众号提示为准;现场报到后在酒店前台凭订单办理入住手续。(七)特此证明:会议期间无伙食补助,食宿自理。(八)联系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E-mail如下:(1) 李宁春老师(负责会议安排)电话:010-82671519;手机:18667153673E-mail:cems_cn@163.com 地址/邮编:北京中关村北二条13号《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100190(2) 许芬秀老师(负责会议报名,摄影大赛作品投稿,会议手册宣传)电话:010-82671519;手机:18901263882E-mail:dzxwxb@126.com地址/邮编:北京中关村北二条13号《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100190(3) 郑舒允老师(负责会议财务,Poster题目,信息统计等)电话:18966491310 E-mail:dzxwxb_cps@163.com地址/邮编:北京中关村北二条13号《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100190(4) 汪晴老师 (负责会议财务与会议安排)电话:13637966635 E-mail:1437849457@qq.com(5)公司布展联系人:汪晴,许芬秀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2022年10月30日【温馨提醒】分会报告也采取邀请方式,但凡是希望做分会报告的老师请发邮件至:cems_cn@163.com并务必抄送dzxwxb@126.com,给出报告题目,所在单位,职称,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会务组会根据报告内容提交给各分会负责人安排。
  • 重磅!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九大学部)评审专家名单
    又到基金评审季,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学部陆续公布2022年度各类项目的评审专家名单。截至目前:  管理科学部公布了杰青、优青、创新研究群体、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公布了杰青、优青、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专家名单。  医学科学部公布了杰青、优青、创新研究群体、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  生命科学部公布了杰青、优青、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名单。  地球科学部公布了杰青、优青、创新研究群体、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  化学科学部公布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专项项目(科技活动项目)、杰青、优青、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暨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专家名单。  交叉科学部公布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杰青、优青会议评审专家组成员名单。  这里对今年已经公布的全部项目的评审专家进行整理,供大家参考。后续还会不断补充,欢迎继续关注。管理科学部  202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组成名单  唐立新 王帆 余玉刚 陈收 李一军 艾春荣 周鹏 周文慧 魏明海 马铁驹 杨翠红 郑少辉 荣鹰 王应明 寇纲 镇璐 张玉利  2022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组成名单  肖峰 王先甲 李想 刘炳胜 冯博 王红卫 黄敏 张跃军 曾大军 吴建军 梁吉业 杨洪明 叶强 段宏波 宋学锋 邓祥征 曾勇 王永贵 孙宁 马超群 吴卫星 吕炜 张博宇 张宗益 李仲飞 许开全 严鸣 贾明 刘智强 李勇建 洪永淼 靳庆鲁 杨立  2022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组成名单  朱桂龙 张宗益 陈收 华中生 程国强 杨晓光 魏一鸣 曾大军 张小宁 王红卫 唐加福 黄海军 余玉刚 陈诗一 方德斌 闫相斌  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组成名单  毕军 唐加福 曾勇 华中生 叶强 梁哲 朱桂龙 张宗益 陈收 程国强 贾建民 洪永淼 林平 田国强 王红卫 宋学锋 王帆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2022年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2022年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  毕天姝、曾祥君、柴立元、陈冠益、陈红征、陈建勋、陈立东、陈学思、陈义旺、戴彩丽、戴李宗、邓龙江、翟婉明、丁立健、丁希仑、段吉安、冯 起、付世晓、傅继阳、傅正义、甘志华、高 亮、公茂琼、顾忠泽、郭东明、郭 林、韩端锋、韩庆华、韩晓东、韩 旭、何 琳、胡春宏、胡文彬、胡亚安、胡章贵、花 为、黄朝晖、黄庆学、霍明昕、江 莞、姜 涛、解孝林、鞠 杨、李根生、李术才、李树刚、李 越、李志波、李忠献、梁淑华、刘 鸿、刘 辉、刘吉臻、刘俊明、刘日平、刘廷玺、刘云贺、刘正东、罗兴锜、马国伟、毛新平、孟国文、孟庆林、潘 光、钱国栋、沈 毅、沈永明、石晓辉、史才军、宋晓艳、孙华东、孙金声、孙 军、唐 炬、唐智勇、田永君、宛新华、汪卫华、王成山、王成新、王 丹、王殿海、王 东、王健平、王秋良、王献红、王自发、魏炳波、魏小林、温兆银、武晓雷、夏建新、邢 锋、徐明厚、徐西鹏、许小红、宣益民、薛 强、鄢社锋、严建华、杨春和、杨 敏、杨 强、杨庆新、杨绍普、殷敬伟、尹周平、俞汉青、宇 波、袁慎芳、岳清瑞、张 荻、张建华、张 锦、张进华、张立群、张卫华、张先正、赵丁选、赵国堂、赵宏伟、周创兵、周绍兵、朱美芳、朱向阳、朱祖超.  2022年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2022年重点项目(含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汇总)(按姓氏拼音排序)如下:  白海洋、蔡伟平、曹炳阳、曹宏斌、查俊伟、陈阿莲、陈光浩、陈立华、陈龙、陈璐、陈卫东、陈小龙、陈星秋、陈雪峰、陈云飞、程水源、程义云、崔宏志、崔洪芝、崔杰、戴李宗、邓铭江、邓少芝、丁进良、丁静、丁立健、丁轶、杜勇、范大鹏、方攸同、冯国会、冯国瑞、冯夏庭、付峰、付世晓、傅正义、甘志华、高振海、郭宝春、郭东明、郭宏、郭洪波、韩晓东、韩艳春、何柏岩、何琳、何强、何旭辉、何远东、贺健康、胡春、胡文彬、胡文兵、黄传真、江莞、蒋昌波、蒋金洋、蒋青、金海波、靳文舟、鞠杨、康红普、孔杰、李爱群、李红霞、李华军、李军、李克强、李利平、李秦川、李盛涛、李世海、李天匀、李玩幽、李晓光、李彦、李引珍、李志波、李治平、李忠明、林昌健、林嘉平、林明耀、林莘、刘冰冰、刘成良、刘刚、刘岗、刘合、刘鸿、刘俊明、刘林华、刘日平、刘廷玺、刘相法、刘小康、刘志峰、卢春房、卢小泉、罗旭彪、吕金虎、马少健、麦立强、梅国雄、孟进、孟庆波、穆钢、南策文、牛军峰、庞晓露、庞彦伟、齐飞、钱国栋、任洪强、沙爱民、商澎、邵毅敏、沈俊、沈永明、沈政昌、施卫东、石晓辉、石旭东、史林启、宋进喜、宋士吉、宋永臣、宋云涛、孙柏涛、孙宝江、孙金声、孙世坤、孙晓峰、谈和平、唐智勇、陶飞、田永君、涂善东、宛新华、汪芳、王成新、王丹、王峰、王福军、王复明、王浩、王快社、王立平、王桥、王玉涛、王增平、王震坡、王中林、吴新振、吴玉程、武培怡、席晓丽、夏建新、谢续明、邢锋、邢奕、熊杰、熊瑞、徐波、徐桂芝、徐建、徐明厚、徐志康、徐祖信、许小红、薛德胜、薛强、严新平、杨斌、杨俊宴、杨强、杨绍普、杨勇平、杨越、易维明、易雨君、于建群、于中振、余其俊、余彦、俞汉青、俞建成、展思辉、张偲、张大玉、张顶立、张海霞、张宏伟、张进华、张立志、张勤远、张茹、张尚弘、张先正、张新波、张新宇、张义民、张拥军、张政军、赵国堂、郑健龙、郑金海、郑庆东、郑群、周创兵、周德胜、周济福、周建庭、周绍兵、朱大奇、朱宏平  2022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  蔡袁强、查俊伟、车仁超、陈龙、陈星秋、陈皓勇、陈建勋、陈立华、陈绍杰、陈树君、陈卫东、陈红征、陈延峰、陈义旺、陈轶杰、陈永平、成会明、成立、程水源、单智伟、翟启杰、翟薇、丁汉、丁静、丁立健、丁轶、董国海、杜世萱、杜修力、杜勇、段彬、范大鹏、方红卫、冯起、冯夏庭、付世晓、高广军、高亮、高振海、葛世荣、公茂琼、龚政、郭少军、郭照立、韩庆华、韩晓东、何方、何金良、洪春雁、侯晓、侯仰龙、胡章贵、花为、华旭刚、黄典贵、黄庆学、黄荣进、黄云辉、霍明昕、谭鸿、嵇春艳、江莞、蒋昌波、蒋金洋、金永兴、姜学松、李健、李爱群、李寒莹、李红、李立毅、李利平、李连生、李亮、李林、李润东、李武华、李小森、李晓光、李越、李志波、李忠华、梁淑华、梁卫国、廖瑞金、林波荣、林嘉平、刘辉、刘合、刘鸿、刘加平、刘林芽、刘润、刘绍琴、刘相法、刘日平、刘勇、卢小泉、罗宏杰、罗坤、罗尧治、吕慧、吕昭平、马建、马光同、马国伟、马衍伟、梅国雄、倪中华、聂超群、牛军峰、潘光、彭志科、钱国栋、秦安军、秦高梧、秦洪德、邱廷省、屈忠义、任洪强、阮新波、沈伯雄、沈永明、盛国平、宋进喜、宋少先、宋征宇、宋晓艳、孙金声、孙涛垒、孙卫玲、汤涌、唐洪武、田永君、万相见、汪双凤、王东、王敦球、王丹、王国强、王华、王进廷、王桥、王时龙、王涛、王悦、王云鹏、王钻开、王成新、王育华、王峰、尉海军、文成林、吴超仲、吴镝、吴建营、吴云、武伟、武晓雷、席北斗、席晓丽、谢华清、谢建新、谢里阳、邢锋、邢奕、熊继军、徐盛明、徐西鹏、徐长节、许小红、许唯临、宣益民、薛强、鄢社锋、闫铁、严锋、严新平、杨庆新、杨绍普、杨槐、杨伟、杨晓光、杨勇平、姚仰平、俞建成、袁慎芳、余彦、展思辉、张宁、张东晓、张宏伟、张建民、张军、张璐璐、张勤远、张文彬、张宪民、张亚雷、张跃、张政军、张先正、赵栋梁、赵乃勤、赵天寿、赵维谦、赵新、赵兴东、郑伟涛、周峰、周德胜、周济、周济福、周建庭、周永丰、朱大奇、朱俊武、朱敏、朱向阳、朱美芳、左良  2022年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业评审组名单  蔡伟华,蔡袁强,车仁超,陈昶乐,陈磊,陈树君,陈小龙,陈学思,程群峰,程水源,程翔,池汝安,崔洪芝,戴李宗,单智伟,翟俊宜,翟薇,丁晓峰,定明月,董焕丽,杜世萱,杜小泽,杜勇,段晨龙,段梦兰,樊健生,范峰,费庆国,傅正义,高波,高广军,高海波,高亮,高振海,郭少军,郭彤,韩旭,韩志武,何旭辉,何燕,洪军,侯新梅,侯仰龙,胡承志,胡春宏,胡军,胡明华,胡文彬,黄朝晖,黄辉,黄剑锋,黄陆军,黄明辉,黄庆学,黄小卫,贾宏杰,姜涛,蒋昌波,蒋金洋,蒋军成,蒋青,蒋锡群,焦宗夏,金一政,康绍忠,雷明凯,李军,李钢,李光耀,李贺军,李虹,李立强,李丽,李亮,李美成,李萌,李树刚,李水清,李天匀,李营,李悦生,李越,李忠献,梁冰,梁丙臣,梁淑华,梁永图,廖庆亮,林波荣,刘斌,刘冬,刘辉,刘俊,刘俊明,刘磊,刘绍琴,刘廷玺,刘婷婷,刘相法,刘小康,刘艳丽,刘益春,刘永长,刘元,刘志峰,刘志坚,卢磊,卢新根,卢义玉,陆俊,罗坤,罗小兵,罗尧治,马国伟,马静,马锴,马万经,马小飞,孟国文,穆杨,南策文,聂安民,牛军峰,牛志强,庞晓露,秦高梧,冉启华,任文才,沙爱民,沈宝龙,沈毅,施卫东,帅智康,宋士吉,宋文胜,宋晓艳,宋永臣,宋征宇,孙峙,孙柏涛,孙金声,孙卫玲,孙玉文,谭建荣,谭倩,汤朝晖,唐智勇,田华,田明,田煜,万灵书,汪芳,汪卫华,王华,王强,王爱杰,王成新,王春儒,王东升,王国强,王浩,王辉,王慧远,王家臣,王建浦,王金淑,王进廷,王军锋,王军强,王康丽,王快社,王鲁宁,王平,王时龙,王树声,王伟,王懿杰,王志东,吴爱祥,吴超仲,吴德烽,吴迪,吴峰,吴宇恩,吴玉程,武晓雷,夏建新,谢志鹏,邢锋,徐礼华,徐明,徐西鹏,徐长节,轩福贞,薛强,薛彦卓,鄢社锋,严新平,杨柏,杨家宽,杨俊宴,杨庆山,杨全红,杨绍普,杨小林,杨振忠,姚宏,姚仰平,尹周平,于滨,于中振,余其俊,余彦,宇波,禹习谦,岳清瑞,曾玉红,张强,张大玉,张怀金,张军辉,张立峰,张烈辉,张伶伶,张梦,张宁,张鹏,张尚弘,张铁锐,张卫冬,张先正,张宪民,张献,张晓宏,张欣,张新宇,张瑜,张卓然,章程,赵丁选,赵国堂,赵立东,赵乃勤,赵兴东,赵智胜,郑刚,郑金海,郑靖,钟海政,周丹丹,周德胜,周峰,周福宝,周欢萍,周济福,周建庭,周思柱,周天丰,周小元,朱荻,朱剑琴,朱锦涛,朱俊武,朱美芳,朱廷钰,朱向阳,朱学斌,邹冀,邹丽,邹如强医学科学部  2022年度医学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专业评审组组成名单  2022年度医学科学领域创新研究群体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专业评审组组成名单  陈丰原 陈国强 陈凯先 崔儒涛 丁克 董家鸿 高飞 高光侠 高绍荣 侯凡凡 胡清华 李佳 李满祥 林安宁 刘友华 祁海 阮雄中 帅克 松阳洲 宋伟宏 汤楠 陶娟 滕皋军 王福生 王前飞 王以政 魏海明 徐德祥 阎锡蕴 杨宝峰 叶玲 于洪涛 余鹰 袁钧瑛 袁正宏 张明杰 张旭 张玉峰 周欣生命科学部  2022年度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专家评审组名单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2022年度生命科学部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专家评审组名单(合计134人):  丁兆军、于洪涛、于海鹏、王红宁、王秀杰、王泽峰、王晓雪、王爱德、王硕、王跃进、元英进、尤涵、戈宝学、牛书丽、龙勉、卢欣、卢艳丽、田志喜、史岸冰、印遇龙、冯江、冯越、吕万革、刘少军、刘江、刘兴国、刘宝辉、刘剑峰、刘海鹏、刘琴、刘爵、齐广海、孙文献、孙金鹏、孙蒙祥、孙毅、苏海佳、李小英、李云河、李丕龙、李加纳、李亚宁、李武、李国梁、李保国、李宽意、李富花、李慧艳、李澄宇、杨力、杨光、杨崇林、杨瑞馥、杨增明、吴玉章、吴永宁、吴成铁、吴华、吴晓磊、何建国、应义斌、应汉杰、沈元月、沈锡辉、宋宝安、宋新章、张大兵、张文庆、张龙现、张全发、张辰宇、张灼华、张忠华、张欣、张学礼、张宜辉、张保龙、张亮然、张宪省、张颖、陈卫、陈兰芬、陈吉龙、陈光水、陈国强、陈建群、陈春英、陈萍、陈新华、范明、林海、林鑫华、罗劲、罗绪刚、季维智、周绍兵、周树堂、周洁、单安山、赵长明、赵方庆、赵玉政、柏连阳、施卫明、贺雄雷、聂少平、贾大、顾青、晏月明、高天明、高绍荣、高峰、唐中林、唐志尧、唐铁山、黄波、黄荣峰、曹晓风、梁文举、扈荣良、葛剑平、蒋庆华、蒋建东、韩为东、焦仁杰、童光志、曾长青、谢道昕、裴端卿、熊伟、颜光玗、戴玉成、戴俊彪、魏辅文  优青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专家名单  生命科学部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合计129人):  艾连中、白文明、彩万志、曹鹏、曹晓风、陈光水、陈国强、陈萍、陈琦、陈佺、陈帅飞、陈学伟、储诚进、崔凯、戴红旗、戴俊彪、单安山、董爱武、范明、冯琳、傅峰、傅静雁、高峰、高绍荣、葛剑平、谷晓峰、关荣霞、郭惠珊、胡理、胡炜、黄路生、黄勋、江鹏、焦建伟、黎家、李斐、李国红、李家堂、李宽意、李林、李珊珊、李巍、李永清、梁文举、刘光慧、刘海鹏、刘宏涛、刘巧泉、刘琴、刘伟、刘勇、龙勉、卢艳丽、罗振革、马力耕、毛相朝、欧光朔、祁克宗、瞿礼嘉、任仲海、邵峰、沈锡辉、沈元月、帅心涛、宋宝安、宋保亮、宋新章、孙宝国、孙蒙祥、孙书存、孙文献、谭保才、唐功利、唐志尧、涂长春、王国庆、王红宁、王红阳、王乐禹、王硕、王晓晨、王晓群、王晓月、王勇、王泽峰、王志勇、魏战勇、吴乔、吴永宁、徐成冉、许操、许勇、薛天、杨光、杨吉春、杨巍维、杨晓、杨宇民、杨玉盛、杨运桂、叶丽林、尹芝南、于海鹏、于黎、于舒洋、袁钧瑛、张爱兵、张磊、张明杰、张文庆、张欣、张学、张学礼、张友军、张毓、张志宏、章卫平、赵春江、赵方庆、赵华斌、赵建国、赵书红、赵同金、郑萍、周丛照、周宇、朱明昭、朱伟云、邹学校  杰青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专家名单  2022年度生命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专家评审组名单(合计86人):  卞修武、蔡时青、曹鹏、曹晓风、陈剑峰、陈松林、陈晔光、程功、程磊、储富祥、戴俊彪、单安山、邓子新、丁铲、方方、高绍荣、高天明、顾晓松、韩文瑜、何祖华、胡玉欣、扈荣良、黄路生、江连洲、蒋青、鞠振宇、赖锦盛、雷鸣、李富花、李奎、李亚宁、刘宝、刘陈立、刘江、刘少军、刘迎芳、刘勇、栾非时、罗凌飞、马兰、毛文华、聂广军、聂少平、裴端卿、戚益军、钱前、师咏勇、施苏华、宋新章、孙金鹏、谭保才、谭明乾、田大成、王爱德、王桂荣、王平、王书军、王晓群、王晓伟、王幼平、王泽峰、熊思东、宿兵、许执恒、杨光、杨晓、杨元合、杨运桂、姚斌、于贵瑞、于海鹏、于黎、余佳、张爱兵、张晨、张改平、张宏、张鹏、张全发、张宪省、张志宏、赵方庆、赵同金、郑利民、周大旺、邹学校地球科学部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地球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235人)白玲边少锋蔡锋蔡祖聪曹俊兴曹心德陈大可陈海山陈汉林陈华勇陈玖斌陈军陈利顶陈旻陈文陈晓非陈晓清程海丛志远单新建党志邓军邓涛邓晓华底青云丁林董发勤董云鹏董治宝窦贤康段安民范广洲范蔚茗封国林冯世进冯晓娟冯学尚冯兆忠符力耘付晓飞付永硕高锐高原葛茂发宫辉力顾朝林郭敬辉郭庆军郝芳郝青振何建森贺泓侯立军胡瑞忠胡祥云胡晓农黄邦钦黄春林黄方贾晓静贾永锋翦知湣金胜金章东金之钧康世昌康志忠赖远明雷建设李柏李芳柏李根生李海龙李家彪李建成李晶李俊李献华李小凡李小建李延河李彦李跃清李召良李振洪李志伟林君刘财刘鸿雁刘健刘黎明刘敏刘晓春刘永江刘勇勤卢乃锰卢占武罗静闾国年吕厚远马伟强马晓冬苗世光牟玉静穆穆潘保田庞雄奇裴军令彭林齐义泉祁生文乔方利郄秀书秦伯强秦礼萍邱楠生沈学顺沈云中石学法宋君强宋玉财苏奋振苏红军孙红文孙可孙伟伟孙卫东孙晓明孙颖孙占学汤井田唐辉明唐铭唐佑民田军田立德田文寿汪永进王德明王凤平王根绪王厚杰王会军王佳王剑王汝成王文科王先彦王绪本王艳芬王自发韦刚健吴春明吴福元吴怀春吴明红吴庆举肖伏良肖化云谢玉玲徐胜徐夕生徐锡伟徐义刚许继峰许强许小峰许云平严良俊杨顶辉杨惠根杨修群杨振宇姚槐应姚俊叶超易帆应光国于志强余晖余克服俞永强袁东亮袁洪林曾令森曾英翟盘茂张兵张昌民张恩楼张甘霖张干张景秋张立福张立强张强张人禾张绍晴张书文张拴宏张水昌张为俊张小曳张效信张颖张仲石赵春生赵美训赵艳赵志琦郑春苗郑建平郑景云郑君瑜郑循华郑一钟宏周翠英周美夫周猛周涛发周伟奇周文周忠和朱东强朱合华朱竑朱茂炎朱敏朱祥坤朱永官祝凌燕庄志猛邹才能邹建文  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自然科学基金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  蔡祖聪,曹晋滨,曾永平,程海,戴永久,丁林,董云鹏,冯新斌,冯学尚,傅伯杰,何宏平,翦知湣,李建成,李献华,李召良,廖宏,鹿化煜,穆穆,秦伯强,沈延安,孙卫东,谈哲敏,田文寿,王春在,吴忠良,肖湘,许天福,杨顶辉,杨崧,杨志明,姚檀栋,张兵,赵美训,周成虎,朱敏,朱祥坤,朱永官化学科学部  2022年度化学科学部项目评审会专家组名单(汇总)  化学科学部组织评审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专项项目(科技活动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暨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发布评审会专家名单。  黄应平,鲍红丽,邓贤明,范代娣,吴立新,杨光富,陈立桅,范青华,陈敏东,冯钰锜,席振峰,张登松,蒋尚达,张学记,黄汉民,张铁锐,王琛,刘文广,田威,马玉臣,覃勇,彭海琳,游劲松,朱超原,张忠平,张丽华,程芳琴,王兆翔,贺泓,洪文晶,席北斗,李国辉,郭孝东,王双飞,孙立成,高大明,李霄鹏,梁振兴,逯乐慧,张秋禹,罗军华,庄巍,陈耀峰,陈国华,赵建章,章福祥,狄重安,鲍晓军,丁宝全,杨延强,周翔,赵天寿,王帅,王鸿飞,徐文生,尹梅贞,马新宾,段雪,汪铭,吕龙,潘世烈,王琳,刘凯,唐卓,张凡,王永锋,邢卫红,李先锋,张红星,任劲松,谢海燕,龙亿涛,刘立明,宛新华,郝京诚,潘锋,吴宗铨,郑贤锋,刘智攀,刘世勇,崔孟超,万颖,于吉红,陈玲,邵学广,鞠建华,黄卫华,程鹏,肖海,魏进家,尹大强,谢奎,洪茂椿,江莉龙,叶海木,王定胜,毛兰群,黄柏标,李振,朱美芳,王德先,陈宝梁,陶占良,朱东强,唐智勇,魏子栋,夏安东,史薇,李剑,石伟群,杨柏,赵进才,徐冰君,李映伟,张晓兵,陈军,吕兴梅,韩宏伟,金国新,何耀,郑雨军,毛宗万,房大维,王建华,王要兵,陈骏,张淑芬,梁万珍,高超,黄伟新,张正彪,夏永姚,夏帆,黄云辉,史强,杨胜勇,陈萍,赵永席,姜忠义,龚学庆,吴宇平,陈建新,纪红兵,陈小明,朱军,严大东,黄富强,陈光文,卢兴,仲崇立,雷鸣,孟祥举,刘岗,李悦生,张国林,徐岩,杨靖,梁鑫淼,叶邦策,胡劲松,刘思金,白玉,任捷,吴忠帅,胡友财,刘明杰,闫寿科,刘志,陈坚,王健君,鲁统部,龙亚秋,赵震,张冰,王双印,董晋湘,曲景平,徐春明,朱世平,吴乔,谢代前,方维海,王远鹏,陆亚林,李和兴,杨黄浩,李朝升,邓鹤翔,门永锋,郑南峰,汪骋,卢小泉,程俊,祝艳,刘永忠,李泓,王江云,孙轶斐,黄延强,温珍海,郭维,赵华章,李辉,杨莹,李艳梅,张春峰,李昌治,齐湘兵,曲晓刚,刘堃,彭慧胜,张锁江,陈永华,张杰鹏,朱利中,郎建平,阳怀宇,张浩力,彭孝军,赵亮,涂善东,田文德,尉海军,苏宝连,周豪慎,王任小,桑楠,相艳,李微雪,樊春海,刘俊秋,葛茂发,付宏刚,曾明华,刘磊,陈佺,谢在库,何盛宝,邓伟侨,慕旭宏,吴彪,栾新军,王玉忠,杨为民,李晋平,杨洪,冯小明,潘建明,申文杰,张远航,孙頔,楚霞,田禾,吴一弦,庞思平,田长麟,陈吉平,元英进,安全福,张健,陈棋,江云宝,朱俊武,林金明,蔡杰,王树涛,余家国,游雨蒙,邓风,许辉,周欣,王金兰,翁小成,李清彪,江正强,张庆华,张林,侯军刚,赵永生,胡文兵,张秀辉,罗和安,任志勇,范峰滔,彭章泉,赵东元,李广社,胡海宇,王梅祥,李兰冬,翟天佑,吕中元,张增辉,施剑林,曲大辉,胡征,林璋,杨文胜,王新东,张新波,杨玉荣,李景虹,董甦伟,杨洋,罗三中,欧阳钢锋,赵凤玉,陈晨,刘买利,王树,陆明,李昊,王朝晖,张久俊,韩杰,左景林,金盛烨,刘亚军,张德清,柳红,贺强,童真,程建军,徐柏庆,马丁,张新荣,王文龙,阴彩霞,季恒星,徐维林,汪美贞,邓兆祥,陈春英,魏志祥,朱冰,刘涛,杨启华,葛子义,俞汉青,严锋,王尧宇,刘建军,邹勃,王为,邵元华,王殳凹,冯守华,雷爱文,华茜,陈学元,邹晓新,谭天伟,杨恒权,杨恺,熊仁根,石峰,王丹,梁高林,袁若,蔡文斌,黄飞鹤,汪乐余,王伟,孙晓明,毕锡和,曹睿,刘鸣华,闻利平,孙为银,夏春谷,刘建国,陈传峰,张晓宏,王野,王铁军,雷惊雷,李嫕,刘倩,李永旺,张礼知,邓旭,陆安慧,王娇炳,傅强,侯仰龙,王宝俊,安太成,刘宏伟,徐君,张强,苏东,王海辉,叶松,刘忠文,尹航,万谦,巩金龙,白光月,宋术岩,胡勇胜,翁羽翔,张越涛,杨勇,夏长荣,孙俊良,李箐,郑安民,刘猛,颜晓梅,刘欢,尤业字,艾新平,汪夏燕,白雪冬,徐超,许凤,罗毅,邓天龙,李小年,张加涛,陈金铸,秦安军,张瑜,王建国,王勇,于贵,付红兵,张跃钢,王文光,尹健,李俊华,李敬源,金山,韩英锋,高加力,路建美,郭少军,宋晨,陈达,王心晨,王秋泉,宋茂勇,朱新远,易院平,谢兆雄,黄维,杨成,杨超,梁长海,徐海超,黄辉,俞飚,苏红梅,唐勇,刘又年,方晓红,刘峰,马晓迅,吴骊珠,牛利,吴明铂,张前,郭子建,余彦,龙腊生,刘吉开,李有勇,张海军,杜宇国,尹文兵,燕红,王献红,席真,李峰,江凌,许国旺,展思辉,蓝宇,要茂盛,周志有,陈春城,王栋,尹国川,陶友华,郭林,苏彬,高学云,徐南平,邢华斌,郭凯,唐睿康,肖文精,张长生,王训,王新平,赵宇亮,姜秀娥,王熙,邢巍,王曙光,陈建峰,房喻,李子臣,项生昌,梁志武,李隽,韦悦周,杨晟,徐昕,石吉磊,温晓东,蒋凌翔,陈景文,陶军,刘剑,崔春明,孙宏斌,张彤,庄林,王铁,李芳柏,黄胜雄,周雄,刘文,马利建,邹德春,刘铮,徐铜文,唐颐,赵双良,李建荣,廖清,王浩,严秀平,张希,解孝林,周小顺,王昊,迟力峰,邢献然,蒋靖坤,朱广山,雷晓光,张先恩,吴宇恩,孙佳姝,张广照,赵新,张承东,谢涛,巢晖,裘晓辉,曹安民,吴王锁,燕立唐,黄承志,陈红征,李亚飞,闫学海,胡蓉蓉,陈建民,尹双凤,杨军,苏成勇,蔡开勇,刘志常,李春,俞初一,钱勇,曹余良,汪海林,姜建壮,金万勤,李丹,程寒松,申宝剑,何洪,李志波,赵峰,李正平,史全,张韫宏,方浩,王建国。交叉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组织评审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会议评审专家组成员名单(按姓名笔画排序)。
  • 中国材料大会王者归来!26位院士领衔 参会超12000人
    2021年中国材料大会于7月8-12日在美丽的“鹭岛”——厦门举办,今年材料大会的参会人数再攀新高,总人数超过了12000人,可谓是材料界在2020年疫情过后的一场盛会。中国材料大会2021“中国材料大会”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的最重要的系列会议,每年举办一次。(2020年由于疫情取消)大会宗旨是为我国从事新材料科学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专家、学者、教授、科技工作者、政府有关的管理部门和领导、企业家及其它相关人员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交流和共享材料研究的最新成果,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并提高新材料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届材料大会除了大会报告外,共设置了53个分会场,报告主题涵盖了能源转换与存储材料、热电材料、核材料、太阳能材料与器件、油气田材料、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光催化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环境工程材料、资源材料、金属/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空间材料科学技术、高温结构材料、先进无机材料、纳米/异构和梯度材料、 超材料与多功能材料、多铁性材料、极端条件材料、功能分子材料、先进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纳米与磁光电功能材料、水凝胶材料、碳点功能材料、矿物功能材料、先进电子与智能传感功能材料、石墨烯、液态金属材料、医药智能材料、多尺度光电材料及器件、增材制造材料、超声材料及材料界面/表面分析与表征等。出席本次大会的两院院士共26人,它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成会明院士、郭万林院士、江雷院士、刘云圻院士、蒙大桥院士、田中群院士、魏炳波院士、魏悦广院士、王中林院士、于吉红院士、俞书宏院士、张锦院士、朱美芳院士、张统一院士、邹志刚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丁文江院士、干勇院士、蹇锡高院士、蒋士成院士、李元元院士、聂祚仁院士、王琪院士、王迎军院士、王玉忠院士、谢建新院士、张平祥院士。出席本次大会的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现任领导,分别是丁文江、韩高荣、李元元、聂祚仁、王近军、魏炳波、谢建新、姚燕、张平祥、周科朝、周少雄、朱美芳。大会报告开始前,颁发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宣读了获奖人员名单,分别授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低维半导体材料及其复合结构的电子性能调控、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性能调控及新型器件研究、国产高品质聚乳酸及其纤维全产业链高值化开发与应用、宽动态响应高耦合效率微通道板及其应用、新型多元稀土掺杂高温热障防护涂层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研究、高效炭载钯系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精细化工的应用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颁奖现场大晶格失配度下的非外延生长方法及其应用、低成本高性能电催化剂体系设计与应用、高含酸性介质油气藏耐蚀固井水泥浆体系研发与应用、原位韧性固井水泥基材料研发与应用、航空发动机全钛部件用阻燃可磨耗多功能封严涂层、建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空间基础设施用薄膜材料评价技术及国产化开发与应用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颁奖现场随后,大会报告正式开始,共有5位专家分别作大会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前副院长、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干勇报告题目:《高端制造与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高瑞平报告题目:《加强材料科学基础研究 为科技自立自强做贡献》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吕昭平报告题目:《主动融入“科创中国”建设 促进材料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平祥报告题目:《强电用超导材料及其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美芳报告题目:《高性能与多功能纤维材料》大会报告现场墙报展区中国材料大会同期还举办了第13届国际材质分析、实验室设备及质量控制博览会(简称Ciamite 2021),这是我国规模最大、专业性水平最高的材料科研领域行业盛会,本届博览会云集了上百家材料领域知名的科学仪器厂商。Ciamite2021奥林巴斯、布鲁克、岛津、卡尔蔡司、徕卡、珀金埃尔默、日本电子、日立、赛默飞、HORIBA、奥普天成、百实创、彼奥德、大龙、飞驰、耐驰、德国元素、飞时曼、弗尔德、复纳、格瑞德曼、国仪量子、净信、科晶联盟、莱伯泰科、林赛斯、米开罗那、欧波同、三思纵横、上海一恒、天津中环、天氏欧森、中科科仪、Gamry、IVIUM、KRUSS等悉数亮相,现场人流涌动,气氛火爆。部分著名科学仪器展商仪器信息网也在Ciamite 2021设立了展位。(展位号C19)仪器信息网展位编辑评议:2021年的中国材料大会盛况空前,虽然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而停办,但显然阻挡不了材料学界对于新材料研究和交流探讨的热情。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基础研究发展迅速,队伍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在重大科学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是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新材料供给难以支撑新的发展格局。新材料作为国家间斗争的新手段,已经对我国产业安全和科技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当前材料前沿研究应该面向国家发展战略,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发展关键材料,坚持自主创新,避免我们在关键制造领域、典型装备及重要零部件、主干新材料和先进基础材料等方面被“卡脖子”。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
  • 第二轮通知|第二届甬江实验室材料与先进制造分析测试技术论坛
    为推动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分析测试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升其在支撑科研、链接产业、赋能创新中的作用,甬江实验室将于2023年10月13日举行第二届甬江实验室材料与先进制造分析测试技术论坛。本次论坛以“分析测试技术成就高质量创新”为主题,邀请科学界、产业界、仪器界知名专家与会做精彩报告,围绕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展示分析测试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促进产、学、研、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期举行圆桌论坛,邀请检测平台负责人、科学界学者、产业界企业家等深入交流与合作,旨在推动学术界、产业界分析测试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欢迎感兴趣的科技工作者、企业代表积极报名参会。时间地点时间:2023年10月13日(星期五) 09:00-18:00地点:浙江省宁波市慈海南路1792号 甬江实验室519星璨报告厅组织机构主办单位:甬江实验室、微谱科技集团媒体支持:DT新材料、仪器信息网赞助单位: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上海主流、CAMECA、北角仪器论坛日程09:0012:30主旨报告启动仪式&领导致辞使役条件下材料微结构演变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隋曼龄 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建设科研新高地,点燃创新主引擎——崔平 甬江实验室 主任题目(待定)——科技部10:4511:00茶歇纳米测量技术中的工匠与工匠精神——苏全民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 研究员高质量建设运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创生态发展——任天斌 同济大学教授/微谱科技集团创始人/长三角国创中心功能材料所 所长圆桌论坛:研发机构分析测试平台的功能定位、运营管理与相互合作12:3013:20自助午餐13:2013:50实验室参观14:0018:00分会场一:国际分析测试技术前沿研究与进展磁性吸波材料的原位电镜研究——车仁超 复旦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原子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及其在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缺陷表征中的应用——苏旭军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测试分析平台 副主任三维连续切片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发展及其应用——陈波 同济大学 研究员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C1分子催化活性显微溯源与催化剂动态行为追踪——刘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三维原子探针(APT)技术提供原子量级分辨率,助力新材料科研突破——邹奕量 CAMECA 中国区总经理极致的S/TEM表征艺术:Specta与Hydra的梦幻二重奏——牟新亮 赛默飞世尔 博士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集成电路新技术开发和失效分析中的应用——李昆 甬江实验室 研究员分会场二:分析测试技术在研发创新与品控中的最新应用品质成就未来:扎根高纯金属与溅射靶材基础研发——王学泽 江丰电子 总工程师 党委书记实验室助力新材料的应用开发——吴俊 万华化学宁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 实验室主任服务新能源产业、电池及其材料测试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介绍——王愿习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测试分析中心主图像处理、三维重构及数值模拟结合CT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耿华 赛默飞 博士 中国区应用专家失效分析技术助力“工业医院”精准把脉产品质量提升——杨宝麟 微谱科技集团 技术经理先进制样技术在电镜表征中的应用——谢佩松 徕卡 应用经理最新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成像技术及谱学分析——袁昊 Gatan中国应用首席 博士动态二次离子质谱DSIMS在半导体材料分析中的应用——高钟伟 甬江实验室 博士扫描电镜SEM、双束电镜FIB与透射电镜TEM在新材料及器件研发中的应用——任杰 甬江实验室 博士分会场三:中国科学仪器的开发与应用超高分辨显微系统的研发与技术进展——崔志英 永新光学研究院 院长质谱仪器国产化及其技术进展——黄正旭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 副总经理聚束科技高通量电镜最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张琛 聚束科技应用事业部 副总经理十年沉淀,多阀多柱气相色谱仪的开发与应用——吴增文 北角仪器研究院 博士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创新20载,智行高质量——杨培强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匠心研发国产有机质谱(LCMS、GCMS)及无机质谱 (ICPMS),与质谱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杨晓燕 天瑞仪器 产品开发总监面向类器官制造的显微操作智能装备——庄松霖 甬江实验室 研究员圆桌论坛:中国科学仪器的发展机遇、挑战与研发创新路径参会对象01 高校、科研院所、国家与地方实验室等分析测试中心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类仪器应用专家,以及科研团队。02 海内外从事材料、能源、半导体、汽车零部件、化工与医药等企业的研发人员、品控人员。03 国际、国内仪器厂商与从事仪器开发、测试应用工作者。报名通道参会咨询吴欣:18968307621(微信同)扫码注册报名特别说明:本次论坛免费开放注册。甬江实验室是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专注于新材料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具有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新型科研机构,于2021年5月19日正式揭牌。甬江实验室坐落于美丽的东海之滨——宁波。宁波毗邻上海、杭州,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济活跃,产业配套齐全,交通便利宁波正朝着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目标奋进。实验室以“前瞻创新、从0到1、厚植产业、造福社会”为宗旨,致力于新材料前沿科学探索,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及其应用,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以此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应对全球挑战,为人类谋求最大福祉。实验室正在围绕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合金材料、绿色化工与高端化学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研究领域建设若干研究中心,建立材料分析与检测、信息材料与微纳器件制备、工程验证与成果转化、绿色特种化工材料开发、材料数字化、极端条件综合装置等相关公共平台。实验室拥有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满足前瞻创新、应用研究、技术验证、成果转化等全链条需求。所有资源向全社会开放。
  • 超105万人聚焦“科学与中国”碳中和技术院士论坛
    11月15日,“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碳中和技术院士论坛于第24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开幕首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开讲。约20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业的代表参加了线下活动,超105万人观看了线上直播。“此次院士论坛聚焦碳中和技术,希望通过探讨前沿焦点与创新发展,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表示,深圳先进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成立了碳中和技术研究所,通过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与人才队伍优势、聚焦突破核心共性技术、以源头创新为产业赋能等,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论坛特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前校长、深圳大学讲席教授谢和平,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王海江作主题报告,分别就不同的碳中和技术领域进展作了精彩分享。张涛作了题为《科技创新支撑碳中和》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而在当下,碳中和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最为关注的议题,我国也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引领者。张涛表示,我国实现碳中和,需要从生产端、消费端、固碳端“三端”发力,通过发展能源生产端的光伏、风电、储能以及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技术来构建多能融合的新型能源系统,并发展能源消费端的低碳流程再造、化工减碳等技术和固碳端的生态系统固碳、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等技术,进一步实现从控碳到减碳、低碳再到碳中和的“四步走”。谢和平作了题为《碳中和——应以技术突破作为核心变量》的主题报告。他表示,碳中和已经列入我国的国家重大战略,碳中和发展道路一定要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第一要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方式为路径,以科技进步和技术突破为核心变量。具体来说,要实现碳中和,就应该发展新原理、新技术,比如CCUS技术(二氧化碳电化学捕集新技术、二氧化碳矿化发电颠覆性技术)、零碳排放能源技术(零碳排放的直接煤固体燃料电池发电新技术、海水直接制氢新技术、空气直接电解制氢原理与技术、中低温地热发电未来技术)、负碳碳汇技术(空气二氧化碳直接捕集负碳技术、复合基硬地绿化植被和负碳技术)。王海江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氢能应该如何发展》的主题报告。他认为,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改变当前的能源结构,而要改变能源结构,就要改变能源的使用工具与方式。基于能源使用正在逐渐朝电器化、电动化方向发展,且氢能在车辆电动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事实,与氢能所具备的长时间、大规模储能和氢—电高效转化等特点,他指出,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因此要大力发展氢能。王海江说,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须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即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领、顶层设计,建立氢燃料基础设施,把握好技术发展路线,解决关键材料与关键技术问题,放眼未来,坚持技术重于数量,以及把握正确的盈利模式。据了解,院士论坛自2006年开始在高交会上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16年,成为了高交会的特色品牌活动和我国论道前沿科技的高水平学术活动。论坛主题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前沿科技,话题从科研到产业、从创新到创业、从智能技术到生命健康,累计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IEEE会士、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等超60人参与演讲或讨论。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筹)承办,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协办。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先进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成会明主持。
  • 新品清华发布!国产超分辨iSTORM之路,虽千万人吾往矣~
    导语:近日,力显自研活细胞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iSTORM VIVO在清华大学正式发布,国产高端超分辨显微镜渐入佳境!2023年8月6日至12日,由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生物医学测试中心、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器生物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活细胞与超高分辨成像高级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众多领域专家学者、行业头部翘楚齐聚一堂,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青年学者一起见证了这场学术盛宴。▲参会人员合影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大学席鹏教授、陈良怡教授、孙育杰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李栋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唐爱辉教授,西湖大学章永登研究员、清华大学陈春来副教授等十数位在活细胞、超分辨、单分子成像等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报告,还邀请了尼康、徕卡、蔡司等公司就超分辨成像、一体化活细胞成像等仪器进行了专业介绍和体验展示。▲专家报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新品发布作为国内超分辨成像领域姣姣者,力显智能科技也受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上,力显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张猛博士就《单分子定位超高分辨率显微镜iSTORM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报告分享。▲力显智能科技张猛博士作报告分享会议期间,力显智能科技研发的新品活细胞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iSTORM VIVO在清华大学正式发布,更是为这场精彩盛宴增添了一抹亮色。现场,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王文娟老师与力显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张猛博士共同为活细胞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iSTORM VIVO揭幕。▲揭幕仪式力显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张猛博士表示:非常感谢一路支持力显的各位朋友和老师,是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促成了这次活细胞超分辨新品在清华大学的圆满发布,这是广大用户对力显超分辨的再一次肯定,也是力显智能科技自研国产超分辨之路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活细胞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iSTORM VIVO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商业化单分子超分辨显微系统,iSTORM成功实现了光学显微镜对衍射极限的突破,使得在20纳米的分辨率尺度上从事生物大分子的单分子定位与计数、亚细胞及大分子复合物结构解析、生物大分子生物动力学等的研究成为现实。在原先标准版iSTORM的基础上,经光机系统、染料、算法协同开发,iSTORM VIVO在活细胞超分辨成像领域获得极大技术提高,提升原始图像拍摄速度,搭配高密度快速荧光定位算法,可以在维生条件下进行快速活细胞超高成像,以高精密度的成像能力解析活细胞的各种生命生理过程,极大弥补了传统STORM技术在活细胞超分辨成像领域的短板,给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20nm超高空间分辨率✅ 1nm样品锁定✅ 3通道同时成像✅ 实时单颗粒追踪✅ 活细胞超高拍摄✅ 3步样品制备✅ 2h新手掌握✅ 个性化样品制拍方案支持✅ 光机算法软件定制化开发▲iSTORM VIVO部分成像示例会议期间,还开展了为期3天的上机操作培训,力显智能科技的技术工程师就STORM超分辨技术原理和样本制备方法等开展讲解和实操演示,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使得与会老师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并体会了超分辨STORM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收获了与会专家老师的广泛好评。▲iSTORM VIVO实操演示讲解这次能够受邀在清华大学的舞台上与各类超分辨行业顶尖仪器同台汇演,正是对我们力显一直以来坚定努力而迈进顶尖行列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继续砥砺前行更进一步的鞭策。未来,力显智能将以研发高精尖产品为导向,进一步深耕超分辨成像领域,在用户的试用和需求中,不断打磨沉淀超分辨技术,激发更多独创性成果,提升设备可靠性与易用性,凭借软硬件一体化优势带来的超强性能与性价比,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为高端研究提供更好的、更有价格梯度的精密设备和更快速及时的技术支持服务,为活细胞与超分辨成像领域贡献更多力量和智慧。让我们拭目以待!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国产超分辨之路虽千万人吾往矣虽千万里,日夜兼程!!!关于我们About us 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INVIEW)是专业从事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和产品研发的科技企业,依托复旦大学的自动控制、新一代信息技术及香港科技大学的生物、光学、图像处理等的技术,拥有光学、生物、自控、机械、信息技术等多领域交叉学科技术团队,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技术产业化,推出了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iSTORM、细胞智能监控助手赛乐微、全自动细胞计数仪INCount等一系列产品,帮助人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观察微观世界,突破极限,见所未见。
  • 环保部:京津冀空气好转“人努力”贡献超8成
    p   近五年来,京津冀等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中“人努力”超过80%,天帮忙在20%以下。下一步,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地区将成为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的主阵地,设置具体的量化性指标。 /p p   “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完成 /p p   近日,环保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介绍,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十条”,5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区域明显好转,全面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p p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分别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连续三年达标 北京市PM2.5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58微克/立方米 “大气十条”确定的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得到实现。 /p p   刘炳江说,“大气十条”收官以后,环保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确立具体的战役,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三年计划主攻阵地包括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地区,重点突破点就是联防联控,重点解决重污染天气。未来三年上述措施要有时间表,要有具体的量化性指标。 /p p   他表示,“京60”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北京60微克/立方米的浓度目标,这是与人民群众感受直接相关的,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更多是从具体数字上看,老百姓不在乎下降比例多少,更在乎绝对值是多少,因此,下一步可能会提出一些基于不同区域的绝对值。 /p p   京津冀空气好转“人努力”超8成 /p p   近几年空气质量大幅好转,几分靠天,几分靠人?对此,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北京2017年PM2.5的年均浓度降到58微克/立方米,2017年的气象条件做出了有力贡献。 /p p   就北京而言,2017年的PM2.5相比2016年下降了15微克/立方米,这15微克里面,人努力大约占70%,天帮忙大约占30%。最近有关气象、环境、能源多个领域的专家、院士们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开展空气质量改善中气象因素的定量分析。 /p p   初步结果显示,2013至2017年,如果按照近几十年的长周期分析,京津冀、长三角区域气象条件比较差。但这五年中,年际波动有明显变化,跟2013年相比,2014年、2015年的气象条件较差,2017年略有转好。通过模型分析显示,相对于2013年,2017年因为气象条件略有转好,导致PM2.5在京津冀下降5%,在长三角下降7%。实际上监测数据表明,这五年京津冀下降了39.6%,而长三角下降了34.3%。按照这两个数据来看,这两个重点区域在最近五年降幅当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帮忙在20%以下。 /p
  • 超10亿人完成接种,免疫屏障建成了吗?中秋国庆出游如何防控?权威回应
    超10亿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我国接种的总剂次和覆盖人数在全球居首,人群覆盖率位居全球前列。”在9月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截至9月15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21.6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超过10亿人。其中12-17岁人群已经接种超过1.7亿剂次,覆盖9528.7万人。60岁以上人群已接种超过3.9亿剂次,覆盖超过2亿人。21.6亿剂次新冠疫苗的接种是否已经建立起免疫屏障?中秋国庆双节在即,又出现新一轮疫情,出游如何做好防控?与会专家作出权威回应。(本报记者 张佳星 摄)超10亿人!奠定了基础“接种的人越多,疫苗起到的保护作用越大。”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超10亿人的全程接种为控制新冠疫情的流行奠定了基础——从个体来说可以防止感染、可以防止发病,可以预防感染后重症和死亡;从群体来说,疫苗接种率高,发挥的作用就更大。但王华庆同时强调,仍要关注两个挑战。一是新冠病毒的变异。德尔塔病毒变异株传染性非常强,个别疫苗出现了保护效力削弱的情况,给群体免疫的建立带来挑战。二是老年人、青少年人群中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完成接种, 12岁以下的人群还没有接种,应纳入接种考虑范围中。面对挑战,王华庆表示,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病毒监测、加强疾病监测、加强疫苗效果评估,同时不断完善新冠疫苗的免疫策略,进一步研发更好的疫苗来预防相关的疾病。全国万余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中秋和国庆期间,各地文化和旅游活动丰富,群众出行意愿不断增强。相关部门在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同时,也出台举措保障民众的合理安全出行。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一级巡视员侯振刚介绍,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全国将有超过一万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约占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80%。据介绍,为确保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开放,旅游景区实行“限量、预约、错峰”制度,合理控制游客接待上限,严格落实门票预约制度,做到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追踪。督促旅游景区严格落实扫码登记、测量体温等要求,引导游客执行好“一米线”,规范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景区内演艺等重点场所的防控要求,对容易形成游客聚集的项目和场所,强化卫生管理。加强客流引导,防止游客瞬时聚集。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卓立介绍,交通运输部门将强化运输组织保障,指导各地加强客流分析研判,优化调配运力,科学安排班次计划,强化客运枢纽、火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和旅游景点景区等重点区域的运力投放和应急调度,强化运输供给、提高疏运能力,减少人员聚集。双节出游,用好防控“七件套”“假期期间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外出。” 雷正龙提示,如果一定要出行,错峰、戴口罩、手卫生、一米线都应坚持始终。对于有出行计划的公众,多部门负责人都强调要及时关注最新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政策。据介绍,9月15日,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推出了“出行防疫七件套”,通过它可以实时查询跨地区出行防疫政策措施、疫情情况、各地核酸检测机构和检测结果以及全国疫情中高风险等级变更等信息。出行前访问小程序将对出行目的地的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雷正龙强调,有两种情况应取消出行计划。一是取消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出行计划;二是如果出行前发现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时应该取消出行计划并尽快就医。
  • 996的“实验猿”将以每年10%的速度被淘汰?——访深圳超磁机器人总经理张天洪
    2020年,利物浦大学机器人研究员登上Nature封面,仅用八天时间就完成了人类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催化剂实验;旧金山湾地区的初创生物技术公司Zymergen的实验室全部采用机器人;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AlphaFold2在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SP)上击败了其余的参会选手,精确预测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在国内,多家大型第三方检测也在引进智能化的设备及自动化机器人,仪器生产企业也在将自动化设备及智能化系统引入仪器中,实验室自动化及智能化正在逐渐打破目前实验室高密集型劳动力的格局。近日,仪器信息网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上,特别采访了深圳超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天洪,请他谈谈中国实验室自动化技术发展情况如何,以及对国内实验室自动化市场的展望。以下为详细视频:
  • 千人大会精彩预告:超微及纳米颗粒分析表征技术百花齐放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超微及纳米颗粒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要充分发挥超微及纳米颗粒的潜能,离不开对其精准、高效的分析表征技术的支持。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深入理解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成分及性能,为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优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为促进超微及纳米颗粒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交流,推动纳米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颗粒学会将于2024年7月23-24日举办第五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特设“超微及纳米颗粒分析表征”专场。点击图片直达报名页面 会议特邀上海理工大学蔡小舒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级工程师郭玉婷、刘忍肖,以及HORIBA、丹东百特、安捷伦资深工程师,分享颗粒粒度、形貌、浓度、成分、Zeta电位等多元化表征技术及相关国家标准。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蔡小舒《纳米颗粒和微纳气泡的粒度、形貌和浓度测量新方法》(点击报名)蔡小舒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到颗粒测量、两相流在线测量、燃烧检测诊断、排放和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等测量方法、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先后负责了两机重大专项项目、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重大专项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等纵向项目,欧共体项目、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日立估算研究中心、美国电力研究院和德国、捷克、波兰等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发明专利20多项。 曾任中国颗粒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上海颗粒学会等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理事长等,担任4个SCI刊物副主编、编委和多个国内学术刊物编委,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名誉主席,主席等。纳米颗粒的粒度和形貌是表征纳米颗粒的最重要参数,也是纳米颗粒应用的最主要参数。对于不同的应用,对纳米颗粒的粒度和形貌有不同的要求。而对于微纳气泡,其粒度和数量浓度以及随时间变化等参数是最重要参数。在纳米颗粒的制备中,一些纳米颗粒的浓度非常高,对其进行稀释可能会影响体系的平衡,破坏了纳米颗粒的结构。为满足对纳米颗粒粒度和形貌表征,微纳气气泡的粒度和数量浓度测量的需要,以及直接测量高浓度纳米颗粒的要求,蔡小舒团队发展了图像动态光散射纳米颗粒粒度快速测量方法,偏振图像动态光散射纳米颗粒形貌及形貌分布测量方法,后向动态光散射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度测量方法和多波长消光法微纳米气泡粒度和数量浓度测量方法等。根据这些方法研制的仪器都采用笔记本电脑供电,可以方便携带到任何需要测量的场合进行测量。本报告将介绍这些测量新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实例。HORIBA(中国)应用工程师 李倩《颗粒表征关键技术新进展》(点击报名)李倩现任HORIBA粒度产品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粒度仪的方法开发以及技术支持,熟练掌握仪器特性及使用维护,为不同应用领域的粒径测试用户开发和优化粒径测试方法、提供解决方案,在半导体、能源、材料、环境、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颗粒表征对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测量工具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客户用颗粒表征结果指导自己的研究或生产,本次报告为大家介绍 HORIBA 颗粒表征技术以及相关产品的最新进展。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宁辉《动态光散射测试功能的延伸》(点击报名)宁辉博士为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具有十几年产品研发和产品应用的研究经历,是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颗粒表征技术专家。对于纳米材料的相关应用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态光散射技术是一种基于检测颗粒的布朗运动来获取样品的粒径信息的颗粒表征手段。基于传统的动态光散射技术,结合更多的光学和分离手段,可以拓展动态光散射的应用领域和检测能力。在这个报告中,宁辉将介绍动态光散射流动模式,进行高分辨率的粒径测试;窄带滤光片的应用及其对于荧光样品的测试,及其VV和VH模式对于各向异性样品的测试。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级工程师 郭玉婷《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纳米颗粒国家标准制定及应用研究》(点击报名)郭玉婷为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全国标准化教育标准化工作组 (SAC/SWG27)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技术委员会(ISO/TC229)WG2和WG3工作组专家,从事纳米技术标准化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研究工作,主持制定六项国家标准,参编《纳米技术标准》书籍,发表多篇科技论文,参与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一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纳米颗粒的检测成为纳米技术应用和潜在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使用高时间分辨模式检测、分析速度快、所需样品少、颗粒浓度检出限低,可同时测量稀溶液中纳米颗粒的成分、粒径、粒径分布、数量浓度及溶解离子浓度等。郭玉婷所在实验室牵头制定了单颗粒ICP-MS检测水相中无机纳米颗粒的国家标准,开展了纳米产品和生物组织等复杂基质中纳米颗粒的检测研究。本报告将介绍国家标准内容,交流相关研究进展,以推广该方法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师 董硕飞《应用单颗粒(sp)ICP-MS法对环境样品中的颗粒物进行定量检测》(点击报名)董硕飞为安捷伦资深原子光谱应用开发工程师,于2012年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地球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美国和法国做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其作为环境污染物的分布和传输机制。在2017年加入安捷伦全球市场开发团队后,主要从事ICP-MS新应用方法开发工作,以合作研究的形式开展颗粒物在复杂基体中的分离、检测方法研究,以及应用元素指纹图谱法和同位素示踪法进行源解析等方面的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30多篇。应用单颗粒(sp)ICP-MS技术对纳米颗粒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近些年趋于成熟,特别是在环境研究领域被更多的研究人员接受。本报告概述(sp)ICP-MS技术对降尘、海水、底泥和土壤中的纳米颗粒物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案,同时拓展该方法对单细胞中的元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微塑料颗粒进行分析的应用案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忍肖《量子点材料及产品特性测试方法开发与标准化》(点击报名)刘忍肖主要从事典型纳米材料(量子点、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特性参数测试方法开发,针对产业应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研制,迄今作为负责人/技术骨干共研制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18项、国家标准物质6项、主导2项VAMAS国际比对、发表学术论文18篇、参编专著3部。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十三五、十四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标准研制项目等。担任国家标准委审评中心标准审核专家、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专业领域ISO/TC 229、IEC/TC113技术专家,担任全国纳米标委会(SAC/TC279)委员观察员、全国颗粒分委会(SAC/TC168/SC1)委员观察员、全国纳米光电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SAC/TC279/WG10)委员兼秘书长等。量子点作为一类最典型的代表性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并展现出优异的光学特性,现已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信息显示等产业领域,尤其促生了纳米光电新型显示技术产业的革新升级。本报告针对量子点材料关键特性参数测试分析方法开发、纳米光电显示技术产业应用所关注的量子点部品应用性能评测技术开发、体系性技术标准研制等进行介绍。以上仅是部分报告嘉宾的分享预告,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会议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articuology2024/
  • 重磅!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由雷海潮担任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委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雷海潮已任国家卫健委党组书记。据公开简历,雷海潮,男,汉族,1968年4月生,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中共党员。雷海潮曾在山东和北京两地工作,曾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主任,2018年机构改革后任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2020年10月,雷海潮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23年9月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他曾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经济与社会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原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处长,原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原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
  • 冬奥机器人:调酒炒菜、微波消解
    春晚我只坚持看了一个小时,全程看完且意犹未尽的是冬奥会开幕式。24节气视频和焰火打出的绿色“立春”,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手手相传的国旗还有那只顺利回家的小鸽子,有太多令人感动的瞬间。可见创意这事儿中国人并不差,期待国产电影也能够早日崛起。 节后几天,霸屏的几乎都是冬奥会的新闻。“科技冬奥”作为本次冬奥会的特色之一,亮点很多,从零碳到高科技床,但最吸引我的,还得是各类机器人。除了水下传递奥运火炬的,还有引导机器人、递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巡逻机器人、收银机器人、雾化消毒机器人......用新闻报道中的话说就是:“从运动员居住的奥运村到竞赛场馆,服务机器人无处不在。”遗憾的是,它遗漏了实验室里的微波消解机器人。 如今机器人早已走进各行各业,不单是扫地、配送、陪护、焊接等常见功能,更已拓展到高端手术等领域。事实上,机器人在检验检测领域的应用也早有成功案例。屹尧科技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P系列微波消解机器人。作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多用途样品前处理仪器的开发和应用”的项目成果,它已经在海关、公安、疾控、食药等系统服务多年。2019年,P系列微波消解机器人成功中标“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食品安全保障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项目”,并服务于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 根据有关数据,过去五年中,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8%,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超过工业机器人,至2023年将突破200亿美元。检验检测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同样有着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需求,而屹尧科技在微波消解机器人领域长达十年的技术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无论是性能、品质和长期无故障运行的可靠性,都值得信赖。
  • 比SCI拒稿更让人心寒:无底线审稿人抄袭论文
    如果你辛辛苦苦写完的论文,被拒了,我想你的心情一定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果你的论文被拒之后又发表了,我想你的心情一定是柳暗花明疑无路,山重水复又一村 如果你的发现自己的文章发表了,然而作者却不是你,我想你的心情一定是快磨三尺剑,预斩奸人头,这绝对是可忍,孰不可忍,孰可忍,反正我是不能忍。  2016年12月12号(这个双十二和购物无关),在美国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刊出了文章《Retraction watch: Dear peer reviewer,you stole my paper: An author’s nightmare》直指论文审稿人的学术不端行为。  下面是关于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审稿人窃取论文成果事件的部分节选,为保持内容的准确性,在译文后面附有原文供大家参考。  令人不安的审稿人的剽窃报告  虽然我们只记录了审稿人恶性窃取稿件并擅自发表的少数案例,但这些案例确实发生了,这让许多作者心生恐惧。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这种信,这种被抄袭了的作者给偷他工作的审稿人给的信。但是在塔夫茨医学中心的Michael Dansinger意识到他提交给《内科学年鉴》的被拒稿了的论文被再次发表后,该杂志意识到竟然是一位审稿人发表了Dansinger的论文,随之发表了评论文章解释整个事情的经过。  Althoughwe’ve only documented a few cases where peer reviewers steal material from manuscriptsand pass them off as their own, it does happen, and it’s a fear of manyauthors. What we’ve never seen is a plagiarized author publishes a letter tothe reviewer who stole his work. But after Michael Dansinger of Tufts MedicalCenter realized a paper he’d submitted to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that hadbeen rejected was republished, and the journal recognized one of the rsviewersamong the list of co-authors, it published a letter from Dansinger to thereviewer, along with an editorial explaining what happened.  这封信和评论文章证明该审稿人发表的论文包含有原作者提供的数据-现论文已经被撤稿-但还没有追究审稿人的责任。Dansinger写道:“亲爱的剽窃者:一封致恶意窃取稿件并擅自发表我们原稿的同行审稿人”,这个盗窃者偷窃的不仅仅是一个论文稿件。  The letterand editorial identify the paper containing the stolen material — now retracted— but don’t name the reviewer responsible. As Dansinger writes in “DearPlagiarist: A Letter to a Peer Reviewer Who Stole and Published Our Manuscriptas His Own,” the reviewer took much more than just a manuscript:  完成一篇高水平论文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最初的概念化研究到最终的发表经过了5年的时间。我的这项研究项目需要大量的工作,需要努力找到合适的研究小组,设计研究方案,筹集研究资金,获得批准,为研究人员准备材料,进行饮食规律的研究,学习访问,分析处理研究数据,并撰写初步研究报告。这项工作是由美国政府和我所属的学术机构资助的。“您”在《内科年鉴》上看到的第二个分析结果所使用的特别方法,是我的同事们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去开发和验证的。总之,这项研究至少花费了4000个小时的工作。  It took 5years from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study to publication of the primaryanalysis (1). This study was my fellowship project and required a lot of work.It took effort to find the right research team, design the study, raise thefunds, get approvals, recruit and create materials for study participants, runthe diet classes, conduct the study visits, compile and analyze thestudy data, and write the initial report. The work was funded by the U.S.government and my academic institution. The secondary analysis that youreviewed for Annals used specialized methods that took my colleagues many yearsto develop and validate. In all, this body of research represents at least 4000hours of work.  学术不端行为分为四种不同的行为  对于”学术不当行为伤害“,《内科医学年鉴》的主编Christine Laine确认存在多个不同程度上的不当行为。  In“Scientific Misconduct Hurt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Editor-in-ChiefChristine Laine identifies the “several layers of bold misconduct” that tookplace:  一、审稿人应该保持论文的机密性  首先,同行评议人员应当保持他们评议论文的机密性。他们应该克制住为个人目的使用他们从论文中学到东西的冲动,直到别人论文成果被发表出来后,才可以作为他们的信息来源被引用。  First, peerreviewers should maintain the confidentiality of the papers they review. Theyshould refrain from using for their own purposes what they learn during peerreview until the work is published and can be cited as the source of thatinformation.  二、审稿人直接抄袭他人成果  第二,审稿人直接抄袭Dansinger和他同事的研究成果,几乎是逐字重复了了论文的文本、表格和数据。  Second, thereviewer blatantly plagiarized Dansinger and colleagues’ work, reproducingalmost verbatim the text, tables, and figures.  三、审稿人编造假案例  第三,审稿人捏造了一群并不存在的欧洲病例——这是极其恶劣的行为有可能导致临床医师基于伪造的数据对病人护理做出错误决定。  Third, thereviewer fabricated a cohort of European patients that did not exist—aparticularly egregious act that could have resulted in clinicians (unknowingly)basing decisions about patient care on fraudulent data.  四、剽窃论文的共同作者同样也难辞其咎  第四,这篇剽窃的论文有许多共同者,他们都难辞其咎。他们显然没有贡献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没有证实是否参与这样的研究,但竟然允许自己的名字被使用。  Fourth, theplagiarized article had many coauthors. These coauthors are also culpable. Theyallowed their names to be used, apparently without contributing anything ofvalue—not even verification of the study’s existence.  审稿人剽窃论文,国内也曾出现,涉事教授被开除  2011年6月10日,在科学网博客上的一则爆炸性的新闻“中国审稿人怎么了?竟然把评审的稿件拒了后,换上自己的名字重投!”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内某高校教授在作为审稿人评审他人论文时,先以“建议本文修改后重审”为由退回,随后却把原作者论文稍加修改,再另投他刊。审稿人将别人的文章改个题目而其他内容几乎不变的行为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样的事情还真是需要点“想象力”才能做的出来。难道真的是“抄不如剽,剽不如偷”?  付炜涉嫌剽窃事件时间表(来自百度百科)  (涉嫌剽窃文章用A-,B-表示)  (A—《数据同化框架下基于遗传粒子群的多源图像融合》,B—《GSVZip:一种基于文档模式自验证的GML压缩器》,A-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的数据同化算法》,B- —《一种新的GML 文档压缩器》)  2008年12月4日,陈荣元等作者将A文章投稿到《电子学报》。  2009年4月10日,魏勍颋等作者将B文章投稿到《电子学报》。  2009年7月14日《电子学报》请付炜审稿A文章。  2009年10月21日《电子学报》请付炜审稿B文章。  2009年11月3日,付炜建议《电子学报》将B稿件退稿。  2009年12月22日,付炜建议《电子学报》将A文章退稿。  2010年1月6日,付炜将B-文章投往《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0年1月,《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请关佶红(B文章原作者之一)审稿B-文章,关佶红发现剽窃,向《电子学报》反映。《电子学报》数次联系付炜。  2010年1月27日,付炜邮件回复《电子学报》,称审稿、冒名顶替系学生所为,自己不知情。  2010年4月16日,付炜将A-文章投往《自动化学报》。  2010年5月17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邮件获知B-文章涉嫌剽窃。  2010年7月1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对B-文章作出退稿处理。  2010年11月19日,《自动化学报》录用付炜A-文章。  2011年3月,《自动化学报》发表A-文章。  2011年4月21日,《电子学报》收到举报。经编委会鉴定,A-文章为剽窃。  2011年5月20日,《电子学报》向《自动化学报》通报A-文章涉嫌剽窃。  2011年6月10日,《电子学报》将谴责付炜剽窃的公告发布在官方首页上。  2011年6月10日,《自动化学报》发表公告。燕山大学关于付炜事件的处理情况说明  《科学时报》社:  我校认为,付炜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形象。根据《燕山大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燕大校字[2008]80号)文件和学校有关专业技术岗位聘用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解聘付炜的教授职务。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弘扬科学精神,纯洁学术环境,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结合下发的《关于付炜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决定》(燕大校字[2011]95号)文件精神,我校于2011年7月7日下午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警示教育活动。此次教育活动内容为集中学习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意见》(冀教科[2010]4号)和《燕山大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燕大校字[2008]80号)等文件,要求全校教职工要以警示教育活动为契机,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强化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献身科学、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师德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从源头上建立起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长效机制。  燕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1年7月12日  《科学时报》记者对付炜事件的调查(来自科学网)  6月15日。河北秦皇岛市,燕山大学。  接到记者要求采访的电话后,不到10分钟,付炜便匆匆赶到了记者所在的燕大宾馆。  一件碎格水洗衬衫,一个普通黑色公文包,在记者面前,这位年过花甲的老教师神情略显紧张。  “我不承认剽窃”  采访地点选在了校园中,一处静谧的场所,阳光时隐时现,偶尔在阴霾中露个头。  “我不承认剽窃。这件事情将怎么处理我不知道,我只有申诉权和说明权。”付炜的辩白为这次面对面的采访确定了基调。  但是,对于涉嫌剽窃的事件经过,付炜此次回忆的细节,与几天前在电话中所说略有不同。  据付炜回忆,在应《电子学报》编辑部邀请审阅陈荣元的文章之前,他曾在网上和某位未曾谋面的研究生有过接触。这位研究生请求付炜为其修改论文。  “是2008年的事情,(该研究生)说是给我一笔钱,我没有同意。”  按照付炜的说法,此前就有很多学生为了评奖等事由找他修改文章,他也多次答应过这样的请求。  而这次,按照约定协议,付炜将可以分享该研究生的部分成果。“可以挂名,或者直接拿来发表”。  “时间有些久,加之是在网上联系的,所以该研究生姓名、是硕士还是博士我记不清了。现在人也找不到了。”  付炜表示,当拿到《电子学报》发过来的陈荣元文章时,发现与其曾修改过的文章雷同,于是就把陈的稿子退了。之后,才把这篇研究生文章的某章节修改后投往了《自动化学报》。  “我已经按要求向《自动化学报》提供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付炜强调。在记者提醒其所提供证据被《自动化学报》认为并不充分,且陈荣元称保存着所有原始数据时,付炜表示自己也有,“可以向《自动化学报》提供”。  而对于那篇拒稿后投往《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的文章,付炜则表示自己对于这一切并不知情,“也许有学生冒名”。但被问及“冒名”的学生为何不署名,反而署了本院教师廖某(已离开)和其他院系老师邢某之名时,付炜则除了“不好说、不知道”外,便不肯多说半句。  对于两起涉嫌剽窃事件中其他共同署名的作者,付炜表示,高某等四位研究生作者只参与了后期的Latax排版工作。而共同署名的两位青年教师也未曾参与实质性实验和写作工作。  付炜的解释与此前记者对两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作者的采访基本吻合。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9级研究生高某告诉记者,“《自动化学报》要求作者要Latax排版。因为付老师年纪大了,就找我们四个帮忙。当付老师给我们挂名时,我们还挺感激的,虽然对毕业并没什么帮助。”  “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影响我们的毕业。”这几位研究生非常担忧。  学术不端是硬伤。此类现象还有  对《牙病学杂志》(Journal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JCD)这次抄袭,科学网高山老师曾撰写博文进行报道。  在对“付炜事件”持续跟踪报道期间,《科学时报》编辑部收到的两封来自燕山大学的邮件,直指付炜所处环境。  在邮件中,一位知情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出了这种事情也是一个老实人的无奈之举。因为付老师不会钻营,也是在大环境下走上这条路的”。  更有网友则将批评指向了学术体制:“不是付教授的错,是我国的体制弄人,科研评价系统不变,类似的事件将继续发生,只不过换个人而已。”而对类似看法,各界也有不同意见。  部分网友评论就认为,即便是现在的考核制度怎么怎么的不合理,也不能成为剽窃的理由。毕竟,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浙江省人民医院应用华大智造超声机器人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胸膜线光滑,胸膜滑动征可见,肺部B线增多(考虑间质性肺水肿),双侧胸腔积液,心脏大小功能正常,下腔静脉内径和变异度正常。”2月2日下午,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彭成忠教授利用华大智造超声机器人,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远程超声医学中心为浙江省人民医院桐乡院区收治的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作出了远程超声评估意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66656992-dffe-450a-895c-e1c214329d35.jpg" title="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1.png" alt="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1.png" width=" 600" height=" 39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自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以来,疫情进展迅速,目前确诊病例已经突破1.7万例,且覆盖全国。如何更快速、全面地评估病情、阻止疫情扩散是当前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这对经验欠缺的基层医院提出了更多的考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月2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桐乡院区收治的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患者突然病情加重,气促明显,需要立即进行超声检查。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性及最大化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桐乡院区感染科向浙江省人民医院发出了求助信息,希望通过远程超声机器人为患者进行检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紧急连线浙江省人民医院后,超声医学科彭成忠副主任和叶瑞忠医生第一时间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远程超声医学中心,通过医生端的手柄操作,远程控制60公里外的桐乡院区隔离患者床旁的超声机器人。随着机械臂自由灵活的移动,超声图像实时发回杭州,几分钟后,彭成忠作出超声评估意见。根据这份评估意见,主管临床医生对该病人病情有了清晰了解,为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打下了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e440403d-bd43-49bd-9c75-85833e6e2f9b.jpg" title="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2.png" alt="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2.png" width=" 600" height=" 4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据了解,目前这款部署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超声机器人,是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MGIUS-R3远程超声诊断系统,其运用了机器人技术、实时远程控制及高分辨率超声成像等前沿科技融合,突破传统超声诊断方式的时空局限,由医生端、病人端通过5G通讯网络进行连接,时延稳定低于30ms。医生端远程控制病人端的机械臂和超声机器进行实时操作和扫查,图像实时发回医生端供医生诊断,在快速、准确诊断病情的同时,也为防范医护人员感染和疫情扩散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了多重安全保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54c57bc8-fe8c-43af-92d6-31bfcdb5fde1.jpg" title="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3.png" alt="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3.png" width=" 600" height=" 39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面对严峻的疫情,如何更好动态评估病情,中心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如何快速下沉到周边地市,如何保护医务人员不受感染是一个综合课题。此次浙江省人民医院成功将华大智造超声机器人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评估,在现场专家看来,不仅可以缓解新冠肺炎疑似病患转诊奔波的辛苦,降低疫情感染风险,也将有助缓解目前跨区域诊断资源不平衡的矛盾,真正实现隔离病毒,不隔离优质医疗诊治资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自2019年开始,深圳华大智造联手浙江省人民医院开展远程超声检查方案以及人工智能的临床研发和试验工作,该方案有望在后续疫情中发挥巨大作用。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